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共产党宣言》

2024-08-31

读《共产党宣言》(共11篇)(共11篇)

1.读《共产党宣言》 篇一

读《共产党宣言》(四篇)

今天正式开始“经典理论”环节的授课。上午和下午分别听了陈创生教授讲“马克思主义的思想魅力”和周峰教授“列宁《谈谈辩证法问题》研读”,在感受到了党校教授在共产主义理论方面深厚造诣的同时,也深深感到自己这么多年来没有系统地学习经典理论,尤其原著文章的不足。

两位教授均提出希望我们能读原著。故下午课后我即到党校图书馆借了几本书,打算认真研读,《共产党宣言》即是其中一本。因为明早就是全国党校精品课讲坛—《共产党宣言》及其当代价值,所以今晚就先啃了一遍《宣言》。

通过这么多年的学习和生活的积累,应该说对《宣言》并不陌生,尤其是有着二十多年党龄,我作为一名老党员,对宣言还是有所了解的,尤其是对其中的一些名言警句还能背诵几句,但毕竟没有认认真真地、以研究的心态去读过。随着年岁渐长,工作和家庭的事务越来越多,社会大环境的发展变化也让我越来越浮躁和轻率,对很多事只求大概知道,并不愿求“甚解”。因此,此次党校学习,我希望自己能真的沉下心来多读一些经典理论文章。

《宣言》由四大部分组成:一、资产者和无产者;二、无产者和共产党人;三、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文献;四、共产党人对各种反对党派的态度。花了整整两个小时,终于将文本正文内容通读了一遍,感觉到马克思作品逻辑的严密、思辨的深刻和文采的斐然,更进一步在心中升起对这马恩两位伟人的膜拜之情。

先抄录《宣言》开始和结束的几句名言吧:

——一个幽灵,共产主义的幽灵,在欧洲游荡。

——让统治阶级在共产主义革命面前发抖吧,无产者在这个革命中失去的只是锁链,而他们获得的将是整个世界。

——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

相信因为有了今天的预读,明天上午的讲课应该听得更投入、理解更深入、收获更丰富吧。

期待明天的课程!

(2017/3/2)

二.再读《共产党宣言》

月 3 日,有幸聆听了上海市委党校王公龙教授讲授“《共产党宣言》及其当代价值”一课,印象非常深刻,真是不愧全国党校的精品课!

好在前一天晚上通读了一遍《宣言》全文,否则真的不会有那么大的共鸣,对王教授的授课内容也不会有那么深的感悟。

《宣言》是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虽然《宣言》是马克思恩格斯早期的作品,但《宣言》的内容对马克思后期的思想和实践都奠定了基调和前进的方向。

《宣言》的诞生是有深刻的历史背景的。既有着既有的经济前提(工业革命的发展、工业经济的兴起),又有着深刻的政治条件(三大工人运动),也有着丰富的思想材料(空想社会主义),而且还有着坚实的理论基础(唯物历史观的诞生、剩

余价值思想萌芽),这一切都被马克思感受到、感悟到,所以看似一个偶然的机会(应大会的要求写一个运动提纲),而实际是一个厚积薄发的必然,是马克思恩格斯对人类社会发展长期深入研究思考的必然结果。

《宣言》的基本思想,从历史唯物主义史观来观察,它提出了人类的社会发展的基本矛盾,即生产力(生产发展的程度)决定了生产关系(国家、阶级、阶层、社会关系等),所有人类的历史就是以这一规律支配的。而人类社会的变革又不是温情脉脉、你情我愿地自然而然发生的,而是通过阶级斗争,以残酷的方式展开和推进的。这个过程中充满了流血和牺牲。而按照这一发展规律,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资产阶级终将灭亡,无产阶级终将迎来解放,成为社会的主人,只是这一过程会充满艰辛,充满曲折,决不会一蹴而就。

王公龙教授认为,《宣言》对毛泽东等中国革命的先驱和领导人的影响深远而持久。《宣言》就像黑暗中的灯塔,指引着摸索前进的中国革命先驱们向前进,无论遇到什么艰难困苦,无论碰到什么坎坷曲折,无论遇到什么逆风逆流,都没有动摇先驱们对人类发展规律的信心,对推翻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社会,建设以工人阶级、农民、知识分子等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同盟的社会主义新中国的必胜信心!

唯物史观是《宣言》的核心思想之一,《宣言》也当然是根植于唯物史观的不朽之作,名垂青史!

(2017/3/3)

三.又读《共产党宣言》

《宣言》是科学社会主义最伟大的纲领性文件!科学社会主义作为马克思主义的三大核心思想之一,是《宣言》奠定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坚实基石,马克思后期著作(包括《资本论》)都是建立在这一基石之上的。

王公龙教授对此的领悟真的非常深刻,他从三个层次对《宣言》作为科学社会主义纲领文件所包含的内涵进行了分析,而这些分析也是基于对《宣言》的文本内容的分析。

第一层次,资产阶级与资本主义。1.资产阶级的产生,通过分析,马克思得出结论,现代资产阶级是社会发展、生产力发展作用生产关系的产物,而不是自古即有或凭空产生的;2.资产阶级在历史上曾起到积极的作用,它扫除了封建制度和观念,创造了巨大的社会生产力,促进了民族国家的诞生,推动了世界历史的形成;3.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和社会财富的私人占有制这一矛盾,在资本主义社会里是无法解决和根本调和的,因而会导致经济危机的一再发生;4.因为社会矛盾的不可调和,生产力的不断发展,最终终将导致资产阶级的灭亡,因为只有废除资产阶级,才能更进一步解放社会生产力,推动人类社会不断发展向前。

第二层次,阶级斗争和无产阶级。1.阶级斗争的出现,工人阶级、无产阶级顺应历史潮流,对资产阶级的斗争不断在欧洲大陆上出现,而且越来越波澜壮阔;2.无产阶级的特点,相对资产阶级而言,无产阶级是进步的阶级,革命的阶级,具有广泛群众基础的阶级,因而可以说,无产阶级领导的运动,是绝大多数的人,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运动;3.无产阶级状况,在当时 1800 年代,当时的资本主义社会和我们现在经过不断改良的资本主义是完全不同的。当时的无产阶级可以说是面临着不反抗就会不断受到压榨欺凌,连生存都受到严重威胁的状况,所以工人运动、无

产阶级运动才会风起云涌、方兴未艾;4.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不可避免的(这也是我们经常讲的“两个必然”)。

第三层次,共产党人和共产主义。1.无产阶级专政,共产党人的宗旨:“他们(共产党人)没有任何同整个无产阶级利益不同的利益”。所以共产党人的宗旨就是全心全意地为无产阶级的利益而奋斗。共产党人的斗争纲领,最低是要无产阶级获得社会统治地位,最高纲领是消灭私有制,即消灭人剥削人,人压迫人的私有制,而这罪恶的私有制的消灭将是逐步进行的,最终会建立一个自由人联合体,而这一自由人联合体,“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社会”,在这个联合体内,“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

虽然资本主义社会在最近的一百多年里,还是具有一定的生命力。现在的资本扩张、科技革命、政治文明升级、资本主义自我的改革调整和调节,使资本主义的发展在这一百多年里,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又得到了长足的进步。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趋势并没有因此而改变。“资本要么积累,要么死亡”(没有死亡,是因为积累还不够)。这是资本和资本主义的“基因病”。这一“基因病”在《宣言》中其实已被马克思指了出来。

不管现阶段国际思潮如何变化,国内各种不同声音的此起彼伏、嘈嘈切切的,我们都要深入思考和分析。社会主义经历了一些巨大挫折(苏联解体和东欧一些国家颜色革命),但共产主义这一人类伟大理想,并不是空中楼阁,只不过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共产主义社会的建成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必然会一个阶段一个阶段地过渡,包括我们现在正在建设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都是一个必然阶段。因此,我们要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不动摇,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不动摇,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共同理想不动摇!

(2017/3/5)

四、还读《共产党宣言》

《宣言》的发表,距今已经 160 多年了,这一百多年,在人类历史发展的长河中,虽然只是短短的一瞬,但这一百多年,带给人类社会的改变,却是历史上任何时候都无法比拟的。

《宣言》曾经鼓舞和激励了多少仁人志士,怀着改变国家、改变社会、改变自身等壮志和抱负,从苏联、东欧,到中国、东南亚、拉美,一大批怀着共产主义理想的政党、国家不断发展、壮大,可以说《宣言》预告的在现实不断被证明了。然而,社会和人类社会的发展是曲折的,甚至会有阶段性、局部的倒退,于是我们看到了苏联的解体、东欧的巨变,柏林墙的倒塌......而老牌的资本主义好像又焕发出了巨大的活力,福利社会、中产阶级、橄榄型社会、人文主义进步等,这一些,都使得很多人感到迷惘、感到茫然,因而产生了理想和信念的动摇:共产主义还有戏吗?资本主义不是比社会主义更进步吗?我们还应该相信马克思、相信共产主义吗?

