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医院治未病中心参观讲解词

2024-09-26

中医医院治未病中心参观讲解词(精选6篇)

1.中医医院治未病中心参观讲解词 篇一

铁岭市中医医院

中医预防保健科管理制度

为了加强对医院医务人员、患者及社区群众医疗卫生知识宣传和普及 , 促进中医预防保健工作有效的进行,特制订本制度。

一、对中医预防保健工作有明确的计划 , 定期给予专项经费预算并纳入医院的工作计划。

二、医院领导分管医院中医预防保健。设立体质辨识门诊、健康调养咨询门诊、传统疗法门诊,配备专职中医预防保健工作人员 , 具体负责全院的中医预防保健业务计划、组织管理、技术指导和方案实施,并对本院的预防保健工作建立明确的工作职责和工作内容。

三、在本院所开展的预防保健内容、方法、形式等 , 要与医院的总体发展目标相适应 ,对业务指导和业务培训(包括预防保健的文字图象资料、各种标牌、标志的悬挂、张贴)要有统一领导和管理。

在门诊或病房各种候诊区域醒目位置可提供闭路电视、预防保健专栏 ,传播各种常见病和季节性传染病的预防、急救、健康行为及生活方式教育等知识。

四、定期对医护人员进行系统学习预防保健及相关学科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的培训 , 使其掌握必要的传播手段和沟通技巧。

五、积极组织本院医务人员参与市(区)的社会性预防保健活动 : 有专人负责所属社区中医预防保健工作 , 严格按照《社区健康服务工作方案》中有关中医预防保健的规定 , 完成各项中医预防保健任务;制定出详细具体结合法定宣传日的活动计划 , 对特殊人群教育要

铁岭市中医医院

有针对性、有内容 , 通过各种宣传媒介满足社区居民的健康需求。

六、医院行政职能部门应对医护人员为病人实施的预防保健计划(包括内容、方式、效果)有定期的评估和反馈 , 并对反馈情况有落实、有记录。

七、积极开展有关中医预防保健方面的调研工作、理论研究、课题设计等 , 指导各部门、科室的预防保健效果评价 , 及时总结经验并交流推广。

铁岭市中医医院

首诊负责制度

一.首诊负责是指第一位接诊医师(首诊医师)对所接诊病人的咨询、检查、诊断、治疗、转科和转院等工作负责到底。

二.首诊医师除按要求进行病史、身体检查、化验的详细记录外,对诊断已明确的病员应积极治疗或收住院治疗;对诊断尚未明确的病员应边对症治疗,边及时请上级医师会诊或邀请有关科室医师会诊,诊断明确后即转有关科治疗。

三.诊断明确须住院治疗的急、危、重病员,必须及时收入院,如因本院条件所限,确需转院者,按转院制度执行。

四.如遇危重病员需抢救时,首诊医师首先抢救并及时通知上级医师、科主任(急诊科主任)主持抢救工作,不得以任何理由拖延和拒绝抢救。

五.对已接诊的病员,需要会诊及转诊的,首诊医师应写好病历、检查后再转到有关科室会诊及治疗。

铁岭市中医医院

健康档案管理制度

一、健康档案包括家庭健康档案、个人健康档案。家庭健康档案每户一份,个人健康档案每人一份,以家庭为单位成册。

二、以辖区内重点人群(老年、妇女、儿童)、弱势人群(孤寡、残疾、低保)、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病人建立健康档案。

三、健康档案由全科医师负责填写,项目齐全、字迹清楚、表达准确,不得随意涂改。

四、健康档案不外借,严守档案资料保密制度。

五、健康档案应定期随访,进行动态管理。

六、健康档案应及时收集、及时记录、统一编写、归档保管。个人健康档案分散存放的应在家庭健康档案中标明其存放地。

七、健康档案管理应责任到人、制度到位、硬件落实、管理达标,逐步纳入计算机系统管理。

铁岭市中医医院

体检科管理制度

一、认真做好各类人员的健康体检工作,并于10日内及时将检查结果告知受检人或受检单位及家属。

二、按照客户的要求和有关规定内容,确定检查项目。

三、检查中发现疑似严重疾病,应及时与客户、单位取得联系。

四、健康体检应认真填写“健康档案”及各类医技申请单。

五、各种检查记录及检查结果,应及时收集、汇总,不得随意外泄。注意保护客户隐私。

六、检查过程发现法定传染病应及时填写“疫情卡”,上报有关部门。

七、保持体检场所整洁,卫生,物品放置有序。

八、严防差错事故,随时协调相关科室工作。

九、廉洁体检,不得营私舞弊,弄虚作假。

十、认真做好体检的组织、咨询及解释工作。

铁岭市中医医院

传统疗法中心工作制度

一、严格遵守医院各项规章制度,按时开诊,坚守岗位,执行医院休、请假、奖金发放等制度。

二、科室作息时间:上午:8:00~11:30;下午:13:00~16:30;夜间:17:00~20:00,必须工作期间不准擅自离岗、吸烟、打闹、喧哗。(8:00必须在岗位上,导诊人员提前十分钟到岗)

