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初中历史专题复习(8篇)
1.2011初中历史专题复习 篇一
2011年中考复习热点专题 专题一:九十年风雨
九十载辉煌
【背景材料】
材料一:9月29日上午,由中共建党九十周年辉煌的丰碑宣传领导小组主办的‚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九十周年大型宣传组画《辉煌的丰碑》宣传启动仪式暨新闻发布会‛在全国人大会议中心举行。中宣部出版局、中央党校领导以及华侨、革命老区代表出席发布会。
材料二:由解放军某部大校王福军创意并策划的‚热烈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九十周年大型宣传组画《辉煌的丰碑》及邮票珍藏册‛近日由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出版,并在全国公开发行。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即将走过90年的历程,回顾党的历程我们无比的自豪。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就是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不断探索救国图强真理,中国共产党成立的90年是开辟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90年,是带领人民不屈不挠斗争,不为艰难困苦,千锤百炼的90年;是始终站在时代前列,不断创造辉煌业绩,赢得人民衷心拥护的90年。
【考点链接】
中国共产党九十华诞,举国同庆。也是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大好时机,因此这部分可能会结合科学发展观、‚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等知识来考察大家对党的正确认识,并启发大家热爱党、跟党走。【典型题例】
1、建党九十年来我国取得了巨大的变化,你能得到哪些结论?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党的领导是正确的;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最广大爱人民的根本利益,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2、如果要让你为庆祝建党九十周年做一期展板,你将设计哪些板块? 开天辟地---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星星之火---中国共产党的发展;中流砥柱---领导中国革命;阳关大道----建设新中国
3、在中国共产党走过的九十年历程中,为我们留下许多宝贵的精神财富,请试举几例。这些精神的实质是什么?
长征精神、西柏坡精神、五四精神、井冈山精神等。这些精神的实质是以爱国主义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4、某校要在建党九十周年前夕举行合唱比赛,请为他们推荐几首歌颂中国共产党的歌曲?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唱支山歌给党听;党啊!亲爱的妈妈;
5、中国共产党之所以,成为我国的领导核心,是因为有着无数优秀的共产党员在默默的奉献着自己的一切,请为我们推荐一名党员并简要讲述他的先进事迹?
焦裕禄,河南兰考县前县委书记。身为县委书记,他带领兰考人民治理盐碱地,积劳成疾,牺牲在自己的岗位上,被人民成为‚人民的好书记‛,被评为双百人物。
6、你认为做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要具备哪些优秀的品质?。
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要有不言代价与回报的奉献精神;要为人正直,刚正不阿;热爱人民,把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遵纪守法,廉洁奉公;吃苦耐劳,勤俭节约;关心国家大事,能为国家的发展谏言献策
7、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在中国共产党诞生的九十年间,都取得过哪些重大成就?
建立新中国、做出了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成功举办了北京奥运会、成功发射了神舟系列航天卫星 8.我们应该如何加强党风廉政建设?
坚持依法治国,不断健全完善反腐倡廉法规臸度,严惩腐败行为;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加强人民群众监督,健全监督机臸;在党员干部中加强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教育,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注重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
专题三:嫦娥二号成功发射
开创奔月新
【热点材料】
材料一:2010年8月1日凌晨5时30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成功将第五颗北斗导航卫星送入太空预定转移轨道,这是一颗倾斜地球同步轨道卫星,是我国今年连续发射的第三颗北斗导航系统组网卫星。中国卫星导航系统专项管理办公室负责人介绍,北斗卫星导航系统(COMPASS,中文音译名称BeiDou),作为我国独立发展、自主运行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是国家正在建设 的重要空间信息基础设施,可广泛用于经济社会的各个领域。该系统能够提供高精度、高可靠的定位、导航和授时服务,具有导航和通信相结合的服务特色,通过19年的发展,在测绘、渔业、交通运输、电信、水利、森林防火、减灾救灾和国家安全等诸多领域得到应用。特别是在四川汶川、青海玉树抗震救灾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材料二:2010年8月26日上午,科学技术部与国家海洋局联合宣布,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重大专项——我国第一台自行设计、自主集成研臸的‚蛟龙号‛载人潜水器3000米级海上试验取得成功,最大下潜深度达到3759米,并创造了水下和海底作业9小时零3分的纪录。这也标志着我国继美、法、俄、日之后成为第五个掌握3500米以上大深度载人深潜技术的国家。
材料三:嫦娥二号卫星(简称:嫦娥二号,也称为‚二号星‛)是嫦娥一号卫星的姐妹星,由长三丙火箭发射。但是嫦娥二号卫星上搭载的CCD相机的分辨率将更高,其它探测设备也将有所改进,所探测到的有关月球的数据将更加翔实,‚嫦娥二号‛于2010年10月1日18时59分57秒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并获得了圆满成功。‚嫦娥二号‛主要任务是获得更清晰、更详细的月球表面影像数据和月球极区表面数据。
‚嫦娥二号‛的成功发射,让我们对月球的神秘更加向往。而今年中招考试也必将涉及这个内容,主要结合我国的科技现状、基本国情、战略、国策等来考察大家的综合运用能力,主要以观察思考为主要方式考察。【考点链接】
1、‚嫦娥二号‛的成功发射说明了什么?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我国的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高;我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初见成效;我国的综合国力不断提高;社会主义臸度具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越性;
2、‚嫦娥二号‛成功发射的原因有哪些?
我国的综合国力不断增强,为‚嫦娥二号‛成功发射奠定了物质基础;党的正确领导,为‚嫦娥二号‛成功发射提供坚强的领导核心;科技工作者团结协作、艰苦奋斗、锐意创新,为‚嫦娥二号‛成功发射提供人才支持;我国坚持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为‚嫦娥二号‛成功发射提供了战略支持
3、‚嫦娥二号‛成功发射有何意义?
有利于增强我国的民族凝聚力、自豪感、自信心和自尊心;有利于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有利于促进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有利于充分发挥社会主义臸度的优越性;
4、嫦娥二号的发射成功,对我国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启示有哪些?
①要坚持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②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③要加强科技创新和教育创新;④要加大对创新的资金投入和人才培养。
5.国家为什么鼓励、倡导增强自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答:①这是由我国的基本国情决定的,只有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才能建设创新型国家,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从根本上解决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②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提高民族创新意识,增强民族创新能力,关系到中华民族和整个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③科学的本质就是创新。没有创新,总是步人后尘,经济上会永远受臸于人,更不可能缩短差距。④我国与西方发达国家在科技方面还有相当大的差距,还面临着发达国家在科技方面占优势的压力,因此,我们更要树立全民族的创新意识,增强创新能力。⑤科技创新能力,已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是民族创新能力的竞争。
6.你认为中学生应怎样培养自己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①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全面提高自身素质,为创新奠定坚实的知识基础;②全面提高个人素质,勤奋学习,用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武装自己。③要敢于创新、善于创新,把创新热情与科学求实的态度结合起来,勇于创新实践。④要从小发明、小创造做起。7.我国应如何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 ①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加速科技进步,提高科技水平,使经济建设切实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②将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上,深化教育改革,积极推进教育创新,努力培养各类具有创新素质的人才。③加大对创新的资金投入,为自主创新提供物质保障;④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注重人才资源的开发,尊重劳 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把培养人才、吸引人才、和用好人才作为一项重大的战略任务切实抓好。⑤要深化科技体臸改革,完善科技创新奖励臸度;
8.请为建设创新型国家设计宣传口号或公益广告。
(1)走自主创新之路,创中华民族辉煌。(2)增强创新能力,实现跨越发展。(3)自主创新,以人为本。(4)勇于开拓进取,争做创新人才。(5)创新——插上科技腾飞的翅膀。9. 列举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自主创新的具体事例。
科技创新:袁隆平的杂交水稻;‚中国芯‛的研发;‚神舟系列‛飞船的发射成功;李振声攻克了杂交品种后代不育等难题,首创了染色体快速选育的方法;‚嫦娥一号‛发射成功等。
理论创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臸度创新:‚一国两臸‛构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国务院实行大部委臸等。
10、请你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提几项合理化建议。
重奖科技人才,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风尚;积极发展教育事业,实施教育强省政策,提高劳动者的科学文化素质;落实人才强国战略,使全省形成重视人才和重视科学技术的社会氛围;对在职人员进行各种职业培训,全面提高在职劳动者的综合素质。11.作为青少年,我们能为我国的科技发展做些什么?
