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人民医院党风廉政工作汇报(共6篇)(共6篇)
1.**县人民医院党风廉政工作汇报 篇一
在全县行风评议活动中,我院名次靠后,事实说明我院的各项工作虽然有长足的进步,但没有得到社会的认可,说明我院某些工作的确存在不足,没有达到群众满意的程度。为进一步提高我院政风行风建设水平,按照县委、县政府和卫生局领导的要求,我院迅速传达了此次行风评议的结果和6月16日会议精神,经过我院党总支和院长办公会专题讨论,制定整改方案,从现在做起,扎实工作,走出困境,争先进位,现汇报如下: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切实加强对政风行风整改工作的组织领导。
医院及时召开班子成员会和二级机构负责人会,传达会议精神,成立整改领导小组,对相关工作进行部署,明确石进军院长的一岗双责,确定汪文渊书记负责全院的政风行风整改和建设工作,要求全体员工高度重视行风建设工作,正确对待此次行评名次,要有紧迫感,要在进一步提高服务质量、提高服务水平、提高群众满意度上下功夫。
医院整改领导小组成员名单
组 长:石进军
副组长:汪文渊、张有德、张学安、施超、胡金水
成 员:各支部书记、各科室主任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人事监察科,具体负责整改工作的组织实施。
二、查摆问题,认识不足,自我揭短。
此次行评中,群众对我院工作不满意主要表现在服务态度差、诊疗不规范和收费不合理三个方面,通过职能科室检查和各科室自查,查摆出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思想认识不够深刻。有部分职工没有认识到医院行风是医院文化建设状况的综合反映,它涵盖医德医风、职工素质、法规制度、服务质量、内外环境、设施条件等诸多因素,是医院服务效能的综合体现,无论哪一个方面的欠缺和过失,都会对医院的行风造成影响;没有认识到医院的行风是通过社会公众来评价的,要得到社会的认同和群众的满意,需要医院自身长期艰苦地建设发展,以病人的需求为努力标准,不能有固步自封的思想;没有认识到行风建设也是一个没有止境的过程,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需逐步转变传统计划经济的思维方式与观念,一切从患者的利益出发来推动医院的改革和发展,需实施有效的服务宗旨教育、道德和医德教育、法制教育,不断提高职工的思想道德素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制度健全但执行力不够。没有做到针对行风中的问题及时完善规章制度,强化自律意识和监督机制;没有做到在制度面前人人平等、严格执行、严格考评、及时纠正,甚至有时迁就姑息,视而不见;没有完全把考评的结果与分配、聘任、晋升和奖惩挂钩。
(三)环境与服务设施还不够好。没有很好地根据患者的需求增加投入,营造一个整洁舒适方便快捷的就医环境,生活保障设施也不够完善,病人的某些要求没有及时得到解决。
(四)群众就医还不够方便。原有的就医模式还没有根本转变,手续繁杂、科室多散、耗时耗力,特别是节假日就医和病情较重或有残疾的患者就医感到困难。
(五)工作人员还不够主动热情。“一切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意识还不够牢固,“生、冷、硬、拖”的现象时有出现,对病人的知情权、同意权也不太尊重。
(六)服务还不够规范。在诊疗活动中个别医护人员有时未严格按医疗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规程执行,服务质量不高,管理也不到位。
(七)极少数医务人员还不够廉洁。多年来,我院十分注重加强医疗卫生行风建设,绝大多数医务人员都能爱岗敬业,忠于职守,救死扶伤,勇于奉献,但在社会转型过程中,也出现了收受回扣、“红包”等不良现象,检查和用药不合理情况时有出现,问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
三、制定强有力的整改措施,确保我院行风整改取得实效。
(一)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行风整改氛围,把行风建设放在日常工作的重要位置。在医院内、外网上转发有关行风建设文件,如国家卫计委关于加强医疗卫生行风建设“九不准”的通知、县纪委监察局关于进一步严肃纪律加强作风建设的通知、XX县卫生系统纪检监察及纠风工作要点、医疗卫生行业从业人员行为规范等。通过定期召开各种会议,专题研究部署行风建设工作,要求各科室认真学习有关文件并做好各项工作。职能科室要检查并配合各科总结各阶段工作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加以解决,确保行风整改工作有组织、有领导、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进行。
(二)全员参与,实行行风整改问责制。加强卫生行风建设是贯彻“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也是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活动的实践内容之一,更是医院联系群众、接受群众监督、维护和实现人民群众利益的有效形式。我院除成立整改领导小组外,还实行科主任、护士长一手抓科室管理、一手抓行风建设的“一岗双责” 制和问责制,每个月将进行的病人满意度调查结果与科室绩效考核挂钩,对连续二个月处倒数3名的科室负责人进行谈话,如第三个月满意度还未提高,一律实行劝退。对被病人投诉的医护人员严格按照医院管理制度进行处理。通过大力宣传和全员参与,建成上下一条线、层层有人管、事事有人做的行风整改工作机制。
(三)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加强医德医风教育工作。各支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已进行到查摆问题、自我批评阶段,党员干部必须对自身存在的 “四风”方面问题进行查摆和剖析,作出诚恳的自我批评。医院要求党员干部以模范榜样作用带动全院思想教育工作深入开展,领导层继续抓好对职工的正面教育,立足本院医务人员的思想现状,着眼医院发展未来,在促和谐、保稳定的前提下,从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入手,开展卓有成效的思想政治工作,特别是加强年轻人的培养教育,教会他们做人做事,养成好的习惯;帮助职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不断增强遵纪守法、依法办事、廉洁行医的自觉性,坚持与各种不正之风和消极腐败现象作斗争。加强工作人员职业道德培训,多上道德讲堂课,内容重点是爱岗敬业、医学人文学、服务礼仪以及医患沟通,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变成每个职工的自觉行动。医院管理制度第一章就是医德医风建设篇,规定要定期进行医德医风考评,考核结果记入个人医德医风档案,并作为年终评先评优的依据,对在医德医风不达标的科室不得评选为先进科室,对违反医德医风行为的人员不得评选为优秀个人,对存在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等问题的科室和个人要严肃处理,同时把医德医风考核结果同绩效工资挂钩,每月对职工执行规章制度的情况予以考核,逐步建立医德医风考评和健全教育、制度、监督、惩戒并重的纠风工作长效机制。
(四)增强“一切以病人为中心”的理念,落实便民措施,提供优质服务。继续推行微笑服务和评选十佳医务工作者和“示范病区”的活动,完善病人选医生和门诊大厅导诊制度。积极开辟“急救绿色通道”,凡急诊病人来院,一律给予优先就诊、检查、治疗,对于极少数危重病人,更要保证做到先抢救治疗,后办理手续,并适当安排后勤人员做好全程护理照料工作。环境卫生社会化管理,职工每月进行卫生大扫除,保持医院及周边环境清洁。坚持首诊负责制,开展“假如病人是我亲人我该怎么做”大讨论和征文活动,真正把病人当亲人。简化服务流程,继续实行门诊各楼层挂号并分诊,推行各科室和各楼层设服务台,缩短病人花在侯诊和问路上的时间。坚持逐年增加投入,完善配套设施,努力提供温馨舒适的就医环境,切实解决好就诊病员的开水、饭菜供应等问题,为他们提供通讯、交通便利,让他们有到院如到家的感觉。坚持社会效益第一不动摇,让实惠给患者,把医院真正办成人民满意的医院。
(五)加强业务技术建设,不断增强医院的综合实力。特色是医院发展的源泉,质量是医院的生命,一个名医可以救活一个科室,一个名科可以救活一个医院,这是至理名言。虽然我院是安医大教学医院,有骨科和泌尿外科两个重点特色专科,但我们还要继续实施“科教兴院”战略,大力发展专科特色,创立名医品牌,做到院有特色专科,科有特色专病,病有特色专药,人有特色专长,从而提高医院的竞争力。要跟踪国际国内医疗新技术、新项目的发展动态,组织好各项技术攻关,引进和应用国内外比较成熟的临床新技术、新项目,力争在心血管内科、胸外、骨外及妇科等方面有所突破,形成自己的“拳头产品”。加强医疗服务质量管理,医务科做好病历质量的检查、审评,认真组织落实医疗服务的各项制度,充分尊重患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特别要加强医患沟通。护理部配合医疗的各项工作,抓好护理人员的“三基”训练,确保护理质量能够适应治疗的要求,让患者满意。各科要严格按照诊疗常规和临床路径规范性开展诊疗工作,个人不得凭老经验或简化操作规程,不得创新开展县级医院不允许做的新项目,更不得随意滥检查、多开药,做到最大限度地方便病人、服务好病人、让患者安心和放心。
(六)严抓规章制度的执行和落实,切实纠正不正之风。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按照“为民、务实、清廉”的要求,我们将通过健全各项规章制度来规范职工行为,做到有章必循,有法必依,违法必究,在制度面前人人平等,不厚此薄彼,不有松有紧,在执行制度上敢于动真碰硬,决不手软。
完善行风管理制度。包括院、科两级负责人责任制度,科室评价制度,医务人员考核、激励、惩戒制度,社会监督制度等,形成医院和社会群众相结合的行风监督机制,使尊重病人、关爱病人、服务病人、维护病人的`权益成为我院医务人员的自觉行为,以实际行动取信于患者。
继续推行并完善院务公开制度。完善医患协议书、知情同意书、手术及麻醉同意书和住院费用清单制、医疗收费及药品的价格公示制和查询制,耐心回答患者的问题。增强医疗服务和药品收费透明度,在住院部一楼安置了住院费用电子查询系统,加强收费管理和监管力度,定期研究、解决在价格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建立责任追究制,落实收费投诉查实处理办法,实施“合理检查、合理用药、合理收费”。继续实行药品零差率销售,让利于患者,切实解决好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努力减轻人民群众医药费用负担,让人民群众享受到质量优良、价格合理的医疗卫生服务。
完善采购制度。坚持药品、一次性医疗用品及各种医疗设备的集中采购、比价招标、集体决策制度,加强全程管理和监督,使之更公开、透明、可信。开展治理医药购销领域商业贿赂工作,全体党员干部签定反不正之风责任书,努力从根本上铲除收受索要“红包”、拿药品回扣、促销提成和暗箱操作的孳生地,对顶风违法者将严肃追究其责任。
(七)虚心接受意见,自觉接受监督,形成多层面抓好行风建设新格局。患者是医院的主要服务对象,他们既是行风建设的受益者,也是行业不正之风的受害者和见证人,医院行风建设如何,他们最有发言权。我们将通过医院“电子显示屏”、“住院须知” 、新闻媒体向社会公示“服务承诺”及导医人员向患者和社会宣传行风纪律规定等形式,自觉接受患者和社会的监督。我们将定期召开社会行风监督员座谈会、病员和家属座谈会,在门诊楼、医技楼和各病区广泛设立病员意见箱、举报箱,定期发放出入院病人满意度调查表等形式征求患者对我院医风的意见,接受患者和群众的评价和投诉。我们将加强人民来信来访接待和网络投诉调查工作,加大监督和查处力度,凡有病人或家属反映我院行风等问题,有一起调查一起,对提供证据经核查属实者,将按医院相关规定予以奖励;对医务人员利用职权和工作之便收受“红包”、药品回扣、开单提成等违纪行为,一经查实,将按《执业医师法》和省卫生厅的有关规定,责令暂停执业活动,重犯者,吊销其执业证书,决不姑息。通过内外结合形成合力,办实事,求实效,提高我院行风建设的整体水平。
(八)认真考核,强化管理,推进行风建设工作不断深入开展。行风建设无小事,只要医院的各级领导和全体员工真正认识到行风建设的重要性,有了责任感和紧迫感,齐抓共管,那么医院的行风建设必然会上一个新台阶,人民也就会放心,患者也就会满意。我们已经认识到,加强医院的行风建设,纠正行业不正之风,关键在于针对焦点和难点问题抓好制度的落实,核心就是“认真”二字;我们已经认识到,民主评议的方式十分必要,但毕竟还是促进转化的外因,从根本上转变行风,还要靠医院内部各级人员高度重视,标本兼治,认真整改;我们已经认识到,加强卫生行风建设是一项系统的社会工程,又是一项长期的艰苦工作,当前,我们正处在行业不正之风的易发和多发时期,过去我们抓好的一些问题稍一放松就会出现反弹和反复,在新的形势和条件下老问题还会有新的表现,还会出现新的问题。行风建设已纳入我院三个文明建设的总体规划中,并且落实在院、科两级的领导责任制和综合目标管理之中,继续推行各级各类人员的服务规范和考核细则,定期组织全面考核,加强长效管理,不断推动我院行风建设工作向纵深开展。
总之,卫生行风建设任重而道远,我院面临的任务更是十分艰巨,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我们已经没有任何退路。新的医院领导班子,坚持与时俱进,不断开拓创新,使医院面貌发生了可喜的变化,业务量出现持续上升的良好态势,但这才是刚刚起步,我们将以深入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线,以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中心,在卫生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XX县文明委、纠风办的精心指导下,在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监督下,坚定信心,振奋精神,团结实干,再创辉煌。力争通过不懈努力,为病人提供优质的服务,树立医院良好的形象,为保障全县人民的身体健康,促进全县卫生事业的跨越式发展作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2.县人民医院创先争优活动汇报材料 篇二
县人民医院坚持将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与中心工作紧密结合,积极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做好事,形成了创先进、争优秀、做先锋的热潮,推动了创先争优活动的深入开展。
一是坚持创先争优与开展医疗质量管理年活动相结合。该院认真落实卫生部关于深入开展医疗质量管理年的要求,始终坚持“以病人为中心,以质量为核心”的服务理念,以提高质量、合理收费、降低收费为落脚点,进一步完善了符合实际的质量管理体系,形成了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职能科室天天抓,临床科室时时抓的医疗质量管理的新格局,细化了《曹县人民医院医疗质量管理工作考核细则》,把减少医疗质量缺陷,消除医疗安全隐患,减少医疗事故争议,杜绝医疗事故当作重中之重的工作,增进了医患沟通,初步实现了“护患关系零距离,护理质量零差距,护理技术零缺陷,护理服务零投诉”的“四个零”的目标
二是坚持创先争优与开展“两好一满意”活动相结合。该院认真贯彻省卫生厅关于深入开展“两好一满意”活动的统一部署,全方位解决群众看病难、住院难问题。医院与科室,科室与医生,层层签订满意服务责任书,对照责任书,逐条抓落实,将满意服务渗透到病人就医的全过程。医院在节假日和三夏大忙季节,组织内科、外科、急诊科专家和青年医务工作者分别举行义诊活动、疾病防治知识宣传活动和青年志愿者活动,为群众送医送药到村头、到床头、到地头。通过开展活动,全院干部职工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初步实现了“质量好,服务好,群众满意”两好一满意的效果。
三是坚持创先争优与开展文明诚信服务年活动相结合。该院认真贯彻市卫生局关于继续开展“文明诚信服务年”的统一部署,进一步细化院务公开制度,设立公开专栏,将院务、财务、收费、检查、考评等多种信息对社会和内部公开,接受患者和社会监督。医院重新制定了岗位文明规范用语和服务禁语,并在显要位置悬挂宣传挂图,接受患者监督。改造了不合理的门诊大厅服务窗口,增设了急救中心和门诊二楼挂号收款服务窗口,方便了病人就医,畅通了绿色通道。目前,医院已消除了“挂号时间长、交费时间长、取药时间长、候诊时间长,帮病人看病时间短”四长一短的现象。
四是坚持创先争优与开展作风建设年活动相结合。该院认真贯彻执行县委县政府作风建设年的重要部署,紧紧围绕“优化服务、促进发展”这一主题,以加强医院作风建设为主线,以强化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为手段,认真组织开展作风建设年活动,制订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劳动纪律及行风建设的若干规定》等文件,深入持续地向不认真遵守政治纪律、不认真遵守廉洁行医纪律、不认真遵守工作纪律、不认真遵守学习纪律等四大不良作风宣战,同时设立委屈服务奖,让全院员工树立病人永远是对的,把错的留给自己,把对的留给病人的服务理念。通过宣战不良作风,倡导优良作风,医德医风大为改善,群众满意度一路上升。
五是坚持创先争优与医院形象建设工程相结合。该院为改变卫生单位不卫生的窘境,消除脏、乱、差的不良形象,拆除了多年想拆而未拆的危房、旧车库、废水塔和旧车棚,建设了标准化停车场、现代化水冲式厕所和车棚;重新粉刷装修了东小楼,扩大了服务用房面积;改造了病区不合理布局,拓宽了病房区路面,改善了病人就医环境;疏通了医院排水系统,解决了内涝问题;改造了乱如麻的老化电路,安装了1000伏安大型变压器,保障了安全用电;投资300多万元改造了已无法维持的院内旧网系统,医院数字化,办公无纸化正成为现实;更换了保洁公司,病房异味得以消除,服务流程得到简化,服务环节得到强化,受到了病人和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
3.县人民政府工作汇报 篇三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县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十一五”规划执行情况
过去的五年是不平凡的五年。五年来,面对国际市场波动、宏观政策调整等复杂形势,面对生产要素匮乏、自然灾害侵袭等诸多考验,在中共XX县委的正确领导下,我们紧紧依靠全县人民,深入实施省委“两创”总战略,围绕市委构建生态文明主题,始终坚持科学发展不动摇,改革创新不松劲,保障民生不懈怠,顺利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任务,为“十二五”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过去的五年,是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综合实力大幅提升的五年。全县生产总值突破100亿大关,达到107.8亿元,年均增长14%,人均生产总值超过3000美元。财政总收入突破10亿大关,达到10.1亿元,年均增长17%;其中地方财政收入突破5亿大关,达到5.1亿元,年均增长17%。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31.9亿元,是2005年的1.8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1275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6678元,比2005年分别增长64.9%和77.7%。全面完成“811”环境保护新三年行动计划,成功创建省级生态县。预计万元生产总值综合能耗累计下降20%以上,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量累计分别削减17.21%和17.75%,“十一五”节能减排约束性指标全面完成。过去的五年,是三次产业协调并进,转型升级步伐加快的五年。粮食生产保持稳定,中心粮库建成使用。农业特色主导产业快速发展,产业化体系不断健全,新培育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14家、规范化农民专业合作社85家,农业总产值达10.7亿元,年均增长5%。工业总产值连续突破100亿、200亿大关,达到281.2亿元,比2005年增加2.2倍,位居全市第一。工业园区开发加快推进,集聚效应更加突显。缙云带锯床和特色机械装备产业、永武缙五金产业列入全省21个首批转型升级示范区试点。选商引资成效显著,重点企业迅速壮大。科技创新体系不断完善,品牌建设卓有成效。外向型经济加快发展,自营出口年均增长33.3%。仙都景区开发加快推进,公祭轩辕黄帝大典成功升格为市级,新增国家4a级旅游景区1个,旅游总收入达20.1亿元,比2005年增加3.3倍,成功创建省旅游经济强县。
