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书三国演义

2024-10-28

一本书三国演义(精选19篇)

1.一本书三国演义 篇一

“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我扑在书上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书有许多种有小说散文诗歌童画等其中我最喜欢的是杨红樱的笑猫日记之那个黑色的下午这本书令我记忆深刻。

在这本《笑猫日记》之那个黑色的下午这本书中人物个性鲜明,比如笑猫它会微笑,冷笑,宁笑狂笑和貔貅若不笑来表达自己的心情,这是这本书最具有代表性的人物了,他除了笑在这本书中他不再是一只普通的猫,它帮助人们精神值得钦佩,除了人物使我心动神移,更主要的是故事情节从一个黑色的下午写写,我突然轰的一声地震了。由全都倒塌了,我是一波三折,游戏有悲喜,在地震时有人存活下来呗,在有人离开了这个世界,作品中体现出人们的悲痛悲痛,悲痛,这个是灾难的降临,这本书记载了的汶川大地震,也表现出当时的汶川地震的残酷现实,这本书没有过多的用四字词语去描绘地震人的地情景,而只是用通俗易懂的。简单质朴的语言,比如在搜救人员着急时突然冒出了紧张的汗水,三只是质朴浅显的文字却充满了真情实感。表现出地震时的场景,此外这本书不仅故事情节吸引读者,更是故事人物中的形象与生动形象的平凡语言,更让读者记忆深刻难以磨灭。

怎么样听了我的介绍,你是不是也想品读一番呢?

2.一本书三国演义 篇二

作者: (美) 莫提默·J·艾德勒等

译者:郝明义朱衣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定价:38.00元

开本:16开

包装:平装

简单地说, 阅读的艺术包括了所有非辅助型自我发现学习的技巧:敏锐的观察、灵敏可靠的记忆、想象的空间, 再者当然就是训练有素的分析、省思能力。这么说的理由在于:阅读也就是一种发现——虽然那是经过帮助, 而不是未经帮助的一个过程。

本书是一本阅读指南, 介绍了阅读的方法、技巧, 阅读所应具备的广阔视野。全书包括四篇:“阅读的层次”“阅读的三个层次:分析阅读”“阅读不同读物的方法”“阅读的最终目标”。每本书的封面之下都有一套自己的骨架, 作为一个分析阅读的读者, 你的责任就是要找出这个骨架。一本书出现在你面前时, 肌肉包着骨头, 衣服包裹着肌肉, 可说是盛装而来。你用不着揭开它的外衣或是撕去它的肌肉, 才能得到在柔软表皮下的那套骨架。但是你一定要用一双X光般的透视眼来看这本书, 因为那是你了解一本书、掌握其骨架的基础。

作者简介

莫提默·J·艾德勒 (Mortimer J.Adler, 1902—2001) 生于纽约。他在芝加哥大学执教 (1930—1952) 时, 于1946年帮助策划了“名著计划”, 1952年起任哲学研究所所长。他在他的著作中普及推广西方文明的伟大思想, 如《西方世界的伟大著作》 (Great Books of the Western World 54卷, 1954、1990年重新修订) 、《如何阅读一本书》 (How to Read a Book, 1940、1972年重新修订) 以及《六种伟大思想》 (Six Great Ideas, 1981) 等, 因而以学者、教育家、编辑人等多重面貌享有盛名。曾任大观念研究中心的名誉主席, 是该中心的最初发起者之一;并担任1974年第十五版《大英百科全书》的编辑指导。

深阅读

如果说每本书都是一条幽黑的通道, 通向一个神奇的地方, 这本《如何阅读一本书》便是寻宝指南, 使我们顺利抵达, 满载而归, 不至于迷失途中。它教会人们避免在书山中毫无头绪地乱转、走弯路, 尽可能减少读书时的迷思困扰, 更好更快地感受到读书的愉悦。它时刻提醒人们, 要做一个主动的读者。阅读不仅是消遣、获取信息, 而是挑战自己, 让心灵丰富、成长的过程。相信正如书中所说的一样, 久而久之, 坚持下去, 读书便会成为一种习惯、一门艺术!很喜欢这书!

——佛山启聪读书协会谭健敏

编辑推荐

3.一个人,一本书,一座城 篇三

山路十八弯,车到凤凰时,已近黄昏,加上细雨蒙蒙的点缀,好似一抹色彩浓重的水墨画。定好旅馆,找好房间,和朋友们吃完晚饭后,我便开始一个人的旅途。

握着地图,拿着相机,我像一个刚记事的小孩子跌跌撞撞地行走在拥挤的古道上。隔岸霓虹的灯火倒映在沱江水里,像迷离梦幻的眼。身边的人在这五光十色里显得有些恍惚,像晃动厉害的电影镜头。小城虽然热闹,但没有城市里的嘈杂与喧嚣,微风轻轻拂过脸颊,是难以言喻的舒畅和清爽。

石板桥下,一排排河灯顺着沱水的漂流而行驶,像建造成的一排微型路灯。我也顺着人流,买了几个荷花小灯,点燃后,轻轻放在江面上,看着它随波而去。卖灯的老板建议我再买只大船灯,我拒绝了,若是通灵,小小的荷花灯便可以寄托情怀,又何故在乎形式的大小呢?

走了一会儿,在城门里,听到缠绵的歌声,靠近一看,原来是一个帅气的小伙儿在流浪歌手的伴奏下对着面前的姑娘唱着情歌,女孩穿着波西米亚风式的长裙,一袭长发下泛红的脸蛋在灯火通明的晚上显得更加娇羞。接着高潮迭起,男生将备好的婚戒用单膝下跪的方式向女孩呈现,围观的群众也不吝啬自己的热情,纷纷起哄着,“答应,答应,答应……”连我也被感染,跟着喊了起来,终于女孩接过戒指,在我们的见证下,和男生拥抱在一起。多么感人的画面,虽然招数在小说和电影里已经被用烂了,但是只要你身临其境,你一定会找到属于你的感动。

曲终人散,我离开人群继续向前走,一路上拍拍照照,不知不觉已经站在了酒吧门外,这里不同都市的奢靡香艳,而是淳朴的古色古味,天花板上吊着牛皮纸包裹的灯笼,充满了原始和自然的气息。

我找了一个隐蔽的角落坐了下来,听着舒缓的音乐,看着窗外明明灭灭的烛火,突然有种酒不醉人人自醉,景不迷人人自迷的迷乱。月已过半,整个酒吧的人丝毫没有减少的趋势,看着周围的人在欢声笑语中杯光盏影。平日里应该是一群忙碌严肃的上班族,瞧他们的脸上此时因为时光的轻缓而放松的神情。

也是在思绪纷飞的时候,游客手里的快门“咔嚓”一声,便将我出神的一面记录下来,他很温和地将照片递给我,一句话也没说,就转身走向不远处的出口。我看着那留给我的纪念,久久不能平静。或许,这是一段天赐良缘,也说不定?

不知过了多久,我已有些疲惫,带着蒙眬的困意回到了租住的旅馆。之后的几天,天气低糜,加之伤风感冒,也没有过多的精力出去游玩。不过每次回想起那晚的凤凰都会让我意乱情迷,或许这就是她的自身魅力,让人刻骨铭心。

至今已经去过很多地方的我,依旧忘不了那一个人,一本书,一座城的凤凰。

4.我最喜欢的一本书三国演义作文 篇四

众所周知,《三国演义》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作者罗贯中巧妙地把三十六计融合其中,黄巾起义、群雄逐鹿、三国归晋等,一幕幕的画面波澜起伏;曹操、刘备、孙权等人物鲜活无比。回想那气势磅礴的战争,真是让人流连忘返,再仔细品味一下,甚至比糖还要甜一般。

这本书就像一块大磁铁般吸引着我,使我情不自禁的总想翻开下一页。当我看到司马懿的大军兵临城下,而诸葛亮却用琴声智退司马懿时,不禁连连拍手叫绝;当赵云从曹军手中救出刘禅时,不禁感慨万千,敬佩之心油然而生。

阅读《三国演义》,不仅让我遨游历史,还体验了很多乐趣。一次课间休息,一个同学给我们讲“草船借箭”的故事,讲着讲着,突然忘了词,这时老师便问:“谁能把它补充完?”“我!之后,诸葛亮在船上大喊……”我立刻脱口而出,话音刚落雷鸣般的掌声在我耳边响起,得到大家的认可是多么令人自豪的一件事呀!