三、对伤残病人,行动困难或卧床患者,应坚持床边会诊及治疗,关心患者,帮助他们恢复健康。

四、坚持例会制度,贯彻医院工作方针;科室有工作计划和总结。医院例会传达时间为周三下午16:15(特殊情况则临时通知),没有紧急或特殊情况,不得缺席。

五、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拒收红包,不开大处方,不欺瞒病人。

六、加强科室各室间的协作。同志间的团结,以大局为重,不搞小团体。

七、坚持专业学习制度,制定学习计划,组织疑难病例讨论及各种形式的业务交流,及时修订各种操作规范,以患者为本,不断提高科室人员业务水平。

八、加强安全意识,消除火、电隐患,各治疗室明确责任人,出现意外事故,按医院奖惩条例追究当事人和责任人的责任。

九、科室功能分区明确,不得在办公场所聚众闲谈、吃东西,做与工作无关的事情。

铁岭市中医医院

十、迟到早退,擅自离岗,在科室场所吸烟,被患者投诉,一经查实,第一次扣罚当月奖金30%,第二次扣罚当月奖金50%,第三次调离工作岗位。

针灸治疗室管理制度

一、遵守科室管理制度,按时开诊,开诊之前做好各种准备工作。

二、工作人员要维持就诊秩序,任何人不得在针灸室喧哗,确保治疗环境的安静。

三、严格遵守消毒隔离制度。

四、做好患者告知和保护患者隐私工作。

五、患者一般物品应存放在储物柜,但不得存放贵重物品。

六、定期检查、维护各种设备,确保设备正常运行。及时关闭各种电源,做好防火工作,消除各种安全隐患。

七、针灸治疗室应保持适宜温度,并保持干净整洁。

铁岭市中医医院

理疗室管理制度

一、遵守科室管理制度,按时开诊,开诊之前做好各种准备工作。

二、工作人员要维持就诊秩序,任何人不得在理疗室喧哗,确保治疗环境的安静。

三、严格遵守消毒隔离制度,理疗室保持适宜温度,并保持干净整洁。

四、做好患者告知和保护患者隐私工作。

五、患者一般物品应存放在储物柜,但不得存放贵重物品。

六、定期检查、维护各种设备,确保设备正常运行。及时关闭各种电源,做好防火工作,消除各种安全隐患。

铁岭市中医医院

健康教育制度

1、对患者及家属要进行本专科常见病、多发病的防治知识。

2、对入院病人做好入院教育,包括医院的规章制度、病室环境、主管医生及责任护士等。

3、进行相关疾病知识、检查、治疗、用药、饮食知识和介绍指导。

4、做好各种治疗前准备及治疗后注意事项指导。

5、作好出院病人健康指导。(1)出院带药的用法、注意事项。(2)病情观察、复查时间。(3)有关饮食的注意事项。

(4)按时休息,保持良好的心态、做好功能锻炼等。

6、健康教育可采取以下各种形式:候诊时间进行集体讲解、电视宣教;利用板报、宣传栏、图画等形式进行宣教,做到标题醒目、内容通俗易懂;个别指导:结合病情、文化程度、理解能力做具体讲解。

铁岭市中医医院

2.中医学“治未病”观论文 篇二

中医学“治未病”观论文【1】

【摘要】 中医学蕴藏着丰富而系统的治“未病”理论及智慧,不仅具有现代医学的内涵,更极具其特色。

中医学治“未病”理论包括未病先防和既病防变的先进观念,如何充分利用好中医学治“未病”的思想观念,对其更进一步整合研究和推广运用,是摆在中医工作者面前的课题,如果运用推广好此理论,将为促进人类健康做出更大贡献。

【关键词】 中医学;治未病;未病先防;既病防变

“不治已病治未病”这句出自《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原文曰“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

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

再由《难经》里说:“所谓治未病者,见肝之病,则知肝当传之于脾,故先实脾气,无令得肝之邪,故曰治未病焉。”未病是指无病状态,病而未发,病而未传多层涵义。

关于“未病”其内涵及外延十分丰富,是一个广义的概念,下面就分未病先防和既病防变以及调节健康状态三个方面进行论述。

1 未病先防

1.1 健脾 治未病首先是未病先防,其具体措施是健脾。

脾主四肢,统五脏,即脾胃为后天之本,又为诸病之源,也是水谷之海,气血生化之源,人体脏腑组织功能活动均信赖脾胃,脾健则四脏皆健,脾衰则四脏亦衰。

也就是说脾统四脏,脾有病,必涉及四脏有病,亦必须养脾,故脾气充,四脏均旺盛,脾气绝,四脏必病,凡治四脏之疾者,必养脾胃。

总结脾与四脏其关系,突出了治脾胃的主要意义,换言之,脾是健康之本。

1.2 脾胃为水谷之海,气血化化之源。

脾性至阴,五行属土,系水谷之海,化生气血,而人的生活动力以脾胃化生的气血为物质基础。

脾运化水谷,胃纳之水谷,吸收精微上输于肺而化为营卫之气,《素问・痹论》曰:“营者水谷之精气也;和调于五脏,洒陈于六腑,乃能入于脉也,故循脉上下,贯五藏,络六腑也。

卫者,水谷之悍气也,其气疾滑利,不能入于脉也,故循皮肤之中,分肉之间,熏于盲膜,散于胸腹。”而宗气的生成亦离不开脾胃,《灵枢・邪客》云:“五谷入于胃,其糟粕、津液、宗气分为三隧,故宗气损于胸中,出于喉咙,以贯心脉,而行呼吸焉。”脾胃资生之气,而血液由营气和津液合和而成,由脾上输于心肺灌注脉中,化赤而充养,而营气和津液均源于水谷精微,故脾胃是血液生化之源,正如五介宾所说:“血者,水谷之精气也,源源而来,而实生于脾。”

