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名师工作设想

2024-12-03

教学名师工作设想(精选8篇)

1.教学名师工作设想 篇一

教学秘书工作设想

一、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健康、有序、有效,推动我院工作水平全面提升,教学秘书工作设想。按照中央和盛市委的统一部署,我院于2011年3月17日召开了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动员大会,专门组建了领导工作小组,成立了实践活动办公室,党委及各党支部制定了具体实施方案,在全院很快形成党委负总责,办公室组织、总支督导、支部落实、干部示范、全体党员参与、各方支持的格局。围绕中央和省委关于“提高思想认识、解决突出问题、创新体制机制、促进科学发展”的目标要求,牢牢把握“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这一主题,把“解放思想见行动、理清思路求发展、群策群力解难题、边学边改重实效”作为实践特色,广泛动员,精心组织,有计划、有重点地完成学习调研、分析检查、整改落实三个阶段九个环节的任务,努力实现思想境界有提升,工作水平有提高,服务发展有建树,学校面貌有变化,扎实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在此期间,连续召开了三次党政联席专题会议,学习、研究部署。举行了《以实际行动响应党的号召,做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模范》专题报告会,由德育教研室主任刘东军教授主讲;4月25日,召开了全体教职工学习大会,刘大文院长与大家交流了自己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心得体会,且专门为大家作了以“遵循办学规律,提高教学质量”为题的学术报告;由教务处组织、学生工作部协助的“科学发展观进课堂”活动,切实抓好了学生党员的学习实践活动;精心组织了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知识竞赛,采取专题辅导、报告会、讨论会、演讲比赛等多种形式,确保学习实践活动扎实推进。学院领导干部着重围绕社会需求和民办特色,明确发展思路、推动内涵建设、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改善体制机制,强化和-谐校园建设,迎接人才培养水平评估等方面,采取多种方式深入调查研究,并组织部分人员到山东英才学院进行学习考察,认真查找、梳理影响我院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并写出分析研究报告。在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期间,我院紧紧围绕“办特色大学,育优秀人才”这个主题组织讨论,在此基础上还组织了“我为力明献一策”活动,全院共提出了80条合理化建议,我们认真研究、采纳,针对问题制订整改方案,明确责任、狠抓落实,推动学院各项工作上水平,达到了党员干部受教育,科学发展上水平,人民群众得实惠的预期目的,两次测评群众满意度均达到90%以上。

通过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我们的主要收获有以下两点:

一是,科学理念深入人心,理清了科学发展新思路。树立“以办学育人为根本任务”的理念,明确办学方向。认识到民办学校亦是党的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民办高校也属于社会公益性事业,确定了学校法人财产权,学校收入必须用于办学育人,要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树立“以服务为宗旨”的理念,确定“办人民满意的学校”的目标。强化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思想意识,围绕促使学生健康成长,快乐成人,自强成才的目标,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要让学生满意,家长满意,人民满意,社会满意;树立以“教学为中心,德育为首位,就业为导向,后勤为保障”的办学理念,深入认识和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全院上下一盘棋,使各项工作有序、有效地开展;树立“以质量为生命”的理念,固本强基求发展。实施专家治校、名师执教、特色兴校三大战略,不断优化两级领导班子,提高学院领导的科学管理能力,加强教学、管理、后勤、招生四支队伍建设,不断提高整体素质水平,继承、发扬中西医结合传统特色,狠抓教风、学风、考风、校风建设,千方百计提高教学质量;树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的理念,南校北训铸品牌。立足学院实际,精心研究,凝心聚力,整合资源,加大投入,加快基本建设,力求突破教育资源紧缺和“特色不特”两大瓶颈的制约,提高办学质量和水平,在现有的基础上,发挥自身优势,完善创新体制机制,抓好四大亮点即幸福公社养生院、山东南丁格尔护理服务公司、山东万峰心血管病医院(山东力明科技职业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济南市106医院(山东力明科技职业学院第二附属医院)两家实习就业医院,和华夏匾额博物馆的建设,强化学生实训、实习和就业指导工作,争取多方合作,走产、学、研结合与集团化发展之路,使我院成为全国最大的中西医结合人才培养基地。

二是,突出实践特色,即知即改见成效 把学习实践活动和迎接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结合起来,统一研究、统一组织、统一部署,以学迎评,以评促改,以评促建,统筹兼顾,两手抓,两促进,形成一盘棋,把学习实践活动作为迎评的强大动力,把评估要求标准作为学习实践活动的具体目标,将学习引向深入,把迎评实践特色贯穿活动始终,充分体现强化针对性,注重实效性的要求。围绕影响和制约我院科学发展的重大问题以及师生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领导班子成员边学习,边调研,边整改,着力在理论学习、深入调研、解决师生根本利益问题上狠下功夫,在建章立制、科学规划、力促发展上大做文章,以此推动全院各项工作步入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使其逐步迈向根本好转。今年8月26日,省教育厅民办高校专项督导检查工作小组莅临我院检查、指导工作,分别从党建工作、招生和教学管理工作及安全稳定工作三大方面对我院情况进行了检查与监督,并给予我院高度评价和充分肯定:

一、我院党建工作定位准确、指导思想明确,组织机构健全,切实发挥了党组织的保障监督职能,开创了董事会领导、党委会保障监督、院委会负责实施的民办高校管理体制,是民办高校党建工作学习的榜样;

二、办学行为规范、教学思想严谨,教学管理严格,坚持依法办学,诚信招生,切实贯彻执行“以教学为中心,以质量谋发展”原则,全体成员上下一盘棋服务、服从于教学工作,与此同时严格遵循教学规律,努力创新教学手段;以中西医结合为特色的医学专业教育,学术资源与条件优越、深厚,重点突出、科学规范,教学投入与教学条件相适应,组织机构健全,管理队伍专业、稳定,根据时代发展及时修订、完善教学计划,各学科教学大纲、计划、教案完善,注重实践教学环节;建立健全各项工作制度,学籍管理科学,教师工作量安排合理,多层次、多角度考核教学质量,牢固树立、坚决执行“以育人为根本,以教学为中心,以德育为首位,以就业为导向,以后勤为保障”的办学理念,在学生与教师的管理方面也做了大量卓有成效地工作;

三、学院安全稳定工作管理到位,责任明确,既重分工更重合作,各级领导对此都予以高度重视,大力投资基础设施建设,安装了技防监控设施,防火报警装置、红外报警装置,并多次召开院长办公会和全体教职工大会,举办安全、法制等专题知识讲座,以进一步强化师生的安全意识,提高其防范能力;组织机构完善,共组建了14个专项工作小组,分工相当明确;规章制度健全(包括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等),信息处理运行机制通畅,安全稳定情况上报及时,坚持24小时轮流值班;措施得力,预防为主,防患于未然,及时组织有关部门对校内外周边环境的安全隐患进行细致排查,对发现的问题和隐患逐一进行记录和汇总,切实做到了有预防、有应对、有处置、有告之。使学院全面、和-谐、稳舰可持续地发展。

二、确立以“教学为中心”的地位,教学质量明显提高,校风迈向根本好转。

(一)日常教学管理工作常抓不懈,成效显著。本学期我院共开设了131门课程,完成42182 学时,为16314人次进行了期末考试,安排2367人 到医院临床实习。教学管理更加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 仅在上学期教务处就教学管理工作拟定并下发“教字号”红头文件9个,本学期有关教学工作的院字红头文件2个,教务处、各二级院、系、部都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教学管理制度,如临床医学院教学管理八大制度。精品课程的制作和申报工作 今年我院申报的省级精品课程是《推拿治疗学》,去年申报的《中药鉴定学》后续建设正在进行,同时加强了解剖学、微免学、病理学等课程的建设力度,争取使其成为校级精品课程。严肃考风考纪,强化了考试工作本学期进一步规范了考试程序,提出了明确具体的要求,使复习、出题、考试和阅卷各个环节都更加科学、规范、合理;以教字红头文件对作弊、违纪补考、重修等情况做出明文规定,对考风、考纪提出了具体要求,使考试工作更加符合2010年高职高专人才培养水平评估标准;在期末考试过程中,学院进行了全程管理和质量监督,使本学期考试运作规范,考纪严明,秩序井然;此外,还重点狠抓了补考的考风,使学生从思想上开始重视补考,本学期对2765人次应届毕业生进行了补考,并严格规定补考不及格者不得颁发毕业证书,改变了一些学生“交够钱就能拿毕业证”的错误想法,实现了规范化管理。加强了实验教学为更好地贯彻落实上级文件精神,进行教学改革,本学期,实验中心制定了整体发展规划,成立“四室、两部、一站”,即解剖学实验室、技能学实验室、形态学实验室、生化学实验室,科技开发部、科研部和红十字会遗体接受站;科研部制定了10项教学研究课题,将开展98个基础医学实验课,所需设备、仪器和药品已经做好充分准备。强化了实习、实训工作 为做好实习、实训工作,我院与济南市106医院达成联合办学协议并举行了签字仪式,成为我院的第一附属医院;建立了山东万峰心血管病医院即山东力明科技职业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投资3个亿,由全国著名的心脑血管病专家、“中国不停跳搭桥手术第一人”万峰同志亲自担任院长,现已有两家实习就业医院,这在省内同类院校中可谓首屈一指,进一步为我院定向培养专科医护人员及提高学生就业率夯实了基础;经教务处精心安排,我院临床医学院2007级医学影像、医学检验专业共40名学生到106医院学习专业课,为期一年,现已经接近尾声,学生已经可以熟练的独立操作医院相关设备,培养效果非常好;本学期2008级药学、检验、影像三个专业的80名学生,临床医学、护理两个专业1389人,将继续使用此类学习模式,我院这一举措得到了学生、医院和学校三方的充分肯定,教务处与各二级学院、系、部积极联系实习医院和单位,现有2856名学生分配到78家医院实习,范文《教学秘书工作设想》。开展了一系列教学评比活动本学年开展了教案评比、教学观摩比赛、优秀论文评比等比赛活动,而且正在计划开展优秀课件评比、板书设计比赛等一系列教学活动,以有效地调动教师教育、教学、研究积极性,夯实了教师基本教学功底。加强了教师授课的检查情况采取专家听课、点评,检查教案等形式,加强了对教师授课情况的检查和考核,本学期对全校156名任课老师进行了考评,其中83人获得优秀,专职教师57人,青年教师49人,不及格教师3人,其中有两人为外聘教师,我们遵循优胜劣汰原则,严格管理,奖罚分明。建立健全了教学检查制度本学年多次组织了大规模的教学检查,期间就教学计划的执行情况、自然班级和实验课的授课情况、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等几方面情况对所有系部和班级进行了全面、严格的检查:教学方面,组织专家教授检查教师教案、听课,对任课教师的讲课情况进行量化打分,认真填写听课记录并入档备案;学生学习方面,主要从到课率和课堂纪律等方面做了检查,总体反映自然班授课要比合堂好很多,到课率得到了空前的提高,大多数班级都在96%以上,有的可达到100%;在检查中,查阅系部档案2000多份,召开了7次学生座谈会,收回《学生对教师的授课评议表》6372份,得到了学生对教师教学情况评价的第一手资料,评选出优秀教学教案并进行了奖励,结合教研部对老师的听课评价,填写了教师业务档案。通过期中教学检查,充分证实 “以教学为中心”的思想意识普遍提高,二级管理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科研工作起步并初见成效 去年11月19日成立院医药专业委员会,由学院创始人王显明老先生亲自担任该委员会主任;教研活动正式启动,每周四下午4:15-5:20,各教研室在其主任组织和带领下,进行集体备课等教研活动。在此基础上,我院的资深专家、教授等前辈作为学科带头人认真、积极地采取传、帮、带的做法,带领青年教师深入开展教学研究工作。

