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与教育学练习题(精选8篇)
1.教育与教育学练习题 篇一
《国学经典与教育》复习题
一、判断题
1.“因材施教、教亦多术”反映了孟子的教育思想。(√)2.《论语》是“四书”之一。(√)
3.荀子提出“性善论”,充分肯定和强调了教育的作用。(X)4.至圣是孔子,亚圣是孟子,他们合称孔孟。(√)
5.“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说明荀子认为学生获得知识技能,不取决于愚与敏,如果能不懈努力,就一定能学有所成。(√)
6.《论语》是一部对话体散文。(X)
7.孟子以“人性恶”为教育思想的理论基础,来阐述了教育的内容、目标、作用以及任务。(X)
8.战国后期,我国出现的具有世界影响的教育文献是《学记》。(√)9.春秋时期是思想家百家争鸣的时期,荀子是儒家的代表人物。(X)10.因材施教是孔子教学的一个重要原则。(√)
11.我国第一部专门讨论教育教学问题的著作是《大学》(X)
12.荀子否定道德先验论,肯定人之善是后天环境与教育的产物,论述了环境对人成长的作用,强调人的主观努力,具有朴素的唯物主义因素。(√)
13.《论语》反映了儒家学派创始人——孟子的政治思想、学术思想和教育思想,是儒家最重要的经典。(X)
14.孔子教学的基本方法是启发诱导。(√)
15.孟子告诫学生:“山径之蹊,间介然用之而成路;为间不用,则茅塞之矣。” 这说明有为者必须坚持到底,不能半途而废。(√)
16.“教学相长”,“循序渐进”等教学原则最早出自《论语》。(X)17.荀子把教学或学习过程具体化为闻、见、知、行四个环节。(√)18.孔子是先秦思想的集大成者。(X)
19.“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这说明了知识和道德是一个不断积累和提高的过程。(√)
20.《孟子》是孟子的言论汇编,由孟子及其弟子共同编写而成,是记录了孟子的语言、政治观点和政治行动的儒家经典著作。(√)
二、单选题1
1.“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一句里的“庠序”指的是(B)A.官府 B.学校 C.家庭 D.社会 2.“学而优则仕”概括了(A)关于教育目的的主张。A.孔子 B.孟子 C.董仲舒 D.朱熹 3.世界上最早的一篇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论著是(C)A.《论语》 B.《师说》 C.《学记》 D.《孟子》 4.“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体现了孟子的(D &nbs, p;)A.教育思想 B.学术思想 C.等级观念 D.民本思想 5.“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思想最早出自(A)A.《论语》 B.《学记》 C.《四书集注》 D.《孟子》 6.《学记》上说:“不陵节而施。”这句话体现了(A)A.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 B.启发性教学原则 C.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 D.巩固性教学原则
7.“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孟子是用反面事例来强调学习要(C)
A.专心致志 B.磨练意志 C.持之以恒 D.深造自得 8.我国最早提出启发式教学思想的是(D)
A.朱熹 B.孟子 C.董仲舒 D.孔子 9.提出“建国君民,教学为先”主张的著作是(C)A.《大学》 B.《论语》 C.《学记》 D.《中庸》 10.孔子的教育思想在他的言论集(B)中有充分反映。A.《大学》 B.《论语》 C.《学记》 D.《中庸》 11.《学记》要求“学不躐等”属于(A)教学原则
A.循序渐进原则 B.巩固性原则 C.因材施教原则 D.直观性原则 12.下列名言属于孟子说的是(D)A.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人,有杀生以成仁。B.百工居肆以成其事,君子学以致其道。
C.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D.富贵不能淫,贫*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13.“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 一句出自(C)
A.《论语》 B.《师说》 C.《学记》 D.《孟子》 14.“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这句话出自(B)
A.《学记》 B.《论语》 C.五经四书 D.《说文解字》
15.“要在问题开头启发学生思考,但不提供现成的答案”就是《学记》强调的(B)。A.博学于文 B.开而弗达 C.强而弗抑 D.道而弗牵 16.孟子认为人皆有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和(A)A.是非之心 B.进退之心 C.悲喜之心 D.善恶之心
17、《学记》是(C)四十九篇中的一篇。
A.《大学》 B.《论语》 C.《礼记》 D.《中庸》 18.中国古代提出“有教无类”的思想家是(A)A.孔子 B.孟子 C.荀子 D.墨子 19.(C)是我国先秦时期教育思想的概括和总结。
A.《大学》 B.《论语》 C.《学记》 D.《中庸》 20.“一齐人傅之,众楚人咻之,虽日挞而求其齐也,不可得矣;引而置之庄岳之间数年,虽日挞而求其楚,亦不可得矣。” 这个故事说明了(B)对教育的影响。A.父母 B.环境 C.老师 D.教学方法 21.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其核心思想就是(B)。A.义 B.仁 C.礼 D.智
22.我国第一部专门讨论教育教学问题的著作是(C)A.《大学》 B.《论语》 C.《学记》 D.《中庸》 23.孔子提出的“因材施教”符合个体身心发展的(B)A.不平衡性要求 B.个别差异性要求 C.顺序性要求 D.互补性要求
24.荀子以(A)作比喻,说明通过学习,后学可以超过前人,学生可以超过老师。A.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B.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C.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D.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25.“建国君民,教学为先”这句话反映了教育与(B)的关系。A.经济 B.政治 C.军事 D.文化
26.荀子把教学或学习过程具体化为闻、见、知、行四个环节,并把(D)看作是最终目标。A.闻 B.见 C.知 D.行
27.孟子曰:“博学而详说之,将以反说约也。”此话意在说明广博地学习,详尽地解说,目的在于融会贯通后返归到(A)上去。
A.简约 B.复杂 C.炫耀 D.文化
28.(D)在中国教育史上开创了与教育“内发说”截然相反的教育“外铄论”。A.孔子 B.孟子 C.墨子 D.荀子
29.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这个回答体现出孔子(A)的治国思想。
A.取信于民.B.为政以德 C.讲究礼节 D、.因材施教 30.孟子以(B)为教育思想的理论基础。
A.人性恶 B.人性善 C.人性无善恶 D.人性有善恶
31.2000多年前,孔子就提出了与“教育机会均等”相类似的朴素主张,他的“有教无类”的观点体现了(A)
A.教育起点机会均等 B.教育过程机会均等 C.教育条件机会均等 D.教育结果机会均等 32.先秦思想的集大成者是(C)。
A.孔子 B.孟子 C.荀子 D.墨子 33.孟子认为(A)是社会伦常秩序得以建立的基础和基石。A.教育 B.政治 C.经济 D.军事 34.孔子在(B)上主张“仁者爱国”,“克己复礼”。A.教育 B.政治 C.经济 D.军事 35.“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反映了教学的(D)。
A.因材施教原则 B.巩固性原则 C.启发性原则 D.教学相长原则
36.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孟子以这则“揠苗助长”的寓言说明了(C)的重要性。A.巩固性 B.启发性 C.循序渐进 D.因材施教 37.孔子在(A)方面提出“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等主张。A.教育 B.政治 C.经济 D.军事 38.在对人性的看法上,荀子主张(B)
A.人性善 B.人性恶 C.人性无善恶 D.人性有善恶
39.“要严格要求学生,但决不使学生感到压抑” 就是《学记》强调的(C)。A.博学于文 B.开而弗达 C.强而弗抑 D.道而弗牵 40.孟子认为恻隐之心是(B)
A.智之端 B.仁之端 C.义之端 D.礼之端 41.荀子以(B)作比喻,说明人借助学习,可以有很大的进步。A.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B.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C.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D.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42.《论语》中可以看出,孔子认为治国治民,最根本的是(A)。A.教育 B.政治 C.经济 D.军事
43.春秋时期是思想家百家争鸣的时期,(B)是儒家的代表人物。A.墨子 B.孔子 C.韩非 D.老子
44.“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孟子此话意在强调成大事者,应该(B)A.专心致志 B.磨练意志 C.持之以恒 D.深造自得
45.荀子认为,在学习过程中人们的思想方法容易片面,妨碍认识事物的全貌。因此,他提出了(C)的思维方法。
A.注重“积”“渐” B.闻、见、知、行结合 C.解蔽救偏、兼陈中衡 D.“虚壹而静”,专心有恒 46.下列名言属于孔子说的是(A)A.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人,有杀生以成仁。B.百工居肆以成其事,君子学以致其道。
C.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D.富贵不能淫,贫*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47.下列语句,哪一句体现了环境对人的影响(D)A.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B.博学于文,约之以礼。C.三人行,必有我师焉。D.性相近也,习相远也。48.“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的思想出自(B)A.《学记》 B.《论语》 C.《四书集注》 D.《孟子》 49.“教学相长”、“循序渐进”等教学原则最早出自(B)A.《论语》 B.《学记》 C.《尚书》 D.《孟子》
50.《学记》上说:“ 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这句话体现了(B)A.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 B.启发性教学原则 C.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 D.巩固性教学原则 51.反映孔子教育民主思想的主要言论是(A)
A.有教无类 B.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C.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D.博学于文,约之以礼
52.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这个回答体现出孔子(B)的治国思想。
A.取信于民 B.为政以德 C.讲究礼节 D.因材施教
53.“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是尚友也。” 孟子此话中提出了(C)的观点。
