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学重难点

2024-10-09

体育教学重难点(精选9篇)

1.体育教学重难点 篇一

一、精心创设丰富有趣的教学情境, 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兴趣是学好数学的直接动力。教师若能在人们认为枯燥无味的数学课堂上创设一些趣味性的情境, 就会使学生快速地投入到学习中, 去积极地思考、合作、交流, 那么重难点知识就迎刃而解了。

例如, 在教学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不等式的性质》时, 先让学生说出教师年龄与他们年龄的不等式, 再把5年后、10 年前、x年后的不等式与其比较, 观察不等式左右两边发生了什么变化, 不等号的方向有什么变化, 你从中发现了什么规律。经过对比, 学生很快说出了“不等式的基本性质1”。在这节课上学生相当活跃, 效果很好。

又如, 在教学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多项式》一节中, 我们可以这样开场:“同学们, 今天老师为大家作了一首诗叫《幸福》——天空的幸福是披一身蓝, 森林的幸福是穿一身绿, 而老师的幸福是认识了可爱的你们。常言说得好, 心宽体胖, 自从认识了你们, 我的体重由原来的a公斤上升了5公斤, 老师现在有多重? (a+5) 公斤,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多项式。”顿时, 学生们对当天学习的知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再比如, 在教学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直线、射线、线段》一节中, 我们可以这样小结:“同学们, 我希望你们的烦恼像线段一样, 有起点有终点;我希望你们的智慧像射线一样, 有起点无终点;我希望你们的快乐像直线一样, 无起点无终点, 快乐无限、幸福永远!”学生们在得到精神鼓励的同时, 掌握了这节的重点——线段、射线、直线的区别。

所以说, 教师应在课堂中精心创设教学情境, 诱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 使学生通过观察发现问题, 积极思考, 从而突破重难点。

二、设置铺垫问题, 逐步分解难点

在一节课中, 有好多重难点知识不是一下就会被学生理解掌握的, 而是需要一个过程的。这个过程需要循序渐进、逐层深入。所以, 要设置层次性问题, 步步深入, 从而降低学习难度。

例如,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课本100页中的“探究3”是关于二元一次方程组的一道应用题:“长青化工厂与A、B两地有公路、铁路相连。这家工厂从A地购买一批每吨1000 元的原料运回工厂, 制成每吨8000元的产品运到B地。已知公路运价为1.5元/ (t·km) , 铁路运价为1.2 元/ (t·km) , 且这两次运输共支出公路运费15000 元, 铁路运费97200 元。这批产品的销售款比原料费与运输费的和多多少元? (已知从化工厂到A地要经过10km的公路和120km的铁路, 从化工厂到B地要经过110km的铁路和20km的公路) ”

这个问题涉及的量比较多, 内容也离学生生活比较远, 不易理解题意。要想解决好这个问题就有很大的难度。

对于这类应用题可以这样突破难点:

(1) 先让学生认真读题。审题的基础是阅读, 要弄清每句话的意思, 对于关键词要作标记, 对于较长的关键句子要浓缩为主-谓-宾, 重点加以分析。

(2) 可以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如把教材中的化肥加工厂的问题改为“一同学开的文具厂要加工笔, 需要笔芯笔帽等原料, 所以要从另一同学开的原料厂进货, 加工好文具以后再卖到B地”, 这样设置情境贴近学生生活, 大大激发了他们的探究欲望。

(3) 再问学生, 假如你是负责运货的, 那么运费的多少和什么有关。这样就很容易理解题目中的“1.5 元/ (t·km) ”的意义。由图已知运送的路程, 由此想到要表示运费需设运送的吨数为未知数。

(4) 让学生自己表示出各部分的公路运费和铁路运费, 这样方程组就列出来了。

如此设计几个有层次的问题, 有效地分解了难点, 使学生清晰了思路, 使整个课堂有序、有效果。

三、从旧到新, 建立联系, 突出重点, 突破难点

初中数学系统性很强, 很多新知识都是旧知识的延伸, 又是后续知识的基础。教学时, 教师要从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 帮助学生建立新旧知识的联系, 运用知识的迁移规律, 来实现重、难点的突破。

比如, 在学习“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时, 可以引导学生先复习一元一次方程和分式方程的解法, 从而归纳出解方程的基本思路是“设法把方程化为x=a的形式”, 而一元二次方程与前面学过的方程比较, 差异在“次数”。因此, 将“二次”降为“一次”, 就能使“新方程”转化为“旧方程”, 这样就明确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关键所在, 难点也就有效突破了。

四、充分借助直观教学, 突破重难点

直观是最简单最直接最容易被学生理解的教学方法。它能使抽象的知识形象地呈现出来, 增加了知识的活力。

1.使用直观的教具。比如, 七年级数学下册“在数轴上可以找到表示无理数的点”的学习。这部分知识比较抽象, 所以教师自制圆在数轴上滚动的教具, 让学生自己上台操作演示, 很容易就找到了表示圆周率的点, 从而有效地突破了难点。

2.学生直观操作。在教学中要尽可能通过学生动手操作, 调动学习积极性, 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多媒体教学的使用。比如, 七年级数学上册“绝对值”概念的理解是初一数学的一大难点, 我采用的突破方法是:用小动物在数轴上走的动画课件帮助学生理解绝对值的几何意义。一只大象、两只小狗都从原点出发, 各走了多少路程?我们发现一只小狗走到了数轴上表示“+3”的点上, 而另一只小狗在“-3”的点上, 它们出发的方向不同, 但它们走的路程是一样的, 因为它们到原点的距离都是3, 这时候我们并不考虑方向, 而是只考虑距离, 这就是今天学习的绝对值。大象在表示4的点上, 距离原点4个单位长度, 所以4的绝对值是4。动画效果形象直观, 枯燥的数学变得生动有趣, 孩子们在快乐的学习中攻破了这个难关。

又如, 在学习七年级数学上册“几何图形展开图”时, 运用玲珑画板软件演示各种展开图, 在突破难点的同时, 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五、精选练习题, 强化重难点

学生对知识理解了, 并不等于就会应用了。所以, 多样的习题是必不可少的, 而且挑选的题目应该是精选精编的, 应具有针对性、典型性和灵活性。选择一些针对教学的重点、难点和考点例题, 能起到示范引路、方法指导的作用。学生通过练习能够了解本节课的教学效果, 更能强化重难点。

2.体育教学重难点 篇二

【关键词】英语基础阶段教学难点 流水作业式合作 英语整体教学体系

大学英语非英语专业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运用英语进行有效交流。实现这一教学目标的基础是英语学习者在表述自己的观点、看法时,对于英语的语言知识已经具备了比较清晰的概念、较为系统的知识框架。2004年教育部高等教育司颁发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明确提出:“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使他们在今后的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口头和书面的信息交流,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这可以理解为大学英语的非英语专业的教学目标并不侧重于英语语言知识的传授,而在培养并提升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这是因为从教学的整体连贯性讲,英语语言知识的教学主要由我国的小学英语课程以及中学英语课程承担,即:由英语的基础教学承担。如果我们的英语教学在现有的从小学阶段,经过中学阶段基础上再到大学阶段,能够形成以“小学英语教学为入门阶段、中学英语教学为基础阶段、大学英语教学着重于增强和提高学生用英语有效地进行口头和书面的信息交流技能”的阶段流水作业式教学体系,在这个教学体系中各阶段的英语教学既有自己的教学侧重点、又有自己的教学目标,又能够彼此联系相互衔接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让大学阶段的公共英语教学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根据学生的入学情况,全力侧重在训练学生的运用英语进行有效的信息交流所应该具备能力培养、训练上,以期实现英语整体教学的最终目标:具备较强的英语听说能力、能运用英语有效地进行口头和书面的信息交流。

“万事开头难”作为入门阶段的小学和中学英语教学是我们英语教学行程的起步阶段,它是英语教学整体流程效率的奠基阶段,不应该在教学内容和训练上带有随意性。这个阶段的教学内容,应着重于英语学习的基本习惯养成,基本技能的训练起着奠定基础的作用;有整个英语教学流程的起步作用,是提高我们的英语整体教学效率的第一环节。

围绕运用英语进行有效的信息交流为核心、对于处在英语整体教学流程起步的基础阶段,要奠定的基础是基本技能在英语的单词认读,基本句型的辨认,英语听力的初步训练,和口头的模仿复述能力方面的启蒙训练这三个方面。概括地归纳为从系统地训练小学阶段的英语初学者的听,说能力。

具体地讲应从以下三方面奠定英语的初学技能:培养英语初学者自己认读单词的技能;训练学生辨别英语的肯定句,否定句,疑问句的能力;了解英语问句与汉语问句的基本不同点,要力争使英语初学者们形成对于英语中的名词,动词的用法,跟中国话中的用法用所不同的起码概念。

小学和初中阶段的英语初学者汉语语言系统已经基本形成,汉语作为母语对他们的英语教学都会有一定的影响作用。因此上述每个方面的教学都有它的教学难点需要突破。

一、基础阶段英语单词认读的教学难点:

此阶段的英语音标的教学,最终的技能形成的目标是:能够独立地拼读英语单词音标,并根据单词的读音记忆和拼写单词。

学习音标的难点在于英语音标中的元音音标的读音体现在单词字母的拼写上的对应关系多样化,包括元音字母的本音读法在单词中的字母拼写,元音音标短音读法在单词字母中的拼写,元音音标特殊读法在单词字母中的拼写;辅音音标在英语单词中的拼写组合及其相对应的字母拼写。

单词的记忆一直是困惑中国学生和教师的难点,这个问题的解决始终是我们的学生从小学到中学,有些学生甚至进入大学还要花费时间和很多精力应对的久积性问题。成为学生们在英语学习中各个阶段发展英语技能的很大障碍。

训练的基本方法是通过让学生学会独立地进行英语单词的音标音节划分和拼读,根据单词的读音音节与英语字母拼写找出对应关系进行记忆;进而提高训练难度,要求学生根据字母才读单词、根据听到的读音猜写单词。力争让学生摆脱单词学习的两种倾向:要么对于英语单词采用读音与拼写脱离式的死记硬背字母;要么是太依赖凭读音猜写单词的懒人式学英语的方法,而忽略踏踏实实地记单词。

二、基础阶段英语句子辨认的教学难点;

对于中小学生的英语句子教学技能形成的落脚点应重点放在对于英语的肯定句、英语的否定句、疑问句(一般疑问句,特殊疑问句)的辨别上。对于零起点的小学生而言,由于他们的抽象理解能力还没有得到充分发展,在语言点的教学和选择上建议可以考虑从与汉语表达语序比较接近的英语动词五大基本句型入手,作为引导小学生尤其是英语学习基础几近为零的小学生初学者掌握英语句子构句的总体规律。

英语句式的辨别教学,如果在一开始时就让中小学生们面对是动词be的三种现在式(am, is, are)的辨认和人称代词的各种变化(人称代词的单复数变化、人称代词的主格和宾格的变化),再加上是动词的三种现在式(am, is, are)与不同的人称代词的搭配关系,对于一直在汉语语言环境中的小学生们来说,由于长期以来他们听到的和说出的母语汉语当中没有动词会有不同的改变形式之说,也没有同一个动词要随着人称的改变而可能会有不同的好几种写法的情形,更没有人称的变化会导致和它们一起使用的动词在形式上也可能要有所改变才能使用的概念很难让低龄段的孩子们做到尽快地适应,相应的问题随之而来的可能是造成英语初学者的英语难学,进而产生强烈的自己学不好英语的心理暗示。一旦形成这样的心理暗示要予以克服和纠正,对于教师、对于学生来说都有很大的难度,要耗费极大的时间和精力。

为了避免初始接触英语动词多变的不适应发生,英语入门阶段的英语语言教学应特别关注以下方面:1.)英语句子辨认上;2)树立英语词类的初步概念。

关于英语句子辨认教学。首先要强化小学生们对于英语句子开头词语的辨认;同时还要为学生首先树立的英语句子的基本理念,就是:英语的句子不可以缺少行为动词。其次教师要着力于让学生辨别英语句子的正常语序是:

发出某个动作或行为的人 + 行为动作词 + 时间或者地点

并强调英语的句子跟中国话的句子顺序不一样,并一定要解释清楚不一样的英语语言知识在于,在英语句子中的动作发生时间和地点,常常被放在句子的最开头,或者是句子的末尾;

除了以上的英语句子辨认教学,应特别注意让学生了解某些单词的提示含义。

作为否定句的信号词not,在英语教学的入门阶段,首先要通过反复的训练让学生非常关注;

作为英语疑问句的标志词 do, does, did, 或者是 am, is, are在句子的开头位置上出现时,是表示在提问;

还有的一类信号词就是 when, where ,who, what, which 等出现在句首的问句该如何回答。(注 :whose, how问句回答相对困难些,建议放在前面的内容学生掌握了之后再进行教学)

英语句子辨认教学最终是树立英语构句的初步概念。

英语基础阶段的教学应特别关注的第二个方面是树立英语主要实词类的初步构句概念:英语主要词类的学习。

虽然说小学生的抽象理解能力还没有得到充分的发展,但经过笔者对于接近700名小学生的教学观察和教学实践,在英语教学入门之初,就教会他们通过课本或词典辨认英语的动词,英语的名词和英语的形容词并不困难。

此外还要让他们知道英语的动词,名词和形容词的基本知识框架:

英语的名词 有可数和不可数之分;

英语的行为动词(即表示动作的动词)有及物动词和不及物动词之分;

英语的形容词不能直接地用在英语句子的谓语位置上,而这正是英语句构句和汉语构句区别最大的地方,也是母语为汉语的英语初学者最不容易理解到的,它成为英语学习基础阶段的教学难点。

当英语的形容词被放到一个句子里要起到担当谓语的任务去时,如果句子的谓语里面没有动词出现,则要在句子的主语之后用是动词be的恰当形式和形容词一起填补动词的位置。即构成以下的句子结构。即

主语 + be(am; is ;are; was; were)+ 形容词

这一点英语语言基本知识是中国小学生们初学英语时容一个难点。因为在汉语的句子中,形容词是可以直接放在主语的后面构成没有动词的句子,用以表示状态的:如

她伤心。(“伤心”一词在汉语中是形容词)

但是如果写成英语句子,则必须在形容词之前加上be动词的某个形式:

She is sad.

而不是 She sad. (is是必须加在sad之前的)

英语句子中谓语的构成要点:英语的句子谓语是不可以缺少行为动词的。

这个英语构句基本的认识应当在基础阶段教学中给英语的初学者们牢牢地建立起来。

基础阶段英语句子的教学要点和难点关键在于英语句子的谓语构成。英语句子从初学的角度而言的教学要点,在于三点:英语句子谓语的核心所在行为动词对于基本句子的统领作用;决定一个特定的英语句子谓语需要不需要运用be动词;以及当句子中出现了be动词之后,如果要在其后出现一个行为动词,不能直接使用行为动词的原形。

这三个教学要点的掌握和运用能力决定了英语句子构建能力的强与弱,既影响了对于英语句子所传达信息的理解力,又影响着对于该英语语句所传达的信息的捕捉能力。

1.英语句子谓语的核心所在行为动词对于基本句子的统领作用。英语句子的千变万化可以归结为英语谓语采用行为动词来构成的五个基本句型。由于作为英语句子的核心,采用的行为动词是及物动词还是不及物动词,决定了整个句子的基本构建所需要的组成成分,所以对英语的句型教学首先从英语行为动词五个基本句型入手,会有减少英语启蒙教学阶段的时间的投入并能提高英语教学效果,这一点,在汤力的《英语动词及基本句型教学》一文中有详细说明,本文此处不再详细重复。

2.决定一个特定的英语句子谓语需要不需要运用be动词。这是个在初学阶段如果没能掌握好会一直影响到学生在中学阶段甚至会影响到大学阶段英语学习的教学难点。突破这一难点的关键就是介绍给学生英语句子谓语需要运用be动词的几种情况,实际就是介绍给学习者英语系动词句型的使用情况:也就是英语句型中的介绍主语的主系表句型的使用情况。一旦介绍清楚并不断地加以训练,这个问题是可以比较好地解决的。具体的训练方法,也请参阅汤力的《英语动词及基本句型教学》一文中相关内容的详细说明介绍。

3.当句子中出现了be动词之后,如果要在其后出现一个行为动词,不能直接使用行为动词的原形。当句子中出现了be动词之后,如果要在其后出现一个行为动词,需要对这个行为动词作相应的词尾变化。必须要首先改变行为动词的词尾才能放现在be动词后面;改变的方式有两种:要么用-ing词尾; 要么用-ed词即行为动词的过去分词;对于基础阶段的英语教学,讲到这个程度就可以了,更深地介绍将事得其反,因为中小学阶段的学子抽象理解能力还达不到理解被动语态的程度。这部分的内容可以保留到初三的英语教学中进行。

英语初学学生的英语句子辨认的教学难点除了要把教学的主要注意力放在以上方面,还应注意英语的其他的词类知识包括代词的主格和宾格形式的使用选择,代词的所有格的教学,放在小学的五年级或者六年级生教学相对容易为学生们所接受,但四年级以下的小学生,可以作粗略的介绍,也可以暂时不介绍。参照特定的教学目标,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决定相应的教学内容和这些内容的传授顺序,也要对相关的某些教学内容进行取舍, 正如常言所说有所为而有所不为。

英语词类概念的初步树立,对于学生将来进入到英语技能的训练时,无论对于提高学生的英语听力还是对于提高他们的英语口头表达能力,都至关重要。

三、基础教学阶段英语动词的时态概念教学

汉语中的时间概念是通过使用一些词语来表示的,而英语则是在行为动词的词尾做变化来表示现在 将来 过去 或者是眼前正在发生的事。然而,对于中小学生的英语启蒙阶段英语动词的时态概念教学,可以分为两步走:教会学生们对英语陈述句语序,英语疑问句语序的辨别。英语否定句语序的教学为英语时态教学提供了辨识教学条件。

