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经济管理应对措施论文

2024-10-01

建筑经济管理应对措施论文(精选14篇)

1.建筑经济管理应对措施论文 篇一

试述建筑工程管理制约因素应对措施

[摘要]我国在发展过程中一直都十分注重推进城市化的进程。在加快城市化发展进程的过程中,建筑工程项目的数量和规模都在不断提高,想要保证工程建设的质量则必须开展合理的工程管理工作。然而制约建筑工程管理的因素有很多,想要从根本上提高建筑工程管理水平,则需从多方面入手,充分认识到当前在开展管理工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根据问题才能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措施,如此才能保证工程的建设质量,加快城市化的发展进程。本文在具体研究过程中从多方面入手,首先分析了开展工程管理的重要性,并阐述了制约工程管理质量的因素以及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根据问题提出了切实可行的解决策略。

[关键词]建筑工程管理;制约因素;现存问题;策略分析

1建筑工程管理的概述

建筑工程项目本身就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在开展施工工作时会受到外界因素以及内部因素的影响,如果无法对一些影响因素进行有效控制,将会严重影响建筑工程的建设质量。工程管理工作贯穿于建筑工程的始终,其是一项综合性较强的工作,是有组织、有计划的来对各项施工工作进行高效管理,开展工程管理的最终目标是为了保证工程的建设质量以及在建成后所能获得的经济效益。工程管理工作所涉及的领域较多,其中最为主要的包括质量管理、安全管理、成本管理等。高效的开展建筑工程管理工作能够有效减少在施工过程中发生安全事故的概率,在提高工程质量的同时能够减少施工投入成本。由此可见,对于建筑工程项目来说,工程管理工作必不可少。

2建筑工程管理的重要作用

2.1有利于节约资源

之所以反复强调要注重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开展高效的工程管理工作,是因为工程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具有许多积极意义,首先有利于对现有的资源进行节约。如今建筑工程项目的规模在不断扩大,施工工序的增加会使得工程的建设难度不断提高,由于规模的扩大,使得被应用在施工过程中的施工材料也相对较多,由于所使用的材料较为分散,如果不做好管理工作则会造成材料的浪费,这不仅会造成施工投入成本的增加,还会造成资源的浪费。但是通过开展合理的工程管理工作则能有效对施工材料进行管控,进而达到节约资源的目的。

2.2有利于提高工程质量

做好工程管理工作还能有效保证工程项目的建设质量。对于任何一个工程项目来说,在施工过程中必须做好质量管控以及安全管控工作。科学有效的工程管理工作是提高施工质量最为主要的一个途径,在施工过程中通过全方位的管理能够防止出现偷工减料的施工行为,这样既能保证工作人员的施工安全性,同时也能对最终的工程建设质量进行保证,使得各个施工环节都能严格遵守制度标准。

2.3有利于减少事故的发生

如今工程项目的建设难度在不断提高,许多工程的建设都是在高空完成,这对于施工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会构成一定的威胁,因此要做好安全管理工作,从根本上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工程管理工作的开展能够对各个施工环节进行严格把控,在提高施工人员安全意识的同时,能够更加全面地做好各项安全保障措施,这样能够最大程度降低安全事故的发生概率。

3建筑工程管理的制约因素分析

3.1管理制度缺乏落实

在开展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影响工程管理的制约因素有很多,其中最为主要的是缺乏对现有管理制度的有效落实。随着我国建筑领域的不断发展,各级部门都加大了对于建筑工程项目的监督和管理力度,并且根据建筑行业的实际发展情况,制定了相应的政策以及制度,这些政策及制度的制定是为了更好地约束建筑行业的发展。但是从当前的实际发展情况来看,在开展建筑工程管理工作时,并没有严格执行所制定的各种制度管理,许多建筑企业和施工单位都没有按照前期的相关规定来开展工作,部分单位在开展工作时只是为了应付上级的检查,因此各项制度并没有得到有效落实,这就使得所制定出的各项制度规范仅流于表面,没有对建筑行业的发展起到积极作用,同时还会影响建筑工程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

3.2缺乏完善的管理机制

在开展建筑工程管理工作时,必须要有完善的管理机制作为前提基础,这样才能将各项细节工作进行有效落实,当具体的工作职责划分到每个工作人员身上,即使在后期开展工作时出现一些问题也能对责任人进行第一时间的追责。完善的管理机制能够使得工作人员具有较强的责任心和责任感,能够更好地完成日常管理工作,但从当前的实际发展情况来看,部分建筑企业为了节约成本会让工作人员身兼数职,由于管理机制的不健全使得各项工作的开展也较为混乱,管理人员的相关工作无法严格按照标准去执行,工作量的不达标以及工作质量的不合格都会导致建筑工程管理工作出现问题。

3.3管理技术不合理

建筑工程管理工作本身就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在开展工作时必须采用针对性的管理方法和管理策略,这样才能保证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但是目前部分建筑企业缺乏完善的管理技术,这就导致无法从根源上对一些安全事故进行杜绝,现阶段的建筑工程在发展过程中存在技术管理不完善的问题,部分质量监督管理人员缺乏对自身责任的有效认识,在开展工作时,缺乏责任心和责任感,往往出现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问题,这就导致技术管理形同虚设。最终导致的结果是后续的工程建设质量会出现严重问题。

3.4管理素质不达标

如今建筑工程的规模在不断扩大,在开展施工工作时,需要有大量的工作人员参与在内,想要对众多的工作人员进行统一的职业素质评估则具有一定的难度,这就使得部分建筑企业内部的工作人员缺乏职业素养。如果工作人员的自身工作能力无法完成岗位工作将会导致施工问题的出现。目前在开展建筑施工工作时,由于管理素质不达标导致各项质量监督管理工作无法高效开展。

4建筑工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4.1安全管理工作不到位

虽然如今许多建筑企业在开展施工工作时,都会十分注重进行工程管理,但是目前所取得的工程管理效果仍然差强人意。在开展工程管理工作时,最为主要的一个问题是安全管理工作做得不到位,由于缺乏完善的安全施工管理制度,使得在施工过程中会经常出现一些安全问题,如果问题较为严重还会威胁到施工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除了缺乏完善的安全施工管理制度以外,建筑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并没有建立完善的奖惩制度,部分施工人员在施工时存在侥幸心理,没有严格按照制度标准来完成工作,这就导致一些安全问题的出现,针对这一部分施工人员并没有给予及时的惩罚,导致施工人员没有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为了能够对施工人员的综合素质能力进行提高,需要定期开展针对性的培训工作,在开展培训工作时,还要注重提高安全意识,这样才能使得工作人员具有较强的安全责任感,进而对自身的行为进行严格规范。许多安全事故的发生其实都是可以完全避免的,需要在前期做好相应的安全预防工作,但是目前在开展工程管理工作时,并没有制定完善的紧急预案,缺乏对一些突发事件进行有效处理的措施,这就导致一旦发生突发性的安全事故,将很难进行高效处理。

4.2质量管理不到位

在开展质量管理工作时,缺乏对质量管理规定进行动态化的制定,忽视了在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工作,这就极易导致部分施工环节在完成以后无法达到质量标准而出现返工的情况,这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企业的施工投入成本。除此之外,目前建筑企业缺乏对于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制定,对于管理工作并没有进行准确的划分,工作人员自身的能力无法适应岗位工作,甚至还有部分工作人员缺乏工作积极性,在开展质量管理工作时频繁的出现问题。质量管理工作的开展是一项较为细致的工作,需要对施工过程中的薄弱之处以及工程死角进行严格的质量监督和检查,这样才能及时发现其中存在的质量问题,进而对问题进行有效解决,但是目前在开展工作时缺乏严谨性,部分工作的开展较为片面且敷衍,这就使得无法达到高效的质量控制。

4.3缺乏有效的成本控制

建筑企业在发展过程当中一直致力于追求经济效益,想要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则需对施工成本进行严格的把控。在开展成本控制工作时,由于缺乏完善的方案及制度,使得成本控制工作过于关注施工材料的质量。工作人员会花费大量的时间对施工材料的质量进行把控,并且会对其价格进行深入分析,这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其他环节的成本控制工作。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对材料的成本进行控制,但是由于缺乏对其他环节的成本控制使得施工总成本仍然会不断提高。除此之外,在开展成本控制工作时,缺乏对工作人员的合理安排,部分岗位的工作人员过多,部分岗位的工作人员过少,这会导致人工成本投入的增加,而且各项工作的开展也会存在问题。施工过程中会应用大量的机械设备,为了提高机械设备的使用寿命,则需做好日常的维修和养护工作,但是目前部分建筑企业缺乏对于机械设备的合理维修,导致设备在使用过程中经常出现损坏的情况,这会使得在施工过程中投入大量的资金来进行设备的维修和养护。

5提高建筑工程管理水平的措施

5.1完善工程质量的监督管理

在新时代背景下,想要保证工程项目的建设质量则必须将重点放在建筑工程管理工作上,注重对现有的工程管理水平进行提升,从多方面入手来开展高效的管理工作,首先需要注重对现有的工程质量监督管理进行优化和完善。建筑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需要对现有的质量标准进行全方位的了解,并且根据工程的实际建设情况制定具有针对性的管理体系,在选择工作人员时,需要选择实践经验较强的工作人员来开展监督管理工作,注重对现有的管理体系进行不断的优化和完善,进而更好地提高建筑工程的管理质量。在开展施工工作时,建筑材料会被大量使用,根据相关调查研究显示,近几年,出现的建筑安全问题与建筑材料的质量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需要注重对建筑材料的质量进行严格把控,在前期做好细致的调查工作,避免选择质量不合格的建筑材料。如今的建筑工程项目复杂度在不断提高,施工过程中所使用的施工技术也变得越来越多,施工技术的应用也会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因此需要注重对现有的施工技术进行优化和完善,并且定期开展具有针对性的施工技术培训工作,保证施工人员能够严格按照相关标准来开展施工工作。机械设备的合理应用能够有效提高工程建设的效率和质量,在开展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工作时,需要对机械设备进行定期的维修和养护,从根本上提高机械设备的使用寿命。

5.2注重提高人员素质

建筑工程的施工需要有大量的施工人员参与其中,施工人员在一定程度上是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的主体,想要更加高效地开展建筑工程管理工作,则需注重对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能力进行提升,注重提高工作人员的责任心和责任感。针对工作人员需要开展定期的培训工作,对于不同的岗位所开展的培训内容要具有一定的区别,需要根据岗位的实际需求来进行合理的设定,国家需要注重加强对专业人员的培训力度,对现有的知识结构体系进行优化和完善,在保证工作人员具备完善的理论知识基础的同时,还要有较强的实践能力,这样才能更加高效地开展一系列建筑工程管理工作,避免在开展工作时出现失误。

5.3提高建筑工程安全管理水平

安全二字对于任何一个工程项目来说都是最为关键的,在开展建筑工程管理工作时,需要注重开展安全管理工作,只有当安全管理工作做到位以后,才能对施工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进行保证,同时也能提高工程项目最终获得的经济效益。在开展施工工作时,建筑工程的相关工作人员需要对事故现场进行全面的安全检查,对于存在安全隐患的地方要及时进行处理。工程项目经理自身的专业能力会对安全管理工作质量造成影响,因此需要对现有建筑工程项目经理的资格认证制度进行优化和完善,注重提高项目经理的综合素质能力,对项目经理开展综合性的培训工作。

5.4重视施工进度的把控

在对施工进度进行管理时需要制定合理的施工进度计划,保证各个阶段的施工工作都能高效开展,在对施工进度进行管理时,需要根据工程的实际建设特点以及施工单位的情况来制定相关的计划方案,部分外界环境因素会对施工进度造成影响,因此需要提前制定相应的预案措施。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使得能够被应用在施工进度管理工作中的先进技术变得越来越多,在开展进度检查工作时,可以利用先进的信息化技术,以周期性循环管理模式为主来开展细致的编制执行和检查工作,这样能够保证施工进度的同时,避免出现赶工的问题。

6结语

综上所述,在新时代背景下,建筑工程领域的发展推动了我国社会经济水平的提高,想要保证工程建设的质量,则需注重开展工程管理工作,从多方面入手,对现有的制度和机制进行优化和完善,注重提高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能力,做好施工前、施工中以及施工后的管理工作,这样才能推进我国建筑领域得到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凯.探究建筑工程管理的制约因素及应对措施[J].建材与装饰,2020(15):165-166.[2]胡知平.建筑工程管理的制约因素及其应对措施分析[J].现代物业(中旬刊),2019(12):110.[3]和鹤.分析建筑工程管理的制约因素及应对措施[J].地产,2019(20):94.[4]张峰.分析建筑工程管理的制约因素及应对措施[J].科技风,2019(28):133.[5]靳向东.建筑工程管理的相关制约因素及管理应对措施[J].城市建筑,2019,16(14):173-174.[6]孙安筑.建筑工程管理的相关制约因素及管理应对措施[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8(18):33.[7]陈沛辉.建筑工程管理的制约因素及应对措施[J].现代物业(中旬刊),2018(4):115.