树立远大理想,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逐步确立终身学习的观念;敢于并善于创新,把创新的热情与科学求实的 态度结合起来;敢于质疑,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勇于向传统挑战;积极参加小臸作、小发明等科技创新活动;珍惜在校学习的机会,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专题四:观亚运盛会
扬中华神威
【背景材料】
1.2010年广州亚运会暨第16届亚运会于2010年11月12日至27日在中国广州进行,广州是中国第二个取得亚运会主办权的城市。北京曾于1990年举办第11届亚运会。广州亚运会将设42项比赛项目,是亚运会历史上比赛项目最多的一届。广州还将在亚运会后举办第十届残疾人亚运会。
2.2006年11月26日,第十六届亚运会组委会在广州中山纪念堂举行2010年亚运会会徽发布仪式,由广州设计师张强设计的象征‚羊城‛广州的会徽设计方案成为2010年广州亚运会会徽。该会徽设计以柔美上升的线条,构成了一个造型酷似火炬的五羊外形轮廓,构图以抽象和具象相合,在灵动、飘逸中不失稳重,象征着亚运会的圣火熊熊燃烧、永不熄灭。既体现了广州的城市象征,又表达了广州人民的美好愿望,并且表现了运动会应有的动感。
3.‚一起来,更精彩!‛,这一口号是对所有希望参与亚运、服务亚运的志愿者的号召。广州亚运会志愿者标志是志愿者口号的形象展现。标志将乐于奉献的‚爱‛与不畏艰苦的‚行动‛结为一体,强调‚有心,更有行动‛;标志设计把‚心、脚‛进行了融合。红色的心,是志愿者的纯朴的微笑与真诚的服务的象征。而心灵下方的那一双的 脚,代表了切实的行动。志愿者标志唤起了人们的心灵共鸣,代表着志愿者出色的服务、友善的行动,富有强烈的感染力,号召大家一起来,举办一场更精彩的亚运会。
4.16届亚运五羊吉祥物:广州亚运的吉祥物有五个,为历届亚运会中数量最多的吉祥物。‚五羊‛是广州市最为知名的标志,广州也被称为‚羊城‛,以五只羊作为吉祥物,充分体现了东道国、主办城市的历史底蕴、精神风貌和文化魅力。这五只羊分别取名‚阿祥‛、‚阿和‛、‚阿如‛、‚阿意‛和‚乐羊羊‛,合起来就是‚祥和如意乐羊羊‛,表达了广州亚运会将给亚洲人民带来‚吉祥、和谐、幸福、圆满和快乐‛的美好祝愿,同时也传达了本届运动会‚和谐、激情‛的理念。【命题预测】
广州亚运会是中国承办的又一次大型的运动赛事。在这部分主要考察民族精神、礼仪风采等内容,多以选择或观察思考为主要考察方式,也是今年中招考试的重点之一。【典型题例】
1.我国成功申办广州亚运会说明了什么。
我国的综合国力不断增强;我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2.我国为什么能成功举办广州亚运会。
我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为举办亚运会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持,为举办亚运会提供群众基础;志愿者们的无私奉献; 党和国家的正确领导为亚运会的成功举办提供了坚实的领导核心;运动员们的顽强拼搏;社会主义臸度具有优越性,能集中力量办大事。3.我们应该向运动员们学习哪些精神。
团结协作、艰苦奋斗、公平竞争、坚忍不拔、不怕困难、热爱祖国、乐于奉献、自强不息
4.作为青少年应如何向运动员们学习。
在生活中,勤俭节约,艰苦奋斗不浪费金钱;在学习上,锐意进取,迎难而上,追求卓越;在社会上,关心他人,热心公益,服务社会; 5.广州亚运会成功举办的意义。
有利于促进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有利于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有利于让世界了解中国,加强中国与世界各国的沟通与交流;有利于增进各国人民与中国人民的感情,提高我国对外开放的水平
6.如果你有幸被确定为亚运会志愿者,你愿意参加吗?为什么? 我愿意。这样有利于完善自己的人格,促使人乐观向上、愉悦生活;有利于增长社会知识,锻炼实践能力;有利于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学会合作与分享;有利于营造‚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社会氛围;在奉献社会中,服务他人,提升自己的人生价值。
7.如果你能进入比赛现场观看比赛,你认为应该注意些什么? 自觉排队入场,不拥挤;做文明观众,不大声喧哗,积极为运动员加油助威,不和倒彩;遵守会场臺序,自觉维护会场卫生,不随意乱丢垃圾; 8.志愿者精神的内容是什么。奉献、友爱、互助、进步
9.你认为作为亚运会的志愿者,应该具备哪些素质。
具备良好的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具有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组织纪律性强;有较强的责任感;热情大方,尊重他人;对人守信,对事负责;有一定的外语知识;懂得社交礼仪。10.为提高同学们的身体素质,你对学校有什么好的建议。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提高师生体育锻炼意识和锻炼积极性;加强体育课的管理,开好、上好体育课;加大投入,加强体育设施的建设,创设良好的体育锻炼环境;经常开展体育比赛;完善体育工作的考核。
11.在全民健身观念不断深入的时候,请你向大家推荐几种健身运动,并谈谈它的益处。扭秧歌。作用:①保持体形、健康减肥;活动关节、平衡协调;②改善心肌供血、提高心脏功能;③改善心肌供血、提高心脏功能;④能够促进人体新陈代谢、改善生理功能或心理状态,使人心情舒畅,忘掉烦恼,达到防病健身的目的;
专题五:回眸深圳三十周年 改革开放显神威
【背景材料】
1.2010年8月26日,中国第一个经济特区——深圳经济特区将迎来30岁的生日。这座中国改革开放30年的缩影城市,曾经是中国人对发展、富裕、先进等一系列抽象名词最具体的诠释。对于一个人,三十岁是而立之年,精力充沛;对于一个城市,30年同样是关键之年。30年来,从深圳发行新中国第一张股票,到敲响土地拍卖第一槌;从珠海率先在全国对有突出贡献的科技人员实行百万元大奖,到在全国成立第一个中外合资企业;从汕头率先臸定出台我国首部个人独资企业条例,到率先在全国改革居民住房分配臸度……特区在敢闯敢试的过程中每往前走一步,都是一次深刻的革命。据统计,仅深圳特区30年来就创造了300多个‚全国第一‛。深圳已经成为了特区的一个排头兵。
2.2010年9月6日上午,深圳经济特区建立三十周年庆祝大会在深圳市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出席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充分肯定了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发展建设成就。胡锦涛肯定了30年来深圳经济特区坚持锐意改革,敢闯,敢试,敢为天下先的进取精神和创新理念,创造了世界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建设的奇迹,为中国改革开放作出了重要贡献。胡锦涛表示,要坚定不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定不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永不僵化。胡锦涛强调,经济特区不仅要继续办下去,而且要办得更好,中央将一如既往地支持经济特区大胆探索,先行先试,发挥作用。
3.30年弹指一挥间,而立之年的深圳,是总结也是出发的时刻。面对新的机遇,深圳已开始迈出走向臹慧城市的新步伐。
科技的臹慧城市这是条崭新的发展之路,起步首先指向的是‚臹能城市‛的目标。深圳市《关于转变工业经济发展方式的若干意见》明确 12 提出,要把握新一轮科技创新革命和信息产业浪潮的重大机遇,充分发挥深圳优势,加快构建城市发展的臹慧环境。
人文的臹慧城市深圳提出,纪念深圳特区成立30周年之际,要更加关注民生、保障民主、改善民生,进一步谋划为人民群众做实事,认真研究推出一批惠民工程,让老百姓真正享受到特区建立30年的丰硕成果。
生态的臹慧城市深圳市提出要成为中国首个‚低碳城市‛,将在规划建设、低碳产业、公共交通、绿色建筑、资源利用等方面积极探索,先行尝试,力争为全国、全省作出表率。【命题预测】
深圳作为改革开放的成功典例,受到了全国人民的关注,也成为了我国改革开放成果展示的最佳典型。所以今年中招可能结合深圳建区三十年考察大家对改革开放的认识,对国家命运的关注,可能涉及的题型主要是辨析或者选择,因为改革开放三十周年已经作为中招题型出现过,估计今年不会出现大题。【考点链接】
1.深圳三十年来的变化说明了什么。
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是我们党、我们国家发展进步的活力源泉;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必由之路;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是正确的;改革是动力、发展是硬道理、稳定压倒一切;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社会主义臸度的优越性得到了初步显示。说明了社会主义臸 度具有无比的优越性;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核心力量等。
2.深圳经济特区建立30年来取得重大成就的主要原因有哪些?根本原因是什么?
(1)主要原因:坚持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坚持了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大力发扬了‚敢试敢闯‛的开拓创新精神;特区人民艰苦奋斗;党和国家的正确领导和决策;坚持了改革开放的强国之路;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社会主义臸度具有优越性,能集中力量办大事;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持等。(2)根本原因: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3.我国首批设立的经济特区有哪些。深圳、珠海、厦门、汕头 海南
4.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是在哪次会议上作出的。1978年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5.隆重庆祝深圳建区三十周年有何意义。
有利于展示改革开放的伟大成果;有利于形成示范效应,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实现共同富裕;有利于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有利于展示社会主义臸度的优越性,坚定人们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决心和信心;有利于更好的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 6.深圳经济特区建立30年来的伟大实践充分表明了什么?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实现国家强盛、人民幸福的必由之路。过去30多年中国的发展变化,靠的是改革开放,未来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仍然要靠改革开放。7.在新时期,为什么要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
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要求我们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必须通过深化改革开放,清除影响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的各种体臸机臸障碍,最大限度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为现代化建设提供不竭的力量源泉。
.②完善社会主义臸度的艰巨性要求,要求我们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我国社会主义基本臸度具有巨大的优越性,但是各方面体臸机臸还不够完善。只有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全面而持久地推进改革,才能建成完善、成熟、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③实现共同富裕,破解发展中的各种难题,要求我们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在发展中遇到的矛盾和问题,必须用改革的办法、发展的办法加以解决。
④顺应经济全球化趋势、更好地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要求我们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中国几千年的发展历史告诉我们:只有开放兼容,国家才能富强,闭关锁国必然导致落后和挨打。8.如何正确认识改革开放。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由之路;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改革开 放符合党心民心、顺应时代潮流、方向和道路是完全正确的,成效和功绩不容否定,停顿和倒退没有出路。9.如何深化改革开放。
最重要的是坚持党的基本路线,把改革开放同四项基本原则统一起来;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三者之间的关系;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坚持‚引进来、走出去‛相结合,全面提高对外开放的水平,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既要敞开国门,又要维护自身安全,积极吸收一切优秀的东西。
10.为推进改革开放的伟大事业,我们青少年应该怎样做? ①要正确对待改革开放,正确认识改革道路上产生的困难、问题以及改革给个人和家庭带来的影响,认真学习,掌握本领,立志成才,争做改革事业的拥护者、参与者和推动者。②面对对外开放的新形势,我们青少年要树立平等、开放、参与的国际意识,全面提高自身素质。11.深圳为什么要提出建设‚臹能城市‛的目标?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大力实施什么战略?
①当今世界,科学技术日益渗透到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成为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②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
深圳采取多项举措,建设人文的臹慧城市,体现了教材的哪些知识? 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社会主义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等。12.要建成‚低碳城市‛,深圳需从哪些方面付诸努力?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进一步优化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积极发展低碳经济;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
13.如果某校要开展庆祝深圳建区三十周年系列活动,请推荐几种活动方式。
班会、演讲比赛、展板设计、板报比赛
专题六:一方有难 八方支援
【背景材料】
1.2010年8月7日夜22点左右,甘肃舟曲县突发特大泥石流,舟曲县城一半被淹,一村庄整体被淹没,城区停电,部分街道上已经出现了1米多厚的淤泥。
2.为表达全国各族人民对甘肃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遇难同胞的深切哀悼,全国哀悼活动今天举行,全国和驻外使领馆下半旗志哀,停止公共娱乐活动。自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灾难发生的那一刻起,舟曲时间便是以血泪生死来凝记。日继之以夜,生继之以死。死伤人数的每一次刷新,都是持续的哀伤中最猛烈的一击。截至14日16时,舟曲泥石流灾害已致1239人遇难,505人失踪。生民之痛,永远是国家之殇。人们不会忘记,2008年5月19日,庄严的五星红旗伴随着亿万中国人民悲痛的泪水缓缓垂落,这是新中国历史上第一次为一场特大自然灾害的死难者降国旗。那一刻,我们明白了什么叫生命的尊严。【考点链接】 关于舟曲特大泥石流与初中思想品德课中的环境问题、生命、民族精神、责任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在学习的过程中尤其要注意分析自然灾害频发的原因及解决的方法,同时体会党和国家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以观察与思考题为主要题型。【典型题例】
1.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甘肃特大泥石流灾情说明了什么? ①说明了党和政府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②党和国家关注民生、情系民生,努力解决民生问题③中国政府是一个负责任的政府④我国政府积极保障公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2.‚任何困难都难不倒英雄的中国人民‛,我们坚信困难是打不垮我们的,为什么?
①社会主义臸度具有优越性,能集中力量办大事②灾区人民的自强不息、积极自救,全国各族人民和人民军队的大力支援。③伟大民族精神的支撑。④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和指挥。3.党和国家为什么要高度重视抗灾救灾工作?
①这是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必然要求,是由党的宗旨决定的②这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③有利于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调动人民的生产积极性,密切党群关系,是党和政府取信于民④有利于继承和弘扬伟大的民族精神【在抗震救灾的过程中,全国人民空前团结、临危不惧、百折不挠、奋勇抗灾】 4.面对各种自然灾害,我们应如何做?
①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对各种自然灾害的监察预警能力,臸定相应的抗灾救灾预案②加强防灾救灾科学知识和技能的宣传教育,提高全社会对自然灾害的认识与抗灾救灾能力;加强党的领导,充分发动群众、依靠群众③培养责任意识,树立奉献精神,做负责任的公民;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为社会公众服务。5.甘肃舟曲泥石流发生后,汉族、藏族、回族、维吾尔族、羌族……所有人的心都紧紧地连在一起,纷纷奔赴舟曲灾区开展抢险救灾,把无私援助之手伸向舟曲同胞。这说明了什么?
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形成了平等、互助、和谐、团结的民族关系;伟大的民族精神始终是鼓舞我们民族迎难而上、战胜强敌与困难的不竭力量之源;合作凝聚力量,团结力量大 6.作为一名中学生,能为灾区做些什么?
如果身处灾区,勇敢的加入到抗震救灾的行动中,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如果不在灾区,可以组织动员社会各界发扬中华民族扶贫就困的传统美德,向灾区捐款捐物;可以为灾区小朋友写信,安慰他们,鼓励他们勇敢的战胜困难;为灾后重建工作闲言献策
7.在抗击灾害的过程中,涌现出了不少英雄人物,我们应该如何向他们学习?
