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 -我想(15篇)
1.语文 -我想 篇一
爸爸,您的爱像柔柔的风,抚摸着我的脸颊;您的爱像细长的鞭,鞭策我好好学习;您的爱像变色龙,时而严,时而柔。
有一件事令我记忆犹新。一次考试我得了97分的成绩。回到家,我兴高采烈地将这个喜讯告诉给妈妈,她看了这张试卷后,眼睛闪着喜悦的光辉,笑着说:“考得不错”,赞扬的声音如雨点般落在我身上。
这时您推门而入,被我手中的试卷吸引住了,等不及脱鞋子,就拿起试卷。我想您一定会大大夸奖我的。可您却皱起了眉头。妈妈连忙说;“你看我们女儿考了97分的好成绩。”“好成绩?你看这、这、还有那,难道都是应该错的吗?如果好好检查,不就可以考100分了!”您严肃地说。
我再也忍不住了,“砰!”地一声关上房门,扒在床上失声痛哭起来……几天后,我开始明白:您这么做是为了让我不被一时的小成就冲晕头脑,但我觉得您说的过分了些,让女儿我有点伤心;妈妈这样做也是为了鼓励我,但只有您和妈妈共同的爱才能让我生活的小船平衡。我从心里知道你们爱的方式不同,但你们有一个共同的起点――那就是爱。谢谢你们,在你们爱护下,我会努力向前驶去。
2.我想说的…… 篇二
一
我与孙老师相识于一九八八年。其时,我正在思考有关中国民主的问题。偶然看到王亚南先生的《中国官僚政治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年出版),颇受启发。此书初版于一九四八年,仅印三千五百本。它所批判的是包括蒋家王朝在内的中国官僚政治,采用的是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方法,具有不应忽视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然而,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此书却被束之高阁,几乎为人遗忘达三十余年之久。是孙老师在十年浩劫后不久(1979年)即撰文介绍此书,并于一九八○年主持再版此书,还专门写了《再版序言》。此序与此书的真知灼见交相辉映,在时间与事实的检验中,日显其真理的价值和光芒。
孙老师是王亚南的弟子。他不仅继承了其师桀骜不驯的野马精神,更继承并推进了他的未竟之业。他在一九八○年写道:“当旧形式的官僚主义尚未消灭殆尽时,新形式的官僚主义已经出现,例如,在西方谈得很多的‘技术统治论’和‘技术官僚’,就是其中之一。因此,很有必要在研究各国官僚政治史,特别是中国传统官僚政治史的基础上,结合新资料,建立广义官僚政治学的研究。它的任务有:其一是研究官僚政治因素的发生、发展(官僚政治)、灭亡的规律,以便于同官僚主义在一切国家、一切领域的一切表现作长期有效的斗争和防止官僚政治的复活。其二是研究王者的限度,即研究和预测王者或领导人的权力的限界,帮助他们尽可能成为有自知之明的统治者,而不是单纯地期待他们效忠人民……”从孙老师的文字中,我感到一种少见的真诚、如实与平和,一种超越、切实与清晰。我几乎是迫不及待地去结识他。第一次见面的询问就是:对于官僚政治的研究,您是否有新的创见和推进?
也就是在一九八八年,在我们相识后不久,他就将这部《官僚主义的起源和元模式》的书稿郑重地让我看。看后,我的承诺是:收入一套正在出版的民主研究丛书,一字不改地尽快出版。孙老师是信任我的。可是,我却说了不算,此书稿最后因故未能出版。一九八九年,在孙老师的一再催促下,我很不情愿地将书稿送还他。这使我既惋惜又歉疚:承诺之事,终成空言;真品问世,不知何时。
再与孙老师相见,已是一九九七年的事了。八九年过去了,我们却毫无生疏之感,仍然是一见如故,仍然是坦诚相谈,而且似乎更心领神会了。最先询问的,还是那本专著的命运如何。得知它仍旧尘封,令我真是无话可说。所幸已有孙老师《历史的踌躇》和《干校心踪》出版,真让我为他高兴。读后,不仅使我对孙老师由信仰支持的独立人格和独立的思考精神更为钦佩,也对他思想的价值更加看重。我感到,应该让更多的人了解孙老师的人格、精神和思想,于是建议先对《干校心踪》(诗配画)有所介绍,并答应负责在杂志上刊出。现在想来,我真不该一谈再谈,又作出这样毫无兑现能力的承诺。由于这本书是孙老师在一种特殊的历史条件下,用水彩风景画和诗相结合的艺术形式来记录痛苦心灵和美丽自然的对话,反映出他作为一个纯正知识分子逃避现实和反抗现实的特殊心态和方式,若非既了解和理解孙老师的为人和思想,又懂得美术、诗歌的人,是难以写出一篇如实的介绍文字的。
万般无奈中,我向孙老师提出一个不情之请,由他自己撰文将《干校心踪》一书介绍给读者。初稿很快写就,这既在我的意料之中,又在意料之外。孙老师拿给我看,征求意见,最后成为现在收入其文集的那篇文章——《心灵和自然的对话》,署名:韦弦。记得当时我曾问他为什么用这样一个笔名,后来,话岔过去,竟没有机会再问。谁又能想到,此文竟成了孙老师最后的绝笔之作,也成了阻碍我在他病中探望他的缘由。
我永远也不会忘记,从他家取走此稿的那天。他一个人在家,准备了一席饭。一条大鱼是他早上特意去买来的。直到他端锅炒菜时,看见他手直发抖,我才忽然感到,孙老师的身体竟是那样的虚弱。我一下子自责起来,为什么只是聊纸上的东西,却很少关心过老人家的身体,而这次又让他如此劳神辛苦……然而,孙老师对我的抱歉却不以为然,连说没有关系。席间,他还颇有兴致地与我对饮了一点葡萄酒。突然,孙老师离席坐到沙发上,感到很不舒服。我真的慌了,情急中,施展出所谓的气功本事。所幸,孙老师渐渐恢复了常态。回家后,我整夜无法安眠。想打电话询问,又怕打扰老师休息;不打,又担心不测之事发生。好不容易挨到早晨,打过去电话,听孙老师说没事,我才放了心。
然而,谁能想到,此后,老师就住了院。我去看过他一次,当时尚未确诊。谁又能想到,这竟是我与老师的最后一次见面——一次永久的分别。就在这时候,我得知,我约他写的,已经发排的那篇《心灵与自然的对话》又因故未能刊出。此刻心中的歉疚之情,甚至是负罪之感难以言表。我几次打电话给孙老师的夫人,希望能去再看望孙老师。然而,得到的答复是,孙老师在病中数次询问那篇文章登出来没有。她不愿我再见到孙老师,怕我为难,更怕孙老师失望……对此,我还能再说什么呢?我只能默默地为老师祈祷,为他祝愿……最后看到孙老师,是在八宝山的告别仪式上,一个人就这样心愿未了地离开了人间,而我们,想为他做些什么,却如此地无能为力……每忆至此,我的泪水总是不禁而下,一种无法言说的人间悲苦充满心中,永难释怀。
后来,广东的《同舟共进》杂志在一九九八年第四期上,刊出了《心灵与自然的对话》。其时,我写了如下的文字:我还能再说什么?除了感谢《同舟共进》的同行们。孙老师的主张和思想不应埋没,因为这一切是有利于中国社会进步和文化更新的。他思想的最大价值就在于启迪和激励我们,去推进对官僚政治的研究,去消除社会中相关的弊端。人能宏道,非道宏人,对孙老师最好的纪念就在于确立自主的信仰和保持人的独立人格和独立思考的精神,以度人度己不二的人生态度去做应做之事。
二
作文至此,想说又该说的,似乎也都说了。其实,我也很想对孙老师的官僚政治的学术思想议论几句,因为我确认其价值。不过,就我的学识而言,我还难以对其作出更如实的评价,再说,此书是孙老师的文集,并非是对书的评论集。就此而言,我想,以上关于其专著和文章难以问世的叙述还是需要和适宜的。
不过,我知道,对于是否应指明《心灵与自然的对话》的作者,就是孙老师自己,是有不同看法的。我理解,提出者是为孙老师好。我几次要撰文写明此事,也是怕有损孙老师而作罢。既然如此,此文为何又直言点破,我想就此作些说明。一则,此文是我心声的自然流露,如我隐去此事不说,就很难自圆其说与孙老师永别前的来往。我是一个追求如实的人,我相信孙老师也是一个追求如实的人。我不知道孙老师是否愿意我指明“韦弦”是他的笔名,但是,我相信,他决不忌讳别人知道。正所谓,好汉做事好汉当。他同意撰文介绍自己的作品,自有他自己的考虑,此文采用“韦弦”的笔名,更是他的权利。然而,说明此事,我却认为是我自己的责任。孙老师在时,说不说明,与我无关,孙老师已经走了,我就不能不说。不说明,我总觉得是对孙老师的不尊重,是对他曾让我发表此文的不负责。是谁写的,就是谁的。文章的署名不是装饰,而是要表明作品属于谁,否则,说一句既是玩笑又不是玩笑的话,此篇文章的稿费,谁来拿?
