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免疫程序

2024-06-16

猪免疫程序(11篇)

1.猪免疫程序 篇一

影响我区猪强制免疫病种免疫效果相关因素的分析

摘要

动物疫病对养殖业可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影响养殖业发展,危害人体健康。动物疫病的防控工作重在预防,但影响免疫效果的因素很多。为了提高免疫成功率,节约资源,我们要尽量避免这些因素的影响。东西湖区现生猪存栏31202头,牛存栏1930头,羊存栏1718只,家禽存笼46.54万只(其中鸡27.11万只,鸭4.86万只,鹅0.4万只,其它家禽14.17万只)。需要进行强制免疫的重大动物疫病包括猪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牲畜口蹄疫、羊痘、禽流感、新城疫。本文主要对影响我区猪强制免疫病种的免疫效果相关因素进行分析。

关键词:猪瘟 猪口蹄疫 高致病性猪蓝耳病 免疫效果 动物疫病

1.1 动物疫病的分类

根据动物疫病对养殖业生产和人体健康的危害程度,将动物疫病分为三类: 一类动物传染病是指对人畜危害严重、需要采取紧急、严厉的强制预防、控制、扑灭措施的疫病。包括口蹄疫、猪水泡病、猪瘟、非洲猪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非洲马瘟、牛瘟、牛传染性胸膜肺炎、牛海绵状脑病、痒病、蓝舌病、小反刍兽疫、绵羊痘和山羊痘、高致病性禽流感、新城疫、鲤春病毒血症、白斑综合征。需要强制免疫的动物疫病一般都是一类动物疫病。

二类动物传染病是指可造成重大经济损失、需要采取严格控制、扑灭措施的疫病。三类动物传染病是指常见多发、可能造成重大经济损失、需要控制和净化的。1.2 重大动物疫病

一类动物疫病发生时,二类动物疫病爆发时,已消灭的动物疫病再次发生时,或国内从未发生的动物疫病传入国内时都可称之为重大动物疫病。1.3 重大动物疫情

病毒直接侵袭猪的淋巴器官和免疫细胞,从而影响免疫效果。比如圆环病毒病,蓝耳病等。蓝耳病毒在猪肺泡巨噬细胞内繁殖影响巨噬细胞的免疫能力。2.1.5 饲养管理因素

2.1.5.1 由于免疫力低下而发病。滥用某些药物,如黄芪多糖、链霉素、氯霉素及磺胺类等药物,以及长期或大量饲喂霉变饲料、管理不良、环境污染等因素,都能导致猪体的免疫功能下降,对疫苗的应答能力减弱,对疾病的易感性增加。

2.1.5.2 对猪瘟的防疫工作不够重视,免疫接种的密度不高,漏防的猪只较多。此外,免疫剂量不足、运输保存不当、使用方法不对、免疫程序不合理等因素均可导致免疫空白或失败。

2.1.5.3 消毒不彻底,没有做到全进全出。随便让外人参观,没有经过严格的消毒就进入场内,平时不注意细节管理导致疾病发生。

2.1.5.4 最佳免疫时机没有把握好。猪只抗体水平标志着对猪瘟易感的程度,同时也反应它对疫苗反应的程度。根据抗体水平所标志的易感程度,确定免疫适期,是猪瘟免疫成功的关键。

2.2 防治措施及对策

2.2.1 母源抗体对猪瘟的影响

2.2.1.1 产前4周对母猪进行猪瘟免疫,并不能有效提高其产仔猪的猪瘟抗体水平,而且仔猪抗体范围略低于产前4周没有进行猪瘟免疫的母猪所产仔猪的抗体水平。

2.2.1.2 对于3周龄初免,5周龄二免的仔猪,分别在3周龄、4周龄、5周龄、7周龄测定其猪瘟抗体水平,并未发现明显的提高,同时也发现母源抗体水平在仔猪体内能够保持较长时间。

2.2.1.3 适当推迟,在4周龄初免,6周龄二免,分别在4周龄、7周龄、10周龄、13周龄、16周龄、20周龄、24周龄时监测血清样本,发现猪群在20周龄前其猪瘟抗体水平阳性率保持在70%以上。2.2.1.4 结论

猪瘟的母源抗体水平与断奶仔猪的猪瘟抗体水平有密切关系,适时监测母源抗体和仔

一次成功的疫苗免疫包括几个方面:第一,疫苗应该是正确和安全的配方,并依照现代化的质量保证体系的相关标准进行生产。第二,疫苗的贮存和运输都必须在低温链条件下进行,并且确保疫苗在保质期内。第三,疫苗的使用必须按照严格规范的程序进行。这样就能使家畜群体达到并维持在预计的高水平免疫状态。如果能够严格执行以上三个环节,那么是能够达到使用者的预期目的的。

除此之外,运输和储存过程是很容易被一线生产者所忽视的。很多大型养殖场中免疫失败的最终源头就是使用在运输和储存过程中有问题的疫苗。疫苗严格规范的免疫是其中最为重要的一个因素。在西欧和拉美南部的口蹄疫根除过程中,最重要的因素就是高质量口蹄疫疫苗的适当的使用。3.1 相关因素

3.1.1 猪在自然感染和接种后的免疫反应的差异

对于农户和养殖场来说,最理想的口蹄疫疫苗就是一次免疫能够保护被免动物几年甚至一生。但是实际上这个似乎是不可能的。因为一个普遍的事实是痊愈猪在大约六个月之后将不再产生保护而再次感染。似乎“六个月”是猪在第一次接种后能够维持的免疫保护周期。能够维持长时间免疫保护的动物只有牛。这是因为牛在感染口蹄疫病毒之后常常变成隐形携带者,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携带病毒,因此这些隐性带毒牛的免疫反应就有机会持续受到低水平病毒抗原的刺激,类似于宿主受到减弱、而非完全失效的疫苗刺激所发生的反应。可惜的是在痊愈猪上从未检测到这样的带毒状态。3.1.2 疫苗毒株的选择

口蹄疫病毒现已知有7个血清型和80多个亚型。对家畜危害较大的是O型,A型次之,Asial更次之,其他不多见。猪口蹄疫病的不同血清型差异明显,相互之间不能产生交叉免疫保护。猪口蹄疫病毒流行过程中及经过免疫的动物体很容易发生变异,产生许多新的亚型。但是,多次使用不同型号的疫苗可以弥补因病毒亚型和疫苗型号不符合造成的免疫失败。这就说明在口蹄疫爆发时,当病毒的亚型与疫苗的型号的关联不是非常远的情况下,多次并广泛的使用不同的高质量疫苗是覆盖多种亚型的最好选择。3.1.3 疫苗生产中的关键环节

普遍认为小猪的母源抗体会中和疫苗毒株,从而使免疫失败。随着母源抗体的下降,小猪的获得性免疫的作用越来越小,此时的小猪最有可能受到疾病的威胁。同时,母源抗体对疫苗免疫的作用也越来越小,这时对小猪进行免疫会有最好的效果。但是,在疾病爆发期,一般采取的措施是全体接种。这时为了让群体大部分获得免疫保护,不用考虑母源抗体的干扰。3.1.4.2 接种方法

油苗除了个别情况外一般采取肌肉注射。为了避免疫苗接种在错误的部位或者从注射部位漏出,必须请经验丰富的合格的兽医按照现有的条件选择出理想的注射方法完成免疫,并针对实际操作中的问题及时做出补救措施。比如疫苗露出必须补打一针,一猪一针头等等措施。3.1.4.3 接种周期

