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落的情怀散文(16篇)
1.遗落的情怀散文 篇一
遗落的童趣散文
掏雀窝
荆溪镇上粮库的仓房里有堆积如山的粮食,场地上晒满了稻谷、麦子或各种豆类,吸引着成群结队的麻雀觅食筑巢。
粮仓较高大,我们人矮小,自然够不着,于是我们去围墙边找来长长的竹梯,“哼哧哼哧”扛至屋檐下满是鸟粪的位置,轻轻架好,蹑手蹑脚地快速爬上去,至能够掏得到的高度,利索地将手伸进雀窝,待到麻雀发现险情,为时已晚,只能乖乖束手就擒。麻雀在窝里乱作一团,有的边“叽叽喳喳”边扑腾,有的甚至用嘴来猛啄你,但一切皆是徒劳,都成为我们的战利品。初夏的一天,我们连掏了五六窝,逮到大小麻雀三十多只,四个人均分战果后,得意地回家去了。次日,当母亲把鲜美的清炖麻雀塞肉末端出锅,一股浓郁的香气顿时便在屋内弥漫开来,让家人在一饱口福前先在嗅觉上得到了享受。
有一回,我捉到一只幼雀,嘴尖嫩黄嫩黄的,身上的羽毛尚未长全,浑身毛茸茸、热乎乎的,煞是可爱。我小心翼翼地用手捧着,捂在胸前,到家后找来只纸盒,四周开了几个小孔,再垫上些棉絮,给它安好了窝。自从那幼雀进入我家后,我放学后便去捉宝宝虫、青虫给它吃,实在捉不到虫子时,就喂饭粒给它。刚开始小家伙有些胆怯,出于自我保护的本能拼命躲避我,久而久之,见我丝毫没曾伤害它,便逐渐放弃了戒备,慢慢跟我亲近起来。
看着它一天天长大,嘴尖由嫩黄变成浅灰,羽翼渐丰,我由衷地高兴,将它迁进鸟笼里,给它更舒适宽敞的空间。做完作业,我便抓紧工夫驯化它,用手托着它抛向空中,再接住,锻炼它的胆量与双翅;以口哨作号令,训练它的配合度与执行力。每次要反复训练上十来个回合。小家伙虽是一未成年的麻雀,但也鬼精鬼精的,偶尔还会装腔作势着学偷懒,不过,它那天只能吃饭粒。当然,它飞得起劲卖力,我肯定要奖赏它几只虫子,以示激励。
经过反复不断的调教驯化,那只幼雀长至三四个月时,就像信鸽一般能够独自飞翔了,而且令人称奇的是放飞出去竟认得回“家”,每每只要听见我逗引它的口哨声,立马停止玩耍动作,扭转头对着我凝视,判断我口令的含义,再作出恰当的回应,有时轻轻挪着碎步半信半疑地步行过来,有时急吼吼扑着翅膀灵巧地飞翔而来,相当聪颖机敏,简直就像个听话的孩子,给我枯燥乏味的童年带来了铭刻于心的乐趣。
精心饲养到七八个月后,那麻雀基本成熟了,处于青春期的它食量倍增。时值盛夏的某日上午,我正埋头做着功课,母亲在忙着做饭,那麻雀便在家里自由活动,欢快地飞来飞去,扑腾着,玩乐着。当母亲朝着汤锅里刀豆腐时,不料被眼尖的小精灵瞟到,只听耳畔“呼啦”一响,它迅疾飞扑过去,我和母亲猝不及防,眼睁睁看着它把一小块豆腐叼走了,飞至挂在半空的竹篮上,伸长脖子,眨巴着眼珠吞咽了下去。
这事唤醒了我木然沉睡的意识:它已具备了独立生存的技能,是该回归大自然的时候了!尽管有万般不舍,可我还是在那个闷热的.夏日清晨,默默拎着鸟笼,独自来到郊外,毅然打开了那扇囚禁它许久的笼门,霎时,“嗖”的一声,它纸片般轻盈地飞向了碧蓝、辽阔的苍穹。
钓河虾
荆溪镇上早先有个轮船站,每天有班轮开往常州、无锡等地。码头边的河埠是用青石块垒砌而成的浜岸,相当牢固,年代较为久远,石头上长满了青苔。
那时河水清澈,常见石浜岸的缝隙里鱼虾出没,看得心里痒痒的。
休假日的隔夜,我便邀约好几个铁杆“死党”,在一段粗钢丝上系好七八只细钢丝做的鱼钩,扎上粉红的蚯蚓,轻轻垂到河岸旁,静待虾来觅食。不消多久,那虾嗅到蚯蚓的香味,便成群结队地游过来争抢食饵,说时迟,那时快,手脚利索的我急忙拉起钓线,排沟上三四只鲜龙活跳的河虾在拼命挣扎。钓虾的钩是用细钢丝弯成的,没有倒刺,动作稍慢些就有虾在半空中挣脱逃掉,常令我唏嘘懊恼。
钓虾最大的乐趣是惊险刺激,且很锻炼人的多向思维及动作的协调性。当然,河虾的鲜嫩美味也是个重要诱因。
钓虾在季节的选择上很有讲究,春天是繁殖旺季,夏天是虾活跃时期,因而在那两季里,我们只要有闲暇,便乐此不疲。有一年暮春的上午,我放在浜岸边的排钩被拖离了河岸,懵懂了的我不知何故,赶忙拉起鱼线,出水后看到一只硕大的棕褐色大虾钓在钩上,大螯小脚正在张牙舞爪,四处乱蹬,我不禁大喜过望,迅速提至河岸,心里乐滋滋地伸手去卸钩,孰料那虾使劲弹跳,并张开大螯,猛然钳住了我的右手食指,试图逃脱,不过痛归痛,到手的大虾岂可放手,最终被乖乖擒住,成为我饭桌上的美味佳肴。
2.遗落的情怀散文 篇二
最近, 贾平凹将自己近三四年里的最新文字, 亲手选编成一本《天气》, 交由作家出版社出版。在谈到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的散文创作与这本散文集的不同时, 他说, 春天有春天的景色, 秋天是秋天的风光, “三十多岁的我和快要六十岁的我决然不是一回事了”。让他评价自己的散文, 他说满意自己中年以后的作品。“年轻时好冲动, 又唯美, 见什么都想写, 又讲究技法, 而年龄大了, 阅历多了, 激情是少了, 但所写的都是自己在现实生活中真正体悟的东西, 它没有了那么多的抒情和优美, 它拉拉杂杂, 混混沌沌, 有话则长, 无话则止, 看似全没技法, 而骨子里还是蛮有尽数的。”他认为, 读散文最重要的是读情怀和智慧, 而大情怀是朴素的, 大智慧是日常的。这也是他对散文的另一种理解。
3.遗落的情怀散文 篇三
关键词:高中;诗歌散文;家国情怀;情感塑造
G633.3
中国诗词浩如烟海、题材丰富,而中国文人一直有天下大同的思想,更是有一份“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以天下为己任的情怀。这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忠报国”的倔强,让他们的文字中充盈了一份极具中国特色的家国情怀。这份情怀作为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凝聚着伟大中华民族的爱国之心与报国之志。而这份情怀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人,因而在语文实践教学中融入家国情怀教育就成为了义不容辞的事,这样能让学生树立民族自信,对祖国产生认同感,为中国梦的实现不断进行努力。
一、从诗人的秉性气节中塑造家国情怀
中国的历史大舞台上,有这样一群人,以笔为步,无论是生于盛世还是乱世,高居朝堂还是远处乡野,不管经历、思想、生存方式如何迥异,大抵总有一脉相承的秉性与操守。他们总是以深情投入的角色,血泪直书着亘古不移的家国情怀和人文理想。以“气节”、“节操”为做人处世的标准,有所为和所不为。
讲授魏晋南北朝时期诗歌时,我尝试用文人的秉性气节来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动荡的时期之一,集奸雄与阴谋家的时代,这个时代以讲礼义、倡佛道为幌子,用皇位做为更迭的道具,而追求的却是沾满血腥的权柄。在这样的背景下,文人们只有两条路可走,要么投靠致用,成为帮凶,要么抱节退隐或纵情酒色以避害。虽“乱世出节士”,但特重气节的“魏晋风流”却成了这一时代独具的人文景观。嵇康,便是其中最耀眼的光点。当时司马昭为笼天下贤才,逞一己之私,欲招天下名士嵇康。嵇康不移士人节操,视个体人格独立和自由远高于一切,而狂狷拒之,且写下散文名篇《与山巨源绝交书》以明志。触怒了司马氏,他便寻借口加罪于嵇康。嵇康凛然赴刑场时,三千太学生为挽其性命欲同拜嵇为师,以求上豁免。但嵇决不妥协,弹《广陵散》后慨然赴死,场面壮怀激烈而悲壮。千古而下,中国文人视气节重于形骸,傲骨铮铮,正气凛然。在散文诗歌的教学中,从诗人的秉性中让学生直观的感受家国情怀,从而塑造自己的人生价值观。
