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中作文(精选15篇)
1.关于高中作文 篇一
关于坚强高中作文
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作文了吧,借助作文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你所见过的作文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关于坚强高中作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关于坚强高中作文1辛辛苦苦好不容易打完了一篇文章,被弟弟的网络一关,又没注意,按了发表,结果,什么都没了。不知为何,心情如此糟糕,生气,喝着水,竟也能忍不住哭了起来。
为自己感到悲催吗?我也不知。找不到理由,却那滚烫的眼泪也能掉!太多感想,却写不出来!眼泪却能解释一切!我跑进房间,抱着妹妹哭了起来。被爸爸发现了,来安慰自己,却不知自己哪里来的任性,直接把门关了。我想,老爸不会怪罪吧!
妹妹安慰着自己。说,没事啦,你被驳回那么多都只是一笑而过,也都没有哭过,现在,就一篇,就把你哭成这样吗?
总感觉,妹妹是往我伤口上撒盐!越是哭得厉害!哭着哭着,累了!
从什么时候开始,自己如此脆弱。我的痛,好久都没有说出来了。我以为,我不会再像当初那样,因为一点事情,然后就哭!却发现,最近受了太多的挫折。都来自于文章!
就昨天,分享美句,却被说是早恋,不需要我那些老哥的支持了。顿时也不知道该说什么。想要说,那只是我喜欢的美句。却说不出口!这几天,因为写作,发生了好多事,自己都感觉心酸,想跟妈妈说,却害怕她也会为我心酸,到时候自己会忍不住落泪,因此,只有忍住心中的痛,谁也不说。后来才告诉了妹妹。
只想要可以有一个人来把自己骂醒。来反问自己为何对梦动摇了,这,才几点挫折,就让自己觉得一片黑暗了!
明明没有文章可以写了,却也故作坚强,一定要写点什么出来,代表自己还没有放弃梦!
关于坚强高中作文216岁的哈斯木伏在骆驼背上,打着冷颤说:“努尔古丽,你穿得太少,会冻坏的,你也回去吧,我帮你们看守驼群。”努尔古丽不同意,说:“我不能走。不能让驼群出事,我在骆驼在,不然,怎么见乡亲门!”这是《少年队的骄傲——努尔古丽》中一片段。读罢此文,泪水不知不觉地从脸颊滑落下来,一股暖流如滔滔江水,以它那势不可当的力量涌上心头,心中便荡起了一阵温暖的涟漪。
“我在骆驼在!”小小的努尔古丽刚劲的说着这句在寒风的凛冽、气温的无情、冰雪的残酷中,努尔古丽那小小的身体中喷发着一种无私、坚强的气息,“我努尔古丽不可以让一只骆驼死去,哪怕用我的生命去换这些骆驼的生命!”此时的努尔古丽完全可以丢下这些驼群,一个人先去逃命,就算换我们任何一个人,都应该会这样做,可是,努尔古丽却没有,她首先想到的不是自己,而是驼群,她带领骆驼群前进,保护着每一只骆驼,当她看到骆驼一只也没少的时候,她欣慰的笑了笑,便永远闭上了那双水汪汪的大眼睛……读到这,我哭了,脑子中只有努尔古丽那无私奉献、坚强不屈的身影,与那句坚定地话语——“我在骆驼在!”
努尔古丽用她的生命写了一首不朽的诗歌,一幅万年的画卷。努尔古丽的故事就如无尽黑暗中的一盏明灯,照亮了我前行的道路,就如清风拂过心田,就如春雨滋润心灵。在不知不觉间,真、善、美已悄然亲吻了我的灵魂。
关于坚强高中作文3今天是期末考,临考前,一位同学坐着轮椅来到了班上,看到她的瞬间,同学们都露出惊讶的表情,轮椅上的女孩是很久没来上学的李芳。
一个月前,李芳正在过马路,突然一辆失控的轿车朝她飞驰而来,躲闪不及的李芳被撞到了,周围的人立刻报警,不久李芳被送进医院,她的脚粉碎性骨折,从那以后,她便坐在了轮椅上……
突如其来的不幸让过去那个开朗的李芳变得沉默寡言,头顶上似乎永远飘着一团乌云。李芳待在医院里时总把自己关在房间,她总是在发呆,眼角挂着泪珠,谁也不知道她在想什么。
同学们得知这个消息,纷纷前来探望。有的说:“李芳,开心点,以后我来给你补功课。”有的说:“人生难免遇到坎坷,我们会陪你一起跨过去。”李芳听了同学们的安慰破涕为笑,脸上洋溢着甜美的笑容,她下决心要自学,参加期末考,不辜负大家的期望。
此后,她的脸每天都开着花朵。在病床上,她认真地看书,看完一单元就做一次练习,不懂的问题查资料,等同学们来给她补课,就当是温习。日子一天天过去,离期末考只有几天了,大家心中都充满了疑惑,不知道李芳会不会来考试。
今天,李芳坐着轮椅,带着微笑来到学校,同学们蜂拥而至,嘘寒问暖,李芳觉得很感动。考试开始后,李芳信心十足地答题,大家都相信,她的好学和坚强会给她带来一个好成绩。
关于坚强高中作文4“5.12”地震发生时、整个巴蜀大地地动山摇、美丽的村庄、繁华的城市、瞬间化为一片废墟。一个个鲜活的生命掩埋在瓦砾之中。突如起来的灾难、震动四川、震惊中国、震撼世界。
大灾显大爱、灾难发生后、在第一时间、国家领导人温总理赶到灾区、人民解放军、医生、护士和广大自愿者也从四面八方纷纷赶赴灾区,全力投入救援当中。工人们加班加点夜以继日地赶做帐篷、国内外友人捐款、捐物、物资源源不断地运往灾区。而灾区人民的坚强感染了每个人的心。
在地震发生的那一刻、小学生林浩和一个女同学被埋在废墟中。女同学惊恐地哭泣,林浩安慰她说:“不要哭、我们一起唱歌”。林浩爬出来后、冒着余震的危险又救了两名被压在废墟中的`同学。
王彬在地震中,不幸被跨落的水泥板“切”掉了右臂。但失去右臂的小王彬在刚能下床走动时、便开始帮助护士阿姨安慰受伤的小朋友。
