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译备考意见

2025-01-09

口译备考意见(5篇)

1.口译备考意见 篇一

一.备考口语

1. 基本功:口语好是口译的第一步,然而练好口语不是一朝一夕的功夫。下面我来介绍一些大家可能已经耳熟能详的练口语的好方法,但是真正能够坚持的又有几个呢?

a.如果没有常和老外交流的条件(学校的英语角是练习的好机会),不妨多看原版电影,可以模仿他们的语音语调。

b.背诵好的演讲稿,特别是背诵CCTV大学生演讲比赛获奖者的演讲文章。因为该演讲命题演讲和即席演讲的题目斗都与中国现实社会密切相关,和很多口语的考试重叠。

c.阅读报纸,会帮助考生扩大知识面,增加词汇量。

2. 临场技巧:首先不能慌张,看清自己的题目,把黑体字话题连同提示问题全部诵读一遍,利用准考证的背面,将话题和提示的关键字抄下来,以作准备。根据题目设计自己谈话的大致框架,就像话题作文一样,围绕中心句的三段式。尽量多举例子来阐述观点,特别是一些个人经历或名人轶事。

3. 真题分析:一般都是社会热点话题,或与大学生学习和就业相关的问题。以下为历年的一些考题:

(1)The Importance of Transportation for Shanghai’s Economic Development

(2)The Positive and Negative Effects of the Telephone

(3)A Remarkable Impression of a Famous Tourist Place

(4)Should College Student Be Encouraged to Take up Part-time Jobs?

(5)A Popular Drink in China

(6)The Advantages or Disadvantages of Living in a Big City

(7)My View of a Successful Foreign Language Learner

(8)How to Make the Best Use of Your Spare Time

(9)Who is the Most Influential Person in Your Life?

(10)Is Shanghai a Shopper’s Paradise?

(11)Living on Campus or off Campus

(12)Developing Holiday Tourism

(13)How Can We Promote Chinese Culture Worldwide?

(14)The Significance of holding the 2008 Olympics in Beijing

(15)The Significance of the Urban Greening Projects in Shanghai

(16)The Falling Prices of Electronic Products

(17)Studying Abroad-Brain Drain or Talent Development

(18)Internet Changes Young People’s Life

(19)Important Factors Involved in Looking for an Ideal Job

(20)Positive and Negative Aspects of a Mobile Phone

(21)Do Clothes Make a Man?

2.新东方春季口译口试备考全解析 篇二

作者:汪亮(口译课题组组长)

2009年的春季口译口试即将全面展开,为了帮助广大考生能够顺利的准备即将而来的第二阶段口试,上海新东方独家发布口试阶段的所有细节,包括考试流程,评分标准,备考策略,及难点应对,希望大家做到知已知彼,才能在低通过率的口试中顺利突围。

1.口译考试口试流程

中级口译口试:第一部分 3-minute talk

这部分要求大家在规定的三分钟内就所给的一个英文题目进行口语表达。要求做到无重大语法错误,表达流畅,能围绕题目进行论点阐述,论证,无偏题,跑题问题。

第二部分 4 passages of interpretation

这部分共有四段口译,两段英翻中,两段中翻英。每一段分四小段翻完,即共有十六小段。每小段通常在两到三小句,其中至少应有一句长难复杂句。每小段结束后磁带中发出“嘟”的声音,考生必须在第二声“嘟”之前把听到的段落翻译出来。每小段间隔时间约为22到25秒钟。每小段字数大约为60-80字。

高级口译口试: 第一部分 5-minute talk

要求同中口一致,只是时间有所加长,最长为五分钟。

第二部分 4 passages of interpretation

这部分共有四段口译,两段英翻中,两段中翻英。每一段分两小段翻完,即共有八小段。每小段通常在四到五小句,其中一般应有一句长难复杂句。每小段结束后磁带中发出“嘟”的声音,考生必须在第二声“嘟”之前把听到的段落翻译出来。每小段间隔时间约为44到50秒钟。每小段字数大约为140-160字。

2.口试评分标准及通过率

口试与笔试最大的区别在于没有具体的分数,而只有及格与不及格之分。中级口译共十六小段,必须要确保翻对其中的十一小段。即最多只能错五小段。如只翻对十小段,错六小段,虽然只差一小段,但结果仍然是不过。所以口试是相对来说比较残酷的。这也是口试通过率特别低的主要原因,中口一般为不超过30%,高口一般不超过20%。如一个考场一天有二十名考生,中口最多过六到七人,高口最多过三到四人。

具体到每小段的时候,考官会遵循三分之二正确率的原则。即如一小段中有六个关键信息,考生必须正确翻出至少三分之二的内容才算这小段通过,如翻对二分之一,则算不及格。

现举例说明:

以中级口译2005年9月第二阶段考试为例:

原文:Good morning, ladies and gentlemen, welcome to our annual University Awards.I am extremely delighted that we are once again celebrating the achievements of our colleagues.//

关键信息为:

上午好/女士们先生们/欢迎参加本大学颁奖仪式/高兴/再次/庆祝/同仁/成就

不及格版本:

