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 初中学生养成教育实施方案

2024-11-04

学校 初中学生养成教育实施方案(共12篇)

1.学校 初中学生养成教育实施方案 篇一

XX学校学生习惯养成教育工作方案范文

行为形成习惯,习惯决定品质,品质决定命运。养成良好的习惯是学生健康成长的根本保证;良好习惯的养成教育是素质教育的灵魂与核心。为了能够扎实有效地实施养成教育,培养学生的高尚品质和文明举止,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做人,结合本校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为贯彻落实“立德树人”的教育根本任务,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真执行《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XX局“三个习惯养成教育”推进方案》要求和《XX学校德育手册》基本内容,通过系列行为规范教育实践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加强学生组织纪律,维护学校正常教学秩序,为学生终身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二、活动目标

分别从个人与环境卫生、文明礼仪、仪表、生活、安全、学习等方面对学生进行习惯的养成教育,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树立良好的校风,使全体师生在行为习惯、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养成等方面有较大的进展,并依次建立我校养成教育的长效机制。

1、通过“学习习惯”养成教育,教会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促进学生文化素质的提高。

2、通过“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使学生逐步养成尊敬师长、礼貌待人的优秀品质,为学生将来的发展奠定基础;增强学生的节俭意识,使学生养成艰苦朴素的良好习惯;增强学生的交通安全、防火安全、饮食安全、活动安全、游戏安全等意识,使学生在学校能愉快学习,健康成长。

3、通过“生活习惯”养成教育,使学生逐步养成爱我校园、爱护环境的良好习惯;使学生养成讲卫生、讲秩序、讲效率、讲公德的好习惯,提高学生的生活能力。

三、组织机构

长:

副组长:

成员:

四、实施细则

养成教育就是着眼学生的日常行为,着重进行有关学生在做人、学习、做事等方面的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以及不良行为习惯的矫治,促使学生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养成一系列做人做事和学习方案的良好行为习惯,从而为健康人格的培育奠定基础。

A、行为习惯

目标:养成仪表端庄、举止优雅、语言文明、谦恭礼让、诚信尊重等良好的行为习惯。

(一)入校

1、按照学校作息表,按时到校,不迟到,不早退,如有特殊情况必须要向学校和班主任请假。校服干净、整洁,校服上不能有文字或图画。

2、发型符合学校要求。男生不留长发、怪发(平头,头发长度以

手抓不起来为标准),不留胡须。女生不化妆,不佩戴首饰,不烫发染发(头发前不过眉、旁不过耳)。不留长指甲染指甲。不留各种奇形怪状的发型。

3、规范佩戴校牌。颈部、手腕佩戴各种首饰等物品。

4、书包、口袋内不携带手机、MP3、MP5等通信和上网工具,不携带零食、外卖食品,严禁携带管制刀具、不健康书籍、香烟等。

5、学生进入校门后,自觉靠右行走且排成一列。

检查方式:学生会、值班领导、门口保安,依据规定对不符合要求者,学生会作好记录;值班领导电话通知家长、班主任;门口保安负责维持学生秩序和安全。

(二)升旗

1、站队集合整齐、有序、及时,时间控制在3分钟以内。

2、升国旗、奏唱国歌时要肃立、脱帽、行注目礼。、3、不要窃窃私语或大声喧哗,听取国旗下演讲或讲话要耐心、认真,不做小动作。

4、升旗仪式结束要有序带回,不打闹、不乱跑。

检查方式:由学生会人员在操场、各楼梯口、楼道做好检查记录。

(三)小课间

1、不大声喧哗,以免扰乱正常办公和教学秩序。

2、上下楼梯,自觉排成一列行进。下楼梯时一律沿着栏杆,出教学楼时分别从东西两侧的门外出;

3、不说污言秽语、不说别人侮辱性绰号,不追逐打闹。

4、不乱扔纸团、果皮、纸屑等杂物,不随地吐痰。

5、不准私自外出,不准购买三无食品。

6、不乱串楼层、教室。

7、不在教室内观看与教学无关的电影、电视、上网玩游戏等。

8、爱护校舍和公物,不在黑板、墙壁、课桌、布告栏等处乱涂改刻画。

9、不在校园内随意闲逛、逗留,预备铃前准时回到教室,参加早演讲、午预备歌声,做到认真倾听、唱歌整齐、有序、激昂。

检查方式:由学生会、值班领导巡视、检查,发现问题,做好记录并及时处理。

(四)大课间

1、认真做眼保健操,动作要准确,力度要适中,注意用眼卫生,以防眼睛近视。

2、听到集合上操作信号,抓紧时间在班级门口集合、整队,两列带下。

3、上下楼梯按规定方向走,不要拥挤。

4、做操时严格按体育教师口令去做,跟随节拍,动作到位。

5、结束时集合迅速,保持安静,按要求依次带回。

(五)早、午、晚自习前

1、自觉完成班级的卫生值日,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集体劳动。

2、不要在教室内吃饭(零食)、打卡、玩扑克、追逐打闹等违反纪律行为,保持教室内安静。

3、认真上自习,认真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

4、可以做一些有益的事情,如读书、预习、复习等。

(六)第四节晚自习下课后

1、下课后,收拾好学习用品,有秩序离开教室,并随手关闭电灯、空调、多媒体等电器。

2、轻声慢步,语言文明,不制造怪音,不做破坏公物的行为。

3、不在操场逗留,不到处乱跑。

检查方式:由值班领导巡视、检查,发现问题,做好记录并及时处理。

(七)参加集体活动

1、自觉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公益活动和社会志愿服务活动,不随地乱扔废弃物,不攀折花草树木,不踩踏草坪,节约用水、用电。

2、要准时按规定路线进场,做到快、静、齐,不得借故迟到、早退或缺席,遇到特殊情况向班主任请假,待批准后方能离开。

3、参加集会,不带书报及有关东西进入会场,尊重发言人,认真听讲,必要时适当作记录。

检查方式:由学生会、值班领导巡视、检查,发现问题,做好记录并及时处理。

(八)安全

1、不与社会不良人员来往。放学后径直回家,尽量结伴而行,尽量不走僻静小巷。

2、遵守交通规则,预防交通事故。步行时,必须在人行道内行走,没有人行道的话必须靠右边行走。通过有交通信号控制的人行横道时,必须遵守信号的规定。通过没有交通信号控制的人行横道时,须注意车辆、不猛跑追逐。没有人行横道的公路,必须直行通过,不能在车辆临近时突然横穿。坐车时,头手不要伸出窗外,不与驾驶员交谈,不携带易燃、易爆等危险物品乘车。不准骑车上学或离校。

3、注意防火,不准到江河湖泊、水库、池塘、河坝等地方游泳滑冰。

4、安全用电。不触摸电源,不用湿手、湿布触摸或擦拭电器。发现绝缘层损坏的电线、灯头、开关、插座等要及时报告老师,请电工检修。不在配电箱、变压器周围逗留,不攀爬变压器,不乱动电气设备。

B、生活习惯

(一)个人卫生习惯养成1、经常洗澡一次,定期理发,剪指甲;

2、每天坚持洗脸、洗脚、刷牙、梳头,第二天早晨同桌互查;

3、衣服保持整洁、干净,定期换洗衣服;

4、饭前便后洗手。

5、经常打扫自己的房间。

6、每天保证一定的户外锻炼时间。

7、注意口腔卫生,防止龋齿发生。

8、注意用眼卫生,让孩子有一双明亮的眼睛。

(二)学校卫生习惯养成1、责任到人,分区承包,学生会定时定期检查督促,增强保护环

境的责任心;

2、每周三进行全面大扫除,为了卫生的保持,每天早晨、中午学生主动打扫;

3、开创卫生评比栏,每周一公布成绩发放流动红旗;

4、爱护花草树木,不随地吐痰,不乱扔果皮纸屑等废弃物,在学校的任何角落发现纸屑、垃圾,要随手捡起,注意保持卫生;

5、爱护公物,不准在课桌椅、墙壁上涂抹刻画,损坏公物要赔偿,拾到东西归还失主或交公,同学之间互相监督。

(三)饮食卫生习惯养成1、不买“三无”食品,不吃零食,不喝生水;

2、不暴饮暴食,科学饮食合理搭配;

3、不吃腐烂、过期、变质食品;

4、吃水果要洗净再入口。

C、学习习惯

1、首先要有记笔记的习惯

进入初中以后,由于学习课程增多,教师授课节奏加快,因此,必须养成并坚持上课记笔记的习惯。笔记是劳动的结晶,是知识积累的重要途径,也是对所学知识进行消化理解、复习巩固的依据,为此,我们每位学生每个学科都必须有一本质量较好,便于长期保存的笔记本。笔记的内容主要记录重难点、知识要点、课本以外老师补充的知识点、一些典型例题的分析过程、解题思路和解题注意点,及时记录自己课堂上未听懂、未理解的内容以便课后有重点地复习。

2、要养成良好的练习作业习惯

作业和练习是检测学习效果的重要途径,通过作业和练习,可以发现自己在学习中的不足,以此巩固所学到的知识。作业、练习时首先必须要认真审题,反复推敲,弄清已知条件,明确未知因素,确定解题的突破口,寻找解决问题的阶梯。作业、练习时一定要独立思考,切忌抄袭,也不要直接看参考答案;遇到难题要多思考,实在想不出来时要先看课文,好好将相关知识点复习一下,掌握了相关知识后再做题。另外。在作业、练习时一定要及时上缴,认真订正,用其它颜色的笔将错题标出,对一错再错的知识要特别注意,必须花一定的时间好好进行补差,一些典型错题应写入错题簿,在考试前重温一下错题簿,力求在考试中避免发生同样的错误。

3、养成良好的听课、自习习惯

听课是接受知识最关键

途径,为了提高听课质,每位同学都要养成上课前认真准备、不迟到、不缺席、上课认真听讲,积极思考,踊跃发言,勤于记录;下课后及时复习,及时整理;自习课上,不允许交头接耳,要控制自己,严防走神;自习要有计划性,任务要确,内容要具体,方法要切实可行;要根据自身各学科的成绩合理分配自习课的时间安排,注意文科与理科的交叉记忆及预习与复习的交叉进行。总之,在自习课中要切切注意:今日事今日毕,明天的事还很多,今天尽量为明天分担些事务。

4、养成良好的考试习惯

首先,考试的目的要明确,态度要端正,在战略上藐视考试,在战

术上要重视考试。要有良好的考试心态,在考试中既要考出知识水平,更要考出良好的人品。其次,遵守考试时间,明确考试要求。审清题意,合理分配时间。先易后难,规范答题,沉着应答,要记住:我难人也难,我不畏难;我易人也易,我不大意。要做好考后分析工作,分析错误原因,找出薄弱环节,提出改正措施。真正做到:胜不骄、败不馁。

五、培养方案

1、养成教育进课堂。

我们开设养成教育课,向学生讲解《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并结合这些守则、规范,制定出《XX学校德育手册》、“校园文明十不准”,从爱国、学习、纪律、清洁、个人卫生、文明礼貌等方面提出具体要求,并逐句逐条进行讲解,分析。

2、尊重学生,变被动为主动,突出重点,学习贯彻养成教育。

中学生处于特殊的时期,他们渴望得到老师等成人的理解和尊重。我们在对学生的习惯进行养成教育的时候,要非常注重对学生的情感投入,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教育他们自尊自爱,举止文明,不打人、骂人,不说脏话,不看不健康的书籍、影视,不进网吧,让在此方面的后进学生找到落后的根源,不歧视他们,从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入手,使他们相信老师,相信学校领导,同时也自信、自强、自立,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在学习上,而不是浪费在网吧,或者是打架、骂人等不良习惯之上。

3、重视团队活动

围绕养成教育,各班级要积极开展主题教育和系列教育活动,促进

师生文明行为的养成。团队活动是进行养成教育的重要方式,在团队组织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基础上,学校也要发挥宏观调控的作用,使各种活动能够紧扣主题,紧紧围绕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这个中心,为养成教育服务。

4、重视班主任工作

学校要进一步加强对班主任的培养和培训,发挥他们在养成教育中的主力军作用。班主任身处教育的第一线,每天直接面对学生,他的一言一行将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在养成教育方案的实施中,班主任在大多数情况下都将会是养成教育的直接施行者,责任重大,必须要让所有的班主任明白所从事工作的重要意义,最大程度的发挥班主任在养成教育中的作用。

