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文化建设解读

2024-10-26

班级文化建设解读(精选8篇)

1.班级文化建设解读 篇一

班级文化解读

班级名片

班级名称:向日葵中队

班旗

班徽

班级目标:壮志凌云,脚踏实地。

班主任寄语:须知傲雪凌霜质,不是繁华队里身。

班主任简介

班训:自尊自信,自强不息

班呼:一班一班,非同一般。

班级格言: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

班歌

1.环境文化

2.图书角

一进入教室,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我们的小书柜,书柜里面都是孩子们喜爱的书籍,这些书都是学生自己捐献的书籍,他们可以随时的阅读、尽情的沐浴文化的雨露,感受书籍知识的魅力!每一天都会有一名学生专门负责管理,整个教室充满了书香的气息。

3.反思角

班里设有“反思角”,反思角的设立是想告诉每一个孩子每一个人都会犯错,犯错是被允许的,犯错就是一种质的成长,孩子就是在一次次错误中慢慢成长起来的,学会承担错误,从错误中吸取教训,同时写有反思程序及内容,提醒学生敢作敢当,时刻反省自己。

4.十星级文明学生光荣榜

为创建良好的学习环境,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心理品质,全面的提高学生素质,增强学生热爱班集体的责任感,开展十星级文明学生评比活动。

评比实施项目:学习星、劳动星、合作星、纪律星、才艺星、推普星、礼仪星、自理星、书法星、读书星。

形式:(1)周评(2)月评

4.卫生评比栏

教室卫生是班级的窗口,是文明的标志。要保持干净的教室环境,需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制订严格的卫生制度,人人参与,加强检查和监督,保持教室的清洁和美观。

1、QQ币财富排行榜,十星级文明学生,道德长跑活动一览表,刻度尺一览表: 班级后黑板:坚持语文数学“每日一题”,重点训练,重点培优。坚持每天练一题,提高与拓展学生的解题思路。

2、1.制度文化制度卫生 ①每次值日由卫生组长负责分工,明确每一名组员的任务。小组成员要严格按照学校的要求来完成任务,并且按照流程去打扫,组长最后进行检查。②班级的卫生死角要重点打扫,其他同学负责保持。

2.纪律由 专人负责,要奖罚分明。谁取得了荣誉,为班级增光就可以在十星级文明学生一览表里加一颗星。谁违反了纪律,就让他给班里做十件好事来弥补他的过错。

3.安全:通过平时传授安全知识来提高学生安全意识。

4.文明礼仪:讲文明,树新风,懂礼貌。尊敬师长,友爱同学。互帮互助,团结一致,共建文明班集体。

3、3、理念文化

4、行为文化

2.班级文化建设解读 篇二

教室作为学生最主要的学习生活场所, 其文化环境是以学生为主体创造出来的, 而文化环境反过来又会改造, 决定和影响他们的成长发展。一个幽雅的、健康的环境, 无不影响着学生个性的培养, 心理素质的锻炼, 道德习惯的形成, 知识才能的增长, 法律意识的强化。班级文化建设是班级治理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它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具有异乎平常的意义。班级的文化建设对于中学生的教育和学习, 成长和成才起着重要的不可估量的作用。中学生对集体的归属感、凝聚力首先是表现在自己所在的班级里。因而中学的班级文化建设, 必然要摆在中学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位置上, 成为中学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班级文化建设不可能回避矛盾和斗争

班级文化建设中的矛盾和斗争实际上是各种文化观念上的冲突。因为我们的学生原来都是来自不同的成长环境——不同的家庭, 不同的学校, 即使来自同一学校, 也是来自不同的教学班, 也就是说他们是带着原有的文化和观念来的, 在重新组成一个班集体之后, 原有的文化观念要重新整合, 并接受一种新的观念和新的班级文化, 那么矛盾冲突就是不可避免的。再加上当今处于一个开放的时代, 学生通过社会大众传媒接收到的信息与我们要求学生接受的文化也是存在矛盾和冲突的。因此, 班集体中存在各种文化观念的冲突是比较正常的, 我们不能强制要求所有的学生接受某一种固定的价值观念, 而应加强引导, 使班级形成一种积极健康的主流价值观, 同时又要容许与这种价值观不相冲突的其他价值观的合理存在。作为班级文化的主要设计者, 班主任在处理各种文化冲突时的艺术, 对建设新的班级文化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班级文化建设的构成