二、从诗人的生平际遇中感知家国情怀,塑造个人品德
“知人论世”是中国古代文论的一种观念,是评论文学作品的一种原则。语出《孟子·万章下》:“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人不能离开时代而生活。因此,了解一首诗歌,就必须了解这个诗人所处的时代,这样才能了解诗人在写这首诗歌时的心境,继而更好走进诗人的内心,与他达到心灵的契合。
讲解岳飞的《满江红》时,为了让学生从内心真切的感受这首詩歌的情感。从岳飞的生平与他所处的时代背景讲起。岳飞作为南宋抗金名将,中兴四将之一。于北宋末年投军,十余年间率领岳家军同金军进行了大小数百次战斗,所向披靡,“位至将相”。在收复失地,大战之时,却因宋高宗、秦桧一意求和,以十二道“金字牌”下令退兵,于孤立无援之下被迫班师。最终遭受奸人诬陷,被捕入狱。因“谋反”之罪被杀害。
《满江红》是一首气壮山河、光照日月的传世名作。开篇五句破空而来,刻画了作者始而怒发冲冠、继而仰天长啸的情态,揭示了他凭栏远眺中原失地所引起的汹涌激荡的心潮。接着,“三十功名”二句,表现了他蔑视功名,唯以报国为念的高风亮节。诗中既写了那段披星戴月、转战南北的漫长征程,也有他鞭策部下:珍惜时光,倍加奋勉的期待,更有他激励自己匡复大业的耿耿之心,报仇雪耻、重整乾坤的民族义愤力透字背,誓言犹在耳畔。全词以雷贯火燃之笔一气旋折,不断激发起人们的爱国心与报国情怀,震人心魄。学生在感染诗词之美的同时,对家国情怀有了更深沉的体会。
三、从诗人的情怀中进行情感教育,培养正确的情感观
每一首诗歌,只言片语中饱含着诗人对人世沧桑、生老病死、封侯拜相的深切体会。不同诗人对生活的感悟不同,滋生的情怀也各不相同。无论是《离骚》中“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的铮铮傲骨;或是“纵死侠骨香,不惭世上英”李白的傲岸不群、坦荡磊落;或是“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躬耕陇亩之余,收获的那份田园之趣。无论是以旷达著称的王昌龄,还是以婉约闻名的李清照,字词种氤氲着一份浓浓的家国情。如清丽柔细的李清照,既有“凄凄惨惨戚戚”的儿女情长,也有“两汉本继绍,新室如赘疣。所以嵇中散,于死薄殷周” 渗透的对国事的担忧。命运让她从上层贵妇人沦为民间嫠妇,国破、家亡、夫死、颠沛、流离。尝尽人间疾苦,却始终未向命运屈服,字里行间依然有对国家的深切情感。有国才有家,家国同构一体。《大学》: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高中是学生情感树立的重要阶段,应培养他们正确的情感观,让他们在正确的情感导向下,成长为一个有为青年。
语文教学不仅是培养学生的文字阅读和鉴赏能力,或为了培养他们的情感的表达和欣赏能力,而是为了培养他们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情感观。而“家国情怀”是一个人对自己国家和人民所表现出来的深情大爱,是对国家富强、人民幸福所展现出来的理想追求。它是对自己国家一种高度认同感和归属感、责任感和使命感的体现,是一种深层次的文化心理密码。学生只有在阅读中塑造了就会有正确的家国意识,能更公正地评价当下发生的事情,以更公正的眼光看待历史事件。
参考文献:
[1] 赵忠英 也谈高中语文教学中的爱国主义教育《语文学刊》, 2011
[2] 杜永法. 浅谈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爱国主义教育的实施策略[D]. 《课程教育研究》2013
4.遗落在旧物上的时光散文 篇四
无意或者有心留下一些旧物,沾满时光的尘埃,时光融入我淡淡无尽的忧伤。
一些旧物,一段时光,一些回忆。
回忆是被时光带来又带走的造物主写给人间的情书,我用安静的目光读出了无穷的意味,并珍藏在忠贞的心底。我相信珍惜往事的人一定是有一颗温暖仁爱的心灵吧。很多时候,我独自踌躇在斑驳的月光下,像一个年老的女人一样那么热爱回望,但我的眼睛却又像一个少女般涌动着婆娑的眼泪。我依然宿命地披着这一袭清高冷漠的袍,让流水的日子在无奈的时光中缓缓地行进。
一张旧照片,无邪的笑容,永恒定格。那些美丽的梦想以及那些年少的.轻狂,即使没有丰盛的晚餐,没有华美的裙衫,而笑声却总是郎朗开怀。物质贫瘠的时光里,却不会缺乏追求精神快乐的坚定信念。甚至每夜总是伴着孤独昏黄的烛火的夜读,还有那些饥饿和思乡的细节。而思绪总是简简单单。快乐和希望依旧伴着晨起的朝阳一同醒来。醒来的还有一张张青春年少充满希望的脸庞和清纯的明眸。
一件旧衣衫,虽然已失却了流行的色彩,却凝结了年少炽热的温度。回眸之间的我,依旧安静地浅笑,而那一点点的疼痛,瞬间在心底悄悄蔓延。若,你不再记起,那些旧时光里的往事,已然如风般遗落在回不去的路上。我就顾自替你在旧物上捡拾那些零落在记忆里的故事,只为旧时光里那青春的味道。许,没有忘记,你也同我一样总是在某个静谧的午后,悄然推开时光的门楣,瞥见那一抹羞涩的微笑吧。
回忆,有时候总是不请自来。而人生,那些渐渐老去的时光,唯一能留给心灵的也只有回忆了。一些欢笑和眼泪都让人怀念,而又恨回不去的那些时光,伴着空寂的心灵,走向时光深处。
5.春枯了还有我那遗落的青春散文 篇五
这是大西北的春天所固有的节奏。
你别说夭桃开得迟,红杏缩着头,一副满不情愿的样子,在倦怠地等待着春天的来到。或许,真的是心思倦怠了,好奇心疲惫了。这当儿,就在你眨眼的时候,春却从天堂直落人间,又迅速离开了这人间。似乎正应了南唐后主那曲《相见欢》的意思——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此时,当你恍悟,春却已经枯了!
二
我不愿春天就这样离我远去。我想轻拂鹅黄的柳丝,拨弄青草柔嫩的躯体。我愿去水溪边濯我的双足。我不想尘封了一个冬天的生命,再经受苦痛的流离。
固然花已经开败。但它遗留脚下满地的余英,也足够我忙里偷闲咀嚼它略带苦涩的清香。我相信这种追忆,更能激起我不得不藏起的那份自以为自信的诗情。
也或许,美的事物总应该是短暂的。比如青春,在知与不知间,它早已成为你生命中的一点怀念;比如初恋,在懵懂与希冀中,它早已成为你成熟后的一陌而笑;比如理想,在畅想与规划时,它早已成为你历练社会当儿嗤笑别人的狂妄。大概人生就是这样,在审视与回忆自己的同时,却早已忘却“自己就是他人,他人就是自己”这样充满智者意味的沉思。
我不想忘记我那被风干的青春。虽然,春枯了!
三
不用猜,到这里我已无法用笔,就如同我本来就未及时用笔。我只是想试着打开我的内心,好让这暮春的阳光也透过窗棂将灵魂照亮一些。毕竟它尘封了一个漫长的冬天,还需要一个能够坦然接受光和浓郁的夏天。只不过,这夏天有些热烈,热烈的你无法去自由地呼吸。
6.同窗的情怀散文 篇六
曾记否,我们当年学文化,也兼学别样。拖拉机五铧犁圆盘耙,从田间来到了教室的挂图上。我们和父辈一起畅想,畅想农场机械化的未来。神奇的黑土地上,我们梦想已经成真!
