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环境教育渗透学科

2024-10-10

小学环境教育渗透学科(精选8篇)

1.小学环境教育渗透学科 篇一

小学三年级科学学科渗透环境教育计划

一、指导思想

科学学科就是培养学生注重对与自然环境相关的事物的探究,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形成大胆想象、尊重证据、敢于创新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保护,关心科技的新发展。

二、主要目标

1、初步了解在小学三至六年级科学教材有关课文中涉及到的环境科学知识、环保意识教育。

2、了解当前重要的几大环境污染问题,正确树立保护和改善环境意识。

3、培养环境道德意识,把环境道德教育作为科学教学中态度情感价值观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

4、培养批判性思维,建立科学的世界观和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三、具体要求

1、结合教材,有机渗透。

小学科学教材中,有相当部分的课文包含了环境教育内容。只要教者在教学时,结合生活实际,找到最佳结合点,引导学生利用教材为载体,渗透环境教育,认真想,仔细体味,自然地将环保教育渗透于教学中,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潜移默化地受到教育。有很多课文内容就是和环境有关系的,例如三年级学习《植物》这一单元,使学生明白植物的重要性。教育学生要从小养成保护环境的习惯。学习《动物》这一单元,教师就抓住切入点,让学生动物是人类的朋友。

2、利用科技节,巧妙渗透。

(1)科学教研组的老师紧扣环境保护这一主题,开展了一系列的“科学小博士”的比赛。通过比赛,使学生更好的意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2)开展“我爱祖国蓝天”科技竞赛,对飞行赛产生的废纸杂物要积极回收,并结合制作小报来自然渗透环境教育。

3、利用环境角,自然渗透。

利用科技教室环境一角,让学生栽培一些花木,无土作物,在栽培中渗透花木对自然的影响,学生对自然的接触,自然渗透人与自然和谐的思想。

综上所述,将环境教育结合入学生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是我校科技组根据自身特点进行的一些环境教育的要求及措施,主旨在于通过多学科、多渠道、多方位对学生进行教育,使学生体悟、理解环境教育的意义所在。

龙水乡中心学校

2013年1月

2.小学环境教育渗透学科 篇二

一、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现状调查

1. 选择有效测验

本研究采用的“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由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学系周步成教授等修订,有较好的信效度,成为适用于我国中小学(四年级至高中三年级)学生标准化的“心理健康诊断测验”量表。全量表由8个内容量表组成:学习焦虑,对人焦虑,孤独倾向,自责倾向,过敏倾向,身体症状,恐怖倾向,冲动倾向。MHT适合于团体或个体测验,X效度量表得分≥7分视为无效问卷,有一项内容量表标准分>8分为心理异常,总标准分>64分以上者为严重心理异常,得分越低,心理越健康。

2. 分层整群随机抽样

为了解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本文在福建省建瓯市中小学范围内选取样本校12所,分高中、初中、小学三个层次,年级从小学四年级至高三。高中:绝大多数学生都在城区就读,故选取城区范围的一中、三中。初中:城区选取二中,农村选取东峰、迪口、徐墩三所初级中学。小学:城区选取实小、一小、二小,农村选取川石、玉山、徐墩三所小学。在建瓯市12所中小学随机抽样42个班级,对学生实施心理健康测量,发放问卷2 033份,回收有效问卷2 009份,有效率98.82%,其结果见表1。

3. 研究方法

问卷时间:2014年11月。研究工具:选用“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量表,每次施测都由施测心理教师严格遵照指导语对被试进行施测。所得结果输入SPSS数据库,使用SPSS13.0进行数据统计。

二、研究结论

从表1中知:中小学生总体情况是:心理异常率为27.73%,心理严重异常率0.597 3%;高中、初中、小学心理异常率分别为37.22%、19.2%、27.96%,心理异常率高中生最高、初中生最低;一级达标校的高中、二级达标校的高中生心理异常率分别为28.29%、48.73%,一级达标校高中生心理健康优于二级达标校的高中生;城区初中生、农村初中生心理异常率分别为12.33%、23.12%,城区初中生心理健康优于农村初中生;城区小学生、农村小学生心理异常率分别为23.98%、31.42%,城区小学生心理健康优于农村小学生。

为了探讨中小学生心理健康和学业成绩的相关情况,把中小学生心理健康各维度及总分与学业成绩(期中考试成绩)进行皮尔逊(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1]:小学生、初中生、高中生心理健康总分与学业成绩相关呈负相关,分别是-0.24(P<0.001),-0.17(P<0.05),-0.27(P<0.001),中小学各阶段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与学业成绩均呈显著负相关。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越好,学业成绩越好。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既能提高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又能提高中小学生学业成绩。获得“双赢”这一结论,将有利于学校领导、教师、学生、家长支持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三、中小学学科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探索

从表1中知,2 009位中小学生中心理异常者557名,占总数的27.73%,也就是说,超过25%的中小学生心理异常,可见在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迫在眉睫、任务艰巨。

1. 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最重要的途径———学科渗透

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途径有:开设心理健康教育有关课程;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在班主任工作、团队活动、校园文体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等途径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个别心理辅导……在所有途径中,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无疑是最为重要的途径。

