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韩饮食文化对比

2024-11-03

中韩饮食文化对比(精选13篇)

1.中韩饮食文化对比 篇一

大型户外真人秀综艺节目《爸爸去哪儿》,韩版热播后,中国湖南卫视也引进了该节目,经过加工处理后,变成国内首档亲子节目,广受关注和好评,同时也备受争议。

在这里,我说说自己对这两档节目的一些看法,当然重点在于这两档节目的不同点。先来说说共同点。我们都知道的一个事实是,我国湖南卫视《爸爸去哪儿》的这档节目时从韩国买来的版权引进来的节目,换句话说就是把韩版的那一档节目套用过来的,所以说,这两档节目,虽然细节处理上明显有不同,但是大致框架结构是一样的。另外,选择的爸爸都是各行各业的知名人士。对于这一点,我们可以理解,节目重在娱乐放松,教化大众解决问题只是“副作用”,从受众的猎奇心理出发,选择这些名人爸爸才会博得收视率。

接下来是不同点。

首先,在对比两档节目后,最大的一点感受就是,韩版的《爸爸去哪儿》里面的爸爸和孩子给我一种真实的,更贴近人性真实的感受。人性是复杂的,谁说小孩子就是天真无邪,单纯没有小心思的呢?韩版《爸爸去哪儿》在孩子私下、集体出任务时的行为表现上,更大程度的遵循事实,还原事实。对比中国的《爸爸去哪儿》,节目里的孩子,更多时候是表现给我们的是美好乖巧懂事的样子,实际上那些孩子间的争执,别扭很少去直面地描述,偶尔有一些这样的情景之后,马上接着设计好的那种说教式地圆满结局,传递正能量。实际上,韩版的那种呈现不仅更真实,其实我们观众也更为接受,孩子都是会吵闹,甚至孩子之间矛盾也很正常,我们能做的只是通过节目真实地反映事实,并不是给观众表演。说到这,记得我老师曾经给我们说过:“凡是电视节目,都是假的。”所以,我不否认韩版《爸爸去哪儿》也有表演的成分,但是表演不能脱离实际,况且这档节目就是以真人秀的真实生活状况致胜,如果不做到尽量真实,用什么吸引更多更持久的观众呢?同样的,中国这档节目中的爸爸行为表现中表演成分也比较大,特别是在谈心得时,很明显的在说教,总是摆出一些官方的说辞,这一点,很佩服韩版爸爸的表现,说话走心。有的话虽然不那么好听,但是每个人不同有不同的想法和偏向,或许个人的看法不为大众所认可,但是这就是自己的看法,我没有要求别人同意我的说法,我只是说出自己想说的而已。

其次,节目里孩子平均年龄不同,韩版《爸爸去哪儿》最大的孩子有10岁,最小的6岁,中国的《爸爸去哪儿》里最大的孩子才6岁,而最小的只有4岁不到,这样的年龄差距其实存在很大的争议。有人说年龄太小对于节目设置的那些游戏任务都不太懂,然后节目中总是含混过去了,这样看来这些活动就没什么很大的意义;也有的人说,教育要从娃娃抓起,童年3岁到6岁的教育很重要,是塑造一个人的性格重要时期,节目组的各种活动刚好配合这个年龄段的教育。仔细想想,各有道理,但是我还有自己的不同的看法,就对这个节目而言,如果说选择的孩子年龄有10岁12岁了,这个年龄开始懂很多,加上摄像机在面前以及节目组的吩咐,他们就会对着摄像机做出预设好的行为举止,而不是发乎于心,表演的迹象会更明显,可是年龄都在10岁以下,其实问题不是很大,因为这个阶段普遍的都还不懂得过分的表演修饰,更多的时候会表现出真性情,展现给我们他们最真实的内心,这样对节目的真实度和可观看性都是有益的。

最后,我还有一点想说一下,5个孩子中,韩版里面有4哥男孩一个女孩,中国的是三个男孩两个女孩,这一点我更倾向于湖南卫视《爸爸去哪儿》节目组的选择,这样的话,女孩能学着如何跟男孩子相处,又是如何跟女孩子相处,男孩子同样的是这个道理。韩版的《爸爸去哪儿》里只有一个女孩,她的玩伴世界只有男孩,这样会不会有一些问题呢?具体哪些问题,我也不知道只是猜测而已,但是像中国《爸爸去哪儿》这样明显就觉得这样的分配很合理,不是吗?

以上就是关于这两档节目最想说的一些看法,全部是个人看法,不足的地方多多指教。

2.中韩饮食文化对比 篇二

关键词:拒绝策略,性别差异,亲密程度,社会地位

拒绝是对建议、邀请、给予和请求的否定回应, 是威胁对方面子的言语行为。同时拒绝方式又受性别、亲密程度、不同的社会地位等因素的影响, 所以为了减少威胁的程度, 保证交际顺利进行, 人们会采取一定的策略, 采用什么样的策略因人而异, 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们的拒绝策略也会有所差异。

由于语言与文化背景的差异, 在同一情景下, 中韩拒绝语在策略上有许多的相同之处, 也有许多的差异, 如果不注意这些差异, 被拒绝者会感到迷惑甚至被激怒, 从而发生误解, 致使拒绝者和被拒绝者的关系得不到良好的维持。以往的研究和实验对请求言语行为的调查研究很多, 而对拒绝言语行为的研究数目有限, 特别是从中韩对比的角度进行研究的甚少。本文旨在对中国人和韩国人进行语篇补全测试 (Discourse Completion Test) 譹) 的基础上, 从理论和实证的角度, 通过对比手段来阐述和分析中韩拒绝策略的相同性和差异性。

一、拒绝言语行为的表达策略

拒绝言语行为一般分为直接拒绝和间接拒绝两种策略

直接拒绝时通过直接和毫无保留的方式来实现, 在词汇和句法上通过说话者第一人称否定句的使用, 说话者否定意愿和否定能力的表达来表现。这是一种非常有效地拒绝策略。但是这种策略容易伤及交际双方的面子, 显得不够礼貌, 不够得体。第一人称否定句是“我不……”;否定意愿是“不想……、不愿意……”等等, 表示说话者不愿意的意愿;否定能力是“不能”、“…不了”等等, 表示说话者没有能力接受某一行为。

比如, 当拒绝一个提供行为时, 说话者可能会拒绝道:“不用了, 谢谢你!”这里的“不用了”就是一种直接拒绝的方式, 使用了否定句式。只是很多直接拒绝一般不会单独出现, 总会附带着间接拒绝中的一些策略。

二、结论

本文以汉语和韩国语对请求的拒绝言语行为为中心, 对比分析了中国人和韩国人使用拒绝策略的相同性和差异性。在传统的外语教学和学习中, 人们通常关注学习者在语言能力方面与本族语者的差距, 却忽视了他们在语言使用或社会语言规则方面存在的缺陷。该研究成果对于促进韩国语学习和韩国语教学, 对于增强韩国语学习者的文化差异意识和提高跨文化交际的语用能力具有一定的意义。

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 本研究也存在一些缺陷, 比如使用“语篇补全测试问卷 (DCT) ”的方法调查, 所得语料可能不够自然, 同真实生活中的话语有一定差异。关于汉语和韩国语拒绝言语行为的直接对话研究还有待今后进一步论证。

参考文献

[1]柯平.对比语言学.北京大学出版社[M], 2003.

[2]刘森林.语用策略.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M], 2007.

3.中韩赛车对比 篇三

对中国观众来说,吸引他们注意的SuperRace引擎轰鸣声大过CTCC的所有赛车。这款符合国际汽联V8超级房车赛规则的赛车,采用美国凯迪拉克CTS外观,韩国的赛事用美国的品牌,这也让人颇费思量。其实,职业赛车就是这样,国家形象早被对金钱和技术的追求给淡化了。

上海此前举办过V8赛事,那是本世纪初的澳大利亚V8,不过,当时的澳大利亚V8还有福特和霍顿两个品牌,但实际上也都是福特。V8赛实际是美国NASCAR的一个变种:赛车使用统一车架和引擎,使用H型变速挡。房车赛怎样保持赛车的改装平衡性,是一个国际难题,最公平的解决方案就是统一赛车,让车手的驾驶技术去决定胜负。韩国SuperRace几年前也是用大宇品牌,但近两年被美国品牌攻占了。

CTCC今年拥有三个组别的赛事,其中最高水平,这里是说赛车,是2.0T的超级组,厂商有上汽大众和长安福特,余下的是俱乐部车队,但品牌有雪铁龙、奥迪、奔驰等等。此外还有1.6T和1.6两组比赛。如果你说谁是全国冠军,同时请一定要问清是哪个组别的。SuperRace只产生一个总冠军,赛事除在韩国本土之外,还在日本和中国举行。每支车队最多可有三辆赛车,也可拥有外籍车手,在本次比赛中,中国车手朱戴维被邀请参赛。他认为,SuperRace赛车动力大,但自己不太习惯用H挡了,同时轮胎的衰减也太快了。他因故只参加了一次练习,排位赛取得第6,正赛第12名。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是,在SuperRace的维修区里你能看见很多上了年纪的技师在调校赛车,身边基本上是师父带出来的徒弟。在国内车队里,主管技师多是外国人,中国技师多在打杂。

