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学概论教材(10篇)
1.旅游学概论教材 篇一
1.旅游者:旅游者又称游客,是为满足物质和精神文化需求进行旅游消费活动的主体,是旅游服务活动的需求者和服务对象。
2.旅游资源:旅游资源是旅游活动的客体。是满足旅游者愿望的客观存在物,是旅游活动的吸引因素,也是发展旅游业的物质基础和重要条件。
3.旅游业:旅游业是以旅游资源为凭借,以旅游设施为基础,通过提供旅游服务满足旅游者各种需求的综合性产业。
4.旅行社:旅行社是指从事招徕,组织,接待旅游者等活动,为旅游者提供相关旅游服务,开展国内旅游业务,入境旅游业务或者出境旅游业务的企业法人。
5.饭店对旅游业的作用:(一)饭店是旅游者进行旅游活动的重要基地
(二)饭店是创造旅游收入的重要部门
(三)饭店为社会提供直接和间接的就业机会
(四)饭店是经济交流和社会交往的重要场所
(五)带动了其他产业的发展
(六)饭店是旅游业发展的物质基础。
6.旅游交通的作用:
(一)旅游交通是实现旅游活动的前提条件
(二)旅游交通是旅游目的地发展的重要保障
(三)旅游交通是旅游收入的重要来源
(四)旅游交通丰富了旅游活动的内容。
7.旅游市场的特点:旅游市场的异地性,旅游市场的波动性,旅游市场的季节性,旅游市场的竞争性。
8.旅游市场的细分:旅游市场的细分是根据旅游者的需求,偏好,购买行为和购买习惯等方面的差异性,把一个整体旅游市场划分为若干个消费者群的市场分内过程。
9.旅游客流规律:
(一)旅游的流向是由近及远,以近距离为主
(二)旅游的流量主要源于经济发达的国家和地区
(三)远程旅游将有更大的发现前景
(四)多数旅游者向风景名胜地区和文化特色显著地区流动
(五)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必定是旅游中心
(六)国际旅游的流向将朝亚太地区转移。
10.旅游对经济的积极作用:
(一)有助于增加外汇收入,平衡国家收支
(二)有助于加快货币回笼
(三)有助于调整地区产业结构,带动相关行业的发展
(四)有助于增加就业机会
(五)有助于旅游扶贫致富,缩小地区差别
(六)有助于改善投资环境,扩大国际间的合作
11.旅游对经济的消极作用:
1、旅游业的国度超前发展导致结构失调,影响消费2过度依赖旅游业致使国民经济更趋脆弱
3、旅游的发展可能导致通货膨胀和土地价格上升
4、外汇漏损
5、管理不善造成人力物力和资源浪费
6、引用外资导致资源浪费
12.1927年中国第一家旅行社《中国旅行社》。华侨服务社和中国国际旅行社的建立标志着我国现代旅游的诞生。
13.旅游体验是:旅游者通过参观、交流、消费等活动与旅游客体相互作用的心理感受。
14.旅游业有哪些基本特点:(1)综合型产业(2)劳动密集型的服务性产业(3)政策性较强的产业(4)脆弱性产业
15.简述旅游资源开发工作的主要内容1)解决和改善旅游资源所在地的可进入性2)建设和完善旅游基础设施
3)建设和完善旅游上层设施4)旅游景区景点的开发建设与管理5)培训能够胜任专业水平的旅游服务工作人员4.简述旅游资源开发工作应遵循的原则:1)突出独特性的原则2)力求经济的原则3)注意保护环境的原则
16.旅游开发的内容:1规划和设计旅游景区、景点
2、建设和完善旅游配套设施,完善各类旅游服务
3、增强可进入性
4、加强宣传促销,开拓客源市场、5、做好旅游资源的保护工作
6、营造良好的旅游环境
17.旅游产品是在特定区域内被游客利用的若干旅游设施和服务的总和,它是一个整体的概念,其内容不仅包括有形的旅游资源、旅游设施备及各类设施等,也包括无形的旅游服务、旅游线路和日程安排与设计、旅游宣传、节事活动等。
18.旅游组织:是加强旅游行业的引导和管理,为了旅游业的健康发展而建立起来的具有管理、协调等职能的旅游业专门机构。
19.应该如何保护旅游资源1)针对自然作用的危害,对于因自然作用的原因而可能带来的危害,旅游资源管理着应采取必要的技术措施加以预防2)针对旅游者方面的原因,首先应加强该地的旅游规划工作,充分估计接待能力饱和将会对旅游资源的破坏性影响。3)针对当地居民和旅游业方面的原因,除应加强保护旅游资源的宣传工作外,还应制定必要的法律法规加以约束。
20、饭店连锁集团的竞争优势有哪些?1)品牌优势(2)规模经济优势(3)人力资源优势(4)市场营销优势
21.论述旅游对目的地社会文化和环境的影响?积极影响:(1)有助于提高民族素质,2)有助于增进国际间的相互了解3)有助于促进民族文化的保护(4)有助于推动科学技术的交流和发展5)有助于促进生活环境的改善 消极影响:(1)不良的“示范效应”(2)干扰目的地居民的生活3)当地文化被不正当的商品化。
22、应该如何保护旅游资源1)针对自然作用的危害,对于因自然作用的原因而可能带来的危害,旅游资源管理着应采取必要的技术措施加以预防2)针对旅游者方面的原因,首先应加强该地的旅游规划工作,充分估计接待能力饱和将会对旅游资源的破坏性影响。3)针对当地居民和旅游业方面的原因,除应加强保护旅游资源的宣传工作外,还应制定必要的法律法规加以约束。
2.旅游学概论教材 篇二
一、阅读书目的形式:要多样化
据统计,现有“概论”课教材列出的“阅读书目”从形式上仅包括以下两类:书籍篇目和报纸篇目,这些篇目具有正统性和权威性,必须指导学生去阅读,但仅有这些是不够的。笔者认为,向学生布置阅读书目时,除了书籍和报纸外,还应注意到其他两种形式。
(一)期刊文章
通过专门的搜索工具,几乎可以把涉及某一问题的文章全部汇集起来。通过阅读这些文章,学生能了解某一问题产生的来龙去脉和关于该问题的不同观点、不同角度的表述以及掌握该问题最新的研究进展,从而达到扩展视野,学会全面、辩证、深入分析问题以及提高辨别能力等目的。期刊文章的以上特点与优势是书籍和报纸所不能比拟的。鉴于这一点,笔者在布置阅读书目时,除了书籍和报纸篇目之外,还注意补充一些相关的期刊文章让学生阅读。例如,在讲述第五章“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内容时,为帮助学生深入思考“什么才是真正的社会主义”这个问题,安排他们阅读《对资产阶级认识的历史变迁》一文。这篇文章披露了一个鲜为人知的信息,上世纪70年代末,原国务院副总理王震访问英国,结果发现这个资本主义国家绝大多数的老百姓都比较富裕,甚至连失业工人的生活水平都远比想象中的好,于是发出感慨:“我看英国搞得不错,物质极大丰富,三大差别基本消灭,生活公正,社会福利也受重视,如果加上共产党执政,英国就是我们理想中的共产主义社会。”[1]读完这篇文章,很多学生表示更加理解“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必须大力发展生产力”等结论。这表明,选取一些合适的期刊文章作为阅读书目,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
(二)以互联网等新兴媒介为载体的信息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在我国的迅速发展,在校大学生中的网民数量也逐年增加。尽管并没有找到当前大学生网民总量的确切统计数据,但根据笔者对本校学生的观察以及向个别学生了解情况,发现大学生网民所占比例甚大,粗略估计占到在校大学生的90%左右。与此同时,这一群体在课外的阅读方式和习惯较之以前也发生了变化,不再满足于阅读书籍等以传统媒介为载体的内容,而是把很大一部分时间转移到对论坛帖子、博客文章等以新兴媒介为载体的内容的关注。教师必须考虑到这一变化,重视从新兴媒介平台上精心选择和教材有关的内容供学生阅读。例如,在讲述“两弹一星”精神内容时,为避免让学生感到“虚”,推荐网上帖子《核武老人26年亲历记》,根据主人公的亲身经历,以生动、感人的语言讴歌了中国第一代核武器研制者敬业报国、勇于牺牲的奉献精神,生动展现了发生在核基地的、那一段艰苦卓绝却鲜为人知的历史画卷[2]。看完帖子,学生受到深深的触动,他们真正明白了“两弹一星”的精神实质是“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攀登”。当然,网上有些内容也是鱼龙混杂,要注意鉴别良莠。
二、阅读书目的数量:少而精
现有“概论”课教材15章的阅读书目总共是110篇,每章5—11篇不等。应当如何安排学生阅读这些篇目?从理论上讲,教材列举的这些都是比较基础的书目,应该全部阅读,但在实践中可操作性不大。
笔者认为,编者列出这些书目是供学习者选择性阅读的,并不是要求必须全部读完,因为一个学期阅读110篇文章是一个浩大的工程,很难保质保量地完成。以笔者所在学校为例,一学期16周的上课时间,如果要求学生阅读110篇文章,那就意味着每周要读将近7篇,这是很难完成的任务。如果做硬性安排,那基本上会导致两种结果:一是学生知难而退,反正是读不完,干脆都不读;另一种是仓促读一遍,但是消化不了,不能保证阅读效果。这两种结果完全违背了布置阅读书目的初衷,应该加以避免。
在给学生布置阅读书目时,认识上不要陷入误区,以为布置得越多,学生收获就越大,而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精力和课外时间的多少,尽量做到少而精。根据笔者的教学经验,每章布置2—3篇,甚至更少一些,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反而会更高,收获会更大。
三、阅读书目的内容:贴近学生实际与兴趣