有了否定句语序概念之后,再介入英语时态的教学,比较使于低龄段学生掌握。他们已经有了现在 、 过去、 将来以及眼下正在的不同时间概念,基于低龄段学生的认知特点,把英语时态的教学范围控制在英语的一般现在时,英语的将来时,英语的进行时,和英语的过去时上进行时态知识的传授,既可以让初学者体会英语与汉语之间有很大的不同,又能够不失时机地及早培养建立观察英语句子的时间概念差异。

从低龄段学生掌握的情况看,英语时态的教学顺序以如下顺序进行的效果比较明显:

英语的一般现在时,

英语的将来时,

英语的进行时,

英语的过去时

以上述序列进行时态教学,比较便于学生们在他们已经具有的时间概念上理解和运用。可以给小学生们建立时态的基本概念。可以使他们粗略地了解英语中时态在构成时有的需要助动词帮助,有的不需要助动词帮助,而且帮助时态构成的助动词不止是do, does, did, 或者是 am, is, are,还有 will, be等其他的助动词;让他们在看英语的句子时要留意有没有助动词出现,或者留意是哪个特定的助动词出现了,并可以把它作为某个时态的辨认标志。以此来培养学生对于英语句子时态感受力的敏锐度,能够对事件发生状况在时间上的描述准确地把握,该事件是发生在未来,过去,将来,还是现在正在发生。

而且,对于这四个时态的教学仍然要遵循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只介绍各时态的一般使用规律和构成,而不介绍这些时态下的特殊使用规律或用法。

王初明先生在其著作《外语是怎样学会的》中对于英语语法的教学提出了这样的看法:“儿童获得语言的自然过程是现有语言体验,后有语法。” 提示儿童英语的学习在体验了语言本身之后要适当地引入语法教学。现在有些教学同行或者学校,比较排斥英语语法的教学,甚至把英语语法中对于英语语句的构成有指导意义的最基本规则放到高中阶段才进行教学。笔者的看法是在中小学英语教学阶段对于英语句子的构造句子的原则应作粗浅的介绍;对于英语中不同词类的单词特别是英语的名词,动词和形容词这三大词类在英语句子中通常会出现在什么位置,在中小学阶段就需要教授给学生们;当学生在需要运用某个单词组句表达自己最基本的意愿时,知道该单词的词性和它在英语句子中通常应该放在什么位置时,当学生明白怎么把它和其他的单词连在一起来使用、排句时,他就可以用恰当的语句表达自己的意思。运用英语进行交流就有了最起码的条件之一:组句能力。

由于中小学生的学习语言特点是以大量地听说来接触并体验和初步的运用语言本身。他们有着极强的模仿能力。所以对于小学生的英语教学是以听说模仿为主要手段。其次,由于小学生的认知特点是先掌握框架式的知识,然后再层层递进地掌握较细化的知识,因此在基础阶段的英语知识教学实施过程中,无论是从最基本的句子结构教学到最基本的词汇概念教学,都不宜太细太全,但一定要在学习语言最好的年龄段不失时机地着手进行。英语词类的基本知识在中小学的基础教学阶段需要涉及。基本的语言知识和技能的教学不应有所偏废。通过不断重现已经学过的框架式知识达到复习和巩固的目的。这样当英语学习者进入英语教学全面接触语言知识本身的掌握和系统的学习并实践构建语句表达和理解的教学流程时,学习的效率会更高,也为在大学英语教学侧重于运用英语的环节,减轻了英语组句的教学压力,节省了大学英语用于语言本身的知识回顾时间,使大学阶段的公共英语教学向着“运用英语进行有效的信息交流”这个最终教学目标不断尝试和努力。由此,英语的入门教学,基础教学,和运用英语的信息交流才会实现构想中的英语流程体系教学,不同阶段的教学衔接环节上避免不必要的重复,节约我们的英语教学时间成本。

参考文献:

[1]《大学英语教学大纲》修订工作组.《大学英语教学大纲》(修订本)[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2]张凤桐.吉姆森普通型标注发音音标[J].时代英语.2001.

[3]马丽萍.给父母的话《英语学习图典》[M].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1999.

[4]汪廷弼,陈苏东.英语动词句型和使用[M].中国对外贸易出版社.2002.

[5]王初明.外语是怎样学会的[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10.

[6]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英语(新目标)Go For It! (七年级上册)[M].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

3.教学重难点把握不准 篇三

教学重难点把握不准,实际教学目标超出学生的认知水平

有些教师教学重难点把握不准,该重点强调与突破难点的地方却一带而过,如Let’s learn部分。教材该被淡化处理的地方却又浓墨重彩。例如Let’s do部分,教师不仅要学生学会按光碟做动作,而且要学会说这些指令,花费了比学习Let’s learn部分还要多的课堂教学时间,导致重难点不突出,课堂容量超出应授内容,实际教学目标超出学生的认知水平。

仔细研究教材,不难发现,Let’s learn所授的新词、新句型属于重点讲授与操练的内容,其中有些难发音、难读的单词、句型是要重点突破的,在时间分配上,这些重难点无疑是要花费该节课的一大部分时间的,而Let’s do部分一般是编排在授新知后,旨在巩固新知和检测学生对所学内容在具体语境中能否听懂及熟练程度,同时也是结合学生好动、注意力难以持久的心理特点,通过有节奏的音乐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激发学生学英语的兴趣。该部分对这些指令“说”的能力并未作要求,所以在本部分教师不能把标高定得太高而超出学生的认知水平。因此,教师要深入了解教材体系和结构,吃透教材内容,这样才能准确把握教学重难点,合理分配时间,采取有效教学方法,诱导学生积极主动学习,从而保障教学活动得以顺利进行。

4.高一历史教学重难点总结 篇四

第一讲 有关人类的起源问题

从神话起源与科学起源两方面来讲,最后提到禅让制转变为世袭制,开始夏王朝,与课本连接上。(详细见后附)

第二讲 夏商周的政治制度

1.分封制的特点: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2.在讲分封制的消极作用时,提到“楚王问鼎”的典故和《论语》: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反应出王权的衰落,分封制的破坏。

3宗法制作用讲完后,补充时至今日宗法制已经消亡,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宗法思想影响仍然存在。祭祖大典,尊宗敬祖,清明上坟等等,凡是牵涉到血缘的追溯到西周都与宗法制有渊源。

4.宗法制与分封制的联系:二者相辅相成,互为表里。宗法制是分封制的基础,分封制是宗法制在政治制度上的体现;宗法制是维系分封制的血缘纽带。

5.补充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王位世袭制;分封制与宗法制相结合,即政治与血缘相结合;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

第三讲 秦始皇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

思考下列问题:

1.秦始皇统一天下的原因。(具体的两点:一是商鞅变法使秦朝国力大增,二是秦始皇的个人因素包括知人善用和正确的作战策略)2.秦始皇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措施

3.思考分封制与郡县制的不同(从二者的所处时代,划分基础,官员的任免和作用上来说)4.评价秦始皇建立的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

课本标题不够准确,准确的说法应该是“秦始皇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为什么要在前面加上“君主专制”这四个字,因为在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里,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始终是密不可分的,什么是君主专制,它讲的是一种决策方式,主要特征是皇帝个人独裁专断。什么是中央集权,它讲的是中央对地方的严格控制。这实际上就牵涉到中国古代政治生活的两对基本矛盾:皇权与相权的矛盾,中央与地方的矛盾。君主专制解决的是皇权与相权的矛盾,发展趋势是皇权的不断加强,相权的不断削弱;中央集权解决的是中央与地方的矛盾,发展趋势是中央对地方控制的不断强化。这两对矛盾以后还要说到。

5.秦始皇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措施:一是首创皇帝制度,二是在中央设三公九卿(学生思考为何设“三公”而非设一公,基于什么考虑---牵制相权加强皇权),三是地方上推行郡县制,四是其他措施。

6.为什么说郡县制的推行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因为郡县长官都有皇帝任免,不能世袭。

7.秦始皇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核心是皇权至高无上,给学生展示秦朝的金字塔权力结构图。

8.评价秦始皇建立的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积极作用,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巩固和发展,促进了封建经济的发展,它所开创的皇帝制度和中央集权制度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以后历代王朝所沿用。消极作用,容易导致君主独裁专断,激化阶级矛盾,引发农民起义,造成社会动荡。

第四讲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1.三省六部制的特点:三省相互牵制,互为补充,分工明确

三省六部制的作用:将相权一分为三,加强了皇权;提高了行政效率,减少决策的失误。注意三省分权与西方的三权分立有本质区别

2.元代的中书省与唐代的中书省的不同:唐代中书省是中央决策机构,草拟政令;元代的中书省是全国最高行政机构,实际上是从唐代的尚书省转变而来。

3.在讲宋元的二府制时,要补充宋太祖在加强皇权方面有很多举措:杯酒释兵权,宰相之下设参知政事为副相分割宰相的行政权,设枢密使分割宰相的军权,设三司使(户部司 度支司 盐铁司)分割宰相的财政权。