中国和韩国的车队服务的差异也体现在车手构成上。不知道是不是韩国的造星计划移植到赛车上,SuperRace的车队里有很多90后车手,很难想象他们年纪轻轻就能驾驶400马力的后驱赛车,这是中国本土车手所不能及的。反观国内,车手的基数很大(注册CTCC车手就超过60人),但实际已经到了青黄不接的尴尬。CTCC只有8站,有实力的车队不多,在僧多粥少的情况下,有些有实力的车手就会遇到没比赛跑的尴尬,所以你可以看到跑场地赛的车手也去跑拉力赛,跑拉力赛的车手也去跑越野赛。在CTCC参赛门槛最低的1.6组比赛中,仍有一些“大牌”车手在“陪跑”。

韩国和中国的赛事互相到对方场地比赛,对提升国内赛事的运作、车队的管理都有极大的帮助。在上海,SuperRace与CTCC同场比赛,但前者的赛场管理就非常严格。韩国组委会对维修区人员的流动控制相当严格,需要凭证件才能进入,而且活动范围有限,即使官方摄像想在赛事起步时进入维修区外也被禁止。同样要改进的还有观众的观赛秩序,在CTCC比赛中竟然发生了赛车差点撞上观众的险情,这在韩国组委会看来是很不可思议的。

4.感想-中韩文化之争 篇四

2005年,韩国江陵端午祭申遗成功。在中国,这件可笑而令人匪夷所思的事情顿时受到了广泛的关注。中华五千年文化,小小高丽国怎敢如此猖狂,公然地“抢”。近几年,更是频繁的出现,类似什么孔子和成吉思汗经相关材料认证为韩国人。在社会上,引起大面积口水战,在责骂韩国的无耻的同时。我们应看到中韩文化之争的背后,是我国对传统文化的不重视,国民在传承中华文化方面的不足。

纵观社会,京剧、毛笔书法、刺绣、木偶戏,传统节日等各具中华特色的文化逐渐淡出了人们的眼球,相反日本动漫、韩国影视、西方快餐文化、西方节日则越来越受人们的追捧。自从“抢”端午一事发生后,我国才为端午、中秋、清明等传统节日设定3天假期,以此来让人们记住传统节日。

或许经济政治方面,我们还不够他国强大,但是在文化领域,我们中国是具有绝对的优势。中华五千年文明,足以为我国注入鲜活的动力。近日,教育部门公布,京剧课试行纳入10所中小学课程,毛笔书法也有可能进入和中小学课程。这些做法,对于传承中华文化来说,帮助很大。但是除了从教育入手,我觉得在在社会上可以倡导多举办文化宣传活动,而不是现在频繁的明星演唱会或品牌宣传活动。在影视方面,外国的《功夫熊猫》令我感想很多。功夫即是中国的武术,熊猫又是中国的国宝,懂得从我国文化领域提取素材的怎么是外国不是我国自己?而网络游戏中,充斥着西方魔幻神兽。翻开中国的历史,我们不缺乏神话的色彩,不缺乏魔幻的经典,更不缺乏朴实的生活。为何他们就不懂得去挖掘我们的宝藏。

5.中韩文化之争及其给我们的启示 篇五

随着历史的发展,中国的经济已经在向一个个高台阶延伸去了。我们社会的繁华,人民生活的改善,很多的时候我们已经感到很满足现状。但是,我们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我们中国人的精神,我们的文化,似乎已经脱离我们的生活了。我们崇洋媚外,过情人节,忽视我们传统节日···以致有了今天的中韩文化之争。看看,中国的现状,我们已经渗透了多少外国的文化,我们也忽略了我们中国的文化精髓。这,后果就是:韩国申报“端午祭”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确定为“人类传说及无形遗产著作”,这是我们每个中国人知道的端午节吧,我们中国人在这端午文化之争中切输给了韩国;韩国首尔大学历史教授宣称朝鲜民族最先发明了汉字,建议政府恢复汉字并申遗,汉子,一直是我们中国人的骄傲吧,汉子是我们炎黄子孙的文化,但是到了今天,我们切要和韩国人争这一文化的沿头,被迫争斗;韩国在德国举办“韩国是印刷术的起源国”展览,试问,我们中国人引以为傲的四大发明之一切落到如此的下场···我们在这中韩文化之争中,我们中国人想想,我们中国人究竟怎么了。

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是文化的各个方面,它们共同构成了文化。可以这么说——文化即智慧,一个民族的智慧。我们古代民族的四大发明,可以胜过是我们民族的一大智慧吧,它是我们人类的骄傲,在这一传统的文化氛围里,我们中国人取得了许许多多的辉煌成绩,领先于世界。但是,时状的中国,在我们和韩国争文化的同时,我们是否想过,为什么韩国要和我们争属于我们的文化?一个有欲望称雄于世界的民族,一个想要跻身世界强国之列的国家离不开强大的文化,而韩国正是这样一个充满上述欲望的民族,一个正处于民族主义亢奋时期的国家。但50余年的文化沉淀并不能形成一个很好的凝聚力,更不可能使其民族强大于世界。于是他们需要回顾历史,然而历史与现实一样残酷的告诉他们韩国的文化早已寻不到踪影,所以他们变把苗头指向我们中国的文化,侵略文化。为什么,为什么我们会成为被动者,为什么我们本属于我们的东西,我们还要和韩国人争?

我们在这一中韩文化之争中,我们应持有理性的态度。在这斗争中,可以反映出我们中国的社会现状,我们对待文化的态度。在争斗上,我们每一个中国人都义愤填膺,说明还是有民族文化认同感。反面上,我们中国人对待自己的传统的文化是太随便,忽略了很多重要的文化精神。以致我们的传统文化会有弄丢恶危险。中韩文化之争,我们的启示是:我们要坚定我们的自信心。当务之急就是汲取灿若星河的中华文化营养,并承传发扬开去。使它成为快乐的文化。但须同时摈弃文化优越论,警惕文化沙文主义。要不断地注入源头活水,保持生命力。保持批判性的思考,形成一种知性的力量,这才是中华文化腾飞的希望。设若我们今日中华文化的文明之光依然粲然夺目,一如往昔,想必自然能凭其文化魅力,感召与那些蛮族,彼定会自发地学习吸纳,奉若神明。何须我们今日如此地歇斯底里奋不顾身来捍卫我们中国的文化啊。所以,我们中国人,要努力的发展我们自己的文化,看重我们的传统,我们的文化精髓,这样下去,我们全民族到了人人把自个的文化放在脑海中,重视文化,我们的民族文化将会被世人所羡慕,稳恒与中国。

我们机制11-1班第三组课题组员:李嘉义20,李树坤22,梁泽雄2,3,林永培24,刘万博25,欧华文27,欧自明28

6.中西饮食文化差异对比(小结) 篇六

文化是人们长期生活中凝聚起来的生活方式的总称。饮食与文化密切相关,不同的民族因其生活地域、气候环境和风俗习惯而缔造出各种不同的饮食文化。传统的西方文化是畜牧文化和海洋文化,而中国是农耕文化和陆地文化,两种不同的文化反映出人们生活方式的不同,中国与西方国家对于饮食的观念和态度、饮食的内容及特点等方面都存在着显著的差异。

中西饮食观念存在差异,中国的饮食观念是五味调和,是一种感性的饮食观念,而西方的是一种理性的饮食观念。中国传统文化讲究五行调和,因而中国人饮食更偏重于一种难以言喻的意境,并设法从感官上把那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意境用“色香味形器名”具体化。因而人们对美味展开了孜孜不倦的追求,让食物的本味,加热后的熟味,以及各种调料交融在一起,相互补充。“民以食为天,食以味为先”,也可以看出吃不仅是生存的需要,同时人们对美味最求也几乎达到极致。西方人对饮食的态度主要坚持其实用性特征,重视食物对人体的健康,力求口味清淡和食物均衡,而不追求食物的色香味形。他们认为吃只是生存的必要手段,为人体的正常运作补充能量,只要吃了后能够保持身体健康,其他的并不特别讲究。因此西方人基本上是从营养健康角度来理解饮食的,享受在饮食中并不占重要位置,故而不会过分的追求食物的口味。

中西饮食方式存在差异,中国的饮食方式体现出团结共享,而西方则是个性自主。在中国,筵席用圆桌,大家围坐,共享一席;席间,大家相互敬酒、相互让菜。这样不仅从形式上营造了一种礼貌、团结、和睦的气氛,更体现出大家的相互尊重、相互礼让的美德。而西式宴会的核心在于交谊,但一般只和邻座的客人交谈,达到交谊的目的。西方人习惯于分而食之,有专人先行分配食物。在宴会上虽也围坐,但是食物都是事先分配的单独碗碟,而且座位不必固定,可以随意走动以便个人感情信息交流。这种用餐方式充分体现出西方人对人性、自我的尊重,强调了个人的独立自主。

