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品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制度

2024-09-27

药品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制度(精选18篇)

1.药品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制度 篇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第五十一条规定,“药品生产企业、药品经营企业和医疗机构直接接触药品的工作人员,必须每年进行健康检查,患有传染病或者其他可能污染药品的不得从事直接接触药品的工作。药品监督管理局成立后,我们依法组织药品从业人员进行健康检查。对健康检查符合要求的发给药品从业人员健康证,每年进行年检盖章。体检工作虽然年年

组织,一年复一年。但仍然存在着体检面不全,时有漏检现象,以及发现体检不合格人员通知调离直接接触药品工作岗位也难以全面执行落实等状况。

一、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药品管理法》对直接接触药品的工作人员只有要求每年进行一

次健康检查。但违反规定却没有具体行政处罚的条款。药品生产、经营企业有gmp、gsp的跟踪检查,相对来说对《药品管理法》51条的执行还是比较到位,问题出在医疗机构药品从业人员,医疗机构有市级医院、乡镇卫生院、个体诊所、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尤其是乡镇以下医疗机构量大面广,有相当一部份属于个体性质,对健康检查规定认识不足,参加体检不自觉、不主动,要等待通知。体检组织由药监部门书面通知到乡镇一级卫生院,并委托乡镇卫生院通知所属的卫生所、卫生室、个体诊所、社区卫生服务站参加体检。但仍存在着不少问题,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一是个别乡镇卫生院未做好体检组织工作,没有按规定要求通知基层医疗机构,致使药品从业人员成批未参加体检。二是卫生室个体诊所人员少,个别医疗机构仅有一名医务人员,工作脱不开身未参加体检。三是有少数医疗机构认为年年体检没什么必要,而不参加健康检查。

另外:参加体检人员不符合要求,药监部门发调离工作岗位通知书到乡镇(中心)卫生院。乡镇以上医疗机构法制意识比较强,一般能做到及时执行调离工作岗位,而村卫生室、个体诊所收到乡镇卫生院转过来的调离工作岗位通知书,却往往强调种种原因,拖着不办,不执行调离通知,致使患有传染病的医务人员继续从事着直接接触药品工作,造成直接或间接的传播疾病危害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

二、几点建议与意见

药品从业人员健康检查工作,是事关人民群众用药安全有效的一

件大事。我们必须认真对待,逐步完善规范体检程序,杜绝漏检、代检行为,加强监管确保健康检查不合格人员调离直接接触药品的工作岗位。我们认为要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进一步加强《药品管理法》的宣传贯彻,增强药品从业人员对体检工作重要性的思想认识,变被动为主动,确保一年一次的健康体检全面落实到位。

(2)药监部门要进一步加强对药品从业人员健康体检情况的督

促检查,建立体检工作电子文档,完善监管机制,规范体检组织程序,对应参加而未参加体检的药品从业人员要加强法制教育并及时安排补检,努力做到应检人员不漏检。

(3)健康体检不合格的药品从业人员必须调离直接接触药品工作岗位,对个别医疗机构顶着不调,任其让患有传染病人员从事药品直接工作的,建议卫生行政部门吊销执业许可资格,或者以公告、通报方式责令调离。

(4)药品行政执法人员也应每年进行健康检查,《药品管理法》虽未明确行政执法人员必须体检。实际上药监部门执法人员对药品生产、经营、使用等环节检查时也要直接接触到药品,若患有传染病也同样会污染药品,危害人民用药健康。

(5)建议上级有关部门制定规范性文件,对直接接触药品的工作人员无故不参加体检行为要予以行政制约,对患有传染病必须调离工作岗位而未调离的行为要予以行政处罚,进一步规范药品从业人员健康体检工作,保障人民群众用药安全有效。

**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药械监管科

2.药品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制度 篇二

关键词:从业人员,健康检查,管理

《从业人员健康查体数字化平台》应用计算机信息化管理方式, 应用身份证读卡器读取健康检查者的基本信息, 全部检查窗口通过扫描身份证提示健康检查者的信息并将检查结果确认到系统内;同时打印条码, 使用唯一性条码进行血液检验和大便检验, 血液检验用读码器读取编号, 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将检验结果自动通过数据接口转到系统内, 使整个预防性健康检查形成一个整体流程, 经过收费审核后, 可以打印PVC卡的健康证。将技术创新与开放、灵活性的结构设计融为一体, 为用户提供了一个全面价值体现的应用系统, 它具有以下一系列的优点。

1 强大的自定义平台

《从业人员预防性健康检查计算机信息化管理系统》本身就是一个强大的自定义平台、系统管理员可自行定义修改, 能够很容易地建立和保持体检中心对于平台的独特需求, 系统不需要重新编写执行程序即可升级。

2 可靠的数据结构及稳定的数据传输

《从业人员预防性健康检查计算机信息化管理系统》是基于Microsoft的COM+技术开发的, 其设计大大提高了程序升级的方便性和可行性, 有效的避免了全面升级过程中可能发生的数据丢失问题。技术层完全独立分离于商业规则层和数据库层, 使得开发和维护工作能够完全隔离、独立进行。《从业人员健康查体数字化平台》的性价比代表了查体系统产品的新典范, 它更容易实施、校验、确认、维护, 因此在其产品周期内TCO也大大降低。

3 简单、便捷、高效、自由的用户操作界面

《从业人员预防性健康检查计算机信息化管理系统》为体检中心的管理人员、商业部门的管理者、QA管理人员以及其他授权人员提供了《操作员功能项定义》的工具, 这个工具可以根据他们的不同需求, 既不需要软件供应商的参与, 也不需要程序员进行编程, 自主修改定义自己的工作界面和功能项。

4 数据可追溯性追踪

《从业人员预防性健康检查计算机信息化管理系统》在系统核心提供了内置的数据跟踪功能。这些增强性的工具包括了集成的电子记录管理模块, 该模块存储了一个具体分析测试中所涉及的所有体检中心资源的完整审核记录, 这样也可确保体检中心满足《卫生部关于进一步规范预防性健康检查管理工作的通知》和《全国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工作规范 (2001版) 》的要求。

5 高效的广泛的数据共享

《从业人员预防性健康检查计算机信息化管理系统》开放的技术标准和强大的集成能力可以很方便地为用户提供有效的、实时的、有意义的分析智能信息, 分析仪器和胸透工作站等所有的外部数据通过内置的数据捕获模块捕获到《从业人员预防性健康检查计算机信息化管理系统》数据库中, 为使用平台的各个科室提供数据。

6 高质量产品保证

我们承诺将不断完善软件的功能, 及时采用世界先进技术更新软件, 为用户提供先进、高效、简洁、智能的查体系统。我们将以完善客户体检中心的规范性, 提高体检中心工作人员的效率性, 保证体检中心数据的准确性, 作为我们软件开发的宗旨。

7 优良的体检中心管理规范

体检中心数据比以往更需要进行严格审查, 成为严格的体检中心规范要求的管理重点, 在有些情况下, 这些数据甚至会引起法律纠纷。而电子数据的完整性成为重中之重。

《卫生部关于进一步规范预防性健康检查管理工作的通知》和《全国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工作规范 (2001版) 》, 对电子数据的完整性要求越来越普遍。通过实施《从业人员健康查体数字化平台》, 配合适当的控制管理能够很容易地满足这些卫生部管理规范的要求。

《从业人员预防性健康检查计算机信息化管理系统》的核心是自动保存电子记录。批次编号、质量指标、操作人员、时间、授权人以及电子签名这些信息都保存在关系数据库中。系统还包括测试结果、仪器和所有样品的移动信息。这样就能够满足《卫生部关于进一步规范预防性健康检查管理工作的通知》和《全国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工作规范 (2001版) 》的质量跟踪标准准则。同时, 公司或研究机构对数据的审查越来越严格, 需要通过系统实施来进行严格的控制。实现安全性的电子数据管理的关键是对各种因素的监控, 包括严格的用户访问规则, 文档和数据修改控制、审核跟踪和口令的安全性。

8 数据的可追溯性

《从业人员预防性健康检查计算机信息化管理系统》保留了整个样品, 在体检中心内部流转的全部过程, 以及每个过程的详细情况, 这样当检测数据发生问题的时候我们可以准确及时的追踪到错误所在及原因。

9 个性化的工作流程

《从业人员预防性健康检查计算机信息化管理系统》可以充分满足体检中心信息管理的需求, 将体检中心与客户的整个组织结构完美融合, 同时《从业人员健康查体数字化平台》通过安全权限管理控制及满足体检中心管理规范的需求, 实现了体检中心的自动化, 并且易于使用。

《从业人员健康查体数字化平台》的设计可使体检中心人员获得最新实时的信息。体检中心的每位使用者都有着唯一的信息要求, 根据使用者的职务和正进行的实时工作的不同去获取各不相同的数据。《从业人员预防性健康检查计算机信息化管理系统》控制台就是为此而设计的。由于每位使用者的授权水平和工作角色的不同, 控制台对每位使用者而言是具有智能提示和内容提交的操作台。《从业人员预防性健康检查计算机信息化管理系统》控制台在每个用户的桌面上都可以看到, 该工具极其有用, 因为它可以通过用户设定的要求自动管理样品流程。

控制台可以看作是一个菜单系统, 对每位使用者都有着严格的访问权限限制, 作为一个个性化和实时的系统, 它可以随时通知使用者关于样品状态、待处理的工作、不合要求的结果、提示等信息。

这样就减少了向系统查询任务和状态的工作, 减轻了系统的负荷。控制台的主干和分支根据使用者的角色进行设计定义。双击控制台的某个分支可以调用一个LIMS请求程序, 从中可以看到各种运行状态和数据。

