濉溪县中小学教学常规

2024-12-04

濉溪县中小学教学常规(精选4篇)

1.濉溪县中小学教学常规 篇一

下面谈谈新课程背景下小学科学常规课教学如何做到常态。

一、常规课不求花,注重课堂教学的严谨性。

家常便饭最养人,教学也是这样。常规课要求实而不华,教师应重视课堂教学的严谨性。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来做。

(一)课的引入要直截了当。

很快地让学生明确知道这节课要研究的主题是什么或要解决一个什么问题。课的引入能根据教材意图、研究主题来设计,主要形式如下。

1. 复习引入。

2. 课题引入。

3. 图片引入。

4. 实验引入。

5. 生活现象引入。

6. 猜谜游戏引入。

(二)问题设计要合理严谨。

切忌提出的问题多而细碎或模棱两可,能根据教学目的设计科学、合理、严谨、有效的问题。教师提出的问题不可太大或带有随意性,要围绕教学目的精心设计好问题。

(三)实验指导要细致到位。

包括实验方案指导到位、实验方法指导到位、实验记录指导到位。

(四)探究活动组织应有效。

二、常规课不作秀,关注学生的发展。

常规课首先教师要常态,即不作秀。新课程背景下的常规课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尊重学生,关注学生,真正为学生着想。

(一)面向全体学生,关注学生动向。

(二)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

(三)认真倾听,循循善诱。

倾听是一种科学素养,不仅学生要具备这样的素养,而且教师必须做到认真倾听。倾听要求做到:

1. 教师的目光必须专注忌流离不定。

2. 耐心地听完学生的表述,忌打岔。

3. 听清楚学生的真实想法,忌模棱两可。

4. 能瞬间对学生的回答作出回应,或肯定或质疑或补充,循循善诱,忌不理不睬。

三、常规课不奢华,追求课堂教学的真实性。

平淡才是真,常规课是朴实的。新课程背景下的常态教学,就是要从课改的精神实质出发,摒弃一切形式主义的东西,没有公开课上过滥、过繁、过度的雕琢和渲染,更没有华丽的课件,有的只是自然状态下的真实呈现,一切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结合本地区、本校教育资源条件和生源情况,教学更趋于实际,追求真实,注重实效。

(一)发挥传统教学的优势。

传统教学与网络环境下的教学相比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

1. 教学条件低投入高产出。

2. 面对面交流能更好地融洽学生与教师的关系。

3. 较重视知识的反馈与应用。

如果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注入鲜活的血液,常规课在朴实中就会显得生动和精彩。

(二)考虑实验器材的替代性。替代的主要目的如下。

1. 对实验器材的改进,使实验现象更加明显。

2. 用便宜的实验器材代替,降低教学成本。

3. 运用易办的类似材料达到相同的实验效果。

实验器材的替代还要考虑校内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考虑资源共享,考虑材料的循环使用性、妥善保存和管理等问题。

(三)让科学作业走进课堂。

科学作业是学生学习成果的展示和验证,是课堂完整的真实反映,课堂内留足5分钟用来课堂小结和布置作业是需要的。常规课为达到“轻负担、高效率”,应该让科学作业走进课堂。

四、常规课不拖堂,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常规课追求的是简单与高效,在教学中并不刻意要求去追求亮点,只要在有效的时间内能让学生掌握所学知识,获取学习方法、养成学习习惯就行了。

