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网络资源,优化作文教学(精选14篇)
1.利用网络资源,优化作文教学 篇一
插图是教材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资源。教学设计中应充分重视课文插图,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作用,使教学设计最优化。
一、利用插图,巧妙导入课文
俗话说:“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利用课文插图导入课文学习,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可丰富学生感性认识,有助于学生快速进入课文情境,加快课文阅读理解的进程。
苏教版国标本六年级下册的《螳螂捕蝉》(以下所引课文教材版本与此相同)有两幅插图,第一课时导入环节,可让学生仔细观察插图,尽情欣赏,用心体悟,然后组织交流:你看到了什么?蝉、螳螂、黄雀分别想得到什么?它们身后隐伏着什么?吴王为什么会取消攻打楚国的念头?通过观察交流,帮助学生初步感悟故事内容,了解前因后果。
不同类型的课文都可采用这种方法导人。介绍游览景点的课文,可利用插图作导游。二年级下册《月亮湾》一课写的是小山村的优美景色,导入时可让学生仔细观察插图,说说看到的景象,注意月亮一样的小河,试着为这个村子起个好听的名字,由此巧妙地揭示课题。写人物的课文往往会有人物肖像插图,导入时可利用插图,从了解人物人手切入本课教学。
二、利用插图,促进文本对话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要实现学生与文本之间对话,促进心灵沟通,课文插图具有形象直观的优势。
例如国标本苏教版语文一年级下册《骑牛比赛》有两幅插图,第一幅画的是一头公牛上下蹦跳,骑手还牢牢骑在牛背上。为了让学生理解“疯狂”一词,我让学生仔细观察,谈谈从中读懂了什么。
生:一位骑手骑在野性大发的公牛背上。
生:文中说:“只有一位骑手技艺高超,尽管公牛疯狂地上下蹦跳,他还是牢牢地骑在牛背上。”
师:那么,怎样才是“疯狂”呢?
生:牛像发了疯一样。
师:没错,你能说说图上的公牛是怎么发疯的吗?
生:从图画上可以看出,公牛的眼睛红红的,鼻子喘着粗气,这就是“疯狂”。
对一年级孩子来说,理解“疯狂”一词有一定难度。教学中充分利用课文插图的直观、形象,就能顺利地扫除理解障碍,加快课文阅读理解的进程。
再如,《北风和小鱼》是一年级上册的课文。配套教参对课文作了深入解读:《北风和小鱼》是一篇寓言故事,讲的是北风吹来,青草枯黄,梧桐落叶,鸟儿躲藏,北风认为自己的本领很大,不把小鱼放在眼里。课文讽刺了北风缺乏自知之明、狂妄自大的行为。
许多教师都上过这一课,往往根据教参提示,抓住文中“哈哈,大家都”这句话,把北风和小鱼对立起来,引导学生痛恨北风、喜欢小鱼,极力讨伐北风、赞美小鱼。然而仔细翻翻教材,会发现此课共有三幅插图。其中第一幅插图,主要表现北风吹来,大自然景观发生了变化;第二幅是北风和小鱼对话。第三幅图往往被忽略。这幅图画的是:白茫茫的雪覆盖在大地上,屋顶白了,树白了,麦苗在厚厚的雪下美美地睡了„„多么恬静、温馨的画面啊!我与学生就此展开交流——
我:你们喜欢这幅图吗?
生:喜欢。
我:为什么喜欢呀?
生:下雪了,我们就可以去堆雪人、打雪仗。
生:我也喜欢。妈妈告诉我,雪像一条被子盖在麦苗身上,明年就可以丰收了。
我:那你们知道雪是谁给我们带来的吗?
生:我知道,是北风给我们带来的。我:那你们喜欢北风吗?
生:喜欢。
一幅插图,扭转了教学的情感基调,也促进了学生与文本的对话,深化了学生的阅读理解。
三、利用插图,延伸拓展训练
看图说话是小学低年级行之有效的训练形式。利用课文中的插图进行拓展延伸,有助于培养学生观察、思维、想象、语言表达等能力。
苏教版国标本二年级下册《蜗牛的奖杯》这篇课文中,插图色彩鲜亮,形象逼真。第二幅插图画的是在美丽的草地上,有一大一小两只蜗牛正面对着面,它们在说些什么,课文里没有写到,可以利用这幅图来拓展延伸,让学生放飞想象,练习口语表达。可以这样引导:
日子一天天过去,蜗牛老了。一天,它带着小蜗牛在草地上散步,抬头发现空中飞来一群活泼的蜜蜂、美丽的蝴蝶、可爱的蜻蜓,它们在你追我赶、翩翩起舞。(出示蜗牛爬行,蜜蜂、蜻蜒、蝴蝶飞行图)老蜗牛看着看着,不由得对小蜗牛叹了口气:“唉!”——接下来,老蜗牛会说什么,小蜗牛又会说些什么?
学生由此展开想象,模拟角色老蜗牛、小蜗牛展开对话。这样,就充分利用了课文插图提供的广阔空间,既培养了学生的思维、想象能力,也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小学语文教材中一幅幅精美的插图,都经过编者精心编选,形象生动,与课文内容联系密切,体现了编者的良苦用心,是不可多得的教学资源。如二年级上册《梅兰芳学艺》,课后有幅梅花的插图,那不单单是为了美化版面,还在暗示我们:梅兰芳的成功,正是“梅花香自苦寒来”的真实写照。同一单元的《要好好学字》一课,插图中毛泽东身后有幅狂草《清平乐,六盘山》,左下方是延安的宝塔山,都是指导学生课外拓展的良好素材。
总之,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插图来设计教学,对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观察、思维、想象和听说能力,确有不可低估的作用。
2.利用网络资源,优化作文教学 篇二
一、巧借实物,提高英语课堂教学的直观性
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单调的“灌输式”英语教学方式枯燥乏味,教学费时低效。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应结合学生的学习特点,巧妙利用实物资源,将直观形象的物体和语言相结合,增强英语教学的直观性和形象性,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促进学生对语言知识的感知和理解,提高语言学习的效率。
例如,在教学牛津英语(译林新版)四年级上册Unit 6 At a snack bar时,笔者结合本课的教学内容,在课伊始播放轻松活泼的歌曲“Pat a cake”,让学生在优美的旋律中迅速走进课堂,融入英语课堂学习活动中。然后笔者拿出事先准备好的食物cake,告诉学生今天是自己的生日,将邀请他们一起去KFC。漂亮的蛋糕、美味的KFC,让学生们兴奋不已。这时则抛出问题:“How do we or⁃der the food in KFC?”自然地将学生带入语篇的学习中,引导学生在动画、阅读的过程中掌握本课的新语言项目What would you like?I’d like…What about you?随后利用实物hamburgers/sandwiches/pies/…邀请学生到KFC来买食物庆祝生日,引导学生学以致用。
案例中笔者巧妙借助实物激发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创设生动的语言情境,借助实物有效理解所学知识,发展语言运用,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二、巧借儿歌,提高英语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儿歌节奏感强,富有韵律美。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应巧妙利用儿歌资源,有效激发学生英语课堂参与的积极性,同时帮助学生巩固和运用语言知识,让英语课堂教学更具实效。
例如,在教学牛津英语(译林新版)四年级上册Unit 2 Let’s make a fruit salad时,笔者结合本课语言训练目标在课堂教学中巧用儿歌。课伊始笔者通过自编的chant:Do you like…?Yes,I do.No,I don’t.让学生在熟悉的旋律“两只老虎”中愉快地吟诵,为学生营造轻松的英语课堂学习氛围,同时有效复习旧知,降低新知学习的陌生感。随后笔者接着提问:“Do you like the fruit salad?”将学生带入相关话题,通过动画、听读等方式带领学生阅读文本。阅读中教师借助刚才的chant旋律,带领学生用儿歌Do you have a pear?Yes,I do.No,I don’t…巩固新语言项目,在儿歌中加深理解和记忆。阅读后教师又巧妙通过儿歌进行问答,帮助学生理清文章思路,有效巩固语篇所学内容。最后,通过让学生小组自编儿歌进行巩固运用,课堂气氛活跃,学习效果倍增。
案例中笔者通过巧用儿歌资源,激发学生英语学习兴趣,营造活泼轻松的英语课堂氛围,打造灵活高效的英语课堂。
三、巧借插图,提高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插图是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以生动活泼的形式让枯燥的语言变得形象、生动、具体。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若能巧妙利用课本插图,不仅能让语言文字变得浅显易懂,同时也能引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新能力,让英语课堂“活”起来。
例如,在教学牛津英语(译林新版)五年级上册Unit 1 Goldilocks and the three bears时,笔者结合语篇教学内容巧妙利用插图进行教学活动:(1)通过“影子游戏”将课本插图进行模糊处理,让学生猜一猜Where is it?Who is here?What is she do⁃ing?引导学生围绕插图展开故事的预测,激发学生阅读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2)听录音排序:让学生整体感知文本,并将打乱的课本插图进行排序,让学生理清故事的发展顺序。(3)Look and say:让学生分图读故事,学习语言知识,借助图片理解新语言项目There is/are…。(4)Read and retell:让学生跟读文本,并借助课本插图展开复述,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5)续编:让学生观察课本最后一幅插图,让学生发挥想象,展开故事的续编,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和思维。
案例中笔者巧用插图有效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顺利展开故事的阅读和续编,有效帮助学生掌握新语言项目,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交际能力。
四、巧借网络,拓展英语课堂教学的广阔性
高速、便捷的互联网正深深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和学习。小学英语教学也应当与时俱进,教师若能巧妙利用网络资源,不仅有利于语言知识新鲜化,让英语学习变得更生活化,同时解决了英语学习课时少、缺乏语言环境的难题,有效拓宽了学生英语学习和运用的渠道。
例如,在教学牛津英语(译林新版)五年级上册Unit 8 At Christmas时,笔者结合本课话题,借助网络资源,让学生开展预习活动:(1)观看学校网站所提供的课文动画,圈出自己不认识或不理解的词语,并借助网络学习工具查一查。(2)百度搜索查阅圣诞节的起源和习俗,并尝试写下3~5个节日习俗。(3)选择1~2个学校网站所提供的有关圣诞节的影片和纪录片进行观看,并要求学生在班级QQ群进行预习活动的分享和介绍,评选“活跃明星”。借助网络引导学生围绕任务开展有效的预习,避免了预习活动的盲目性,同时又巧借QQ群,对学生的预习活动进行有效检查。
案例中笔者借助网络和QQ群,引导学生开展预习活动,既避免了传统预习活动的枯燥乏味,让学生兴趣盎然,同时又让学生对圣诞节有了一定的了解,为课堂教学的顺利开展奠定基础。
3.利用网络资源优化课堂教学 篇三
关键词 网络资源 课堂教学 教育
一、建设学校网络教育资源,拓宽教学内容
以网络为依托,建立校园网络资源库。我校已开通了校园专线上网,将网络连接到每个角落,实现了每个教室一个网络教学平台,配备一台电脑,让教师能够在网络环境下进行备课和有关教学资料的收集工作,以至更好地实现网络教学。起到交流共享教育教学成果,激发创作特色科研的模拟效应。
教学资源库是大量的、可用的、优化的教学资源聚集地。我校的资源库采用的是联想传奇资源库管理系统,包括了各学科国优课、省优课、市优课、学校自制电子教案,还有与学科教学配套和相关的教学资料、教案、课件、影视材料等。我们把内部教学资源库建设作为科研教学的基础,不断丰富并加强资源共享。在资源开发过程中,我们更加注重和优化师生日常教学中自制和开发的学科教学资源,举办各类教学比赛活动及相关激励机制,把教师的优秀案例、课堂实录、自制课件、学生的优秀活动成果及因特网上相关教学资源整合到校内资源库。教学信息交流的传输渠道,建立了教学交流新的平台,沟通了教学交流新的对话
二、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多媒体网络的创建和运用,大胆地拓宽学习的空间,增加教育资源,在师生教与学的过程中,使得师生之间、学生之间、教材与教学方法之间等诸多方面的和谐互动。在这样的一种宽松的教学空间里,学生的学习变得更加生动和自由,自主得到充分体现,课堂氛围是和谐的,为教学效率的提高创造重要的条件。
多媒体还具有很强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创设相关的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变被动接受为主动的学习,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产生稳定而持久的注意,从而强烈的探究知识的热情。学习《flash图层动画》一课时,教学内容是在制作单层动画的基础上,学习创建多个图层的动画,很枯燥的知识,所以我先播放奥运会开幕式开始前放的大脚印烟花的视频,再给学生展示一个脚印升空的动画,强大的震撼效果,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动画的兴趣,学生出色地完成了本课的任务。