上午好,欢迎参加颁奖,很高兴庆祝同仁的成就。

漏译了“女士们先生们”,“ 本大学”及“再次”

及格版本A:

上午好,女士们先生们,欢迎参加本大学颁奖。很高兴庆祝同仁的成就。

仅漏译了“仪式”及“再次”,不影响整个句子的正确性及完整性。

3.口试备考策略

A 每天至少十五分钟的口语强化练习.(分主题)

材料可以从历年的真题中选择,具体分1.主题段,(引题)2.原因段A 3.原因段B 4.总结段

B 每天至少一个小时的强化口译训练(分主题)如:科技,文化,环保,教育等。

材料可以从新东方口试备考精要,口译教程书(第三版),历年真题,梅德明的英汉,汉英口译实践中选择,尽量多做.严格按照考试的模式进行,注意不要默译,一定要大声说出来.C 每天听英语新闻半小时(中央九台CCTV9是目前最现实,最便捷的途径),或是英语听力材料半小时(可以从口译听力教程中选择)注意对于社会热点话题的了解并积累尽可能多的背景知识.D 每天背诵二到四段历年的口译真题,尤其是注意其中复杂句的形式和翻译顺序及中英,英中逻辑差别.E 每天坚持读一篇英语文章,题材不限.(如CHINA DAILY,ECONOMISTS)注意收集生词和句型表达方式,这些都有可能在口试中出现.F 每天背诵单词二十分钟,分主题。

材料可选上海新东方的《中高级口译口试词汇必备》,小本,紫色封面。或同类型其他书籍。

4.难点应对

4-1:词汇,模板句

由于口译考试涉及内容方方面面,因此在考试中就会不可避免地用到一些常见,高频的单词和句型或是句法结构。单词即砖瓦,而模板句和句法无异于栋梁。只要把各类内容涉及到的高频句型了然于胸,口译也就不再是件难事。不仅考试如此,在平时口译工作中也是同样。笔者曾多次在大型国际会议中担任同传,交传,因此在进行这类内容的口译时,只需用很少的符号和缩写把大意,数字,记下即可。然后用平时已经烂熟于心的单词,固定句法进行口译。需要提醒考生的是,在实际口译中,翻译方法远不止一种,单词和句法也是同样。但是考生要逐渐形成自己对于某类内容的口译方法和风格。那就意味着使用自己熟悉的单词和句型。

如“我很荣幸能够代表„„向„„表达„„的感情”固然有众多种翻译方法,但考生只需熟记一种即可。

On behalf of__,I’m honored/priviledge to express my emotion(thanks,support)to sb who/doing

在旅游景点口译中:泰山,古称岱山,位于山东省境内,方圆46平方公里,自古以来就是海内外游客的必游之地。

Mount Tai,called Dai Mountain in the past,located in Shandong Province and covering an area of 46 square kilometers,has been a must for tourists globally.4-2:速记技巧

口译考试之所以难,在于其长度和规定的限时。估计很多参加过第二部分口译考试的考生都有这样的经历,听的时候大意可以听懂,但是由于听时未作任何速记,关键词汇,逻辑关系在听后无法正确归纳,导致最后只能译出第一句或最后一句,而中间部分则完全忽略或遗忘。而这样的话是不可能通过口译考试的。因此,自己在平时以及考前练习时一定要把速记归入计划之内。总体上来说,速记符号主要有以下几类:

A.保留大写字母或第一音节

经济:E 教育:Edu 文化:C 政治:P 科技:ST 卫生:H

旅游:T 环境:En 工业:I 农业:A

B.简写缩略

AFAC:as far as „ is concerned(就„„而言)

LFT:look forward to(期待)

ASAP:as soon as possible(尽快)

C.图象

⊕ 高兴,同意,满意等,如:happy,pleased,satisfied,agree„

◎ 悲伤,生气,不满,不同意等,如:

sad,angry,irritated,unsatisfied,sorrowful,discomfort,disagree„

⊙ 会议,如conference,meeting,seminar,symposium„

□ 国家,地区,如:中国:□C,俄国:□R

D.符号

﹢高兴,男性,同意,增加等,如

happy,male,agree,many,+2=more,+3=most,beneficial,good,beautiful,great,gorgeous„

-悲伤,女性,不同意,减少等,如

sad,female,disagree,little,few,-2=less,-3=least,lack of,short of„

√同意,正确等,如:agree,correct,right„ ×不同意,错误等,如:disagree,incorrect„

↑增长,进步等,如:increase,soar,mushroom,rocket,make progress„

↓下降,退步,恶化等,如decrease,sink,slide,subside,plump,plunge,drop,degrade,deteriorate„

>多于,超过,比„„低一级等,如:more than,greater than,begger than,better than,superior to,surpass,transcend,overtake„

<少于,比„„低级等,如:less than,lower than,smaller than,inferior to„

~大约,如:approximately,about,around,some,nearly,almost,similar to„

/否定,清除,如:clear,settle,solve,tackle,conquer,eliminate,extinct„

≠与„„不同,如:differ from,different from,distinct,unique„ $金钱,利益,如:interest,benefit,money,fund,capital„