(二)教学改革与创新迈出新步伐 为了更好地贯彻、落实山东省教育厅《关于深化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增强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意见》(鲁教高字第002号)文件精神,做好教学工作的改革与创新,2011年4月份,专门召开了教学改革研讨会议,强化青年教师双师型能力素质的培养,同时探讨了在我院实施双专业学历教育的可能性。进行了教学管理体制机制改革本学期开始推行二级管理,对有关单位的建制作出了重大调整,依据一定标准,将原来的“系”改为“二级学院”。重新修订了教学大纲和计划根据我院的实际情况,结合鲁教高字第002文件精神,重新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教学大纲和计划,调整了课程体系和设置,新计划的制定与实施为将来实行学分制教学奠定了重要基矗强化师资队伍建设 师资水平的高低决定着一个学校的教学质量,为了提升师资水平,上学期我院招聘了各类专业的优秀教师,其中本科21人、硕士研究生20人、专家教授3人,改善了教师队伍的年龄结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优化了师资队伍建设;从2011年暑期开始,我院制定了青年教师进修方案,青年教师将分批到医院和企业等实践单位进行顶岗进修,以提高教师的职业素质水平和实践教学能力,满足双师型教学的要求。坚持自然班上课的主体形式 自上学期开学以来,突出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地位和作用,坚持自然班上课,在出勤率、课堂纪律、自习辅导和实验课等方面都取得了明显的进步,使教学工作取得根本好转 调整了上课时间 从上学期开始,着重由原来的三、三制授课改为二、二、二制授课,改革后既保证了学生的课间休息时间,又为其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提供了充足时间保障,丰富了学生的第二课堂,逐步实现了向第一课堂要质量,向第二课堂要人才的目标。

(三)迎接人才培养水平评估工作逐步展开。我院对评估工作予以高度重视,于2011年11月1日,我院正式下发了《关于组建教学评估工作领导小组的决定》,成立了教学评估工作领导小组,下设评估工作办公室,由董事长亲自担任组长,刘大文院长和王学舟常务副院长任副组长;各二级学院、系、部都建立了评估工作机构,成立了专项工作领导小组,由院长亲自担任组长,指派专人负责;今年3月17日,召开了关于迎接高职高专人才培养评估工作的党政联席扩大会议,以学迎评,以评促建,统一了工作思想;3月26日召开了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与迎评工作相结合的中层干部工作会议,由院领导对《评估指标任务分解书》进行了解读并带领大家认真学习;5月中旬召开了各部门主要负责人会议,研究、商讨迎评工作具体实施方案。为了做好充分的准备,经教务处和人事处研究,正式出台了《关于教师参加医院企业顶岗实践的规定》、《师资建设五年规划》、《2011年暑期双师型青年教师进修计划》和具体实施方案,今年暑假共有26位一线教师,分两批前去附属医院的相关科室进修学习。;由教务处统一印制了《评估指标任务分解书》,并发放至各二级学院、系、部、处室,将迎接评估的任务进行了细化、分解;统一印制了《山东力明科技职业学院迎评工作学习资料》,教职工人手一份,要求大家认真学习,并严格贯彻执行;目前评估办公室正在着手整理《评估资料汇编(学生版)》;教保处本着勤俭节约原则,走访学院各部门,调查设备的使用情况,拟定了《2011实验设备购置计划》,积极做好相关设备配置和调剂工作:为实验中心购买了100台显微镜,30套多媒体设备;口腔综合治疗椅18套,多功能牙科教学模拟实验系统90套,口腔技工设备一宗,总价值约120余万元;整改护理实验室,对所需设备积极询价,做好前期市场调研;补充中心实验室设备;今年我院通过加强教学管理,使教风、学风、考风根本好转,进一步实现了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目标。

三、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得到加强,体现了育人为本,以德育为首的办学思想。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工作,是学生管理的首要任务,为此,去年7月成立了德育教研室,专门负责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通过召开学生座谈会、现场咨询会、主题班会等多种形式对学生思想情况进行调查,有针对性的制定教育方案,多渠道、多途径、多方面加强对学生的引导;通过举行五•四爱国诗歌朗诵比赛、升国旗仪式等活动增强其爱国、爱校的集体主义意识;在日常工作中结合建国60周年、改革开放30周年、2011北京奥运会、第十一届全运会等主要社会活动和当前热门话题,通过宣传栏及广播站的宣传,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强化校园文化建设,丰富了学生的第二课堂 本学年各二级学院、系、部都广泛开展了德育建设和校园文明建设实践活动,多次成功举办了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全面推进了大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培养,增强了校园文化建设,丰富了学生的业余文化生活:从2011年8月份的军训、“迎新生知识座谈会”、10月份田径运动会,到11月份建校20周年大型校庆文艺晚会,羽毛球、乒乓球和篮球大赛、拔河比赛、12月份的校园十佳歌手大赛,元旦文艺晚会以及“道德纪律法制讲座”、“安全知识教育专题讲座”、第三届“金秋文化艺术节”等活动都充实丰富了学生的业余生活,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使第二课堂的作用得以充分发挥。此外,本学期我们还大力提倡和鼓励学生走出校门,积极参加其他社会活动,如 “献爱心、送亲情”活动、济南市第二届大学生文化艺术节书法比赛、摄影大赛,“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征文大赛,11年3月份郎茂山小区义务植树活动,4月份英雄山扫墓活动及以就业为主题的大学生辩论赛,5月份“国际5.12护士节联欢晚会、天使任务才艺表演、天使向前冲知识问答、小桔灯”爱心读书活动走进力明,华山论剑第二课堂活动,“临风听雨•品茗留香”大型送老生文艺晚会活动,六月份实习学生动员大会等,这些活动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提高与发展,大大增强了同学们的社会责任感、以及团体凝聚力和积极向上的精神。

