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几点思考(共14篇)
1.当前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几点思考 篇一
当前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几点思考
江泽民同志在中央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指出:“党的思想政治工作,是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是团结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实现党和国家各项任务的中心环节,是我们当和社会主义国家的重要政治优势。”用这样并列的肯定句来说明思想政治工作的地位和作用,在我党重要文献中的第一次,这充分说明了党中央对思想政治工作的高度重视。
如何贯彻落实中央的只是精神,进一步巩固和体现事项政治工作在我们企业中的地位和作用,是各级党组织在新时期需要着重思考和探索的一个问题。解决这个问题,首先就要对思想政治工作的环境、对象和方法的特点和方法,因为环境和对象的变化,决定了思想政治工作的内涵和外延的变化,同时也丰富了思想工作的方法和手段
增强对当前企业思想政治工作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把握新时期思想工作的特殊性。当前是国家经济体制改革最具实质性发展的时期,国有企业改革已经从最初的思想认识阶段进入到大刀阔斧的改革实施时期,改革开放的效果已经逐步得到显示。但是,当前多种经济成分和分配方式并存的社会现实,导致了多种利益群体和社会阶层的存在,在前些年的改革探索中,意识形态领域的许多问题缺乏理论解释,使人们的机制取向和道德观念趋于多样化,各种社会群体的社会心理因而呈现出丰富和活跃性,这不可避免地反映到了企业中来。我们静下心了分析总结这些现象,通过把握环境对职工思想行为的影响,客观地认识思想政治工作的内涵,做好当前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就不仅仅是“磨刀不误砍柴功”。而且在现实工作只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从环境对思想行为的影响看。市场经济鼓励创造物质财富并获取回报,这极大的调动了人们的创造性,同时也使人们的物质利益观念进一步得到强化,并成为这些年来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动力所在。但这些观念在当前环境和条件下,也导致个别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的思想。这种思想反映到企业来,就表现为人们精神需求多样化政治意识、集体意识和团体意识容易被淡化,这就不可避免地影响了企业职工的思想,就不可避免地要影响职工的工作,从而影响企业改革与发展这个大局。由此看到,思想政治工作在承担塑造职工价值观和企业凝聚力的职能面临机遇,但同时也受到了严重的挑战。
2、从上层建筑的现状看。在社会转型期,适应市场经济的法制体制尚待修改完善,道德价值体系面临重构,上层建筑范畴中许多现实问题有待于理论阐述,因此,人们行为规范和价值取向处于变化、摇摆、激荡之中。面临法制体系、道德体系都不“确定”的现实,企业仅仅靠行政规范来管理和约束职工,必然行不通,所以必须通过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引导作用,解决职工思想上深层的问题。如果说法制和管理规范是塑造职工的行为的重要手段,那么,思想政治工作的引导作用就是与他们并行的另一个重要方面。
3、从改革、发展与稳定的角度看。一些企业的职工思想观念相对封闭,要加快发展,提高竞争力,必须以改革为动力,通过改革促进职工思想观念的转变。同时,实践也告诉我们,企业经济效益的增加,从某种程度上说是最好的思想政治工作。因此处理好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时,不但要加强思想政治工作,而且要不断丰富思想政治工作的功能和手段。围绕企业中心工作,从服务的角度研究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特点,为企业扎实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在当前企业经济效益为中心,以创造经济效益为目标的前提下,思想政治工作在企业中不是可有可无的,而是其内涵和外延更加丰富了。在新时期,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应当围绕企业中心工作,从服务的角度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定位:
1、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坚定的政治性。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政治性包括如下内涵:第一,从
地位作用看,新时期的思想政治工作,是企业改革与发展保障,是企业党组织能够发挥核心作用的保证;第二,从任务与目标看,用改革、发展的理念同意干部职工的认识,凝聚全体干部职工实现企业与个人共同发展的目标,需要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第三,从
广义政治角度看,思想政治工作承担着分辨是与非和先进与落后,引导干部职工克服与抵制错误和腐朽思想文化侵蚀的任务
2、企业思想政治工作鲜明的针对性。在企业发展过程中,不同企业之间发展的不平衡、改
革层次和深入程度不同,不同的企业职工收入的不平衡,职工思想状况、价值观念等也存在着差异。由于这些特殊原因存在,思想政治工作就不可能采取“一道切,”“一锅端”的“通用方式”,必须因地制宜、因人制宜、因事制宜、因时制宜,针对不同地域、不同单位和不同职工群体,确定不同的教育内容,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才能增强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性。
3、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合理的兼顾性。开展思想政治工作,要坚持企业和职工兼顾的价值取
向,要认识并承认职工多种价值取向的存在,认识思想政治工作的普遍性和群众性,要与企业改革结合起来,要与生产经营结合起来,要与解决难点热点问题结合起来,要与解决干部职工的思想问题和实际困难结合起来,在注重满足职工合理要求和物质利益需求的过程中既要讲好小道理,办好实事、好事,又要讲好、讲透大道理,帮助干部职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最终的目的就是达到为干部职工解惑答疑的同时,诚心诚意地为职工谋利益。这也正是思想政治工作服务性的另一层含义。
改进思想教育方式方法,关系到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时效性和时代性,只有改进和转变思想教育方式方法,才能获得思想政治工作的最终的较好效果:
1、由“造声势”向“重实效”转变。在当前企业获取信息的渠道丰富,民主观念、自主意
识进一步增强的条件下,思想教育如果仍然停留在依靠行政手段搞活动、作报告、造舆论或单纯的政治说教上,很难收到预期的效果。为避免思想教育“走过场”和“空对空”要根据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方法和措施。
2、由“执行型”向“自由型”转变。随着企业职工知识水平和文化层次的提高,参与意识
和消化能力进一步增强,这就要求思想政治工作在方法上实现从职工被动接受教育向群众主动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我提高的自主型转变。
3、由”灌输型”像“渗透型”转变。随着时代的变化,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也要适应时代的需要,由单纯的“灌输型”向寓教于乐、寓教于文的“渗透型”转变,思想政治工作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职工文体活动之中,使原来枯燥单调、空洞说教的思想政治工作,成为一种干部职工比较容易接受的方法,从而使思想政治工作的渗透作用得到发挥。
4、由“单一教育型”向多元综合型“转变。单靠思想教育已经不可能解决职工的思想问题。
因此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就必须在立足于教育的同时,辅之以管理,把思想教育与管理规范,物质激励等多种手段有机结合起来,形成思想政治工作的整体合力,才能确实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饿优势。
江泽民同志明确指出:越是发展经济,越是改革开放,越要重视思想教育工作。电力企业按照国家电力总局“一要规范,二要改革,三要创新”的总体要求大多企业经济效益近年来保持了上升趋势,但思想政治工作任需进一步加强。面对新世纪到来,中国即将加入世贸组织,行业发展所面临的形式是严峻的,任务也是艰巨的,但形式的严峻人物u的艰巨,正好给我们做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只要我们不断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的时代性,思想性和时效性,不断探索新方法,新手段、和新机制,不断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感召里和渗透力,坚持创新,坚定信心,之难而尽、勇于实践,就一定能够开创电力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新局面。
思想政治工作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创新思考
创新是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动力源泉,也是一个困惑已久的实践课题,从“两张皮、”自拉自唱“到服务服从”当配角,思想政治工作总是不能逾越企业活动的边缘沼泽。伴随着企业文化理念的导入,思想政治工作,前景豁然开阔。毋庸置疑,思想政治工作只有全面融入企业文化建设崭新天地,才能充分展现其促进企业发展的强劲动能,真正扮演影响企业生存状态和未来命运的重要角色。
一、进入企业文化建设领域是思想政治工作创新的必然选择
首先,企业管理的发展趋势要求思想政治工作只有进入企业文化建设领域。综观数百年工商发展史的轨迹,一条贯穿始终的线索就是管理模式被反复刷新:“经验管理”作为最先主宰企业实践的管理模式,残存农耕经济的烙印,当社会大生产的工业革命浪潮铺面而来时,便被先进的“科学管理”所取代;十九世纪以来‘泰勒制、行为科学、决策理论、系统论、信息论、运筹学以及浩瀚的现代管理“丛林学说“构建起”科学管理庞大思想体系,成为近两个世纪管理的主流模式:随着知识经济个信息时代的到来,“科学管理“暴漏出致命的弱点,在优秀的科学管理模式都能够被其他企业复制和效仿,仅仅依靠“科学管理”已经无法造就企业持续发展所需要的核心竞争优势,于是“文化管理”模式应运登场,并迅速风靡全球,因为,企业管理中所蕴藏的理念、精神和文化特质绝非一日之功,也不是其他企业能够轻易模仿克隆的文化因素成为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关键。
“文化管理”是当今全球工商理论和实践的巅峰境界,也是思想政治工作进入企业活动所能达到的最高层次。企业管理从经验到科学再到“文化”的三次跃迁在我国企业实践中被压缩在短短数十年间完成也许是值得骄傲的成就,但是,思想政治工作却不是舶来品,长期经验形成的顽固的惯性,要实现相应的跃迁需要更强的创新意识,今天成功企业的实践和管理科学的理论研究都不约而同的汇聚到“企业文化建设”问题上来对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新的命题,思想政治工作只有自觉顺应企业管理发展的新要求,尽快转入企业文化建设的新领域才能焕发新的活力,不辱其肩负的使命。
2.当前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几点思考 篇二
关键词:高中政治,德育培养,兴趣教学,联系实际
高中政治是高考的主要考点部分, 但是, 现在的高中生普遍反映, 对现在中学政治思想课没有兴趣, 知识点局限于教材、教学内容枯燥、教学形式单一。长此以往, 再这样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情绪的影响下, 就会产生严重的后果———学生的政治思想严重滞后于社会实际, 对学生今后的学习发展会产生严重的后果。为此, 作为思想政治教学工作者, 我们在今后的教学中要积极研究和探索现代教学思想及方法, 努力改变目前政治课教学现状。下面结合个人的一些实践经验, 谈谈对高中政治课学习的一些想法。
一、改变观念, 探索教学模式
高考的“文科综合”是高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同时也是高考的重点之一, 是将政治、历史、地理三科科目合为一份综合试卷。对学生的考查内容多是学生所学的相关课程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掌握程度和运用这些基础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此, 教育工作者要从长远出发, 切实树立跨学科综合能力培养的新观念, 在吸取传统的教学模式基础上,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积极主动的探索符合学科实际、符合学生学习情况的教学模式。坚持以学习教材为基础, 通过选修课、课外阅读活动为补充, 着力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同时, 要积极抓好高中各年级的政治课教学, 教师要注重基础知识、基本能力、基本方法的训练, 使学生能够熟练的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学会融会贯通。想要学好高中的政治, 大量的课外阅读也是必不可少的, 观看《新闻联播》、了解时事政治、开展形势任务专题讲座等, 都是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了解更多的相关学科知识以及政治学科的好方法。与此同时, 高三年级的教师在立足本学科教学的同时, 要积极加强和引导学生进行相关学科的通力合作, 树立起知识的全局观念。
二、转变方法, 注重创新教育
传统的政治课教学方法基本上是填鸭式的知识传授。其实, 这种陈旧的教学方法对学生的危害是极大的, 忽视了学生主体作用, 而是将重点放在知识灌输上, 而轻视了知识接受过程, 从而养成了现在大多数课堂重视知识灌输、轻视教育效果、轻视社会实践等诸多特征。因此要改变这样传统的教学方法, 就必须彻底打破这种封闭、枯燥、机械又单一的教学模式提倡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教师要结合教科书的内容, 有针对性地联系现实生活中的社会现象, 使书本中抽象的理论知识与生动形象事例相结合。这样学生不仅接受所学知识, 而且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同时, 活跃课堂氛围也是十分重要的, 在具体教学过程中, 我们要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让他们的思维活起来。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教育的过程中, 以教师为主导, 学生为主体, 教学的过程不仅是知识讲解, 更多的是让学生自己主动地去探索, 着眼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激发学生丰富想象, 增强解决问题的变通能力; 引导学生敢于质疑、善于质疑, 并鼓励学生敢于突破陈规, 提出自己独特的见解, 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出发, 寻找学科相关点, 自己设问, 发表意见。
三、因材施教, 注重差别教育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注意将群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结合起来。坚持“因材施教”, 针对不同生活经历、学习情况、脾气秉性的学生, 进行分层次的多样化教学, 防止同学因学习成绩较差而产生破罐子破摔思想。教师可以利用哲学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 鼓励他们从点滴做起, 最终一定会取得好成绩。同时,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 要注意因材施教, 在教学前必须先掌握足够的信息了解他们的知识水平和知识框架, 摸清学生的相关准备知识、基础、能力, 在讲课时才能从他们熟悉的知识入手, 才能使他们能够听的懂, 会理解, 基础掌握了, 再一点点的渗透后面的难点, 这样才更容易理解, 带动他们学习政治的兴趣。
四、夯实基础, 构建知识体系
教师在政治课堂上要注重学科体系内的综合和学科内跨体系的综合。要引导学生逐章逐节地梳理各年级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事实, 构建各章节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做到“点”“线”“面”的有机统一。同时, 还要引导学生把握好三个年级教材结构体系中相关知识的联系, 引导学生从三个不同角度去说明同一个问题。与此同时, 教学中要在引导学生系统掌握所学知识的过程中, 还要把着力点放在加强学科知识迁移、模拟训练等问题上, 从整体把握所学知识的内在联系, 构建学科知识体系, 形成多角度思考问题的思维习惯和能力。帮助学生构建立体的知识结构体系, 形成学科内的“纵横交错”的“立交桥式”的知识网络。
政治思想课的教学改革是一个很大的课题, 不仅要促进政治课教学的实效, 同时还要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这就需要教师运用探索精神和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去反复实践总结和提高, 在转变教育观念的前提下, 积极引导学生构建立体的知识结构体系,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 形成良好思维品质,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才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云岚.浅谈如何提高高中政治教学质量的几点体会.读写算, 2015.
