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本科专业个人总结

2024-10-10

学前教育本科专业个人总结(精选15篇)

1.学前教育本科专业个人总结 篇一

学前教育专业个人实习总结

姓名:Yjbys

学号:20xxxx170

实习单位:xxxx小学幼儿园

指导教师:刘老师

实习时间:xx月xx号

实习过程:

我是20xx学前教育专业的Yjbys,这次为期一个月的毕业总实习,我被分配到了xxxx小学兴强幼儿园,在这个幼儿园里,我担任的是小班的主教,在xxxx小学兴强幼儿园实习的短暂时间里,在幼儿园各位领导和老师的帮助下,我比较成功的将自己所学理论知识和技能运用到了实践中,顺利的完成了教育实习任务,并且我觉得自己学到了很多东西,并深刻了解了作为一名幼儿教师该面对的生活是怎样的、该具备的心态-是怎么样的、在以后的工作生活中,我该怎样要求自己及自己又该向怎样的一个层次迈进,等等。我认为这次实习对我的职业生涯计划来说是十分重要的,我的收获很多。下面我将把自己在这一个多月的实习生活中,自己是怎样做的及自己的收获和感触,如实的进行总结。

一、见习阶段:

我认真、仔细、勤学好问,能随时时做好观察笔记,并主动接近幼儿、幼儿园的老师,从而很顺利的开始了自己的实习生活。

入园的第一天,我被分在了大二班,这是一个比较闹的班,班上一共有28个幼儿,有三个老师,园长担任了大二班的主教老师。我在大二班见习了一天,这一天里,我一边看主教老师上课,一边帮助保育老师打扫卫生。虽然,觉得有点累,但是我并没有任何怨言,因为我觉得自己学到了很多经验。

大二班的一日生活的时间安排是比较合理的。可能是由于幼儿园的办学理念及家长的要求,我们大二班开设的课程很多,一天至少有四节正课,所以在教学过程中,主教老师就没有太多的将游戏贯穿到活动中。大二班的常规不是很好,总是要老师大声的说话,小朋友才安静下来。在与新来的一个助教老师交流和自己的观察中,我认识到了:一个班级的常规管理是很重要的;并且认识到:幼儿的常规管理和良好习惯的养成是从要从幼儿入园的那天起就要认真对待的。

保育老师在幼儿入园后要清理幼儿的书包,看幼儿是否带了药或者危险的玩具等;然后在幼儿活动后清理活动地点,组织幼儿喝水、如厕等;在幼儿将离园的时候,帮幼儿整理好衣服,让幼儿干干净净、穿得整整齐齐的回家,以此可以告诉家长,幼儿在幼儿园很好,家长可以放心的将孩子送到我们手上。

在见习的这一天里,我对徐杨小学兴强幼儿园的工作时间安排及幼儿的一如生活安排有了初步的了解,知道了主教老师及保育老师的职责,对于保育的内容、要求和方法有了一定的了解。

二、实习阶段:

我做到了保教相结合,能关注幼儿的身心发展,使幼儿在游戏中学习、在游戏中成长,

在来幼儿园的第二天,园长就让我独立带班。带的是小班,班上只有二十个幼儿。虽然小班人数比较少,但是,当时我心里的压力蛮大的,因为自己从来没带过小班,而且自己对于幼儿园的情况和小班幼儿的情况不是很了解,后来想了想,对自己说:现在你要以一个幼儿教师的身份严格要求自己,不要总以自己是实习生的借口而错失锻炼自己的机会,所以我也就很乐意的到了小班,开始了我的实习生活。

我和幼儿初步认识和接触的过程中,和他们相处一定要把自己扮演的角色掌握好,那就是和他们成为朋友,并站在他们的角度考虑问题。

例如:

1、教育方式应符合幼儿的心理,以游戏形式对幼儿施以各种教育,让幼儿在欢乐中学习,使生理和个性品质都得到健康发展。

2、尊重幼儿的自然发展,给以适当的帮助和指导,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3、教学的过程,也就是活动设计过程。活动在学前教育中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活动设计在幼儿教育理论课程中也占有特殊的地位,在小学教育中活动往往被理解为是教学的辅助形式,而在学前教育中则代表着教育的全部。幼儿园里没有单纯的讲授和课本,一切教育都需要幼儿心理和身体系统的投入,都需要通过活动来完成。

例如:活动设计——豉励和引导幼儿玩泥、沙、石、水。泥、沙、石、水在大自然里随处可见,是幼儿最喜欢玩的游戏材料。幼儿玩这些东西的,比玩价格昂贵的机械玩具,电子玩具对发展各种能力有更积极的意义。

1、玩泥:可教幼儿用粘土捏造不同形状的物体。如动物、小飞机、小 、人物塑像等。这些活动是幼儿认识客观世界,丰富审美内容和模仿大人创造物质财富的过程。

2、玩沙:带幼儿到玩沙区,在沙堆上打洞,挖开搞建筑,使幼儿认识沙的蔬松性和极好的渗透性,熟知沙的多种用途。

3、玩水枪:枪筒里的水在水枪推杆的压力下喷水,放纸船在水面上漂浮,教幼儿初步认识水的浮力。在水放置的不同温度的环境中,看水的液态、气态、固态的物理性变化。

总之,教育是个互动的过程,教师只要认真投入教学,幼儿就会积极配合,这种过程是很开心的。

在活动之前,我都会认真准备好活动教案,就算是按照教师用书上的教案上课,我也会很认真的看教案是站在谁的角度写的,活动过程设计是否合理等;当然在活动中我都会将游戏贯穿其中,这也是幼儿很乐意接受的学习方式。

在教育活动之余,我也会很好的做好保育工作,特别是实习的第三周之后,由于幼儿园做饭的阿姨辞职了,幼儿园没有人做饭吃,所以把我们班的保育老师调去边做饭,边做小班的保育老师,这样一来,几乎是我一个人带着小班的幼儿开展一日活动。在活动中,我能按照一日计划开展活动,并能照顾好幼儿的饮食起居,让幼儿开开心心的来幼儿园,健健康康的回家。

在带班的这一个多月里,我觉得自己做得很好的地方有几点:

1、实习态度很认真,并且切实的做到了保教相结合,关注了每个幼儿的身心发展,发自内心的疼爱、照顾幼儿。冬天的天气越来越冷,我会帮幼儿盖好被子,提醒幼儿多喝水,让幼儿喝温水;带幼儿多做热身运动,告诉幼儿关于冬天的知识,帮助幼儿建立防寒保暖的意识。很多时候,有很多小朋友会跑到我面前说:“朱妈妈,你摸我的手咯,好冰的。我要多穿衣服了。”等等之类的话。

2.学前教育本科专业个人总结 篇二

关键词:学前教育,男生,专业认同感

一、学前教育专业男生专业认同感现状

(一)学前教育专业男生对幼教行业的认同感

对幼教行业的认同感主要取决于学前教育男生是否对从事本行业产生自豪感。但是通过对河南省三所本科学校学前教育专业的40男生的调查显示,感觉到自豪的学生仅有15%,觉得自卑的竟然达到20%,大部分都是感觉一般。一半以上男生都不愿意在别人面前谈及自己的专业,觉得社会对男生从事学前教育专业不够理解。

(二)学前教育专业男生对课程设置的认同感

专业技能是组织幼儿各种活动必不可少的能力,学前教育专业男生对于专业技能课程的设置认为,在舞蹈、声乐方面女性化过强,在钢琴和美术方面女性化不明显,因此男生对于舞蹈和声乐的学习兴趣较低。学前教育理论课是培养其专业理念、指导保教行为的重要途径,学前教育专业男生认为这些课程比较重要,但是对理论课程的学习兴趣却不高,主要是觉得找不到理论和实践的结合点。

(三)学前教育专业男生对就业前景的认同感

学前教育专业男生对就业前景的认同感直接影响到其对未来的信心和为职业愿意付出的投入。调查结果显示学前教育男生对未来的就业前景比较乐观,75%的男生达到比较满意及以上的程度。主要原因是本科学历的男性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较少,而幼儿园的需求量较大,只要自己愿意从事幼教事业,找到专业对口的工作的难度不大,并且将来走向领导岗位的可能性较大。

二、影响学前教育专业男生专业认同感的因素

影响学前教育专业男生专业认同的因素主要有社会、学校和学生自身三个方面。在社会方面,传统思想认为抚养年幼子女是女性的任务,幼儿园也同样需要女性从事教育工作。另外幼儿教育行业的待遇偏低,男生从事幼教行业所获得的收入不足以养家也是影响到男生不愿意从事幼教工作的重要原因之一[1]。在学校方面,因为男生比例较低,所以在课程设置方面缺乏为他们的考虑,男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学习心态较为迷茫。同时在如何为男生提供更为适合的学前教育内容、男幼儿教师在幼儿教育中作用的研究较少,教师对学前教育专业男生缺乏因材施教的能力。在学生自身方面,男生缺乏对自身的正确认识,容易因为外部的影响而改变自己的专业倾向,对学前教育工作的复杂性和重要性缺乏认识,将学前教育工作与照料孩子等同起来。对学前教育工作专业性认识的不足造成其对自己学习要求的降低,从而造成对学前教育专业认同感的降低。

三、促进学前教育专业认同感的对策

(一)明确自身优势,创造性地进行学前教育工作

在传统思想中,幼儿园工作都是由女性来承担的,这种观念影响着人们对男幼师的认可与尊重。最近几年出现的中国男童阳刚之气不足的问题也引起了许多人的思考,社会舆论应加强引导,促使人们认识到男幼师在幼儿身心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同时男生也应当明确自身优势,认识到自己在学前教育领域中的独特作用,努力学习学前教育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为将来创造性地进行学前教育工作打好基础[2]。男性可以向幼儿展示自己阳刚、坚毅、勇敢的一面,给男童树立一个榜样。男教师可以为幼儿上体育课、武术课、具有男性特色的街舞、爵士舞课程,组织室外素质拓展活动、创造性活动等,为幼儿建立正确的性别观念提供支持。

(二)优化课程设置,为男生量身定做课程

学前教育专业的理论课程的讲授要和幼儿园实践结合起来,为学生建立起理论和实践的契合点提供帮助。同时对于实践课程要加强指导,实施“双导师”制,提高学前教育实践课程的实效性。实践课程应当包括微格教学、校内实训、幼儿园见习、幼儿园实习、顶岗实习等多种形式,并做好实习中的指导和实习后的总结工作。学前教育教师应当加强学前教育男教师在幼儿心理发展中的作用的研究,针对男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为他们开设专门的选修课程。

(三)打造专属岗位,充分发挥男幼师优势

男教师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行为和女教师有所不同,幼儿园领导应当做好协调工作,使男女教师之间做到优势互补,避免男教师被边缘化的现象,为男教师打造专属岗位,让他们在工作中发挥自己的优势,体验到成功感,提高其从事幼教职业的自豪感。人们对男幼儿教师的质疑主要来源与幼儿园保教结合的工作特点,认为男性不具有耐心细致的性格,不适合做保育工作。幼儿园应当根据男性的这一特点,减少对男教师的保育工作安排,增加其教育方面的工作量。男教师可以负责整个幼儿园的室外活动课、武术课、特色舞蹈课、科学课等课程的实施。同时幼儿园也应当大力宣传幼儿园男教师对幼儿发展所作出的贡献,促进家长对男教师工作的认可,从而提高男教师的专业认同感。

参考文献

[1]张焕荣.学前教育专业男大学生职业认同感的培养[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0(10).