(一)重构教材。合理安排课时。

(二)提高探究活动有效性。

(三)教学语言要精炼。

马卡连柯曾说:“同样的教学方法,因为语言不同,就可能相差二十倍。”主要方法如下。

1. 点到为止,忌重复、啰唆。

2. 恰到好处,忌含糊不清、词不达意。

3. 一语中的,忌长篇大论、拖泥带水。

2.中小学教学常规现状与优化探究 篇二

一、教学常规现状

1、重局部作用,轻整体功能。①在常规检查中突出“备、三课”,以“考”为中心,指导教学。因此,在教研活动中有关考试说明,是每个教师研究的重点,课堂教学对应“考”,才能说明教学对路。研究课标也要针对考试的有关内容,教学行为的六个环节变成一个环节。正如一句话所说的“考!考!老师的法宝”,整个教学内容单一、片面、杲板,教学行为孤立、狭隘、毫无生命。②教改活动中,包括一些教育理论,片面突出课堂教学为中心,各种教学模式都在想办法在45分钟内解决所有的教学问题,把教与学限定在非常有限的时间和空间内,不少公开课和优质课比赛,比的就是45分钟,也把教与学导入误区,忽略了六个环节的整体功能,并不能使我们教学效果达到最优化。③在教育改革中,找不准教育的弊端,就怪考试、换教材,没有充分认识到课堂教学的局限性,需要其他教学的环节辅助、提高、优化。

2、重教师的“独脚戏”,轻师生的互动交流。常规管理,管教材、考试说明,并在课堂中要求落实,在作业中要求巩固,在考试中检查,在质量分析中对照总结,学生大脑成为考试内容的容器,学生成了“学习机器”,教师成了课堂上的“独言者”或“一本教参打天下”,成了活教参。教师是带着锁链的舞者,成为一枚棋子、知识的大容器。教学行为只是倾倒、灌输,师生之间缺乏情感交流、思想影响、人格塑造,为教学而教学,为了教育而教育,借用一个词,教育行为只是为了“达标”,除此无它。导致师生之间关系紧张,家长与孩子之间关系紧张,这是我们面临的教育问题。而家庭惨案、体罚现象更说明教育者和被教育者冷冰冰的关系。

3、重标准、规范,輕教师的个性作用。①常规中对教育的行为有一系列的要求和具体的奖惩措施,整个常规用一个模子衡量教育行为,导致教学行为“千人一面”:在备课组活动当中实行“五统一”,统一计划、统一目标、统一进度、统一内容、统一作业,忽略了教师的个性和知识背景,忽略了不同班级的学生层次;备课中要求“备学生”了解学生对旧知识的掌握情况,但忽略了教师对学生的情绪、心理、情感、态度的影响;推行统一的课堂评价标准,凡上课就用这个标准衡量。把所有教师的教学思想统一在单一的模式上面,过分重标准规范,把教师的情感意志、道德价值观、个性能力等内在因素与教学行为分离。使老师成为用规定程序,用统一标准加工学生的机器。②另一种表现就是重视常规的教学要求,轻视常规的灵魂——教科研。我们的常规行为策略,要求过多、过细,形成硬性的制度,往往使教育行为走向反面,约束了教师教学行为,扼杀了教师的个性。因为在教学实践、中面临的教育问题往往比规定的变化多、丰富得多,与其在行为上要求过死,不如在六个环节中倡导灵活的科研精神,因此,需要教师灵话地、创造性地解决教育难题。应该提倡“百花齐放”,鼓励教师探索创造富有个性的课堂教学模式,魏书生、钱梦龙、张富、于漪等一些特级老师不满足于常规,在教育行为中突出符合自己个性的环节,重视科研,创造性地组合教学行为,成为出色的教育实践家、研究专家,否则,刻板的遵循常规,只能让教师成为“教书匠”。

4、重行为管理,轻知识交流传递。常规管理的组织自上而下,有市、镇、校、教研组、教师,上下之间垂直链接,下级服从上级。上级是教学行为的信息源,是下级教学措施的决策者,严格的上下级关系成为信息沟通的障碍,造成教学行为效率低,适应能力差,思想僵化。过多的层次、过死的职责、过细的职能禁锢了教师的思维,限制了教师的责任感和创造性的发挥,下级遇到难题,不是积极的寻求解决的方案,而是简单地把问题推给上级。教师之间缺乏互动的方式来传递信息,进行合作。整个教学行为,统一计划,统一步调,统一标准,统一检查,其结果必然是产生同一模式的产品(学生)。

