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刻苦读书的故事(精选10篇)
1.古人刻苦读书的故事 篇一
古人也是很认真地学习的,因此除了很多有意思的小故事,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了古人刻苦学习的故事,供大家参阅。
1,洛阳纸贵
晋代文学家左思,小时候非常顽皮、不爱读书。一天,父亲与朋友们谈到左思时,流露出失望的神色。小左思看到后非常难过,便暗下决心,刻苦学习。年复一年,左思坚持不懈地发奋读书,终于成为一位学识渊博的人。他用十年时间潜心研究、精心撰写的文学巨著《三都赋》受到惊人的好评。人们争相抄阅。因为抄写的人太多,京城洛阳的纸张供不应求,纸价大幅度上涨。
2,妙笔生花
李白小时候曾做了一个奇怪的梦,他梦见自己所使用的笔头上开了一朵鲜艳的花。只见一张张白纸从他的面前飞过,李白极为兴奋,抓起这支笔就飞快地写起来,笔墨落在纸上就变成一朵朵盛开的鲜花。后来,李白刻苦学习,写出了大量脍炙人口的好诗,成为千古流芳的伟大诗人。
3,手不释卷
三国时代,东吴大将吕蒙,年青时,因家境贫困,无法读书。从军后,虽作战骁勇,常立战功,却苦于缺少文化。在吴主孙权的再三劝说下,他学习汉武帝,无论什么时间,手中总拿着书,有空就读,并坚持不懈。他终于成为文武双全的大将军。人们用“手不释卷”来形容勤奋读书。
4,割席分坐
汉朝时,管宁与华歆二人为同窗好友。有一天,两人同坐一张席子上读书,有达官贵人乘车路过,管宁不受干扰,仍然静心读书,而华歆却出门观看,羡慕不已。管宁见华歆与自己不是真正志同道合的朋友,便把席子割断,两人分开就坐。管宁后来终于事业有成!
5,佛殿借读
夜深了,佛殿里忽然传来朗朗的读书声。小和尚们吓坏了,以为里面有鬼,立刻报告给老和尚。于是,老和尚带领小和尚捉鬼,没想到“鬼”原来是一个叫刘勰的穷孩子,他在借佛灯读书呢。刘勰经过刻苦学习,终于成了伟大的文学家。
6,隔篱偷学
贾逵出生于公元30年,是西汉名家贾谊的第九世孙。父亲贾徽也是一个大学问家。贾逵深受家庭的影响,从小聪慧过人,喜爱读书。为了能够读书,贾逵小时候经常隔着竹篱笆,偷听老师讲课。由于勤奋苦学,最终他成为历史上著名的经学家和天文学家。
7,立雪程门
程是指宋代理学家程颐。立雪是指学徒站在雪中虔诚求道。“程门立雪”的原意是说:冒着大雪在程颐门前站着。用来形容尊敬老师,虔诚求教。
这则成语出自《宋史·杨时传》。杨时和游酢去拜会当时著名的理学家程颐。程颐正在闭目养神,杨时、游酢二人恭敬地站在一旁,等了很长时间。程颐醒来,门外已雪深一尺。后人就以“程门立雪”作为尊师重道的范例。“程门立雪”也可说成“立雪程门”。
8,高凤流麦
后汉时,南阳有一书生名叫高凤,他家以种田为生,他却酷爱读书,昼夜不停。有一次,妻子下地干活,让高凤在家看护凉晒着的小麦。突然,天降暴雨,而高凤仍手持赶鸡的竹竿诵读经书。不知不觉中雨水将庭院中的小麦冲跑了。妻子从赶回来一看,啊呀!糟透了,小麦都被雨水冲走了,而丈夫却一点也不知,仍沉浸在书中。在妻子的责问声中,高凤才恍如从梦中醒来。后来,人们用“高风流麦”称赞读书专致人。
9,临池学书
古代书法家张芝,练习书法的时候,将他家中的衣服上都写上字,然后再到池中洗净。反复地这样做,竟然将池中的水都染黑了。他终于练就了一笔漂亮的草书。后人用“临池学书”形容人刻苦学习书法。
2.古人与美食的八卦故事 篇二
豆油藕卷,俗叫豆油卷,是楚乡湖北孝感民间传统风味素菜名馔。因孝感向以盛产优质莲藕出名,故当地人民素喜烹食各种藕肴。
