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国大业》读后感

2024-08-18

《建国大业》读后感(共14篇)

1.《建国大业》读后感 篇一

《建国大业》观后感

其实第一次看《建国大业》的时候是小学,学校组织大家全体免费去看,但那时的我还很懵懂,轰隆的炮声、此起彼伏的战场厮杀,还不能勾起我的任何感官,只觉枯燥无味,于是偷偷溜出电影院,和同学去买东西吃。然而现在,感谢老师让我再一次感受了这个电影的惊心动魄和震撼人心。让我在心智稍微成熟一些的时候能再次切身体会到这踌躇满志的漫漫战争长路。

我个人认为,最好看的是这部影片持有的观点和态度,许多在主旋律电影里没出现过的视角、情节,这回都清晰地展现。包括近距离看领袖们,包括蒋家父子的感情戏,也包括对这场内战中涉及的人和事尽可能客观地叙述。双十谈判,国共内战,政协会议……这些名词已经耳熟能详,从小学到高中到大学,竞争的硝烟从未散去。不露声色,斗争为纲,光阴流动电影轰隆隆。是什么把人性与命运的抛物线拉到最高点又迅速滑落?是谁让你渐渐看清了人性中不仅有善良和爱还有无止尽的争斗?

从重庆谈判到西柏坡会议到三大战役到西苑大阅兵到政治协商会议到开国大典,这一部不到两个小时的影片,把浩大的历史推到我们面前又迅速地推远。

片中长龙一般的队伍,轰隆的炮声,随时有可能牺牲的未知,数万人的战争,以及阅兵式时毛主席涌出的泪水,踌躇满志的建树,却让我忽然想起一句话:一将功成万骨枯。用政治化的语言就是说,我们今天的美好生活都是革命战士的血换来的,要珍惜。只是,在任何一个时代,在任何一个政权更迭的时候,最遭受折磨的,永远都是最底层的如同你我一样的“枯骨百姓”吧。长叹息以掩鼻涕兮,哀民生之多艰!这句话说得一点都没错。

此外,在政治协商会议召开时,其实毛主席心里很不愿意民盟、民革等政党参与进来的,更不要说共同参政、执政了。但是,特殊时期特别对待,在那样的情况下,我认为只有团结这些政党才可以站住大局。世易时移,今日的各政党,和建国之初的相比,可有什么改变?我不了解,不敢多说。只是妄自揣测,毛主席的确是审时度势之主席,否则也不会是我们的毛主席——蒋介石说“你太不了解毛泽东了”。我的一个高中教我的补习老师就是民盟的一员,他说他很感谢共产党,也很尊敬共产党,他的事业人生也挺顺利,至少在我看来,各政党的局面是有利于中国的发展的!

透过电影,我看到的不是1945到1949年国运彷徨、民生凋敝的中国,而是一个振奋人心一个有改革有作为有民心有前途的政党。

片中,每一个人似乎都是翻云覆雨的大人物,每一个人又并非中心所在。六十年过去了,很多人的名字在逐渐淡出了,马寅初、张澜、李公朴、蔡廷锴、李济深……他们正在变成书中一个冰冷的印刷符号。也许很多年后,他们甚至不会在被人提起了。新中国,相比五千年的泱泱历史还是短了些。

其中有一个令人难忘的镜头是,影片中淮海战役结束后,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朱德等革命元首,听到战役结束我军大获全胜的消息,毛主席说:“长江以北,再无大战。’于是,”四个改变了中国历史的男人,四个改变了中国命运的男人,一起喝酒,喝醉了一起唱歌的那一番情景,让人十分的感动。那一刻,他们几十年经历的苦难,一幕幕的回想,把心中的感情迸发。五次围剿,突破封锁线,茫茫大雪山,漫漫草地,无数人的生命,换来了这革命转折的这一刻。

弹指挥间,沧桑巨变。60年前,开启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亿万人民艰苦创业,努力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历程中,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实现着强国富民、民族复兴的百年梦想。当今之中国,到处充满勃勃生机,各项事业蒸蒸日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改革开放,使中国一步步走向繁荣昌盛,华夏儿女们安居乐业。

这是一部宽容的电影,因为不论作为观众的我们,以何种心态与理由来观看,这样一部声势浩大的电影,都可以尽可能地满足你。

首先,我们必须明确,这是一部献给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大会召开60周年以及建国60周年的献礼片。此时今日,我们未尝不需回忆这段历史。于是,这样一部电影经过策划,适时而生,其中不难想到其最大的作用,莫过于唤回我们的爱国心与自豪感。虽然,影片中没有民族战争,没有民族仇恨,有的,只是一场内战,战场上、政场中的,人与民心的战争,但是,却依然恢宏如此,自然也可以轻易地就唤起了我们的情感。

在片中,退守台湾的蒋介石最后下令取消了对北京的空袭,直接原因是美国拒绝了国民党飞机在釜山加油的请求,这实际上是给了蒋介石一个台阶,被人打得落荒而逃之后再偷摸回来砸人家玻璃来泄愤,那他失去就不仅仅是国土和民心了。于是一个凄凉的老人感叹:是国民党打败了国民党啊!这是《建国大业》中蒋介石最后的镜头。而这部电影也更多地采用了第三方即国民党进步将领和民主党派的视角来对对立的两党进行政治和道德上的判断,如冯玉祥、宋庆龄、张澜、李济深等人。这样做的好处是能在尽量避免口号式和传道式宣传的基础上增加说服力,至少在当时的情境下,毕竟这些社会精英的选择是更能代表人心向背和正确的社会发展方向的。

看完了《建国大业》这部电影,觉得今天的幸福生活生活来之不易,是老一辈的革命家用鲜血换来的。我们作为90年代后出生的人,没有经历过那个年代,却应更珍惜现在美好的一切。也许,我们应该低调低调再低调一些,努力努力再努力一些。比起阅兵,比起红歌,比起主旋律,也许自省与内敛更为重要。

而作为一个女生,也许打仗的士气不是最震撼我的,最让我动容的是片中宋庆龄的内敛温婉,却又大气十足,许晴的演绎让**的形象跃于屏幕之上,她看着躺在上海街头入睡的那群士兵的心疼与不舍;思虑来客用意的那份聪慧,让人看到她腹有诗书气自华的风华绝代,带着一种难以抗拒的人格力量,还记得宋美龄请求美国支援被拒绝时那份痛苦寂寞失意却无法摧垮的坚韧,即使被迫离去,却带着一份与生俱来的自信,以及眉眼之间无时不展现的高雅智慧,像一朵曼陀罗般,艳丽到极致,永远都扬着自己高贵的头。我是一个并不十分自信的人,宋庆龄的演绎真的让我真真切切地想改变自我,做一个大气而自信的人。最后,我想用1999年1月1日《南方周末》的新年献辞中的一段话来结尾:

“为什么我们总是眼含泪水,因为我们爱的深沉;为什么我们总是精神抖擞,因为我们爱的深沉;为什么我们总在不断寻求,因为我们爱的深沉。”

爱这个国家,还有她的人民,他们善良,他们正直,他们懂得相互关怀。

如果这部电影会引起争议的话,我希望,抛开所有的刻板成见,爱与对民主自由无止境的追寻才是支持或者批评它的动力与价值所在。从我们自身做起,小事做起,不要让先辈们用鲜血染出的美好未来堕落在我们手上,不但不能!更要让它发扬的更加光大!明亮!让世界看到中国的强大的潜力与永不屈服的毅力!

2.《建国大业》读后感 篇二

“演而优则导”似乎已在影视界习以为常, 但“导而优则演”似而并不多见, 这恰恰在《建国大业》中意外地展现了。

一出场, 陈凯歌无论扮相、身材都像极了历史照片中的冯玉祥。他在片中的两场戏都颇具气势:一场是学生集会演讲遭遇国民党军警镇压, 他在现场鸣枪示警、怒骂吊儿郎当的警官;另一场是闻一多被暗杀后, 他提着白灯笼独闯蒋介石寓所质问, 令他这位“中正弟”躲在偏房不敢露面。

冯小刚扮演的杜月笙, 延续了自《功夫》以来的一贯作风———阴狠。也许在车水马龙中, 坐在人力车上带着惯有的冷冷表情不能让你觉察出这位大佬是何等地位, 但当他面对着临危受命的蒋家大公子, 一手杵着拐杖一手缓缓地摘掉墨镜道出“恒社杜月笙”的名号, 比起《功夫》里的斧头帮老大, 少了喜感, 却更添气势, 十足霸道。

唐国强张国立

毛泽东和蒋介石, 中国历史上英雄与枭雄的必然遭遇。当56岁的唐国强演绎1949年时同年龄的伟人时, 当饿瘦了自己, 告别“胖版老蒋”称号的张国立出现时, 用“活灵活现”一词来评价完美诠释了风云人物的两位扮演者并不为过。

重庆谈判关于中山装的探讨是两位第一次碰撞。对历史人物的模仿, 唐国强倒是不必担心, 但张国立惟妙惟肖的口音与那平和自若的神态, 都给人极大的震动。同时二人也恰如其分地展示了两党间殊途同归般的默契, 却又实则貌合神离。

之后, 两人的“独角戏”也不时演绎着当年两党间的不同之处。延安, 伟人依旧是烟不离手走民众路线;南京, 蒋家依旧在家族与党派的漩涡里斗争不止。这边, 主席抬手抓过厨子辣椒的平实处理, 和老蒋那句“你一定选不上”的意外出口, 都是实实在在的平凡人写照。不夸张、不虚假、不做作, 才使得观者的人物存在感依次增强。而等到政协会议召开, 主席红背景下的讲话后凝神望向镜头, 和国民党战败失落后, 蒋介石在漫天烟雨的落寞背影, 都给人难以忘怀的印象。