在数量众多的书目中,最终选择哪些布置给学生?笔者认为,阅读书目的内容只有贴近学生的实际,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这里所说的“贴近实际”,主要是指阅读书目的内容要贴近学生的思想、生活、学习以及将来的就业等,换句话说,学生通过阅读这些书目,能从中获得启发,以便对其思想、生活、学习和将来就业等起到指导作用,这也是学生阅读课外材料的巨大动力。相反,那些离学生实际遥远的阅读书目很难引起他们的兴趣。
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社会上流行的凡事重实惠、讲实用的价值观在大学生中大行其道,表现为绝大多数大学生轻政治理想、重个人利益;轻社会责任、重个人发展;轻远大目标、重眼前利益。在此前提下,实用主义的哲学思想成为影响大学生求知的一个重要因素。不管我们是持赞同还是批判态度,当前存在的一个不容忽视的现象就是,绝大多数大学生对理想信念之类的学习内容不是很感兴趣,他们热衷于接受能够直接指导思想、生活、学习和就业等方面的实际知识。也就是说,大学生在选择学习内容时,首先考虑对自己是否有用。相信高校的一线教育工作者都有这样一种体会:与当今的学生谈理想信念和社会责任,并没有太大的市场。以上情况要求“概论”课教师在布置阅读书目时,一定要考虑到学生“务实”的特点,满足他们的求知需求,尽量挑选贴近学生实际的内容,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四、阅读书目的设计与操作:明确目的、细化要求、重视反馈
据笔者了解,几乎所有的教师都会布置相关阅读书目,但多数人并没有重视对这一环节的规划与设计,典型的表现是“三没有”,即:布置前没有明确的教学目的,布置时未向学生提出具体要求,布置后不检查学生的阅读情况。这样的阅读书目环节对于提高教学效果的作用是微乎其微的。那么,在确定阅读书目之后,如何才能做好这一环节的设计与操作?在这一环节上,每个“概论”课教师的具体做法都有所不同,但以下三点是必须注意的:明确目的、细化要求、重视反馈。
明确目的,就是在向学生布置阅读书目之前,“概论”课教师一定要心中有数:让学生阅读这些书目想达到什么样的教学目的?只有明确教学目的,布置书目时才能做到有的放矢,才能有针对性地检查学生的阅读情况。比如,在学习“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内容时,笔者向学生布置《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和《黄克诚直言林彪功过》两篇书目,力求达到三个目的:一是让学生掌握中共中央对毛泽东的基本评价;二是让学生学会客观、辩证地评价历史人物的功过是非;三是让学生思考如何评价身边的普通人。
细化要求,是指教师在布置阅读书目时要对学生提出具体要求,如是全部阅读还是部分阅读,是否写读书笔记或进行课堂讨论,什么时间上交读书笔记或进行课堂讨论,如何进行课堂讨论,是否要做ppt等。有了这些可操作性的具体要求,学生就不会无所适从。
重视反馈,就是布置完阅读书目之后,过一段时间要按原计划检查学生的阅读情况,也就是让学生把阅读情况通过一定的方式反馈给教师,以便教师检验阅读实施的效果。如果缺少这一步,那就意味着书目布置下去之后,学生读还是没读,读的效果如何,教师不得而知。笔者在教学中一般采取让学生撰写读书笔记和组织课堂讨论两种方式。对于学生撰写的读书笔记,教师要认真批改,对于写得好的笔记,可以在课堂上公开宣读并进行点评。如果发现问题,有抄袭行为或跑题现象等,要深刻挖掘,总结原因,看是否是因为留给学生的时间短、要求没讲清楚等所导致。对于课堂讨论的方式,步骤一般是:先让一部分学生按照已经定好的题目展开发言,然后接受其他学生和教师的询问,最后教师进行点评。中间如果能出现观点、看法交锋的情况,效果就更好了。通过这种方式,教师可以清楚地看到学生阅读书目时是否下了工夫。
参考文献
[1]辛子陵.对资产阶级认识的历史变迁[J].炎黄春秋, 2008, (3) .
3.旅游学概论教材 篇三
一、调查目的
文学理论是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为了全面提高教师的文学理论教学水平,提高文科类学生对本门课程的兴趣,及时了解学生对涉及文学理论教学工作的教学年级安排、教材体系、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作业情况等方面的意见与建议,我们特地开展了这次调查,以期更好地提高本门课程的教学效果。
二、调查时间
2013年4月2日——2013年4月30日
三、调查方式
网上问卷调查
四、调查范围与对象
淮阴师范学院2013级与2012级的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
五、调查问题
你对文学理论课的印象?文学理论课对你学习其它文学课程有帮助吗?文学理论课之外你有阅读其它理论著作的习惯吗?你希望老师推荐相关的文学理论书目吗?老师给你推荐过相关的阅读篇目吗?你的文学理论课教师经常采取什么样的教学方式?你认为你所使用的《文学理论教程》(童庆炳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怎么样?教材整体编排体例如何?教材理论的系统性如何?你喜欢什么样的教学方式?你认为老师布置的作业对你能力的提高有帮助吗?你喜欢什么形式的作业?教材理论的创新性怎么样?教材概念的严密性如何?教材思路的明晰性如何?你觉得教材适用性如何?文学理论课对你现在学习的影响?文学理论课对你现在学习其它文学课程有帮助吗?其它文学类课程教学与文学理论有联系吗?其它文学类课程教师会使用相关理论分析文学文本吗?你能运用所学理论知识赏析和评论文学作品吗?你有阅读其它文学理论著作的习惯吗?你对中西方的一些重要理论流派有初步的认识吗?选出你比较熟悉的理论著作或作品(可多选)。选择你比较熟悉的文学理论流派与观点(可多选)。你现在还接触文学理论教材和著作的原因是什么?文学文本解读课程、文学批评课程与文学概论课有关联吗?文学文本解读课程、文学批评课程能拓展你的文学理论知识吗?你希望文学概论、文学文本解读、文学批评三门课程的开设顺序?你认为文学文本解读课程和文学批评课程应以何形式开设?你认为文学概论应在几年级开设?你认为文学理论系列课程对你的研究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培养有帮助吗?你认为文学理论课程应注重哪几个方面?你认为学习文学理论课程最大的困难是什么?
六、调查数据分析
(一)本门课程开设总体是合适的,对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与理论素养的提升都很有帮助
本门课程在教学的年级、教学的内容以及教材的体例编排上得到了大多数同学的认同。虽然本门课程对大一学生来说稍有难度,有占42.1%的同学认为比较抽象难懂,但经过老师的系统讲解与一年的学习后,能有所体悟。尽管大二的学生也认为文学理论学习最大的困难在于涉及理论流派多,知识庞杂(76.8%),并且太抽象(66.1%),但还是认可了目前的教学内容的安排顺序:文学概论——文学文本解读——文学批评(117人,占69.6%)。大二的学生认为上文学理论课对二年级的学习产生了必要影响的比例达到了93%,而且对于指导大二学生学习其它汉语言文学课程认为有帮助的为91.2%(其中认为很有帮助的达到了24.6%),认为文学理论系列课程对学生的研究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培养有帮助的达到了90.9%,而且100%的同学认为文学理论课程与其它文学类课程教学有联系,有利于促进他们加深对其他课程的学习理解。学习本课程以后,能运用所学理论知识赏析和评论文学作品的比例达到了86%;也有利于促进学生阅读其他文学理论著作(73.2%);形成对中西方的一些重要理论流派的初步认识(89.3%)。
(二)教材的选择与安排很合理,认可度很高
对大一学生而言,要想准确表达出对文学理论课程的感受可能稍显困难,毕竟文学理论属于较为枯燥艰深的课程。所以对教材的评价方面,接近50%的同学表示不好评价;但对于教材的体例安排认为还是合理的总计达到76.9%;认为教材的系统性也比较合理的占到了90%;相对而言,在教材的创新性方面,学生认可度也较高,达到了69.2%,不过认为教材没有创新性的比例也达到了30.8%。100%的学生对教材的严密性是认可的,90%的学生认为教材的思路也较为清晰,在教材的实用性这方面认可度也达到了90%。因此,教师在教学中既要注重与西方的权威理论保持协调,又要结合本民族的具体情况对文学的基本原理、概念进行适当的修正,构建中国特色的易于为学生接受的文学理论。
(三)在教学方法上还可以做一些改进和调整
学生比较喜欢教师就某一文学理论问题展开讨论(87.5%),不太喜欢灌输式地讲授(12.5%)。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尽量避免纯理论的传授,注意理论联系实践,将理论进行系统化梳理,在丰厚学生理论素养的同时,应当拓展学生的形象思维,提高学生的文本解读能力。一定要加强师生互动,对文学理论的一些基本概念及其专业术语,如文学四要素、陌生化、现代主义、文学创造的主客体、灵感、意象、意境等可以以专题的形式进行,教师在系统传授的基础上,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避免艰涩难懂的为理论说理论,没有任何文本分析说明,从而真正提高教学效果。
