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幼儿园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心得体会

2024-11-14

学习《幼儿园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心得体会(15篇)

1.学习《幼儿园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心得体会 篇一

精选范文:学习《幼儿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心得体会(共2篇)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这一职业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他们的确像蜡烛一样,燃尽了自己,照亮了别人。他们培育、教诲学生耗尽了心血。他们吃的是“草”,挤出的却是“奶”,从精神、灵魂上养育了我们一代又一代的青少年。

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学高为师,德高为范。”作为一名教师,不仅要具有广博的知识,更要有高尚的道德。中小学生正处于人生的起步阶段,教师对其的影响不仅是一时的,更是一生的。我记得有一次获得“诺贝尔奖”的大师们齐聚在巴黎,有人问他们最难忘的是什么?他们的回答几乎是幼儿园、中小学的教师和生活给了他们深刻的印象和启迪。

“为人师表,教书育人”。因此教师这一职业是神圣的,担负着培养、教育下一代的艰巨、繁重的任务,传道、授业、解惑是他们的天职。这段时间学校组织了《幼儿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学习,规范的内容有六条,即: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终身学习。这六条规范是每一个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规范教师的育人行为,提高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具体表现。通过反复学习,我觉得《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的核心问题为师德问题,师德的核心问题是“爱”。

一、爱教育。我们所从事的是教育事业。爱教育,就是要爱国守法、爱岗敬业。教师要热爱教育事业,要对教学工作有“鞠躬尽瘁”的决心。教育事业需要的是我们教师实实在在的付出,不是在工作中投机取巧,更不是事事以报酬的多少来衡量自己的工作。因此只有拥有了对事业的一分热爱,才能脚踏实地、默默奉献,对学生负责、让家长满意。尤其是青年教师,要力求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尽职尽责地完成每一项教育教学工作。

二、爱自己。教师爱自己就是要有积极的人生态度,既然我们选择了教育事业,就要对自己的选择无怨无悔,不计名利,积极进取,开拓创新,无私奉献。用自己积极的人生观、世界观去影响学生、改造学生。“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特别是在现在的社会转型时期,各种矛盾层出不穷,各种思想相互碰撞,教师的人生取向不仅关系到自己是否拥有幸福的人生,而且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成长过程。一个不爱自己的教师,是谈不上爱教育和爱学生的。所以我们教师要不断的挑战自己,超越自己。规范中要求教师“终身学习,树立终身学习理念”。这就要求我们在育人的同时,不要忘了自身的继续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不断完善自己,以求教好每一位学生。怎样提高自身素质呢?这就要求我们每一位教师一定要与时俱进,孜孜不倦的学习,积极进取,开辟新教法,并且要做到严谨治学,诲人不倦,精益求精,厚积薄发,做一名“学习型”的优秀教师。有了良好的素质、过硬的本领,才会在工作中自信,才会在生活中快乐,才会有积极的教育态度和人生观念,才会不迷失工作和前进的方向。

三、爱学生。这是教师所有“爱”的归宿点。教师对学生的“爱”必须是排除了私心和杂念的父母般温暖慈祥的爱,恩师般高尚纯洁的爱。崇高的师爱表现在对学生一视同仁,绝不厚此薄彼,按成绩区别对待。要做到“三心”俱到,即“爱心、耐心、细心”。无论在生活上还是学习上,时时刻刻关爱学生,特别对那些学习特困生,更是要“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切忌易怒易暴,言行过激,对学生要有耐心,对学生细微之处的好的改变也要善于发现,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并且多加鼓励,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树立学生学习的自信心,注重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的思想、行为和品质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学生都喜欢模仿,将会给学生带来一生的影响,因此,教师一定要时时处处为学生做出榜样,凡是教师要求学生要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凡是要求学生不能做的,自己坚决不做。严于律已,以身作则,才能让学生心服口服,把你当成良师益友。新规范还规定:教师应保护学生生命安全。我想这是每位教师必须做到的,这也是一位教师应有的高尚道德。当学生生命受到威胁,受到伤害时,作为一名教师应在学生危急时挺身而出,应向汶川地震中的英雄们学习,学习他们生死关头临危不惧、舍生忘死、奋不顾身,拼死保护学生的英勇献身精神;学习他们危难时刻坚守岗位、忠于职守、不畏艰难险阻、奋力抢救学生拼搏奉献的精神。我想这正是教师爱学生的最高体现。

爱教育、爱自己、爱学生,是一种以人为本的基本道德要求。只要每一位教师不断地完善自我、超越自我,从民族和事业的大局出发,认认真真地学习,勤勤恳恳地钻研,扎扎实实地工作,就能无愧于教师这一光荣称号,就是对《幼儿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最好诠释。[学习《幼儿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心得体会(共2篇)]篇一:学习《幼儿园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心得体会

[学习《幼儿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心得体会(共2篇)] 学习《幼儿园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心得

师德是教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教师和一切教育工作者在从事教育活动中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以及与之相适应的道德观念、情操和品质。由于教师所从事的职业是教育人、塑造人的事业,因此,教师道德素质比教师文化素质更为重要。我认为教师要做到以下几点: 篇二:学习《幼儿园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心得体[学习《幼儿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心得体会(共2篇)]会 学习《幼儿园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心得体会

近期,在上级有关部门的部署下,学校组织我们认真学习了《幼儿园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学习后我感觉受益匪浅,《幼儿园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让我对教师这一崇高的职业又有了新的认识和感悟。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仅要教好书,还要育好人,各个方面都要为人师表。师德不仅是对教师个人行为的规范要求,而且也是教育幼儿的重要手段,起着“以身立教”的作用。教师要做好幼儿的灵魂工程师,首先自己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才能以德治教,以德育人,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教育工作者。

师德是教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教师和一切教育工作者在从事教育活动中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以及与之相适应的道德观念、情操和品质。由于教师所从事的职业是教育人、塑造人的事业,因此,教师道德素质比教师文化素质更为重要。我认为教师要做到以下几点:

2.学习《幼儿园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心得体会 篇二

日前, 澧县教育局下发通知, 要求全县各级各类学校组织教师认真学习新修订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并结合当前的干部思想作风建设, 制定具体的学习计划和实施办法, 确实把学习宣传工作落到实处, 抓出成效。

澧县教育局高度重视教师队伍的建设, 把11月份定为新《师德规范》学习宣传月, 在全县教育系统掀起学习新《师德规范》的热潮。

县教育局要求全县各级各类学校把学习新《师德规范》作为本单位当前干部思想作风建设的头等大事来抓。要充分认识新时期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重要意义, 全面准确地理解新《师德规范》的基本内容, 扎实做好新《师德规范》学习宣传和贯彻实施工作。县教育局还特别强调, 各学校要充分利用宣传栏、黑板报、广播站及教师例会大力宣讲新《师德规范》, 要召开研讨会、座谈会和民主生活会, 组织教师深入学习和贯彻新《师德规范》内容, 每位教师要对照新《师德规范》, 深刻剖析自己, 撰写心得体会, 并在教师会上交流发言。各学校要将新《师德规范》学习制度化, 把学习新《师德规范》的内容和要求列入教师继续教育计划, 并把教师贯彻落实新《师德规范》的情况纳入教师岗位责任制进行考核评估, 督促和引导广大教师认真理解, 自觉遵守新《师德规范》。

3.学习《幼儿园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心得体会 篇三

得体会

导语:作为一名教师,一定要时刻铭记自己的职业道德,工作中履行职业道德,才真正称得起是一名教师。下面是小编为您收集整理的心得体会,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再次学习了《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对规范中明确提出的“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终身学习”这六点要求,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说明党和政府对我们教师行业的职业道德的高度重视,以及社会对教师职业素质的高度关注。通过学习《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我进一步明确了自己今后努力的方向,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要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作为一名教师是无尚光荣的。俗话讲:要干一行爱一行,其实只有爱一行,才能干好这一行。既然我们选择了教育事业,就要对自己的选择无怨无悔,不计名利,积极进取,开拓创新,无私奉献,要力求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尽职尽责地完成每一项教学工作,不求最好,但求更好。教师对人才的培养和文化科学事业的发展,起着重大的作用。要做好教师工作,首先热爱教育事业,忠诚教育事业是教师职业道德培养的灵魂。我们小学教师的工作对象是成长中有极大可塑性的未成年人,我们每一个教师的道德行为表现能够影响一个学生的一生。作为教师,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其身教必然重于言教。要在自己的职业道德方面追求卓越,追求高标准,这是构建我们未来民族道德素质的基础。只有这样才能一心扑在教育事业上,终生献身教育,并用自己智慧的钥匙,打开学生踏入科学知识的大门,用自己崇高的品德和健全的人格,塑造学生美好的心灵。