刘烨

西苑机场, 军旗猎猎, 三军注视, 刘烨扮演的老兵向主席报告:“报告!我是红二十八团的老兵, 我代表活着的、死了的红军老战士向毛委员敬礼!”那声声呐喊响彻云霄, 激动的身影让人动容, 眼神似乎又将人们带回那战火纷飞的年代。

虽然有人说这段内容有点突兀, 也有人说内容太傻太模式化, 但很多人依旧认为这段是《建国大业》里最令人动容的一幕, 超出了整部影片所要表达的思想层面。

陈坤

虽然众多大牌明星的发挥空间受到局限, 但其中却不乏“待遇特殊”的年轻演员。饰演蒋经国的青年演员陈坤, 在172位明星参与演出的大片中, 戏份居然出人意料的多。许多观众在观片前也对由陈坤来饰演蒋经国充满了疑虑, 同时, 这也是陈坤自己面临的难题:一旦演不好, 招来的必定是一片骂声, 如果不能十分精彩, 便会彻底失败。口味越来越刁钻的观众根本不理会参演人员是否大牌, “一切全凭实力说话”。

蒋经国这个人物身上那些对抗逆势的努力和不屈, 包括失败时的不解与无比愤懑, 都完全地被陈坤诠释。一句“只打老虎, 不拍苍蝇”, 坚定又富有激情;与佟大为的对话, 频繁的走位却依旧可以保持一定的距离效果, 所有的这些可以看出陈坤在这个角色身上可谓下了极大的力气, 壮志难酬的蒋经国也成为了全片让人最难忘的一个人物。

姜文冯巩

主旋律也可以幽默, 让这部大片更加贴近了生活。

毛人凤是继戴笠之后又一个杀人如麻的国民党特务机关头目, 素有“笑面虎”之称。一身戎装的姜文在片中说话中气十足, 每次出场必要杀人。“必要的时候, 个别的人, 我看能不能清理一下”、“张澜打死也不去台湾, 留下肯定是祸害”读起来都是普通的对白, 但被姜文用独特的节奏表达出来时, 却有着特别的戏剧效果。在向手下交待“清理”任务时, 姜文的表情更是笑里藏刀, 颇有几分毛人凤本人“笑面虎”的味道。

3.国庆娱乐《建国大业》 篇三

2009年2月12日,是《建国大业》开机仪式的日子,在那一天,媒体就认定此片将成为今年演出阵容最强大、最值得关注的电影,当时我们还没有想到“史无前例”这个词儿。可是随着首映日的到来,越来越多的消息被曝光,这个词就像一记重锤砸在全国媒体和观众的头顶,叫人不得不关注。

无论打历史牌还是明星牌,毫无疑问,《建国大业》在正式上映前就红透了半边天。这究竟是中国电影拍摄模式的新突破,还是买椟还珠闹剧的重演,想必各位看客心里都会有不同的答案。

★ 题材经典

1945年到1949年,是中华民族历史上最波澜壮阔和风云际会的年代,《建国大业》以第一届全国政协会议的筹备为主线,反映了新中国成立前夕的那段风云岁月。整个剧本结构集中在毛泽东与宋庆龄、李济深、张澜这三位后来当选为国家副主席的非中共人士的关系上,情节起伏,情感浓重,生动地再现了中国共产党人与中国民主党派在漫长的革命岁月里结下的深厚情谊。

据内部人士透露,《建国大业》在角度和题材上有出新,而在领袖的塑造上,更加人性化、生活化,充分展示出领袖的内心世界,把领袖还原成一个个普通人。

还有什么,比还原一个民族的历史更吸引人的?

★ 明星们,你“建国大业”了没?

这部由172名明星加盟的主旋律电影创下了中国电影史上加盟明星最多的记录。

按照全篇134分钟的总长来计算,平均每分钟就1.28位明星出场,走马观花似的目不暇接。其中大部分都是露一露脸就走的“龙套”。无论是“群英荟萃”还是“萝卜开会”,总之,用明星来引人眼球,《建国大业》做得很完美,不仅“货真价实”,而且“童叟无欺”,无论老少,总能在扎堆的明星里揪出一个喜欢的或认识的。《建国大业》里的明星就像大观园里的桃红柳绿、莺声燕语,老远便能吸引人驻足流连。

然而,明星的脸却永远不可能成为《建国大业》真正的卖点,当然“建国大业”本身也不是卖点,只是重点。正因明星多,一多反而显出“角色”来了,《建国大业》让我们从寻找明星的身影转向寻找明星扮演的角色——明星跑龙套,忽然成了真正的卖点。明星跑的哪场龙套,成了大多数人手持放大镜细心勘察的重点,而这一勘一察后,我们才发现,竟被跑龙套的明星们“忽悠”着读了一遍历史,《建国大业》“曲线救国”,把一切可“利用”的明星“利用”起来,以达重质重量重票房的目标。

看来,明星的脸并非一无是处,明星的演技也并非一无是处,关键是找到合适的“用途”和合适的“角色”。

明星们,你“建国大业”了没?

★ 片酬?没有!

这里说的片酬不是最高,而是最低,低到什么程度呢?零!

3000万人民币的投资,对于这样一部需要制造大量战争场面的影片来说,还是有些紧张。

此前外界一直盛传《建国大业》所有参演的演员都是零片酬,被出演蒋介石的张国立确认了这一事实,从大牌到小碗儿,所有演员都是“零片酬”出演。而导演韩三平则表示,“如果全国票房超过2亿元人民币,会适当给演员们一些补偿”。

据媒体估计,如果全部按“腕儿”的大小来计价的话,剧组需要向全部明星支付约8亿元的片酬,向来以片酬来计价身段的明星们,此次争先恐后地“义务劳动”,别说在中国,在世界电影史上恐怕也是第一次。

★ 发行拷贝数量之最

《建国大业》的票房将会如何是大家共同关注的问题。但在新闻发布会上韩三平一如既往不肯估计这部电影的票房,称“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实在无法预测”。

但他同时透露,“一般来说一部电影发行的拷贝数量和票房是成正比的,《建国大业》在试映后,院线订购的拷贝数量达1450个,这是目前中国电影拷贝数量发行之最。”虽然拷贝数量不能完全代表票房结果,但也留足了悬念给各位看客。

★ 众导演唱一台戏

除了强大的明星阵容,《建国大业》强大的名导演阵容也创下了中国之最。

4.读建国大业读后感 篇四

该书以抗战胜利至建国前夕为背景,正面再现共和国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从诞生支确立这一重大历史事件。重庆谈判、双地下协定、校场口事件、辽沈战役、淮海战役、渡江战役、定都北平、政治协商会议、开国大典等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事件在影片中依次展现,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彭德怀等老一辈革命家,宋庆龄、张澜、李济深、沈钧儒、何香凝等民主爱国人士纷纷登场,仿佛把我们带到那个艰难而又催人振奋的岁月,去追忆那段历史,缅怀远去的革命先辈。

书中以毛泽东、周恩来赴重庆谈判的飞机上拉开序幕。抗日战争结束之后,各阶段、各党派,广大人民群众战情绪高涨。于是,在民主爱国人士张澜等人的斡旋下,毛泽东代表的共产党与蒋介石代表国民党拉开了重庆谈判的序幕。为了表示诚意,中国共产党主动放弃了部分占领的解放区,然而,国民党却没有建立民主ZF的丝毫意思,反而驱赶民主党派,逐渐走向了军ZF独裁统治的灭亡之路。

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展开了白色恐怖下的血腥屠杀,一大批爱国民主人士遭到杀害在。此举遭到了以共产党为首的各党派的强烈反对。著名爱国将领冯玉祥将军的一幕戏中,冯将军大白天手持白灯闯入蒋介石办公的室内,要求见蒋介石,被拒绝后,冯将军义愤填膺的说:”这个世道太黑了,我怕找不着道了。“足以看出当时的时局是多么的恐怖,而冯将军也遭到国民党特务的杀害。

以毛泽东为首的共产党人通过建立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获得了全中国人民群众的支持,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奠定了扎实的基础。李公朴、闻一多为代表的苦命人士为政协会议的召开,奉献了一切,奉献了自己的生命。他们用鲜血换来了新中国的诞生。www.liuxue86.com

最让人难忘的镜头是影片中淮海战役结束后,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朱德等革命无首,听到战役结束我军大获全胜的消息,毛主席说,长江以北,再无大战。于是,四个改变了中国历史的男人,四个改变中国命运的男人,一起喝酒,

喝醉了一起唱歌的那一番情景,让人十分的感动。那一刻,他们几十年经历的苦难,一幕幕的回想,把中的感情迸发。五次围剿,突破封锁线,茫茫大雪山,漫漫草地,无数人的生命换来了这革命转折的这一刻。让他们再也克制不住自己的感情,唱起来,唱起来、哭起来、笑起来,跳起来......观众的眼睛似乎也在这一刻湿润了,多么艰难的历程啊。

解放上海,解放军战士们打倒累了,没有占民宅,集体整齐的睡在马路上,宋庆龄看到了,看到了为什么中国共产党会胜利,这就是我们最亲爱的人--中国人民解放军。

毛主席站在天安门城楼上,庄严的说,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中国人民从此翻身做主人,一个崭新的国家屹立在世界的东方。

5.建国大业观后感 篇五

昨日,电子与电气工程学院全体团校学员观看了电影《建国大业》。这部电影将我们这群成长在幸福中的青年带回了六十年前的那段血与火的岁月。共产党人见过前的重重困难和烈士们的舍生取义为革命奋斗到底的精神深深的感动着我,让我体会到了今天美好生活的来之不易,涌动着对建国英烈的崇高敬仰。

