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化学教学工作计划(精选8篇)
1.高一化学教学工作计划 篇一
本学期的主要教学任务是必修1内容,既有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的内容,也有元素和化合物等知识,教学中既要重视知识的把握,更应重视科学方法的培养,科学态度的形成。
三、本期教学目标
1、思想教育目标
面向全体学生,坚持全面发展,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审美情趣;通过化学绪言中化学史及第一章化学新能源的学习,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神与创新意识及辩证唯物主义观点;针对高一新生求知欲望强烈的特点,要逐步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理想,立志为祖国化学化工事业的发展作出新贡献。
2、能力培养目标
通过化学反应及其能量变化、物质的量等量论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的学习,培养学生良好辩证思维能力与逻辑推理能力;通过碱金属、卤素的学习,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基本化学实验技能。
3、知识传授目标
本学期通过有关化学基本概念和元素基础知识的学习,首先让学生掌握物质的量这一基本概念并能灵活运用;其次,通过氧化还原反应、离子反应知识的学习,要让学生牢固掌握化学用语的使用。要通过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碱金属和卤素性质的实验深化对有关元素化合物及化合物性质的理解。
四、教材分析
1、教学重点
(1)基本理论的重点是氧化还反应、离子反应及物质的量等基本概念(特别是物质的量),要注重化学用语的应用,化学计算技能的形成和提高。
(2)元素化合物知识的重点是钠、过氧化钠及氯气的相关性质,氯气的制备,关键是灵活运用有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实验技能为一定量物质的量浓溶液的配制
2、教学难点
(1)氧化还原的基本概念及应用。
(2)物质的量概念的建立及计算。
3、相互联系
本学期是学生从初中进入高中的第一学期,学生需要一段时间的磨合才能适应新的环境,教师要协助班主任逐渐让学生从过分关怀的初中阶段改变过来,以培养学生自己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其次,要较快解决高中课时容量与难度比初中大,教师的教学节奏比初中会快,作业比初中多的现状,以尽快适应高中的学习生活。
五、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
1、坚持按教学计划授课,科学安排教学内容,不随意拓宽教学内容。教学中注重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培养,课堂中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教师要突出合作者、帮助者、引导者的角色,要尽量通过学生自身的探究活动来寻求问题的解决。
2、认真分析学生学习状况,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运用基本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提高课堂教学的科学性和实效性。多与学生谈话,多了解学生对化学教学的意见和建议。
3、加强实验研究,重视实验教学,增加学生动手机会,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把实验作为探究知识、验证知识的重要手段,联系社会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建议学校开放实验室,作为科任教师可协助实验员开展对学生进行实验辅导。
4、积极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进行教学,以延伸课堂教学空间。每周安排一次进教室答疑,以加强对学生的个别辅导,及时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5、加强平时的复习巩固,加强平时考查,通过随堂复习、单元复习和阶段复习及不同层次的练习等使学生所学知识得以及时巩固和逐步系统化,在能力上得到提高。不主张以多做练习的方式来提高解题技巧,而是要通过方法与技能的学习提高学生的能力本位,要通过能力培养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6、利用周六积极开展化学课外活动,让对化学有兴趣并学有余力学生进行超前学习,本学期的目标是学完高一第一册教材,并通过辅助练习不断提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7、主张学生至少有一本化学教辅书,以弥补教材习题的不足;主张学生订一份《中学生化学报》这类的报刊,以扩大自己的知识面;主张每周检查一次学生课堂笔记,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高一化学教学工作计划篇三
本学期,我校高一年级化学学科将使用鲁科版教科书《化学2》(必修)开展教学活动。高一化学备课组成员有四位教师。为更好的化学教学工作,特制化学备课组订教学计划如下:
一、指导思想
认真学习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和《普通高中研究性学习实施建议》,认真学习《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明确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方向,深刻理解课程改革的理念,全面推进课程改革的进行。
