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互联网(12篇)
1.能源互联网 篇一
(一)能源互联网的必要性
最近几年我国各地区污染严重,就北京雾霾来讲,其六大主要贡献源为燃煤、生物质燃烧、土壤尘、二次无机气溶胶、汽车尾气与垃圾焚烧、工业污染等,粉尘之中,粗粒子来源为工业粉尘,土壤颗粒等,持续时间为数分钟至几小时,传输距离为小于100公里;细粒子来源为煤,柴油等的燃烧,持续时间为数天至数周,传输距离为几百至几千公里。
我们可以考虑用电力提高大规模可再生能源消纳,特高压输电实现西电东送,提高电力占终端能源比重,区域能源优化及能效提升。
智慧城市更强的能源供应、更好的环境兼容和智能电网能源结构的优化、能源效率的提升的需求驱动着大能源观。
国家能源禀赋决定能源变革。
从能源发展的外部条件来看,资源环境的约束更为迫切。
自四季度开始,中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石油进口国,20对外依存度达到58%。
如不加控制,2030年石油进口依存度将超过70%。
由此国家电网总经理提出“以电代煤、以电代油、电从远方来”。
我们可以预见未来的能源发展将实现大跨越、大互联、全球电力互联网。
美国著名经济学家杰里米·里夫金的第三次工业革命和能源互联网的提法最近引起广泛关注。
杰里米·里夫金认为:“在即将到来的时代,我们将需要创建一个能源互联
网,让亿万人能够在自己的家中、办公室里和工厂里生产绿色可再生能源。
多余的能源则可以与他人分享,就像我们现在在网络上分享信息一样。
(二)能源互联网的概念
能源互联网是以互联网理念构建的新型信息能源融合“广域网”,它以大电网为“主干网”,以微网为“局域网”,以开放对等的信息能源一体化架构真正实现能源的双向按需传输和动态平衡使用,因此可以最大限度的适应新能源的接入。
微网是能源互联网中的基本组成元素,通过新能源发电、微能源的采集、汇聚与分享以及微网内的储能或用电消纳形成“局域网”。
能源互联网是微网的广域连接形式,是分布式能源的接入形式,是从分布式能源的大型、中型发展到了任意的小型、微型的“广域网”实现。
大电网的形成有其必然性,在传输效率等方面仍然具有无法比拟的优势,将来仍然是能源互联网中的“主干网”。
电能源仅仅是能源的一种,但电能在能源传输效率等方面具有无法比拟的优势,未来能源基础设施在传输方面的主体必然还是电网,因此未来能源互联网基本上是互联网式的电网。
能源互联网把一个集中式的、单向的、生产者控制的`电网,转变成大量分布式辅助较少集中式的和与更多的消费者互动的电网。
能源互联网打个简单的比方,就是地球上的太阳能、潮汐能、生物能等都可以加以利用。
但是如果这些新能源仍延续石油和天然气的传统集中化分配模式,不能很好地满足整个世界的需要。
而每座大楼、每座房屋都将变成能源生产的微型能源站。
互联网的本质是合作,可以为这一可能性提供支持。
处理海量信息的大数据决策支持技术。
电网是能源资源优化配置的重要载体。
能源互联网中的电力可以实现全球的“时空互补”天然的绝配。
中国、欧洲及北美是全球三大区域电网,目前总装机容量接近20亿千瓦,由于各自所处地区时差的差异,负荷在同一时间框架内具有互补性,可以说是空间上的分布形成了天然上的峰谷互补。
(三)对能源互联网的研究
事实上,能源互联网从技术的层面早就提出了,美国和欧洲早就有相关的研究计划。
20XX年美国NSF在北卡州立大学建立了FREEDM系统中心,有17个科研院所和30余个工业伙伴共同参与,希望将电力电子技术和信息技术引入电力系统,在未来配电网层面实现能源互联网理念。
效仿网络技术的核心路由器,他们提出了能源路由器的概念并且进行了原型实现,利用电力电子技术实现对变压器的控制,路由器之间利用通信技术实现对等交互。
FREEDM基本上是从电力电子技术的角度出发,希望以分布对等的系统控制与交互,实现能源互联网的理念。
再有最近MIT的科技创业(Technology Review)报导了一个位于加州的叫做Stem的新兴能源公司,开发了一款用于商业建筑的智能电池,将精简型的汽车锂离子电池和电力电子设备相连接,这些电力电子设备在向楼宇供电和从电网中充电这两种状态间快速切换,而大量的智能分析是通过云计算来完成。
这样的智能电池稍加拓展实现相互间的通信与控制,就完全符合里夫金描述的以建筑楼宇为单元的能源互联网原型,这是从储能的角度实现能源互联网的典型例子。
另外德国BDI也提出了E-Energy理念和能源互联网计划,并早在年底开始投资实施该计划。
德国是借此打造一个基于信息和通信技术的能源供应系统,并在六个区域实现示范应用形成能源需求和供给的互动,在能源互联网基础上实现一个连接能源供应链各个环节业务流程的互动系统。
能源互联网包括冷热电的互联。
随着国家电网公司电能替代战略的推进,电力系统和热力系统的耦合度不断增强,形成电力-热力综合能源系统。
冷热电混合能源综合管理系统能够实现节能减排的综合提升,促进区域电网能源高效利用。
不过也不能忽视多种能源联合问题的复杂性,基本上有以热定电、以电定热、以电定热冷。
其模型和分析方法上也存在复杂性。
电的光速传播特性决定了其数学模型的特性。
稳态特性用纯代数方程来描述(潮流计算),暂态(包括机械暂态与电磁暂态)特性用微分方程来描述。
热系统是截然不同的建模方法和分析控制理论,可以在两者的耦合处以互为边界条件的形式体现两者之间的作用和影响。
但从综合能源系统的整体来考虑,无法保证综合能源系统的整体效率达到最优。
仿真与模拟过程中的时间尺度问题。
(四)能源互联网的效益和要求
能源互联网在经济上可以减少系统运行费用,提高年经济效益(一般认为如果能够
实现100万千瓦的负荷削峰填谷后,就可以减少百亿元左右的电源及电网方面的经济投入);能效上提高以天然气为主的一次能源的利用率,实现能源梯级利用;对于环境能够平衡气体排放的局限性(污染气体)和全球性(温室气体)。
能源互联网对现有技术提出了更高更多的要求。
首先,能源互联网系统体系架构和其中的信息能源融合机制还需要深入研究。
能源路由器是能源互联网实现的核心,但能源的路由比信息要复得多,主要体现在存储和控制的难度上。
储能相当于能源互联网中的缓存,经济可行的大规模储能仍然是技术难点,效率、充放电次数、成本、容量等问题还有待解决。
电力电子技术是实现能源互联网控制的主要手段,按照用户的需要以指定电压和频率控制电力的传输仍然是技术难点,电力电子变压器和传统变压器相比仍然有效率、容量和可靠性等方面的瓶颈问题。
最后是分散协同式的能量管理,传统的能量管理系统需要在能源互联网的基础上实现一个能源信息实时采集、处理、分析与决策的能量管理系统。
总之,要彻底实现能源互联网关键性技术的产业化的确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但从我们已掌握的技术看,从简单到复杂,逐步集成创新来实现能源互联网的原型系统和示范工程,还是具有一定的现实可行性的。
能源技术本身所面临的瓶颈,需要新理念、新方法和新思路的指导,能源互联网不仅仅是电网的信息化和智能化,也是互联网理念引导下的能源基础设施变革,可以最终实现信息能源基础设施的一体化。
而全世界范围内,能源互联网还是一个全新的课题,但随着“无处不互联”时代的到来,与互联网相融合或者结合将成为能源领域的一个“必修课”,这是大势所趋。
像分布式、智能电网就是当前能源互联网很好的代表,它本质上是要改变传统电网为双向互动、有自愈能力的开放型体系,以开放对等的信息能源一体化架构,真正实现能源的双向按需传输和动态平衡使用,最大限度地适应新能源的接入,提高资源的利益效率。
2.能源互联网 篇二
1 能源互联网的发展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能源互联网的发展主要借鉴了因特网的发展。在因特网发展的过程中,IP技术是其发展的主要支撑,这也是它能够发展起来并迅速形成庞大规模的主要原因。因此,在能源互联网的发展过程中,充分借鉴了IP技术。当前,在能源互联网发展的过程中,其发展模式主要有2种,即革命式和演进式。
1.1 革命式
革命式发展模式属于颠覆式,它强调在未来能源的基础上,有效结合通信技术和控制技术,创造出以可再生能源为基础的全新供应体系。这种体系与当前的能源供应系统没有太大的联系,完全是一种以再生能源为主体的未来式能源互联网。这种能源互联网的发展完全脱离了当前的能源供应网络,因此,相关专家认为它不适用于当前的社会发展。
1.2 演进式
演进式与革命式不同,这种发展模式提倡的是在现有能源供应网络的基础上延伸发展,既不影响当前能源网络的正常运行,又能实现能源互联网的持续发展。这种发展模式的主旨是发展高智能的能源网络,使其能够实现智能供应和管理,然后在可再生能源发展成熟之后将其接入能源网络中,进而推动能源互联网的发展。
2 能源路由器的功能需求
2.1 有效控制能源
在整个能源互联网发展的过程中,能源路由器最主要的作用就是有效控制能源。其主要工作有以下3部分:①在能源互联网中,要控制骨干网络,保证其依旧能够承担远距离的能源传输。②合理控制能源流动的情况。在能源互联网中,能源单元不仅仅是网络中的能源负荷,也是最主要的供应源。因此,路由器必须要合理控制能源的流动情况,控制流入的能源质量和负荷,确保其合理性,避免它影响整个能源互联网的正常运行。③全程监视能源流动情况,避免在流动过程中出现问题影响整个能源互联网的正常运行。图1为基于能源路由器的新型能源互联网架构。
以电力能源的流动控制为例,在电力能源互联网运行的过程中,路由器必须要合理控制骨干能源的流动情况,严格控制电源的变压、交直流转换和负荷,避免其在流动过程中出现问题。除此之外,通过路由器还能够有效监视和管理电源的流动情况。如果发现流入的电源质量不符合互联网供应质量标准的要求,就需要及时对其进行调整,以确保整个电源互联网的高效、稳定运行。
2.2 有效保障互联网信息
在研究因特网路由器的运行情况时不难发现,在互联网中,路由器的主要作用是调整互联网的运行情况。而调整的依据就是来自于网络和终端反馈的信息。因此,为了确保路由器能够合理控制互联网的运行情况,就需要有效保障互联网的信息,保证其准确性。鉴于此,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①高度关注相关信息,避免出现信息被遗漏的情况,以减小对路由器管理决策的影响;②有效管理信息传输情况,要求所有信息都必须第一时间传输到路由器上,然后通过路由器对其进行整理和分析,并根据最终处理结果做出合理的管理决策,确保整个互联网的正常运行。
在能源互联网中,路由器要想有效保障信息,就需要具备通信和计算2种基本功能。在通信功能方面,在互联网中,要求所有路由器都必须有通信接口。利用该接口能够接收和传输所有从互联网中反馈出来的信息。在此过程中,要确保信息接收和传输的及时性、准确性、安全性。除此之外,为了保证网络通信的通畅性和流畅性,保证整个能源互联网的高效、稳定运行,路由器的接口要能够支持多种通信模式,避免出现因为一种通信模式出现问题而无法接收和传输信息的情况。在计算方面,则要求路由器必须储存、分析和处理所接收到的信息。在工作过程中,路由器要先接收所有信息,并将其储存在记忆单元中,然后通过计算和分析单元处理和分析所有的信息,得出最终结果,为路由器的管理决策提供最可靠的参考依据。
2.3 管理网络运行情况
能源路由器存在的主要目的是确保整个能源互联网的高效、稳定运行。因此,在能源互联网中,能源路由器最主要的功能就是有效管理能源互联网的运行情况。要想利用路由器实现能源网络运行的稳定性、安全性、可靠性、可扩展性和实用性,就要在能源路由器中设置独立的管理模块,通过它管理整个能源网络的运行情况。鉴于此,能源路由器要具备以下2个特点:①高智能性。通过路由器就能够智能管理能源网络的运行情况,避免其在运行过程中出现问题。②要有高效的操作界面。当技术人员发现问题或者是路由器解决不了能源网络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时,可以通过操作界面快速完成操作,进而确保整个能源网络运行的稳定性。
3 结束语
能源互联网是一种新型概念,因为其发展充分借鉴了因特网的发展,所以,其具有良好的发展空间。能源互联网的发展直接关系着未来的能源发展和人类社会的文明发展,因此,研究人员要充分了解当前能源互联网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加大对能源路由器的研究力度,进而更好地推动能源互联网的发展,更好地解决能源短缺问题,为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强大的推动力。
摘要:能源互联网的发展关系着社会能源问题,而能源路由器则关系着能源互联网的发展情况,它们与社会的发展息息相关。简要研究了能源互联网的发展情况,介绍了能源互联网的相关内容,详细分析了能源路由器的功能需求,希望能够更好地推动能源互联网的发展。
关键词:能源互联网,能源路由器,可再生能源,自然资源
参考文献
[1]赵俊文,文福拴,薛禺胜,等.电力信息物理融合系统的建模分析与控制研究框架[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1(35):1-8.