在汶川、一个男子与几名小孩埋在废墟中,男子的右脚被压住了,流了许多血,为了生存,他让那些小孩一起喝自己的血,并且鼓励孩子门要坚持住。一天后,小孩相继被救出,但男子的骨头坏死,又被压在水泥板下。男子向救远队员要了一把锯子,忍着巨痛、锯掉右脚,爬出了废墟。
在大难中,我们都清晰地看到灾区人民的坚强,它将永远牵动每一个人的心。
关于坚强高中作文5在生病的之前,我是很快乐的,在厄运来临,简直比死还痛苦,那时候我生病了,我得的那种病是让人很痛苦的,在生病的时候,我想到了死,即使头很痛我也是一直忍着的,我总是唱唱歌,这样让自己注意力不往痛苦那方面想,我在医院住了半年。
当我生病的那一天,我还记得妈妈带我去医院挂水,不知道挂了多少瓶,我就昏迷了过去,等我再醒来的时候已经不在原来的医院了,在儿童医院,而且还是三天后醒来的,当时我被送到医院的时候,我听妈妈说,我被送到医院过了大概二十分钟医生说我不行了,但我也不知道自己怎么会醒来,我醒来的时候看见妈妈很憔悴,我知道,妈妈很怕失去我,以前没发现妈妈有多爱我,现在我发现了,妈妈是很爱我的,在很痛苦的时候我对妈妈说,我想死了,我很痛苦,妈妈眼眶红红的说,你死了妈妈怎么办啊!我眼泪顿时流了下来,我心里想为了妈妈,在痛苦也要忍着,所以我在医院里没有为了痛苦而哭泣。
有一次我问妈妈,我生病没醒来的时候你哭了吗?妈妈回答没有哭,但我知道妈妈哭的,妈妈为了我瘦了,我很心疼,在我手术的时候,三个小时中,妈妈她们在外面等着,我一点都不害怕,因为我相信自己的病会好的,等病好的时候我不会在和妈妈吵架了,要听妈妈的话,在医院里我应该把我这一生要挂的水都挂完了,我每天都要挂十几瓶水,挂的手脚都肿了,但还是要挂,不过过了几个月我的病终于好了,要谢谢我的家人,我爱你们。
2.关于高中作文 篇二
目前, 我国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的模式普遍较为单一, 教师过于强调向学生传授作文写作技巧, 很少和学生之间进行交流、沟通, 导致课堂气氛紧张, 学生的写作兴趣低下, 甚至有的学生非常害怕、恐惧作文。就目前高中生作文现状来看, 普遍存在言之无文、缺乏情感的问题, 作文风格千篇一律, 很少看到学生自己的观点。新时期下, 教师应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 打破传统“灌输式”的教学模式, 在课堂上不仅应向学生传授一些基本的写作技巧, 同时也应该注意和学生交流、沟通, 活跃课堂氛围, 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兴趣是做任何事情的首要考虑因素, 对于作文写作而言亦是如此。对于高中作文写作过程来说, 学生的创造性活动主要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表现:譬如在观察生活、认知生活过程中积极主动的对身边的事物以及事情进行单独思考, 拥有自身的观点和认识;在作文主体内容编撰过程中, 能够主动的进行全面考虑, 合理的对文章框架进行构思, 运用准确的语言表达出自身最真实的感受;在文章初步完成之后, 学生自己可以主动的对文章的内容进行反复的阅读和修改, 对文章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进行反思和修改, 以期更好地提升自我的写作水平。应该可以说这些都需要充分的激发出学生的作文写作兴趣。
二、转变作文教学的方法
在高中作文教学中, 其教学方法各有优劣, 应该因材施教, 转变传统的灌输方法。本文认为比较适宜、有效的方法有以下几点:
(一) 制定合理的教学方式
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 应注意因材施教, 在充分了解、掌握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水平以及学习特点后, 制定合理的教学方式, 应将作文教学和学生的日常学习和生活紧密联系, 布置的作文题目也应尽可能和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 这样不仅可以调动学生的写作兴趣, 让学生在写作时有话可说, 同时也有利于提高教学的针对性。比如, 教师可以以“珍惜生命”为话题让学生写一篇作文, 在写作之前, 教师可以让同学们自由分组, 相互讨论, 大胆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然后教师再点几个同学表达自己的观点, 这样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 也有利于发散学生的思维。
(二) 营造作文写作的情境性
通常情况下, 就是需要教师按照作文教学的主题设置出相关的写作环境, 引导学生进入设置的艺术情境中, 让学生自身对于作文情境的真实感受, 强化写作的感知能力, 进而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出学生写作的灵感。营造良好轻松的情境, 在一定层面上对于缓解学生对于作文的抵触情绪也起到一定的正面效果, 进而也能够使学生的思维得到扩展。当然营造情境的方法非常多样化, 具体来看, 譬如在具体实践中感知情境, 运用语言阐述看到的情境等等。另外还可以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和方法, 通过多媒体技术的形象生动性以及把控性, 把具体的实物以及录像进行有效的融合, 使作文情境表现效果更佳。
