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式教学法(精选12篇)
1.探究式教学法 篇一
浅谈“问题探究式”教学法 城区一中教研室
有道是:聪明的人会说,精明的人善听,高明的人善问!学问、学问!就是学习问的,不是学答的,可我们现的教学就是很多情况是是学答的。怎么问?决定了思维的方向与角度,方向与角度决定了智慧的长远。为适应新课程理念,探索有效的物理课教学方法,真正地做到以学生为主体,培育受益终生的有效学习思维模式与习惯。开展以学生自主学习为途径,以合作学习、学生为主体的探究、讨论为主要教学模式实践教学,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开展问题
“问题探究式”教学法之环节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想问”。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从教育心理学角度讲,兴趣是一种内在动力,它促使学生萌发出强烈的求知欲,从内心产生一种自我追求,自觉努力去探索、去攀登,向着认知的目标前进的欲望。因此,学习环境中的情境必须有利于学生对物理内容的意义建构。这就对教学设计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学设计不仅要考虑教学目标分析,还要考虑有利于学生建构有意义的情境创设问题,并把情境创设看成是教学设计的最重要内容之一。以问题为先导,不断推动学生去学习思考,养成学问的习惯。
教师在创设问题情境时要注意两点:一是问题情境的创设要从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入手,同时联系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二是尽可能地
二、营造民主平等的氛围,鼓励学生质疑,培养学生“会问”。
学习者的知识是在一定情景下,借助于他人的帮助,通过意义建构而获得的。因此,“想问”的基础上还要求“会问”,“会问”才会增长智慧。这就是说,学习过程就是从“有问题”到“没问题”再到“有问题”的求知过程,学习的终点不是“没问题”而是产生“新问题”。因此,教师应转变教学观念,努力营造一个民主、和谐、宽松的教学环境,让学生感到“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同时,指导学生自学,阅读教材,自己质疑,对教材中不懂或似懂非懂的概念提出疑问。在讲课时学生对老师出示的材料可能有许多不同的问题,教师应针对学生的提问,给予充分肯定,并逐一讲解。这样做有利于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
(即质疑和提问)是一种发现探究活动,既有利于学生内在动机的培养,又能给学生带来愉快的情绪体验,以此作为教学的切入口,更有利于知识的理解、融会贯通和学生主体能动性的发挥。这当中要注意:把教材内容的重点难
三、教师重点点拨,实现认知飞跃,使学生“会学”。
“会问”还要“会学”。在整个自学过程中,读书“由薄到厚”是量的积累,“由厚到薄”是质的飞跃。那么,怎样才能做到“由厚到薄”呢?教师应指导学生按照科学知识的系统性,把知识顺理成章,编织成网。这样知识就可以“并联”在一起,上下通气,互为因果地“串联”起来,节与节可以“接线”,章与章也可以“接线”。一旦知识理成线、结成网,复杂的内容在学生脑子里也可以融会贯通,了及时查漏补缺,抓住知识的精华和内在联系,完成了学习知识过程中“由厚到薄”的飞跃和升华。这一步既是对探究成绩的巩固,又是对探究效果的检验,其作用在于帮助学生学会学习方法。一旦学生学会进行知识整理,就抓住了知识的精华和内在联系,就完成了学习知识
四、实行激励评价,再创问题情境,实现知识“再造”。
“会学”是不够的,还要实现对知识的“再创造”,这才是教学的真义所在。正如常言道:授之以渔,简言之就是要使学生有“创造思维”。因此,教师要再创新的问题情境,或者是要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新的问题;或者结合课文内容,让学生联系的生活实际或社会情境,试想自己会怎样做,会有什么样的预期后果,今后又怎样改进。
我们教师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教师必须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应当具备跨学科多元知识结构、多向和谐的教育交往能力和健康的心理素质。
二、在实践探究中教学,就能师生在实践探究中共同提高,教学相长。改变“自我中心”,三、要制定出相应的评价方案。目前,评价仍然是制约着新课程实验健康稳步发展的一个主要瓶颈。以升学考试成绩的好坏衡量教学水平高低的观念一时还难以更新,要全面地引导师生开放地开展“问题探究式”教学法,关键是怎么把考点知识贯穿其中,思维与知识、过程与结论、情感与理性巧妙结合。
2.探究式教学法 篇二
探究教学作为一种新的教改模式, 是适应当前教育发展的需求而被广大教师所采用的教改模式之一。它将学习的重心从过分强调知识的传承和积累向知识的探究过程转化, 从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向主动获取知识转化, 从而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科学探究能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敢于创新的探索精神。教师只有充分理解探究式教学的内涵, 才能有效地加以利用, 才能不断得到提高。
一、现代教学理论要求教学应以人为出发点, 同时人又是
发展的第一主角和终极目标, 所以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自主地进行学习活动
在探究教学中, 学生的能动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得到较好的发挥。在探究过程中, 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概念、原理, 形成科学的探究技巧和方法, 并最终养成科学的态度与精神。因此, 不论从静态的教学结构看, 还是从动态的活动程序来看, 它们都紧紧围绕学习主体性的发挥而展开。学生主体性的发挥与否, 甚至发挥程度如何, 都在一定意义上决定着探究教学的成败。教师在探究教学中也是不可或缺的, 如果没有教师的精心设计、恰当引导, 任何科学有效的探究模式都只是纸上谈兵。但是, 在探究教学中, 教师发挥作用的方式、教师的角色发生了重要的变化。教师由台前回到了幕后, 由知识的“灌输者”、教学管理的“统治者”, 变为学生学习的协助者、辅导者、引路人, 开始以另一种方式发挥其重要作用。这不仅没有降低教师工作的难度, 相反, 它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运用直接经验或实验室为基础的教学程序必须被教师精心设计, 因为学生必须得到恰究的问题充分了解, 并且选择能使学生以直接经验解决问题、建构概念的理想化过程。教师必须具备与探究教学内容有关的丰富知识, 还要对整个教学过程精心设计、精心指导, 对整个探究过程不断总结、反思, 并给自己的角色、作用以正确的定位。
二、探究教学中教的本质就在于引导, 这个引导的特点应是含而不露、引而不发
引导的内容不仅包括方法和思维, 同时也包括价值和做人。引导可以表现为一种启迪:当学生迷路时, 教师不轻易告诉方向, 而是引导他们怎样辨明方向;引导可以表现为一种激励:当学生登山畏惧的时候, 教师不是拖着走, 而是唤起他们内心的精神动力, 鼓励他们不断向上攀登。教师的职责就在于帮助:帮助学生检视和反思自我, 明了自己想要学习什么和想要获得什么, 确立能够达到的目标;帮助学生寻找、收集和利用学习资源;帮助学生设计恰当的学习活动和形成有效的学习方式;帮助学生发现他们所学东西的个人意义和社会价值;帮助学生营造和维持学习过程中的积极心理氛围;帮助学生对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 并促进评价的内在化;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潜能,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从这层意义上来看, 学习的主体仍然是学生, 教师在探究教学中起到的只是组织、辅导、教练的作用, 即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三、教师必须用新的理念、新的知识武装自己, 且应随时更新, 及时汲取新鲜的营养和补充新鲜的血液
“给学生一杯水, 自己要准备一桶水”的格言, 已不适合作为新形势下教师的“座右铭”。这一桶水太少了, 已远远不足为渴求知识、盼望进取的学生的需求。为满足学生发展的需求, 教师应准备“一泉水”。这“泉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活水, 是冲刷陈腐、永远鲜活的新水, 是促使教师和学生共同发展的圣水。学生在教师的有效促进下, 通过探究活动去体验失败、挫折和成功的感受, 体会自然规律的内在严谨性和自然适应性、严肃性, 感悟探究的艰辛与快乐, 使学生懂得互相理解、互相合作是每个人的需要, 增进了学生的彼此理解, 增强了学生交往的能力和信心, 改进了学生的学习方式, 促进了学科的学习, 强化了求真务实、开拓进取、竞争合作的现代公民意识, 加强了学生走上社会的自信心, 培养和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总之, 在科学探究过程中, 教师要不断给学生创造机会, 尽量让课堂更加贴近学生生活, 不断激发并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探索物理现象, 揭示隐藏其中的物理规律, 并将其应用于生产生活实际, 培养学生终身的探索乐趣、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初步的科学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是教师进行教学的主程序, 通过这样的程序来贯彻确定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靳艳, 《我理解的探究式教学》
[2].许承超, 《对新课程探究式教学的理解》
[3].庄晓燕, 《如何正确理解和实施探究式教学》
[4].吴婧, 《初论探究式教学》
[5].刘晓, 《探究性学习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3.诱导合作探究式教学法初探 篇三
关键词:诱导 合作 探究