3.当前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几点思考 篇三
关键词:粮食;企业;思想政治
一、引言
粮食企业正处在转型的关键时期,很多粮食企业在管理方式和运行模式上出现了很多与现代社会不相符合的问题,一些粮食企业思想还停留在计划经济时代,但是现在改革开放进行三十多年了,市场经济体制已经逐步完善,以一种计划经济的企业管理模式很难实现现代市场条件。因此,粮食企业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整体素养,不断转变管理理念,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思路,作为国有企业的粮食企业来说,思想政治工作是一个有力的武器。
二、存在的问题
1.思想政治工作模式与现代企业的管理模式有所出入
粮食企业作为国有企业的一部分,具有着国有企业最为显著的特征,不仅要进行有效地经营,实现经济利益,同时作为国家的企业,需要站在全局的角度,看待一些问题,这就是一种社会义务问题。因此,粮食企业的这种双重效益要求有时是很难把握和控制的。由于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进一步成熟,很多企业的发展需要不断实现现代社会的需要,市场在不断的调节企业的发展和走向。但是思想政治工作是一种国有企业的特色,专设一些部门和人员负责企业政治思想的教育工作,政治思想教育不断强调的是企业要服从大局,不断兼顾社会效益的这个方面。这两种模式的融合需要有一个度的把握,才能实现两者之间的平衡。
2.一些企业的政治思想工作流于形式
一些领导干部对政治思想工作不是很重视,作为国有企业,党政是一肩挑的,既是行政主管,也是党在企业中的最高领导,他们一旦在思想上不重视政治思想工作,这个工作就很难执行,企业还是一个人治的小社会,一切的工作需要有领导的支持,领导不感兴趣,这样的工作就很难开展,这种政治思想工作流于形式的实例在一些粮食企业中普遍存在。
3.一些企业的政治思想工作没有创新意识
时代在变化,粮食企业职工的思想也在变化,只有不断适应这种不断变化的现状,企业的发展才能具有活力,很多企业在政治思想工作方面缺乏工作的创新意识,企业职工每年接受着枯燥乏味的理论说教。企业职工的学习热情不能被有效调动,一些企业的专职的政工人员的自身素养也不是很高,开展相应的政治思想教育工作中缺少手段和方法,不能适应现代社会的管理模式的需要。
三、几点思考
作为粮食企业的政治思想工作的开展需要有专业的人才队伍建设,新一代中央领导层已经明确指出,现代社会的一切难题都可以利用改革的方式进行有效化解,但是改革是有疼痛的,粮食企业的政治思想工作也需要不断调整,来不断适应现代企业发展需要。
1.工作模式需要不断创新
在粮食企业中,开展政治思想工作的专职干部也要会企业经营的方式方法,因为只有不断掌握这种管理模式的政工干部才能不断掌握企业发展的不断变化的信息,随时适应这种企业发展的步伐,企业在管理过程中出现的政治思想方面的问题,这些政工干部也能及时发现,给予正确的解释。这就需要有政工干部不斷创新工作模式,进一步适应现代粮食企业的需要。
2.不断配合粮食企业的中心工作
很多时候需要政工干部进行精准的定位,在企业的管理中,不断找准政治思想工作的位置,不仅不能疏于管理教育,但也不能过分的争先抢位,这就需要有一个度的把握,只有不断把握政治思想工作在整体的企业发展中的位置,可以有效的促进企业的发展。一个企业需要发展,需要有政治思想工作与企业经营活动的协调统一,一旦出现两者之间的不和谐的因素,整个企业就存在一定的矛盾,是以政治思想工作为先,还是以企业经营活动为主,一些企业的党政干部也在不断博弈,这是不利于企业健康发展的。只有政治思想工作不断摆正自己的位置,才能实现企业政治思想工作与企业经营活动的协调发展。
四、结语
政治思想工作在粮食企业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需要在适当的时机,开展企业管理的补位工作,同时这种政治思想工作在工作模式的创造方面具有不断提粗新的方式方法,从而转变现代粮食企业中沉闷乏味的政治思想教育工作,也只有这样思政工作才能进一步反作用于企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建花.对加强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几点思考——以广西长洲水电开发有限责任公司为例[J].全国商情,2014,19(08):112-113.
[2]王汉宏.加强思想政治工作 塑造员工优秀品质——谈谈企业如何做好员工的思想政治工作[J].广西烟草学会2013年度学术年会论文集,2013,12(05):125-126.
[3]陈贤.站在高处 想在深处 落在实处——新形势下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几点思考[J].企业与文化,2010 (01):044-048.
4.关于思想政治工作创新的几点思考 篇四
思想政治工作是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是我们党和国家的政治优势和优良传统,无论是革命战争年代还是和平建设时期,思想政治工作都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是我们党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加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性工作。随着社会的发展,特别是经济
全球化、企业文化多样化趋势的不断加快,企业目前的思想政治工作难以达到“思想上解惑、精神上解闷、文化上解渴、心理上解压”的新需求,这就要求我们要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与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紧紧结合企业生产经营实际,积极探索和创新思想政治工作新途径、新措施,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
一、强化观念思路创新,使思想政治工作适应新形势
经济活动和社会生活都在发生变化,人们的思想意识、生活方式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要想做好新形势下的企业思想政治工作,首先要更新观念,开拓思路,适应时代的要求。
一要改变旧观念,开阔新视野。其核心是千方百计地及时掌握职工思想的新动向,尔后有的放矢地采用职工喜爱的方法针对性地开展工作,工作的目的在于增强职工的政治意识、改革意识和发展意识,落脚点是调动职工积极性,实现企业增效、职工增收。
二要适应新形势,开拓新思路。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尤其是随着企业的发展、企业重大活动、企业各阶段的主攻方向等,及时研究职工思想活动的新情况和新特点,有针对性地创新工作思路,采取多种措施、多种手段开展职工易于接受的思想政治工作,使思想政治工作有的放矢。
二、强化形式内容创新,增强和赋予思想政治工作新任务、新内涵
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目标是提高人的素质,除了对职工进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理想信念、法制道德、廉洁自律等传统的教育外,更重要的是要根据企业每个阶段生产经营任务的变化,不断注入企业发展的新内容、新要求,拓展新的服务领域。
一要向职工讲政策、议形势、谈改革、论发展,激励和调动职工支持和参与企业改革,积极投身于企业的发展。
二要提高职工的综合素质。开展岗位练兵、技能培训、技术革新、网络知识教育等活动,满足不同层次职工的需要,逐步提高其综合素质。
三要坚持以人为本。既要教育人、引导人、鼓舞人,又要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更重要的是帮助职工在经济上解困、生活上解忧、思想上解扣、情绪上解闷,既以理服人,又以情感人,使职工有安全感、亲切感、归属感。
三、强化方式方法创新,探索思想政治工作的新途径、新手段
做好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方式方法主要有:
一是教育疏导法。善于捕捉职工思想动态,针对性地进行思想教育,要使职工认清企业发展方向,理解企业的发展战略,参与企业的建设活动,把自己的前途命运和企业的未来发展联系在一起,以高度的使命感和主人翁意识为企业的发展做贡献。
二是感情投入法。要带着感情去做思想政治工作,要以情感人,帮助职工解决生产、生活、工作、家庭等实际问题;引导职工处理好家庭与企业的关系,个人利益与企业利益的关系。
三是领导带头法。领导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就是强有力的思想政治工作。领导干部必须具有较高水平的思想工作和经济工作的双重本领,以实际行动为职工作出表率,要求职工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要求职工不做的自己首先不做。
四是谈心交心法。要采取谦虚、诚恳、耐心的态度,开展谈心交心活动,沟通干部与职工的思想,开诚布公地交换意见,交流思想,消除隔阂,增强团结和友爱。
五是典型激励法。树立先进层,转化后进层,带动中间层是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措施。要紧紧抓住企业涌现出来的实实在在的先进典型,运用典型引导,带动干部职工做好各项工作,增强学先进、争先进的意识,形成比学赶帮和激励向上的气氛。
六是活动推进法。思想政治工作要贴近职工,贴近工作,贴近生活,就要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开展各项争创活动、党员责任区活动、演讲比赛活动、文体活动等,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干部职工把主要精力放在经济建设上,放在提高经济效益上。
创新是思想政治工作的核心所在。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只有紧密结合国际国内发展形势和企业经营管理,打破旧模式,构建新思维,在观念、内容和方法上敢于创新,善于创新,从中找到一套既符合时代特点,又切合企业实际的运行机制,才能真正体现自身价值,在企业改革、发展和稳定中充分发挥“生命线”的作用。
5.教育创新的几点思考 篇五
关键词:远程教育;创新;服务系统
远程教育是伴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而不断进步的。网络学习环境中,提供远程教育的教学单位通过信息平台汇集了大量的数据、档案资料等教学资源,组建了面向所有人开放的、有高度集合性的资源库,可以供给成千上万的学习者使用,并且在推动学生和教师的互动以及创设逼真的教学环境方面都取得了极大的进步。然而,随着接受远程教育学生主体的多元化及学习需求的多元化,远程教育在服务体系建设方面还存在一定的问题。
一、现代远程教育服务体系建构过程中存在的不足
第一,课堂设置缺乏针对性。现代远程教育发展的目标和根本都是要做好教育工作,提高公众的文明程度和综合素质,其主要的教育对象是参加工作的成人。但是,许多学校的远程教育课程安排和设计都忽视了教育对象的特点,沿袭全日制高校的教学形式,导致课程安排时间不合理,内容缺乏实际效用,一定程度上严重影响了学习者的学习兴趣。
第二,教学内容质量不高。远程教育所选用的网络课件多是从高校教科书转换过来的,许多只是将纸质版变成了电子版。被视为现代远程教育教学之源的网络资源库,内容上看似比较丰富,但是在质量上却乏善可陈。远程教育在师资力量方面也面临着比较艰难的困境,一方面是师资力量明显不足,难以应对远程教育庞大的教育需求,另一方面是远程教育培训难以招收到有经验、水平高的教师,也因此导致教学过程中网络课件的制作水平较低,教学手段单一。
第三,设备陈旧落后。就目前来看,我国现代远程教育事业在资金上获得的收入严重不足,办学条件较差。远程教育设备无法及时更新换代,一些关键的设备还存在缺失的情况,这些都不利于现代远程教育优势的发挥。
二、构建完善中国远程教育服务系统
(一)以学生为主体,设计自主化学习教育模式
学生是现代远程教育服务系统中的主体因素,因此,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制定相应的教育模式,充分考虑学生的工作因素、时间因素和学习状况等。在设计学习教育模式时要引入创新创造性元素,打破传统的现代远程教育依附于普通高校教学设计的状况,依循远程教育的特点,科学设计自主化学习教育模式。在组织学生学习的形式方面,鼓励学生利用线上线下的联系建立学习小组。它既可以满足在职学生社交的需求,同时也具有推动学生之间相互激励、相互帮助的作用。
(二)发挥教师作用,完善现代远程教育服务体系
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并不是否认教师在远程教育中的作用,相反,优秀的教师资源是现代远程教育服务体系中最为重要的一环。在远程教育开展的教学活动中还是应当坚持以教师为中心,并且根据所设定的教育目标改进教师作用。应当尝试打破传统的远程教育教学模式,对学生个体进行一对一的辅导,建立教学双方之间良性的信息互动。在教学辅导方面,教师应当将关注点放在学习方法的指导方面,使其能够抓紧业余时间进行学习,比单纯地给他们灌输课堂知识的效果更好一些。
(三)加强软、硬件建设,建立现代远程教育服务系统资源库
开展现代远程教育离不开必要的硬件设备。硬件建设和软件建设应当结合在一起考虑,内容丰富,具有全天候特征的远程教育资源库应当是现代远程教育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软件资源建设方面要注重筹措储存课业相关资料,不断完备远程教育资源库。
三、结语
从现代远程教育目前发展的状况来看,最大的问题就在于公众的惯性思维,还是信赖全日制教育,对远程教育存在疑惑,这既同远程教育网络信息优势没有得到充分发挥有关,也同现代远程教育服务系统在创造性和创新性方面存在不足有很大关联。因此,在今后继续深入探讨现代远程教育服务系统的创新性改进措施应当成为我们孜孜不倦持续进行的课题。
参考文献:
[1]王华.肥西现代远程教育的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5):52-53.