三、恰当运用网络资源,改变学习方式,凸现主体地位
网络资源的运用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给学生以思维上的启迪,触发学生思维的灵感,为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创造了条件。从简单的图片展示、视听效果、到精美的CAI课件制作,使我们的课堂愈来愈丰富多样、异彩纷呈,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优化了课堂教学过程。让学生放开手脚,自己去针对问题,解决疑问,寻找答案。学生必然能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打破被动学习的局面,逐渐形成适合自己的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如学习《自定义动画》一课时,我设计了“让火灾远离我们”的主题,学生收集了很多有关的图片文字资料,同时我也给学生提供了大量丰富的素材,让学生更直观、更形象的看见报119火警过程,有效地节省了课堂时间,直观的感受使学生的空间感得到提升。在这一环节的设计中,更展现了多媒体这一课程资源的巨大魅力,电脑随机演示学生谈到的题目,实现人机互动。培养了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在这强有力的视觉冲击下,学生的学习的兴趣被充分激发,课堂掀起了高潮。
学生伴随着紧张的火灾现场视频资料,进行现场表演逃生自救演练,同时播放自救逃生的视频录像,给学生直观、明了、正确的逃生方法。充分利用资源,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通过以上大量的网络资源,改变了传统的学习方式,使得学习的时空与资源得到前所未有的拓展。
教师为学生准备开放的教学资源,学生在占有丰富资源的基础上,完成各种能力的培养。本着这样的理念,我制作了大量的学习辅助软件,请学生根据指导进行自主探究性学习,并把自我检测情况按时发到老师指定的邮箱内。这样为学生营造了自主学习的空间。
四、巧妙运用网络资源,改变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效果
在网页制作章节学习完毕后,我以“走近环卫工人”为主题发动学生展开了一次网络探究式活动。把同学分为两个组,要求每个组各自建立一个网站并在网上发布。每个组设置一个组长,然后每个组长根据老师的要求再把自己的组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分配一个任务。为了方便校内学生相互交流讨论,同学们有的加入了网络上相关的BBS,有的加入了相关的QQ群,有的同学通过E-mail向专家求教。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也遇到了不少困难,教师会根据情况花点时间进行集中指导和释疑。两个星期后,两个组都成功地发布了自己的网站。从两个组制作的网站来看,同学们把原先的主题进行了升华,主题是“保护公共卫生,从我做起,从身边做起”。在新的教学方式下,通过丰富的网络资源,学生学习兴趣有了极大的提升,提高了教学效果。
4.利用网络资源,优化作文教学 篇四
三合行偿小学 杨秀燕
【内容提要】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为作文教学增添了新的动力。将现代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有机结合,能激发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再现生活,打开作文观察之门;丰富写作素材;提供丰富的素材,构建说话的空间;超越时空,拓宽写作思路;提高评改效率。从而使我们的作文教学变得相对轻松、简单起来。
【关键词】信息技术
创设情境
激发兴趣
拓宽思路 评改效率
作文是师生信息交流的一种工具,是师生情感交流的一个载体。当教师面对学生的作文,便似与他们进行心灵的对话。这是由一个个跳动的字符组成的一曲心灵之歌。但是一直以来小学作文教学中普遍存在着教师为教作文头疼,学生为写作文苦恼的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是教师的教学目标不明确,要求过高;教学形式单一,结构僵化;各阶段教学脱节,训练无序。基于此学生被动作文,思维受阻;语言积累贫乏,入不敷出,造成言之无物,有物难言,言而不详的现状。“我口抒我心,我手写我感”是新课标对小学生作文的具体要求。用手中的笔抒发自已内心真实的情感,描写真实的生活。让生活走进作文,让作文回归生活,这是我们每一个语文老师应思考的问题。而今,随着以计算机、网络为主体的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的有效结合,新世纪的教学时空如星火燎原般空前拓展。面对现代信息技术的丰富和快捷,前瞻的选择或许就是让课堂成为师生共同“冲浪”的阵地。现代信息技术如同一缕清新的春风,一扫以往作文课的枯燥沉闷,给课堂带来了无限的生机和活力。因此,我们应该善于接纳并吸收现代信息技术的诸多优点,更好的将它利用于作文教学中,以期优化作文教学,提高作文教学效率。
一、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赞可夫说过:“只有在学生情绪高涨,不断要求向上,想把自己独有的想法表达出来的气氛下,才能产生出使儿童的作文丰富多彩的那些思想、感情和词语。”传统的小学作文教学中,老师总是一味地向学生灌输写作技巧和方法,而学生们却不得要领。信息技术的运用克服了传统作文教学的弊端,极大地增强了教学直观性,丰富了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同时也为师生间的互动提供了技术支持,为学生的主动学习创设了一个信息丰富的环境。信息技术集文字、声音、图像、动画、影像于一体,把动物世界、人文景观、人物写真、风土人情等引入课堂,以其图像清晰,动态感强,信息量大的优势,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写作的积极性、主动性。通过课件,让学生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使作文课趣味十足。如指导作文《老师,我想对你说》时,我首先用多媒体播放《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这首歌,动人的歌声由远而近,飘至耳际,与此同时课件出示一幅幅动人的画面,一组组特写的镜头──白发、皱纹、苍白的脸,深夜里的烛光,作文本上的圈圈点点„„优美的旋律,拨动了学生感情的心弦,动人的画面激起了对老师六年的付出和教诲的回忆,对老师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一篇篇心灵独白在笔尖流淌„„
二、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再现生活,打开作文观察之门
多媒体以其形象生动的特小学生求知欲强,喜欢观察,但不注意细节,且受情绪影响,定性不足,对许多有价值的材料往往视而不见,充耳不闻。即使在指定的观察材料中,也往往是走马观花的。学生参观了种新的尝试,日益显现出传统教学手段无法替动物园,只觉得猴子调皮、鹦鹉学生舌很有趣,至于具体的细节则已淡忘。根据学生的这一弱点,我将参观的材料制成课件,课堂上随机点播几组镜头,指导学生定向观察。学生也可选择感兴趣的材料自主观察。又如,在教学写一种小动物时,因为学生平时很多学生缺乏接触机会,有些虽有接触也不曾留心观察,鉴于此,为了让学生抓住小动物的形态特点、生活习性等展开写作,教学时,我用课件展示一些小动物的静态画面和活动情景,并配上文字说明,把有关小动物的信息整合到学生的认知结构中去,使观察形象鲜明,要点突出。如观察小白兔时,首先,让学生明确观察目的和要求,指导学生按顺序观察,再以课件出示小猫图片,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在指导学生观察小猫的外形时,我用特写镜头把小白兔的各个组成部分展示出来,按从头到尾、从整体到部分的顺序进行一步步地观察。接着,播放一段关于小白兔吃食、睡觉的录像,让学生观看后,引导学生将小白兔的生活习性一一描述出来,同时,用课件提供一些妙词佳句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最后,在引导学生列举具体事例来表达对小动物的喜爱之情后出示习作要求,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进入习作环境,消除对习作的紧张感,点得到教师的青睐,受到学生的欢迎。它的出现为作文教学提供了一种新的模式,进行了一产生习作的欲望。
三、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丰富写作素材
叶圣陶说过“生活犹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源泉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流个不停。”其实,小学生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大至茫茫宇宙,小至学校家庭,许多事情都会拨动他们的心弦,他们有一个五彩缤纷、充满神奇色彩的生活领域。但在日常生活中,学生以无目的性观察,无意注意占主导的思维方式关注世界,许多可供写作的材料,他们或视而不见,或听而不闻,大量重复繁杂的表像造成学生感悟上的迟钝和麻木,导致作文时无话可说,无事可写。我指导学生把目光伸向社会、家庭、日常生活„„告诉学生处处留心皆学问,要做生活的有心人,使作文生活化。指导学生写春天有关的文章,我首先播放一段春天的录像创设情境,引入教学:金黄的迎春花、粉红的桃花、破土而出的新芽、辛勤采蜜的蜜蜂„„“这是什么景象?”“春天的景象。”“你会用什么词语来形容这大好的春色呢?”“春光明媚、柳绿桃红、鸟语花香、万物复苏、春意盎然„„”“同学们,春天美吗?从冬天到春天,你发现周围有哪些变化呢?看到这么美丽的春天的景象,你能用诗歌或优美的语句来赞美这美丽的季节吗?”(学生交流、展示课前收集的有关春天的图画、歌曲、诗歌佳句等。)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曾经说过:“对学生的最好的刺激乃是对所学的材料的兴趣。”可见,写作兴趣是写作赖以产生、持续和强化的内在动力。一开始上课,用美图美景强烈地刺激着学生的视觉和听觉器官,再让学生互相交流自己的发现,使学生陶醉于春天的美景之中,激发写作兴趣。接着指导选材,丰富材料。“你们是从哪儿找到春天的?”根据学生的回答结合课件引导学生从植物、动物、人物、天气等变化中,发现春天,从动听的歌曲中和书报中,欣赏春天。然后教给方法,自由发挥。
四、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提供丰富的素材,构建说话的空间
语言是思想交流的工具,又是思维的工具,发展思维与发展语言是统一的。而口头语言又是书面语言的基础,大纲明确提出:“作文教学应该按从说到写的顺序。”语言心理学的研究也告诉我们:一个人把自己的思想写出来之前,必须先在头脑中形成内部语言。因此,教师在作文指导课上要花大量时间和精力进行“说”的训练,让学生先做好口头作文。在练习说话时,教师可借助电教手段,创设情境,在观察思维的基础上,通过看投影片创造性复述课文,编故事、听录音想象说话等多种训练表达方式,启发学生动脑,合理想象,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强化语言与思维的训练。运用电教手段创设说的情境,或再现生活画面,或拓展思维空间„„如写校园里的一处景物,我先布置同学们去观察,并做好观察记录。在口头交流课上,我特意将说得好的例子引导学生分析,鉴赏补充,并配合投影多幅多姿多彩的校园风景图。这样通过观察交流、直观再现,提高学生观察事物的能力和表达能力,挖掘了习作素材,学生把校园里的一处景物说得极其形象真切,从而为书面表达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我还利用录音机把说得好的作文录下来再次播放,让其他同学听说、跟说,从而大面积地提高学生口头作文的能力。实践证明:口头作文训练好了,书面作文自然也就水到渠成了。
五、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超越时空,拓宽写作思路。
在世界上有些现象稍纵即逝,有些过程非常漫长,有些变化受时间、空间等限制难以表现本质特征,这都给学生造成认知的障碍,观察的困难。运用信息技术,不仅可以突破时空的限制,把现实生活中的某些情、景、事、物搬进课堂,还可利用特殊功能让这些问题迎刃而解,使作文课真实化。在指导学生以“我爱爸爸或妈妈”为内容的习作中,我先放映网上下载的台湾电影《妈妈再爱我一次》。在《世上只有妈妈好》的乐曲声中,学生欣赏了影片。伴随着凄美的乐曲,善良慈祥的妈妈在倾盆大雨中一步一叩首地迈向小庙,为生病的孩子祈祷的画面深深地触动学生的心灵,学生不禁潸然泪下。“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学生从影片回到现实,心中对妈妈的情感如火山般喷发。我因势利导,鼓励他们把心里话说出来。而有的学生对爸爸慈爱而严格的教育,鞭策着自己成长进步更有感触,教师随之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联想生活中的例子,选好写作材料,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有了可写作的东西,有了真挚的感情,因此作文中一件件事真实可感,一份份情真挚朴素,爸爸妈妈的形象跃然纸上。