4.在讲汉武帝解决地方问题的措施时,有两点:一是推恩令削弱诸侯王的权力,二是划全国为十三州部,每州设刺史监察地方。

5.在讲宋金时期时,补充宋代对地方控制是比较严格的:它吸取五代十国地方藩镇割据的教训,在路这一级设四司,将路的权力一分为四:漕司,宪司,仓司和帅司。在州这一级,任命文官为知州(用文人而不用武臣),又设通判牵制知州的权力,如文件的签署必须知州和通判共同签署方才生效。

6.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演变:先秦时期,世官制即官职世袭,官职被限定在贵族范围内。汉武帝时确立察举制,一种自下而上的推荐制度。魏晋南北朝时期实行九品中正制,魏文帝曹丕接受吏部尚书陈群的建议而实行。将世人的德行评定为九个等级:上上品到下下品。按照品级的高低授予相应的官职,实际上这种选官制度在维护士族的地位,当时社会有两大等级:士族和庶族。为什么说是维护士族的地位呢,从评定品级的标准上可以看出,主要标准就是你的出身,门第的高低。即使你没有什么才能,但出身高贵,照样会被评为上品,做高官,如果出身低微,即使再有才能也只会被评为下品,做小官小吏。这样在当时就形成了一种局面“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但南北朝后期,士族地位开始下降,主要原因是战乱,还有就是士族的婚姻方式——近亲结婚导致后代品种不良。

隋唐时期实行科举制至到1905年被废除。在科举制作用中补充加强了皇权。古代科举考试分三级:乡试——会试——殿试 跟学生介绍一下。

第五讲 明清中央集权制度的强化

1.军机大臣的职责:秉承皇帝的旨意办事,上传下达。(实际上就是一个传达机构,有人形象的描述军机大臣的职责就是“依葫芦画瓢”)军机处的特点:简,速,密。

2.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空前强化,也恰恰反映出了一个本质问题:即封建制度走向了衰落,对比此时的西方社会,不可能像西方那样实施民主改革,只有不断加强独裁来维护自己的统治,明前时期的君主专制制度消极作用逐渐增大,主要表现在它严重的阻碍了中国社会的进步。

西藏转世灵童,金瓶掣(chè)签制度 第六讲 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运动

1.鸦片就是大烟,它还有一个学名叫罂粟,多么销魂的一个名字,但它带给人的危害是那么严重,近代有人对鸦片的危害做过这样的描述“竹枪一杆未闻枪声震天打得妻离子散; 铜灯半盏不见烟火冲天烧尽田地房廊”。

2.有关鸦片战争的经过,那打的是相当激烈,我只能用一个词来概括——“略”(不过有两点要提一下:一是1841年英军占领香港岛,二是三元里民众抗英)

南京条约中哪两个条款最能体现英国发动战争的真实意图?英国发动战争的意图是打开中国的商品市场

3.1844年中美 中法又签订《望厦条约》《黄埔条约》分别取得美国兵舰可以在通商口岸巡查贸易,法国人可以在通商口岸永久居住,可以自由传教等。

4.鸦片战争结束后„„另外一个原因是外国的商品对中国不适用,比如进口的刀子,叉子„ 钢琴„比如衣服 中国的是长袍马褂,妇女都是裹得严严实实的,西方的的一般都是坦胸露背的,要是穿成这样走在街上,就能得到四个字的评语:伤风败俗。第二次鸦片战争,第二阶段英法不满足《天津条约》的条款,以换约为理由,再次扩大侵略。

咸丰帝慌忙逃到了热河避暑山庄,是又惊又怒,不久就死了。

5.中国近代历史不仅是中华民族的屈辱史,也是中国文物的丢失史(四次浩劫)伦敦佳士得拍卖行 圆明园兔首、鼠首铜像被各以1400万欧元买走。

6.分析完太平运动爆发的原因后,讲到:大量证据已经证明,太平天国运动是一场有组织有预谋的暴力犯罪活动,有组织就是拜上帝会,它是1843年洪秀全创立的一个宗教组织,1843年洪秀全在广东参加考试,第四次名落孙山,此时的洪秀全是万念俱灰,心中所有的就是仇恨了,对谁的仇恨——清政府,谁叫你不让我考上的,我要是考上的话还会有后来的造反吗。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得到了一本宣扬基督教的小册子《劝世良言》,洪秀全看完后觉得这里面大有文章可做,于是就借助基督教的教义创立了拜上帝会,自称是上帝的次子,是上帝派到中国来拯救广大穷苦百姓于水深火热之中的人,号召天下的兄弟姐妹一起诛杀“阎罗妖”。拜上帝会的思想其实是三种思想的杂糅:基督教教义,儒家学说和大同平均主义。大同社会比小康社会更高一级,是一个“无处不均匀,无处不饱暖”的社会,就像是世外桃源,在大同社会生活的人们幸福指数高达100%,人们脸上整天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7.永安建制,分封诸王,其中西王和南王在后来的全州,长沙战役中不幸被炮弹砸死了。8.天平天国的全盛是通过三次大的军事行动来实现的,西征目的是保卫天京大本营,清除周边障碍,也就是湖北湖南安徽等地的地主武装力量,这里面有两支较大的地主武装,一个是曾国藩的湘军,一个是李鸿章的淮军(不是淮阳的军队),曾国藩很厉害治军很有一套,人称“曾剃头”杀人如麻,他提出“捕人要多,杀人要快”逮住就咔嚓掉,但是他遇到西征军的指挥官就不行了,谁呢——翼王石达开,号称太平军的战神,鄱阳湖一战,杀的湘军鬼哭狼嚎,气的曾国藩要投河自杀,幸亏被部将一把拦腰抱住没死成。

9.天京变乱,起因是东王杨秀清逼封万岁,洪秀全定都天京后就腐化堕落了,整天忙着大兴土木,扩充后宫,他娶了88个老婆,自己也记不清都叫什么名字,就编号,1号,2号„到88号。洪秀全不理朝政,大权就落到了杨秀清手中,杨秀清实际上很有领导才能,但这个人野心太大,看洪秀全不理朝政就想取而代之,就逼洪秀全封他为万岁,怎么逼呢:杨秀清假装上帝附体,你洪秀全不上自称上帝的次子嘛,哎,现在我上帝附体了,要你封我为万岁。洪秀全就非常的恼怒,寻思着杨秀清你这也太不地道了吧,你夺权就夺权吧,你还在这跟我装爹,所以他就找来了北王韦昌辉,要韦昌辉偷偷做了杨秀清,谁知道这韦昌辉是个缺心眼,他是把杨秀清给杀了,感觉不解恨又杀了杨的家人,感觉还是不过瘾又杀了杨秀清两万余名部下„„杀了石达开的家人,韦昌辉的末日也就来了,军队将领纷纷上书要求惩办韦昌辉,不然就撂挑子不干了,洪秀全这个时候出来说话了,本来洪秀只是让韦昌辉杀掉杨秀清,谁知道找的这个杀手太敬业了,杀的人过多了,于是又把韦昌辉和他的家人都杀了„„ 天京变乱揭示了一个最基本的道理即由于小农经济的分散性决定了农民阶级不能形成一个坚强的领导核心。

10.在讲过程的“失败”阶段,其实在湘军没有攻入天京之前,天京的老百姓就断了炊了,没粮食吃,洪秀全又不肯突围,没粮食吃怎么办呢,洪秀全就让老百姓吃“天露”也就是露水,喝吧这是上帝给的好东西,喝了精神饱满跟喝了红牛似的。11.农民阶级的局限性,“现在的农民不局限,为什么呢,因为有共产党的领导,当时没有共产党所以它就显得局限了。怎样一种局限性,主要从天京变乱来说,由于小农经济的分散性,一家一户,不能形成一个坚强的领导核心,没有一个坚定的革命信仰,不像共产党员竹签都插到手指头里面了,任然面不改色心不跳,气定神闲。那农民阶级具有局限性,哪个阶级没有呢——无产阶级,为什么,因为他们没钱,无产阶级嘛,光脚的不怕穿鞋的,不行大不了从头再来,反正本来就是一无所有嘛” 12.评价《天朝田亩制度》(其核心内容就是废除封建地主土地私有制)讲到具有革命性,反映了农民的强烈愿望,古代农民的理想生活就是“三十亩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就是“农夫山泉有点儿田”

第七讲 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

甲午战争

目标式教学:1.战争的背景

2.战争的经过

丰岛海战(战争开始的标志)——平壤陆战(主帅叶志超一夜狂奔六百里逃回中国 总兵左宝贵殉国)——黄海海战(民族英雄 管带邓世昌殉国)——辽东战役(四天三夜旅顺大屠杀,死两万余人)——威海卫战役(李鸿章避战求和 日军陆海两面夹击 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提督丁汝昌殉国)

3.条约内容

强调一点:三国干涉还辽 俄法德 3000万两赎辽费 反映出列强在侵略中国时有勾结又有矛盾

4.分析近代中国通商口岸开放有何特点?

5.同以往不平等条约相比 《马关条约》具有什么新内容?

