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月考试题2

2024-08-18

高三历史月考试题2(精选5篇)

1.高三历史月考试题2 篇一

2017年——2018学三原南郊中学高三月考

历史试题

命题人:卢国政

时间:2017年10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周天子分封王族、功臣及先贤,以家长的面目“作民父母,以为王天下”,对国家进行专制统治。这反映了当时()A.国家结构以血缘关系为纽带

B.人伦秩序巩固了中央集权统治 C.宗法政治与伦理政治相结合D.分封制实现了地方的有效管理

2.有学者认为,中国古代政治从西周时代的“礼仪政治”到大秦帝国时代的郡县制、官僚制和法律控制手段,无疑体现了政治形态的一种“现代化”趋势。对材料中“现代化”的内涵理解准确的是()A.郡县制度取代分封制度

B.由古代人治到现代法治 C.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

D.由君主专制到君民共治

3.公元前106年,西汉武帝将全国103个郡划分为13州部,每州置刺史1人,刺史“奉诏条察州”,主要依据“六条问事”,因郡守和国相官佚为二千石,故在六条法律条文中有四条是针对“二千石”的。这说明刺史制度的建立()A.完善了州郡县三级地方行政机构

B.均衡了州郡和封国的地方权力分配

C.消除了地方豪强势力对中央的威胁

D.重在发挥太守在地方治理中的作用

4.东晋南朝时期,谱学成了一门新兴的学问,豪门士族和政府都热衷于编撰族谱,名门望族的族谱被官府收藏,成为任命官员的主要依据。材料反映了这一时期()A.宗法制度再度复兴

B.重视家族历史的传承 C.士族享有政治特权

D.九品中正制遭到破坏

5.在中国古代,常有“前主所是著为律,后主所是疏为令”的做法,体现的是以皇权为代表的个人立法与决策,后实现一定的法定决策程序,并开始有所改观的是()A.汉初的内外朝制度

B.隋唐三省体制 C.宋代二府三司制度

D.明朝内阁制度

6.(月考1)元朝赵天麟说:“今立行省于外,维持错综,众建其官,有诸侯之镇无诸侯之权,可谓于审力之形矣。”表明元代设置行省是为了()A.拓宽选官渠道,扩大统治区域

B.削弱地方割据,减少财政开支 C.钳制边疆地区,提高行政效率

D.分割官员权力,牵制地方重臣 7.乾隆年间,和珅担任军机处领班,身兼军机大臣和御前大臣,要求“凡有奏折令具副本关会军机处”。据此说明()A.军机处仅是皇帝秘书机构

B.清制度设计制衡框架打破 C.和珅成为清朝的中枢宰相

D.专制皇权最终发展到顶峰

8.《南京条约》签订后,中国开放五口通商,但是“并没有造成五个新的商业中心”(《马克思恩格斯选集》)其主要原因是()A.外国倾销的商品价格昂贵

B.闭关锁国政策的阻碍 C.五口均远离经济发达腹地

D.封建自然经济的抵制

9.罗荣渠先生在《现代化新论》一书中说:“在此以后,外国渗透(中国)的方式从外贸领域扩大到投资、生产、销售、金融各个领域,这样就直接改变了原有的小农—手工业生产方式,使中国在经济上和财政上都日益陷入对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依附地位。”据此判断该情景应该出现在()A.《南京条约》签订后

B.《北京条约》签订后 C.《辛丑条约》签订后

D.《马关条约》签订后

10.据史载,在太平天国建都天京后不久,东王杨秀清、北王韦昌辉、翼王石达开就租赋问题向天王洪秀全上了一道奏章并得到天王的同意,不久,太平天国施行了“照旧交粮纳税”的政策。此举反映()A.“照旧交粮纳税”是革命运动的现实需要

B.封建地租关系仍是中国社会发展趋势 C.农民领袖意识到《天朝田亩制度》的不足

D.解决财政问题是当时天国的核心问题 11.学者马勇认为辛亥革命“是中国五千年历史上的重大事件。这个事件的意义是结束了两千年帝制,赶跑了皇帝,建立了共和,是全面现代化的起点”。以下对于辛亥革命历史作用的评价,正确的是()A.弘扬了民主意识

B.实现了民族独立 C.结束了专制独裁

D.确立了民主宪政

12.20世纪二十年代,中国共产党曾作出决议称,国民党是一种民族解放之特别的旗帜,中国共产党现在不应该让出这个旗帜。1927年9月,中国共产党又提出建立苏维埃的口号。上述材料表明了当时的中国共产党()A.坚持革命统一战线中的独立性

B.解决了中国革命的道路问题 C.团结北伐以维护国共合作大局

D.调整了中国革命的斗争策略

13.1938年,国民党临时全国代表大会决定:经济建设以军事为中心,对粮食、矿产、税收、金融、交通、物价等实行全方位的管制。国民政府此种做法基于()A.抑制官僚资本的膨胀

B.推行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C.经济建设服务于抗战

D.鼓励发展民族资本主义

14.它实现了“一切权力归农会”向“一切权力归人民”的完全转变,开创了新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新篇章。材料中的“它”()A.见证了社会转型的巨变

C.是国内民族平等的保证

B.开创了民主政治的先河

D.制定了新中国施政纲领

15.(周练考2)国民政府与美国签订《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后,中共中央于1947年2月1日发表声明:“对于1946年1月10日以后,由国民党政府单独成立的一切对外借款,一切丧权辱国条约及一切其他上述的协定谅解„„本党在现在和将来均不承认,并决不担负任何义务。”这一声明()A.说明中共“另起炉灶”方针开始实行

B.是新中国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的体现 C.结束了旧中国屈辱外交的历史

D.认为国民党政府是在出卖国家利益 16.1950年,加拿大认为不需谈判即可与新中国建交,但在美国采取敌视新中国的态度后,加拿大遂搁置了此事,1969年,加拿大就中加建交事宜与中国进行接触,经过14年的谈判,中加两国于1970年最终建交。中加建交进程中的决定性因素是()A.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

B.欧美对华政策的变化

C.中加两国的现实需要

D.意识形态对抗的淡化

17.“截至2009年10月,两岸贸易额累计达1.6万亿美元;大陆有关方面累计批准台资项目8.9万多个,台商对大陆投资总额累计超过588亿美元。大陆企业自2009年开始对台投资以来,项目约180个,金额近10亿美元。”这体现出()A.“一国两制”理论有新发展

B.“九二共识”原则得到国共两党认可 C. 海峡两岸经济合作的深化

D.“和平统一”是两岸关系的最终结局 18.古代雅典人将流放视为一种比死刑更为严重的刑罚,因而雅典城邦对被处死刑者以逃亡他乡而逃避死刑的情形加以放任。材料体现了雅典的价值观念是()A.平等自由

B.城邦至上

C.人民主权

D.法律至上

19.古代罗马法规定:如果主人的严酷看起来是无法忍受的,将强迫主人出卖他们的奴隶。这反映出罗马法()A.关注奴隶利益,追求公平正义

B.打破贵族垄断法律,抑制上层强权 C.强调法律至上,向往天赋人权

D.力保社会稳定,维护阶级统治

20.下表反映了英国部分年份经济主要部门的收入变化(单位:万英镑),这一变化带来的影响是()

A.工业革命完成,阶级矛盾趋于缓和

B.地主阶级消亡,王权开始受到削弱 C.资产阶级壮大,责任制内阁出现

D.社会结构变动,议会改革势在必行 21.1873年的宪法案子中,最高法院拒绝了一名芝加哥妇女的要求。该妇女宣称:从事法律工作的权利是美国公民权的一个标志,它受第14条修正案中优惠和豁免条款的保护。然而,当时最高法院的决定是:美国各州可视各自情况,自行规定是否允许妇女担任律师。材料重在强调()A. 联邦法院有最高司法解释权

B.女权诉求未获主流政治认可 C. 美国民主宪政仍有完善空间

D.地方政府存在就业性别歧视

22. 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规定,帝国议会的议员不能因为议员身份而领取任何薪俸和报酬。这反映了德意志帝国()A.议会议员地位低下

B.经济落后财政困难 C.初步建立民主政治

D.专制主义色彩浓厚

23.(周练考3)中华民国1946年宪法规定:“总统依法公布法律,发布命令,须经行政院院长之副署,或行政院长及有关部会首长之副署”、“行政院对立法院负责”,此条款与下面宪法或文献的内容相近的是()A.英国《权利法案》

B.美国1787年宪法 C.法国1875年宪法

D.德国1871年宪法

24.列宁的《四月提纲》最初被彼得堡委员会以13票反对、2票赞成、1票弃权否决。但是,列宁顽强地坚持自己的思想主张,频繁地向中央委员会的同志们宣传和解释,并在不同的组织层面上进行辩论,终于赢得在党的第七次全国代表会议上多数票通过。列宁的思想主张()A.由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转变为社会主义革命

B.通过暴力革命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C.因缺乏群众基础而没有获得党内多数支持

D.直接导致了两个政权并存局面的结束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四大题,共52分,其中第25题13分,第26题17分,第27题12分,第28题10分)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雅典,凡公民都享有充分的民主政治权利,其权利通过公民直接参与和管理城邦事务的方式来实现。公民参政的最高民主机构是公民大会。公民大会每月召开3次~4次,凡20岁以上的男性公民都有权参加,平等享有立法权、选举权、监督权。公民大会上,公民对城邦大事的议案自由发言或展开激烈的辩论,最后采取投票或举手的方式,按“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作出决议,决议一旦形成,不能随意更改。这种简朴的参政方式鲜明地表现了雅典民主政治的直接性。雅典法律规定,公民没有抛弃公务照管私务的自由,相反他必须奋不顾身地为城邦的福祉而努力。