3.能源互联网 篇三
全球能源互联网是以特高压电网为骨干网架、全球互联的坚强智能电网,是清洁能源在全球范围大规模开发、配置、利用的基础平台,实质就是“特高压电网+智能电网+清洁能源”。我国的能源互联网是全球能源互联网的重要组成部分。
当前,世界能源消费以化石能源为主,资源紧张、环境污染、气候变化三大问题突出。巴黎气候大会达成协议,提出将全球温升控制在2℃以内,并为控制在1.5℃以内而努力。要实现这一目标,根本出路是加快清洁发展,实施“两个替代”,即能源开发实施清洁替代,以清洁能源替代化石能源发电;能源消费实施电能替代,以电代煤、以电代油,电从远方来,来的是清洁发电。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可实现清洁能源大规模开发利用,具有巨大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
一是促进清洁发展。预计2050年全球能源消费总量达到300亿吨标煤。清洁能源是大自然的恩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今天用了明天还来。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全球清洁能源只需保持年均12.4%的增速,到2050年清洁能源占比可以提高到80%左右,成为主导能源,化石能源将主要作为工业原料使用。
二是应对气候变化。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可将2050年全球二氧化碳排放控制在115亿吨左右,仅为上世纪90年代初排放水平的一半,将全球温升控制在2℃以内。
三是拉动经济增长。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投资规模超过50万亿美元。如果我国启动能源互联网建设,2016—2025年电网投资可达10万亿元,带动清洁能源投资10万亿元,年均拉动GDP增长1.5个百分点以上,并带动战略新兴产业发展,促进供给侧结构调整,有效解决“经济下行、雾霾上行”矛盾。将西部、北部的清洁低价电送至东中部,每度电有5分以上的价差空间,能够满足能源互联网建设资金需求,不会推高电价。
四是促进世界和平。有利于缩小地区差距,减少国际争端,促进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让世界成为一个天蓝地绿、亮亮堂堂、和平和谐的“地球村”。
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的条件已经具备。国内外反响热烈、广泛支持。我国的特高压输电技术先进成熟。风电、太阳能发电的经济性不断提高,预计2025年前竞争力将超过化石能源。
建议将加快我国能源互联网建设,推动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纳入“十三五”、“十四五”国家战略重点,大力推动,加快发展。
一是加快各级电网建设。重点加快特高压骨干网架和配电网建设。力争到2020年国家电网形成东部、西部两个同步电网,到2025年形成一个同步电网,基本建成我国能源互联网。
二是大规模开发清洁能源。推进西南水电、西部北部风电、太阳能发电集约化开发和大规模外送。力争到2025年我国水电、风电、太陽能发电装机分别超过4亿、5.6亿、6亿千瓦。
三是严格控制东中部煤电。目前,东中部地区煤电建设规模过大,与大气污染防治、能源结构调整背道而驰。“十三五”期间应下决心控制东中部煤电规模,已建煤电机组要减少发电并有计划关停。
4.全球能源互联网演讲稿 篇四
能源和空气、水、粮食是人类生存必需的基本资源。火的发现和利用开启了人类文明,拉开了能源发展史的序幕。从薪柴时代到煤炭时代、油气时代、电气时代,每一次能源时代的变迁,都带来生产力的大发展。18世纪中期,煤炭成为主导能源,蒸汽机得到广泛应用,推动了近代工业建立和发展;19世纪中期,煤炭、石油、天然气等化石能源成为主导能源,内燃机得到广泛应用,催生了现代工业;19世纪后期,电的发明和广泛应用,推动了现代工业转型升级和大发展。到目前,地球已经诞生了46亿年,大规模开发使用化石能源不足300年,但已经面临三大严峻挑战,给人类生存发展带来严重威胁。
一是资源紧张。按目前的开发强度,全球已探明煤炭储量只能开采110多年,石油和天然气只能开采50多年。二是环境污染。化石能源的大量开发,在生产、运输、存储、使用的各环节,对大气、水质、土壤、地貌等造成严重污染和破坏,给人类健康带来巨大危害,许多地方已超过环境容量,大自然丧失修复能力。三是气候变化。化石能源的碳排放是气候变暖的主因。自1850年以来,全球地表平均温升已经超过1℃。如不控制,本世纪末全球温升将超过4℃,导致冰川融化、海面上升、物种灭绝、粮食减产,严重威胁人类生存。
随着世界经济发展和人口增加,全球能源消费总量持续增长。从2000年的143亿吨标准煤增长至2015年的203亿吨标准煤。预计到2030年、2050年将分别达到260亿吨和300亿吨标准煤。巴黎气候大会明确提出到本世纪末将全球温升控制在2℃以内,并为控制在1.5℃以内而努力。不转变化石能源为主的能源生产和消费方式,这一目标将无法实现。应对三大挑战,满足人类可持续发展需求,根本出路是建立安全、清洁、永续供应的能源保障体系,就是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太阳能、风能、水能等清洁能源是大自然的恩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今天用了明天还来,仅开发其中万分之五就可满足全球能源需求。清洁能源可以转化为电能利用,电可以替代各种化石能源。要实现清洁能源占主导,必须在能源供应侧实施清洁替代(清洁能源替代化石能源),在能源消费侧实施电能替代(电能替代煤、油、气),有限且不可再生的化石能源将来主要作为工业原材料使用。因此,构建以电为中心、电网为平台的全球能源保障体系,以清洁和绿色方式满足全球电力需求,是世界能源发展的方向,电网必将成为集能源开发、输送、配置、使用于一体的能源网。能源网、交通网、通信(信息)网是全球最重要的三大基础网络设施。目前,全球交通网、通信(信息)网已经互联,能源网也必然朝着全球互联的方向快速发展。智能电网具有很强的灵活性和适应性,能够满足各类集中式、分布式清洁能源接入和用户智能化、互动化用电需求。特高压电网具有大规模、远距离输电能力,能够实现清洁能源在全球范围优化配置。清洁能源只有通过全球能源互联网才能实现大规模开发、配置和使用。因此,全球能源互联网就是“智能电网+特高压电网+清洁能源”,是永续供应、绿色低碳、经济高效、开放共享的能源系统。智能电网是基础,特高压电网是关键,清洁能源是根本。
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是实现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具有巨大的经济、社会、环境综合效益。一是实现清洁发展。通过全球能源互联网,从现在起全球清洁能源只需保持12.4%的年均增速,到2050年比重可提高到80%以上,实现能源永续清洁供应。二是应对气候变化。到2050年全球二氧化碳排放控制在115亿吨左右,仅为上世纪90年代初排放水平的一半,可以实现全球温升控制在2℃以内。三是拉动经济增长。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投资规模超过50万亿美元,将有力带动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电动汽车等战略新兴产业发展,催生新的业态和商业模式,为世界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带来新繁荣。四是促进和平发展。能够增进南南合作、南北合作,将世界各国和地区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解决缺电、消除贫困,减少国际争端,缩小地区差异,让世界成为一个能源充足、天蓝地绿、亮亮堂堂、和平和谐的“地球村”。
二、加快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以清洁和绿色方式满足电力需求
新世纪以来,全球人口从2000年的61亿增长至2015年的73亿;GDP从32万亿美元增长至80万亿美元;用电量从14万亿千瓦时增长至23万亿千瓦时。预计2030年、2050年全球用电量将分别达到39万亿千瓦时、73万亿千瓦时左右。为满足全球持续增长的电力需求,亟需加快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大力推进清洁替代和电能替代,实现清洁能源全球开发、全球配置、永续供应。
(一)大规模开发清洁能源
清洁能源在各大洲广泛分布。全球陆地风能资源超过1万亿千瓦,太阳能资源超过100万亿千瓦,还有丰富的海洋风能、水能、生物质能、潮汐、地热资源,都可以转化为电能加以利用。“一极一道”(北极、赤道)的风电、太阳能发电和各大洲主要流域的水电是未来能源开发的战略重点。北极地区风能资源总量居全球首位,技术可开发量超过300万亿千瓦时,约占全球的20%;赤道附近是全球太阳能资源最富集的地区,陆地技术可开发量超过1000万亿千瓦时,约占全球的30%。全球水能资源技术可开发量为16万亿千瓦时,主要集中在亚洲、非洲和南美洲。全球分布式风电、太阳能发电资源可开发量超过10万亿千瓦时。集约规模开发各大洲清洁能源,灵活经济开发各类分布式能源,实现多能互补、灵活互济、协调利用,完全能够满足未来全球能源需求。2000年以来,全球清洁能源发展迅猛,风电装机年均增长25%,太阳能发电装机年均增长42%。2015年,全球风电装机达到4.4亿千瓦、太阳能发电装机达到2.4亿千瓦,其中,中国风电、太阳能发电分别达到1.3亿千瓦、4200万千瓦,成为全球风电、太阳能发电规模最大的国家。随着技术进步,清洁能源竞争力有望在2025年前超过化石能源。
(二)加快跨洲跨国电网互联