物理学是一门与生产和生活实际联系密切的学科。要学好物理对学生的要求很高:学生必须具备扎实的语文功底,熟练的数学运算能力,良好的物理思维方式和推理能力,因此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喜爱物理,但又感到它难学,很不容易把这门功课学好。我认为,在中学物理教学中要解决物理难学的问题,摆脱物理教学的困境,关键在于课堂上如何培养学生的相互合作能力、创新能力和思维开拓能力,将是我们物理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下面就介绍一种高中课堂上的新教学方法,即“诱导合作探究式教学法”。
一、什么是“诱导合作探究式教学法”
“诱导合作探究式教学法”的精髓是“一个点,两个面,两个层次”,“诱导”是一个点,而两个面,即“合作”与“探究”。
“诱导”就是提供一个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点”;“合作”就是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上让他们群策群力,合作学习,共同解决疑难问题,从而达到学生之间的“互动”,这也是学生学习的第一个层次;而“探究”则是在“合作”的基础上,进一步主动拓高拓宽自己的思维,充分运用自己的开放式思维,提出创造性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更上一层楼”。
二、如何做好诱导合作探究式教学
下面以电阻定律为例说明我是怎样开展诱导合作探究式教学的。
开始上课时给出远距离输电的导线与变电所输电过程幻灯材料,可向学生说出一个疑难问题:“为什么不用导线直接将发电机与用户连接,干吗还要用变压器升压和降压?”这样一来,势必激起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和思维欲望,为本堂课的顺利开展作好铺垫。从而引入到“由于导线有电阻,高电压输电为了降低能量损失”,再提出电阻大小决定的因素可能是哪些?接着演示三个实验:1.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可以改变它的电阻。2.同是220V的灯泡,灯丝越粗用起来越亮。3.电线常用铜丝而不用铁丝。让学生猜想可能的结论“导体的电阻可能和长度、横截面积、材料等有关”,然后让学生分组进行“合作”探讨学习“电阻大小决定的因素”。引导学生思考:要想得到电阻同三个因素之间的定量关系。那么你得首先能测出各个量的数值,即电阻、长度、截面积。让学生思考测量物理方法,即控制变量法。让学生回顾控制变量法在以前学习时做了哪些实验,然后老师提出本节课学生要“合作”的内容——“研究电阻与长度、横截面积的关系”。可4~6人为一组,每组由组长组织进行“合作”,第一组“合作”用实验方法,伏安法测量截面积、材料相同,长度不同的两电阻的阻值和用刻度尺测量电阻的长度。第二组也用实验方法“合作”,将材料相同截面积相同的三个电阻串联测电压和长度。第三组用理论分析的方法“合作”,设法从串并联知识理论分析电阻与长度截面积关系。最后就是当学生们通过“合作”基本解决了本堂课主要知识点后,让每组出一个代表叙述自己组的探究思想,以及在研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的方法,比较三组方案优缺点。总结这节课研究问题涉及方法:控制变量法、实验探究法、理论探究法。
教师在备教案时主要在于从三方面思考问题,第一是如何调动学生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学生的兴趣需要老师来培养,在物理课堂开始的几分钟时间,充分运用学生的生活实际举例,激发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和思维欲望。第二是预先设定“合作自学提纲”,设想学生可能的方案,及可能出现的问题。课堂上引导学生对照教材互相释疑,教师巡回辅导,督查各组“合作”情况。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又使学生的思维得到了开拓,学习兴趣进一步得到了调动。第三就是教师对学生“合作”学习中的共同“疑点”进行“精讲”,帮助学生越过这个“思维坎”,为下一步的“探究”做好“过渡”和准备。
三、做好诱导合作探究式教学的注意点
1.注重课堂教学环境的培养
课堂教学的环境是指课堂交往的环境,它是促进学生创造个性的发挥与发展赖以生存的空间,是培养与促进学生团结协作,形成稳定集体创造风格的根本。它是在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在认识、情感意志行为方面的相互交往过程,是双向的,相互汲取与同化过程的空间。在这种平等民主的环境中,能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和意志品质中的自信心。从教师自身的角度看,民主的、有序的管理,就是创造无忧无虑的开放性课堂。当然,这种开放不是随意的,更不是偏激的、杂乱无序的,允许与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哪怕是不成熟更甚者是简单或者是荒谬的都要允许学生发表。这不仅是对学生的人格尊重,更主要的是能起到带动一大批敢于质疑、敢于发表不同意见的学生群体,这种风气一旦形成,你的课堂将是活跃而生动的,你不仅拥有一大批支持者,而且获取通过课堂讨论而使问题越辩越明的民主教学的称号(这是调皮学生对你的评价)。这种做法有助于使学生注意力更加集中,思维更加活跃,促进良好学习氛围的进一步发展。在今天独生子女为主流的课堂里,这种做法显得格外重要。
2.注意寻找合适的教学切入点,把知识、方法的获取与能力的提高置入师生相互交往的环境中来
课堂教学的过程是一个相互交往的过程,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相互交往,互相反馈的过程。这种反馈对获取的信息上存在正负反馈的效果。通过交流,起到知识、技能、情感的相互发展,促进意志品质的良性发展,从而内化为深刻的心理品质。这种课堂教学交往模式为创造性人格的形成,提供了肥沃的土壤、空气和水分,是积极的有益的。
“诱导合作探究式教学法”教学思想就是充分调动学生兴趣,主动参与课堂教学,合理有效地创造民主、平等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积极参与到自我探知、自我与相互评价的氛围里来,把好奇心升华为强烈的求知欲,在尝试到成功的喜悦中,增强自信心,形成创造型人才所具备的良好心理品质——自信心。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教无止境。在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方面,没有模式可走。关键靠我们自己去思考、探索、研究和总结,以达到我们预期的目的和效果。使一大批具有创新思维能力的人才脱颖而出,从而使我们的教育蓬勃发展。
4.探究式教学法 篇四
摘要:采用“巧妙设计问题”“引导积极探究”的方法,从实际教学中举典型事例,让探究性的地理问题设置在课堂教学中发挥最大功效。
关键词:探究;地理探究问题
地理课堂上,让学生探究地理问题,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探究精神,已成为课程改革的核心。本人从教10年,对此很感兴趣,本文对应设置与提出怎样的问题,才能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和探究能力,谈一点初步设想。
一、反思现状
一是设计地理探究问题的水平有待于提高。
教师提出的问题很简单,是“知识呈现型”问题,这样的问题没有水平,逻辑性也很差,应该提出具有发现型问题和创造型问题。
二是教学手段简单,采用“满堂问”。
一般只是教师提出问题,学生简单的回答。学生按照教师设计的问题解答问题。教师偶尔提出的问题不具体、不合理,让学生无从下手,无从探究。有时提问时机不恰当,只是在枝节问题上小打小闹,对重点、难点和关键点却视而不见。而教师的评价只注重结果,不注重过程,可能批评学生答案不标准,而对其中的“亮点”“闪光点”却视而不见。
三是学生思维僵化,缺乏自主探究。
学生很少会从已知条件出发,提出发现型问题,甚至是创造型问题。发现创新的思维得不到应有的发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得不到应有的升华。反思现状,地理问题的探究需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方能冲破黑暗,迎来黎明的曙光。
二、提升思维能力
为了使探究教学成功,教师探究意识的建立和探究能力的提高是关键。为此,教师要通过各种途径,提高自身素质,提升自身生成提问的思维,努力提高思想、文化和能力素质等个人综合素养,使地理问题的探究性设置朝科学、巧妙、实用、高效的良性方向健康发展。
A、巧妙设计问题
1、平等意识,心中有学生。在教师心目中,任何学生都是有特色、有个性、有思想的鲜活个体。教师要尊重、重视和了解学生。时刻把学生放在心中,了解学生的所有,教师要充当问题的探究者和学生一起思考、探究问题。
2、情境意识,激发思维。教师要结合实际,利用校外教学资源,与社会密切联系形成开放式教学体系,开拓学生的视野。创设提高学生思维的问题情境,学习如果发生在有意义的背景中,才会有效;在教师设置的问题情境中,促使学生新旧知识发生矛盾,产生联系、困惑、问题,发现问题才能激发学生积极想向、勤奋好学。
如在“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一节教学中,在导入阶段,本人先通过屏幕设计下面两个问题:(1)在北半球,有大量的氟氯烃的生产与使用,氟氯烃过多会造成臭氧空洞,但臭氧空洞却会出现在南极上空,为什么?(2)(展示几个不同时间段内的卫星云图)我国大陆高空的云总是自西向东运动,为什么?通过生活化的情境设置,激发学生探究欲望。在学生思考,合作探究的基础上,教师总结:这些现象都与全球性的大气运动有关。因此,学生集中全部注意力,迅速进入新课的学习。
3、激发兴趣,培养情感。在探究性教学中教师该怎样去激发学生的兴趣呢?教师在设置问题时应从知识的结合点、迁移点、应用点上去寻找,使学生在这些“点”上,探究出某种超凡脱俗的结果。
如:在“常见的天气系统
(一)锋面系统与天气”教学中当学习了锋面与天气后,那日是11月6日笔者设置一个问题:国家气象局预测“11月8日前后冷空气将袭京城”预测未来8天北京的天气趋势:11月6日―13日?该问题探究使学生认识到学习地理是有用的地理、是生活中的地理。把学到的知识得到了运用,这种成功的乐趣激励着学生不断地探究与尝试。
B、引导积极探究
1、连续设问有梯度。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是一个由浅入深、由已知到未知的探究过程。教师抓住教材的重点、难点、联结点和关键点设问,组成有梯度的一系列问题,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由浅入深地发现知识的本质和本质联系。
例如:学习“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一节课中,本人设置了如下思考题,让学生探究:
一、假设地表均匀,地球不自转
(1)如果地球不自转,画出赤道与北极间的热力环流?思考:这个热力环流能否维持?原因?(地转偏向力)
二、假设地表均匀,地球自转
(2)赤道地区的上升气流到高空后做什么样的运动?在高空向北流动的气流刮什么风?
