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城区交通秩序管理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2024-10-31

在城区交通秩序管理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精选8篇)

1.在城区交通秩序管理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篇一

在全区城乡道路交通秩序综合整治

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我们召开这个会议,主要任务是全面贯彻落实全市城乡道路交通秩序综合整治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认识道路交通安全工作的严峻形势,对我区今后一个阶段道路交通秩序整治工作进行安排部署。下面,我讲几点意见。

一、认清形势,进一步增强道路交通安全整治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庆阳“11.16”幼儿园校车特大交通事故发生后,中央、省、市、区领导高度重视,先后就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和事故预防工作做出重要批示,区上及时召开全区安全工作会议,由分管领导带队以校车安全为重点,开展了集中督查,有效预防和杜绝了校车运营中的许多重大隐患和问题。但是,从全市城乡道路交通秩序综合整治工作会议通报的情况看,道路交通安全形势仍然比较严峻。尽管我区近期未发生重大交通事故和交通违法行为。但在道路交通安全方面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占道经营、车辆乱停乱放等违规占道现象依然存在;假牌假证、报废车、拼装车上路、不按规定路线行使、闯灯越线等各类交通违法行为仍然多见;道路标志标线等交通安全设施还不尽完善;部分群众的交通安全意识淡薄,行人、非机动车违章率较高。这些问题,充分暴露出我区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特别是道路交通秩序整治工作还存在许多不足,具体可以概括为“四个不到位”:一是思想认识不到位。个别同志认为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是交警部门的事,是市上的事,与自己关系不大,没有从根本上认识到抓好道路交通秩序整治工作是维护广大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需要,存在消极应付思想。二是履职尽责不到位。个别执法人员和工作人员畏难怕难,不愿得罪人,精力不集中,工作不碰硬,碰到问题绕道走。个别部门职责不够明确,相互推诿扯皮,没有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致使工作不能深入有效开展,一些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得不到及时彻底整治。三是宣传发动不到位。媒体宣传的覆盖面还不够广、持续性还不够强、曝光力度还不够大,谦让、和谐、平安、畅通的道路交通秩序尚未有效形成,群众参与的积极性没有充分调动起来、主体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出来。四是责任追究不到位。对道路交通秩序整治工作不力、效果较差的单位和责任人,批评得多,碰硬较真问责的少。对此,我们要坚决纠正思想上的消极,克服工作上的被动,切实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迎难而上,奋力攻坚,切实把全区城乡道路交通秩序整治工作抓紧抓好抓落实、抓出成效。

二、齐抓共管,进一步强化道路交通安全整治的各项措施

各乡镇、街道,各有关部门要按照“属地管理”、“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扎实做好各项整治工作,全面落实各项管理措施,努力形成齐抓共管、综合治理的工作格局,实现“工作机制健全,安全设施完善,交通有序畅通,管理水平提高,守法意识增强,交通事故减少”的目标,促进全区道路交通安全状况持续好转。

一是加大宣传力度,提高群众交通意识。各乡镇、街道,有关部门要充分利用电视、报纸、政府网站、手机短信平台等媒体宣传交通安全法律法规,刊播交通安全公益广告,曝光不文明交通违法行为,开展交通安全温馨提示,力求让遵守交通法规成为群众的自觉行动。要将道路交通安全宣传教育作为普法教育的重要内容,认真履行道路交通安全宣传教育义务,实现道路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工作的制度化、常态化。要充分利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集中宣传活动,通过设立固定宣传栏、刷写永久性宣传标语,散发宣传材料,悬挂宣传横幅等形式,加强对辖区居民和村民的交通安全教育,使交通法规和道路交通安全知识进村、进社区,进入居民家庭和农户,进入乡规民约和村规民约。要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组织群众开展交通安全集中宣传教育活动,使群众听得懂、记得住、守得牢。教育群众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拒绝搭乘不安全车辆和非营运车辆,不用农用车辆载人。特别要加强对农村客运车辆和农机驾驶人员的安全教育,使其认识到交通违章的危害性,自觉遵守交通法规,确保自身及他人生命财产安全。教育部门要将交通安全教育列入、学期学校工作计划,认真落实“交通法规进校园,交通安全知识进课堂”活动内容,不断提高在校师生的交通安全意识和自我防范能力。

二是强化源头管理,消除交通安全隐患。交通、公安等相关部门要深入分析交通管理的重点和难点问题,实行多部门联合行动,综合治理,不断提高道路交通管理水平。要以农村为重点,加大道路隐患排查,限期整改安全隐患。要加强对危险路段、重要时段、恶劣天气监控,制定应急预案,确保发生突发事件、重大自然灾害时,能够快速行动、迅速处置。要加强农村公交等营运客车的安全检查和驾驶人员安全监管,坚决取缔不符合安全技术标准的车辆及驾驶技术不高、职业道德素质差的驾驶人员从事客运服务,坚决禁止农用车、拖拉机等非客车辆载客。要继续总结和推广“少先队员交通安全岗”、“共青团员交通安全岗”的做法,“小手拉大手”,宣传监督制止群众不随意横穿马路、不翻越交通隔离设施、不骑车追逐、不在机动车道内结伙行走,提高其遵守交通规则的自觉性。各街道要积极动员辖区干部和居民争做文明交通市民,告别不文明陋习,发动群众义务上街维护辖区内道路交通秩序。

三是落实管理责任,加强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坚持“属地管理”、“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建立健全道路交通安全管理组织体系。各乡镇要建立由政府牵头、综治维稳中心、派出所、司法所、交警队等为成员的交通安全管理组织,每个乡镇要配备2-3名专、兼职交通安全员,开展道路交通安全宣传教育,维护农村道路交通秩序。要加强农村摩托车、低速载货汽车、三轮摩托车的安全管理,做到无牌无证不出村、不上路。农机监理部门要强化对农用机械、拖拉机的管理措施,提高登记率和持证率,彻底清除管理死角。交通部门要规范“村村通公路”建设,全面提高农村道路设计标准,增加必要的安全设施和标志标牌,加强道路养护,及时修复损毁道路,不断提高乡村公路安全性能。要适时增加乡村客运运力,延长运营时间,有效减少因运力不足造成农民出行乘坐农用车、超员车等安全隐患。各乡镇、街道,各部门要健全完善车辆管理制度,定期开展对单位驾驶员的教育培训,坚决制止饮酒驾车、公车私用、车辆外停等现象,确保不发生任何问题。

四是坚持严管重治,集中整治交通违法行为。年末岁初是人流、物流和车流的高峰期,各乡镇、街道,各有关部门要把整治道路交通秩序,预防和减少道路交通事故,作为交通管理工作的重点,对重点交通违法行为实施专项整治。公安交警部门要结合正在开展的“三超一疲劳”专项整治活动,加大对超速行驶、酒后驾驶、客车校车超员等交通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加大对机动车无牌无证上路、报废车辆上路、非客运车辆载客、摩托车超员和载客等交通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要继续深入开展校车专项整治,建立长效工作机制,切实加强校车的安全管理,为广大师生安全出行创造良好的交通环境。要实行“一牵头、三联动”工作机制,由政府牵头,推行部门联动、区域联动、媒体联动,通过定点稽查与流动稽查相结合、定时稽查与随机稽查相结合、明暗稽查与举报稽查相结合、分片稽查与集中稽查相结合等方式,加大交通违法行为的整治查处力度。

三、加强领导,进一步靠实道路交通安全整治的各项责任

一是强化组织领导。今天参加会议的都是乡镇、街道,有关部门的分管领导。会后,要及时向主要领导汇报,专门召开会议,对专项整治工作进行再安排再部署。要制定有组织领导、有工作责任、有落实措施、有整治目标的工作方案,及时有效破解工作难题,确保整治活动取得实效。

二要强化部门联动。乡镇、街道,部门要强化协作配合意识,进一步靠实主体责任和配合协调责任,多查改隐患、多评估绩效、多强调协作配合精神。特别是在发生交通堵塞或遇到紧急情况,沿线乡镇要配合公安交警部门及时分流疏导,保障车辆安全有序畅通。要组织发动辖区内群众组成志愿者队伍向因恶劣天气滞留的过往司乘人员和车辆提供服务,协助清扫路面积雪。卫生部门要建立和完善医疗救治快速反应机制,组织医护人员及时救助受困人员和伤员。安监、环保部门要负责事故造成的环境污染处置及其污染程度监测,指导对危险化学品扩散、蔓延的控制等工作。

三是强化督导检查。近期,区道路交通秩序专项整治行动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对整治工作落实情况开展督导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堵塞漏洞、彻底消除隐患。要采取明查与暗访相结合的形式进行全面检查,切实做到责任不落实不放过、整治不到位不放过。这里需要强调的是,市上的督查组将对县区整治工作进行明查暗访,各乡镇、街道,有关部门务必要把工作做实、做细、做到位,经得起上级的检查指导,经得起严峻的交通安全形势的考验。

四强化责任追究。区上将对综合整治工作开展情况纳入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目标管理责任书,严格落实工作责任倒查追究制度,对整治不力造成严重后果的乡镇、街道和部门,要严肃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学生和公职人员违犯交通法规的,要抄告所属学校和单位进行批评教育,学校学生和单位职工交通违法行为突出的,要通过新闻媒体进行公开曝光,同时进行学校、单位交通违章人次排行榜公示,对整改不力的,要追究校长和单位领导责任;农村属地管理责任不落实,无牌、无证车辆上路的,要严肃追究相关乡镇和村组负责人的责任;校车监管责任不到位,校车出现严重交通违法行为或发生重特大道路交通事故的,要坚决追究教育主管部门责任。

同志们,“两节”临近,春运将至,城乡道路交通秩序集中整治工作形势严峻,任务繁重,我们必须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不进则退的危机感,真抓实干的责任感,进一步坚定信心,振奋精神,超常治理,努力推动集中整治工作再上新台阶,为实施三大战略,推进全区经济社会跨越发展努力创造安全畅通、和谐有序的道路交通环境。

2.在城区交通秩序管理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篇二

这次全省教育工作会议, 是省委、省政府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我们要通过这次会议, 全面落实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 全面落实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 把辽宁的教育工作推向一个新的阶段。我们要通过这次会议, 进一步坚定这样的决心, 辽宁一定要实现由教育大省向教育强省的转变。辽宁教育一定要走在全国前列。

在今天的会上, 王珉书记和陈小娅副部长分别作了重要讲话, 大家要认真学习, 深刻领会, 全面落实。

这次会议上, 印发了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若干意见》以及《辽宁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希望全省上下都要学习好、贯彻好、落实好。

下面, 我讲三点意见。

一、充分肯定我省教育事业发展取得的成绩

几年来,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教育工作, 始终坚持优先发展教育, 大力实施科教兴省战略, 通过深化改革、增加投入等一系列政策措施, 全省教育规模不断扩大, 办学条件显著改善, 各级各类教育持续快速发展, 教育公平取得明显成效。

(一) 基础教育取得了新进步

实施学前教育普及工程, 加快学前教育发展, 全省学前教育毛入学率达到81.2%, 高于全国平均水平30个百分点。完善了义务教育保障机制, 大力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建成农村九年一贯制寄宿学校940所, 改造960所城区薄弱学校, 完成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建设, 全部免除义务教育阶段学杂费, 对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免除农村寄宿学生住宿费并补助生活费。大力推进高中教育健康发展, 改扩建农村高中111所, 提高高中教育办学规模, 高中阶段毛入学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3个百分点, 位于全国第六位, 改革高中招生办法, 实现省重点和示范高中指标到校85%以上。十五岁以上人口人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0.6年, 高出全国平均年限1.7年。

(二) 职业教育实现了新跨越

大力加强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 建设国家级中高职实训基地104个、省级中高职实训基地221个, 完成7所国家示范高职院校和74个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技工学校建设, 建成51所农村标准化职业教育中心, 推动9大类22个专业的信息化资源库建设。“双师型”教师比例大幅度提升。优化中职学校布局, 由917所调整到492所, 扩大了校均规模。职业教育为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培养了百万高素质的劳动者, 也造就了一大批高技能人才, 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建设中, 起到了骨干带头作用。

(三) 高等教育迈上了新台阶

大力加强学科、专业建设, 提升核心竞争力和创新能力, 基本完成了办学基础条件建设和规模发展任务, 全省拥有107所普通高校, 其中本科院校达到63所, 数量位列全国第四位, 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38.7%, 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4.5个百分点, 进入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 五年为国家和省输送高级专门人才105万。狠抓了一、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和国家特色专业建设, 省属高校国家重点学科数量居全国第二位。全省有国家级科技平台24个, 一批科技成果达到国际、国内先进水平。高校高端人才数量持续增加。

(四) 教育对外开放有了新进展

高校与1000多个国外一流教育机构建立了友好关系, 开展学术交流和访学进修活动。先后组织30期, 累计达450名高校领导、学科带头人到世界名校培训、做访问学者。目前, 来我省留学人员达到1.3万人次, 遍及世界146个国家和地区, 学历留学生达到5200多人, 来华留学规模按省位列全国第四位。

(五) 教育民生工程有了新成效

不断落实教育惠民政策, 促进教育公平, 建立了完善的大中小学校家庭困难学生资助制度和政策体系, 实行示范性高中和重点高中的“宏志班”政策, 建立高中助学金制度, 对农村和城市家庭经济困难中职学生实行免费教育的比例逐年增加, 在高校设立了普通高校国家奖学金、励志奖学金, 实行普通高校国家助学金和生活费临时补贴, 5年累计190万人次的学生受益。促进大学毕业生就业创业, 平均就业率达到90.7%, 位居全国前列。开展困难家庭高校毕业生就业援助, 使4.7万名困难家庭高校毕业生就业, 扶持大学生创业项目1040个。办好人民群众满意的高校招生考试, 近五年累计录取118.2万人。

教育的大发展, 为辽宁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提供了人才保障和科技支撑, 奠定了改善民生的坚实基础, 增强了全省的综合竞争力, 为全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这些成绩的取得, 得益于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 得益于国家教育部等国家部委长期以来的大力支持, 得益于各级党政组织的高度重视, 得益于全省教育战线广大教职员工的辛勤努力和无私奉献。在这里, 我代表省委、省政府, 向全省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 向所有关心和支持我省教育事业发展的各界人士, 表示衷心的感谢!

