中考复习思想品德综合测试题

2024-07-18

中考复习思想品德综合测试题(共12篇)

1.中考复习思想品德综合测试题 篇一

教学

第四单元 立志成材 报效祖国

练习测试题(1)姓名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

一、单项选择

1.热爱祖国,报效祖国,是当代中国青年强烈社会责任感的集中表现,这种强烈社会责任感应建立在()

A.对我国基本国情和基本国策认真了解的基础上

B.尊重社会发展规律的基础上

C.树立崇高理想的基础上

D.贯彻正确路线、方针、政策自觉性的基础上

2.杨利伟、任长霞等先进人物以实际行动维护国家利益,甚至愿意为国家利益献出自己的生命。因为他们认识到()

①国家利益代表着全国人民的最高利益和长远利益

②国家利益是全国人民共同利益的集中体现

③个人利益和国家利益不可能发生冲突

④个人利益必须服从国家利益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3“我愿作一滴水/„„当爱的阳光照射到我身上的时候愿意无保留地反射给别人。”这是被中央电视台评为2004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的大学生徐本禹的心灵写照。材料启示我们青年学生在建设全面小康社会过程中必须()

①把树立远大理想与进行艰苦奋斗有机结合②保持清醒头脑,立长志,常立志

③在为人民服务的实践中实现人生价值

④德才兼备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4.完成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学习,仅仅是人生历程中的一个小小驿站。在漫漫的人生道路上,我们要创造最有意义的人生,就必须()

①树立崇高的社会理想

②以中华民族的振兴为己任

③立足国情,放眼世界,顺应潮流

④将个人的前途同祖国的命运紧密联系在—起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④

D.①②③④ 5.当代青年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应来自于()

A.对国家的赞美与热爱

B.对个人前途与命运的关注 D.对祖国前途和命运的深切关注

B.个人的兴趣和爱好 D.父母的要求和希望 C.对社会问题的深切关注

班别_________ 6.当代中国青年正确选择成才目标的前提和标准是()

A.符合社会的发展要求和人民的根本利益

C.符合自己的实际情况

7.时代呼唤人才,中学生渴望成才。中学生能否成才的关键在于(教学

教学

A.优越的物质条件

C.良好的社会环境

B.年龄方面的优势

D.自己的勤奋努力)8.袁隆平说:“灵感=知识+汗水。”这告诉我们,人的创造性主要来自(A.良好的机遇和物质基础

B.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工作条件

C.丰富的知识和勤奋努力

D.丰富的想象和社会经验

9.在江苏昆山,28万元年薪招不到一个高级电焊工;在我市日前举行的人才招聘会上,用人单位反映复合型技工人才非常短缺。这启示我们()

①选择成才之路要符合社会的发展要求

②要从自身实际出发选择成才目标

③做个高级技工是我们最理想的目标

④各种正当职业都要有人去做,都要做得好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0.由聋哑女孩邰丽华领舞的舞蹈《千手观音》在今年春节联欢晚会上一举夺魁。邰丽华是中国唯一登上两大世界顶级艺术殿堂的舞蹈演员。她15岁才开始正规的舞蹈训练,由于听不到音乐,只能靠教练的手势和自己的感觉去跳。训练中,身上经常是青一块紫一块的。在排练《千手观音》时,她和演员们每天都从早上排练到深夜。这告诉我们(③只有具备优越的外在条件,才能实现成才的愿望

④只有把自身内在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才能实现成才的愿望

A.①②

B.①④

C.②④

D.②③④

C.树立坚定信念

D.艰苦奋斗 11.实现现阶段我国各族人民共同理想的根本途径和保证是()

A.等待国际援助

B.畅想美好未来

达目的地。这说明理想是()

A.人生的指路明灯

B.人们的主观想象

D.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正确认识

C.人们行为规范的总和

()

A.生活理想

B.道德理想

C.社会理想

D.职业理想

14.党的十六大报告强调,要在本世纪头20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是我国各族人民现阶段________的重要组成部分。

()

A.最高理想

B.共同理想

C.解决温饱问题

D.职业理想 15.“全面小康”的目标既有相当的高度,又不脱离现实。这说明()、A.理想是人们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幢憬

教学)

①机遇是能否成才的关键

②勤奋努力是成才的必由之路

12.一个人如果没有崇高理想或者缺乏理想;就会像一艘没有舵的航船,随波逐流,难以顺利到13.实现现阶段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和共产主义的最高理想,_______属于人生理想中的内容。

教学

B.理想不需努力就可以自然而然地转化为现实

C.最高理想必须建立在共同理想之上

D.理想源于现实,又高于现实

16.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必将激励全国各族人民万众一心,奋发图强,昂首阔步,奋勇前进。这说明()

A.理想是中华民族团结奋斗的精神力量

B.崇高理想是人生的精神支柱

C.理想转化为现实特别需要艰苦奋斗

D.树立科学理想是解决中国当前所有问题的关键

17.把我国建设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是()

A.我国各族人民的最高理想

B.现阶段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

C.2010年要实现的奋斗目标

D.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进的共同政治基础 18.实现共同理想是实现共产主义理想的()

A.必然趋势和最终目的 C.必要准备和必然趋势

A.尊师重教,科教救国

B.必要准备和必经阶段 D.必经阶段和最终目标 B.居于各国第一位的人口 D.艰苦奋斗的精神

C.重要组织保证

D.重要奋斗目标 19.千百年来中华民族历经沧桑而不衰,巍然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正是依靠()

C.辽阔的国土,丰富的资料

20.在全民族树立艰苦创业精神,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

A.重要物质保证

B.重要思想保证

21.胡锦涛总书记指出:“历史和现实都表明,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民族,是难以自立自强的。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国家,是难以发展进步的„„”这段话告诉我们

()

A.艰苦奋斗精神是当今时代特有的

B.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就必须发扬艰苦奋斗精神

C.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就不能追求富裕的生活

D.艰苦奋斗的具体内容在任何时代都是相同的

22.下列能体现“艰苦奋斗”这一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古训是()

①居安思危,戒奢以俭

②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③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④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23.新时期,我们需要大力发扬和倡导艰苦创业精神。因为它是()

①创业实践的需要

教学

教学

②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③一种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和崇高的思想境界

④新时期特有的精神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24.邓小平说:“我们穷,底子薄,教育、科学、文化都落后,这就决定了我们还要有一个艰苦奋斗的过程。”下列关于艰苦奋斗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是理想转化为现实的重要条件

②在新民主主义革命过程中得到充分体现

③由我国底子薄,教育、科学、文化落后决定,还要继续发扬

④离开了艰苦奋斗,再美好的理想也不会变成现实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②④ 25.下列能体现中华民族艰苦奋斗光荣传统的有()

①“自己动手,丰衣足食”

②“红米饭,南瓜汤,秋茄子昧好香,餐餐吃得精打光”

③“宁可少活20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

④神舟六号飞船的科技工作者奋勇攻关,自己解决了一个又一个技术难题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 26.在今天,中学生要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就要()

①自立自强

②努力学习,不断进取

③注意节俭

④学会忍受各种痛苦

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27.当今时代是创新的时代,对创新的认识正确的是()

A.创新仅仅是科学家的事

B.创新就是指科技要创新

D.创新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C.创新就是抛开传统,敢为人先

28.21世纪,对人的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符合要求的素质是()

①创新精神

②团队精神

③开放意识

④终身学习意识

A.①②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29.现代文盲与未来文盲的区别在于()

A.是否识字

B.是否会学习

C.是否有能力

D.是否有技术 30.学习压力常常与我们的内心感受和体验有关。缓解学习压力的有效方法应是(A.学习没有压力,学习轻松

C.取消一切考试

31.知识经济时代,我们必须()

①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

②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

④具备顽强拼搏、不怕牺牲的品质

③树立个人英雄主义精神

B.明确学习意义,培养学习兴趣 D.消除一切压力从容面对考试)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32.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的需求不断扩大,面临的选择会()教学

教学

A.越来越多

B.很少

C.越来越少

D.没有

第四单元 立志成材 报效祖国

练习测试题(2)姓名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 单项选择: 33.在进行选择时,我们有必要掌握一些科学的()

A.方法和策略

B.人生观和世界观

A.养成艰苦朴素的生活作风

C.知识和信息

D.政策和方针

B.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 D.全面提高自身素质 34.“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一句告诉我们,要实现人生理想必须(C.使自己的理想符合现实的需要

35.受教育者最主要和最基本的义务是()

A.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

C.遵守学生行为规范

B.积极参加社会实践 D.遵守校纪校规

班别_________ 36.从21世纪开始,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发展阶段,要用20年时间

()

A.基本实现工业化,大力推进信息化,加快实现现代化

D.完成祖国统一大业

C.消除两极分化,解决温饱问题,成为世界强国

D.实现共产主义

二、多项选择

1.抗日战争时期,许多国人惨死在日本侵略者的屠杀下,这促使亿万中国人民拿起武器同侵略者展开艰苦卓绝的斗争,最终取得了抗战胜利。这说明()

A.国家遭受侵略、社会动荡不安,个人的尊严、发展甚至生存都无从谈起

B.只有在战争年代,祖国的命运才与个人的前途有密切联系

C.国家的独立、富强有赖于广大人民的艰苦奋斗、顽强拼搏、无私奉献

D.祖国命运影响个人前途,个人前途对祖国命运没有任何作用

2.青少年时期的鲁迅,从想当海军到学习矿业,又改为学医,最后选择了用文学作武器来唤醒亿万人民。这表明()

A.个人的命运和前途,总是同祖国、民族的兴衰荣辱联系在一起的 B.只有不断改变志向,才能报效祖国

C.热爱祖国、报效祖国,是人们社会责任感最集中、最重要的体现

D.高度的社会责任感来自对祖国命运的深切关注 3.下列能体现立志报效祖国的名言警句有{)

A.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B.位卑未敢忘忧国

教学

教学

C.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D.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4.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几代人、十几代人的共同使命。我们有志青年应该()

A.立志升学,因为只有考上大学,才有出路

B.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承担自己的责任

C.从实际出发,选择符合社会需要和人民利益的成长目标

D.发扬艰苦创业精神,努力肩负起这—使命

5.“一个人追求的目标越高,他的才能就发展得越大,对社会就越有益,我确信这也是一个真理。”高尔基的这句话告诉我们()

A.远大理想是人们努力奋斗的巨大精神动力,能激励人们不断进取、奉献社会

B.一个人只要有了远大的目标,就一定能有所建树,为社会作出贡献

C.一个人追求的目标不高,就必然碌碌无为、浑浑疆噩,无益于国家、社会

D.志当存高远,我们应树立报效祖国、服务社会的鸿鹄之志

6.姚明在打完美国篮球联赛(NBA)后,很快根据国家队要求回国参加集训。他说:“国家队的比赛任务我会无条件服从。”姚明的言行表明()

A.公民要有报国之志,以国家利益为重

B.为祖国作贡献是每个公民应尽的责任

C.国家利益与个人前途不会有任何矛盾

D.报效祖国要从平常具体的事情做起

7.我们必须正确认识个人利益和国家利益的关系,把个人前途和祖国命运联系起来。这是因为()

A.“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国泰才能民安

B.国家的安危、兴衰、荣辱与个人休戚相关

C.个人利益和国家利益在本质上是统一的

D.国家的繁荣富强对每个社会成员都是至关重要的

8.每当回忆往事的时候,能够不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经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解放而进行的斗争!”这段名言启示我们()

A.要树立崇高的社会理想

B.要树立报效祖国之志

C.无私奉献是每一个公民必备的高尚品质

D.实现人的全面解放是当代青少年的崇高使命

9.做一个坚定的爱国者需要我们

()

A.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维护民族团结,捍卫国家统一

B.对西方社会及其文明成果不盲目崇拜

C.对外来文化要抱以否定和排斥的态度

教学

教学

D.同一切损害国家与民族利益的行为作斗争

10.大学生冯艾两次参加西部偏远山区义务支教活动,她和成千上万的志愿者一样,默默地用自己的一份力量去努力改变那里的贫穷和落后。我们要学习她()

A.听从祖国召唤,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

B.艰苦奋斗,敬业奉献,服务人民

C.勇于接受挑战,在艰苦的条件下磨练自己

D.把个人的抱负同时代和国家的发展结合起来

11.一名优秀的航天员要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过硬的身体条件,要学习掌握载人航天工程基础、航天医学基础、天文学、英语等多门课程知识。杨利伟、聂海胜等经过自己的艰苦奋斗,终于成长为我国首批优秀航天员。这说明()