E.标点

?问题,麻烦,障碍,如:question,issue,difficult,hardship,barrier,obstacle„

:主观想法和说辞,如:think,consider,speak,say,talk,mark,announce,declare,hope,例:repeat或reaffirm可以用:2来替代,声明支持可以用+:来替代,谴责用-:

.表时间前后,如去年.y,明年y.,后天d..,前天..d,两周后w..现举例段落进行速记说明:

女士们,先生们,尊贵的来宾们:

今天我很荣幸能够代表北京大学全体师生向来自美国教育代表团一行致以热烈的欢迎,希望你们在今后的两周内在中国过得愉快。

速记符号:-/+,VIP,d,⊕代BJ Uni all wel US Edu dele,:w..,⊕□C

4-3:古语,成语,四字一格翻译

考试中经常会出现古语,成语或者四字一格的翻译,在这方面,很多中文水平不太好的同学就会出现反应上的滞后现象,也就是说要在大脑中思考很长的时间才有可能翻译出来。但这样的话就不可能在规定的时间正确译出全文。所以一定要在短时间之内采用最简洁的表达方法。一般来说,对于四字一格我们有以下几个翻译方法。一,用一个形容词表达大意,如“气象万千”,可以用“Diversity”来表达。而“凤毛麟角”可以用“rare”来表示。不必过于追求词藻的华丽,只要翻译出大意即可。二,解释说明,即可以把这个词用几个词或者一句话解释出来。如“头悬梁,锥刺股”用“study hard”就完全达意了,千万不要硬译。

4-4:生词或生僻表达方式处理

在考试中遇到生词或者难词,很多考生的第一选择通常是在大脑中不断地搜索寻找,但是时间不等人,也许等人想出这个单词的时候,二十五秒的时间也很快就过去了。所以大家一定要在短时间内做出选择。我们处理生词的方法有三个。第一,同义词或近义词替换法。如“同事”,在和一时间想不出“colleague”,应迅速用“working-mates”来替代。第二,解释说明法。仍以“同事”为例,在考试中如想不出“colleague”或“working-mate”,可以用“the people who work with me”来替代。

3.口译备考意见 篇三

2011年我省高考拟采用全国新课程试卷,现根据2010年全国新课程试卷命题特点,对2011年高考备考提出备考建议,仅供参考。

一、新课程高考试卷特点 1.结构与分值的设臵

新课程卷仍采取理科综合试卷,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满分300分。其中物理110分、化学100分、生物90分。各学科试题只涉及本学科内容,不跨学科综合。试卷包括选择题和非选择题,非选择题一般包括填空、实验、作图、计算、简答等题型。试卷结构分为第I卷和第Ⅱ卷。第I卷为物理、化学、生物三个科目的必考题,题型为选择题,共21题,每题6分,共计126分。其中物理8道题(包括单项选择和多项选择题),化学7道题(单项选择题),生物6道题(单项选择题)。第II卷由物理、化学、生物三种的必考题和选考题构成。物理、化学、生物各科选考内容分值控制在15分左右。物理3个选考模块,考生从中任意选做一个模块的试题;化学3个选考模块,考生从中任意选做一个模块的试题;生物2个选考模块,考生从中任意选做一个模块的试

题;但均不得跨模块选做。组卷时,试卷按题型、内容和难度进行排列,选择题在前,非选择题在后,同一题型中同一学科的试题相对集中,同一学科中不同试题尽量按由易到难的顺序排列。

物理学科的必考内容为高中物理必修

1、必修

2、选修3-

1、选修3-2四个模块,约95分;选考内容为选修3-

3、选修3-

4、选修3-5三个模块,考生从三个模块中选择一个作答,约15分。物理试题共8个选择,2个实验,3个计算(其中一个为选考题)。2.新课程高考试题特点

物理试卷考题难度适中,充分贯彻了新教材、新考纲的要求,在考查知识的同时,把考查能力放在首要的位臵。

(1)注重核心知识的考查,体现基础性

主干知识仍是新课程高考命题的重点。新课程高考试题依然注重对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和物理思维方法的考查,在内容上也是精选考生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与技能。新课程高考所考查的主干知识主要有:牛顿运动定律与运动规律的综合应用;万有引力定律及其应用;机械能守恒定律及能量的转化和守恒定律;带电粒子在电、磁场中的运动;有关电路的分析和计算;电磁感应现象及其应用。在综合应用方面,命题主要体现在:

牛顿三定律与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综合;圆周运动和能量的综合;带电粒子在电场、磁场中运动的力、电综合;电磁感应现象与闭合电路欧姆定律的综合;串、并联电路规律与物理实验的综合。