1.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在新生中有87.5%的同学希望老师能够使用多媒体手段进行教学,教师结合多媒体如U盘、音带,文字教材、音像教材进行教学,既方便了学生记课堂笔记,也有助于实现文学理论教学的形象性、直观性,避免了枯燥感。当然,多媒体只是辅助教学,外在的视角效果应该与教师的分析论证相结合。
2.师生互动与问题探讨。教师可以事先布置问题,请学生收集资料进行尝试讲解,教师适当辅导,两者总体比例达到76.9%。这方面可以让学生尝试结合阅读过的文本分析话语蕴藉;可以结合名家名篇分析现实主义、浪漫主义及其现代主义等文学流派;或结合地域特征分析文学风格的民族化与南北不同。教师作总结时,适宜对学生的观点多加鼓励,同时能够将相关的文学与史学知识介绍给学生。另外,可以开辟网上交流平台,给学生提供学后服务,方便师生交流教学方法,深化教学效果。
3.作业布置。有两项比例较高,最高的依然是问题讨论,占42.5%;而传统的围绕课后习题来做作业排在第二位,也占到了22.5%。结合学生对文学理论课程应注重的主要方面,教师布置作业,要注意与知识的实际运用相结合(150人,占87.7%),或者能够拓展他们的理论思辨能力(120人,占70.2%)。
4.理论分析应该分门别类的进行详略处理。对学生比较熟悉、兴趣相对较浓的文论著作、文论观点与文学流派,教师适宜多花些课时讲解,如王国维的《人间词话》(85.7%)、刘勰的《文心雕龙》(78.6%)、诗言志(51.8%)、英美新批评(50.0%)等;而对学生相对不太了解的西方相关文论著作则主要做好讲解普及工作,如维柯的《新科学》(0.0%)、汉斯·罗伯特·姚斯的《文学史作为文学科学的挑战》(0.0%)、康德《判断力批判》(5.4%)和弗洛伊德的《创作家与白日梦》(8.9%)。
5.将教师重点推荐阅读书目与学生的个人兴趣相结合。有97.5%的同学希望老师能够推荐相关的文学理论书目,而老师也明确推荐过相关的阅读材料的也达到了97.5%。按照人类思维的接受方式,建议由浅入深、有具体到抽象来推荐阅读书目,结合文学院的“百篇经典阅读”,诗歌方面推荐以传统的唐诗宋词为主,辅助推荐唐圭璋与钱钟书的研究文本;散文方面可以突出以乡土情结为主的文本(如韩少功的《山南水北》),辅助推荐陈剑晖的理论著作《中国现代散文的诗学建构》……
(本文为2013年淮阴师范学院第五批高等教育教学改革与研究课题“文学理论课程体系建设与创新型人才培养”和2013年淮阴师范学院文学院教育教学改革与研究课题“文学理论课程体系改革与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4.旅游学概论复习范围 篇四
1.我国大陆旅游业的主要海外客源市场可以划分为近程市场和远程市场。其中远程市场包括(北美市场)和西欧市场。
2.饭店集团分为两类,一类是饭店连锁集团,另一类是(饭店合作集团)
3.根据艾斯特定义,旅游是(非定居者)的旅行和逗留而引起的现象和关系的综合。4.美国旅游学教授麦金托什认为,旅游动机包括(身体)方面的动机、(文化)方面的动机、(人际)方面的动机、地位和声望方面的动机。5.现代旅游活动具有四个主要特点:(普及性)、持续性、(地理及中性)和(季节性)。
6.旅游活动体系的构成要素包括(旅游活动的主体)、(旅游活动的客体)、(旅游活动的中介体)。
7.基于内容属性的旅游资源可以分为(自然)旅游资源、(人文)旅游资源和(其他)旅游资源。
8.现代旅游活动的根本属性在于它的(大众性)。
9.可持续旅游发展的直接目标是在可持续发展基本原则指导下,实现维护(旅游环境质量)与保证(游客质量)之间的均衡。
10.旅游业在我国的出现可以追溯到1923年(上海商业储存银行旅行部)的设立。11.基于访问目的的旅游者可分为消遣型旅游者、(差旅型旅游者)和(家庭及个人事务型旅游者)。
12.衡量旅游活动发展状况的指标包括:(旅游人数)、旅游收入和旅游支出、(旅游者停留天数)。
13.在我国,人们通常将(旅游饭店)、(旅行社)和交通运输业称为旅游业的“三大支柱”。14.“观国之光”一语出自《易经》,这便是“观光”一词的由来。15.现代旅游活动具有四个主要特点:(普及性)、规模发展的持续性、空间分布上的(地理集中性)和时间分布上的(季节性)。
16.旅游景点的条件或特点包括:(专用性)、长久性和(可控性)
17.我国于(1983)年加入世界旅游组织,成为该组织的第(106)个正式成员。选择题
1.以托马斯·库克为代表的旅行社业的出现标志了(B)旅游业的诞生。A.古代
B.近代
C.现代
D.封建时代
2.中国国际旅行社总社于(B)年成立,任务在于搞好政治接待。A.1949
B.1954 C.1975 D.1984 3.旅游活动的开展在时间上往往呈现出不均衡的特点,这成为旅游活动的(D)。A.综合性
B.普及性
C.群众性
D.季节性 4.(C)具有运载能力大,票价低廉,在乘客心目中安全性强的特点。A.汽车
B.飞机
C.火车
D.轮船 5.乔治•史蒂文森曾被称为(C)。
A.旅游之父
B.飞机之父
C.铁路之父
D.轮船之父 6.下列不属于直接旅游企业的是(D)。
A.旅行社
B.航空公司
C.饭店企业
D.娱乐企业
7.思想上谨小慎微,行动上表现为喜安逸、好轻松,喜欢在熟悉氛围中活动的旅游者属于旅客心理类型中的(A)。
A.自我中心型
B.近自我中心型
C.多中心型
D.近多中心型
8.旅游资源的特点不包括(D)
A.多样性
B.易损性
C.可创新性
D.廉价性 9.CNTA是(A)的简称。
A.中国旅游协会
B.中国国家旅游局
C.中国航空运输协会
D.中国饭店协会
10.下列选项中,哪一个不属于旅游业的三大支柱(B)。A.旅游饭店
B.旅游景点
C.旅行社
D.旅游交通
11.现代旅游不是纯粹的游山玩水,而被用来作为教育、贸易、文化交流等活动的形式和手段,这表明了现代旅游的(D)。
A.综合性
B.普及性
C.群众性
D.社会性
12.潜在旅游需求向现实旅游需求转化的基本条件是(A)
A.旅游动机的产生 B.外部环境的刺激
C.文化教育的普及 D.个人收入的增多 13.到一个国家作短暂访问,逗留不足24小时的游客,成为(C)。A.国际旅游者
B.国内旅游者
C.游客 D.短程旅游者 14.中国最早的一家旅行社是(A)。
A.华侨服务社
B.中国旅行社
C.现代旅行社
D.青年旅行社 15.任何旅游地都会经历由盛至衰的演变过程,旅游专用概念称其为旅游地的(B)A.生命周期
B.发展周期 C.历史周期 D.循环周期 16.(C)决定着可持续旅游发展的规模极限。
A.旅游人数
B.旅游资源
C.旅游承载力
D.旅游环境 17.旅游产品实质上是一种综合性的群体产品,其核心内容是(A)。A.服务
B.食宿
C.交通
D.景点
18.我国旅游业的入境旅游客源市场的人员构成不包括(D)。
A.外籍华人在内的外国人
B.旅居海外的华侨
C.港澳台同胞
D.移居国外的中国人 19.PATA是(B)的简称。
A.世界旅游组织
B.太平洋亚洲旅游协会
C.国际航空运输协会
D.国际旅馆协会 名词解释
1.旅游活动
旅游者往返于常住地与目的地之间的旅行(或空间转移)活动和在目的地停留期间的访问活动
2.可支配收入
是指个人或家庭的收入中扣除全部应纳所得税之后的剩余部分 3.市场划分
也称旅游市场细分化,是指将一个整体市场按照消费者的某种或某些特点,分解或化分为不同的消费者群的过程
4.国家旅游组织 是指一个国家中为国家政治所承认,负责管理全国旅游行政事务的组织 5.国内旅游
是指人们在其居住国境内开展的旅游活动,通常是指一个国家的居民离开自己的长住地,到本国境内其他地方去进行的旅游活动 6.旅游动机
是人们对认识到的旅游需要的表现形式
7.国际旅游组织 是指其成员来自多个国家并为多国利益工作和服务的全面性旅游组织 8.旅游资源
凡是能够早就对旅游者具有吸引力环境的自然事物、文化事物、社会事物或其他任何客观事物,都可构成旅游资源
9.综合包旅价游
指旅行社经过事先计划,组织和编排旅游活动项目,向旅游大众推出的包揽一切有关服务工作的旅游形式。
简答:
1.简述饭店等级评定的主要考核内容。答:1)设施和设备 2)服务项目和服务质量 3)餐饮产品质量 4)客人的满意程度 5)外界的印象
2.简述旅游产品的特点。答:1)无形性 2)不可转移性 3)不可储存性
4)生产与消费的同步性 5)综合性
3.简述我国国内旅游市场的特点 答:1)市场规模大,发展潜力足 2)短程旅游所占比重大
3)旅游活动的开展形式以散客为主
4)旅游消费增长速度快,但消费水平仍显较低 4.简述饭店合作集团的类型。答:1)市场营销合作集团 2)物资采购合作集团 3)人员培训合作集团 4)预订系统合作组织
5.简述旅游资源开发工作的主要内容
答:1)解决和提高旅游资源所在地的可进入性 2)建设和完善旅游基础设施 3)建设旅游上层设施
4)旅游景区、景点的开发建设与管理
5)培训能够胜任专业水平旅游服务工作的人员 6.简述旅游业的基本特点。答:1)综合性产业
2)劳动密集型的服务性产业 3)涉外政策较强的产业 4)脆弱性产业
7.简述旅游资源的特点。答:1)多样性 2)吸引力的定性性 3)垄断性 4)易损性 5)可创新性 论述
1.作为旅游企业的管理人员,你认为应如何去管理和控制本企业的产品质量?