抗战胜利后,国共双方对如何建国存在着巨大分歧。一面是共产党人重视各民主党派,选择民主建国,成立联合政府并以土改的方式造福于劳苦大众,安抚中创下的百姓和国家。另一方面,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反动派置和平于不顾,企图一党独裁治国,漠视共产党人和其他民主党派,轻视人民群众。最终国民党虚伪的发动了内战。影片的情景、任务、语言、行为都真实的再现了共产党人的智慧和力量。从人民群众对共产党人的支持与用户来看,正印证着“得民心者得天下”的古训。共产党人以人民为己任,时刻不忘人民群众的重要性。影片中,当国民党湖宗南军队围剿延安时,伟大领秀毛泽东主席说:“存人失地,人地皆存,存地矢人,人地皆失,我们回忆一个延安换取整个全中国。”这正是共产党人以人为本的真实写照。死守延安必然会造成惨重的伤亡,这对延安的百姓是不利的,毛主席优先的选择了对人民的关爱和对人民子弟兵的尊重,主席的决策无疑是高明的。

影片中无数感人的镜头的确深深的感动着我。其中使我记忆犹新的是当五位领导人听到淮海战役胜利结束时的无法言语的激动场面,他们把酒言欢,为的不仅仅是战争的胜利,最重要的是毛主席深深感慨的一句话,那就是‘长江以北再无大战’。这句话是长江以北人民多年的盼望,也是共产党人期盼和平的夙愿。此时的毛主席眼前浮现出来沧海桑田的过去,一幅幅永远的画面将永远定格在历史的瞬间。无数人用生命换回了革命崭新的一页。此时的我,心潮澎湃,只能以超乎寻常的感动来永远铭记这一伟大的瞬间。

从共产党的成立到今,共产党人的远见卓识与超凡的魄力是任何其他党派所从未体现的,在面对李宗仁的划江而治,苏联为了自己的利益出面时,毛主席的一句‘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的诗句深刻的剖析了其主要的利益关系,赢得了中华民族全面解放的伟大篇章。

当我看到毛主席登上天安门城楼,听到毛主席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时,激动的心情无法言语,只能默默的祝福祖国更加强大富强。怀念过去,对比今天,展望未来,我们是何等的幸福,何等的自豪。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优秀民族之林,是其他任何民族所不能替代的!因为她的凝聚力我们战胜了一次又一次的艰难险阻;因为她的坚强与魄力中华民族流长了五千年并将持续到永远;因为她的崭新与活力中国创造必定会闪亮世界。

建国的大业共产党先烈以圆满完成,发展的大业应由后者继承。如今的中国正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崭新时期,身为共青团员的我更应该为祖国的建设贡献出全力。尽管我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但只要每个人都去献出一点力量,那么祖国的未来便会无可估量!让我们扬帆起航,沿着建国先烈的脚步开拓进取,走向未来!

电子与电气工程学院

电气1091

沈亚阳

6.《建国大业》观后感 篇六

今天,一部关于建国大业这样的主旋律电影,可以公开放映,基本不违背历史事实,让政府通过,让百姓可看是一件相当不容易的事!我们应该对全体创造人员表示祝贺!《建国大业》所讲的,其实就是1945年抗日战争结束到1949年10月前的国家编年史,并顺便道出人心向背定成败的千古道理。

人心最有利的表达形式是“数量”,蒋介石能坐下来和毛主席心平气和的谈判,就是因为咱有几十万条破枪,末了蒋介石反悔开火,民主党派开始认清了国民党的独裁统治,并在情感上倒向了我党一方,国际友人也都缓缓的开始对失落的蒋介石说“不”;毛主席身边却团绕了无数赤胆忠肝的角色,环境的颠覆更映衬了双方的多助寡助……淮海战役之后,主席和周、刘、朱等几位统帅醉酒当歌,更是难能的洒脱和气魄;蒋介石却只是落寞惆怅,脱了军服坐在冰冷的石级上,胜败也早已一目了然。特别是老蒋感叹:不反腐败亡党,反腐败,亡国。最后,老蒋选择了不反腐败。因为,在亡党亡国之间,他宁肯选亡国。党是权力的工具,如果没有掌握权力的工具,失去了权力,国家对当权者来说,还有什么意义?正是因为这样的自私自利,国民党失去了民心,失去了天下。

话说回来,《建国大业》的雄浑不仅表现在数量上,还在质量上,在电影里,那就是气场。唐国强演毛主席压住场自然不成问题,张国立当然也不差,冯小刚的气场是假的,陈凯歌却是真的。整部剧

中的明星大体扫一眼,两伙阵营还是分得很明显:我党领导人还是那些特型演员,基本特征就是形神俱备,名气就基本上扔一边了;扮演国军的诸人则是不折不扣的明星,王学圻、尤勇、胡军、李连杰、陈宝国、刘德华等人赫然在列,就是为了能压得住场。

除了国共两党,民主党派的刻画同样很有力道.民革、民盟等党派屡屡受毛主席邀请北上,虽心有所属,采用的策略还都是打太极。这些民主党派在大局落定之际投诚,毛主席不计前嫌亲迎接纳,并许以国家副主席和人大代表之席位,从而将共产党、毛主席的豁达胸怀铺展的淋漓尽致。影片最后以定国歌、国旗而结束,众代表在激烈讨论选定四星环绕的五星红旗,只是再度重申了建国大业其实是人心所向的道理。

7.巴勒斯坦的建国大业 篇七

“我们将前往联合国争取合法权利——一个在1967年边界基础上的巴勒斯坦国——这一联合国完全会员国身份。我们绝不会放弃。”9月16日在约旦河西岸城市拉姆安拉主席府,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主席阿巴斯发表全国电视讲话,重申巴勒斯坦的决心,并表示在得到联合国会员国资格后,巴方会重新回到谈判桌,继续与以色列就耶路撒冷地位、边界和难民等最终地位问题进行谈判。

阿拉法特去世已经7年了。他生前多次宣布建国,但在各方压力下又多次推迟建国计划。巴勒斯坦内部分裂以后,有人甚至提出,巴勒斯坦干脆不建国了,和以色列并为一国。

时至今日,“巴勒斯坦国” 虽然已得到140多个国家承认,但仍然只是政治意义上的国家。

哈马斯不妨碍、不支持

生活在加沙的巴勒斯坦青年穆罕默德·麦兹里在电视上看到了阿巴斯的讲话,“我们必须要有个改变。阿巴斯出了个好主意,我们要往前走。”他在电话中对《中国新闻周刊》说。30岁的麦兹里自称是哈马斯的支持者。

巴勒斯坦于1988年宣布建国并得到联合国绝大多数会员国承认,但它一直不是联合国正式会员国,仅仅具有观察员地位。今年6月,阿巴斯领导的巴勒斯坦当局正式宣布将于9月前往联合国,要求其承认巴勒斯坦为以1967年边界为基础、包括加沙地带和约旦河西岸地区、以东耶路撒冷为首都的国家地位,同时由观察员升格为联合国正式会员国。

9月18日,阿巴斯启程前往美国纽约。

哈马斯领导人当天在位于加沙地带的巴勒斯坦立法委员会召开会议。哈马斯领导人伊斯梅尔·哈尼亚表态说,哈马斯虽不会妨碍阿巴斯倡导的入联行动,但也不会予以支持。“没有任何一名巴勒斯坦领导人可以侵犯巴勒斯坦的民族权利,也没有任何一个巴勒斯坦政治人士可以在巴勒斯坦领土和民众权利议题上作历史性让步。”

哈马斯始终坚持,入联仅仅是压以色列继续谈判的策略。

巴勒斯坦内部和解余温尚存。哈马斯自2007年6月以武力夺取对加沙地带的控制权后,与约旦河西岸地区的法塔赫形成对峙局面。在埃及斡旋下,双方从2009年起举行多轮和解对话,但因在权力分配和安全部队的安排等問题上分歧严重,一直未能取得进展。

今年5月初,包括法塔赫和哈马斯在内的巴各政治派别在开罗签署和解协议。协议主要内容包括成立由独立人士组成的过渡政府,负责为大选做准备和重建加沙;协议签订一年后将举行巴民族权力机构主席和议会选举;同意成立一个“最高安全委员会”以协调安全事务等。

“那是个令人难忘的时刻,我们都上街欢庆,我现在还记得阿巴斯说的话,‘我们已经把内部分裂这黑暗的一页永远翻过去了。”麦兹里说。

“第194国”

以色列智库“国家安全研究中心”研究员约拉姆·埃夫隆对《中国新闻周刊》说,巴勒斯坦内部矛盾依然存在,“自身问题解决不好的国家,不应该进入联合国。”

然而,巴勒斯坦人已经开始行动了。

9月初,巴勒斯坦人开启名为“巴勒斯坦全国运动:第194国”的活动,直接向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请愿,呼吁承认巴勒斯坦国、给予其会员国地位。巴勒斯坦人称这场“全国运动”是寻求建国的序曲,正式“寻求”的时间是9月23日。届时,阿巴斯将在第66届联合国大会上演讲并递交正式申请,寻求成为联合国第194个会员国。

“全国运动”9月8日上午以一场规模不小的游行开篇,游行队伍最终止于位于约旦河西岸城市拉姆安拉的联合国办事地。一些人挥舞巴勒斯坦旗帜,一些人举着标语,上书“我们要联合国第194国巴勒斯坦国”,一些人则高喊口号:“我们要身份,我们要建国。”

随后,一名代表向联合国驻巴勒斯坦办事机构负责人帕斯卡尔·索托递交一封请愿书,收件人为潘基文。“尊敬的(潘基文)阁下,所有巴勒斯坦人,无论他们身在自己的家园里,还是离散在犹太人的领地中,特别是63年前先遭遇家园被占、后遭人驱逐离境的那些寄居难民营的巴勒斯坦人,都希望,阁下您,能站在公正一边,为我们的人民做出正确决定。”

请愿书认为,只有联合国认可巴勒斯坦国,才能真正帮助“巴勒斯坦实现结束被占状态、获得独立地位乃至实现全面中东和平”。

联合国驻巴勒斯坦负责人索托收了信,“这封信今天就将起程,只消6个小时,所以,他们那儿(联合国总部)明天一早就能收到这封信。”