通过这种个性化的控制台, 《从业人员预防性健康检查计算机信息化管理系统》自动传送工作信息和任务管理警示, 比如“提示我所有指派给我需要测试的样品”或“当样品不合格时提示体检中心管理者”。这些显示信息不断刷新以便使用者的职责和任务处于实时监控状态。

3.针对酒店从业人员心理健康的研究 篇三

关键词:酒店从业人员;心理健康;研究

中图分类号:B8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11-0088-01

一、心理健康定义

心理健康是指这样一种状态,即人对内部环境具有安定感,对外部环境能以社会上的任何形式去适应,也就是说,遇到任何障碍和因难,心理都不会失调,能以适当的行为予以克服,这种安定、适应的状态就是心理健康的状态。衡量心理是否绝对健康是非常困难的。健康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的分界线。一般判断心理是否正常,具有以下三项原则:其一,心理与环境的统一性。正常的心理活动,在内容和形式上与客观环境具有一致性。其二,心理与行为的统一性。这是指个体的心理与其行为是一个完整、统一和协调一致的过程。其三、人格的稳定性。人格是个体在长期生活经历过程中形成的独特个性心理特征的具体体现。而心理障碍是指心理疾病或轻微的心理失调。部分酒店类从业者因生活压力等原因一旦患有职业疾病,其心理健康极易失衡。

二、心理健康与职业疾病的关系

(一)关注职业病患者心理健康是维护职业病患者健康权益的有力措施

我国每年新增职业病例数以万计,是世界上发病例数最多的国家之一,与普通疾病患者相比,职业病患者心理特点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他们可能会产生更多、更严重的心理健康问题。一些研究调查显示,职业病患者心理健康状况普遍较差,易出现严重的补偿心理,不良的心理健康状况甚至是导致患者自杀的主要原因。将心理健康作为防治职业疾病的重要组成内容,维护职业病患者的健康权益,促使其保持健康的心理状况意义重大。

(二)研究职业疾病与心理健康的关系,分析其不良心理原因,制定、实施有针对性干预处理措施将有利于防治职业疾病

人在一定的生活环境中构成一整套影响心理平衡和适应活动的因素,并逐渐形成一套相对稳定的心理活动方式。当生活情景发生异常时,人的心理活动方式必须做出相应的调节,用来适应失调现象,但这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的。如果不能在自己的心理活动方式上作出相应的改变,势必会出现失调现象,从而引起心理机能紊乱,诱发心理疾病,并有极高的几率引发生理疾病。因此,分析服务行业特别是酒店类从业者的心理影响因素,制定有效措施提升心理素质,保持好良好的心态对提高服务质量、排除工作压力,预防职业疾病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三、心理问题及职业疾病的常见表现

(一)酒店从业者心理问题的表现。

一是酒店作为服务业,其工作的特殊性导致酒店员工最易产生的不良心态就是自卑。酒店员工所从事的是直接或间接的服务工作,而酒店服务工作的基本要求就是尊重宾客,这就要求酒店员工对客人的缺点,甚至不礼貌的行为能持宽容的态度,不与其争辩、争吵。然而这样的职业规范使得许多酒店员工,尤其是年轻一代感觉酒店服务工作就是一种“伺候人”的工作,从而产生自卑心理,这也是如今多数酒店面临“用工荒”的一大原因。

二是情绪不稳定也是酒店员工常见的心理问题。情绪不稳定表现为情绪容易出现波动,在受到较弱的外界因素的影响下,容易由平静的情绪转换为激动的情绪或不良的情绪。

三是酒店是一个“小社会”,各种各样的人物穿梭其中,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对人们的心理健康有着重要影响。以自我为中心、嫉妒、冷漠、刻薄、孤僻等负面的心理都有碍于良好的人际关系的建立。

(二)酒店从业者职业病的表现。

职业活动中存在的各种有害的化学、物理、生物等因素,以及在作业过程中产生的其他职业有害因素,可能导致从业人员患病。酒店从业者职业病多为两大类职业病,一是化学类职业病,表现为酒店工程部技工、洗衣房员工因从事岗位或作业环境问题,过多接触各种有毒害物质,或导致职业性中毒性肝病的化学类物质,可能导致电焊工尘肺、氮氧化合物中毒、一氧化碳中毒、酚中毒等职业疾病。二是物理性职业病,表现为洗衣房员工、厨房员工、工区员工、工程部锅炉工因高温引起身体疾病;办公室工作人员长时间伏案工作可能导致颈椎病、肩周炎、腰椎间盘突出等职业病;行李部员工、前台员工、餐厅领位因长时间站立可能导致小腿静脉曲张等职业病。

四、心理健康与职业疾病的成因及不良影响

(一)职业压力导致心理障碍。

在酒店中,管理层经常会发现这样的问题,公共区域的走道上涂满了“涂鸦”,刚刷完的雪白墙壁又是“满目疮痍”,甚至职工生活区域的门户都会经常被员工用手或脚砸出一个个洞,究其原因,不能光归结为员工不遵章守纪,而是巨大的心理压力需要发泄。在工作中,当环境条件提出的要求超过一个人的能力和资源范围时,人们会感到紧张,这是一种由于对潜在危险(身体或精神上)的意识及如何消除危险而产生的精神和生理状况。形成压力的原因是很多方面的,通常情况下在工作中产生或形成的各种压力,即职业压力。包括工作任务过重、角色冲突、工作环境、个人生活、家庭等。压力可分为两种,一种是超出个体适应能力极限的过度压力,多数与竞争因素相关这种压力在酒店年长员工中存在较多;另一种是长期静止、单调乏味或感觉剥夺等引起的缺乏自我实现的匮乏压力,这种压力多存在青年职工中。

(二)人际关系与组织归属感也是导致心理疾病的重要因素。

酒店类工作人际关系主要是与上司、同事和下属的关系,因流动性强、人员复杂等原因,多发闲言杂语、与人争执或冷战,甚至出现打架斗殴等恶性事件。在个人职业发展上,误以为自己已经付出努力却依旧在原地踏步,结果对组织、主管心生怨愤。他们怨恨组织,因为没有受到重用;他们怨恨上司,因为没有得到赏识;更可悲的是他们也怨恨自己,恨自己陷于被动,怨自己运气太差,經常产生离职的念头,或是画地为牢,变得极其认命,消极被动。

(三)心理障碍的不良影响。

4.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制度 篇四

第一条:所有从业人员在进厂前必须进行健康检查,根据其健康情况决定是否录用及岗位安排。

第二条:在职从事食品生产加工、检验的有关人员每年应进行一次健康检查,取得有效的健康证方可继续参加工作。

第三条:食品从业人员应坚持做到“四勤”,即勤洗手、剪指甲、勤洗澡、理发;勤洗衣服、被褥、勤换工作服。禁止长发、长胡须、长指甲、戴手饰、涂指甲油、穿洁净工作服上岗和上岗期间抽烟、吃零食以及做与食品生产、加工、经营无关的事情。

第四条:当观察到以下症状时,应规定暂停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工作或采取特别的防护措施;腹泻、手外伤;烫伤;皮肤湿疹;长疖子;咽喉疼痛;耳、眼、鼻溢液、发热、呕吐。

第五条:对患有痢疾、伤寒、甲型病毒性肝炎、戊型病毒性肝炎等消化道传染病,以及患有活动性肺结核、化脓性或者渗出性皮肤病等有碍食品安全的疾病的人员,不得安排在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工作岗位。

第六条:办公室负责组织本单位从业人员的健康检查工作,建立从业人员健康档案,对从业人员健康状况进行日常监督治理。食品安全知识培训记录制度

第一条:从业人员必须接受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和食品安全卫生知识培训并经考核合格后,方可从事食品加工经营工作。第二条:办公室是人员培训的归口治理部门,应根据生产和质检等各岗位人员培训需求,制定培训计划,定期组织治理人员、生产人员、检验人员参加食品安全法律、法规、标准和其他食品安全知识,以及职业道德、卫生操作技能的培训。第三条:新参加工作的人员包括实习工、实习生必须经过培训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

第四条:人才培训方式以集中授课、参加外部培训与自学形式相结合,并定期组织考核,考核不合格者离岗学习一周,待考核合格后再上岗。第五条:建立从业人员食品安全知识培训档案,并将培训时间、培训内容、考核结果等记录归档,以备查验。生产过程控制管理制度

第一条:为加强生产过程安全治理,使之协调有效进行,确保产品质量,降低消耗,提高生产效率,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生产过程安全治理,厂部负责生产过程安全治理。

第三条:生产前应合理安排作业计划、做好生产现场的整理、清扫、清洁、消毒等工作。定期对厂区内环境、生产场所和设施卫生清洁情况进行自查,并保存自查记录,使食品生产过程环境卫生达到要求,为生产优质产品创造条件。

第四条:做好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的质量控制,建立和保存食用出库记录,对于发现的不合格原料,食品添加剂及食品及时向监管部门反映。

第五条:生产人员应严格按照工艺规程和作业指导书的要求进行操作,非凡是要加强对生产过程中质量关键控制点的控制,认真填写每批次产品的生产投料记录,质量关健控制点记录,确保产品生产过程中影响产品质量形成的因素处于受控状态,以生产探讨符合规定要求的产品。

第六条:因设备、停电或其他原因中断生产时,该批产品要视情况分别处理,产品经再加工后可达到合格标准的,答应再加工:产品经过再加工无法达到合格标准的,答应再加工;产品经过再加工无法达到合格标准的,按不合格品规定处理。

第七条:因设备、停电或其他原因中断生产时,该批产品要视情况分别处理,产品经再加工后可达到合格标准的,答应再加工;产品经过再加工无法达到合格标准的,按不合格品规定处理。

