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设计师》教学设计

2025-02-05

《小小设计师》教学设计(精选20篇)

1.《小小设计师》教学设计 篇一

这节课我本着体验、自主、个性张扬的原则,力图在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中体现出个性化的教学,且面向全体学生来设计教学,注重学生的体验。通过调查、交流、个性化的展示、民主分析评比,升华情感这一活动的主线,实现了对学生的各个方面的训练。

1、以学生的生活为学习基础。

儿童的品德和社会性源于他们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悟,儿童的现实生活对其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具有特殊的价值。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必须贴近儿童的生活,反映儿童的需要,让他们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会。课程以儿童生活为基础,但并不是儿童生活的简单翻版,课程的教育意义在于对儿童生活的引导,用经过生活锤炼的有意义的教育内容教育儿童。

2、帮助学生参与社会、体验社会。

教师把任务放到学生的现实生活中,学生通过在小组中的合作来完成这一训练,教师关注着学生的一举一动,随时帮助学生,引领学生,但不直接告诉学生,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并想办法解决问题,与社会同步,完全体现社会的真实性。

3、个性化的展示自我。

在展示小组成果这个环节时,我把主动权完全交给了学生,学生在自己的天空中尽情展示自己的成果,享受着课堂,享受着自己的收获。在评比过程中,教师又把主动权交给了学生,由被评价者变成了评价者,同时也看到别的同学对自己的评价,从另一个方面了解了自己,对其人际交往也有一定帮助。最后的理想天空中也有自己的个性展示。

另外,学生的理想能够存在多久,是这节课后值得思考的问题,虽然写到了成长记录上,但能把这种学习动力保住,还要采取多种方法不断地去刺激。教学永远是一门值得研究的艺术。

2.《小小设计师》教学设计 篇二

《小小竹排画中游》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上册的一首诗歌, 共三句话。讲的是江南水乡的一个小男孩撑着小竹排顺流而下, 观赏两岸美丽风光, 如同在画中游。课文贯穿着一条明显的感情线索。小竹排顺流而下, “鸟儿唱, 鱼儿游”, 表达了十分欢快的心情。诗歌对两岸树木、禾苗的描述饱含着赞美的感情。全诗形象生动, 语言优美, 节奏感强, 通过学习让学生体会祖国江南风景秀丽、物产丰富。

设计理念:

本课内容浅显易懂, 应摒弃串讲, 重点指导朗读, 使学生在读中理解, 在读中感悟。借助插图尽可能给学生直观形象的感受, 把学生带入江南美丽的风光中, 感受江南的美好, 让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学语言。

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 会写3个字, 认识横折、横折勾两个笔画, 和“木、艹、纟”3个偏旁。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 知道祖国的江南是“鱼米乡”, 萌发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朗读和背诵课文。

教学准备:“小竹排在画中游”的课件。

教学过程:

一、背诗导入, 激发兴趣

师:老师知道我们班有很多同学最会背诗, 也背了不少诗歌, 愿意把你最喜欢的诗背出来让大家一起欣赏吗? (学生自由背诗。)

师:背得真棒, 为了奖励你们, 老师送你们一件礼物, 想看吗? (课件出示课文放大插图, 播放伴有鸟鸣与流水声的乐曲, 同时指导学生按一定的顺序观察图画。教师拉动活动的小竹排, 让学生说说, 小竹排在哪里游?通过观察演示, 学生明白小竹排是在水中游, 并认识了竹排。)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设计关键在于课件的运用。有动画效果的画面, 配上优雅的音乐和教师动情的解说, 营造了烟雨江南、梦里水乡的情境, 使学生未学文而先入境。)

二、初读课文, 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借助拼音自读课文, 一定要读准字音, 读通句子。遇到困难小声向旁边的同学请教, 也可以举手问老师。

2.游戏识字。同学们读得真好。想去那儿和小朋友一起划着竹排游玩吗?要去游玩, 首先要得到这张“船票”, 只有读对了“船票”上的生字宝宝才能上小竹排哦! (出示带有拼音的生字卡片, 学生识读生字, 还可用生字扩词, 或练习说句子。) 而后发给学生“船票”。没有得到“船票”的小朋友也没关系, 请拿到“船票”的小朋友教会一个同伴, 一会儿领他一起上竹排。

(学生互相教读生字。)

师: (出示词语) 看老师这儿还有“船票”呢, 谁要?

(抽读词语。)

(设计意图:利用“船票”形式引导学生读准字、词, 读通句子, 游戏识字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也为下面的教学做了必要铺垫。)

三、合作交流, 质疑解疑

(一) 读、思质疑, 交流答案。

1. 学生再次自由读课文, 在不明白的地方做上记号。

2. 读了课文, 你知道了什么?还有哪些不清楚的?

3. 四人小组交流问题, 能在小组中解决的就直接解决, 不能解决的问题等待全班交流。

(重点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1) “密”是什么意思? (2) 为什么说江南是鱼米之乡? (3) 小竹排是在水里游的, 书上为什么要说“小小竹排画中游”?)

(二) 教师小结, 体会美景。

江南一带河流很多, 河里有许多鱼虾。那里还种了很多水稻, 水稻成熟了可以碾成大米, 因此人们都把江南一带叫做“鱼米乡”。正因为这里风光秀丽, 就像一幅山水画, 所以才会说“小小竹排画中游”。

(三) 指导朗读, 感情诵读。

1. 在这么美的地方, 撑着小竹排, 看着两岸优美的景色, 你的心情怎么样?

2. 你能用快乐的心情来读一读吗?先自己试着读一读。

3. 谁来试试看, 把你高兴的心情表述出来。 (指名读, 齐读。)

4. 拓展活动。评选诵读小能人。 (小组推荐人选, 师生共同评比。)

5. 配乐朗读课文。

要求学生一边朗读课文一边想象江南水乡美丽的风景, 鼓励学生用恰当的语气表达自己的感受。在熟读的基础上尝试背诵课文。

(设计意图:此环节以指导朗读为主, 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达到正确、流利, 争取做到有感情地朗读。)

四、欣赏美景, 牢记生字

1.你们还想继续划着竹排游览这美景吗?那我们要先把拿到手的“船票”好好地收起来, 把“船票”上的生字宝宝牢牢掌握好, 这样才能继续划着竹排去欣赏美景。

3.《小小智慧树》教学设计 篇三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53、54页《整理与复习》的内容。

教学目的:

1.通过用正方体搭立体图形,使学生进一步体验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立体图形,所看到的形状可能不同。

2.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和一位数除整十、整百、整千数及两位数的口算方法,并解决与之相关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进一步掌握克、千克、吨之间的关系,能解决简单的问题。

教学重点:

通过数学活动发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

尝试整理所学的内容,发展自我反思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同学们,今天这节课,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棵智慧树。(教师在黑板上贴出一棵大树)。它代表了你们这半个学期在数学课上的收获。智慧树想知道,这半学期,你们有哪些收获呢?(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把写有四部分内容的纸贴在大树的四个枝干上。)

二、课堂活动

1.小小知识果

(1)师:同学们的收获真多!你们的收获将在智慧树上结出了不同颜色的知识果。(教师把四种不同颜色的知识果贴到黑板上)这些智慧果真漂亮,想要吗?(想)老师为每位同学准备了一颗知识果,先别急,老师有两个要求:①安安静静的挑。②认认真真地做。老师要把表现好的同学的知识果收上来,挂到智慧树上去。

(2)学生挑知识果,并解决它。教师巡视,给予需要的学生帮助和指导。

(3)学生集体交流,并小结出每个单元的知识点。

①乘法口算。

22×4=90×3=

14×6=60×5=

35×2=400×9=

师:(指着乘法这一张知识果)同意吗?请你们仔细观察,左边这列题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呢?右边那列题又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呢?(归类出:左边那一列题是“一位数乘两位数”,右边那一列题是“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数)

②除法口算。

84÷4= 90÷3= 69÷3=

100÷5=99÷9= 3600÷9=

师:这是我们这个学期学习的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现在请同学们一起来算一下。

师:你能说说这一题你是怎么算的吗?

③笔算乘法。

124×5=504×6=

师:同意吗?有不同的吗?(问下面的同学)你知道,笔算乘法要注意什么呢?(这道题要找错的来汇报,如果学生没有错,就出示一个事先准备好的错题。)

④观察物体:下面各幅图分别是哪个方向看到的图形?

()面()面()面

师:同意吗?有不同吗?为什么这三幅图形会不一样呢?

⑤千克、克和吨。

填上适当的单位。

一只鸭子重3( )

一只大象重3()

一枝铅笔长20()

一枝铅笔重15()

师:有没有不一样的呢?为什么?那你认为在什么情况下用吨作单位呢?千克和克呢?

填空。

6千克=()克

5吨=()千克

15000千克=()吨

10000克 =( )千克

师:你在做这些题时是怎么想的呢?

⑥搭配中的学问。

书架上有3本故事书,2本科技书。王刚想要从书架上任意取一本故事书和一本科技书,共有多少种不同取法?

师:同意吗?有没有不同的?说说你的想法?

小结:同学们,我们要学会像刚才那两位同学一样有序的思考问题,不重复,也不会遗漏。而且解决问题的方法很多,不仅仅可以列算式,还可以列表,画图。

2.巧摘智慧果

师:看着硕果累累的智慧树,老师很开心。你们看,这里还藏着更大的智慧果呢!让我们一起来摘下这些智慧果,好吗?要摘下智慧果,必须通过智慧树的考验。智慧树为我们准备了一道题,里面有三问。在规定的时间里,完成的问题越多,摘到的智慧果就越多。比一比,谁摘的智慧果最多,谁最聪明。

(1)学生独立解决。(课件出示:体育用品专柜)

足球:每个32元

排球:每个28元

篮球:每个45元

羽毛球:每个2元

象棋:每盒20元

围棋:每盒50元

跳棋:每盒15元

①一个篮球约重567克,两个篮球有多重?比1千克多多少克呢?