2.建筑经济管理应对措施论文 篇二

伴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 很多建筑在我们周围平地而起。与之相随的, 我们国家的监管体系和相关法律也在一步步完善。从中我们可以意识到, 对建筑工程质量的把关是十分重要的。近年来, 不断暴露的工程质量安全的问题已经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相关部门也开始了改善工作。众所周知, 对建筑安全的监管必须要加强, 这也是社会进步发展的必要条件。

一、影响建筑工程质量的几个重要因素

1. 自身因素

对工程质量有着影响的人员大致可分为施工人员、操作人员、工程师和企业管理人员。施工人员和操作人员的专业化程度和基本素质将直接影响到建筑工程的基础, 尤其是一些容易忽视的细节问题, 大多施工人员都素质偏低, 缺乏责任心, 流动性大, 这对管理人员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工程师的理论知识水平和专业技能的熟练程度对工程质量的稳定和提高有着重要作用, 对其责任心的较高要求也是必要的, 最顶层的管理人员则处于安全问题的核心部位, 其管理能力和决策能力越强, 建筑工程的质量就越高, 反之, 管理人员的失误或懈怠将会引起整体的建筑质量的下滑。

2. 监管因素

我国政府的监督管理工作还缺必要的力度, 有时执法不严, 法制观念薄弱, 管理意识不强。有些建筑工程在没有取得合法条件时, 就擅自开工, 无视法律法规。或者没有经过工程建设部门的授权就私自将手下的工程转包, 获取非法利益。有时工程设计图纸没有经过严格审查甚至还未完成时就开工, 为的只是缩短工期, 节约成本, 这给建筑工程的质量埋下了很多重大安全隐患。还有一些施工企业内部的问题, 其管理环节意识薄弱, 很少有人会重视全程的质量安全问题, 也没有人专门负责质量监督和验收, 即使是有专业人员, 他们也没有很好的履行自己的职责, 致使很多法律规章制度和口号都形同虚设。

在缺乏监管的情况下, 有些领导还盲目的大包大揽, 承包一些超出了自己能力范围的工程, 或是盲目的追求速度, 而工程的施工速度和进程应该全面协调, 不能一味的追求速度, 把速度作为衡量业绩主要指标, 这已经成了我国一些施工单位的通病, 它导致施工时不能很好的兼顾质量安全问题。在实际施工时, 某些公司为了自己的利益, 违反明确规定, 使用质量规格都不过关的建筑材料, 使工程产生难以预料的危险。这些都是缺乏监管, 为了一己之利, 对建筑工程质量产生危害的例子。

3. 法规因素

当前, 我国市场经济还不够成熟, 法制也不完善, 法律条例不健全, 没有形成一个规范化的建筑市场, 分析其混乱的原因就在于相关法律法规不够健全, 所以才会发生公司盲目设计承建、将工程转包给他人、招标时不正当竞争、故意压价等现象, 造成市场风气低下, 环境恶劣, 而要杜绝这种现象就必须尽快的建设起一个健全的法律法规体制。

4. 环境因素

很多环境因素都会对工程的质量产生影响, 其中包括工程技术环境、工程管理环境劳动环境和人文环境。

工程技术环境主要是空气气象、水文条件和地质条件等。工程管理环境主要是质量的管理体系和保障制度。劳动环境包括劳动工具和劳动组合等。人文环境包括施工地点的社会文化, 经济水平等。这些构成因素组成复杂多样, 在进行建筑工程作业时要讲究科学, 考虑周到全面。

二、改善建筑工程监管的应对措施

1. 全面提高从业人员素质

工程质量的改善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的, 它是一项综合性较强的复杂的工作, 融经济、法律和行政于一体, 因此, 从业人员和监督管理人员的素质与建筑工程监管的好坏是成正比的。目前, 我国的建筑事业正在蓬勃发展, 安全事故和内部黑幕时有爆出, 这与从业人员的自身素质和责任感有着根本性的关联, 要解决这个问题, 首先要培养队伍的安全意识, 强化责任感, 定期进行培训, 内部采取考核制度和资格认证制度。只有获得相应资格证书的人员才能从事相关工作。

2. 优化监督管理体制, 加强监督力量

行为监督与实物监督同等重要。把监督机制优化为集体型, 保证监督过程中的公平性。使监督模式具有预见性和服务性, 并与执法有机结合起来。以随机检查为主, 加强巡回式检查, 保证所抽查项目能真实准确的反应施工情况, 全面覆盖影响安全质量的因素。及时调整和优化监督方法, 发现并填补可能存在的漏洞, 保证监督部门的权威性, 加强监督人员的资格管理。

严格要求相关单位资质, 确保建筑质量。监督部门要对进入建设环节的所有单位都要进行严格监管和审查, 对资格不够的施工单位一律不予通过立项, 规划部门和安全部门单独认证资格证书, 由国家的质量监管部门对建筑材料进行严格检验, 达到标准再颁发产品质量合格证书。

3. 加快建设劳动力市场和规范行政部门行为

劳动力市场的建设要从几个方面来考虑:限制开发劳动力资源, 在工程产业发展的同时, 还要重视工程从业人员的素质的提高和专业的培养, 把量的提高变为质的提高。严格管理进入建筑工程行业的企业, 对其全员都要求有技术人员从业资格证书健全培训上岗制度。

要明确建筑工程中的每一个具体责任人, 建立严格的审批制度, 防止互相推卸责任。在发生事故时, 不仅施工单位有责任, 相应的上级行政部门和监督部门也要承担相应的责任。对负主要责任的承包单位, 要加强处罚力度, 增加赔偿金额。行政部门自身也要进行监管, 随时对其进行职能检查, 防止贿赂等违法犯罪的情况发生。

三、结语

只有不断在实践中摸索和积累经验, 才能让建筑工程的监管工作得到加强。根据社会和建筑行业的发展, 新的质量监管体系需要及时建立起来, 规范企业管理制度, 提高人们的安全意识。建筑行业与每个人都息息相关, 是人们生活的基本条件, 关系着生命安全。所以更要慎重对待, 提高建筑工程质量, 加强监管, 制造出让施工单位和使用者双方都获益的建筑。

参考文献

[1]冯学丽.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及对策[J].行业经济, 2010.

[2]任春刚, 朱士灿, 谢阿明.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及对策[J].建筑技术, 2011 (14) .

3.建筑经济管理应对措施论文 篇三

关键词:建筑施工管理 问题 措施

1 分析存在于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中的问题

1.1 安全生产问题 从不同角度安全的重要性虽然总是被强调,但不同程度地安全隐患在有的施工现场依然存在着。如:脱节管理模式高位瘫痪;对安全生产及文明施工工作,建筑施工企业重视不够,未能将施工的安全管理工作摆到应有位置,在管理工作中未能真正认识到建筑施工安全生产责任重大;建筑安全生产机构名存实亡,不健全的建筑施工安全生产体系和施工安全生产责任制,建筑施工安全生产体系形同虚设, 无从开展工作;安全设施、用品、用具、设备等配备不到位,安全经费投入不足;建筑施工现场存在安全技术和措施方面的问题。

1.2 质量管理问题 资源配置不充分、管理职责不落实等问题存在于建筑施工企业的内部管理。质量目标的需要对于分承包队伍的评价管理和选择是不能满足实现。与职责不落实密切相关的不合格项在实物质量不合格和大部分质量管理上出现。大多只停留在所持证件验证的考察评价,对劳务分承包队伍实际质量保证能力的评价被忽视了。纠正、预防措施的机制形同虚设。另外,竣工验收把关不严,政府监管不到位。工程的质量也直接受到建材产品的质量问题影响。部分建材价格近年来持续上涨, 一些施工企业只能靠自身的努力来消化涨价成本,受工程成本和预算结算方式的影响, 所以,偷工减料、以次充好等现象不同程度地存在着。

1.3 控制成本问题 成本在项目的各个环节或多或少都存在着控制问题:

1.3.1 存在于投标环节的问题 受企业内部管理水平和外部环境的影响制约,投标环节主要存在以下两方面的问题:①因为建筑市场竞争投标报价风险日益激烈并加剧。在报价时投标单位为提高中标率而恶性竞争,相互压低报价,项目的效益水平被严重地制约了,造价降低的幅度所能达到的预算成本已达到了难以接受的程度。②制投标费用难以控。由于建筑市场管理还不规范, 到处存在找门路、拉关系的情况,这无形中增加了投标中的隐性费用,而且有逐年上升之势,企业管理费中此部分所占的比例偏大。

1.3.2 项目评估环节中存在的问题 项目评估依据不统一,思路与方法的随意性强,应上交费用被有意压低,项目应承担的劳动保险费等政策性费用也被变相降低,以达到提高项目评估效益指标,违反了国家政策,职工和国家的长远利益受到了侵害。

1.3.3 存在于施工生产环节的问题 ①流于形式的成本管理,约束不到位的制度。②项目成本核算基础工作薄弱,成本核算制度在许多企业中没有建立,过于简单的成本核算对象,成本核算环节被人为地简化了,预算成本与实际成本不对应,或是与分配不配比的成本费用的归集,成本分析和考核的需要得不到满足;③全员成本意识差。

1.3.4 考核奖惩环节存在的问题 由于种种原因项目竣工后决算工作较为滞后,给绩效考核带来困难。由于绩效考核不及时项目完工后的费用控制常常被忽视,经常会发生不可预见的费用支出,对项目有较大的效益影响。

2 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的對策要加强

2.1 安全生产要得到重视 安全必须得到重视,工人的直接领导是施工技术员,因为安全生产是施工企业的大事。事事派专人负责,在施工中做到一事一交底,消除不安全因素,为保证工人的人身安全应防止事故的发生,违章作业应随时随地的纠正并加以处理。建筑企业要进行层层把关、建章立制等工作, 安全生产目标责任书要逐级签订,不断完善体系。施工企业应由监督人员进行检查和督促,安全生产责任制和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制度应由企业建立并健全,安全保障体系也要得到很好的完善,安全生产操作规程和安全生产规章制度要制定。限期落实整改责任不明确、不健全的要求制度,体系不完善的施工企业,对于施工企业做到有章可循、违章必究。制定应急救援预案,建立施工特种作业人员持证上岗制度,建立安全管理能力和安全生产知识考核制度(针对企业负责人、项目经理、安全管理人员)。

2.2 要建立质量保证体系 ①不能因工程监理制的推行而将工程质量监督工作削弱,加强工程质量监督的政府职能。加大对设计、勘察单位的监督力度;对监理单位在施工现场表现的监督力度应加大;工程质量的监督力度也要大对。②建立健全质量责任制,施工企业必须改变其管理方式。企业内部组织结构应从企业实际出发并构筑,靠一定的结构支撑企业的发展,领先竞争对手的优势只有在结构合理、功能优化、职责分明的前提下才能形成,并具有企业的鲜明特色。内部秩序的重组要得到重视,工作秩序是一种纪律要求、一种责任要求,更是企业效率的保障。要按照分工协作和企业组织结构的体系进行相应的工程秩序建立。必须加大监理单位在施工现场的监督力度,建立与健全质量责任制。

2.3 成本控制要切实加强

2.3.1 应做好投标环节的成本管理 认真分析建筑市场上的招投标信息,工程信息筛选跟踪机制要建立起来,审批证件和项目的立项的真伪要分清,去伪存真,判断是否具有跟踪价值。以本企业历史数据或同行业报价中标资料为依据,建立投标报价压价预警机制。结合投资主体、项目类别最大幅度降低造价,分别制定地区差异等因素。经严密测算的管理费指标和直接成本不应受到最大造价降低幅度的侵蚀,投标工作绩效考核制度要建立起来,而且要是行之有效的,否则应考虑投标风险问题。

2.3.2 应坚持科学合理项目评估工作原则 结合本企业管理水平,国家预算定额为依据,作为本企业成本管理的指导文件,以科学合理的原则编制本企业施工成本定额,并以此为依据进行项目评估。

2.3.3 应抓好施工生产环节的“五个必须” 必须定期分析各费用中心、成本中心执行责任成本的情况,并进行考核与奖惩,及时纠正分析发现的问题。按可控性原则合理划分成本中心和费用中心,必须根据项目施工生产组织的特点和管理需要,以此作为成本费用归集考核的对象。必须完善,包括建立资产安全管理制度、员工岗位责任制、施工现场管理制度等,为项目有序、规范、高效地施工和完成项目评估指标做好制度上的保证,并在实际工作中严格执行。必须加强,上级业务部门对项目成本的检查、指导和监督,纠正措施和改进意见应及时提出,使企业避免遭受更大的损失。

2.3.4 完工后的成本考核与奖惩 要及时在项目完工后进行竣工审计;真正清理一个、并应逐一考核、做到完工一个就逐一奖惩。奖罚根据审计结果兑现, 并对项目遗留问题做出处理。

2.4 现场施工及技术人员 一个品质优良的项目工程,只有具备一支在技术过硬和经验上丰富的施工队伍和技术管理人员才能够保证完成。现场施工及技术人员是决定工程质量的成败因素,是工程施工的主体。在物质上鼓励积极进取的行为并培养凝聚力,针对对施工及技术人员应制定相关的奖惩制度,创造良好的施工环境。同时,权利分明,明确各个施工队伍的岗责体制,令出必行。

2.5 施工材料 试验不合格的施工材料不予许可进场,主要从原材料的选购及进场主抓现场材料管理,严把质量管理。施工过程搞好材料的试验及检验工作,需合理使用,明确材料存放职责、进场验收制度和发放流程,必须出具用于施工的主要材料产品的出厂合格证明。

2.6 环境问题 由于受影响因素非常多,施工现场的环境问题很重要,应具有相关环境质量的保证体系和管理制度。根据工程特点和具体条件,落实制度并采取有效的措施严加控制。

2.7 安全与文明施工 施工单位需要组织专门的安全小组布置严抓工作,安全与文明施工管理主要是针对现场防电、防火以及高空作业防护设施的而言,施工单位通过培训教育班树立作业人员的安全施工意识,防患于未然。

3 结束语

本文结合自身在建筑企业多年的施工管理经验简述了建筑施工管理应注意的问题及一些施工管理对策,施工管理过程中,一定要注意这些问题,并处理好,我们只有通过加强施工管理力度才能够保质保量地完成项目任务目标,为企业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郑立,张晚生.提高建筑施工现场管理水平的策略性思考.科技资讯.2007(23):224-234.