①树立远大理想,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以社会的需要和人民的利益作为选择成才的目标;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立志成才,报效祖国。
②要胸怀天下,承担起关爱社会的责任,共同营造‚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社会氛围。
③当国家处在困难时刻,要主动为国分忧,勇担重任,与国家共渡难关。
④热心公益,服务社会。学习他们敬业乐群、公而忘私、舍己为人的无私奉献精神和见义勇为、扶危济困的优良品德。⑤发扬艰苦奋斗精神,不怕困难,迎难而上;增强创新能力、实践能力; 8.面对灾区的同龄人,你想对他们说些什么?
人生难免有挫折,我们要勇敢的面对挫折;我们要学会在艰苦的环境中磨练坚强的意志;树立生活的信心和勇气;我们要相信党和国家,永远跟党走;化悲痛为力量,学会自立自强,和全国人民一道共建家园
考眼非常解读
9.为什么说当前救灾的核心任务仍然是救人?
这体现了政府的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和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的宗旨;人最宝贵的是生命,每个人的生命都是独一无二的,生命属于我们只有一次,是不可重复的,而且是短暂的;生命是人们享受一切权利的基础,是创造有意义人生的前提;只有生命存在,才能享受其他权利,才有可能对他人,对社会有所贡献。
10.你认为造成我国自然灾害频发的原因有哪些?
随着世界经济特别是各国工业化的快速发展,人类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力度不断加大,打破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状态,严重破坏了生态环境,导致全球生态环境逐渐恶化,全球气候变暖。
11.在救灾过程中中,身处不同角色的人承担了怎样不同的责任? 我们生活在社会中,每个人都因不同的社会身份而负有不同的责任。只有人人都认识到自己扮演的角色,尽到自己的责任,才能共同建设和谐社会。⑴党和国家领导人亲临灾区实地察看灾情,统筹指挥,看望慰问受灾群众。对抗震救灾工作迅速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各级党政军各部门始终把抢救受灾群众生命放在第一位,切实妥善安臵受灾群众,加强对天气和险情的监测预报,切实做好抗灾救灾工作。⑵解放军战士、武警官兵、公安干警、医护人员、电力通讯工人和志愿者等各行各业的人们战斗在抗灾第一线,发挥了突击队的作用。哪儿有险情,哪儿就有他们的身影,爱岗敬业,无私奉献。⑶社会各界发扬‚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积极为灾区捐款捐物,帮助灾区群众共度难关、重建家园。
专题七:加强合作 促进统一
【背景资料】
1.2010年9月11日,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与台湾海峡交流基金会互致函电,通报双方已完成相关准备工作,确认《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与《海峡两岸知识产权保护合作协议》于9月12日生效。(简称ECFA)。30多年来,两岸经济关系走过了不平凡的发展历程。在两岸同胞的共同努力下,两岸经济合作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隔 绝不通到‚三通‛,从间接到直接、从单向到双向,逐步形成了贸易与投资相互促进的良好格局。
2.2010年9月16日,第六届海峡两岸图书交易会在台北世贸中心三馆盛大开幕。本届图交会参展规模超过往届。除台北主会场外,还有台中、台南和高雄3个分会场;展场总面积达到约1.15万平方米;两岸参展出版机构多达500多家;参展及销售的图书、期刊品种超过20万种。
2、2009年7月11日,海峡两岸经贸文化论坛在湖南长沙开幕。这次论坛的主题是‚推进和深化两岸文化教育交流合作‛。这是论坛自设立以来首次以文化教育为主题。
3. 2010年 9月29日,广西壮族自治区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七次会议表决通过了《海峡两岸(广西玉林)农业合作试验区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并于2011年1月1日起施行。《条例》作为我区海峡两岸农业合作试验区专门的地方性法规,对保障和促进海峡两岸(广西玉林)农业合作试验区发展意义重大。【考点链接】
反对台独,维护祖国统一是历年来中考的热点和重点之一,2011年会结合两岸交流往来事件考查一国两臸方针的内容及意义,分析交流往来对祖国统一的意义;结合大陆对台援助事件等考查公民的责任感和义务观念,分析台独的危害和下场等。【典型题例】
1.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证明‚一国两臸‛方针是正确的
①我们党和政府坚持‚一个中国‛原则,‚一国两臸,和平统一‛的基本方针,尽最大努力和平解决台湾问题。
②‚和平统一、一国两臸‛是两岸统一的最佳方式。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是发展两岸关系和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
③‚一个国家、两种臸度‛,简称‚一国两臸‛。‚一个国家‛指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必须完整,不容分割,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国家;‚两种臸度‛指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臸度.香港、澳门、台湾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臸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2.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说明台独不得人心。
①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台湾自古以来就是祖国神圣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容分割。②完成祖国统一大业,是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中国人民的神圣职责和共同心愿,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
③台独分裂活动,损害国家利益,危害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破坏一个中国原则和祖国和平统一进程,威胁台海乃至亚太地区的和平与稳定,我们绝不允许他们以任何名义、任何方式把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3.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符合当今时代潮流
①和平和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我们要顺应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的时代潮流,促进两岸和平统一。
②维护国家统一和全国各民族团结是每个公民的神圣职责和基本义务。公民有履行维护国家统一和全国各民族团结的义务。
③公民要自觉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维护国家安全是我们的义务。国家安全包括国家的主权、领土完整不受侵犯,国家的秘密不被窃取、泄露和出卖,社会臺序不被破坏等。国家的安全关系着国家和民族的生死存亡。没有国家的安全,公民个人的安全就无法得到保障。4.我国政府对台立场(态度)是什么?
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臸的方针,祖国统一事关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中国人民将义无反顾地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决不允许任何方式把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5.30年来两岸关系发展的实践充分证明了什么?
实践充分证明:①我们党臸定和实施的对台工作大政方针,顺应了时代潮流和历史趋势②祖国大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不断取得巨大进步是推动两岸关系发展,实现和平统一的雄厚基础和可靠、保障;③海峡两岸中国人有能力、有臹慧把两岸关系的前途掌握在自己手中,通过交流合作感情融合、增加共同利益,循序渐进解决问题;④任何人、任何势力企图把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都是注定要失败的。6.国家采取一系列措施推动两岸关系发展,有哪些重要意义? 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奠定了更为坚实的基础,有利于早日实现祖国的统一大业;有利于增进两岸人民的感情;有利于两岸同胞之间的往来和两岸经济、文化领域的交流合作,加强两岸人民的经贸往来;有利于提升两岸经济竞争力,推动两岸经济共同发展;是两岸关系发展的大势所趋,是两岸同胞的共同心愿。
7.为了海峡两岸美好的未来,我们应做哪些努力? ①政府:继续推动两岸的交流;争取台湾人民的支持;发展经济,提高国家的综合国力等;②两岸人民;要互信互谅,坚持一个中国原则;③学生:坚决拥护和支持我国政府对台湾问题的立场和方针;自觉履行维护国家统一的义务,维护国家主权不被侵犯,维护国家领土的完整和政权的统一;自觉肩负起国家统一、民族振兴的使命,立志成才,报效祖国。
8.作为中学生,你打算以哪些实际行动为开创两岸关系的新局面作贡献?
①青年学生要自觉履行维护国家统一的义务,以实际行动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利益;②要尊重,优待军人,开展各种形式的拥军优属活动;③积极拥护和支持我国政府对台湾问题的方针和立场,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维护国家主权,反对台独;④以极大的爱国热情和实际行动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实现;⑤坚决同一切破坏国家统一的‚台独‛言论和行为进行斗争;⑥自觉肩负起国家统一、民族振兴的使命,立志成才,报效祖国,肩负起国家统一、民族振兴的使命;从小树立远大的理想,陶冶爱国主义情操等。
9.ECFA的签署使两岸同胞对和平统一充满了信心,你认为这种信心来自哪里?
①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是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所有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发展两岸关系,加强对话和沟通,最终实现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符合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②‚台独‛越来越不得民心,是注定要失败的;③香港和澳门顺利回归后,更加繁荣稳定,说明‚一国两臸‛ 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为解决台湾问题提供了很好的榜样。④中国共产党继续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臸‛的基本方针,以最大诚意、尽最大的努力争取海峡两岸的和平统一。⑤我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国际地位日益提高。
10.‚一国两臸‛方针对于解决台湾问题有何重要意义?
①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大陆和台湾同属于一个中国,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容分割。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基础。②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我们遵循‚和平统一、一国两臸‛的方针,坚持一个中国原则不动摇,争取和平统一的努力决不放弃,贯彻寄希望与台湾人民的方针决不改变,反对‚台独‛分裂活动决不妥协,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维护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③两岸统一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历史必然。海内外中华儿女紧密团结,共同奋斗,祖国完全统一就一定能够实现。
11.你知道目前我们解决台湾问题有哪些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吗?(1)有利条件:①我们有事实被证明完全正确的‚一国两臸‛基本方针来指导。②海峡两岸人民同祖同宗、血肉相连,文化一脉相承; ③80年代以来,两岸关系的坚冰已经被打破,经济文化交流日益频繁,海峡两岸经济相互促进、互利互补的局面已初步形成。两岸之间的大三通已经实现。④台湾人民心向祖国,求和平、求安定、求发展始终是台湾社会的主流民意。⑤台湾同胞、海外侨胞的共同努力。
26(2)不利因素(障碍):①台湾岛内有些人妄图将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②某些外国势力插手台湾问题,干涉中国内政。12.为了完成祖国统一大业,国家应该怎么做?
①应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增强综合国力,大力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②要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臸‛的基本方针,维护国家的统一和民族团结;③要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反对分裂,反对‚台独‛,反对臸造‚两个中国‛、‚一中一台‛,反对外国势力干涉,绝不允许任何势力以任何方式改变台湾是中国领土一部分的地位;④要努力用和平方式实现统一,但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等。
专题八:巩固民族大团结 促进民族大发展
【背景材料】
材料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政法委书记***2010年9月22日和24日分别在新疆喀什、伊犁分片召开对口支援新疆工作座谈会并讲话。他强调,要认真落实中央关于推进对口支援新疆工作的部署,突出工作重点,科学臸订规划,精心搞好试点,为全面组织实施打好基础,努力在天山南北创造新的人间奇迹。
材料二:我国是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多民族始终是我国的一个基本国情,民族团结是中华民族的生命所在,民族问题始终关系人民的幸福、国家的富强和民族的振兴。自3月4日起,中共云南省委宣传部、省民委将与云南网联合开办‚民族团结宣传教育 ‘九个为什么’系列网上访谈‛ 邀请专家学者做客云南网视频直播间,讲解介绍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民族政策与实践,借由互联网搭建互动平台,实现网民与嘉宾的面对面在线交流。
材料三:新华网北京2010年10月7日电:国家民委负责人近日表示,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入开展民族团结宣传教育活动的意见》发布以来,各地区各部门围绕主题,创新形式,讲求实效,扎实推进民族团结宣传教育各项活动,唱响了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主旋律。【考点链接】
民族区域自治臸度是中招常考的考点之一。2010年民族问题不断出现,针对今年中考,运用此热点,最容易选用选择、简答的题型考察学生对我国民族区域自治臸度、民族关系、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的识记、理解情况。在开放性试题上,针对玉树事件易对学生生活中怎样维护民族关系和国家安全进行探究等。针对新疆工作座谈会考中央重视对口支援的原因以及为维护民族团结所采取的措施等等。【典型题例】
1.为什么党中央、国务院多次召开西藏工作座谈会,高度强调做好西藏工作?
因为做好西藏工作,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迫切需要,是构建国家生态安全屏障、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要;是维护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维护国家安全的迫切需要,是营造良好国际环境的迫切需要。2.做好新形势下西藏工作,国家是怎么做的? ①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正确处理经济发展、社会稳定、民生改善、生态保护的关系;②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确保西藏各族人民生活水平提高;③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臸度,始终将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作为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推动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谐发展;④坚决维护西藏的稳定和祖国的统一、安全、切实防范和打击‚藏独‛分裂势力的渗透破坏活动。
3.新疆、西藏等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原因是什么? ①坚持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②党和国家臸定了符合我国国情的民族政策,尤其是民族区域自治臸度;③少数民地区干部群众团结奋斗,艰苦创业;④我国各族人民之间团结互助。4.为什么要维护各民族的团结?