曾记否,我们踏着冰雪,拉着小爬犁,四处捡拾粪肥,支援农场生产。我们那时就学会了不要去讲苦脏累,我们那时就学会了站在冬天看得见秋天的收获。所以,希望和梦想伴随我们终生。
曾记否,公路边防风林外,我们种植的.甜菜,绿叶宽阔,茎块硕大,大人们都得为我们点赞!从那时,诚实劳动的品质就铸进了我们的身躯,让我们受用一辈子。
曾记否,我们顶着北风,徒步去一连俱乐部,看《闪闪的红星》。银幕上,苍山翠岭间,竹排载着潘冬子,迎风破浪去战斗;银幕下,寒风如同看不见的针,刺痛着我们,却也绣出“岭上开遍映山红”的理想之梦。
曾记否,我们的校园里热情似火,黑板报上是正能量,大字报里有斗争哲学,赛诗会上可以背一句语录,运动会上生龙活虎。四十年,弹指间,而今我们年华依然青葱!
曾记否,秋风染黄了青纱帐,我们去连队掰苞米。少女少男的眼神穿越垄间,相遇的一刹那,红了两张脸。那青涩也清澈的眼神,永远收藏在各自的脑海深处。今天,我们可以把沉睡的记忆唤醒。
7.遗落的古村 篇七
即墨丰城镇雄崖所:
六百年前。枪林弹雨抗倭寇
石墙、石屋、石板路、古井、古树、古院落,即墨丰城镇历史悠久,而雄崖所古村落则完整见证了一座古城的历史春秋。明清时期作为海防前线,雄崖所肩负着抗击倭寇和一切来犯敌人的任务,作为一处兵家必争之地,风雨之中屹立了600年。
“雄崖所”的得名与村庄东北方的白马岛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正因为毗邻白马岛上一处雄伟的断崖,村庄地势险要因此得名。根据史料记载,明朝定都南京之后,为保卫海防,打击倭寇,朝廷决定在沿海地区实行卫所制。洪武二十一年(公元1388年),魏国公徐辉祖奉命建鳌山卫,下辖浮山、雄崖二所,雄崖所从此成为海防前线。当时,衙门、官署、粮仓、伙房、住所、学校等处所分布在十字大街两侧。白天,千户、百户和相关士兵在衙内各署公干;晚间,除巡逻、值夜人外,他人则回城中府邸和城外所辖六处营盘歇息,日复一日,月复一月,20个千户、27个副千户、5个百户和众多兵士世袭罔替,相继看过了346个春华秋月。目前,雄崖所的村民共有19个姓,绝大多数是军户的后裔。
雄崖所城呈方形,坐北面南,偏东南向。城设四门,其中,东、北二门已倒塌,今只剩南、西二门。南门于清末民初多次维修,现为古城最壮观的城门,顶部建有城楼。带有镇威石匾的西城门和门边城墙是明代原物,是古城的最早遗迹,已被列为青岛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城内十字大街中心点与东西南北四方城门的距离相同,据村里老人介绍,这样设计的好处就是一旦敌人从一方进攻,村庄内的守军便可迅速驰援,不会因为距离的长短而使村庄某一点的防御力削弱。并且十字大街与村庄内的每一条几乎都成交错之势,即使有强敌侵入,村民和守军们也可以灵活地进行战略迂回。
除了明朝古城墙、上马石、教堂等文物古迹外,雄崖所的三大怪事也是不能不提的。“雄崖所三大怪,西门威字点下来,玉字一点点上边,庙顶山上无庙台”。其中,威字就是城西门上的“镇威”二字,威字的一点点在了下边。据介绍,因为元末明初,倭寇经常来沿海一带骚扰,为了打击倭寇,明洪武三十五年,在建雄崖城时故意将门上的威字落下去一点,意在镇压倭寇的威风,使倭寇威风扫地。
第二怪是玉皇山上玉皇庙的牌匾上“玉”字的一点被点到了上面,村民介绍说这是因为玉皇山是这里的制高点,远处看就像一只翘首的凤凰,而玉皇庙就建在“凤头”之上,给人一种居高临下的感觉,因此在书写牌匾时,书写人情不自禁就点到了“王”字的上方。
三怪则是庙顶山上无庙台,提起这一怪与雄崖所世代流传的传说分不开,据说那是一段阴阳不分的日子,城隍爷与所城把总同日来这里上任,同时被迎入客厅酒席间,阴阳两间的官员说话十分投机,各自表示要为官清廉,秉公执法,为当地老百姓办实事、办好事,不想城隍爷手下却贪赃枉法,滥害无辜,把总听后十分恼火,羞辱了城隍爷一顿,城隍爷感到自愧,便连夜将庙宇迁到庙顶山上,后被风吹雨蚀城隍庙片瓦不留,只留下了庙顶山这一空山,因此被称为一怪。
即墨金口镇凤凰村:
飞檐斗拱、屋脊兽“藏”于青石小巷中
金口古镇历史悠久,民风淳朴,以其独特的古港、古街、古村落、天后宫、大汶口文化等人文古迹闻名遐迩,被称为青岛版“平遥古城”。
金口位于即墨东北端,东临海阳,北接莱阳,南依崂山,近邻青岛,有“鸡鸣三县”之称。金口镇源于金口港,西汉以前属古即墨,汉文帝年间,其地属皋玉县,直至东汉建武年间,皋玉县撤销,尔后至今一直属即墨之地。
金口港开港时间最早应在明万历七年(1579年)之后。明万历《即墨志》中载:“(本县)僻居一隅,与海为邻。即非车毂辐辏之地,绝无商贾往来之踪。”可见明万历七年时即墨沿海一带尚无商贾问津。明天启年间金口开埠后,经过100多年的发展,至清乾隆年间,金口港出现了通四海、达三江的繁荣景象:蚁舟盈港,商舶辐辏,南客北旅,往来不暇,行商坐贾,肩踵接摩,每天进出港的船只上百只,成为占地4平方公里、人口2万多的山东著名的通商口岸。
如今,金口镇的凤凰古村保存相对完好,村子里保留有55处清朝古建筑,全都集中在两条不起眼的小巷里。小巷里目前住着190多户人家,房姓占90%以上。古老的大门、幽深的青石小巷、雕刻精美的照壁墙将人带回历史之中。
凤凰古村因为进行过石器时代的考古发掘而被人熟知。村子始建于明朝永乐年间,据凤凰村《房氏族谱》记载,明、清时期这里曾出过七品以上官员28人、太学生46人,曾一度被称为“秀才村”。“这些人出息之后,在村里修建了规模宏大、超出普通百姓房舍规格的房子。这里的房子,风格大多仿照京城的房屋风格,和周围平常人家的房子相差很大。”镇上的工作人员介绍说。“凤凰村其实和北面北阡村原来是一个村子,村子里住的大部分住的都是房氏,祖先都是明朝时屯兵从云南迁来的,是隶属于明代雄崖所的八屯之一。”因为村子的南街有一座凤凰山,村子的南街才改名为凤凰村,而村子的北街仍叫北阡村。
“百年青岛,千年即墨,7000年金口。”说起青岛的历史要从即墨金口说起。而在金口镇,除了凤凰古村,还有有3处大汶口时期文化遗址以及金口古港、李秉和庄园、金口天后宫等明清古迹,另有千年酸枣树、数百年的雪里红和银杏等自然遗迹。
随山东半岛蓝色经济重要项目丁字湾的改造,这里将投资3000万美元、按照
“修旧如旧”的原则恢复金口昔日的繁华。
nlc202309040427
崂山雕龙嘴:巨龙戏珠、山海相拥
“要看山海景色美,请到崂山雕龙嘴”,崂山人喜欢用这个顺口溜来赞美雕龙嘴,在“发现2013中国最美村镇”评选活动中,雕龙嘴村获评“最佳景观奖”,成为国内最美的60强村之一。专家顾问给出的点评语是:雕龙嘴村呈长方形分布在山坡涧旁,在密密的果树林木的掩映下,露出点点红瓦白墙。这里奇峰突兀、白云缥缈、青翠照眼:远望山海相拥、是观日出的绝好位置。
雕龙嘴村有450多年的历史,这里地处崂山脚下,早年是一片荒山野岭,交通闭塞,民不聊生。据村志记载,清朝初年(1644年)于氏家族从文登大水泊迁址雕龙嘴,之后,李氏家族、朱氏家族相继移居这里,后有刘、姚、魏、刘、隋等姓氏家族相继在此安居。他们造屋、辟街、安装碾磨等设施,靠卖“棒槌”(洗衣用具)以及上山砍柴、采药、开荒种地为生,他们中有的还是附近寺庙的佃户。如今,村里尚存有几栋历史久远的石屋,墙面由大小不一的石块累砌而成,石头颜色已经泛黄,十分古朴。
