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育理念(11篇)
1.语文教育理念 篇一
小学语文教育人文理念探讨论文
一、关注学生的成长,创造良好的育人氛围
有一个著名的教育家曾经说过,成功的教学离不开师生之间真诚的信任和理解关系,需要有一种安全和谐的课堂氛围。众所周知,环境往往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一个人的行为举止和品德思想。在安全、轻松、民主的教学氛围中,学生才敢于将真实的自己表现出来,积极自主参与到教学活动之中,从而将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创造性充分展示出来。作为教学活动的主导者,语文老师要清楚了解一个事实,那就是学生才是教学活动中的主体,一切的教学活动都要围绕学生进行。即使自己的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是最完美的,都并不能说明自己的教学是成功的。要想衡量一个课堂教学成功与否,不在于老师教的怎么样,而是看学生掌握和吸收了多少知识,思维是否得到了训练,综合素质是否得到提高。因此,小学语文老师要想在语文教育活动中进行人文理念的培养,必须要关注学生的成长,小学阶段是学生身心快速发展的阶段,语文老师一定要营造一个友爱和谐的学习氛围,让学生的身心在这个氛围活中获得健康成长。笔者在教学过程中经常看到有些学生性格内向腼腆,缺乏自信心,上课在回答问题的时候声音非常小,有些学生不会回答问题甚至连“我不知道”都不敢说,就站在那儿默不作声,甚至还会颤抖和局促不安。对于这种情况,语文老师不能大声呵斥,也不能批评指责,要一直使用鼓励的话激励学生,比如“老师相信你一定可以的”,引导学生逐渐提高音量。当学生实在不会解答的时候,语文老师要给予适当的暗示和指导,让学生一步步找到答案,通过这种方式逐渐提高学生的学习信心。
二、陶冶学生的情操,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小学语文是小学教育中一门基础性的语言学科,从某个程度上说,语文也是一门艺术性的学科。其中的艺术性表现在多个方面,比如文章的语言方面、作者的情感方面等。相对于其他学科来说,语文在人文理念培养方面有着无可取代的独特优势。小学语文老师要善于抓住这个优势和特点,融入人文理念,在此基础上陶冶学生的情操,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除此之外,语文老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融入一些社会热点信息,以此引导学生思考,还可以让学生借助如今发达的网络信息技术进行相关资料的收集,以此达到拓宽学生视野、激发学生情怀的目的。例如,在教学“桂林山水”相关内容的时候,语文老师可以利用多媒体给学生播放讲述桂林山水的视频,同时配上优美的.音乐,对学生的情操进行陶冶,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人文素养。又如,在教学“小音乐家杨科”相关内容的时候,语文老师可以让学生课下收集相关的资料,引导学生了解一些相关的法律法规。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感受到就社会的压迫和新社会的法制力量,以此增强学生的生活体验,从而达到提升学生人文素养的目的。
三、发挥教师的示范作用,给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
小学生年龄小,生活阅历浅,知识面狭窄,但是具有较强的模仿能力,小学语文老师与小学生接触的非常多,其一言一行对学生都有深远的影响。小学语文老师要对此加以重视,要想在教育活动中有效培养人文理念,必须要注重自己的一言一行,将自身的示范作用充分发挥出来,给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榜样具有感染和教育的作用,可以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小学语文老师具备的人文精神一般表现在思维模式、性格、心理、情感、道德、思想等各个方面,老师在这些方表现出来的修养和气质对小学生的成长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更是学生人格完善和身心健康成长的需要。小学语文老师要对此加以重视,在平时要博览群书,做到腹有诗书气自华,对待学生要有耐心,学会包容他人,在教学工作中要一丝不苟,这些都会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综上所述,作为小学语文教学活动的主导者,语文老师不仅要做好教书工作,还要做好育人工作,在教育过程中注重人文理念的培养。结合素质教育要求,不断陶冶学生的情操,净化学生的心灵,同时也要不断充实自己,这样不仅可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同时还能促进整个社会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赵小秋.把人文理念融入语文教学[J].教育实践与研究(小学版),(02).
[2]郭建春.基于“思源于惑”理论探讨小学语文教育中创新思维的培养[J].科教文汇(中旬刊),(08).
[3]刘凯.在小学语文教育中实施素质教育的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7(07).
2.语文教育理念 篇二
教师作为一种特殊的职业, 对职业素养的要求也就更为严格, 在必须拥有丰厚的知识、掌握娴熟的教学技能、具有探索和创新的个性之外, 拥有正确的教育理念至关重要。这体现在教师要处处“为人师表”, 在工作中不断提高思想认识和职业素养, 实现师生的彼此尊重和信任。它是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和塑造学生的能力的重要体现, 对于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了解学生的真实思想和心理活动, 使每个学生都得到符合他们个性的发展与提高大有裨益。只有教师拥有正确的教育理念, 才能实现对学生的真正教育。
二、教师要正面引导学生
小学是基础教育阶段, 由于学生年龄小, 自控能力差, 还没有形成自己正确的价值取向, 学生每天都在亲身地感受身边教师的行为举止, 并在他们的心灵深处做出最细腻的情感反应, 所以在行为判断及处理方式上教师的身传言教、正面引导显得至关重要。教师处理问题的方式直接影响了学生的价值取向及行为方式。
教师在繁杂、琐碎的日常工作中, 应时刻保持一颗冷静的心, 控制好个人的情绪波动, 从容不迫地去面对和处理学生间的矛盾。这不仅体现了教师完整的人格, 同时也在无声中教育了学生如何去理性面对和解决问题。
三、教师要关心学生, 维护学生的自尊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教育——这首先是关心备至地、深思熟虑地、小心翼翼地去触及年轻的心灵。……教育者还必须具备一种对美的精细的感觉。你必须热爱美、创造美和维护美 (包括自然界的美和你的学生的内心美) 。”所以, 在教师处理学生间的矛盾时, 对学生的尊重很重要, 在处理矛盾中, 一定要注意呵护学生敏感自尊的心灵, 让他们敢于承认错误, 勇于面对问题, 承担责任。“鞭挞或呵斥是应该谨慎地避免的。”
三年级时, 我班上有名女生, 很调皮, 但很聪明。一天, 她把一本很有趣的《脑筋急转弯》带到了学校, 上课时其他学生的注意力几乎都被这本书吸引了, 我当时很生气, 就很大声地当着全班学生的面呵斥了她, 并拿走了那本书。课后我把她叫到办公室, 对她说:“你想对我说些什么吗?”她带着泪小声地说:“李老师, 我影响了您上课, 我知道错了!但我有时真的管不住自己, 我犯错误时您能不能不要当着大家的面说我, 我当时真想找个地缝钻进去!”回想自己一时的言语冲动竟然伤害了学生的自尊, 我一时语塞, 不禁拉着学生的手温和地说:“小宁, 你是个好学生, 但我们每个学生上课要有集体意识, 要学会约束自己, 这样课堂教学质量才会提高。老师的话伤了你的心, 很抱歉, 老师以后一定会注意, 你会原谅老师吗?”这位学生顿时云开雾散, 又恢复了活泼的模样。
苏霍姆林斯基说:“把一个学生的缺点和毛病公诸于集体, 是一种非常细致的事情, 要很有分寸, 讲究方法, 要有很高的技巧。集体对个人施加的影响应当是含蓄的, 潜移默化的, 而且最主要的是使学生认识自己, 对自己负责。”发生这件事后我充分认识到儿童的过错有时不能不加以斥责, 但斥责时的语言, 应当背着他人私下执行, 因为学生一旦懂得尊重与羞辱的意义之后, 维护并保持他们的名誉很重要。
四、教师要耐心、温和地处理学生问题
低年级的学生, 他们天真、调皮、可爱, 喜欢被赞赏, 向往美好, 可涉世未深, 与他人交往时难免会有矛盾, 有的小学生喜欢搞恶作剧, 而且非常频繁。作为教师除了日常教学工作外, 调节诸多的矛盾和误解也是日常常规管理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处理学生间的纠纷时, 教师要用冷静、耐心、温和的态度去调查事情的真相并达到对学生的教育目的。反之, 教师如果因为生活和工作方面的压力, 随之把焦躁情绪带入到学生的矛盾解决中, 则会对学生的教育产生适得其反的效果。正如洛克所说:“你的举止应温和, 即使惩罚他们, 态度还是要镇定, 要使他们觉得你的作为是合理的, 对于他们是有益的, 而且是必要的。”
当学生走进学校后, 他就会无限地信任他的老师, 老师的每一句话对他来说都是神圣的真理, 老师的行为在他看来就是智慧的化身和道德的典范。学生对教师的信任, 就像玫瑰花上的一滴洁净的露珠。作为他们的老师, 我们一定要珍惜这份信任。这种教育智慧, 应该贯穿于教师教学工作的全过程。
五、总结
作为一名小学教师, 在学生接受学校教育的初期, 教师是让学生认识世界中各种事物和现象的引领者, 是打开学生思想的启迪者。在我们的职业生涯中, 也许每天学生们都会发生一些不平凡的事, 这些事无关大小, 但却都与他们的健康成长息息相关。教师作为教育者, 应当深刻了解正在成长的学生的心灵, 在面对学生每天出现的新问题、新状况时, 我们不要急于处罚学生, 要冷静下来想一想, 是什么促使学生犯下这种或那种过失的。只有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 相信他们会通过自身的努力来改正错误的。我们每位教师都应理所当然地相信:每个学生都能成为一个善良的人。而教师只有善于跟学生交朋友, 关心学生的快乐和悲伤, 耐心了解学生的心灵, 时刻都不忘记自己也曾是个学生, 他才是一位关心学生、理解学生的优秀教育者。
参考文献
[1].杨金贵.浅谈如何做好小学教学管理工作[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 2010 (06) .