A.个人的发展要靠自己的努力,与国家无关

B.个人的发展应该是全面的,而不能是单一的 C.个人的发展要能挖掘出自己的潜能,发挥自己的特长

D.个人的发展应是建立在全面发展基础上的有个性的发展

12.原来只有初中文化的青岛港集装箱桥吊队队长许振超,凭着刻苦钻研、艰苦奋斗的拼搏精神和不怕困难、勇于创新的坚强意志,从一个普通工人锻炼成为技术能手。许振超创造出了无论多大的船,全部10时以内完成作业的世界一流装卸效率,连续刷新集装箱单船装卸的世界纪录,“振超效率”在世界航运界引起了轰动,被授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我们学习许振超,就要像他那样具有()

A.爱岗敬业的精神

B.艰苦奋斗的精神 C.勤于学习的精神

D.勇于奉献的精神

13.许振超的事迹启示我们()

A.成才的关键在于自己的勤奋努力

B.要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C.要努力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D.要立志成才,为国奉献

14.中央电视台2004“感动中国”人物评选揭晓,华中农业大学支教志愿者徐本禹放弃了公费读研究生的机会,到贵州省的山区支教。尽管他支教的地方不通电、不通车,生活条件十分艰苦,但他支教的决心从没有动摇过。下列观点正确的有()

A.徐本禹从全局出发,以祖国需要为重,个人利益服从国家利益

B.我们应该学习徐本禹艰苦创业、开拓进取的优秀品质

C.徐本禹以实际行动担负时代赋予当代青年的崇高使命

D.徐本禹纯粹是为了捞取个人政治资本才去支教的 15.徐本禹的感人事迹告诉我们()

A.当代青年应勇敢地承担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崇高使命

B.当代青年要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C.任何事业的成功都离不开艰苦创业、开拓进取的精神

教学

教学

D.只有在经济落后,生活条件差的环境里才能成才

16.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胡锦涛日前就实施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作出重要指示。胡锦涛指出,高校毕业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一定要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重视这项工作,总结成功经验,完善政策措施;健全工作机制,引导和鼓励更多的高校毕业生到西部、到基层、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实施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有利于()

A.开辟高校毕业生健康成长的新途径

B.推动西部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

C.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

D.磨炼志愿服务西邵大学生的意志,增长他们的才干

17.“靠愿望和祈祷是不行的,实现理想必须动手去做。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比尔·盖茨的这些话告诉我们()

A.只要动手去做就能实现自己的理想

B.任何理想的实现都离不开艰苦奋斗

C.只有勤奋敬业,扎实苦干,才能实现理想

D.有无理想并不重要

18.爱因斯坦说:“成功=艰苦的劳动+正确的方法+少说空话。”爱因斯坦把“艰苦的劳动”摆在成功的第一位说明()

A.只要努力就必然能成功

B.艰苦奋斗是理想转化为现实的重要条件

C.任何理想的实现,都是一个艰苦奋斗的过程

D.成才的关键在于自己的勤奋努力

19.邓小平指出:“—定要让我们的人民,包括我们的孩子知道,我们是坚持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我们采取的各方面的政策,都是为了发展社会主义,为了将来实现共产主义。”这段话说明了()

A.共同理想和最高理想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

B.现阶段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是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C.实现共同理想是实现最高理想的必要准备和必经阶段

D.中国共产党的最高理想是建立各尽所能、按需分配的共产主义社会

20.“理想好比是泥土中生长出来的花,它虽然生长在泥土中,但又不是泥土。”这句话包含的道理是()

A.现实是理想得以产生的基础

B.理想源于现实,又高于现实

C.理想和现实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D.理想产生于现实,又不同于现实

21.愚公移山、卧薪尝胆、凿壁借光的故事,“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等格言警句启示我们()

A.要树立崇高远大的理想

教学

B.艰苦奋斗是事业成功的必备条件

教学

C.要想成功就要发扬艰苦创业精神

D.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

第四单元 立志成材 报效祖国

练习测试题(3)姓名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 多项选择: 22.“现在人民的生活水平都已显著提高,提倡艰苦奋斗已过时了”。这个观点()

A.忽视了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

B.否认了艰苦奋斗是我们实现共同理想的根本途径

C.忘记了我国还没有摆脱不发达和发展不平衡的状态

D.表明艰苦奋斗和生活富裕是矛盾的 23.下列对艰苦奋斗的认识,正确的有()

A.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内容

B.艰苦奋斗是人类一切文化成果的基础和源泉

C.人类社会发展史就是艰苦奋斗的创业史

D.发扬艰苦奋斗精神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

24.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文化都比较落后,面临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的任务。因此,艰苦创业精神()

A.是—种美德,一种思想境界

B.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思想保证

C.要限制物质消费水平,提倡过苦日子

D.有利于实现全民同时同步富裕

25.在当代青少年中提倡艰苦创业精神,是因为()

A.当代青年都缺乏艰苦奋斗精神

B.当代青少年肩负着实现现代化、振兴中华的崇高使命

C.继承艰苦奋斗传统是当代青少年就业、创业的需要

D.当代青少年要实现自己的个人理想,就离不开艰苦奋斗

26.全球四大会计师事务所之一的安永会计师事务所日前在一份研究报告中称,在未来10年,中国奢侈品消费可能会超越美国,居世界第二。这告诉我们()

A.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艰苦奋斗精神已经过时

B.我国有必要加强精神文明建设,进行艰苦创业精神教育

C.当前我国要建设节约型社会,必须注意遏制奢侈浪费的现象

D.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与发达国家已没有太大差距

27.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曾就实施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各级党委和政教学

班别_________

教学

府积极引导大学生志愿到西部、到基层、到祖国需要的地方去奋斗。这是因为()

A.引导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有利于他们培养奋发向上、积极进取、勤俭节约的创业精神

B.培养助人为乐、奉献社会、服务人民的崇高品质

C.更深刻地了解国情,认识社会,从而立志报国

D.提高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28.作为最高理想的共产主义()

A.同我国历代改革家们所追求的“大同”世界,天下为公是一样的 B.不同于我国历代改革家们所追求的‘‘大同”世界,天下为公

C.同空想社会主义者所描述的社会制度一样

D.不同于空想社会主义者所描述的社会制度 29.理想是()

A.人生的奋斗目标

B.对未来的美好憧憬 D.还没有实现的东西

C.人生最美好的幻想

30.20世纪60年代的“铁人”王进喜说:“宁肯少活20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90年代科技战线上的“铁人”王启民说:“宁肯把心血熬干,也要保持油田稳产高产。”两代“铁人”艰苦创业的精神告诉我们()

A.时代不同,艰苦奋斗的精神不能丢

B.两代“铁人”都发扬了艰苦创业的精神

C.时代不同,艰苦创业的内容也不同

D.60年代的铁人精神过时了

31.“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孟子的这一劝导告诉我们,理想的实现必须()

A.艰苦奋斗

B.锻炼身体

C.修练精神

D.修身养性、培养毅力 32.共同理想的提出()

A.符合社会的发展规律

B.符合我国正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

C.集中反映了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利益和愿望

D.它是全体人民团结一致,争取胜利的强大精神武器

33.现阶段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是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为实现这一理想,九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提出了西部大开发的战略。山川秀美的西部将成为一片充满希望、撒满辉煌的宝地。希望和辉煌在前,奋力进取是开拓者脚下的路。这是一次艰难的开拓,需要我们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下列关于艰苦奋斗的正确认识有()

A.艰苦奋斗只是战争年代应发扬的一种精神

B.理想的实现是一个艰苦奋斗的过程

教学

教学

C.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D.艰苦奋斗集中表现为创业精神

34.马克思用毕生的精力,花费40年的艰苦劳动,阅读了1500多种书籍,才完成了享誉世界的巨著《资本论》。著名生物学家达尔文创立了生物进化论,写成了《物种起源》,共历时27年,仅环球考察就用了5年时间。这些事实说明()

A.完成一部巨著需要很长时间

B.名人的成长过程也需要坚强的意志和毅力,不懈的追求

C.任何事业的成功、理想的实现,都有一个艰苦奋斗过程

D.名人治学严谨

35.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积极探索,勇于创新、艰苦奋斗、知难而进、学习外国、清正廉洁,励精图治、无私奉献。这些都应该成为新时期我们推进现代化建设所要大加倡导和发扬的()

A.科学精神

B.创业精神

C.钻研精神

D.开拓精神 36。高度的社会责任感来自()

B.自身的素质和修养 D.对祖国命运的深切关注

A.生活的需要、利益的驱使

C.对社会发展的正确认知

37.缓解学习压力的有效方法有()

A.锻炼身体

B.找同学聊天

C.明确学习的意义

D.培养学习兴趣

38.下列选项中能体现创新精神的是()

A.不切实际,盲目蛮干

C.敢想敢干,敢为人先

B.怀疑一切,否定一切 D.与时俱进,开拓进取

39.终身学习不仅是个人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需求,是因为,终身学习

()

A.能使我们不断地克服困难,不断地解决新问题

B.能满足我们生存和发展的一切需要

C.能使我们有更大的发展空间,更好地实现自身价值

D.能充实我们的精神生活,不断提高生活品质

40.“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对此,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A.没有创新就没有发展,会永远受制于人

B.在国际竞争中要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创新

C.增强民族创新能力关系中华民族的兴衰存亡

D.提高青年人的创新能力,才能提高国家的创新能力

41.原来只有初中文化的青岛港集装箱桥吊队队长许振超,凭着刻苦钻研、艰苦奋斗的拼搏精神和不怕困难、勇于创新的坚强意志,从—个普通人锻炼成长为技术能手。许振超创造出了无沦多大的船,全部10小时以内完成作业的世界一流装卸效率,连续刷新集装箱单船装卸的世界纪录,教学

教学

“振超效率”在世界航运界引起了轰动,被授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我们学习许振超,就要像他那样具有()

A.爱岗敬业的精神

B.艰苦奋斗的精神 C.勤于学习的精神

D.勇于奉献的精神 42.许振超的事迹启示我们()

A.成才的关键在于自己的勤奋努力

B.要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C.要努力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D.要立志成才,为国奉献

43.从2001年开始,我国高考取消了年龄限制,全国出现了不少“爷爷考生”“爸爸考生”“妈妈考生”;面对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许多企业都对员工进行在岗技术培训。这些情况表明在当代社会()

A.重视知识和人才的风气正在逐渐形成 B.许多人形成了终身学习的现念

C.学习已成为一种生活需要

D.只有读了大学才能成才

44.进入21世纪以来,科学技术迅猛发展,人才已成为科技进步与经济发展的最重要资源。为了适应祖国建设的需要和时代的发展要求,我们中学生()

A.要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

B.只有考上重点高中,继续深造,才能成才

C.要有较好的身心素质

D.要有创新思维、创新能力

45.面对考试,有的同学会因产生焦虑心理而影响自己学习水平的正常发挥。克服考试焦虑的主要途径是()

A.平时强迫自己多学习

B.平时经常自我激励 D.考前“临时抱佛脚”

C.培养自己的心理调整能力

46.关于学习压力的问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适度的学习压力,可以激发我们的学习劲头和潜能

B.没有学习压力,可能会使我们失去动力,停滞不前

C.感到学习压力的存在是由于成绩不好

D.过度的学习压力会影响学习效率和已有水平的正常发挥

教学

教学

单项:1A 2B 3C 4D 5D 6A 7D 8C 9C 10C

多项:1AC 2ACD 3ABCD 4BCD 5AD 6ABD 7ABCD 8AB 9ABD 10ABCD 11BCD 12ABCD 13ABCD 14ABC 15ABC 16ABCD

单项:11D 12A 13C 14B 15D 16A 17B 18B 19D 20B 21B 22D 23B 24A 25A 26C 多项:17BC 18BCD 19AC 20ABCD 21BC 22ABC 23ABCD 24AB 25BCD 26BC 27ABCD 28BD 29ABD 30ABC 31ABCD 32ABCD 33BCD 34BC 35ABCD

单项:27D 28D 29B 30B 31A 32A 33A 34C 35A 36A 多项:36CD 37ABCD 38CD 39ACD 40ABCD 41ABCD 42ABCD 43ABC 44ACD 45BC 46ABD 教学

2.中考复习思想品德综合测试题 篇二

一、合理安排时间, 制定复习计划

合理安排复习时间, 制定复习计划不仅能节约时间, 更有助于提高学习效率, 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中考前, 我们可以把计划大体划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夯实基础, 构建知识体系。对七、八、九年级基础知识进行梳理, 按单元复习, 通览三个年级的教材, 明确重点内容。

第二阶段:讲解专题, 关注社会热点。抓住重大热点问题, 将其与教材知识和理论联系起来, 找出热点与教材的结合点、联系点, 形成专题, 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理论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第三阶段:综合训练, 提高应试能力。通过题型训练, 模拟综合考试, 使学生的审题能力、综合表达能力、答题技巧、答题的规范素养得到有效提升。

