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科学探究复习

2024-07-25

初中生物科学探究复习(共15篇)(共15篇)

1.初中生物科学探究复习 篇一

第一章

观察细胞的结构

一. 练习使用显微镜

1. 显微镜的构造(P36)

2. 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1) 取镜和安放;右握左托(右手握镜臂,左手托镜座)

(2) 对光:升、转、看、调

(3) 观察:放、压、降、看、升、看、调

(4) 整理 取镜和安放:右手握住镜臂,左手托住镜座。把显微镜放在实验台距边缘7cm左右处,略偏左。安装好目镜和物镜。 对光: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物镜前端与载物台要保持2cm距离)。把一个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左眼注视目镜内,右眼睁开。转动反光镜,使光线通过通光孔反射到镜筒内。通过目镜可以看到白亮的圆形视野。 观察:把所要观察的玻片标本放在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压住,标本要正对通光孔的中心。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直到物镜接近玻片标本为止(此时眼睛一定要看着物镜)。双眼睁开,左眼向目镜内看,同时逆时针方向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上升直到看清物像为止。再略微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看到的物像更加清晰。 整理:实验完毕,应该把显微镜的外表擦拭干净,把物镜偏转到两旁,目镜放回镜头盒,把镜筒缓慢下降到最低处,再把显微镜放入镜箱内。

3. 几点重要的结论:

(1)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等于目镜和物镜的放大倍数的乘积

(2)显微镜物象和实物是上下左右都相反(从目镜内看到的物象是倒像)

(3)要将视野中的某个方向的物象移到视野的中央,玻片就往那个方向移动(例如:要将视野中左上角的物象移到视野的中央,玻片就往左上角移动),如果是将视野中央的物象移向某个方向,就将玻片往相反的方向移动。

(4)放大倍数越小,视野范围越大,看到细胞数目越多,物象越小,光线越亮; 放大倍数越大,视野范围越小,看到细胞数目越多,物象越大,光线越暗。

(5)目镜长度与放大倍数成“反比”,目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小。 物镜长度与放大倍数成“正比”,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大。

(6)视野中的污点有三种情况:物镜上,目镜上,装片上。移动目镜,如果污点随之移动,则污点在目镜上;移动玻片标本,污点随之移动,则污点在玻片标本上;如果前两次都不能移动污点,则污点在物镜上。

(7)光线依次要通过反光镜、光圈、通光孔、玻片标本、物镜、镜筒、目镜,才能进入到人的眼睛。

(8)低倍镜下观察到的物像清晰,换上高倍物镜后物像模糊不清,应用细准焦螺旋进行调节。 (9)转换物镜时,应转动转换器的边缘,而不能直接用手扳动物镜。

(10)镜头脏了,只能用擦镜纸擦拭。

二. 模仿制作临时装片

1.重要的注意事项:材料要薄而透明;盖盖玻片时要一边先接触水滴,再缓慢放下,避免出现气泡。

2.制作植物细胞临时装片的步骤 观察洋葱表皮细胞: (1)准备:擦、滴(清水) (2)制片:撕、展、盖 (3)染色:滴(稀碘液,如果要观察植物细胞中的叶绿体,则不需要染色)、吸

3.制作动物细胞临时装片的步骤 观察人体口腔上皮细胞: (1)准备:擦、滴(生理盐水) (2)制片:刮、涂、盖 (3)染色:滴(稀碘液)、吸 4.常见的玻片标本 切片:用从生物体上切取的薄片制成的。如:叶的横切面切片 涂片:用液体的生物材料经涂抹制成的。如:血涂片 装片:用从生物体上撕下或挑取的少量材料或直接用个体微小的生物制成的。 如:草履虫装片

三.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 植物、动物和人体都是由许多细胞构成的。 人体的各项功能都是由细胞或多个细胞共同完成的。 所有的细胞都能显示出生命的各种属性,在它们之中进行着新陈代谢活动。植物的光合作用就是在细胞里进行的,细胞内还一直进行着呼吸作用。一切复杂的瞬息万变的生命活动都是在细胞内进行的。 生命存在的一个重要表现是自我繁殖。细胞能通过分裂不断地产生新的细胞,细胞和生命一样,表现出生长、衰老、死亡的过程。这一切说明,细胞是生物体最小的结构和功能单位。

1.植物细胞的结构和各部分结构的作用: 细胞壁:透明,保护和支持细胞 细胞膜:保护细胞,控制物质出入细胞 细胞质:含有大量的物质,里面有叶绿体、液泡,液泡中充满细胞液 能流动,从而加速细胞内、外的物质交换 细胞核:含有遗传物质 植物相邻细胞通过胞间连丝相联系,互相交流营养物质。

2.动物细胞的结构 细胞膜:保护细胞,控制物质出入细胞 细胞质:能流动,可以加速与外界的物质交流 细胞核:含有遗传物质

3.细胞通过分裂产生细胞 (1)分裂的过程: 一个细胞分成两个细胞,使细胞数目增多。 分裂时,细胞核先分裂,然后质分裂(植物:在原来细胞的中部,逐渐形成新的细胞膜和细胞壁;动物:细胞中部的细胞膜向内凹陷,缢裂成两个); 细胞的生长表现为从周围环境中吸收营养物质并逐渐长大,使细胞体积增大,(植物)生长时先出现很多小液泡,最终合并为一个大液泡。

2.初中生物科学探究复习 篇二

关键词:树状结构,存在问题,运用形式,效果体现

复习是所有小学科学教师在完成教学任务后都要实施的一个教学环节,理想化的目标是把零碎、散乱的知识系统化、综合化,使学生头脑中的知识组织更加有序,从而真正理解所学的知识并能对知识进行系统的重组。小学科学不仅有着其知识范围大、面广、独立性强的特点,而且科学知识跟学生的生活常识密切相关,更有着学以致用的要求,这就使得科学高效的复习对学生是否系统地掌握所学知识尤为重要。据了解,常见的复习方式是“线性结构”, 每节课、每单元、每册书的内容一一复习,再辅以大量的练习试卷, 造成了复习时间紧张,学生兴趣低落,知识掌握凌乱、“碎片化”、复习效果差等一系列的问题。寻找一种科学高效的复习方法来提高复习效果,已成为我们科学教师的共识。

学习方法、学习策略的传授是我们教学中的一大主题。达尔文说过:最有价值的知识,是方法的知识。本人经过多年的教学体验, 发现运用“树状结构”于科学复习中有着知识脉络清晰、贯穿性强、覆盖面广、节点可灵活调整等优势,与传统的复习方法相比,更是一种科学高效的复习方法。

一、“树状结构”的认知

1.“树状结构”简介

“树状结构”的定义:树状结构是一个或多个节点的有限集合。它满足:(1)有一个根节点。(2)有众多的子节点,每个子节点都可以单独成为一个新的“树状结构”。(3)节点代表某项资料,边连接节点。

2.“树状结构”的应用

“树状结构”广泛应用于计算机的程序设计,企业各部门的组织架构,课件的制作等方面。以本人制作的《水的三态变化》课件制作为例:课题《水的三态变化》相当于“根节点”,菜单中的内容相当于“子节点”。借助于超链接的方式,课件会自动转向相应的分支, 极大地提高了灵活性。同样“树状结构”的组织架构形式也可应用于小学科学不同形式的复习之中。

二、小学科学知识板块的梳理

1.按系统性梳理

小学科学三到六年级,共32单元内容。按从大的知识来分,可分为三大板块:生命科学、物质科学和地球与宇宙科学。三大板块又可作为“根节点”展开形成“树状”。具体的“树状结构”及所涵括的年级与课时如下:

生命科学:《植物》S37、《动物》S37、《我们的身体》S47、《生物与环境》S57、《生物的多样性》S67;《植物的生长》X37、《动物的生命周期》X37、《新的生命》X47、《环境和我们》X67。

物质科学:《我们周围的材料》S37、《水和空气》S37、《溶解》S47、《声音》S47、《我们关心天气》S47、《光》S57、《运动和力》S57、《工具和机械》S67、《形状和结构》S67、《能量》S67;《温度和水的变化》X37、《磁铁》X37、《电路》X47、《食物》X47、《岩石和矿物》X47、《沉和浮》X57、《时间》X57、《热》X57、《微小世界》X67、《物质的变化》X67。

地球与宇宙科学:《地球表面及其变化》S57;《地球的运动》X57、《宇宙》X67。

(注:S37指的是三年级上册共七课时,X57指的是五年级下册共七课时。)

2.按具体性梳理

在实际的复习教学中,我们可以从具体的知识板块展开,还可以再继续细化,这样能满足一课时完成一个板块知识的复习,以便于学生的知识掌握和复习方法的巩固。

具体的板块知识可分为:植物、动物、磁铁、能量、电学、简单机械、浮力、空气、材料、时间测量、天文、地理、光、运动和力、形状与结构、微小世界、环境保护、物质变化、测量仪器等。