中西用餐礼仪存在差异,中国宴会主要体现出尊卑有序,而西方更多的是自由平等,更加尊重女性。在旧中国,长期以来以南为上,以北为下,并且女性地位不高,所以形成了“南尊北卑,男尊女卑”的传统观念,所以在大多数宴会上为高权重或年长者首先入座首席,并且在宴会上很难看到女性的身影。但随着科学文化进步,中国女性地位显著提高,这一状况已经得到很大改善。而在西方,一般以右为上,左为下,所以尊贵的客人一般安排在主人的右侧。并且由于基督教的深远影响,西方形成了尊重女性的社会风尚,在宴会中女士优先作为宴会安排的标准。中西饮食内容存在差异,中餐的原料主要是植物类和淡水鱼类,辅以动物,西餐原料主要是动物类和海洋鱼类,辅以植物类。中国人主张素食主义,在中国的菜肴里,素菜是平常食品,所以自古便有“菜食”之说,菜食在平常的饮食结构中占主导地位。西方人秉承着游牧民族、航海民族的文化血统,以渔猎、养殖为主,以采集、种植为辅,荤食较多,吃、穿、用都取之于动物,故西方人往往会吃整块牛肉整只鸡。荤食在平常的饮食结构中占主导地位。

7.中韩高校跆拳道教学策略对比研究 篇七

1.1 更多利用社会资源

众所周知, 在韩国很多的学生从小学开始就要学习跆拳道, 目前, 在韩国绝大多数的学校都开设有跆拳道这项课程, 目前的缺陷主要就是课时比较的少, 不过对于小学生甚至是中学生来说, 在这样的阶段主要是培养学生对这项运动的兴趣, 使学生喜欢上这项运动, 这样才可以使其进入高校后有更好的发展。这样的教学模式对于跆拳道的发展就有非常好的促进作用。

截止目前, 在韩国注册的跆拳道馆已经超过了8000家, 还有接近10000家没有正式注册的跆拳道馆。通过分析目前的跆拳道馆的设施等等方面我们就可以看出, 跆拳道馆相对于学校来说的主要优势就是条件更好, 更加的专业, 对于学员的发展更加的具有专业性。学生在接受了长时间的良好的基础训练之后, 在进行这样专业的训练, 无疑对于队员的专业发展具有非常积极的促进作用。

1.2 教学过程更加的严谨

从始至终, 韩国的跆拳道教学从小学开始直到大学这样一个整个的教学过称非常的严谨, 对于从事跆拳道教学的教师的从业资格具有较高的标准, 对于教师的教学质量等方面具有一套严格的考核标准, 跆拳道课程考核的结果作为教师职称评定等等各方面的重要的参考标准。每个学校在期末都要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严格的考核, 考核的成绩作为学生升学等方面的重要参考, 所以, 每一名学生对该课程都有较高的重视。

其次, 韩国的跆拳道教学无论是那一层次的教学, 特别是高校的教学, 教师在整个的完整的教学中必须与参加上课的全体男女学生一起经过努力完成教师事前准备的所有的教学项目, 这样可以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 更加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完成, 更加有利于促进学生跆拳道水平的快速提高。

1.3 奖励措施有效

目前, 韩国对于积极参与跆拳道训练的学生, 政府对其进行了积极有效的奖励的措施, 不断的鼓励更多的有天赋的适龄学生参与到这项竞争激烈的现代运动项目中来。除此之外, 对于成绩确实优秀的少数运动员专业队会将其选拨进入专业队从事长时间的专业的训练, 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参加各级的比赛。其中的优秀者更是可以代表祖国走向世界, 这更是一名运动员最高的荣誉, 是运动员值得一生追求的荣誉。

1.4 政府的投入较大, 设备较先进

对于跆拳道这项几乎是全民参与的这样一项运动, 韩国政府同样的是不予余力的大力支持, 每年都对跆拳道进行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的支持。韩国跆拳道的训练与教学特别的重视运用现代的科学仪器检测运动员的各项生理生化等方面的指标, 运用科学的数据对运动员的训练的整个的过程进行科学的且是非常有效的检测。这样的检测对于运动员可以将伤病等方面的不理因素减少到最低。

1.5 更加注重道德教育

通过比赛以及日常的训练我们可以清晰的发现跆拳道是一项非常重视道德礼仪的而且是一项对抗性非常强烈的运动, 在韩国现有的教学模式下, 所有参加学校跆拳道课程的同学, 必须要求穿着正规的与自己实力水平相当的专业服装,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非常的重视对学生尊敬师长、礼仪道德等各方面为人处事的教育, 同时注重学生对自己国家的国旗、国歌、国徽的尊重, 培养学生对学校的其他教师以及道馆的馆长的尊重。

由此可见, 跆拳道现在已经不仅仅是一项简单的体育活动, 而是经过长时间的不断的发展成为了对一个国家礼仪、道德、行为等等各方面都有重要影响的强大的社会现象。这项运动在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等方面同样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2 中国高校跆拳道教学策略分析

2.1 教学体系不系统

我国传统的教学体系是应试教育, 在当前的教育形式之下所有的教师, 所有的学生为了升学, 为了在毕业后可以找到一份好一点的工作, 几乎是放弃了学习之外的其他所有事情, 这种教育体系之下培养出来的学生只是高分低能。学校开展的体育课也是千篇一律, 从小学到大学课程基本是一样的, 在小学学什么, 在大学里还是学什么, 对学生没有什么吸引力, 逐渐的形成了学生喜欢体育可是却不喜欢体育课的现状。

现在, 在学校体育教学中加入跆拳道这样较有趣味的项目, 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激发学生参与体育课的积极性, 进一步的丰富现有的课程资源。特别是在高校中开展跆拳道, 可以更好的提高现有学生的身体素质, 增强学生应对社会各种突发情况的能力。

2.2 奖励机制不健全

我国现有的对跆拳道的奖励措施在一定程度上还有待于完善, 对于大学生参加跆拳道项目专业训练的学生的奖励力度不够, 导致学生参加跆拳道项目的积极性受到较大的影响, 部分学生从开始参加项目的训练到大学毕业, 就没有参加过什么正规的比赛, 反而因为参加了这样的训练影响的学生的文化课的学习。

这样更加阻碍了跆拳道在我国高校的推广, 导致只有部分专业院校或者专业院系的少数学生坚持较长时间的训练。所以, 为了更好促进我国高校跆拳道事业的大踏步的发展, 必须对现有的奖励机制进行完善。

2.3 专业优秀人才缺少

目前来看, 从事跆拳道事业的专业的人员较少, 很多没有从业资格的人都在办跆拳道的培训班, 严重的扰乱了跆拳道行业的正常的秩序。同样, 高校中许多跆拳道的教师并不是专业的跆拳道教师, 有好多教师只是在兼职教授跆拳道, 这样的情况严重的阻碍我国跆拳道水平的提高。在部分高校还存在体育专业的学生代替教师上课的情况, 这样更是严重的影响跆拳道事业的发展, 严重的影响其他教学目标与任务的完成。

2.4 考核不严格

目前, 我国高校跆拳道课程的考核标准无法得到一个的执行, 这同样与教学体系的不健全具有很大的关系, 导致了考核标准无法得到严格的执行, 致使日常的教学与训练无法严格的执行有关的规章制度, 导致了现有学生水平始终处在一个较低的水平, 这是无法在短期内解决的, 必须建立长效的有效的教学模式, 从根本上解决这样的问题。

3 结论与建议

从以上的中国与韩国跆拳道教学策略的对比分析我们可以清晰的发现, 为了在当下的教育环境下更好的促进我国跆拳道水平的进一步发展必须对一下方面作出改进:

1.适当的增加经费

经济是基础, 所有的事业的发展必须在得到一定经费支持的前提下才会有大的发展, 否则要想使跆拳道事业得到较大的发展从根本上来说基本上是不可能的, 也很难保持高校高水平的教学质量。

2.对现有的从业人员加大培训力度

现有的从业人员不管是专业的还是业余的, 由于从业人数的巨大, 不可能对其全盘的否定, 只有在现有的基础上对有关的从业人员进行不断的培训, 努力提高现有从业人员的专业的素质才是可实施之道。再次, 不断的培养优秀的专业技术人员, 使更多的优秀人员进入到这样的行业。

3. 对现有考核标准、教学过程实施严格监督

为了进一步的保证学校跆拳道教学水平的提高, 必须对现有的教学过程进行严格的监督, 避免教师不认真的上课, 避免教师的任务有学生代劳的事情发生。只有这样, 我国高校跆拳道课的教学水平才会在艰难中找到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适合自身的具有特色的道路, 才可以让有关的考核标准得到切实的实施与执行。

摘要:近几年在全球经济快速发展的情况下, 练习跆拳道的人数越来越多, 由此可见这项运动的受欢迎的程度。但是, 这样一项受欢迎的项目在我国目前的教育系统中却没有与之受欢迎程度相对应的位置。为了更好的促进跆拳道在我国高校中的进一步发展, 研究韩国跆拳道在高校中的教学策略, 对于促进该项目的发展有较为明显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中韩,高校,跆拳道教学,策略

参考文献

[1]马振水, 刘素静, 谢永广.跆拳道运动风摩世界的原因及其发展趋势[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 2001, (4) :64-66.