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评改效率
评改是学生作文训练的重要环节,它的作用是指导、帮助学生分析、运用写作材料,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如幻灯投影、录像显示、录音收听等,能把学生作文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反映出来,以便优化作文评改。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学生在短短的几十分钟内,欣赏大量的作文素材,并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合适的材料,然后通过键盘把作文输入计算机,显示在屏幕上。教师则利用计算机网络,针对学生习作,加强个别辅导。教师还可以及时收集学生的典型例作,利用多媒体评改作文,提高评改的效率。在评改作文时,我利用Powerpoint分别列出了几个栏目:
①“佳作欣赏”,将作文写得好的学生名字及其优秀习作显示在屏幕上,表扬小作者,讲评欣赏其习作。
②“妙词佳句”,从写得一般的习作中找出精彩的词、句、片段,作为美点提供给学生作素材。
③ “华佗再世”,把典型的文章病例显示在屏幕上,供大家分析、讨论、推敲、修改。通过集体评改,提高修改效率,激发学生作文兴趣,提高学生的欣赏水平。
我国著名的科学家钱学森对未来教育作出如下的论述:“未来教育=人脑+电脑+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为学生学习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学生通过检索、学习、分析、综合等方式,将相关信息组合,形成自己的观点,有利于学生个性发展,实现学会学习的目标。在大语文观的教学中,充分利用丰富的信息技术资源,构建个别学习、全体学习的教学模式,提高学习语文的能力,提高写作水平,并养成主动参与、积极合作、自我评价等良好学习习惯,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提高自我发展的能力,适应未来社会的要求。
总之,信息技术作为教学活动的一种辅助手段,为学生的作文引来了活水,给作文课堂注入了新的生命。在作文教学中合理运用信息技术,能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在教与学之间架起科学的桥梁,发挥语言教学所不能替代的作用。然而,信息技术只是辅助教学的一种手段,它不是万能的。信息技术运用于教学之中必须从教学实际出发,注重实用性和时效性,把握使用的“量”与“度”。当然,新事物的出现需要有一个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教学手段现代化的关键在于教师。只有教育思想现代化,懂得不断学习的教师,才有可能实现教育的现代化。
参考文献:
1.吴立岗:《小学作文教学论》,广西教育出版社,2000年3月出版。2.谢海龙:《网络作文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电化教育》,2003年第1期。
3.郭根福:《小学语文新课程教材教法》,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7月第1版。
4.徐胜龙:《多媒体计算机网络写作教学的研究与实践》,《教学与管理》,2001年第2期。
5.利用QQ等网络资源提高作文教学 篇五
【摘 要】传统的作文教学在新兴的网络时代遇到了新的挑战,学生获取课外知识和阅读习惯的改变都要求我们的作文教学在坚持传统精髓的同时,要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以期进一步发掘学生的作文潜质。
【关键词】作文教学;网络;素材;仿写
“作文真难!”这是许多学生的烦恼。学生对作文的畏惧心理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在网络时代,网络为大家提供了足够多的资源,加上搜索引擎的广泛使用,类似的抱怨应该已经绝迹。其实不然,新媒体的发达诚然为以往发愁“无米下锅”的同学提供了很多搜集作文素材的便捷渠道,但也催生了一批懒惰者,他们习惯于在网上抛出问题,静等着旁人给出答案,或者有人径直就拿网上直接搜索到的作文给老师交差了事。这确实让很多老师头痛,但我们也必须意识到,互联网的诞生让众人欢呼雀跃的地方恰在于其广泛的开放性和交互性。网络的虚拟空间也确实催生了很多人的想象力。
一、继承优良传统,不断更新教法
1.广泛阅读,激发兴趣
要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写作能力,首先必须让学生多阅读。古人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语文教材中,有许多优美的文章和片段,这是写作教学的好材料。课文中大部分是名家名篇,语言生动形象,易感易学,很适合学生阅读。网络上许多专门的阅读与写作网站,同样提供了不少富有时代色彩的阅读材料。“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对于学生来说,倘若能够广泛阅读和积累,临到自己写东西的时候,语言会像涓涓细流,自然而然地从笔下“流淌”出来。要写出好文章,不但要让学生熟读课文,还要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引导学生阅读大量的报刊,阅读名家名篇,汲取其中丰富的写作营养――只有做到读书破万卷,才能达到下笔如有神。
2.走进生活,积累素材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作文就是把我们身边的生活写出来,把平时所见的、所听的、所想的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这正如叶圣陶所说:“生活犹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源泉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流个不停息。”这就要求教师多引导学生体验生活,如郊游、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广泛积累写作素材。在网络及时交流软件广泛应用的今天,我们还可以充分利用QQ群等交友网络,鼓励同学们及时把自己身边发生的新鲜事和大家一同分享,这也是拓宽学生生活面的一种非常好的尝试,因为很多同学都习惯了用这种软件来进行交流,却很少有人自觉地将其与学习结合起来。当然,在这些学习、实践过程中,教师要特别注意引导学生观察过程,若有一些心得体会,就要及时记下来。这样坚持久了,学生在写作文的时候就会习惯于记实事、写真人、抒真情、发实感。
3.自己评改,提高能力
在作文批改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参与评改,可采取互批互改、集体批改等多种形式。常用的是互批互改,要求学生批改作文时做到:先通篇读,看作文是否符合要求,再一句一句认真读,找到不通顺的句子、不恰当的词语、错别字、用错的标点符号等,并用圈、点等符号标出,最后写上对这篇作文的简评。这样基础好的学生与基础薄弱的学生对调批改作文,写得差的学生改到好的作文时,可以从中学到方法,受到启发,得到提高;写得好的同学改到写得差的作文,也从中得到教训。实践证明,让学生自己评改作文会使学生逐步养成爱动笔的好习惯,十分有利于调动他们的写作积极性,天长日久,就会自然而然地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
4.赏识成功,不断充电
在作文教学中,我们千万不要忽视鼓励的力量。对于那些写作水平不高的学生,教师应努力找出其作文中的闪光点,及时鼓励:对于写作能力强的学生,教师应尽可能地提出稍高一些的要求,做到既充分肯定其成功之处,让学生看到自己的长处,又愉快地认识到自己作文中的不足。这样,所有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产生浓厚的写作兴趣。作文课后,我经常会挑出一些优秀作文和进步大的作文,张贴在教室里,让学生相互阅读,这样既可以互相学习,还有很强的激励效果。我还鼓励学生办班级手抄报、写广播稿、评论社会热点问题等,并鼓励他们向报刊社投稿。这些做法都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
二、发掘网络资源,提高作文能力
1.开展新型仿写训练
前些年新概念作文大赛中,有一篇文章引起了大家广泛的激赏,这是一篇仿写鲁迅《孔乙己》的记叙文,惟妙惟肖的模仿塑造的却是当下生活中年轻人的形象,后来这篇文章在网络上广泛流传,引发了诸多跟风之作。最初看到这篇文章的时候,我也颇为作者的才气所倾倒,继而我就想能否以此作为一个契机,利用网络广泛的影响力,激发同学们寻找另外一种培养个人写作能力的途径呢。我在班上宣读了这篇获奖作文,引起了大家一致的慨叹,都说,作文原来还可以这样模仿啊,感觉是模仿,可明明其中并不乏创造的因素。我趁热打铁鼓励学生寻找我们语文课本中自己感兴趣的文章,进行仿写,仿写的基本要求就是要能够做到“旧瓶装新酒”,要能将自己对所阅读文章的感触尽量充分地表达出来。然后,我建议在我们的班级QQ群上,建立一项活动,就是同题模仿的PK。看得出来,学生们对老师居然开始不反感大家用QQ进行交流很是诧异,这也达到了我的初衷。要想加强和学生之间的交流与理解,教师必须要能够放下自己的身段,了解今日学生的兴趣所在。
6.有效利用农远资源优化教育教学 篇六
1、规范管理, 制度严明。
自从引进农远工程, 校长非常重视, 亲自抓此项工程, 从管理到投入, 从教师的培训到应用, 从资源的接收到储存, 做到了有人抓, 有人管。对设施管理、使用等方面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对设备使用后交接、借还、资源接收入库等环节建立了严格的登记手续。通过一系列制度的建立, 使远程教育工作有章可循, 管理规范, 做到了天天有人抓, 时时有人管。
2、制定相应的课时计划“对课时硬性规定, 对上课弹性管理”。
即班主任利用远程教育资源上课必须达到平均每周三课时, 学科教师利用远程教育资源上课必须达到平均每周两课时, 尽量按远程教育应用课程表规定的时间上课。特殊情况可以调整, 班主任语、数两个学科, 不强求绝对平均。每位教师每周至少浏览一次任教学科、任教年级的教学资源。
通过建立制度, 规范管理, 为有效应用农远资源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二、搞好农村远程教育设备的使用管理与维护
农村远程教育设备的使用管理与维护由技术过硬、责任心强的老师专人负责, 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转, 还配备了一名信息技术骨干老师专门负责软件材料的管理, 及时接受和下载远程教育资源并刻成光盘, 建立资源管理目录, 存放有序, 定期公示, 使一线教师及时了解远程教育资源内容, 方便任课教师根据自己的教学实际选取相应的教学资源。
三、加强培训, 使教师会应用农远资源
只有先进的设备和丰富的资源是不够的, 还必须让它发挥作用, 为教育教学服务。这就需要我们进一步加强信息技术以及如何应用农远资源进行培训, 锻造一支熟练运用和驾驭信息技术的教师队伍。所以我校把围绕应用, 抓好教师培训作为学校的一项紧迫任务。就信息技术学习而言, 不同的人接受起来就会有难易差异。一般来说, 年轻教师接受容易些, 而中老年教师接受起来就困难些, 因此, 我们还采取分层培训的方式。为灵活应用农远资源奠定基础。
1、首先是骨干教师外出接受高级培训。
2007年, 我校杜少永老师参加了省级“农远工程”培训;2008年3月, 我校分管教学的校长参加了“辽宁省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项目学校管理者培训”。
2、其次是校内全员性的培训, 由骨干教师杜少永对学校教师进行培训。
着重对教师进行了农远资源的使用和信息技术等方面的培训, 着力使教师能够达到熟练使用的目的。主要进行了以下五个方面的培训: (1) 终端设备的使用与维护 (2) 小班化教学光盘的使用 (3) 访问“农远工程”资源库;向资源库中存储资料的技术; (4) 访问互联网和下载资料的技术; (5) 课件制作技术。
3、最后由骨干教师和青年教师采取一帮一的形式再培训中老年教师。
由于中老年教师接受能力较弱, 在全员培训时可能没有完全掌握, 就让骨干教师、青年教师和中老年教师结对子, 手把手的教, 边教边实践, 通过再次培训, 达到全校教师都能使用农远资源。
四、注重差异, 区别对待, 应用农远资源服务于课堂教学
在刚开始使用农远资源进行课堂教学时, 我校根据教师的年龄差异不采取齐步走的方法, 决定分三步走:第一步:要求全校教师都会应用光盘模式、卫星资源直播教学模式进行教学。第二步:要求中青年教师会应用卫星资源整合教学模式进行教学。第三步:要求青年教师会应用资源多重组合教学模式进行教学。
五、评优鼓励, 提高教师应用农远资源进行教学的积极性
1、为了鼓励教师积极利用农远资
源授课, 调动他们应用远教资源的积极性, 期末, 根据教师的农远资源利用率, 评出利用农远资源教学的优秀教师, 予以表奖。
2、定期开展利用农远资源服务于
教学的评优课活动, 形成大家主动利用农远资源的教学氛围。
通过定期开展利用农远资源服务于教学的评优课活动, 进一步提高了我校青年教师的课堂教学技能, 并为以后扎实的上好每一节课提供了新思路, 同时也为全校教师提供一个互相学习、共同提高的平台;进一步提高了教师教育技术应用能力, 加强了教师教育创新意识, 提高了课堂教学实效。这样老师会自动去学习、收集相关的知识, 既提高教学能力, 还提高计算机进行多媒体设计和教学的水平。同时, 也形成大家主动应用农远资源的教学氛围。以前的教学, 由于受条件的限制, 课堂枯燥无味, 自从应用农远资源以来, 使课堂出现了生机, 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更浓了, 提高了课堂教学实效。