三、小学科学复习中存在的问题

1.小学科学知识系统的独特性致使复习低效

与语文、数学等学科相类比,小学科学知识有着独特的系统结构。语文、数学等学科在知识的建构上是典型的“螺旋上升”,六年级的学生根本不需要去复习一年级的拼音字母、加减法。而科学学科的知识之间却是“板块式”平行结构,从三年级开始,每册书有四个单元,每单元的知识各不相同,同一个知识却贯串不同的年级, 这样容易造成知识记忆上的“碎片化”,这也是科学复习低效的主要原因之一。

2.小学科学知识内容的多样性致使复习费时

小学科学包罗万象,涉猎范围极其宽广,既有学生很感兴趣的动植物,也有学生见之畏难的电学、天文、机械等知识;既有科学探究方法的掌握,又有科学探究精神的教育;既有仪器使用的方法掌握,又有科学知识的学以致用等等。详细具体地梳理后就会发现科学知识内容多达二十多种,各板块之间互不关联的,而且每册、每单元内容独立性强、跳跃性大,其中实验的内容及方法数量尤其可观。小学科学知识的学习内容之广、复习难度之高可见一斑。

面对这样庞杂的知识,在单元复习、期末复习甚至总复习时都觉得非常不易。若无科学高效的复习方法,而用传统的“线性结构”复习法,再辅以大量的练习试卷,复习无疑是费时费力的,效果也事倍功半。

四、“树状结构”在科学复习中的运用

1.“树状结构”在科学复习中的运用策略及优势

“树状结构”就是运用结构法建立知识的系统体系,引导学生把所学的知识按不同类别形成系统,编制成网,转化为准确、清晰的知识架构来进行复习,强调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树状结构”在科学复习中还有着其特有的优势之处:

(1)贯串性强。以某个知识板块为根节点,可把多个年级(如三年级到六年级)的相应知识贯串到一起,编织成网。例如,从三年级的第一课《我看到了什么》,出现了一幅大树。那么在复习植物的知识时就可以以“大树”作为“根节点”展开,通过知识梳理,把相关联的三上、三下、四下、五上的有关植物的知识贯串在一起,最后呈现在学生面前的是一棵“知识树”,实际教学中显示的是PPT图片。

(2)覆盖面广。“树状结构”的分支度大,各分支在科学复习中容易交集,能达到重难点知识多重复习的效果。如,在复习茎的运输水分、矿物质和养料的实验时,如何能清晰地观察到茎的导管, 就会复习到六下《微小世界》单元里的放大镜和显微镜,甚至可以以它们为“根节点”展开,又会长成一棵“知识树”,这样就能相互交集,形成网络状。

(3)灵活性强。以根节点为起点,可灵活复习任何一个子节点, 避免了以往“线性结构”复习法中的每册每课分散复习的刻板,防止了知识复习的凌乱,有利于相同知识的整合。如,以“植物”知识板块为根节点,可灵活选择在植物的结构、作用方面子节点展开, 也可在六上的《生物多样性》单元中的植物分类子节点中展开,这样就囊括了三至六年级的植物内容的知识。

(4)根节点的知识点可大可小。即知识整理可从大的知识板块为起点,也可从小的知识点为起点,可随实际课时要求灵活调整。如:复习时间有连续两课时以上,可从“植物的结构、作用”为根节点展开;只有一课时的那可从“植物的分类”为根节点开始。

2.在复习课中的具体运用

我在尝试“树状结构”引入植物知识复习时,提前布置学生尽量带齐三上、三下、四下、五上、六上各册科学书,提前布置学生课前自行复习相应内容。同时在上课时制作课件,课后下发每节课的板块复习汇总资料,真正落实“学有所得”的教学理念。

3.高效复习效果的体现

“树状结构”复习方法避免了以往“线性结构”带来的知识板块中各年级相关联知识的松散,能高度集合同一板块的知识,有利于学生对板块内知识的建构和认知。其作用具体体现如下:

(1)复习的省时性。教师对整个小学科学知识板块的结构作了解后,就能合理安排各知识板块的复习时间,避免了以往复习的随意性,形成知识的系统性。

(2)复习的高效性。科学的复习对于教师、学生来说都是一个很庞大的工程。比如,对六年级学生来说,从三年级到六年级,最早学过的科学知识已经过去了四年,曾经学过的内容已经模糊,这就需要我们教师通过系统的复习来清晰、巩固所学过的知识。“树状结构”复习方法犹如一张网,能网尽所有的基础知识,甚至能交集, 做到无一遗漏。学生能轻松整合同一板块的知识内容,并能对板块内知识的拓展变化作了解。在多年的科学复习教学中本人发现运用“树状结构”方法复习能极大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形成学习的惯性,课堂中学生参与程度极高。通过每节点的展开,结合相应的课本与练习,学生记忆中曾经模糊的知识变得清晰,进而得到了巩固加强。同时结合自己编写的各板块复习资料作为学生复习练习作业,从而构建合理、清晰的知识结构和体系,学生复习过程轻松、成效显著。

(3)复习的针对性。教师能根据复习时出现的问题,及时缩小板块中的知识点,也就是调整“根节点”的知识,有针对性地加强复习,再结合相应的练习,达到突破难题的目的。

(4)科学高效复习方法的传授。“树状结构”独有的架构模式能在复习中形成由点到面,最后形成覆盖全面的网络。在教学中极易从一个节点的知识触发学生的记忆,容易引起学生抢答,提高了学生课堂的参与程度,这样就能逐步养成从知识的认知到学法的提炼。“树状结构”在课堂上的多次运用,学生自然而然地学会了运用这种科学高效的复习方法,理清复习线索,节时、高效地自我复习, 这也为学生将来的终身学习奠定了基础。

3.初中生物科学探究复习 篇三

初中科学六册涉及探究实验,第一册课本中的探究实验侧重于让学生感受探究的过程,了解探究的基本特征;第二册侧重于探究方案的设计、建立假设及检验假设的方法、变量的控制和简单数据的分析、资料收集的方法和观察项目的选择、用图表来表示数据、收集证据的方法等;第三册侧重于学习推理方法、数据的收集、分析和整理、简单的变量控制、实验设计等;第四册侧重于学习科学推理方法、观察与证据收集、验证假设的实验设计、变量控制、交流与合作;第五册侧重于学习提出假设、获取信息、设计实验、数据分析、交流讨论等。

【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

提出问题→建立假设→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得出结论→交流评价。

【学业考试中考查探究能力的重点】

一、认识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

1.要深入观察,从平常生活中发现问题

2.把自己发现的问题,通过思考演变为一个具体、明确的科学探究问题

实施这一环节最简单的方法是把观察到的现象采取“问题化”。

二、提出猜想与假设的能力

解题策略:(1)确定某个变量,变动其他变量,作出假设;(2)用类比的方法扩展假设。

三、控制变量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分析数据、得出结论的能力

明确目的:确定探究要解决哪几个问题。

确定方法:在探究过程中,常常采取控制变量法。

选择器材:确定所需的器材

对器材的选择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实验的原理、实验器材的性能和操作的要求、实验的基本知识等。

实验步骤:表格的设计与记录,设计实验记录表格的依据是“控制变量法”。

结论:总结探究性结论时要注意:(1)紧扣探究目的,如果探究的问题是课本上的内容,结论一般符合课本上的结论;(2)叙述结论时必须先叙述控制变量,再得到另两个量之间的关系;(3)一般不要只得到“某某跟某某有关”的结论,应得到具体的关系,如“变大、变小、成正比、成反比”等。

1.控制变量法

(1)明确实验过程中的变量;(2)确定实验过程中的需变量和控制不变量;(3)如果研究对象是生物,则控制的不变量应确保生物的正常生活。

对于实验中变量无法单独存在的实验设计,通常可用归纳法或排除法。

2.归纳法

3.排除法

四、方案评价能力

1.对实验设计方案进行评估

例1.学习了密度的知识后,同学们准备测量食用油的密度。他们选取的实验器材有:食用油、量筒、天平(带砝码)、烧杯。

设计实验和进行实验:小新和小杨同学分别设计了一种实验方案,请在方案中空白处填空。

评估与交流:

2.对实验器材选择进行评估

练习1:小明同学探究浮力的大小是否与液体的密度有关,选取一个重8 N、体积0.3 dm3铝块,弹簧测力计量程是10 N、分度值是0.2 N,盐水和水。(1)写出他实验的具体方法。(2)计算说明他选取的液体(或者测力计量程)是否合适(g取10 N/kg)?