(1)从教育时空层面来说,课堂是学校教育的主阵地,也是学生心理品质形成的活动载体,各科的课堂教学是师生占据时间和空间最多的场所。学生获得知识,掌握技能,开发智能潜能,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感情的建立,培养学习态度,形成价值观,大部分是在这一特定时间和空间中完成的。如果忽视了这一时空,就等于放弃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最主要的阵地。

(2)从教育资源层面来说,不论是社会学科,还是自然学科、体艺学科本身都包蕴着十分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有些呈显性现状,可直接利用;有些呈隐性现状,有待教师挖掘。如果将这一资源浪费,从教育经济学的角度来看是不合理的,而且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不完整的。

(3)从教师队伍层面来说,学科渗透不仅让全体教学人员参与心理健康教育,而且有利于心理健康教育人力资源最大化。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如果仅仅靠心理教师开展工作,将会孤掌难鸣、势单力薄。以建瓯市为例,专职心理教师不到10人,而学科教师有4 000多人,学科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一种全员性心理健康教育策略。

(4)从心理学学科本身层面来说,学科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为心理学理论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开辟了一个广阔的领域。学科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涉及到心理学的许许多多分支学科,例如教学心理学、发展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社会心理学、个性心理学等。它能使有关心理学理论在学科教学实践中充分发挥导向功能,同时促使有关心理学理论在实践应用中找到发展的生长点,有利于心理学学科建设。

(5)从教师层面来说,学科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可以促使更多的教师学习心理学理论,提高其理论素养,运用心理学理论提高其教学实践能力。学科教学渗透“心育”要求教师研究学生的学习心理,不仅要培养学生的智力因素,而且要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传统的课堂教学仅仅把教学内容本身作为一种教育资源,学科教学渗透“心育”则要求多渠道开发教育资源,除开发各科教学内容中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外,学科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尤其强调学生本身就是一种教育资源,要求开发学生的学习潜力。学科教学渗透“心育”是以一种自然、潜移默化的形式实现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更容易被中小学生接受。

(6)从课程层面上来说,提出学科教学渗透“心育”这一命题,是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深化发展的标志,还是现代学校课程发展的必然。因为,从课程目标的角度来看,在西方课程发展过程中,许多专家学者都曾致力于“课程心理化”的研究,也就是把“心理目标”有机渗透到课程之中,有效发展学生的心理品质;从课程实施的角度来看,每个学科课程怎样实施都有它特定的结构和目标体系,但仅仅限于本身的结构和目标是远远不够的,当代社会培养的人是综合型的。因此,在各学科课程中渗透“心育”是对课程自身的积极建构,有助于提高课程实施策略。[2]

以上从教育时空、资源、队伍、心理学自身、教师和课程这六个层面阐述了学科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最为重要的途径

2. 提高教师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能力的途径

教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育人要育心。从这个角度看,每个教师都应该自觉地担当学生的心理保健医生。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最重要的途径是学科渗透,那么提高教师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能力的途径有哪些?师资队伍建设、课题研究、校本教研是提高教师学科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能力的三条重要途径。

(1)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关键———师资队伍建设。要建立在校长领导下,全体教师共同参与学科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体制,首要任务是对全体教师进行培训。为此,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培训有四个步骤。

第一步,组织全体教师学习教育部关于《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内容,树立所有教师都是“半个”心理辅导教师的理念。

第二步,学习学科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体系有关内容,掌握学科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涵义、目标、特点、任务、原则、方法、策略、评价、管理等方面理论知识。本课题组研究的专著《中小学学科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湖北教育出版社出版,2016年8月第一版)可作为培训教材。

第三步,根据“纲要”心理健康的主要内容,从“认识自我、学会学习、人际交往、情绪调适、升学择业以及生活和社会适应等方面找出教材可以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显性的主要内容,或设计本学科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学片段”,或灵活掌握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操作技能。

第四步,学习正能量心理学:结识正能量,掌握正能量,修炼正能量,传递正能量。开展教师积极心理的培养与训练,开展教师积极语言在课堂中的运用、因材施教。积极心理学在中小学教育教学中如何应用?陈虹主编的《给老师的101条积极心理学建议———积极语言HAPPY》值得学习。

(2)提高教师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能力的不竭动力———课题研究。课题研究是带动学科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龙头。“课题研究带动战略”能确保学科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有效启动和发展。

第一,根据“纲要”精神,确定课题研究方向,做好课题研究十步骤。2002年8月,教育部颁布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根据“纲要”精神,确定“学科渗透心育”课题研究方向和规划。做好课题研究十步骤,即:选择课题、组建团队、制定方案、申报课题、课题开题、实施上段、中期评估、实施下段、结题鉴定、成果推广。课题研究要努力做到科学化、网络化和常态化。

第二,开展系列课题研究。以点带面,逐步扩大范围,开展系列课题研究,系列课题研究时间为2006年6月至2016年12月。

第一个课题是延平区王台中心小学承担南平市教育学会重点课题“南平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构建”的子课题“新理念下语、数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策略研究”,研究时间为2006年9月至2008年12月。

研究结论:语、数学科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学生心理素质提高了,学业成绩也提高了,取得了“双赢”的效果。课题组通过研究王台小学经验发现,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如何测评、监控和管理教师,值得研究、探讨。

第二个课题是南平市教育学会重点课题“中小学学科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质量监控与管理研究”,研究时间为2008年9月至2011年1月。