过去的五年,是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城乡面貌焕然一新的五年。我们紧紧抓住国家扩大内需政策机遇,共争取扩大内需中央投资和省公共建设投资补助资金4.5亿元,位居全市首位。累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43.7亿元,是“十五”时期的1.8倍。投入城市建设资金8.2亿元,一大批城市基础设施项目建成使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共创建示范村10个、环境整治村255个,实施旧村改造55个,完成农村危旧房改造近2万户,山塘水库除险加固114座。基本完成农村通村公路和千万农民饮用水工程,公路通达率和通畅率实现“双百”目标,35万农村群众的饮水安全问题得到解决。完成235个村的新农村电气化改造,成为全市首个省级新农村电气化县。投入资金930万元,完成地质灾害隐患点治理38处。基本完成滩坑水库移民安置任务。过去的五年,是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显著改善的五年。我们扎实推进低收入农户奔小康工程,全县80.2%的年人均纯收入2500元以下低收入农户实现增收脱贫。积极引导偏远山区农民下山脱贫和整村搬迁,实现农民异地转移2297户6893人。就业再就业工作成效显著,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健全。实施城镇居民医疗保险,率先开展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60周岁以上符合条件的城乡居民每月领到60元基础养老金,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实现制度全覆盖。成立县慈善总会和红十字会,社会化救助体系更加健全。五年来,县财政用于社会保障支出达3.9亿元、社会救助资金达7000万元。全面完成农村中小学“四项工程”,全部化解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建设负债,全面落实农村中小学校教师津补贴,全部免除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民工子女借读费和中等职业学校困难家庭学生学费,成功创建省级教育强县。扎实开展省级卫生强县、省级文化先进县创建活动。有线广播电视实现“村村通”和“村村响”。重大疫病得到有效防控。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扎实有效。“平安缙云”建设深入开展。安全生产形势保持稳定。人口和计生工作进一步加强。民族、宗教、侨台、外事、妇女、儿童、老龄、残疾人事业加快发展,审计、司法、统计、气象、档案、方志、人防、双拥、人民武装等工作取得新的进步。
过去的五年,是改革开放纵深推进,发展活力不断迸发的五年。顺利完成乡镇行政区划调整,乡镇总数从24个缩减到16个。积极对接扩权强县改革,省市下放的各项审批事项得到有效落实。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不断深化,招投标服务平台向乡镇延伸。乡镇财政管理体制更加完善,基本实现乡镇零负债。启动住房分配货币化改革。率先实施政策性农业保险和政策性农房保险试点。工业用地招拍挂制度全面实施。扎实开展土地整理和“百万”造地保障工程,建成标准农田9.2万亩,新增耕地5.2万亩,调剂各类指标3.6万亩,回笼资金14.7亿元。金融组织体系更加健全,金融服务体系不断向农村延伸。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不断深化,林权抵押贷款余额达1.6亿元,受益农户达2680户。过去的五年,是民主法制得到加强,发展环境更加优化的五年。坚持依法行政,规范行政执法行为,行政执法水平不断提高。认真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和创先争优活动。完成“五五”普法教育。全面贯彻监督法,主动接受人大依法监督、政协民主监督、司法监督和民主党派及工商联、人民团体的社会监督,严格执行县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议和决定。完善县政府领导领衔办理制度,累计办理人大代表建议746件、政协委员提案653件。开展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严肃查处一批违法违纪案件。加大企业帮扶解困力度,共解决挂牌督办难题292个。
过去的一年,我们积极把握经济回暖向好机遇,不断强化“五个一”理念,扎实开展“三年活动”,大力推进“五大发展”,全面完XX县十五届人大四次会议确定的年度目标任务。一年来,我们重点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一是切实抓好项目建设。积极做好省市“十二五”重大项目对接,组织开展重点项目“百日攻坚”行动,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6.7亿元,同比增长21.8%,增速创2003年以来新高,总量位居全市第二。金丽温铁路扩能改造缙云段、农民异地转移舒洪安置小区一期、商检大楼、110千伏雁门变、好溪水利枢纽工程前期准备项目――42省道坝区段临时改线等工程顺利开工。42省道壶镇至早宅段改建、仙都中学(暂名)、农机培训学校迁建、220千伏白峰变等工程加快推进。42省道及平黄公路仙都景区段改线工程建成试通车,缙云中学宿舍楼、新碧初中一期顺利建成。二是着力调整产业结构。启动两个省级现代农业综合区建设,建成粮食生产功能区9130亩。出台油茶产业发展扶持政策。“缙云麻鸭”通过国家级畜禽遗传资源现场鉴定,获得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工业园区列入丽水生态产业集聚区“一心三片区”建设规划。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列入省计划并全面启动建设。出台工业投资项目管理实施意见,工业项目新增用地管理更加规范。缙云灯管成立了全市首个行业标准化专业技术委员会,创建为全市首个省级行业区域名牌。研究制订服务业发展扶持政策,扎实开展汽车下乡、家电下乡和以旧换新活动。全面完成“十小”行业三年整规任务。完成黄帝南巡大型群雕、仙都影视博物馆等工程建设,成功举办中国·仙都公祭轩辕黄帝大典暨中国第三届黄帝文化学术研讨会。三是加快统筹城乡发展。壶镇镇列入全省27个小城市培育试点。成立新区建设工作指挥部,妥善解决一大批历史遗留问题,有效加快42省道与330国道连接线等一批重点项目前期。高度重视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全面启动行政村规模调整,行政村总数从644个调整为253个,总数减少率达60.7%。积极推进农村“135”工程和村庄整治工程,启动建设中心村18个,创建生态文明村90个,完成村庄整治55个。四是积极破解要素制约。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率先在全省获批实施。争取到省里追加用地指标1796亩,全年新增建设用地指标达2348亩。清查转而未供土地4395亩。认真做好工业园区土地征收政策处理,基本完成土地征收历史遗留问题清理,完成1500多亩工业用地的征收报批,为下步开发建设打下了扎实基础。完成新区南区块拆迁范围的调查摸底和拆迁安置地块选址工作。认真梳理壶镇土地征迁历史遗留问题。基本完成好溪水利枢纽工程潜明水库规模论证、水资源论证等25个专题报告,完成库区实物调查和移民安置区块选址工作。新组建两个国有融资平台,率先推出金融新产品“缙云通宝”,成立欣禾农村资金互助社,创建缙云杭银村镇银行。五是切实加强环境保护。建立健全节能减排目标责任评价和考核奖惩机制,顺利完成年度节能减排目标任务。新建溪新碧段生态防洪堤一期工程开工建设,第二污水处理厂建成试运行。建成乡镇微动力污水处理设施2个,成功创建全国生态乡镇1个。六是努力做好民生保障。“十大民生工程”各项任务按期完成。799名失业和困难人员实现再就业。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总人数达12.6万人。低保边缘户家庭全部纳入医疗救助范围。来料加工队伍扩大到4.4万人,年发放加工费达2.1亿元。成功创建全国残疾人社区康复示XX县。婺剧《古村戏韵》获得全国大奖,成功承办省首届体育大会部分赛事,实现省运会金牌零的突破。启动城区有线电视数字化整体转换。抓好学前教育资源整合。成功组建两个教育集团。高考成绩再创新高。切实抓好校园安保工作,全县公办学校和省三级以上幼儿园全部配备了安保设施和人员。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全面启动。“平安缙云”建设取得明显成效,上海世博会“环沪护城河”安保任务圆满完成。各位代表,在过去的五年里,我们成功抵御了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有效化解了各类生产要素的瓶颈制约,有力处置了重大自然灾害造成的巨大破坏,在复杂严峻的形势下,保持了经济社会的平稳较快发展,各项成绩的取得来之不易。这是上级党委政府和中共XX县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县人大、县政协监督支持的结果,是历届政府班子打下良好基础以及老领导、老干部关心支持的结果,更是全县人民众志成城、开拓进取、艰苦创业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全县人民,向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向民主党派、工商联、各人民团体和社会各界人士,向驻缙部队官兵、省市驻缙各单位,向所有关心、支持和参与缙云建设发展的县内外朋友们,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过去五年的探索实践,我们深切体会到,要办好缙云的事情,必须着眼欠发达这一最大的县情,始终坚持用发展来解决前进中的各种困难和问题;必须突出抓好项目建设,加快完善城乡基础设施,推动产业提质扩量,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必须科学处理好发展与保护的关系,在实现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同时,让缙云的山更青、水更绿、天更蓝;必须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让最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必须坚持不懈推进改革创新,切实激发活力,增添动力,凝聚合力。
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工作中的问题和不足:经济总量还不大,产业结构还不优,转型升级的任务还很艰巨;财政实力还不强,地方可用财力还太少;教育、医疗、就业、社保、住房等问题有待更好的解决;土地、资金、电力、人才、环境容量等生产要素保障有待进一步加强;一些制约发展的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有待加快破解;少数政府工作人员的服务意识、执行意识、廉政意识有待进一步增强。所有这些问题,我们都将高度重视,积极面对,努力解决,决不辜负全县人民的期望和重托。
二、“十二五”规划的主要任务
“十二五”时期,是缙云加快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推动转型发展的关键期、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攻坚期。未来五年,宏观经济形势将继续发生深刻变化,转型发展成为最重要的阶段性特征,我们既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也面临诸多风险和挑战,必须切实增强忧患意识、责任意识、革新意识和发展意识,在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的转换中坚定信心,奋发有为,争取主动,努力开创缙云经济社会发展新局面。今后五年,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按照省委“八八战略”、“两创”总战略和市委“三市并举”发展战略的决策部署,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建设“富民强县、幸福家园”为总目标,实施“生态富民、工业强县”战略,着力调整经济结构、着力推进城乡统筹、着力建设生态文明、着力保障改善民生、着力深化改革开放,全面落实“五个一”工作理念,全力推进“五个一百”工程,全速推动“五大发展”,力争实现撤县建市,建成惠及全县人民的小康社会,为与全省同步基本实现现代化奠定坚实基础。
今后五年,我县发展的总体目标是:完成“六项倍增”行动计划,实现“一城四县”联创,全力打造“一极四区”,与全省同步建成全面小康社会,致力富民强县,建设幸福家园。
根据这一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今后五年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
——综合实力更加雄厚。到2015年,“六项倍增”行动计划全面完成,人均生产总值达到47740元;地方财政收入达到10.2亿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3356元;工业总产值达到700亿元,在全市所占比重进一步提高;旅游总收入达到60亿元;五年累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88亿元。
——城乡发展更加协调。新型城市化进程加速推进,县域中心城市集聚辐射能力显著增强,副中心城市初步成型,城镇化水平提高到55%。“经营乡村”行动扎实开展,“美丽乡村”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城乡基础设施网络和公共服务配套功能更加完善,城乡一体化发展迈上新台阶。——人民生活更加宽裕。到2015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3万元,年均增长10%,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5%。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4.2亿元,年均增长15%,人民群众生活幸福指数不断提高。
——社会发展更加和谐。全面完成省级教育现代化达标县、卫生强县、文化先进县创建,在全市率先“高标准、高质量”普及十五年教育,五年新增就业岗位9000个,医疗卫生水平不断提高,文化事业更加繁荣,科技创新能力大幅提升,民主法制更加健全,社会更加和谐稳定。——生态环境更加宜人。生态文明建设体制机制更加健全,生态环境保护力度进一步加大,环境保护设施更加完善,完成国家级生态县创建,单位生产总值综合能耗和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量削减达到上级下达的任务要求。
——改革开放更加深入。政府公共服务与社会治理能力进一步提升,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向纵深推进。区域交流合作取得新进展,招商引资成效更加显著,外向型经济迈上新台阶,基本形成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开放格局。
为实现上述目标,《纲要(草案)》提出了今后五年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这里从六个方面作重点报告。
(一)切实抓好“五个一百”工程,努力在项目投资上实现新突破 “十二五”时期,我们将切实抓好百个城乡一体化项目,加快构建起布局合理、结构优良、设施先进、城乡共享的基础设施体系。大力实施百个工业招商和技改项目,推动工业存量调整、增量优化、总量增加、质量提高。努力建设百个旅游生态环保项目,使缙云的山水优势变成旅游优势、经济发展优势、农民增收致富优势。全面落实百个惠民行动项目,着力提高基本公共服务能力。积极推进百个重大项目前期,努力为缙云长远发展打下坚实基础。重点打造四大综合网:
一是打造综合交通网。完成金丽温铁路扩能改造缙云段工程,上马建设七里火车站,争取建设金台铁路缙云段,尽快构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快速轨道交通网。完成42省道壶镇至早宅段、42省道潜陈至壶镇段、330国道莲都至缙云段、330国道缙云至永康段、岩沿至西岸公路等改建工程;加快推进一批景区联网、乡际联网、农村联网公路建设,努力构建“四纵四横一绕十连”的公路网格局。
二是构建综合能源网。扎实推进500千伏输变电项目前期,新建、扩建220千伏变电所2座、110千伏变电所4座,全力打造适度超前、供电可靠的电力网架。积极推进电力调度大楼等项目建设。争取开工建设大洋山、括苍山风力发电项目。完成金丽温天然气干管缙云段、城市燃气管网工程建设。争取开工建设成品油输油管线工程。继续做好缙云抽水蓄能电站项目前期。
三是建设综合信息网。加快“数字缙云”建设,实施宽带接入网和ip骨干网扩容工程,建设以光缆为主的骨干传输网,推进电信、广播电视、互联网“三网融合”。积极搭建园区信息化、景区数字化、居民健康档案电子化管理平台,深化电子商务、电子政务、“数字城管”建设,不断完善社会治安动态视频监控系统。
四是发展综合水利网。重点抓好好溪水利枢纽及灌区工程、中央小型农田水利专项工程、农田水利改造工程建设,继续抓好“千库保安”、“强塘固房”、“万里清水河道”等工程,切实增强全县防洪、防涝、防旱能力。完善千万农民饮用水工程建后管护机制,努力保障城乡居民饮用水安全。
(二)加快推进产业优化升级,努力在发展方式转变上取得新进展 坚定不移实施“工业强县”战略。全面推进丽水生态产业集聚区缙云片区开发,实施“东拓、南延、西扩”战略,把发展空间拓展到15平方公里,努力开拓50平方公里的发展空间。结合低丘缓坡综合开发利用,抓好壶镇产业转型提升区建设,加快形成10平方公里的发展空间框架。到2015年,两大区块实现工业总产值600亿元以上。实施工业转型升级“124”行动计划,大力培育新兴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发展壮大优势产业。切实抓好重大工业项目建设,力争完成工业投资100亿元以上。加大重点企业培育力度,力争培育产值超50亿元企业2家、超百亿元1家,争取上市2家。
大力发展高效生态现代农业。严格落实耕地保护措施,完成5万亩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整合项目资金,认真抓好两个省级现代农业综合区建设,建成现代农业示范区3个以上、特色精品园6个以上。实施农业发展“586”行动计划,着力提升畜禽、茶叶、蚕桑、果蔬、油茶五大特色主导产业。按照“接二产、连三产”思路,引导工商资本投向农业领域,不断提升现代农业发展水平。深入实施“强龙兴农”工程和农民专业合作社“提质工程”,培育壮大一批农业龙头企业,加快建成一批农业科研教育、生产示范、休闲观光、种苗繁育基地。
积极培育现代服务业。牢固树立“全县大景区”理念,把缙云良好的生态资源、优美的田园风光、厚重的人文底蕴与旅游开发充分结合起来,大力发展生态休闲旅游业。继续抓好“一二三”工程,积极争创仙都国家5a级旅游景区,创建2个国家4a级旅游景区、3个国家3a级旅游景区。以服务业集聚区建设为重点,大力发展现代物流、科技服务、信息咨询、设计策划等生产性服务业。加快建设现代商业流通网络,积极发展中介服务、家政服务、体育健身、文化教育等生活性服务业。
(三)不断优化城乡空间布局,努力在统筹协调发展上迈出新步伐 切实抓好中心城市开发。围绕构建中等城市和撤县建市目标,以建设山水名城、生态新城为导向,凸显山水优势,积极创建省级园林城市。全面实施县域总体规划,按照“北跃西扩、南延东优、中兴外联”战略,大力拓展城市发展空间。进一步密切“三区联动”,积极促进“新老协调”,有序推进七里、东渡等区块组团发展,抓好一批市政设施、公共服务、供排水、燃气管网项目建设,促进人口集中、产业集聚、功能集成、要素集约。