(三) 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写作离不开阅读, 这也是我非常重视的一个环节。阅读可分为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课内阅读就是教材中的文章, 能够选入教材里的文章, 就有一定的可读性。这些文章又分为精读和略读。精读的部分就由我带着学生学习;略读的部分, 我在今年做了一个大胆的尝试, 就是由学生自已来讲。我把这个想法一说出来, 同学们就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 争先恐后地报名, 要来讲课。同学们为了更好地表现自己, 就会积极地准备, 他们有向我借参考书的, 有自己上网查资料的, 想尽一切办法把他自己要讲的内容备好。看着他们在课堂上的精彩表现, 我很欣慰, 大大地表扬了他们, 并给予了他们很多鼓励。尤其让我欣慰的是, 借我参考书的那位同学, 并不是完全按照参考书上来讲的, 而是加入了很多自己独到的见解, 虽然有些想法还很稚嫩, 但是已经相当不错了。说明了他们是动过脑子的, 而不是机械地照搬照抄。首战告捷, 我想以后继续这种形式, 让更多的学生参与进来, 久而久之, 他们的阅读能力也会有一定的提高。
(四) 让学生快乐地享受作文课堂
苏联学者雅各得钦说:“重要的是创造一种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气氛, 使学生感到没有思想负担, 大胆地、无拘无束地讨论问题, 论证自己的观点, 学会证明和反驳, 只有这样, 讲堂才会真正变为学堂, 学生才有可能真正享受课堂。”学生在自由成长的过程中, 教师要给予学生尊重的空间, 信任的空间, 隐秘的空间, 顽皮的空间。这样学生的个体身心才能得到健康的发展。学生在课堂上可以各抒己见, 提出问题, 发表见解, 大胆质疑。英国教育理论家斯宾塞也早就明确提出:“快乐学习, 能使学生自学不辍, 并得到精神的满足”, 在这样民主宽松的教学环境下, 学生以愉快的心情启动思维, 钻研问题, 驰骋想象, 在民主、轻松、愉悦的氛围中享受语文课堂。
三、培养学生的创新发散思维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教师可以改变角色, 让学生有一个无拘无束的思维空间, 建立一个宽松自由的写作氛围。发散思维的前提是生活视野要广。在训练前期, 教师可以硬性规定学生涉猎一些书籍、报纸, 看新闻, 看有深度的电视节目, 然后写自己的观点或评论, 学生培养了自己的内涵, 这样才能写出有深度的文章。拿到话题时, 透过表面看本质, 在人生、社会的大背景下思考话题, 选取合适的主题加以深入探讨。在平时的教学中, 创新训练可以帮助学生跳出条框想问题, 思维活跃了, 有了想象空间自然会有让人耳目一新的观点。例如可以续写小说, 如课文《雷雨 (节选) 》, 或编创超越时空的传奇故事, 如《贾宝玉夜访曹雪芹》。对一个问题多角度的探讨可以培养学生发散思维, 给出一个话题, 让同学们写出关于它所有能想到的东西, 这个训练可以帮助学生在拿到作文题时快速立意。
四、加强作文素材的积累
高中作文相对于初中作文而言, 更加有深度, 而且广度更广。就近几年学生的高考作文来看, 很多学生的作文写得比较空洞, 都是泛泛而谈, 缺乏新意。在高考紧张的考试氛围下, 想要创作出一篇优秀作文, 并不仅仅是要靠灵感, 更重要的是需要自己平时的积累, 只有自己肚子里面有货, 才可以在看到题目时能够文思泉涌, 思考问题时也更加全面。因此, 教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应引导学生多阅读, 在日常生活、学习过程中学会观察, 不断积累写作素材。首先, 教师应将写作教学和阅读教学联系起来, 在阅读过程中引导学生学习作者的文章布局和结构、文字的表达方法。可以在阅读文章后布置一次随堂练习, 让学生将自己刚刚阅读过程中所学的知识能够灵活运用, 变成自己的东西。同时, 教师应向学生推荐《读者》《最小说》《小小说》等有利于提高学生语文写作水平的杂志、书籍, 并且要求自己在阅读的过程中, 留意一些名言警句或者是自己觉得非常精彩的语句、段落, 并做好笔记, 慢慢积累写作素材。
综上所述, “教无定法, 贵在得法”, 关于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的策略因不同的学生千变万化。在高考这一指挥棒的影响下, 我们的作文教学不仅是要培养学生作文应试的能力, 更要通过作文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语言表达与写作能力, 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深入进行, 高中语文教师在转变自身教学观念的同时积极探索一些关于作文教学的方式方法。基于此, 本文提出了关于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策略的几点思考。
关键词:高中语文,作文教学,教学观念,教学方式,阅读习惯
参考文献
[1]刘家强.新课程标准下高中语文的作文教学[J].教育教学论坛, 2013 (14) .