二、努力实现教育工作的新突破

关于今后一个时期的教育工作, 王珉书记和陈小娅副部长都提出了要求, 省委、省政府的实施意见和规划纲要也写得十分明确。这里, 我只强调几个重点。

(一) 推动学前教育规模化发展

学前教育关系每个儿童的健康成长, 关系每个家庭的未来希望。

近些年, 我们在学前教育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但仍然存在薄弱环节。主要是幼儿园布局不合理, 数量偏少, 规模偏小, 水平参差不齐, 政府管理和调控难度较大, 入园贵、入园难的问题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要改变这一现状, 根本出路在于规模化, 而要实现规模化, 就要推进连锁发展。只有连锁发展, 才能统筹规划, 合理布局;才能提高标准, 统一标准;才能吸引社会投资, 增加数量;才能使政府更好地管理和提供帮助。

实现学前教育连锁发展有三条出路:一是鼓励支持有能力的优质幼儿园, 通过资产收购、参资入股等多种方式, 兼并整合弱势幼儿园。二是鼓励支持具有一定经济实力、有志于学前教育事业的单位和企业投资幼儿园建设, 并实现网络化。三是鼓励支持房地产开发商投资开发幼儿园地产, 形成幼儿教育地产品牌。我们期盼由以上三条途径, 破解我们的难题, 走出一条新路。

幼儿教育的连锁发展, 不仅在城市可以做, 在农村照样可以做。各地区一定要解放思想, 大胆探索, 务求突破, 办好让人民群众满意的学前教育。

(二) 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义务教育是政府必须承担的全部责任。几年来, 我们的各级领导在义务教育中是尽了力的, 成效也是明显的。但确实还存在不公平的现象, 解决的办法, 就在于深化改革, 实现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

要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首先必须做到在市区范围内, 在县范围内统一配置教育资源。

统一配置教育资源, 首先是校长和教师队伍的统一配置。校长和教师作为教育最重要的资源, 不应该也不是学校所有, 而是应在县、区的范围内, 由主管部门统一调配校长, 统一调配教师, 统一平衡师资力量。只有校长和教师配置均衡了, 义务教育才能均衡发展。

统一配置教育资源, 其次是要求学校的教学设施设备、教学环境条件等硬件的统一配置。必须统一标准, 统一达标。既不能高, 也不能低, 如果要提高的话, 必须同时提高上去, 否则又会形成新的差距, 这就不可能均衡发展, 就不可能解决择校问题。

在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中, 还有一件事必须提及。这就是近年来, 我省一些县探索将初中集中到县城来办, 实践证明效果是好的, 学生和家长是欢迎的, 不仅提高了质量, 拉动了城镇化, 更促进了教育的均衡发展。我们积极支持这种探索。有人担心原来建在乡镇的初中如何处置问题, 其实, 我们的教育资源不是过剩, 而是不够, 完全可以用来办好小学和学前教育, 也可以办其他教育。

(三) 实现高中教育优质化发展

高中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社会更关注的部分。希望受到更好的高中教育是人心所向。高中教育要讲求特色, 要讲求竞争。

要达到这些目的, 就必须允许高中在市域范围内实行跨县区的统一招生。

高中在市域范围内跨县区统一招生, 有利于维护学生自由选择就读学校的权利, 有利于保障学生接受优质高中教育的机会更加公平均等, 有利于提高高中的竞争力, 有利于形成优胜劣汰的机制。

我们要站在维护群众利益的高度, 站在维护教育公平的高度, 站在维护教育改革发展大局的高度, 做好高中在市域范围内跨县区统一招生工作, 激发高中教育的生机与活力。

与此同时, 我们还要鼓励和支持优质高中通过联合办学、合并等多种途径和方式, 实现规模化、集团化发展。

(四) 增强职业教育发展活力

职业教育, 对于辽宁经济发展, 对于辽宁就业, 都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职业教育是辽宁的强项, 我们不仅要培养本省所需人才, 还要向省外输送人才。

现在, 我们已形成比较完善的职业教育体系, 下一步工作重点是提高水平, 提高集约化程度。

而要实现这一目标, 就必须更积极、更大胆地吸引社会资本, 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资源, 实现职业教育投资主体的多元化。

我们提倡、鼓励国内外企业, 到辽宁投资兴办职业教育学校;

我们提倡、鼓励国内外企业和辽宁现有的职业教育学校合资办学、合作办学。

大家一定要清醒地认识到, 国内外企业对办职业教育学校都有积极性, 既然有积极性, 就应该让他们去办。

大家还要清醒地认识到, 企业办职业教育学校, 更能和市场接轨, 更能符合企业需求, 更有利于学生就业, 也更能提高教育质量。

因此, 在职业教育中, 我们一定要进一步解放思想, 放开手脚。衡量标准就是企业办职业教育学校的比重不断增加, 单纯由政府办职业教育学校的比重不断下降。

(五) 不断提高高等教育水平

高等教育决定着辽宁教育的水平, 决定着辽宁的竞争力和创造力。

现在, 辽宁已经走上了全面振兴之路, 这就要求大学必须和辽宁全面振兴同步, 必须走在辽宁全面振兴的前列。

大学的发展, 首先要狠抓学科建设。这是大学的核心竞争力, 是大学安身立命之本, 是大学工作的重中之重。到2015年, 省属本科高校要办好50个左右的国内一流学科, 再建设20个左右的国家重点学科, 支持全省高校建设200个左右优势特色学科。

大学的发展, 其次要抓好学科带头人。办学校首要是办学科, 办学科首要是学科带头人。就是要加强高端人才队伍建设。到2015年, 全省高校要新增院士5人左右, 新增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0人左右, 新增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0人左右。我们一定要形成一个朝气蓬勃的、富有进取精神的学科带头人团队。

大学的发展, 再次要抓好重点实验室与工程研究中心等学科平台建设。到2015年, 由省、部、企共建15个左右具有国际一流水平的大型重点实验室和工程研究中心, 实现承接国家重大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及创新科技项目的新突破, 引领新兴产业的发展与升级。

民族教育、继续教育和特殊教育, 都是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们要按照《规划纲要》的要求, 认真负责地办出水平, 办出特色。

三、对今后工作几点要求

加快发展教育, 我们责任重大, 使命光荣。省委、省政府要求各市委、市政府、省直各部门、全体教育工作者, 都要用战略眼光和对未来负责的精神抓好教育, 切实肩负起加快教育改革发展的历史使命。

一是要制定规划, 明确任务目标。各地要依据国家和省的《教育规划纲要》精神, 结合实际, 选准改革突破口和工作重点, 抓紧制定贯彻落实的具体实施意见, 提出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案和有力的保障措施, 并认真组织落实。

二是要进一步提高教育投入水平。建立健全以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筹集教育经费的体制。建立财政性教育投入与财政收入同步增长的机制。到2012年, 全省地方教育支出占地方一般预算支出的比例要达到国家核定的要求。新增的教育资金, 一定要投向最需要的领域、最关键的环节、最困难的群体, 把钱花在刀刃上。

增加投入是发展教育的前提和基础, 但并不是教育工作的全部。推动教育发展, 还必须深化改革, 以改革提高质量, 以改革增强活力, 以改革破解难题。推动教育发展, 还必须扩大开放, 充分挖掘和利用国内外一切教育资源为我所用。只有这样, 才能更好地办好辽宁教育。

三是要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助学体系。这就是要建立起对城乡生活困难家庭的子女, 从学前教育开始, 一直到高等教育, 从公办学校到民办学校, 全面覆盖的扶困资助政策体系。不仅要管学费, 还要管生活费。我们必须坚决做到, 生活困难家庭的孩子, 绝不因贫困而失学, 绝不因贫困而失去尊严。

四是要加强教师和校长队伍建设。完善并严格实施教师准入制度, 严格加强教师管理, 完善教师退出机制, 提高教师队伍质量和素质。鼓励教师改革创新教学方法, 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制定并实施校长任职资格标准, 推行校长职级制。要完善大学校长公开选拔、竞争上岗制度, 建立大学校长目标责任制和实绩评价考核制度。

3.在城区交通秩序管理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篇三

2011年是我们中心成立的第10个年头。10年来,经过广大健身气功管理干部的共同努力,我们建立了《健身气功管理办法》等一系列规章制度,推动2/3的省区市成立了专门机构,编创推出9套健身气功新功法和4套竞赛套路,建立活动站点13000多个,发展练功群众100多万人,开展全国系列展示活动907场,举办全国交流比赛12次,推广工作覆盖到了全国各省区市,并且从国内走向国外,组派117个团组到32个国家和港澳台地区进行了推广传播,特别是使健身气功项目正式进入全国体育大会和世界传统体育大会。我们欣喜地看到,通过10年的努力,健身气功管理工作不仅走出了制度缺失、管理滞后、谈气色变的困境,而且呈现出功法推广由城市社区向村镇、学校、企业和机关发展,业务骨干由辅导员向社会体育指导员和裁判员、教练员发展,活动组织由建站设点向俱乐部、培训基地发展,活动内容由推广功法向表演展示、交流比赛发展,项目建设由国内推广向国外传播发展的良好态势。我们可以自豪地说,全国健身气功工作已经开辟了崭新的局面,发展走势非常看好,我们对今后的工作充满了信心。

过去的10年,是我们共同自强不息、艰苦创业的10年。10年不平凡的岁月,给了我们许多有益的启示。启示之一:健身气功是一项政策性很强的工作,把体现党的政策和满足群众的需求统一起来,把弘扬传统文化和构建和谐社会统一起来,是健身气功事业发展的根本任务。启示之二:健身气功是一项特殊的体育工作,积极争取各级领导的重视支持,紧紧依靠政府部门的齐抓共管,是健身气功事业发展的长效机制。启示之三:健身气功是一项开创性的工作,正确处理建设和活动的关系打好工作基础,正确处理积极与稳妥的关系强化风险防范意识,是健身气功事业发展的必然要求。启示之四:健身气功是一项群众体育工作,主动进入到体育事业的整体建设中去,主动融入到大群体的活动中去,是健身气功事业发展的必由之路。10年的成绩来之不易,得到的启示也弥足珍贵,其中凝聚着广大健身气功管理干部在创业道路上的艰辛和汗水。

二、关于2011年健身气功工作的估价和评点

2011年,是健身气功工作全面进步的一年,全年有这样几项别具特色的工作。一是全国百城千村健身气功交流展示活动获得国际奥委会颁发的群众体育大奖,这是一个很高的荣誉;二是全国健身气功社会体育指导员志愿服务活动收到很好的效果,受到有关省区市的一致好评;三是直接向站点发送《健身气功》杂志和音响器材的工作落实得比较好,赢得了习练群众的热烈欢迎;四是全国健身气功培训基地和中国健身气功协会俱乐部试点成功,走开了推广工作的新路子;五是高校推广、行业体协推广以及配合转化教育工作取得新成果,进一步拓展了服务领域;六是我们中心成立10周年纪念活动和中国体育文化博览会健身气功展示成功举办,产生了比较好的社会影响;七是成立国际健身气功联合会得到国务院正式批准,进一步增强了中国气功在世界上的话语权;八是国际健身气功交流比赛大会首次在国外举办取得圆满成功,收到了多面效果,起到了多重作用。2011年各省区市在基础建设、开展活动等方面都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全面建设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这次大会上将对23个省区市健身气功管理单位给予通报表彰,这里特别要对2011年工作进步幅度比较大的新疆、福建、贵州、甘肃、黑龙江的健身气功主管部门提出表扬。一年来,广大健身气功管理干部辛勤奋斗在工作第一线,甘于清贫,埋头苦干,无私奉献,为健身气功事业的发展,为人民群众的健康幸福做出了新的贡献。值此年终岁尾之际,我代表国家体育总局健身气功管理中心,向全国的健身气功管理干部表示衷心感谢!

三、关于今后一个阶段健身气功工作的思考和认识

2012年的健身气功工作,无论是大型活动还是基础建设,无论是国内的推广还是国外的教学,特别是还有一些创新性的工作,可以说要干的事情很多,任务也很艰巨。做好新年度乃至今后一个阶段的工作,确保健身气功事业可持续发展,一定要十分注意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要把文化引领贯穿健身气功工作的全过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是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的重大任务。人类文明进步的历史充分表明,没有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没有人民精神世界的极大丰富,没有全民族创造精神的充分发挥,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可能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站在这样的历史高度,我们就会更深刻地认识到一个政党如何为古老的文化注入全新的力量,走出一条文化重塑与振兴的“中国道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一个系统工程,各个行业、各级单位各有各的责任。健身气功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天人一体”的思想、“三调合一”的理念、“身心兼修”的方法,这些儒、释、道等诸子百家文化无不渗透在这一项目的方方面面。因此,无论是从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高度看,还是从这一项目历史背景、社会形态和价值作用的角度看,做好这项工作都必须把文化建设作为重要内容。刘鹏局长就曾用“五禽戏”佐证体育文化。目前,健身气功推广活动虽然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由术升华到学的问题还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为此,我们中心已经组织专家启动了《健身气功学》的编撰工作,争取在2012年年底前推出,使其成为健身气功推广工作的文化权威和理论支撑。健身气功区别于其他锻炼的关键,在于气功是主动地、内向性运用意识,以增强其驾驭形体的能力,促进身心达到高度统一。要使我们的功法紧紧吸引住练功群众并获得更好的功效,必须要深化现有几种功法的教学层次,把“三调合一”的技术要领进入练功状态,以充分体现气功健身的独特魅力。对此,我们已在2011年组织专家启动了四种健身气功教材的重新编写工作,进一步充实其文化内涵,从而使教学推广和习练活动更上一个层次。

(二)要使稳中求进成为健身气功工作的总基调。从事健身气功工作既是光荣的,也是有风险的,在座的每位同志都有切身感受。在我们的工作比较顺利的时候,在我们的工作取得一定成绩的时候,大家一定不能淡化风险防范意识,更要突出把握好稳中求进这个总基调。稳中求进就是在巩固现有成绩的基础上求发展、求进步。随着健身气功习练人群和各种交流展示比赛活动的增多,无疑给管理工作增加了难度,如果对习练者或气功活动管理稍有不慎,就可能发生这样那样的问题。把握好稳中求进,具体来说要注意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要加强对站点的管理。建站设点要严格按照《健身气功管理办法》要求审批,对负责人和辅导员的审查更要严格。各省区市要严格落实所建站点的年检制度,对未按要求审批的站点要进一步完善手续,对有其名无其实或有违规问题的站点要坚决予以注销。建站设点一定要坚持数量服从质量的原则,已经建立500个以上站点的省区市,应把工作重点放在质量提升和数量巩固上,最好能够做到一个站点一个站点地过一过,切实做到心中有数。二是要加强对队伍的管理。建设队伍第一位的是要把好进口关,按照《健身气功项目实施〈社会体育指导员等级制度〉暂行办法》要求,严格进行培训、考核和审批,否则不予承认。随着推广工作的深入,健身气功社会体育指导员以及裁判员队伍不断壮大。三是要加强对活动的管理。随着健身气功工作的发展,全国性的和地区性的健身气功交流展示比赛活动此起彼伏。希望各地今后举办健身气功活动,要继续按照《健身气功管理办法》规定的权限报批,同时采取体育、公安、场地等方面齐抓共管的安保措施,从而确保活动万无一失。稳中求进,顾名思义不是消极的稳,是一种积极的稳。稳与进是互为因果关系,稳是为了更好地进,进是在保持平稳发展中取得新突破、新成效、新进展。总之,大家要牢记稳定是硬任务,发展是硬道理,并处理好二者之间的关系。