阿巴斯此行联合国,至少带着两套方案。

按照第一套方案,巴勒斯坦的“国界”基于1967年以色列发动“六日战争”占领东耶路撒冷、约旦河西岸和加沙之前的双方边界线。

阿巴斯指出,虽然这一做法不会带来巴勒斯坦的独立,“但至少以色列占领巴领土这一事实将得到国际社会的承认。”他认为,这一做法的目的并非孤立以色列,而是孤立其政策,使以色列的占领非法化。

一旦巴勒斯坦方面的建国方案在联合国安理会遭否,巴勒斯坦会寻求身份的“升级”,至少由原先的观察员身份升至非会员国身份。在联合国大会范围内,巴勒斯坦可轻松获得更多支持,身份升级应当没有悬念。

根据联合国规章,申请成为联合国会员国,需要经过联合国安全理事会推荐,然后在联合国大会获得三分之二以上会员国支持。联合国现有193个会员国。按巴方的说法,有望获得“超过160票”支持。

以色列:三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就在巴勒斯坦人紧锣密鼓推进入联时,比邻而居的以色列也主动出击,在外交战场打响三场没有硝烟的战役。

首战对手土耳其,它曾是以色列在中东地区最重要的战略合作者。两国就去年5月以军袭击人道主义救援物资船队并造成土耳其公民伤亡事件各执一词,互不相让。最终,口水仗升级为外交冲突。土耳其把和以色列的外交关系降至二秘规格,中断一切经济、军事联系,驱逐以色列大使,并明确拒绝美国介入调停。

土耳其总理埃尔多安放出狠话,除非内塔尼亚胡政府公开致歉,否则,两国关系不可能恢复常态。

接下来就是埃及。这是第一个同以色列实现和平并建立外交关系的阿拉伯国家。自今年2月穆巴拉克政权垮台以来,埃及国内被压制32年的反以情绪持续升温。以军上月在追剿恐怖分子时“误杀”埃及军警事件更是刺激了这种情绪的爆发。

近日上千名开罗民众冲击以色列驻埃及大使馆后,谢拉夫总理又向以色列发难:奠定埃以和平的基石“戴维营协议”并不是什么圣书,永远都可以被讨论和修改。

自1948年建国以来,谋求伊斯兰世界对犹太国的承认一直是以色列对外政策的重要目标。然而,短短几个月内,同土耳其、埃及两大重要战略盟友关系的迅速恶化,令以色列在中东地区苦心维持多年的“战略三角”稳定态势瞬间失衡,由此产生巨大风险。在中东地区甚至更大范围内的反以情绪可能出现失控。

避免驻外大使馆遭冲击一幕在约旦重演,以色列政府已经要求驻安曼的外交人员撤回。

在这样的背景下,巴勒斯坦入联,更是直戳以色列人的痛处——不管是因为对巴以直接谈判前景极度失望,还是出于内部政治斗争需要的战略考量,阿巴斯已经决定以成为联合国会员国的方式完成巴勒斯坦的“建国大业”。

这是内塔尼亚胡政府无法容忍的,“和平只能通过与以色列直接谈判来实现。巴勒斯坦入联计划决不会成功。”他指责巴方正不遗余力破坏巴以直接谈判,“10个月来,他们只是不愿意来谈”。

内塔尼亚胡说,他也将在联合国大会上发言,“说出真相”。

8.《建国大业》观后感 篇八

首先我要说一下,去影院看电影还是相当不错的,呵呵。

《建国大业》作为为祖国70年献礼的影片还是相当不错的。我不是说明星的多少的问题,而是它的故事的整体布局,它节奏的整体把握和它整体气氛的烘托都是相当不错的。

从抗日战争胜利的重庆会谈到最后新中国的开国大典,中间四年多时间中的共产党,国民党和各个民主党派之间的种.种变化,纠葛都一一的展现。有人在看完后说,电影显得有些仓促,各个时期过的有些太快了,我只能说在两个小时的时间里面展现出全景的建国过程,不管对谁来说都是相当困难的,韩三平的这种表现方式是可以接受的,至少我是接受了。

再说说具体的表演,张国立的蒋委员长无疑是“惊艳”的,在形体有差距的情况下能够用神情,用内心把人物刻画的入木三分,值得加分。宋庆龄,宋美龄两位宋氏姐妹演的都相当不错。**淡定自若,荣辱不惊的形象深入我心,宋美龄为党国四处奔波,可谓呕心沥血。王学圻事业的大爆发真是谁都挡不住呀!另外各位大腕的客串都没有给自己丢脸。

再说唐国强自从开发出来演毛主席之后,我觉得就基本是那个样子了,《长征》首次见他确实感到惊叹,但是后来的所有影视剧包括《建国大业》,我感觉没有什么进步了,也许这就是极致了?也许毛主席真的就是这个样子了?也许是审美疲劳了?咱也不知道了。刘劲等特性演员的表演在剧本的要求下倒是小有上进。民主党派领导人的扮演者给人新奇,赞叹的印象,民盟,民革这些主要领导人个人性格魅力的展示无疑是这部影片的特点之一。甄子丹,赵薇,冯巩,章子怡,苗圃,郭德纲等人的客串都起到了自己的作用,可以说他们的角色,不用大腕也可以演,大腕的加入可以说是锦上添

最让人难忘的是,影片中,淮海战役结束后,毛主席,周恩来,任弼时,朱德等我们敬爱的元首,听到战役结束我军大获全胜,那一刻,四个改变了中国历史的男人,四个改变了中国命运的男人,一起喝酒,喝醉了一起唱歌的那一番情景,让人十分的感动。那一刻,毛主席说,长江以北,再无大战。那一刻,他们几十年经历的苦难,一幕幕的回想,把心中的感情迸发。五次围剿,突破封锁线,茫茫大雪山,漫漫草地。无数人的生命,换来了这革命转折的这一刻。让他们再也克制不住自己的感情,唱起来,喝起来,哭起来,笑起来,跳起来。

我的眼睛也在这一刻湿润,心中澎湃。

解放上海,我军战士,打仗累了,没有占民宅,集体整齐的睡在马路上。宋庆龄看到了,看到了为什么中国共产党会胜利。这就是我们最亲爱的人。

更有无数的革命人士,为了政协会议的召开,奉献了一切,奉献了自己的生命。他们用鲜血换来了新中国的诞生。

毛主席站在天安门城楼上,庄严的说,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万众沸腾。中国人民从此翻身做主人,踏向了越来越美好的明天。

台湾那边,落寞的是蒋介石那悲情的身影。

我们的生活来之不易,我们的生活更应该珍惜。因为这是用鲜血换来的。

建国英烈——_350字

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70周年,全国人们万分高兴!为了庆祝国家70岁生日,评出了为建国作出伟大贡献的百位英雄模范,其中就有我们江西的

出生在18的江西弋阳县,19积极投入“五四”爱国运动,1924年在南昌加入共产党。1935年1月他因叛徒出卖,在怀玉山区被铺。敌人以为是大官很有钱,翻遍全身一看,只有一块怀表和一支钢笔。1935年8月6日在南昌下沙窝慷慨就义。1970年在南昌市郊梅岭修建了方士墓。在狱中,他坚贞不屈与敌人抗争,用那支钢笔写下了《可爱的中国》,<<狱中记实》《我从事革命斗争的略述》。

我从敌人认为很有钱,但他却非常清贫的这件事中,我感受到他很俭朴,而我们现在很富有。我们生长在幸福的新中国,这幸福是革命先烈们给的。从方志苦的狱中还用那支钢笔写下了《可爱的中国》等文章的事中,可以看出他十分的爱祖国,为了新中国的成立,不惜牺牲生命。我更加的敬佩方志我要刻苦学习他的精神,把祖国建设的更加美丽,强大!

在庆祝建国70周年的日子里_250字

十月一日是祖国妈妈的生日,这几天都要去天安门广场。

我们来到了天安门看到了毛爷爷的照片挂在天安门城楼上,他笑的格外灿烂。五星红旗高高飘扬在广场上,五星红旗是那些革命先辈的鲜血染成的,她是多么鲜艳夺目。天安门城楼前面是花车,其中有我的家乡——四川的花车,花车上是大屏幕,上面有许多大熊猫,你知道为什么吗?因为我们家乡有许多大熊猫。花车的前面是五十六个民族的大柱子,它们叫团结柱,团结柱上画着许多人物,他们姿态不同,衣着不同,可他们都是炎黄的子孙。花车的西面是人民大会堂,人民大会堂上红旗随风舞动。我看到了这么多,我的心里多么的兴奋激动,此时此刻我在想:如果没有那些革命先辈的话,哪有我们国家的强大。

多美啊!我的祖国妈妈,祝您七十岁生日快乐,永远富强。

建国七十大庆_550字

金秋十月,丹桂飘香,在收获的季节里,我们迎来了伟大祖国70岁的生日。万民同庆,举国欢腾,神州大地,普天欢庆各族人民的伟大节日。在这里,我要自豪地对祖**亲说:“我爱你,中国!”