有规律的接种程序可以有效预防口蹄疫病毒在个体中的存在。一般情况下,对猪进行加强免疫是必要的。两次接种的时间间隔对第二次免疫的作用有很大影响。当间隔期为两周时,二免产生的抗体很少,但是当间隔期为3到4周时,二免产生的免疫应答就很强烈。农业部文件的建议是28-35日龄初免,初免1个月后进行二免。

不过各地的流行病形势也是不容忽视的。一般根据口蹄疫的流行情况采取每年2到3次的全群接种能产生良好的效果。3.2 防治措施及对策

综上所述,影响口蹄疫疫苗免疫的因素很多,包括毒株的选择,制备工艺,运输过程,接种方法等等。对于农户和养殖场首要的就是根据当时流行情况选择安全可靠的口蹄疫疫苗;其次就是需要专业人士科学合理的操作,以科学负责的态度应对处理;再次就是注意疫苗的保存和保质期,遇到不合格的疫苗坚决不用,切不可因小利而造成重大损失。影响猪蓝耳病免疫效果相关因素的分析

危害猪群健康稳定疾病中,蓝耳是最难控制的一种病情。一直以来,对猪蓝耳病的免疫程序都较混乱,比较成功的免疫程序是冻干苗和灭活疫苗相结合的方式接种蓝耳疫苗能

4.2.1.2 蓝耳弱毒苗:抗体产生快,有毒力返强的危险。疫苗抗原与临床野毒在传播方式、存留时间、经胎盘传播和先天性感染和精液外排及诱导免疫反应的时间等方面极其相似。此外蓝耳病毒株众多,根据疫苗株与野毒株之间的同源性高低而效果不一。同时免疫后抗体监测无法与野毒感染相区分。4.2.1.3 结论

如果用灭活疫苗进行免疫,则极有可能引起发病,而且接种灭活疫苗后,一般在28天后才能产生抗体。所以应该用产生抗体较快的冻干苗作为基础免疫,用灭活疫苗进行加强的办法进行免疫。4.2.2 定期免疫监控

由于蓝耳病阴性猪场基本上不存在,猪群往往处于某些病毒的连续攻击下,虽然体内有一定的抗体,但是由于毒力的增强和猪群健康状况的下降,抗体始终处于弱势。所以要控制蓝耳病,不能完全依赖疫苗,而应采取综合措施。定期免疫监测,评价免疫效果,及时调整免疫程序,避免母源抗体干扰,可以在病毒肆虐之前使猪体产生足够保护力。

5、讨论 5.1 加强管理

疫苗管理部门要确保疫苗运输保管过程中的温度,基层免疫人员要规范操作,避免因人为失误造成免疫失败。

除了正确使用疫苗,合理制定免疫程序外,养殖户要加强牲畜的饲养管理,才能降低免疫应激性,提高免疫效果。5.2 农业部发布的免疫计划 5.2.1 猪瘟免疫计划 5.2.1.1 规模养猪场免疫

商品猪:25~35日龄初免,60~70日龄加强免疫一次。

种猪:25~35日龄初免,60~70日龄加强免疫一次,以后每4~6个月免疫一次。5.2.1.2 散养猪免疫

加强免疫1次。5.2.3.2 散养猪免疫

春、秋两季对所有猪进行一次集中免疫,每月定期补免。有条件的地方可参照规模养猪场的免疫程序进行免疫。5.2.3.3 紧急免疫

发生疫情时,对疫区、受威胁区域的所有健康猪使用活疫苗进行一次强化免疫。最近1个月内已免疫的猪可以不进行强化免疫。5.2.3.4 使用疫苗种类

高致病性猪蓝耳病活疫苗、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灭活疫苗。

2.猪免疫程序 篇二

1.1 集约化养猪场

(1)种公猪:每年春、秋季用猪瘟兔化弱毒疫苗各免疫接种1次。(2)种母猪:于产前30d免疫接种1次;或春、秋两季各免疫接种1次。(3)仔猪:20日龄、70日龄各免疫接种1次;或仔猪出生后不吃初乳前立即用猪瘟兔化弱毒疫接种1次,免后2h可哺乳。(4)后备种猪:产前1个月免疫接种1次;选留作种用时立即免疫接种1次。

1.2 一般猪场

(1)一般公猪、繁殖母猪和育成猪每年春秋名注射猪瘟兔化弱毒冻干疫苗1次,注射剂量为常规量的4倍 (兔的600个免疫剂量) 。(2)对仔猪可采用3种免疫程序:有猪瘟疫情的地区和猪场,于3个周龄第1次免疫,8周龄 (离乳散窝时) 第2次免疫;没有猪瘟疫情的地区和猪场,可在8周龄免疫1次,注射剂量均为常规量的4倍;发生仔猪猪瘟的猪场,应在吃初乳前注射2倍剂量的猪瘟兔化弱毒冻干疫苗。有条件的猪场,也可依据仔猪母源抗体水平,决定首次免疫的时间。猪瘟兔化弱毒冻干疫苗注射后4d左右可产生免疫力,免疫期1年。注射猪瘟、猪丹毒、猪肺疫三联活疫苗时,注射后141d产生免疫力,猪瘟免疫期10个月。还可注射猪瘟、猪丹毒二联活疫苗。后两种疫苗目前较少应用。

2 猪丹毒、猪肺疫

2.1 集约化养猪场

(1)种猪:春、秋两季分别用猪丹毒和猪肺疫菌苗各免疫接种1次。(2)仔猪:断奶后分别用猪丹毒和猪肺疫菌苗免疫接种1次。70日龄分别用猪丹毒和猪肺疫菌苗免疫接种1次。有条件的猪场,也可不注射这两种菌苗。

2.2 一般猪场

(1)猪丹毒免疫。猪丹毒弱毒冻干菌苗有GC42和G4T (10) 弱毒株两种,一般于猪生后3个月开始免疫接种,未断奶仔猪 (20日龄后) 使用本菌苗后,应在断奶后2个月左右再免疫1次,以后每隔6个月免疫1次。GD42弱毒菌苗可以皮下注射和口服,皮下注射按瓶签注明的头份,加入20%的铝胶生理盐水溶解,含活菌不少于7亿个/ml,立即注射。口服剂量比注射剂量增加1倍 (每头猪14亿个活菌) ,口服时,用少量精料 (如麦麸、米糠、玉米糠等,猪约25g/头) ,加少量冷水拌湿,将稀释好的菌苗按同槽猪数的总剂量拌在饲料内,充分拌匀后,均匀地撒在食槽内,让猪自由采食。若喂流食,可取适量冷水 (约250ml/头) 加少量饲料,使成流体,将稀释好的菌苗按同槽猪数的总剂量,混在流食里,让猪自由采食。在喂菌苗前,猪应停食空腹,喂苗后经过0.5h,再按常规喂食。拌苗用的饲料及水禁忌偏酸,不能用酸败和发酵饲料,不能用热水和热食。喂苗后70d产生免疫力,免疫期约6个月。G4T (10) 弱毒菌苗只能皮下或肌肉注射,每剂含5亿个活菌,稀释方法同GC42弱毒菌苗。在使用弱毒菌苗前后3d内,不得使用抗菌药物。此外,目前生产的疫 (菌) 苗还有猪瘟、猪丹毒、猪肺疫三联活疫苗,猪瘟、猪丹毒二联活疫苗,猪丹毒、猪肺疫氢氧化铝二联灭活菌苗,猪丹毒氢氧化铝灭活菌苗,这些菌苗目前较少应用。(2)猪肺疫免疫。口服猪肺疫内蒙古系弱毒菌苗,只能口服、不能注射,大小猪一律3亿活菌。按猪数计算需用菌苗剂量,用清水稀释后拌入饲料,具体方法同猪丹毒弱毒菌苗的口服法。口服7d后产生免疫力,免疫期10个月。猪肺疫EO?30弱毒菌苗,用20%氢氧化铝生理盐水按瓶签头份稀释后,猪皮下或肌肉注射1ml/头 (含3亿活菌) ,免疫期6个月。猪肺疫氢氧化铝灭活菌苗,不论大小猪,皮下注射5ml/头,注射后14d产生免疫力,免疫期9个月。此外,还有猪瘟、猪丹毒、猪肺疫三联活疫及猪丹毒、猪肺疫氢氧化铝二联灭活菌苗。以上各种菌苗,一般每年春秋各免疫1次,也可在发病季节之前免疫。