[2]石丽.关于加强现代远程教育质量监控的思考[J].新疆广播电视大学学报,(1):41.
6.创新职工教育培训工作的几点思考 篇六
企业的发展离不开人才的培养,人才的培养离不开职工培训教育。发达国家有关统计表明,其经济增长有三分之一是教育水平提高带来的,二分之一是创新带来的,只有百分之十五是设备投资带来的。由此看来,职工教育培训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着企业的发展,而受教育程度高的职工,其创新积极性也高。研究表明,多一年科学文化,可提高劳动生产率1.6倍,增加合理化建议百分之六,受过高等教育的职工,其技术创造积极性比只受过初小教育的职工高30—80倍。因此,企业只有重视职工教育,逐步构建学历和非学历教育相结合、正规教育和非正规教育并举、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相互沟通和衔接,建立和完善教育培训机构一体化网络,形成社会化、多样化的终身教育体系,才能够达到提高职工素质的真正目的。
一、创新教育思想观念
教育包括教育思想、教育制度和教育方法。教育思想是最不易改变的,但又是最重要的,它指导着新的教育制度和方法的制定和执行。教育改革发展的实践证明,教育创新,必须坚持与时俱进的教育思想。我们要以思想观念创新推动教育创新,努力探索教育发展的增长点和深化改革的突破 口,树立新的发展观、质量观、教育观和人才观。笔者认为有如下一些教育观念亟待转变:
改变狭隘的教育价值观。教育要为发展社会物质生产服务,为社会精神文明建设服务,有经济的职能和文化的职能。教育更重要的本质特征还在于人的自身的发展。也就是说,教育的本体性是育人,是提高人的素质。因此,要重视教育的本体性,淡化教育的工具性。教育具有工具性,但这种工具性是通过育人、通过教育的本体性来实现的。只有人的素质提高了,才能更好地为社会服务。同时,人在为社会服务中,也就是在改造客观世界中自身得以发展和提高。
改变因循守旧的人才观。传统的观念是“学而优则仕”,没有说学而优则工、学而优则农、学而优则商。但是在知识经济到来的今天,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必须树立现代社会的人才观。不能仅仅认为出人头地的人才是人才,只要拥有一技之长,能立足岗位做奉献的人都是人才。因此,不仅要注重专业人才的培养,而且要高度重视全员教育培训。尤其是在今天这个需要多样化、职业发展多元化的时代,只要有社会责任心,勤奋努力,为社会做出一定贡献的都是人才。教育要改变因循守旧的人才观,要培养有专业知识,具有开拓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创造新知识,开拓新领域,才能具有行业竞争力。
解决好不注重教育过程和效果的问题。教学过程是师生 双边互动的过程。但是传统教育把教学变成老师单方面的活动,“老师滔滔地讲,学生静静地听”,学生处于一种被动的地位。教学过程对学生来讲就是学习过程。学习要靠大脑的积极活动。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学习如果不动脑筋思考,知识就不易理解,也不易记忆,更不能迁移。教学的启发式和注入式的根本区别就在于老师能不能促进学生的积极思维。注入式教学只重视教学的结果,把现存的知识教给学生;不重视教学的过程,不要求学生思索,更不喜欢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这种教学方式显然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要培养学生的能力,就要把学生放到教学过程的主体地位。在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给学生留有自主学习的空间。
解决好现实学习和超前学习的关系。在当今时代,人要生存,必须学会学习,终身学习,全方位学习,超前学习,不断掌握新知识。“干什么,学什么”。立足于眼前培养的人将赶不上时代的步伐,将不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需求,也不利于复合人才的培养,要彻底摒弃计划经济时代教育思想对人们的束缚。职工教育的规划和实施要有超前性、多样性,要体现大教育、终身教育思想。职工教育要从企业的长远目标出发,做到提前规划,提前培养,促使职工终身受教育,终身学习。要围绕职工技能开发和跨世纪人才的培养等预测要求进行培训,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型企业的氛围。
二、创新教育培训机制
目前一些单位在工作中存在培训机制尚未完全建立,教育培训总的指导思想、工作目标、工作原则、工作方法不够明确,关于职工培训的政策激励机制、考核机制、服务机制、培训保障机制等不完善且没有系统地联系在一起,不能很好地整体联动、相互协调,全方位地开展职工教育培训工作。我们要扫除制约教育发展的体制性障碍,努力提高教育资源的利用效益,优化教育结构,扩大教育资源,充分满足职工终身学习的需要。
加大职工教育投入。当前,职工教育工作中的主要矛盾是教育资源的不足与教育需求旺盛之间的矛盾。单位领导要树立开展职工教育不是负担,而是长期投资的观念,加大职工教育投入,舍得投入。要足额提取教育经费,建立企业教育培训基地、技能演练基地和实操基地,配齐适应性教材及教学设备,完善激励机制。
创新职工教育管理制度。规范职工教育管理,根据单位实际,适时制定完善《职工教育培训管理制度》、《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登记制度》、《兼职教师管理办法》、《新职、转岗、晋升人员培训制度》、《持证上岗制度》、《职工自学教育管理制度》、《职工教育激励制度》、《职工教育培训考核办法》、《教育效果评估制度》等,促进职工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
提高企业教育培训能力。注重教育培训组织机构和培训网络建立,明确各级职责,有职教管理人员,建立由企业高级管理人员及外请专业人员组成的专兼职教师队伍,为职工教育培训工作奠定较好的基础。改变领导不重视,无部门管无人管的局面。
正确处理好职工教育中存在的问题。职工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较多,主要有工学矛盾问题、理论联系实际问题、学以致用与超前性教育问题、政治理论知识教育与科技业务知识教育侧重点把握问题、经验借鉴与照搬硬套处理问题等。只有在职工教育培训中协调处理好以上问题和关系,职工教育才能真正收到实效。
应用PDCA管理方法加强职工教育管理。“PDCA管理方法”是指从计划开始到执行、检查、总结为终点的职教工作一连串持续活动与全过程的系统管理。它是“循环”方法在职工教育管理中的移植和运用,既是实现职工教育程序化、标准化,职教管理规范化、信息化的有效途径,也是职工教育管理实现科学化的重要保证。
三、创新教育培训方式
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人类的知识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更新,传播知识的手段、途径和方式都在发生变化,教育方式也随着时代的发展亟待创新。
按需定培。从实际出发创建学习型行业,做好培训需求 调研、培训计划制定、培训评估。首先要开展职工教育培训需求调研摸底工作,及时了解和掌握各部门职工的个人情况、上年实际培训情况及当年培训需求,认真汇总分析后按照单位教育培训的要求,制订教育培训计划和相关预算,进一步做好各种专业人才的系统培养工作,达到变人力资源为人才资源的目标,保证企业教育培训工作开展更加科学合理,更加符合企业实际,更加满足企业改革发展的需要。了解前期企业在职工教育培训方面的不足,明确今后工作的努力方向和重点。
点单式教育。大力开展“点单培养”,使学习期限更加灵活、学习形式更加多样、学习内容更加实用。自培教育师资力量,制定培训内容列表,尝试划分基本理论、业务技能、科技知识、文化修养四大“莱系”,并不断充实和调整“菜谱”。首先做到因人制宜,因人施教,因岗施学。由部门或职工对单“点菜”,然后按照先基层、后机关,先领导、后职工的顺序在全年不同时段分别对“顾客”进行集中或单独教育培训。但要求每次“点菜”必须要有基本理论问题“一道菜”。自培教育师资力量可以促使企业管理人员讲课前加强自身学习成为行家里手,“点单制”将有效促进职工学习积极性的提高。
体验式教育。体验式教育是以被教育者亲身参与某项活动,通过有计划实施,完成任务并最终获得知识或技能的一 种教育模式。这种体验能够让自己的印象更加深刻,所学知识更加牢固。它不同于书本教育,教学活动更加丰富精彩,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方式。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又将知识运用实践,于是实用性极强。这种教育模式越来越受人欢迎,在未来会有长足的发展。单位要创造条件,通过组织员工外出考察学习,增加其对社会生活的体验;通过个人拓展项目的行动学习,达到挑战自我的目的;通过情景模拟和上课,增强知识收获的乐趣。
渲染式教育。从三个方面进一步探索对员工理论与现实相结合的教育管理方式,增强职工教育效果。即:坚持学分考评与参加学习培训情况登记制,激发理论教育的原动力;及时组织职工学习重大媒体的新闻和先进人物事迹,充分发挥典型事迹的感召力;注重发挥有线电视、计算机网络、现代远程教育等现代化手段的作用,采取灵活多样的函授、报告会、研讨会、现场会、知识竞赛等方式,寓教于乐,突出地方和企业特色,提高学习的吸引力。
积分制管理。借鉴大学学分制管理办法,全面系统制定《全员学习教育积分制管理办法》,并进行宣贯。组织全体职工系统学习,提高对实行“全员积分制”的认识,结合该制度,健全积分制的个人培训档案。坚持学分考评与参加学习培训情况登记制,激发学习教育的原动力,补充“点单制”的不足。确保“全员积分制”的实施和积分达标率达到 100%。
四、创新教育培训内容
职工教育培训工作要坚持做到把握时代脉搏,不断创新教育培训内容,建立系统的、有针对性的、与时俱进的培训体系,做到实际、实用、实效,切实提高员工综合素质。
教育培训要分层进行。将企业职工教育培训分为五大层次:一是新员工教育培训。二是基层工作人员的教育培训。三是专业人员的教育培训。四是中层管理人员的教育培训。五是领导干部的教育培训。同时还要注重企业精神和道德教育,培养团队意识。通过划分层次才能更准确的确定培训内容。
培训内容要科学系统。首先,要以政治理论学习为核心,提高全体职工的政治修养。要狠抓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学习教育,加强职工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第二、要以业务知识学习为重点,提高职工的业务能力。为适应各单位人力资源的需求,必须培养出一批高水平、高质量、高技能的专业人才,既要考虑让全体职工掌握本专业、本岗位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又要全面提高职工的综合素质,培训一才多用的综合性人才,实现人力资源的可持续发展。第三,要抓好职工现代科技知识的学习,适应社会需要。第四,要加强职业道德教育。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企业文化理念、正反两面典型等为主要内容进行,培 养职工的道德情操。
培训内容要有针对性。海尔集团的员工培训原则是:“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急用先学,立竿见影。”这个原则其实可以用七个字概括:“培训要有针对性”。我们要在普遍提高全体职工政治理论水平和业务水平的同时,根据职工的岗位、专业、学历的不同,分别确立培训目的和培训内容,有计划分层次有重点地组织安排培训工作。实现培训的针对性,必须掌握职工的素质现状及岗位需求,自下而上开展调查研究工作,及时把握不同岗位、不同层次职工拥有的技能状况、知识积累等,系统汇总不同岗位对教育培训的需求,了解各个岗位对劳动技能的不同需求,做到有的放矢,从而增强教育培训工作的针对性和主动权。
7.当前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几点思考 篇七
关键词:会计教育,培养目标,教育方法
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 我国经济的市场化与国际化程度已经大大提高, 面对着经济环境不断发展和变化的挑战, 会计教育也必然面临新的挑战, 尤其是美国的次贷危机导致世界各国经济发展均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之后。虽然此次经济震荡的“震源”在金融领域, 但很快就影响到实体经济。通过教育如何应对危机, 值得人们深思, 与金融有着密切关系的高校会计教育改革也就在所难免。
1 高校会计教育能力培养的目标和内容
会计发展到今天, 已经由事后反映发展到事前决策, 今天的会计人员也由单纯的簿记人员转变为为企业提供信息服务的角色。由于未来的经济活动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 会计事前预测只能依据过去年度的经济活动状况和变化趋势来提供反映今后经济发展趋势的信息。会计人员在对会计要素进行确认和计量的过程中也不可避免地要对客观活动的一些不确定性进行估计、判断和推理, 这就要求会计人员必须增强个人的专业知识及技能修养来满足不断变化的经营环境的要求, 以保证计量出的会计数据不脱离实际, 会计数据少出现差错。因此, 当前我国高校会计教育的目标应当是培养满足社会需求的、具有坚实的基本知识和专业素质, 具有开拓精神、创新意识, 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并能掌握学习技能, 面向各类企事业单位、会计中介机构及政府机关的、能适应会计发展的高素质的会计专门人才。
为了实现上述提到的高校会计教育的培养目标, 我国高校会计教育在对会计人员进行培养时应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能力。