五千年的辉煌历史,饮誉四海的华夏文明,足以让人叹为观止。哦,祖国,涓涓流贯的河川是你飘逸的长发,绵亘蜿蜒的山岳是你硬朗的脊梁。你有满山遍野的宝藏,你有秀丽多姿的山水,你有金碧辉煌的故宫,你有蜿蜓伸展的万里长城,纵有千古,横有八荒。你还有很多很多······但是,我们不会忘记,中华民族也曾几经沧桑、几经痛苦,我们的大地在呻吟,黄河在哭泣,然而中国人民永远也不会被压垮。

在庆祝中国建国七十周年的晚会上,我更是感慨良深。虽然七十年前,我还没有出生,可是我能想象到,七十年前并没有今天那么壮观。一个个礼花炮飞到空中,展现出了她那最美丽的舞姿,歌手们用他们那最嘹亮的嗓音唱出了心中的爱,舞蹈人员们用用汗水和微笑告诉大家:“我爱你,中国!”此时在电视机前的观众们,可能都纷纷呐喊出:“我爱你,中国!”虽然声音不是很大,但是这种力量却无比巨大,一个个“爱”的音符,蹦跳着传遍了长城内外,传遍了天山南北,传遍了白山黑水之间,传遍了大河长江之南······

9.建国大业观后感 篇九

然后,一切都不可阻止的发生,血污和黑暗,更多的血污和更多的黑暗,电影里的冯玉祥打起灯笼,照见了穿越回去的鬼:

老蒋一字一句的说:“国民党的腐败已经到了骨头里,反,是亡党。不反,是亡国。难啊。”

腐败,家天下,官商勾结,封建独裁,这些鬼在中国历史里穿行,从一个朝代穿到另一个。但本朝的鬼在电影里现了身,真是分外惊悚。

60年前的人并不怕鬼,他们朝气蓬勃,充满信心,他们反对内战,呼吁民主:“这是某集团的无耻,恰是李先生的光荣。李先生赔上了一条性命,我们要换来一个代价。正义是杀不完的,因为——真理永远存在!” —— 闻一多《最后的演讲》

看见闻一多的慷慨激昂和理想主义,看见民主党派的天真和理想主义,看见毛和周的谦恭下士和理想主义,看见毛泽东说:“现在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在完全新的基础上召开的,它具有代表全国人民的性质,它获得全国人民的信任和拥护。因此,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宣布自己执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至此,你看见了这个国家的基础,看见了它的合法性来源,看见了它从血污中携带理想的诞生过程,看见这个婴儿的天真笑容,《建国大业》完成了它的使命,不能更好。记忆和遗忘的搏斗,不能停止。

最后引用两句话,一句是白乐天的:“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下士时。”,另一句是Milan Kundela:“The struggle of man against power is the struggle of memory against forgetting.” (人和权力的斗争是记忆和遗忘的斗争。)且窜改了合在一起做个收稍也罢:

蒋公恐惧渡江日,润之谦恭下士时。

10.黄建新:《建国大业》拍得很过瘾 篇十

早在今年六月上海国际电影节的开幕式上,记者就和担任电影节评委的黄建新约定了采访,但回京后一个多星期,忙于《建国大业》最后定剪的黄建新始终抽不出一段稍完整的时间。“晚上?还不行,这几天晚上一直剪片子,一剪就是通宵,还是下午吧,下午调片子时间比较空一点。”即使熬通宵,黄建新轻快的语气里也根本听不出半点煎熬。从4月中旬开始后期剪接的《建国大业》,已经从初剪版本的3小时10分钟剪到了目前的2小时15分左右,这部为新中国建国六十周年献礼的大片在历经半年多的紧张筹备、拍摄和后期制作后,即将尘埃落定。

6月30日,在北京,《建国大业》的两位导演——中国电影集团公司董事长韩三平和黄建新共同宣布该片将于9月17日在全国公映。

公正、客观、真实地叙述

我们就是要把历史事件放到这部电影中公正、客观、真实地叙述,让观众去评判优劣,评述历史功过,让观众觉得电影好看,这是我们的原则。

从1986年的首部电影《黑炮事件》到2005年的《求求你,表扬我》,黄建新一直被评论界称为“当代中国都市转型期的另类观察者”。和同属“第五代”的其他导演不同,杂糅了荒诞、黑色幽默、人文关怀的现实主义表现手法是黄建新作品的独有气质,并且在他已有的12部电影中表现出极高的一致性。也正因如此,当韩三平邀请黄建新共同执导《建国大业》时,一些担心也随之而来。

“刚开始三平说,有人在问呢,他(黄建新)不会把这个戏拍跑了吧?三平说,有我呢。”提起领导的这番“特别关照”,黄建新乐不可支。

去年10月,作为中国电影集团公司的董事长,18年没有亲自导戏的韩三平接到了一个光荣任务:广电总局要求他在新中国建立60周年之际,“拍一部全方位的、立体的、纪实色彩很浓的、正面表现新中国建立过程的影片”,《建国大业》由此诞生。

黄建新是在影片筹备了两个多月以后才加入。今年1月16日,身为中国导演协会会长的黄建新在香港开完导演协会年会后,回到北京刚下飞机就接到了韩三平的电话,“说你现在别回家了,直接上我办公室来。我说什么事这么急,他也不说,就说你快来吧,没有比这更重要的事儿了。”

见了面,韩三平单刀直入邀请黄建新加盟,说完就把《建国大业》的剧本给了他。对这位老同学兼老朋友的邀请,黄建新没有太多犹豫,“三平是中影这么大一个集团公司的领导,事情太多了,虽然他尽量多的还是在组里,但遇到大的事情比如部里开会什么的不能不去,《建国大业》的场景又非常多,而且分散,需要一个人来帮他。”因此,《建国大业》在2月份开机前宣布的主创阵容里,韩三平作为影片总导演把握艺术创作的大方向,黄建新则作为执行导演鼎力相助。在6月底《建国大业》宣布上映档期时,明确了该片由韩三平和黄建新联合导演,于是,曾在北影83级导演进修班分任支部书记和班长的二人终于在26年后成就了又一次亲密无间的合作。

参与《建国大业》,一方面因为与韩三平是多年的同学和朋友,“在很多问题上看法比较一致,这个前提一直在支持我”,另一方面,黄建新认为能够拍摄《建国大业》如此重要的影片,“作为一个导演,应该是非常庆幸的事情吧”。既便如此,黄建新还是不忘叮嘱老同学:“让我一起拍,这个概念你们清楚吧?”

黄建新的“这个概念”指的是自己的电影风格。对此,韩三平显然有清楚的认识:“为什么我们后来请黄导一块儿合作,黄建新的电影有一条,就是他的电影叙事。在叙事中去表现他想要的东西,这个对《建国大业》非常重要。我们就是要把历史事件放到这部电影中公正、客观、真实地叙述,让观众去评判优劣,评述历史功过,让观众觉得电影好看,这是我们的原则。”

《建国大业》不是宣传片

周问毛:“你看什么呢?”毛回答:“锦州!”周说:“隔着一千多里地呢……”

“公正、客观、真实”的定位也吸引了黄建新。《建国大业》围绕着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前后,讲述了新中国建国这一艰苦卓绝的历程。拿到剧本的黄建新觉得眼前一亮,“比较客观,很多篇幅都涉及到国民党和蒋介石一方,而且比例不小,很多细节也是我们历史上第一次从这种角度看问题。”和之前的很多主旋律电影相比,黄建新认为《建国大业》是真正在“电影形态匹配合理了”。

两个政治集团,一个胜利者,一个失败者,但无论胜利者还是失败者,一定都有各自的理由,在黄建新的理解里,这就是《建国大业》所要讲述的。但对于这样一段大家熟知的历史,想讲好故事反而很难。故事的基本元素是两个主人公要有矛盾和斗争,但历史事件本身是毛泽东和蒋介石在1945年后再也没有见过面,“两人各守一方,只能靠两个人物的理想和情绪的对立去完成这部电影,这是难上加难的事情。”第一次开新闻发布会,黄建新便承认这种结构电影的方式将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但反过来也是一种诱惑”。

讲的是开天辟地的大事,但着眼点越小越好。黄建新说,《建国大业》“妄图”去追逐当时那种情境下的那些风云人物当时的灵魂轨迹,“还是从最简单的人的角度去看”。有一场戏描述辽沈战役,周恩来到处找不着毛泽东,最后一看在房顶上站着呢,周问毛:“你看什么呢?”毛回答:“锦州!”周说:“隔着一千多里地呢……”

这场戏是黄建新加的,“就是表现人物的那种特定环境的紧张,然后毛周两人坐在屋顶上聊,就是要回归到人的本质状态,是内心丰富的人而不是神。”

用一种艺术化和情感附加的方式去表现这段熟知的历史,黄建新认为这个空间还是有的。早从《黑炮事件》开始,黄建新的现场创作能力就是出了名的,这一点在《建国大业》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谈起这个黄建新哈哈一笑,“现场有的演员都看着我发愣,说没见过这么拍戏的,监视器旁边放着笔记本电脑,经常是戏照着本子拍了一半,我说‘停!大家休息一小时’,在电脑上现场改、现场写,然后打印出来发给大家,‘现在开始按这个拍!’”