3 仔猪副伤寒

3.1 集约化养猪场

仔猪断奶后口服或注射1头份仔猪副伤寒菌苗。

3.2 一般猪场

多用猪副伤寒C500弱毒冻干菌苗,成年猪及育成猪每年3月和9月各免疫1次,仔猪于30日龄以上开始免疫,菌苗按瓶签注明的头份用20%铝胶生理盐水溶解稀释,猪肌肉注射1ml/头。或者口服免疫,菌苗用冷开水溶解稀释,按同槽猪头数的总剂量均匀地拌于少量的冷饲料里,让猪自由采食。

4 仔猪红痢病

4.1 集约化养猪场

妊娠母猪于产前30d和产前15d分别用红痢菌苗免疫接种1次。

4.2 一般猪场

疫区 (场) 母猪分娩前半个月和1个月各肌肉注射仔猪红痢氢氧化铝菌苗1次。连续产仔的母猪,前一二胎已经注射2次菌苗的,在分娩前半个月左右注射1次即可。

5 猪气喘病

(1)种猪:成年猪每年用猪喘气病弱毒菌苗免疫接种1次 (右侧胸腔注射) 。(2)仔猪:免疫接种1次,60~80日龄二免。(3)后备种猪:配种前再免疫1次。

6 猪乙型脑炎

种猪、后备母猪在蚊蝇季节到来前 (4月份) 用乙型脑炎弱毒疫苗免疫接种1次。

7 猪传染性萎缩怀鼻炎

公猪、母猪:春、秋两季各注射1次。仔猪:70日龄注射一次。

8 猪链球菌病免疫

疫区 (场) 在60日龄第1次免疫,以后每年春秋各免疫1次。猪链球菌氢氧化铝菌苗,不论大小猪一律肌肉或皮下注射5ml,浓缩苗3ml,注射后21d产生免疫力,免疫期约6个月。猪链球菌弱毒菌苗,按疫苗瓶签注明的头份,加入20%铝胶生理盐水1ml/头稀释溶解,断奶后的仔猪至成年猪,一律肌肉或皮下注射1ml/头;此苗也可口服,但剂量加倍,口服方法与其他口服苗相同。该苗免疫后7d产生免疫力,免疫期6个月。

9 猪细小病毒病免疫

在疫区 (场) ,初产母猪于配种前1个月,用猪细小病毒灭活疫苗注射1次 (间隔2周再注射1次,效果更佳) ,种公猪和经产母猪每半年注射1次,肌肉注射剂量2ml。

1 0 猪口蹄疫免疫

有疫情的地区 (场) ,特别是城郊,应于每年10月,注射猪乙型 (O型) 口蹄疫油乳剂灭活疫苗,预防乙型口蹄疫。体重10~25kg的猪,肌肉注射2ml/头,25kg以上的猪,3ml/头,免疫期6个月。

1 1 集约化养猪场寄生虫控制程序

3.增强猪免疫力的七大途径 篇三

规范免疫接种操作规程,建立合理的免疫程序,使用可靠厂家生产的疫苗。在免疫接种操作过程中严禁打飞针和漏针,要确实做到“头头免疫”,而且做到“一猪一针头”。在免疫前要观察猪群的健康情况,发现可疑病猪,立即进行隔离治疗,暂不做免疫,等机体恢复健康后再补注。还要注意。在免疫前后几天尽量不要在饲料或饮水中添加抗病毒类药物,以免影响疫苗的免疫效价。

二、改变和完善饲养方式,坚持自繁自养、全进全出

在饲养过程中,要减少猪群的应激反应,做好猪舍的通风换气,降低氨气浓度。规模化猪场还应该坚持走自繁自养、全进全出的饲养模式,这样才能避免不同日龄猪混群饲养,从而降低和减少猪群之间猪瘟病毒的接触感染概率,在猪群转群以前做到圈舍的彻底冲洗,然后用较强的消毒剂进行多次严格消毒,最大限度地降低猪场内病原微生物,减少和杜绝猪群继发感染的概率。

三、建立药物预防机制

在整个饲养过程中,在饲料中适当添加一些抗菌药物,可以有效地预防呼吸道、消化道、附红细胞体等的继发感染,不定期地在饲料中添加黄芪多糖和抗菌素,可以有效地预防和治疗猪瘟。

四、使用人工授精技术

大量的试验证明,病毒不光通过母猪的繁殖进行垂直传播,而且能通过公猪的精液垂直传播猪瘟,所以在基层推广人工授精技术势在必行。猪的人工授精是指用人为的方法采集到经检测健康的公猪精液,然后对精液再次进行检测处理后输入到发情母猪体内使其受胎。这样,大大降低和杜绝7猪瘟病毒经公猪精液垂直传播的途径。

五、早期断奶隔离饲养技术

早期断奶隔离饲养技术,是目前净化和控制猪场疫病经济有效的技术途径,是养猪业健康发展的战略性选择。病毒感染母猪后,母猪是持续带毒的最大传染源,对几个猪场进入配种月龄的后备母猪进行病毒血清学检测,大部分检测结果为阳性,但是母猪本身没有任何症状,且产生了免疫力。仔猪在14~21日龄以前可以凭借从母猪初乳获得母源抗体产生被动免疫抵抗病原,30日龄后可以凭借自身产生的主动免疫抵抗病原。关键是14~30日龄之间是仔猪免疫力薄弱的时候,此时若和感染母猪共处则极易感染。早期断奶隔离饲养技术的关键,就是在仔猪免疫力最为薄弱的时候(12~18日龄)进行断奶并远离母猪进行隔离饲养,从而切断病原从母猪到仔猪的垂直感染。

六、乳前免疫技术(超前免疫)

初生仔猪在吮食母乳前,体内不存在对接种的疫苗会产生对抗作用的母源抗体。开始吮食母乳3小时后体内(血清中)才出现母源抗体,6小时达到高峰。根据生物竞争及排斥原理。吮食母乳前趁体内尚缺乏母源抗体时注射疫苗,先入为主,抢先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应答反应,产生主动免疫,即不再受母源抗体的干扰,但是必须严格接要求操作。

七、使用免疫增强剂

1转移因子(TF)。是从机体正常淋巴细胞或淋巴组织(脾脏、扁桃体、淋巴结)获取制得的一种核肽酸,它能将供体细胞的免疫信息转移给接受机体的淋巴细胞。经过转化、增殖、分裂,形成含有TF密码的特异DNA,而使机体获得较高的免疫能力。

2左旋咪唑(LMS),是非特异性免疫调节剂,能提高巨噬细胞、T淋巴细胞及白细胞的功能,从而提高机体抗病力,缓解自体免疫性疾病如类风湿性关节炎,以及降低癌瘤的复发率和死亡率。

3结核菌素(BCG,卡介苗),结核菌素能刺激免疫活性细胞,促进抗体产生,提高机体免疫功能。主要用于白血病和其他肿瘤的治疗。

4亿妙灵(免疫促进剂),是从细菌细胞壁中萃取的脂多醣及不活化初油酸菌粒层细胞,它作为疫苗增效剂和非特异性免疫改良剂,能刺激网状内皮系统,增加巨噬细胞数量,相继提高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内源干扰素和抗体数量及活性,从而增强畜禽的抗病能力。