“不畏浮云遮望眼”。其实,仔细研读《宣言》,我们就会发现,《宣言》已经明确地具有“与时俱进”的思想,在 1872 年的德文版序言中,马恩曾明确表明“这些原理的实际应用,正如《宣言》中所说的,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所以《宣言》的理论系统是开放的、与时俱进的。

可以说,《宣言》是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品格的光辉典范,马克思主义并没

有“过时”。

中国正在前进的道路是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毫不动摇地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道路无疑是伟大的、正确的。

作为一名中国共产党党员,要做到像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那样,要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坚定不移地追随党中央,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努力奋斗!

这也是我捧读《宣言》最大的收获!

2.读《共产党宣言》 篇二

1937年形成了以国共合作为主体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众多有志之士从全国各地纷纷奔向延安和各敌后抗日根据地, 很多人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共产党员的人数激增。不同阶层人员虽然成为了共产党员, 但他们的身上仍不可避免地带有旧作风、旧观念、旧习气等非无产阶级思想, 从而对革命事业的建设产生阻碍。同时, “大批的新党员还没有受到教育, 很多新的组织还没有巩固, 他们同老党员和老组织之间, 还存在着很大的区别”。大多的新党员因刚加入中国共产党还欠缺革命经验, 他们对于中国革命的具体形势以及当时的社会状况并不了解。此外, 在国共合作建立后, 党内存在着“右”倾投降主义路线。以此为背景, 共产党员修养问题亟待解决。

二、刘少奇党性修养思想的主要内容

1. 党性修养的必要性

⑴社会革命斗争长期存在, 党员肩负提升自己和改造社会的重任。刘少奇在书中这样写道:“人类本身, 人类社会, 是一种历史发展的过程。当人类社会发展到了一定的历史阶段, 就产生了阶级和阶级斗争。”“也就是说, 无产阶级应该自觉地去经受长期的社会革命斗争, 并在这种斗争中改造社会, 改造自己。”在长期的社会革命斗争中,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就应该肩负起改造社会提升自己的责任。肩负责任就需要付诸努力, 就需要提升自己的党性修养以提高自己革命的能力和素质。

⑵党内存在腐化堕落的现象, 党员革命品质的保持受到威胁。在社会革命斗争的长河中, 要经历众多的失败和成功才能最终走向革命的胜利。然而, “有些党员受不起成功和胜利的鼓励, 在胜利中昏头昏脑, 因而放肆、骄傲、官僚化, 以至于动摇、腐化和堕落, 完全失去原有的革命性。党内这种现象的存在, 应该引起我们党员严重的警惕”。这表明在党内存在着使党员腐化堕落的潜在风险, 对党员革命性品质的保持以及党的纯洁性有着直接的威胁。

⑶党内各种错误思想意识的存在, 危及党员正确思想意识的确立。“我们的党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 而是从中国社会中产生出来的。我们的党员……他们都是来自中国旧社会的各部分”, 这就是党内存在各种错误思想意识的原因。就像毛泽东在《实践论》中所说:“在阶级社会中, 每个人都在一定的阶级地位中生活, 各种思想无不打上阶级的烙印。”当他们一起加入到中国共产党这一大家庭中, 自身所携带的无论是好还是坏的思想、行为、想法等等都会在党内表现出来, 这就会使得党内出现各种错误的思想意识。而这些错误的思想意识不仅会影响自身, 而且也会影响其他还未被“染指”的党员, 危及到其他党员所具有的正确思想意识。

2. 党性修养的主要内容

⑴以正确的态度对待和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加强党员的党性修养, 不仅是一个修养的过程, 而且还是一个学习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要抱以正确的态度, 那么, 何为正确态度?“是要像马克思列宁主义创始人那样, 站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立场, 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观点和方法, 去解决无产阶级所领导的革命中的各种问题。”这就需要党员不仅要学习他们的理论, 而且还应该学会运用。学习他们的思想以坚定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学习他们的品质以坚定无产阶级革命的品质;学习他们的言行以提升党员的行为修养。

⑵牢固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并为其奋斗终生。在中共二大确立了最高纲领为共产主义时, 我们党就始终在这条路上不断探索。共产主义事业是一项伟大的事业, 同时也是艰苦的事业, 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我们共产党员的世界观, 只能是共产主义的世界观。”“我们共产党员最基本的责任是什么呢?就是要实现共产主义。”那什么是共产主义?共产主义主张消灭生产资料私有制, 并建立一个没有阶级制度、没有剥削、没有压迫, 实现人类自我解放的社会, 面对恶势力也会团结一致。其实简单来说, 就是高度发达“各尽所能, 各取所需”的社会, 就是人类充分自由、民主、平等的社会。然而, 成功路上总是布满荆棘, 共产主义社会的实现需要每个党员为之奋斗。

⑶正确处理党的利益与党员个人利益的关系。在党的发展变革中, 党的利益难免会与党员的个人利益相冲突。这时, 作为党员就应该正确处理二者之间的关系, 即党员个人利益无条件地服从党的利益。“共产党是无产阶级的政党, 除开无产阶级解放的利益以外, 共产党没有它自己特殊的利益。”既然党代表的是无产阶级的利益, 代表的是人民大众的利益, 那么党员个人的利益就应该服从党的利益。但是, 这并不是说要党员完全放弃自己的个人利益。党员在不违背党的利益的范围内, 可以去拥有个人的利益。

3. 党性修养的途径

思想意识的党性修养、信仰观念的党性修养、行为规范的党性修养都需要通过正确的途径才能达到修养的目的。因而, 参与革命的实践, 注重主观努力, 在实践中进行修养和学习, 这便是党员增强党性修养的途径。

共产党员参与社会革命的实践, 就需要在实践中锻炼和探索, 总结经验以指导自己的行为活动。在实践中, “当然必须不间断地参加革命实践, 去增加感性认识, 积累经验。但是, 必须指出, 光有感性知识和实际经验, 还是不够的”。而这一过程, 就是党员党性修养的过程。进行党性的修养, 仅仅参与实践是不够的, 还需要党员自身思想意识的引导。这就需要我们党员不仅要投身于实践, 而且还要加强主观的努力。这就要求我们, 在参加革命实践的同时, 必须加紧学习。

4. 党性修养的目的

刘少奇在《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中明确提出了党性修养的目的, 即:“共产党员在思想意识上进行修养的目的, 就是要把自己锻炼成为一个忠诚纯洁的模范党员和干部。”党性修养不是盲目的修养, 而是有针对性、有目的的修养。这就要求我们要在无产阶级革命的实践过程中, 认真对待和学习马列主义;坚定共产主义世界观;严格约束自身的思想、行为、言论。

三、刘少奇党性修养思想的当代价值

1. 加强党员拒腐防变意识的修养, 是新时期巩固党执政地位的需要

如今, 在新闻媒体上官员腐败的事件已经屡见不鲜。然而, 这些新闻事件的背后却反映出了我们党内现存的腐败现象。腐败发生的根源是个人的思想上滋生了腐败的想法和意识, 实质上就是党员干部党性修养的缺失。这就需要在党内培养对各领导干部拒腐防变意识。

2. 加强党员关于党的思想和理论的学习, 是新时期做合格党员的需要

我们党始终坚持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 从而走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条康庄大道。然而, 随着党内具体实际和国情的变化, 一代代领导人也提出了不同的思想。在新时期, 党的理论主张也在不断地更新, 这就需要党员加强对党所提出的思想和理论学习, 掌握党的动向, 从而能够精准定位。

3. 明确党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是新时期维护党政治优势的需要

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是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明确党员与人民群众之间的关系, 就是要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党员党性的修养不能离开人民群众的实践, 这也凸显了人民群众重要的历史地位和作用。党员应该明确自身与人民群众之间的关系, 这不仅是党员自身责任的需要, 而且还是党的建设的需要。

总之, 党员的党性修养在过去是有必要的, 在现在同样也是被需要的。作为党员需要在认真观察和分析党内实际情况的基础上进行党性修养;需要在实践和学习中进行党性修养;需要在坚定的信仰和正确思想意识的指导下进行党性修养。

摘要:刘少奇的《论共产党员的修养》, 是根据他于1939年7月在延安马列学院的讲演整理而成。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 刘少奇深刻地认识到党内存在的问题会危及到党的发展和党员正确思想意识的确立, 因此, 向广大党员提出要增强党性修养的要求。同时, 他还阐述了为什么进行修养, 如何进行修养等问题。对于党员的修养、党的建设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影响及推动作用。就今天而言, 也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关键词:刘少奇,党性修养,思想探析

参考文献

[1]刘少奇.论共产党员的修养[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0.