5、重视校园文化的建设

要注重发挥隐性教育因素对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和作用,加强校园环境建设,真正让每一面墙壁说话,让一草一木都能育人。教育是无处不在的,学校就是要创造这样的一个环境,进行全方位、立体式的教育。

六、矫正方案

1、晓之以理

要让同学们明白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道理,端正同学们的认识态度,通过同学们喜闻乐见的方式,创设情境,激发情感,进行内在激励。这样做的目的是使同学们认清养成教育的必要性及重要性,自觉地遵守规范,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例如:学校将把每学期的第一个月份定为常规教育月,组织入校新生系统地学习《中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

为规范》《XX学校德育手册》等规章制度。其他年级重温各项规章的内容,结合内容自查问题,制定措施,巩固成果。这一做法的目的是让同学们心中有规范,然后还要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创设情境宣传规范,让学生理解规范,接受规范避免抵触情绪,这些活动将包括召开主题班会,举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知识竞赛,征文、演讲等活动。

2、行之有规

行之有规就是要建立一整套科学、具体、可操作的行为规范。在养成教育的过程中,分别给学生制定出系列性的养成规范,是使认识转化为实践的有效保证。正如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所说:“如果没有合理的,得到彻底实行的制度,没有行为范围的合法界限,任何高明的语言都弥补不了这种缺陷,制度越严格,越明确,它就越能形成内部的动力定型,这是形成技巧与习惯的基础“。正是出于这一考虑,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我校将围绕养成教育的系列内容,结合实际,依据《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中学生守则》,制定《XX学校德育手册》,制度要全面,要包括中学生生活学习的各个方面,这样,同学们无论走到哪,无论什么时候,都会有规范约束大家的行为,使同学们行有所依。

3、查之以严

养成教育的内涵是要通过训练活动,使同学们言行“规范化,标准化”它不应仅仅停留在对各种规章制度,规则的制度与宣传上,也不应停留一两次活动上,重要的是要贯彻在同学们的日常行为举止当中。因为习惯的养成非一日之功,也并不是短时间能奏效的,人都有惰性,同学们在习惯养成过程中出现反复也是难免的,在这种情况下,施以必要的外力是十分必要的,因此,建立一套严格的检查制度,长期督促、检查学生遵守规范的情况,是保障学生良好习惯形成的最关键的因素。正确的动机并不都能产生正确的结果,知规范也不一定就能守规范,偶尔能守也不能叫养成习惯,而使学生最终达到“养成“目标的手段,就是长期的检查、督促与训练。

我校结合实际,建立一整套具有自己特色的检查制度,形成“政教处、团委→班主任→学生干部--班干部→学生“金字塔式的管理结构,层层检查,逐级落实。政教处、团委要每天巡查学生的行为规范的执行情况,值勤学生干部要早、中、晚上岗执勤,课间在校园巡视,检查学生的违纪现象及课间操的质量,学生督察组负责检查楼道,教室、卫生区的卫生情况以及课间纪律等,检查时要严格按照学校制定的《班级量化考核细则》,决不迁就,并及时公布检查结果。做到处处有人查,定时有人查,时时有人抽查,检查有密度,有力度,不能让同学们有侥幸与松懈心理,久而久之,才能变成同学们的自觉行动。学生有《规范》的约束,检查人员有检查制度的约束,检查的时间,次数、标准、反馈、评价都要有具体规定,马虎不得。总之,日常行为规范的检查督促,要做到“严、细、精、恒、实”,而其中的“恒”字更是提高学生遵守规范自觉性的有力保障。

4、奖优促差

奖优促差,就是要形成科学的激励机制。实行量化管理,学生日常的行为表现与对学生的评价、班级考核、班主任评价挂钩,这将极大地调动学生和老师的积极性,养成教育也会得到广大师生的大力支持。在养成教育中,我们要发挥榜样的作用,通过奖励优秀个人、集体,激励后进。如利用校园广播、宣传栏等宣传介绍养成教育中涌现的先进人物。这些活动,将会给学生树立榜样,让同学们有努力的方向,同时也会激发同学的集体荣誉感,调动广大同学的积极性,还会使落后者产生压力,而且变压力为动力,迎头赶上。

七、实施步骤

(一)9月份确定为“文明礼仪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月”。

组织开展“学礼仪知识、做文明学生”、“文明礼貌伴我行”、“争做文明好学生”等教育活动。通过板报、标语、班会、文明礼仪知识讲座、礼仪知识竞赛等方式对学生进行文明礼仪教育,培养学生养成尊敬师长、团结同学、尊老爱幼、孝敬父母、知恩感恩、仪表端庄、举止文明等良好习惯。

(二)10月份确定为“学习习惯养成教育月”。

组织开展“我是学习的主人”、“争当学习标兵”、“我读书、我快乐”等活动。利用开学、中考等契机举办学习方法讲座或学习经验交流会,帮助学生掌握正确学习方法,培养学生主动发展意识、合作探究意识、问题意识,激励学生勤奋刻苦、奋勇拼搏。

(三)11月份确定为“生活习惯养成教育月”。

学校成立“告别陋习养成好习惯”小队,在学校、社区、家庭中争做小宣传员,宣传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同时监督同学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以班为单位,进行“克服陋习好办法对对碰”活动,比比谁的办法好。以“好生活卫生习惯成就好人生”为主题,进行征文、歌谣创作比赛。学生会负责每天对卫生工作进行检查,班主任、科任老师共努力,学校、家庭、社会

相协调。学校设立督导岗,及时纠正学生违反好习惯的行为。

(四)12月份确定为“评选月”。

在全校范围评出文明班级,文明宿舍,十佳习惯标兵,颁发荣誉证书并给予奖励。学校召开好习惯教育活动情况汇报会和经验交流会。推动好习惯教育活动向纵深发展,并把学生的好习惯进一步推广到家庭、社会。

2.学校 初中学生养成教育实施方案 篇二

胡锦涛总书记指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核心是要解决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重大问题,这应该成为教育工作的主题。”“中等职业教育必须把立德树人作为首要任务,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寓德育于职业教育工作的各个环节之中,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全面健康地发展。”“养成教育是教育者通过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训练活动,使受教育者言行规范化、标准化的教育过程。”

近年来,中职教育呈现出良好的发展趋势,越来越得到国家、社会的重视。我校在校生有2000多人,生源对象基本上一直是处于初中升高中成绩属于下半段的学生,他(她)们大多精力旺盛,好动好奇,个性特征特别明显,常常做出一些有悖于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事情来。对这些学生进行养成教育是中职德育的重要工作之一,因此中职学校德育工作不是在一般意义上教人生活的技能和常识,而是在精神层面上引导人明确生命的意义,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进而内化道德准则为日常行为,促进行为习惯的养成和健康人格的看当时船上的人是怎么做的。结果,课堂气氛非常活跃。为何会如此呢?关键在于学生对此已有了非常强的好奇心和兴趣。

三、正确评价,适当表扬和鼓励

及时的评价使学生进一步产生改进学习的愿望。对于学生的评价,教师可采取多样化、多元化的方式,如写评语,表扬,批评等。这种评价可起强化动机的作用。像上面提到的短期目标,当学生完成了短期目标,教师就要及时给予正面评价,表扬鼓励多于批评指责可以更好地激起学生积极的学习动机。有位教育心理学家曾说:“表扬是一种最廉价、最易于使用且最有效的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方法。”表扬的方式可以是物质的也可以是微笑、点头或说一句“Very good”、“Wel done”、“Great”等。学生作业批改后,也可及时加上老师的点评,他们会体会到老师的关心与欣赏。像作业非常优秀的,加上“Excellent”,字写得清楚端正的,不管做的对或错,都给他们加两颗五角星。每一个学生从内心来说,都是希望得到表扬的,我们应该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正确评价,适时鼓励,引领他们不断上进。

四、适当地开展竞赛

竞赛是激发学习动机,调动自身学习积极性的有效手段。因为竞赛能唤起优越感和满足学生受他人承认、赞扬等心理需求。竞赛的方式,有个人竞赛、自我竞赛、团体竞赛、有奖赏的竞赛和无奖赏的竞赛等。这些不同方式的竞赛,对于提高学形成,为社会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技能的实用型劳动者。

1. 学生思想层面上的问题

(1)在世界观方面:胸无远志,缺乏开拓进取、勇攀高峰的拼搏干劲,没有“舍我其谁”的主人翁精神,斗志不强,方向不明。

(2)在人生观方面:没有抱负,看不清自己的前途,人生目的模糊,得过且过,碌碌无为,虚度光阴,有自卑感,常有自暴自弃的现象。

(3)在价值观方面:缺乏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很少有大局观念,集体主义观念淡薄,喜欢以自我为中心,很少有奉献精神,自私自利,漠视他人。

(4)在恋爱观方面:玩世不恭,游戏人生,过早涉足爱河,双方感情浓烈时卿卿我我,朝思暮想,感情受挫时,吵闹不休,泄私愤,图报复,酿就悲剧的根源,过早地封闭了自己与外界交往的时空,身心受到难以弥补的创伤。

(5)在道德观方面:对如何做人的道理知之甚少,言语粗俗,行为不端,师长观念淡薄,平辈关系不密,哥们义气重等。

(6)在劳动观方面:怕苦、怕累、怕脏,不肯出力,更怕流汗,缺乏吃苦耐劳精神等。

(7)在学习方面:畏难、厌学情绪明显,自甘平庸,不思上进,不学无术,没有时代紧迫感和危机感,不愿苦读,不想苦练,“嘴尖皮厚腹中空”。

(8)在生活方面:贪图安逸,讲攀比,摆阔气,高消费,缺乏艰苦奋斗精神,抛弃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

(9)在行为规范方面:缺乏自重、自省、自警、自励的品德,平时放荡不羁,不受约束,自由主义、无组织思想突出。

(10)在择业观念方面:尽管中职学生就业并不十分理想,但部分学生仍眼高手低,对工作有等、靠的依赖思想,不愿到艰苦的地方工作,缺乏艰苦创业的精神,总想到环境好、待遇习效率都有或多或少的影响。

竞赛的形式要注意采取自己现在与过去的竞赛、个人之间的竞赛和集体之间的竞赛相结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开展小组之间或个人之间朗读、默写等方面的竞赛,在班里造成你追我赶的良好形势,激起学生强烈的学习动机。此外,还要多开展自我竞赛和团体竞赛,以促使同学互相帮助,为达到共同目标而努力,培养学生的合作和集体主义精神,而不至于造成妒嫉的心理。例如,上个月学校要开展校级英语口语竞赛,从中选拔出第一名的学生参加市级比赛,初赛时每班可推荐2名学生参赛。我先在任教班级内海选,给每个人均等的机会上台介绍某物/某地/某人,再由全班学生投票选出口语表现最好的两个,被推选出的学生回家准备后,在上课时再次演讲,我要求班内学生指出其优点和有待改进的地方,并强调,两人出去比赛,是我们集体的光荣,大家要齐心协力帮助他们表现得更出色。后来,两人在校级比赛中成绩名列前茅,其中一人代表学校将参加市级比赛。

学习动机是学习的动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非常重要和必要。作为教师,我们要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激发和维持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给予正确评价,适当表扬和鼓励,并适当地开展竞赛,正确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其在同等智力条件下,充分发挥潜在能力,在学习成绩和学习能力方面有一个很大的飞跃。

学前教育专业活动设计教学中的项目教学法

赖新丽

(黑龙江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黑龙江牡丹江

摘要:由于生源的原因,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普遍存在基础差、学习兴趣低下、学习成绩不理想等特点,且大多数学生过于偏重专业课而忽视文化基础课。为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激发学生学习教法课的兴趣,实现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在活动设计教学中可选取部分教学内容实施项目教学法。

关键词:学前教育专业活动设计教学项目教学法

学前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是掌握现代学前教育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具有较高的从事学前教育教学、科研与管理工作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学生毕业后可胜任幼儿园教学工作,或者从事幼教科研和管理工作。活动设计课是学前教育专业的一门最重要的文化课程。一般来说,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由于生源的原因普遍存在基础差、学习兴趣低下、学习成绩不理想等特点,并且大多数学生都认为只要学好专业课就行了,对文化基高、效益佳的部门就业。

