疝气手术

2025-02-19

疝气手术(精选15篇)

1.疝气手术 篇一

疝气手术后好恢复吗

虽然疝气手术并不是大手术,但侵入性的治疗对身体一定是有伤害的,在手术后由于伤口的张力,还很有可能在孩子哭闹时拉扯伤口,导致疝气复发,因此,小儿疝气患者是不适合手术治疗的。

不手术治愈小儿疝气的方法

不做手术也是可以治愈疝气的,有的家长到了很多方法,针也打了,药也吃了,但就是起不到作用,因为打针吃药的方法是不对路的,要直接治疗患病部位,才能真正起到作用。

保守治疗疝气的方法是使用疝气带,这样可以让疝环口自己长好,而不是缝好,复发率比手术低很多。由于婴幼儿还在发育,恢复能力很好,保守治疗的效果是最好的。

2.疝气手术 篇二

资料与方法

2011年8月-2013年8月收治疝气患儿120例, 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 每组60例。对照组男38例, 女22例, 年龄7个月~11岁, 平均 (5.12±1.3) 岁, 疝气类型:42例属于腹股沟斜疝, 18例属于腹股沟直疝。治疗组男35例, 女25例, 年龄6个月~12岁, 平均 (5.35±1.5) 岁。疝气类型:40例属于腹股沟斜疝, 20例属于腹股沟直疝。同时, 所有患者的诊断标准均符合小儿疝气临床诊断标准, 并将心、肺、肝、肾等脏器功能不全的患儿给予排除。两组在一般资料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手术方法: (1) 对照组实施传统手术方法进行治疗, 主要方法[2]:对患儿进行全身麻醉, 消毒后在患侧行4 cm左右的斜向切口, 切口为病患以外的组织, 将精索暴露出来, 找到疝囊后切除, 待止血后实施常规缝合。 (2) 治疗组则采取微创手术进行治疗, 其主要方法:确保患儿处于仰卧位, 实施全身麻醉及消毒后, 利用手指触摸寻找精索, 并将腹股沟内上方1 cm处定为切口点, 随后沿韧带走向或皮纹走向做1 cm切口, 切开皮肤后使用蚊式钳将皮肤与组织分离, 对于男性患者可提起精索后实施钝性分离找到疝囊, 并在皮下环处对疝囊进行解剖, 以便将精索暴露出来, 再将疝囊分离至内环处进行高位结扎, 切除疝囊。女性患者则可直接提起疝囊进行切除。在整个操作过程中, 务必要保持仔细、动作要轻柔, 以避免伤到精索或血管;当疝囊较大时, 可在中部横断, 以避免出血现象的发生;当疝囊口较大时, 需将游离的精索向上牵拉, 对内环口实施适当的缝合[3]。

观察指标:手术结束后, 对两组实施相同的治疗及护理, 对两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出血量、并发生发生率等进行观察对比。

统计学方法:文中数据均采用SPSS15.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处理, 以表示计量资料, 行t检验, 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手术结束后, 治疗组在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自主活动时间上均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术后并发症主要是阴囊肿胀、疝复发、腹胀、鞘膜积液等, 治疗组并发症发生率18.33%, 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43.33%, 两组数据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2。

讨论

导致小儿疝气发作的主要原因为小儿腹壁肌肉不强, 与腹腔内压力的增高有直接关系。腹股沟斜疝是常见的疝气类型, 其主要表现是存在柔软的可复性肿物。在患儿站立、咳嗽、哭闹以及用力排便时, 肿物就会变大, 而当患儿平躺后又会缩小至消失。同时, 还有一些小儿的肿物会进入阴囊, 虽然其表现为一侧阴囊肿大, 但务必要与鞘膜积液区别开来。

传统治疗小儿疝气的方法虽然治疗效果是非常肯定的, 操作灵活以及完全暴露都是其优点所在, 但是由于小儿生理结构的差异, 其缺点也较为明显, 切口过长、难以恢复、并发症发生率高等都是不容忽视的缺点[4]。而微创手术应用在治疗小儿疝气时, 可将切口控制在较小范围内, 医生采取熟练的操作技能, 最大限度地暴露疝囊以便手术的进行, 其优点在于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发生率低等。本文研究显示, 治疗组在各项观察指标上均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治疗组在并发生发生率上也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总之, 采取微创手术治疗小儿疝气是最有效、最直接的方式, 可有效促进患者术后恢复, 缩短住院时间, 与传统手术方法相比较更具医疗价值, 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王勇, 唐恬, 黄鑫.传统手术与微创手术治疗小儿疝气的效果比较[J].中国当代医药, 2013, (33) :39-40.

[2]王建平, 房小平.传统手术与微创手术治疗小儿疝气的效果比较[J].吉林医学, 2014, 35 (5) :1006-1007.

[3]李文聪.微创手术与传统手术治疗小儿疝气的效果对比[J].中国卫生产业, 2014, (2) :137-138.

3.成人疝气手术前后的观察 篇三

【摘要】成人疝气发生主要是腹壁抵抗力薄弱同腹内压增高而导致的。在普外科中,利用腹腔镜来完成腹部手术,在手术前后需要仔细观察。本文简单分析了腹腔镜对成人疝气手术的效果,并探讨了疝气手术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疝气 成人疝气手术 腹腔镜手术

一.引言

在成人普外科腹部手术后,疝气是常见的并发症,包括穿刺疝、造瘘口旁疝、腹壁切口疝、脐疝等。疝气在腹部手术中发生的比率约为10%至15%,同时可能导致出现胃肠道绞窄和梗阻,严重情况下会导致出现肠道缺血坏死等并发症,并需要进行多项手术。伴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采用腹腔镜治疗原发的疝气手术具有较好的优势。

二.临床资料及成人疝气手术观察

1.一般资料:选择100例利用腹腔镜手术完成腹部书后疝无张力修补术,其中女性为35例,男性为65例;年龄最大者为70岁,年龄最小者为22岁,案例内评价年龄为56.82岁;BMI平均指数为25.03±4.23KG/㎡。案例中疝气类型为:18例复发性腹股沟斜疝、33例造瘘口旁疝、49例腹部切口疝。