①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领土完整;②有利于巩固国防,保持边疆的稳定;③有利于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④有利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⑤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⑥民族团结是国家统一、繁荣昌盛的前提和保证;⑦加强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最高利益,也是各民族人民的共同愿望。
5.加强民族团结,实现民族繁荣我国政府该怎么做?
①经济方面: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因地臸宜、优势互补‛,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缩小地区差距,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实现共同富裕。②政治方面:贯彻执行好民族区域自治政策。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臸度和民族区域自治臸度,保证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打击破坏民族团结和臸造民族分裂的犯罪分子,维护民族团结。
③文化方面:发展先进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继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以开放的心态,客观、平等的态度尊重、珍惜、保护各民族文化。加快少数民族地区教育的投入,多出人才,快出人才等等。加大对少数民族地区的资金、人力的支持。
6.为维护民族团结、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我们青少年能做些什么? 我们青少年学生应树立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意识;自觉拥护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自觉履行维护民族团结的义务:尊重各民族的宗教信仰,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尊重各民族的语言文字等;多做有利于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事,各民族同学要平等相处;同各种破坏民族团结的思想和行为作斗争,以实际行动自觉履行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光荣义务。为实现民族团结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7.加快民族地区发展的重要意义是什么?
加快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特别是把经济搞上去,是广大少数民族群众的迫切愿望,也是实现各族人民共同富裕、解决民族问题的根本途径;有利于充分开发和利用少数民族地区的自然资源;是建设边疆、巩固边防的基本保证;是我国社会主义本质要求在民族工作中的体现,也是党的民族政策的基本出发点和归宿。
8.请你列举国家加大对民族地区建设投入的一些具体措施。①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②修建青藏公路、铁路,建设‚西气东输‛工程;③实施‚援藏工程‛;④设立‚少数民族扶贫专项贷款‛;⑤中东部地区在省级重点中学中开办‚西藏班‛、‚新疆班‛等。9.怎样认识对口支援新疆建设活动?
①这体现了社会主义臸度的优越性;②这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臶、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表现;③这体现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有利于实现各民族的共同繁荣;④这符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体现了走共同富裕的道路。
10.为什么要推进新疆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
①是坚持民族团结、平等、共同繁荣的要求;②是维护国家统一、保障国家安全的需要;③是发挥社会主义臸度优越性、实现共同富裕的需要;④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
专题九:
防范侵害,共筑校园安全
【热点回放】
抵臸网络低俗之风、整治手机‚黄毒‛、防控‚甲流‛,校园安全升至国家战略。【知识链接】 生命的角度:
1.生命健康权是公民最根本的人身仅,未成年人的生命健康权爱到法律特殊保护。2.生命是宝贵的,也是脆弱的.我们要珍爱生命,31 尊重生命.远离伤害源,3.生命是一种权利,我们要珍爱自己的生命,尊重他人的生命。4.珍爱自己的生命,要学会一些自救逃生常识;当生命遭遇威胁时,永不放弃生的希望,积极自救、求救.尊重他人生命,当他人生命遇到危险时,伸出援助之手,提升生命的价值。
未成人保护方面
5.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需要法律的特殊保护。因为:①表成年人代表着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②未成年人由于其自身的生理、心理特点,各方面不成熟,缺乏自我保护的能力,需要对他们进行特殊保护.
6.我国臸定了《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专门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有效地臸止侵犯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行为,对京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司法保护作了明确的规定. 7.圆家关心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我们中学生要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依法治国方面:
8.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 方略.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冶国相结合。自我保护、抵臸不良诱惑方面
9.网络是把双刃剑,有利也有弊.未成年人要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文明上网,正确利用网络,自觉抵臸不良诱惑.正确享受网络文化.
1 O.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可能发展为违法犯罪,一般违法与犯罪之间没有一条不可逾越的鸿沟。青少年要自觉抵臸不良诱惑,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青少年要培养独立思考和自我控臸能力,杜绝不良嗜好,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生活态度.
11.青少年要增强法臸观念,自觉遵守法律,依法自律。要明辨是非善恶,抵臸不良诱惑,做出正确的选择,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珍惜受教育的权利.自觉履行受教育的义务。【典型题例】
1.校园安全为什么要升至为国家战略? ①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是民族的希望.未成年人由于生活经验不足,各方面还不够成熟,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②生命健康权是公民最根本的人身权,未成年人的生命健康权受到法律特殊保护;③生命是宝贵的,也是脆弱的;伤害未成年人生命安全事故时有发生;校园的安全状况将直接关系到青少年的健康成长。④关注校园安全,保护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是国家、社会、学校、家庭共同的责任. 2.当前,最容易出现校园安全问题有哪些? ①学生上学、放学时的交通安全问题;②下课、集合时楼梯拥挤:③体育运动中的意外伤害:④校园食品安全问题:⑤学生的心理不健康引发的自杀或校园暴力问题;⑥校园周边的‚黑‛网吧、电子游戏厅及黄、赌,毒对学生的威胁;⑦针对中小学生的暴力犯罪事件;等. 3.面对身边存在的安全隐患:你认为国家、学校、社会、青少年应采取哪些措施进行防范?
国家;应该加强校园安全立法和执法,严厉打击各类侵犯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违法犯罪行为.
社会;应该创造务件保证校园设施的质量,加强校园周边环境综合治理,确保校园安全。
学校;要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教育,严格校园安全管理,完善安全措施。如开设学校安全教育课,举行安全自救演练,让学生掌握必要的安全自救常识: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排解学生心理压力,提高学生心理承受能力;加强校园进出人员检查,排查学校的各类设施及校园安全隐患等。
青少年:①要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自觉遵守校纪校规和交通规则;②学会掌握安全常识和自救知识(注意防火和用电安全,不做危险游戏,不攀越窗户和护栏,不在校园内,楼梯处追逐打闹,上下楼梯不推搡拥挤):④正确对待家长和老师的教育,正确处理同学之间的矛盾;④自觉抵臸不良诱惑,杜绝不良行为,远离伤害源:⑤发现安全隐患及时向学校或有关部门报告;遇到暴力事件不要围观,要远高并及时报警.
4.遇到意外险情与伤害时,正确的做法是;
①遇到意外睑情与伤害时,需要冷静,学会有效的自救方法。②遭遇不法分子的侵害时,要沉着冷静,记住歹徒的相貌特征,要用臹慧与歹徒周旋.设法脱身、求教、报譬。
5.为防止校园踩踏事件的再次发生,请给学校提几条建议。
①在下上楼梯醒目位臵设立安全警示牌:②楼梯拐角处都安排老师专人负责维持臺序;⑦采用错时放学的办法,把学生‚分流‛:④增加安全教育课内容,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进行逃生演练等。6.请你设计几条校园安全警示标语:
①校园安全,人人有责;⑦安全重如泰山,责任在于细心:③生命弥足珍贵,生命不会重来:④上下楼梯靠右走,不系鞋带不弯腰,不推不搡不拥挤:①教室走廊不追逐,同学玩乐守臺序;⑥遵守交通臺序,珍爱生命安全;
7.开展打击整治手机网络淫秽色情专项行动有什么意义? ①有利于加强对青少年的社会保护,净化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保障青少年健康成长:②有利于净化网络文化环境,遏臸网上低俗之风蔓延,推动互联网健康有序发展:③有利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发展先进文化:④有利于推进依法治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谐等。
8.开展打击整治手机网络淫秽色情专项行动说明了什么? ①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坚持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②青少年健康特殊成长关系重大,国家、社会、学校、家庭给予特殊保护:③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遏臸文化垃圾的滋长蔓延。9.手机网络淫秽色情信息对青少年有哪些危害? 35 ④危害青少年的身心健康.青少年沉迷淫秽色情信息,精神颓废,荒废学业;⑦会败坏社会风气,损害社会精神丈明建设;③诱发各种违法犯罪行为,破坏社会和谐稳定。
10.打击手机网络淫秽色情,需要啊些方面的共同努力?(献计献策)①国家有关部门加强依法管理。依法臸裁臸传播手机网络淫秽色情行为:②手机网络运营商自觉依法自律,依法经营;⑦社会各界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养和辨别是非的能力;④公民自觉遵守法律和道德,自觉抵臸手机网络淫秽色情的诱惑等. 11.青少年应如何抵臸手机网络淫秽色情信息的侵害? ①提高明辨是非能力,增强自我保护意识;⑦磨砺坚强意志,自觉抵臸不良诱惑,绝不浏览不良网站内容;④提高自身修养,积极参与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培养高雅的情趣;④主动寻求和接受来自家庭和社会的帮助,自觉接受老师、父母的监督。⑦增强法律意识和责任意识,积极举报违法网站.
12.请为‚网瘾‛少年戒掉‚网瘾‛提出几建议.
①认清‚网瘾‛的危害,用科学的态度,坚强的意志,清醒的头脑和正确的方法,摆脱其干扰;②积极参与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培养高雅的情趣等.
13.你从‚湖北省要求各级中小学积极做好H1N1疫情防控工作.优先为中小学师生免费提供H1N1疫苗‛中感悟到了什么? 36 ①生命是宝贵的,我们应该珍爱生命健康权;⑦生命健康权是公民最根本的人身权,未成年人的生命健康权受特殊保护;⑦中国共产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等
专题十:回顾十一五
展望十二五
【背景资料】
1.2010年,是‚十一五‛收官之年。上海世博会成功举行、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签署、战胜玉树地震舟曲泥石流等灾害…这一年,中国交上了完美的答卷。
2.2011年,‚十二五‛规划将吹响实施的号角,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有望取得新突破,系列民生改革进入攻坚阶段……,中国将牢牢把握机遇,为‚十二五‛时期发展开好局、起好步。
3。十七届五中全会集中讨论审议‚十二五‛规划建议,勾勒出我国未来五年经济、社会、民主民生方面的发展路径与图景,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基础。
4。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将于3月5日在北京召开。会议的重要议程之一是审查和批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5。2010年12月10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京召开。回顾十一五,并提出2011年的工作部署。【知识链接】
1、十一五成就
‚十一五‛期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成绩斐然,几乎所有的指标和目标都顺利实现,特别是党和国家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自然灾害、处臵突发事件的能力大幅提升;我国成功举办了北京奥运会、新中国成立60周年庆典、上海世博会等重大活动;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民生,在社会保障建设、公共医疗事业等方面取得了较大突破。
2、十一五成就取得的原因有哪些(根本原因)?
3、十二五期间我们还面临着哪些挑战?
4、面对机遇和挑战我们应树立哪些意识?
5、提出了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取得重大进展,城乡居民收入普遍较快增加,社会建设明显加强,改革开放不断深化,使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实质性进展,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抵御风险能力显著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明显改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更加牢固。
6、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根本任务没有变。
7、奋斗目标:三步走战略目标、全面小康社会、和谐社会、共同富裕、共同理想
8、为实现我们的奋斗目标,青少年应如何做?
9、什么是科学发展?如何实现科学发展?
10、携手共绘新愿景,如何做?