加大中心镇培育力度。以建设特色机械装备城、生态文化名城、台金丽三市交汇新XX市为功能定位,大力推进壶镇镇小城市培育试点建设,加快壶镇由“镇”向“城”跨越,努力把壶镇打造成产业定位清晰、经济繁荣发达、服务功能完备、体制机制灵活、有效辐射周边的县域副中心城市。认真抓好其他建制镇发展,积极打造魅力乡镇,努力把其他乡镇发展成连接城乡、繁荣农村、服务农业、集聚农民的重要战略节点。努力建设美丽乡村。牢固树立“经营乡村”理念,扎实开展美丽乡村建设。加大中心村培育力度,科学做好规划布局,实现布局合理化。因地制宜发展农村经济,加速壮大特色产业,促进产业规模化。鼓励农民下山脱贫、整村搬迁,推动人口集聚化。统筹推进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实现设施配套化。加强农村环境整治,不断美化农村环境,促进环境生态化。突出抓好乡村旅游、农业观光、来料加工、农家乐等非农经济发展,实现农民增收渠道多样化。
(四)切实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努力在生态文明建设上构建新优势 科学确定主体功能定位。综合考虑全县各地自然条件、发展现状、产业基础和发展潜力,结合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目标,科学划分重点开发区、限制开发区、禁止开发区,逐步形成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的区域开发格局。
切实做好生态环境保护。全面开展国家级生态县创建活动,加大重点流域、重点区域、重点行业环境综合整治力度,确保出境断面水质稳定达标。抓好农村面源污染治理,强化农村垃圾清理。积极开展“森林缙云”建设,全面提升森林质量和生态功能。
大力发展循环低碳经济。研究制订循环经济发展意见,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加快形成符合科学发展要求的产业体系。推进循环经济试点基地建设和工业园区生态化改造,积极推行清洁生产,着力培育一批工业循环经济示范企业和绿色企业。大力推进节能、节水、节地、节材工作,不断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全力抓好节能减排工作。鼓励合同能源管理,支持节能技术改造。严格排污许可管理,加大行政执法力度,完善污染治理设施,统筹推进工业、农业、生活等各个领域减排工作。健全节能减排责任落实、目标考核、监测管理体系,推动节能减排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科学化。
(五)继续加快改革创新步伐,努力在竞争优势培育上增添新活力 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抓好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按照政事分开、事企分开和管办分离原则,稳妥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全面开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综合配套改革试点,积极推进生态经济创新发展综合配套改革,探索建立森林异地代保、碳排放权、林业碳汇等机制。大力推进城市管理建设体制改革,加快统筹农村产权制度、城乡户籍制度、农村社会管理制度等配套改革。探索建立土地和农村宅基地依法有偿流转机制。落实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制度,加强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创新金融服务体制,深化国有资产管理、投融资体制改革。不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继续做好住房分配货币化改革。
积极推进科技创新。建立科技研发创新风险投资机制,逐步增加科技经费投入,力争科研试验经费投入占生产总值比重超过1.5%。抓好省级技术创新服务平台建设,积极争创国家重点实验室。进一步密切产学研合作,加快科技成果产业化。深入实施人才强县战略,制订出台人才培育、引进、管理、保障等一揽子政策,努力吸引更多人才来到缙云、留在缙云、服务缙云。
不断深化对外开放。坚持大视野、大开放、大融合理念,主动融入长三角经济圈、海西经济区和浙中城市群,加快基础设施对接,深化产业合作,承接产业和要素转移,推动借力发展和错位发展。扎实开展“山海协作”工程。加快转变外贸发展方式,优化外贸产品结构,鼓励创建出口品牌,积极培育以技术、质量、服务为核心的竞争新优势。
(六)全面加强社会事业建设,努力在民生保障上取得新成效 切实加强社会保障。全面落实促进就业再就业各项政策,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实施社会保障提标扩面工程,推动基本养老、医疗保险由制度全覆盖向人群全覆盖转变。完善社会救助制度,不断提高最低生活保障、医疗救助标准。大力发展社会福利事业和慈善事业。积极推进教育现代化。继续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加大建设资金投入,合理优化学校布局,科学配置教育资源,稳步推进集团化办学。坚持“高质量、轻负担”的办学方向,深入实施素质教育。鼓励发展民办教育,加快发展学前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和特殊教育。大力发展卫生文体事业。不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稳步推进县级医院改革。完XX县人民医院迁建。鼓励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扶持中医药事业发展。加快完善城乡文体基础设施。着力打造黄帝、婺剧、石头、影视、耕读五大特色文化品牌。认真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和保护。进一步加强文化阵地建设,积极发展新闻传媒事业。努力构建和谐社会。顺应社会管理转型需求,健全社会管理体制,切实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不断完善信访工作机制,畅通群众信访渠道,有效解决疑难信访问题。建立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和司法调解的大调解工作机制,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积极完善应急管理体系,切实加强安全生产,严格食品药品安全监管。高度重视人口计生工作。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县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十一五”规划执行情况
过去的五年是不平凡的五年。五年来,面对国际市场波动、宏观政策调整等复杂形势,面对生产要素匮乏、自然灾害侵袭等诸多考验,在中共XX县委的正确领导下,我们紧紧依靠全县人民,深入实施省委“两创”总战略,围绕市委构建生态文明主题,始终坚持科学发展不动摇,改革创新不松劲,保障民生不懈怠,顺利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任务,为“十二五”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过去的五年,是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综合实力大幅提升的五年。全县生产总值突破100亿大关,达到107.8亿元,年均增长14%,人均生产总值超过3000美元。财政总收入突破10亿大关,达到10.1亿元,年均增长17%;其中地方财政收入突破5亿大关,达到5.1亿元,年均增长17%。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31.9亿元,是2005年的1.8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1275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6678元,比2005年分别增长64.9%和77.7%。全面完成“811”环境保护新三年行动计划,成功创建省级生态县。预计万元生产总值综合能耗累计下降20%以上,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量累计分别削减17.21%和17.75%,“十一五”节能减排约束性指标全面完成。
过去的五年,是三次产业协调并进,转型升级步伐加快的五年。粮食生产保持稳定,中心粮库建成使用。农业特色主导产业快速发展,产业化体系不断健全,新培育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14家、规范化农民专业合作社85家,农业总产值达10.7亿元,年均增长5%。工业总产值连续突破100亿、200亿大关,达到281.2亿元,比2005年增加2.2倍,位居全市第一。工业园区开发加快推进,集聚效应更加突显。缙云带锯床和特色机械装备产业、永武缙五金产业列入全省21个首批转型升级示范区试点。选商引资成效显著,重点企业迅速壮大。科技创新体系不断完善,品牌建设卓有成效。外向型经济加快发展,自营出口年均增长33.3%。仙都景区开发加快推进,公祭轩辕黄帝大典成功升格为市级,新增国家4a级旅游景区1个,旅游总收入达20.1亿元,比2005年增加3.3倍,成功创建省旅游经济强县。
过去的五年,是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城乡面貌焕然一新的五年。我们紧紧抓住国家扩大内需政策机遇,共争取扩大内需中央投资和省公共建设投资补助资金4.5亿元,位居全市首位。累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43.7亿元,是“十五”时期的1.8倍。投入城市建设资金8.2亿元,一大批城市基础设施项目建成使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共创建示范村10个、环境整治村255个,实施旧村改造55个,完成农村危旧房改造近2万户,山塘水库除险加固114座。基本完成农村通村公路和千万农民饮用水工程,公路通达率和通畅率实现“双百”目标,35万农村群众的饮水安全问题得到解决。完成235个村的新农村电气化改造,成为全市首个省级新农村电气化县。投入资金930万元,完成地质灾害隐患点治理38处。基本完成滩坑水库移民安置任务。过去的五年,是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显著改善的五年。我们扎实推进低收入农户奔小康工程,全县80.2%的年人均纯收入2500元以下低收入农户实现增收脱贫。积极引导偏远山区农民下山脱贫和整村搬迁,实现农民异地转移2297户6893人。就业再就业工作成效显著,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健全。实施城镇居民医疗保险,率先开展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60周岁以上符合条件的城乡居民每月领到60元基础养老金,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实现制度全覆盖。成立县慈善总会和红十字会,社会化救助体系更加健全。五年来,县财政用于社会保障支出达3.9亿元、社会救助资金达7000万元。全面完成农村中小学“四项工程”,全部化解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建设负债,全面落实农村中小学校教师津补贴,全部免除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民工子女借读费和中等职业学校困难家庭学生学费,成功创建省级教育强县。扎实开展省级卫生强县、省级文化先进县创建活动。有线广播电视实现“村村通”和“村村响”。重大疫病得到有效防控。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扎实有效。“平安缙云”建设深入开展。安全生产形势保持稳定。人口和计生工作进一步加强。民族、宗教、侨台、外事、妇女、儿童、老龄、残疾人事业加快发展,审计、司法、统计、气象、档案、方志、人防、双拥、人民武装等工作取得新的进步。
过去的五年,是改革开放纵深推进,发展活力不断迸发的五年。顺利完成乡镇行政区划调整,乡镇总数从24个缩减到16个。积极对接扩权强县改革,省市下放的各项审批事项得到有效落实。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不断深化,招投标服务平台向乡镇延伸。乡镇财政管理体制更加完善,基本实现乡镇零负债。启动住房分配货币化改革。率先实施政策性农业保险和政策性农房保险试点。工业用地招拍挂制度全面实施。扎实开展土地整理和“百万”造地保障工程,建成标准农田9.2万亩,新增耕地5.2万亩,调剂各类指标3.6万亩,回笼资金14.7亿元。金融组织体系更加健全,金融服务体系不断向农村延伸。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不断深化,林权抵押贷款余额达1.6亿元,受益农户达2680户。过去的五年,是民主法制得到加强,发展环境更加优化的五年。坚持依法行政,规范行政执法行为,行政执法水平不断提高。认真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和创先争优活动。完成“五五”普法教育。全面贯彻监督法,主动接受人大依法监督、政协民主监督、司法监督和民主党派及工商联、人民团体的社会监督,严格执行县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议和决定。完善县政府领导领衔办理制度,累计办理人大代表建议746件、政协委员提案653件。开展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严肃查处一批违法违纪案件。加大企业帮扶解困力度,共解决挂牌督办难题292个。
过去的一年,我们积极把握经济回暖向好机遇,不断强化“五个一”理念,扎实开展“三年活动”,大力推进“五大发展”,全面完XX县十五届人大四次会议确定的年度目标任务。一年来,我们重点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一是切实抓好项目建设。积极做好省市“十二五”重大项目对接,组织开展重点项目“百日攻坚”行动,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6.7亿元,同比增长21.8%,增速创2003年以来新高,总量位居全市第二。金丽温铁路扩能改造缙云段、农民异地转移舒洪安置小区一期、商检大楼、110千伏雁门变、好溪水利枢纽工程前期准备项目――42省道坝区段临时改线等工程顺利开工。42省道壶镇至早宅段改建、仙都中学(暂名)、农机培训学校迁建、220千伏白峰变等工程加快推进。42省道及平黄公路仙都景区段改线工程建成试通车,缙云中学宿舍楼、新碧初中一期顺利建成。二是着力调整产业结构。启动两个省级现代农业综合区建设,建成粮食生产功能区9130亩。出台油茶产业发展扶持政策。“缙云麻鸭”通过国家级畜禽遗传资源现场鉴定,获得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工业园区列入丽水生态产业集聚区“一心三片区”建设规划。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列入省计划并全面启动建设。出台工业投资项目管理实施意见,工业项目新增用地管理更加规范。缙云灯管成立了全市首个行业标准化专业技术委员会,创建为全市首个省级行业区域名牌。研究制订服务业发展扶持政策,扎实开展汽车下乡、家电下乡和以旧换新活动。全面完成“十小”行业三年整规任务。完成黄帝南巡大型群雕、仙都影视博物馆等工程建设,成功举办中国·仙都公祭轩辕黄帝大典暨中国第三届黄帝文化学术研讨会。三是加快统筹城乡发展。壶镇镇列入全省27个小城市培育试点。成立新区建设工作指挥部,妥善解决一大批历史遗留问题,有效加快42省道与330国道连接线等一批重点项目前期。高度重视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全面启动行政村规模调整,行政村总数从644个调整为253个,总数减少率达60.7%。积极推进农村“135”工程和村庄整治工程,启动建设中心村18个,创建生态文明村90个,完成村庄整治55个。四是积极破解要素制约。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率先在全省获批实施。争取到省里追加用地指标1796亩,全年新增建设用地指标达2348亩。清查转而未供土地4395亩。认真做好工业园区土地征收政策处理,基本完成土地征收历史遗留问题清理,完成1500多亩工业用地的征收报批,为下步开发建设打下了扎实基础。完成新区南区块拆迁范围的调查摸底和拆迁安置地块选址工作。认真梳理壶镇土地征迁历史遗留问题。基本完成好溪水利枢纽工程潜明水库规模论证、水资源论证等25个专题报告,完成库区实物调查和移民安置区块选址工作。新组建两个国有融资平台,率先推出金融新产品“缙云通宝”,成立欣禾农村资金互助社,创建缙云杭银村镇银行。五是切实加强环境保护。建立健全节能减排目标责任评价和考核奖惩机制,顺利完成年度节能减排目标任务。新建溪新碧段生态防洪堤一期工程开工建设,第二污水处理厂建成试运行。建成乡镇微动力污水处理设施2个,成功创建全国生态乡镇1个。六是努力做好民生保障。“十大民生工程”各项任务按期完成。799名失业和困难人员实现再就业。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总人数达12.6万人。低保边缘户家庭全部纳入医疗救助范围。来料加工队伍扩大到4.4万人,年发放加工费达2.1亿元。成功创建全国残疾人社区康复示XX县。婺剧《古村戏韵》获得全国大奖,成功承办省首届体育大会部分赛事,实现省运会金牌零的突破。启动城区有线电视数字化整体转换。抓好学前教育资源整合。成功组建两个教育集团。高考成绩再创新高。切实抓好校园安保工作,全县公办学校和省三级以上幼儿园全部配备了安保设施和人员。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全面启动。“平安缙云”建设取得明显成效,上海世博会“环沪护城河”安保任务圆满完成。各位代表,在过去的五年里,我们成功抵御了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有效化解了各类生产要素的瓶颈制约,有力处置了重大自然灾害造成的巨大破坏,在复杂严峻的形势下,保持了经济社会的平稳较快发展,各项成绩的取得来之不易。这是上级党委政府和中共XX县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县人大、县政协监督支持的结果,是历届政府班子打下良好基础以及老领导、老干部关心支持的结果,更是全县人民众志成城、开拓进取、艰苦创业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全县人民,向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向民主党派、工商联、各人民团体和社会各界人士,向驻缙部队官兵、省市驻缙各单位,向所有关心、支持和参与缙云建设发展的县内外朋友们,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过去五年的探索实践,我们深切体会到,要办好缙云的事情,必须着眼欠发达这一最大的县情,始终坚持用发展来解决前进中的各种困难和问题;必须突出抓好项目建设,加快完善城乡基础设施,推动产业提质扩量,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必须科学处理好发展与保护的关系,在实现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同时,让缙云的山更青、水更绿、天更蓝;必须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让最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必须坚持不懈推进改革创新,切实激发活力,增添动力,凝聚合力。
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工作中的问题和不足:经济总量还不大,产业结构还不优,转型升级的任务还很艰巨;财政实力还不强,地方可用财力还太少;教育、医疗、就业、社保、住房等问题有待更好的解决;土地、资金、电力、人才、环境容量等生产要素保障有待进一步加强;一些制约发展的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有待加快破解;少数政府工作人员的服务意识、执行意识、廉政意识有待进一步增强。所有这些问题,我们都将高度重视,积极面对,努力解决,决不辜负全县人民的期望和重托。
二、“十二五”规划的主要任务