[2]张继生, 雷军蓉, 吴天佑.韩国学校跆拳道发展的调查与思考[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2009, (3) :73-76.

[3]俞冠先.高校跆拳道改革与发展战略的必要性研究[J].搏击.武术科学, 2009, (1) :97-98.

8.中韩食品文化比较 篇八

关键词:中国 韩国 食品文化 异同

中图分类号:TS9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336(2014)04-0073-02

1 中国食品文化

众所周知,大韩民国历史上受我国古代文化影响很深,因而许多韩国食品文化都是源自中国的,经过延续和演变形成了他们国家独特的食品文化。虽然两者有着许多相似之处,但由于社会环境、地理位置等因素的影响,中韩两国之间的食品文化仍有很大差异。

1.1 中国食品文化的历史背景

中国古语有云,“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民以食为天”。可见我国从古至今都非常重视食品文化。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阴阳五行哲学思想、儒家伦理道德观念、中医养生学说,以及文化艺术、饮食审美风尚等诸多要素共同孕育出了流传千古的中国烹调技术,展示出不同的文化品味,体现出不同的使用价值,形成博大精深的中国食品文化,努力追求色、香、味俱佳的最高境界。

1.2 中国食品的一般特征

中国流传着博大精深的食品文化,强调养助益充的营卫论,即以素食为主,药膳和进补为辅,讲究“色、香、味”俱全,并且追求五味调和的境界,奇正互变的烹调法,怡情悦性的美食观等四大属性,因此有着异于海外各国饮食文化的丽质天成。中国的食品文化有很多讲究,除了菜肴的色彩搭配要明丽养眼外,还要配合用餐的环境所产生的一种情趣,它不仅体现了中华民族的独特个性,更凸显了中华民族传统礼仪。

1.3 中国食品文化的地域性特征

我国广阔的地域,复杂的自然环境,使得饮食习惯各地都存在差异。最具有影响力和代表性的也最为国人所认可是中国“八大菜系”。其中,苏菜浓中带淡,鲜香酥烂,原汁原汤浓而不腻,咸中带甜,烹调时用料严谨,注重配色;浙菜多来自民间,制作精细,变化较多;鲁菜以清香、鲜嫩、味纯而闻名,非常注重清汤和奶汤的调制;皖菜则强调选料朴实,讲究火功,重油重色,擅长使用烧、焖、炖等亨调技法;粤菜的原料较广,花色繁多,讲究鲜、嫩、爽、滑,菜肴一般夏秋力求清淡,冬春偏重浓醇;由于福建地处东南沿海,多以海鲜为原料烹制各式菜肴,因此闽菜以色调美观,滋味清鲜著称;川菜讲究选料,注重规格,配菜主次分明,分色鲜艳协调,酸、甜、麻、辣香、油、味浓;湘菜多以辣椒、熏腊为原料,用料广泛,油重色浓,口味倾向于香鲜、酸辣、软嫩。据此能够看出“八大菜系”的烹调技艺各具风韵,其菜肴之特色也各有千秋。它们本着继承、弘扬、开拓、进取的原则,按照与时俱进的要求,纳百家之长,走创新之路,使自身成长。

总的来说,中国食品文化是一种历史悠久并具有视野广、角度多、层次深、品位高等特点的地域性文化;是中华民族历经一百多万年的生产与生活实践,在食源开发、食具研制、食品调理、营养保健和饮食审美等方面创造、累积并惠及周边国家甚至全世界的物质和精神财富。

2 韩国食品文化

十年前,掀起全民热潮的韩剧《大长今》,备受欢迎,剧中出现了许多我们所熟识的东西,当时的韩国正在“哈汉”,他们非常崇尚中国的饮食文化。 《大长今》向我们展示了韩国古代宫廷的饮食文化,可以算作是一部韩国的《满汉全席》,让我们通过它更深入地了解韩国食品文化。

2.1 韩国食品文化的历史背景

在浩瀚无垠的历史长河中,作为一个有着悠久历史和美味饮食的国度,韩国五百多年来一直保留有朝鲜时代的饮食风格。韩国人对食品的讲究程度很高,一般把本国的料理称作“韩食”。谷物是韩国饮食文化的中心。韩国的饮食也分为主、副食。主食与我国北方地区相类似,以稻米饭为主;而副食则以汤、酱汤、泡菜、酱类为主,此外辅之以用肉、干鱼丝 、蔬菜、海藻等做成的食物,这种吃法不仅能够均匀摄取各种食物,还能达到均衡营养的目的。

2.2 韩国食品的一般特征

韩国人基本上不做炒菜,菜肴基本上以炖煮和烤制为主,普遍爱吃凉拌菜,且用餐时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便是汤。韩国人注重调味,喜爱用如辣椒酱、黄豆酱等秘制酱料来烹制食物。辣椒作为驱寒祛湿,养脾健胃的健康食品,是韩食中的重头戏,家常菜里几乎全要放辣椒。因此韩国饮食的特点主要体现在高蛋白、多蔬菜、好凉辣、少油喜淡。在韩国就餐顺序从开胃菜到甜点的,且主食和副食有明显的区别。

2.3 韩国食品的地域性特征

韩国四季分明,各季有各季的食品,因此食品品种特别丰富,可大致分为以各地名产为材料的宫庭食品和各具特色的乡土食品。韩国三面环海,寒流与暖流交汇,沿海岸有肥沃的滩涂,所以鱼贝种类也很多。韩国北部山脉分布多,以旱田为主,因此多产杂谷。面向西海岸的中部和南部多种植水稻。所以北部主食为五谷饭,而南部主食为大米饭和大麦饭。在韩国山区,人们因难以购买肉禽和新鲜水产,多食干鱼或是腌鱼及山菜制成的食品,而海滨城市则以海鲜、贝类、海草制品为食。虽然首尔生产的时蔬并不多,但由于全国各地的各种蔬菜都可以集中到首都首尔,因此能够用它们做出许多少见的食物。在韩国以首尔、开成、全州的食品最为奢华,类目最为繁多。由于全罗道地处肥沃的平原,与其它地区相比较来说拥有更为充裕的谷类和各种海产品以及山菜。济州岛因为临近东海和南海,有着丰富的海产品,其食品的主要材料为海鱼、蔬菜、海藻。

3 结语

中韩文化本是同源,中国文化在很久以前曾给予韩国文化以深刻影响,其影响主要体现在两国食品文化与习俗的相似上。但各自经历过本土化发展和历史的变迁,又带有鲜明的本民族特色。饮食作为一种文化丛,它是一定区位食品文化重要的有机构成,体现的是“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人与自然的和谐。在中韩经济文化交流的日渐扩大和中韩两国关系的进一步发展的大背景下,认真探究中韩两国饮食文化同源异流的现象,有助于促进两国经济交流和各个领域的合作,提高两国国民的文化素养和生活水平。

参考文献

[1]田可.中国八大菜系菜谱选[M].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

[2]文英子.韩国饮食文化[M]扬州大学烹饪学报,2007年 01期.

[3]徐旺生.民以食为天——中华美食文化[M].海南出版社,1993年.

[4]康晓城.细说大长今[M].东方出版社,2005年.

[5]金炳镐.中国饮食文化的发展和特点[M].黑龙江民族丛刊,1995年第5期.

[6]百度百科——中国美食文化.

9.中英文化对比论文 篇九

姓名:郑超学

学号:201401109033

院:机械自动化学院

专业班级:工业工程1402

中英文化对比

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们长期创造形成的产物。确切地说,文化是指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历史、地理、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不同的文化背影和文化传统,使中西方在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行为准则和生活方式等方面也存在有相当的文化差异。在跨文化交际中,文化障碍会导致的信息误解,有时善意的言谈会使对方尴尬无比,礼貌的举止会被误解为荒诞粗俗,为了以后尽量避免因文化差异带来的尴尬和误解,所以这学期我选修了陈涛老师的中英文化对比这门课,下面是在学完这门课后,我对中英文化差异的一些理解。

例如在言谈方面,在中国对别人的健康状况表示关心是有礼貌的表现,但是西方人就不是这么认为了。当我们向西方人表示关切地问候时,他们可能反而觉得很不高兴。因为在他们看来这不需要任何人来指教。如果就某种小事给人以忠告,那显然是对其能力的怀疑,从而大大伤害其自尊心。另外中国人在饭桌上的热情好客经常被西方人误认不文明的行为。因为西方人认为客人吃多吃少完全由客人自己决定,用不着主人为他添酒加菜,而且他们认为饮食过量是极不体面的事情。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很多。这些都给我们的日常生活交际带来不少困惑。