2.采用的治疗方法:对案例中的患者采用了气管插管全身麻醉,置导尿管,采取仰卧位。开放式建立气腹,将压力保持在12mmHG左右。距离原手术口切口位置,距离疝环约5cm以上位置采用三孔法放置腹腔镜和相关操作机械,利用超声刀来分离大网膜和肠管同疝囊腹壁的粘连,将疝囊和疝环显露。在对疝内容物纳回腹腔后,视具体情况,根据疝环大小来选择聚丙烯-膨体聚四氟乙烯复合补片,选择的疝补片大小要超过疝环边缘约3cm以上、5cm以下。利用腹腔镜的监视作用,将补片铺平,并将膨体聚四氟乙烯构成的光滑面面对腹腔,将聚丙烯的毛糙面对腹壁,利用平头钉枪将补片固定在腹壁上。之后放气腹并缝合切口,完成手术。

3.主要观察指标:在手术前、手术中和手术后的观察指标有身体指标、手术时间、手术过程中的出血量、手术后住院时间、进流质的饮食时间及术后并发症情况。

4.疝气形成原因及危害。

成年人发生疝气,主要包括两大因素:患者腹壁抵抗力薄弱,同时腹内压增高,由于二者的因果作用,导致发生疝气。腹壁抵抗力薄弱是疝气发生的基本病因,同時有畸形和先天缺陷、获得性继发性并立损坏都可能导致疝气。过度肥胖或年老体弱,其腹壁肌肉松弛或萎缩可能造成后天性腹外疝。

疝气影响了患者的消化系统,导致患者出现腹胀气、下腹部坠胀、便秘、腹痛、易疲劳、营养吸收功能差、体质下降等症状。同时由于腹股沟部和泌尿生殖系统距离较近,容易导致老年患者出现尿急、尿频及夜尿增多等前列腺或膀胱疾病。另外,由于肿物掉到腹腔内,容易产生危险,还可能会影响到婚后的性生活,容易造成疝囊内肠管无法回纳或回纳困难而形成疝气嵌顿,发生腹部剧痛和肠梗阻、肠坏死等危险情况。

5.成人疝气的表现症状。

成人疝气症状主要表现为:

(1)疝内容物为结肠或小肠,可能出现阵发性腹痛、腹胀、呕吐、恶心及肛门排气不畅等肠梗阻症状。

(2)疝内容物为肾脏、膀胱等,可明显出现泌尿系统的尿急、尿频、尿痛、腰部疼痛及血尿等症状。

(3)疝内容物为卵巢、输卵管或大网膜等,可能会发生腰骶部钝痛、腹部钝痛,出现消化不良、食欲减退、肠道胀气等非特异性的消化道症状。疝内容物绞窄时,全身出现不同程度的中毒症状,表现为白细胞级数升高、发热、水或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发生紊乱,严重情况会发生休克。

6.疝气治疗。

(1)非手术治疗。对于有较大手术风险的衰弱病人或老人可给予疝气托带,能暂时防止肠管脱出。疝气托带是在将脱出的肠管推回后使用的,采用绷带固定在疝气部位,能够进一步防止腹腔器官从疝气囊中脱出。疝气托带要长时间穿戴,在使用过程中,可能产生皮肤溃疡,使用前可涂抹婴儿爽身粉等薄粉来保护皮肤。疝气托带不可防止可能致命的如肠嵌顿阻塞等并发症,长时间使用容易造成睾丸不适或萎缩,出现皮肤溃疡。

(2)手术治疗。手术治疗疝气是将疝气缺口进行修补,将脱出的肠管推回到腹腔内,在腹壁缺口位置进行缝合,或者是取用侧壁组织来缝补缺口,如果出现不易补牢时,采用缝补人工网膜等方法,来完成疝气修补手术。进行手术时,对成年人可采用半身麻醉、局部麻醉或全身麻醉。一般情况下使用半身麻醉,在较为复杂的疝气手术时才可采用全身麻醉。疝气修补术一般需要1至2小时才可完成,手术后需要住院静养2至3天,可根据手术方式和病人身体情况,选择住院修养或回家修养。手术后一般在一周后拆线,一般采用无张力法和腹腔镜法等内镜法来修补疝气。

7.疝气手术术后。

在疝气修补手术后,要尽量避免过度用力,如若伤口疼痛加剧,可服用处方止痛药,伤口出血要立即止血并检查伤口情况。伤口不可沾水,表层采用美容胶布。术后发生呕吐,需要禁食4小时。

8.手术期指标:在本研究案例中,患者手术时间约为41.54±16.78分钟,在手术过程中出血量较少,出血量约为9.23±3.53ml。手术后住院时间为3.52±1.51天,术后进流质的饮食时间为1.12±0.51天。手术后发生血清肿并发症4例,占据比例为4.0%。

随着我国逐步迈入老龄化社会,在普外科临床上出现脐疝、腹壁切口疝、穿刺疝、造瘘口旁疝、术后隔疝等并发症都将较为常见,由于一次手术后的瘢痕组织和原有的解剖结构受到破坏,导致腹部手术引起的疝处理较为困难,而术后自愈可能性小,因此要积极处理,避免出现疝囊增大,影响患者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

三.结束语

成人的疝气治疗主要目的是关闭腹壁的缺损,通过重建腹壁的功能和解剖结构,来防止腹腔内容物通过腹腔壁薄弱点突出。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理成人疝气,其创伤较小、并发症较低、术后恢复较快,值得广泛推广。

参考文献

[1]周永进 腹股沟疝气的不同手术治疗方式效果观察[期刊论文] 《健康必读(中旬刊)》 -2013年7期

[2]李泽斌 不同手术治疗腹股沟疝气的临床观察 [期刊论文] 《医药前沿》 -2013年10期

[3]昊肇汉 无张力疝补术一疝修补手术的新趋势 [期刊论文] 中国实用

4.小儿疝气该怎样治疗? 篇四

自疗注意事项

(1)应尽量避免和减少哭闹、咳嗽和便秘。

(2)注意休息,坠下时,可用手按摩,推至腹腔。

(3)尽量减少奔跑与站立过久,适当注意休息。

(4)适当增加营养,平时可吃一些具有补气作用的食物如山药、扁豆、鸡、鱼、肉、蛋等。

(5)大一些的儿童适当进行锻炼,以增强身体素质。

自治疗法

1.成药自疗法 (1)疝气丸,每服2-6克,每日2次。(2)疝气散,每服1-2克,每日2次。 (3)橘核丸,每服2-3克,每日2次。

2.验方自疗法 (1)荔核15克、大茴香6克,研末冲服。 (2)老丝瓜1条焙干研末,每服2-6克,每日2次。 (3)陈向日葵杆1棵,去皮,水煎服,每日2次。 (4)茄子蒂3个焙焦为末,冲服,每日2-3次。 (5)核桃10个,烧炭研末,冲服,10次服完,每日2次。