“十二五”时期,是缙云加快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推动转型发展的关键期、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攻坚期。未来五年,宏观经济形势将继续发生深刻变化,转型发展成为最重要的阶段性特征,我们既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也面临诸多风险和挑战,必须切实增强忧患意识、责任意识、革新意识和发展意识,在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的转换中坚定信心,奋发有为,争取主动,努力开创缙云经济社会发展新局面。今后五年,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按照省委“八八战略”、“两创”总战略和市委“三市并举”发展战略的决策部署,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建设“富民强县、幸福家园”为总目标,实施“生态富民、工业强县”战略,着力调整经济结构、着力推进城乡统筹、着力建设生态文明、着力保障改善民生、着力深化改革开放,全面落实“五个一”工作理念,全力推进“五个一百”工程,全速推动“五大发展”,力争实现撤县建市,建成惠及全县人民的小康社会,为与全省同步基本实现现代化奠定坚实基础。
今后五年,我县发展的总体目标是:完成“六项倍增”行动计划,实现“一城四县”联创,全力打造“一极四区”,与全省同步建成全面小康社会,致力富民强县,建设幸福家园。
根据这一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今后五年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
——综合实力更加雄厚。到2015年,“六项倍增”行动计划全面完成,人均生产总值达到47740元;地方财政收入达到10.2亿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3356元;工业总产值达到700亿元,在全市所占比重进一步提高;旅游总收入达到60亿元;五年累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88亿元。
——城乡发展更加协调。新型城市化进程加速推进,县域中心城市集聚辐射能力显著增强,副中心城市初步成型,城镇化水平提高到55%。“经营乡村”行动扎实开展,“美丽乡村”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城乡基础设施网络和公共服务配套功能更加完善,城乡一体化发展迈上新台阶。——人民生活更加宽裕。到2015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3万元,年均增长10%,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5%。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4.2亿元,年均增长15%,人民群众生活幸福指数不断提高。
——社会发展更加和谐。全面完成省级教育现代化达标县、卫生强县、文化先进县创建,在全市率先“高标准、高质量”普及十五年教育,五年新增就业岗位9000个,医疗卫生水平不断提高,文化事业更加繁荣,科技创新能力大幅提升,民主法制更加健全,社会更加和谐稳定。——生态环境更加宜人。生态文明建设体制机制更加健全,生态环境保护力度进一步加大,环境保护设施更加完善,完成国家级生态县创建,单位生产总值综合能耗和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量削减达到上级下达的任务要求。
——改革开放更加深入。政府公共服务与社会治理能力进一步提升,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向纵深推进。区域交流合作取得新进展,招商引资成效更加显著,外向型经济迈上新台阶,基本形成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开放格局。为实现上述目标,《纲要(草案)》提出了今后五年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这里从六个方面作重点报告。
(一)切实抓好“五个一百”工程,努力在项目投资上实现新突破 “十二五”时期,我们将切实抓好百个城乡一体化项目,加快构建起布局合理、结构优良、设施先进、城乡共享的基础设施体系。大力实施百个工业招商和技改项目,推动工业存量调整、增量优化、总量增加、质量提高。努力建设百个旅游生态环保项目,使缙云的山水优势变成旅游优势、经济发展优势、农民增收致富优势。全面落实百个惠民行动项目,着力提高基本公共服务能力。积极推进百个重大项目前期,努力为缙云长远发展打下坚实基础。重点打造四大综合网:
一是打造综合交通网。完成金丽温铁路扩能改造缙云段工程,上马建设七里火车站,争取建设金台铁路缙云段,尽快构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快速轨道交通网。完成42省道壶镇至早宅段、42省道潜陈至壶镇段、330国道莲都至缙云段、330国道缙云至永康段、岩沿至西岸公路等改建工程;加快推进一批景区联网、乡际联网、农村联网公路建设,努力构建“四纵四横一绕十连”的公路网格局。
二是构建综合能源网。扎实推进500千伏输变电项目前期,新建、扩建220千伏变电所2座、110千伏变电所4座,全力打造适度超前、供电可靠的电力网架。积极推进电力调度大楼等项目建设。争取开工建设大洋山、括苍山风力发电项目。完成金丽温天然气干管缙云段、城市燃气管网工程建设。争取开工建设成品油输油管线工程。继续做好缙云抽水蓄能电站项目前期。
三是建设综合信息网。加快“数字缙云”建设,实施宽带接入网和ip骨干网扩容工程,建设以光缆为主的骨干传输网,推进电信、广播电视、互联网“三网融合”。积极搭建园区信息化、景区数字化、居民健康档案电子化管理平台,深化电子商务、电子政务、“数字城管”建设,不断完善社会治安动态视频监控系统。
四是发展综合水利网。重点抓好好溪水利枢纽及灌区工程、中央小型农田水利专项工程、农田水利改造工程建设,继续抓好“千库保安”、“强塘固房”、“万里清水河道”等工程,切实增强全县防洪、防涝、防旱能力。完善千万农民饮用水工程建后管护机制,努力保障城乡居民饮用水安全。
(二)加快推进产业优化升级,努力在发展方式转变上取得新进展 坚定不移实施“工业强县”战略。全面推进丽水生态产业集聚区缙云片区开发,实施“东拓、南延、西扩”战略,把发展空间拓展到15平方公里,努力开拓50平方公里的发展空间。结合低丘缓坡综合开发利用,抓好壶镇产业转型提升区建设,加快形成10平方公里的发展空间框架。到2015年,两大区块实现工业总产值600亿元以上。实施工业转型升级“124”行动计划,大力培育新兴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发展壮大优势产业。切实抓好重大工业项目建设,力争完成工业投资100亿元以上。加大重点企业培育力度,力争培育产值超50亿元企业2家、超百亿元1家,争取上市2家。大力发展高效生态现代农业。严格落实耕地保护措施,完成5万亩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整合项目资金,认真抓好两个省级现代农业综合区建设,建成现代农业示范区3个以上、特色精品园6个以上。实施农业发展“586”行动计划,着力提升畜禽、茶叶、蚕桑、果蔬、油茶五大特色主导产业。按照“接二产、连三产”思路,引导工商资本投向农业领域,不断提升现代农业发展水平。深入实施“强龙兴农”工程和农民专业合作社“提质工程”,培育壮大一批农业龙头企业,加快建成一批农业科研教育、生产示范、休闲观光、种苗繁育基地。
积极培育现代服务业。牢固树立“全县大景区”理念,把缙云良好的生态资源、优美的田园风光、厚重的人文底蕴与旅游开发充分结合起来,大力发展生态休闲旅游业。继续抓好“一二三”工程,积极争创仙都国家5a级旅游景区,创建2个国家4a级旅游景区、3个国家3a级旅游景区。以服务业集聚区建设为重点,大力发展现代物流、科技服务、信息咨询、设计策划等生产性服务业。加快建设现代商业流通网络,积极发展中介服务、家政服务、体育健身、文化教育等生活性服务业。
(三)不断优化城乡空间布局,努力在统筹协调发展上迈出新步伐 切实抓好中心城市开发。围绕构建中等城市和撤县建市目标,以建设山水名城、生态新城为导向,凸显山水优势,积极创建省级园林城市。全面实施县域总体规划,按照“北跃西扩、南延东优、中兴外联”战略,大力拓展城市发展空间。进一步密切“三区联动”,积极促进“新老协调”,有序推进七里、东渡等区块组团发展,抓好一批市政设施、公共服务、供排水、燃气管网项目建设,促进人口集中、产业集聚、功能集成、要素集约。
加大中心镇培育力度。以建设特色机械装备城、生态文化名城、台金丽三市交汇新XX市为功能定位,大力推进壶镇镇小城市培育试点建设,加快壶镇由“镇”向“城”跨越,努力把壶镇打造成产业定位清晰、经济繁荣发达、服务功能完备、体制机制灵活、有效辐射周边的县域副中心城市。认真抓好其他建制镇发展,积极打造魅力乡镇,努力把其他乡镇发展成连接城乡、繁荣农村、服务农业、集聚农民的重要战略节点。努力建设美丽乡村。牢固树立“经营乡村”理念,扎实开展美丽乡村建设。加大中心村培育力度,科学做好规划布局,实现布局合理化。因地制宜发展农村经济,加速壮大特色产业,促进产业规模化。鼓励农民下山脱贫、整村搬迁,推动人口集聚化。统筹推进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实现设施配套化。加强农村环境整治,不断美化农村环境,促进环境生态化。突出抓好乡村旅游、农业观光、来料加工、农家乐等非农经济发展,实现农民增收渠道多样化。
(四)切实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努力在生态文明建设上构建新优势 科学确定主体功能定位。综合考虑全县各地自然条件、发展现状、产业基础和发展潜力,结合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目标,科学划分重点开发区、限制开发区、禁止开发区,逐步形成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的区域开发格局。
切实做好生态环境保护。全面开展国家级生态县创建活动,加大重点流域、重点区域、重点行业环境综合整治力度,确保出境断面水质稳定达标。抓好农村面源污染治理,强化农村垃圾清理。积极开展“森林缙云”建设,全面提升森林质量和生态功能。
大力发展循环低碳经济。研究制订循环经济发展意见,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加快形成符合科学发展要求的产业体系。推进循环经济试点基地建设和工业园区生态化改造,积极推行清洁生产,着力培育一批工业循环经济示范企业和绿色企业。大力推进节能、节水、节地、节材工作,不断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全力抓好节能减排工作。鼓励合同能源管理,支持节能技术改造。严格排污许可管理,加大行政执法力度,完善污染治理设施,统筹推进工业、农业、生活等各个领域减排工作。健全节能减排责任落实、目标考核、监测管理体系,推动节能减排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科学化。
(五)继续加快改革创新步伐,努力在竞争优势培育上增添新活力 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抓好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按照政事分开、事企分开和管办分离原则,稳妥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全面开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综合配套改革试点,积极推进生态经济创新发展综合配套改革,探索建立森林异地代保、碳排放权、林业碳汇等机制。大力推进城市管理建设体制改革,加快统筹农村产权制度、城乡户籍制度、农村社会管理制度等配套改革。探索建立土地和农村宅基地依法有偿流转机制。落实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制度,加强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创新金融服务体制,深化国有资产管理、投融资体制改革。不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继续做好住房分配货币化改革。
积极推进科技创新。建立科技研发创新风险投资机制,逐步增加科技经费投入,力争科研试验经费投入占生产总值比重超过1.5%。抓好省级技术创新服务平台建设,积极争创国家重点实验室。进一步密切产学研合作,加快科技成果产业化。深入实施人才强县战略,制订出台人才培育、引进、管理、保障等一揽子政策,努力吸引更多人才来到缙云、留在缙云、服务缙云。
不断深化对外开放。坚持大视野、大开放、大融合理念,主动融入长三角经济圈、海西经济区和浙中城市群,加快基础设施对接,深化产业合作,承接产业和要素转移,推动借力发展和错位发展。扎实开展“山海协作”工程。加快转变外贸发展方式,优化外贸产品结构,鼓励创建出口品牌,积极培育以技术、质量、服务为核心的竞争新优势。
(六)全面加强社会事业建设,努力在民生保障上取得新成效 切实加强社会保障。全面落实促进就业再就业各项政策,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实施社会保障提标扩面工程,推动基本养老、医疗保险由制度全覆盖向人群全覆盖转变。完善社会救助制度,不断提高最低生活保障、医疗救助标准。大力发展社会福利事业和慈善事业。积极推进教育现代化。继续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加大建设资金投入,合理优化学校布局,科学配置教育资源,稳步推进集团化办学。坚持“高质量、轻负担”的办学方向,深入实施素质教育。鼓励发展民办教育,加快发展学前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和特殊教育。大力发展卫生文体事业。不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稳步推进县级医院改革。完XX县人民医院迁建。鼓励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扶持中医药事业发展。加快完善城乡文体基础设施。着力打造黄帝、婺剧、石头、影视、耕读五大特色文化品牌。认真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和保护。进一步加强文化阵地建设,积极发展新闻传媒事业。努力构建和谐社会。顺应社会管理转型需求,健全社会管理体制,切实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不断完善信访工作机制,畅通群众信访渠道,有效解决疑难信访问题。建立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和司法调解的大调解工作机制,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积极完善应急管理体系,切实加强安全生产,严格食品药品安全监管。高度重视人口计生工作。
三、2011年政府工作的主要安排
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做好今年工作,对于巩固发展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成果、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根据县委十二届十四次全体(扩大)会议精神,建议今年全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2%左右,工业总产值增长15%以上。财政总收入增长10%以上,其中地方财政收入增长10%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3%。自营出口总额增长15%以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0%。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5‰以内。节能减排完成上级下达的目标任务。
同时,着眼“六项倍增”行动计划,经过反复研究论证,提出了一套要求更高的争取指标,建议为:工业总产值增长争取20%以上;财政总收入和地方财政收入增长争取12%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争取18%以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争取11%以上,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争取12%以上。
做好2011年工作,必须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五中全会以及中央、省、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强化“五个一”理念,深化“三年活动”,更加注重转型发展,更加注重调整结构,更加注重改善民生,更加注重生态建设,更加注重作风优化,努力实现“十二五”规划开好局、起好步,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建党90周年。
(一)全力抓好项目投资,努力掀起建设高潮
启动实施“五个一百”工程。深化“项目投资推进年”活动,开工建设330国道莲都至缙云段改建、岩沿至西岸公路改建等工程,争取开工建设金丽温天然气干管缙云段、330国道缙云至永康段改建、42省道潜陈至壶镇段改建等工程,加快推进金丽温铁路扩能改造缙云段、好溪水利枢纽、42省道壶镇至早宅段改建、消防队迁建等项目建设,完成仙都中学(暂名)、新碧初中、220千伏白峰变、110千伏雁门变、看守所(拘留所)迁建、县生活垃圾填埋场一期、农机培训学校迁建等项目建设。扎实做好金台铁路缙云段、民生文化园、县交通运输综合管理业务用房、电力调度大楼、县人民医院迁建、缙云抽水蓄能电站等重大项目前期工作。进一步完善项目推进“六项机制”,全力开展攻坚克难专项行动,在努力保障人民群众合法权益基础上,认真抓好土地征收、房屋拆迁等政策处理,全力保障项目顺利建设。
强化生产要素保障。认真组织实施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积极向上争取新增建设用地指标,保障一批重点项目顺利落地建设。大力推进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做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文章。继续抓好“百万”造地保障工程,加大土地开发、建设用地复垦力度,完成土地开发2500亩。深入实施“365”节约集约用地行动计划,全面消化利用转而未供土地,努力提高节约集约用地水平。顺应国家货币政策变化,千方百计优化金融环境。积极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加快拓宽政府性投资项目融资渠道。引导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争取上级信贷支持,不断优化金融服务环境。
(二)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加快转变发展方式
推动工业提质扩量。大力推进工业转型升级,坚持“以亩产论英雄”,制订出台新的工业发展政策和高耗能企业转停产意见,形成推动转型升级的鲜明导向。启动工业转型升级“124”行动计划,大力培育新材料、新能源、装备制造等新兴产业,全力抓好带锯床和特色机械装备、永武缙五金产业示范区试点。加快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建设,争取年内全面投入使用。积极打造工业发展平台,抓紧编制工业园区产业布局规划,启动丽水生态产业集聚区缙云片区建设,完成壶镇“三规合一”编制,推进壶镇转型提升区开发,开工建设提升区道路网工程,力争新开发工业发展空间2000亩。加大选商引资力度,全力开展工业用地政策处理攻坚行动,确保重大工业项目顺利落地建设。加快工业用地出让速度,确保完成出让1300亩,力争达到1500亩。深入实施“质量强县”战略,扎实推进名牌培育质量提升工程,积极抓好重点企业培育。研究制订龙头企业扶持的有效措施,加快2家省级行业龙头骨干企业做大做强,新培育产值超5亿元企业2家、超20亿元1家。大力推进中小企业孵化基地建设。加快转变外贸发展方式。完成商检大楼主体工程建设。