5.我捐一本书,能读百本书倡议书 篇五

尊敬的家长朋友:

您好!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是开启人类智慧的金钥匙。为了丰富孩子们的课外阅读,弥补学校图书资源的不足,让浓浓书香飘溢在我们的校园、班级,让读书生活伴随孩子们成长的每个脚步,本着“我捐一本书,能看百本书”的理念,我校建立了“诚信图书漂流点”。一方面培养孩子们读书好习惯;另一方面培养孩子们诚信好品质。希望家长朋友大力支持,积极鼓励孩子捐书,为学校诚信图书漂流点出一份力。

希望每位同学在家长的帮助下,选择适合小学生阅读的有意义的书带到学校,暂时由各班图书管理员保管。在保管期内,学生可以随意借回家中阅读。学期结束,将图书归还给每个学生。同时,也请家长教育自己的孩子要爱护书籍。但小学生年龄尚小,难免会有破损。在借阅的过程中,如有损坏希望书的主人不要心疼,借书的家长,也尽可能的修复;如有丢失,希望借书的家长同书补还。

为培养孩子们良好的读书习惯,我们希望家长朋友们为孩子创设良好的家庭读书氛围,如家里配有书桌、书橱、和孩子共同读书、经常陪孩子逛书店、买图书等等。总之,我们的目的是让孩子们和好书交朋友,让读书好习惯陪伴孩子们的一生。

尊敬的家长朋友,一本本书可以筑成一座知识的堡垒,一颗颗爱心可以汇成一片爱的海洋。请伸出您的双手,奉献您的爱心,加入到捐书活动中来吧。赠人玫瑰,手留余香。让更多的孩子从中受益,让图书发挥更大的价值!大安小学的一千多名孩子感谢您的宽广胸怀与无私奉献!

捐书要求:有利于孩子身心健康和发展、有利于祖国文化的传承和创新,内容积极向上的所有图书(低年级以绘本、注音读本为主)。新旧皆可,要求整洁无破损。

6.读一本书有感 篇六

高尔基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而我觉得,书是人类的良师益友,因为它能让我们体会到童话的神奇魅力,使我们感受到莫大的快乐,得到有益的知识。

我的房间里有许多我喜欢看的书,有《小故事大道理》,有《少年儿童百科全书》、《少儿十万个为什么》,有《一千零一夜》,还有《格林童话》我最喜爱的一本书叫《101个经典童话》。这本书里有很多有趣的童话故事。

我最喜欢金乌鸦这个童话。这个故事讲了一个穷人家的小女孩,金乌鸦吃了她家的米,金乌鸦说:“我会用东西赔偿。”最后,金乌鸦让她在大、中、小三个盒子中任选一个;那个小女孩说:“你只吃了我家一点点米,我就挑个小盒子就够了。”结果,里面是一百颗宝石,从此,她家过上了幸福、富有的生活。而另一个贪心的女孩,金乌鸦只吃了她家一点点米,她马上要金乌鸦拿出许多珠宝赔给她。选盒子时,她一口咬定要大的。结果,里面是条大蛇。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做什么事都要脚踏实地,不要狂妄着别人的施舍,贪得无厌没有好下场,对每一件事情要谦虚面对。

7.一本书和三个人 篇七

读这本书, 我想到了三个人。

第一个便是胡适先生。多年前, 我在杭州买过一本胡适的演讲录《容忍与自由》。“容忍比自由更重要”, 一篇一篇读下来, 整本书用一个词来概括便是“通透”。阅读这样的演讲集, 实属擦亮眼睛。《讲台上下的启蒙》里记录的教育教学故事、随笔、短论、杂文等, 其间折射的教育思想也是这两个字———通透。教师当然应该是启蒙者。一个启蒙者, 重要的不一定是学识有多广, 而是要具有现代的理性精神。我对于启蒙者高高在上的姿态是怀有疑虑的。柏拉图在他的《理想国》里曾以洞穴叙事来隐喻启蒙。不要以为自己站在光明之地, 就可以愤怒地谴责那些还在洞穴中的“愚人”, 甚至把他们绑架到光明中来, 事实上应该体察到那些习惯于黑暗的人一下是难以接受光明的。我们能做的就是开窗, 一点一点把光明渗进去。朱煜应该也是这样想的, 我一遍又一遍地读他的文章, 这种感受愈来愈强烈。对学生, 对同行, 乃至不相识的人, 他都怀有极大的耐心, 去传递自己的思考。他的教育文章没有惊人之语, 没有夺人眼球的效果, 却很讲究思想方法。窃以为他对问题有真正的观察与分析、批判与建设。言必有据, 层层推理, 这样得出的观点、结论, 就不是情绪化的偏激之语。在阅读过程中, 我几乎看不到他使用感叹号, 这应该不是偶然吧?

第二个当是周作人先生。朱煜给自己的书房命名为“凄风斋”, 尽管他说过这和“苦雨斋”没有关系, 但从他书房里的各种版本的周作人作品以及各种评论周氏的著作可以看出, 他对周作人的喜爱是确凿的。周作人对于自家学说, 言说频率最高的就是一个“杂”字。自文学、儿童学、神话学、生物学, 到医学、性心理学乃至妖术史等等, 其广博与芜杂, 令人叹为观止。熟悉朱煜的人都知道他也喜欢读各种各样的书, 他的藏书竟达一万四五千册。他思想之通透, 对人情物理的追求, 对启蒙的实践, 想来与他的广泛涉猎是分不开的。《讲台上下的启蒙》的特点也是一个字———“杂”。说实话, 我对教育界人士出的书不太喜欢, 其原因就在于太纯, 甚至单调———似乎教师只剩下课堂实录、教学设计了。此书多少弥补了我的遗憾, 为此, 我对“大夏书系”要投一点致敬的目光。很希望这样的书能多一点, 教育教学生活原本就应该如此丰富。此外, 书中的那些笔记体、“文抄公”文章, 大概也是朱煜从知堂先生那里学的吧?

再次就是董桥先生。有人说董桥的文章“虽好却小, 虽小却好”, 说得真好。我一直拿它评价朱煜的文章, 尤其是他的散文, 质朴, 干净, 隽永, 也有情致。我曾经和他比赛写关于普陀山的游记。不是我客套, 他的《修行》确实比我写得好, 我只好服气。他文章的结尾常常叫我眼睛一亮。比如:“不远处的一堆残雪正化作一滴滴清亮的水珠, 沿着屋檐悄悄落在湿润的土里。今朝, 风日正好。”我猜写下这句话时, 他一定是很“得意”的吧?

8.一本书的命运 篇八

就在作者考虑该把自己的稿子交给哪家出版社的时候,一天,一位从南方专程赶来的组稿编辑风尘仆仆地站在了他的面前,一副朴实憨厚的样子。在交谈过程中,作者又被编辑那谦恭的口吻所打动。尽管这家出版社很小,毫无名气,但作者还是毫不犹豫地将稿子交给了他,并答应以最快的速度续写余下部分。

“孩子”被领走后,结果却大失所望:他们认为这部书的读者面很窄,不适合大规模发行,只能走细分市场的路,而“细分”的结果就是把它做成小册子,放到旅游景点兜售。

让人窝火的事还在后面:半年后,在审稿过程中,出版社竟然把作者寄去的部分稿件丢失了,并来信要求作者补写。补写稿件寄出一年后,出版社又来信告诉作者:他们发现这些文章并不都是轻松的游记,很难成为在每个旅游景点兜售的小册子,因此决定大幅度删改。

当时作者正在国外讲学,文章的原发杂志得知这个消息后,急忙给那家出版社打电话,强令他们停止大幅度删改,并要求把原稿寄回。作者回国后,看到“退”回的原稿,傻眼了:这些“原稿”有杂志的复印件,有手写并涂改过的,还有的稿子是粘贴的,稿纸大大小小,再加上用各种颜色的笔划划改改,稿子变得极其零乱,让人难以卒读。

9.介绍一本书作文 篇九

在生活、工作和学习中,大家都接触过作文吧,作文可分为小学作文、中学作文、大学作文(论文)。那么问题来了,到底应如何写一篇优秀的作文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介绍一本书作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介绍一本书作文1

高尔基曾经说过:“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这句话是对的,因为书让我们拥有更广阔的视野,你可以学到更多的知识。在这里我推荐我最喜欢的书给你一个。

我有很多喜欢的书,如“三国演义”,“伊索寓言”,“水浒传”,“西游记”,“论语”等,但我最喜欢的当属杨红英“笑猫日记”了。

《笑猫日记》是四川省作家协会副主席杨红英的作品,曾任小学教师、儿童读物编辑、儿童出版物编辑。《笑猫日记》是一系列作品,包括《一个灵魂出窍的小猪》、《保姆狗的阴谋》、《蓝兔耳朵》、《塔顶上的猫》、《猴子想做人》、《黑色的下午》等,其中我喜欢看《那个黑色的下午》。这本书的重点是2008年5月12日下午2:28分,震惊世界的大地震的故事,汶川大地震,作者在地震后的感人场景通过自己的想法展现在我们面前。作为搜救犬的公爵从废墟中救出了三十七名幸存者,“黑骑士”救出了二十人,让这个黑色的下午在我的记忆中温暖而永久。