第八条:生产中使用的计量器具应定期校正。

贮存管理制度

第一条:食品仓库实行专间专用,食品原料、半成品应分开存放、库内不得存放有毒有害物品(如杀鼠杀虫剂、洗涤剂、消毒剂等),不得存放药品、杂物及个人生活用品等。

第二条:库房内应设置防鼠、防虫、防潮、防霉等设施并能正常使用。应常常开窗通风、定期清扫、保持干燥和整齐,清库时应做好清洁、消毒等工作。

第三条:食品要分类、分架、离地、离墙存放,各类食品有明显标志,有异味或易吸潮的食品应密封或分库存放,易腐食品要及时冷藏。

第四条:食品储存要做到先进先出,尽量缩短储藏时间,定期清仓检查,防止食品过期、变质、生虫、及时清理不符合卫生要求的食品。

第五条:食品库房治理员必须熟悉食品库房卫生治理制度和各类食品储藏的基本要求,发现腐败变质、超过保质期和《食品安全法》禁止生产经营的食品应及时处理。

第六条:建立食品进出库专人验收登记制度,要具体记录产品名称、数量、生产日期、保质期、包装情况、案证情况等,并按入库时间的先后分类存放。

第七条:对销售的每批产品应建立和保存销售台账、包括产品名称、数量、生产日期、生产批号、购货者名称及联系方式、销售日期、出货日期、地点、检验合格证号、交付控制、承运者等内容,保存期限不得少于2年。

第八条:贮存、运输和装卸食品的容器、工具和设备应当安全、无毒、保持清洁、防止食品污染,并符合保证食品安全所需的温度等特殊要求,不得将食品与有毒、有害物品一同运输。设备管理制度

第一条:为加强对生产、检测设备从选型、安装、调试、验收、使用、维护、保养的全过程治理,确保设备完好,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工程部负责全公司所有生产设备的使用、维护、保养和治理,品管部负责所有检测设备的使用、维护、保养和治理工作。

第三条:新增设备,由使用部门提出申请,遵循技术上先进、经济上合理、能源消耗少、满意生产、检验需要的原理进行选型、报请经理批准后由供销部负责采购。

第四条:供销部应从能充分保证产品质量,具有良好信誉的供方处采购设备,设备到货后,组织有关部门开箱验收并予以记录,经验收合格的设备方可安装,不合格设备,由供销部及时退换货或索赔等事宜。

第五条:购进设备应统一编号,并建立设备台账,确保账、物相符,设备台账内容包括:设备名称、规格型号、数量、购进日期、生产厂家、技术文件(如产品合格证、质量说明书、装箱清单、图纸)等。

第六条:设备的使用应定人定机、多人操作的设备、应指定专人负责保存,设备使用人员必须经过培训,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且需严格按设备使用说明书或操作规程进行操作。

第七条:定期对设备进行维护、保养、确保完好,使其性能符合生产工艺要求,并建立保存设备的维护,保养、检修记录。

第八条:闲置停用超过三个月以上的设备,应切断电源,放完油水、擦净、加保护罩,挂上停用牌,并指定专人定期保养。

第九条:计量器具应依法经检验合格或校准后,方可使用,相关辅助设备及化学试剂应完好、齐备并在有效期内。不合格产品管理制度

第一条:为使本公司采购和生产不合格产品的控制与治理,防止不合格产品再次出现,特制订本制度。

第二条:品管部负责本公司不合格产品的治理与控制,有关责任部门负责不合格的纠正,品管部负责跟踪验证。

第三条:不合格分为严重不合格,一般不合格。严重不合格是指产品明显违背了法律、法规或者强制性标准的要求;所提供的产品出现了重大质量事故,已造成了严重的社会影响。一般不合格是指与重要不合格相比,不合格的程度轻,影响小,纠正易或具有偶尔性。

第四条:当采购的原料,食品添加剂和食品合格时,由验收部门加以标识及隔离,并提出处置意见(如:让步放行、退货、销毁等),报品管部负责人审批后,由采购部门实施退货或销毁处理,品管部进行跟踪。

第五条:当生产过程中出现一般不合格时,由厂部提出处置意见,经品管部批准后实施。出现严重不合格时,由品管部提出处置意见,报质量负责人审批后组织实施。

第六条:产品交付后,收客户举报或投诉发现的不合格,经查实,若属严重不合格,须将《不合格品及纠正措施处理单》报质量负责人审批,妥善采取纠正措施。并对有关责任人依据相关制度追究责任。

第七条:品管部建立并保存不合格产品的处理记录。不安全食品召回制度

第一条:为幸免和减少不安全食品的危害,保护消费者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根据《食品安全召回治理规定》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不安全食品,是指有证据证明对人体健康已经或可能造成危害的食品。包括:

(一)已经诱发食品污染,食源性疾病或者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甚至死亡的食品;

(二)可能引发食品污染、食源性疾病或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的食品;

(三)含有对特定人群可能引发健康危害的成份而在食品标签和说明书未予以标识、或标识不全、不明确的食品;

(四)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不安全食品。

第三条:供销部负责收集各部门(包括媒体、执法部门)传来的有关食品质量、安全问题和客户投诉信息,品管部负责对食品进行检验和分析,并提出纠正措施,厂部负责不安全食品纠正措施的实施。

第四条:对于在销售前发现的问题,应立即停止销售产品,隔离存放,并对该产品进行检验。

第五条:对于顾客反映的质量问题,由供销部负责了解并记录问题发现的地点、时间和批号等信息,并及时向品管部报告。

第六条:一旦确认所生产的食品具有严重质量问题,且已进入销售,应立即予于召回。

第七条:根据仪器安全危害的严重程度,食品召回分三个级别:

(一)一级召回:已经或可能诱发食品污染、食源性疾病等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甚至死亡的,或者流通范围广,社会影响大的不安全食品的召回;

(二)二级召回,已经造成或可能引发食品污染、食源性疾病等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危害程度一般或流通范围较小、社会影响较小的不安全食品的召回;

(三)三级召回:已经或可能引发食品污染,食源性疾病等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危害程度稍微的,或者属于本制度第二条规定的不安全食品的召回。

第八条:召回程序启动后,应立即停止不安全食品的生产与销售,对未销售的问题产品进行隔离贮存,对已上市销售产品,通知经销商和消费者,通过采取退、换货、补充或个下消费说明等方式,及时消除或减少食品安全危害。

第九条:已经召回的不合格食品及丰放于库房中尚未发出的不合格品由品管部组织相关部门进行原因分析,制定整改措施,并报总经理批准后进行相应处置。

第十条:对召回的不安全食品,应当进行无害处理或销毁,防止其再次流入市场,对因标签标识或者说明书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而被召回食品,在采取补救措施且能保证食品安全的情况下可能继续销售,销售时应当向消费者明示补救措施。

第十一条:向当地政府和质量技术监督部门书面提交不安全食品召回报告、召回计划、召回通知书及召回后效果的猜测,报告召回食品全部情况和后续处理措施。

第十二条:建立并保存不安全食品召回执行记录档案,记录档案包括召回产品名称、规格型号、数量、不安全项目、产生的原因、召回情况、召回产品处置情况等内容,品管部负责记录的保存。

食品安全事故处置方案

为有效处置食品安全事故和重大隐患,快速、及时、妥善控制和消除食品安全事故的危害,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特制定本方案。

一、适用范围

本方案适用于公司内各种紧急事故的处置工作。

二、基本原则

预防为主,常抓不懈

各部门定期对可能食品安全事故进行分析、预测、并有征对性的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防止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的发生。

统一领导,分级负责

总经理是食品安全事故的第一责任人,负责对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理工作,并鉴定事故的级别,组织实施分组监控,分组管理。

依靠科学,加强协作

要依靠科学妥善处理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各有关部门要按照各自的职责,真正做到各尽职守,各司其职、能力合作,迅速采取救治和控制措施。

三、组织领导机构

公司成立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理小组,当发生重大食品安全事故时,公司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理小组应急协调处理,组长由总经理担任,质量负责人为副组长,各部门经理为成员,办公室设在品管部。

四、预警预防

(一)定期检查各项食品安全的落实情况,及时消除食品安全事故隐患。

(二)加强食品安全知识教育,开展食品安全的日常监测,做到早发现、早预防、早整治、早解决。

五、宣传培训和演练

(一)办公室负责组织相关人员学习所有应急预案,且每年必须组织学习一次,新入职的员工培训内容相应的应急预案。

(二)应急预案演练:依据生产情况或社会关注趋势,每年组织一次相应的应急预案演练,演练前,由公司相关部门编写演练计划,经总经理批准后生效实施,并保留演练记录,演练结束后,及时组织演练效果评价。

六、报告程序

(一)设立食品安全事故自理报告电话,实行每日24小时值班,接到报告后填写《食品安全事故报告登记表》,并及时上报。

(二)全体干部职工对可能造成或已经千万食品安全事故隐患的情况要在1小时内报本单位食品安全事故处置领导小组。

(三)任何部门和个人对突发食品安全事故不得迟报、谎报、瞒报、漏报或者授意他人迟报、谎报、漏报,不得阻碍他人报告。

(四)对导致或者可能导致食品安全事故的食品及原料、工具、设备等,应当立即采取封存等控制措施,并自事故发生之时起2小时内向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市场和质量监管局报告。

七、应急处置

(一)发生食品安全事故,应当立即予以处置,防止事故扩大,并建立保存处置食品安全事故的记录。

(二)在生产时出现突然停电、突然停水、设备出现故障、玻璃爆破、外界污水、灰尘等侵入、由食品安全事故处置工作小组组织有关人员进行评估,作出相应措施。

(三)如出现风季、雨季、高温季节等特殊天气、火灾、传染病爆发、化学物品意外等其他紧急状况,除组织有关人员进行评估外,必要时,请有关专家参与评估,作出相应措施后恢复生产。