(三)要将协调发展作为健身气功工作的突破口。这些年的推广工作由点到面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站在全局的高度来看,明显存在着发展不协调的问题,并影响着推广工作整体水平的提升。因此,我们在2012年要把发展不协调的问题作为突破口,进一步解决工作中的薄弱环节。一是要解决地区发展不协调的问题。我们在2012年要把练功站点落后的省区市作为工作的重点,采取多种措施,力争使这些省区市的站点数量发展有较大的突破。二是要解决推广领域不协调的问题。各省区市在2012年乃至今后的工作中,要把上述领域中的建站设点工作当作一项重要任务去研究、去落实。三是要解决人才队伍不协调的问题。通过10年的努力,我们拥有了一支不同等级的健身气功社会体育指导员和裁判员队伍,但等级比较高的主要在一些高等院校,因此在基层活动中存在人才供需矛盾。在今后的培训工作中,我们要突出抓好培养基层高等级的教学和裁判人员,把培训工作的重点放在基层、放在一线。四是要解决推广模式不协调的问题。可以说依托站点推广健身气功新功法,是我们这些年主要甚至是唯一的模式。实践证明,这一单一的推广模式很难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对此,我们近两年已经有所觉察,也做了一些尝试,但收效甚微。最近,我们已经在北京进行了中国健身气功协会俱乐部授牌仪式,明年设想再给一些省区市授牌。希望各省区市也要把建立健身气功俱乐部这一做法推广起来。总之,大家在今后的工作中要有重点、有计划、有步骤地解决好各自的短板,从而做到协调发展、全面进步。

4.在城区交通秩序管理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篇四

中共XX县委书记 XXX

同志们:

县委、县政府决定召开的这次会议,非常重要和必要。这次会议的主要内容是传达贯彻全省、全市的深入开展矿业秩序整顿工作会议精神,总结和部署全县矿业秩序整顿工作。会上张勇、雷健、文毅同志都将作重要讲话。希望大家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特别是要结合当前正在开展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在增强执行力上下功夫,把矿业秩序整顿的各项工作推向深入。下面,我就全县深入开展矿业秩序整顿工作讲三点意见。

一、充分认识我县开展矿业秩序治理整顿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我县自去年开展矿业秩序集中治理整顿以来,通过广泛宣传动员,认真自查摸底,集中整治矿业秩序,全县矿产资源管理秩序明显好转,矿业生产秩序基本稳定,私挖乱采和破坏、争抢资源的现象得到有效遏制。但是,全县在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面仍然存在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矿业规模普遍偏小(20个煤矿生产规模均在每年3万吨以下),安全投入不足,无证开采、私挖滥采的现象仍然存在,不仅严重制约了资源的集约开发和利用,而且矿山安全事故频频发生,严重危害了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二是矿业开采活动诱发的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矿业生态和地质环境的恢复和治理欠帐太多。

三是资源配置方式落后,一些干部深陷非法利益格局,权力与利益相互交织重叠等问题并没有得到根本解决。

去年底兴文县发生“12·19”矿难事故后,全市范围内又相继发生了数起矿难事故,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高度关注,省委张学忠书记严肃指出:“兴文县的问题与甘洛、汉源有相似之处,必须下决心整治,否则后患无穷”。省上已将雅安汉源、广元朝天区、宜宾兴文县作为全省矿业秩序整治的重点区县。对此,我们必须保持高度清醒的头脑,绝不要认为在我县还没有查出党政干部陷入非法利益格局就高枕无忧,心存侥幸,就认为我县的矿业秩序不存在问题。全县有煤矿20个,主要分布在硐底、龙头、官兴,有2个的许可证已经过期;非煤矿山采石场(点)70个,但办理采矿许可证的仅有43个,有27个无采矿许可证,无证开采占39%。今年全县煤矿和非煤矿山已发生安全事故2起,造成人员死亡2人。因此,各级各部门务必要充分认识到开展矿业秩序治理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加强领导、精心部署,打一场矿业秩序整顿的攻坚战,使我县的矿业秩序得到根本好转,以更好的工作成效向人民交上满意答卷。

矿山不治,矿难不消,代价将更惨痛。当前,我县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已进入分析评议阶段,要切实按照省委张学忠书记“变压力为动力,抓住典型案件查处,举一反三,推动队伍建设,促进宜宾发展”的重要指示和全省、全市深入彻底整治和规范矿业秩序工作会议精神,强化机遇意识,切实把暴露矛盾、解决问题作为搞好先进性教育活动、提高执政本领和推进各项工作的机遇。要发展,要推进工作,就绝不能回避矛盾,只有敢于正视改革发展稳定进程中的矛盾,敢于暴露矛盾,敢于分析矛盾,敢于迎难而上,攻坚破难,最终解决问题,才能打开局面。3月24日,市委解洪书记在全市的矿业整顿工作会上指出,兴文县发生的矿业秩序混乱的问题,表面上看是一个经济问题,实质上是少数干部深陷非法利益格局,是利益问题、干部问题,说到底是党风、政风、行风问题。解洪书记要求:必须下决心、下功夫整治矿业秩序,不达目的誓不罢休,不获成效决不收兵,否则,后患无穷。在兴文县发生的问题,全县各级各部门和广大党员干部务必要引起高度重视,绝不能存有侥幸心理,一定要从发生的事件中吸取教训,举一反三,由表及里,触类旁通,特别是要通过阳光政策、阳光作业、公开接受监督,主动查找、找准、抓住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并通过解决突出问题,在更高起点、更高标准、更高层次上推进先进性教育活动和其它各项工作,全力维护我县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的良好局面。

二、狠抓干部队伍建设,坚决打破非法利益格局

“关键在干部、要害在利益”和“没有干部队伍的纯洁性,就没有关键时刻的坚定性”。要确保矿业秩序取得实效,必须以干部彻底退出非法利益格局为切入点和突破口,整顿干部作风,全面加强干部队伍建设,为构建和谐发展新XX奠定坚实基础。

一是要深刻认识干部深陷非法利益格局的严重危害,坚决突破利益这个要害问题。甘洛、汉源的教训深刻说明,干部一旦陷入非法利益格局,必然丧失原则和立场,千方百计保护不法业主,甚至勾结黑恶势力,走向党和人民的对立面。一些矿主为了自身利益,拉拢、引诱、腐蚀干部,寻求“保护伞”,也有少数干部在利益的驱动下参股当地矿山企业,甚至入干股,使矿业开发成为少数人谋取私利的“摇钱树”,成为败坏党风、政风的“污染源”,成为影响党群干群关系的“逆风口”。个别人发财的背后,是政令不畅、国家税源流失、环境问题日益突出、资源严重浪费、矿工生命受到漠视。干部的利益在里面,干部的亲属在开矿,在处理问题时,就会投鼠忌器,瞻前顾后,有的甚至以身试法,千方百计逃避监管,想方设法设置阻力,使整顿工作难以深入、整顿成果难以巩固。我们一定要坚决贯彻落实好张学忠书记和解洪书记的重要指示和重要讲话精神,在干部问题上打破坚冰,在退出利益格局上撕开口子,重拳出击,动真逗硬,坚决打掉“保护伞”,冲破关系网,斩断利益链,刹住领导干部及其配偶、子女违规办矿、入干股等歪风,不留死角,不留后患,以大整顿促进大发展。

二是要牢牢抓住干部这个关键,建设能打硬仗、善打硬仗的执政骨干队伍。整顿工作能否见效,关键在干部。各级领导干部在矿业秩序整顿这个大是大非面前,要以勇挑重担的勇气、攻坚破难的决心和大无畏的气概,带头深入第一线,带头揭露矛盾,带头啃“硬骨头”,带头攻克“堡垒”。整顿工作能否见效,关键也看干部。干部不带头,干部不退出,矿业秩序整顿就难以赢得民心,难以真正取得实效。陷入非法利益的干部,要主动放弃幻想,带头退出,早日了断,积极配合参与整顿。对在规定期限内不按照规定自查纠正的,一经发现,不论是谁,一律先免职再按有关规定严肃处理,决不允许搞“公私合营”、官商一体和“脚踏两只船”。各级党组织要坚持在实践中发现、培养、识别和使用干部,对在整顿工作中敢于碰硬、冲锋陷阵、成绩突出的干部要提拔重用。对临阵退缩、回避矛盾、造成失误的干部要严肃处理。对深明大义、顾全大局、带头主动退出利益格局的干部要关心保护。对令行不止、阳奉阴违甚至公开或暗中对抗的干部要坚决惩处。要以这次矿业秩序整顿和政府机构改革为契机,树立正确的用人导向,对乡镇和县级部门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要进行集中深入调查分析,对不适应工作需要、不能胜任的干部,要下决心果断调整。通过一级抓一级,一级带一级,从上到下建设一支善于治国理政的执政骨干力量。

三是要增强思想力、行动力和执行力,切实解决工作落实难这个突出问题。思想力是行动力和执行力的基础,如果没有坚定的思想力,就谈不上行动和执行。当前,就是要进一步弘扬“XX精神”,弘扬XX人的“精、气、神”,继续保持不等不靠的志气、开拓创新的勇气、知难而进的锐气和蓬勃向上的朝气,保持昂扬、坚定的思想力,确保行动起来雷厉风行,执行起来干脆有力。目前一些地方的矿业秩序整顿工作所存在的问题,就是执行乏力问题。我们必须引以为戒,举一反三。各级领导干部一定要站在增强执政能力的高度,始终保持一股“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狠抓工作落实,任何工作,不抓则已,要抓就扭住不放,一抓到底。要坚决贯彻落实省委、市委的决策部署,态度坚决,旗帜鲜明,做到令行禁止,确保政令畅通。要真抓实干,绝不能“光打雷,不下雨”,只把落实挂在墙上、写在纸上和讲话稿上,见诸于报纸、体现在会议上,而要真正落实到行动上,并以识见于先的政治敏锐力,善于透过现象看本质,抓住问题的要害,作出准确判断,采取果断措施,切实解决存在的突出问题,确保取得实效。要做好表率,以高尚的人格魅力增强非权力因素影响力。始终坚持做人要有人品,无人品难以立身;做官要有官德,无官德难以服众;做事要有才学,无才学难以成事。做一个有思想的行动者、有智慧的实践者。

三、科学规划,创新管理,建立可持续利用矿产资源的长效机制

矿业秩序整顿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不能就事论事,浅尝辄止。要就事论理,必须坚持走改革之路,行创新之策,从体制、机制、观念、作风上着手,坚持把制度建设、案件查处和教育管理有机结合起来,形成各方联动、整体推进的工作态势。安全生产责任重于泰山,要惩防并举坚决杜绝事故。

一要科学规划,建立矿山管理长效机制。要从根本上规范矿业秩序,关键在创新体制机制。我县的《矿产资源规划》已经省国土资源厅批复,并已向社会公告施行。要坚决摒弃权力配置资源的做法,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进一步加强矿产资源开发规划,加快培育“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矿权市场,力争今年在矿权公开拍卖上取得实质性突破。要把矿业秩序整顿与矿业资源整合结合起来,通过股份制等多种形式把煤矿资源真正整合起来,并通过技术改造方式,引导其走规模化、集约化经营煤矿的道路。要建立健全严格的督查机制,形成资源开发、管理、督查工作的制度化与经常化,最大限度地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和收益率。要进一步把矿业秩序整顿与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结合起来,及时研究建立起一套强有力的约束机制和科学严密的管理规程,并建立统一协调、反应灵敏、运转高效、规范有序的应急机制,做到警钟长鸣、有备无患、防患于未然。

二要惩前毖后,切实加大案件查处力度。惩治有力,才能增强教育的说服力、制度的约束力和监督的威慑力。要把查办案件作为矿业秩序整顿工作的突破口,继续加大办案力度,全面清理和查处无证勘查、无证采矿、持勘查证采矿等各种非法采矿活动和证照不全的矿山企业,认真清理和查处矿产资源管理中官商勾结、违法批矿、越权办证等违法违规问题,狠刹“干部深陷非法利益格局”等歪风,对有令不行、有禁不止、顶风违纪,敢于向制度、规定权威挑战的部门和干部,要依法、依纪从重从快查处。

三要严格管理,加强对干部的警示教育。矿业秩序治理整顿是对我县各级干部队伍党性原则、思想理念、精神状态、工作作风的重大考验,也是当前党员先进性教育的重要内容。案件查处并不是目的,关键是要通过案件查处,增强教育和警示的触动性、震撼力和渗透力,使已介入非法利益格局的干部尽快悬崖勒马,改过自新,将功抵过,真正达到查处一批人,震慑一批人,警醒一批人,教育一大批人的目的,取得“入耳”、“入脑”、“入心”的效果。要善于运用反面典型,教育和警醒广大干部正确对待手中的权力,坚持依法行政,严格执行领导干部廉洁自律的各项规定,让“红灯”亮在越轨之前,让高压线真正带电。要善于运用正面典型,弘扬正气,对在这次整顿活动中涌现出的优秀干部及长期以来廉洁奉公、勤政为民的正面典型要大力弘扬,让党员干部学有榜样、赶有目标、见贤思齐。

5.在城区交通秩序管理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篇五

省政府召开这次电视电话会议,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国务院领导同志重要指示精神,部署全省整顿和规范药品市场秩序工作。刚才,省食品药品监管局局长×××同志宣读了《省食品药品委员会关于印发整顿和规范药品市场秩序专项行动方案的通知》。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充分认识整顿和规范药品市场秩序工作的重要意义

药品是人们防病治病、保护健康必不可少的特殊商品,药品安全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最近发生的齐齐哈尔第二制药有限公司假药事件,给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带来严重威胁,给政府形象造成严重损害,震惊全国,影响恶劣,教训深刻。针对这一事件,温家宝总理、吴仪副总理等国务院领导同志相继作出重要批示,要求下决心整顿和规范药品市场秩序,解决好老百姓普遍关心的用药安全问题。

省委、省政府历来高度重视药品市场秩序整治和药品监管工作,明确把它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内容和整顿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工作的重中之重。在今年4月14日召开的省政府第四次廉政工作会议上,梁保华省长专门强调,“要深入开展食品药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食品药品的违法犯罪行为,确保群众食品药品消费安全”。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经过各地、各有关部门的共同努力,近年来我省药品监管工作不断加强,药品市场秩序也有了明显好转。原创文秘材料,尽在文秘知音网络.com网。但必须清醒看到,由于多种原因,当前制售假劣药品等违法犯罪现象还远未杜绝,药品研究、生产、经营、使用行为还亟待进一步规范,药品虚假宣传、药价虚高等社会热点问题也尚未得到很好解决。“齐二药”假药事件,更是给我们敲响了警钟。事实再次告诫我们,药品安全人命关天,药品监管丝毫不能放松,须臾不可懈怠。要站在讲政治、讲大局的高度,以对人民群众生命安全高度负责的精神,充分认识整顿和规范药品市场秩序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切实增强使命感、责任感,集中力量把这项工作抓紧抓好。