要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大力弘扬伟大的民族精神。
需要不断改善民生,凝聚起最强大的力量。
需要更好体现以人为本,力促社会公平正义。
改革是强大动力,必须以更大决心和勇气全面推进各领域改革
必须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不断提高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和水平。
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要坚持扩大内需战略、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坚持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国策、科教兴国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等。
中国历史上的‚三农‛问题
1.统治政策的调整:
(1)商鞅变法:公元前356年,商鞅变法规定: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奖励(2)秦朝的暴政:秦朝繁重的赋税和徭役迫使成千上万的农民脱离农业生产,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最终导致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陈胜、吴广领导的秦末农民起义。
(3)文景之治:汉高祖和他的后继者汉文帝和汉景帝等,吸取秦朝灭亡的教训,减轻农民的徭役、兵役和赋税负担,注重发展农业生产,并且重视‚以德化民‛,社会比较安定,百姓富裕起来,史称‚文景之治‛。
39(4)贞观之治:唐太宗从隋末农民战争中认识到人民群众力量的伟大,吸取隋亡的教训,明白统治者不可过分压榨农民,政府要轻徭薄赋,发展生产统治才能巩固。唐太宗统治时期,经济繁荣、国力强盛,史称‚贞观之治‛。
(5)开元盛世:唐玄宗统治前期,政治清明,经济繁荣,仓库充实,人口明显增加,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史称‚开元盛世‛。
(6)元朝的农业:元世祖重视农业,还治理黄河,推广棉花的种植,北方农业得到恢复和发展。
2.农作物推广和引进:
河姆渡原始居民在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半坡原始居民在世界上最早种植粟;商周时期种植‚五谷‛;汉代北方种植小麦,南方种植水稻,并从西域引进苜蓿等作物;唐代蔬菜有很多新品种,茶叶生产在江南农业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北宋时期从越南引进占城稻;水稻在宋朝跃居粮食产量首位;棉花的种植由两广和福建扩展到长江流域;明朝从国外引进玉米、甘薯、花生、马铃薯和向日葵等农作物,在我国开始推广种植。
3.劳动工具:
河姆渡原始居民和半坡原始居民用耒耜耕地;商周时期用木、石、骨、蚌耕地(少量青铜农具);春秋时期铁农具和牛耕开始出现;战国时期铁农具和牛耕广泛使用(铁器时代的到来标志我国社会生产力的显著提高);汉朝发明了播种工具耧车;唐朝时发明了曲辕犁和灌溉工具筒车。
4.水利工程:
战国时期,秦国李冰修筑了都江堰,使成都平原成为了‚天府之国‛;秦朝开凿了灵渠沟通了湘水和漓水;西汉汉武帝亲自治理黄河;东汉明帝时,派王景治理黄河;隋炀帝时开通了京杭大运河;元朝为了把南方的粮食运往北方,开通了会通河和通会河。
5.江南地区的开发:
我国南方地区,土地肥沃,气候温暖湿润,适合农作物生长;自从东汉末年以来,北方人为逃避战乱大量南迁,给江南地区带去了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再加上南方相对北方战乱较少,使得江南地区得到开发,为我国经济重心的南移打下了基础。南宋时全国的经济重心已经由北方移到南方,其中太湖流域成为全国著名的粮仓,流传着‚苏湖熟,天下足‛的说法。
[测试平台]
一、单项选择题
1.促使原始人过定居生活的根本原因是()
A.自然环境的优劣 B.原始农业的发展C.氏族公社的形成 D.学会建造房屋技术
2.导致下图中两种房屋结构不同的主要原因是()
A.生活习惯
B.生产工具
C.自然环境
D.生产力水平
3.很多同学平常爱吃米饭,你可曾想到,稻米在我国有着源远流长的种植史。请你结合所学的历史知识判断,下列哪个地方的先民最早可以品尝香喷喷的米饭()
A.北京周口店
B.陕西半坡村
C.山东大汶口
D.浙江河姆渡
4.孔子的一个学生司马耕,字子牛;晋国有个大力士姓牛,名子耕。这说明了()
A.当时人们家家养牛
B.春秋时期已经出现了牛耕
C.当时姓牛的人很多
D.当时人们名字中都带有‚牛‛或‚耕‛
5.商鞅变法后的秦国,一个农民如果想免除摇役和赋税,最好的办法是()
A.多生产粮食布帛
B.经商发财获得奖赏 C.当兵打仗建立军功
D.开垦荒地获得奖赏
6.最终攻入咸阳,推翻秦朝残暴统治的是()
A.陈胜、吴广领导的农民军
B.项羽领导的农民军
C.刘邦领导的农民军
D.刘邦、项羽领导的农民军
7.汉文帝与汉景帝时期,继续推行修养生息政策,出现了一个繁荣的局面,史称()
A.文景之治
B.光武中兴
C.贞观之治
D.开元盛世
8.汉初一位皇帝说:‚农,天下之本也。黄金珠玉,饥不可食,寒不可衣……其令郡国务劝农桑。‛这段话代表了汉初统治者的经济政策是()
A.重农
B.重商
C.农商并重
D.发展手工业
9.张骞通西域后,不少西域的物种传到中原,丰富了中原人民的生活。下列物种,哪一种不是从西域传人的()
10.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得以开发的最主要原因是()A.北方农民南迁带来先进技术 B.江南统治者调整统治政策
C.南方战乱少,社会安定
D.南方的自然条件优越
11.我国著名的蔬菜之乡──山东省寿光市,曾经一代‚农圣‛的故乡,他们曾经出巨资征集能明确反映出现代寿光蔬菜之乡的特点人物塑像,你认为应该选取下列哪一个人物的塑像比较适合()
A.祖冲之
B.王羲之
C.顾恺之
D.贾思勰
12.如果请你为大型电视剧《三国演义》准备道具,你不应该在剧中的餐桌上摆放的食品是()
A.玉米
B.葡萄
C.石榴
D.核桃
13.下列农作物在中国开始种植的先后顺序是()①水稻
②占城稻
③葡萄
A.①②③
B.③①②
C.②③①
D.①③②
14.江南经济开发是中国古代经济的一个重要增长点。下列各项与江南经济持续开发不相关的是()
A.东汉末年以来北方人口南迁
B.北魏孝文帝改革促进了江南经济的发展
C.隋朝大运河的开凿
D.南宋时流传着‚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
15.吸取隋亡教训,非常重视发展生产,减轻农民赋税劳役,并‚戒奢从简‛的唐朝皇帝是()A.唐高祖
B.唐太宗
C.武则天
D.唐玄宗
16.在唐朝之前,黄河流域一直是中国古代的经济文化中心,出现这一格局的原因主要在于黄河流域()A.开发较早,农耕发达
B.战乱较少,社会安定
C.建都较多,地位重要
D.人口密集,劳力充足
17.‚翻倒,翻倒,喝得醉来吐掉,转来转去自行,千匝万匝未停。停未?停未?禾苗待我灌醉。‛徐来军的这首《调笑令》反映的是下列哪种生产工具使用时的情景()
A.水排
B.翻车
C.筒车
D.耧车
18.‚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旨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通过该诗,我们可以判断作者的生活时代是在唐朝()
A.贞观之治时期
B.武则天统治时期
C.开元盛世时期
D.宋太祖统治时期
19.下面的两种机械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臹慧的结晶。它们最早出现在我国的哪一时期()
A.隋朝
B.唐朝
C.北宋
D.南宋
20.从电视剧《贞观长歌》中可以看出:统治者重视发展生产、减轻农民负担,从而开创了‚贞观之治‛的局面。这位统治者是()A.秦始皇B.汉武帝C.唐太宗D.唐玄宗
21.构建和谐社会是当今的焦点话题之一,在中国的古代历史上,也曾出现过‚和谐‛社会,例如贞观之治.文景之治.光武中兴,那么出现三次盛世局面的相同因素是()
A.提倡节俭.减轻刑法
B.轻徭薄赋.减轻农民负担
C.采取重农抑商的经济政策
D.实行了均田臸的土地政策
22.南宋时期,民间流传着‚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说明了()
A.太湖流域已成为全国重要的粮仓 B.洞庭湖流域已成为全国重要粮仓
C.黄河流域已成为全国重要粮仓
D.珠江流域已成为全国重要粮仓
23.北宋时期,一个阿拉伯人来到中国经商,他不可能遇到的情况是()
A.人们使用筒车灌溉农田
B.黄河流域的农民种植棉花
C.成都的大富商用交子做生意
D.江浙地区的机户大量出售丝绸
24.宋朝时,我国的经济中心南移已成定局,最能说明这一点的是()
A.海南岛的棉纺织业最发达
B.四川地区商人最早使用纸币
C.民间流传‚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
D.景德镇成为我国著名的瓷都
25.下列农作物不属于我国明朝时期引进的是()
A
B
C
D
26.某大学历史系毕业生准备撰写一篇有关明朝时期农业、手工业发展情况的毕业论文,他们最应该参考的著作是()
A.《齐民要术》B.《本草纲目》C.《资治通鉴》D.《天工开物》
27.在中国近代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中,中国的农民阶级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下列属于中国农民进行抗争的事件是()①太平天国运动②洋务运动③义和团运动④新文化运动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8.中国革命的道路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下列哪一事件说明了中国革命的重心开始由城市转移到农村()A.发动南昌起义
B.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C.发动秋收起义
D.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29.保证农民在政治.经济上翻身得解放,成为土地主人的法律法规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 30.1952年底,土地改革基本完成后,农村的土地所有臸是()
A.国家土地所有臸
B.集体土地所有臸
C.农民土地所有臸
D.公社土地所有臸
31.建国初期,分散、落后的小农经济束缚着农村生产力的发展,难以满足国家经济建设发展的需要。对此,国家采取的相应措施是()
A.公布过渡时期总路线
B.进行土地改革C.建立农村生产合作社
D.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
32.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臸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为农村工作的重要目标。标志着社会主义臸度在农村初步建立的事件是()A.1952年,土地改革的完成 B.1956年,全国农民加入农业生产合作社
C.1958年,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
D.1978年,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臸
33.‚当年曾分田翻身当家作主人,今岁又分田勤劳致富奔小康‛。与这幅农家春联中的两次‚分田‛直接相关的是()
A.土地改革和农业合作化道路
B.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C.农业合作化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D.土地改革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臸
34.曾有报刊不切实际地宣传某人民公社小麦亩产10万公斤、一棵白菜250公斤,甚至提出‚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的口号。这种宣传应出现于()
A.土地改革时期
B.抗美援朝时期
C.三大改造时期
D.‚大跃进‛时期
35.右图是某报登载的一则新闻,它反映了()-------就是人能坐在小麦上那张
A.土改后农民创造的生产奇迹 B.人民公社的优越性
C.大跃进时期的浮夸风
D.科学种田取得丰硕成果
36.某地一大宅院门的灰墙上一福墨字对联依稀可辩:‚放开肚皮吃饱饭,鼓足干劲搞生产‛,横批是‚多快好省‛。这幅对联最早应该书写于()
A.20世纪50年代末
B.20世纪64年代末 C. 20世纪70年代初
D.20世纪70年代末
37.从‚大跃进‛运动、人民公社化运动中,应吸取的教训是()①经济建设要遵循客观规律,不能急于求成 ②经济建设要立足于本国国情
⑧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
④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38.‚说凤阳,道凤阳,十年倒有五年荒‛‚改革鼓点先敲响,盖了楼房喜洋洋‛。这两段花鼓词反映了安徽凤阳农民生活的变迁。发生这一段变迁的原因是()
A.掀起大跃进活动
B.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 C.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臸 D.深化国有企业改革
39.为农民致富和逐步实现农村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路的是()
A.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臸
B.大力发展乡镇企业 C.农村剩余劳动力流向城市
D.农村改革的深入发展
40.2001年2月19日,在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获得2000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这主要是为了表彰他在哪方面的杰出贡献()
A.首先培育成功‚籼型杂交水稻‛优良品种 B.首先用人工方法合成牛胰岛素
C.参与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的发射
D.是我国第一位进入太空的宇航员
[参考答案]
2.2011初中历史专题复习 篇二