二、教学常规优化

1、正确认识教学常规在教学工作中的意义。教学常规是在千年文明史的历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几乎融为一体,有很强的生命力。随着现代化教学常规迅速、广泛地发展,充分显示出了教学常规的巨大作用和无限前景,因而它在教学中愈来愈备受人们的关注。教师只有对教学常规及其在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有清楚的认识,才能通过并运用必要的教学常规来推进教学的优化。教学常规特别是现代化的教学常规的运用。(1)是可以大大推进普及教育、职业教育、终生教育以至整个教育结构的改革;(2)是可以提高传授、学习知识技能的效率和质量,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智力和个性品质,甚至也促进教师智力水平的提高;(3)是丰富了对教学过程、内容和方法的认识,使教学过程更加成为一条认识与发展的“高速公路”。因而,认识并掌握教学手段,是每个教师实现教学优化所应具备的一个重要品质和必不可少的基础。

2、认真准备,精心组织,在实施教学前确定相应的教学常规。教师除了明白教学常规在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还要懂得教学常规使用的科学程序,使教学常规成为整个教学过程的有机组成部分。在教学工作中,凡要达到一定的教学目的,总需要采取一定的教学常规,不管是简单的还是复杂的。教学常规的简单和和复杂程序的取舍主要由教学内容的变更和学校实际发展状况所决定。在教学中,我们要结合实际,因地制宜,要本着对学生高度负责的态度和为科学献身的精神,只要能解决和说明问题,我们就要利用现有条件积极去尝试和探索。在掌握学生现有知识情况下,认真研读课标很好地把握欲讲授章节的前后知识联系和重点难点所在,然后着手确定相应的教学常规。我们还可以对某些实验进行改进,以使我们的教学常规更具有可行性和可操作性,以此保证教学的优化。

3、及时归纳,认真总结,充分发挥教学常规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为了充分发挥教学常规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并不断提高教学常规的水平,在教学工具或设备使用结束后,要及时地收集反馈信息,进行总结。对学生有疑义或了解不够的地方,该重复的要重复,该强调的要强调,同时要对不同教学手段的功用、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等进行口头或板书总结。总结时应围绕如下几个问题认真加以检查和思考。(1)所选择的教学工具的功能是否能满足教学的需要?(2)课中使用的教具是否合适?(3)操作有什么问题?(4)学生的反应如何?学生是否已真正掌握?(5)在哪些方面应当改进,如何改进?(6)本章节中使用的教学手段还能应用在哪些方面,换用其它的教学手段好不好?

3.关于小学英语教学常规的研究 篇三

关键词:小学英语,课堂常规,学习习惯

小学阶段是学生习惯养成的阶段,也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阶段,所以,小学英语教师要在教学中合理地设计课堂教学,使学生在教师的课堂常规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而教学常规就是教师在平时授课过程中的教学过程。小学生刚刚接触校园,学英语没有经验,更谈不上学习习惯,而小学生后期的学习习惯的养成都是在课堂上。课堂上教师的教学常规将引导学生养成学习习惯,教师一定要合理地安排课堂教学常规,让学生跟随教师的教学养成良好学习习惯。

一、复习的习惯

复习上节课学过的知识是对知识的巩固和升华,每个人不可能永远记住学会的知识,只有经常复习才能使知识更加深刻。刚刚学会的知识是很清楚的,过后就可能变得模糊,随着时间的推移, 如果不对知识进行复习,学生会把知识忘得一干二净,如果对知识及时复习和整理,所学知识就会被学生深刻地印在脑海里,况且学生在复习的过程中还会发现新的问题,使知识得到升华和提高。小学生初学英语时,会在教师的引导下记忆一些简单的英语单词,这些单词学起来很简单,但记起来是很难的,如果不及时复习巩固, 学生会很快忘记所学单词,甚至要从头学起。这就要求小学英语教师在讲新知识时一定要引导学生及时对旧知识进行复习。而小学生的行为习惯都需要教师去引导、去培养,所以,小学英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带领学生经常复习学过的知识,最好在每节课的开始就要设置复习环节,带领学生对学过的知识进行复习、巩固,使学生在平时的课堂学习中就养成复习的好习惯。