(3)在0°―30°N近地面形成了什么气压带?近地面空气怎样运动?
这三个问题逻辑性强,环环相扣,通过师生共同思考与探究,让学生自我总结出低纬环流的形成过程,让后再依此推断出中、高纬的大气环流过程。
2、解疑方法多元化。设计的地理问题要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避免将学生思维框住。
例如,常见的天气系统一课
(一)锋面系统与天气”教学中本人设置了这样一个问题:展示冷锋天气图与暖锋天气图,观察比较两种锋面异同?这个问题需要观察与思考的结合、比较和分析的相结合。
3、释疑结果有创造性。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的习惯和能力不仅是探究的目的,更是激发出独到的见解、设想及做法的条件,让学生感受成功的乐趣,然后去激励学生不断思考。
探究性的地理问题的设计作为体现新课程理念的“窗口”,是实现高效率课堂教学的基础。只有设置的问题巧妙实用,才能激发学生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才能及时发现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才能准确地引导学生回忆具体的知识或信息。让我们共同努力,让探究性地理教学遍地开花,为我们的地理教学大放异彩!
参考文献
[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教育部文件 2001年月
5.探究式教学法 篇五
章丘中学张有红
内容提要:现代教育的根本意义在于培养和训练创新的精神,形成创新的能力,在于塑造一个健康向上,适应时代要求的的人格。而探究式学习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一种有效途径,笔者在高中思想政治课中引入了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进行探究式教学的尝试。本文在个案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课堂教学实施探究性学习的基本步骤、体会和思考。
关键词:创新探究式教学激趣引题探究
在新课标政治教学的今天,政治改革仍然显得十分缓慢,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习惯于追求统一和标准。若学生遇到问题,第一反映往往是翻书找答案,而不是先自己思考,如果自己的想法与书上矛盾或者没有时,很容易放弃自己的观点。另外,学生喜欢按照一定的思维模式去思考问题,这样的教学,往往造成学生僵化的思维模式,十分不利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因此,如何加快政治课堂教学改革的步伐,如何把探究式课堂教学融入高中政治教学课堂中,就显得迫在眉睫。那么,到底什么是探究式课堂教学呢?
一、什么是探究式课堂教学
所谓探究就是探讨和研究。探讨就是探求学问,探求真理和探本求源;研究就是研讨问题,追根求源和多方寻求答案,解决疑问。所谓探究式课堂教学,是指教学过程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以学生独立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为前提,以现行教材为基本探究内容,以学生周围世界和生活实际为参照对象,为学生提供充分自由的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的机会,让学生通过个人、小组、集体等多种解难释疑的活动,将自己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教学形式。这样的课堂教学特别重视开发学生的智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自学能力,为终身学习和工作奠定基础。教师作为探究式课堂教学的导师,其任务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使他们自己去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做到自己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二、为什么要采用探究式课堂教学法
首先,探究式教学的引入是落实中学思想政治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是培养学生能力的有效途径。思想政治课程标准要求加强教学的过程性、学生学习的体验性,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亲身实践、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发展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探究式教学的基本精神与新课程标准要求是一致的,就是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启发引导学生主动获取、探究知识和思考问题,从而使学生通过掌握知识提高能力、发展智力。
其次,高中思想政治课运用探究式教学是培养新型人才的客观要求。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未来社会对人的要求越来越高。研究者预言新时代所需要的新型人才应当是具有综合素质的人。这种人才不但应具有良好的德、智、体、美、劳基础,而且要有很强的创新和适应的能力。实践表明,探究式教学对培养、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特别是创造性思维能力,是行之有效的。
其三,探究式教学法的引入是适应高考政治改革和中学政治教学改革的必然之举。近几年的山东省普通高校招生考试文综合试卷明显加大改革力度。一个重
要的表现就是大大提高了考查学生思维能力的题目在试卷中所占的比例。如果仍然使用旧的一套“注入式”,“填鸭式”的方法进行教学,把教科书上现成的结论灌输给学生,是无法适应形势发展的。这就要求进一步加大教改力度,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中注重运用探究式教学这一类的侧重启迪思维、培养能力的教学方法。
所以说,教师应对活动状况及时作出判断,并决定应当采取的指导策略;不要过早地出现结论,肯花时间让学生对某一个感兴趣的问题进行深入的探讨,保证学生有足够的探究时间和体验的机会,教学不是告诉,而是应该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跳一跳自己摘到果实。曾经有这样的一个案例:一位教师在讲授必修4第十二课《价值与价值观》时播放了当时社会上炒得轰轰烈烈的“许庭案”的视频片段后,教师提问:“许庭案中法官最后那样判了,你觉得合理吗?”教师问毕,学生马上就热热烈烈地讨论开了,有的说法官判轻了,有的说判重了,也有的说根本就不应该判刑,钱还回去就可以了,学生的确讨论得很激烈,但是并不见一个学生说明自己这样判断的理由,当学生讨论了大概四分钟后,教师立即叫停,学生汇报讨论结果,当然还是各抒己见,最后教师总结:从许庭案中,我们可以看出价值观对人生道路的选择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但是为什么这样认为呢,学生还是一知半解。教师采用总结告诉的形式,难免学生心中不满,疑窦丛生,从而表现出不温不火的表情,探究思考升华的火苗就这样被扑灭了。
像这种“貌似神离”的探究式教学,不可谓不热闹,其效果是可想而知的。探究式教学要在警惕学生的“无效参与”的同时,更要加强教师的有效参与和引导。下面我就如何贯彻探究式教学法在高中政治课堂中的应用谈点粗浅的看法。
三、怎样在高中政治课堂中实施探究式教学法
1、激趣引题探究法
激趣引题是指教师的课堂导入,这一环节起着影响全面、辐射全课的作用。一堂课的开头虽只有短短的几分钟,但要像一块无形的“磁铁”深深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情绪,打动学生的心灵,形成良好的课堂气氛切入点。例如,我在讲授选修3《美国的两党制》中,我首先播放了2008年美国总统大选中共和党候选人麦凯恩和民主党候选人奥巴马的竞选情况,视频中让学生对两党的主张、立场与背景作了充分的了解,然后提出两个问题让学生探讨:为什么在美国会出现这样的竞选情况?美国的两党制到底是怎样的?学生解决完毕后我马上创设了一个情境:现场模拟2008美国总统大选。一听到模拟,学生的兴趣马上就提起来了,几个活跃点的学生都跃跃欲试,而其他的同学也都全神贯注地关注着,这堂课一直在活跃的气氛中度过,我也很顺利地完成了教学任务。所以说,通过简短的导入,学生有了浓厚的兴趣,就会主动进入自学探究阶段。学生在自学探究中,能把学、思、疑、问四个相互联系的学习要素连接起来,把传统教学长期养成的学而不思,思而不疑,疑而不问的恶习扭转过来,真正养成学有所思,思有所疑,疑有所问的良好学习习惯。激趣引题使学生的自学探究增添乐趣和动力。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不必担心学生有没有自学探究能力,能不能达到预期效果,重要的是教师相信不相信学生,给不给学生自学探究的权利。能相信学生,也能给权利,学生的自信探究水平肯定会迅速提高,更重要的是发挥了学生的自主性,培养了学生学习习惯和自学能力,使学生终身受益。
2、体验探究法
陆游曾说过:“纸上得来总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知识的掌握、能力的形成和品德的内化,没有亲身的体验不能深有感触。体验探究法就是利用学生亲身体验来完成探索层次,即让学生投入一定的实践活动,通过自己的亲身体验,获得丰富的感性材料,然后,在教师的诱导下,逐步研究归纳,掌握事物的本质特征,完成教学任务。这样做,可以避免教学活动让学生感到枯燥无奇,面目可憎。因此,体验探究法是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常用的探究方法。其主要途径是社会实践,包括收集资料、社会服务、调查研究等等。