3.信息管理专业本科教育研究 篇三

关键词:信息管理专业 本科教育 福建师范大学协和学院 教育改革

1.信息管理专业本科教育的概述

1.1信息管理专业的涵义

信息管理又稱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是一门相对交叉较强的学科,以应用整体的观念作为指导思想,运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深入分析并解决整个社会体系中存在的各类信息管理和信息系统问题[1]。

1.2福建师范大学协和学院信管专业简述

福建师范大学协和学院是由福建师范大学与有关企事业联合申办,2003年12月通过教育部确认的独立学院,学院独立颁发国家承认学历的普通高等学校毕业文凭,与此同时,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同时成立,直到今天已有10年之余,本专业正朝着向上的道路发展[2]。

2.信息管理专业教育的现状

以下是从几个不同的方面分析福建师范大学协和学院的信息管理专业的现状。

2.1专业课配套教材

2.2师资力量

由于笔者在福建师范大学协和学院学习,调查了专业课程老师的师资资料。由于福建师范大学协和学院是依附于福建师范大学存在的,存在着特殊性,通过调查可以看出,老师中大部分是讲师,讲授以及以上的师资很少,缺少专家,进而缺少专业性,不过还好大部分的老师都有从事工作的经验,从而可以更好的教学。

3.信息管理专业存在的问题

3.1配套教材大多过时,不符合社会型人才的需求

自己对教材的学习和分类觉得问题如下:因为信息管理专业是个新兴的专业所以日前出版的相关教材很有限,教学内容严重的滞后。如此这样下来,学生学习到的专业知识陈旧,很难满足社会型人才的需要。通过对福建师范大学协和学院的信管专业的师资力量的调查和分析,老师缺乏实物经验,是导致学校与业界脱节的主因[3]。一位业界经理如是说。的确如此,这样很容易流于理论,而对学生的渴望的实践问题没办法给予具体,准确和技术性的指导。

4.信息管理专业改革对策

4.1具体措施:合理整编教材

目前的计算机专业的课程设置主要是以培养学生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为主,为了更好适应时代信息化的快速发展,信息管理专业应将基础课程进行合理的分割,合理整编使用的教材。应贯彻信息管理专业基础教学既要保持其实用性又要具有一定的先进性的原则,对基础课程的教材整合,结合信息管理专业的交叉性特点,正对该专业的教材内容,优化计算机课程教材。

4.2关键措施:改善师资队伍

建立一支懂专业知识、责任心强的师资队伍是信管专业课程改革的内在要求,在培养信息管理专业实用型人才中,师资队伍的建设是关键性环节[4]。学校应加强在校老师的专业素养、提高学历层次,可以采取国内进修、攻读在职硕、博士,并定期的对专业课程的老师进行考评,促进老师自身素质的提高。

5.结论

综观福建师范大学协和学院的信息管理专业以后的发展,必然会沿着快速的坐标轴向前运动。与此同时,学生不断地参加实际信息系管理专业部门的业务活动,减少知识水平与实际工作能力的反差,真正的达到信息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即实用型,综合型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张彤.浅谈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建设[J].中国信息科技,2006,(4):260-261.

[2]李培,洪颖.谈信息管理教育的教学内容改革[J].津图学刊,1997,(4):73-77.

[3]廖璠.改革中的信息管理专业教育特色与学科定位[J].图书情报知识,1999,(3):1-5.

[4]卢泰宏,沙勇忠.信息资源管理[M].兰州:兰州大学出版社,1998-10,108-125.

[5]宋微.图书馆搬迁工作经验谈[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11,(05):136-138.

4.学前教育本科专业个人总结 篇四

蒲焕文

根据综合实践环节教学大纲的要求,同时更重要是为自己将要从事的学前教育工作积累有益的经验,为毕业后的工作能更顺利地开展,我于2013年3月1日至2013年6月1日到江永县苗苗幼儿园进行了为期三个月的教学实习。三个月的实习下来,感觉获益良多。以下是我对这三个月实习的深刻总结。

一、实习的目的与意义:

1、培养独立从事幼儿园教育和保育工作的能力,培养热爱本专业,忠诚教育事业,献身于幼教事业的专业思想。

2、了解幼儿园一日生活常规,熟悉适应幼儿园工作。

3、了解幼儿园教育和保育工作的一般特点,实习幼儿园教师及保育员工作,培养初步的幼教实际工作能力。

4、通过实习能把所学的基本理论、专业知识和技能、技巧、综合运用于教育。

5、初步获得组织幼儿教育、教学的方法,培养从事幼教工作的实际能力。进一步熟悉幼儿园的全面工作,加深对幼儿园教育任务的理解。在学校上学的我们早已习惯学校的作息与被别人教育的角色,到幼儿园后,每天的流程还是要经过一段时间适应,才能很流畅的进行下去,而且,当我站在教育者、老师这一岗位上时,我知道我的责任更重大了,幼儿在幼儿园最重要的并不是他学会了多少本领,而是他是否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这一点对他今后的入学乃至一生都是至-1-

关重要的。

6、增强热爱幼教工作,热爱幼儿的思想情感,增强事业心和工作责任感。幼儿园老师,有爱心、耐心、细心、事业心、责任心,所以她必须付出加倍的爱,这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的。要做到不落下每一个,这几乎是不可能的,所以幼儿园为每一位幼儿在填写档案的时候可以更加了解每一位幼儿的个性特点,每个月都可以看到他们的成长,也让老师和家长之间有了更多的沟通。

7、把所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初步地综合运用于实际教育工作。在实践中检验、巩固、提高、丰富所学理论知识和技能,初步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在学校老师只是问你件事应该放在一天中的什么时候进行比较合适,更好的达到教学目标,只有当你了解本班的幼儿,了解他们针对某件事情可能会做出的反映,才能定出合适的发展目标,把教育与实践较好的结合起来。

8、了解当前幼儿教改动态和社会对当前幼儿教育的要求。明确幼教工作的重要作用及今后的努力方向。这个世界每天都在变化,幼儿教育也不例外,作为一名幼儿都,不仅要拥有过硬的专业技能,还要掌握先进的教育理念,才能更好的服务于幼儿,使幼儿更加健康茁壮的成长。

二、实习的内容与过程:

(一)实习任务的见习。

我到幼儿园的第一天就开始了这次实习的第一步:见习。见习是为了让我们能够了解幼儿园一日活动计划,活动流程,熟悉实习所在班级的基本情况,跟幼儿接触、沟通,建立良好的关系的同时,对各

个幼儿特点有初步的了解。对幼儿的一日活动特点,知识的掌握程度,对知识的接受能力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幼儿园的园长安排我分别在大班、中班和小班三个不同学龄阶段的的班级各进行两天的见习。在这一个星期虽然本班的教师没有要求我们做什么,更多是观摩,留意帮教我的老师如何开展工作。但是我并没有闲着,从一进园开始我就开始了做保育工作,并尝试和见习班级的小朋友进行沟通。孩子们太天真可爱了,很快就接受了我,我也真心的喜欢上了这份和孩子们打交道的工作。

(二)一个星期的保育工作实习。

实习的第二周也就是见习后要真正实习的第一周,在这一周我是学习保育。保育老师的工作很多也很细,甚至可以说很繁琐。所以我基本上都是跟在保育老师的后面,她做什么我就去做什么,但是要求还是很高,需要细心与耐心。我每天认真的配合保育老师一起积极的完成保育工作,包括拖地、洗碗、擦桌子、叠被子、消毒、擦窗、擦厕所,给幼儿洗玩具,洗毛巾,帮幼儿梳头,还有睡室的清洁卫生、给幼儿穿衣服等多种事情。这些工作看似琐碎,但在幼儿的成长照顾中非常重要。例如这几天的早晚温差变化大,幼儿进园时都穿了较多的衣服,但随着气温变高或因为活动的原因,孩子会发热出汗,临放学时安静下来了,同时气温下降,他们又会觉得冷,这些情况保育教师都要认真细心把握,及时为孩子增减衣服;同时要留意每个小朋友的身体和精神状况,发现有不适的及时通知园长和家长及时处理。这些工作既要要保障幼儿得到健康快乐的成长,又不应当影响老师的集中教育工作,因此对保育老师的细心和耐心都有比较高地要求。但我觉得,带着对孩子的关心和爱,这些工作虽然累,却不苦。

(三)教育及班级管理工作。

一周的保育实习后,园长安排我参与小班的教学和班级管理工作。在帮教老师的指导下我开始尝试带班教学和管理。在这一个星期里,我结合之前见习的见闻,在初步熟悉班级授课方式、教学计划后,写出自己详细而完整的教案;跟指导老师沟通交流学习班级管理的方法、教育教学方法。在此期间,我积极的向指导老师请教,虚心听取指导老师的意见,认真的修改自己在设计课程出现的错误,并积极寻求一种改过的方法。这个阶段给我最深的感受就是必须掌握孩子的认知规律。孩子天性活泼,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但又不能象成人一样长时间集中精力甚至缺乏自律。如何引导孩子跟着你的思路去学习又不至于扼杀孩子的天真是个值得认真思考和探讨的问题。为此我特意参考了很多关于幼儿心理的资料。我改变一贯与成人交流的方式,学习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孩子,及时肯定和表扬他们的优点,对他们的小缺点尽量采用平等交流的方式去沟通,去告诉他们如何做得更好。其实孩子比成人更容易接受你讲道理。这一阶段我最大的感受是:对孩子,你俯下身,你会看到一个天真美好的世界。

教学工作的同时我学习担任班主任的工作。在这期间,班主任应该保证班级要按照一日活动计划开展一日活动或半日活动。在这个过程中班主任要注意的地方特别多,包括幼儿入园时候要接园,早餐要观察幼儿的饮食情况、带孩子做早操、集户外活动要看好幼儿避免发生意外、餐前餐后活动要适当等都要好好注意、午睡时要幼儿安静并早点入睡、起床要看好幼儿以免在发生意外、午点时也要注意观察幼

儿的进食情况、离园教师也要接园。要注意每一个细节,重要的是注重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和形成。时刻把保证幼儿的安全放在工作的第一位。同时要建立幼儿的个人档案,在幼儿家长联系方式等基础资料上补充每个孩子的学习生活特点的资料。

(四)家长与社区工作。

建立良好的家园合作关系,充分整合家园教育资源,对自己的教学工作的开展、对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建立良好的班级氛围和幼儿园的发展都能起到重要的作用。带班的这二个多月,我给班上的每个家长都打过电话,并对二十多名幼儿进行了家访。了解孩子在家里的表现,向家长反映孩子在幼儿园的情况。跟家长的沟通,会使你对幼儿的身心状况有清晰地了解,在孩子的教育中可以更有针对性,工作的效果会更加的明显。同时多跟家长交流可以获得家长对你的教育、幼儿园的管理的理解和支持,这一点非常重要。听取家长对教育的意见和建议,向家长阐述你的设想和理念,双方获得共识对教育孩子的帮助在我做过之后感受尤深。例如有个家长,孩子还是读小班,但每天只要没布置作业就会有意见。我为此和园长去了家访,跟他交流孩子现阶段的身心发展规律,对如何让孩子健康快乐成长交流相互意见。每个家长都是真心爱孩子,只要你拿出你的诚意,清楚表达自己合理的意图,家长都是乐意配合的。园长对我说的一席话让我感触很深:我们要尊重每个家长的意见,但不要盲从或过于迁就家长的意见。有不同见解,交流是最好的方法,因为家长和教师都有再教育的需要。

三、实习的收获及不足:

在这三个月里,从老师们身上,我看到了为人师表散发出的耀眼

光芒,给了我实习生活带很多启发性的思维。在校时总会以为当一位幼儿老师肯定很好玩,很轻松,但来到这里我改变了这个想法,每次上完一堂课我都有深的感触:想要当好一名好的幼师真的不是件容易的事!看着带课老师给孩子门上课,我认真的学习她的上课方式和管理课堂纪律的方法。即使这样,我还是遇到了很多在校期间没有学过的,毕竟试教和正式的时候的心态是不一样的。听课了之后我开始讲课,孩子们还是如我想象中一样,乱成一团,根本不听我讲课,后来我用小组比赛来管他们的纪律,这样不但可以培养他们的团队精神。还可以为课堂带来一些活力。慢慢发现,孩子们开始接受我喜欢我,这是让我最高兴的一件事了。我才发现,原来对待孩子真的是要非常的用心,给他们多一点的关爱,他们自然就会喜欢你。虽然我在实习期间很忙碌,但感觉到很充实。同时也明白了一件事,要做个好老师除了要有丰富的专业知识以外,还必须要有其他课外知识,这样才可以让你的学生在和你闹在一起之外还能尊敬你。这个时候才知道,其实幼师还是很好当的,只要你用正心态去对待。就在这样忙碌的实习生活里,三个月也就这样过去了。这三个月经历的每一天,都已在我心中留下了永久的印记,因为这是见证我这样一个全新的成长。使我认识到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时间就是这样无情,头也不回的流逝掉,是的,谁都不愿意被时间丢下.而我们也随着时间的流走一点一点的成长.而曾经的纯真也随着风雨的磨灭转变得成熟.也许这正是成长的代价。每经历过一次,收获就多一些,成长也就又迈进一步。

5.学前教育本科专业个人总结 篇五

我,一个非师范校毕业的大学生,在一切经历周转、思想变化的两年后,我从一个企业员工走向了教育事业工作者。在20xx年8月份的一天,我踏入了安徽省行知学校,开始了我的校园工作。校园里每逢学生们的一句“老师好”都可以让我开心上好长一段时间,我开始对我的校园工作心向往之,我以为我已经做好了十足的准备,我以为我可以站在讲台上不发抖,我以为我可以传授知识时清清楚楚。但这似乎并不是那么的简单。