特高压电网是全球能源互联网的主网架,世界各大清洁能源基地与负荷中心都在特高压输送范围内。北极风电可以通过特高压向亚洲、欧洲、美洲送电,构建亚洲—欧洲—美洲互联电网;北非、中东太阳能可以通过特高压向北送电欧洲、向东送电亚洲,构建欧洲—非洲—亚洲互联电网。其他各洲之间、国与国之间都可以通过特高压等多种方式实现互联。跨洲跨国电网互联具有显著的时区差、季节差、电价差效益,将大幅提升清洁能源的安全性、经济性和稳定性,实现能源生产全球化、配置全球化、贸易全球化。随着跨洲跨国电力贸易快速增长,全球能源互联网在保障能源供应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中国国家电网公司已累计建成投运“三交四直”7项特高压工程,在建“四交六直”10项特高压工程。特高压输电技术先进成熟,为跨洲跨国电网互联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和技术基础。
(三)建设先进智能电网
智能电网是集电能传输、资源配置、市场交易、信息交互、智能服务于一体的“物联网”。智能电网广泛采用智能控制、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等先进技术,能够自动预判、识别各类故障和风险;能够适应各类集中式、分布式清洁能源大规模接入和大范围配置要求;能够满足各类用户多样化、智能化用电需求,构建功能强大的公共服务平台,促进智能家居、智能社区、智能交通、智慧城市发展。当前,世界多数国家都在加快智能电网建设。中国国家电网公司制定智能电网发展规划,开展了涵盖发电、输电、变电、配电、用电和调度各环节的智能电网建设,建成2554座智能变电站,3.5万座变电站实现无人值守;安装智能电表3.1亿只,累计实现用电信息自动采集3.2亿户,建成电动汽车充换电站1500余座、充电桩3万个。智能电网技术、标准、工程实践等方面的创新突破,为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创造了条件。
四)推进能源消费电气化 电气化是能源消费革命的基本方向。2000年到2015年,全球电能占终端能源消费的比重从15.4%提高到19.0%左右,中国从10.9%提高到22%左右。电能终端利用效率可达90%以上,远高于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直接燃烧使用。提高电能在终端能源消费中的比重,能够提高社会综合能效,降低成本,增加产出。大力推进工业、交通、商业和居民生活等领域的电能替代,以电代煤、以电代油、以电代气,能够大幅减少化石能源直接燃烧。将来陆地交通、海运水运,甚至航空和军事等领域,都将逐步实现以用电为主。全球能源互联网的发展,将有力推动能源消费电气化进程,预计到2050年,电能占全球终端能源消费的比重将超过50%。
三、共同推动全球能源互联网创新发展
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总体分为国内互联、洲内互联、洲际互联三个阶段,各阶段可结合实际协调推进。从现在到2020年,重点加快各国清洁能源开发和国内电网互联建设;到2030年,重点推动洲内大型清洁能源基地开发和电网跨国互联;到2050年,重点开发“一极一道”能源基地和推动电网跨洲互联,基本建成全球能源互联网。
全球能源互联网将深刻改变世界能源发展格局,突破能源发展的资源约束、环境约束和时空约束,根本解决煤油气开采与储运、火电厂减排、核废料处理、碳封存等问题,让人人享有充足廉价的清洁能源和智慧服务,享受更舒适的生活、更繁荣的经济、更宜居的环境、更和谐的社会,为全人类带来巨大福祉。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是人类共同的事业。在此,提五点倡议:
一是为了人类共同利益行动起来。实现共同的利益需要共同的行动。要把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作为世界各国保障能源安全、保护生态环境、应对气候变化、促进经济发展的战略行动,纳入联合国绿色发展、和平发展、可持续发展有关重要议程与合作框架,凝聚人类智慧,汇聚各国力量,共同推动全球能源互联网创新发展,为实现联合国“人人享有可持续能源”的目标而奋斗。
5.物联网与能源计量信息化管理 篇五
以下是上海桑锐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聂光义在展览会上的演讲实录:
【上海桑锐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聂光义】:各位嘉宾,各位领导,下午好!我讲的可能比较具体一些。
我理解物联网一定是跟各个行业有着密切的结合,然后为各个行业服务,物联网是未来的发展方向。我们企业从事的是物联网通信解决方案的行业公司,我们切合比较紧的是能源方面的信息化管理。讲的是比较具体的问题,怎么样把物联网的通信技术,物联网的技术来应到能源的计量上。
先看一下能源的现状。大家知道我们今年闹电荒特别厉害,现在全球都共同面临一个问题,就是能源问题,包括电力、水、石油、天气器都面临着很严重的危机。
现在在我们国家以电力为例,输配电基本上可以达到世界上比较先进的水平。但薄弱环节的话就像短板,能源的计量,如何利用能源的计量来达到配给和资源的合理利用。现在能源计量势在必行,这个意义不用说了。包括我们国家对能源管理的要求,国家出台了很多法律。这是其他一些国家出台的能源政策。
我们国家能源计量来看,电力终端系化改造,以及一户一表的政策等等东西都表现出国家对能源计量方面的迫切性需求。前面我这边简单地把能源的情况给大家做了些简单的介绍。
现在能源计量主要牵扯到几个方面:原油、天然气、煤炭等等,在这里面它的意义非常重要,作为能源计量来说首先要拿出数据,现在经常讲节能降耗,怎么拿出数据,降了多少,这些都需要数据支持。
随着社会的发展,企业对内部的管理,以及对我们能源的调配等都证明了它实际上对能源计量需求非常地迫切。以水、电等为例,这个行业跟广大老百姓息息相关。现在老百姓更注重安全、生活的舒适度等等,这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问题。现在能源计量最困难的一块是最后一公里,怎么实现最后一公里物物相连,这是困扰我们国家很多年的一项技术。
能源计量管理模式的设想,首先未来要达到一个预付费的需求,现在国家提到阶梯的计价,多用多交钱,少用少交钱。这里要重点讲的是我们公司正在做的事情,而且已经大面积地得到推广的事情,就是公用事业的能源计量,物联网的管理。
可以看到能源计量的信息化管理平台,这方面有电力燃气的管理,以及有对企业的电力监控和燃气的监控,有这样的信息化管理平台,有了这个平台以后可以进行数据的交换、管理,用户数据的管理,以及生线支付的接口和银行的接口,
最低层有水表、燃气表、电表,先是近距离的传输,远程客户可以通过内部的流程管理来达到管理的解决方案,我们国家现在是分开的三个部门,这里讲得具体一点,这是正在实施的国家电力解决方案。这一套方案可以看到普通用户的电表,通过流动的集中器来到达电力公司,电力公司可以通过给用户发短信,用户再通过电子银行,或者是在线支付进行缴费。这是未来供电系统老百姓物联网的平台。今年山东省计划是7百万户的改造。北京是1百万户的改造。其他的城市也在陆陆续续地应用中,已经在大面积应用。
这个方案是针对我们的水、燃气、北方的热力供应,这个方案在我们国家的很多地方局部得到应用,而且面在慢慢地铺开。这是我们正在做的方案。现在城市的路灯实际上在后半夜的利用效率非常低,基本上行人少的时候还是亮着的。现在通过物联网技术让他晚上12点到凌晨3点亮一半,关一边。凌晨3点到6点时候剩下的隔一刻再亮一刻,有一点光就可以了。这是我们正在实施的项目。
有了这些技术以后能源计量的短板就有了,可以准确地反映时时配给的量。以前配给和数据统计是滞后的。比如水,不知道什么时候是高峰的信息,由此导致能源的浪费现象。这样就可以很短地反馈到信息进行合理配给,这是节约能源的好途径。
有了这套系统以后,它收费会随着未来信息化技术的接口来变得更加方便。刚才讲到云计算,有了这些基础以后进行什么样的计算都可以。可以在远程通过登陆互联网,在全球任何地方都可以实现对于能源的控制。这是一个基础,作为传感器来讲它是一个基础的东西。
未来能源剂量的发展方向来看,一,要做到及时的查询。老百姓在家里就可以查用水用量的信息。二,对于公用事业单位可以远程地进行阀门控制。比如我们的燃气,有事故的时候发一个指令下去,可以把阀门切断。还有短信的催费,这已经实现了。还有远程的抄收,能源的管理。
张江现在浦东新区物联网产业示范联盟。张江在这一块推出了很多政策,企业在这一块得到了张江的大力支持。张江出台了很多新的思路,我觉得对我们企业来说帮助很大。
物联网,包括日本嘉宾已经讲到物联网未来的发展方向。我想物联网是未来发展很广泛的技术方向。但它具体应用时候一定要牵扯到各个行业,刚才讲到医疗、交通、公用事业等等,很多行业。作为我们企业来讲要能够切入其中一、两个行业来做深、做实,这是我们要做的工作。
最后讲一下我们是做什么的。我们桑锐是全球物联网无线通信行业解决方案最佳提供者,获得了很多发明专利的东西。这里是我们的产品,大家看到最上面是短距离的无线通信模块。在物联网里面有几大层,感知层、数据传输层、应用层。传输层有无线通信、光纤。应用层就有很多应用了。
我们桑锐做的是短距离的无线通讯,可以自动地组网。燃气表里已经开始用无线数据传输模块。装到新安装表里可以实现远程远传,我们是做无线模块的企业。有一个企业在做水表,有燃气表等等产品。
6.能源互联网 篇六
—“蓝色能源”之海洋能源
学院:汽车学院
专业:热能与动力工程
学号:2205080107 姓名:赵志新
摘要: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人口的增加,社会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各国对能源的需求迅速增长,可以说没有能源就没有人类的文明。在当前的世界能源结构中,人类所利用的能源主要是石油、天然气、煤炭等化石燃料,这些燃料是不可再生的。正是化石能源的大量利用使其日渐枯竭,也带来了严重的环境问题,已引起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有关专家预言: 随着世界科技的飞速发展,本世纪将是人类进入海洋能源开发利用的新时代。在世界各国宏观政策的支持和外部环境的推动及资金的扶持下, 经过多年的科研与试验、开发与利用, 海洋能源发电已具备了一定的技术水平和生产基础, 但仍存在着投资大、规模小, 获益能力低等问题, 还不具备市场竞争能力。