②体育老师买了8筒羽毛球,每筒有12个,每个2元。一共花了多少钱?

③如果体育老师任意买其中的一种球和一种棋,有几种不同的买法?

(2)摘智慧果。

三、全課小结

师:这节课我们对这半学期所学的内容进行了一次整理与复习。(板书:整理与复习)老师相信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不但巩固了这半学期所学的知识,而且还有了一些新的收获。

(作者单位 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观澜振能小学)

4.《小小美图设计师》教学设计 篇四

深圳市布心小学 张明宇

一、教学内容:利用电脑软件“美图秀秀”美化加工图片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会用平板电脑操作软件“美图秀秀”,会使用它来美化图片。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网上问卷调查的方式,让同学通过对比感悟美化后的图片之美,再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的方式建立美的图片的一些基本特征。教师通过设立三个阶梯式任务来驱动学生学习,从而达到步步深入、勇于探索的效果。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合作讨论学习加深同学之间的情谊,通过制作、欣赏、评价图片,让学生感受美,发现美,爱上美。

三、教学重点:学生在老师讲解完美图秀秀的基本功能之后,自行去摸索它更多更强大的功能,并用来美化图片。

教学难点: 现场随手拍并美化图片

四、课时:一课时

五、学生交流展示平台:学生人手一部平板电脑,E-CLASS教学平台,投影仪

六、教学过程

环节:引入

同学们,老师上节课让你们上交了一些照片,老师课前选出了一些,现在放到我们课堂的讨论栏里了,同学们请看看,看看自己喜欢哪一幅,为什么,不喜欢哪一幅,为什么?等会老师让同学来点评。环节:教师小结,讲解

刚才同学说得很好,这里的照片有些挺好的,有些不太好,老师也根据大家的讨论总结了好图片的三个标准,我们一起来看看。首先,第一,主题鲜明,第二,构图合理。第三,画面简洁。

但是受拍摄器材、天气,技术等因素的影响,要拍出一幅好的图片还是不容易的哦。幸好我们现在有了获得好图片的另一法宝——后期美化加工,这节课就让我们化身为小小美图设计师,让我们一起来让图片变得更美吧。

我们这节课学习的美图法宝是——美图秀秀,下面先让我们来跟它来个初次接触。美图秀秀里的工具很多,老师的视频里讲了三种。同学们先观看平台上的学习视频,时间一分钟。环节:美图秀秀软件功能介绍

视频看完了,同学都学会了吗?好,大家要成为设计师,要先完成挑战任务才行哦。下面时间同学们就从初级设计师挑战做起吧,同学们从老师提供的素材库里下载一幅图片到你的平板电脑上,然后用老师介绍的功能开始美化。

美化完后上传。已上传完的同学去浏览观看其他同学的作品,并发表评价。环节:完成初级设计师任务

老师让同学选一幅图片进行评价。处理得好的或不那么好的都可以。同学们都完成了第一个任务,恭喜大家,你们已经是初级设计师了,大家想不想晋级呀?好,下面我们来挑战中级设计师任务。美图秀秀除了老师刚才讲的功能外,还有很多神奇的功能,能够做出你意想不到的图片,同学们赶紧用你们敏锐的眼睛,能干的巧手去制作吧。同学们,作品完成后,请在讨论栏里提交上来,同学们也可以观看别的同学的作品,并发表评论。环节:完成中级设计师任务

下面小组讨论交流同学们上交上来的图片,并选出你们小组认为最好的图片,注意对照着老师的好图片的几个标准进行挑选哦。等会老师让你们来说说。第一小组,你们选了哪位同学的作品?张三的?好,我们看一看,下面我们让张三来说说他用了哪些技术,实现了哪些特技。

同学们真棒,不单美化图片很棒,还能对照着老师的好图片的几个标准进行评价。你们不单有创作美的双手,还有欣赏美的一颗心。真棒,你们已是中级设计师了。

下面,最激动人心的时刻到了,大家就要晋级高级设计师了,但是要先过完任务这一关哦。

高终图片设计师的任务是:随手拍。同学们拿起手中的平板电脑,用美图秀秀里的拍照功能,在课室里寻找你感兴趣的主题拍下来,并用美图秀秀去美化加工。等会我选出每个小组处理得好的作品代表你组参赛,让同学们来投票,看哪个小组能得票最高,拿到今天的最佳美图设计师团队。

环节:完成中级设计师任务 环节:投票,评价

5.小小设计师教案 篇五

吕巧红

教学内容:教材第72~73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能辨认生活中的简单图案是由一个图形经过轴对称或平移等运动得到的。2.会将相同的图案拼在一起,会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图形的运动。

3.经历观察、操作及合作交流的过程,获得对图形的运动设计图案的基本方法。4.在欣赏美丽图案的过程中,感受数学的美妙,体会数学的价值。

教材分析: 这是一节“综合与实践”的活动课。在学生学习了轴对称、平移和旋转等相关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实践操作活动,能运用所学的轴对称、平移和旋转等图形运动的知识,欣赏并创造图案,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图形的运动,逐步发展空间观念,感受生活中的数学美,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运用图形运动的知识设计图案。

教学难点: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教学准备:课件、剪刀、固体胶、手工纸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引入

(一)呈现素材,感受数学美

课件出示教材第72页的图案,学生欣赏

(二)激发兴趣,揭示课题

二、动手实践,探究方法

(一)观察想象,认识一个图形的运动 1.找基本图形

(1)这些美丽的图案分别由哪个图形运动而来的呢?请选择你最喜欢的一幅图找一学生反馈,教师在黑板上贴出基本图形。

2.体验一个图形的运动

(1)想象:这些基本图形通过怎样运动得到原来的图案?

(2)操作:将课前剪下教材123页附页2中的图形,用一个基本图形模拟运动。

(3)描述:这些图案分别是怎样设计出来的?

(二)动手操作,理解一个图形的运动方法

1.小组合作,动手拼摆

小组先讨论选择一个基本图形和图形运动的方式,想象图形运动后拼出的图案,再在正方形中贴出美丽的图案。

2.汇报展示,对比分析

讨论:(1)你设计的图形是怎样运动的?

(2)你操作前想象的图案和你操作后实际的图案一样吗?

(3)同一个基本图形运动设计出的作品为什么会不一样?

(三)自主设计,创造美图 1.想象设计好的图案。2.动手实践,尝试设计 3.汇报交流,鼓励创新

说一说:你设计了一个什么基本图形,怎样运动的?

三、综合运用,巩固提升

(一)合作学习,感受一组图案的运动

在小组内将相同的一组图案拼在一起,再全班交流,互相欣赏。

(二)联系旧知,巩固有余数除法的知识

四、回顾反思,拓展延伸

(一)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用到了我们学过的哪些知识?

6.小小设计师作文 篇六

我开始准备设计、寻找衣服的料,打样、尺、线、针、剪刀,下一步我开始做了。

但是,我又不敢下手,于是,我就叫来了奶奶,不一会我和奶奶开始忙乎起来。第一步,把料折成一定的大小;第二步,用记号笔把袖子和领口描出来;第三步,我帮奶奶穿针,然后奶奶戴上老花眼,开始缝制,我在旁边看的津津有味,不一会儿,一件小衣服显现在我的眼前,胸口还有一个小口袋这件衣服,可是我总觉得少了点什么?我终于想出来了,是装饰品,于是我和奶奶就画了一朵小花和一只小猫上去。

7.探寻小小说教学的最佳路径 篇七

一、拟标题, 理文脉, 抓人物———知道写了什么

在揭示课题《半截蜡烛》后, 我问孩子们:“知道这是什么体裁的文章吗?”有学生回答:“小说。”“你在课外读过哪些小说?”生纷纷讲述。“是的, 我们在课内外也读了不少的小说, 你觉得小说最吸引你的是什么?”有学生说是跌宕起伏的情节, 有学生说是丰富多彩的人物, 也有的说是精彩的环境与细节描写等。我予以肯定:“的确, 小说往往具有一波三折的情节, 塑造的人物也具有鲜明的特点, 那么通过预习, 你知道《半截蜡烛》中塑造了哪几个主要人物呢?”我根据学生的回答, 板书了“伯诺德夫人、杰克、杰奎琳”。

“根据这些人物变化, 你能概括出情节是怎样发展的吗?”我以第二小节为例子, 示范概括出小标题“半截蜡烛, 巧藏情报”, 接着请学生认真阅读并自行概括, 我随机点拨并形成板书:

伯诺德夫人吹熄蜡烛暂缓危机

杰克借烛搬柴遭到喝止

杰奎琳端走烛台保住情报

我请学生根据板书画出变化图示 (如下图) , 再根据图示简要说说课文情节, 谈谈这样设计的好处, 学生明显感受到作者在构思情节时的精心了。

理清文脉后, 我就抛出一个问题引导学生自读自悟:“在这样危险的情况下, 伯诺德夫人一家分别有什么样的表现呢?你从中感受到他们有着怎样的品质?”这种相对开放的教学提问可以让学生有自己独特的体验和感悟, 虽然我们在课堂上经常看到“画出你最有感受的地方谈谈你的收获”此类的教学环节, 这种要求看似更为尊重学生个性化感悟, 其实容易造成学习活动漫无目的, 尤其不利于学困生的发展。作为课堂的主导, 我们应该为孩子的深入感悟设置拐杖, 帮助他们少走弯路。学生沿着我提供的思路展开学习, 有一定的针对性, 提高了学习的效率, 同时也遵循了“小说塑造了怎样的人物”这一文体特征。鲜明的人物形象是小说的核心所在, 所以要紧紧扣住人物形象来展开教学。

二、创情境, 探内心, 品描写———体会怎样写的

本文在写作上的最大特点是安排了极强的戏剧冲突。文中人物的动作、神情、语言及心理活动的描写细腻, 人物极富个性。因此, 教学时教师应该抓住文本的这个特点, 让学生充分研读课文中描写人物的动作、神情、语言及心理活动的句子, 进一步训练学生从人物外表揣摩人物内心的能力。探内心, 如入其心。如果能够透过人物的语言、动作去感受内心, 更有利于激发孩子共鸣, 引导他们走近人物。于是便有了如下一幕的教学:

孩子们, 本文还有一个亮点就是注重人物心理描写。文中伯诺德夫人一家每一个人的内心都是丰富的, 各有各的想法, 你能任意选择一个场景, 配合紧张的背景音乐渲染, 想象人物的内心世界并写下来吗?