[2].谭锦儒.农村小学教育管理工作之我见——浅谈农村小学校长工作[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11 (24) .
[3].张素坤, 韩新君, 韩桂英.小学教育整体改革的实践探索[J].教育探索, 2002 (04) .
[4].李旭炎.大力加强中小学班主任工作[J].天津教育, 2006 (12) .
3.语文教育理念 篇三
【关键词】新课改 创新教育 实施原则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682(2012)10-0109-02
“创新教育”是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实践,其核心是创新能力的培养。在如今知识经济时代、信息社会当中,具备学习的愿望、兴趣和方法,比记住一些知识更重要。真正对学生负责的教育,应当是能够促进他们全面、自主、有个性地发展。在新时代的浪潮中,中学教育正转变为培养学生的“人生规划”能力、职业意识和创业精神,这些正是新课改所十分强调的。根据多年的高中教育经验,结合教育专家的观点,我认为,要想达到这些教育目标,就必须要科学地进行创新教育,在实施过程中遵循以下原则:
一、自主性原则
在创新教育教学过程中,始终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只有打破传统课堂的桎梏,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主动独立地对问题进行分析、探索、实践、质疑、创造等来实现对知识的掌握,在一定程度上,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学习进度等,让他们在课堂上充分感受到主人翁的地位,感受到自己的权利、自由和成功的喜悦。
我们的工作主要抓住两个切入口:①帮助学生自主地学会处理好自身与自然的关系。为了磨练顽强的生活意志,每年组织学生到市青少年素质拓展中心进行素质拓展,并每天进行跑操比赛,以此养成学生锻炼身体的习惯,培养学生艰苦奋斗的精神。②帮助学生自主地学会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重点培养学生尊师重教、孝敬父母、真诚待人和乐于助人,我校有通过“爱心工程”等使学生学会关心他人。为了使学生在追求中正确的把握自主,各个班级根据本班学生的思想脉搏,组织开展围绕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方面的班会,年级也会根据这些主题组织争辩会,如本年级近期举行了“曹操和诸葛亮谁更适合当国足的教练”的辩论会。③帮助学生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尤其在优生培养方面。在高三一轮复习期间,我将全年级的优生组成“晚自习班”,我担任班主任。白天他们仍在自己的班级上课,晚自习老师不讲课的时间到专门教室,组成6人一组的学习小组,每组中每人负责一科——课代表,课代表在老师的指导下,主要发挥其自身的主动性:每周组织一套高层次、有价值的题目作为该组所有同学该周的补充作业,或讨论白天一轮复习内容的提升,或者自行命题等。开始时,老师的指导占主导;推行一段时间后,学生的积极性高涨、主动性增强,逐渐自己主导。
自主性原则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从中体验到独立思考和成功的快乐。
二、民主性原则
民主制度代表着先进与完善,在教学过程中,改变教师“一言堂”、“满堂灌”的弊病,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生动活泼、民主自由的风气,创造有利于学生创新的民主氛围,才能使学生得到最大程度的尊重和知识的满足。只有师生关系十分民主平等、教学环境极为轻松活泼、学生感知到自己拥有人格和权利上的平等和自由、有很高的自由发展空间,才能真正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提高其在学习中的创造力。课堂教学要给学生留下充足的思考时间和空间,这不仅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学习能力、思维能力的培养和形成,更体现了教师对学生主体学习的一种尊重、一种民主。
在民主性原则下形成的小组研究讨论学习是很成功的一种模式。在小组学习中,每一个学生都代表着一种独特的见解和一种有力的声音,在充足的时间和空间的前提下,学生带着自己从学习中或生活中的知识或经验,充分展示自己:发表自己的见解、提出自己的意见、和他人讨论交流,最大程度地锻炼独立思考的能力。另外,让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的有机结合、有序开展,也在能激发学生个人爱好、扩大学生思考的时间和空间的同时,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这就要求教师要善于启发学生,善于随机应变,善于通过心灵的撞击去激发学生智慧的火花,要真正把全体学生当做学习的主人,让他们主动地参与学习。
在一轮复习结束后的3月中旬,我在全年级推行“老师减少作业量,学生对准涨分点。”之前完成了两项准备工作:一是让学生填写“学科涨分点及应对策略”分析表,各科将本学科高考考点全部罗列发给学生,对涨分点确认予以专门指导,根据其涨分点,给相关学科的教师明确具体任务;二是老师这边根据高考的题型组织了“高考题型自助餐”。具体做法是:老师在二轮复习中大量减少作业,让学生有大量的空余时间;学生根据自己的涨分點,做自己选定的“高考题型自助餐”,让他们拥有更多的时间对症下药、完成自己需要做的题目。我在年级老师中强调自助餐三原则:专题性原则、做完替换原则、面批原则。尤其是面批原则大大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让老师清晰的把握学生每天的进步并对学生进行最及时的指导,让学生深感进步的喜悦和受到尊重的自豪,师生关系十分和谐。
三、以人为本,解放学生的原则。
这是大势所趋,也是众望所归。在新课改背景下,适应新的课程理念,改革教学观念和方式,是当前广大老师面临解决的刻不容缓的大问题。在传统教学中,大多数教师奉行“以本为本”的指导思想,机械地、单向地、纯理论性地传授知识,使课堂不断地走向孤立、封闭和枯燥、陈旧,而教学也变得死板、机械、沉闷,教师也变得没有情趣没有生命力。这一切,严重损害了教师的教学创造性,束缚了学生的思维和行动,挫伤了学生学习积极性,背离了教育的初衷。
要解决上述问题,我认为在教学中必须坚持以人(学生)为本的教学原则。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二十年以前就提出了“教育即解放”的观点。这里的“解放”,首先是人性亦即人的本性的解放,特别是作为创造性人才所必须具备的非智力的个性的解放;其次是人人皆有的创造潜能要获得解放。只有这样,教育教学才可以“使人成为他自己,变成他自己”,才能称得上是真正意义上的“以人为本”。
具体的措施体现在:首先,以人为本,解放学生的头脑,使他们思想开放。苏霍姆林斯基说:“在学生的脑力劳动中,摆在第一位的不是背书和记忆别的思想,而是让学生本人进行思考。”其次,以人为本,解放学生的双手,使他们能干,这就体现在电子信息和综合实践课程方面。再次,以人为本,解放学生的眼睛,使他们能看,不仅要多看书,而且要善于观察周围的人与事、多姿多彩的世界。我校“培养优生计划”就鲜明地体现出了以生为本的原则。根据学生记忆规律、学习成长与智力发育的实际情况,我认为,尖子生不仅仅是高三培养出来的,更应该是基础年级就开始培养的。因此,在高二年级时,我们就开始根据学生自身的能力,推行作业、课堂与高考接轨,明确提出“上难度,绑沙袋”的策略,落实在平时的教学(尤其是实验班)与考试中,如在月考、期中考试等大型考试中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和待挖掘潜力,主动提升难度,增强学生对难题的适应性。其次,根据学生有效学习的能动性,我认为优生的培养主阵地仍是课堂,主要是体现于教学中的层次性,为了使学生接受知识能力提高,每一节课都要为他们准备一些拨高内容。以生为本,解放思想,让学生最大程度地成长和发展,也让教师在新课改理念下接受最先进的前沿资讯,站在教育界的尖端,更使学校在成长和壮大中充满生命力和竞争力。尤其重要的是,教育因此而生机勃勃,人才在各个领域万花怒放。
四、以外部环境为辅的原则
要实施创新教育,就需要积极营造一个良好的大环境,便于学生在自由活动、勇于创造的氛围中,进行创造性学习;便于教师在受学校与社会尊重、认可的氛围中,进行创造性地教学;便于学校在受教育界与社会的认可与支持中,走向良性的创新发展之路。
“一个学校的培养目标、学风、学术气氛及管理体制等都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形成及创新教育的提高具有重要的作用。”所以,创新教育首先要求教师自身要具备创新精神,这是教育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一个重要因素,也是创新教育实施的必要条件之一,教师所具有的创新精神会最大程度地鼓舞学生进行创新。其次,轻松活泼的课堂气氛和师生关系,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较适宜的“气候”和“土壤”,给学生创设环境,让学生思考、探索,使教育水到渠成。实践证明,创造适宜学生主动参与、主动学习的课堂气氛,有利于学生主体精神、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健康发展。
總之,学生、教师、学校、家庭和社会对创新教育的重视,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最坚实的后盾。只有改变观念、全民参与、无处不在的渗透,创新教育才能更顺利、有效地展开,学生在接受的过程中才能更有效地进行。我校历来十分重视创新教育,因此每一节“校园科技节”都会涌现出众多学生自主创作的富有创意的科技作品、手工作品,包括自动路障移除机器人,“一触即发”、千姿百态的晶体模型、晶胞模型、分子的立体构型模型、金属晶体的堆积方式模型;电子结构图、原理图,细胞的减数分裂图,DNA双螺旋结构图等。这是我校创新教育的结晶,它来自学生对创新的渴望、教师和家庭对创新的支持、学校对创新的重视、社会对创新教育的认可。
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我国要跟上世界科技进步的步伐,必须千方百计地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化。而创新的关键在人才,必须有一批又一批的“创新型”人才。培养“创新型”人才是21世纪教育的中流砥柱,是学校教育义不容辞的职责,也是每个教育者应当孜孜不倦进行学习、研讨的重中之重。
参考文献
1 张德伟、孔锴.当代教育新理念[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5
2 钱铁锋、姜强、程刚.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考试周刊,2011
3 唐苗.知识经济时代的创新教育[J].改革与战略,2006(05)
4 王乃成.创新教育应尊重教育[J].中国教育研究论丛,2007
4.国学教育理念 篇四
5000年的中国儿童教育,自私塾蒙学到今天的现代化幼儿园,经验又在哪里?