3.对实验结论进行评估

请分析回答:

(1)上述几种花、叶或果实的汁,不能用作酸碱指示剂的是_______。

(2)针对石蕊的中间色和碱性环境中颜色的不易区分,芳芳提出“石蕊可以退休了,可用紫卷心菜提取物替代”的结论,你是否同意其观点,请说出你的理由。

(3)芳芳想用自制的指示剂较准确地测定某土壤的酸碱度,你认为是否可行?若认为可行,请说出理由;若不行,请给出你的实验方案。

4.初中生物会考复习计划 篇四

第一阶段——夯实基础,全面复习:这是生物会考前的第一轮复习过程,是以课本的基础知识为基础的复习过程。教学主要按教科书的章节进行,复习过程中应注重把握主干知识,帮助学生进行知识梳理。如在复习“细胞是生物活动的单位”时,就可以以“细胞”为中心,把“生物体的结构层次”为主干,使学生形成一个有关于“生物体结构层次”的知识网络,同时还可以以表格的形式对“动植物细胞的异同点”进行比较和归纳,指导学生通过分类、比较归纳,突出重点、攻破难点。并尽可能制作相关课件辅助复习,提高复习效率。尤其对抽象、难理解的知识点,这样的复习效果会更显著。如“人体内的物质运输”中的“血液循环”、“神经系统与神经调节”等部分的内容,就可利用课件的演示,化抽象为形象,这样既提高了复习的效率,也提高了学生复习的兴趣,从而提高学生主动复习的积极性,提高复习的效率。

第二阶段——理清知识脉络,综合训练:生物会考是初中生物的综合测试,是对初中生物学知识的一次大检测,因此,理清初中生物学的知识脉络,对学生进行综合训练,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过程。所以在进行第二轮复习时,应该把相近的知识点进行归类,辅导学生构建知识网络,综合复习。同时注意把握会考的新的出题意向,及时把新去向反馈给学生,并落实到每一位学生的具体学习过程中,使学生顺利通过初中生物会考。

第三阶段——综合模拟训练,提升能力:这一阶段没有很多的时间,重在根据学生不同的情况开展自我复习,进一步夯实重难点、考点,并树立坚定的自信心,以饱满的意志力与100%的自信进入考场。

5.初中生物科学探究复习 篇五

9实验组与对照组 生态系统与生物圈食物链与能量流(三少一多)双子叶植物与单子叶植物 反射(高级动物神经调节基本方式)与应激性(所有生物基本特征)关节面(关节头关节窝)、关节囊与关节软骨 昆虫与节肢动物特征体节与环节动物 上皮组织(动物体)与保护组织(植物体)导管与筛管 胚珠(花的子房中的)与胚(种子的)叶绿体与线粒体

11气体交换(毛细血管处)与气体扩散(压力差)

12胚胎与胚盘消化与吸收

14变态发育(两栖)完全变态(蝶蛾蚊蝇)不完全变态(蝗虫螳螂)15组织培养、无土栽培、克隆技术转基因技术

16有性生殖(受精卵试管婴儿)无性生殖(嫁接扦插克隆组织培养)17细胞核、染色体、DNA、基因

18显性基因与隐性基因显性性状与隐性性状

19白血病(造血功能)与败血病(VC)脚癣(真菌)与脚气病(VB1)20侏儒症(生长激素)与呆小症(甲状腺激素)

21荚膜与芽孢(休眠体)

22昆虫的气管(呼吸器官)、鸟类的肺(呼吸器官)和气囊 23细菌与真菌细菌与病毒乳酸菌细菌与酵母菌

24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呼吸运动与呼吸作用

25反射(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与反射弧(反射的基本结构)26简单反射与复杂反射条件反射与非条件反射

27先天性行为与学习行为(从获得途径来说)

28虹膜与巩膜

29警戒色与保护色

30病原体与传染源(传染病角度)抗原与抗体(免疫学角度)31非特异性免疫与特异性免疫免疫与计划免疫

32甲肝与乙肝痢疾与疟疾

33静脉与动脉(血液流动方向)静脉血与动脉血(氧含量)34盲肠发达(兔等植食性动物)与直肠短(鸟类)

预祝:胸有成竹、冷静心细、戒骄戒躁、正常发挥!

6.人教版初中生物会考复习提纲 篇六

生活条件:水分、适宜的温度、有机物、一定的生存空间,有的还有特殊条件。 细菌的发现者:列文·虎克。微生物学之父:巴斯德。

细菌的形态:球状、杆状、螺旋状

细菌的结构: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DNA,有的有鞭毛和荚膜。没有成形细胞核、 叶绿体 生活方式:异养。 生殖方式为分裂生殖。

芽孢是休眠体,不是生殖细胞,对不良环境有较强的抵抗力,落在适当环境中又能萌发成细菌。

2、.命活动所需要的物质和能量。

3、真菌:细胞内有真正的细胞核,孢子生殖。

4、.细菌和真菌在物质循环中的作用

① 作为分解者参与物质循环:细菌和真菌把动植物遗体分解成CO2,水,无机盐 ② 引起动植物和人患病

③ 与动植物共生:地衣(真菌和藻类共生)

5、.微生物与人类生活:

①食品制作: 酵母菌——无氧时,分解食物中的糖类,产生酒精、二氧化碳,如酿酒时。 有氧时,分解食物中的糖类,产生二氧化碳和水,如制馒头、包

子、面包等。乳酸菌——无氧条件下,将葡萄糖转化成乳酸。制酸奶、泡菜等。

②食品的腐败原因:由于细菌和真菌在食品中生长、繁殖活动引起的。

防腐:脱水法、腌制法、烟熏法、真空包装、冷冻法、罐藏法、巴斯德消毒法等。 ③制药:抗生素和利用转基因生物生产药物

④净化环境:厌氧菌将有机物分解产生甲烷。好氧菌产生二氧化碳和水。

6、 植物分类比较形态结构,被子植物中,花、果实、种子是重要依据。

7、动物分类比较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分类单位越大,包含生物类别越多,生物间的相似程度越低、亲缘关系越远;分类单位越小,则相反。

8、生物的多样性包括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一个物种是一个基因库)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种类多样性的实质是基因的多样性。我国是裸子植物的故乡。苔藓、蕨类、种子植物居世界第三位。

9入侵等。最有效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

7.初中英语复习备考策略探究 篇七

1、夯实基础、回归教材。

对初中英语的考查不会脱离教材,考试内容无论如何灵活多变都会以教材为命题依据。在复习中应跟着课本大纲走,复习单词短语、分析并积累典型的长难句结构。这些基础知识就像建楼要打好地基,铺路要打好路基,学生才能添砖加瓦、自我创造、做自己知识世界的设计师。学生想读懂试题,明白英语文章在讲什么,首先就要有丰富的单词积累。在学生答题过程中,需要动笔写作的英文内容总的来说只有“翻译”和“作文”,占大部分的是在阅读中选填匹配相应答案。学生积累了相当的基础词汇,做题时依靠选择就能拿下大部分的分数。

老师在日常教学中应多通过组织听写、背诵、考查等方式,让学生对基础知识点记得滚瓜烂熟,用时游刃有余。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分层检查学生的掌握程度,以勤考查多提问的方式帮助基础薄弱的学生巩固基础,增强学习信心,帮助优秀生排查知识体系薄弱点,解决易出错的问题。在夯实知识基础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思考、分析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英语运用能力。

2、梳理结构、形成框架。

学生积累了一定的词汇量之后,老师需要帮助学生理清语法结构,在头脑中形成清晰的知识框架。英语的知识点琐碎繁多,联系紧密,学习时有大量规律和技巧可循,如果学生在记忆时来者不拒,缺乏方法地死记硬背,就容易头脑一团乱麻,事倍功半。学生需要在老师的指导下,理清知识点间的关系和条理,将知识从点连成串,由串编成网,还要落实到纸面上来作为对照。每学习一个新的知识点,都能将其准确纳入知识框架。学生能够知其然和其所以然,拿到一份试卷后,对于要考查的知识点了如指掌、有备无患,会的知识一分不丢,自然可以取得良好的成绩。

在对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时,以复合词的学习为例,复合词大多是“前缀+词干+后缀”的复合式结构。词干和前缀主要表示一个单词的意义和逻辑关系,而后缀则主要表示一个单词的词性。老师在编复习学案时,可以把相同前缀的单词编为一组,串联起来进行记忆。此外,还可以引导学生采用联想记忆法来记忆单词。如“light”这一单词,我们只用记住“点燃”的意思,可以自然而然联想到“灯光”、“明亮的”、“浅显易懂的”等意思。

3、精练题型、针对训练。

虽然考试内容总在变化,但是各种题型所反映的主题思想是一样的。考试题型主要有听力、词汇、单选、完型、阅读、写作等类型,老师应研究历年考试真题,设计专项强化练习,让学生把各类题型做熟做精,提高应试能力。在复习备考过程中,老师应考虑特定的题型,筛选和分析历年试题,总结出高频考点和次要知识点,让学生有针对性地复习。在紧凑的备考时期内,尽可能覆盖更多的知识,对于各种题型设置专项练习,让学生反复训练。学生考前强化训练和模拟考试中暴露出的问题,师生双方应共同分析问题所在并及时查漏补缺。练习后老师及时评讲,要讲思路,讲规律,讲重点,讲技巧,讲方法,从点及面,大幅串联,把孤立的、零散的知识有机联系起来。

4、重视阅读、增强理解。

在考试中,如果学生英语阅读理解能力不行,那会造成连题目都看不懂,何谈取得高分。阅读能力不是只要掌握了词汇语法就可以具备的,阅读是学生的一项心理感知活动,须调动多重思维能力。英语复习备考期间更应着重增加阅读训练,克服部分学生面对阅读理解题型时的畏惧心理,培养学生对阅读的兴趣,善用方法避免学生把阅读题型当成任务、包袱,从而产生抗拒心理,降低英语学习兴趣。