第四阶段:查漏补缺, 回归课本知识。本阶段, 引导学生走出题海, 回归课本, 返璞归真。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整理自己的考前情绪、提高应考信心。这时既要关注学生成绩的提升, 更要关注学生应试的心理素质。

二、仔细研读考纲, 找出复习依据

《中考考试纲要》是指导中考命题的纲领性文件, 它对思想品德中考的考试目标、考试内容和要求、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作了具体说明, 提出了明确要求, 是命题的依据, 也是我们复习的重要依据。因此, 仔细研读考纲, 对复习备考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在考纲中“了解”、“理解”、“运用”是考查学生知识与能力的三个不同层次。三个层次是由低到高的, 前一层次要求是后一层次要求的基础。因此, 教师要注意考点的不同的层次要求, 把握复习深度。在复习过程中我们不能认为实行了“开卷”考试, 了解、识记就不再重要, 从而忽视了解、识记能力的要求, 更不能认为运用能力是虚的, 空的, 不好做到, 从而忽略运用能力的要求。

三、认真钻研教材, 夯实基础知识

在复习备考中, 教师不要脱离课程标准和教材, 必须重视教材, 不能“忘本”。因为开卷考试往往是以材料和时政热点为载体, 题在书外, 理在书中, 答案的要点隐藏在教材中。所以要取得好成绩, 平时必须在教材上多下工夫, 多读、多看, 读懂、读透教材原理, 千万不能养成“动不动就翻书”的习惯, 只有读懂、读透教材, 考试时才能应对自如。

教材中基本概念、基本原理较多, 教师需根据《中考考试纲要》进行有针对性的筛选、归类。把考纲中涉及的考点根据不同层次要求进行归类, 要求学生掌握, 考纲中没有涉及的考点是不需要学生掌握的。这样就缩小了复习范围, 更好地把握复习的广度, 使复习有方向、有目标。

四、全面解读热点, 紧扣时政材料

反映、体现重大时政和社会热点、焦点问题是中考思想品德命题的一贯原则, 这也是落实理论联系实际, 体现试题时代性、教育性的要求。学生不能“两耳不闻窗外事”, 要尽量做到“家事、国事、天下事, 事事关心”。要了解国际国内的重大热点问题、本省发生的重要热点问题、与学生联系紧密的热点问题, 抓住这些热点, 将其与教材知识和理论联系起来, 找准热点与教材的结合点、联系点, 形成专题。专题复习既能系统归纳教材知识, 加深理解, 巩固所学知识, 又能提高运用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发挥教师主导, 做好资料整理

要想真正提高思想品德课的复习效果, 在中考中得高分, 完全靠学生自身“孤军奋战、单打独斗”, 不使用相关考场资料, 是不明智的, 事实证明是行不通的。

目前市场上关于政史中考考场用书可谓鱼龙混杂, 种类很多, 但缺乏“精品”。很多资料里面的专题过于面面俱到, 而对一些重要专题和问题的分析并不准确和全面, 可能会误导学生。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发挥主导作用, 以热点时政为切入点, 捕捉有效信息, 用教材知识去多角度分析, 并编成讲义小册子, 作为学生考场资料。

六、强化考前练习, 注重精选精练

要在中考时考出高分, 有针对性地进行强化训练是必要的。这一阶段的目标主要是强化能力训练, 是中考前的冲刺训练, 是从知识到能力到心态的全面训练。

教师面对大量的练习题、模拟题和各种复习资料, 要善于选择, 否则就无异于大海捞针, 劳而无功。训练要以“吃得饱”“有营养”为上策, 资料、习题发放前必须经过精心筛选, 切忌滥发试卷, 整天练习, 造成“消化不良”的现象。

因此, 在选择习题时, 一定要注意选择具有代表性的题目, 做到精选精练, 如本省及外省市近三年中考试题。同时, 还要从内容与题型两方面开展专项训练与总结:从内容上, 就是围绕热点和考纲进行选题, 展开训练, 总结答题角度;从题型上, 就是针对同一题型进行训练, 找出共同点, 总结归纳答题的规律。

3.思想品德中考复习策略 篇三

一、合理安排时间,制定复习计划

合理安排复习时间,制定复习计划不仅能节约时间,更有助于提高学习效率,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中考前,我们可以把计划大体划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夯实基础,构建知识体系。对七、八、九年级基础知识进行梳理,按单元复习,通览三个年级的教材,明确重点内容。

第二阶段:讲解专题,关注社会热点。抓住重大热点问题,将其与教材知识和理论联系起来,找出热点与教材的结合点、联系点,形成专题,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理论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第三阶段:综合训练,提高应试能力。通过题型训练,模拟综合考试,使学生的审题能力、综合表达能力、答题技巧、答题的规范素养得到有效提升。

第四阶段:查漏补缺,回归课本知识。本阶段,引导学生走出题海,回归课本,返璞归真。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整理自己的考前情绪、提高应考信心。这时既要关注学生成绩的提升,更要关注学生应试的心理素质。

二、仔细研读考纲,找出复习依据

《中考考试纲要》是指导中考命题的纲领性文件,它对思想品德中考的考试目标、考试内容和要求、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作了具体说明,提出了明确要求,是命题的依据,也是我们复习的重要依据。因此,仔细研读考纲,对复习备考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在考纲中“了解”、“理解”、“运用”是考查学生知识与能力的三个不同层次。三个层次是由低到高的,前一层次要求是后一层次要求的基础。因此,教师要注意考点的不同的层次要求,把握复习深度。在复习过程中我们不能认为实行了“开卷”考试,了解、识记就不再重要,从而忽视了解、识记能力的要求,更不能认为运用能力是虚的,空的,不好做到,从而忽略运用能力的要求。

三、认真钻研教材,夯实基础知识

在复习备考中,教师不要脱离课程标准和教材,必须重视教材,不能“忘本”。因为开卷考试往往是以材料和时政热点为载体,题在书外,理在书中,答案的要点隐藏在教材中。所以要取得好成绩,平时必须在教材上多下工夫,多读、多看,读懂、读透教材原理,千万不能养成“动不动就翻书”的习惯,只有读懂、读透教材,考试时才能应对自如。

教材中基本概念、基本原理较多,教师需根据《中考考试纲要》进行有针对性的筛选、归类。把考纲中涉及的考点根据不同层次要求进行归类,要求学生掌握,考綱中没有涉及的考点是不需要学生掌握的。这样就缩小了复习范围,更好地把握复习的广度,使复习有方向、有目标。

四、全面解读热点,紧扣时政材料

反映、体现重大时政和社会热点、焦点问题是中考思想品德命题的一贯原则,这也是落实理论联系实际,体现试题时代性、教育性的要求。学生不能“两耳不闻窗外事”,要尽量做到“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要了解国际国内的重大热点问题、本省发生的重要热点问题、与学生联系紧密的热点问题,抓住这些热点,将其与教材知识和理论联系起来,找准热点与教材的结合点、联系点,形成专题。专题复习既能系统归纳教材知识,加深理解,巩固所学知识,又能提高运用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发挥教师主导,做好资料整理

要想真正提高思想品德课的复习效果,在中考中得高分,完全靠学生自身“孤军奋战、单打独斗”,不使用相关考场资料,是不明智的,事实证明是行不通的。

目前市场上关于政史中考考场用书可谓鱼龙混杂,种类很多,但缺乏“精品”。很多资料里面的专题过于面面俱到,而对一些重要专题和问题的分析并不准确和全面,可能会误导学生。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发挥主导作用,以热点时政为切入点,捕捉有效信息,用教材知识去多角度分析,并编成讲义小册子,作为学生考场资料。

六、强化考前练习,注重精选精练

要在中考时考出高分,有针对性地进行强化训练是必要的。这一阶段的目标主要是强化能力训练,是中考前的冲刺训练,是从知识到能力到心态的全面训练。

教师面对大量的练习题、模拟题和各种复习资料,要善于选择,否则就无异于大海捞针,劳而无功。训练要以“吃得饱”“有营养”为上策,资料、习题发放前必须经过精心筛选,切忌滥发试卷,整天练习,造成“消化不良”的现象。

因此,在选择习题时,一定要注意选择具有代表性的题目,做到精选精练,如本省及外省市近三年中考试题。同时,还要从内容与题型两方面开展专项训练与总结:从内容上,就是围绕热点和考纲进行选题,展开训练,总结答题角度;从题型上,就是针对同一题型进行训练,找出共同点,总结归纳答题的规律。

总之,在复习的过程中,我们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学生的复习方法,做到有条不紊、张弛有度。

4.中考思想品德复习“五策略” 篇四

中考思想品德复习“五策略”

德化五中

周锦辉

政治学科是开卷考试科目,要想取得好成绩,在总复习阶段要做好哪些工作?如何利用有限的时间提高政治学科的复习效率?复习是否有技巧可寻?这些已经成为每个同学最为迫切希望解决的问题。根据政治中考特点,结合教学实际,对搞好中考政治总复习提出以下几条策略,希望对同学们的总复习有所帮助。

一、认识到位早准备

中考政治实行“开卷”考试是为了克服死记硬背的机械学习方式,培养学生主动学习能力,它要求学生不但要掌握必要的学科知识,更要做到理论联系实际,灵活运用知识认识、分析、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体会所学知识的现实意义。这不是对学习要求的降低,而是学习要求侧重点的改变。没有对基础知识的整体把握,没有对教材内容的全面理解,没有能力的切实提高,只靠翻书、抄书是不能取得好成绩的。因此忽视对政治课本的学习不但是错误的,而且是有害的。所以,同必须认认真真、踏踏实实地搞好基础知识的复习,一步一个脚印、从点滴做起夯实基本功。在复习过程中尤其要发挥主动性,克服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主动参与到教学中去,乐于探究、勤于思考、善于质疑,就会达到理想的复习效果。

二、研读说明找依据

《考试说明》对考试的性质、范围、要求以及内容都作了相应的规定和详细说明。仔细研读《考试说明》,应该注意以下几点:第一,命题依据。《考试说明》是中考命题的主要依据,对同学复习备考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在复习过程中,不要脱离和超出《考试说明》的要求以及教材内容的范围。脱离教材,单纯用各种复习资料作为复习依据的做法是不可取的。第二,考查目标。《考试说明》对识记、理解、活动三个层次的能力评价要求作了阐释。三个能力层次是由低到高的,前一层次要求是后一层次要求的基础。因此,在复习过程中既不能忽视识记能力的要求,认为“开卷”考试,识记不再重要。更不能忽略活动能力的要求,认为它是虚的,不好做到。识记能力是达到后两个能力的基础和起点。活动能力层次的要求与“开卷”考试的整体要求相统一,代表了考试发展的方向。第三,考试内容。复习过程中要将每一册教材每一课的“主要内容”和《考试说明》所规定的“考查要求”结合起来,力争将每一课内容要求的范围和程度做到心中有数,这也是搞好复习的前提和基础。

三、注重基础找联系

中考政治虽然是考查思想品德教材的重点知识和主干内容,但具体到某个试题,其考查的范围不会停留在某个具体知识点的考查上,而是突出知识的生活意义和现实价值,强调知识间的相关、相通、相连性,强调对基础知识、基本理论融会贯通,最后落实到知识的综合运用上。这就要求同学在复习过程中不能机械的记忆知识点,而要注意对知识的整理,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找联系,找线索,从整体上把握知识。具体地讲就是要对基础知识进行必要的梳理、归纳,使之系统化、网络化,从而达到宏观上把握教材,微观上融会贯通。

四、把握热点重专题

反映、体现重大时政和社会热点、焦点的问题是中考政治命题的一贯原则,这也是落实理论联系实际,体现试题时代性、教育性的要求。近几年中考政治试题充分体现了这一点,尤其是非选择题全部取材于时政热点,这就启示我们在复习过程中,不能“两耳不闻窗外事”,要尽量做到“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要了解党和国家重大方针政策,学习归纳重大时政,抓住重大热点问题,将其与教材知识和理论联系起来,找出热点与教材的结合点、联系点,形成重热点专题。具体做法是:在复习时,用教材知识去分析、解读时政热点,使教材知识活起来;在学习时政热点时,要分析其体现或包含的教材观点和原理,将时政热点落实到教材中。专题性复习既能系统归纳教材知识,加深理解,巩固所学知识,又能提高运用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加强训练善总结

通过对同学试卷的分析,发现许多同学丢分,不是因为基础知识没有掌握好,而是没有正确把握答题的方法和技巧,突出表现为:审题能力差,答非所问;表达能力差,答案言不及义,不能正确使用政治概念恰当表述;考虑问题不全面,答案不完整;归纳、概括能力差,答案照抄照搬教材。要掌握正确的答题方法,就要加强有针对性的训练,在训练时要注意:第一,仔细阅读材料,提取关键词和有效信息,找准答题角度。第二,注意把握解题思路,对于同一材料、同一知识点要从多角度、多层次进行思考。除了试题本身的设问角度外,还可以尝试从其他角度设问,并自己回答。第三,对重点题和典型题进行练后评析,分析失误之处,进行纠错,完善答案。第四,对往年中考政治试题进行分析也是必要的,自己先试着作答,然后对照原答案调整自己的思路,从中得到启发。

5.2013年中考思想品德专题复习 篇五

一、常用知识观点提炼:

1.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2.科学技术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重要标志。

3.科技进步和科技创新是发展生产力的决定因素。

4.在现代社会,依靠科技进步,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是创造财富的重要途径。

5.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没有创新就没有科技的进步发展。

6.党和国家实施科教兴国与人才强国战略,大力推动科技进步与人才培养。加强人才资源的开发。

7.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

二、基本问题:

1.我国科技实力得以增强的原因是什么?