我是一名会计专业老师,在校期间获得了初级会计师的职称,加上毕业后两年的会计工作经验,理论上我自认为能够胜任专业课程的教授。但初为人师的我不知道“初为人师者都怀有满腹的哲理,直到走上讲台的一刹那,才明白空有满腹哲理没有用,才意识到自己缺乏表达能力;初为人师者都装着满脑的希望,直到走上讲台的一刹那,才明白空有满脑的希望没有用,才意识到自己缺乏联系实际。也真正明白了教师难当”这段话的意思,现在全然感受到了。

至今,我的校园工作已经有近半年时间。期初,诚实的讲,内心也曾经做过斗争,因为收入的低微,现实的残酷,理想的差距等等都狠狠地打磨了我当时那颗炽热的心。当初的新鲜感已慢慢淡化,取而代之的是对生活的无奈与对工作的松懈。后来慢慢的,身边接触的老师多了,也亲自听取了黄山市优秀教师的巡回报告会,一个个优秀教师的典型案例,一个个平凡教师的默默付出,他们的事迹真的感动到了我,他们付出的真心也切实感染到了我,他们是最平凡的,但他们也是最具大爱的。此刻,我深切的知道教师这一职业的特殊性在于其面对的是纯净似水并时时以你为榜样与楷模的学生,其一言一行当更为谨之慎之。也从我们学校其他老师的日常工作中明白了巴特尔那句话的意思“用语言播种,用笔耕耘,用汗水浇灌,用心血滋润——这就是人民教师崇高的劳动。”由此,让我更加的明确:我要成为一名他们那样的老师,一名真正的教师。

明确了我的内心目标,首先申视现在的我,还站在教育事业的门槛上,还只能算是一只脚刚踏进教育事业半步,还不够格称之为“教师”,愿从一个“校园工作者”身份开始,该学的该做的从点滴做起。在这个充满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的校园里,接受他“爱满天下、知己育人、知行合一”教育思想的熏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到心的.深处,多一点宽容,少一点责备,用心用爱去教育呵护每一个学生。”从此刻开始,这将是我教育道路上永远的座右铭,时刻激励着我。

做一个好的教师,要求教师立足于本职工作,认真履行应尽的职责,教师的工作不仅是教书,更重要的是育人。要把一个孩子培养成人,需要教师付出的就不仅是良心,还有有一颗博大的爱心。爱心是在良心基础上产生的人类最美好的天性。教师以爱心育人,就不仅要为学生知识的增长而努力做好教学工作,还要像父母对待自己的子女那样,全面关心他的思想进步、心理健康、生活幸福,为了他的美好未来付出大量的心血。拥有爱心使教师的心灵更加完美、更加丰富,这是支撑着我们终生从教的信念,使我们在物欲横流的社会环境中卓然独立,甘愿做那个平凡的浇花者,为祖国培育出更多灿烂的花朵。

6.物流管理本科专业个人简历 篇六

男,河南固始人,21岁,167cm,共青团员

河南工业大学,物流管理本科专业,管理学学士学位

求职意向:

移动电话:J.L 电子邮箱:/jianli

实践经历:

为了应用物流管理专业知识,提升自身的物流实践技能以及一次为贵公司贡献一份力量的机会,我希望在贵公司找到一份与物流相关的生产、运输、仓储等基层工作。

2009.9—2011.9河南工业大学管理学院市场调研协会组织部副部长、副会长

负责本社团人员的招募,活动的策划、组织,人员的考核考评以及院社联安排的其他任务。在一年的社团工作中,不断提高了自身的活动组织策划能力,同时也加强了与人沟通、交际能力。

2010.3—2010.10华图教育集团郑州分公司校园主管

负责郑州华图教育在本校区的招生、宣传工作。通过一系列的公司培训和工作锻炼,提升了自身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坚持不懈、肯吃苦的做事态度。

2010.9—2011.9 河南工业大学社团联合会人力资源部副部长

策划组织针对社联内部成员以及校级社团负责人的培训;负责干部换届,任免和调动;组织大型活动时负责安排和调动人员。如社团联合会的心理健康和管理能力培训讲座, 招新换届工作,组织策划2010、2011届迎新晚会和毕业晚会。提升了自己的活动组织策划能力和领导协调能力。

2010月份参加物流管理校外专业参观实习

参观河南邮政中心局、九州通郑州公司、郑州烟草配送中心和丹尼斯配送中心,了解和体验到与物流相关的设施设备以及物流工作的环节流程,加深了对物流过程的认识。

2011.6—2011.9郑州万达管件有限公司从事基层生产操作工作

所获荣誉:

从事管件的储存、运输、装车等工作,深刻体会到基层工作对自身发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河南工业大学管理学院优秀学生社团干部;

2010年河南工业大学校级优秀学生干部;

20作为小组队长,获得院级创新创意大赛中获一等奖,第五届校级创新创意大赛中获二等奖;

技能特长与爱好:

以第二作者身份在《扬州大学学报》2012第16卷发表论文《大学生“宅居”现象的调查研究》

国家英语四级(具有一定的听说读写能力);国家计算机二级(能熟练使用office各种办公软件)

爱好:电脑技术,象棋,羽毛球等

自我评价:

7.学前教育本科专业个人总结 篇七

1. 国家与政府高度重视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 学前教育专业教学模式亟须转变

近年来, 国家高度重视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 2010年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 》 (以下简称“纲要”) 明确规定要“基本普及学前教育”。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 》, 积极发展学前教育, 促进学前教育事业科学发展, 2010年11月21日国务院又印发了《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 (以下简称“国十条”) , 明确把学前教育“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

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一方面需要政府加大投入, 在硬件上保证学前教育的发展;另一方面也需要加强幼儿教师队伍建设。为此, “国十条”明确提出要通过“多种途径加强幼儿教师队伍建设。加快建设一支师德高尚、热爱儿童、业务精良、结构合理的幼儿教师队伍”, 要“完善学前教育师资培养培训体系”。因此, 大批学前教育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是提高学前教育质量的关键, 更是推动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学前教育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急需与之相应的学前教育专业教学模式的改革。通过改革教育教学工作, 不断更新课程设置, 积极与人才需求方合作等方面的努力和调整, 制定合理的学前教育专业教育教学模式, 进而培养出优秀的幼儿教师。

2. 当前学前教育本科专业教育教学模式陈旧, 急需新的教育教学模式的研究

目前, 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在教育教学方面普遍存在着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 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不合理。一方面, 学校一般按照统一理论知识学习再集中教学实践的单一顺序安排课程, 各科课程独立成块, 互不干涉;另一方面, 课程比例失调, 表现出重专业基础课程、轻专业课程, 重学历教育课程、轻资格证书课程, 重必修课程、轻选修课程等问题。

第二, 教学方式跟不上学生发展的需要。传统的教学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实际需要。鉴于现阶段学前专业延续“三学六法”课程体系的传统, 知识从理论到理论, 教学脱离实际, 课程组织实施未关注学生个体性格、生活经历、文化环境以及未来工作情境等方面的差异性。对于需要掌握的学前教育理论, 教师的教学方法单一, 往往以照本宣科、空洞乏味的讲解为主, 局限于理论知识的抽象化、概括化和系统化, 学生缺乏感性经验作基础, 从而导致学习中积极性和自主性的缺乏, 学习效率低。

第三, 传统教学模式轻视学生“核心能力”的培养。“核心能力”一词最早由德国社会教育学家梅腾斯于1974年提出, 最初指具体的专业技能和专业知识以外的能力, 是一种从事任何职业都必不可少的能力。后来经过一系列发展演变为一种能够胜任职业岗位、谋求个体精神充实和自我专业持续发展的基本能力。传统的“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的教学模式过于重视知识的灌输, 而忽视了学生“核心能力”的培养。

综上所述, 为了更好地推动我国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 有效解决当前学前教育专业较高层次人才培养的困境, 急需新的教育教学模式的研究。

二学前教育本科专业“三核”教育教学模式的内涵

“模式” (Pattern) , 一般指可以作为范本、模本、变本的样式。作为术语时, 在不同学科有不同的含义。有学者认为教学模式是反映特定的教学理论逻辑轮廓的、为保持某种教学任务的相对稳定且具体的教学活动结构。具有直观性、假设性、近似性和完整性。有学者认为教学模式是在一定的教学思想指导下, 围绕着教学活动中的某一主题, 形成相对稳定的、系统化和理论化的教学范型。教学过程的各个因素相互作用形成教学模式, 基于学前教育本科专业的教学模式也是在其教学过程中多个因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 完整构成的。

“三核”教育教学模式中的“三核”指学前教育本科专业的“核心能力”“核心课程”与“核心问题”。其中核心能力主要包括教育理念、教学实施能力、环境创设能力、管理能力、沟通与合作能力等。“核心课程”指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中具有核心位置的课程, 如学前教育学、学前心理学、学前卫生学等课程。“核心问题”指每一门学科或课程居于核心的问题。对特定课程而言核心问题并不包括有兴趣或重要的问题, 而应关注最基本的问题。核心问题, 代表课程的中心及要探讨的基本问题。这些问题一旦被学生发现, 就可以成为学生学习的焦点。

三学前教育本科专业“三核”教育教学模式的构建

1. 目标

第一, 总体目标。“三核”教育教学模式的总体目标是进一步完善与细化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核心能力标准;通过对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的研究, 进一步明确学前教育专业的核心课程标准, 使学前教育专业课程逐步标准化;编制出学前教育专业核心课程中“核心问题”教学指导手册;改革教学方法, 打破原有的教学模式, 通过提炼每门课程的“核心问题”, 从“核心问题”入手, 以专题的方式进行教学。以增进学前教育专业本科学生的“核心能力”为根本, 以学前教育专业“核心课程”为抓手, 以核心课程中的“核心问题”为途径, 最终构建出一种学前教育本科专业全新的教育教学模式, 即“三核”教育教学模式。

第二, 具体目标。通过研究, 构建高师学前教育专业“三核”教育教学模式;明确学前教育专业的核心课程标准;完善与细化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核心能力标准;编制出学前教育专业核心课程中“核心问题”教学指导手册。

2.“三核”教育教学模式构建的主要内容

第一, 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核心能力培养。职业核心能力是在人们工作和生活中除专业岗位能力之外取得成功所必需的基本能力, 它可以让人自信地展示自己, 并根据具体情况如何选择和应用。当前, 职业核心能力已成为人们就业、再就业和职场升迁所必备的能力, 也是在校、已就业和即将就业人群竞争力的重要标志, 它也必将成为企事业单位在职人员综合素质提高的重要内容。

学生专业核心能力的培养是教育教学的最终目的, 高等师范院校作为幼儿师资培养的主阵地, 要培养既具备一定的学前教育理论, 又具备相当的学前教育技能的应用型人才, 其中学生专业核心能力的掌握是关键因素。

第二, 学前教育专业的核心课程设置。重构课程体系是教育教学模式改革的前提。专业核心课程在整个课程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专业核心课程设置的科学性、合理性和时代性是专业人才培养规格提升和最终就业保障的基本保证。

本部分的构建将在根据培养规格, 社会的变化、发展和需要的基础上, 建立和完善相应的学前教育专业核心课程标准, 让教师的教学做到有章可循、学生的学习做到有本可依。

第三, 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学实施。教学实施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和落实课程的重要实践环节。

本部分的构建将在完善核心能力标准和核心课程设置的基础上, 针对每门核心课程, 研制出每门核心课程中的“核心问题”教学指导手册, 从“核心问题”入手, 打破原有教材结构, 以专题的形式整合教学内容。在教学方法方面, 以国家提倡的应用型本科转型为契机, 改变原有的教师重理论、轻实践, 重知识灌输、轻学生参与的教学方式, 通过对“核心能力”“核心课程”“核心问题”的理论探索和实践, 构建一种现代化的学前教育专业教学实施方式。

摘要:当前学前本科专业教育教学模式陈旧, 学前教育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急需与之相应的学前教育专业教学模式的改革。“三核”教育教学模式中的“三核”指学前教育本科专业的“核心能力”“核心课程”与“核心问题”。高师学前教育本科专业“三核”教育教学模式, 注重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核心能力培养, 学前教育专业的核心课程设置以及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学改革的实施, 希望“三核”教学模式的构建能够有效解决一些问题。

关键词:高师,“三核”教育教学模式,学前教育,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林存华、张丽娜编著.参与教学[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 2005:124