[2]吴俊.浅论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现状及策略——以阿坝州地区为例[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 (教育科学版) , 2015 (4) .
3.关于高中作文 篇三
一、构建“立体式”作文训练体系
迄今为止,应该说还没有一套完整独立的中学作文教材。现行的高中作文教材也仅是作为语文课本的写作部分,分散在各册之中。而许多教师在平时作文教学中亦随心所欲,根本没有明确的目的性和重难点。有的甚至高一就练习话题作文,如此纯粹应试性的训练只能扼杀学生原有的写作天分,只能让其在写作路上愈走愈窄。再则,国家统一编写的写作教材,虽说是遵循了学生写作心理规律,但如此完整系统的写作体系,在中学六年实践应用中,往往会因各地区教育教学差异及学生变动,而出现参差不齐的“写作断层”。如有的学生在初中写作基础尚未扎实,甚至连起码的描写都不会,而到了高中又依旧按照原有的写作体系进行训练,其结果是这部分学生谈“文”色变,更不要说激发他们写作兴趣了。因此,笔者经过实践认为,可以通过建立“立体式”作文训练体系,全方位多层次地进行作文教学。
1、重建训练序列,厚实写作基础。教师应具体研究学生写作基础,新的教学起点应定位于班级中等写作群体现有的写作水平上,然后将作文教学重新编排调整为“1-3-2”体系,并以此为基础,科学系统地进行序列性训练,从而递进性地提升学生写作能力。即第一学期作为初高中的过度期,主要就学生在初中阶段的基本写作素养进行厚实强化,同时建立学生写作“两极”档案(总结每个学生原有的写作基础与存在不足,将其分类为“上-中-下”三等,其中“中”等水平者为本班主体写作群体);第二至第四学期这三个学期教师就本班主体写作群体存在的问题,有目的有重点地进行针对性专项训练,当然,训练形式可多元化。(如写自传、新闻、广告词、导游词、解说词、小小说、填歌词、读书札记、产品说明书、科技小论文、改编课本剧、记叙性散文、议论性散文等等);最后两个学期主要针对高考作文强化提高(包括创新性的谋篇布局,个性化的语言运用,个性化的审题立意等)。
2、“随笔——活动”方式,拓展作文空间。作文的外延就是生活的外延,作文的话题就是生活的话题。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创作情感,永远是写作的原动力。新课标亦指出,“要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力求有创意的表达。”这也要求我们在写作训练的实践中,积极拓展学生作文的空间。因此,笔者在常规写作教学之余,经常组织学生节假日接触社会,亲近自然,练情景作文,做社会调查;要求学生至少两人订阅一份报刊,每周写读书笔记,定期举行文学笔会,并择优编成校园文学期刊;特别是写作基础较好的同学,积极鼓励他们投稿,如参加“语文报杯”、“新世纪杯”等全国中学生作文比赛等。如此,通过“随笔性、活动式”作文教学,积极为学生创造能够展示个性、推销自我的途径与平台,让他们在现实生活中汲取创作的养分,让他们在收获成功中体验作文的喜悦。
二、构建“立体式”作文课堂教学体系
在传统作文教学中,很多教师重行文、轻过程,每次作文只是“知识——命题——行文”的简单循环,既没有行文前对学生写作情感的激发,又割断了学生反复修改习作的再创造机会,如此作文课堂教学,只能是使学生成为完成作文任务的机器,哪能谈得上写作能力的提高?鉴于此,笔者在实践中摸索出“五位一体”式的作文课堂教学模式:
(1)“听——听学生解说文题”(5分钟)当锁定一个作文专项训练,教师都要求学生提前一周完成诸如观察、阅读、积累等系列准备活动,课堂上组织学生畅所欲言自己的写作构想。五分钟虽微不足道,但积沙成塔、集腋成裘,所见所闻、所思所感,无疑间接地扩大了其他学生的生活领域。
(2)“说——说教师指导意见”(5分钟)在进行作文课堂教学之前,教师也将搜集相关资料,最好是自己写“下水作文”,在整合学生及自己的写作构想之后,阐述教师的指导意见。应该说,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指导是非常必要的。但这种指导不是“禁锢”而是“火把”,且方式灵活,如结合课文教学的指导,针对个性问题的个别指导,面对共性问题的共同指导等,形式多样,穿插使用,真正做到有的放矢。
(3)“写——写自己初稿设想”(20分钟)“作文开头难。”其实难就难在写作主题的定位及思路的理顺上,当完成了行文前的写作准备之后,即刻要求学生取舍整合,快速作文。既可以是整体内容的概览,也可以是写作提纲的综述。