呈现情境, 供学生自选———

一个中尉顺手拿过藏有情报的蜡烛点燃……

伯诺德夫人似乎感到德军那几双恶狼般的眼睛正盯在越来越短的蜡烛上……

大儿子杰克慢慢地站起来

……

他从容地搬回一捆木柴, 生了火, 默默地坐着等待……

小女儿杰奎琳镇定地把烛台端起来, 上楼去了……

正当杰奎琳踏上最后一级楼梯时, 蜡烛熄灭了……

……

学生从想象中体会到的担心、着急、对敌人充满的无限的仇恨, 这与人物外在的机智、镇静形成了强烈的对比。这样一来, 学生深入了文本人物的灵魂深处, 文中人物的爱国之情在学生心中显得更加真实可感。学生不仅对文中人物的动作、神情、语言及心理活动的句子进行了高质量的品读, 还得到了练习心理描写的机会。

学生阅读小说, 一般关注的是一波三折的故事情节, 而对环境描写则往往忽略, 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关注环境描写, 体会环境描写对刻画人物形象和烘托主题的作用。我启发学生道:“默读课文的第三到七小节, 你在读到哪些句子的时候感觉自己的心像被一只有力的大手一下子揪住了?请你在下面画上颤抖的线, 然后在旁边的空白处写上你的感受。”学生们的交流非常精彩, 关注到了我课前预设的所有内容, 比如:烛焰摇曳, 发出微弱的光, 此时此刻, 它仿佛成了屋子里最可怕的东西。有学生说:“此时此刻, 这已经不是普通的蜡烛, 而是随时会爆炸的定时炸弹, 这句话传达出令人窒息的紧张氛围。”有一位学生画出的句子是我都没有发现的, “一个中尉顺手拿过……”孩子说:“中尉一个顺手的动作, 却揪住了我的心。我想也揪住了伯诺德夫人一家的心, 因为中尉是不知情, 可我们都明白这个貌似顺手的动作意味着什么, 所以这也是作者表达的高明之处。”我不由得为学生的见解叫好, 他让我感受到课文中一些看似消极的语言, 你若能抓住, 它往往能传达积极的意义。

三、议战争, 谈背景, 深拓展———关注为什么要写

小说作为一种文学体裁, 它有自己独特的写作特点, 其一就是“视角独特, 以小见大”。小说往往选择一个很小的视角去细致刻画、描绘, 但作者通过这个小小的视角反映的却是广阔的社会生活现象。

在预习时我就布置学生通过网络等媒介了解故事发生的背景, 第二次世界大战给德国、法国和世界人民都带来深重灾难, 是德、法两国人民都不希望发生的。可战争这架机器迫使很多人陷入了流血、逃亡和死亡的泥沼中。

教学结尾处, 我抛出问题:“伯诺德夫人一家只是法国无数家庭中的普通一员, 伯诺德作为一名普通的家庭妇女, 为什么要带着自己幼小的孩子来参与这么危险的情报传递工作?”一石激起千层浪, 学生各抒己见, 有的认为国家兴亡, 匹夫有责, 有的尽情赞美伯诺德夫人一家的高尚品质, 有的表达对侵略者的憎恨, 有的则呼吁人们珍视和平, 称和平是世界人民共同的愿望。每篇小说的作者都要表达一个明确的观点, 这观点也就是小说的主题, 通过这个问题的讨论, 其实也进一步揭示了小说的主旨, 还关注了“为什么要写”的问题。

在立足文本的基础上作适当的延伸, 引导学生将思维的触角“伸”向更广阔的天空, 会对文本的理解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教学结束后, 我依据学生的兴趣推荐了描述发生在二战时期事件的影片《辛德勒的名单》和《钢琴师》, 组织学生谈谈观后感。

8.《小小设计师》教学设计 篇八

At a fashion shoot in the San Fernando Valley,

little girls line up to be part of the show. They want to be the first to try on the new line by Cecilia Cassini. She’s been sewing since she was six, and now

designs and makes dresses for girls of all ages from toddlers[学步儿童] to tweens注1.

Since her first trip to Paris as a baby to visit her French grandparents, Cecilia had a passion for fashion and Coco Chanel.

Michelle Cassini (Mother): At a very early age, Cecilia

was reading biographies on Chanel, on Valentino, on Christian Dior注2, all the…the fashion designers.

Lionel Cassini (Father): I think she has fashion in her blood in certain way, or she was a fashion designer in another life.

When Cecilia’s first-grade teacher asked the class to write a letter to someone, most students chose Santa Claus.

Cassini: (reading her letter) Dear Chanel, bonjour[(法语)你好]. I am seven years old. I am very fashionable.

She wrote to Chanel and offered to design a children’s line.

Cassini: (reading her letter) I’d be happy to meet with you and show you my designs in person[亲自]. Sincerely and fashionably, Cecilia Cassini.

Celebrities, like Denise Richards注3, are buying her dresses for their children. And young Hollywood is taking notice too.

Cassini: Is that tight enough, or do you want it, like, tighter?

When a young star of the HBO series Big Love needed a dress for a party, she called Cecilia.

Bella Thorne (Actress): Some designers are older, so they don’t know what kids want to wear. But she’s…she’s very close to my age, so she knows exactly what I want to wear.

Cecilia’s designs are grabbing the attention of buyers from some of the most exclusive[高級的] stores in Los Angeles.

Jennifer Kunski (Buyer): I was so impressed by her as a person and really inspired by her story, and thought that she would be inspiring for, you know, all kids around her age that want to do something, be a designer or whatever it is they want to be.

Cecilia Cassini has always dreamed of becoming a famous fashion designer, and now she’s making it happen—one masterpiece at a time.

在(美国)圣费尔南多谷一次时装拍摄活动中,众多小女孩排着长队,希望成为时装展的一份子。她们都想第一时间穿上塞西莉亚·卡茜妮推出的新装系列。卡茜妮从六岁就开始缝衣服,如今专门为女孩子(从小宝宝到“吞世代”)设计及制作时装。

从她小时候第一次去巴黎看望法籍祖父母那时起,塞西莉亚便迷上了时装和

可可·香奈儿。

米歇尔·卡茜妮(母亲):塞西莉亚从小就爱看香奈儿、华伦天奴、克里斯汀·迪奥

等等……设计师的传记。

莱昂纳尔·卡茜妮(父亲):我想,在某种程度上,她的血液里流淌着时尚因子,或者她的前世就是一名时装设计师吧。

塞西莉亚念一年级时,老师布置大家给别人写一封信。大部分学生都选择写给圣诞老人。

卡茜妮:(读信)亲爱的香奈儿,你好。我今年七岁了。我很潮哦。

她给香奈儿写信,希望为其品牌设计童装。

卡茜妮:(读信)我盼望与你见面,亲自向你展示我的设计。诚挚又时尚的,塞西莉亚·卡茜妮敬上。

丹妮丝·理查兹等名人都会买卡茜妮的裙子给自己的孩子。好莱坞的新生代明星也开始对她表示关注。

卡茜妮:这里够紧吗?你还想再紧一点吗?

一位参演美国HBO电视网剧集《大爱》的小明星需要一条派对礼裙,于是她给塞西莉亚打了电话。

贝拉·索恩(演员):有些设计师年纪比较大,他们不知道小孩喜欢穿什么。但

她……她跟我年纪相仿,很清楚我想要怎样的衣服。

塞西莉亚的设计已经引起了洛杉矶部分精品名店买手的注意。

珍妮弗·昆斯基(买手):她本人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的故事也很有启发性。我想她能够鼓舞那些跟她年纪相仿又想干一番事业的孩子,你知道,无论他们是想当设计师还是从事别的行业。

塞西莉亚·卡茜妮一直希望成为著名的时装设计师,如今她每次都推出一件杰作,正一步步实现自己的梦想。

注1:2003年美国作家马丁·林斯特龙(Martin Lindstrom)在《人小钱大吞世代》(BRANDchild—Insights into the Minds of Today’s Global Kids: Understanding Their Relationship with Brands)一书中提出的概念,指的是8岁至14岁、具有消费能力的少年,这种说法后来被广泛应用于媒体中。

注2:法国著名时尚品牌迪奥的创始人,其华丽高雅的产品覆盖高级时装、香水、化妆品、珠宝等领域。

9.信息技术《小小设计师》教学设计 篇九

《小小设计师》教学设计 学习内容分析

本课是广东教育出版社编著的小学《信息技术》第一册(上)第五课,主要内容:

1、学生能打开或新建画图文件;

2、根据需要调整画布大小;

3、能用“直线”工具画出各种直线,结合“橡皮檫”、“放大镜”等工具能画出简单的线条图;