5硫酸锌或氨基酸锌,对维持免疫器官和促进颗粒白细胞的吞噬功能有重要作用。若锌不足,胸腺、淋巴结、脾脏萎缩,T淋巴细胞成熟受阻,引起免疫缺陷。

6腐殖酸钠,是一种免疫增强剂,能提高免疫器官的生理功能,能使红髓中的淋巴细胞增多,白细胞和巨噬细胞吞噬指数上升:还能对抗皮质激素对巨噬细胞吞噬功能的抑制而起到协同抗炎的效应。

7黄芪多糖,为中药黄芪(蒙古黄芪或膜荚黄芪)中提取的有效成分。黄芪多糖对动物体有免疫促进作用,可提高机体对细菌和病毒的抵抗力,促进抗体生成。

4.猪的免疫防疫程序 篇四

猪的免疫程序

1、仔猪、育肥猪

超前免疫:初生、吃出乳之前立即用猪瘟兔化弱毒苗接种两头份,免疫2小时后方可哺乳(适用于产后子猪及猪场)。皮下或肌肉注射。然后60-65日龄时,再强化免疫一次。

7-15日龄免疫接种一次猪气喘病;或气喘病灭活苗,1周首免,2周龄后第2次免疫。

1周龄和断奶后各免疫接种一次伪狂犬病病毒K61弱毒疫苗。

20-25日龄,猪瘟免化弱毒苗,皮下或肌肉注射。

25-30日龄,猪丹毒、猪肺疫疫苗,皮下注射。

30-35日龄,仔猪副伤寒疫苗,口服或注射。

35日龄(猪口蹄疫常发区)用灭活苗,进行首免非疫病发生区,每年3月份和9月份各注射一次。

55-60日龄,猪瘟兔化弱毒苗,皮下或肌肉注射。

60日龄,仔猪副伤寒,皮下注射。

70日龄,猪丹毒、猪肺疫疫苗,皮下注射。

每年秋冬季交接时注射传染性胃肠炎和流行性腹泻二联苗。

2、繁殖母猪

配种前30天,猪瘟疫苗,皮下或肌肉注射。

猪丹毒、猪肺疫,皮下注射。

猪细小病毒,皮下注射。

日本乙型脑炎弱毒苗接种一次。

猪气喘病疫苗免疫接种一次。

临产前15-20天和40-42天猪分别用仔猪大肠杆菌苗(K88、K89、987P)免疫接种一次。

产前30天和15天分别用红痢灭活菌苗,免疫接种一次。

产前一个月用萎缩性鼻炎油佐剂二联灭活菌苗免疫接种一次。

产前一个月注射伪狂犬疫苗。

3、种公猪

每半年:猪瘟、猪丹毒、猪肺疫皮下或肌肉注射。

配种前45天,日本乙型脑炎,皮下或肌肉注射。

每年接种一次萎缩性鼻炎油佐剂二联灭活菌苗。

二、规模化猪场驱虫模式

1、对猪场全部猪驱虫一次;

2、母猪产仔前1-2周驱虫一次;

3、公猪一年驱虫二次;

4、仔猪断奶前转群前驱虫各一次;

5、新购猪只驱虫二次,隔离至少30天才能并群;

6、彻底清洁环境卫生,加强粪便管理,防止再次感染。

5.猪免疫程序 篇五

1.疫苗的类型

(1)传统疫苗

传统疫苗是指以传统的常规方法,用细菌或病毒培养液或含毒组织制成的疫苗。传统疫苗在防制畜禽传染病中,起到重要的作用。我们目前所使用的疫苗,主要是传统疫苗。传统疫苗,包括有如下主要的类型:

① 灭活疫苗:又称死疫苗,以含有细菌或病毒的材料利用物理或化学的方法处理,使其丧失感染性或毒性而保持有良好的免疫原性,接种动物后能产生主动免疫或被动免疫。灭活苗又分为组织灭活苗(如猪瘟结晶紫疫苗)、培养物灭活苗(猪丹毒氢氧化铝疫苗、猪细小病毒疫苗)。此种疫苗无毒、安全、疫苗性能稳定,易于保存和运输。是疫苗发展的方向。

② 弱毒疫苗:又称活疫苗,是微生物的自然强毒通过物理、化学方法处理和生物的连续继代,使其对原宿主动物丧失致病力或只引起轻微的亚临床反应,但仍保存良好的免疫原性的毒株,用以制备的疫苗(如猪丹毒弱毒疫苗、猪瘟兔化弱毒疫苗等)。此外,从自然界筛选的自然弱毒株,同样可以制备弱毒疫苗。

③ 单价疫苗:利用同一种微生物菌(毒)株或一种微生物中的单一血清型菌(毒)株的增殖培养物所制备的疫苗称为单价疫苗。单价苗对相应之单一血清型微生物所致的疾病有良好的免疫保护效能(如猪肺疫氢氧化铝菌苗、系由6:B血清型猪源多杀性巴氏杆菌强毒株制造,对由A型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猪肺疫无免疫保护作用)。

④ 多价疫苗:指同一种微生物中若干血清型菌(毒)株的增殖培养物制备的疫苗。多价疫苗能使免疫动物获得完全的保护(如猪多价副伤寒死菌苗)。

⑤ 混合疫苗:即多联苗,指利用不同微生物增殖培养物,根据病性特点,按免疫学原理和方法,组配而成。接种动物后,能产生对相应疾病的免疫保护,可以达到一针防多病的目的(如猪瘟、猪丹毒、猪肺疫三联苗)。

⑥ 同源疫苗:指利用同种、同型或同源微生物制备的、而又应用于同种类动物免疫预防的疫苗(如猪瘟兔化弱毒苗、猪流行性腹泻疫苗,可用于预防各种品种猪的猪瘟和猪流行性腹泻症)。

⑦ 异源疫苗:指利用不同种微生物菌(毒)株,制备的疫苗,接种后能使其获得对疫苗中不含有的病原体产生抵抗力(如兔纤维瘤病毒疫苗能使其抵抗兔粘液瘤病),或用同一种中一种型微生物种毒制备的疫苗,接种动物后能使其获得对异型病原体的抵抗力(如牛、羊接种猪型布氏杆菌弱毒菌苗后,能使牛和羊获得牛型和羊型布氏杆菌病的免疫力)。

(2)基因工程苗

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制取的疫苗,包括亚单位疫苗,活载体疫苗,基因缺失苗及核酸疫苗。

① 亚单位疫苗:微生物经物理、化学方法处理,去除其无效物质,提取其有效抗原部分(如细菌荚膜、鞭毛,病毒衣壳蛋白等),制备的疫苗(如猪大肠杆菌菌毛疫苗)。

② 活载体疫苗:应用动物病毒弱毒或无毒株如痘苗病毒、疮疹病毒、腺病毒等作为载体,插入外源抗原基因构建重组活病毒载体,转染病毒细胞而产生的(如狂犬病活载体疫苗)。

③ 基因缺失苗:应用基因操作,将病原细胞或病毒中与致病性有关物质的基因序列除去或失活,使之成为无毒株或弱毒株,但仍保持免疫原性(如猪伪狂犬病基因缺失苗)。

④ 核酸疫苗:应用一种病原微生物的抗原遗传物质,经质粒载体DNA接种给动物,能在动物细胞中经转录转译合成抗原物质,刺激动物产生保护性免疫应答(目前还处在试验阶段)。