关键词:海洋能源;波浪能;潮汐能;海流能;海水温差能;海水盐差能;存在问题;发展战略
一、海洋能源的简述
海洋占地球表面的71%,以海平面计,全部陆地的平均海拔约为840米,而海洋的平均深度却为380米,整个海水的容积多达1.37×10的8次方平方千米。一望无际的汪洋大海,不仅为人类提供航运、水产和丰富的矿藏,而且蕴藏着巨大的能量。
浩瀚的大海,不仅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更有真正意义上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海洋能源。它既不同于海底所储存的煤、石油、天然气等海底能源资源,也不同于溶于水中的铀、镁、锂、重水等化学能源资源。它有自己独特的方式与形态,就是用潮汐、波浪、海流、温度差、盐度差等方式表达的动能、势能、热能、物理化学能等能源。直接地说就是潮汐能、波浪能、海水温差能、海流能及盐度差能等。这是一种“再生性能源”,永远不会枯竭,也不会造成任何污染。
二、海洋能源的特点
(1)可再生性, 由于海水潮汐、海流和波浪等运动周而复始, 永不休止, 所以,海洋能是可再生能源;
(2)属于一种洁净能源;
(3)能量多变, 具有不稳定性, 运用起来比较困难;
(4)总量巨大, 但分布分散、不均, 能流密度低, 利用效率不高, 经济性差。
三、海洋能源的具体内容及在我国的分布
(一)海流能
海流亦称洋流, 是海洋中的海水朝一个方向不断流动, 尤如河流具有固定流动路线一样, 会产生一种不易觉察的海流动力。海流主要分布在大西洋的西部边界, 那里有强大的黑潮海流、墨西哥海流, 此外, 世界上还有日本海流、北太平洋海流、南极环海流等。海流能的利用方式主要是发电,其原理和风力发电相似,几乎任何一个风力发电装置都可以改造成为海流发电装置。美国设计了一个最宏伟的海流能利用装置,就放在佛罗里达半岛外侧的墨西哥海流上,还将一艘
海流发电船长年停泊在强劲的海流上发电。
我国沿岸潮流资源根据对130个水道的计算统计,理论平均功率为13948.52万kW。这些资源在全国沿岸的分布,以浙江为最多,有37个水道,理论平均功率为7090MW,约占全国的二分之一以上。其次是台湾、福建、辽宁等省份的沿岸也较多,约占全国总量的42%,其它省区较少。
(二)盐差能
盐差能是指海水和淡水之间或两种含盐浓度不同的海水之间的化学电位差能。主要存在于河海交接处。同时,淡水丰富地区的盐湖和地下盐矿也可以利用盐差能。盐差能是海洋能中能量密度最大的一种可再生能源。盐差能的利用主要是发电。其基本方式是将不同盐浓度的海水之间的化学电位差能转换成水的势能,再利用水轮机发电,具体主要有渗透压式、蒸汽压式和机械—化学式等,其中渗透压式方案最受重视。盐差能发电是美国人在1939年首先提出来的。目前,世界上只有以色列建了一座150kW的盐差能发电的实验装置,实用性盐差能发电站还未问世。
我国海域辽阔,海岸线漫长,入海的江河众多,入海的径流量巨大,在沿岸各江河入海口附近蕴藏着丰富的盐差能资源。据统计我国沿岸全部江河多年平均入海径流量约为1.7-1.8×1012立方米,各主要江河的年入海径流量约1.5-1.6×1012立方米,据计算,我国沿岸盐差能资源蕴藏量约为3.9×1015千焦耳,理论功率约为1.25×108kW。
(三)波浪能
波浪能发电是继潮汐发电之后发展最快的一种海洋能源利用措施。波浪能是由大气层和海洋在相互影响的过程中,由于在风和海水重力作用下形成永不停息、周期性上下波动的波浪,这种波浪具有一定的动能和势能。波浪的能量与波高的平方、波浪的运动周期以及迎波面的宽度成正比。波浪能是海洋能源中能量最不稳定的一种能源。波浪发电是波浪能利用的主要方式。此外,波浪能还可以用于抽水、供热、海水淡化以及制氢等。
我国沿岸波浪能资源理论平均功率为1285.22万kW,这些资源在沿岸的分布很不均匀。以台湾省沿岸为最多,为429万kW,占全国总量的三分之一。其次是浙江、广东、福建和山东沿岸也较多,在160-205万kW之间,约为706万kW,约占全国总量的55%,其它省市沿岸则很少,仅在143-56万kW之间。广西沿岸最少,仅8.1万kW。
(四)温差能
温差能是指海洋表层海水和深层海水之间水温之差的热能。海洋的表面把太阳的辐射能的大部分转化成为热水并储存在海洋的上层。另一方面,接近冰点的海水大面积地在不到1000m的深度从极地缓慢地流向赤道。这样,就在许多热带或亚热带海域终年形成20℃以上的垂直海水温差。利用这一温差可以实现热力循环并发电。
除了发电之外,海洋温差能利用装置还可以同时获得淡水、深层海水、进行空调并可以与深海采矿系统中的扬矿系统相结合。因此,基于温差能装置可以建立海上独立生存空间并作为海上发电厂、海水淡化厂或海洋采矿、海上城市或海洋牧场的支持系统。总之,温差能的开发应以综合利用为主。
我国南海海域辽阔,水深大于800米的海域约140-150万平方公里,位于北回归线以南,太阳辐强烈,是典型的热带海洋。表层水温均在25℃以上。500-800米以下的深层水温在5℃以下,表深层水温度在20℃-24℃,蕴藏着丰富的温差
能资源,据初步计算,南海温差能资源理论蕴藏量约为1.19-1.33×1019千焦耳,技术上可开发利用的能量(热效率取7%)约为8.33-9.31×1017千焦耳,实际可供利用的资源潜力(工作时间取50%,利用资源10%)装机容量达13.21-14.76亿kW。
(五)潮汐能
潮汐能是海水受到月球、太阳等天体引力作用而产生的一种周期性海水自然涨落现象,是人类认识和利用最早的一种海洋能,其利用原理和水力发电相似。潮汐能的能量与潮量和潮差成正比。或者说,与潮差的平方和水库的面积成正比。和水力发电相比,潮汐能的能量密度很低,相当于微水头发电的水平。世界上潮差的较大值约为13—15m,我国的最大值(杭州湾澉浦)为8.9m。一般说来,平均潮差在3m以上就有实际应用价值。
根据我国潮汐能资源调查统计,对可开发装机容量大于500kW的坝址和可开发装机容量200-1000kW的坝址共有424处港湾、河口,可开发装机容量200kW以上的潮汐资源,总装机容量为2179万kW,年发电量约624亿kWh。这些资源在沿海的分布是不均匀的,以福建和浙江为最多,站址分别为88处和73处,装机容量分别是1033万kW和891万kW,两省合计装机容量占全国总量的88.3%。其次是长江口北支(属上海和江苏)和辽宁、广东装机容量分别为70.4万kW和59.4万kW和57.3万kW,其它省区则较少,江苏沿海(长江口除外)最少,装机容量仅0.11万kW。
四、我国海洋能源发展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 我国海洋可再生能源研究取得了长足进步, 但是, 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 还存在不小差距, 主要原因如下:
(1)我国海洋能源总量巨大, 但分布分散、不均, 能流密度低, 能量变化大, 利用效率不高;
(2)海洋能利用技术是海洋、蓄能、土工、水利、机械、材料、发电、输电、可靠性等技术的集成, 目前尚不成熟, 致使一次性投资大, 与常规能源利用相比, 经济性不好, 影响海洋能利用的推广;
(3)开发政策不明确, 类似江厦潮汐电站的试验性电站较少, 科技创新投资力度小;
(4)科研人员的人才结构不合理, 科技队伍高龄化, 学科带头人少。
五、我国海洋能源发展战略
海洋能源发电在世界各国宏观政策的支持和外部环境的推动及资金的扶持下, 经过多年的科研与试验、开发与利用, 已具备了一定的技术水平和生产基础, 但仍存在着投资大、规小, 获益能力低等问题, 还不具备市场竞争能力。根据海洋能源的发展现状, 为促进我国海洋能的产业化开发, 未来应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发展:
(1)海洋能作为可再生能源具有持续开发价值, 需进行各类海洋能资源储量、分布的调查和评价;
(2)对于在技术上已经成熟的潮汐发电站, 要考虑建潮汐大坝的环境问题和它的经济性,特别要考虑发电与围垦、养殖与交通的综合利用;
(3)对于技术上还不成熟的波浪电站、潮流电站和海水温差电站, 进行新能源综合开发利用技术、多能互补联网运行与控制技术的研究等;
(4)对已建的实验潮汐电站开展优化运行研究, 提高其经济效益, 以促进潮汐电站的大规模发展。
六、参考文献
(一)马平《能源纵横》化学工业出版社
(二)魏双燕、谢刚《能源概论》东北大学出版社
(三)沈祖诒《潮汐电站》中国电力出版社
(四)刘双燕《21世纪初中国海洋科学技术发展前瞻》
7.未来的能源互联网 篇七
自2014年以来, 能源互联网逐渐火爆起来, 随着国家“互联网+”战略的提出, 对于能源互联网的讨论也在不断升温。今年1月, 北京市政府又印发了《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实施意见》, 其中提出要加快能源互联网标准推广应用, 提升能源互联网关键技术和产品的研发能力和产业化水平。
国家发展改革委国际能源研究所所长王进在能源高层对话会议中表示, 构建能源互联网不仅是能源技术的革新, 也是一次能源生产、消费以及政策体制改革, 更是对人类社会生活方式的一次根本性革命。
中国智慧能源产业创新战略联盟理事长王忠敏认为, 能源互联网和智慧能源概念的产生为我们提供了研究和创新的机遇, 面对机遇我们必须要抓住三个核心问题, 它是什么?它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因此, 要发展能源互联网, 需先弄清楚能源互联网到底是什么以及能源互联网是如何形成, 然后才能去研究和探讨该如何发展能源互联网。
8.能源互联网助力绿色转型 篇八
手机APP上买电付电费、自家屋顶发电上网卖电……越来越多的人们享受到能源与互联网融合带来的特色服务。
专家认为,在“互联网+”的浪潮之中,能源与互联网深度融合将成为大势所趋,这不仅会为消费者提供更便捷而丰富的服务,也将推动中国清洁能源产业的发展,助力中国能源结构的绿色转型。
当下,中国能源消费结构中煤炭占比过高,亟需向清洁化、绿色化转型。而风电、水电、太阳能等清洁能源往往具有间歇性、分散性等特征,这类能源大量纳入电网,对电网的挑战非常大。