第一,大力整顿和规范药品市场秩序,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维护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必然要求。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就是坚持以人为本,把人民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维护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首要的也是最基本的,就是维护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当前,医药领域的确存在一些影响群众用药安全、损害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如有的不法分子在药品、保健食品、化妆品、消杀药剂等产品中擅自添加违禁成分,以损害患者生命健康为代价显示所谓“疗效”;有的以“咨询”、“义诊”、“讲课”等名义,专门面向中老年群体非法销售药品、医疗器械;有的通过一些媒体大肆发布虚假违法广告,用卑鄙恶劣的手段误导患者、图财害命;有的通过擅自更改药品名称或包装几倍、十几倍地提高药价甚至干脆伪造价格批文,等等。更让人不能容忍的,还有少数医药企业置公众利益和社会责任于不顾,在产品研制和生产、经营过程中伪造资料、偷工减料、掺杂使假,谋取非法利益。如果这些问题得不到有效治理,如果药品安全问题让老百姓整天担惊受怕,那么“以人为本”就无从谈起,科学发展观更不能深入人心。

第二,大力整顿和规范药品市场秩序,是推进“两个率先”、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我省提出了“两个率先”的奋斗目标。这是中央领导同志对江苏发展的定位和希望,也是省委、省政府和全省人民的共同愿望。按照预定目标,“十一五”时期,全省总体上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没有健康,哪来小康?药品市场秩序混乱,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就会受到损害、生活质量就要下降,也就不可能有全省的全面小康社会。大家都知道,实现“两个率先”,最繁重、最艰巨的任务在农村。没有农民的小康,就没有全省人民的小康。当前,农村医疗卫生和用药水平都比较低,在一些地区,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还比较多。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让假劣药品在农村恣意横行、坑农害农,那无疑是给他们的生活雪上加霜,无疑将严重影响他们致富奔小康的进程。此外,假劣药品的流通和使用,直接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极易引发群众大规模投诉甚至集体上访事件,因而会影响社会稳定。因此,从“两个率先”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角度着眼,我们必须下大力气,做好整顿规范药品市场秩序工作。

第三,大力整顿和规范药品市场秩序,是促进医药产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我省是医药产业大省,主要经济指标连续多年位居全国前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医药产业发展,相继作出了实施“双倍增”计划、建设泰州医药城等重大战略决策。医药产业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离不开一个规范有序、公平竞争的外部环境。制假售假、无证经营、虚假宣传等等,严重破坏正常的药品市场秩序,给守法经营企业造成巨大的冲击和干扰。如果我们对此不严加整治,就意味着姑息养奸,势必会严重挫伤守法守信企业的积极性。长此以往,将没有医药企业再去靠提高研发能力、提高产品质量、提高服务水平占领市场,整个医药产业的发展前景也将是暗淡的。各地、各部门一定要正确认识市场整顿和经济发展的关系,整顿好、规范好药品市场秩序,真正为当地医药产业发展营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

第四,大力整顿和规范药品市场秩序,是维护党和政府形象的必然要求。让老百姓用上安全、有效、价格合理的放心药,这是我们共产党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具体体现,是实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必然要求,也是人民公仆应尽的职责。药品市场秩序好,病患者用药安全有保障,就说明我们的监管是有力的、尽职尽责的,就会赢得老百姓的口碑,就会给党和政府增光添彩。反之,如果我们的监管工作乏力、措施不到位,药品市场就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药品市场秩序就会出现混乱,这毫无疑问将影响老百姓对党和政府执政能力的信任,影响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形象。特别是在目前“看病难、看病贵”问题还很突出、老百姓对此反映强烈的情况下,药品安全决不能再出大的问题;否则,我们将无法向人民群众交代。

二、严抓严管,强化责任,确保整顿和规范药品市场秩序专项行动取得实效

省政府决定在全省范围内开展整顿和规范药品市场秩序专项行动,目的就是要通过集中整治,解决当前药品市场秩序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严防重大药品质量事故发生,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及其他合法权益。这次专项行动的指导思想、目标、措施、实施步骤和工作要求,省食品药品安全委员会下发的《通知》已讲得很明确,各地、各部门要认真贯彻执行。在开展专项行动过程中,一定要突出一个“严”字,切实做到强化责任、严抓严管、务求实效。

一要切实加强日常监管,严把市场准入关。药品、医疗器械直接作用于人体,不同于其他商品。对于医药企业的准入条件,《药品管理法》、《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都有明确规定。工商、食品药品监管等部门要依法严格审查企业资质,不符合法定开办条件的,坚决不发给许可证和营业执照。对已发证医药企业,要结合日常监管和监督检查中掌握的情况,有重点地进行清理整顿,生产经营条件严重不符合规定要求、产品质量难以保障的企业,要坚决淘汰出局。要强化对化工原辅料生产企业的监管,严格规范化工企业的经营范围,依法严肃查处超范围经营原料药和药用辅料的行为。要加强证照和票据管理,严厉查处骗取、伪造、买卖、出租、出借许可证或营业执照以及为他人提供票据等违法犯罪行为。要针对产品注册申请过多、过滥的问题,依法惩治弄虚作假行为,严格审评审批管理,从源头上保证药品、医疗器械的安全有效。要加强对涉药单位的日常监管,做到全面覆盖、不留死角、不留盲区。通过跟踪检查、专项检查、飞行检查等途径,监督企业严格执行GMp(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和GSp(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严防企业通过认证后将有关规定和要求变成“一纸空文”。对于违反GMp、GSp的行为,要严肃查处;情节严重的,要依法收回认证证书直至吊销生产、经营许可证。要指导和督促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建立健全药品质量管理制度,规范药品购进、验收、储存、保管行为,确保医疗机构用药安全;同时,加强对医疗机构制剂配制行为的监管,监督其严格执行Gpp(医疗机构制剂质量管理规范)等有关规定。要进一步完善农村药品监督和供应网络,坚决打击游医药贩,规范农村药品购销渠道。要强化医药企业和医疗机构作为药品不良反应报告主体的法定责任,建立健全不良反应监测网络,完善应急处置体系,及时发现、妥善应对群体性突发药品不良反应事件。

二要严查薄弱环节,整改安全隐患。药品安全涉及从研制、生产到流通、使用的全过程,任何一个环节的任何一个节点上出现问题,都可能导致无法预料的灾难性后果。“齐二药”假药事件以及其他药品质量事故的发生说明,一些药品研究、生产、经营、使用单位并没有将公众的生命安全放在首位,责任意识、质量意识、法制意识淡漠,把产品标准、检验设备、管理制度等都当成了应付检查的摆设。这种状况如不能得到彻底改变,那将是非常危险的。因此,对药品和医疗器械,监管部门要从严监管,涉药单位要强化责任意识、从严抓好内部管理。在组织实施这次专项行动过程中,要立足于从严监管、从严管理,充分发挥监管部门和涉药单位两方面积极性,严肃认真、全面仔细地排查每一家涉药单位在质量管理制度、原辅材料把关、产品出厂检验等方面存在的薄弱环节和漏洞。要特别注意从责任机制、奖惩机制等方面,着力解决好质量管理制度不严密、不落实的问题。对排查中发现的薄弱环节和漏洞,要按照轻重缓急逐一限期整改;发现重大质量安全隐患,必须先停产再整改。排查整改工作关系到能否把安全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必须认真对待、抓细抓实,决不能流于形式、走过场。

三要严管难点领域,强化综合治理。当前药品市场秩序的不规范、不健全,不仅表现在药品质量上,还表现在虚假违法广告、虚高药价以及商业贿赂等方面。这些问题虽然与体制、机制有关,但监管不严、监管不力也是一个重要原因。各地、各部门要把治理虚假违法药品广告、加强药品价格监管,作为此次整顿和规范药品市场秩序专项行动的一项重要内容,依托联合整治的强大声势,进一步完善整治和监管措施,确保取得新进展、新成效。对虚假违法药品、医疗器械广告,老百姓一直深恶痛绝。经过去年的集中治理,违法广告发布率曾一度大幅下降。但最近一段时间,违法发布现象又有所反弹。工商、食品药品监管、卫生、新闻宣传等部门要各司其职、密切配合,搞好衔接,进一步加大治理力度,坚决遏制虚假违法广告反弹的趋势。对违法发布广告者,该曝光的要曝光,该处罚的要处罚,该吊销证照的要吊销证照,该追究有关人员责任的要追究责任。同时,要依法取缔以义诊、免费检测、赠药等形式非法宣传、推销药品的活动,对在医院周边散发虚假药品宣传材料等现象进行有效治理。加强药品价格监管是抑制药价虚高现象的重要措施。物价部门要在组织实施好已出台各项降价措施的同时,严格药品价格审批管理,并会同有关部门依法查处通过擅自更改包装、说明书变相抬高药价的不法行为,进一步抑制虚高药价。要把开展此次专项行动与治理医药购销领域商业贿赂有机结合起来,一方面强化涉药单位的法制意识和责任意识,发现和查处涉嫌商业贿赂大案要案;另一方面通过治理商业贿赂,铲除假劣药品滋生蔓延的土壤,降低虚高药价,维护正常的药品生产流通秩序。

四要严格落实责任,形成整治合力。整顿和规范药品市场秩序工作,是政府履行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的重要内容,是当前维护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的一项重要工作。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要迅速部署,统筹协调本地区药品市场秩序专项整治工作。要紧密结合当地实际,科学、周密地制定专项行动实施方案,做到任务明确、重点突出、针对性和操作性强。政府负责同志要切实担负起本地区药品市场秩序整治工作的领导责任。食品药品监管、经贸、卫生、工商、质监、物价、公安、监察、新闻宣传等部门要按照《通知》要求,认真履行监管职责,切实做好分工范围内的整治工作。各有关部门要勇于负责、相互支持、密切配合,齐心协力地把专项行动抓实抓好。要支持、配合地方各级政府深入开展专项行动,努力形成“全省统一领导、地方政府负责、部门督查指导、企业自查整改”的工作格局。要通过随机抽查、明查暗访等多种形式,强化督促检查,确保各项工作任务逐一落到实处。省政府将在适当时候组织专门力量对各地整治工作进展情况进行专项督查。要严肃工作纪律,严格实行责任追究制度。对因整治工作不力导致药品市场秩序混乱特别是发生重大药品安全事故的,要依法依纪追究有关地区及部门主要负责人和直接责任人的责任。

五要彻查大案要案,严惩造假行为。制售假劣药品、医疗器械危害极大,是社会肌体上的毒瘤,必须严打、狠打、决不能有丝毫的手软。要以假冒知名品牌药品、假劣疫苗、假劣血液制品、擅自添加活性成分药品、假劣原料药、假劣一次性医疗器械、假劣植入类医疗器械等为重点品种,以农村和城乡结合部为重点区域,畅通举报投诉渠道,运用多种打击手段,摧毁一批生产销售假劣药品、医疗器械的窝点及其销售网络,依法严惩一批制假售假违法犯罪分子。要依法严厉查处企业参与制假售假以及擅自在药品、保健食品、化妆品、消杀药剂等产品中添加药品活性成分等违法行为,该停产、停业整顿的,坚决停产、停业整顿;该撤销药品批准文号的,坚决撤销药品批准文号;该吊销许可证的,坚决吊销许可证。食品药品监管、卫生、公安等部门要加强协调配合,完善联合打假机制,切实抓好大案要案的查处,务必做到追根溯源,查清查透,坚决将违法犯罪分子绳之以法。对重大疑难案件,要挂牌督办、限时办结。要加强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之间的衔接,对于触犯刑律的,及时移交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严禁以罚代刑、降格处罚。

在这里,我要特别强调一下执法的严肃性。严格执法是专项行动不走过场、取得实效的重要保证。没有严格执法,就不可能惩治违法犯罪分子,就不可能警示和教育广大涉药单位,就不可能真正取信于民。各地、各部门一定要站在维护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维护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维护法律尊严的高度,切实做到执法为民、依法办事、严格执法。对于那些丧尽天良、图财害命的制售假劣药品违法犯罪分子,对于那些严重扰乱药品市场秩序的不法行为,坚决依法从重从快惩处。对于制假售假者的后台和保护伞,无论涉及到什么单位、什么人,都要一查到底,决不留情。

三、建立健全整顿和规范药品市场秩序的长效机制

整顿和规范药品市场秩序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标本兼治、着力治本,建立健全整顿和规范药品市场秩序的长效机制,努力为广大人民群众营造一个安全、可靠、放心、满意的用药环境,为加快推进“两个率先”提供坚强有力的健康保障。

一要加快形成全覆盖、全方位的整治、监管新格局。对药品市场秩序的整治和监管涉及产品研究、生产、流通、使用全过程,涉及质量、广告、价格等诸多领域,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也一直是人民群众和社会舆论关注的热点。药品市场秩序方面存在的问题,大多互相牵连、互为表里,单靠某一个部门的监管、某一个方面的工作往往很难奏效,必须依靠方方面面的共同努力。要继续把整顿和规范药品市场秩序作为落实富民优先方针、构建和谐江苏的一项重要内容,切实加强组织领导。省政府每年都将以适当形式,对整顿和规范药品市场秩序工作作出统一部署。地方各级政府要对药品市场秩序整治和监管负总责,把它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和目标考核体系,定期研究部署工作,及时协调解决重大问题,使各个领域、各个方面的工作相互协调、相互促进。要坚决克服和纠正地方保护主义倾向,旗帜鲜明地支持执法和监管活动。要充分发挥各级食品药品安全委员会及其办公室的作用,建立部门之间稳定的协调合作机制,整合监管资源,提高监管效能,打造监管合力。有关监管部门要切实履行职责,该牵头的大胆牵头、当好主角,该配合的密切配合、当好配角,决不能敷衍塞责、推诿扯皮。企业是药品质量的第一责任人。要加强对医药企业负责人、质量管理人员及其他从业人员的教育,使其自觉把公众利益和社会责任放在首位,自觉规范生产和经营行为。要加强普法教育和舆论宣传,营造有利于整顿和规范药品市场秩序工作深入开展的良好社会氛围。总之,要依靠加强领导、明确任务、细化措施、落实责任,真正形成药品市场秩序整治和监管各个环节、各个领域、各个层面的工作都有人抓、有人管、有人负责的好局面。

二要抓紧完善医药行业信用体系。建立以法律和道德为基础的医药行业信用体系,是保证药品质量、规范交易行为的治本之策。要按照建设“诚信江苏”的总体要求,在总结近年来试点经验的基础上,抓紧制定出台统一的医药行业信用信息归集、评价和发布制度,完善信用信息档案和数据库,加快实现部门之间的信用信息共享和联动监管。有关部门要积极创造条件,联合开展信用等级认定工作,并及时向社会公布认定结果。要结合治理商业贿赂工作,在全省医药行业开展“守法规、重质量、讲诚信”活动,推出一批示范企业。要加大激励和惩戒力度,促进医药企业强化信用意识、提高信用水平。对守信企业,要给予优先办理审批手续、减少或免除日常监督检查等褒奖;对严重失信企业,要通过新闻媒体予以曝光,使其信誉扫地、得不偿失。