2. 养成教育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遵循的基本原则

(1)主体性原则。卢梭曾说:“中学生始终是按照自己的思想而不是按照别人的思想进行活动的。”运用中职生“养成教育”德育策略,应充分发挥受教育者的主体作用,受教育者在德育过程中具有主体地位,是道德实践的主体。我校针对旧有的德育缺乏对受教育者主体性关注这一现象所展开的活动,始终强调将受教育者置于整个道德实践活动和意识活动的前台和核心,而教育者只是在此过程中扮演指导者或帮助者的角色,这对学生积极地投入德育活动,培育良好的道德意识和行为,无疑是有意义的。

(2)需要性原则。从道德接受的角度来看,受教育者思想品德的形成过程,是主体出于道德需要而对教育者传递的道德信息反映与择取、理解与揭示、整合与内化及外化践行的求善、欲善、行善的过程。现阶段的学生大都是独生子女,具有强烈的参与集体交往和活动的愿望,他们希望通过活动展示自我,发掘自己潜在的能力,他们渴望参与社会,但由于自己身心发展水平、社会经验等方面的制约,在一定程度上又畏惧社会……因此,实行“养成教育”德育策略,应充分考虑受教育者的主体需要,这是一个基本原则。

(3)情感性原则。在德育过程中,教育者必须重视情感效应的发挥,激发受教育者的情感体验,使其在充满安全感、崇高感和尊严感的自然、轻松、高尚、美好的环境中将道德认识与实践相结合,并自我指导和调整道德行为。

(4)系统性原则。在实施德育过程中,一方面要根据德育目标,使德育活动系统化,保持一致和习惯,发挥整体影响的作用,另一方面必须将学校的德育置于社会的大系统中去进行,保持与整个社会生活和社会实践相联系,避免将学校生活和社会生活人为地割裂或对立起来的问题,才能解决学校生活和社会生活人为地对立起来,这样才能解决受教育者在现实问题上的矛盾冲突,并使之与社会实践积极联系起来,有效地促进思想品德的发展。

3. 实施养成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1)重塑中职学生自信,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无自信,难自强”,中职生这个群体有其特殊性,智力天资和同龄人并没有差别,但在往昔的学习经历中屡屡受挫,学习信心动摇,有强烈的挫败感,自卑厌学情结浓厚。在教学中,我们面对的是

础课基本不重视甚至完全放弃,此时教师如果还是采用传统教学模式,即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被动学习,则是很难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的。为充分体现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激发学生学习活动设计课的兴趣,实现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在教学中可选取部分教学内容实施项目教学法。

一、什么是项目教学法

项目教学法是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项目而进行的教学活动。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根据教学需要将问题或需要完成的任务以项目的形式布置给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小组的方式,由学生按照项目的完成程序,制定项目计划,共同或分工完成项目。通过这种方式,学习过程成为每个学生都参与的创造性实践活动,注重的并不是最终的结果,而是完成的过程。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理解和掌握课程要求的知识和技能,体验创新的艰辛与乐趣,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与他人合作的能力和团队精神。

一颗颗“受创的心灵”。这是中职教师在教学中面临的最大挑战和教学困局。因此,教学过程的开端应向前延伸到以培育学生健康的学习心理,突破教学困局,坚信这些受伤心灵的可塑性,在各类活动中,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注意挖掘学生的“闪光点”,开展“欣赏”教学,及时发现,激励褒扬。(1)在军训过程中,我们要求学生把立正、稍息、向左向右转、散开、向前靠拢、正步走等动作做得标准、整齐,培养学生不向困难低头、顾全大局的集体主义精神。(2)通过《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学生“六不”规范》、《住宿生条例》等校规校纪的学习,引导学生逐渐由“他律”发展为“自律”,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3)鼓励学生积极参加主题班会活动、校运动会、校艺术节、学生社团等,通过这些活动的锻炼,发掘学生的闪光点,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沟通能力及服务他人的能力。

(2)重树中职学生学习的信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教学中应当下大气力解决的一个难题。(1)在常规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围绕教学目标,找到学生的“兴趣点”,用学生熟悉易于理解而又生动具体的教学案例导入教学,破除学生的畏难心理,领其入门。(2)通过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如兴趣小组、技能竞赛、征文比赛等多种形式,鼓励学生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由教学活动的被动方转为主动方,树立“我行”“我可以”的信心,让学生从各级比赛中脱颖而出,形成好学上进、你追我赶的学习风气。(3)我们在学生中挑选一部分优秀的学生任命为班干部、值日班长、实训小组长,通过这一举措,增强了这部分学生的成就感,让他们在学习上、行为习惯上成为其他学生的表率,并愿意带动其他学生一起学习。

总之,中职学校应实施养成教育,在培养学生具有社会公德的基础上,还让他们具有人文精神和职业素养,成为受社会欢迎的高素质劳动者。

参考文献

[1]周济.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实现中等职业教育又快又好发展.湖北职教,2009.8.

[2]林格.怎样培养习惯——养成教育.新世界出版社.

3.学校 初中学生养成教育实施方案 篇三

关键词:寄宿制;行为习惯;养成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32-0014-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32.007

寄宿制学校可以给学生提供良好的教育、优质的服务和全方位的管理,对于学生的学习和成长具有关键性的作用。如今,摆在寄宿制学校面前的教育难题是培养学生的行为习惯,只有具备了正确的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才能够逐渐养成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情操。每一位寄宿制学校的教师都必须不断改进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水平,注重自己的榜样作用,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创造开放、愉悦的学习氛围,促使学生健康快乐的成长。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任重而道远,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的努力,才能够真正实现理想的目标。本文笔者将主要论述如何在寄宿制学校对学生行为习惯进行养成教育。

一、建立行为养成教育体系,锻炼学生从小事做起

随着社会形势的复杂,很多寄宿制学校的学生受到了各种不良行为和恶习的影响,使他们的学习成绩下降,精神萎靡不振。因此,寄宿制学校应该注重对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建立起养成教育体系,实行目标管理,建立每学期的德育考核目标,推进学生的行为习惯教育工作有效开展。同时,教师要从学生日常生活中的小事抓起,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思维能力,让他们有改变的空间和平台。比如,现在的很多学生是独生子女,受到了过分的溺爱,他们初到寄宿制学校不能立刻适应,很多小事都不能自己完成,比如叠被子、洗衣服、打扫宿舍等。因此,教师必须首先教会学生日常的起居生活习惯,才能够帮助他们在细节中逐步走向自立。我会经常深入到学生的生活中,给学生提出改进的意见。比如班级中的一名同学不爱洗脚,很多学生都要求调座位,不想跟他做同桌。我利用放学时间找到这名同学,给他分析洗脚的好处,然后消除了班级调座位风波,其他同学也愿意跟他一起玩了。

二、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参与到日常管理中

很多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和技能,对学生的成长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在学生的日常管理中,寄宿制学校大多实施班主任管理制,对学生进行监督和批评,在一定程度上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没有激发他们的热情。而我在工作中会给学生提供展示才华的平台,让他们参与到日常管理中,从而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比如,寄宿制学校可以选择班级中的三好学生或者具有组织能力的学生组成“巡查小组”,主要服务于学生,负责检查学生的课间操完成情况,自习课学习情况,卫生清扫情况,食宿达标情况等,从而使学生能够自觉地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再如,寄宿制学校举行文艺演出时,可以让学生自编自演自导节目,包括准备演节目需要的服装、道具、台词等,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够学会尊重和团队协作,发挥了表现力和创造力,还能够让学生找到成功的喜悦,从而养成良好的道德素养。

三、组织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人生观

学生的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需要有实践活动作为支撑,在实践活动中可以锻炼学生的行为习惯,丰富学生的视野,让他们找到学习的动力。寄宿制学校应该定期组织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在活动中对学生进行熏陶和教育。比如,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到革命圣地去参观,一方面学习前辈们保家卫国、勇于拼搏的精神,另一方面也能够让学生改变错误和消极的行为,走上正确的学习之路。在参观完毕后,可以让学生书写一份心得体会,仔细阐述自己看到了什么,学到了什么,以后会怎样去做。这样就真正发挥课参观学习的作用,使学生在精神上和心灵上得到收获。教师还可以带领学生到礼堂去观看爱国主义电影或者青少年违法犯罪的新闻调查等,学生在观看以后能够增强是非观念,培养爱国之情,远离违法犯罪。总之,寄宿制学校的学生更应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够在学校中不断成长,能够享受学校大家庭的温暖。

四、加强对行为习惯的宣传,提高学生的重视程度

寄宿制学校要加强对行为习惯教育的宣传工作,给学生创设良好的生活环境和成长环境,让他们不断完善自身素养,优化自身的行为习惯。初中生已经具有了一定的电脑操作能力,因此学校可以在校园网站上对行为习惯进行宣传,让学生在浏览学校网站的时候耳濡目染地接受教育。教师可以建立与家长联系交流的QQ群,可以在QQ群里交流教育经验,还能够及时进行家校沟通,为学生的成长提供有力保障。由于学生的实际情况和个性特点不同,所以表面看上去寄宿制学校实现了教育的公平,但是如果不能面向全体学生,也只能是流于形式,徒有其表。寄宿制学校可以定期举办“学雷锋活动”,邀请校外的专家或者校内的劳模进行演讲,鼓励学生养成正确的生活习惯和作息规律,培养助人为乐和拾金不昧的好品质,让学生有更加宽阔的拓展空间。比如,有许多学生的集体意识淡薄,教师必须要积极增强学生的集体观念,让他们知道“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

五、优化学生的自控能力,多种渠道抓好养成教育

寄宿制学校是学生的另一个家,很多学生都是放月假才回家一次,因此学生在寄宿制学校里完全要依靠自己。可是,由于得不到家长的及时监督和管教,很多学生逐渐沉迷于网络中,甚至逃课或者逃宿去上网,浪费了学习时间和休息时间,也影响了正常的生活。因此,寄宿制学校必须要优化学生的自控能力,采用多种渠道抓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激励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学习中,摒弃错误的行为。对学生的行为进行养成教育的方式有很多,需要教师根据实际学情进行选择,并且不断优化育人环境,建立健全各项制度,注重言传身教和榜样作用。我在日常工作中进行了大胆创新和尝试,让学生进行“个人行为自查活动”,即对自己的行为按照一定的评判规则进行打分,然后找到自己的不足之处并加以改进。这样的养成教育活动需要长期坚持,逐步达到“习惯成自然”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刘飞.寄宿制学校学生养成教育的创新与实践探索[J].教育革新,2015(6).

[2] 杨金宝.加强寄宿制学校管理 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J].山西教育,2012(11).

4.学校养成教育实施措施 篇四

1、学校高度重视学生的养成教育对学生的日常行为严格要求。

2、班主任及课任教师齐抓共管,多渠道宣传学生的养成教育。

3、大队委监督岗成员监督管理,并对每班进行周末评定,选出优秀班级。

4、学校年终考核把班级与班主任及课任教师挂沟。

5、在升降旗时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课堂上要求教师结合教学内容向学生渗透思想教育。

6、成立少先队监督岗。在学校领导的重视、少队部、班主任及课任教师的培养下,成立了大队委监督岗,从三到五年级选出八名学生参与监督打分。

7、校园里要求学生、教师都讲起普通话,不允许学生出现乱骂脏话、打人等违纪的现象出现。若有出现将扣去班上相应的分数,同学们之间要互尊、互助、互爱。学生在校外见到老师要行队乱,问好。见到来我校的领导、老师及社会人士要行队礼,问好。在学校要求学生做听话的好学生,在家做孝敬父母的好孩子。从小树立起懂文明、讲礼貌的崇高思想。

9、安全教育。安全重于泰山,我校一直把学生的安全放在首位,采取多渠道向学生宣传安全知识,联系交警大队来我校作交通安全知识讲座,消防大队宣传防火常识,平时将利用升降旗、班会、资料等,宣传水、电带来的危害。

5.特殊学校学生养成教育研究 篇五

《特殊学校学生养成教育研究》课题方案

申报、评审书

课 题 名 称: 特殊学校学生养成教育研究

课 题 主 持 人: 王 玉 兰

所 在 单 位:

镇江市特教中心

申 报 日 期:

2006.04

镇江市教育科学研究所

一、课题研究人员基本信息

主持人姓名

王玉兰

性别

民族

出生年月

1973.11

行政职务

副校长

专业技术

职务

中学高级教师

通讯地址

镇江市宝塔山都天庙100号

邮政编码

212003

二、课题研究论证报告

1、课题提出的背景与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课题提出的背景

(1)现代社会要求每个社会人应具备符合社会要求的品德修养,应具备现代社会所必需的文明素质。青少年时期正是这些文明素质形成的最基础、最关键、最有效的时期。国务院2004年《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提出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主要任务是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学校对养成教育虽然年年都在抓,但由于教师教育观念、落实措施的不到位,致使部分学生反复性较大。想办法减少反复,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学习习惯,针对不同年级不同学生,提出不同要求,是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一个重要方面,没有良好行为习惯做基础,就无法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2)我国几千年的传统道德教育尤其是对儿童的道德教育,有其优秀的内涵和内容,也有已经不适应现代文明社会要求的内涵和内容,必须按照现代文明社会道德标准继承发扬和改革创新。

(3)学校的德育工作明显存在着对教育的客体关注较多,而对教育的主体认识不够。德育的形式和方法主要是灌输、授予,而较少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制约了道德品质的提高,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因此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把养成教育转向分年级推进和学校常规教育紧密结合,开展有效教育体验活动,教会学生做人,提高德育实效性,为学生一生奠基。

(4)现时代的各种社会问题及不良的家庭教育和影视文化影响学生身心健康成长,使学校德育面临着前所有的严峻挑战。

(5)道德品质必然外显为行为习惯,所以强化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并进行研究性的实验不仅具有科学性,针对性和实践性,而且必将具有坚实丰厚的(可操作性)和生命力(强烈的现实意义和相应的长效性)

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1)解决残疾学生行为习惯差、缺乏自主性的问题,通过养成教育强化、矫正学生不良行为,培养残疾学生自食其力、适应社会的能力。

(2)解决养成教育“堵”多,“疏”少,校内教育多,校外实践少的问题,探索特殊学校养成教育新模式,为德育工作者掌握教育技能和方法提供服务。

(3)解决养成教育缺乏目的性、科学性和随意性的问题,制定适合特殊学校发展的养成教育目标及评价体系,实现教育实效化、最优化。

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的现状与趋势分析

国外:当前国外中小学生品德存在很多问题,比如:道德观念淡漠、精神空虚、贪图和追求个人物质享受等。英国教育家洛克说:“一切教育都归结为养成儿童的良好习惯,往往自己的幸福都归于自己的习惯。”由此可见:对学生的德育过程是品德成分相互作用的过程,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它们相互依赖、相互作用、共同发展,是一个有序、逐步深化的过程,一个由低到高、由浅入深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道德习惯是最终的结果。道德作为一种行为规范,实际上离不开行为习惯的养成。只有重视对学生的养成教育,并经过一代又一代人的教育努力和继承传统,一个国家的公民才能成为一种修养高、行为规范,有教养的文明人,促进社会的文明与进步。

国内:我国由于家庭、社会对养成教育的不重视,许多公民出现了与文明社会向违背的失德失范行为,究其原因就是青少年时期未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从而不仅影响他人、也贻害自己。通过调查分析我们发现:我国特殊学校对残疾学生的教育大多仅停留于传统的说教、授予,缺乏教育的时代性和灵活性,致使不少聋生染上许多陋习,有的在校生离家出走学偷窃,还有的学生毕业沦为犯罪分子。这从表面上看像是学生道德败坏问题,但实际上是学生的养成教育从小就没抓好。目前,特殊学校还没有一套较为科学的养成教育的模式、目标及评价体系,本课题的研究将会填补该领域的空白;其次,特殊学校德育队伍良莠不齐,德育工作能力欠缺,需要加强德育队伍建设。我校学生是由聋人和智障人组成的特殊群体,由于身心缺陷导致了这些残疾学生存在许多不良习惯。故这群残疾学生加强养成教育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和深远意义。首先养成教育有利于矫正残疾学生不良的行为缺陷;其次通过强化训练学生行为习惯,可以帮助残疾学生树立自信,培养自食其力的能力;最后是现代文明社会对公民整体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残疾人也是社会不可忽视的群体。对残疾学生加强养成教育有利于社会进步,可见,提高残疾人的文明素养,能促进社会的进步。德育的重点是教学生学会做人,而人的行为习惯则是做人的核心,养成教育是我们中、小学德育工作的中心环节。因此作为学生德育工作的主阵地——学校必须长期坚持把养成教育抓实、抓好。

2、课题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

研究价值

(1)探索建立一条适合残疾学生养成教育新模式。此课题将本着“基于学校,从实际出发,发展特殊学生”的原则,实现“以学生为本、体现主体性;以生活为导向、体现综合性;以训导为手段、体现强化性;以活动为载体、体现实效性”的原则,开发、研究出:“体现学校本土特色,提升学校发展内涵,反映学校教育特点,展示学校育人成果” 的具有特殊教育个性和特点的养成教育目标,从而实现教育内容向生活渗透,教育方式向活动延伸,教育目标向多元综合的整体教育效果。

(2)制定一套适合特殊学校学生发展的养成教育目标,完善学校德育工作,填补学校校本教育的空白。

(3)建立一种科学的特殊学校养成教育评价体系,促进学校德育管理工作,提高班主任班级管理的能力和水平;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和满足个性发展。为班主任和学生提供良好的服务。

实践价值

(1)改变传统“高、大、全” 的灌输形式,从“近、细、实”着手,创新养成教育新模式,为德育工作者提供有效的教育指导和帮助。

(2)制定出一套具有本校特色的养成教育目标和评价体系,不仅使德育工作有可操作性,更具有推广价值,从而填补特殊学校养成教育的空白。

3、完成课题的可行性分析

(1)参与本课题研究的教师都具有勤学上进、刻苦钻研的精神,大多教师还具有较强的科研意识和科研能力,这其中主持省、市级课题并顺利结题的2名、市级骨干教师2名,中层以上领导5名,校级骨干教师2名。

(2)在课题研究之前,进行了充分的调查研究,形成了必要的研究资料。同时我们在设备、时间、经费、人力和相关理论作了充分的准备,保证了该课题研究任务的完成。

(3)本课题组将根据课题方案制定具体的实施和研究计划,定期召开课题组会议,定期研究课题研究中的实际问题,完善课题研究相关制度,确保本课题如期结题。

三、课题研究设计报告

1、课题界定与支撑性理论

课题界定

养成教育就是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它既包括正确行为的指导也包括良好习惯的训练,既包括行为习惯的培养也包括语言习惯、思维习惯的培养。养成教育虽不是德育的全部,但却是德育中最“实”的部分,是德育中最具社会继承性的部分,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它是德育的“质”的指标。德育的重点是教学生学会做人,而人的行为习惯则是做人的核心。可见,养成教育是我们中、小学德育的中心环节。

课题支撑性理论

(1)《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若干意见》,)指出:“德育对中、小学特别是小学生更多的是养成教育。”

(2)《教育就是培养习惯》的作者我国著名教育专家关鸿羽在中曾说:“首先我们养出了习惯,随后习惯养出了我们,教育就是培养习惯。”良好的行为习惯是通过不断训练和反复强化得来的,不是仅凭说教培养出来的。

(3)发展理论:发展理论者认为:教育的目的在于发展,使人身心发展,人的质量得到提高。本课题运用此理论旨在矫正残疾学生学习、生活中的不良行为习惯,达到提升自我的目的。

(4)行为主义的观点:行为主义者认为对学生的成功给予奖励是与操作性条件反射中小组相依关系的概念相一致的。把学生放在集体中进行教育,通过不断强化好的行为,能培养学生定型性行为。

(5)“循环说”理论:行为习惯的形成需要长时间的循环往复,使螺旋式上升的。低年级训练过的,到了中高年级还要经常重复训练,否则难以巩固。

2、理论假设与研究目标(研究目标分解与具体化)

理论假设

培养学生逐步树立正确的符合现代文明社会要求的道德意识和观念,掌握道德规范、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是时代对学校德育的要求,是教育行政部门对学校德育的要求,也是改变残疾学生实际道德现状的要求。本课题将依据素质教育、新课程理念的要求和残疾学生身心特点,确定素质化的养成教育目标,并以素质化的养成教育目标为导向,充分发挥现代化教育手段的作用,变革现有的养成教育和训练模式,使学生的行为和能力同步发展,认知和情感和谐发展。

研究目标

(1)从学生年龄认知特点出发,根据《中小学生守则》、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及《镇江市特教中心学生手册》的要求,明确阶段养成教育重点。其中低年级突出:文明礼貌教育,培养良好学习习惯;中年级突出:集体主义教育、培养良好行为习惯;高年级突出:社会公德教育,提高道德认识水平,勤奋向上,自尊自爱。

(2)贯彻教会学生做人一条主线,寓德育于各科教学当中。结合常规教育,从落实《一日行为规范》做起,培养学生好习惯。注重不同类型的学生,采取针对性措施,进行矫正、训练,使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有提高。

(3)以评价促养成,坚持每月、每学期的自评、互评和家长参评的形式,注重过程评价,巩固已形成好习惯,不断提出新的要求,激励学生内在需要,减少教育的反复性,提高德育的实效性。

3、研究内容设计(研究内容的分解与具体化,含子课题的设计)

子课题设计

(1)学生养成教育训导模式研究。

(2)学生养成教育目标分层研究。

(2)学生养成教育评价体系研究。

研究重点

(1)在常规教育中,抓实养成教育各项要求。教育部2004年《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若干意见》,要求从规范行为习惯做起,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结合学生实际,开展“自律、日查、月评”等常规教育活动,从一点一滴做起,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强化道德认识,为学生学会做人做事打好坚实基础。

(2)在学科教学中,进行养成教育训练。《教育学专题》强调,教学是实现教育目的和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途径,教学实质就是教书育人。因此,课堂是培养学生好习惯的主渠道主阵地,课堂上以学生发展为本,严格教学常规,指导学生学会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使养成教育服务于课堂教学。

(3)在家校结合中,营造养成教育良好氛围。《若干意见》指出:家庭教育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具有特殊重要作用,要把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家庭教育紧密结合起来,提高教育实效性。

(4)在“五小”公民实践中,增强养成教育效果。《若干意见》要求充分发挥少先队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重要作用,以体验教育为基本途径,广泛开展未成年人道德实践活动。结合“五小”公民实践、助人为乐做好事、向有困难人献爱心等形式,弘扬民族精神,使学生受到社会公德教育。结合学习身边学习榜样,如:区、校级三好学生,校园之星,营造比学习、比提高、知诚信的教育氛围,增强养成教育效果。

(5)在环境建设中促使养成教育“入脑入心”。环境对人有一种潜移默化的教育力量,学校在注重课改的同时,努力追求育人环境的构筑、营造育人文化的氛围,促使学生优良行为品质的养成,通过耳濡目染,使养成教育的各项要求成为学生行为的准则。

(6)在课题管理中,加大养成教育研究力度。在课题研究全程中,坚持“不求人人有课题,但求人人都参入”的原则,指导班主任开展子课题研究,让更多教师参入到课题研究中来,以此推动学校教科研工作的开展,并健全课题研究档案。

4、研究过程设计(阶段时间划分、阶段达成目标、阶段研究内容、阶段成果形式、阶段负责人)

本课题研究周期为三年。

实验准备阶段(2006.4~2006.8)

(1)进行实验前的调查研究工作,完成相关的调查研究报告、课题研究论证报告、课题研究设计报告。

(2)落实专题研究的实验教师,学习相关教育理论。

(3)明确本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制定课题研究方案。

负责人:王玉兰 徐彬

实验研究阶段(2006.9~2008.12)

(1)按课题研究方案组织研究,并不断完善课题研究方案;

(2)开展阶段性研究成果评选和成果交流、观摩汇报活动;

(3)参加课题研究经验交流、研讨会。

负责人:王玉兰

徐彬

周燕 周光华

实验总结阶段(2009.1~2009.9)

(1)撰写课题研究报告,做好课题结题工作;

(2)汇编研究成果;

(3)举办课题现场观摩会,邀请专家鉴定。

负责人:王玉兰 徐彬

5、研究方法设计(对应研究目标、内容、过程进行某一方法的具体设计)