教给学生阅读理解的技巧和方法,让学生在实战中应用、发现和体会,快速提高阅读能力,可以减少读题读文的理解时间。先让学生快速扫一遍文章,找到主旨句、分清文章结构,然后带着问题快速通读,对题干中出现的关键词做出标记,再回过头细细分析问题答案,同时应避免主观臆测。

8.初中生物科学探究复习 篇八

这是由于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现行的复习大多被异化为应试操练,许多学生在高考复习时,虽然遗传实验设计题反复做了很多,但并没有把握实质、掌握规律,在关键时刻还是不能把学过的知识很好地发挥出来。通过对高三学生试卷的研究和对学生的个别指导,我发现他们对遗传设计类题目或多或少都存在一定的困难,有解题缺陷。许多学生希望教师能为他们总结关于遗传实验设计题的一些题型和解题技巧与方法。本文就如何有效落实遗传实验设计题的复习问题进行思考,以寻求更好的教学途径,提高复习的有效性。具体而言,我认为要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研读考试说明,明确教学重点

例如,按照2013年《考试说明》要求,《遗传》模块知识内容与2012年相比的变化不大,具体为:1.增加条目:遗传的染色体学说,考试要求为Ⅱ类,这块内容在浙科版教材和《学科教学指导意见》中都有要求的。2.改动条目:人类遗传病的类型→人类遗传病的主要类型,考试要求仍为Ⅰ类。这些变化使得《考试说明》与浙科版教材和《学科教学指导意见》的要求更加保持一致,体现了《考试说明》简洁明了、贴近教材、贴近浙江省高中生物教学实际的特点,有利于高三生物学科的教学和复习。

近几年高考对遗传知识的考查题型多以实验设计和分析题的形式出现,这也符合《考试说明》中对学生实验设计和分析并能做出评价和修订等方面的能力要求。题目分数控制在18分左右,有时也会穿插其他模块的内容,或在其他题目中考到该模块的知识点,题目趋向于综合性:1.近四年必考的知识点有: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每年必考遗传图解,分值在4分左右。2.近四年未考的知识点有:动物配子的形成过程;动物的受精过程;DNA的分子结构和特点;基因重组;染色体结构变异和数目变异;遗传咨询与优生。3.近四年每年高考试题中,考到的知识点呈增长的趋势:从2009年的3个考点,到2010年的4个考点,到2011年和2012年的6个考点,2013年基本保持稳定。

二、借鉴高考真题,做到触类旁通

自主命题以来,浙江高考频繁出现实验设计,遗传实验设计题正好可以很好地考查学生这方面的能力,生物教师平时不但要重视对浙江省高考遗传题的归纳,同时也要认真分析近几年全国各地的高考理综生物遗传实验设计试题,并预测当年的高考趋势。

例如,2012年山东高考理综生物第27题第(4)题:用红眼雌果蝇(XRXR)与白眼雄果蝇(XrY)为亲本杂交,在F1群体中发现一只白眼雄果蝇(记作“M”)。M果蝇出现的原因有三种可能:第一种是环境改变引起表现型变化,但基因型未变;第二种是亲本果蝇发生基因突变;第三种是亲本雌果蝇在减数分裂时X染色体不分离,请设计简便的杂交实验,确定M果蝇的出现是由哪一种原因引起的。此题依托新的情景,要求学生能依据“几种性染色体异常果蝇的性别、育性图示”,灵活运用自由组合定律和伴性遗传原理并设计实验来解答问题。综合考查了学生的实验与探究能力、获取信息的能力,还考查了“确定假设”的逆向思维能力,根据结论反推而获得答案。

又如,2012年上海高考第30题,此题属于是9:3:3:1的变形,在许多情况下,独立遗传的基因通过相互作用共同控制性状,我们可将其称为基因互作,但仍然遵循自由组合定律,所以解题时所依据的仍然是孟德尔定律的实质。解答此类题目要认真审题,获取题中相应信息,根据信息判断产生原因,确定属于哪种变形,再运用孟德尔定律结合题中信息去解决问题。通过对此题的分析,教师可以由此引出许多变式类型,可以是互补类、互斥类、抑制类、重合类、重复类、叠加类、致死类等等,分析时配以相应的例题,相信学生一定能快速掌握此类题型的解答。

由此,我们有必要充分挖掘必修Ⅱ中遗传和变异所有显现的或隐藏的实验内容,对遗传实验设计题要充分归类,包括显隐性性状判断、基因载体(常染色体、X染色体)判断(包括显隐性基因已知和未知的)、纯合子和杂合子的判断、控制两对或多对相对性状的基因是否在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判断、控制性状的基因是否在X、Y染色体上的同源区段或非同源区段的判断、可遗传变异和不可遗传变异的判断、显性突变和隐性突变的判断、根据性状判断生物性别的实验设计等等,要能运用实验设计的原则和孟德尔遗传定律解答此类问题,并整理出一套较完整的解题思路和技巧。

三、比较新老教材,进行择优拓展

生物学是实验性学科,实验教学对于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十分重要。人教版高中生物新教材必修模块的实验类型有验证性、探究性、定量分析型、观摩实验和模拟探究实验五种类型,极大地丰富了实验内容和实验方法。通过各种类型的实验,让学生体验如何科学地选择实验材料,怎样科学地设计对照实验,如何用表格记录实验数据与实验结果,如何对实验数据及结果进行科学的分析等。

浙科版高中新课程生物必修教材从2008年下半年开始使用,新教材更加关注对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设计了更多的探究实验,特别在遗传实验题中也增加了实验设计类型,更调动了学生的探究兴趣,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但由于此类题目在高考中综合性地进行考查,也给学生带来了一定的压力。

遗传实验这块内容在两本教材中有了很大的变化,比如在基因分离定律一节中,两本教材所列举的相对性状也发生了变化,人教版以高茎矮茎为例,而浙教版以紫花白花为例,当然这也留给了我们尽情挖掘的空间,尤其在实验设计这一块,我们可以把人教版的内容补充到浙教版来,以丰富我们的教学题材,为我们设置原创题提供了材料和空间。所以,教师可以利用人教版新课程教材中的实验内容进行优势互补,进行择优拓展。

遗传和变异是生物学知识的重点,遗传实验的设计更是学习的难点,高中生物教学要提高生物遗传实验复习课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不仅仅是多看实验内容、多做实验题就能达到,还得有正确的、有针对性的复习策略,教师要围绕高考考纲,加强对高考原题的关注和研究,讲究教学的有效性和针对性。同时,只有在求稳的基础上,求新、求异,才能在高考生物遗传实验设计题的复习中开拓出新路子,切实提高复习的有效性。

9.初中生物总复习资料有哪些 篇九

1、生物圈的范围:生物圈以海平面为标准向上10千米,向下深入10千米,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

(1)大气圈的底部:大气圈是由多种气体组成的,大气圈中的生物主要有飞翔的鸟类、昆虫、细菌等。

(2)水圈的大部:水圈包括地球上全部的海洋和江河湖泊。大多数生物生活在距海平面150米内的水层中。

(3)岩石圈的表面:岩石圈是地球表层的固体部分。它的表面大多覆盖着土壤,是一切陆生生物的“立足点”。也是人类的“立足点”。

2、生物圈的概念:

地球上适合生物生存的地方,其实只是它表面的一薄层,科学家把这一薄层叫做生物圈。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生物都生存于生物圈中。

3、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基本条件:

营养物质、阳光、空气、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

4、收集和分析资料

收集和分析资料是科学探究中常用的方法之一。

(1)收集资料的途径:查阅书刊报纸、拜访有关人士、上网搜索。

(2)资料的形式:包括文字、图片、数据、音像资料等。

(3)对获得的资料要进行整理和分析,从中寻找问题的答案,或者发现探究的线索。

生物会考知识点(四)

1、使用显微镜

1)目镜看到的是倒像。例:在显微镜视野中看到一个“d”,那么在透明纸上写的是“p”。

2) 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物镜和目镜放大倍数的乘积。10X30=300

3)在视野看到物像偏左下方,标本应朝左下方移动物像才能移到中央。

4)区分污点的位置:移动装片,污点跟着移动,污点在装片上;转动目镜,污点跟着移动,污点在目镜上;移动装片和目镜,污点都不动,则污点在物镜上。

5)观察的材料要薄而透明。

2、细胞是生物生命活动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

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1)细胞膜——紧贴细胞壁内侧的一层膜非常薄,光学显微镜下看不清,作用是保护细胞内部结构,控制细胞内外物质的进出。

2)细胞质——细胞膜以内、细胞核以外的部分,活细胞的细胞质具有流动性,有利于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

3)细胞核——在生物遗传中具有重要作用。细胞核内含有遗传物质。

3、植物细胞特有的结构:细胞壁、叶绿体和液泡。

1)细胞壁——支持和保护细胞作用。

2)叶绿体——将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它所制造的有机物中。

3)液泡——细胞液,如西瓜甘甜是因为液泡的细胞液有糖分。

4、洋葱表皮细胞装片的制作和观察

制作步骤:(1)先在洁净的载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2)用镊子从鳞片叶的内面撕下一小块透明的薄膜。(3)把撕下的薄膜放在载玻片中央的水滴中,用解剖针轻轻地把它展平。(4)用镊子夹住一块盖玻片一侧的边缘,将它的另一侧先接触水滴,然后轻轻地放平,盖在薄膜上,可减少气泡产生。(5)碘液染色。