材料二

雅典的公民大会、五百人会议和陪审法庭是国家最主要的民主机构,它们分别拥有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虽然其权力还有部分交叉,但“三权分立”的轮廓是明确的。这三个机构的设立反映了雅典人所具有的分权制约的思想。只要将近现代西方民主和雅典民主作一比较,不难发现雅典公民大会和五百人会议实际上是近代以来在各国出现的众议院和参议院的胚芽,众议院和参议院是西方民主国家在分权制约思想下设立的国家组织,从其源流上考察,与雅典民主政治一脉相承。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蒋云芳等《雅典民主政治的特征及对西方民主的影响》(1)根据材料一,指出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形成原因。(7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现代西方民主和雅典民主的共通之处。(4分)

(3)我们应当以什么样的态度看待现代西方民主政治?(2分)2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7分)

材料一

宋太祖留下祖训:“与士大夫治天下”,“不杀士大夫及言事者”。古代唯宋朝有此家法。宋真宗亲自写手诏,立宠爱的刘氏为贵妃,派人送给宰相李沆颁布,李沆看后,居然当着使者的面,用烛火将诏书烧了,并让回话:“就说李沆认为不可”,真宗只得收回成 命。„„在北宋,御史台和谏院合称“台谏”,是中央最主要的监察机构;官员并称“言官”。台谏官直接参与决策、批评政事,既牵制宰相、又约束皇帝。但台谏官的选择和去留由皇帝亲自决定。„„两宋共有134住宰相,其中有123人出身科举,涌现出一批学者型官员。

——摘编自任世江《高中历史必修课程专题解析》

材料二 政治恩赐制是中世纪及近代英国任用官员的主要方式,表现为政府官员不是通过考试,而是君主以恩赐方式将宫廷及政府官职授予其信任的贵族。„„到了18世纪末,由于“恩赐制”的影响,文官系统相当紊乱„„1854年,由当时的国会议员诺斯科特和杜维廉根据广泛的调查,提出了一项改革文官制度的方案,即著名的“诺斯科特一杜维廉报告”。„„这样英国的近现代文官制度开始逐步建立起来。一个相对独立于各个党派的文官团体开始逐步形成,成为英国政治力量中最为稳定的一部分。„„在英国,常任文官实行公开竞考、择优录取的原则,这同时也是西方国家文官制度中最具代表性的原则之一。文官选拔考试的一般形式包括笔试、口试以及实际操作考试等。考试分两轮,首轮考试一般多采用笔试,复试则按所招文官的职位、类别的不同,采取相对灵活的录取方式。文官一经录用,非经法定事由或辞职,即可任职终身。

——摘编自阎照祥《英国政治制度史》有改编

(l)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文官政治的特点。(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中期英国近代文官制度建立的原因。(5分)(3)综合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中西文官制度的异同。(6分)

27.(12分)外交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体现,加强对外交往有利于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72年2月21日,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与毛泽东、周恩来等新中国第一代领导人一起,共同打破了中美两国关系的“坚冰”,成为20世纪影响国际关系格局的最深远事件之一。

——周正平、刘东凯《冀朝铸:见证中美关系史上关键时刻》

材料二 20世纪80年代,中国领导人开始接受国际贸易中“国际分工”的理念,认识到在国际市场上开发自身“比较优势”的重要性。东亚“四小龙”的出口导向型发展战略为中国提供了效仿的榜样。中国几乎同时与所有的国家改善关系,加强了与世界市场的交往和联系。

——摘编自郝雨凡《中国对外经济政策50年》

(l)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与建国初期相比,中美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从美国方 面分析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5分)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指出80年代以来“中国几乎同时与所有的国家改善关系”的原因。(4分)

(3)综合上述材料,就如何处理国与国之间的关系,谈谈你的认识。(3分)28.(10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有研究近代中国历史的学者认为:近代中国的历史是屈辱的历史,就是“沉沦”;半资本主义的存在,就是“上升”。1901年到1920年间二十年的历史,是近代中国“沉沦”到谷底的时期,也是黑暗到黎明的转折期,是“沉沦”到“上升”的转折期。

——摘编自张海鹏《中国近代通史》

选取中国近代1901-1920年间的主要史实,对上述材料结论进行论证。(10分)(说明:可以对上述材料结论进行论证;也可以提出新的结论并进行论证。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高三10月考试历史试题参考答案(2017年10月)

一、选择题:

1.答案:C解析:“周天子分封王族、功臣及先贤,以家长的面目„„对国家进行专制统治”体现国家结构不是直接以血缘关系为纽带,故A项错误;商周时期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B项与史实不符,故B项错误;材料“以家长的面目‘作民父母,以为王天下’,对国家进行专制统治”体现宗法政治与伦理政治相结合,故C项正确;分封制是一种地方分权政治,且材料也未涉及实现了对地方有效管理,故D项错误。

2.答案:C解析:“郡县制度取代分封制度”不能全面反映材料的信息,故A项错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我国古代都实行人治,故B项错误;秦朝时期郡县长官由皇帝任免,不得世袭,这是中国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标志,故C项正确;西周时代并不是君主专制,秦代也不是君民共治,故D项错误。3.答案:D

4.【答案】C【考点】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成熟

【解析】宗法制度一直都贯穿整个封建时代,并未消亡过,也就并未再度复兴过,故A项错误;重视家族历史的传承只是表面现象,并没有看到本质,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名门望族的族谱被官府收藏,成为任命官员的主要依据”可知,官府收藏的是名门望族的族谱,是用作做官的一项依据,并且根据九品中正制“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理解,说明魏晋时期的名门望族享有特权,故C项正确;九品中正制被科举制取代的时间是隋朝,故D项错误。

5.解析:注意材料信息“实现一定的法定决策程序”。隋唐三省体制下,中书省负责草拟诏令,门下省负责审核,再由皇帝裁决,最后交尚书省执行,体现决策程序制度化,故B项正确;当初的内外朝制度下,中朝在宫廷之内事先对重大事件做出决策,不符合“实现一定的法定决策程序”,故A项错误;二府三司制度主要体现的是分割宰相权力,不符合“实现一定的法定决策程序”,故C项错误;明朝内阁无决策权,D项无法体现“实现一定的法定决策程序”。

6.【答案】D【试题解析】解读题意,在地方设立行省,维持复杂的局势,大量任命官员,使行省有诸侯的形制却没有诸侯的权力,故D项正确;题中没有涉及选官,故A项错误;题中没有涉及减少财政内容,故B项错误。行省不局限于边疆,钳制边疆地区片面,故C项错误。

7.【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根据材料“身兼军机大臣和御前大臣,要求‘凡有奏折令具副本关会军机处’”和所学知识可知,军机大臣的职责由跪受笔录到权力、地位大大提高,这说明军机处的权力在上升,因此清制度设计制衡框架打破,故B项正确;A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故排除;C项与史实不符,故排除;据材料“凡有奏折令具副本关会军机处”可知,所有奏折必须经过军机处,这说明一定程度上会制约皇权,故D项错误。

8.答案:D解析:近代五口通商后,大量商品涌入中国市场,由于中国当时占主导地位的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市场购买力小,故根本原因是自然经济的阻碍,故D项正确。9.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马关条约》。《南京条约》签订后主要是以商品输出为主,不符合材料,故A项错误;《北京条约》签订后增开了通商口岸的数量,列强侵华依然是以商品输出为主,故B项错误;《辛丑条约》签订后,列强实现了以华制华,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在此条约出现以前,列强已经开始了资本侵略,故C项错误;依 据材料,可知列强侵华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开始变为以资本输出为主,而《马关条约》允许列强在华投资设厂,列强侵略由此以资本输出为主,故D项正确。

10.【答案】A【考点】1840至1900年间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太平天国运动

【解析】“照旧交粮纳税”是革命运动还未完全成功,现实革命形势依然需要,故A项正确;近代中国小农经济逐渐走向解体,因此封建地租关系不是是中国社会发展趋势,故B项错误;材料并未体现农民领袖对《天朝田亩制度》的反思,故C项错误;当时的核心问题是巩固革命成果,并进一步进行革命,不是财政问题,故D项错误。

11.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辛亥革命的意义。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故A项正确;辛亥革命没有明确反帝,列强在华势力依然存在,故B项错误;在国内外反动势力的支持下,袁世凯窃取了革命果实,此后北洋军阀统治依然是专制独裁,故C项错误;袁世凯破坏民主宪政,造成有共和之名而无共和之实的现状,故D项错误。

12.答案:D解析: 1927年7月15日汪精卫发动反革命政变,第一次国共合作彻底破裂,而材料时间是1927年9月,此时革命统一战线已不复存在,故A项错误;秋收起义攻打长沙遇挫后,中国共产党于1927年10月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开始探索新的革命道路,但还没有总结出工农武装割据道路,更没有解决革命的道路问题,故B项错误;1927年9月国共合作已经破裂,故C项错误;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从用国民党的旗帜(南昌起义)到逐渐打出了自己的旗帜(秋收起义),说明调整了革命的斗争策略,故D项正确。

13.答案:C解析:官僚资本是以南京国民政府为依托的,材料中实行经济管制,有利于官僚资本的发展,不是对其抑制,故A项错误;南京国民政府推行国民经济建设运动主要是在1927~1936年,与题目时间不符,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可得出当时的经济发展主要是为了抗日战争的需要而制定,故C项正确;材料主要体现了以军事等为中心,并未涉及对民族工业的态度,故D项错误。

14.答案:A解析:据材料“实现了‘一切权力归农会’向‘一切权力归人民’的完全转变,开创了新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新篇章”可知,它指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反映了社会转型的巨变,故A项正确;雅典开创了民主政治的先河,故B项错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国内民族平等的保证,故C项错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制定了新中国施政纲领,故D项错误。