4、用“颜料盒”、“颜色填充”工具涂上颜色。通过学习本节课的内容,为后面的进一步学习画图各种工具的使用打下良好的基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掌握打开画图文件、调整画布大小等基本操作;能用“直线”工具画出各种直线,结合“橡皮檫”、“放大镜”等工具能画出简单的线条图;用“颜料盒”、“颜色填充”工具涂上颜色。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探究和讨论学习,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利用画图,培养学习电脑的兴趣以及发现美、创造美、鉴赏美的艺术情操。教学重点

1、能运用“直线”工具结合 “橡皮檫”、“放大镜”等工具能画出简单的线条图;

2、能使用“颜料盒”、“颜色填充”工具给图画上颜色。教学难点

1、按住shift画直线;

2、填充区域需封闭。

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1、将学生分为四小组坐好;

2、准备好课件、教学平台;

3、组织学生进行课前活动(电脑打字、“手指操”),为教学做好准备,活跃课堂气氛,消除学习疲劳。

二、情趣导入 同学们好!老师在新课开始前先来和同学们分享动画视频《三只小猪盖房子》,故事讲的是:猪妈 妈有三个孩子,呼呼盖的草房被大灰狼吹掉了,噜噜盖的木房子被大灰狼撞坏了,嘟嘟盖的砖房子非常坚固......【播放动画】提问:谁的房子最结实?大灰狼最后怎么了?(学生观看完动画并举手回答)我们要向勤奋认真的嘟嘟学习,现在嘟嘟想建一座新房子,你们能用电脑帮它设计好吗? 我们今天一起用画图软件给嘟嘟设计一座新房子吧。出示课题:小小设计师

二、新课讲授

1、打开软件并设置画布。现在你们来当小老师来告诉 黎老师怎样打开画图程序。步骤:在启动Windows后,单击“开始”按钮,鼠标指针依次指向“程序”-“附件”-单击“画图”命令。画布太小了,不够画,怎么样设置好画布大小? 找到调整画布大小的控制点,鼠标指针对准任一点,指针变成箭头形状,可拖动鼠标调整适合的大小。

2、画好线条图。老师设计了一座新房子,你们认真观察这幅图有什么线组成?用工具箱中哪种工具比较合适? 【展示房子图片】学生认真观察,思考并回答问题。(直线工具)步骤:①单击选择直线工具;②选择线型的粗细;③拖动鼠标画出房子。提问:按住shift键来画线,会有什么效果?学生观察老师演示过程,得出答案。学生练一练,完成任务一:画出房子的线条图。教师巡堂指导。

3、给房子填充颜色 房子画出来了,怎么给房子涂上自己喜欢的颜色呢?

步骤:①颜料盒—单击选择颜色(前景色、背景色);

②单击颜色填充工具—单击左键上色。注意:填充区域要封闭,没有封闭会有什么情况出现?(放大镜、橡皮擦)学生练一练,完成任务二:给房子填充颜色。教师巡堂指导。

4、自主创意 请同学们根据所学和自己创意,把小猪的房子设计更漂亮。提示:可以建不同形状的小房子、添加围栏、围墙、小草小花等等。看看谁设计的房子最漂亮?最有创意?请做好的同学保存好作品,并举手示意。学生练一练,完成任务三:自主创意,美化家园。教师巡堂指导,提醒学生保存好作品。

三、交流评价 同学完成得很好,我们一起分享一些同学设计的小房子,看看谁的房子最有特色?谁的房子颜色搭配最美丽?谁的房子风景最漂亮?(教师利用多媒体教学系统,全班欣赏几幅有代表的作品,并组织交流评价)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学会用哪些工具来绘画? 我们一起学习了利用画图的直线工具来设计房子,并学会用填充工具来给房子上颜色,还进行自己的创意设计呢。

10.小小园林设计师教案 篇十

1、尝试运用已有的排序经验为幼儿园设计种树方案,获得更多的按规律排列物体的经验。

2、在操作活动中发展观察比较、分析归纳及设计规划的能力。

3、对设计活动感兴趣,体验数学活动的重要和有趣。

4、通过各种感官训练培养幼儿对计算的兴致及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

5、能与同伴合作,并尝试记录结果。

活动准备:

1、空地图片,设计图纸,展示板。

2、松树、枫树和果树(种类、大小、颜色不同)若干。

活动过程:

一、初次尝试设计种树方案,感知规律排序。

1、明确设计任务。

师:你们看,这是一所新建的幼儿园,漂亮吗?这里还有一些空地,空地周围需要种树。园林叔叔运来了很多树木,看一看,有些什么树?这些树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呢?今天,你们就来做一回小小园林设计师,给幼儿园设计种树方案。想不想试试?

2、幼儿自主设计种树方案。

师:这是一张设计图纸,请你以小红旗为起点,来设计一份种树方案。

3、交流种树方案,积累有序排列的经验。

(1)对比观察有规律、部分有规律、无规律排序的样本。

●分析有规律排序的样本。

提问:你是怎么种的?几棵树一组?每组里面有几种树?

小结:这个小朋友是×棵树一组,每组里面有×种树,而且每组都是按照×树×树×树这样的顺序来种的,这可是非常有规律的种法哦。

●分析无规律、部分有规律排序的样本(根据幼儿操作结果决定)。

提问:现在你们看看这个小朋友设计的方案,有没有规律?

(2)自查纠错,调整设计方案。

二、根据设计要求有目的地设计种树方案。

师:看来我们班的小朋友已经知道按规律来种树了,那现在园林叔叔又有新的要求了,你们敢不敢接受挑战?

1、交代新的设计任务。

(1)要有规律地种树;(2)4棵树为一组,而且每一组要包括3种树。

2、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3、展示交流设计方案,分组检查并纠错。

师:你们都已经设计好了,那都是按照园林叔叔的要求来设计的吗?每一组的小朋友自己来检查一下。

三、延伸拓展活动——模拟种树。

11.《小小设计师》教学设计 篇十一

[关键词]浙教版 品德与社会 课堂教学 心得

[中图分类号] G623.1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09-055

作为品德教师,让课堂教学成为学生快乐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道德生活追求的过程,是我的教学目标。如何通过《品德与社会》课程这个舞台,让学生快乐、高效地学习?我认为,让品德课堂充满童真不失为一条有效的途径。因为“童真”课堂体现着以“童”为根、以“真”为本的教育思想,张扬着学生的个性,让每一个学生在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中学习、成长。

一、背景介绍

全国消防安全宣传日那天,我进行了五年级下册《我是小小安全员》的公开教学。课后,教师们给予我较高的评价。有一位年轻的教师发出这样的感叹:“从没想到品德课也可以上得如此精彩!”我相信她的赞美是发自内心的。因为从学生参与课堂的热情、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来看,我觉得这堂课确实比较成功,而其中的原因之一就是让课堂充满童真。

二、案例描述

片段1:童谣配合操练,学会正确灭火

灭火器是消防安全的一大法宝!很多火灾都是由于初期扑救不及时而酿成大祸。如何让灭火器不成为摆设,让学生在关键时刻学会正确使用灭火器是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之一。而灭火是一件严肃的事件,学生往往因惧怕而逃避参与。为了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会灭火的方法,我把走廊里的灭火器搬进教室,让学生认识灭火器上不同部位的名称,然后结合视频动画演示,教给学生正确的使用方法。在反复操练的过程中,我让学生以童谣的形式归纳方法。学生对有趣、好玩的操练活动和朗朗上口、通俗易懂的童谣十分感兴趣。大家积极参与,共同创编童谣,掌握了灭火器的使用方法。

片段2:暴露真实问题,掌握逃生方法

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火场逃生的知识和技能。于是,我把课堂的重点放在组织学生进行火灾逃生的演习上。当警报声突然响起时,学生置身紧张的气氛,他们的反应是本能的,暴露的问题也是真实的。我因势利导,让学生说一说刚才自己是怎么做的;有什么问题需要指出。学生纷纷发言,并相互纠错,一一指正。为了让学生知道怎样做才能更好地撤离火灾现场,我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并选择认为最重要的1~2个措施,并说明理由。组长用恰当的形式进行汇报,小组成员或其他小组进行必要的补充。在学生的交流讨论中,教师归纳逃生要领。

当警报再次响起时,学生会不会更安全、更快速地撤离呢?我让学生再次演练。准备——开始!学生井然有序地撤离教室。

片段3:创设火场情境,正确报告火警

作为小小安全员,不仅要学会火灾逃生,还要学会正确拨打“119”火警电话。“119”是一个很严肃、很规范的电话,到底该怎么打呢?我准备了两个电话机,借助多媒体技术,模拟火灾现场,有滴答的秒钟声、直刺耳膜的警报声、不时响起的惊呼声等。然后,我选出两位学生,让他们根据自己掌握的知识,进行模拟报警。学生置身紧张的氛围中,十分慌乱,频频出错。我没有立刻纠正学生的错误,而是让学生观看两段关于正确报火警的视频,要求学生根据视频提示,查找刚才报警中存在的问题。

用最简短的语言描述最完整的事是报警的要求。最后,我请刚才那两位学生再次模拟报警。由于学生掌握了报警的要点,在这次演练中,他们少了一分慌乱,多了一分镇定、改正了先前的错误,做到了语言简洁又正确。

三、教后反思

德国教育家福贝尔说:“孩子是我们的老师,他们纯洁天真、无所做作……我就像一个诚惶诚恐的学生一样向他们学习。”可见他对儿童的敬意。我国明代的李贽曾说过:“夫童心者,真心也。”从他们的言行中,我们不难看到他们对童真的推崇。作为品德教师,我们也应从“儿童本位”的视角去关注和审视学生,创造和谐的教学环境,让学生掌握处理社会事务的方法,提高正确的行为选择能力和主动适应社会、参与社会的能力。那么,如何让品德课堂充满童真呢?我在《我是小小安全员》一课的教学中得到了一些启示。

1.关注童情,教学内容选择“真需”