(6)吸水纸在另一侧吸引,全部染上碘液。(7)先低倍显微镜下观察

5、口腔上皮细胞装片的制作和观察

10.初中生物科学探究复习 篇十

苏建庭

光阴似箭,岁月如梭。转眼间繁忙紧张的毕业班生物复习工作终于结束了,该是坐下来反思工作得失的时候了。本学年我的工作有不少惨痛的经验教训,也有挫折中知耻而后勇,通过刻苦努力获得成功的巨大的喜悦。

要想做好毕业班复习的教学工作,我最大的体会是:

1.学校各级领导对地理生物中考工作的高度重视是成功的前提和基础;

2.加强学生家长对地生中考成绩重要性的认识,营造学生考好地理生物的积极氛围是成功的必要条件;

3.级部和地生学科教研组对复习各阶段的工作内容分的精心安排与决策时关键;

4.老师间强劲的竞争是科任老师工作进步的巨大压力和动力,同事间真诚的合作又能激发出老师潜在的工作实力。

5.认真的教学态度和持之以恒的努力是成功的保障。

对学生日常作业的检查和每次试卷的批改务必要落实到位,才能保证教学效果。教好一个学生不难,要教好三个班的学生就必须真抓实干,坚持到底,克服懒惰心理,像对小学生一样严格要求自己。

我的做法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从思想和行动上严格要求自己

首先,认识到毕业班教学的特殊性和重要性,开学伊始,我就下

定决心:一定要为学生一生的前途负责,为家长的殷切希望负责,为我校的声誉负责,为个人的专业素质提高负责。

其次,我在教学上严格要求自己,认真负责,虚心请教,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只有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老师在学生心目中才能树立威信,学生才能听从老师的指挥并能积极配合工作。我坚持积极充分地备课,热情饱满的上课。注重培养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运用能力,使生物知识和学生生活实际更加贴近,在讲课时加入生活元素,使课堂生动有趣。我从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和学习习惯入手,讲课做到有的放矢。我通过课堂观察和平时测验,预测学生复习时将会遇到哪些困难,采取相应的措施,包括如何组织教材,如何安排每节课的活动。

二、做好三轮复习计划,控制复习节奏 第一轮复习

全面阅读教材,查漏补缺,夯实基础。综合能力的考查离不开基础知识。在复习中,应静下心来把生物课本梳理一遍,加强和巩固对知识的理解,并及时解决有疑问的知识点。在此基础上自己构建一些知识网络,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变课本知识为自己的学问。对基本的实验原理、实验操作、实验设计应有一个比较清楚的思路,这样遇到具体的实验题型才能临阵不乱。第一轮复习要注意学生智力的培养,把零散的知识串联起来,构建知识体系。使学生依据知识结构组成和知识点间内在联系编排成脉络清晰的网络,在理解的基础上印象会更深,能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第二轮复习

第二轮复习要明确重点、难点。深刻理解每一个知识结构及其知识点中的重点,突破难点,把分散在各章节的有联系的知识点进行整理,以体现知识间的本质因果关系和整体性,即进行专题复习。以下是专题的划分方式:

1.体系专题,包括:动植物的分类方法,结构层次;动植物生殖发育的规律;生物与环境系统。

2.实验专题,包括:对实验操作、原理、现象和结论的分析、归纳、总结;纠正错误或补充不完整的实验;设计简单实验;对实验、中获得信息的解释。

3.题型专题,包括:曲线坐标题解析能力的培养;图形图表题解题能力的培养;遗传系谱图鉴别能力的培养;遗传概率计算能力的培养。

4.热点专题,包括:生态和环境热点(环境污染、温室效应、环境保护);生命科学热点(基因工程、克隆技术);工农业生产、人类健康热点(转基因食品、埃博拉病毒、艾滋病)。

专题复习应有主次、轻重之分。专题复习要遵循以下原则:应以知识体系专题复习为主,带动其他专题复习,重视实验的复习。教师的引导、点拔和归纳自然特别重要。把学过的知识网络化、整体化,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融会贯通,升华知识。对于学生易混淆的概念,如非特异性免疫与特异性免疫等,利用表格多角度、多层次比较,培养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引导学生拓宽知识体系,帮助学生把书本由薄

变厚,再由厚变薄。

第三轮复习

模拟应试训练阶段十分重要和必要,就像军队的反复演习,要达到“平时多流汗战时少流血”的训练效果,必须从真从严,做到时间到位,监场严格,批阅准确,讲解重点。

我利用三周的时间,进行十套真题模拟考试训练,做到试卷的题型、题量和难易度,都和中考题目非常接近。训练时60分钟的题目要求45分钟必须做完,测试后我立即批改试卷,保证第二天我能针对性地纠正学生的错误。通过对试卷上一些典型题目的评析,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解题思路,帮助学生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最后再进行变式练习,巩固考点内容,纠正易错知识点。经过三个星期的训练,学生的生物成绩确实大有长进。

三、优化课堂结构,提高教学效率。

师生间教与学的内容要充实有效,学习时间的安排要科学合理,教学手段的选择要恰当多样,课堂气氛的建设要积极向上。效率是提高成绩的关键,优化课堂结构是抓手。

例如,我讲评课的课堂基本结构是:

1.表扬优、中、差三类学生的进步表现,每类学生中结合一位典型人物的优点做法,加以积极肯定起到榜样效应。(5分钟)

2.对各类学生的共性错误逐一归纳,提出纠正建议。相关学生立即改正并小组内分析交流错误原因,向全班汇报改正方法及对今后学习的建议。(10分钟)

3.老师重点讲解该试卷主要的考点,重建知识结构,补充与其他章节的知识联系,适当拓展。(20分钟)

4.进行变式练习,巩固考点内容,纠正易错知识点,老师巡回指导,个别纠正。(8分钟)

5.各组汇报答案,订正练习错误,回顾自评。(2分钟)我选择了传统与自由相结合的教学方式。要合理组织好内容,发挥学生主动性,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同时不让学生过于活跃,影响学习的效果。

四、强化检查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及时落实老师的试卷批改与讲评工作。

我通过对学生的家庭作业的认真检查,能及时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讲课时才能做到目的性强、针对性准,及时从每次测验中总结发现学生的薄弱环节,加以强调订正。确保他们真正懂。

批改测验试卷一定要及时准确。每次测试后我都坚持立即批改试卷,哪怕直至深夜最好当天批完,以确保第二天的在生物课上学生能及时看到成绩,准确回忆起昨天考场上出错的原因。便于老师有针对性的及时讲清楚大多数学生的错误,及时强化试卷着重考察的知识点,有助于学生消化所考知识内容。另外,也让学生对老师的敬业精神肃然起敬,起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示范作用,对学习懒惰的学生也是一个真实的直接教育。此所谓“身教胜于言教”。

五、注重课后辅导,针对不同学生提问题,制定目标。1.课后辅导是重要的一个环节。五个手指不一般齐,不同层次 的学生需要不同的辅导,而且课外时间相对紧张短缺,各科作业挤占学生剩余时间严重,所以课后辅导较困难。我主要早中午饭后时间和晚自习时间对学生进行辅导,无法一一细讲,主要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和怎样利用手里的辅导材料。如何在小组间交流解决问题。

对后进生,我先让他们端正思想,重视学习,然后抓基础。有些小学阶段就基础差的同学(每班大约10-15人),缺乏自控能力,常不能按时完成作业,有的甚至抄作业。针对这一层次的同学的辅导,首先要抓好学生的思想教育,使其转变观念,多鼓励多关心,建立师生感情,彼此互信,尽量使之建立学习自信心,同时利用小组合作,鼓励优生多帮助作业不合格的同学。在后进生的转化上,一定要有耐心,要落实到位。要对学生分组进行适当的培优辅差活动。利用每天的课余时间,增强中等生的自信心,培养自学能力,启发他们的思维。最好是布置一定的任务,在他们讨论解决然后老师引导他们归纳总结。

2.要针对不同学生提问题,制定目标。上课时准备不同层次的问题,让各类学生都能展示自我体验成功,能及时引导他们把精力集中到学习上来。应针对不同学生制定不同的目标:帮助优生分析失分点在哪里,如果是基础题,不能粗心大意,如果是能力题,就着重加强能力训练。对学习成绩中等的同学要求他们加强选择题、填空题的训练,激励他们向八九十分努力。对于考试常不及格的学生,鼓劲他们:只要肯下功夫,同样能突破六十分大关。

五、教学成绩

一个学年以来,有成功有挫折。我总结自己的教学方法吸取教训,从自己和学生身上找原因。我自己的原因是课堂控制得不太好,对学生的任务不够落实。学生方面的原因是有些学生基础不够扎实。对此我只能踏踏实实抓好自己也抓好学生,期望以后取得更好的成绩。

我的教学建议如下:

一、要想方设法,通过开设实验提高复习效果

通过生物实验,学生能理解和巩固知识,形成概念,养成科学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会考对实验的考查越来越得到重视,对实验题的解答是考生薄弱的环节之一。在平时的教学中,尽可能地创造条件,开好实验课;在复习阶段,开放实验室,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实际动手操作有关实验;老师在复习课上多播放实验光盘,集中放给学生看,让他们理解实验的设计思路、原理、步骤,学会对实验结果的预测、评价或作出合理的解释,提高科学探究的能力。

二、运用多种方法形成知识网络结构。

要将知识真正转化为自身的知识结构,必须亲自参与知识网络的构建。常用的几种方法有:

1.核心辐射法 :抓住一个核心的知识内容,然后围绕这个核心知识进行多方位多角度的联系,使之形成由点到面的知识结构。例如,光合作用的相关内容,可抓住课本光合作用过程的图解来构建:

(1)光合作用需要光?光合作用的产物有哪些?怎么设计实验证明?光对光合作用的影响体现在哪些方面?(光的强度,光照时间)

如何设计实验证明不同的单色光对光合作用的影响?