加强了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 辅导员、班主任工作在最前线,与学生联系最为密切,是学生管理工作的主力军,目前我院辅导员有18人,班主任总数已达到82人,为加强辅导员和班主任队伍建设,我院于2011年9月5日正式举行了首届为期一周的班主任培训班,使学生管理工作更加科学化、专业化、规范化,辅导员和班主任为正常教学秩序的维护和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作出了重要贡献。继续巩固和完善宿舍管理工作 本学年,学生处加强了对学生公寓的管理,成立了宿舍管理委员会,设立专门的办公室,使学生社团、学生会、心理咨询等走进了学生公寓,并开展了以文明、卫生、安全为内容的优秀宿舍选举大赛,举行了宿舍文化艺术节等一系列活动,丰富了学生的宿舍文化生活;学生处联合各二级学院加强了对在外居住学生的清查力度,校护卫队每天早上在校门口值班,严查外住学生,除正常办理走读手续的学生外,共有 120余名学生从校外搬回学生公寓居祝抓好基础文明建设,构建和-谐校园 坚持宿舍、校园、教室卫生一周一评比,一周一汇总,使整个校园环境大有改观,进入良性发展;做好校园绿化建设,使整个校园生机勃勃,充满活力与希望,为学生创造了一个安全、文明、整洁、优美的学习和生活环境,给学生以家的感觉。全面深入落实学生的助、奖、贷专项资金发放工作,严格制度,注重程序,照章办事 我院于2011年成立了以董事长为组长的资助工作领导小组和学生资助管理中心,配备3名专职人员,并提供了必要的办公场所和相关硬件设备;学校分别制定了山东力明科技职业学院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办法、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实施细则等各项制度,做到资助工作有章可循,严格执行具体评审办法,使各项资助工作都公平、公正、公开地落到实处,按规定的标准、时间、程序发放各类奖、助学金,明确核算、专款专用,没有出现任何挪用、截留等现象。2011年,我校共有1569名高职学生获得国家奖助学金,共计:408.8万元,中职学生,1716人获得助学金,共计257.4万元;2011年,我校共有1485名高职学生获得国家奖助学金,共计:386.2万元,中职学生,共有516人获得国家助学金,共计77.4万,所有经费均按时足额打入学生银行卡中。2011年至今,我校共有50人次获得董事长奖学金,30人次获“显明奖学金”;学院为1500人次贫困学生减免学费150余万元;学院每年提供50余万元专项经费,用于设立勤工助学岗位近100个,为200人次解决了基本生活费用问题;学院还专门召开了奖、助、贷专项资金落实工作现场办公会专题会议,会议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严格执行上级主管部门的文件政策,遵守民-主程序,任何人不得以任何理由徇私舞弊,确保专项资金发放工作的公平与公正,充分发挥国家奖学金、助学金和助学贷款鼓励品学兼优、帮助贫困大学生完成学业的作用。

2.教学名师工作设想 篇二

在我省中学语文界, 王延学是一个颇受关注的人物。他的经历似乎带一点儿“传奇”色彩。其学历并不高, 起点是中等师范学校毕业, 经过几十年的打拼, 他由农村中学到县一中, 再调入兰州女子中专, 以出色的业绩在人才密集的省会城市兰州被评为中学特级教师, 此一奇也。

他没有任何行政职务, 是一个土生土长的“草根”, 却被授予许多学术头衔, 如:兰州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 金城名师, 甘肃省特级教师, 甘肃省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语文学科质量评价专家, 甘肃省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命题专家, 甘肃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成果鉴定评审专家等等, 此二奇也。

他自从走上中学语文教师岗位以来, 在省内外各种语文报刊发表文章1600 余篇, 主编、参编《古典诗歌鉴赏》《中外小说选读》《经典影片欣赏》《中考完全解读》《高考攻略》等语文教学与研究用书百余本, 出版《阅读新方案》《名师教你写作文》《感受古典诗词的魅力》等专著多本。近年涉足随笔写作, 出版有散文集《用诗意的心情生活着》《让每一个日子都看见欢喜》等。这些丰硕成果在我省教育界可谓出类拔萃, 在省中语界堪称独占鳌头, 此三奇也。

“看似寻常最奇崛, 成如容易却艰辛。”成功的背后总伴随着无数的心血和汗水, 正如一首歌里所唱的“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王延学老师成功的秘诀就是六个字:勤奋、刻苦、用功。从25 年前至今, 他几乎每天都要阅读, 书籍是他最好的伙伴;他每周都要写一篇文章, 有时甚至两三篇。“不积跬步, 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 无以成江海”, 长期坚持不懈, 才能做出惊人的成绩。笔者几年前曾与王老师合作共事, 从他身上, 我们感受到这种神奇的力量。他虽刚步入知天命之年, 却已是白首皤然, 形体瘦弱, 颇似一位垂暮老者, 知情人都说这是其多年苦学力文所致。笔者有感于其人其事, 曾吟诗以赞之曰:“青灯黄卷膏移晷, 树蕙滋兰暑易寒。老圃躬耕贫且乐, 繁枝硕果满青山。”

创建学习型工作团队

兰州市王延学名师工作室成立于2013 年11 月。工作室由领衔名师、核心成员、特邀嘉宾、学术顾问组成。根据成员构成状况, 工作室确定了课堂教学研究、初一新教材研究、中考命题研究、读写结合研究、高中选修课研究、课题研究、送教下乡、校本教材开发等八项研究方向和工作重点。王延学老师认为, 教学研究必须源于实践, 唯有将理论和实践有机结合, 并寓于反思之中, 才能产生巨大的生命能量, 犹如美国教育家布鲁巴赫等人所提出的要对实践反思、要在实践中反思、要为实践反思。

工作室成立后, 王老师致力于把一个人的力量转换成团队的力量, 用团队去影响周边, 使更多的人参与和受益, 使教学研究更有实践性和穿透力, 使它成为广大教师共同成长的一个园地。

名师工作室实质上是一个学习型组织。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国家总督学顾问、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陶西平先生提出学习型组织的共同理念有:

1. 所有成员都应有持续学习的热情和学习能力, 都想继续学习;2. 学习是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3. 每个人掌握的新知识都能在组织中共享;4. 把个人发展、自我价值的实现和组织的发展、组织的价值实现相结合。几乎所有的名师工作室都对成员提出了要学习的要求, 如规定读几本教育理论专著, 听取专家讲座, 写读书笔记等, 这是提高教师素养的必要手段。但名师工作室的学习不能停留于此, 它有自己的一套工作机制和策略。

一是名师引领。从成功经验中吸取专业营养。作为一名特级教师, 王延学老师努力把自己的成长历程、工作经验、教育思想等呈现给自己工作室的成员。让大家在学习、分析、总结、提升过程中实现共同成长。而工作室又是一个开放的团队, 金城名师、语文界的精英、全国的教育专家, 都是工作室的宝贵资源, 实现了名师引领下的专业成长。

二是课例研修。关注教师的课堂教学实践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起始点, 王老师不时借助精心组织的教学过程展开行为干预, 引导基层教师以真实的教学实践为研究载体, 让教师在自己的课堂情境中反思自己的行为, 让基层教师在互动、建构中获得更快更好的发展。

三是资源建设。增强对于实践策略的理性认识。提倡制定个人发展规划、阅读经典、反思总结、网络互动和课题研究等, 为工作室持续发展和进步提供有效的资源。

王老师认为, 教师, 尤其是语文教师, 首先是一个读书人。唯有多读书, 才能博古通今, 进而引领学生走进魅力多姿的语文天地, 不断点燃灵感的火花。把读书与教育研究结合起来, 用读书指导实践, 用实践深化读书, 并把读书与写作结合起来, 使读书、写作、实践、思考成为一种需要, 一种习惯, 一种生活方式的时候, 那么, 教师的精神生活就会充实起来, 职业智慧就会增长起来, 教育生命就会精彩起来。

平时, 王老师注重积累教育教学中的点点滴滴, 而后写成有感而发的文章。每参加完一项活动, 他都会写出一篇有份量的学习随笔。2015 年4 月, 参加完“三新”作文教学研讨会, 他写了篇《江南春天的约会》, 分“学术的聚会”、“听葛水平讲故事”、“结识两位青年教师”、“认识黄厚江”等四部分;2015 年10 月, 参加完嘉峪关市教育局组织的“课堂教学与课题研究”大教研活动, 他写了篇八千多字的学习笔记, 字里行间中浸透着一个热爱语文教学研究的老教师的炽热情怀。

作为名师工作室的领衔名师, 王老师以自己的好学、高效影响工作室的成员。在他的引领下, 工作室成员养成了学习的习惯、书写教学随笔的习惯。

“三新”作文教学研讨会后, 工作室成员———兰州市三十一中的张雪莲老师在学习心得中总结出自己的四大收获:其一, 作文教学要以认知规律为基本依据;其二, 要站在学生的立场指导学生写作;其三, 教会学生“入格”的同时, 鼓励学生“出格”;作文教学要“术”与“道”相结合。

参加完嘉峪关市教育局组织的“课堂教学与课题研究”大教研活动后, 陈芳老师在其《秋意正浓时》的学习心得中, 这样总结自己的收获:第一, 语文课应该有强烈的目标意识, 不能上哪儿算哪儿;第二, 语文课堂应该紧扣文本, 做到收放自如, 并且还要挖掘一些语文的东西;第三, 语文课要引导学生对语言的敏感性, 因为学生对语言的敏感性对学习语文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第四, 语文教师要能从宏观上把握教材, 合理地取舍教材;第五, 语文课堂还是有一点朗朗的读书声和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的声音比较好。

“水本无华, 相荡乃成涟漪;石本无火, 相击而生灵光。”为了提高工作室成员教学研究的能力, 工作室还不定期地请相关专家到学校作讲座。近两年来, 王延学工作室先后请甘肃省课程教材中心王磊老师到兰州女子中专作校本教材开发指导, 请兰州市教科所课题室姜竹青主任到兰州十中作课题研究指导讲座, 请兰州市教科所课题室孙志刚老师到兰州女子中专作课题申报的培训。这一系列的培训, 不但工作室成员受益, 所在学校的老师也收获颇多。

在教学实践和研究中成长

有一位教育专家曾经说过:“认识了课堂教学, 才算真正理解了教育;改变了课堂教学, 才算真正落实了新课程。”王延学老师一再强调:工作室成员首先应该是教师队伍中的优秀人才, 是最有教学水平和教学实力的人。这就需要自己有较高的理论修养与不可或缺的实践经验, 既有教学的能力又有深厚的学养。唯其如此, 指导教育教研, 教师们才信服;即使讲座, 也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类似空谈的讲座, 而是“讲做”, 即既讲又做。唯其如此, 才能赢得教师的尊重, 才会有说服力, 工作室的工作才会有成效。