3.饮食自疗法 (1)猪瘦肉适量、鸭椿子30克,煮熟,食汤与猪肉。 (2)乳鸽1只,生黄芪10克。将乳鸽洗净,生黄芪用布包好, 纳入乳鸽中,隔水蒸熟,食之。 4.外治自疗法 (1)用丁香适量,上药研末,撒在独角莲膏药上,敷贴患处。 (2)牡蛎30克,研末,用鸡蛋清调成糊状,每晚睡前, 先用手将疝气纳回,再将药糊涂于患侧阴囊,每天1次,连用3晚。 (3)黄精、桔梗各9克,上药放入樟脑2克,酒浸泡半小时, 取出捣糊状,敷气海穴。 气海穴:位于脐下1.5寸处。

5.老人疝气中医治疗方法 篇五

2、荔枝粥。荔枝核30克,粳米50克。先煎荔枝核,取汁,入粳米煮粥,任意食用。有温中、理气、止痛功效,可用于寒疝气痛、小腹冷痛等症。

3、茴香无花果饮。无花果2个,小茴香9克,同水煎服,每日2次。可用于疝气,有温中散寒功效。

4、纸煨麻雀。生雀3只,茴香9克,胡椒3克,缩砂仁、肉桂各6克,酒适量。将生麻雀去毛及内脏,将其它各药装入其肚内,再用湿纸裹上,煨熟即成。空腹以酒送下。可用于治疗睾丸偏坠冷痛、疝气,有温补肝肾及散寒功效。

5、橘核茴香粉。橘核、小茴香、黄酒各适量。将橘核、小茴香炒后研成细末,二者等分混匀即可。每日服1次,每次4~5克,睡前用黄酒调服。有温补肝肾、散寒作用,可用于小肠疝气、睾丸肿痛。

6、楝脂二香脬。猪脬1个,大、小茴香与补骨脂、川楝子各等份,酒适量。将猪脬洗净,入大、小茴香与补骨脂、川楝子填满,放食盐适量,煮熟。食肉;其药焙干为末,每次2克,用酒冲服。有补肝肾、散寒作用,用于疝气坠痛。

6.小儿疝气脱出是很严重的病症 篇六

正处在生长发育旺盛期的幼儿,极少数有自愈的可能,但幼儿患上疝气还是需要及时治疗的,这是因为疝气经常脱出,与疝环反复摩擦,长此下去,极易导致严重的疝气合并症,即形成嵌顿疝。家长们要提高警惕,孩子不是平白无故的哭闹,一定要细心观察孩子的不正常行为,以防来自各方面疾病的来,以免耽误治疗。

小儿疝气最好及时治疗,因为疝气是小肠拖出形成的,严重的话会肠坏死的,甚至威胁生命。治疗最好的方法是采用保守疗法使用聪慧牌磁疗疝气带,外用中药结合磁场的方法进行治疗,不仅没有任何伤害作用,还能够有效的修复腹壁膜,增加其弹性和厚度,从而在治疗后可以避免复发发生。

7.疝气手术 篇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我院在2011年2月至2012年6月期间的疝气患儿106例随机分成使用微创手术治疗的观察组和使用传统手术治疗的对照组各53例, 观察组中53例患儿, 男童31例, 女童22例;年龄5个月~11岁, 平均为3.1岁;患者中腹股沟的斜疝37例, 腹股沟的直疝16例。对照组中53例患儿, 男童29例, 女童24例;年龄在6个月~12个月, 平均3.4岁;腹股沟的斜疝有35例, 腹股沟的直疝有18例。两组的年龄、性别方面差异不很大, 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1.2.1 观察组

使用微创手术进行治疗:患儿使用常规的消毒和麻醉, 使用皮横纹下进行横行切口, 切口的长度在0.5~2cm, 切开皮下的组织, 显露出精索, 找到疝囊的位置后进行纵向的切开, 进行疝囊的游离分剥, 用丝线把疝囊的颈部结扎, 手术中完全止血以后把精索和囊丸复位, 对每一层的切口依次的关闭并进行缝合, 手术后使用抗生素对感染进行预防。

1.2.2 对照组

使用传统的手术治疗, 切口的长度在2.5cm以上, 其他操作和观察组相同。

1.2.3 统计学的方法

本组的统计单位用表示, 使用卡方来进行检验, 以P<0.05代表统计学有效。

2 结果

两组患儿经过手术治疗以后都能对疝囊成功的剥离, 住院治疗以后均能康复出院。两组手术的指征如表1所示。从表1可以看出, 观察组在手术时间、手术中的出血量以及住院时间等明显好于对照组 (P<0.01) , 对术后并发症的观察中发现, 观察组中53例患儿出现4例阴囊肿胀的情况, 对照组的53例患儿出现17例阴囊肿胀, 3例切口感染, 3例疝复发的情况, 观察组术后的并发症发生率为7.5%, 对照组术后的并发症发生率为32.1%, 差异非常明显。

3 讨论

小儿疝气是临床中常见病症, 发病原因是小儿腹壁的肌肉不足够坚强, 当哭闹、咳嗽以及用力排便的时候出现腹腔压力增高的情况[1,2]。常见小儿的疝气是腹股沟的斜疝[3]。腹股沟的斜疝表现为腹股沟的内侧出现一个柔软收复性的肿物。当小儿在站立、哭闹、咳嗽以及用力排便的时候, 肿物会出现或者增大, 平卧以后会逐渐的缩小乃至消失。用手也能够把肿物还原。某些小儿患者, 肿物可以进入他们的阴囊内, 表现为一侧的阴囊出现肿大, 和睾丸的鞘膜积液是不同的。婴儿时期的腹股沟斜疝不影响儿童的生长和发育, 并且随着儿童体格的生长, 腹肌会逐渐强壮, 一部分的患儿可以自愈。所以主张婴儿年龄未满1岁的情况, 可以暂时不进行手术。使用棉线束带或者绷带的压迫, 防止疝块的突出。但是如果1岁以后不能痊愈, 就需要手术进行治疗了。

传统的手术在切开方法上具有暴露非常完全、操作灵活等特点, 但是由于小儿的生理结构以及耐受性存在差异, 因此传统手术存在的缺点也是非常明显的。如切口过长、恢复非常困难、患儿的耐受性很差、手术后容易出现并发症等。目前随着疝气手术日益成熟以及医疗器械的进步, 使用微创手术治疗小儿疝气得到了越来越多的推广。微创手术治疗小儿的疝气, 切口控制在2.5cm以内, 使疝囊可以暴露出来进行手术操作的限度, 在小范围内对疝囊进行完整的剥离和高位的结扎, 它的优点是手术的时间短、创伤非常小、手术以后愈合速度快、手术以后的并发症非常少等, 解决了患者的后顾之忧, 同时完成高效率的治疗。目前微创手术的治疗方法已经被广大的患者所接受, 是一种新型能够替代传统手术进行小儿疝气治疗的方法。