二则,孙老师的绝笔之作竟是以“韦弦”署名,自己评介自己的作品。此事或许纯属偶然,我却以为其中亦含有某种必然性,是值得思考的。
我以为《孙越生文集》的主要内容和重心就是对官僚政治的论述。除去诗集《干校心踪》不论,按时间顺序排,大约第一篇应是《〈中国官僚政治研究〉再版序言》(写于1980年7月)到最后一篇《心灵和自然的对话》(写于1997年8月),大部分文字,或者是对官僚政治的直接论述,或者是多少有所涉及。
所谓官僚就是古代国家的官儿,就是现代组成各级政府的大小官员。纵观迄今为止的人类社会,民的存在是自然的,官的出现是必然的。就人而言,官是国家组成的主要部分,运作的基本因素。在古代,除了官,还有皇帝,其余就是民。在现代,除了官,就是民。就此而言,我以为,一个社会,如果官当好他的官,民作好他的民,这个社会就一定会是很不错的。事实表明,官要当好不是一个自然的过程,而是需要不断地研究、改进,其中当然也需要斗争。关于民的问题,此处顾不上说。如果说,我们对官僚政治的研究还很不够,那么,我们对民的研究就更谈不上。作为民,对官提出种种的要求和意见是权利之所在,是理所当然;然而,作为民,同样也需要认真研究一下自己怎样当好这个民。有关怎样当好民的专著,是否有,我还真是一时想不起来。对于怎样当好这个官儿,在古代,研究的首先是皇帝,还有正当着官的。官儿当的好不好的标准,在皇上。皇上说好,就好,皇上说不好,就不好。百姓当然也有他们的标准,不过,有也白搭。古代的官儿是为皇帝做的,为自己做的,不是为百姓做的。有没有为百姓的,不敢说一个没有,若有,恐怕,也是为皇上时,兼顾百姓一下而已,否则他这个官也做不长,即使真的为百姓做,也就只能做那么一两下子。到了现代,绝大部分国家的官儿,至少他得说他是为民作官。他要敢公开说,他不是为民作官,这官儿,他一定做不成。当然,民也知道,许多官儿也是为他自己。不过,这也是人之常情,只是要有界限,不能因此损害民的利益。如果只为自己,不好好为民服务,还加以损害,那就不行。既然现代的官是为民作官,那么作得好不好的标准就在民,至少,民对此应享有一个相当的发言权(当然,也不能把民的权利的标准绝对化,民的许多看法也未必合情合理。而且民的有些意见,也只能通过官儿来表达)。无论如何,研究如何当好这个官的事,既是当官的,也应是作民的。如此说来,作为一个现代社会的公民,对官僚问题的研究,是他的权利,也是他的责任,更是社会正常存在和发展的需要。对于这种研究,应该得到社会的保障和支持,重视和关注,因为这涉及到社会每一个人的利益,涉及到我们子孙后代的福祉。
费了以上似乎太多余的笔墨,我要说到正题了。那就是,孙越生先生,还有他的老师王亚南先生,做的就是这件事。他们对中国官僚政治的研究,对官僚主义的起源和元模式的探究,不是为了哗众取宠,也不是为学术而学术,更没有什么项庄舞剑之意。我以为,他们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想有助于官为民作好他的官。他们清楚地看到,民的存在是自然的,官的出现是必然的。官民二者,缺一不可,否则,社会就无法存在和发展。然而,有官,就有有官的弊端。要想官为民做好官,就要想办法消除这些弊端。进行研究是首先应该做的,而且是真正有效和稳妥地消除弊端的前提。
王亚南先生、孙越生老师,当然还有其他的人,他们从事着一件社会十分需要而又做得很不够的研究工作,并且拿出了成果,但是,结果又是如何呢?我又要重复前面的话了。王亚南先生的《中国官僚政治研究》被束之高阁达三十年之久。孙越生先生的《官僚主义的起源和元模式》完稿后十年,至今仍未问世。乃至最后,孙先生还不得不自己撰文来评价自己的作品(不,他不是在一般地评价自己的作品,他至少是希望通过自己尽可能的努力,唤起人们对官僚政治研究的关注!),这其中的症结何在?难道不需要深长思之,并加以解决吗?当然,对于他们的研究成果,人们会有不同的评价,这也是自然的。有些人甚至可能认为其中有不妥当、不正确,甚至很不正确的地方,那也是自然的。但是,如果因此就不能出版,那就不合适了。理由还是如上说的,因为这是一个需要研究的问题,研究就要讨论。之所以要讨论就是因为,几乎对任何问题,都可能存在不同意见,有各自认为的正确和错误。而要讨论,首先就应该让人家把看法说出来,否则,连人家的看法是什么,都不清楚,还讨论个什么。讨论并不一定就能改变各自对正确和错误的看法,但是平等的讨论,一定能有助于更多人更如实地面对事实、思考问题。
三则,对于孙老师自己撰文评价自己的作品是否有王婆卖瓜之嫌,我也想说几句。
如果有人这样看,我以为,也没有与其辩论的必要。我只想对此表明一下自己的看法,孙老师的此举,说明他具有如实的精神、超越的精神、负责的精神。我以为,至少在客观上,《心灵和自然的对话》一文,对于孙老师而言,有对自己一生作出总结和评定的含义。文中的三个小标题——“特殊而又一般的人格”、“传统而又创新的艺术样式”、“个人而又社会的含义”,就很能说明问题。而他的总结和评定是十分如实的,他只是想告诉读者,他做过什么,想过什么,说过什么。我说,孙老师是超越的,因为他在叙述自己时,已经超越了自己,仿佛又有了另外一个他,在审视他自己做过、想过、说过的一切。他如实地对待自己,就像对待别人那样如实。这种如实、超越的态度,显示出他的自尊,他的精神的高贵。
为什么我说孙老师是负责的?我以为,一个思考者努力把自己思考到的问题让社会了解,是他的责任所在。当然,我主要是指那些与社会的存在和进步有关的问题。否则,你思考这些问题有什么用呢?当然,不排除有人思考这些问题只是觉得有趣,喜欢,就像想发明永动机。但是社会问题毕竟不同于永动机。在人们思考社会问题时,不可能不遇到社会存在的种种苦难、弊端、不公正、甚至罪恶。一个具有良知以至慈悲之心的学者,终究不会将自己置身事外的。他自然会认识到社会问题的解决,没有思想不成,仅仅有思想也不成。除了自己思想,还需要思想的交流,以及思想后的行动。这样,他就会将自己的思想负责地公诸于世。而且,一个负责的思考者,他决不是要以自己的思想去影响他人的思想,虽然客观上有这种可能(正如孙老师引用王亚南先生所说:“只有像马克思那样不愿在别人脑子里跑马的人,才不会让别人在自己脑子里跑马。”)。他声称要走自己的路,当然不会去想用自己的思想影响、妨碍以至左右人家走自己的路。一个负责的思考者,决不是确信并保证自己的思想一定所谓正确,更不是企图让别人一定要确认并接受自己的思想,他只是负责地给需要的人准备下某种思考的材料而已;一个负责的思考者,他只是在说出自己的思想,同时希望别人了解他的思想,正像他同样希望了解别人的思想。人类真正的进步不正是在这样相互了解中取得的吗?没有这样的了解以及通过了解形成某种共识后的行动,社会是很难有真正的进步的。即使表面上有了,终究一天会露出所谓进步的真相。我以为孙老师就是这样一个负责的思考者,而他的绝笔之作,就是这样一个负责之举。
三
行文到此,真该打住了。然而,我又想起两个人。这两个人,在我心中的位置和孙老师是一样的。我十分痛惜孙老师这么快就离我而去,然而,我们毕竟还见过若干次面,倾心交谈过,但是,那两个人,我却是从未谋面,只是神交。
一位是常燕生先生,他去世于一九四七年,那年我正好出生。一位是李长之先生,死于“文革”中。
我与李长之先生的神交开始于我读到他所著的《孔子的故事》一书,那是七十年代末。我喜欢此书的文字,以为作者一定比我还年轻,就到处打听,竟无人知晓。直到后来,他的《司马迁的人格与风格》再版,我才知道,他真是一个了不起的学者。五十年代初,他还正值壮年,就已有二百多种著作和译著,可谓“等身”。于是,我自然地到北京图书馆查阅他的作品。作者名录中还真有李长之三字,然而,其名下的著作,仅仅只剩下三种,一本是《孔子的故事》,一本是《司马迁的人格与风格》,还有一本记不清了。二百多种著作和译作,在堂堂中国大陆最大的图书馆的目录中仅仅剩下三种,这个事实对我的刺激是太大了。真是痛心疾首,真想仰天长啸,这是为什么?一个人的精神、一个人的智慧、一个人贡献给社会的精神和智慧,为什么就这样轻轻易易地被抹杀掉了?没有人的精神,没有人的智慧,没有人将自己的精神和智慧贡献给社会,仅仅靠体力劳动,这个社会能够存在吗?能够进步吗?我以为,对于这个问题,就全社会而言,现在比过去明白了不少,采取的态度也进步了不少,但是做得还很不够。孙老师的命运也可算是一个例证。
再说到常燕生先生。我大约是一九九四年知道他的。那是在苏州的一家旧书店,看到常先生的一套文集,十来本。是海外出版的。开始似乎是因为同姓,而且都是山西人,更要往下看。再往下看,就只有将此套书买下。因为其中的论述决不寻常,决不下于许多西方论著。我并无时时将东西方学者相比的爱好,更不想通过比较,把西方学者比下去,以长自己的志气,灭他人的威风。我只是奇怪,至少同样是讲相关的问题,谈论的同样精妙,为什么西方的东西就被纷纷引进,甚至是畅通无阻,而中国人自家的东西反而被埋没和冷落?后来,有人提到常燕生是青年党,恐怕是原因之一。可我还是不明白。青年党是什么样的党,我不大清楚,至少他不是法西斯党,顶多也只是资产阶级或是别的什么阶级的党。可是那些在中国通行无阻的西方学术专著也大多不是按照马克思主义观点撰写的。这样一来,难道不有些崇洋媚外之嫌吗?我以为,对于学术思想,应该一视同仁。现在人们介绍和了解西方的思想,目的不同。对于有的思想,有人赞成,有人反对。但是在需要了解这一点上已经有了某种共识。我以为对于中国的各种学术思想,也应采取同样的态度,需要了解。了解后,尽可赞成,也可反对。那么,了解的前提,就是使其思想的成果依法发表。不发表,又从何了解?