15.【答案】D【解析】根据“1947年2月1日”,可见此时还处于国共内战时期即解放战争时期,“另起炉灶”方针是新中国建国初期的外交方针,时间不符,也无从体现“开始实行”,故A错误;新中国独立自主外交政策应是在1949年建国后实行,时间不符,故B错误;结束了旧中国屈辱外交的历史也是由于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实行独立自主外交政策,故C错误;根据“一切丧权辱国条约”等信息可见中国共产党认为国民党政府是在出卖国家利益,故选D。16.【答案】C 【解析】中加建交取决于国家的利益,C项符合题意。A项是原因之一,但不是决定性因素,排除。1972年中美关系缓和后才出现欧美对华政策的变化,B项与题中时间不符,排除。改革开放后,意识形态对抗才逐渐淡化,D项与题中时间不符,排除。17.【答案】C【考点】海峡两岸关系

18.答案:B解析: 古代雅典人将流放他乡视为一种比死刑更为严重的刑罚,说明雅典人把城邦看得至高无上,平等自由、人民主权、法律至上,材料没有体现,故B项符合题意。19.答案:D解析:材料中的规定有利于限制对奴隶的过度压迫,这有利于社会稳定和维护阶级统治,故选D项。罗马法保护奴隶制度,维护奴隶主对奴隶的剥削和压迫,故A项与史实不符;B项与材料信息无关;材料信息无法体现“天赋人权”,排除C项。20.【答案】D【试题解析】从表格数据可以看出到1831年,工矿建筑业的收入猛增,说明工业资产阶级的经济实力大大增强,在他们的推动下,1832年进行了第一次议会改革,故D项正确。英国工业革命完成于1840年,且贫富差距扩大,导致阶级矛盾尖锐,故A项错误;王权开始受到削弱是1689年《权利法案》的颁布,故B项错误;18世纪中叶,责任制内阁形成并得以完善,故C项错误。21.【答案】B 22.【答案】C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德意志帝国宪法》【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德意志帝国宪法,旨在考查分析比较相关所学的能力。联系所学,帝国议会议员由普选产生,代表社会中不同阶层行使国家权力,如果领取薪俸和报酬可能会受到政府控制,破坏本身民主和议员职能,所以该措施可以反映出当时德意志初步建立起民主政治,没有体现议员的地位和财政问题,故C项正确,AB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出专制主义色彩问题,故D项错误。

23.【答案】C试题分析:法国1875年宪法规定,行政权由总统和内阁掌握。内阁由总统任命,但对议会负责;总统的命令须经各部部长副署。故选C。AD项实行的是君主立宪制,与中国的政体不符;B项是三权分立,总统不对议会负责。

24.【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能力。本题前面的叙述都是一个铺垫,实质上考察的就是列宁《四月提纲》的内容和影响。《四月提纲》是列宁发表的指导社会主义革命的理论文献,提出了将俄国革命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转变为社会主义革命的任务,也提出了“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的口号,因此选择A选项。B选项是在七月流血事件的结果;C选项不符合历史事实;D选项也是七月流血事件的结果。考点:俄国十月革命和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俄国十月革命•《四月提纲》

25.(1)特点:实行直接民主;设有专门的机构保证民主的实施;民主方式较为简朴;民主制度有法律做保障;民主对象的范围比较狭窄。(3分,答出2点即可)

原因:小国寡民的城邦制度;法律上鼓励公民参政;雅典经济的发展增强了公民参政议

政的民主意识;先进思想家的推动。(4分,答出2点即可)

(2)共通之处:都体现分权制衡思想;都主张主权在民;都存在轮番而治;等等。(4分,答出2点即可)

(3)态度:民主政治是人类的追求,近现代西方民主政治还有很多不完善之处,对其应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2分)

26.(1)特点:统治者重文;对君权形成一定制约;参与决策和纳谏;削弱相权,维护皇权;官员文化素质较高。(6分,答出其中3点即可。)

(2)官员选拔方式落后,官僚体系紊乱;代议制的发展和完善;工业革命;工业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借鉴其他国家(或民族)先进的选官制度。启蒙思想和近代科学的发展;中国文化的影响。(5分,答出其中3点即可。)

同: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官员的文化素质;公开考试,择优录用;考生来源广泛。(2分,答出其中1点即可。)

异:中国——主要受儒家思想影响,本质上服务于封建王权。英国——独立于各党派,终身任职;理论实用并重;录取方式灵活,成为资本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组成部分。(4分)27.答案:(1)变化:由敌视(对抗)到缓和(正常化)。(2分)原因:国家利益的需要;美国孤立中国政策的失败;面临西欧、日本的挑战,世界霸主地位动摇;在美苏争霸中处于守势;陷入侵越战争的泥潭不能自拔。(3分,答出其中2点即可。)(2)原因:中国政府接受国际分工的理念;实行改革开放的决策;奉行不结盟政策;国内经济发展的需要(或国家利益的需要);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流;国际环境的改变。(4分,答出其中2点即可。)(3)认识:与时俱进,适时调整外交政策;超越社会制度与意识形态分歧,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或要坚持求同存异);对分歧与矛盾,要加强沟通、对话;以国家利益为根本出发点。(3分,答出其中2点即可。)

28.观点:1901-1920年是近代中国“沉沦”到谷底的时期,也是由“沉沦”到“上升”的过渡和转折期。(2分)论证:

(1)“沉沦”是指近代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化程度不断加深,其原因在于西方列强对华侵略不断加剧并与中国反动势力相互勾结。(1分)其表现包括:《辛丑条约》签订,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社会,中外反动势力汇流;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果实、复辟帝制,革命党人维护民主共和斗争失败;军阀割据混战,对内独裁,民众生活困苦等。(3分,回答2点即可。回答英国入侵西藏,日俄战争,《二十一条》等内容可酌情给分,“表现”最多得3分。)

(2)“上升”是指中国向半封建半资本主义方向发展,政治、经济、社会生活、思想文化日益近代化,其原因在于西方近代文明的刺激、中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和民主革命的影响。(1分)其表现包括:辛亥革命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建立中华民国,颁布《临时约法》;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中国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力量进一步壮大;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进一步动摇封建思想,民主科学和马克思主义思想广泛传播等。(3分,回答中国社会生活的近代化等内容可酌情给分,“表现”最多得3分。)考生提出其他观点,可参考给分。

2.高三历史月考试题2 篇二

【关键词】 高考试题 高三历史 一轮复习

【中图分类号】 G633.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6)04-008-01

一、利用高考试题,落实考点知识,提升基础知识学习的“时效比”

历史基础知识是进行历史思维的基石,它既包括重要的历史事实、历史概念和历史结论,同时还包括历史发展过程的阶段特征和基本线索。高考突出能力的考查,但也不忽视对基础知识的考查。掌握基本知识,理解历史概念,整合历史框架,探究历史规律是高三历史复习的基本目标。要充分理解历史基础知识除了我们老师进行知识梳理构建知识体系外,也需要我们老师利用高考试题,落实考点知识,提升基础知识学习的“时效比”。

二、利用高考试题,凸显主干知识的复习

文综卷试题的命制往往以一个历史主题为核心,在考查主干知识的基础上主题呈现,多元视觉、双翼齐飞。建立在主题基础上的主干知识的归类与综合是高考试题的主线与灵魂。 这种主题视觉下的主干知识归类整合,就是把历史事件放在某个知识体系中,并对它进行综合性的,多层次的、多视觉的考查。复习过程中,应用这样的高考试题有利于我们对教材主干知识的归纳,帮助学生联系地记忆历史知识,整体地认识问题,多角度地思考问题,提升复习效果。

三、运用高考试题来深化考点的认识

把握历史复习的深度与广度是我们一直在探索与思考的问题。一轮复习不能是简单的重复,更需要一定的广度与深度。也就是要在复习过程中帮助学生对考点的理解分析。高考试题是命题专家与高考研究者精心命制的选拨性试题,也是集体智慧的结晶,以相关的高考试题为纽带来组织复习教学无疑是一条重要的途径。

例如,(2014年安徽文综17)

一位农民在日记中写道:“由于单家独户经营经不起天灾人祸的袭击,有的贫农家底薄,缺资金,仍不能大翻身,困难不少,出现了卖地卖牲口、出卖劳动力的现象,政府号召组织起来,在搭工帮工的基础上成立互助组,我是青年团员,还是乡上的人民代表,我能落后吗?”其描述反映的是( )

A.农业合作化 B.“三年经济困难”时期

C.人民公社化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人民版必修二《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这课,有关“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是一个重要的考点,教材仅仅简单介绍了农民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道路,对于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原因、生产关系的变革等来龙去脉的内容没有体现。本题题干以一位农民的日记为情境材料,对于帮助学生理解农业合作社的原因,深化考点的认识有很大的帮助。

四、运用高考试题来开拓学生的历史思维

高三学生经常会问我们这样的问题:“教材上的基础知识都已背过了,为什么成绩总是上不去。”确实,高考主干知识点就那么几个,但是,每年高考试题总是给我们“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的感觉。关键在于试题的构建采用了不同的史观、不同的视角考出新意。命题者以历史研究的前沿知识,观点为素材,早已经向我们一线老师发出明确信号“那就是史学理念和方法,历史观点和评价都不是客观的,要多角度看问题”。因此,我们在教学中绝不能将主观的东西客观化,这样会妨碍学生的认知能力,应充分利用高考试题来进一步开阔学生的思维,引领高三历史复习的发展方向。

例如2014年江苏卷38题,叙述了明朝中后期政治、经济、外交等方面历史,试题以知识取向为主,价值取向隐性呈现。既立足于教材,又灵活多变。关于政治方面的历史信息与教科书知识基本吻合。有关经济、对外关系的历史信息则是对教科书知识的拓展,选择具有历史价值与现实意义的节点,不拘形式,善于创新。这种对历史主干知识的多角度考查方面:进一步拓宽了多元观察历史的视角,让高考从更宽更广的视角去考查学生观察和解释历史的能力,打开了学生的历史思维空间。