热爱学生、教书育人,体现了师德的核心本质。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热爱学生,了解学生,循循善诱,诲人不倦,不歧视学生,建立民主平等、亲密的师生关系,做学生的良师益友。教师对学生的爱,是一种只讲付出不记回报、无私的、广泛的且没有血缘关系的爱。这种爱是神圣的,是教师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学生一旦体会到这种感情,就会“亲其师”,从而“信其道”,也正是在这个过程中,教育实现了其根本的功能。

爱学生,怎么爱才是真正的爱,近来一些舆论批评某些教师是“制造自卑者的教师”。好多教师都认为,学生的优点,不夸跑不了;学生的缺点,不批改不了。因此,他们总是批评、训斥、否定学生,而很少鼓励、表扬、肯定学生。其实,在老师的眼里不应有教不好的孩子,爱学生就要对学生一视同仁,不能用简单粗暴的做法对待学生或歧视学生。应当相信每一个学生都能成功,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发现他们的闪光点,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品尝到成功的喜悦。在教学中遵循教育规律,实施素质教育。做到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因材施教。培养学生良好品行,激发学生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

在教育中,一切师德要求都基于教师的人格,因为师德的魅力主要从人格特征中显示出来,教师是教人怎样做人的人,首先自己要知道怎样做人。教师工作有强烈的典范性,为人师表是教师的美德。教师以身作则,才能起到人格感召的作用,培养出言行一致的人。

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和技术更新的速度越来越快,每个人都会面临落伍的危险。在科学和技术发展速度如此之快的背景下,如果不经常处于学习状态,人们的知识结构很快就会落后于实践的要求。所以,时代要求教师必须转变学习观念,确立“边学边干、边干边学、终身学习”的观念,紧跟当代知识和技术的发展步伐。

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仅要教好书,还要育好人,各个方面都要为人师表。师德不仅是对教师个人行为的规范要求,而且也是教育学生的重要手段,起着“以身立教”的作用。教师要做好学生的灵魂工程师,首先自己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才能以德治教,以德育人,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教育工作者。

“为人师表,教书育人”。因此教师这一职业是神圣的,担负着培养、教育下一代的艰巨、繁重的任务,传道、授业、解惑是我们的天职。这段时间学习了《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XX年修订),规范的内容有六条,即: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终身学习。这六条规范是每一个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规范教师的育人行为,提高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具体表现。

一、爱教育。我们所从事的是教育事业。爱教育,就是要爱国守法、爱岗敬业。教师要热爱教育事业,要对教学工作有“鞠躬尽瘁”的决心。教育事业需要的是我们教师实实在在的付出,不是在工作中投机取巧,更不是事事以报酬的多少来衡量自己的工作。因此只有拥有了对事业的一分热爱,才能脚踏实地、默默奉献,对学生负责、让家长满意。尤其是青年教师,要力求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尽职尽责地完成每一项教育教学工作。

二、爱自己。教师爱自己就是要有积极的人生态度,既然我们选择了教育事业,就要对自己的选择无怨无悔,不计名利,积极进取,开拓创新,无私奉献。用自己积极的人生观、世界观去影响学生、改造学生。“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特别是在现在的社会转型时期,各种矛盾层出不穷,各种思想相互碰撞,教师的人生取向不仅关系到自己是否拥有幸福的人生,而且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成长过程。一个不爱自己的教师,是谈不上爱教育和爱学生的。所以我们教师要不断的挑战自己,超越自己。规范中要求教师“终身学习,树立终身学习理念”。这就要求我们在育人的同时,不要忘了自身的继续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不断完善自己,以求教好每一位学生。怎样提高自身素质呢?这就要求我们每一位教师一定要与时俱进,孜孜不倦的学习,积极进取,开辟新教法,并且要做到严谨治学,诲人不倦,精益求精,厚积薄发,做一名“学习型”的优秀教师。有了良好的素质、过硬的本领,才会在工作中自信,才会在生活中快乐,才会有积极的教育态度和人生观念,才会不迷失工作和前进的方向。

三、爱学生。这是教师所有“爱”的归宿点。教师对学生的“爱” 必须是排除了私心和杂念的父母般温暖慈祥的爱,恩师般高尚纯洁的爱。崇高的师爱表现在对学生一视同仁,绝不厚此薄彼,按成绩区别对待。要做到“三心”俱到,即“爱心、耐心、细心”。无论在生活上还是学习上,时时刻刻关爱学生,特别对那些学习特困生,更是要“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切忌易怒易暴,言行过激,对学生要有耐心,对学生细微之处的好的改变也要善于发现,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并且多加鼓励,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树立学生学习的自信心,注重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的思想、行为和品质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学生都喜欢模仿,将会给学生带来一生的影响,因此,教师一定要时时处处为学生做出榜样,凡是教师要求学生要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凡是要求学生不能做的,自己坚决不做。严于律已,以身作则,才能让学生心服口服,把你当成良师益友。

新规范还规定:教师应保护学生生命安全。我想这是每位教师必须做到的,这也是一位教师应有的高尚道德。当学生生命受到威胁,受到伤害时,作为一名教师应在学生危急时挺身而出,应向汶川地震中的英雄们学习,学习他们生死关头临危不惧、舍生忘死、奋不顾身,拼死保护学生的英勇献身精神;学习他们危难时刻坚守岗位、忠于职守、不畏艰难险阻、奋力抢救学生拼搏奉献的精神。我想这正是教师爱学生的最高体现。

爱教育、爱自己、爱学生,是一种以人为本的基本道德要求。只要每一位教师不断地完善自我、超越自我,从民族和事业的大局出发,认认真真地学习,勤勤恳恳地钻研,扎扎实实地工作,就能无愧于教师这一光荣称号,就是对《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最好诠释。

在教育工作的诸多矛盾中,教和学是主要矛盾。正确处理教和学的关系,建立和谐愉快的师生关系是“快乐教学”的先决条件。教和学的矛盾,主要方面是教师,有了教师“乐教”,才会有学生的“乐学”,尽管其他条件都具备,如果没有教师的“乐教”,没有良好的师生关系,学生也快乐不起来,从而影响教学质量。

“热爱学生,全面育人,为人师表”这是对教师的基本要求。乐于其业,善于其业的基础是对学生的爱。爱的真谛是尊重和相信每一个学生,要把学生作为一个具有人格的人来对待。教师尊重和相信学生,才能培养起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学生有了自尊、自信,才能形成和谐愉快的师生关系。师生关系良好,才能促成集体的良好关系的形成。学生有安全感、宽松感、愉快感,就能有效地发挥教师在“快乐教学”中的主导作用,促使学生生动、活动、主动地得到发展。

新修订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从原来的8条缩为6条,并在保留原来基本内容的基础上,新增了一些可操作性强、描述更为具体的条目,对教师的职业道德提出了更高、更全面的要求,更突出了对教师自身修养和素质的时代诉求。

通过学习,我充分认识到新时期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重要意义,理解了新修订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基本内容,并将自觉用新《规范》来要求自己的言行,做新时期师德楷模。

只有抱着对教育事业的热爱之情,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学生才能真切地感受到你对教育的执着、认真,你的这份热情会在不知不觉中感染学生,让他们多对学习投入一份认真,同时老师也会多赢得学生的一份尊重。在“爱岗敬业”一条中,倡导教师“志存高远”、“乐于奉献”,这在旧《规范》中是没有的。《规范》第二条“敬业奉献”,只有当教师把教育作为一项事业、作为自己的人生追求时,才可能默默奉献、甘为人梯,这是教育工作的核心价值所在。

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学生总是把教师看作学习、模仿的对象。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往往被学生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模仿在行动上。教师的人格影响,不公对学生在校起作用,甚至以后在社会上还会长时间起作用。所以,教师要处处为人师表,从小事做起,从自我做起,率先垂范,作出表率

爱心是师德素养的重要表现。新《规范》第三条“热爱学生”中,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崇高的师爱表现在对学生一视同仁,绝不能厚此薄彼,按成绩区别对待。要做到“三心俱到”,即“爱心、耐心、细心”,无论在生活上还是在学习上,时时刻刻关爱学生,特别对那些学习特困生,更是要“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切忌易怒易暴,言行过激,对学生要有耐心,多加鼓励,培养学生健康人格,树立学生学习自信心。

4.学习《幼儿园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心得体会 篇四

这学期我们学习了专业技术人员职业道德,学习之后我对职业道德有了另外一层体会,其中最深刻的体会就是作为一名教师,首先就是要有一颗责任心、要敬业、爱爱生。

“教师的职务是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先生不应该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培育学生良好的人格是教师的重要职责。育人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在新的历史时期,更赋予我们重大的责任,需要我们付出艰辛的劳动和我们对学生毫无保留的爱。