台词啊,情境啊,都能改。但演员最怕的并不是大段大段的台词,怕就怕那种最简单的,因为越简单黄建新“发挥”的空间就越大。剧本中一句“淮海战役胜利了,大家在狂欢”,黄建新拍了三个通宵。饰演宋庆龄的许晴,同样是被剧本中三个场景的三行字“折磨”了整整四个通宵。

在这样的创作方式下,《建国大业》也显现出与一般主旋律影片截然不同的气质。“从现在完成的结果看,这个电影其实很有艺术电影的气质,比如有很多想象的段落,很出彩,我们把人物的心理时空和现实时空相结合,用大量的情境去表现人物的心理活动。”讲起创作,黄建新兴致高昂,看到记者一头雾水的表情,他大手一挥,“走,上剪接室给你看一小段。”

记者看的正是“淮海战役胜利了,大家在狂欢”。

的确,和以往反映三大战役惯用的“作战指挥部”加“战争大场面”的表达方式不同,《建国大业》着重表现了共产党领导人在捷报传来后狂欢的场景:周恩来、朱德在狂饮后借着醉意高唱起“英特纳雄奈尔就一定要实现”,而毛泽东更是一反严肃的领袖形象,表现出孩子一般的笑容……一段现代感十足的男生哼唱带领画面进入了毛泽东的想象世界:他和周恩来等领袖人物融入了屋外欢庆的人潮。

音乐一转,镜头切换到了南京总统府,蒋介石送走了报告战败消息的军官,缓缓坐在了门前的台阶上,和身边的蒋经国谈起退守台湾即成定局。“这实际不是情节段落,而是情绪段落,表现了两个政治集团不同的情境。一边可能没有那么多繁缛的礼仪,但充满了热情和理想,朝气蓬勃;另一方仍然秩序井然,尊卑有序,但掩饰不住江河日下、意气消沉。”黄建新认为电影本来就是要试图进入人物的心理、人的精神世界,而《建国大业》就是想要做成一部真正的电影,探究那些历史伟人最本真的精神世界。

“用一部真正的电影来再现那段历史和历史人物”是黄建新对《建国大业》的基本定位。实际上,黄建新在第一次开主创会时就强调要拍一部现代电影,“有现代电影意识、现代电影表现手法的电影,绝不是宣传片。”

电影本身要有表现力,要对观众有影响力,黄建新认为以前很多主旋律影片无法吸引观众主动观影,可能因为它们的创作本身游离于电影规律之外,他希望能在电影规律里完成好《建国大业》,就是电影的所有手段能得到运用并发挥作用:镜头表现力、音乐表现力、电影象征的能力、隐喻的能力……“而不仅仅是拍了一堆人开会,说了一个思想,有些题材往往自身就把电影拍得没魅力了。”黄建新希望《建国大业》是一部真正的电影,而且是有魅力的,“它的镜头、音乐、人物等等合在一起能影响你,这才是电影。”话音刚落,黄建新反问记者,“你刚刚看了那个段落后,你觉得它还是你以前看到的那些电影吗?”

影响观众特别是年轻人,是《建国大业》的宗旨。在记者采访的前一天,《建国大业》刚刚进行了第一场内部放映。让黄建新很兴奋的是,关于这部电影出现了很多不同的读解,“可以引起讨论”这一点尤其让他欣慰,“我们专门邀请了几个80后甚至90后,看到‘大阅兵’那一场甚至哭了,虽然很多背景他们并不是太懂,但有一种感觉是马上要去翻翻书本补上这一课——这部电影的形态至少能告诉你,这件事情非常重要。”

一部真正的电影

7月3日,初步完成的《建国大业》迎接了部领导的第一次审片。

黄建新说《建国大业》拍得很过瘾,拍了很多以往没有拍过的镜头。三个多月的拍摄期里,这部建国60周年的献礼大片所到之处几乎一路绿灯。在南京总统府,摄制组不仅连拍了6天,甚至为了拍一场蒋介石战败后的心理戏,主管部门破例让汽车开进了总统府,“车沿着总统府长长的走廊一直开到尽头,蒋介石从车上下来,一个背影,一种寂寥的失败者的心绪弥漫开来。”就连历史上只开过两次的中山陵正门,也为摄制组的到来第三次开启。

从北京到南京、上海,《建国大业》在120天的拍摄期里转战90多个场景,差不多每天换一个,这对摄影组、照明组、道具、服装、编剧等所有制作团队的执行力都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但最大的挑战是时间太紧,韩三平说像《建国大业》这样规模的影片应该有6个月左右的时间酝酿、调整剧本,做各种设计和选择演员,然后有5-6个月的时间完成各种制作和道具,之后才是4—5个月的拍摄时间,后期则需要6-8个月。但《建国大业》从拿到剧本到上映只有不到一年的时间,时间之紧迫可想而知。

另一个难题来自众多明星的加盟。《建国大业》中一共有170多个专业演员参演,其中担任过男一号、女一号的明星演员、知名导演有83个,包括张国立、唐国强、冯小刚、姜文、陈凯歌、成龙、刘德华、甄子丹、黎明、许晴、邬君梅、章子怡、赵薇、陈道明、王学圻、陈坤等众多知名人物纷纷加盟,为了能参与这部新中国成立60周年的献礼片,许多明星甘当绿叶——譬如章子怡扮演的代表,在记者看到的那个小片段里,连跳秧歌的女战士的扮演者都是黄圣依这样的新生代明星。

明星如此密集地出现在一部电影中,在中国电影史上绝无仅有。就连陈可辛和尔冬升都给黄建新打电话表示了“嫉妒”之情,“说我们一辈子想拍的明星,你们一部片就拍完啦!”

明星多了,麻烦也随之而来。“这个戏你要用导演的思维去拍,会让你痛苦之极!为什么?因为根本没有完整的拍摄计划,是以演员为中心的,谁来拍谁,没法按照常规的计划来。”从《求求你,表扬我》到现在,黄建新虽然没当导演,但做了5年的监制,这次拍《建国大业》,他做监制的经验全用上了。“监制擅长计划,怎么科学怎么来,很多明星都是从别的片场赶来,档期不固定,好不容易抽出两天时间,很宝贵,谁来就得拍谁。”《建国大业》有一个场景是在上海科协的一栋历史建筑里取景,结果剧组在里头一扎就是两个月。“没办法,有些场景我都进了9次,可能常规拍摄3天就能完,但我们不行,因为今天来一个明星,拍几小时就走了,景咣当就搁那儿了,中间先去拍别的,过几天抽空又来了,接着拍。所以《建国大业》的拍摄是一个头绪繁杂、以人为中心来制定计划的过程。”

即使这样,黄建新说还是要感谢很多剧组,因为这些演员贡献的这两天,使得很多剧组中间要停拍,而停拍就意味着损失。扮演蒋介石的张国立算过账,因为《建国大业》超期他的戏不得不停了9天,那边他既是导演又是主演,损失自然不小。扮演蒋经国的陈坤则是从《花木兰》的剧组赶过来“见缝插针”,“马楚成导演也是整个停下来等他,所以这个真要算账没法算,张国立开玩笑说要索赔,额度是一块钱。”黄建新说《建国大业》的拍摄见证的也是“中国电影圈的团结”。

这么“苦”,记者问黄建新如果从监制的角色出发,他还敢不敢这么拍?黄建新的回答斩钉截铁,“当然敢,如果我是监制反而敢这么拍。”他说这次《建国大业》的策划其实就是商业电影的思维,作为导演可能会头疼,但从监制的角度看如此多的明星的加盟一定是值的,“第一这么多好演员、明星,电影质量有保证,小人物都能有彩儿;第二就是帮影片赢得了一个巨大的市场可能,明星变成影片非常热的一个点。”黄建新又习惯性地反问记者,“试想想,如果没有这么多明星,怎么更好地吸引你们年轻人特别是80后、90后去看这部戏?实事求是地讲你们会有多大兴趣?”

11.建国大业观后感 篇十一

我们祖国的河山是多么的壮丽,长江黄河,记录着我国的昌盛与繁荣。祖国,你的大好光景是我们的骄傲,文明在这里永恒,生命在这里繁衍,一代代炎黄子孙创造了灿烂的东方文明。

我们的祖国是如此雄壮,但我们也不会忘记,那一段令人愤慨的血泪史。曾经,战火再次在我国响起,有多少人民的鲜血流在了这片土地上,圆明园的火焰,在每个华人的心中人燃烧着。它时刻提醒着我们:勿忘国耻,振兴中华!外国轻蔑得称我们为“东亚病夫”,这个称呼就像一根针,时时刻刻刺痛着我们的心,这是在告诉我们:我们还不强大!

但是,我们中华民族是个不屈的民族,即使再苦,我们也会直起腰来反抗。每一次,当帝国主义欺压人民的时候,我们从没有降服。革命战士们将青春与生命献给了祖国,他们风餐露宿,换来了抗战的胜利。

在党的领导下,在人民的努力下,祖国逐渐走向了繁荣富强,奥运会在我国举行,回答了曾经在报上的奥运三问。随着“神五”、“神六”、“神七”飞上天空,见证了我国的巨大突破,像在向全世界宣布:我们成为了强国!

在国庆到来时,小时候的我也是十分高兴的。我可以快快乐乐的玩,可殊不知,这一天是多少人们的生命换来的。在这一天,我们不止要高兴,也要对那些为了革命而失去生命的人民致敬。应该好好想一想,从此刻苦读书,成为祖国的栋梁。

12.观看建国大业观后感 篇十二

今年是祖国60华诞,我觉得今年最值得期待的电影是中影的《建国大业》,真是心想事成,姐单位团购观看《建国大业》,姐有事把票送给我,哈哈……《建国大业》的明星阵容强大,不太看电影的我觉得是“史上最牛献礼片”,是中国电影人对共和国诞辰的一次集体献礼。真是“群英荟萃”影片中所有的配角无一不是一流当红影星。172位演员聚集在140分钟的电影里。

——郭晓冬;再比如画面上突然放到一个士兵的背影,正奇怪干嘛给他特写,镜头一转,居然是王宝强;葛优一出来,全影院的人都乐了。但最搞笑的还是范伟。那一场戏说的是毛主席见厨师。前一个镜头还是黄晓明扮演超级帅气的‘警卫员’,下一个镜头就是范伟忙不迭地跑进了画面。而且,他是一脸仰慕地看着毛主席,憨得特别可爱。

眼花缭乱的最后10分钟,邀请各民主人士讨论建立新中国细节。这下,章子怡、赵薇、任达华、甄子丹、邓超……一张张熟悉的明星脸一股脑儿地涌了出来。最后10分钟的‘主角’其实是刘德华。

因为这10分钟里的腕儿太多,大家才弄明白原来演员里还有周星驰。演的还是周作人,啊!真好……

在此我祝祖国“生日快乐”繁荣昌盛,国泰民安。

篇二:观看建国大业观后感

前一段时间,电视和报纸等媒体狂轰滥炸,说国庆献礼大片《建国大业》阵容有多么多么强大(云集了170多位华语影坛一线明星,明星众多令导演在后期制作中十分为难:“由于参演的明星太多了,有些人的戏份会被删除,可我们真是下不了手。”),拍的有多么多么精彩,有多么多么值得我们去看,总之一句话:这是一部非常值得期待的超“牛”大片。而本人作为一个忠实的电影迷,对此片拭目以待甚久,前天终于得偿所愿,观看了此片。