促进农业增产增效。认真落实粮食安全行政首长负责制,完成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7980亩、标准农田质量提升2万亩。推进小仙都省级现代农业综合区“两区九点”建设,建成现代农业示范区1个、特色农业精品园3个。加快三溪省级现代农业综合区“三区两园”建设,新建、低改油茶产业示范区3000亩、毛竹产业示范区1000亩、茶叶产业示范区2400亩、香榧精品园500亩。抓紧启动舒洪农产品加工功能区建设,加快农业标准化和品牌化建设,不断提高缙云农产品精深加工水平。紧紧抓住国家加大水利建设投入有利时机,以列入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为契机,大力推进农田水利建设,完成小型农田水利工程35处,新建改建水渠40公里,新增高效节水灌溉面积1000亩。出台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意见,新增土地流转面积7500亩。启动农业发展“586”行动计划,建立农业主导产业专项扶持资金,落实分类扶持措施,推进主导产业做强做优,提升亩均综合效益。大力扶持产业化组织发展,新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15家。建立健全农业技术推广、动植物疫病防控、农产品质量监管“三位一体”服务体系,切实增强农业公共服务水平。
加快服务业创强创优。启动实施旅游经济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按照“建设全县大景区、发展旅游大产业、建设旅游大项目”要求,加快完善旅游规划体系,以全新的理念推进旅游开发。按照“一心四版块”旅游空间布局,继续深入实施“一二三”工程。以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为目标,加快推进仙都景区开发建设,切实抓好仙都景区西入口、曲溪路、仙都影视博物馆、鼎湖大道雕塑广场改造等项目建设,做好仙都黄帝温泉谷、倪翁洞等老景点改造、祭祀广场、仙都景区至县城污水管等项目前期工作。切实抓好河阳古民居、大洋山森林公园、括苍山森林公园等景区开发,加快通景公路、配套服务设施建设,积极争创国家4a级旅游景区。着眼“乡乡有景点、村村有特色”,启动16个乡镇风景区或特色旅游村建设,努力把山区变成风景区。大力扶持发展服务业,科学编制发展规划,制订出台扶持政策,上马建设壶镇机械装备城、汽车城、机动车辆安全检测线、物流运输等项目,启动一个五星级酒店项目建设。继续开展家电下乡和以旧换新活动,及时兑现补贴资金。
(三)加大城乡统筹力度,大力建设美丽乡村
加快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全面推进县城新区建设,实施镇东村改造,开工建设42省道与330国道连接线、仙都路南段延伸、坦五线舒洪至船埠头改建一期、名山至郑坑口联网公路一期等工程,完成洋潭头后陈山公园一期工程,启动建设二期工程。力争开工建设石材加工功能区。加大XX区综合改造力度,加快推进朝晖路南延伸段改造,完XX县医药公司搬迁和原印刷厂拆除、复兴街出口改造工程,努力缓解XX区出行难、停车难问题。实施五云镇农贸市场改造提升工程。大力推进XX区供排水管网改造。完成“数字城管”建设。积极推进七里区块开发,加快七里火车站站前广场、火车站至县城新区迎宾大道项目前期。稳妥推进“村改居”工作。制定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加大商住用地出让力度,加强保障性住房建设,进一步健全住房保障体系。完成商住用地出让500亩,开工建设廉租房、经济适用房、公共租赁房等保障性住房285套1.5万平方米。争取开工建设县人才公寓。
推进小城市和重要集镇建设。制订出台扶持政策,全面启动“三年行动计划”,大力推进壶镇镇小城市培育试点建设。深化强镇扩权改革,加快建设行政审批服务、城市综合执法、就业保障服务、土地储备、应急维稳五大中心,赋予壶镇镇更多的行政审批、行政管理、行政执法等经济社会管理权限。开工建设壶镇中山街、便民服务中心等项目,完成壶镇水厂、壶镇污水处理厂、第二人民医院病房综合楼、湖川初中迁建等项目,加快壶镇中学迁建项目前期。积极化解土地征收、城市建设、工业发展过程中产生的各类历史遗留问题。切实抓好新建、舒洪两个市级中心镇建设。高度重视东渡、东方、大洋、大源等重要集镇发展,努力提高集聚发展水平。
着力优化农村环境。继续做好行政村规模调整后续管理,加强村级办公用房建设、有线广播电视联网等工作。认真做好村级组织换届工作。科学编制中心村布局规划,出台专项政策,抓好18个中心村建设。启动“美丽乡村”行动计划,突出抓好“三沿”整治。深入实施村庄整治、农村危旧房改造等工程。新启动旧村改造18个,实施农村危旧房改造6832户,实施农村低保标准150%以下困难家庭危旧房改造2100户,完成村庄整治52个。继续抓好“千库保安”、“强塘固房”等工程建设,完成水库保安5座,山塘除险加固33座。做好第一次水利普查。建立健全农村垃圾集中收集处理、污水治理、农村通村公路养护、饮用水工程管理的长效机制。加快农村联网公路建设。
高度重视生态建设。启动国家级生态县创建,实施“十大生态工程”。开工建设新区污水收集干管项目,建成乡镇微动力污水处理设施2个、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50个。启动“811”生态文明建设推进行动,实施水源、空气、土壤“三大清洁行动”。加强工业园区污染防治,继续做好新建溪流域环境污染综合整治,确保光瑶断面水质稳定达标。高度重视好溪流域、大洋水库、黄村水库饮用水源保护。切实抓好节能减排工作。完成浙江寿尔福化学有限公司转产处置。大力开展植树造林活动,建成市级绿化示范村8个。积极争创省级森林城镇。
(四)切实做好民生保障,确保社会和谐稳定
加快农民增收致富。深入开展低收入农户奔小康工程,千方百计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全面完成农民增收“6+1”目标任务。加快农民异地转移舒洪安置小区建设,启动新碧、壶镇安置小区建设,实现农民异地转移2500人。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实现林权抵押贷款余额2.2亿元。大力发展来料加工业,年发放加工费力争达到2.5亿元。认真做好银行卡助农取款服务工作,实现行政村pos机布放全覆盖。
高度重视就业社保。把促进就业放在重要地位,全面落实促进就业各项政策,新增城镇就业1800人,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550人,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再就业150人,帮助解决农民就业岗位1560个,实现农民转移就业5210人。继续抓好“五费合征”,不断扩大保险覆盖面。启动“金保工程”建设,实行社会保障“一卡通”制度。推进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市级统筹。完善城镇居民医疗、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政策,人均筹资标准达到300元以上。继续抓好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全力化解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历史遗留问题。进一步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待遇。完善城乡医疗救助制度,加大城乡困难群众生活救助力度。深入实施残疾人共享小康工程,实行贫困重度残疾人免费助听助行助明85名,落实重度残疾人托安养101名。继续实施“广电低保”工程。加快社会慈善事业发展。
大力发展社会事业。加大教育建设投入,加快学校布局调整,完善教育基础设施,推进集团化办学,全力抓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加快消除学校建设负债。积极引导民间资本投向学前教育领域,着力提升学前教育发展水平。加强资源整合,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继续抓好校园安保工作。进一步提高高中段学校缙云籍学生正取生招收比例,缙云中学提高到85%,工艺美术学校提高到85%,职业中专提高到95%。深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实现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乡镇全覆盖。稳步实施基层医务人员绩效工资改革。加快完善农村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完成16个乡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扎实做好县人民医院等级评审工作。积极筹划一批重大公共文化设施项目,建成村级文化活动室10个,创建省级体育强乡1个、体育小康村30个。继续开展“百千万”文化下乡活动。全面推进有线电视数字化整体转换。进一步加大人口计生工作力度,强化综合治理和“实数计生”,着力破解性别比偏高和流动人口计生管理服务难等问题,努力稳定低生育水平。完成第六次人口普查。加强和改进社区服务工作。加快发展老龄和社会福利事业。切实维护妇女、未成年人合法权益。认真做好档案、方志、气象、民族、宗教、外事、侨台、移民、双拥、人防、人民武装等工作。努力维护社会稳定。扎实推进“平安缙云”建设,切实抓好信访维稳、社会综治工作。大力推进乡镇综治中心和农村警务室规范化建设,严厉打击违法犯罪活动。更加重视司法调解工作。不断完善应急管理体系,完成应急视频指挥系统建设。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严格实施重大安全隐患挂牌督办制度,有效排查治理安全隐患,严防各类安全事故发生。切实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
(五)重视政府自身建设,着力提升服务水平
严格依法行政。认真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法治政府建设的意见》,加快法治政府建设步伐。自觉接受县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主动报告工作,全面落实审议意见。积极支持政协履行政治协商、参政议政职能,认真接受民主监督。切实做好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办理。扎实推进公民权益依法保障行动计划,全面落实行政处罚裁量权基准制度,深化行政执法责任制,做好行政复议应诉和执法监督工作。启动开展“六五”普法教育,不断夯实基层法治基础。推进科学履政。完成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坚持问情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完善科学民主决策机制,主动听取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各人民团体的建议意见。落实重大民生事项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和集体讨论决定制度,保障群众的知情权、表达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完善信息公开制度,加快电子政务建设,及时办理“县长信箱”反映事宜。
践行为民执政。切实加强政府绩效考核体系建设,完善政府重点工作目标责任考核办法,研究制订具体考核细则,加大考核奖惩力度,形成抓发展、保民生的强大合力。把群众满意作为第一准则,把工作落实作为第一要求,把操作到位作为第一标准,坚决破除因循守旧、求稳怕难、满足成绩、固步自封的思想,不断优化工作作风,切实提高政府执行力。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完善乡镇便民服务中心,推进村级便民服务站建设,通过整合行政服务资源,着力构建三级便民服务网络。
强化节俭理政。积极开辟培植新的税源,加快壮大地方财力。深化财政体制改革,推进国库集中支付改革,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切实加强政府性投资项目管理,努力控制工程项目“三超”问题。鼓励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从严控制行政经费和一般性支出,切实降低行政成本。有效减少各类会议、培训、差旅支出,严格控制公务招待、疗养、购车,把有限的资金和资源更多的用在发展经济和改善民生上。坚持从严治政。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严格执行廉洁从政各项规定,进一步完善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加强审计监督和行政监察。深入推进商业贿赂、“小金库”和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的专项治理,严肃查处各类违法违纪案件,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各种不正之风,着力打造廉洁政府。
011年,我们将深化“民生保障落实年”活动,按照为民办实事长效机制的要求,继续做好“十大民生工程”。
各位代表,缙云正站在科学发展的新起点上。立足新起点,开启新征程,实现新跨越,是全县人民的共同期待,也是我们肩负的神圣使命。让我们在中共XX县委的领导下,坚定信心,励精图治,发奋图强,为建设“富民强县、幸福家园”而努力奋斗!
(五)重视政府自身建设,着力提升服务水平
严格依法行政。认真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法治政府建设的意见》,加快法治政府建设步伐。自觉接受县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主动报告工作,全面落实审议意见。积极支持政协履行政治协商、参政议政职能,认真接受民主监督。切实做好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办理。扎实推进公民权益依法保障行动计划,全面落实行政处罚裁量权基准制度,深化行政执法责任制,做好行政复议应诉和执法监督工作。启动开展“六五”普法教育,不断夯实基层法治基础。推进科学履政。完成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坚持问情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完善科学民主决策机制,主动听取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各人民团体的建议意见。落实重大民生事项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和集体讨论决定制度,保障群众的知情权、表达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完善信息公开制度,加快电子政务建设,及时办理“县长信箱”反映事宜。
践行为民执政。切实加强政府绩效考核体系建设,完善政府重点工作目标责任考核办法,研究制订具体考核细则,加大考核奖惩力度,形成抓发展、保民生的强大合力。把群众满意作为第一准则,把工作落实作为第一要求,把操作到位作为第一标准,坚决破除因循守旧、求稳怕难、满足成绩、固步自封的思想,不断优化工作作风,切实提高政府执行力。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完善乡镇便民服务中心,推进村级便民服务站建设,通过整合行政服务资源,着力构建三级便民服务网络。
强化节俭理政。积极开辟培植新的税源,加快壮大地方财力。深化财政体制改革,推进国库集中支付改革,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切实加强政府性投资项目管理,努力控制工程项目“三超”问题。鼓励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从严控制行政经费和一般性支出,切实降低行政成本。有效减少各类会议、培训、差旅支出,严格控制公务招待、疗养、购车,把有限的资金和资源更多的用在发展经济和改善民生上。坚持从严治政。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严格执行廉洁从政各项规定,进一步完善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加强审计监督和行政监察。深入推进商业贿赂、“小金库”和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的专项治理,严肃查处各类违法违纪案件,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各种不正之风,着力打造廉洁政府。
2011年,我们将深化“民生保障落实年”活动,按照为民办实事长效机制的要求,继续做好“十大民生工程”。
4.**县人民医院党风廉政工作汇报 篇四
按照x纪发[200x]24号文件的安排,现就一年来我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方面的工作情况汇报如下。一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纪检部门的重视和支持下,在财政局的直接领导下,自己认真履行党风廉政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深入贯彻十六大精神,切实实践三个代表,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对
全县经济工作的总体部署,积极推进财政体制改革,把服务服从全县经济发展大局与反腐败工作紧密结合起来,严格依法行政,切实落实党风廉政建设目标责任制,健全制度,加强监督,积极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问题,确保了全县行政事业单位的正常运转和各项工作的顺利进展以及全县大局的稳定。主要工作是: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把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落到实处
我们核算中心是政府财政建立的专职会计核算机构,集中办理各单位的会计核算和监督业务。工作量大面宽,热点多、难点多。我们的工作既牵动着各核算单位的利益,又牵动全县大局的稳定。所以能否下势抓好干部队伍的思想作风建设,把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落到实处,则成为我们整体工作能否顺利推进的关键。同时,也是对自己能否站在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和“三个代表”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的重大意义,从而做到思想、工作、制度措施统一到位的有效检验。自核算中心成立以来,我始终坚持把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工作和部门目标责任制一起安排,一同检查,一并考核。制定下发本单位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安排意见,坚持每季度对单位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进行一次安排部署,对分管范围内的党员讲一次廉政教育课,听一次主管部门领导的情况汇报,同新任职干部和群众反映有意见的干部谈一次话,并按照各级的工作安排,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学习教育活动和评廉树优活动。每年纪委全委会召开后自己积极组织全体人员认真学习会议文件,加强对分管范围内群众反映突出问题的调查研究,同时结合本单位工作实际研究制定出具体的贯彻整改意见。今年以来,我们除组织全体干部职工学习《廉政准则》和“厉行节约制止奢侈浪费”八条规定外,还从报刊上选学有关先进经验和重点案例,使干部职工真正从思想上认识到切实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从而大大增强了大家搞好廉政自律工作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努力做到自重、自醒、自警、自励。
二、围绕廉洁勤政,健全制度,强化监督约束机制
按照200x年会计集中核算工作指导思想,结合工作特点,我狠抓了制度建设,注重用制度规范约束干部职工的言行,坚决从制度上堵塞腐败现象的发生,做到转变作风,增强机关活力,从而推进了各项工作的顺利进展。一是自己按县财政局安排签定了《领导干部家庭成员廉洁承诺书》,严格要求配偶、子女、亲朋不得参政,不得以权谋私;二是先后建立健全了《廉政建设十要十不准》,设计制订了《拒付票据理由书》,规范了《单位会议、文印结算清单》和《超现支出登记》等制度,规范了办事程序,增强了各项工作的透明度;三是结合工作实际,同各柜组签订了《党风廉政建设目标任务书》,层层落实责任,实行责任追究制,做到谁主管、谁负责;四是积极参加有关方面组织的培训和知识竞赛。通过各项廉政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增强了干部职工的廉政意识。