传统政治课教学,以说理灌输为核心,过多强调概念、判断、推理、原则的接受,忽视了个体探究对象时的情感、体验等心理过程;过分强调对观点的记忆、背诵、模仿,有意无意地扼杀了学生的直觉、感受和思辨性;只求知识复现的正确性,忽视了学生独特的体验能力。与传统教学不同,政治新课程要求课教学过程中必须注意贯穿体验性探究活动,关注学生内心的感受,注重实效。例如:在学习“事物的前进性与曲折性相统一”时,我布置学生写“我在挫折中成长”一文,要求学生用自己的亲身体验来探究前进性与曲折性的关系,并在课堂上组织演讲。因为同学们都有亲身体验,写得认真,讲得也认真,内容涉及非常广泛。有学习中的挫折,也有情感和生活中的挫折。通过这种体验性的探究,学生很快明白了事物在前进中有曲折,在曲折中前进的道理。
3、活动条件创设探究法
活动条件的创设,是开展探究式教学的基础。曾经有位名师把自然教学比作“过河”,主张让孩子们自己找路过河,不能让他们躺在车厢里舒舒服服地过河了。教师应该成为学生进行探究学习的“引路人”和“指导员”,激发学生的探究动机,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减小他们探究的难度,使他们能获得成功的喜悦和创造的愉快。我觉得她说得一点也没错。教学中教师应该且必须重视学生直接经验的获取,要想方设法为学生创造条件,让学生去感知、体验和发现,要舍得花时间让学生尽情地去探索。在学习《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时,有位教师用了这样的演示性实验:分别点燃木柴、酒精,试着用水去扑灭它,结果木柴扑灭了,酒精却没有扑灭。然后引导学生通过思维得出结论:着火物体的性质不同,扑火的方法也就不同。一般的火灾可以用水或刨沫灭火器去扑灭;油、苯、酒精等易燃物体着了火,就必须用黄沙、泥土或泡沫灭火器去扑灭;有些化学物品着火,则只能用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若带电器材着火,首先必须切断电源。如果不看着火的对象。不弄清着火的性质就鲁莽行事,不但不能扑灭火灾,还会造成大祸。从而明白:即使在灭火这个问题上,也必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4、实物形象探究法
实物形象探究法一方面是组织课堂教学、讲解知识的工具,另一方面又是开发智力、感染情绪、影响个性发展的手段。在上课时,应尽量用实物信息刺激学生的右脑,通过联想法、类比法、比喻法、幽默法等,用学生比较熟悉的形象使知识具体化、形象化,以调动学生右脑的思维活动。在组织学生学习“运动与静止的关系”时,我自制了一幅农村新貌图,问学生:从图上你们看见了什么?同学们争先恐后发言,一位同学说:我看见了山、水、桥梁、房屋、汽车和船只。另一位同学说:我看见了飞机、火箭发射塔、接收天线,又有人抡着补充:还有小鸟,船上还站着人。
“太好了,同学们观察力真强。”接着我问:你们看见哪些物体是运动的?,同
学们的思维又沸腾起来了,他们说:汽车在奔驰,船在航行,河水在流动,火箭在飞,高压线要输送电流。还有从说:天上鸟儿在飞翔,飞机在飞行,白云在流动。
我又进一步问:还有吗?经过短暂的窃窃私语,有的学生结合平时的经验,突破了思维定势,大声地说:我坐在汽车中,看见了高楼、别墅、电杆、树木也在动。此时,有的学生的想象进入了宇宙空间,高兴地说:高楼大厦、电杆别墅、发射塔等等,都随着地球在太空中运动,地球内部在发生一系列的物理、化学变化,这也是运动。还有同学说:庄稼在发育、树木在成长、农村的社会经济在发展,这也是一种运动。老师再一次提问:有没有物体是静止不动的?学生有声有色地描述,从静中看到了动,从动中认识了静。一幅幅作为各种运动的表象在大脑中奔驰、喧腾、组合、变化,以形象思维为主,又与逻辑思维相依为命,最后顺利地归纳出:运动有机械运动、物理运动、化学运动、生命运动、社会运动五种形式,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静止也是运动的结论。不难看出,“释文——成象——悟道”的教学思维层次,能使教学活动充分发挥形象思维的功能,具有了较大的操作性。
总的来说,高中政治探究式教学法就是尝试对课堂教学形式的转变,做到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主动”中发展,在“合作”中增知,在“探究”中创新,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规律让学生自主发现,方法让学生自主寻找,思路让学生自主探究,问题让学生自主解决。总之,探究式课堂教学就是让学生自主学习,积极创新以达到更佳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肖成全主编的《有效教学》
2、熊川武主编的《学校管理心理学》
6.探究式教学法 篇六
庙粱小学
袁丽萍
布鲁诺说过“探索是数学的生命线”,数学教学中最可贵的就是培养学生勇于探究的意识、毅力和能力。为此,教师要积极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学习空间,设计一些具有探索性的问题,鼓励学生大胆地试一试,不怕出错误,使更多的学生尽快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好的 课堂教学应该是学生自主探究的过程。
课堂教学是实施创新教学的主阵地。为打造以学生为主的高效课堂,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学会探究,学会交流,学会合作,敢于提问,勇于质疑,培养学生勇于探究的意识、毅力和能力。教师应优化课堂教学结构、运用课堂教学模式,优化教法,把教学的立足点转到指导学生、点拨学生上,让学生发挥潜能,敢于参与,有所发现、有所创新,使课堂教学真正成为促进学生学习的主渠道。我在数学教学中应用探究式五步教学法,即:导入新课—自主探索—验证探究—评价体验—布置作业。以探究为主体、疑为主轴、动为主线的教学思想,始终把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学习习惯的培养;创新思维的培养;动手、动脑、灵活运用知识能力的培养放在教学的首位,使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作用能真正得以体现。
在具体的课堂教学实践中,也出现了许多值得我反思的东西。
一、课改中的收获
课改中,我努力探索,大胆实践,认真思考,把课堂教学落到实处,收到明显的成效。(一)素质得到提高
教师是课程实施的组织者,促进者,也是课程的开发者。课改推动和促进了我们的成长。在数学知识的发现和发展中,基本上蕴含着这样两个部分——探究思维部分和复现思维部分。在我们的教学中,很多时候把宝贵的探究思维部分太轻率地转化为常规的复现思维部分。复现思维部分的教学是显现的,是可以用步骤来传授的,而探究思维部分的教学主要是靠启迪,而不是靠传授,越传授的一清二楚,学生就越不需要思维,即使传授的东西是典范的,也只是增加了知识性的储存。在课改实施中,我常有一种感受,我和我的学生一起成长。数学教学中最可贵的就是培养学生勇于探究的意识、毅力和能力
在课程改革中,在新旧理念的不断碰撞中,我和我的同行们走上了一条“问题-设计-行动-反思”的旅程。一个个的问题和需求,激发教师“我要学,我要改,我要做”的参与意识。新课程的实施促进了教师的成长,为教师个性化教学提供发展的空间,提高了教师的素质,使我们从普通的教书匠成为课堂教学的研究者,设计者。
(二)课堂教学发生可喜变化
课改使学生开阔了思维,丰富了语言,课堂上再不是教师讲学生听的被动局面,取而代之的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情景,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学得轻松,学得愉快,课堂真正成了孩子们的天地。课堂教学凸显:
1、创设良好教学氛围。良好的教学氛围对促进学生学习乃至知、情、意、行的全面协调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我们在教学中注意创设平等和谐、合作交流、求知进取的良好的教学氛围。
2、创设问题情境。我们从学生喜闻乐见的生活情境和客观事实出发,以图画情景展现,使学生亲自体验数学就在生活当中,给学生提供充分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机会,让学生主动研究充满数学的实践问题。是把时间和空间交给学生,让他们通过观察、操作,独立思考及群体讨论,获得数学知识,真正让课堂“活”起来,学生“动”起来。开放学生的眼睛,提供观察机会。让学生用一双智慧的眼睛去寻找身边的数学知识;开放学生的嘴巴,提供表达的机会,将数学知识寓于童话故事、有趣的游戏中,让学生在熟悉喜爱的情境中领悟、表达,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开放学生的头脑,提供思考的机会。在解决问题中,留给学生思考的空间,经过学生自身积极地思考,探究发现数学结论,体会数学的魅力和活力;开放学生的双手,提供操作的机会,体会学习数学的重要性。
(三)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课改中的数学教师为课程实施所付出的一切,都是为了让学生能学有价值的数学,获得必要的数学,在数学上得到尽可能充分的发展。长期的课改表明,孩子们身上发生了可喜的变化,我们的愿望逐步得到实现。
1、学生乐学、爱学、兴趣浓厚。重视创设生动活泼的学习情境和学生喜闻乐见的数学活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唤起其心灵的共鸣。教学中的精美教具和学具、生动画面、讲故事、猜谜语、集体抢答、小组竞赛让孩子们学得愉快、学得投入,使得学生在获得积极向上,活泼快乐的情感体验的同时,获得数学的知识技能和思想方法,并使得他们的多种才能得以展现和培养,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2、学生善于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教学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新教材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促进学生更主动地学习数学。有趣、来源于现实,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课堂上,经常出现有的学生打断教师的话并站起来说:“老师,这道题我还有不同的想法”,“老师,我有问题想问一问”,“老师,我还可以再补充2点……”,答案不唯一,解法最优化,学生思路逐步开阔,解题中不断涌现创新精神,数学课堂经常成为学生的“答辨”现场,学生所表现出来的丰富的想象能力,活跃的思维能力,以及提出有较高思考价值的问题,灵活的解题方法,结合实际问题作出的合理解答,无不让我们为今天孩子的能力和潜质所折服。