如何将悠久的东方文化与西方的现代心理学相结合,探索儿童教育的新方向?
自CCTV《百家讲坛》于丹讲论语,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回归增添了无穷力量后,越来越多的家长开始对传统文化充满好奇和探究。可是如何让我们的孩子也能对中华传统文化充满兴趣呢?
从自己多年人生经历感悟,到所见大量活生生的人生起伏事例,让我深切感到一个人的“人格”对其成功的重要性。此后又在亲自举办的20期青少年戒除网瘾训练营的过程中,更加深切感到这些青少年行为偏差都来自他们的“人格”问题。于是,我立志要在孩子蒙童之际,帮助他们构建强大而高尚的“人格”。
中国传统文化最重视人的心灵教育,四书五经均乃儒家为医人心而立之方。在儿童启蒙教育中,古人更是明确提出“蒙童”关键在“养正”。这如同中医强调“扶正固本”的养元气的理论,孩子成长中最大的动力和最大的抗干扰能力,都来自从小在其身上形成的孟子所说的那一股浩然“正气”。此“正气”就是他们强大而高尚的“人格”。
更为可贵的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也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养正”的方法,即形成了一套“幼儿人格教育系统”,它帮助人们从小学会做人,拥有一颗向善的“心灵”,拥有一身良好的“德行”。
但是我们不是复古派,我们是改革派。不因循守旧,我们提倡创新。传统文化的传承之法,只有创新才有出路。所以在今天,童学馆改革创新,在传统文化儿童教育中,吸收了现代西方儿童心理学的最新研究成果,开发出了教孩子“做人”的0-12岁“童学馆课程系统”,共计16门课程,以关注儿童的心灵为重。它把教育的重点集中在“育心”上,以期帮助孩子们构建强大而高尚的“人格”,具有德行。
今天,童学馆在中国乃至全球首倡“中式育儿”的幼教理念,让孩子仁爱、礼让、孝顺,知耻而后勇,不仅是期望孩子们未来成为“不忧不惧”的君子,获得自我的成功;更期望孩子未来成为“安邦治国”之良才,造福民族。
儿童是民族复兴的根源,童学馆让他们从小亲近传统,知道民族的养育之恩,长大之后自会报效祖国、孝顺祖国。
童学馆的儿童未来走向世界,他们所拥有的中华传统文化的智慧,将会成为他们融入
国际的润滑剂,成为参与国际竞争的核心竞争力。
教育理念 从幼儿期预植根本,培养中国的接班人
人生的问题,往往出在婴幼期。大了再纠正,成本高而效果差,有时甚至无法挽回。童学馆借助传统文化的巨大力量,为孩子树立圣贤榜样,从幼儿期进行礼仪教导和德行熏陶,授予正确的行为规范和为人处世之道,给孩子一生受益的人格修养。阶梯性成长课程,解决婴幼小衔接大问题
童学馆精心设计0-12岁阶梯性成长课程体系,在婴幼期发展言语、认知、运动,在学前期训练识字、速算、专注,在小学期提升阅读、作文、记忆,国学和礼仪渗透始终,能力和习惯同步提升,帮家长解决婴幼小衔接大问题。游戏化教学,让孩子更喜欢
童学馆摒弃传统刻板机械的教学方法,采用游戏化教学、嵌入式教学和体验式教学。多级课程循序渐进,让孩子在快乐的学习氛围中,感悟中华传统文化。懂孩子的幼师,而不是懂国学的夫子
童学馆选拔有幼教经验的年轻女教师,每位都有自己的专长和教育学背景,经过学馆持续严格的传统文化、脑科学、儿童心理学专业培训和考核,她们更懂孩子。浸泡式学习,有益的课外补养
有的父母在家里不知道如何教孩子,或者孩子不听教。孩子在童学馆是浸泡式学习,充分感悟和体验。我们的学员不但能识字过千、经典背诵过万,一目十行快速阅读、记图记景过目不忘、1分钟算百题,还能朗诵演讲、对联作诗、琴棋书画,更重要的是习惯好、能力行弟子规,孝顺懂礼,教学效果让家长们非常满意。教育孩子,父母的观念很重要
5.法治理念教育试题 篇五
考试卷一
单位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职务________分数________
填空题(每空1分,共30分)
1、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法治的_____________,是我们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____________。
2、1997年,中国共产党第_______次代表大会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确立为治国基本方略;在________年3月召开的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被写入了宪法修正案。
3、社会主义法治的基本原则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实行依法治国,就是把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
_______紧密结合起来,实现民主的法制化,制度化,从而保证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法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真正当家作主。
5、依法治国是我们党__________观念的重大转变,是实现国家_________的重要保障,是发展社会主义___________的必然要求。
6、依法治国理念具有十分丰富的内涵。其基本含义是依据_______而不是个人意旨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实行的是_______而不是人治。其核心是确立和实现以______和_______为治国的最权威标准。
7、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具有最大的_________和最高的____________。全国各族人民、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都必须以宪法为根本的____________,并负有维护宪法尊严、保障宪法实施的职责。
8、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任何法律法规、规章都不得同_______相抵触。____________________是法律权威的重要标志。
9、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的基本任务是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执法行为的合法性包括_______合法和______合法。
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
依法治国的含义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含义
怎样树立和维护法律的权威
依法办事的含义
论述题(30分)
作为司法行政干警,在日常工作、学习、生活中,应该怎样努力实践依法治国理念的基本要求。
参考答案:
一、1、核心内容基本方略
2、十五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1999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3、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4、社会主义民主社会主义法制管理国家事务
管理经济文化事务管理社会事务
5、治国理政长治久安民主政治
6、法律法治宪法法律
7、权威性法律效力活动准则
8、宪法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
9、提高政法队伍的法律素养
10、实体程序
二、1、p172、p213、p234、p26
三、p28
6.转变教育理念 篇六
——暑期培训心得体会
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没有高素质的教师,就没有高素质的学生。当然,没有成功的教师,成功的学生也就无从谈起。7月30日—8月1日,我参加了区教育局组织的为期三天的教干培训班,对新时期如何做一名称职的教师有了更深刻的理解。特别是听了几位专家关于新时期教师应具备哪些素质,怎样做学习型的教师,驾驭新形势下的教育教学工作,有了新的认识。
历史是发展的,教育是变化的,思想是流动的,一成不变的教育和不思变革的教育思想是缺乏生命力的;不断根据时代的特点调节我们的思想、发展我们的观点才能成为教育改革的主动者。
好的教育是相对的,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绝对的、统一的“好”教育是没有的,好教育不能通过模仿和抄袭而获得。宝应实验小学陈士才销账 说得好:“教育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我们只能根据特定的教育目的、教育场景、教育对象、教育任务和教育者自身的条件确定一种相对较好的教育行为方式,选择和创造自己认为好的教育。”
教育不是工艺,而是哲学,是艺术,是诗篇,是思想与思想的碰撞,是心灵与心灵的交流,是生命与生命的对话。教育需要我们的热情和生命去拥抱。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周彬说:每一位从事教育工作的人,都可以努力成为一名教育家,而不是教书匠,关键在于要有自己对教育独立的理解,有自己对教育的理想,有自己对教育的持久的追求,并逐渐形成自己的风格。