(4)“评——评他人习作灵感”(15分钟)在完成初稿构想之后,要求学生交流讨论,推荐有创新意识的习作并当堂朗读,如若其未写完,也可以将自己接下来的写作思路说之。师生之间相互评议比较,取长补短,激发灵感。同时也训练了学生组织语言的能力,取一举两得之功效。
(5)“练——练趁热打铁之作”(一节课时间)这是最后环节,学生在完成上述准备后,应该说既激发了创作欲望,又拓展了思维空间,更主要的是作者有了自己的写作心理构想与草稿习作,剩下的就是在现有的基础上进行整合生成,加工完善。
可以说“听——说——写——评——练”“五位一体”的作文课堂教学模式从学生知、情、意、行等方面入手,全方位多角度地刺激学生感官,消除了他们畏惧作文的心理,促进了创新思维的发展,因而符合写作心理规律,在实践过程中也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但它还需要不断地改进与完善。
三、构建“立体式”作文评改反馈体系
“作文难改”是所有语文教师的心声。目前,大多数教师仍采用传统的“全批全改”方式,但这种方式因批改负担过重而造成反馈周期长。而且是教师“以一对百”,易造成教师审美疲劳,批语多用套话,不能多角度地指出作文中的优缺点,也不可能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更有甚者,有的教师为了应付学校作业检查,则用“阅”或“分数”代替点评。如此批阅对作文教学则毫无用处。长此以往,作文将成为师生之“鸡肋”,食之无昧,弃之不可!因此,我们在教学实践中探索了能师生互动、以生为主的“立体式”作文评改反馈体系:
步骤1:小组交互评。学生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自行组成文学小组。每次作文完成之后,改变以往“教师第一读者”的习惯,而是先同组交互评阅,小组内可以自由交换意见,也可以集体讨论或个别交流,但都要求写下评语,且由组长汇总。古人云: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只有换位思考,才能发现得失,弥补不足。同时,写作者因为知道习作要与同伴看,就会激发自己写作的自尊心;评阅者因为看的是同伴文章,就会进行比较,在比较中感受,在感受中启发。
步骤2:教师指导评。小组交互评议后还需交与教师点评把关,否则难以落实。但此时上交的作文已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作文了,应该说它是由原文本及“点评”再创造生成的“反馈文”。通过此“文”,教师既可以就学生原作及“点评”进行评判指导,又可总结本次作文共同优点,分析共性的不足。另外,教师应按A—B—C等级,有针对性地对学生作文进行客观分类评价,这样既可呵护学生的个性表达,又使学生明确了自身不足,从而追求了规范与创新的统一。
步骤3:自我反思评。作文批阅发下后,还务必要求学生重读点评过的习作,写自我反思后记。这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因为作文评改反馈最终还要回归落实到作者本身。此时作者再次阅读修改自己的文章,就等于重新进行一次再创造。因为有针对性评价的对照,学生每次可纠止自己一点错误,每次都可在反馈中前进一步。如此作文反馈,也就自然而然地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并且找到了自己的写作新起点。
其实,“立体式”作文教学并非是对传统作文教学的否定而标新立异,也不等同于当前流行的所谓开放式作文。它是反思传统作文教学基础上的扬长避短,其整合的是一动态系统,强调的是一有机体系。它只有在实践应用中才能得到更好地完善。
4.关于邂逅作文高中 篇四
妈妈的童年和我有什么不一样?我好奇地问妈妈。“嗯——”妈妈沉吟着,“其实都很快乐,要说不一样的地方,更多的是妈妈的童年是纯天然绿色无污染的,而你的童年则是多彩的,科技含金量高的,如此而已。”
绿色无污染?“哈哈——”我笑出声。
“那个时候啊——”在妈妈低沉的嗓音中,我的思绪也随着妈妈温柔的叙述穿越到了她的童年时代。
那个时候,电视是个奢侈品,电也是被控制的,蜡烛是很珍贵的物品,我们的晚自习好多时候是靠自己收集的蜡烛油加自制棉线的灯芯度过的。说闲话?不,谁有那个闲工夫?点着蜡烛不读书,多费油啊!
玩啥游戏?玩得可多啦!