2 既病防变

2.1 脾弱则易发病 有终必有始,有始必有终。

空间中寓时间,时间中亦寓有空间,时间与空间是辩证统一的。

与时空相比中医学更重视时间,亦即动态性,过程性,此乃“上守神”之意。

时间是通过气化来实现的,气化的形式,即升降出入表现为空间概念。

“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

亚疾病能否发生转归,正气的强弱是关键,决定正气不足产生疾病的重要条件,而正气也源于脾之生化的水谷精微,亦即李东垣所论的胃气元气。

胃气和元气的盛衰,又与脾之功能强弱有内在联系,脾旺则正气充盛,脾弱则正气不足,因此,“内伤脾胃,百病由生”。

从空间上看,亚疾病具体发生于哪个脏腑,也与脏腑本身的正气强弱有关。

脾胃为后天之本,充养全身,脏腑局部正气亏,亦与脾藏有着密切的联系,疾病发生以后,从时间上讲,其发展变化也是以正气强弱为依据的,正气强,则亚疾病向着健康方向发展,正气弱,则为功能性的疾病向着器质性疾病方向发展。

因此,脾的功能失常是诸多疾病发生发展的根源和始终。

2.2 阴阳平衡自和 阴阳平衡自和是治未病中的一个法宝,是指阴阳双方自动维持和自动恢复其协调平衡状态的动力和趋势。

对于生命体来说,阴阳自和是生命体内的阴阳二气在生理状态下的自我协调,在病理状态下的自我恢复平衡的功能。

阴阳自和的概念,在古代哲学著作中,最早见于东汉王充的《论衡》,在中医学著作中最早见于东汉张机《伤寒杂病论》。

“阴阳自和”的思想由来已久,这种哲学思想渗透到中医学中,用以类比人体内的阴阳双方认为人体阴阳之气的运行也致协调有序,方能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

3 “治未病”的特色和优势

3.1 “治未病”即是调节亚健康状态 亚健康状态是一种介于健康和疾病之间的非健康非疾病的状态,是由健康自疾病转化过程中的一个过渡期,在这期间没有明显的疾病,但出现精神活动和适应能力的下降,如果这个状态不能及时纠正,则容易引起各类疾病。

中医学认为,亚健康状态属于“未病”范畴。

中医治未病方式各种各样,常用针灸、穴位敷贴、食疗、保健,选择于不同的人用不同的方法,因人而易,因疾而易,选择应用。

3.2 调理情志即维持心理健康 中医学在问诊中,医生通过患者自诉,再与医生交谈,对患者提出问题的解答,对患者交待医嘱时要患者对饮食、起居、环境,保持适应为变。

为患者解决疾病的疑问,消除患者的心理负担。

中医学主张对患者“告之以其败,语之以其善,导之以其所便,开之以其所苦”。

《素问・宝命全形论》指出“先必治神”的重要性。

医心为先,治神为本。

此外,中医学还有一个重要的观点,“五志”,常用来指导调节情志。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谓:“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悲、忧、恐。”即根据《黄帝内经》“悲胜怒,喜胜悲,恐胜喜,思胜恐,怒胜思”创造性地运用以情胜情的心理制约和调理方法。

4 结语

综上所述,中医学“治未病”的理论与现代医学的健康观有许多共同之处,所以说现代医学健康是从生理、心理、社会3个层面上构成的学术观点。

与中医学关于人体生命运用规则和“治未病”的内容,包括未病先防和既病防变以及调节亚健康十分相似。

这就是为中医学与现代医学健康理念的结合奠定了理论基础。

中医学的“治未病”的理论还是以人为本的价值观的具体体现,所以“治未病”、调情志、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牢固构成了中医学独特而优越的理论体系。

如何充分运用好中医学这富贵的特色资源,这是我们每一位中医工作者的使命,更对其进一步全方位研究推广将为人类做出更大贡献。

中医学藏象学说对城市思考【2】

摘要:面对着城市建设中城市功能和城市空间结构与形态出现的问题及其对问题的特质分析,本文借鉴了中医学藏象学说的思维方式及其理论模型,通过学科交叉的方法,搭建了中医学与城市设计两个学科之间的桥梁,将中医学的整体观、系统论以及藏象学说“藏象”内涵模型引入到对城市思考中,分析得到了城市功能与城市空间结构和形态之间互为表里关系,并且两者是不可分割的一个完整的系统。

同时,为城市管理者或者城市设计师也提供了一个认识城市和解决问题的新视角,进而促进城市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中医学;藏象学说;城市功能;城市空间结构与形态

一、提出问题与分析

据报告显示的中国内地城市化率首次突破50%,达到了51.3%。

这意味着中国城市化水平进入关键且快速发展阶段,不可置否,城市建设也取得了相当大的成就,然而在这样迅速发展过程中,城市中也频频出现了很多问题。

像是以“功能分区”为主旨的城市规划和管理造成了城市功能之间的割裂,各功能分区之间界限明显,功能单一,造成城市内的职住不平衡,人口分布不均;还有,就是最近几年在全国范围内兴起的新城建设运动,新城在设计建设的过程中,不考虑老城与新城之间的关系,致使功能配置重复,造成新旧两城恶性竞争的局面;此外,城市建设者盲目的求大、求新、求气派,根本不去考虑城市承载力及其城市的负荷能力,最终造成城市广场无人,城市的基础设施闲置等不良的状况。