杨红樱从秋冬文字作品,像童年“杰克”的温暖,就好像你一起长大“的心情的书,”我相信你会幽默有趣,精彩温暖的话语中,我们发现现实和幻想保密通信渠道,我相信你会流泪,会笑,第一次开始思考人生将是......我喜欢杨红英的作品,感谢她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经典..我认为它可以温暖我的童年,照亮我的童心。

介绍一本书作文2

介绍一本大家耳熟能详的传统文化经典——论语

宋代有人这样郑重地说,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用现在的话说,如果世间没有孔子的话,古往今来的历史如同在黑夜中一般。换言之,孔子诞生后,以他的思想深刻的影响着后来的中国人。这是对孔子极其高的评价。

确实,自汉武帝以后孔子的形象越来越高大,后世人给他的称号也越来越多,诸如文宣王、至圣先师、大成至圣先师等。但是孔子也会被人批判,如在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时候。当代有学者感叹,孔子是最可怜的人。因为孔子虽然很有名,但是很少有人认真走近他,了解他,反而有时候孔子常常被别有用心的人利用。

要想了解孔子,其实不难,认真阅读《论语》即可。

《论语》并不是孔子的专著,而是由他的弟子及再传弟子们记录了孔子言行的一本对话集。这本对话集共有20章,每章的名称取自该章的第一句话。

在这本对话集中,体现了最真实的孔子形象。他不再是高高在上,似乎拒人千里,而是生活在人世间的.一个普通的人。有时和蔼可亲,有时出离愤怒。他思想睿智,博学多闻,热切追求自己的理想。

在《论语》中比较集中的反映了孔子的哲学思想、政治理想、教育思想、伦理思想等等。这所有的思想有个共同之处便是复古,孔子特别想回到周朝,这是他所向往的一个朝代,周公则是孔子崇拜的偶像。

《论语》在后世的地位很高,被列入了儒家经典,在中国漫长的皇权专制社会中,是读书人的必读书。

介绍一本书作文3

看到王老师发的主题,想起了《狼国女王》这本书,因为它的故事有趣又惊险。

之所以喜欢这一段,是因为里面的紫葡萄很勇敢,也是因为他很坚强,为自己的族群增添光彩。我来介绍一下里面的故事,以及为什么喜欢这本书的内容。

狼王头盔为了救女儿,很多公狼都想得到狼王的位置,但是年纪最大的母狼,为了不让自己的族群继续争吵,让紫葡萄继任狼王,因为他在紫葡萄身上看到了狼王的气势。紫葡萄一开始不想当狼王,但又不想让她的狼群吵架,只好当狼王。

紫葡萄成为狼王后,尝尽了酸甜苦辣。他们很久都不想当狼王,但是他不想让他奶奶伤心。最后紫葡萄带领的狼族只有四五只母狼,六只幼狼,一只公狼。你想知道他们是怎么生活的吗?下面的故事更精彩!

只剩下十几只狼,然后又遇到了另一群狼。紫葡萄想起这个狼群是他救的。在冰雪中,他们打败了杀死狼王头盔的老虎。两只狼合二为一,紫葡萄继续做狼国的女王。我不知道接下来发生了什么。我很想告诉你一件我喜欢的事。

《狼国皇后》是沈写的。他大部分关于动物的书我都特别喜欢,但我就是喜欢这本书,他在书中讲述了紫葡萄的传奇故事和母爱的力量。它不仅讲述了紫葡萄带领狼的惊心动魄的故事,也展示了紫葡萄对他们五个孩子的爱和宠爱,尽管他们自己的宝贝一个接一个地从他身边经过。然而他还是想让自己的狼族过上更好的生活。最好不要提醒自己他们的事情,否则他会后悔一辈子的。紫葡萄用这样的东西让他的狼族长得更好。

听了我对这本书的介绍,我希望每个人都可以拥有它或者关心每本书,因为每本书都有自己最珍贵的地方。

介绍一本书作文4

这个世界上有很多书,我的世界里有很多书,但我心中最喜欢的书是老主人。

在小学里,有时你会看到很多人在关注老人,基于好奇,我会借一本书来看看老人,翻开第一页,觉得没什么,看到了几秒钟后,他们看到了第二页,然后忍不住看了第三和第四页,不知不觉就把整本书阅读,一天啊!这本书是如此的有趣如何,顿时心情开朗了很多,也有很多的话里面的话,那我真的很感激,正因为如此,每读一本书,我想去借一个,几天后,我想到的所有的老人,不仅给学校悲痛欲绝学校的学生不在意,功课也偷偷的看着,无法忍受,甚至课本,功课一落千丈,那么我不在乎,但直到妈妈开始阻止我,我知道的严重性这种情况,我抛开老人告诉我,他都看不到,才终于拉回功课,渐渐忘记这本书的存在。

直到有一次,要写作文,我一直在想一些词,又想不出来,翻字典又好无聊,突然间,我想起了老夫子,又在回头看了看老夫子,他用的词语我都看的懂,例如说:“原来如此、耐人寻味、一箭双雕......”,内容又不无聊,让我这一次的作文第一次得了五及分,这一次是他帮我立了大功,而不是让我又沉迷其中,使我知道,有趣的书,只能偶而看看,适时的放松一下,学习一下词语也是不错的选择。

许多人可能认为这本书不重要,但对我来说,他既有娱乐的效果,也有学习四个词的能力。

介绍一本书作文5

我就是一个爱读书的孩子,我读过许许多多的书,然而我最喜欢的还是一部儿童小说《秘密花园》今天我就把它推荐给大家。

我推荐这本书的原因是在这本书里我学到了:要改变自己的人生,要靠努力,要靠自信。这本书的主要内容是:故事的主人公是玛丽是个任性霸道的怪孩子,但是她经历了许多事情之后从一个瘦弱阴暗、自私自利的怪孩子,到开朗活泼、关爱他人的好女孩——玛丽完成了人格的升华。在她身上,许多原本不为人知的优秀品质也被挖掘和展现出来,宛如一块落满灰尘的翡翠,经过雨水洗礼之后,渐渐闪现出人性的光辉。

在读这本书之前,当我看到题目时,就感到了神秘感。当看到玛丽的父母被瘟疫带走时,我也感到了淡淡的悲伤;当我看到辽阔的荒原时,我的心情就变的非常宽阔;在看到玛丽在种植球根、蝴蝶花等植物时,我感到非常新鲜有趣;在看到玛丽对身体虚弱的克林说呼吸新鲜空气的好处时,我感到周围仿佛有许多的清新空气,令我心旷神怡;当我看到克林在玛丽等好朋友的帮助下身体慢慢康复时,我在心里默默为他祝福;当我看到通过他们的不懈努力,终于唤醒了沉睡了十年的古老花园时,我的心情是多么欢乐呀!

10.如何阅读一本书 篇十

阅读的四个层次

第一层次的阅读:基础阅读。

第二层次的阅读:检视阅读。(系统化略读)在很短的时间内把握一本书的结构和重点。第三层次的阅读:分析阅读。(全盘完整的阅读)目的在于追求理解。

第四层次的阅读:主题阅读。(比较阅读)要阅读多本书,在这些书中构架出一个新的主题分析。

基础阅读(小学毕业水平,略)

检视阅读

检视阅读一:有系统的略读或初读。

目的:在很短的时间内决定要不要读这本书,以及大致了解这本书在讲什么。

步骤:(1)先看书名页,然后如果有序就先看序。——确定主题和书的类型。但在读完一本书之前,不要去读这本书的导言,导言可能带有写作者的偏见或选择,会给你产生误导。

(2)研究目录页。

(3)检阅索引。——大致了解本书的议题范围,以及确定一些重要的词汇。

(4)看一下出版者的介绍。

(5)挑几个看来跟主题息息相关的篇章来看。

(6)随意挑选一些段落或者几页看看。——把全书过一遍,把握住主题的基本脉动。注意结尾的最后两三页。

检视阅读二:粗浅的阅读。

阅读规则:头一次遇到一本难度的书时,从头到尾读一遍,遇到不懂的地方先不要停下来查询或思索。

分析阅读

第一阶段:掌握结构大纲。

第一个规则:知道自己读的是哪一类书。阅读书目和章节名、主要内容以判断书的种类。第二个规则:使用一个单一的句子,或最多几句话来叙述整本书的内容。注意前言和开始部分。

第三个规则:将书中重要部分按照顺序和关联性列举出来,将全书的大纲和各个小部分的大纲也列举出来。

第四个规则:找出作者要问的问题,整理出问题的主次和顺序。(理论性问题和实用性问题)