[2]邓才.建筑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与实施[M].北京: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2006,10-45.

[3]印明鸣.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管理常见的问题分析及对策.科海故事博览:科技探索.2011,(12):107-107.

4.建筑经济管理应对措施论文 篇四

新时期下建筑企业工会中暴露出很多问题,企业必须要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确保工会工作的高质量开展。由于传统工会的工作都是在相对封闭的状态下进行的,严重制约了建筑企业工会的发展,工会要充分认识到新形势给工会带来的影响,要积极探索出适合企业发展的新路子,要与时俱进及时调整工会发展的方向,提升建筑企业工会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使工会符合社会发展的需求。此外,企业工会要落实国家政策,创新建筑企业工会工作方法,同时要提高企业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充分发挥建筑企业工作的作用,实现建筑企业长远发展。

一、新时期建筑企业工会工作的重要性

工会工作是建筑企业重要的组成部分,为了适应新形势的发展,必须要完善企业内部的管理制度,相应的也要提高职工队伍的专业素养,当前建筑企业工会工作正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压力,所以提高工会的工作质量是非常重要的,企业要协调和处理好职工与企业之间的利益关系,要维护好广大职工的利益,要突出员工的主体地位,强化内部管理从而提高工会工作人员的思想政治水平。新时期建筑企业工会工作和生产经营离不开人才,优秀的“复合化”工会干部人才有利于建筑企业的发展和生产经营水平的提高,因此,应充分的认识到工会工作的重要性,并且高度的重视对工会内部的管理,从而促进建筑企业的稳定发展[1]。

二、新时期建筑企业工会工作面临的挑战

1.企业对工会工作不够重视

目前企业对工会工作不够重视,直接影响企业的发展。一些工作人员对工会工作不重视,工作态度消极,对工会工作没有积极性,思想上对工会工作没有足够的重视,从而形成唯利是图的观念,认为工作只是听领导讲话,在实践中首先考虑自身的利益,同时没有落实创新理念,将一些不良思想带到工作中,不利于企业的长久发展,使建筑企业在市场经济中不能立足,对工会工作的不重视直接影响企业的壮大发展,无法提高管理水平,从客观的角度分析无法适应时代的发展,从根本上影响了企业的生产经营水平。

2.工会工作人员素质不高

新形势下对工会工作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前建筑企业工会工作人员素质普遍都不是很高,缺少基本的工作素质,工会人员年龄偏大,整体结构不合理,这些原因阻碍了建筑企业的发展,部分员工没有提高自身素质的意识,思想觉悟不高,没有意识到工会工作的重要性。此外,企业没有相关的培训机构,导致工会工作者素质不能适应新时期工会要求,对自身的业务知识了解的不够,企业没有给员工提供学习的机会,工作人员没有创新意识,对自身的素质培养不够重视,工会的工作人员只是停留在单一的专业结构上,对建筑工会专业知识不了解,或是没有跟上时代的步伐,了解的太慢,当今社会发展给工会带来了更多的挑战,但是工会人员素质不高无法迎接挑战,企业也忽视了对员工素质的培养[2]。

3.工会工作方法过于传统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先进的信息技术已经成为企业发展的重要手段,为了跟上时代的发展,工会实践工作中要不断更新工会工作方法,在平时的工作中要树立创新理念,有效运用信息技术开展工会工作,这样可以避免被淘汰,目前工会工作方法过于传统没有与时俱进,部分工作人员没有了解网络平台,实际工作中仍然运用陈旧的工作方法,不利于建筑企业的发展,工作中难以适应新的发展需求,传统的工作方法不能深入开展工作,在网络信息的环境下不能利用网络创新工作方法,单一传统的工作方法,滞后了建筑企业的`发展,在网络平台上不能实现实时互动交流,不能紧跟时代的步伐,导致整个工会队伍工作方法过于陈旧,不能及时了解与职工切身利益有关的法律法规政策,不能利用网络渠道提高自身的素养,传统的工作方法停留在表面层次上,严重影响了工会工作的效率和服务质量[3]。

三、新时期建筑企业工会工作的应对措施

1.加强企业对工会工作的重视

建筑企业工会是我国工会的重要组成部分,现阶段企业对工会工作不够重视,无法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一些工作人员受到中国主流思想的影响出现拜金现象,工作人员为了眼前的利益不重视工会工作,没有意识到工会工作的重要性,越来越多的工作人员对工会工作不重视,开展工作时积极性不高,严重制约了建筑企业工会的发展,因此提高对工会工作的重视程度是非常有必要的,同时要求各个建筑企业要提高工会工作的重视程度,提高企业工会管理意识,积极调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工会的职能,从而推动企业的进一步发展[4]。

2.提升企业工会工作人员专业素质

企业工会工作人员要与时俱进,提升自身的专业素质,当今社会对企业工会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在工作中可以对相关的工作人员进行业务上的培训,以“精通自身业务,了解其他业务”为目标的“复合化”工会干部要求,为建筑企业培育出高素质的工会干部队伍,加强和完善自身的专业素质可以从根本上提高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提升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是推进企业科学发展的新要求,工作人员可以运用信息技术自主学习相关知识,在网络中可以获取大量的专业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这样才能适应新时期的工会工作,工作人员如果只停留在原有的素质和水平上,将不能适应新的变化和要求,不能很好地为建筑企业服务,因此提高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是非常重要的,只有这种才能为企业贡献自己的力量,工会工作人员专业素质高、能力强、才能更好的推动建筑企业工会工作的顺利进行,使建筑企业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提高员工对工会工作的积极性,提高工作人员专业素质有助于建筑企业蓬勃发展[5]。

3.创新建筑企业工会工作方法

面对新形势,工会组织要按照“巩固、发展、创新、提高”的要求,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努力开创工会工作新局面。创新是企业工会工作的内在要求,工会工作人员要树立创新理念,不断创新工会工作的手段和方法,企业要勇于创新直面迎接挑战,实现各项工作的新突破新思路,完善建筑企业的管理制度,将工作模式和工作方法进行创新,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改变了员工们的思维模式和利益诉求,为工会工作转型发展提供了新动力。利用网络信息交流平台加强企业员工之间的交流,大力推进“互联网+党建”工作模式,为工会工作搭建交流沟通平台,使工会各项业务工作信息和工作情况得到及时传递,有效提升工会工作效率。围绕工会的基本职能进行创新,加大维权力度的创新,给企业工会工作人员创造一个浓郁的学习氛围,创新工会的工作方法坚持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中创新,贯彻落实创新理念在具体的操作中要提高员工的创新意识,有助于企业内部形成良好的工作学习氛围,创新工作方法要维护职工的利益,确保企业工会可持续发展,要围绕工作方法进行创新,充分发挥企业工会的作用和优势,突出工会组织的群众性,树立创新意识和理念,建设创新型工会,创新建筑企业工会工作方法要以群众为出发点,以创新的工作方法实现各项工作的新突破。

四、结语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只有不断创新工会的工作方法,才能推动建筑企业工会稳定发展,新形势下对建筑企业工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积极探索和创新工作方法引导员工形成正确的思想政治观念,切实提高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从而提升对企业的归属感,为企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建筑企业要明确工会工作,为了确保工会工作顺利开展,建筑企业必须联合内部管理和外部经营,充分发挥建筑企业的作用和优势,工会组织要加强对工作人员的培养力度,使工作人员不断提高自己,为适应形势要对工会工作大胆的创新和改革,从而实现企业发展改善职工工作环境的新局面,因此必须加强建筑企业的工会建设。

参考文献:

[1]刘鹏辉.试论新时期企业工会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如何做好企业工会工作[J].经营管理者,(9):163-164.

[2]龙小伟.发挥工会工作优势助推企业文化建设——以国有企业工会工作促进企业文化建设的探讨[J].北京市工会干部学院学报,2014(1):14-17.

[3]孙际刚.试论新时期企业工会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的相互作用[J].改革与开放,(4):177+179.

[4]李德奎.把握企业工会工作着力点促进企业工会工作上水平[J].中国工运,(3):11-13.

5.建筑经济管理应对措施论文 篇五

建筑企业机电设备安装工程,所涉及到专业性知识较广,包括工业、民用、公用工程中的各类设备,给排水、电气、采暖、通风、消防、通信及自动控制系统的安装,都涉及到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等各种技术,极其复杂。它的安装生命周期始于设备采购,再到安装、调试、运行、竣工验收,技术含量较高,最终是以满足建筑物的使用功能为目标。目前大型工程对吊装、装配、检测技术的要求越来越高,这就需要从业人员要边做边学习安装技术及施工方法,不断更新施工技术及施工设备。机电设备的安装固然有自身的特点,又要结合建筑工程的特点,这就需要我们结合各种手段,来保证建筑机电设备安装的质量。

二、机电设备安装常见问题

(1)、机电设备的连接螺栓的问题;螺栓、螺母连接是机电行业的一种最基本的装配,连接过紧时,螺栓在机械力与电磁力的长期作用下容易产生金属疲劳,发生剪切或螺牙滑丝等连接过松的情况,使部件之间的装配松动,引发事故。

(2)、机电设备的振动问题;对于机电设备中的泵而言,比较常见的有壳体与转子同心度差、定子与转子相互摩擦、轴承间隙大以及转子不平衡等问题。对于电机而言,比较常见的有定子与转子之间的气隙不均匀、定子与转子之间相互摩擦、转子不平衡等问题。在泵操作过程中因实际参数与泵所标注的额定参数相差较大,就导致泵的不稳定运行,因此操作人员使泵在规定的额定参数下运行。

(3)、机电设备安装中的超电流问题;对于泵而言,当泵内存在异物、壳体与转子相互摩擦、轴承损坏等都会引起超电流问题。对于电机而言,当电机电源缺相、线路电阻偏高、过载电路整定偏小、功率偏小时都会出现超电流问题。对于工艺操作而言,当泵实际送介质远大于设计水平时就可能出现超电流问题。

(4)、电气设备安装存在问题;在隔离开关的安装时,若操作不当、接触面积不够、开关松动等都会使接触面发生氧化,进而增大电阻,导致触头出现烧蚀或者灼伤问题,可能导致事故的发生。触头未按照要求进行装配,分合闸速度、同期性、接触压力以及插入形成等不合要求,会出现熄弧时间过长,引发机电设备的绝缘质出现分解,进而可能导致断路器发生爆炸。

三、常见问题的解决对策

6.急诊护理隐患管理的应对措施 篇六

【关键词】急诊科 护理隐患 防范 护理管理

急诊科是抢救急、危、重症患者的重要场所。急诊患者病情危重,具有突发性、快速性、艰巨性及不可预见性等特点[ 1 ]。其护理特点是急、忙、杂,是护理风险高发的科室。我院于2009 年5月与韶关市急救中心联动,成立“120”接诊出车点,此外,还长期负责新生儿科出诊工作,因而加重护理风险。在接收和转送急危重患者过程中,对患者护理,对病情变化进行观察及对潜在的危险因素进行评估并作出及时、准确、有效、安全的处理,是确保急诊危重患者得到有效、安全救治及提高抢救成功率的一个重要环节。如何有效避免护理风险,防范护理缺陷事故和护理纠纷的发生,为患者提供优质、高效、安全、满意的服务,是急诊科护理工作的重点。

1、提高护士的风险管理意识:针对护士风险防范意识和法制观念不强这一特点,我们将《中华人民共和国护士管理方法》、《护士条例》、《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核心制度》以及最近生效的《侵权责任法》等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印发到每位护理人员手中,在自学的同时利用晚上时间组织学习,并对相关知识进行考试,结果记录在当月的考核档案中。及时对本科和其他医院、科室相关安全信息进行共享和讨论,使护士及时了解风险管理的最新动态,了解临床护理风险事件中的常规种类,如观察病情不细致造成风险,错误或机械的执行医嘱,以及查对方法错误等。医疗过程中的证据保存等也是减少医疗风险的有效措施。【1】

2、提高护士的业务素质和应变能力:急诊患者的疾病种类复杂,健康基础不同,出现病情随机性大,病情转变快,急诊护理范围涉及广泛。临床中需要紧急救治和严密护理的病种,如心跳骤停,各种类型休克、多脏器功能衰竭、严重创伤、急性昏迷、急性呼吸衰竭,中毒等其病情复杂,护理难度亦大。因此,急诊科护士除了掌握一般护理技术,还必须掌握心肺复苏、人工气道建立、电复律、洗胃等急救技术并能在现场评估病情,迅速作出判断,给予及时有效的抢救。加强科内业务学习,请科内骨干护士示范急救操作和讲解急救理论知识,定期考核,并请上级医院护理专家讲课,鼓励护理人员参加不同形式的学术会议,以提高理论水平,并开阔视野。在急诊工作的护士大多数都有较多的临床经验,但有时专注的项目可能有所不同,加强 护士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是较快提升护士应急技巧的关键。