研究目标:建构“中小学学科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质量监控与管理”体系。

全面启动从一年级至高三开展“全员、全科、全程”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实验研究。通过校、县、市和省级“教学”研讨,实施“现场监控”和“预监控”。建立了本领域的“评价体系”,其中《学科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质量评价表》发表在2010年4期《福建基础教育研究》上。

第三个课题是福建教育学院重点课题“中小学学科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理论研究与实践”,研究时间为2011年11月至2014年2月。该课题也是福建省基础教育课程教学研究立项课题,研究时间为2012年2月至2015年7月。

解决问题的主要过程:每项研究内容有专人负责,确立若干个一级子课题。在省内确定实验样本校,样本校有高中、初中、小学,年段从一年级至高三,现已顺利结题。构建了“中小学学科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整体框架,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当前“心育”领域中操作方案少以及评价标准过于简单等问题。

第四个课题是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教育部课题(编号FJB140102)“中小学学科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研究时间为2014年12月至2016年12月。已完成中期评估,通过实施教育部课题研究,逐步提高教师学科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能力。

课题研究有序推进,层层深入。课题体现三大特点:问题即课题,工作即研究,成绩即成果,这四个课题可谓是系列课题。

以点带面,逐步扩大范围。从地域上看,先在农村小学南平延平区王台中心小学搞试点,实验取得成效后,扩大到其他县(市)农村小学、城区小学、农村中学、城区中学,现已辐射到全省,千名教师在开展实验研究;从学科上看,先从小学语、数开始,然后扩大到中小学其他学科。实践证明课题研究是提高教师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能力的不竭动力。

(3)促进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有效发展———校本教研。校本教研是从学校实际出发,根据学校自身的资源优势开展的教育教学研究,其目的是为了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以校为本是校本教研的基本特征,强调围绕学校自身遇到的问题开展研究。教学研究的基地是学校,教学研究的主体是教师,教学研究的直接目的是促进师生共同发展。

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校本教研的基本理念。校本教研的理论基点是,真正发生教育的地方是学校,教学研究只有始于真实的教学问题才有直接的意义。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校本教研旗帜鲜明地强调三个基本理念:第一,从广义上说“每堂课都是心理健康教育课”,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的基地是学校;第二,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的主体是教师;第三,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主旨是促进师生心灵共同成长。

开展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校本教研,其实质是为了促进教师能自觉地在教学中遵循心理健康教育的规律,将心理健康教育内容有机、灵活、适度渗透到日常教学活动之中。教师发挥为人师表的作用,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校本教研能促进学科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持续有效发展。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校本教研,是“为了教学”、“在教学中”、“通过教学”。“为了教学”,是指校本教研的主要任务不在于验证某种教学理论,而在为了解决学科教学渗透“心育”的具体问题,提高学科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实现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价值。例如,农村小学、初中的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低于城区的小学和初中的学生,如何更加重视在农村小学、初中开展学科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值得探讨;“在教学中”,是指校本教研主要是研究探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之内的问题,是研究自己教室里发生的真实教学问题而不是心理学书本上的问题。“通过教学”,是指校本教研是通过日常教学解决如何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问题,教师不是放下日常教学工作,到别处做研究。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校本教研可从在教学内容中寻找、挖掘心理健康教育的因素,在教学态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在教学方法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在教学评价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等方面开展研究。校本教研能促进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有效发展。

四、结语

学校无小事,教师无小节。教师是教学工作的主体,每时每刻都在影响着学生的发展,其“心育”意识和心育能力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健康成长。事实上,一种无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学,可以说教师就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在上课。有计划、有步骤地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每位教师都应该研究的课题,也可以说是每位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正如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所言:“全体教师都应自觉地在各学科教学中遵循心理健康教育的规律,将适合学生特点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有机渗透到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3]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任重道远,需要全体教师共同努力,不断深入研究,才能结出丰硕的“心育”之果。

参考文献

[1]曾建兴.中小学生心理健康与学业成绩的相关研究[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6(4):84.

[2]姚本先,伍新春.学生心理健康教育[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8:194.

3.小学环境教育渗透学科 篇三

1.现行教育对德育的不重视,影响到教师对德育的不重视,导致学生德育的不完善。

现行教育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不少学校和教师把智育凌驾于一切工作之上。如果把素质教育当做一项完整的工程,那么,现在社会上呼唤最强烈的德、体、美、劳这些方面的教育不能令人满意。这样看来,我们的现行教育并没有完整地实施素质教育。各学科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一部分,它同样有着德育、智育、美育的义务和功能。德之所以放在首位,并不是轻视其它方面,而是只有在“有德”的前提下,人的各方面能力和素质才能实现和谐的发展。不如一些数学教师认为: “数学课就是要培养学生‘数与概念、测量与计算、解题与应用’等能力, 至于德育, 那就是思想品德课和语文课的事了。”这种人为割裂德育与数学学科联系的做法, 必然导致学生德育的不完善。

2.以往有些学科教材中德育内容空洞,教师的德育方法古板,导致学生的德育不成熟。

在各个学科的教学中,老师往往会忘记进行德育教育,即使能够想起来往往方法也是不够恰当的,可能有些老师会采取比较死板的说教方法,甚至可能会出现打骂等体罚现象,但是德育不是靠简单的说教,而是需要一定载体、一定情感的投入,才能让受教育者有所感悟。小学各个学科中的德育素材(特别是数学),相对来说, 显得比较隐性和单调。即使在教材中存在的一些德育材料,也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差太远,致使德育与学生生活的断层。