王延学老师和他的工作室成员一直关注教学实际问题, 致力于破解教学中的重难点。每个教师都知道教学中重难点的重要性, 为此有的学校还采取了集体备课的方式“排查”出教学中每个阶段的重难点, 这样教学的时候就会重点突出。王老师认为, 仅有这些还不够, 还要研究出如何有效地突破这些重难点的教学策略, 同时不能加重师生负担, 要让教师教得轻松, 学生学得快乐。课堂上不能整节课让学生坐着不动, 更不能让教师一讲到底, 即使讲得非常好, 也是不允许的。只有让学生“动”起来, 才能把学生的积极性和灵气调动起来, 也才能让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的快乐指数大幅度提升。

依据这一教学理念, 张雪莲老师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一课的教学中, 以“问题教学法”为载体, 巧妙地将朗诵教学贯穿其中, 并伴有适时的学生点评, 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其中, 体会到成功的快乐, 赋予课堂以生命和活力, 让课堂更富语文味, 赢得了师生的好评, 此课的教学片断实录, 被全国中文核心期刊《语文教学通讯》刊载。

从教育史可以了解到, 教育家最初只是一个普通老师, 一个普通教育工作者。他们与一般教师的区别是在培养教育学生的同时研究教育, 于是在教育的过程中, 自己也获得发展, 最终成为教育家。从这个意义上讲, 学校是教育家的摇篮。

王延学老师和他工作室团队, 根植于学校, 立足于本职, 在教学研究中不断地提升自己, 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张雪莲老师经过多方查阅资料、调查论证, 申请立项了甘肃省“十二五”规划课题“农村高中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实验研究”。王延学老师认为, 合作学习是以教育社会学、认知心理学、现代教育教学技术等为理论基础, 以目标设计为先导, 以小组活动为基本形式, 以团体成绩为评价标准, 以短时、高效、愉快为基本品质的教学组织形式。经过不断地实践、研究, 课题组归纳总结出一套适合农村高中小组合作学习的课堂教学流程模式。这种教学模式通过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使学生学习更有自主性, 成绩也有明显的提高, 2015 年9 月, 这一课题通过省级鉴定, 并被评为“优秀”。

为解决古典诗歌阅读教学这一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瓶颈”问题, 高贤山老师申报了省级规划课题“利用网络‘教学空间’进行‘初中阶段中国古典诗词阅读教学’校际协同设计的实践研究”。该课题旨在通过与对口的教育协作校合作, 开展深入系统的专题研究, 探索在素质教育的大背景和课改理念指导下, 利用网络空间, 形成校际之间甚至更大范围的协同教学, 整合教学资源, 实现优势资源共享, 更大范围提高教师课堂教学能力, 让更多的学生享受到优质教学, 从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消除校际差异, 实现教育均衡化发展。在西北师范大学课题组团队的指导下, 在城关区教育信息中心的大力支持下, 全体课题组成员不懈努力, 经过近一年的实践, 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项目学习渐入佳境, 逐步取得了一系列丰硕的成果:1. 课堂的改变。传统的古典诗歌阅读赏析教学由原来的“内容少、进度慢、课时费、效果差”逐渐向“范围广、形式活、探究深、效果好”转变。2. 学生的改变。学生从被动地接受向主动参与转变, 学习态度上从“要我学”向“我要学”转变, 主体地位得到明显的体现;3. 教师的改变。角色从主讲向主导转变, 从原来的课堂中的权威变为合作者中的首席;在行动上, 从大包大揽式的保姆变为后台的服务者和指导者, 解放了传统课堂中包办一切的繁重压力;在能力方面, 教师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到项目设计方面、信息技术提升、反思总结和提炼等深度的教学研究方面。2015 年9 月, 这一课题通过省级鉴定。

与此同时, 陈芳老师参与的兰州市规划课题“高中作文教学的高效性研究”, 2015 年12 月通过鉴定。王延学老师主持的省级规划课题“兰州市名师工作室活动有效性研究”正在研究之中。

“兰州市名师工作室活动有效性研究”这一课题的研究, 旨在对兰州市60 个名师工作室近年来的活动作出梳理, 总结、提炼卓有成效的活动形式, 从而切实发挥名师团队的引领作用, 为更多名师工作室的团队建设提供可借鉴的实践经验。其研究价值, 微观而言, 能给全市的名师工作室团队建设和作用发挥提供参考, 也能为全市进一步有效发挥这一团队形式的示范、引领、辐射作用提供参考, 推进我市教育事业科学和谐、优质均衡发展。宏观而言, 其研究作为一种探索, 也将为我国基础教育领域积累经验, 为全国各地的名师工作室建设提供借鉴。有关该课题的研究内容, 王老师归纳为三点:1. 探索名师工作室建设机制;2. 梳理名师工作室的活动内容;3. 探索改进工作室活动的策略和方法。

王老师认为, 对于一名教师, 教学研究是一项必须要做的工作, 每位教师都应该有教学研究的自觉意识, 都应该把教学研究作为常态的生活方式, 小到一节课、一个反思、一次批改学生作文等, 都可以将其视为“微课题”研究, 并在自己的整个职业生涯中一以贯之。在日常教学中, 与学生互动中, 与同行交流中, 问题无处不在, 无时不有, 关键是教师要有敏锐的问题意识, 要善于捕捉和提炼。许多教师往往找不到需要研究的问题, 还有许多教师看不起小问题, 觉得问题太小体现不出研究的学术价值。其实, 问题小并不等于价值小, 小问题同样可以做出大成绩。教师的学习积极性与研究能力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善于学习的教师往往表现出较高的研究能力。每个人的研究能力都不是与生俱来的, 它可以通过不断学习加以弥补和提升。

采访中, 王老师告诉笔者, 他注重课题研究的实效性, 争取每一个课题研究都能取得切实的成果。在参与教育部十一五规划课题的子课题“校园文学与新课标写作研究”时, 他编写了一套作文指导书《名师教你写作文》 (上、中、下三册) , 64.4 万字, 由兰州大学出版社出版;接下来, 他又参与了中国教育学会中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重点规划课题“教师文学修养与语文教学研究”, 在此同时他又完成了散文集 《用诗意的心情生活着》, 由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之后, 他还参与了“女生与女性意识”校本课程开发与研究, 编写了《女性文学读本》, 由甘肃教育出版社出版。即便是个人课题, 他也认真对待, 他申报的“感受古诗词的魅力”个人小课题, 结题时佐证材料是一本《感受古典诗词的魅力》, 由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

在培训教师中彰显影响力

构建新的教研文化, 提高办学思想, 让教学、科研、培训三位一体, 成为教学改革的主要方向和目标。《金城名师工作室管理办法》对领衔名师的职责与任务做了这样的规定:“积极承担教师继续教育的课程开发与专题教学任务, 每年举办2 次以上的专题讲座。”王延学名师工作室成立两年来, 王老师应邀作了五场不同内容的讲座。

不论是学术报告还是讲座, 王老师总是不失时机地宣讲他的语文教学理念和新课改的有关精神。在王老师看来, 语文教学是一项育人工程。语文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热爱母语的感情, 传承以母语为载体的中华优秀文化, 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素养, 促进学生审美能力的发展, 对学生的心灵、精神、人格成长产生深远影响。语文教学要激发学生兴趣, 注重学生的参与、体验、内化与生成。语文教师要善于引导、启发学生, 教授读书方法和学习规律, 促进学生思维品质的提升, 充分体现育人的功能。教师是“用教材教”, 不仅仅是“教教材”, 教学的有效性主要体现在教师引导下的学生自主体验与内化生成。

2014 年7 月19 日, 应榆中县教育局邀请, 王延学名师工作室领衔名师王延学围绕青年教师的精神成长, 给榆中县500 名青年教师作了题为“让每一个日子都看见欢喜”的专题讲座。讲座名称取自王老师出版的新书名, 讲座从头到尾紧扣“欢喜”。主体部分以“欢喜从何而来”设问, 分“来自有味的阅读”、“来自美丽的思考”、“来自及时的书写”、“来自努力后的收获”四层展开, 王老师以大量鲜活的事实作为支撑, 真实而有说服力地向参加培训的500 名青年教师阐述了阅读、思考、写作对教师成长的重要意义。为增强讲座吸引力, 提升讲座品位, 王老师在讲座的中间和结尾穿插了特意为这次讲座量身定做的配乐朗读《和女儿在一起的暑假》《让每一个日子都看见欢喜》 (由甘肃人民广播电台著名朗诵艺术家临溪朗读) 。讲座的每一部分, 王老师都现身说法, 举出具体的案例, 这大大缩短了名师与青年教师的距离。王老师的讲座很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切合培训对象的特点, 内容很有针对性, 环节设计有新意, 既给听讲的老师们带来内心的欢喜, 也给大家思想的启迪。

2015 年5 月31 日, 金城名师王延学与《创新作文》初中刊主编彭治旗应邀出席静宁“师生读书工程”之主编、名师进校园活动首场报告会, 王延学老师给静宁县中学语文教师作了《教育日志, 你写了吗》的专题讲座。