(2)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如何设计实验证明?

(3)光合作用产生了氧气。怎么证明?

(4)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怎么证明?

(5)光合作用过程中能量变化的具体过程是怎样的呢?(光能的吸收、传递、转化过程)

(6)环境条件对光合作用的效率有什么影响?(光的影响;二氧化碳的影响)

2.穿线成珠法 :以某一生理过程或现象为线,把相关的知识串联起来,形成知识链。

例如,以“大气中的氮气→植物体中 N→人体中氮→尿素排出体外”为线条,可贯穿、联结以下的内容:

(1)大气中的氮气可被大豆根部的哪种微生物转化为植物体可以吸收的氮?

(2)植物吸收土壤中氮通过怎样的途径被吸收运输?(3)怎样设置对照试验证明氮是植物必需的无机盐?

(4)如果缺氮肥植物的叶片有何异常表现呢? 如果氮肥施放过多,对植物有何影响?(5人体消化蛋白质的过程是怎么样的?消化后的产物是什么?通过什么器官被吸收?

(6)人体蛋白质摄入不足会对健康产生什么影响?蛋白质的对青少年生长发育的作用是什么?

(7)人体吸收的氨基酸形成的尿素通过什么途径被排出体外的?

这样,把根瘤菌固氮、植物体对无机盐的吸收和运输、含氮无机盐的作用,农业生产上“烧苗”现象,蛋白质的消化和吸收、尿液的形成、蛋白质的作用等知识都串在了一起,形成了一个知识链。

3.归类比较法 :将分散的知识进行归类比较是形成知识结构的重要方法。例如,比较植物的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的概念,方法;有关生殖发育的生物技术的比较:组织培养、无土栽培、试管婴儿,克隆技术。对比昆虫的完全变态发育和不完全变态发育等。

4.图文结合法(如细胞的显微结构与功能)5.热点归纳法(如生物技术进展)

6.流水线法(动植物的结构层次;如细菌真菌培养的一般方法--发酵现象---米酒的制作—酸奶泡菜的制作)

7..列表比较法(如单细胞生物衣藻、草履虫、细菌、酵母菌的细胞结构比较,生殖方式比较)三、三、冲刺阶段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回归课本,梳理基础知识。

2.看纠错本。找到自己知识的漏洞,思维方式的偏差,错误集中的点作为训练重点,不让同样的错误在高考中重现。

3.加强记忆。仅有对知识的理解是不够的,必须在理解的基础上牢固记忆。要注意记牢课本中的一些重要结论。这些结论往往就是答题的落脚点。

4.选做真题。在冲刺阶段,要正确处理试卷与选做模拟卷的关系。

应选做一些近2年的中考真题,进一步明确中考题目的命题思路和方式,检测自己在审题、解题的能力方面是否还有欠缺。我的教学困惑有:

1.复习四册课本内容,范围大任务重,每周3节课时确实太少。幸亏校领导英明决策,及时调给一节课。希望今后在生物中考的加课上形成制度化,常态化,毕竟农村家长对生物中考不明白不重视。2.班主任和地生科任老师如何利用期中期末的家长会,加大对地生中考重要性的宣传力度,从而形成家校合力,调动中下游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为保证冲刺阶段模拟考试的质量,级部各科老师如何配合监场?班主任能否利用班会等途径督促学生的认真复习迎接中考?

4.怎样做到练习要适量实现少而精,避免题海战术?有些老师以做题代替复习,以练习代替讲解,学生浪费了许多精力,却连课本中最简单的知识也不会。

5.复习阶段用哪些方法提高学生选择题的解题能力?如: 老师如何指导学生理解记忆,避免死记硬背?如何教会学生结合图表进行分析?如何指导学生有效审题? 怎样使用回忆法、直接解答法、淘汰排除法等多种方法做选择题?

11.初中英语单元复习方法探究 篇十一

关键词:初中英语;单元复习;问题;方法

任何学习都需要做到“温故而知新”,英语学习也不例外。我们看到根据大纲设计的教材,都有单元复习课程的安排。单元复习学习不仅是一类课程的设计,更成为英语学习的一种方法,但传统的复习方法不能有效适应新教材和学生的需要,需要教师在现实教学中努力创新。下面就如何搞好英语单元复习,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与教师们共同探究。

一、单元复习的意义

我们在很多公开课或者是教研活动中常常会看到教师上英语单元复习课,这一课程由于在知识归纳、分析、连贯学习方面具有的特点,倍受关注。那么到底单元复习课是什么呢?通过总结可以这样分析。单元复习课是巩固、发展知识和技能的重要课型,其目的在于对已学内容进行综合、归类,挖掘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把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起来,帮助学生建立一个知识网络体系,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掌握得更加牢固,从而提高学生对所学英语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二、传统单元复习的弊端

在英语复习课中,我们通常采取通过梳理单元学所的词汇、句式、语法等形式展开。分析目前的单元课复习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学生被动复习,效率低

不少教师直接把本单元的重点进行归纳,让学生通过看幻灯片,快速地复现,学生被动地记忆单词或句型的用法。由于学生没有进行思维,没有进行语言的再运用,复习效率低,学生的知识水平难以提升,语言综合运用能力难以提高。

2.缺乏整体联系,简单复习

不少教师在复习过程中,把语言分割成词汇、语法和话题等单项技能,各个方面截然分开,没有主线,学生的知识网络不易建起,知识结构不易完善,难以发展他们整体运用语言的能力。

三、创新单元复习的若干方法

我们在分析传统单元复习弊端的基础上,如何来优化初中英语单元复习呢?我觉得主要在于我们教师在了解自己班级学生的基础上,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从整体上构建复习框架,创新方法。

1.设计明确的复习目标

单元复习重点在一个整体上,每个单元教材在编排上都具有一定的同类性,无论是词汇、句式、语法都可以通过一个主题串在一起。复习的目的更是要从整体上提升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并且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梳理一个单元之内的知识,还应注意单元之间的联系。为此,我们在进行单元复习课的教学设计时要抓住单元重点,明确单元的复习目标,即认知目标、技能目标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有了目标才有了方向,才能知道要达到什么样的目的,学生才能参与其中,才能提高兴趣,从而提高复习的效率。

2.做好备课工作

备课是完整教学过程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备课是教师掌握教材、理解教材、与教材沟通、再创新性利用教材的过程,其关系着整个课堂的效果。教师只有读懂了教材,理解了编者的设计意图,选好了教学方法,才能结合学情合理开发课程资源,使复习课上得有趣味、有深度、有实效。

3.开展话题式复习,实现知识整合

上面我们提到复习课要有一个整体的设计,通过以话题为主线贯穿整个教学,把单元的重点内容整合在话题情境中,让学生根据情境把存储的知识提取再现,在情境中运用所学的语言知识,体现英语教学“既重学得,又重习得”的原则。这种围绕话题整合教材内容进行单元复习,有利于学生形成话题知识板块,使知识结构更有条理性,使学生对知识的记忆更加牢固,也能提高学生的语篇表达能力。

复习时,通过整合教材中相关单元的知识,能使学生掌握的知识系统化,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英语语法、句式等知识在教材中都是分开编排和讲解的,这样学生在学习时缺乏知识的完整性,为此我们在单元复习课的语法复习环节,需要老师把本单元中每篇课本中散乱出现的语法知识进行整合,引领学生加以归纳、深化。

例如,我们在复习一个单元重点语法项目have的用法和名词复数变化形式时,教师应该在尽可能真实的语言环境中指导学生使用have和名词复数,教师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描述自己的朋友,体验has的使用情况和复数的变化形式。最后,指导他们观察语言现象,总结语言规律,并通过笔头练习进一步巩固和验证。这样以话题为主线对教材内容进行整合,以口笔头方式对学生进行操练,可以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复习效率。

总之,在进行英语单元复习时应该围绕单元话题,整合本单元的知识与技能,充分利用生活中真实的素材设计各项活动,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充分调动每一个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英语学习中来,引导他们在合作探究中完善知识结构,发展语言表达能力,提高英语综合素质,从而使学生不断地体验到进步与成功,还原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参考文献:

[1]周文雁.初中英语课后复习方法的探索与研究[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04(01).