不过,伴随着能源互联网的发展,通过智能电网、微电网、特高压输电等技术推进应用,未来将更好地对分散和较小规模的可再生能源生产进行整合和利用,解决弃风弃水弃光等问题,有效提高能源资源综合利用效率。
国家电网公司董事长刘振亚在其撰写的《全球能源互联网》书中描绘了这样的愿景:“奔腾的流水、过境的大风、普照的阳光、涌动的海潮等自然界的能源,将会通过无数水轮发电机、风力发电机、光伏光热装置、海浪发电机等载体,转换成电能,造福全人类。到2050年,全球每年可生产出66万亿千万时的清洁电能,这一数字比2010年增长近10倍。充沛的电能将照亮世界每一个角落。”
记者从国网上海电力公司了解到,向家坝-上海特高压直流已安全运行了五年,累计向上海输送清洁水电997.33亿千瓦时,相当于节约标煤3989余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9943余万吨,减少二氧化硫等有毒气体排放300万吨以上。上海已经成为全球受入绿色能源最多的城市,2015年上半年达到143.9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6.5%。
中国能源网首席信息官韩小平认为,能源互联网不断发展,可以进一步强化需求侧的管理,实现卖方和用户之间的互联互通,帮助清洁能源的消纳利用,助力我国能源结构绿色清洁化升级。
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世界能源研究室主任徐小杰说,与互联网的深度融合将推动能源产业向数字化、智能化、虚拟化方向发展。其本质是按照消费者的需求而建立的服务体系,让消费者享受安全、便捷、绿色的能源服务。电力系统将是能源互联网的主体和纽带。
目前,中国在特高压、智能电网和促进清洁能源发展等方面取得创新突破,建成一批智能电网重大创新项目。我国已成为世界风电并网规模最大、光伏发电增长最快的电网,中国电网技术装备和安全运行水平进入国际先进行列,已建成“三交六直”9项特高压工程,在建“四交三直”7项特高压工程。
刘振亚认为,未来几十年是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的关键期,总体分为国内互联、洲内互联、洲际互联三个阶段。从现在到2020年,加快推进各国清洁能源开发和国内电网互联、智能电网建设;到2030年,推动洲内大型能源基地开发和电网跨国互联;到2050年,加快“一极一道”能源基地开发,实现电网跨洲互联,基本建成全球能源互联网。
“能源和互联网的深度融合是大势所趋。”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所长韩文科认为,随着新技术不断出现,各类能源之间的互联互通成为可能。但眼下最终要解决的问题是资源的优化配置和信息的共享。比如,美国非常规油气开发之所以获得成功,在一定程度上得益于信息披露的规定和资源的共享。中国能源领域在这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开放。
9.能源互联网 篇九
内容导读:
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快速进展,现实要求教师学习新能源汽车论述知识和掌握相应的维修技能。我校五年制高职汽车运用类专业准备开设汽车新能源维修方向特点专业,现在已开设相应探讨课题,对新能源汽车高技能维修人才的培养进行探讨,紧跟低碳经济进展形势。
一、新能源汽车技术进展目前状况及其浅析
1.新能源汽车技术进展目前状况
随着环保意识和节能减排的要求,进展新能源汽车已变成了国家的重要战略,新能源汽车产业已经是低碳经济的重要典型,新能源汽车包括五大类型: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纯电动汽车、太阳能汽车、燃料电池电动汽车及其他新能源汽车等。经过多年的开发,我国新能源汽车研发能力的增强,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纯电动汽车、燃料电池电动汽车等新能源汽车分别完成了功能样车、性能样车和产品样车试制。同时,在新能源汽车用动力蓄电池、驱动电机、燃料电池发动机等关键零部件技术、电子制约小学语文教学论文技术和系统集成技术上取得了较大进展,初步形成新能源汽车关键零部件配套产业链。一汽、东风、上汽、长安汽车、奇瑞、天津清源公司等汽车企业积极参与新能源汽车重大科技专项,面向市场、自主革新,研发了新能源汽车整车技术,创立了新能源汽车自主品牌,成为我国第一代新能源汽车的产业化基地。
2.新能源汽车技术进展走势
加速进展新能源汽车有其必定教育论文性,全球石油资源日渐枯竭,石油消费的高幅度增加和产量的低幅度增加,造成中国国内石油供应短缺、石油净进口量大幅度增加。进展汽车新能源是世界各国应对未来石油危机的战略选择,进展新能源汽车,无论是对节能减排还是保增加、扩内需、调结构都有着重大的作用小学数学教学论文。另外,新能源汽车节能环保,符合国家产品结构调整的政策,进展新能源汽车是解决未来石油危机的最有效办法。汽车尾气的排放已成为城市空气污染的罪魁祸首,城市进展新能源汽车,不仅能够节能,减少甚至完全不用石油,而且能够减少甚至完全没有尾气排放。中国正处在城市化高速进展期,进展新能源汽车完全符合当前我国汽车产品结构调整的方向,它不仅能有效解决中国能源与城市环保的当务之急,而且符合国家能源安全战略,也是推动初中语文教学论文我国汽车工业可持续进展的重要途径。总之,新能源汽车是我国汽车工业应对城市化、能源、环境和气候变化挑战,保持可持续进展的最佳途径,是我国国家能源安全战略,是培育新兴产业和新的经济增加点的战略选择,是在国际汽车产业在转移和转型的大背景下,实现我国由汽车产业大国向强国自主转型的最佳选择,因此,新能源汽车在国家政策的扶持下将快速进展,新能源汽车维修人才的培养也将迫在眉睫,所以建立新能源汽车维修人才培养系统也是十分必要和及时的。
3.新能源汽车技术运用人才需求
新能源汽车的快速进展必将带来对新能源汽车运用人才的需求,我校根据我国新能源汽车进展情况,成立了新能源汽车人才培养探讨课题组,利用寒假和双休日分别对市区公交混合动力、新区公交电动车、康福丰田混合动力进行了市场调研,与新能源汽车技术人员和驾驶员以及相关领导进行了广泛的交流和接触,对新能源汽车进行了认识和了解,为新能源汽车人才培养探讨作了一个前期铺垫。
苏州建设交通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新能源汽车人才培养探讨课题组对本市3家新能源汽车企业和4S店专业技术人员的调研发现:即便是在经济比较发达的苏州地区,新能源汽车维修人员也是一个空白,一些新能源汽车维护与保养全都是厂家派技术人员蹲点,在新能源汽车的企业几乎没有经过系统学习的新能源汽车维修专业人员。根据最新了解,苏州的新能源汽车在今年内将要扩容和增加,所以这方面人才的缺口将非常大。需求岗位有新能源汽车维修服务经理、业务接待、索赔管理、车间主任、技术专员、机电工、质检员、配件经理等,由于新能源汽车在实际维修中基本上没有,所以一般不特地设置岗位,都由维修电工经过短期培训后兼职担任。在学历上,对普通汽车维修人员的学历要求为高中或汽车专业中专、技校,新能源汽车对维修人员的要求必须是本专业大专以上学历和数年的汽车维修经验,学历要求相对较高。根据现阶段的进展情况,新能源汽车的运用主要以混合动力和纯电动力汽车为主。
4.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调研
通过市场调研,大家一致认为:①新能源汽车进展前景很好,是汽车产业增加的一个新亮点。②虽然新能源汽车目前单车使用成本较大,但在城市使用环境污染小,节能效果好,社会效益显著。③新能源汽车首先推广运用在公共事业上,如公交车和出租汽车,并需国家的政策扶持。④通过市场调研,新能源汽车修理人才培养目前需求量不太大,有些技术尚在调试和研发阶段,目前着重要求相应专业教师对新能源汽车论述学习,培养他们的维修技能。⑤紧跟社会进展形势,汽车运用类专业准备开设汽车新能源维修方向特点专业,即五年一贯制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新能源汽车方向)专业,以适应社会进展需要。⑥倡议汽车新能源维修方向特点专业以电动汽车为主要设置课程,混合动力为辅,对其他新能源汽车只做论述介绍。
二、新能源汽车维修方向特点专业建设
新能源汽车维修教学方式可先以学生选修方向开始,并根据实际进展情况逐渐过渡到开设相应专业。目前可以先开设选修新能源汽车维修选修方向班。
1.教学方向
通过调研认为目前的新能源汽车修理工作以混合动力或纯电动力汽车为主,选修方向也可以分为两个:①以混合动力为主:主要以事混合动力汽车检验与故障诊断工作,并为今后电动汽车方向进展奠定基础。②以纯电动力汽车为主:主要以事电动汽车检验与故障诊断工作、电动汽车充电和充电站的维护,并为今后以事混合动力汽车检验与故障诊断工作打好基础。
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新能源汽车方向)是五年一贯制专业,以培养处于技术层面的汽车维修技师一类的技能紧缺型人才为主要目标。学生经过五年连续的专业学习,应具备与本专业相适应的文化水平和良好的职业道德,能掌握本专业的基本知识和核心技能,具有较强的浅析理由和解决理由的实际工作能力,可以在新能源汽车维修企业中以事新能源汽车的维护、修理、检测和保险与理赔等售后服务方面的工作。
2.课程设置
由于新能源汽车维修专业培养的是机电一体化复合型人才,因此专业基础能力方面应进一步充实电子技术原理、电机制约小学语文教学论文和驱动技术原理等内容,并熟悉这些技术在汽车上的运用;在专业核心能力的确定上,核心技能是新能源汽车的维护技能和汽车故障的诊断与浅析,所以在核心基础课程中除了传统汽车各总成的修理项目外,可以增加电瓶和电机维护和更换;在专业拓展方面,可根据学生的个人兴趣爱好,通过专业选修的方式培养学生一专多能。另外,为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和形成职业技能,在对学生专业核心能力和专业拓展能力的教学中,应以企业需求为
依据,以岗位为目标,突出就业的导向性,积极采用项目课程教学法,密切与企业的联系,根据企业中最常见的工作任务来确定项目,力求教学的实用性,并将工作过程程序化、规范化,着力提高学生作为一名技术人员应具备的发现理由和解决理由的能力。