[2]毛泽东.毛泽东选集 (第1卷) 实践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1.

3.读共产党宣言心得 篇三

“一个幽灵,共产主义的幽灵,在欧洲游荡。”

1848年2月,马克思、恩格斯发表《共产党宣言》,以无比巨大的理论威力、思想锋芒和战斗精神令西方统治阶级发抖时,使无产阶级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希望与力量,开辟了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新纪元。

那时,中国正在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下逐步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深渊。而《共产党宣言》的到来解救了被侵略的中国,它的光芒普照着黑暗中的中国。

今天,社会主义中国昂然屹立于世界东方,中国共产党以“三个代表”的先进思想,迎接着世界变局的挑战……

从《共产党宣言》到“三个代表”,浓缩了150年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波澜壮阔的发展历程,更显示着中国共产党80年奋斗发展的辉煌。

80年旗帜高扬,从民族独立,到人民解放,再到国家富强,中国共产党始终高举马克思主义的伟大旗帜;80年与时俱进,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三代领导集体,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际结合起来,指引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照亮征途,指引方向——80年来,《共产党宣言》的真理之火在中华大地始终高高擎起,指引中华民族从积贫积弱走向繁荣富强.站在新世纪的起跑线上,当我们以历史的目光洞察80年风风雨雨,回顾中华民族顽强奋起的历程,必然发现一个坚强的民族脊梁——中国共产党;必然发现一个伟大的思想灯塔——马克思主义。

1848年2月,英国伦敦瓦伦街19号一家不大的印刷所,印出了一本字数不多却震撼世界、影响人类的小册子——《共产党宣言》。这本小册子之所以有如此巨大的威力,是因为它的发表诞生了一个伟大的真理——马克思主义。

《共产党宣言》完整、系统而严密地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主要思想;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特别是它的阶级斗争学说;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内在矛盾和发展规律,论证了资本主义灭亡和社会主义胜利的必然性。《共产党宣言》论述了无产阶级作为资本主义掘墓人的伟大历史使命;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专政的思想;阐明了共产主义革命不仅要同传统的所有制关系实行最彻底的决裂,而且要同传统观念实行最彻底的决裂;阐明了共产党的性质和任务。这部著作从诞生起就鼓舞和推动着全世界无产阶级争取解放斗争,成为无产阶级最锐利的战斗武器。恩格斯指出:它是全部社会主义文献中传播最广和最具国际性的著作,是世界各国千百万工人共同的纲领。

在马克思主义诞生以前,一切社会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恩格斯以历史唯物主义考察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论述了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最终发展为共产主义的历史必然,阐明了无产阶级作为资本主义掘墓人和未来社会创造者所担负的历史使命。《共产党宣言》成为工人阶级斗争实践的一个光辉起点。在黑暗的旧中国,这个光辉起点的到来,浸透着无数仁人志士的智慧、勇敢和鲜血。太平天国农民革命运动、资产阶级改良运动、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这些斗争的最终失败揭示,农

民、资产阶级改良派都不可能承担起领导民主革命的重任。1911年,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但这次革命由于历史的、阶级的局限,未能改变旧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和人民的悲惨境遇。路在何方?这依然是中国志士仁人和先进知识分子苦苦求索的问题。

1921年7月,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中国共产党宣告成立。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就高高举起了马克思主义旗帜,从此,中国革命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引,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28年艰苦奋斗玉汝于成,28年真理之火熊熊燃烧。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完成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重任,取得了新民主主义的伟大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胜利。

从1848年《共产党宣言》发表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0年的时间,共产主义的“幽灵”在这个古老的东方大国化作喷薄而出的红日,蒸蒸日上……

历史唯物主义揭示,每一历史时代的经济关系是整个社会的基础,生产力的发展是社会变革和进步的终极原因。《共产党宣言》的一个重要理论贡献就是强调:无产阶级夺取政权以后,要把发展生产力摆在首位。

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东方大国建设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新课题。党的第二代领导核心邓小平指出:在社会主义国家,一个真正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在执政以后,一定要致力于发展生产力,并在这个基础上逐步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在以邓小平和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正确指引下,我国改革开放20多年取得了举世瞩目的重大成就,生产力发展水平、人民生活水平和综合国力都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面向新世纪,江泽民总书记提出“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三个代表”是对150年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和中国共产党80年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闪耀着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光芒。历史雄辩地说明,没有《共产党宣言》就没有马克思主义,没有马克思主义就没有中国共产党,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和改革开放的今天;历史同样雄辩地昭示:代表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发展要求、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和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中国共产党,必将指引中华民族走向新的辉煌.与时俱进,勇立潮头——在继承中发展,在实践中创新,成为中国共产党历经风雨永葆强大生命力的源泉.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的丰功伟绩,有如日月经天,江河行地,改变了中国的历史和面貌,并深刻影响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中国共产党人的成功实践向世人昭示:马克思主义是颠扑不破的真理;马克思主义只有同时代前进的步伐和各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才能焕发出经久不息的活力。

从马克思、恩格斯到列宁、斯大林,从毛泽东到邓小平,从《共产党宣言》到“三个代表”,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真理之火,之所以能穿越150多年的时空依然光芒四射、璀璨夺目,其原因就在于:这一理论深刻揭示了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并在实践中不断地注入新的活力。

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一以贯之的理论品格;在继承中发展,在实践中创新,是马克思主义历久弥新,永葆强大生命力的根源所在。

在人类文明史上,有过许多传世名著,但没有哪一篇能够像《共产党宣言》这样牵动全世界最广大人民的心魄。这不仅在于它第一次比较系统地阐明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还在于它鲜明阐述了马克思主义不是僵死不变的教条,而是不断发展的理论。正如马克思和恩

格斯在为《共产党宣言》1872年德文版写的序言中强调的,“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

《共产党宣言》发表后数十年间,马克思、恩格斯一直注意用实践检验自己的理论,在总结1848年革命经验教训的基础上,阐明了不断革命、工农联盟、无产阶级专政的思想;根据巴黎公社的经验教训发展了关于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学说、关于无产阶级政党的理论,从而使自己的理论不断丰富发展,成为严整的科学体系。

列宁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时代特征和俄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在理论上发展了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无产阶级革命在主要资本主义发达国家同时胜利的设想,探索出了一条在俄国实现社会主义的道路,把马克思主义推到新的阶段。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同一切从本本出发、照抄照搬外国经验的教条主义的长期斗争中,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的原则,创造性地运用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找到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实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这次飞跃的理论成果就是毛泽东思想。

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抓住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从新的历史条件出发,深刻地揭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找到了一条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实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这次飞跃的理论成果就是邓小平理论。

面对充满挑战和希望的21世纪,中国共产党面临着巨大的新考验。正确应对国际国内的新问题,把中国的事情办好,完成领导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关键取决于党的建设。把握时代特征,顺应时代要求,站在时代前列,“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应运而生。

“三个代表”的重要论述,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实践性和鲜明的时代特征。它把进入21世纪中国共产党必须具有的先进性集中概括出来,从根本上回答了中国共产党“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的大问题,进一步明确了在新世纪全面推进党的建设、继续开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根本要求。这样,就使我们党从根本上获得了新的思想武装。

追溯“三个代表”的渊源和它产生的时代背景,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继承、丰富,又是创造性的发展;是紧跟时代潮流,与时代特征有机结合,与时俱进的光辉典范,从而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推进到一个新阶段。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要求我们始终按照“三个代表”要求,在不断开拓进取中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从《共产党宣言》到“三个代表”,150多年风风雨雨,世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基本精神、基本方法,也随着实践的发展,紧跟时代前进的步伐,保持着旺盛的生机与活力。

面对变化了的现实,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来思考问题,进行理论创新,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方法,就是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这正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是马克思主义的真谛。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和活的灵魂,也是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路线,是党永葆蓬勃生机的法宝。