三、转变作风,塑造财政窗口新形象
今年我们把争创青年文明号与纠正行业不正之风结合起来,这也是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我要求全体干部职工在强化会计监督和服务管理过程中,一是内强素质,外树形象,制订下发了本系统《行风建设规定十不准》,要求树立好自身形象,塑造财政窗口新形象。中心第一核算大厅正在积极创建县级青年文明号;二是实施“阳光工程”。我们奔着公开、公正、公平、透明的原则,对各单位办理业务一视同仁,统一标准,统一口径。三是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每月召开一次民主生活会,认真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揭摆问题,查找根源,倾听大家的意见,努力维护团结,坚持重大事项集体决策,从不搞一言堂,同时我们还积极推行政务公开,设立了政务公开栏和诚信建设公开承诺牌,把会计集中核算工作置于全社会监督之下。有效地促进了核算中心廉洁勤政和各项工作的全面发展。
四、强化服务职能,促进县城经济发展
5.2018年县人民调解工作汇报 篇五
尊敬的xx主席、各位xx委员:
在即将迎来建国六十周年之际,xx副主席一行来检查和调研全县人民调解工作,在此,我代表县人民政府感谢县政协对人民调解工作的关心和支持,对调研组一行表示热烈欢迎!下面,我就全县人民调解工作情况作如下汇报:
一、健全机制,提升素质,人民调解成效显著
近年以来,我县人民调解工作在县委的正确领导和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坚持夯实基层、打牢基础、调防结合、以防为主的工作方针,狠抓人民调解队伍建设,健全完善调解网络,强化工作指导监督,各级人民调解组织和广大人民调解员积极排查和化解人民内部矛盾,连年调解纠纷均在7000件以上,调解成功率在95%以上,及时有效地化解了大量的社会矛盾和不稳定因素,预防和减少了大量的刑事、民事、治安案件以及信访和集访苗头,充分发挥了人民调解工作维护基层社会稳定“第一道防线”的作用。仅XX年1—8月,全县各级调解组织共排查各类矛盾纠纷4081件,调解5154件,调解成功5058件;纠纷调解率达98%,调解成功率达95%;防止民转刑67件121人,防止群体性械斗19件281人次,防止群体性上访79件1194人次。
(一)注重强化保障,切实加强领导,夯实基层基础
1、落实领导责任。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领导人民调解,与各镇乡、县级各部门签定了人民调解工作目标责任书,将人民调解工作列入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与平安创建工作目标督查重要内容,县目标督查办、县综治办制定了人民调解工作考核实施意见,为调解工作有序推进提供了组织保障。
2、健全组织网络。按照《人民调解委员会组织条例》的规定和“组织、人员、报酬、工作”四落实的要求,我们进一步健全了镇乡、村(社区)和企业的调解组织,吸收了一批有威望、有能力、懂法律、身体好、群众信任的同志充实人民调解队伍。到目前,建立镇乡调委会xx个,村(居)调委会xxxx个,企事业行业性、专业性、区域性调委会119个,在公安机关(派出所)、人民法院(法庭)、信访等部门和其它行业设立调解室157个,共有专兼职调解员(纠纷信息员)33019人,形成了以块为主,以条为辅的四级一院调解网络体系。同时,在全县建立了首席人民调解员制度,聘请首席人民调解员9636人。
3、加强指导力量。镇乡司法所具体承担着管理指导辖区人民调解和直接调处重大矛盾纠纷的繁重任务。在争取国债投资182.6万元建立规范性司法所26个的基础上,争取灾后重建资金679.9万元,开展了44个司法所灾后重建。加强人员配备,在镇乡在职干部中选调司法行政干部7名、从大学毕业生中招录8名司法行政干部,到目前xx个镇乡已有xx个所xx名专职司法助理员从事司法行政工作。强化司法行政工作效能,加强镇乡司法所规范化建设,全县司法行政工作连续四年综合目标考核为优秀单位,连续两年荣记集体三等功;“
5.12”
汶川大地震后,在抗震救灾灾后重建中被市司法局荣记集体三等功,20人次受到中央、省市奖励表彰,其中xx司法所xxx被评为全国“人民满意司法助理员”,xx司法所x
xx被评为全国“优秀人民调解员”,xxx同志被省委、省政府表彰为全省政法系统“三大主题活动”先进个人;县政府被市委、市政府表彰为先进集体。
4、强化经费保障。为了确保全县人民调解工作的扎实有效开展,县政府在县财力十分紧张的情况下,将人民调解工作经费15万元、人民调解个案补贴经费30万元列入财政预算。县财政局、县司法局联合印发了《xx县人民调解员调解案件补贴发放实施细则(试行)》,对成功调解的矛盾纠纷每件补贴50至150元,为人民调解工作高效开展提供了经费保障。
(二)注重创新方法,切实完善措施,构建工作新机制
1、建立矛盾纠纷排查预警机制。坚持预警在先、教育在先、控制在先、调解在先的原则,建立了村(居)每半月一次、镇乡每月一次的矛盾纠纷排查工作制度。在经常性排查的同时,还根据矛盾纠纷发生的特点和规律,围绕重点人、重点事、重点时期开展集中排查,确保早预防、早发现、早处理。如今年三月,县综治委、司法局、群工局联合下发了《关于开展XX春耕大忙期间矛盾纠纷及不稳定因素排查调处活动的通知》,共排查矛盾纠纷1546件,成功调处1508件,确保了春耕生产的顺利进行,促进了我县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和农村稳定。特别是今年7月—9月,为确保建国六十周年期间全县社会稳定,开展了“春风化雨”百日行动,已排查各类矛盾纠纷1321件,调解1304件,调解成功1254件,目前该行动正在深入推进。
2、建立矛盾纠纷化解机制。对排查出的矛盾纠纷,逐一建立台帐,落实了牵头领导和具体承办人员,明确调处要求和调结时限,对重大矛盾纠纷实行挂牌督办。加大对特殊纠纷和重大疑难纠纷的专题调处力度,围绕全县中心工作,确定开展专题调处,防止因纠纷调处不及时而引发的不稳定事件发生,共化解件47件,调处疑难纠纷897件。如xx赵某离婚纠纷案(涉法涉诉)、xx膨润土矿采矿纠纷案(件)、xx村民刘某医疗纠纷案(件)。
二、正视不足,再鼓干劲,再树新功
我县的人民调解工作虽然取得一定的成绩,但是离人民群众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一是调解资源的配置不尽合理。调解组织网络体系不够严密,调解组织之间没有形成合力,存在多头管理、重复管理或相互推诿现象,工作中缺乏有效的协调和沟通机制。二是行业性调解组织建设滞后。矛盾纠纷多发、突发的企事业、区域性、行业性调解组织网络还存在空白,尚未形成规模。三是规范化、制度化程度不高。调解程序不规范,调解协议不统一,存在重结果、重口头,轻程序、轻文书等问题。四是队伍素质需提高。部分调解员由干部兼任,法律专业知识欠缺,专业技能匮乏,调解方法简单粗糙,依法调解、公平调解的水平还不高。五是管理和指导力度不足。由于全县司法助理员严重缺编人员,有xx个镇乡无专职司法助理员,使基层司法行政工作人民调解无法高效运转,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我县人民调解工作的深入开展。
在下一步工作中,县人民政府将紧紧抓住全省建立“大调解”工作格局的有利时机,进一步加强领导,强化保障,完善措施,充分调动各级调解组织和人民调解员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为构建“和谐三台”再树新功。
一是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强化保障到位。把人民调解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纳入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总体规划,纳入工作考核目标,与全县中心工作同部署、同落实、同检查,做到组织领导到位、工作落实到位、经费保障到位、责任考核到位。
二是进一步加强队伍建设,规范制度管理。强化人民调解员教育培训,有计划、有步骤的对基层调解组织和人民调解员进行调整、充实、完善,逐步建立和完善企事业、区域性、行业性调解组织,提高整体素质。按照“五有”和“四落实”的规范化建设的要求,规范人民调解委员会组织建设,调解员实行持证上岗制度。建立健全纠纷预测、纠纷排查、纠纷调处、领导包案和回访等制度,进一步规范调解的工作方式、工作程序和工作纪律,增强调解程序的公正性,提高调解工作的水平和公信力。
三是进一步强化舆论宣传,营造浓厚氛围。充分发挥广播、电视、报纸等新闻媒体的职能作用,加强对人民调解目的意义、模范事迹以及调解案例的宣传,引起全社会的关注和重视,形成齐抓共管的舆论氛围,使广大群众形成依法解决矛盾纠纷的观念。
四是进一步创新思路和方法,确保调解实效。紧紧围绕全县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加强人民调解与法院、公安、信访、安全、综治部门的协调配合,加快建立“大调解”工作格局,形成预防化解矛盾纠纷的合力,紧密结合新农村建设、平安工程建设、“xx”普法等工作,树立服务意识,因事制宜、因人制宜,在“调处”和“解决”上下功夫,努力增强人民调解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6.江城县人民医院感染科工作制度 篇六
一、根据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安排和部署,依据国家和省、市卫生行政部门有关医院感染管理的法律、法规、标准组织拟定全院医院感染控制规划、工作计划,制定医院预防和控制感染的规章制度,经批准后,具体组织实施、监督和评价。
二、按照《医院感染监测规范》实施医院感染病例监测,开展目标性监测、现患率调查。掌握我院医院感染发病率、好发部位、多发科室、高危因素、病原体特点及耐药性等,为本院医院感染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三、开展消毒灭菌效果监测及环境卫生学监测,灭菌合格率必须达到100%,不合格物品不得进入临床使用。
四、负责全院各级各类人员预防、控制医院感染知识与技能的培训、考核。对新上岗人员、进修生、实习生进行医院感染知识培训。医院感染管理人员每年参加预防、控制医院感染相关知识的继续教育和学术交流活动,不断提高自身业务素质和管理水平。
五、经常深入科室,对手卫生、无菌操作技术、消毒隔离、医务人员职业卫生安全防护、传染病医院感染控制、医疗废物管理等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规章制度落实情况以及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工作情况进行检查和指导,发现问题提出意见并督促科室整改,整改完成后进行效果评价。
六、每月对全院医院感染管理进行综合质量考核。
七、发生医院感染暴发流行时,及时组织现场调查、采样检测,分析原因,采取有效控制措施,并做好信息上报、经验总结等工作。
八、对消毒药械和一次性使用医疗器械、器具的相关证明进行审核,严把准入关,不合格产品严禁进入医院。对其储存、使用及使用后的处理进行监督。
九、监督、指导医疗废物、污水处理工作。
十、参与抗菌药物管理工作,定期向临床公布细菌分布及耐药趋势,为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指导。
十一、每月对医院感染管理情况进行汇总分析,向主管院长汇报并以医疗质量与安全分析会及医院感染管理信息平台的形式向各科室反馈,持续改进质量,有效预防和控制感染,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小组工作制度
(兼职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控制人员工作制度)
一、临床科室应建立医院感染管理小组,由科主任、护士长及本科兼职监控医师、护士组成,医技、医辅科室需配备兼职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控制员,在科主任领导下开展工作,人员变动及时向医院感染管理科汇报、备案。
二、具体负责本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各项工作的组织实施、监督指导、检查评价、分析总结、上报反馈。
三、督促科室对医院感染病例及感染环节的监测,发现感染病例及时填写《医院感染病例报告表》上报医院感染管理科并登记在《科室医院感染病例登记本》上;发现有医院感染流行趋势时,及时报告医院感染管理科,并积极协助调查。督促本科室人员执行无菌操作技术、消毒隔离制度、手卫生规范、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控制等规章制度。督促本科医师提高选用抗菌药物前相关标本的送检率,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做好对清洁员、陪住、探视者的卫生学管理。
四、每月对科室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及制度落实情况进行监督检查,总结科室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现状,对存在问题有改进措施。
五、至少每季度组织本科室人员进行预防、控制医院感染知识的培训。
六、督促做好医院感染管理各种文书的登记及档案管理工作。
医院感染病例监测及报告制度
一、医院感染管理科以医院住院患者为监测对象,开展医院感染病例监测,以掌握本院医院感染发病率,多发部位、多发科室、高危因素、病原体特点及耐药性等,为医院感染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二、医院感染管理科采取前瞻性监测方法进行全面综合性监测:到检验科查阅检验报告结果,获取感染信息,深入临床科室开展前瞻性感染病例调查,并填写调查登记表。
三、开展目标性监测:监测目标应根据本院的特点、医院感染的重点和难点决定。对重点科室(急诊科、手术室、供应室、分娩室)医院感染进行监测。
四、执行职务的医护人员是医院感染病例责任报告人。医护人员在诊治病人过程中,发现病人有疑似医院感染情况应及时送检病原学,严格按照《医院感染诊断标准》对医院感染病例做出准确判断,并及时填写“医院感染病例报告表”,48小时内上报医院感染管理科。病人出院后认真填写病案首页的医院感染诊断及科室《医院感染病例监测登记本》。
五、科室发生医院感染流行或暴发,应立即向科室负责人及医院感染管理科报告,及时留取标本,并协助医院感染管理科进行现场采样、调查、分析原因,迅速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杜绝感染蔓延。医院明确发生医院感染暴发时,立即上报医院感染科。
六、医院感染管理科开展医院感染的漏报调查:每月对全院上月出院病历的医院感染情况进行复查,发现有医院感染病例漏报的科室,通知经管医生进行补报,力争漏报率低于10%。
七、由医院感染管理科组织,每年至少力争进行一次医院感染(现患率)周期性监测。
八、每月对监测资料进行汇总、分析,向主管医疗副院长汇报并在医疗质量与安全分析会上进行反馈,采取有效措施,减少各种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将医院感染发生率控制在10%以内。
医院消毒隔离制度
一、严格执行《消毒管理办法》和《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2002 年版)》规定,使诊疗器械、器具、用品及诊疗环境的清洁、消毒、灭菌符合国家有关规定。
.
(一)医院使用的消毒药械、一次性医疗器械和器具应当符合国家有关规定,经卫生行政部门批准使用;消毒药械应按照批准使用的范围 和方法使用。
(二)一次性使用的医疗器械、器具不得重复使用。
(三)进入人体组织、无菌器官的医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必须达到灭菌水平;接触皮肤、粘膜的医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必须达到消毒水平; 各种用于注射、穿刺、采血等有创操作的医疗器具必须一用一灭菌。(四)根据物品污染后的危害程度,物品上污染微生物的种类、数量、危害性以及物品的性质选择消毒、灭菌方法。
二、严格执行《隔离技术规范》,根据病原体传播途径,采取相应隔离措施。
(一)建筑布局和功能流程应达到“防止医院内交叉感染,防止污染环境”的要求,功能流程做到洁、污分开,防止人流、物流导致的污浊。(二)严格遵守标准预防
针对确诊或可疑的传染病人在标准预防基础上采取基于空气、飞沫、接触等传播方式的隔离预防。
三、确保医务人员手卫生、诊疗环境条件、无菌操作技术和职业卫 生防护工作符合规定,对医院感染危险因素进行控制。
(一)贯彻落实《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 及正确率。
(二)保证诊疗环境的清洁、干燥:保持良好的空气流通;对诊疗环境的物体表面与地面,一般情况下应定期进行湿式清洁,保持干净、干燥,遇有污染及时进行清洁和消毒,对重点部门和特殊诊疗环境,应 定期进行清洁与消毒。
(三)无菌操作技术贯穿于整个医疗活动,必须严格遵守执行。(四)加强医务人员职业卫生防护工作,保障医务人员职业健康:提供必要的防护用品;医务人员熟练掌握和正确使用口罩、护目镜、面罩、手套、隔离衣、防护服等个人防护用品;必要时实施预防性免疫接种;发生职业暴露时正确、及时处置。
(五)根据收治病人的情况:‘科室设置的特点和医院感染监测结果,针对易感因素、侵袭性操作、重点部门和主要感染部位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的危险。
消毒药械使用管理制度
一、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必须对临床使用的消毒、灭菌药械进行监督管理。
二、消毒药械必须具有卫生部门的《卫生许可证》,须是药准字号或卫生部门批准卫消字号产品。
三、分管医院感染副院长必须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对拟购入得消毒、灭菌药械的资质进行审核,并具体负责医院消毒、灭菌药械的购入,存储和使用进行监督、检查和指导。
四、药房应根据临床需要和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的审核意见进行采购,并按照国家规定验所需证件,监督进货,确保质量。
五、药剂科必须建立消毒、灭菌药械的采购和出入库登记制度并由专人负责。
六、消毒剂入库前应检查消毒剂标签,要有(年号)卫消准字,说明书中应注明有效成份及其含量,使用说明、使用浓度、使用时间、注意事项,有批号、生产日期、有效期、生产厂家和厂址、联系方式。查验者应在查验记录单上签字。
七、科室使用消毒药械时应建立使用登记册,登记消毒对象、消毒时间、操作者和定期消毒效果的监测结果以备查验。
八、使用科室应严格消毒、灭菌药械的使用浓度、配制方法、消毒对象、更换时间、影响因素等,发现问题及时报告感染管理科。
九、禁止使用过期、淘汰、无合格证明的消毒、灭菌药械。
十、过期或作废的消毒药械不得作为生活垃圾随意处理,必须将过期 的消毒药械放入黄色垃圾袋内,按药物性医疗废物处理。
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管理制度
一、医院所用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必须统一采购,临床科室不得自行购入和试用。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只能一次性使用。
二、医院感染管理科认真履行对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的采购管理、临床应用和回收处理的监督检查职责。
三、医院采购的一次性无菌医疗用品的三证复印件应在医院感染科备案,即《医疗器械生产许可证》、《医疗器械产品注册证》、《医疗器械经营许可证》,建立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的采购登记制度。
四、在采购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时,必须进行验收,除订货合同、发货地点及货款汇寄账号应与生产企业和经营企业相一致,查验每箱(包)产品的检验合格证,内外包装应完好无损,包装标识应符合国家标准,进口产品应有中文标识。
五、药剂科设置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库房,建立出入库登记制度,按失效期的先后存放于阴凉干燥、通风良好的物架上,禁止与其它无品牌混放,不得将标识不清、包装破损、失效、霉变的产品发放到临床使用。