3.教学方式
新能源汽车教学要采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如多媒体、投影、录像、实景式教学等现代教学手段,清楚地展示汽车各零部件结构、原理及内部运动联系,便于学生的理解和掌握,大大提高教学效果。
采用以行动为主线、以目标为指向的“行动导向”教学策略教学论文,以学生的实际和企业的实际出发,以学生为主体,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充分开展师生的教学互动,为学生提供体验完整工作过程的学习机会,经历确定任务——制定工作计划——实施计划——进行质量制约小学语文教学论文与检测——评估反馈的整个工作过程,增强学生适应企业实际工作环境和解决综合理由的能力,使学生有机会在一定程度上根据需要选择学习进度、学习资源和学习策略教学论文,并评价自己的学习成果。
新能源汽车检测与维修是一项技术实践性很强的工作,为切实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和工作能力,应加大实践教学的力度,保证每一位同学能亲自动手反复操作,以巩固和运用所学知识,提高操作技能和解决实际理由的能力及水平。现代汽车修理需要“检查靠资料,拆装靠设备,检测靠仪器”的现代汽车维修方式。诊断人员要懂原理、会浅析、能推理、巧诊断,对新能源汽车故障排除同样要有特殊的逻辑推理能力。
4.教学评价
技能考核策略教学论文及流程方面,在评价方式上可以邀请一线工作人员、专家和教师共同参与评价,多采用现场操作演示评价方式进行参考或进企业现场操作。在评价的内容上,应结合新能源汽车职业资格证书的标准,在原有等级工考核的基础上增加交流电工和高压电工证的要求。在评价标准上,要变“学过什么课程”为“能做什么事情”,要学以致用,考以致用,真正提高学生的岗位能力和竞争能力。
三、新能源汽车教学专业师资队伍建设
培养学生职业技能的能力是职业教师专业知识架构的重要一环。称职的专业教师不仅需要掌握扎实的基础论述,精通专业,时刻把握本专业进展的脉搏,而且必须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指导师傅必须具备几项条件:一是具有系统的新能源汽车专业知识;二是具有较强的专业技能和丰富的专业实践经验;三是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四是懂得如何传授技艺,有能力完成培养计划;五是仍在现场以事本专业的生产工作。因此对于具备基本条件又愿意承担指导学生的技术工人可以授予指导师傅的资格。
要制定本专业教师新能源汽车维修技能的能力培养计划,并经过培训考核;每一、两年分批组织轮训一次,以保证知识和能力能适应新能源汽车的进展变化。
通过—些鼓励性的政策措施,分期、分批将部分在校教师送到维修企业生产第一线去顶岗实习,在实践中掌握岗位技能,掌握新能源汽车最新的技术进展动态,及时进行知识更新、拓宽视野和调整知识结构,提高自身的实践动手能力,并直接以企业获得信息的反馈。
加强教学科研工作,在教学的基础上进行新能源汽车故障、新技术的探讨,为维修企业和今后的教学提供技术支持,使学校真正成为汽车维修行业的技术引领。
聘请行业和企业的新能源汽车名家、高级技术人员到校任教,做学术讲座,进行技术合作或担任兼职教师,进行教学交流和参与教学。
配备好新能源汽车及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零件若干,保证汽车新能源维修方向学生一体化的教学工位。
与国家电网充电站构建校企合作,学习和实践新能源汽车充电技术和充电操作规程。
10.中国距能源互联网有多远 篇十
一是生产方式。传统工业生产方式的特点是大规模、集中式,标准化生产,工厂化制造,远距离输送。第四次工业革命以来,在互联网带动下,先进制造业发展趋势是小规模、分布式,柔性化生产,出现了智能制造、虚拟制造。技术创新周期变短,颠覆性创新增多,传播速度加快。
但是在能源领域,如电力、油气等,仍然是以传统工业生产方式为主。由于能源装备一次性投入大、沉没成本高,以往能源技术更新往往需要几十年,实现代际更替甚至要上百年。尽管进入了互联网时代,能源领域这种长周期调整的局面尚未改观。
二是分配方式。传统分配方式一般分为初次分配和再分配,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再分配注重公平。互联网的出现使初次分配和再分配的界限变得模糊。传统分配方式的分配内容主要是货币和福利,而互联网参与下的分配,还包括服务、实物和各种虚拟回报,如积分、返点、某种权利,其价值可以与货币等同。
能源领域尚未脱离初次分配和再分配的框架。在电力、油气领域的初次分配中,由于有关部门规定价格和产量,企业收益往往难以反映效率。在再分配中,能源国企上缴的国有资本预算差强人意,这些预算又大多用于国有企业,有的能源国企还接受财政补贴。即便从传统分配角度来看,能源领域也没有完全做到效率和公平,更不要说接受互联网时代各种新的分配方式。
三是交易方式。移动互联带来了支付革命,极大地降低了交易成本,提高了资源配置效率。过去我们买东西能货比三家就算不错了,有了互联网可以货比无数家,使以往交易中普遍存在的信息不对称变成接近于信息对称,消费者可以买到质量价格最优的商品。互联网上进行的交易皆有痕迹,便于溯源,这又增大了失信风险,提高了信用水平。在低成本高效率、低价格高信用的优势作用下,互联网交易的规模急剧膨胀。
但在能源领域,少数企业独买独卖,有关部门决定价格、分配产量。即便在传统交易方式中,这也是市场化程度较低、效率不高、机制僵化的模式。当然,我们也可以在网上买电,但价格是定死的,消费者不会因为时间不同、消费量不同、电源点不同买到不同价格的电,交易规模也没有出现象互联网金融和电商那种井喷式的发展。
四是消费方式。互联网消费方式表现为个性化、私人订制,消费者购买的范围打破了空间限制。但对能源消费者而言,能源供给仅限于少数电网企业、油气企业,消费者没有太多的选择权。
五是经济体制。互联网世界的特点是充分竞争、非公经济为主、市场主体分散。能源领域的特点是供给侧产业集中度高、单边购买、特许经营,经营者以国有企业为主。
六是组织形态。互联网世界是扁平结构和水平网络模式。但整体来讲,能源世界整体还是层级结构,纵向链条的模式,而这还是传统的模式。
目前,中国能源发展面临六大问题:一是能源粗放利用。我国单位能耗比全球水平都要高,而在能源更替之后我们还是在煤炭时代。在前十大能源消费国,我国煤炭比重最高,没有进入油气时代;二是代际更替滞后;三是价格杠杆失灵。国际的油气价格相比,我国的油价跌并没有跟着这个国际油价的变动而变动,售电价格也没有随着煤炭价格下降而下降,反而一直在涨;四是成本缺少竞争力;五是弃风弃光弃水;六是消费者缺少选择权。以上的一些问题是可以靠能源互联网来解决的,是可以通过能源互联网来提高能源效率,促进能源的优质化,灵活调节能源供给的需求,同时提高能源的经济性,满足消费多样化的需求。
我国目前现有的能源制度还不太适应能源跟互联网之间的衔接。由于能源受制自身的产业属性、所有制结构以及流通体制等的因素,即使加上互联网也是不管用的。当前,能源互联网没有得到充分发展,主要原因是制度安排上还不具备条件。首先,能源行业产业集中度过高,抑制了竞争,造成价格机制失灵和供求关系失衡。其次,能源行业所有制结构单一,主要是以国有经济为主。传统国有企业的弊端,如大而全、小而全、“吃大锅饭”、效率不高、缺少自我约束机制等问题尚未解决。能源流通主要靠国营贸易、特许经营。第三,行政干预较多。有关部门对能源企业的管理仍是以指标控制、行政审批为主,而恰恰需要监管的网络型垄断行业监管缺位。这些问题的存在,使能源在国民经济中仍然是一种特殊商品,而不是一般商品。
如何让能源互联网找到一条突围之路?实现能源人对能源互联网的愿景,关键是让能源回归一般商品属性。具体来说,就是要降低准入门槛,允许各种所有制的市场主体从事能源供给、流通业务。彻底打破对能源交易流通的行政垄断和行业垄断,放开能源供销价格,取消对能源价格、产量的计划管理。对能源领域中的网络型垄断行业,实行网运分开、放开竞争性业务的改革,形成能源供给和能源消费之间多买多卖的市场格局。这是电力体制改革和油气体制改革应当重点考虑的问题。
能源与互联网的结合,不是给每一个发电机、每一个用电户安一个IP地址就叫能源互联网;也不是利用互联网进行电力调度就叫能源互联网;而是利用无所不在的互联网,使能源像其它一般消费品那样进行自由交易,这才叫能源互联网。建立名副其实的能源互联网,前提是能源市场的充分发育。一旦市场化改革到位,能源才有条件像其它商品一样,利用价格机制灵活调节供给和需求;降低用能成本,尤其是用电、用油、用气成本;减少能源粗放利用;从根本上解决弃风弃光弃水问题;提高消费者选择权,满足多样化的能源需求。
11.“互联网+”激活更多信息能源 篇十一
我自己的想法略有不同, 所以当时借这个场合, 我认为我们干的这一行 (互联网) 就是一个工具, 这个工具应该所有行业都可以用。所以当时我打了一个比方, 类似于前两次工业革命, 像蒸汽机和电力一样, 我们把互联网定义为第三次工业革命的一部分。从很多传统行业朋友的眼神当中可以看得出来, 他们眼中放出了光芒, 他们也理解了这个概念。
再进一步拓展, 其实随着互联网和传统行业不断地融合, 它是不是和蒸汽机以及电力一样, 也是一种能源形态呢?今天我们把它定义为一种信息能源。这样的话, 所有的行业都应该很清楚, 完全可以把“互联网+”融入自己的行业当中, 如果你不这么做, 你在你所处的产业或行业中就会落伍和被淘汰。
之前我经常举的几个例子是, 大概在两年半前, 微信有一场和运营商之间的风波。外界说微信取代了短信, 占据了运营商的通道, 对于运营商是替代和颠覆, 这对当时的我们产生了很大的压力。以至于我在机场过安检的时候被人认出来, 还问“你们的微信要收费吗”。
最近这一年, 打车软件对于互联网交通领域的影响又引发了全社会的讨论。在全国“两会”期间, 这也是一个热点话题, 大家很支持互联网交通, 这是好事情, 但是由此引发的问题是, 目前还没有较好的政策, 能够把这种新业态与传统行业划分出来。
我举的这几个例子, 都是当前最热的“互联网+”与传统行业结合的例子。我们还看到, 更多的领域也在跟互联网进行整合。我认为这是一个难得的机遇, 一个大浪潮。
目前, 我们的定位很清晰, 也很简单, 就做两件事情:第一做连接器, 通过微信、QQ通信平台, 成为连接人和人、人和服务、人和设备的连接器;第二我们做内容产业, 内容产业也是一个开放的平台。