王老师由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故事提出了写教育日志对教师成长的重要意义。苏霍姆林斯基, 这位仅活了52 岁的著名教育实践家和教育理论家, 何以会奇迹般地写出40部专著、600 多篇论文、约1200 篇儿童小故事?除了他对教育事业满腔热情的爱, 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 那便是他一生都在思考, 都在记录。其中, 写教育日记就是他一生极重要的一个习惯。在《关于写教师日记的建议》中, 苏霍姆林斯基说:“我建议每一位教师都来写教育日记。”王老师结合自身写作经历, 向在场老师分享了他写作教育日志的心得, 那便是写读书心得、写课后反思、写听课收获、写教研文章、写见闻感受、写心灵鸡汤、写旅途笔记、写亲情世界等。由于讲座内容针对性强, 切合教师需求, 所以对听讲教师从事教学研究、撰写教育日志起到了切实的引导作用。

2015 年10 月17 日, 应嘉峪关市教育局邀请, 王延学名师工作室和卢卫东名师工作室参加了“课堂教学与课题研究”大教研活动, 王老师作了《我的命题研究之路》的专题报告。王老师认为:评价是教学改革的瓶颈。教学评价不应是教学的“指挥棒”, 而应是教学的“服务器”。他从测试理论的研究、测试命题的思考、测试形式的探索三个方面介绍了其在学业水平测试方面开展的实践与研究, 受到与会领导和教师的好评。

著名哲学家雅斯贝尔斯在《什么是教育》中坦言:“教育本身就意味着, 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 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 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团队出力量, 也出智慧, 更出品质。当大家都有了团队意识时, 优秀人才就会脱颖而出。在兰州市众多的名师工作室里, 王延学名师工作室是一个很不起眼的团队, 主要成员也都来自普通中学。可就是这样一个普通的团队, 两年来以饱满的激情、勤奋的努力、不懈的探索活跃在语文教学的前沿阵地上, 在教学、科研和培训青年教师等方面取得了斐然的成绩。

3.名师工作室 篇三

关键词:名师工作室;工作现状;发展思考;发展策略

任何一所学校,一定有心怀教育梦想的教师,也有不愿意改变生活、改变现状的教师。教育局组建“名师工作室”,就是寻找志同道合的人,寻找尺码相同的人,形成“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通过用激情点燃激情,用梦想推动梦想的方式,相互激励,相互提供灵感,实现资源共享。唯有这样,才能让个体的激情与梦想,成为理想教育的起点,最终开花结果,并让一部分人先“冒”出来。笔者有幸被宿豫区教育局选派为“汪东松初中数学名师工作室”中的一员,也愿意和学校的同行们共同成长。下面,就自己在“名师工作室”的成长体会,谈谈粗浅的看法,只是抛砖引玉。

一、教师工作现状

消除教师“平庸化”发展趋势,是教育管理中亟待突破的瓶颈。当前,部分优秀的教师在工作中,取得了一定的荣誉,成为小范围内的师德“表率”、育人“楷模”和教学“专家”后,突然迷茫,创造力开始枯竭,职业热情下降,职业倦怠逐渐显现,出现了人们常说的“高原现象”,这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一道难解之谜。

《西游记》中那匹驮着唐僧到西天取经的白马,原本是长安城磨坊里一匹很普通的马,后来陪着唐僧一路西行,历经众多磨难,往返走了十万八千里,就成了天下名马、至尊宝马。众马问它功成名就的秘诀,它回答:“这些年来,我走一步,你们也走一步,我们所走的路一样长,我们都一样辛苦,所不同的是,我只不过驮着玄奘大师一步一步西去而已,从长安到西天往返了一个来回,帮助唐僧取回了真经,而你们始终在磨坊里打转。”

二、教师发展思考

德国哲学家、教育家雅斯贝尔斯在《什么是教育》中写道:“教育本身就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呼唤另一个灵魂。”实践证明,只有通过有效的策略、方式和途径的培养过程,教师才会由经验型教师向科研型教师转变,专业发展也会由被动型转化为主动型,最终会让教师把工作由职业内化为事业而终生奋斗。“名师工作室”,就是一个以课题研究、学术研讨、理论学习、名师论坛现场指导等形式对内凝聚、带动,向外辐射、示范,引领教学改革,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团队组织。让一部分较为优秀的教师,自觉聚在一起,通过一次次活动组织的成功体验,一次次专题研讨中的思想交锋,点燃着教师的教育热情,提升着教师的思想高度。

“朱永新成功保险”:每日三省自身,写千字文一篇。一天所见、所闻、所读、所思,无不可入文。十年后持3650篇千字文来本公司。如果你还不成功,本人将以1赔10的比例进行赔偿。

新东方创始人俞敏洪在《成功是“逼”出来的》文章中写道:也许,适当的逼迫能够把我们的惰性“逼”走,把我们的平庸“逼”走,把我们的勇气“逼”出来,把我们的前途“逼”出来,也把我们的成就感和幸福感“逼”出来。

三、教师发展策略

教师的终身发展有四个层次。第一层次是较低层次,教师能胜任教学,满足学生基本学习需求;第二层次是合格层次,能驾驭教学,能够较好地因材施教,成为教学中的骨干;第三层次是较高层次,能研究教学,追求教师在教学工作中的个人价值的实现,在学生的成长中求得自我发展;第四层次是最高层次,追求自我超越,致力于学生学习方法指导,培养学生具备终身学习的习惯。博采众家之长,创造自己的教学实绩和构建理论研究特色,成为“学者型”的教师。胜任教学是基本功夫,驾驭教学是自我提高,研究教学是发展能力,终身学习创造特色则应当是教师矢志以求的成长目标。“名师工作室”就是以第四层次为培养目标,而且让有着共同的梦想,靠梦想而汇聚的教师团队,最终能够形成一种风尚,成为一种文化,席卷整个教研组、整个校园、整个教育人生。

卢志文说:“走得快,一个人走;走得远,大家一起走。”为了让教师更好地发展,学校不仅在数学组实施团队成长计划,还把“名师工作室”的做法延伸到各个学科,以“魅力师团”为抓手,实施教师培优计划。

(一)组建“魅力师团”

1.条件。具备市、区教坛新秀、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领军人物、名教师等学术荣誉称号的教师必须参加,其他人员本着自发自愿的原则,采取自行申报的方式,年龄不限、学历不限、职称不限。

2.职责。选择了“魅力师团”,就是自忖和“魅力师团”有着共同的尺码——从此开始为梦想而打拼;选择了“魅力师团”,就是自主与“魅力师团”签订了一份契约——从此开始精神成长的艰难跋涉;选择了“魅力师团”,就是选择了高度的自期、自律、自尊——从此开始幸福而坚韧的教育之旅。

(二)目标与举措

1.勤于读书,因为“成长从阅读开始”。教师的成长,教师的发展,教师的快乐,都可以从读书中来,教师应该有一个书香人生,校园应该书香四溢。“魅力师团”着力开展“四读”活动:

(1)自主选择,自由读——每月自读书籍一本;

(2)团队推荐,共同读——每月共读经典一本;

(3)研讨交流,展示读——每月一次读书交流;

(4)撰写体会,实践读——每月完成一篇感悟。

2.乐于动笔,因为“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写作并不是一种纯粹的创作,而是一种教育生活方式,一种搜索、积累自己教育实践和教育经验的过程,一种总结、提炼自己教育智慧和教育艺术的过程。“魅力师团”着力开展“四写”活动:

(1)立足课堂,写反思——每周一篇教学反思;

(2)关注生活,写日记——每天坚持道德长跑;

(3)扎根教育,写随笔——每月一篇教育叙事;

(4)着眼理论,写论文——每年两篇教育论文。

3.善于反思,因为“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工作能给教师一些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致变成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么就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一些研究的这条道路上来。“魅力师团”着力做好“四规划”工作:

(1)建立档案,规划专业成长——每人一份成长档案;

(2)网络交流,规划个人博客——每周一篇教育博文;

(3)聚焦课堂,规划教学风格——每周一次教学研讨;

(4)行动反思,规划课题研究——每人一项研究方向。

(三)精神与保障

1.团队精神。“魅力师团”成员要洁身自好,不畏冷嘲热讽,摒弃“三闲”——闲话、闲事、闲思,坚守心灵的宁静——“静下心来教书、潜下心来研究”,竭尽全力兑现自己的诺言,不遗余力遵守团队的规则,在忙碌中体味成长的快乐,始终坚信——“只要行动就有收获,只有坚持才能成功。”

2.保障机制。学校将为“魅力师团”提供各种保障机制,努力做到“三个倾斜”——外出学习倾斜、竞赛活动倾斜、评优评先倾斜。力争十二五周期内,每名教师在原有基础上上一个台阶,三至五年内培养一批区内有名气、市里有影响的拔尖教师。

我们不仅需要“撑一支长篙去寻梦”,更需要“满载一船星辉,向青草更青处漫溯”!经过两年多的努力,我们学校的教师在“名师工作室”的熏陶中,在“魅力师团”的实践中,已经有市级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3人,区名教师2人,区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教学能手、教坛新秀等荣誉称号14人。今后,我们更多的教师定会努力突破原有的思维定式,大胆进行教学创新,使自己从习惯性思维转入反思性思维,使自己从习惯性教学进入反思性教学,不断构建自己更科学更合理化的专业观念,以适应新课程、新理念、新教材的新要求,有效推进新课程的实施,并以此促进自身的专业成长与再发展。

4.小河中学新学期教学工作设想 篇四

教学工作历来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本学期初、高三年级将面临毕业升学,其他年级要为升级打好基础。本学期的教学工作,要认真贯彻落实“减负增效”举措,大兴教研之风,优化教学手段,狠抓教学常规的落实和检查,努力提高教学质量。为此,我们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重视教学常规管理。本学期,教务处出台了一整套教师教学常规细则和教师行为规范等制度,组织教师利用教研活动和课余时间学习领会。