6.你认为条约中的哪一项对中国企业发展最不利?(反映出列强进入帝国主义阶段 经济侵略的手段由商品输出——资本输出 体现在开设工厂

比较说明后者方式侵略更严重

利益均沾 不止日本开设 其他列强也可以)7.马关条约的影响?

对日本:刺激了日本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改变了东亚政治格局,提高了日本的国际地位。

对中国:①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化的进程 ②掀起了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时局图)

③促使中国社会各阶层开展救亡图存的爱国斗争。(甲午战争是传统中国与近代中国的分界线 主要资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

1. 在讲背景时 有同学回答清政府的腐败也是背景之一 不错也可以算作,但这个清政府的腐败不光是甲午战争的背景,清政府近代一直是腐败的。

2. 三国干涉还辽 三国说了:你日本还是不还,再不把辽东半岛还给中国,我们就要神张正义了„„三国以功臣自居,又从清政府手中擭取大量特权,像优先筑路权,优先开矿权,优先贷款权,清政府无钱还赔款,优先跟这三国借款,像马关条约签订后没钱赔给日本,俄法两国急人之所急,赶紧筹了一批钱贷给中国,解了清政府燃眉之急。

《马关条约》的签订标志着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侵略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即商品输出——资本输出 具体表现就是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一. 义和团运动 ⒈兴起的原因

⒉地点:山东(为什么首先兴起在山东,山东遭受帝国主义的侵略最为严重,甲午战争的主战场之一,再往后德国强占胶州湾英国割占威海卫,所以这一地区中华民族同帝国主义的矛盾最为尖锐,为什么帝国主义都喜欢上了山东呢,山东山清水秀风景优美,更为重要的是交通便利 优良的港湾 胶济铁路)⒊运动口号(扶清灭洋,“灭洋”把斗争的矛头指向了帝国主义,说明这一时期中华民族同帝国主义的矛盾非常尖锐,“扶清”清政府可不是个好玩意,你扶它,它反过来灭你。不是个科学口号)⒋性质

⒌抗击斗争 简单说下

⒍失败原因 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自身的局限性(宣扬刀枪不入,血肉之躯怎么可能抵挡子弹,所以精神可嘉,方法不当)

⒎意义 粉碎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企图(德国人瓦德西的话)

二.

⒈动机 镇压义和团运动 进一步侵略中国 ⒉过程 1900年6月 从天津——北京 ⒊结果 《辛丑条约》

①内容 “兵民禁赌”

(最能反映洋人朝廷的是“禁”

赌 赔款四亿五千万两 中国人口当时四亿五千万)

②影响 中国的社会地位终于稳定下来了——完全沦为半殖民半封建社会

第八讲 辛亥革命和中华民国的建立

目标式教学

1. 同盟会成立的时间 地点 性质(为什么在东京 甲午战争对中国知识分子的刺激,选择留学日本 一探究竟)华兴会 黄兴 光复会 蔡元培 从事暗杀活动 鲁迅也曾参加光复会,听说要杀生成仁 感觉不值就退会了 2. 同盟会纲领 含义及评价

鞑虏指满清政府(民主革命是反帝反封建的,为什么没有提出反帝?宣布清政府与列强的所有不平等条款继续有效

资产阶级的软弱性)

平均地权 提出废除封建土地制度 国家出钱购买地主土地以此实现土地国有化 具体如何分给农民耕种没有明确的方案 而且又反对农民抢夺富人的土地 是对封建地主的妥协

评价:三民主义成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指导思想,体现了资产阶级在政治经济上的要求,但它没有明确提出反帝纲领,也没有调动农民阶级的参与 体现了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

3. 武昌起义的条件(两点)起义最重要的要有“人” 湖北新军积极参加革命发挥了主力军的作用

还要有口号或“宣传” 像陈胜吴广提出“王侯将相宁有种乎”黄巾军提出“苍天已死黄天当立”等 都有宣传鼓动 中间补充的知识:起义过程 熊炳章 熊一枪 成立湖北军政府 不是纯粹的革命党人政府 里面涌进了不少旧官僚和立宪派人物 黎元洪

1912年 孙中山在南京就职 纪年换算 五色旗 红黄蓝白黑象征汉满蒙回藏五族共和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目的是限制袁世凯的权力 从根本上维护民主共和制度反对封建专制

帝国主义操纵下的南北议和 4. 辛亥革命的意义

5. 你认为辛亥革命是成功还是失败

6. 怎样理解“辛亥革命是一朵不结果实的花”

第九讲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目标式教学

1. 五四运动的概况(导火线 口号 主力和中心的转移)一战结束后中国作为战胜国之一,也高高兴兴的去参加巴黎和会了„„消息传到国内,中国的学生就愤怒了,纷纷嚷道“这怎么能行呢,一战我们也参加了啊,派了十五万劳工去了嘛,也是流过血流过汗流过泪的,现在吃干抹净了就不认账了”,那个时候的学生常常以拯救苍生为己任,参加五四运动的连初中生都有,你想一下现在十三四岁的初中生有的还动不动哭鼻子尿裤子呢,当时就去参加革命去了,所以有人说以前的中国人没有青春期,你像岳飞死时39,他儿子23,郑成功死时39,他儿子郑经也是23。其实中国去参加巴黎和会也说明了一个问题,就是中国人当时对帝国主义仍抱有幻想,认为英法帝国主义会为中国撑腰的

5月4号到6月3号中心在北京,主力是学生,这一阶段杀伤力不大,北洋政府根本不买学生的账,学生斗争充其量就是罢课,你罢不罢课关我鸟事,你不学习找不到工作是你自己的事。但6月3日以后情况就变了,运动的中心转到了上海,上海是英美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大本营,上海的工人阶级一罢工,这些英美的大资本家就受不了了,赶紧给北洋政府施加压力说“你赶紧答应学生的要求吧,你看我这儿工人都不做工了”北洋政府一看大哥都发话了就答应吧,这样五四运动去的了初步胜利。2. 五四运动取得的胜利(三点)

3. 五四运动的意义 强调几点:彻底性是指参与阶层的广泛,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革命精神。开端主要是因为工人阶级登上了政治舞台 当然在五四运动中一批先进的知识分子起到了指导作用,哪些先进的知识分子呢,李大钊陈独秀等人,这两个人可以说是中国的马克思和恩格斯 这两个人论学问没的说 大学教授 论人品也是一等一的。其实在当时知识分子生活是很受优待的,拿李大钊来说,当年他是北大图书馆主任,他一个月的工资150块大洋,当时一块大洋能买一百斤大米,150块就是15000斤,现在一斤大米按2块计算就是三万。这还只是他的一份工作,他还在其他大学做兼职教授,所以说李大钊年薪百万一点也不夸张,毛泽东当时也在北大工作,当北大图书馆管理员,他月薪多少呢,八块 后来气不过,不干了,跑井冈山造反去了,为了八块钱造反。后来新中国成立后,就有人跟胡适开玩笑说(胡适当时是北大文学院主任,是他给毛泽东安排的工作)“你看你当时就没眼光,非给人家八块,气不过造反去了,要是给人家二十块说不定就不反了” 还有你像鲁迅 说他的文章像一把匕首一样插入敌人的心脏 鲁迅当时任国民政府教育部次长,拿着国民政府的工资跟国民政府对着干,鲁迅北京有一套房产,有一个老婆,上海有一幢别墅,有一个情人,就这样北京上海来回跑。所以当时知识分子有钱。

4. 中共成立的条件(阶级 思想 组织和外部条件)5. 中共一大的概况(成立时间 地点 领导机构)

6. 中共二大的纲领 最低纲领和最高纲领 实现共产主义基本上就是神话 中国四大神话 盘古开天地 女娲造人 解放台湾和实现共产主义

中共和孙中山都有联合的意愿,中间还需要有个牵线搭桥的,就跟相亲一样需要个媒人——共产国际的推动

补充新三民主义的新 民族主义 增加的反帝的纲领 民权主义 提出民权为一般平民所有 也就是政权建设参与的阶级更广 民生主义 增加节制资本 三者跟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联系在一起。

国共合作的实现推动了革命形势的高涨,从1924—1927年我们称之为国民大革命运动时期,在这期间有一个大的军事举动就是北伐。七一五反革命政变标志着国共合作的完全破裂

国民大革命运动失败是指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和红军长征

江泽民为南昌题词“军旗飘起的地方”

中共领导进行的早期革命斗争走苏联模式(列宁模式)在城市进行武装暴动以图夺取政权,事实证明是错误的,它没有考虑到中国的国情状况,中国的革命力量在农村,革命的主力军是农民,毛泽东认识到这一点开创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走出了一条由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政权的正确道路。

遵义会议 是党走向成熟的标志(党开始独立自主的解决自身的问题,就像小孩有人扶着走路,现在不用扶,撒丫子就跑起来了)

第十讲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一.全面侵华的前奏(1931.9.18——1937.7.7)民族矛盾逐渐上升为社会主要矛盾 1.九一八事变(蒋介石 不抵抗政策 英法李顿调查团 1932.3.1 成立伪满洲国)2.华北事变(1935年一系列事变)