同样的一件事物,不同的文化背景,看法也大相径庭。中国人的家庭观念很强,血缘关系,亲情伦理,在脑中根深蒂固,父母、子女始终是一家人。哪怕成家立业,另立门户,和父母仍不分彼此,中国人把赡养父母,侍奉父母,看作是自己应尽的责任。然而西方人却不同,子女一到成年,就会离巢而飞,父母不再抚养他们,而子女一旦独立,对父母家的事也不再理会,更别说赡养父母或几代同堂了。美国式的家庭结构比较简单:父母及未成年孩子,称之为核心家庭。子女一旦结婚,就得搬出去住,经济上也必须独立。父母不再有义务资助子女。这种做法给年青人提供最大限度的自由,并培养其独立生活的能力,但同时也疏远了亲属之间的关系。中国人如果一大家子来购物,父母为小孩买东西天经地义,已成年子女为父母代付钱也是理所当然。中国式的家庭结构比较复杂,传统的幸福家庭是四代同堂。在这样的家庭中,老人帮助照看小孩,儿孙们长大后帮助扶养老人,家庭成员之间互相依赖,互相帮助,密切了亲情关系。然而,这种生活方式不利于培养年青人的独立能力。老外却不同,父母、子女各自理财,互不搭界。现实中的美国,儿子可以是百万富翁,父母却照旧穷困潦倒,和中国人的“母以子贵”,“一人得道,合家升天”的中国传统实在天差地别。

中西方的文化差异还表现在很多方面。西方人崇拜个人奋斗,尤其为个人取得的成就自豪,从来不掩饰自己的自信心、荣誉感,以及在获得成就后的狂喜。相反,中国文化不主张炫耀个人荣誉,而是提倡谦虚。中国人反对王婆卖瓜式的自吹自擂,然而中国式的自我谦虚或自我否定却常常使西方人大为不满。在西方人看来,谦虚不仅否定了自己,还否定了赞扬者的鉴赏力。在自我中心与无私奉献方面,西方人自我中心意识和独立意识很强,他们认为自己应该为自己负责。在弱肉强食的社会,每个人生存方式及生存质量都取决于自己的能力,因此,每个人都必须自我奋斗,把个人利益放在第一位。他们也不习惯过问他人的事情,比较注重隐私。因此主动帮助别人或接受别人帮助在西方常常是令人难堪的事。因为接受帮助只能证明自己无能,而主动帮助别人会被认为是干涉别人的私事。中国人的行为准则是“我对他人,对社会是否有用”,个人的价值是在奉献中体现出来的。中国文化推崇一种高尚的情操——无私奉献。在中国,主动关心别人,给人以无微不至的体贴是一种美德,因此,中国人不论别人的大事小事,家事私事都愿主动关心,而这在西方会被视为“多管闲事”。

西方人平等意识较强,无论贫富,人人都会尊重自己,不允许别人侵犯自己的权利。同时,人人都能充分地尊重他人。很少人以自己显赫的家庭背景为荣,也很少人以自己贫寒出身为耻,因为他们都知道,只要自己努力,是一定能取得成功的。然而中国人的传统的君臣、父子等级观念在中国人的头脑中仍然根深蒂固。父亲在儿子的眼中,教师在学生的眼中有着绝对的权威,家庭背景在人的成长中仍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

西方文化鼓励人民开拓创新,做一番前人未做过的、杰出超凡的事业。而传统的中国文化则要求人们不偏不倚,走中庸之道,中国人善于预见未来的危险性,更愿意维护现状,保持和谐。西方人十分珍视个人自由,喜欢随心所欲,独往独行,不愿受限制。中国文化则更多地强调集体主义,主张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主张同甘共苦,团结合作,步调一致。

西方人的婚姻观与中国人的婚姻观有着极大的不同。因为他们认为婚姻纯属个人私事,任何人不能干涉,同时婚姻不属于道德问题。一个人有权选择和最喜欢的人生活在一起,一旦发现现有的婚姻是一个错误,就有权作第二次选择。如果夫妇一方爱上了第三者,任何一方都不会受谴责。在他们看来强迫两个不相爱的人生活在一起是残忍的。而中国人的婚姻相对来说比较稳定。这是因为中国人把婚姻当作人生的头等大事,每个人都谨慎对待,认真选择,一旦决定了,就不会轻易改变。而且中国人一向把婚姻当作一个严肃的道德问题,喜新厌旧,或是第三者插足都被认为是极不道德的。

另外一个非常值得一提的就是教育体制的不同。西方教育仿佛大部分的时光都在讨论当中度过,而且上课时间很短暂,上课的时候还可以随时提问和解答,课后的作业也相当少。那么我们呢?很真实的说,看见的永远是忙碌的学生以及忙碌的家长。中国的古语是这样描述学习的: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我们的祖先以高山和大海来比喻学习。于是我们自觉埋头学习。西方的课堂上,学生非常的自由,听不懂是老师的问题。在中国的课堂上我们是默默的聆听者和安静的模仿者。在教育方面,中西方在看重知识方面是不同的。中国教育重视基础知识的巩固,美国教育重视创造力的培养;中国教育注重知识的灌输和知识的熟练掌握,重视“精”和“深”,美国教育注重对知识的灵活应用,重视“广”和“博”。在教育这一方面,确实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导致了中西方有诸如此多的文化差异,而文化差异又是跨文化交际的障碍。现代化的进程更加速了精神和物质产品的流通,跨文化交际成为每个民族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了解中西方文化差异对于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它能帮助我们正确理解西方人的言行,在交际过程中,充分了解对方,尊重对方的习俗,以取得最佳的交际效果。

10.中英学术文化之对比 篇十

中英学术文化之对比

桑德兰大学中国留学生和英国学生文化定位的主要特分别征集中表在中国学生的`集体主义文化倾向和英国的个体主义文化倾向以及由此形成的不同的学术文化思维定式.论文展现了在学术领域的中西方“文化冲突”.

作 者:汪承萍 马红梅 Wang Chengping Ma Hongmei 作者单位:皖西学院,外语系,安徽,六安,237012刊 名:皖西学院学报英文刊名:JOURNAL OF WEST ANHUI UNIVERSITY年,卷(期):200622(6)分类号:G0关键词:文化定位 思维定式 文化取向 跨文化交际 文化冲突

11.中韩饮食文化对比 篇十一

关键词 中韩 文化贸易 贸易逆差 策略

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及信息时代的来临,文化贸易越来越成为国际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世界各国将其视为一种新的经济增长点。在一些发达西方国家如美国、英国、德国等,文化贸易已经成为出口产业的主力,为国家创造了丰厚的产值。在亚洲,韩国、日本等国家也先后成立专业的文化发展机构,并在政策以及财政上对文化产业的发展进行大力支持。可以说文化也决定着一国的综合国力。

从1994年起,中国已经连续18年保持对外贸易顺差,但是贸易结构不尽合理,尤其是在文化贸易方面,尽管拥有丰富的文化资源,但由于起步晚,发展水平有限等原因,中国文化产品贸易始终处于严重逆差形势。近年来,中国和反差较大的韩国之间的文化贸易活动就很能说明问题。本文就是通过对中韩文化贸易进行研究和思考。

一、中韩文化产品贸易发展状况对比

韩国在经历亚洲金融危机后,确立了“文化立国”的方针,在国家相关政策的大力扶持下,韩国在文化贸易方面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已经成为全球文化产业强国第五位,尤其是在文化产品输出领域具备了绝对优势,在亚洲以及全世界都造成了较大的影响。

韩国的文化贸易的主要包括影视、游戏、动漫、漫画出版、图书期刊等十个领域。近几年来,中国的市场中随处可见韩国的商品,韩国文化正大肆涌入中国市场,“韩货”受到中国市场追捧,这主要是由于韩剧的流行,从而将韩国文化带入中国,如《大长今》、《宫》等韩剧在中国引起了“韩货”的热销,从韩国轿车到韩品牌的手机、美容产品、游戏产品等等。

2004年韩国文化产业市场总销售额为50亿万韩元,约占韩国当年GDP的6%,出口的文化产品总额为9.39亿美元,这其中游戏产品的出口额最大,为2.614亿美元,在文化产业比重中占28%,出口的影视作品为194部,贸易额为5848万美元,出口到亚洲的为4532万美元。2003年,中国网络游戏的市场上有75%的产品是韩国引进,而2005-2007韩剧也占据了中国各省台黄金播放时间的25%。另外韩国文化产业带来的经济效益还涉及到其他制造业及服务业的产值,创造了4.5亿韩元的间接就业岗位效果,收益巨大。

反观我国文化贸易的发展,中国现在已经是文化硬件产品的世界第二大出口国。生产、储存、传播文化的工具以及物态载体都属于文化硬件贸易产品的范畴。但在文化“软件贸易”领域,包括广播电视节目、电影、动漫、印刷出版物、视听表演艺术、音像制品等,还非常薄弱,我国的文化贸易逆差主要发生在这一领域。中国巨大的文化贸易逆差可以从表1、表2明显的看出来:

表1.2005年中国主要文化贸易产品逆差统计(以进出口现金为标准)

表2.2005年中国主要文化贸易产品逆差统计(以进出口版权种类为标准)

出口种类进口种类

图书期刊143610131

音像制品3234

电子出版物78155

软件0401

电视节目03

我国大部分的文化产品都需要进口,进口与出口额倍数差距从几倍到几十倍,报纸和图书期刊的贸易逆差情况最为严重,而在版权贸易中软件以及电视节目完全依赖进口,出口量为零。由此可见,增强我国文化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已经迫在眉睫。