想说的,终于说完了。总之,希望孙老师的文集与他的思想受到更多人的重视,希望有更多的人,也来研究官僚政治问题,其中包括对孙先生的著作提出自己的看法,使其更加如实、周全,以帮助官能为民当好他们的官,用孙老师的话说,就是“帮助他们尽可能成为有自知之明的统治者”。这话可能不顺耳,在有人看来甚至很不正确,我却以为至少是如实的,有益于民的。
3.语文,我想悄悄告诉你作文 篇三
当我第一次接触你时,就深深地爱上了你,你宛如一位圣母。多么伟大,多么慈祥。我深深地被你折服。毫不犹豫地投入到你的怀抱里。
在你的怀抱里,我感受到了曹操“烈士暮年,雄心不已”那不减的壮志。感受到了王维“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的相思。感受到了“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的爱国之情。
在你的怀抱里,我感受到了《匆匆》中朱自清对时间流逝的痛惜。《藤野先生》中感受到了鲁迅先生的家国情怀。《秋天的怀念》中史铁生对母亲的怀念。
在你的怀抱里,我畅享着人类的未来。那《带上她的眼睛》中的地心探索,《球形闪电》中升起的蓝色太阳。《三体》中人类的太空舰队,无不令我向往。
在你的怀抱里。我渐渐地长大。你使我头脑变得充实。你使我的心灵得到滋润,使我单薄的文学翅膀日渐丰满。
4.我想对谁说中考语文作文 篇四
孩提时代,我想要出去和小伙伴玩耍,可你们不让,说是为了我的安全着想,还说担心我会被其他小孩带坏。但是,孩子的天性,不就是玩耍嬉戏吗?妈妈那时还经常工作在外,会有很长一段时间不回家,还记得每个夜晚我想妈妈想得睡不着,经常会躲在被窝里无声地抹泪。那时候,我多想你能一直陪着我啊!
上了小学以后,妈妈调回家乡工作,陪我的时间也变得多了起来,但她开始催促我学习,那个时候,我又希望妈妈调回去。我慢慢长大,慢慢有了羡慕别人的习惯,我总是会跟父母说道:“你看他的那个东西好好看啊,如果我也有就好了。”妈妈总是会批评我,说我没有把心思放在学习上,尽想那些与学习无关的东西。爸爸则会偷偷地买给我,为此爸爸妈妈还吵过几次架,所以我也慢慢不去羡慕别人了。
现在我才明白,妈妈曾经也是十指不沾阳春水的少女,爸爸曾经也是满腔热血,心怀梦想的少年。我想对你们说:曾经的我很不懂事,但你们无时无刻不在宽容我。我知道,你们曾经面对这个哇哇啼哭的小生命,有些惊慌,也有些手足无措,因为你们也是第一次做父母啊,你们育我成人,我教会你们责任。
5.语文 -我想 篇五
冀教二年级语文 教案 教学设计《我想》
浅谈儿童诗教学中审美能力的培养 儿童诗语言稚嫩活泼,感情直率明朗,叙事生动形象,融童情、童心、童趣为一体,观儿童之所观,思儿童之所思,感儿童之所感,深受孩子们的喜爱,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上乘之作。 综观现在的教材,平均每册都有两三篇儿童诗作为教师,我们如何把握儿童诗的特点,对学生进行审美能力的培养呢?我从“融情、觅趣、入境”三方面入手,通过观、感、悟以及媒体运用等多种手段相结合,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融情:诗情与童心的交流与共鸣 儿童诗描写的是儿童们丰富多彩的生活,以及他们的喜怒哀乐,与儿童的心灵息息相通。教学时,我积极地引导孩子们用心灵去感受诗中的情感,让诗情与童心融汇交合,产生共鸣。 1.创设情境,以境生情。情感具有情境性,情感会随情境的出现而产生,为了让孩子们学习时更发地融入情境,我通过多种教学手段来创设情境,做到以境生情。如《乡下孩子》一诗,描述了乡下孩子游戏、劳动等丰富多彩的童年生活,抒发了以农村广阔天地的热爱之情。课的一开始,我就问孩子们:“你们平时在家都做些什么事呀?”孩子们争着回答:“割草”、“喂鸡”、“捉小鱼”……根据孩子们的回答,我出示了课文中的挂图,配上一支欢快的曲子,充满感情地说:“曾经在妈妈的怀里欢唱,曾经跟着爸爸到处跑,看见蝴蝶就会想出美丽的故事,用一片草叶就会吹出动听的歌曲,割一篮青草,小羊围着团团转,挖一篮野菜,小猪的肚子吃得圆滚滚,捉几条小虫,小鸡乐得咯咯叫,逮几条小鱼,小猫乐得喵喵笑……这就是你们,多么自由,多么快乐呀!”通过提问诱导、画面的显示、音乐的渲染、教师绘声绘色的语言描绘,一下子好像把他们带到了平时的生活中,他们就成了诗中的主人,在一起游戏、劳动,这是多么迷人的情景啊,他们怎么会不投入到诗的意境中去领略其中美妙的情感呢? 2.指导朗读,以读悟情。儿童诗的语言朴素明快,韵律优美,学生读起来琅琅上口,有滋有味。运用不同的朗读方式,让学生有感情地诵读是体会儿童诗情感美的有效手段,能使学生与诗人产生心灵的共鸣与诗人同喜同悲。就拿《请你不要告诉她》来说吧,这首诗的第二句描写了小红花的美丽,其中的“红、亮、露珠”更显现了小红花的特点,当孩子们看到这么美丽的花儿时,是多么惊喜呀,朗读时就应该用高兴的语气重读这几个字。除了惊喜外,孩子们还有一个迫切的愿望,就是摘下小红花,第三句中的“快去”体现了这一心理,因此朗读时速度要快些,充分体现孩子们的这种心情。诗的第四句是这首诗的中心所在,孩子们从田野里摘花是为了送给老师,表现了对老师的热爱、关心,但又怕让老师知道,这种复杂的心情体现在“轻轻地、悄悄地”这些词语中,在朗读时,声音要轻缓,充满爱意,慢慢体会孩子们比金子还珍贵的纯真情感。在一遍又一遍的诵读过程中,我运用多种形式让孩子们练习朗读、背诵,加深了孩子们的心灵体会,使童心与诗情迸出火花,达到交流,形成共鸣,从而体会全诗的情感美。 觅趣:让诗中的情趣跃然而出 儿童诗除了以丰富的情感吸引学生之外,还因为它具有扣响童年心的情趣。这个“趣”字写尽了儿童的活泼天真,淘气可爱,也写尽了儿童丰富多彩的生活,它紧紧抓住了学生的.心,使他们一下子就与诗歌接近起来,像老朋友一般熟悉,从而不感觉诗的深奥难懂,学生乐于诵读它,乐于去探究它。因此,我们从觅趣入手培养孩子们的审美能力是一个有效的突破口。还拿《乡下孩子》来说吧,这首诗中的“趣”是显而易见的,像“吹草叶”、“挖野菜”、“逮小鱼”都是孩子们平时常做的,也从中找到了不少乐趣的事,在学习时采用换一种说法的做法,用叙述的口气“挖一篮野菜,把小猪喂饱了,逮一串小鱼,猫咪吃得很高兴”来和诗中的句子相比较,从而让学生明白,这首诗是多么的有情有趣呀,使孩子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情趣是儿童诗的灵魂,是儿童天真活泼的性格写照,是勾勒儿童内心世界的图画,是诗人在充分了解儿童生活的基础上精心寻来的神来之笔,也是儿童诗审美教育的闪光点。因此,我们不能轻易放过,而要引导孩子走到诗的境界中去,细细品味,轻轻咀嚼,充分领略其中的妙趣,感受其中的美。 入境:让想象在诗的空间飞翔 儿童诗的篇幅不长,语言精炼,留有许多空间可供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从而补充再现美的诗境,使用诗的内容更加充实。如《送给盲婆婆的蝈蝈》第三节中有“歌声会……歌声会……”,结合插图,我让学生想象盲婆婆看到了大自然中哪些美丽的景色,想起了童年哪些快乐的事情。教完这首诗后,让学生听听蝈蝈的叫声,在美妙的音乐声中,启发学生闭上眼睛,把自己当作盲婆婆,好像在广阔的田野中尽情玩乐的样子。有了想象,使用权他们看到了诗外的事情,这就是儿童诗开阔的空间报提供的意境美,也是我们语文教学中培养语感和发展思维的一个极好的教学契机。 “作者胸有意,入境始与亲”,好的儿童诗,字字句句都蕴藏着作者的匠心,包含着作者浓烈的情感,我们要尽可能地帮助孩子们在情感的带动下,体会诗中的妙趣,走进诗的意境,从而得到美的熏陶。 《我想》 教学设计 华兴小学 李娜 教学目标: 1.会认11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理解“湿软”“汲取”“柔软”等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通过学习课文,感受春天的美好,培养想象力,激发热爱大自然、亲近大自然的美好情趣。 教学重难点: 通过学习课文,感受春天的美好,培养想象力,激发热爱大自然、亲近大自然的美好情趣。 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设计说明 第一课时 一、情境激趣,引入新课 1.出示“0”观察想象。问:这是什么? 生:零、字母0、鸡蛋、石子、张开的嘴、圆圆的盘子、圆圆的月亮、红红的太阳…… 2.师:同学们,你们的想象力真丰富!高洪波的想象力也很丰富,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她的想象诗《我想》 3.板书课题,引入新课。 情境激趣,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唤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初步开启他们想象的空间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教师提朗读要求:做到正确、流利、不多、丢字;学生可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解决。 2.教师以游戏形式检查认字情况。 3.小组内读课文,教师再指名读。 让孩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识字,可以提高识字的效率,培养自主识字能力。 采用灵活多样的游戏形式检验学生认字情况,加深了印象,提高了兴趣。 三、美读品味,感悟理解 师:你喜欢哪个小节,就请你读一读吧。读后在小组里和你的同伴说一说你为什么喜欢它? (小组内交流、讨论,同学之间可以取长补短。) 3.全班交流:你喜欢哪一小节?先读一读,然后说说为什么喜欢?(教师可提示:抓住重点词句来说) 注:学生围绕着课文内容说,也可以通过自己的理解说。(学生之间可以互相补充,也可以提问题) (教师要适时机给予评价) (1)如果学生说到喜欢第二小节,教师适时提问:“绿色的篷帐是什么呀?‘汲取’又是什么意思?作者为什么会用这个词呢?此时的你会有些什么愿望?” (指名读) (2)有的学生可能说喜欢第一小节。教师问:“你觉得和桃树一起悠来悠去,心情怎样呀?如果把你的小手安在桃树枝上,会长出什么呢? 师:“喜欢第一节的同学请你们读一读吧!读出你的心情、读出你的感受!” (3)有的学生可能喜欢第三小节。随机出示“眼睛十风筝”图片,问:如果把你的眼睛装在风筝上,你会看到些什么?教师还可以问:“‘我’望到了什么?”也可以让学生思考:为什么说“蓝天是我的课堂”? 并鼓励学生根据第3小节再编一段。 (学生各抒己见,不必拘于一格。) (4)有的同学可能会喜欢最后一小节。教师在学生读说以后,可以问:如果把你种在春天的土地里,你会变成什么? (小组讨论后发言,学生各抒己见。) 4.教师范读美文。 (学生闭着眼睛倾听并想象课文所表达的内容。) 5.指名让学生配乐朗读全文 这样有利于学生自己在读中品味和体验,留给了学生读书、感悟的余地。 交流和讨论,会让学生更加充分的理解课文,并学会倾听别人的意见,也充分发挥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地位。 在小组交流和班内汇报中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培养学生想象力 学生愿意学哪就学哪,尊重孩子的主观愿望。 通过听,进一步体会诗歌的意境。把诗的意境内化成学生自己的感情并使之得以升华。 四、拓展延伸、 1.师小结:“我们知道诗歌中小朋友的愿望,你的愿望是什么?”(学生畅所欲言) 2.交流感悟,教师总结 3.写入采蜜集、小笔头 让学生在意犹未尽中深化课文主题,达到充实文本的作用。 第二课时 记忆字形,指导书写 1.再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我想》, 2.分析记忆字形。教师要鼓励学生在语境中识字。可采取学生自学和师生共学相结合的方法。 3.书写指导。指导学生字的占格和间架结构,并注意学生的写字姿势。 4.学生独立写字 教给学生识字的方法,培养自主识字的能力,并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 《我想》 教学设计 石家庄市裕华区方北小学 史晔聪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本课十一个生字和由这些生字组成的词语。会写田字格中的八个生字。积累词语,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中出现的“湿软”、“汲取”、“柔软”等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了解诗歌中小朋友在春天的畅想,感受春天的美好。激发热爱自然、亲近自然的美好情趣。 教学重难点 1.培养学生有声有色地朗读,在诵读中体会诗歌的语言美和音韵美。 2.体会儿童丰富的想象力,感受童年生活的快乐,激发学生读儿童诗的兴趣。 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设计说明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1.欣赏美丽景色的画面,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师:当同学们看到鸟语花香、绿树成荫、蓝天白云这些美丽
6.我想有个家 篇六
一个不需要华丽的地方
在我疲倦的时候
我会想到它
我想有个家
一个不需要多大的地方
在我受惊吓的时候
我才不会害怕
谁不会想要家
可是就有人没有它
脸上流著眼泪
只能自己轻轻擦
我好羡慕他
受伤后可以回家
而我只能孤单的
孤单的寻找我的家
虽然我不曾有温暖的家
但是我一样渐渐的长大
只要心中充满爱
就会被关怀
无法理怨谁
一切只能靠自己
虽然你有家什么也不缺
为何看不见你露出笑脸
永远都说没有爱
整天不回家
相同的年纪
不同的心灵
让我拥有一个家
老歌的味道总是那么的香浓那么的富有魅力,当一首首流行歌曲随风而去时更是怀念老歌的味道,年纪小一点孩子可能都没有听过这首潘美陈的我想有个家,那时真的我也很小……
对于家这个概念似乎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看法不同的意见,一谈起家就总有说不完的话题。没有家的人希望有一个温暖的家,可以在累了困了受伤害的时候有一个小小的地方让他感到安全。但是有了家的人不一定就快乐、满足,他们要求有更好的家。往往这时的家是一个升级,他代表地不单单是一个避风的港湾,而是一种象征,一种价值的体现。
他,雷·阿伦。家在何方?