乍一看这一题目,倍感亲切,明朝中后期的历史一直以来都是我们复习的重点,然而,在答题过程中,我们却是倍感生疏。反观我们的历史教学,我们在复习过程中真正落实了这段历史吗?我们的复习真的到位了吗?通常情况下,我们往往通过整合不同阶段,不同社会领域的历史知识进行时空意义的探索,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但是我们在历史阶段特征分析的过程中往往习惯于把明清史作为一个阶段来进行分析,对于“明亡之征兆,至万历而定” 这样的历史小阶段变化而缺少关注,导致学生对史实和价值定位模糊;我们往往会用“君主专制的空前强化”来概括明清走向衰弱的原因,却忽视弱化了政府的具体方针、政策、措施所带来的影响。在经济方面,我们往往更多关注商品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的萌芽而忽视了农业手工业生产的新变化;在对外关系方面,我们往往更多关注的是“海禁”政策及新航路开辟的相关历史,却往往忽略了“朝贡体制”这一中国古代重要的对外交往体制。

3.高三历史月考试题2 篇三

.司马迁在《史记 ·货殖列传》中为 30 多为春秋以来的著名大商人立传。这表明他 A. 肯定“工商食官”政策 B. 肯定“重农抑商”政策 C. 肯定商人的社会价值 D.否 定小人物的社会作用

13.《后 汉书·袁闳传》记载“(闳)服阙(即母死服丧 —— 引者注),累征聘举召,皆不应。”可见,当时 的选 官制度是

A.世卿世禄制 B.察举制 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

14.从宋代 到明清,政府出台越来越严厉的措施,防止“冒籍”,打击“科考移民”,目的是 A.维护分封制 B.复兴宗法制 C.削弱地方势力 D.加强专制集权

15.中 共 三大的中心议题是讨论国共合作及共产党员是否加入国民党,经过一个多星期的 会议,最终《关于国民运动及国民党问题的议决案》在会上以 5 票的优势(21 票赞成,16 票反对)通过。该决议案 的通过,推动了 A.五四运动 B.国民大 革命 C.土地革命 D.抗日战争

16. 1945 年 9 月 8 日,当时最受欢迎的自由主义报刊《周报》 在其创刊号上刊登了著名画家丰子恺先生的漫画《炮弹作花瓶,人世无战争》,表达了当时人们 A.反对内战、和平建国的强烈愿望 B.反对冷战、呼吁世界和平的强烈愿望 C.反对朝鲜战争、呼吁世界和平的强烈愿望 D.主张一边倒、联合苏联维护世界和平的强烈愿望

17. “ 如今的计委(国家计划委员会)大院(位于北京城西三里 河)已有几分落寞,冬天感觉更是如此,在灰色的天空和枯萎的树枝映衬下,苏式老楼越发 显得破败,很多窗户已没了玻璃,用塑料编织袋勉 强堵上。”(据北京晚报 2013 年 3 月 2 日)计委大院的落寞,是由于

A.中苏关系恶化 B. 计划经济彻底退出舞台 C.中美关系正常化 D.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

18. 恩格斯曾指出,《拿破仑法典》不愧为“典型的资产阶级社会的法典”,对这句话的理解正确的是

A.拿破仑法典是依据罗马法制定的

B.拿破仑法典维护、巩固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利益

C.拿破仑法典维护、巩固资 本主义私有制和资产阶级的经济秩序 D.拿破仑法典依据罗马法精神调解资本家、工人之间的关系

19. “要触犯当时的社会制度,就必须从制度上剥去那一层神圣外衣。”为此,西欧掀起了 A.文艺复兴运动 B.宗教改革运动 C.启蒙运动 D.工人运动 20.英 国首都伦敦曾经被称为“雾都”,因为那里一年中有四分之一的日子大雾笼罩。雾都的形成是由于 伦敦地区

A.大搞圈地运动 B.快速工业化 C.使用蒸汽机 D.流行沙尘暴

21. 美国前 总统乔治 · 布什国庆日演说: “ 人类千万年的历史,最为珍贵的不是令人炫目的科技,不是浩瀚的大师们的经典著作,不是政客们天花乱坠的演讲,而是实现了对统治者的驯服,实现了把他们关在笼子里的梦想,因为只有驯服了他们,把他们关起来,才不会害人,我现在就是站在笼子里向你们 讲话。”这里的“笼子”喻指 A.《独立宣言》 B.《人权宣言》 C. 1787 年宪法 D.《权利法案》

22. “他们重视光、色和大气的表现,把光看作是„绘画的主人‟,在作品中着力表现自然景色中闪动着的色彩和光线。”“他们”属于

A.古典主义画派 B.现实主义画派 C.印象 主义画派 D.现代主义画派

23. “金砖国家”是指中国、印度、俄罗斯、巴西四个新兴经济体国家以及后加入的南非共五个国家,通过金砖会议商讨合作、协调发展。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金砖国家合作有利于对抗超级大国美国

B.金砖国家出现反映了世界经济全球化以及国际政治多极化的趋势 C.金砖国家合作有利于五国政治经济军事一体化

D.中国是金砖国家中的盟主,在协调一致立场和行动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38.(25 分)某同学对鸦片战争很感兴趣,为此他收集了当时中英双方军队的相关资料。阅 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清军 英军 武器 清军使用刀矛弓箭和鸟枪,刀矛弓箭手和鸟枪手 比例约是 5:5;鸟枪的 原型可追溯至 1548 年的(明嘉靖二 十七年)的葡萄牙火绳枪,枪长 2. 01 米,射程约 100 米,射速 1-2 发/ 分钟。清军使用的火炮,如同其鸟枪,可 以追溯至明代。至鸦片战争,火炮 使用的年限大多已经很长,清初铸造的比比皆是,甚至还有前明遗物。英军使用两种军用 枪:一是伯克式前装燧 发枪,枪长 1. 16 米,射程月 200 米,射 速为 2-3 发/分钟,约在 1800 年后装备部 队;二是布伦士威克式前装滑膛击发枪,枪长 1. 42 米,射程约 300 米,射速为 3-4 发/分钟,约在 1838 年起陆续装备部队。英军使用的火炮在样式与机理与清军差不 多,但制造工艺先进,质 量好,有瞄准器具,射击范围广,射程远,射速快。火药 清军制造的火药仍按照明朝末年配 方,主要凭借经验的层积,以手工 业作坊或工场生产。英军制造的火药,按照 1825 年 黑色火药最 佳化学方应方程式,反复实验确定最佳配 方,由近代工厂生产。军舰清军水师舰船有数百之多,基本特 点是船的吨位小,船上安炮少,任 务不是出海迎敌,而是近海巡缉,守卫海岸。英国海军主要作战军舰仍为木质风帆动 力,只有少 量蒸汽动力铁壳明轮船,军舰 较大,吨位从百余吨至千余吨,火炮较多,从 10 至 120 门不等,机动性强。兵力 清军有八旗 兵约 20 万,绿营兵约 60 万,总兵力达 80 万,战争期间抽调到前线作战的兵力达 10 万 人。英军正规 军月 14 万,国民军约 6 万,总兵 力达 20 万。战争初期,英国远征军兵力约 7000 人,后增兵,最多时达 2 万人。

—— 据《天朝的崩溃:鸦片战争再研究》(1)有学 者认为,清军使用的是自制的老式“洋枪洋炮”。“洋枪洋炮”出现在明朝末年的 历史背景是什 么?(4 分)

(2)依据 材料概括英军的特点(不得照抄原文)?请从非军事的角度分析鸦片战争中国战 败的原因。(10 分)

(3)茅海 建先生说,“历史学最基本的价值,就在于提供错误,即失败的教训。”鸦片战争失败的教训是 什么?你如何理 解这句话?(5 分)

(4)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中国军队现代化建设取得长足发展。试分析其原因。(6 分)

39.(27 分)在人类发展过程中,激进与保守如影随行。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问题。

材料一: 一般说来,激进主义对现存社会的组织和运作方式怀有强烈的不满,对现存社会制度抱有彻底的否定态度,急切地希望对社会进行根本性的急剧和即时的改变。保守 主义一般是相对激进而言的,而不是相对进步而言的。保守主义并不反对进步,只是反对激进的进步,宁愿采取比较稳妥的方式。其特色为重视已建立之体制并试图加以维护,并且尊重传统,视传统为不同时代所累积的智慧结晶。—— 据百度·百科

材料二 :长期以来,学术界存在如下“共识”:中国近代思想文化史上有一个近乎规律的“怪圈”:许多曾经激进的思想斗士 ,后来却“倒退”成为“保守”力量的中坚。在中西文化关系方面,一度鼓吹学习西方的积极分子,甚至完全由西方文化培育出来的饱学之士,后来都在文化保守主义的旗帜下回归中国传统文化。这一“历史的怪圈”在康有为、严复、辜鸿铭的思想进程中都有鲜明的显现。

—— 据《破解历史的“怪圈” —— 康有为、严复、辜鸿铭合论》(1)列 举 孔子、老子思想中的“保守” 主张。(4 分)

(2)19 世纪 70 年代法国工人的激进之举是什么?简要分析其历史背景。(8 分)

(3)有人认为列宁是一位激进的保守主义者。你是否同意这种观念?请用史实加以说明。(9 分)

(4)材料 二中提到的“历史的怪圈”,其实是对康有为等人的误解。对此,你如何加以理解。(6 分)

题号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答案 C B D B A D C C B C C B

38.(25 分)参考答案

(1)背景:新航路的开辟;葡萄牙进行殖民扩张,侵略中国;传教士来华带来新技术;出现早期“西学 东渐”(4 分,每个要点 2 分,其中新航路的开辟必答)

(2)特点:武器装备先进、近代化程度高、人数少,战斗力强、科技含量高、机动性强。(4 分)原因:政治上,君主专制达到顶峰,政治体制僵化;经济上,重农抑商,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文化上,八股取士、理学成为统治思想,造成思想僵化;科技上,传统科技重经验轻实验;对外方面,闭关锁国的政策、天朝上国的思维,导致中国逐渐落伍(6 分,每个要点 2 分,要求 史论结合)