我觉得,作为一名教师,最重要的工作品质应该是敬业,因为敬业不仅是对良知的尊重,是神圣在工作中的体现,更是在工作中流露的优秀品德和人格。敬业的人,会专心致志于本职工作,在工作中尽心尽力,尽职尽责,尽自己的义务,努力将工作做好。对教师而言,就是尽自己应尽的教育义务,表现出高度的责任心和对得起职业,对得起学生的教育良心。在小学教师这个平凡的岗位上作出了非凡的业绩。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教师的使命崇高,责任重大,尽管没有令人羡慕的物质财富,但我们拥有充实的精神财富,“精神财富无处不在,时时刻刻都在发挥影响,因为我们本身就处在精神财富之中,精神财富对培养人的心灵和意志能起到很大的作用”,这一精神财富就是我们的敬业态度、职业良心。我们应该时刻不忘自己的责任,把无愧于事业、无愧于学生、无愧于自己作为工作的座右铭,经常用职业良心这个天平去衡量自己、鞭策自己,形成强烈的责任意识,从而产生强大的工作动力。

责任,是一个成熟的人对自己的内心和环境完全承当的能力和

行为。在爱是师德之魂这个共识的基础上,把责任教育放在师德建设的首位是非常必要的。正如马克思曾经说过:“作为确定的人,现实的人,你就有规定,就有任务”,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我们的责任无处不在,如果没有责任意识,就不会明白自己的职守,不会明确自己肩负的历史使命,也就办不好教育。因此,我们必须知责任、明责任、负责任、尽责任。这就要求我们在每天所做的极其平凡的工作之中,始终牢记为学生负责,为家长负责,为社会负责,为国家负责。当我们每天忠实的履行着自己神圣职责的时候,也就是在为自己负责,只有这样,我们才会成为一名新时期合格的人民教师。

时代是继续不断的前进,我们必得参加在现代生活里面,与时代俱进,才能做一个长久的现代人。一名优秀的教师,应该是教学能手,更是科研先锋,这样的教师,才能可持续发展,才能更好的履行自己的职责。教师应该紧密结合教学实际,立足课堂,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和分析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中的各种问题,进行积极探究,以形成规律性的认识。

5.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学习心得体会 篇五

21世纪已经来到,人类社会进入一个崭新时代——知识经济时代。这就意味着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将成为经济发展最基本的资源和生产最基本的要素。人才和知识,民族素质和新能力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成为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关键因素。

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如果不发展教育事业,不提高民族素质和创新能力,就会在国际经济竞争中时时处于被动、依附地位,就会受制于人,仰人鼻息。为此,加快教育改革和发展,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我们顺应时代潮流的要求,迎接新的挑战的必然选择,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现实基础。

6.学习《幼儿园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心得体会 篇六

课程的性质决定学习的品质、类型与方式。[2]课程观念不同导致课程内涵不同;课程内涵不同, 则学习的品质、类型、内容与方式就不同, 相应的教师学习的品质、内容与方法就不同。因此, 教师学习的内容、方式、实效受制于课程的性质、内涵、类型;教师学习的进程, 自然就离不开教师与课程的关系解读及其学习课程的设置与内容的界定。要想教师学习能够有效、高质量地发生, 则必须深刻理解教师与课程、教师学习与课程的关系。

依据教职观的基本观点, 我们可以将“圣者的教职观”时期的教师职业发展定位为前职业时期;“教育劳动者的教职观”时期的教师职业发展定位为职业时期;“专门性职业的教职观”时期的教师职业发展时期定位为职业化时期 (专业化时期) 。因循教职观的发展演变, 从教师学习与课程的关系的视角, 我们可以追寻不同教师职业发展阶段的教师学习的基本内容与基本形式。

一、前职业时期的教师学习——自我养成

教师教育经历了一个从非组织化的养成到组织化培养的过程。古希腊、古罗马、中国古代时期的文化和教育十分发达, 出现了具有重大影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 如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昆体良、孔子、老子、荀子、孟子等。这些人是古今中外著名的大教育家, 他们的成长并不是因为他们经历了正规的教师培训, 而是在先辈及其老师的影响下, 在教育实践中经过自己的摸索逐渐成长起来的。

(一) 教师学习的主导内容是生活型课程 (1)

非职业时期, 教师何以为教?中国古代儒家要求学生掌握六种基本才能:礼、乐、射、御、书、数。柏拉图在《理想国》中列出了数学、几何、天文、音乐理论四门课程, 和早期智者建立的“三艺” (文法、修辞、辩证法) 合并起来并称“七艺”。而二者在东西方历史上成为较为稳定的学校教学科目长达千年之久。这些科目适应当时社会发展的需要, 取材于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实践。可以说, 对生活本身的理解与顿悟就是教育家们的课程内容与学习内容。

(二) 教师学习的主导形式是自我养成

“吾爱吾师, 吾更爱真理”“三人行, 必有吾师”“学学半”等等, 是先哲给予我们的宝贵的财富。我国先秦时期的教育是很发达的, 根据《学记》的记载, 当时的教育有较为完善的体系, “古之教者, 家有塾, 党有庠, 术有序, 国有学”。如何培养这些机构的教师呢?根据目前的资料, 当时还没有专门培养教师的机构。这些学校的教师是当时的一些年长者、德高者、有学问者。他们的学问来自于自我修养、自我经验总结, 来自于对生活的理解与顿悟。他们著书立说、开馆授徒, 在教学过程中学习如何教学、如何学习, 通过向他人学习和自我修养成为教育家, 为当时的社会培养了许多人才。

二、职业时期的教师学习——规范性学习

非职业时期的教师学习经历了漫长的中世纪的洗礼, 在文艺复兴之后, 随着教育进一步发展, 当时一些著名的人文主义教育家在从事教育活动的时候, 也培养自己的一些学生参与到教育工作之中, 特别是到了文艺复兴的晚期, 著名的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已经注意到教师培养的重要性, 他在历史上第一次提出建立“学校之学校 (S chool of S chools) ”或“教学法学院 (Didactic College) ”的大胆设想, 随后私立或教会办的教师教育机构出现了。18世纪之后, 随着工业社会的来临, 教育成为社会和个人的普遍需要, 教育的普遍发展需要大量的职业教师, 这就要求有组织的培养教师。所以, 专门的师范教育就应运而生, 职业时期的教师学习也就开始了。

(一) 教师学习的主导内容是规范型课程

自师范教育始, 世界各国把教师工作看做是一种职业, 对教师培养的着眼点是让受教育者掌握所教学科的知识, 主要是对学生进行职业定向教育, 要求学生热爱教师职业, 而不是通过培养使学生成为专门的教师。这一阶段的教师学习我们称之为教师职业定向教育。职业定向教育是一种规定性的, 即一个人只要进入师范院校学习, 他就被规定为教师, 只要有足够的学科专业知识就可以做教师。这时期的师范教育中, 教师与课程的关系是:在传统的“传递中心”的课程定位、“技术熟练者”的教师定位、“教育工厂”的学校定位[3]的教育思维范式下, 教师是课程的“代言人”“传声筒”。传统的“标准化”课程构成了教师一切教育行为的“绝对范本”和“指挥棒”。在以“法理化的文化政治学基础”为导向的传统教育观念之下, 课程是社会现实主流文化的“傀儡”, 是教育行政部门规定的教育内容的“公共框架”, 是教师在学年之初制订的“教学计划”;而学生则是知识的“容器”, 教师则承担单向度地向学生传递“制度化知识”的职责而成为课程的“傀儡”。课程与教师之间是指挥与服从、任务与执行的关系。而教师学习的基础内容就是传统的“标准化”“规范化”的教材。

(二) 教师学习的主导形式是“为教而学”的规范性学习

传统教师培养一般是以师范培养为基本标准, 修完三年或者四年的师范课程 (学科专业课程、教育专业课程、教师技能课程) , 就可以被认定为是教师。规范性将教师视为一种社会角色, 是集体的、功能性的、模式化的, 忽视了教师在生活经验、知识、情感、价值上的个体差异性。

教师规范性学习的核心内容是学会教学。对规范性学习的教师而言, 教学是一门科学, 教育者是“知识的搬运工”, 学习者是“知识的容器”, 学习无非就是知识的输出, 就是把知识从书本装进学习者的大脑里。照本宣科、填鸭灌输是最容易的方法, 机械训练、题海战术是最简单不过的事情。规范性学习就是按部就班的运作, 循环不已的重复, 是为职业生存储备必要的“粮食”, 是有始 (进入师范教育开始) 有终 (师范毕业结束) 的标准化学习。