六、远程教育与队伍建设相结合, 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从而优化教学
利用农远资源服务于课堂教学, 是实施现代农村远程教育的重点, 但是利用农远资源, 搞好教师培训, 提高教师素质, 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更是最终的目的。我们现在不出校, 不花钱就能看到优质课、示范课;就能找到我们想要的资料;就能学到我们想学的知识, 提高了我们的教育教学的能力。我校多次组织教师观看教育频道专家主讲的教学设计, 如我校以“如何有效进行作文教学”作为校本培训的主要内容, 通过业务学习, 组织教师观看农远光盘, 学习了低、中年级的《学会观察看图作文》、高年级的《阅读与感受》, 还观摩了三年级作文课例《介绍我自己》、五年级口语交际《聊聊热门话题》, 六年级习作方法指导课以及如何点评学生习作等具体内容。结合校本培训, 让老师们写培训体会, 很多老师表示从校本培训中学到了很多有关作文教学的知识, 为更好地进行作文教学指明了方向。
7.利用网络资源优化初中地理教学 篇七
【关键词】网络资源 初中地理 教学
将多媒体和地理教学整合在一起,就是利用多媒体技术优化地理教学,营造出一种有效的教学氛围,它不仅能体现老师的主体作用,同时也充分展现了以探究、自主、合作为出发点的主体学习,它很好的改变了传统以老师为核心的教学结构,让学生的实践水平与创新精神的提高都得到了落实。
一、充分利用网络资源组织教学
新课标要求初中地理教学要大力发挥素质教育优势,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帮助其提高创新与自主学习能力。新课标应用于初中地理教学,现代初中地理真正摆脱了传统的老师、黑板、教科书、学生的模式,为了适应现代教学要求,多种教育技术被应用到初中地理教学中,如:电视录像、幻灯投影等视听技术,以及网络、计算机技术等。多媒体技术是把动画、文字、图形、声音、视频等多种信息整合在一起,它具有很强的交互性、集成性与可控性,同时也为教学提供了多种有效功能,让学生进行学习验证、调整学习进度、实时反馈,最后为学生提供可调节的读写、视听学习环境。在这期间,老师是一切工作的指导者与领路人,通过多媒体最大程度地帮助学生提高学习兴趣与学习积极性,让创造力、想象力都得到有效发挥。
老师通过网络论坛,搜集有教学经验的老师上传的精华帖,学习不同的教学方法与途径,将知识面拓展到书本以外。同时,老师也需要从多个领域关注地理科目与帖子,通过存储信息资源,对地理信息进行有效筛选与处理,从而为教学提供有效的服务。通过建成资源库,让论坛拥有资源存储的功能,将教学设计、试题与教学资源利用帖子等形式进行存储,有需要的时候再调出来。最后,整合资料性质进行分化与归类,需要时再下载使用。
通过在网上搜集和地理相关的笑话或者经典内容,将其变成日志上传到空间。或者建立博客,利用网络平台将自己在教学中的感想、反思与教学资料进行有效的沟通与交流。课改就是老师整合已有的教学思想,将与地理、国家发展直接相关的信息搜集在一起,同时这也是考试导向与地理界学者一直关注的领域,而教学工作则需要面向社会与经济发展。这也是当今课标与学科教学的期望与要求,它是地理在现代教学中的要求。在进行网络资料整理的过程中,老师的信息获取与处理能力也将得到改善。
二、培养识图与学习兴趣
兴趣作为一切知识的来源,在初中地理教学中,老师应该充分利用论坛中的笑话、幽默与谜语整合各种知识点,为学生创设良好的知识情境,充分利用语言进行新课导入,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精心设计简洁的语言,帮助学生凝聚注意力,帮助学生改善学习兴趣。
从地理教材编写过程来看:有大量地理图像,具体包含示意图、统计图、分布图与景观图等,以及带有思考性、启发性的漫画,地理图像作为整个教材学习的关键,它具有形象、生动、直观等特性,对帮助学生掌握空间分布规律与内在联系具有重要影响。因此,在现代初中地理教学中,应该充分发挥图像功能,让学生动起来,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最大程度的激发学生的主体功能。如:在学习火山分布与地震带时,先注意六大板块的边界与范围,然后结合《世界地震带和火山分布图》,以引领学生掌握火山与地震带分布位置,和前图进行对照后,得到最终结论:地震与火山多集中于两个板块交界。所以充分利用多媒体中的地理图像能帮助学生调动思维与感觉器官,以提高学生分析、解读图样的能力。
三、优化第二课堂,学会识记
通过地理小论文、小制作、小调查等方式,以激发学习兴趣与有效性,最后达到提高综合素养的目的。如:对于八年级的学生,可以带领学生进行水系调查。课堂上,对此次周边水系调查进行周密的布局,回校后进行有效的论证与交流。在汇报过程中,允许存在多种形式,如:墙报、演讲活动、正反辩论等,这样不仅提高了学习积极性,同时也提高了学习效率。很多不喜爱地理课的学生,都表示地理课越来越有趣,课后学生的提问也逐渐增多了。
8.利用网络资源,优化作文教学 篇八
现代心理学之父皮亚杰曾经说过:“学生是个有主动性的人,他的活动受兴趣和需要的支配,强迫工作是违反心理学原则的,一切有效的活动必须以某种兴趣为先决条件。”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可以说兴趣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内动力,当学生对作文产生了兴趣,他们就会积极主动、心情愉快地去写作。网络博客作为新兴的事物,有着好奇、好玩天性的学生当然会对新事物充满奇特的幻想和强烈的猎奇愿望,他们会在自然不自然中被这个新生事物所吸引。所以,我尝试在作文教学中借助网络博客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取得了一些意想不到的效果。
网络博客已经成为现代人日志,人们可以把自己的情感和自己对生活的感悟以文字呈现在网络博客上。赶赶时髦,我用网络博客来呈现学生的作文,利用网络巨大的开放性为学生提供展示才华的平台,让学生拥有成就感,体验成功快乐的同时树立写作的自信,从而调动写作的积极性。这是我这样做的初衷。
传统作文教学,学生的作文发表是很难的。网络博客的建立为学生作文的发表与交流打开了一扇窗,网络作文向传统作文发起了强烈的挑战,它以全新的操作理念,以孩子喜闻乐见的形式,起到了传统作文教学无法比拟的作用。
以往的作文教学,常常就是教师评讲、学生撰写,教学过程机械、缺乏情趣,学生也常常会感到索然无味。学生写过的作文教师评改后,学生还要将其重新修改或者誊写一遍,学生叫苦不迭,时间一长,作文教学就会失去了本属于它的魅力。就目前来看我们的作文教学,一篇作文从指导到学生习作,再到教师批改,最后到教师讲评,历经两周才能完成,如果稍有怠惰,就有可能历 时更长,这样的作文写作、批改过程,不仅把战线拉得过长,而且反馈信息也太慢,多数学生也没了兴趣。
其次,传统的作文教学,学生更多的关注作文分数或等级而没有认真的进行写作反思,更不会去思考如何修改。
再次,不排除在教学中还存在着一些语文教师一味地以自己心目中的“标准”来要求学生,常常求全责备,使学生很少能在写作过程中体验愉悦和成功,所以很多学生谈“作”色变,视作文为烦心事、苦差事。
此外,传统作文教学中,学生惟一的评价人就是自己的语文老师。如果老师有作文评价水平上的不足,学生也很难发现,如果老师有审美上的亲疏喜好,学生也无法改变。这种评价交流的单一封闭,很难激发学生的写作激情。而语文新课标指出:实施评价,应注意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与学生间互相评价相结合。而网络博客中学生作文的评价者不仅有语文老师,有同学之间的评价,更有语文老师以外的其他人的评价,甚至还有陌生网络人的评价。可以说,网络博客真正改变了传统的“接受式”学习方式,为学生提供了多向交流,积极互动的学习环境,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益,也落实了新课标中的评价要求。
学生的习作发到博客上后,教师和学生可以随时对博文进行评议和修改。同学间可以相互评改,同龄人之间无拘无束,乐于交流,敢于阐述自己的见解。同时还可以得到更多的网络博友的评价,集思广益,无疑对学生的写作水平都会产生积极的作用。有时候,教师批改作文时尚未发现的一些语言上的毛病,通过学生的阅读、评议往往会浮出水面,这样的评议,也使得作文中的语言达到言简意丰的效果。通过浏览博客作文,写出自己对作品的看法及评价等做法,无形中提高了学生的鉴赏能力和水平。在交流过程中,学生之间能够取长补短,反思并吸取意见,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从而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我想,这也应该是学生作文能力的体现吧!当然,称颂赞扬的文字大量地留在博文评论中,也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写作热情,这也有助于学生自豪感的产生和自信心的建立。一名写作并不突出的学生私下里对我说:“老师,真想不到,我的作文也能得到这么多人的表扬,我还要写更好的!”这不能不感谢网络博客的潜在作用啊!
余秋雨先生说:“作文是生命与生命之间的表达与沟通,而每一个生命都是独一无二,不能复制的个体。”而网络情境,为学生创设了这样的写作空间。学生的作品见诸网络博客,使他们的个性得以张扬。每个学生都是小作家,他们在相互点击欣赏博文中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形成了浓厚的写作氛围,又怎能不激发学生们的写作情感呢!
纵观我们当前的作文教学,传统的作文教学模式依然占据着主要地位,几十年的教学方法并没有得到质的改变。然而处在这样一个以人为本、要求张扬个性的时代,传统的教学模式有着许多不足:方法比较单一,内容比较单薄,形式比较单调。而利用博客将学生的作文呈现在网络空间中,让学生在作文课前,在网络博文中进行大量的交流评议,教学中,学生看到自己的评议很熟悉很亲切,教师针对学生的评论,适时穿插自己的评说,师生共同完成作文的讲评,这就改变了传统的教师控制课堂,学生被动听讲评的作文教学套路。而师生对博客中优秀作文的评论,则是对博文作者的极高褒奖!可以说网络作文讲评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写作兴趣(事实可证:我所教的一个班级,建立博客只有短短的10余天,点击数量就已经超过1000次,博客评论留言多达500余次)。
传统的语文作文教学,很少有人能够将作文本完好的保存。而发表于网络博客中的作文却具有永久性,它可以长久保存,可以记录学生写作成长的历程。学生也可以建立自己的网络博客,并将自己的作品积累成集,日后回顾自己的写作成长轨迹,岂不更有意义。
9.利用网络资源,优化作文教学 篇九
提要:
1、从理论上认识网络作文教学
2、具体实践情况
3、实践反思
“利用网络环境,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这一课题实验进行了一个学期。在实验过程中一边摸索前进一边学习大量的相关文献,从理论上认识了网络作文,有效的指导了实验行为。现将本学期实验工作总结如下:
一、从理论上认识网络作文实验
网络进入课堂,给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作为现代技术和教育的结合,网络有着其他教学媒体不可比拟的优势。
1、网络引进广阔真实的写作对象。
传统作文教学中,学生的写作对象极其狭窄,往往只有教师一人,数量极少的写作对象因为无法满足学生的表现欲,导致学生对写作兴趣索然,缺乏主动动笔的内驱力。学生的写作对象往往是作文的唯一及最终评判者。学生的作文在内容及形式上进入“应师”的尴尬状态(写老师喜欢看的内容,采用老师讲解的技巧„„)“作文”不是真心流露,而异化成为博取老师表扬的中介。久而久之,学生的作文千篇一律,风格趋于统一。
网络的开放性使学生面对无限广阔的写作对象。
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如BBS论坛使学生的写作对象不会局限于教师,不会单一地来自教育内部。学生在论坛上发表一个作文帖子,老师、同学、家长及社区人员等都有可能在第一时间点击浏览,如果该帖子有足够的吸引力,该学生将接收到海量的读者的建议、赞美、批评„„学生将获得类同于“发表”的成就感,并且领略到写作是有回应的,从而激发写作兴趣。
网络的虚拟性使学生面对无须设防的写作对象。传统作文教学中,学生不敢写、不便写、不好写的内容通过自己申请的虚拟角色例如小狐狸、蔷薇等可以真正无所顾及地畅所欲言,表达真实的自己。即实现新课程标准所提倡的“重真情实感,说真话、说实话、说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不必担心带来什么“后遗症”。
传统作文教学中,尽管老师做了将学生的作文在全班、全校范围内展出等工作,读者群有所扩大,但学生仍然很难及时接受到读者的反馈信息。而网络的优势,不仅在于提供了为数众多的欣赏者,更在于提供了一个让写作主体和写作对象及时沟通交换意见的平台。读者在BBS论坛上看到一篇文章,可以马上回帖,发表自己阅读后的感想、建议或者对其中的论点提出商榷„„同时也可通过网络短消息、EMAIL等方式与作者取得联系,进行单独交流。久而久之,学生形成了正确的作文观:作文并非是艺术品,而是与读者沟通的媒介。那么,抒情就不是为抒情而抒情,而是排遣情感、交流感情;说明不是为说明而说明,而是向他人澄清事物的本质;议论不是为了议论而议论,而是为了交锋智慧、辩明道理„„也就是说:学生的作文指向了交际——回归到了真实的言语状态。
2、网络环境下作文教学,可以最大限度的放飞学生的心灵。
因为在网络写作环境中:
a、鼓励冒险
传统的作文教学鼓励学生写四平八稳的文章,例如教科书上的范例,往往是阶段性目标(单元目标)的验证性文章。起因、经过、结果,“头尾大肚子”,段落分明„„在评价中能得高分得就是这种符合阶段性目标训练体系得形式规范得文章,哪怕缺乏创意,缺乏个性,缺乏吸引力„„
而在网络写作环境中,却鼓励你在作文的内容与形式上大胆创新、大胆冒险,只有这样,才能刺激大家的兴奋点,引起大家的关注,赢得大家的欣赏。意识流、魔幻现实主义、表现主义„„种种新的文学流派不都是大胆尝试、大胆冒险后取得成功吗?