我深深的体会到,面向未来的社会,是学习型的社会,面向未来的学校,我们每一位教师都必须是一名学习型的教师。学习型的教师,能善于获取、创造、转移知识,并以新知识为指导,勇于修正自己的不足之处;并且不断超越自己,培养全新、前瞻、开阔的思维方式。新课程改革是一项观念和实践相统一的系统工程,其中观念的变革是最基本的。“观念领先”是实施课程改革的重要基础和先决条件。更新教育理念,首先是树立现代教育理念,没有现代教育思想就不可能有现代教育行为。在新课程中,教师不再只是知识的传授者,而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学活动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传统意义上的教师教和学生学,将不断地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学习共同体”。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在教学过程中,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置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使学习成为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
因此,教师必须转变角色意识,把更多的教学活动让位于学生,设计丰富多彩的、有尽可能多的学生参与活动,创设具有吸引力、感染力的真实情境,打开一条“让学生主动走向知识的通道。”丹凤实验小学陈跃红校长的成功经验充分证明了这一点。我们要尽可能的为学生创造参与各种活动的机会,让他们充分展示自己的特长,尽显自己的才华,为他们成长提供舞台。
新课程倡导“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教为学服务,而不是一定恪守以往的常规秩序,应当根据学生发展的需要来调整教学策略,有些课虽然没有完成任务,但学生在某一方面获得了充分发展,也应当给予肯定。课程改革要改变过于强调知识传授的倾向,但不是不要传授,必要的概念还要讲,但是学生自己探索解决的问题,要给学生提供机会,让学生自己去解决。
自觉提升教育理念表现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就要更加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打通学生书本和生活之间的界限;关注学生的生命价值,给学生主动探索的时间和空间;关注学生的学习方法,创建民主型的师生关系;关注学生的心理世界,创设有挑战性的问题情景;关注学生独有的文化,增强师生间的有效互动;关注学生生活状态,打破单一的教师教学的组织形式。
7.把握语文课堂教学追求的教育理念 篇七
教学研究专家、北京师范大学裴娣娜教授认为, 中小学课堂教学改革, 首先表现在教学目标上所具有的明确的发展取向和发展价值以及课堂教学目标多元化的特点。在课堂教学目标价值取向上, 从过去强调“双基”到现代课堂教学目标多种价值取向并存;从“学会生存”“学会关心”到“学会发展”, 这正是在观念层面上的一个超越。在教学策略与方法的选择上, 建立和形成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 促进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化地学习。
《语文课程标准》中建议:“教材应……理解和尊重多样文化, 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新选入的课文有以下特点: (1) 体现时代特征, 如反映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建设; (2) 反映传统文化, 如《戴震难师》、《董宣执法》、《包拯》等; (3) 反映世界文化, 如《苏珊·安东尼》 (性别平等) 、《我有一个梦想》 (人权尊严) ; (4) 体现现代理念, 如平民意识、男女平等、关怀弱势群体等; (5) 贴近社会、时代、学生, 如《心声》《选举风波》等。
又如, 人教版的《在山的那边》 (追求理想) 、《化石吟》 (生物进化) 、《伟大的悲剧》 (科学探索) 、《真正的英雄》 (勇敢坚强) 、《奇妙的克隆》 (科技发展) 、《再塑生命》 (关怀弱者) 、《敬畏自然》 (热爱自然) 、《纪念伏尔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说》 (追求真理) 。苏教版的《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 (创造精神) 、《“神舟”五号飞船航天员出征记》 (航天探索) 、《多一些宽容》 (宽容理解) ;湖北版的《体育颂》 (体育精神) ;中华书局版的《“奥马哈”滩战役》 (争取和平) 、《与约翰斯登书》 (勤劳致富) ;北师大版的《父母的心》和《最后一片叶子》 (人类友爱) 。从课文作者来说, 世界著名文学家的作品纷纷选进教材, 如普希金、托尔斯泰、屠格涅夫、泰戈尔、川端康成、莎士比亚、笛福、雨果、西蒙诺夫、欧·亨利、茨威格、纪伯伦、星新一、济慈、叶赛宁、培根、莱蒙托夫、契诃夫、杰克·伦敦、勃兰兑斯、黑塞等等;其他名人如政治家林肯、马丁·路德·金,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 科学家法布尔、爱因斯坦、居里夫人、杨振宁、丁肇中、阿西莫夫等的文章也选进教材, 大大拓宽了学生的阅读视野, 有利于理解和尊重多元文化。
因此, 笔者认为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以“学生发展为本”“基于学生经验”、合作学习等问题是值得我们关注与思考的。
一 以“学生发展为本”, 课堂教学突出人文性, 但不能淡化工具性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是人类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这是对语文课程性质的最新认识, 教师不可能像过去那样把语文课上成纯粹的工具训练课, 要把师生、生生之间思想的碰撞、心灵的触动、情感的陶冶、审美的熏陶等人文教育功能充分地发挥。但是, 如果语文课堂上老师对字词句等基础知识教学几乎没有提及, 学生连一些极常用的字词都不会读、不会写, 一写作文就是错别字、病句连篇, 那么即使他文学感悟力很强, 也是难以表达出来的。
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教学的根本在听说读写, 是听说读写之内的挖掘与创新, 而不是游离于听说读写之外的花样翻新。”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和工具性是相辅相成的, 是高度统一的。因此, 我们强调在兼顾语文教学人文性的同时, 扎扎实实抓好语文基础知识的传授和语文基本能力的培养。只有在教学中真正做到了语文的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 把提升人文素养渗透于扎实的语言文字的训练之中, 语文教学的理想境界才有可能实现。
二 课堂教学充分利用“基于学生经验”, 在不放任自流的前提下强调学生自主性学习
新课标指出:“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课堂不是布道者的教堂, 讲台不是表演者的舞台。说明了教学设计注重生成与建构, 淡化预设与讲授。充分利用“基于学生经验”“把语文课堂交给学生”——把主要的时间让给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以学定教, 因需施教, 增加灵活度。例如鲁迅小说《故乡》的教学, 在学生反复阅读的基础上围绕“辛苦麻木”设计问题, 将课文串起来。 (1) “辛苦麻木”的生活是指哪个时期的闰土? (2) 与少年闰土比, 中年闰土从哪些具体方面表现出“辛苦麻木” (引导学生对比分析少年“小英雄”与中年“木偶人”的形象) ? (3) 中年闰土有没有认识到他生活辛苦的原因?他为什么给儿子取名“水生”?在“迅哥儿”搬家时, 他为什么单选了香炉和烛台? (4) “我”对闰土的生活方式持什么态度?这些问题的设计, 全围绕“辛苦麻木”展开, 既能涉及人物分析、主题理解, 同时大大减少了老师在课堂上所占的时间, 从而把时间留给学生。
课标中只提出了“具有独立阅读能力”“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的课程目标, 既没有什么是精读、略读等陈述性知识, 更没有如何精读、略读的程序性知识;既没有什么是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陈述性知识, 也没有如何写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的程序性知识, 更没有观察、思考、表现、评价的相关知识。但是要使课堂高效, 学生的“自主”一定要与教师的“主导”有机结合, 在不放任自流的前提下强调学生自主性学习。例如, 有关战争题材的文章, 或许现在的中学生接触的并不多, 但从历史课本上他们了解到了古今中外的许多战争, 从新闻上了解到了还在进行的战争, 战争场面大多是刀光剑影, 血流成河, 是硝烟, 是战火, 是哀嚎, 大部分学生都知道这样的战争场面。如去年下半年, 我去外地听课, 一位老师教《荷花淀》时, 她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战争的场面和自己对战争的看法:浓烟滚滚, 枪声四起等。善用昨天的历史, 也要善用今天的历史, 让他们领略与他们的想象相距较远的另一种战争场面, 这样就能启发他们的思考, 让历史的风吹醒沉睡在旧模式下的语文课堂。这位女老师讲授虽少了, 但课堂上讨论有主题, 课堂上教师虽淡化出场, 但引导学生讨论互动, 有目标、有中心、有理有据, 都说到了点子上。正如韩军的新教育理念所说:主张“真是自由”, 即:回归语文的“人文”之本;主张“举三反一”, 即:回归语文的“积累”之本;主张“美读吟诵”, 即:回归语文教育的诵读之本。
三 课堂教学要鼓励学生在独立思考下合作学习