A.以意逆志 B.以己度人 C.知人论世 D.诗无达诂 54.“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的下一句是(A)A.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B.择其好者而从之,其不好者而改之。C.选其善者而跟之,其不善者而更之。D.择其善者而学之,其不善者而更之。
55.(C)说明如果不积累就不能达到远大的目的。A.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B.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C.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D.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56.孟子认为有无(B)是人和禽兽相区别的重要标志。A、知识 B、先天善良本性 C、才能 D、财富
57.孔子对教育在人的发展过程中起关键作用持肯定态度。他在中国历史上首次提出(C)指出人的天赋素质相近,打破了奴隶主贵族天赋比平民高贵、优越的思想。A.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B.学而优则仕。C.性相近也,习相远也。D.博学于文,约之以礼。58.在孔子的教育内容中,(B)占首位。
A.文化知识 B.道德教育 C.自然科学 D.生产劳动
59.孟子认为,君子的教育方式有五种,有的像及时雨一般润泽万物,有成全品德的,有培养才能的,有解答疑问的,还有以流风余韵为后人所自行学习的。这体现了(D)的精神。A.诲人不倦 B.循序渐进 C.由博反约 D.因材施教 60.宋代开国宰相赵普曾有“半部(A)治天下”的名言。A.《论语》 B.《荀子》 C.《孟子》 D.《韩非子》 61.《学记》用(D)来形象地说明教师在教育过程中的主导作用。A.三人行,必有我师焉。B.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C.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D.善歌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
62.“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一句出自(C)
A.《大学》 B.《论语》 C.《孟子》 D.《中庸》
63.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这一段讲(A)的重要性。
A.躬身实践 B.冥思苦想 C.学思结合 D.废寝忘食 64.《学记》认为教学成败的关键在(B)。A.教材 B.教师 C.教法 D.学法
65.荀子认为成为老师的条件有四种,而(D)并不包括在这里面。A.尊严而使人敬畏 B.年老而有威信 C.懂得精微的道理而又能清楚阐述 D.博学
66.战国后期,从正反两个方面总结了儒家的教育理论和经验的是(C)A.《大学》 B.《论语》 C.《学记》 D.《中庸》 67.“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思想出自(C)A.《学记》 B.《大学》 C.《论语》 D.《师说》
68.子曰:“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 反映了孔子提倡一种(B)的教学方法。
A.循序渐进 B.因材施教 C.启发诱导 D.有教无类
69.《学记》中提出的“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的主张对应的教学原则应是(B)A.因材施教原则 B.循序渐进原则 C.巩固性原则 D.启发性原则
70.孔子招收的学生有出身平民的颜回、子路、曾参、原宪、仲弓等,也有贵族家庭出生的孟懿子、南宫敬叔、司马牛等,还有商人出生的子贡和“大盗”出生的颜涿聚。这反映了孔子提倡一种(D)的教学原则。
A.循序渐进 B.因材施教 C.启发诱导 D.有教无类
71.在下列主张中,比较准确地体现了启发性教学原则的是(C)A.学不躐等 B.各因其材 C.开而弗达 D.温故而知新 72.“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反映了(D)教学原则。A.系统性 B.启发性 C.思想性 D.巩固性
73.孔子教学的主要科目是“六艺”,“六艺”指的是(A)A.礼、乐、射、御、书、数
B.《诗》《书》《礼》《乐》《易》《春秋》 C.文法、修辞、辩证法、礼乐、书数、射御 D.算术、几何、文法、辩证法、天文、书数
74.“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出自(A)A.《学记》 B.《大学》 C.《论语》 D.《师说》
75.孔子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是承认先天差异,但更强调“学而知之”,重视(D)。A.循序渐进 B.启发性 C.巩固性 D.因材施教
76.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这一段讲(C)的重要性。A.躬身实践 B.冥思苦想 C.学思结合 D.废寝忘食
77.《学记》反对死记硬背,主张“要引导学生,但决不牵着学生的鼻子走”这个观点的就是(D)
A.博学于文 B.开而弗达 C.强而弗抑 D.导而弗牵
78.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这个回答体现出孔子(的治国思想。
A.取信于民 B.为政以德 C.讲究礼节 D.因材施教 79.(B)体现了荀子很重视环境对人的发展的影响,A.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B.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C.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D.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80.孔子主张(C),扩大了教育对象。
A.为政以德 B.以礼治国 C.有教无类 D.因材施教 81.“乐”的起因是:(A)
A.是由人心中产生的。B.是由不同是声音相互应和产生的 C.是事物影响的结果 D.是由古圣先贤著作的 82.声音之道与政治相通,所以,乱世的音乐显得(B)A.安详 B.怨恨 C.愤懑 D.欢快 83.先王治乐的原因是(A)
A.提供治理人民的方法 B.教人民欣赏音乐 C.给人民带来快乐 D.丰富人民的业余生活 84.“礼乐不可斯须去身”出自(D)
A.《大学》 B.《易经》 C.《论语》 D.《礼记》 85.先王设置专门的官吏施行乐教的原因是(C)A.设置一个官僚机构安插冗员 B.拉近政府与百姓的距离 C.善民心,易风俗 D.提升国家形象 86.只知晓歌曲而不知晓乐的是(B)
A.禽兽 B.老百姓 C.君子 D.以上皆对 87.先王制定射乡食飨的礼仪是用来(C)
A.调节人对安乐的享受 B.制定婚姻冠笄的礼仪 C.使人交往正常化 D.指导人们如何射乡食飨 88.先王用礼是为了(A)
A.节制人心 B.调和人生 C.推行国家政策 D.防止倾邪的行为)C 89.礼是用来(B)
A.协和感情 B.区别等级 C.使人亲近D.相互尊敬 90.达到了乐的要求便会(A)
A.没有怨恨 B.没有争斗 C.没有穷困 D.没有灾难 91.“明圣”的意思是(C)
A.制作礼乐的人 B.传授礼乐的人
C.传授与制作礼乐的人 D.在学术道德上取得极高成就的人 92.教育,对于人民而言就像寒暑,不及时对人民进行教育就会(B)A.发生饥荒 B.有伤世风 C.产生疾病 D.劳而无功 93.研究礼乐的结果是(A)
A.提高内心的修养 B.了解民心所向 C.丰富精神生活 D.以上皆非 94.“人生而静,天之性也”的意思是(C)
A.人生很平静,这是上天注定的 B.人生没有大起大落
C.人出生没有情欲,这是天赋予的本性 D.人生的情欲是由上天注定的 95.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下列说法对的是(B)A.凡事预先计划好就会成功,不预先计划好也可能成功。B.“豫”同“预”。
C.一个人不预先计划好就会成残废人。D.站着预习,等于浪费光阴。
96.“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出自(A)
A.《论语》 B.《荀子》 C.《春秋》 D.《中庸》 97.“感于物而动,故形于声”声的意思是(A)A.声音 B.声乐 C.歌曲 D.名声 98.乐是由(A)
A.从内心发出来的 B.在外貌上表现 C.从自然中音响而来 D.从乐器中演奏而来 99.乐宜适中,乐强调过分了就会(B)A.使人疏离不相亲 B.使人随便放浪 C.协和感情 D.使人平和安静 100.乐得到通行,就会使(A)
A.人心向道 B.人心思逸.C人心向善
101.汉代著名文献《对贤良策》的作者是谁?(B)A.王充 B.董仲舒 C.贾谊 D.郑玄
102.汉代首先提出“独尊儒术”思想的是谁?(B)A.王充 B.董仲舒 C.贾谊 D.郑玄
103.“立大学以教国,设庠序以化于邑”中的“庠序”是指什么?(C)A.公园 B.医院 C.学校 D.监狱 104.以下句子翻译错误的是:(C)A.夫万民之从利也,如水之走下,不以教化提防之,不能止也。(万民追逐利益,就像水向下流一样,不用教化来做提防,就不能防止了。)
B.《诗》曰:“夙夜匪解(xiè)。”(《诗经》说:“从早到晚都不懈怠。”)C.《书》云:“茂哉茂哉。”(《尚书》说:“茂盛啊,茂盛啊。”)
D.然则常玉不瑑,不成文章。(然而一般的玉不雕琢的话,就不能成就美好的花纹。)105.下列句子中通假字不正确的是?(C)
A.而颛(zhuān为自恣苟简之治 “颛”通“专”,专门。B.埽(sǎo)除其迹而悉去之 “埽”通“扫”,扫除。C.渐(jiān)民以仁 “渐”通“间”,离间。D.臧(cáng)于骨髓 “臧”通“藏”,收藏。106.下列句子中汉字注音不正确的是:(D)A.此皆可使还至而有效者也。还:xuán B.自非大亡道之世者。亡:wú C.如以汤止沸,抱薪救火。汤:tāng D.不以教化堤防之。堤:tí
107.我们需要怎样做才能见闻广博、心智聪明?(A)A.努力勤勉、钻研学问。B.无所事事,异想天开。C.贪图玩乐,乐于享受。D.安于现状,不思进取。108.君王制作乐主要是用来做什么的?(C)
A.打发时间 B.制造气氛 C.改变民风,感化民俗 D.其他 109.《诗》曰:“夙夜匪解。”是什么意思?(B)A.从早到晚都在解题。B.从早到晚都不懈怠。C.早出晚归 D.早上和晚上都没有时间。110.“乐”的声音是在什么情况下发出来的?(B)A.天灾人祸 B.社会和谐 C.国家衰亡 D.其他 111.圣明的君王在乱世中继承王位后会做什么?(C)A.严禁学术 B.焚书坑儒 C.扫除乱世迹象,恢复教化 D.什么也不做
112.古代的君王将什么作为管理人民的重大事务?(A)A.教化 B.物质诱惑 C.行暴政 D.其他 113.“然则常玉不瑑,不成文章。”出自以下哪篇?(D)A.《三字经》 B.《百家姓》 C.《千字文》 D.《对贤良策》 114、“强勉行道”的“行道”指什么?(C)A.行动 B.替天行道 C.践行圣人的学说或道理 D.人行横道 115.汉代时称呼学校为什么?(D)A.校 B.庠 C.序 D.庠序
116.秦朝继承周朝之后,“重禁文学”,这里的“文学”指:(A A.儒家学说 B.现代文学 C.当代文学 D.其他)117.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D)
A.用仁来熏陶人民,用义来砥砺人民,用礼来规范人民就能使人民习俗美善。B.如果教化已经鲜明,习俗已经成就,子孙遵循下去,过个五六百年仍然不会衰败。C.汉朝没有很好的治理好的原因就在于应当改革时却没有改革。D.乐是用于给君王行乐,而不是用来改变民风、感化民俗的。118.“夫虞氏之不为政久矣”中的“虞氏”指:(A)A.虞舜 B.虞姬 C.虞美人 D.其他
119.纵观周朝、秦朝,君王统治因为缺少什么而导致灭国?(C)A.货币 B、实权 C.王道 D.法度
120.“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出自:(C)A.《孝经》 B.《诗经》 C.《论语•公冶长》 D.《千字文》 121.天所赋予人的就叫做(C)
A.道 B.教 C.性 D.义 122、子曰:“好学近乎(C)”。A.仁 B.智 C.知 D.勇 123.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言前定,(A)A.则不跲 B.则不用 C.则不废 D.则不穷 124.有弗学,(B)