中学班级文化, 如同其它一般的社会文化一样, 从纵向看, 也应分为三个层面, 即:物质层面——文化的表层;制度层面——文化的中层;心理层面——文化的深层。

1、物质文化建设——创造美好环境, 培养良好性情。

中学班级的物质文化建设, 其主要内容是通过对所在班教室环境的布置及对教室环境的要求构造一种教育和学习外部文化环境。这个外部文化环境是人为设置的, 它从一个方面体现着一个班的精神风貌以及教育和教学的主旨。首先, 教室内桌椅、书本及其他用具的摆放必须整齐;其次, 教室内的地面、墙壁及窗户等应保持洁净。而要做到这两点是不容易的, 它要求作为文化活动的主体——班里的师生必须要有文明的观念、文明的规范行为和社会公德心, 必须要有高度的“环保”意识, 必须要持之以恒地与乱丢、乱吐、乱扔的不文明行为作斗争。因而实施这一要求的过程, 不仅是一个爱护环境、保护环境的过程, 而且是一个教育的过程, 是一个创造新的文化和文明素养的过程。这一过程在具体的实施中应分步推进。如在早期应落实一些基本要求, 如地面无杂物、痰迹, 墙面无污渍, 桌椅无刻印, 门窗无积尘, 卫生无死角。学生天天打扫教室, 培养学生爱护教室公物和主人翁精神, 树立净化教室、保持教室卫生人人有责的思想。随着学生良好习惯的慢慢形成, 接着应提出更高的要求, 即日常治理制度化、行为语言规范化、学习用品摆放定位化、卫生打扫用具隐蔽化。通过这些措施, 可以造就了一个更为安全、舒适、明亮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使学生进一步养成了“文明守序, 按规定行事”的习惯, 从而提升了学生真、善、美的品质, 培养学生认真做事的习惯, 营造团队精神。

2、制度文化建设——强调制度文化, 人人参与制定。

班级制度文化包括规章制度 (如:班规、细则 (如《学生考核细则》) 、规范 (《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 、道德规范、人际交往方式、文娱活动方式等, 它是教室文化的生命力所在。中学班级的制度文化建设, 其主要内容是根据中学生行为规范和学校对中学生的德育要求, 具体制定班的班规, 以便具体实施对本班学生的常规管理和德育考核, 同时建立一套制衡和监督的机制。对于制度文化既要强调宣传教育, 也要认真加强制度建设, 有关各项制度、细则的设计, 公布前要经过班级全体学生的反复讨论一致认同后, 方能执行, 以达到共建的目的。班级制度文化的本质内涵是“实施、监督和制衡”, 是要培养学生的法制意识和法治精神, 养成遵纪守法的自觉性。这是一项难度颇大的工程。但是法制意识和法治精神是现代人必须具备的素质, 在学生个体社会化的过程中, 不能不具备这种素质。为了同现代社会接轨, 应该让我们的学生在中学阶段就培养这种意识, 造就这种素质。

3、心理文化建设——设计文化情境, 创建文化氛围。

班级的心理文化建设即观念形态层, 是班级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和深层结构要素。它包括价值观、道德观、行为方式、人际关系、集体舆论以及各种认同意识。要达到班级和谐心里文化建设的目标, 应渗透在班级的日常生活中。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 要努力使学校的墙壁也说话。教室的墙壁也应尽可能体现出积极的精神和理想。把学生的优秀书画作品、摄影作品, 制作成一幅幅壁挂, 点缀着教室的四壁。这样既美化了教室环境, 又在很大程度上鼓舞了学生创作的热情, 时时给学生以启迪。

“学习园地”的定期更换, 利用同学们的创意, 选择一个主题及一组色彩, 设置了一系列专栏。每一期都能体现着各自的风格和追求。

针对学生在读书书目选择上存在的盲目性和不系统性, 为了帮助学生培养读书爱好, 学会鉴别、学会选书, 多读书, 读好书, 有系统地读书;也为了让学生学会读书的方法, 有效率地读书, 从而扭转学风浮躁现象, 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 可建立班“读书角”, 学生自动拿出自己最爱的书籍, 集中放在书架上, 进行交换阅读。这样, 既使学生尝到了读书的乐趣, 提高了阅读能力, 又激励了学生团结协作、奋发向上的学风, 形成了独具个性化的教室文化一角。

利用各种座谈会, 讨论优秀的文学作品、影视作品和身边发生的人与事, 充分发挥学生的自身素质, 让他们各抒己见, 并加以引导, 促使他们看有所悟, 学有所知, 取长补短, 提高他们明辨是非的能力及自身素质。

3.班级文化建设解读 篇三

优化教育环境主要是指教室环境建设。教室是学生学习、生活、交际的主要场所,是师生情感交流的地方,整洁、明丽、温馨的教室环境可以激发情感、给人以教育启迪。正如德国著名社会心理学家勒温说的:“孩子所处的环境、社会氛围与孩子所呼吸的空气一样重要。”班级文化建设首先,要搞好教室环境的建设。优美的班集体环境建设是班级文化的外显,是一种有形无声的隐性教育。通过教室的精心布置,让教室的有限空间发挥出无限的育人功能,这对规范学生的行为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二、加强目标建设,实现目标和谐

要实现班级和谐,必须具有共同的目标。开学初,向全体学生提出总体要求,在此基础上组织学生讨论,确立个人和集体的理想和奋斗目标。同时,结合校训和班级实际,明确提出自己的班规班训,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和一定时期的班级现状,确立短期目标,并设计班级标语和口号。如为了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设置了“用你行动的彩笔绘出班级的灿烂,用班级的光辉引你走向美好”等标语,这些目标性很明确的标语和口号,其精神一旦融入学生的心灵,内化为学生的自觉行为,心理状态和精神风貌就大为改观。班级口号作为班级和学生的奋斗目标,在学生成长过程中不断有意识地加以调整和引导,使学生在不断完成一个个小目标后最终實现“成人成才”的大目标。