在教学中贯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 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 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的课程 观。
二、教学要求
1.认真研究当前教育改革发展趋势,转变传统教学观念,注重学生能力培养,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综合能力为重点,重视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的教育,寓思想教育与课堂教学之中,促进学生健康发展,深化教育改革。
2.加强教学研究,提高教学质量。提倡以科研带教学,以教学促科研,使教学工作课题化。 教师要努力提高教科研的意识和能力,积极探讨科学合理、适应性强的实验方案,改革课堂教学方法,积极进行研究性学习的探索,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和专业知识水平,开拓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在备课活动中,要把化学课堂教学改革,德育教育放在首位。
在教学目标、方法、内容的确定、作业的布置与批改、单元的测试与评估、课内外辅导活动中要从有利于培养学生高尚道德情操,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去思考设计。
3.做好调查研究,真正了解高一学生的实际情况。要认真研究学法,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加强分类指导,正确处理对不同类学校和不同类学生的教学要求,注重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在教学中,努力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指导作用,提高教学效率。提倡向40分钟要质量,反对加班加点磨学生的低劣教学方法。
4.注重知识的落实,加强双基教学,加强平时的复习巩固,加强平时考查,通过随堂复习、单元复习和阶段复习及不同层次的练习等使学生所学知识得以及时巩固和逐步系统化,在能力上得到提高。
5.加强实验研究,重视实验教学,注重教师实验基本功培训,倡导改革实验教学模式,增加学生动手机会,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6.要发挥群体优势,发挥教研备课组的作用,依靠集体力量,在共同研究的基础上设计出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继续坚持“同课异构”的备课方式,搞好化学必修2的集体备课,提高教学质量。
2.高一化学教学工作计划 篇二
1. 转变化学教学的目的观
在大多数化学教师看来,化学是其他自然科学的基础学科,具有一定的工具性,是进一步学习医学、农学、林学、生化、材料等其他学科或前沿学科的基础。高中学生在高中学段必须具备牢固的全面的高中化学学科知识,完成进入大学深造所必须具有的预备性知识,高中化学必须强调化学学科知识的系统性、全面性和深刻性。然而,现实生活中,用我们这种观念培养出来的许多“优秀学生”却不会使用灭火器,油锅着火时惊惶失措,无限制地使用塑料袋,发生火灾时不会自救,马路边上的垃圾桶在燃烧时无动于衷……这些事例不能不引起我们对化学教学目的观的深层思考:化学对每一个学生来讲究竟意味着什么,高中为什么要学化学,学习什么样的化学知识,若干年后,我们所教的完整的化学知识在已经走上社会工作岗位的学生那里还剩下多少等问题,即化学教学界曾经激烈争论过的关于化学教学是“化学家的化学”还是“大众的化学”等教学观的问题。应该说,新教材的出版和启动明确无误地选择了后者。对绝大多数高中学生来说,学习化学的目的不在于进一步研究它,而在于应用它,应用它理解、解决和决策个体在社会、生活及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化学教学的目的不在于使学生获得多少深奥的化学知识,而在于使学生获得的这些化学知识具有普遍性、时代性和应用性;化学应该成为每一个有教养的公民都必须懂得的知识,使化学学习不仅对高考有意义,而且对学生一生的高质量生活有意义。
2. 培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对化学有强烈的探索欲望和对化学知识及规律的求知欲,以及将所知化学知识应用于日常生活造福人类的动机,才可能激发学习的潜能,才可能产生钻研的欲望。教师可以利用集色、态、味、光、声于一体的化学实验给学生强烈的视觉刺激,以吸引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如钠与水反应、镁条燃烧、喷泉实验、爆炸实验等。另外,化学教师良好的教师形象;生动、准确的讲授;热情真诚的关心鼓励;幽默大方的举止等因素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化学的兴趣和动机上起着不可忽视的情感作用。
3. 夯实基础,掌握规律
由于初中知识很零散,缺乏系统性,学生习惯记忆,缺乏对知识整理加工的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在讲课时注重对学生学习方法的培养,不能沿用初中死记硬背的模式,要教会学生如何学。
高一是高中三年化学的基础,其中物质的量是基石,它是联系宏观物质和微观粒子之间的纽带,由于概念抽象,公式较多,是个难点,在讲解的时候要多利用一些比喻性的描述和直观的教具,尽量化抽象为形象;对一些容易混淆的概念,比如摩尔质量和相对分子质量或一摩尔物质的质量等,通过归纳列表的方式突出异同之处,加深记忆。在元素周期律的学习中,先通过回忆初中原子结构的知识,再结合碱金属和卤素两族元素的性质特点从中引出各大规律,达到温故知新的目的。
4. 切实研究和把握教学大纲和新教材