那么怎样才能在各个学科中悄然无息地渗透德育教育呢?这是笔者思考许久的一个问题,在下文笔者主要探讨语文教学、数学教学和音乐教学中的德育教育渗透。

1.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教育渗透

有人曾经用雨水渗进墙壁的说法来诊释“渗透”,这是非常形象的,也是十分恰当的,只不过待到晴天时,墙壁会有明显的痕迹。而语文学科的“德育渗透”应当是一种有意识地去达成“无痕”、 最终达到润物细无声效果的举措。要做到这一点,必须凸显以下策略。

1.1钻研教材,寻找德育渗选点

钻研教材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笔者认为,新课程理念下,这一项工作尤为重要。要上好一堂好的语文课,最重要的应该是钻研教材,把握文本,寻找德育的渗透点,可以这么说,教师在课堂上的调控、渗透能力完全取决于对教材的钻研和解读程度。因此,教师始终要把这个工作放在第一位,要研究教材的依凭性、前瞻性和德育渗透性。我们要钻研教材、寻找文本的德育渗透点,不能光停留在“文本说了什么”的层面上,而是要千方百计地引导学生去了解“文本是怎么说的”,甚至要让学生知道“文本为什么这样说”。这正是文本的价值所在。

1.2课堂互动,生成德育渗透点

课堂互动是教师教学智慧与学生学习智慧的碰撞,通过课堂互动,能够生成德育渗透点,成为文本价值的拓展和提升的引子。作为一个优秀的教师,必须考虑课堂的互动,课堂如果没有了互动,学生的学习就肯定会显得枯燥、无味,教学将会陷人呆板的僵局.“三维”目标也就不能有机地结合。课堂互动与德育目标渗透并不是不可预测的。笔者认为,课堂互动与生成在于教师课前对教材文本的钻研程度,在于对学情的掌握程度,在于对教学环节的预设程度,在于课堂对文本价值的引导程度。课堂上,只有围绕文本的价值趋向,做到有效互动,才可以及时生成、有效生成,那么文本的价值达成才不会太远。这样,德育渗透也就会顺理成章、水到渠成。

2.数学教学中的德育教学

2.1通过教材挖掘德育教育素材

在数学教材中,思想教育内容并不是明确提出的,并不象语文文本内容那样明显,这就需要教师认真钻研教材,充分挖掘其潜在的德育因素。例如,在圆的教学中,可举一出数学家祖冲之计算圆周率的伟大成就;再如教三角形,举出“勾股定理”等,使学生了解我国古代的伟大数学成就,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自尊心和自信心,增强为祖国建设事业刻苦学习的责任感和自觉性。

2.2在课堂上进行德育教育

传统的教学方法重视基础知识教学、基本技能训练和能力的培养。随着时代的发展,数学教学应与时俱进,注意把握教师的主导作用。必须以确立学生主体地位为前提,不仅要发扬优良传统,还要注意学生的个性充分自由地发展;不仅要教学互动,还要引导学生讨论,建立学生之间的互助协作关系,培养他们团结合作的能力等。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不盲从、不迷信、不唯书、不唯上、不唯师。

2.3利用研究型课题进行德育教学

德育不能只局限在教师的说教上,应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利用研究性学习,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学生自身生活中汲取营养。一个研究性课题,一般要经历选题、确定课题研究目标、制定研究计划、课题研究、课题结题等阶段;在研究过程中,教师传统的角色发生了变化,而学生投入到更为积极、主动的学习当中,教学过程更能体现相互交流、相互尊重、密切合作,从而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以及尊重知识、热爱劳动的优良品质。

3.音乐教学中的德育教育

3.1课型的选择

小学音乐教学的内容主要包括唱歌教学、读谱知识,欣赏教学和综合训练等,教师要分析这些课型的特点,寓德育于各种课型之中。课本中的唱歌教学所选用的歌曲内容丰富题材,体裁广泛,演唱风格多样,歌曲的优美旋律与生动活泼的语言学生爱听爱唱,教育内容最容易被儿童理解和接受。

3.2寓德育于音乐艺术美之中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中音乐教学大纲》明确提出:“音乐实施了美育的重要途径”。还特别指出:“音乐教育应寓思想教育于音乐艺术之中,要注意音乐知识教学、音乐能力培养,思想品德教育的配合”。作为美育手段之一的音乐教育,它对于陶冶情操、品行修养,树立正确的审美观起到独特的作用,教师应紧紧抓旋律、节奏、音色、拍子、曲式、和声等音乐要素所塑造的形象,诱导学生进入歌(乐)曲意境,抒发美好的情感。让学生在理解美、表现美、鉴赏美中培养高尚的情操和道德。例如:在学唱《国歌》时,除了让学生了解它的歌词意义、时代背景、作者生平外,更要抓住歌曲中号角式的呼喊,再三强调的“前进”,后半起的急切呐喊及三连音的运用等音乐本身的特点,既准确地表现了歌曲,又激起对祖国无比热爱之情,进而树立时代责任感。同学们在演唱时严肃、自豪、情感真挚,可谓是情不自禁,寓理于情、情理交融。

4.小学环境教育渗透学科 篇四

全面开展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工作

都江镇中心校:杨胜勇

为切实贯彻落实全省中小学实施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工作会议精神,根据《省教育厅关于在全省普通中小学实施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工作的通知》要求,要加强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工作,今天,在这里举办全镇学科渗透法制教育培训。下面我就加强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工作淡淡几点认识。