A.问之弗知弗措也。B.学之弗能弗措也。C.思之弗得弗措也。C.辨之弗明弗措也。125.唯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能尽其性,(A)。A.则能尽人之性 B.则能尽物之性。C.则可赞大地之化育 D.则可以与天地参矣 126.温故而知新,(D)。
A.敏而好学 B.诲人不倦 C.不耻下问 D.敦厚以崇礼 127.“中庸”的核心思想是(C)。
A.中立 B.平庸 C.中和 D.保守
128.宋代理学家把(A)、《大学》、《论语》、《孟子》合在一起,作为《四书》。A.《中庸》 B.《三字经》 C.《弟子规》 D.《诗经》 129.《中庸》是(C)四十九篇中的一篇。
A.《大学》 B.《论语》 C.《礼记》 D.《四书》
130.《中庸》一开头就指出:“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只是继承了思孟学派(的思想。
A.天命论 B.性善论 C.初本论 D.其它
131.(C)的实现需要有人性的依据,故要尊重德性,发扬自己的先天的善性。A.学习B.教育 C.学习和教育 D.其它
132.为了实现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就必须实现(B)的中和。A.学生—教师 B.主导—主体 C.学校—家庭 D.其它)B 133.《中庸》强调了教育的(A)的和谐。
A.本质与作用 B.过程与方法 C.主观与能动 D.主导和主体
134.“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学至于行而止矣。行之,明也;明之为圣人。”继承和发展了孔子讲过的(C)的关系。A.教与学 B.师与生 C.学与思、学与行 D.行与知
135.《中庸》认为人可以从两条途径得到完善,一是发掘人的内在天性,称为“尊德性”;二是通过对外部世界的求知,以达到人的内在本性的发扬,称为“道问学”。这两条途径是(A)。A.相依并进,相辅相成 B.相矛盾 C.相中和 D.相抑制
136.人性的完善要依赖于(C),故要注意后天的学习和掌握文化知识。A.学习B.教育 C.学习和教育 D.其它 137.《中庸》继承了重视(B)的个别差异的思想。A.群体 B.主体 C.个体 D.其它 138.运用在学习中,《中庸》强调(A)。A.主体的主观能动作用 B 主体的主导作用 C.客体的主观能动作用 D.客体的主导作用
139.大哉圣人之道!洋洋乎!发育万物,峻极于天。优优大哉!礼仪三百,威仪三千。待其人而后行。故曰苟不至德,至道不凝焉。
下面的注释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B)。
A.洋洋:盛大,浩瀚无边。B.优优:很多的忧愁。C.其人:指圣人。D.凝聚:引申为成功。140.下面的译文不正确的一项是:(D)A.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译文:真诚是天的德性,追求真诚的人的德性。B.有弗学,学之弗能弗措也。
译文:有不曾学过的知识,学习了还不能通晓就不放弃。C.有弗问,问之弗知弗措也。
译文:有不问过虑的疑问,问了还不明了就不放弃。D.有弗思,思之弗得弗措也。
译文:有不曾考虑的问题,考虑了还不得其解就放弃。
141.大学之道,(A)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A.在明明德,在亲民,B.在名明德,在亲民,C.在明明德,在兴民,D.在明名德,在亲民,142.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A)。A.谦 B.律 C.醒 D.查
143.所谓修身在正其心者,身有所(C)则不得其正,有所恐惧则不得其正,有所好乐则不得其正,有所忧患则不得其正。
A.奋第 B.奋弃 C.忿惕 D.负第 144.所谓齐其家在修其身者,人之其所亲爱而辟焉,之其所*恶而辟焉,之其所敬畏而辟焉,之其所哀矜而辟焉,之其所敖惰而辟焉,故好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者,天下(A)矣。A.鲜 B.闲 C.兼 D.先
145.所谓治国必齐其家者,其家不可教,而能教人者(A)之。A.无 B.弃 C.众 D.去
146.所谓平天下在治其国者,上老老而民兴孝,上长长而民兴弟,上恤孤而民不(A),是以君子有挈矩之道也。
A.倍 B.众 C.广 D.出
147.“如切如磋”者,道学也;“如琢如磨”者,自(D)也。A.齐 B.律 C.醒 D.修 148.心诚求之,虽不中不(A)矣。A.远 B.偏 C.责 D.负
149.汤之《盘铭》曰:“(A),日日新,又日新。” A.苟日新 B.近日新 C.今日新 D.再日新
150.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A)。A.格物 B.知物 C.其物 D.及物 151.自天子以至于(A),壹是皆以修身为本。A.庶人 B.众人 C.草民 D.庶民
152.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故君子(A.必慎其独 B.必慎其慎 C.必独其慎 D.必独其独 153.是故君子有(A)己,而后求诸人;无诸己,而后非诸人。A.诸 B.知 C.彼 D.其 154.《大学》是(B)系统的经典论著。A.释 B.儒 C.道 D.法
155.在《大学》中,教育过程与政治过程是一个(A)的过程。A.统一 B.矛盾 C.融合 D.发展
156.“修身,齐家,安天下”出自于以下哪一部经典?(C)A.《礼记》 B.《中庸》 C.《大学》 D.《春秋》 157.《大学》篇中。“明明德”的目的就是为了要(A)。A.亲民 B.治民 C.为民 D.富民 158.从《大学》的“三纲领”看,教育的最高目的是(A)。A.政治目的 B.经济目的 C.文化目的 D.历史目的 159.《大学》原为《理记》的第(D)篇。A.38 B.40 C.39 D.41 160.(A)的精神贯穿在《大学》始终。
A.伦理道德教育 B.君王至上 C.儒学 D.政治修明
单选题2
1、总结提炼出“知行合一”的道德教育学说的古代教育家是(B))也。A A.朱熹 B.王阳明 C.韩非子 D.黄宗羲
2、“与人论学,亦须随人分限所及。如树有这些萌芽,只把这些水去灌溉。萌芽再长,便又加水。自拱把以至合抱,灌溉之功,皆是随其分限所及。若些小萌芽,有一桶水在,尽要倾上,便漫坏他了”(《传习录下•门人黄直录》)。体现出的教学原则是(D)A.可接受性原则 B.循序渐进原则 C.启发性原则 D.因材施教原则
3.凡授书不在图多,但贵精熟,量其资禀,能二百字者止可以一百字,常使精神力量有余,则无厌苦之患,而有自得之美”(《传习录•训蒙大意示教读刘伯颂等》)。体现的教学艺术是(B)A.自主学习B.量力而精 C.愉快教学 D.尊重个性 4.王阳明的“心即理”是指(D)
A.内心的想法就是客观现实 B.内心和外在相统一的的境界 C.客观现实受主观的制约 D.自己的道德认识和道德实践相统一
5.“古之君子,其责己也重以周,其待人也轻以约。”(《原毁》选读)其中“重”的正确解释是(B)
A.重要 B.严格 C.以„„为重 D.重视
6.“怠者不能修,而忌者畏人修”(《原毁》选读)其中“修”的正确解释是(D)A.修养 B.修身 C.养性情 D.进修,求上进
7.“其责人也详,其待己也廉。详,故人难于为善;廉,故自取也少。”(《原毁》选读)其中“廉”的解释是(B):
A.廉洁 B.少,低 C.清廉 D.廉政
8.“纪事者必提其要,纂言者必钩其玄。”(《进学解》)最正确的大意是(C)A.做事选精当的事情,说话一定要有玄机。B.记叙事情选最重要的,记叙言论掌握言外之意。
C.对记事之文一定提取它的要点,对言论之编一定勾划出它深奥的意义。D.记事的人要选重要的人,写言论的人要有涵养。
9.韩愈在教育史上最突出的贡献是论述教师问题的《师说》,目的在于(A)A.光复“师道” B.论述教师的价值 C.传授学习方法 D.树立师德 10.“传道受业解惑”的“业”指(C)
A.事业 B.学业 C.古人“六艺”之业 D.专业知识 11.“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揭示了(B)规律。A.教育 B.学习成败 C.道德教育 D.人的成长
12.对“蒙养弗端,长益浮靡。”(《朱子语类》)的正确理解是(A): A.儿童时期的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性。B.成人对小孩的影响 C.小孩与成人道德教育的因果关系 D.道德教育的任务有阶段性
13.“抵观书,先须熟读,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继以精思,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有得尔。泛观博取,不若熟读而精思。”(《朱子语类》提倡读书比较好的方法是(B)A.广闻博览 B.熟读而精思 C.多方汲取 D.反复思考 14.朱熹认为的“小学教育阶段”,年龄段是(B)A.6—12岁 B.8—15岁 C.7-12岁 D.5-12岁 15.朱熹认为的“大学教育阶段”,年龄段是(A)
A.15岁以后 B.15—20岁 C.16岁以后 D.18岁以后。
16.朱熹与小学教育重在“教事”不同,大学教育内容的重点是(A),即重在探究“事物之所以然”
A.教理 B.认识事物 C.传授科学知识 D.明人伦
17.朱熹:“国家建立学校之官,遍于郡国,盖所以幸教天下之士,使之知所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道,而待朝廷之用也。”学校教育的主要任务是(D)A.修身 B.传授治国之道 C.传授家族礼仪 D.为朝廷培养有用的人才 18.朱熹重要的道德修养方法是(C)
A.明人伦 B.明确伦理纲常 C.居敬 D.反省
19.朱熹说:“读书是自家读书,为学是自家为学,不千别人一线事,别人助自家不得”。体现他主张的教学原则是(A)
A.自动和适时的启发 B.勇猛奋发和温故时习C.教人有序不可说等 D.笃行、博学与专精结合
20.朱熹说:“道不能安坐等其自至,只待别人理会,来放自家口里”。体现他主张的教学原则是(D)A.笃行、博学与专精结合 B.勇猛奋发和温故时习C.教人有序不可说等 D.自动和适时的启发
21.朱熹说:“圣贤千言万语,无非只说此事。须是策励此心,勇猛奋发,拨出心肝,与他去做,如两边擂起战鼓,莫问前头如何,只认卷将去,如此方做得功夫。若半上半下,半沉半浮,济得甚事?” 体现他主张的教学原则是(B)
A.笃行、博学与专精结合 B.勇猛奋发和温故时习C.教人有序不可说等 D.自动和适时的启发
22、朱熹说:“人而不学,则无以知其所当知之理,无以能其所当为之事。学而不习,则虽知其理,能其事,然亦生涩危殆,而不能以自安。习而不时,虽日习之而其功夫间断,一暴十寒,终不足以成其习之功矣”。他强调了(A)的教学原则。
A.时习B.笃行 C.博学与专精 D.勇猛奋发 23.朱熹的“教人有序不可说等”的最准确理解是(C)A.不断努力 B.循序渐进
C.遵循由易而难、由近而远的阶段,且努力学习,则自有进步 D.学习要有计划性
24.朱熹说:“徒明不行,则明无所有,空明而已;徒行不明,则行无所问,冥行而已”。他强调的主要观点是(C)
A.知的作用 B.行的重要性 C.知行并进 D.知与行的关系
25.《颜氏家训》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内容丰富,体系宏大的家训,成为我国封建时代家教的集大成之作,被誉为(A)
A.家教规范 B处世哲学 C.集大成之作 D.家庭教科书
26.颜之推认为培养的人应该具有“应世经务”的能力,这种人是指(D)A.清谈家 B.章句博士 C.状元 D.服务国家的统治人才 27.为了培养“行道以利世”的实用人才,颜之推提倡的教育内容是(A)。A.实学 B.章句 C.诗词歌赋 D.四书五经
28.颜之推说:“父母威严而有慈,则子女畏慎而生孝矣。”是说父母的教育应该(C)A.严爱 B.慈爱 C.严慈结合 D.顺其自然 29.颜之推特别重视为人之道的教育,最主要的主张是(A)A.强调为人厚重 B.强调孝与仁 C.强调为人厚道 D.强调诚实守信
30.颜之推认为“厚重”的道德品质包括忠君、孝顺、谦恭和(A)A.礼让 B.城市 C.谦逊 D.厚道
单选题3 1.梁启超《少年中国说》里“少年”应理解为(B)
A.年龄小的人 B.有志的青年 C.没有志气的人 D.不懂事的人2.在学与思的认知上,与孔子“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观点相近的是(A.王夫之 B.梁启超 C.顾炎武 D.黄宗羲 3.“少年智则国智”后应接的下句是(C)A.少年强则国强 B.少年胜则国胜 C.少年富则国富 D.少年雄则国雄 4.黄宗羲认为(A)是教学最基本的原则。