答:1)要使员工有做好工作的愿望。
旅游企业不仅要在招收新员工使注意培养他们的职业道德和事业心,同时要不断加注对老员工的思想培训工作,培养和激发他们做好工作的愿望
2)要使员工有做好工作的本领。
对于旅游从业人员,特别是对于一线工作的服务人员来说,光有服务愿望和工作热情是不够的,还需要有服务的本领,既熟悉服务知识和熟练掌握服务技能
3)有做好服务工作的条件。
旅游服务时有关借助必要的设施和来提供的
4)要有严格的保障措施。
主要包括规定健全的服务规范和动作章程,检查及奖惩制度等等
2.试析不同类型旅游者群体的需求特点。答:1)消遣型旅游者的特点
a.这种类型的旅游者在全部外出旅游人数中所占的比例最大 b.消遣型旅游者外出旅游的季节性很强
c.对旅游目的地和旅行方式的选择以及对出发时间的选择方面,应有较大的程度的选择自由 d.在旅游目的地停留时间一般较长
e.由于资费的缘故,消遣型旅游者大都对价格较为敏感 2)差旅型旅游者的特点
a.他们在人数上相对较少,但是在出行次数上却较为频繁
b.由于他们出行是出于工作或业务的需要因而不受季节的影响或者说其出行没有季节性 c.他们对目的地的选择自由度较小,甚至根本没有选择的余地
d.在对旅游服务的要求方面,他们较强调舒适和方便,因而消费水平较高 e.在价格方面不大敏感
3)家庭及个人事务型旅游者的特点
他们在需要方面不同于前两个旅游者但同时又兼有前两类旅游者的某些特点。所以对这类旅游者的情况只能具体情况具体分析,难以一概而论 3.试析中国旅游业在国际市场竞争中的问题。
答:1)我国地处东亚,距欧美这两个世界上最大的国际旅游客源产生地较远 a.从欧美地区前来我国旅游的交通运输费用昂贵
b.距离主要客源国较远的旅游目的地最容易遭受经济危机和世界油价上涨的打击 2)我国旅游业面临着不少周边国家和地区旅游业的激烈竞争
a.我国旅游业所处的区域性国际环境为东亚和太平洋地区,这一区域内各旅游接待过所面对的国际客源市场有着惊人的共同性
b.这些竞争对手旅游业比我国旅游业起步早,在设施条件、服务质量、交通运输和产品价格等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面临着强有力的竞争 3)我国旅游产品的开发和质量尚存在问题
主要表现为:a.旅游设施特别是旅游基础设施的不足或不便 b.清洁卫生条件差
c.旅行日程和交通安排变故多 d.接待散客旅游的条件不足
4)市场沟通和海外促销工作仍有待进一步改进 最突出的问题包括:a.营销经费不足 b.营销和促销技术尚需改进和提高
4.请分析归纳旅游对目的地社会文化的影响。
答:旅游对目的地社会文化具有影响作用主要是因为:
1)旅游活动是一种以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不同社会以及具有不同文化传统的人群之间的接触和交往为特征的访问活动
2)现代旅游活动发展的规模之大已其成为重要的社会现象
旅游活动所带来的社会接触和文化交流对目的地社会文化的影响既有积极一面也有消极一面: 1)积极方面
a.有助于提高民族素质 b.有助于增进国际间的相互了解 c.有助于促进民族文化的保护和发展 d.有助于推动科学技术的交流和发展 e.有助于促进生活环境的改善
2)消极方面
5.旅游管理专业旅游学概论 篇五
2.就整个世界而言,人类有意识的外出旅行活动应始于末期,并在奴隶制时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但这种活动主要不是消遣和度假活动,而是由产品或商品交换而促发的一种经济活动。
3.旅游业“三大支柱说”中的三大支柱分别指旅行社、旅游交通、旅游住宿。
4.在欧美国家中,人们根据旅行社所经营的业务类型,将旅行社企业划分为零售商。
5.我国旅游业的国际客源由三部分人构成,分别是 外国人、华侨、港澳台同胞。
6.促发旅游动机产生的精神需要,主要有以下两种,一种是积极的需要,另外一种是消极的 逃避紧张 的需要。
7.国际旅游还可以根据游客的流向区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另一种情况则是境旅游或出国旅游。
8.旅游交通不仅要解决往来不同地点间的空间距离问题,而且更重要的是要解决其中的时间距
离问题。
9.世界旅游组织正式成立于1975年1月2日,其总部位于马德里。
10.按照旅游者的罗马会议定义,凡纳入旅游统计中的来访人员统称为“游客”,游客下分两大类,一类是
在目的地停留过夜的游客,称为“旅游者”;另一类是在目的地不停留过夜,当日往返的游客,称为“游览者”。
1.在旅游研究中,现代旅游通常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特别是20世纪60年代以来,迅速
普及于世界各地的社会化旅游活动。(√)
2.按照国际联盟的规定,到国外学习、寄宿在校的学生,可列入国际旅游者统计范围的人员。(×)
3.多中心型心理类型的人往往是新旅游地的发现者和开拓者。(√)
4.世界旅游组织是世界上唯一全面涉及旅游事务的全球性的非政府间的组织机构。(×)
5.消遣型旅游者在价格方面不太敏感。(×)
6.旅游动机
旅游动机是激发人们外出旅游的内在驱动力(3分)。
即促使一个人有意于外出旅游以及选择到何处去、开展何种旅游活动的内在动因。
7.可进入性
指旅游资源的所在地同外界交通往来的通畅和便利程度。(3分)
即不仅要便利游客的来访,而且要便利游客结束访问后离去。(1分)
8.旅游批发商
即主要经营批发业务的旅行社或者旅游公司。(3分)
所谓批发业务是指旅行社根据自己对市场需求的了解和预测,大批量地定购交通运输公司、食宿接待企业、旅游景点等旅游供应企业的产品和服务,然后将这些单项产品组合成为不同的包价旅游线路产品,最后通过一定的销售渠道向旅游消费者出售。(1分)
9.现实旅游资源
不仅其本身具有魅力,而且已有条件并且正在接待大批游客前来访问的旅游资源。
10.国际旅游组织
国际旅游组织的概念有狭义和广义之分。
狭义的国际旅游组织指成员来自多个国家并为多国利益工作和服务的全面性国际旅游组织。(2 1
分)
广义的国际旅游组织则还包括那些其工作范围部分地涉及国际旅游事务的国际组织,以及专门涉及某一旅游行业的国际性旅游同业组织。(2分)
11.简述托马斯·库克的主要活动及其贡献。
(1)(1分)1841年7月5日,托马斯·库克以包租火车的方式,组织了一次规模很大的团体旅游活动。人们普遍认为托马斯·库克组织的这次活动标志着近代旅游业的开端,这次旅游活动的特点是:
(1)参加者的公众性(2)组织工作的周密性(3)团体规模之大前所未有
(4)为后来托马斯·库克旅行社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2)=1845年首次出于商业性的目的组织团体消遣旅游:
(1)这次团体旅行活动的特点
A 这次团体旅游活动的组织是出于纯商业性的盈利目的B 这次组织的团体消遣活动是历时一周的过夜旅游
C 做了大量的实地考察工作
D 编写了一本《利物浦之行手册》
E 有全程陪同和导游
(2)同1841年组织的旅游活动相比,不同之处在于:
A 组织工作的性质不同
B 参加者的旅游目的不同
C 组织工作的内容不同
(3)(1分)1872年托马斯·库克首创了组织环球旅游的先例。
12.比较国内旅游与国际旅游的差别。
国际旅游,是指一个国家的居民跨越国界,到其他国家或地区开展的旅游活动。其中又分
为出境旅游和入境旅游。国内旅游,是指一个国家的居民离开自己的常住地或惯常环境,到本国境内其他地方开展的旅游活动。(1分)
国内旅游与国际旅游活动之间的根本差别在于是否跨越国境(1分)。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4分):
(1)从活动开展的地理范围上看
(2)从便利程度上看
(3)从直接的经济影响方便看
13.简述经常用到的旅游者类型划分方法。
旅游者的类型划分不存在绝对不变的统一标准。事实上,人们可以根据研究目的或经营工作的实际需要,选择不同的划分标准。
常用的旅游者类型划分标准:
(1)按照地理范围划分,国内旅游者和国际旅游者;
(2)组织形式划分,团体旅游者和散客旅游者;
(3)按旅行距离划分,远程旅游者和中短程旅游者;
(4)消费方式划分,自费旅游者和奖励旅游者;
(5)旅行方式划分,游船旅游者和自驾车旅游者;
(6)活动内容划分,观光旅游者和度假旅游者;
(7)出游目的划分,消遣旅游者和商务旅游者。
14.一个人实现旅游活动应具备哪些条件?认识这些条件的意义何在?
一个人实现旅游活动应具备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的条件。
(1)客观条件:(2分)
足够的支付能力
足够的余暇时间
其他影响因素,个人身体状况,家庭状况。
(2)主观条件:(2分)
旅游动机
(3)认识意义:(2分)
个人方面的客观条件和主观条件共同决定着一个人能否成为一名现实的旅游者。全面认识
这些因素,对于旅游业的经营工作,特别是对于旅游目的地和旅游企业的市场营销工作都
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对于收入、时间、身体条件、家庭负担等客观因素,旅游业经营者是无法控制或者说是很
难帮助人们克服的,这意味着旅游经营者在选择自己的目标市场时必须重视考虑这些因素。
对于旅游动机,旅游经营者则可采取主动,针对目标市场所追求的需要,利用各种可能途
经去激发人们对本目的地或本企业产品的兴趣,从而促进其购买动机的产生。在这方面,旅游业经营者是大有可为的。
15.什么是旅游产品?列举并解释旅游产品特点。
(1)旅游产品的概念(2分)总体旅游产品首先是从需求方面提出的。在旅游者看来,其外出旅游全过程中的全部必要开支等于该次旅游的价格。反之,旅游者通过这一价格的支付而获得的一次旅游的全程经历也就是他所购买的旅游产品。单项旅游产品,就是指旅游企业所经营的设施和服务,或者说是旅游企业借助一定的设施向旅游者提供的项目服务。
(2)特点:(4分)
1.无形性
2.不可转移性
3.不可储存性
4.生产与消费的同步性
5.综合性
二、论述题(每小题10分,本大题共20分)
1.试述斯坦利·帕洛格(Stanly Plog)提出的心理类型理论的要点并分析其认识意义。
帕洛格将人们划分为五种不同的心理类型,自我中心型、多中心型、近自我中心型、近多中心型和中间型。(2分)参见下图(1分)。其中处在两个极端的心理类型分别是自我中心型和多中心型。(2分)自我中心型的人,其特点是思想谨小慎微,多忧多虑,不愿冒险。在行为表现上,这一心理类型的人喜安逸、好轻松,不主动与陌生人交往,喜欢熟悉的氛围和活动。(2分)多中心型的人的特点是思想开朗,兴趣广泛,富有胆量。在行为表现上,这一心理
类型的人求新奇、喜刺激、好冒险、善主动,不愿随大流,喜欢与不同文化背景的陌生人
接触。
(1)(2分)产业的概念:指其主要业务和产品大致相同的企业类别的总称。
(2)(4分)经济学家尤其是宏观经济学家,从来都不承认旅游业是一个产业;从产业管理来看,标准
产业划分中不存在这个产业。
原因分析:
• 传统的产业划分标准是:产品或基本业务大致相同或相似。(2分)中间型;(1分)近自我中心型;(1分)近多中心型。2.有些经济学家认为旅游业并非是一真正的产业。对此你有何评论?(10分)