摘要:目的 对小儿疝气实施微创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方法 将我院在2011年2月至2012年6月期间收治106例疝气患儿随机的分为使用微创手术治疗的观察组和使用传统手术治疗的对照组各53例, 对两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观察。结果 观察组在手术的时间、手术中的出血量、住院的时间以及手术后的并发症等发生概率明显好于对照组。结论 使用微创手术对小儿疝气进行治疗具有效果理想、切口部分小、恢复很快、手术后的并发症出现非常少等优点, 值得进行临床的推广。

关键词:微创手术,小儿疝气,临床效果

参考文献

[1]刘玉, 夏立平, 郑武平, 等.传统手术与微创手术治疗小儿疝气的效果比较[J].海南医学院学报, 2009, 15 (1) :269-271.

[2]黄宝君.分析横切口手术治疗小儿疝气的临床效果[J].中国医学创新, 2012, 9 (30) :352-353.

8.刍议中老年疝气手术治疗临床效果 篇八

关键词:老年疝气;临床效果

【中图分类号】R25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4)08-0079-01

1 前言

就疝气的主要患者来看,中老年人患疝气的可能性更大,这是由于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的腹壁强度会发生变化,逐渐变得薄弱,导致了人体内腹压增高,使得腹腔内部的游离器官,如小肠、大网膜、膀胱、卵巢、盲肠等脏器在腹壁变薄的情况下通过孔隙等进入到另一个部位。疝气患者往往会在呼吸、运动的时候感觉到痛,这是由于脏器进入了其他部位,影响整体协调以及脏器之间的配合的原因造成的。

2 中老年疝气手术

2.1 疝气手术

疝气手术主要是指疝修补手术,是将缺损的两端用锋线强行拉拢,以修补缺损;由于外科常见的疝气分为腹股沟疝气(多由于肌肉筋膜薄弱或先天腹壁缺损所造成)及伤口疝气(腹部手术伤口感染引发),所以疝气的治疗以手术为主,腹股沟疝气采局部或半身麻醉,伤口疝气则多采全身麻醉。

2.2 老年疝气手术的特点

与小儿疝气手术不同,中老年疝气手术具有其特别的地方,由于中老年人肌肉松弛,在采取手术时,需要认真考虑采用微创手术还是传统手术,中老年人新陈代谢的时间较长,因此在选择手术方式的时候还应将恢复的时间计入考虑因素。与此同时,若是伤口疝气,给中老年人实施全身麻醉,则需要考虑术后恢复时导尿问题,老年人括约肌松弛,若选择全身麻醉醒麻的时间较长,由于术后需要及时吊生理盐水等营养液,防止中老年人出现尿潴留,导致其出院时间延长。因此,对于中老年疝气手术的临床治疗,需要更为认真与仔细。

中老年疝气手术时长约1.5小时,麻醉苏醒后需要及时进行心电监护仪的持续监测并给予吸氧,与此同时,对老年人的血压、血氧饱和度变化以及腹部、腹内压进行实时的监测。

3 中老年疝气手术临床效果护理

3.1 加强临床护理,严格护理效果

中老年疝气手术完成后,需要进行实时有效的临床监控与护理,因此,对于中老年的临床效果,有着较高的要求,中老年患者需要紧密配合医生和护士的护理内容,使得医生能严密监控每个环节以及每个细节,确保中老年人术后能尽快地恢复。

中老年在术后可以会出现不同的症状,需要及时进行控制与解决。首先,由于疝气手术后伤口疼痛,可能会导致中老年人尿道括约肌痉挛,在这种情况下,可以采用针刺合谷穴、肠腔穴等方法来解决,若疼痛状况较为严重,则可以考虑使用肌注强痛定、杜冷丁等,使用止痛药来解决。若患者的疼痛状况较为轻微,在事前可以采用热水袋或者热毛巾敷小腹,增强腹腔内压,或者是通过按压患者的关元穴,并缓慢地进行按摩,通过外部的作用使得患者减轻疼痛,并刺激膀胱运动。

此外,对于原本膀胱收缩无力的中老年人,在术后会显得更为明显,若发生了排尿困难的问题,可以通过按压患者的中极穴、三阴交穴等,促进肠道的蠕动和运动。与此同时,采用麦皮和食盐的混合物,混合后炒熟敷在患者的腹部,疏通体内膀胱的内压。若采取这种方法仍不见效,则可以通过口服相应的中药,即生甘草、桔梗和淡竹叶的混合物,将其用开水冲服,一日三次,能起到排尿的作用,或者是使用芒硝、樟脑和明矾的混合物,同样是进行开水冲泡,但不可服食,而是用混合物沐浴,缓解患者括约肌松弛的问题,这种配方对于不同材料的重要以及配比要求严格,必须通过护士来配比,患者不得随意进行混合。

若以上方法仍然不能緩解,则可以通过导尿进行,但在进行导尿的过程中,必须注意消毒和卫生,导尿固然能彻底地解决问题,但容易造成细菌的感染,因此也需要十分的仔细。

3.2 注重术后恢复环境

要使得中老年在术后能尽快地恢复,还需要注重术后的恢复环境,必须规范要求中老年的术后的居住环境与治疗环境。

首先,必须保证术后居住环境的卫生以及卫生间的清洁,中老年恢复时间较慢,在恢复过程中,可能不能及时地进行自行地清理,则需要卫生人员及时对病房,尤其是卫生间进行消毒。

其次,由于绝大部分患者都是多人房,多人房更容易滋生细菌,若是不同疾病的患者同住,则需要对其他患者说明疝气患者的病情与需要注意的事项,确保患者能得到一个较好的休息与恢复的环境。若同时疝气患者居住,则需要注重患者的卫生问题,中老年人在术后面临的最大的问题就是小便困难,甚至是尿潴留的问题。因此,对于病房的卫生间,需要有进一步的要求,尽量向患者提供坐式、立式、蹲式三种不同的厕所,使得患者能够选择其熟悉的使用方式。此外,对于厕所水龙头,必须保证没有出现漏水等现象,部分患者对于声音较为敏感,可能会由于水龙头的声音而影响其排尿,因此也需要进行注意与管理。