一、统一思想,深入开展青少年法制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

当前,社会管理创新对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教育不再只是满足于对知识的获取和积累,教育的意义在于启发学生心智,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健全良好的人格。因此,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德育为先,胡锦涛总书记在去年7月召开的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特别指出:“要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和道德教育„„培养学生团结互助、诚实诚信、遵纪守法、艰苦奋斗的良好品质,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制、自由平等、公平主义理念”,去年全省教育工作会上栗战书书记强调“对学生,要加强理想信念教育、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当前,由于国际国内的一些不良信息的影响。据了解,我镇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呈上升趋势,低龄化现象凸显,犯罪的年龄较以前有所提前,13-16岁的少年犯已占未成年人犯罪的50%以上,一些未成年违法犯罪者从小学开始就出现不良行为,德育工作面临极大的挑战。因此,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有关精神,拓宽思路,切实加强对青少年的德育和法制教育,促进中小学生养成遵纪守法、依法办事的良好习惯。现阶段,提高青少年法制素养和法制意识已成为教育部门和广大教育工作者刻不容缓的历史责任。我们必须站在国家长治久安,后继有人的高度,扎实做好青少年的德育和法制教育工作,二、大力推广科研成果,全面实施学科渗透法制教育。

学校是开展法制教育的主阵地,充分发挥学校课堂主渠道作用,在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其学科课程主导地位的优势,学科课程数量的优势,各门学科相关知识点涉及法制教育的优势,学科课程教学时间的优势,是其他法制教育渠道不能比拟的。从2009年起,贵州省教育厅组织160多名专家开展了“贵州省中小学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课题研究”,形成了具有系统性、科学性、趣味性的研究成果《中

小学法制教育》,这在全国属实首创,得到了教育部的充分肯定,是贵州省深入实施素质教育的新举措,是贵州教育的一个亮点,教育部以题为《贵州省积极探索中小学法制教育融入学科教育》的简报,向全国推介我省的经验。县教科局在对此项工作进行部署安排,要求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和《中小学法制教育指导纲要》为指导,按照省教育厅部署,将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作为教育系统“六五”普法的重点,拓宽法制教育渠道,确保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的科研成果,得到广泛、及时的运用。我镇召开这次培训会,就是全面、具体地安排学科教育渗透法制教育的工作,标志着我镇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工作的全面推动。全镇各校必须按县教科局培训会议的部署,切实将渗透工作抓在手上,力求取得显著成效。

三、强化队伍建设,完善小学学科渗透法制教育平台。

1、充实完善学校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队伍,各学校要充分利用省、市、县各级名师和学科带头人、品德与生活科教师、班主任等的教学优势,组建各自学科渗透法制教育骨干队伍,引领全校教师积极参与,有机结合、善于渗透,达到传授知识和普及法律双丰收的成效。

2、要通过听课、说课、教学研讨会等活动,提高教师法制知识水平和教学渗透法制教育的能力。要充分发挥为人师表作用,在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的内容和形式上,履行教书育人的使命,起到潜影默化的作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真正实现“法制教育进课堂、法律知识进头脑”的目标。

3、完善法制副校长、法制辅导员配备,将专题法制教育活动和学科渗透法制教育有机结合,提高学生遵纪守法意识。

4、完善家庭法制教育机制。各级各类学校通过家长学校、家长会等形式,提高家长配合学校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的能力和意识,努力形成校内外相互配合,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法制教育网络体系。

四、加强培训力度,确保渗透工作的全面铺开。

重视培训工作,加大培训力度,是把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工作落到实处的保障,忽略了培训工作,就可能导致《法制教育与学科教学》等教学用书成为摆设,使此项工作最终流于形式,因此,这就要求我们,首先,学校要组织开展好校级培训,采用全校集中、分教研组讨论学习、教师自学、网上互动学习等多种形式组织教师认真学习《教师培训手册》和《法制教育与学科教学》,使教师尽快全面掌握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的目的、意义、原则、内容、方法和要求,为

顺利实施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其次,要把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工作作为各教研组的重要教研活动来抓。各学校的教研组都应该组织教师明确了解本学科、本学期的法制教育渗透点有几个,分别在那些单元,渗透什么,渗透多少,如何渗透等。我们对小学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的渗透点分别做的一个统计,统计的目的是为了让在座的各位领导明白:作为学校工作的管理者和组织者,对各校各年级段各学科的法制教育渗透点有多少,分布情况,渗透内容应心中有数。

各校在做校级培训时应以《教师培训手册》为蓝本,组织指导教师参与全省网上互动,掌握实施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的方法、原则,打消教师实施该课题存在的顾虑,坚定搞好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工作的信心,并注意收集整理培训的相关资料,确保此项工作的全面开展。

五、完善管理制度,确保渗透工作的顺利开展。

首先,教科局已经对今年的《余庆县中小学素质教育督导评估方案》《余庆县中小学教学教研工作考核办法》进行了调整,并把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纳入了考核方案中,学校的教研活动(校本培训、集体备课)、教师的教案、教师的学习笔记等,实施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的内容都要有所体现,并做了具体的要求和规定。