1.1 专业技术能力
能够“顶班上岗”的会计工作者, 首先必须具备胜任未来工作岗位的专业技术能力。主要包括会计核算能力、价值管理能力和审计工作能力。其中, 会计核算能力具体表现为按一定会计核算程序, 通过计算机将核算单位经济业务在会计凭证和账簿中进行登记, 进而进行成本计算、财产清查、会计报表编制, 最终向有关方面提供核算单位会计信息的能力;价值管理能力具体表现为营运期前的财务分析能力, 财务预算编制能力, 长、短期投资和筹资决策能力;营运期中的销售收入、成本和资产管理能力;营运期末的利润分配能力;以及对伴随整个财务活动产生的企业与外部关联单位的财务关系和企业内部委托代理关系下的财务关系进行协调的能力;审计能力则具体表现为对受托者 (目前, 许多企业的所有者和管理者是分开的, 管理者接受委托对企业进行运营) 可计量信息证据的收集能力, 信息符合既定标准程度的确认、鉴证能力, 以及将审计结果向利害关系人的报告能力。
1.2 社会应变能力
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变化, 会计专业学生在校学习的知识和技能难免会与未来工作中的实际情况发生差异。因此, 为了提高就业适应性, 除了要求学生具备基本的专业技术能力外, 还要求学生具备必要的社会应变能力。主要包括行业差异适应能力、关联职业沟通能力、会计现代化能力。 (1) 由于会计专业的学生毕业后不像其他技能性比较强的专业固定在某一行业, 他们可能到制造企业、商品流通企业、外商投资企业、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等各种企事业单位工作, 而这些具体的企事业单位都有着各自鲜明的行业特征。因此, 行业应变能力就是一种让学生熟悉不同行业会计核算特征, 以提高适应性的能力。 (2) 会计只是企业管理系统的一个职能管理部门, 在具体的会计实务中, 会计人员不仅会接触企业内部各种职能部门和生产部门, 还会与企业外部金融、税务、法律、供销等各种国家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发生频繁业务往来。只有不仅具有会计本职工作的专业技能, 而且熟悉各种与会计本职工作相关联职业的知识和量化的沟通能力, 才能做好会计工作。 (3) 21世纪是经济全球化的时代, 我国经济将进一步融入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会计作为最基本的“商业语言”, 在实现国家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中, 同样存在实现会计现代化的历史任务。只有不仅掌握现有会计知识和技能, 而且能够洞察我国会计现代化脉搏, 跟上现代化发展进程的人, 才能胜任未来会计工作。
2 目前我国高校会计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 我国高校会计教育事业发展很快。以前, 只有财经类院校设置会计学专业, 今天的近千所高等院校同时开设会计学专业, 不再仅限于财经类院校。同时各高校对会计专业也越来越重视, 我国高校在会计人才培养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 但仍然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2.1 高校对会计人员的培养目标不能适应经济形势发展
教育部高教司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中有关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明确提出:本专业培养具备管理、经济、法律和会计学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能在企事业单位及政府部门从事会计实务以及教学、科研方面工作的工商管理学科高级人才。然而, 各高校对这一目标的理解有所差异, 有的是培养“高级专门人才”, 有的是培养“高级会计师”, 还有的是培养“高级管理者”, 林林总总, 让人眼花缭乱。
2.2 理论与实践操作相脱节
会计专业作为一门实践性和操作性很强的专业, 各高校本应把对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作为重中之重。然而, 由于种种原因, 许多企事业单位不愿意接收学生实习, 学生除了在课堂上学到的书本知识之外, 没有地方去锻炼自己的实际操作能力;同时, 由于高校教学的内容与实际相差较大, 以及许多会计专业教师本身就缺少实践经验, 很多会计专业学生在毕业时甚至都不知道如何编制凭证和登记账簿。
2.3“应试教育”依然普遍存在
和其他学科一样, 会计专业学生普遍存在对考试非常注重, 对实际操作能力的训练可以说几乎没有。学生为考而学, 教师为考而教, 把期末考试作为对学生进行评价的主要标准, 导致学生过度关注考试分数和名次, 把成绩当成最终目的, 扭曲了教育的根本目的。现在各种会计考试层出不穷, 企业对考证要求高, 导致学生为了找工作而参加各种类型的会计考证, 而教师教学也就被迫适应学生的考试而作出各种调整以迎合考试的需要。会计的教学就成为了考试的辅导教学, 从而忽略了对学生综合素质和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这种状况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和提高, 以及全面型会计人才的培养。
2.4 会计专业教师职业素质
会计专业教师职业素质问题主要表现在3个方面: (1) 有些会计专业教师虽然专业水平很强, 但由于在课堂上不能很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大大影响了教育效果。 (2) 由于新的会计制度、会计政策和现代化会计办公手段的不断更新, 会计教师的继续教育也很重要。但是, 有些老师不重视新知识的学习, 常年教授给学生的是比较陈旧的知识。 (3) 目前我国的许多会计教师基本上是从学校毕业后直接到学校教书, 很少有从实务中转行搞教学的。高校会计教育需要加强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而如果会计老师的实务能力本身就不好或者说毫无实践经验、不懂实务, 又怎么能教给学生一些在实践中碰到的、需要注意的问题。
2.5 缺乏会计法规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
目前许多高校为了适应CPA考试、扩大学生的就业率, 用大量学时开设了会计专业理论知识和CPA所考科目的课程, 却很少有高校开设“会计法”和“会计职业道德”等课程, 即使是开设了也只是作为课时极少的选修课, 这就导致培养出来的人才法律和公德意识淡薄。同时, 这也是导致目前企事业单位会计信息失真的主要原因之一。
3 我国当前高校会计教育改革的几点建议
在当今以计算机、网络、通信技术为代表的信息经济时代, 不仅要求会计人员具有专业知识与工作能力, 更要求其具有适应未来复杂多变的会计环境的能力。鉴于我国对会计人才知识能力的需求和当前高校会计教育中存在的缺陷, 笔者认为高校会计教育改革应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3.1 重塑我国高校会计教育的目标
与飞速发展的社会经济相比, 会计教育的滞后性在某种程度上是不可避免的。有些专业知识在学生未毕业时就已陈旧, 这就使得会计教育很难把握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而且学生毕业后, 在实际工作中还会遇到许多新知识和新问题。面对这种情况, 培养学生的应变能力和适应能力无疑是一种明智之举。美国的《会计教育目标》曾明确指出:“学校会计教育的目的不在于训练学生在毕业时即成为一个专业人员, 而是在于培养他们具备未来成为一个专业人员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 使其终身学习”。因此, 高等会计教育并不是也根本不可能做到把一名具有丰富经验的职业会计师应具有的知识和技能都传授给学生, 而应教会他们如何学习, 具备获取职业会计师资格所需要的学习能力。因此, 对会计教育来说最为关键的目标并不在于让学生掌握多少知识, 而在于培养他们的综合素质和终生学习的能力, 适应经济全球化的需要, 而这正是目前我国高校会计教育中所缺乏的。
3.2 加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笔者认为高校可以通过以下3个方面提高会计专业学生的实务操作能力, 使学生学到的理论知识能与实践较好的相结合:
(1) 增加模拟实训和案例教学课时。由于学生在校期间进行实际账务操作的可行性比较低, 而会计又是一个操作性很强的工作, 笔者认为可以通过模拟企业账簿进行实训和运用更多的会计案例, 使学生对将来要做的工作有个更直观的了解。模拟实训是让学生面对企业典型经济业务和财务、成本问题能够运用所学知识, 进行未来会计职业岗位工作的模拟实践教学活动。比如可以在“会计基础”课程教学后进行手工模拟实训, 为后续开设的“财务会计”课程奠定良好基础;而在“财务会计”理论课程结束后, 进行电算化的模拟实训来培养学生的会计核算能力, 并提高未来现代化情况下会计办公的适应性。会计案例教学是在学生学习和掌握了一定的财务会计理论知识之后, 通过分析会计案例, 让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会计实践活动”中, 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案例教学中的关键是教师通过怎样的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引导学生对案例进行分析。而对于较复杂的案例应提前布置给学生, 让学生在课余时间查资料, 互相讨论。
(2) 书本知识要与社会需求相结合。由于会计更新知识较快, 现行的会计教育课程有些与社会需求相脱节, 学生在学校学到的一些知识已经陈旧。高校可以通过邀请实务界人士讲学的方式使学生更直接地了解行业的现状及最前沿的动态, 改善目前这种情况。
(3) 高校可以实行“双导师”制。高校会计教育可以从内外两个方面加强实践教学, 对内可以按照企业会计工作需求设立仿真模拟实验室, 使学生在学校内熟悉和掌握企业会计实践的基本流程;而对外可以与企业建立稳定的学生校外实习基地。为了保证学生的校外实习, 必要时可以实行会计教育“双导师制”。比如在大二时为学生配备校内导师, 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引导其掌握好的学习方法, 提升学生发展空间;在大三时则为每名学生配备一名校外导师, 指导学生提高实务操作能力, 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 增加实践认知能力以及适应未来工作的能力。
3.3 改变传统考试制度, 推行素质教育
在评估一个学生的能力时, 不能仅仅通过期末一次考试结果来评定学生好坏的考试形式。虽然有些高校也参考学生的平时表现, 但在评定奖学金和其他一些奖项时仍以期末的考试成绩为最重要的评选标准。而目前学生的期末考试内容并不能真正体现一个学生的专业能力, 多数都是需要死记硬背的题。因此, 笔者认为应当改变目前的考核内容和方式, 引导学生进行平时知识的积累, 同时使得考试成绩真正体现学生的能力和素质。其次, 考试内容应当减少死记硬背的试题, 增加一些需要进行综合分析的试题。同时, 可以采用多样化的手段来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比如可以采用开卷考试、论文等形式。
3.4 提高会计教师业务水平
高素质会计人才的培养要求教师不但要有渊博的理论知识, 更要有丰富的实践经验。既要懂得教学规律, 通晓教育学、心理学等方面的知识, 更要有敏锐的判断分析能力。因此, 教师必须加强学习, 以适应高校会计教育发展的需要。 (1) 高校教师可以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比如, 可以对近些年来世界范围内各国的财务舞弊案例进行分析, 既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准则或制度出台的原因、背景、意义等, 同时又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2) 高校会计教师应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 加强理论研究, 不断提高自身业务水平;高校也应建立健全教师培训与管理机制, 加强对教师进修、调研等方面的管理, 把定期对高校的会计教师进行培训作为一项制度固定下来。 (3) 高校应创造条件以给会计教师更多实践的机会。可以把会计教师定期参与企业实践活动制度化。
3.5 增强对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
会计舞弊案例的频频发生, 说到底都是“人”的因素。因此, 在会计人才培养中, 不仅要培养创新型财会人才, 更重要的是要加强对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培训, 让他们懂得承担社会责任和具备风险意识。一方面, 要提高高校会计教师的自身素质。由于高校会计教师在学生的诚信教育中起到表率和楷模的作用, 高校会计教师必须加强自身道德修养, 以正直、诚实、严谨的人格魅力来影响学生。另一方面, 高校在学生的培训课程中应增设会计诚信教育的相关课程。可以增设会计职业道德、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会计法及相关法律法规、会计人才的社会责任等课程来增强学生的风险意识, 使学生树立“诚信为本, 操守为重, 坚持准则, 不做假账”的行业理念, 并真正领会“诚信”是会计执业机构和会计人员安身立命之本。
参考文献
[1]周频.再论我国高校会计教育改革[J].天津市经理学院学报, 2006 (8) .