3、完善各项制度

3.1 : 建立健全急诊科的各项制度和职责,如交接班、查对、分级护理,病历书写、抢救工作、护理会诊、无菌操作与消毒隔离、设备维护和保养、药物保管与更新,医疗事故及意外事件处理与报告,患者护送制度等,白班、中班、夜班等各班职责,高级护士查房及考核制度等。

3.2:护送制度,制定急诊危重患者腕带使用制度、疾病护送标准。按照疾病种类,特殊疾病要求制定特殊护送流程,根据病情要求指派护理人员送急危重患者进行特殊检查和住院,护送过程中随时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并及时处理紧急情况,制定急危重患者护送登记本,内容包括患者基本信息如姓名、性别、年龄、诊断、生命体征、意识状态、瞳孔检查、治疗等以保证

患者从进入急诊科到专科均能得到迅速有效的治疗,成立专门的护送人员,组织相关人员学习急诊危重患者护送流程,搬运方法和护送安全制度,设置急诊护送班专门护送急诊危重患者。制度中明确要医生陪同的一定要有医生同时监护。【3】

3.3: 奖惩制度:采用积分制实行行之有效的奖惩,对每一项制度和职责进行量化给分,并不断完善相应的分值,达到奖罚分明,并提高护士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所有制度在工作中完全体现而不是在纸上。

3.4 :沟通制度: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容易焦虑,易于发生争执,这对护理中的沟通交流技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护士在工作中应多换位思考,注意语言的规范性、礼貌性,同时注重非语言交流的作用。急诊护士缺乏与患者沟通交流的技巧,护士在工作中表情呆滞,语言生硬,缺乏同情心,加之患者心态焦虑,容易导致矛盾发生,对患者病情产生的影响。因此良好沟通显得尤为重要。特别请高年资的护理师以及心理医生来科室辅导沟通技巧,并采用情景模式反复演练已达到自如的与患者及家属良好的沟通。【2】 3.5:安全日制度,每周一次查找护理工作以及科室内部与护理无关但可能影响医疗行为的隐患,做到防患为未然。安全日采用零报告制度。

4、护士长参与值班,坚持查房,护士长坚持每月值中夜班1 次,急诊夜间繁忙,护士长跟班可以了解班次运行是否正常,护士接诊、转诊急危重患者的流程是否存在不足,同时也可以检查急救技术操作,进行指导并改正,发现问题及时组织科内学习、讨论。护士长应进行不同时段的查房,对特护、一级护理、基础护理、护理文件书写、消毒隔离、急救物品及药品、护理操作、患者满意度及健康教育进行观察、督促和必要的指导。

5、小结: 积极有效的急诊护理隐患管理不仅提高了护士的业务素质和风险管理意识,完善了科室各级制度,提高了护理队伍的整体水平,更重要的是护理工作的到位不仅给患者的健康带来社会效益,也因护理风险防范的提高而有力的支持了医院的文明建设及维护了其社会形象。2009年至今,我科未发生一起严重的医疗护理纠纷,尤其安全日和证据保存,明显增强了我科工作人员的法律意识,更多的懂得使用合法手段保护自己已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参考文献:

1、孙爱玲 《中外健康文摘》2009年第17期

2009-7-27

7.建筑经济管理应对措施论文 篇七

当前我国的建筑行业不断发展, 同时建筑施工尤其是民用建筑的建设数量也在不断的增加, 但是在当前的施工管理中还存在着不少的问题, 调查数据显示, 有35.3%的施工管理人员对自己的职责没有全面的了解, 还有5.8%的建筑施工管理人员知道自己的职责但是没有严格按照职责的要求去展开工作, 这些都为施工管理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同时也影响了建筑的整体质量。

2 民用建筑施工管理中的常见问题

2.1 工程概况

某民用建筑工程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施工方式, 建筑的总面积达到20182㎡, 建筑的高度达到了21.5m, 地上一共有6层, 且工程对质量的要求非常高, 工程施工的时间只有228天, 工期紧, 任务重, 对施工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2 工程的质量存在问题

2.2.1 施工前期的质量管理出现问题

在施工材料的准备阶段可能会出现没有按照施工的标准和要求进行施工的现象, 材料很有可能不符合施工的要求, 同时还有一些人会从中间收取一些经费, 不合格的材料直接会导致建筑工程的质量也不合格, 根据有关人员的统计, 由于材料不合格而引起的工程质量问题占所有质量问题的30%, 技术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 在选择操作人员时没有严格按照相关的职业标准和要求, 这样就会使得建筑工程的施工人员在专业知识和素质上存在着十分明显的不足, 管理思想上也相对比较落后, 所以在施工中也非常容易出现一些严重的安全隐患, 给后续的施工过程带来了非常不利的影响。

2.2.2 施工阶段存在质量问题

施工流程是工程质量管理最为明显的一种展现, 所以在实际的管理工作中一定要做好施工现场的管理工作, 但是有一些施工单位没有严格按照施工的要求和标准去执行, 同时在图纸设计的过程中也没有完全体现出业主的需要, 建筑的质量不能满足其要求。

2.3 进度管理没能达到预期目标

2.3.1 对计划没有重视, 流于形式

一个好的计划只有在付诸实施之后才能体现出其实际的效果, 在计划的安排上一定要更加的具有专业性和合理性, 但是在该工程的建设中没有按照相应的要求去施工就会使得预定的一些目标无法成为现实, 该建设企业在施工的过程中在制定计划的时候没有考虑到时间因素, 只是应付了事, 在以后的施工中也没有施工计划表的具体指导, 施工者在施工中规范性非常差, 这对施工的质量和效率都产生了十分不利的影响, 在建设的过程中也没有按照施工的计划进行, 所以严重耽误了工期。

2.3.2 没有很好的掌握质量、成本与进度之间的关系, 造成计划有偏颇

在制定计划时, 没有充分的考虑到实际的影响因素, 质量和成本之间是存在着密切的联系的, 如果施工的计划出现了变更, 施工中需要的资金和成本也是要有一定变化的, 这样也就直接影响到了施工的质量, 所以一定要掌握好施工计划和施工质量以及施工成本之间的关系。

3 解决民用建筑施工管理问题的应对措施

管理是实施的关键, 同时管理的工作是很艰巨的, 需要应对各个方面的问题, 有着很大的挑战性, 要合理的安排人员、后勤, 还有进度、质量、安全等各个层面的问题, 如果管理者自身能力达不到反而会造成自身手忙脚乱, 对工程的进度起到了反作用, 导致项目没有按照质量和时间的要求完成。

3.1 做好工程中的安全管理

在建筑施工中的安全问题应该是最应该受到人们重视的一个环节, 施工现场是相对比较复杂的, 如果不对其进行严格的控制就很有可能出现非常严重的安全问题。

在安全生产的过程中最为重要的就是加强安全教育的力度, 在施工中一定要对施工人员进行全面的安全培训, 同时也要将施工人员的健康和生命安全作为重要的因素, 同时还要在施工的过程中经常对安全生产情况进行监督和汇报, 将在施工中出现的所有安全隐患如实的报告给上级的主观部门, 同时还要对施工人员做好相应的安全知识的推广, 这对整个施工中的安全状况都会有非常明显的改善。

3.2 做好材料设备管理

施工现场的材料和设备是非常多的, 但是它们又是建筑施工中所必须要用到的, 所以做好设备和材料的管理工作对保证施工的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如果在管理的过程中无法达到相关的标准和要求, 就很有可能造成材料和设备的损坏, 从而也对下一步的施工造成了十分不利的影响。

3.3 严格把好施工质量关

在施工管理中还要严格抓好施工质量控制工作, 以本工程中的混凝土浇筑施工为例, 施工管理人员采取了以下质量控制措施:在混凝土浇筑施工中应该保证施工的连续性, 在分层下料的过程中振捣的厚度应该至少在500mm, 该建筑的层高在3.9-4.5m的区间内, 所以混凝土柱采用的是串筒下料的方式, 在对框架柱混凝土浇筑之前应该首先浇筑一层和混凝土厚度相同的水泥砂浆, 一般情况下, 其厚度应该保持在5-10cm, 混凝土在进行分层浇筑的过程中应该保证振捣密实, 同时振点之间的距离也应该予以严格的控制, 通常要在400-500mm之间, 在对结构的上层进行振捣的过程中, 振捣棒也应该插入到下层放得混凝土中, 其深度大约要在40mm左右, 同时间隔时间应该保持在初凝的时间之内。

3.4 提高团队效率和协调能力, 控制工程进度

要想使工程的进度得到控制, 必须从这几方面去解决:首先, 提高团队的施工效率。可以选择有目标有口碑的团队, 在施工前期进行相关的指导和要求, 避免懒散的施工人员参与项目。对项目的负责人要进行严格的挑选, 管理人员要认真的考核, 不能马虎地将项目交给不信任的团队。

结语

民用建筑施工在我国所有的建筑施工中占据着非常大的比重, 所以其施工的质量也成为了城市建设和人们生活质量提升的一个关键的因素, 保证高质量的施工管理就成为了该工作的关键, 所以在施工管理中一定要做好相应的管理措施, 同时针对施工管理中容易出现的问题还要采取一定的对策加以解决和完善, 这样才能有效的保证施工管理的功能得以充分发挥。

参考文献

8.建筑经济管理应对措施论文 篇八

关键词:建筑施工管理;问题;措施

在建筑行业中,施工管理具有着重要的意义建筑施工管理具有综合性和复杂性的特点,和其它管理工作不同的是对于人才的需求量较大、生产周期较长、并且存在一定的危险性。建筑行业的发展对于我国的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支撑作用,因此应当寻求具有中国特色的建筑施工管理方法,以满足不断变化的建筑市场的要求。

一、建筑施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施工管理方法落后

在市场经济和现代技术的大力推动下,建筑领域中的技术取得了巨大的发展,但在施工管理中仍然存在明显的缺陷。例如工程分包现象的存在,使得施工管理的效果受到很大程度的影响,在进行主体工作的划分时,会出现职责的划分不清,造成管理的混乱。在进行工程的交接和责任的划分时,很容易就会出现分工和责任不明确,各个部门之间不能进行有效的沟通,使得工程的整体管理受到严重的影响。在进行工程的交接时,各个建设单位会由于出现的问题产生责任推卸,对工程的进度产生影响甚至产生返工现象。

(二)安全意识不到位

在我国的建筑行业中,较以往,安全管理的水平得到了有效的提高,但相对于技术和管理措施的发展,仍需要进一步的提高。原因是在建筑施工过程中,未能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意识,安全法律观念和法律意识较淡薄,一些施工方故意逃避责任。另外,在进行生产的过程中,待遇与施工人员的安全教育不到位,员工在进行岗位操作前没有经过相应的安全培训,不能掌握安全操作规程和操作方法,对自身安全的重视性不够,施工单位没有做好相应的应急预案,导致安全事故频频发生,在对施工中出现的违反安全生产条例的行为不能够进行及时的制止和正确的管理,知识片面的采用处罚的形式,不能针对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没有起到真正的管理效果。

(三)材料的管理和控制不到位

在建筑施工的过程中,使用到的人力和物力较多,因此,如果缺乏有效的控制方法,就会出现管理的疏漏。在原材料的使用中,如果不能够对材料的数量进行具体的掌握,现实存在的数量和工程实际使用的数量存在差距,会给施工进度和施工质量造成一定的影响。在进行检查的过程中由于通常只采用抽查的方式,不可能具体到每一个使用的材料中,因此就会出现遗漏。

(四)人力资源匮乏

在建筑行业中进行人力资源的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管理方法相对落后,不能够满足现行的市场经济的要求,在进行管理时不能够遵循市场经济特有的特点,在进行人力资源配置时,不能实现最大程度的优化。在人才的管理过程中产生的问题较多,没有健全的激励机制,管理人员的积极性较低。在建筑行业中的文化建设内容较落后,不能够起到对全体人员的凝聚作用。在进行人才的使用过程中忽略培训的重要作用,或在进行性培训时只是追寻培训证书的获得,并未重视培训的实际效果。

二、建筑施工管理问题的应对措施

(一)完善管理体制

提高建筑工程的管理质量需要建立健全的管理体系,使其能够满足现代建筑行业的发展要求。

1、保证施工管理制度的科学性,在建筑工程中,由于建筑方对自身利益的考虑,就会采用分包的形式将工程分段承包给不同的建筑商,这样,不仅降低了工程的整体质量,在管理中也会出现各种问题。因此,就必须要采取相应的措施,减少问题的产生,确立分工明确和相互协调的管理制度,将建筑中的各个阶段进行有效的结合。

2、实行严格的监督管理制度。确保监督机制的完善和可实施能够有效确保工程管理和工程建设的质量。

3、采用有效的方法控制工程成本。在工程的建设过程中,要采用相应的技术和有效的管理方法,对生产过程中产生的资料和资金的消耗进行合理的计划、实施、监督和控制。对照预先制定的施工计划,对在工程中产生的各项费用进行控制,实现成本的控制目标,保证项目的经济利益最大化。

(二)重视安全生产

在进行建筑施工管理中,要重视安全生产的重要性,在施工中,技术人员是施工的主要领导者,因此就需要做好相应的技术交底,消除生产中存在的安全隐患,防止在施工过程中出现安全问题。加强对于违章操作的管理和控制,减少因违章操作造成的安全事故问题。建筑企业应建立完善的规章制度,做好安全控制,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完善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在施工企业中,应配备专门的安全监督管理人员,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完善安全保障体系,对于操作规程进行明确的规定。对于安全落实不到位和制度确立不完善的企业要进行限期整改。制定相应的应急实施方案,保证特殊岗位的操作人员符合技术规定。实施定期的安全生产知识考核,加强全体人员的安全知识学习。