相传,宋太祖赵匡胤自小家贫,早年曾浪游楚地,以推车贩运为业。一次寒冬,他手推独轮车,从古“楚王城(今湖北云楚)来至孝感西湖村,当独轮车满载贩购的西湖莲藕后,却已时值风雪黄昏,饥寒交迫,赵匡胤便推车投宿湖酒家。急欲酒菜充饥御寒,然而,却逢当年因年岁饥馑,兵祸战难频繁,朝廷严禁民间酿酒,加之此时酒馆饭菜俱空,厨间仅剩两张未用完的豆油皮及葱、姜等零星物料,而聪明的厨师触景生情,以显示自己厨艺高明,便随机应变,即取用来客独轮车上的莲藕作原料,经洗净去皮,切成细丝,略用盐腌渍后,抖入葱、姜、香菇丝等调配料和少许面粉,用净布紧紧卷捏成一字条形,再用抹过面糊浆的豆油包牢,以锯刀法切成形似“车轮”一样的筒片,并经油炸烹制,稍许,酒家端上一盘“豆油藕卷”和一壶私人家酿陈酒送上餐桌。赵匡胤非常感激,便一人独酌起来,边吃边赞曰:“豆油藕卷肴,兼备美酒好,落肚体通泰,今朝愁顿消。”于是,“豆油藕卷”这一佐酒美肴即问世并沿传下来。
大约过了十多年后,在公元960年,陈桥兵变,赵匡胤一跃而当上了宋朝的开国皇帝。一天,他忽然想起当年在西湖酒馆吃过那难得的美酒和佳肴,顿时感慨万分,为了不忘旧情,便特对孝感颁发诏书,取消西湖禁酒令。据《孝感县志》转引《方舆胜地览》记载:“太祖(赵匡胤)践位后,令宽西湖酒禁,仍置万户酒馆”。自此,“西湖酒市”复兴,亦沿传千年。
迄今,千年古迹犹存,孝感城西入口处,还立有“宋太祖沽酒处”一石碑。诗题“高馆临湖旧业荒,青帘市岸指垂扬,金舆玉辇无消息,犹想当年酒瓮香”。此处,乃孝感八景之一的《西湖酒馆》遗址。虽然这是往事越千年,时过境迁,人亦作古,但历史文献记载尚存,而当年赵匡胤在西湖酒馆吃过的美酒和佳肴,至今却都仍然流传人间。
乾隆与凤凰蛋,不得不说的故事
那一年,乾隆皇帝扮作客商模样,到浙江金华府去游玩。突然在金华北郊遇盗,随从全部失散。他只身一人,心慌意乱地在山路上逃命,结果迷失了方向。
荒山野岭,前有强人,后无救兵,乾隆越想越怕。正无奈何间,却听见树丛后边有开门的声音。乾隆回头一望,原来不远处有间草房,屋前有个农妇正在整理柴禾。乾隆三步两脚走了过去,向农妇招呼道:“大嫂,我经商路过贵乡,不料在林中遇到强人,只身逃到此地。请大嫂行个方便。”
那农妇朝乾隆上下打量一番,看看确是个生意人;犹豫一下说:“既然这样,不嫌脏就进屋吧。”乾隆走进屋里,惊魂稍定;却感到又冷又饥,身上不住发抖。那农妇看他这副样子,甚为不安。心想:这人有点文质彬彬,想来从未经得风浪,这次必定大受惊吓。我既然让他进屋,进屋便是客,总得烧些点心泡碗茶,让他吃了压压惊。于是请他坐下,自己到灶边去生火烧水。等水开了,又到屋后摘来十多个八角刺的嫩头,用双手轻轻搓了几下,放入碗内,舀一勺滚水泡了下去。然后捧给乾隆说:“客人,荒山野岭,这也算不上什么茶,你就将就一下吧。”
乾隆喝了几口,觉得身子暖和起来,不再打颤了。仔细看看碗里,碧绿青翠,一股清香冲上鼻子。于是慢慢地细品茶味,称赞说:“哎呀大嫂,我走南闯北,吃过多少天下名茶,即使是‘峨眉云雾’、‘西湖雨前’,哪里比得上大嫂你碗中之物。真是好茶呀好茶!”那农妇听着好笑:这八角刺满山都有,是什么稀罕东西!如今这客人却夸它比“西湖雨前”还好,这又从何说起!她接着又想:现在茶是对付过去了,但点心尚无着落,如何解决?正为难时,忽听得河塘边草窝里一只伏着的母鸡,“咯咯”叫了几声。她心里一亮,对了,窝里还有八个孵鸡蛋,索性不孵算了,就烧给客人吃吧。于是蹲下身去,拣出八只孵鸡蛋,放进锅里。
等鸡蛋烧熟,那农妇便用碗盛好,捧到乾隆面前说:“吃不来的点心,你也尝尝。”乾隆肚皮早已饿得发慌,一见热气腾腾的熟鸡蛋,心里好不高兴。接过碗,便动手剥蛋。谁知几块蛋壳剥落,一只毛茸茸的小鸡露了出来。乾隆此刻饥饿难当,也不管小鸡小鸭,挖出来便往嘴巴里塞,越吃越有滋味。他想,这蛋倒是奇怪,不但有毛,而且有骨,味道却这样鲜美,真是见所末见!要是深宫里能吃到这种稀奇的东西多好啊!于是擦擦嘴巴,笑着开口道:“大搜,这点心味道好极了,不如叫啥名堂?”