3.救亡运动高涨

中共八一宣言

一二九运动

(蒋介石政策 攘外必先安内)4.西安事变(张学良剿共很郁闷 一商量 干脆绑了算了)各派的处理意见 中共从民族大义出发 意义

二. 全面抗战的爆发(1937.7.7——1938.10武汉会战结束)1.七七事变

2.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3.两个战场

正面战场:淞沪会战(国军批次投入70余万兵力,为何不能一次集结 交通落后运兵不利)最后失败 太原会战(平型关大捷 林彪的一一五师 林彪负伤到苏联治病)最后失败 徐州会战(台儿庄战役)最后失败 武汉会战 最后失败

敌后战场:中共领导建立抗日根据地 开展游击斗争(打一枪换一个地方 打了就跑撵都撵不上)红色经典电影 地道战 地雷战 铁道游击队(扒人家的火车,在现在就是犯法的)

两个战场的关系:相互依存 相互配合 相互支援 三.抗战胜利

武汉会战结束后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日本改变侵略方针:对国民党政治进攻为主军事进攻为辅 对重庆的轰炸 迫降 汪精卫成立南京伪国民政府

集中兵力重点进攻抗日根据地 扫荡 三光政策

1.百团大战 运动战(听说光电线杆就拔了十几万根)

2.援缅作战 1942年 保卫滇缅公路 孙立人 国民政府二级陆军上将 “东方隆美尔”是军级将领中歼灭日军最多的 歼敌三万三千余人 不是他自己杀的 他指挥的军队 3.1945年8月15日 投降 4.胜利意义

5.胜利原因:正义的反侵略战争 全民族抗战,国共两个战场的相互配合 中共的中流砥柱作用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相互配合(欧洲战场是主战场)

第十一讲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5.初中7-9年级教学重难点 篇五

初中语文教学总体要求把握:根据《初中语文课程标准(最新修订版)》整理,分别从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综合性学习五大板块对学生的语文素养进行详细要求,并且这五个方面都在中考试题中都有所体现。

(一)识字与写字

1.能熟练地使用字典、词典独立识字,会用多种检字方法。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500个,其中3000个左右会写。

2.在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基础上,学写规范、通行的行楷字,提高书写的速度。3.临摹名家书法,体会书法的审美价值。

(二)阅读

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2.养成默读习惯,有一定的速度,阅读一般的现代文每分钟不少于500字。3.能较熟练地运用略读和浏览的方法,扩大阅读范围,扩展自己的视野。

4.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5.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

6.在阅读中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

7.能够区分写实作品和虚构作品,了解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样式。8.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9.阅读科技作品,注意领会作品中所体现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

10.阅读简单的议论文,区分观点与材料(道理、事实、数据、图表等),发现观点与材料之间的联系,并通过自己的思考,作出判断。

11.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

12.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背诵优秀诗文80篇。

13.了解基本的语法知识,用来帮助理解语言上的难点;了解常用的修辞方法,体会它们在课文中的表达效果。了解课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知识和文化常识。

14.能利用图书馆、网络搜集自己需要的信息和资料。

15.学会制订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

(三)写作

1.写作时考虑不同的目的和对象。

2.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

3.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的表达。

4.根据表达的中心,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合理安排内容的先后和详略,条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运用联想和想象,丰富表达的内容。

5.写记叙文,做到内容具体;写简单的说明文,做到明白清楚;写简单的议论文,努力做到有理有据;根据生活需要,写日常应用文。

6.能从文章中提取主要信息,进行缩写;能根据文章的内在联系和自己的合理想象,进行扩写、续写;能变换文章的文体或表达方式等,进行改写。

7.有独立完成写作的意识,注重写作过程中搜集素材、构思立意、列纲起草、修改加工等环节。

8.养成修改自己作文的习惯,修改时能借助语感和语法修辞常识,做到文从字顺。能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互相评改作文,以分享感受,沟通见解。

9.能正确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10.作文每学年一般不少于140万字,其他练笔不少于1万字。45分钟能完成不少于500字的习作。

(四)口语交际

1.能注意对象和场合,学习文明得体地进行交流。

2.耐心专注地倾听,能根据对方的话语、表情、手势等,理解对方的说话观点和意图。

3.自信、负责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做到清楚、连贯、不偏离话题。

4.注意表情和语气,使说话有感染力和说服力。

5.在交流过程中,能根据需要调整自己的表达内容和方式,不断提高应对能力。

6.讲述见闻,内容具体,语言生动。复述转述,完整准确、突出要点。

7.能就适当的话题作即席讲话和有准备的主题演讲,有自己的观点,有一定说服力。

8.课堂内外讨论问题,能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有中心、有条理、有根据。能听出讨论的焦点,并有针对性地发表意见。

(五)综合性学习

1.能自主组织文学活动,在办刊、演出、讨论等活动过程中,体验合作与成功的喜悦。

2.能提出学习和生活中感兴趣的问题,共同讨论,选出研究主题,制定简单的研究计划,从报刊、书籍或其他媒体中获取有关资料,讨论分析问题,独立或合作写出简单的研究报告。

3.关心学校、本地区和国内外大事,就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搜集资料,调查访问,相互讨论,能用文字、图表、图画、照片等展示学习成果。

4.掌握查找资料、引用资料的基本方法,分清原始资料与间接资料的主要差别;学会注明所援引资料的出处。

七年级语文教材分析

七年级作为小学到初中的一个过渡阶段,这段时间一是让学生逐渐适应初中的学习方式,另一方面就是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一)七年级课文主要选自名家名篇,以抒情散文,议论文,记叙文和诗歌为主。对于初入中学的学生来说,每个单元的最后一课文言文是对多数人来说有较大理解难度的。他们需要学习古文的表达方式,以及古文中常见的通假字,古今异义词,一词多义,还要掌握正确的翻译方法。并且,教材中所选择的课文都是非常经典的文章,几乎都是要求全篇背诵,并对于重点句要求会默写,这对于学生来说是很大的记忆工作量。学生需要一些好的学习方法,如理解后记忆,对比记忆,知识点总结记忆等,能够大大提升学习效率。

文言文的学习对于七年级的学生有着重要意义,因为七年级是一个重要的过渡阶段。古文在接下来的学习中,一直占有一个重要的位置,中考试卷中涉及古文两个方面一是名句默写,一个就是古文阅读,所占分值达20分左右。扎实的文言文基础对于学生将来的学习可以说是受益终身,很多基础性知识到高中也是适用的。

(二)初中语文教材的另一大特色就是有名著导读环节,将曾经是选修环节的课外书纳入必修中,并在中考试卷中增加了5分左右的名著阅读题。七年级必读篇目《朝花夕拾》、《西游记》、《骆驼祥子》、《海底两万里》,篇幅较长,需要学生花费大量时间品读的文章,并且部分作品如鲁迅和老舍的文章,需要结合特定社会背景才能够正确理解作者写作意图。因此,如果学生充分利用暑假期间,在老师指导下阅读相关书目能大大减轻新学期的学习负担,提升学习效率。

(三)写作方面,七年级语文以培养学生写作兴趣为主,并结合每个单元主题,学习一些基本写作技法,使学生能够运用一定的作文技巧,说真话,诉真情。选材上做到善于观察生活,从生活小事取材,想象合理;语言做到自然优美,有自己风格;结构上主题明确,选材布局都围绕中心,需要七至八次写作训练。八年级语文教材分析

八年级承上启下,继续积累语文知识和词语,培养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和写作能力,提高写作表达技巧。重点是学好复杂的记叙文和说明文,同时也加强了文言文的教学,为初三的议论文教学及总复习打下基础。

(一)八年级课文选材依旧是以记叙文为主,八上侧重叙事性记叙文,八下侧重于写人写景,但共同点都是增加了文言文所占的比重,中考常考的篇章,如《桃花源记》《醉翁亭记》《爱莲说》等,也出自于八年级的课本。所以,对于八年级的学生来说,古文仍然是重中之重,需要学生花费大量时间来记忆背诵并对重点段落能做到默写,能够总结如通假字,一字多义,古今异义,倒装句等知识点。

(二)现代文中出现一种新体裁——消息(新闻文),这是一个新知识点,学生在体会消息的语言特色基础上,能够模仿写作,语言做到准确、简明。中考涉及10分左右,一类是拟标题,一类是根据材料概况信息。

(三)写作方面,八年级仍以记叙文为主导,但对写作技巧有较高的要求,训练在记叙和描写中穿插适当的抒情和议论的写作方法,并注意写好段落间过渡的语言。八年级下要学写两种新文体——书信、游记,对于学生来说是新知识,需要在深入了解这两种文体结构后进行写作练习。

(四)名著导读环节,八年级必读篇目《红星照耀中国》、《昆虫记》、《名人传》、《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以国外名著为主,在品读过程中注意感受中外作家不同的写作风格和记叙手法。同时学习做读书笔记,养成制作摘抄笔记的习惯。

九年级语文教材分析

九年级是初中的最后阶段,继续学好记叙文、说明文外,重点学好议论文,并全面复习归纳各种知识,进一步培养、提高语文的各种能力,拓宽语文眼界。

(一)课文类型分析,以诗歌、议论文和小说为主。九年级重点掌握议论文,做到理解议论文的特点、要素,学习和掌握确立和围绕中心论点、选择好论据、有条理的论述、证明的过程和方法,学习议论文的严密逻辑和思辨特点,为高中学习写作议论文打下基础。