第二阶段:回答这本书究竟在讲什么。

第一个规则:找出关键词,与作者达成共识。这是读者与作者沟通与交流的基础。第二个规则:画出最重要的句子,在此基础上找出作者的主旨。而判断自己是否弄清主旨的最佳方法就是看能否“用自己的话说”。

第三个规则:从相关文句的关联中,设法架构出一本书的基本论述,弄清楚作者的论述是什么。

第四个规则:找出作者的解答。哪些已经解决了,哪些未能解决。

第三阶段:这本书讲的怎么样。

第一个规则:在你说出“我同意”,“我不同意”,或“暂缓评论”之前,你一定要能肯定的说:“我了解了。”——不要轻易批评,要懂得智慧礼节的一般规则。

第二个规则:当你不同意作者的观点时,要理性地表达自己的意见,不要无理地辩驳或争论。

第三个规则:尊重知识与个人观点的不同,在做任何评论之前,都要找出理论基础。评论的思路:

(1)作者的知识是否充分,可能相关一些知识他没有用到,而这些新的知识加进

来可能会产生不同的结论。

(2)知识是否有错误,理念是否正确。

(3)分析是否合逻辑,即是说作者的推论事件前后是否一致,逻辑是否连贯。

(4)作者的论述是否完整。结合书的大纲来思考。

主题阅读

准备阶段:

首先我们要知道对于一个特定问题,所牵涉的绝对不是一本书,我们要列出这些书目。其次我们要找出哪些书与你的主题相关,并就你的主题建立起清楚的概念,要完成这个筛选,我们就要在做分析阅读之前检视所有的书目。

五个步骤:

步骤一:浏览所有你认为相关的书,找到相关的章节。

步骤二:带引作者与你达成共识。每个作者论述系统是是不一样的,你要把不同作者的语言翻译成你的文字,在这个过程中自己要站在中立的立场上。

步骤三:厘清作者的问题,建立起自己的主旨,这个主旨一样要求中立。

步骤四:界定主要及次要议题,把作者针对不同问题的意见陈列在问题旁边。

步骤五:分析这些讨论。把问题与议题按顺序排列,以求突显主题。

主题阅读的目的,不是要给阅读开始的问题找出一个最终极的答案。我们必须不偏不倚,面面俱到但不要预设立场。

三种做笔记的方法

结构笔记:(检视阅读)这种笔记的目的在于全书的构架,而不是内容。三个问题——这是一本什么样的书?这本书在谈什么?作者是借着怎样的整体构架,来发展他的观点或陈述他对这个主题的理解?

概念笔记:(分析阅读)记下作者的观点,甚至还有自己形成的观点。这使我们对这本书进行判断评价的基础。

辩证笔记:(主题阅读)针对一场讨论情景做出的笔记。

其他的一些概念与技巧

所谓阅读,就是一个凭借着头脑运作,除了玩味读物中的一些字句外,不假任何外助,以一己之力来提升自己的过程。

阅读的目的一是为了增加知识,在此情况下我们的理解能力往往和作者是相差不大的,这种阅读的意义对于一个热爱阅读的人来说并不太大;这就涉及到阅读的第二个目的:增强自己的理解能力。我们需要去读一些理解能力在我们已有水平之上的书,增强自己的思维。阅读的艺术,就是读者阅读那些作者的理解程度高于读者,并决心把这个不相等的理解力克

服到一定程度之内,以增强自己理解力的过程。包括敏锐的观察、灵巧可靠的记忆、想象的空间和训练有素的分析反省能力。

读书的第一步就是在读之前就要明确自己想在这本书中得到什么,即要有目的,带着问题。主动阅读,对书要有要求。

读者该如何自我要求?这就涉及到一个阅读者在阅读过程中要提出的四个问题。

(1)整本书在谈论什么?——找出书的主题。

(2)作者细部说了什么,如何说的?——主要的想法、声明与论点。

(3)这本书说得有道理吗?是都有道理,还是部分有道理?——判断。

(4)这本书跟你有什么关系?

也就是说阅读过程中提出问题,并尝试去解决这些问题。用笔写下来。这样我们能够保持清醒、让自己知道自己究竟在思考什么,同时也能记住作者的思路。

阅读的速度不是越快越好,而是知道在什么地方该用什么样的速度。

克服逗留与倒退一个较好的办法是用手指做指针,让手指比眼睛的速度稍微快一点,就能提高速度,集中注意力。要学会在不懂的地方暂停,而不是总在自己感兴趣的地方暂停。

11.一本书照亮生命 篇十一

这份不安分带给我的内在煎熬是双重的:一方面常常慨叹命运的不公,悲观消极;另一方面在工作上则敷衍了事,无法受到积极的肯定。因此,“工作的意义和幸福”这种话,对我而言完全是笑话。

一次上网闲逛,误打误撞我到了“教育在线”网站。注册时,收到了自动发送的欢迎短消息,其中有“教育在线”这几年培育了多少名师等内容。得知这个网站可以培育名师,我对这个网站便格外关注。没想到,这一次相遇,彻底改变了我的人生。

开始,我顺理成章地泡在教师专业发展论坛,后来又加入“海拔五千教师读书会”。读书会升级成为新教育网络师范学院(简称“网师”)后,我就理所当然地成为网师学员。

在网师里读书,又被称为“啃读”,学员们一字一句地阅读着、推敲着、讨论着如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等教育经典,学得慢但学得扎实,这让我收获不小。不过,诸多啃读中,只有一本书给了我一见倾心的感觉,而且这本书和一个人,从此镌刻在我的生命中——这本书是《论语》,这个人就是孔子。

2010年的上半年,网师开设《论语》课程,讲师是干国祥老师。在干老师的带领下,从5月到7月的整整3个月中,我一直沉浸在《论语》里。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这一则《论语》是孔子自述生平。孔子出身贫寒,从小有志于学,三十岁左右已经以知礼而闻名于诸侯了。当时的孟僖子(鲁国司空,三桓之一)在临死的时候还嘱咐自己的两个儿子去向孔子学礼。但是孔子并没有满足于此,他一直在思考着自己的人生方向。

在三十岁到四十岁之间,孔子也曾“迷惑”过:他一直想在政治上有所作为,但是当阳货、公山弗扰等人召唤他一起出仕时,他却在犹豫,因为这些人政治权力的获得本身就是不合法、非正义的。是否跟同他们一起出仕,成为孔子面临的一大问题。后来,他开始周游列国,颠沛流离。

在五十岁左右的时候,孔子不再迷惑了,因为他找到了他的“天命”之所在。

或谓孔子曰:“子奚不为政?”子曰:“《书》云:‘孝乎!惟孝,友于兄弟,施于有政。’是亦为政,奚其为为政?”

【译文:有人对孔子说:“你为什么不从事政治?”孔子说:“《尚书》说,孝呀,只有孝!又能友爱兄弟,就会作用于政治。这就是政治,还要另搞什么政治?”】

孔子发现担当起文明传承的使命也是“为政”,这才是自己一生的天命。从此以后,他不再迷惑,相反变得“耳顺”,以至于“从心所欲,不逾矩”了。

孔子的经历,让我开始思考我的人生,思考我的“天命”之所在。我苦苦追寻的,真的是我想要的吗?这只是一种从众心理呢,还是我内心真正的声音?我真正想要什么,我又能做些什么,我的特长和局限又是什么呢?此时,我少了几分以前的浮躁,开始反思起自己。

也是从这一刻开始,我不断反复翻看《论语》,并结合网师的授课,试图去触摸千年之前的那位老师的心灵。细读中,我觉得《论语》中的许多条目,仿佛就是讲给我听的:

子曰:“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译文:孔子说:“如果发财可以追求到的话,就是做个市场的看门人,那我也干。如果并非如此,那还是干我愿意的事情吧。”】

子曰:“士而怀居,不足以为士矣。”

【译文:孔子说:“知识分子留恋安逸的生活,那也就不配是知识分子了。”】

是的,生死有命,富贵在天。当一个人将自己的目光只定位在追求财富时,他不见得能追求到财富,却已经失去了宁静,从而失去了幸福。而且,这样的人,是不配称为“士”、不配称为知识分子的。

这不正是我的写照吗?我以前过得痛苦不堪,不正是因为将眼光聚焦于财富了吗?那么,一个知识分子又应该怎样做呢?