教高一的往往是年轻教师,老教师比较少,这就要求教研组在教研活动时切实加强集体备课,深入研究新教材,把握新教材的特点。深入研究教学大纲,切实把握住教学大纲,把握住教学时的重难点,过浅则达不到规定的教学要求,过难则学生学得吃力,势必会影响学习积极性,不利于进一步学习。这样在教学时可以做到心中有数,避免学生吃了不必要的苦头。
5. 课前备课:不仅要备教材,更要备学生
由于高一课时非常紧张,因此教师除了要深入钻研新教材,研究重点、难点之外,对学生的基础特别是初中的化学内容,应充分掌握,充分把握住学生对课堂知识的可接受程度和目前的心理状况。这样上课时就能做到有的放矢,课堂效率才能提高。
6. 教师应将传统式教学模式改革为探究式教学模式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加大力度进行教学改革,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必须充分尊重学生,发挥学生的个性特点,把自己的教学活动转化成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共同探究、共同完成教学的过程。让学生在知识探究过程中,不知不觉地发现新知识,学生就会有一种成就感。这样教师就可以将教学过程转变为知识的探究过程,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知识的兴趣和热情,从而将化学学好。
7. 介绍高中化学的学习方法
了解和掌握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是高一新生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教师应在教授新课前,向学生介绍高中化学学习的一般要求和一般规律,并针对提出的要求和规律,介绍常用的学习方法。我在上新课前一般按以下几点介绍学习方法。
首先,通过实例引导学生做出“课本就是问题的答案”这一结论,让学生体会熟读课文的重要性。
其次,教会学生在阅读课文的过程中自我把握知识的重点和难点,并在理解的基础上熟记课文中的重要内容。让学生清楚课文中的重难点内容一般有:(1)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2)教师演示实验中的仪器、操作、实验现象、结论(化学方程式)等内容。(3)课本附有插图而教师未演示的实验仪器、现象、结论。(4)课文中“问题讨论”的内容和结论。
3.高一化学教学如何夯实基础 篇三
【关键词】 高一化学 夯实基础 措施 兴趣
【中图分类号】 G633.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4)02-049-01
夯实学生的化学基础,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化学知识的学习,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问题,解决实际生活中的化学问题。要结合高一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多种方法夯实学生的化学基础。
一、培养学生对化学的兴趣
刚刚升入高中的高一学生,只是在初中进行了一年的化学知识,对化学知识的学习还比较局限,基础不够扎实,有的学生不能写出常用化学物质的分子式,没有记住一些化学元素的化合价,要想解决这些问题,夯实学生的化学基础,不能够一味地追求教学进度,也没有时间对初中所学化学知识进行全面的复习,根据自己的实际教学经验,我认为首先要带领学生进行例如化合价、元素符号、分子式和化学方程式的复习,扎实学生的化学基础,这样才能更好地学习高中化学知识。在进行化学元素符号的复习过程中,以一至二十号化学元素为重点,可以采用测试的方式,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写出一至二十号化学元素的名称及其符号,不会写的部分要留出空位。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对自己没能写出的化学元素进行重视,再通过板书的形式,带领学生写出这些元素的符号和名称。板书演示完后,帮助学生加强记忆。在帮助学生复习常用化学元素的化合价时,可以为学生编排顺口溜,帮助学生进行记忆。
要想扎实学生的化学基础,首先要做的就是培养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愿意学习化学,能够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从较低的起点出发,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结合一些基础的例题,为学生设置有效的教学情境和问题情境,使学生真正的参与到教学中来,在教学中夯实自己的基础知识,不断思考。
二、将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
在初中的化学教学中,由于学生刚刚接触到化学,所以大多数情况下采用灌输式的教学。在学生升入高中后,其心理也发生了很大的转变,逐渐走向成人化。在学习时,更加倾向于主动地去探索知识而不是一味的被动接受。在这种情况下要想夯实学生的化学基础,就要求高中教师要采取合适的教学方法,将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更多的是对其进行引导和启发,让其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充分发挥学生的逻辑思维,让其在课堂上大胆的发言,与老师和同学之间进行积极的交流,可以将问题进行变化更新,改变其中的一个条件或者从其他角度去看待问题,让学生们自己去探究问题的答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将新知识和旧知识联系到一起,在旧知识的基础上,去探究新的知识。这不仅是对旧知识的巩固,也有助于学生化学体系的建立,更好的夯实学生的化学基础。