三、职业化 (专业化) 时期的教师学习——享受型学习

(一) 教师学习的主导内容是享受型课程

在新课程改革导向下的课堂教学中, 教师是以课程人 (2) 的角色存在, 并在新课程观的指引下, 承担着课堂教学实践活动的责任和义务。自有课程这一术语以来, 人们就一直在解读课程与教师的关系。从“课程是什么”这一问题出发, “课程即教师”[4]是从课程的视角来解读教师与课程的关系;从“谁的课程”这一视角出发, 可以说课程是教师的课程, 又是学生的课程, 但归根结底是教师的课程, 教师不仅是课程人, 而且教师自身就是课程。教师学习就是课程的预设与生成。在对“教师即是课程”“课程即是教师”的全面解读后, 教师自身就是课程的观念已深入人心。教师在开发、理解、表演课程的过程中, 竭尽全力地演绎着学习自身的新内涵——享受。

1. 课程开发中的教师学习

一般来讲, 课程是按照一定的社会需要, 根据某种文化和社会取向, 为培养下一代所制订的一套有目的、可执行的计划, 它应当规定培养的目标、内容和方法, 应当有一套具体实施的策略, 也应当具备恰当的评价方法, 同时课程也应当包括具体的实施情形。在实际教学中实施的课程与文本课程不同, 教师执行课程的过程, 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 教师会按照自己对课程的理解、以自己的观点和方法来处理教学中的各种问题。因此, 也就不可能有两节完全相同的课堂教学。同样的文本课程, 在不同的学校、不同班级、不同时间、不同场合不可能完全相同实施, 而最终能够达到什么样的课程目标, 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实施的课程是什么、将课程开发到什么程度。

2. 课程理解中的教师学习

派纳将课程看做是一种开导性的谈话, 即大家倾听每一个人的观点并彼此展开对话, 要求从不同的视角去阐释问题。从这一视角出发, 教师可以从政治、种族、性别、现象学、后结构主义、建构主义、后现代、美学、神学和制度层面去理解课程文本, 进而为学生提供多元文化层面的信息, 在对话、活动、探究的方法引导下, 去传统的课堂教学中进行课程思维定势, 将课程文本演化成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而师生对话、沟通、交流则成为课程本身。作为课程的理解者——教师的价值体系、文化素养是个人的、个性化的, 进而课程亦凸显其个性化的个人的特征。

3. 课程表演中的教师学习

表演是一文学术语。“表演和对表演的理解, 是人类生命存在、教育存在的基本事件。”[5]广义而言, 表演是人类的生活方式和存在方式之一, 它是作为生命存在者的人对某种角色存在的主动承担, 即是通过对角色的表现和显示而实现的以使他人确信为目的的自我投射、自我呈现, 并最终达成的自身敞露。当表演成为教育问题, 首先意味着表演将与主体的社会再生产、生命的成长与发展这一教育主题建立实质性、非人为的联系。“课程具有表现性或可表演性。”[6]教师与学生均是现实的生动的表演者。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与学生既是演员又是彼此的观众, 二者互为主客体。共同承担教育者、学习者的角色。帕默尔认为教师的内心景观可以通过理智的、情感的、精神的三条途径去描绘。[7]因此, 由教师所主导的教学活动则是由理智活动、情感活动、精神活动构成的整体, 三者缺一不可。教师在课程表演过程中, 通过理智表演交流知识、认识;通过情感表演传达教与学的情趣、态度、心境;通过精神表演实现师生共享的乐趣、生长、发展, 达到心灵需要与现实生活的合而为一。教师搭建舞台并导演剧目, 实现了教师与课程的角色合一。

(二) 教师学习的主导形式是“为学而学”的享受性学习

职业是随着社会分工的出现而出现的。所谓职业, 是伴随着收入, 完成一项分工的连续性活动。它必须具备以下三个要素:“为了获取衣食资源的连续的人类活动 (生活的维持) ;完成社会所期待的职务分工 (任务的实现) ;自觉履行个人的天职做出奉献的生活 (个性的实现) 。据此做出定义, 所谓职业是个性的发挥, 任务的实现和维持生活的连续性的人类活动。”[8]教师职业不仅仅是造就职业形象, 更重要的是成就作为个体存在的真正的教师。马克思和恩格斯曾经分析了“具有自然力、生命力, 是能动的自然存在物”的人的三种不同水平的存在:生存、享受、发展。[9]在人的现实的职业生活中, 生存、享受、发展这三种状态表现了人们对生活世界把握程度以及对自我超越程度的区别, 表明了人们对职业理想和生活价值的追求。在作为人、作为教师的基本生存需要得到满足的同时, 他们有着更高的价值追求。享受是一种体验, 是一种幸福, 是一种自由。在享受状态下, 教师学习成为教师参与生活、体验人生、实现自我的重要途径。

1. 通过学习, 教师学会享受生活

当学习游离于生活之外, 便失去了本质的意义。陶行知认为:“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书本。”因此, 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习是死学习。

新教育认为, 儿童的学习不应该只是“为将来的工作与生活作准备”, 教育本该是生活的基本方式, 儿童今天在学校里所接受的教育, 在为长远的人生与社会理想服务的同时, 本身就应该是幸福的生活。[10]在当代社会, 教师职业不仅是一种“谋生手段”, 更是一种“生活方式”。因此, 教师学习就是教师的基本生活方式。在“生活就是课程”的课程观念的导向下, 在“学习是建构客观世界意义的认知性、文化性实践活动, 是建构人际关系的社会性、政治性实践活动, 是实现自我修养的伦理性、存在性实践活动”的学习隐喻的作用下, 学习能力是人得以生存的基本能力。新时期教师的功能在悄悄地发生着革命性变化:由“教师”变成“导师”, 教师的职能主要是帮助学生如何在信息化的世界中识别、鉴定、获取知识, 指导学生掌握信息技术和形成终身学习的能力。这就需求教师自身必须具有极强的学习能力并且学会学习。因此, 教师不仅要接受职前教育, 而且需要在职进修, 终身学习。教师终身接受教育, 不断地探索教育教学问题, 就成为教师生活的基本内容, 而且这一部分极大地增添了教师生活的情趣、意义、价值。当学习成为教师生活本身时, 真正的生活体验、生活享受就出现了。学习让教师获得精神的、自由的、创造的真、善、美, 充分体验学生与自己的学业进步、学习幸福感、教学效能感等, 教师学习使得教师生活回归生活本身。

2. 通过学习, 教师学会享受职业

“教”是一种专业本领, “师”是一种专业职业, 因而二者都是需要专门学习、专业训练的。“教是需要学习的, 师者需先习师;教学需要学教, 从师需要师从”。[11]从近代的班级授课制的建立开始, 教师成为一种专门的职业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 教师职业从经验化、随意化发展到专门化, 正在激励或鞭策世界各国教育者创建教师教育新理念和新体制, 成为促进教师教育发展和提高教师社会地位的成功策略。教师专业化既是一种专门职业资格标准, 更是一种倡导和极力促进教师终身学习、追求自我完善的人生价值目标。因此, 新世纪的教师不仅是有知识、有学问的人, 而且是有道德、有理想、有专业追求的人;不仅是高起点的人, 而且是终生学习、不断自我更新的人;不仅是学科的专家, 而且是教育的专家, 具有像医生、律师一样的专业不可替代性。教师职业不愧“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的称谓。

职业的专业化发展是由教师学习来促进的。对教师而言, 选择教师职业就意味着无止境的付出和牺牲, 意味着甘为人梯、园丁、春蚕、向导, “捧着一颗心来, 不带半棵草去”是教师职业的真实写照。通过学习, 教师获得教育观念、教育技能、专业智能, 在学习的历程中, 体验职业情感, 进而坚定职业信念。他们坚信培养社会所需栋梁之材、促进学生积极主动自我发展是自己职责。而学会教学的关键在于养成教师的教育智慧。“教师的教育智慧集中表现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他具有敏锐感受、准确判断生成和变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新情势和新问题的能力;具有根据对象实际和面临的情境及时作出决策和选择、调节教育行为的魄力;具有使学生积极投入学校生活, 热爱学习和创造, 愿意与他人进行心灵对话的魅力。教师的教育智慧使他的工作进入到科学和艺术结合的境界, 充分展现出个性的独特风采。教育对他而言, 不仅是工作, 也是一种享受。”[12]学习对教师而言, 不仅是职业任务, 更是无尽的职业享受。