“教什么”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可以说,合适的教学内容是课堂成功的基础。但很多时候,教师似乎更关注自己“怎么教”,怎么演绎“教”的精彩,至于所教的内容是否是学生真正需要的,则很少考虑。学生是教师施教的对象,教师只有从他们的真实学情出发,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课堂教学才会更有针对性、更具价值。

《我是小小安全员》一课中有很多常识,为了避免纸上谈兵,做到将枯燥的内容生活化、情境化,我尽量选择与学生生活有联系的教学内容,并在此基础上展开教学。在 “小小火情巧控制”环节中,我呈现学生在生活中经常碰到的场景——玩放大镜引燃纸片、点蚊香引燃床单和做菜油锅起火等现象,然后组织学生讨论:发生这些事情时,该如何处理?因为有生活经验的支撑,学生展开积极的交流,分享彼此的经验和感受。

2.激发童趣,教学过程体现“真做”

众所周知,品德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听到的,忘记了;看到的,记住了;做过的,理解了。”“做”就是一种朴素而有效的教学形式。因此,我们应该组织学生开展实践活动。学生只有在积极、主动的状态下参与活动,才会大大提高学习的有效性。

在《我是小小安全员》一课的教学中,因为学生缺少现实生活经验,所以我用模拟演练作为合适的链接点。在教给学生正确的逃生知识和拨打火警电话的方法之前,我让学生进行逃生演习和模拟报警,满足他们的好动心和好奇心。因为没有任何提示和要求,学生的天性暴露无遗,真实的情境呈现在课堂上。我抓住课堂生成,让学生交流活动感受,并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归纳逃生知识和报警要点。学生有了丰富的情感体验,畅所欲言。再次模拟演练时,前后有了鲜活的对比,达到了教育目的。

3.呵护童心,教学理答赋予“真情”

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一句话:“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确实,教师积极、肯定的评价会有效地改变学生自我认知的倾向性和自主行为的调控力,促使学生身心健康地发展。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与学生对话交流时,始终把握好评价的尺度。对于表达能力较强的学生,我减少奖励,更多地进行有效的追问或提升式肯定,以此引导他们实现更高的目标,体验到更强的真情;对于大多数中等层次的学生,我捕捉他们的闪光点,给予他们鼓励和引导,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使其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对于少数自信心不够的“弱势群体”,我设置一些简单的问题让他们回答,如果他们答对了,我给予肯定和表扬,如果他们答错了,我则采用降低难度的探问式教学,让他们一步步走出误区,体验进步的快乐。在逃生演习和拨打火警电话的环节,我还延缓评价,让学生静下心来思考,并在小组中相互交流、相互启发,点燃智慧的火花,生成新的课程资源。这样的评价不但尊重了学生的主权,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而且使评价更具内涵,更触及学生的心灵,提高品德的实效性。

总之,作为品德教师,我们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以至真至纯的情感去奏响品德教学这一美妙的乐曲。让我们用兴趣来驱动,用情感来维系,用活动来支撑,用心灵来体验,浸润每一颗参与课堂的童心,激活每一份灵动的童趣,使品德课堂开出更美的道德之花!

12.《小小设计师》教学设计 篇十二

一、导入有童趣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这一节课的导入,我采用低年级孩子喜欢乐学的猜谜引入:

师:老师知道你们最爱猜谜语,现在,我这儿有一则谜语,你能很快地猜出来吗?

出示谜语:你走它也走,你停它也停,地上没有天上有。小时两只角,长大没有角,到了二十多,又有两只角。老有牙,小有牙,不大不小没有牙。学生一下子就猜到:月亮。

课伊始,学生便被谜语吸引住了,兴致勃勃地把小手高高举起,争着猜谜。与此同时。我用课件显示一轮弯月冉冉升起的画面,并用语言解说着:傍晚,天色渐渐暗了下来,在一望无际的蓝天上,慢慢地升起了一轮弯弯的月亮。我坐在小小的月亮船上,看着满天闪闪的星星。学生随着我的描述,由兴致勃勃举手到安安静静地睁大眼睛观看,强烈的视觉冲击,让他们不禁发出惊讶的赞美声。教师随之出示课题《小小的船》,并让学生美美地读一读课题。至此,学生已经完全进入了课堂,开心地参与到整个课堂中来,为后面的有效学习奠定了基础。

二、读文有童趣

在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才能让他们读出情,读出趣,读出乐,读出思,而不至于像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呢?在本课的教学当中,我设计了五个情境读课文。

一创情景初读。教师:“小小的船可好玩了,孩子们愿意上去坐一坐吗?”——自由读课文,感受快乐。

二创情境合作读。教师:“现在,带上小伙伴一起上去玩一玩吧!”——同桌一起读,互相纠音。

三创情景整体感读。教师:“看你们玩得这么开心,带老师上去一次吧!”——全班学生齐读给老师听。

四创感知后配乐读。教师:“蓝蓝的天空多美啊!闪闪的星星多可爱,让我们一起坐上弯弯的月儿船,再去享受这份快乐吧!”——学生兴趣盎然地配乐读着,陶醉在文本中。读后想象练习:我坐在小小的船里,一会儿_____,一会儿______。

五是看谁会读。通过“我做你的小老师”练习朗读活动,让学生学会有感情地朗读,并在班里进行感情朗读展示。

这五步充分的朗读,让学生真正乐意地参与到读书中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三、识字有童趣

识字是低语教学的重点。在这节课里,我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积极挖掘教材本身所蕴含的创新因素,让学生在观察、思考、联想、游戏中愉快地识字,达到识字教学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学习“闪”字时,配有闪闪的星星图片,还让学生练习:

闪闪的星星闪闪的()闪闪的()

帮助学生在字词与意思之间架起认识的桥梁,从而理解词意,提高识字、学词的质量。又如学习“坐”字,我让学生猜谜语:两个小人真调皮,各自坐在土肩上。学生积极开动脑筋,马上猜到了“坐”。猜的兴致高,记忆也就快,巩固也牢。这样利用汉字结构特点编的简单字谜,不仅可以调动学生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而且使学生在愉悦中接受了知识。

四、写字有童趣

13.小小服装设计师作文 篇十三

小小服装设计师作文

。老师给我们分了组,男生和女生各为一组,我们各自分好分工,就开始制作了。

我要制作的是一只手镯,一条项链和一条裙子。首先,我要用塑料瓶做一只手镯。先剪下矿泉水瓶的底部,然后再用小刀从中间把矿泉水瓶一分为二。现在,手镯大概的样子就已经形成了。接着,我在手镯的两边剪出一条条痕,把它们往外折,这样,手镯就做好了。

可是,矿泉水瓶是透明的,把它装饰一下才会漂亮。怎样才能让手镯变得美观呢?我灵机一动,剪下一段红色的绉纸,把它环绕在手镯的周围,再在上面粘上一个紫色的小蝴蝶结。现在的手镯就比刚才漂亮多了。做完了手镯,我有快速地做好了项链和裙子。

半个小时过去了,我们分工做的衣物和装饰都完成了。男生组和女生组的同学都在给自己组的模特打扮。

大家都准备就绪,环保服装设计大会正式开始!首先出场的是男生租的模特周科宇――“周大将军”,

小学生作文大全

只见他耀武扬威,神气十足地走上了讲台,真像一位打了胜仗归来的大将军,“哈哈哈”地大笑着。“周大将军”身穿用废旧枕头套做成的铠甲,披着用报纸做成的披风,手上戴着两个护腕,头上还戴着一顶三角形的帽子,威风凛凛地向我们走来。

第二个出场的是我们女生组的模特罗天栩――“罗村姑”。她的头上系着一条淳朴的布带,颈上戴着一条美丽的项链,手上戴着用塑料瓶做成的小巧的手镯。身穿五彩紧身衣,一条粉红短裙,上面还绣着一只精致的蝴蝶结。“罗村姑”踮起脚尖,向我们展示这一身环保而又美丽的服装。

14.《小小商店》教学设计 篇十四

泰州市大泗学校 李敦喜

教学内容:一年级下册第五单元74—75页《小小商店》 设计思路:

对于人民币孩子们已经有了很多了解和认识,一些孩子还有多次的购物经历,尤其在进行了前两课时的教学之后,他们已经熟识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知道元、角、分之间的关系,能够进行不同面值的人民币的兑换。那么这节课要做的就是“购物”。教材的主题情境就是一个商店,有玩具、学习用品、生活用品等。根据问题的指引,可以看出本节课是要孩子们通过购物活动,学习正确使用人民币的知识,能够独立的进行算钱、付钱、找钱的活动。这是一节数学活动课,“要为学生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的经验。”所以,我以一连串的购物活动为线索,穿起了各个知识点,让孩子通过实践活动,自己去理解、去总结、去发现。以小组合作为主要学习方式,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式解决生活实际问题。教师为学生提供充分的实践活动的机会,在活动中主学会学习,学会合作,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享受学习成功的喜悦,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当然,在购物活动当中还有很多生活知识和技巧,在这节课中也想涉猎一些,为孩子们拓宽视野,更多的了解生活实际,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上对孩子进行正确的引导。活动准备:

学生:每生带1—3样物品(玩具、学习用品或生活用品),并制作出这些物品的价格标签。

老师:售货员卡3个;第74页货架上的东西:地球仪、字典、书包、文具盒、布娃娃、大熊猫等;3个标牌(“玩具俱乐部”、“蓝猫文具”、“家家福”)。

活动目标:

1、通过各种途径了解商品的价格,培养收集信息的能力。

2、通过亲身参与购物活动,在取币、换币、找币的操作中,加深对人民币的认识,进一步掌握人民币的换算及简单的加减计算,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3、在活动中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和“用数学”的情感,并受到勤俭节约,量力而行,不提过分要求的教育。