六、临床使用一次性无菌医疗用品前应认真检查,若发现包装标识不符合标准,包装有破损、过期和产品有无不洁等不得使用;若使用中发现热原反应、感染或其它异常情况时,应立即停止使用,并按规定详细记录现场情况,必须及时留取样本送检,均应及时报告医院感染科。
七、医院发现不合格产品或质量可疑产品时,应立即停止使用,并及 时报告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不得自行作退、换货处理。八、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使用后,按国务院《医疗废物管理条例》规定处置。
九、对骨科内固定器材的医疗器械,必须建立详细的使用记录。记录必要的产品跟踪信息,使产品具有可追溯性。器材条码应贴在病历上。消毒产品采购索证及验收制度
一、消毒产品经营和使用单位在采购消毒产品时,向供货方索取能够证明消毒产品符合卫生标准和卫生要求的有效凭证。有效凭证包括:生产或供货商的营业执照、生产企业卫生许可证、产品卫生许可批件、产品检验报告、进口产品商检证明卫生许可证等。
产品质量检验合格证明应由企业或通过计量认证的检验机构出具,检验报告上标注的生产厂家、产品批号应与产品标签一致,检验结果必须符合相应的国家、地方或行业的卫生标准。
二、消毒产品经营和使用单位应建立健全产品索证记录,设专(兼)职人员负责管理产品索证工作,并妥善保管索取的相关资料,不得涂改、伪造,其保存期限不得少于产品保质期限。
三、消毒产品经营和使用单位应索证和进货验收的产品种类包括:(1)、消毒药剂;(2)、消毒器械;(3)、一次性医疗用品;(4)、卫生用品(含抗菌剂)。
四、消毒产品经营和使用单位应对消毒产品的标签、说明书进行验收检查,主要内容有:是否与批准(审查)的一致、是否有夸大功能宣传、是否有明示或暗示对疾病的治疗作用、是否符合相关的标准要求。产品标签不应在流通环节中变得模糊甚至脱落,应使用规范汉字,可以同时使用汉语拼音或外文,但必须拼写正确。进口产品应同时使用规范汉字标注各项内容,所用计量单位以国家法定计量单位为准,不得销售和使用无证或不符合规定的产品。
医疗废物管理制度
一、医院感染管理科必须认真贯彻执行《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和《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
二、医院感染管理科对医疗废物管理工作进行每月定期和或不定期监督检查一次。
三、医疗废物如有流失、泄漏、扩散和意外事故发生,应紧急采取处理措施,用含氯消毒剂消毒。
四、暂时贮存的医疗废物应当按规定放置在指定的地点。
五、医疗废物出入各科室应有登记(按科室医疗废物管理情况详细登记)。
六、发生特殊传染病所产生的排泄物、污染物等,按照《消毒技术规范》(2012年版)的规定进行处理。
七、感染性废物、病理性废物、损伤性废物、药物性废物不得混合收集。
八、医疗废物中病原体培养基、标本和菌种、毒种保存液等高危险废物应当首先在产生地进行化学消毒,不得造成二次污染。
九、医疗废物暂时贮存时间不得超过二天。
医疗废物管理应急预案
一、全体工作人员应自觉严格遵守医疗废物管理制度,切实做好医疗废物的管理工作。
二、任何人发现有医疗废物流失、泄漏、扩散的现象,可直接报告后勤科或保卫科,接报人应立即向分管院领导汇报。
三、医院应组织有关人员进行调查,确定流失、泄漏、扩散的医疗废物的类别、数量、发生时间、影响范围及严重程度。对现场进行必要的消毒处理和相应的补救措施。并在48小时内向江城县卫生局报告。
四、采取适当的安全处理措施,对泄漏及受污染的区域、物品进行消毒或者其他无害化处理,必要时封锁污染区域,以防扩大污染。
五、消毒工作从感染性废物污染最轻的区域向污染最重的区域进行,对可能被污染的所有使用过的工具进行消毒。
六、调查处理工作结束后,对你事件的起因进行调查,制定有效的防范措施。
七、发生医疗废物管理不当导致传染病传播事故,或者有证据证明传染病传播的事故有可能发生时,应按照《传染病防治法》及有关规定报告,并采取相应措施。
八、因医疗废物管理不当导致1人以上死亡或3人以上健康损害的,应在12小时内向江城县卫生局报告。若导致3人以上死亡或10人以上健康损害的应在2小时内向江城县卫生局报告。
九、医疗废物刺伤、擦伤等损伤后的处理方法:
(1)、可用肥皂水、清水、无菌水清洗污染的皮肤,用生理盐水冲洗 黏膜。
(2)、如有伤口,应当在伤口旁端轻轻挤压,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再用肥皂液和流动水进行冲洗;禁止进行伤口局部的重力挤压。(3)、受伤部位的伤口冲洗后,应当用消毒液,如:75%酒精,0.5%碘伏等浸泡或涂抹消毒并包扎伤口;被暴露的黏膜,应当反复用生理盐水冲洗。
(4)、保留物品,以便辨认其传染性。
(5)、向医院感染管理科汇报。内容包括发生时间、发生地点、直接参与人及其相关的情况。
(6)、根据具体情况尽快采取医疗措施,医学观察。
十、对破碎体温计、血压计泄漏的水银收集方法:(1)、收集人需佩戴口罩、手套,用硬纸片做成小套,收集散落的水银珠;(2)、将套内收集的水银珠放进有盖的小药瓶中,药瓶中须放有一定量的水;(3)、将小药瓶送医院库房保管。
医院感染的分级防护管理制度
一、根据卫生部《医院感染管理规范》及《消毒技术规范 》制定以下内容:
工作人员上岗着装符合要求(工作帽、工作服、必要时戴口罩 手套、隔离裤、隔离鞋、防护镜、防护鞋、防护面罩)。
工作人员发生医院感染事件以及锐器伤、化学烧伤时应立即报告医院感染管理科。
在进行消毒工作时工作人员应采取自我保护措施,防止因消毒操作不当可能造成的人身伤害。
二、各类人员均应严格执行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做好防护和公共环境的保护,完成操作或离开工作区域时应及时摘手套,严禁工作人员穿工作服进入食堂、宿舍和医院外环境。
三、医院感染实行分级别防护的原则
1、一级防护
(1)、适用于发热门(急)诊的医务人员。
(2)、穿工作服、隔离衣、戴工作帽和12层以上的棉纱口罩。(3)、每次接触病人后立即进行手清洗和消毒用0.3%-0.5%碘伏消毒液或快速手消毒剂(洗必泰醇、新洁尔灭、75%酒精等)揉搓1-3分钟。
2、二级防护
(1)、适用于进入隔离留观察专门病区的医务人员,接触从病人身上采集标本、处理分泌物、排泄无物、使用过的物品和死亡病人尸体的 工作人员,转运病人的医务人员和司机。
(2)、进入隔离观察和专门病区必须戴12层以上的棉纱布口罩,每4小时更换次或感潮湿时更换;穿工作服、隔离衣、鞋套、戴手套、工作帽。
(3)、每次接触病人后立即进行手清洗和消毒。手消毒用0.3 %-0.5%碘伏消毒液或快速手消毒剂(洗必泰醇、新洁尔灭醇、75%的酒精等)揉搓1-3分钟。
(4)、对病人实施近距离操作时,戴防护眼镜。(5)、注意呼吸道及黏膜的防护。
3、三级防护
(1)、适用于为病人实施吸痰、气管切开和气管插管的医务人员。(2)、除二级防护以外,还应加戴全面性防护器。
医务人员职业防护制度
一、标准预防
(1)、认为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具均有传染性,须进行隔离,凡接触上述物质者均必须采取防护措施,不论是否有明显的血迹污染或是否接触非完整的皮肤与黏膜。
(2)、既要防止血源性疾病的传播,也要防止非血源性疾病的传播。(3)、强调双向防护,既防止疾病从病人传至医务人员,又防止疾病从医务人员传至病人,因此,既保护了医务人员,又保护了病人。(4)、根据各种疾病的主要传播途径,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包括接触隔离、空气隔离和微粒隔离(飞沫隔离)。
二、标准预防的措施
(1)、洗手:接触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及污染物品时,不论是否戴手套,都必须洗手;遇有下属情况必须立即洗手:①摘出手套后;②接触病人前后;③可能污染环境或传染其他人时。(2)、戴手套:接触病人的上述物质及其污染品时,接触病人黏膜和非完整皮肤均应戴手套;对同一病人既接触清洁部位,又接触污染部位时,应更换手套。
(3)、上述物质可能发生喷溅时,应戴眼罩、口罩、并穿防护衣,以防止医务人员皮肤、黏膜和衣服的污染。
(4)、被上述物质污染的医疗用品和仪器设备应及时处理,重复使用的医疗仪器设备用于下一病人前应进行消毒或适当消毒。
(5)、污染的床单及时进行处理、防止接触病人的皮肤黏膜,以防污 染衣物及微生物传播。
(6)、锐利器具和针头应小心处理,以防刺伤。
(7)、医护人员进行各项医疗操作、清洁及环境表面消毒时,应严格遵守各项操作会规程。
污染环境或不能保持环境卫生的病人应隔离。
三、医护人员的防护要求(1)、基本要求:
防护对象:在医疗机构中从事诊疗活动的所有医护人员。着装要求:工作服、工作帽、医用口罩、工作鞋。(2)、加强防护:
防护对象:进行体液或可疑污染物操作的医护人员;传染病流行期间发热门诊的工作人员;转运疑似或临床诊断为传染病人的医务人员和司机。
着装要求:在基本防护的基础上,可按危险程度使用以下防护用品。隔离衣:进入传染病区时;
防护镜:有体液或其它污染物喷溅的操作时; 外科口罩:进入传染病区时;
手套:操作人员皮肤破损或接触体液或破损皮肤黏膜的操作时; 面罩:有可能被病人的体液喷溅时; 鞋套:进入传染病区时。(3)、严密防护:
防护对象:进行有创操作,如给呼吸道病人进行气管插管、切开吸痰 等操作或传染病尸体解剖的医务人员。着装要求:在加强防护的基础上,使用面罩。重点环节、重点人群与高危险因素监测、管理制度
‘
一、在全院综合性监测基础上,集中有限资源用于重点部门和重点环节监测,针对高危人群、高发感染部位等开展目标性监测,分析发 生医院感染的高危险因素,采取针对性的预防控制措施。
二、通过全院综合性监测获取的医院感染本底资料,对感染较高风险的科室与感染控制情况进行风险评估,确定目标性监测的重点部门、重点人群和重点环节。
三、制定目标性监测计划及方案,并规范开展监测。
四、制定重点部位感染的预防控制标准操作规程,并督导实施。
五、统计汇总监测资料,查找分析存在问题及失控原因,上报管理 部门,反馈相关科室,提出整改建议。
六、采用监控指标管理,控制并降低医院感染风险,持续质量改进。
医务人员医院感染职业暴露制度
凡认定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均具有传染性,不论是否有明显的血迹污染或是否接触非完整的皮肤与黏膜,接触上述物质者,必须采取防护措施。㈠、预防措施:
1、医务人员进行有可能接触病人血液、体液的诊疗和护理操作时必须戴手套,操作完毕,脱去手套后立即洗手,必要时进行手消毒。
2、在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飞溅到医务人员的面部时,医务人员应当戴手套、具有防渗透性能的口罩、防护眼镜;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大面积飞溅或者有可能污染医务人员的身体时,还应当穿戴具有防渗透性能的隔离衣或者围裙。
3、医务人员手部皮肤发生破损,在进行有可能接触病人血液、体液的诊疗和护理操作时必须戴双层手套。
4、医务人员在进行侵袭性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要保证充足的光线,并特别注意防止被针头、缝合针、刀片等锐器刺伤或者划伤。
5、使用后的锐器应当直接放入耐刺、防渗漏的利器盒,或者利用针头处理设备进行安全处理,也可以使用具有安全性能的注射器、输液器等医用锐器,以防刺伤。禁止将使用后的一次性针头重新套上针头套。禁止用手直接接触使用后的针头、刀片等锐器。㈡、处理流程:
1、医务人员发生职业暴露后,应当立即实施以下局部处理措施:(1)、用肥皂液和流动水清洗污染的皮肤,用生理盐水冲洗黏膜。(2)如有伤口,应当在伤口旁端轻轻挤压,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再用肥皂液和流动水进行冲洗;禁止进行伤口的局部挤压。(3)、受伤部位的伤口冲洗后,应当用消毒液,如:75%酒精或者0.5%碘伏进行消毒,并包扎伤口;被暴露的黏膜,应当反复用生理盐水冲洗干净。
2、医务人员发生职业暴露后,应及时填写医院感染职业暴露表,护士长签字报到医院感染管理科,并根据有关规定做好相关的化验检查及疫苗接种等。
3、医务人员发生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后,在上级医院及专家的指导下,应当对其暴露的级别的暴露源的病毒载体量水平进行评估和确定,并做出相应处置。
医院环境卫生学监测制度
一、各科室每月对手术室、产房、婴儿沐浴室、供应室无菌区、治疗室、换药室等进行环境卫生学监测一次。
二、院感科每月对手术室、产房、婴儿室、换药室、胃镜及机头等进行抽查监测一次。
三、当有医院感染流行怀疑与医院环境卫生学因素有关时,及时进行监测。
四、监测方法见《医院消毒卫生标准》GB15980-1995)。
Ⅱ类环境标准:普通手术室、产房、婴儿沐浴室、普通保护性隔离室、供应室无菌区、治疗室、换药室等空气≤200cfu/cm2,医护人员手≤5cfu/cm2。
医院感染知识培训制度
根据《医院感染管理办法》第四章要求,为加强我院医院感管理工作,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制定医院感染知识培训制度。
医院感染管理科负责组织、实施医院感染防控知识培训。
制定针对各级各类人员的培训计划、培训大纲和培训内容。
参训人员:各级管理人员、医务人员、工勤人员。
培训内容包括:管理知识和专业技术知识。
各类人员必须掌握管理知识,包括:职业道德规范、医院感染管理相关的法律法规、医院感染管理相关规章制度、工作规范和标准等。
根据专业特点掌握专业技术知识:1.各级管理人员应了解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及理论的进展和本院、本管辖领域医院感染管理的要点及相关管理知识。2.医务人员应掌握与本职工作相关的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方面的知识。医师重点掌握无菌技术操作规程、医院感染诊断标准、抗感染药物合理应用、消毒药械正确使用、医院感染流行病学、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方法、职业卫生安全防护等知识。护士重点掌握医院感染与护理管理、职业卫生安全防护、医院感染的隔离技术、消毒与灭菌技术、各种消毒、灭菌剂的正确使用、医院环境微生物学监测标准、空气、物体表面、手的采样方法、标本的采集(留取、运送)等。3.工勤人员应掌握预防、控制医院感染的基础卫生学、消毒隔离基础知识、相关消毒药械的正确使用等基本知识。
医院必须对新上岗人员、进修生、实习生进行医院感染知识的岗前培训,时间不得少于3学时,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
医务人员应参加预防、控制医院感染相关知识的继续教育课程和 学术交流活动,医院感染管理专职人员每年不少于1 5学时,其它管理与医务人员每年不少于6学时。
采用宣传栏、健康处方和入院须知等形式对病人、陪住、探视家属进行消毒隔离基础知识培训。
医务人员手卫生管理制度
手卫生是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保障病人和医务人员最重要、最简单、最有效、最经济的措施,应加强医务人员手卫生管理,促进和确保手卫生规范的执行。
一、依据卫生部《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进行实施。
二、定期开展手卫生全员培训,使所有医务人员掌握必要的手卫生知识和正确的手卫生方法,保障洗手与手消毒效果。
三、配备有效、便捷的手卫生设施,为医务人员执行手卫生规范提供必要条件,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的依从性。
四、加强医务人员手卫生工作的指导与管理,严格执行手卫生管理制度与实施规范,确保手卫生依从性和正确率。
五、医院感染管理科每季度对重点部门按正确的监测方法实施手卫生效果监测,当怀疑医院感染暴发与医务人员手有关时,及时进行监测和干预。
六、院科两级对手卫生规范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加强整改,持续质量改进。医务人员手卫生效果监测制度
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w3/T 3 1 3—2 0 09《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制定本制度。
二、监测要求
(一)每季度对手术室、供应室、分娩室、急诊科、口腔科等部门工作的医务人员手进行消毒效果监测。
(二)当怀疑医院感染暴发与医务人员手卫生有关时,及时进行监测,并进行相应致病性微生物的检测。
三、监测方法
(一)采样时间
在接触患者、进行诊疗活动前采样。
(二)采样方法
被检者五指并拢,用浸有含相应中和剂的无菌洗脱液浸湿的棉拭子在双手指曲面从指跟到指端往返涂擦2次,一只手涂擦面积约30cm2,涂擦过程中同时转动棉拭子;将棉拭子接触操作者的部分剪去,投入1 0ml含相应中和剂的无菌洗脱液试管内,及时送检。
(三)将采样管在混匀器上振荡2 0秒或用力振打8 0次,用无菌吸管吸取1.0ml待检样品接种于灭菌平皿,每一样本接种2个平皿,平皿内加入已溶化的4 5℃一4 8℃的营养琼脂1 5ml一1 8m1,边倾注边摇匀,待琼脂凝固,置36℃±1℃温箱培养4 8h,计数菌落数。细菌菌落总数计算方法:细菌菌落总数(cfu/cm2)=平板上菌落数×稀释倍数/采样面积(cm2)。
四、手卫生合格判定标准
(一):卫生手消毒:监测的细菌菌落总数应≤1 Ocfu/cm2。
(二):外科手消毒:监测的细菌菌落总数应≤5 cfu/℃m2。
五、对监测结果进行汇总分析反馈,消毒效果不达标的应认真分析原因,查找问题,进行整改,并不断追踪评价,持续质量改进,确保手卫生效果。
手卫生保障及监管措施
一、医院下发卫生部《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并依据该规范要求严格按规范及制度落实。
二、将手卫生纳入《实施患者安全目标指南》进行管理。
三、医院诊疗区域洗手处配备洗手池、感应式水龙头、洗手皂液、、速干手消毒剂等手卫生设备和设施;治疗车、治疗盘配备速干手消毒剂;手术室等重点部门配备非手触式抗菌洗手皂液取液器、非手触式手消毒剂取液器及无菌擦手毛巾。
四、医务人员洗手处张贴“七步洗手法”宣教图示,规范洗手流程。
五、对员工进行手卫生培训,提高手卫生规范性及依从性。
六、医院感染管理科、护理部、医务部定期或不定期对医务人员手 卫生执行情况进行督导检查,重点是依从性和正确率。
七、每季度对医务人员手卫生质量进行生物学监测。
八、存在问题及时反馈、惩处、整改,体现持续质量改进。手术室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
一、为加强手术部的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保证医疗质量和患者手术安全,根据《医院感染管理办法》等相关法规、规章制定本制度。
二、手术部的管理人员、工作人员和实施手术的医师,应当具备手 术部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及环境卫生学管理方面的知识,接受相关医院感染管理知识的培训,严格执行各项技术规范、规章制度、工作流程及人员岗位职责。
三、手术室的建筑布局遵循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的原则,做到布局 合理、分区明确、标识清楚,符合功能流程合理和洁污区域分开的基本原则。
四、手术室严格限制非手术人员的进入,进入手术室的人员应当严 格按照规定更换手术室专用的工作衣、鞋帽、口罩。有明显皮肤感染或者患感冒、流感等呼吸道疾病,以及携带或感染多重耐药菌的医务人员,在未治愈前不应当参加手术。
‘
五、在手术部的工作人员和实施手术的医务人员应当严格遵守无菌 技术操作规程,实施标准预防,做好职业安全防护。
六、手术人员要严格按照《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进行外科手消毒,不同患者手术之间、手套破损或手被污染时,应重新进行外科手消毒,再按要求更衣、戴无菌手套。
‘
七、手术使用的医疗器械、器具以及各种敷料必须达到灭菌要求;一次性使用的医疗器械、器具不得重复使用;接触病人的麻醉物品应当 一人一用一消毒。
八、进入手术部的新设备或者因手术需要外带的仪器、设备,应当 对其进行检查、清洁处理后方可进入和使用。进入手术部洁净区域的物品、药品应当拆除其外包装后进行存放,无菌物品应当存放于无菌物品区域中。
九、根据手术类别合理安排相应固定的手术间,接台手术应符合先 洁后污的原则。为传染病患者或者其他需要隔离的患者实施手术时,应当按照《传染病防治法》有关规定,严格按照标准预防原则并根据致病微生物的传播途径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手术医师在手术通知单上注明感染性疾病名称;安排在专用手术间实施手术,张贴相应隔离标识;专人传递急需物品。加强医务人员的个人防护和手术后物品、环境的终末消毒以及医疗废物的规范处置。