(四)如发生食物中毒事件,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开展应急救援工作,贯彻落实各项应急措施。

八、纠正与完善

(一)如有事故发生,由质量负责人组织有关人员进行原因分析,填写《事故调查报告》,针对导致意外事故的原因,由责任部门采取纠正措施,交品管部负责人确认后予以实施。

(二)品管部将《事故调查报告》交事故发生部门备案一份,以对其实施效果进行监督验证。

(三)事故发生后或演练结束后,质量负责人组织相关部门对本程序个有关应急预案进行评审与修订,使其不断完善。

九、本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自发布日期实施。

进货查验记录管理制度

食品生产者应当严格审验供货商的经营资格,验明食品质量证明,确保购入的食品原辅料质量合格。

(一)企业采购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应建立和保存进货查验记录,向供货者索取许可证复印件(指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规定,应当取得许可的)和与购进批次产品相适应的合格证明文件;

(二)对供货者无法提供有效合格证明文件的食品原料、企业应依照食品安全标准自行检验或委托检验,并保存检验记录;

(三)企业采购进口需法定检验的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应当向供货者索取有效的检验检疫证明。

(四)企业生产加工食品所使用的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的品种应与进货查验记录内容一致;

(五)企业应建立进货台账,如实记录每批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的名称、规格、数量、批次、供货者名称及联系方式、进货日期等内容。

(六)企业应妥善保存进货票据、合格证明文件及进货台账等,相关信息需录入《原辅料采购验证记录》里,保存期限不于少2年。

食品安全自查管理制度

1、目的

任。

2、适用范围

适用于公司内对质量安全有关的管理层及各职能部门和有关人员。

3、职责

3.1质量负责人:负责食品安全自查工作的协调、管理工作,批准食品安全自查方案和自查报告,向公司管理层报告食品安全自查结果。

3.2自查组长:提出自查小组名单,全面负责食品安全自查实施活动,食品安全自查审核方案和食品安全自查报告。

3.3质保部:负责起草食品安全自查方案,组建食品安全自查小组,按照食品安全自查计划实施自查,起草自查报告,对不合格项目的整改,实施效果进行确认。

3.4自查小组成员:按照食品安全自查计划及时实施自查,提交自查报告。

3.6受检部门:在职责范围内,协助自查,负责本部门不合格项目的整改措施的制定和实施。4.要求

4.1起草食品安全自查的策划

4.1.1自查频次:每年不少于1次且时间间隔不超过12个月,质保部每年初起草食品安全自查方案,在每个年度内所进行的安全自查,并图片覆盖所有的相关部门。

4.1.2当有下列情况时,需追加食品安全自查。a)发生了严重产品质量问题或外界有重大投诉;

b)组织的内部机构、生产工艺、质量方针和目标等有重大改变。

4.1.3食品安全自查方案的准则、范围、频次和方法由质保部提出,质量负责人批准实施。4.2食品安全自查的准备

4.2.1由自查组长提出食品安全自查实施计划,质量负责人批准,经批准生效的食品安全自查实施计划表中的自查组长和自查小组成员好被指定为该次食品安全自查的自查组长和自查小组成员。

4.2.3自查小组成员不检查自已的工作。

4.2.4质保部负责向自查小组成员提供自查时所需的质量手册和程序文件,受检部门负责提供其他支持性文件和相关标准。

4.2.5自查小组成员近所检查的范围和受检部门的特点,编制有可操作性的食品安全自查查表,供检查时使用。

4.3食品安全自查的实施

4.3.1召开一次简短的首次会议,组长介绍自查的目的、范围、准则、方式、计划和自查人员分工及日程安排,澄清自查计划中不明确的问题,确定未次会议的时间、地点。

4.3.2在受检部门人员陪同下,由自查组长主持进行现场检查,检查员采用现场观察、查阅资料、提问等方式进行抽样调查。

4.3.3寻找客观证据,在自查表中记录质量管理体系是否符合规定的要求的事实。若发现不符合要求时,将不符合事实与受检部门交换意见。

4.3.4自查结果,自查小组成员互相交流分析,确定不符合事实,在编写“食品安全自查不符合项报告”时,须事实描述清楚,证据确凿。

4.3.5帮助受检核部门制定并评价纠正措施。

4.3.6对自查结果进行汇总分析,确定不合格项,取得受检部门签字认可。

4.3.7召开未次会议,由自查组长报告自查情况自查结果。就食品安全提出检查结论,并对如何提高食品安全提出建议。

4.3.8提交自查报告。4.4纠正措施

4.4.1根据审核员填写的《食品安全自查不符合项报告》,受检部门除进行确认外,还要分析不符合产生的原因,由问题的责任部门在5个工作日内提出纠正措施,并规定完成纠正措施的期限。

4.4.2纠正措施须在规定的日期内实施完成,如不能按期完成,责任部门必须向质量负责人说明情况,请求延期。

4.4.3受检部门在预定期限内完成纠正措施的实施后,通知质保部确认完成情况,并报质量负责人认可。4.4.4对期限较长的纠正措施,可在下一次食品安全自查时由自检小组确认。4.5食品安全自查结果提交管理评审。

5.药品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制度 篇五

为了规范公司员工健康检查工作,加强健康档案管理,保护劳动者健康,根据有关规定,制定本制度。本制度主要包括健康检查,健康档案管理等内容。

一、公司须每年组织从事食品加工及相关工作员工进行职业健康检查,公司不得支配有职业禁忌的员工从事其所禁忌的作业。

二、公司应当组织接触食品生产及相关工作的员工进行定期健康检查。发现职业禁忌或者由于所从事职业相关的健康损害员工,应及时原工作岗位。

三、公司须建立员工健康档案,保证健康监护工作的落实。对从业人员健康情况进行记录,并设立从业人员健康档案,四、公司须按规定妥善保存员工健康档案,由专人进行保存并随时更新,保存期不得少于两年。

五、食品经营从业人员取得健康证明后方可从事食品流通经营活动,每年进行健康检查。

六、凡患有痢疾、伤寒、病毒性肝炎、肺结核,化脓性或溢出性皮肤病以及其他有碍食品卫生的疾病,不得从事、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工作。

七、从业人员工作时不准吸烟、吃食物或从事其他有碍食品卫生的活动,个人的衣服、药品、化妆品等不得存放在食品经营区内。

八、公司定期健康检查的周期一般为一年。

九、公司应当及时将健康检查结果如实告知员工。

北京紫嘉如一商贸有限公司

6.食品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制度 篇六

一、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当建立并执行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制度。食品安全管理员要及时对在本单位的食品从业人员进行登记造册,建立食品从业人员健康档案,组织食品从业人员每年定期到指定查体机构进行健康检查。

二、食品从业人员应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食品安全法》规定,每年进行一次健康检查,如遇特殊情况还应接受临时检查。

三、新上岗或临时上岗的食品从业人员必须进行健康检查,取得健康合格证明后方可参加工作,上岗前进行相关的食品知识、卫生知识、食品安全和有关法律、法规、业务技能的培训。

四、从业人员有发热、腹泻、皮肤伤口或感染、咽部炎症等有碍食品卫生的应立即脱离工作岗位,待查明原因、排除有碍食品卫生的病症或治愈后凭有效的医院证明方可重新上岗。

五、凡患有痢疾、伤寒、病毒性肝炎等消化道传染病、活动性肺结核、化脓性或者渗出性皮肤病以及其他有碍食品安全的`疾病的人员,不得从事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工作。

六、上岗时必须穿戴统一整洁的工作服,不能佩带首饰、假发、假睫毛、假指甲、戒指、喷洒香水、化妆、涂抹指甲油;离开工作岗位时,更换下工作服,不得将工作服穿离工作岗位;工作服及工作帽应经常换洗,保持清洁、干净无污垢。上班时不能在工作岗位上嚼口香糖、进食、吸烟,私人物品、食品必须存放在指定的区域或更衣室内,不可放置在工作区域内;必须注意个人清洁卫生,常洗澡、换衣、修剪指甲、洗发,做到个人仪表整洁。

七、食品从业人员健康证明应随身佩带(携带)或交主管部门统一保存,以备检查。

八、食品从业人员必须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严格遵守各项食品安全操作规程。

7.药品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制度 篇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1年鞍山海地连大酒店、鞍山恒泰酒店、鞍山华世博际餐饮部等6家饮食行业新雇佣的、未接受过卫生知识培训的从业人员350名。本次共调查新员工350名, 其中男145名, 女205名, 年龄17~27岁, 其中16~19岁106名 (占30.3%) , 20~24岁147名 (占42.0%) , 25~27名97例 (占27.7%) ;文化程度为初中129名 (占36.9%) 、高中 (中专) 206名 (占58.9%) 、大专15名 (占4.3%) 。

1.2 调查内容及方法

调查分2次进行, 由鞍山市健康教育所培训部设计制定统一的调查表, 调查内容包括调查对象的姓名、性别、年龄、岗位、文化程度等一般项目和对食品安全法规、食品卫生知识及食品生产、加工、贮存过程的卫生要求等掌握情况 (测试得分) 。首次调查前, 由培训教师将调查表分发到参加培训的350名员工手中, 详细说明调查的目的、意义及要求等, 采取闭卷形式, 由调查对象独立、真实地填写调查表后, 在课堂上统一回收;首次调查结束后, 将调查表中各题目按统一标准评分, 并对调查对象的年龄、文化程度及测试得分情况进行分析, 然后对新员工进行卫生知识健康教育培训, 并依据调查结果有针对性地实施重点培训, 选用鞍山市健康教育所编写的《2011年卫生监督防疫培训教材》, 培训20学时;培训结束后再次进行调查 (测试) , 就参加培训的员工对食品安全法规、食品卫生知识及食品生产、加工、贮存过程的卫生要求和重点培训内容等掌握情况进行测试, 按统一标准评分及评价。