三要积极深化药品生产流通体制改革。当前药品市场秩序方面存在的不少问题,与医药产业规模化、集约化程度不高有很大关系。有关部门在严把市场准入关的同时,要及时发布产品研发、产业投资等方面的预警信息,防止低水平重复建设。要加快发展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电子商务等现代流通方式,建立健全现代医药市场体系,提高市场组织化程度,既降低流通成本,又有效防止假劣药品、医疗器械进入市场。要完善医药科技创新平台,促进产、学、研相结合,提高我省医药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鼓励企业走联合兼并、资产重组的道路,促进生产要素向优势、骨干企业集中。要加大扶持力度,全力搞好泰州医药城等重点产业基地建设,努力把我省医药产业做大、做强、做优。

四要切实加强队伍建设。随着整顿和规范药品市场秩序的不断深入,工作任务会越来越繁重,面临的情况会越来越复杂,这就对我们的领导水平、工作能力、业务素质和执法条件等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要高度重视执法和监管队伍建设,抓教育,提高素质;抓服务,树立形象;抓整顿,规范执法;抓检查,从严执纪;抓监管,改进工作;抓引导,弘扬正气;抓源头,强化治本;抓组织,落实责任。要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搞好调查研究,加强工作指导,及时发现、解决整顿和规范药品市场秩序工作中的新情况、新问题,总结、推广基层在实践中创造的新经验、新做法。要不断充实一线执法力量,健全基层监管网络,实现监管关口的前移。整顿和规范药品市场秩序,离不开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各地要适应工作需要,加大经费投入,积极改善执法部门特别是基层单位的执法装备和检验检测设施条件,为他们开展执法和监管工作提供保障。

同志们,整顿和规范药品市场秩序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幸福生活,是一项得民心、顺民意的“民心工程”。我们要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定信心,扎实工作,齐心协力,狠抓落实,圆满完成这次专项行动的各项任务,把整顿和规范药品市场秩序工作进一步引向深入,为维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加快推进“两个率先”、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6.在城区交通秩序管理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篇六

这次会议是经县委、县政府研究召开的,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总结工作,分析形势,安排部署今年全县安全生产、煤炭工作及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工作。会上,将对2005全县安全生产、煤炭工作的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进行表彰,签订2006目标责任状。最后,永春常务副县长将作重要指示,请大家认真领会,狠抓落实。下面,我先就安全生产及煤炭工作讲几点意见。

一、总结成绩,认真回顾2005年全县安全生产工作

去年,全县各级各部门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市关于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始终绷紧安全工作这根弦,加强领导、落实责任,严格执法、深化整治,全县安全生产工作稳定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安全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稳中有降。2005年,全县发生各类安全事故14起,同比下降30%;直接经济损失36.13万元,同比下降22%。安全事故大都发生在道路交通安全方面,按行业分:工矿企业事故3起,死亡3人,同比分别下降62.5 %、70%;道路交通事故9起,死亡15人,同比分别上升28.5%、114%;农业机械事故1起,死亡1人,同比分别下降66.6%、50%。铜湾镇等13个乡镇及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建筑行业、公共场所、水上交通等几个高危行业没有发生一起安全事故。全年没有发生一起特大安全事故。从与市签定的安全生产责任状来看,辖区内发生2起死亡3人以上重大事故(其中无责任事故一起),与责任状要求少发生1起。全县安全生产形势总体仍趋于平稳。

安全生产目标管理责任体系不断完善。年初,县政府与各乡镇、安委会成员单位签订了安全生产目标责任状,下发了安全生产目标管理考核细则,强化了各安委会成员单位目标管理抵押金制度,出台了《**县实施安全生产工作一票否决制暂行办法》。各乡镇和安委会成员单位按照要求成立了由行政一把手任组长、分管副职为副组长,各职能站所(室)为成员的安全生产领导小组,并层层签订了责任状,形成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安全工作格局。同时,对22个乡镇安综办进行了安、综分开,安监站单设,进一步理顺了全县安全监管体制、完善了责任体系。

安全生产检查和隐患排查工作有序开展。去年,全县先后开展了道路交通、烟花爆竹、水上交通、建筑安全等七项专项大检查和二次综合性安全生产大检查。所有乡镇和单位都针对所辖区域和本行业开展了日常安全检查,如煤炭局制定了日常性安全检查制度,花桥镇实行了干部职工挂牌监督安全工作制度。对排查出来的安全隐患及时进行现场整改,不能现场整改或一时整改难到位的则下达整改通知书,限期进行整改。一年来,全县共查出各类安全隐患665处,其中现场整改144处,下达整改通知521份,95%的已整改到位。

以“安全生产月”活动为主的安全宣传教育力度进一步加大。在六月份“安全生产月”活动中,县直单位和乡镇紧紧围绕“遵章守法、关爱生命”这一主题,采取悬挂横幅、张贴标语、开办墙专栏、出动宣传车、发放《全民安全知识读本》、播放《法佑平安》专题片等多种形式开展了宣传活动,广泛普及安全知识,营造了全县关心和支持安全生产的良好氛围。牌楼镇、铁坡镇、公安局、交警大队结合交通法规“五进”宣传要求,开展了给中小学生上安全知识课的活动;桐木镇在“安全生产月”活动中,要求小学三年级以上的学生写《法佑平安》的观后感,得到了社会的好评。同时,加大了安全法制培训力度,先后组织部分企业安监员、特种作业人员和相关职能部门安监员及乡镇安监站长参加了市安监员培训班和安全业务技能培训班,举办了一期全县烟花爆竹生产经营单位负责人培训班。通过培训,提高了企业管理人员和安全监管人员的业务素质和管理水平。

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卓有成效。结合实际,全县先后开展了河道挖砂船、非法小煤窑、烟花爆竹、非煤矿山等一系列专项整治,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如在道路交通安全专项整治行动中,针对农用车、拖拉机、三轮车载客、超载及拼装车、报废车上路行驶的现象,查处违章载客车50台、无证摩托车340台,纠章210台,现场强制报废9台、扣车21台,治安拘留16人,刑事拘留7人;针对聂家村、石宝等乡镇非法烟花爆竹生产屡禁不止,安全隐患突出的情况,集中整治取缔了64户10个生产作坊点,有效控制了重、特大事故的发生。

2005年,我县安全生产状况虽总体保持平稳,但安全事故频发的势头仍未得到有效控制,如事故起数虽下降30%,但死亡和重伤人数却分别上升5.3%、43%,形势依然严峻。特别是道路交通事故居高不下,发生了“9·18”、“9·30”两起重大道路交通安全事故,水上道路交通安全隐患突出,农用车、摩托车载客现象时有发生,报废车、拼装车、无牌(证)车营运依然存在;安全生产意识有待加强,个别乡镇和单位对牵涉到一票否决的安全生产工作仍停留在一般性的部门工作认识上,经费投入不足,信息上报不及时,安监工作名存实亡;个别非公有制企业受利益驱动,安全生产意识淡薄,常有违规生产、违章作业现象;地质、水利的重大隐患难以整治,投入乏力;部门安全监管还存在职能不清、责任不明的现象;安全执法环境有待进一步改善等等。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在今年的工作中加以整改和重视。

二、真抓实干,全面完成2006年全县安全生产工作任务

3月3日,市政府召开了2006年全市安全生产工作会议。会议分析了全市安全生产形势。去年,全市共发生各类事故759起,死亡266人,同比减少78起,下降9.31%,多死亡8人,上升3%。死亡人数比省安委会下达我市安全生产目标管理控制指标少死亡3人。一次死亡3—9人的重大伤亡事故19起,比去年增加7起,发生特大事故1起,死亡11人,全市安全生产形势还比较严峻。会议明确了今年全市安全生产的主要目标:杜绝特大事故,控制重大事故,全市各类事故死亡总人数同比下降5%。

根据市里会议精神,结合我县实际情况,今年我县安全生产工作总的要求是: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安全生产工作全局,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和全国、全省安全生产工作会议精神,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按照“标本兼治、重在治本”的原则,建立科学完善的监管体系,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加强政策法规研究,综合运用法律、经济和行政手段,实现监管手段创新;大力发展安全生产科学技术,推动科技创新;努力提高全社会安全素质,大力推进安全文化创新,逐步建立实现安全生产的长效机制,促进全县安全生产形势的进一步稳定好转,力争杜绝特大事故,控制重大事故,全县各类事故死亡总人数同比下降5%,全面完成市政府下达我县的各项事故控制指标。

根据这一总体要求,今年要重点抓好以下六项工作:

(一)强化对安全生产工作的领导,严格落实责任

首先,要强化安全生产行政首长负责制。各部门、乡镇人民政府的主要责任人,是本地方安全生产的第一责任人,必须带好头、亲自抓、负总责,针对工作中的薄弱环节和问题,及时研究解决的办法。企业是安全生产的责任主体,必须把安全责任和事故指标逐级分解到车间主任、班组长和所有从业人员身上,落实到每个环节、每个岗位和每个人身上。其次,要进一步严格目标管理考核,实行行政问责制度。今年各乡镇、各部门、各行业都要建立安全生产的考核制度,年终按控制目标对相关单位、部门或企业进行考核。对实现了目标任务的,要表彰奖励;对工作不合格的,要进行行政问责,“一票否决”。另外要强调一点,各乡镇要将私自改、拼装车辆和报废车辆上路营运和非客运车辆及农用车载客作为一项重点工作来抓,要将责任状签订到户,明确责任。即乡镇人民政府与所有乘车的农户签订协议,不乘坐农用车和未投保的客运车,否则后果自负;农机站与辖区所有机主及机手签订协议,不利用农用车载客,不营运未投保客运车,坚决杜绝农用车载客现象。同时,要将农村载客小站点建到村,规范合法小面的载客。今天各单位都要向县政府递交安全生产目标管理责任状,切实履行好职责,逐级督查,层层落实,一直抓到基层的具体工作人员头上;各级各部门各单位都要排出安全生产责任落实时间表,自始至终有计划、有阶段地督促,每一个环节都要查漏补缺,直到工作全面完成。

(二)强化安全生产投入,落实安全规划

乡镇人民政府要把安全生产摆在与计生、综合治理工作同等重要的位置,把安全生产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之中,科学制订安全生产专项规划,努力做到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和安全发展。发展与改革部门要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发展规划的实施,对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体系、科技信息体系和宣传教育培训体系的建设,要优先立项、优先扶持、优先安排。安监部门要密切配合,积极组织安全生产规划的具体实施,从根本上改变我县安全生产基础薄弱的现状。同时,要督促引导企业特别是非公有制企业加大安全投入,认真落实安全费用提取、伤亡事故经济赔偿和安全生产风险抵押金三项政策,积极推行工伤保险和劳动保护工作,提高企业安全成本,降低事故风险。

(三)强化安全监管执法,规范企业行为

安全监管部门要主动牵头,建立和完善部门联合执法机制,把集中联合执法从煤矿延伸到非煤矿山、烟花爆竹、危险化学品等其它行业和领域。一方面要针对安全生产薄弱环节和重点地区,实行集中执法、集中整治和集中曝光,严厉打击安全生产违法行为;另一方面要提高企业安全生产法制意识,强化企业安全管理,规范企业安全生产行为。对各类安全生产违法行为,必须做到严厉惩处,不得姑息迁就。对敢于以身试法甚至暴力抗法的,政法部门要彻查严处,该抓的抓,该判的判,坚决把非法生产的嚣张气焰打下去。

(四)推进安全专项整治,确保重点行业领域的安全

要在去年的基础上,继续深化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大力排除重点行业事故隐患。

一是要深入开展煤矿整顿关闭与瓦斯集中整治两个攻坚战。这一点我在后面的煤炭工作中要专门讲。

二是要突出其他高危行业安全整治的重点内容。交通安全,要重点整治客运车辆、无牌无证摩托车和危险品运输车辆,抓住交通管理、交通设施、交通意识和事故处理四个环节,严查超速超载、酒后开车、疲劳驾驶和非法车船载客等违法行为。烟花爆竹安全,要重点加强对产销运存和燃放等环节的安全监管,打击非法生产、推进工厂化改造和标准化生产。危险化学品安全,要重点加强腐蚀、易燃易爆等危险品的运输储存管理,防止发生泄露、污染和爆炸事故。非煤矿山安全,要重点打击整顿乱采滥挖和超深越界开采行为,加强病险尾矿库的隐患治理,防止发生垮坝事故。消防安全,要重点抓好商场、市场、学校、医院、自然村等密集场所,以及易燃易爆单位的火灾隐患排查整治,防止群死群伤火灾事故发生。

三是要严格安全生产准入制度。要坚持标本兼治和综合治理,把安全专项整治与矿产资源开采秩序治理、资源有偿使用改革结合起来,按照国家产业政策,加强产业结构调整,逐步淘汰落后的生产力,提高办矿条件和办矿标准。严格安全生产行政许可,对逾期未提出安全生产许可申请、没有取得安全生产许可证照的,要坚决予以关闭取缔,从源头上把好安全生产准入关。积极开展企业安全质量标准化活动,督促企业落实安全主体责任,努力实现企业安全管理的规范化和制度化,提高企业安全水平。

(五)推进长效机制建设,夯实安全基层基础工作

一是要加强安全文化建设,提高全民安全素质。各级各部门要积极组织开展“安全生产月”等形式多样的安全生产宣传教育活动,在乡村、社区中小学校广泛开展安全知识专题教育,努力提高全民安全意识,大力营造全社会“关爱生命,关注安全”的良好氛围。县电视台、广播电台等媒体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实行有效的舆论监督,宣传安全生产知识和先进事迹,曝光安全生产反面典型。要加强对企业所有从业人员特别是高危行业一线操作人员的安全培训,不断提高其安全技能和自我保护能力。

二是要加强示范乡镇建设,强化安全基层基础。安全生产的隐患、矛盾和问题集中在基层,安全事故也主要发生在乡镇,抓好乡镇安全基础工作十分迫切、十分重要。各级各部门对安全生产监管力量不能削弱,只能充实加强,并保证安全生产的工作经费。要积极开展安全生产示范乡镇建设,县安委会成员单位和当地人民政府要加强工作指导,积极给予支持,真正把安全生产工作落实到基层。

三是要实施科技兴安战略,提高安全生产科技含量。我县高危行业多、安全监管任务重,必须把科技兴安作为安全生产的治本之策来抓。科技部门要积极组织开展安全生产科技攻关,重点突破煤矿瓦斯治理、烟花爆竹安全火药、重大事故隐患与危险源监控等安全生产的技术瓶颈。发展与改革、工业经济部门要增加安全生产技术改造资金投入,会同安全监管部门积极推广安全生产的新技术、新成果,不断提高安全生产的科技含量。

(六)推进机构队伍建设,提高安全监管监察能力

要及时调整和充实安全生产委员会,统一协调解决安全生产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各级安全监管部门要在当地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充分发挥好综合协调和监督管理职能。现在从事安全生产工作的同志很辛苦,压力也很大,越是在这个情况下,越要讲究工作方法,转变工作作风,以促进工作的落实。所有工作人员要坚持“严格、细致、务实、高效、清廉”的行为准则。严格,就是要高标准、严要求,严肃认真地办事;细致,就是要认真仔细,在安全检查中不能放过任何细微的隐患;务实,就是要脚踏实地,老老实实,埋头苦干;高效,就是要快节奏、高效率,雷厉风行;清廉,就是要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不执人情法、不办人情案、不发人情证。我相信,只要同志们有这样真抓实干、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就一定能够把安全生产工作做好。