2、狠抓常规检查,实行走动式管理。校长室、教务处严格定期检查,重视不定期检查。坚决杜绝耽误上课、擅自调课、课堂迟到、无教案上课、教学随意等现象发生。

不定期抽查:(1)坚持随堂听课。分管校长每周听课至少三节、教务主任每周听课至少两节、教研组长每周听课至少一节。要求做好记录,及时交换评课意见;(2)坚持日常巡课。分管校长、教务主任坚持每天不定期巡课,检查教师上课到位情况、教学态度情况、学生听课情况等,及时记录不良现象。(3)重视课堂教学情况反馈。设计课堂教学信息反馈表,每周由各班学生干部记载汇总到校长室。

(4)有针对性地问卷调查。主要调查教师平时的教学态度、教学方法、教学效果和教书育人等方面的情况。

定期检查:分期初、期中、期末三次检查。包括教研组台账、备课组台账、教师的备课、作业布置和批阅、学习资料的使用等情

况。学校将把检查情况在每周工作中通报,教务处要把教学常规检查的结果作为教师的工作考核、评先推优、年终绩效工资评定的重要依据。

3、加强教研组建设,完善教研制度。教研活动每两周一次,校长室、教务处要加强检查考核,教研组长要根据上级教研指导意见,制定好本教研组学期工作计划。教研活动内容要丰富、具体、可操作性、有针对性。每次活动要有记录,有实效。本组所开设的校级公开课要做到:课前要认真评议总结经验和存在的问题。教务处要将教研组的公开课计划汇总,按计划每周在校内公布,定期检查记录教研计划的落实情况和台账资料,将结果作为评优考核的重要依据。

4、集体备课制度落实的实处。功在课前,效在课上。每两周一次的备课组活动要正常开展。各课组长要制定好集体备课计划,每次要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定主发言人。中心发言人在集体备课时要活动前确定出本段内容的重点、难点解决重点、难点的方法、习题的采用等。提交集体备课活动讨论。课堂内容要体现多活动、勤反复和高效率;教学过程要体现主动参与、点拨指导、分层优化、及时反馈激励评价的原则;课堂上要鼓励学生多思、多议、多练、多问;学生能看懂的,鼓励学生自己看;学生能动脑思考归纳解决的,让学生自己去完成;课堂练习要达到能巩固和提高课堂上教室所讲授的每一个知识点。总之教室要具体做到:基础知识扎实练、重点知识反复练、易混淆问题对比练、关键知识突出练、拔高问题

综合练。

5、强化因材施教,搞好分类推进。各学科在教学中药针对学生实际,在教学进度、教学内容、作业布置与要求等方面要有所区分。起始年级及中继年级要重点放在打好扎实基础上,毕业年级教学要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个别辅导上,初三重在提高平均分、降低差分率;高三重在苗子生的培优提高。

6、加强校本教研,体现备课组特色。各备课组要力求在自编练习上下功夫,除有现成的同步练习外,还要有一套能体现本学科知识与重点理解和认识的系统的自编练习;提倡学案教学法和电子设备课;对每次阶段性测试要详细分析得失。

5.教学名师工作设想 篇五

练市镇国强学校2011.8.4,加强学校常规管理,推进有效教学,长期以来,我们一直努力做到“聚焦课堂教学,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积极探索有效措施,反省不足之处,并对下学期教学工作提出联想。

一、回顾过去,我校教学工作的基本做法

1、抓住一个中心:

长期以来,我们始终紧紧抓住课堂教学这个中心环节不放松,坚持做到“开齐课程,开足课时,上好课程”。尽管教师学科不配套,教学设施不健全,但始终本着“因地制宜”,以校内活动代替社会实践,确保低层次的课程标准不落空。坚持强化常规教学的过程管理。加强教学过程各个环节的检查与督导,加强起始年级和毕业年级的全程管理,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与效益,真正向课堂教学要质量。

2、促进两个转变:

一是促进教学思想的转变。绝大多数教师通过自身长期不懈的努力,基本做到:由过去的围绕考试打转转转变到今天的围绕素质搞教学,由过去的一门心思讲知识转变到今天的千方百计促发展。

二是促进教学行为的转变。通过课改,教师有了学生意识和服务意识,由过去的只重视少数转变到今天的面向全体,由过去的拼命灌输转变到今天的启发诱导,由过去的冷面训斥转变到今天的民主平等和合作探究。

第三是教师队伍的建设。多年以来,我们一直不遗余力、坚持不懈地通过组织继续教育、鼓励进修和选派外出观摩等多种形式,有效地提升了中小学教师的业务素养,从而为教学质量的持续、稳定提升提供了有力的人力保障。选拔和培养教研组长为切入点,以打造骨干教师群体为着重点,以课题研究为落脚点,为教学质量的持续、稳定提升提供组织保障。

4、推进四项改革:

一是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变粗放为集约,重在一个“实”字。注重内容与形式的统一,注重课堂教学常规管理的规范化要求与教学实情、实效的统一;变压力为动力,坚持一个“恒”字。课堂教学改革最忌时冷时热、虎头蛇尾。滴水之所以能够穿石,靠的不是别的,靠的是目标专一,靠的是目标专一后的持之以恒。有了这个“恒”,所有来自方方面面的压力都将变为教师在自觉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实践中的强大动力;变僵化为优化,追求一个“新”字。尽管我们在课堂

教学改革方面提出一套严格、统一的具体要求,但在管理和执行的具体过程当中还是尽可能做到因人而异,因情有别。实实在在地向每一节课要质量。

二是推进课程资源改革。积极主动地开发各种本土课程资源,努力把校本课程开发同地方的资源优势结合起来。努力把校本课程开发同学科实践结合起来。把校本课程作为学科教学的一个拓展与延伸,紧密结合学科教学的特点和要求,不断丰富校本课程的内容。努力把校本课程开发同学生的特长发展结合起来。如音乐、美术、书法、手工等兴趣类课程的开发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卓有成效地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是推进师生评价改革。细化教师评价条款,变复杂为简单,客观、公正、简单明了地对每一个教师每一个学期的所有工作进行定量描述,减少人为因素,提高评价的公正性、科学性、准确性和权威性。积极推行学生评价的等级制度,淡化分数壁垒,强化等级进位,保护学生的自尊心,提高学生的自信心,激发学生的进取心。

四是推进教师配备改革。教师队伍采用老、中、轻三代相结合。老教师的导航;中年教师的稳健;青年教师的青春活力。有力地推动了课堂教学的全方位发展。

二、思考当前,我校教学工作的主要不足

在过去的教学实践中,我们虽然做了一些实实在在的工作,也取得了一些并不显著的成绩,但丝毫掩盖不了在我们的教学工作中确实存在的诸多不足和问题。其主要表现为:质量不高,路子不明,法子不灵,点子不新。究其原因不外乎:管理套路落伍、教学方法陈旧、教学手段落后。尽管影响教学工作的原因很多,但其主要原因还是在于我们的教师队伍以及队伍建设过程中存在的诸多问题:

1、职业倦怠,漠视问题的存在。走出去观摩、学习的机会太少,外面的精彩世界对于我们而言似乎很远。激情逐渐冷却,对自己在教学中存在的诸多问题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地变得熟视无睹。

2、部分教师自身的教学工作安排不科学。等到要检查作业、备课时,才加班加点;要考试时,就忙突击。

3、。许多老师早已习惯于“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很少就教学问题与同行展开交流。总觉得与比自己小的讨论“没面子”,与比自己老的讨论“没兴趣”,与自己差不多大的讨论“没底气”

三、着眼未来,我校下学期教学工作的初步设想

没有教学就没有教育,没有教学就没有学校。切实做好教学工作是各级各类学校永恒的主题。在未来永无止境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将毫不动摇地坚持一个中心,始终如一地突出一个核心,千方百计地降低一个重心,努力探索出一条既符合实际又持续稳定且能提高全体学生全面素质地有效途径。

1、坚持“一个中心”——教学

不管教育怎样发展,如何改革,教学始终都是学校的中心工作。今后,我们将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全面推行“321开放性教学”策略,在课堂教学中努力实现3个允许:允许学生插嘴、允许学生争论、允许学生标新立异;2个鼓励:鼓励学生大胆质疑、鼓励学生畅所欲言;1个宽容:宽容学生的过错。抓紧、抓细、抓实教学工作的各个环节。努力做到“计划制订严实,领导示范落实,骨干培养扎实,执行方案求实,督查指导务实”。彻底杜绝在督查指导过程中“认认真真搞形式,扎扎实实走过场”的虚假现象。坚信成功产生于再坚持一下的努力之中,真正做到“严格督导、真诚指导、热情引导、耐心辅导”。使绝大多数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都能做到“六为”——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训练为主线,以思维为核心,以方法为中介,以能力为目标。实现“六突六不”——突出重难点,不面面俱到;突出精讲精练,不以讲代练;突出思维训练,不满堂灌、满堂问;突出学法指导,不加重课业负担;突出教学效益,不搞全面补课;突出因材施教,不搞千人一法。使课堂教学少一点“预设”的刚性,多一点“生成”的弹性。

2、突出“一个核心”——质量

质量是教育的生命线,事关教育的生死存亡。因此,要加大学校内部管理体制的改革力度,逐步推行以岗定人,以岗定责,以绩定薪。适当拉大分配距离,激发教师的激情,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快速提高,推动教学质量的不断提升。