“我住在康涅狄格,在那里有我的家,如果能回到那条小巷实在太好了。”忘不了童年的美好回忆。
“与‘小皇帝’詹姆斯共创天下。”不错的想法。
“多伦多是一个很适合他发展的地方。”与猛龙合作不是不可能。
“只要时机一到,我会好好考虑自己的去向。”去丹佛是有可能的。
“谣言,那些只是谣言,我会好好的为超音速冲击总冠军努力!”也许吧。
……
总之,一切皆有可能。
一个黄金一代的典型代表,并且拥有精准无比的射篮,娴熟优雅的技术,俊朗出众的相貌,在而立之年却开始寻找属于自己的家。两年前,超音速在交易截止日前用佩顿和梅森换来了雄鹿队的阿伦。而两年后的今天,同样的遭遇降临到不同的人的身上。然而今天的雷·阿伦还不满30岁,问题的关键之处在于当年超音速就明确跟佩顿说了不会续约,对于阿伦没有任何的表态,毕竟那时全明星赛前的战绩是21胜27负,而现在他们42胜19负。摆在雷·阿伦面前的有三条路:与球队签下满意的合约,继续率领超音速冲击季后赛;跟两年前一样,在参加完全明星赛后,在交易截止日前突然被球队交易;球队不提出续约,也不打算交易他,打完这个赛季再看。现在看来他只剩下最后一条路可走了。
回首当年,雷·阿伦为了节省284万美元的佣金,坚持不要经纪人,亲自和雄鹿签署了一份6年7090万美元的合约,因为按当时的规定要给经纪人要抽取4%的佣金。而这次舒尔茨提出的4年7500美金与阿伦提出的1亿美金相去甚远。前车之鉴当年加索尔为了拿到更高的合同聘请了著名的经纪人,花一二百万可以拿到上亿的合同,值!精打细算并不是任何时候都是好的。面对着人才竞争的社会,阿伦终于被人才的力量打动了,聘请了著名的经纪人拜比和泰纳。打算用一两百万去换取更高的合同,其中拜比还是邓肯、格兰特·希尔等人的经济人,人才!在紧张激烈的谈判过程中,这位联盟中最优秀的神射手一直未完成与球队的续约,甚至在球员转会截止日前,雷·阿伦将转会掘金的传言漫天飞。很难想象,一个刚刚参加完全明星赛的球员,却又要被球队换走,如果此事成为事实,对于阿伦自己来说,多少显得有些尴尬和无奈,毕竟有着两年内参加两次在全明星大赛的势力,而后被交换。好在,超音速没有那么做,因为球队需要阿伦这样的射手。当然所有球队都需要这样的射手,因为他是雷·阿伦,他可以在球队落后的情况下冷静地面对防守者,面带微笑,并用幽雅的动作投出篮球,这往往会让对手的心理承受不少压力。
在NBA这个充斥物欲的地方,选择总冠军和天价薪水任何一个都无可厚非,因此雷·阿伦的“贪婪”也不为过。在NBA只有这两点是衡量一个球员价值的标准。有人打趣地说,这是雷·阿伦来到西雅图的第二年,依然留在超音速是因为雷·阿伦一直不喜欢数字“2”,他的启蒙数学老师曾说过,“2”是阿伦在少年时代衣柜里长裤的总数,大家总拿此事取笑阿伦。所以他要打到第三年,当然这只是开玩笑。然而随着超音速打出8年来的最佳开局,雷·阿伦已经看到了冲击顶峰的希望。此前的8年中,他的最好成就也不过是帮助雄鹿杀入东部半决赛。如今超音速42胜19负的战绩在全联盟也高居前三,留在钥匙球馆似乎已经是顺理成章的事情。更何况已经在NBA混迹9年,雷·阿伦开始步入职业生涯的末期,他可不想成为第二个马龙或斯托克顿。
另外,即使明年夏天合同到期,阿伦也不会担心被交易到其他球队。以他现在的表现到任何一支球队都是首发,特别是在NBA奇缺射手的今天,阿伦无疑是各支球队梦寐以求的香馍馍。但阿伦的性格决定了某些事情,他似乎始终无法将自己漂亮的数据与球队的胜利联系在一起,而领袖气质与凝聚力的缺乏更是阿伦的最大缺陷。这可能也是球队不愿花大价钱的原因,毕竟球队经理都是花钱在买胜利而不是去买明星们的漂亮数据。没有选择与超音速队续约的阿伦将会竭尽全力在合同到期前的最后一个季后赛中有所表现。也许到那时会有更多的球队愿意花上更大的价钱去追逐领袖阿伦而不是简单的全明星球员雷·阿伦。
本赛季,西雅图超音速也在他的带领下一度排名联盟第一。虽然30岁的雷·阿伦距离退休还很遥远,却越来越像是一位穿着比赛服的教练。2004-2005赛季刚刚打响不久,超音速主场对垒马刺,主教练内特·麦克米兰在比赛开始前40分钟安排队员们观看上一次客场打马刺的录像,他本人则和助手们呆在隔壁的会议室里商量对敌之策。队员们正看着录像,雷·阿伦却很自然地按下了遥控“暂停”键,开始给队员们讲解如何破解马刺的轮转防守,而队员们也很自然地侧耳倾听,就如同是在倾听主帅布置战术一样。那场比赛,他们最终大胜而归。
“他永远充满自信,而且知道自己该做些什么,”超音速首席助理教练凯西似乎永远只会称赞阿伦,“他从不介意讲出自己的观点,他也很喜欢提出建议。不论是在场上还是场下,他都是那种绝对让你放心的人。”凯西这么不吝啬赞美之词,前提自然是很多人本以为阿伦这个赛季必定会消极怠工,更怎么可能去提携新人?
目前超音速队的战绩列西北赛区第一,雷·阿伦当然功不可没,而一个好汉也要三个帮,拉沙德·刘易斯自然是阿伦最好的搭档,本赛季他平均每场得分20.3分,5.5个篮板。就连马刺队主教练波波维奇看到刘易斯的精彩表现后也说:“今年他向我们展示了他的全面性,他内线外线都能得分,防守也更好了。”阿伦和刘易斯的配合正在逐渐完美,他们不仅在场上是队友,在生活中也是好朋友,在与刘易斯搭档的两年中他认为刘易斯是所有队友中最聪明的一个家伙。刘易斯在联盟中沉寂了很长时间,但他只是坐在那里倾听,他没有认为自己懂得一切。他想要学更多的东西,并经常在比赛前的更衣室里向阿伦讨教篮球。对此刘易斯说:“阿伦帮了我很多,他是一个懂得如何打球又专业的人,他是我能够谈心的人之一,他是我赛场之外的朋友,我们建立的这种友谊对我很有帮助也有利我们的球队。”
阿伦对球队的帮助不仅如此,做为球队的老大,阿伦总是希望队友们在场上是一个集体,在场外也要团结。在队中有个新人戴米恩·威尔金斯,他是“人类电影精华”威尔金斯的亲侄子。本赛季只出场11场比赛,场均得分只有1.3分,威尔金斯经常抱怨在这支球队中自己没能获得更多的上场时间,因此得不到锻炼,惟一让威尔金斯感到一丝安慰的恐怕只有他的良师益友雷·阿伦的帮助了。他甚至愿把阿伦奉为神明,他说:“即使在比赛之外,他也会让我们觉得大家都应该相互关照。在场下,我们经常会成群结伴干点儿什么,这一切也都是因为阿伦的教诲。”阿伦就是这样一个人。
目前超音速战绩骄人,居西部第三,只落后于马刺和太阳,而在西北赛区,他们的胜场数领先第二位的森林狼10场以上,这是赛季开始前许多人没有意料到的。依我看超音速不大可能在这种情况下将球队头号得分手换走,但他们也舍不得花大钱,于是双方一直僵持到现在。尽管媒体在热炒阿伦会走人,但现在已经没有任何转会的迹象。最有可能的情形是双方在这个赛季结束后再谈判。现在看来,雷·阿伦在超音速的未来就像一个梦。是噩梦还是美梦只有等到今年夏天揭开答案了。最好能在这样好的机遇中,拿到一个总冠军,总不能还抱着那小小的体育道德风尚奖杯混下去吧。
或许到了夏天可能又是另一番景象。谁知道呢?
精彩时刻:
荣获2000年悉尼奥运会篮球比赛冠军;入选2002年世界男篮锦标赛美国代表队,后因伤退出
连续参加400场NBA比赛,创雄鹿队最高记录
入选1996-97赛季“第二新秀阵容”
参加2001年全明星周末“远投大赛” ,获得冠军
2001年2月7日,对波士顿凯尔特人队,得到职业生涯的第一个“三双”——20分,11个助攻,10个篮板
2000年12月23日,投中职业生涯的第1200个罚球,罚球命中率列NBA历史第8位
1999-2000赛季,投中172个三分球,列NBA第2位;罚球命中率0.887,列NBA第5位;三分球命中率0.423,列NBA第11位
入选1999-2000赛季NBA“第二阵容”
参加2000年全明星周末大赛“远投大赛”,获得第3位
入选1996-97赛季NBA“第二阵容”
参加1997年全明星周末“新秀大赛”,得到8分;并且参加“扣篮大赛”
私人简历:
全名为Walter Ray Allen
NBA全明星顾问委员会的成员之一;支持青少年篮球计划
康涅狄格州世纪队荣誉队长
“马绍尔基金会”的NBA代言人
在康涅狄格州建立“希望之光基金会”,为穷人提供食物和衣服
在电影《He Got Game》担任一个角色
有一个女儿,名叫特尔拉
7.语文 -我想 篇七
我要谢谢妈妈生下了我。如果不是她当年忍着痛把我生下来,也不会有现在的我。听我妈妈说,她生我的时候正好赶上医生下班。医生们为了早点下班,就给我妈妈打了许多的激素,激素使我妈妈十分痛苦,她必须将两条腿分得很开,不然就没法把我生下来。经过好一番努力才终于把我生下来了。
我要谢谢妈妈教育了我。如果不是她教我学习,教我做人,教我如何于他人交往,也不会有如今小学五年级的我,也不会有如今聪明懂事的我,更不会有如今文明礼貌的我。
我要谢谢妈妈照顾了我。每个人都有生病衰弱时候,我也有。我还记得,有一次,我得了重感冒,上吐下泻,头昏脑胀。晚上,妈妈好不容易让我睡着,自己才回房间的。可晚上,我突然醒来,感到胃里急流翻滚,我知道要吐了,可还没爬起来,就吐出来了。我把妈妈叫醒,妈妈让我换一身衣服,并躺到她的床上,她自己却去洗床单。
我要谢谢妈妈养育了我。要不是她从小把我养大,也不会要今天健康的我。
8.语文 -我想 篇八
和您相处了几年了,您一直默默无闻地教导着我,使我从一个学困生变成了一个和大家一样的好学生。为了我们成长得更好,您真是操碎了心!