三、突出抓好煤炭工作,确保煤炭行业安全生产

去年,我县煤炭工作通过加强领导,加大投入,强化监管,严格执法,煤矿安全生产条件显著改善,安全管理更加规范,非法煤矿关闭基本到位,全县所有18家煤矿均组建了工会和通过了申办安全生产许可证的现场验收,其中17家已取得了湖南省煤矿安全监察局颁发的《安全生产许可证》,全县煤矿安全生产形势进一步稳定好转。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各煤矿对照《煤矿安全生产基本条件规定》还有一定的差距,有的煤矿安全投入不足,整改还不到位,没有做到持续符合安全生产条件;二是部分矿证照不全,有的矿虽已证照齐全,但还未申请复查验收;三是煤矿伤亡事故仍有发生。去年发生煤矿伤亡事故1起,死亡1人,同比均上升100%;四是煤矿对井下从业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不够;五是煤矿技术力量缺乏,资源回采率较低。针对上述问题,为进一步加强煤炭工作,确保我县煤炭生产和经营健康有序发展,今年我县煤炭工作的总体目标是:杜绝重大事故,严格控制死亡事故,绝对死亡人数控制在三人以下;所有煤矿达到《煤矿安全生产基本条件规定》要求,实现依法、有序、规模、安全、文明生产;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稳定提高产量和效益;全县非法煤矿为零。主要采取以下五项措施:

1、狠抓安全投入,打造质量标准化矿井。一是重要系统标准化。要建立可靠合理的通风系统、生产系统和排水系统,实现正规开采。二是重要装备标准化。提升运输、电气、防治水及瓦斯监控系统等大装备必须配置到位,并保持良好运行状态。自救器配备去年我县各矿均已到位,但下井人员携带使用率很低,今年要将此作为行政执法的一项重点来抓。三是重要管理工作标准化。要加强制度建设,实现安全管理工作规范化。四是要切实抓好煤矿瓦斯治理工作。在去年的煤矿瓦斯集中整治活动中,还有4个矿未安装“两闭锁”装置,验收不合格,目前必须尽快安装到位,否则按规定对《煤炭生产许可证》不予年检;已验收合格的矿要抓好巩固提高,以实现二年内大幅度减少瓦斯事故的目标。总之,各矿要对照标准化矿井基本要求,按“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逐项、逐条完善到位。

2、加强监督检查,规范内部管理。在今年的监管工作中,要按照“国家监察,地方监管,企业负责”的煤矿安全工作机制,把贯彻执行国务院446号令和国办发明电[2005]21号《紧急通知》作为重点,进一步加大监督检查和行政执法力度。具体来说,一是要继续抓好日常安全检查和隐患督促整改,今年计划组织开展三至四次全面安全大检查;二是抓好煤矿安全隐患排查治理报告及煤矿企业负责人带班下井制度的落实;三是强化行政执法,严格按照《煤矿隐患排查和整顿关闭实施办法》的规定,打好煤矿整顿关闭攻坚战。对存在其中所列超通风能力生产、有重大隐患仍进行生产等八种情形之一的煤矿坚决责令停产整顿;对存在无证或证照不全非法开采,拒不执行停产整顿或停产整顿验收不合格等七种情形之一的煤矿,坚决予以关闭,淘汰落后生产企业,力争年底全县煤矿数量控制在16家以内。在经济责任追究上,我们将执行446号令,实行比以往更加严厉的罚款处罚。各煤矿企业要进一步提高安全意识,强化主体责任,规范内部管理,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建立奖惩机制,严明岗位职责,加强现场监督检查,及时消除安全隐患。

这里,我要特别强调,凡是小煤矿非法生产屡禁不止的地方,乡镇发现1个非法煤矿并且没有采取有效制止措施的,要严格按照国务院446号令的规定,对乡镇长以及相关负责人分别按程序给予降级、撤职或者开除,县监察局要抓住典型严厉处分。

3、搞好资源整合,提高生产规模。根据国家产业政策、省政府《意见》及湘煤行[2006]14号文件要求,今年在全省范围内开展煤矿资源整合。进行资源整合的煤矿必须先关闭,整合后只有一个采矿权人。资源整合工作原则上要在年底以前完成。我县18家煤矿以现有的生产规模,全部属整合之列。因此,邻近有条件的矿,在自愿和协商的前提下,能整合的尽量实行整合;相距较远,没有整合条件的,则只有在加强技术改造提高设计生产能力上想办法、下功夫。总之,不论通过哪种途径,各矿必须力争在年底前使生产能力达到3万吨,避免被淘汰关闭的命运,从而实现三年内解决小煤矿问题目标。原创:文秘知音网站。

4、强化安全培训,提高安全素质。要克服重出勤、轻培训思想,认真按照《煤矿安全培训监督检查办法》的要求,始终把安全教育培训作为一项重要的经常性工作来抓。各矿必须按规定建立健全各类人员的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制度,制定并落实教育和培训计划,建立培训档案。矿长和特种作业人员的培训、复训,必须完成省、市两级的调训计划,持续做到持有效资格证书上岗;井下从业人员必须由有资质的培训机构进行培训;新职工培训不得少于72学时,并经考试和4个月带班考核合格方可独立作业;老职工每年接受培训的时间不得少于20学时。同时各矿要采取各种形式抓好经常性安全教育。

5、发挥煤矿基层工会实施安全生产群众监督作用,全面构筑安全生产大堤。要树立安全就是最大效益和职工最大福利的理念。在今后的煤矿安全生产工作中,各煤矿要充分依靠广大职工群众,发挥工会实施安全生产群众监督作用,支持和组织职工参与安全生产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不断创新和发展群众劳动保护监督检查工作方法,促进煤矿安全生产管理。同时,要主动及时为职工办理工伤保险,解除职工的后顾之忧。

7.在全省农业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篇七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 学习贯彻中央和省委农村工作会议、全国农业工作会议、全省经济工作会议及省十一届人大六次会议精神, 全面总结2011年农业农村经济工作, 研究安排今年工作, 加快推进我省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昨天召开的省委农村工作暨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 书记、省长的讲话着眼全局、立意高远, 分析透彻、部署有力, 我们要深入学习领会, 认真贯彻落实。下面, 我讲几点意见。

一、大灾之年全省农业农村经济保持持续发展, 实现“十二五”顺利开局

2011年, 全省各级农业部门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 紧紧围绕“两加一推”和“三化同步”重大部署, 积极应对严重干旱和市场波动等不利影响, 深入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化经营, 切实保障主要农产品供给, 顺利完成省委、省政府提出“粮食少减产、农民要增收”的目标, 为推进全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主要农产品生产经受严峻考验。在遭受特大干旱的情况下, 通过科技救灾和恢复生产, 最大限度地减轻了灾害影响。夏粮产量210.4万吨, 比上年增长26.1%, 秋粮产量666.5万吨, 减产29.5%, 全年粮食总产876.9万吨, 减产21.2%, 比前期预计形势要好;油菜籽产量71.8万吨, 比上年增长39.1%。据行业预计, 肉类总产量185万吨, 蛋类13万吨, 奶类5万吨, 水产品10.3万吨, 分别增长3.3%、3.9%、8.9%和17%, 保持了持续增长的势头。

———农民人均纯收入太幅提升。在第一产业增加值因灾造成负增长0.9%的情况下, 通过农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化经营, 千方百计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加上农产品价格上涨等因素, 确保了减灾增收。全年农民人均纯收入4200元, 实际增长15%, 创“七五”以来的最高增幅,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拉大的趋势正在扭转。

———特色优势产业加快发展。畜牧业稳定发展, 草食牲畜比重提升。蔬菜、马铃薯、茶叶、水果等特色优势产业加快发展, 行业预计蔬菜面积和茶园、果园面积分别突破1200万亩、400万亩和300万亩, 产量均增长7%以上, 马铃薯面积达到1124万亩, 中药材、花生等特色作物持续发展。大鲵养殖面积达到34.3万平方米, 存池29.1万尾。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接待2837万人次, 实现营业收入17亿元。

———农业结构调整成效突出。初步测算, 包括茶果在内的经济作物面积占农作物总面积的比重达到46.5% (按统计口径测算为45%) , 畜牧业和经济作物增加值占农业增加值的比重分别提高1.5个、2.3个百分点。经过多年发展, 我省特色优势产业在全国排位明显提升, 绿茶、辣椒及太子参等药材生产规模居金国第一, 马铃薯、火龙果居全国第二, 蔬菜即将进入全国前五, 牛、猪存栏分别排名第六和第十一位。产业布局进一步优化, 农产品品质结构加快改善。

———农业产业化经营深入推进。全省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业预计完成年总产值483亿元, 同比增长28.8%, 产销衔接基、本正常。251家省级以上重点龙头企业资产年末总额200亿元, 全年实现销售收入225亿元, 建设带动原料基地800万亩, 带动农户360万户, 均比上年明显增长。累计注册农民专业合作社8000家, 增长32%。农村土地流转面积达到300万亩, 占耕地总面积11.4%。

———农产品质量水平稳步提高。据农业部例行监测, 全年我省畜禽产品、蔬菜、水产品平均监测合格率分别为99.8%、95%和92.5%, 分别比上年提高0.1、1.5和4.1个百分点。全省未发生较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 农产品质量总体上安全可靠, 保障九运会工作圆满完成。累计通过无公害农产品认证1112个, 新增认证绿色食品15个, 获农业部地理标志登记保护农产品5个, 19种农产品被评为贵州省名牌产品。

———农业农村基础设施继续改善。通过农机补贴项目新增购置各类机具12.89万台 (套) 、温室大棚68万平方米, 受益农户10.7万户, 农机总动力达到1851万千瓦。建成户用沼气13.1万户、大中型沼气工程231处、农村清洁工程80处, 农产品生产基地、农业服务体系等建设项目进展顺利。新农村建设17个“整乡推进”试点有序实施, 农垦农场4700户危房改造全部开工, 农村经济和社会事业全面协调发展。

过去的一年成绩来之不易, 是省委省政府正确领导、各级农业部门真抓实干和农民群众辛勤劳动的结果。在此, 我代表省农委, 向全省农业战线的干部职工致以亲切问候!向关心支持“三农”工作的各部门、各单位和社会各界表示衷心感谢!

一年来, 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是全力投入抗灾减灾, 扎实抓好农业生产。召开全省春秋两季农业生产现场会, 出台生产指导意见, 推广先进适用技术, 组织实施1200万亩粮食增产工程、高产创建、测土施肥、病虫害专业化防治等重大项目。加强农业抗旱救灾和动植物疫病防控, 抓好望谟洪灾等突发灾情、疫情的应急处置和灾后恢复, 先后下达农业生产救灾资金1.08亿元, 组织技术人员30余万人次投入抗旱救灾, 完成改补种农作物180万亩。开展旱灾影响调查评估, 摸清了灾害损失, 为省领导和有关部门提供了决策依据。发挥农机在农业生产和抗旱救灾中的主力军作用, 组织各类农机专业服务队1590个, 完成机耕1187万亩, 机械灌溉823万亩, 机收323万亩。

二是扎实抓好项目建设, 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抓住国家高度关注和支持贵州发展的重大机遇, 按照“三个建设年”的要求部署, 深入研究谋划项目, 加大跑部工作力度, 积极争取农业部等各方面对我省农业发展的支持和投入。在省领导的直接推动下, 我省顺利与农业部签订《共同推进特色农业发展备忘录》, 建立起部省合作共建新机制, 为助推我省特色农业和毕节试验区等区域农业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通过努力, 省农委全年共争取到位农业投资28.71亿元, 中央资金占到18.6亿元, 其中建设项目资金增长l6.7%。同时, 加快资金下达进度, 加强资金使用监管。年度项目资金下达比例99.7%, 是近年来资金拨付进度最快的一年。全省共发放农作物良种补贴4.23亿元, 兑现农机补贴资金2.78亿元。

三是积极调整农业结构, 拓展农民增收渠道。组织“185农业产业化工程”现场会、农业结构调整现场会等推进活动, 实施产业发展重点项目, 扶持县域特色产业建设, 着力培育生态畜牧业、蔬菜、茶叶、马铃薯、精品水果、中药材、小杂粮和特色渔业等重点产业。建成一批规模化、标准化、商品化种养基地, 创建农业标准化示范县12个、畜禽水产标准化养殖场91个、部级园艺作物标准园14个。加大对农业相关企业的扶持力度, 建设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省级示范点23处, 新增全国农产品加工业示范企业10家、示范基地1处, 新增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6家、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1处, 82家农民专业合作社被认定为全国示范社。加强涉农金融服务, 化解农业企业融资困难, 省乡企担保中心贷款担保余额8.2亿元, 其中涉农担保占24%。分解落实“十大助农增收措施”, 开展农民增收补欠活动, 形成各级各部门助农增收的向心合力。

四是改善农业基础条件, 促进农业持续发展。抓好土地出让金用于基本农田建设、种子工程、植保工程、土壤有机质提升等项目实施, 开展新农村建设“整乡推进”试点, 完成年度沼气建设和清洁工程建设任务。加强基层农技推广、农产品质量安全、动植物防疫等体系建设, 抓好农业资源区划和环境保护工作, 外来有害生物防控取得新进展。推进“金农工程”项目实施, 建成开通“12316三农服务热线”。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和推广, 基层农技推广服务体系建设取得新进展, 农机化步伐加快, 取得“无性系良种助推贵州茶产业实现历史性突破”等重大农业科技成就。加强农民技能培训, 发展农业职业教育, 完成阳光工程培训10.9万人。

五是加强对外交流合作, 深化农业改革开放。成功承办贵阳国际特色农产品交易会、第六届全国辣椒产业大会、贵州国际绿茶博览会等活动, 组织参加成都农交会、贵阳投资贸易洽谈会、香港投资贸易周等展会, 加强优势特色农产品对外营销推介。加大农业“走出去”步伐, 强化与周边省市区、珠三角、台湾、东南亚等地的交流与合作, 大力开展农业招商引资, 抓好农业对外宣传。农业会展签约金额和外来农业投资, 均实现大幅增长。推进农业依法行政, 简政放权, 强化执法, 优化服务, 切实维护了农民和企业的合法权益。

去年全省农业生产迎难而上, 农村经济亮点纷呈, 取得了令人欣慰的成果, 为保障农产品市场供给、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促进城乡统筹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实现了“十二五”顺利开局。实践证明, 只要我们上下一心, 攻坚克难, 就一定能够取得一个又一个的新胜利, 实现农业农村经济的新发展。