三、加强平等、尊重教育,实现人际关系的和谐

建立一个民主、平等、相互理解和支持的班级人际关系,将促进班级凝聚力和学生成长。首先,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在尊严上不分贵贱、人格上彼此尊重、思想上互相交流,把自己置于集体一员的位置上,努力使自己成为与学生人格平等、心灵相通、感情交融的朋友,让学生感到老师是在和他们一起建立美好的集体。其次,在生生关系上,虽然学生之间存在着个体差异,每个人的思想品德有优劣之分,智力水平有高低之别,性格情趣亦不相同,但每个人的尊严是绝对平等的,通过教育学生互相尊重,引导学生明白每个人都是平等的但都有优点和缺点,并让他们“寻找别人身上的优点,指出自身的不足”,从而让他们体会到人人平等、互尊互爱。再次,要善于帮助“后进生”发现并发展他们自己独特的天赋和才能,以此唤起他们内在的尊严感,从而形成真正的平等意识。

四、以人为本,创立具有人文色彩的班级制度文化

4.班级特色班级文化建设方案 篇四

彰显二(2)班个性的文化特色班级,创设二(2)班学生素质展示的平台,让二(2)班每个孩子在阳光向日葵书香里卓越成长。

二、班级布置的思路:

1、班牌内容:小荷中队 班级个性命名:小荷中队

班级口号: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班级介绍:这是一个团结奋进的班级体,一个温馨和谐的大家庭,一个生机盎然的乐园,一片纯真圣洁的心灵土壤。走进二年级2班,迎接您的是34张活泼可爱的小脸蛋, 这一张张如阳光般灿烂的笑脸上,写满了我们的天真、稚气,也写满了我们的乐观、开朗。我们彼此关心,互相学习;我们团结友爱、共同进步;我们自我管理,互相帮助。在老师的教导下,我们在读书中汲取快乐,在快乐中逐渐成长!

班训:沐浴书香,快乐分享,幸福成长

2、主题文化板块设计思路:

1、学生读书展示版块内容:美词妙句摘抄、快乐读书剪辑(班级读书的照片)、好书共同分享

2、学生风貌展示版块内容:校园生活剪影(课间活动照片)、班级集体故事(文稿加图片);学生获奖展示

3、学生素质展示版块内容:学生美术书法作品展示、优秀作文展示;

4、评比栏:“优秀之星”评比

评比细则:多元评价(本人、老师、同学、家长共同参与)

5.班级文化建设解读 篇五

摘要: 班集体的凝聚力是班级文化氛围的深层内核,只有增强班级凝聚力,才能构建出和谐优秀的班集体,才能激励学生不断进取,健康成长,对强化班级管理,提高全体学生团队意识和集体荣誉感,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班级凝聚力是班级文化氛围的深层内核,是一种吸引力、向心力、亲和力,更是一种推进班风建设的动力,它从多个侧面和层面展示着一个班级的生机与活力。教育教学实践证明,只有增强班级凝聚力,才能构建出和谐优秀的班集体,才能激励学生不断进取,健康地成长,使得学生心情愉快,更加积极、轻松、充满激情地投入学习当中去。因此,探讨如何增强班级凝聚力,对强化班级管理,提高全体学生团队意识和集体荣誉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利用集体活动增强班级凝聚力

活动是学校管理的一个途径,也是学生进步的阶梯,同时活动又是提高班级凝聚力的动力。班主任要在新生入学的第一学期就有力地利用集体活动,充分地让学生在活动中受到教育,增强学生的集体意识。我们将每周五的班会自由时间定为班集体活动时间。在集体活动中,我跟学生“玩到一块儿”,通过“滚雪球”、“抢凳子”、“找对手”等游戏使班级内部同学之间很快熟识了,接着通过“眉目传意”、“实话实说”、“斗转星移” 等娱乐游戏使学生们之间达到了良好的沟通,最后用“心有千千结”和“相信班集体”游戏告诉了他们一个非常简单的道理:班集体是一个和睦的大家庭,我们都是其中不可缺少的一员,只要大家相互信任、相互关心,就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没有实现不了的目标,同学之间可能也会有一些矛盾,但那都是微不足道的,班级同学之间永远是一个可以解开的活节。此外,还通过班级之间的球类比赛、参加学校的拔河等集体活动项目调动了学生们的积极性、参与性。在比赛过程中,每个班都以最团结的姿态奋战到最后。无论输赢,不论成败,都体现了班级大家庭的温暖,使同学们成为相亲相爱的一家人,携手共同前进。

二、用科学的班干部管理方式来构筑凝聚力

能否充分发挥班干部的作用,对于构筑班级的凝聚力十分重要,班干部是辅导员老师的另一双眼睛。如何用科学的管理方式,发挥班干部的作用呢? 教师首先要通过细心观察,大胆提拔重用学生干部。从接手这个新班级开始,就要注意观察班上学生的一举一动。如班长、学习委员、体育委员等6位学生,在刚开学的一个月中表现得非常认真、严谨,自我要求高,语言表达能力强,有组织能力的,我大胆任用。事实证明我的选择是正确的,作为班长的汪帆工作积极主动,除了学生会的工作之外,班里的工作也处理得井井有条,班里每一个班干部都非常负责、非常出色。其次还要严格地培养和考核班干部。我对班委实行了层层负责制,即班委对同学负责,班长对班委负责,一个班委要带动三个同学。我还定期召开班干部工作会议,通过总结、相互考评达到增强责任感、提高工作水平的目的。我对有问题的班干部既做正面的引导和教育工作,又注重个别的交心、谈心。干部队伍的组建不能仅仅作为一种形式存在,还必须精心培养:其一,要大力表扬干部优点,宣传他们的先进事迹,帮助干部树立威信;其二,在鼓励干部大胆工作,指点他们工作方法的同时,要更严格要求干部个人在知识、能力上取得更大进步,在纪律上以身作则,力求从各方面给全班起到模范带头作用,亦即“以点带面”;其三,培养干部团结协作的精神,通过干部这个小集体建立正确、健全的舆论,带动整个班集体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形成集体的组织性、纪律性和进取心,亦即“以面带面”。