3、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新教材中编入了许多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的数学素材。在“数与代数”、“空间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的各个领域里所设计的情景,都是经常发生在学生身边的事情。我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让学生在自己身上、教室里、家里、校园里、大街上寻找所学的数学。如 “说说你身边的图形是什么形状”等问题,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举目望去,信手拈来,到处是数、形、大小、位置、统计、加减乘除关系等数学信息,我们就生活在充满数学信息的现实世界中。
4、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学习,获得成功体验。课改中,我们遵循着这样一个原则去教学:学生能读懂的,老师一定不讲,学生能通过小组研究解决的问题,一定让学生去讨论,这样使学生对知识的学习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索,进而逐步学会学习。教学设计中着眼于人的发展,着眼于儿童获取信息的多向交流,挖掘教材中的良好素材,给合作学习提供最大限度的时间和空间,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群体协力。许多学生在与同伴的交流活动中逐步学会如何有效地表达自己的观点,认真地倾听他人的意见,概括吸收同伴经验,从而形成团结合作,相互尊重,互帮互助的良好学风。在合作学习中又适当引进竞争机制,采取小组竞赛的形式,鼓励小组内成员的合作配合。强调集体荣誉,把合作与竞争统一起来,并尽可能给予激励性评价,使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
二、课改中的困惑与思考
1、新教材注重解题策略的多样性与教学中个别学生知识掌握不扎实的矛盾。新教材信息的呈现形式多样且有可选择性,解决问题的策略多样性,强调思维的多层次、多角度、全面性,答案不唯一而有开放性。这在很大程度上激活了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去寻找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教师在教学实际中发现,思维能力强的学生,课堂学习中能掌握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但对学困生可能是一种方法也没有掌握。久而久之两级分化的现象出现。
2、新教材重视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和解题策略多样化,但对于纯计算题的练习相对少,以至产生学生算得慢,容易错,计算能力较薄弱的问题不可忽视。
3、教学班规模大,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还存在许多商榷的问题。要给学生探索的时间和空间,但有限的40分钟时间若留给学生足够的合作与讨论的时间又与课时进度发生矛盾,如何把握给予“时间”的度?
4、课堂活动与缺少教、学具的问题。
7.新课标下高中数学探究式教学法 篇七
一、新课程对教师在教学方法上的要求
新课程教学面向“生活世界”, 注重“实践逻辑”, 强调学生素质的提升和健康人格的塑造.因此, 面对新课程, 教师在教学方法层面必须有所突破.而教学方法创新的关键, 在于教学方法理念的更新.
1. 在教学方法的理念层面, 要注重能力培养
教学方法要突破传统教育的瓶颈, 必须在理念上有所更新:应结合学生的认知要求, 尊重学生的生理认知规律, 强调教学要符合生活逻辑, 知识从实践中来;结合新课程内容的具体设置, 教学方法要尊重知识系统内在的逻辑规律, 强调教育方法要注重知识体系的衔接.结合社会、时代的发展, 教学方法要尊重社会发展规律, 强调教学方法要能够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总之, 人的能力不仅体现在认识世界方面, 更重要的是要有改造世界的能力, 而这种能力只有经过系统有效的学习才能被更多的人所掌握.本着这样的教育理念, 教师应该在教学方法上作出大胆的尝试和探索.
2. 在教学环节上, 要注重教学情境的设置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与动力, 实践出真知.新的教学方法应注重对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 通过系统的、有针对的教学情境的设置, 使学生在具体的学习过程中既可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又可以在实践过程中增强自身的实践操作能力.所以, 新的教学方法应有意识地在教学环节上注重实践方式、内容的设置.
3. 在教学反馈中, 要注重启发与重塑
在以往应试教育体制下, 学生很难在能力方面有所突破.新的教学方法要敢于创新, 特别是在教学反馈中, 不能把成绩作为唯一的衡量标准, 要注重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考核, 注重对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为此, 教师必须走出传统教育的误区, 在教学方法上有所突破.总之, 教师必须在教育方法层面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 提升教学的效果.
二、探究式教学法的内涵及适应性问题
“探究”是求索知识或信息特别是求真的活动, 是搜寻、研究、调查、检验的活动, 是提问和质疑的活动.“研究”则是用科学的方法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与“研究”相比, “探究”更有生气, 更有动感, 也更符合青少年学生的身心特点.因此, 探究式教学法, 可以在教学活动中灵活地加以应用.一般而言, 探究教学法在具体的教学环节上包括以下几方面:
1. 设问质疑
探究式教学的载体与核心是问题, 学习活动是围绕问题展开的.探究式教学的出发点是设定需要解答的问题, 这是进行探究的起点.从教学的角度讲, 教师需要根据教学目的和内容, 精心准备, 提出难易适度、逻辑合理的问题, 同时, 教师也应为了达到让学生自主学习的目的, 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
2. 情境、实践设置
这是探究教学的关键步骤.教师首先要帮助学生拟定合理的教学情景或是实践探究计划, 选择恰当的方法.其次, 教师要提供一定的条件或必要的资料, 由学生自己动手去实验或者查阅, 来寻求问题的答案, 提出某些假设.此时, 教师应以组织者的角色, 指导、规范学生的探索过程.这个过程可以由单名学生完成, 也可以分组来完成.
3. 思考作答
经过探究过程, 学生要把自己的实验过程或者查阅的资料进行总结、梳理, 得出自己的结论和解释.不同的学生或者团队可以就同一问题提出不同的解释或看法.他们要能够将自己的结论清楚地表达出来, 以供大家共同探讨.
4. 分享矫正
这个过程要求学生把自己的探究结果介绍给全体同学.通过集体的讨论、辩论, 使不准确的地方得到修正和完善.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要适时给予矫正, 肯定长处, 指出不足, 注意营造融洽的交流氛围, 培养课堂的民主精神.
通过以上对探究式教学法的内涵、指导思想及适用性的探讨, 可以明确, 探究式教学法可以而且也应该为广大教师所研究、借鉴、采用.
三、探究式教学法在新课程中的可行性方案
具体而言, 本文提供以下两种探究式教学模式.
1. 主动探究教学模式
一般而言, 此模式注重学生主动探究精神的培养, 适用于自然科学教学.学生探究学习的最终目的, 是通过探究达到对所学知识的深层理解和探究能力的提高, 从而学会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而不是只会套用公式.在主动探究教学结束时, 学生应该能将已有的解答应用于新情境;将新的解答应用于已有的情境.
2. 设问探究教学模式
一般而言, 此模式适用于社会科学的教学活动.在具体课堂活动中, 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设置一些有效的教学情境.通过这些情境而引发的一系列社会问题都可能会引起学生的探究愿望, 同样可以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探究式教学法对教师的要求
1. 创设最佳的探究性问题情境
成功的探究性问题情境是实施探究性教学法的关键.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 创设出难度适中、情境清晰, 有一定可探性的探究性问题情境.创设探究性问题情境的方法有多种, 可以采用复习创设、提问创设、讨论创设、作业创设、小论文创设、社会调查创设、参观访问创设等.通过创设探究性问题情境, 使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 思维处于积极活跃的状态中.在创设问题情境的同时, 教师要注意分析学生解决所创设的问题时可能采取的途径和方法, 创设的问题要层次清楚、指向性强, 以扫清解决问题时的负迁移.
2. 充分发挥学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作用
在设计问题时, 尽可能鼓励优秀生自我探索, 对后进生适宜用实例教学, 使他们的知识学习与思维能力交叉上升.
摘要:本文围绕探究式教学法的内涵、教学目标、教学环节、教学的适应性等问题进行探讨, 以期能在新课程的教学方法方面有所突破, 从而对新课程的实施有所裨益.