新课程的启动、学习方式的变化, 呼唤着教师角色的重新定位。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 教师的职责现在已经越来越少地传授知识, 而是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 越来越成为一位顾问、一位交换意见的参加者、一位帮助发现矛盾论点而不是拿出现成真理的人, 是参与课堂活动的“平等中的首席”。因此, 教师在学生合作学习的过程中, 时刻要变换自己的身份, 时而是一个促进者, 时而是一个合作者, 时而是一个帮助者, 时而是一个激励者。
1. 把生活引进课堂
把教材中描写的生活、表现的思想和学生的实际生活、思想联系起来, 使学生感到教材的内容和自己的生活、思想靠得更近了, 从而更感兴趣、更积极地参与教学。例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写到抓蟋蟀、挖何首乌、吃覆盆子的情景, 我们可以让学生把童年的生活与这一情景联系起来, 学生会喜形于色, 兴趣盎然。创设民主和谐、生动活泼、愉快宽松的教学氛围, 就能保证素质教育目标的完成。
2. 对学生的综合实践活动加以有效的指导
例如, 教学《祝福》时, 刚过了新年, 学生还在回味着热闹的新年, 脸上洋溢的那份快乐难以掩饰。一上课我就祝福他们, 虽然这是迟来的祝福, 但他们还是很高兴, 趁机让他们讲自己与家人团聚的欢乐、探亲访友的快乐, 此时他们都乐于与别人分享自己的快乐和过新年的乐趣, 因而他们很快就能放开来讲, 很兴奋。这样很快就调动了他们的情绪, 也为他们与文中的主人公祥林嫂的悲惨命运做对比、为理解文章做了铺垫。
8.瑞典的教育理念 篇八
一、教育平等
1998年,在联合国举办的一项全球社会调查中,瑞典被列为世界上社会最为平等的国家之一。换句话说,“平等意识”是瑞典民族灵魂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种平等意识体现在教育理念上,就是教育平等。瑞典人认为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创造和扩大全社会公民均等的教育机会。
为了贯彻教育平等,瑞典政府一直大力增加教育投入。2000年,瑞典教育的资金投入占瑞典国内生产总值的7.5%,远远超过了大多数发达国家的教育投入。在瑞典,除了9年的全民义务教窟,高中教育、职业教育和大学教育,也是免费的。小学生的书本、午餐、交通、学习用品、医疗,都由学校免费提供,每个未满18岁的孩子,国家还每月发放1000元的补贴金。据瑞典中央统计局2000年统计,平均用于每名学龄前儿童的教育开支达83万克朗(约合8060美元),平均每名九年制学校学生的教育开支达5.7万克朗(约合5530美元),平均每名高中学生的教育开支达7.4万克朗(约合7180美元)。
在瑞典,学校班级一律平等,没有等级界限或重点与非重点之分。学生进入基础学校(相当于小学到初中)后,学校把来自不同社会阶层的孩子整合在一起和平相处,还经常组织学生与残疾儿童进行联谊交流。通过这些管理措施与联谊活动,不仅可以使身处困境家庭的孩子得到全社会的关爱,也让孩子们学会关心弱势群体,增强团结意识,以便将来走上社会后,成为一个心理健康、行为规范、遵纪守法、充满爱心的文明公民。另外,对于有智障的孩子和身体有缺陷的孩子,瑞典学校注重因人而宜因材施教。甚至对于某些过分调皮屡教不改的学生,教师们不仅不歧视,还会通过集体观察、集体研究的方式,努力发掘他的长处予以培养教育,让每个孩子都能扬长避短,获得体现自己价值的 技之长。
对于教育平等的理念,瑞典人有自己独特的见解。他们认为,如果社会将各类资源集中在培养少数拔尖人才上。这不仅浪费和闲置了大量的宝贵教育资源,而且会使社会发展更为缓慢。他们认为,应该致力于不让社会出现落伍者,而不是专门培养个别天才,致力于人人都能获得平等地受教育的机会,提高全民族的整体素质,使得每个公民都培养起具有健全的道德观、责任心和团结奋进的精神,社会才能持续健康地向前发展。毋庸置疑,这 教育理念值得我国的教育管理者和教育工作者借鉴与深思。
二、协作能力
沟通与协作能力是21世纪对人才的基本要求。在瑞典,从孩子年幼时就开始着重培养团结协作精神。一般来说,瑞典的孩子一岁多就可以送到幼儿园,幼儿园的分班不像我国那样按年龄,而是刻意把大一些的孩子和小弟弟小妹妹们生活在 起,教育孩子互相帮助,以此来培养孩子的独立自主能力和团结协作能力。当孩子进入实行义务教育的基础学校后,校方会安排他们与学校附属的残疾儿童班的孩子举办各类帮扶活动,以及共同参与班务会工作。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团结协作意识和人文关怀精神,还使残疾儿童感受到平等和关爱。在瑞典中学,几乎所有的班级都有自己的学生会,中学生们可通过学生会与教师和学校管理层团结协作,共同参与学校管理。同时,学生们也可以通过学生会,自主地对学校管理等问题发表个人见解,从而让每一名学生都能体会民主社会的真谛,学习做一个具有民主意识的公民。
另一个体现瑞典人团结协作的教育机构是成人学校。成人学校是瑞典政府针对失业者而成立的再教育学校。在瑞典人眼中,失业者并不是“失败者”,而是需要重新确定生活目标的劳动者。为了让失业者重新返回社会,瑞典全国各地都建立了各种各样的成人学校。原则上,20岁以上的公民才能进成人学校学习,学习是免费的,学校还为学生支付生活费。进人成人学校学习的学生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30岁后还想读大学课程的人,为重新就业想掌握某项专门知识或技艺的人,因无法接受义务教育连瑞典语都没有掌握的移民,以及自己曾一度放弃了学习的中途退学者等等。成人学校在帮助这些失业者重新就业方面,发挥了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同时也让这部分人感受到了社会的关怀。
当然,进行这样的再教育需要社会成本,但大多数瑞典人对此并没有什么异议。在这种教育理念熏陶下,瑞典人都认识到“团结合作的重要性”,大部分公民都认为,作为 个社会,应该对社会上的弱势群体予以某种方式的帮助与照顾,如果一个社会只有极少数人能成为富翁,大多数人却成为失败者、贫困者的话,这种弱肉强食的社会不是瑞典人心目中的理想社会。
三、学会生存
“Leamingtobe”(学会生存)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为21世纪的教育提出的 个口号,指的是人应该充分发挥自己的所有潜能,以适应世界和时代的发展和变化。
瑞典教育在强调团结协作重要性的同时,也重视孩子生存本领的培养,重视孩子获得融入社会,以及如何与人友善相处的本领。
在瑞典小学,开学的第一天,学生往往不在课堂里上课,而是由老师领着“逛街”,教孩子怎么买东西、要收据,怎么存车,到银行怎么走,到警察局怎么走等等,让他们尽快掌握基本生活、生存能力。瑞典小学的课程表也体现了学会生存这一理念,体育课和纺织、木工、铁工等课程加起来的总学时,甚至超过生物、物理、化学课的总学时。为了健康学生体魄,学校鼓励孩子多参加各种体育活动,若是学生自己组织体育活动,学校还给学生发放相应的补助金。
在瑞典,小学三年级前是不考试、不留家庭作业的,直到五年级才有考试评分。这种形式减轻了孩子学习的压力,重在培养孩子的科学兴趣。他们认为,如果小学入学就要考试。会把许多学习兴趣还没有培养起来的孩子排除障碍。比如,城里的孩子科学知识灌输得早,而农村孩子的条件就相对较差,但农村的孩子将来不见得就不如城里的孩子事业成功,所以知识不见得越早灌输越好。瑞典许多小学的经验证明。大部分小孩开始并不愿意念书,但他们在游戏中慢慢培养了学习兴趣,于是去学校读书对他们来说就成了一种乐趣。
此外,瑞典从小就培养孩子的市场经济观念。孩子们可以通过卖旧东西或者做糕点卖为自己赚钱,目的在于培养孩子的经营意识,获得独立生活的能力。初中三年级,瑞典的公社就开始安排学生暑假打工的机会,如卖东西,带孩子,陪老人聊天,去森林种树、砍树等,由公社发给他们工资。参加打工实习的学生会得到评语,这些从初中就积攒起来的评语和工作经验,为他们今后参加工作打下了良好基础。多年的实践证明,通过家长、社会为孩子创造各种劳动机会,挖掘孩子潜能,使得瑞典学生从小就学会了融入社会以及如何与人相处的本领。
四、创新能力
当今社会瞬息万变,是否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和创造能力,是衡量21世纪人才素质的一条重要标准。而瑞典教育,就非常重视培养学生动脑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幼儿园,教师把游戏贯穿于孩子一天的活动之中。一大早,教师就给学生读童话故事,培养孩子的创造力和想象力。生物课上,教师教学生识别蘑菇与有毒的菌类,他们不仅仅在教室里看书、看标本,还把孩子带到野外,给他们一人发一份地图,先找到蘑菇等菌类,然后在现场教他们识别。在高中英语课堂,老师往往根据时政新闻出题,让学生分成两组,分别扮演美国两个政党的竞选候选人答记者问。于是学生们四处寻找资料,辩论包括伊拉克战争、失业等各方面的问题,不仅学会了语言的运用,还获得了许多知识。
从人学伊始,瑞典教师就绝不强迫学生去做自己不愿做的事,不让他们因为学习而产生精神上的压力。教师注重鼓励和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尽量展现自己的最佳才能。为了发掘学生的兴趣爱好、个性特征,上课基本上采取讨论的方式,允许学生有不同见解,并鼓励学生自由表达。学校则围绕着学生的个性特征,提供各种活动和机会。
由于瑞典教育既重视科技知识的学习,也重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所以在科技人才的储备方面,瑞典始终占据世界领先地位。瑞典公民的高素质,应该归功于瑞典教育的先进理念。以及将理念贯彻实施的广大教育工作者。
高度发达的和谐教育,培养了瑞典人的科技创新能力和勤奋进取精神,他们将自己的祖国建成了世界首屈一指的高福利国家。俗话说,他山老石,可以攻玉。尽管我国与瑞典在国情、历史、人文、经济发展水平等很多方面都大相径庭,但其独特的教育理念却值得我们思考、学习和借鉴。
9.汲取先进教育理念 篇九
——张家口市“十二五”校长高级研修班学习报告
张家口市涿鹿县张家堡镇中学 宋春
4月 日—— 日,我参加了张家口市教育局中学校长高级培训班。培训期间,聆听了于伟、李元昌、关尚敏等11位专家、教授的精彩讲座,在专家指导下和同行的校长进行专题研讨,就当前困扰学校办学和发展的新问题进行探讨交流;会后还到 学校进行了参观和学习。