妈妈最喜欢的是“迈沟”的游戏。所谓“迈沟”,是指飞跃过田野里的沟渠。放学后先不急着回家,三五同学相约,一起飞奔到田野。那一望无际的麦田是我们童年飞扬的舞台。春风拂面的四月天,田地里的小麦对于我们的践踏似乎一点也不在意,仍然肆意地汲取春的气息。而我们洒下一路欢歌笑语,来到新的沟渠,进行又一轮的征程。“迈沟”讲究眼疾腿快,要瞅准沟渠的位置,哪儿的沟边不会坍塌,哪儿的沟内芦苇秆少,还要心算出自己的飞跃能否跨过沟渠,要对自己腿上的力道心中有数。我们一条条沟渠的迈过来,田野里洋溢着胜利者的笑声。
偶尔也会有失误,那场面颇为惊心动魄令人难忘。我的一个妹妹你的一个小姨,她没有计算好距离,不幸掉进了沟里。伴随着她的惊慌失措,我们女孩们发出了尖叫声:“啊——”,沟中恰巧有水坑,妹妹在水坑中挣扎着,青蛙也吓得四下乱蹦,你小姨胡乱划拉的手竟抓住了一条翠绿的水蛇,滑腻冰凉的触感惊出了她高分贝的惨叫:“蛇——”。我们的尖叫引来了“英雄救美”的男生,他们迈的沟渠比我们的要宽得多。妹妹得救了,我们的沟渠游戏也到此为止。
被家长警告了的我们也没有沮丧,又精力十足的探寻其他的乐趣。很快,邻居大伟有了新的发现:他家的院墙外的土堆竟成了土蜂的大本营。放学了,大家伙儿蜂拥而至,土堆前一瞬间成了香饽饽。我们的乐子在于当土蜂钻进洞里的时候,便恶作剧地把洞口堵死。游戏就这样乐此不疲地进行了下去,每天下午都会雷打不动的在土堆前集合,比赛谁堵得土蜂多。而后兴致勃勃地欣赏土蜂从另外的地方努力打洞钻出,有时土蜂恼了,也会集体出动,举着“冲锋枪”大军压境。这时我们便一哄而散,等土蜂撤退后再重上战场。有时,我会想象土堆的下面也许隐藏着一个庞大的土蜂王国,它们就在这土堆下忙碌生活着。土堆上的无数的洞口连接着这个王国,是土蜂们探究新世界的出口也不一定。就这样,有一天忽然发现我们把所有的土蜂窝全堵上了,而土蜂也没有在钻出新的洞来。我不知道是不是土蜂疲倦了与我们的斗争而转而另辟了新的通道,院墙的另一侧又将会是怎样欣欣向荣的景象!
童年就在我们快乐的生活中悄然滑过,忘不了暴雨中沟渠倒灌街道抓鱼的日子;忘不了沉闷午后高举扫帚捕捉蜻蜓的日子;忘不了晴朗的夏夜席地观星的日子。童年就如那醇香的美酒,纵已远逝,却唇齿留香;童年就如那波澜壮阔的浪花,纵然淡去,却激情依然;童年就如那瀚海拾贝,颗颗隽永,识海珍藏。
“妈妈的童年这么好玩呢!”“你的也很棒呀,让妈妈不及!”我和妈妈嘻嘻哈哈地嬉闹着。
我的童年生活已经走过了小学时光的第六个年头。即使是校园的快乐生活也是妈妈那时候难以比拟的,更何况还有寒暑假呢!
还记得去年的暑假,妈妈陪我去参加夏令营。我们游览了上海的未来馆。未来馆的展示理念丰富我的视野的同时,也向我打开了一扇科技的大门。人类的行为所不能达到的地方,处处都有智能科技的影子。而这一些,未来的不久将会一一实践的一切,我何其有幸成为时代的见证者。
进入全中国唯二的上海迪士尼,我才知道什么是真正的儿童乐园。大气,唯美,迪士尼的一切都震撼着我。我乘坐上有生以来见过的最大的旋转木马,把汗流浃背的两个小时的排队抛之脑后。迪士尼向我打开了童话世界的大门,而我把那些精彩的瞬间镌刻到了时光的流中。个人相册、美图秀秀、美篇等等,每每翻阅,都让我忆起这一刻的快乐。
电视上的小燕子,紫薇格格,成了我的开心果。我坐在电视前笑得前仰后合的时候,从没有想象过自己也有过一把紫薇格格的瘾的情形。我的横店之行,在那个惊心动魄的漱芳斋里,我化身紫薇格格,和小伙伴们客串了一部微电影,让自己也当了一回演员,体验了一次明星拍戏的感觉。
这是我童年的一部分,是我难以忘怀,又特别刺激的一次经历。我的童年正如妈妈形容的,是五彩缤纷的,是高科技的。我的童年拥有各类益智的动画片,拥有令人流连忘返的儿童乐园,拥有四季常青的植物,拥有向往即到的旅游胜地,拥有全国各地网购快递的各种物品,是妈妈那个时代想象不到的。
5.关于精彩作文高中 篇五
课后,老师把“开卷有益”设为正方,“开卷未必有益”设为反方,并让我们观点一样的围在一起进行了讨论、交流。上课铃一响,马老师笑容可掬地走进教室,我们的每个同学的情绪高涨。马老师从正反双方中各选了4个,我很荣幸地加入了正方的队伍,老师还提出了要求:你们正反双方要能够条理清楚、中心明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辩论时要遵守秩序,要尊重对方,做到以理服人。我已经跃跃欲试,等不及了。
当马老师一声令下,我马上站起来,慷慨激昂地说到:“我认为开卷是有益的。莎士比亚说过,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书是人类的‘长生果’。书可以丰富我们的知识,开拓我们的视野,可以陶冶我们的情操,丰富我们的想象力,提高我们的写作水平。”我一股脑儿把课文中学到的东西全都搬了出来。
对方顿时哑口无言,下面的同学都为我鼓掌,我也偷偷地乐着。过了一会儿,反方也不甘示弱,“小麻雀”薛冰燕“嗖”地站起来,“对方的观点很有道理,但请问正方,开卷就一定有益吗?无论读什么书都能对我们产生有益的影响吗?我认为有些书思想不健康。如果我们读了,反而会产生不良的影响,这怎么能说开卷有益呢?”她那机关枪似的,啪啪啪地射出,我们都听得一愣一愣的。
这可怎么办?我一时语塞,竟不知如何说。旁边的周浩楠忽然听出了漏洞。刚才,薛冰燕说到,对方的观点很有道理,不就是说明开卷是有益的吗?”