8.论述中学生物自我探究式教学法 篇八
【关键词】中学生物 自我探究能力 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5.06.132
提高学生的自我探究能力是中学生物教学的课程目标之一。科学的进步和技术的发展都是从探究开始的。中学阶段是青少年成长的关键时期,学生虽然思维活跃,但心理发展还很不成熟。应该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放在首位,能力比知识更加重要,尤其是探究能力,良好的探究能力可以为学生的长远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良好的自我探究能力是新时代创新性人才的培养目标。随着互联网和科技的发展,知识的积累在学生的长远发展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小。知识的记忆有遗忘的过程,中学时期学到的知识,如果在以后的学习或者生活中不加运用,那么随着时间的流逝,就会被淡忘。现代各种搜索引擎可以为我们提供各种各样的知识,当我们需要某一具体知识时,只要进行搜索就可以获得。新的时代特征,要求我们改变传统以灌输知识为主的教学模式。立足于学生的长远发展,培养学生可以立足社会的重要能力。自我探究能力在人的综合能力中,作用最显著。所谓自我探究,就是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自我的课程评价和反思进步。
一、中学生物自我探究教学法的主要内容
中学生物教学中的自我探究教学主要包括三方面“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自我评价”。其中,在“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自我探究教学法应用得比较多,而在课程评价的过程中,很少运用到自我探究的方法。下面就这三个方面具体谈谈自我探究教学法的主要内容和要求。
(一)提出问题的意义
1.提出问题的重要作用。自我探究教学法的首要要求是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提出问题”不管在教学中还是在科研中,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于学生来讲,如果某方面存在问题,就意味着这方面的知识没有掌握牢固,问题的提出可以让学生及时意识到自己的不足,从而进行知识漏洞的弥补。问题意识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尤其是对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来说,一个问题可以引导学生深入探究,通过整合各种资料,运用多种方法,最终将问题完美解决。运用发现和提出问题的教学方法贯穿课堂要比教师单纯讲解取得的效果好。同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探究意识。对于社会来说,如果提出问题,根据现有知识还不能对其进行解释,那么这个问题就为人类的科技进步打开了一扇门。问题是科技进步的源泉和动力。当今大部分科技发明都是从问题的提出开始的,经过人类的不断努力,问题终会被解决。
2.学生课堂中提出问题的现状。经过调查发现,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提出问题的意识越来越弱。课堂上向老师质疑的学生随着年级的增长也在不断减少。小学课堂上,还时常见到学生追着老师请教的情景。到初中时,能主动提出问题的学生最多占到一半,高中时,主动提问的学生数量很少,甚至当老师提出问题时,学生也不积极回答。是什么挫伤了学生提问的积极性呢?一方面,与学生的发展阶段和学生的认知规律有关;另一方面,与教师的课堂设计和课堂评价方式有关。总而言之,学生课堂提问的积极性逐渐减弱,为了培养学生的探究创新能力,生物老师应该充分调动学生的提问积极性和探究热情。
3.学生提出问题的教学策略。教师将“提出问题”的教学策略贯穿教学过程中的方方面面。首先,在课程导入时,教师应给学生提供充分想象和思考的空间,针对某一主题以问题引入课堂教学,尤其是要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其次,在教学过程中,以自主提问方式推进教学的逐步展开。最后,以问题的形式自我反思课堂所学知识。在整个教学的过程中,应处理好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创建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使学生可以冲破固有思维的局限,体会到创新、发现的乐趣。还应选择合适的问题。课堂上学生提出的问题,并不需要老师逐个解答,老师应选择与课堂教学有关、难易适中、体现教学目标的问题进行解答,问题应有针对性、概括性。
(二)解决问题的方式
1.课堂小组讨论。对于同一个问题,学生可能有不同的想法和解题思路。在提出问题后,如果是学生经过分析讨论后可以解决的问题,教师应将自主权充分交给学生。老师只需做好分组工作和指导工作。每一小组都要将自己的探究过程记录下来。如:问题、解决方式、小组分工、结论。教师在学生进行小组讨论的过程中,要对学生进行积极地引导,避免学生犯方向性的错误,最后,将小组成果在全体学生中展示,进而有效激发学生的自豪感和课堂热情。
2.教师组织实验探究。针对学生从未接触过的内容,教师应设计观察实验、探究实验等,让学生亲身感受探究的乐趣。实验探究法可以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生活化,并且能够将实验结论深深印刻在头脑中。比如:在学习组织细胞时,可以让学生观察洋葱、黄瓜等生活中常见的植物的细胞组织。还可以给学生提供草履虫的细胞标准,学生通过观察可以深刻地感受到单细胞动物的特点。而且在实验的过程中,学生能够学习显微镜的使用方法,使得动手能力增强。
3.课下自己整合资料寻找答案。对于与课堂内容无关的问题,教师也不要否定,以免挫伤学生的积极性。教师应该留给学生课下探究,时时追踪学生的研究进展,为学生的深入研究提供帮助。
(三)自我评价的方式和意义
课堂评价对于自我探究方法的运用最少。但是,将自我探究法引入课堂评价中也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所谓“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吾日三省吾身”可见学后反思的重要性。反思可以发现学习中的优点,强化良好的学习方法。同时可以发现探究过程中的不足,并以此为鉴,不断改进。
二、提高中学生物自我探究能力的教学策略
针对中学生物中探究式教学的要求,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应采取多样化的教学策略,立足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具体的教学策略包括:通过各种方式和多媒体技术创设情景;利用生活实验或课堂实验的方式解决问题;教师引导学生比较观察、举一反三、一题多解;教师组织师生间的自我评价。
9.探究式教学法 篇九
闵希海
内容摘要:作为数学教师应彻底转变角色,更新观念,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性学习方面多动脑筋。本文着重从五个环节,就如何在把握新课标的基础上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如何在数学课堂常规教学中落实五段式教学,提出自己的看法。教师要真正成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指导者,积极创造条件,促进学生探究能力的不断提高。
关键词:培养;探究式教学
数学课程标准倡导积极主动、勇于探索的学习方式。高中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不应只限于接受、记忆、模仿和训练,还应体现出独立思考,自主探究,敢于创新的学习理念。教师不仅要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还应彻底更新观念,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和探究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让学生在体验探究中获取新的知识和能力。
数学教学应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着眼于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爱因斯坦曾说过:“教育应该使提供的东西,让学生作为一种宝贵的礼物来享受,而不是作为一种艰苦的任务要他负担。”那么在教学中应如何引导学生迫不及待地要求获取新知识的情感,激发起学生积极思维的动机,进行自觉主动地探究数学知识,在数学课堂常规教学中落实探究式式教学,从而逐步培养探究能力呢?就如下方面谈谈我的几点认识:
(一)、巧妙创设问题情境,提高学生的兴趣和激情
要使学生主动参与探究活动,必须精心创设情境,让他们的思维处于兴奋的状态,这样才能刺激学生的学习欲望,激发强烈的兴趣和好奇心。通过创设一些情景悬念,启发学生把现象与问题变为数学的对象,把生活实际和数学紧密结合起来,这样可以把数学问题生活化,同时也可以从数学的角度去思考、探究生活中的有关问题;不仅能引发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好奇心,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同时也能使学生陶冶情操,热爱生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单纯的数学问题往往枯燥乏味,难以激发学生的热情和探究数学问题的乐趣。因此,老师可以从实际中的热点问题出发创设问题情境,给出一些生动具体的实例,引发学生对数学问题的探究欲望,培养学生积极动脑勇于探究的思维习惯。数学教师若经常开动脑筋,设法寻找恰当的生活例子,可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大大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探究数学的兴趣和能力。
(二)、提高探究效率,加强师生合作
现代课程教学力求以学生为主体,强调发挥个体的积极性,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课堂,可促进个体的不断发展。课堂教学中的合作学习无疑是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探究能力的重要手段。
1(1)创建有效的课堂提问
恰到好处的提问可以揭露学生认识中的矛盾,引发探究知识的欲望,激发学生积极思维,使学生情绪处于最佳状态,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发展智力,培养能力。
(2)鼓励学生大胆发言
敢于主动在同学和老师面前发表自己的见解,才能展现自己的真实思维,同时也能暴露问题和误区,如忽略题目的隐藏条件,忽视变量的范围等。这样不仅可以从学生的思维活动中了解他们掌握知识的情况和漏洞,更重要的是找到他们思路上存在的问题,以便对学生进行有的放矢的点拨,疏导和强调,其实质是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成为名副其实的主体,是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的最佳匹配,也是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最佳途径。(3)倡导相互间的争论
争论是一种形成学生求异思维的情境。在数学教学中,应善于引导学生敢于提出新的见解和异议,善于探究解题途径。它包括同学间的争论,师生间的辩论,如此举动必然引导学生纵横联系所学知识,开阔视野,拓宽思路。同时也促进同学间的深厚友谊和师生间的关系融洽,增进彼此间的感情交流。
(三)、发挥教师的才能,点拨到位