比如在进行氧化还原反应的教学时,根据学生在初中接触到的化学反应,按照不同的方法将其分类,并让学生们按照要求写出反应类型,对学生进行适当引导,使学生发现以上的各种分类方法不能使化学反应的本质得到表现,同时也不能包含全部的化学反应。然后从初中课本中得失氧的内容入手,以初中的氧化还原反应为铺垫,将这种分类的不足进行展现,使学生对于新知识的学习产生一种强烈的欲望。再让学生积极发言,找出这几个反应的共同特点。最后教师在对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特征进行说明。这种教学方法,符合高中生的心理特点,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掌握有关的化学知识,扎实学生的化学基础,还能够使学生对知识进行灵活的运用,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帮助学生做好盲点知识的学习
要想夯实学生的化学基础,就要从整体出发,不能忽视每个知识点,因为化学的学习是一个体系,某个知识点的学习上存在欠缺,会对整个体系造成影响。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安排必要的联系,这些练习的内容要以学生学习中的盲点为主,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总结出学生在学习中的盲点,通过练习的方式,逐个解决这些盲点。通过长时间的联系,学生的化学基础得到了夯实。
例如在学习氧化还原反应的过程中,在判断氧化性、还原性;氧化剂、还原剂;氧化反应、还原反应等的过程中经常出现问题。在教学中要对加强对这方面的联系,帮助学生纠正学习中的错误,告诉学生只要是涉及到氧化还原反应的问题,不管是对哪部分知识的考察,都要按照顺序进行分析,首先表明化合价,找出化合价的变化情况,确定氧化剂和还原剂,然后在确定哪种物质被氧化,哪种物质被还原,在反应物中,化合价升高的是还原剂,化合价降低的是氧化剂,还原剂具有还原性,氧化剂具有氧化性,被氧化的是还原剂,被还原的是氧化剂。通过这样的练习和讲解,学生就能够对氧化还原反应进行准确的分析,通过化合价的变化来解题。学生的化学基础得到夯实,以氧化还原反应为基础,更好的进行学习。
总结:以上就是对在高一化学教学中如何夯实学生化学基础的分析。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主要以氧化还原反应部分的知识为例子,提出了夯实高一学生化学基础的措施。由于本人能力的有限对这方面的研究还不够全面,要想更好地扎实高一学生的化学基础还需要广大高中化学教师的共同努力。
[ 参 考 文 献 ]
[1] 张弘.浅谈中学化学概念的教学方法和策略[J].新课程(教育学术版).2009(06).
[2] 吴玲.学生学习化学概念错误成因及其矫正[J].中小学实验与装备.2007(05).
4.高一化学教学计划 篇四
根据新课程的计划、新教材的特点及新教学大纲的要求,制定了本学期的教学计划。
1.探究性教学模式的研究
课堂教学中要渗透研究性学习,要努力构建一个以学生自主活动、自主学习、实践和探究为主的开放的教学过程,对重点知识,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的认知冲突、探索欲望,从而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积极思维去解决问题。
2.对不同内容侧重培养学生不同的学习能力的计划
针对新教材的编排特点,我认为,对不同教学内容应侧重培养学生不同的学习能力。如在学习氧族等元素化合物知识时,着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及思维能力。在学习原子结构、元素周期律部分时,着重培养学生的微观想象能力及逻辑推理能力。重视新旧知识的连接与过渡,密切联系生活实际,关注学生综合能力、创新精神,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
3.给予学生学法的指导
在教学的不同阶段,对学生进行学法的指导,使学生对知识有系统的了解。比如在学生刚接触到元素化合物知识时,可先给学生介绍有关元素知识学习方法:重点元素包括原子结构、原子半径、得失电子能力、金属性和非金属性等,重点物质包括结构、制备、性质、用途。在具体的学习过程和总结时同时融入具体的学法指导。如研究金属元素的一般方法、个性的比较及共性的归纳等
4.加强实验
实验教学功能,应由帮助学生形成系统知识向帮助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转换。我们要努力培养学生学会利用实验的科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强化学生的基础实验技能,鼓励学生设计和创新实验。
5.学科活动的开展
按学生的学习情况开设竞赛班、提高班和基础班,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拔高、补差。
6.作业
5.高一化学下学期教学工作计划 篇五
一、弹性调节难度
教学要坚持因材施教原则,一定要适合学生的胃口,不同的学生实行不同的教学方法和不同的教学要求,对不同层次学生有不同要求。若要求过高、过难,学生接受不了,会产生厌学情绪,成绩更差;若要求过低,学生会感觉太简单、无味,不投入精力学习,成绩平平,甚至后退。所以我对不同层次学生掌握知识的深度、广度要求不同,进行弹性调节,使每个同学都能得到很好的发展。
二、加强方法指导
对原有知识基础较好、学习方法得当、学习信心强的学生,重点是指导学生把知识向纵、横两个方向发展,开拓学生思维,让学生学有余味;对原有知识基础一般、学习方法欠佳、学习信心时弱时强的学生,重点是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坚持由学生自己阅读,有利于学生积极思维,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
三、课堂、课后有分别