(三)建立完善的质量保障体系

1、在进行建筑施工管理中,要切实落实监理质量监督制度,发挥政府的职能,对设计和施工单位进行严格监督,保证工程的建设质量。

2、实行质量责任制,转变管理方式。在施工企业中,应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建立满足管理需要的组织机构,带动企业的发展,保证其结构合理、职责明确,使其具有自身的特色,在进行组织内部的秩序管理时,要进行严格的纪律要求,保障企业自身的利益。在建立工程秩序时要遵循分工协作的前提,保证工程秩序的合理性和可实施性。

(四)加强成本控制

1、严格控制投标阶段的成本投入。在进行招投标的过程中,要综合考虑建筑市场中的招投标信息,做好工程信息的了解和有效利用。在进行投标文件的审批时,要确定相关证件和项目的真实性,并对其具体的经济价值进行判断。对本企业中的历史数据和相关报价进行参考,确立相对应的预警机制,防止在竞标的过程中出现压价的不正当竞争行为。有效结合主要投资方和项目的种类,合理降低造价。确定管理费用的指标和使用成本,保证其不受到造价降低的影响。

2、保证项目评估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在进行项目评估的过程中,要结合本企业的管理水平,以预算定额为依据,对施工成本进行合理预算,并根据预算出的成本作为依据实施项目评估。

3、对成本的使用情况进行严格控制。在进行成本和费用的划分时要保证其可控制性,依据项目施工生产的特点和管理要求进行成本费用的使用考核。完善资产管理制度、岗位责任制度和现场管理制度。加强对于项目建设的成本管理和监督机制,对成本管理中出现的错误要进行及时纠正和及时改进,减少企业的损失。

4、加强对于成本的考核机制。在项目完成后进行竣工验收时,要对项目中涉及到的个性进行认真检查、核实,根据最终结果实行奖惩制度,对项目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彻底解决。

结束语

建筑施工管理涉及内容较多,过程较复杂,因此在进行管理的过程中就需要针对不同项目的特点进行正确的分析,对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采用科学的方法进行解决,从根本上提高施工管理的质量,保证施工管理的有效进行,促进建筑行业的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邱创兴.建筑旄工管理中存在的闯题及解决办法[J].建筑工程.2009(2).

[2]盂献壁,李娜,乔保国.浅谈建筑工程质量控制[J].山西建筑,2007(24).

[3]周敬帮.论现代化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的发展及创新[J].工程与档案管理, 2008(11)

9.建筑经济管理应对措施论文 篇九

摘要:近年来,电力企业线损管理已成为制约我国电力事业发展的重要问题,在农村供电系统管理中线损管理因受到自然和人为因素的综合影响,致使线损管理工作难以顺利进行。此外,线损管理是衡量现代化电力企业管理模式的指标之一,有效降低电网中线损,成为提高供电效率、降低运行成本的重要环节和工作内容。因此,本文针对电力企业线损管理存在的实际问题进行分析谈论,提出应对方案,为我国电力企业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线损管理;电力企业;应对措施

一、现阶段线损管理存在的问题

1线损产生的原因分析

第一,由于我国供电系统中电线和供电设备中使用的原料为铜质或铝质导电电线,在电力传输过程中因导线本身存在电阻,会产生电力损耗现象,在电力从供电设备传送到使用端时,电能将在传输过程中降低。

第二,在电力系统中变压器运行需要依托交变磁场进行升压或者降压作业,而电动机也需要在磁场作用下正常运行做功,因此,磁场是现阶段电力系统中不可或缺的,电流在经过磁场过程中在磁场作用下线路将电脑转化成热能进而损耗了电能,造成线损现象。

第三,线损管理工作方法不当,管理措施不到位,也是造成线损严重的关键因素之一。近年来,我国电力事业发展规模不断扩大,电力系统覆盖率快速提高,随着用户数量的增长,导致部分地区电力系统管理人员缺乏,某些地区出现用户偷电现象。此外,因电力系统管理体制不完善,法律法规和技术导则并不具体,因此,一些电力行业内部人员故意钻法律漏洞,在工作中滥用私权,谋取私利。技术人员在日常工作中电力数据记录工作可能出现疏漏,或技术人员设备操作不当,导致供电系统出现线损。

上述原因均可能造成电力损耗,线损过大能够很大程度上提高供电系统运行成本,因此,理想状态应将线损降到零。

2线损管理存在的问题

第一,电力管理体制不健全,管理模式僵硬,无法有效应对实际工作中随机出现的事件。当前,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区人民生产生活与电力系统息息相关,城市发展离不开电力系统的不断完善。随着对用电需求的不断增大,供电设施和电力系统飞速发展,然而由于对电力管理工作的忽视,导致管理模式陈旧,与供电新技术、新模式不匹配,在电力管理实际工作中出现了很多前所未有难题。例如:对于用户偷电行为,在电力管理体制中并未提及该方面行为的处理方式,因管理方面的漏洞,致使偷电用户越来越多,偷电量也随之加大,这不仅给电力事业发展造成严重困扰,同时,因用户私自偷电保护措施不到位造成的伤害事故也屡见不鲜。供电公司属于国企性质单位,在公司运营中因电力垄断行业特征,使电力公司在管理体制方面存在消极怠工现象,员工工作缺乏热情,公司内部鼓励机制较少,对于新型设备和新技术的掌握能力不足,管理人员理论知识更新无法满足公司发展的步伐,导致电力供应系统发展与管理体制更新之间无法衔接不连贯。

第二,管理人员自身素质和管理能力不足。线损管理人员应具备较强的专业技能和丰富的工作经验,目前,供电企业因对线损人员需求量较大,在人员招聘中对专业技能的要求有所降低,但线损工作需要严密的管理控制,一旦出现组织协调或者技术处理不当等问题,则可能造成严重的电能损耗,增加不必要的电能供给。我国部分县级城镇供电设施较城市落后,在各户电表记录设备中通常采用多户联制,共享一个电表记录用电情况,加之对电能损耗管理不完善,用户偷电漏电现象不易被发生。为缓解这一问题,我国提出将电表进行分户记录的方式,即一户采用一个电表记录电量使用情况,由此将用电量浮动和电费更加清晰直观地反映出来,提升了电力管理者的工作效率和准确性,也防止了用户偷电现象的发生。此外,电力公司内部工作人员因自身素质问题,也常常导致电能损耗严重。例如,某些电能用户位置较偏远,抄表员为避免长途跋涉进行抄表工作,进而私自估算用户用电量,估计电量与实际用电量存在较大差别。

第三,电力公司营销管理系统存在问题。近年来,我国发展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电能供给,电力公司规模和电网供电系统很到了很大的提升。特别是乡镇供电能力较以往有很大提高,然而电网系统的规模的扩大,势必造成电力管理任务的加重,若管理工作不能及时得到提升,顺应电力公司发展,势必会造成电能的大量损耗,增加电力公司的运行成本。我国城市化发展步伐不断加快,用电市场不断扩大,而电力公司数量却为数不多,市场需求远大于电能供给,且电力公司均为国有企业,因缺乏市场竞争机制,导致电力公司管理人员对于电力营销方式和服务等环节重视程度不够,电力销售也缺乏创新服务意识,电力市场化扩展效果并不明显,营销模式也较陈旧。

第四,因电网线路设计不当造成线损。主要包括以下四方面:(1)线路布局规划不合理。目前我国输电线路多为远距离输电系统,供电线路规划线路过长,部分电网系统设置为迂回线路,加重了远距离输电电能在电网中的损耗量。(2)电阻和变压器损耗电能。电力设施本身存在电阻量,当线路中有电流流过,难免造成电阻损耗电能,通常电阻损耗电量与电流平方成正比关系。由于电阻无法消除,因此,电网中电阻损耗的电能是不可避免的,可视为正常电能损耗。(3)供电设备设置不当,或出现故障未及时维修。我国供电设备检修工作对于电网平稳运行意义重大,若供电设备存在运行问题未及时处理,则可能造成电网系统运行负荷加重,进而增大电能损耗。(4)电能损耗估算方法不科学。我国电能损耗量计算是依据经验公式推算而得,但在实际工作中,因不同电网系统中运行状态不同,电能损耗和考核指标也各不相同,同时,电能损耗受诸多偶然因素影响,因此,根据固定公式推算而得的电能损耗量与实际损耗偏差较大,致使电能指标检验出现偏差。这样产生的后果主要为:一方面,增大电力公司线损管理工作人员工作量;另一方面,无法准确制定线损事故应急对策。

三、改善线损管理的具体措施

1完善管理体制

建立健全电力公司管理体制,完善管理制度事降低电网中电能损耗的有效方式。为建立健全管理体制,一方面,应将偷电漏电手段进行细化,并对应偷电行为制定惩罚措施。另一方面,应由政府相应管理部门对用户用电量定期进行核查,确保查表员实事求是。

2提高管理人员综合素质

提高电力企业内部工作人员自身素质和职业素养。首先,在公司人员聘用前应对应聘者专业技能和相关工作经验进行全面考查。入职后还应设置岗前培训和讲座活动,不断技术和管理人员的知识体系,学习国际先进管理模式和电力系统设计理念等。其次,公司应完善激励制度,赏罚分明,对于积极创新,工作态度积极的员工应给与适当奖励,对于工作懈怠的人员,应及时纠正其价值观,加强其职业使命感、道德感,提升其服务意识。

3无功补偿

在供电系统中无功补偿能够提高电网中电能功率因数,进而降低电能再电网传输过程中出现的损耗,以提高供电输送效率。无功补偿在电网中非常重要,合理设置无功补偿位置,是降低电网中电能损耗的关键,设置不同位置,降低的电能损耗量也不同,此外,设置位置不利于供电系统正常运行,还可能造成电压不稳,磁场分布不均,破坏电网中电容器或其他供电设备。

4做好线损分析工作

在电网运行管理工作中各阶段均应融入线损工作,制定规范的工作制度和内容,并针对各电网不同电压、台区等进行具体分析,制定详细的线损分析工作,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第一,对线损分析工作进行核查,搜集近年来当地电力系统供电水平变化数值,计算多年平均线损值和变化幅度,将所求电网线损数值与多年平均数值进行对比,分析引起线损变化的原因,以判断线损数值的合理性。

第二,通过线损计算公式推断理论线损率,并与实际测得线损结果进行对比,对比二者差值,求得二者相关性。为公式计算修正系数和判断电网系统运行是否稳定做基础。

第三,对比用户单独电表数值与总表数值,若用户电表数值与总数值差别较大,则可推断该用户计量电表出现问题,为确保电力工作计量准确性,应及时更换新电表。

5加强电力营销管理

电力企业发展应与市场需求紧密结合,保持市场竞争性和动态性,提升电力企业营销管理模式,加强电力行业工作人员的服务意识,改进原有管理体制,与新时代市场化经济发展更加匹配。梳理电力营销新理念:一方面,建立完善的市场分析系统,在准确掌握市场动态变化、电力需求量、消费者心理的基础上,制定更为合理的电力营销方案,大力开拓电力市场范围。另一方面,树立品牌意识,建立良好的消费者口碑。良好的营销管理是我国电力企业发展,降低电能损耗有效方式。

四、结语

10.建筑经济管理应对措施论文 篇十

摘 要: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而作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义务教育更是受到了社会各界关注。近年来,义务教育公用经费逐年上涨,如何合理的对义务教育公用经费进行合理分配,使其发挥出最大效益,成为当前教育部门面临的一大问题。本文主要通过对当前我国义务教育公用经费管理、使用现状进行简单分析阐述,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有效改革措施,以期为我国义务教育学校公用经费管理提供有效的理论参考依据。

关键词:义务教育;公用经费管理;使用效益;管理对策

教育的重要性对于一个国家的发展不言而喻。近来年,我国教育事业发展蒸蒸日上,国家在教育事业中的投入也逐年增长,作为教育经费中重要组成部分,我国义务教育学校公用经费主要用于教学设备采购、维修、后勤服务以及教学活动等方面。其应用是否合理规范,关系着学校的正常运行及发展。因此,义务教育学校公用经费管理显得尤为重要,而目前我国义务教学学校公用经费管理仍然存在着许多的问题,严重影响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

一、义务教育学校公用经费管理重要性

(一)教育经费概念

教育经费是指国家从国家预算中支出的用于教育事业发展的费用,其投入以政府方面为主,同时,也包含私人投资费用,而私人投资多来自企业、社会捐助。近几年,私人教育经费捐助逐年上升,由此可见,教育发展受到了更多人的关注和重视。

(二)义务教育学校公用经费管理的重要性

教育经费根据其使用用途可分为两大类,一是经常性公用经费,二是专项性公用经费。但两项经费存在都是主要以维持

学校日常运转为目的。专项性经费常用于学校建设发展。而其管理关系着学校运转情况。许多学校在教育经费方面投资较多,却仍出现经费不足问题,其原因主要在于经费管理不当。而随着教育制度的不断改革,国家对教育事业发展越来越重视,教育经费投资也逐年上涨,这在一方面改善了义务教育学校教学条件,同时,也使提高了义务教育学校的开支标准,导致许多学校缺乏经费管理意识,教育质量也长期处于平稳状态。甚至一些学校因教育经费管理混乱,导致学校经费紧缺,严重影响学校正常运行发展,因此,只有实现教育经费合理化管理、勤俭办学、统筹兼顾、量入为出才能有效促进我国教育事业健康发展。