城市中出现这种问题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源于管理者或者城市设计师对于城市思考出现了问题,他们没有把城市当作一个整体和系统来看待,解决城市问题的方式依然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西医式治标不治本的思想,因而,为了避免再出现这样的城市问题,本文引入了中医藏象学的思维方法,试图将整体观,系统论以及“藏象”的思维方法运用到城市设计之中,以引发更多人思考。

二、中医学藏象学说认知

(一)中医学

中医学是在中国产生,是以中医药理论与实践经验为主体,经历过数千年发展而形成的一门独特理论体系和丰富养生方法、诊疗手段的传统医学。

中医理论最基本的特色是中医的“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的思维方法。

[1]中医学包括三大基本基础理论分别是:藏象学说,经络学说,精气血津液学说。

3.中医医院治未病中心参观讲解词 篇三

2012年度我院积极开展中医治未病工作,以“未病先防、小病先治”为重点,深入推进中医药“治未病”,构建具有中医养生特色的预防保健服务体系,满足了辖区居民对中医“治未病”的要求,提高了中医药诊疗服务能力。现将2012年中医治未病工作总结如下:

一、强化服务平台 打造传统文化平台。

在针灸理疗科现有设备基础上,进一步采购并更新中医治未病设备。投资兴建了杏林苑,建筑风格、室内陈设、走廊设计都体现出浓郁的中医特色,我院社区治未病分站全年建立健全电子档案9860人,为辖区65岁以上和慢病患者提供义务全面的健康查体及健康管理,先后多次到社区开展免费义诊,健康查体活动,优惠查体5515人,并全部在社区建立健康档案,并发放治未病宣传材料5000余份,购置了中医体质辨识软件,通过体质辨识,对于偏颇体质群众给于饮食、运动、起居调养方案,自11月底共为100余名偏颇体质提供了科学的健康调养方案。同时,在中医传统思想指导下整合为集健康体检、传统疗法保健治疗、健康咨询为一体的综合性健康保健中心(由体检中心、传统疗法中心、健康咨询门诊三部分组成),确保了我院中医预防保健工作有效、稳步的开展。

二、扩大诊疗范围。

在原有已开展项目,包括针刺、艾灸、推拿、刮痧、拔罐、神灯热疗、中药敷贴等基础上新增了盒灸、冬病夏治、三伏贴、三九贴、膏方调养、刮痧减肥等项目。

三、增加服务人次。截止11月底,全院中医药服务人次15000余人次,中医康复理疗人次8000余人次。以中药敷贴“冬病夏治”为例,服务人次为450人次,较去年有一定提高,四、扩大宣传影响。

利用健康教育宣传栏、讲座、社区摆点等机会宣传中医治未病的理念及体质辨识的意义,发放宣传资料,使辖区居民对中医治未病有更进一步的了解。

不足和下一步的计划

一、存在的不足。

从事中医康复的临床医师有限,人员配备不足。病种较单一,对多种治未病项目的开展不利。

宣传不到位,社区居民依从性较高,群众知晓及认可不足。

二、下一步的工作计划。

结合医院实际情况,进一步扩大中医治未病工作,具体措施有:

(一)规划建设康复中心,可以提供全套康复功能锻炼及恢复。

(二)计划引进2-3名中医师,从事中医康复诊疗。同时,合理安排业务培训,努力提高现有业务水平,为开展中医治未病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加大宣传力度,开展多病种的中医治未病理疗康复服务,提高新进设备的使用率。

4.中医医院治未病中心参观讲解词 篇四

一、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国家中医“治未病”重点专科培育项目(以下简称“专科”)建设管理,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规范服务行为,提升服务质量,提高服务效果,增强专科可持续发展能力,制定本要求。

第二条 本要求旨在指导专科开展建设与管理工作,并作为专科“十二五”中期评估和终末评审验收的依据。

第三条 专科建设应符合《中医医院“治未病”科建设与管理指南(修订版)》的要求,并结合本要求进行建设和改进。

二、基本条件

第四条 专科科室名称符合《中医医院“治未病”科建设与管理指南(修订版)》的有关规定。

第五条 按照《中医医院“治未病”科建设与管理指南(修订版)》有关要求,进行专科的基本条件建设。

第六条 按照《中医医院中医药文化建设指南》(国中医药发〔2009〕23号)、《中医医院临床科室环境形象建设范例》和《中医医院“治未病”科建设与管理指南(修订版)》的有关要求,结合本专科特点开展中医药文化建设。

三、人才队伍

第七条 专科专职医护人员≥8人,中医类医护人员比例≥70%;具有副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中医执业医师占科室医师比例≥30%;具有中医专业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人员占科室医师比例≥30%。

第八条 专科负责人应具备从事中医专业10年以上工作经历,同时具有副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具备指导健康状态管理和“治未病”服务人群干预方案的制定、实施和效果总结的能力。

第九条 学术带头人应从事中医工作20年以上,同时具有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在“治未病”专业领域有一定学术地位,具备组织研究确定本科室学术发展方向和科研创新工作的能力。