A.获取知识 B.重视学生 C.重视教师 D.重视教材 5.小疑则小(C)
A.智 B.聪 C.悟 D.愚 6.王夫之被世人称为(A)
A.船山先生 B.梨洲先生 C.亭林先生 D.余姚居士 7.“国民教育之道之端”中“道”的意思是(A)A.途径、方法 B.道路 C.修道 D.道理 8.“气日以滋,理日以成”中“滋”的意思是(C)A.滋润 B.滋味 C.滋长 D.滋补 9.学非有碍于思,而学愈博则(B)
A.行愈远 B.思愈远 C.行愈高 D.教愈好 10.关于教与学的认识,不是王夫之观点的是(A)A.教师可以强迫学生学习B.学生应该自我勉励 C.教师既要善教又要善学 D.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 11.顾炎武与黄宗羲和(D)合称明清三大学者 A.康有为 B.梁启超 C.谭嗣同 D.王夫之 12.王夫之所说的“善教者”就是(A)的老师
A.知识渊博 B.人品高尚 C.逼学生学习D.使学生乐学 13.在(B)中,王夫之把人性分为“先天之性”和“后天之性”
A.《四书训义》 B.《尚书引义》 C.《习性诸论》 D.《书院》)
A 14.王夫之谈教学原则注意对(C)提出相关要求 A.教师 B.学生 C.教学双方 D.家校 15.在知与行的认知上,王夫之的观点是(A)A.行先知后,知行并进 B.知先行后 C.知行合一 D.知行分离
16.“苟非本心之乐为,强之而不能以终日”语出(A)
A.《习性诸论》 B.《书院》 C.《尚书引义》 D.《四书训义》 17.顾炎武和(C)开创了清初经学致用的学风。A.王夫之 B.梁启超 C.黄宗羲 D.康有为 18.黄宗羲倡导的基本教学方法是(C)A.自学 B.讲解 C.讨论 D.探究 19.黄宗羲的籍贯在(B)
A.江苏 B.浙江 C.上海 D.福建 20.“师者,善于传道,授业解惑也。”出自(D)之口 A.王夫之 B.顾炎武 C.谭嗣同.D黄宗羲 21.黄宗羲认为,学习贵在(A)
A.适用 B.背经 C.明理 D启智 22.黄宗羲大胆地对(D)进行了革新
A.教学目的 B.教学方法 C.教学手段 D.教学内容 23.黄宗羲认为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A)
A.培养人才 B.改变世风 C.匡扶政治 D.传承知识 24.梁启超认为磨练人格的最高学校是(C)
A.正规的学校 B.和美的家庭 C.人生的苦难 D.安定的社会 25.梁启超认为一个人要有成就,必须在(B)树立奋斗目标 A.青年时代 B.儿童时代 C.中年时代 D.出生之时 26.梁启超认为(B)是维护天下安定的公开利器 A.舆论 B.法律 C.报刊 D.专制 27.为了培养新民,梁启超最为重视的教育活动是(C)A.私塾教育 B.家庭教育 C.社会教育 D.特殊教育 28.梁启超说:救亡图存、教化愚昧,都必须以(D)为本源 A.强化专制 B.扩充军队 C.对外修好 D.学校教育 29.(A)倡导了“诗界”和“小说界”革命
A.梁启超 B.王夫之 C.谭嗣同 D.黄宗羲 30.王夫之关于教与学关系的正确认识是(D)A.教可以代替学 B.学可以代替教 C.教比学重要 D.教是为了学 31.黄宗羲被学者尊称为(B)
A.船山先生 B.梨洲先生 C.亭林先生 D.余姚居士
32.梁启超在《欲强中国必兴学校》中指出救亡图存必须以(D)为本源 A.和平谈判 B.制度改革 C.武装革命 D.学校教育 33.下列哪部是王夫之的著作(A)
A.《习性诸论》 B.《取士下》 C.《学校》 D.《取士上》 34.梁启超认为国家的强弱、存亡取决于(C)
A.当权者 B.少数优秀人才 C.国民素质 D.人口多少 35.梁启超的国民素质教育观应理解为(C)A.提高领导者的素质 B.提高学校的地位 C.提高国家公民的素质 D.增加人口的数量 36.梁启超认为教育活动大致可分三种,其中没有(D)
A.特殊教育 B.社会教育 C.学校教育 D.家庭教育 37.王夫之所说的“先天之性”不应理解为(B)
A.自然之质 B.后天的学习C.耳鼻口的功能 D.遗传的天性 38.黄宗羲和(B)开创了清初经学致用的学风。A.梁启超 B.顾炎武 C.黄宗羲 D.康有为 39.“学校,所以养士也。”中“士”理解为(D)A.勇士 B.战士 C.人民 D.人才
40.在对老师职责的看法上,与韩愈最为接近的是(D)A.梁启超 B.王夫之 C.谭嗣同 D.黄宗羲 41.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不包括(A)
A.《广师说》 B.《取士下》 C.《学校》 D.《取士上》 42.黄宗羲认为(B)是成才的必然途径 A.穷经 B.致知 C.适用 D.独创
43.王夫之的教育思想集中体现在《书院》和(C)
A.《广师说》 B.《取士下》 C.《习性诸论》 D.《取士上》 44.王夫之认为教育的目标应该是(D)
A.只讲天理 B.只讲人欲 C.只讲天理,不讲人欲 D.既讲天理,有讲人欲 45.王夫之在教学过程中强调(D)
A.只重视学 B.不重视实践 C.只重视教 D.必须重视实践 46.对王夫之学与思的观点理解错误的是(D)A.学对思无妨害 B.思对学有帮助 C.学越广思越远 D.思越困学越懒 47.出自《明夷待访录》的语句是(D)A.道无定体,学贵适用 B.小疑则小悟
C.发先儒之所未发者 D.是故养士为学校之一事 48.黄宗羲是(C)伟大的启蒙主义思想家。A.明朝 B.清朝 C.明末清初 D.元末明初 49.(C)不是黄宗羲的代表作
A.《学校》 B.《取士下》 C.《习性诸论》 D.《取士上》 50.王夫之提出了(D)的教育理论。(对)A.学与思分离 B.知与行分离 C.学与行分离 D.知与行结合 51.“习与性成者,习成而性与成也”语出(D)的《习性诸论》 A.梁启超 B.顾炎武 C.黄宗羲 D.王夫之
52.你从“天下之最难知者,一人索之而弗获,千万人索之而无弗获矣”中最能联想到(C)的学习法。
A.自主 B.质疑 C.合作 D.探究 53.中学语文教材选有(B)的作品《少年中国说》 A.王夫之 B.梁启超 C.谭嗣同 D.黄宗羲 54.“行可兼知,而知不可兼行”是(B)的知行理论。A.梁启超 B.王夫之 C.谭嗣同 D.黄宗羲 55.“学非有碍于思”是说(C)A.学对思有妨碍 B.思对学有妨碍 C.学对思并无妨碍 D.思对学并无妨碍 56.黄宗羲认为设立学校的目的应该是(D)
A.只是培养有才能的人 B.只是探求治国的道理 C.只是教化愚弱的国民 D.既为了养士也为了治国 57.黄宗羲认为教师的职责应该是(C)A.传授道理 B.教授知识 C.传道授业解惑 D.解答疑惑
58.黄宗羲认为学习贵在创新的教育思想中不包含(C)A.由博致精 B.深思能疑 C.由精致博 D.重视异同论
59.王夫之关于教与学的表述正确的是(D)A.教与学没有区别 B.教与学没有联系 C.教与学可以互换 D.教与学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60、在梁启超的教育思想中,体现较为明确的是(A)A.国民素质教育观 B.学生素质教育观 C.教师素质教育观 D.教师和学生素质教育观
三、多选题
1.入选四书的儒家经典有(AB)
A.《孟子》 B.《论语》 C.《学记》 D.《荀子》 2.下列话语体现了启发性教学原则的有(BC)
A.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B.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 C.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D.学不躐等 3.下列话语体现了循序渐进教学原则的有(AD)
A.不陵节而施 B.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 C.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D.学不躐等 4.孟子施教的目标是培养(ABCD)的君子。A.明人伦 B.修身齐家 C.治国 D.平天下 5.孟子的教育内容是(AB)
A.人伦教育 B.道德教育 C.权术教育 D.法律教育 6.以下哪些言论是孔子讲学的内容(ABC)
A.为政以德 B.以礼治国 C.有教无类 D.事异则备变 7.荀子的教学思想主要包括(ABCD)
A.注重“积”“渐” B.闻、见、知、行结合 C.“虚壹而静”,专心有恒 D.解蔽救偏,兼陈中衡 8.孔子的教学内容包括(BCD)三个部分。
A.生产劳动 B.道德教育 C.文化知识 D.技能技巧培养
9.《学记》总结了长期教育、教学中的经验教训后概括出的“豫时孙摩”原则包括(ABCD A.预防 B.适时 C.顺序 D.观摩 10.荀子把教师提高到与(ABCE)同等的地位。
A.天 B.地 C.君 D.神 E.亲 11.乐得到推行了,有什么样的作用?(ABC)
A.耳聪目明 B.血气和平C.移风易俗 D.以欲忘道 12.研究乐可以提高内心修养,可以产生(ABCD)之心 A.平易 B.正直 C.慈爱 D.诚信 13.下面哪些表现音乐的道理与政治相通(ABCD)A.治世之音安,以乐其政和 B.乱世之音怨,以怒其政乖 C.亡国之音哀,以思其民困 D.以上都对
14.在《对贤良策》中,董仲舒主要针对文教政策提出了以下哪三点建议?(ABC)A.罢百家以尊儒; B.立大学以养士; C.行贡举以选士; D.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15.君王要怎样做才能使国家的根本明显?(ABCD)
A.很谨慎地对待奉承天意之事 B.用修明的教育感化人民 C.辨证法度是否适宜,区别上下使有秩序 D.以上都正确 16.天下的道理除了君臣关系之理,还有(ABCD)。A.父子关系之理 B.夫妇关系之理 B.兄弟关系之理 C.朋友交往之理 17.用来实行天下通理的天下通德有(ABC)。A.智慧 B.仁爱 C.勇敢 D.道义 18.诚之者,择善而固执之者也;博学之,(ABCD).A.审问之 B.慎思之 C.明辨之 D.笃行之 19.伦理道德是(AB)
A.政治的核心 B.教育的根本 C.社会的风气 D.教育的过程 20.《大学》强调的是(ABCD)的统一。
A.知 B.情 C.意 D.行 21.《传习录》记录了王守仁精湛的教学艺术,正确的是(ABD)。)A.量力而精 B.因材施教 C.知行合一 D.学贵自得
22.韩愈不仅是一位著名的教育思想家,也是一位有丰富经验的教育实践家。其教育思想主要体现在(ACD)等著作中。
A.《师说》 B.《张中丞传后叙》 C.《进学解》 D.《原毁》 23.韩愈关于教与学的主要观点是(ABC)
A.勤学致知 B.广泛涉猎,刻苦钻研 C.不计毁誉,勤于治学 D.讨论辩难
24.“口不绝吟于六艺之文;手不停披于百家之编;记事者必提其要,纂言者必钩其玄。”(韩愈《进学解》)也就是说“勤”要做到(BCD)A.善于思考 B.手勤 C.口勤 D.脑勤 25.朱熹把一个人的教育分为(AD)
A.小学 B.中学 C.幼稚园 D.大学
26.朱熹在长期的大学教育实践中,积累了许多成功的教学原则(ABCD)。A.自动和适时的启发 B.勇猛奋发和温故时习C.教人有序不可说等 D.笃行、博学与专精结合 27.朱熹总结出六条“朱子读书法”。分别是(ABCD)A.循序渐进,熟读深思 B.虚心涵咏,切己体察 C.着紧用力 D.居敬持志
28.在《颜氏家训》中,颜之推宣扬性三品说,“三品”指(BCD)A.上中下三等人 B.上智之人 C.下愚之人 D.中庸之人 29.关于学习态度和方法,颜之推提倡(ABCD)
A.虚心务实 B.博习广见 C.勤勉惜时 D.相互切磋 30.关于家庭教育,颜之推的主张是(ABCD)A.尽早施教,严格教育 B.注重环境习染
C.处理好家庭关系 D.重视家庭的语言教育和注重道德教育 31.明清三大学者是(ABC)
A.黄宗羲 B.顾炎武 C.王夫之 D.张之洞 32.以下哪些是黄宗羲的教育思想(ABCD)
A.力学致知 B.学贵适用 C.学贵独创 D.穷经经士 33.王夫之的教育思想集中体现在(AB)
A.《习性诸论》 B.《书院》 C.《学校》 D.《取士上》 34.梁启超认为教育活动大致可分为(ABC)A.培养政治人才的教育 B.广泛的社会教育 C.学校教育 D.家庭教育 35.下列哪些是对王夫之的称呼(AC)
A.船山先生 B.梨洲先生 C.一壶道人 D.饮冰室主人 36.王夫之的教育思想主要有(ABCD)
A.论性与习B.论学与思 C.论知与行 D.论教与学 37.下列语句出自《习性诸论》的有(ABCD)A.习成而性与成也 B.学非有碍于思 C.行可兼知 D.善教者必有善学者 38.以下属于黄宗羲的著作有(ABC)
A.《学校》 B.《取士上》 C.《广师说》 D.《书院》 39.(BC)共同开创了清初经学致用的学风。A.王夫之 B.顾炎武 C.黄宗羲 D.康有为 40.关于师德师风,黄宗羲对老师提出了哪些要求(ABC)A.真才实学 B.品行端正 C.身体力行 D.不干预政治
2.教育与教育学练习题 篇二
(1) 甲、乙两地铁站相距1.8 km, 地铁运行需要多长时间?消耗多少电能?