那农妇开始见乾隆剥出来的是一只只的小鸡,心里很过意不去。后来看他吃得津津有味,才宽了宽心。现在被乾隆突如其来一问,一时却答不出话来。最后只得以实情相告。乾隆听了拍手笑道:“大嫂,这就是了。这蛋从母体所生,又得了母体的精气,所以非同小可。真正称得上是稀世的珍品!依我说,应该叫它‘凤凰蛋’才配哩!”那农妇笑笑说:“客人愿叫它‘风凰蛋’,那就叫‘凤凰蛋’吧!”
从此在金华民间就有了吃“孵退蛋”的习惯。
刘备与“龙凤喜饼”
“龙凤喜饼”是湖北监利县的传统名点,其味清甜香脆,其形大如月盘,每个重一斤或八两,饼面上的图案是当中一个“喜”字,周围围绕着飞龙舞凤,象征吉祥如意,故称为“龙凤喜饼”。
龙凤喜饼是怎么来的呢?据说,三国时期,吴主孙权采用了大都督周瑜的计策,佯称要把自己的妹妹孙尚香嫁给刘备为妻,实则想把刘备骗到东吴,以刘备换还荆州。孙权、周瑜许婚是假,所以不敢让吴国太、朝中臣僚和普通老百姓知道,以免弄假成真。诸葛亮一眼就看穿了其中的阴谋,遂将计就计,派赵云保着刘备前往江东。行前,诸葛亮让人大量制作了龙凤喜饼,让赵云一到江东,就大量分发给江东的臣民,江东臣民拿到了龙凤喜饼,弄清了刘备是来东吴成亲的,于是奔走相告,顷刻间全城皆知,就连深处宫中的吴国太也知道了。吴国太甘露寺相亲,对刘备十分中意,遂同意了这门亲事。孙权、周瑜弄巧成拙了。由于是龙凤喜饼促成了这段姻缘,因而它也就在民间流传开了。
朱元璋与珍珠翡翠白玉汤
3.名人珍惜时间刻苦读书的故事 篇三
鲁迅小时候非常淘气。一天,镇里的戏台正在排戏,鲁迅听到外面的锣鼓声,便在家里坐不住了,趁着父亲不注意,他一溜烟儿地跑到戏台前看热闹。这时,戏台周围已经挤满了人。突然,热闹的锣鼓声停了,从后台走出一个人,对台下一拱手说:“哪位小兄弟愿意上台?我们让他客串阎王殿里的小鬼。”那些平时非常调皮的孩子这会儿却你推我、我推你地谦让起来。“我来!”小鲁迅走上台去,让戏班的人画了个花脸,然后拿起一把钢叉就舞起来,戏台下马上响起叫好声。他得意极了,舞得更得劲儿了,小伙伴们都非常佩服他的勇气。鲁迅12岁那年,被父亲送进了一所叫“三味书屋”的私塾就读。初入学时,鲁迅对百草园中的那些小精灵非常感兴趣。他在园中想起古人东方朔说过有一种虫叫“怪哉”,用酒一浇,便会消失不见。鲁迅非常想知道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便悄悄地问私塾的先生:“先生,这‘怪哉’虫是怎么一回事呢?” 先生却板着脸,很不高兴地回答:“不知道!” 后来,鲁迅慢慢体会到学生应该读书,先生不喜欢学生问各种古怪的问题。于是,鲁迅开始刻苦读书。起初十分严厉的先生也开始喜欢鲁迅的聪明刻苦,态度渐渐和蔼起来。鲁迅为了勉励自己学习,制作了一张小书签,书签上有10个正楷小字:“读书三到:心到、眼到、口到。”读书时,他把书签夹在书里,每读一遍就从上往下盖掉一个字,读过几遍之后,就用默读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用不了多久,他就能熟练地把课文背出来了。后来,同学们也都向鲁迅学习,纷纷制作“读书三到”的书签。故事点评:学习要讲究方法,循序渐进,日积月累。真正会学习的人,要善于取舍,要选择正确的,精通专业的,熟悉相关的,了解必需的。同时,学习需要思考。有些人虽勤于学习,但不过只是泛泛的阅读,任何理论观点都只在脑海里一晃而过,是所谓“学而不思则罔”。“读书三到”是鲁迅在学习过程中的经验总结,我们也要像他那样不断地总结学习方法,集中时间、集中精力去攻读,只有这样才能事半功倍。
4.名人刻苦读书故事 篇四
梁灏是五代时期的人,却是宋太宗时期的状元郎。他从五代后晋天福三年(938年)起就不断地进京应试,历经后汉和后周两个短命朝代。虽然屡试不中,但他毫不在意,总是自我解嘲地说:“考一次,我就离状元近了一步。”直到宋太宗雍熙二年(985年),他才考中进士,被钦点为状元。他一共考了四十七年,参加会试四十场,中状元时已经是满头白发的老翁了。在大殿上,太宗问他的年岁,他自称:“皓首穷经,少伏生八岁;青云得路,多太公二年。”言明自己是八十二岁了。短短两句话,包含了多少考场上的艰苦和辛酸!