不管是难度和广度的调节,还是学习方法的指导,主要通过课堂教学来完成,教师的教法直接影响学生的学法,课堂教学是完成教学中心任务的主战场,是减轻学生负担、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主渠道,所以提高课堂效率也就显得尤为重要。在备课时坚持启发性和因材施教的原则,根据化学学科的待点,联系生活,从各方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时候适当利用课件加强教学直观性。注重课堂的节奏、容量大小,充分发挥教师语言的特点,形成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课后对不同的学生采取培优补差的方式。
四、积极抓好日常的教学工作程序,使教学工作有效开展
按照学校的要求,我积极认真地做好课前的备课资料的搜集工作,按时按量的布置了学生作业,全批全改,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及时在班上评讲,及时反馈。
五、实验教学有待加强
实验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帮助学生形成概念,获得知识和技能,培养观察和实验能力,还有助于培养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因此,加强实验教学是提高化学教学质量的重要一环。在教学中尽量做好每个演示实验。本人教学中,课前准备较周密,演示实验现象明显,效果良好,使全班学生都能看得清楚;教师应从科学态度、规范操作,给学生示范,甚至让学生参与到实验中来,并启发引导学生从生动的感性知识上升到抽象的思维。
6.高一化学教学工作总结 篇六
X X X 2012年--2013学年第一学期,我担任了高一(3)、(4)、(22)班的化学教学工作。这一学期来,我按照教学计划,以及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已经如期地完成了教学任务——高一化学必修一模块的教学。现对本学期教学工作作出总结,希望能发扬优点,克服不足,总结经验教训,使今后的工作取得更大的进步。
一、认真备课,不但备学生而且备教材备教法
今年新课标苏教版教材的编排有了大的改革,比以前要系统,但知识点间的联系较差,因此我在备课时,参考和分析了很多有关资料,尽量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方式,认真写好教学纲要,尽量使知识点的教学有条理性,学生较易学和理解。同时课后及时对刚上完的课作出总结,写好教学后记,记录自己的不足和收获,从而对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方式进行改进,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二、加强实验教学,提高学生的实验水平
苏教版新教材在编排上增添了不少实验和有关图画,图文并茂,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但对学生的实验能力水平的要求也更高了。在教学中,我根据本校的实验设备条件,把一些演示实验改为边讲边做的实验或学生实验,或调换一些实验,或适当做一些选做实验。同时鼓励并指导学生自己动手做一些家庭小实验,以进一步激励他们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和探究精神。还严格要求学生,指导他们逐步达到能正确地进行实验操作,并得出正确的结论,加强学生的实验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实验水平。
三、虚心请教其他老师,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
因为河北省实行新课标时间短,教新课材的经验不足,在教学中难免会遇到不少问题,比如说在教学的设计、教学方法和方式,教学难度控制等方面。为了更好地进行教学,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在教学时,积极征求其他老师的意见,学习他们的方法,同时,多听同科组老师的课(尤其是同级的老师),学习别人的优点,克服自己的不足,也邀请其他老师来听课,虚心听取他们的意见,从而改进自己的教学工作,提高教学水平。
四、认真批改作业,及时进行针对性评价
作业是一种很好的信息反馈方式,从作业中能够发现学生存在的一些问题。布置作业要做到精读精练,有针对性,有层次性。为了做到这点,我对各种辅助资料进行筛选,选编习题,力求每一次练习都能起到较好的效果。在批改学生的作业时我认真分析并记录了学生的作业情况,将他们在作业过程出现的问题作出分类总结,进行针对性的评讲,并及时对教学方法进行改进,做到有的放矢。
五、根据学生实际,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
我教的三个班中,大部分同学上课还是很认真,学习劲头也较浓,只是个别班后进生面太大了,后进生基础太差,考试成绩也就差,有些学起来就没信心,更不想去学。针对这种情况,我通过找他们个别谈话和分析他们的作业、试卷了解原因,对于对化学不感兴趣的,我就用一些实际例子跟他们说说学习化学的重要性,或聊一些有趣的化学故事,提高他们的兴趣;对于没有努力去学的学生,我提出批评以后再加以鼓励,并为他们定下学习目标,时时督促他们,帮助他们;对于由于基础太差,抱着破罐子破摔的态度,或过分自卑,考试怯场等一类的学生,我就帮助他们找出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分析原因,鼓励他们不要害怕失败,要给自己信心,并且要在平时多读多练,多问几个为什么等等。在此基础上,再教给他们学习的方法,提高他们的技能,并认真细致地做好查漏补缺工作。同时,后进生一有进步,即使很小,我也在作业或练习或在课堂上及时地表扬他们。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绝大部分的同学都养成了较好的学习习惯,取得了较大的进步!