b、允许错误。
在传统写作教学中,错误总被刻意放大。学生费尽心思辛辛苦苦写了一篇文章,往往要被放在放大镜下,在修辞、结构、表达方式、错别字等技术层面经受种种挑剔,于是一改二改三改,学生不得不在教师的手把手的指导下作精细的修改,这种“举一反三”教学理念指导下的作文教学,对学生的作文兴趣、作文信心、作文灵性都是一个打击。而在网络写作环境中,坦然面对学生的错误,承认错误是学生不拘形式的自由表达后的必然附带品,允许错误的存在。也就是说,网络环境中的作文教学,在“举三反一”的教学理念下,不提倡把每篇作文刻意修改成精品,而提倡在经常性的愉悦写作中,学生的总体写作水平趋向提高。
c、网络能提供丰富的写作资源。海量的信息资源互动,共享的智慧资源,同步、异步并行的交流方式。
3、网络能实现全程性的思考与交流。
a、交流能突破时空的限制。大家即使相隔“十万八千里”,也可以通过网络同步交流写作构想,对对方的草稿提出合理建议„„因为网络能把学生的文稿及时的呈现在大家面前。因此,无论是成文前,还是成文中,还是成文后,只要学生愿意,他们都能进行同步地至少是异步(交流对象暂时不在网上)地交流。
b、交流范围迅速扩大。如前所述,现实环境中的交流通常是一对一的交流,而在网络环境中,通常是一对群的交流,并且这个群的数量可以达到让你惊讶的地步。
c、交流的氛围趋向和谐。在网络这个虚拟社会里,虚拟身份受现实的影响较小,在网上,你的“地位”没有任何作用,不论你是教授还是学生,不论你腰缠万贯还是一介贫民,都会享有平等的话语权。你的话语是否受欢迎很少有“地位”的光环作用,在虚拟社会里,要得到网民的尊重,你的话题是否吸引人靠得是技术与智慧。
在这样得环境中,学生在成文前、成文中、成文后才会主动、才有可能与别人交流。
4、网络能优化学生的写作心态。
a、享受“组合”的乐趣。
只要你对网络的搜索功能以及网络的资源储存方式足够的熟悉,你就可以找到你所想要的资料,资料的丰富有时会使你大吃一惊,这无形中暗示和鼓励学生将所读文章中的内容,片断式的引入到自己的文章中。或将自己觉得精彩的片断巧妙地穿插组合形成一篇新文章。我们很多老师把这种“组合”等同于抄袭,并与道德联系起来,以使学生对“组合”产生一中畏惧感,从而挖空心思进行原创,文章质量不高且不提,写作对于学生来说,成了不可承受之重。因为真正的原创性文章是在深厚的语言积累和生活积累的基础上自然喷发的。不是在要求和规定下被动产生的。再者,“已知知识的重组也可以引起质变产生新事物、新概念”,我们稍做留意,不难发现,一些现代出版的书籍,一些博士、硕士论文论著后面都俯有大量的引用书籍,我们教科书当中的许多课文也有很多地方是引用他人的。因此,我们应该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丰富”的特点,让学生享受到组合质变的乐趣。
b、感受“意义”的真正价值。
在传统作文教学环境中,一篇文章所拥有的读者也是单一的(教师或比较要好的同学),在这种前提下,学生写的很多文章可能在观念上没有产生共鸣而得不到认同。因此学生写作时,经常小心翼翼地揣摩教师的兴趣爱好以及价值观,因为他们知道作品意义地体现是建立在获得认同感地基础上的。
而在网络写作环境中,阅读主体是广阔和多元的。广阔自不必说,就“多元”而言,在网络上,各个年龄层次、文化层次、社会层次的读者,不同生活环境、工作环境的读者都有,因此,体现不同爱好、审美观、价值观的文章都能遇到相应的“读者群”,遇到相应的“碰撞体”。
c、克服对“规则”的恐惧感。
在传统写作教学中,语文教师对学生文章的评价注意点往往集中在技术分析上,例如文通句顺、谋篇布局、文章结构、逻辑修辞等,在这样的评价的反复刺激下,学生作文形成了条件反射,宁愿抑制自己海阔天空的思绪,也应符合老师讲解的写作规则,也要进入老师传授的写作套路。
但是在网络写作环境中,语文教师只是评价主体中很少的一部分,其他评价主体如其他学科教师、家长、同学、社区成员的评价注意点却是不一样的。在网络写作环境中由于没有了规则意识的反复强化,有人对自己文章内容的趣味性、内在思绪、文章背后的心灵等有了更多的关注,学生写文章时,就任思绪飞扬,放飞心灵。
有人或许会担心,这种淡化“规则”意识的自由写作会降低学生的写作水平,其实,这种担心是多余的,个性化的灵感写作才真正会全面启动学生的思维,会主动调取素材库中的素材,也会自动生成新的话语,积累的作用将展现,通顺、有中心、条理清楚等要求也能自然而然达到。
二、具体实践情况
1、网络作文实验纪实
网络作文实验到今天算起来已经16周了,其中滋味百般。我们的实验班是从自己班(70多人)中随机选出来的30个学生组成的,全校共有四个实验班120人。实验班学生不能按常规课程上课,只能放学后加课(通常是从4:20——6:00)。刚开始的三周,每个实验班一周上2节课,都由我来执教,3三周下来,我累坏了,学生学的参差不齐,进度明显太慢。后来,我们把实验班分成两部分,我带其中的一半。现在看来,学生的计算机掌握情况依然不理想。昨天我对学生微机作文情况作了简单测试,要求他们在20分钟内利用微机随便写一篇作文。20分钟过去了,六年级的同学写了260个字左右,二年级的同学只写了50个字左右。
每天除了练打字,我还让他们浏览网络,察看资料。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表现更让人困惑。面对丰富多彩的网络世界,同学们最感兴趣的还是Flash动画和游戏,你一不留神,他们就干这个,甚至有几个学生上网偷偷地看电影。面对60个实验生我真是无奈。我就在想,网络作文真的能深入学生心中吗?真的可以让他们喜欢网络作文吗?
更让我头疼的是微机教室的那些计算机。一会这台电脑不能上网,一会那台电脑掉线,一会又有几台死机了。我整个成了技术员,跑东跑西修电脑,忙得焦头烂额,还有什么心思上课?
困惑归困惑,实验还是得搞。现将这16周的实验工作简单整理一下。
第一周.认识计算机,学会开基、关机、认识键盘、启动程序
第二周.认识上网工具IE浏览器。使用浏览器上网。认识网页超链接,打开子网页
第三周.第四周.第五周.第六周.练习键盘打字、上网浏览
第七周.学习拼音输入法。练习打汉字
第八周——第十一周因为非典防治工作停上微机课。
第十二周练习打汉字
第十三周学习申请电子邮件
十四周.练习打汉字
第十五周.学习上论坛注册
第十六周.学习上论坛发表文章
2、利用网络,充分备课
在进行网络作文实验中,我不断的探索网络在作文中的好处,没想到轮到自己备课了,竟然尝到了网络的真正好处。
我在备《漫谈非典》一课前,只是想好了大体的思路,即分为四大板块:
1、非典认识
2、非典危害、3、非典防治
4、非典影响
具体的怎么上我还没有想好。在这种情况下,我把自己的想法在各个论坛上发表,求助各位老师出谋划策。这些老师都十分热心,有的推荐刚刚上完网络实验课的老师的教案,有的提出自己的看法,有的甚至帮我设计这堂课的时间分配。
从这些网有的帮助中我有了更进一步的想法,设计出了这堂课的教案。由此,我们也能看出,网络的优势不仅在于庞大的信息量,更在于一种交互,在论坛上交流看法,集思广益,才能拓宽自己的视野。今后网络作文教学中也要进行这方面的训练,比如让学生现发表自己的想法,然后大家讨论,最后再去写作。
3、网络作文实验的困惑
a、理想离现实有多远?
今天下午放学,照例是上网络作文实验课。由于星期五我要上公开课,今天特为这节课作准备。给学生讲完要搜集的材料以后,就放手让学生搜集资料。学生一边上网,一边左右聊天。上了网络,又胡乱浏览,根本不去全神贯注的搜索。我不禁产生了厌恶情绪,真后悔进行了网络实验。网络是把双刃剑,它给人们带来了极大的方便,如果不正当使用,就会使人陷在网中浪费生命。
现实是学生把握不住自己。每每看到这样的情景,我都在问自己,到底怎样才能让学生以探究的态度对待网络?我不禁再问:“面对电脑,学生们失去了什么?”
每次来到微机室,他们第一个要做的就是上局域网,看看谁的计算机上共享了游戏、歌曲、动画。我真是为此伤透了脑筋。
上了网络,学生不是去游戏网就是到动画网,好像计算机就是用来休闲的,它根本不是学习的工具。
面对计算机,他们失去了灵感,失去了激情,失去了投入,失去了探究的态度......这是为什么?是我们的教育没跟上?是计算机没有普及,他们还把计算机当成新鲜玩艺儿?
现在看来,现实是无情的。他再一次使我们的梦想破灭。
就我看来,要想让学生真正把计算机当成学习的工具而不是休闲的游戏机,从普及计算机开始。靠每天一节微机课是无法做到的。
b、网络教学就是技术的教学?
在整个事件过程中,很少让学生真正利用网络写作文,而是在熟悉计算机的操作,提高打字的熟练程度。这样使实验脱节。技术不是网络教学的全部,对于网络的教学,我们不能仅仅理解为是对窗口、界面的操作教学,而更应是使用工具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等方法与手段的综合教学。网络必须走综合化发展之路,实现与其他课程的整合,而“不能再按照学习一门学科的老办法去讲、去学、去考。”网络教学要从传授技能知识转到帮助学生更好地自主学习上来,让网络教学与社会生活结合,让网络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现其价值,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网络,充分体现网络教学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今后要一边练习掌握计算机操作技术,一边进行网络作文实验。
c、网络课堂就是开放的课堂?