第十条 学术继承人应从事中医工作8年以上,同时具有中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5年以上,具备全面继承本专科学术带头人的学术思想和“治未病”服务理论和技术方法的能力。

第十一条 技术骨干应从事中医工作5年以上,同时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熟练掌握应用中医健康状态辨识、中医健康咨询指导和中医特色技术干预服务。

四、服务水平和能力

第十二条 开展中医健康管理全程服务,为服务对象提供高水平、个性化、快捷方便的体检服务,制订包括个性化养生食谱、起居调养、情志调节、保健功法、经穴按摩方法等在内的健康调养方案,提供针灸、推拿、膏方、拔罐、穴位敷贴、药浴等个性化健康干预措施。

第十三条 积极应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订的常见病多发病高危人群和偏颇体质人群中医预防保健服务技术指南,组织制订符合本地实际情况的常见病多发病高危人群和偏颇体质人群中医预防保健服务技术指南,并根据医院实际情况在应用过程中不断优化完善。

第十四条 对“治未病”服务人群进行随访追踪,并对常见病多发病高危人群和偏颇体质人群中医预防保健服务技术指南的应用进行效果总结分析,按时完成总结分析报告。

第十五条 根据《中医医疗技术手册(2013普及版)》(国中医药医政医管便函〔2013〕81号)的技术目录,积极应用中医药特色干预技术和方法。专科特色“治未病”服务技术项目≥8种。

第十六条 上级医师能够正确指导下级医师开展中医“治未病”服务,不断提高中医“治未病”服务质量和水平。

第十七条 护理人员应熟悉健康管理和中医预防保健基本知识,掌握并实施中医预防保健服务技术指南和健康调养方案中的中医护理技术。

第十八条 开展中医预防保健服务信息化建设,为群众提供体质辨识自测系统,建立体质分析数据库及体检资料数据库,实行中医预防保健服务信息化管理。

第十九条 利用医院网站设立中医药养生保健专栏、健康讲座、编制实用性中医科普养生资料等形式,积极面向公众开展健康教育指导,传播中医养生保健的理念,宣传中医药养生保健知识。

第二十条 专科服务量高于本区域中医类三级医院同专科平均水平,并逐年提高。

第二十一条 专科建设周期内为辖区内其他中医预防保健服务提供机构提供技术指导和示范,并取得一定成效,带动区域整体中医预防保健服务水平的提升。

五、科研教学

第二十二条 专科建设周期内围绕提高“治未病”服务效果开展干预研究,承担或参与的省部级以上科研课题≥2项,积极推动成果转化,研发相关服务产品≥1项。

第二十三条 专科建设周期内每年度应有以中医“治未病”为主题的学术论文在国内核心期刊或国际刊物上发表,或出版专著。

第二十四条 承担相关教学及培训工作;继续教育达到规定的要求;每年举办省级以上以中医“治未病”为主要内容的中医药继续教育项目专题培训班。

第二十五条 专科建设周期内每年派出和接收一定数量的进修或培训人员,进修培训内容应与“治未病”服务相关。

六、组织管理

第二十六条 医院制定以提高中医预防保健服务效果、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为总体目标的专科建设年度工作计划和具体措施。

第二十七条 医院制定专科人才队伍建设规划和计划,有重点专科学术带头人、学术继承人选拔与激励机制,并认真组织实施。

第二十八条 完成重点专科协作组的各项工作任务,充分利用专科视频网络平台开展各项工作。

5.中医医院治未病中心参观讲解词 篇五

社区治未病管理项目实施方案

中健组委[2013]003号

中医“治未病”是祖国医学的瑰宝,体现了预防医学理念,更符合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近几年来在我国社区医疗机构逐步推进。但在推进过程中,尚存在诸多问题,主要是健康管理的运行机制还比较薄弱,居民对参与中医“治未病”管理的优势以及防病治病的道理认知度不高,积极性不强,这对中医药参与社区卫生服务,特别是参与公共卫生服务均有一定影响。为配合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及社区医疗机构深入开展“治未病”工作,探索构建中医特色预防保健服务体系,决定在全国实施社区治未病管理项目。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人为本,以健康为中心,以中医体质辨识纳入公共卫生项目为契机,以设立中国行—中医健康管理治未病指导机构为抓手,积极支持开展中医评估、中医辨识及中医治疗、预防、保健、养生、康复、健康教育等工作,努力满足人民群众对中医药服务的需求。

二、组织主体与实施载体

(一)组织主体

中国行—中医健康管理工程组委会。

(二)实施载体

以中国行—中医健康管理工程组委会确定的社区治未病管理服务机构为实施载体。

(三)服务体系

分为三个层级:中国行—中医健康管理工程社区治未病指导基地、指导中心、指导站。

三、主要任务

(一)开展业务培训。组织有关专家对设立的中医健康管理工程社区治未病指导机构的医务人员进行“治未病”相关理论和技能培训,使其熟悉工作流程,掌握体质辨识的基本方法。

(二)加强健康教育力度,普及中医养生保健知识。在社区居民健康教育活动中,增加中医预防保健、养生调摄等内容,普及中医药预防保健知识与技术方法。

(三)应用“治未病”理念,开展中医药预防疾病工作。如:哮喘的冬病夏治、高血压病穴位敷贴防治等,并在社区居民中宣传普及,使社区内的不同人群都能够享受到中医特色的预防保健服务。