我曾经是一个不爱写作业、写字还难看的学生,可您并没有打我骂我,而是用您不多的休息时间耐心地鼓励我、帮助我,使我的学习成绩有所提高。我以前是一个说话结结巴巴、没有自信的人,可是您并没有放弃我,而是把那些本应该给演讲好的同学的机会让给了我,并且不断地鼓励、指导我,让我在舞台上充分地磨练自己,使我的语言组织能力提高了。
在日常生活中,您对我的关心也是无微不至的。记得有一次,学校加餐时间,我和一个同学刚打上饭,我们一只手拿着馍馍,一只手端着肉汤。刚出锅的肉汤又烫又重,我们的手端不稳,在不停地了抖,眼看着就要洒出来了,那么烫的汤汁如果洒到手上,后果是很严重的。这时候,您刚好进来,看到我们的危机,连忙冲过来,二话不说,接过我们的碗说:“怎么这么不小心,端不了就分两次啊,这样多危险呀!”我发现你两只手端着肉汤,也在微微地颤抖着,那肉汤那么烫,您的手也一定很疼吧!我的一下子说不出话来了,心里满满都是感动。
每天放学的时候,您都很唠叨,总是反复交待我们放学要尽快回家,不要在路上玩,过马路要注意安全,不要着急。放假前你总是交待我们尽量少出门,要认真完成作业……
老师,您是辛勤的园丁,使我们能够茁壮成长!您用您的生命,点亮了我们的心田。老师,我想对你说句在我心里憋了很久,早就应该对你说的一句话:“老师,谢谢您!我会永远记住您的恩情!我会努力学习,不辜负您对我的期待!”
学生:xxx
9.我想去当兵 篇九
……
第十五条应征公民是维持家庭生活的唯一劳动力或者是正在全日制学校就学的学生,可以缓征。
——《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修正)》
2007年10月31日,在浙江省杭州市的萧山区衙前镇,一个刚满十八岁的职高男生通过镇里的初检,离他的参军梦想又近了一步。
在认识这个男生之前,我们很少会把和平年代的学生和军人联系在一起。现在这个男生告诉我们,他要去当兵,态度诚恳。
他叫施叶鹏。
一个名叫施叶鹏的男孩和两个“不速之客”
约访施叶鹏费了一番功夫,这个见面后发现很腼腆的男生在记者第一次要求采访的时候,十分礼貌地拒绝了我。他说,不好意思,我复检没有通过,还是算了吧。
是的,在镇里初步体检后不久的11月9日,萧山区人武部进行内容差不多的复检。可能他们考虑到缓征那一条的规定,小施的参军申请未被通过。这让他有些失落。但这个颇具骑士精神的男生,在进一步了解记者的采访要求后,爽快地答应接受采访,还为记者联系了两位与他一同报名参军的男生,其中的一位已经通过了区里的复检,只待过了最后一个心理测试关,便可整装入伍了,这让小施很是羡慕。
那两个一见面就自称“不速之客”的男孩一个是小施的堂哥,另一个就是让小施羡慕的“准军人”莫妙忠。看得出来三个男生十分要好,他们互相打趣着,很快和我谈上了。他们同年出生,一起成长在一个叫新周林的村庄,他们读的都是职业技术类高中,同样都对军旅生涯十分向往……
我要去参军,去锻炼,去摔打
小莫的入选让小施羡慕,“其实小施更让我从心底里佩服,他是真心渴望去参军的。” 小莫对记者说,“我们都知道自己需要服兵役,都积极报名,选上就去当兵,选不上也不会遗憾,可是他会。”记者好奇,小施为什么这么渴望参军?
“没有特别的原因,就是觉得男生就该去当兵!”小施告诉记者,“当过兵的人不论是言谈举止还是气质都和别人不同,特别精神,特别有男子汉气概。”
小施或许是伙伴中比较不善言辞的,他向记者描述他想象中的军队生活时却不自觉地讲了很多。他说,“军营训练的辛苦我都知道,艰苦程度可能会超过我们现在所能想象的,但这点苦,作为一个男子汉肯定吃得消的。我觉得我们这一代在父母的呵护中成长起来的人尤其需要在那样的环境里锻炼、摔打,才能成为真正的男子汉。”这一刻,小施似乎忘记了自己已经落选的事。事实上,落选从未真正打击小施参军的决心。
“这次肯定不能去参军了,说不遗憾是骗人的,但我相信我总有一天能穿上军装。”小施说。
生活是选择,但有时选项很有限
对于小施来说,他人生中的第一个应征入伍年已经过去了。小施心里也明白,我们所关注的他的学生身份或许正是让他的军旅梦止步在复检的重要原因,但生活总是在继续。
10.语文 -我想 篇十
您每一天都为我的作业操心,每一天晚上无论工作到多么的晚,您都认真地为我检查作业。您已经很累了,却还要坚持教我学习。我想对您说:“妈妈,您辛苦了!”
有一次去上学时,您对我说:“把雨伞带上,天气预报说有可能今日会下雨。”我望着晴空万里的天空说:“天气这么好,怎样可能会下雨呢?并且雨伞放在书包里很重。”妈妈一在劝说,我还是不听。不料,等到午时放学时,果然下起了倾盆大雨,我后悔极了。“早明白就听妈妈的劝,此刻可怎样办呢?”我小声嘀咕着。刚说完这句话就看见妈妈手里拿着雨伞,三步并作两步地飞奔过来,我感动极了。在这时,我想对您说:“妈妈,您辛苦了!”
妈妈,您每一天不仅仅要上班、买菜、冼衣服每一天都累得疲惫不堪,可您却毫无怨言,每一天都打理得井井有条。我想对您说:“您太辛苦了!”
11.语文 -我想 篇十一
还可以和变异人战斗。先吐丝把变异人缠着,如果变异人把丝砍破了,我冷静下来然后我就到了他的背上用拳头把变异人打死了。我又来到了小河边看见小朋友在路上快乐的玩。突然大货车开了过来,我赶紧吐丝把小朋友给救了。可是又有一个小朋友受到了惊吓掉到河里了,我又赶紧吐丝又把那个小朋友救了上来。他们都非常感谢我。
接着我会来到大街上,我吐丝吐在楼房上,丝连接着一家又一家,我在空中无忧无虑地飞着。我还可以织一个很高很高的网在高空极目远眺,几乎这一个城市都被我竟收眼底。
如果我能变成蜘蛛侠,可以想到什么地方就可以飞快的到达,还可以倒立在天空中看风景,可以到海底看有什么样的鱼,看一下海底到底有什么不同样的鱼,看一下海底的景色,美还是不美。到草原上看草原辽阔不辽阔。到云很多的庐山,看一下庐山高还是不高,那里的云雾都是什么样。
我就是要像蜘蛛侠一样把坏人都赶走,让世界变的`和平,这样人们都会崇拜我的。
12.我想做男生 篇十二
男生力气大。拎书、拖地、搬器材……他们干什么重活都轻而易举。那一次,我梦到自己变成了男生,独自一人很轻松地就帮老师把很重的水桶放到了饮水机上。老师连声夸我力气大、能干活,把我高兴得都笑醒了。可是,文文弱弱的女孩能干得了这些吗?不能!论干这些重活,女孩只能算个小拇指头。再多的斯文,再好的淑女形象也无济于事。假如我是男生,那该多好!
男生该出手时就出手。从古至今,男儿顶天立地,志在四方。男生走到哪儿,都不受欺负,还能够保护弱小。试问《水浒传》一百零八将中,有几个是女将?三娘、顾大嫂、孙二娘三名而已,排名还远在后面。有一回,梦中的我变成了男生,当看到有别的男生欺负女生时,我挺身而出保护弱小,成了大家心目中的大英雄。老师将我大大表扬一番,听得我心里美滋滋的。假如我是男生,那该多好!
男生生来就有飞毛腿。在学校运动会上,男生总是像一支离弦的箭一样,冲在最前方,为班级争金夺银。当取得荣誉时,全班同学都为他喝彩。女生能跑这么快吗?当然不能。有个别跑得快些的,还被冠以一些不雅的绰号。实在太冤!假如我是男生,那该多好!