这次培训学习,我汲取了先进的教育理念,提升了教育管理水平,加深了对教育观念、校本教研和素质教育的理解,增强了自己干好本职工作的责任心和使命感,坚定了自己为教育事业奋斗终身的决心和信心。现将培训学习有关情况向领导汇报如下:
一、培训学习内容
本次培训,我们聆听了11位专 家 教授的专题报告(每个报告半天时间),分别是:东师大远程与继续教育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 师于伟 博士的《校长的教育观与学校发展》(月日上午),教授、博导邬志辉的《学校发展规划与经费管理》(),副教授陈欣的《国内外基础教育前沿问题研究》(),吉林省教育学院教授李元昌的《主题教研与教师素质的提高》(月日),东北师范大学副校长、博士生导师柳海民的《像教育家一样思考和实践》(),东北师大附中初中部校长、特级教师、博士李颖的《走特色创新之路,建构现代型学校》(月日午),吉林省第二实验小学副校长、特级教师黄宝国的《校长如何引领校本教研》(月日午),二实验副校长关尚敏的《教育的自然、文明与理性——谈中小学德育方法与内容的建构》(),副校长李明霞的《如何提高教学质量与升学率》(),东师大副教授、博士后姜英杰的《人格魅力:传奇与解析》(月日午),东师大 教授、博士生导师 刘晓明 博士的《以心理健康教育引领学校教育和谐发展》(月日);会后,我们考察了 所学校,分别是 中学(月日上午),中学(月18日午);我们还进行了教育影视赏析(月日),研讨的主题是。
三、体会与感想
1、全面提高校长的自身素质,是学校发展的关键。
校长是学校的领导者、决策者和管理者,有什么样的校长,就有什么样的学校。一个好校长,带出一所好学校。一个教育家型的校长,带出一支教育家型的管理团队和教师团队。
于伟教授的报告——《校长的教育观与学校发展》告诉我们:校长是实践型的教育家。要做实践着的思考者,钻研教育理论耐得寂寞,反思实践;要做思想着的行动者,开展教育改革实验形成自己的教育思想,教育理论。校长要“夯实基础、培养能力”,不仅要做好学校工作的教育者、管理者,更要做好引领学校与时俱进的领导者。
姜英杰副教授的报告——《领导者人格魅力与管理》,使我懂得了一位领导如果缺乏优秀的品格和个性魅力,领导者的能力即便再出色,人们对他的印象也会大打折扣,他的威信和影响力也会受到负面影响。要发挥亲和力、凝聚力、感召力的作用,使被领导者心甘情愿地为实现既定目标努力奋斗。
东北师范大学副校长、博士生导 师柳海民 教授作了题为《像教育家一样思考和实践》的专题报告。报告中,柳海民凭借他渊博的学识和睿智的思想,深入浅出地阐释了温家宝总理关于“教育家办学”的指示,在分析“教育家办学”的时代背景的基础上,联系古今中外教育家的成长历程指出,教育家大多产生于在教育第一线的实践者。柳海民认为,教育家就是人师,教育家教人以道义、知识、智慧,给学生以学习的兴趣、向上的精神、创造的激情和神圣的责任感。他提出成为教育家的四条标准:一是教育专业思想坚定不移(热爱和专注教育事业),二是教育思想系统独到(有系统的教育思想和明确的教育理念),三是专业知识融会贯通(能融会贯通地把握学科知识),四是专业能力卓著出色(能出色地进行教育教学)。
2、正确的办学理念引领正确的办学方向。
苏霍姆林斯基曾告诉我们:对学校的领导,首先是教育思想的领导。一所学校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确立先进的办学理念,明确当前的办学目标。先进的办学理念对校外是一面旗帜,对校内是一个纲领,对历史是一个总结,对未来是一个目标。先进的办学理念是学校发展的生命力,是引导学校教育走向成功的金钥匙。
先进的办学思想就是根据实际校情,确切对学校进行定位,实施可行的办学模式,要真正做到这些,必须有支持自己办学思想的教育理论。从吉林省第二实验高新学校成功的办学经验看到,办学理念的正确确定对一所学校成功开展工作将起到尤为重要的作用。该校以“管理治校、科研兴校、名师扬校”的办学方略,还有“关注个性、开发潜能、科学施教、全面育人、走特色的内涵发展之路” 的办学理念,言简意赅、清楚明了地反映了该校的办学思想、工作方法、工作任务、工作重点和奋斗目标。我们所参观的学校校长均有一套切合学校自身的教育理论和先进的办学理念,每一所学校都有其办学的宏伟目标。
3、校本教研是提高教师队伍的有效途径。
学校要发展,教师是根本,而校本教研是提高教师素质的有效途径。吉林省第二实验学校黄宝国副校长在《校长如何引领校本教研》报告中讲道:管理是把事做正确,科研能够帮助校长和教师把事情做正确。其科研定位:为校长服务,为教师服务,为学生成长服务,为学科建设服务。“服务”的理念使得他们学校的教科研人员主动为教师精选好文章,为各学科选题、出测试题、建立题库,帮助教师梳理、总结教学特色,帮助教师把教学问题变成课题--开展小课题研究。由于服务到位,使得教师有责任、有能力、有条件把科研工作做好。在管理中他们采用“流程”管理,而不是会议布置和强调,变权利管理为制度管理。
所参观考察的学校都高度重视校本教研,在校长的带领下,大胆实验,勇担风险,进行了大量的教改实验与教学研究。通过教研活动提高教师教学水平,从而促使学校教育质量大面积的提升。
4、实际的德育工作才有有效的教育效应。
近年来,一直困扰我们德育工作的一大难点就是德育的实效性,这也是我们苦苦思索的难点和德育出路,随着社会的进步,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和信息量的增加,空洞的说教,在学生面前显得乏力,很多教师抱怨,打他不行,说他不听,没有办法,德育效果不佳。因此,德育的实效性已成为所有学校和教育工作者的研究课题。
如何使德育工作产生巨大的教育力,切实培养学生高尚道德情操和良好品质,规范的行为习惯?关尚敏 教授的报告,恰好解决了这个难题。她的报告使我明确了教育的自然、文明和理性的道理,也明确到体验式教育的重要以及有意、多方位的德育活动的潜在感召力和感染力。(我们的德育工作活动搞了不少,形式也很多样,但是教育方法单调,说教太多,教育内容老化,没有贴近学生,没有走进学生心灵,没有真正突出了体验式教育?缺乏自然、文明与理性,以致我们的德育效果不理想。所以,德育工作要选择合理的内容,采取科学的方法和正确途径,才能取得实际效果。)括号内是否可以去掉 应该加入一些参观学校的德育活动
5、创新是兴校的根本,特色发展是兴校之路。
特色办学是任何一个学校发展的核心和根本。东北师大附中的李颖校长《走特色创新之路构建现代型学校》的报告中,向我们讲述了学校“生命教育”的实践探索。其“生命教育”内涵为:尊重人的生命存在;弘扬人的主体精神;反映教育的丰富内涵;促进生命的全面发展;点化学生的精神生命;追求教育的艺术境界;让生命因教育而精彩。学校通过遵循一个教育教学策略;运行两个课题;突出三个教育;打造“四精”助推学校特色的形成。
补充一些考察学校的特色办学
四、几点启示
培训考察的目的在于学习借鉴。东北师大各位教授的报告,学校先进的管理经验,对于我们着眼长远推进学校教育工作又好又快发展,立足当前做好各项工作,有重要的启发和借鉴意义。
1、不断加强学习,树立正确的办学理念。一个好的校长必须具备先进的、甚至是超前的办学思想,才能够承担引航现代的教育的使命。校长的办学理念、办学思路无不影响着一所学校的办学方向。作为一校之长,要注意研究各种教育思想、观点,认真学习吸收先进的教育思想,要根据本校实际确定自己学校独特的办学思想和教育教学思想,并采取有效措施宣传自己学校的独特教育思想,使之深入人心,成为全体教职工的行动指南。工作中要有独特的教育思想,做到:转变在观念上,落实在管理中;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质量观、学生观、教师观、知识观和校长管理观,促进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实现学校整体教育质量质的飞跃;要有与“国际接轨”的办学理念思维,积极探索创新型和试验性的教学改革模式,积极引进优质教育资源。
2、要在学校师生中努力树立科学的教育质量观。
科学的教育质量观就是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适应社会需要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根本标准,这个质量标准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第一,就人才培养讲,只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教育才是优质教育,因为人的全面发展既是人个体发展和客观个体价值的根本途径,也是人能否适应社会发展,成为合格的现代化建设者的关键所在;第二,教育的功能和价值在于能够为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知识、人才支持,通过知识、技能创新,科技革新,培养高素质劳动者、专门人才、拔尖创新人才来推动社会的发展进步,经济的兴旺繁荣以及政治、文化的进步。要通过各种途径在广大教师中加强宣传、组织学习、帮助教师树立科学的质量观,摒弃狭隘的质量意识,从实际教学工作中改变工作方式,落实措施,促进教育质量科学发展。
3、努力提高办学水平,创办特色学校。
江泽民同志说,“创新是民族的灵魂。”一个没有特色的学校是没有发展潜力和持续发展动力的,引领学校内涵发展必须走“特色办学”之路。学校必须走特色创新之路,这是当今时代的要求和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我们应清晰地认识到:“特色学校”绝不等同于“特色项目学校”或“特长学校”,绝不只是简单地教学生写一手好字或习得某种技能,它更多地应着眼于文化层面和精神层面的发展,最深层地追求人的发展。“特色项目”也不等同于“体育艺术”,可以是课程特色建设、特色德育资源开发、特色教育改革、特色师资队伍建设等。
我们必须结合学校现在的实际,从涿鹿县张家堡镇的文化经济特点入手,深入钻研,竖起创办特色学校的大旗,从管理机制到队伍建设,从课程设置到校园文化,紧紧围绕特色办学的要求,切实把“观”变为“行”,找准着力点,明确主攻方向,努力提高办学水平。
4、建立健全各种管理制度,实施精细化管理。