2 结果

2.1 卫生知识健康教育前情况

卫生知识健康教育前, 共测试与食品安全法和食品卫生有关的卫生知识题20道, 与食品生产、加工、贮存过程的卫生要求有关的卫生知识题30道;按标准答案和判分标准评定, 平均得分49.4分, 其中<39分70名 (占20.0%) , 40~59分165名 (占47.1%) , 60~79分81名 (占23.1%) , ≥80分34名 (占9.7%) ;文化程度和年龄偏低的男性员工其卫生知识掌握的程度更差。见表1。

2.2 卫生知识健康教育后情况

卫生知识健康教育后, 共测试与食品安全法和食品卫生有关的卫生知识题40道, 与食品生产、加工、贮存过程的卫生要求有关的卫生知识题60道;按标准答案和判分标准评定, 平均得分79.7分, 其中<39分21名 (占6.0%) , 40~59分66名 (占18.9%) , 60~79分159名 (占45.4%) , ≥80分104名 (占29.7%) ;不同性别、不同年龄、不同文化程度的员工掌握卫生知识的程度均显著提高, 与卫生知识健康教育培训前比较有显著变化。见表2。

3 讨论

3.1 开展饮食行业从业人员卫生知识健康教育培训的意义

食品安全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 甚至生命安全, 有针对性地开展饮食行业从业人员的上岗前和定期的食品卫生健康教育培训, 不仅可以提高食品从业人员的卫生知识水平和卫生素质, 而且对提高食品卫生质量、减少食源性疾病, 可起到重要作用[2], 也是帮助食品从业人员建立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卫生行为准则、贯彻《食品安全法》[3]、保障食品安全和食品卫生的有效方法。

本调查结果表明, 饮食行业从业人员在食品卫生健康教育培训前, 对食品安全法规、食品卫生知识及食品生产、加工、贮存过程的卫生要求等掌握情况很差, 测试平均得分仅49.4分, 不及格者占67.1%、优秀者仅占9.7%, 尤其文化程度和年龄偏低的男性员工其卫生知识掌握的程度更差, 提示开展食品卫生健康教育培训非常有必要。实施卫生知识健康教育培训后, 饮食行业从业人员对食品安全法规、食品卫生知识及食品生产、加工、贮存过程的卫生要求等卫生知识有了充分了解, 测试平均得分为79.7分, 不及格者仅占24.8%、优秀者占29.7%, 而且不同性别、不同年龄、不同文化程度的员工掌握卫生知识的程度均显著提高;此外, 新员工们对留长发、留指甲、带戒指、不穿工作衣帽上岗等不良个人卫生习惯以及在食品生产、加工、贮存过程中的错误操作都有了深刻的认识, 对《食品安全法》要求从业人员必须每年进行健康体检也有了深入了解。卫生知识健康教育培训对饮食行业从业人员掌握《食品安全法》和食品卫生知识, 建立正确的卫生行为具有重要作用。

3.2 建议

(1) 认真贯彻国家食品安全教育有关规定, 确保食品行业从业人员的食品安全和食品卫生健康教育培训形成常态化、制度化。依据《食品安全法》、《食品安全宣传教育工作纲要 (2011-2015年) 》的明确要求[4], 对食品行业和生产经营单位要严格落实“先培训、后上岗”的制度。食品生产经营单位负责人和主要从业人员每人每年接受食品安全法律法规、科学知识和行业道德伦理等方面的集中培训不得少于40 h, 每名食品安全监管人员每年也要接受不少于40 h的集中专业培训;通过培训达到基本掌握与本人工作有关的食品卫生法规、标准和卫生知识。在职食品从业人员每年要进行复训, 采用定期举办培训班的形式, 以保证现有的食品行业从业人员每年都轮训到, 新招员工必须在上岗前进行培训。 (2) 在确保食品行业从业人员全员参加食品安全和食品卫生健康教育培训的基础上抓好重点人群的培训。食品生产和经营企业或单位的法人、厂长、经理等负责人是培训的重点, 只有食品生产和经营企业的领导提高了食品安全和食品卫生知识水平, 才能带动其单位整体食品安全和食品卫生水平的提高, 才能让食品行业从业人员自觉执行食品安全法规及建立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卫生行为。 (3) 充分运用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手段, 努力提高培训效果。针对不同文化程度、不同年龄的食品行业从业人员采取不同的健康教育形式, 以讲课、录像、挂图、图片、幻灯、案例、具体操作来进行直观的培训;力求做到图文并茂、通俗易懂、贴近现实, 使从业人员通过观看影碟、图片、照片及实物等达到一定的视听刺激, 加深印象, 从而更多地理解和掌握有关知识, 提高培训质量。

总之, 食品安全和食品卫生是最大的民生问题, 其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关系到社会和谐与稳定。作为健康教育工作者有责任和义务在工作中不断探索和实践, 以提高鞍山地区食品行业从业人员的食品安全意识和卫生知识水平。

摘要:目的:评价笔者所在所培训部对食品行业从业人员开展食品安全和食品卫生知识健康教育培训的效果。方法:对2011年鞍山市6家酒店新雇佣的350名饮食行业从业人员进行食品安全和食品卫生知识健康教育培训, 并就员工接受健康教育培训前后对有关食品卫生知识和卫生法规掌握情况进行评价。结果:培训后350名从业人员掌握食品卫生知识的程度与培训前相比均显著提高。结论:对食品行业从业人员开展食品安全和食品卫生知识健康教育培训效果显著, 是帮助食品从业人员建立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卫生行为及贯彻《食品安全法》、保障食品安全和食品卫生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食品行业从业人员,食品安全,健康教育培训

参考文献

[1]孙琳, 范苏芸, 周洁.深圳市食品和公共场所从业人员卫生知识态度和行为调查[J].中国健康教育, 2005, 21 (9) :216.

[2]吴坤, 孙秀发.营养与食品卫生学[M].第4版.北京:人民卫出版社, 2007:442.

[3]《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S].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GB14938-2009.

8.证券从业人员资格管理细则试行 篇八

中国证监会于2002年12月颁布了《证券业从业人员资格管理办法》。这次出台的细则共分七章四十条,对专业人员如何取得从业资格和执业证书及执业证书的管理等作出了规定。

细则明确规定,证券公司、基金管理公司、基金托管机构、基金销售机构、证券投资咨询机构、证券资信评估机构及中国证监会认定的其他从事证券业务的机构中从事证券业务的专业人员必须在取得从业资格的基础上取得执业证书。

9.学校食堂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制度 篇九

为规范餐饮服务从业人员健康管理,保障公众餐饮安全,根据《食品安全法》、《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和《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及规章,制定本管理制度。

一、凡在本单位从事直接为顾客服务的所有餐饮工作人员(包括厨师、服务员、洗碗工、采购员、库管员、管理员等)均应遵守本管理制度。

二、新参加或临时参加工作的人员,应经健康检查,取得健康证明后方可参加工作。餐饮从业人员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健康检查,必要时接受临时检查。

三、凡患有痢疾、伤寒、病毒性肝炎等消化道传染病,活动性肺结核,化脓性或者渗出性皮肤病以及其他有碍食品安全疾病的,不得从事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工作。

四、从业人员有发热、腹泻、皮肤伤口或感染、咽部炎症等有碍食品安全病症的,应立即脱离工作岗位,待查明原因并将有碍食品安全的病症治愈后,方可重新上岗。

五、食品安全管理员要及时对在本单位餐饮从业人员进行登记造册,建立从业人员健康档案,组织从业人员每年定期到指定查体机构进行健康检查。

六、食品安全管理员和部门经理要随时掌握从业人员的健康状况,并对其健康证明进行定期检查。

七、从业人员健康证明应随身佩带(携带)或交主管部门统一保存,以备检查。

本制度自2013年9月1日实施。

10.幼儿园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制度 篇十

学校食堂从业人员的健康,直接影响师生的健康。为此。特制定食堂从业人员的健康检查制度。

一、食堂从业人员必须政治思想心素质好。有健康的身体。责任心强。

二、食堂从业人员由学校一年一聘,学年初学校与伙食团从业人员签定聘任合同。

三、食堂从业人员必须具有有效健康证明持证上岗,食堂从业人员每年到法定机构体检一次,体检符合要求,由疾控中心发给健康证,方可从事食堂工作。

四、食堂从业人员一旦患上传染性疾病(痢疾、伤寒、病毒性肝炎、活动性肺结核、化脓性成渗性皮肤病等)不得从事伙食堂食品加工和销售工作。

五、从业人员个人卫生应做四勤:勤洗手、勤剪指甲、勤洗澡理发、勤洗衣服。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六、从业人员不能穿拖鞋上岗,不能戴首饰上岗。

七、每天早上上岗前由学校行政领导或食堂负责同志对从业人员进行认真检查,凡是个人卫生不符合要求的,不得上岗。

童乐双语幼儿园

****年**月**日 幼儿园从业人员培训制度的制定

1、新上岗的从业人员必须进行预防性的健康查体,并参加卫生知识培训,取得健康培训合格证后上岗。

2、识培训,凡患有“五病”或卫生知识培训不及格的人员不得上岗。

3、本单位定期对从业人员进行卫生知识培训,并建立从业人员预防性查体及卫生知识培训档案。

4、从业人员卫生知识培训坚持经常化,制度化。

11.药品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制度 篇十一

私募规模加速扩张

私募行业规模进一步扩大。据证监会最新监测信息,截至今年5月末,已完成登记的私募基金管理机构12285家,管理私募基金13663只,管理规模2.69万亿元,私募基金行业从业人员199097人。已登记私募基金管理机构中,管理资产规模超过100亿元的有56家,规模介于50-100亿元、20-50亿元、20亿元以下的机构依次为73家、202家、11954家。