男生自由自在,无忧无虑。男生可以自主行动,即使像野兔子一样满操场地疯跑、瞎玩,也不会有人管束你、批评你。奔跑起来,耳边只有风“呼呼”的响,脚下像踩着风火轮似的,这时候,一切不快都被抛弃,好像任何人都不存在。女孩子能这样疯狂吗?绝对不可能。妈妈准会说你是个疯、丫头,瞎胡闹,毫不淑女,弄不好还会惹火烧身,挨一顿痛扁。假如我是男生,那该多好!
男生勇敢,男生坚强,男生力大如牛,男生自由自在……真的,假如我是男生,那该多好!
指导老师韩士新
13.语文 -我想 篇十三
设计思路:
这是一首充满了纯真幻想的儿童诗,语言纯净优美,富于韵律美。诗中的“我”热爱春天,热爱自然,对生机勃勃的春天充满了热切的向往。“我”的愿望在春天萌发了:身体的一部分与自然景物相接,共同感受春天的美妙,最后自己融进春天的大地„„
春季是孩子们最喜欢的一个季节,诗歌真实地反映出孩子的心境、童真、童趣。他们乐于接受春天的第一声清脆的鸟鸣;乐于接受春天第一缕和煦的阳光;乐于感受春天第一丝柔和的春风。优美的旋律和清新的文字会使学生情不自禁地走进春天,走进他们的想象天地。因此在教学中,朗读是尤为重要的,首先教师要深入进去感受诗歌,发现它的美,才能引导学生结合诗歌的内容,感悟诗歌的美、生活的美;其次通过多种形式的读(结合生活实际、想像、评读、赛读等),使学生能够把自己的感受与文本结合,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感知世界、感受生活,发掘心灵中的真、善、美。第三,在学生熟读成诵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仿写练习,“我手写我心”写出自己最真实的想法,和小作者产生心灵上的共鸣,达到听说读写相结合的训练目的。
教学目标:
1、这首诗通过幻想和想象,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指导学生理解诗的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首诗,整体感知诗歌的音韵美。
3、开发学生的想象力,感受自然美,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操。
4、仿照诗歌的第3小节再编一段。
教学重、难点:
1、培养学生有声有色地朗读,在诵读中体会诗歌的语言美和音韵美。
2、引导学生和文本进行对话,做到熟读能诵。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新课
1、孩子们,我知道大家都很喜欢听歌、唱歌,今天,我想送给同学们一首歌,我们一起来听听好吗?(播放《种太阳》)
2、同学们听得都很认真,很多同学都情不自禁地跟着哼唱起来了,让我感受到你们也很喜欢这首歌,你能说一说这首歌表达了什么愿望吗?(学生自由发言)
3、“种太阳”一个多么美妙而大胆的想法呀,我想在我们小小的童心中,也会有这许许多多的梦想,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梦想的天堂,共同走近“我想”。(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打开书,读一读这首诗,边读边想:我的愿望是什么?(学生自由读文)
2、读后反馈,教师板书:
手儿
桃树枝
脚丫
柳树根
眼睛
风筝
自己小草、小花、柳絮、蒲公英
三、细读课文,体味情感
(一)请你从中选出自己自喜欢的一小节,反复地读一读,把自己的感受读出来。
(二)同学们读得都很认真,那就让我们把这份认真延续到下面的学习中,请你把自己喜欢的小节读给组内的小伙伴听,并相互交流各自的感受。(小组活动,教师巡视)
(三)汇报交流。
(过渡)孩子们,你们交流得很热烈,现在就让我们把这份情感上的快乐与大家共享,用我们的情打动在座的每一位,谁最先来汇报。
1、第一小节
①读文,说一说为什么喜欢这一小节?
②谁还有不同的感受,读出来。
③教师范读,说一说你听出了什么?
④自己练习朗读,把自己的感受读出来。
⑤孩子们,当春天的脚步悄悄地走近我们,在和煦的春风中,桃花展开了粉红的笑脸,散发着阵阵清香,我们漫步在桃树林中,不时听到布谷鸟清脆的鸣叫,这时你有什么感受?(学生自由发言)
我们就是那一朵朵盛开的桃花,让我们把这份幸福、愉快读出来。(学生自由读)
⑥女生读。
(过渡)一双普通的小手在我们插上想像的翅膀后,竟然变得如此美妙,如此神奇,这就是想像赋予大自然的活力,那就让我们继续展开想像的翅膀,去追寻美好的梦想吧!谁接着来回报。
2、第二小节
①指名读,听后说一说从他的读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②(出示课件)孩子们,你们看:当一场场春雨过后,柳树尽情地伸展着自己的小脚丫,贪婪地吮吸着大地母亲的乳汁,你会发现柳树的叶子更绿了,更繁茂了,在不知不觉中,柳树一点点地长大了,请你边读边想像,把这种感受读出来。(学生练习朗读)
③男生读。
(过渡)春天来了,桃红了,柳绿了,我们的梦想在春风中也更加美妙了,谁还愿意和大家分享你的快乐?
3、第三小节
①指名读,评读。
②长了眼睛的风筝在蓝天上自由地飞翔,它看到了太阳、白云,它还会看到什么?展开想像的翅膀想一想,说一说。(学生自由发言)
同学们,你们想得太美了,在蓝天上我们看到了这么多、这么美的事物,难怪小作者说“蓝天是我的课堂”。
③孩子们,当我们面对着这春天的美景时,我向每个人的心中都会有一份兴奋、有一份冲动,那就让我们用自己的语言把心中最真切的想法表达出来吧!
④仿写练习。
⑤全班交流。
(过渡)蓝蓝的天空让我们的眼睛变得更加明净,柔软的白云让我们的遐想更加美好。明亮的太阳给予了我们无限的力量,我们是一群浑身散发着太阳气息的孩子,就让我们的心,我们的理想继续飞翔。谁来接着汇报。
4、第四小节
①读,谈自己的感受。
②是啊,我们的梦想飞啊飞,飞到了遥远的地方,这遥远的地方会是哪儿呢?我们飞到那儿去干什么呢?请你展开想象的翅膀,大胆地想一想,说一说。(学生自由发言)
③孩子们,你们真了不起,虽然年纪小,但梦想却如此远大,老师为有你们这样的学生感到骄傲,那就让我们带着自己美好的梦想,再来读一读这一小节吧!(齐读)
④小朋友带着梦想飞向远方时,还要和爸爸妈妈商量商量,我们会和爸爸妈妈商量什么呢?请同学们在小组中说一说。
⑤全班交流。
四、总结
14.语文 -我想 篇十四
老师,您是辛勤的园丁,日夜工作着。是您,用知识浇灌着我们这些小小草,使我们茁壮成长。老师,您辛苦了。
老师,您是一根红烛,为了我们却燃烧了自己!是您,用知识照亮了我们的心,是我们的心灵更美丽!老师,您辛苦了。
老师,您是一根粉笔,缩短了自己的身躯,为我们铺下了成长之路,您在黑板上耕耘,又是您播种下知识的种子。
老师,在一个夏天,您手拿数学书,一手拿着粉笔,在黑板上,写下一个又一个算式,一个个例题。有时,您讲到口干舌躁也不休息。您辛苦了!
15.长大后,我想做…… 篇十五
小时候,大人们总会一脸期待地问:“长大后,你想做什么?”天真烂漫的孩子们往往会给出各种各样的答案:老师、医生、科学家……在孩子们的眼里,这些职业都很崇高,令人向往!待到慢慢长大,慢慢对工作和职业有了更多了解,我们才发现自己其实还有更多其他的选择,正所谓“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更何况世界上的工作又岂止三百六十种?
我们或许都曾经历过找工作的迷茫,因而当读到杨澜的“其实我们在寻找第一份工作,或者第一个职业的时候,不仅是在探索世界,更是在发现自己。”这句话时,会很有共鸣。这期主题,我们一起来谈谈“工作”。在此,我们不想罗列关于工作技巧的种种解说,也不想搬出有关求职应聘的各种经验之谈,而只想对“工作”追根溯源,就此话题进行一次深刻探讨:你想成为一个怎样的人(这关乎你的职业选择)?你清楚自己要的是什么吗(理想与现实有差距,工作和事业截然不同)?……想清楚这些问题,相信你会对“工作”有另一番感悟!衷心希望大家都能快乐工作,开心生活!^_^
——Maisie
It’s an ageless question. I remember playing in the 1)sandbox at age four and being asked, “What do you want to be when you grow up, Danny?” I wanted to say “Superman,” but it was a grown-up asking, so I had to think of something sophisticated. I told him I wanted to be a2)milkman! Our milkman, Perry, was a nice-enough guy, chatted with all the kids on the block, and sometimes brought specialties, like strawberry-flavored milk, to our house. Who wouldn’t want a job like that?