《论语》中有一段孔子与子路的对话:有人劝子路,天下滔滔洪水泛滥,谁能使它改变呢?与其跟随躲避坏人的人,不如跟随躲避世事的人。子路把这些话告诉孔子时,孔子回答:

“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译文:我们总不和飞鸟走兽一起生活吧。我不是人类的一分子又是什么呢?如果天下太平,我才不会去改变哩!】

反复读着这段话,我的眼前浮现出的是自己的教室。是的,我们常常抱怨周围的环境不好,可我们不也是人类的一分子吗?我们不去改变,又靠谁改变呢?我的责任,又在哪里?

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译文:子贡说:“如果广泛地给人民好处,从而能够普遍救济群众,怎么样?可以说是仁吗?”孔子说:“这哪里只是仁,应该是圣了。连尧、舜都难做到。所谓仁,是说自己想站起来,就帮助别人站起来;自己想开拓发展,就帮助别人开拓发展。从近处做起,可以说是实行仁的方法。”】

儒家的核心思想是“仁”。在孔子看来,仁就是爱人,就是“己立立人,己达达人”。而且,孔子还特别指出了行仁之法——能近取譬。从近处做起,从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开始。

我的近处是什么?我的本职工作是什么?为什么被人们赞美为有价值、有意义的教育工作,在我的眼里不堪一提?作为男人,我想做大事业,而教育在塑造人、改变人,进而改变周遭和世界,这难道不是一场轰轰烈烈的大事业吗?我的价值到底在哪里?我的意义到底在何处?

我痛苦地反复追问、逼问自己:成为一个教师,或者说成为一个人,对我意味着什么?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为了名利,为了房子、票子,去苦苦追求,这些就是我的天命所在吗?当我们百年之后,如何证明自己活过?

伴随着《论语》一书,无数问题在工作间隙、在夜深人静、在悄然独处时,如潮水般一波又一波地冲刷着我的心。当初加入网师进行学习,我本是以“成名师赚大钱”为目的。一本本书地读过来,渐渐发现,沉醉在书中的时候,往往忘记了“成名师赚大钱”的目标,而觉得教师这个职业,已经成为我的选择。但《论语》一书却搅动了我的根本,当初不纯的学习动机,成了常常折磨自己的毒瘤。

最后,我还是信了孔子说的那句话:“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译文:仁很遥远吗?我们如真想要它,它就会来的。)这么说,只要我能“纵身一跃”,“欲仁”,我也会成为一个名符其实的“士”,乃至于“君子”的。

当我真正相信孔子的这句话、开始相信自己时,我仿佛体认到了自己的“天命”:我的天命就在教室里。当一名教师,通过自己的努力去成就学生,这也同时是在成就我自己的生命。

我那颗流浪的心至此终于找到了归宿,我的内心不再痛苦煎熬。当我埋首于教室,将心灵、双眼完全聚焦于我的学生时,我开始享受到一种属于我独有的宁静和幸福。

在读《论语》的过程中,我不仅体认到了自己的“天命”,内心变得纯净起来。而且,从《论语》中我也体悟到了更多的关于教育教学的思想。这里不仅仅有我们通常所说的“因材施教”“举一反三”“有教无类”等,还有许多更为深刻和有趣的东西。

比如,从《论语》中我学到了班级管理。许多关于班级管理的书,不是过于严格,就是过于浪漫。要么是一味强调和学生做朋友,要么只强调纪律约束。可在孔子这里,在《论语》这里,我找到了“大全”。

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译文:孔子说:“只有仁爱的人才能喜欢人,憎恶人。”】

现在,我们常常提倡赏识教育、激励教育,那么,学生到底要不要批评、惩罚,什么样的老师才能惩罚学生呢?在孔子这里,我同样找到了答案:只有热爱人的“仁者”,才能“恶人”。这不就是泰戈尔所说的“只有热爱人的才可以惩戒人”吗?这种爱,是对学生真正的爱,而不是教师为了自己的利益(如职称,奖金等)而披上一层爱的伪圣外衣。想想很多时候,我们都说自己爱学生,爱教育,最终其实往往是为了自己,为了职称、奖金而已。用孔子的这句话对照自己,让我不由得时常警觉、反思。

用3个月去阅读一本书,用3个月去触摸一个伟大的灵魂,我就这样学习了《论语》。我知道我对《论语》的理解还是处于“格言式”的,还只是一知半解,并没有真正深入到儒学和孔子思想的核心中去。但是,这本书带给我的冲击,堪称前所未有的灵魂洗礼,已经让我收获甚多。直到如今,我仍然常常翻看《论语》,遥想孔子。这本书、这个人,已经照亮了我的生命。而前方的路,还很长……

【童喜喜点评】

同样阅读,读法不同。

有的人阅读,把书籍读成了逃避现实的城堡,独自在精神的世界里优游,于他人无害,却也无益。

有的人阅读,却把书籍变成了改造自我、最终改变现实的武器。在阅读后行动,在行动中再阅读,如此反复,最终把自己的人生用行动书写成一本真实、厚实的大书。

在这个时代,前一种阅读已不多见,后一种阅读更为难得。而教育,恰恰热切呼唤着后一种阅读法。

知识在以越来越快的速度更迭,但经典名著中传达的精神,却是永恒的。人类跌跌撞撞数千年,始终探究的是让人能成为真正的人的办法,寻找的是一条回家的路。

经典都通过了时光的检验,而时光也会让经典蒙上灰尘。需要怎样勤奋的手,才能将灰尘擦净?需要怎样虔诚的心,才能与千年前的智者产生共鸣?

秦月汉关,这位陕西户县一所普通农村中学的教师,用自己的行动,做出了解答。

而我们每个人,都该有自己的答案。

(责 编 子 君)

12.与孩子共读一本书 篇十二

2009年, 我接手了三年级的语文教学工作。面对着60双渴望知识的炽热的眼睛, 心中便想着, 我要和这些孩子们一起学习了, 我要试着走进这些孩子的心里。

三年级的孩子开始接触作文了, 看到他们面对着作文无从下笔的困境, 我发现, 孩子们读的书太少了。于是, 利用学校图书馆丰富的资源, 我借来了许多适合三年级孩子看的书籍, 一本一本下发到孩子们的手中。一开始, 孩子们非常开心, 手不释卷, 但渐渐地, 孩子们的目光不再停留在书本上, 下课嬉戏玩闹成了他们的主打戏。

一次偶然的机会, 下课了, 我看到班里一个女孩子——喻湘, 坐在走廊的小角落里, 捧着一本书细细地品读着。我悄悄走过去, 原来她在看《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喻湘看到我走近, 很不好意思地把书合上。“这么好看的书, 不介意和老师一起分享吧?”于是, 我就静静地和她坐在一起, 跟着海伦·凯勒的脚步, 走进她心中的“光明世界”。没想到, 这一举动, 吸引了很多孩子, 不知不觉, 周围的孩子越来越多, 都静静地看着喻湘手中的书。“原来老师也喜欢看书啊!”孩子们觉得很新奇, 更觉得和老师一起读书是一件独特的事情。于是, 从那个时候起, 我决定, 要和孩子们一起阅读。

与孩子们共读一本书的计划, 就这样应运而生了。我们读的第一本书, 就是《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每天中午, 听着学校悠扬的乐曲, 我端坐在讲台上, 静静地看着书, 而下面, 也是一群安静看书的孩子。

如今, 这群孩子们跟着我, 已经是第四个年头了。在这三年多的时间里, 我们一起跟着海伦·凯勒, 体验过别样的光明;跟着法布尔, 到过昆虫王国旅游;跟着汤姆·索亚, 经历刺激的冒险;跟着淘气包马小跳, 玩转校园;跟着梁山好汉, 一起“路见不平拔刀相助”……

我们一起阅读的书越来越多, 我们的心也走得越来越近, 孩子们越来越喜欢向我打开心扉:“我觉得当大人就是幸福, 什么事情都能够做主!”“我也想着有一天, 能够去外面大冒险呢!”……孩子们稀奇古怪的想法, 让你忍俊不禁。在如朋友一样的谈话聊天中, 我悄悄地把我的一些“成熟”的想法送给他们, 供他们去斟酌, 去探讨。

在阅读量增大的同时, 我也鼓励孩子们用笔记录下自己的心情日志, 不限字数, 不限篇数, 你想写就写, 愿意分享就分享。孩子们面对这一项额外的作业, 没有抗拒, 反而喜欢。从三年级的50字开始, 到现在洋洋洒洒的500字。在文字里, 孩子们发表着自己独特的想法和感受。我相信, 这都是他们将来独一无二的财富。

随着孩子们阅读量的增大, 渐渐地, 他们已经不再满足共读一本书, 他们开始了自己的大量阅读。如今, 他们更乐于介绍书籍给我阅读:沈石溪的动物小说, 是他们的最爱;《狼图腾》也成为孩子们追逐热捧的书籍。孩子们在阅读中, 已经爱上读书了。