(2)注重联系实际,体现物理学的社会价值

物理学与生产、生活密切联系,物理学的发展直接影响着技术的革新,关注现代科学技术发展已成为新课程高考物理试题的一个亮点。例如:2010年全国新课程卷第24题,以短跑名将博尔特在北京奥运会上创造的新世界纪录为背景,考查了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相关知识;2009年安徽卷第17题以考生熟悉的电动扶梯为背景进行设计,考查考生对受力分析、共点力平衡、牛顿定律等物理知识的综合运用;2009年山东卷第18题以2008年9月25日至28日我国成功实施了“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并实现了航天员首次出舱为背景命题;2009年浙江卷第19题考查了一个“讨论地球潮汐成因”的问题;2009年福建卷第13题联系光在科学技术、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第14题以“嫦娥一号”月球探测器环绕月球飞行为背景,第28(1)题涉及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材料科学、能源的开发问题等。

整体来看,各地高考试卷几乎都有以人类航天技术、中国的嫦娥工程为背景设臵的天体运行问题。此外,关于节能环保与新能源开发,关于太空技术,关于新材料,关于现代交通等与时代紧密结合的题目。这类试题 的出现使新高考具有浓郁的时代气息,可以引导学生关注自然、关注社会、关注科技发展、关注人类共同命运,有利于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3)重视实验能力的考查,体现探究性和开放性

新课程高考物理试题突出了对实验与探究能力的考查,要求考生能充分理解实验原理和方法。试题考查的内容要求学生能控制实验条件,会使用仪器,会观察、分析实验现象,会记录、处理实验数据并得出结论,对结论进行分析和评价;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制定解决方案;能运用已学过的物理理论、实验方法和实验仪器去处理问题,包括简单的设计性实验等。实验题的出题形式基本为一大一小,重点考查必考内容的力学和电学实验。例如:2010年全国新课程卷第22题分析实验误差,要求写出两个原因即可;23题的测热敏电阻的阻值具有一定的探究性。2009年福建卷第19题通过对如何测量小螺母内径及验证某元件的伏安特性曲线等新情景的展现,要求考生会正确选择仪器及测量方法,能够将学过的实验原理进行迁移、比较,用物理语言正确表达观点,对实验结论进行分析和评价;2009年山东卷第23题以课本实验为原型,进行适度的拓展,并注重与实际的联系,让考生通过课本实验原型,开动脑筋,设计方案,解决实际问题,着重考查考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及创新和迁移能力。

(4)重视对物理学史料的考查,体现物理思想方法

物理学史料是物理知识和方法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和载体,新课程高考物理试题也加大了对物理学发展历程的考查。例如:2010年全国新课程卷第14题,考查了科学家与其成就;2008年广东卷第1题以伽俐略理想斜面实验为背景命题;2008年江苏卷第12(1)题以揭示光的粒子性为题材,考查了学生对近代物理知识及“x光散射实验”、“光电效应实验”、“α粒子散射实验”和“氢原子光谱实验”等四个划时代实验的理解,第12(3)题将对半衰期的考查放在居里夫妇发现人工放射性获诺贝尔奖这一背景之中。这些试题体现的对物理学先驱的科学探究工作和科学精神的欣赏,有利于引导学生了解物理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进而培养他们崇尚科学、热爱科学、献身科学的精神。但是,如果将该问题持续下去的话,在命题上必须创新方可,老是这么谁发现了什么,显得有些简单,思维量太小。

(5)设臵选考内容,体现物理新课程的多样性和选择性

与新课程教学内容的选择性相对应,在新课程高考试题的设臵中出现了必考题与选考题:所有考生必修1、2和选修3-

1、3-2内容的试题为必考试题;学生自由选修内容的模块中,每模块各一道试题,这些试题难度相当,学生根据自己的选课情况进行选做。这样,新课程高考通过关注考生不同学习需求和个性发展,体现了

新课程的多样性和选择性。

整体考查内容基本侧重了选考部分Ⅱ类要求,选修3-

3、3-

4、3-5三部分试题难度适中,学生得分相对容易,各部分相比较,难度均衡。

三、高三备课建议

(一)高三教学安排

第一阶段:重视基本知识和技能,构建知识体系 时间:2010年8月至2011年1月上旬

教学内容:高考必考内容(必修

1、必修2,选修3-

1、选修3-2)教学要求:

深入研究《课程标准》和新课标《考试大纲》,把握命题变化趋势

《高中物理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课堂教学的依据,是每个高中生应达到的基本要求,《考试大纲》是高考命题的依据,是高校选拔人才对考生的要求。高考命题既要有利于高效选拔人才,又要有利于指导中学物理教学,因此,高考命题必须尊重《课程标准》。

新课程《考试大纲》与旧《考试大纲》相比,发生了较大变化,很多地方值得研究,诸如考试内容,难度要求,各部分比例等。复习时要破除旧观念,破除想当然,认真逐条对照新课程《考试大纲》的要求,加强针对性。

研究新高考,重构复习模块

每个人都有一定的思维习惯,更有一定的思维惰性,这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为经验,又是也可以成为固执,要改变起来有一定的困难,或者很痛苦,甚至要付出一定的代价。

旧有的高考模式已经实施了很多年,许多老师积累了很多经验,在复习时积累了很多经典试题,这是很好的事情。但是现在,必考、选考模块的分割,使许多试题失去了它应有的价值,甚至已无法使用。例如,动量能量试题。机械能是必考内容,动量是选考内容。考试大纲对必考内容和选考内容的要求是有明显不同的。所以,我们必须重构复习的章节板块,重新遴选试题。新课教学时,就有老师把机械波、动量提到了高一上学期讲,害得许多学生到处借选修3-