网络支持下的课堂,教学资源是开放的,教学工具是开放的,研究方向是开放的,交流评价是开放的,网络的出现为我们真正提供了一个开放式的教学环境,极大丰富了课堂的形式。在网络学习中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了充分体现,教师在双边活动中的强势地位进一步弱化。但由于有些教师对网络的内涵、教学的目标和教学组织的关键环节把握不到位,导致教学过程“放有余而收不足”:很多学生在课上“莫名其妙地研究”、“稀里糊涂地上网”、“漫无边际地讨论”,最后教师还得“匆匆忙忙地补课”。我上的《漫谈非典》就是个典型的例子。
网络教学中应正确把握放与收的尺度,教师在放手让学生去尝试和探究的同时,要善于扮演好6种角色:问题情境设计者(设计与学生生活相联系、富有挑战性、有研究价值的任务)、资料线索提供者(避免学生漫无目的上网)、合作分工指导者(合理安排组内分工,提高学习效率)、探究过程促进者(使学生不偏离学习的初始目标,促使学生对问题的深度研究)、交流反馈组织者(使交流有正确的方向)、成果评价参与者(使学生学有所获,思想得到升华)。
三、实践反思
1、从《漫谈非典》一课想到的。
a、学生在学习写作中,老师在指导写作时,通常遇到的其实有三个层面的问题:一是学生不愿意、甚至害怕写作,他们没有写作的欲望,把写作看作是外加的负担;二是学生觉得没有什么可写的,即“写什么”的问题没有解决;第三才是“怎么写”的问题。而我们的教师往往注意的是第三个问题,作文教学变成一个简单的“老师出题,学生应命而写”的过程,至于学生是否愿意写、写什么,以及怎样才能使学生进入最佳“写作状态”的问题,则似乎不在作文指导的范围内。
所谓“愿意写”,就是要变“他人”(老师,家长„„)“要我写”为“我要写”,并且喜欢写,渴望写,甚至欲罢不能,不写不舒服不自在,真正成为自己精神发展的需要,成为自我生命的内在要求,而不是外在于自我生命的不堪承受的负担。其实这样的要求,是每一个人本来就有的,孩子们尤其强烈,但需要教师的诱发与开导。我们要在每一个年龄段,都向学生反复强调这样一个观念:作文就是“对话”,是与他者(他人,社会,以至自然)的对话,也是自己和自己对话,即所谓自言自语。
我想,今天学生上网查资料时表现出来的不令人满意的情况,多少和老师一厢情愿有关。老师认为《漫谈非典》这个话题好,即迎合当今热门话题,又有必要了解一些这方面的指示,同时还可以从这个活动中受到爱国主义教育。但我忽略了学生的感受,没有做好诱发和开导工作,使学生上网查找资料变成了被动行为。我应该检讨,同时尽量避免这类事情发生。
b、网络作文和普通语文课的最大不同,在于它的庞大数据量,这既是他的优势,同时又可变成绊脚石。这节课就失败在这儿。
网络教室的网络系统一直不稳定,直到周三才维修好,学生开始搜集资料。两天以来,学生搜集了大量的资料,却没有来得及消化吸收。上课的时候,他们只能照本宣科,没有了自己的语言,就可以反映出这一点。
庞大的数据量,到底怎样利用好?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严峻问题。对于这节课,我和位同事共同搜集资料,然后我有用4个小时把这些材料浏览完,整理好。可以说,每一篇文章,尤其是感人的文章,我看得还不够仔细,根本没有系统的形成自己的思想。在这种情况下,学生怎么能利用好这么多的数据呢?这至少给我一个启示,对于覆盖面比较广,意义比较深刻的话题,搜集资料和整理资料应作为本课的重中之重来办。否则,学生知会浮于表面。对于没有足够能力搜集整理资料的学生,网络作文大可以选择话题比较窄的文章来写。因为这样话题集中了,便于讨论,便于指导。
对于网络作文课,不是单纯的看一个课时就能看出门道来的。他是一个系列的课。通常,第一课时是搜集、整理、消化吸收材料的过程。第二课时是交流材料、交流看法的过程。第三课时是独立创作、发表文章、共同评点、不断修改的过程。本课作文第二课时,仅仅是让学生在网络上创作,然后发表,并没有展现出学生评点、修改的过程。
对于平时网络作文实验过程也有一些反思。这学期大部分时间用来浇学生掌握电脑的操作上。例如练习拼音打字;注册邮箱;注册论坛,发表见解;使用word处理文字、粘贴文字、图片;保存网页资料。可以说,真正的网络作文课没有上过,充其量不过是网络课。因此,学生面对微机、面对大量的数据,有些无所适从,这也是正常的。这让我不得不反思自己走了弯路。网络作文实验,并不需要将作文和微机技能培养分开了教学。他完全可结合在一起。例如,在初期,完全可以把老师搜集到的文章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评论。然后让学生用拼音写文章。
因此,我认为,网络作文教学第一步不适宜教学生独立搜集资料,应该从讨论老师的材料开始,再到老师提供网址链接,学生在老师指引下搜集资料,最后到独立搜集整理资料。如果不遵循这个序,只会走弯路,收不到好的效果。
最后说说硬软件设施。网络作文实验的实施必须有稳定的网络,还必须有局域网内的论坛。这个论坛技术我是在讲完课以后的晚上才掌握的(自学到11:30),如果早些架设成功,学生在论坛上讨论,还会有好的效果。如果需要这方面的技术,请告知,我会毫不吝惜地告诉你的。
一堂网络作文给我的不仅仅是一节课的启示,他更让我反省了整个学期的作实验过程。希望下一学期能更有收获。
c、《漫谈非典》网络作文备课走的弯路
(1)、盲目使用搜索引擎,使本来就对搜索技术不熟练的学生陷入了信息沙漠,浪费了时间,又没有搜索到有价值的东西。
(2)、一厢情愿的设计了《漫谈非典》的几个环节,没有征的学生的意见。
(3)、备课前没有深入实地到网络上搜集有关资料。
(4)、对于庞大的信息库,没有很好的引导学生整理筛选,时间更不充分。
(5)、一节网络作文课,三个环节(搜集整理、交流筛选、写作评改)都非常重要,请是哪一环节都不会有好的效果。本课没上就先失败在搜集整理阶段上。
(6)、微机室的硬件一定要可靠,网络一定要稳定。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网络作文的事实。
2、对网络作文的新认识
网络作文模式主要有三种:
(一)、搜集整理型
面对一个很广泛的、有深度的命题,让学生利用网络搜集有关资料,深化对问题的认识,从而达到有话可说。这种模式适合高年级学生,而且要重视整理这一环节,如果学生对自己搜集的材料整理得不好,不能消化吸收的话,庞大的材料会成为作文的绊脚石。
(二)、实例讨论型
出示一两篇作文实例,让学生在论坛中发表自己对文章的看法,然后谈谈自己打算写什么话题的文章,在通过论坛讨论谁的话题更有意义,在讨论过程中选择好的话题些。这种模式没有试验过,我想适合中年级吧。
(三)、网络评改型
把自己的文章直接发表在论坛上,然后大家随便浏览,对自己感兴趣的文章发表自己的看法。然后根据别人提的意见修改自己的作文。我想这一模式适合低年级学生。当然,他也要成为上两种模式的一部分。
3、要充分吸收传统作文教学模式的优点和经验,让网络作文实验搞得更好。
比如,作文之前老师必须亲身体验这一命题,搜集资料,写出下水文,才能更好的把握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要激发学生写作兴趣注重学生全体发展,突出个性;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能力,丰富学生语言文字积累;培养学生想象思维的方式多种多样;文质兼美的评语蕴含着爱的效应,让老师良好的语言熏陶学生,提高小学生的写作水平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a、注重作文教学的趣味性
兴趣是获取知识、运用知识的动因,它具有创造功能。因此,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应注重趣味性。比如设计引人入胜的导语了,运用网络手段给学生创造遐想的空间了,举办各种活动了„„以此来激活他们的记忆,激发他们强烈的表达欲望。当学生对作文感兴趣时,就会进入一种“海阔凭鱼跃”的境界,日常生活中所看、所听、所想就会被碰撞出灵感的火花,从而写出别出心裁的文章。
b、.注重作文教学的合作性
作文教学是发生在师生和生生之间的丰富的生命活动,其中蕴藏着巨大的生命力。教师要参加学生的一切活动。和学生互相讨论、互相构思、互相习作、互相评价。不仅自己参入,也要引导学生之间协调合作。在合作中打破自己的思维定势,发散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让多方合作把教学过程变成一个动态的,不断生成新质的过程。
c、.注重作文教学的自主性
作文教学的改革,应该是作文真正成为学生的自主活动。一是让学生感到他写的作文并不仅仅给老师看,更重要的是自己的生活需要。二是尽量淡化审题过程,重视学生写了什么。要尽量放宽命题范围,让学生自己选择去写,最大限度地给学生构思表达的自由,给学生创新的空间与时间。三是要尊重学生的写作意愿与表达形式。如果教师把学生的作文改得面目全非,学生就会丧失创新的兴趣。当学生的作文确实需要动大手术时,尽量利用学生好为人师的心理,引导他们自己修改,使学生产生重新评估自己习作的欲望,产生再次练笔的兴趣。总之,教师要少干预,多引导,让学生敢于表现自己所知、所想、所能,以利于共同进行知识的发现和创新。
参考文献:
1、《多方位立体交叉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刘海花、滕方升
2、《激情碰撞、无限共享——基于网络运用的小学作文教学研究》安妮
10.利用网络优势优化数学教学 篇十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重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大力开发并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数学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学与教的方式产生重大的影响。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重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特别要充分考虑计算器、计算机对数学学习内容和方式的影响,大力开发并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探索性的教学活动中去。
一、让学生上网自学
学会上网自学是学生学会学习首先要具备的条件,要让学生学会利用网络自学,教师要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知识和生活经验,辅导学生写好自学提纲。根据提纲在网上收集相关的信息。
例如,在教学“年、月、日的认识”一课时,笔者不再是通过观察一年的挂历让学生了解年月日,而是让学生自己利用网上万年历查询1998年~2008年各年的日历,通过大量数字统计,学生们知道一年有12个月,每月有31天或30天,二月份的天数有28天或者29天,每隔四年二月份的天数变化一次。学生知道了大月和小月、平年和闰年,知道了各月及平年、闰年的天数,掌握了这节课的基本知识。接着,新的问题出现了:“为什么每四年会有一个闰年?”“为什么二月的天数最少?”“为什么小明今年已经九岁了,但只过了两次生日?”……学生通过分组上网,在多媒体的展示中,了解到了太阳历、公历的来历,知道了地球自转、公转与年月日之间的关系,通过突破了这节课的难点,学生对年月日的知识形成了一个完整的认识,也就能解答这些问题了。
又如在教学“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时,笔者安排学生上网调查人体身上的有趣的比:将拳头翻滚一周,它的长度与脚底的长度的比大约是1∶1,身高与双臂平伸长度的比大约也是1∶1,脚底长与身高的比大约是1∶7……知道这些有趣的比的用处:到商店买袜子用你的拳头绕一周,就会知道這双袜子是否适合你穿;假如你变成一个侦探,只要发现罪犯的脚印,就可估计出罪犯的身高……利用人体中有趣的比的生活现象,可使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主动参与新知识的探究,扩展了学生的视野,增长了学生的知识。
二、让学生整理分析
学会把收集到的资料进行整理归纳,分析资料的共性和特点,发表自己对问题的看法,发现身边数学问题,这是培养学生数学素养的一个有力途径。网络给予我们丰富的知识,教会学生学会利用网络去开阔视野,去查询收集整理资料,是教师应重视的工作。笔者在执教“统计”一课时,课前要求学生去收集调查各种统计数字,同学们上网收集调查了国内几大主要城市近几年阴霾天气情况,通过整理发现了阴霾天气近几年呈较快上升趋势,分析原因后认为主要是由于工业污染和大量汽车尾气排放所造成的,并提出了多项防范措施;同学们还收集调查了中国山地、平原和高原分布情况,统计后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课堂上同学们兴趣盎然,抢着发言,提出的建议充满了想象力,教学效果非常好。
三、让学生研究猜想
培养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带着问题运用观察、比较、分析、判断、推理、猜想等研究手段是获取新的知识、使问题得到解决的一种学习活动。这种学习能有效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数学逻辑推理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目标之一。
例如在教学“轴对称图形”一课时,笔者要求学生课前探索性地查找相关的图片资料,上传到学校网站中教师指定的文件夹中,尽管有些图片并不是轴对称图形,还有中心对称图形,但是经过教师上课前的稍加整理,在课堂教学上通过投影就能很好引用了。学生看到自己采集到的信息资源被老师采用了,都感到很自豪。课堂上最后一个环节,笔者请学生利用电脑的画图板来设计轴对称图形,学生情绪高涨,表现出极高的学习兴趣,全身心投入图案设计中。课后,学生们还评出了“最佳设计奖”“最佳创意奖”等,并把自己作品上传到网上博客区,老师、家长和同学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利用网络资源进行教学,使学生愿学、乐学并享受着学习的乐趣,可见合理化的教学手段运用得好坏是一节课成败的关键。
四、让学生合作交流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的获得不是由传递完成的,知识只能在综合的学习环境中交流。通过交流、碰撞,激活思维,促进思维的深刻性、灵活性等良好品质的培养。另外交流可增进学生与学生之间团结、协调的群体协作精神。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人际交往能力奠定良好基础。利用网络的多功能特性可以为学生创设活动的平台,提供给学生充分进行数学实践活动的机会,让学生在活动中合作,在合作中体验交往的乐趣,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五、让知识课外延伸
课堂教学基本立足点是教材知识,学生在学习了课堂知识后,如何巩固学习成果的重要任务就要落实在课外作业上,因此课外作业要善于挖掘教材知识的潜在功能,恰当地对题目进行延伸、演变、拓展,使学生的思维处于最佳状态,在迷惑、好奇的情境中,在跃跃欲试的状态下,激起思维的波澜,使课堂教学效果事半功倍
例如,教师让学生统计一下城市居民使用塑料垃圾袋的情况并提出自己的见解。在实践过程中,学生会将很多数学知识运用其中,分析收集的资料,完成调查报告。
11.利用网络资源,优化作文教学 篇十一
一、利用多媒体激发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使学生乐于学习。多媒体资源能够把教学内容以直观、形象、生动的画面和声音展示出来,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唤起学习兴趣,从而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心理需求,进而主动参与学习活动。 多媒体资源激发朝鲜语阅读兴趣体现在教学中的任何一个环节, 如新课导入时,阅读内容讲解时,阅读练习时,文化背景介绍时,课外自主学习时,都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音乐、图画、视频、动画、影视等来辅助教学,这种直观、生动的方式使阅读教学不再枯燥,使学生的好奇心增强,在潜移默化中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使他们始终保持高昂的阅读学习情绪,最终使阅读教学效果立竿见影。