13.如何阅读一本书? 篇十三

现代人有一种感觉,读书好像不像以往那样必要了,高科技的传媒取代了以往由书本所提供的部分功能。这些传媒可以让我们知道这个世界更多的东西,但是,太多的资讯就如同太少的资讯一样,都是一种对理解力的阻碍。因此,书籍依然是获取资讯和增长理解力的重要载体。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今天更需要阅读。

我们做什么事都要有一个目的,读书要么是为了获得资讯;要么是为了消遣;要么是为了理解力的提高、心智的成长。无疑,增进理解力才是最终目标,它需要我们掌握阅读好书的艺术,即增进阅读的技巧。

阅读的四个层次

阅读的收获程度取决于读者的主动程度与技巧。阅读一本书,要提出四个基本问题:整本书到底在谈些什么?作者细部说了些什么,怎么说的?这本书说得有道理吗?是全部有道理,还是部分有道理?这本书跟你有什么关系。你越主动,对自己和书籍的要求越多,获得就越多。

阅读分为基础阅读、检视阅读、分析阅读和主题阅读四个层次。基础阅读通常是在小学时完成的,是进入更高阅读层次的先决条件。

检视阅读是一种训练有素的快速阅读。方法一为略读:快速地浏览书衣提供的诸如书名、宣传文案、序、目录、索引等讯息,随意翻读内文;方法二为粗读:读一本难读的书,必须从头到尾读完,不停顿思索或查询任何不懂的地方,初步了解书的类别与内容。

分析阅读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依照书的种类与主题来分类,用一个单一的句子,或一小段文字来概括整本书的内容,然后按照顺序与关系,将全书的大纲、各部分的大纲列出来,确定作者想要解决的问题。第二阶段是诊释一本书的内容。包括诊释关键字,由最重要的句子中抓住重要主旨。主旨往往是书中重要论述的段落。在任何一本书中,有许多段落根本没有任何论述,需要你去架构出来,从这一段或那一段中挑选句子出来,整理出前后顺序的主旨,以及组成的论述。你可以在书的空白处作上编号,再加上其他记号,把一些应该排序而读的句子标出来,这样架构一些段落就容易多了。在这项工作中,作者整理的摘要可能帮得上忙。读完整本书后,就能确定作者已经解决了哪些问题,哪些没解决。第三阶段是评论一本书。除非已完成大纲架构,也能诠释整本书了,否则不要轻易批评。在评论之前,要区别得出真正的知识与个人观点的不同,能证明作者的知识不足、知识错误、不合逻辑或分析与理由是不完整的。

阅读的最终目标是主题阅读。主题阅读所牵涉的绝不只是一本书,要知道应该读哪些书。在准备阶段,要针对要研究的主题,参考图书馆目录、专家建议与书中的书目索引,设计一份试验性书目,然后浏览这些书,找出最相关的章节,确定哪些与你的主题相关,并就主题建立起清楚的概念,接下来根据主

题创造出一套中立的词汇,建立一个中立的主旨,列出一连串的问题,所有的作者,或者至少大多数的作者都要能提供回答。然后将作者针对各个问题的不同意见整理陈列出来。各个作者之间或之中,不见得一定存在着某个议题。有时候,你需要针对一些不是作者主要关心范围的事情,把他的观点解读,才能建构出这种议题。比较有共通性的议题,要放在比较没有共通性的议题之前,各个议题之间的关系也要清楚地界定出来。

14.你是一本书 篇十四

是你,教会了我乐观。做为处女座的女孩,悲观的情绪常常笼罩着我,遇事,我总是做好最不利的打算,总是看不见生活的美好。可是你,哪怕是因为心脏病卧病在床,你依然是快乐的,似乎没什么可以让你失去笑容。我不知道在心跳超过150的时候,保持微笑是什么感觉,但那一定十分难受。你独自一人面对病魔,但你却可以保持着与往常一样的笑容,我又有什么理由不乐观起来呢?

是你,教会了我宽容。似乎我从小就有些偏执的完美主义,不仅仅是对身边的事物,似乎还包括了身边的朋友。我总是将每一个人想得完美,一但发现对方有什么地方不那么完美,往往友谊就不能再继续维持下去。所以,我往往没有朋友,而你对我说,人无完人,你告诉我要多宽容别人,哪怕完美主义也一样需要朋友。是呀,似乎你的身影可以在四处找到,你拥有许许多多的朋友,是因为宽容,你拥有很多让人羡慕的友谊。你教会了我宽容,你使得我拥有了很多份友谊。

是你,教会了我淡定。不知道是不是成绩较好的原因,每一次考试,哪怕仅仅是小小的测试,对我的情绪影响都很大。考完等待成绩,成绩出来后不够理想,这些会令我悲伤、纠结一个上午,甚至一天,乃至更久。我问你,你会这样纠结于分数和成绩吗?你说:“即使是期末考,考过就过了,更何况那些小测试呢?去纠结考过的成绩,只会更大程度上影响你的学习。淡定一点,为下一次测试做准备,这样才是最重要的。”我仔细的思考你的话,对呀,淡定下来。让下一次考试不再遗憾,你教会我淡定。也许淡定,才能真正的达到所要达到的目标。

15.一本书三国演义 篇十五

程翔老师说自己的人生经历是:读书、教书、写书。他认为, 教书须建立在读书的基础之上, 不读书就不能成为合格的语文教师。他在散文《书情》中抒发了对读书的特殊感情:“我家里最多的就是书。看到这些书, 心里就踏实, 就感到充实。深夜, 我孤灯一盏, 清茶一杯, 有滋有味地读着书, 吸吮着人类思想的精华, 这是多么美好的时刻呀!”一位语文老师这样评价他:“程翔老师读书的特点是指向性、实用性非常强。他备每一篇课文, 都会竭尽全力购买书籍、搜集资料, 然后潜心阅读。这么大的阅读量, 在别人看来必须是‘苦读’, 但程老师却是‘醉读’。其人、其文、其课堂充盈的是淡雅的书香气, 其文化修养、其道德情操、其艺术追求, 浸透的是浓郁的书卷气。”

笔耕不辍是程翔老师最突出的特点。从教30 多年, 程翔老师共写了十一本书, 既有教育教学方面的, 如《语文课堂教学的研究与实践》《语文人生》《一个语文教师的心路历程》等, 也有古代文献方面的, 如《说苑译注》《论语译解》等。本文从中选取了独有特色的五本, 并附上简要介绍, 希望能够对广大教师有所帮助。

程翔老师的第一本书是《语文教改探索集》, 1994年山东教育出版社出版。这是该社设立“教育基金”后首批出版的四种书之一。程翔老师的恩师、著名语文教育家吴心田先生在该书《序》中写道:“程翔对语文教学有深刻独到的见解, 并体现在课堂教学中。他善于巧妙地组织教学, 环环相扣, 教法灵活, 既严谨充实, 又生动活泼, 体现了教改精神。”

此后, 程翔老师陆续出版了《语文课堂教学的研究与实践》《播种爱心》《语文人生》等书。程翔老师的第五本书是《课堂阅读教学论》, 2005年浙江古籍出版社出版。在这本书里, 程翔老师对语文课堂阅读教学做了专门系统的论述。程翔老师十分注重学生的阅读体验, 他说, 阅读体验不是舶来品, 而是地地道道的“国货”。之所以重提阅读体验, 是为了消除教师“讲析”带来的副作用。中国古代语文教育特别注重学生的亲身体验, 教师并不怎么讲, 只在关键处点拨一下。新中国成立后, 我们照搬苏联模式, 过分强调思想内容, 加之高等师范学校的教学方式就是以讲为主, 学生继承老师衣钵, 于是大开讲析之风。讲析并非不好, 高僧讲法传道, 顽石点头, 信徒醍醐灌顶, 不可谓不生动。但是, 并非所有的讲析都能取得如此效果。课堂上, 学生主要不是来听教师讲的, 而是来阅读课文并接受教师指导的。那种认为阅读课就是教师讲学生听的观点是不对的。学生的阅读、讨论、交流必须在课堂上占大部分时间;教师的点拨、讲解只能占少部分时间。强调学生的亲身体验, 就是强调把读书时间还给学生。5 世纪的鸠摩罗什, 是把佛经译为汉文的最大翻译家之一, 他认为, 翻译工作恰如嚼饭喂人。一个人若不能自己嚼饭, 就只好吃别人嚼过的饭。不过经过这么一嚼, 饭的滋味、香味肯定比原来乏味多了。中学生阅读课文首先是自己嚼, 嚼不烂, 再请教师帮着嚼, 而不是全由教师嚼了喂给学生。著名语文教育家韩雪屏教授在本书《序》中写道, “作者在这本书中所表现出来的十分优秀的学术品质是从哪里来的呢?在阅读他的书稿时, 我深深地感受到:艰苦的学习和不停地攀登, 是成就他教学和研究业绩的根本。”