(1)经验总结法:经验总结法。在每月班级阶段小结基础上,理论联系实际,每学期搞好经验总结,推广有价值的做法,使研究工作深入健康发展。

(2)个案研究法:运用这一研究方法,旨在通过对典型个案的追踪与分析,了解不同个性的学生在养成教育中的发展特点与规律,丰富课题的研究内容。

(3)行动研究法:课题组成员在研究小班化教育专家的带领和指导下,边实践边修改,边总结边提高,以适应不断变化的新情况、新问题,进一步优化合作学习小组。

(4)问卷法:每学期通过问卷调查,对材料整理加工和分析综合,强化学生道德认识,扎扎实实落实养成教育阶段重点。

(5)观察法:在平日教学中,通过有计划、有组织观察,掌握第一手资料,发现问题及时解决研究中存在问题。

6、预期研究成果(成果形式及预期完成时间)

成果名称 成果形式

完成时间

1、养成教育主题活动或班队会实录4个 光

盘 2006.4~2008.12

2、可操作、推广的《养成教育主题活动方案设计》一辑 文字资料 2006.4~2008.12

3、学校实验方案、工作报告、一套 文字资料 2006.4~2008.12

4、《学校养成教育目标及评价》一套 文字资料 2006.4~2008.12

5、养成教育研究论文 论 文 集 2006.4~2008.12

6、养成教育案例 案 例 集 2006.4~2008.12

7、实验研究总结 实验报告 2009.1~2009.9

8、实验成果汇编 实验成果 2009.1~2009.9

四、评审意见

课题负责人所在单位意见

单位盖章

年 月 日

所在县(市)、区教科室(所)意见

单位盖章

年 月 日

6.学生养成教育实施方案 篇六

为了深入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和教育教学质量,强化学生习惯养成教育,切实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荣辱观教育为核心,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重点,以培养崇高的思想品质、高尚的道德情操和良好的行为习惯为基础,青少年身心发展的特点,通过科学的方法和途径,构建新型的人才培养模式,促进青少年良好习惯的形成和健康人格的发展,提高学校素质教育的质量和水平。努力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主要内容:

小学生的日常行为养成教育作为学校德育的重要内容,加强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就是要学生“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做人”。在青少年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从小事抓、抓小事。通过教育,促进学生个性社会化的发展,促进学生自觉性、独立性、自制力等良好个性品质形成,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结合《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小学阶段重点培养的十个习惯”和现阶段学校教育的实际,我校养成教育主要突出以下主题:

(一)强化“责任”教育

强化责任教育就是养成教育的基础,只要具备了基本的责任意识,其它规范要求的养成就能取得事半功培的效果。责任教育主要包括对自己负责,对他人负责,对班级负责,对学校负责,对家庭负责,对社会负责的教育。将责任教育渗透于学校各项教育活动之中,常抓不懈,以期取得实效。

(二)狠抓“秩序”教育

秩序指学习、活动、生活、工作都要讲究客观规律和规程要求,给人一种井井有条的感觉。学校生活中的秩序包括课堂秩序、课间秩序、活动秩序等,即学习、活动、生活三方面的秩序。秩序没有要求的层次划分,只有要求实现的方式不同,实施中将根据不同年级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实现学校生活秩序化。

(三)加强“礼貌”教育

礼貌首先在于观念上,主要指学生对长辈、对老师、对同学和他人要有礼貌,待人接物要有礼节。礼貌意识的养成要靠广泛的宣传教育,礼貌行为训练要持之以恒,并辐射到家庭、社会中去。实施时要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身心特点,提出具体的礼貌要求,分步骤实施,积累流动,形成规范。

(四)落实“友爱”教育

友爱是指人与人之间要友好相处,正确与别人交往中的关系。友好的行为要靠强化才能增进,一是外部强化,即提供一些规范性的要求,采取一些有利于友爱行为健康发展的措施,促进其“友爱”;二是内部强化,爱只有在心中,才会产生自觉的友好行为。友爱教育效果的检验基地最终在家庭中,在学生居家的邻里之间,在社会交往之中。

(五)促使“上进”教育

上进是指学生应具备积极进取的心态,指学生在学习和活动中要努力向上,学榜样、赶先进、创优秀、攀高峰。上时首先是一种意识,又是一种意志,上进意识的培养除了宣传引导外,更主要的是要靠教师的示范,靠教师用正确的方式激励强化学生的上进行为。

(六)强调“卫生“教育

对学生行为规范教育的重点将放在卫生习惯上,不提倡学生在校期间吃零食,严禁学生乱丢、乱画,对行为习惯不好的学生进行教育。

(七)重点培养学生的十个习惯

1、卫生习惯:衣着整洁,勤洗手脸,早晚刷牙,经常洗澡,不随地吐痰,不乱扔、乱刻、乱画;热爱劳动,认真做值日,保持教室、校园整洁,坚持整洁,坚持每天在家整理好自己的东西。

2、礼貌习惯:说话文明,讲“十字”礼貌用语;尊敬国旗,会唱国歌;尊敬老师,见面行礼,主动问好;孝敬父母;团结友爱、关心他人,做一个好学生、好孩子、好公民。

3、健身习惯:认真做广播体操和眼保健操,积极参加有益的文体活动,最好培养一项体育专长。

4、安全习惯:珍爱生命,注意健康,学会观察、预警、自救和他救办

法。

5、节俭习惯:爱惜粮食和学习、生活用品;节约用电,不比吃穿,不乱花钱。

6、守纪习惯:上下楼梯靠右行,不拥挤推搡;课间休息守秩序,不追逐、不赌博,远离毒品,不进入营业性网吧。

7、听课习惯:坐资端正,精力集中,勤思好问,乐于探究。

8、读记习惯:坚持每天阅读课外读物20分钟,每天诵记一条名言警句或一首古诗。

9、作业习惯:按时完成作业,坚持整理错题集。

10、记日记习惯:坚持每周写2~3篇日记。

四、实施途径:

为强化学生的行为养成教育,真正做好以上工作,采取“日检查、周评比、月讲评”制度,其中日检查是基础管理,周评比是及时反馈,月讲评是强化教育,以日检查为基础,一周一小循环,一月为一大循环,形成“教育——管理——反馈——再教育——再管理”的工作模式,使学生的行为规范最终能达到要求。

1、学期初召开主任动员会。学习区教育局下发的“加强中小学养成教育的实施意见”的相关文件。明确“小学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活动的目标、任务、内容、实施途径及有关要求,做好宣传准备工作。建立以分校校长为组长、各班主任为组员的组织表。

2、学校采取措施加大常规工件的管理力度,充分发挥学生检查小组的监督作用,对课间操、眼操、班级卫生、纪律以及学生常规执行情况等方方面面的工作,每天进行检查、量化、通报,借此规范学生的在校行为,使学生的精神面貌和思想道德水平发生积极的变化。其次,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既活跃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又让学生在活动中培养了兴趣,磨练了意志,陶冶了情操。让学生在体验中产生情感,在行为中表现情感。另外,注重落实校本管理思想,突出全员参与。不断完善家校联系制度,定期召开家长会,通过家长学校、家庭教育知识讲座、家访等多种形式,与家长建立经常性的联系,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做好学生的帮教工作,减少杜绝学生违纪现象的发生。鼓励学生走出教室,走向社会,参加丰富多彩、文明健

康的社区活动,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

3、班主任是一个班级的直接管理者,自身的教育理念和形象对良好班风、校风的形成起着巨大的影响,为了使学校的行为规范教育真正落到实处,同时也为了加强队伍建设,学校明确要求对学生要做到“五严”:严而有格,即按一定规律、标准要求学生。如:《小学日常行为规范》等;严而有度,即教师提出的要求应该适合学生的年龄特征,生理和心理发展水平,要符合教育教学规律;严而有恒,即要坚持要求,持之以恒;严而有方,即教师对学生提出要求时,要注意方法,做到刚柔并用,寓刚于柔等;严而有情;即教师提出的要求,应出于对学生的真诚的热爱和关心,严生于爱,爱寓于严,做到爱而不纵,严而不凶。利用班会队会活动等时间,对学生养成教育。

4、以家长学校为基础,积极开展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

学校要通过家长学校,加强与学生家长的沟通与联系,让他们认识到学校开展学生文明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重要性,明确每一阶段的工作重点,争取到他们的支持与配合。开学初,我校通过家长见面会,向家长宣传加强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积极意义,得到他们与教师一同协作作好学生行为养成教育的工作。

5、每天值日教师认真负责,及时到岗,按学校规定的值勤要求完成规定的内容,促进学生良好行为规范的养成。要求如下:

(1)上课之前巡视大门口,负责登记学生乱丢纸屑情况。课间在大小操场定岗。放学时间负责出校秩序。

7.浅谈小学生养成教育的实施策略 篇七

一、树立典型榜样, 借助榜样的力量强化正面教育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整个班级中, 会有很多自觉性强、自理能力高的学生, 他们往往在道德品质以及学习上也会有突出表现。对此, 教师在管理班级的时候, 就应该树立典型榜样, 对这些学生良好的生活以及学习习惯给予表扬, 强化榜样的正面教育。教师在选择榜样标兵的时候, 要充分考虑到该学生的自理能力、学习成绩、道德品质等方面, 更好地引导身边的每一位学生。除此之外, 教师也要注意自身的言行举止, 达到教育学生的目的。在学生的观念中, 老师自身的言行举止是非常重要的。学生经常会认为老师的所作所为几乎都是正确的, 因此, 教师在与学生沟通的过程中, 要注重语言技巧, 做到以身作则。

我们都懂很多道理, 但是却无法付诸实践。作为教师的我们, 要想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 就需要从自身小事做起, 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熏陶。比如, 当老师走进学校、教室的时候, 如果发现地面上有垃圾等, 教师要弯身将垃圾捡起来。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也开始懂得保护学校、教室的环境, 最终达到美化校园的目的。教师的任何一个行动都会影响到学生以后的行为。因此, 教师在教育教学以及生活中要用自身正确无言的教育, 做好示范, 来感染每位学生, 让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去模仿。

二、建立学校、家庭、社会教育沟通渠道, 创建良好的教育环境

学校为教师教育学生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教师要将培养学生的能力作为其教学目标, 还要告诉学生做人的道理。教师要配合以及支持家长的工作, 引导家长采取正确的方式来教育孩子, 有助于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在社会上广为流传的“5+2=0”公式可以解释这一问题, 也就是说孩子在学校的五天时间里可以接受到正面教育, 但是在周六、周日这两天从家庭、社会受到的负面影响会抵消学校中的正面影响。从中看出, 家庭教育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为了让孩子健康成长起来, 这就要将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以及社会教育充分结合起来, 并且家长要注重提高自身的素质。养成教育需要家庭、学校以及社会三方面的力量相互配合, 形成合力, 不断优化学校的育人环境;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对学生进行良好的诱导, 同时加强管理力度, 促使学生提高认知水平, 实现养成教育的目的。父母不可能永远跟着孩子, 因此家长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能力。如果家长一直溺爱孩子, 不让孩子自己解决问题, 自己独立生活, 不督促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那么在以后的生活以及工作中孩子是经不起任何风雨的。

三、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推动小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在小学阶段中, 小学生的生理、心理都会发生急剧变化。这个重要的时期是培养学生良好习惯、接受良好的道德品质以及增长自身知识的最佳时期。所以, 教师不仅要规范、引导学生的外在行为, 还要注重心理健康的教育。现代医学的研究结果表明:一个人只有具备健康的心理, 才会影响其一生的健康发展。在青少年时期, 大部分学生都比较叛逆, 因此教师、家长要重视学生的思想变化。现代社会, 出现了越来越多的“留守儿童”“单亲家庭子女”, 对于这些孩子, 要注重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将心理健康融入日常教学活动中, 引导他们形成积极、健康的心理。各个学科的教师要抓住本学科的特点,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按照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来开展教学活动。教师要对学生的心理进行教育, 还要让学生掌握相关的知识, 促使学生健康发展。除此之外, 在生活上教师要帮助每一位学生, 帮助一些生活上比较困难的学生。教师要鼓励学生要和谐相处, 创造和谐的、融洽的教学环境。每一位学生要与周围人构建和谐的讨论氛围, 提升他们的自信心。

人作为社会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良好的生活以及学习习惯, 会使其受益终身。而良好习惯的培养, 要从细节处着手。对此, 教师要将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融入日常的课堂教学和学生活动之中, 对学生学习和生活中的细枝末节加以重视, 特别要注意哪些出现过问题行为的学生。教师在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过程中, 需要遵循四项基本原则:其一, 养成教育, 要按照“从他律到自律”的规则;其二, 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 应落实到具体行动中;其三, 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要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其四, 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要由浅入深, 循序渐进。

总而言之, 在小学教育阶段开展养成教育, 就是要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与学习习惯。良好的习惯会让人受益终身。养成教育对于小学生而言, 是打好人生基础的重要教育阶段, 教师需要结合素质教育理念, 教给学生终身受益的东西。

参考文献

[1]戚雨蒙.小学生习惯养成教育内容的构建及实施策略[J].新课程:下, 2014 (03) .