据村委李书记介绍,雕龙嘴村得名于村东南角码头旁的一块大石头,像是天然雕刻而成的龙头。记者遥望,只见海岸的一个岬角深入海中,悬崖下插大海,石岩颜色赤黄,形似龙头,惟妙惟肖。在龙头前方的海面上,有一块大圆石悬空探出,酷似骊龙额下珠,此石名为“雕龙矶”。另外在“龙头”顶部曾经有两棵古朴树,像两根龙须,可惜其中一棵建国前被砍掉了,现存的这棵树干粗硕,枝叶如盖,已有400多岁“高龄”。每遇潮来,此处洪涛波荡摇摇欲飞、云雾缭绕,远看犹如巨龙戏珠。
雕龙嘴村三面环山,东临大海,西南与华严寺为邻,北靠仰口风景区,南北长2公里,东西长1.5公里,占地3平方公里。现有村民485户。“村民有打渔的,种茶的,几乎家家户户都办农家宴。”李书记介绍说。
沿着山路步步登高,只见山上奇峰突兀,茶园梯田分布于山坡之上,火红的藤萝恣意张扬着旺盛的生命力,攀附于崖边、岩石之上,挥洒成幅幅画卷,妖娆成一山秋色。登高望远,雕龙嘴村的片片红瓦铺陈于山海间,十分壮美。
将军山、二仙山等奇山岭地和白云洞等名胜古迹也小有名气。在白云洞,清代诗人王大来曾经作诗:“独坐白云洞,山曲且闲步。萧萧修竹林,泉声在何处。欲下东山巅,飘然入烟雾。俯瞰大海波,咫尺迷云絮。但闻风涛声,势作蛟龙怒。行入山下村,始见村边树。不辨雕龙嘴,道人导我去。”雕龙嘴的景色之美可见一斑。
胶州牧马古城、南楼村:
两千年前神马筑城
胶州市西南七十里有牧马城,牧马城东北四五里有南楼村。村内有百果,乃青岛市重点保护之古树,寿诞虽逾六百年,犹根深枝茂果硕荫广。植之前,南楼先人于此聚居已久。
据村志记载:南楼村原名杨家庄,旧址在村西北一公里处,现地名土庄子。据说大户人家杨侗看好庄东南九龙口风水好,便在此处盖楼建花园,因独居不安全,即想把杨家庄住户引到他的周围居住,每来一户送地四亩,当时有楼,人称谓楼里庄,一九五八年改为南楼村。
胶州地区因拥有龙山文化和大汶口文化而闻名于世。夏商属莱夷之域,秦朝时置黔陬县,西汉又有计亓、祓等侯国。牧马古城是西汉祓侯国驻地,明代将其修缮并继续在此养马,这里便成了名副其实的牧马古城。
牧马古城外竖有“牧马城遗址”字样的石碑,201 3年初被评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步入古城,只见城郭成方形,边长为500米,城内是大片小麦,一个个玉米秸堆,远处一排排挺拔的杨树,以及空中翱翔的雏鹰,一切空旷、辽远。二至三米不等的一圈巍巍土城矗立在原野上,经两千多年的风吹日晒,现已犬牙参差,荆棘丛生,芦苇摇摆,但仍不失雄伟气派,这是山东省内唯一一座保存完整的古城墙。
里岔镇文化站刘站长给我们讲述了“神马筑城”的传说:祓国建于西汉武帝元狩四年(公元前一百一十九年),撤于东汉光武帝十三年(公元37年),存在一百五十六年。传说在很久以前,有一匹神马,围绕牧马城的城墙跑圈,每跑一圈,城墙就升高一截。如果它能顺利向左跑三圈、再向右跑三圈的话,牧马城不仅将继续作为国都而存在,而且还将扩大版图,否则就只好被废黜。当神马跑到两圈半的时候,一个孕妇走过来挡住了去路,并对神马说了些什么。神马听后就纵身向南跑去,一蹄踩出一个窝,后来变成了黄家阿洛、远家阿洛、王家阿洛、赵家阿洛、冷家阿洛、李家阿洛六个村庄,向东向西各一抬头,形成了东抬头、西抬头两个村庄,然后一头扎进了藏马山(位于胶南市),不见了。从这个神话传说中,也许可以推断出祓国是由于有奸恶之人向国君的使者进了谗言(如蓄意谋反)而被废,或者真的想造反而被剿灭。但是,这个传说的确切含义至今仍是一个历史之迷。
据相关史料记载,20世纪30年代,牧马城东门尚且保存完好,门洞两边全部都是用青料石砌成,高5.5米,石灰拱券,宽5米,拱券正中有楷书“迎阳门”三个字,两边花纹装饰,古朴大方。周围村庄的老人回忆说,文革前还见过牧马城的大门、石柱等建筑遗迹。
胶州前芦村:
庙子山上曾有“马虎”
里岔镇的前芦村是一座拥有300多年历史的古村。84岁的刘大爷回忆说,1958年村子从山洲水库边上搬到了现在的地方,60年左右开始建水渠,在当时机械不发达的年代,靠人力肩挑背扛,耗时十几年才建成,刘大爷曾在第二级水站干了八年。“建成后,水渠没用几次,一开始烧柴油,后来又用电,用不起,逐渐就荒废了。”
据介绍,村东有埠子湾,村西有庙子山,其传说口耳相传,一直流传至今。68岁的刘锡省给我们讲了他从祖辈那里听来的故事:庙子山以前叫“马虎庙山”,“马虎”是青岛方言“狼”的意思。当时有一位达官贵人从山上路过,遇到一只“马虎”,他和“马虎”之间的故事我们可以任意想象,或是几多周旋,或是费劲口舌,再或者是“马虎”刚好不饿默默看了一眼就走开了,反正最后的结果就是“马虎”没有吃他,放他走了。这位达官贵人为了感恩,后来就在山上建了一座“马虎庙”,这座山就被称为“马虎庙山”,并被村人奉为“圣山”。另外,“马虎庙山”旁边还有座“蟹子山”,据说里面有蟹子出没。
每年农历三月十七被定为“庙子山节”,每逢庙会,这个小村落就会变得熙熙攘攘,人们纷纷从各地赶来,从针头线脑到杂耍玩具,庙会上应有尽有。“过节的时候人很多,连诸城的都来赶节,交易。”刘锡省回忆,一直到文革期间,山上的庙被拆毁了之后,这样的热闹也就逐渐消散了。
在村民眼中,埠子湾是一个十分“神道”的地方,据说深水中有上百年的“团鱼”(又称甲鱼、鳖)出没,村民由生敬畏之心。
1958年搬迁时,前芦村有村民300多户,如今土地流转用于建万亩林场之后,村里30岁以下的年轻人都离开村庄去城区工作,那里成了“老人村”。
8.春雪的情怀抒情散文 篇八
清晨推开家门,一股清爽扑面而来,嗬,好大的雪呀。今年江城丹东迎来了个多雪的春天。树白了,屋白了,地白了…..望着眼前洁白的,犹如童话般的世界,一股柔情在心底升起。
我喜欢雪,喜欢飘雪的日子,喜欢那雪后清新的空气,喜欢对着白皑皑的天宇,深呼一口气的.那种惬意,喜欢阳光下,白雪折射出的斑斓光彩,喜欢人们在雪地上,滚雪球、堆雪人、打雪仗的追逐嬉戏,喜欢在雪地上的散步,脚下发出的咯吱咯吱的声息,喜欢那身后雪地上留下的一串串足迹,更喜欢雪在我心底留下的童年含笑、带着泪痕的记忆…..
那一年,我还很小很小,年关已近,天也飘着雪花,在那个年代,只有逢年过节,才能吃上一顿白面馍馍或饺子。全家人正围在火炉边,商讨着过年的事宜,我突然端着一盆白雪,跑了进来喊到:“妈妈,妈妈,如果天上能下白面就好了,我们就能吃上饺子了。”妈妈看着我被冻得红扑扑的小脸,心酸的把我搂在怀里,那一天,我们家破例提前吃了一顿素馅饺子。从此,那洁白的雪,就无声无息地融进了我幼小的心灵,伴我成长至今。
我喜欢雪,喜欢它那白玉般的纯洁,当它用自己洁白的身躯,装点着山野、大地、房屋、树木,就会让人们情不自禁地想起童话中的“白雪公主”来,心中荡起了遐想的涟漪。。。
我喜欢雪,喜欢它的无私胸怀,它向人们毫无保留地坦露着胸膛,却容不得半点瑕疵、污迹。每当天降雪时,就见雪花欢愉的张开双臂,用自己的身躯亲吻、温暖着大地。当一缕春风吹起,一缕阳光露出笑脸,它又会默默地、无私的将自己的身躯,融化成甘泉般的溪水,滋润大地,、田野、山川,孕育着春的生机,绿的希望…..