在这一学期的教学中,我最大的体会是要想教好书,尤其是要上好新课标的课,得不断的充电和不断的学习,尽快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提高优化处理教材的能力、进行资源优化整合的能力以及进行良好课堂教学设计的能力。在教学中,平时多阅读一些不错的化学杂志,学习其他化学同行的先进经验和进行教学交流;同时认真进行教学总结,写好教学后记,并及时整理有关资料,积极撰写教学论文,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7.高一化学教学内容的整合策略 篇七
1.首先进行有厚度的原子结构教学 。
原子结构在高中化学中内容不多, 很多时候老师都是简单带过, 或者花大力气纠缠于一些计算问题, 我认为都是不妥的。我们可以通过分析看原子结构辐射到的内容。
1.1原 子 结构与化 合 价
学生在初中对化合价的认识很多停留在记忆层面, “两只羊 (氧) ”这些谐音记忆很常见, 不能说记忆不好, 初中刚接触化学, 记忆非常有必要, 但是仅靠记忆就少了构建的根基。我们先分析原子结构, 从到达稳定结构看原子如何选择得失电子, 每个电子带一个单位的负电荷, 原子结合或失去电子的数目决定了其在化合物中呈现的“电性”, 让学生理解化合价。
1.2质 子 与 电 子 的 关 系
从原子电中性出发, 让学生理性质子数与核外电子数相等, 如果一个原子团带正电就说明质子数多于电子数, 这种关系可以拓展到带电体电子数的计算, 如硫酸根电子数的计算就可以先计算质子数, 然后根据质子数与电子数的关系计算电子数。
1.3质 子 、中 子 与 相 对 原 子 的 质 量
我认为要解决物质的量、摩尔质量这些抽象概念的学习, 学生对相对原子质量的认识绝对是关键点。教材上表述, 在原子核内部, 质子的质量几乎和中子的质量相等, 相对于质子和中子来说, 电子的质量可以忽略, 所以质子数加中子数就等于质量数, 这里已经反映了对电子的忽略。学生也能知道所谓“相对”必然有个标准 , 这个标准已经给出 :12C的十二分之一 , 结合12C的原子结构 , 得知标准应该是 (1/2个质子+1/2个中子) , 又因为质子质量和中子质量几乎相等, 所以标准可以简单看成一个中子或者一个质子。从数学关系上看, 两种原子的绝对质量之比与相对质量之比在数值上是相等的, 那么一个16O与一个12C的质量比学生就很容易得出结论 , 再结合12克12C为1mol (1mol12C为12克 ) , 我们就可以解决1mol16O的质量 , 后面摩尔质量、质量与物质的量的关系等教学内容就能易化。
1.4原 子 核 、核 外 电 子 对 原 子 半 径 的 影响
结合物理知识, 原子核对核外电子有吸引作用, 那么决定原子半径的因素就有电子层和核内电荷数 (质子数) , 当电子层数相同时, 影响半径的主要因素是核内电荷数, 核内电荷数越大, 半径越小, 原子就越难失去电子, 一旦失去电子形成阳离子, 阳离子的得电子能力就较强;当电子层数起到决定作用时, 电子层数越多, 半径越大, 核对电子控制力越弱, 原子就越易失去电子, 越容易失去电子, 一旦形成阳离子, 阳离子的氧化性会偏弱。用类推的手法同样可获得半径对得电子能力的影响及得电子后的还原性的规律。同时, 原子核对原子半径的影响在单核离子半径的判断中同样有效, 这些其实已经带领学生走进元素周期律的学习, 实现自然衔接, 降低元素周期律的学习难度。
2.在学习原子结构后 , 开 展钠单质 、氯单质性质的教学 。
高一教材中, 碱金属、卤族的元素化合物的知识是重点这源于两个族具有典型的代表性。为了达到循序渐进的学习效果, 不给学生太大的学习压力, 教材首先出现的是“钠”的教学, 考虑到原子结构教学中给学生渗透得失电子的知识, 我将氯的教学提前, 让学生在熟知原子怎样通过得失电子变成稳定结构后, 开展关于钠单质、氯单质性质的教学。有了原子结构的学习铺垫, 加上实验的辅佐, 能让学生较为顺利地学习这部分学习能让学生明白原子结构相关知识的重要性, 也能让学生学会用理论分析物质 (主要是单质) 的相关性质。对于刚从初中进入高中学习的孩子们来说, 也可以从侧面告诉学生化学不是单纯靠记忆的学科, 需注重理性分析, 实现初中化学到高中化学学习的自然过渡。
3.结 合初中概念及钠 、 氯单质的学习开展氧化还原反应的教学。
初中化学的氧化即得氧, 失氧被还原, 高中从化合价上做出判断, 从得失电子上做本质理解。学生在理解化合价的基础上, 结合得氧、失氧的相关反应, 归纳化合价的变化, 再从化合价变化的度演绎得出新的氧化还原反应的定义。在进行了钠氯单质性质的教学后, 学生有了氧化还原反应、非氧化还原反应的具体事例后, 会较为容易地接受新理论知识, 能在化合价的变化与否上对反应进行区分, 不会因为新的理论教学给学生带来困惑, 并且让学生接触从归纳到演绎的学科学习方法可谓一举多得。