8.大学生养成教育实施途径探析 篇八

【关键词】大学生;养成教育;实施途径

1.大学生养成教育的涵义极其意义

大学生养成教育是指以高校为主体,在家庭、社会的配合下,根据大学生的身心形成和发展规律,运用各种途径和手段,对大学生施加系统影响,促使其养成良好的思想心理素质、道德品质以及良好的行为习惯。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深化,高等教育必须高度重视学生的素质教育,注重人文精神修养和人格健全的教育,重视大学生学会“做人”的教育。大学生养成教育已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课题,是培养大学生“知识、能力、人格”全面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养成教育对纠正高校德育中重“知”轻“行”和大学生在道德上普遍存在的“知而不行”或“知行不一”的现象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2.大学生养成教育的实施途径

2.1加强人文素质教育,塑造人文精神

提高大学生的素质,塑造人文精神已成为21世纪高校教学改革探索的热点。人文精神造就人的灵魂,是人文素质教育的核心,是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的一种无形动力。加强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就是要培养他们的现代人文精神,引导他们学会做人,包括正确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以及自身的理性、情感、意志等方面的问题。人文素质的培养,对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形成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人文素质教育可以把大学生培养成具有以人为核心,融天地万物为一体,追求人生价值实现的最高理想境界和自爱、自律与自制精神的人,使他们不仅具有较高科学文化知识,而且在人格、道德、精神和审美等方面有较高品味。

2.2发挥教师言传身教的作用

车尔尼雪夫斯基说:“把学生造成一种什么样的人,自己就该当是这种人。”教育者是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主导,教育活动的选择是由他们实施的。教师的思想道德素质,直接影响育人的实施效果,能产生强有力的教育力量,因此教师应在道德人格、心灵、境界、情操等方面足以成为学生效法的楷模。教师只有在各个方面成为学生的表率,才能在学生中享有教高的威望,教师讲的,学生才容易接受,才能照着去做。教育者的人格是教育事业的一切,没有教师给学生个人的直接影响,深入到学生性格中的真正教育是不可能的。

2.3加强学校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

管理育人,管理制度是重要载体。管理者在管人管事的过程中,必须靠科学、规范、健全的规章制度作为依据,方能有效地开展工作。制度作为一种规范体系,对人和社会的行为有着强大的导向作用,个体道德的发展塑造离不开制度的规范和引导。

好的制度应当具备两个条件:第一,要符合基本的伦理原则如公正、民主、人本等,是鼓励人向善的。第二,要具有很强的可行性。也就是程序合法,程序与实体统一。此外,好的制度能否实现既定目标取决于执行者,所谓“徒法不能以自行”。这就要求高校管理者和教师要树立榜样作用,以表里如一、一以贯之的言行贯彻制度精神,时时做到民主公正廉洁。

2.4知识考核与行为考核相结合

高校“两课”是对大学生系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和思想品德教育的主阵地和主要渠道。因此搞好高校“两课”教学,积极进行教学改革,特别是考核方法改革具有重大意义。很多大学生卷面写的很漂亮,但是平时表现却很差,出现了严重的知行脱节、知行分离的现象。所以对大学生进行养成教育,“两课”考核应与学生平时表现相结合,加大学生的平时考核力度,把老师对学生的日常行为评价纳入考核之中,有效避免学生重学习成绩,轻行为践履的弊病,对于引导学生规范自己的言行、文明修身、促进知行统一具有积极意义。

养成教育是教会学生做人的基础教育,同时又是一项全面的综合性的教育。它的成功,不仅有利于德育工作优化,也有利于学习成绩的提高、体能的加强和美育的落实。社会各界、学校各部门都应对大学生养成教育高度重视,共同肩负起对当代青年的教育责任。

【参考文献】

[1]赵群慧.大学生养成教育途径研究[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2005(4).

[2]汤永春.优化德育环境确保大学生成人成才[J].中国高等教育,2005(18).

[3]王琦.养成教育与大学生素质培养[J].长治学院学报,2007(2).

9.学校 初中学生养成教育实施方案 篇九

随着国家“两免一补、营养改善计划、贫困家庭寄宿生生活补助”等政策的实施,加大对农村学生的生活补助,保证适龄儿童完顺利的成义务教育,从而解决了农村学龄儿童逐渐减少。然而学校布局分散、平均办学规模小、小学在校生班额过小、教育资源利用率低、教学质量不高、教师队伍不稳、优秀教师外流、教学质量呈下降的态势等问题重重出现,要从一定程度上解决学生家长的后顾之忧,尤其是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则是学校比较困难的。

一、寄宿制学校对学生养成教育的意义

(一)培养孩子的独立自主精神。

独立自主,不仅是指生活上的饮食起居能够很好地自理,还包括在一些问题上的决策能力。因为现在家长不仅在生活上对孩子照顾得无微不至,在对事物的决断和决策上,也出于保护心理而不太让孩子自己拿主意。吃什么、穿什么,一般都由家长说了算。因此,有些孩子一直被家长庇护到大学毕业,一碰到关键时刻,自己就拿不定注意、优柔寡断。孩子在寄宿制学校里能独立地打理生活是必须的,在碰到一些小问题时也必须要靠自己拿出解决的办法,比如钱不够的时候,是问同学借还是自己节省点用等,出现类似的问题时孩子能果断的处理当然是好事,但不多学生一旦钱不够用,想出的办法就是向父母打电话,叫父母送钱来,就于父母对子女的溺爱,只要子女说到就送钱来。而那些留守儿童怎么办呢?就会出现去偷窃别人的钱,偷盗的行为就这样慢慢形成。另外,一些学生因身体不适、轻感冒或上体育课扭到脚等等,第一不会想到找医生救治,而是只会哭着打电话给父母,只有父母叮嘱去看医生了,才会去找医生救治,这样我们的孩子那种独立自主的精神根本没有。寄宿制学校里时时听到就是:老师我哪里又疼了,要打电话回家叫我爸爸来接我回家。而不是:老师我哪里不舒服或上体育课扭伤了脚要去看医生。其实我们学校、家长应该培养孩子独立自主的精神,遇到事自己想先怎么办?再怎么办?这就是寄宿制学校在家长的配合下完成的。

(二)促进同伴交往的更好发展。在寄宿制学校里,同学们从周一到周五都朝夕相处,所以他们能更多地体验到同伴之间的友情,并从与同伴的争争吵吵和磕磕碰碰中学会了理解他人和与人交往的基本原则,从而培养他们理解、包容、尊重他人的良好品质是一道稳固的基础。

(三)发展孩子的自控能力。

任性,是独现在学生的一大通病,因为我们的家长会不惜一切代价去尽量满足孩子的各种需要,所以,他们没有太多的地方需要去控制自己的欲望,控制自己不满情绪的宣泄。在寄宿制学校,一个教师要同时管三四十个孩子,加上课业的繁重,很多教师不负责,总是敷衍了事,随便说说,不用心去和孩子沟通交流,不知道孩子心里想什么,孩子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往往都是孩子闯祸了,老师才意识到孩子不良的思想已形成,这时老师采取的办法就是严整,要在简短的时间里让孩子改正自己不良的思想和欲望,但这往往都是以失败告终。因此,我们必须从小、从不同程度的教育孩子学会适度地控制自己的欲望,控制自己不满情绪的表现,控制自我中心的做法等。而这些控制能力的提高,是他们今后能够立足社会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条件。

二、多种途径抓好学生养成教育

养成教育,是指少年儿童的道德品质与行为习惯的养成和教育。从少年儿童的身心特点和成长规律来看,养成教育是小学教育的一个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因此,养成教育是学校必须重视的一个问题,特别是寄宿制学校更应狠抓学生的养成教育。

1、少年期是养成教育的最佳期时期。养成教育的主要对象是少年儿童。少年儿童自我意识尚未成熟,可塑性大,可接受性强。在这一时期的少年儿童个体处在一种最积极的准备和接受状态,正是人的潜能开发和社会性行为发展的最好阶段。教师若能给予恰当的带有启蒙性、准备性、基础性的引导和帮助,少年儿童的行为能力就会迅速发展起来,并产生长久的影响,乃至影响其一生。

2、寄宿制学校加强养成教育是学生成长规律的内在要求。素质教育从本质上说,是以提高全民素质为宗旨的教育,以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宗旨,以注重开发受教育者的潜能和促进受教育者德、智、体诸方面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寄宿制学校学生在校时间多,学生生 活在学校,学习在学校,活动在学校,学校给学生提供了一个自主生活实践的空间。如果寄宿生的吃、住、行、生活得不到一个妥善的合理的管理,那么,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就无从谈起,所以无论从人的成长规律要求,还是素质教育的要求,寄宿制学校必须加强学生的养成教育。

3、寄宿制学校加强学生养成教育弥补了家庭教育的缺陷。素质教育的首要任务是教育学生学会做人。而现在的孩子家长在他们的身上倾注了太多的爱,学生在家里不是小皇帝就是小公主,让他们吃最好的,穿最好的,更为可怕的是家长把孩子的一切劳动都包下来了,帮他们洗衣服、洗脸、喂饭、叠被子等待,这样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很差,孩子不懂自己做饭,不会洗衣服,不会料理自己的起居和安排自己的生活的情况,缺乏必要的独立生活能力。有的孩子虽然知识丰富,头脑发达,但因缺乏独立生活能力,就成了由人供奉的“天才”。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引出的一系列问题是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都应该面对的一个严峻的问题,要切底改变这种状况,就是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作为学校,主要是通过课堂学科教学渗透养成教育,从而灌输给他们一些方法,但这只是纸上谈兵,得不到实践,学生也只是听听,遇到事时只是听说而已,不会做。然而对于寄宿制学校来说,首先面临的是生存的挑战,逼着他每天需要自主参加生活实践:学会自己叠被子、自己整理自己的床铺、自己洗衣服、按时起床、按时睡觉等待。寄宿制学校进行养成教育有其潜在的优越性和重要性,弥补了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中的缺陷。

三、对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养成教育的具体实施方案

针对上述调查及分析对寄宿制学校学生的养成教育应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月月抓,天天抓,时时抓,上下形成合力,常抓不懈。根据学校实际,可制订《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并通过《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竞赛记分表》进行每日行为规范记录,紧紧围绕“一日常规”展开训练,并着重从学生生活自理能力、良好卫生习惯的养成方面作探索和实践,切实加强养成教育。

(一)学生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

寄宿身就是对学生生活自理能力的训练,学生在家里大都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到学校后一切都得自己料理,如刷牙、洗脸、叠被、系鞋带、清理房间、洗餐具、洗澡、洗衣服、妥善保管自己的东西、还要适应学校的生活 等等,都会在日常生活中逐步形成。寄宿制学校师生上几百人在一起学习生活,犹如一个小社区,拓宽了小学生的群体交往,通过班级组织、寝室小集体及兴趣小组等多层次多形式的交往,使学生在交往中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关爱他人,加速社会化的进程。

1、实行目标管理。在养成教育的过程中,分别给学生制定出系列性的养成规范,是使认识转化为实践的有效保证。围绕养成教育的系列内容,结合实际可拟订《寄宿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文明住校生标准》、《文明寝室评比制度》、《小学生礼仪常规》等规章制度,使学生个人、寝室集体都有章可循、有据可依,制度全面,基本包括了小学生生活学习的各个方面,学生无论走到哪,无论什么时候,都有规范约束他们的行为,学生行为都有所依。而每一种制度规范,要求都具体细致、丝毫不得马虎,如宿舍卫生,我们要求毛巾、牙刷摆放有统一样式,地面干净,要花纹清晰,无污水。正是由于规范具体明确,所以既便于执行,又便于检查。

2、开展各种活动,强化训练学生的自理能力。开展我寝室,美化寝室”评比活动,放开手,让学生自由地去美化自己的寝室,我们不注重美化的结果如何,我们通过活动,增强学生热爱集体的观念,感受分享劳动成果的快乐。