①我国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②落实科技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③坚持依法治国,依法维护公民智力成果权。④自力更生,艰苦奋斗。

2.怎样把我国建设成为创新型国家?

①坚定不移地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优发发展教育,提高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②全面深化科技,教育体制改革,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③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和教育创新,提高全民族的创新能力;④扩大对外开放,借签国外一切先进文明成果。

3.青少年应该如何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

6.七年级思想品德下册中考复习教案 篇六

第一单元做自尊自信的人 考试要求:

1、懂得自尊和知耻,理解自尊和尊重别人的关系。

2、培养自尊、自信精神。

复习重点和难点:珍惜无价自尊,唱响自信之歌 复习方法:讨论法、归纳法、指导自主学习法 复习过程: 单元知识结构图

二、知识清单技巧归纳 1.什么是自尊?

答:自尊即自我尊重,指既不向别人卑躬屈膝,也不允许别人歧视、侮辱自己。它是一种健康良好的心理状态。

2.在中学生身上,自尊的表现是什么?

答:升入中学后,随着生理的发育和心理的发展,我们越来越注意容貌上的修饰、举止方面的文雅以及行为的后果,为的是塑造更好的形象,以赢得别人对自己的肯定。这些都是自尊的表现。

3.知耻与自尊的关系是什么? 答:(1)做人不能没有自尊。真正有自尊心的人,必定是知道羞耻的人。知耻是自尊的重要表现。唯有自重,才有自尊。如果一个人对自己不恰当、不合适的行为不知道惭愧,不感到难为情,那就是不知道羞耻,这样的人永远不会有自尊。

(2)在寻找自尊的过程中,如果我们被眼前的不足与缺点蒙住眼睛,看不到自己的优点,体验不到自己的价值,对自己很失望,产生沉重的耻辱感,这对我们的成长是非常不利的。(3)一个人有缺点并不可怕,关键是能够正确对待自己的缺点,将缺点转换为优点。4.虚荣与自尊的关系是什么? 答:(1)虚荣心是一种追求表面上荣耀、光彩的心理。(2)虚荣心重的人,常常将名利作为支配自己行动的内在动力,总是在乎他人对自己的评价。一旦他人有一点否定自己的意思,自己便认为失去了所谓的自尊,就受不了。认识到虚荣与自尊是不同的,了解虚荣对自身成长的危害,努力克服虚荣心。

5.尊重他人与自尊的关系是什么? 答:(1)尊重他人是自尊的需要,也是自我完善的需要。(2)自尊的人懂得尊重他人,因为他知道要想赢得他人的尊重,首先要尊重他人。不尊重他人的人不可能赢得他人的尊重。(3)尊重他人就要把他人看成同自己一样需要尊重的人。尊重他人,就是关注他人的尊严,既要从欣赏、鼓励、期望等角度来善待对方,更要注意不做有损他人的事情。这样,我们才能得到他人的尊重,与人共享自尊的快乐。与受人尊重一样,尊重他人,是我们的需要,也是我们的快乐。(4)为了自尊,我们也需要借助他人的眼睛作为镜子,来更好地认识自己,然后把我们感受到的他人给予的美好,再转达给他人。这样,人人彼此尊重,互相接纳,共同在自尊的快乐中成长。(5)在成长过程中,我们需要他人善意、妥帖与温暖的提醒。同时,意识到自己的弱点、盲点与误区,我们更应当严格要求自己,敞开心扉,虚心学习,大胆尝试,不断超越,增强自身实力,做一个有尊严、有价值的人。6.怎样尊重他人?

答:首先,要善于欣赏、接纳他人;其次,不做有损他人人格的事情。7.尊重他人的最基本的表现是什么?

答:对人有礼貌,尊重他人的劳动,尊重他人的人格。8.什么是“我能行”? 答:“我能行”,就是在思想上相信“我能行”,行为上表现“我能行”,情感上体验“我能行”。这种“我能行”的态度,就是自信。自信,是对自身力量的确信,深信自己能做成某件事,实现所追求的目标。

9.自卑与自负的心态是怎样的?

答:自卑与自负都是自信的误区。⑴自卑的人,轻视自己,看不到自己的能力,可以做得很好,也不敢尝试;⑵自负的人,自以为了不起,过高的估计自己,看不起别人,自以为是。(3)自卑、自负都是以自己为中心,过多关注别人对自己的评价或自己对自己的评价,结果都会使人远离成功。10.怎样树立自信心? 答:(1)有了自信才能有成绩,有成绩就会更自信。(2)看到我们学习、生活中的进步(3).发现自己的长处,是自信的基础(4).增强实力,才是支撑信心最重要的杠杆。(5).我们只有把个人的命运与祖国的发展结合在一起,自信才有坚如磐石的根基。11.个人自信心与民族自信心的关系是什么?

(1)我们只有把个人的命运与祖国的发展结合在一起,我们的自信才有坚如磐石的根基。一个人如果没有民族自信心,他的自信就没有任何意义和价值。(2)一个有强烈民族自信心的人,必定会在国际交往中自觉地展示我们中国人的气度和风采,不卑不亢,落落大方,绝不会做出有损国格的事情。

三、经典分析真题

1.(07年,扬州)诗句“天生我材必有用”勉励我们要自信。那么自信的基础是(B)A.树立明确的目标

B.发现自己的长处

C.保持乐观的心态

D.发现自己的不足

分析:A、C和题意无关,D和题意相反。故选B。

2.(07,临沂市)下面的几种行为依次对应的心理品质是(C)

在公共场所,我会约束自己的行为,注意自己的形象;主动制定自己一天的学习计划,合理安排时间

奥运冠军刘翔夺冠后激动地说:“亚洲有我,中国有我”;不须扬鞭自奋蹄 ①自信②自强③自立④自尊

A.①②③④③ B.④②③①③ C.④③①②① D.①③②④

分析:考查自信、自强、自立、自尊在生活中的表现。选C。

3.(2007年,太原)小明、志刚在观看电影《哈利波特》时,高谈阔论,无所顾忌,遭到指责,这说明(A)

①尊重他人才能赢得他人的尊重②人们需要相互尊重③礼貌是文明的体现④公民享有言论, , 自由,任何人无权干涉

A.①②③

B.②③④邰

C.①③④邰

D.①②④

分析:言论自由不能不是绝对的自由,不能超越法律和道德的限制,不能干涉、影响他人的合法权利。排除④,故选A。

四、课堂练习

五、布置作业:单元练习

六、教学反思: 第二单元做自立自强的人 考试要求:

1、培养自立、自强精神。

2、养成勇于克服困难和开拓进取的优良品质

复习重点和难点:人生需要自立,自强的意义和作用 复习方法:讨论法、归纳法、指导自主学习法 复习过程: 单元知识结构图

二、知识清单技巧归纳 1.什么是自立?

答:自立,就是自己的事情自己干。2.为什么人生需要自立? 答:(1)我们终究要离开家庭和学校的呵护,走进社会,经风雨、见世面。

(2)自立作为成长的过程,是我们生活能力的锻炼过程,也是我们心理和道德品质的锻炼过程。

(3)如果我们不能从现在起,就在父母和老师的帮助下,自觉地储备自立的知识,锻炼自立的能力,培养自立的精神,就难以在未来的社会中立足。3.依赖思想的危害有哪些?

答:⑴会使人丧失独立生活的能力和精神,会使人缺乏生活的责任感,造成人格的缺陷。⑵只想不劳而获,贪图享受,就不能适应社会生活,甚至危害社会和他人,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4.什么是自主?

答:自主就是遇事有主见,能对自己的行为负责。5.自立与自主的关系是什么?

答:自立的前提是自主,自主的表现是自立。6.怎样培养自己的自立能力呢?

答:(1)立足于自己当前的生活、学习中的问题,从小事做起。多实践多锻炼。

(2)大胆地投身社会实践。只有在社会生活中反复锻炼,不断实践,才能逐步提高自立能力。正如“要知道梨子的味道,就要亲口尝一尝;要学会游泳,就在水中反复练习。”

7.请你谈谈:如何“告别依赖,走向自立”?

答:⑴从思想上认识到依赖的危害,主动告别依赖; ⑵学会自主,它是自立的前提条件;

⑶立足当前的生活、学习中的小事做起,多实践多锻炼。8.什么是自强?自强的表现是什么? 答:自强,就是对未来充满希望,永远向上,奋发进取。自强的表现是:(1)在困难面前不低头,不丧气; ⑵自尊自爱,不卑不亢; ⑶勇于开拓,积极进取; ⑷志存高远,执著追求;等。

9.什么是自弃?自弃的表现是什么?

答:自弃与自强是对立的。自弃,是指自己懒惰成性,得过且过,不求上进,不思进取。自弃的人的表现是:没有理想和追求,不愿吃苦,不愿奋斗,最终将一事无成。10.少年怎样才能自强?

答:⑴树立正确的理想;⑵战胜自身的弱点;⑶发挥自己的特长,扬长避短。就能在自强的人生征途中,劈波斩浪,抵达成功的彼岸。

三、经典分析真题

1.(2007年,南京市,单选第10题)下列关于自强的说法正确的是(B)

A.自强就是对自身力量的确信

B.自强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必备品质 C.自强就是超越自负告别自卑

D.自强就是自己独立完成所有的事

分析:考查自强的含义,表现。A是自信,C、D都是自强的不规范,完整地说法。故选B。2.(2007年,太原市,单选第6题)“自己竟然像襁褓中的婴儿,面对外面的世界无所适从。”这是一位刚刚踏入大学校门的学生,第一次独立面对生活时发出的感叹。它启示我们(B)A.要提高法律意识,避免上当受骗

B.要培养自立精神,锻炼自立能力 C.要加强交流合作,形成团队合力

D.要善于团结他人,主动寻求帮助 分析:A、C、D均和题意无关,抓住关键是“第一次独立面对生活”,故选B。3.(2007年,福建省宁德市第22题)某校为帮助解决同学们学习生活中的困惑,开设了校园信箱。请你帮忙回复几封来信。来信三:“我是个独生女,爸爸妈妈平时对我照顾的无微不至。最近,他们出差了,我什么事都不会做,不知如何是好--------。”你认为她应该(B)

A.跟着父母一起去出差

B.告别依赖,学会自立 C.不用着急,长大了自然什么都会做

D.劝说父母不要去出差

答案:B理由:依赖的危害性:⑴会使人丧失独立生活的能力和精神,会使人缺乏生活的责任感,造成人格的缺陷。

⑵只想不劳而获,贪图享受,就不能适应社会生活,甚至危害社会和他人,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2010年湖南株洲市中考真题】6.为了更好地学习,右图漫画中的男孩应该

A.抓住一切时间努力学习

B.在父母的监控下去学习

C.顺其自然,得过且过

D.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学会学习答案: D 【2010年陕西省中考真题】 4.“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走自强之路,就要【D】 ①树立正确的人生日标②勇于战胜自己的弱点 ③不怕困难,积极进取④只做大事,不做小事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2④

D、①②③

【2010湖南省常德市中考真题】7.2010年3月17日,北京电视台报道:一群穿着校服的初中生,在地铁通道里“卖唱”,并且还打出两个口号“我们是90后!”、“我们不是啃老族!”这些初中生的行为

①有助于培养自立自强的精神②表明他们独立意识增强③有助于磨砺坚强的意志品质④没有实质意义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答案:A

四、课堂练习

五、布置作业:单元练习

六、教学反思:

第三单元做意志坚强的人 中考要求: 认识人类情绪的丰富多样性,知道喜、怒哀惧是情绪的四种基本类型。理解情绪对个人和生活的影响及作用。了解青少年(我们)的情绪易波动、不稳定的特点,逐步掌握调控情绪的一些有效方法,形成自我调适、自我调控的能力。懂得调控自己的情绪对于个人行为和生活的重要性。学会合理宣泄不良情绪,保持积极、乐观、向上的情绪。4 知道情趣源于兴趣,情趣有高雅和庸俗之分。5 培养自己广泛的兴趣和好奇心,发展健康、丰富的情趣,陶冶情操,追求高雅的生活方式,全面健康地成长。

复习重点与难点:挫折的影响,战胜挫折的办法

复习方法:问题式教学法、提问式、启发式、讲解式 教具准备: 复习过程:

一、单元知识结构图

二、知识清单 技巧归纳 1.什么是挫折?