其次,也将把各学校组织实施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工作的情况,纳入对学校校园及周边治安环境综合治理考核及“六五”普法工作情况的考核。同时,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的情况还将纳入到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的考核中。

另外,学校也要相应的调整考核方案,将教师实施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的教学情况纳入教师绩效考核中,确保此项工作顺利开展。

六、认真及时督查,确保渗透工作落到实处。

首先,学校要定期不定期全面检查或抽查教研组及教师实施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的活动开展情况、学习情况、备课情况等,并做好检查记录。

其次,教育局教研室将不定期到学校抽查学校组织开展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活动情况,教师集体备课和教案中渗透法制教育的情况,并作为学年素质督导评估的重要依据。只有由上到下的重视和认真及时的督查,才能确保渗透工作不走过场,不搞形式,真正落到实处。

七、抓示范、树榜样,提高渗透工作的质量。

首先,学校要注意培养各年级、各学科在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

育活动中的优秀教师,并发挥他们的引领和示范作用,推动各校实施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工作的有效、稳步开展。

其次,根据各校实施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工作的开展情况,县局将在全县确定2——3个学校作为示范校,镇中心校确定敖溪小学、指挥小学作为示范校并将集中一定的人力、财力、物力,加强对示范校的建设、指导和管理,以推动我镇各学校实施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工作的规范、有序开展,从而提高渗透工作的质量。

八、秋季学期掀起高潮,实现全镇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的“开门红”。

各学校认真按照省、市、县相关部署,制定具体的、严格的实施方案,切实落实秋季全面启动的具体时间、目标、责任等要求,实现2012年秋季学期的全面铺开。建立长效机制,结合开展“安全文明校园”创建活动,进一步抓好安全教育,上好开学各班安全教育第一课,认真开展安全演练,提高应对各种公共突发事件的预警、防范和处置能力,落实好县教科局学校安全“一票否决”制度。让渗透工作逐年推进和深化,不断丰富教学和渗透内容,拓展、充实和丰富教师教育教学的内涵。镇中心校及各校将渗透工作纳入对学校、学校对教导处、教研组、教师的学期、考核内容,与评先选优、评职晋级挂钩。

5.中小学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 篇五

政策背景

1、中小学法制教育是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中小学法制教育,是教育行政部门、学校、教师的法定责任。

2、党的十七大提出了“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加强公民意识教育,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理念”的明确要求。加强中小学法制教育,是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加强公民意识教育的重要基础工作。

现实背景 1、2008年,我省发生瓮安“6.28”事件,部分在校学生参与,涉嫌违法犯罪,引起省委、省政府及教育部对中小学法制教育问题的高度重视。

2、青少年学生违法犯罪事件时有发生,而且呈上升趋势及低龄化、团伙化、危害程度严重化趋势,形势比较严峻。贵阳某中学“9.27”案件、贵定某中学“9.16”案件、榕江某中学“4.01”案件便是其中的典型案件。青少年学生走上违法犯罪道路的内因或主观原因,就是由于法治观念淡薄,缺乏基本的法律常识。

3、由于受不良思想的侵袭,一些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扭曲,没有正确的是非观、荣辱观,缺乏分辨是非和守法用法的能力。

4、加强中小学生的法制教育具有现实的必要性、紧迫性,是预防青少年学生违法犯罪、引导其健康成长、培养社会主义合格人才的重要举措。

一、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的意义。

1、具有地位优势

在目前客观存在的中小学教育体系中,学科课程总是居于中心地位,起主导作用。学科课程及课堂教学是学校实现教育目标的基本形势和主要途径。实施中小学法制教育同样不能超越学科课程和课堂教学。为了使中小学法制教育得到全面的宣传,学科教学融入法制教育是形势所趋。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法制教育学科渗透是中小学法制教育的主要途径。

2、具有数量优势

学科教学是学校办学的主导地位,因而数量也是最多的,抓住了学科教学就抓住了法制渗透的主线。

3、具有时间优势

据调查,学科课程在中小学教育计划中1-----6年级分别占总时数的75%-----80%。所以,中小学学科渗透法制教育就有了时间上的保证。

二、渗透的原则

1、目的性原则

教学始终是一项带有目的性的活动。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同样也是一项有目的、有计划的教学活动,它要求教师将法制教育列入教学目标之列。在教学实施中要善于开发教材所包含的法制教育因素,并在开展学科教研活动时列入研究内容。

2、有机性原则

要把学科教学与法制教育融合在一起,不能把学科课程生成法制教育,也不能忽视学科课程中所蕴含的法制教育因素。根据学科的特点,在教学中把握好尺寸,潜默化的渗透。做到学科教学与法制教育同步进行。

3、选择性原则

知识教育有系统性,由浅入深,循循渐进,由学生最近所能接受的程度为标准。而法律知识渗透也要遵循这个原则。

4、贴近性原则

学科教学的法制教育渗透,必须依据教材的内容进行。法制教育的内容应该是教材里有的,绝不是外加或牵强附会。应切实地使学科教育与双基教学、双击训练融为一体。

5、情感性原则

学科教学的法制教育渗透,必须富有感情性,必须讲究氛围,必须在教学中动之以情。在教学中,老师与学生之间不但要有学识上的交流,还要有感情上的交流。这种交流对渗透法制教育也有很大的帮助。可以是学生触景生情,知情明理,达到内化的实效。