4.读《共产党宣言》有感 篇四

至今一切社会的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

《共产党宣言》——第一章、资产者与无产者

自古至今,由奴隶制社会到封建社会再到现在的资产主义和社会主义,每一次制度的变革都伴随着血与泪,无数的被压迫的阶级为了生存和自由,推翻了统治者阶级的残暴统治。

共产党宣言是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马克思在宣言一书中认为无产者和共产主义者是顺势而生,为的是推翻资产阶级的压迫和统治。“资产阶级不能统治下去了,因为它甚至不能保证自己的奴隶维持奴隶的生活,因为它不得不让自己的奴隶落到不能养活它反而要它来养活的地步。社会再不能在它统治下生存下去了,就是说,它的生存不再同社会相容了。”资产阶级的统治使得整个社会中无产阶级和底层民众与上层社会之间的贫富差距和社会地位的差距越来越大。整个社会已经处于一种近乎崩溃的边缘,而共产主义者的出现正是为了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消除阶级之间的贫富和地位的差距。

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认为资产阶级生存和通知的根本条件是财富在私人手里的积累,是资本的形成和增值。资产阶级无意中造成的工业的迅速发展使得工人通过结社而联合起来。资产阶级要想发展自身就要大力发展工业,而工业的发展则会带动无产阶级的联合,因此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必然的。

“共产党人没有任何同整个无产阶级的利益不同的利益。他们不提出任何特殊的原则,用以塑造无产阶级的运动。”共产党人作为无产阶级的代表要为无产阶级广大人民群众谋福利。我认为作为一个共产党人虽然不需要完全的大公无私舍己为人,但是要以人民群众的利益为出发点,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不能以权谋私。现今,我国的一部分官员虽然是共产党员,但是却仗着自己的职位以权谋私、权钱交易,各种腐败奢靡之风盛行。我觉得我国政府应该改革自己的行政制度,坚决彻底的杜绝腐败,规范给政府官员的行为,维护我国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它使人和人之间除了赤裸裸的利害关系,除了冷酷无情的现金交易,就再也没有任何别的联系了”“它把人的尊严变成了交换价值,用一种没有良心的贸易自由代替了无数特许的和自力挣得的自由。”我觉得资产阶级令人难以忍受的地方就是它的赤裸裸的功利,永远都将物质和利益放在第一位。而人们真正需要的不仅仅是金钱与物质,人类之所以是地球上唯一的高级生物就是因为感情,如果人们的眼中只剩下了物质与金钱,那么人类的生存又有何意义。

《共产党宣言》对未来社会的本质特征做了经典性概括“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要充分实现。”无产阶级所追求的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中的发展指的是所有人的发展,它所倡导的自由与平等,人与人之间不再存在剥削与压迫,不再有上层社会与底层民众之间的差别,社会中的每一个成员都能够接收到良好的教育。

5.读共产党宣言有感 篇五

13271017 赵鹏辉

《共产党宣言》是马克思和恩格斯为共产主义者同盟起草的纲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第一个纲领性文献,马克思主义诞生的重要标志。它是全世界第一个高举科学共产主义思想旗帜的国际工人组织——共产主义者同盟的纲领性文献,也是全世界第一个共产党人的纲领。它的许多科学思想不仅为今天的共产党人所掌握,也成为全人类最重要的精神财富。它直接指导了全世界的共产主义运动,引发了社会主义国家的诞生和发展,打破了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在人类历史上显示出其无与伦比的威力。

《共产党宣言》是马克思和恩格斯用历史辩证法的基本规律对资本主义社会进行科学分析批判的经典之作。它共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论述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产生以及这两大阶级的历史命运,特别论述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历史地位的变化;第二部分在科学的基础上对未来社会主义社会作了理论的设想和假设提出了无产阶级的纲领;第三部分对当时在欧洲非常流行的各种各样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思想进行了深入地批判,尤其关注封建的社会主义思想;第四部分阐明了共产党与其他各党派之间的关系以及应采取的立场。

书中全面揭示了历史的辩证发展规律——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法,得出了两个必然的科学结论;用矛盾的、联系的、发展的观点分析了在阶级社会中阶级斗争的历史作用,及其共产主义社会中阶级和国家消亡的必然趋势;从历史辩证法的科学立场,肯定了资产阶级取得的伟大成就和对历史的巨大的推动作用及其资产阶级在一定的时期的历史合理性。

每一个历史时代的经济生产和由此必然产生的社会结构构成这个时代的政治史和思想史的基础;与这种情况相适应的是全部历史都是阶级斗争史,即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的被剥削阶级和剥削阶级,被统治阶级和统治阶级之间斗争的历史;”而文中所说的“经济生产”和“社会结构”就是通常说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而“政治”和“思想”就是后来被称做的政治上层建筑和思想上层建筑。因此,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辩证法

在宣言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共产党宣言》分析了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过程,指出,资产阶级所以能从一个被压迫的等级成长为在政治上独占统治的阶级,是以其在经济上的发展为后盾的,因为它们的生产方式能解放生产力。

资产阶级能够在经济上强大起来的根本原因,是资产阶级创造了一种根本不同于封建主义的先进的生产方式。这种生产方式将普遍的分工、交换和自由竞争引入生产领域,不仅为人类第一次保存自己已经创造出来的生产力提供了保障,更重要的是为生产力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空间。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生产是为了交换,积累是为了扩大再生产。由于竞争和价值规律的作用,资产阶级不得不努力地改进技术,扩大生产,变革生产关系,并为了扩大市场而在全世界到处奔走。

面对资产阶级的扩张和发展,不甘灭亡的封建阶级也曾千方百计地试图负隅顽抗,为此不惜多次诉诸暴力。但是,即使他们用武器一时能打到资产阶级,但资产阶级用自己的经济实力也会最终战胜他们。在资产阶级的强大的经济面前,一切反抗都显得是那样的软弱无力。

资本主义的生产迫使乡村屈服于城市,迫使东方从属于西方,迫使农民的民族从属于资产阶级的民族。总之,“它迫使一切民族——如果它们不想灭亡的话——采用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推行资产阶级的“文明制度”,把自己“变成资产者”。生产力水平是决定社会制度优劣的最高标准,生产关系能否继续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是社会形态更替的根本依据。《宣言》指出,尽管资产阶级在经济上创造了人类从未有过的奇迹,但是它却并没有消灭阶级剥削和阶级压迫,它只是用新的阶级、新的压迫条件、新的斗争形式代替了旧的。它深刻地揭露和批判了资本主义的发展给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以及整个社会带来的痛苦和灾难,指出资产阶级撕下了罩在家庭关系上的温情脉脉的面纱,把人的尊严变成了交换价值,把神圣的情感淹没在了利己主义的冰水之中,“用公开的、无耻的、直接的、露骨的剥削代替了由宗教的幻想和政治幻想掩盖着的剥削。”

但是,这并不是导致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根本原因。导致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正是它所创造的巨大生产力。社会的发展、社会形态的更替,从来

不是用道德来衡量,而是由生产力来决定的。任何一种社会制度,无论它在道德上应受到多大的谴责,只要生产力还能在该社会制度的生产关系范围内以应有的速度发展时,该社会制度是谈不上结束自己的历史使命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是社会发展中的一对基本矛盾,经济基础是一定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上层建筑包括政治上层建筑和思想上层建筑。历史辩证法揭示出这对矛盾的运动规律,即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

“你们的观念本身是资产阶级的生产关系和资产阶级的所有制关系的产物,正像你们的法不过是奉为法律的你们阶级的意志,而这种意志的内容是由你们这个阶级的物质生活条件来决定的。”这就说明了资产阶级观念、法律是资产阶级所有制的产物,也就是说观念和法律作为上建筑是生产关系或经济基础的产物并且受经济基础的决定。马克思论述了教育是受资本主义的所有制和经济关系,即经济基础直接或间接的决定的。马克思指出:“难道你们的教育不是由社会决定的吗?不是由你们借以进行教育的那种社会关系决定的吗?不是由社会通过学校等等进行的直接的或间接的干涉决定的吗?共产党人并没有臆造什么社会对教育的影响;他们仅仅是要改变教育的性质,要使教育摆脱统治阶级的影响。”

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人们的观念、观点、概念,简短些说,人们的意识,是随着人们的生活条件、人们的社会关系和人们的社会存在的改变而改变的,——这一点难道需要有什么特别的深奥思想才能了解吗?”“思想的历史,岂不是证明,精神生产是随着物质生产的改造而改造的吗?任何一个时代的统治思想都不过是统治阶级的思想。”

人类进入文明社会就以后,社会的基本矛盾总是表现为阶级矛盾。因为进入文明社会以来社会总是分裂为两个对立的集团即阶级,当生产关系阻碍生产力的发展时,各种矛盾就会激化,社会就会危机重重。被剥削被压迫的阶级会深受其害,于是必然会起来反抗,推翻统治阶级,建立新的生产关系,从而使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得到缓解或解决。因此,阶级社会中阶级矛盾的辩证运动对历史的发展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不能不说,正是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关系的可以称为“社会主义化的”