4、3-5教材。建议大家按照新课程考试大纲要求,第一轮复习坚持以必考模块为主,选考模块放在第一次质量预测之后进行。理解新课程理念,转变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

课程改革的重点是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改革,这在高考当中一定会有所体现,因此,一定要改变过去一言堂、满堂灌的教学方式,构建新的师生关系,使高三的复习课充满活力,高效。夯实基础,培养能力,强化主干知识的教学

纵观课改实验区的高考试题,很好的完成了从旧课程高考向新课程高考的过渡,坚持了对主干知识的考查。必考板块就是高考的主干知识。我们要严格按课程标准教学,按高考大纲和考试说明复习备考,落实好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狠抓主干知识,致力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重视实验和科学探究,培养实验能力和探究方法

实验是物理学形成和发展的基础,新课程高考把实验探究的考查摆在重要位臵,包括考查学生对实验的操作过程,对实验原理、方法的认识,对演示实验思想的感悟,以及一些基本的物理知识和原理在设计性、开放性实验中的运用等等。这类实验题构思巧妙灵活,能力要求高,已经成为许多考生高考得高分的“瓶颈”。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的认识到实验的重要性。课程标准没有将实验放在教材后面,而是按照教材的自然顺序写在了正文之中,所以建议大家复习时也不要把实验和知识复习割裂开来,这样可以保证体系的完整性,也给实验坚强的理论支撑。

活动安排:11月份,备考研讨会。届时将聘请宁夏银川专家,给我们做指导,我市优秀教师经验介绍。第二阶段:选考

时间:2011年1月上旬至2011年2月 教学内容:选考模块,选修3-

3、3-

4、3-5 教学要求:

从本校教学实际出发,处理好模块的选择性问题

新课程教学内容分为必修模块与选修模块,高考试题的呈现分为必考题和选考题。设计供学生选择的选考模块以满足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体现了新课程的选择性。因此,指导学生做好选考模块的选择是必要的。

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基础、兴趣、特长决定复习哪个选考模块。就现实而言,应根据年级师资条件和能力,至少让学生有选择余地,以有利于应对高考。从近三年新高考试题看,尽管考试说明中提出不同选考模块试题力求难度等值,但由于命题带有较强的主观性,很难做到等值。所以,关于选考,不能把宝押在某一个模块上。

处理好选考模块的教学

从新课程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看,物理选考模块考查内容的要求相对较低。高三复习时,应根据学生需求,分组进行针对性复习教学, 而且在难度和时间上要把握好,以5周为宜,不要超过6周。难度上不宜过度深挖和耗时过多。第三阶段

时间:2011年2月下旬至2011年4月底 教学内容:专题复习,模拟训练 教学要求:

专题复习,专题之内涵有两个层次:

一方面是从一个知识点、一道习题、一种方法开始加以拓宽。由“点”及“线”到“面”,使高中物理复习真正做到突出重点,解决难点,把普通的提高到“专业”的角度;另一方面是把分散于各章节的、零星的、不连贯的概念、方法、思维方式加以归纳,由“离”到“合”,由“厚”到“薄”,使学生从根本上掌握一些研究物理问题的基本方法和思维方式,从而达到提高分析综合能力的目的。把分散的提高到“专门”的角度。经过第一轮复习,学生既巩固了基础知识,各种能力也得到了提高,教师也应该发现了学生的一些不足,复习时的一些疏漏,专题复习正是解决问题的好时候。

所谓专题复习,我理解为就是专门解决一些问题,也就是将物理知识和学生要形成的技能,结合自己学生的实际情况,分成若干个问题,进行专门讲解,或专门训练,达到综合提高的目的。在高

一、高二学习中和第一轮复习时,难免会有一些薄弱环节,这里的核心是结合自己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实际,专题可大可小,可以是知识方面的,也可以是能力方面的,也可以是思维方法的训练,解题习惯的养成,等等。关键是目的要明确,也就是说,这一节课你要解决什么问题。

复习课离不开讲习题,但复习课决不能上成习题课。第二轮(专题)复习更不能认为就是习题课。活动安排:二测前后,复习经验交流会。第四阶段

时间:2011年5月初至6月初 教学内容:模拟训练 教学要求:

结合教学实际和学生实际情况,自组自编试题,查漏补缺,加强针对性,使复习质量上一个新台阶。

坚决杜绝滥发成卷、浪费时间、浪费精力,杜绝低效、无效,甚至负效。

(二)高三质量预测安排 第一次质量预测 时间:2011年1月上旬

考试内容:高考必考内容(必修

1、必修2,选修考试形式:单科试卷,满分100分。第二次质量预测 时间:2011年3月中旬

考试内容:高考必考内容和选考内容 考试形式:模拟高考 第三次质量预测 时间:2011年5月上旬

考试内容:高考必考内容和选考内容

1、选修3-2)