规章制度是立校之本。张家堡镇中学建校时间较长,有过辉煌也有过低谷,有着许多优秀的传统,也有着不适应新时期发展的旧习,今后的发展之路仍旧是任重而道远。所以,我们要针对《纲要》提出的工作方针,进一步完善学校的各种规章制度,是学校各项工作顺利开展。加强内涵建设,落实精细管理,做到处处有管理,时时见管理,人人会管理。建立起教育工作精雕细刻、教学工作精耕细作、后勤工作精打细算的运转模式,切实做到任务个个担、责任人人负。在日常管理中要求每一个部门、每一个老师都要精心、精细,力争把每项工作做成精品。强化后勤保障功能,落实安全教育责任,紧绷安全弦,积极构建和谐安全校园,让平安与教育同行。
5、不断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整体素质。
学校的发展在教师,教师的综合素质决定着学校的发展质量。因此,我们要着力做好教师的师德修养、专业素质的提升。我们要加强学习,坚持政治学习制度,提高教师的理想追求和价值追求,增强教职工的依法从教的意识。
要以师为本,扎实推进“学规范、强师德、树形象”主题实践活动长效机制,营造“人人有激情、时时在状态”工作氛围,带着“我的岗位我负责,我的岗位请放心”的工作态度进入工作状态中,时刻牢记对学生的关爱之心、对工作的责任之心、对社会的感恩之心,自觉抵制功利思想和浮躁思想,自觉抵制有偿家教,争当师德表率。
要多方着手,丰富校本培训,搞好校本教研,扎实开展有效教学,坚持培训与教研相结合,不断增强校本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确立“以有效训练促有效教学、以有效教研推有效教学、以有效管理保有效教学”的教育基本理念,大力提高教师自觉运用课改新理念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充分发挥校内教师团队优势,发挥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优秀教师的示范辐射作用,互帮互助,共同成长。支持鼓励教师参加多种形式的继续教育与读书自学,落实好教师专业成长计划。着力培养青年教师,努力扶植骨干教师,给他们提供学习和展示自己的机会,对青年教师做到“放心、放手、不放松”,鼓励争先,鼓励挑重担,从思想、业务、生活等方面给予关心、帮助,要求青年教师“争先、争鸣、不争利 ”,努力建设思想理念新、业务素质优、带动能力强的教师队伍。
6、要确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以人为本,就是要以教师和学生的成长、发展为本,做到尊重人的价值,开发人的潜能,满足教师和学生、家长的合理要求。只有管理者坚持以人为本,教师才能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从而促进学校、教师、学生的整体发展。因此,作为校长在课程改革中,不仅要关注教师的专业发展,学生的学习进步,更要关注师生在校园的生活状态,不断提高师生校园生活的质量,为师生作好后勤保障和服务工作。校长要为教师创造有利于发展的生存空间,使教师感到校园生活是幸福的、快乐的。当教师在工作中获得幸福、获得快乐,他才能输出幸福、输出快乐;当教师体验到校长管理过程中以教师和学生发展为本,他就会把这种信息和体验传递给学生,从而成功的构建起和谐校园。学校要德育工作
这次培训,让我提高了认识,更新了理念,明确了职责,树立了目标。在今后工作中,我要加强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素质,象教育家一样思考和实践,树立正确办学理念,引领学校开展校本教研,大力提高教师素质,全面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办家长满意的学校。
10.奥尔夫教育理念 篇十
卡尔·奥尔夫(1895-1982年),享誉世界的德国作曲家,音乐教育家。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是当今世界最著名、影响最广泛的三大音乐教育体系之一。奥尔夫音乐教育理念,即原本性的音乐教育。原本性音乐不只是音乐本身,它是以节奏为纽带,把动作、舞蹈、语言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它是一种由人们自己参与、创造的音乐,也就是人们不是作为听众,而是作为合奏者参与到音乐中去。原本性的音乐是接近自然的、源于生活的、能为每个人学会和体验的,非常适合于儿童的。原本性音乐形式简洁,不用什么大型的形式和结构,是小型的序列形式、固定音型和小型的回旋曲形式。
关键字:奥尔夫 音乐 自闭症
我发现了最适合帮助婴幼儿发展音乐能力的方法——音乐游戏。奥尔夫原本性音乐教育的理念可归纳以下几点:
1、综合性
音乐是综合的艺术,音乐不是以单一形式存在的,不仅仅是用嘴唱或用耳朵听,它是结合动作、舞蹈、语言的有机整体;这恰恰又是人与生俱来的本能,是源于生命开端的,是接近土壤的,是心灵最自然的表露。
2、创造性(或称即兴性)即兴创造是每个人具有的本性,是散发心灵的本能反应。当6岁以前儿童听到音乐时能随乐而舞,边舞边哼唱;当看到一幅画时,他们可以按自己的理解用语言表达出来,并可通过简单的打击乐器,即兴演奏、即兴表演;没有乐器时,他们主动地去创造、发挥想像,用手、脚等或用其它物品代替进行表演。
3、亲自参与,诉诸感性,回归人本
人类认知是感性到理性,奥尔夫音乐教育就是通过感觉(即视觉、听觉、触觉、嗅觉等),去协调、发动各个方面的能力,让儿童主动参与到游戏活动中,去体验、去唱、去跳、去抒发与宣泄。因此获得这个经验过程是人类学习的最主要途径,是培养情商最重要的手段,是奠定智力的基石。
4、从本土文化出发
奥尔夫教学法不是一种固定的、封闭性的“条条框框”,他的整体内容和方法都鼓励和启发人们自己去创造和安排,他自身也在不断地吸收新的东西,不断地发展、前进。因而奥尔夫教育思想和教学法是充满开放性的、充满活力的。
我国的民族语言、民歌、曲艺、戏剧、民间传说等五彩缤纷,还有古诗、童谣、儿歌、寓言、童话,更是浩如烟海。之所以它们能广泛流传,是因为它们源于人类自发的需要、是通俗易懂的。只要我们秉持奥尔夫音乐教育理念去融合、创新、开拓,奥尔夫音乐之树将四季常青、生生不息。
5、自生命开端的
音乐是人与生俱来的一种智能,音乐是人人需要的。奥尔夫音乐教育是在挖掘人人俱有的音乐潜能,是在开发和培养、发展这个天性,使孩子健康成长,去感受和体验音乐语言、节奏、韵律。
观摩奥尔夫音乐教育的“音乐游戏”课堂,首先让我震动的,是课堂里孩子的年龄之小。从几个月大的婴儿,蹒跚的学步儿,到4、5岁的孩子都有。接着让我感动屏息的,是弥漫整个教室的优美的音乐。我们惯常认为,儿童音乐应该非常简单,可是这里的乐曲和念谣却那么优美,那么多样,那么充满音乐性。课堂上几乎没有语言,大部分的时间,老师边用好听的声音唱歌,边带领着大家做各种游戏,让肢体流动,让纱巾飘舞,或滚球游戏,或围圈跳舞。有的时候,一个辅助的老师会敲一只小鼓。也有的时候,全场和老师一起唱出多声部的合唱更奇妙的是,在老师的示意下,全场的成年人会心领神会地突然安静下来,而寂静中,总有几个宝宝会发出一些声音的或动作的回应。敏感的教师立刻根据孩子的回应继续教学,或带领大家模仿孩子的动作,或与孩子一对一地开始了音乐的“问答”。教室里的气氛和谐,充满了令人心旷神怡的音乐。把音乐放到身体里这个教程深深吸引了我,这一教法的创始人戈登教授提出了独特的音乐学习理论:音乐潜能是人人具有的,但九岁之前儿童的音乐环境的丰富与否和质量高低,决定了孩子一生中能否充分发挥他的音乐潜能。贫瘠和不恰当的音乐环境,往往是人们音乐能力的杀手,使得本可以享受多彩音乐世界的人们,对音乐望而生畏。而且婴幼儿的音乐活动,不应该起始于乐器学习或唱歌的训练,而应该开始于身体跟随音乐的活动。孩子要先学会把音乐放到身体里,然后才能放到乐器上。因此,在婴幼儿的音乐学习中,要有大量的伴音乐地肢体动作游戏。让我们观察孩子如何学会母语:孩子首先是浸淫在母语的环境中,接着,孩子开始和成年人交流,即使是几个月大的小宝宝,也会用表情、笑声来吸引成年人和他做咿呀学语的游戏,在交流的过程中逐步对语言进行“解码”,直到一年多以后,孩子才可以说出成年人可以辨识的句子。但是,在孩子学习音乐时,成年人却少有这样的耐心,没有给孩子长期提供音乐的环境。为了矫正这样不合理的状况,戈登教授指出,儿童音乐能力的发展是分阶段的,在开展正式的音乐教学之前,有一个重要的非正式学习阶段,儿童学会发展他们的听想能力,就是学会用音乐去思考。在这一阶段,孩子出现的不少现象,比如凝视发声源,下意识地摆动肢体,发出各种可能与刚听到的音乐有关或无关的声音,等等,都是孩子吸收环境中的音乐、发展听觉字汇的重要标志。训练有素的教师会捕捉这些线索,根据孩子的发展阶段,与孩子进行音乐的应答,逐步帮助孩子发展出音乐的听想能力。
在家中和宝宝做音乐游戏
下面我为大家介绍4种让父母们在家中和宝宝做音乐游戏的方法,从而更好地帮助宝宝发展音乐能力,让他更聪明。
1.给孩子唱歌:从孩子出生后不久,就给孩子哼唱你喜爱的各种歌曲,不要以为录音机里的歌星比你唱得好。对孩子来说,自己的爸爸妈妈的哼唱产生的现场示范作用超过任何歌唱家。如果你天性羞怯,可以避开他人,把自己想象成歌唱家,用能让孩子察觉的动作,深深地吸一口气,有表现力地给孩子演唱。因为儿童起始于模仿,如果光用语言来告诉孩子怎么唱歌、怎样随音乐动作......孩子是学不会的,必须要有大人在孩子周围做出唱歌、随音乐做动作等示范,只有让孩子耳濡目染才能学会。
2.和孩子玩声音应答游戏:如果孩子开始咿咿呀呀地好象对你唱歌,可以微笑地注视着孩子的眼睛,模仿孩子的歌唱,让孩子知道,她的歌声对你来说是多么美妙。两、三岁的孩子已经开始喜欢玩越唱越快、越唱越慢、用各种不同的声音唱、对唱的游戏。这样的游戏可以让孩子明白,模仿是什么意思、应答是什么意思,让孩子明白自己的进步。
3.动作游戏:在孩子小的时候,就开始玩“拉锯扯锯”等有节奏地晃动身体的传统游戏。抱着孩子,或拉着孩子的小手和着音乐跳舞。随音乐节奏舞动身体,是发展宝宝音乐能力的最重要的部分。而传统游戏中的这些活动,用古老的方式使孩子从小浸渗在音乐与文化中,是人类千百年来自然而然发展儿童音乐能力的手段。
4.手指谣:和孩子玩一些传统的游戏:如“虫虫飞”,“大拇哥,二拇弟”等等。手是孩子地的第二个大脑,常见1、2岁的孩子在家里跑来跑去,但玩手指谣时却能安静地坐在妈妈身边。而且活动手指能在健脑强体的同时,有韵律的儿谣也将孩子带到有趣的音乐活动当中。
关于小宝宝学音乐的迷惑,父母关心的问题: 问:孩子是应该只听儿歌和古典音乐吗?