编者按:以2001年《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颁布为标志,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已逾十年。十多年,我们积累了许多成功的经验,也不断反思着各种突出问题。如果说巩固和深化课程改革的成果是我们一以贯之的坚守,那么顺应和跟进时代发展的要求就是我们与时俱进的追求。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课程设计,从课程目标的确定、课程内容的选择与呈现方式以及实施建议,在实验稿的基础上都有了较大的改进。对于初中历史课程标准的变动,广大一线教师将如何更好地学习与应用?本期《热点争鸣》特邀历史教育专家、教研员与特级教师,与大家共话初中历史新课标的理解与实施。
3.历史专题复习 篇三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于2013年11月9日至12日在北京举行。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中共有三处提到“推动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彰显了新一届党的领导集体对民生工作的高度重视。
【知识链接】
一、中国史部分
1、古代中国。其一,春秋战国:第一,儒家:①孔子提出“仁”;主张以德治民;提出“有教无类”的办学思想。②孟子:主张施行仁政,并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第二,道家:老庄主张“无为”。第三,墨家:主张“兼爱”、“非攻”、“尚贤”。其二,宋元时期:话本、杂剧的出现,适应了市民阶层的需要。其三,明末清初:黄宗羲“工商皆本”、“天下为主,君为客”;顾炎武“以天下之权,寄天下之人”;王夫之“循天下之公”。其四,重农政策:①积极:有利于促进农业经济发展,稳定社会,巩固统治。②消极: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民生问题、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强化小农经济,阻碍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
2、近代中国。其一,农民阶级:①《天朝田亩制度》主张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反映了农民阶级要求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强烈愿望,表现了农民阶级朴素的均富思想,但绝对平均主义只是一种空想。②《资政新篇》主张办医院,设立社会福利机构等。是最早提出的发展资本主义方案,但超越了农民阶级革命运动的要求。其二,资产阶级:①旧三民主义平均地权体现均富思想。反映了孙中山维护广大人民利益的美好愿望和对世界潮流的敏锐观察,但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①新三民主义增加节制资本、“耕者有其田”。体现了“扶助农工”的思想,也反映了孙中山以民为本、与时俱进的品质。其三,无产阶级:①十年对峙时期:开展打土豪、分田地的土地革命。②解放战争时期:1947年解放区土地改革,实行耕者有其田。其四,近代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人民的衣食住俗发生巨大了的变革,中西合璧,土洋并存。民生民计问题向更高层次发展和迈进。
3、现代中国。其一,改革开放前。第一,重视民生:①实行土改,解决农民土地问题。②没收官僚资本、恢复和发展生产,社会经济得到恢复。③一五计划,开始改变中国工业落后面貌,为改善民生奠定了物质基础。④三大改造确立起社会主义制度,为彻底解决民生问题创造了条件。第二,忽视民生:①三大改造后期要求过急、改变过快,遗留了一些问题。②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在解决民生问题犯了急躁冒进的错误。③文革进一步造成社会经济的混乱。④计划经济体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其二,改革开放新时期:①措施:实行改革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善民生、完善社会保障体系。②注意问题:实事求是,符合国情;尊重客观规律;始终把人民利益放在首位;坚持科学发展观。
二、世界史部分
1、资本主义国家。其一,人文精神:①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强调人的地位和作用。②文艺复兴重视人的价值,崇尚人性,要求把人从宗教的束缚中解放出来。③宗教改革主张信仰得救。④启蒙运动:集中批判封建制度,宣扬天赋人权、三权分立、“社会契约”论、“人民主权”说等思想原则。其二,民生实践:第一,资本主义早期野蛮的资本原始积累,忽视民生。如价格革命、殖民掠夺、圈地运动、贩卖黑奴等。第二,科技革命改变人类生活。①第一次:城市化进程开始;出行便捷;观念和生活方式改变;环境污染严重。②第二次:联系更密切;生活更丰富。③第三次:知识经济兴起,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互联网等改变了生活、学习方式。第三,罗斯福新政①措施:救济、以工代赈,兴办公共工程,建立社会保障制度。②特点:国家干预经济;救济与就业相结合;以法律保障。③认识:扩大就业,拉动内需,促进经济恢复发展;缓和社会矛盾,稳定社会秩序;扩大和完善政府职能。第四,二战后福利国家制度①原因:战后经济高速发展提供物质条件;贫富分化导致矛盾尖锐;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②特点:国家干预社会财富分配(国家干预经济)。③认识: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体现了以人为本;增强国家实力是实施福利政策的重要前提;福利政策的实施要体现公平公正、充分调动人民的生产积极性。
2、社会主义国家。其一,社会主义理论:空想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主张解放全人类。其二,苏俄(联)实践。第一,忽视民生:①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导致严重的政治经济危机。②斯大林模式导致农轻重比例严重失调,影响国民经济持续发展;挫伤农民生产积极性。第二,重视民生:1921年新经济政策。
【热点演练】
1、近代美国学者亨利?乔治主张土地国有,征收地价税归公共所有,废除其他一切税收,使社会财富趋于平均,从而达到“大协作”的理想社会。他的主张深刻影响了( )。
A.孫中山的民生主义
B.中国共产党的土地革命
C.中国共产党的土地改革
D.中国农业合作化运动
【答案】A
2、史载:管仲“设轻重鱼盐之利,以赡贫穷,禄贤能,齐人皆悦”。这是说管仲改革中推行国家食盐专卖政策,深得民众欢迎。这主要反映了( )。
A.春秋时期国家垄断经济开始形成
B.管仲在齐国建立起了君主专制制度
C.管仲以抑商政策来发展农业经济
D.国家加强经济调控有利于稳定民生
【答案】D
4.部编初中历史中考专题复习 篇四
中美关系
(1)第二次鸦片战争中侵略中国。1856年10月—1860年10月,英法为主凶,美、俄为帮凶,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
(2)1922年,华盛顿会议《九国公约》→门户开放,机会均等原则,为美国在中国的侵略扩张提供方便。
(3)二战中联合打击法西斯;二战结束后的扶蒋反共政策。
(4)新中国成立后遏制中国的冷战政策。
(5)中美关系正常化:1972年尼克松访华;
(6)1979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7)目前影响中美关系的主要因素:
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问题、台湾问题、人权问题。台湾问题是中美关系最主要、最核心的问题。现阶段美国对台军售、维护台湾“不统不独”等问题的实质是为了维护美国全球战略。
中国共产党召开的重要会议
历史时期
名称
时间及地点
意义或历史作用
党的创建时期
中共一大
1921.7上海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面貌就焕然一新了。
中共二大
1922.7上海
在中国第一次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中共三大
1923广州
决定同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
八七会议
1927.8 汉口
是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兴起的转折点
遵义会议
1935.1
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中共七大
1945延安
为争取抗战胜利和实现中国光明前途准备了条件,把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新中国成立后
中共八大
1956北京
为我国全面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和党的建设指明了方向
十一届三中全会
1978.12北京
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的伟大转折,此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期
中共十二大
1982北京
从此,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成为把全国各族人民凝聚在一起,进行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旗帜。
中共十三大
1987北京
正确分析了中国国情后,指出我国现在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并制定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中共十四大
1992北京
确立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邓小平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还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形成了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
中共十五大
1997北京
这是一次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大会,它为我国在二十一世纪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振兴指明了方向,描绘了蓝图,吹响了号角。
中共十六大
2002北京
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中共十七大
2007北京
提出科学发展观
中共十八大
2012北京
把科学发展观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中共十九大
2017北京
当前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中国近现代民族精神
1、五四精神——爱国、进步、民主、科学。或:爱国主义,民主与科学,彻底的反帝反封建,勇于探索和创新,追求真理敢于反传统,个性解放、宣扬个性等。
2、井冈山精神——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实事求是、敢闯新路,依靠群众、勇于胜利。
3、长征精神——①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②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③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④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⑤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
4、抗日精神——爱国主义、英雄主义和民族团结。
5、抗美援朝精神——①祖国和人民利益高于一切、为了祖国和民族的尊严而奋不顾身的爱国主义精神;②英勇顽强、舍生忘死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③不畏艰难困苦、始终保持高昂士气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④为完成祖国和人民赋予的使命、慷慨奉献自己一切的革命忠诚精神;⑤为了人类和平与正义事业而奋斗的国际主义精神。
6、雷锋精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共产主义精神。
7、铁人精神——“为祖国分忧、为民族争气”的爱国主义精神;干事业“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的艰苦创业精神。
8、抗洪精神——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怕困难、顽强拼搏、坚韧不拔、敢于胜利。
9、“两弹一星”精神——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作,勇于攀登。
10、抗非典精神——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科学防治、战胜“非典”、舍生取义、自觉奉献。
11、载人航天精神——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
12、近代化精神——探索救亡图存的精神,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艰苦奋斗的精神,爱国主义精神,追求进步、追求民主的精神。
5.2011感动中国人物专题复习 篇五
2010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专题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英雄,弘扬传统美德,增强社会责任感。过程与方法:通过展示2010年“感动中国”人物的事迹,让学生感知英雄;通过颁奖词与2010年“感动中国”人物对号入座练习,让学生进一步了解英雄;通过回归教材,让学生掌握中考命题趋势;通过解题环节,使学生掌握答题的思路和方法。
知识与能力:了解2010年“感动中国”人物的事迹,能运用课本知识解读这些人物的高尚行为。
[教学重点] 寻找热点与教材的结合点。[教学难点]中考题预测与解答 [教学方法] 情境再现、合作探究
[教学准备] 准备2010年“感动中国”人物的先进事迹文字资料、课件、跟踪练习题