【感悟】梁灏八十二岁中状元是那个时代的悲哀,因为他生逢五代乱世,人生坎坷在所难免。但他的那种坚忍不拔的精神却是极为可贵的。在求学路上,如果人人都像梁灏那样孜孜不倦,为达到目标不惜追求到须发皆白,那么,即便最后不能功成名就,至少可以满腹经纶垂名后世。这种坚毅的求学精神值得每个人称颂和学习。大器晚成的故事告诉青少年:学习不在于年龄,人的一生是一个不断学习、不断完善的过程,只要正确对待,持之以恒,就能达到你的目标,实现自己的理想。
二:苏洵发愤
苏洵是宋朝著名的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他小时候很贪玩,直到二十七岁才认识到读书很重要,从此开始发愤读书,抓紧一切时间学习。有一年端午节,苏洵从早晨起来就扎在书房里读书。他的妻子端了一盘粽子和一碟白糖送进了书房。将近中午时,夫人收拾盘碟时,发现粽子已经吃完了,碟里的白糖却原封未动,而旁边砚台上竟有不少糯米粒。原来,苏洵只顾专心读书,误把砚台当成了糖碟。正是凭着这种认真刻苦的精神,苏洵成为了文学大家。
【感悟】从古至今,年老发奋学习的事例也比比皆是,青少年年老就不能学习了吗?当今知识爆炸的年代,现代科学文化迅猛发展,使知识的更新期大大缩短,活到老学到老是时代的要求,它要求人从幼年到垂暮都要不间断地学习,不用说人到中年,就是老年仍然需要坚持学习,否则赶不上时代的步伐。
三:匡衡凿壁借光读书
匡衡是西汉著名的经学家。他从小喜欢学习,刻苦勤奋,可是家里却买不起灯油,无法在夜间学习。一天夜里,他正躺在床上默诵白天读过的《诗经》时,发觉邻居家灯火通明。匡衡羡慕在灯光下读书的人,他灵机一动,把邻居家的灯火借过来就可以读书了。
匡衡正在思索着该如何借到光看书,灯光把巨大的人影投身到墙上,酷似一个个怪物,怪模怪样地在墙上晃来晃去。小匡衡灵机一动:我如果在这边偷偷凿个洞,隔壁灯光就能穿墙而过,照射到我这小屋里来,我不就可以借着这点亮光读书了吗?