哈哈,我们都捧腹大笑,对方却一脸的难堪。我方杨依依信心十足:“你们看,我班的杨孟飞,能言善辩,作文写得那么好,这跟她看的书多是分不开。”我点点头。
对方被我方一提醒,也理直气壮地说到:“那邓超龙呢,他也看了很多书,可成绩咋那么差?那是因为他看的都是漫画、游戏之类的书?看这类书浪费了我们很多时间,对学习一点都不好。”
“是的,我们个别男同学看了打打杀杀的书,也有暴力倾向了,时不时地打我们女生一下。”一旁的徐梦婷补充道。
“那是看书的人有问题。《水浒传》里面也有打斗的情节,那他怎么是四大名著了,要看读者怎么去看了。跟书没关系的。”我据理力争道。
正反双方你一言我一言,辩论会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了着。马老师拍了好几下手我们才停下来。她面带微笑地说:“同学们,你们说得太精彩了!通过今天的辩论,我想我们每个同学都深深地懂得开卷是有益,但必须开有益的卷,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同学们,希望大家要多读书,读好书,做一个真正会读书的人。”教室里再次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6.关于微光作文高中 篇六
微光是风帆,带动未来的双桨,随时间的积淀不断向前。
微光——言传
夜深,黑暗笼罩着大地,漫天繁星洒下点点微光。此时的我却无暇顾及,只因这是比赛末日的前夜,明日的决胜局似心中的一块大石般令我忐忑不安,焦虑油然涌上了我的心头。
教练仿佛早有预料,脸上毫无惊讶的表情,只淡淡地呷了口茶,一针见血地道:“明天那一局胜了便是冠军,平了则是季军,败了则是第六,你希望赢还是平局?”
“当然是希望胜……”可想到对手实力的强劲,自己如同一只孤帆,迎接着汹涌澎湃的波涛,我的语调不自觉地放低,默默低下了头,“还是平局吧。”
“对面比你还慌,”教练微笑道,“别给自己太大压力,战略上藐视对手,战术上重视对手,尽己所能便是胜利。”
一语点醒梦中人。是啊,乾坤未定之时,你我皆是黑马。远方的灯塔亮了,伴随教练话语直透我心,仿佛刹那间与繁星微光相通。
教练是我心中的微光,于午夜以言传捎来希望,似灯塔指引前方。
微光——身教
阳光斜射入棋馆的一角,门外的细竹懵懂地面向着阳光。又是一个平淡无奇的下午,屋内与屋外却是一样的热火朝天。
“哈哈,教练你是不是看漏了!”我一边兴奋地移走教练的棋子一边眉飞色舞地说道。相对而坐的教练微笑不语,只静静地落下一招,刹那便陷我于两难之境。
我恍然大悟,原来那枚棋子只不过是一个陷阱,可却也追悔莫及,愕然转瞬取代了脸上的眉飞色舞。
“再来再来!”
……
弹指间,时光飞逝,门外的细竹亦被岁月斑驳,以苍绿走向成熟。我亦在与教练的一次次对弈中,于一次次的失利中学到了许多。学到了教练的心思缜密,学到了顾及长远利益的大局观,学到了胜不骄败不馁的从容自信……
最后一次踏出时,布满夜空的依旧是那点点繁星,随教练身教化作微光浸润我心。
微光——杨帆
忆起往日练棋的日夜,像是跨过时空之门。一本本翻烂的棋谱,一句句苦练的残局,一次次在灯下辛劳的身影,不自禁地在脑海里上映,循环……不觉间往日的那个少年已然接过了时代的接力棒,点亮心中对未来的微光,并,将成为点亮他人的那一份光与热。
花底风来,谁在青山碧眼中洞穿我心中期待?
落叶逢秋,谁在千丝枯黄里捎来那万卷斜阳?