8.学前教育本科专业个人总结 篇八

最早用到满意度评价的并非教育领域,而是大家熟知的商业服务领域,从上世纪末才开始被运用于教育质量的评价, 并且受到广大学者的青睐。[3]满意度评价中认为人才培养的过程也是一种教育服务的过程,所以接受服务的学生的感受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反映教育过程中的优劣,以此提供相关改进及发展的建议。因此,本研究的主要目标为分析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剖析可能原因及提出相关改进建议。

一 研究概述

本研究参照国内外关于高等教育服务质量满意度的问卷,结合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培养的实际情况,自主开发了《大学生教育服务质量调查问卷》,问卷共由57个题目构成,包括课程教学、学术支持、非学术支持、学生发展结果等四个维度及评价。问卷采用李克特五级量表,“5”表示“非常满意”,“1”表示非常不满意。调查以某地方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在读本科生为总体,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共回收问卷348份,其中有效问卷342份,有效率98.3%,数据处理与分析均使用SPSS16.0。经T检验表明,除去“对所读专业的课程设置”一题之外,问卷中其余的题项决断值均达到显著性水平并可用于统计与分析,经过对问卷的内在一致性检验,α=0.927。

二 学前教育培养质量受到一定程度的肯定评价

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无论在总评价,还是在学术支持、非学术支持、课程教学、学生发展结果等四个维度的满意度均比较满意,仅有11.4%的学生在总体评价中表示“不满意”“很不满意”,这说明学前教育专业的培养质量得到较多数学生的认可。

在各维度评价上,将四个维度做差异比较,随后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表1)。经多重比较检验,任何两个维度之间的差异均在统计学上具有显著意义(P<0.05)。该结果说明学生对自我发展结果满意度最高,对课程教学、非学术支持次之,学术支持满意度最低。

表1 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培养质量满意度基本情况

将四个维度与学生总体评价作相关性检验,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表2)。不难看出,与总评价的相互影响最显著的是学术支持服务。

表2 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培养质量满意度相关性

三 学术交流和专业实践机会不足

进一步对有关学术支持服务的诸方面进行分析,可以看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对“设施情况”“信息资源与服务”等两个方面的满意度较高,尤其是对“多媒体教室”“学习或自由讨论的场所”“学习与教学条件”等几个方面达到“比较满意”的水平,这说明在学术支持服务维度,硬件设施达到了满足了学生的需要,得到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普遍认可。不过,学生对于 “学术交流机会”“专业实践”的满意度很低。

“学术交流机会”维度中,对于“听取学术报告会、讲座等的机会”评价最低。这一问题与学生所在学校的地理位置不无关系,地理位置常常会决定可利用的校外优秀师资和其他资源。同时,该项满意度低也与学生的学习目的有很大关系。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和其他专业学生类似,未来有许多就业的方向和可能,如果只把视野局限于为未来幼儿教师做准备,必然会在成长过程中遇到许多困惑,比如忽视许多跨专业的学习机会、获取其他学科信息的机会,等等。

“专业实践”维度中,对“专业实习基地”满意度最低,这与学生对专业实习的目的、任务和要求不明确有关系。作为应用型人才培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近年来各界都十分关注专业实习,但是对于学生来说,有时候专业实习更像一个假期,他们还未较好的理解专业实习的意义和目的,对于专业实习的任务和要求则是一知半解,因此有必要使学生正确认识专业实习基地及其实习任务。

四 知识和技能的学习结果有待提高

学生发展结果在学生满意度中获得评价较高,即知识、技能、社会角色、品质、动机和身心状况等六个方面。从学生满意度评价结果看,学生在品质、社会角色、动机等方面的发展比较满意,这与教育类的专业学习不无关系,教育是一种影响人的活动,因此较多的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能够较严格要求自己,逐步做到为人师表、教书育人。

相较而言,学生对技能和知识的满意度较低,这也从一个侧面反应出目前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培养仍不能完全满足学生的需求,学生学习的过程中仍旧强调理论的学习,尤其是书本理论的学习,所以学生掌握了很多“古老”的知识,缺乏与实际相联系的知识,更是难以满足解决实际问题时技能的需要。

此外,在“非学术支持服务”中,学生对学生宿舍及设施的评价最低,而对学业适应咨询与辅导的评价最高,这一结果也符合地方院校的实际情况,即学校投入比较多的注意力在学生的学业发展上,而由于地域的原因,难以满足所有学生对于宿舍等条件的要求。在“课程教学”中,学生对于教学管理制度、任课教师、教学内容、课程考核等满意度都较高,唯独对课程设置评价较低,这一问题与前文中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满意度略低原因相同,学生的需求与地方性本科院校的培养目标一致,即均需要有较强的实用性。

五 对策建议

从利益相关人学生的视角来看,目前地方性学前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仍需从以下几个方面有所重视。

1 开发资源,增加学术交流机会

培养单位有必要广泛聘请省内外的专家学者为学生讲学,所选择的主题可以是对学前教育相关文件的解读,也可以是介绍从教经验,更可以是成长经历的分享,当然也可以是方法的训练和观念的革新等内容,总之讲座的内容不应只局限于学前教育。同时,还可以引导学生参加省内外的各种交流活动,开拓眼界。

2 转变思想,拓展实习实践基地

对于专业实践则需要培养单位拓展地方资源,选取质量合格的园所作为实习实训基地,以保证为学生提供充足的专业实践机会。作为专业实践基地,可以是符合实践要求的幼儿园,也可以是近几年比较受欢迎的早教机构、亲子教育机构,等等,还可以是与学前教育相关的其他行业,这样才能拓宽学生的视野,增加更多就业机会与可能。此外,也应鼓励学生利用假期时间走入社会,甚至也可以为培养单位和实践单位搭建一个交往的平台。[4]

3 改变要求,促进知识向技能的转化

对于地方院校的学前教育学生而言,升学的是少部分,绝大部分会在毕业后走入社会,而且学前教育本身也是一个实践性比较强的专业,因此,有必要强调学生知识向技能的转化。因此,培养单位需要改变课程要求,除强调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的学习之外,还应丰富课程教学的形式,将幼儿园中的实践需要与课程教学的内容相结合,注重形成性评价等。

4 整合资源,加强课程之间的联系

学前教育专业的各门课程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理论教学与实践环节之间也有很大的关联,因此培养单位需要整合资源,加强课程之间、教学与实践之间的联系。比如,教研室可以组织课程研讨、同课异构等活动,使任课教师深入了解相关课程,实现同类课程之间的联系;教师自己也可以与其他教师交流,借鉴或共享个人经验,使课程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

总之,根据本研究中数据统计分析的结果可知,学术交流机会、实践机会、知识与技能的学习、课程设置等均是影响学生评价学前教育专业培养质量的有效因素。因此,基于这些结果,研究者也对学前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提出了几点自己的思考和看法。另外,限于本研究的方法和样本来源的局限性,本文仍需在未来的研究中继续深入。

参考文献

[1]王迎兰.当前学前教育专业培养目标设置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学前教育研究,2011(11):55-58.

[2]王晓岚,丁邦平.美国学前教育师资培养的方式、特点及其启示[J].学前教育研究,2010(10):49-54.

[3]韩映雄,张美娇.博士研究生培养质量满意度分析[J].现代大学教育,2011(1):49-52.

9.应用数学专业本科生个人简历 篇九

三年以上工作经验 | 男 | 28岁(19_年10月2日)

居住地:

电 话

最近工作 [ 1 年10个月]

公 司: _交易公司

行 业: 金融/投资/证券

职 位:股票/期货操盘手学历

学 历:本科

专 业:数学与应用数学

学 校:_大学

自我评价

1.扎实的数学基础,出色的学习和逻辑思维能力;

2.系统的金融知识,CFA Level3 Candidate;

3.极强的数据处理和分析能力,熟练掌握定量与定性的数据分析技术;

4.能运用数据挖掘技术进行探索性数据分析及客户分类、客户行为预测、交叉销售等市场策略的研究;具有海量数据处理经验;

求职意向

到岗时间: 一周以内

工作性质: 全职

希望行业: 计算机软件,银行,保险,金融/投资/证券

目标地点:

期望月薪: 面议/月

目标职能: 分析师

工作经验

20_/10--20_/8:_交易公司(少于50人)[1 年10个月]

所属行业:金融/投资/证券

美股交易部 股票/期货操盘手

主要从事美股小股票日内交易,后转波段方法在NASDQ市场可稳定盈利

20_ /2--20_ /10:_信用卡中心(500人以上)[7个月]

所属行业:银行

信用卡部 风险控制

1.信息技术数据分析

2.处理各部门运营的日常数据需求

3.为各部门活动提供数据支持

4.为各部门的策略进行数据评估

5.对海量客户数据进行探索性数据分析,撰写分析报告

6.主要为风险部提供数据技术支持,包括:

-各类评分卡(申请评分、欺诈评分、拖欠等)的开发、检验及维护

-各种风险行为(套现、欺诈等)的数据分析研究

-不同风险策略(调额策略,核身策略等)的数据评估与研究

-Basel数据集市维护

-日常数据报表生成

20_/12--20_ /2:_信息系统有限公司[1 年2个月]

所属行业:专业服务(咨询,人力资源)

商业分析 商业分析师

领导分析团队负责公司KPO业务,为客户提供全面数据服务。内容包括日常数据收集、维护和分析;各类数据报表制作;CRM模型开发、检验与维护;营销策略评估与分析等。

主要负责为_北美部门提供数据服务,包括:

-数据日常处理,收集、更新、维护等;

-分析报表制作;

-探索性数据分析;

-策略分析;

-客户关系管理(CRM):客户分类、策略评估、预测模型(退货模型、客户流失模型、响应模型等)的建立、评估与维护。

教育经历

20x/9--20_/7 _大学数学与应用数学本科

语言能力

英语(熟练)听说(良好),读写(良好)

英语等级英语六级

培训经历

20_/6--20_/6 CFA Institute CFA Level II Passed

20_/12--20_/12 _科技发展有限公司CFA Institute CFA Level I Passed

证书

20_ /7Certified SAS Advance Programmer for SAS 9

20_/12期货从业人员资格考试成绩合格证

20_ /7驾驶执照C照

20_ /6大学英语六级

20_/4全国计算机等级三级B

20_ /12大学英语四级

IT技能

技能名称熟练程度使用时间

SQL精通33月

Oracle一般15月

Data Mining精通16月

PowerBuilder一般15月

PERL熟练16月

10.学前教育本科专业个人总结 篇十

自我鉴定就是把一个时期的个人情况进行一次全面系统的总结,写自我鉴定有利于我们工作能力的提高,让我们一起认真地写一份自我鉴定吧。自我鉴定怎么写才是正确的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法学专业应届本科毕业生个人自我鉴定,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法学专业应届本科毕业生个人自我鉴定1

从踏入学校的大门起,经过良师的精心指导以及自己的努力,我逐渐提高了自身的知识水平和文化素养,并为做一个知识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打下坚实的基础。自参加法学专业学习以来,本人能正确处理工学矛盾,能按照学校的有关规定,利用业余时间自学各门课程,积极参加集中面授和串讲,按时完成各项作业。通过三年学习,现已完成全部课程的学习并顺利通过各科考试,既适应了工作的需要,又完成了对自己人生的一次充电。

作为一名法学毕业的学生,在校期间,我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学好专业知识,通过紧张的学习生活,我已经熟悉并掌握了有关法律基础理论、基本法、部门法的相关知识。在学习之余,积极投身法律实践工作中,使自己在丰富理论知识的同时,增加了社会经验。三年来,本人获益匪浅,思想觉悟得到提高,法律意识和工作责任感得到加强,学到的知识填补了过去未曾涉足的空白。在如今这个文凭漫天飞的年代,让我深知“学历”与“学力”之间不能完全等同,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抛开“功利”的缰绳,扎扎实实的学知识,更好地开展自己的工作,将这三年来的所学融会贯通,学以致用,提高自己的“学力”,无愧于取得的“学历”,更好地服务于今后的工作。

朝夕耕耘,图春华秋实;十年寒窗,求学有所用。我将以“认认真真做人,踏踏实实工作”为准则,在实际工作中牢固树立强烈的事业心和高度的责任感,更好地为经济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作为一名法学专业的学生,我热爱法学专业并为其投入了巨大的热情和精力。在几年的学习生活中,系统学习了法理学、行政法模块、经济法模块等专业知识,通过实习积累了转丰富的工作经验。大学几年,经过老师的精心培养和我的个人努力,我已经完全具备了当代大学生应有的各方面素质和能力。在拥有较广博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面的基础上,我系统地掌握了法律学科的专业知识,而且通晓一定的理工科知识,精通外语,能熟练操作计算机。在课余时间我努力学习英语,提高自己的英语能力,并使英语的听、说、读、写能力具有了较高的水平。我相信扎实的学业和成熟的心理使我有信心融入竞争激烈的.社会。

锐意进取,永不自满是我的座右铭。在法学专业课之外我又辅修了许多跨专业选修课,它们使我获得了丰富的文学,社会学,英美文化等知识,并使英语的听、说、读、写能力具有了较高的水平,扎实的学业和成熟的心理使我有信心融入竞争激烈的社会。

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对于我来说同样重要。我在校期间积极参加社团活动,锻炼了组织与协调能力,利用课余时间作兼职家教、营销员,争取自强、自立。在寒、暑假期间,我到法院、检察院、律师事务所实习,并撰写了实习报告和论文,做到了理论联系实践。总之,我珍惜每一次实际工作的机会,积累了一定的社会经验。

法学专业应届本科毕业生个人自我鉴定2

从刚进大学时的懵懂到现在即将走出校门,我这大学四年收获了很多,进步了很多。在这大学四年中,我各方面的能力都得到了发展,可以说,经过大学四年的学习,我已经具备了适应社会工作的能力。四年的大学生活即将画上句点,蓦然回首,至少可以自信地说一声“我没有虚度”。在此给我大学四年的青春一个交待!