他高兴地一骨碌从床上爬起来,找来一把凿子,在墙壁下方偏僻处凿了个小小的.窟窿。顷刻间,灯光照亮了一小块儿地方。匡衡连忙从床头翻出《诗经》,凑到那一小块儿宝贵的光亮处,专心致志地苦读起来。匡衡的父母看到匡衡如此刻苦,都感到特别欣慰,同时又倍感酸楚。
从此以后,匡衡白天帮大人忙田里的农活,夜晚借着那一小束从隔壁人家借来的灯光,孜孜不倦地读书,经过不懈地努力,终于成为一代学者。
【感悟】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外界条件不是制约我们成功的决定因素,自己的努力才是成功的关键。学习中遇到困难是常有的事。但要努力克服这些困难,要有吃苦的精神,培养自己的学习毅力。
四:.鲁迅在“三味书屋”
鲁迅小时候非常淘气。一天,镇里的戏台正在排戏,鲁迅听到外面的锣鼓声,便在家里坐不住了,趁着父亲不注意,他一溜烟儿地跑到戏台前看热闹。这时,戏台周围已经挤满了人。突然,热闹的锣鼓声停了,从后台走出一个人,对台下一拱手说:“哪位小兄弟愿意上台?我们让他客串阎王殿里的小鬼。”那些平时非常调皮的孩子这会儿却你推我、我推你地谦让起来。
“我来!”小鲁迅走上台去,让戏班的人画了个花脸,然后拿起一把钢叉就舞起来,戏台下马上响起叫好声。他得意极了,舞得更得劲儿了,小伙伴们都非常佩服他的勇气。
鲁迅12岁那年,被父亲送进了一所叫“三味书屋”的私塾就读。初入学时,鲁迅对百草园中的那些小精灵非常感兴趣。他在园中想起古人东方朔说过有一种虫叫“怪哉”,用酒一浇,便会消失不见。鲁迅非常想知道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便悄悄地问私塾的先生:“先生,这‘怪哉’虫是怎么一回事呢?”
先生却板着脸,很不高兴地回答:“不知道!”
后来,鲁迅慢慢体会到学生应该读书,先生不喜欢学生问各种古怪的问题。于是,鲁迅开始刻苦读书。起初十分严厉的先生也开始喜欢鲁迅的聪明刻苦,态度渐渐和蔼起来。鲁迅为了勉励自己学习,制作了一张小书签,书签上有10个正楷小字:“读书三到:心到、眼到、口到。”读书时,他把书签夹在书里,每读一遍就从上往下盖掉一个字,读过几遍之后,就用默读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用不了多久,他就能熟练地把课文背出来了。后来,同学们也都向鲁迅学习,纷纷制作“读书三到”的书签。
【感悟】学习要讲究方法,循序渐进,日积月累。真正会学习的人,要善于取舍,要选择正确的,精通专业的,熟悉相关的,了解必需的。同时,学习需要思考。有些人虽勤于学习,但不过只是泛泛的阅读,任何理论观点都只在脑海里一晃而过,是所谓“学而不思则罔”。“读书三到”是鲁迅在学习过程中的经验总结,我们也要像他那样不断地总结学习方法,集中时间、集中精力去攻读,只有这样才能事半功倍。
五:陈景润认真读书
陈景润小时候经常和哥哥姐姐一起玩捉迷藏。不过,陈景润捉迷藏时有点特别。他常拿着一本书,藏在一个别人不容易发现的角落或桌子底下,一边津津有味地看书,一边等着别人来“捉”他。看着看着,他就忘记了别人,而别人也忘记了他。
上学期间,陈景润酷爱数学。当老师讲解数学题时,他总是集中精神认真听讲。课后布置的习题他也认真去做。陈景润在解题的过程中得到了无限乐趣。数学是心智的比试和较量。陈景润对于解题,向来不吝惜时间和精力。陈景润不懂就问,别看他平时沉默寡言,但向老师请教时却毫不羞涩和胆怯。他的求教方式很特殊:看到老师外出或者老师从高中部到初中部去,他就紧追上去,和老师一起走一段路,并且一边走,一边问问题。
陈景润在福州英华中学读书时,有幸聆听了清华大学沈元教授的课。沈元教授给同学们讲了世界上一道数学难题:“大约在200年前,一位叫哥德巴赫的德国数学家提出‘任何一个偶数均可表示成两个素数之和’,简称‘1+1’的理论。但他一出生也没有证明出来,哥德巴赫带着一生的遗憾离开了人世,却留下了这道数学难题。长久以来,‘哥德巴赫猜想’之迷吸引了众多的数学家,但始终没有结果,并成为世界数学界一大悬案。”沈元教授把“哥德巴赫猜想”作了个形象的比喻,他把数学比喻成自然科学的皇后,把“哥德巴赫猜想”比喻成皇后皇冠上的明珠!沈元教授讲解的“哥德巴赫猜想”像磁石一般吸引着陈景润。
许多年之后,陈景润终于如愿以偿地进入了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1966年,他发表了《表大偶数为一个素数及一个不超过两个素数的乘积之和》(简称“1+2”),这在“哥德巴赫猜想”研究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他所证明出的那条定理震动了国际数学界,后来这条定理被命名为“陈氏定理”。