3、降低“一个重心”——教研

6.教学名师工作设想 篇六

一、2011年上期取得的成绩

(一)规范管理有条不紊的进行

加强实施新课程的组织领导和新课程设置管理,严格执行新课程计划,学校严格按部颁要求排好课表,开齐、上足、上好各科,坚决做到总课表、班级课程表、教师任课表“三表”统一。

认真学习管理规范的基本要求,每月进行一次教学常规检查,及时反馈信息。每月对教师备课笔记、听课笔记、作业等教学常规工作进行了检查,使得教学常规检查工作真正落到实处,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教师在教学理论和实践的濡养中不断成长。

1、各教研组按照期初计划有序开展理论学习,在全乡内进行了小学语文、数学;初中语文、数学、外语的教师“同课异构”教研活动;人人上一次展示课的校验活动,本次活动深入推进了大学科的教研活动,不断激励教师在教学研讨活动中,设计出基于学生不同的认知水平、学习能力、生活体验,有效达成教学目标的教学方案,促使教师深入学习、思考、探索有效教学的路径与方法,在研讨活动中取得共识,实现资源共享,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我校在4月份举行了“聚焦有效课堂,亮点课展示”为主题的第八届全员赛课活动,本次公开课是我校积极探索有效课堂的又一次展示,是对《新课标》倡导的新思想、新理念的积极探索与实践,它的强力搏动,让学与教绽放出了生命的光彩。

2、外派了多位教师外出听课学习,对我校教师专业发展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本学期学校还委派教导主任参加了2011年四川省“新课改·新特色·新走向”论坛。

3、我校宋舸老师在2011年自贡市万名教师技能大赛中获上课二等奖,唐雪梅、罗元霞老师代表外语组与结对学校回龙学校外语组进行了结对教研活动,获得好评。

(三)教研组建设带动有效教学科研进步。

1、为了更好地发挥教研组的独特作用,推进学校工作的特色发展,我校从今年起开展了教师发展的舞台——“我的教研组”特色建设活动。

2、进一步加强备课组建设。(1)进一步推进集体备课。根据教学实际,我校进一步明确集体备课模式:备课组一人主备形成一稿,其他成员钻研思考→备课组活动形成二稿→备课组每位教师根据自身的教学特点、教学风格,学情特点、学习感悟及教学中的生成性问题,在二稿上作旁注,可以增删教学环节,更换教学方法,添补教学内容和情节等,形成三稿。作出集体备课规定:语数外至少每周二次集体备课,其他学科每周一次,每次集体备课后都要有教师个性化的三次备课。(2)导学案的推出不仅节约了成本,还从学生角度出发,有助于学生预习,有利于学生自学,有益于学生复习。(3)注重课后反思。本学期不仅要求每节课后都要有反思,而且反思要根据以下六个“问”完成:①预设的问题是否引起学生的回音和思考;②有没有给学生留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③学生能讲的会讲的老师多讲了吗;④有没有对学生的发言引起足够的重视;⑤有没有对重点知识进行小结和对学生进行评价;⑥有没有发现学生的问题和生成新的问题。很多老师还有多篇深度的教学反思。

本学期选修课程实行走班制上课,教务处根据各课程学生的选课情况,对上课时间、地点和人数作了统一安排。同时,要求各上课老师每节课都清点人数,维持好课堂纪律,充分利用有限的时间确保每堂课的实效性。教务处要求老师们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根据校本教材,每位任课老师都认真备好课,期末对学生参与学习情况进行了总结评价且给予学分。

3、以研兴教,提高教师的教科研能力。在教学、实践、研究的基础上,引导教师撰写科研论文,为全体教师创造成功的条件,积极为教师提供论文评选,鼓励参加各级各类教育教学论文、教学设计评比活动,主要组织了“省教育学会优秀论文”、“市教育学会优秀教育论文评比”等等。教师们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总结,驾驭教育、教学能力明显增强了,出自老师、学生之笔的文章在各级各类报刊上应运而生。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教师教学工作的责任意识、危机意识、发展意识还需进一步加强。

教师教学工作的责任意识、危机意识、发展意识在我校成功迎检之后总体上是有所减退的。期未考试个别重点学科的整体落后从一个侧面暴露出了这一问题,教师中急功近利、固步自封的现象还较严重。评职称前的“努力”与评职称后的“脱力”形成了不相称的反差,反映出部分教师发展意识的不强。部分教师保守封闭或讳疾忌医,同组教师听不到课,集体研讨不出声,听不到交互的指导。有些教师工作不踏实,带有应付性质,影响了教学的有效性。

2、教师理论修养和实践能力同新课改的理念和要求还有很大的差距。

新课改需要有新的理念指导下的实践活动。部分教师包括骨干教师缺乏理论学习,缺少理论指导下的实践活动,缺少真实有效的教学反思。

3、教学管理工作统筹全局、深入实际、引领促进作用还需不断强化。

管理强则学科强、教学强。教学管理工作实际上是借助调查数据和实际情况,通过发现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并依托指导、监督、考核、评价等来达到调动教师教学工作的智慧和潜能,实现有效教学的目的。我校教学管理工作统筹全局的权力和力度还需加强,指导年级组、教研组教学工作的智慧和能力还有待提升。

4、教学有效性的规范要求、过程管理、制度执行等还需给力的落实。

教学有效性的规范要求已十分明确,最大问题是如何有效的落实。我校的教学过程管

理还仍然停留在简单的记载层面上,教研组对本组教师的管理存在一定的给面子因素。

(三)本年度的主要工作

1、教学文化烘托“团结”和“向上”。

谁把握了文化发展的方向,谁掌握了文化内涵的制高点,谁撬动了文化力量的杠杆,谁就获得了学校优质发展的主动权和力量源泉。下学期将倡导 “文化引路、和谐共进”才会走向教学“成功”。继续增强教师教学的服务意识、责任意识、质量意识和发展意识。要做好如何让老教师发挥余热,让骨干教师发挥引领作用,让青年教师不安于现状大文章。要让教师明确在竞争和合作的环境中才会双赢。学校将在特色教研组、团结协作教研组等教学团队建设方面加大力度。

2、教学管理追求“有序”和“精致”。

(1)从宏观上规划好整个年度的目标、任务和要求,细化实现年度目标、任务和要求的措施。对措施的描述指向要清晰、明了和具有可操作性。提前一星期公布周工作目标、任务、要求和措施。每两周对年级和教研组落实措施的情况进行反馈和通报。

(2)扫除教学管理盲点和薄弱性。素质教育的关注点有时恰恰是我校教学工作的盲点和薄弱性。教学督导工作既要关照到面,更要照面到盲点和薄弱点。

3、教学行为趋向“规范”和“合理”。

(1)严格规范课程管理。加强实施新课程的组织领导和新课程设置管理,严格执行新课程计划,开齐、上足、上好各科,坚决做到总课表、班级课程表、教师任课表“三表”统一,体育课在上好室外课的同时,精心设计安排好每天一小时活动,创造性地开发体育传统项目。音乐和美术在研究探索艺术课堂教学的同时,因地制宜地开展校内外的艺术活动。

(2)减轻过重课业负担。认真学习管理规范的基本要求,严格控制学生的在校时间,严格控制学生课外作业量,建立和完善学生课业负担调查监控机制

4、教学改革突出“创新”和“活力”。

我们将进一步梳理教师、学生、教材三者之间的关系,确立以学生为中心,以问题和活动为载体,以能力培养和情感培育为核心目标的新的课堂教学理念,逐步形成具有我校特

色的课堂教学模式,把老师的“期望、启发、激励”与学生的“思维、参与、体验”有机融合在一起,让课堂在动态、变化、激活、创造的过程中焕发出生命活力。

在关注全体学生方面。实施德育、智育双轨导师制度,从思想、心理、生活、学业等给予特别需要关心的学生以全方位的、或具有针对性的零距离帮助,让不放弃每一个学生逐渐由理念变成行动或现实。

5、教学质量注重“有效”和“持续”。

(1)强化对教学有效性的考核。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是学校常抓不懈的中心工作之一。在新的形势之下,学校追求的是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教学质量,提高教师实施有效教学水平已摆到了每个学校十分迫切的位置。

(2)强化名特优骨干教师对教学的指导作用。经实践检验证明是行之有效的方法必须不折不扣的贯彻,经学科骨干教师集体讨论后的决策必须不折不扣的执行。对学科教学的指导是名优骨干教师应尽的责任,名优骨干教师应跳出本班、本组、本年级的小圈子,牢记自己肩上的责任,以自己的学科威望推动学校教学质量的不断提升。

6、教学科研富有“特色”和“影响”。

(1)做好课题开题工作。

做好初中语文课题的开题工作,各组内进行小课题研究。

(2)全面深入推进特色教研组建设活动。

根据“教师发展的舞台——我的教研组”特色建设活动方案,各个教研组围绕:我的课程、我的课堂、我的教研、我的资源、我的读写、我的生活、我的成长开展组内讨论研究活动。通过有深度研讨的同事交流和有成化个性的校际整合,制订出了教研组特色建设方案。教研组特色建设是一项长期的工程,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我们每个教研组的坚持不懈的给力。在今后的教研组特色建设中要抓住一个主题:有效教学;突出两个重点:集体备课和学案设计;实现三个转变:课堂教学从要“时间”向要“效率”转变;从关注教师个体成长向关注教研组集体成长转变;从粗放教研向精细管理转变。发挥四大功能:发挥专业理论学习的基地功能;发挥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功能;发挥合作,交流的功能;发挥对组内教师评价和指导的功能。以语文教研组特色建设为示范带动更多教研组的特色建设活动,每学期进行一次特色教研组建设评比活动。