4、培养应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活动过程:

一、明确目标,提前准备。

提前几天布置活动课的准备工作:我们要开展一次非常有意义的数学活动,需要把教室布置成一个小小的商店,并利用所学的有关人民币的知识进行一次真正的购物。同学们有的要做售货员,有的要做顾客。商店里的商品需要大家共同准备,请大家把平时使用过的玩具、学习用品和生活用品带来一些作为商品(每人带1—3样物品),并制作出这些商品的价格标签。这些物品的价格你们可能不一定知道,但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了解,例如,可以到商店去调查,也可以问问自己的家人,或者 根据情况估一估价格、查一查资料。(购买活动时使用模拟人民币的学具卡片。)【设计意图:让学生亲历创办商店的准备过程,通过不同的途径去调查、了解商品的价格,能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又培养了学生收集资料信息的能力。】

二、创办商店,展示商品。

谈话:小朋友今天带来了一些物品,打算办个“小小商店”(板书)。商店设“玩具俱乐部”(儿童玩具)、“蓝猫文具”(学习用品)、“家家福”(生活用品)3个柜台。(展示3个标牌)提问:你们带来的物品中哪些是玩具?哪些是学习用品?哪些是生活用品?请同学们分一分,并进行交流展示,并分别把物品摆放到相应柜台上。

【设 计意图:用学生自己带来的各种用品来创办“小小商店”,并设计小朋友喜爱的、富有童趣的柜台名称“玩具俱乐部”、“蓝猫文具”、“家家福”,有利于吸引学 生积极参与活动。通过对物品的分类,加强与现实生活的联系,知道商店的商品要按类别进行摆放,又为学生提供了一次运用统计方法的机会。而分类摆放、检查的 过程则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三、购物指南,示范购物。

1、教师准备,第74页货架上的东西,地球仪、字典、书包、文具盒、布娃娃、大熊猫等。提问:如果我要买一辆汽车,应该到哪个柜台?我有10元钱,够不够买?不够怎么办?

2、如果要买1本字典和1个书包大约要带多少钱?你是怎样估计的?估计一下任意买两样东西大约要多少钱?

3、提问:30元钱买1只玩具熊和1个布娃娃够不够?为什么?

4、在文具柜台,50元钱最多可以买几样东西?

你想买哪些东西?你带了多少钱?够不够?小朋友还有什么想说的?

【设计意图:用50元钱买货架上的物品,最多能买几件,要通过讨论形式,让学生明白应该买价钱比较便宜物品】

5、先请2名学生分别扮演顾客和售货员,让顾客自主选购物品,同时请其他学生观察这两名学生的买卖过程。讨论:你认为在购物中应注意什么? 小结:

①顾客首先要确定买什么东西,属于哪一类商品,再到相应的柜台找到该商品,了解商品的价格,同时要根据需要购买,不要浪费。②要根据自己手里的钱确定怎样付款,售货员则要根据商品的价格和顾客付的钱数计算出需要找回多少钱。【设计意图: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原有的生活经验,先指导购物。因此,这一环节具有“向导”作用。通过对几个问题的思考,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顺利实施购物活动提供保证。】

四、现场购物,体验成功。

谈话:我们已经了解有关购物知识,现在我们一起到小小商店去购买自己需要的东西。

教师可以选定一部分学生扮演的售货员,其余的扮演顾客。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利用人民币购买商品。在活动过程中,要让买卖双方互相检查对方在进行人民币计算时有没有发生错误。例如,顾客要检查售货员有没有找错零钱,售货员则要检查顾客所付出的钱数。活动中,如果发现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可以和其他同学商量、讨论。教师一方面要注意观察学生提出了哪些问题,是怎样解决的;另一方面要在学生碰到困难时给予适当的帮助和提示。

【设计意图:创设分柜台购物的真实情境,让学生人人参与简单的购物的活动,充分体验如何取币、付币、找币,学会与人合作,体验交易的过程,同时,师生问情感的交流,自然、融洽,使学生深深的体验到数学应用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乐趣,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对好奇心,引发更强烈的求知欲望。】

五、汇报讨论,活动总结。

活动结束后,组织学生进行汇报,并对出现问题进行讨论。

1、汇报一下活动中提出了哪些问题或遇到了哪些问题,都是怎样解决的。让大家讨论一下。这种解决问题方法是不是最好的?

2、你原有多少钱?买了哪些物品?一共用了多少钱?现在还剩多少钱?判断一下算得对吗?

3、请小售货员汇报结果:一共卖出多少东西?收入多少钱?

【设计意图:通过汇总交流,让学生说说买东西的经过,使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通过统计、进行检查核对以及讨论碰到问题如何处理,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实践平台,拓展提高。

红红到超市买东西,他付给营业员50元的人民币,营业员找给他5元钱,请你说一说他可能买了下面哪几样东西?

15.小小的岛 篇十五

以我的一生为你点盏灯

你住的小小的岛我正思念

那儿属於热带, 属於青青的国度

浅沙上, 老是栖息著五色的鱼群

小鸟跳响在枝上, 如琴键的起落

那儿的山崖都爱凝望, 披垂著长藤如发

那儿的草地都善等待, 铺缀著野花如过果盘

那儿浴你的阳光是蓝的, 海风是绿的

则你的健康是郁郁的, 爱情是徐徐的

云的幽默与隐隐的雷笑

林丛的舞乐与冷冷的流歌

你住的那小小的岛我难描绘

难绘那儿的午寐有轻轻的地震

如果, 我去了, 将带着我的笛杖

那时我是牧童而你是小羊

要不, 我去了, 我便化做萤火虫

以我的一生为你点盏灯

16.“小小”的家常,小小的依恋 篇十六

“我在小小,你也来吧。”

对方意愿似乎更强大,女友瞬时打车奔去了。

小小酒家,北京人开的家常菜馆,有什么了不起?很了不起。它起初栖身在国贸写字楼,十几平方米的店面,日日爆满,就没有不等位的饭点儿,前不久,它移居百子湾,还是十几平方米,依旧爆满。追随而来的老客人,都是国贸写字楼的白领,吃惯了的“小小”,就好像离不开的家。

奔人多,准没错

苹果社区内,小小酒家简洁硬朗的外部装修让它很不像一家餐馆,但敞亮通透的落地窗弥补了缺失,店内采光充足。人满为患的实景“电影”本身就是招牌,过往的路人总在不经意间被缤纷的饭食吸引,不由得止步张望。

店内最多的摆设就是餐桌,实惠的摆设。桌挨桌,凳挨凳,所以,虽然整日都有排队等侯的食客,但等候的时间并不久。

下午5:30,小店已经挤得满满当当,想挪到墙根洗手池前也要预先寻摸下脚的地儿。邻桌与我们绝对是紧密相连,胳膊肘“打架”的热络反倒让闹哄哄的小店显得更加甜蜜。两对情侣在靠墙的位置,二人世界,我为你夹一段红烧带鱼,你为我送一口醋溜白菜,也算羡煞旁人。

记得葛优那个中国移动的广告词儿“我呀,还是相信群众”。本着群众的选择就是我的选择的道理,冒着挤破头的危险来“小小”,应当没错。

还记得儿时春节,少不了的红烧带鱼吗

一伙人就座点菜,咦?好不容易招呼过来的服务员怎么走了呢?“小店特色,下单自写。”捏着菜单直接递进后厨窗口。这就是在“小小”点菜的规矩。

偷瞄了邻座的饭菜,红烧茄子油亮可人,一盘带鱼只剩鱼刺……于是,我们的菜单一蹴而就,肉皮冻、红烧茄子、红烧带鱼、鱼香肉丝,外加大馒头一个。

天气一天比一天热了,路途坎坷毁灭的食欲在一大桶冰镇可乐下肚后得到拯救。刚上桌的红烧带鱼立即唤醒了馋虫。紧接着,随之而来的白灿灿的大馒头,顷刻间被扯得四分五裂,全奔着红烧带鱼的汤去了。一口下去,仿佛回到了九几年的那个冬天。一大盘子的红烧带鱼永远是春节的常驻菜,大人们纷纷夹着带鱼,而我们姐妹几个最爱用雪白的馒头蘸鱼汤,那个甜中有香,香里带甜的滋味儿,用压岁钱也不换呢!

红烧带鱼绝对是“小小”的招牌,桌桌必点。除了国产带鱼的香鲜,还有大众的甜咸口味,舌头被刺激得总想再来一口。

不可小觑的鱼香肉丝

很多人都知道,要是一个连鱼香肉丝都炒不好的厨子,一定不是好厨子!可是,随着鱼香肉丝的价格不断攀升,滋味一天不如一天,鱼香没有了,肉丝也少得可怜。曾经爱恋的鱼香肉丝辅料变得越来越多,难怪人们后来慢慢青睐宫保鸡丁了。眼前的这盘可不是普通的鱼香肉丝,这是我记忆中的鱼香肉丝啊!甜辣可口,笋丝清脆,木耳润滑,肉丝焦香有嚼头儿,又下饭又美味。

关于鱼香肉丝的“鱼香”,有这样一个故事。相传很久以前在四川有一户生意人家,他们家里的人很喜欢吃鱼,对调味也很讲究,所以他们在烧鱼的时侯都要放一些葱、姜、蒜、酒、醋、酱油等去腥增味的调料。有一次晚上这个家中的女主人在炒另一个菜的时候,她为了不使配料浪费,把上次烧鱼时用剩的配料都放在这款菜中炒和。自然,男主人回家对这道菜赞不绝口。于是,用烧鱼的配料来炒和的其他菜肴,被取名为鱼香炒。

饭馆的菜有好就有坏,那满盘青椒的辣子鸡丁很让人失望。明明是个肉菜,却要拼命挑肉,这是我最无法容忍的,好在肉皮冻转移了我的注意力。

小时候吃的肉皮冻都是姥姥自制的。从买回肉皮一根根褪毛开始,我就开始惦记了,肉皮筋道醇香,琥珀色的冻状物凝聚了葱、大料、姜、桂皮、酱油、黄豆、花生等多种料香。除了在家,让我如此称赞的肉皮冻这里算是独一份。看着眼前亮晶晶又很有货的肉皮冻,再配上一碟蘸料,差点让服务员来瓶小二了!