二、中韩文化贸易逆差的原因

(1)政府措施

韩国政府对文化产业的发展非常重视,鼓励并帮助制作单位低成本将文化产品出口海外,这不仅促进更多韩国文化流入国际市场,也极大地激发了制作公司出口文化产品的积极性。同时韩国政府实施资金支持时有明确的目标和重点,设立多项专用基金,如文艺振兴基金、促进信息化基金、影视振兴基金等;另外韩国文化产业部门还利用信贷、税收等经济手段支持文化贸易产业的发展需要。这一系列行为使“韩流”像一阵飓风,席卷了国外市场。

在中国,政府没有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的具体政策和措施。由于长期实行的计划经济体制,社会资本想进入文化产业难度大,市场准入门槛高,融资渠道窄,文化企业的运营成本大大提高。此外,通关程序复杂使文化产品失去时效性,价值降低。

(2)产业结构

中国在文化“软件贸易”领域,包括电影动漫、影视剧、电视节目、音像制品、会展活动等方面的发展十分薄弱。中国的文化产业结构普遍存在分布不合理,产业规模较小,市场化程度不明显等问题。高附加值文化产品的出口和国家总体外贸出口水平差距甚远。

文化产品的出口代表一个国家的软实力,出口的不足说明中国的国际文化影响力小,感召力弱。2006年,中国文化贸易逆差的比例约为1:10,而韩国的文化贸易顺差约为1:20 。

(3)观念落后

中国传统思想认为文化的性质单一,只作为理论和交流用,很少人会想到文化也能成为商品来进行贸易活动。没有“文化经济化”意识,文化产品发展的营销思维上也很局限,使得中国到现在还没有出现特别吸引人,可以引领世界文化的产品。中国是五千年的文明古国,文化资源何其丰富,但是文化怎样推广、何时推广、如何转化成经济效益,还有很大的问题。

对于文化产业经济化的不重视也导致我国的文化资源的流失,比如中国的端午节却被韩国抢先注册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著名的三国历史人物曹操竟也被认为是韩国人。近几年这种情况时有发生,我国文化财富被他人占有和利用。这说明我国对于文化的观念还停留在交流、架空的层面上,将文化贸易单纯的看做宏扬国家传统或是简单的国际交流的方式,缺乏“文化经济化”意识及营销理念,所以效益非常低下。

(4)缺乏品牌

韩国的电视综艺节目如夜心万万、人气歌谣、情书等在中国市场的知名度非常高,又如韩国的电子游戏如泡泡堂、跑跑卡丁车、永恒之塔等也是我国对韩进口的主要文化产品,但中国却缺乏能够引领国际文化市场的品牌。

目前,我国文化贸易缺少的就是一种具有中国特色,国际竞争力强并且符合国际市场审美的原创文化品牌。我国的文化产品只能在低附加值领域进行恶性竞争,丰富的文化元素不能转化成可以占领贸易市场的文化产品,难以引起国际文化市场的共鸣。如何建立起自己的国际文化品牌,提高文化产品的国际接受度是我国文化贸易发展需要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

三、改善中韩文化贸易逆差的对策

(1)政府政策推动,加快法律建设

政府应该根据我国对外贸易的整体需求,改善我国文化贸易方面的政策及法律体系,积极鼓励文化产品的出口。将文化的振兴提高到完善综合国力的高度,把文化的传播与民族命运的未来相结合,给予宏观调控和市场指导帮助。对我国尚处于起步阶段的文化产业进行扶持和保护,尤其是在财政支持、投资渠道等方面,给予企业优惠政策。简化文化产品出口的繁琐手续,提高贸易效率。不断壮大企业自身实力的同时借鉴韩国在文化贸易出口方面的政策,比如对文化产品的出口进行补贴,降低企业运营成本;成立文化贸易产业专门机构,了解产品进出口情况,协助处理文化产品出口的相关事务;拓宽文化企业融资渠道,设置文化产业基金,为企业造就多元的资金局面;及时出台文化贸易专门的法律法规,保障文化产业的顺利发展,保障企业权益,规范产品进出口秩序。

(2)树立“文化经济化”的意识,提升文化内涵

文化不仅是一种思想交流,它还蕴含了强大的经济价值潜力。我们应该摒弃无视文化经济价值的观念,积极融入世界文化市场。

在文化内容方面,应以中国本土传统文化作为基础,深化文化内涵,近一段时间,汉服等中国富有内涵的传统文化元素在国内外的流行就是一个很好的趋势。中国文化博大精深,但大部分还没有转变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文化产品,许多文化遗产并没有成为中国的社会财富。所以,要切合国际文化市场的要求,深化中国特色文化,进行文化的再创造,挖掘具有民族特色又能迎合国际文化市场的文化产品,将中国文化向世界推广。

(3)利用货物贸易的优势,宣传我国文化产品

利用我国货物贸易的优势以及渠道带动文化产品贸易的发展。第一,积极利用我国在商品贸易方面的优势经验来制定文化产品的国际发展战略;第二,利用我国货物贸易已经开拓的销售渠道来推动我国文化产品的出口,进行文化搭台、造势等活动;第三,利用相关产品来推广文化,比如韩国通过韩剧、综艺电视节目等途径来宣传其本地文化特色如“韩医”、韩国饮食文化等;第四,利用已经建立起知名度的商品品牌或是容易被公众所接受的文化元素进行新的文化品牌的塑造;

在文化产品的宣传上应该注重产品的营销和包装力度,借鉴韩国文化产品宣传方式的成功经验,充分利用媒体,积极与境外传媒合作,利用如电视、植入广告、广播等宣传和推广我国文化。

(4)培养国际知名的名族文化品牌

商品的竞争实质上就是品牌的竞争,知名品牌对于提升企业的利润和竞争力都是至关重要的。我国文化产业要树立品牌意识,在国际文化贸易市场上建立自己的品牌,比如一提到KBS,大家都知道许多在中国大热的韩国电视剧都是出自这个公司的产品;又如许多中国观众爱看的韩国综艺电视节目都是出自SM公司的作品。

一些社会影响力大、公众效益好的文化企业可以进行产业联盟,提高产品竞争力,然后扩大生产规模,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并且吸收了国外优秀文化元素的文化产品品牌。

(5)培养专业人才,组建人才队伍

我国的文化产品急需“走出去”。中国现在需要一批既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又熟悉国际文化贸易市场运行规则、行业融资及海外营销渠道和方式,既有文化底蕴又有“文化经济化”意识的人才。为了拥有这样的文化贸易人才,一方面可以在各大高校开设国际营销、国际文化贸易等课程;另一方面还可以大力引进国外经营管理人才,既为企业输送了新鲜文化血液,又能优化人才结构。除了丰富人才队伍之外,企业还应该制定一些优秀文化创意奖励措施,在更大程度上鼓励文化贸易人才创新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赵书华,王华强.中韩文化贸易发展的比较分析.对外经贸实务.2008.4:87-89.

[2]詹小琦.中韩文化贸易逆差的原因与对策探究.重庆工商大学学报.2008.8:36-39.

[3]姜锡一. 韩国文化产业[.韩国: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9.3.

[4]韩骏伟,胡晓明.国际文化贸易.广东:中山大学出版社.2009.9.

[5]成林.中韩文化产品贸易研究.北京.商业经济.2009.6.

[6]深圳市特区文化研究中心.国家对外文化贸易理论研究(深圳)基地.中国对外文化贸易.深圳:海天出版社.2007.5.

[7]李雪威.韩流汉风:中韩文化交流之因由与深化.求索.2011.6:73-75.

12.中韩饮食文化对比 篇十二

22届亚洲女篮锦标赛于六月十日在韩国仁川落下帷幕。为了让主力队员能够跟世界强队有更多学习机会,篮管中心首次派出了二队队员参加亚洲女篮锦标赛。二队队员在孙凤武教练指导下,表现的十分出色,闯进决赛,在决赛中败给韩国女篮,失去了六年来冠军宝座。回顾本场比赛,中国女篮也有获胜的机会,但由于队员缺少大赛经验,韩国女篮最终以6分的优势战胜中国女篮。本文试图通过对决赛中韩两国女篮技术指标进行对比分析,找到导致中国女篮失利的原因,希望能为中国女篮在今后的比赛和训练中提供借鉴作用。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以22届亚洲女篮锦标赛中韩女篮决赛技术数据和视频录像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查阅了有关中韩女篮比赛的媒体资料和过去相关论文资料

2.2.2 录像观察法

对22届亚洲女篮锦标赛中韩女篮决赛视频资料进行观察分析

2.2.3 比较分析法

对22届亚洲女篮锦标赛中韩女篮决赛比赛技术统计进行对比分析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中韩女篮基本情况对比分析