为学生提供探究性学习是《新课标》的显著特点,它是改变学生以单纯接受教师传授知识为主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促进学生逐步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策略。但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并不排斥老师的知识传授。在数学教学时,为了使学生探究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持续长久,可利用情境创设,恰当构建探究任务,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只有学生愿意学,主动学习,学会学习时,才可能成为探究式学习。教师的适时点拨和指导有时会加速探究进程,起到催化剂的作用;同时,这种必要的引导,有利于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的渗透,避免学生走太多的弯路或花费太多的时间。因此在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过程中,教师的合理点拨是必不可少的,它好比是精彩文章的点睛之笔。当然教师的指导要把握一定的尺度,既不能包办代替学生的自主学习,也不能放任自流,不闻不问。
(四)、正确地进行评价
在数学教学中,评价是一个带有导向性的非常重要的手段,其目的是全面考查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探究学习的热情,促进能力的全面发展。对学生数学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对知识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既要关注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对学习过程的评价。作为数学老师不仅要激发学生心灵深处强烈的探究知识的欲望,而且要让学生在探究活动中获得成功的情感体验。成功能让学生保持足够的探究热情,鼓励能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内部动力。为 2 此要有效实施评价策略,发挥积极的推动作用。
评价在日常教学中主要有两大功能:一是激励功能,即通过评价考试,测验来调动、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二是诊断功能,即通过评价来了解诊断学习状况和存在的问题。但两者相比更要注重评出自信,使学生产生激励效应,从而更自觉地参与探究活动。学习探究成功者,会自我激励,然而未必人人都能顺利如愿,对于遭受挫折的同学,老师不能简单予以批评责备,而应更多的予以关怀和鼓励。学生解题的错误中往往有正确的成份,教师应该尽量发现其中的优点给予肯定,并启发学生自己找出并纠正错误,使每一位同学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当学生提出探究设想或在活动中取得一定进展时,哪怕是微不足道的成绩也应得到及时的表扬鼓励.(五)善于组织探究形式,提高探究效率
数学学科的任务之一就是探索现实生活中的各种规律。因此教师要深入挖掘教材,讲究策略,提出切实可行的研究目标,组织学生开展探究活动,引导他们进行广泛的研讨,在学生中形成研究风气。(1)利用教材,开展探究活动
数学课本是供教学用的材料,但是,教师在教学中不能仅凭借课本,而应认真钻研和熟悉教材,针对教材中的知识点,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组织学生探究,以培养他们的研究能力。精心设计的探究活动,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增加学生探索问题、研究问题的能力。(2)故意示错,开展探究活动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抓住教材内容的重点,难点或学生容易出现错误的地方,故意出错,引导学生去探究、纠正。这对保护学生创新意识,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很有好处。学生通过主动探究活动,经过跟老师智力的一番“搏斗”,最后战胜老师,“夺取”知识,增强了立体空间的观念。这样的活动,学生得到的不仅仅是知识,更多的是自信和科学的探究精神。(3)抛出课题,开展探究活动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有应用于生产实际。因此,教学时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布置一些实践性的题目,指导学生参加探究活动,把数学知识和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就在我们身边,逐步培养他们把数学作为观察周围事物、分析和研究各种具体现象的工具的意识,增强他们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10.“数学探究式教学”体会 篇十
现代教育要求要改变过去的教师过分强调“传道、授业”,而更应该注重引导学生如何独立地“解惑”,让学生亲自经历科学探索精神,体验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感受数学体系不断完善所产生的巨大魅力.“探究式教学”是实现其作用的很好的教学方法.一、教学片断
研究指数函数的图像和性质:
(1)帮助学生回忆初中作图的基本步骤是什么.你能类比初中作图的过程概况出画指数函数y=a(a>0且a≠1)的图像的基本步骤吗?
同学们讨论后,请代表说出基本步骤.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步骤,列出表格.(2)请同学们在同一个坐标系中画出函数y=3,y=2的图像.如图1所示:
师:好,下面我利用几何画板分别作出y=(),y=()的函数图像.如图2所示:
问题1:通过这四个指数函数的图像,你能观察出指数函数具有哪些性质?(填表)
生1:函数的定义域都是一切实数R,而且函数的图像都位于x轴上方.问题2:函数的图像都位于x轴上方与x有没有交点?随着自变量x的取值函数值的图像与x轴有什么关系?
生1:没有.随着自变量x的取值函数的图像与x轴无限靠近.师:即函数的值域是(0,+∞),那么还有没有别的性质?
生2:函数y=3,y=2是增函数,函数y=(),y=()是减函数.师:同学们觉得他的这种说法有没有问题啊?(有)函数的单调性是在某个区间上的,因此要说明是在哪个范围内.又2,3>1,0<,<1,那么上述的结论猜想为什么呢?
生2:当a>1时,函数y=a(a>0且a≠1)在R上为增函数;当00且a≠1)在R上为减函数.师:那么下面我们通过电脑让底数a的值变化起来,观察以上猜想是否成立?(让学生分别在(0,+∞)和(0,1)内报数作底数,全班观察变化的指数函数图像(图3,图4).)
问题3:(提问生3)当底数a变化时,你发现了什么性质?(让学生操作电脑,其余学生观察发现.)
生3:图像都经过点(0,1).问题4:你能从函数表达式角度作出解释吗?
生3:当自变量取值为0时,a°=1.师:也就是说指数函数恒过点(0,1),和底a的取值没有关系.师:在作图过程中,你还发现了指数函数的其他性质吗?
生1:底数越大,函数翘起的一边越接近y轴.师:观察得很仔细,但他说的对吗?
生2:不对,当a>1时,正确.当0
师:对,我们可以把它们归纳为在第一象限内,沿逆时针方向底数越大越接近y轴.二、案例反思
摆在一线教师面前的重要问题是,如何认识数学探究式教学?如何在数学课堂中组织探究式教学?怎样引导学生一步步自主探究获得知识?如何在探究式教学中评价学生?
1.认识数学探究式教学
数学探究式教学既然是探究式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具有探究式教学的一般特点,如创新性、开放性、探究性、过程性、实践性等.数学探究式教学又是教师进行数学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因此,它在某些方面又有着受数学学科特点所决定的突出特点.数学探究式教学是“数学探究”的体验与“学习”,所以,它不但应具有数学研究的基本特色,更应具有适合中学生的教学特点,是这两种特点的有机结合.在中职数学教学中,应用探究式教学模式与方法,打破了原有的教学模式,进一步加强了学生的自主探究的过程及体验,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热情,对于培养造就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比较有利.2.学生是通过数学探究活动获得新知和培养能力的
数学探究教学要求教师为学生提供自由创造的广阔天地,让学生张开数学想象的翅膀任意翱翔.从学生的角度来说,要学习的数学知识是一种未知世界,因此数学学习过程是一个数学知识的“再发现”过程.弗赖登塔尔认为:数学教育方法的核心是学生的“再创造”,每个学生都可能在一定的指导下,通过自己的实践获得这些知识.本节课中我通过让学生作出y=3,y=2的图形,学生在边画图边探索出这两个函数的基本性质.但是,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难以从特殊抽象出一般,难以实现由特殊函数的图像归纳出对数函数的图像和性质.为此,我用几何画板设计了随着a的变化指数函数y=a(a>0且a≠1)图像也相应变化的课件,让学生充分观察图像变化规律,使学生能够轻松感悟到对a为什么要进行这样的分类,轻松总结归纳出指数函数的性质.多媒体与课堂教学的有效整合,使教学难点得到了轻松突破.3.以“问题”为主线,促进学生深层次参与课堂教学
倡导以“问题”为主线组织教学活动,能否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是决定教学成败的关键.教学实验表明,学生能否提出问题不仅受其数学基础、生活经历等的影响,还受到其所处环境的影响.因此,在教学过程中笔者一直以学生为主体,以问题为主线,引导学生在不断提出问题与解决问题过程中,领悟科学探索精神,适时启发学生揭示问题的数学实质,从而促进学生深层次地参与课堂活动.本片段我精心设置了两个问题,在学生回答时,我针对学生的答案追问,使得学生在一问一答中领悟本堂课的重点.4.数学探究教学重视形成性评价和学生的自我评价
数学探究教学在重视并改进终结性评价的同时,很重视形成性评价,如学生撰写的报告、绘制的图表、制作的模型等,以及与学生面对面的交流、针对某个问题所作出的解释,通过这些可以了解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深度和广度及进行数学推理的能力.本堂课中我采取分层次、多方位的教育理念.对不同的问题由不同层次的学生来回答,让学生在不同层面上都有所发展,每个学生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学生积极参与,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就是“成功”.“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总之,培养中职学生的数学探索能力,是一项系统工程,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我们必须引起足够重视,并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推广并加强探究式教学在中职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热情和欲望,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参考文献:
11.探究式教学法 篇十一
关键词:探究式教学;发散思维;创新能力
一、前言
人才培养方式的不同,关系到国家、民族的未来。教师传授知识为主的教学方式和学生被动的接受教师传授知识为主的学习方式需要改革。目前创新型的教学模式已有很多,如三三六教学模式,三单四环教学模式等等。这些模式的出現都预示了教学正在改革,向着培养高素质人才发展。
二、探究式教学法的含义