三、用班级的荣誉和特色来激励班级凝聚力

班级活动最能吸引学生,所以在活动中,以班级的荣誉激发班级凝聚力是一种有效的途径。班级活动形式多种多样,包括教育活动、教学活动、文娱活动等。

开展活动时,班主任必须制订整体计划。一系列的活动为学生架起了桥梁,密切了学生之间的关系,使他们由相识到相知、相爱,到互相理解、互相合作。在实践中,我们看到学生在竞选班干部中是对手,在班级管理与学习活动中是朋友,他们既有独立工作的能力,又有相互合作的胸怀。特别是经过班干部轮换后,部分学生已有当班干部的经验,并毫不保留地传授给他人,和新任班干部一起搞好班级工作。最令人高兴的是学生之间不分你我,始终把班级这个大集体放在第一位。因为大家有这样一个信念:集体的荣誉是最高荣誉,也是每个人必须维护的。

四、用共同的奋斗目标来引导班级凝聚力

班集体的共同奋斗目标,是班集体的理想和前进的方向,班集体如果没有共同追求的奋斗目标,就会失去前进的动力。所以,一个良好的班集体应该有一个集体的奋斗目标,这样才能形成强大的班级凝聚力。在实现班集体奋斗目标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集体每个成员的积极性,使实现目标的过程成为教育与自我教育的过程,每一集体目标的实现,都是全体成员共同努力的结果,要让他们分享集体的欢乐和幸福,从而形成集体的荣誉感和责任感。因此,我与班干部商量,制定了班内考核规定,结合《学生守则》和《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进行有效的教育,使学生认识到自己所做的行为规范和不规范,直接影响到班级考核的扣分和奖分。

学校每次组织竞赛活动前,我都在班上组织学生讨论,分析我班的优势所在,大家共同来确定本次参赛活动的奋斗目标,这样有利于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班级凝聚力。

五、用“爱”凝聚每一位学生

要想形成一个良好的班集体,除严格要求之外,还要把爱和信任寓于其中。真心爱护每位学生,也要求学生之间互相关爱、互相信任,平时经常表扬那些能关爱、帮助别人的同学。得到老师和同学的爱对学生来说是一种幸福和奖赏,这样既可以唤起学生积极上进的精神,又可以使师生感情加深,班级凝聚力增强。用爱的教育来培养班集体的凝聚力,应该是切实有效的。

六、创设良好的班级文化来增强班级凝聚力

班级文化是班级的一种风尚、一种文化传统,一种行为方式,它自觉或不自觉地通过一定的形式融会到班级集体同学的学习、生活等各个方面中,形成一种良好的自觉的行为习惯,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他们的行为。

(一)静态文化建设幽雅的班级环境有着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作用。包括桌椅的摆放,墙面的布置,黑板的利用等,实际上就是一种静态文化。学生触景生情,因美生爱,提高班级凝聚力。建设健康高雅的班级文化,可以增强学生对班级生活的兴趣,从而热爱生活、热爱文化学习,从而形成健康向上的班风。主要措施:①布置好教室卫生角。要求:用具归类摆放,整齐,垃圾分类存放,贴环保标语。②用好 “班务公开栏”,主要用于张贴学生守则、课程表、作息时间表及班内各项工作安排表等内容。③清理学生课桌,尽量做到统一、整齐、整洁。④教室前黑板上方张贴(悬挂)国旗,两侧贴班训,上侧贴班级口号。要求能够体现班级特色、个性。⑤后墙黑板,分两个大板块,左边用作黑板报,按学校或年级组的布置实施,其余时间班级安排,定期出专题。右边设置三个小板块,分别是: “智慧人生”,每天一位学生写上三两句名言或自己的人生心得; “经典诵读”⑥墙壁可贴学生的书法和美术作品,鼓励学生,也能增添班级文化气息。⑦定期征集作文、美术、书法作品,在班上展示。

(二)动态文化与静态文化相对应,动态文化是指紧紧围绕教育教学工作而适时开展的各项主题活动。措施主要有:①课堂文化是班级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首先必须让学生热爱文化学习,经常参与文化活动。②上好每周的班会课。完成学校的要求,然后根据班级实际情况安排班会主题。本学期主题安排大致如下:“美在身边”、“做生活小主人”、“劳动最光荣”、“我赞赏,我希望”、“健康心理,美好人生”、“让友谊之树茁壮成长”等。③上好“阅读课”,养成读书习惯,多写读书笔记,掌握正确的读书方法。④分组学习,互相促进,互相帮助,共同进步。⑤每周利用一节自习课搞好两个活动:单周是“炫出自我”才艺展示活动;双周是“读书会”活动。⑥鼓励学生多参加体育、文艺、美术等课外兴趣小组活动,活跃班级氛围,促使学生全面发展。⑦编辑班级学生优秀作品集,争取一学期一本。⑧充分发挥学生的聪明智慧,调动学生自主性和积极性,让学生参与到班级文化建设中来,放手让学生去做,教师只作点拨与指导。