作为旅游业主要构成部分的旅行社、旅游饭店、旅游交通各有其完全不同的产品和业务,不符
合产业划分标准,这是根本原因。
•作为标准产业,要有明确的投入和产出,能清晰的界定。
旅游业的投入难以界定,作为旅游基础设施的供水供电、污水处理和作为旅游上层设施的交通都
难以界定多少投入旅游多少投入其它;产出亦如此,绝对数额无法界定,尤其是散客的购物、娱乐、饮食等开支。故旅游业没有明确的投入和产出。
• 客观上,二战以后,各个国家又支持和发展旅游业,特别是国际入境旅游,旅游业又是一个实实在在存在的产业。
(3)(2分)旅游业在何种程度上被接受为一项产业
对旅游业的界定标准不是根据产品或基本业务相同或相似来界定,而是根据其服务对象相同,都是
旅游者来进行界定的。由此也导致了旅游业的特点如边缘性综合性等。我国从七五计划期间开始将旅游业纳入国民经济发展计划。
(4)(2分)旅游业的定义
6.《旅游学概论》读后感 篇六
《旅游学概论》读后感
其实对于“旅游管理”这个专业,说起来大概新生都不能确定地理解它的概念,只是泛泛地把自己对旅游出游的理解加诸其身。而《旅游学概论》则系统地为我们阐述了“旅游”的概念(指人们为了休闲、商务或其他目的旅行到其惯常环境之外的地方并在那里停留持续时间不超过一年的活动)和其多学科体系的特点,让我们知道,旅游高等教育学科设置的目标主要是培养具有以旅游工商管理和公共管理专业知识为核心的、多学科共同研究为支撑的旅游活动整体知识体系,能在各级公司旅游相关部门、机构、企事业单位从事管理工作的中高级专门人才,了解旅游业的需求,从而使我们可以更加明确自己的未来的发展方向。
全书分为旅游本体论(概念体系)和旅游发展部门(公共管理与工商管理)两大部分,第一部分分别对旅游学科、旅游活动、访客与旅游者、旅游需求、旅游产品等核心概念进行了系统而简洁的阐述,为读者介绍旅游学的基本理论体系;第二部分则详细介绍旅游管理各领域的宏观结构,涉及吸引物与目的地、节事与会展、移动性与旅游交通、旅游中介服务、旅游接待服务、旅游支持行业、旅游公共管理等主要部门。
本书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它每一章结束后,都会给我们一些阅读材料,使我们扩大了关于旅游领域的知识面,加深对旅游学的理解,增强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如第一章,旅游学科案例从各国旅游教育和旅游学教材发展、国际旅游研究组织、国际旅游研究期刊的视觉去给我们引发思考的。我们知道无论是欧洲,还是美国,其旅游教育的起步都是早于中国的,尤其是中国与美国的起步距离更是相差56年。西方学者从不同学科的角度,对旅游的性质、特征和发展趋势,关于旅游学科的严肃话题,特别是从旅游学作为一门社会科学角度的理解,进行了认真的`思考,这与目前我国旅游学科主要建立在工商管理学科基础之上的现状明显不同。(读后感 )而东西方旅游教材的不断发展,各国际旅游研究组织与国际旅游研究期刊的陆续出现,这说明各国对旅游学都给予了足够的重视。而读者则可以从这些案例中更加充分的去了解本章知识的应用,从而对旅游学科不断有更深层次的了解。
而另外一方面,由于它在为我们阐述旅游活动时,基本立足国内情况,加以中西方的比较,使读者对于其理论性的概念能够更加好地理解。以第五章的旅游产品与供给的‘基于资源的观光益智旅游’为例,在中国,基于资源的旅游是指向普通的观光旅游,资源的属性也不一定局限于自然资源方面。国家标准《旅游服务基础术语》将观光旅游定义为以参观、欣赏自然景观和民俗风情为主要目的和游览内容的旅游消费活动。而国际上对基于资源的旅游活动已经形成专门的研究领域,称之为资源旅游(resource-based tourism),且在西方语境下,资源旅游更多的是指依赖于自然资源发展起来的生态旅游、探险旅游和原住民旅游。在中西方概念的对比中,它还特意为我们解释观光功能“益智”二字,是旨在强调自然景观和文化景观对人们所起到的户外教育作用,再根据旅游资源类型把其分为自然观光益智和人文观光益智。这样,我们对‘基于自然的观光益智旅游’就可以更容易理解。
再者,再继续关注旅游企业管理(交通、中介、酒店)的同时,第一次将旅游公共管理提高到与工商管理并重的高度,不仅单列一章进行介绍,而且公共管理的思想贯穿了整个教材。其中第十一章介绍到,餐饮业、购物业、娱乐业、信息业、金融业、保险业、房地产业等旅游支持行业(tourism support sector)并不依赖旅游活动存在,但和旅游活动密切相关;旅游业的发展也能够促进这些行业的发展。美食正成为重要的旅游吸引物或具有吸引力的旅游项目,购物和娱乐占旅游消费的比例是判断旅游地发展水平的重要依据。旅游业是信息密集型和信息依托型产业,旅游者在出行前、旅途中、旅游后都需要依靠一定的信息进行选择和评估并加以决策。景区游客中心和城市旅游信息咨询中心是重要的旅游信息服务机构。金融、保险服务和旅游活动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为旅游消费的发展提供支撑和保障。旅游房地产是旅游开发和房地产开发的重要方向。而第十二章,旅游公共管理则被独立出来介绍。由于旅游与游憩产品具有显著的公共性,所以旅游公共管理成为影响旅游活动水平、影响旅游经济发展、加强旅游危机管理的重要条件。全国性和地方性的旅游立法是各级政府及政府主管部门进行旅游行业管理、协调多利益主体关系的重要法律保障,在制定旅游发展特别是经济发展政策的和旅游发展规划过程中,也需要从公共管理的角度进行把握。通过对本章的阅读学习,则可以了解到旅游产品的公共性、旅游公共组织与旅游危机管理,了解旅游立法与政府管理、旅游政策的概念与作用,了解公共资源管理与旅游发展规划和目的地营销的概念与组织。
其次,本教材的结构安排相比于现有各种旅游学概论性质的中文教材相比,还具有特点是: 一、以旅游活动为核心构建旅游学科体系,并从旅游本体论及概念体系(偏重理论)和旅游发展部门(偏重应用)两方面展开论述;二、对一些传统旅游学概论的内容作了删减或调整,如旅游资源、旅游市场,适当强化了旅游行业的应用理论阐述,特别是商务旅游得到充分重视,使读者在初次接触旅游学时就能够对支持旅游活动的旅游业各部门有一个整体的了解;三、以全球化、国际化眼光综述文献、 框架、组织内容、选择案例,为读者提前打下投身21世纪世界上最大目的地国家――中国的旅游业的理论基础;四、强调原创,通过了学术不端行为检测系统的严格检验。
对于我来说,读过《旅游学概论》以后,让我最感兴趣的莫过于是商务旅游(business tourism)了。从书中可以了解到,商务旅游涉及那些因工作关系而旅行的人们,是最古老的旅游形式。目前,商务旅游已经成为一个真正的全球性产业,并且出现了全新的特殊类型,主要包括个人商务旅游、各类会议、展览、奖励旅游、商务接待、培训、跨区域的产品发布会、政府雇员的公务旅游、学术交流,以及大型的体育比赛、纪念或庆祝活动等。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国际商务旅行已经成为澎湃潮流。商务旅游在世界范围内增长迅速,已占据旅游业的主导地位。而本教材中对商务旅游充分重视,亦使读者对这种全新的特殊类型有一个整体的了解,从而对旅游活动的发展有更深层次的分析。再说回商务旅游,彭陈艳等通过综述西方文献发现,航空公司是与商务旅游密切相关的一类供应商也是研究关注的焦点。而近期研究表明,企业减少旅行开支的压力正在施向商务旅行者,商务旅游已成为低价航班的主要市场。面对这一新要求,宋子千、宋志伟对传统的从事愉悦旅游业务的旅行社如何向商务旅游转型进行了分析。国内传统旅行社的以经营观光旅游产品为主的服务不能适应商务旅游的发展。而国外的一些知名的商务旅游服务公司如美国罗森布鲁斯、运通等则乘虚登陆中国,抢占比传统旅游市场利润更为丰厚的商务旅游市场。这种情况对我国的传统旅行社产生了极大的挑战,因此,使旅行社寻找新的市场空间,突破传统产品范畴,开拓商务旅游市场,不失为一个重要的途径。
7.旅游学概论教材 篇七
关键词:旅游学概论,课程建设,旅游管理
高等教育质量的提高首先体现在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 人才培养的中心环节是教学工作, 所以本科教学是“高校最基础、最根本的工作”, [1]课程建设是高校加强教学工作的重要环节。《旅游学概论》是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本科学生的一门专业基础必修课。下面将对旅游学概论课程建设做一深入探讨和研究。
一、《旅游学概论》课程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1. 旅游产业发展的需要。
要搞好旅游业, 既要对旅游有全面的、科学的认识, 也对旅游教育的发展和整体水平的提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旅游学概论》力图从旅游现象中分析和总结旅游发展的逻辑性和合理性, 从而发现其活动规律。搞好课程建设, 提高旅游人才的培养质量, 能够促进我国旅游业健康、协调和持续发展。
2. 高等教育改革和人才培养的需要。
随着旅游市场的火爆, 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培养越来越受到社会的重视和欢迎, 这就要求旅游高等教育必须坚持改革创新, 以满足经济社会和旅游产业发展的需求。作为旅游管理专业核心课程的《旅游学概论》也必须深化教学改革, 更新教育观念, 围绕培养什么样的人和怎样培养等课题, 开展课程建设, 进一步推动教育教学改革, 稳步提高课程教学水平,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3. 旅游管理专业建设的要求。
《旅游学概论》是旅游管理专业一年级的专业基础课, 对于学生了解旅游学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概念和进一步学习旅游类其他专业课程奠定理论和方法基础, 在培养学生树立专业意识和主动学习意识等方面也具有重要的引导作用。“该门课程教学内容的安排是否合理科学, 不仅直接关系到学习者对旅游学作为一门学科的一些基本概念、范畴及理论的掌握, 而且还会影响到他们对专业学习内容框架的清晰、合理认识和专业学习目标的科学确立。”[2]
二、旅游学概论课程的特点
1. 理论性。
《旅游学概论》是“旅游学理论和方法的综合和概括, 探讨旅游活动的一般规律”, [3]主要是对旅游三要素及其相互关系的研究, 如旅游、旅游者、旅游资源、旅游业、旅游市场的基本概念、产生、分类、性质、特点、影响等等, 并对各种现存旅游现象的分析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对旅游学各分支学科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2. 基础性。