(3)教训:落后就要挨打或者必须近代化,顺应世界潮流。(2 分)理解:以史为鉴,就是面对错误。胜利使人兴奋,错误使人反思。(3 分,答出以史为鉴的给 2 分,谈到认识错误、改正错误、反思的给 1 分)(4)原因:改革开放使中国经济腾飞,为军队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充裕的资金;科技强军、举国体 制为军队现代化建设提供了保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争取了和平的国际环境;国防工业的进步;参与军事对外交流和联合国维和活动;新式武器和装备入列;高素质的人才参军;中央 军委对军队的严格要求。(6 分,每个要点 2 分)39.(27 分)

(1)孔子:克己复礼(恢复周礼);老子:无为或者小国寡民(4 分)

(2)激进之举:巴黎公社革命(2 分)背景:工业革命后,社会贫富分化加剧,社会矛盾激化;《共产党宣言》发表,马克思主义传播;国际工人运动推动;普法战争法 国战败以及法国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投降行为的刺激;法国激进 主义传统。(6 分,每个要点 2 分。)

(3)同意。(1 分)说明:列宁组建布尔什维克党,于 1917 年领导十月革命,通过武装暴动的方式,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建立人类历史上第一个苏维埃国家;(3 分)1918 年通过激进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2 分)1921 年面对日益严重的政治、经济危机,列宁果断废除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颁布了新经济政策,一定程度上利用资本主义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经济,向 社会主义过渡。(3 分)不同意,列宁是个激进主义者。(1 分)说明 : 列宁组建布尔什维克党,于 1917 年领导十月革命,通过武装暴动的方式,推翻了资产阶级临 时政府,建立人类历史上第一个苏维埃国家;(3 分)1918 年通过激进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2 分)虽然 1921 年他颁布利用资本主义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经济的新经济政策,但那只是面对严重政治、经济危机作出的临时政策的调整。(3 分)

4.高三历史月考试题2 篇四

历史试题

第I卷(选择题共48 分)

本卷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大英百科全书》对封建主义定义为具有贵族身份的封君和封臣之间的契约关系。封君赐予封臣一份领地或采邑,为封臣提供保护;作为交换,封臣宜誓对领主的忠诚,以及承诺进贡、劳役和兵役等义务。封臣在自己的领地上享有较为完整的治理权或统治权„„。据此,中国古代的封建社会是指 A.西周时期 B.秦汉时期 C.隋唐时期 D.明清时期

2.史载,周代天子及诸侯死后,由卿大夫议定谥号。秦完成统一不久,秦王赢政就下令取消谥法.改以数字为称,自己为始皇帝,以后继任者为二世、三世,照此类推。汉初又恢复谥法,由礼官议上,贵族大臣死后定谥,由朝廷赐予。“谥法”的重新恢复

A.有利于君主专制的统治 B.体现了儒家思想官方化 C.不利于统治秩序的稳定 D.推动了中央集权的加强

3.汉武帝“设附益之法”,不许诸侯王招结宾客,限制诸侯王的活动,”诸侯惟得衣食税租,不与政事”这一措施

A.加强了对地方的监督 B.加强了君主专制统治 C.改良了地方社会风气 D.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

4.中国在隋唐时期就出现了雕版印刷术,宋朝毕昇又发明活字印刷术。但是宋元时代的活字书籍“一本难求”,古代中国并没有实现活字印刷术对雕版印刷术的取代。这主要是因为 A.社会审美观的影响 B.官营作坊垄断活字技术 C.社会需求的多样性 D.缺乏市场经济利益推动

5.元史专家箫启庆认为,元朝视儒士与僧侣一样,为了救济在战乱中流离失所,甚至沦为奴隶的儒士,元朝特别设立了“儒户”,让部分读书人取得优先赋役的地位;另一方面,也有储备人才的用意。比较而言,成为儒户的读书人,其地位应在贵族、官吏之下,与僧侣相同,但较一般民众为高。这种说法 A.不符合元朝读书人的真实生活状况 B.体现了不同学者对史料的不同解读 C.揭示了元朝文化落后的政策原因 D.为认识元朝社会提供了新的视角

6.明成祖朱棣做皇帝的最初10年中,他和顾问们在编订朝廷实录时做了一系列修改,谎称朱棣为马皇后所生,因此他作为健在的最年长的嫡子应该在1392年被指定为太子,但因某些儒士顾问的干预而未果。还指出,他不情愿地对建文朝廷采取惩戒行动不是为了夺取皇位,只不过在履行《祖训录》的训示而已。这说明朱棣

A.要向后人表明自己夺权目的 B.要为国家修成一部信史 C.制造继承皇位的合法性依据 D.强调实行嫡长子继承制

7.民国初年的北京大学有个学者名为辜鸿铭,他出生在东南亚的印尼,在英国读书,回国后在北洋政府做了部长,妻子则是日本人,是个“生在南洋、学在西洋、妻是东洋、官在北洋”的奇人。他的人生阅历主要反映

A.睦邻友好是中国的主流外交政策 B.近代中国由封闭逐渐走向开放 C.近代西方科技文化在中国的盛行 D.中国学子踊跃留学并归国建设

8.下表为《近代中国女工比例与行业表(抽样调查)》,推动这一时期女工群体出现的原因是

A.传统男耕女织经济模式开始瓦解,妇女成为自由劳动力 B.国民政府重视经济发展,民族工业得到了一定的发展 C.政府颁布多部法律,妇女的社会地位大大提升

D.欧洲列强暂时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轻工业得到较快发展

9.下面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申报》关于女工的一些描述:在雇佣女工的场所,“男女相淆,已非风俗之正。”“夫织布、纺纱、轧花等事,虽似乎近乎妇人女子之事,其实仍是工作,机器或稍笨重,一有脱落等情,妇女即束手无策,仍须借力于男工。”材料的观点 A.同情妇女的社会地位低下 B.主张女性接受现代教育 C.存在明显的性别歧视 D.反对女性远离现代工业

10.阅读《19世纪西欧主要国家与中国城市和农村人口统计表》,分析中西方在城市化上的差异主要表明

A.在城市化上,工业文明明显优于农业文明 B.中西方在城市化走上了明显不同的道路 C.在城市化上,西方是主动的,中国是被动的 D.中西方农村人口对城市化的态度不同

11.钱穆在《国史新论》中写道:“近百年来,我们盲目抄袭德、日,失败了。又盲目抄袭英、美,失败了„这正如一百年前的盲目守旧一般,若明白这一点,旧的并非全该推翻,德、日、英、美也非全要不得。”这里钱穆主要强调的观点是 A.近百年来中国对外学习始终没有成功 B.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之间不应相互学习C.中国对外学习的道路必然会遭到失败 D.学习其他国家先进的东西不应该盲目抄袭

12.《荣家企业史料》中记载:近年欧洲农产渐复其战前原状,我国洋庄销路早已绝迹,而美国、阿根廷、加拿大等处均庆丰收,所产面粉销路甚滞,美国次粉售价极廉„„广东、汕头、福州、厦门等处华粉销路悉数被侵占。材料反映了

A.甲午战争后,欧美列强向中国输出资本 B.一战结束后,民族面粉业陷入了萧条 C.抗战胜利后,美国商品涌人了中国市场 D.鸦片战争后,中国自然经济逐渐解体

13.1956年,毛泽东在最高国务会议上风趣地用手比划着说:“原子弹就是这么大个东西,没有这个东西,人家就说你不算数。那么好吧,搞一点原子弹、氢弹,我看十年工夫完全可能。”毛泽东提出“搞一点原子弹”的直接的国际因素是

A.20世纪初物理学理论的提出 B.第三次科技革命兴起 C.美苏等国垄断原子弹 D.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14.钱穆在《国史大纲》中指出:“近人治史,颇推洪、杨。夫洪、杨为近世中华民族革命之先锋,此固然矣。然洪、杨十余年扰乱,除与国家社会以莫大之创伤外,成就何在?建设何在?”对这一观点准确的理解是

A.全面否定了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作用 B.赞赏太平天国是近代民族革命之先锋 C.辩证分析了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地位 D.反对社会下层掀起大规模的反抗斗争

15.古罗马曾有法律规定,一个人只有参加过十次战役,才有资格竞选高级官职。在共和国时代,罗马的政治家都是行伍出身,甚至像西塞罗那样以雄辩见长的政治家,也仍然立有显赫战功。这反映了当时的罗马

A.重武轻文 B.公民身份与军人身份相结合 C.注意培养政治家的综合素质 D.有尚武传统和团体主义精神 16.16世纪前期,农产品的价格猛涨,而西班牙受贵族剥削和城市行会的影响,工农业产品的价格更是高于英国、法国、尼德兰的同类产品,在市场上失去了竞争力。加之西班牙哈布斯堡王朝推行称霸欧洲的政策,将巨额财富用于军事和政治活动,西班牙贵族为了追求奢侈生活,大肆挥霍,所以西班牙进行的殖民活动,在很大程度上只是为他人做嫁衣。这表明 A.西班牙的封建统治阻碍了其资本主义的发展 B.价格革命未对西班牙的社会发展造成影响 C.西班牙殖民强国的地位被英、法、荷等取代 D.西班牙的殖民掠夺所得都用于政治和军事活动

17.海涅把马丁·路德称为“一个由天意选中出来粉碎罗马霸权的贫苦修道士”,其主要理由是马丁·路德推行的宗教改革

A.抵御了罗马帝国的侵略扩张 B.破除了天主教会的精神独裁 C.突出了人的主体意识和精神 D.建立了不同以往的现代宗教

18.1933年,罗斯福在推行“新政”时仍力图保持预算的平衡,不敢大规模地在公共工程和其他政府支出上行动,在当时美国的经济学家关于政府预算不必每一年都保持平衡的劝说下,才改变了原来的认识,最终坚定了政府运用财政手段对经济活动进行干预的思想。这表明当时 A.罗斯福始终是信奉新政理念的政治家 B.政府干预经济的思想已经萌生 C.政府干预经济的凯恩斯主义理论盛行 D.罗斯福主张计划经济模式