3.3 注重术后对饮食的调节

对于中老年患者来说,一般在术后的24小时才可以逐渐进食流质食物,通过流质食物补充水分与营养。与此同时,对于患者的食物,必须选择清淡为主,避免过咸、过辣等重口味食物,容易导致伤口的发言与感染,造成小便减少,影响膀胱功能的恢复。此外,由于中老年在术后容易出现排便、排尿困难,为了防止这些情况的发生,尽可能地鼓励中老年患者食用豆类食品,豆类食品能产生较大的气量,气量增多则能促进患者的矢气增多,从而促使其排便与排尿通畅。

除了过咸、过辣的食物不可食用外,患者还需要注意不可食用酸性、甜性食物,甚至对于部分的水果,也需要注意。如葡萄、李子等,可以少量地使用,而杨梅、石榴等则是禁止食用的,对于西瓜、香蕉等中性的水果,则可以食用,但也不可过多。

3.4 重视患者的心理

由于中老年恢复时间较长,因此在恢复的过程中,可能会引起精神紧张,导致伤口恢复缓慢,甚至出现尿潴留等问题,一旦出现了相应的问题,患者在紧张的情况下,可能还会发生神经混乱的情况,导致病情进一步加重。

因此,作为临床治疗的一个重要环节,还需要重视对患者的心理调节与开导。在进行手术前,需要与患者说明术后可能产生的相关问题与并发症,使得患者有心理准备。而在术后,则需要对于出现了相应并发症的患者进行积极的开导与教育,并通过听音乐等方式,转移患者的注意力,舒缓患者的神经,使得患者能在一个轻松的氛围中恢复。

参考文献:

[1] 廖文棠.疝气手术术中技术难点分析[J].大家健康,2012(12)

[2] 吕桂萍.中老年疝气术后防治尿潴留的护理[J].辽宁大学中医药学学报,2012(3)

9.一例可复性猪疝气病的手术治疗 篇九

2011年1月22日,昌宁县大田坝乡弯岗村赵某饲养的1头LY(长白×约克)后备种母猪因脐孔闭锁不全而使部分肠管掉进脐部皮下而形成脐疝。脐疝由核桃大逐渐增至拳头大,柔软,病猪饮、食欲正常,无任何不良反应。

手术方法:手术前停食1天,做好术前准备后将病猪仰卧保定,术部剪毛洗净,涂碘酊消毒,脱碘后用1%普鲁卡因局部浸润麻醉;切开疝囊,注意不要损伤疝囊内的肠管;将肠管还纳入腹腔,连续缝合腹膜,对脐孔肌肉破口用较粗丝线做结节缝合或水平褥式缝合;最后撒布青霉素粉,皮肤做结节缝合。为防止伤口感染,术后用青、链霉素肌肉注射,早晚各1次,连续用药3天。

术后保持术部干燥,若术部被粪便污染应给予清洗、消毒,饲喂营养丰富且易消化的饲料。

该母猪术后于2011年4月8日正常发情配种,同年8月3日生产DLY仔猪(长约母猪与父本杜洛克杂交组合的后代)9头,全部成活,现在已怀第二胎。

(作者联系地址:云南省昌宁县畜牧工作站 邮编:678100)

10.疝气手术 篇十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9年1月-2012年1月我院收治的疝气患儿46例, 均为腹股沟斜疝, 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3例。治疗组男20例, 女3例, 年龄10个月~8 (3.2±1.2) 岁;对照组男19例, 女4例, 年龄11个月~9 (3.5±1.3) 岁。2组性别、年龄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1) 治疗组行小切口手术治疗:在腹股沟皮下环上方皮肤弧形皱纹处用手术刀横行做一长1cm的切口, 切开皮下组织、腹外斜肌腱膜、提睾肌, 显露精索后, 再向上延续探查即为外环口的确切部位, 在精索的内前方即可找到瓷白色的疝囊, 仔细游离疝囊至颈部, 打开疝囊壁少许, 再于疝囊壁下用小剪刀行钝性分离, 分离时应注意撇开男性患儿的输精管, 注意保护输精管以免损伤, 用湿纱布钝性游离横断游离的疝囊壁至内环口, 至疝囊壁完全与周围组织分离, 用1号丝线双重贯穿结扎疝囊颈部, 切除多余疝囊。此时, 注意撇开男性患儿的输精管, 然后将精索睾丸复位。术后推入病房, 常规应用抗菌药物3~5d以预防感染。 (2) 对照组行传统手术治疗:做一皮横纹下横行切口, 切口长2.5cm, 分离皮下组织, 显露精索, 寻找到疝囊位置后纵向切开, 对疝囊进行游离分剥, 用1号丝线将疝囊颈部高位结扎, 术中止血完全后将精索睾丸复位, 逐层缝合皮下组织及皮肤, 无菌敷贴覆盖, 术后推入病房, 常规应用抗菌药物3~5d以预防感染。

1.3 观察指标 记录并比较2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1.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手术指征

2组患儿经手术治疗后均成功剥离疝囊, 经住院治疗后康复出院。治疗组切口长度及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1) 。见表1。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1

2.2 术后并发症

治疗组术后发生阴囊肿胀1例, 对照组术后发生阴囊肿胀5例、切口感染1例、疝复发2例。治疗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4.3% (1/23) , 低于对照组的34.8% (8/23) ,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

3 讨 论

小儿疝气是儿科临床常见病, 发病时于阴囊或阴唇上方可见到包块, 按压可回纳腹腔, 严重时会发生嵌顿不能还纳, 甚至造成肠坏死等严重后果[2]。

很多家长不重视小儿疝气, 还有部分家长认为手术全身麻醉会影响小儿智力, 所以拒绝手术治疗。一些广告正好迎合了家长的这一心理, 提出戴疝气带、注射疗法可免去手术之苦的说法, 但这些方法都不能根治疝气。对于戴疝气带, 太松起不到作用, 过紧会压迫输精管, 影响睾丸发育;而对于注射疗法, 注射物多为硬化剂, 会引起局部感染, 注射剂一旦流入肠腔, 不仅起不到治疗作用, 还可能使肠腔黏连。根治疝气, 杜绝嵌顿疝发生, 唯一的方法是行手术治疗。我院针对小儿疝气采用下腹部小横切口的治疗方法, 通过在外环口上方皮肤实施横切口, 尽量将切口控制在朗格氏皮肤纹理线上, 具有创伤小、分离组织少、术中出血量少、手术时间短、术后切口愈合快、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 为患儿家长解决了后顾之忧的同时又能高效率地完成手术, 成为一种替代传统手术的新的治疗方法。

摘要:目的 探讨小切口手术治疗小儿疝气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46例腹股沟斜疝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3例。治疗组行小切口手术治疗, 对照组行传统手术治疗。记录并比较2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组切口长度及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 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4.3%, 低于对照组的34.8%,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1) 。结论 小切口手术治疗小儿疝气疗效优于传统手术。

关键词:小切口手术,小儿,腹股沟斜疝

参考文献

[1]王海岭, 王桂芳, 李毅.疝囊高位结扎加悬吊及腹股沟管后壁折叠缝合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89例分析[J].中华现代儿科学杂志, 2006, 3 (6) :556-557.