二、预习的习惯

预习就是学生在教师讲课之前对新知识进行初步的了解,一方面,小学生在预习所学新知识时会发现不懂的问题,在教师讲课时可以集中精力攻破有疑惑的知识;另一方面,学生先了解一下要学的知识,可以帮助学生在课堂上跟上教师的脚步,更好地汲取新知识。预习是学生在学习的一个很好的习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让学生养成预习的好习惯。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课下预习新的单词和句型,并在上课的时候安排学生进行预习展示,对预习好的学生及时给予奖励。这种方法可以让学生有积极预习新知的动力,从而在小学生学习英语的过程中逐渐养成课前预习的好习惯。

三、敢于说英语的习惯

在英语学习中,很多人不敢说英语,而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学科,学习英语就必须要敢说。在小学为学生安排英语这门课程,一方面是为了让学生对英语产生兴趣;另一方面就是让学生敢于说英语,让学生有一定的语言基础。教师在给小学生上英语课时,就要注重学生语言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开口说英语。比如在小学课堂中,学生要学会如何介绍自己,教师就可以让学生根据所学的知识随时用英语来介绍自己。教师先示范,再让学生模仿,说错了也没关系,关键是要鼓励学生大胆说,并更多地给予学生鼓励,帮助小学生从口语中找到开口说英语的动力,这样小学生才能有信心、有勇气说英语。很多小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不敢张口说英语, 以至于没有一点英语语感。而语言能力又是决定学生英语听力水平的一项重要因素,所以,小学英语教师在教学中要尽可能多地鼓励学生爱说英语,敢说英语。

四、认真的习惯

认真是一种做事的态度,也是一种习惯。一个人对一件事的认真程度决定着这件事的成败,很多人都因为马虎造成失误,学生的英语学习过程也是一样。认真是学生在学习中必须具有的态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培养学生认真对待学习的好习惯,在英语学习中学生会遇到大量单词,有些单词看起来很相似,而在英语单词的学习中一个字母的不同就会引起整个单词的意思发生改变。而且很多单词之间的规律都需要学生仔细去观察才能发现,所以,教师一定要让学生养成认真的好习惯。比如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可以把单词中某个字母改掉,然后让学生修改,学生肯定会认真地观察单词,然后再修改。这样学生在学习英语的同时也养成了认真的好习惯。

小学生年龄小,学习习惯要逐渐养成,教师又是学生在学校里接触最多的人,所以,教师的行为和引导决定着小学生学习习惯的发展方向。习惯影响着一个人一生的发展方向,而且习惯一旦养成又很难更改,所以,教师一定要在学生上小学的时候就重视学生习惯的培养,让学生从小就养成好的英语学习习惯。

4.濉溪县中小学教学常规 篇四

关键词:小学教育 有效教学 教学常规 管理方案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2)11(c)-0002-01

加强教学常规管理,是学校全部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深化教育改革,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前提。提高学校常规管理水平,必须强化每位教职工的管理意识,细化每位教职工的管理责任,树立合作意识,培养教师团队精神,充分发挥其在学校常规管理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及时发现并解决课堂教学中的问题,使教师们不断地提高教学水平,促进课堂教学自主、高效地有序进行,最终使学校各项工作都具备规范化、制度化、有序化。

1 构建健全教学组织机构,推动课程教学改革的顺利实施

首先,校长作为学校教学工作的第一责任人,领导和组织教学工作是校长的中心任务。教学组织机构健全,教学指挥系统运作畅通,校长以教学为中心的思想明确,要代好一门课程,能深入教学第一线指导教学。提倡亲自分管教学工作。同时,成立了以教导主任组长,教研组长、骨干教师组成成员的实验指导小组,指导学校开展课改教研科研活动,对新课程标准、教材、学科课程教学的实施、运行进行探索、研究,组织学科教研组开展活动。建立健全教学指挥系统和岗位职责,建立科学、民主、高效的运行机制,实行规范化的管理,使每个部门每位教学人员都能做到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各尽其才,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和提升教学质量的必要保证。