二、利用多媒体转换师生角色
传统的语言学习课堂,是以教师为主体的“一言式”课堂,这种师生角色使学生成为被动接受知识的机器,挫伤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教学变得枯燥、低效。多媒体资源在朝鲜语阅读课上的应用弥补了传统课堂教学中的不足,转换了传统教学模式中的师生角色,使学生成为课堂中的主体,而教师充当教学中的组织者,指导者,促进者和咨询者。利用多媒体转换师生角色也体现在阅读教学上,多媒体资源提供的音乐、图画、视频、动画、影视等成为朝鲜语阅读教学中最理想的素材,用生动、直观的方式再现了阅读内容中的情景,给师生提供了一起学习、探讨、发言的机会,使学生从被动接受转变成主动参与,充分发挥了学生在阅读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培养了学生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创造出了一种和谐、愉悦、民主的课堂气氛。
三、利用多媒体创设逼真情景
1.阅读前的情景导入。阅读课上的导入环节设计是否合理、 有趣直接影响到是否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使他们产生愿意阅读的心理意愿。因此,教师在阅读前必须要在新课导入上花心思。多媒体资源使阅读前的导入环节变得更容易、更具趣味性, 如在阅读进行前,可以根据阅读内容设计一段导入环节,导入环节可以是与阅读内容相关的素材或是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利用多媒体将其设置成一定的情景,这种图文并茂的情景能够唤起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在视觉、听觉的享受中轻松的进入新课的学习中。
2.阅读中的情景教学。阅读材料体裁多样,有小说、诗歌、 散文等。从内容上来看,涉及了科学技术、天文地理、社会生活、礼仪服饰、饮食起居等主题。这些阅读内容都具有一定的主旨或是故事性,在阅读教学中,可以把阅读内容按照主题思想或是故事情节分成若干小段落,每段配一幅栩栩如生的画面,然后充当讲解员的角色,进行生动有趣的讲解,这种情景教学将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具体化,从而突出重点、淡化难点,易于学生掌握。
3.阅读后的情景互动。阅读后的练习活动是朝鲜语阅读教学中的重要环节之一,这一环节能使学生真正掌握阅读内容中隐含的知识点,进一步提高朝鲜语阅读的综合能力。阅读后的练习和互动可以在图文并茂、色彩纷呈、形象逼真、情趣盎然的多媒体图文影像环境中进行,可以用多媒体再现课文情景,根据这些情景让学生进行课堂交际活动,如回答问题、复述内容、课堂讨论等。也可以利用多媒体向学生提供与课文内容相关的阅读素材, 以供学生练习。这种利用多媒体进行阅读后的情景互动的教学方式,使阅读练习更充分、有趣,有利于创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四、利用多媒体促进自主学习
1.课外阅读。教师可通过上网下载地道的、难度适中的阅读素材,如韩文小说、诗歌、散文、歌词、谚语、名言警句、经典影视等供学生阅读和学习,此时的电脑就成为了课本,但而它的内涵却比课本远远大得多。它丰富了学生的课外阅读,使学生在虚拟现实的学习情境下,增强阅读量的输入、提升阅读兴趣,从而进一步提升朝鲜语阅读能力。
2.自主练习。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编写一系列有针对性的练习,如阅读理解、讨论主题、回答问题等题型作为学生课后自主练习的素材。学生可以根据这些练习素材进行讨论、交流、 解答等。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帮助、促进下,在多媒体创设的学习环境中充分发挥主动性、积极性和创新精神,提高课外自主学习能力。
多媒体的运用给朝鲜语阅读教学注入了活力,但利用多媒体搞好阅读教学是一条漫长而修远的路,我们应扬长避短,挖掘多媒体的各种优势,使之更好的服务于朝鲜语阅读教学,同时, 作为朝鲜语阅读教师,必须努力提高自己的信息素养、艺术素养和专业水平,不断摸索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的最佳结合点,加快朝鲜语阅读教学现代化、科学化的步伐。
摘要:朝鲜语阅读是学生获取朝鲜语知识的重要手段,也是促进学生语言理解能力和语言应用能力的主要渠道。利用多媒体资源进行朝鲜语阅读教学具有传统阅读教学方法无法比拟的优越性,因此,研究和探讨多媒体资源在朝鲜语阅读教学中的意义和方法是及其必要和迫切的。
关键词:朝鲜语阅读,阅读兴趣,师生角色,逼真情景,自主学习
参考文献
12.利用多媒体技术优化古诗教学 篇十二
随着高新技术的迅猛发展,计算机走进课堂辅助教学,为深化教学改革,培养学生能力,提供了崭新的天地。它对于课堂教学结构、教学方法的组合,起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在语文教学中,尤其是在古诗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技术不仅极大地改善了课堂教学中师生的信息交流,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形象性、生动性,较完美地展示古诗的艺术魅力,在学习内容、方式、时间和空间上,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动性,促进学生深刻地领悟古诗的意境。
关键词:多媒体 优化 古诗 教学
古诗是阅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古典文学中的精华,古代教育学家孔子说:“不学诗,无以言。”诗言志,诗传情,古诗凝炼,魅力无穷。常吟古诗,可以陶冶情操,丰富想象,还可以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兴趣和敏感力,有益于培养他们的诗学素养。应当说古诗就像一杯陈年醇香的佳酿,滋养着炎黄子孙的血脉;又如一枚磁石,凝聚吸引着民族的魂魄。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如何在新理念指导下培养学生的诗学素养,探索出教学古诗的新思路。我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认为运用多媒体技术才能让古诗教学焕发活力。因为随着高新技术的迅猛发展,计算机走进课堂辅助教学,为深化教学改革,培养学生能力,发展人的个性,提高人的素质,提供了崭新的天地。它对于课堂教学结构、教学方法的组合,起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在语文教学中,尤其是在古诗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技术不仅极大地改善了课堂教学中师生的信息交流,有效地促进了学生认识素质的提高的特点,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形象性、生动性,较完美地展示古诗的艺术魅力,在学习内容和方式上,在学习时间和空间上,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深刻地领悟古诗的意境,从而提高了学生自能学习的能力,满足了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
一、运用多媒体技术,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古诗很讲究意境及其韵味,因此,教师应把古诗教学着眼点放在创设情景上,以激起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真切地去感受诗人的情感。多媒体能集文字、声音、图像、图形于同一界面,具有声情并茂、视听交融、动静交错、感染力强的特点,为学生拓宽视野,提供生动活泼、具体形象的思维材料。让学生在学习古诗时如闻其声、如临其境,直观地理解诗意,体会感情,起到激趣引情的作用。如古诗《望庐山瀑布》,诗中涉及的许多事物是学生未曾见过的,教学时如果只出示书上那仅有的插图,就很难唤起学生的感觉美,尤其是一些从未看过瀑布的学生,更是难上加难。因此,再现庐山“真面目”,把学生带进庐山瀑布的真实情景中,是完成本课教学任务,提高教学效率的关键。于是,我在设计多媒体教学软件时,选择若干个相互连接、前后呼应的镜头,运用多媒体,使远景、近景、全景交替出现,为学生提供了丰富多彩的图像。课堂上,我只需通过击键的简单操作,便可以从屏幕上看到与课文内容相关的景象:高山上笼罩着紫色的云雾,一道瀑布从山顶喷涌而出,水雾蒸腾;瞬间,瀑布飞速沿陡峭高壁落下,飞珠溅玉,气势壮观。还有那轰隆隆的水声震撼着每个学生的心灵,刺激着他们的视、听觉。这样,诗中的情景全多展现在学生面前,让他们从整体上初步体会图中所描绘的景色和诗句的联系,激起对学习古诗的兴趣。这种教学效果是一般插图绝不能达到的。如有学生需要再看的,只要用鼠标再击键,就可随时欣赏到自己所需的图像。学生可在这些声像的感染下,朗读诗文,逐句体味,感受诗中美的景色,美的语言,从而引发情感的共鸣。
二、运用多媒体技术,再现诗中情境,帮助学生理解诗句。
诗是抒发诗人的感情的,而感情又一定要通过形象构成一种意境,然后借助语言文字表达出来。古诗中的情境,如果只依靠教师语言的描述是不够的。只有通过图画再现出来,才变得具体可见。《望庐山瀑布》,写的是诗人远望瀑布时所见的壮丽景象,歌颂了祖国的河山,把美好的想象与现实的景物极其自然地交融在一起。教学时,我让同学观看录像,瀑布在山顶上飞流而下,水珠进溅,水雾蒸腾,阳光一照,呈现出一派迷迷蒙蒙的紫色。陡峭的山崖;长垂的瀑布、飞溅的水珠,庐山瀑布的全貌便呈现在学生的眼前。至此学生对“紫烟、挂、飞”等词的意思有了感性的理解。从而使学生深探地体会到诗句虽短,但诗人却把瀑布的气势写到了极至!真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由此激发学生热爱古诗,热爱祖国的壮丽河山。
古诗的特点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诗情并茂。”一首诗往往就是一幅山水画,一幅田园风光图。而以形象思维为主的小学生很难从精炼的词句中领略到真实的诗情画意。多媒体课件的动态演示,可以再现情境,弥补这一缺憾。仍以《早发白帝城》为例,我引导学生在合作讨论理解诗句的基础上,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然后运用多媒体课件再现情境,逐渐显示出彩云、山、水、小船,让学生边讲,教师边演示,画面从无到有,处于变化之中,完全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把学生带入情境。学生通过画面,欣赏诗中两岸悬崖峭壁,猿声啼叫,一叶轻舟在湍急的江水中飞流直下的景象,画面有静有动,从有限的画面想到无限的画外,从而活跃了思维,培养了学生欣赏诗句的能力,达到感悟理解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运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情境,丰富学生的想象。古诗是文字作品中色彩鲜艳,香气浓郁的花朵,是诗人用涌泉一般的激情浇灌而成的,那些脍炙人口的佳句名诗意境深远,无不寓含着诗人心灵深处的情感。叶圣陶先生曾强调古诗教学重在陶冶性情,扩展想象。因此,在教古诗时可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启发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把跳跃的感情连缀起来,把省略的意境连缀起来,这样才能真正领会诗人的情感,进入诗人所创设的意境之中。如教《山行》这首诗时,先指导学生朗读、吟诵“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这两句,然后让学生根据生活知识的积累,用语言描绘秋天里的高山、弯曲的石阶小路、白色的浮云、山顶的竹篱茅舍的形象;接着指导诵读“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时,教师则利用课件显示出一片红色的枫林,创设出一幅色彩鲜艳、层次井然的古代山水画,再启发学生以画讲诗:秋山霜林和停车观赏的情景无不充满着一股蓬勃向上的气息,诗歌写得既清新又富有生气。在层层深入的过程中,学生领会了诗的意境,想象并领略到诗中的美。
四、运用多媒体技术,优化朗读训练,进行审美教育。古典诗歌由于其艺术形成的特殊性,也就具有了语言、音乐、绘画、情感多种因素的美。在挖掘这些美的因素时,多媒体技术有着强大的、无可比拟的优势。古诗押韵合辙,节奏鲜明,读起来琅琅上口,悦耳动听,呈现出抑扬顿挫的音乐美。然而要想把古诗读出韵味来,也并非一件易事。因为诗歌是想象和激情的语言,贯穿其间的往往就是“情感”这条看不见的线索。那么在帮助学生读懂诗句的基础上,我们就要通过朗读体会诗的节奏、诗的韵律,培养学生的语感,使他们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如教学《寻隐者不遇》这首诗时,我在学生理解诗句的基础上让学生进行“诗画欣赏”。这时大屏幕上出现了一幅美丽的图画:我先让学生听配乐诗朗诵,伴着舒缓的弦乐,学生静静地坐在那里,眼中看到的是意境深远的写意画,耳中听到的是曲调宛转的古曲,充满激情的朗诵。此时,诗、书、画、曲多种美的因素融为一体,既使学生们的心灵受到了强大的感染与震撼,也使学生产生了一种要努力读好古诗的强烈愿望。学生有了读好古诗的强烈愿望,学生们在练习时都特别认真。一个同学读完了,其他同学真诚地提出自己的意见。然后主动把自己对诗句的理解,用朗读表达给大家听。学生们积极地、主动地揣摩着、品味着诗句。这时,我悄悄地点击电脑,教室中再次响起舒缓的古曲。惊奇的是学生随着音乐的节奏用情地朗诵起来。朗朗的书声,悠扬的乐声交融在一起,是那样的和谐、那样的动听。每位同学都在朗诵中感受到了中华文化的美,朗读水平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五、运用多媒体技术,映照现实,以情激情。教材中所选古诗大多是抒情诗,有的寓情于景,有的情景交融,有的直抒胸怀。教师在教学中可以运用多媒体,以生动的形象和深邃的意境调动学生的内心情感,引导学生体验诗人的情怀,引起思想上的共鸣。如《锄禾》是小学低年级教材中的一首诗,如今的学生衣食无忧,他们大部分没有农田耕作的生活体验,平时吃饭浪费的现象十分严重。因此让学生体验农民耕作的辛苦,从而教育他们要珍惜劳动成果,是本诗教学的难点。在教学时教师利用多媒体给学生显示这样一幅录像:农民伯伯起早贪黑地播种,顶着烈日挥汗如雨地除草、施肥……最后画面定格在“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上,不需要过多的解释,学生就深深体会到米饭来之不易和诗人对农民的同情之心,激发出起他们对劳动者的同情与热爱。然后再播放一组生活画面:几个孩子在麦田里玩耍,踩坏了麦苗;一个小朋友把吃剩的白馒头扔在地上……教师再引导学生小组合作讨论:此情此景,你想对录像中的小朋友说些什么呢?两相对应,学生自然而然地体会到“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深刻内涵了。
六、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吟诵,品味达趣。古诗还具有短小精悍、词句优美、韵律和谐、节奏性强、易读易记的特点,特别适合小学生诵读。教学古诗时,教师应安排充裕的时间,采用大声朗读、配乐朗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在朗读、吟诵中体味、感悟和表达。在朗读指导中,图片、声音、音乐等多媒体手段的参与对学生准确感受,把握全诗基调很有帮助。在教学《早发白帝城》时,我让学生结合画面体会彩云之间的白帝城地势之高、之美,“千里”之遥“一日”之短,点出穿行速度之快恰到好处的夸张;感受到两岸猿的叫声不间断,轻快的小船已穿过连绵不断的群山的动态美。此时此刻启发学生:在这样的画面中,假如你是坐在小船上的诗人,你会怎样吟诵这首诗呢?学生的情绪一下子被调动起来,他们跃跃欲试,这时教师再播放诗人翘立船头顺流而下的动画课件,配上古筝曲的轻松明快的曲调,使学生如临其境,不知不觉地进入角色,带着这种感受去朗读去表达,在诵读中品味,在诵读中表达,吟出了情,也诵出了趣。