4.口译备考意见 篇四

为进一步提高复课效益,巩固初中课改成果,确保我县09届中考质量的稳步提高,结合我县实际,提出本届初三复课备考工作安排意见,望各乡(镇)、校根据实际情况参照执行。

一、指导思想

以中考改革方向为基点,以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依据新课程标准,坚持面向全体学生,贯彻因材施教,分类推进的指导思想。注重培育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综合实践能力,养成学生自觉、主动、积极的学习态度。优化教法和学法,整合教育资源,提高分层辅导质量和效益,努力营造“紧张、有序、科学、高效”的备考氛围,使我县中考成绩实现新的突破,为创建教育强县打造牢固基础。

二、基本思路

本届复课备考工作,立足于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素质,促进我县教育健康、快速、可持续发展。一是积极探索与高中课改进一步相衔接的新思路、新方法;二是充分发挥教师、学生、家长三方合力,相互协调、促进学生健康发展;三是千方百计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四是通过强化课堂“三主”方针(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积极开展以班主任为核心的分类推进工作,坚持群教、群研、群提高。

三、基本原则

1、以基础知识为主线,提高能力为目标,结合各校学情、教情选准复课基点。

2、反复推敲《中考说明》及各科课程标准中的具体要求,瞄准重点、难点、疑点,落足于课本。

3、继续坚持“低中见高,慢中求快,小中求大,严中求实,活中求新”的复课原则。

4、坚持分科复习,重视学科渗透,注重综合性,强调能力立意。

5、加强“考、评、改、补、读”的结合与落实。

6、突出薄弱学科及环节的挖潜突破。加大实验教学、英语听力教学的力度。

7、精选习题,宁少勿滥,要面向全体,扶优帮困,全面推进。

四、任务和措施

1、为了确保复课工作扎实有序,高效实施,县上成立初三复课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惠社教

副组长:刘顺祥

成员:由根宽赵宏利韩五元王玉郎

领导小组宏观指导复课工作,检查各乡(镇)校各阶段工作完成到位情况;全面负责质量检测、模考阅卷、成绩统计、质量分析等相关工作;具体组织召开不同层次的复课研讨会、经验交流会,为一线教师及时提供中考最新信息;督查各乡(镇)、校的教育教学管理工作,促进教育质量的全面提高。

2、各初中要切实加强对初三工作的领导。要立足本校校本教研实际,制订行之有效的复课工作计划,计划中要有明确的指导思想、工作原则、阶段划分、激励措施等。各校必须成立复课工作领导小组,校长任组长,确定一名主要领导主抓初三工作,明确职责,落实责任,深入一线,协调关系,解决困难,充分调动广大教师工作的积极性,树立质量立校意识,强化后勤服务。中考复课工作要急事急办,特事特办,确保中考成绩全面提升。

3、努力加强初三任课教师的工作责任心,提高他们的教学效益。各校要认真总结2008年中考工作的得与失,针对我县中考高分成绩一再减少,高中录取线逐年下降的实情,寻找差距,制定措施,结合试题改革特点、改革方向,积极开展校本教研,要以教研组为核心,集体备课,共同研讨,改进教法。密切关注中考改革动态,重视学生身心发展和人文教育,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使复课工作真正落到实处。

4、各校要注重初三年级各阶段质量的跟踪管理等一系列监控评价体系。坚持月考,并及时召开考试质量分析会,推广老庙初中经验,引导学生对应试心理和答卷过程进行自我评价,当堂发现并解决问题,及时研究制定调控方案,提高学生应试能力。

5、把握好复课工作的各个环节。初三的新课应扎实有序,各科结束时间应在3月中旬为宜。新课结束后的复课工作首先立足课本,构建知识体系,立根建枝,纲举目张,层层推进,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狠抓课堂教学,坚持备好、上好每一节课,扎实提高课堂效益。严禁滥发资料,搞题海战术,要精讲精练,有的放矢,在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同时,谋求更高的复课效果。复课期间各校要对初三任课教师的备课、上课和学生作业等方面要每月进行专项督查。

6、面向全体,注重差异,分类指导,全面提高。在复课工作中,要认真分析各类学生的学习情况,区别对待,因材施教,扶优帮困。建立领导包班、教师包人、严格奖惩的制度。班主任要和科任教师协力合作,全力抓好分类推进及困难生转化工作,形成逐人落实,科科负责,课课负责,周周考评,周周总结的教学管理体系。

7、细扣作业批改,要求做到“三改”、“两评”、“一集中”(即学生自改、互改、教师面改;评优、评差;而后集中讲评)的批改模式,以收到树优评差促中间,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效果。

8、狠抓训练落实。抓分册落实,以本为本,适当延伸,开阔视野,发散思维,使学生在扎实稳固地掌握书本知识的基础上灵活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选习题要有梯度,各有侧重,使不同的学生都能在各自的基础上有所提高。

9、强化理、化实验和英语听力教学。各校要充分利用现有实验

器材和电教设备,加强学生实验技能和英语听力训练,增强知识的直观性和系统性,以提高学生的动手创新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10、充分发挥家庭教育作用,架起沟通学校与家庭联系的桥梁。要定期召开家长会,及时通报学生在校的学习、生活、思想动态等,吸纳家长的合理化建议,改进工作方法,求得家庭、社会的支持,形成相互交流、互通信息、齐抓共管的复课局面。