二、当前我国义务教育学校公用经费管理现状分析

(一)学校领导缺乏教育经费管理意识

在我国传统教育中,多以应试教育为主,大多数学校为提高升学率,纷纷将教学作为学校发展中心,而学校教育质量的好坏,也通常以学生考试分数作为衡量标准,在这一发展背景下,学校领导多将精力发展教学管理中,忽略了教育经费管理的重要性。加之,许多学校对财务管理没有建立明确的考核制度,学校领导财务管理知识缺乏,无暇顾及经费管理问题,导致学校经费管理混乱不堪。

(二)缺乏规范的会计核算制度

就目前我国义务教育学校财务管理整体来看,会计核算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会计科目及经济事项混乱,经费使用没有明确的记录,导致经费用途不明。特别是某一项目经费开销过大,会计通常采用分摊方法,将超支费用分摊到其他事项开支上,导致支出混乱。第二,缺乏经费支出凭据。许多学校在经费支出凭据方面存在伪造、变造嫌疑,经费使用分项不明确,后续难以查证其使用是否合理。加之,许多学校贪污腐败现象严重,许多领导通过教职工福利名义,将教育经费占为己有,致使学校正常运行受阻。

(三)经费预算编制缺乏科学、合理性

合理的预算管理是教育经费使用合理化的重要保证,同时,也是影响教育经费使用效益的重要因素。而在目前我国义务教育学校经费预算编制管理中,还存在以下问题:(1)学校经费预算制度混乱,经费预算项目与使用项目出现不符现象,造成教育经费预算记录混乱现象。(2)经费预算管理缺乏科学、合理性。特别是经费预算项目分配没有原则,导致预算指标混乱,各项目出现分配不合理情况。(3)缺乏预算控制管理机制,导致教育经费实际应用偏离预算目标。(4)缺乏专门的经费管理机构,经费管理问题责任未落实到个人身上,一旦经费管理出现问题,便出现责任推诿现象。

(四)缺乏专业的财务管理人员

就目前义务教育学校财务管理队伍整体来看,财务管理人员学历及专业素质普遍偏低,甚至许多学校将财务管理定义为后勤服务,未认识到财务管理的重要性,加之,缺乏规范的奖惩管理制度,财务人员工作积极性不高,在工作中,出现敷衍现象,难以对教育经费进行规范化管理。

三、改进我国义务教育学校公用经费管理的可行性措施

(一)加强校领导教育经费管理意识

在学校教育发展中,校长不仅肩负着学校未来发展方向的总设计师,同时,也是保证学校正常开展教育活动的核心人物。因此,要想使学校财务管理更为规范、合理化,必须让校长认识到财务管理的重要性,增强其财务管理意识。对此,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进行:(1)明确个人财务管理责任。学校应举办财务管理培训活动,鼓励学校工作人员积极参与其中,相互进行考察活动及经验交流,并从中吸取现代先进的财务管理理念。同时,校方领导应看清自身在财务管理中充当什么角色,对自身责任有一个明确的认识。(2)积极做好财务监督管理工作。作为校领导,校长应重视财务管理制度的建立,并严格按照财务管理制度,对财务人员进行绩效考核,确认教育经费是否有滥用、乱用及贪污情况。

(二)加强学校内部管理,杜绝贪污腐败现象

要想保证学校教育正常运行,必须保证教育经费的合理使用,全面提高教育经费使用效益。对此,学校应对经费管理措施进行修订,建立完善的经费财务管理制度,明确经费各项收支明细,特别是经费使用前,应严格按照审批、审核、支付以及核算流程进行,严惩贪污腐败,以保证经费使用合理。

(三)强化经费预算控制管理考核制度 如果没有完善的考核制度,经费预算难以顺利实施,这就要求各学校必须不断加强经费管理制度。因此,在公用教育经费管理中,应根据学校实际发展情况,建立行之有效的预算绩效评价体系,以便对公用教育经费预算进行有效的监控考核,以确保其预算顺利实施。

(四)提高学校财务管理队伍管理水平

只有全面提高财务人员业务管理水平,才能有效提高学校公用经费管理效益。因此,学校应全面加强财务队伍建设,提高财务人员专业理论知识及实际操作能力。如定期聘请专业的财务管理人才对学校展开培训活动,详细向财务人员讲解业务知识、技能以及财经法规等内容。促进各学校财务人员之间进行交流沟通,使其相互分享管理经验。建立完善的奖惩制度,在管理工作中,做到赏罚分明,充分调动财务人员工作积极性。另外,学校还应定期安排财务人员进行专业培训,并建立完善的职称评价体系,为财务人员提供更广阔的职业发展空间,从而有效保证财务管理工作顺利进行。

四、结束语

义务教育是我国教育根本,关系着青少年的健康发展。因此,其发展显得尤为重要。近年来,我国对义务教育发展越来越重视,将其定为九年义务制教育,并在各义务教育学校中投入相当多的资金,这也就要求各义务教育学校必须不断加强财务管理。而我国大多数义务教育学校经费管理意识缺乏,财务管理薄弱,造成经费管理混乱局面。而要想改变这一局面,使我国教育经费管理往规范化、科学化方向发展,就必须不断加

11.建筑经济管理应对措施论文 篇十一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管理;问题控制;重要性

伴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建筑行业之间的竞争不断加剧,建筑企业为了获得更多的生存空间,逐渐开始内部改革,开始重视建筑工程质量的提升。而加强对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中的问题控制是提升建筑工程质量的关键所在。现如今,在施工管理过程中,还有一些问题制约着我国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的提升。本文着重从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的重要作用,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对相关的问题的应对措施这三个方面对建筑工程的施工管理进行论述,希望对提高建筑工程施工管理质量有所帮助。

一、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的重要作用

在现代的市场经济体制下,建筑工程施工管理对建筑企业的发展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在很大程度上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的好坏直接决定着建筑企业的经济效益、长远发展等。在建筑工程的施工管理中,随着建筑样式、规模、用途、类型等的不断变化,施工管理的内容也发生了较大变化,其中,施工质量方面的管控是最重要的管理工作之一。由于建筑工程的施工很容易受到天气变化、施工技术、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随着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等的不断推广和应用,建筑工程的施工管理要求变得更高,需要充分配合才能发挥新材料、新工艺和新技术等用途,从而使各种因素的影响减小到最低。在现代建筑工程的施工过程中,最常见的施工方式是多工种交叉施工,而这种施工方式需要严格的施工管理才能确保工程有序进行,保证整个建筑工程的质量。由此可见,施工管理在建筑工程的施工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对于促进企业经济效益不断提升和常用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二、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安全方面存在的问题

虽然我国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中施工安全经常反复被强调其重要性,然而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很多安全隐患依然存在于施工现场。首先,建筑工程施工前,制定的安全责任制度不够完善,在施工工程中,安全生产体系、安全管理机构的人员配置没有落实在位,不能充分发挥其作用,相关的安全管理工作也不能认真贯彻和落实,导致安全管理出现失效情况。其次,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的措施、施工技术、安全设备等没有落实到位,对施工人员的安全教育形同虚设,现场施工人员安全意识淡薄,致使建筑工程施工过程存在较多安全隐患。最后,建筑企业对施工安全管理的经费投入较少,很多安全保障工作得不到及时、有效的开展,给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带来极大威胁。

(二)质量方面存在的问题

在建筑工程的施工中,质量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有:首先,在企业的内部管理中,存在着管理职责不明确、资源配置不合理等问题,导致企业无法正确评估施工队伍的整体情况,从而影响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然后,在建筑工程的施工过程中,监管工作没有得到真正落实,相关管理制度没得落实到位,施工图纸未经审核就开始使用,给建筑工程埋下很多质量隐患。最后,建筑工程的竣工验收工作没有严格按照相关规定执行,质量检测工作没有得到真正落实,致使建筑工程出现很多质量问题。

(三)资金方面存在的问题

在建筑工程的施工管理过程中,资金方面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很多建筑企业对项目施工成本核算的基础工作不够重视,部分企业甚至没有专门的成本核算制度,从而致使成本核算环节和对象不够准确,最终导致项目施工工程中成本核算工作质量不高。第二,成本管理制度没有落实到位,处于表面形式,很多建筑企业没有严格按照成本管理制度进行成本控制,很难降低建筑企业的施工成本。第三,成本控制意识薄弱。对于有些现场施工人员来说,感觉成本控制和自己无关,成本控制责任制度没有真正落实到项目上每个施工人员身上,相关的奖罚制度不落实到位,导致建筑工程施工管理出现成本严重浪费问题。

三、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中问题的应对措施

(一)加强施工人员方面的管理

建筑工程的整个施工过程都需要不同施工人员的参与,因此,不断加强施工人员管理是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的核心内容。为了提高施工人员的管理效率,必须根据实际施工情况,建立完善的绩效管理办法,组建高质量的施工管理团队,积极开展施工人员管理工作,才能不断提高施工队伍的整体素质。在实践过程中,施工人员方面的管理,需要从工作态度、工作能力等方面进行严格考核,以提高他们对施工管理的认识,增强他们的工作积极性,确保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

(二)注重施工进度方面的管理

想要确保建筑工程有序、顺利完工,就必须建立完善的工程调度体系,注重施工进度方面的有效管理,才能保证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首先,做好计划、跟踪、调度等三项工作。该根据建筑工程的施工特点,将工作重心放到控制和协调项目的进展上面,制定刚性的整体施工进度计划,并将施工进度计划分解到每个施工环节;其次,每个施工任务结束以后都要与施工进度计划进行比较,分析其是否依照进度计划按时、按量完成。最后,落实好施工进度的管理责任,将施工进度的控制任务发送到每个施工环节的管理者手上,督促其必须要严格按照进度计划落实管理工作。如果出现变更情况,必须及时向上层申报,不得擅自更改进度计划。

(三)加强施工安全方面的管理

在建筑工程的现场施工中,只有保证了现场施工安全,才能确保工程施工质量,所以每个建筑企业都必须高度重视。在做好所有相关的安全生产工作的前提下,还要强化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根据项目情况,选择并落实相应的安全施工技术,才能避免重大人员伤亡、经济损失安全事故发生。建筑企业在施工开始之前,要根据该工程的实际情况结合企业的自身条件,制定和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制定安全人员网路图,明确部门、各管理人员需要担负的职责,并在施工过程中,对各部门、各管理人员的安全管理工作进行严格监督,才能有效提高建筑工程的施工安全性。

(四)注重施工质量方面的管理

想要做好施工质量方面的管理工作,质量控制意识也是至关重要的。在项目施工前,现场施工人员,以及建筑企业相关人员都要接受项目施工的交底作业。在技术交底过程中充分认识到项目质量控制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的重要性,从而全方位认真落实质量控制相关措施,真正做好质量监督工作,从而不断提高施工管理水平。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按照施工设计的相关要求进行施工,质量监督人员严格落实质量监督工作,才能真正提高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

结束语

总而言之,存在于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中的各种问题,都会给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带来了诸多影响,我们必须根据实际施工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应对措施,并认真落实到位,将可能的隐患降到最低值,保证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杜绝重大质量问题出现,最终提高建筑企业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刘志高.建筑工程现场施工安全管理的相关探讨[J].江西建材,2015,03:104+108.

[2]冯峻.强化建筑工程安全管理的措施[J].江西建材,2015,03:292.

[3]曾淼清.建筑施工管理中文明施工的重要性探讨[J].江西建材,2015,03:52-53.

[4]袁伟彬.论建筑工程管理中创新模式的应用及发展[J].江西建材,2015,03:89.