本次比赛中国二队基本情况好于韩国女篮。在身高方面,中国女篮二队平均身高高于韩国女篮0.04米;在平均体重方面,中国女篮重韩国女篮3千克;在年龄方面,由于韩国女篮在上次亚锦赛和亚运会的失利,为了争取明年奥运会参赛名额,韩国篮协非常重视这次在比赛,招回了34岁老将郑先珉、29岁的金桂玲和30岁的朴正恩,在平均年龄方面大于中国女篮1.6岁(表1)。

3.2 中韩女篮双方队员比赛技术指标对比分析

从表2表3可知双方对本次比赛都很重视,双方都有8名队员上场。中国二队表现最突出是马增玉、张晗兰、张帆,得分都在两位数;马增玉上场23分钟,9投7中得19分,其中三分球3投3中、2个篮板、1次封盖。张帆上场40分钟,13投7中得15分,4个篮板。张晗兰上场37分钟,8个篮板、5个助攻、一个抢断,9投5中,其中三分球3投2中,得17分,表现最为突出。韩国女篮表现最突出的是34岁的郑先珉,上场35分钟,8个篮板、4次助攻、6个抢断,20投8中,得18分,她的稳定发挥是韩国女篮取胜的关键。边延河是韩国女篮的另一功臣,上场37分钟,抢6个篮板、6次助攻、1次抢断,13投6中,其中三分球5投2中得15分。河恩珠上场12分钟,抢3个篮板,她的上场增加了内线的威力,8投5中,罚球5罚4中,得14分。金慧荣上场33分钟,10投5中,得12分、1个助攻、1个封盖。韩国共有4个人得分在两位数,而中国女篮仅有三位得分在两为数。总之,韩国女篮整体技术水平略在中国女篮之上。

3.3 中韩女篮四节得分情况分析

从表4可知中国女篮整场比赛发挥的不稳定,起伏比较大,韩国始终控制着比赛。第一节,中国女篮仅落后两分,第二、三节落后于对手7分和3分,第四节中国女篮追回了6分。这些数据说明中国女篮在开局和第四节表现的不错,中间两节发挥的不尽人意。开局,马增玉的突破频频得分,随着马增玉三次犯规下场休息,中国女篮进攻受阻。第二节,韩国女篮在老将郑先珉带动下,通过娴熟基本技术和内外结合战术使中国女篮的防守顾此失彼,再加上中国女篮进攻点不稳定、不明确,队员配合少,几乎都是靠个人技术完成进攻。上半时以33:42结束比赛,中国队落后9分。第三节,韩国还是通过老将郑先珉、边延河和河恩珠等耐心的寻找进攻机会,牢牢控制了比赛节奏,以12分的优势进入第四节。第四节,随着老将郑先珉下场休息,韩国的进攻和防守出现了混乱,中国队曾经将比分从17分缩小到5分,但随着郑先珉再度上场,依靠她个人技术和场上领袖作用再次控制了比赛节奏,最终以79:73获胜。

3.4 中韩女篮进攻指标对比分析

从表5可知,在进攻指标上中国女篮与对手只有在投篮命中率和三分球方面好于对手。中国女篮虽然命中率比对手高6.6%,但投篮和命中次数分别比对手少17次和4次。在中投方面,中国姑娘两分球36投18中,命中率50%;韩国队59投28中,命中率为47.5%,命中率高于对手2.5%,但是投篮次数和命中太少(两分球投篮和命中比对手少23次和10个),这项指标差异是导致中国女篮失利的一个主要因素。在远投方面,中国女篮三分球17投9中,命中率高达53%,超过了中投的50%命中率。同时,中国二队有效地抑制了韩国队的外线三分球,整场比赛仅11投3中,命中率仅为27%。中国女篮外线超水平发挥是韩国女篮没有把比分拉开的一个原因。在罚球方面,无论是罚球、罚中和命中率韩国都高于中国,分别高于4次、3次和10.6%。

在前场篮板方面,虽然,中国女篮平均身高也高于对手,但在前场篮板方面不尽人意。中国队员不是积极挡抢,而是原地等球,多次看到边延河、郑先珉等队员抢到前场篮板。本场比赛中国队抢到6个前场篮板,比对手少6个,意味着失去6次进攻机会,而对方增加了6次二次进攻机会。失误是影响中国女篮失利的一个主要因素,本场比赛中国女篮失误19次,比对手多12次,意味着自己失去12次进攻,韩国女篮利用中国女篮失误得17分,而中国队利用对方失误仅得6分。助攻,是体现一个球队协调配合的能力,又是体现了一个队的集体主义精神,是球队取胜的一种重要手段。通过比赛录像,看到韩国女篮队员娴熟的传球和快速的跑动技术,队员之间配合默契,使他们进攻非常流畅。前24分钟,韩国队10次助攻,而中国队仅有1次,全场助攻16次,而中国队几乎都是单打独助,仅为8次,是中国女篮的两倍。

总之,中投、前场篮板、助攻次数少和失误多是本次中国女篮失利的主要原因。

3.5 中韩女篮防守指标对比分析

3.5.1 中韩女篮后场篮板、抢断、封盖指标对比分析

从表6可以看出中国女篮在防守指标和韩国女篮存在明显差距。后场篮板球是比赛进攻和防守转化的关键,也是一个球队实力强弱的重要标志。在后场篮板这一指标方面,中国队23个,对手18个,超过对手5个。抢断是积极防守战术的基础,果断、准确的抢断,可以有效地阻止对方的进攻,为自己创造反攻的时机。通过观看比赛录像可以看到韩国女篮那种拼命的奔跑,对有球队员的两人和多人夹击,其他队员轮转换位、补防,在她们快速凶狠的防守下,中国女篮队员传球、投篮迟疑,从而使韩国女篮获得12次抢断和4次封盖,利用抢断得13分;反观中国女篮,虽然身高高于对手,但拼抢不积极,队员移动慢,对有球队员控制不好,防守强度小,中国女篮仅获得4次抢断和2次盖帽,利用抢断球仅得4分。

3.5.2 中韩女篮上场队员犯规情况对比分析

犯规的多少是衡量一个队整体水平的主要标志,也是影响各队取胜的一种重要手段。从表7可以看出双方都是有8人上场,中国队上场时间较多的是张帆40分钟、张晗兰37分钟;全队共有7名队员犯规,犯规最多的是马增玉和莫莉,各4次,全队犯规共计18次;韩国队队员上场时间分别为边延河37分钟、郑先珉35分钟、金桂玲36分钟、金慧荣33分钟、陈美贞27分钟;韩国队也有7名队员犯规,犯规最多的是郑先珉、金桂玲、陈美贞,各3次,全队共计犯规15次。通过比赛录像可以看到,在犯规方面,韩国队员的犯规具有很强的目的性,就是要破坏中国队进攻,破坏中国队快攻和投篮,不让中国队得分。反观中国队犯规,多是因为反应判断慢、脚步移动慢而失去有利防守位置时的手部犯规,并没有破坏对方的进攻得分,许多次是韩国女篮利用战术引诱中国主力队员犯规。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1.中国女篮二队在平均身高方面高于韩国女篮;在队员年龄方面,韩国女篮平均年龄大于中国女篮。

2.中国女篮起伏较大,发挥不稳定。在第一节和第四节发挥得较好,中间两节没有发挥自己技战术特点,没有有效控制郑先珉、边延河、河恩珠,导致比赛最终的失利。

3.在进攻指标上,中国女篮在投篮和罚球命中率都高于对手,但在投篮和命中次数都少于对手;在前场篮板、助攻指标上明显落后于对手;失误过多。

4.中国女篮在防守之标方面,只有后场篮板超过对手;中国女篮队员防守跑动不积极,导致封盖和抢断明显少于对手。

5.在犯规方面,韩国队的犯规是有效的和致命杀伤力的犯规,而中国队的犯规多是无效的手部犯规,没有给对方进攻造成致命的打击。

4.2 建议

1.中国女篮在今后组队要在注重身高、体重外部形态,同时还要注重对队员速度、力量等素质,是队员既高又快、高而不笨。要注重对队员攻防能力的训练。

2.中国女篮要在今后训练和比赛中要解决好相持战,避免过多的失误和发挥不稳定的毛病而引起比赛起伏。对比赛中大起大落现象,要深入分析,寻找导致发挥不稳定的真正原因。

3.中国女篮要在保持投篮和罚球命中率的前提下,鼓励队员大胆投篮,通过队员之间配合来提高投篮和投中次数。在今后训练中要加强队员篮板球的拼抢意识,尤其要加强前场蓝板球预判、冲抢能力,提高队员抢篮板球能力。中国女篮在今后的训练中要加强篮球基本功训练,提高队员配合意识,减少过多的失误。

4.中国女篮在今后的训练中要加强篮球基本功训练,要加强队员快速反应、身体快速移动能力,来提高队员抢断、封盖能力。

5.中国女篮在今后训练中要加强正确的防守动作练习,通过灵活的脚步动作来合理地利用身体防守,规范手部动作,减少不必要的手部犯规。同时,要提高犯规的价值,该犯规时要果断、要彻底破坏对方有效进攻。

参考文献

[1]韩新功,刘宝军.第21届女篮亚锦赛中韩两队攻防能力的对比分析[J].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2006,(1):102-104.