11.疝气手术 篇十一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13年3月-2015年3月笔者所在医院儿科收治的120例疝气患儿作为观察对象,均符合临床有关腹股沟疝的诊断标准,并经B超检查证实,排除合并鞘膜积液、严重脏器功能不全、免疫性疾病及手术禁忌证等病例。随机双盲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0例,其中研究组男56例,女4例;年龄3个月~5岁,平均(3.0±1.2)岁;左侧斜疝15例,右侧斜疝40例,双侧斜疝5例;对照组男55例,女5例;年龄4个月~6岁,平均(3.2±1.0)岁;左侧斜疝12例,右侧斜疝44例,双侧斜疝4例。两组患儿年龄、性别、疝气类型等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对照组采用传统术式进行治疗。具体操作:患儿于全麻后消毒铺巾,确保患儿保持仰卧姿势。取与患侧腹股沟韧带平行的手术斜切口,长约3 cm左右。在切口下剥离组织直至暴露精索,在精索前内侧锁定疝囊,切除疝囊并剥离其至颈部,行高位结扎。最后电凝止血后复位睾丸和精索,术毕,逐层缝合切口。术后均做好感染预防性处理。

1.2.2研究组行基于小切口微创术式治疗疝气。全麻,消毒铺巾,取仰卧位。选择患儿患侧耻骨结节外侧位置,沿其上方作腹横纹方向平行的横切口,大小为0.8~1 cm,切开皮肤及皮下组织。暴露腹外斜肌腱膜后钝性分离睾丸肌与精索外筋膜,切开疝囊并剥离至颈部结扎。在电凝止血后,将睾丸和精索复位,逐层缝合切口,将无菌贴覆盖在切口皮肤上,术毕。术后均做好感染预防性处理。

1.3观察指标

(1)记录并比较两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等;(2)比较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主要并发症有切口感染、阴囊肿胀、疝复发等。

1.4统计学处理

2结果

2.1两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后住院时间等手术指标比较

本组资料显示,研究组手术时间、手术切口、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及切口愈合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并发症及复发情况

研究组术后并发症4例,并发症发生率6.7%,其中阴囊水肿3例,疝复发1例;对照组并发症13例,并发症发生率21.7%,其中切口感染5例,阴囊水肿和疝复发各3例,鞘膜积液2例。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尤其是切口感染、疝复发情况对照组明显少于研究组(P<0.05),见表2。

3讨论

疝气是小儿外科比较多见的疾病类型,关于腹股沟疝的发病原因,目前主要有两种说法,一种是先天性发育缺陷;一种是后天因素所致。婴幼儿时期发生疝气多与先天性发育缺陷有关。患儿在胚胎时期,由于胎儿腹股沟部位的腹膜鞘状突沿睾丸引带下降,使睾丸落入阴囊,当腹膜鞘状突闭合不完全时便会使腹腔内容物进入从而形成了先天性腹股沟斜疝。正常情况下,在出生前后鞘状突逐渐萎缩闭塞,附着于睾丸上的腹膜鞘状突未闭塞,形成睾丸固有鞘膜腔,不与腹膜腔相通。若出生时腹膜鞘状突未闭合,仍然保持开放或部分开放,易形成腹股沟斜疝。从这个角度上说,男孩较女孩更容易并发小儿疝气。疝气一旦形成,难以自行消失,患儿在哭闹时会引起腹内压升高,导致疝囊内肠管挤压,诱发肠梗阻、炎性囊肿、疝气嵌顿等问题,影响患儿成长发育。

由于小儿疝气一般难以自愈,往往需要通过手术治疗,传统的治疗小儿疝气的手术方法是直接在腹股沟部位切斜切口,分离组织暴露精索并切除疝囊,高位结扎后将精索和睾丸复位。手术切口大,手术操作时间长,对小儿机体侵袭大,而且术后愈合慢,患儿出现阴囊肿胀、腹胀等并发症的风险高[2]。近年来,随着微创理念和技术的推广应用,微创手术治疗小儿疝气渐成为临床主流。所谓的小切口微创手术,其实质是在患侧耻骨结节外侧上方沿皮肤横纹方向所做的最靠近外环口的切口,以充分暴露疝囊为标准,在创伤最小的情况下切除疝囊,再行高位结扎[3]。从手术思路来说,传统手术与微创手术大体相似,均通过皮肤切口进入手术部位切除疝囊,达到治疗的目的,二者根本区别在于手术切口大小及其对机体的影响。比较发现,微创手术能明显优化切口位置,缩短切口长度,更契合了婴幼儿腹股沟短小的生理特点。有研究证实,微创小切口手术治疗小儿疝气后形成的切痕仅为0.8~1.0 cm,且痕迹较淡,毛发易覆盖,确保了美观性[4]。另外,微创小切口在行疝囊分离时,切口位置较低有助于减轻甚至消除术中剥离操作对机体的损伤,也对减少并发症发生有着明显的临床意义。本组资料显示,研究组手术切口、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及切口愈合时间均优于对照组(P<0.05),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也低于对照组(P<0.05),提示微创小切口手术治疗小儿疝气整体优势更为明显。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手术方法。不过,微创手术对锁定疝囊存在一定的局限,为确保手术疗效及安全性,建议在无法确定疝囊位置的情况时适当延长切口长度。

摘要:目的:对比分析传统手术与小切口微创手术治疗小儿疝气的临床效果差异。方法:随机抽取2013年3月-2015年3月在笔者所在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120例疝气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行微创小切口手术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手术,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手术切口、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及切口愈合时间等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并发症4例,并发症发生率6.7%;对照组并发症13例,并发症发生率21.7%,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小切口手术创伤小,利于伤口愈合和术后恢复,且不良反应少,适合小儿临床手术推广应用。

关键词:小儿疝气,小切口,微创,疗效

参考文献

[1]王勇,唐恬,黄鑫,等.传统手术与微创手术治疗小儿疝气的效果比较[J].中国当代医药,2013,20(33):39-40.

[2]高展.传统手术与微创手术治疗小儿疝气的临床效果比较[J].临床医学,2014,21(6):75-76.