19.“从这污秽的阴沟里泛出了人类最伟大的工业溪流,肥沃了整个世界;从这肮脏的下水道中流出了纯正的金子。人性在这里获得了最为充分的发展,也达到了最为野蛮的状态;文明在这儿创造了奇迹,而文明人在这儿却几乎变成了野蛮人。”这是1835年法国思想家托克维尔对英国城市曼彻斯特的评论。对这段评论理解最准确的是

A.运用唯物史观高度肯定了工业革命创造了巨额物质财富 B.运用近现代史学范式指出了工业文明的进步性 C.运用生态史学范式指出了工业革命存在的问题 D.运用社会史学范式肯定了工业社会人们生活的改进

20.1920年苏俄工业总产值降为战前(1913年)的13.18%,铁产量为战前的8%,钢产量为战前的5%;农业总产值比战前少33%,谷物总产量下降19.1%。这引起的后果之一是 A.俄国被迫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 B.苏俄国内出现严重的农民暴动 C.工农业的发展比例已严重失调 D.政府采取余粮收集制应对危机 21.200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世界银行前首席经济学家约瑟夫·E·斯蒂格利茨认为:“全球化并没有为世界上大多数穷人服务,也没有为环境服务,更没有为全球稳定服务。”该观点认为 A.经济全球化是一种历史倒退现象 B.经济全球化是新殖民扩张与不稳定的因素 C.应该阻止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D.世界经济一体化是经济全球化的核心

22.2004年,中英两国从“全面伙伴关系”迈入“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经过十余年的稳定发展,双边关系发展已进入快车道。2015年10月习主席访英宣布构建“面向21世纪全球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中英可以抛弃任何分歧以加强合作 B.这有利于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 C.中英两国的现实矛盾已经得以消除 D.这表明中英将共同对抗霸权主义

23.欧洲议会主席马丁·舒尔茨在2013年10月24日举行的欧盟峰会上说,“现在是时候让欧盟以一个声音告诉美国,窃听已经触及了底线。”材料说明

A.二战后的资本主义阵营开始瓦解 B.当今世界政治格局日趋多极化 C.欧盟各国政治一体化趋势在加强 D.欧洲向美国霸主地位发起挑战

24.亨廷顿认为,在多文明的世界里,建设性的道路是弃绝普世主义,接受多样性和寻求共同性。在正在来临的时代,文明的冲突是对世界和平的最大威胁,而建立在多文明基础上的国际秩序是防止世界大战的最可靠保障。这里的“多文明”指的是

A,不同文明并存与发展 B.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 C.政治格局呈现“一超多强”局面 D.不同社会制度的冲突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2分)

本卷共3小题,共52分,其中第25题25 分,第26题12分,27题15分。2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5分)

材料一 中唐以后至北宋前期,伴随着旧士族消亡过程的是新型士人阶层的成长。科举培育出一种意义深远的 “文人文化”。„„士人们积极构筑种种非“先赋性”的关系网络,联结他们的纽带是多元的,诸如同学、同年、同僚、同乡以至同道之类的关系。它渗透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影响着诸多事物的运行过程。„„胸怀“天下”的士大夫们以“天道”“公议”旗帜为凝聚鲜体的号召,制约君主力量,参与治理国家政事。„„这一群体的认识及行为,通常倾向于维护中央集权;而其力量的崛起,客观上又构成了对君主专制的制约因素。

——摘编自袁行霈、严文明等主编《中华文明史》 材料二 当资本主义的浪潮席卷西方并猛烈冲击东方的时候,白觉的、强烈的时代意识是新知识分子群体并以产生的思想契机.也是他们区别于社会其他阶层的明显特征。“仁义礼智”被“奇技淫巧”打得落花流水,明智的知识阶层开始检讨传统学术的价值,摒弃了偏见与无知,新知识分子群体在传统中学的根基上,积极地、有选择地吸纳西学。„„中国古代士人素来以治国平天下为自己的学术成就与人生价值的最高实现。在新的时代文化背景下,知识分子开始了新的双向的角色认同。一方面他们继承并发扬士大夫忧国忧民、以天下兴亡为己任的传统,另一方面他们又萌生与政治决裂、向知识回归的自我意识。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1)根据材料一,概括唐宋时期新型士人阶层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推动这一群体形成的主要因素。(11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中国新知识分子群体的思想特征,并分析其在近代中国社会转型中的历史作用。综合材料一、二,谈谈现代知识分子应如何实现个人价值。(14 分)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冷战结束以后,有四大因素在影响着世界的大势:一是经济全球化进程大大加快,二是发展中国家的作用上升,三是大国关系的不断调整,四是美国霸权主义对世界的干涉。前三个因素对国际关系都产生积极影响,最后一个因素时国际关系的正常秩序起到干扰和破坏作用。经济全球化之所以发展迅猛,是由于信息时代的到来对世界经济产生强大的推动力。经济全球化冲击着原有的国际关系结构,促使国际关系内部发生很多变化,对世界多极化趋势起推动作用。

——摘编自顾关福主端《战后国际关系》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四大因素”中任选一个说明其主要表现及对世界大势的影响。2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5分)

材料一 19世纪后半期,美国社会经历着人口等生产要素向城市区域的高速聚集,城市环境承载能力迅速下降,各种生活、生产污染为病原体营造出绝佳的寄存场所。城镇居民仍然延续着殖民地时期形成的将垃圾直接倾倒在街道的习惯,垃极收集和处理被看作居民的个人事务。由于当时环境治理尚未起步,工业废物排放给城市卫生带来的危害是不言而喻的。城市陷入各种传染性疾病的困扰中,产重成胁社会大众的生命安全。

19世纪后半期,公共卫生改革开始在美国各地城市中涌现。1870年,美国最大城市纽约创立卫生局,成为其他城市效仿的典范。自80年代开始.许多城市先后建立街道清洁部,专门负责街道保洁工作。城市政府还首次吸引社会多元力量参与垃极处理工作,私人企业、民间团体积极参加。19世纪后半期疾病防治也取得了新进展,传统检疫中采取的“隔离”手段得到继承和强化,联邦政府直接干预“检疾”工作,国会陆续颁布《国家防疾法》、《检疾法案》等法律法规。

——摘编自李晶《城市化下的“卫生”困境与突破》

材料二 19世纪末20世纪初,“卫生”一词在晚清日益流行。由于近代社会的急剧转型,卫生涵义出现了新变化,卫生即“强国”。卫生涉及的已经不是个人或地方团体层面,而是同国家、民族联系在了一起。欧洲国家关于“卫生强种”的说法也引起人们极大兴趣。文化市场涌现大量的生理卫生、生殖医学的书籍和刊物,相关的广告与介绍也频繁见诸报端,大多强调泰西的兴盛与其对生理卫生学的重视密切关联,表示译者或作者的目的即在希望种族强盛上。《高等小学卫生教科书》(l903年)广告词言:“今亟译此类之书,以饷吾国民。凡有保种之责,而知亡国之忧者,盖令青年子弟日肆习之。”

——摘编自张仲民《出版与文化政治:晚清的“卫生”书籍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后半期美国城市公共卫生改革兴起的背景,并概括其主要内容。(7分)

(2)简要评价晚清“卫生,观念流行的社会影响。(8分)

答案

1~5:AADDD 6~10:CBBCA 11~15:DBCCB 16~20:ABBCB

21~24:BBCA

25、(1)特点:推崇儒学,致力于科举入仕;社会关系复杂,影响力大;既维护中央集权又创约君主专制。(6分,每点2分,言之有理即可)

因素:君主专制的加强,以科举选官削弱了门阀士族的势力;儒学复兴,理学兴起;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宋朝统治者采取崇文抑武的治国方略。(5分,每点2分)

(2)特征:具有强烈的时代意识;知识结构上开始吸纳西学;产生新的角色认同。(6分,每点2分)历史作用:向西方学习,有利于思想解放;自强求富、实业救国,推动了近代工业发展;救亡图存,仅进了民主革命的发展。(6分,每点2分)

如何实现:顺应时代潮流,将个人价值与社会发展联系起来;与时俱进,注重文化传承等。(2 分,言之有理即可)

26、答案示例:

因素一 经济全球化进程大大加快 主要表现:跨国公司越来越成为世界经济的主导力量;国际市场和国际投资迅速发展,国际资本在全球流动加速;科技开发应用和信息传播的全球化;1995年世界上最大的贸易自由化组织WTO成立,中国2001年加入WTO等等。

主要影响:经济全球化冲击了原有的国际关系结构,推动了世界的多极化趋势;经济全球化有利于加强世界各国之间的联系,推动了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因素二 发展中国家的作用上升

主要表现:发展中国家的经济不断发展,国际合作不断走向深入;发展中国家联合起来为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不断努力;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改革开放以来取得了巨大成就,并在联合国和诸多国际事务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等等。主要影响:发展中国家成为推动世界多极化的重要力量。

27、(1)背景:工业革命加快城市化进程,人员密集性流动;工业化大生产的发展,工业废物排放污染严重;居民落后的卫生观念;城市坏境治理尚未起步;疾病流行。(4分,每点1分)内容:公共卫生机构建设;环境治理;疾病防治。(3分,每点1分)(2)评价:

(积极)“卫生,观念承载着国家、种族意识,在推动民族觉醒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卫生”作为衡量国家之间现代性差距的尺度,其观念的传播有利于促进现代化进程。“卫生”被商家作为一种消费文化符号,其流行对民族经济发展有积极作用。(每点2分,任各3点6分)