[2]胡星辉.我国高校会计本科教育的现状及改进[J].湖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0 (8) .
[3]胡绍学.浅析我国高校会计教育改革的思路[J].理论研究, 2009 (11) .
[4]于洪.金融危机背景下高校会计教育改革研究[J].现代教育科学, 2009 (6) .
[5]谢晓妮, 纪根培.高等教育会计能力思考[J].财会通讯, 2009 (5) .
[6]肖凯.高校会计教育国际化[J].中国管理信息化, 2009 (11) .
8.对当前初中政治课教学的几点思考 篇八
[关键词]新形势 初中政治课教学 思考
【中图分类号】G633.2
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治、经济、科技文化得到了迅速发展,教育事业的改革与发展取得令人瞩目的巨大成就,特别是政治课的改革迈出了新的步伐,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突破应试教育的“包围”走进“素质教育”
长时期以来,政治课被简单地理解为说教课、背诵课,传统的政治教学,就是一言堂、满堂灌,照本宣科,条条框框等教条式教学,围绕“应试”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传统教育模式,是一种面向少数人而忽视多数人的淘汰式的选拔教育。在这种模式下,各级各类学校在教学安排上明显偏重智育,把学生训成了考试机器,高分低能,心理负担过重的现象时有发生;教师也惟升学率是从,因为只有如此,才有资格谈奖金、职称、晋级、住房等。结果呢?人的素质没有提高,党的教育方针也没有真正贯彻。《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指出:“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新的教育理念也强调指出:“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重视受教育者素质的提高,培养德、智、体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由“应试教育”向全面素质教育转变,这是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对中小学教育提出的要求,是基础教育面临的一项重大任务。
二、突破闭卷考试的“包围”走进开卷考试
传统的闭卷考试立足于选拔,实施选拔性教育行为,只面向少数升学有望的学生,使大多数学生以失败者的心态进入社会;闭卷考试以考试为指挥棒,只在考试能力上下工夫,重考试结果而轻教学过程,以考分作为衡量教学质量的唯一标准;闭卷考试采取违背教育规律的“题海战术”给学生造成沉重的课业负担,过早地卷入残酷的社会竞争中。为克服闭卷考试的种种弊端,国家教育部门发出政治科中考改革指导意见后,对政治科考试制度进行了重大改革。从而使初中政治课突破闭卷考试的“包围”走进了开卷考试。初中政治课实行开卷考试,即考试时允许考生携带政治教材及相关资料进入考场,随时查阅。要求学生运用课本中的知识、观点、原理,联系国际国内重点热点问题、联系校园生活实际以及自身的思想行为实际,充分发挥各自的主观能动性,分析、解决试卷中的问题。此举措重在培养学生利用课本知识分析、处理社会问题的思维方法和创新能力。帮助学生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三、突破旧课程的“包围”走进新课程
传统的政治课教学枯燥乏味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受考核方式的束缚。在闭卷考试的形式下,考试考条条,学生背条条。学生如果对书本知识记不牢、记不准,就达不到选拔的要求,从而使学生对政治课无学习兴趣而产生厌学情绪;二是内容枯燥。课文中不乏有许多远离学生实际的“偏、难、繁、旧”的概念、原理和观点。对这些知识原理,为了达到考核和选拔的要求,学生只能“死记硬背”。新修订的《课程标准》,从转变教育观念的角度,重点删改了原教材中“偏、难、繁、旧”和偏重书本知识的现状,使活动教学成了新教材最亮丽的风景:首先,活动内容丰富。新教材中的“活动”主要包括三类:课内活动、课外活动和活动课。初中课外活动共8节;课内活动共26类391次;“活动课”的设置是新教材最亮丽的风景。活动课是活动教学的集中体现和典型标志,它作为一种独立的课程形态进入学科课程还是第一次,是我国课程史和教材史上的重大创新。其次,活动形式多样。初中政治教材中的活动课,设置了大量新颖生动的教学活动,尤以初一教材最为典型。
为增强时代感,淡化学科体系,强化实践环节。新教材对在社会发展常识中一向较为重要的生产观点、阶级观点、群众观点、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的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用等内容,以及有关论述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中那些离我们现实太远而且纯属理论的多数章节都被删减了,补充了与现实结合比较紧密的、富有时代性的现实内容。而且在考核时对于简答题、判断说明题、分析说明题、政治小论文等实施双开考试(开卷考试和开放性试题),鼓励学生的发散思维,不管知识点来自课内课外,只要言之有理、言之有据就行,同时对有创新的观点还要加分,这无疑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和创新意识。从而一反过去初中政治课“死记硬背”课本知识的应试框架,构筑起思想政治课新的教育教学模式。
四、针对三个“突破”引发的几点思考
1.素质教育的障碍
近几年来,许多学校在进行素质教育的尝试中,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还有前改后返的体会,但总的来说进度不快。究其原因关键的一条就是设有一个政府部门制定出以实施素质教育为目标的对教学管理的评价模式,这一点是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重大障碍。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是课堂,初中政治课应从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入手。
2.开卷考试的弊端
评阅中考试卷必须选拔政教专业的、多年上毕业班的、经验丰富的、责任心强的政治教师参加阅卷。可见,作为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突破口,开卷考试不是素质教育的终结,而是素质教育的开端。
3.新课程的缺陷
新课程的缺陷主要体现在新教材中的活动课。新教材的一大贡献是在理论知识学习后,适时安排活动课验证和巩固教学内容。但是,如何將教材中大量空洞枯燥的政治理论,通过生动活泼的活动表现出来,充分发挥实践和活动在提高学科教学质量以及增强学生思想道德素质中的重大作用还显得薄弱。要提高初中政治课的教育教学质量,最终让学生获取知识、培养能力、提高觉悟,就必须处理好“灌输”与探究的关系。
作为一种学习模式,探究是指教师不把现成的结论告诉学生,而是让学生自己在教师指导下自主地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获得结论。如对课程探究既可从宏观上把握课程的基本结构,也可以从微观上大胆取舍、合理重组教材。而“灌输”是教师把现成的结论教给学生,让学生学会运用。就人的发展而言,“灌输”与探究都是必要的,之所以要倡导探究,是因为过去过多的倚重于“灌输”,把“灌输”置于中心地位;从学生获得知识的角度来看,通过“灌输”获得的是间接经验,而通过探究获得的是直接经验。因而初中政治课教学应以“灌输”为主,但应把探究放在重要的位置上。
[1] 沈宝莲.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关键是观念创新[J]. 思想教育研究. 2006(02)
9.当前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几点思考 篇九
摘 要:随着科学和技术的快速发展,我国已逐渐成为信息化的国家,尤其是新媒体的产生和发展,不仅影响着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也对个体的行为、思想、道德等产生影响。在新媒体时代下的公安民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适应时代的发展,利用新媒体时代现代化的方式,形成新媒体时代公安民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模式,促进公安民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好开展。
关键词:新媒体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公安民警
中图分类号:D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8)02(a)-0237-0321世纪是信息化和全球化的时代,互联网的使用使得新媒体迅速发展,影响着人的思想、行为、价值观等,并成为思想文化传播的有利工具。公安民警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保卫者及国家和人民利益的捍卫者,对其思想政治教育尤为重要。基于此,在新媒体时代对于公安民警思想政治教育就要不同以往,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发挥新媒体的力量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为公安民警的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支持和保障。公安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运用新媒体的重要性
总书记于2016年4月25日就政法队伍建设做出重要指示,强调在新形势下,政法队伍肩负的任务更重,人民群众要求更高。要坚持把思想政治建设摆在第一位,努力建设一支信念坚定、执法为民、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执法队伍。由此可见,思想政治工作对于公安民警队伍尤为重要;进入新媒体时代,要顺应时代潮流,紧密地将新媒体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相联系。
1.1 新媒体增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辐射范围
新媒体也称之为数字化媒体,它包括所有数字化的传统媒体、网络媒体、移动端媒体、数字电视、数字报刊杂志等,具有交互性与及时性,海量性与共享性,多媒体与超文本,个性化与社群化等特征。新媒体及网络的使用使得文化具有多样性,充斥着各种新鲜文化,不仅限于国内,国外文化也大量涌入;也影响了人们之间的身份和地位的差异,在新媒体人人平等,在合法的范围内畅所欲言,交换意见,解决问题;也显示其跨时空、跨地域、跨种族交往沟通的特点,已为年轻人所喜爱。而在公安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使用新媒体,就迎合了时代发展的需要。尤其是对于网络时代下的青年干警而言,受到网络的影响较大,像“扎心了,老铁”,“你的良心不会痛吗?”等网络流行语对于思想政治工作者而言,若是不理解,就影响与青年干警的沟通。而掌握好新媒体,了解网络则会加速对于公安干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
1.2 新媒体增加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影响
新媒体是能对大众同时提供个性化的内容的媒体,是传播者和接受者融汇成对等的交流者、而无数的交流者相互间可以同时进行个性化交流的媒体。进入新媒体时代,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方式已不再像传统媒体时代下,现今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可以做到足不出户便知天下事。QQ、微信、微博等现代媒介的使用让人们之间沟通更为便利,通过网络可以获取海量信息资讯,扩宽个人的眼界和知识。在网络上人们可以发表自己的观点看法,促进了民主和媒体的大众化。手机的普及满足了人民精神文化需求,尤其是现代公安民警也多使用手机等新媒体作为相互联系和日常休闲娱乐的工具。因而,若想使得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影响力更大、更广泛,就要懂得使用新媒体,发挥新媒体的文化传播的特点。
1.3 新媒体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性