答:不是。为给孩子提供一个丰富的音乐环境,建立宽泛的听觉字汇基础,你可以,也应该给孩子听各种调式和节奏的音乐,包括各种风格,比如你喜爱的拉丁舞曲、流行音乐和地方戏曲等等,只要你和孩子都喜欢就行。
问:我自己“五音不全”,孩子在音乐方面的培养是不是就放弃算了?
11.语文教育理念 篇十一
一、自主选择的“阳光作业”
每个学生在智力、习惯、方法、个性上都是各不相同的,都是一个与众不同的个体,这种与众不同就决定每位学生在学习上必然存在差异,这些差异的存在是客观的,不可避免的。早在两千多年前,孔子就提出了“因材施教”的观点,然而传统语文作业的布置就是在规定的时间内向全部学生布置同样数量和同等质量的作业,采用了“一刀切”的方式。有时对于接受能力好一点的学生来说太容易,对于其他学生来说又有难度,“好生”做的毫无兴趣,“差生”做的失去信心。新课程语文作业的设计告诉我们应当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自主选择,因此,教师在布置作业时,一定要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设计多层次,多类型的作业,便于学生选择练习的量度和难度,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以适应不同学生的需要。我尝试着在布置作业时将作业分成两个层次一类是基础题一类是思考题。基础题就是针对课文的基础知识和课文的理解,让那些基础比较薄弱的孩子获得成功的体验。思考题是供那些学习上有余力的孩子去征服,知识的海洋是无边无际的,只会在“小河”里游泳的孩子是不能算会真正的游泳的。例如:学完《小池塘》后我安排了两个选择题,一个是基础知识小检测;另一个是围绕春天写一句话,用上我们学过的三个词语,每超过一个得一颗“智慧星”。学生的作业积极性较高,在自由选择作业的题目的同时也锻炼了自身的能力,在提高自身的素质的过程中实现自己的目标。
二、形式多样的“阳光作业”
传统的语文作业形式呆板、内容枯燥,对于一成不变的事物,机械化的事情,人们往往容易厌倦,学生是为了完成任务而完成任务,在这种状态下去完成作业哪会有兴趣而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只有激发学习兴趣,才能产生参与的动机,才能学好语文。没有兴趣,没有学生的积极参与,任何教学活动都是低效的。因此,尝试改变作业的形式,注重灵活多样,听说读写并重,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在作业形式上实行了多样化,使作业从“写”的单一形式中走出来,听、说、读、写全面开花,将听、说、读、写与演、唱、画、游戏以及参观、访问等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巧妙结合。例如《登鹳雀楼》让学生了解只有站得高才能看的远,只有不断学习才能学的更好这样一个深刻的道理。为了使孩子真正理解这深刻的哲理,我的作业是考察日记,请学生登上我校的二楼观察远处你都看到了什么,接着在登上四楼观察远处,并将观察结果记录下来。之后请学生思考如果你想使自己的学习成绩更上一层楼还需要在哪些方面努力。又如在结束《美丽的丹顶鹤》这一课后,我让孩子用彩笔去画一只美丽的丹顶鹤,作业的结果不仅使孩子更好的把握了丹顶鹤的美丽之处,也使学生的绘画能力得到了提高,还大大激发了学生的表达欲望,真是一举多得。
三、内容开放的“阳光作业”
小学语文课本的内容虽然丰富,但是知识毕竟有限。语文学习的天地很广阔,语文教学的触角要伸向小学生生活的每一个角落,让学生在熟悉的日常生活中吸收营养。大多数教师的作业仅仅局限于课本知识,机械的重复一些死知识,作业的布置只是对课堂内容和书本知识简单的回忆和再现,作业的答案过于标准统一,练习的结果不能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成长。作业的设计在注意形式多样的同时,并留有思考的余地,给学生以想象的空间,让学生有探究、体验的过程,从而使每个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学习能力和知识水平都得到提高。开放性的作业以师生共同建构、创生课程时所产生的知识为基础,应尊重学生个人理解和具体运用,留给学生创造空间,允许部分作业的答案富有创意、与众不同。如学了《青松》后,我让孩子写一种喜爱的植物,先写清植物的样子,再写写为什么喜欢它;学习完《美丽的丹顶鹤》我布置孩子去观察自己熟悉的一种动物,看清它身上的颜色,学着去写一种可爱的小动物;让学生收集春联,讨论交流这些春联应该贴在哪儿;学了《奶奶的白发》后就布置学生为自己的长辈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作业的设计意在让学生在完成作业过程中得到情感熏陶、思想启迪、心灵感悟。
四、协同合作的“阳光作业”
教师大都要求学生独自完成,这样可以检测孩子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然而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推进,我们越来越认识到学生间的交流、互动的重要性,作业的探究性、答案的开放性,使很多作业也不再是个人能独立完成的,作业的完成有时需要同学的参与,有时需要家长的帮助……因此在作业中,我们也可以结合学习的内容,布置适量的协同合作的作业,让学生与学生之间加强交流,进行合作,彼此发挥特长,互相借鉴,从而达到既掌握知识,又实现了共同提高的目的。比如《小动物过冬》是一篇非常有趣的童话故事,其中小動物间精彩的对话深深的吸引了孩子们,虽然本课只要求孩子们分角色朗读课文,但为了使大家更好的的理解课文,我就布置四人小组进行课本剧表演,并要求每个演员要将自己的台词背出来。表演的过程尊重了学生自主选择的过程,也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更是团结协作精神的培养的过程,合作的过程构成了一个和谐的学习整体,以巩固、应用、深化所学的语文知识。
五、实践体会的“阳光作业”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言的规律。”实践型作业不再单一要求必须在作业本上完成作业,渗透作业也可在生活中、实践中完成。学生的日常生活是他们再熟悉不过的,将作业放到生活中去完成,注重实践探究的作用,并将所学的课本知识真正运用于生活、服务于生活,达到学以致用。实践性作业可以根据学生年龄特点与心理规律,结合教材实际,通过新颖有趣的形式把语文课和开放的课文实践活动巧妙地联系起来,让他们在活动中增长知识,增长才干。
六、学科融合的“阳光作业”
作为基础学科的语文学科已不是孤立的学科,与数学、美术、音乐、思品、科学等各门学科都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现代课程改革的趋势需要学科间的渗透与融合,我们应当充分利用这些资源,把语文学科同其他学科在知识上相关的内容综合在一起布置作业。学科间的融合要求其他学科间知识的相互促进,互惠互利,从而有助于学生提高综合分析能力,增强学生各方面素养,促进他们和谐发展。例如学了《秋游》后,我让学生将自己秋游的经历画下来并将他们记下来,既训练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又使学生的绘画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学了《狐狸和乌鸦》之后,我布置学生去收集爱听奉承话上当受骗的故事,讨论交流后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绿色代表自然、生命、运动、健康,新时代的教师应该时刻关注学生的健康成长,布置作业时多为学生着想,要尝试改变语文作业的设计,精心设计多元化的作业,变单调为多样,变枯燥为生动,变机械为灵活,让作业富有趣味性,有创意,具有吸引力。激发起学生的兴趣,调动起学生作业的积极性,感受知识的魅力,体验成功的喜悦,让学生在阳光下感受作业带来的无限绿意。
【语文教育理念】推荐阅读:
传统教育理念08-07
教育理念二10-25
新教育理念10-03
中国古代教育理念10-03
浙大的教育理念12-16
教育思想与办学理念10-11
教育教学办学理念10-30
以德树人,创新教育理念12-05
新理念下的语文教学09-14
法治理念教育学习体会0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