5.高三历史月考试题2 篇五

云南省广南县一中2018届高三适应性月考卷

(五)高三文综 历史 命题: 审题: 文综合卷:

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4.0分,共48分)1.史载:“掌国庶务,统郡县,镇边鄙,与都省为表里。”材料所述职能应属于()A. 郡县B. 中朝C. 尚书省D. 行中书省

2.下图是十八世纪七八十年代输入英国的原棉重量变化示意图,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 英国纺织工人数量增加B.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来临 C. 棉纺织领域的发明创造、D. 工人手工纺纱速度提高

3.《新潮》2卷4号记载着这样一段话:这次运动是民众自决的精神„„这次运动中大家直接向公使团及国外人类表示,是中国民众对外自决的第一声;不避艰险,直接问罪,是中国民众对内自决的第一声。所以这次运动是“二重保险的民众自决运动”。“这次运动”应该是()

A. 维新变法运动B. 新文化运动 C. 五四运动D. 国民革命运动

4.“第二次工业革命极大地促进了世界经济的整体化趋势,使世界市场进一步发展”。为论证该观点,你将选择的证据是()①第二次工业革命加强了国际交流,世界性市场雏形的形成 ②新动力推动下的交通运输密切了世界各地经济的联系 ③殖民主义活动加速了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 ④电信工具的创制加速了各地商业信息的交流 A. ①②③④B. ①②③C. ②③④D. ①③④

5.《尚书·酒诰》云:“人无于水监(照镜子),当于民监。”这句话体现的思想是()A. 兼爱尚贤B. 主权在民C. 以民为本D. 道法自然

6.有史学家在评价某一事件时说:“„„那个时代,他们只具有极大的‘改朝’的机运,而无‘换制’的机运。”你认为该史学家指的是哪一历史事件()A. 太平天国运动B. 戊戌变法 C. 辛亥革命D. 新民主主义革命

7.19世纪晚期,德国资产阶级政党,包括工人政党都可以选举自己的代表参加议会。到1890年,社会民主党在帝国议会中的席位已达35个。下列结论正确的是()A. 德国政党政治发展,由议会选举组成代议制政府 B. 政党不能对国家行政元首的人选产生影响 C. 帝国议会享有立法权,可通过立法限制元首权利 D. 德国国家权力由皇帝手中转移到议会手中

8.《英国政治制度史》:“如果把1688年前后的历史变化联系起来看,谁也无法否认它是英国政治制度史上的一次以政变为形式的革命,而且视野拉得越长,其革命性就越明显。”这种“革命性”主要表现为()A. 国家权力的中心决定性地自国王转至议会 B. 推翻了封建专制王权,建立了议会制共和国 C. 实现了从传统社会向近代民主社会的转变 D. 工业资产阶级获得了更多的参政权和选举权

9.“尽管罗马法律在妇女继承财产上做了严格限制,但一些聪明人往往能找到法律的洞„„随着罗马在地中海地区的扩张,妇女们也开始占有大宗财产。„„许多妇女管理着家庭的财政事务和大地产。”由此判断()

A. 妇女继承财产违背罗马法律B. 被征服地区不严格遵守罗马法 C. 当时妇女的法律地位低于男性D. 罗马法本身具有高度的灵活性

10.1915年北洋政府颁布《权度(指度量衡制度)法》规定“权度以万国权度公会所制定铂铱公尺、公斤原器为标准”。为照顾各地传统习惯,将权度分为旧制和新制,两制同时使用,并规定“所有公私交易„„之权度,不得用以外之名称”。这些措施()A. 便利了欧洲列强的经济侵略B. 有利于推动国内贸易的发展 C. 为官僚资本的发展提供便利D. 影响了民族工业的正常发展

11.宣统皇帝的退位诏书写道:“今全国人民心理多倾向共和,予亦何忍以一姓之尊荣,拂兆民之好恶?”这被称为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份皇帝诏书,也被称为新时代开始的一个重要见证,是因为它()A. 宣告中国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B. 标志资产阶级共和政体的确立 C. 意味着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D. 宣告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

12.20世纪50年代后,西欧各国惊人地东山再起。这一复兴同中国日益增长的实力和自信一起导致了一种全新的世界政治格局。”其中,“全新的世界政治格局”是指()A. 欧美中日势均力敌B. 社会主义阵营崛起 C. 美苏两极格局确立D. 多极化趋势出现

分卷II

二、非选择题(共5小题,其中13、14为必考题,15、16、17题为选择题,考试任选一题作答即可

13(14分).观念·观念社会化·社会行动

材料 有学者认为,公元前4世纪中叶的秦国在政治上出现了“革命”性变化。该变化的影响在东亚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足可以与古希腊城邦政治的出现相比拟。中国与古希腊一样,贵族社会危机终于导致贵族制度的“民主化”。农民上升为“武士”,摆脱贵族大家族控制,取得了爵位,亦即将贵族的旧等级移置于中央集权国家的新环境之中。请回答:

(1)依据材料,指出“革命”的含义。

(2)结合所学说明中国与古希腊变化的相似之处。

14.(23分)儒学在中国和世界文化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荀子认为:“天不为人恶寒而辍冬,地不为人恶辽远而辍广。„„天有常道矣,地有常数矣”

孔子指出“四海之内皆兄弟”。

孟子提出“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域民不以封疆之界,故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材料二: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认为,中国所以危亡,民主科学不能实现,是由于封建伦理道德的严重束缚所致。陈独秀尖锐地指出:以孔子学说为代表的封建伦理道德,阻碍了中国人民觉醒和社会进步。李大钊发表文章指出:孔子是“数千年前之残骸枯骨”、“历代帝王专制之护符”、“保护君主政治之偶像”。„„对于不合时宜的旧道德,“虽冒毁圣非法之名,亦所不恤矣”。——马尚斌《中国近代史教程》

材料三:江户时代(1603—1867年)的日本是以儒学代替以前的佛教作为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汉学是日本西洋学发达的起点。这里所说的“汉学”,包括以儒家为中心的意识形态的学问和技术方面的学问两个方面。„„中国儒学在日本不像在中国那样拥有社会基础,而且没有同科举结合,所以,它一开始就作为思索的学问而发展,而且平行地存在着几种学说。——伊田嘉家《近代日本的历史问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依据材料一概括以上言论所体现的思想主张。

(2)材料二中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是如何看待中国传统儒学的?分析导致儒家正统地位受到严重冲击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

(3)依据材料三,说明儒家思想对日本的影响。站在物质文明高度发达、各种文化相互交融的21世纪,中外有识之士呼吁要重视儒家文化。依据材料结合所学请你从构建“和谐社会”的立场简要分析其中的原因。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 1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故治国者欲民之农也。国不农,则与诸侯争权不能自持也,则众力不足也„„事商贾,为技艺,皆以避农战;民以此为教,则粟焉得无少,而兵焉得无弱也„„苟能令商贾技巧之人无繁(多),则欲国之无富不可得也。——摘自《商君书》

材料二 在梭伦改革后的80年间,雅典社会就逐渐采取了一个它在以后数百年中都遵循着的发展方向。在梭伦以前的时代盛行的农村高利贷,以及地产的无限制的集中,都受到了节制。商业以及靠奴隶劳动日益大规模发展起来的手工业和工艺,都成了流行的职业„„由货币、奴隶以及商船构成的财富日益增加,但是,这些财富已经不是仅仅用来购置地产,它已经变成人们所追求的目的本身了。——摘自《马克思恩格斯选集》(1)据材料一、二,分别指出商鞅与梭伦所采取经济政策的主要指导思想。

(2)据材料一,概括“事商贾”带来的危害。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如何理解“在梭伦改革后的80年间,雅典社会就逐渐采取了一个它在以后数百年中都遵循着的发展方向”?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分 1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缔约各方以他们各国人民的名义郑重声明他们斥责用战争来解决国际纠纷,并在他们的相互关系上,废弃战争作为实行国家政策的工具。缔约各方同意他们之间可能发生的一切争端和冲突,不论其性质或起因如何,只能用和平方法加以处理或解决。

材料二 英法等列强在签署《非战公约》时,都提出了所谓的“保留条件”。英国对加入《非战公约》的“保留条件”:关于废弃战争作为国策之工具,使我想提醒阁下注意,世界上有些地区的繁荣与完整,对我们的和平与安全具有特殊而重大的利害关系。英国政府在过去曾极力说明干涉这些地区是不能容许的。保护这些地区免遭攻击对大英帝国来说,是一项自卫措施。必须清楚了解到:英国政府是在明确理解到条约不会损害他们在这方面的自由行动后才接受新条约的。

法国对加入《非战公约》的“保留条件”是每个国家都保留有合法的防御权;如果一国破坏了它的不进行战争的保证,则所有其他国家应自动解除义务;条约无论在任何方面都不能抵触法国以前在国联盟约、洛迦诺协定或各项中立条约中所承担的义务。——以上材料均摘自《非战公约》 请回答:(1)依据材料一概括《非战公约》提出的两大原则,简评其积极意义。

(2)依据材料二分析英法两国参加《非战公约》最主要的“保留条件”是什么。他们提出的“保留条件”的实质是什么 ?而他们各自的借口又是什么 ?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 1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拿破仑于1802年、1806年、1808年颁布了一系列法令,确立了国家教育体制,由帝国大学作为领导机关掌管全国教育行政,全国各级各类学校包括私立学校都在它的监督之下。原来的巴黎理工学校受到重视,恢复巴黎师范学校,并于1808年改组为培养国立中学教师的学校,实行寄宿制,只招收男生,是当时学术水平最高的教育机构。——张季娟、袁锐锷《外国教育史》

材料二 1781年,在华盛顿的领导下,美国军民打败了最后一支英国殖民军队,赢得了国家独立。华盛顿本人也获得了崇高的威望。当时,有人写信给华盛顿,认为美国也应该像其他国家一样设一个国王,并鼓励他当美国国王,但这一提议遭到华盛顿的严词拒绝。他说:“我们的国家一定要彻底实行共和政体,如果不能遵循这一原则,试图采用其他政体,就是叛逆。”„„北美的白人文化,没有经历从酋长、诸侯、帝王,累次混战,渐渐统一的古代史过程;也没有经历汉密尔顿称为“诸侯无政府状态”、内战外战连绵不断的漫长中世纪。北美的白人,挟着以英国为主的欧洲文化,直接切入近代。独立战争取胜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他们对英国国王所代表的终身制和世袭制,深恶痛绝,对公民权利,无比热爱珍惜,“不自由,毋宁死!”