不断改良和修正,有效地维持了资产阶级社会的统治和持续生存.因此,资本主义社会“在它所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但是,正如《共产党宣言》所指出,“资产阶级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资产阶级的所有制关系,这个曾经仿佛用法术创造了如此庞大的生产资料和交换手段的现代资产阶级社会,现在像一个魔法师一样不能再支配自己用法术呼唤出来的魔鬼了.„„只要指出在周期性的重复中越来越危及整个资产阶级社会生存的商业危机就够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固有矛盾依然存在,资本主义社会发生全面经济危机乃至社会危机是必然的.国王、封建贵族是压在广大人民头上的大山。随着生产的发展,这种封建社会的特权等级制度越来越阻碍生产力的发展。特别是美洲新航路的发现,为新兴的资产阶级开辟了新的活动空间。印度、中国、美洲市场的开发,对殖民地的贸易,商品生产的扩大,刺激了商业、航海业和工业的发展,这样就使正处在危机中的封建社会内部所产生的革命因素的迅速发展起来。以前的生产方式如行会的工业组织逐渐的不能再满足由于市场的扩大而增加的需求了。而工场手工业的生产效率相对较高,这样工场手工业就迅速的发展起来而取代了行会组织。封建的行会师傅逐渐被新兴的资产阶级取代。

随着市场的扩大和需求的增加,产生了工业革命,现代大工业发展起来并替代了工场手工业,资产阶级积累了越来越多的资本,这样就“越发把中世纪遗留下来的一切阶级都排挤到后面去了。”

《共产党宣言》自产生以来,它犹如黑夜里的一盏明灯,照亮了无产阶级在历史中前行的道路。历经了一百六十年,它仍然闪烁着真理的光芒。随着历史的巨大变迁,可能个别结论已经不适合现在的新形势了,但实践证明他的历史辩证法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是正确的,是没有过时的,产生它的时代还没有根本改变。

6.读《共产党宣言》 篇六

一、陈望道译《共产党宣言》

学术界公认陈望道译本是《共产党宣言》在中国的第一个中文全译本。但目前关于陈望道翻译的《共产党宣言》的初版时间还是说法不一。一些学者如徐孝宓、卫扬春等人认为它是在1920年4月由社会主义研究社出版的, 另外一些学者如伍仕豪等人则称它是在1920年8月由社会主义研究社出版的。

陈望道 (1891-1977) 是浙江义乌人, 原名参一, 笔名佛突、雪帆等。他于1915年1月起到日本留学, 1919年5月回国, 6月在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 (简称浙江一师) 担任国文教员。该校校长经亨颐是浙江新文化运动的先驱, 他进行了一系列的新式教育教学改革, 遭到守旧派的攻击。1920年2月9日, 浙江省教育厅乘学生放假之际, 免去经亨颐的校长职务, 并规定原任教师须新校长聘请才能继续任教。一师学生悉情后, 提前返校参加斗争。陈望道与广大师生一同与当局展开斗争, 并得到了海内外各界的支持, 迫使官方不得不妥协。但他受到反动当局迫害, 不得不离开杭州, 回到故乡浙江省义乌县河里乡水塘村, 躲在一间柴屋里秘密地进行翻译。“费了平常译书的五倍工夫”才终于完成了这部《共产党宣言》的首个中文全译本。

1920年4月底, 应《星期评论》的邀请陈望道带着译稿来到上海, 但《星期评论》很快就停刊了, 便应陈独秀之约, 参加了《新青年》的编辑工作。在此期间, 译稿由其学生俞秀松带给了陈独秀, 而陈独秀与李汉俊则对译稿做了一些校对工作。1920年5月, 陈独秀、沈雁冰、李达、李汉俊、陈望道等在上海组织了中国第一个公开的“马克思主义研究会”, 并决定出版中文版《共产党宣言》, 宣传共产主义思想, 但遭遇经费短缺的状况, 幸好这时共产国际代表维经斯基和俄籍华人扬明斋经李大钊介绍来到上海与陈独秀商谈建党问题, 在得知中文版《共产党宣言》出版遇到困难后, 他们资助马克思主义研究会在上海拉裴德路 (现复兴中路) 成裕里12号建立了小型的“又新印刷厂”。1920年8月, 《共产党宣言》的第一个完整中文译本终于在又新印刷厂印刷问世。

中文版《共产党宣言》初版本1000册很快售完, 而初版封面书名又错印为“共党产宣言”, 于是社会主义研究社于同年9月将封面书名改为“共产党宣言”、将封面马克思肖像由红色改为浅蓝色, 又重印了1000册。再版除了封面的变化, 以及封三改竖印着再版日期“一千九百二十年九月再版”外, 其他与8月初版本完全相同。

此外, 广州国光书社、新文化书房等出版机构也多次翻印中文版《共产党宣言》。比如, 广州国光书社也于1925年4月推出了一本中文版《共产党宣言》, 为第5版印行, 同样是32开本、56页, 但原作者名改为“马克思”、“昂格士”;1926年4月, 广州国光书社又印了第6版。后来国民党反动政府将《共产党宣言》定为禁书, 不准出版, 见之即缴。但直到抗战期间, 仍有出版社印行中文版《共产党宣言》。比如, 1933年2月, 上海春江书店印行了该译本, 为32开本、62页, 但书名改作《宣言》, 译者名也改为“仁子”;而汉口人民书店也于1937年11月印行了该译本, 为32开本、44页, 次年又重印。

二、华岗译《共产党宣言》华岗

(1903-1972) , 是浙江龙游人, 他又名延年、西园, 曾用名刘少陵、林少侯, 笔名有林石父、华少峰、晓风等, 是典型的革命家兼学者。1929年12月至1932年3月, 华岗在上海任中共中央组织局宣传部长。1930年, 华岗继陈望道之后在中国第二个翻译了The Communist Manifesto全文, 并由中共领导的出版机构上海华兴书局出版, 至1932年3月印至第3版。该译本初版32开本、52页, 它采用了伪装书的形式, 书名印作《宣言》, 出版社署名为“上海中外社会科学研究社”。

华岗译《共产党宣言》是它在中国的第二个、也是中国共产党成立后第一个由共产党员翻译的汉语全译本。该译本分为两部分, 前半部分是汉译文, 包括《共产党宣言》及陈望道译本所没有的三种德文序言的汉译文, 即马克思与恩格斯在1872年合撰的序言及恩格斯在1883年、1890年写的两种序言;后半部分则是The Communist Manifesto英文全文, 采用的是恩格斯亲自校阅的1888年英文版本, 这也是我国首次有英文本TheCommunist Manifesto面世。值得注意的是, 华岗在中国首次将《共产党宣言》的最后一句译作“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 这也成为现在通行的译文。

三、成仿吾、徐冰译《共产党宣言》

1938年, 成仿吾任延安陕北公学校长, 徐冰在《解放日报》任编辑。当时中共中央宣传部获得一本德文版《共产党宣言》, 便让他们二人利用业余时间合译该书。成仿吾译前半部, 徐冰译后半部。1938年8月, 该译本在延安由刚刚成立的解放社出版, 列入“马克思恩格斯丛书”第四辑。该书卷首有马克思与恩格斯的肖像, 正文前有《1872年俄文版序言》、《1883年德文版序言》、《1890年德文版序言》。也就是说, 成徐译本包括的内容与华岗译本一样。

此后,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出版社、新中国出版社、新文化书房等也出版了该译本。其中, 中国出版社于1939年7月印行了成仿吾与徐冰合译的《共产党宣言》, 列入“马列主义理论丛书”, 此后多次重印。1947年11月, 中国出版社还首次在香港印行了32开本的《共产党宣言》, 正文共58页, 而且该再版的卷末还附有乔冠华用笔名“乔木”写于1947年10月的“校后记”。

成仿吾与徐冰合译的《共产党宣言》是首次根据德文原文翻译的汉语全译本。该译本使用的语言更接近于现代汉语, 表达更准确、易读, 而且其竖排版、横排版均有, 开始向现代书籍形式过渡。不过成徐译本仍与现在通行的译文有所差别, 比如他们将《共产党宣言》最后一句译作“一切国家的无产者, 联合起来呵!”