在学校期间,我充分利用了学校优越的学习条件和浓郁的学习氛围,认真学习了法律专业计划规定的相关内容,且在校期间取得良好的成绩,多次荣获校级奖学金及国家奖学金,具备了一定的理论知识基础。

在学好文化课程的同时,我也积极参加社会工作和暑期实践。无论担任班干部或进行市场调查、参加学生实践团等活动,我都积极投入,谦虚谨慎,团结同学,吃苦耐劳,很好地完成了各项任务,表现出较强的与团队密切合作的能力、领导和组织能力及良好的环境适应能力。

由于在校期间表现良好,我的学习及工作常常受到老师及同学们的好评与奖励。学习之余的我,是一个外向而热情的人。爱好广泛,音乐、书籍、电脑、舞蹈,运动等等都已经成为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正因为有了这些丰富的学习、生活经验和完美的生活习惯,让我具备了很强的学习能力,组织与协调能力;也是因为自身综合素质及能力得到了较大的提高,让我变成了一个更顽强的自己,变成了一个敢于为社会奉献的年轻人。

在面临毕业的重要阶段,将来的工作既是对我知识的检验,也是对我人生的挑战。我希望自己能够迈好踏入社会的第一步。我将以积极进取的工作态度走向社会,在工作中不断地完善自己,提高自己,用自己的行动让社会肯定我的能力。

11.学前教育本科专业个人总结 篇十一

关键词:本科小学教育专业;现状;问题;改进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5)17-0136-02

随着我国基础教育的发展和师范教育体制的调整,小学教师的学历规格、学术层次及培养模式等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而本科小学教育专业作为大学本科阶段设置的一个新专业,有利于解决社会发展对小学教师高质量的要求问题,还为我国师范教育由三级向二级再向一级过渡在培养模式上提供了新思路。对于本科小学教育专业的现状和存在问题的梳理,有利于为本科小学教育专业的改进提供相关借鉴意义。

一、本科小学教育专业的发展历程及定位

(一)本科小学教育专业的发展历程

自20世纪80年代初至今,我国小学教育专业先后经历了民间协作实验阶段(1984年—1991年)、国家立项阶段(1992年—1997年)、深化提高实验阶段(1998年至今),也经历了从无到有,从试点到普遍,从不成熟到相对完善的过程。据统计,“截至2007年底,已有69所高等师范院校开办小学教育本科专业,还有一些综合性师范大学如华东师大、西南大学、南京师大等开始招收并培养小学教育专业的教育硕士。”[1]小学教育经历了小学教师由中等师范学校培养,三级师范向二級师范过渡、二级师范向一级师范过渡三个不同时期,每一时期的培养层次、培养机构、生源、学制、培养目标及模式市不同的。各阶段小学教师具体的培养层次和课程方案见表1[2]。

(二)本科小学教育专业的定位

定位问题是本科小学教育专业创立伊始面临的最迫切的问题。“培养定位不仅是专业建设的基石,也是高校办学理念、实力和水平的特定表现维度。而小学教育专业定位研究意在为小学教育专业赢得一个“合法”的身份,并由此确定它的建设途径。”[3]本科小学教育专业的定位问题为小学教师的培养指明发展方向。由于小学教师专业本身的复杂性,本科小学教育专业的定位呈现出相应的层次性。表现为:重点师范大学和一般师范院校、综合院校是不同的。重点师范大学旨在面向全国大区为重点小学培养创新型专任教师和优秀教育工作者,定位在培养多才多艺多能的、创新性、实践型、才艺型的复合型小学教师,并为培养优秀的教育家做准备。一般师范院校和综合院校旨在面向各省内为一般小学或部分重点小学培养热爱教育事业,具备扎实专业和基础知识,有能力承担小学各门课程的教学任务,基本拥有从事小学教育、教研和管理的能力,表现出一定的专业发展潜力高素质的教师或教育工作者。

二、本科小学教育专业存在的问题

首先是本科小学教育专业特性不突出,难以适应和引领小学教育改革的需要。本科小学教育专业的学科方向不明确,绝大部分院校采取了不分具体学科的综合培养形式,只重视不分学科综合培养而忽视按某一学科方向进行综合培养。由于学科方向不明确和各学科内容整合程度不高,不分学科综合培养模式往往使得教师的知识“博而不精”“广而不深”,进而导致具有“一专多能”综合素质的复合型教师较为缺乏,教师难以立足于某一学科去整合其他的相关学科;加之,部分教师没有很好地掌握小学生成长的特点和差异,忽视小学生的兴趣和创造性,缺乏游戏的精神,用控制、认知、封闭取代自主、体验和创造,漠视小学教育的基础性、综合性和启蒙性等特征。

其次是定位缺乏层次性、灵活性,难以满足不同层次小学对于教师素质的要求。重点师范大学在某种程度上忽视本科小学教育专业,导致小学教师在很大程度上由一般师范学院和综合学院来培养,这样小学教师的质量有所下降,难以满足小学教育发展改革对教师的高要求。同时,一些师范院校在培养小学教师过程中忽视小学教师的发展特性,按照中学教师或大学教师的模式培养,使得培养出的教师难以胜任小学教育的职业,也造成了本科小学教育专业的毕业生就业困难。此外,小学教育专业定位程式化而缺乏灵活性,导致有条件的部分院校的教育学和学前教育专业在不进行专业改造的情况下,就难以引导部分感兴趣的学生往小学教育专业方面发展;这样势必将一些“优秀”且“有从小教之志”学生排除在体制外,不利于小学教师队伍结构的合理化发展。

最后是课程设置不合理,综合化程度不高,难以实现小学教育专业的课程目标。本科小学教育专业开设的课程侧重于学术类或理论类课程,重视课程的深度和逻辑结构,对于知识的实践应用较少,某称程度上导致教学缺乏师范性、示范性;而一味追求专业知识的深度,却忽视与小学生日常生活经验密切相关的知识全面性,造成知识面的匮乏。最终势必导致培养出来的毕业生很难把理论与实践较好结合,缺乏一定的小学课程、教学、管理方面的研究能力,缺乏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关于改进本科小学教育专业的建议

本科小学教育专业作为高等教育体系中新兴的具有特定价值定位的专业,承担着培养优质小学教师或教育工作者,推进小学教育改革发展的重任。提出本科小学教育专业的改进策略,已成为推动小学教育发展、提高小学教师质量、实现小学教育目标的必经之途。

(一)进一步明晰小学教育专业的发展特色和专业定位

1.进一步推进以某一学科为基础的小学教育的综合化进程

不仅要促进以某一学科为基础的教师素质的综合化,还要提高各科课程的综合化程度等。“综合培养、学有所长”是本科小学教育专业的基本取向。本科小学教育专业应采取以某一学科为基础的综合培养模式。例如以语文为基础,同时发展语文教师的数学、英语、科学、艺术等综合教学能力和素质。本科小学教育专业的毕业生不仅应具有某一学科宽厚的文化基础知识,同时,还要兼备其他学科的相关基本知识和技能。“学有所长”则可以借助分方向和专业来实现,即可设置以一门学科为基础的同时兼顾其他各学科的专业化综合培养模式。本科小学教育专业以培养以某一学科为主的高素质专业化的适应小学儿童身心发展要求的、尊重小学教育使命的、符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需要的复合式小学教师,而获得其独特的专业特色。

2.寓教于乐

小学教育作为启蒙教育,其对象是身心迅速发展、乐于自我表现、具有集体意识、需要积极鼓励,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并借助形象与活动进行学习的儿童,对于这一阶段的儿童而言,学习兴趣的激发、能力和习惯的养成及品德和个性的培养尤其重要,这就决定着“寓教于乐”成为小学教育的重要教学模式。首先,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树立“寓教于乐”的观念,鼓励儿童去探索、去体验、去合作;因为“儿童就其天性来讲,是富有探求精神的探索者,是世界的发现者。”[4]其次,学会创设充满游戏魅力和挑战的学习情境,满足他们的兴趣和求知欲。通过设计和组织适宜的游戏活动,指导他们自主、合作和探究学习,激发其兴趣和创造性。再次,要理解小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自身发展的价值,转变教师角色,建立平等交往、主动对话、相互理解的主体间师生关系。

(二)不同层次高校的培养目标应当灵活、分层定位

“在师范大学教育学院设置小学教育专业,培养小学教师,对发挥师范大学引领中小学教育和地方师范院校培养小学教师的作用,加强师范大学教学科研与小学教育的紧密联系,形成师范大学教师教育专业设置从学前幼儿园、小学到中学、大学的完备体系都有重要意义。”[5]重点师范大学的定位在面向全国大区为重点小学培养创新型专任教师和优秀教育工作者,并为培养“厚基础、高能力、重研究”的创新性、实践型、才艺型的复合型教师做准备。而一般师范院校和综合院校主要是培养具备扎实专业知识,有能力承担小学各门课程的教学任务,基本拥有从事小学教育、教研和管理的能力,表現出一定的专业发展潜力高素质的教师或教育工作者。同时要灵活对待不同层次学校的培养定位,尤其是对有条件的部分院校的教育学专业和学前教育专业在不进行专业改造的情况下,引导部分学生往小学教育专业方面发展;主要是吸引一批优秀且有志从事小学教育毕业生从事小学教育工作,进而丰富教师的来源,提升小学教育的质量。

(三)建构合理的课程体系,提升课程的综合程度

本科小学教育专业应建构强调学科性与教育性、理论性和实践性等统一的课程体系。正确处理课程间的关系,首先要明确通识类课程、学科类课程和教育类课程在课程体系中的比例结构取决于教师培养的类型,本科小学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应增加教育学科课程比例;其次处理好必修和选修课程的关系,既要体现“综合培养”,加强基础,又要体现“有所侧重”,加强深度,发展专长;再次,要协调好学科课程、活动课程的关系,实现学科课程中的“接受学习”和活动课程中的“从做中学”互相促进;最后,要明晰分科课程和综合课程的关系,从课程改革和发展的长远利益来看,开设以某一学科为基础的兼顾其他学科的综合课程是一种科学的选择。可见,提升小学教育专业课程的综合程度已成为本科小学教育专业课程改革的必然趋势。

参考文献:

[1]徐文彬,王爱菊.高师小学教育本科专业研究现状及其未来建设[J].课程·教材·教法,2007(12).

[2]黄伟娣.小学教育本科专业课程方案比较研究[J].课程·教材·教法,2005(2).

[3]江峰.小学教育专业建设研究的思路与出路[J].教师教育研究,2003(6).

[4]苏霍姆林斯基.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M].唐其慈,等,译.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81:32.