12.建筑经济管理应对措施论文 篇十二

1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中的常见问题

1.1人员素质问题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 建筑项目逐渐增多, 而市场中相关的专业施工技术人才却相对较少, 这就使得施工人员的素质出现了参差不齐的现象, 有些建筑施工单位的施工人员不具备专业的施工技术, 在各项素质水平上都有欠缺, 综合素质较低, 这样的现象, 严重影响到建筑工程施工管理水平的提高。就我国目前建筑施工项目的现场管理现状来说, 虽然, 我国在建筑工程施工现场采用了部分的手段和方法对建筑工程施工项目进行管理, 但是其中还是存在一些问题, 在新形势下, 这些问题严重影响到建筑工程施工的质量, 这些问题中最重要的问题就是人员素质的问题, 在新形势下, 新技术以及新施工材料的出现, 对施工人员素质要求也要进一步的提升, 而我国目前的施工人员素质水平相对较为低下, 在施工的过程中, 无法有效应用新技术进行建筑工程施工, 同时施工人员对施工新材料的不熟悉, 也造成了施工操作方法不当, 使得操作出现严重的失误, 无法达到施工的质量标准。同时, 由于施工人员的综合素质较低, 对于施工现场的运作流程不够熟悉, 安全意识缺乏, 从而可能会导致重大事故的发生。

1.2施工建筑材料采购和使用不合理

施工建筑材料是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的原料来源, 对施工建筑材料进行科学合理的采购和使用关系着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的顺利进行和企业的经济效益。而现今的施工现场经常会出现在施工进程中施工建筑材料浪费或者短缺, 不能够完全适应施工进程的需要, 这主要是因为施工企业没有根据建筑工程项目的施工实际情况和施工建筑材料的市场情况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估和预算, 采购和使用都存在着不合理。

1.3施工人员管理混乱

工程施工过程中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资源, 这也给工程建设管理工作带来很大的困难, 并产生了各种各样的问题, 尤其是施工场地施工人员密集, 这给施工安全造成一定的挑战。而且有些施工人员素质不高, 这更给众多施工人员的管理带来麻烦。另一方面, 施工人员与管理人员的数量不平衡, 造成过多的劳动力没人管理, 施工现场员工秩序混乱、施工偷工减料、延误工期等问题频繁发生。

2针对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中常见问题的应对措施

2.1要加强对施工人员的培训, 提升施工人员的综合素质

要想保障建筑工程可以顺利的进行以及保障施工管理的有效性, 就需要对建筑工程施工人员进行素质的提升。施工人员是建筑工程建设的主体, 施工人员是工程建设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如果要想使得建筑施工项目能够顺利的进行, 就需要调动施工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使得施工人员可以积极的参与到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中来, 利用施工人员的创造性思维, 不断提升建筑工程施工的工作效率。可以将施工人员融入到管理中来, 这样可以有效提升施工人员的责任意识, 使得其能够更加认真的对待建筑工程施工项目, 从而提升建筑工程施工的整体质量。

要想有效的解决施工管理中常见的问题, 就需要不断提升建筑工程施工人员的综合素质, 而要想提高施工人员的综合素质, 就需要做到以下几点:首先, 要对施工人员的思想政治观念进行有效的强化, 要定期对施工人员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并且在一定时期要进行考核检验, 只有通过考核的人员才能够上岗工作。其次, 要重视人才, 在新形势下, 人才是核心竞争了的关键, 要想提升建筑工程施工管理水平, 就要懂得任贤任能, 唯才是用, 要大力引进人才, 将这些人才安排到各个重要的管理岗位上, 使得其能够发挥出领导的才能, 以提高工程的整体施工管理水平。

2.2加强对建筑工程现场施工所需材料的管理

工程施工所选择的材料好坏将直接决定整个工程的好坏, 选什么材料, 怎么选材料, 材料选好后如何管理, 这些都是施工技术管理需要解决的问题, 为此, 也需要采取各种方法一一确保问题得到解决。首先, 对于材料质量的管理而言。要求工程的管理层在工程施工之前, 就要确立一个周密的材料质量保证体系和方案, 保证材料质量有规可依, 并把具体责任落实到个人头上, 并且对质量管理进行系统组织, 确保工程施工材料的优质。其次, 对于材料安全的管理而言。这便要求管理层要对每个工程员工进行法律培训, 增强员工的责任感, 并且让他们认识到违法的严重后果。在施工过程中, 制定系统的安全管理规则, 并让责任落实到具体的管理人员头上。最后, 要制定严格的工程项目施工进度表, 对照此表严格执行每个环节的工程施工过程, 确保材料能够得到充分利用。

2.3加强对建筑工程现场施工管理质量的监督体系

工程项目施工的质量保证体系又是确保工程顺利完成的重要标准之一。首先, 要制定一个工程质量的目标, 根据国家相关法律的规定, 编制详尽的工程质量体系表, 其中, 就要包括明确的目标, 围绕目标, 制定有效的措施保证目标的实施和违反目标的治理办法, 确保整个工程顺利完工。其次, 要建立并且完善严格的责任制度。责任到人才是政策得以落实的关键所在。所以, 监管单位要根据上述制定的质量目标, 制定完善的落实体系, 确保落实的每个环节都有具体的工作人员进行监管落实, 杜绝工程项目施工中的任何质量隐患。

3结论

总而言之, 建筑工程是一项复杂的工程施工项目, 建筑施工的复杂性决定了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的复杂性, 而要想做好建筑工程施工管理, 不仅需要建筑工程施工人员具备专业的管理技能, 而且具备较强的管理意识, 不断的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 懂得运用科学的方法提升施工管理水平, 从而保障建筑工程施工的整体质量。

参考文献

[1]万军, 汪海, 沈林.对当前建筑施工现场安全管理问题的探讨[J].建筑安全, 2013 (03) .

[2]钟敏.论加强施工现场管理的途径及其重要性[J].科技资讯, 2013 (18) .

13.建筑经济管理应对措施论文 篇十三

一、地勘行业财务管理面临的风险

1.资金筹资风险

地勘行业为了能够满足市场体制改革以及企业化改革的要求,不断涉及地方经济,建立投资、矿业、房地产、矿山服务等方面的公司,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资金的投入。同时再加上专业人员和管理等方面存在着不足,导致很多投资项目失败,不断产生国有资产流失的现象。在国内外宏观经济形势不乐观、地勘行业走入周期性困难的背景下,加之地勘行业的优质资源较少,增加了地勘行业的发展难度,其资金筹集能力也自然下降,并极有可能造成恶性循环。

2.资金投资风险

由于地勘行业决策的不合理,导致许多地勘单位的权利泛滥,得不到有效的制衡,同时勘探行业内部的审批程序不完善,授权不合理,项目投资不科学,其主要体现在部分项目不能获得相应的经济效益,导致投资成本不能得到合理的收回。除此之外,勘探行业在生产之前,需要编制合理的预算,以此估计相应的资金扶持。为了能够获得充足的资金扶持,勘探行业就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决策,在投资过程中,勘探行业缺乏对设备采购的深入研究,同时再加上信息和数据的缺乏,使得地勘行业做出的决策不合理,这严重导致了设备的闲置,对资金的收益产生了严重的影响,使得资金日益紧张。

3.资金回收风险

在资金使用过程中,也存在着许多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财务风险。例如,有的地勘单位针对于现金流预算不合理,对于资金的使用也没有指定严格的控制措施,资金管理质量偏低,缺乏计划,使得资金的利用率不高。同时再加上地勘行业的工作人员受到计划经济的深远影响,没有树立正确的资金成本意识,资金的使用和调度存在着一定的问题。除此之外,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地勘行业对于资金的回收,缺乏有效的管理,有的项目无法及时进行结算,从而形成坏账,这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资金的及时回收。

二、相应的应对措施

1.建立完善的财务分析体系、风险预警系统以及应对机制

地勘行业需要根据自身实际的情况和特点,建立相应的财务分析系统以及动态的预警系统。对于地勘行业而言,其财务分析系统的分析指标主要包括有资金使用率,偿还能力、获利能力以及发展潜力等,并结合实际,进行合理的纵横向分析。另外,还需要建立动态的预警系统,科学有效的分析当前一些不合理的趋势和指标,预测其可能会产生的不良影响。此外,还可以根据已经出现的风险,采取必要的措施进行控制,建立责任制度,对相关的工作人员进行奖惩,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提高其风险控制能力。

2.分析现金流风险,降低资金风险

财务预警机制可以对地勘行业的风险进行分析、判断和识别,为相关人员制定应对措施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地勘行业需要对现金流风险进行正确的判断。承揽市场项目时,对于垫资施工、资金难以回收的项目,要着重加强分析研究,提前做好项目预判,坚持“现金为王”理念,不盲目介入开展工作,以确保现有现金的安全。由于地勘行业所涉及的单位较多,存在着许多历史遗留问题,同时再加上浪费现象比较严重,子公司与分公司之间的现金流量也较大,因此容易导致较大的现金流波动,而这种波动能够影响到地勘行业的发展。对此,地勘行业应该根据实际情况编制合理的风险控制机制,并根据现金收入、使用计划、投资流出等编制正确的预算,以此降低资金风险。

3.完善预算管理制度,严格控制资金的使用

地勘行业的资金来源之一便是预算资金。为了能够对资金的使用进行合理的控制,就需要严格控制预算管理,建立完善的预算制度。地勘行业需要提高预算资金的控制力度,确定预算目标,并根据行业发展方向以及相关的政策编制预算,以此提高预算的科学性和正确性。在效率和节约的原则下,减少资金的损失。同时,地勘行业需要根据预算效果,对其中的偏离项目进行分析,寻找原因,落实每个岗位人员的责任,重视预算效果的反馈,提高预算的编制质量和效果。

4.制定合理的内部控制制度,提高决策的正确性和科学性

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地勘行业缺乏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授权和审批等环节出现了许多问题,这在很大程度上对地勘行业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同时,由于地勘行业过于重视生产而忽略管理,对某些业务可能会进行特殊的处理,因此导致违反相关的规定。对此,地勘行业应该明确自身的岗位职责,规范各个岗位的职责和权利,实施合理的奖惩制度,加强对员工的管理和约束,帮助他们树立责任意识。

5.加强应收款项管理

地勘单位应加强应收款项管理,严格控制信用管理,对客户进行资信评级分类,对资产负债率过高、资不抵债、信用不良、回收无保障的项目不承接;对以前的款项建立债权对账档案,如承担单位应从法律角度向欠款客户发询证函,避免出现超过法律时效的情况发生,建立应收款项奖惩相关制度,保证项目款的追索权,避免国有资产流失。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地勘行业想要在当今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得到健康良好的发展,就需要正确认识到财务管理在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充分掌握其面临的财务管理风险,并在此基础之上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从而才能促进地勘行业实现长期发展的目标。

作者:胡乐文 单位:青海煤炭地质一○五勘探队

参考文献:

14.建筑经济管理应对措施论文 篇十四

班级:=========

学号:==========

姓名:==========指导教师:==========

经济危机下中小企业的应对措施研究 【摘要】 世界经济危机爆发时,我国经济也难以独善其身,中小企业融资困难,订单锐减,生产规模萎缩,企业利润空间受到挤压。本文通过讨论2008年美国爆发的经济危机对我国的影响,分析我国企业应该怎样在危机中求得生存和发展的空间。面对这些困境,我国企业应积极采取多种融资方式破解资金难题,扩大市场需求,走创新之路,完善财务制度等战略来应对经济危机。

【关键词】经济危机中小企业应对策略融资资金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小企业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中一支重要力量,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作用日益显著。据有关部门统计,我国中小企业数量已经达到4200多万户,中小企业创造的最终产品和服务的价值占全国 GDP的67.7%,缴纳税金占全国的58.7%,中小企业是扩大社会就业的主力军,吸纳了75%的城镇就业人口和75%以上农村转移销售额的58.9%, 税出来的劳动力。工业新增加值的74.7%,而收的46.2%以及出口总额的62.3%是由中小企业创造的专利技术的65%,技术创新的75%以上和新产品的80%也是由中小企业完成的。中小企业是解决社会就业,推动科技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力量。

2008年9月爆发的金融危机对世界各国经济造成严重的影响,中国经济增速陡然下滑,出口大幅下降。2007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为257306亿元,同比增长13%。2008年增长率骤降至9.0%,2009年增长率为8.7%,呈递减状态。2009年的出口额与2008年同期相比下降了24.7%

[1]。可见,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总体影响不可忽视。在那次危机中,我国部分中小企业因过分依赖国外市场,发展弊端凸显,纷纷倒闭。相反,部分中小企业积极寻求应对策略,利用政府政策,努力走出困境。

一、经济危机的产生背景

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是1929年以来最严重的一次金融危机,这场危机波及到美国的抵押贷款业、投资银行业、保险业、银行业,并导致美国经济的衰退。次贷危机可以说是美国主导推动金融全球化和自动化的直接产物。2008年,由美国所引爆的次贷危机的根本原因实际是房地产市场的牛转熊造成的,从而导致全球经济的萧条。2005年后,美国利率不断走高,经济增速下降,平均房价也由2006年所达到的最高值开始回落。伴随短期利率的提高,次级抵押贷款的还款利率也随之上升,购房者的还贷负担加重,同时,由于房地产市场的持续降温,使购房者难以将房屋出售,直接导致大批贷款人不能按期还款,进而引发“次贷危机”。2007年2月,次贷危机迹象初显,当时汇丰控股最早发出警告,称由于大批低收入房贷客户无力偿还贷款,公司在美国的房屋按揭业务增加18亿美元的坏账拨备。

房地产是美国三大经济支柱之一,为了卖出更多的房子,资本家甚至向信用状况不好的消费者提供次级住房抵押贷款。银行和金融机构借助次贷证券把风险转嫁给了其他投资者,使房贷变现的链条不断延长,一旦某个环节发生支付危机,整个链条便会引发“多米诺骨牌效应”。这些复杂难懂的产品规则使普通民众甚至是监管层也难以看出产品中隐藏的问题,再加上新自由主义经济政策的影响导致金融机构监管缺失,因此风险和矛盾得以在更大范围内扩散。后来买了房子贷了次贷的人由于利率上升和房价下跌等原因还不起银行的贷款,就把房子的钥匙还给银行了事。信用关系遭到破坏,相关的证券、基金、股票、银行、投资公司、基金公司、证券公司等等都难逃魔掌。

首先出现问题的是美国的抵押贷款机构,美国房利美公司和房地美公司因次级抵押贷款危机的影响而陷入了困境,他们几乎占了美国住房抵押贷款的50%,接着是美国的投资银行。

9月15日,美国第四大投资银行雷曼兄弟公司不得不申请破产保护。至此,美国第三大到第五大投资银行美林公司、雷曼兄弟公司、贝尔斯登公司相继申请破产保护或被收购。仅存第一的高盛和第二的摩根士坦利公司也从投资银行转变为投资持股银行。再接着,金融风潮从投资银行蔓延到保险公司、储蓄机构和商业银行。2008年,随着影响的不断恶化,美国已有3家银行倒闭,危机蔓延至全球金融市场,给全球经济造成巨大冲击[2]。