十、手术室的工作区域,应当每2 4小时清洁消毒一次。墙体表面、地面,各种设施、仪器设备的表面,听诊器、血压计等常用诊疗用品,手术床单位等应当在每日开始手术前、连台手术之间和当天手术全部结束后进行湿式擦拭方法的清洁、消毒,墙体表面的擦拭高度为2~2.5m。不同区域及不同手术用房的清洁、消毒物品应当分开使用,不得一块抹布连续擦抹两个不同的医疗表面,不得一把拖把连续擦拭多个手术间。用于清洁、消毒的拖布、抹布应当是不易掉纤维的织物材料。
十一.普通手术室每台手术前动态空气消毒机应连续开启至少30 分钟,手术过程中应持续运转,并保持门窗关闭,尽量减少人员出入; 定期清洁、消毒或更换空气消毒机滤网,确保空气消毒质量。洁净手
术室按照管理要求实施。
十二、手术结束后,医务人员脱下的手术衣、手套、口罩等物品应 当放入指定位置后,方可离开手术室。手术后的废弃物应当严格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及有关规定进行分类收集、及时密封转运。
十三、手术部应当与临床科室等有关部门共同实施患者手术部位感 染的预防措施,包括正确准备皮肤、有效控制血糖、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以及预防患者在手术过程中发生低体温等两个不同。
供应室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
一、采取集中管理的方式,对所有需要消毒或灭菌后重复使用的诊 疗器械、器具或物品由消毒供应中心回收,集中清洗、消毒、灭菌和供应。
二、建筑布局应区分辅助区域和工作区域,工作区域必须包括去污
区,检查、包装及灭菌区以及无菌物品存放区,各区域间有实际屏障。功能流程设计应保证物品由污到洁,不交叉不逆流;空气流由洁到污,去污区保持相对负压,检查包装及灭菌区保持相对正压。
三、根据工作岗位的不同需要,配备相应的个人防护用品,包括圆
帽、口罩、隔离衣或防水围裙、手套、专用鞋、护目镜、面罩等,工作人员能正确使用,并严格执行标准预防,保证职业安全。
四、重复使用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使用后应先清洁,再进行
消毒或灭菌。
五、进入人体无菌组织、器官、腔隙或接触人体破损皮肤、粘膜、组织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应进行灭菌,接触完整皮肤、粘膜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应进行消毒。根据物品污染后的危害程度,物品上污染微生物的种类、数量、危害性以及物品的性质选择合适的消毒、灭菌方法。
六、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的回收、分类、清洗、消毒、干燥、器
械检查保养、包装、灭菌、储存、发放流程严格按《医院消毒供应中心清洗消毒及灭菌技术操作规范》执行。
七、被朊毒体、气性坏疽及突发原因不明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诊疗
器械、器具和物品按规范流程处理。
八、对清洗、消毒和灭菌质量进行监测,整个质量控制过程有记录
并可追溯。
九、地面和物体表面应保持清洁,当遇到明显污染时,及时进行消
毒处理,布巾和地巾应分区使用。
十、每季度对环境卫生学进行监测。
内窥镜室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
一、分设单独的清洗消毒室和内镜诊疗室,灭菌内镜的诊疗应当在
达到手术标准的区域内进行。
二、保持室内清洁,操作结束后严格进行消毒处理。
三、内窥镜室工作人员必须经过预防医院感染相关知识的培训,包
括内窥镜的清洁、消毒或灭菌、使用中消毒剂的监测、记录和保存、个人防护措施等。
四、送入人体无菌组织或器官的内窥镜如脑室镜、胸腔镜、腹腔镜、关节镜等必须灭菌。消化道内窥镜、呼吸道内窥镜、阴道镜等必须消毒;活检钳应灭菌处理。
五、结核菌感染、HBs Ag阳性者或已知特殊感染患者,最好安排在日患者的最后进行检查、治疗’:
六、用后的内窥镜及附件应立即去污染、清洁,清除管道中的血液、粘液及活检孔和抽吸孔内的残留组织,洗净的内窥镜应沥干水份后再进行消毒。
七、内窥镜的消毒可使用2%戊二醛消毒浸泡20~45分钟,内窥镜、活检钳的灭菌用环氧乙烷或2%戊二醛浸泡10小时,消毒后用无菌蒸馏水充分冲洗,具体方法见《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2004年版》。
八、消毒后的内窥镜,储存前先干燥处理,再悬挂保存于专用洁净
柜或镜房内,灭菌后的内镜和附件应当按无菌物品储存要求进行
储存。
九、操作和清洗内窥镜时应穿防渗透工作外衣,戴橡胶手套,配备
防护镜和面罩。
十、每日监测使用中消毒剂的有效浓度,记录保存,低于有效浓度
立即更换。
口腔科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
一、口腔诊疗区域和口腔诊疗器械清洗、消毒区域应当分开,布局合理,能够满足诊疗工作和口腔诊疗器械清洗、消毒工作的基本需要。
二、根据口腔诊疗器械的危险程度及材质特点,选择适宜的消毒或者灭菌方法,并遵循以下原则:.‘
1、进入病人口腔内的所有诊疗器械,必须达到“一人一用一消毒 或者灭菌”的要求。
2、凡接触病人伤口、血液、破损粘膜或者进入人体无菌组织的各 类口腔诊疗器械,包括牙科手机、车针、根管治疗器械、拔牙器械、手术治疗器械、牙周治疗器械、敷料等,使用前必须达到灭菌。
3、接触病人完整粘膜、皮肤的口腔诊疗器械,包括口镜、探针、牙科镊子等口腔检查器械、各类用于辅助治疗的物理测量仪器、印模托盘、漱口杯等,使用前必须达到消毒。
4、凡接触病人体液、血液的修复、正畸模型等物品,送前必须消毒。
5、牙科综合治疗台及其配套设施应每日清洁、消毒,遇污染应及 时清洁、消毒。
6、对口腔诊疗器械进行清洗、消毒或者灭菌的工作人员,在操作 过程中应当做好个人防护工作。
三、按照操作流程对口腔诊疗器械进行清洗、器械维护与保养、消 毒或者灭菌、贮存等工作。
四、每次治疗开始前和结束后及时踩脚闸冲洗管腔30秒,减少回
吸污染;有条件可配备管腔防回吸装置或使用防回吸牙科手机。
五、医务人员进行口腔诊疗操作时,应当戴口罩、帽子,可能出现 病人血液、体液喷溅时,应当戴护目镜。每次操作前及操作后应当严格洗手或者手消毒。医务人员戴手套操作时,每治疗一个病人应当换副手套并洗手或者手消毒。
六、口腔诊疗区域内应当保证环境整洁,每日对口腔诊疗、清洗、消毒区域进行清洁、消毒;每日定时通风或者进行空气净化;对可能造成污染的诊疗环境表面及时进行清洁、消毒处理。每周对环境进行一次彻底的清洁、消毒。
七、对口腔诊疗器械消毒与灭菌的效果进行化学、生物监测及使用中的化学消毒剂浓度和微生物污染监测,确保消毒、灭菌合格。
八、口腔诊疗过程中产生的医疗废物应当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 及有关法规、规章的规定进行处理。
急诊科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
一、与普通门诊分开,自成体系,设单独出入口.、预检分诊、诊查 室、隔离诊查室、抢救室、治疗室、观察室等,条件许可宜设挂号、收费、取药、化验、x线检查、手术室等。
二、急诊观察室床间距应不小于1.2m。
三、严格预检分诊制度,发现传染病患者或疑似患者,到指定隔离 诊查室或医院诊治,做好必要的隔离和消毒。
四、在实施标准预防基础上,根据疾病传播途径采取相应隔离措施。
五、各诊室配备非手触式开关的流动水、洗手皂液等洗手设施,干 手设施和速干手消毒剂。
六、各诊室应定时通风,地面和物体表面保持清洁、干燥,每天进行消毒,遇明显污染随时去污、清洁、消毒,地面消毒采用400mg/L~700 mg/L有效氯含氯消毒液擦拭,作用30分钟;物体表面消毒方法同地面或采用1000mg/L~2000 mg/L季铵盐类消毒液擦拭。
七、直接接触患者的床上用品,如床单、被套、枕套等应一人一更 换,遇污染及时更换。
八、体温计一人一用一消毒,血压计袖带、听诊器等,保持清洁,遇污染及时先清洁,后采用中、低效消毒剂消毒。
九、所有急诊抢救器材应在消毒灭菌有效期内使用,一人一用一消 毒或灭菌。
十、急诊观察室按病房要求进行管理。
门诊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
一、普通门诊应单独设立出入口,设置问询、预检分诊、挂号、候 诊、诊断、检查、治疗、交费、取药等区域,流程清楚,路径便捷。
二、建立预检分诊制度,发现传染病患者或疑似传染病患者,应到指定的隔离诊室或医院诊治,并及时采取隔离措施,可能污染的区域及 时消毒。
三、医务人员严格执行标准预防,正确使用个人防护用品。
四、各诊室配备非手触式开关的流动水、洗手皂液等洗手设施,干手设施和速干手消毒剂。
五、各诊室应定时通风,地面和物体表面无明显污染物时采用湿式清洁,当受到血液、体液等明显污染时,先用吸湿材料去除污染物后再进行清洁和消毒,可采用400mg/L~700 mg/L有效氯含氯消毒液擦拭,作用3 0分钟。
六、直接接触患者的床上用品,如床单、被套、枕套等应一人一更换,遇污染及时更换。
七、体温计一人一用一消毒,血压计袖带、听诊器等,保持清洁,遇污染及时先清洁,后采用中、低效消毒剂消毒。
八、门诊采血实行一人一针一巾一止血带。
九、消毒灭菌用品在效期内使用,保证一人一用一消毒或灭菌
病房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
一、患者的安置原则应为:感染病人与非感染病人分开,同类感染
病人相对集中,特殊感染病人单独安置。
二、病室内应定时通风换气,必要时进行空气消毒;地面应湿式清
扫,遇污染时即刻消毒。
三、病人衣服及直接接触患者的床上用品,如床单、被套、枕套等
一人一更换;患者住院时间长时应每周更换;遇污染及时更换。间接接触患者的被芯、枕芯、褥子、床垫等定期清洗消毒,遇污染及时更换、清洗与消毒;禁止在病房、走廊清点更换下来衣物。
四、床单元(含病床、床栏、床头柜)应保持清洁,湿式清扫,一床一套(巾),床头柜应一桌一抹布,用后均需消毒。病人出院、转科或死亡后,床单元必须进行终末消毒处理。
五、患者生活用品如毛巾、面盆、痰盂、便器、餐饮具等,保持清洁,个人专用,定期消毒。
六、弯盘、治疗碗、药杯、体温计等用后应立即消毒处理。
七、加强各类监护仪器设备、卫生材料等的清洁与消毒管理。
八、诊疗用品如血压计袖带、听诊器等,保持清洁,遇有污染及时
清洁、消毒。
九、治疗室、配餐室、病室、厕所等应分别设置专用拖布,标记明
确,分开清洗,悬挂晾干,定期消毒。
十、医疗废物与生活垃圾应分开装运;医疗废物置黄色有明显标识防
渗漏的专用垃圾袋或利器盒内,交专门机构集中处置必须进行无害化处理。
十一、对传染病患者或特殊病原体感染患者及其用物按有关规定,采取相应的消毒隔离和处理措施。
治疗室、换药室、注射室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
一、室内布局合理,清洁区、污染区分区明确。无菌物品按灭菌日
期依次放入专柜,过期重新灭菌。
二、医护人员进入室内,应衣帽整洁,操作时戴口罩,必要时戴防
护眼罩或面罩,穿隔离衣。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和手卫生规范。
三、无菌物品必须一人一用一灭菌。
四、抽出的药液、开启的静脉输入用无菌液体须注明时间,超过2 小时后不得使用;启封抽吸的各种溶媒超过24小时不得使用,最好采用小包装。
五、碘酒、酒精应密闭保存,每周更换2次,容器每周灭菌2次。常用无菌敷料罐应每周更换并灭菌;置于无菌储槽中的灭菌物品(棉球、纱布等)一经打开,使用时间最长不得超过1周。提倡使用小包装。
六、治疗车上物品应排放有序,上层为清洁区,下层为污染区;进
入病室的治疗车、治疗盘、换药车应配有快速手消毒剂。
七、各种治疗、护理及换药操作应按清洁伤口、感染伤口、隔离伤 口依次进行。特殊感染如:炭疽、气性坏疽、破伤风、朊病毒和突发不明原因传染病等应就地(诊室或病室)严格隔离,处置后进行严格终末消毒,不得进入换药室;感染性废物应放在黄色防渗漏的污物袋内,双层密闭封装,及时转运,交专门机构集中处置;
处理工作结束后应更换个人防护用品,进行手的清洁和消毒。
八、可复用器械、器具使用后及时去除明显血污后放到专用的封闭回收箱内,由消毒供应中心集中回收处理;特殊病原体污染物品应双层密闭封装并标明感染性疾病名称,由消毒供应中心单独回收处理。
九、地面和物体表面保持清洁,每天湿式清扫,遇明显污染时,及时消毒处理,每日紫外线空气消毒。
输血科(血库)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
一、布局合理,应有清洁区、半清洁区和污染区。血液储存、发放处、成份室、采血室和输血治疗室设在清洁区,血液检验和处置室设在 污染区,办公区设在半清洁区。
二、进入输血科的血液及试剂必须有国家卫生行政部门和国家药品督管理部门颁发的许可证。
三、必须严格按卫生部颁布的《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试行)》 和《临床输血技术规范》规定的程序进行管理和操作。
四、各区洁净度的要求:采集患者自体血、储存、发放血液应分室 在II类环境中进行,血浆置换术应在II类环境中进行,并配备有相应的隔离设施。
五、保持环境清洁,每日清洁桌面、地面,被血液污染的台面应用 高效消毒剂处理。
’
六、储血冰箱应专用于储存血液及血液成份,定期清洁和消毒,防 止污染。定期对冰箱的内壁进行生物学监测,不得检出致病性微生物和霉菌。
七、感染病人自体采集的血液应隔离储存,并设明显标志。
八、工作人员上岗前应注射乙肝疫苗,定期检查乙型肝炎病毒抗体
水平。接触血液必须戴手套,脱手套后洗手。一旦发生体表污染或锐器刺伤,应及时处理。
九、废弃的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废血和血液污染物必须分类收集,并进行无害化处理。
检验科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
一、实验室建筑布局、分区、工作流程符合卫生学及生物安全要求,避免交叉污染。
二、配备充分的安全防护设施和个人防护用品。
三、工作人员严格遵守生物安全制度及措施。
四、严格执行《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加强手卫生依从性及正确性。
五、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静脉采血必须一人一针一管一巾 一带;微量采血应做到一人一针一管一片;对每位病人操作前洗手或手消毒;无菌物品如棉签、棉球、纱布等及其容器应在有效期内使用,开启后使用时间不得超过2 4小时。
六、各种复硐器具应及时清洗、消毒;使用合格的一次性检验用品,使用后的废弃物品,应及时进行无害化处理,不得随意丢弃。各种废弃标本应无害化处理(灭菌、集中焚烧处理)。
七、报告单应消毒后发放。
八、菌种、毒种按规定专人管理。
九、保持室内清洁卫生。每天对空气、各种物体表面及地面进行常 规消毒。在进行各种检验时,应避免污染:在进行特殊传染病检验后,应及时进行消毒,遇有场地、工作服或体表污染时,应立即处理,防
止扩散,并视污染情况向上级报告。
十、有职业暴露应急预案及处置流程,具备急救处置设施,一旦发生实验室人员感染或病原微生物泄露能得到及时救治,并防止扩散。
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管理制度
多重耐药菌,主要是指对临床使用的三类或三类以上抗菌药物同时呈现耐药的细菌。常见多重耐药菌包括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耐万古霉素肠球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细菌、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肠杆菌科细菌等。为进一步加强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降低发生医院感染的风险,保障医疗质量,制定本制度。
一、加强重点环节管理。接受过广谱抗菌药物治疗或抗菌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留置各种管道以及合并糖尿病等慢性基础疾病的患者等重点人群的管理力度,落实各项防控措施。
二、加大人员培训力度。加强对医务人员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知识 的教育和培训。提高医务人员对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认识,强化多重耐药菌感染危险因素、流行病学以及预防与控制措施等知识培训,确保医务人员掌握正确、有效的多重耐药菌感染预防和控制措施。
三、强化预防与控制措施
(一)加强医务人员手卫生。严格执行《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ws/T31 3—2009)。配备充足的洗手设施和速干手消毒剂,提高医务人 员手卫生依从性。医务人员在直接接触患者前后、进行无菌技术操作
和侵入性操作前,接触患者使用的物品或处理其分泌物、排泄物后,必须洗手或使用速干手消毒剂进行手消毒。
‘
(二)严格实施隔离措施。对所有患者实施标准预防措施,对确定或高度疑似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或定植患者,应当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实施接触隔离措施,预防多重耐药菌传播。
1.尽量选择单间隔离,也可以将同类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或定植患 者安置在同一房间。隔离房间应当有隔离标识。不宜将多重耐药菌感染或者定植患者与留置各种管道、有开放伤口或者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安置在同一房间。多重耐药菌感染或者定植患者转诊之前应当通知接诊的科室,采取相应隔离措施。没有条件实施单间隔离时,应当进行床旁隔离。
2.与患者直接接触的相关医疗器械、器具及物品如听诊器、血压计、体温表、输液架等要专人专用,并及时消毒处理。担架、床旁心电图机等不能专人专用的医疗器械、器具及物品要在每次使用后擦拭消毒。
3.医务人员对患者实施诊疗护理操作时,应当将高度疑似或确诊 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或定植患者安排在最后进行。接触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或定植患者的伤口、溃烂面、粘膜、血液、体液、引流液、分泌物、排泄物时,应当戴手套,必要时穿隔离衣,完成诊疗护理操作后,要及时脱去手套和隔离衣,并进行手卫生。
(三)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医务人员应当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特别是在实施各种侵入性操作时,应当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和
标准操作规程,避免污染,有效预防多重耐药菌感染。
(四)加强清洁和消毒工作。加强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或定植患者诊疗环境的清洁、消毒工作,特别要做好手术室、供应室、分娩室、换药室等重点部门物体表面的清洁、消毒。要使用专用的抹布等物品进行清洁和消毒。对医务人员和患者频繁接触的物体表面(如心电监护仪、微量输液泵、心电图机等医疗器械的面板或旋钮表面、听诊器、计算机键盘和鼠标、电话机、患者床栏杆和床头桌、门把手、水龙头开关等),采用适宜的消毒剂进行擦拭、消毒。被患者血液、体液污染时应当立即消毒。出现多重耐药菌感染暴发或者疑似暴发时,应当增加清洁、消毒频次。在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或定植患者诊疗过程中产生的医疗废物,应当按照医疗废物有关规定进行处置和管理。
四、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一)认真落实抗菌药物临床合理使用的有关规定,严格执行抗菌药物临床使用的基本原则,切实落实抗菌药物的分级管理,正确、合理 地实施个体化抗菌药物给药方案,根据临床微生物检测结果,合理选择抗菌药物,严格执行围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使用的相关规定,避免因抗菌药物使用不当导致细菌耐药的发生。
(二)建立和完善临床抗菌药物处方审核制度,定期向临床医师提供最新的抗菌药物敏感性总结报告和趋势分析,正确指导临床合理使用
五、建立和完善对多重耐药菌的监测
【**县人民医院党风廉政工作汇报】推荐阅读:
县人民医院等级评审方案09-24
县人民医院治理商业贿赂经验总结07-25
策勒县人民医院2013年度工作汇报0.210-30
广东省人民医院ICU进修总结汇报08-28
人民医院分级诊疗工作总结08-25
人民医院流感防控工作总结10-14
县人民法院加强工作举措汇报09-30
惠东县人民医院电工组工作制度09-17
陵县人民医院“三好一满意”活动工作方案0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