1952年, 在中国人民大学工作的成仿吾抽空校正了延安版《共产党宣言》的汉译本。1953年12月5日, 中国人民大学为纪念马克思诞生135周年少量印行了一些校译版, 该版的序言增加到7篇。到了1975年, 在毛泽东的关怀下, 78岁的成仿吾调任中央党校顾问, 在几名助手的协助下, 对《共产党宣言》译本进行了第二次严格校正。修改完成后, 于1976年在中央党校印出试用, 并呈中共中央政治局。

四、陈瘦石译《共产党宣言》

新中国成立之前, 还有一种由陈瘦石翻译的《共产党宣言》。

陈瘦石 (1908-1976) , 江苏无锡人。他虽然默默无闻, 却有一个比较出名的弟弟陈瘦竹 (1909.11.29-1990.6.2) , 两人曾合译过罗素 (Bertrand Russell) 的《自由与组织》一书, 并由商务印书馆于1932年出版。此外, 陈瘦石自己还翻译过多部外文作品, 包括美国房龙 (H.W.Van Loon) 的《房龙世界地理》 (Van Loon's Geography, 与胡澱咸合译, 世界出版合作社1933出版) 、英国学者毕尔 (T.H.Pear) 的《怎样学习》 (The Art of Study, 与浦漪人合译, 开明书店1935年出版) 、《美国资本主义之胜利》 (商务印书馆1946年出版, 列入“中山文库”丛书) 、苏联别亚列依的《迦尔洵》 (新文艺出版社1958年出版) 等, 并且还出过一本短篇小说集《秋收》, 由生路社于1928年出版, 收入“生路社文艺丛书”, 共包括《轮船票》、《惠生叔》、《秋收》、《遗弃》与《拔草》等5篇小说。

陈瘦石翻译的《共产党宣言》首先出现在陈瘦石译述、商务印书馆于1943年9月出版的《比较经济制度》一书的附录中。《比较经济制度》原名ComparativeEconomic Systems:Capitalism, Socialism, Communism, Fascism, Cooperation。它是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华敦学院教授洛克斯 (W.N.Loucks) 与该院副教授霍德 (J.W.Hoot) 合著的大学用经济学基础理论教材, 由纽约哈普尔公司 (Harper&Brothers) 于1938年出版。陈瘦石译本列入由设在重庆的中山文化教育馆编辑的“中山文库”丛书, 分两卷出版, 上卷四篇, 下卷三篇, 分论乌托邦主义先驱者、马克思的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学说、现代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苏联经济、意德法西斯主义及消费合作运动等, 并予以比较。此外还有八个附录, 分别是:共产党宣言、1936年社会党党纲、1936年共产党党纲、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宪法、劳动宪法、民族社会主义德意志劳工党纲领、国家紧急应付法 (授权法案) 与国家新机构法。正文前有王文山写的序言:“瘦石兄译这本书, 费时一年有半。……他工作勤勉, 态度认真, 文笔清丽可诵, 正如他在战前译的《自由与组织》一样。”封底则印有“重庆市图书杂志审查处, 审查证世图字第3400号”字样。

《比较经济制度》一书出版之后, 陈瘦石译《共产党宣言》还推出了单行本。这是目前已知的由非共产党员翻译并且在国民党统治区合法出版的唯一一个版本。该书64开本竖排版, 全书铅印, 纸质很差。其封面中央印着书名《共产党宣言》, 左上部为红星, 红星下边是中国共产党党徽, 右部是“陈瘦石译”字样;封底则印有“摘自比较经济制度”字样。该书未注明出版时间、地点等, 但从封底所印“摘自比较经济制度”字样推测, 该单行本应当是在陈瘦石所译《比较经济制度》公开出版之后才印行的, 即1943年9月之后才问世。

五、博古校译《共产党宣言》

1942年10月, 为了配合延安整风运动, 中共中央宣传部成立了翻译校阅委员会, 而精通俄文的博古为其成员之一。博古据俄文版《共产党宣言》对成、徐译本作了重新校译。该译本正文前收录了四种序言, 即《1872年德文版序言》、《1882年俄文版序言》、《1883年德文版序言》、《1890年德文版序言摘录》, 与成、徐译本所收三种序言略有差异。博古的译法更接近于现代汉语, 但有不少译文依旧未作改变, 仍与当前的通行本有别, 比如《共产党宣言》最后一句仍是译作“一切国家的无产者, 联合起来呵!”

1943年8月, 延安解放社首次出版了博古校译本《共产党宣言》, 同年便与《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左派幼稚病》、《两个策略》、《国家与革命》一同被中共中央列为五本“干部必读书”。此后, 全国各地出版机构广泛翻印博古校译本, 每次的印数基本都在五千本以上, 解放区、白区、敌占区到处都可以见到该译本的影子。比如, 1943年8月, 晋察冀根据地很快就印行了博古校译本《共产党宣言》。各地新华书店更是印行该译本的主力军, 胶东新华书店、华东新华书店、山东新华书店、太行新华书店、中原新华书店、华中新华书店等都先后多次翻译博古校译本《共产党宣言》。东北书店、华北大学等也都印行了该译本。

1949年6月, 解放社出版了一本《共产党宣言、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 列入“干部必读”丛书, 为大32开布面精装本, 第1版便印了35000册, 至1950年4月再版。本书所收录的《共产党宣言》即为博古校译版。1950年3月, 解放社在上海又出版了沪1版“普及本”, 印了5000册。

值得注意的是, 有时候一些出版机构在翻印博古校译《共产党宣言》时并未署译者名。比如, 1949年4月, 新中国书局在大连出版了《共产党宣言》, 列入“干部学习丛书”第一辑。该版本未标明其译者, 但经过比对, 应为博古校译版。

六、莫斯科译本《共产党宣言》

1948年, 为纪念《共产党宣言》发表一百周年, 设在莫斯科的苏联外国文书籍出版局印行了一本右开竖版繁体“百週年纪念版”《共产党宣言》。该译本是由当时在该局工作的几位中国同志根据《共产党宣言》1848年德文原版译出的, 卷首有马克思与恩格斯画像, 正文前有1872年德文版序、1882年俄文版序、1883年德文版序、1888年英文版序、1890年德文版序、1892年波兰文版序、1893年意大利文版序, 还包括编者对马克思、恩格斯修改和补充的《共产党宣言》说明。可以说, 该译本是当时内容最全、翻译质量最高的一个版本, 印刷和纸质也极精致。

1949年初该版本运到中国, 从6月起, 人民出版社和一些地方出版社相继重印该版。

七、马恩列宁斯著作编译局译《共产党宣言》

1964年5月, 人民出版社出版了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 (即现在的中央编译局) 译的《共产党宣言》, 为16开本大字版, 北京、上海等地分别印刷。到1964年9月, 该译本就印至第6版, 以后人民出版社又多次根据第6版重排印行。

1968年, 上海市盲人中学、盲文出版社据马恩列宁斯著作编译局译、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共产党宣言》, 出版了一本盲文版《共产党宣言》。

1973年11月, 上海书画社依照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译“人民出版社1964年9月第6版1972年12月上海第14次印刷铅印本”刻印了一本线装坚排本《共产党宣言》。

至此, 笔者列举了20世纪中国主要的七种《共产党宣言》汉译本, 并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向读者展示了这些译本的概况。但囿于资料有限, 仍留有遗憾。比如, 未能提供华岗与陈瘦石译《共产党宣言》的书影, 等等。这就有待于后来者拾遗补缺了。

参考文献

[1]陈茂榕, 周青.人类未来的希望———蓝色文明[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 2005.

[2]韩云川.《共产党宣言》在中国[N].人民日报, 2006-06-29.

[3]贾丽艳.《共产党宣言》在中国的早期传播探幽[J].渤海大学学报, 2006 (6) .

[4]卫扬春.《共产党宣言》中译版本述略[J].图书馆学研究, 1983 (2) .

[5]伍仕豪.陈望道翻译的《共产党宣言》初版时间略考[A].党史资料丛刊:总第6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1981.

[6]徐孝宓, 卫扬春.新书版本研究浅见[A].阳海清, 中国图书馆学会学术委员会古籍版本研究组编.版本学研究论文选集[C].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 1995.

[7]杨纪元.《共产党宣言》在中国[M].西安: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1.