七、运用多媒体技术,充实信息,自主求知。电脑网络一个很大的优点是容量大,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它可提供广泛的学习内容和多样的呈现方式,可利用超级链接进行方便地跳转和查阅,学生可以按自己所需的内容和方式获取信息,处理信息,运用信息。因此,在教学中,我充分利用电脑网络参与性强的特点,让学生通过行为参与、思维参与、人机参与等方式来达到自己的学习目标,激发学习者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其主体作用,使课堂充满了生机活力。如,在教每一首古诗时,我首先发动学生收集与此诗有关的背景材料(古诗的写作背景、诗人所处的时代和生平以及名人对该诗的评价等)并输入电脑里,需要有关信息资料的学生,只要鼠标点点按按,就可以按需要使用,帮助学生学习和理解,按自己的意愿自由选择学习方法:可先了解作者简介,再理解诗意;或先理解诗意,再查阅诗的写作背景及作者的生平,进而更深刻地领会诗的意境;或先熟读全诗,再逐句理解诗的意思,碰到难题再查阅有关的资料等。这样,使学有余力的学生能进一步学习其他古诗,或阅读有关古诗的其他资料。而那些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可以在计算机的帮助下,争取老师的指导,化解难点,由浅入深,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有利于因材施教,提高全体学生的素质。
八、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增大教学密度,提高教学效率。教师在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前,根据教案精心设计编排了教学软件。虽然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然而课前的精心设计和准备却能极大地提高课堂上的教学效率。课堂上,教师只要点击鼠标,就能在短时间里使学生看到清晰的画面、逼真的录像、动听的音乐……避免教师动手操作教具时的手忙脚乱和顾此失彼,从而赢得了教学时间,提高了教学效率。一节课中,我既完成了诗句理解和朗读、背诵训练,又对学生进行了作者简介、诗句评析和作者其他作品的欣赏。使学生提高了朗读水平,增强了审美情趣,也使学生对作家、作品、诗歌的风格也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所以,要想运用多媒体手段教好古诗,需要教师提高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的水平。这样我们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适应现代学生的需要。
13.如何利用多媒体优化数学教学 篇十三
肖芬
计算机辅助教学系统在教学上的运用,标志着教学媒体质的飞跃。计算机的数学应用,使数学教学手段更加丰富,将对教学效果的提高起到促进作用。由于计算机是人脑的延伸,是人脑思维活动的模拟,是对人类思维活动的结构、功能及其规律的把握,因此,其在数学教学上的运用十分有利于学生的发展,符合现代化教学规律的要求。
多媒体是90年代发展起来的新技术。它是‘种把文本、图jJ髟、形象、视频图像、动画和声言等运载信息的媒体集成在一起,并通过计算机综合处理和控制的一种信息技术。多媒体技术是信息领域的又一次革命,在教学上,它既能向学生快速提供丰富多彩的集图、文、声于一体的教学信息,又能为学生提供生动、友好、多样化的交互方式。
多媒体教学可产生优良的视听效果。因为人的视觉、听觉是接收信息的主要渠道,获得的信息也最大。多媒体教学有利于信息传递和学生对信息的接受、储存。其特有的优势对学生产生一定强度的刺激,引起学生的注意。如果没有注意,感知就不会产生强烈观察力。
而观察力是在感知过程中并以感知为基础形成起来的,离开了感知也就没有了观察。利用多媒体的优势引人入胜,可以不断提高学生注意的品质,使学生心埋活动处于积极状态。“
以往的教学活动是由教师、学生、媒体三个要素构成的,缺一一不可。大多数教学媒体都具有直观性,但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传统教学媒体中有教师语言、课本、板书、实物、模型、挂图等,都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而多媒体能使学生不由自主地集中全部注意力,引起学生的浓厚兴趣,激发学生强烈的情感,从中获得直接、生动、形象的感性知识。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恰当地选用教学媒体,能更好地把知识技能传授给学生,加快师生间的信息传递,优化教学过程,从而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多媒体能克服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教学中常有一些宏观的自然现象、逝去的景色或者需长时间才能感知的事物,因受时间和空间的制约,无法让学生亲眼看见;一些微观的事物和微小的变化,无法通过仪器设备让学生进行观察,这些都是课堂教学难点。多媒体的运用,为学生提供了形象生动、,内容丰富、直观具体、感染力强的感性认识材料,使学生看到了事物在运动、发展、变化。真情实感取代了凭空想象,难题无须多讲,“百闻不如一见’’。学生通过听、视、评、悟充分感知原先较为抽象的教学内容,适应了学生从具体到抽象的认识规律,从而保证了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
心理学研究指出,认知活动是与人的情感活动紧密联系的。多媒体教学直观形象,在创设情境、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情感方面具有独特的作用,有利于学生入情入境,借境悟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多媒体教学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先进教学手段。多媒体的恰当运用,使课堂教学活动更加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识规律,促使学生始终在愉悦的氛围中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学会学习,提高能力。学生当堂学习新知识,当堂消化吸收,无须课上损失课下补,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亭实表明,许多好课使学生久久不忘,对学生产生深远的影响。
正因为多媒体是教学、教育的发展的有效手段,因此,我校从98年开始,对教师在多个应用软件的使用上进行培训,如:通过对软件的学习,把它有利的运用到教学中去,对教学过程实行立体化设计。这种设计既包含教学活动中教师、学生、教材、教育技术四要素之间的恰当定位;也体现了当前教改的核心,即教师角色的转变,学生地位的转变,教学过程的转变,媒体作用的转变。多媒体可使教学过程立体化,可以改变以往教学过程设计的线性结构,能够直观显示整体课堂教学中四要素的比重及其之间的正确关系,能够作为实施课堂教学的蓝图,能有效克服教学的随意性,有反馈功能,可以依据学生的反应作出相应的判断,为各学科各种类型的课堂教学模式的建立奠定基础。
14.利用网络资源,优化作文教学 篇十四
1 转变医学英语教师角色,保证教学效果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在《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中针对教学模式的改革提出要求:"各高等学校应充分利用多媒体和网络技术,采用新的教学模式改进原来的以教师讲授为主的单一课堂教学模式。新的教学模式应以现代化信息技术,特别是网络技术为支持,使英语教学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朝着个性化学习,自主式学习方向发展[2]。这一新的教学模式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战。医学英语教师要以建构主义理论为基础,积极转变观念,扮演好在新的教学模式下医学英语教师应扮演的角色。
1.1 医学英语教师是学生建构知识的积极帮助者和指导者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3]。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帮助学生适应多媒体网络课堂,引导学生转变观念,帮助他们适应新教学模式的学习理念和方法;利用多媒体和网络为英语教学创设优越的学习环境,为学生开辟全方位、立体化的学习情境。并根据学生学习的不断发展和深入,不断提出新的要求和问题,指导学生利用丰富的教学资源进行自主性、开放性的学习。
1.2 医学英语教师是课程教学的设计者、开发者
由于多媒体网络等传播媒介的介入,在新的教学模式中,对于专业性很强的医学英语来说,教师不能把网络资源库做成"百科全书"或只是提供一些资源的链接。教师要从包罗万象的信息资源中寻找他所需要的信息,并根据学生的知识结构、学习风格、学习环境等进行加工、组织,把原本固定,相对单调的书本知识生动有趣的呈现在学生面前,使之在课堂教学中不断增值、不断丰富、不断完善。因此,医学英语教师是课程的设计者、开发者。
1.3 医学英语教师是学生情绪的调控者
在基于多媒体网络等信息技术为依托的教学中,如果教师只顾演示课件而忽略课堂互动,课堂气氛就会相当沉闷,没能给学生创建良好的学习情境,学生对新知识的建构会产生冷漠的态度,学生容易产生压抑、紧张、焦虑、退缩等情绪。这样势必会影响到学生对新知识的建构。所以在新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应该加强师生交流以及生生交流;在学生遇到困难,出现焦虑,厌烦,紧张等消极情绪的时候,教师要帮助学生摆脱消极情绪的影响,调控学生的情绪,为学生创建有利于在已有的知识结构基础上建构新知识。
2 利用多媒体网络技术,创建英语教学情景
语言学家指出:语境是语言赖以存在的环境,离开具体的语境,语言只是一种抽象的符号。这种需要强记忆的抽象符号,遗忘快,收效低,较难提高学生的兴趣和动机[4]。医学英语的特点是科学严谨。针对这一特点,在现代化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作为医学英语教师,我们应该充分发挥多媒体网络的优势,创建真实的教学情景,优化医学英语教学效果。
2.1 利用网络资源,创设医学英语教学情景,激发学生学习
兴趣现代网络信息技术打破了教学过程的封闭状态,使教学资源充分敞开,教师只要结合课程内容,科学地在网络上下载相关的文字、图片、影像等,不但可以丰富教学内容,创设教学情景,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同时也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优化教学效果。如在讲授the circulation of the blood on by-pass through a heart-lung machine(心肺机的血液循环功能)时[5],从网上下载心肺机促使血液循环的动态模拟片段放映给学生,给学生提供真实的、直观的语言情景,提高教学的形象性和生动性,从而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此外,教师可以利用BBS创设学习情景,让学生在BBS上进行小组讨论、对话表演、对某一医学问题模拟辩论等。这样真实的学习情景可以缓解医学生对医学英语教学的焦虑感,增强学生信心,提高学生医学英语的应用能力。
2.2 利用powerpoint技术自制多媒体课件,创建医学英语教学情景
电子幻灯片Powerpoint是多媒体技术中制作简单、使用方便的一种技术。医学英语的概念抽象,学习者理解困难。利用Microsoft Powerpoint制作的课堂教学幻灯片能充分发挥人体视觉、听觉的潜能,集图形、文字、声音和图像为一体,形式活泼、新颖。也就是说,多媒体课件使抽象的概念变得直观,容易理解和掌握。比如在讲"人体的消化系统"时,首先,可以插入消化系统结构模式图片,直观地展示消化系统的结构,然后,应用Flash课件的动态演示功能把人体的消化过程演示出来,并插入声音讲解,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提高教学效率。总之,在医学英语的多媒体课件中,动画、图像和影音的运用可以促进感官和想象力互相配合,产生创造性的效果。利用这一独特优势,让学生置身于真实语境之中,使他们在获得听觉输入的同时,还能通过大量的视觉信息输入,更好地记忆所传授的知识和技能,学习活动的效能得到了提高。
2.3 利用原版电视录像,创建医学英语教学情景
在实际教学中,恰当利用电视录像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吻合的情景教学,可以使学生如同身临其境,受到感染和启示,可以充分的激发学生的求知欲[6]。例如:在护理学生的专业英语课堂上,可以适当播放美国电视系列剧急诊室的故事(E-mergency Room,ER),本剧内容涉及医学知识、医学伦理、医患关系等。教师可以结合剧情帮助学生学习医学术语、医学知识和医学伦理,并学会处理护士、医生、患者之间的关系。这样的教学情景,可以使学习变的轻松愉快,会受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3 结语
网络资源和多媒体技术的运用给医学英语教学带来了质的飞跃,它使抽象难懂的教学内容立体化、直观化、动态化,大大增强了医学英语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在当今的信息化时代,医学英语教师应该及时转变教学观念,转换师生角色,充分利用多媒体网络技术促进医学英语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许瑾,孙宏.我国高等医学院校公共医学英语教学改革现状述评[J].西北医学教育,2007,(15)3:483.
[2]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Z].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6.
[3]王军.建构主义与《运动解剖学》多媒体网络课件的设计[J].教育与职业.理论版,2007,14:184.
[4]刘治波,张健,谢崇国.多媒体技术与医学英语教学[J].中国医学装备,2007,(4)3:30.
[5]赵足娥.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优化传统医学英语教学的实践[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08,2:315.
【利用网络资源,优化作文教学】推荐阅读:
如何利用网络资源来促进小学作文教学06-26
利用网络资源,高效优质备课08-16
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优化情境型作文课教学11-11
充分利用网络,上好地理课11-15
利用多媒体技术 优化英语课堂教学07-28
利用网络制作你的旅游行程路线图苏科版教学设计设计者韩冬设09-20
利用“错误”资源,激活课堂教学09-30
利用生活资源,提高小学科学教学有效性07-07
高职院校实践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09-13
地球资源合理利用0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