二、经济危机对我国企业的影响

(一)企业融资困难,资金缺乏

目前,受金融危机影响,市场需求锐减,企业订单减少,产成品挤压,货款回收困难,企业资金链更加趋紧。现在企业都在谈如何生存,不谈发展了。国家为了缓解经济危机,货币信贷实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多次降息,扩大贷款规模,增加对企业的信贷投入,但仍然没有根本解决融资困难的问题。

(二)出口锐减,生产规模萎缩

危机爆发以来,美国房产和股市价格大幅下降,信贷减少,失业增加,金融资产不断缩水,消费增长乏力。与此同时,欧洲经济也出现了问题,甚至比美国更为严重。2008年第三季度,英国GDP环比下降00.5%,GDP同比增长仅0.3%,为16年来最低增速。在亚洲,反映日本经济的11个指标也不乐观,其中6项出现下滑。而欧美日等发达经济体也正是中国的主要出口市场,占我国出口总量的46%。他们的经济衰退,需求萎缩必然对中国出口产生不利影响[3]。例如,以对美国出口占中国出口比重的20%左右计算,美国经济增速下降1%,中国的总出口增速大致下降2%。据海关统计,2008年全年中美双边贸易总额达3337.4亿美元,比2007年增长10.5%,增速为入世7年来最低点。其中,我国对美国出口2535亿美元,增长8.4%,7年来首次降至个位数。情况更糟糕的是,作为世界玩具生产集中地的东莞,在2008年上半年出口5.5亿美元,比2007年同期下降1.5%,而且其中一家木制品玩具企业已经把工厂的规模缩小了一半,年生意额从8000万元人民币减到4000万元人民币左右[4]。

(三)企业利润空间受到挤压

由于进口需求减弱,我国企业出口锐减的影响:一方面,企业生产受限。现代企业多数是“以销定产”,没有订单就停产或待产,企业原先购买的大量原材料积压在仓库里,使许多企业利润被吞噬殆尽。另一方面,工业品价格下降。据国家统计局网站公布的数据显示,2009年1月,工业品出厂价格同比下降3.3%。其中,采掘工业下降13.2%,原料工业下降6.8%,加工工业下降2.2%。此外,在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中,有色金属材料类、燃料动力类、化工原料类和黑色金属材料类购进价格同比分别下降28.4%、7.4%、6.8%和4,,7%。这样的下滑速度已经让一些生产相关工业产品的企业没有利润了。比如,广西07/08白糖价为3400元/吨左右,生产成本为3300元/吨左右,而到了08/09白糖价为3020元/吨,最低时2700元/吨左右,生产成本为3200~3300元/吨左右,这样的价格造成广西糖业大面积亏损。由于国内社会总需求减少,造成企业终端竞争激烈。一些企业为了减少产品积压和原材料库存,加速资金周转,不得不降低销售,最终导致企业利润空间受到挤压[5]。

三、我国企业应对的策略

(一)采取多种融资方式,破解资金难题

1.企业充分利用政府政策和银行资源

我国的企业扶持政策一直欠缺,相应的融资和信贷担保机制发展滞后。为了能帮助企业应对金融危机,摆脱困境,中央和地方政府都加大对企业的扶持力度,各银行纷纷出台了新举措。比如,为缓解目前企业融资压力,金融机构推出了为中小企业量身定制的联合保证贷款。政府通过拨款、专项资金、专门机构面向企业的股票债券市场,拓宽企业融资渠道;通

过放宽审批条件,规定利率上限等方式合理引导民间资本投资正规金融机构;通过建立多层次金融体系,促进金融体系完善,积极开展并逐步扩大小额贷款公司试点,推荐信誉好的贷款公司改制为村镇银行,为企业提供安全的融资服务逐步解决融资难问题。

2.积极拆借,内部集资

受金融风暴影响,目前我国企业资金紧缺较为普遍,一方面这些企业要善于发现和利用自己的项目、资源、环境等优势,多方寻找,广开门路,合理引资;另一方面,企业在内部可以向员工宣传企业自身的经营理念,经营方式,发展方向,使员工切实明确企业发展,改善员工待遇的双赢原则,去赢得员工支持,争取在内部筹集更多资金以缓解资金困难,促进企业发展。

3.合理配置,适当倾斜,优化使用,盘活资金

企业有资金短缺的情况下,必须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做到合理配置,优化资金使用。比如,在销售方面,对于经营好、信用好,贷款及时兑现的客户,在营销上应该适当倾斜,加快资金周转。这样做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资金的燃眉之急,保证企业的生产经营运作正常,从而盘活资金。

4.寻求政府扶持

为应对金融危机对中小企业的不利影响,我国各地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来稳定和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国家发改委有关负责人指出,要进一步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创新中力度,考虑拓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如扩大贷款规模,小企业贷款担保抵押方式,尽快推出中小企业创业板市场等,要增加中央财政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规模,重点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 就业容量大的中小企业在结构调整,节能减排,技术创新和市场开拓方面给予贷款贴息和税收优惠等.这些措施都有利于拓宽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

(二)加大刺激市场需求的措施,促进企业生产规模的持续发展

1.巩固老客户

在金融危机,企业销售不畅的情况下,深挖现有客户的“开源”的措施之一.企业需要从现有客户群体潜在需求也是中寻找重点客户,在减少开支的情况下,集中优势力量提升重点客户的满意度.这样,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即使企业销售量没有增加,但由于维持了与老客户的关系,销售量也不会减少.开封三毛旅行社把所有的客户信息都输入到自己的客户系统里面, 他们将客户分行业区域,按类别整理好,当进行促销的时候,就可以在系统中找到目标老客户群,并发送关于优惠的旅游线路的手机短信息,使老用户能够及时了解新产品的情况,以前总是担心旅游团队不能饱和,现在却不成问题了.2.开拓新市场

2008年的金融海啸给实体经济带来的直接影响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市场订单急速下滑,消费者和经营商对市场信心受到重创;二是市场信心不足加剧信用危机,使资金链非常脆弱,甚至断裂;三是市场的价格竞争带来的成本压力如何消化[6]。

由于中国的金融体系与外部基本是隔离的,中国经济长期保持健康增长,当前虽然出现了下行趋势,但增长速度仍高于其他国家和地区,国民收入不断提高,内部需求旺盛.因此, 在外部市场深陷金融危机的时候,内需市场应该成为外向型企业的重要目标市场.出口企业除致力于扩大出口额外,还应该积极拓展内销市场,以国内市场的增长弥补外部市场的下降.为此,企业要加快结构调整,优化产品结构,针对目标市场的个性化需求,开发产品的新功能, 赋予品牌新的价值,建立品牌的差异化和个性化核心竞争优势,这样企业才能具备开拓新市场的能力.目前我国政府出台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十项措施以及实施“家电下乡”,“汽车补贴”等刺激消费市场的措施。但一些企业仍然由于社会总需求不足而生产萎缩。要在短时间内对内需起到大的刺激作用,还可以出台一些辅助性政策。比如,大范围向民众发行消费券,对拉动消费起推动作用;进一步提高个人所得税起征点,以释放中低收入人群的消费力,有利于扩大内需;增加低收入人群的收入等。这样的辅助政策出台会对中国的消费市场产生积极效果,大大促进中国企业生产的持续发展。

(三)走创新之路,制定明确的发展战略

1.与信誉好的同行结成同盟,加大竞争力。

任何企业在人力、物力和财力等因素限制下,不可能在多个行业都具有很强的竞争优势。所以,企业只有专注于专业化发展,集中企业内部的优势资源,突出核心专长,才能培育长期的竞争优势。几家信誉好的同行结成联盟,进行优势互补。大家专注于做自己的优势产品,不属于自己专长的转给同行做。这样避免了什么都做,什么都做不精的弊端,便于集中精力进行优势产品质量和效率的提高,把成本降至最低。并且我国企业要沿着“小而专,专而精”的方向走,设法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增强产品市场竞争能力。这样在经济危机影响下,企业

[7]间的联盟可以减低企业的生存压力,加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提高战略地位。

2.创新意识和打造自主品牌。

创新不一定要耗巨资,但企业要一直葆有创新的意识和能力。此次金融危机也使中小企 业的创新自强问题再次成为热议话题。创新常与企业自主专利品牌联系在一起。品牌建立与宣传也不一定花大钱,品牌建立是个缓慢的过程,但在时间上是不能断层的现阶段,我国中小企业的品牌影响力普遍较弱,这与其品牌意识不强,品牌建设投入不足有关。打造自主品牌能够改变我们在产业链中所处的位置,逐渐由附庸型经济向主导型经济转型,对沿海地区的外向型企业来说,与其为洋品牌做嫁衣,赚一点 加工费,何不借鉴洋品牌的营销手段,依据本民族文化和消费习惯形成自己独特的流派,做大做强自己的品牌。创新与品牌如同企业的双翼,一旦丰满时奇迹很快出现,将会带企 业飞跃到一个新的层次。

(四)积极调整策略,完善财务制度

经济危机给我国带来了相当大的影响,但也给我们带来了极大的机遇。一方面使一些弱小或管理不善的企业破产倒闭, 造成一些不可避免的悲剧和伤痛,同时给所有企业敲响警钟,在灾难和伤痛面前人们更能记住教训,并深度反思。另一方面,没有在危机中倒下的企业增加了风险意识,采取了更多积极的策略和调整措施, 使企业克服很多在平时难以暴露的缺点[8]。

1.加强生产管理

一是转变生产理念,创新管理方式,加快信息化建设,提高产品的质量水平。二是抓好成本、安全、质量和节能等基础管理,降低生产成本,提升产品附加值,提高市场核心竞争力。

2.强化资金管理,加强财务控制

一是建立科学的财务制度。二是强化财务监督和内部审计工作。三是重视并加强对投资项目的可行性分析,增强信用观念,创造满足融资需求的良好条件。

3.加大产品销售工作的力度

一是改善产品销售服务工作,把每一名老客户当新客户对待,确保现有客户不会流失到竞争者手中。二是充分调动营销人员的积极性,对每一笔业务都全力以赴去争取。三是以销定产,在充分了解现有市场与营销工作的基础上,对企业自身进行SWOR分析,明确自身优势和劣势,对营销策略进行变革,以有利于产品销售。如对于产品销售不畅的情况,经分析研究,可以开拓新的销售区域,拓宽产品销售渠道,努力提高市场占有率[9]。

(五)苦练内功, 向管理要效益

1.实施精细化管理, 降低管理费用。

金融危机下,仅仅做 好 “开源” 不够,还要做到 “节流”。节约成本小到一张纸,一度 电,大到精简部门,削减一切无关痛痒的开支。但压缩成本并非是自我冬眠无所作为,而是从企业结构调整和提倡节约文化的角度上朝向有利于资金回转和市场业绩增长的方向。企

业通过引入信息化管理,开展电子商务,网络营销,是控制成提高效率的一种绝好方式。

2.改变组织结构, 与信息化管理相结合。

变金字塔式的管理结构为扁平型组织结构,企业可以压缩中层管理人员,不仅能节约费用,而且还能提高效率。

3.信息化管理, 信息技术已经充分融入到采购、生产、销售的各个环节中。

中小企业提升信息化水平,可以使各部门执行人员提高工作的同步协调性,杜绝条块分割,独自为战的现象,生产效率大大提高,可以降低5%~10%的成本。由于系统运算代替手工操作,使工作变得流程化,简单化,可以节省大量的时间,可以减少人力的投入,从而使效率提高20%~30%,客户可以更快获得数据报表,库存数据,采购需求计划,客户订单的变更等数据质量会提升到极高的水平。

结论:

在面临危机时,对于企业家,最重要的是要加强内部管理,加强人力资源的建设培养。尤其是在危机形势下,企业员工和企业家自身都更要加强学习。在危机阶段甚至可以考虑适当出售不盈利的部门和设备等,企业要强调的是维持而不是发展。当然不是消极的维持,而是要在重视现金流的同时以积极的心态和稳妥的方式进行企业的战略布局。企业家的战略布局能力能否提高,将决定企业未来的命运。

经济危机给我国带来了相当大的影响,但也给我们带来了极大的机遇。一方面会使一些弱小或管理不善的企业破产倒闭, 造成一些不可避免的悲剧和伤痛,同时给所有企业敲响警钟,在灾难和伤痛面前人们更能记住教训,并深度反思。另一方面,没有在危机中倒下的企业增加了风险意识,采取了更多积极的策略和调整措施, 使企业克服很多在平时难以暴露的缺点

[9],在这场危机中,我们既要尽可能的消除危机的不利影响,更要抓住这一契机,不断完善企业自身条件,在变革的环境中求得生存和发展空间,加快我国企业发展的步伐。只有这样才能使中国企业在经济危机中摆脱困境,实现腾飞。

参考文献:

[1]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2]中金公司.《美国金融危机原因,政策反映及对中国的影响》[J].宏观经济,2008.8.

[3]陈恩才:《转型经济国家中小企业发展的外部环境分析》,上海:《外国经济与管理》,2003年第l0期。

[4]陈亚雯.《美国次贷危机对中国金融和出口企业的影响与策略建议》[J].经济问题探索,2008.8.[5]《金融危机对中国出口贸易的影响及其对策》[J].消费导刊, 2008.12.[6]王含英.《企业如何应对经济危机中的“三座大山”》,支点网,2009.01.26钟惠芸.[7]张长青、罗艳梅:《中小企业创新能力探讨——基于资源和能力的视角》,佳木斯:《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9年第3期。

[8]李晓年.《金融危机为中国企业带来契机》[N].解放日报,2008.11.28.

上一篇:广东公需答案下一篇:驾驶员劳动合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