7.读共产党宣言心得 篇七

“一个幽灵,共产主义的幽灵,在欧洲游荡。为了对这个幽灵进行神圣的围剿,旧欧洲的一切势力,教皇和沙皇、梅特涅和基佐、法国的激进派和德国的警察,都联合起来了。”这句前言中所讲的,正是当时欧洲社会的普遍情况,所以正文的第一部分,马克思和恩格斯便对“资产者和无产者”进行了分析讨论。马克思和恩格斯对此作出了科学而理性的分析,任何的时代都有对立阶级的存在:自由民和奴隶、贵族和平民、领主和农奴、行会师傅和帮工。不论时代差异和阶级差别,他们都有共同的属性——压迫者和被压迫者。马克思和恩格斯对于社会各阶层以及政治经济情况的实地考察和详细分析,向后人展现了一幅清晰真实的社会现状图。所以我认为对于每一个信仰马克思主义和立志为社会主义奋斗的人而言,了解它是十分必要的。并且,马克思和恩格斯对于社会问题的客观性研究和描述是非常值得我们学习的。这是我阅读这本书所学习到的一个重要的心得体会。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客观地分析资产阶级和资本主义社会的同时,还肯定了资产阶级的历史积极性。资产阶级对于近代社会的促动作用,无疑是应当肯定的。这是一种严谨客观的学术态度。故在我们今后的学习或是生活中,都应当尊重历史,尊重事实。

《共产党宣言》的第二部分,着重分析了“无产者和共产党人”,文中的话语言简意赅,掷地有声:“共产党人不是同其他工人政党相对立的特殊政党。”“他们没有任何同整个无产阶级的利益不同的利益。他们不提出任何特殊的原则,用以塑造无产阶级的运动。”“共产主义的特征并不是要废除一般的所有制,而是要废除资产阶级的所有制。”……这些都成为我印象深刻的经典语句。通过严谨的分析,详细的阐述,宣言让世界上各国无产阶级看到资产阶级本质和弊端,明确了自己的地位和使命,促使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_资本主义制度,为自身乃至全人类的解放而奋斗,实现共产主义。

8.读《共产党宣言》有感心得 篇八

纪念《共产党宣言》(以下简称《宣言》)的有效方式,就是要研究中国共产党、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对《宣言》的坚持和发展。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宣言》的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对《宣言》加以继承和发展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

我们首先要关注《宣言》所持有的人民立场。理解和把握《宣言》,要把相关的“七篇序言”、正文和恩格斯的《共产主义信条草案》《共产主义原理》等联系起来,把它们看作一个有机整体。恩格斯在《共产主义原理》中首先指出:“共产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解放条件的学说。”马克思、恩格斯在《宣言》中强调:“共产党人的最近目的是和其他一切无产阶级政党的最近目的是一样的:使无产阶级形成为阶级,推翻资产阶级统治,由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又强调指出:“共产党人为工人阶级的最近的目的和利益而斗争。”显然,《宣言》是为无产阶级、劳动人民“立言”的。

没有《宣言》,就不会有共产党,也不会有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所以,中国共产党人不忘初心,始终坚持《宣言》所确立的人民立场。毛泽东同志指出,中国共产党人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邓小平同志说,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要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制定各项方针政策的出发点和归宿。江泽民同志强调,要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胡锦涛同志指出,我们的发展是科学发展,科学发展要以人为本。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强调指出,要始终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恩格斯在1883年写的德文版序言、1888年写的英文版序言中一再强调:贯穿《宣言》的基本思想是唯物史观。这一思想的核心要义是:社会结构是每一历史时代的政治和精神的历史基础;从原始土地公有制解体以来,全部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其实,还有一个基本原理虽然未明确表达出来,但贯穿于整个《宣言》之中,这就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原理。正是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导致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不可避免的。

中国共产党人始终注重运用唯物史观基本原理来分析中国问题、指导中国实践。第一,注重运用社会基本矛盾原理来分析、指导中国改革。发展出题目、改革做文章,问题倒逼改革,改革是要解决问题的。改革所解决的问题,核心是解决影响当代中国发展命运的“命运性问题”。正因如此,我们强调改革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第二,注重运用历史发展过程原理来分析、解决社会主要矛盾。唯物史观认为,社会历史发展是一个有规律可循的自然历史过程,这一过程可分为不同发展阶段,每一发展阶段都有其需要解决的历史任务,当前我们所要解决的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因此根本任务是解决不平衡不充分发展的问题。第三,科学运用《宣言》中的革命原理,注重以党的彻底的自我革命推动党领导人民进行的伟大社会革命。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强调要积极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这是对《宣言》革命精神的坚持和发展。

《宣言》处处闪耀着唯物辩证法的光辉。一是《宣言》坚持历史尺度和价值尺度的辩证统一。《宣言》运用历史尺度,指出:“资产阶级在历史上曾经起过非常革命的作用”,即“把一切封建的、宗法的和田园诗般的关系都破坏了。”这是“资本”对“创造生产力”的作用。同时,《宣言》又运用价值尺度批判资本主义社会,指出它把人们的关系“淹没在利己主义打算的冰水之中。它把人的尊严变成了交换价值。”二是《宣言》坚持“物的依赖”和“自由个性”的辩证统一。《宣言》强烈批判了资本对劳动、对无产者、对活动着的个人的统治。同时,《宣言》又力求建立这样一种理想社会,“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这在实质上是强调由资本逻辑走向人的逻辑。三是坚持历史发展规律和人的主体能动性的辩证统一。《宣言》根据社会基本矛盾运动规律,得出“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的结论。同时《宣言》又强调,只有无产阶级是真正革命的阶级,全世界无产阶级要联合起来对资产阶级进行斗争,认为这是无产阶级获得解放的首要条件之一。四是坚持批判和建构的辩证统一。《宣言》力求在批判“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世界中建立以“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为基本原则的新世界。这是坚持“在批判中建构、在建构中批判”的有机统一。五是《宣言》还坚持知和行的辩证统一。它既运用唯物史观揭示资本主义社会发展和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使共产党人认识到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不可避免的,进而认识到自己所要肩负的历史使命,此谓“知”。同时又强调“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对资产阶级统治进行不懈斗争,此谓“行”。

9.读《共产党宣言》 篇九

一、揭示了资本主义垄断自由的本性

首先资产阶级所谓的自由直接的和主要的是经济自由, 就是资本任意发展和无限扩展的自由, 是任意榨取和剥夺工人剩余价值的自由, 从而是专属于统治阶级的自由。“在资产阶级社会里, 资本是具有独立性和个性, 而活动者的个人却没有独立性和个性。” (1) 只要工人想生存下去, 那么就注定要忍受被任意资本和资本家的盘剥和压榨, 他们注定了要束缚在这个或那个资本家这样或那样的支配中, 所以作为拥有资本的资本家的自由是少数人的自由, 资产阶级的代表人物打着“个性、独立性和自由”的幌子到处招摇撞骗, 以达到安抚无产阶级, 让他们安于现状从而巩固和发展资产阶级及其统治的肮脏的目的, 从而自由成为对资产阶级而言一本万利的“圣物”, 成为资产阶级攫取财富和维护自身利益的口号和工具。同时这种作为基础的经济自由必然的反映在精神领域则表现为思想自由、信仰自由、政治自由等, 因为“思想的历史除了证明精神生产随着物质的改造而改造还证明了什么呢?”但这种思想领域的各种自由也是不可避免地带有资产阶级的偏见和狭隘性, 因为“任何一个时代的统治思想始终都不过是统治阶级的思想。” (2) 在资本主义社会里, 所谓的自由, 对无产者而言只能是一种虚幻的、形式的自由, 是一种假自由, 这种“自由”给予无产阶级的只能是真真切切的不自由, 无产阶级像商品一样被自由买卖、自由交易。 (3) 而他们的工资也被降低到最低限度, 即只能达到为维持作为工具的工人的生活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数量的程度, 丝毫谈不上作为人而存在的工人的生活条件。那么, 自由就不能是给予的, 不是靠外界赋予的, 而是通过积极主动地现实运动争取的, 无产阶级只有进行持续不断的抗争才能获得全面的真正的属于大多数人的作为人的自由。

二、无产阶级自由的实现恰似在于对垄断自由的彻底打破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 资产阶级作为压迫者始终是无产阶级的天然敌人。随着无产阶级觉悟的日渐提高和不断成熟, 他们还通过抗议、罢工、示威、游行以及议会谈判等非经济斗争形式来争取自身的解放, 但收效甚微, 所以暴力革命作为手段仍然是最根本最彻底的原则。

同时, 在争取自由的进程中, 不仅有无产阶级从与资产阶级斗争中获得的经验教训, 也有同联合资产阶级对付封建残余从而获取的意外果实和滋养, 而且随着资本主义的向前发展, 资本的不断积聚、扩展和壮大, 无产阶级的联合开始形成并日益扩大, 各民族内部继而各民族之间都形成了紧密的联系, 这种联系和联合, 不仅是工人之间的自由联合, 而且还是作为体现无产阶级利益的共产党和其他党派的联合;不仅是国内的联合, 而且是国际的联合, 因为世界性的联合是无产阶级获取全面自由发展的前提。而且, 无产阶级的松散团体也越来越被有组织有纪律的各个政党所代替, 无产阶级也日益从不成熟自在的阶级发展成为成熟的自为自觉的阶级。总之, 所有者一切都为彻底实现自身和全人类的解放奠定了坚实基础。