(二)九年级文言文九上是历史传记性散文,九下是先秦诸子散文,相较于七八年级难度较大,用词更加生僻晦涩,省略部分较多,理解起来稍微困难,因此对学生基础要求较高。深化学习文言文知识,并归纳一些字、词、句式,能读懂浅显的文言文,中考试题文言文解答部分占20分左右,考察方式以一词多义,翻译句子和分析文章主题思想为主。

(三)九年级写作方面,掌握演讲稿、调查报告和总结的写作格式,并能按要求写简单的应用文。但还是以记叙类文体为主,写人写事,抒情议论,对议论文要求是了解为主,知道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知道议论方法,不要求会写,为高中学写议论文打基础。

6.如何突破物理教学的重难点 篇六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 许多物理概念和规律都是通过实验的方法再现某种物理现象, 并通过观察、比较、分析、讨论、综合、归纳得出概念, 然后在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过程中建立和总结出来的。所以在物理教学中, 实验极其重要。加强实验, 一方面能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调动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另一方面, 学生通过实验掌握了基础知识, 同时加深对物理概念、公式、定律的理解。所以说, 做好实验, 对突破物理教学中的重、难点非常关键。

1.利用实验帮助学生克服学前概念的干扰。尽管物理中的许多现象在日常生活中屡见不鲜, 但由于学生年龄较小, 心理发展和认识上存在局限性, 常常会根据粗浅的生活经验得到一些错误的认识, 对建立正确的概念造成障碍, 给教学带来一些困难。例如, 有的学生认为上浮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大, 下沉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小;有的学生认为重的物体就下沉, 轻的物体就上浮。其实, 这是学生认识上的误区。为了突破这一难点, 教师可以精心设计一些实验, 引导学生进行受力分析, 进而真正认识到物理现象的本质, 从而了解真相。

2.利用实验帮助学生变抽象为直观。在物理中有许多定律和公式非常抽象, 难以理解, 这给学生学习带来了很大困难。为了突破这一难点, 笔者认为, 教师可以用实验的方法将抽象的知识变为直观的现象, 以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例如, 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 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对于“不受外力时静止的物体总保持静止状态”这一点比较容易理解, 但“运动的物体在不受外力时做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就比较难以理解。为了突破这一难点, 教师可以做这样的小实验:让一辆小车从斜面的同一个高度滑下, 分别在毛巾、棉布、玻璃板上滑行, 通过比较、分析小车在光滑程度不同的表面上滑行距离的大小, 推理得出一切物体在不受外力作用时的运动情况, 此问题便迎刃而解。

3.利用实验帮助学生克服对重、难点知识的畏惧心理。有些章节教师在讲课之初就告诉学生是重点或是难点, 部分学生就会产生畏惧心理, 特别是一些物理成绩较差的学生。由于畏惧心理的影响, 他们的听课效率会降低, 从而无法理解相关的概念、规律。但如果用实验的方法来讲解类似问题, 课堂气氛就会活跃, 学生的学习就会变得轻松, 听课效率自然就会提高。

二、利用多媒体教学化解教学中的重难点

许多物理概念、规律因为太抽象, 而又无法用实验完全演示, 成为学生学习的难点。如果只凭教师的描述与讲解, 往往花费很大的精力, 但效果并不明显。而利用多媒体教学, 可以提供一些与教学有关的场景, 设置一些教学悬念, 能有效抓住重点, 突破难点, 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比如, 在“晶体熔化”的实验教学时, 实验现象不明显且实验结果经常不准确, 使学生对熔化的条件与特点这个难点理解比较困难。为了解决这一难点, 笔者可以利用flash动画或者播放录好的微课, 使学生形成完整正确的知识体系。

三、用好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理解重难点

良好的教学方法能使学生更好地发挥潜能, 因此, 在教学时, 教师应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 灵活选用教学方法, 帮助学生突破教学难点。例如, 类比法是物理教学中常用的方法, 可帮助学生理解一些难懂的概念、规律。不少学生对用比值定义的物理量常常理解不正确 (如密度、电阻等) , 其原因是学生只注意了数学形式, 而忽视了物理意义, 对此类问题应对症下药。

例如, “机械功”中的“功率”, 它是用比值定义的, 笔者用速度进行类比, 以帮助其加深其理解。

又如, 电磁学中不少学生左、右手定则分不清, 记不牢, 笔者便想出个“谐音法”, 比如用“幼发拉底河”这河流名中的“幼”通右, “发”通“发电”, 即为右手发电, 这样左、右手定则很有趣地分清了, 学生记得也会更加牢固。

四、用针对性的习题深化重难点

练习是增强对知识点理解、掌握的一种重要途径。做练习最关键的是讲究选题的针对性, 否则不能提高学习效率, 还影响对知识的理解和深化。选题很重要, 笔者认为, 应鼓励学生带着问题去找习题、编习题。只要从每一个练习中得到一点收获, 一点启发, 对初学的学生来说都是一个鼓舞, 对其培养兴趣、打好基础都会有很好的促进作用。有时几个练习能从不同侧面反映某一知识点, 教师要善于寻找、分析、归纳, 帮助学生对知识点有深层次的理解。如果学生对某一方面理解不正确, 就专门找这样的习题练;如果认识不全面, 就要从多方面找习题练。选题不要运算太复杂, 综合性太强, 否则会影响对基础知识的理解。针对性的练习是一个专用武器, 它可以帮助我们有效地攻克每个重、难点。

7.《亡人逸事》的教学重难点探析 篇七

孙犁是我国现当代著名的小说家、散文家。他早期从事小说创作,开启了中国“诗化小说”的先河,开创了影响深远的文学流派“荷花淀派”。晚年创作方向转变为散文,文风质朴平淡中蕴含浓浓真情,作品深受学界推崇,读者青睐。

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在高一必修二选择了孙犁的散文《亡人逸事》,在实际授课中学生由于涉世未深、阅历较浅,再加上长期受“快餐文学”的负面影响,导致很难理解孙犁质朴文风背后的深刻意蕴。就此,我想从自己的实际教学和阅读经历入手,探析《亡人逸事》的教学重难点,试图寻找到帮助学生理解孙犁散文的路径。

一、知人论世,深入挖掘孙犁散文的创作背景。

《亡人逸事》是孙犁怀念亡妻的作品。在学习中,学生往往形成扁平化的认识“孙犁非常怀念亡妻”,却不愿探究这种怀念是多种情感交织在一起的复杂感情。这时就需要教师把孙犁和妻子相处的生活经历补充给学生,激发学生对文章蕴含情感的体会。孙犁在十七岁还是中学生时与大四岁的妻子结婚,婚前两人仅见过一面,婚后也聚少离多,直到建国后孙犁到天津工作才把妻儿接到身边。孙犁是知识分子出身,妻子却是旧式妇女,连名字“王小立”也是孙犁为她取的。但这些并没有影响两人的感情,王小立是一位具有传统美德的女性,善良、孝顺、忠贞、乐观、任劳任怨,尤其是在五六十年代孙犁大病的十年,一直精心照顾孙犁和家庭,文革开始后又和孙犁一起承担运动带来的苦难,不离不弃直至辞世。孙犁一直感觉妻子因为自己平添了很多苦难,亏欠妻子很多。正如文中所写“我们结婚四十年,我有许多事情,对不起她,可以说她没有一件事情是对不起我”。所以当她去世十几年后,孙犁回忆起亡妻总是有幸福与遗憾、感激与悔恨交织的情感。在授课过程中,可以通过投影的方式把相关背景资料补充给学生,营造品味文章情感的氛围,在授课结束前可以用孙犁所写《悼内子》一诗作结,即“一落黄泉两渺茫,魂魄当念旧家乡。三沽烟水笼残梦,廿年嚣尘压素妆。秀质曾同兰菊茂,慧心常映星月光。老屋榆柳今尚在,摇曳秋风遗念长”,加深学生对孙犁真挚的悼亡之情的理解。

二、诵读为先,音声求气,揣摩孙犁淳朴自然的语言所蕴含的真挚情感。

“真”是孙犁散文的显著特征,而要让学生体会到这种真情实感,唯有通过反复诵读的方式。通过诵读,学生能认识到孙犁散文字里行间情感的变化,发现作者遣词造句的精当,揣摩作者深沉厚重的情感。例如在《亡人逸事》第四部分一段:“我衰年多病,实在不愿再去回顾这些。但目前也出现一些异象:过去,青春两地,一别数年,求一梦而不可得。今老年孤处,四壁生寒,却几乎每晚梦见她,想摆脱也做不到……”这段由前文的回忆亡妻逸事转到抒发自己悼亡之情,压抑的痛苦之情浸透字里行间,让人对垂暮的老人唏嘘不已。在讲授这一段落时教师不妨采用先范读再学生自读的方式,教师范读时注意语速放缓,语气逐步加重,突出“一别数年”、“老年孤处”、“四壁生寒”等四字短语,指导学生自读时强调对文本情感的把握。通过这样师生互动的诵读,使学生自然而然体会到了文字背后不可言状的深情。