12.会计专业本科生创新教育研究 篇十二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如何培养高素质的创新人才是我国高校教育目前必须面对和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创新教育是通过全面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创造能力等为创新内容, 并以创新人才为培养目的的教育活动。面对我国当前客观经济环境的变化给会计带来多方面的冲击, 会计专业人才必须具备不断掌握和应用新技术的能力, 以适应当今社会发展的需要。为此, 只有在会计专业本科生中大力开展创新教育, 才能真正培养出适应不断变化的国际国内客观经济环境并独具创造性的高素质会计人才。较早地进入工业化时期以及一直将创新能力培养作为教育的传统, 使得创新教育在国外最先得到改革和发展。美国的教育学家认为, 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 只有书本知识而不会获取新知识的人, 将成为新时代的文盲。在美国福特基金会召开的“21世纪理想大学模式”研讨会上, 专家认为, 理想的大学生不应整日坐在教室里研读别人的教科书, 老师只管“给分”和学生被动接受的现象应彻底改变;学生的毕业成绩不能完全以课堂考试来衡量, 而应将学生胜任工作的能力和是否具备创新意识的素质作为考评的重点。纵观我国会计教育历史, 总体说来取得了许多重要成果, 并对国民经济发展产生了重要作用和深远影响。但面对着21世纪对外改革开放对会计人才素质要求, 传统的会计教育存在着培养目标定位模糊、专业课程体系不够健全、教学方法与手段落后、教师教学专业水平有限、学生实务操作能力差等方面诸多现状和问题, 亟待需要提高会计创新教育加以改变。

一、创新教育特征与作用

(一) 创新教育的作用

2006年科罗拉多大学设立了与传统专业完全不同的创新学士专业。创新学士由通识教育课、专业核心课、跨学科核心课、创新核心课组成。科罗拉多大学所建立的“创新学士”专业对传统培养模式做了脱胎换骨的改造。学生不仅学习主修专业的深度知识, 还要学习跨学科知识以及交流表达技能和全球化所需知识技能。更重要的是, 学生置身于多学科团队之中, 学会在团队中工作的技能。日本教育审议会1996年发表的《面向二十一世纪我国教育的发展方向》报告中, 把“创新性”当作个人在今后急剧变化的社会里的“生存能力”的重要内容。强调“要培养全球性的、进攻型的创造性人才;独创是国家兴亡的关键”。日本将教学过程延伸到科学研究和社会实践中去, 让学生在科学实验和社会生产中去学习科学技术知识。法国发表声明中指出:智慧与创新处于社会发展的中心, 大学应鼓励创新、负责与协调精神, 一方面通过创新取得研究突破, 另一方面在创新和研究活动中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前苏联在20世纪70年代进行的高教改革中, 提出要培养具有科学的世界观、综合化的知识、多方面的技能和专门化技能相结合的学识宽广的专家。因此前苏联在全国建立了100多所创造发明学院, 其任务是组织大学生和青年技术工作者学习从事发明创造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并进行技术革新实验。可见, 国际教育界把21世纪作为“创新教育世纪”, 我国也把创新教育作为21世纪教育的核心内容。江泽民曾经说过“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 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 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在知识经济时代, 综合国力的竞争日益突出, 其基础必然在教育。知识和创新成为国家经济发展的最重要内容, 创新素质教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 高等教育作为高级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 必须实施创新教育。

(二) 创新教育的特点

本文认为, 创新教育就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核心是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 着重研究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其主要特点表现在: (1) 创新教育是全面性教育。创新教育要求引导学生掌握全面的、百科全书式的基础知识, 开发学生各方面的潜能, 使学生在智、德、美、体、劳等方面发展, 这是学生赖以创新的基础与源泉。要创新不能只靠某一二种素质, 或某个方面的素质, 它要求开发人的各方面潜能, 需要运用人的整体素质, 将一个人的全部经验、智慧、能力、情感和意志以最佳方式组合起来, 用于解决问题, 才能真正有所前进、超越和创新。全面性并非强求面面俱优, 人人一样, 而是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 使他们个性全面而自由地得到发展。 (2) 创新教育是探究性教育。创新教育离不开对问题的探究, 探究应当鼓励学生独立思考、积极探索, 提出独到的见解、设想独特的做法, 完成富有个人特色的创造性作业, 并注重让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 不仅扩充个人的知识视野, 而且形成探究的兴趣、创新性思考和学习的能力以及人格和习惯。 (3) 创新教育是开放性教育。创新教育不是狭隘的、自我封闭、自我孤立的活动, 不应当局限于课堂上、束缚在教材的规范中、限制于教师的指导与布置的圈子内。只有这样才能开阔视野, 增长知识, 集思广益, 重组经验, 发挥出创造的潜能。 (4) 创新教育是民主性教育。创新要求有民主的环境与氛围。学生感到宽松、融洽、愉快、自由、坦然, 没有任何形式的压抑与强制, 才能自由与自主地思考、探究, 提出理论的假设, 无顾忌地发表见解, 大胆果断而自主地决策和实践, 才有可能创新与超越。总之, 创新教育是为了实现优质教育, 其目标是为了培养出高科学素养、高道德素养、高文化素养、高能力素养、高学习素养和高做人素养的高素质人才。创新教育的目标是多元化的, 创新教育应该培养学生具有上述六个方面的素养, 使学生全面发展。

二、我国会计专业创新教育必要性

(一) 教学方法

长期以来会计教学基本上采用的是传统型的培养模式, 即以教师为中心、理论课程为主。大多是“填鸭式”或“满堂灌”的教学方式, 老师在上面讲, 学生在下面听, 老师将知识灌输给学生, 忽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以教师为中心, 学生处于被动的接受状态, 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更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综合能力。虽然会计教学中已经开始应用案例教学、讨论式教学等一些先进的教学方式, 但应用的范围还很狭窄, 应用的层次还很低。从教学手段看, 则以“教材+粉笔+黑板”为主, 虽然多媒体教学已经比较普及, 但情景模拟教学、互动式教学等教学手段尚未运用, 造成课堂教学的知识容量较少, 教学效果欠佳, 不能发挥学生动脑、动口、动手的作用, 学生对所学知识缺乏应有的把握, 不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创新能力, 不利于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其实会计教学的目的不应该只是局限于将知识传授给学生, 更为重要的是使学生掌握一种学习能力、创新能力。正是这些能力才是学生素质的体现, 才是他们今后生活、工作中的法宝。教学的重点应该是培养学生处理非确定局面时所需的思路和技巧, 而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使学生对课堂教学缺乏足够的兴趣, 忽视思考、分析问题的的能力, 只知道在课堂上记笔记, 未能真正关注自身素质与能力的培养, 使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二) 教学实践环境和条件

会计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 因而对学生实务操作能力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 但我国高等会计教育在实践环节上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如缺乏完整的实践教学体系, 实践教学的内容和范围狭窄。现行的会计模拟实验的层次较低, 虽然高校基本上都有会计实务和会计电算化等课程, 但它强调学生会计核算能力, 账务处理能力, 而忽视了对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职业判断和职业管理能力的培养。并且对于会计实际工作中可能遇到的非正常问题和不规范行为很少涉及。实践教学安排上缺乏整体考虑, 以致一些院校的会计实践教学各个环节缺乏有机联系。会计实验教材也不够完善, 内容陈旧, 缺乏层次性和针对性, 不能反映现实中企业核算遇到的各种繁杂的经济问题。另外, 在校外实践环节, 实习基地难落实, 毕业实习流于形式。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一些公司或其他生产经营单位对为学生提供实习服务不积极, 即便是落实实习单位, 也只是在授课老师带领下到财务部门观看凭证填制或手工操作, 且实习期间学生面临就业问题, 难以安心实习, 并且学校对学生的毕业实习难于监控, 实习几乎成为变相“放假”。针对学生存在的缺乏创新精神和应变能力的通病, 我国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 中明确提出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性, 指出:“适应国家和社会需要, 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 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创新教育教学方法, 探索多种培养模式, 形成各类人才辈出、拔尖创新人才不断涌现的局面。”这席话同样也适用于会计教育。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改革的不断深化, 对会计专业人才不仅是应用型、复合型的, 而且应是高素质型的。高等学校要想培养出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会计人才, 就必须把应试教育变为素质教育, 将创新教育做为推行会计人才培养创新的一项重要内容。目前, 面对企业投资主体的多元化, 企业规模集团化的发展趋势, 以及知识经济、网络经济的日益普及, 传统的会计本科人才培养中呈现的“记账、算账、报账、用账”的所谓“管家型”人才已不适时宜, 学生对现实中出现的许多新问题、新情况适应性较差, 已远远不能满足21世纪我国所面临经济环境变化和现代经济发展的需要。因此, 为适应知识经济、信息技术以及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高等学校的会计本科教育应注重培养以就业为导向, 以能力为本位, 具备良好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复合型会计人才。这种复合型会计人才培养目标主要应体现在会计学生吸取新知识、具备新思维、掌握新方法的创新能力提高方面, 以及对国际会计知识掌握和应用以解决现实财务问题方面。

三、我国会计专业创新教育的基本内容

(一) 转变教育观念, 革新教学方法和手段, 通过课堂引导培养创新能力

实施创新教育, 教师的课堂引导很关键。首先, 教师应当转变教学观念, 不能只图填灌式教学, 应具有创新精神, 开展具有特色的个性化教学模式。教师应把会计教学重点放到培养学生好奇心、求知欲, 启发学生的创新精神上, 指导学生自主探究、自主应用知识, 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探索精神。其次, 教师应当革新教学方法, 因材施教, 使教学更具有启发性和引导性。教师可以借鉴国外的教学方式, 以美国为例, 美国大学普遍采用“任务教学法”、“独立学习法”和“个性教学法”鼓励学生标新立异, 掌握学习和创新方法。又如盛行世界的“问题教学法”, 则通过让学生从事类似于科学家发现真理的学习活动, 掌握学习和创新方法。还有哈佛大学的“案例教学法”也值得推广, 案例教学的主要做法是:在学生学习和掌握了一定的会计与理财理论知识的基础上, “通过剖析会计案例, 让学生把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于会计与理财实践活动中, 以提高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会计案例教学通过典型个案分析, 不仅能够达到教师和学生教学相长、共同受益的效果, 而且还能实现会计教育课堂化过程向社会化过程的转变, 让学生学习如何面对和解决现实中实实在在的经济问题, 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再次, 教师应当革新教学手段, 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 采用课堂教学、实践教学与网络教学相结合的多元化教学手段, 在传统理论讲授优势基础上, 将财务会计理论讲授、案例教学, 情景模拟、社会实践和实习等教学方式结合起来, 注重启发式教学, 注重学生全面发展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 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

(二) 推行本导制, 通过增强科研训练培养创新能力

除了日常教学之外,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还应从初步科研训练入手。对学生加强初步的科研训练, 能使教师在增强自身与社会、企业、市场联系的同时, 把学生也带到探求未知的领域, 激发学生创造性, 使学生得到初步的科学研究熏陶, 提高思维能力。同时, 这也给学生提供了更多学习平台和更多接触社会的机会, 使学生在获取新知识的同时自发训练思维能力, 能将所学知识实务化和社会化。为了提高会计本科生的科研能力, 可以从大学二年级开始建立相对稳定的科研导师制, 实行双向选择。导师除了指导学生的学年论文、毕业论文等专题论文写作之外, 还应主动将学生吸纳到自己承担的与其所写论文相关科研项目中, 让他们担任研究助手, 以拓宽学生对自己论文论题的研究视野, 训练学生专业兴趣和缜密思维能力。除此之外, 导师还应积极鼓励和指导会计专业学生参与学校和学院的一些专业性课题研究项目申报和具有科研含量的科研项目活动中, 比如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 (简称SRTP) 、大学生科创基金项目、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案例分析大赛、会计征文比赛等, 并积极鼓励学生将研究内容在期刊杂志上发表, 使研究成果化和社会化, 以体现创新型会计人才培养的成效。

(三) 开展实践教学创新项目, 通过实训培养创新能力

目前我国的本科教育处在由精英教育向普及性教育转化的阶段, 高校本科生的实践性教育的重要行日益凸显, 因此, 会计专业本科生在加强会计专业素质、理论素养的同时, 必须增强实践环节。通过实践环节来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 进而反思和促进他们的理论学习, 达到开发他们的创新、创造能力的目的。具体包括两个方面: (1) 开展实践教学创新项目。实践教学方面, 除了建设会计电算化教学实验中心、会计模拟实验教学中心、ERP沙盘实习区等实习项目外, 还应开展一些创新项目, 如开展证券、期货、外汇交易、舞弊审计、税收规避等实验区项目, 让学生利用所学的财务分析等知识进行实践操作, 如让学生实际操作一手股票交易, 进而熟悉券商业务和券商客户业务。为达到实践锻炼的效果, 具体实施方案如下:第一, 准备启动资金, 由学生自筹经费, 通过这个过程锻炼学生的融资能力;第二, 风险承担方面, 实验区为学生承担相应的风险, 如学期末基地承担部分学生亏损的资金, 而对成果好的学生进行一定的奖励;第三, 设计一学期课程, 由专业教师进行指导, 使学生真正提高财务分析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以这种模式开展实践教学, 能使学生有机会参与真刀真枪式训练, 深刻理解经济业务与会计核算之间的关系;可以提高学生会计岗位的专业胜任能力和就业竞争能力;并且有助于会计指导教师实践操作技能的提高, 及时把握财政、税务以及会计核算制度等方面的发展变化, 实现学校与企业之间的真正融合。因此, 高校要积极开展实践教学创新项目, 使学生将所学财务会计理论应用于实践, 在实践中发现问题, 探究问题产生的原因, 寻找解决问题思路和方法, 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2) 增强校企合作, 加强实习基地建设。培养会计创新型人才必须增强学生的实践训练, 开展校企合作, 加强校外实习基地建设是行之有效的重要途径。首先, 高校应当拓宽思路, 把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有创新、有效果的公司企业作为合作的首选目标, 如股份制企业、三资企业和民营企业, 走校企合作办学的道路, 进而能够借助企业的力量参与会计实验区建设规划, 并可借助企业成果应用于教师的教育教学中, 提高教师的实践应用水平和创新能力。其次, 高校还应当加强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 选择会计核算规范和财务制度健全的企业, 作为会计实践教学基地, 开展校外实习。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应固定化和长期化, 学校应制定相关的实习规程以保证实习质量, 定期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 增强学生对会计财务工作的感性认识。最后, 高校还可以聘请企业高级财务人员到学校给会计学生授课, 或进行不定期的讲座, 结合其自身的行业特点、业务范围、生产经营状况和资金周转、纳税调整等方面的内容, 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 提高他们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开展创业教育, 通过创业实践培养创新能力