我喜欢雪,更喜欢那浓浓的雪中情,大雪纷飞,白茫茫的天宇,交警们犹如一尊尊庄严的白玉雕像,指挥着车辆安全运行,环卫工人们挥汗除雪,尽力让路面洁净,素不相识的青年搀扶着老人踏雪过街…..啊,这是一道多么和谐的温馨风景!
渐渐成长起来的我,对雪的理解逐渐深化,雪也有它那刚烈、令人畏惧的一面,那雪崩、那暴雪、那已被白雪填平的沟壑,在不小心、不经意间,吞噬了多少生灵啊……
9.岁月的情怀现代散文 篇九
让我们走进那座门。那锈蚀的叩首,那斑驳的门柱,那阶前的青苔。仿佛都在昏睡,似了然叹息:没什么要说,不需拾起,也不需抛弃。
像飞去的落叶。无论你采摘过,藏匿过,欣喜过,希冀过。她们只像秋风中的落叶,退去一层,又退去一层,退到无可退去,缩成永恒。
它曾经是一种幸运,如前辈一样活了去;它也是一种不幸,灵魂在寻找中多么冷清。
霞栖、日落、雨过、风轻,是谁在桥头伫立?是谁在树下踯躅?是在等待弦月的清辉,还是约会自己的孤影?
露滴、花缀、光浮、影碎,你看见了什么?你在听什么?还是等人陪你看?还是等人陪你听?
是你吗?
不是?
那么又是谁?
点燃一只蜡烛,借助一点酒精,让我们重温旧梦。
那淙淙逝去的流水,那依然熟悉的体温,那曾经绵软的细手,那依稀模糊的身影。
我铭记得一切,是否能得到你的回应。那匆忙的步伐,那消逝的人生,是否还记得初衷。举步维艰之时,才是目标的修正。
有一天我们老了,我们还是我们吗?
10.遗落民间的虎图腾 篇十
我国民间关于老虎的传说源远流长,可以追溯到3 000年前。一些少数民族历史上还曾以虎作为图腾信仰,在民族史诗和民俗活动中传承着虎文化。虎崇拜最早源于伏羲时期。著名民族学家刘尧汉在《中国文明源头新探》一书中讲到:“伏羲本为虎图腾,秦汉以后有史学家以龙为真命天子的思想”,由此可见,虎图腾源自伏羲并早于龙图腾。
在我们祖先流传下来的语言文字中,有不少关于虎的成语和俗语。古代封建帝王把自己心爱的勇将誉为“虎将”,民间喜欢给小孩戴虎帽、穿虎鞋,厅堂正中喜欢悬挂虎画,认为这样可以驱逐邪恶,趋吉避凶。据《山海经·海外篇》记载:“若害人之鬼,以苇索缚之,射以桃狐,投虎食也。”《风俗通》也记载:“虎者阳物,百兽之长,能执搏挫锐,噬食鬼魅。”所有这些都反映了人对于虎既畏惧又崇拜的复杂心理状态。
虎是赈灾避邪的象征,《风俗通》曰:“上古时有神荼、郁垒兄弟二人,性能执鬼。度朔山上桃树,下常简阅百鬼。鬼无道理着,神荼与郁垒持以苇索,执以食虎。是故县官常以腊祭夕,饰桃人,垂苇索,画虎于门,以御凶也。”可见,黄帝时期就有画虎于门上以御凶护宅保平安的风俗了。虎又是健康的象征,人们用“虎头虎脑”、“生龙活虎”比喻身体的强健。虎象征着威猛雄武,《诗经·鲁颂·泮水》称勇武之臣为“矫矫虎臣”,《尚书·牧誓》称武王有“虎贲三百”。虎象征着权力,国家用兵的兵符、使节出国所持之节都以虎字命名,称为虎符、虎节。虎符一般用铜制成,分为两半,一半存朝廷,一半付外官,朝廷有事遣使持半符,到外官处发令,半符合则真,即发令,可见虎符代表最高军事权威。
虎以它自己鲜明的特点,在人们的记忆中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人们除了用语言文字描述虎之外,也用艺术手段来塑造虎。
在出土的商代青铜器及玉器中,就有虎的形象和以虎作为装饰的。当时的人们将它简化、夸张和变形,给后世留下了许多质朴、生动、有趣的虎的形象。
到了西周、春秋时代,人们将虎画在宫门上、旗帜上。《周礼·春官·司常》中载有:“司常掌九旗之物名,各有属,以待国事,日月为常,交龙为旗,通帛为旃,杂帛为物,熊虎为旗……”这时,虎的形象除了作为装饰之外,还有某种象征及代表意义。
在秦代,虎的形象常用于雕刻绘画。秦代古墓中发现的漆器上,有的就绘有青龙白虎花纹,而秦代瓦当上也常见有虎的刻画。
汉代的漆画、画像石、画像砖上都发现有虎的形象,如“龙虎斗”、“刺虎图”等。这时的画虎艺术已由单纯地描绘虎的形象,进而发展到描绘有关虎的故事情节了。虎的形象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各种艺术样式当中。
体现在民俗形式中,劳动妇女生产之余,便以虎为型缝制成虎头帽,希望孩子像头戴虎头盔甲的将士一样勇敢威猛;缝成虎头鞋,让孩子一出生就穿上有虎眼的鞋,一生走正道、顺道;用布缝成布老虎,装上桃木屑做成乖乖虎,希望孩子像老虎一样健康勇敢,保佑孩子一生平安;有时把虎鼻子做成瓶子状,因“瓶子”代表“平安”,这样的虎称为平安虎,希望老虎保佑家人平安;有时把老虎做成元宝状,装饰鱼和铜钱,希望老虎帮其看护家财;有时加入朱砂放入家中,镇宅避邪。民间布老虎没有统一的规格式样,心灵手巧的妇女们因手头材料的不同,随自己的审美观念创造出了形态迥异的布老虎。
11.抒发生活情怀的散文 篇十一
山中的秋夜是深沉的、静穆的。
夜幕垂下,四周开始变得模糊起来。偶然会有萤火虫带着点点光亮,在林间飞来飞去,忽明忽暗。在清凉的空气中,夹杂着簇簇野花传来清香。伴随着不停的落叶声,山中的溪流发出极为清脆的哗哗声,不知疲倦地绕过墙脚,又不停歇地流向远方。
秋夜如同一块大幕,把一切都隐藏得严严实实。山,慢慢地成了黑黑的剪影,那些被阳光照耀过的庙宇亭台、那些无数附着传奇故事和美好传说的洞府曲径,还有许多挂着晶莹水珠的奇树异花、都被夜幕收拢起来,变得神秘而不可捉摸,大山里面,好像隐藏着多少不为人知的奥妙。
后半夜,月亮爬上当空,它用银色的光辉涂抹和装扮着群山。一座座山峰从阴暗中走出,敞开了心扉,展现着各自的雄姿,袒露出开放但却深沉、静穆而不张扬的性格。树叶已落,山没有了过多的修饰,变得简洁、庄重和严肃。它们悄然站立,默默相对。像一群思想者在独自修炼,在默默地思考着大千世界的玄机。
被黑幕遮掩的群山在月亮下袒露出真面目,这来自月亮的坦诚、和善与温柔。月亮把它从太阳得来的光毫无保留地转送给人间,它不自私。它不像太阳那样炙热可灼,使人不敢直目相对,而是温柔相待,退去华妆,托出真心,和你平等对话,娓娓交谈。月亮是和善的,它不强迫你,也不威胁你。你可以向月亮尽情倾诉,可以和它放心交谈。月亮会和你共享欢乐,共同放歌,也会抚平你的忧伤,分担你的烦恼。明月光亮如镜,仿佛人世间的一切都在它的窥察之下,在它的面前,谁敢有杂念滋生。
明月临窗,含情脉脉,仿佛一位挚友要入室和你随心絮语,仿佛一位长者要和你一起研讨人生。尘事碌碌,难得有机会能够与明月对视。面对如此长者和挚友,你有什么心思不能讲,有什么烦闷不能说。
明月晶莹如玉,纤尘不染,纯洁恬静。看着它,使人顿觉功名利禄缠身的累赘,希冀重新返回到那已经失落的平常心态。
皎洁的月光能荡涤污浊,幽雅的月光能洗去烦忧,清纯的月光能消融浮躁。沐浴着这月光,仿佛消去了忙忙碌碌为名利所扰而产生的郁闷、烦恼,唤醒了对大自然的回归情感,带来了一份平静的人生心境。
仰望此时的明月,如梦如幻,给人带来一种仙风道骨的飘渺,让人不知不觉中把俗世的宠辱皆忘,把红尘中的名利皆消,产生一种闲坐静处看云卷云舒的自若与泰然,进入超凡脱俗的境界。
12.父亲的家国情怀抒情散文 篇十二
听了这句话,我无地自容。我心里明白,在父亲心里一直有一个结,他这个四十多年党龄的老革命,不能理解我为什么不是党员。其实我也说不明白是为了什么,可能是自己不够努力吧!