整体感觉还不错,视野宏大,再现了从1945年抗日战争结束后,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这一波澜壮阔的时期。经典台词也有很多,特采撷如下印象比较深的几句。

之一:影片开场后李连杰亮相后辞职的台词,让人心里痛快:“打日本人是荣耀,但现在中国人打中国人,这事我不干。”

之二:重庆见面时,老毛因老蒋和他两人均身穿中山装向记者的解释诙谐而又得体:“我们有很多的共同点,你不是刚刚帮我们找到了一个吗?”体现了老人家的机智和风度。

之三:重庆谈判过程中,毛向民主人士说:“没有这几十万条破枪,谁会和我们谈?”可谓一针见血。而老蒋则玩阴的:“对中国共产党又要哄又要打,打到他没人了,不就不用哄了吗”。

之四:冯玉祥深恶蒋介石独断专行,搞一言堂,弄得民不聊生,于是白天打着一灯笼去找蒋介石,说:“黑暗啊,不打灯笼,我找不着道了”。

之五:老毛:“什么是政治?政治就是把敌人的人搞得少少的,把自己的人搞得多多的!”高屋建瓴地诠释了政治的核心意思。

之六:蒋介石也想反腐败,可他忧心忡忡地对儿子蒋经国说:“腐败已经到了骨头里。反,是亡党;不反,是亡国。难啊”。这句话可谓经典中的经典,意味深远。

之七:蒋介石终于被打败了,逃往台湾时他沧桑地回首:“是国民党自己打败了自己”。

感觉这么多大腕当中最出彩的当属唐国强饰演的老毛,当然,作为一号人物,肯定要突出。其次,则是陈坤饰演的蒋经国,出场第一个镜头是透过雨幕玻璃窗向外望那些在蒋府门前求见老蒋的国党大小丑们。画面有一些些的暗,雨丝簌簌,树影婆娑投影在玻璃窗上,窗外雨水连绵。陈坤的表演极度出彩,那种特有的气质和眼神将这个民国时期的“太子爷”给演活了。另一幕他和父亲老蒋在南京的一场谈话,父子俩均是一身黑色中山装,缓步踱在修林环绕之中。而一群如雪白鸽绕着他们一圈一圈地飞翔!当共产党渡江战役的前夕,蒋介石被迫下台,他和蒋经国坐在石阶上谈心,这时候,父子俩淡淡地说了几句,他们的眼睛一直望着远方,整个环境安静沉没,有点压抑,处处透露出一个曾经位于权利最高峰的王者如今兵败下台的落寞气息。陈坤表现出了那厚重的责任感和为父为国之忧心之惆怅。再次是许晴饰演的**——宋夫人,雍容华贵,仪表天成。

演员的表演自然也有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比如张国立饰演的蒋介石,并没有把人物的精髓表现出来,总感觉有点像《我这一辈子中》的那个福海,像邻家大叔一样亲切,却没有表现出老蒋一贯的阴沉和独裁者的霸气。再比如刘劲饰演的周恩来,看上去有点神经质,像重庆谈判时振臂高呼:反对***,要民主政府!以及喝醉了酒搂住朱老总和任弼时的头脸贴脸。这和我们所熟知的周总理有不小的差距。吴刚饰演的闻一多就更加神经质了,胳膊造型摆的特难看,声嘶力竭的喊叫,最后竟被国民党光明正大的突突了,一段难忘的历史居然被篡改成了一场闹剧。还有范伟饰演的厨师长,左右睥睨,哪里把老毛放在眼里。

我觉得《建国大业》失败之处主要有四:一是定位于国庆献礼,而实际上目标却是票房,商业气息太浓重;二是虽说阵容强大,有170多位华语影坛一线明星,但这恰恰也正带来一个相当大的问题,星光闪耀,冲淡了主题,以致于出现了太多的牵强附会,而且观众都去数星星了,哪还能静下心来品鉴电影的真义;三是历史感太淡薄,本人是一个对历史相当感兴趣的人,而影片并未能真实而较全面的反映那一个时代,比起小时候看过的《开国大典》和《巍巍昆仑》两部电影史诗般的大气可以说相去甚远;四是情节烦琐而累赘。可以断言,《建国大业》因为它过于浓厚的商业气息而不可能成为一部经典。

《建国大业》最为人诟病的可能还在于演艺圈一如经济界,污秽肮脏得超出我们的想象,一群并不爱国甚至连国籍都改了的人成为所谓主流,他们居然还有脸来拍六十周年国庆的献礼片,正如网上流传的那样。

院组织我们学生观看了期待已久的祖国60周年庆典的献礼片《建国大业》,让我们有机会重温60年前华夏大地上历史性巨变的那一时刻,感受那激情燃烧的岁月。

影片叙述了1946到1949年之间的中国历史,开篇即是国共重庆和谈,继而爆发内战。所谓“得民心者得天下”,共产党的“几十万条破枪”,在人民的支持下,硬是在三年时间里打垮了全部美式装备的国民党。国民党的派系斗争、一党独裁、腐败透顶展现无余,而共产党则发动了广大人民群众,争取了民主派的支持和加盟,成功的在中国历史上翻开了崭新的一面。淮海战役结束后,毛泽东当即断言“长江以北从此再无大战”,国民党的王牌主力全部覆灭。最让我难忘的是,周恩来、任弼时、刘少奇、朱德等我们敬爱的元首在听到战役结束我军大获全胜的那一刻,这四个改变了中国历史和命运的军人,一起喝酒,喝醉了一起唱国际歌的那一番情景。而此时的毛泽东醉意朦胧,斜靠在墙上若有所思,共产党军队几十年革命生涯所经历的苦难,通过毛泽东的回想一幕幕的回映出来:五次反“围剿”,突破封锁线,艰难长征,翻雪山,过草地……无数烈士的生命,换来了这历史性的转折,此刻历经百战的铮铮硬汉们再也无法克制住自己的感情,唱着,哭着,笑着,跳着……慷慨激昂的“英特纳兄奈尔就一定会实现”的歌声让我感动的热泪盈眶。

以史为鉴,可以明得失,警醒后人。《建国大业》不仅是一部描绘民族解放历程的煌煌精品,是一部反映中国共产党从胜利走向胜利的鸿篇巨制,更是一部刻画国民党从执政到下台、从辉煌到失败全程的史诗大作。

总结国民党执政末期的过失:其一,不顾民心向背,悍然发动内战;其二,纵容四大家族巧取豪夺、党政腐败。治标尚且夭折,遑论治本。蒋经国在沪改革遇阻后,老蒋对他说:“国民党的腐败已经到骨子里了。反贪腐是件大事,难哪!反,要亡党;不反,亡国!”道出了当时国民党的严酷局面与深层矛盾。其三,镇压学生运动,迫害民主人士,阻塞外部监督途径;其四,党内派系林立,尔虞我诈,倾轧争夺。蒋、桂、晋等派系彼此猜忌,勾心斗角。影片中,李宗仁与孙科竞争“副总统”获胜,蒋介石大为意外,连与李握手时都尴尬不已。

如今我党正大力倡导建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汲取以上深刻教训,防微杜渐。要加强民主法制建设,从严治党,毫不手软地惩处腐败。在经济改革中,要“利为民所谋”,提高广大群众的生活水平,造福基层百姓。在新的征程上,党必将带领我们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迎来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篇三:观看建国大业观后感

院组织我们学生观看了期待已久的祖国60周年庆典的献礼片《建国大业》,让我们有机会重温60年前华夏大地上历史性巨变的那一时刻,感受那激情燃烧的岁月。

影片叙述了1946到1949年之间的中国历史,开篇即是国共重庆和谈,继而爆发内战。所谓“得民心者得天下”,共产党的“几十万条破枪”,在人民的支持下,硬是在三年时间里打垮了全部美式装备的国民党。国民党的派系斗争、一党独裁、腐败透顶展现无余,而共产党则发动了广大人民群众,争取了民主派的支持和加盟,成功的在中国历史上翻开了崭新的一面。淮海战役结束后,毛泽东当即断言“长江以北从此再无大战”,国民党的王牌主力全部覆灭。最让我难忘的是,周恩来、任弼时、刘少奇、朱德等我们敬爱的元首在听到战役结束我军大获全胜的那一刻,这四个改变了中国历史和命运的军人,一起喝酒,喝醉了一起唱国际歌的那一番情景。而此时的毛泽东醉意朦胧,斜靠在墙上若有所思,共产党军队几十年革命生涯所经历的苦难,通过毛泽东的回想一幕幕的回映出来:五次反“围剿”,突破封锁线,艰难长征,翻雪山,过草地……无数烈士的生命,换来了这历史性的转折,此刻历经百战的铮铮硬汉们再也无法克制住自己的感情,唱着,哭着,笑着,跳着……慷慨激昂的“英特纳兄奈尔就一定会实现”的歌声让我感动的热泪盈眶。

以史为鉴,可以明得失,警醒后人。《建国大业》不仅是一部描绘民族解放历程的煌煌精品,是一部反映中国共产党从胜利走向胜利的鸿篇巨制,更是一部刻画国民党从执政到下台、从辉煌到失败全程的史诗大作。

总结国民党执政末期的过失:其一,不顾民心向背,悍然发动内战;其二,纵容四大家族巧取豪夺、党政腐败。治标尚且夭折,遑论治本。蒋经国在沪改革遇阻后,老蒋对他说:“国民党的腐败已经到骨子里了。反贪腐是件大事,难哪!反,要亡党;不反,亡国!”道出了当时国民党的严酷局面与深层矛盾。其三,镇压学生运动,迫害民主人士,阻塞外部监督途径;其四,党内派系林立,尔虞我诈,倾轧争夺。蒋、桂、晋等派系彼此猜忌,勾心斗角。影片中,李宗仁与孙科竞争“副总统”获胜,蒋介石大为意外,连与李握手时都尴尬不已。