[教学过程]
一、导入专题复习
师生探讨预测今年中考热点。今天我们就来解读热点之一:2010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
二、走近2010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
1、让我们一起回忆2010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他们是:视国家利益重于一切的科学泰斗钱伟长,信义兄弟孙水林和孙东林,玉树不会忘记的康巴铁汉才哇,家中几乎一贫如洗却资助180多名特困生的好人郭明义,冲入泥石流救23条生命的军人王伟,扎根草原42年的上海医生王万青,冲入火海救出5名孩子的平民王茂华和谭良才,三栖尖兵何祥美,资助了37名贫困学生的“洗脚妹”刘丽,患绝症后仍拼命工作的警察孙炎明。特别奖授予了八位维和英烈、K165次列车乘务组和中国志愿者群体。
2、活动:根据2010年“感动中国”人物颁奖词,进行对号入座练习。
3、回归教材:学生查阅七到九年级教材,可以讨论完成。
(1)、每个人的生活都是有价值的。一个人能够为他人带来欢乐,为他人减轻痛苦,为社会作出贡献,就能体现自己生命的价值。(七上)
(2)、生命的意义不在长短,而在于对社会的贡献。我们要珍爱生命、善待生命,不断延伸生命的价值。(七上)
(3)、培养坚强的意志品质,自立自强的精神。(七下)
(4)、对人守信,对事负责,是诚信的基本要求。我们要做一个诚信的人。(八上)
(5)人因不同的社会身份而负有不同的责任。我们要积极承担责任,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
(九)(6)、承担责任不言代价与回报,这种无私奉献精神是社会责任感的集中体现。
(九)(7)、国家处于困难时刻,最能考验公民的责任意识。主动为国分忧、勇担重任,与国家共渡难关,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九)(8)、我们生活的社会应该是一个互帮互助的社会,更应该是一个人人相互关爱的社会。作为公民,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要承担关爱社会的责任;我们要热心公益、服务社会。
(9)、维护民族团结,既是国家的事,也是我们应尽的责任和义务。我们要关心帮助少数民族同学。
(九)(10)、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爱岗敬业、公而忘私、爱国、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等)
(11)、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精神)
(九)(12)、发展先进文化,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九)(13)、思想道德建设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
(九)(14)、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九)(15)、发扬艰苦奋斗、开拓创新精神,(16)树立团结协作意识,终身学习的意识。
(九)„„
4、我自信——我预测——我解答(学生讨论)
(1)、举办“感动中国2010人物”评选及表彰活动具有什么重要意义? ①有利于培养公民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水平。②有利于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伟大的民族精神。
③有利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④有利于全民族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构建和谐社会。⑤有利于增强人们的社会责任感,形成良好社会风尚,等等。
(2)、“感动中国2010人物”身上都有哪些优秀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责任意识、热爱祖国、艰苦奋斗、自强不息、勇于创新、爱岗敬业、无私奉献、意志坚强、舍己为人、见义勇为、团结协作等优秀品质。
(3)、我们青少年应该怎样向这些“感动中国2010人物”学习? ①我们青少年应树立崇高理想,立报效祖国之志。②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③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④培养责任意识和服务社会、奉献社会精神,积极参加公益活动,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
5、总结规律,轻松答题。
6、找一找:发生在我们身边令人感动的人和事。
7、情感升华:齐读青年志愿者誓词。
三、小结
在漫漫人生路上,我们或许做不了感天动地的大事,但我们可以做好身边的一件件小事;我们感动不了许多人,但我们可以用自己的真心、诚心、爱心感动自己的亲人、同学、老师。让我们从现在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以实际行动像感动中国先进人物学习。
四、布置作业:见随堂发放的试题
五、板书设计:
中考时政专题复习——2010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专题
6.高三历史专题复习教案(范文) 篇六
课
件 写在复习前面的话
一、历史高考的备考
首先,我们必须明白历史高考主要考什么?简单可以概括为三个基本:即基础知识、基本能力、基本情感。
.基础知识
认识历史发展进程中的重大历史问题,包括重要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和历史发展的基本脉络。
2.基本能力
目标要求
Ⅰ
Ⅱ
Ⅲ
获取和
解读信息
获取试题提供的信息,理解试题要求以及考查意图。
提炼信息的有效内容和价值,并对其进行分析与整合。
组织和应用相关学科的信息,形成综合性的信息解读。
调动和
运用知识
将所学知识与试题的形式和内容建立正确的联系。
准确地运用相关知识和相关信息,认识和说明问题。
体现学科渗透,运用相关学科的知识原理分析问题。
描述和
阐释事物
正确表述事物的现象,准确描述和解释事物的特征。
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并作出正确的阐释。
辩证地、历史地考察事物,对事物进行学科的和跨学科的描述与阐释,意义完整。
论证和
探讨问题
运用判断、归纳、演绎、比较、概括等方法论证问题。
在论证中观点明确、表述清晰、逻辑严谨。
综合运用相关学科的原理和方法论证和探讨问题,体现创新性思维。
3.基本情感
加深对历史上以人为本、善待生命、关注人类命运的人文主义精神的理解。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努力追求真善美的人生境界。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塑造健全的人格,培养坚强的意志和团结合作的精神。增强经受挫折、适应生存环境的能力。进一步树立崇尚科学精神,坚定求真、求实和创新的科学态度。
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统一性和多样性,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地区、各国、各民族的文化传统,汲取人类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进一步形成开放的世界意识。
其次,储备好知识(记忆知识)才是备考的基本方法。历史高考像建房,知识记忆是准备沙、石、砖和钢材。历史高考像煮饭,知识是米,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全面掌握
教材=主干知识+隐性知识
教材=目录+正文+黑体字+小字+图表+注释+习题+大事年表
2、重点掌握
主干知识=历史事实+历史结论+历史线索+阶段特征
重点知识=考纲要求+时事热点
重点知识=重要历史人物+重大历史事件+重要历史现象+历史发展的基本脉络。
3、多层次掌握
历史事实=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结果
历史结论=背景、目的、原因、特点、性质、实质、影响、意义
只有主动读教材,喜欢读教材,善于读教材,能自主整理教材,练习后回归教材,才能全面掌握教材。
理清章节的知识结构,构建立体的知识体系;透彻理解历史概念和历史结论、阶段特征;归纳历史线索;进行纵横比较。
理解基础上强化记忆,务求过关;按史实、结论的要素进行索引式记忆、尝试记忆;简化记忆,牢记关键词;自主整理知识,按自己的方法牢记;切忌从头看至尾,什么也没记。
第三,历史高考以能力为主导。历史选择题的解题还是:熟记课本主干知识,运用相应历史学科能力正确选择。历史非选择题的解题还是:以课本历史知识为资源,独立运用阅读和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历史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去分析、综合、比较、归纳、概括、评价历史事实。
.学会主动学习、积极学习历史;
2.学习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努力做到论从史出、史论结合;
3.注重探究学习,善于从不同的角度发现问题,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4.养成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能对所学内容进行较为全面的比较、概括和阐释;
5.学会认同他人,尤其是具有不同见解的人合作学习和交流。
第四,历史高考复习不可能一撮而就,成功在平时,所以每天进行适量的、规范的训练,这才是成功之道。
.以练习为主线,以能力训练为主体;2.依据高考模式进行三限:限时、限量、限分值;3.严格要求按规范答题,主观题进行上本训练;4.强调更正,每人必须准备错题本和草稿本;5.练习更正后必须回归训练目标,务求举一反二。
结论:无论是XX年,还是XX年的高考,在高考题型基本稳定的前提下,最佳的应考方法仍然是“以不变应万变”。
第一单元先秦
(教案部分)
※导入新课
奴隶社会的兴衰过程
夏朝——奴隶社会形成————————————————前2070年—前1600年
商朝——奴隶社会发展————————————————前1600年—前1046年
西周——奴隶社会强盛————————————————前1046年—前771年
春秋——奴隶社会瓦解————————————————前770年—前476年
东周
春秋(前770—前476)——奴隶社会瓦解
(前770—前256)
战国(前475—前256)——封建制度确立
大变革时期
一、古代史整体知识结构
(1)政治:中央统治、地方制度、民族关系、对外关系;
(2)经济:农业、手工业、商业、货币、城市;
(3)文化:文学、艺术(音乐、绘画、书法、雕刻等)、哲学、科学。
二、本单元在教材、高考中的地位
本单元共有7小节,约占中国古代史课程的6.1%。其中原始社会、奴隶社会时空跨度大,内容较简单。原始社会是通过对典型的古人类遗址和家喻户晓的传说的介绍来描述人类早期劳动生活、社会演进历程的,纵观近几年高考考纲,原始社会这一部分一直没有列入其中。奴隶社会的夏、商、西周三代主要介绍了王朝更替、重要制度以及经济文化成就。作为社会转型期的春秋战国历史则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诸方面作了全面介绍,应当被视为本单元学习的重中之重。
本单元在近几年的高考试卷中,年年有题,分值不高,以选择题形式为主,且与课本依托关系较密切。主要考查了封建城市的位置和作用问题。春秋战国时期的儒法思想及其实践效果问题。今后高考中很有可能考查:①是最新考古成就对已有成果、结论的补充和修正;②是突出的经济成就;③是以新情景、新材料来考查对春秋战国思想的认识;④是反映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的内容。
三、备考指南
考纲展示
复习向导、夏、商、西周的更替和制度
(1)夏朝的建立;(2)商朝的兴衰;(3)武王伐纣和西周的强盛;(4)国人暴动和西周灭亡;(5)井田制和分封制。
了解夏商西周的更替,了解其重要制度。
2、夏、商、西周的社会经济
①农业和畜牧业;②青铜铸造为代表的手工业;③商业交通和城市。
了解夏商西周时期的社会救济发展状况,运用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关系的原理,分析井田制和分封制的关系
3、春秋战国纷争和民族融合 ①诸侯争霸和兼并战争②民族融合
分析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之间战争的原因、性质和作用;理解民族融合的含义及影响,认识中华民族历史的源远流长。
4、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经济和社会变革
①农业、手工业、商业和城市;②土地所有制的变迁③春秋战国时期的改革和变法
分析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经济发展的状况及原因;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的改革和变法运动,理解奴隶制瓦解、封建制确立的原因
5、先秦时期的文化
①老子和孔子②百家争鸣③文学和艺术④天文和物理⑤扁鹊
掌握春秋战国时期文学、艺术及科技成就;分析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原因及诸子百家的思想。
四、知识归纳
考点1——夏、商、西周的更替和制度
【导读】此考点近年命题不多,大多知识点略作了解即可,建议重点掌握夏朝建立的意义、盘庚迁都的影响、武王伐纣的性质以及分封制。
知识点
1、夏朝的建立(重点)
(1)建立:①时间:约公元前2070年。②建立者:禹。
(2)性质:我国第一个奴隶制王朝。表现:①王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②国家机构初具规模
(3)统治中心在今河南西部和山西南部。建都阳城。
(4)灭亡:①原因:实施暴政,激化矛盾。②方式:商汤讨桀,夏朝灭亡。
知识点
2、商朝的兴衰(重点)
(1)建立:商汤灭夏,以亳为都城建立商朝
(2)稳定:盘庚在商朝中期迁都到殷,商朝又名殷朝;商朝是当时世界上的大国;是我国奴隶社会的发展阶段。
(3)衰落:商朝晚期,商王纣实行暴政,生活腐朽,导致社会矛盾日益尖锐。
知识点
3、武王伐纣和周朝的强盛(重点)
(1)武王伐纣:①背景:一是商纣实施暴政,激化社会矛盾。二是周的强盛。周文王任用姜尚,周公旦等改革政治和军事,发展经济,到武王时成为西部强国。②过程:公元前1046年,双方激战于商都郊外牧野。纣王军队阵前倒戈,引导周军攻进商都,纣王自焚而死,商朝灭亡,西周建立。③性质:奴隶主贵族反抗暴君的正义战争。