父亲十三岁加入了儿童团,十八岁加入了青年团,二十岁加入了党组织,一直以来都是以自己是一个党员而自豪的。以前在工务段当养路工的时候,别人一天换四根枕木,父亲一天换八根枕木。累得晚上都上不去炕了。母亲说“孩子他爹,别人一天干四根枕木,你干五根就是先进了,为啥要干八根,把自己累成这样?”父亲说:“为国家建铁路,共产党员应该竭尽全力,不能留有余力。”
我中学毕业那年,赶上了上山下乡运动,邻居劝父亲说:“你家经济困难,申请留大女儿在身边安置工作吧,不是说一家留一个吗?”父亲却说:“上山下乡是党和国家的号召,我是共产党员,怎能不响应国家的号召?作为一个新时代的青年能去边防线上站岗放哨,是光荣的事情,我女儿能行。我信任她。”
后来,国家恢复高考制度,大学开始招生。父亲给我写信说:“我们生活在国家要崛起的时代,国家搞建设需要很多大学生,你要响应国家的号召,身先士卒,一定要考上大学,以便更好地报效国家……”父亲不但给我语言上的支持,更是给我寻来了一大摞复习资料。我听了父亲的话日夜备考,终于在“矬子里面拔大个”地考上了大学。父亲在高兴之余严肃地对我说:“你上了大学就会成为国家的干部,什么叫干部啊,干部,干部,就是先干一步,多干一步,决不能落后于普通百姓。更不能徇私枉法!记住是我的女儿你就要努力工作,不计报酬。”听了父亲的话,我在工作中一直保持领先的位置。
再后来,弟弟高中毕业接了父亲的班,在交班仪式上,父亲说:“儿子,你要记住你父亲是共产党员,你也要加入党组织,以国家利益为重,高高举起手里的号志灯(号志灯是父亲工作中为列车进出车站打信号的,父亲视它为传家宝)。”弟弟真的很听话,历次圆满地完成任务,早早加入了党组织。
侄子高中毕业没有考上大学。当时他是父亲唯一的孙子,父亲仍然很坚定地说:“谁说独生子女不能当兵,我孙子就是要到部队去,保家卫国。”于是侄子去北部边疆当了一名哨兵,每天为祖国站岗放哨。而且在父亲的书信鼓励和督促下,侄子也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转业以后成为新一代的铁路工人。
父亲说:“我们家来自革命老区,我们的新生活都是国家给的,因此我们必须时刻牢记报效国家。”父亲经常给我们讲抗日的故事,将老区的红歌教给我们唱。父亲常说:“国家有难匹夫有责,抗日战争时期是救国救民,现在是强国强民。你们都要学习一技之长,为祖国建设献计出力。”
我们兄弟姐妹都受父亲的影响,在各条战线上努力工作报效国家。我在教师工作岗位上工作了三十多年,教过的学生不计其数,每当我出入烟台街的银行企业,都能碰到自己的学生。学生们都称赞我是“像妈妈一样的老师!”但是我的入党问题却一直得不到解决。几次都是组织上跟我谈话,说指标有限,要让给有行政职务的干部先解决;或者说让给年龄大的同志先解决。我的一直都在想着:“把荣誉让给别人”。可是怎么对父亲解释呢?我只好对父亲说:“我争取从思想上入党吧。”
后来,二妹三妹也在工人的岗位上干了三十多年,最后光荣退休。我的两个弟弟都在铁路上工作,大弟弟每年都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小妹妹自己开公司,也干得风生水起……我们深深体会到,只有国家富强,我们的小家庭才能生活得幸福美好。在2017年国庆节到来之际,我的外甥女成为一名光荣的新闻记者,而外甥则晋升为武警部队的一名团长。我的儿子则继承我的事业成为一名教书育人的大学教师。
13.遗落在天使手中的禁果 篇十三
我看到学校附近居民区张贴着租房广告,我对一行娟秀整齐的宇产生了兴趣,于是我就照着上面的电话打过去,我没猜错,果然是个甜美的声音,她格格地笑了,说:“你才高一啊?那你得叫我姐姐。”我叫上同学一起去看房子,三楼的一套三居室,素净优雅,主色调是清爽的绿色,我下子被迷住了,而且房租是意想不到的便宜,连同学都很羡慕我。签了租房合同后,我就住了下来。
房东姐姐三年前从美院毕业,一直没有出去找工作,零零散散地接一些插画的工作,她笔下的女子,个个都很完美。我是喜欢这个漂亮又温柔的姐姐的,喜欢把心里的秘密说给她听。
她喜欢打探我的私事。有一天,我刚刚洗完澡裹着浴巾出来,头发上的水珠还顺着肩膀一直流到背上,嗒吧嗒往下掉。姐姐看着我的眼神有些怪怪的,她顺手递过来一块干毛巾,替我擦拭头发。不知道是她有意还是我不小心,浴巾竟然悄无声息地落到了地上。我16岁的身体已经饱满如花,毫无保留地暴露在灯光下,我本能地尖叫了一声,护住自己的身体,姐姐俯身捡起浴巾,轻轻地替我围上,幽幽地说了句:“你看,你的皮肤真好啊,我已经开始慢慢地变老了。”她的脸色一下子黯淡了,目光却没有离开我。
我被看得不好意思了,尴尬地低下头;她忽然笑了,说:“好吧,说说你的小男友吧,你们接过吻了么?”我害羞地点点头,她忽然来了兴致,继续问下去,“那他还吻过你其他的地方吗?”我用疑惑的眼神看着她,她慢慢地走过来,一只手放在我的肩膀上,一只手环住我的腰,一用劲就把我拖进了她怀里。这是我第一次这么接近一个女生,我听到了自己清晰的心跳声和姐姐轻微的喘气声。
这个漂亮的姐姐,我是喜欢的,她替我补课,做好饭总是叫我一起吃,她安静可人,比我的那些叽叽喳喳的女友们更能理智透彻地分析事情。我们已经亲密的像亲姐妹一般。
可是这一次,我感觉到姐姐眼神中异样的炽热,她的呼吸温热地散到我湿漉漉的肩膀上,她轻轻地问:“你喜欢姐姐么?”我点点头,她再问:“是怎样的喜欢?”我一时无语,因为她的手慢慢抚上了我的小腹,顷刻间,一种从未有过的快感像电流一样在身体里流窜。
她的手慢慢地在我的皮肤上绵延,我怕浴巾随时都有再次滑落的危险,不敢动弹,而且我也不知道姐姐在做什么,不知道来自身体深处的莫名反应是什么。她却用有些迷离的眼睛看着我说:“姐姐第一眼看见你,就觉得你好可爱,真想好好疼你。”我感受着她手指那一分钟的舒展,似乎有一辈子那样漫长,我觉得自己的心都快跳出来了。
她却仍然没有要停止的意思,嘴凑近了我的耳朵说:“这么早恋爱可不好呢,姐姐不想你被骗,男人,真的没有一个好东西。”她的唇柔软饱满地贴着我的耳根,忽然意外地用舌尖舔了一下我的耳垂,一阵颤栗,酥软麻痒的。但我忽然清醒了,想挣脱她的怀抱,我说:“姐姐,你今天是不是喝醉酒了。”她却不顾一切地忽然抱紧我说:“姐姐喜欢你!然后一只手不由分说地朝我身体最隐秘的地方摸索过去,我狠命地挣扎着,大声地喊:“姐姐你在干什么呀!”她却只顾撕扯我的浴巾,我重新赤裸着身体呈现在她面前,那一刹那我用尽所有的力气挣脱她的怀抱,指甲似乎还划破了她的脸。我冲进自己的房间,狠命地关上门,反锁,来不及找衣服穿上,我把椅子书桌都搬到门后抵着门,然后坐在地板上大口大口喘着粗气。
那个夜晚,曾经漂亮美丽的姐姐在我的门口哭了一夜,她向我道歉,也陆续讲述了自己的秘密,几年后我知道有个名词叫做拉拉,想起那年姐姐看我的眼神,充满了怜爱和疼惜,才知道那不只是普通的感情。可是姐姐,倘若那一夜,我的禁果遗落在你的手中,你会不会后悔毁了我的一生?