(四)建立社区居民中医特色健康状态信息库。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均开展体质辨识服务项目,针对不同人群的体质状况做出健康评估,并提供个性化的健康指导方案,同时加强信息化建设,建立社区居民的“健康状态信息库”,形成“治未病”信息服务网络。

四、申报社区治未病指导机构程序

1、凡经有关部门批准设立的医疗机构均可向本组委会提出申请,填写《中国行—中医健康管理社区治未病管理项目申报表》(附件一),填报后以电子邮箱的形式发往工程社区治未病管理专委会办公室。

2、经专委会组织专家考核、评估,符合条件的确定为社区治未病指导基础、指导中心、指导站。

3、申报过程及成功后不收取任何服务费用。

五、中国行—中医健康管理工程组委会支持力度

包括品牌、规范、技术、设备、服务、项目应用管理、项目推广管理等(附件二)。

六、组织管理

(一)中国行—中医健康管理工程组委会负总责

成立中国行—中医健康管理工程社区治未病管理工作领导小组,设立工作专家咨询组,并聘请有关专家为社区治未病管理工作顾问。

(二)各社区治未病管理机构各负其责

1、社区治未病管理基地。负责本省/市社区治未病管理中心,各社区治未病管理中心负责本辖区社区治未病管理站。

(三)加强交流协作

以社区治未病管理机构为主体,建立社区治未病管理项目实施协作组。该协作组在中国行—中医健康管理工程社区治未病管理工作领导小组的指导下,对实施项目和开展情况及时总结交流,相互学习借鉴;按照实施项目和开展试点的主要目标与任务,围绕规范服务内容与服务流程、协同提供服务、研究开发服务技术与产品、培养服务人才、传播健康文化、提出政策建议等,开展合作,共同提高。

(四)加强督促检查

中国行—中医健康管理工程社区治未病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建立项目实施工作的评估机制,组织项目工作顾问和专家咨询组成员对项目实施情况进行评估指导,对工作成效突出的单位和地区予以表彰,对工作长期无进展的提出改进要求直至取消资格、摘牌。

(五)开展效果评估

中国行—中医健康管理工程社区治未病管理工作领导小组组织项目

工作顾问和专家咨询组成员等,开展项目预防保健服务效果评估的研究,建立完善评价指标体系,并依托项目的实施开展评估工作。

附件:

1、《中国行—中医健康管理社区治未病管理项目申报表》

2、中国行—中医健康管理工程组委会支持力度

中国行—中医健康管理工程组委会

6.中医医院治未病中心参观讲解词 篇六

高血压病高危人群中医治未病服务方案

1、服务计划

1.该项目由治未病中心进行具体实施。

2.对辖区内35岁及以上原发性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进行筛选后进行中医健康管理,并制定个性化中医治疗方案。

3.对确诊的原发性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建立“管理档案”,进行1次较全面的健康体检和每月1次随访。

4.根据项目要求完成高血压、糖尿病高危人群的中医健康指导、干预等服务工作,年终做好工作总结。

2、服务内容

对高血压、糖尿病等高危人群进行筛查和提供中医健康指导、干预措施,定期进行随访,每次随访要询问中医健康指导和干预后情况,进行体格检查及用药、饮食、运动、心理等健康指导。1.高血压患者筛查:

1.1发现途径:开展35岁及以上居民首诊测血压;居民诊疗过程测量血压;健康体检及高危人群筛查中测量血压;通过宣传教育让患者主动与中心联系;居民健康档案建立过程中询问等。

1.2筛查:对第一次发现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的居民在去除可能引起血压升高的因素后预约其复查,非同日3次血压高于正常,可初步诊断为高血压。如有必要,建议转诊到上级医院确诊,2周内随访转诊结果,对已确诊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纳入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对可疑继发性高血压患者,及时转诊。1.3中医干预措施:

高血压是一种生活方式病,属身心疾病之一,中医对高血压的预防、治疗及康复各个阶段均有其优势点和优势环节,特别是将中医药理论、技术应用于社区高血压病患者的管理,具有广阔的前景。对于正常高值血压,食疗、导引、养生功法等可使平均血压下降。对高血压病人,食疗、导引及养生功法助于血压的控制,配合中药内服,能使部分患者血压恢复正常,对顽固性高血压及合并有较多症状的患者,中医药方法可起到减轻症状,协助降压,减少减缓靶器官损伤的作用,从而起到未病先防、已病防变的作用。1.3.1.1.阴虚阳亢证

中成药:

脑立清胶囊,重镇潜阳,平肝熄风。每次3粒,每日2次,疗程4周。牛黄降压丸,平肝潜阳,清热化痰。每次1-2丸,每日2次,疗程4周。杞菊地黄丸,滋补肝肾,每次5粒,每日2次,疗程4周。

茶饮:

菊花茶:白菊花、绿茶,开水冲泡饮服。

苦丁桑叶茶:苦丁茶、菊花、桑叶、钩藤各适量,开水冲泡饮服。菊楂决明饮:菊花,生山楂片,草决明子各适量。开水冲泡饮服。

推荐食物:

芹菜、绿豆、绿豆芽、莴苣、西红柿、菊花、海蛰、山楂、荠菜、西瓜、茭白、茄子、柿子、胡萝卜、香蕉、黄瓜、苦瓜、紫菜、芦笋。推荐食疗方:

葛根粥:葛根、粳米、花生米,加适量水,用武火烧沸后,转用文火煮1小时,分次食用。

菊花粥:菊花摘去蒂,上笼蒸后,取出晒干或阴干,然后磨成细末,备用。粳米淘净放入锅内,加清水适量,用武火烧沸后,转用文火煮至半成熟,再加菊花细末,继续用文火煮至米烂成粥。每日两次,晚餐食用。1.3.1.2.气血两虚证 中成药:

归脾丸,益气养血,安神。每次1丸,每日2次,疗程2周。茶饮: 龙眼红枣茶:龙眼肉,红枣,白糖适量,开水冲泡饮服。

党参红枣茶:党参,红枣,茶叶各适量。开水冲泡饮服。亦可将党参、红枣、茶叶加水煎沸3分钟后饮用。推荐食物:

大枣、银耳、芝麻、桑椹。

推荐食疗方:

当归炖猪蹄:将猪蹄洗净切成大块,在开水中煮两分钟,去其腥味,捞出。然后再在锅内加水烧开放入猪蹄,加入当归及调料适量,用旺火烧开,改用文火煮至猪蹄熟烂。

归芪蒸鸡:炙黄芪,当归,嫩母鸡1只。将黄芪、当归装入纱布袋,口扎紧。将鸡放入沸水锅内氽透、捞出,用凉水冲洗干净。将药袋装入鸡腹,置于蒸盆内,加入葱、姜、盐、黄酒、陈皮、胡椒粉及适量清水,上笼隔水蒸约1小时,食时弃去药袋,调味即成,佐餐食用。1.3.1.3.痰瘀互结证 中成药:

愈风宁心片,活血化瘀,通络定眩。每次5片,每日3次,疗程4周。茶饮:

降脂益寿茶:荷叶、山楂、丹参、菊花、绿茶各适量,开水冲泡饮服。陈山乌龙茶:陈皮、山楂、乌龙茶各适量,开水冲泡饮服。推荐食物:

白萝卜、紫菜、白薯、玉米、花生、洋葱、木耳、山楂、海带、海蛰、大蒜、冬瓜。推荐食疗方:

马兰头伴海带:马兰头洗净,用沸水烫至色泽泛青,取出后沥水,切成丝备用。海带用温水浸泡12小时洗净,用沸水烫10分种,取出切成丝,与马兰头同伴,加盐、味精、糖、麻油拌和均匀,佐餐用。

绿豆海带粥:绿豆、海带、大米适量。将海带切碎与其它2味同煮成粥,可当晚餐食用。1.3.1.4.肾精不足证 中成药:

健脑补肾丸,补肾益精,口服,一次15粒,一日2次; 茶饮:

杞菊茶:枸杞子、白(杭)菊花、绿茶各适量,开水冲泡饮服。黑芝麻茶:黑芝麻、绿茶各适量,开水冲泡饮服。推荐食物:

银耳、枸杞子、黑枣、核桃仁、海参、淡菜、芝麻。

推荐食疗方:

桑椹粥:桑椹、粳米各适量,煮成粥,可早晚2次分服。首乌豆枣香粥:何首乌、加水煎浓汁,去渣后加粳米、黑豆,黑芝麻,大枣3~5枚、冰糖适量,同煮为粥,服用不拘时。1.3.1.5.肾阳亏虚证 中成药:

金匮肾气丸,温肾散寒。每次2丸,每日2次,疗程4周。茶饮:

杜仲茶:杜仲、绿茶各适量。用开水冲泡,加盖5分钟后饮用。胡桃蜜茶:胡桃仁、茶、蜂蜜各适量。将胡桃仁捣碎,与茶、蜂蜜共放入茶杯中,开水冲泡代茶饮。推荐食物:

韭菜、芝麻、胡桃仁、龙眼肉、羊肉、狗肉、鹿肉。推荐食疗方:

复元汤:淮山药、核桃仁、瘦羊肉、羊脊骨、粳米、葱白各适量,先羊脊骨半小时,加羊肉煮开,撇去浮沫,再加生姜、花椒、料酒、胡椒、八角、食盐即可。

杜仲羊肾汤:杜仲,五味子,羊肾,姜、葱、盐、料酒适量。杜仲、五味子洗净包好,加水煮约1小时后加入羊肾片(已去筋膜),加姜等调料再煮30分钟,去药包调味即成。1.3.1.6.冲任失调证 中成药:

坤宝丸,滋补肝肾,镇静安神,养血通络。口服,一次50粒,一日2次。茶饮:

归杞梅花茶:当归、枸杞子、白梅花各适量,开水冲泡代茶饮。

以上所有的中成药、代茶饮及食疗方仅为推荐服用,中医为辨证施治,强调个体化,因此社区医师在为患者做推荐时切勿盲目,对于某些不宜长期大量服用的药物请告知患者,以免对患者造成不必要的损害。1.3.2.常用中医针灸保健疗法

1.3.2.1耳穴疗法

材料:一般常选用生王不留行。

选穴:降压沟、降压点、肝、皮质下、高血压点(图)等。

操作方法:将王不留行置于相应耳穴处,用胶布固定,每穴用拇、食指对捏,以中等力量和速度按压30~40次, 达到使耳廓轻度发热、发痛。

疗程:两耳穴交替贴压,3-5天一换,14天1个疗程。1.3.2.2.体穴按压: 原理:对于高血压病患者可辨证施穴,穴位按压可起到以指代针、激发经络、疏通气血的效果。