[2]杨飞,王凤琴,罗立.21届女篮亚锦赛中韩各位置技术指标比较[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6,(4):66-69.

[3]韩媒体.韩国女篮重回亚洲之巅北京奥运有望夺牌[EB/OL].新浪体育,2007-06-10.

13.中西方婚礼文化对比 篇十三

Two Trapped Roses—A Comparative Study on Emily and Miss Havisham 33 对《魂断蓝桥》女主角悲惨性命运原因的分析 34 中英文化对中国学生学习英语习语的干扰 35 汉语中外来词的使用现状及原因

论零翻译在公司名称汉英翻译中的应用 37 英汉死亡委婉语的文化差异及其分类对比 38 谈网络英语缩略语的构词特点及用法 39 中餐菜名的英译与饮食文化传播

The Lonely and Desperate Modern Man: A Close Reading of The Hairy Ap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xpressionism 41 杰克•伦敦《热爱生命》中天气描写的作用

解读《喜福会》的中国式母爱

论《红楼梦》在英语世界的传播与误读 中西方空间观对比研究

The Transcultural Differences in the Translation of Commercial Advertisements 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分析《夜色温柔》中主人公迪克的堕落 论隐喻的本质与功能

相同之爱,不同诠释——从美剧《吉尔莫女孩》看东西方母女关系之异同 论乔治•艾略特《弗洛斯河上的磨坊》中的环境描写 路易莎•梅•奥尔科特《小妇人》的女性意识解读 从电影《姐姐的守护者》分析人的自私性 万圣节与时尚设计

英语听力自主学习方法探究

《黛西米勒》中道德冲突的表现分析 商务谈判中的模糊语的使用

The Difference between Chinese and American Family Education 浅析英语动物类习语的翻译 海丝特白兰—清教时代的新女性 初中英语教学中的角色扮演 透析《劝导》中的新女性形象

A Comparison of Chinese and American Food Cultures 语言行为性别差异研究

《榆树下的欲望》中的自然主义 《动物庄园》中的黑色幽默分析

功能对等理论视角下《越狱》字幕翻译的研究 从文化视角浅谈旅游英语翻译

论小说《哈利波特》中的魔法世界

The Unique Characteristics of Edgar Allen Poe’s Gothic Stories 愉快教学法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中英文姓名的文化内涵及其翻译的对比研究 目的论视角下公益广告的翻译

福克纳眼中的美国南方—以《献给艾米丽的玫瑰》为例 A Withering Rose:An Analysis of Tess’s Tragedy 从伊登和盖茨比之死探析美国梦破灭的必然性

A Study on Cultural Shock in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Analyzing the Development of English Color Term and Its Chinese Translation 马丁伊登的自杀根由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 目的论指导下《页岩》英译汉中的词类转译现象 The Application of Corpus in Teaching English Reading The Translation of Puns 学习动机对大学生英语学习的影响 从文化视角看汉英翻译中的语篇连贯性

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 87 中西方饮食文化对比

论《野性的呼唤》中对人和自然和谐的呼唤 89 从目的论看《生活大爆炸》的字幕翻译

General Principles and Features of Legal English Translation 91 从中英语言中的幽默表达看中西方思维差异 92 《喧哗与骚动》中凯蒂悲剧的分析 93 浅析《瑞普•凡•温克尔》中的浪漫主义

《傲慢与偏见》中的婚姻观和中国后婚姻观的比较研究 95 苔丝悲剧的自身原因分析及其启示

从精神分析理论分析《莎乐美》的人格特征 97 汉语政治话语中的隐喻研究

面部表情和目视行为的跨文化研究

融合与碰撞:李安家庭系列体现的中美文化差异

Discourse, Immigrants and Identity in In the Skin of a Lion 101 英语模糊限制语的分类界定及其语用功能 102 浅析商务谈判中的恭维语应用

On Translation of Symbolism in Pop Songs with a Case Study of Hotel California 104 Social Criticism in Wordsworth’s Concept of Nature 105 The Analysis of Promotion Strategy of L’Oréal in China 106 论《宠儿》中象征主义的运用 107 汉英招呼语的对比研究

从异化与归化的角度谈中国菜名的翻译 109 从《劝导》看简•奥斯汀创作思想的发展 110 中医术语翻译方法研究

从大学校训看中西方大学文化差异

中英文动物俗语的感情差异研究--以“狗”为例 113 仿拟在商业广告中的应用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Oscar Wilde and Dorian Gray 115 身势语在演讲中的重要性和运用研究

乌鸦在中西文学作品中文化内涵的对比研究 117 The Growth Topic in The Catcher in the Rye 118 游戏在小学英语课堂中的运用 119 从功能对等理论来看委婉语翻译

《嘉莉妹妹》和《名利场》中的女性的性格及命运对比分析 121 从《变形记》透视家庭环境对塑造儿童健康心理的影响 122 英语中法语借词刍议

从简爱和安娜卡列尼娜的不同命运看女性意识的觉醒 124 《丧钟为谁而鸣》中罗伯特.乔丹性格的多视角分析 125 浅谈中国电影字幕英译中的归化与异化 126 英语委婉语的语用分析

功能目的论指导下的公示语英译

“冰山理论”在海明威小说创作中的运用研究 129 《爱玛》中身份和同辈的压力

《德伯家的苔丝》苔丝和《红字》海斯特的悲剧命运的比较 131 论《呼啸山庄》中希斯克利夫的矛盾情感 132 目的论与英文电影片名的翻译

通过《紫色》中三位女性人物分析艾丽斯•沃克的妇女主义

The Environmental Influence on Emily Bront and “Wuthering Heights” 135 Cultural Barriers in Communication between Chinese and Americans 136 对《老人与海》中主人公的性格分析 137 英汉自谦语的对比研究

从英式桌球斯诺克看英国的绅士文化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A Study of Cultural Differences Reflected in Chinese and English Proverbs 140 《推销员之死》中的家庭问题研究

Exploration of Improper Criticism in Middle School Education 142 从成长小说角度解读《马丁•伊登》

A Study on the Motivations of Korean Students in China: Impacts of Internationalization on Korean Higher Education 144 剖析《所罗门之歌》中的黑人意识 145 简论英汉习语翻译

《贵妇画像》主题和写作艺术特征

马克•吐温《汤姆•索亚历险记》的讽刺 148 中英问候语对比研究

弗吉尼亚•伍尔夫《达洛维夫人》的写作技巧剖析

Interpretations of Cultural Differences in Temporal Aspect by Comparing Lin Shu’s Translation of Uncle Tom’s Cabin with Later Translator’ Versions 151 《老友记》中言语幽默的修辞学思考 152 顺应论视角下的电影片名翻译 153 中西方婚礼文化差异

154 浅析《喜福会》中母女冲突的存在与消融 155 从尊卑与平权的词汇看中西方文化的差异 156 英国哥特小说故事情节中的怪诞表现 157 模因论视角下的中国网络新词翻译策略 158 从加菲猫看美国新个人主义价值观 159 应用多媒体资源提高英语新闻听力

160 从《道连•格雷的画像》谈唯美主义艺术观 161 浅析《麦田里的守望者》中的部分重要象征物

162 宗教枷锁下的人性挣扎——《红字》中丁梅斯代尔形象解读 163 当爱遇见不爱——浅析《马可百万》中的三对情爱关系 164 探究《紫色》中的妇女主义者形象 165 论中英商业广告及其翻译 166 Feminism in The Awakening 167 Comparative Studies on Metaphors with Animal Images in Chinese and English 168 从认知语言学角度浅析网络语言中的隐喻现象 169 跨文化商务活动中的交际与礼仪 170 海明威小说硬汉形象的悲剧色彩 171 对比分析中美可乐广告中的文化差异

172 浅析《紫色》中书信体的运用

173 浅析英语粘着词素及其在词汇教学中的实用价值 174 论亨利•詹姆斯《贵妇画像》中伊莎贝尔的婚姻悲剧 175 浅析张培基的散文翻译风格 176 体育专有名词的翻译研究 177 英汉同义词对比及翻译

178 Analysis on Ambiguity in The Scarlet Letter 179 从《店员》解读作者双重身份的矛盾心理 180 从中西婚礼文化看中西方文化差异 181 《达•芬奇密码》中的女性主义

182 《二十二条军规》中关于军规的控制及反控制 183 英汉亲属称谓对比研究及其文化内涵分析 184 情态人际意义的跨文化研究

185 关于数字在英语商务合同中的应用的讨论 186 从关联理论看鲁迅作品《孔乙己》中的反讽 187 《野性的呼唤》的自然主义解读 188 文化背景知识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

189 从原型批评理论角度分析威利•洛曼的悲剧 190 公示语汉英翻译的问题与对策

191 从美学角度浅析许渊冲《汉英对照唐诗三首》——“意音形”三美论 192 世纪年代鲁迅与梁实秋之间的翻译论战

193 To Obey or Rebel –A Study of Female Characters in Moment in Peking 194 论反语的语用功能

195 中式英语与标准英语的差别 196 双语对认知发展的影响

上一篇:行事科工作总结和工作设想下一篇:大学学生会个人工作计划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