有时候班主任老师一次细微的关心、一声轻声的问候都会在学生们的心灵深处激起情感的浪花,令他们终生难忘。让“爱”在学生中传递。班主任对每一位学生的尊重、关心、爱护,必将对学生起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功效。因此,班主任要利用各种活动,促进学生团结友爱、互帮互助,让学生在集体生活中感受到温暖。比如,我常利用讲评,让学生共同回忆学校的美好生活、同学们之间的难忘经历,共同探讨同学之间应该如何相处,化解同学之间的矛盾。

6.班级文化建设解读 篇六

---《营造班级文化--铸造学生健康的精神世界》读后感

最近我读了北京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闫来凤老师编著的北京教育丛书《营造班级文化》一书,使我对班主任工作的思路豁然开朗起来了。书中以营造班级文化——铸造学生健康的精神世界为中心,具体介绍了班级文化的内容、结构特点以及工作途径和方法。作者还针对生源一般学生特点,以及切身的经历和体会,探讨了在营造班级文化的过程中班主任应起的作用。如何进行班级文化建设呢?下面是我结合平时班主任工作和闫老师的书获得的一些粗浅的共识和经验体会。一.求真务实 创造班级优美环境

美化教室环境,是创造班级文化的基础。整齐干净的教室环境,生动活泼,积极向上的教室布置,会给学生以巨大的精神力量。班级文化建设水平越高,班级向心力、凝聚力和群体意识就越强。因此我们要重视教室环境的美化,力求让教室的各个角落都能“说话”,从每一个细小的环节构建班级文化建设的氛围。

1.巧妙布置精心设计让每一面墙都说话,每一个墙角都育人。墙壁上挂上“牛顿”“毛泽东”等科学家、伟人的肖像及名言,在班级醒目位置张贴《中学生守则》和《中学生行为规范》让学生领会精神,记住实质,内化为行动;悬挂国旗以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感。这样就可以把学生的思想教育寓于感知的情景中,造成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意境,滋润他们的心田,熏陶他们的心灵,让学生踏入教室的第一天起就产生一种愉悦感,成为他们顽强拼搏、健康成长的一种强大的精神动力。

2.认真出好黑板报。黑板报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重要阵地之一。对黑板报的板面进行精心的设计,可以使学生得到美的熏陶;对黑板报的稿件进行征集,又可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满足其创作欲望,更可以引导学生的思想。譬如,在开学初,我就利用黑板报来教育引导学生。向学生明确:在新学期,我们应该明确学习目标,养成那些良好的学习习惯。

3.班级设置图书角,学生可以积累好的书报,这样既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培养了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又营造了班级文化氛围。

4.班级门口的展示栏中有全班同学和老师的合影,师生共同设计的班徽﹑班级口号以及班主任寄语,这些都凝聚着班级所有成员的力量与智慧。

二、以人为本 构建班级情感文化

闫老师认为,要想营造班级文化就要找准工作的切入点,抓住重点、突破难点、不放过盲点、关注学生的热点、点燃他们的冷点。因此,构建以人为本的班级文化情感就是营造班级文化的重点。以人为本的班级文化情感能使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相互理解,平等友好相处,形成奋发向上的气氛。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对学生的心理行为会产生积极的影响,能促使学生在良好的气氛中获得高效的学习效果。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请你记住,你不仅是自己学科的教员,而且是学生的教育者、生活的导师和道路的引路人。”师生彼此间互相理解、互相尊重、互相信任、共同促进,是一种朋友式的关系。在与学生交往中,我们教师善于换位思考,将心比心,任何时候都把自己摆在学生的位置上,和他们同欢乐,共忧愁,用他们的眼光去观察世界,用他们的思维去考虑问题,用他们的感情去理解周围事物。教师要做到:坚持“爱”字当头,关心学生;坚持“情”字相融,细雨润物;坚持“诚”字相伴,家校互通。通过 “爱”的传递,“情”的交流,“诚”的沟通,给孩子建立一种心灵相通、互相关爱、彼此接纳的人际关系,促进和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使教育获得成功。

教师对学生平等交流的态度和家人式的关怀在班级文化建设中尤为重要,这是开展班级文化建设的另一目的所在。别林斯基说过:“爱,是教育的工具和媒介。”班级文化建设的重要目标之一是促进学生的情感发展,班主任关心、爱护学生,理解尊重学生的情感,平等、真诚地对待每一个学生,让学生在班级中感受到母亲般的温暖,并产生热爱教师的情感,从而形成良好的班级的情感氛围。

三.增强意识 强化班级精神文化

闫老师有这样一句精辟的论述:“你要成为你自己,要根据你的对象的特征去设计、实施和改进,创造出独特的文化价值,走出一条自己的路来。”因此,我们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创造出我们特有的班级精神文化。班级的精神文化是班级中全体成员的群体意识﹑舆论风气﹑价值取向和精神风貌的反映,是班级文化的核心与灵魂。班级的精神文化也是一种理想的黏合剂,能使学生齐心协力,通力合作;能减少同学之间的摩擦和内耗,增强其内部的凝聚力。特别是在关键时刻,能使学生挺身而出,为了班级的整体利益而不惜牺牲个人的利益。如果没有班级文化,一个班必然是一盘散沙,没有凝聚力和向心力,学生生活在这个集体当中就缺乏归属感和“主人翁”感。因此,创造一个团结﹑文明﹑勤奋﹑向上的浓厚精神文化氛围,对提高学生素质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可以通过以下途径创造班级精神文化。