[3]时长虹.传统手术与微创手术治疗小儿疝气的效果对比[J].吉林医学,2013,34(30):6230.

12.得了疝气及早治 篇十二

其实,很多老年人都有李师傅这样的想法,以为疝气不要紧。那么,老年人的疝气是怎么得的?得了疝气到底要不要紧?什么样的治疗方法最好呢?

老年人多发腹外疝

当人体内的组织或脏器离开了其正常的固有的位置,通过人体的某个薄弱、缺损部位或孔隙,进入另一部位,即形成疝,也就是人们常说的疝气。人体的疝多出现于腹部,其中腹外疝最为常见。它是由于腹腔内的脏器或组织(如肠管)经腹壁或盆腔的薄弱缺损部位,向体表突出而形成的疝。可以说腹壁强度减弱是疝形成的内因,腹内压力增高是疝形成的外因。由于老年人身体较弱,腹壁肌肉相对萎缩或无力,造成腹壁强度下降,易形成腹壁的薄弱环节。另外,老年人多患有慢性气管炎、便秘、前列腺肥大和膀胱结石。频繁的咳嗽可使腹压增高;便秘者通过增加腹压来促使排便;老年人由于前列腺肥大、膀胱结石造成排尿困难,为了使尿液顺利排出,使劲增加腹压是必然的。所以腹外疝患者中老年人占多数。

在腹外疝中,腹股沟斜疝最为多见,李师傅患的就是这种疝。腹股沟斜疝主要表现为下腹部反复出现包块,当患者运动量较大或腹压增加时,腹股沟局部出现肿物。该肿物质地较软,呈圆形或梨形。发病初期疝块体积很小不易发觉,随后疝块体积逐渐增大,直至进入阴囊,使阴囊明显增大。患者可于平卧后用手将疝块向腹腔内推送使之消失。

得了疝气应及早治

疝一经发现应及早进行手术治疗,否则随着病情发展肿块会逐渐增大,将严重地影响生活和工作,甚至出现严重的并发症危及生命。疝早期为易复性疝,除腹股沟处有一隆起包块令患者感觉活动不便或自觉不雅观外,多不会伴有其他不适症状。但随着时间的延长,疝囊逐渐增大继而粘连形成难复性疝,终致疝内容物不能回纳而长期突出于体表,给患者生活带来不便。若疝块变硬,触痛明显不能回纳,病人出现剧烈疼痛,同时多伴有恶心、呕吐、腹胀等肠梗阻症状,则为嵌顿型疝。此时若不及时手术治疗,可致疝内容物(多为肠管)坏死,形成腹膜炎而危及生命。有的患者即使没有生命之虞,也需要付出肠管切除或部分脏器损伤缺失的不必要痛苦。

彻底治疗须手术

保守治疗是不能彻底治愈疝气的,彻底治疗的惟一方法是外科手术。目前采用的手术方法一般有两种,下面我们来比较一下它们的不同。

13.疝气手术 篇十三

珠海男性健康网讯(记者胡胜)“太感谢珠海阳光医院了,我两个孩子终于可以跟正常孩子一样长大了。”12日,来自茂名的阿华(化名)激动地抹着眼泪。阿华连生了两个孩子都患上了疝气,由于家境贫寒,两个孩子一直没有治疗。在2011年5月14日——8月14日为期三个月的时间里,广东省珠海阳光医院与珠海市红十字会联合开展了“疝气患儿关爱活动”,兄弟俩被接到了珠海阳光医院做了“生物显微超微创“纳米丝”疝环修补术”,实现了一家人命运的转变。据悉,像这种兄弟俩同患疝气的珠海小儿并不少见,在很多家庭当中就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小孩同患疝气的情况。

孩子生下不久就遭遇疝气

2009年,阿华生下了大儿子,但令家人奇怪的是,两个月后在他的腹股沟区,可以看到并且能够摸到一个肿块。那还是阿华在给孩子换尿布时发现的。医生说,他这是疝气,引起肿块出现的诱因是腹压的上升,可能是哭泣,其他的还有咳嗽、排便、排尿等引起的。当地的医生告诉他,目前治疗疝气的最好方法是手术治疗,但是孩子太小,现在还不是做手术的时候,另外问了一下医生,手术费用也高的吓人,让贫穷的阿华和家人一筹莫展。

今年5月,阿华又生下了小儿子。没想到,跟哥哥一样,小儿子也在两个多月时被查出了患有疝气,而且弟弟的病情比哥哥更严重:“哥哥的肿块用手推还可以回去,而弟弟的肿块用手也推不回去,一看就不对劲。”到医院检查,医生说疝气已经发生嵌顿,必须马上进行手术,否则会有生命危险。

阿华说,因为疝气,孩子除了可以看到、摸到肿块之外,还有便秘、食欲不振、吐奶等现象,而且变得非常易哭、不安等,行动上也有不便,给我带来了很大的麻烦。另外,两个孩子的抵抗力很差,经常感冒发烧,哥弟俩轮流着生病,没有停过。家里所挣的钱也全部花在了孩子身上。“我当时可愁死了。”为了尽快攒齐手术费,夫妻俩分别出外打工,但家里还是入不敷出。

珠海阳光医院给她带来“好消息”

今年5月,珠海阳光医院的医生给阿华带来了好消息,在2011年5月-8月举行的广东省珠海阳光医院与珠海市红十字会联合开展的“疝气患儿关爱活动”中,对于贫困户患者来说,只要持有贫困证明,珠海阳光医院就可以免费为其做疝气手术。喜出望外的阿华看到这个消息,立即辞工回家,带着小孩子去珠海阳光医院看医生。

据了解,到8月14日为止,珠海阳光医院的医生在当地已经免费为500多个珠海小儿疝气患者进行了生物显微超微创“纳米丝”疝环修补术,为他们带来了健康,而阿华的两个小孩手术期被安排到了8月13日,也在当天完成并顺利出院。“如果没有珠海阳光医院的资助,我们不知要攒多少年。我们担心的是越晚手术,越耽误小孩的发育。”阿华感激地说。

生物显微超微创“纳米丝”疝环修补术,珠海治疗小儿疝气的最好方法

据悉,生物显微超微创“纳米丝”疝环修补术,是指在多普勒全息显微引导并建立的极其直观、清晰、高倍放大的手术环境下,同时运用纳米技术生产的生物“纳米丝”进行精细修补的疝气修补方法。