(3)抗独特型疫苗

根据免疫系统内部调节的网络学说原理,利用第1抗体分子中的独特型抗原决定位(簇)制备的疫苗,免疫后可引起液体和细胞性免疫应答,能抗拒病原的感染。此疫苗目前还处在实验室阶段。

2.应地制宜地建立免疫程序

搞好免疫接种,是预防猪场疫病流行的重要措施,应该注意的是,免疫程序的建立,要考虑本地区疫病流行情况,母猪母源抗体状况,仔猪、生长猪、肉猪的发病日龄,发病季节,免疫间隔时间等因素以及以往免疫效果。拟定一个好的免疫程序,不仅要有严密的科学性,而且要符合当地猪群的实际情况,也可考虑疫苗厂家推荐的免疫程序。根据综合的分析,拟定出完整的免疫程序。

下列系根据一般中、小型猪场常用的免疫程序,供参改。

(1)猪瘟

① 种公猪:每年春、秋季用猪瘟兔化弱毒苗各免疫1次。

② 种母猪:每年春、秋季以猪瘟兔化弱毒苗各免疫接种1次或母猪产前30天免疫接种1次。

③ 仔猪:20日龄及70日龄各以猪瘟兔化弱毒苗免疫接种1次,也有在仔猪出生后未吮初乳前用猪瘟兔化弱毒苗免疫接种1次,接种后2小时可哺乳,于70日龄加强免疫1次。

④ 正常的猪场,可在50日龄时,用猪瘟、猪丹毒、猪肺疫三联苗进行免疫接种,免疫期可达8个月。对于商品肉猪只需免疫接种1次。

(2)猪丹毒、猪肺疫

① 种猪:春、秋两季分别用猪丹毒、猪肺疫疫苗各免疫接种1次。

② 正常的猪场,仔猪在50~70日龄时,可用猪丹毒、猪肺疫单苗或猪瘟、猪丹毒、猪肺疫三联苗或猪丹毒、猪肺疫二联苗免疫接种1次,免疫期6个月。

(3)仔猪大肠杆菌病

妊娠母猪于产前40~42天和15~20天用大肠杆菌腹泻菌苗(K88、K99、987p)分别免疫接种1次。仔猪通过初乳抗体获得被动免疫。]

(4)猪乙型脑炎苗

在蚊蝇季节到来前(约4~5月份)用乙型脑炎疫苗对100日龄至初配的公、母猪进行免疫接种1次。

(5)猪细小病毒感染

对种公猪、种母猪,每年用猪细小病毒疫苗免疫接种1次。

(6)猪口蹄疫

25公斤以上的猪,用O型口蹄疫灭活苗每6个月免疫接种1次。

(7)猪流行性腹泻及猪传染性胃肠炎

于母猪产前15~30天,分别以猪流行性腹泻疫苗或猪传染性胃肠炎疫苗免疫接种1次,也可用猪流行性腹泻及猪传染性胃肠炎二联苗免疫接种。对于断奶后各种日龄的猪,也可用上述疫苗免疫接种。

(8)对于猪支原体肺炎、仔猪副伤寒、猪链球菌病、仔猪红痢、猪萎缩性鼻炎及猪伪狂犬病等疫苗的使用,可根据不同猪场的具体情况选择。

3.疫苗的正确使用

为保证猪在接种疫苗后,产生预期的免疫效果,应在使用疫苗时,对疫苗的正确使用方法,要有所了解。每一种疫苗,有其特定的免疫程序和免疫效力,是长期研究的成果,厂家通常都提供有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应严格掌握。为保证预防接种的免疫效果,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各类疫苗要有专人采购和专人保管,以确保疫苗的质量。

(2)各类疫苗在运输、保存过程要注意不要受热,活疫苗必须低温冷冻保存,灭活疫苗要求在4℃~8℃条件下保存。

(3)疫苗的使用按免疫程序有计划地进行,接种疫苗必须由技术人员操作、其他人员协助。

(4)疫苗使用前要逐瓶检查,观察疫苗瓶有否破损,封口是否严密,瓶签是否完整,是否在有效期内,剂量记载是否清楚,稀释液是否清晰等,并记下疫苗生产厂家、批号等,以便备案。

(5)疫苗接种前,应检查猪群的健康情况,病猪应暂缓接种,接种疫苗用的器械(如注射器、针头、镊子等)都要事先消毒好。根据猪场情况,一猪换一个注射针头或一圈换一个注射针头。

(6)接种疫苗时,不能同时使用抗血清。

(7)免疫接种过程,必须注意消毒剂不要与疫苗接触。

(8)疫苗一旦启封使用,必须当日用完,不能隔日再用。

(9)在免疫接种过程,疫苗不要放置日光下暴晒,应置于阴凉处。

(10)对仔猪进行免疫接种前,要特别注意防止母源抗体对免疫效果的影响,因此必须严格按免疫程序进行。

4.免疫失败的原因及对策

在对猪进行免疫接种疫苗后,有时仍不能控制传染病的流行,即发生了免疫失败,引起免疫失败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猪只本身免疫功能失常,免疫接种后不能刺激猪体产生特异性抗体。

(2)母源抗体的干扰,母源抗体能干扰疫苗的抗原性,因此在使用疫苗前,应该充分考虑猪体内的母源抗体水平,必要时要进行检测,避免这种干扰。

(3)没有按规定免疫程序进行免疫接种,使免疫接种后达不到所要求的免疫效果。

(4)猪只有病,正在使用抗生素或免疫抑制药物进行治疗,造成抗原受损或免疫抑制。

(5)疫苗在采购、运输、保存过程中方法不当,使疫苗本身的效能受损。

(6)在免疫接种过程疫苗没有保管好或操作不严格,或疫苗接种量不足。

(7)制备疫苗使用的毒株血清型与实际流行疾病的血清型不一致,也不能达到良好的保护。

(8)在免疫接种时,免疫程序不当或同时使用了抗血清。

6.猪免疫程序 篇六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灭活疫苗的制备及免疫试验

目的 利用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安徽分离株制备油乳剂灭活疫苗,并进行免疫试验.方法 PRRSV经Marc-145细胞传代增殖,制备油乳剂灭活疫苗;物理性状、无菌试验及安全性试验合格后,经肌肉注射免疫健康仔猪,并进行攻毒;分别检测免疫仔猪的`血清抗体水平及保护力,并进行免疫程序及与市售疫苗的免疫效果的比较试验.结果 制备的灭活疫苗的适宜免疫剂量为2 ml/头,免疫后14 d血清抗体水平可达高峰;使用同一病毒攻毒,保护率为80%(4/5).采用灭活疫苗2次免疫及灭活疫苗与弱毒疫苗交替2次免疫,免疫效果均较好.制备的灭活疫苗免疫效果与1号市售灭活疫苗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且优于2号市售灭活疫苗.结论 已成功制备了PRRSV安徽分离株油乳剂灭活疫苗,该疫苗安全可靠,免疫效果好,适于推广使用.