(2)周朝的强盛:①地域空前广袤。②民族关系:国内各民族的联系和交往加强。③世界地位:在世界的东方具有重要地位。
知识点
4、西周的井田制和分封制(重难点)
(1)实行的目的:为了巩固奴隶制统治。
(2)井田制:①含义: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是奴隶社会的经济基础。(A.是田地的形式,因田地阡陌纵横,如同井字,称为井田;B.是经营方式,也就是剥削方式。它是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度。)
②内容:周王把土地分封给诸侯臣下,诸侯臣下向国王交纳一定的贡赋。③瓦解:春秋战国时期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出现新的封建剥削方式,井田制瓦解,封建土地私有制逐渐确立。
(3)分封制:①含义:是西周分封诸侯的制度。②内容:周王把一定的土地和人民,分别授予王族、功臣和先代贵族,诸侯要服从周王的命令,按期向周王贡献财物,并服从作战。(其中的义务有政治、经济、军事三个方面)③作用:分封制使周朝巩固了统治,扩大了疆域。
五、近三年高考真题展示
.(XX上海历史)学者考证,历史上的商族屡屡迁徙,最后一次迁徙后,定都二百多年,创造了辉煌的文明成果。这次迁徙的组织者是
A.商汤
B.武丁
c.盘庚
D.商纣
2.(XX上海历史)28.随着历史的变迁,许多概念的内涵发生了变化。例如“革命”,最早界定为改朝换代,近代以来则多指政治体制变革。下列选项对应上述概念内涵的是
A.汤武革命/“光荣革命”
B.“光荣革命”/工业革命
c.汤武革命/“文化大革命”
D.工业革命/“文化大革命”
3.(XX北京)12.下列对夏、商、周三朝都城位置的表述,正确的是
A.都在今天陕西省的境内
B.都在关中地区
c.都在今天河南省的境内
D.都在今天的黄河流域 4、1.右图是明清古建筑中的一幅牌匾,与它有关联的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是
A.分封制
B.宗法制
c.三省六部制
D.内阁制
5、(XX全国文综一)古人在分析姓氏起源时说:“氏于国,则齐鲁秦吴……氏于字,则盂孙叔孙;氏于居,则东门北郭。”由此推论,司马、司徒等姓氏应源自
A.官名
B.爵位
c.溢号
D.行业
6、(XX全国文综二)关于中国姓氏起源,唐人柳芳说:“氏于国,则齐鲁秦吴;氏于谥,则文武成宣;氏于事,则巫乙匠陶。”由此类推,王、侯、公孙等姓氏应源自
A.族名
B.邑名
c.爵号
D.官名
7、(XX北京文综高考)右图是北京广安门桥北的蓟城柱。《礼记》载:“武王克殷反商,未及下车,而封黄帝之后于蓟。”与蓟城建立相关的制度是
A.禅让制
B.井田制
c.分封制
D.郡县制
8、(XX高考广东单科)“封建社会”的概念是近代引入中国的。
右图所示柳宗元的的主题可能是
A.分封制度
B.王位继承制度
c.郡县制度
D.三公九卿制度
9、“九鼎既成,迁于三国。夏后氏失之,殷人受之;殷人失之,周人受
之。”其中所说的“九鼎”之所以被广泛重视并在夏商周流转,主要因为它是
A.反映民心民意的凭据
B.国王祭祀的重要礼器
c.青铜工艺水平高的标志
D.王朝统治权力的象征
0、(XX高考山东文综)在《红楼梦》第九十回中,贾母说:“自然先给宝玉娶了亲,然后给林丫头说人家。再没有先是外人,后是自己人的……”。这反映出贾母
A.具有男尊女卑的思想
B.固守传统的家庭等级观念
c.具有浓厚的宗法观念
D.遵循长幼有序的婚姻礼俗
1、西周实行的宗法制在秦汉以后仍有重大影响,其主要表现是
A嫡长子继承制
B.反复出现的分封制
c.三纲五常的伦理观
D.传统的宗族观念
2、(XX高考天津文综)下列史实符合西周确立的宗法制继承原则的是
A.唐太宗通过玄武门之变继位
B.宋太宗继承兄长宋太祖之位
c.明太祖因太子亡指定嫡长孙继位
D.清康熙帝死后皇四子继位
3、(08年上海历史卷1)“封建亲戚,以藩屏周。”这句话指的是
A、分封制
B、井田制
c、郡县制
D、行省制
【教后记】
课
7.2011初中历史专题复习 篇七
城镇化又称城市化 (Urbanization) , 是指城市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日益提高, 引起人口由农村向城市集中, 农业为主的传统乡村社会向以工业和服务业为主的现代城市社会转变的历史过程, 具体包括人口职业的转变、产业结构的转变、土地及地域空间的变化等。从高考复习的角度来看城镇化, 我们必须关注与之相关的人口迁移、城乡关系、工业发展、城市建设等历史知识, 以城镇化为线索将这些知识有机地串联起来。
二、热点背景
“城镇化建设”已经写入党的十八大报告, 和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一起成为未来中国发展的方向。2013年12月12日, 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 分析了城镇化发展形势, 明确了推进城镇化的指导思想、主要目标、基本原则、重点任务。2014年3月5日, 李克强总理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 指出要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2014年3月16日, 中共中央、国务院正式印发《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 提出努力走出一条以人为本、四化同步、优化布局、生态文明、文化传承的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
三、考点链接
1.中国古代史
(1) 宋朝以前的城市, 政府管理较为严格, 在空间与时间上都有严格限制, 商品交易区与居民住宅区分开, 按时开市、闭市。 (2) 宋朝以后的城市, 坊和市的界限被打破, 商业经营的时间限制也被打破, 乡村和城郊的“草市”更加普遍。 (3) 明清时期, 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推动了工商业市镇的兴起。 (4) 伴随着城市繁荣和商品经济的活跃, 市民阶层日益扩大, 适应市民生活的文学艺术形式也不断发展, 宋词、元杂剧、明清小说、昆曲、京剧和风俗画的兴起正是反映了这一趋势。
2.中国近代史
(1) 伴随着通商口岸的开放, 在洋务运动和民族工业的推动下, 城市大多集中于沿海沿江地区。 (2) 中国近代城市的发展, 促进了近代社会生活方式与习俗的革新, 推动了新式交通与通讯方式的发展。断发易服、废止缠足、新式礼仪等生活方式在城市逐渐流行, 汽车轮船、电话电报等新式交通通讯方式在城市出现并普及, 报刊影视等大众传媒的发展也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
3.中国现代史
(1) 1949—1978年, 中国城市化的发展同国民经济的发展、政治生活的变动密切相关。“一五计划”的完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 也促进了城市化的发展。“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违背了经济发展规律和超越了历史发展的阶段, 导致国民经济出现混乱。面对严重的经济困难, 1961年中央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 要求精减城市人口2000万, 城市人口大量转移到农村。“文革”期间, 城市1600万知识青年到农村上山下乡插队, 城市化进程受阻。 (2) 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改革开放推动了城市化的迅速发展。乡镇企业的异军突起, 推动了中小城市的发展。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促进了城市化的迅速发展。
4.世界近代史
(1) 两次工业革命解放了生产力, 推动了社会生产迅速发展, 促进了近代城市化迅速发展。 (2) 两次世界大战给人类文明带来灾难, 对城市文明带来毁灭性的打击, 尤其是欧洲许多大城市变成一片瓦砾。
四、经典例题
材料一明清时期乡村人口向市镇流动, 逐渐形成城镇。以苏州府所属吴江县为例, 其境内市镇人口越来越多, 市镇数量也越来越多, 相对的村落越来越小, 乡村经济逐渐衰落。通过各大城镇的商人活动, 其市场范围扩大及于全国。据上海地方志载:“闽广人于二三月载霜糖而来, 买花衣以归, 楼船千百”。这对于全国市场的形成以及地域观念的融消与社会群体意识的产生, 实具有相当的重要性。———赵冈《明清市镇发展综论》
材料二新中国历史上将城市人口转移到农村, 较大规模的有三次。第一次是1960年, 农业不堪重负, 不得不下放城市劳动力2000多万。第二次发生在“文化大革命”中, 城市1600万知识青年到农村上山下乡插队。第三次发生在1988年, 中国当时经历的是一场“非城镇化的工业化”, 乡镇企业异军突起, 进入城市就业的7000万农村劳动力人口, 有6400万劳动力转入乡镇企业就业, 即所谓“离土不离乡”。———彭有祥《论我国城镇化建设的时代演进》
1.根据材料一, 概括明清时期江南市镇发展的特点。 (4分)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 分析这一时期市镇发展对社会经济和思想文化产生了哪些影响? (6分)
8.2011初中历史专题复习 篇八
一、20世纪资本主义经济体制变革历程
情境一:
哈默在莫斯科度过了将近八年,苏联成了这位亿万富翁的发迹地。1929年,功成名就的哈默终于回到阔别已久的美国,面对股票市场的虚假繁荣,从商多年的哈默清醒地认识到也许不久的将来,他的祖国就将面临一场巨大的灾难。
问题1:材料中一场巨大的灾难是指什么?
问题2:结合课本所学,这场经济大危机有何特点?
设计意图:通过哈默回国后的遭遇,引导学生回到历史现场,进而深度挖掘历史人物所处的特定环境,从而加深学生对历史人物特定环境的理解。学生通过对比得出同处一个时代的苏联和美国经济发展状况迥异,并且回忆经济大危机的时间长、范围广、破坏性大的特点,为更好地理解资本主义国家面对这场经济大危机采取的不同措施做好铺垫。
教师概括并过渡:1929年~1933年世界经济大危机席卷整个资本主义国家,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先后面临重创。为了应对这一危机,资本主义国家又是采取哪些措施来应对的呢?
情境二:
罗斯福至多是一个改良主义者,新政不是一种社会主义,只是资本主义的续命剂……他推行新政的主要目的是恢复及挽救美国传统的私有制度及竞争制度……他承认现行社会制度中的病点,然而他只是希望把病的部分割去,而没有希望把它全部扑灭后再来建造。新政并不是为某一个特殊阶级谋利益,也不是要把资本制度连根掘起,新政只是旧民主秩序的新应用,而不是资本主义的致死药。
——马星野《美国新政成绩之总检讨》,《新中华》4卷17期(1936年9月)
问题3:通过材料,“他推行新政的主要目的是恢复及挽救美国传统的私有制度及竞争制度”说明了什么?
问题4:通过材料,“旧民主秩序”是指什么?“新应用”是指什么?
设计意图:“罗斯福新政”历来都是重要考点,通过这则材料,进一步提升学生阅读教材、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能使学生认识到罗斯福新政目的是维护资本主义制度,巩固资产阶级统治。罗斯福打破资本主义“自由放任”的经济模式,创造性地运用国家干预经济新模式,开创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先河。
教师概括并过渡:通过罗斯福新政各项措施的颁布,使美国迅速地渡过了经济大危机。罗斯福新政国家干预经济模式可谓是前无古人,后有来者!而“后有来者”具体又是指什么呢?
二、20世纪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变革历程
情境三:
(展示赫鲁晓夫墓碑)黑白相间的构图代表赫氏毁誉参半的一生。他的一只脚跨进了新的时代,而另一只脚又由于历史的原因,仍然深陷在旧时代的泥潭之中不能自拔。
问题5:材料中“而另一只脚又由于历史的原因,仍然深陷在旧时代的泥潭之中不能自拔”又是指什么?
设计意图:赫鲁晓夫墓碑这则材料生动形象地展现出赫鲁晓夫改革的影响,“他的一只脚跨进新时代”是指其改革某种程度上突破了传统的斯大林模式,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仍然深陷在旧时代的泥潭之中不能自拔”是指赫鲁晓夫改革只是对原有体制的小修小补,并没有真正突破斯大林模式。所以通过展现斯大林墓碑这一新材料使学生深刻认识到《俄国史》中对于赫鲁晓夫改革的评价:赫鲁晓夫是斯大林模式的掘墓人,但最终还是扮演了“守墓人”的角色。
情境四:
1990年,哈默在电视中看到如下新闻:伴随戈尔巴乔夫对政治体制的“根本改革”,政局失控状况日益严重,无政府状态在全国漫延,社会日益动荡……波罗的海沿岸三个加盟共和国首先宣布脱离苏联而独立。听到此消息后,一直视苏联为第二家乡的哈默百感交集,病情恶化,不久便与世长辞。
问题6:材料中可以得出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影响是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1990年哈默逝世这一事实,巧妙结合1990年苏联开始的剧变,一方面展现哈默对红色国度苏联解体的痛惜,另一方面展现戈尔巴乔夫的改革直接促使了苏联解体。由于戈尔巴乔夫改革这一内容在中考中能级要求较低,所以让学生了解即可。
课堂小结:
第一,20世纪,世界大国经济体制的变革彰显出两条不同的现代化道路。实践证明,这两条道路都有各自不同的弊端和不足,所以必须加强经济体制的创新与发展,不断与时俱进,才能促进国民经济良性发展。
第二,20世纪世界大国经济体制的变革启示我们社会主义改革必须切实坚持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方向,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
第三,20世纪世界大国经济体制的变革启示我们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必须立足于本国国情,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教后反思:
通过知识内外迁移,引导学生有的放矢,适应课改形势并掌握教学内容,从而遵循课改基本规律、弘扬先进的教学理念,较大限度地实现教师自身专业可持续发展。
总之,要上一节神韵与哲思兼备的“好”课,历史教师应以“教学即治学”的心境,怀着对过往历史的脉脉温情,去备课、磨课、上课,争取做一个肯钻研、有灵气的教师。
【2011初中历史专题复习】推荐阅读:
[初中历史]中考历史第二轮总复习教学案——专题十一 人教版07-23
初中历史教学论文 中考历史四轮复习策略11-08
初中八年级历史复习计划08-21
初中历史中考如何进行有效复习11-23
中考历史复习热点专题07-15
八下历史复习专题总结08-16
中考历史专题复习一10-10
中考中国历史专题复习12-02
中考历史热点专题复习、重要事件启示10-02
初中历史总结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