三、关于无产阶级自由归宿理解

(一) 无产阶级的自由不是垄断的自由, 不是专属于无产阶级的自由

一方面, 在阶级社会里, 无论自由的形式如何千差万别, 但其实实质和本性都是一样的, 都是统治阶级的偏见, 都是带有鲜明阶级性的舆论工具。在资本主义社会里, 无产阶级必须首先打破滋生和运用这种垄断自由的土壤和生存条件才能为实现新的真正的自由创造空间, 所以无产阶级要坚决废除雇佣劳动和资本, 彻底消灭私有制以及剥削任意占有他人劳动成果的权利, 这都是无产阶级自由的前提和基础。另一方面, 无产阶级所要追求的自由是全人类的自由。无产阶级的运动不同于之前其他一切运动的最大特点就在于, 它是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运动, 同时无产阶级的自由不同于过去一切自由的地方也还在于, 它不是仅仅为了自身的自由而更是为了全人类的自由。最后, 无产阶级建立的用于保障自由的将是一个无阶级的联合体, 在这个联合体里, 每个人都能自由支配自己的劳动和劳动成果;在这个联合体里, 人人为我, 我为人人;在这个联合体里, 没有谁的自由, 只有每个人的自由。

(二) 无产阶级的自由不是终极的自由, 也不是绝对的自由

无产阶级的自由是一种新的自由, 但一定不是自由的终结和泛滥。首先, 如本文开头所述, 无产阶级的自由是人之为人的自由, 是基于社会性的人的自由, 这是可以通过无产阶级的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来完成和实现的。而对于作为自然的人的自由则始终是处于过程中的, 因为人直接就是自然存在物, 而且人必须依靠自然界来存活。其次, 即使对于无产阶级的人之为人的自由, 也是有条件的而非无节制的绝对自由, 因为存在“每个人”和“一切人”之间的条件制约关系。人固然首先是自然存在物, 但更多的则体现为现实社会关系总和上, 所以对个人的自由问题则只能放置在“联合体”中去理解和解决。因为个人的自由发展和社会的自由发展并不是也不能各自孤立的存在, 只有在社会中的个人自由发展才是可能的和现实的, 而只有以个人的自由发展为基础和前提的社会的自由发展才能存在和实现。

总之, 无产阶级的自由不是空洞的口号, 而是革命的实践行动, “无产者在这个革命中失去的只是锁链, 他们获得的将是整个世界。” (4)

摘要: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指出了无产阶级的自由是从实践的革命斗争中实现的, 因而也是科学的真正的自由。

关键词:垄断自由,自由的实现,归宿

参考文献

10.读共产党宣言个人心得感想 篇十

历史告诉我们,劳动者和穷人一向就存在,但无产阶级不是一向就有的,而是在资本主义的发展过程中那些没有自己的生产资料,靠出卖劳动力来维持生活的雇佣工人阶级发展起来的。大工业生产时代的工人是无产阶级队伍的基础,他们承受残酷的压迫和资本家与包买商的剥削,受机器和资本家的奴役变成了资产阶级国家的奴隶,还要向地主缴纳贡赋和职业税,劳动日平均长达15-16个小时。记载1848年2月,法国爆发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推翻了七月王朝,建立了共和国。这场革命虽然是资产阶级发动和领导的,但巴黎的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却是这场革命的主力军,然而简历的资产阶级共和国没有也不可能真正解决工人的困难和痛苦,反而加重工人的劳动,大量的降低工资,当工人忍无可忍在此举行起义时就遭到了残酷镇压。这就是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

社会是一个复杂的有机体,各种思想意识共同并存,但任何一个时代的统治思想始终都是统治阶级的思想,在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物质力量就也同样的占据着统治地位的精神力量。人的思想永无止境,会不停的进步,奴隶社会的自由和正义,封建地主阶级是不会接受的,同样,封建地主的自由和正义,资产阶级也是不能接受的,然而资产阶级在占据统治地位后,却硬是要宣扬他们的领导是自由和正义的,还要所有的人都来承认和接受这种所谓的永恒的自由和正义。但这个现实却是,出于不停的动荡,永远的不安定和变动的人们,不得不用冷静的眼光来重新打量这个世界,看待他们的生活地位和相互关系,认识到自己处于一种焦虑不安之中,不但生物宁日,而且再也把握不了自己。

对资本来说,与资本对立的就是雇佣劳动,劳动力在资本主义社会里就是商品,而用来交换这个商品的价值却是最低限度的工资,即工人为维持其生命再生产所必须的生活资料的数额,这种占有不会留下任何东西使人们有可能拥有剥削别人的资本,因此,消灭私有制,对工人阶级来说,失去的只是锁链,得到的将是整个世界。

按照正常的自然规律,当劳动不再是一种技艺的体现,而变成资本家剥削、压迫的工具,无产者就被积极的促使着拥有了自己的政治立场,面对无孔不入的剥削,面对无止境的剩余价值的榨取,无需再祈求怜悯与同情,只有自己站起来。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是亘古不变的真理,用暴力推翻那些压在身上的不堪重负的东西从而建立自己的统治才是最终的出路。对于这股力量来说,积少成多才会生成战斗力,所以从耽搁工人开始,经过某一工厂的工人到全部工人,大家团结起来毁坏商品,捣毁机器,烧毁工厂,在打击生产工具的同时也攻击资产阶级的生产关系。过去的革命都是以一种私有制代替另一种私有制,而这场阶级斗争则是以摧毁私有制为目的,所以这场无产阶级反抗资产阶级的斗争必然异常艰巨和激烈。

如今的我们是通过学习从书本上知道,共产党是工人阶级的政党,作为先行者为广大人类描述了那个苦尽甘来后呈现在我们眼前的美好世界。生产力高度发展,无知财富极大丰富,前所未有的高水平的劳动生产率;实行公有制,各尽所能,按需分配;经济的计划调节管理,商品经济消失;阶级消灭,国家自行消亡;精神境界极大提高;人可以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全人类彻底解放。这是让所有无产阶级进行革命奋斗的生生不息的动力,共产党人便是为了强调和坚持整个无产阶级共同的、不分民族的利益和代表整个运动的利益而诞生。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是共产党人的人生目的。共产主义的思想意识代表的是无产阶级的利益,因为后者也就是全人类的利益,所以共产主义思想意识也就是代表全人类的利益。

11.读共产党宣言心得体会 篇十一

历史唯物主义揭示,每一历史时代的经济关系是整个社会的基础,生产力的发展是社会变革和进步的终极原因。《共产党宣言》的一个重要理论贡献就是强调:无产阶级夺取政权以后,要把发展生产力摆在首位。

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东方大国建设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新课题。党的第二代领导核心邓小平指出:在社会主义国家,一个真正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在执政以后,必须要致力于发展生产力,并在这个基础上逐步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在以邓小平和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三代中央领导群众的正确指引下,我国改革开放20多年取得了举世瞩目的重大成就,生产力发展水平、人民生活水平和综合国力都上了一个新的台阶。面向新世纪,江泽民总书记提出“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三个代表”是对150年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和中国共产党80年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闪耀着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光芒。

历史雄辩地说明,没有《共产党宣言》就没有马克思主义,没有马克思主义就没有中国共产党,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和改革开放的这天;历史同样雄辩地昭示:代表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发展要求、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和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中国共产党,必将指引中华民族走向新的辉煌。与时俱进,勇立潮头——在继承中发展,在实践中创新,成为中国共产党历经风雨永葆强大生命力的源泉。

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的丰功伟绩,有如日月经天,江河行地,改变了中国的历史和面貌,并深刻影响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中国共产党人的成功实践向世人昭示:马克思主义是颠扑不破的真理;马克思主义只有同时代前进的步伐和各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才能焕发出经久不息的活力。

从马克思、恩格斯到列宁、斯大林,从毛泽东到邓小平,从《共产党宣言》到“三个代表”,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真理之火,之所以能穿越150多年的时空依然光芒四射、璀璨夺目,其原因就在于:这一理论深刻揭示了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并在实践中不断地注入新的活力。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一以贯之的理论品格;在继承中发展,在实践中创新,是马克思主义历久弥新,永葆强大生命力的根源所在。

上一篇:32两个样品职称工作下一篇:2024年三月学雷锋活动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