6、有趣性原则

好奇心和探究意识是学生普遍存在的生理现象。它诱发他们不断观察、体验、发现和创造的动因。而这一切都是在兴趣的驱使下产生的。所以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要贯彻有趣性原则。加深印象。

三、学科教学法制渗透法制教育的方法

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要遵循学科教学的规律,根据学科的特点挖掘教材。

1、在生活中渗透

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以有的知识背景出发,联系生活讲法律。体现“法制源于生活、富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来培养学生的法制知识。

2、在情境中渗透

创造优美的环境和艺术范围,使学生一进学校、教室就沉侵在法制教育的气氛中。

3、在游戏中渗透

玩是学生的天性,通过设定游戏来渗透法制教育。

4、在案例中渗透法制教育

5、在现代教育技术及运用中渗透。渗透注意事项

找准渗透点、找准渗透时机、掌握渗透度

华庭军

6.小学环境教育渗透学科 篇六

一、区分层次,继续上好法制课。

把法制教育渗透到各学科教学中。要指导各学科教师在教学中结合本学科特点,有意识地渗透法律知识,使学生在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受到法制教育。结合学科特点,渗透《义务教育法》、《国旗法》、《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及《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环境保护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知识;在社会品德及其他等学科教学,渗透《宪法》、《刑法》、《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等知识。

二、形式多样,提高法制教育效果。

举办主题班队会、模拟法庭、开展社会调查、知识竞赛、社会实践等活动,是学校开展法制教育的重要形式。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些形式,通过宣讲法律故事,进行典型案例审理等,对学生进行生动直观的教育,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增强教育效果。

三、突出重点,提高法制教育针对性。

对青少年学生进行法制教育,除进行必要的法律知识教育,培养学生法制观念外,十分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根据青少年的特点,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对少数有不良行为以及有不良行为倾向的“问题学生”实施重点帮扶,预防和减少犯罪。做好后进学生的转化工作,是预防和减少青少年学生违法犯罪的重要一环。学习后进的学生,往往思想品行、道德观念、行为习惯也是后进的,学校加强领导,成立转化后进生工作指导小组,排出转化后进生工作计划,排出后进生名单,分析后进生现状、原因、家庭情况、在校外交往人员有针对性地进行转化。

总之,国民素质的提高,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民主与法制的推进,都寄希望于广大青少年。我们要进一步加强青少年法制教育力度,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共同托起明天的太阳。

普安县罐子窑镇新民小学

(2015年度)学科教学渗透法制 教育工作总结

7.在语文学科中渗透环保教育 篇七

一、巧用插图, 唤起环保意识

插图是刺激学生多种感官的有利资源, 教师应活用插图, 引导学生用“心”去观察、去联想。如利用《九寨沟》的插图进行多媒体教学, 引导学生观察高耸入云的雪峰、色彩斑斓的大小湖泊、古木参天的原始森林、高低错落的平湖瀑布。当学生初步形成印象之后, 美丽的插图会唤起学生的愉悦之情, 这种审美体验, 慢慢地沉淀为有益的营养, 继而使学生产生保护美丽大自然的愿望。此时, 教师适时引导学生:在地球上, 除了九寨沟的美景外, 还有广袤的草原、浩瀚的森林, 还有沟壑纵横的田野、熙熙攘攘的城镇、马达轰鸣的工厂和矿山……学生会由衷地感叹:古老、慈爱的地球, 像母亲一样养育了千万种生命, 她宽容、忍耐, 为人类无私地奉献了一切。既然人类的生活离不开自然环境, 我们应该从小做起, 从自己身边事做起, 爱护环境, 美化环境, 做一名环境保护的小卫士。

二、移情感悟, 激发环保责任

在语文教学中, 除了可以对学生进行正面环境教育外, 还可通过对比, 使学生产生环保危机感, 增强环保责任感和使命感, 从而自觉地维护生态环境。如在教学《特殊的葬礼》时, 打破教材的顺序, 引导学生将大瀑布的昨天和今天放在一起交流。在谈瀑布“雄伟壮观”时, 随着学生的介绍, 大家一起欣赏昔日雄伟的大瀑布。在此设计角色体验:“如果你就是一名游客, 看着眼前的美景, 你会怎样赞美它?”在谈瀑布“逐渐枯竭”时, 观看图片, 然后又一次进行角色体验:“如果你就是一位慕名而来的游客, 看到这样的瀑布, 会说什么呢?”通过文本内容的对比、图片的对比、音乐的对比, 使学生在心理上产生强烈的感觉落差, 让学生更深刻地体会到瀑布消失的那种惋惜之情, 而且认识到这都是人类一手造成的。最后以“如果我们人类再不反思再不收手, 消失的仅仅是一条大瀑布吗?”以这样一个引人深思的问题牵引学生进入拓展环节的学习。

三、分析朗读, 增强环保愿望

在语文教学中, 要凭借重点语句的分析、朗读, 把学生引入优美的景色之中, 激活学生的想象, 将语言文字所描述的内容转化为具体、鲜明、生动的画面, 显现在学生的脑海里, 使学生如闻其声、如临其境, 从而受到形象的感染, 激起情感的共鸣, 不知不觉地在自己幼小的心灵中播下热爱大自然的种子。如学习《五彩池》《沙漠中的绿洲》《美丽的丹顶鹤》《白鹭》《大自然的语言》等课文时, 通过分析、朗读课文中的重点语句, 特别是有表情地朗读, 让学生与文章产生共鸣, 陶冶学生思想情操, 能收到良好的环保教育效果。所以在教学时, 要指导学生欣赏描写美丽大自然的优美语句, 并用赞美和喜爱的语气读出自己对大自然、对祖国壮丽山河的热爱之情, 同时唤起学生对大自然、对祖国的热爱, 进而增强他们保护好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的美好愿望。