作 者:王星晨 李郁 王桂军 孙裴 魏建忠 杨德康 张玮 作者单位:安徽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合肥,230036刊 名: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 ISTIC英文刊名:CHINESE JOURNAL OF BIOLOGICALS年,卷(期):201023(4)分类号:S858.28 R392.33关键词: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 灭活疫苗 免疫效果 Porcine reproductive and respiratory syndrome virus(PRRSV) Inactivated vaccine Immune effect

7.猪免疫不良反应应对 篇七

1.1 过敏反应一些体质差和体质过敏的猪会在接种某种疫苗后立即发生过敏反应。发生过敏反应的猪站立不稳, 最后倒地, 四肢划动, 口吐白沫, 呼吸急迫, 若不及时抢救会造成猪只死亡。

1.2 局限性不良反应猪接种口蹄疫疫苗、仔猪副伤寒疫苗后会出现发热、皮肤发红、精神沉郁、废食等不良反应, 发生这些反应的猪生长会暂时停滞。

1.3 流产和死胎妊娠母猪接种口蹄疫疫苗后可发生流产、死胎。

1.4 引发或加重疾病免疫不良反应会造成猪免疫力下降, 有时会引发内源性细菌感染, 如链球菌、副猪嗜血杆菌、巴氏杆菌感染。猪感染猪瘟时再接种猪瘟活疫苗会加重病情, 并加快病猪死亡。

2 发生原因

2.1 疫苗质量差, 疫苗受污染, 含有热原质, 灭活疫苗灭活不彻底, 含有少量活病毒均可导致猪在免疫时发生不良反应。

2.2 活疫苗接种后散毒, 而后毒力增强时可导致猪发生不良反应。

2.3 疫苗佐剂刺激性过大可导致猪在免疫后发生不良反应。

2.4 多种疫苗同时接种可导致猪免疫系统紊乱, 抗病力下降而发生不良反应。

3 应对

3.1 科学确定免疫谱和制订免疫程序, 防止滥用疫苗。养殖场应根据当地疫病流行情况确定接种何种疫苗、何时接种疫苗。制订免疫程序时主要考虑接种病毒性疫苗, 如种猪主要做好猪瘟、伪狂犬病、细小病毒、乙脑等疫病的免疫。注意不能同时给猪注射多种疫苗

3.2 免疫接种前应准备好抗过敏药物, 如肾上腺素, 发现猪过敏时可立即肌肉注射肾上腺素, 25 kg以下猪注射0.2 m L, 25~100 kg猪注射0.5 m L, 100 kg以上猪注射1 m L。

3.3 病猪、妊娠母猪应待康复后、空怀时再接种疫苗。

3.4 免疫前应检测猪的抗体水平, 有针对性地进行接种。猪瘟、口蹄疫等疾病可用免疫抗体快速检测卡检测抗体水平, 猪耳静脉采血1~2 滴滴入检测卡孔内, 5 min后即得出结果。检测合格者不再接种相应疫苗, 不合格者应接种相应的疫苗。

8.猪免疫程序 篇八

关键词:免疫程序;猪伪狂犬病毒;抗体效价;影响;分析

中图分类号: S858.285.3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2-1302(2014)10-0209-02

收稿日期:2013-12-24

作者简介:杨加琼(1970—),女,四川犍为人,副教授,研究方向为畜牧兽医和水产。E-mail:yjq5360409@163.com。猪伪狂犬病是由猪伪狂犬病毒引起的猪及其他家畜和野生动物的一种传染病,以发热、奇痒(猪除外)及脑脊髓炎为其主要特征,猪是该病毒的贮存畜主和传染源[1]。中国自20世纪70年代发现该病以来,已扩至全国三十多个省市的猪场,其感染引起的母猪流产、弱胎、死胎等对养猪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2]。接种疫苗是该病的主要防控措施,但疫苗的安全性及该病毒极易与其野生型毒株重组导致疫苗效果不佳多有报道[3];猪场对经济效益的考虑以及该病毒对母猪繁殖率及仔猪存活率的影响,为该病的高免血清提供了市场空间。各种猪伪狂犬病疫苗的科学使用相关学者已有研究[4],但针对制备该病的高免血清免疫程序及相关研究报道甚少[5],本研究通过查阅资料及参照临床经验,设计系列免疫程序,探讨其制备猪伪狂犬病高免血清的科学免疫程序,为研制猪伪狂犬病高免血清提供技术支持,也为临床防控该病进行免疫提供借鉴。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材料

1.1.1主要仪器和设备高压灭菌锅;恒温培养箱;4 ℃冰箱;超净工作台(苏州净化设备有限公司产品);96孔V型血凝板;离心机;10 mL一次性注射器;微量移液器等。

1.1.2主要药品和试剂猪伪狂犬病活疫苗,湖南亚华种业股份有限公司生物制药厂生产;猪伪狂犬病活疫苗稀释液,湖南亚华种业股份有限公司生物制药厂生产;伪狂犬病乳胶凝集试验试剂盒,武汉科前动物生物制品责任有限公司生产。

1.1.3猪伪狂犬病待检血清样品22头试验仔猪按照免疫程序免疫猪伪狂犬病毒疫苗后所制备的22份待检血清样品及免疫前所制备的22份血清样品,共44份待检血清样品。

1.2试验猪场及试验动物

试验猪场为眉山市东坡区一个体养猪场;试验动物为该养猪场饲养的2窝22头(其中,一窝12头,另一窝10头)35日龄断乳阉割的长白仔猪,且母猪和仔猪均未免疫过猪伪狂犬病毒疫苗。

1.3试验时间

20012年12月10日至2013年2月10日。

1.4试验方法

1.4.1试验分组及免疫参考查阅的资料,将22头试验仔猪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20头,包括免疫时间和免疫剂量2个大组。空白对照组仔猪2头。根据试验分组及设计的免疫程序,采用颈部肌肉注射途径免疫各组试验仔猪。具体分组及免疫程序见表1。

表1试验分组及免疫程序的设计

组别处理试验

头数免疫程序(头份)首免二免三免四免 免疫剂量A14112A23221A33310免疫时间B141 2B2312B3312对照组2注:首免与二免、二免与三免、三免与四免间隔时间均为1周。

1.4.2血样的采集及血清制备采取前腔静脉采血法。对所有试验仔猪于免疫前及免疫结束后按1头5 mL用10 mL规格一次注射器采集血液,其中,免疫前直接采集,免疫后按免疫程序免疫结束后1周时从前腔静脉采集血液。于4 ℃冰箱自然沉析,取上清液,低速离心,用移液管吸取上清液置15 mL离心管中,贴标签编号,制备出免疫前及免疫后各试验仔猪的待检血清样品,-20 ℃冷藏备用。

1.4.3免疫前及免疫结束后试验仔猪伪狂犬病毒抗体效价的测定采用猪伪狂犬病胶乳凝集试验试剂盒对免疫前及免疫后各试验仔猪的44份血清样品进行猪伪狂犬病毒血清效价的检测。根据试剂盒说明书,先将制备的被测血清样品在微量反应板上用稀释液作2倍系列稀释,各取1滴(约20 μL)依次滴加于玻片上,同时设阴性血清和阳性血清对照,随后各加胶乳抗原1滴,混匀,搅拌并摇动1~2 min,在3~5 min内观察。达到阳性凝集反应的血清最高稀释倍数,即为血清的抗体效价。阳性对照:将阳性血清进行2倍系列稀释,取20 μL与等量胶乳抗原进行胶乳凝集试验,胶乳抗原与1 ∶64稀释的阳性血清应出现“++”凝集反应。阴性对照:阴性血清加抗原后,应不发生凝集反应。

2结果

2.1免疫前及免疫后各试验仔猪猪伪狂犬病毒抗体效价

对采集的免疫前及免疫后各44份待检血清样品用猪伪狂犬病胶乳凝集试剂盒进行检测,测得各试验仔猪免疫前后的猪伪狂犬病毒血清抗体效价(表2)。结果表明,试验前各仔猪均未检测出抗体效价,个体间差异不显著;免疫后,试验个体间猪伪狂犬病毒抗体效价差异极显著(P<0.01);免疫前与免疫后相比,抗体效价差异极显著(P<0.01)。