11、加强校际联系,相互借鉴在复习备考中的一些好的做法,加强学校间的信息交流;重视中考的新信息,新动向;积极参加各类中考研讨会,确保中考复习的针对性,科学性,高效率。

12、各乡(镇)教育组和各初中要高度重视初三复课工作,普教专干要参加各初中的复课领导小组,及时推广先进经验,并做好安全教育,尤其是考前心理、答卷安全指导等,确保复课的各项工作圆满顺利完成。

5.口译备考意见 篇五

一、初中思品复习备考工作的指导思想

初中思想品德的复习备考工作,必须深刻领悟和把握《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的要求,明确考试的目标要求和命题思路特点,深入探索课堂教学改革,打造高效思品课堂,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提升学生综合能力;必须把握考情、立足学情、优化教情,全面提高初三教学水平和质量。

二、明确《中考说明》中的有关规定

1.思想品德学科考试要求

首先,考查学生对课程标准规定的知识内容的掌握程度。即了解有关的事实,理解有关概念、和观点,并在此基础上对有关知识进行转换或解释。转换是用不同的词汇表达已知知识,或将已知知识转化成另一种表述形式;解释是识别有关知识的各个方面,并识别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

其次,考查学生的多种能力。即在实际的问题情境中考查学生运用有关知识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探究新知的能力。对能力的考查要以学生所学知识内容为背景,以社会生活现象或事实为载体,注重考查学生对学科知识的整体把握程度及多角度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并适当设置具有探究性的开放题,以考查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再次,考查学生对课程所倡导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认识、认知及其所达到的程度。即学生在思想品德课的学习过程中,作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合格公民应有的态度、价值观和行为取向。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考查要结合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和思想实际的具体事例,有机地渗透在具体的考查内容中。

2.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1)考试形式:开卷,笔试。考试时间为120 分钟。试卷满分为120 分,思想品德 45 分(其中民族政策常识内容约占15%),历史45 分,两学科综合30 分。

(2)试卷结构:试卷分卷I、卷Ⅱ两部分。卷I 为选择题,考生用答题卡答题;卷Ⅱ为非选择题,考生在试卷上答题。选择题和非选择题的分值比例约为4:6。试题按题型和内容进行排列,同一题型的两个学科的试题均各自相对集中。

(3)试题难度:容易题约占30%,中等难度题约占50%,难题约占20%。整套试卷的难度系数为0.65 左右。

三、2017年中考思品试题特点分析 1.试卷总评

试卷采用开卷的方式,考查学生理解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难度中等。主观题主要考查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答案的设置比较灵活。符合新课改理念。试卷在设置上,总分 51 分,有 15 道题目,选择 12 道,1——10 题每题 32分。22——23 媒体 3 分,其中选择 1 题在检查时事政治的基础上考查学生基础知识。第 2--10 题 属于理解概括题。非选择题 3 题,总共 25 分,第 24 题考查学生增强权利意识,依法行使权利方面的知识,第 25、26 题紧密联系学生实际,答案非常灵活。

2.试题特点

(1)试题充分体现思想品德教学生活化的理念 结合社会生活实际和学生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未来,充分体现了“走出教材、走入生活”的教学导向,有利于促使学科教学走出过度知识化、过分强调记忆的窘境,突出生活在教学中的根基作用,引导学科教学不断地由学科逻辑向生活逻辑转变。

(2)试题的设问与所给情景材料的契合度越来越高近三年中考,我省的试题在情景材料与问题的融合性上,已经加大了情景材料在解答问题中的作用,具体表现就是问题基于情景材料,问题来源于情景材料,回答问题要结合情景材料。2015年进一步发展了这一特点,设问与材料的契合度越来越高。

(3)试题加大了设问的思维含量,突出问题的探究价值 重视思维过程和思维方法的考查,将思维过程和思维方法的考查显性化。要求考生在作答过程中正确理解材料、整体把握所学内容,运用思维方法,明确思维方向。在注重学生思维能力提高的基础上,对学生探究能力的考查程度也日益提高。

(4)试题坚持能力立意,尤其高度重视考查学生提取信息能力和概括能力。试题所给的背景材料是作答的依据,我们要对材料进行综合分析,发现材料间的关系,根据提取的信息回答问题。这就要求学生在日常备考中注重认知、理解、分析社会生活能力及概括能力的培养。

(5)试题的情景灵活多样,试题呈现方式更加开放 无论是选择题还是非选择题,命题人都匠心独运地设置情境,运用了漫画、图表、图片、实践活动等多种形式呈现。多种形式的融合,使试卷充满了时代特色,符合中学生的认知特点,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完成答题。试题呈现方式更加开放,充分体现开卷考查的特点。设置的问题不能直接在教材中找到答案,而回答这些问题又必须运用教材中的知识,需要我们把所学知识转化为自己的认识、思想和方法,用学科术语组织答案,体现出答案的开放性,同时不能乱答、胡编。