学生的培养不仅是让学生学到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思考问题的思维以及收集信息解决疑问的能力。探究式教学主要以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为前提,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围绕一个问题或材料,自主的寻求答案,自由的表达观点,使学生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培养能力的一种重要的教学方式。它强调的是学生对所学知识、技能的实际运用,而不是一般的记忆、理解和掌握,更强调学生通过参与探究问题的体验,加深对学习价值的认识,使他们在思想意识、情感意志、精神境界等方面都得到升华[1]。
三、探究式教学法的运用
教师观念的转变才能实现探究式教学法的运用,教师不仅是传授者,还要是指导者,研究者,合作者。教师运用自己的广博知识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去探讨问题,在讨论中适当的提示,亲身经历的会更加深刻,才能培养学生分析探究问题的能力。
探究式教学法可以通过课堂中的探究性提问,探究性讨论,探究性演示来实现。
1.探究性提问
问题的答案不能直接从书本上找到,而是需要学生通过分析,综合,概括等思维活动来回答。例如:开封悬河的形成原因。学生回答这个问题需要掌握开封的地理位置,黄河泥沙的由来,泥沙的沉积作用等。
问题的设计难度要适中,学生对于问题的解答离不开书本和生活,提问要让学生通过探究和信息的获取能够解决问题。问题的提出需要具有启发性,这样能够开发学生的智力,引导学生思考,发展创造性的思维。问题要结合书本和资料,学生通过教材和参考资料能够获得信息,通过知识的整合与加工,探究性的回答问题。教师还要挖掘教材,把教材内容转变成探究性的问题,如:南极大陆具有丰富煤炭资源,说明了什么?这样的提问不仅能勾起学生的兴趣又有助于学习。
2.探究性讨论
讨论的话题要有多种不同的结果不是唯一的答案,探究性的讨论要具有开放性,开放性的话题能够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探究技能是探究性讨论的目的,问题的提出需要学生提出种种猜测,进而收集资料分析问题,最后获取线索得出结论,参与讨论的同时,学生探究的能力得到了培养。探究性的讨论以小组形式出现,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其中发表自己的想法,讨论不由教师主导,在谈论中集思广益,考虑和欣赏他人的想法,学会从分歧中尊重他人的意见。提问要贯彻讨论的全过程,在恰当的时候教师给以提示可以对讨论起到调节作用,进而加深学生的理解。例如: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过多引起了全球气候变暖,通过讨论,探究采取哪些措施可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
3.探究性演示
归纳演示是指从个别或某类具体事实上概括一般原理的一种演示。其优点是为学生提供了创造性思维的机会,易引起学生思考、观察、分析并做出假设。演示过程中要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教师演示起指导作用,但不能取代学生的演示。提倡师生共同演示,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演示操作,并能提出自己的问题。学生亲手操作探究,能够加深对演示所要说明的原理或概念的理解。探究手段的多样化,教师在使用传统演示手段的同时,如模型、表格、图片等,还要充分发挥多媒体、录像、电脑模拟等演示手段的作用。演示手段的多样化,更能发挥探究性演示的探究功能[2]。例如:在学习等高线时,有演示等高线的山体模型,等高线本来是抽象的概念,通过模型演示后学生能够直观的理解,如果把模型交给学生让他们自己去演示,相信学生会有更加深刻的记忆。
四、探究式教学法的意义及存在问题
地理学科具有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特点,区域的差异还会导致不同的联系和制约,地理的学习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因此,需要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基础知识和独特的地理思维能力,这种分析问题的思维,和探究问题的能力不仅对以后的学习甚至对以后的生活都有重要的影响。
从长期的地理教学实践中发现,地理学科与创新课堂基本是吻合的,更好地适应了现代地理教学发展的趋势,传授基本地理知识的同时,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学习,小组讨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集思广益,不仅解决了地理问题还培养学生求异思维和创新能力。针对现代地理教育新理念,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做好“导演”的角色,营造一个民主、和谐、创新的课堂教学氛围,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互动,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来适应现代地理教育发展要求[3]。
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探究式教学有其不可磨灭的作用,但是也有很多缺点,当班级人数过多时,就很难实施,管理也比较麻烦,不可避免的有些学生不参加讨论上课浑水摸鱼或者学生不能正确的认识这种讨论,在实施过程中出现争端。探究式教学在课堂实施过程中需要很多时间,如果不能选择合适的课题进行探究可能会浪费较多时间,造成课时的延迟,而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张新建.中学地理教学模式的变化与对策[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1,(4):174-175.
[2]王必亚.把探究式教学引入中学地理课堂教学[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02:18-20.
[3]马亮.创新课堂在现代地理教学中的应运[J].神州,2012:193.
[4]杨新.新编地理教学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104-108.
12.探究式教学法 篇十二
在探究式教学中,学生不是面对教师和课本事先设计好的问题,而是需要自己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探究的主题既可以是学科领域的,又可以是社会生活的,它最根本的特点是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在教学中教师应打破知识体系的结构,以科学探究为中心,创设学生亲自体验、主动参与、平等参与、师生互动的情境,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创造出“经常有惊喜”“经常会发现学生的问题”“经常被难住”的情境,真正使学生体验探究的乐趣。
我在教学初中物理过程中注重了探究式教学,下面结合人教版实验教材的教学实践过程谈谈我是怎样运用探究式教学法的。
一、运用探究模式,让学生形成物理基本概念和规律
我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探究模式让学生形成物理基本概念和规律性,几乎涉及各个知识点。下面我选取在力学和电学教学过程中的两个实例阐述怎样运用探究式教学。
密度是初中物理的一个重要知识内容,为使学生正确理解和建立密度概念,教材使用了实验探究的方法。我在上九年级第十章第三节的过程中先通过让学生观看多媒体课件《阿基米德鉴别王冠的故事》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引起学生如何鉴别物质的猜想(提出问题);然后通过实验探究活动测量比较不同体积的同一种物质的质量是否相同;再通过测量比较相同体积的不同物质的质量是否相同,由此引导学生分析得出相同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个定值,而不同物质的这个比值一般不同;最后经过是否可改变这个比值的思考,从而引入密度的概念。我在该节课的小结时完全没有按照教材上的原始实验进行,但是比直接讲教材实验效果好得多。再如,八年级下册第一章第三节欧姆定律是通过实验总结出的定律,如果让学生通过探究活动去认识和学习,能更近似地经历科学家进行探究的过程。我在教学过程中首先让学生探究电阻一定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在电压一定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自己去发现、总结定律,然后再给学生进行小结,最后学生不仅理解了这一普遍规律,而且理解了概念和规律的内涵,了解了学科知识的发展过程,掌握了探索客观世界的科学方法。
二、重点把握好探索性实验的教学
在人教版实验教材中有很多探索性实验,教师把握好这些实验的教学,就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同时这些探究活动也影响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下面我结合力学和光学部分的部分实验作阐述怎样运用探究式教学。
如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三节“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一节。本节要求学生掌握凸透镜成像规律,并能运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对于学生的要求较高,并且是最近几年中考的必考题目。本部分的关键也就是学生知道、理解并非常熟悉凸透镜成像规律。我在教学过程中给本章第二节知识列举一些生活中有关凸透镜成像的现象给予说明并提问:通过你们的观察及前面所学的知识,请问凸透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完全一样吗?(设疑)任何情况下所成的像与物体的关系一样吗?为什么吗?(引起学生的求知欲)凸透镜成像有什么规律?(正式提出问题)然后给出一些光学器材让学生为证实自己的猜想设计进行实验,最后加以引导,让学生自己得出结论。在上课过程中学生通过实验得到了正确的物理理论,对课后小测试也能较好地完成。
除此部分外,在其它许多章节我也运用了探究式的教学方法,如九年级第十二章第三节摩擦力、杠杆(本节的“杠杆的平衡条件”)部分教学,并且教学效果比较好。
我在物理教学过程时,特别是探索性实验的教学(实际上物理学科每一个分支都渗透着这种思想)过程中大量地运用探究教学法,使学生在探究过程中接受知识,提高技能。同时这些探究活动也影响了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三、习题课教学中的探究
习题教学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能让学生巩固知识、掌握解题技巧,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发展他们的创造和实践能力。如:“日常生活中许多常见的物品可以用来做物理小实验,现有玻璃杯、铅笔、白纸、玻璃和水,从中选用器材可以作哪些实验?要求:至少设计两个实验,并简要写出实验方法、步骤及原理”。学生根据上述要求进行一系列实验的设计和训练,设计出多种实验方案。每个方案都闪烁着创造思维的火花,充分体现了“以培养能力为主,以发展学生为本”,注重考查学生活学活用的知识,多思少算的思考能力这一中考命题导向。
四、活动课教学中的探究
【探究式教学法】推荐阅读:
在探究式阅读教学中实践对话07-29
《孔雀东南飞》(探究式教学设计)10-28
浅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运用探究式教学10-04
小学科学探究式教学的有效性研究06-09
问题探究教学法10-09
体育教学探究06-20
“光合作用的产物”一节探究式教学设计11-08
高中物理实验探究教学06-21
初中语文兴趣教学探究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