1.制定班级管理制度

班级制度建设是班级文化建设的重要环节,而且制度本身就是一种文化。首先要解决的是让学生接受制度,引导学生思考:你希望生活在一个怎样的班级中?每个人都有弱点,需不需要克服每个人的弱点?要现实以上两点,我们需不需要制定班规?然后针对班级的实际情况,发动学生参与本班的班级管理制度。这样做可以使学生感觉到自己是班级的主人,从而调动全班同学的积极性。制定的班规使人人平等,让学生轮流担任值班班长,班级管理就会逐渐走向制度化。

2.提供班级精神的榜样

组建班委时,班主任应该从学生的德﹑智﹑体﹑美﹑劳等方面进行考虑,择优让他们成为班级文化的塑造者,通过班主任的培养﹑指导,让他们的各方面能力进一步得到提升。通常而言,学生都是善于效仿的,因此在班干部的模范带头下,全体学生都会有很大的进步。

四.集体活动 渗透班级精神文化

集体活动能发挥娱乐、导向和育人的功能,许多成功的教育经验表明“寓教育于活动中”对实现班级的共同目标,对每个人的健康成长都有重要作用。各种有意义的活动能有助于促进学生相互尊重、理解和关心,使师生情、生生情、校园情得到升华,形成班级特有的文化特色。

1.设计系列主题班会,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充分有效地利用班会是班级文化建设的最好途径。在自我设计的活动中,学生能够自由充分发挥他们的爱好、特长和各种能力,因而对培养学生健全的心理有重大作用,其意义是课堂教学不能替代的。所以教师要放手让班干部组织、主持班级活动,给学生更多的自主管理的权利,这样既能确保同学之间的正常交往,又能利用活动促进同学间的交流、沟通与合作,进而满足学生各种心理的需求。主题班会可以根据时间,学生心理需求的不同来确定内容,如“知识就是力量”,“天生我才必有用”等。

2.组织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社会实践活动是学生认识社会、体验社会生活的重要途径,它可以使学生走向社会、面向社会,在活动中开拓视野,思考人生,增强学习动力。社会实践活动的形式多种多样,如志愿者服务,“送温暖,献爱心”等。

总之,班级文化的建设,是一项细致而漫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的中,只有群体主动参与创造班级文化,才能形成共同的价值取向。参与度越广,越长久,班级文化就越浓厚,更有利于学生融入班级这个精神家园。因此,加强班级文化建设,努力营造积极、健康向上的班级文化是提高学校管理水平和促进学生发展的一个重要举措。

营造积极、健康向上的班级文化

---《营造班级文化--铸造学生健康的精神世界》读后感

7.班级文化建设解读 篇七

以学校规章制度为载体, 结合本班情况对班级制度进行深入和深化。我校是市各类学校中班级文化的先行者, 有一套较为完整的制度规定, 包括德育积分制度、卫生检查制度、学生各类先进评选制度等。因此, 我在学校各项制度的基础上, 加以细化, 制定了符合学校及本班的制度。

德育积分制, 在德育积分实施细则中, 对各类为班级服务的、在校表现优秀的同学进行加分奖励, 对违反学校规章的进行扣分惩罚, 以量化来衡量学生的日常表现。值日生日负责制, 卫生包干区责任到人, 以天为单位对其进行考核。学生各类先进评选规则, 以德育积分为基础, 在班级德育积分前50%的学生中, 由师生共同投票选举产生, 其中教师占30%, 学生票数占70%。此外值日班长制、班干部分工制度等一系列细致的制度构成了班级制度。

二、有效地执行班级制度

虽然制定了健全的班级制度, 但如果不能有效实施与执行, 则制度就会流于形式。在执行制度时, 关键在于掌握好“立”与“破”的尺度。

1.“破窗效应”:

美国政治学家威尔逊和犯罪学家凯琳提出, 如果一栋大楼有一块玻璃被人打坏了, 又没有办法得到及时的修复, 别人就可能受到某种暗示性的纵容, 去打碎更多的玻璃。久而久之, 这栋大楼的玻璃会被打得一片狼藉, 在这种麻木的氛围中, 犯罪就会滋生和蔓延。“破窗效应”告诉我们一个道理, 任何系统、制度不管多么严密, 只要存在“破窗”, 那么这个系统终将遭到破坏, 那么我们制定的班级制度就无法“立”起来。因此, 对于背离班级制度、班级文化理念的行为要及时制止, 防微杜渐是班级制度“立”起来的根本。教育无小事, 事事是大事。学生都是带着“成龙、成凤”的良好愿望走进学校的。但学校也是社会的一个组成部分, 随着时间推移, 少数学生爱到社会上不良风气影响, 挡不住诱惑, 放松了警惕性、自觉性和自控能力。吸烟、喝酒、早恋、拉帮结派、通宵上网、玩游戏等不良行为或多或少地出现, 作为班主任不能熟视无睹, 要引起足够重视, 把不良苗头消灭在萌芽状态。把不良苗头消灭在萌芽状态, 不仅需要班主任的“明察秋毫”, 也需要各方面的配合。在平时班主任工作中, 我经常结合家长的力量来解决问题。2013年12月, 我校举行了七年级家长会, 会前我准备了一些我班学生平时学习生活中经常出现的若干个问题:抄袭作业, 作业未及时完成, 早恋等, 以及家长能配合我做的事, 并将其做成ppt, 会上家长感触良多, 会后的一个月, 班级的学风出现了明显的改变。本学期我班还建立了家长qq群以加强家校联系。