据第40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7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已达到7.51亿,互联网的普及率为54.3%,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7.24亿,网民使用手机上网的比例为96.3%。可见,我国是一个网络大国,网络普及率之高可以想象。新媒体一个显著特点就是效应,网络于90年代进入我国,作为一种新型的信息载体具有巨大的效应,以手机为例,其传播的信息足以惊动央视315。新媒体是以数字信息技术为基础的,其使用人数多、使用范围广、影响力大,只要一部手机就足以了解天下事。因此,公安思想政治工作能与新媒体相结合,将大大增强工作的有效性,将主流价值观和意识形态使用新媒体传播将期待成倍的作用。而新媒体的交互性又使得信息传递的双方是一种互动的关系,增强了交互性,也提高了思想政治作用的有效性。基于新媒体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创新
在新媒体下,传统的思想政治工作的效率大大降低。因此,公安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在思想观念和工作方式上有所改变。
2.1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思想变化
首先,运用互联网思维。第一,可以使得工作方式从原有的单方向转化为多方向的交互性的扁平化。以往的思想政治教育是自上而下的思想灌入,民警是接受者;在新媒体的互联网思维下,每个民警不仅是接受者,还可以是信息的发布者;既要守住思想阵地,又要指导自身的思想、工作、生活,形成交互式的沟通。第二,构建新的公安思想政治工作的价值网络。传统的思想政治工作要依附于公安政工部门的整体架构,是横向的架构,难以形成纵向的跨地区、跨领域的资源的联系,好资源往往不能到达基层。而使用互联网思维则可以解决该问题,使得资源形成横向和纵向相结合的流动方式,确保每个层级、每个地域的公安民警都能得到教育资源。第三,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感染力。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以讲授、奖惩为主的说教式的工作方式,其效果较差,民警的积极性也较差;而互联网思维下民警们能亲身体验,民警们也更易于接受思想政治教育。
其次,使用云计算创新。云计算是一种按使用量付费的模式,这种模式提供可用的、便捷的、按需的网络访问,进入可配置的计算资源共享池,这些资源能够被快速提供,只需投入很少的管理工作。第一,云计算能帮助公安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行定量分析。以往的思想政治工作由于条件受限难以对民警的思想政治状况进行定量分析,而云计算的应用则使其变为可能,用大数据的定量分析使结果更为可靠,再结合定性分析,有利思想政治工作的科学实施。第二,实现公安政工部门与基层民警间交流。云计算的使用缩短了公安机关领导和基层民警之间的距离,实现二者之间平等互动,激发民警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第三,提供思想政治教育的平台。云计算可以构建适宜的思想政治教育?h境和提供相应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所有的资源都可以在云端上上传和下载,民警也可以按照自身需求选择相应的学习内容等,提高了学习的效果。
最后,大数据思维。大数据思维即是分析全面的数据而非随机抽样,重视数据的复杂性,弱化精确性,关注数据的相关性,而非因果关系。大数据思想能帮助掌握民警的思想状况。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不是盲目的,要有目标,针对于思想不足的地方进行教育。这就要求首先获得足够的数据,再进行分析,以建立适应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同时要注重分析潜在的问题,将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深挖表象内在的本质,预测未来的发展动向,积极引导,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2.2 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法
传统的思想政治工作方法已不再适用于现今新媒体环境。因而,提出三个创新的工作方法。第一,采用线上和线下同步的工作方式。新媒体更注重于网络上的工作,如注册公安官方微博,建立警务联系网站等。但也要注意传统的线下的思想政治工作,如座谈会等。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坚持线上线下二者都要抓,二者都要硬,汲取二者的优点,一方面加强日常生活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另一方面注重线上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既要利用网络的便利性和影响力,也要重视面对面的教育作用。第二,新媒体和传统媒体交互使用。新媒体具有传播能力快、传播范围广等特点,公安民警思想政治教育要密切关注,引导舆论,抵制不良信息的产生和传播,引导群众和民警树立正确思想。由于新媒体可以言论自由,有些观点偏驳、歪曲事实的观点得以产生。这是新媒体相对于传统媒体的弊病,因而,要积极引导,合理使用新媒体和传统媒体,形成正能量的思想。第三,形成全体互动的工作方式。在传统的工作中,上下级之间、基层和领导之间往往会有心理隔阂,影响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开展,而新媒体就可以有效解决这个问题,在新媒?w环境中教育不再是单向传输,而是交互式进行,双方处于平等地位,尤其是青年民警更敢于说真话、说实话,有利于工作开展。新媒体时代下公安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策略
3.1 使用公安网开展工作
首先,对于党的建设方面,可以将党相关的信息公布在网站上,为广大党员提供便利;在网站上设立党组织,党员民警可以参与网上党活动,加强民警与党之间的联系和党支部之间的联系,促进党的建设。其次,建立公安管理的程序。互联网和手机的便利使得公安民警的管理可以通过新媒体开展,这减轻了管理障碍,增强管理的公正性。最后,公安部门的廉洁对于公安的建设十分重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党政廉洁的建设尤为重要。在公安网建立监督和举报渠道,保证公安民警的廉洁和公正。
3.2 提高公安民警的媒体素养
媒体素养是人们了解、使用、判断媒介及媒介信息的能力。首先,要培养善于使用新媒体的队伍。要将善于使用新媒体并具有高素质、高政治思想觉悟的人才集合为一支队伍,由这支队伍作为先锋队,不断培养有能力参与新媒体建设的民警,提高民警使用新媒体的能力。其次,加强对信息的掌握和判断能力。公安民警要清楚新媒体传播的信息并知道如何获取,同时对于海量的信息,能做出正确的判断,掌握正确信息,消除错误信息的影响,使用新媒体传播主流思想和文化。最后,要注意过度依赖的问题。新媒体的便利是值得肯定的,但也要防止依赖新媒体的情况出现。不能把公安民警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完全依靠新媒体,要适度使用新媒体,让新媒体成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辅助工具,真正发挥新媒体的作用。
3.3 利用信息网络
首先,新媒体的产生使得信息和数据更为便捷的获取,这也有利于开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信息资源。要想公安民警接受思想政治教育,首先要选择适当的教育内容,开发出符合社会和民警需求的教育信息资源,激发民警接受教育的积极性。其次,利用信息网络听取民警的思想情况。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有针对性,就要考虑到民警思想的不足,利用网络可以了解民警思想的动态,分析其中内在的问题,预测思想走向,以有计划的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最后,做好舆论导向的工作。新媒体的阵地要坚守好,宣扬正能量,弘扬社会主义价值观,抵制消极思想,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积极开展。结语
新媒体是以数字技术为主要特征,对人的思想、行为等各个方面都产生重要影响,公安民警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要适应新媒体时代的要求。顺应时代的脉络,跟上时代的步伐,才不会为时代所抛弃,才能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好地开展,并使公安民警的思想得到进一步的提升,以促进国家政法机关的公正和法制。
参考文献
10.当前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几点思考 篇十
【作者简介】黄雅丽,内蒙古师范大学青年政治学院副院长
2007年6月底,笔者有幸来到中国浦东干部学院(以下简称中浦院),参加了团中央“百千万工程”全国团校校长培训班。虽然只有短短几天的学习时间,但经过亲身感受中浦院的教育教学管理,笔者思考了很多问题。现结合自身工作,就团干部教育培训教学方式创新谈几点不成熟的想法。
一、教学方式创新在团干部教育培训中的地位和作用
党和团的事业都适应形势的发展,在不断创新中大踏步前进,这就要求干部教育培训也必须适应这种发展要求。进入新的历史时期,在加强党的理论创新成果武装头脑、大规模开展干部培训的过程中,教学方式创新越来越显示出其意义与价值。中央批准下发的《干部教育条例》进一步规范了干部教育培训的五大内容体系,要求干部教育培训机构必须探索新的教学方式。中央关于新时期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一系列重大决策和部署,强调了创新在加强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提高干部培训质量和效果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赋予了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新的历史使命和责任。在新世纪新阶段,干部教育培训既要对传统干部教育培训的教学方法和经验有所继承和发展,更要努力创新培训理念,创新培训内容和培训方式,以适应大规模培训干部、大幅度提高干部素质、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的需要。
相同的教学内容,以不同的教学方式施教,教育培训效果迥然不同;由不同的教师施教,教育培训效果也非常不同;由同一个教师以不同的方式施教,教育培训效果会有明显差异。教学方式创新是提高青年干部教育培训实效性的重要途径和关键环节。但教学方式创新必须遵循团干部教育培训的一般规律,同时必须充分考虑培训机构自身的办学特点。
同时,团干部教育培训的对象普遍具有较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或领导工作经历,有明确的培训需求和学习风格,他们的培训应当以研究问题为导向,以提高能力为核心,注重个体参与,讲究方式方法,这就对团干部教育培训的教学方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与实践创新都是干部教育的主要内容,对于这些问题的研究都处在实践探索的阶段。对此进行深入探讨和研究,将极大地推动团干部教育培训的改革与创新,促进培训质量不断提高。
二、构建特色鲜明的团干部培训教学模式
新时期团干部教育培训的创新,关键是要能紧贴实际,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现实中,有的团干部教育培训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在很大程度上尚不适应团中央对团干部教育培训的要求,传统的从理论到理论、从课堂到课堂的教学模式越来越难以有效回答团干部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难以满足青年干部不断提高领导能力和素质的迫切需求。团干部教育培训面临着新问题、新挑战。中浦院近年来尝试将实践经验、理论知识和思维方法有机整合起来的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正是适合这种教学创新要求的一种实践新探索。形成“三位一体”教学模式的基本思路是,针对干部教育培训的现实需要,创新教学形式,拓展教学资源,并围绕特定的教学主题,将相互联系的多种教学形式和教学资源有机地整合起来,形成教学合力。它们统一于“问题”,即围绕党和政府在领导经济社会改革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重点、难点、热点问题,将专题讲座、现场教学、互动研讨这三种基本的教学方式有机整合在一起,共同研究、认识和分析问题。比如,围绕“如何发展循环经济”这一重要问题,将专题讲座“循环经济的理论与实践”、“中国循环经济发展的路径选择”,现场教学“循环经济产业链的构建”、“发展循环经济,建设环境友好型城区”,以及学员论坛“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循环经济建设”、“城市循环经济规划与实践”等不同形式的课程有机组合起来,形成围绕该专题的“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从而更有效地开展循环经济专题的研究式培训。