我迅速地搬离了这座温暖舒适的小城堡,从此再也没有她的消息。很长时间,我都走不出这段阴影,只是幸亏,我捡回了原本应该属于我的纯真,姐姐,现在,我已经不再怪你,姐姐,谢谢你曾经爱过我。
14.用浪漫的情怀写诗散文 篇十四
写诗,或许是我人生注定的缘分,挚守的信念。我喜欢用文字,致恋岁月,致恋时光,致恋四季的风景,致恋花开的美丽。致恋一些人,致恋一些事,致恋美好的过往,致恋幸福的生活。我喜欢在文字的致恋中,缱绻旖旎,用浪漫的情怀,释怀,感悟。感悟那一份恬淡,那一份坦然,那一份思念的释然。
我不止一次的质问自己,不堪世事的东东,也能写出优美的诗句?是偶然还是必然,是虚拟还是杜撰,是虚伪还是荒诞。我想,不堪事事的东东写诗,也需要生活,真挚的对待生活,热爱生活,一切素材,归之于平淡的.美好生活。
怀着对文字的挚爱,释放自己淡定从容的情感,浪漫的情怀,恬淡的相思。执念在心里挚守,舒展,明了。不慕千回百转,只求身在其中,引吭高歌,就够了。
过往的云烟,始终是思绪,欲盖弥彰,也不过是记忆的期待。微笑的倾诉,继续上演,冥冥中……捉摸不透的结局......
无论在天涯咫尺,咫尺天涯。让一切美好,一切悲欢,一切挂牵,一切思念,一切的一切……,在我的文字里,留下暖暖的记忆,变成生命中的永恒吧。
15.如水的情怀散文 篇十五
夜深,一方清凉,润一份心境,一份牵念,暖一片心扉,卸下一身公务,洗去一身疲惫,素面朝天安静一隅,一卷唯美的文字,一方如水的情怀,便可享受一段愉悦的时光。
喜欢这样的文字,向往这样的时刻:“平静安详,没有纷扰,没有伤痛,没有喧嚣,一种闲适,一种心境,一种领悟。将一壶暖水慢慢蓄满心杯,倚窗看雨,执盏听曲,亦或,执一支瘦笔,展一笺宣纸,坐在季节的杯盏里,泼一杯香墨,聆一曲沉思,将万千心事诉于诗行词间,不猜测,谁的文字为谁唯美温婉,不探问,谁为谁把心事轻锁眉间,我只是喜欢,在字里行间驻足流连,我只是喜欢,用飞扬的文字舞动今生的绚烂。”
喜欢,夜晚的静美;喜欢,旋律的悠扬;喜欢,清茶的淡香;喜欢,文字的唯美;喜欢,淡淡的感念。
夜来喧嚣尽,温一壶安恬,燃一盏心灯,择案前静做,不企望流芳溢彩,不奢望艳冶夺人;不去想,谁对谁错,孰是孰非,只想,淡淡的,把一份思念暖暖收藏,不为升值,不为炫耀,只为心底,那份缠绵的柔情;只为曾经,那份缱绻的感动。
让喧嚣随风;让纷扰飘远;让压力缓释;让疲惫散尽;给生活一份理解,给生命一份感激,给自已一份真实,给他人一份宽容。
轻握一份清浅,坐拥一怀恬淡,享受一份干净和清新,心,便有了回归自然纯澈。
倾慕一片叶的执着,静静依附在枝丫,任风雨褪去生命的色彩;喜欢一首旋律的`忧伤,默默划过季节的沉默,回荡在灵魂的空间;向往一抹清风的自由,轻轻吹散带雨的云朵,在浩淼的天空自由驰骋。
几经轮回,几番风雨,心,终将沉淀成细水长流的平淡,在风起的日子,淡看落花;在落雨的时节,执盏观雨洒。
如水的情怀,是独语的美丽。
一朵花,一个生命;一个人,一个世界;一首歌,一个故事。
闲暇时听听音乐,人会得以休息,心会得以淡定。郁闷时听听音乐,人会得以开朗,心会得以释放。
心情不好的时候,喜欢听伤感的歌,那些忧伤的音符,在耳边缓缓摇放,所有的伤心,都会得以饱含深情的释放,美好刻在心里,就不褪色;心情愉悦的时候,喜欢听快乐的歌,那动人柔美的旋律,静静的在心间流淌,所有美好回忆,如轻纱般,柔软着奔波劳碌的心灵,幸福留在心间,就不消失。
音乐,是一种心语,一种情愫,一抹情怀,不开心,听听音乐,忘了痛,忘了伤,忘了全世界。不痛快,听听音乐,丢掉念,丢掉忆,丢掉全部过去。不如意,听听音乐,放下苦,放下累,放下所有疲惫。
薄凉岁月,不必计较是与非;繁华过客,不必将苦化成泪;风雨雪霜,慢慢体会;过去如云烟,学会坦然面对;缘分如流水,一任清风送白云。
剪剪风,碎碎念,掬清欢在手,书人生厚重。用美好的眼光,看世界;用简单的方式,去生活;用平常的心态,看得失。
卸下伪假的面具,忘却烦恼的过往,不在意,别人的目光,他人的评价,每天清晨睁开眼,对自己说:“新的一天开始了,今天是最好的一天!不管前天经历了什么,昨天发生了什么,都已成为过去,已经不重要了,无须耿耿于怀,重要的是过好今天。”
16.李娟:遗落天山的雪兔 篇十六
如果你不能想象阿勒泰令人动容的秋天,那就尝试感受一下今晚清幽的月光吧,天山遥不可及,而山上的雪落声簌簌入耳。神女遗落了她的雪兔,剩下一个瘦弱的身体在白茫茫的世界里无声地奔跑。
李娟就是那只被神女遗忘了的雪兔,在一个注定孤独的世界里翻滚,唱着她的快乐,念着她的悲伤。她不曾走出天山一寸的距离,也不曾丢弃神样的圣洁,用与生俱来的清澈濯洗着她的文字。读下去吧,如果你还相信这世上有纯洁的东西,她的文字会唤醒你心底最真诚的那个朋友。
迁徙,我的双脚比我更坚强
那是1979年的仲夏子夜时分,折腾了母亲一天一夜的李娟才正式降临到这个世上,新疆富蕴县的草原上从此多了一个跳跃的精灵。童年时的李娟从未停住自己行走的脚步,仿佛那脚生下来就是为了迁徙用的。
在阿勒泰山区,李娟跟着母亲做裁缝、卖小百货,母女俩常年随着游牧的哈萨克牧民做小买卖谋生。李娟生活中的迁徙是真正的“逐水草而居”,少了些许无病呻吟的小资心境,多的是冒着风雪赶路的辛酸苦痛。
日常生活中的迁徙已是生存的本能,她并不觉得是一种煎熬。“虽然从小跟着家庭不停地南北奔波,但那还算不上‘迁徙’。比起哈萨克牧民的迁徙,我的那种生活稳定多了。”城市里的欲望在膨胀,而游牧地区简化了人生的梦想,搬迁,只需带着一颗温暖的心上路即可。
现在的李娟已经暂时定居在阿勒泰地区,对自己的迁徙生活也有一番感慨,“当然是什么样的体验都有,人生莫不如此。具体的难忘细节我会在以后的文字里慢慢说来。经历嘛,说起来也没什么特别的,无非背着箱笼被褥,在火车站进进出出。”她是这样轻描淡写自己过去看似艰难却潜藏巨大诗情的迁徙岁月,那些随着奶奶、母亲流浪过活的成长痕迹。
因为母亲总是在流浪,倔强的女儿于是跟着一路跌跌撞撞,却从不言说自己旅途的屈辱和沮丧。她在文章里写道:“妈妈,我的双脚比我更坚强。当我疲惫不堪,几乎就要倒在路旁,几乎就要放弃的时候,只有它仍在往前走去。”
写作,安静的奔跑
从20岁开始写作至今,像阿勒泰从秘密里流出来的河水,李娟的文字越流越美,经过时间的打磨,她那起初单纯冰晶状的文字流成了清澈圆润的戈壁玉,2011年获得人民文学奖的“非虚构奖”。荣誉不见得代表什么,而对李娟来说,那是大家在珍惜她那玉石般的清澈和纯洁。