四、利用契机, 渗透环保教育

8.小学环境教育渗透学科 篇八

【关键词】中小学生 学科教学 心理健康教育

我国不少人都认为心理教育就是专业的心理健康教育,配备专业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开设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其实,这是一个很大的误区。学生的心理问题,都是在他们的日常的学习、生活等活动过程中产生的,不论是预防心理问题的产生,还是实施心理教育,提高学生心理调节能力,都要在这些活动过程中进行。学生在学校的主要任务和大部分时间都是学习,各个学科的学习活动占据了他们绝大多数的时间。因此,中小学生的心理教育必须渗透到各个学科教学活动中去,各个学科教师就必须具备心理教育能力。我们就必须加强对学科教师心理教育能力的培养,加强学科教学中的心理健康教育渗透。

一、提高对学科教学的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增强中小学学科教师心理教育能力培养意识

要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首先就必须培养中小学学科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的能力。因此,要使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科学、有效开展,就必须要学校领导认识到学科教师以及整个学校教学、工作人员心理健康对于学生成长发展的重要性。同时更要学科教师自身认识到学科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因素渗透的重要性。我们不少领导和教师都认为心理健康教育就是专业心理学教师的任务,在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就是要配备专职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其实这种观点是不完全正确的。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是在整个学习和生活活动中实现的,不可能离开他们的具体的学习活动和生活活动单独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哪怕是心理治疗也不是完全在单独的心理治疗室里完成,也必须回到生活学习的活动过程中,通过改变其患者的生活活动行为模式来实施。学生之所产生心理问题或者心理疾病,其实也是在学习或生活过程中处理生活、学习事件时失败所导致的。因此,只有认识到了学科教师在学生心理健康预防和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并认识到了自身要在具体的教学活动过程中提高自身心理教育的能力,才可能自觉在施教过程中预防不利于学生心理健康成长的教学行为。学校领导认识到了这一点才可能为学科教师参加心理健康培训提供条件,才可能把心理健康教育贯彻到所有的教育教学工作以及教学管理或工作过程中去。

二、心理健康教育的全员培训,实现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全员育人

学校是教育人的地方,人的发展与成长,是全面的,并不是单一的知识学习。人的心理健康发展与成长是在学校整个环境中完成的,并不只是课堂上,更不只是在心理健康教育课堂上。学校是整体育人,学校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都要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这就要求学校的所有的工作人员、管理人员都要具备育人能力,管理育人、服务育人、教学育人,这是对学校的基本要求。因此,这就要求我们学校要重视对每一个教职员工的心理健康教育能力的培训。不论是教育管理者,还是教师,不论是专业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还是各个学科教学教师,不论是领导者,还是一般教职工,都要求接受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知识和基本能力的培养。只有学校的每一个人都懂得如何让学生健康成长基本知识,都有一定的实施心理教育的基本能力,学生在学校才可能真正健康成长。其中学科教师更加重要,因为学科知识学习占据了学生在学校的大部分时间和空间,是学生获得主要内容和形式。脱离了学生具体的学习实践和空间来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是不现实也是不可能实施的。

三、结合学科知识学习,挖掘学科知识学习中心理健康教育的因素

要学生体验学习的愉快,就必须教师要懂的如何愉快地教,懂得如何把知识学习转化为愉快的学习活动。虽然有人说,学习愉快是一个浪漫的幻想,其实,从审美教育的哲学高度来看,学习是可以实现愉快体验的。虽然可能学习过程有时候是枯燥、艰辛的,但是,枯燥与艰辛绝对不完全是单纯的,如果能够让学生通过枯燥、艰辛的学习获得肯定,体验紧张、枯燥之后的放松,掌握好教学的节奏,是完全可以实现学习的愉快体验的。学生产生心理问题或心理疾病,很多时候都是因为学习压力大,挫折感强,教师再进行批评否定,甚至用惩罚等方式来对付学生,于是焦虑、紧张、无意义甚至厌学情绪就产生了,严重的甚至产生精神分裂等疾病。教师科学的教育方法和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会使得学习是愉快的,有意义的,有成就感的。而成功的学习、有成就感的学习就必然是愉快的,因而也就是健康的。在学习中遭遇了失败,遭遇了人为惩罚,产生不正确的认识和体验,就会产生不良情绪,久而久之,消极情绪、消极体验积累达一定时候就必然产生不健康的心理和行为方式。因此,学生的不健康心理甚至心理疾病实际上就是在不科学、不愉快的学习过程中生的。所以,学科教师必须学会在学科教学中用科学的方法、愉快的方法教学,要懂得如何科学愉快地教学,要懂得如何引导学生科学愉快的学习。

【参考文献】

[1]刘本剑,中小学学科教师心理健康教育能力培养[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6,1.

[2]永春 乌力吉仓,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教育简论[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2007,6.

[3]邢金萍,论学科教学中心理教育的渗透[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3,4.

上一篇:市中医院医联体工作实施方案下一篇:小学语文第二册生字词汇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