已备案私募基金中,私募证券投资基金7487只,规模11470亿元;股权投资基金4565只,规模19919亿元;创业投资基金993只,规模2161亿元;其他类型基金618只,规模1289亿元。其中,5月新增备案私募基金数量1543只,环比增速27.52%。

从资产规模扩张速度来看,不少公司短短半年暴增2~3倍。如王亚伟管理的千合资本,2014年底仅为50亿元,如今规模已超200亿元;再如景林资产,2014年5月其规模仅180亿元,现已接近500亿元;展博投资则由去年年中的30多亿增至目前的130亿元。另外,博道投资、西域投资管理、彭旭创办的鼎萨投资的资产规模均在本轮行情启动至今也翻了2-3倍。

高收益产品大量涌现

在A股火爆的行情推动下,阳光私募高收益产品大量涌现。私募排排网数据显示,截至5月底,1377只股票策略产品年内平均涨幅为55.15%,远超沪深300指数的36.99%。其中,共计1347只产品取得正收益,占比高达97.82%。939只产品跑赢大盘,占比达68.19%。7只产品收益超过200%,132只产品(占比近10%)收益翻倍,694只产品收益超50%。

今年前5月阳光私募业绩冠军绝对收益率高达333.37%,拔得头筹的是倚天投资叶飞管理的倚天雅莉3号,截至6月5日产品累计单位净值约为4.0元,该产品在一季度排比中同样获得冠军,收益率248.39%。亚军为“西部信托-清皓1期”,收益率236.87%,截至5月底产品累计单位净值约为3.4元。紧随其后“北京天启螣蛇投资”、“中信信托-雪球财富信融汇天下2号”分别实现收益率230.99%、228.70%。其他私募机构如泽熙、清水源、和聚投资、巨杉资产、大帅资产等均有产品排名前列。5月单月阳光私募冠军由“湖南信托-湘军彭大帅2号”以100.16%的收益率夺得,其前5月收益率为163.88%。

股票型私募领跑

记者从好买基金研究中心了解到,5月份六种类型私募的平均收益都相当不错,仅宏观策略型私募外表现逊于4月。股票型私募则表现最佳,平均收益率为10.98%,环比提高4%。定向增发型私募紧跟其后,平均收益率为10.76%。宏观策略型私募表现略逊于4月,平均收益率为8.31%。管理期货型私募、市场中性型私募平均收益率分别5.69%、5.42%,多空仓型私募为3.73%,环比略涨。

好买数据显示,今年5月期间涨幅最高的基金上涨123.19%。纳入统计的2861只股票型私募基金中,87.31%是上涨的。其中,涨幅超过30%的有195家,涨幅超过20%的638家。市场上,善于灵活配置和把握行业轮动的私募基金5月收益较高,如配置了计算机、国防军工、电子和轻工制造等持续走高的行业。

12.药品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制度 篇十二

关键词:从业人员,健康体检,传染病

为进一步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公共场所卫生管理例实施细则》,了解石家庄市饮食和公共场所从业人员预防性健康检查中病毒性肝炎、伤寒、痢疾等消化道传染病(包括病原携带者)、活动性肺结核、化脓性或渗出性皮肤病(以下简称五病)的感染情况,从而更好地为我市制定传染病的防治工作措施提供有效的依据,我们现对2010年我市从业人员健康检查结果分析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2009年12月21日—2010年12月20日到石家庄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进行预防性健康检查的从业人员117 288人,其中男性31 375人,女性85 913人。

1.2检查项目与方法

检查及体检方法均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及(预防性体检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执行。病毒性肝炎(甲型肝炎、戊型肝炎)和梅毒采用一次性采血针采取静脉血二三毫升,分离血清后,采用艾德康流水线式全自动酶免仪、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试剂盒进行测定;丙氨酸转氨酶采用奥林巴斯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进行测定;沙门菌、志贺菌采用便培养进行测定;内、外科检查按常规操作,采用听诊、触诊等检查方法进行检查;活动性肺结核采用遥控X线机进行胸部透视检查。

2结果

2.1基本情况

体检总人数为117 288人,饮食行业从业人员占66.94%,包括餐饮业、食品加工、食品销售、医药类、供管水及二次供水等共78 416人;公共场所从业人员占33.06%,包括非食品销售、旅店招待所,美容美发,洗浴、娱乐场所和化妆品生产等共38 872人。体检的从业人员中,女性85 913人,占73.25%;男性31 375人,占26.75%。在2010年体检的117 288人中,符合办证的为117 056人,体检初检符合办证率为99.80%。综合筛查确定不符合办证条件,诊察出患职业禁忌证者共232人,其中病毒性肝炎、伤寒、痢疾、肺结核和皮肤病5种传染病共197人,公共场所从业人员中,梅毒抗体阳性35人,检出率为0.09%。

2.2不同行业从业人员体检合格情况

在不同行业中,饮食行业体检合格率为99.83%,公共场所体检合格率为99.75%,饮食行业从业人员体检合格率高于公共场所从业人员,两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528,P<0.01)。见表1。

2.3不同性别从业人员体检合格情况

在不同性别中,男性体检合格率为99.75%,女性从业人员合格率为99.82%,女性从业人员体检合格率略高于男性(χ2=6.324,P<0.05)。见表2。

2.4不同年龄从业人员体检合格情况

在不同年龄段中,体检不合格从业人员21~30岁年龄段最多,小于20岁的从业人员体检合格率最高,为99.83%;大于等于51岁的从业人员体检合格率最低,合格率为99.64%;各年龄段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5“五病”分布情况

在今年体检的117 288人中,共检测相关的5种传染病197人,检出率为0.17%。其中病毒性肝炎检出率(包括甲型肝炎和戊型肝炎)为0.05%,伤寒为0.08%,痢疾未检出,活动性肺结核为0.03%,传染性皮肤病为0.01%。伤寒检出率和构成比最高,痢疾检出率和构成比最低。见表4。

注:肝炎包括甲型肝炎和戊型肝炎。

3讨论

在2010年完成所有体检项目的从业人员中,体检初检办证率高达99.80%。其原因与石家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预防性健康检查工作的质量严格检查和管理有关。我市预防性健康检查实行计算机化管理,使用的SEASTAR健康体检管理系统配有先进的计算机制卡、数码摄像设备。从信息录入到数据处理一次完成,所采样本均为盲样检测,避免了人为因素对结果的干扰,做到各种资料真实可靠;各项检查结果均使用国家标准方法,严格进行质量控制,从而使各种结果的准确率得到提高,从根本上提高了体检合格率;同时由于传染病预防知识的广泛宣传,一些患有职业禁忌证的人员自身健康意识的提高,大多已调离食品及公共场所的相关岗位,也不同程度地提高了体检合格率。

对2010年石家庄市从业人员体检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发现,我市体检合格率女性高于男性,与蒋斌等[1]报道的一致,这可能与女性社交较局限以及卫生习惯较好有关;各年龄段之间无差异,饮食行业合格率高于公共场所,与郭艳等[2]报道的不一致。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和《公共场所卫生管理例实施细则》等相关卫生法律法规规定的部分体检内容的更改,病毒性肝炎检测取消乙肝项目的检测,改为甲肝和戊肝抗体检测,因此在今年检出的传染病中,改变了以往乙型病毒性肝炎在“五病”中居高不下的局面。从统计表可以看出,在今年体检的117 288人中,共检出患职业禁忌证者232人,其中“五病”为197人,检出率为0.17%。我市甲型肝炎和戊型肝炎的感染率较低,今年从业人员中检出率为0.05%,比乙型肝炎病毒检出率要低很多,但是在“五病”检出中也仅次于伤寒,位居第2,说明甲型和戊型病毒性肝炎在从业人员中的感染也不容忽视。“五病”中感染比例最高的是伤寒,构成比是47.21%,在人群中检出率为0.08%,比2009年0.04%的检出率高了1倍,这应该与我市体检中心不断加强检验质量控制有关,同时也说明了便检工作在从业人员体检中的重要性。活动性肺结核的检出率为0.03%,比2009年的0.02%稍高,这可能与目前结核病死灰复燃,发病率增高以及结核病耐药率增高有关;但是比李景明[3]报道的1.04%要低很多,也说明我市结核病宣传工作起到了一定效果。综上所述,今后应提高从业人员传染病知识的宣传力度,同时进一步加强感染和发病监测,以杜绝此类传染病借助从业人员传播的可能。另外,在公共场所中还检出梅毒抗体阳性35人,检出率为0.09%,比2009年的0.05%也大有提高,说明梅毒在从业人员中的感染率在不断提高,应引起高度重视。

食品及公共场所从业人员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连,其健康状况会直接影响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及社会生活质量。本年度从业人员经初检筛查出患职业禁忌证232人,虽然检出率不是很高,但是严格控制这部分不符合办证条件的人员上岗,就为控制食源性和接触性传染病提供了有力的保证,是确保从业人员自身和服务对象身体健康的一种重要手段。本次分析结果表明,预防性健康捡查工作可以起到一定的防病效果,对从业人员进行健康检查是控制和降低传染病流行的一个重要环节。

参考文献

[1]蒋斌,冯建锋,孙晓梅.广州开发区2002—2006年食品及公共场所从业人员HBsAg携带情况[J].职业与健康,2007,23(10):1833-1834.

[2]郭艳,何伦发,李炳烈.中山市2007年食品公共场所从业人员体检情况[J].职业与健康,2008,24(23):2559-2560.