二、坚定信心抓好2012年农业农村经济工作, 努力在“三化同步推进”中创造新业绩

2012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上启下的重要一年, 抓好今年农业农村经济工作, 对于巩固农业农村发展好形势、助推全省经济社会全面协调持续发展, 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谋划今年工作时, 我们清醒地看到, 制约我省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一些不利因素仍然不同程度地存在, 特别是连续三年的严重干旱反映出农业基础设施依然薄弱, 农产品市场价格频繁波动反映出供给能力依然不稳, 第一产业增加值因灾下降反映出农业现代化步伐依然缓慢。在工业化、城镇化快速推进的背景下, 农业担负着更加繁重的任务, 也面临更多的压力和挑战, 特别是资源约束进一步加剧、农村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加速外流、生产成本持续上升、气候变化及市场环境难以预料等, 使今后一个时期农业农村经济形势更为复杂严峻。这是不确定性的一面。同时, 我们也要看到农业发展的利好因素, 国家和省继续高度重视“三农”工作, 对农业发展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 农村水利、能源、交通、信息等环境条件逐步改善, 农产品消费需求持续稳定增长等等, 都是我们抓好农业工作的基础保障和强大动力。中央和省委农村工作会议、全国农业工作会议、全省经济工作会议和省十一届人大六次会议, 对今年的农业农村工作作出了全面部署和周密安排, 为我们抓好农业工作指明了方向。我们要充分估计多种复杂因素、切实做好应对准备, 更要紧紧抓住各种有利条件、科学谋划今后工作, 坚定信心, 加倍努力, 千方百计夺取今年农业生产全面丰收和农村经济快速发展。

2012年全省农业农村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以“两加一推”、“三化同步”为统领, 以“稳中求快、提速增收”为目标, 加快农业科技进步, 强化农业基础支撑, 切实转变发展方式, 提高农业整体效益, 努力完成“保供给、调结构、促增收、强基础”四大任务, 并确保不发生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和区域性重大动植物疫情。“稳中求快、提速增收”, 就是要遵循市场经济基本规律和农业发展内在要求, 在保持粮食生产总体稳定的基础上, 紧紧抓住农民增收这个核心, 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化经营的力度, 加快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速度, 保持农民收入较快增长。主要预期目标是:粮食总产量1150万吨、肉类总产量200万吨、油料产量77万吨;经济作物比重比上年提高6个百分点;第一产业产值增长8%;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4%;农产品加工业总产值增长20%以上;建成农村户用沼气8.5万户;农机总动力达到2000万千瓦。

重点抓好以下七个方面的工作:

(一) 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取得新突破。近年我省在推进结构调整、培育重点产业上, 措施有力, 成效明显, 但也存在地区不平衡、进展不够快的问题, 对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贡献还没有充分发挥。去年以来, 省委、省政府多次召开推进结构调整的会议, 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多次作出重要批示, 要求加大结构调整工作力度, 力争在较短时期内取得突破性进展。为此, 省农委组织了专题调研, 拟订了粮经作物结构调整初步方案, 争取在三四年内使全省经济作物比重达到60%。今年是推动新一轮结构调整的起步之年, 要力求首战成功。一是大力调整种植业结构。要努力挖掘资源潜力, 有效提高复种指数, 巩固烤烟、油菜等传统经济作物面积, 扩大蔬菜、茶叶、精品水果、中药材、花卉、核桃、油茶等特色优势经济作物面积, 积极发展饲草料和绿肥等作物。今年增加蔬菜种植100万亩、中药材50万亩, 新建茶园60万亩、果园50万亩。要调整粮食内部结构, 调减陡坡玉米和小麦种植面积, 加快“望天田”水改旱进程, 增加马铃薯等夏粮面积, 加大菜用马铃薯、酒用高梁、薏仁米、苦荞等兼用高效粮食作物, 促进粮食产品的加工流通增值, 提高粮食生产的整体效益。增加菜用马铃薯和酒用高梁面积各90万亩, 减少玉米种植面积200万亩、小麦67亩、水稻50万亩。二是加快发展畜牧养殖业。全省畜牧工作已在安顺召开, 有关工作已作初步安排。在此, 结合结构调整再强调一下, 要保持种养业齐头并进、实现“六畜兴旺”。重点是大力发展草地畜牧业, 稳定生猪生产, 加快发展香猪、大鲵等特色养殖, 实施好“千万只肉羊工程”、“千万头肉牛工程”、“5511工程”等项目和标准化养殖场建设, 力争全省标准化规模养殖比重提高5个百分点以上, 确保养殖业持续较快发展。完成草地建设80万亩、冬季农田种草120万亩。实施牛羊杂交改良58万头和50万只, 推广杂交猪1900万头、良种禽1.1亿羽;完成水产品产量12.5万吨, 大鲵存池40万尾。三是加大结构调整工作力度。要根据新的目标修订全省农业发展有关规划, 抓紧编制实施《县域农业特色优势产业发展规划》, 指导各县选准特色优势主导产业, 突出解决生产规模、产业聚集和服务配套问题, 每个县重点发展二至三个农业产业。按照集中资源、逐个突破的原则, 今后省农委的各项资金投入, 都将向这些重点产业、重点区域、重点企业倾斜。

(二) 力争综合生产能力实现新提高。保障主要农产品供给始终是农业工作的重要任务, 在连年受灾、市场波动的情况下尤其不能掉以轻心。当前, 提高我省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保障农产品的有效供给, 不仅是省内安全自给的需要, 也是全国宏观环境的需要。我们要坚持抓好粮油肉菜等主要农产品生产, 保障粮食生产不滑坡、菜篮子产品供应不断档、农产品价格不大起大落。一是认真落实惠农政策。要强化政策宣传, 规范操作运行, 搞好措施配套, 加强监督管理, 把良种补贴、农机补贴、生猪补贴等强农惠农富农政策不折不扣地落实到基层、兑现到农户, 保护和调动农民发展生产的积极性, 稳定农业生产的基本面。目前, 我委已会同财政部门下达中央财政预拔资金6.5亿元, 各地要迅速安排抓好落实。二是确保粮油稳定增产。今年, 农业部将对各省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进行考评。要立足“依靠科技、主攻单产、稳定面积、提升质量”的要求, 抓好扶持粮油生产政策措施的落实, 开展粮食稳定增产行动, 实施好新增粮食产能工程、粮食增产工程、粮油高产创建、马铃薯专项和农机化示范等项目, 完成粮增工程1200万亩、高产创建162万亩。大力推广良种良法和先进农艺农机技术, 确保农作物良种和关键技术普及率稳步提高, 完成机耕面积1200万亩、机收350万亩。三是扎实抓好“菜篮子”产品生产。推进新一轮“菜篮子”工程建设, 突出抓好蔬菜、肉类、奶业、水产品等生产基地建设, 建好菜园子, 丰富菜篮子, 增强市场供给能力。加强“菜篮子”产品市场供求和价格监测, 密切产销衔接, 促进市场流通, 保障城乡消费需求。

(三) 拓宽农民收入持续增长新渠道。农民增收是农业工作的核心目标, 是农业发展的重要体现。近两年农民收入的快速增长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保障持续增收的产业体系和成效机制并未完全形成, 必须在推进结构调整、发展高效农业、深入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的基础上, 扩展农民增收渠道, 保持农民持续增收的后劲和活力。一是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等二三产业。围绕农业特色优势产业, 加快农产品加工示范企业、示范基地建设, 争取农业部“农产品产地初加工惠民工程”的支持和投入, 扶持加工业快速发展。深入开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 (点) 创建和星级评定工作, 建设省级示范点15个, 提高服务质量, 打造特色品牌, 促进农业与文化、旅游的融合发展。二是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抓好现有省级重点龙头企业运行监测和新一批企业申报认定, 新增省级重点龙头企业100家以上。要抓紧建成一批规模化、标准化、专业化种养基地, 为产业集群、企业集聚提供重要支撑, 促进农业产业化与县域经济共生繁荣。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加快发展, 命名一批省级示范社, 完成500个民族乡镇新建和规范100家农民专业合作社。三是形成助农增收的强大合力。实施农民创业就业培训计划, 加快阳光工程转型, 扶持农民充分就业和农民工返乡创业。积极拓宽涉农企业融资渠道, 以省乡镇企业担保中心更名为契机, 突出为农服务主题, 开发金融创新业务, 落实涉农担保费率优惠政策, 化解农业企业融资困难。加强农产品对外营销促销, 协调解决农产品流通中存在的实际困难, 努力实现增产增收。抓好助农增收各项措施的分解落实和督促考核, 研究提出新形势下助农增收的政策建议。

(四) 促进农业质量安全达到新水平。质量安全是保障农业发展的生命线, 是提高农业效益的着力点。今年我委已与省政府签订了《食品安全工作责任书》, 我委也将与市 (州) 农业部门签订年度《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责任书》, 责任重大, 不可懈怠。重点要抓好以下工作:一是加强监管能力建设。加快已批复县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站建设, 全面完成32个县级站建设任务, 争取开工建设5个市级质检中心、15个县级农产品质检站, 完成一批市县级质检机构建设审批立项。加强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构建设, 确保今年完成金省1446个乡镇监管机构建设目标。抓好检测技术人员能力培训, 全面提高监管和检测能力。二是继续抓好专项整治。始终保持高压严打态势, 继续深入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6个专项整治工作。以“瘦肉精”整治为重点, 坚决打击使用违禁投入品行为;创新农资监管措施, 加强农产品生产记录监管, 杜绝经营、使用违禁农业投入品, 从源头上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专项监测和监督抽检, 强化检打联动和综合执法。三是着力推进农业标准化。完善一批农业标准和操作规程, 实施好农业标准化示范县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示范县创建项目, 建设50个园艺作物标准园和100个畜禽水产标准化示范场。抓好无公害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和绿色食品认证工作。四是加快推进市场准入。深入开展9个市 (州) 中心城市重点市场准入和全省重点生产基地的产地准出工作, 实施好全省43个茶叶、蔬菜重点县179个监测点监控项目, 逐步实现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

(五) 保障农业基础建设取得新进展。基础建设是农业现代化的前提条件, 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物质支撑。今年, 要抓住各级加大农业投入的有利时机, 加强农业农村基础建设。一是抓好农业基础建设项目。重点实施粮食新增产能、高标准农圈、农机购置补贴、动植物良种繁育和疫病防控体系、土壤有机质提升、旱作节水农业等项目, 提高农业设施装备水平, 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加强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 发展一体化冷链物流体系, 抓好“金农工程”、“三电合一工程”等项目建设, 提升农业市场信息服务水平。加强农业资源保护和环境建设, 强化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和外来有害生物防控, 争取南方草地保护建设等项目对我省的倾斜投入。二是抓好农村民生改善项目。进一步整合多方资源, 着力实施新农村建设18个“整乡推进”试点, 努力建成一批宜居、宜业、宜游的特色乡镇, 探索新农村建设新路子。坚持“稳步推进、建管并重、注重效益、协调发展”的原则, 争取省政府尽快出台推动农村沼气可持续发展的政策文件, 推进农村沼气产业化、物业化和综合化发展, 确保如期完成年度沼气建设和100个农村清洁工程建设任务。继续抓好农垦农场危房改造等项目实施。三是加强项目争取和实施管理。要认真研究农业发展和基础建设需求, 积极谋划和争取各级财政项目资金投入, 确保存量投资有增长、增量投资有突破。按照集中力量办大事的要求, 整合资源、汇聚力量, 科学把握基础建设和投资安排的方向与重点, 努力解决项目小、散、杂的问题, 加强项目资金监管, 更好地发挥项目资金的应用作用, 促进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加快改善。

(六) 推动农业改革开放迈出新步伐。改革是农业发展的活力源泉, 开放是农业转型的必由之路。要把改革开放摆在农业工作更加突出的位置, 挖掘农业发展的内生动力, 开拓农业增长的广阔空间。一方面要继续深化改革创新。加强政策调研和农业法制建设, 强化农业政策法规保障, 提高农业依法行政水平。稳步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试点工作, 加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和服务, 鼓励农民专业合作社和生产大户流转土地, 全省完成土地流转350万亩, 促进农业规模经营。强化格式文本的推广应用和履约监督, 保障农民土地流转收益持续增长。加强农村“三资”管理, 推进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产权制度改革, 创造条件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发展农业政策性金融和保险, 加强诚信农民体系建设。继续推进农垦农场改革发展, 维护农场社会稳定。另一方面要加快农业对外开放。加大农业“引进来”、“走出去”步伐, 加强农业招商引资和对外宣传工作, 广泛组织和参与省内外农业展销会、博览会等活动, 推动贵州与珠三角、长三角、台湾等地的区域农业合作和对外交流, 大力促进特色优势农产品外销和出口。举办好2012年贵阳国际农产品交易会、贵州国际绿茶博览会等重大活动, 力争外来农业投资和贵州农产品外销实现新突破。

(七) 加强农业防灾减灾和安全生产。坚持“以防为主, 防抗结合”的指导思想, 完善农业防灾减灾应急预案, 做好防灾减灾的组织、物资和技术准备, 提高防灾减灾应变能力, 重点防御低温凝冻、高温干旱、暴雨洪涝等自然灾害和重大动植物疫情。抓好抗旱救灾机具储备和检修, 加强抗旱节水等防灾减灾技术推广应用, 发挥先进科技在抗旱减灾中的应有作用。抓好抗灾减灾技术指导和服务, 积极争取抗灾救灾资金投入, 帮助灾区和受灾农户尽快恢复生产。加强与气象、水利、民政部门的联系和沟通, 充分利用已建立的信息系统, 及时准确地调查、收集、分析和反映灾情。认真执行农业灾害报告制度, 在灾害发生、救治关键期, 安排专人定期报告灾情动态、处理紧急文件, 为防灾抗灾减灾提供可靠的依据和保障。要高度重视和抓好农业安金生产, 切实消除农机、渔业安全事故隐患, 维护农业生产和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维护社会稳定。

三、大力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和推广, 保障引领支撑贵州农业发展

今年中央1号文件聚焦农业科技创新, 在我国农业科技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十一五”以来, 我省农业科技自主创新与成果转化能力有所提高, 科技支撑对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明显增强, 但仍然存在创新薄弱、投入不足、转化渠道不畅、人才缺乏等问题, 农技推广服务能力依然不强, 农业科技发展水平总体还不高, 2010年我省农业科技贡献率仅有42%, 比全国低10个百分点。今后一个时期, 我们要把推进农业科技创新作为“三农”工作的重点, 围绕开发创新、转化应用、推广服务、人才培养四个关键环节, 推动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 培育现代农业人才, 健全协同创新机制, 提升科技对农产品有效供给的保障能力、对农民增收的支撑能力、对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引领能力, 确保到“十二五”末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0%以上。