4.基于对反应的计算开展物质的量等概念教学 。
物质的量作为一个物理量, 只是化学学习利用的一个工具, 按理说这块内容不会存在太多难点。但是学生学习这一内容压力较重, 原因是这块知识有很多新名词、新概念, 包括物质的量、气体摩尔体积、摩尔质量、物质的量浓度等, 而且背景知识的缺乏只能让学生被动地接受。微观和宏观的联系核心在于摩尔质量, 由于我们在教学整合的第一部分原子结构时, 基于相对原子质量的学习已经渗透了每摩尔物质质量的多少如何确定, 我们可以从这个角度建立微观例子个数和宏观物质质量的联系;再从摩尔质量表达的含义 (每摩尔物质的质量) 推导气体摩尔体积 (每摩尔气体的体积) 等概念。虽然这块知识的多数概念比较虚, 但是学生可以找到、找对思考的平台和空间, 找到他们要的“根”, 抽象问题也就具体化了。
5.以 族为单位 , 集中学习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知识 。
理论有了, 供参考的学习案例 (氯、钠) 有了, 这段时期可以集中开展元素及化合物知识的教学, 并且以族为单位, 可以让学生更多地自主学习, 学会对比、分析, 找到同族元素性质的共性和递变性。帮助学生累积更多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知识也可以深化对氧化还原反应等知识的理解。更重要的是方便演示至后面元素周期律的学习。
6.在元素及其化合物的基础上结合原子结构知识 , 开展元素周期律的教学。
元素周期律学习的关键是对比找规律或者通过分析找规律, 学生积累的相对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后, 对比找规律的平台已经完善, 并且和元素周期律最相关的理论 (氧化还原理论) 也已经在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教学中得以深化, 这块知识的教学既可以看成新理论的教学, 又可以当做对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的复习, 这也是渗透教学的一种体现, 学生容易理解和接受。通过对比找寻规律, 反过来利用规律探寻性质, 从归纳到演绎, 学生完成了一个知识体系自我构建的过程, 达到内化的效果, 其效果自不必多说。
7.结合氧化还原反应、元素周期律开展原电池的板块教学。
原电池其实是利用氧化还原反应的实例研究, 高中原电池的教学必须结合氧化还原教学, 其中最重要的莫过于对氧化性、还原性概念的理解及对氧化性、还原性的强弱对比。一旦结合氧化还原反应中还原性的对比、离子氧化性的对比, 学生很容易接受为什么负极失电子, 并可以保护正极不被氧化也能明白当电解质溶液中存在多种阳离子时, 到底谁先得电子。而这些都是原电池教学中的重难点, 结合之前学生已有了对氧化还原反应的理解, 而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又在元素周期律中得到深化, 在这种基础与平台上实施原电池教学不但学生更易接受, 某种程度上更是对之前教学的深化与复习, 让学生感受到学以致用的魅力, 发展学生思维。
以上是基于教学时序, 对高一必修中无机化学内容的整合策略。在教学实施过程中, 从学生的学习常态和考试情况看, 效果比较突出, 学生知识系统化程度高了很多, 理解也较为深刻。新课改后, 各地教材版本不尽相同, 内容编排也有差异, 但教学不能被教材束缚, 只要我们合理处理, 定能感受到“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的魅力。
参考文献
8.高一化学教学工作计划 篇八
笔者通过对人民教育出版社高中化学教材的分析及有关尝试,发现用整体观念拉开高一化学教学序幕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探索。具体体现在开学后第一周时间先用整体观念对整个化学特别是高一化学教材的内容与学习方法作一个整体的叙述,并让学生了解有关重点内容。笔者经过多年尝试,觉得高一化学开学第一课需要让学生了解以下内容:以学习方法为序幕、以元素周期表为重点、以物质结构为核心、以反应类型为辅助等方面。
一、以学习方法为序幕