13.商场超市从业人员健康检查制度 篇十三

第一条 为保证食品安全,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等产品安全监管管理的特别规定》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 每年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取得健康证明后经营。若健康证明过期的,停止从事食品经营活动,重新进行健康体检后,继续经营。

第三条 为员工建立健康档案,管理人员负责组织本单位员工的健康检查、员工患病要及时申报。

第四条 发现患有碍食品卫生疾病的从业者,及时采取调整工作岗位、治疗等措施,并对从业人员健康状况进行日常监督管理。

第五条 凡患有痢疾、伤寒、病毒性肝炎等消化道传染病以及患有活动性肺结核、化脓性或者渗出性皮肤病等有碍食品安全的疾病的人员,不得从事接触入口食品的工作。

14.药品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制度 篇十四

1、从事经营活动的每一位员工每年体检一次。

2、凡患有痢疾、伤寒、病毒性肝炎等消化道传染病(包括病原携带者),活动性肺结核,化脓性或渗出性皮肤病、精神病以及其他有碍食品卫生的疾病的,不得参与直接接触保健食品的工作。

3、员工患上述疾病的,应立即调离原岗位。病愈要求上岗,必须在指定的医院体检,合格后才可重新上岗。

4、公司发现有患传染病的职工后,相关接触人员必须立即进行体检,确认未受传染的,方可继续留岗工作。

5、每位员工均有义务定期报告自己及家人身体情况,特别是本制度中不允许有的疾病发生时,必须立即报告,以确保保健食品不受污染.6、在岗员工应着装整洁,佩戴工号牌,勤洗澡、勤理发,注意个人卫生。

7、应建立员工健康档案,档案至少保存三年。

XXXXXXXX大药房 从业人员培训制度

1、各级管理人员、经营人员及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维修、保洁、服务等人员,均应按《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和《保健食品管理办法》的规定,根据各自的职责接受培训教育。

2、质量负责人制定员工培训计划,报负责人批准后下发实施。按照培训计划合理安排全年的质量教育、培训工作,并负责建立职工教育培训档案。

3、培训方式以定期组织集中学习和自学方式为主,以外部培训为辅。任何人无正当理由,均不得缺席公司的培训,并应自觉完成学习计划。

4、新录入员工、转岗员工上岗前须进行质量教育与培训,主要培训内容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保健食品卫生管理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岗位职责、各类质量台帐、记录的登记方法等。培训结束后统一考核,不合格者不得上岗。

5、参加外部培训及在职接受继续学历教育的人员,应将考核结果或相应的培训教育证书原件验证后,留复印件存档。

6、内部培训教育的考核,由质量负责人组织,根据培训内容的不同可选择笔试、口试,现场操作等考核方式,并将考核结果存档。

15.药品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制度 篇十五

1 美化环境, 营造温馨洁净的环境

优美、洁净的门诊环境及完善的服务设施, 能增强体检对象的信赖和情感的愉悦。我们首先为体检对象创造一个整洁、温馨的体检环境, 门诊大厅设施齐全, 光线充足, 设有各种检查室、血液采样室、办证室、领表取证咨询室等分布示意图, 设有医务人员的行为规范、服务承诺、从业人员办理健康证的指南、体检项目及收费标准等, 设有整齐、美观、舒适的侯诊椅。同时在醒目的位置设有办理健康证程序、体检程序、体检内容及注意事项等温馨提示。门诊科全体医务人员挂牌上岗服务, 接受群众的监督, 为体检对象提供方便、快捷、高效、温馨的服务。

2 优化流程, 实行一卡通一站式服务

根据福建省卫生厅、农业厅、质量技术监督局、工商行政管理局、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联合下发的《福建省食品生产经营等行业从业人员预防性健康检查管理办法》的要求, 2 0 1 1年1 2月, 我中心先后配备了电脑、打印机、二代身份证读卡器、计算机摄像头等相关设备, 并安装了预防性健康检查软件管理系统和政务外网, 于2 0 1 2年1月1日起开始运行该软件管理系统, 实现网络化管理, 包括登记、收费、临床体检、X光透视、检验、审核、发证等工作程序, 凭身份证读取个人信息 (没有身份证人员现场照相并录入个人信息) , 领取体检表, 按照体检程序进行体检。该系统采用一卡通服务, 免除了以前体检提供照片的要求, 省去了照相、取相的麻烦, 免除了从业人员个人填写表格的手续, 从业人员相关健康情况在全省内都能查询。另外, 体检及办理健康证所涉及的各个科室全部设在门诊科一楼, 同时设有挂号处和收费处, 大大缩短了体检时间, 极大地方便了从业人员, 满足了当地群众的需求, 实行一卡通一站式服务。

3 强化培训, 提升服务质量和服务形象

开展人性化服务工作, 对医务人员的自身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医务人员应具备过硬的业务技术能力和相应的软技能。首先, 加强学习提高医务人员的专业技术能力。为此, 我们组织本科的全体医务人员积极参加上级或本中心的培训、学习教育、业务讲座, 本科室每月至少组织2次或以上的业务学习交流, 积极学习公共卫生理论知识和本专业业务知识;每个专业技术人员都参加了“好医生”的网络继续教育培训, 组织开展技术学习交流会, 互传互授相关知识和技术;同时还根据不同时期出现的流行性疾病, 组织医务人员针对性的进行学习。近几年来, 陆续选派各级专业技术人员到三甲医院进修临床内科、心电图技术及影像诊断等, 学习新的前沿知识, 增强了为体检对象服务的技术水平, 提升了服务质量。其次, 窗口人员跟社会群众联系最多, 关系最直接, 他们的言谈举止、仪表作风对门诊形象产生直接的影响, 要求门诊医务人员统一着装, 衣帽整洁, 挂牌上岗, 坚持做到来有迎声、问有答声、走有送声, 上班前调整自己的心态, 面带微笑, 带着热心、爱心、耐心、细心、同情心为体检者服务。另外, 近几年来, 本科医务人员积极参加中心组织的相关政策、法律、法规等内容的政治理论学习, 科室里每月组织一次相关内容的理论学习, 使每位医务人员有较高的政治思想水平, 牢记“一切为了人民健康”的宗旨和“主动热情、文明礼貌、及时细致、公开公正、结果准确”的服务承诺, 在日常工作中认真执行首问负责制, 规范个人行为, 坚守自己的工作岗位, 变被动为主动, 让体检者高兴而来, 满意而归, 从而树立良好的“窗口形象”。

4 提供形式多样的健康教育服务

在从业人员办理健康证体检中开展语言教育、文字教育、形象化教育、电化教育等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服务。在体检大厅设置了健康教育专栏, 张贴各种宣传画, 放置了各种宣传材料, 文字通俗易懂, 图画形象逼真, 形象美观大方, 内容以常见病、慢性病的预防, 传染病与职业病的防治和扩大免疫规划内容等为主, 再通过体检大厅的电视屏幕播放健康保健知识, 做到针对性强, 适合从业人员的特点, 帮助他们掌握卫生保健知识和技能, 树立健康观念, 在平时的日常生活工作中, 尝试或养成各种有利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对体检诊断报告有疑问的给予耐心解答, 对体检异常 (如心脏病、传染病、肝功能异常) 者, 建议其到相关医院进一步诊治。

5 效果与体会

我中心推行人性化服务以来, 通过美化环境营造温馨洁净的环境, 优化流程实行一卡通一站式服务, 强化培训提升服务质量和服务形象, 以及提供形式多样的健康教育服务等措施, 使我科人员具备了过硬的业务技术能力和相应的软技能, 提升了服务传递能力, 提高了服务水平和质量, 从而使群众的满意度不断提升, 社会公众满意度指数逐年提高。调查结果显示, 来我中心体检的人数比上年同期4 9 9 4人增加2 1 3 5人次, 增长了4 2.7 5%;社会公众满意度由2 0 1 1年9 6%上升至9 8.9%, 明显高于医疗卫生在公共服务中的满意度 (6 1.8 7%) [1]。每年各行业办理健康证的人员数量多、工种各异、人员流动大、停留时间短, 从从业人员体检到发放健康证的各个环节融入人性化服务, 有效提高了服务对象的服务满意度和办理健康证体检的工作质量, 树立了良好的窗口形象, 极大地提升了我中心门诊的竞争力。

参考文献

16.药品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制度 篇十六

一、凡我单位员工上岗前必须进行健康检查、必须领取“健康证明”和“卫生知识培训证明”后方能上岗工作。

二、员工患有痢疾、伤寒、病毒性肝炎、活动性肺结核、化脓性或者测出性皮肤病以及其他有碍公共卫生的疾病的,治愈前不得从事直接为顾客服务的工作。

三、直接为顾客服务的员工(包括临时工实习生等)每年进行一次健康检查,其余员工每2年进行一次健康检查。可疑传染病者随时进行健康检查明确诊断,取得“健康证明”后方可继续上岗工作。

四、接触食品的人员的健康检查按《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有关规定进行)。

五、所有员工上岗前必须接受卫生知识培训,学习有关卫生法律法规,基本卫生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等。上岗后还要每两年进行一次卫生知识培训。

六、健康检查项目按卫生部颁发的有关预防性体检管理办法进行,办理“健康证明”和“卫生知识培训证明”均要到有关资质的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如各地疾病预防中心)发给。“两证”均不得涂改、转让、倒卖、伪造,否则后果自负。

七、所有人员必须讲究个人卫生,必须熟悉并严格执行本岗位的各项卫生操作规程或有关卫生要求。

八、卫生档案管理人员须建立从业人员卫生档案,应有连续两年应检与应培训人员、已检与已培训人员和已领健康证、培训证人员名单;应有卫生监督部门通知的不合格人员名单及其取向记录。