13.电影建国大业观后感 篇十三

——电影《建国大业》观后感

在祖国60华诞之时,中影推出了历史史诗巨片《建国大业》,这部影片以超浓缩的手法,叙述了六十多年前在中国大地上的那场波澜壮阔、翻天覆地的历史„„

影片从1945年抗日战胜利,毛主席去重庆谈判开始,那时的蒋介石正是踌躇满志,用着居高临下的不屑眼光看着从山沟沟里钻出来的共产党领袖毛主席的。也难怪,那时应该是蒋介石一生中最为辉煌的顶峰了吧,作为当时中国的领袖,抗战胜利,民族英雄,占尽了天时地利人和,手中又握着400万美式装备的精锐国军,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但是作为国共两党的最高领袖,两人之比,蒋介石无论是文采武略,还是人格魅力,和毛主席相比都差上相当大的一截。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竟折腰。这首传唱至今的诗词就是毛主席在重庆谈判期间写下的,词中英雄气魄尽现。然而,造化弄人,从那时算起也就四年的时间,蒋公就逃到台湾岛上苟延残喘了,在念叨着反攻大陆的梦话中了此余生了。但蒋公值得欣慰的是他有一个好儿子,是蒋公之子蒋经国先生领导着台湾人民过上了富足的生活的。

重庆和谈破裂,因为那时蒋公认为中共就不具备和国民党对等谈判的条件,大军在握,咄咄逼人,扬言要在六个月内消灭所有共军。在战争的初期,国军也曾威风八面的,先是包围中原军区六万余众于大别山区,下山东解放区首府临沂,在东北赶得林彪部到松花江边,继而扫荡中共核心所在地延安,此时的蒋公似乎看到了胜利的希望,宣称在三个月完成戡乱。

可往往是事与愿违的。接下来的一系列战事就令蒋公痛心疾首了,先是华野名将粟裕在苏中七战七捷,率华野虎狼之师于万军之中全歼国军第一王牌整编七十四师于孟良崮,立斩张灵甫于马下,两大阵营领袖都没想到,于是一个大喜过望,一个大悲痛哭。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似尖刀直插敌腹,东北战场四保临江,三下江南,围长春困沈阳,辽沈战役,淮海战役气势如虹,不到30小时破天津,兵临城下和平解放北平,胜利的捷报雪片般的飞往中央。

接着,最让人难忘的镜头出现了:影片中淮海战役结束后,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朱德等革命元首,听到战役结束我军大获全胜的消息,毛主席说,长江以北,再无大战。于是,四个改变了中国命运的男人,一起喝酒,喝醉了一起唱歌的那一番情景,让人十分的感动。那一刻,他们几十年经历的苦难,一幕幕的回想,把心中的感情迸发。茫茫雪山,漫漫草地,无数人的生命,换来了这革命转折的这一刻。让他们再也克制不住自己的感情,唱起来,喝起来,哭起来,笑起来,跳起来„„我的眼睛也在这一刻湿润了,多么艰难的历程啊。

接下来就是渡江南下,进军大西北,席卷大西南,红旗漫卷西风,长樱缚苍龙了。《建国大业》不实为一部感人肺腑的经典大片。那些感人的场景一直在脑海里回荡。影片中,给毛主席做饭的炊事班战士,在敌机轰炸中,已经逃出来了,但为了保护做给主席的早餐,又跑回去救那锅菜,结果牺牲了!当他的战友拿着仅剩下的饭盒,对毛主席讲述的时候,我们感动了;在阅兵式上,当塔山团战士代表所有活着的战士和死去的烈士,向毛主席敬礼汇报的时候,很多观众落泪了„„;影片中很多感人至深的场面,让人难以忘怀!

影片再现了伟大领袖毛泽东的风采和魅力。1947年3月18日,毛泽东、周恩来依依不舍地撤离居住了10年的延安。临行前,毛泽东坚定而自信地说:“存人失地,人地皆存;存地失人,人地皆失。我们要以一个延安换取全中国。”多么伟大的胸怀和气魄!这不正是我党科学发展观的以人为本吗?在阅兵的瞬间,他回想起了红军长征中爬雪山过草地的艰难岁月。在中国红军最危急时候,毛泽东领导了历史上不曾有过的二万五千里长征,实现了战略大转移,挽救了党,挽救了军队,长征为人类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影片中有许多爱国将领和民主人士,为了祖国崛起,置个人安危不顾,和国民党反动派进行不屈不挠的斗争。冯玉祥将军扛起一把冲锋枪冲到流氓队伍里鸣枪示警,说:“无论你是谁的人,有本事就光明正大地来,不要这么下作!”一身正气让人肃然起敬。还有闻一多、宋庆龄、张澜、李济深等等。

共产党得天下,一是得民心,二是得人才。从《建国大业》一片来看,“得民心者得天下”的主基调始终灌注整部影片,当时的不少人才都倒向了共产党阵营,这也是政治协商制度诞生的首要前提和重要保证。相比之下,另一阵营的国民党,派系纷争内耗,一党独揽,自挖墙脚,众亲叛离,诸如蒋经国、白崇禧等经世之才的一度无奈落寂,恰恰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看见闻一多的慷慨激昂和理想主义,看见民主党派的天真和理想主义,看见毛和周的谦恭下士和理想主义,看见毛泽东说:“现在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在完全新的基础上召开的,它具有代表全国人民的性质,它获得全国人民的信任和拥护。因此,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宣布自己执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至此,你看见了这个国家的基础,看见了它的合法性来源,看见了它从血污中携带理想的诞生过程,看见这个婴儿的天真笑容,《建国大业》完成了它的使命,不能更好。记忆和遗忘的搏斗,不能停止。

三四十年代的中国,民族危机,内外战争不断,人民出于水深火热之中,在这个曾经一度辉煌耀眼的东方,燃起的是熊熊的战火,滚滚的狼烟。看着电影,想着历史,心中无限感慨。遐想当年历史的种种,心中激起了年轻人澎湃的涟漪,心在起伏,随着60国庆,我百感交集,伴着新中国成立的礼炮,回想起60年前,中国说民主政治协商,60年后,中国说和谐社会科学发展观,这是60年抒写的新中国。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电影《建国大业》在毛主席的庄严宣告中结束了,那一幕令人激动的场景,在我脑海里久久回荡。

14.《建国大业》观后感 篇十四

昨天看完《建国大业》后,让我对1945--1949年这5年中中国翻天覆地的变化及我党第一代领导人的英雄事迹有了更加详细和深刻的了解。这部史实大片让我为之感慨,为之动容。

影片以重庆谈判到建国前夕为背景,正面再现共和国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从诞生到确立这一重大历史事件。其中,影片依次展现了重庆谈判,双十协定,定都北平,政治协商及以黑白史诗片段为表现形式的辽沈战役、淮海战役、渡江战役,开国大典等具有重大历史的事件。影片中依次展现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彭德怀等老一辈革命家,宋庆龄、张澜、李济深、沈钧儒、何香凝等民主爱国人士纷纷登场。仿佛把我们带到那个艰难而又催人振奋的岁月中,去追忆那段历史,缅怀远去的革命先辈。

我感觉本片确实很“人性”,因为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张澜等是很平平常常的人,他们也会意气用事、会醉酒当歌,他们的思想和行为就像今天的我们一样。“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在毛主席的庄严宣告中结束了,那一幕幕令人振奋的场景,在脑海里久久回荡,挥之不去。

最让人难忘的镜头是,影片中淮海战役结束后,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朱德等革命元首,听到战役结束我军大获全胜的消息,毛主席说,长江以北,再无大战。于是,四个改变了中国历史的男人,四个改变了中国命运的男人,一起喝酒,喝醉了一起唱歌的那一番情景,让人十分的感动。那一刻,他们几十年经历的苦难,一幕幕的回想,把心中的感情迸发。五次围剿,突破封锁线,茫茫大雪山,漫漫草地,无数人的生命,换来了这革命转折的这一刻。让他们再也克制不住自己的感情,唱起来,喝起来,哭起来,笑起来,跳起来„„观众的眼睛似乎也在这一刻湿润了,多么艰难的历程啊!

另外影片中出现的两次落泪也让我感慨万千。第一次出现在开国大典的阅兵式上,刘烨饰演的塔山英雄团的老兵在部队准备接受检阅的时候,突然冲到了主席面前,啪地一个军礼,激动地吼着:“我代表活着的和死去的战友向毛委员敬礼。”黝黑的脸庞上迸出了激动的泪水;第二次出现在蒋家王朝覆灭的前夕,陈坤饰演的蒋经国怀着一腔热情到上海清除腐败,整顿金融秩序,最终被迫屈服。他悲愤地对着蒋介石喊出:“父亲,党、国都已经在危难的边缘了!”两行泪水滑下脸庞。老兵的泪,提醒我们不要忘记那些为新中国的建立献出鲜血与生命的先驱,提醒我们面对注视我们的先烈,继续为我们毕生追求的事业而努力。蒋经国的泪警示我们全党必须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不断推进党的建设,确保党在世界形势持续变化中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在应对国内外各种风险和考验中始终成为全国人民的主心骨。

这部影片让我们懂得一个道理:革命需要人民的支持。在电影中,国民党不管人民死活,国统区物价飞涨,人民生活难以继续。而杜月笙等大资本家却囤积物资,哄抬物价企图发国难财。在这样一个地方还谈什么革命?反观共产党,却和人民相处融洽。电影中解放军占领上海,没有一个人去住到民宅中,累了就睡大街。这样的军队怎么会不得人心?革命怎么会不胜利?

上一篇:浅谈项目教学法在餐饮实训中的运用下一篇:大学生模范检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