答:挫折,就是所谓“钉子”,即人们所遇到的失利、失败和阻碍等。2.造成挫折的因素有哪些?

答:造成挫折的因素有多方面的:⑴不能预测和及时防范的天灾人祸,⑵各种人为因素,⑶个人的道德品质、智力、体力、外貌以及某些生理缺陷等因素的限制。3.对待挫折和困难的态度不同,结果一样吗?

答:对待挫折和困难的态度不同,结果就不同。面对挫折和困难,大致有三种人:⑴胆怯、懦弱的人。他们一旦遇到挫折和困难,就放弃目标,其结果必然是一事无成。⑵意志不坚定或者容易满足的人。他们在困难面前也能拼搏一阵,但是,要么满足于已有的成绩,要么屈服于新的困难和挫折,不能坚持到底。这样的人也享受不到成功的喜悦。⑶意志坚强、有坚定信念的人。他们勇敢地面对挫折,向困难发出挑战,不达目的誓不罢休。他们善于把前进道路上的绊脚石变成垫脚石,从而收获成功,实现生命的价值,享受真正的人生。4.挫折的作用是什么(挫折的双重性是指什么)?

答:⑴消极作用: 使人产生忧愁、焦虑、不安、恐惧等消极心理。⑵积极作用:磨炼意志,增长才干和智慧。(品味“艰难困苦,玉汝于成”、“蚌病成珠”)5.应对挫折的有效方法是什么(战胜挫折、克服消极心理的有效方法是什么)? 答:⑴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⑵正确认识挫折,采取恰当的解决方法。⑶激发探索创新的热情。⑷会自我疏导合理宣泄法,移情法,目标升华法。6.意志坚强的人有哪些表现? 答:⑴对自己的行动的动机和目的有清醒而深刻认识。⑵能在复杂的情境中冷静而迅速地判断发生的情况,毫不迟疑地采取坚决的措施和行动。⑶在碰到挫折和失败的时候,可以调节自己的消极情绪,控制自己的言行,不灰心、不气馁、不焦躁。⑷能够以顽强的精神、百折不挠的毅力,战胜挫折和困难,实现自己的目标。(即:自觉性、果断性、自制力、坚韧性。)7.坚强意志的意义(作用)是什么? 答:⑴坚定正确的人生方向。⑵走出失败的阴影。⑶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⑷成就一番事业。8.能否将失败转化为成功的关键是什么? 答:有没有坚强的意志品质。9.怎样磨砺坚强的意志?

答:⑴必须树立明确的目标。⑵要从细微之处做起,从小来做起。⑶善于管理自己。⑷主动在艰苦的环境中锻炼自己。

三、中考视点

中考题常考对挫折和坚强意志的认识。通常以典型人物的曲折经历、名言格言为素材进行考查。

四、热点追踪

2008年6月27日,“抗震救灾英雄少年”颁奖晚会——《英雄少年》在中央电视台举行。林浩等20名“抗震救灾英雄少年”和马小凤等30名“抗震救灾优秀少年”受到表彰奖励。“抗震救灾英雄少年”获奖人物身上有哪些优秀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1.服务社会、奉献社会。人生的价值在于奉献。英雄少年们不顾自身安危,奋力抢救老师和同学的舍己为人的精神就是奉献的最好表现。

2.积极承担责任。积极承担责任是做人的基本要求。英雄少年们都具有强烈的责任意识,在灾难中勇敢地承担起自己的责任,用行动赢得了社会的赞赏。

3.珍爱生命。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是人们享受一切权利的基础,是创造有意义人生的前提。英雄少年们在危难之际不但没有放弃生的希望,用胆量和智慧保护自己的生命,而且力所能及地帮助生命遭遇困境的他人。

4.挫而不折、积极进取。人生难免有挫折,人们正是在认识挫折、战胜挫折的过程中成长和发展起来的。面对突如其来的大灾难,英雄少年们挫而不折,愈挫愈勇,勇敢地去营救被困的老师和同学。

5.意志坚强。坚强的意志是重要的心理品质,是克服困难、获得成功的必要条件。灾难发生时,英雄少年们正是靠着坚强的意志,忍受住巨大的痛苦和牺牲去帮助他人。

五、经典分析真题

1.(2007年,福建宁德)“人生难免有挫折”,下列说法不能表明这一观点的是(D)A.自古英雄多磨难 B.人世间没有不曲折的路 C.人生不如意十有八九 D.心想事成,万事如意 分析:注意题中关键词是“不能表明”,为否定项选择题。故选D。2.“如果生活只有风和日丽而没有阴雨笼罩,只有幸福而没有悲哀,只有欢乐而没有痛苦,那么,这样的生活根本就不是生活——至少不是人的生活。”这说明(A)

A.人生在世总不会一帆风顺和美妙动人 B.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春 C.挫折就是人生成长的障碍 D.挫折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能正确对待挫折

分析:B和题意相反;C夸大了挫折的负面影响;D讲对待挫折的态度,题中是讲人生不能没有挫折,为易错选项,故选A。

3.(2007年,四川内江)原国务院总理朱镕基就任前曾激动地说:“不管前面是地雷阵还是万丈深渊,我都勇往直前,义无反顾,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句话给我们的启示是(C)A.只要勇往直前就能战胜一切困难 B.面对困难要不屑一顾

C.良好的生活态度,有利于人们提高战胜挫折、困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D.磨砺意志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分析:A、B明显错误,D和题意无关。故选C。

四、课堂练习

五、布置作业:单元练习

六、教学反思:

第四单元做知法守法用法的人 考试要求

1、能够分辨是非善恶,学会在复杂的社会生活中作出正确选择。

2、自觉抵制“黄、赌、毒”等不良诱惑

3、掌握自我保护的方法与技能

4、树立自我保护意识

复习重点与难点:法律的特征,加强自我防范

复习方法:问题式教学法、提问式、启发式、讲解式 复习过程:

一、单元知识结构图

二、知识清单 技巧归纳

1.在生活中调节我们行为的规则有哪些? 答:道德、纪律、规章、法律。2.法律的显著特征是什么?

答:⑴由国家制定或认可。⑵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具有强制性。⑶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3.法律的作用有哪些? 答: ⑴规范作用。(突出地表现为规定人们可以做什么,必须做什么,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⑵保护作用。

4.我国法律是什么性质的法律? 答:我国法律作为人民意志和利益的体现,通过规定权利和义务,规范全体社会成员的行为。5.什么是违法行为?

答:凡不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或者做出法律所禁止的行为都是违法行为。6.违法行为分为几类?

答:违法行为可分为:行政违法行为、民事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7.为什么行政违法行为、民事违法行为,是一般违法行为而刑事违法行为,则是犯罪行为? 答:(1)行政违法行为和民事违法行为的情节比较轻微,相对刑事违法行为而言,对社会危害性小,称它们为一般违法行为。(2)刑事违法行为,属于严重违法行为,是犯罪行为。8.刑法的含义是什么? 答:刑法是以国家的名义规定什么行为是犯罪和对犯罪分子处以何种刑罚的法律。我国刑法是保护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惩治犯罪的有力武器。9.什么是犯罪,犯罪具的三个基本特征是什么?

答:犯罪是指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触犯刑法并依法应受刑法处罚的行为。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是:(1)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的行为。严重危害性,是犯罪的最本质特征。(2)一种触犯刑法的行为。刑事违法性,是犯罪的法律标志。(3)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刑罚的当罚性,是犯罪的严重危害性及刑事违法的必然后果。10.什么是刑罚?我国刑罚的种类有哪些?

答:刑罚又叫刑事处罚、刑事处分,是指人民法院对犯罪分子实行惩罚的一种强制方法。我国刑罚的种类:主刑和附加刑。主刑包括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五种;附加刑,包括罚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三种。

11.怎样做到防患于未然,远离违法犯罪?(1)重视道德修养,提高道德水平;(2)增强法制观念,自觉遵纪守法;(3)学会分辨并自觉抵制不良答:诱惑;(4)谨慎交友,乐交诤友、不交损友;(5)许多违法行为都是从沾染不良习气开始的,要避免沾染不良习气,防患于未然,远离违法犯罪。12.我国保护未成年人的专门法律有哪两部? 答:我国专门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法律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13.在未成年人保护法中的四道防线是什么? 答: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司法保护。

家庭保护的含义:要求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依法履行对未成年人的抚养、监护的职责,尊重未成年人受教育的权利。

学校保护的含义:要求学校等教育机构依照法律的规定,对未成年人进行教育,并对他们的身心健康和合法权益实施保护。学校保护涉及未成年人的教育和发展、人身权利的维护、生命安全的保障等方面。社会保护的含义:要求全社会创造一种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社会保护包括对未成年人的社会文化保护、身体健康保护、劳动保护、自由权和精神的保护等方面。司法保护的含义:要求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以及司法行政部门等依法履行职责,对未成年人实施专门保护措施。

14.我们维护权益的最有力的武器是什么?能够为我们提供法律帮助的机构有哪些? 答:维护权益的最有力的武器是法律。

15.能够为我们提供法律帮助的机构有哪些? 答:能够为我们提供法律帮助的机构:法律服务所、律师事务所、公证处、法律援助中心等。16.维护我们合法权益的途径有哪些? 答:(1)非诉讼手段;(2)诉讼手段。

非诉讼手段是我们维护合法权益常用的有效手段。它包括:⑴向政府有关部门、司法机关、人民团体、有关社会团体等方面反映问题,寻求帮助以解决问题;⑵通过调解、仲裁等方式,解决争议、纠纷,保障公民权益。

诉讼是维护我们的合法权益最正规、最权威、最有效的一种手段,是保护我们权益的最后屏障。诉讼通常分为三种类型:刑事诉讼、民事诉讼、行政诉讼 17.怎样做到善于用法律保护自己?

答:我们的生活中,会受到许多方面的侵害,如被欺诈、被劫钱物等。当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要想到我们维护权益的最有力的武器是法律。当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法律服务所、律师事务所、公证处、法律援助中心等法律服务机构可以提供帮助。可采用非诉讼手段,如通过向政府有关部门、司法机关、人民团体、有关社会团体等方面反映情况,寻求帮助、解决问题、保障权益。也要敢于打官司,诉讼是维护合法权益最正规、最权威、最有效的一种手段,是保护我们权益的最后屏障。

18.青少年怎样做到敢于并善于同违法犯罪行为做斗争? 答:(1)我们自觉依法律己、依法做事、依法维权,既能保护自己健康成长,又能维护法律的尊严、社会的稳定。

(2)违法犯罪行为都是危害社会的侵权行为,同违法犯罪作斗争,是包括我们青少年在内的全体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

(3)我们在与违法犯罪分子斗争时,既要勇敢又要机智。特别是在双方力量对比悬殊的情况下,不要与其硬拼,而要讲究智斗,尽量减少不必要的伤亡,力求在保护自己的前提下,巧妙地将不法分子抓获。面对歹徒行凶,设法稳住歹徒,记住歹徒相貌,了解歹徒去向,及时拨打“110”报警电话等,都是行之有效的好方法。

三、中考视点

本部分内容是中考的重点,常以选择题或案例分析题的形式出现,综合考查学生对违法犯罪行为的危害的认识,从而受到教育和警示,护的方法和技巧(即如何“智斗”)

四、热点追踪

修订后的未成年人保护法五大亮点保护之盾更坚固(多媒体显示)

五、经典分析真题

1.(2007年,四川省内江市,单选第7题)犯罪是违法行为的一种,下列关于犯罪的基本特征说法正确的是(D)

A.具有社会危害性,违反了法律,应受到一定的处罚

B.具有很强的社会危害性,触犯了民法,应依法受刑罚处罚 C.具有一定的社会危害性,触犯了行政许可法,应依法受到制裁 D.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触犯了刑法法律,应依法受刑罚处罚 分析:考查犯罪的特征、含义。犯罪是指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触犯刑法并依法应受刑法处罚的行为,故选D。

2.(2005年重庆市)据调查,部分在校学生有过被不法分子敲诈、勒索的经历。假如遇到类似的情况,你应该(B)

A.告诉老师和家长 B拨打“110”报警

C忍气吞声,自认倒霉 D以牙还牙,以暴制暴 分析:A答案可获得来自学校和家庭的帮助,是合理的。B答案寻求司法工作者的保护,也是可型的C答案是变相地纵容违法犯罪,留下违法犯罪的隐患,不可行。D。答案是采用违法的手段来解决,自己也会受到法律的制裁。3.(2007年,昆明)小宇致小强的一封信 小强:

你好!你在少年犯管教所改造一年了,近来好吗?