创业教育广义上讲是指“培养具有开创性的人, 通过相关的课程体系, 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和创业能力, 使其具有首创精神、冒险精神、创业能力、独立工作能力以及技术、社交和管理技能”。创业教育是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 对于会计专业的人才同样如此。因此高校应当大力改善创业教育的支持环境, 将创业教育融入会计人才培养体系中来, 向清华大学、复旦大学等先行院校学习, 形成系统的创业课程等教育、学习体系, 并充分利用科技园等孵化机构, 组建创新创业联盟或团队, 并提供相应资金鼓励各团队创新创业。通过创业教育帮助学生认识并提升超越创业选择本身的创业精神、创业能力和职业素质, 包括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创新能力、项目管理能力等, 提高毕业后的职场适应能力和竞争力。在创业教育方面, 国内不少高等职业技术院校的会计、市场营销等专业的创业教育经验, 更值得普通高校会计学专业创新人才培养的推广和借鉴。

(五) 加强国际化教育, 拓展国际视野, 培养创新能力

经济全球化的持续快速发展, 经济环境的深刻变化要求会计人才必须具备国际视野, 不仅要精通会计、理财和金融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还要了解国际商业规则、国际会计准则等国际通行惯例, 使学生具有运用现代技术进行信息处理和分析的能力, 具备敏锐的洞察力、开放性的思维和创新意识, 以及终身学习的能力。因此, 国际化教育对于会计创新人才的培养必不可少。高校应当建立“引进来、走出去”的教育模式, 通过和国外著名高校、学术研究机构开展交流, 建立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的合作关系。聘请国际一流专家、学者进行交流访问、合作研究、担任学术领导和兼职教师, 提升师资的国际化水平, 并逐步开展涉外课程, 充分培养学生的外语交流、翻译与交往能力。同时, 积极创造条件支持教师出国交流与深造, 并且开展国际合作办学计划, 让学生也走出去, 使学生能在更广阔的平台上接受教育, 从而更好的培养他们创新、创造思维能力。

四、我国会计创新教育的环境条件

(一) 创新性师资建设

高等学校要全面培养高层次创新型人才, 当务之急是培养大批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教师。美国创造教育专家史密斯说过“所谓创造型教师, 就是能吸收由教育科学所提供的新知识, 在课堂教学中积极地加以应用, 并且发现新的可行方法的人”。创新型教师必须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 加快知识更新, 调整知识结构, 加强教学研究, 加强能力培养并不断强化自身的创新意识和能力。只有这样, 才能使他们在教学中表现出极大的创造性, 以敏锐的感受力、丰富的想象力和深刻的思维力激发青年学生的创新精神。传授知识总是有限的, 提高创新能力才是根本。

(二) 创新性课程建设

创新教育课程应按照“厚基础、宽口径、重能力、高素质”的要求进行。通过优化学科结构, 合理安排教育内容, 把教育重点放在以创新素质为核心的综合素质的培养上。要重视基础教育和课程内容的综合化, 加强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的结合, 缩减必修课, 扩大选修课程的范围, 为学生提供更大的选择、想象和创造的空间, 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同时应健全会计专业课程体系, 首先需要设置合理的课程体系, 特别是在课程体系中正确界定各门课程之间的内容, 以避免重复或遗漏;其次开设实务中需要的课程, 特别是和会计实务联系较大的课程, 对原有课程体系进行补充, 增强学生对会计实务操作的理解;最后增加实践课时, 会计是实践性很强的专业, 理论和实践相脱节, 是难以培养出能够胜任会计工作的人才的, 因此要增加实践课时, 充分锻炼学生实务操作的能力, 使学生熟练掌握会计理论知识和实务操作技能。加强会计专业外语课程, 可以为推进国际化教育打下坚实的基础。必须按照新的教育理念, 根据高校的实际及特色, 进行科学、合理的课程设置。

(三) 创新性教材建设

创新性教育必然需要教材的创新。现在的教材往往缺乏趣味性和创新性。有些教材的内容老旧, 观点单一, 仅仅是将一些理论知识进行罗列, 并且缺乏典型、有时效性的案例。创新性教材建设要求我们注重提高教材的质量水平, 将创新的思想寓于教材之中。一本好的教材也会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创新的最终着眼点是激活学生的思维, 培养其创新能力。教师在使用教材时, 也可以创新的使用教材, 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对许多内容及教材要求进行加工。

(四) 创新性实训基地建设

高校除建设传统的实训基地之外, 还应该开展证券、期货、外汇交易、舞弊审计、税收规避等创新型实验区项目, 并积极寻求稳定的校企合作单位, 建立固定的实训基地。实训基地建设是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有效途径, 是培养高技能加高适应性会计人才的质量保证。通过建设实训基地, 可以促进教学改革, 落实“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建设方案, 加大课程建设与改革的力度, 在教学内容上实施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的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重构, 进一步加强素质教育, 强化社会适应能力, 增强学生的就业意识, 培养出高技能加高适应性的会计人才, 还可以解决会计学生实习难的问题。

(五) 创新性科研团队建设

高校会计创新性科研团队的建设是培养会计创新人才的关键。因此, 会计教育在建设创新性教学体系以及创新性实训基地的同时, 还应当着力打造一支一流的创新性会计科研团队。通过加强学术带头人的引进和培养, 构建合理的研究梯队, 加强团队的文化和机制建设等途径, 形成具有强大的创新能力和影响力的科研团队。只有这样, 才能给学生提供更为坚实和广阔的平台, 对他们有效的进行科研训练、实施创业教育以及国际化教育, 从而培养高素质的创新型会计人才。

五、结语

创新是会计发展的动力和源泉。在会计教育中启发学生的创新意识、锻炼创新思维和培养创新能力, 是知识经济的要求, 是会计教育教学的目标要求, 也是当代会计教育义不容辞的职责。高校会计专业本科生的创新教育应当从课堂引导、科研训练、实践锻炼、创业教育以及国际化教育等五方面进行改革, 并将这些内容环环相扣、有机结合, 以形成会计专业本科生的创新能力培养体系, 从而切实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培养综合发展的创新型会计人才。

摘要:随着知识经济、信息技术以及经济全球化到来, 高校会计专业本科生的创新教育成为推行会计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本文在阐述创新教育特点和作用的基础上, 分析了目前我国会计教育现存的问题以及高校实施创新教育的必要性;从课堂引导、科研训练、实践锻炼、创业教育以及国际化教育等五方面对会计专业本科生创新教育的实现途径进行了深入研究;从创新性师资、课程、教材、实训基地、科研团队的建设等方面阐述了创新教育的支撑和保障, 以期为高校会计创新人才培养提供参考。

关键词:会计专业,本科生,创新教育

参考文献

[1]余杰:《国外大学创新教育的特点及其启示》, 《邵阳学院学报 (社会科版) 》2004年第2期。

[2]何云:《浅析创新教育》, 《经济与社会发展》2008年第5期。

[3]吴水澎:《对会计教育改革与发展几个问题的再认识》, 《财会通讯》2005年第2期。

[4]袁广达:《入世后中国高等会计教育的改革》, 《会计研究, 》2003年第3期。

[5]李恒森、王新春:《国内外大学生创新教育的比较研究》, 《时代文学 (双月版) 》2006年第4期。

13.学前教育本科专业个人总结 篇十三

此课题设计历时约三个月,在这三个月中,我能根据设计进度的安排,紧密地和本组同学合作,按时按量的完成自己的设计任务。在毕设前期,我温习了《结构力学》、《钢筋混凝土》、《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等知识,并借阅了《抗震规范》、《混凝土规范》、《荷载规范》等规范。在毕设中期,我们通过所学的基本理论、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进行建筑、结构设计。

毕业设计是对四年专业知识的一次综合应用、扩充和深化,也是对我们理论运用于实际设计的一次锻炼。通过毕业设计,我不仅温习了以前在课堂上学习的专业知识,同时我也得到了老师和同学的帮助,学习和体会到了建筑结构设计的基本技能和思想。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我深深的认识到作为一个结构工程师,应该具备一种严谨的设计态度,本着建筑以人为本的思想,力求做到实用、经济、美观;在设计一幢建筑物的过程中,应该严格按照建筑规范的要求,同时也要考虑各个工种的协调和合作,特别是结构和建筑的交流,结构设计和施工的协调。

土木工程是一门古老而又现代的学科,在进行工程实践的过程中,我们应该立足经典的理论知识,在不断的工程实践积累中,勇于创新,扩大交流,不断形成我们的工程技术优势。现在我国正处于基础建设的高峰时期,作为一名新世纪的土木工程人员,我们应该立足本国的具体情况,充分利用我国的人力和物力优势,不断的加强对外工程技术交流与合作,在竞争激烈的国际市场中占据我们的一席之地。

“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在繁忙紧张的工程实践中,作为一名工程技术人员,我们应该努力调动集体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充分挖掘团队的潜力,这样我们的工作才能以最高的效率来进行。在工程实践上,有很多问题应该发挥集体的智慧和力量,所以我们要重视团队作用的发挥。

“养兵千日,用兵一时。”在本次毕业设计中,我为能用上四年的学习成果而欣喜万分,同时我深深的感觉到了基础知识的重要性。在以前学习结构力学、钢筋混凝土结构、建筑结构抗震等专业课时,老是觉得所学的东西跟实践相差的太远,甚至觉得没什么用,这可能跟当时特别想学什么就马上能用有关。这种急功近利的思想使自己对一些专业课的学习有所放松,在毕业设计的过程中,我感觉到那些基础知识是相当重要的。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切不可急于求成而忽略了基础的夯实,对一门系统的科学,应该扎实的学习它的每一部分知识,充分利用各种实践环节,切实做到理论联系实践,学以致用。

14.学前教育本科专业个人总结 篇十四

会计学专业应届本科毕业生个人简历表格

基本资料
姓  名:应届毕业生求职网
性    别:女 年    龄:21
籍    贯:浙江 民    族:汉族
现所在地:浙江 身    高:158CM
婚姻状况:未婚 体    重:45KG
希望岗位:会计师事务所,银行会计,企业会计 待    遇:2000元/月|可面议
 
求职意向/概况
意向岗位: 会计,财会/审计/统计/金融类其他,出纳
求职类型:全职 到岗时间: 
工作经验:应届毕业生 期望工作地点:浙江
所学专业:会计学大类
其他要求:希望企业能后期培养成高级财务人员
教育/培训
●浙江理工大学(9~至今)
专业/课程 会计学 学历/培训 本科
获得证书: 会计从业资格证   
课程描述: 会计学大类,涵盖了会计、审计、财务管理等会计管理大类,财务会计尤为重要。
工作经验 
●**餐厅(3月 ~204月)
公司性质: 私营企业  公司规模: 少于50人 
行业类别: 餐饮、娱乐  薪资水平: 保密
担任职位: 出纳 
工作描述: 收银
职业技能
语    言: 英语   水    平: 良好
计算机水平: 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二级 其他技能: 高级公共营养师国家职业资格三级
职业技能/专长:

专业知识掌握良好,在校学习期间各科学习成绩优异。

自我评价:

性格外向、开朗、坦率,耐心、能干、真诚。心理素质良好,内心积极向上,敢于追求新事物。善于与他人结交,与人和善,宽厚待人。并且善于与他人沟通。

联系方式
联系电话:*********** 电子邮件:***@yjbys.com

15.学前教育本科专业个人总结 篇十五

一特殊教育专业历史发展回顾及现状分析

(一) 办学规模扩大

1986年, 北京师范大学在全国首次开设特殊教育专业, 随后, 华东师范大学, 华中师范大学陆续开设该专业, 一直到2007年底, 蒋云尔与李泽慧的统计表明, 目前全国涉及培养特殊教育师资的学校共18所, 在校研究生、本科生和专科生合计约8000多人, 远远满足不了开展特殊教育的需求, 必须加大力度, 扩大办学规模, 培养更多合格的特殊教育师资。国家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支持特殊教育发展的政策, 比如, 2008年国家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快特殊教育事业发展的意见》, 明确支持和鼓励高等师范学校开办特殊教育专业和高等师范院校培养特殊教育师资, 积极探索特殊教育师资培养模式。很多高等院校响应国家政策和社会要求开设特殊教育专业, 根据已有的资料进行统计, 基本上每省都有1到2所高等院校开设特殊教育专业。

(二) 办学层次提高

20世纪80年代初, 我国的特殊教育学校的师资培养主要以中等师范学校为主,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本科高校所培养的特教师资主要是面向中等师范学校的。随后, 1997年上海市教委颁发 《关于加强特殊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意见》, 指出, 力争到2002年80%以上的教师达到大学专科毕业程度, 10%的教师达到大学本科毕业程度, 培养若干名特殊教育专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 中提出:“调整师范学校的层次和布局, 2010年前后, 具备条件的地区力争使小学和初中阶段教育的专任教师的学历分别提升到专科和本科层次。”为此, 我国师范教育正从中师、师专、大学三个层次逐渐减为两个层次。比如南京特殊教育中等师范学校, 在2002年升格为南京特殊教育职业技术学院, 同年开始招收高中毕业生, 现在该校拟更名为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 并且与江苏师范大学合作培养特殊教育研究生, 为提高办学层次而努力。

二特殊教育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特殊教育的发展, 不仅对特殊教育师资提出了数量上的要求, 而且在质量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虽然我国越来越多的高等院校开设了特殊教育专业, 但是不可否认出现了一些问题, 很多高校在没有充分了解特教需求的前提下, 开设的课程大多偏向于理论知识而忽视了实践, 这就导致了特教学校的需求与特教专业培养不相符合, 高等院校的特教专业培养目标过于宽大, 课程设置的指向性不明确, 教育实习问题突出, 大量高等院校开设特殊教育专业, 但是每年的生源是个问题。

(一) 培养目标、课程设置与社会需求脱节

自1986年北京师范大学开设特教专业以来, 特教专业的培养目标主要定位于培养中等师范学校的专业课教师, 培养目标决定课程, 所以当时的课程设置偏重于综合性、理论性。随着中等师范学校的减少, 越来越多的特教毕业生直接进入特殊学校或者康复机构, 由于只注重特殊教育理论知识而没有学科知识, 这样的毕业生虽然具有较强的特殊教育基本理论知识, 能够从宏观上把握特殊教育, 但是由于没有对某一门学科课程进行系统地学习, 很难胜任特校或者康复机构的工作。从特殊教育学校以及相关的机构所反馈的信息来看, 普通师范院校的特殊教育专业存在以下问题, 理论知识不够灵活, 缺乏合理的知识结构;实践能力较差, 进入最佳的教师角色需要较长的时间;基本功欠佳, 动手能力、组织能力较差。这些问题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普通师范院校的特殊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不能很好地与社会的需求相结合。特殊教育专业一般设置在教育学院 (系) , 其课程设置一般是教育学的课程再加上部分特殊教育课程, 课程设置的内容比较广泛, 涉及到教育学、心理学、医学、康复学等知识, 专业化方向不明确, 而且没有对学科专业知识进行系统地学习。它们的培养目标是试图去承担培养所有特殊教育师资的任务, 却发现贪多贪全的结果是人们对其完成每一项任务的情况都提出了质疑。这样的结局就导致越来越多的特教学校更愿意挑选数学或者中文等专业的师范生, 特殊教育专业的毕业生处于一个尴尬的局面。

(二) 教育实习问题突出

教育实习是特殊教育专业学生在教师的组织和指导下参与一定的特殊教育机构及与特殊教育相关的机构, 进行特殊教育实践, 把书本上所学的普通教育和特殊教育知识运用于实践的教学活动中。实践教学是教育实习的重要组成部分, 特殊教育专业是一门应用性、实践性很强的专业, 在教学中面临的问题和挑战也是最多的, 因此培养特殊教育专业学生发现并及时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显得尤为重要。但是, 我国高校特殊教育专业的学生实践过短, 并且采用集中实习的模式, “实习实践过短可能会导致学生理论与实践脱节, 在实践中不会灵活地运用理论知识”。

(三) 生源问题让人担心

越来越多的高等院校开设特殊教育专业, 但是本专业招生困难, 学生对特殊教育专业的认同感太差, 人才流失严重。首先, 很大一部分学生在报考大学专业时, 在没有充分了解特殊教育专业的前提下, 就报考了本专业, 或者相当一部分是通过调剂的形式被动地选择了特殊教育专业。大学期间, 他们虽然学到了很扎实的专业知识, 但是由于缺乏兴趣, 本身就没有树立长期从事特教工作的志向。毕业后大多从事其他工作或者跨专业考研。纵观我国其他院校特殊教育专业招生的情况来看, 每年北京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特殊教育专业填报的学生很少, 多数都是调剂过来的。其次, 近年来, 国内外研究者对大学生专业认同感的关注逐渐增多, 指出大学生的专业认同与主动学习呈正相关, 对学业成绩具有正向的预测作用, 直接影响并通过主动学习间接影响学业成绩, 特殊教育专业本科生认同感相对较低。如何在大学初期, 建立学生对于特殊教育专业的正确认识, 引发学生对特殊教育专业的兴趣, 成为大多数院校要思考的问题。

三对特殊教育专业改革的思考

(一) 关于特殊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课程设置的建议

由于特殊教育发展的新趋势所引发的特殊教育课程的改革, 对特教专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根据国外特殊师范教育的成功经验以及我国的特教现状, 特殊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应该培养三种类型的人才:一是专业型人才, 二是复合型人才, 三是科研型人才。无论是专业型人才还是复合型人才、科研型人才, 都应该在大一大二期间对特殊教育理论性知识进行系统地学习, 然后根据学生的差异性和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进行最佳课程组合, 从而实现高等特殊教育课程的个别化。专业型人才应该以发展障碍儿童师资培养为目标, 现行课程应该扩展专业课程类型, 根据学生兴趣和意向开设某一类残障类型的课程。某些院校已经做了有益的探索, 比如郑州师范学院的特殊教育专业分为学前教育、手语翻译等方向, 专业方向细化能够增强学生的技能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适应社会的需求, 但是绝大部分院校依然是按照大类培养。复合型人才培养方向不仅局限于特殊教育学校和康复机构, 还能到普通学校里担任巡回指导教师, 课程设置应关注“多学科的综合培养模式, 培养有特殊教育专业知识、能力和其他专业能紧密结合的复合型特殊教育专业人才”。可以选择特殊教育专业加普通师范专业的培养路线, 与其他专业联合办特殊教育, 使特殊教育专业的学生在掌握特殊教育技能的同时又具备学科知识。比如济南大学虽然2012年才开设特殊教育专业, 但是其鼓励所有特殊教育专业的学生选修分科课程, 如语文教学、数学教学等。科研型人才应该注重特殊教育的各种基本理论知识, 宽口径培养, 可以采用本科四年加上研究生三年的本硕连读模式。本科阶段以综合化的特殊教育通识人才培养模式为主, 课程设置上应以大量的理论知识为基础, 如开设特殊教育学、特殊教育史、人体解剖生理学等课程, 使特殊教育专业学生对特殊教育的历史、发展现状以及未来发展方向有明确了解。在研究生阶段再选择方向, 从而为我国的高等特殊教育培养高层次人才。

(二) 形成实践教育理念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专家朴永馨指出, 过去师范院校的课程体系偏重系统培养理论知识的学习, 教育学生了解、识记并掌握书本上的知识, 但忽略了学生的操作能力和创造能力。这样的课程使得学生缺乏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 这与国外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大有不同。特殊教育专业是一个专业性、操作性与实践性很强的专业, 理应探索出一条新的实践教育之路。实践教育并非简单指大学人才培养过程的“实践教学”环节, 而是指在大学人才培养的全部过程中贯穿实践教育的思想, 通过课程内外各个环节, 全面构建完整的实践教育体系, 提高大学的人才培养质量。首先, 我们要建立从大一到大四一贯的实习制度, 要定期到特殊教育学校去实习, 把所学的理论知识用于实践, 只有学以致用才能凸显出理论知识的价值。在实习期间要让学生多接触特殊儿童, 让他们检验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 从而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四川理工学院针对本校特教专业学生的分段教育实习模式值得高校去借鉴。我们还要增加实习的类别, 不能仅局限于特殊学校, 要积极与康复机构和普通学校特教班等合作, 让学生了解特殊儿童的现状和需求, 对特殊教育事业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其次, 实验室对于特殊教育专业的发展来说很重要, 有条件的学校要计划建设听力康复实验室、特殊儿童诊断与评估室、特殊儿童心理室、蒙台梭利实验室等。最后, 可以聘请特殊教育学校一线教师给特殊教育专业的学生授课, 并且传授教学经验。美国著名成人教育家林德曼十分强调成人经验的作用, 倡导以经验为基础进行成人教育。她提出“最有价值的资源是学习者的经验, 经验是成人学习者最有效的课程”。

(三) 培养特殊教育专业学生的专业认同感

生源问题将影响我国高等特殊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如何培养学生的专业认同感是我们要考虑的问题。首先, 郭海英与石彩英在调查中发现, 学生愿意到特殊教育学校去工作, 并出现随年级增长而增多的现象, 说明在学校受的教育对他们的思想起了作用。所以应该针对该专业学生培养他们对本专业的归属感。加强特教专业思想教育和特教教师职业指导, 职业指导教育应贯穿学生进校直至毕业的全过程。但不同年龄的侧重点和方法有所不同, 应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 分阶段、有步骤地进行, 构建“全程专业思想教育体系”。其次, 可以在高校开展关于特殊教育的学术讲座以及相关的公益活动, 也可以在校选课开设与特殊教育相关的课程, 让学生了解特殊教育事业, 消除对特殊教育的误区。

总之, 最近几年, 国家的特教事业处于建国以来最好的发展时期, 很多地方学校都开设了特殊教育专业。我国的特殊教育师资培养正在由专科层次向本科层次为主转变, 高等院校特殊教育专业的建设直接关系到特殊教育学校的教学质量与我国特教事业的快速发展, 随着“医教结合”“康教结合”“人本特教”等理念的提出, 以及特殊教育发展的新趋势, 开设特殊教育专业的高等院校面对巨大的机遇和挑战。高等院校应该不断地调整自身的培养模式, 从用人市场和学生的自身发展需求考虑, 与时俱进地进行改革。

参考文献

[1]蒋云尔, 李泽慧.关心特殊教育构建和谐社会——学习党的“十七大”报告之感想[J].中国特殊教育, 2008 (4) :3-6.

[2]王辉, 方常春.高等师范学校特殊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的现状与思考[J].中国特殊教育, 2004 (6) :73-79.

[3]于素红.我国本科层次特殊教育专业建设的问题与建议[J].中国特殊教育, 2012 (1) :9-13.

[4]王艳梅.特殊教育专业实习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长春大学学报, 2011 (6) :86-89.

[5]王雁, 李欢, 莫春梅, 张瑶.当前我国高等院校特殊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现状分析及启示[J].教师教育研究, 2013 (1) :28-34.

[6]刘杨.我国大陆地区特殊教育教师素质研究述评[J].中国特殊教育, 2008 (4) :57-64.

[7]张弘, 曹大友.大学生专业认同对学业成绩的影响:主动学习的中介作用[J].网络财富, 2010 (4) :3-4.

[8]方俊明.从特殊教育学科地图看我国特殊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专业设置和课程改革[Z].2013年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特殊教育研究分会学术年会:304-321.

[9]丁勇, 陈岳.特殊教育教师培养目标、课程与培养模式的比较研究[J].中国特殊教育, 2005 (1) :89-92.

[10]陈超, 赵可.国外大学实践教育的理念和实践[J].外国教育研究, 2005 (11) :33-38.

[11]陈利利.林德曼的成人教育思想及其现实意义[J].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 2011 (6) :59-63.

上一篇:天麻种植申请国家奖励下一篇:夏季高发皮肤病的预防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