(2) 公交汽车每千米消耗燃油0.3 kg, 行驶1.8 km路程所消耗的燃油完全燃烧放出多少热量?公交汽车的效率是多少?
(3) 根据题中获得的信息, 从物理学角度谈谈地铁作为城市交通工具的优点。 (写出两条即可)
有意义的是第 (3) 问, 让学生从数据或 (1) (2) 问中计算出的结果比较两种交通工具并写出地铁的优点:①速度快;②对环境污染少, 这点对废气减排拯救地球有着积极的意义;③人均消耗的能量少。地铁在相同的区间内行驶消耗的电能W=Pt=30 kW·h=1.08×108J。以额定载客量500人计算, 人均消耗能量 2.16×105J。而公交汽车在同样的运行距离下消耗能量 Q=qm=2.16×107J, 由额定载客量40人计, 人均消耗能量 5.4×105J。可见公交汽车人均耗能约为地铁的2.5倍。学生通过计算, 明白了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不同的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 对能源的消耗是不同的。在当今全世界全力推行节能减排之时, 我们应该合理选择低能耗的生活方式, 改变高能耗的生活习惯。
能源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众所周知, 我们国家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 是目前世界上第二位能源消耗国, 更是一个资源相对短缺的国家。但是, 资源浪费也是世界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中国人口众多, 人均能源资源拥有量在世界上处于较低水平。煤炭和水力资源人均拥有量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50%, 石油、天然气人均资源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15左右。但我们却可以看到正在都市化建设的我国, 为了美化城市, 提高城市的整体形象, 城市建筑中采用了亮化工程 (即城市光彩工程) , 各式霓虹灯、射灯, 广告灯半宿不熄, 更有甚者通宵达旦。一个晚上, 一个月, 一年下来耗费了多少电能?浪费多少资源?或许同学们认为那是他人在浪费能源, 我没有浪费, 与我无关。那么请大家看下面这个情况:时下在互联网上风行的一款即时的通讯 (聊天) 工具——QQ, 深受广大网友们和同学们的喜爱。在QQ2004年版本开始推出“在线时长”这一功能, 网友们可通过积累QQ在线的时间, 来获得更高的等级和享受更多服务。自从QQ中增加了等级规则后, Q友们为了更快地升级, 获取更多的服务而开机挂Q了, 一时间在线人数直线飙升。平均同时在线数达10000万左右, 许多网友甚至不论是否使用电脑, 也整日地开着机让QQ在线;使用电脑工作的上班一族下班也不关机, 以取得更多的在线时长。若按每个用户平均30天升一级计算, 则所有在线QQ用户每升一级共约消耗多少电能?我们来用学过的物理知识计算一下:假定每台电脑平均功率约为200 W。单个用户升一级消耗的电能 W=Pt (P=200 W=0.2 kW, t=30天=720 h) W=0.2 kW×720 h=144 kW·h。则10000万在线用户升一级平均消耗的电能:W总=1×108×144 kW·h=1.44×1010kW·h=144亿度电。减去工作时间顺便挂Q人数, 纯粹为挂Q升级的用户所消耗的电能W=50%×144亿度电=72亿度电。72亿度电好大一个数字!我国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年平均发电量为1000亿度电, 72亿度电相当于世界最大的水电站——三峡水电站一年发电量的7.2‰。Q友里面也包括我们相当部分的同学在内, 为追求虚拟的等级而纯粹地开机在线, 造成了电能大量的浪费。
生活中, 我们当中一些人盲目追求高消费生活, 买车要求大排量, 这在大量浪费有限资源的同时也给环境带来了严重的污染;生产上, 我们盲目追求眼前的经济利益, 使得资源的利用率非常的低。一些城市甚至因电力不足而不得不拉闸限电, 严重影响了工农业生产和经济的发展。
3.浅谈数学习题情境的教育功能 篇三
在新课改背景下,情境习题大量涌现,习题的载体既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也具有时代的气息,其背景大多来自于现实生活,也有的是虽经过加工但有现实生活原形。旨在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关注社会,对学生的情感与态度的发展起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
习题情境的教育性、培养性功能一般具体表现为“积累性功能”和“启迪性功能”两个大的方面。而且,它不在于知识含量的深浅,而是通过恰当的情境“包装”在不经意间传达某种具有拓展视野的、富有启迪性意义的信息。
一、积累性功能
例1:2006年5月18日,英美科学家公布了人类第一号染色体的基因测序图,这个染色体是人类“生命之书”中最长也是最后被破解的一章。据报道,第一号染色体中共有2.23亿个碱基对,2.23亿这个数用科学记数法可表示为( )
A 2.23×105B 2.23×106
C 2.23×107D 2.23×108
例2:据广东信息网消息,2006年第一季度,全省经济运行呈现平稳增长态势。初步核算,全省完成生产总值约为5206亿元,用科学记数法表示这个数为( )
A 5.206×102亿元B 0.5206×103亿元
C 5.206×103亿元D 0.5206×104亿元
例3:废电池是一种危害严重的污染源,一粒纽扣电池可以污染600000升水,请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 升水。
这几个例子所包含的都是最简单的科学记数法知识。但是,学生在解题的同时,可以了解到诸如“基因测序图”、“染色体”、“碱基对”、“激光测距”等等带有先进科技色彩的名词、了解到工业经济生产的成果、知道废电池严重污染的危害性……于是,巩固知识的同时也在积累着科技的常识,感知着知识的价值。这里体现的就是习题的积累性功能。
如果把它们的“包装”完全剥得干干净净,只用一些必要文字说明或数字,习题就会变为干巴巴的。
二、启迪性功能
例4:某水果店有200个菠萝,原计划以2.6元/千克的价格出售,现在为了满足市场需要,水果店决定将所有的菠萝去皮后出售,以下是随机抽取的5个菠萝去皮前后相应的质量统计表(略)(单位:千克)
(1)计算所抽取的5个菠萝去皮前的平均质量和去皮后的平均质量,并估计这200个菠萝去皮前的总质量和去皮后的总质量。
(2)根据(1)的结果,要使去皮后这200个菠萝的销售总额与原计划的销售总额相同,那么去皮后的菠萝的售价应是每千克多少元?
这道题将统计问题与方程问题有机地结合起来,检查学生用样本估计总体思想、方程思想等核心的数学内容,情境是水果店出售菠萝。水果摊点,在城乡随处可见,菠萝的两种卖法,学生司空见惯,因而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可其中竟然蕴含着数学知识,可以用数学知识指导我们的日常生活,学生可能还未必能思考,因而解答本题也有助于增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观。
例5:三等分角的问题(题目略)。
“三等分角”是由尺规作图而产生的三大难题之一,即用直尺与圆规不能把一个角三等分,而数学家帕普斯借助函数给出的一种“三等分锐角”的方法把不可能转化为了可能,体现了数学的一个重要的思想方法——转化思想。把一个角三等分是一个几何问题,而函数知识是代数问题,用代数方法研究几何问题,把代数与几何有机结合起来也是数学思考问题的一种重要方法——数形结合。这对学生未来碰到类似问题思考某种创新性方案时,极有可能是潜在着的“灵感火种”。这里体现的就是习题的启迪性功能。
同样的知识,在不同的情境中运用,体现着不同的智慧。这种智慧的积累,对于学生未来创造性的影响,是不能用能否正确地求解题目本身来简单衡量的。笔者认为,在新课改背景下,我们观照习题的视野,要从单一的工具性层面拓展到多元的培养性层面,注重习题的教育功能。
但是,如果翻开一些习题集或分析一些中考试题,发现在习题的情境设计方面,值得推敲。常见的问题有:
1.不自然。就如课堂教学的情境设计一样,首先是自然,不要故作姿态,不要为了情境生搬硬套。
2.不适当。现在到处讲以人为本,习题的情境也不例外。不同学龄段的学生有其特定的经验、知识、认识的背景,如果情境离他们太远,过分超出他们的视野或是想象水平,反而会“雾里看花”。
3.不通俗。“自然”与“适当”都要求通俗。如果“自然”与“适当”主要是指选材方面,那么“通俗”就主要是指语言方面。有了好的情境选材,还要讲究描述情境的语言组织。语言要简练、形象、易懂、生动活泼。
4.第二章教育与社会的发展练习题 篇四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
所选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决定教育的领导权的是()。
A.生产力B.政治经济制度C.文化D.科学技术
2.教育和经济的关系,总的来说是()。
A.经济决定教育,教育反作用于经济
B.教育决定经济,经济反作用于教育
C.经济决定教育,教育对经济没有影响
D.教育决定经济,经济对教育没有影响
3.直接决定教育目的的因素是()。
A.生产力B.文化C.科学技术D.政治经济制度
4.()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
A.政治经济制度B.科学技术C.生产力发展D.文化发展
5.一个国家教育经费投入的多少,最终取决于()。
A.文化传统B.受教育者的需求
C.生产力的水平D.教育的规模
6、决定教育目的的是()
A.家长B。学校C.政治经济制度D.文化传统
7.对教育结构的变化具有制约作用的是()。
A.专业结构B.学科结构C.科技结构D.生产力水平
8.提出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要求在()。
A.第一次工业革命后B.第二次工业革命后
C.第三次工业革命后D。信息革命后
9.提出普及初等教育的要求在()。
A.第一次工业革命后B.第二次工业革命后
C.第三次工业革命后D.信息革命后
10.能改变教育者观念的因素是()。
A.政治经济制度B科学技术C.生产力D.文化
11.科学知识再生产的最主要途径是()。
A.社会科研机构的科研活动B.生产领域的应用
C.学校教育D.市场推广
12.“金字塔形”的等级制教育制度属于()。
A.网络教育B.学校教育C.社会教育D.大众教育
13.“平等的”开放式教育是()的特点。
A.网络教育B.学校教育C.社会教育D.大众教育
14.环境文化和设施文化属于()。
A.学校精神文化B.学校物质文化
C.学校组织和制度文化D.学生亚文化
15.规章制度属于学校文化中的()。
A.学校物质文化B.学校组织和制度文化
C.教师亚文化D.学生亚文化
16.文化对教育的影响,最直接的方面就是()。
A.教育制度B.教育规模C.教育方法D.学校课程内容
17.为实现教育的第三次飞跃提供了平台的是()。
A.科学知识B.信息技术C.文化发展D.政治体制
18.学校文化以传递文化传统为己任,这一点突出表现在它所传递的()上。
A.教学思想B.教学内容C.教学方法D.教学手段
19.“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句话反映了下列哪种因素对人的发展的影响?()
A.环境B.遗传C.教育D.社会活动
20.学校各群体所具有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是学校文化的()。
A.特征B.表象C.核心D.内容
21.人们为了保证学校中教育活动顺利进行而创立和形成的一种特有的文化是()。
A.校园文化B.学生文化C.教师文化D.活动文化
22.学校物质文化是校园文化的空间物态形式,是学校()文化的物质载体。
A.组织B.制度C.精神D.观念
23.校园文化的核心是学校的()文化。
A.观念和制度B.精神和观念C.组织和制度D.物质
24.决定教育性质的根本因素是()。
A.社会生产力B.政治经济制度C.文化D.意识形态
25.学校中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的高度统一体是()。
A.校训B.校规C.办学思想D.校风
26.学生文化是介于儿童世界与成人世界的文化现象,所以学生文化具有
()。
A.情感性B.深刻性C.稳定性D.过渡性