四、通过考试暴露出一些问题

1.对课程标准和学科说明的研究和重视程度不够,对教材内容的理解不透彻。从某种程度来讲,教学中如果我们教师注重研究课程标准、潜心挖掘教材知识内涵及关联知识间内在系统性和逻辑性、认真研读当年的中考《学科说明》,将教师所悟渗透于课堂教学中,我们的学生答卷或许不会离题,成绩或许能更理想。

2.教学经验存在演绎为“套路”的倾向。作为长期担任九年级的教师往往善于教会学生归纳和总结,因此就自觉不自觉的形成了教学套路。比如:意义类就是有利于等。这就造成 “面对具体问题,答案皆一体化”的“八股教学”,“套路”会束缚学生的手脚,限制人的思维,因而“套路”式的教学不能促进学生的发展。

3.对开卷考试的理解欠科学。开卷考试意味着考生可以带着课本进考场。因此许多学生借可以翻书的便利,复习时在课本上大量抄些带有“套路”性的演练题,从而忽视了“理解、运用第一”的讲解和引导。需明确的是近年来的中考试题一直坚持“依托基础知识,侧重考查学科能力,全面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命题思路。因此,我们应在夯实基础知识、培养学生学习能力过程中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等方面下功夫,而不是靠抄些所谓的重点题来应付中考。

4.对演练试题的目的追求不全面。考前的模拟训练对提高学生的中考成绩起着一定的作用。通过模拟训练,教师往往通过正确答案的讲解让学生懂得怎样得到高分,而忽视无效答案的提示。也就是说对于只抄写课本现成内容且“脱离材料、无关题意”的答案一律不得分的警示力度不够。

四、对初三毕业班日常教学的建议和思考

1.利用好《课程标准》,理解好教材内容,研读好《学科说明》。这样可以做到心中有数,这样在上课时就能做到有的放矢,得心应手。《课程标准》明确了本学科的基本理念、课程特点、课程目标以及教学建议,这是指导我们教学的权威性、规范性的文件。这就要求我们在执教教材的过程中,一定要认真研究课程标准,并以它为指导来处理教材、设计教学、指导教学的全过程,以落实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课程目标。河北省中考的《学科说明》是依据《课程标准》制定的,其内容对道德、心理、法律和国情四个板块进行了有机整合,其考试要求强调以知识为背景或依托,抓住知识的内在联系,设置情景,有机渗透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考查。而且近几年的中考试题也强调学生对教材内容的整体感知和理解,理解所学知识的价值,体会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因此,在复习教学中,认真研读《学科说明》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抓手。

2.打造魅力高效课堂,在课堂上求质量。采用多种方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向课堂要质量。让热点、焦点,走进政治课堂。在教学过程中,要做到结合所学知识,联系生活实际,尤其是学生的生活实际,注意选择恰当的切入点让社会生活中的重大事件,热点、焦点,走进课堂,这样不仅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拓展视野,而且激发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进一步培养主人翁意识。

3.要注意基础知识的夯实和知识体系的构建。

今年的中考试题与往年相比尤其注重基础知识的考察以及课本知识的联系性。所以今后教学应该注重课本夯实课本,只有熟悉基础知识才能有效的捕捉到材料中的关键词,而知识的系统性前后知识点的连贯性又会让学生能够辨证全面的看待问题。例如,此次考试中思品部分24、25题都不是单一的考察某一个知识点而是从不同角度看待问题注重了知识的联系性。因此,教师首先要整体把握三个年级的知识体系,注意知识之间的联系,形成知识网络,设计各年级、各单元思维导图,巧妙地将课本变薄装进学生头脑中。

4.要注重对学生答题技巧的训练。

基本的知识点掌握了,才可以有话可说才能捕捉住材料里的关键词,但是只有基础并不等于说就可以驰骋考场了,好的文综成绩除了有过关的基础知识外,还必须在答题技巧上下功夫,这方面结合实际情况主要说两点:

第一.培养解题思路,规范表达方法。一般意义上,理科有解题思路,文综也有,好多学生不会应用课本上的知识去解答摆在眼前的试题,例如30题第三问体现国策哪一做法?如果 能“分析材料—剖析题干—联系知识点”的解题思路,有效对照课本很简单就是“走出去或者是引进来”再对照材料很容易答出是“走出去”。干净利索,理想的成绩则如探囊取物。但是许多学生看到后,他不去想这与我们课堂上的哪一个知识点有关,应该从书本上的哪方面去入手答题,而是凭着自己的理解胡乱解答,第二.关注时事动态,注重答案的层次性。答案要注意层次性,先应该说明什么,什么是这道题答案的关键,这是必须明了的,比如可以提醒学生从后面括号里的分值来判断该题大份量,从而确定怎么去解答它,一道十几分的题学生却只写了一句话,无论你的这句话如何的高度精炼高度概括,也是不符合出题人的意愿的。所以说,注重答案的层次性,关注时事动态,扩展学生视野,是提高文科素养的有效途径。

上一篇:物业管家考核方案下一篇:管理学生纪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