(二)、良好卫生习惯的培养

良好的卫生习惯,不但体现了小学生的文明程度,而且还影响整体素质。特别是我校地处偏远山区,由于学生的卫生意识不高,卫生习惯不好。因此,学校在这方面的教育和培养就显得更为重要。搞好校园卫生是我校一贯来的优良传统,自从寄宿制学校建校以来,学校更加重视对小学生良好卫生习惯的培养。

1、学校加大卫生设施、资金投入

要使学生养成一个良好的卫生习惯,首先应创造一个良好的卫生环境。为此,学校在教室的走廊放置了掷纸篓,在篓篓上写“不要乱丢我,请让我回家”的字样,让学生养成不乱丢果皮纸屑的良好卫生习惯;在学校方便的地方装拖把架、扫把柜给学生一个整洁的环境,养成爱整洁的习惯。

2、通过宣传,提高认识

利用国旗下讲话、班会、安全教育会、黑板报、宣传栏等方式进行《预防流感》、《怎样保护牙齿》、《预防中暑》、《预防水痘》等有关卫生方面宣传教 育,并有机结合最近发生由不卫生而致病的活生实例进行宣传,从而提高警惕,认识讲卫生的重要性。

3、寓卫生习惯的养成教育于活动之中

(1)开展以卫生知识、文明举止、保护环境等为主题的班队活动。使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氛围中愉快地接受教育。要求各班每月至少开展一次以良好卫生行为习惯为主题的班队活动,如“爱我学校,美化校园”、“讲究卫生,从我做起”,把个人卫生习惯的养成同美化整个校园环境联系起来,并且通过班队活动引领学生自觉地实践。

(2)开展文明寝室、文明示范班级评比活动。通过评比活动,有力地调动寝室、班级、学生个人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由卫生认识上升为卫生行为表现。(3)建立校监督岗和班监督岗。

学校成立了校“监督岗”和班“监督岗”,负责全校卫生监督工作和班级卫生包干区的监督工作,并且进行记录讲评,与文明班级评比挂钩,通过以点带面,以面促点,督促全校学生卫生习惯的养成,充分发挥校园环境管理中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校园环境的潜移默化的作用。(4)、开展个人卫生检查。

由学校负责卫生工作的教师和各班卫生委员组成检查组,对各班学生进行逐个检查,结果记入《日常行为规范竞赛记分表》并成为每学年一次的文明示范班级评比的依据。进行个人卫生检查使卫生工作细致深入到每一个学生,也利于监督、指导、查漏补缺,最终使学生习惯成自然,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10.中学生养成教育实施方案 篇十

一、方案的提出: 1.学生现状:

受社会种种思想的冲击,学生思想和行为产生了多方面的影响,呈多元化不确定发展的趋势。学生在行为习惯方面所反映的问题较多:一是学生自主性差,缺乏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能力,不能很好的安排学习时间,无自学的习惯,无知识积累的习惯;学习目的性不明,动力不足,上课听讲状态差,课堂常规要求完全漠之,扰乱课堂秩序事件时有发生,作业不及时完成,甚至干脆不做,书包不背。二是卫生习惯尚未形成,乱扔现象频发,主动维护者溃乏,卫生扫除主动性差,依赖和攀比性强。三是集体荣誉感逐渐淡薄,关心他人意识不强,自私狭隘,行为偏激,倾向暴力。四是诚信度低,虚荣心强,心理脆弱,明辨是非能力差。2.理论指导: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教育局《关于加强学校德育工作实施意见》。

二、指导思想:

以素质教育为依托,以培养学生在学习、生活、卫生、心理健康等方面的自主、自律、自觉意识为目标,坚持教育活动引导、评价激励、管理督促、制度约束相结合,全方位开展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使全体师生在工作、学习、卫生、心理健康等方面养成良好的习惯。

三、工作目标:

1.通过养成教育,使学生逐步养成尊敬师长、礼貌待人的优秀品质,提高分清是非、美丑、善恶、真假的能力。

2.使学生养成讲秩序、讲效率、讲公德、有理智的好习惯,提高学生的生活能力。

3.教会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促进学生文化素质的提高。4.培养学生在节俭意识的前提下,使学生养成艰苦朴素的良好习惯。

四、教育内容

以《中小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蓝田民族中学德育考核细则》为标准,归纳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中存在的不良行为,从礼仪、仪表、学习、生活和节俭等方面,正面规范学生行为习惯。1.礼仪习惯:

①见到家长、领导、老师要问好;校内一律讲普通话。②尊重长辈,听老师教导,不顶嘴,讲话态度诚恳; ③接受奖品或锦旗时要起立双手接,受到赞扬时说“谢谢”;

④不在教学楼、办公楼等公共场所大声喧哗;未经他人允许,不得进入各功能室场或其他课室;

⑤关心父母等长辈的身体,节假日主动打电话问候; ⑥有客人来访,要热情周到,要使用“欢迎光临”、“再见”、“下次再来”等礼貌用语,并能主动让座、倒水;

⑦上下楼梯遇见老师让老师先行,上下楼梯要靠右行走;

⑧上课回答问题先举手,跟老师说话要起立,进办公室前喊“报告”; ⑨同学要互助,不以强欺弱,不叫同学绰号;

⑩参加升降国旗,要严肃、庄重,根据学校要求穿校服,衣着整洁。

2、仪表:

①衣着整洁、得体、协调、朴素、大方,不穿奇装异服,不穿不符合学生身份的时装,一律穿校服。

②男生理学生式、西装式头发,不留长发(头发不遮住耳朵、眉毛、不触及衣领)、怪发型和胡子,女生扎辫子或剪童花头、短发,不留披肩发。男女同学都不许烫发、染发,不得化妆。

③到校穿皮鞋或运动鞋,不得穿拖鞋、高跟鞋(鞋跟一般不超过2厘米)、冰鞋等不适合在校穿着的其他鞋子。

④帽子要带端正,不得把帽舌戴歪。上课、参加集会一律脱帽。

⑤男女同学都不得骑高档车,不得穿名牌服装和名牌鞋,不得戴名牌手表,不得戴墨镜。

⑥每天佩戴校徽,团员还要佩戴团徽。团徽佩戴于左胸前校徽下。⑦男女同学一律不得佩戴任何饰件。⑧不得带手机进入学校。

3、学习习惯:

①课前要预习,学会带着问题听课; ②课前准备好学习用品,静待老师上课; ③上课坐姿端正,书写时握笔姿势正确。

④上课专心听讲,不乱说乱动,勇于提问,积极回答,抓重点,积极思考; ⑤作业要字体端正,纸面清洁,格式正确,不边做边玩; ⑥按时完成作业,做到独立、耐心、细致; ⑦学会先复习后完成作业,先审题再解答的习惯; ⑧考试答题要细心、准确、书写规范。

⑨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坚持每天看书半小时以上;关心国家大事,多看多听广播电视新闻,阅读报刊。

4、生活习惯:

①早晨早起,不睡懒觉——做勤快人;

②起床、穿衣、洗涮、整理房间行动快速——当利索人; ③吃饱饭、吃好饭、不挑食、不喧哗——做健康人; ④上学、上课不迟到——做守时人; ⑤早晚涮牙,天天洗脚,勤剪指甲常洗澡,穿戴整洁,勤洗衣服、书包——讲卫生;

⑥出入教室,上下楼梯靠右行,不打闹。晨会或出操、退场讲秩序,认真做好课间操、眼保健操;走路不挤、不抢;站队听口令,动作快——守纪律; ⑦积极主动打扫教室,不乱扔纸屑,不乱涂乱画,爱护公共财物——讲公德; ⑧按时认真完成值日工作,主动帮助同学、老师和家长做力所能及的事——爱劳动;

5、节俭习惯:

①用水、电及时关闭开关,节约一度电、一滴水; ②爱护书本,节约一张纸、一块橡皮、一支铅笔; ③爱护桌椅、门窗、板擦等公物; ④爱惜衣物,不乱丢弃;

⑤爱惜粮食,不剩饭,节约每一粒粮食; ⑥不随便丢弃粉笔、扫帚、纸篓等教室用具; ⑦正确支配零用钱,少吃零食;不在校园内吃零食; ⑧不向父母提出过高的物质要求;

⑨学习、办事讲效率,学会能用不同办法解决同一问题。

五、工作措施:

1.加强师德建设,提高教师德育意识,强化学科渗透功能,及时纠正学生不良行为习惯;

2.班级成立“学生自律队”,及时纠正学生的不良行为,起到激励和监督作用。级部成立养成教育检查组,重点检查学生不文明行为;

3.建立养成教育工作宣传栏,及时批评和表扬涌现出的典型人物事迹,典型人物采取各班推荐,核实评选的原则确认,定期公布养成教育阶段性评比结果; 4.各级部、各班周一公布本周养成教育目标,每周由班主任、班级检查组,总结本班本周养成教育工作情况(要有记录),强调周末注意事项; 5.检查结果作为“优胜班级评比”的重要考评依据。

六、实施与考核: 1.实施:

⑪根据养成教育持久性和复杂性的特点,要坚持反复训练、阶段推进、周期巩固、注重实效、考核督促的原则。

⑫在学生实施行为训练方面要采取定时专

一、分类突破的工作策略。每月第一周召开一次班主任会议,明确教育主题,安排当月工作,提醒班主任应注意的问题,突出重点,明确目的。

⑬对学生行为训练,在德育处统一部署下,实行级部、班级负责制。班主任具体负责本班学生行为习惯的训练和指导工作,其他任课教师协助班主任做好学生行为习惯的教育和培养工作。

⑭根据学生行为习惯的形成规律,在教育过程中要做到引导、训练、自纠、巩固相结合。通过教育系列开展行为养成教育。

每月的第一周进行养成教育级部专题工作会议,教会学生什么是良好的行为习惯,什么是不良的行为习惯,哪些应该改正,哪些应该表扬,从思想上明确认识。

对照养成教育内容,找出自身存在的不良习惯,强化训练。发挥同学之间相互监督,相互帮助的作用,纠正不良行为。坚持长期恪守正确的行为习惯,始终如一。2.考核:

在广大教师中间形成人人“抓养成、促养成”的浓厚氛围,为促进学生良好行为的形成,德育处开展阶段性考核和学期末考核。⑪阶段性考核

每周由德育处对各班进行全面检查,每月一次评选学校养成教育优胜班级。德育处每周抽查各级部养成教育开展情况,每月一次小结,计入当月班级考核。

⑫学期末考核

学期末由学校德育根据每月各项指标结合各班学期综合情况进行考核,成绩计入学期末班级考核。

庙溪乡初级中学校

11.学校 初中学生养成教育实施方案 篇十一

踏入花门中心小学的校园,你会觉得眼前一亮:走进操场、走廊,见不到一点果皮纸屑;走近学生,微笑、问候会令你如沐春风;走进课堂,你会发现学生坐姿端正、倾听认真、发言积极;走进活动,你会发现学生安全第一,共同策划,互帮互助……。近年来,我校本着“优化环境,提高管理”的办学思想和“科学育人,全面发展”的办学目标,以“良习育美德,教育重养成”的养成教育活动为载体,形成了学校养成教育特色。

一、以认识为先导,思想引领行动

每期开学初,学校成立“养成教育”领导小组,制订《花门中心小学“养成教育”活动方案》。根据《方案》,学校多次召开教师会议,引领教师从思想的高度认识养成教育的重要性,并在日常教学中潜移默化地融进养成教育内容。学校工会向全体教师发出倡议,组织教师签订《花门中心小学教师十个基本行为习惯》承诺书,要求老师做到的,学校领导先做到;要求学生做到的,老师先做到。通过对教师的约束和激发,老师们热情高涨,认真规划本班养成教育工作重点,积极开展养成教育活动。

学校注重家校互动,形成教育合力。期初下发致家长的公开信,并对家长进行问卷调查,要求家长和孩子一起学习学校养成教育方案,明白学校工作目标,努力配合学校工作。期末又下发致家长的回访信,及时了解学生在家中的表现。在期中、期末分别组织教师深入家庭家访,共商学生健康成长良策。我校地处偏远农村地区,家长知识层次参差不齐,对子女的教育重视程度不一。为此,学校以省级课题《家长学校办学模式的研究》为载体,指导和督促家长从自身做起,提高家庭教育质量,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