2.2猪伪狂犬病不同免疫剂量抗体效价的差异性

免疫剂量组A1与A2、A3差异显著(P<0.05),A2与A3组差异不显著,且A1组的抗体效价最高。

nlc202309040435

2.3猪伪狂犬病不同免疫时间抗体效价的差异性

免疫时间组B1与B2、B3差异显著(P<0.05),B2与B3组差异不显著,且B2、B3组抗体效价较高。

2.4对照组和试验组猪伪狂犬病抗体效价的差异性

采用非配对双样本均值分析,试验组与对照组仔猪的抗体效价差异极显著(P<0.01)。试验组猪伪狂犬病毒的抗体效价明显高于未免疫的对照组。

3讨论

供试仔猪因母猪和仔猪均未注射过猪伪狂犬疫苗,且最近并未发生过猪伪狂犬病,在检测中也未检测出猪伪狂犬病毒抗体效价,表明供试猪无母源抗体影响,适用于本试验要求;在免疫后,除对照组外,其余试验猪抗体效价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表明所作免疫是成功的。

在免疫剂量3个处理组中,A1组的4头试验仔猪的抗体效价均达到了1 ∶64以上的水平,表现出了较高的抗体水平,而A2、A3组的试验猪抗体效价虽比免疫前有了较大提高,但与A1组相比至少低1个梯度。因A1组试验猪在最后一次免疫时剂量加倍,且在1周后就采血,是否说明经多次免疫后,在最后一次免疫加大剂量对抗体效价提升有很大影响将进一步验证。

在免疫时间组的3个处理中,B2、B3组的试验猪抗体水平均较B1组高,说明本次试验B2、B3组的免疫程序效果较好。

试验仔猪在免疫后与免疫前,无论是免疫剂量组还是免疫时间组其猪伪狂犬病毒的抗体水平差异极显著,但是免疫剂量组抗体平均水平与免疫时间组抗体水平相比,免疫剂量组抗体水平明显高于免疫时间组的平均水平。因免疫剂量组做了3次免疫,而免疫时间组只做了2次免疫,这是否说明免疫次数增多会提高抗体效价,或者制作高免血清至少要进行多少次免疫才行,对猪伪狂犬高免血清的制作是一个很好的思考,这方面有待进一步验证。但至少说明,仔猪只进行1次免疫,其效果很不理想,平均抗体效价水平较低,起不到保护作用,所以必须进行加强免疫,达到免疫保护目的。

由于免疫时间组和免疫剂量组的试验是分开来做的,而且是不同窝的仔猪,并不能很明确地说明本次试验的最佳免疫剂量程序和最佳免疫时间程序的简单叠加就是最好的免疫程序,但为以后的相关研究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基础。

猪伪狂犬疫苗有弱毒苗、灭活苗、基因缺失疫苗、亚单位疫苗等多种类型,而本次试验采用的是猪伪狂犬病活疫苗,究竟哪种类型的疫苗进行免疫后能得到更高的抗体水平,本试验没有研究,但这也是制作高免血清和提升临床免疫抗体效价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由于本次采用的是猪伪狂犬病毒胶乳凝集试验检测试剂盒进行抗体检测,判定结果时不一定十分精确,而且究竟什么样的抗体水平才达到了高免血清的用血要求,并没有具体参考文献,只是表明本次试验的部分试验猪抗体效价较高,有待采用ELISA检测方法检测,并参考相关资料文献和具体试验,判定是否为合格的临床使用高免血清。

参考文献:

[1]蔡宝祥. 家畜传染病学[M]. 4版.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1:207-209.

[2]赵东升,刘有昌,安福生. 近年来我国猪伪狂犬病的流行状况和分析[J]. 今日养猪业,2008(6):26-28.

[3]芦惟本,黄川. 进口伪狂犬弱毒疫苗引发伪狂犬病流行的报道[J]. 今日养猪业,2009(4):15-16.

[4]曾智勇,汤德元,郭万柱. 伪狂犬病疫苗的研究[J]. 世界农业,2007(10):66-69.

[5]孔令达,符芳,于辉,等. 猪伪狂犬病高免血清的制作与初步应用[J].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2004,26(5):359-362.

9.猪免疫程序 篇九

1 材料

1. 1 疫苗

猪瘟活疫苗( 传代细胞源) ,山东绿都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

1. 2 血清样品

选择4 个采用不同猪瘟免疫程序的猪场( A、B、C、D) ,对注射过疫苗的猪进行随机采血,共采集2 320 份,分离血清待检。

1. 3 检测试剂盒

ELISA检测试剂盒由北京世纪元亨公司提供,在有效期内使用。

2 方法

2. 1 免疫程序

4 个猪场分别以A、B、C、D代替,免疫程序分别如下:

A场乳猪在20 日龄首免猪瘟活疫苗1 头份,60 日龄加强免疫1 头份,母猪产后第21 天跟胎免疫。

B场乳猪在20 日龄首免猪瘟活疫苗2 头份,60 日龄补免2 头份,母猪产后第20 天跟胎免疫。

C场乳猪在断奶直到65 日龄一次性免疫2 头份,母猪跟胎免疫。

D场仔猪出生后立即注射疫苗1 头份,2 h后吮乳,21 日龄加强免疫1 头份,60 日龄再加强免疫1 头份,母猪产后跟胎免疫。

2. 2 标准对照血清的检测

试验共做标准阳性和阴性血清各20 份,检测的阴性对照平均OD450值必须小于0. 05,阳性对照平均OD450值必须大于0. 6 且小于2. 0,此时试验才成立。反应后测定OD450值,阳性血清平均值为1. 3,阴性血清平均值为0. 02,对照系统正常。

2. 3 血清猪瘟抗体检测

共检测血清样品2 320 份,每个猪场提供580 份,其中包括哺乳猪、保育猪、育肥猪、产后母猪的血清样品。检测过程按照ELISA试剂盒说明书的操作步骤进行。当样品的S /P值> 0. 10 时判定猪瘟抗体阳性,当样品的S /P值< 0. 05 时判定猪瘟抗体阴性。当0. 05≤S /P值≤0. 10 时,结果为可疑,需重复检验。检测后,统计出各个养猪场不同生长阶段抗体效价合格猪的数量,计算出阳性率,进行汇总比较。3 检测结果( 见表1)

4 结果分析

从整体的免疫效果来看,D场的猪瘟免疫效果最好,B场和A场次之,C场最差。从猪的生长阶段来看,A场的哺乳猪、育肥猪和母猪的抗体阳性率高于国家标准( 70% ) ,保育猪的免疫效果较差; B场的抗体阳性率比A场略高,差异不大,但保育猪的免疫效果仍不理想; C场的哺乳猪、保育猪和育肥猪的抗体阳性率均低于国家标准,尤其是保育猪的抗体阳性率只有60% ,存在猪瘟流行暴发的可能性。D场的猪在各个生长阶段的抗体阳性率都高于80% ,免疫效果良好。由以上结果可知,保育猪是免疫最薄弱的阶段。

5 讨论

试验结果说明,在使用同一种疫苗的情况下,使用不同的免疫程序时免疫效果有很大差别。B场与A场的免疫程序相比,是增加了一倍的疫苗注射剂量,检测结果为B场的抗体阳性率略高于A场。有资料表明: 我国多数地区以防止猪瘟临床感染为主,制定每头猪1 头份的免疫剂量,但该剂量不能防止猪瘟隐性感染,所以免疫剂量要达到2 ~ 4 头份[2]。而且加大免疫剂量还能一定程度地避免母源抗体的干扰,即使部分疫苗抗原被中和,也能起到良好的免疫作用。在非疫区,仔猪20 ~ 30 日龄时接种猪瘟疫苗4 头份或在仔猪45 ~ 60 日龄时接种猪瘟疫苗2. 5 头份,育肥猪均可获得终生免疫。所以B场倍量免疫的方法要优于A场的传统方法。