这样的定位有什么好处?就是我们认为未来的“互联网+”模式是去中心化的, 而不像过去是一个集市。这样的话, 才能最大限度地连接各行各业, 传统行业则能够在自身垂直领域与作出成绩的合作伙伴进行整合, 这样生态的力量才是最强大的。
我们现在正在积极推动跟各大城市进行“互联网+”的合作, 我们甚至还希望跟各地的经信委合作, 把“互联网+指数”这个概念提出来, 把相关纬度列出来, 每一个省市区达到多少分能够进行对比, 以客观评价城市产业在“互联网+”当中进展的程度和结合的程度, 我想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话题。
总之, “互联网+”这个世界非常大, 让我们一起出去看看。
12.能源互联网 篇十二
摘要:本文介绍了企业能源计量和统计在节能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即企业能源计量和统计是企业和政府进行节能管理的重要手段,企业能源计量器具的配置与管理是能源统计和能源管理的基础。加强企业能源计量的配置与管理,完善企业的能源统计管理工作,建立地区和国家能源数据中心等措施,对当前的节能工作具有重要基础作用。
关键字:节能 能源计量 能源统计 能量平衡
国家在“十一五”期间的节能目标是万元GDP能耗下降20%,并于2006年开始开展千家企业节能行动,千家重点用能企业分别与各级政府签订了节能协议,同时各级政府也与中央政府签订了节能协议。对于国家和各级地方政府而言,节能量的完成一方面主要依靠产业结构调整来完成,另一方面依靠企业的节能技术进步。而无论以什么方式节能,最终都表现为企业能源消耗情况的变化和汇总。所以对企业的节能管理工作是政府节能工作的核心,同时也是近期快速实现节能降耗目标的主要工作方向。目前包括千家企业在内的众多高耗能工业企业在各级政府的推动下与各级政府签订了节能协议。该协议一般规定的是一个定量的节能量指标,并没有规定这个节能量是如何计算得来,也未明确是五年环比累计还是2010年当年与2005年对比形成的能力。此外,即便有的规定了计算方法也不尽合理和完善,全国没有形成统一的计算方法。
企业节能量的计算无非3种方式:(1)单位GDP能耗的变化与GDP的乘积;(2)企业产品综合单耗的变化与产品产量的乘积;(3)各工序单耗的变化与工序产品产量的乘积之和。但如果没有一定的指标数据的关联支持而用某单一指标来计算节能量,可能会出现一系列无法考核、弄虚作假的情况。所以建立一套科学合理而且行之有效的节能量计算方法是目前节能管理工作中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而企业节能量的计算必须以大量的能源统计数据为基础,故建立全面客观反映企业用能情况的能源统计指标体系与数据分析中心是解决上述问题的关键。而企业的能源统计数据的全面与准确程度取决于企业能源计量器具的配置与管理,可以说企业能源计量和统计是企业和政府进行节能管理的重要手段,企业能源计量器具的配置与管理是能源统计和能源管理的基础。
1.企业能源计量工作现状与评价
能源问题是关系我国长远发展的战略问题,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我们既是一个能源消耗大国,又是一个能源紧缺大国,面临着能源安全和环境保护的双重压力,节约能源和资源的战略地位极其突出。采取强有力的节约能源措施势在必行,而这些措施的落实都离不开计量。加强能源计量管理,提高能源利用率是减少资源消耗、保护环境的最有效途径,是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重要内容。能源计量涵盖了工业生产领域的各个环节,从原材料采集、运输、物料交接、生产过程控制到成品出厂,都需要通过测量数据控制能源的使用,涉及到热工量、化学量、力学量、电量等诸多学科测量参数的应用,是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必不可缺的基本条件。同时也涵盖了能源利用的全过程,包括能源的购销库存、加工转换和能源的终端消费。离开计量数据管理,就不能量化各生产环节的能源消耗,企业的能源管理工作也缺乏相应的数据基础。工业企业作为能源消耗大户,其增强节能意识,加强能源计量管理,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对保障经济发展后续能力,建立资源节约型社会和节能型工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企业建立完备的能源计量监控管理体系,对加强生产经营核算,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具有重要基础作用。众所周知,严格企业能源计量管理可以为企业带来巨大效益。在发达国家,通过能源节约与综合利用直接获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各行业都不惜把大量资金投入计量领域,以期获得高额经济回报。在我国,石油化工、冶金、电力等能源消耗总量较大的行业一直非常重视企业能源计量工作,建立了较为完善的企业能源计量体制,也是各工业行业中能源计量管理相对完善的,而其他行业的能源计量工作相对薄弱。
企业能源计量工作在技术层面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在企业的一级能源计量器具的配置与管理方面由于涉及企业间的贸易结算,所以配置和管理相对完善,但在一些流体计量方面由于技术原因仍存在因计量器具不准确而产生贸易摩擦的情况。如一些热电厂向多个蒸汽用户供应蒸汽,当冬季总蒸汽需求量大时,蒸汽总管的流量计准确而各个用户的个别流量计可能处于非设计负荷区,使得各个用户的流量和有可能小于总管流量;当处于夏季时,有可能出现用户少,用蒸汽的企业根据工业生产需要蒸汽需求大,流量计能够准确计量,但总管的流量小于流量计的设计工作范围而导致流量测量不到,从而出现各个流量计的和大于总管的流量。类似的情况在很多行业和地区多有发生,这需要在流量计的设计选型和系统配置方面系统考虑加以解决。第二,企业的二级能源计量器具一般指的是能源在企业内部的各个分公司或各个车间及各个工序之间的分配和互相输送。目前在石油化工、冶金、电力等几个行业二级计量的配置和管理是相对完善的,而在其他行业则相对较薄弱,很多企业能源购入以后认为内部“一勺会”无所谓,根本不去管理,尤其是对工艺产出能,仍存在没必要进行明确计量的认识误区。这种情况在很多企业的能源管理工作中存在,导致无法对企业的能源消耗情况进行管理分析。这需要企业首先在认识上加强能源管理,改变“重节能项目轻能源计量”的认识,并树立通过能源计量器具完善加强能源管理的投资要比一般的节能项目投资的效益要明显的意识。第三,企业的三级能源计量器具的配置一般是指企业用能设备的能源计量情况,企业的三级能源计量器具的配置情况普遍较差,即使是能源管理情况比较好的行业中的企业也存在很多问题。按照GB17167即《企业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导则》要求,企业在计量方面的投资将可能显著增加,同时由于多方面的因素限制也使得一些仪表无法安装上去,但是在一些重点装置和工序方面,企业对其能源计量应当加强,尤其是根据工艺的需要已经配置了一定量的能源计量器具、只需适当加一些仪表就可以完成能量平衡监测的装置和工序。如按照GB/T16614企业能源平衡计算方法,一般企业在6kV和10kV的风机和水泵的电机的配电柜上会配置电度表,如果在风机或水泵的进口或出口配置相应的流量计和压力表,就可以非常方便的对风机和水泵及其适配的电机进行效率考核。第四,企业能源计量仪表采集的能源数据管理方面相对薄弱。企业的计量器具一般由设备或仪表车间管理,能源数据的月报数据有能源统计部门管理,而能源的采购和消费调度由生产和运行管理部门管理,能源计量、能源数据统计、能源利用效率和成本分析等相关工作缺乏统一部门的管理,所以导致能源计量工作的重要性得不到应有的认可,这也是能源计量得不到重视的重要原因之一。
目前有些企业能源计量工作比较被动,认为能源计量是政府要求,是“不得不做”的,因此采取敷衍了事的态度。开展企业能源计量工作在管理层面仍存在着很多问题,一是企业领导层片面追求产品的产量和产值,能源计量在企业经营管理中仍未得到足够的重视。二是企业计量基础薄弱,企业计量设施需要一定的前期投入,投入不足导致计量数据的全面性、准确性和可靠性大大降低。三是计量管理水平落后,很多企业没有建立科学合理有效的计量管理制度或不严格执行。四是企业内部计量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素质有待提高,由于得不到应有的重视,企业计量人员缺少技能提高的机会且待遇较低,人才流向其他生产部门。五是政府计量行政主管部门和行业主管部门对企业的指导服务没有完全到位。这些原因导致企业计量工作没有充分发挥促进节能降耗、提高经济效益的应有作用。加强企业能源计量管理工作的政策建议
做好企业能源计量工作,必须认真学习和贯彻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强化能源计量的法制观念。做好企业能源计量管理工作关键在于企业自身。政府要通过制定国家能源节约技术政策,鼓励和引导工业企业走高效节能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强化企业能源计量管理工作应着力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首先要认真贯彻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完善配套政策和标准。国家质检总局应加强与国家发改委等部门的联系、协调,共同研究探讨如何加强重点用能单位的能源计量管理工作,其主要内容包括建立激励机制,制定相应的优惠政策等。有关政府部门应在自愿的基础上,帮助重点用能单位建立、完善计量检测体系,细化考核要求,指导企业加强管理,节能降耗,增加效益。组织国家节能监测管理中心等单位制定“企业节能监测与能源计量管理规范”,以此作为实施以上意见的技术指南。建立企业节能评价体系,提倡节能生产。依据《企业能源计量仪器配备和管理导则》国家标准,对企业特别是重点耗能企业的能源计量仪表的配备率和完好率进行检查。