学生是实施养成教育的主体,学校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宣传手段,天天讲“行为”,时时说“习惯”:标语、广播、班会、黑板报、手抄报、国旗下的讲话……向学生宣传哪些是“良习”,哪些是“陋习”。每月确定一个主题,营造浓厚的养成教育氛围,让大家一进校门,就可以感受到一股浓浓的“养成教育”气息。

二、以课堂为阵地,过程养成习惯。

课堂是教育教学永远的主阵地,学校把课堂教学作为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主渠道,从课前准备到课后收拾;从书写运笔到朗读坐姿;从思考听讲到读书笔记;从师生间的问好致意到课堂上的大胆质疑……每一种习惯都要求老师关注和培养,学生美好的品行和良好的习惯总是从课堂开始到课外养成。

学校开设了每天30分钟的午读课、一周一次的阅读课、写字课,要求学生养成定时定点阅读及良好的书写习惯。为了培养低年级学生的倾听习惯,学校召开了低年级班主任和学生会议,通过午读课给孩子们讲故事,让孩子们养成认真倾听的习惯,并带到每一堂课中,带到家中,做个会倾听的好孩子。为了培养学生整理收拾的习惯,学校实行了教师培训、学生培训:书本从小到大排列,学习用品分功能摆放,书包统一挂在事先钉好的钉子上,组织学生相互检查,互相监督。这些好习惯带给孩子们的将是一生最重要的财富,受益无穷。我校被“阅读·梦飞翔”基金会评为优秀学校。

为把养成教育内容贯穿在课堂教学中,对公开课的评价还特地加进养成教育内容,引领老师的课堂自然而然、水乳交融地展示养成教育,构建高效课堂。

三、以活动为载体,行为收获美德

英国作家萨克雷说过:“播种思想,收获行为;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人格;播种人格,收获命运。”所以,我们在实施养成教育的过程中,主要是以活动为载体,在活动中培养习惯。

1.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

学校先后举行了“习惯养成,从我做起”演讲比赛,“好习惯伴我行”书写比赛,“养成良好习惯,建设美好校园”红领巾广播站,“养成教育成果汇报”主题班会,“助人为乐习惯,陪伴美好人生”学雷锋系列活动,每期开学“节零钱、献爱心”捐款活动,三月“妈妈,我想对您说”感恩活动,“每天锻炼一小时”的阳光体育运动,每天第一节课前全体学生诵读《养成教育三字经》活动,每年庆六一、元旦大型汇演,在活动中宣传养成教育,巩固良好习惯。要求学生写养成教育日记、心得,学校小记者站对表现优秀的师生及时报道。

2.开展净化美化校园活动

“学校是我家,美化靠大家”,学校向全体师生发出“弯弯腰、伸伸手、净校园”倡议书,师生人人爱校,自己动手,净化校园。学校添置了教师办公桌椅,优化办公条件,利于教师更好地为养成教育率先示范;更新文化长廊,力争让“每面墙壁都会说话”。

3.开展班级文化建设活动

我们的教室虽然简陋,但我们的头脑不简单,心灵不单调。各班根据学生年龄特点,策划展示了富有班级特色的板报:低年级以画为主,图文并茂;中、高年级以文为主,图文相间。各班教室布置规范,名言警句通俗易懂,光荣榜上笑容灿烂……学校定期组织评比观摩。

四、以评价为手段,激励提升品位

在所有的活动过程中,有一条主线牵引着各个子项目向着更高更好迈进,这条主线就是评价体系。午读课值周老师进行逐项检查、登记,每天一通报;“红领巾监督岗”随时记录着违纪现象;“养成教育”纠风小组开展互查互评……所有的量化结果一周公布一次,与“流动红旗”挂钩,也与班主任工作的考核挂钩。以此督促活动落到实处,引领“良习育美德”的目标健康发展。

学校还开展了“养成教育星级达标”活动,每月评选班级之星,每期评选校园之星并颁发奖状。同学们竞争的劲头更足了,人人都以多得星级标兵为荣,综合素质得到了很大提高,学校的品位得到全面提升。

我们知道,这是在春天播种养成教育的种子,在秋天收获到行为习惯的硕果。这一切仅仅是个开端,今后的路更长,工作更艰辛。养成教育是一门博大精深的教育学问,也是一个天长日久的积淀过程,我们不能一蹴而就。我们将总结经验,进一步巩固现有成绩,让养成教育的绿荫覆盖到我校的每个角落,为孩子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12.农村初中新生的养成教育初探 篇十二

伟大的教育家叶圣陶老先生说过:“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 只是一句话, 就是养成良好习惯。”《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适应新形势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意见》明确指出, 必须坚持把学校德育工作摆在素质教育的首要位置, 要遵循由浅入深, 循序渐进的原则, 切实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近年来, 我们学校十分重视在七年级阶段加强对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把养成教育作为班级德育工作的重点内容, 在行为规范教育和训练中, 注意掌握原则, 探索新方法,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 针对关键时期, 从一点一滴的日常行为习惯抓起

常言道:“无规矩不成方圆”。习惯是一种长期形成的思维方式、处世态度, 具有很强的惯性, 像转动的车轮一样, 要短时间内改变是很难的。天真无邪、对班级中的不良倾向直言不讳, 性子野、自制力差、习惯差等是初中农村新生的行为表现, 七年级是养成教育的关键时期, 对学生进行明礼诚信, 生活习惯、学习习惯, 讲文明、讲礼貌、讲卫生、守纪律等日常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是很有必要的。我们严格要求七年级班主任利用主题班会课精心组织学生学习《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新塘二中学生守则》等规章制度, 让学生牢记中学生行为规范及我校对学生的行为要求, 学校政教处在新学年的第二周进行检查, 班主任是否落实, 效果如何, 每学年结束时进行总结, 对成果显著的班级和个人实行奖励等, 让教育落到实处;班规制定要求全班学生参与, 细化日常行为规范的养成措施及奖惩方案等, 让新生更直观地认识中学生的行为规范, 如我校七1班的班规规定:上课说活、搞小动作等违纪的同学, 要当一天“老师”管理课堂纪律, 体验学生行为规范养成的主人翁精神;班主任还通过黑板报、小抄报等形式进行宣传教育。这些看似平平常常的活动, 其实就是质的飞跃, 量的积累, 良好的行为规范习惯就是建立在平平常常的教育活动中。

2 强化训练实效, 从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抓起

叶圣陶老先生说:“习惯在于教师的训练和指导。”确实如此, 规范的日常行为习惯不可能自发而成, 必须经过指导和训练。农村初中新生养成教育的过程是枯燥无味的, 若要取得好的效果必须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以辅助。我校是一所农村初中, “撤点合并”的教育资源整合已实施多年, 我校招生范围的农村小学从17间减到4间, “一校一习惯”局面得到明显的改善, 七年级新生的行为规范没有以前那么复杂了, 但是中学生的行为规范对于他们来说还是陌生的, 需要一个适应的过程。因此, 我校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来指引新生的良好行为规范习惯养成。我校通过组织校会、级会等集会不断对新生进行中学生行为规范教育, 通过在教学楼、宿舍楼挂宣传牌营造校园氛围;利用节假日开展活动, “青年节”举行学雷锋活动, 教师节开展尊师活动, “清明节”祭扫烈士墓活动, “国庆节”进行爱国教育;以班级活动为中心;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科技、文体活动和其他教育活动, 活跃校园文化, 比如“养成文明规范行为, 做二中小主人”文艺演出, “如何做一名合格的中学生”专题讲座, 开展了“我是小发明家”科技活动, “走进社区”社会实践活动, “我眼中的校规”演讲比赛, “我成长, 我快乐”绘画比赛;还有广播操比赛, 体艺术节活动;学校要求班主任言传身教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明察暗访严格控制学生不良行为的滋生, 要求学生相互监督“一帮一”共同进步, 通过“文明班级评比”、“你追我赶争第一”活动增强养成教育的兴趣;学校通过校园网先后播放过《交通安全》、《健康教育》、《自我保护》、《东方小故事》、《中华传统美德》等专题片, 并开展相关讨论、点评;2005年, 我校成立了“中学生小记者站”为行为规范教育开辟了一条更为有效的途径, 小记者们在辅导员的引导下, 聚焦校园中的先进人物, 好人好事, 树立起校园中的各种榜样。

良好的习惯不是靠一天两天, 说养成就能养成的东西, 对于课外注重行为习惯养成教育, 我们既有阶段性, 又有侧重面, 即在某个阶段主要解决什么不良行为或形成什么良好习惯, 我们都有一个侧重。容易纠正的不良行为, 或能很快养成良好习惯的行为, 如:遇到老师同学问好;对于一些较难改正, 顽固性的坏行为, 或短时间较难形成良好习惯的行为, 如:固执、倔强等一些本性的行为等, 其目的是一个——实现学生良好行为的养成。学生行为规范是一个反复抓, 抓反复的过程。近年来, 我校新生都来自于教育薄弱的农村小学, 学生的行为规范要求认知水平参差不齐, 我们努力发挥班会课的阵地作用, 采取系统教育和阶段强化双管齐下, 经常性、有针对性地开展行为规范教育训练。一方面, 分层次细化行为规范教育要点, 将一学年分为前、中、后三个时段, 划分为“在学校做个好学生, 在家庭中做个好孩子, 在社会做个好公民”三大块, 每一块又分为:日常行为习惯、文明礼仪、体锻卫生和劳动习惯三方面, 确立了具体主题班会课, 根据不同要求, 循序渐进, 形成了分层要求的系统目标, 在班会中有序地、持之以恒地开展教育训练。另一方面, 根据实际情况, 针对整体行为规范薄弱环节, 确定阶段要点加以强化训练。如学校新添了花草树木, 就强化进行爱护花草树木教育训练;开学初强化课堂、课间等行为规范教育训练;开始在校就餐, 就强化进行用餐文明和节俭教育;学年中段, 当新生开始熟悉校规, 对自己要求放松时, 强化学校常规行为规范的教育训练等等, 这样有针对性、持之以恒的教育训练收到了实实在在的教育效果。

3 事半功倍效果, 从构建“家校”德育网络抓起

无论是家庭教育还是学校教育, 最重要的是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农村初中新生对中学的学习、生活习惯的不适应, 建立“家校”德育网络, 有利于家校教育产生合力, 为孩子创设良好的成长环境;有助于家长了解孩子在校表现, 开展针对性教育;有利于家长走出家教误区, 掌握科学的家教方法;有助于教师了解学生的家庭教育环境, 提高教育效果;便于家长了解学校的教育动态, 参与学校教育教学管理。为了更好地做好学生的养成教育工作, 我们成立新塘二中家长委员会, 每学期定期召开一次会议, 及时交流, 出谋献策, 结合实际共同制定相应的教育措施;每学期举行一次初一级家长会, 探讨新生的养成教育成效;要求七年级每一位班主任每年对班的每一位学生进行不少于1次的家访, 加强与家长沟通等。构建“家校”德育网络, 家长和教师在养成教育方面, 就能达成一个共识, 目标一致, 共同完成教育孩子的目的, 并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 结语

农村初中新生的养成教育培养, 既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做到知行合一, 又能提高学生自主管理、自我教育的能力。无论是在求学的过程, 还是学成之后走上社会, 已具备良好的行为习惯和较强的自主管理能力, 都让他们获益匪浅, 成功的几率当然也是相当高, 我们必须重视养成教育。

摘要:养成教育就是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 养成教育的内容十分广泛, 既包括正确行为的指导也包括良好习惯的训练。本文对农村初中新生行为规范的养成进行针对性、实效性的探究, 我们从大处着眼, 从细微入手, 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 经过持之以恒的强化训练, 加强家校联系, 帮助学生养成了良好的行为规范习惯,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农村,初中新生,养成教育,行为规范

参考文献

[1]王艳芳.引领宽容发展——谈如何抓好初一学生的养成教育[J].考试周刊, 2010, (03)

[2]徐景荣.学生养成教育的实施路径与成效[J].吉林教育, 2010, (09)

[3]蒋军利.浅谈低年级学生的养成教育[J].新课程研究 (基础教育) , 2010, (05)

[4]杨俊仙.以养成教育为抓手创新学校德育工作[J].宁夏教育科研, 2006, (01)

[5]杨东升.抓行为规范促养成教育[J].教育革新, 2007, (02)

上一篇:政治教研室教研活动总结下一篇:培训学校年度工作总结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