“最开始的写作是8岁的时候,给远方的妈妈写信。后来小学二年级开始上作文课,发现自己虽然嘴头子笨拙,书写还算机智。因为总是被老师表扬,便很有自信,慢慢地越写越多。”幸亏一颗灵敏的心未被尘世所污染,在阿勒泰天然的屏障下愈加丰盈,李娟的作品写得越来越好。
从杂志社编辑到自由撰稿人,再到职业作家,李娟的写作之路一直是自由快乐的,她保留自己与自然对话的能力,阿勒泰世界里的一草一木都是她写作的主体。读者喜欢她与众不同的亲切和天然,而李娟认为“和大部分作者相比,我觉得我更耐心一些,更努力一些。”
有读者担心出了名的李娟再也写不出如此纯粹的文字,她倒很爽快,“写不出就算了,不必强求。”可以理解为,写作对李娟来说是一件兴之所至的事情,她没有自我加压,担负沉重的载道责任,也没有虚荣膨胀,为自己抬高身价。她安静地呆在阿勒泰的角落,看着天山沐雪的奇妙,看着水流秋叶的静美,她不是明星,不是作家。
为何写作能让她的生活那般感性丰富?她简单答道:“正是因为你们的眼泪和认同。”她的话不多,说自己嘴笨。在我看来,她三十多年来同自然交谈的流畅和欢欣又如何能复制到媒体和网络面前?她简简单单,安安静静,“我只希望我的作品能给读者带来最舒适自在的心境。”
离春天只有二十公分的雪兔
《走夜路请放声歌唱》是一本描述阿勒泰生活的散文集,涵盖作者从2003年到2011年间关于青春、生命和时间的记忆。李娟称这是自己目前所出版的“最像样的”书,因为它真实地表达,心安理得,不矫情。“心安理得”也是李娟人生修习的最终目的。而对于新书,多多少少也有一些遗憾。“如‘超市梦想·超市精灵’被改名为‘我爱逛超市’,每篇文章的写成年代也被删去,其实它并非‘新作’。”
《走夜路请放声歌唱》的台湾版书名叫《离春天只有二十公分的雪兔》,对台版书名,李娟说,“我不是很满意这个名字,作为单幅的文章名尚可,但作为书名,啰嗦,而且流浮。但台版的设计很喜欢,清淡又舒适。”
《离春天只有二十公分的雪兔》是李娟《阿勒泰的角落》一书中的一篇散文,讲一个失而复得的雪兔的故事。这只雪兔,“它总是比我更轻易去抛弃不好的记忆,所以总是比我们更多地感觉着生命的喜悦。”就是在这些天然的友爱中,李娟慢慢体悟生命的张力。
在李娟眼中,雪兔是很神奇的,狗也是很可爱的,熟悉李娟的读者都知道赛虎、琼瑶、欧弟这些可爱小狗,“其实我养过许多狗,前前后后几十条,包括流浪狗。赛虎是我家的老功臣,活的时间最长,其它的狗都不长命。在我们这里的乡间养狗很不容易,有耗子药,还有冬天偷狗吃肉的人。”真实又熟悉的生活,喷薄出的诗意才更深沉持久。
先过好此生再说
李娟是一个亲切直爽的女孩,她喜欢任何以天然形式存在的乐趣。喀纳斯的日出日落,山上奔跑的野兔,河流边的枯木,她感受并分享着这些快乐。也喜欢摄影,偶尔拍摄一些美丽的图片传到博客或是微博上,古灵精怪地添加些令人捧腹的文字,将城市与山区的世界勾连在一起。
与朋友的相处也极为有趣,李娟是个有人缘的女孩。她的朋友很多,昵称各样,从她所表述的故事中发现,她并非不善言谈,反而口才极佳,有时靠一个不灵光的手机都能吵架成功,当然,仅仅是在好朋友面前。真性情的流露往往是在亲密的人身边,她的笑容才是最美的。
这么多年的迁徙生活,对家依然向往,只是,“家就在有床有锅灶的地方。”如果有足够的钱,就买一座大院子,可以让母亲自由养牛、种花的大房子。从来都安于生活,因为“来世的事不好说,转成什么就是什么吧。先过好此生再说。”“也相信爱情。但并不依赖,也不会去强求。因为世上并非只有这一种幸福。”
面对社会上一些焦点问题,她也不加回避。“大家都生活在现代文明中,都依据同样的秩序生存,没人能逃得过。我觉得与其抱怨时代,不如担当和自省。”虽然远离现代文明的闹市区,李娟并没有将自己置身事外,鼓励大家保护环境,提醒读者们静心反思,同时也是自己的自省和反思。
社会上不免有一些不符事实的报道,若是涉及她本人及作品,李娟也直言不讳,不怕得罪媒体或是读者。2011年《华西都市报》一篇新闻稿报道李娟获奖一事,她认真挑出其中七处错误,公开发表在博客及微博上。一直坚持对自己负责,对读者负责的李娟,只爱写作,从不炒作,坚守内心纯净的世界,献给读者真实的心声。
比美貌更寂静
对李娟来说,写作最重要的是休息和安静。在《华丽的东方》一文中,有一段未被录用的文字,“这个清晨比你的美貌更寂静。” 她是安于静、止于静的。连写作也是如此,从不苛求喧哗的激情,“喜欢在家里写”,“因为有话想说才写”,静静倾听心底的悸动。前不久关闭了自己的微博,“我发现微博太过方便了,总是让人亢奋又轻浮。而且太闹腾了,吵得人脑子发麻。关闭微博,也并不只是为了更好地写作,更是为了更好地休息,更好地生活。”
“我从小喜欢阅读和写作,渴望有稳定的职业,过平静的生活。如果还能够更好一些,那就是‘成为一个作家’。因此,现在算是美梦成真了吧。”李娟现在的生活确实不错,喀纳斯的居住环境无与伦比的美,她在冬季所享用的蔬菜水果,甚至零食,很多是朋友大老远送去给她的。满载情谊的食物是世界上最美味的,她享受着生活的温情,敲打出贴心的文字。
日常乐趣也很多,“小时候喜欢漫画,尤其钟情高桥留美子。但是在新疆好像没有漫画的阅读气氛,也很难买到。近十年来生活动荡,不方便收藏书籍,消遣时也没有什么选择余地,只能逮到什么书看什么书。”李娟也爱织毛衣,“水平可以吧,从小就喜欢这些活计,而且以前家里经营过机织毛衣的生意,还蛮能赚钱的。”
“厨艺也还凑合,至少我自己比较喜欢吃自己做的东西。很小的时候就开始给全家人做饭了,一放学就得赶紧往家跑。因为大人们都很忙。但这些年很少给朋友们做饭,因为没有自己的厨房,大多在外面凑合着吃或在朋友家蹭饭。”简单的李娟,懂得满足和享受快乐的李娟,就是在这样一个安然的心境下写出了那样干净美丽的文字。
去年的冬天,喀纳斯一片纯白和宁静,李娟就窝在喀纳斯的山上,慢慢写她的新书《冬牧场》和《羊道》。她一个人也不觉得孤独冷寂,她说“有书看,有饭吃,有觉睡,有毛线织。”这就够了。浓极始知淡是真,想来那些落幕的华丽背影,怎比得过一颗单纯而温暖的心?
【遗落的情怀散文】推荐阅读:
关于情怀的散文故事:那抹情怀09-04
同窗的情怀散文06-10
木棉情怀散文09-14
大山情怀抒情散文06-21
燕子情怀情感散文09-01
情怀心事,淡淡芬芳散文10-12
母亲的情怀亲情作文09-04
作文素材:不一样的情怀10-31
怎样做一个有情怀的人07-09
我的宿舍情怀演讲稿0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