选穴:

阴虚阳亢证者可选用太冲、太溪、三阴交、风池、内关;

气血两虚证者,可选用气海、血海、中脘、太阳、合谷、足临泣等。痰瘀互结证,可按压中脘、丰隆、足三里、头维、血海、公孙; 肾精亏虚者,可选用肾俞、命门、志室、气海、关元、足三里、三阴交。

肾阳亏虚证者,可选用关元、百会、足三里、三阴交、神阙、大椎; 冲任失调者,可选用关元、中极、归来、三阴交、蠡沟、中都。

方法:用指尖或指节按压所选的穴位,每次按压5-10分钟,以有酸胀感觉为宜,14天1个疗程。1.3.3.推荐中医足浴疗法

1.3.3.1.原理:泡脚水选用温热(热水),通过温热刺激使腿及全身毛细血管扩张,周围血液分布增多,循环阻力减少,全身血压也随之下降。可以减轻高血压的症状。

1.3.3.2.材料:足浴盆或桶尽量选用木质的为好,桶高应不小于40cm,泡脚水选 5

用温热(热水),水温为40°。

1.3.3.3.足浴时间:泡脚可每天2次进行,下午与晚间各1次,每次30-40分钟。1.3.3.4.方法:双足浸泡,尽量让水没过足踝(有足浴桶者可至膝以下),水温保持在40°。1.3.3.5.中药配方:

阴虚阳亢证者可选用磁石降压方:磁石、石决明、当归、桑枝、枳壳、乌药、蔓荆子、白蒺藜、白芍、炒杜仲、牛膝各6g,独活18g。将诸药水煎取汁,放入浴盆中,待温时足浴,每日1次,每次10~30分钟,每剂药可用2~3次;

痰瘀互阻证,可法夏三皮汤:法半夏、陈皮、大腹皮、茯苓皮各30g。水煎取汁,待温时足浴,每次15~30分钟,每日2次,每日1剂,连续3~5天。

肾精亏虚者,可选用杜仲木瓜汤:杜仲、桑寄生、木瓜各30g。水煎取汁,放入浴盆中,用毛巾蘸药液热熨腰痛部位,待温时足浴,每日2次,每次10~30分钟,每日1剂,连续3~5天。

肾阳亏虚证者,可选用杜仲木瓜汤:杜仲、桑寄生、木瓜各30g。水煎取汁,放入浴盆中,用毛巾蘸药液热熨腰痛部位,待温时足浴,每日2次,每次10~30分钟,每日1剂,连续3~5天。

冲任失调者,可选用三藤汤:香瓜藤、黄瓜藤、西瓜藤各30g。水煎取汁,候温足浴,每日2次,每次10~15分钟,每日1剂,连续7~10天。

附:高血压足浴通用方——邓铁涛教授“浴足方”

怀牛膝、川芎各15g,天麻、钩藤(后下)、夏枯草、吴茱萸、肉桂各10g。上方加水2000ml煎煮,水沸后10分钟,取汁趁温热浴足30分钟,上、下午各1次,2-3周为1疗程。1.3.4.情志调摄

人顺应四季变化规律,遵循四季养生法则,调摄情志,精神乐观、心境清净。孙思邈在《千金方·养性》中告诫人们 “莫忧愁、莫大怒、莫悲恐、莫大惧„„莫大笑、勿汲汲于所欲,勿悁悁怀忿恨„„若能勿犯者,则得长生也。”诗词歌赋、琴棋书画、花鸟虫鱼,均可益人心智、怡神养性,有助于血压的调治。1.3.5.平衡饮食

在季节变换中要少吃酸性食品,多吃能补益脾胃的食物,如瘦肉、禽蛋、大 6

枣、水果、干果等;多吃韭菜、菠菜、荠菜和葱等新鲜蔬菜,能有效降低胆固醇,减少胆固醇在血管壁上的沉积,利于血压的调控;多吃甘温食物,如大枣、花生、玉米、豆浆等。1.3.6.运动调治

在季节变换中应当遵循“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动静结合、以静为主”的原则。坚持户外锻炼,以户外散步、慢跑、太极拳、气功锻炼等节律慢、运动量小、竞争不激烈,且不需要过度低头弯腰的项目为宜,并以自己活动后不觉疲倦为度。1.3.7.顺应季节

在季节变化中,通过顺应四时变化,调整阴阳,使人与自然相和谐,从而达到阴平阳秘,养生保健之功效,使高血压患者在四季更替的过程中泰然自处,血压平稳少波动。春季肝气当令,万物生发,血压易偏高,应多做户外活动,注意戒怒;夏季炎热,暑湿为邪,注意饮食勿过油腻及生冷,勿使大汗伤津;秋季干燥,阴虚之人当注意勿使津伤阴亏;冬季寒冷,肾阳不足之人当注重保护阳气,宜足浴。1.3.8.家庭护理

1.3.8.1室内保持空气流通、新鲜。清静,光线充足柔和。

1.3.8.2合理饮食,以清淡素食为主。多食能保护血管和降脂的食物,选择富含维生素类食品,限制食盐摄入量,控制体重增长。

上一篇:校园建设实施方案下一篇:公文知识竞赛复习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