孙犁散文的语言简洁明快,淳朴自然,不饰雕琢,却往往达到返璞归真的效果。例如在《亡人逸事》中写两人初次见面:“我看见站在板凳中间的那个姑娘,用力盯了我一眼,从板凳上跳下来,走到照棚外面,钻进了一辆轿车”短短几十字,没有任何的修饰,一个“盯”字,一个“跳”字,充分展现了妻子少女时代的爽利泼辣。在授课中引导学生通过出声朗读,发现这样的关键语词,把握人物形象。像这样的例子在孙犁文章中还有很多,这就要求教师在授课中以诵读为抓手来体会孙犁言简义丰的语言风格。

三、深入探究,创设情境,从风土人情人性角度解读细节描写。

孙犁擅长细节描写,他的细节描写有自己的鲜明特点,“不像一般散文作者老是把细节嵌入‘我’的叙述流程中,而是运用小说家的笔法将一个个细节从事件陈述中独立出来,扩展为一个个独立可感的形象,令读者身临其境”①。所以孙犁散文的教学,让学生准确把握细节描写的作用,品味其中蕴含的情感自然是课堂设计的重中之重。在我看来,要想达成这一目标,唯有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从传统文化、从人情伦理、从人性角度深入探究不可。例如在《亡人逸事》结尾处写道:孙犁妻子临终前不忘年轻时孙犁把布寄到娘家的小事,当孙犁说出“为的是叫你做衣服方便呀”时,妻子“久病的脸上,展现了一丝幸福的笑容”。学生很难理解把布寄到娘家如何体现孙犁夫妇间的恩爱,这时不妨引导学生思考:旧时出嫁的女子和公婆一起生活,若是儿子给媳妇寄了一匹布,母亲会怎么想?再者,在旧时观念里更多的是要求妇女恪守妇道、孝敬公婆、勤俭持家,却很少关注她们自己的情感诉求,孙犁的一个小小举动,作为传统妇女的妻子会有什么样的想法?通过这种情景代入式的引导,帮助学生解决了为什么孙犁妻子会为这件小事感到幸福的问题,也使学生从伦理人情的角度重新审视了孙犁夫妇的旧式爱情。

孙犁散文往往记录自己生活中琐屑小事或是怀念与自己相交平凡人物,而这些人与事通过他近乎重现的一个个细节描写变得鲜活了起来,展现了他对生命本真、文化内涵的探寻。在实际教学中,只有启发式的引导学生用回归人性本真,回归传统文化内涵的态度去研读细节,加强讨论与交流,才能准确把握孙犁散文的深刻意蕴。

四、比照现实,升华文章文化内涵,达成对学生人格化育的目标。

孙犁的散文之所以直到今天都备受推崇,除了其文字之精、情感之真外,很大程度上源于其文章所蕴含的传统人伦之美、文化之美,放到今天格外有警示价值。例如《亡人逸事》所表现的传统举案齐眉、相濡以沫、患难与共的爱情观,与当下速食爱情、闪婚闪离等不负责任的情感态度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提醒人们在物质生活改善的今天更该珍视家庭、珍视情感。孙犁在70年代末开始新一轮散文创作时已经是60多岁的老人了,他的文字让我们读到了忧郁甚至是垂暮之气,但他文字背后的文化内涵并不会过时,他的散文为我们提供了另一种观察认识生活的文化视角。在课堂教学的最后环节,应把对文章的主旨理解由情感上升到文化领域,引入文化视角的概念,引导学生不脱离文本谈文章的艺术价值,实现人文感知的目标。

著名作家贾平凹这样评价孙犁:“孙犁只是一个孙犁,孙犁是孤家寡人。他的模仿者纵然万千,但模仿者只看到他的风格,看不到他的风格是他生命的外化,只看到他的语言,看不到他的语言有他情操的内涵,便把清误认为了浅,把简误认为了少。”②贾平凹的话提醒我们只有用求真的态度走进孙犁的作品,了解这个人,体会这个人生命旅程中的喜怒哀乐,才能正确的解读他。所以我们语文教师唯有放下浮躁、放下功利,带领学生回归心灵,回归传统的去研读孙犁散文,才能接近抵达孙犁散文的真正内涵,帮学生寻找到观察体味生活的另一种视角。

注释:

①孙文辉《<亡人逸事>细节描写对比赏析》,《语文建设》2012年7-8月刊,96页。

②贾平凹《论孙犁》,《贾平凹散文选》人民文学出版社2009年7月1日出版。

8.MHK重难点知识课教学 篇八

一、学习并掌握关联词语

在教学时,要求学员能够分析句子的类型,并能判断、选择合适的关联词语。这类题型的难点在递进关系的关联词中的“况且”“何况”“甚至”等;因果关系的关联词中的“以便”“以免”“免得”“省得”等。

训练这类题型,主要通过做大量的练习题,使学员根据句子结构来理解词语意思,并判断正确选项。

二、正确使用常用的句型与固定格式

这类题型在讲授时,应让学员不断积累常用的句型和固 定格式,并能正确使用。教师在课上还应重点强调容易出错的内容,如“被动句”与“被字句”的区别;“差点儿”与“差点儿没”的区别。

三、句子的成分

这类题型对学员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在课堂上,应尽量不要重点讲句子的成分,只要学员能根据平时的积累和说汉语的习惯正确说出来就行。

四、选出句子中不能删去的一项

这类题型主要考学员对汉语语法结构的了解程度以及 固定格式、固定搭配的积累程度。教师在授课时,可在遇到某种题型就让学员积累哪种情况不能去掉,积累多了,学员见到这类题型,就能快速辨别并作答了。

五、词语辨析

词语辨析就是将一些离心词(如:考察、考查、考验)和向心词(如:来自、出自、产自)区别开来,在做题时,能快速理解并区别各词的意思,并正确选择词语。在教学时,有些词可以让学员动手查找意思,提前准备内容,根据自己对词语的理解,在课堂上进行讲解。

9.中学英语教学要突破重难点 篇九

教学目标的确定和叙写是新课程背景下英语课堂教学设计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为了配合本次主题论坛活动,我仔细研读了下发的材料,并结合自己在英语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深刻体会到明确教学目标的界定以及教学目标的叙写方式,对于完成英语课程的总体目的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就目前自己在课堂45分钟分段式模块教学的设计过程中来看,我在教学目标确定和叙写中存在许多的问题,下面我就这些问题谈谈自己的一些体会。

首先,在确定各个段落的教学目标过程中过于注重言语技能和方法,忽略了知识和情感方面的目标。《英语课程规范》一书中提到的言语教学观之一是强调学问与技艺相分离,学问和技艺既是言语教学的内容,也是言语教学的目的。反观自己所设计和确定的一些教学目标,我发现在很多情况之下,自己设计的一节课内,学生活动十分多,但言语目标却往往不明确,既没有给学生提供足够的言语输入,也没有对学生的言语输出质量给予指导和把关。表面上课堂氛围活跃,但最终课堂教学效益却大打折扣。可能由于自己在制定目标时过于强调教师的主体作用,潜意识中还是关注“我在这节课要干什么”或者“我要教给学生什么”,并且缺乏对言语学习观和言语教学观的理解和领悟,导致自己在教学目的叙写应具备的根本学问和根本办法等方面的知识比较缺失。

其次,在教学目标叙写方面,我发现高中英语课本具有大量内容、思想丰富的阅读材料,对学生的情感造成的影响很大,但由于自己缺乏经验,在设计各个段落教学目标时不能很好得将此显现出来;还有的教学目标设计琐碎,缺乏重点。比如,我在一篇教学设计第二段落的教学目标中写到Students can use the new words and expressions to describe a person they admire。现在看来这条教学目标不仅笼统,更缺乏针对性,要将其转化为精确、具体的教学目标,必须说明学习者学习后能达到的程度和水平,使教学目标具有精确性、可观察性、可测量性,在研究了下发的材料后,我作了如下修改:60% of the students can describe a person they admire with the order of time, using 5~6 words and expressions in the passage after learning it.60%的学生学完课文后能较流畅地用文中所学到的5~6个词或词组按时间顺序描述一位自己所崇拜的人,并在后面标注学生应该使用到的单词作为量化标准,在修改后的目标描述中,从几个方面来看,“60%的学生”是教学对象;“学完课文后”为行为条件;“较流畅地”为程度;“描述……”为学生行为。这样的教学目标,教师向学生转达的信息明确,学生的学习活动与教师的期望相一致,又便于评价教学效果。

最后,材料中着重提到表述教学目标时,行为主体必须是学生,但反观自己在设计和叙写教学目标时,绝大多数用的都是to develop, to help或cultivate, enable, build up, equip等,比较少使用Students will: 1)have opinions … 2)learn about … 3)research the actual costs …等语句叙写教学目标。在今后的教学设计中必须着重注意这一点。

上一篇:广西水电工程局下一篇:我们班的拍卖会小学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