《旅游学概论》作为旅游类各专业的基础课程, 不仅介绍了旅游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 而且旅游管理专业的许多其他后续专业课程, 如旅游地理学、旅游资源学、旅游市场学、旅游饭店管理、旅游开发与规划、旅游史等专业课程都是以此为基础的。
3. 综合性。
旅游是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涉及面极广的综合性社会文化现象。旅游活动的内容是多种多样的, 旅游者的动机是多种多样的, 旅游内容是多种多样的, 这使得旅游活动具有复杂性和个性风格。《旅游学概论》的内容涉及到管理学、经济学、历史学、文化学、地理学、法学、社会学、心理学、生态学、美学、文学等许多学科, 交叉性强、综合性强。
4. 实践性。
旅游活动有它的特殊性和时效性, 具有实践性强、应用性强的特点。《旅游学概论》课程内容涉及到旅游者的数量与分布研究、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及可持续利用研究、旅游市场的划分、运行机制、目标选择、营销组合、定价策略、客源分布、旅游企业的经营与管理、旅行社的业务与经营、饭店业经营管理、旅游交通、旅游产品等方方面面, 有着丰富广泛的应用研究和实践领域。
三、旅游学概论课程的建设思路与举措
1. 课程建设的思路和目的。
课程建设以“三个面向”为指导, 更新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 把握最新的学科成果和社会需求, 拓宽专业口径, 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注重学生对旅游学科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的理解和掌握, 形成逻辑体系清晰的旅游基础理论框架结构;关注学术研究最新动态和旅游领域的热点问题, 着重培养和提高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旅游素养以及对专业的学习热情和分析思考能力;加强教学管理, 强化实践教学, 重视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2. 课程建设的具体措施。
(1) 修订课程教学大纲, 确立整体发展思想。在制订课程教学大纲时, 结合人才培养方案和培养目标, 根据办学历史、区位优势和资源条件等, 合理定位, 注重课程的结构性调整, 强化特色, 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人才培养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本科教育与研究生教育的关联等, 推进教学改革, 构建有鲜明特色的新型课程体系, 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 (2) 选用与教学大纲相适应的教材和教学参考资料。根据教学大纲要求, 课程要选用一套适用的、水平较高的国家级优秀教材, 并在使用过程中找出该教材的优点、缺点。充分利用网络媒体资源和购置相应的教学参考资料及影像图片资料, 使学生能及时掌握学科动态, 并在教学中要指导学生阅读参考资料、查阅有关文件, 培养学生的学习和研究能力。 (3) 规范管理, 制定严格的教学环节质量标准。针对备课、课堂讲授、辅导答疑、实践、作业、考核等主要教学环节, 制订明确完善的质量标准及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健全规章制度, 达到培养人才的目的。比如考试和作业的方式方法可以多样化, 重点考查“三基”内容和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 建立健全课程教学文件, 有关本课程的教学大纲、教学计划、课表、教材、教案、课件、试题、试卷分析等, 都应该归纳整理, 分类保管, 发挥教学文件在教学研究和改革中的作用。 (4) 深化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的改革, 提高教学质量。《旅游学概论》课程具有基础性、综合性的特点, 正确处理和把握《旅游学概论》课程与系列课程的关系, 既要减少重复, 又要为后续课程学习提供铺垫, 积极推进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 践行讲授法、案例分析、讨论法、情景模拟等多种教学方法, 启发和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和思考,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合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等手段, 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 鼓励将网络课件、授课录像等上网开放, 实现优质教学资源的共享。 (5) 加强教学队伍建设, 保证课程教学质量。课程建设围绕教育理念、培养目标、课程定位、教学内容与方法、课程建设的年度计划和落实措施等课题, 定期开展教学研究活动。坚持听课评课, 相互交流, 总结经验, 研究对策, 课程教师不断钻研业务水平, 通过进修学习和自修, 提高学历、职称层次, 增强自身素质。通过课程建设, 逐步形成一支年龄结构、知识结构、职称结构合理、教学效果好的教师梯队, 提升整体教学质量和水平。 (6) 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并重。《旅游学概论》课程具有理论性和实践性特点, 课程建设也要高度重视实验、实习等实践性教学环节, 通过学术动态信息、专业考察、行业专题讲座及实验室教学设计和社会实践等多种方式, 组织研究性学习、学习性实践, 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切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
四、结语
《旅游学概论》是“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系统接受旅游学科基础认识、宏观认识和把握旅游活动、全面了解旅游行业, 并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良好基础的重要课程。它深刻地影响着学生对专业的理解、培养体系的把握、知识体系的掌握以及对未来职业的选择。”[4]通过规范化的课程建设和探索研究, 可以提升课程教学效果, 推动旅游管理专业建设, 有助于提高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N].中国教育报, 2012-4-21 (1) .
[2]陶卫宁.旅游学概论教材体系建设的现状及其合理架构的建立[J].旅游学刊, 2005, (10) .
[3]苏勤.旅游学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
8.高职旅游文化教材成热点等 篇八
从现有各类旅游文化教材的内容和编排体系来看,主要有以下三类:第一类是以介绍旅游中的文化消费为纲加以编篆,同时介绍、普及中国传统文化的教材。它们大多以“中国旅游文化”来命名,这类教材内容丰富、容量大,涵盖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方方面面,可读性强,可作为高职旅游专业很好的课外阅读材料。第二类多以“旅游文化学”来命名。这类教材直接将旅游文化作为一门学问来研究,试图创建一个完善的知识体系结构,这类教材对推进学科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更多地适合本科教学层次。第三类一般以“旅游文化”来命名,这其中,可以甄别出一些合适的教材,比如符合高职高专人才培养目标的基本要求,能将知识性和可操作性结合在一起的。
(李海平 熊友平)
高职期待“全新案例教学”计算机教材
近年来,高职计算机教材开发取得可喜成绩。但从教学实践来看,高职教材改革还存在很大的发展空间,在教材的编写中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突破原有的教材组织形式。即打破学科体系,按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重新整合教学内容,让学生先了解学习任务再有目的地学习。这里,可采取整体组织形式和单元组织形式两种方式。单元组织形式,即首先引入教学案例,明确学习目标和任务,然后通过学生已学的知识或已积累的经验具体分析、分解问题,并找出新问题的解决之策,构建本单元所学的新内容集,实现“够用为度”的目的。整体组织形式,即“先分后总”,在教材的最后部分要设计综合较强的教学案例,将学习内容进行分类,理顺各知识点间的关系,此外,在教学案例的安排上,应注意使相邻教学案例的知识点有一定的重叠,让学生能将先后学习的知识点衔接起来。
二是教学案例选取应突出三性。首先应从学生的生活实践中取材,强调趣味性。其次,根据课程特点和要求,筛选出具有代表性的教学案例,并进一步验证,即将教学案例逐个分解,找出其所涉及的知识点,对照教学大纲检查,确保其能覆盖所有教学内容、重点和难点。第三,注意案例的层次性,即要有体现课程学习的简单案例,又要有体现职业特色的综合案例。对于综合案例,可根据其所涉及的知识内容,由易到难划分不同层次,安排到不同的教学单元中。
三是设计多层次习题。一般可划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必做题,即基础题;第二类是选做题,主要是应用题;第三类是思考题,主要是以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为主的思维题。有些课程还可特殊处理,如计算机语言类课程的习题可重复出现,但在不同单元提出不同要求,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材配备的习题,应附相应的参考答案,并要尽可能从不同的角度分析题目。 (陈翠松)
远程教育教材的探索
今天,网络教育已经成为充满生气和活力,发展空间无限广阔的新型教育形态。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的“现代远程教育精品教材”2001年策划,2002年开始逐步推出,时至今日,已经整整五年了。此套远程教育教材的出版,与传统高校教材出版有着本质的不同。具体说来,是编写理念不同、适应的教学方法不同、教材形态不同。远程教育教材的编写可以为传统教材提供的借鉴是:
一、远程教育教材把传统教材中的内容重新打破,“撕碎、撕碎,撕碎之后再拼接”。将原先教材中的内容进行重新组合,以应用为轴心组织知识点,并且通过案例式、生活化的形式将知识点比较轻松地表现出来。教材内容在传统教材基础上作减法,删去大量实际工作和社会生活中不需要的内容。这对于增强高校应用人才的培养具有一定的支持作用。