3. 通过学习, 教师学会享受关心与自由

“乌托邦是教育之本, 是教育的根本性品质, 找回乌托邦, 教育就找到了自我。”[13]而教师找回自己的乌托邦品质, 也可以说是找回教师的自我。当前, 人们对教师研究的视角, 从应然的价值判断到实然的存在方式的转变, 从外在的规范要求到内在的教师个体生命表现的转移, 反映了在职业社会化过程中, 是成为一个教师还是先成为一个人、然后才是一个教师的身份认同。一直以来, 我们都认同教师成为别人眼中所期待的教师形象而遗忘了自我。首先关注自我的存在, 然后关注作为教师的存在, 是实现教师成长为真正的教师的必然选择。享受学习的过程就是教师回归自己的乌托邦品质的过程:成就关心者、自由者。

享受型学习使得教师从生存者走向关心者。德国哲学家马丁·海德格尔认为:关心是当前人类的一种存在形式。[14]关心既是人对其他生命所表现的同情态度, 也是人在做任何事情时严肃的考虑。关心是最深刻的渴望, 关心是一瞬间的怜悯, 关心是人世间所有的担心、忧患和痛苦。我们每时每刻都生活在关心之中, 它是生命最真实的存在。而教师职业是最具关心品质的职业, 教师将是最能够给予关心的关心主体。爱是教师最基本的职业品格。在爱的力量的感召下, 师生建立关心关系, 他们关心自我、关心他人、关心生命与非生命的一切。由此, 学习活动与行为从课堂、学校走向生活、自然, 从控制走向解放、和谐。学习不再是生存的工具与手段, 而是成为关心、成为爱的本身。

7.学习《幼儿园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心得体会 篇七

作为教师,要为人师表,注重身教重于言教。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师工作的示范性和学生所特有的向师性,使教师在学生心目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这就要求教师要做到身教重于言教,需要处处为人师表,从小事做起,从自我做起,率先垂范,做出表率。

作为教师,要有较强的综合能力,其中包括语言表达能力、教学能力、思想政治工作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和科学研究能力等等。这些能力与教师的教学实践和工作效率息息相关。加强这些能力的培养和训练,既是时代的要求,也是教师完善自我和实现教学目标的要求。我们只有对自己严格要求,不断学习,加强修养,让自己成为一个具有高尚师德的人,才能适应素质教育的呼唤,不辜负党和人民赋予的光荣历史使命。

作为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追寻教育梦想,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以更加昂扬的精神状态,以更加优异的工作成绩为河西区建立首善之区贡献力量。

8.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学习心得 篇八

一、依法执教。

通过这次学习,我更加清醒的认识到,一定要依法执教,过去那种恨铁不成钢的心态,我们一定要纠正,我们一定要相信孩子,孩子有孩子的学习方法,他们各自接受新知识的能力也有所区别,我们一定要有足够的耐心来帮助孩子来学习,我们也不能因为自身的着急对孩子动粗,那样是不对的,今后我将继续依法执教,对孩子对一点宽容,多一点理解,我相信对于孩子的成长还是十分有利的。

二、尊重学生,关爱学生

热爱学生,尊重、理解学生以人为本,关心爱护学生,是教师正确处理与自己直接服务对象学生之间关系的准则,热爱学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让学生体会到老师对他们的爱更困难。疼爱自己的孩子是本能,而热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圣!这种爱是教师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学生一旦体会到这种感情,就会“亲其师”,从而“信其道”。教育爱,作为一种出自崇高目的、充满科学精神、普遍、持久而又深厚的爱,其内涵极为丰富,既包括要求教师精心热爱学生,又包括要求教师精心教育学生。

三、不断进取,终生学习

现今社会是知识社会,学习的社会,知识更新加快。因此,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要以宽广扎实的业务知识和专业技能,真正掌握教书育人的本领,尤其是必要的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积极参与教育科研。在教学实践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新途径、新方法,以教师的创造性劳动来实现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学生的目标。

9.学习《幼儿园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心得体会 篇九

关键词: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差异,中国,美国

一、中国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中国《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于2011年颁布实施, 规范主要从6个方面对高校教师职业道德提出要求。第一部分, 爱国守法。首先从公民角度和政治方面规定教师爱国拥党, 遵纪守法, 保护国家荣誉, 以教育方针为指南, 实施有益于学生健康成长的教育教学活动。第二部分, 敬业爱生。这是教师最基本、最重要的本职体现。教师要崇尚教育事业, 并为此投入全部时间精力, 强化自身专业素养, 能在不断取得科研成果的同时, 培养教育高校学生, 最重要的目标就是培育出优秀的学生, 建设一流的高等学府。第三部分, 教书育人。这是对教师“教”的明确具体的概念界定。教师的教学首先是充分了解学生天性, 并承认和欣赏学生拥有发展潜质, 合理运用教学规律, 实施教学, 教学的最好成果是学生获得最优发展, 教师提高了教学能力。第四部分, 严谨治学。学士水准是标识教授的尺度之一。教授忠诚真理, 在追求真知的路上是不断踏实苦干, 钻研求索的过程, 是捍卫知识尊严, 不占有、剽窃他人劳动成果。第五部分, 服务社会。教师像所有其他劳动者一样天然地服务社会, 履行社会职能。教师职业的特殊性在于知识传承, 文化延续。第六部分, 为人师表。从教师自身言行修养提出要求。教师以广博的学识、高尚的品德教导学生, 引导学生[1]。

二、美国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美国现行的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经过46年6次修订成形于上世纪80年代。规范内容简要, 由阐明规范目标, 改进、实行的前言部分和规范具体纲要组成。“高校教育工作者以保障自身及学生的教学自由、确保教育公平为最高伦理标准, 在工作中履行职责、恪守标准”, 这是规范印发的目的所在。规范要求“教师包括行政人员竭力获得社会各方支持与帮助, 以崇高的职业道德规范为准绳, 实施教育行为, 对学生负责[2]”。这也是修改规范的标准。对学生和本专业的责任是规范具体纲要强调的重点。“对学生的责任”即是对“学生的义务”, 主要包括学生理性自由、学生身心健康、公平对待学生、保护学生信息等[3]。学生理性自由指教师尽力帮助学生获得有益学生成长的书籍、思想、活动许可。学生身心健康指教育者创造有益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条件, 包括硬性设施和软性的文化氛围。公平对待学生指不得以任何理由不公正地阻碍任一学生参与课程、损害或给予学生不合理利益;保护学生信息指如非专业或法律要求, 不得做关于学生的虚假或恶意表述, 不得泄露教育工作中获得的学生信息。规范的专业原则部分有申请专业资格、招聘教育工作者、不得接受不合理利益、保护同事信息等。申请专业资格指申请专业职位时出具真实客观证明、经历, 不得做虚假表述;招聘教育工作者指对职位申请者做真实客观的陈述和说明;不得接受不合理利益指禁止接受有碍职业精神或行为的馈赠、恩惠;保护同事信息指如非专业或法律要求, 不得做关于同事的虚假或恶意表述, 不得泄露教育工作中获得的同事信息。

三、中美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比较分析

1.性质。中美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定性不同, 中国名称为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美国为教育专业伦理规范。中国高校教师规范内容延续针对中小学教师的部分内容, 即两者差异性小, 趋同性大, 前者难以体现高等教育的特殊性。占规范条目量20%的“爱国守法”和“服务社会”宽泛、随意, 与社会其他行业的基本职业规范并无不同。规范中体现高校教师专业性的其他条目不够全面、不透彻[4]。综上, 中国高校教师仅需遵守一般道德准则即可, 与其他行业从业人员区分性不大。美国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要求高校教育工作者以保障自身及学生的教学自由、确保教育公平为最高伦理标准, 在工作中履行职责、恪守标准, 这是高等教育专业性对高校教师德行的最高要求, 体现高校教师伦理的深层发展[5]。