过去的你学习成绩一直很好。八年级时,你结实了一帮社会上的新朋友,开始逃课,离我们越来越远。后来,父母离异了,对你不闻不问,使你情绪低落,上课无精打采。为了能有足够的钱上网,你向低年级的同学敲诈勒索:在“朋友”的开导下,你经常进入营业性歌舞厅;为了寻求更大的刺激,你开始吃“摇头丸”--------你对老师的教育置若罔闻,越陷越深,居然为了筹集毒资而持刀抢劫!小强啊,你真糊涂!

法律是无情的,也是公正的,你为此付出了代价。希望你振作起来,好好改造,早日回到我们的身边!

分析:本题有一定难度,关键是如何提炼信息建立和教材的联系,题中每一个演变的原因,都对应一个教材知识点。表达注意语言的书面化,忌说口水话。(1)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小强行为演变的原因。

答案:小强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是因为:交友不慎,不认真学习;父母没有旅行对未成年人的抚养、监护职责;网吧、舞厅的经营者违反了未成年人保护法所规定的“不适宜未成年人活动的场所不得允许未成年人进入”的规定;小强自己经不住不良诱惑,沾染了不良习气;不知道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会发展为违法犯罪。

(2)从小强的行为演变过程中,我们应该吸取哪些教训?

答案:我们一定要重视自身的道德修养,自觉遵纪守法;学会分辨并自觉抵制不良诱惑;充分认识到吸毒的危害性,珍爱生命,远离毒品;乐交诤友、不交损友;家庭、社会应承担起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职责。

四、课堂练习

7.关于中考思想品德复习课的建议 篇七

中考思想品德虽然是考查学科的重点知识和主干内容, 但具体到某个试题, 其考查的范围不会停留在某个具体知识点的考查上, 而是突出知识的生活意义和现实价值, 强调知识间的相关、相通、相连性, 强调对基础知识、基本理论融会贯通, 最后落实到知识的综合运用上。这就要求学生在复习过程中不能机械的记忆知识点, 而要注意对知识的整理, 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 找联系, 找线索, 从整体上把握知识。具体地讲, 就是要对基础知识进行必要的梳理、归纳, 使之系统化、网络化, 从而达到宏观上把握教材, 微观上融会贯通。

二、学以致用重实践

在复习过程中, 我们要在夯实基础知识、把握知识之间联系的基础上, 体会知识的现实意义, 要结合时政和自身的生活实际多层次、多角度的运用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近年来, 中考增加的活动探究类试题, 就说明更加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的考查。所以, 在复习过程中, 一定要树立将教材知识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的意识, 关心国内外大事, 关心生活, 关心自我成长, 让课本的知识和理论进入实际的生活中, 成为生活的一部分。要善于运用教材知识观察生活、发现问题, 并能认识、分析、评价社会生活, 增强生活体验, 丰富生活经历, 实现教材知识与现实生活的交融。尤其要注意教材中活动课的内容和《课程标准》中活动层次的要求, 这些内容和要求往往是命题的重点, 有条件做到的一定要亲自实践, 暂时没有条件的也要模拟实践, 将活动的目的、主题、思路、方法等内容一一列出, 体会生活的意义和过程, 以增强解题的能力。

三、把握热点搞专题

反映、体现重大时政和社会热点、焦点问题是中考思想品德命题的一贯原则, 这也是落实理论联系实际, 体现试题时代性、教育性的要求。近几年, 中考试题充分体现了这一点, 尤其是非选择题全部取材于时政热点, 这就启示我们在复习过程中, 不能“两耳不闻窗外事”, 要尽量做到“家事、国事、天下事, 事事关心”。要了解党和国家重大方针政策, 定期归纳重大时政, 抓住重大热点问题, 将其与教材知识和理论联系起来, 找出热点与教材的结合点、联系点, 形成专题。具体做法是:在复习时, 用教材知识去分析、解读时政热点, 使教材知识活起来;在学习时政热点时, 要分析其体现或包含的教材观点和原理, 将时政热点落实到教材中。专题性复习既能系统归纳教材知识, 加深理解, 巩固所学知识, 又能提高运用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举一反三善总结

在复习过程中, 一方面要立足教材, 夯实基础知识;另一方面又要适当做一些训练题, 两者结合才能取得好的复习效果。不论是学习基础知识, 还是做练习, 都不能机械死板, 要能举一反三, 做到学“活”, 练“活”。学“活”, 就是要善于对教材内容进行分析总结, 找出教材主干知识, 抓住有运用价值, 与现实生活联系紧密的内容作为复习的重点。如科技、人才、教育、环境、未成年人保护、公民权利与义务、基本路线、可持续发展、经济建设、思想道德建设等。练“活”就是面对大量的练习题、模拟题和各种复习资料, 要善于选择, 定期从内容与题型两方面归纳总结。从内容上分类, 就是对相同或相近内容的题放在一起比较, 总结答题角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点、涉及的内容范围等;从题型上分类, 就是对同一题型进行比较研究, 找出共同点, 总结答题的规律。

五、加强训练, 学会解答方法

通过对近几年考生试卷的分析, 我们发现许多同学丢分, 不是因为基础知识没有掌握好, 而是没有正确把握答题的方法和技巧, 突出表现为:审题能力差, 答非所问;表达能力差, 答案言不及义, 不能正确使用政治概念恰当表述;考虑问题不全面, 答案不完整;归纳、概括能力差, 答案照抄照搬教材。要掌握正确的答题方法, 就要加强有针对性的训练, 在训练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 仔细阅读材料, 提取关键词和有效信息, 找准答题角度。 (2) 注意把握解题思路, 对于同一材料、同一知识点要从多角度、多层次进行思考。除了试题本身的设问角度外, 还可以尝试从其他角度设问, 并自己回答。 (3) 对重点题和典型题进行练后评析, 分析失误之处, 进行纠错, 完善答案。 (4) 对往年中考试题进行分析也是必要的, 自己先试着作答, 然后对照原答案调整自己的思路, 从中得到启发。

六、拓展思路求创新

思想品德试题的日益开放性, 强调考查学生的创新精神。这样, 一方面为学生的答题创设了创造性发挥的空间;另一方面也对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 在复习时, 一定要树立创新意识, 坚决克服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在平时学习中不要一味的被动接受老师的讲解, 要有探究的勇气, 相信自己, 主动参与课堂活动, 发表自己的见解。做题时要敢于发挥和创新, 不满足现成的“标准答案”, 多思考几个角度、多问几个为什么、多想几个怎么办, 答题要有自己独到的见解。

总之, 学无定法, 贵在得法。同学们应根据自己学习的实际情况, 采用适合自己的复习方法和学习方法, 少走弯路, 提高复习效率。只要思想重视、方向明确、方法得当, 就会事半功倍, 取得理想的学习效果。

摘要:中考思想品德实行“开卷”考试是为了克服死记硬背的机械学习方式, 培养学生主动学习能力。它要求学生不但要掌握必要的学科知识, 更要做到理论联系实际, 灵活运用知识认识、分析、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体会所学知识的现实意义。根据近几年的中考特点和中考走向, 就搞好考前总复习, 提出几点建议。

8.浅谈思想品德中考复习策略 篇八

一、依纲靠本、 把握动向

《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是中考复习的最重要的资源。是中考命题考试的依据,它明确规定了考试范围、内容、形式、试题结构等。《考试说明》还辅以样题和综合训练题,所以,更应该是我们进行中考复习备考的依据。分析历年来的思想品德中考试卷,我们会发现,除极特殊情况除外,试卷不会超出《考试说明》和《课程标准》的要求。无论是从语言表述上,還是考点的侧重上都指明了方向。中考复习时间紧、任务重,我们应该有效利用它们,发挥其导向功能。在结束了新课的基础上进行复习,依据《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对复习内容进行大胆取舍,灵活把握,使复习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这样能既可减轻自身的压力又能减轻学生的负担,同时还大大的提高了教学效率。

二、整合资源、夯实基础

中考试题历来是我们复习备考的范本,也是信度最高的试题。纵观近几年的中考试题,我们不难发现材料新颖,设问灵活,取材广泛,但都脱离不了“题在课外,理在书中的”命题原则。突出能力立意,体现知识与能力的结合、理论与实际的结合、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结合,这些都将是一定时期内中考政治命题的方向。因此,学生必须学会以不变应万变。如何做才能做到这一点呢?我想最主要的还是吃透教材。思想品德教科书是中考复习最主要的资源,学生最熟悉的也是教材,中考复习不可能脱离教材而进行,所以,我们应该有效地利用教材。首先,要梳理教材知识。梳理知识时要突出重点,不要追求面面俱到;要抓主干知识和核心观点,在突出重点的基础上根据需要再适当拓展。加强对知识横向、纵向的梳理,对同类知识进行归纳总结,找出内在联系,避免学生在解题时,只知道从一个方面去论述,不懂得把所有与之有关的知识进行综合分析从而导致思路比较狭隘。其次,要整合教材知识。利用课题、框题、目题把握教材结构和主干知识, 教学生学会构建知识框架。例如:在看一课之前,首先思考课题是什么,在这一个单元里,这一课和其他几课之间是什么关系?这一课有几个框题,框题与框题之间是什么关系?每一个框题下有几个目,目与目之间又是什么关系?这样就为一课搭了一个架子,大大小小的知识点再往架子一放,就形成了一个知识框架,教师讲起来容易,学生学起来更简单。但切忌把背诵基础知识列为最终目标,应把重点放在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上。我们可以有效的利用样卷和历届中考试卷。精选其中的一些经典试题,引导学生分析题、审题,总结答题规律和技巧,形成稳固的答题能力。还可以对所选试题中的条件、设问方式、答题范围进行变式和转换,实现一题多作、老题新作,反复锻炼学生理解和运用教材知识的能力,使教材与试题有效的结合起来,精练精讲、达到预期目的。

三、关注热点,培养能力

思品课是一门实践性、时效性很强的课程。与其他学科相比,思品课复习的特点在于它必须紧密联系当今社会热点、重点、焦点问题对重点知识加以重点复习。教师要学会捕捉社会热点,注重专题复习,强化理论联系实际的训练。同时还要明确热点问题不单单是指国内外普遍关注的问题,还有党和国家在某个时期的工作重点;还包括与学生生活实际密切相关的问题,特别是体现与教材知识点相结合的事件。纵观近几年的中考试题,我们发现出题人并不单纯直接考查学生对时政问题的了解和记忆,大多数是以重大时政热点问题为背景进行命题,注重考查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比如, 今年的两会、建党九十周年、十二五规划、高房价问题、食品安全问题、利比亚暴乱、“神州八号”和“天宫一号”的成功发射等都是今年我国内外重大热点、焦点事件。2011年长春市和吉林省的中考试卷上出现的最后一道大题,就是以建党九十周年和十二五规划这两大社会热点作为载体来命题的,考察的是学生对时政的敏感度以及综合分析、运用知识和实践创新等多方面能力。因此,我们教师平时不仅要注意引导学生关注时政,更要引领学生超越教材,收集有价值的信息并进行分类整理成专题。同时,也要引导学生关注一些“冷点”问题,因为“冷”与“热”是相对的,一些尚未有定论的热点中考一般不会涉及,但一些具有长效性的“冷点”则往往也是考查的重点。如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节能减排,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科教兴国战略等。复习时,要注意做好热点及“冷点”与教材知识的结合,做到小切口深入、多角度分析。力争做到:1.明确信息与教材基础知识点结合落脚点。2.自编或收集典型例题。3.精练专题。进一步强化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回归教材、概括整理答案等能力,使学生能够用书上所学的知识来理解社会现象、分析解决社会问题,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四、掌握技巧,激活中考

在考试过程中,有很大一部分学生不注意答题技巧与方法,只知照背照答。因 此,在复习课教学中,教师应把提高学生的答题技巧作为一个重点帮助学生掌握各类题型的答题技巧和方法,把试考活考好。

(1)指导学生认真审题

在平时的小测试、模拟考试中引导学生读懂题意,重视审题方面的训练。主要是审材料、审设问,找出材料与问题的联系,问题与教材的联系。审材料的口诀是:“磨刀不误砍柴工,读题不误答题工,答案就在教材中。”

(2)指导学生细心答题

1.语言要凝练,说话紧扣知识点,切忌空洞无物。

2.逻辑要严密,遵循由点到面、由浅到深、由表及里的顺序,切忌杂乱无章,语无伦次。

3.层次要分明,分点作答,条理清晰,切忌模糊不清,言语混乱,意思不明。

4.答题要完整,学会运用学科术语,注意卷面书写。

5.思维创新要言之有理,切忌胡乱编造,言而无据。

(3)帮助学生探索开放性试题的解题技巧,改变传统试题答案的单一性,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开放性试题一般以某个实际问题为切入点,在答题要求和问题设计上增加了多样性和灵活性。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就某一例题开展讨论,大胆提问,让学生做到自圆其说,也可以采用师生共同编写案例的做法,让学生全程参与,并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俗话说,熟能生巧,如此反复训练,学生解题技巧自然提高,答题当然得心应手了。

以上是我对思想品德课中考迎考策略的几点看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每位教师都有自己的教学特点和规划,无论什么样的教学方法,只要适合我们的就是最好的。我坚信只要善于钻研、勇于创新,把握好中考的复习策略,就一定会取得理想的成绩。

(作者单位:吉林省长春市第七十二中学)

责编/董 璐

9.2014年中考思想品德复习题 篇九

1.一些不合理的中国式家教有什么弊端?