27.关于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作用,说法错误的是()。
A.生产力的发展制约着教育事业发展的规模和速度
B.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人才培养的规格和教育结构
C.生产力的发展促进着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形式的发展与改革
D.生产力的发展决定着受教育的权利
28.学生文化往往都是在日常的相互交往中,有共同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结为一个群体而表现出来的。因此具有()。
A.正式性B.特殊性C.非正式性D.情感性
29.设立什么样的学校,开设什么样的专业,各级各类学校之间的比例如何,各种专业之间的比例如何,都受生产力发展水平和产业结构所制约。这说明了()。
A.生产力的发展决定着教育目的的性质
B.生产力的发展必然引起教育结构的变化
C.生产力的发展制约着人才培养的规格
D.生产力的发展促进着教学方法发展与改革
30.提出“人力资本”理论的学者是()。
A.布鲁姆B.布鲁纳C.皮亚杰D.舒尔茨
31.关于教育对生产力发展的促进作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教育能把可能的劳动力转化为现实的劳动力,是劳动力再生产的重要手段
B.教育是科学知识再生产的手段
C.教育是发展科学的一个重要手段
D.教育可以促进政治民主
32.教育可以推进科学的()。
A.系统化B体制化C.全面化D.多样化
33.教育能把可能的劳动力转化为现实的劳动力,是()再生产的重要手段
A.生产力B.人才C.劳动力D.科学知识
34.“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反映了教育与()的关系。
A.政治B.文化C.经济D.科技
35.教育具有自身的规律,对政治经济制度和生产力具有能动作用,这是教育的()。
A.绝对独立性B.相对独立性C.历史继承性D.生产性
36.现在很多国家高等教育的发展,都担负着发展科学、产生新的科学知识技术的任务,有建立教学科研、生产联合体的趋势,这说明()。
A.教育是科学知识再生产的手段B.教育是发展科学的一个重要手段
C.教育要先于经济而发展D.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重要手段
37.教育不能脱离社会的物质生活条件而凭空产生,后来的教育要在以前教育的基础上向前发展。这说明教育具有()。
A.绝对独立性B.相对独立性C.历史继承性D.生产性
38.校园文化的核心是()。
A.学校的精神和观念文化B.学校的物质文化
C.学校的组织和制度文化D.学生亚文化
39.下列()不是学生文化的成因。
A,学生个人身心特征B.同伴群体影响
C.师生交互作用D.学校影响
40.学生文化的特征具有()。
A.过渡性、非正式性、多样性B.过渡性、非正式性、单一性
C.直接性、非正式性、多样性D.过渡性、正式性、多样性
41、《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一书中,对世界教育发展的状 况作了总结:现在,教育在全世界的发展正倾向先于经济的发展,这在人类历 史上大概还是第一次。”教育的发展之所以要超前于经济发展,这是因为()
A.教育的周期性长,未来经济建设需要的人才,必须提前培养
B.教育是发展科学的一个重要手段
C.教育通过传播思想、形成舆论,作用于一定的政治和经济
D.教育是一种独立的社会活动,它有自身的特点,具有相对的独立性
42.不能突显教育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战略地位的是()
A.百年大计,教育为本B.今日的教育,就是明日的生产
C.教育是一种“消费事业”D.今日的教育,就是明日的社会发展
答案:选择题
1.B2.A3.D4.C5.C6.C 7.D8.D9.A10.B
11.C12.B13.A14.B15.B 16.D17.B18.B19.A
20.C21.A22.C23..B24.B25.D 26.D27.D
28.C29.B30.D31.D32.B33.C34.A35.B
36.B37.C38.A39.D40.A41.A42. C
二、填空题:把答案填在题中横线上。
1.教育的根本任务是____。
2.____是教育发展的物质基础,同时也对教育提出了与一定生产力相适应的要求。
3.从世界教育发展的历程看,第一次工业革命后,提出了普及___的要求;第二次工业革命后,提出了普及初级中等教育的要求;第三次工业革命后提出了普及高等中级教育的要求;信息革命后,提出了____的要求。
4.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提出____理论。
5.____直接制约着教育的性质和发展方向
6.学校的组织和制度文化有三种主要的表达方式:____、___、____
7.____决定着教育的领导权和受教育的权利。
8.____决定着教育的规模和速度,制约着教育结构的变化及教育内容和手段的更新。
9.___是学校中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的统一体,是经过长期实践形成的。
10.19世纪中叶,英国教育思想家斯宾塞提出了较为系统的课程理论以后,世界各国许多重大教育改革都是以_____为核心。
11.____能够改变教育者的观念。
12.____是科学知识再生产的最主要途径。
13.学生文化具有过渡性、____、多样性、互补性和生成性四个特征。
14.____为实现教育的第三次飞跃提供了平台。
15.学校文化以传递文化为己任的特征,突出地表现在它所传递的____上。
16.科学技术对教育的影响,首先表现为对教育的____作用。
17.信息技术改变着人们关于___和教育的观念。
18.____是学校文化的缩影。
19.生产力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制约___、制约___。
20.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主要通过两个方面来实现:教育_____教育_____。
21、1960年12月,美国经济学家____在美国经济第73届年会所作的“人力资本投资”的讲演,被称为人力资本理论创立的“宪章”。22、17、18世纪以后,出现了职业的科学家,出现了专门的科学研究机构,被称为____。
23.学校文化的核心是学校各群体所具有的___和___。
24.学校物质文化有两种表达方式:一是___,二是___。
25.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表现在:教育为政治经济的发展培养所需要的人才,教育是一种影响政治经济的___,教育可以促进___。
答案:填空题
1.培养人 2.生产力水平3.初等教育,高等教育大众化4.人力资本
5.政治经济制度.6.组织形态,规章制度,角色规范7.政治经济制度8.生产力水平9.校风10.课程改革 11.科学技术12.学校教育
13、非正式性14.信息技术15.教学内容 16.动力17.学习18.校园文化19.教育结构的变化;教育的内容和手段20.再生产劳动力;再生产科学知识21.舒尔茨22.“科学的体制化”
5.小学教育学第三章练习与答案 篇五
第三章教育与人的发展
一、选择题
1.当代生物社会学家威尔逊认为决定人的一切行为的本质力量是()。A.个体本能 B.外在环境 C.基因复制 D.肌体成熟 C 2.教育教学要求的“一刀切”违背了人的身心发展的()。A.阶段性 B.顺序性 C.不平衡性 D.互补性 A 3.英国哲学家洛克提出了“白板说”,认为外部的力量决定了人的发展,这是一种()。A.外铄论的观点 B.内发论的观点 C.多因素论的观点 D.反映论的观点 A 4.精神分析学派认为人的性本能是最基本的自然本能,是推动人的发展的潜在的、无意识的、最根本的动因。这是一种()。
A.外铄论的观点 B.内发论的观点 C.多因素论的观点 D.综合论的观点 B 5.盲人的触觉、听觉一般非常灵敏,这说明了人的身心发展具有()。A.顺序性 B.不平衡性 C.互补性 D.个别差异性 C 6.个体身心发展的某一方面机能和能力最适宜于形成的时期称为()。A.关键期 B.机能期 C.发展期 D.差异期 A 7.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反映了人的身心发展的()。A.顺序笥 B.个别差异性 C.不平衡性 D.阶段性 B 8.发展关键期或最佳期的概念是心理学家根据人的身心发展的()提出来的。A.互补性 B.阶段性 C.顺序性 D.不平衡性 D 9.遗传素质是人身心发展的()A.主导因素 B.决定因素 C.物质前提 D.无关因素 C 10.“环境决定论”的代表人物是()。A.霍尔 B.华生 C.高尔登 D.格塞尔 B 11.一般来讲,小学阶段相当于人生发展的()。A.幼儿期 B.少年期 C.童年期 D.青年期 C 12.教学中“拔苗助长”、“陵节而施”违背了()。A.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规律 B.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规律 C.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均衡性规律 D.个体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规律 B 13.美国行为主义心理学家华生主张()。A.遗传决定论 B.环境决定论 C.二因素论 D.教育万能论 B 14.美国行为主义心理学家华生认为,人的发展完全是由环境决定的。这是一种()。A.内发论观点 B.外铄论观点 C.需要论观点 D.实质论观点 B 15.美国心理学家格塞尔认为对人的发展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A.环境因素 B.社会条件 C.主观努力 D.成熟机制 D
二、填空题
1.人的身心发展包括两个面;一是_____ 的发展,二是_____ 的发展。生理/心理
2.人的心理发展是人的发展的重要内容,包括_____和_____两个方面的发展。认知 / 意向
3.心理成熟以____ _的能力、较稳定的_____ 和_____ 的形成为标志。独立思考/自我意识/个性
4.关于身心发展的动因问题,主要存在着内发论、_____、_____ 等不同的解释。外铄论 / 多因素相互作用论 5.人的_____ 是人赖以发展的物质基础和前提,为人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性。遗传素质
6.影响人身心发展的主要因素有_____、_____、和_____ 等。遗传/环境/教育/个体的实践活动
7.教育的自身状况是教育发挥主导作用的基础和前提,它主要包括_____、_____和 _____等方面。
物质条件/教师队伍/教育管理
8.瑞士心理学家_____ 的发生认识论认为,个体认知发展依次经历了感知运算水平、前运算水平、具体运算水平、形式运算水平的发展过程。
皮亚杰
9.从活动水平的角度看,个体的实践活动由生理、_____ 和_____ 三种不同层次和内容的活动构成。
心理/社会
三、简答题
1.简述人的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人的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表现在:
第一,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人从出生到长大成人,整个身心发展具有一定的顺序性,身心发展的个别过程和特点的出现也具有一定的顺序性。
第二,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不同年龄阶段呈现不同的特征,前后相邻的阶段进行有规律的更替,前一个阶段准备了向后一个阶段的过渡。
第三,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均衡性。个体身心发展在不同年龄阶段的发展是不均衡的.第四,个体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在个体的身心发展中,由于遗传、环境、教育和自身主观能动性的不同,存在着个别差异。
第五,个体身心发展的互补性。个体身心发展过程中心理机能和生理机能之间存在互补的可能。