教师应该让学生了解初中与高中化学在内容和学习方法上的差异。首先,初中化学相当于整个中学化学的“常识”,只是学习高中化学的准备。正式系统学习化学是通过高中化学完成的。如初中只是简单地零散地介绍了氧气、碳、氢气等几种单质与元素,而高一化学则要对所有元素予以关注,并要求掌握元素周期律及元素周期表。这就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注重使用整体观念的重要性,始终以整体观念把握高中化学内容。其次,初中化学只简单了解到原子结构的情况,但高中化学却要通过元素周期表比较各种元素在结构上的差异与联系,通过化学键来解释众多单质和化合物的结构与性质。这就要求学生在学习中注重逻辑推理的重要性。第三,初中化学所了解的反应类型有分解反应、化合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等,但在高中阶段会发现有些反应无法用上述类型来讨论,如氯气与水的反应。这就需要了解初中的反应类型其实是从反应的外部现象来叙述的,无法深入分析其反应的本质,在高中阶段需要重新讨论反应类型。初中化学计算特别是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常常用质量进行计算,但高中化学却要运用物质的量这个新的物理量计算。这就要让学生了解初中所学内容有些可能无法适应高中化学的继续学习,需要增加许多新概念和新内容。
在学习方法上,初中阶段以感知与记忆为主,但在高中阶段需要注重内容的整体性和思考中逻辑推理的重要性。
二、以元素周期表为重点
通过对高一教材内容逐章介绍,发现必修I第一章叙述了化学实验与化学计算,必修I第二章和必修II第二章叙述了化学反应的三大类型。必修I第三章和第四章及必修II第一章叙述了元素及其元素周期律。必修II的第三章叙述了简单有机物和有机反应类型,第四章讲了能源问题。整个高一化学有八章内容,但其中有三章就涉及元素及其元素周期律问题,教师要通过统计数字的对比,让学生看到元素周期律是高一化学及整个高中化学的重点。
鉴于此,开学后第一课时教师应该从整体角度说明高一化学内容的特点、需要注意的问题及学习方法,然后利用二课时的时间先提前介绍必修I第三章和第四章中主要元素,了解按照族和周期学习元素周期表的方法,了解元素周期表的结构与编排依据。在此基础上,逐步让学生了解元素周期律并指导学生记忆元素周期表。要求学生把高中所需要的前四周期元素和主族元素背诵并达到默写程度。这一方法可以为其后学习开阔视野,从第一章开始教师就没有必要受到教材顺序的局限性影响,可以随意以各种元素为例说明化学反应。
三、以物质结构为核心
教师要让学生在开学第一课就了解高中化学使用物质结构理解化学问题的重要性。如初中对氧化还原反应的分析是以得氧失氧来讨论氧化反应或还原反应的,但高中却以化合价及电子转移来定义或讨论氧化还原反应问题。初中化学只是简单地观察与记忆物质的性质,而高中却用元素性质及化学键来推论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在熟悉元素周期律和周期表的基础上,物质结构具有理解化学、研究化学的核心作用。因此,高中化学的学习要以物质结构理论为核心。
四、以反应类型为辅助
高中化学对化学方程式的学习深入到反应实质,从不同角度理解化学反应。如从是否有离子参加或生成,将化学反应分为离子反应与非离子反应两大类;从元素化合价是否有变化或微粒是否发生电子转移,将化学反应分为氧化还原反应与非氧化还原反应两大类;从热量如何变化,将化学反应分为吸热反应与放热反应两大类。在此基础上,掌握有关技能,如关于离子反应方程式、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正误判断,自然就成为必须掌握的技能,也成为考试的重点内容。
学生了解以上变化可以为调整学习方法和把握学习内容重点提供方便。正如向一位参观公园的人打开了一张地图,他在了解了大致布局和注意事项后可以自己决定在哪儿多停留一段时间。开学第一课如果先呈现给学生一个整体观念,那么在学习任何一部分内容时都可以联想到相互联系问题。高中化学的教材编排总体上是先归纳后演绎的思路,如果先让学生了解教材内容与学习要点,就会有助于从归纳过渡到演绎,增强了学生的推理能力。
【高一化学教学工作计划】推荐阅读:
初中高一化学教学计划08-22
高一下册化学教学计划09-01
【精品】高一化学教学工作计划06-18
高一化学第一学期教学进度计划09-02
高一化学必修教学反思08-20
高一化学实验教学总结08-02
高一化学必修2教学计划及进度表Microsoft Word 97 - 2003 Document09-16
高一化学下册教案07-06
高一化学的课件08-13
高一同学必读:高一学生谈如何学好化学0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