程翔老师的第六本书是《一个语文教师的心路历程》, 2009 年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2010 年该书被《中国教育报》评为“影响全国教师的100 本书”之一。北京大学语文教育研究所所长温儒敏先生为本书作序。温先生写道:

本书最有价值的, 是用教学实践经验回应了当前课改中出现的问题。例如, 如何看待基础训练的问题。课程改革强调人文性, 强调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渗透, 是必要的, 也是改革的一个亮点, 但不能偏至, 不能离开语文教学的规律, 否则会淘空了语文, 适得其反。程翔提出以读、写为核心, 以语言为“抓手”, 促进学生语文素养全面、和谐地发展, 是有意义的。当前课改中确实出现了某些形式主义的做法, 如该书所指出的, 有些语文课上得花里胡哨:有人文教育, 有创新教育, 有合作教育;有探究式, 有讨论式, 有发现式, 等等, 怕的是唯独没有了语文本色。一节课下来, 学生说说笑笑, 课堂热热闹闹, 若问达到了什么教学目的, 完成了什么学习任务, 有哪些“干货”, 则茫茫然恍兮惚兮, 语文课变得好看而不务实。程翔的批评是有根据的, 他提醒我们不能忘记, 语文课最根本的任务是学习和运用母语来表情达意, 人文性虽然是题中应有之义, 却也并非刻意凸显, 必须和工具性自然融合起来。

程翔老师的第七本书是《说苑译注》, 2009 年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有人会问, 中学语文老师为什么去研究《说苑》呢?程翔老师在该书《后记》中有一个解释, 高中《语文》课本的练习题中, 有一篇《愚公谷》, 出自《说苑·政理》。程翔老师发现“教参”提供的译文值得商榷, 于是就找来相关材料核实。这激发起了程翔老师对《说苑》的研究兴趣。于是, 他用五年的业余时间完成了这部百万字大书。刘国正先生高兴地对他说:“要做一名学者型的教师。”王世堪先生说:“以后你看语文的视角就不同了。”程翔老师自己说:“注译《说苑》有一个重要收获, 就是心沉静下来了。做学问是可以净化心灵的。”2014 年第4期《中国典籍与文化》杂志上, 发表了程翔老师写的《发现莫斯科国家图书馆藏宋版〈说苑〉》, 使这部销声匿迹达70 年的珍贵版本重见天日。《中国教育报》记者杨桂青在《一位中学语文教师的文化追求》中写道:“《说苑译注》对程翔老师来说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意味着他作为一位中学语文教师更加自觉地承担起弘扬传统文化的责任, 站在文化的制高点教书。”

最近, 程翔老师的第十一本书《做有灵魂的教育》, 即将由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出版。该书收录程翔老师一部分新作, 特别是写作教学部分, 有很多富有启发性的论述。

程老师在该书提出, 要重新构建中学写作框架, 将写作内容、写作文体与写作技能结合起来, 形成三维写作体系, 编写三维写作教程。

第一, “内容”是锻炼学生思想的载体。写作内容分为“必写内容”和“自选内容”, 二者同时推进。所谓“必写内容”, 就是中学生在写作课上必须要写的内容, 简单说就是人、事、物、理、情五个方面:写自我生活、情感、思想和经历;写家庭生活, 家庭是学生最熟悉的、最亲切的、也是最深刻的地方, 因而是必写的;写学校生活, 学校是学生成长的文化环境, 具有不可替代性;写社会生活, 学生与社会不是隔绝的, 特别是在资讯发达的今天, 对那些重大社会事件, 学生不能充耳不闻, 不能闻而不思, 不能思而不写;写自然生活, 人是大自然的产物, 人与大自然息息相关, 一个心中装着大自然的学生, 他的写作就有了源头活水。

“自选内容”可以通过“随笔”或“周记”来进行, 每周或两周写一篇, 都可以。

第二, “文体”是写作训练的抓手。以记叙文为例, 小学生, 以写实、有趣为主。写实, 就是写自己真实的生活;有趣, 就是好玩, 形象性强, 不要求深刻。这属于初级标准。初中生以写故事为主, 可以虚构, 尽量生动, 但不强求深刻。这是中级标准。高中生写记叙文, 能对素材进行提炼、加工, 能够通过故事表现人性、人生和社会, 具有深刻性。这是高级标准。

议论类文章的写作, 主要在高中阶段完成, 初中稍有接触即可, 小学不作要求。议论类文章的写作, 关键在说理, 要有表达观点, 逻辑性强, 体现理性思维, 能够运用客观材料为说理服务。初中生能做到观点与论据相符, 达到初级标准即可;高中生则要有一定的逻辑思辨能力, 达到中级标准;高级标准则应在大学阶段或者在工作后逐步达到。

应用类文章训练应从实用出发, 重点训练文章格式和表达得体;要有现代观念, 不要再在电报稿、请假条之类的东西上浪费精力了, 要转到应聘、演说、计划、总结、新闻、文书之类的文章上来。不过, 要处理好一个关系, 即职业学校有很完整、规范的应用文写作教学计划, 普通中学的写作教学要与之区别开来。

至于教学文体之外的文学写作可以分为两个渠道:一是放在必修中, 二是放在选修中。

第三, “技能”训练是基本方法写作技能训练, 就是将陈述性写作知识与程序性写作知识结合起来, 按单元有规律、有梯度地分布在各个年级, 从而形成系统的技能训练教程。陈述性知识是关于“是什么”的知识, 侧重于“知”。这些知识总体来看属于静态的, 对于提升学生的写作素养有益, 但不能很快地转化成写作技能。

程序性知识是关于怎么做的知识, 侧重于“行”。程序性写作知识就是我们常说的写作技巧, 或写作技能, 很多学者在这方面做了有益的探索。还有一些专门对付考试的所谓“亮点”技巧, 比如“审题、立意、拟题、选材、扣题”, 等等。这些知识介于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之间, 操作性略差, 稍加改造, 就可以变为程序性知识。技能训练点要按单元分布, 体现写作教程的编写体例。

目前, 程翔老师的三维写作教程的构想已经进入实施阶段, 总体构架及单元样本已经经过几轮研讨并初步确定, 预计于2017年出版。

16.给自己一本书 篇十六

手捧一本散发墨香的书,在浓浓的绿荫中哼着小曲,坐在摇椅上悠哉游哉地阅读,让一身的疲劳悄然消失在书海中。嘿,那情境多美啊!

阳光懒散地铺在地上,树荫下的少女正入神地看着一本书。她的眉头时而舒展,时而紧蹙,让人不禁猜想:她看的是什么书呢?这么津津有味。看着她那专注的样子,我可以想象,这个少女将来一定会成长为博览群书、知书达礼的知识女性。这是书的功劳,它能给予人丰厚的知识。

天越来越热,知了躁动不安地在树上嚷个不停。走在公路旁的树荫里,我看到一个满头银发的老爷爷正靠着树干看书,他虽已热得满头大汗,却全然不顾。他看的,是一本泛黄的书,我想那书中的哲理定如同他脸上的皱纹一样深刻,如同他头上的鬓发一样银光闪闪。这也是书的功劳,它诠释着人生的每一个脚印。

走在回家的路上,一个莽撞的孩童不小心推了我一下,没等我发话,他稚嫩的童音便在我耳边响起:“姐姐,对不起!”说完,他一蹦一跳地跑开了。看着他肩上的书包,我知道,是书本让他学会了礼貌待人。这还是书的功劳,是书的神奇作用。

我不再感到炎热,清风徐徐吹来,树叶家族奏起了奏鸣曲。我的心情很激动,夏日的阳光仿佛在催促我:“快回家,回家看书!”在阳光的催促下,我回到家,拿起一本散发墨香的书,坐在阴凉的窗下,阅读、品味,遨游于知识的海洋。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是人生快乐的源泉;书,是我们可以给予自己的最好礼物!