构建特色鲜明的教学模式是实现团干部教育培训教学方式创新的重要前提。根据学校的办学要求、功能定位和教学目标,充分利用本地区所具有的教育资源优势和区位特征,把课堂讲授、现场体验、社会实践相结合,形成稳定的教学形态和结构。中浦院的教学模式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点:一是“讲解+点评”形式。在教学现场先由讲解员系统讲解,再由专家重点评述,引导学员思考探索带有规律性的一些重大问题,以问题的形式把教学向深度推进。二是“讲解+点评+案例”形式。除讲解员讲解和专家点评之外,还现场组织案例教学,集中剖析典型历史事件或者历史人物,进一步深化现场讲解和点评。三是“讲解+点评+案例+讨论”形式。就是对有些具有特殊内涵的教学点,在讲解、点评和现场案例剖析之后,组织学员进行现场讨论,构建创新型的教学模式。四是“实地考察+经验介绍+专题授课+互动研讨+信息反馈”。在参观考察的基础上,听取当地领导或专家介绍情况,并围绕社会实践教学的主题由教师专题授课,组织学员同当地有关人员进行交流研讨,把学员社会实践教学形成的成果及时反馈给有关方面。在实践中着重强调五个“互动”,即改进课堂教学,在释疑解惑中实现学员与教师互动;规范班级研讨,在学学相长中实现学员与学员互动;组织高层论坛,在彰显特色中实现学员与领导互动;开展体验式教学,在亲身感悟中实现心境与情境互动;强化现场教学,在现场体验中实现理论与实践互动。
中浦院的教学模式有利于帮助学员构建起一套善于将实践经验上升为理论知识,进而将理论知识转化为自己的思维方法的三位一体的能力体系。第一,有利于提高学员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案例教学中,学员被置身于特定的情境中,在信息不充分的条件下对复杂多变的形势独立做出判断和决策,在这个过程中锻炼了自我综合运用各种理论知识和经验、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二,有利于增强学员的“深度学习”能力。不同于传统教学方式只提供解决问题的现成答案,案例教学是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参与式学习”,教师通过有意识的引导,让学员积极寻找多种答案,延展、重组及更新学员既有的思维模式并发展其技能。整个重点放在强调学员“会学”了多少,而非“学会”了多少。第三,有利于促进知识转化为智慧、促进与他人沟通与合作。以研究型教学为主线带动干部教育培训内容与形式的创新,必须在培训内容上突出“问题”意识,在培训方法上突出互动和参与,提高学员深层次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在教学方式创新中辩证地看待继承和发展的问题
要理性地看待教学方式创新的问题。每一种方法都有长处,又有不足,我们要遵循“以问题为导向、以能力为目标”的原则,用理论联系实际、求真务实的态度指导教学,按照“为我所用”的思路,将团干部培训要求、学员需求和学校特色三者结合起来,综合运用各种教学方式。谈论创新要回归原点,而不能脱离团干部教育培训的目的,否则就是无源之水。教学方式创新没有一定的模式,总体上要根据团干部教育培训的特点,我们的创新不能离开这个前提。其次,创新要结合实际,不能为形式而形式,要根据学校的功能定位、资源特点,提高培训质量,把知识转化为能力。最后,不同的教学方式产生的效果不同。用什么样的方法,也是要根据学校特点、学员需求来确定。探讨教学方式创新,主要是为了研究各种教学方式背后的共性问题。如研究式教学、现场教学、行动学习法、案例教学,都是以问题为导向,以提升能力为目标。同时,各个培训机构的切入点特色也不一样。因此,每个学校要走专业化、特色化、品牌化的道路。
最主要的是处理好本土化与借鉴吸收之间的关系。每一种教学方式各有各的创新点,不能简单移植。面对不同的班次,不同的对象,综合性地运用教学方式。像方永刚那样,通过“真学、真信、真情传播”来开展干部教育培训工作,这本身也是一种创新。当前很多学校的培训主要还是以讲授的形式来实现。因此,要在教学方式创新的同时提高讲授式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四、在推进教学方式创新过程中需要思考的几个问题
11.当前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几点思考 篇十一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简称高职,是一种教育形式。由于其发展缓慢,故在教学课程、师资队伍及办学制度上存在一定的缺陷。在经济发展迅速的时代,社会对高职教育越来越重视,要求高职学校要培养出适合社会进步经济发展的复合型人才。而法学专业则是高职院校教育最困难的专业之一。笔者结合自身的实践经验,从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出发,阐述了在高职法学教育现状及提出了改革的几点思考。
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必然带来社会治安的种种不协调,因此对法学专业人才的需要是愈来愈紧迫的。据资料统计,法学类职业是新新时代最热门的职业之一,也是社会最缺乏的岗位之一。在这一有利的现实情况,我国高等法学教育应该说其找到了发展契机,然而为何高职法学教育的就业率却很低,出现了“有岗有人却不能上岗”的尴尬现实。但这是为什么呢?让我们分析一下高职法学教育的现状问题。
一、对我国高职法学教育现状的思考
(一)生源素质不高,制约法学教育发展
高职院校主要服务对象是成绩不是很理想或不愿接受4年本科教育的学生。目前主要有两种生源,第一种是初中毕业生。据调查反映,这种学生因为成绩不理想考不上高中,故选择中专,一旦中专结束后即辗转社会。也就是这种学生大多是想混个学历,并非真正的求知,故学业上严重出现萎靡低滑情况,同时由于接受的教育低,文化水平极其有限,故整体课堂呈现“素质差、学风差、纪律差”的趋势,更有甚者,临近毕业还有十几门课程的补考,以这种学习态度学习激情,将来毕业出来后也只是一个具有中专学历的普通求职者而不是一个社会接受企业需求的专业型人才。第二种是高中毕业生。这部分学生由于接受过国家正统教育,素质比前一种好,但是由于近几年的普招,大多录取进了许多不合格的高中毕业生,比如因为录取分数较低,大多是200与450之间,从成绩上分析,此生源也不尽如人意;法学类职业人才需要崇高的道德素质、高尚的人格、完善的心智。在法学类职业中,一般是精英人士,只有这样他们在担任职位时才能够抵住诱惑,为人民的利益、国家的效益而贡献自己。所以高职法学教育人才必须具备着优秀的道德品质和人格素质,这是保证人才发展的保障书,而高职法学专业就目前的生源而言,已不符合该专业对人才的要求。
(二)实践课程简单,制约法学教学改革
由于高职教育的发展较为缓慢,仍然仿效传统教学,大多注重知识的整合,以严谨的上课模式为主要的教學手段,以法律条文、基本理论为课程主要部分,看轻实践课程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将实践课程视为无效,视为时间的浪费,没有参考社会需求,不结合实践、实际,走单一理论化路线,这些都使得学生成为背书的工具,缺乏在真实情景下的实际操作能力,使学生成为学校教育与社会需求产生“错位”的“产物”。有些学校在课程表上貌似有开设实践课程,但是实为“虚名”,一般都只是课堂案例分析、法院旁听、模拟法庭这些单一的教学形式,现在高职法学学生普遍出现专业技能应用能力差,缺乏真实场景下一个法学专业学生该有的气场。
二、对我国高职法学教育改革的思考
(一)以高标准选拔人才,坚定走高水平人才线
教学质量的好坏一方面在于教师的教学水平、素质人格,另一方面在于学生质量,学生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教学成果。笔者建议宁缺毋滥,高职院校应该将人才底线划分出来并严格按照规定执行,不可轻待。人才的发展一般是在一定的底线上进行再教育的,如果学生的质量,主要指道德水平、人格修养等方面存在较大问题,笔者认为应坚决放出法学圈子,法学专业不同于其他专业,它是公平公正的代表,一旦制法人员、执法人员、律师等出了职业道德上的差错,人民就会怀疑社会发展甚至统治者的统治方针等。所以坚定走高水平人才线,为社会输出高位人才是高职院校法学专业人才培养链的中心环节。
(二)以培育法学人才为目标,实现课程设置的多样化
课程设置多样化意味着课程设置的改革,要打破传统的教学形式,目的是让学生走进社会,故先了解社会需要什么样的学生。学校本着“实用性”的原则塑造学生,为了让学生在进入社会前建立自信,便于学生的就业及入职后的工作。这与课程设置实则是息息相关的。课程设置的合理化科学化,使得学生真正的学习到了知识,感觉到知识的力量,这会激发学生潜在的自信心,使学生有法学专业毕业生该有的气场。笔者建议将法学专业课程细化,分为专业课、选修课、实践课,与原来的设置不同在于将部分课程内容压缩、取精华与其他课程融合,并将融合后的课程作为一门专门课程来进行教学。将专业课、选修课融汇起来,巩固知识,在原有知识上创新改革,另一附加作用还减少了学生逃课率。实践课程开设多种多样,把能想到的、结合校园条件,只要能够实施的都引进来。
三、总结
培养法学专业类的人才是对高职院校的一个全新挑战,是市场经济社会发展的必备人才。本文通过分析高职院校法学专业现状及提出了几点改革思考,希望能对高职院校法学专业教学做出自己的一份贡献。
【作者单位: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参考文献】
[1]朱小龙.我国大学法学教育的现状、困境与展望[J].当代教育论坛(管理研究),2011
[2]练崇潮,易有禄.中国法学教育和法律职业人才培养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J].法学与实践,2006
[3]杜辉.论中国法学教育科学发展的路径[J].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
[4]刘湘蓉.高等职业教育中法律教学的思考[J].当代教育论坛(管理研究),2010
12.当前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几点思考 篇十二
在全党学习毛泽东思想活动中, 党的领导者是活动的发起者和组织者, 同时, 他们以身作则、率先示范, 对于毛泽东思想的内容与方法忠实践行起到了良好的模范带头作用, 确保了毛泽东思想的顺利推进与实效的取得。同样要实现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规范化管理, 学校需要构建相应的组织领导、教学互动、动态开放和监督管理等管理运行机制。这其中要将思想政治教育纳入党政领导工作职责之中, 党委要统一领导, 党政要齐抓共管, 党委书记、校长要亲自抓, 实行“一把手负总责”制度, 分管领导具体抓, 部门科室领导分级抓、广大党员干部积极参与的“网状”体系, 实行密切合作、互相监督、多管齐下、互补优势的新机制。
二、组建一支实事求是的思想政治教育队伍
在现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要努力造就一支思想觉悟高、道德品质优秀、作风过硬的思想政治工作队伍, 使其在工作中真正达到传“道”传“德”, 重视加强对自己所在工作岗位的业务知识的掌握和了解。定期组织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人员参加各种理论学习和在岗培训, 不断提高政治理论素养和政策水平, 努力提高组织管理水平和业务能力。选聘优秀的教师担任班主任 (辅导员) , 实施工作量化考核制度。重视理论业务培训工作, 制定具体培训计划, 提高学生班主任 (辅导员) 队伍的思想政治水平和业务能力。进一步制定和完善辅导员、班主任工作的有关配套政策, 充分调动和发挥班主任 (辅导员) 做学生思想工作的积极性。根据学院实际, 按照以班主任为主、辅导员为辅的原则配齐人员。切实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师资队伍建设, 要鼓励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的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 积极探索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特点、新内容、新方法。充分发挥党团组织作用。高度重视学生党团员的发展, 充分发挥业余党校、业余团校的作用, 坚持标准, 保证质量, 作好积极分子的教育培养工作。
三、创造出显性和隐性相结合的教育环境