(3)进一步加集体备课和导学案编制工作。

进一步推进集体备课。根据教学实际,我校进一步明确集体备课模式:备课组一人主备形成一稿,其他成员钻研思考→备课组活动形成二稿→备课组每位教师根据自身的教学特点、教学风格,学情特点、学习感悟及教学中的生成性问题,在二稿上作旁注,可以增删教学环节,更换教学方法,添补教学内容和情节等,形成三稿。落实集体备课规定:语数外至少每周二次集体备课,其他学科每周一次,每次集体备课后都要有教师个性化的三次备课。做好导学案的校本化研究,杜绝抄袭和照搬现象,让导学案真正发挥节约成本和有助于学生预习、自学和复习的作用。

7.给名师工作室“正名” 篇七

做名师,须要成为“明师”。名师工作室成员,首先要学会给自己准确定位,科学设计专业发展规划蓝图,明确前进的“路径”,这样才不会在成长的道路上迷失方向。每位名师都有自己的教学个性和特长,有的擅长课堂教学,有的擅长教育写作,有的可能只在学科教学的某一领域颇有建树……如果只是用相同的标准去考核名师,就会渐渐磨去许多名师的棱角,难以培养出真正的教育“大家”。如果工作室中的名师只是唱同一首歌,就不会发挥团队优势互补的作用。因此,工作室需要“量体裁衣”,根据成员的需求开展“菜单式”的研修活动,让每一位学员都有所发展。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成为一位明白之师、明日之师。

做名师,还要成为“民师”。现实中,许多名师“一课成名”后,就开始四处游学,拿着昨天的“成名课”走进今天的新课堂,不断重复着昨天的教育故事,很少有时间静下心来思考,进行新的教育探索,因此也就不会有新的教学研究成果。由于名师外出活动多,很少有时间和学生在一起,因此很难关注每个学生的成长。名师只有真正成为一名“民师”,把自己的根深深地扎在学生的心田里,才会跟学生同呼吸、与家长共命运,成为社会广泛认可的真正名师。值得欣慰的是,合肥市教育局将名师工作室设在薄弱学校里,由此来带动薄弱学校的发展,让薄弱学校孩子也能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确实是创新之举。这不仅可以让薄弱学校的老师在名师的指导下不断成长,还能让名师能够立足学校、坚守课堂,进行教学的“真研究”,与普通教师共同发展。当然,名师工作室如果能够真正漂流起来,落户到更多需要帮扶的薄弱学校,就会产生更大的效应。可见,让名师能够“亲民”,努力做一名布衣教师,真正做到“接地气”,就能让更多的“民师”也能成长为名师。

做名师,更要成为“鸣师”。名师工作室的领衔名师应该成为“平等中的首席”,引领工作室中成员的专业发展。在这里,应该少一些行政干预,多一些学术自由;少一些话语霸权,多一些民主协商。这里应该成为名师们学术思想自由表达和交流的场所,让更多的名师能够发出教育的“好声音”。为了调动工作室成员的积极性,领衔名师可以和成员们一起研究活动方案的制定、特色活动的策划,让工作室成员成为活动的“主角”。研究活动的开展可以采取投标的方式,让成员在竞争中自主选择,激发个人的创造潜能。通过“辩课”活动,让不同的教育观点在这里碰撞和交锋;开设“名师讲坛”,让名师能够阐述自己的教学主张,真正实现“百家争鸣、百花齐放”;更要鼓励名师著书立说,在更大的范围内传播自己的教育思想。名师只有成为“鸣师”,有了更多的话语权,才会感受到职业的幸福和尊严,进而不断追寻自己的教育理想。

8.关于大学新生工作的几点设想 篇八

【关键词】新生辅导员 大学新生 工作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3-0231-01

每年九月,伴随着阳光普照、怀揣着憧憬和迷茫,总有一批批莘莘学子来到梦想中象牙塔般的大学校园。十几载寒窗苦读,苦苦煎熬过漫长的小学、初中、高中,每一位走进大学校门的他们坚强、勇敢、骄傲、自豪。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最初的兴奋和喜悦渐渐消失。面对新奇、复杂、开放、迷茫的大学生活日渐感到眼花缭乱、无所适从。新形势下的高等学校辅导员,特别是新生辅导员,须抓住大学新生刚入校的迷茫期,积极做好新生管理工作、建设好新生班集体、抓好思想政治工作、帮助新生做好大学生生涯规划等。笔者联系自身经历的新生辅导员工作实践,认为大学新生管理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定能取得一定的成效。

一、利用新媒体平台,引领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随着新媒体网络的迅猛发展,QQ、飞信、微博、朋友圈、空间等在高校学生中全面普及。区别于“90”前的学生,新入学的“95”后新生已全面开启智能手机时代,他们个性张扬、思想活跃。面对新媒体中多元化的价值观、文化观、道德观的碰撞,大学生的思想意识、伦理道德、心理特征、生活习惯都深受其影响。未入校前已通过各种平台建立起聊天群,其中以QQ群最为火热。高校新生辅导员一定要把握住第一个新生群,通过添加高年级优秀同学来引导新生对大学生活的未知,防止个别学生或其他人员恶意灌水,造成不良影响。大学新生入校之后,辅导员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直接参与者和主要承担者,通过新媒体提高管理、服务水平,开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新生辅导员应努力建设好各新媒体平台,加强校园文化、校园精神的宣传,通过典型事迹、个案要案、通知文件、规章制度等的解说,强化日常工作,但过程中务必讲真、务实。同时,多积累网络新词汇、新特征,寻求与大学新生共同的爱好,进而迸发心灵的共鸣。

二、利用军训接触期,组建班委建设“一把手”

众所周知,班级的建设重在班风学风。而班级建设的灵魂却来源于一个班级班委的状态。班级班委的状态决定了班级各项工作以及班风学风的形态,其中尤以最初的班委最为重要。刚入学,由于同学之间没有充分的了解,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上有很大的不同之处,那么短暂的军训期就是班级同学、新生辅导员与班级同学接触的最佳时期。新生辅导员应根据学生之前的档案、着重关注军训期间的表现,通过班级推荐、辅导员把关的方式建立新生班级班委,并及时指导其制定班级管理规章制度,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为今后的班风学风建设打下良好的基础。定期召开班委会,培养班级干部的组织能力、协调能力以及突发事件应对能力,突出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方针。

三、利用各学生组织,开展新生启迪教育活动

大学以前,学生一直处于应试教育的被动模式下,从老师手把手的教到大学的自主学习,从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优越生活到每天食堂的奔波,从紧张满满的课程、一轮接一轮的考试到上半天歇半天的大学教育,从短短几步便入家到千里之处不见乡的思念,有的同学很难一下子转变过来。不适应教学方式,不理解课程安排,不知道如何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新生辅导员应积极利用学生组织,努力开展新生启迪教育活动。例如,利用好学习竞赛部,安排好新老生交流会,让新生从高年级同学中了解鲜活的大学内容;利用好团委组织部,建立好晚自习打卡记录,要求新生达到每学期80%的晚自习出勤率;利用好体育部,组织好早操锻炼、晨跑活动,帮助调节健康的生物钟、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利用好社区管委会,督促好寝室文化建设,营造安全良好的生活氛围。此外,利用好其他活动部门及学生社团,积极开展校园文化活动及专业特色活动,努力让大学新生做到“玩中学、乐中学”。

四、利用学业规划课,做好大学生涯规划

大学是学生从幼稚向成熟的转折点,是经历大众教育从校园转向社会的起步,是真正考虑未来、规划未来的重要时期。帮助大学新生正确的认识自我、准确的定位是新生辅导员义不容辞的责任。认真做好大学生涯规划是每一位大学新生必须主动积极完成的任务。新生辅导员要着眼于学生个性,了解学生追求,帮助新生自我了解;要贯彻做好每一份时间计划表,合理高效地安排课程空余时间;要帮助挖掘学生的个人爱好,全面拓展综合素质;更要注重与学业导师的沟通,重点帮助大学新生真正了解专业发展、制定专业目标。有了目标,就有了行动的指南和动力,才能激起他们生活、学习的热情,从而使他们更好更快地适应大学新生活。

所谓“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新生是每所高校永恒的主题和不断鲜活的力量。如何做好大学新生的工作,是目前高校学生教育的重中之重,需要高校辅导员不断的摸索与探寻,也需要高校党政领导的高度重视,更需要整个社会的一起努力,最终使得其适应社会人才的需要和时代发展的需要。大学新生的教育引导工作,关系到大学四年的成长历程。只有思想指导上高度重视、规章制度上不断规范、工作方法上不断创新、自身素质上不断进步,我们的学生工作才能更好地为学生的成长成才贡献力量,才能完成为社会、为国家输送高素质人才的根本目标。

参考文献:

[1]李美会.如何做好新形势下的大学新生工作[J].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00(2):115-117.

[2]孙志强,甘世明,贾园.浅谈做好大学新生工作的几个方法[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6(5):157-158.

[3]肖文锋.论如何做好大学新生班主任工作[J].鄂州大学学报,2011,18(4):65-67.

[4]阳洪霞.辅导员做好大学新生工作的有效方法[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6):56-56.

上一篇:2022期末德育工作总结下一篇:浅谈如何构建师生互动合作的教学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