小小酒家,小小的感觉,小小的回忆,小小的家。饭间总能勾起更多的思念,思念儿时的家常味儿。在这里,哪怕是寡欢的单身汉,孤单的北漂族,也能感到家的温暖。不禁想起爸爸坐在小院里用剪刀剪去带鱼宽宽的边,想起奶奶摆放碗筷慈祥地喊饭,想起妈妈总让我再来一碗。

推荐菜色:红烧带鱼。红烧茄子、鱼香肉丝、肉皮冻、小炒肉、馒头。

17.小小竹排教学设计 篇十七

《小小竹排画中游》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这是一首赞美江南水乡秀丽景色的诗。一个男孩撑着小小的竹排顺流而下,他观赏着两岸美丽的风光,感受自己如同在画中游览一样。课文贯穿对江南水乡的赞美之情,旨在激起学生身临其境之感。小竹排顺流而下,“鸟儿唱,鱼儿游”,表达了作者无比欢畅的心情。全诗图文并茂,形象生动,语言优美流畅,节奏感强,适宜学生诵读。

二、学情分析

课文展示的是画一样的美景,因此整堂课以课件中江南水乡的景美来渲染烘托课文,使学生在美的环境中体会江南之美,产生热爱江南之情,使自然美和童心趣和谐统一。同时在感悟中识字,背诵课文。一年级孩子的思维是以形象思维为主的,因此教师可利用创设情境的方法让学生在饶有兴趣地“游”的过程当中温故而知。

三、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

1、识字,积累“abb”式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通过观察图画,试着联想背诵课文。

3、知道江南是美丽富饶的地方,萌发热爱江南热爱祖国之情。教学重、难点: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资源: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视频激趣

小朋友,喜欢旅游吗?现在,老师就带着大家去旅游。(出示视频)

这个地方美吗?你知道这是哪儿吗?(出示中国地图)

2、图片导入,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出示竹排图片.瞧,这就是我们今天要乘坐的交通工具,知道他叫什么吗?江南一带水特别多,因此就有了这种即方便又快捷的,用竹子做成的交通工具,——竹排。

板书:小小竹排(学生读)(它准备带我们到)画中游

用你优美的声音轻轻地读一读课题吧。(齐读课题)

现在我们就乘坐(出示)“小小竹排”准备出发了。

(通过入情入境的风景欣赏,激发学生的学习愿望。)

二、游戏巩固生字。

1、“生字泡泡”游戏

小竹排带我们来到了碧绿的湖水里,湖水里有许多小鱼,小鱼给我们带来了生字泡泡,孩子们们,你还认识吗?我们来一起读一读好吗?

2、“摘苹果”游戏

(游戏识字,增加孩子学习情趣。)

三、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生字宝宝跑到课文里,你还认识吗?赶快拿起书打开语文书64 页,读读课文吧!请你们自由读课文,不认识的字让拼音宝宝帮忙,把字读准确,哪一句话读不熟练,就多读几遍。开始吧!1)学生自由读课文。2)指名读,评一评。3)课文一共有几句话?

(给学生留了空间,让学生自主选择,自主探索,让学生在自主中求发展,通过检查学生也确实自学的不错。)

四、再读课文,深悟体会。

1、学习第一句。(小竹排,顺水流,鸟儿唱,鱼儿游。)

开船了。(出示课件)

你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 听到小鸟的叫声、看到小鱼在水里快乐的游来游去,你的心情怎么样?(高兴)那我们就要读得轻、快。谁能高兴地读一读这句话?(指名读)

鸟儿在空中歌唱,鱼儿在水中游玩。多美呀!让我们一起来再感受一下吧~!(齐读)

(让孩子们利用多种感官来体会江南的鸟语花香。)

2、学习第二句话“两岸树木密,禾苗绿油油。”

(1)小竹排继续顺水向前游,看,河两岸可真漂亮啊!。

看到茂密的树林,绿油油的禾苗,你感觉怎么样?(很美)谁来读一读? a、指名读这句话。重点指导“绿油油”的变声读法。

课件出示:禾苗绿油油绿油油 跟老师练读

问:还有什么是绿油油的?(生回答,教师给予肯定)b、请观察一下“绿油油”这个词有什么特点。(一共有三个字,第二个和第三个字相同)像这种两个字相同的词语叫做叠词。

谁也能说几个这样的词?(学生回答)

(引导孩子积累词语,逐步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2)、指导朗读这句话。

小朋友们真棒!现在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有茂密的树林,绿油油的禾苗,多美呀!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比比看,谁能将树木的密、禾苗的绿读出来。(齐读、找好学生读、练读、齐读)

(孩子们在读中悟,读中体会江南两岸的优美风景。)

3、学习“江南鱼米香,小小竹排画中游”。

(1)看到绿油油的禾苗,老师有一个问题:禾苗长大成熟后是什么呢?(课件出示:禾苗生长的过程)江南这些地方每年产的大米特别的多,不仅如此,(课件出示:鱼图片)江南的(鱼)也很多。所以说江南是盛产鱼和米的地方。因此我们说“江南鱼米乡”。

(2)指导朗读。

老师这里有几张江南水乡的图片,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吧!(出示江南美景图片)美吗?怪不得诗人会说“江南鱼米乡”学生接“小小竹排画中游”。来,我们一起来赞美这美丽的江南,齐读这句话。

(系列图片刺激孩子的感官,让其深刻体会到“江南鱼米乡”。)

4、整体感知:

好了到站了,小朋友美吗?还想再游一次吗?请捧起书美美的读 一读吧!(配乐朗读)(让孩子们的感受在音乐中得到深化。)

5、背诵。(看插图)

孩子们读得真好,下面让我们试着背一遍吧!

五、拓展

课后收集江南美丽风光的图片和小伙伴一起分享!

(深层次,多维度地了解江南的美景)

小结:孩子们,不但江南美,我们伟大的祖国处处有美景,让我们用明亮的眼睛一起发现祖国美丽的风光,一起欣赏祖国美丽的风光,一起热爱祖国美丽的风光吧!篇二:《小小竹排画中游》教学设计及反思 3.《小小竹排画中游》教学设计

刘娜

【教材简说】

在景色秀丽的江南水乡,一个男孩撑着小竹排顺流而下,他观赏着两岸美丽的风光,感觉自己如同在画中游览一样。课文贯穿着一条明显的情感线索,易激起学生身临其境之感。小竹排顺流而下,“鸟儿唱,鱼儿游”,表达了作者欢快的心情。课文对两岸树木、禾苗的描述,饱含着赞美的感情。全诗形象生动,语言优美,节奏感强,适宜学生诵读。

【学习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认识12个生字。会写“口、日、中”3个字和由这些生字组成的词语。

3.了解课文内容,知道江南是美丽、富饶的地方,萌发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1.认识文中的相关生字,能正确加以书写并理解词语的含义。

2.通过指导学生反复朗读课文,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帮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通过指导学生朗读课文,让他们体会到祖国的江南是风景秀丽、物产丰富的地方。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课题

1.小朋友们,你们喜欢旅游吗?都去过哪些地方呢?能给大家介绍介绍吗? 2.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去一个美丽的地方,你们看——

(教师多媒体展示)

3.小朋友们,想去吗?请你动动脑筋,想要充分领略其中的美景,我们得选择一样适合的交通工具。

4.其实,在江南有一种更加合适的交通工具,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多媒体展示)他是用竹子做的,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小竹排。

5.今天,小竹排就从河里流啊流,流到了我们这儿,它在河里流的时候啊,看到了许多美丽的景色,就提笔写了一首诗歌,想知道它写了一首什么诗歌吗? 6.今天我们就共同来学习课文《小小竹排江中游》

教师板书课题,齐读

二、品读课文,游览美景 1.学生自读课文

要求:找出生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检查自读情况

(1)教师出示词语,学生练读

(2)组内朗读,小组加以评议

(3)指名朗读,师生共同评议 3.出示课文,朗读课文

范读、指名读、齐读

4.在岸边,小竹排看到了很多的美景:鸟儿唱,鱼儿游。两岸树木密,禾苗绿油油??小朋友,你还能说出几个像绿油油一样的词语吗?

出示:()的太阳()的脸蛋()的梨子()的()5.小朋友们,喜欢这次江南游吗?你知道江南还有什么迷人景色吗?谁能做导游介绍介绍?老师建议你们用上书中的诗句,会把这个地方介绍得更美。

三、指导书写生字

1.出示“口、日、中”:这就是她写的三个字,认识吗?我们一起来读一读。2.请小朋友仔细观察一下这三个字,你发现了什么?

(1)新笔画:横折──是一笔写成的。(书空)

横折有两种写法(出示范字):小朋友仔细看看这两种写法有什么不同?