【感悟】做学问要有陈景润那样刻苦钻研的精神,只有这样,才能攻克一个又一个的难关,取得巨大的成就。青少年在学习中,会遇到一些困难,那么应该怎么去做呢?这里提供两种方法借鉴:1、鞭策法:让警官、好友监督自己,自己要尽量配合。2、自制法:为自己找一个奋斗的目标,这个目标必须是你最在乎最怕失去的。然后为了那个目标,让自己勤快起来。并且可以在醒目的地方贴上自己的目标提醒自己 。
通过看名人的励志故事我们可以从中学习到很多让我们受益终身的道理,下面这些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几篇名人刻苦读书故事。
六:扑在书上的高尔基
高尔基,前苏联大文豪,列宁称他是“无产阶级艺术的最杰出的代表人物”。
他出生在沙俄时代的一个木匠家庭,4岁丧父,寄养在外祖母家。因为家庭极为寒,他只读过两年小学。10岁时就走入冷酷的“人间”。他当过学徒,搬运工人,守认人,面包师。还两度到俄国南方流浪,受尽苦难生活的折磨。但他十分喜欢读书,在任何情况下,他都要利用一切机会,扑在书上如饥似渴地读着。如他自己所说:“我扑在书,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一样。”
他为了读书,受尽了屈辱。10岁时在鞋店当学徒,没有钱买书,就到处借书读。那时的学龄前徒,实际上是奴仆:上街买东西,生炉子,擦地板,洗菜带孩子……每天从早晨干到半认。在劳累一天之后,用自制的小灯,坚持读书。
老板娘禁止高尔基读书,还到阁楼上搜书,搜到书就撕碎。因为读书,还挨过老板娘的毒打。高尔基为了看书,什么都能忍受,甚至甘愿忍受拷打。他说过:“假如有人向我提议说:‘你去广场上用棍棒打你一顿!’我想,就是这种条件,我也可以接受的。”
5.古人读书的故事 篇五
欧阳修先生四岁时父亲就去世了,家境贫寒,没有钱供他读书。太夫人用芦苇秆在沙地上写画,教给他写字。还教给他诵读许多古人的篇章。到他年龄大些了,家里没有书可读,便就近到读书人家去借书来读,有时接着进行抄写。就这样夜以继日、废寝忘食,只是致力读书。从小写的诗、赋文字,下笔就有成人的水平,那样高了。
范仲淹二岁的时候死了父亲。母亲很穷,没有依靠。就改嫁到了常山的朱家。(范仲淹)长大以后,知道了自己的生世,含着眼泪告别母亲,离开去应天府的南都学舍读书。(他)白天、深夜都认真读书。五年中,竟然没有曾经脱去衣服上床睡觉。有时夜里感到昏昏欲睡,往往把水浇在脸上。(范仲淹)常常是白天苦读,什么也不吃,直到日头偏西才吃一点东西。就这样,他领悟了六经的主旨,后来又立下了造福天下的志向。他常常自己讲道:“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近代人读书的故事
林纾苦读成大器
林纾(shu)是我国近代著名的文学家、翻译家。他是福州人,清末举人。
林纾小时候家里很穷,却爱书如命,买不起书,就只好向别人借来自己抄,按约定的时间归还。他曾在墙上画了一具棺材,旁边写着“读书则生,不则入棺”,把这八个字作为座右铭来鼓励、鞭策自己。这句名言的意思是他活着就要读书,如果不读书,还不如死去。他常常是起五更睡半夜地摘抄、苦读。他每天晚上坐在母亲做针线的清油灯前捧着书孜孜不倦地苦读,一定要读完一卷书才肯睡。由于家穷,加上读书的劳累,他18岁时,患了肺病,连续十年经常咳血,但他卧在病床上还坚持刻苦攻读。到22岁时,他已读了古书2000多卷,30岁时,他读的书已达1万多卷了。
图片展览:
一双渴望的眼睛,在取暖的同时,不忘读着书
读书名句:路漫漫其修道远,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阅读的最大理由是想摆脱平庸,早一天就多一份人生的精彩;迟一天就多一天平庸的困扰——余秋雨
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莎士比亚
知识是珍贵宝石的结晶,文化是宝石放出的光泽——泰戈尔
总结:1.世界上有千千万万本书,一个人一辈子也读不完。只有适当的选择一些书籍,并汲取其精华,一定更获得你想要的东西。
2.读书不能半途而废而要下定决心,并且要仔细的品味。
6.读书刻苦的古诗 篇六
唐:杜甫
碧山学士焚银鱼,
白马却走深岩居。
古人已用三冬足,
年少今开万卷余。
晴云满户团倾盖,
秋水浮阶溜决渠。
富贵必从勤苦得,
男儿须读五车书。
《劝学诗》
宋:朱熹
少年易老学难成,
一寸光阴不可轻。
未觉池塘春草梦,
阶前梧叶已秋声。
《题弟侄书堂》
唐:杜荀鹤
何事居穷道不穷,
乱时还与静时同。
家山虽在干戈地,
弟侄常修礼乐风。
窗竹影摇书案上,
野泉声入砚池中。
少年辛苦终事成,