本单位人员体检记录必须达百分九十八以上,培训率应达百分九十五以上,患病调离率应达百分之百,但上岗工作者持两证率应达百分之百。

广州某某物业管理处

17.从业人员健康与培训制度 篇十七

一、从业人员必须取得健康合格证,每年体检一次,确保身体健康;应建立每日晨检制度。有发热、腹泻、皮肤伤口或感染、咽部炎症等有碍食品安全病症的人员,应立即离开工作岗位,待查明原因并将有碍食品安全的病症治愈后,方可重新上岗。

二、应保持良好个人卫生,操作时应穿戴清洁的工作衣帽,头发不得外露,不得留长指甲、涂指甲油、佩带饰物。专间操作人员应戴口罩。操作前应洗手,操作过程中应保持手部清洁,手部受到污染后应及时洗手;不得在食品处理区内吸烟、饮食或从事其他可能污染食品的行为。

三、工作服应定期更换,保持清洁。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操作人员的工作服应每天更换。从业人员上卫生间前应在食品处理区内脱去工作服;待清洗的工作服应远离食品处理区;每名从业人员不得少于2套工作服。

四、不得将私人物品带入食品处理区;严禁在食品加工、经营和销售场所内吸烟、随地吐痰、乱丢废弃物、揪鼻涕、搔痒、掏耳朵、剔牙和嬉戏打闹,不得对着食品打喷嚏。

18.药品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制度 篇十八

1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在丹东市5家公共场所从业人员400人。

1.2 方法

1.2.1 抽样方法

采取整群抽样的方法对在丹东市工作的5家公共场所从业人员进行健康教育干预。

1.2.2 干预方法

主要有开展艾滋病专题讲座1次/月、播放预防艾滋病音像制品、宣传折页、发放印有艾滋病防治内容的宣传扑克、免费发放安全套等。干预前后采用统一的丹东市健康教育编制的“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调查问卷”。共发放问卷400份, 收回有效问卷394份, 有效率 98.5%。干预后发放问卷400份, 收回有效问卷391份, 有效率 97.8 %。

1.2.3 效果评估

课题组于2008年12月进行终期评估, 干预前后采取统一问卷, 对调查对象的相关知识、态度及行为知识方面进行调查。

1.2.4 统计分析

用Epi Data 2.1建立数据库, SPSS 12.0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统计方法包括描述性统计分析和χ2检验。

2结果

2.1 一般情况

基线调查在394份有效问卷中, 男性172名 (43.7%) ;女性222名 (56.3%) 。20岁以下100名 (25.4%) ;20~30岁228名 (57.9%) ;, 30~39岁48名 (12.1) , 40~49岁18名 (4.5%) 。初中文化程度116名 (29.4%) , 高中及中专文化程度200名 (50.8%) , 大专以上文化程度78名 (19.8%) 。已婚134名 (34.1%) , 未婚260名 (65.9%) , 平均年龄 (22.5±6.5) 岁。

终期调查在391份有效问卷中, 男性170名 (43.5%) , 女性221名 (56.5%) 。20岁以下103名 (26.3%) , 20~30岁232名 (59.3%) , 30~39岁44名 (11.2) , 40 ~ 49岁12名 (3.1%) 。初中文化程度110名 (28.1%) , 高中及中专文化程度205名 (52.4%) , 大专以上文化程度76名 (19.4%) 。已婚133名 (34.1%) , 未婚258名 (65.9%) 。平均年龄 (22.2±5.9) 岁。干预前后, 人群一般情况经χ2检验,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1) 。

2.2 预防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

与基线调查比较, 经过健康教育干预, 终期效果评估时, 被调查者对艾滋病知晓率显著提高, 艾滋病的总知晓率从65.2%提高到82.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健康教育干预后被调查对象艾滋病相关知识的认知识程度除“艾滋病可以通过性行为感染”、“输入艾滋病患者或感染者血液可以感染艾滋病”健康教育干预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 其他各项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健康教育干预后该人群对“国家提供免费的自愿咨询和初筛检测”、“国家对经济困难的艾滋病患者提供免费抗病毒药物治疗”两项知识的知晓率仍低于70%。 (表1) 。

注:*P<0.05, **P<0.01

2.3 预防艾滋病相关态度

与基线调查比较, 经过健康教育干预, 终期效果评估时, 调查对象对预防艾滋病及艾滋患者的态度明显改变, 其中是否愿意接受艾滋病教育的由干预前的94.5 %上升到干预后的99.2%;对艾滋病患者态度歧视、疏远的由干预前的50.4% 下降到干预后的30.3%;改变不良行为能否预防艾滋病的回答由干预前的53.5%上升到干预后的82.9%, 差别都有统计学意义 (P<0.01) 。

2.4 干预前后对安全套预防艾滋病的认知及使用情况变化

与基线调查比较, 经过健康教育干预, 终期效果评估时人群对安全套的认知与使用率有了明显的提高, 安全套能够有效预防艾滋病的正确回答由干预前的77.9%上升到干预后的98.8%;有婚外性行为能够使用安全套的回答由干预前的62.2%上升到干预后的93.6%;有商业性行为能够使用安全套由干预前的80.8%上升到干预后的96.2%;差别都有统计学意义 (P<0.01) , 偶然性伴行为是否使用安全套的选项中, 未见明显变化, 改变很小, 差别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3讨论

在当地政府部门及卫生行政主管部门的积极配合下, 经过8个月的持续健康教育干预, 终期结果显示, 干预后该调查人群对艾滋病的相关知识、态度、行为知识的认识有显著的提高。干预后对艾滋病防治知识方面有较全面的认识, 特别是在主要传播方面以及安全套的使用方法等方面都有显著地提高。

干预活动虽然改善了对待艾滋病及患者的态度, 但仍没有消除对待艾滋患者的恐惧与歧视心理。原因与艾滋病传播途径与不传播途径的知识点掌握的不全面有很大的关系。对艾滋病病毒的传播途径有较高知晓率, 而对非传播途径的知晓率偏低与其他调查结果相似[4], 这与以往只注重宣传传播途径而对非传播途径宣传力度不够有关。由此造成人们对艾滋病过分恐惧的心理, 导致对艾滋病感染者的疏远和歧视[5]。今后应加强对艾滋病传播途径与非传播途径全面的宣传教育工作。

本次健康教育干预活动中特别对安全套的使用知识, 以及防病效果加大力度做了讲解, 干预后的调查显示, 安全套的使用率有了明显的提高, 但是仍有小部分人, 在性行为时存在侥幸不使用, 存在认识与行为的背离, 这对以后的行为干预提出可行性论证。

研究还显示, 公共场所从业人员大都来自农村, 年龄小、文化素质较低, 正值性活跃期[6]。当该人群进入城市后, 没有父母或家庭的约束, 随着环境的改变, 传统的贞操观念随之发生了变化, 加之心理感情上的需求有所缺失, 综合因素使其行为危险性增加, 加上艾滋病知识传播途径认识肤浅, 导致该人群成为艾滋病的高发人群。针对公共场所从业人员特点和文化程度, 除大力加强电视广播、宣传画和报刊杂志等传统途径外, 应积极拓展其他途径如同伴教育、文艺演出、网络、家庭交流等, 合力推动艾滋病知识宣传, 这些干预手段在一定程度上能有效丰富外出务工人员的精神文化生活, 减少不安全性行为的发生, 能够提高其自我防范的能力和水平。

摘要:目的了解丹东市公共场所从业人员艾滋病防治知识的知晓程度, 评价实施艾滋病健康教育干预的效果, 为实施艾滋病干预决策提供参考。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 随机抽取丹东市5所公共场所共400名从业人员进行预防艾滋病相关知识及行为改变的基线问卷调查并进行艾滋病健康教育干预, 干预前后采用同一问卷, 以获得调查对象干预前后对艾滋病的知晓率变化, 并对效果进行评价。结果干预前后分别收到有效问卷394份和391份。调查对象对问卷中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除“艾滋病可以通过性行为感染”、“艾滋病可以通过血液感染”健康教育干预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 其他各项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干预后调查对象的艾滋病的基本知识知晓率由从65.2%提高到82.5%。健康教育干预后该人群对“国家提供免费的自愿咨询和初筛检测”、“国家对经济困难的艾滋病患者提供免费抗病毒药物治疗”两项知识的知晓率仍低于70%。健康教育干预后对待艾滋患者的其实态度有了很大的改观,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干预后该人群的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及行为知识方面有着全面的提高。结论在公共场所从业人员中开展艾滋病相关知识和行为健康教育干预措施十分必要, 健康教育干预是当前及今后预防控制艾滋病的有效措施, 应继续有针对性的加强该人群的艾滋病相关知识教育。

关键词:艾滋病,公共场所从业人员,干预,效果,评价

参考文献

[1]郑锡文.加强我国艾滋病性病综合监测能力.中国预防医学, 2001, 2 (1) :3-4.

[2]徐媛, 贾中华, 郭继东, 等.采用双向指标评价公众预防艾滋病知识知晓程度.中国健康教育, 2004, 20 (3) :199-202.

[3]于绍起, 王桂爱, 霍锡元.娱乐场所从业人员艾滋病防治政策知晓现状调查及VCT模式探讨.医学动物防制, 2006, 22 (1) :48-50.

[4]田丹, 刘瑞兰, 李妍, 等.辽宁省朝阳市农村常住居民艾滋病知识和态度现状调查.中国健康教育, 2007, 23 (3) :216-217.

[5]张楚南, 夏庆华, 徐静东.湖北省不同人群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比较分析.中国健康教育, 2006, 22 (12) :952.

上一篇:教师对师德修养的思考下一篇:言而有信的名言警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