[2]吴艳.初中英语单元复习课4+1模式初探[J].中学生英语:初中版,2011(Z4).

12.初中物理总复习方法的探究 篇十二

一、注重初中物理总复习的策略

策略一:制订目标, 引导学生明确复习的方向。指明学生所要达到的目标和所学的内容, 即教师要让学生知道学什么及学到什么程度, 学生只有知道了自己学什么或学到什么程度, 才会有意识地主动参与。每复习一个内容, 就要把该内容的会考要求投影出来给学生看, 让学生明确复习的方向。复习完后, 下课前再投影出来, 让学生自己检查是否达到了会考的要求, 让学生对自己的认知水平对照标准进行衡量。

策略二:形成知识网络, 帮助学生重新构建知识体系。初中物理总复习前, 学生的知识大多是零散的、单一的、孤立的。总复习阶段, 教师的一个重要任务是从知识的整体性、系统性方面入手, 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网络, 指导学生把相关的各章节中零散的、单一的知识点重新进行归纳、整理, 将已学的物理概念、定律、公式等有机结合起来, 利用分类列表和框图形式把知识串成线、连成网, 从而形成较为完整的知识体系。这样, 可以帮助学生弄清知识的来龙去脉, 及知识间的相互联系与区别, 让学生较系统地理解、掌握物理知识。

策略三:典例、精练, 避免重复低效的练习。要进行有效的练习, 首先应教会学生练习的方法和技巧。所以有效的复习课, 一定要精选典型的例题 (重点、难点、易错点) 对学生进行解题的指导训练, 指导学生思考例题的本质, 找出题目考查的知识点以及解题的技巧, 同时还要指导学生总结解题的方法, 并适当进行知识拓展, 进行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的训练。

二、注重方法指导, 纠正不良习惯

学生失分的原因, 除基础不扎实、缺乏灵活解决问题的能力外, 相当一部分学生失分是由于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所致。针对这种情况, 在复习训练时, 采取一些措施, 把方法指导以及培养良好应试习惯作为一个重点来抓。如, 要求学生在任何练习中要做到:能做的、会做的题一定要一次性做对, 一旦发现失误, 及时面谈, 指导方法;在试题订正中, 要求错误答案保留在卷面上, 把订正过程写在旁边, 说明理由;在复习练习中, 全面用笔算, 以提高运算能力;在试卷评讲中, 不断渗透各种题型的审题方法、解题思路等, 把不良习惯纠正过来, 把失误降低到最小。

三、把握命题方向, 关注热点问题

一是要通过观察、实验和计算等让学生来体验一些具体的东西。如, 中学生站在地面上对地面的压强约为多少, 一间普通教室内空气的质量为多少等。建立基本的事实观念, 培养学生观察周围事物的热情和能力, 应对基本事实的考查。二要在梳理知识时, 要注重对知识的理解、知道结论的得出方法和过程, 通过对部分实验的设计或探究, 应对物理思想方法和实验方法的考查。三要关注题目的改装, 关注课本的插图, 联系生活实例来深化知识, 提高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来应对理论联系实际的问题。四要关注相关学科之间的联系和知识相互渗透, 拓宽知识面, 来应对学科交叉问题。五要设计适度开放性试题, 用好“能力训练”上便于学生发表见解的主观性训练题, 拓展学生的思维, 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六要在复习中渗透课改精神, 要重视物理与社会热点事件、科学前沿问题、现代文化的交融, 来应对创新题。

四、 重点知识、 薄弱环节专题复习, 加强知识间的联系

13.初中生物总复习资料八年级下册 篇十三

子房壁----------------- 发育成果皮

1.受精完成后的雌蕊;子房珠被------- 受精卵--------胚种子受精极核-----

2.生命的延续和发展最基本的环节是生物通过生殖和发育,时代相续,生生不息。

3.有性生殖: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如:种子繁殖.

4.无性生殖: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如:椒草用叶生殖、马铃薯用块茎生殖、竹用地下茎生殖。

5、无性生殖的常见方式有:扦插,嫁接,压条,组织培养

6.嫁接:就是把一个植物体的芽或枝,接在另一个植物体上,使结合在一起的两部分长成一个完整的植物体。嫁接分为;枝接( 以枝作接穗)和芽接(以芽作接穗)两种。 7、嫁接时接上去的芽或枝叫接穗;被接的植物叫砧木。 8、嫁接的关键:接穗与砧木的形成层紧密结合,以确保成活.

9、植物的组织培养是利用无性生殖的原理,使植物组织在人工控制的条件下,通过细胞的增值和分化,快速发育成新植株的高新技术手段。

10、无性生殖的优点;加快繁殖速度,保持亲代的优良特性。

11、扦插植物茎段的处理:

a.茎剪成15-20厘米长的茎段,一般每段保留两个节。

b.茎段上方的切口是水平(减小伤口水分的蒸发)的,茎段下方的切口是斜向(增加吸收水分的面积)的。 c.上一个节上的叶要去掉部分叶片,下面一个节上的叶从叶柄处全部去掉。

12、将马铃薯的块茎切成小块来种植时,每一小块都要带一个芽眼。

第二节 、昆虫的生殖和发育

1.变态发育: 在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过程中, 昆虫的幼虫与成体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差异较大。变态发育包括完全变态发育和不完全变态发育。

2、完全变态:在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过程中, 幼虫与成体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差异很大,其发育过程要经过卵→幼虫→蛹→成虫四个时期,这种发育过程称为完全变态。举例:家蚕、蜜蜂、蝶、蛾、蝇、蚊

3.不完全变态: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过程中, 幼虫与成体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差异较小,发育经过: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这种发育过程称为不完全变态。举例:蝗虫、蝉、蟋蟀、

蝼蛄、螳螂、蜓蜻

4、蝗虫的受精卵孵出的幼虫,形态和生活习性与成虫相似,只是身体较小,生殖器官没有发育成熟,仅有翅芽,能够跳跃,称为跳蝻,这样的幼虫叫做若虫。

昆虫是卵生、有性生殖、体内受精。

第三节 、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

1.两栖动物:是指幼体在水中生活,用鳃呼吸;成体在陆地上生活,也能生活在水中,用肺呼吸,皮肤辅助呼吸。幼体经过变态发育才能变成成体。

2、青蛙的生殖和发育:

(1)发育经过:卵→蝌蚪→幼蛙→成蛙。

(2)特点:有性生殖、卵生,体外受精,水中变态发育。

3、雄蛙鸣叫的意义是求偶,雌雄蛙抱对有利于提高卵的受精率。

4、常见的两栖动物有:青蛙、蟾蜍、大鲵、蝾螈等。

5、蝌蚪有一段时期很像鱼,这说明:两栖动物与鱼类有较近的亲缘关系。

14.人教版初中生物总复习提纲有哪些 篇十四

2、影响生物生活的环境因素可分成两类: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光、温度、水等)。

3、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生物在生存和发展中不断的适应环境和影响和改变环境。

4、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其中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非生物部分如阳光、空气、水等。

5、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关系,主要是吃与被吃的关系,这样就形成了食物链。食物链彼此交错连接形成食物网。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就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

6、显微镜使用步骤:取镜和安放、对光、观察、清洁收镜。

7、目镜看到的是倒像;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物镜和目镜放大倍数的乘积。10X30=300

8、在视野看到物像偏左下方,标本应朝左下方移动物像才能移到中央;标本朝右上方移动,在视野看到的物像朝左下方移动。

9、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临时装片制作:准备(擦干净、滴清水);制作(撕下内表皮、展平;盖盖玻片);染色(滴碘液、吸水纸吸引)

10、人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制作::准备(擦干净、滴生理盐水);制作(刮几下、涂抹;盖盖玻片);染色(滴碘液、吸水纸吸引)

11、植物相比,动物细胞没有:细胞壁、叶绿体、液泡;相同点都有细胞膜、质、核。

12、胞由无机物(如水、无机盐、氧等)和有机物(如糖类、核酸、蛋白质)组成。

13、胞膜控制物质的进出;叶绿体(植物有)和线粒体(动、植物有)是能量转换器。

14、分化形成组织。人体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人体。植物体无系统。

15、绿色植物的六大器官:营养器官(根、茎、叶)生殖器官(花、果实、种子)

16、植物的几种组织:营养组织、保护组织、分生组织、输导组织。

17、单细胞生物的结构:和动植物细胞基本相同。生活:靠细胞独立完成。

18、单细胞生物与人类的关系:有利(吞噬细菌等),有害(引起赤潮现象等)

19、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有一定的水分、充足的空气、适宜的温度。

20、种子萌发的自身条件:胚完整而且是活的,不在休眠期。

21、种子萌发过程中,首先突破种皮的是胚根。胚根发育成根,胚芽发育成茎和叶。

22、根生长最快的部位是根尖的伸长区。根的生长一方面要靠分生区细胞分裂增加数量,另一方面要靠伸长区细胞体积的增大.