该修补术通过利用从国外进口的先进显微设备多普勒全息设备,充分考虑小儿生理特征,创造出精细、直观、能高倍放大血管或其他组织、清晰分明的手术操作环境,并在其引导下,利用生物纳米丝0.5公分微创切口介入后,避开腹部手术部位敏感区,达到不伤害小儿腹股沟管的解剖以及精索和睾丸的目的,再根据“钥匙孔”手术方法,对受损处进行精细而完整的纳米丝修补,不伤小儿元气,不影响小儿生长发育。

14.疝气手术 篇十四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90例成人疝气患者中男86例、女4例, 年龄19岁~71岁, 平均年龄 (51.24±2.17) 岁, 病程2个月~21年, 平均 (4.21±1.37) 年;疾病类型:直疝21例, 斜疝69例;发病部位:单侧76例, 双侧14例;疾病性质:原发80例, 复发10例。按照前来就诊序号将90例成人疝气患者平均分为研究组、对照组, 2组一般资料具有临床可比性 (P>0.05) 。

1.2 方法

1.2.1 研究方法

对2组成人疝气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指定具有专业知识及丰富经验的临床医生完成所有患者外科手术治疗, 其中研究组给予无张力疝修补手术;对照组给予传统疝气修补术 (Bassinsi疝气修补术) 。记录2组治疗情况 (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等) 、预后情况 (不良反应发生率、复发率) 。

1.2.2 无张力疝修补术

给予常规硬膜外麻醉处理 (心肺功能障碍者需给予局部麻醉处理) , 将机体腹外斜肌腱膜切开后有效分离腱膜下间隙, 以与补片大小相近为宜。将提睾肌钝性分离后确认并游离疝囊至环内口, 之后将精索有效游离, 此时需注意若疝囊较小则需于距疝囊颈约5 cm给予斜行横断处理, 使其变为小疝囊后内翻并经内环口将其推送至腹腔。于疝环内将锥形填充物置入, 使锥形填充物底部与疝环口相平, 对疝环周围腹横筋膜有效固定, 若患者存在较大内环口需将其有效缝合缩小 (内环口精索下部) 。将补片于精索后平铺, 使腹股沟管后壁耻骨肌孔得到有效覆盖, 应将补片与腹内斜肌、腹股沟韧带及腹横肌腱膜联合固定;对腹外斜肌腱膜常规缝合后对外环实施重建, 应注意外环口大小应以可容纳示指指尖为宜;常规逐层缝合手术切口后完成手术。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情况

对照组手术时间虽略高于研究组, 但2组对比结果并无显著差异 (P>0.05) ;研究组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2.2 预后情况

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7.78%、复发率2.22%, 均显著低于对照组 (不良反应发生率40.00%、复发率15.56%) , 2组对比具有统计学差异 (P<0.05) 。见表2。

3 讨论

腹股沟疝是临床常见病及多发病, 男性人群发病率显著高于女性[1]。研究显示, 成人疝气患者若未获得及时有效的临床治疗, 将发生疝内容物绞窄性坏死、死亡等严重后果, 危及患者生活质量及生命安全[2]。提示及时诊断并给予积极治疗是保障成人疝气患者疗效及降低病死率的关键因素。Bassinsi法、Haslsted法、Mc Vay法等均属于以往治疗成人疝气的传统手术方法, 可获得满意的修补效果;但有研究显示, 传统疝气手术需采用高张力对腹股沟周围组织进行有效缝合, 将严重破坏机体正常生理解剖结构从而对患者造成较大创伤, 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高、恢复时间较长, 且具有一定的复发概率, 预后情况并不理想。

随着临床医学水平不断提高, 无张力疝修补术已广泛应用于成人疝气治疗过程中并取得显著效果。研究表明, 无张力疝修补术利用疝平片对腹股沟管底部进行有效覆盖, 补片面积显著大于底部周界, 从而有利于组织获得充分接触, 且对修补部位并未造成高张力状态, 有效维持正常的解剖结构[3]。无张力疝修补术在获得满意疗效的同时可显著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且该方法操作简单、使用方便, 治疗有效性及安全性均较为理想。本文研究可知, 对照组经传统疝修补手术治疗, 其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均较多, 且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高达40.00%、复发率高达15.56%, 治疗及预后效果较差;研究组给予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 不良反应发生率仅为17.78%、复发率仅为2.22%, 治疗及预后效果均较为理想, 与国内外相关研究结果相符[4]。

综上所述, 对成人疝气患者给予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可显著提高其疗效及预后, 有利于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及复发率, 使患者尽快恢复健康保障, 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浦国明, 王大连, 戴亚伟, 等.无张力疝修补术抗菌药物使用与手术部位感染的关系[J].中国基层医药, 2012, 19 (7) :1087-1088.

[2]邢壮杰, 郝国强, 高海德, 等.Kugel手术在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后复发中的应用[J].安徽医药, 2011, 15 (3) :336-337.

[3]王东升, 王海燕, 李金水, 等.腹股沟疝行无张力疝修补术后复发再手术体会[J].河北医药, 2013, 42 (22) :3461-3462.

15.最新特药根治疝气 篇十五

疝气俗称小肠疝气,由此会导致不同程度的腹胀阵痛,腹股沟突出,肠梗塞等并发症。过去通常手术疗法,虽能对疝块实施切除,盲目修复疝环口,但对腹内溶纳物的扩散转移却无能为力。有些严重患者仅长期依赖“疝气带”缓解和抑制,最终不能从根本上祛除病症且反复复发。

由中国中医科学研究院北京疝气病专科研制中心专家们成功地研制出纯中药“克疝王”软胶囊,通过反复临床验证:以内服、外擦的疗法能有效地治疗男、女腹股沟疝、脐疝、切口疝、阴囊偏坠及术后复发疝等各种疝气。一般患者口服7—10天就有明显的疗效,只需2—3个疗程就可基本康复,该药能迅速驱散腹内溶物,促进疝环口的闭合。该药先后为32个省市自治区及日本、美国、澳大利亚等50万例患者进行过诊疗,疗效持久稳定,为丧失治疗信心的患者提供了切实可靠的治疗保障;经权威部门鉴定:该药具体疗程短、见效快、安全可靠;尤其对平卧时包块能恢复原位的患者。是目前治疗疝气的首选良药!

敬告:为了更多久治不愈的患者早日康复,现由国家专项资金补贴,即日起我院将展开“送健康、献真情”爱心义诊优惠月活动,在此期间药费按原价的20%收取且买2送1;另赠疝气带和疝气贴,望新老患者相互转告。(外地患者可通过电话订购,药到付款)

上一篇:感谢老师的名言佳句下一篇:操作系统课程设计大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