Later in the sixth grade, at age 11, I had to write a report about an occupation I thought I would like. I chose 3)aeronautical engineer. I had heard it on TV and it sounded very cool. I drew a great picture on the cover of my report. I got an “A.” Then at 17, my high school guidance counselor advised me: “Dan, I think you would make a great librarian.” I’m sure I must have 4)blacked out then, because all I remember thinking is “please don’t tell anyone!” My concept of the librarian’s job was based solely on the little old lady down the hall, with the 5)bun in her hair, finger to lips, going “shhhhh!” At 17 I was mostly interested in being cool—and Mrs. O’Hara did not 6)project the “cool” image I was 7)going for!
It wasn’t until age 35, after college and four 8)progressively responsible but unstimulating jobs, that I made the discovery that I wanted to be a career counselor. I’m sure my experience of “progressive cluelessness” had something to do with my decision. I would dedicate myself to helping others avoid the mistakes I made and thus prevent “I should know by now” 9)syndrome. Now, I realize, I wasn’t alone in my “mid-life, career-10)wannabe crisis.”
Today, many people in their 30s, 40s, 50s, 60s and even 70s are still trying to figure out what they want to be when they grow up. Oh sure, there are those who knew what they wanted to do since they were old enough to walk. But they’re rare. The rest had to figure it out by 11)trial and error. Their careers happened by accident.
If you ask young children what they want to be when they grow up, they’ll respond by relating what they see—a policeman, a nurse, a baseball player—as I once did. Ever hear a kid say: “I want to be a systems analyst? A landscape architect? A 12)copy editor?” Doubtful. Most of us never had the exposure to the wide array of options in the world of work. Or, if we did, we were too young to pay attention. Now, as adults, we’re 13)stymied by what we don’t know.
The best career choices are made by 14)pinpointing the 15)intersection of your skills, values and interests. In fact, all career development research points to “interests” as the best indicator of someone’s satisfaction in a job. So the theory goes, if you do work that is interesting to you, you will be satisfied. No kidding! Why didn’t I think of that?
While this may appear to be common sense, in actuality, you probably base your career decisions on the “skills” you possess—and what others are willing to pay for them. This is where you can 16)trip yourself up. If you’re like most, you have an 17)uncanny ability to get good at things for which you have no interest. You become very skilled at things you don’t enjoy doing. And unless you’ve refocused your attention toward more satisfying interests, you’re continuing to grow into areas where you don’t want to go. Now you find yourself struggling with the question: “Where do you see yourself in five years?” How could you know? If you never figured out what you want to be when you grow up, the next five years are certain to be as aimless and dissatisfying as the past five. Is where you are today where you intended to be five years ago?
Your career satisfaction is tied to your interests and the farther you 18)stray from them, the less happy you’ll be. If you want to know what to be when you grow up, try this. Observe a group of young children playing in a sandbox. Watch what they do when they don’t have “a care in the world,” driven purely by their interests. The one who is busy 19)scooping sand into a 20)mound; he’s the architect, the engineer, the builder. The one who is making sure everyone is sharing toys and playing well together is the counselor, the social worker, the21)mediator. And the one who is 22)issuing the shovel and the pail and deciding what to play next? She’s the director, the manager, the team leader. Which one were you?
Maybe you can’t go back to the sandbox, but you can still 23)re align your career to be closer to your natural interests. You’ve still got a lot of growing up to do—and it’s not too late. Gather information about careers that match your interests from career Web sites like 24)O*NET Online and the 25)Occupational Outlook Handbook. Conduct information interviews with people in your fields of interest. If you need help, locate a career counselor or coach to guide you. Spend time finding out what you don’t know. The answers will come.
Most of all, have fun. If your work is going to be satisfying, then the process of discovering new work should be satisfying too. So make your discovery process enjoyable. Maybe even treat yourself to a glass of strawberry-flavored milk. Perry, the milkman, would like that.
这是一个永恒的问题。我记得四岁的时候在沙箱里玩耍,有人问我:“等你长大以后,你想做什么呢,丹尼?”我本想回答说:“做超人,”可是问话的是个成年人,所以我不得不想出一个“成熟点”的回答。于是我告诉他,我想做个送奶工!我们的送奶工佩里是个大好人,他会和街区里所有的孩子聊天,有时候还会给我们家带来一些口味很特别的牛奶,比如草莓味牛奶。有谁会不想要一份那样的工作呢?
后来到了11岁上六年级时,我得就自己喜欢的职业写一篇报告。我选择写航空工程师这个职业。我从电视上听说它的,它听起来挺酷的。我还在报告的封面上画了一幅漂亮的画。后来我的报告得了个“A”。然后到了17岁,我的高中指导顾问建议我说:“丹,我觉得你会成为一名不错的图书管理员。”我确信那一刻自己差点晕过去,因为我只记得自己当时只有一个想法——“请不要和任何人这样说我!”我对图书管理员这个工作的概念仅来自于在楼下大厅里的那位小老太太,她头上顶着小圆发髻,经常用手指抵着嘴唇,说着“嘘嘘!”17岁时的我是一心要耍“酷”的——而奥哈拉夫人并没有为我设计出我想要的“酷毙了”的形象。
直到我35岁时——从大学毕业并经过了四份责任愈加重大却沉闷无趣的工作后——我才发现自己想要成为一名职业顾问。我相信我的决定同我以前那些“日益茫无头绪”的经历有点关系。我想致力于帮助他人避免我曾犯过的错误,从而防止他们出现“我竟然现在才懂”综合症。如今我意识到,遭遇“中年事业迷茫危机”的并非只有我一个。
现在有许多人在他们30、40、50、60,甚至70来岁时还在试图弄清楚自己将来想做什么。噢,当然了,也有些人从能够迈步走路开始就已经明白自己想要做什么了。但是这种人很少见。而其他人只能从反复的尝试中寻找答案。他们的职业生涯是“无心插柳”的结果。
如果你问孩子们,当他们长大以后,他们想要做什么?他们的回答总是和他们的所见所闻有关——当警察、护士、棒球运动员——就像我曾经的那样。你有没听过某个孩子说:“我想要做个系统分析员?景观设计师?文案编辑?”不太可能吧。对于这个世界上各种各样的工作类别,我们大多数人从未完整地了解过。或者,即使我们曾经见识过,我们也因为当时年龄太小而不会去留意。如今,作为成年人,我们却被自己未知的事物所阻碍。
要做出最恰当的职业选择,就要准确地找出你的技能、价值观和兴趣的交叉点。实际上,所有的职业发展研究都将“兴趣”作为某人在工作中获得满足感的最重要指标。所以根据这一理论,如果你所从事的工作是你感兴趣的,那么你将会感到满足。真的!我以前怎么就没想到这一点呢?
虽然这也许看起来是种常识,但在实际情况中,你决定从事的事业很可能建立在你所拥有的“技能”——还有其他人愿意为此付出何种报酬的考虑之上。这也是你会犯错误的地方。如果你和大多数人一样,对自己不感兴趣的事情却离奇地得心应手,你做起自己不喜欢做的事来会无比熟练。而除非你调整注意力,将其放在你更感兴趣的方面,否则你将一直在自己不想涉足的领域里发展下去。如今你发现自己纠结于这一问题:“五年之后自己将会在哪里?”你怎么知道呢?如果你从未弄清楚自己将来想做什么,那么接下来的五年就会和过去的五年一样毫无目标,心存不满。你如今所在之地真的是你在五年前想到达的地方吗?
你的职业满足感同你的兴趣息息相关,而你偏离它越远,你就会越不开心。如果你想知道自己长大后想做什么,那么试试这个。观察一群在沙箱中玩耍的孩子,看看当他们“对这个世界毫不在意”时,他们是怎么做的,他们只单纯地依据自己的兴趣而行事。那个正忙着将沙挖起来堆成堆的孩子,他会是个建筑师、工程师、建造者。那个正确保每个人都能共享玩具并一起玩耍的孩子,他会是个顾问、社工、调解人。而那个正在分发铲子和提桶并决定大家接下来玩什么的孩子呢?她会是个主管、经理、团队领导者。你曾是哪种角色?
也许你无法再回到沙池中去,但你依然能够重新调整你的职业,让其与你天生的兴趣更为接近。你还会经历许多次成长——永远都不算太迟。从职业网站如O*Net Online和《职业展望手册》上收集与你的兴趣相合的职业信息。向你感兴趣的领域的从业者咨询相关信息。如果你需要帮助,那就找一位职业顾问或指导员来指导你。花点时间找出你所不知道的东西。答案就会水落石出了。
【语文 -我想】推荐阅读:
我想这样教语文——于永正08-01
初一语文下语文备课组07-24
一年级语文语文园地八07-26
高中语文教学论文 语文学习“三步曲” 迅速提高语文成绩07-04
彰显语文味提升学生语文素养08-17
创设语文氛围开拓语文场景论文10-25
一年级上册语文语文园地一11-06
让语文回归本真,绽放语文韵味11-06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语文园地1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