二、远程教育教材的知识不再强调基础与专业严格的内容区分。传统教材在基础课与专业课之间有严格的界限,专业课与公共课的内容不能有机结合。人大社的远程教育教材将传统的数学基础课、写作课等与经济管理专业有机结合,大大提高了网院课程的实用性,这对于克服传统高校教材的学科建设倾向具有积极参考价值。
三、适应现代学生能够自主学习的特点,远程教育教材把传统教材的结构形式重新打破。远程教材由传统的纸质教材篇、章、节、段的结构形式,变成了知识点、参考资料、习题集、教师讲解音频视频等多个独立单元,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需要从任何一段开始。教材做成“学习包”的形式,其中包括网络课程、教学大纲、习题集、学习手册和脱机光盘等多介质的学习产品,把传统课堂授课变成了学生可以在任何条件下进行自主学习,这种菜单式的立体化教材开发完全做到了以学生为主。
9.旅游学概论题库九及答案 篇九
一.填空
1.提高旅游地的可进入性就是要“进得来,________进得来、出得去、散的开。_,____________”
2.旅游市场是指旅游产品的____________和潜在购买者。
3.国际收支通常由三部分组成,即贸易收支,__________,和资本往来收支。
4.按七大国际旅游地区划分,在产生客源方面,东亚和太平洋地区国家居第______位
5.1927年,罗马大学讲师______马里奥蒂______出版了以《旅游经济讲义》为名的旅游学专著,首次从____经济学________角度对旅游现象作了系统的剖析和论证。
6.旅游高等教育以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为其发展基础。
7.中外封建社会时期在旅行发展上的区别是:中国以__________为目的的旅游学活动领先于西方。
8.1865年,成立了_____________成为世界第一家旅行社。
二.1.以货币为单位衡量旅游目的地发展状况常用标准是____________。
A.旅游收入 B.接待人次 C.游客平均停留天数 D.过夜数
2.旅游资源是旅游活动的____________。
A.客体 B.主体 C.媒介D.手段
3.“Income multiplier”指的是__________。
A.营业收入乘数 B.产出乘数 C.收入乘数D.就业乘数
4.继发效应等于___________
A.直接效应+间接效应 B.直接效应+诱导效应 C.间接效应+诱导效应 D.全部经济效应
5.按七大国际旅游地区的划分,在产生客源地方面居于首位的是___________。
A.美洲 B.非洲 C.欧洲 D.东亚和太平洋地区
6.80年代,旅游研究进入了一个较高的理论层次。标志这一时期旅游研究新发展的是1989年在澳大利亚成立的跨国旅游研究组织_______________。
A.旅游科学专家国际联合会(AIEST)B.国际旅游研究科学院(IATS)
C.世界旅游组织(WTO)D.太平洋地区旅游协会(PATA)
7.学术性旅游研究更多地在宏观范围内从_____________角度探讨旅游发展的方针政策,对社会的意义以及旅游发展的途径问题。
A.经济 B.文化 C.战略 D.战术
8.杰出的现代科学哲学家___________对一门科学的出现做了两方面的规范:一是必须有一定的事实作为基础;二是揭示现象必须系统化。
A.马里奥蒂(A.Mariotti)B.葛留克斯曼(G.Glucksmann)
C.尼格尔(E.Nagel)C.克拉普夫(Kurt Krapf)
9.1845年夏季,托马斯。库克组织首次____________,体现了当今旅行社的基本业务,开创了旅行社业务的基本模式。
A.团体旅游 B.团体消遣旅游 C.国际包价旅游 D.环球旅游
10.________是旅游活动的客体,也是一个国际或地区旅游业赖以生存和发展最基本的条件。
A.旅游者 B.旅游资源 C.旅游业 D.旅行社
三.多项选择
1.国际旅游者即到一个国家作短期访问至少逗留24小时的游客,其旅行目的是_________。
A.消遣 B.工商业务 该定义是根据()()()划分是否为旅游者。
A.停留时间 B.旅行目的 C.访问的定居地 D.所属国籍
2.影响一个人成为现实旅游者的因素有:()()()
A.旅游动机 B.收入水平C.余暇时间 D.身体条件和家庭负担状况 D.旅游外汇收入
3.按组织形式划分 旅游类型可分为()()()
A.团体旅游 B.消遣旅游 C.散客旅游 D.包价旅游 E.观光旅游
4.就国内旅游而言,它对经济的重要作用包括:()()()
A.回笼货币 B.提供就业机会 C.创汇 D.增加国家财富或经济增长
5.旅游创汇的特点表现在()()()()
A.换汇成本低 B.换汇率高 C.换汇成本高 D.换汇率低
6.目前我国旅游社业务中承办委托业务包括
A.当地委托 B.联程委托 C.国内委托 D.单次委托 E.国际委托
7.水路客运业务可以划分为______________。
A.远程定期班轮服务 B.游船服务 C.短程定期班轮服务 D.内河客运服务 E.海上短程渡轮服务
8.下列企业中______________为间接旅游企业。
A.旅行社 B.交通客运企业 C.餐馆 D.旅馆企业 E.游览娱乐企业
9.国际旅游与国内旅游之间的根本区别是是否跨越国界。具体表现为()()()
A.消费程度 B.逗留时间 C.接待人次 D.便利程度 E.旅游收入 F.经济作用
10.中国旅游学研究的方向主要在于___________方面。
A.旅游基础概念的探讨 B.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 C.对旅游行业的认识研究 D.旅游目的地的规划 E.旅游企业的经营管理
四.判断
1.目前,我国旅游业最大的客源国是美国。
2.旅游营销的核心是市场,所以旅游营销即旅游市场。
3.欧洲早期的旅游学者,德国柏林大学的葛留克斯曼认为,旅游现象是探讨旅游活动的形态,结构和活动要素;而瑞士学者汉泽克尔和克拉普夫则认为旅游学是要系统地论证旅游活动发生的原因、基础、运行机理和社会影响。错误(前者应该是马里奥蒂后者应该是葛留斯克曼)
4.根据联合国《国际产业划分标准》,以及对从事旅游业务的具体部门加以分析,旅游业主要由五个部分组成:即旅行社、交通客运部门、住宿业部门、游览场所、经营部门和各级旅游管理组织。
5.旅游科学专家国际联合会(AIEST)是一个以公司企业为成员的组织。误(将“公司企业”改为“个人”)
五.名词
1.收入乘数
2.市场细分
3.旅行社
4.游客
5.可随意支配的收入
六.简答题
1.旅游业的特点是什么1.综合性行业(2分)
劳动密集型的服务型行业(2分)
政治性较强的行业(1分)
2.简述产业革命对近代旅游发展的影响
3.简述决定旅游乘数效应大小的因素3.流失量的大小,一个国家外汇的流失量包括:储蓄、购买进口产品和服务及其他有关对外支出的支出额,这些流失没有汇入国家的经济之中,求
流失量越大,乘数的值越小。(2.5分)
4.综观国际连锁饭店集团的现状,其所属成员可分为几类?接待国的产业结构和生产能力,当接待国产业结构合理,生产能力旺盛时,那么可能旅游收入更多地留在国内,减少进口支出,旅游乘数的值也就越来越大。反之旅游乘数的值就越来越小(2.5分)
5.造成旅游季节性的原因主要有哪些?外出旅游的目的影响
带薪假日的影响(3分)
接待国方面:当地的气候条件对季节性影响较大(2分)
七.论述题现代旅游是以文化为主的综合性社会活动(2分)
现代旅游的根本属性是它的文化性(4分)
现代旅游综合性的表现(2分)
正确认识现代旅游性质的实际意义(2分)
1.你认为现代旅游的性质是什么?
2.如何正确认识旅游的综合影响。对于旅游对社会的影响要一分为二的看待,它既有积极的方面也有消极的方面。(2分)
积极方面有哪些,应如何积极发挥积极的方面(4分)
消极方面有哪些,应如何避免消极方面的影响(4旅游学概论题库九答案
一.填空
1.“进得来、出得去、散的开。”
2.经常购买者
3.非贸易收支
4.三
5.马里奥蒂(A.Mariotti)经济学
6.旅游学旅游学科
7.经商
8.托马斯.库克父子公司
二.单项选择
1.A 2.A 3.C 4.C 5.C 6.B 7.C 8.C 9.B 10.B
三.多项选择题
1.ABC 2.ABCD 3.ACD 4.AB 5.AB 6.ABDE 7.ABDE 8.CE 9.ABDF 10.ABCDE
四.判断
1.错(日本)
2.错误(旅游营销的核心是市场,但旅游营销并不等于旅游市场)
3.错误(前者应该是马里奥蒂后者应该是葛留斯克曼)
4.错误(由三部分组成)
5.错误(将“公司企业”改为“个人”)
五.名词
1.表示单位旅游消费同其所带来的接待国净收入变化量之间的比例关系。
2.是指企业根据消费者群之间需求的差异性,把一个整体市场划分为若干个分市场,从中选择自己目标市场的方法。
3.根据1996年10月15日由国务院颁布的《旅行社管理条例》规定:旅行社是指以营利为目的,从事旅游业务的企业。
4.除去获得有报酬的职业以外,居于任何原因到一个不是自己常驻的国家去访问的任何人。
5.扣除全部纳税及社会消费以及日常生活必需费用部分之后所余下的收入。
六.简答题
1.综合性行业(2分)
劳动密集型的服务型行业(2分)
政治性较强的行业(1分)
2.产业革命加速了城市化进程
改变了大批人的工作性质(各1分)
带来了阶级关系的变化
科学技术的进步使大规模的人员流动成为可能
3.流失量的大小,一个国家外汇的流失量包括:储蓄、购买进口产品和服务及其他有关对外支出的支出额,这些流失没有汇入国家的经济之中,求流失量越大,乘数的值越小。(2.5分)接待国的产业结构和生产能力,当接待国产业结构合理,生产能力旺盛时,那么可能旅游收入更多地留在国内,减少进口支出,旅游乘数的值也就越来越大。反之旅游乘数的值就越来越小(2.5分)
4.连锁公司自己拥有产权并且自己经营的饭店(1分)
连锁公司从开发商或饭店业主手中租来经营的饭店(1分)
有连锁公司代管经营的饭店(1分)
同连锁公司签订特许协定(2分)
5.客源国方面:外出旅游的目的影响
带薪假日的影响(3分)
接待国方面:当地的气候条件对季节性影响较大(2分)
七.论述题
1.现代旅游是以文化为主的综合性社会活动(2分)
现代旅游的根本属性是它的文化性(4分)
现代旅游综合性的表现(2分)
正确认识现代旅游性质的实际意义(2分)
2.对于旅游对社会的影响要一分为二的看待,它既有积极的方面也有消极的方面。(2分)积极方面有哪些,应如何积极发挥积极的方面(4分)
10.旅游学概论 简答题总结 专升本 篇十
(1)旅游活动的发展同国家的政治经济状况有着直接的联系
(2)在封建社会时期,各种非经济目的的旅行活动虽然有新的发展和扩大,但贸易经商
旅行仍然占居主导地位
(3)封建社会以农业经济为主,农村人口占统治地位。使得人们在主观上缺乏对外出旅
行和度假的要求
(4)就非经济目的的旅行活动,特别是消遣性质的旅行活动,其参加者多为帝王,封建
贵族、地主等统治阶级及其附庸阶层,因此消遣旅游活动不具有普遍的社会意义
2、简述产业革命的对旅游业的产生和发展的影响:
(1)产业革命加速了城市化发展的进程,从而使很多人的工作和生活地点发生了变化,即从乡村转移到了工业城市
(2)伴随着很多人工作和生活地点的变化,原先的随农时变化忙闲有致的多样性农业劳
动,开始为枯燥、复杂的单一性大机器工业劳动所取代
(3)产业革命带来了阶级关系的新变化,造就了工业资产阶级
(4)产业革命带来的技术进步,特别是蒸汽机技术在交通运输中的应用使大规模人员的流动成为可能
3、简述二次世界大战后现代旅游迅速发展的原因:
从需求方面来看:
(1)战后人口的迅速增加,为旅游的发展提供了市场
(2)战后世界经济的迅速发展,为旅游的发展起到了及其重要的刺激作用
(3)交通运输工具的进步缩短了旅行的时间距离
(4)生产自动化程度的提高使得劳动者的带薪假期得以增加
(5)战后世界各国的城市化进程都普遍加快
(6)战后世界各国的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加之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激发了人们对于
旅游的兴趣
从供给方面来看:
(1)众多国家的政府对发展旅游业和便利旅游者来访上所持的支持态度和鼓励措施
(2)很多目的地在旅游景点开发和接待设施建设上所做的努力和投入
(3)便利而廉价的团体包价旅游的推出和推广
4、简述国内旅游和国际旅游的差别:
根本差别:是否跨越国界
主要差别:(1)消费程度不同(2)逗留时间不同(3)便利程度不同(4)经济作用不同
简述旅游活动的特点:
(1)旅游活动的普及性(2)规模发展的持续性(3)空间分布上的地理集中性
(4)时间分布上的季节性
5、一个人要成为旅游者必需具备那些条件,认识这些条件有何实际意义:
(一)一个人要成为旅游者必须具备客观条件和主观条件
(1)客观条件:收入水平、余暇时间、个人良好的身体状况、家庭没有拖累等
(2)主观条件:即旅游动机,就是一个人为了满足自己的某种需要而决定外出旅游的力,即促使一个人有意于旅游以及到何处去,作何种旅游的心里动因
(二)认识这些条件的意义
(1)对于客观条件:旅游业是很难助人们克服的,因而旅游企业在选择自己的目标市场时
必须重视和考虑这些因素,正确认识旅游市场的大小
(2)对于主观条件:旅游业可以利用各种手段,激发人们的兴趣,促使其产生旅游动机,扩大客源市场
6、旅游动机的类型:
(1)身体方面的动机(2)文化方面的动机(3)人际(社会交往)方面的动机
(4)地位和声望方面的动机(5)购物方面的动机
7、影响旅游动机的因素:
(1)一个人的个性心理因素(首要)(2)文化水平与受教育程度(3)年龄(4)性别
(5)微社会环境(即生活环境)
8、消遣型旅游者的特点:
1、在全部外出旅游人数中所占比例最大
2、外出旅游的季节性很强
3、对旅游目的地和旅行方式的选择以及对出发时间的选择方面,拥有较大的选择自由
4、在旅游目的地的停留时间一般较长
5、由于自费的缘故,大都对价格较为敏感
9、差旅型旅游者的特点:
1、人数少,但在出行次数上较为频繁
2、出行是工作或业务的需要,因而不受季节的影响,其出行没有季节性
3、对目的地的选择自由较小,甚至根本没有选择的余地
4、对旅游服务的要求方面,较强调舒适和方便,因而消费水平较高
5、在价格方面不太敏感
10、家庭及个人事务型旅游者的特点:
1、在出行时间上多选择节假日外出探亲
2、很多家庭及个人事务的日期限制较紧
3、出行的季节性较差
4、对价格教敏感
5、在旅游目的地选择上,没有选择的自由
11、旅游资源的特点:
1、多样性
2、吸引力的定向性
3、垄断性、4易损性
5、可创新性
12、旅游资源开发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和工作内容:
可行性研究的方面:
1、开发者的实力和资格
2、分析和预测市场的需求
3、分析项目开发和经营的微观条件
4、分析当地宏观社会经济条件
工作内容的方面:
1、解决和提高旅游资源所在地的可进入性
2、建设和完善旅游基础设施
3、建设旅游上层设施
4、旅游景区、景点的开发建设和管理
5、培训能够胜任专业水平旅游服务工作的人员
13、旅游资源开发工作的原则:
1、突出独特性的原则
2、力求经济的原则
3、注意保护环境的原则
4、统筹规划分期开发的原则
14、旅游业在推动旅游活动发展中的作用;
1、旅游业在推动旅游活动发展的作用首先体现在它是旅游供给的重要提供者
2、旅游业在推动旅游活动发展方面的第二个作用是它的组织作用
3、旅游业在推动旅游活动发展方面的再一贡献就是它对旅游活动的便利作用
15、旅游业的基本特点:
1、综合性产业
2、劳动密集型产业
3、涉外政策较强的产业
4、脆弱性产业
16、旅行社的作用:
1、旅游活动的组织者
2、旅游供应商的产品销售渠道
3、目的地旅游业的先锋
17、饭店在目的地社会经济中的作用:
1、饭店发展到今天,已不再是仅限于提供食宿的场所,而已成为一种不断现代化、专业化、多功能化的商业性综合接待企业
2、饭店是旅游业创收的重要基地
3、饭店是地区发展和创造就业的重要促进者
4、饭店是旅游者和当地公众社交活动的重要场所
18、饭店连锁集团的优势:
1、资本优势
2、技术经济优势
3、市场营销优势
4、物资采购优势
5、管理方面的优势
6、风险扩散的优势
19、旅游交通的作用:
1、从需求方面来看,旅游交通是旅旅游者完成旅游活动的先决条件
2、从供给方面来看,旅游交通是发展旅游业的命脉
3、旅游交通作为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门之一,本身也是旅游收入和旅游创汇的重要来源
20、影响旅游者选择旅行方式的因素:
1、旅游目的
2、运输价格、3、旅行距离
4、旅行偏好和经验
21、旅游产品的特点:
1、无形性
2、不可转移性
3、不可储存性
4、生产与消费的同步性
5、综合性
22、政府干预旅游发展的必要性:
1、旅游业所涉及的范围之广以及旅游业的综合性特点,使得其中各有关方面之间不存在自
动的协调
2、作为一个旅游目的地,一个国家在国际旅游市场上以何种形象出现以及这种形象的建设
和确立如何,并非某一部门或旅游企业力所能及,因而需要政府的参与和决策
3、在保护消费者利益以及防止不公平竞争等方面,政府有责任对旅游业加以管理和制约
4、基础设施以及其他公共产品是一个旅游目的地总体旅游产品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这些
以基础设施为代表的公共产品都需要由政府提供,因而政府不可避免地要介入到旅游业
中来
5、为了社会的安定,政府有必要规范社会行为,防止不良现象的泛滥
6、出于保护环境和实现可持续旅游发展的考虑,政府必须对旅游业的发展进行干预
23、政府干预旅游发展的手段:
(一)需求管理手段
1、目的地的宣传与促销
2、为到访游客提供信息服务
3、通过控制价格去影响需求
4、控制游客进入量
(二)供给管理手段
1、控制土地的使用
2、对建筑物行使管制
3、市场管制、4、实行特别征税
5、投资鼓励政策
24、旅游市场细分的意义:
1、有助于选定目标市场
2、有利于针对性地开发产品
3、有利于针对性地开展促销
25、旅游的经济影响:
(一)对经济发展的积极影响
(二)消极反面的影响
1、增加外汇价收入,平衡国际收支
1、有可能引起物价上涨
2、有助于货币回笼
2、有可能影响产业结构发生不利变化
3、增加目的地的经济收入
3、过重依赖旅游业会影响国民经济的稳定
4、带动相关行业的发展
4、流动人口的增加造成的环境污染
5、增加政府税收
5、漏损的出现
6、平衡地区经济发展,缩小地区差别
6、季节性限制,降低投资回报率
7、增加就业机会
26、旅游的社会文化影响:
(一)积极方面的影响
(二)消极方面的影响
1、有助于提高民族素质
1、不良的“示范效应”
2、有助于增进国际间的相互了解
2、干扰目的地居民的生活
3、有助于促进民族文化的保护和发展
3、当地文化被不正当地商品化
4、有助于推动科学技术的交流和发展
5、有助于促进生活环境的改善
27、旅游的环境影响:
(一)积极方面的直接影响
(二)消极方面的直接影响
1、使历史建筑和古迹遗址得到维护、恢复
1、使当地水和空气质量下降并使噪声增加 和修整
2、使人口密度增大,交通堵塞,造成当地
2、使休闲和娱乐场所以及相关设施的数量得居民的生活空间相对缩小
以增加
3、长期大量的游客来访,会使当地的历史
3、使道路、交通运输服务等基础设施得以改善古迹的存在寿命受到威胁
4、使旅游接待地区的环境卫生得以重视和维持
4、大规模旅游活动的开展加剧了对自然和生态系统的损害及破坏
5、旅游接待设施的过度开发和建设,使当
地原有的自然景观遭到破坏
28、预防和控制旅游的消极影响扩大化的措施有那些:
1、端正认识
2、加强旅游规划,防止超负荷发展
3、健全法制,加强管理
4、加强宣传教育,进行旅游伦理的建设
29、简述质量管理的基本途径:
1、要是员工有做好工作的愿望
2、要是员工有做好工作的本领
3、要有做好服务工作的条件
4、要有严格的保证措施
30、简述旅游宣传的基本原则:
1、真实性原则:旅游宣传必须传递真实可靠的信息
2、针对性原则:旅游宣传必须针对不同地区,不同阶层的旅游者,有的放矢地进行宣传能
收到较好的效果
3、多样性原则:旅游宣传不仅要在内容上要多样化,而且应采取不同的宣传形式,宣传渠
道,以达到反复宣传,激发旅游者的旅游动机
4、经济性原则:就是少花钱,多办事,花小钱,赚大钱
31、简述饭店合作集团的类型:
1、市场营销合作集团
2、物资采购合作集团
3、人员培训合作集团
4、预定系统合作集团
32、简述旅游业在解决一国就业问题方面有那些作用;
1、旅游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在旅游接待工作中,许多工作必须靠手工操作,而且需要面对客人提供的富有人情味的直接服务,因而需要大量的劳动力
2、旅游业除了提供直接就业机会外,还提供了数量更大的间接就业机会
3、旅游业的就业层次比较丰富
33、简述可持续旅游的内容:
1、增进人们对旅游所产生的环境影响与经济影响的理解,加强人们的生态意识
2、促进旅游的公平发展
3、改善旅游接待地区的生活质量
4、向旅游者提供高质量的旅游经历
5、保护未来旅游开发赖以生存的环境质量
34、简述旅游在提高区域经济水平,缩小地区差别方面的作用;
1、为当地居民提供就业机会
2、增加地方税收和财政收入
3、促进当地基础设施建设,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4、为与旅游相关行业发展提供条件
5、促进当地多种经营的发展和促进农副产品的生产
6、引进外资,开展经济交流与合作
35、有人认为“旅游自古有之,它是最初人们的消遣活动”对此的理解是:
1、“旅游活动自古有之“是一种模糊认识
【旅游学概论教材】推荐阅读:
旅游学概论考试10-24
418#——旅游学概论11-08
旅游学概论答案全08-25
旅游学概论参考书目08-31
旅游学概论试卷及答案11-12
旅游概论期末试题06-13
旅游学与旅游管理07-12
高考旅游地理旅游设计07-13
旅游学论文08-11
旅游合同(国内旅游)(台州)0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