——《南方周末:美国宪政史话》

(1)根据材料一,概括拿破仑统治时期法国教育体制的特点。

(2)拿破仑和华盛顿都是近代世界历史上资产阶级革命的领袖,但他们一个做了皇帝,另一个却拒绝称王。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华盛顿拒绝称王的原因。

云南省广南县一中2018届高三适应性月考卷

(五)高三文综 历史

1.【答案】D 【解析】“统郡县”说明该机构级别在郡县之上,故A项错误;从“统郡县,镇边鄙”的职能可以看出所述应是管理地方的机构,B项是汉朝的中央机构,C项是魏晋以来形成的三省制之一,也是中央机构,故B、C错误;元朝设行中书省作为地方最高一级行政机构,拥有军事、经济大权,受中央(都省)节制,符合题意,故D项正确。2.【答案】C 【解析】在新兴的棉纺织业,生产技术首先出现了革命性的变化。飞梭出现以后,人们希望提高棉纱产量。18世纪60年代,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机”,它的出现引发了纺织生产领域一系列的发明创造。随着棉纺织业生产率的不断提高,对于原料原棉的需求量增加,因此就会出现输入英国的原棉重量不断增加,选C项。A项材料没有反映,B项应该是第一次工业革命,D项是机器生产。3.【答案】C 【解析】维新变法运动和新文化运动都没有体现民众的力量,排除A、B项;五四运动中学生到达外国使馆区,表达了中国人民对巴黎和会无理决定的愤慨和抗议,同时工人罢工、商人罢市,要求严惩卖国贼,这都体现了民众自决的精神,故C项正确;国民革命运动包括1924—1927年的一系列人民斗争,而材料强调的是“这次运动”,即指某一具体事件,故D项不正确。4.【答案】C 【解析】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出现的许多新型交通工具和通讯手段,大大加强了世界各地的联系,但世界性市场雏形形成于新航路开辟后,故①错误;内燃机驱动的汽车、火车和轮船越来越先进,交通运输日益便利,故②正确;殖民主义活动导致世界被瓜分完毕,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加速,故③正确;电报、电话的出现进一步加强了世界各地之间商业信息的交流,故④正确,选择C项符合题意。5.【答案】C 【解析】题干材料信息意思是:统治者不要把水作为镜子,而应当把百姓作为镜子。要求为政者要倾听百姓的呼声,以百姓的反应,检查为政的得失,体现了民本思想,因此C项正确。6.【答案】A 【解析】根据“那个时代,他们只具有极大的‘改朝’的机运,而无‘换制’的机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太平天国是以推翻清王朝为目标的农民起义,由于农民阶级的积极局限性,导致即使农民起义成功,原来的农民起义的领袖也会蜕变成新的、地主阶级的皇帝,太平天国定都天京的史实可以印证,他们只可能改朝换代而不可能改变中国的制度,故A项正确;戊戌变法是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通过改良的方式在中国实行君主立宪制,不会“改朝”但会“换制”,故B项错误;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的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实行民主共和制,改变了中国的政治制度,故C项错误;从1919年开始的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不是改朝换代,但改变了中国的制度,建立了新民主主义国家,故D项错误。7.【答案】B 【解析】德国政府是由皇帝任命宰相组阁,故A项错误;材料中“资产阶级政党、民主党”席位的增加,但不能改变国家行政元首的人选,因为德国君主是世袭的,故B项正确;帝国议会权力较小,不对元首起制约作用,故C项错误;德国国家权力一直由皇帝担任,没有转移到议会手中,故D项错误。8.【答案】C 【解析】 由时间“1688年”提示可知,此政变为“光荣革命”,这场没有流血的宫廷政变后,资产阶级通过议会逐步限制国王权力,为英国由传统封建社会向近代民主社会奠定了条件。

A、B、D项中“决定性”“建立了”“工业资产阶级获得了更多”都发生在《权利法案》颁布之后。9.【答案】C 【解析】根据“但一些聪明人往往能找到法律的洞”说明妇女之所以继承财产是钻法律的漏洞,而不是违背法律,故A项错误;根据“随着罗马在地中海地区的扩张”可以推断这时还属于罗马共和国时期,此时的法律是公民法,公民法只适用于罗马共和国的公民,不适用于所征服地区的外邦人,不能对被征服地区的人民进行约束,故B项错误;妇女之所以能够占有大宗财产,管理家庭财政和大地产,不是因为法律的规定,而是因为钻法律的漏洞,说明妇女的法律地位低于男性,故C项正确;此时使用的是公民法,公民法注重形式,程序繁琐,缺乏灵活与变通,故D项错误。10.【答案】B 【解析】北洋政府统一度量衡,更多的是便利国内经济发展与维护国家统一,对于列强对华经济侵略无明显影响,故A项错误;国内统一度量衡有利于商品交换和国内贸易,故B项正确;此时官僚资本还未诞生,故C项错误;统一度量衡有利于民族工业的发展,故D项错误。11.【答案】A 【解析】从题干“最后一份皇帝诏书”“新时代开始”等信息可以看出中国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故A项正确;中华民国的成立标志着资产阶级共和政体的确立,故B项错误;辛亥革命并未改变中国社会的性质,资产阶级革命并未取得胜利,故C项错误;1912年1月,南京临时政府成立,而宣统帝退位是在2月,故D项错误。12.【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20世纪50年代后,东欧和西欧各国却惊人地东山再起。这一复兴同中国日益增长的实力和自信一起导致了一种全新的世界政治格局”说明了欧洲的崛起、中国和日本的复兴,由此冲击了两极格局,体现了多极化趋势的出现。所以答案选D。13.【答案】(1)含义:“革命”是指建立中央集权政治、打破贵族政治。

(2)相似:秦国通过商鞅变法,实际上取消了世卿世禄制,世袭贵族权力丧失。希腊雅典通过改革,确立了公民民主政治,结束了贵族对政治权力的垄断。

【解析】第(1)问依据材料中“秦朝”并结合秦朝统治措施从“建立中央集权政治、打破贵族政治”的角度回答;第(2)问“相似之处”,结合秦国商鞅变法以及雅典民主改革中打击贵族垄断权力的措施来比较回答。14.【答案】(1)主张:自然界的发展有自己的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人们应当互助友爱,和睦相处;反对战争,主张友好相处。

(2)观点:儒家伦理道德阻碍了民主科学的实现;儒家思想维护君主专制制度;必须摧毁儒家旧道德。

原因:19世纪后期以来,中华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中国无产阶级的壮大,西方资产阶级进步思想的传播。

(3)影响:儒学不仅替代佛教成为统治人民的思想,而且成为日本学习西方的立足点。原因:儒家文化有利于协调人际关系,增进家庭和睦和维护社会秩序的稳定,保持人与自然、社会的和谐相处。

【解析】第(1)题考查学生材料理解和概括能力。依据“天有常道矣,地有常数矣”荀子认为,自然界有自己的规律;孔子的言论反映了和睦相处的思想;孟子的思想是反对战争,互助友爱;第(2)题依据材料“民主科学不能实现,是由于封建„„”“历代帝王专制之护符”、“保护君主政治之偶像”概括即可,原因依据所学知识回答。第(3)题第一问依据材料“以儒学代替以前的佛教作为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汉学是日本西洋学发达的起点”归纳;第二问从儒家文化对社会和谐发展的角度思考。

15.【答案】(1)商鞅;重农抑商;梭伦:农商并重。

(2)导致农业劳动力减少,影响农业生产和兵源;难以实现富国强兵,在诸侯争霸中将处于不利地位。逐步消除贵族特权,为雅典民主政治和工商业的发展奠定基础。

【解析】第(1)题,根据材料一、二的信息,概括指出古代中国推行重农抑商政策和古代雅典农商并重的不同。第(2)题,先根据材料一信息简要指出商业发展会减少农业劳动力和国家兵源,不利于诸侯争霸事业。再结合材料二信息指出,古代雅典梭伦改革发展农工商经济,为雅典政治民主和社会繁荣奠定了物质基础。

16.【答案】(1)原则:废弃战争作为实行国家政策的工具,和平解决国际争端。积极意义:限制了国家的战争权,在国际法上奠定了“侵略战争是国际犯罪”的法律基础,并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成为国际军事法庭审判德、日战犯的重要法律依据。(2)在必要条件下,放弃履行《非战公约》的义务,发动战争。实质:英法可以视自身的情况决定是否应该诉诸战争,《非战公约》对他们没有约束力。借口是“自卫”或“防御”。【解析】本题考查《非战公约》的内容、实质及评价。第(1)题要从材料信息中概括原则,依据教材基础史实回答意义。第(2)题根据材料二回答“保留条件”,实质是为发动战争提供借口,《非战公约》对他们并没有真正的约束力。

17.【答案】(1)特点:①通过立法确立国家教育体制,帝国大学是全国教育行政领导机关。②公立和私立学校并存。

③重视理工和师范教育,轻视女子教育。

(2)原因:①华盛顿领导美国取得独立战争的胜利,树立了广泛的声誉和巨大的权威。②美国没有经历封建社会,没有专制王权的历史传统。

上一篇:数学小课题开题报告下一篇:数学符号中英文对照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