莫向光阴惰寸功。
《劝学诗》
唐:韩愈
读书患不多,思义患不明。
患足已不学,既学患不行。
子今四美具,实大华亦荣。
《读书》
宋:陆九渊
读书切戒在慌忙,
涵泳工夫兴味长。
未晓不妨权放过,
切身须要急思量。
《劝学》
唐:颜真卿
三更灯火五更鸡,
正是男儿读书时。
黑发不知勤学早,
7.关于读书刻苦的名言 篇七
2、不学,则不明古道,而能政治太平者未之有也。作者(唐)吴兢
3、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苏轼
4、读书之乐何处寻数点梅花天地心。[宋]朱熹(《四时读书乐》)
5、读书之乐乐无穷,拨琴一弄来熏风。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德]歌德
6、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作者 朱熹
7、路漫漫其修道远,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8、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三国志》
9、读书之乐乐陶陶,起弄明月霜夭高。
10、懂得自己无知,说明已有收获。拉丁美洲谚语)
11、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诸葛亮
12、夫道成于学而藏于书,学进于振而废于穷。作者 (汉)王符
13、教师进行劳动和创造的时间好比一条大河,要靠许多小的溪流来滋养它。教师时常要读书,平时积累的知识越多,上课就越轻松。——作者 苏霍姆林斯基
14、赶脚的对头是脚懒,学习的对头是自满。
8.苏秦刻苦学习的故事 篇八
苏秦资料
苏秦(?-前284年),战国时东周洛阳乘轩里人,字季子。奉燕昭王命入齐,从事反间活动,使齐疲于对外战争,以便攻齐为燕复仇。齐湣王末任齐相。秦昭王约齐湣王并称东西帝,他劝说齐王取消帝号,与赵李兑约五国攻秦,被赵封为武安君。五国合纵攻秦,迫使秦废帝号,归还部分魏赵土地。而后,齐国乘机攻灭宋国。后燕将乐毅联合五国大举攻齐,不料其反间活动暴露,被车裂而死。苏秦(约前334-前284)身农家,素有大志,曾随鬼谷子学习纵横捭阖之术多年。与张仪同出自鬼谷子门下。
与赵奉阳君共谋,发动韩、赵、燕、魏、齐诸国合纵,迫使秦国废帝退帝,至乐毅破齐前夕,《汉书·艺文志》著录有《苏子》三十一篇,今佚。帛书《战国策》残卷中,存有其游说辞及书信十六篇,与《史记》所载有出入。
故事
战国时期,中原大地上七雄并立,战争连年不断,各国都想统一中原。年轻的苏秦凭借自己的学识和口才游说当时最强大的秦国,希望得到重用。但是由于商鞅嫉妒他的才能,处处与他为难,没能如愿。他曾经十次上书秦王,诉说心志,都没有被采纳。后来决定离开秦国,游说六国联合抗秦。为了实现这个目标,他把家产卖了后,得到路费、衣物、车马、和仆人。在游说的过程中勘察各国的山川地形,风土人情。好几年,他仍然无机会实现自己的抱负。钱财用完了,只好辞了仆人,卖了车马,自己担着行囊徒步回家。
父母原以为倾家荡产的苏秦能换来仕途的发展,一定可以谋得一官半职。谁知贫穷落魄,都骂他是个没有出息的败家子。妻子也像看不见他似的。饥寒交迫,向她的嫂子要点饭吃,嫂子说家中没有可烧的菜,拒绝给他做饭。
苏秦饱尝了人间冷暖,不觉潸然泪下:“一身贫寒,妻子不认丈夫,嫂子不认小叔,连父母都不认儿子,这全是我造成的啊。”
感慨之后,他钻入书中消愁。他偶然从书堆中发现一本《阴符》,忽然想到有个名士说钻研此书,肯定有长进。于是开始钻研这本书中的道理。
苏秦足不出户,不分昼夜,发奋读书。夜晚困的时候,为了使自己的头脑清醒,用锥子刺入自己的大腿,血流到脚面上。剧痛让他睡意全消,又可以全神贯注地读书了。《阴符》这本书,让他茅塞顿开,又结合自己周游六国所得到的信息知识,仔细揣摩,不过一年,天下形势了如指掌。
苏秦胸怀大志,再次告别父母去游说各国,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终于取得了六国的信任,接受了他的联合主张。最后,他,兼佩六国的相印,执金牌宝剑,总辖六国臣民。
当他衣锦还乡的时候,家人对他的态度截然不同了,父母把他当做孝子。妻子恭顺了,嫂子也敬重他了,居然不敢抬眼看他了。
启示
如果想要把事情做成功,就要下定决心,目标明确。要肯吃苦,肯努力。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亲戚的表现反映出,人心向背,在苏秦落魄时,并没有给予他帮助,世态炎凉,但这同时也是苏秦下定决心发奋读书的`原因之一!