2.简述遗传素质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1.遗传素质为人的发展提供了可能;2.遗传素质的差异是造成个体间个别差异的原因之一;3.遗传素质的成熟制约身心发展的水平及阶段;4.遗传素质仅为人的发展提供物质前提,而不能决定人的发展。3.简述成熟对个体身心发展的意义。(1)人的先天素质是在发展过程中逐步成熟的;
(2)人的机体的成熟程度制约着身心发展的程度和特点,它为一定年龄阶段身心发展特点的出现提供了可能和限制;
(3)教育中充分重视成熟的意义非常必要;教育受成熟所制约,对人的发展又具有积极的能动作用;
(4)格塞尔提出的个体发展的成熟决定论,夸大了成熟的作用。4.简述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的表现。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表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个体同一个方面的发展,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发展是不均衡的。例如人的身高、体重在不同年龄阶段发展速度不同。
第二,个体不同方面的发展具有不均衡性。有些方而在较早的年龄阶段就已达到较为成熟的发展水平,有些方面则要到较晚的年龄阶段才能达到较为成熟的水平。
5.为什么说环境不能决定人的发展? 环境对人的发展起着重大的影响和制约作用,但不能决定人的发展。其原因在于: 第一,人接受环境的影响不是消极、被动的,而是一个积极、能动的过程。同样的环境在不同人身上可以产生不同的作用。
第二,环境对人的影响是广泛的、潜移默化的,也是自发的、零星的、无计划的、无目的的、不系统的,有时甚至是相互矛盾的。因此,在人的身心发展过程中,环境的作用是有限的。
四、论述题
1.论述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独特功能。(1)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作出社会性规范 学校在人的社会化过程中具有规范与自觉化的特殊功能。学校通过各种教育活动促使学生达到规范的目标,学校教育不仅影响着学生发展的内容,也影响着学生发展的方向。(2)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功能。学校教育目标明确、有教育科学理论的指导,能够有效地加速个体发展的进程。
(3)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不仅具有即时的价值,而且具有延时的价值。学校教育的内容大部分具有普遍性和基础性,对人今后的进一步学习具有长远的价值。
(4)学校教育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学生个性的功能。学校教育能够根据学生个性特点,有针对性地采取教育措施,促进学生特殊才能和个性的发展。
2.论述童年期儿童学习的特征。童年期儿童的学习具有以下特征:
(1)低年级儿童难以深刻理解学习的意义。低年级儿童对学习的价值了解不深,对学习和游戏也难以分得很清楚。教师应尽快使儿童认识到学习不完全是游戏,而是一项认真的工作。
(2)学习动机是希望得到老师的称赞、父母的夸奖。很多小学生努力学习的目的就是为了得到老师的表扬。老师对学生打的分数对学生有很大影响,取得高分成为很多小学生学习的主要动力。
6.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考前练习 篇六
单项选择题
1、下列哪一个属于课堂情境结构( )
A. 课程表的编制 B. 教学时间的合理利用
C. 教学过程的规划 D. 学生座位的分配
【答案】D
【答案解析】课堂情境结构主要是指课堂学习情境上的安排,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班级规模的控制;课堂常规的建立;学生座位的分配。故选D。
2、试图用心理学的“统觉理论”原理来说明教学过程的教育家是( )。
A.夸美纽斯 B.赫尔巴特 C.杜威 D.凯洛夫
【答案】B
【答案解析】赫尔巴特统觉理论的基本含义是,当新的刺激发生作用时,表象就通过感官的大门进入到意识阈上,那么,二者的联合就进一步巩固了它的地位。赫尔巴特指出:“统觉,或内在的感觉,只有在条件允许的时候才会发生。”所谓统觉的条件,主要是指兴趣。根据赫尔巴特的观点,兴趣是指观念的积极活动状态,是一种好奇心和智力活动的警觉状态,正因如此,兴趣赋予统觉活动以主动性。故选B。
3、在感觉记忆中,信息主要以( )的形式存储。
A. 语义 B. 概念体系 C. 图式 D. 视象和声象
【答案】D
4、教学过程本质上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其特殊性不包括( )。
A. 认识的间接性 B. 认识的简捷性
C. 认识的引导性 D. 认识的顺序性
【答案】D
【答案解析】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具体表现为:认识的间接性、认识的交往性、认识的教育性、认识的引导性、认识的简捷性。故选D。
5、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正在进行的教学活动进行不断的自我认识和反思能力是( )。
A.教学设计能力 B.教学组织能力 C.教学决策能力 D.教学监控能力
【答案】D
6、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是( )。
A.巩固知识 B.领会知识 C.运用知识 D.检查知识
【答案】B
7、在教学过程中,为了使学生更好地记住教学内容,教师经常会传授给学生一些记忆方法,如把材料缩简成歌诀等,这称为( )。
A.复述策略 B.组织策略 C.精细加工策略 D.时间管理策略
【答案】C
【答案解析】精细加工策略是一种将新学材料与头脑中已有知识联系起来,从而增加新信息的意义的深层加工策略。缩简和编歌诀属于精细加工策略。故选C。
8、在教育心理学领域中,研究最多、研究时间也最长的部分是( )。
A.教学过程 B.学习过程 C.评价过程 D.反思过程
【答案】B
【答案解析】学习过程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重要领域,也是研究得最多、时间最长的部分。故选B。
简答题
1、简述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
答案要点:(1)激发学习动机;(2)领会知识;(3)巩固知识;(4)运用知识;(5)检查知识。
2、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是什么?
答案要点:(1)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为主;(2)掌握知识与发展能力相统一;(3)教师的主导与学生的主体相统一;(4)传授知识与思想教育相统一。
3、简述教学原则有哪些。
.答案要点:(1)直观性教学原则;(2)启发性教学原则;(3)循序渐进教学原则;(4)巩固性教学原则;(5)量力性教学原则;(6)因材施教教学原则;(7)科学性与教育性相结合的教学原则;(8)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
材料分析题
1、作为一名中学语文教师,我热爱我的工作,注意在学习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但是,我真的感觉学生有的时候实在是太吵闹了。在讲课过程中,有的学生会在下面说话或插话进来;在自习或做练习时,有的同学会在那里窃窃私语或很自由地讨论问题;在课堂讨论的时候更是难以把握,学生会争论不休;在课间休息时更是乱作一团……
问题:如果你是这位老师,对于课堂吵闹的现象,你的基本态度和常规做法是什么?
答案要点:(1)基本态度:课堂确实需要纪律,但课堂气氛更加重要。课堂纪律要有助于营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气氛,符合儿童的生理和心理发展特点,容纳儿童的不同个性。学生的动作与声音(言为心声)是学生成长的一部分,学校应适应学生的发展,允许学生比较自由地参与。动作和语言是儿童情绪、情感的伴随物,在激烈的讨论中儿童可以表达自己内心的喜悦、愤怒、遗憾和沮丧。教师要与学生分享这种情感。
(2)常规做法:不追求课堂的安静,保持稍稍的喧闹。改变课堂的结构和主体定位,即由教师作为的主体和偏向于教师的结构向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体、师生民主平等的权力结构转变。
【考前练习二】教学概述
一、单项选择题
1、在中学教育的基本方法中,教师引导中学生运用自己的经验和知识回答问题,从而获得新知识、巩固已学过的知识的方法是( )。
A.讲授法 B.谈话法 C.读书指导法 D.演示法和实验法
【答案】B
【答案解析】讲授法是教师运用口头语言连贯地向学生传授知识、引导中学生学习的一种教学方法;谈话法是教师引导中学生运用自己的经验和知识回答问题,从而获得新知识、巩固已学过的知识的方法;读书指导法是教师通过指导学生自学教科书以获得知识、培养学生能力的方法;演示法是教师向学生展示实物或直观教具、向学生作示范性的实验,从而使学生通过观察获得感性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实验法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独立操作、观察事物的发展变化过程,以获得知识和技能的一种教学方法。故选B。
2、制定教学计划的首要问题是( )。
A.课程设置 B.学科顺序 C.课时分配 D.学年编制
【答案】A
3、只要给予足够的时间和适当的教学,几乎所有的学生对几乎所有的内容都能达到掌握的程度,这是( )。
A. 意义学习B. 机械学习C. 发现学习D. 掌握学习
【答案】D
【答案解析】意义学习和机械学习是奥苏伯尔根据学习者是否理解学习内容对学习进行的分类。发现学习是由布鲁纳提出的,又称启发式学习,是指学生通过自身的学习活动而发现有关概念或抽象原理的一种教学策略。掌握学习是由布卢姆等人提出来的,其基本理念是:只要给予足够的时间和适当的教学,几乎所有的学生对几乎所有的学习内容都可以达到掌握的程度(通常要求达到完成80%-90%的评价项目)。本题题干即为掌握学习的基本理念,故选D。
4、教学的根本目的是( )。
A.教授知识 B. 促进学生身心发展
C.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D. 发展能力
【答案】C
5、教师通过协调课堂中的各种关系实现预定的教学目标的过程称为( )。
A.课堂凝聚力 B. 课堂气氛 C. 课堂控制 D. 课堂管理
【答案】D
【答案解析】课堂管理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通过协调课堂中的各种关系以建立一个有效的学习环境,促进学生积极地参与课堂活动,从而实现预定的教学目标的过程。故选D。
6、成功解决一道难题后产生的自豪、愉快感属于( )。
A. 理智感 B. 美感 C. 道德感 D. 成就感
【答案】A
7、教学计划的中心问题是( )。
A.开设哪些科目 B.各门学科开设的顺序
C.各门学科的教学时间 D.各门学科的教学方法
【答案】A
【答案解析】课程设置也就是开设哪些学科是教学计划的中心。
8、教学从本质上讲是一种( )。
A.认识活动 B.智育活动
C.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活动 D.教师教和学生学的活动
【答案】D
9、通过不断强化逐渐趋近目标的反应来形成某种复杂的行为是( )。
A.示范法 B. 系统脱敏法 C. 惩罚法 D. 行为塑造法
【答案】D
【答案解析】题干所述为行为塑造法的定义。示范法是观察模仿教师呈现的范例,是学生社会行为学习的重要方式;系统脱敏法是当某些人对某事物、某环境产生敏感反应时,我们可以在当事人身上发展出一种不相容的反应,使对本来可引起敏感反应的事物,不再发生敏感反应;惩罚法是通过施加一种厌恶刺激来消除某种不良行为的方法。
10、1970年,教育家保罗・朗格朗在其出版的著作中提出了( )思想。
A.最优化教学 B.范例教学 C.发展教育 D.终身教育
【答案】D
【答案解析】法国教育家保罗朗格朗于1970年写成并出版了《终身教育引论》,集中阐述了终身教育思想,由此被誉为“终身教育的倡导者之一”。故选D。
11、“视而不见,听而不闻”的现象,典型地表现了注意的( )。