2 建立科学民主的管理制度,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

建立以教学常规管理为保障的长效管理机制,实施精细管理。教学常规管理贵在坚持,教学常规管理重在过程,常规的教学是由“备、教、改、辅、考”五个环节构成的,教师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关键。教师必须深入研究备课、上课、作业、辅导和考试等教学的基本环节,提高教育教学水平。要认真落实教学要求,抓好教学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抓好每个环节的具体过程。学校要端正办学思想,建立民主科学的管理机制,实现教学工作决策的民主化。我校制定了一项严格的管理制度,严格执行国家教委、省教委颁布的“关于减轻小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的有关规定,教务处组织不定期检查。严格的制度促使教师强化了课堂意识,积极开展教学研究,致力于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3 树立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教学理念

树立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教学理念。促进教学方式的转变,改变教学中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加强教学内容和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经验,使学生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的过程,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奠定基础。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改变过去传统“满堂灌”、死记硬背的教育方式,提倡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形成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氛围,有利于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合作与交流的能力。课堂教学要体现与新课程相适应的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教育教学理念,全面提高学生整体素质,正确处理知识与能力的关系,积极创新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

4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为提高教学质量提供师资保障

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是建立良好的师资队伍。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是学校各项工作得以正常、高效地开展的基础,是优化课堂结构的前提。健全以校为本的培训制度。制定师资队伍建设的规划。加强对教师师德教育,做到教师专业发展有方案,考核奖励有制度,形成学习、研讨、反思、总结的良好风气。重视青年教师和骨干教师的培养,引导和帮助教师制定个人发展规划,组织和引导教师积极参与课程改革,学习研究新课程方案和新教学理论,研究新教材。教师要增强问题意识,培养探索精神,充分发挥各级教学能手、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的示范作用。

5 科学合理实施教学设计

所谓的教学设计就是指解决教学问题的方案。可以把发现和解决问题的教学设计的基本思路和方法大致分为几点:(1)钻研教材、认真备课是关键的第一步。为严格把好备课质量关,提高备课的实效性,以提高工作效率,改变个体备课的封闭性、单一性。建立比较科学、健全的教师备课措施,严格制度大都全面、具体、科学,对备课工作起到了保障作用,并且进一步地完善备课与教学工作的管理。(2)上好每一节课教师的重要工作就是精心撰写教案。教案设计的质量直接决定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聂阁小学教师课堂教学目标准确、完整、具体,教学内容正确,容量、深度、广度适宜,教学结构设计合理,教学过程设计有序。(3)要建立民主的师生关系,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4)积极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课堂上给学生充分的自学、思考和活动时间,使学生在体验、探究中掌握知识、发展智力和能力。(5)能熟练地综合运用各种课程资源,熟练地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通过学科与各种课程资源的整合、学科与信息技术的整合来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益。

6 构建科学合理的教学评价体系

建立综合性、激励性、发展性教学评价机制,充分发挥教学评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促进考试内容与方法的改革,逐步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重视学习过程的评价传统课程评价只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忽视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新课程主张进行发展性评价,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和谐、可持续的差异性发展为目的。科学的教学评价,可以充分调动师生的教学积极性,推动教育方针的全面贯彻和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保证教学目标顺利达成。

总之,我们学校将进一步规范教学行为,重视课堂、加强常规管理、关注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有效性,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建立健全科学的以质量为导向的评价制度,运用奖惩、激励的手段,正确引导学校与教师发展,推动各项工作,提高我校小学教育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李健.加强教学常规管理,推进新课程改革进程[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5(2).

[2] 田廷虎.加强中小学教学常规管理的几点做法[J].云南教育(小学教师),1992(Z2).

上一篇:事业单位龙岩下一篇:初中地理《俄罗斯》教学反思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