(指导老师:陈 俏)

点评:

17.我是一本书 篇十七

现在,这本书已经处在写作最重要的时期,为高潮而铺垫的时期,这一章注定着未来的一些命运,关系到后半部分辉与否的时段。这一段应该小心翼翼的构思再下笔。我相信自己未来的生活是多彩多姿的。

我是一本故事书,不是大长篇的故事,而是一个简短的小故事,使人看起来不会太累。虽然是你我都要经历的一些小小故事,但却是趣味十足的故事,能勾起你许多的回忆,带给你无尽的质朴的快乐,最简单的快乐。平凡的是最美的,也许这些故事能使长者看到自己的童年,从而回望过去,感受从前的天真无邪,年少无知,疯狂的玩的日子。

我是一本连环画,似乎有些幼稚,都是图画而文字少少,其实,不然,连环画能够使你摆脱一个个看字的忧愁,而用真实的照片来带给你新的触动,引起每个人不同的无限遐想,丰富到谁也无法预想到的地步,人内心的感受全都释放出来。那一张张照片是一个个瞬间,也许是动人的,也许是欣喜的,也许是狂热的,也许是激动,也许是喧闹的;也许是宁静的,那么多张照片,带给你的一定不只是感动,或是快乐吧。在一时之间使你穿越了时间回到了从前,感受它的截然不同。

这本书里写着你我的琐事,它会有写完的一天――我到达天使住处的一刻。在这之前,我会让书上的文字是五彩的,还会增加图片,与字相依,而更加丰富,我会让大家又看到一本精彩的五味的书。

18.介绍一本书 篇十八

同学们,你们喜欢看书吗?你们喜欢看什么书呢?你们想不想知道我与书的故事呀?如果你们有兴趣的话,我就告诉你吧!这本书名叫《伊索寓言》。这本书是世界上家喻户晓的寓言集,篇幅短小,形式不拘,浅显的小故事中常常闪耀着智慧的光芒,爆发出机智的火花,有着深刻的寓意。它不仅是向少年儿童灌输善恶美丑观念的启蒙教材,而且是一本生活的教科书,对后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伊索寓言》共收集了三四百个小故事,寓言通过描写动物之间的关系来表现当时的社会关系,主要是压迫者和被压迫者之间的不平等关系。寓言作者谴责当时社会上人压迫人的现象,号召受欺凌的人团结起来与恶人进行斗争。

我非常喜欢《伊索寓言》里的故事,篇篇都有着深刻的寓意。如对富人贪婪自私的揭露;对恶人残忍本性的鞭鞑;对劳动创造财富的肯定;对社会不平等的抨击;对懦弱、懒惰的讽刺;对勇敢斗争的赞美。还有许多寓言,教人如何处世,如何做人,怎样辨别是非好坏,怎样变得聪明、智慧。

例如,《农夫和蛇》的故事劝告人们不要对敌人仁慈;《狗和公鸡与狐狸》告诉人们要善于运用智慧,战胜敌人;在《狮子与鹿》、《捕鸟人与冠雀》、《两个锅》等故事里,作者揭露出当政权掌握在贪婪残暴的统治者手中时,贫苦的人是不可能平安地生活下去的。

我最喜欢的是《龟兔赛跑》、《乌鸦找水喝》的故事,相信这两个故事也是人人都耳熟能详的,可是生活中又有几人能有乌龟的毅力,却有很多人一不小心就变成了那个兔子,在学习上或生活中比别人聪明一点点,或者是比加人跑得快一点点时就有骄傲自满的情绪。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如果你想永远比别人快一点、聪明一点,那你得戒骄戒躁,如果比别人“笨”一点或是慢一点也没关系,你只要向乌龟学习那种一刻不停始终坚持到最后的坚韧毅力和精神。

这样到最后你一定会成功,一定会胜利。

《乌鸦找水喝》的故事又让我们明白了另外一个道理,不管是在学习中还是生活中,遇到了困难,不害怕不气馁,要勇于面对困难,运用你的智慧,只要你开动脑筋积极面对,困难一定能迎刃而解。让我们每个人都记得时时提醒自己,不害怕困难,具有和困难作斗争的勇气和信心;在成功的喜悦面前也懂得时时自律,永做一个清醒的成功人。

德国大诗人歌德说过;“读一本好书,就等于和一位高尚的人对话。”我非常喜欢读书,其中我最喜欢的一本书是《小故事,大道理》。

这本书的内容十分丰富,它用一个个令人回味无穷的故事向人们阐述了很多道理。我觉得它像一位无声的老师,在潜移默化中,告诉我们在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教育我们该怎样做人做事;我又觉得它像一场温暖的春雨,轻柔地冲刷掉我心灵上的污渍,使我成为一个品格纯洁的人。总而言之,读了《小故事,大道理》这本书,我真是受益非浅。

其中一个小故事讲的是美国前总统罗斯福家失盗,被偷去了许多东西,当朋友安慰他时,他却说:“谢谢你的关心,我很好,感谢上帝:因为第一贼偷去的是我的东西,而没有伤害我的生命;第二,贼只偷去我的部分东西,而不是全部;第三,最值得庆幸的是,做贼的是他,而不是我”。对任何人来说,失窃是件不幸的事,而罗斯福却找出三条感恩的理由。看了这个小故事,我感到非常汗颜。在这之前,我常常为自己过重的学习负担而烦恼,羡慕爸爸妈妈小时侯作业少,学习轻松,没有没完没了的考试,不用 弹琴唱歌。甚至当爸爸妈妈告诉我,他们小时侯放学后要出去割草,洗衣,农忙时要下田帮大人干活时,我都满不在乎地说,我不愿意现在这么辛苦地学习,宁愿和你们小时侯一样干活。可当我看完这个故事,换一种思路再来看待两代人的学习和生活时,我却为自己是生长在这个时代而感到幸福。现在的我虽然学习任务重了一点,可我想吃什么都有,想穿什么都有,出门有汽车,天热有空调,无聊可以看电视,和同学打电话。弹琴唱歌虽然辛苦了,可我学到了很多本领,当同学们羡慕我歌唱得好时,我不都应该感谢父母培养了我,给了我机会吗?从此以后,我也要学罗斯福一样感恩社会,知足自己的现状,笑迎充满希望的明天。

我能换一种思维来热爱我的学习,我的生活,都是这本书的功劳。整本书,三百多个小故事,简单地阐明了三百多个浅显的道理,我将不断用这些道理来指导我的学习,鞭策我的人生。

是谁让我明白了这么多的知识?是它——《十万个为什么》。在这里,植物天地争奇斗艳,动物王国各展风采,人体机能奥秘揭示,历史天地多么神奇……漫游于“为什么”中,撑出知识与智慧的天空!

这本书分有三个小主题:《动物天地》、《植物花卉》、《历史天地》。《动物天地》这一主题是在告诉我们发生在小动物身上的千奇百怪的事情,究竟是为什么。《植物花卉》这一主题主要是告诉我们植物界的奥秘。《历史天地》这一主题主要是告诉我们一些未解之迷。

我最喜欢《动物世界》这一主题。因为我本来就是个很喜欢小动物的孩子。这一主题有《母兔生完小兔后有时为何会咬食小兔》、《鱼儿为什么要跳出水面》、《变色龙为什么会变色》。看完之后,我才明白:之所以母兔生完小兔后有时会咬食小兔,是因为怀胎时的母兔食量大增,当它生完小兔后若由于食量不足而感到饥饿,就会咬食小兔子。之所以鱼儿要跳出水面,有的是因为喜欢戏水,鱼儿跳出水面是为了好玩;有的是为了躲避敌害,使要吃它的鱼不能抓到它。之所以变色龙会变色,是因为变色龙身上表皮长有可随时改变颜色的色素细胞。之所以……作者把许多我们不明白的问题都生动地向我们解答了,通俗易懂,更是让我爱不释手。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读一读这些闪烁着奇光异彩的书籍,对开阔我们少年儿童的视野,提高我们的文学修养和精神境界,会大有裨益。

19.没有一膄船像一本书 篇十九

也没有一匹骏马能像

一页跳跃着的诗行那样——

把人带往远方。

这渠道最穷的人也能走

不必为通行税伤神——

这是何等节俭的车——

承载着人的灵魂。

阅读导语

书,是一口掏不完的井,是一座掘不尽的矿,走进书里,你就会觉得有一位高尚的人在和你娓娓交谈。书,会使人胸襟开阔,眼光远大;书,能够活跃思维,陶冶性情……把書读薄,把人读厚;把书读旧,把人读新。读书,就如同给自己的心灵披上一件件美丽的衣裳,爱读书的人会是世界上最美的人!

头脑体操

书究竟有什么吸引力,能够让无数人沉浸其中,为之痴为之狂?你领略过书的神奇之处吗?诗人狄金森说,没有一艘船能像一本书。是啊,书能带我们到世界上任何一个地方,带我们去经历一切。犹太人热爱读书可谓历史悠久,为了培养孩子读书的习惯,在每一个犹太人的家庭中,当小孩稍微懂事时,母亲就会翻开《圣经》,滴一点蜂蜜在上面,然后让小孩去吻《圣经》上的蜂蜜。运种仪式的用意不言而喻——让孩子从小就知道书本是甜的,读书会对人生大有裨益。是啊,书本是甜的,谁能不爱读书呢?

超级链接

上一篇:医院总务科长述职报告下一篇:应聘销售一职自我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