A. 指向性 B. 集中性 C. 稳定性 D. 分配
【答案】B
7.教育与教育学练习题 篇七
关键词:标准要领,任务创设,任务驱动
电脑初学者若能得到良好的指法训练, 对今后操作电脑将受益无穷, 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常言说得好:“无规矩不成方圆。”弹钢琴有标准的指法, 练键盘依然如此, 作为电脑专业人员要坚决杜绝“二指禅”的坏毛病, 坏毛病一旦养成就不容易改掉, 所以学生一开始就得有恒心, 下决心进行标准的指法训练并练成盲打。就这一点东西, 说起来容易, 做到的人却很少, 原因就是练的时候不掌握技巧, 再加上如果教师的指导不当就收效甚微, 所以大部分人都因烦燥而止, 望洋兴叹。下面笔者结合自己十几年的教学实践, 提出自己的一些建议和看法以供同行们借鉴。
一、26个英文字母从入门到盲打训练时的实训技巧及任务创设
采用哪一个软件来进行指法训练很重要, 指法练习我一般采用的是王永民所编写的《CCIT2000》软件, 这个软件从坐姿到标准的指法训练都分门别类地进行了介绍, 只要能够按部就班, 一步一步过关, 就能轻而易举练成盲打的水平。
坐姿要领:
1.上身挺直肩膀放平, 肌肉放松, 两脚平放地上, 切勿交叉或单脚立地。
2.手腕及肘部成一直线, 手指弯曲自然适度, 轻放于基准键上, 手臂不要张开。
3.将显示器调至适当位置, 视线注视在屏幕上, 尽量不要看键盘, 以免过多移动视线增加眼睛疲劳。
4.桌椅高度适当, 以舒适为准。
指法要领:
手指放在八个基本键上, 两个拇指轻放在空格键上。身体的其它任何部位都不接触工作台。
击键要领:
1.手指弯曲要自然, 手臂不可张开太大。
2.手指击键要正确, 击键有适当力度, 击键之后要立即回到基准键上。
3.空格键用大拇指负责击打。
4.击键有节奏, 速度均匀, 初学时尽量慢一点, 关键是要用正确的指法。
基准键的打法:例如要击D键, 方法是:1.提起左手约离键盘两厘米;2.向下击键时中指向下弹击D键, 其它手指同时稍向上弹开。其它键的击法与此类似, 请多体会。形成正确的习惯很重要, 而错误的习惯则很难改。
非基准键的打法:例如要打E键, 方法是:1.提起左手约离键盘两厘米;2.整个左手稍向前移, 同时用中指向下弹击E键, 同一时间其它手指稍向上弹开, 击键后四个手指迅速回位如上图, 注意右手不要动, 其它键类似打法, 注意体会。
在上面介绍的这几点中我主要强调四点:第一, 只有指尖轻轻放到基准键位, 身体的其它任何部位都不接触工作台。第二, 向下击键要有力度, 干脆利索。千万不要轻轻地去摸键, 这样的话不容易有键位感, 速度也就上不去。第三, 提起手约离键盘两厘米来击键;第四, 上下击完键后, 手指马上恢复到基准键位。
手指分工:这里我主要强调必须严格按标准的手指分工来进行, 击错不要紧, 但坚决不能抢键, 击键时依然要有力度, 使键盘发出声音, 时间久了每个键在什么位置, 自己就有体会有感觉了, 也就错不了了
任务:下面请大家打开Ccit2000软件进行练习, Ccit2000是Windows下非常出色的英文指法学习软件。
任务目标:通过练习让学生掌握标准的指法, 进一步形成盲打。
操作步骤:第一, 先安装Ccit2000这个软件, 手头没有的话可以在网上下载, 然后安装。
第二, 启动C c i t 2 0 0 0的方法:单击“开始”/“程序”/“Ccit2000”/“英文指法”/“初学者”进行练习 (此练习时间要有一节课) 。
第三, 再进行“中级”练习 (此练习时间要有二节课) 。
第四, 然后进行“高级”的练习 (此练习时间要有三节课) 。
通过上面的练习, 请下决心力求做到26个英文字母练到盲打的水平, 并且每分钟正确地击键不下150次, 方可过关。
二、数学小键盘的从入门到盲打训练时的实训技巧及任务创设
软件的选用:仍然启动Ccit2000这个软件。
击键的方法:仍然用上面讲过的击26个英文字母的方法为准, 认真体会摸索。
任务:下面请大家打开Ccit2000软件进行练习。
任务目标:通过练习让学生把小键盘的数学能使用标准的指法, 进一步练成盲打水平, 并每分钟击打次数不少于150个。
操作步骤:启动Ccit2000的方法:单击“开始”/“程序”/“Ccit2000”/“数字小键盘”进行练习 (此练习时间要有三节课) 。
三、键盘上的一些特殊字符从入门到精通训练时的实训技巧及任务创设
任务:在写字板里输入键盘上的一些特殊字符, 如下:
1.在写字板里录入下面的字符:
%、#、……、?、+、—、《》、&、 () 、@、!、……、*、”、:通过上面这些练习, 要求学生掌握上档键SHIFT的功能与用途:上档键SHIFT是帮助输入键上有两个字符的上面的字符。
2.在写字板里录入下面的字符:AAAAaaaabbbbbBBBBBBCCCCCCcccccddddDDDDDD……通过上面这些练习, 要求学生掌握大小写转换键CAPSLOCK的功能与用途:CAPSLOCK是大小写转换键。
3.要求同学们删除刚才在写字板里输入的内容, 目的是掌握退格键BACKSPACE的用途:BACKSPACE是删除光标前面的字符;同时进一步理解DELETE的用法:DELETE是删除光标后面的字符。
4.通过录入小键盘上的数字来掌握NUMLOCK键的功能:NUMLOCK灯亮代表数字起作用, 灯灭代表数字不作用。
任务目标:通过练习让学生掌握:
1.上档键SHIFT的功能与用途。
2.大小写转换键CAPSLOCK的功能与用途。
3.退格键BACKSPACE的用途。
4.通过录入小键盘上的数字来掌握NUMLOCK键的功能
操作步骤:单击“开始”/“程序”/“附件”/“写字板”。打开写字板窗口, 并按下上面的要求操作。
总之, 只要大家能按上面的所创设的任务一步一步扎实训练, 力求做到每一步的按要求过关, 就能熟练掌握键盘, 从而练成盲打, 在今后的学习或工作中就能运用自如, 游刃有余。
参考文献
8.教育与教育学练习题 篇八
关键词:初中物理;习题教学;法制教育;渗透;方法
近几年,在教育行政部门的大力倡导下,在学校各部门的关心重视下,在各学科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逐渐引起教师们的重视。各学科教师在教学中的部分章节、部分内容教学中,适当地渗透法制教育,已经不是什么新鲜的事,初中物理学科也不例外。初中物理教材内容广泛,涉及到社会的方方面面,?只要教师用心去挖掘,?许多环节都可以渗透法制教育。但是,习题教学中去渗透法制教育,却是我们物理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的一个盲区。实际上,在习题教学中去渗透法制教育,让学生在题目为我们营造的情景氛围中,适时的去渗透法制教育,会收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示例一:在《机械运动》这章,有这样一个例题。研究发现:人在饮酒后驾车的应急反应时间是未饮酒时的2~3倍。反应时间是指司机从看到意外情况到踩刹车需要的这段时间;在反应时间内汽车要保持原速前进一段距离,这段距离叫反应距离。如图所示,某人酒后驾车沿马路直线行驶,车头中央距马路边沿3m,车在到达某位置时,发现一人正从路边出发闯红灯过人行横道,此时汽车的速度为15m/s,距离人的行走路线为30m,若该司机的反应时间为1.2s,刹车后汽车由于惯性还要继续行驶,再经过1s刚好驶到人的行走路线。
(1)求这辆汽车的反应距离是多少?(2)若人以1.5m/s的速度匀速行走,请计算说明汽车是否有撞上行人的可能?
(提示:该车的宽度约1.8m)
(3)请你为驾驶人和行人各提出一条文明交通的警示语
解:(1)因为司机的反应时间是1.2s,且这段时间肉保持15m/s的原速前进;
考慮到车的宽度问题,汽车有撞上行人的可能;
(3)为了您和他人的安全,严禁酒后驾车;通过本题的求解过程,学生对“反应时间”有了一定的了解,通过对题目求解得出的数据的佐证,让学生在实际的问题情境中去认识驾驶员在饮酒后驾车会导致反应时间变大,行车时的反应距离变大,发生交通事故的可能性也大大增强,从而引起学生对交通安全知识的重视,进一步给学生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二十二条 机动车驾驶人应当遵守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的规定,按照操作规范安全驾驶、文明驾驶。饮酒、服用国家管制的精神药品或者麻醉药品,或者患有妨碍安全驾驶机动车的疾病,或者过度疲劳影响安全驾驶的,不得驾驶机动车;第六十二条:行人通过路口或者横过道路,应当走人行横道或者过街设施;通过有交通信号灯的人行横道,应当按照交通信号灯指示通行;通过没有交通信号灯、人行横道的路口,或者在没有过街设施的路段横过道路,应当在确认安全后通过。另外简单介绍《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对酒驾及醉驾的相关处罚规定,从而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通过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增强学生法律意识,自觉遵守法律法规,珍惜生命,关爱他人,坚决与发生在生活中以及身边的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的不法行为做斗争。
示例二:小明家高压锅锅体直径为24cm,排气孔内径为4mm,小明不慎丢失了锅的限压阀,当他到商店购买时售货员告诉他,生产这个锅的厂家提供的限压阀有两种,孔径相同,质量分别为100g和60g。
(1)请你根据说明书给出的数据计算说明,小明应买那一种限压阀?(说明书上标有:当大气压为1.8×105Pa时,锅内最高温度为120°C。
(2)请你说明如果买另一种限压阀,使用时会出现什么问题?
解:(1)由题可知,当锅内温度为120℃时,锅内压强P=1.8×105Pa.
此时限压阀受力:F=Po×S+G
设安全阀的质量为m,则有:
答:所以,应该买质量为100g的限压阀。
(2)如果买了另一种质量为60g的限压阀,使用时会出现锅内的最高气压值偏小,锅内温度不能达到120℃的后果。
我们的身边,高压锅爆炸的事故时有发生,通过本题的学习,也不能错过对学生渗透这方面的安全知识的机会。求解完毕,拓展延伸,如果小明所买的限压阀质量偏大,哪又将产生什么样的后果呢?引发学生思考,最后了解如果小明所买的限压阀质量偏大,就会引起锅内最高气压偏大,锅内温度偏高,锅内水的沸点升高,高于100℃,可能会引发高压锅爆炸把人烫伤甚至死亡的严重事故。由此告诉学生,大多数高压锅爆炸事故的主要原因就是高压锅内盛装的食物过满而堵住了排气孔,从而导致锅内气压偏高而发生的。举出生活中有关高压锅爆炸引发的严重烫伤甚至致人死亡的安全事故,引出《锅炉压力容器安全监察暂行条例》:第五条锅炉、压力容器的制造单位,必须具备保证产品质量所必需的加工设备、技术力量和检验手段。焊接工人必须经过考试,取得当地锅炉压力容器安全监察机构颁发的合格证,才准焊接受压元件……;第二十一条因设计、制造、安装、修理、改造的原因,发生锅炉、压力容器事故而造成重大损失时,事故主要责任单位应向使用单位赔偿经济损失。
总之,在物理习题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让我们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也会在德育教育中收获到额外的惊喜!这样的实例很多很多,这需要我们各位教师在教学中用心认真深入的去挖掘渗透法制教育的素材,在适当的教学环节,恰当的训练时机,找准渗透点,不断地去探讨和研究。当然,也不要过分地去强求,违背教学规律去牵强附会、生搬硬套。在物理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更多的是渗透和潜移默化,只要我们做到因材施教,寓情于教,才能有机熔知识传授、能力培养、智力发展和思想熏陶于一炉,发挥课堂教学法制教育主渠道的作用。只要我们一线教师联系实际,增强法制教育的渗透艺术,把握好渗透的时机,就一定能对学生产生良好的影响!让我们携起手来,为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而共同努力!
【教育与教育学练习题】推荐阅读:
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实施第一章练习07-15
教育学练习题及答案01-13
学前教育学练习09-21
中学教育学专项练习07-29
复习题小学教育学08-07
教育学概论习题58章12-15
继续教育练习习题09-18
教育技术练习题07-05
地理教育学复习题总结07-29
教育学同步习题(考试必胜法宝)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