2.价值取向。 (1) 价值追求方面[5]。中国专业伦理标准源于中国传统儒家思想, 理想的道德境界是成就如孔子般的圣贤、宗师。规范语言表述上通常使用四字、对称性的句子, 这种恢宏、宽泛的字眼折射出对高校教师的理想化、规格化要求。美国高校教师专业伦理标准源于美国传统的务实主义、现实主义, 要求从点滴教育教学实践中考核教师的行为, 细化、明确、具体的行为标准能让教师有的放矢, 而不是一个高远的道德标杆, 无从落实[6]。 (2) 在师生观方面。教师和学生是教育教学的两个最重要的主体, 重教师还是重学生一直是教育家们探讨的主题, 现代教学中偏向于以学生为中心, 中国教师专业伦理标准重前者, 这也是中国教育中师尊生仆在教师规范中的体现。美国教育崇尚学生至上, 教师服务学生, 以学生为中心。 (3) 几元性、层次性、意识形态方面。中国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是一元性、单层性、意识形态化, 美国则是多元性、多层性、去意识形态化。中国教师承担着诸多使命, 如学生政治倾向、思想意识、专业学习, 这样的多功能、混合性反而不是纯粹的高等教育专业性。美国高校教师专业伦理规范要求教师从本身专业立场出发, 以平等、自由、民主的方式启发学生个人意识和人生观的形成。 (4) 情理方面, 中美高校教师专业伦理规范存在情理不同的本位标准, 私德和公德的不同原则, 效法经验和遵从法则的不同范式。中国教师习惯于效法模范、先贤, 往往在社会推选出模范后, 全体效法, 这种方式因为没有具体明确的细则, 而在不同地区、学校、教师间存在天然差异, 因而会出现理解偏差甚至互相矛盾的现象。美国教师惯于理性分析, 在公共规则下修订运行教师从业规范。这样的方式易于在全国范围内统一标准, 便于运行及结果考核。

3.中美伦理规范的基本要求。 (1) 对学生。中国强调教师对学生德育和热爱。传授学生知识和培养学生道德品行自古就是教师最根本与最基础的任务, 是教师专业性本质体现。“坚持育人为本, 立德树人。遵循教育规律, 实施素质教育。”充分了解学生天性, 并承认和欣赏学生拥有发展潜质, 合理运用教学规律, 实施教学, 教学的最好成果是学生获得最优发展, 教师提高了教学能力。[7]“教书育人”要求高校教师自身能够以身作则、严谨治学的同时热爱学生、诲人不倦。美国教师遵循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 崇尚对学生平等、启发。教师平等对待学生, 引导其自主学习知识。遵循教学多样化的原则探寻适合每个学生的教学方法。学生任何探索真知的想法、行为应予以支持帮助。 (2) 对学术。中国规范要求教师具有科学的精神和良好的学术良知。教授忠诚真理, 在追求真知的路上是不断踏实苦干、钻研求索的过程, 是捍卫知识尊严, 不占有、剽窃他人劳动成果。这些规范细则囊括空洞的精神追求及约束自身不犯错误的警示。美国要求教师自身价值追求与理念中就对学术怀有忠诚和进取心。教师的全部精神追求应是专注学术以提升自身学识和传授给学生, 教师保持对学术的忠贞和探索。 (3) 对社会。中国规范要求教师像所有其他劳动者一样天然地服务社会, 履行社会职能。教师职业的特殊性在于知识传承, 文化延续。教师教书育人就是服务社会。教师培养社会年轻一代成为接班人的同时, 还要参与社会经济、文化、政治、社会建设, 这一方面是教师本职体现, 另一方面是社会发展需要。但这样过于强调社会责任造成教师对教学与学术的懈怠[8]。美国社会更关注教师对社会的公益心和对科普做出的贡献。高校教师在课堂之外的行为应是代表个人表达出对研究、学术的有益言论, 这种言论能促进公众对学术自由的理解。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中国教科文卫体工会全国委员会.高等院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Z].2011.

[2]王丽佳.美国全国教育协会教育专业伦理规范历史演进探析——兼谈师德规范建设[D].华东师范大学, 2010:62-63.

[3]United State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olicy Office of the White House.Federal Policy on Research Misconduct[EB/OL].http://www.ostp.gov/.

[4]檀传宝.论教师“职业道德”向“教师专业道德”的观念转移[J].教育研究, 2005, (1) :13-14.

[5]徐廷福.美国教师专业伦理建设及启示[J].比较教育研究, 2005, (5) .

[6]AAUP.Statement on Professional Ethics[EB/OL].http://www.aaup.Org/AAUP/pubsres/policydocs/contents/statementonprofessionalethics.htm.2011-04-12.

[7]傅维利, 朱宁波.试论我国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基本体系和内容[J].中国教育学刊, 2003, (2) .

10.学习《幼儿园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心得体会 篇十

龙井中学:席昌贤

8月份全全教师在学校的组织下学习了《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通过学习《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加强了教师的师德师风建设,进一步提高教师的科学文化素养和职业道德修养,为我乡创造了一个良好的育人环境。通过本次学习,我更加明确了作为教师所肩负的重任,认识到了师德师风建设的重要性。作为一名教师,首先要做到淡泊名利,敬业爱生,在为人处事上少一点名利之心,在教书育人方面多一点博爱之心;要做到以人为本,因材施教,同时要不断加强学习,与时俱进,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法,更新教育观念,掌握先进的教学技术和手段。个人以为,师德师风所包含的内容,自古就是“教书育人,为人师表”。通过师德师风教育学习,在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思想指导下,我谈下面的一点体会:

一、爱岗敬业,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不断丰富自身学识,努力提高自身能力、业务水平,严格执行师德师规,有高度的事业心、责任心、爱岗敬业。树立正确的人才观,重视对每个学生的全面素质和良好个性的培养,不用学习成绩作为唯一标准来衡量学生,与每一个学生建立平等、和谐、融洽、相互尊重的关系,关心每一个学生,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人格,努力发现和开发每一个学生的潜在优秀品质。正确处理教师与学生家长的关系,在与家长联系上相互探究如何使学生发展的方法、措施。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利用学科特点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尽职尽责地完成每一项教学工作,不求最好,但求更好,不断的挑战自己,超越自己。

二、努力提高自身素质。终身教育,终身学习,这是现代人必备的思想观念,教师更应活到老学到老,以便真正有所提高,走向终身发展、不断进取的开拓之路。只有努力提高自身素质才能胜任这一富有挑战性的职业。把读书当成一种习惯,把学习看作一种乐趣,使自己变得更为睿智。

三、为人师表。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对学生的思想、行为和品质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模仿老师,老师的言行将会给学生带来一生的影响,作为人民教师一定要时时处处为学生做出榜样,严于律已,以身作则,才能让学生心服口服,把你当成良师益友。教师要求学生要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要求学生不能做的,自己一定不做。

四、“爱心、耐心、细心”三心同施,平等对待每一名学生。对学生一视同仁,绝不能按成绩区别对待每一位学生。要做到无论在生活上还是学习上,时时刻刻关爱学生,特别对那些学习特困生,更是要“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对学生要有耐心,对学生细微之处的好的改变也要善于发现,并且多加鼓励,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树立学生学习的自信心,注重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五、提高自身素质,怎样提高自身素质呢?这就要求我们一定要与时俱进,孜孜不倦的学习,积极进取,开辟新教法,并且要做到严谨治学,诲人不倦、精益求精。积极进取,提高业务素养。要有没有学不会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的意识。这就向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不断完善自己,以求教好每一位学生。

总之: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我们要从思想上严格要求自己,在行动上提高自己的工作责任心,刻苦钻研业务知识,做到政治业务两过硬。树立一切为学生服务的思想,用高尚的人格魅力影响人,崇高的师德塑造人。只有提高自己的钻研精神,发挥敢于与一切困难做斗争的思想和作风。只有不断提高教师自身的道德素养,才能培养出明礼、诚信、自尊、自爱、自信和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人才。

11.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培训学习心得 篇十一

参加完本次教师职业道德培训后,我获益匪浅。作为教育战线上的一名教育者,学生个体是千变万化的,在对学生进行教育的过程中,我深刻地体会到教育方式的重要性,而教育方式体现着教师职业道德的高下,学生群体复杂,个性特点突出,我们作为新时期下的教师,不仅要做到传到授业解惑,还需要做学生心灵的引导者,首先教师就需要做好自己,提高自身的职业道德。

爱岗敬业、热爱教育、热爱学生、热爱学校,教师要尽职尽责,教书育人,培养学生的良好的思想品德,让学生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上都是一个有知识明道理会做人的鲜活个体。同时教师还需要认真备课上课,认真批改作业,对学生不敷衍塞责,不传播有害学生身心健康的思想,以自己的行动去引领学生,本次培训中有大量的例子指导或者是告诫我们该如何去开展我们的教育教学活动。而我感悟最深的,无疑是习惯带来的力量!俗话有云:习惯决定人的一生!可见习惯对人的重要性,而我们教师则需要助学生养成好的习惯,进一步说,人的品德基本上是受习惯影响的。而思想决定着一个人的行动,人的行动都是由自己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去引导的,所以培养学生的好的习惯尤为重要,而学生的很多习惯的养成一开始受到教师的习惯的影响,所以习惯对于教师和学生都意义重大。