(一) 加强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建设。一是不断提升自主创新能力。要围绕农业农村经济发展需求, 依托重大农业科技项目的实施, 研发、配套和组装一大批农业稳产增产、节本增效、防灾减灾、优质生产和农产品初加工等方面的关键技术, 创新和推广一批支撑作用明显的重大农业科技成果。要广泛建立主导品种、主推技术推介发布制度, 加快种养业优良品种和先进适用技术的推广普及步伐;培育具有贵州特点的现代农业种业体系, 加大农作物良种的选育和扩繁力度, 实行良种良法配套, 提高良种覆盖率。要针对贵州耕地等自然条件和农业生产特点, 加快山地农业机械研发、推广步伐。二是强化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在认真抓好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贵州综合试验站建设的同时, 加快推进地方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步伐。继续抓好中药材、蔬菜、肉牛产业3个产业技术研发中心、7个功能实验室、12个综合试验站的建设, 启动茶叶、马铃薯、精品水果、油菜、生猪、水稻、玉米等产业技术体系。三是推进农业科技管理体制机制创新。要积极推动建立“农科教”、“产学研”紧密结合协作机制, 鼓励和支持农技推广部门、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和企业, 建立多渠道、多形式的紧密合作关系, 形成科技创新合力, 着力突破农业重大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充分发挥企业在科技创新中的重要作用, 大力支持育繁推一体化种子企业做大做强。要推动建立“课题来源于生产, 成果由市场检验”的科研立项机制, 加强农业科研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完善农业科技成果奖励评审、评价机制, 积极发挥科技成果奖励工作的激励和引导作用。

(二) 加强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一是要深入推进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工作。基层农技推广服务机构是直接服务农民的最基层机构, 是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基本依靠力量。为了确保基层农技推广机构公益性职能落实到位, 农技推广服务取得实效, 我们主张乡镇农技推广机构实行以县管为主的管理体制, 实现管人与管事的有机统一, 发挥县乡农技推广机构的整体作用。要全面推进农技人员聘用制、农技推广责任制、三方考核评价机制、农技推广执业资格制度和多元化农技推广制度, 建立组织体系完整、职责任务分明、运作方式高效、绩效评价合理的运行机制。要积极实施基层农技推广特岗计划, 引导专业素质高、作风踏实的农科大学生, 充实乡镇农技推广队伍。要积极争取当地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 加强与财政等部门的协调, 按照种养规模和服务绩效安排推广工作经费, 将乡镇站推广业务经费纳入地方财政预算, 并落实好基层农技人员待遇。二是要大力改善乡镇农技推广机构工作条件。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明确提出2012年农业技术推广机构条件建设项目要覆盖全部乡镇, 各地一定要紧紧抓住这个机遇, 提前做好建设用地划拨、实施方案编制、匹配资金落实, 严把建设质量关, 严格建设资金的管理, 有效改善乡镇农技推广机构工作条件, 使得农技人员工作有场所、服务有手段、下乡有工具, 切实提升乡镇农技推广机构的服务能力。三是要创新服务方式, 提高动植物良种及先进种养技术覆盖率。要扎实开展“农业科技促进年”活动, 以“科技进村入户、助力增产增收”为主题, 重点推广先进适用农艺农机技术, 支撑农业生产持续较快发展。要积极推行“包村联户”推广机制和“专家—农技人员—科技示范户”的服务模式, 充分利用现代媒介加快信息和技术的传播, 有效解决农技推广“最后一公里”的难题。要落实好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的“2012年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示范县项目基本覆盖农业县”任务, 加大基层农技推广体系示范县项目实施力度, 广泛建立专家统筹负责、技术指导员包村联户, 示范户辐射带动的高效农技推广新机制。要培育一大批农业科技示范户, 建设一批农业科技试验示范基地建设, 辐射和带动特色优势产业发展。

(三) 加强农业农村人才队伍建设。一是广泛开展农民普及性教育培训, 结合农时季节, 采取现场培训、集中办班、入户指导等多种方式, 将新品种、新技术送进千家万户、送到田间地头。重点抓好职业农民培训, 以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标准化生产技术、农业生产经营管理、市场营销等知识技能为培训重点, 广泛开展职业技能培训, 发展壮大职业农民队伍。二是全面促进“阳光工程”提质增效。切实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抓好生态畜牧业、蔬菜、茶叶、精品水果等重点产业培训, 培训人数不低于培训任务总数的三分之二。抓好农业经纪人、农机手、植保员、防疫员、沼气工等重点人员系统化技能培训, 力争“十二五”时期培养50万名特色产业发展技能人才和创业人才。今年完成阳光工程培训10万人次以上。三是建立农技人员培训的长效机制, 大力实施基层农技人员知识更新培训计划, 组织大批基层农技人员到现代农业培训基地、涉农高校、农业科研院所等, 参加高级研修、异地集中的系统培训, 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基层农技推广队伍, 实现每3年完成一轮对县乡在岗公益性农技人员业务培训任务。

8.在城区交通秩序管理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篇八

今天,在大理州召开全省职业教育工作现场会,大家一起来交流经验、探讨问题、查找差距、研究对策,推动我省中等职业教育又好又快发展。今天上午,我们参观考察了大理州4所职业学校,大理州优化整合教育资源,建立多元化投融资渠道,强化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的经验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下午,大理、楚雄、玉溪、临沧等州市和旅游职业教育集团负责人交流了发展职业教育的经验,介绍了各具特色的做法,畅谈了改革体会,也提出了许多很好的意见和建议。省教育厅、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负责人作了发言,对下一步中等职业教育发展提出了要求。大家的发言都很好,很有借鉴意义,给予我们很大的启发和鼓舞。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认真总结推广各地职业教育的好做法和好经验

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职业教育工作。2005年,国家召开了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出台了《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家会议刚结束,我省立即召开了全省职业教育工作会,出台了《中共云南省委、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2007年8月,省政府召开了全省加快中等职业教育发展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光荣省长作了重要讲话,提出了加快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七大工程”建设;2008年3月,省政府印发了《云南省加快中等职业教育发展行动计划》。按照省里的部署,各地积极采取措施,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探索出了许多好的经验,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解放思想是先导。近年来,全省各地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部署,坚定不移地调整教育结构,确立了职业教育在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和教育工作全局中的战略地位;持续不断地扩大中等职业学校招生规模,促进了高中阶段教育的协调发展;确立“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办学方针;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等等,不断破除影响职业教育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面向社会办学,面向市场施教,走规模化、集约化、连锁化发展路子,促进了职业教育的发展。

(二)加强领导是关键。实践证明,中等职业教育发展成效显著的州市,基本上都把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作为“一把手”工程,摆在各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地位。各级领导干部都带着感情、带着责任抓职业教育。由于党政领导高度重视,坚决贯彻省委、省政府的部署要求,有关部门认识统一,许多长期难以解决的体制不顺、资源分割、教师缺编、增加投入等问题迎刃而解。

(三)改革创新是核心。一是改革招生方式。如玉溪市实行一年多次招生,积极营造“读完初中读职中,就业致富路路通”的浓厚氛围,普通高中与中等职业学校招生比例达到1:1.05;楚雄州积极开展职业教育宣传周、宣传月活动,印制职业学校招生手册,建立乡镇长、初中校长、学生家长送初中毕业生到职业学校就学的“三长送学”制度;临沧市实行常年招生、免试入学,普通高中与职业学校在校生比例达到1:1.01。二是改革教学方法。临沧市的职业学校在农村初中加挂职业培训牌子,在初中教育中渗透职业教育内容,实现职业教育和基础教育的衔接;玉溪市围绕当地“三优一特”优势产业及省内外用人趋向,及时调整专业结构,依靠行业、企业,极力打造職教特色品牌;大理州组建专业教学联谊会,定期开展教学研究活动,促进了学校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三是联合办学、订单培养。大理州职业学校先后与上海财经大学、东芝集团等十几所高校和二十多家企业联合办学,建立长期合作伙伴关系;玉溪市的职业学校与长三角多家企业开展“2+1”带薪顶岗实习,2008年首次就业率达96.8%;怒江州着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云南旅游职业教育集团采取两个“三段式”教学(一个是“一年学基础、一年学技能、一年顶岗实习”,另一个是“一年在当地职业学校学习、一年在中心城市职业学校学习、一年在企业实习”),加强学生的职业能力的训练。四是充分发挥职教集团的作用。积极组建职教集团,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灵活开放的办学。玉溪市在2005年就成立烟草、工贸、旅游三大职教集团,联办企业发展到了上海、广东、青岛等东部发达地区.建立了实习、就业一体化伙伴关系。通过这些措施,促进了职业教育规模的扩大。

(四)加大投入是基础。各州市在改革中,坚持政府主导,拓宽投融资渠道,以各种形式吸引社会资金投入教育,努力扩大教育资源。如昆明市投资2亿多元,改建、扩建校舍3万多平方米;大理州整合职业教育资源,采取政府划拨、学校自筹、银行贷款、资产置换等办法,筹资4亿元,新建、改扩建校舍20万平方米;玉溪市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在保证每年1200万元投入的基础上,确保职业教育经费占全部教育经费的比重逐年增加;临沧市采取招商建设、政府逐年回购的方式加快职业学校的建设步伐;楚雄、曲靖、普洱等州市积极筹集资金,建设职教园区、公共实训基地;红河、文山、德宏等地投入中等职业教育的经费都达到历年新高,为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打下了扎实的物质基础。

(五)队伍建设是根本。各地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一项事关长远的大事来抓,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加强教师培训,把优秀骨干教师送到省外进修学习提高,不断加大教师的招聘力度。如昆明市向省内外招聘优秀教师到本地任教;玉溪市以培养“双师型”教师队伍为重点,以“特聘教师”选聘工作为突破口,加大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培养力度;楚雄州设立专项资金实施“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培养培训工程”,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通过这些措施,有力地促进了教师队伍建设。

在各地、各部门的共同努力下,2008年,我省中等职业学校招生达到20.24万人,比2007年增加2.22万人;在校生规模达到49.29万人,比2007年增加6.08万人。全省普通高中与中等职业教育在校生比例由2007年的1:0.75提高到2008年的1:0.83,全年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达到502万人次。我省中等职业教育取得了长足发展。

二、进一步增强加快发展职业教育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职业教育是整个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是实施科教兴滇、人才强省战略的重要措施,对全省改革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第一,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是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客观要求。加快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是教育工作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内容,是构建和谐社会对教育工作的本质要求,也是我们党的宗旨在教育上的具体体

现。党的十七大作出了“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战略决策,明确要求“加快发展高中阶段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省第八次党代会也提出了要加快发展城乡职业教育和培训网络,实现中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中教育协调发展的目标。我们要站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高度,深刻认识加快发展职业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把加快发展职业教育作为整个教育事业改革和发展的战略突破口,切实抓紧抓好、抓出成效。第二,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是建设人力资源强省的迫切需要。我省劳动者整体素质不高,已成为影响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培养大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对于我省加快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进程,促进劳动者就业,构建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要全面提高劳动者素质,变人口压力为人力资源优势,实现从人口大省向人力资源强省的转变,就必须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第三,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是促进教育事业全面协调健康发展的重要途径。目前,我省已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高等教育也逐步进入大众化发展阶段。2008年,全省初中毕业生61万人,其中20万人进入中等职业学校,21万人升入普通高中,还有20万的初中毕业生未接受培训就直接进入社会。促进中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中教育的协调发展,就必须坚持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使高中阶段教育形成合理的结构,符合教育规律和社会需求,有利于教育自身的健康协调发展。总体上看,中等职业教育仍然是我省教育事业的薄弱环节,办学机制和人才培养的规模、结构、质量还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一是办学资源严重不足。截至2008年底,全国高中阶段教育的毛入学率达到了75%,而我省仅为52%。目前,我省中等职业学校只有307所,校舍建筑总面积为480万平方米,平均每所学校只有1.6万平方米,而平均在校生规模已经超过1500人,按国家规定的生均建筑面积测算,校舍缺口达300万平方米以上。相当数量的中等职业学校已经超负荷运行,教室拥挤,实作实训场地设备缺乏,学生宿舍、食堂、运动场所等不足现象突出。二是发展不平衡。昆明、曲靖、楚雄、大理、玉溪、临沧等州市中等职业教育发展较快。但仍有部分州市普通高中与中等职业教育在校生比例在1:0.5以下;县一级的差距更大,不少县的比例在1:0.4以下。行业和企业举办中等职业教育的积极性没有充分调动起来,部分校企合作仅满足于企业内部的一般性培训。举办学历教育、校企合作办学、学生顶岗实习、教师实践的积极性没有充分调动起来。三是筹资渠道单一。社会融资占教育经费总投入的比例仍然偏小。各州市每年投入的经费与发展需要差距很大。大部分地区难以做到城市教育费附加按不低于30%的比例用于职业教育。中等职业学校普遍存在信贷和融资困难。四是办学水平有待提高。截至2008年底,我省中等职业学校专职教师有1 85万人,生师比为26:1,远远高于教育部提出的16:1的要求。按照规划,到2010年,我省中等职业教育在校生规模要达到60万人,教师缺口达1.4万人。专业课教师和“双师型”教师缺乏,结构不合理。五是体制机制改革有待进一步深化。少数地区学校还没有实行岗位设置管理、教职工全员聘用和校长公开招聘及任期制度。不少地区虽然已经组建职业教育集团,但仅只是搭起了台,并没有充分发挥集团办学的优势,没有建立以服務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面向社会和市场的办学体制。

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通过进一步深化改革,创新机制,加快中等职业教育发展步伐,实现高中阶段教育的协调发展。

三、全力以赴做好中等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工作

当前,职业教育面临良好的发展机遇。一是党和政府高度重视职业教育。温家宝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特别要重点支持农村中等职业教育,逐步实行中等职业教育免费。从2009年春季学期开始,中央财政加大投入,在实施国家助学金的基础上,实施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省委、省政府也把发展职业教育作为科教兴滇、人才强省战略的重要措施,不断完善鼓励支持职业教育发展的政策。二是经济社会发展为职业教育提供了广阔的空间。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步伐加快,特别是发展现代制造业、构建特色经济、生态旅游业等为技能型人才提供了广阔的市场需求,经济社会发展呼唤职业教育的大发展。今年1月份,温家宝总理在视察江苏的职业教育工作时指出:“应对金融危机,需要解决两个重要问题:一是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而不发生大的波动,二是保证群众就业而不造成大批失业。解决就业问题,根本靠发展,也需要通过培训提高劳动者的技能。职业教育直接为就业服务,应当受到全社会的重视和支持。”在当前形势下,加快发展中等职业教育,扩大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规模,是保证经济社会持续平稳较快发展的当务之急和一举多得的重大举措。按照教育部的计划,今年全国中等职业教育还要扩招50万人。三是经过多年的建设和发展,我省在发展中等职业教育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以上这些,为我们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实现职业教育发展的新跨越奠定了坚实基础。我们一定要抢抓机遇、创造条件,自觉地、主动地推动职业教育的发展。

《云南省加快中等职业教育发展行动计划》提出,到2010年,我省高中阶段教育的毛入学率要达到55%以上,在校生总规模达到130万人以上,其中,中等职业学校在校生规模达到60万人以上。到2012年,高中阶段教育的毛入学率要达到70%以上,在校生总规模达到168万人以上,其中,中等职业学校在校生规模达到80万人以上。要实现上述目标,时间紧、任务重,我们必须学习借鉴各地的先进经验,以超常规的思路、超常规的举措和超常规的努力,促进中等职业教育的超常规发展。重点要在以下六个方面实现突破。

上一篇:2023高考作文点评(安徽卷、全国卷)下一篇:提供供应商管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