3.总结:一种折下来是斜的,师范写,生书空。另一种折下来是直的,师范写,生书空。4.引导:这三个字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对,他们都有三个“口”。

思考:通过加上一些笔画还可以变成哪些字呢? 5.教师范写,讲解注意点 6.学生在田字格中描红、临写 7.教师巡视,展示优作

四、反馈延伸

1.小朋友们,江南的景色如画一般美丽,小小竹排在其中顺流而下是别有一番滋味,就让我们把那小竹排画下来,乘上它一起去欣赏江南的美景吧!2.听写本节课学的三个生字。3.作业:(1)抄写生字词。(2)背诵课文。

《小小竹排画中游》教学反思

刘娜

《小小竹排画中游》一课是一年级孩子学习的第三篇课文,是一首简短的诗歌,可其中蕴涵的内容却很丰富,有些词句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是比较难理解的,比如“江南鱼米乡,小小竹排画中游”这一句。

在备课过程中我想了一些法子去解决这个难点;另外让学生感受家乡的美丽,激发热爱家乡的情感也是我一直在思考的。在设计教学方案时我主要从以上这几方面来考虑。因此在教学中,以下几点还是比较可取的:

1、利用插图、突破难点。

针对“江南鱼米乡”,我让学生欣赏了几幅江南小桥流水图,让学生看后说说,你有什么感觉?(有学生说:小河很多,桥很多。)接着请学生回答:小河多,河里的什么可能也会多?(鱼、虾„„)又问:小河多,田里的什么会长得好?通过层层深入,学生不难理解:为什么江南又被称为“鱼米之乡”了。了解完江南后,我让孩子们自豪地说:“我们的家乡在江南!”这时,我从孩子们喜悦地眼神

中已经感受到他们对家乡的喜爱。我觉得利用课件对与帮助孩子理解“江南鱼米乡,小小竹排画中游”还是很有帮助的,也让孩子充分感受到了家乡的美。

2、重视朗读,读中感悟。

这堂课上还暴露了一些问题,不免有些遗憾也有些担忧:一部分学生的听课习惯比较差,注意力不够集中。特别有几个调皮的男孩上课比较自由散漫,以自我为中心。在学习常规上还应该加强训练。

篇三:小小竹排画中游教学设计

《小小竹排画中游》教学设计 围场一小 罗金勇

教材简析:《小小竹排画中游》是一首语言优美、形象生动、节奏感强的诗歌,短短几句,描绘了风景秀美,物产丰富的江南水乡。图上画的是江南的风光,一只竹排在清清的河水中行驶,竹排上有一个小男孩在撑竹排。鱼在水里游,鸟在天上飞,河的两岸有绿油油的稻田和浓密的树木,插图和课文内容结合得密切。教学重点是识字、写字和朗读课文。

学情分析:学生刚学完拼音,部分学生拼读能力不是很强,识字量少,每天学习的要求会认的字除了在学校认记,课外自主认记较少。一年级学生好动,上课难于集中注意力。

【设计理念】

1、情景中学文。根据课文创设情景,让学生始终在情景中读课文、学生字。

2、在读中感悟。本课教学,通过不同形式的反复朗读,在以读为本的基础上有所思、有所悟,在读的基础上感受语言的魅力。

【教学目标】

1、学会12个生字,读准字音,识记字形。会写“口”字。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短文。

3、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知道祖国江南十分美丽、富饶。

【教学准备】

《小小竹排画中游》的课件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景,引出儿歌

1、看图说话

⑴、出示图:师:图画漂亮吗?生:漂亮。

师:我们来说一说图中的美景吧!你看到了什么?或听到了什 么?(要求:从远到近或从近到远来看。)⑵、学生介绍图中景色,随机认识生字“排”。

师:你们知道这么美的地方是哪吗?(江南)有一首非常好听的儿歌就是描写刚才我们看到的景色的,你们想读吗?

2、出示课题

⑴、指导读课题。

⑵、认识“游”,齐读课题。

二、品读儿歌,读中识字。

师:孩子们,我们就一起坐上小竹排来看美景,读儿歌吧。

1、借助汉语拼音读儿歌。(要求:读书姿势正确;读准字音;读完做好。)

2、指名读。(要求:认真听,做评价。)

3、分句读儿歌,随文识字。

师:孩子们读得真好!江南的景色如此美,下面我们赶快走进儿歌,游览江南吧。

⑴、品读第一句话

?、出示图,师:我们乘着小竹排,顺流而下,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②、看图说景。

③、读儿歌。

④、认识“流”、“唱”。(流--游;给“唱”找词语朋友。)⑤、带着高兴的心情,读美这一句话。

⑵、品读第二句话。

师:我们好开心呀!老师也想读儿歌了。下面同学们把小眼睛闭上,认真听老师读,想象一下,你看到了什么?

?、师读儿歌,学生听并想象。

②、说景色。③、生读儿歌。

④、认识“两岸”、“绿油油”。(拼读并造句。)⑤、品读这一句话。(师:树绿、禾苗绿,一大片一大片满眼的绿就让我们把这绿油油的景色读出来吧。同桌互读后指名读。)

⑶、品读第三句话

师:江南不但景色秀丽,而且物产也很丰富,鱼多、虾多、米多,被人们称之为“鱼米之乡”。(出示图)同学们看,美不美?出示儿歌,谁来读? ?、开火车读。

②、认识“江南”一词。(读词语;夸江南。)

4、通读儿歌。(自读)

师:江南真美呀!下面同学们把江南的美景,通过你的朗读表现出来吧!注意读书姿势。?、学生自读儿歌。②、指名读儿歌。

5、生字反馈。

师:调皮的生字宝宝要和大家做个游戏,考查一下你们是不是真的认识他们了。赶快把大树挂满苹果吧。开火车认读生字。

6、背诵儿歌。

三、指导书写,享受快乐

师:同学们坐好,又到写字的时间了,大家看一看今天我们要写哪个字?

1、指导书写“口”

⑴、认读“口”。

⑵、观察笔顺,认识笔画横折。

⑶、师范写,生书空。

⑷、描红、仿写。

18.小小设计师的教学反思 篇十八

小小设计师的教学反思

本节课有以下特点: 1.在观察欣赏环节,我没有直接出示教材插图,而是适当做了一些修改,增加了一组设计没有规律的图案,旨在创设一个问题情境:同样是由一些图形拼成的图案,为什么第二组图案(有规律排列的)看起来比第一组图案(无规律排列的)更漂亮。从而把学生引入与问题相关的情境,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激发起学生求知的欲望。

2.充分挖掘和利用身边丰富有趣的实例,通过大量的生活实例,引导学生充分感知平移、对称现象,感受图案的美和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教学中,不仅利用课件向学生呈现了四幅图案让学生欣赏,还引导学生说一说生活中见到的实例,并补充了大量的美丽图案,让学生观察后说一说,这些图案是由哪些基本图形组成的,怎样组成的(如基本图形经过了哪些变换),让学生感受到对称和平移等在图案设计中的作用,提高分析图形的能力。3.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学中,我先组织学生欣赏教材中的图案和我自己搜集到的图案,并让学生说一说生活中在哪些情境下见到过这类图案,使学生有熟悉感,激起了学习的兴趣。然后适时组织了几次学生讨论,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广泛的讨论和交流,充分展示自己的作品和想法。通过合作交流,让学生学会互相帮助、互相欣赏,增强了合作意识,提高了探究能力。另外,我通过展示和评价学生的作品这一教学环节,促使学生自我反思,从别人的作品中吸取经验,获得灵感。

19.小小仙人球 篇十九

突然,我的脑子灵光一闪;我为何不把一个小仙人球拿下来种一种呢?说不定还能活呢!好,说干就干!我拿来了一个小杯子,在里面塞了一些湿土;然后挑了一个比较健康的小小仙人球,小心翼翼地将挑中的那个小仙人球活生生地拽了下来,将它埋好,放进书房的窗台上。这才发现,我的手被仙人球的刺儿榨了一下,疼得够呛。于是,我就气急败坏地将它丢弃在了房间里的一个不起眼的角落里,从此,对它置之不理。

一个月后的一天,我在书房的角落找书,无意之中又发现了它——被我丢弃的仙人球?哦,它居然仍是那样苍翠欲滴!我把它放回桌上,浇了些水,心想:我再也不会把它给丢弃了,一定要照顾好它!

20.为了小小的纸鹤 篇二十

一天下班回到家,女儿飞快地跑过来俯在我耳边神秘地对我说:“妈妈,你猜我今天得什么了?”看到女儿眉目之间流露出喜气洋洋的表情,我顺嘴问了一句:“是不是又吃糖果了?”我知道女儿最爱吃糖果了。“什么呀!不是,是小纸鹤!”说着,女儿张开小手,托出一个小巧的、漂亮的小纸鹤来。我高兴地问她哪来的,她又俯在我耳边说:“今天我上课表现好,儿歌表演得好,老师奖励我的。”

这是我第一次听说格格因为上课表现好而受表扬。过了几天,女儿从幼儿园回到家显得不太高兴。问她怎么了,她也不说。当天晚上,格格第一次主动要求洗脸洗脚。我很奇怪,要知道这是每天较难完成的任务。洗漱完毕,她又从自己的小柜子里拿出一套干净的外衣,悄悄放在小床边。

第二天,我去接她,她看见我来,飞快地跑到我身边,拉我俯下身,悄悄兴奋地对我说:“妈妈,我今天又得小纸鹤了!”我也很高兴地问她:“今天是因为什么?”格格美美地说:“老师说我今天衣服保持得好,没弄脏。”我这才发现,女儿今天的衣服果然有了明显的变化。突然,我想起昨天的事,便问:“昨天是不是因为衣服脏,没得小纸鹤?”格格不好意思地点点头。

接下来发生了一连串的变化,使我这个做妈妈的很惊讶。每个周末吃完饭,格格总要检查一下大家的碗里有没有饭粒,还要讲一通“粒粒皆辛苦”的道理;每次上床之前,总要小心地将脱下来的衣服整齐地叠放在床边,一反过去脱一件扔一件,第二天到处找裤子的情形。小件衣服坚决不让我们给她穿,还振振有词地说:“我要和小朋友比赛,看谁穿得快。”

上一篇:未来的世界的450字作文下一篇:临床药学室述职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