9.古人刻苦读书的故事 篇九
今天我读了一篇文章《高玉宝》。
它主要讲述了高玉宝小时候很想读书,但付不起学费,好不容易走进学堂,地主又来逼租,高玉宝只好去给地主放猪,地主还撕了他的课本。幸运的是,在共产党的帮助下,他刻苦学习,并且写了一本书——《高玉宝》。
看完这篇文章,我不禁想起了上个星期天:妈妈带我去新华书店看书,我偏不去,因为我正被精彩的电视所吸引。妈妈连哄带骂,我才极不情愿的去了。到了书店,我随手拿起一本书,实际上,我的心早已飞到了家里的电视前了,一会要飞到了书店的装饰上了。根本没看到心里去。回家的路上,妈妈问我:“今天学到了什么知识?”我慌忙回答:“我„„学到了„„”妈妈一看,狠狠地把我批评了一顿。
是呀,我们现在生活条件这么优越,夏天有空调,冬天有暖气,而高玉宝在旧社会连读书的权利都没有,我们真是身在福中不知福!
这篇文章好像一面镜子,他照出了我的缺点,也使我真正改掉了不爱学习的这个坏毛病。是高玉宝让我知道了要努力学习,刻苦学习!
10.刻苦读书的谚语 篇十
NO1、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NO2、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NO3、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NO4、读一书,增一智。
NO5、不吃饭则饥,不读书则愚。
NO6、树不修,长不直;人不学,没知识。
NO7、用宝珠打扮自己,不如用知识充实自己。
NO8、蜂采百花酿甜蜜,人读群书明真理。
NO9、劳动是知识的.源泉;知识是生活的指南。
NO10、知识是智慧的火炬。
NO11、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NO12、宝剑不磨要生锈;人不学习要落后。
NO13、茂盛的禾苗需要水分;成长的少年需要学习。
NO14、星星使天空绚烂夺目;知识使人增长才干。
NO15、造烛求明,读书求理。
NO16、粮食补身体,书籍丰富智慧。
NO17、不向前走,不知路远;不努力学习,不明白真理。
NO18、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愈。
NO19、三更灯火五更鸡 正是男儿读书时
NO20、世界上三种东西最宝贵——知识、粮食和友谊。(缅甸谚语)
NO21、书籍备而不读如废纸。(英国谚语)
NO22、积累知识,胜过积蓄金银。(欧洲谚语)
NO23、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孔子
NO24、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NO25、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NO26、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NO27、三人行,必有我师也。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
NO28、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孔子
NO29、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
NO30、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NO31、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朱熹
NO32、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欧阳修
NO33、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刘彝
NO34、黑发不知勤学早,白发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NO35、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于谦
NO36、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刘向
NO37、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长歌行》
NO38、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
NO39、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苏轼
NO40、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李苦禅
NO41、立志宜思真品格,读书须尽苦功夫——阮元
NO42、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
NO43、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陈寿《三国志》
NO44、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孙洙《唐诗三百首序》
NO45、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NO46、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
NO47、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苏轼
NO48、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蒲松龄
NO49、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三国志》
NO50、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
NO51、路漫漫其修道远,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NO52、奇文共欣赏,疑义相如析——陶渊明
NO53、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朱熹
NO54、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
NO55、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诸葛亮
NO56、玉不啄,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礼记》
【古人刻苦读书的故事】推荐阅读:
古人刻苦立志经典名言09-27
古人读书故事08-20
关于刻苦读书的成语10-29
名人勤奋刻苦终成名的小故事07-17
形容刻苦的成语08-22
形容刻苦学习的成语08-03
古人的元旦祝福08-09
刻苦努力的作文300字07-08
勤学刻苦的励志个性签名08-19
关于刻苦学习的成语集萃0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