在毛泽东思想的开展和学习活动中充分运用报纸电台等媒体为其服务, 为毛泽东思想的开展和学习营造了良好的舆论环境和宣传渠道。充分运用各种学习形式, 开发隐性教育环境。文艺工作者积极响应党的号召, 去群众中宣传马泽东思想, 人们如饥似渴地学习着毛泽东思想内容并与实践活动相结合, 使毛泽东思想很好地指导实践。运用到实际工作中, 我们应该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加强和改善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工作, 要针对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学生的实际需要, 开展灵活多样的教育引导, 增强思想教育的实效性。要把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树立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坚持走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切实改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与学生思想行为相脱节的状况。根据国家教育部和省教育厅关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的具体要求, 本着“充分利用、积极建设、加强管理、趋利避害”的原则, 充分发挥现有的资源优势, 加强马列主义占领高校思想文化阵地的政治意识, 努力构建学院网上思想政治教育新体系。用正确、积极、健康的思想文化信息占领网络阵地。
以校园网、教师博客、微博、职教新干线等为载体, 开设思想政治教育专题网页, 将校园新闻、报刊信息摘编、重要报告及院报的电子版内容及时上网, 宣传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和学院的改革发展, 网上设立理论学习、形势政策教育、“两课”学习辅导与答疑等栏目;积极开展网上党校、团校活动, 在网上体现形势政策教育、理论学习、党团建设等内容。开展网上论谈、院长接待日活动, 开设院长信箱, 鼓励学生参与学院的建设与管理。开设心理健康教育专题网页, 宣传心理健康知识, 为学生解答有关问题, 设立网上心理诊室。
四、规划组织教育活动层次性与系统性的科学统一
高校的学生教育活动也应该总体规划, 精心组织。规划组织的核心是在青年学子思想中确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培养社会主义的可靠接班人。
1. 实施大学生社会实践工程, 完善实践育人系统。
高度重视社会实践、社会调查在思想政治理论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把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和社会调查列入教学计划, 并保证必要的课时。专业课教师要侧重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 教学计划安排要突出教学实践、专业实习内容, 以加强对学生爱岗敬业、吃苦耐劳、求真务实的职业道德教育。引导学生深入社会, 了解社会, 服务社会, 将学生的培养与社会的需要紧密结合。邀请优秀的毕业生回校作报告, 对学生进行择业、就业和创业教育。认真组织学生参加军政训练必修课, 增强国防观念和国家安全意识, 培养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加强组织纪律观念, 发扬艰苦奋斗、吃苦耐劳作风。有计划地安排学生参加社会调查、生产劳动和社会服务活动, 利用寒暑假开展文化、科技下乡活动, 让学生在了解社会、服务社会的过程中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
2. 实施学校文化建设工程, 完善环境育人系统。
结合学校的历史传统与专业特点, 拓展和深化学校文化建设的内涵与形式。加强校园人文环境、自然环境和校风学风建设。建立校史展室、校外教育基地。充分利用学院报、广播、宣传板、电教室等宣传媒介, 宣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 传播积极健康的文化信息, 弘扬主旋律。充分利用重大节庆日、纪念日和新生入学、毕业生离校等时机, 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 唱响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主旋律。坚持办好校园文化节、文化周、体育系列赛、专业技能大赛, 将文化活动与育人紧密结合, 同时要组织学生参加各类校外活动, 实现校园文化与社会文化的结合。
摘要: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塑造学生正确的政治观念及良好的道德修养的有效途径和手段。近年来, 随着我国社会转型的加快, 各种思想观念碰撞激烈, 东西方文化碰撞冲突不断, 在信息化社会中, 个体随时接受着来自各方面的信息, 人们的思想异常活跃, 这一特定的历史环境, 必然对学生的理想信仰、价值观念、道德情操等方面带来深刻的影响, 也给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带来许多问题和困扰。对于这个问题相当多的人把主要原因归结为外部环境的变化, 如市场经济的影响、文化多元化的冲突等。
13.关于当前教学工作的几点思考 篇十三
一、教师层面:
我们要做一个优秀的教师,优秀的教师应该具备哪些素质?俗话说,亲其师方能信其道,作为一名老师,必须有意识去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
1、首先要有这个想法,做一名高素质的老师,教研型的老师,专家型的老师。有想法,有意识,才会有行动。
2、要注重人文修养,要具备主流价值观。不做“非主流”,不为屌丝(屌丝其实是渴望获得社会的认可但又不知道怎么去生活的人,没有目标缺乏热情。这样的心态普遍存在于社会每一个人心中,往往他们不热爱生活,得过且过)。教师代表的是社会的正气,我们的价值观是社会的脊梁。
教师应做读书人。读书对于我们教师而言,是最基本的素养。修炼读书,能改变教师的精神、气质和品性;读书,能够使教师不断增长教育智慧;读书,能实现教师教师的自我提升和生命的升华。特级教师高万祥说的好:"对一个教师而言,读书就是最好的备课。
3、注重教研,注重反思
4、教师是学生的贵人,负责任的态度和宽容的心态对待学生
5、外在的东西:穿衣戴帽,言谈举止。邋里邋遢的人很难带出整洁的班级
学生层面:
1、我们面对的每一个学生都是他的这个家庭的100%的希望,抛开分数,用赏识的眼光看待每一个学生。我们的孩子一定是班级中最好的孩子吗?如果是后进生,你希望老师如何待她。我的观点是你希望老师如何对待自己的孩子,那么就这样的对待你的学生吧。这是真实的教育。
2、学生不好学是为什么不好学?是谁扼杀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基础不好的原因是什么?学生上语文课走神,为什么?你换上赵本山试一下?如何让学生好学?挖苦行吗?没完没了的作业行吗?还是抄写10遍课文行?
3、我们的学生是90后,他们有他们的思想和认知。他们是错的吗?《江南style》不好吗。学生的“主体”地位如何体现出来?教学目标一定会转化为学习结果吗?尊重学生认知,就是要搞清楚面对90后我们应说些什么,让他们学会什么。教师要走下师道的神坛,稚化自己的思维,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角。
4、学习目标。学生每节课都要有任务,有目标,教师的教学目标能和学生的学习目标吻合吗,学生实现目标才是教师真正完成教学任务。
评价层面
14.当前我国企业绩效管理的几点思考 篇十四
1.绩效的内涵。
绩效指的是在企业的运行过程中,具有一定素质的员工围绕职位的应付责任所达到的阶段性结果以及在达到过程中的行为表现。绩效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企业员工对组织所作贡献的大小。对组织而言,绩效就是任务在数量、质量及效率等方面完成的情况;对员工个人来说,则是上级和同事对自己工作状况的评价。
2.绩效管理的概念。
所谓绩效管理是指管理者与员工之间在目标与如何实现目标上所达成共识的过程,以及增强员工成功地达到目标的管理方法以及促进员工取得优异绩效的管理过程。绩效管理是一种责任机制,包含着管理人员的责任落实、资源的优化配置及整个组织系统协调等,在相当程度上,为促进绩效提供了可能。绩效管理的目的在于提高员工的能力和素质,改进与提高该企业绩效水平。
3.绩效管理的特征。
首先,绩效管理具有系统性。企业绩效管理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工程,是一个整体。在企业发展过程中把绩效管理等同于绩效考核的观点都是错误的。这种误区使得许多企业在操作绩效管理时省略了极为重要的目标制定和沟通等过程,忽略了绩效管理中需要掌握和使用的技巧与技能,阻碍了企业的健康有序发展。
其次,绩效管理具有目的性。任何一种活动都具有目的性,都是为了一定的目标而存在的,企业的绩效管理也要强调目标管理。只有绩效管理的目标明确了管理人员和员工的努力才会有方向,才会更加地团结一致,共同致力于绩效目标的实现,更好地服务于企业的长远发展。
再次,绩效管理具有沟通性。沟通在绩效管理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设定绩效目标要沟通,帮助员工实现目标要沟通,期末考核要沟通,分析原因寻求进步要沟通。总之,绩效管理的过程就是员工和管理人员持续不断沟通的过程。通过企业人力资源之间的有效沟通,为企业的发展奠定重要的基础。
二、当前我国企业绩效管理面临的问题
1.把绩效考核和绩效管理混为一谈。
企业的管理者没有真正理解绩效管理的真实含义,没有将之视为系统,而是简单地认为就是绩效考核,认为做了绩效考核就是绩效管理。如果简单地认为绩效考核就是绩效管理,就忽略了绩效沟通,缺乏沟通和共识的绩效管理肯定会在管理人员和员工之间设置一些障碍,阻碍绩效管理的良胜循环,造成员工和管理人员之间认识的分歧,不利于企业绩效管理的正常进行,阻碍了企业的快速健康发展。
2.对企业绩效管理缺乏重视。
在当前的企业发展过程中,有些企业管理者对绩效管理缺乏重视,绩效管理总是流于形式。所谓流于形式指的是管理者和员工对绩效考核都没有真正重视起来,考好考坏都无所谓。因为考核对员工自身利益没有很大影响,因此考核对各级管理者和员工而言没有很大触动。所以管理人员对考核不认真,凭感觉打分,敷衍了事,而员工对考核结果并不看重,分多分少都不在意,考核也就起不到推动作用。这种现象在国有企业尤其普遍。
3.绩效管理的指标缺乏科学性。
绩效考核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选择和确立什么样的绩效指标,也是一个比较难于解决的问题。实际中,很多企业所采用的绩效指标常常根据经营指标的完成情况来定,再加上工作态度和思想觉悟等一些因素。绩效指标多种多样,比如有安全指标,生产指标,质量指标等,每一个生产线都有一个指标。但是这些指标是否具有可操作性,能不能与绩效计划相结合欠缺考虑。各种各样的绩效指标,增加了管理的`难度,也降低了员工的积极性,使员工感到无所适从。
三、完善企业绩效管理的对策分析
1.强化企业绩效管理理念。
在实际中,绩效考核只是最为一项任务去完成,没有理解绩效考核的真正用途,绩效考核是提升个人工作绩效和公司管理水平的方法,是一种自觉自愿的行为。首先,企业中的管理人员必须转变观念,推动绩效考核工作。充分认识和了解企业绩效管理的重要性,积极构建企业绩效管理的体制机制,有效保障企业绩效管理的稳定运行;其次,要加强企业员工的绩效管理理念。要对企业员工进行绩效管理相关知识的培训,提高员工对绩效管理的认识能力,保证企业绩效管理的顺利运行。
2.建立科学的绩效管理体系。
首先,优化企业的工作目标,把员工目标和企业目标有机统一起来。任何一个职位的工作人员,尤其是经营管理者,所确定的工作必须对公司的目标、策略、发展有所贡献,促进企业的快速发展;其次,完善企业绩效考核。在绩效期结束的时候,依据预先制定好的计划,管理者对下属的绩效目标完成情况进行考核。绩效考核的依据就是在绩效期间开始时双方达成一致意见的关键绩效指标,同时,在绩效实施与管理过程中,所收集到的能够说明被考核者绩效表现的数据和事实,可以作为判断被考核者是否达到关键绩效指标要求的依据;再次,准确定位绩效考核。在企业发展过程中,通过加强对企业员工绩效的反馈,进而实现对企业员工绩效的有效提升。
3.构建企业绩效管理信息系统。
信息系统明确业绩信息由谁以什么方式来记录什么信息用作何种用途,具有重要的作用。首先,能够减少考核频率和考核的工作量。心理研究表明,当一件做的时间过长或重复的频率过高,就会出现心理倦怠、行为逆反倾向;其次,明确信息收集的责任人,使信息流向和存贮系统化。所以,如果你的公司将考核委托给考评委员会或聘请咨询公司并寄希望于他们收集考核信息,可以断定这是不可取的做法;再次,随时记录信息,防止信息遗失或失真。考核会因为信息的客观准确而更具有说服力。
【当前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几点思考】推荐阅读:
关于做好当前价格监督检查工作的几点思考07-05
对当前设计教育的几点认识论文08-11
创新工会机关党建工作的几点思考11-10
当前推进政治工作创新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解决思路09-03
浅谈当前基层消防中队管理中的几点突出问题10-22
关于当前我县农村教育工作的思考06-22
当前幼儿园数学教育的思考08-11
探究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方法06-25
当前师德存在问题与对策思考10-30
当前企业信访工作难点问题思考0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