我认为提升自身的职业道德修养需要养成自己的一些良好的习惯,借这些习惯去感染学生影响学生,对自身的教育教学有着巨大的影响力。

一、严谨治学。

年轻的教师总以自己刚步入教师生涯为由,允许自己犯下这样那样的教学上的错误而且轻易原谅自己,教龄长的教师总以自己已经久经沙场为由,觉得这些小失误不重要,不会对抗到自己的权威,殊不知学生在看到教师频频出错而且轻易原谅自己的过程中早已学会了这种不严谨无所谓的治学态度,对学生的学习或是今后做人都产生不良的影响。

作为教师,必须首先对自己的教学负责,认真准备好每一节课,就算是偶尔犯错也要认真总结反省自己,严于治学是每位教师都应该做到的,因为自己的教学不仅对自己负责,更多的还需要对学生们负责,对学生的知识和思想负责,所以每一位教师实在任重而道远。

二、热情主动。

教师的热情影响着学生学习的态度和热情,没有学生喜欢冰冷的教师,教师的热情能够融化一切冰冷的学生。人的本质是主动而非被动的,采取主动不代表强求、惹人讨厌或者具有侵略性,相反,一个充满热情活力的教师能更好地把握自己的课堂,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忘我中吸收知识,在对教师的喜爱中更好地学做人,积极地思考未来和用行动去创造一个更完美的自己。

三、宽容公正。

学生是人,学生会有犯错的时候,有时候甚至经常犯错,但是教师不能因此而不断地责备和否定学生。学生犯错时,他们的思想、心理都需要教师设身处地地为他考虑事件发生的原因,从细节中帮助学生寻找到“病因”,用宽容的心去面对,这时宽容既是一种信任也是一种激励和仁慈,能够产生比责备和惩罚更好的治疗效果。

公正的教师才是受欢迎的教师,没有人喜欢活在不公平的待遇中,学生也一样,所以教师应该公平地爱每一位学生,绝对不偏颇任何一个人。

12.学习《幼儿园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心得体会 篇十二

教师的职业道德, 简称师德, 是指教师在从事教学活动中, 履行教书育人职责时, 必须严格遵守的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的总称。当代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 对高校教师的思想观念、职业道德意识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教师职业道德修养不仅仅是一个理论的问题, 而且也是一个实践的问题。而且教师自身必须经过不懈的努力, 积极地进行修养和锻炼, 才能形成良好的师德师风。我认为, 高校教师应从以下方面来提高职业道德修养。

一、高校教师应积极学习并确立正确的师德理论

教师道德理论是一个教师进行职业道德修养的指导思想。它能够引导教师树立科学的教育观、师生观、学生观, 并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责任感和教育效能感。不但能够让教师坚守在教书育人的工作岗位上, 还能激励教师积极进取, 不断取得丰硕的教育成果。教师只有积极学习并确立正确的师德理论, 才能在工作中辩别是非善恶, 不会迷失方向, 成为一个具有较高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高校教师。

二、各高校应加强职业道德培训学习

高尚的职业道德修养并不是与生俱来的, 是要通过主客观因素的协同努力, 特别是通过自身不断学习, 加强自我修养, 不断自我发展和提高而逐步形成的。高校教师要认真学习理论知识, 以科学理论为指导, 在实践中积极探索提高, 这样才能形成真正完美的师德。

(一) 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

马克思主义是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的理论基础, 同时也是提高教师道德修养的理论基础。高校教师应该学好马克思主义理论, 科学地认识社会, 认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并抵制腐败道德观念, 深入提高教师对师德修养的认识, 增强教师明辨是非善恶和师德评价的能力, 才能明确师德修养的目的和方向。

(二) 向教育家、名师和优秀教师学习

高校教师在提高师德修养中, 要向历史上那些伟大的教育家, 以及身边的名师和优秀教师学习。所有优秀教师的道德实践, 都可以是教师道德理论的具体化, 都具有鲜明、生动、形象、感人的特点, 体现了优秀教师的道德风尚。正如伟大的发明家爱因斯坦所说:“只有伟大而纯洁的人物榜样, 才能引导我们具有高尚的思想和行为。”

(三) 在社会生活实践中探索学习

高校教师在社会生活中, 要留心观察身边的各种事物, 通过分析思考, 学习其中优良的东西。孔子主张“以人为镜”, 主动与别人的言行得失进行辨别比较, 进而反省自己。这就要求高校教师“见贤思齐, 见不贤而内省也”, 应善于发现、善于反思、善于总结、善于提高。

三、各高校应建立完善教师评价体系

除以上思想教育和道德教育外, 高校制度建设也是提高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一个重要的方面。各高校为加强高校教师队伍建设, 需要建立并完善能满足其教师自身价值的激励机制体系。往往有效的激励具有很高的促进作用, 比如:晋升激励、素质激励和目标激励等。高校应按照相应的原则, 制定合理的评价标准, 建立教师聘任制度、监督制度、奖罚制度、学生对教师的评议制度等。

四、高校教师应积极进行职业道德实践

高校教师职业道德教育的最终目的和归宿应是道德实践。高校教师在教育活动中的职业道德实践, 能够真正体会各种相关利益和道德的相互联系与区分, 能够进一步对自身良好师德的塑造起到积极促进作用, 增强自律性和自觉性。

(一) 在工作中刻苦钻研业务

作为高校教师, 应在自己的专业领域刻苦钻研、精益求精, 这样才能站在更高一层的平台, 提高“传道授业解惑”的基本技能。

(二) 积极参加教研活动

高校教师应积极发挥自己的创造性, 在科学研究上积极进取, 树立良好的教育风气和学术风气, 坚决抵制学术腐败, 只有这样, 才能培养优秀的技能人才, 完成作为高校教师所应承担的社会职责。

(三) 学习和生活中关爱学生

教书育人本身是需要爱心和耐心的, 是一个长期的、渐进的、后效的过程。在此期间, 高校教师应在学习和生活中, 关心成长过程中的大学生, 发现并纠正其缺点, 鼓励并发扬其优点, 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出优秀的技能人才。

五、高校教师要正确处理教学与科研工作的关系

13.学习《幼儿园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心得体会 篇十三

会泽县第一中学高梅仙

最近,听了学校领导关于师德规范的动员报告,我感触颇深。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仅要教好书,还要育好人,各个方面都要为人师表。师德不仅是对教师个人行为的规范要求,而且也是教育学生的重要手段,起着“以身立教”的作用。教师要做好学生的灵魂工程师,首先自己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才能以德治教,以德育人,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教育工作者。

对照中小学教师新职业道德规范、对照自己的教育教学情况,以及教师如何树立新的道德观念、如何提高自身各方面的素责等。结合自己在过去六年的教学工作,我有以下几方面的体会:

一、教师要经常自省:

我认为教师这项工作,体现师德的意识是很强的。为人师,不仅要对学生负责,也要对社会负责、对科学负责。如果马马虎虎教学,也可以应付过去,这只是敷衍塞责履行教学工作。如果我们养成了自省精神,就可以在一日工作完了之后,自检一下自己是否尽职尽责。反省自己可以激励自己,这是积极进取的表现。一个人,贵在自知之明,这需要有自省作为手段。不“省”,自己就不知道自己长在哪里,缺在何处,一个人缺乏自知之明,容易骄傲自满,时间一长,就会脱离群众,就会退步,就会降低自己威信。当然,只有自己努力才是唯一的方法。

二、要正确对待学生的意见:

师生之间保持一种人格上的平等。我认为要建立一种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教与学的关系实际上是一对矛盾,处理得好,会教学相长,形成一种师徒般的师生关系,但处理不好,会产生对立情绪,造成教师不愿教,学生不愿学的局面。老师应去研究学生的心理,研究人的个性,因为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个性,然后根据不同个性的学生去因材施教,去处理一些问题,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老师要多了解学生的要求,不管是在思想工作还是教与学工作中,只要多了解学生的要求,我们的办法才会更多,处理问题会更慎重,师生间只要形成了一种和谐关系,教学工作、思想工作就会比较顺利。

三、要有高涨的工作热情:

许许多多成功人士的经验告诉我们,成功取决于积极主动的心态。而教师的积极情绪、主动心态更是身心健康的一种内驱力,能促使我们积极向上,不断进取。不仅如此,教师的良好心态还能给学生带来很大的影响,促进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最终达成教育教学目标,并形成良性循环。反之,如果教师做事懒散,处世消极,那么,就象偷懒的园丁造成的后果一样,势必会使祖国的花朵耷拉着脑袋,打不起精神,自然也不能很好地茁壮成长。

四、无私奉献:

关心每一位学生的成长奉献是世世代代进步人类所尊崇的高尚的道德品质、道德行为、道德境界。一名教师应该对学生无私奉献。热爱学生,尊重、理解学生以人为本,关心爱护学生,是教师正确处理与自己直接服务对象学生之间关系的准则,热爱学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让学生体会到老师对他们的爱更困难。疼爱自己的孩子是本能,而热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圣!这种爱是教师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学生一旦体会到这种感情,就会“亲其师”,从而“信其道”。教育爱,作为一种出自崇高目的、充满科学精神、普遍、持久而又深厚的爱,其内涵极为丰富,既包括要求教师精心热爱学生,又包括要求教师精心教育学生。

五、要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

这是教师走向终身发展的基本原则。终身教育,这是现代人必备的思想观念,教师更应活到老学到老,才能胜任这一富有挑战性的职业。我们就不断地给自己充电,把读书当成一种习惯,把学习看作一种乐趣,从各种渠道汲取新的营养,使自己变得更为睿智。在吸取新的知识、观念的过程中,教师还应善反思、勤笔记,注重积累,加强研究,以便真正有所提高,走向终身发展、不断进取的开拓之路

14.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学习心得体会 篇十四

责任,是一个成熟的人对自己的内心和环境完全承当的能力和行为。在爱是师德之魂这个共识的基础上,把责任教育放在师德建设的首位是非常必要的。正如马克思曾经说过:“作为确定的人,现实的人,你就有规定,就有任务”,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我们的责任无处不在,如果没有责任意识,就不会明白自己的职守,不会明确自己肩负的历史使命,也就办不好教育。因此,我们必须知责任、明责任、负责任、尽责任。这就要求我们在每天所做的极其平凡的工作之中,始终牢记为学生负责,为家长负责,为社会负责,为国家负责。当我们每天忠实的履行着自己神圣职责的时候,也就是在为自己负责,只有这样,我们才会成为一名新时期合格的人民教师。

我觉得,作为一名教师,最重要的工作品质应该是敬业,因为敬业不仅是对良知的尊重,是神圣在工作中的体现,更是在工作中流露的优秀品德和人格。敬业的人,会专心致志于本职工作,在工作中尽心尽力,尽职尽责,尽自己的义务,努力将工作做好。对教师而言,就是尽自己应尽的教育义务,表现出高度的责任心和对得起职业,对得起学生的教育良心。在小学教师这个平凡的岗位上作出了非凡的业绩。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教师的使命崇高,责任重大,尽管没有令人羡慕的物质财富,但我们拥有充实的精神财富,“精神财富无处不在,时时刻刻都在发挥影响,因为我们本身就处在精神财富之中,精神财富对培养人的心灵和意志能起到很大的作用”,这一精神财富就是我们的敬业态度、职业良心。我们应该时刻不忘自己的责任,把无愧于事业、无愧于学生、无愧于自己作为工作的座右铭,经常用职业良心这个天平去衡量自己、鞭策自己,形成强烈的责任意识,从而产生强大的工作动力。

“教师的职务是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先生不应该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培育学生良好的人格是教师的重要职责。育人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在新的历史时期,更赋予我们重大的责任,需要我们付出艰辛的劳动和我们对学生毫无保留的爱。

时代是继续不断的前进,我们必得参加在现代生活里面,与时代俱进,才能做一个长久的现代人。一名优秀的教师,应该是教学能手,更是科研先锋,这样的教师,才能可持续发展,才能更好的履行自己的职责。教师应该紧密结合教学实际,立足课堂,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和分析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中的各种问题,进行积极探究,以形成规律性的认识。

当我们的教师走上了从事研究的这条幸福的道路,就会得到教师职业的成就感和自豪感,同时也为自己的职业生涯展示了新的希望。桃李芬芳,硕果累累,赢得了家长和社会的敬重,这真是教师职业的魅力所在。

15.学习《幼儿园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心得体会 篇十五

一、做好教师教育教学基本能力分析

教师职业具有自己独特的要求, 需要进行专业培训。教师是复合型专业人才, 应该具有“为人师表的道德品质、先进的教育理念、坚实的文化和学科知识基础、全面的专业技能、特殊的专业责任”。通过采用文献法、专家分析法、调查法等, 可将教师教育教学基本能力概括为:

按照教师职业特点和人才成长规律, 经过近几年的探索、研究和实践, 山东省基本形成了一套鼓励、激发、促进教师提高教育教学能力、质量和效果的测试办法、指标体系和评分标准。

二、教育教学基本能力测试工作中的做法

2010年, 受山东省教育厅高等学校师资培训中心委托, 山东大学作为山东省10个测试点单位之一, 首次承办并圆满完成了省高等学校教师资格认定教育教学基本素质和能力测试工作, 有关做法如下:

(一) 充分做好测试工作的前期准备工作

1、认识到位, 领导重视。

按照山东省测试工作的要求, 学校根据测试人员专业分布, 成立了由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和相应学科专家组成的测试工作领导小组, 对整个测试工作进行了统一的组织和部署。为确保测试工作的顺利、有序开展发挥了组织保障作用。

2、提前谋划, 精心布置。

为给测试人员营造一个安静、方便、舒适的环境, 学校先对各校区教学楼进行了筛选, 实地考察测试地点和区域, 并对横幅的悬挂、张贴标识的位置、测试教室的安排以及多媒体教学设备的准备等进行了合理的部署;同时研究好测试工作的每个环节, 对可能出现问题的环节进行了研究, 提前准备防备和处理预案。

(二) 统筹学科分布, 严格遴选评议专家

为科学、合理考察测试人员教育教学基本素质和能力, 提高他们的教学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 促进教师的可持续发展, 学校根据测试人数任教学科分布, 遴选了一批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知识结构和学科背景的教师作为评议专家。

1、考虑海外留学背景。

确保每个评议组中有1—2个专家曾在香港、国外著名院校一流学科、专业师从一流的导师进行学术研修和科研合作。能掌握学科前沿, 把握国外先进的教学理念、方法、模式、教学内容和课程设置等, 具有国际化教学的思维方式。

2、考虑教学风范、业务水平。

从学校历届教学能手中遴选具有一定资历、学缘结构合理和交叉学科背景的教师担任评议专家。这些专家长期从事教学工作第一线、教学经验丰富、教学效果好、在教学和人才培养工作中做出了突出贡献。

(三) 科学测试, 突出重点

在综合考察测试人员教学风范及心理素质、专业理论知识、教学能力、教学效果、现代教育技术应用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几个方面外, 要求评议专家注重对测试人员进行点评并提出改进建议:对教学能力突出的, 应提出更高的要求和目标;对试讲、面试结果有争议的, 应及时进行沟通。同时, 要为测试人员努力营造轻松、和谐的氛围, 消除测试人员的紧张清晰, 调整好心态, 充分发挥测试人员教育教学能力和水平, 从而达到理想的测试效果。

三、教育教学能力测试的改革建议

(一) 国家应制定科学、统一测试标准

目前, 在我国教师资格认定中的教育教学能力测试还没有全国统一标准, 各省 (区、市) 现行教师资格教育教学能力考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及地方实施的不平衡性, 影响教师资格认定质量和水平。制定国家教师资格教育教学能力测试标准及相应的制度措施, 是改进和完善教师资格制度的重要举措。

(二) 建立教育实习实施与评鉴体系

我国的教师培养已从封闭走向开放, 师范与非师范的界限正在淡化。部分师范教育类专业毕业生已具备教育教学能力的教育实习, 但是, 由于我国办学模式的多样性, 我国举办教师教育的机构有普通师范院校、综合性大学、教育学院、高等职业院校等形式进行教学, 所以并非所有的师范教育类毕业生都参加过教育实习。因此, 在教师资格制度的实施中应该加入教育实习的环节。

同时, 为适应开放和一体化的教师教育体系, 使教育实习具有一定的普遍性, 建议在教师资格制度中建立师范生和非师范生均适用的开放式教育实习质量评鉴标准。

摘要:教师资格制度是国家对教师实行的特定的职业许可制度, 教育教学基本素质和能力测试是高校教师资格认定的重要环节, 直接关系到认定质量。对教师教育教学基本能力进行深入分析, 对做好教育教学能力测试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教育教学能力测试,教师职业准入

参考文献

[1]刘重庆、徐国庆:《教师职业基本知能综合测评的研究》, 《常州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2001 (3) 。

[2]阎青:《教师资格认定工作中的问题探究》, 《兵团教育学院学报》, 2006 (2) 。

[3]楼世洲:《教师资格制度中建立教育实习评鉴标准的思考》, 《教育科学》, 2008 (6) 。

[4]陈振豪、沈惠君:《教育教学能力测试的改革建议》, 《上海教育》, 2005 (6) 。

上一篇:跨年句子迎接的句子下一篇:高中生随笔500字励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