防微杜渐, 有时也需要科任老师的辅助。虽说班主任与学生相处时间最多, 但有时往往会一叶遮目, 而科任教师从旁观者的角度, 在所任课堂上总是会有一些不易察觉的发现。在与科任教师的沟通中, 我了解了我们班学生原来也有他们可爱、活泼、动手能力强的特点, 也发现了他们周末作业敷衍等不足。

2.“护花原理”:

在威尔逊生活的那个城市里, 有一座公共花园, 每当春天繁花盛开的时候, 都会有大批的游客来此驻足欣赏。然而, 游客中总是会有一些不自觉的摘花者, 甚至许多含苞欲放的花朵还没来得及绽放它的美丽, 就被折了下来。为此, 公园的管理者在公园里立了许多的牌子, 上面写着诸如“摘花可耻”、“摘了花朵, 丢了修养”等类似的警示标语, 然而花朵还是继续被摘下了许多。后来, 公园的管理者就找到了心理学家威尔逊, 向他诉说了苦衷。于是, 威尔逊亲手为公园写了一些警示标语, 如:“花朵的自然之美, 正是你心灵之美的映射”, “把花朵留在枝头, 让美丽留在心灵”, “上帝是花之美的缔造者, 你是花之美的保护者”等。公园的管理者用这些诗一样优美动人的警示语换下了以前的牌子, 奇迹般地, 这个公园里的情况真的发生了变化, 折花的人很快减少了, 美丽的花朵在公园里安全地竞相开放。“护花原理”在班主任工作中也给我很多启示。如果说“破窗理论”强调的是从外在的环境影响人, 那么“护花原理”则强调的是从内在的心灵感化人, 制度的执行, 需要让学生在内心真正乐于接受, 因此执行中, 要坚持“以人为本”。

在坚持“立”制度时, 我发现班级出现了如下情况, 我为了严格执行制度, 常常忽略学生的内心感受, 就绳之以“法”, 学生会觉得我缺乏人情味, 有时会形成对立;有时学生养成了良好的遵守纪律的习惯, 却也很容易铸成学生屈服于现成的制度、迷信于权威、做事循规蹈矩的僵化思维, 没有创造力和创新精神;制度建立时间过长, 已经不适用, 或学生产生了惰性。

俗话说“制度是死的, 人是活的”。我们要让班级制度“活”起来。

首先, 制度的制定不是一步到位的。一开始制度由班主任制定, 在实行一段时间后要与学生交流, 随后进行修改。以我们班的德育积分制为例, 学校制定的德育积分制扣分有38项之多, 加分却只有7条, 一个月后, 班里的学生告诉我很多人都背了很多“债”, 索性破罐子破摔了, 不如增加点加分的项目, 如帮助打扫卫生、作业完成的出色等都可以加分。吸取了学生的意见修改后, 学生对德育积分积极性更大了。因此, 不论是建立制度时还是完善时都要注重效果, 发现漏洞就要及时补救。

“鲶鱼效应”的启示。如果班级内部缺乏活力, 制度效率低下, 那么我们不妨引入一些鲶鱼来, 让它搅浑平静的水面, 让“沙丁鱼”们感到危机重重, 从而为了生存而运动起来。

以班干部建设为例, 在建立一支班委队伍后, 我们可以再在班中每周选一位同学作为监督人员, 直接向班主任汇报班级中各方面的情况, 以刺激班委成员的活力。

三、结语

只有“立”规矩, 防微杜渐, 才能成方圆;但也需“破”规矩, 以生为本, 才能真正让班级焕发活力。

摘要:班级制度是班级文化建设中最为重要的部分之一, 完善民主的制度往往能营造出健康向上的班级文化, 但制度有其一成不变等缺点, 在班级建设中应注意“立”与“破”。本文从“破窗效应”、“护花原理”出发, 探讨两者在班级建设中的关系与作用。

8.班级文化建设解读 篇八

【关键词】环境;文化;育人

一、案例简介

Z班作为某本科院校最后一届的专科班级,该班级新生入校的各种表现,让我感到其别于本科生班级具有四个明显的不足:1.集体归属感缺失;2.学生自信心不足;3.班级凝聚力不强;4.班风学风较差。为了让该班级学生有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我以营建班级文化环境为切入点,从四个方面大力打造该班级的文化品牌建设,以期将“问题班级”转型成“先进班集体”:1.引导班级的精神文化建设;2.塑造班级的文化品牌形象;3.将班级文化向网络文化方向拓展;4.品牌班级“群体情感”的培养。经过师生三年的共同努力和探索,班级建设不仅达到了预期目标,还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二、案例分析处理

(一)注重引导班级的精神文化建设

1.引导班级确定共同明确的奋斗目标,形成共同的思想行为观念。大一的第一学期,我让学生认真思考,撰写《大学奋斗计划》,引导每位学生找到学习奋斗的目标,并指导其进行合理的大学学习和职业规划。

2.引导培养班级成员的团队精神,注重调动和发挥每一个成员的个体力量。我通过开展 “破冰训练”“我的大学生活之____主题班会”“寝室才艺秀”“班干部半月谈”、海纳班趣味运动会、高台演讲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将这些个体的力量汇聚成集体力量,通过实践来培养班级同学之间团结互助的团队协作精神和集体主体精神。