不利于培养孩子的自信心、自尊心;不利于激发孩子的潜能;不能让孩子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使孩子的情绪受到抑制。

2.面对父母不切实际的批评,你会怎么做?

加强交流,主动沟通,消除父母的误解;宽容父母的过错,理解父母的良苦用心;认真学习,以优异的成绩回报父母。

3.你一定会十分期待父母的表扬。谈谈你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期待?

可以增进和父母的感情,有利于家庭和谐;自尊心得到满足;感受到快乐;增强自信心,促进心理健康。

4.对中学生来说,今后的作业量和学习负担会越来越重,你应该做好哪些准备?

提高学习效率;学会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理智地从容面对学习压力;改进和优化学习方法。

5.当前最容易出现的校园安全问题有哪些?

上学、放学途中的交通安全;集体活动时的拥挤踩踏;体育运动中的意外伤害;校园暴力事件;教学设施存在隐患等。

6.你认为可以通过哪些具体形式开展校园安全教育?

举办校园安全知识竞赛;安全知识讲座、主题班会、安全疏散演练等。7.说说你参加安全教育活动的收获。

学习和掌握了安全知识;提高了安全防范意识;提高了自我保护能力;更加珍爱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健康。

8.借助网络反腐(网络留言)应注意什么?

①要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行使,不得捏造或歪曲事实进行诬告陷害;②不制造、传播谣言,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③要尊重他人的合法权益,如隐私权、名誉权等。9.网络成语“人艰不拆”,表示“人生已经如此的艰难,有些事情就不要拆穿”。该词语出自林宥嘉歌曲《说谎》,后常被网友在回帖中引用。类似的还有“累觉不爱”、“喜大普奔”、“十动然拒”等等。

你会使用这种网络成语吗?为什么?我们中学生应该怎样看待成语?

①不使用。②这种成语不规范,破坏了成语的意境和魅力,损害了汉语言的严肃性和文化性;容易误导青少年学生。这既是对传统文化的不尊重,也不符合先进文化的发展要求。③成语是汉语言文化的一部分,反映了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我们要积累成语,弄清成语的典故和来历,正确规范使用成语。

10.江苏卫视《最强大脑》出场的“中国雨人”周玮,他用无法解释的数学天赋,将人类大脑的潜能无限放大。之前一秒还是“中度脑残”,之后一秒就是“最强大脑”。天壤之别就在弹指一挥间。最强大脑周玮的事迹给我们哪些启示?

我们应给予残疾人更多的理解、尊重和关爱,平等对待、主动关心残疾人;我们更应该珍爱自己的生命健康,从容面对生活中的挫折,培养坚强的意志,战胜前进道路上的各种困难。

11.开展“寻找最美孝心少年”活动有什么意义?

有利于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利于弘扬孝敬父母的传统美德;有利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有利于引导青少年增强孝敬父母的意识,培养孝敬父母的习惯。

12.在2014年母亲节到来之际,某班准备组织一次以孝敬父母为主题的班会,请你设计活动方案。

主题:感恩父母

准备:搜集关于父爱母爱的材料,整理分类;撰写发言稿;人员分工;场地布臵。

步骤:①主持人宣布班会开始;②观看关于父爱母爱的视频材料;③全班讨论交流感想;④学生代表发言,畅谈如何孝敬父母;⑤全班同学齐唱《烛光里的妈妈》,班会结束。13.长期以来,旅行社、导游强制旅客购物侵犯了消费者的什么权利? 自主选择权、公平交易权。

14.假如你是一名出国旅游者,应该怎么做?

①注重礼仪,保护环境,遵守公共秩序,理性消费;②尊重当地的风俗习惯、宗教信仰;③尊重文化差异,掌握沟通技巧,提高鉴赏能力;④交往时,不卑不亢,落落大方。15.对“中国式不文明”说“不”,文明青少年应如何做?

①增强法律意识,依法规范自身行为;②增强文明意识,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遵守社会公德,爱护环境,讲究卫生,维护公共秩序;③增强社会责任感,积极参加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坚决制止不文明行为。

16.某校开展学习感动中国人物(或:道德模范、中国好人、安徽好人、心动人物)事迹的活动,请你写出几种活动形式。

①召开主题班会;②举行征文、演讲比赛;③观看××视频,写观后感;④举办××事迹图片展;聆听先进人物事迹报告会。

17.各类先进人物身上有哪些优秀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不言代价与回报的无私奉献精神;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弘扬了社会正气和伟大的民族精神;(其他内容:结合具体人物的具体事迹材料)18.各类先进人物的评选有何意义?

有利于弘扬伟大的民族精神;有利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利于增强人们的社会责任感,弘扬社会正气。19.各类先进人物事迹对你今后的成长有何启发?

①生命的意义不在于长短,而在于对社会的贡献;②要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③艰苦奋斗作为一种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一种精神境界,是成就事业必不可少的精神力量;④要准确把握成才目标,符合社会发展要求和国家的需要。20.制售有害食品的行为侵害了消费者的哪些权利? 生命健康权(安全权)、知情权、公平交易权。注意区别!21.制售有害食品的行为有哪些危害?

①侵犯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尤其是生命健康权;②损害了其他合法经营者的权益,破坏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③败坏了社会风气,产生了信任危机,影响了国家形象。——以噪制噪,用“高音炮”对抗“广场舞”

“呜-呜-呜……”3月29日16时,温州市某广场对面的高楼突然传来一阵急促、惊悚的警报声。警报过后,传出一段字正腔圆的男声:“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

染防治法,立即停止违法行为……”刺耳的警报声与语音播报循环播放。

原来,这是居民小区业主委员会花26万元买来的“声波武器”来“还击”广场舞噪音。居民们反映,近两年来,这里兴起三步踩、交谊舞、健身舞等各类广场舞,甚至有些人在此练嗓子大唱卡拉OK。这些歌声和广场舞的“低音炮”,每天“马拉松”似的从早6时到晚10时轮番“轰炸”,对居民生活造成很大的困扰。22.跳广场舞有哪些好处?

强身健体、锻炼意志;有助于培养高雅的生活情趣;有利于形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23.跳广场舞有哪些不利影响?

扰民,扰乱生活区生活秩序,干扰他人休息,侵犯了他人的合法权益。

24.用“高音炮”对抗“广场舞”的方式可取吗?这启示我们怎样真确行使权利?

不可取。公民在行使权利时,不得损害他人的合法权利;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要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行使权利;要以合法方式行使权利。25.解决这一矛盾,需要哪些交往的品德? 理解、宽容、换位思考、尊重、沟通等。

26.如果你是该小区的居民,你想对跳广场舞的大妈说些什么?

①跳广场舞有益于身心健康,但要尊重他人的感受和权利;②权利和义务具有一致性;③要正确行使权利。

27.结合材料谈谈权利和义务的关系。(略)

28.近年来中央出台了哪些惠农政策?有什么意义?

取消农业税、加快新农村建设、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发放各类补贴、家电下乡等。意义:①有利于减轻农民负担,提高农民收入水平;②有利于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③有利于保障全体人民共享现代化建设成果,实现共同富裕;④有利于维护社会公平,促进社会和谐;⑤有利于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

29.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要促进城乡一体化。运用所学知识谈谈这一举措的意义。(上题②③④⑤)

30.你认为该如何实现城乡一体化(为城乡一体化提几条建议)?

①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②加快农村科技普及和推广,走科技兴农道路;③大力发展农村教育,提高农民素质;④开发特色农产品,发展生态农业;⑤加大农村扶贫力度,确保农民共享现代化建设成果。31.李克强总理在答记者问是说:“我们说要向污染和雾霾宣战,可不是说向老天爷宣战。”这体现了一种什么理念?

生态文明理念、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可持续发展的理念。32.五星红旗首次在月球亮相有何意义(你有何感触)?

极大地振奋了民族精神,激发了全国人民的爱国主义情感,增强了凝聚力、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向世界展示了我国科技创新的伟大成就,增强了我国的综合国力。(作为青少年学生,我们应树立远大理想,努力学习,立志成才,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做出贡献。)33. 34.“点赞”为一网络用语,表示赞同、喜爱。请问,你会给什么样的人点赞?

热心公益,服务社会;诚实守信;善良有爱心;做好事,帮助别人;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35.你被别人“点赞”后,会有什么感受?为什么? 感到快乐开心,价值得以提升。

理由:自尊得到维护和满足,获得尊重是快乐的。36.2013年11月4日,浙江杭州交警以无证驾驶对奥运会游泳冠军孙杨做出罚款2000元、行政拘留7天的处罚。11月6日,国家体育总局公布了对孙杨停赛、停训、停止商业和社会活动的处罚决定。孙杨深反省了自己违法行为,在个人微博上发表了一封道歉信。希望大家给他一次改正错误的机会。

请从责任角度,谈谈你对孙杨行为的认识。

①无证驾驶是缺乏社会责任、对自己和他人不负责任的表现,理应受到道德的谴责和法律的制裁;②他用合理合法的方式及时纠正自己的过失,这也是一种负责任的表现。37.我国为什么把建成创新型国家作为奋斗目标?

①创新精神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只有具有创新精神,我们才能在未来的发展中不断开辟新的天地。(九P143)

②科技创新能力已越来越成为……就永远难以摆脱技术落后的局面。(九P64)

38.我们要继续向贫困宣战,决不让贫困代代相传。今年再减少贫困人口1000万人以上。(1)“今年再减少贫困人口1000万人以上”,这体现了我国目前的小康具有怎样的特点? 低水平、不全面、发展很不平衡。

(2)继续向贫困宣战体现了我国坚持怎样的原则? 共同富裕。(3)“不让贫困代代相传”的根本途径是什么?为什么? ①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②(九P38)

39.初一的13岁男孩赖某,自从看了韩剧《来自星星的你》后,疯狂迷恋剧中人物“都教授”。于是取出了所有压岁钱,欲前往整形医院整容成“都教授”,家人怎么拦都拦不住。如果你是小赖的好朋友,你会运用哪些教材知识劝阻他?

①喜欢明星很正常,但我们应善于从他们身上学习优点,不断完善自我;

②要正确认识自我,用全面的眼光看待自己。既要看到自己的外在形象,又要看到自己的内在素质。一个人的美应是外在美与内在美的和谐统一,内在美对外在美起促进作用。③未成年人正处在身体发育阶段,承受能力有限,手术失败会给生理和心理造成巨大影响。40.据报道,目前在国务院的统一部署下,各地区、各部门信息公开步伐明显加快。从被动回应到主动答疑解惑,从新闻发言人台上发言到把新闻发言人请进微信朋友圈„„政府信息公开从单向公开的“1.0版”转变为更加互动亲民、注重实效的“2.0升级版”。(1)政府信息公开进入“2.0升级版”有何意义?