23、枝条是由芽发育来的。

24、庄稼生长所需的营养物质包括水、无机盐、有机物(光合作用合成),其中需要最多的是含氮、磷、钾的无机盐。缺氮时叶片发黄,植株矮小瘦弱,严重时叶脉淡棕色;缺磷时植株特别矮小,叶暗绿色并出现紫色;缺钾时茎杆软弱,叶边缘呈褐色。

25、花的结构:雄蕊(花药、花丝),雌蕊(柱头、花柱、子房含有胚珠)

26、雌蕊发育成果实和种子的形成过程中,须经过传粉和受精两个重要过程。子房发育成果实,子房壁发育成果皮,胚珠发育成种子,受精卵发育成胚。

27、根吸水的主要部位是根尖的成熟区,特点是因为该区长有大量的根毛。

28、气孔是植物蒸腾失水的“门户”和气体交换的“窗口”。蒸腾作用使水分大量散失。

29、蒸腾作用能带动植物体对水分和无机盐的吸收和向上运输,并能降低植物体的温度。蒸腾作用能提高大气湿度,增加降水。

30、光合作用:二氧化碳+水→有机物+氧气(二氧化碳、氧从气孔进出,水由根吸收后通过导管运输到叶,实验条件是光照,场所是叶绿体,有机物中含花学能。)

31、有机物用来够建植物体,为植物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32、呼吸作用(是生物的共同特征):有机物+氧气→二氧化碳+水+能量(发生在动植物细胞的线粒体)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维持了生物圈的碳-氧平衡

33、叶放在凉开水中,放在阳光下照射,叶不会放出气泡.原因是烧开的水中缺少二氧化碳,植物不能进行光合作用 。

34、光合作用的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合理密植

35、人的生殖系统:睾丸产生精子和分泌雄性激素,卵巢产生卵细胞和分泌雌性激素。

36、精子和卵细胞在输卵管结合完成受精过程;胎儿生活在羊水中,通过胎盘、脐带从母体获得营养物质和氧。

37、消化系统由消消化道和消化腺组成。肝脏是最大的消化腺,分泌的胆汁没有消化作用,但可以乳化脂肪。淀粉在口腔开始被消化,蛋白质在胃开始被消化,脂肪在小肠开始被消化。小肠液和胰液能消化糖类、脂肪、蛋白质。三中物质最终在小肠被消化成葡萄糖、脂肪酸和甘油、氨基酸。

38、人体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器官是小肠。小肠很长(5—6米)且内表面有许多环形的皱襞,皱襞表面有许多绒毛状的突起,这就大大增加了它的内表面积。

39、呼吸系统由呼吸道和肺组成。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是肺。

15.初中生物科学探究复习 篇十五

一、明确中考指导思想,把握生物学教学方向

首先认真学习、研讨《全日制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和《初中生物考试纲要》,明确中考生物命题指导思想。研究近几年各地中考试题, 特别是烟台市毕业会考试题, 做到心中有数,准确把握中考的生物教学方向。

二、做好教学计划

做好教学计划可以使自己在整个学年教学中做到什么时候该讲什么内容心中有数。

三、上好新授课

充分利用属于自己的教学时间,上好每一堂课,课堂是学生学习的关键,是学习过程中最关键的一个环节。新授课学得好,复习课中就可以减轻压力,提高效率。

要想上好每一堂课,课下备课是关键,备课时要将每一节课中的知识理清,明白其中哪些知识是应该了解的,哪些知识是应该重点掌握的, 从而有所侧重地合理分配好这一节课的教学时间,做到详略得当,重点突出,尽量用最少的时间讲清、讲透新知识。学习完新知识后,给学生留出充分的时间巩固当堂所学知识,并进行适当练习,以巩固并检测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尽量使当堂课的问题当堂解决,不把问题带到课下,典型的试题和练习,尽量放在课堂上做,效果好。

四、上好复习课

复习课的课堂容量大,为了节约时间,提高效率,上课时直奔要点,使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复习任务及所要达到的要求。重点是梳理知识,构建网络。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一般进行三轮复习。

第一轮复习,是复习六册生物课本,本轮复习用的时间较长,立足课本,面向全体学生,低起点,小步走,循序渐进,分层推进,从而夯实基础形成知识网络,确保学生拿到基础分。在教学内容上,高度重视对基础知识的记忆、巩固和理解,让学生吃透课本,及时解决有疑问的知识点。对基础知识只作适当拓展和挖掘,但更注意前后知识联系,使学生逐步形成系统完整的知识体系。

第二轮复习,这一轮速度就很快,可将内容有关联的章节放在一起组成专题,例如植物的光合作用,呼吸作用,蒸腾作用三大作用,就可以放在一起形成专题复习,编排的顺序尽量按书本的顺序,以利于学生看书,注重各个知识间的联系,以培养学生解答综合题的能力。例如在学习细菌和真菌在疾病防治方面的作用时,讲到“科学家将合成胰岛素的基因转入到大肠杆菌内,使大肠杆菌能生产胰岛素”。可以联系前面知识:用到的技术是转基因技术; 被改造基因大肠杆菌就是转基因生物;而且符合利用生物做“生产车间”生产人类所需的某些物质,所以这种大肠杆菌也是生物反应器;这个例子体现了基因控制性状。

二轮复习完后,就进行第三轮中考试题训练。

五、中考试题训练

在两轮复习后,精选一些综合性的习题让学生做,通过做题让学生将知识转化成能力,学会分析题目中的关键信息,提高对答案的组织表达能力。这轮复习中,先利用手中已有的复习资料,例如《伴你学》、《初中生物学业指导与训练》等,从中选典型的题让学生做,特别是近几年的本地中考题,让学生在做题的同时,把握中考题的风格及难易,让学生明白中考题并不是高不可攀的,并不神秘,它们大都是基础题,只要认真扎实地学习,取得高分很容易。

另外上网搜选各地的中考题让学生练习,对于偏、怪、不严密、甚至有科学性错误的题目坚决删掉,也不要选与原有复习资料重复的题, 否则容易陷入题海战术中, 尽量选有代表性、综合性强的题,提高学生分析思考解题能力。在做题时,对学生强调以下几点。

1.书 写 能力 ,准确 表 述 生物 学 术 语 。

把字写工整清晰,老师一看很顺眼,就不会因字不清楚而丢分,熟记生物学术语,做填空题时要把生物学词语写准确,比如,与舞蹈《千手观音》有关的一道题:演员们完成复杂的舞蹈动作,主要依靠____的调节作用,答案应该是神经系统,而不是神经。

2.进行 答 题规 范 性 训练 ,答 题做 到 有 条 理性 和 层 次性 ,表述清晰。

理解记忆并会运用生物学思想方法,做问答题时,要简洁地答出知识要点,不模糊混淆。比如,大肆捕杀田间青蛙的行为错在哪里? 就可用运动变化发展的观点找到两个要点:(1) 捕杀青蛙 后 , 农业害虫 增加 , 危害农作 物 , 使粮食减 产。(2) 大肆捕杀 青蛙后 , 蛇等天敌 减少甚至 灭绝 , 破坏生态 平衡。

再比如: 酵母菌与枯草杆菌在细胞结构上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学生答:有无细胞核。这个答案很模糊,究竟是哪个生物有细胞核并没有说清楚,而准确答案是:酵母菌有细胞核,枯草杆菌无细胞核。这样的题多练几次,学生就能将自己知道的知识准确表述出来。保证会做的题不丢分。

3.要 提 高 读 题 审 题 能力 。

有的学生答题时未读完题目,未抓住核心概念,也未理解题意,就盲目做题。比如,考试题为:请用成语描述遗传现象?绝大部分同学找不到这样的成语, 误以为成语就是用四个字组成的成语词,可找到了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天下乌鸦一般黑等成语可描述遗传现象。

4.要认真审 题 ,抓住题干 中的关键词 或关键信息 ,仔细思考分析,把容易搞混淆的生物学概念和观点辨别清楚,提高答案的准确性。

再例如有一道会考题中有一问是: 请将图中的生物按形态结构特点进行归类,则形态结构是题目中的关键信息,如果按照生活环境或者用途分类就会做错。

5.要 提 高 学 生 的 生物 科 学素养 。

对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学生要能够用生物学知识回答表述清楚。例如:为什么细嚼米饭馒头有甜味? 为什么胰岛素不能口服只能注射? 为什么刺激胃的药物用淀粉做胶囊? 等等。

一道有关地震的题,其中的几个问题情景:很多人在被掩埋100多个小时后靠喝自己的尿液活了下来,人在缺水的情况下仍有尿液排出的原因是什么? 搜救人员会给刚救出的伤员遮住眼睛,因为长时间在黑暗环境中,____,突然接触强光会灼伤眼睛,导致视力下降或失明。可乐男孩因右臂被压,组织坏死而截肢,被压过久导致组织坏死的原因是什么?为防止震后出现疫情,政府及时采取了一系列防疫措施,其中对饮用水和环境进行消毒属于预防传染病的____措施,为儿童接种甲肝、乙脑疫苗属于____措施。复课后,有些学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 来自各地的心理咨询师也在进行着积极的心理健康工作。这是因为健康是指一种____方面的良好状态。这些题都是与现实生活密切联系的 ,都可以用生物学知识解答,所以,教师在平时应注意将生物学知识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 教会学生用生物学知识解答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上一篇:校园艺术节闭幕词201下一篇:喷泉写景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