其次要引导企业加强计量基础工作。要加强对节能监测和能源计量仪器仪表的监督管理,提高节能监测和能源计量仪器仪表的质量。还要充分利用和发挥计量协会、节能监测中心等社会中介机构和计量技术机构的作用,为企业提供服务。
三是加强能源计量管理,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企业应从粗放型的管理模式向模型化、精细化、数量化的管理模式转变。计量是提供企业资源数量化管理的依据,要依靠能源计量管理降低企业的资源成本、管理成本和运行成本。
四是开展信息交流,加强能源计量合作。要积极开展企业间的学习和交流活动,发展各种形式的合作,取长补短,共同进步。要学习、引进国内外先进的能源计量管理和检测技术,提高本单位能源计量工作的质量和水平。
计量工作是企业管理的基础工作,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保证。国外发达国家把原材料、工艺装备同计量称为现代化生产的三大支柱。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和市场竞争的加剧,对企业的计量工作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计量工作的核心就是通过量值溯源,出具准确可靠的计量数据,为企业的生产经营提供技术保障。计量完善才能有能源统计。企业能源统计的现状与评价
虽然上世纪80~90年代我国制定了工业能源消费统计指标的标准、计算口径及考核办法,但随着90年代末政府机构调整和当时的能源相对过剩,节能工作一度被忽视,企业能源管理和统计人员部分流失,严重影响了统计数据的可靠性和真实性。到目前为止,普遍存在的问题是统计数据失真、指标不完整、指标不统一,缺乏科学性和综合性,还没有形成完整的工业能源消费统计指标体系。目前的能源统计现状与国家提出的建设节约型社会、落实20%的节能目标不相适应,主要表现在:
1、能源统计体系弱化
1998年国家政府机构调整以来,原来的工业部门变成了行业协会,行政管理职能随之消失。一些行业管理部门、地方政府和企业在机构调整中撤销(或合并)了能源管理机构和精简了能源统计人员,过去形成的能源管理机构和统计机构逐渐弱化,能源统计人员大量流失。目前我国在能
源统计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过去形成的国家、行业、企业三级能源统计机构有所弱化,导致能源统计资料缺乏和公布滞后;过去制定的能源消费报表中的部分重要指标,如工业单位产品综合能耗指标、按地区和企业分类的工业主要经济及效益指标、主要耗能设备指标等基本没有按既有渠道上报,数据指标不完整。
在各工业部门撤销后,原有的行业节能机构随之取消或弱化。统计部门简化了能源消费的统计指标,削减了能源统计人员,削弱了与节能密切相关的统计、计量、公布制度,造成能源消费统计资料缺乏、失真和滞后。目前的节能管理部门无论从定位还是人员构成,都远远不能够适应当前节能形势的需要。
2、统计功能与目前的要求不相适应
目前国家、地方、企业等各级系统所具有的能源统计功能,仅仅是反映能源的综合平衡,即能源资源与使用的平衡,不具备反映和监测能源动态供需、能源市场运行状况的功能。
目前企业能源统计不具备反映能源利用效益的功能。反映能源利用效益方面的指标主要是与经济产出相关的能源消耗强度指标,如万元总产出能源消耗、万元GDP能源消耗等,过去企业的能源平衡表中没有此项指标。关于产品单耗指标,以前在工业经济技术指标中有比较完善的统计,但受1998年政府机构改革、职能调整的影响,一些工业行业协会已无法通过既有渠道获得资料。在国家统计方面,1992~1994年国家统计局曾经建立了产品综合能耗指标统计内容,但在以后的统计方法制度改革中取消。
目前的能源统计还不具备为能源排放统计提供具体服务的功能,其原因:一是目前能源消费的行业分类方法不适应能源排放统计的需要。能源排放统计需要的能源消费行业分类方法,是以产品的生产活动为原则来进行行业分类,而现行的能源消费行业分类方法则是以“工厂法”为原则进行行业分类。二是目前的产品分类太少、太粗,远不能达到能源排放统计对产品分类的要求。三是缺少按耗能设备划分的消费分组。燃烧方式不同、设备不同,则排放因子不同,因此能源消费按耗能设备分组,是一项重要、不可缺少的指标分组。
3、统计范围和内容可比性差
目前企业的能源消费统计分析还没有形成一套较为完整的、科学的指标体系。过去规定的产品(工艺或工序)统计范围、统计口径、折标系数等均发生了一些变化,如目前电力折标系数(电力折标系数过去统一采用0.404kgce/kWh)使用比较混乱,缺乏权威机构的认证。由于企业的能源消费统计计算方法的不统一,企业能够拿出的能源消费数据往往不够完整、准确,集中汇总误差很大。目前国家统计局颁布的电力折标系数统一采用0.1229kgce/kWh在企业的能源统计过程中也造成了一定的统计混乱。另外,由于企业报表多,概念又不一致,其计算的综合能耗指标在企业之间的可比性比较差。
综上所述,我国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建立的能源消费统计指标体系,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曾经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其中有些综合能耗指标如吨钢可比能耗、炼油吨因数能耗等指标基本与国际上的指标可比。当时建立的能源统计体系,可以全面反映企业的总体状况,是指导企业生产不可缺少的环节。但各行业发展也是不均衡的,如钢铁、化工、电力等行业在能耗统计方面做的较好,其他行业较为一般。另外,过去各工业企业填报的企业能源平衡表均靠手工计算和填报,随意性较大,数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无法考核和监控,且大部分企业没有建立软件程序和数据库,缺乏对历史数据的连续记载。加强企业能源统计管理工作的建议
企业能源统计是企业能源管理的重要内容,是编制企业能源规划的主要依据,同时也是政府监管企业能源使用、进行企业能源审计和企业能量平衡的基础和依据。
企业能源统计的基本任务是:
(1)便于国家对企业用能进行监督和管理。为国家制定能源政策,编制和检查能源计划、保持能源供需平衡提供依据;
(2)调查企业执行国家能源政策和能源计划的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发现问题,查明原因,提出改进意见;
(3)加强企业能源管理,挖掘节能潜力,制订节能技术改造方案,为提高企业能源利用率,节约能源、发展生产、改善环境提供必要的信息;
根据统计学原理,能源在企业内部流动的过程及其特点,可划分为能源购入贮存、加工转换、输送分配和最终使用四个环节进行能源统计.根据企业能源系统确定企业能源统计系统边界。划定的某一边界线独立核算的经济体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投入产出统计分析,其物理模型要求输入的能源品种应按照国家有关标准中的规定确定,可以是一次能源、二次能源、耗能工质和体系内的自产能源,如化学反应热等;产出项可以用产品实物产量和价值量两种形式中的任意一种表示;划定的边界即:投入产出分析的体系,实际应用过程中,大到一个地区、一个行业,小到一个企业、一个工段或者一台设备。但不管体系划定的范围如何,应符合投入产出这一要求。如果要进行能源经济方面的分析,其最小单元即分析的体系,应为经济上独立核算的“单位”。按照国家要求和企业能源管理工作的需要,由企业投入能源开始,沿着能源流向进行能源统计与综合分析,每一个环节中可以分为许多用能单元。如果把企业用能系统看作一组电路,各个用能环节是串联的,而在每个环节内的用能单元又是并联的。企业用能系统可以看做一个混联的系统,反映企业能源利用流程和流向,这将有助于我们对用能系统的统计与分析。
统计的中心任务,就是要设计一套科学的统计指标和指标体系,并用一套科学的方法来搜集统计指标的数值以及分析其数量关系,以正确反映社会经济现象所达到的规模、水平、速度、比例、效益等。如果这两个方面都做好了,那么统计也就可以达到正确反映社会情况和认识社会发展规律的目的。所以统计指标体系的设计是统计工作的中心问题之一。
企业能源消费平衡表的建立过程是对企业使用能源可观物理过程的描述,它既反映企业能源利用的能源流程同时反映企业用能的流向及能源的投入与产出关系。它是企业能源统计报表基础表,把企业能源利用的全局全面的反映出来。
统计指标体系中的描述指标体系是评价指标体系和监测预警指标体系的数据来源,根据能源平衡表资料,结合有关技术经济指标,可以分析能源利用状况及节能潜力,考核能源经济效益,研究能源与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利用平衡表的数量关系,还可以验证能源统计数据的准确性,提高能源统计数据的质量;根据能源平衡表,还可以推算和预测有关能源资料。
确定统计目标。首先是企业的能耗数据报表,其次是反映企业能源利用流程的全面的能源平衡表,第三是与能源消费分析相关的月报的工业增加值、总产值,各工序的产品产量,能源的这标系数和能源价格。
建立以各省和各行业协会为数据中心的能源数据中心,及千家企业直报的中央能源数据分析中心。利用行业协会的专业知识,和各省政府的政府职能,加强数据收集、分析、汇总。建立晚上的基础能源数据库,使数据全国全行业共享。
在建立的各能源数据中心基础上,利用计算机软件技术进行数据处理加工,进行对比汇总等一系列的专业分析与计算,并在行业能源经济专家的分析整理基础上建立行业的能耗标准和能源状况分析。总结
【能源互联网】推荐阅读:
全球能源互联网报告10-30
美国通用电气公司能源业务发展对我国能源互联网创新借鉴07-06
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和利用论文11-09
企业能源计量和能源统计在节能工作中的作用12-01
能源年鉴06-17
智慧能源06-19
能源化工案例06-24
钱江能源07-30
能源的分类09-13
能源统计总结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