①有利于维护公众的知情权、监督权和建议权;②有利于建设开放、透明、高效的“阳光政府”;③有利于增强人民群众对党和政府的信任,促进民主政治的进步。(2)为了营造良好互动环境,请你就如何规范网上行为向同龄人提出忠告。

10.粤教版思想品德中考复习资料 篇十

具体而言,首先能根据“考纲考点”,全面回顾与中考考点相关联的系列知识,并能注意考点间的内在联系。覆盖面要宽,并重视弥补自己以前复习中的遗漏、薄弱点。其次,重点把握与时政热点结合紧密的关联知识。

二、注意整理做过的习题,研究整理近几年的中考题,掌握其中一些典型例题的答题要领,提高答题技巧

这一阶段不宜再大量地做新题,而应静下心来认真归纳整理自己以往做过的题目,再次做一遍近几年的中考题;理清思路,查缺补漏,找出答题要领,提高做题效益。

三、重视时政热点,特别是学会结合课本知识分析时事热点

关于时政热点,同学们近期复习中已大都掌握了它的内容,并能看到以往考试中它的位置——作为背景材料出现,所以重视它首先是重视时政热点与课本的结合,做到以某个热点去分析其所体现的基本原理,或以某些知识点去阐述说明一些热点问题。

四、提高选择题的正确性和主观题的审题能力

选择题的准确性不高,主要是由于对知识理解不到位和审题粗心造成的。

11.中考思想品德复习方法之我见 篇十一

关键词:复习方法 中考 思想品德

中国分类号:G623.15

九年级面临中考压力,在复习中存在很多困难。一方面,随着初中思品课堂的逐渐开放,考试的内容与生活联系越来越密切,题型也丰富多样,趋于考查学生的能力与知识的综合运用,知识点多,灵活性高,理论性强。在复习过程中,如果仅依赖老师的重复讲授,不但枯燥乏味,而且效率不高;另一方面,学生、家长不重视开卷考试,认为开卷就是抄資料,不听不记,课后也极少花时间复习。没有学生的积极配合,实效性也值得怀疑。新课改提倡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发现问题,所以当前我们的思品复习课要提高实效性。怎样想有限的课堂教学要质量?采用科学的复习方法,提高复习效率,尤为重要。我们教研组的合作不拘形式,课前探讨,课后反思,就中考复习策略展开讨论,达成共识。初步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复习方法:

一、复习策略:

1、紧扣中考说明是关键

《中考说明》和《课程标准》是思想品德中考命题的依据。在复习中,我们一直以《中考说明》和《课标》为复习依据,不仅依据考点,还把握考点要求达到的识记、理解、应用层次,提高课堂教学的针对性和效率。

2、知识识记是基础

近年来的中考表明,开卷考试对学生的要求更高。它不是简单的资料搬家,而是在掌握大量基础知识的起点上,考查对知识的理解、分析和运用。正所谓题在书外,理在书中。只有立足教材,紧扣考点,才能以不变应万变。才能在答题时做到游刃有余。基础知识的识记尤为重要。特别是对道德、法律、国情的基本观点,都要花时间理解它们的准确内涵,并熟记。为减轻学生的记忆负担,我们依据考点,从众多的资料中提取精华,形成第一手复习提纲。针对班大人多的现状,我们重点检查边缘生,也就是35-50号的学生。抽查问题以纸条形式出现,以最大限度节省时间,提高效率。

3、题型训练是策略

通过复习记忆,学生已经掌握了大量的知识点,但是如果不能把它准确地展示在试卷上就等于无效劳动。因此,教给学生解题技巧,提高解题能力至关重要。我们在中考复习时,应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答题习惯:认真审题,书写规范、用语准确、条理清楚、卷面整洁。同时要学会各种题型的答题方法和思路。常见的题型主要有选择题、非选择题,解答这些题型是有技巧的,下面就主要题型的答题思路和方法做简单的介绍。

(1)选择题。解答选择题型应注意:①找关键词。如“正确”、“错误”、“应该”、“属于”、“说明了”等等。②分析选项。这需要细心的比较。首先,把握备选答案是否准确体现知识点。其次,分析备选答案是否体现材料的中心思想。再次,恰当运用排除法,排除观点不正确、不符合题意、与材料无关的备选答案。最后做出正确的选择。

(2)非选择题:近几年的非选择题以背景材料为主题,形式多样。有材料型、漫画型、表格型等。教师应引导学生做到:①认真审题,明确题意。②回归教材,寻找答案。③思维发散,思路清晰。④语言规范、书写工整。

我们把中考非选择题的常见题型列出来,如启示类题、做法类题、问题设计类题,有的放矢地进行训练,教给每种题型的答题技巧,授之以渔。①说明、反应、问题设计类,答案一般是书上的考点知识。②作用、意义、危害类:从个人、国家和社会角度作答,也可从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作答。③启示、感悟、感想、感受类:a.材料反映或说明的观点。 b.正面观点谈经验及作用;负面观点谈教训及危害。 c.做法。④做法类:思想上:树立……理想、观念。b.行动上:从日让生活中的小事做起。

4、联系热点是方向

思品中考与热点时政紧密相连,“压轴题” 往往是重大时政热点问题,所以在复习中,我们重视搜集社会热点,关心时政,分析时政,善于积累时政素材,多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关心国内外大事;还要把收集到的信息进行整理,和教材结合,引导学生运用学过的基本观点去解释问题,在激发学生兴趣的同时,培养学生运用教材观点分析热点的能力。选择时政热点时应注意: ①国内时政优先于国际时政。如关注两会和“感动人物”“模范人物”的材料。②长效性时政热点优先于短期性时政热点。如中央反腐、新疆维稳、嫦娥三号,③关注地方热点。如陕西西咸新区。

二、中考思品复习步骤

根据中考思品复习策略,我制定三轮复习步骤:

第一轮、梳理知识,夯实基础,构建知识体系

本阶段的复习目标是基础知识的领会和记忆,并使其系统化。依据《课程标准》和《中考考试说明》,明确考试的范围和具体的要求。对基本知识、基本理论观点进行排列,把握重点、难点,构建知识结构图,还要引导学生进行回忆、串联知识。课下及时检查。强化记忆。还应结合知识精讲精炼。

第二轮、联系热点,提升能力,突破主观试题

本阶段的复习目标是将社会热点问题与所学的知识点之间的紧密联系,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中考关注时政、生活是趋势。教师要广泛搜集资料,精心准备专题复习。做到学生人手一份资料。并结合每年的时政热点,整合出若干个时政专题。和考点相结合,对应设计出若干问题。进行分析,让学生学会如何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准确、精炼回答时政热点问题。

第三轮、模拟演练 迎战中考,抓住每个细节

本阶段的复习目标主要是解题方法和技巧训练,提高审题和解题能力。第三轮的模拟演练,是对第一、第二轮复习的综合实际检验与强化提高,教师应精心准备3—5套高质量的模拟试题,通过应试性训练,使学生带着最佳竞技状态和实战能力走进中考考场。

三、中考复习应注意的问题

1、把握记忆的质和量。复习时既不能一味地“多背多记”,也不能完全不背。教师应帮助学生整理知识点,减轻记忆量 。还要花费课余时间检查记忆,办法住学生完成知识的原始积累,并进行反复巩固。

12.中考复习思想品德综合测试题 篇十二

一、学生为本

在日常教学中, 教师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激发学生自身的内驱力, 变被动的“听课者”为“参与者”, 在师生、生生合作中学习, 真正成为自己学习的主人。在复习《人生理想》这一框的内容时, 我尝试着由学生先提出问题, 然后整个教学过程就围绕着学生提出的问题展开。有一名学生这样问道:“只要有人生理想就会有理想人生, 对吗?为什么?”我先试着让学生分组讨论, 然后派本组代表发言交流。有同学答:“正确。因为人生要成功必须首先立志, 树立人生理想, 否则, 成功无从谈起。”又有小组代表说:“片面的。理想只是一个方面, 要实现理想还必须有其他条件, 比如自身的全力以赴等等。”还有同学说道:“理想有崇高与庸俗之分, 只有崇高的理想才会有理想的人生。”最后我总结道:“理想有正误之分, 只有树立崇高的人生理想才有利于实现理想人生;而要实现理想人生, 树立崇高理想是条件之一, 还必须脚踏实地, 全力以赴, 提高自身素质等等。”从以上教学过程可以看出, 通过学生的思考能力和讨论等活动, 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 锻炼了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和全面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而这些思想方法是中考试题解答的必备条件。

另外, 教师要加强师生间的互动活动。互动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 如辩论、小组合作学习等模式。要上好初三复习课, 必须做好以下几个工作: (1) 要求学生熟悉考纲和教材; (2) 布置预习任务, 检查考点记忆情况, 查找问题并整理。这些工作为课堂提供素材, 力求每一个问题的解决都是师生动态的生成与统一。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在《创造的儿童教育》一文中提道:“解放学生的头脑, 使他们思想;解放学生的双手, 使他们能干;解放学生的嘴巴, 使他们能问;解放学生的空间, 使他们能到大自然大社会中扩大知识和眼界, 获得丰富的学问;解放学生的时间, 使他们有时间学一点他们渴望要学的知识, 干一点他们高兴干的事情。”因此, 教师在初三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自主探究的精神和能力, 只有这样, 才能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和针对性, 在中考中取得好成绩。

二、生活为源

近两年的思想品德中考试题中已经摆脱了考查死记硬背的状况, 加大开放题、探究题的比例;突出考查学生的创新精神, 紧密联系社会热点和当地的社会发展实际的能力;重点考查在具体情境中运用知识的能力。初中思想品德课程赋予了理论更多的生活气息, 让理论与学生的生活更加接近了。从道德、心理到国情, 初中思想品德教材的知识点无不体现。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指出:“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教师在教学中应运用精选的实例, 迅速把学生的兴趣和思维吸引到课堂中来。在选用实例时要注意材料的真实性和典型性, 或社会热点, 或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实例。例如, 学习法律知识的时候, 我选用引起社会高度关注的事件“塑化剂”风波。课堂上, 材料的出现马上激发起了学生的兴趣, 教师根据材料, 引导学生分析归纳所学的课本原理。通过探究, 学生联系到了很多课本知识, 如依法治国、一般违法与犯罪、公民的权利与义务等等。

在中考中, 以生活为背景材料的题型经常出现。例如, 2011年南通卷第33题, 首先提供背景材料:2010年10月19日, 无臂青年刘伟摘取了第一届“中国达人秀”桂冠, 成为又一个“草根明星”。刘伟获奖后, 评委说:“我们常人用手弹钢琴都要练很多年, 何况你用脚!你真是达人中的达人!”面对赞誉, 刘伟则淡淡地说:“每个人都可以成功, 只要你想好自己要什么, 然后专注地做下去, 那就一定能成功。”问: (1) 刘伟的成功给我们哪些有益的启示? (2) 刘伟出了名, 而“出名”也是当今许多人的追求。你认为“出名”好不好?为什么?又如:2011镇江卷第41题, 以2011年镇江市全力冲刺全国文明城市的关键之年为背景。问:在全市上下开展的“不给别人添麻烦”的主题活动中, “在日常生活中, 我们怎样才能做到不给别人添麻烦?请列举出三点切实可行的做法。”这两道题凸显了中考对学生日常生活的关注, 体现了新课改的要求, 对初三复习有导向作用。

由此可见, 在教学中渗透生活性原则, 无疑为复习课增添了生机与活力, 同时提高了从容应对中考的能力。

三、课本为基

新课改强调以学生为主体, 要关注生活, 但并不是说要脱离教材。在教学中, 教师要根据考试大纲规定的考点范围, 在熟悉教材的基础上, 以主干知识为核心, 将各单元、各课、各框、各目的知识点梳理出来, 构建整体知识网络。例如, 在复习九年级第三单元《融入社会肩负使命》时, 要分清楚教材是从政治、经济、文化三个角度来阐述如何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 教师可以从这三个角度帮助学生从国家和公民的角度来掌握原理, 并注意与第二单元《了解国情爱我中华》的前后联系。教师要选择好典型的社会热点问题, 形成背景材料, 并围绕主干知识, 多角度、多层次地提出问题, 进行反复训练, 这样有利于学生深刻理解、灵活运用主干知识, 把书本知识转化为自己的知识, 把分散的知识整合成新的知识结构。

如2011年山东济宁中考真题中的第二问, 背景材料为:“你幸福吗”越来越成为人们讨论的热门话题。全国各地“十二五”规划纷纷出炉, “幸福”可谓其中一大热词。关注民生、改善民生又一次成为今年“两会”的最大亮点。让我们一道采撷温总理经典话语中的几朵美丽的浪花, 去共同体验幸福的生活!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 “十一五”时期是我国经济发展史上极不平凡的五年, 也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新的重大成就的五年。我们办成了一系列大事, 办好了一系列喜事, 办妥了一系列难事。加快发展社会事业, 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是党和政府在“十一五”期间所做的主要工作之一。其中第二问是:要“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 国家应采取哪些措施?教师可以根据知识网络提示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回答问题, 如经济方面: (1) 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大力发展生产力。 (2) 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制度并存的分配制度, 走共同富裕的道路。政治方面: (1) 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2) 依法治国, 保障公民权利。当然, 还要从文化的角度回答等等。

课本是中考命题的依据, 也是复习的蓝本, 任何参考资料都代替不了课本。教师既要通读课本、精读课本, 更要跳出课本, 要结合考纲考点, 要求学生多记忆、多思考、多联系、多比较, 在复习的过程中温故知新, 以新引旧, 推陈出新, 将知识点串成线, 结成网, 纳入自己的知识结构中, 构筑完整的知识体系。在复习阶段, 师生要把中考范围内的每个知识点逐个过关, 循序渐进, 查漏补缺, 巩固双基。

上一篇:大学劳动暑期社会实践总结下一篇:四上数学教学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