C场的免疫程序与其他猪场相比,只免疫一次且免疫时间较迟,到65 日龄才注射疫苗。据了解,该猪场是为了避免母源抗体对猪瘟疫苗免疫的干扰作用,使仔猪获得终生免疫而一次性注苗,但效果不佳。据宋宇等人[3]报道,仔猪在45 日龄前后母源抗体消失,提前注苗不能超过40 日龄。过于提前免疫,疫苗激发所产生的抗体在短时间内就会随着仔猪的母源抗体一起消失,达不到终生免疫的效果。免疫时间过于推迟,就会使仔猪在45 日龄左右母源抗体消失后出现易感阶段,给猪瘟病毒侵害猪体提供了条件。河北省保定地区兽医站的试验结果表明,仔猪在40 ~45 日龄时一次性接种疫苗可获得终身免疫( 不含种公猪) 。8 个月内保护率几乎达100% ,10 个月内仍有保护作用。一次性免疫可变季节免疫为常年防疫;变阶段性免疫为终生免疫; 变盲目多次重复注苗为一次性科学注苗。所以,一次性免疫程序也是值得推荐的。C场应适当提前免疫时间,有条件的话应考虑建立免疫监测制度,对仔猪母源抗体的消长动态随时掌握,有利于使免疫程序更为合理,更科学化。

D场采用的是超前免疫的方法,效果明显优于其他3 种免疫程序。研究表明,大多数猪的母体球蛋白抗体无法通过胎盘进入胚胎或未出生的胎儿体内,仔猪出生后经吸吮初乳才可获得母源抗体,在6 ~ 12 h母源抗体的水平达到高峰。母体抗体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母源抗体对仔猪的保护能力,仔猪吃进初乳的数量和仔猪本身的健康状况对猪瘟病毒的抵抗力也有影响。超前免疫能使弱毒疫苗中的病毒在体内有足够的时间增殖而不被母源抗体中和,使仔猪尽早获得主动免疫,获得较高而整齐的抗体,不仅在一定时期可对猪瘟病毒产生抵抗力,而且利于以后确定加强免疫的时间,避免出现免疫空白期。近些年,对超前免疫的效果报道不一,原因往往是免疫程序有一定的差异,如注苗剂量1 ~ 4 头份的,注苗距吃初乳时间有0 ~ 2 h等,而且饲养环境各不相同,初生仔猪健康状况不一致。另外,还有某些怀孕母猪带有猪瘟强毒,它可通过胎盘传染胎儿,用超免的方法就不能获得免疫保护,甚至促使猪瘟发生。而且圆环病毒病、蓝耳病等会扰乱免疫系统,对猪瘟的超免会产生不良影响。所以,要保证超前免疫的效果,就要从多方面入手,不断摸索适合不同猪场的免疫时间和免疫剂量,严格认真地进行免疫操作,还要及时淘汰带毒猪,做好其他疾病的预防措施等。

10.猪主要疫病免疫方案的探讨 篇十

【注1】在母猪带毒严重、垂直感染引发哺乳仔猪猪瘟的猪场实施。【注2】根据本地疫病流行情况可选择免疫。建议同一规模场猪伪狂犬基因缺失弱毒疫苗使用同一厂家疫苗。

2 农村散养户推荐免疫程序

2.1 哺乳仔猪参照附表1所列的程序进行。仔猪30~45日龄时进行初免, 免疫剂量为成年猪的一半;初免后, 间隔1个月进行1次强化免疫, 以后每隔4个月免疫1次;有条件的地方, 可根据抗体监测结果再调整免疫程序。

2.2 断奶育成猪或育肥猪, 应立即注射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灭活苗, 并在首免之后4周进行1次加强免疫。

2.3 种猪 (指散养的公、母猪) 应在初免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灭活苗之后4周再进行1次加强免疫, 以后根据情况间隔4~6个月进行强化免疫。

11.猪重大动物疫病的免疫技术 篇十一

关键词:三苗同步,两点注射,技术,方法

国家农业部发布的生猪重大动物疫病强制免疫计划中规定生猪必须进行强制免疫的病种是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猪口蹄疫、猪瘟。当前在周边地区动物疫情严峻的形势下, 做好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是降低动物发生疫病的有效措施, 是保障畜牧业健康发展的前提条件。近年来在基层动物防疫工作中, 实行“分片包干、集中免疫、整村推进”的防疫方式时, 一般都要分3个阶段进行, 增加了动物防疫员的工作量, 也导致强制免疫工作很难落实。因此为提高重大动物疫病免疫效果, 降低动物防疫员的劳动强度和组织成本, 把重大动物疫病强制免疫工作落到实处, 通过多方试验用“三苗同步, 两点注射”的免疫技术方法, 经免疫后抗体效价测定, 达到了国家农业部规定的免疫有效保护标准, 取得了明显成效, 现将该技术要点简述如下:

1 猪重大动物疫病“三苗同步, 两点注射”法的定义

猪重大动物疫病“三苗同步, 两点注射”法是指在对农村散养户生猪进行免疫时, 将国家要求强制免疫的生猪进行免疫的猪瘟, 高致病性猪蓝耳病两种疫苗同时用猪瘟稀释液或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疫苗稀释液稀释混合后, 按免疫剂量要求一次性注射到猪耳后颈部一侧, 而另外一侧注射口蹄疫疫苗。

2 疫苗选择

猪口蹄疫疫苗要求使用合成肽疫苗, 猪瘟疫苗要求使用脾淋苗, 高致病性猪蓝耳病活疫苗要求使用弱毒疫苗。

3 操作要点

3.1. 疫苗稀释

疫苗稀释前应恢复到常温, 稀释好的疫苗也应常温保存, 并要求在2h内用完。

3.2 猪瘟疫苗稀释液稀释法

用猪瘟疫苗稀释液稀释猪瘟疫苗后, 在稀释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疫苗, 稀释液与疫苗一定是等量稀释。

3.3 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疫苗稀释液稀释法

用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稀释液稀释高致病性蓝耳苗后, 再稀释猪瘟疫苗, 稀释液与疫苗一定是等量稀释。

各稀释液和猪口蹄疫合成肽疫苗在使用前恢复到常温后, 可降低免疫反应发生率。

3.4 注射针头

大猪用12X30号, 小猪使用12X25号针头, 并确保达到深部肌肉注射。

3.5 注射剂量

因在注射疫苗的过程中, 疫苗会从针眼中流出一部分, 因此在操作中可按说明书的使用剂量适当的增加注射0.1~0.2ml/头。

3.6 保定和标记

对中大猪用保定钢索进行保定、对小猪徒手保定, 确保注射部位和剂量准确;单圈头数多时, 应用记号笔对已注射猪只进行记号, 防止重注和漏注。

4 注意事项

4.1 严格消毒

注射器应事先做好消毒, 注射部位要用酒精棉球消毒, 进出每一户农户的防疫人员和保定索都要进行消毒。

4.2 防止疫苗交叉抽取

注射针头和抽取疫苗针头不能混用。

4.3 坚持“五不打”

即肥、孕、弱、病的猪只不能打。

4.4 做好免疫反应救治

准备好肾上腺素 (当出现疫苗反应时应及时使用) , 镇痛消炎药品 (第2、3天出现反应时使用) 。

4.5 做好疫苗的冷链储运和使用

疫苗运输使用中严格太阳直射, 确保稀释前和注射时的疫苗不失效。

4.6 加强集中免疫后的补针工作

确保群体免疫密度常年保持在90%以上, 必须对上述“五不打”、新生、新补栏的猪只进行定期补针。

4.7 做好免疫效果监测

上一篇:电子商务的简历怎么写下一篇:备案申请格式5则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