3.引导学生正确交往,处理好人际关系。引导学生学会真诚待人、团结协作和树立集体意识,培养班级学生形成共同的心理倾向、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良好的人际关系氛围。寝室每层设有“文化墙”,定期展示学生的读书笔记、优秀书画作品,并举办宿舍风采大赛等活动,为学生业余生活搭建了一个交流和展示的文化平台。定期开展“团体心理辅导”,让学生得到心理疏导。

4.注重引导学生个人价值观的培养。班级是由学生个体组成的,学生的个体文化会影响群体文化塑造。为此,要引导学生从生活中的小事去发现自己,把生活本身作为教材,从小事中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从而促进学生个体文化和班级群体文化的相互渗透和交融发展。每学期寒暑假,我都会安排“海纳班五个一作业”,如读一本好书、看一部好影片、写一篇好文章、行一次孝心、结交一个好朋友。注重学生社会实践能力的提升,教育学生乐于扶贫帮困、关心社会弱势群体。

(二)注重塑造班级的文化品牌形象

文化是一个抽象的概念,要加强对班级的文化建设,重在塑造班级形象、营造文化氛围,因此,必须要对班级的形象进行包装。第一学期经过一个月的设计、研讨,推出了“海纳班”一系列文化品牌概念。

1.班名:海纳班。

2.班徽:

2.班徽:

3.班风:团结 惜时 博学 有为。

4.学风:读健康有益之书,做奋发向上之人。

5.班训:博学睿思 勤勉致知 博学慎思 明辨笃行。

6.班级庆祝日:国际大学生日。

7.班歌:《海 纳 之 歌》。

8.海纳班班规。

9.海纳学子牛牛创业基金:旨在鼓励海纳学子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提取学生假期创业酬劳10%注成“海纳学子牛牛基金”,用于班级助学帮困、社会公益慈善等用途。如用于资助家庭变故特困学生、慰问孤寡老人、湘西助学行动、表彰“海纳十佳优秀创业者”等。

10.海纳品牌人物:涵盖“品牌学生、品牌干部、品牌教师”三项人物评选,每年评选一次,旨在培养学习能力、特长专长、学生干部工作、学生教师职业技能、社会实践等领域的学生精英。

(三)注重班级文化向网络文化方向拓展

传统的班级文化中没有网络文化的内容,但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网络文化对人们的影响越来越大。在班级文化建设中,我把互联网作为建设班级文化的宣传阵地,让学生参与班级网页、QQ群、班级论坛、班级博客建设,增强学生网络平台的交流。在鼠标的轻轻点击中,使班级成员获得积极向上的情感体验,对学生健康人格和正确价值观念的形成起到潜移默化地影响,也成为师生之间、同学之间交流的新纽带。

(四)注重品牌班级“群体情感”的培养

要想管理好班集体,让大学生自觉自愿地遵守班级的规章制度,融入班集体建设,就要在班级文化建设中注重个人和集体的“情感”培养,用真情来凝聚人心。因为同学之间的情意是最纯洁、最单纯的友情,在班级文化建设过程中,通过开展一些文化、体育活动来增进同学之间的情意,增强对班集体的认同感和归宿感。

在“海纳班”班级文化品牌铸造的实践过程中,学生心怀感恩之心、向善之心,不再悲观沮丧、不再踌躇不前,全班学生的自信心、专业水平、教师职业素养、就业优势等方面取得了显著变化。在校期间,Z班在遵守校纪校规、学习成绩、过级考试、评优评先、活动开展、党团建设、班干部队伍建设等方面表现突出,班級多次被授予校级“先进班集体”“优秀团支部”称号,学生在文化、艺术、科技等比赛中获奖颇丰。全班59名学生顺利毕业,毕业后在各单位工作出色,经常受到用人单位好评和表彰,毕业生纷纷表示将会一直秉承着“海纳精神”,为单位、为母校、为祖国做出更大贡献。

三、工作思考和建议

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集体主义教育的实践,首先在于激励学生自由地、自觉地实现集体的目标。”班级文化作为一种风尚、一种传统,是一种特殊的、潜在的教育力量,自觉不自觉地融入集体成员的学习、生活等各个方面,通过班风、学风、价值观念、人际关系、集体舆论和网络媒介等方式表现出来的具有教化作用的精神、物质和网络文化。营造什么样的班级文化,会直接影响班级的总体氛围与学生的日常活动,会影响学生个体性格的养成,进而也会影响他们的一生。因此,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必须要对班级的文化建设引起高度的重视,要认识到这是一个长期建设的过程,从一开始就要精心的规划,正确的引导,并调动全方位的力量,多角度、多层面的来营造和培养,使班级文化的育人功能能够充分发挥,为学生创造更好的学习成长环境。班级文化品牌的建设,是院校文化品牌建设的基石,不应忽视,而应更加努力的强化。

参考文献:

[1]陈凡,吴跃文.部属师范大学免费师范生培养特色分析及启示[J].世界教育信息,2008(1):35-38.

[2]陈发初.关于新时期大学班级管理的几点思考[D].科技信息:学术版,2006.

[3]朱启萍.班级文化建设与学生个性和谐发展[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09(4).

上一篇:亲人生日的祝福短信下一篇:暨南大学新闻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