是扬帆起航,驶向未来彼岸的那一缕微光。
7.关于高中作文 篇七
通观2016年“国卷”及各省市高考语文卷,对于作文的考查可以细分为三大类:第一类是材料作文,分值60分,这是最普遍的作文命题形式,全国卷、天津卷、浙江卷和山东卷均采用此形式;第二类是微写作与材料作文相结合,微写作分值10分,材料作文分值50分,总分值仍为60分,北京卷采用此种形式;第三类仍是材料作文,但分值更高,70分,以江苏卷为代表。通过以上信息,作文在高考试卷中的地位一目了然。
作文是深层次考查学生语言文字应用的一种综合实践活动。通过设置话题,考查学生是否具备通过分析材料,形成自己独特观点与见解的能力;透过谋篇布局,看学生是否拥有合理的逻辑思维与组织材料的能力;纵览文章语言,辨析学生遣词造句的功底以及能否恰当运用各种修辞手法形成精妙有魅力的语言;总观全文对观点的阐释,考察学生是否拥有广阔的知识面和联系社会生活实际的能力。作文对一个学生的综合语文素养的要求之高,可见一斑。作文对学生的考查面之广也是其他类型的题目所不能比拟的。高考卷中赋予它如此高的分值也是理所应当的。因此,我们可以说,“得作文者,得语文”。看来如何提高作文水平,是广大考生亟需解决的一个难题,也是语文学科教学的核心问题。
然而,目前普遍的高中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并没有真正融入到日常教学中,大部分是日常教学以课文学习为主,语文教师往往碍于赶教学进度或其他原因,很难做到在学课文的过程中兼顾作文指导,通常是作文的教学就是定期安排两节语文课,布置好作文题目,然后放任学生自由发挥。在这种模式指导下,学生往往会形成一种错误认识:作文课就是写作文的,我只要把作文课上的时间花在作文上,其他时间就不用拿来学习作文了。因而在平时的课文学习中,学生往往意识不到课文学习与个人写作之间的联系,并且还会对作文本身产生误解,认为作文就是在限定的时间内完成一篇文章。长此以往,学生感受不到写作的乐趣,体会不到创作的激情,反而觉得就是在完成一道题目。试问这种状态下,学生真的能写出好的文章吗?当然,答案是否定的。这样的教学理念不仅让学生写不出好作文,更是与语文学科新课程标准的整体要求相违背,更不可能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发展和提高。鉴于此,下面针对作文教学,提出几点自己的思考和建议。
一、深化认识,厘正作文的实质和目的
我们从小学开始就学习作文,从一开始的看图作文到高中的材料作文,与作文打交道的时间已经有十几年。那么到底什么是作文呢?作文到底是用来干什么的?我们写作文的目的何在?夏丏尊、叶圣陶先生在《文心》里提到“作文同吃饭、说话、做工一样,是生活中间缺少不来的事情。生活中间包含很多项目,作文也是一个。”[1]也就是说夏、叶两位先生认为作文是应付实际需要的一件事情。并且在《文心》一书中多次提到“作文是生活,而不是生活的点缀”。部分学者将这种观点总结为应需论,在此,我们认为这一观点有其合理之处,比如我们遇到一件难忘的事情,内心情感复杂,于是写篇文章把这种记忆记录下来,把内心的情感表达出来,这不正是生活的一部分吗?而这正是作文应付实际需要的体现。另外,贡如云《请给文学写作一席之地》[2]一文中提出,中学生写作,除了议论文外,也要重视文学写作。他认为文学写作可以滋养诗性,丰富情趣,对文学阅读以及人格修为都能带来积极影响,而这些又是语文素养赖以提升的内在动力。从这方面来看,作文就不仅仅是写一篇文章,而是创作一件饱含文学涵养兼具审美功效的文学艺术品。也就是说作文除了应付一般的实际需要,还可以提升个人的精神境界和内在品格,激发个人的想象力、思辨力等。帕斯卡尔说“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思想形成人的伟大”,而作文正是人的思想的结晶。从以上分析来看,作文既是应付实际的需要,又有它不可忽视的文学功用。在实际的作文教学中,应该让学生清楚地意识到这一点。这样才能让学生明白写作的目的,激发写作兴趣,避免陷入“作文就是完成练习”的误区。
二、重视课堂教学,强化课文学习与作文写作之间的联系
有效的课堂教学是作文水平提高的基础。人教版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教材共5册,每册4个单元,总共60多篇课文,涉及唐诗宋词元曲,议论散文、记叙散文、小说、戏剧、人物传记、社会科学论文等各个领域,汇集古今中外名家名作。这些作品都是值得学习和反复研读的典范。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方面,这些课文都能为学生个人写作提供无尽的养料和养分。课堂教学中应引导学生从思想内容、立意构思、谋篇布局、语言风格等方面去欣赏、领悟。也就是让学生能够在学课文的过程中也学会写作文。
(1)积累词汇,提高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作文既然是通过书面形式传达信息,那么正确运用语言文字是最基本的能力。1963年的《全日制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草案)》提出“中学语文教学的目的,是教学生能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而这一能力的提高需要学生在课文学习中去不断提高。通过课文的学习,不断积累词汇,句式,不断夯实遣词造句的功底,提高组织语言的能力。以鲁迅先生的《拿来主义》为例:
这段文字中加点的三个词语都有“给”的意思,但仔细品味,各有不同。“抛来”是指把无用的东西抛弃掉或者无代价地送人或施舍;“抛给”是指有目的的恶意的输出;送来是特意的,是“抛给’的冠冕的说法,即侵略者按其心意送来怀有不良动机,指帝国主义对我国的经济文化侵略。三个意思相近的词语,表达的意思和感情确完全不同,由此可以看出作者准确调配词汇的匠心。通过分析这三个词语,让学生深刻认识到正确用词在文章写作中对表达作者感情的重要意义。
(2)赏析语言,学习技巧,适当动笔,实践演练
不同类型的课文有着不同的语言风格。杂文语言犀利简练,散文语言优美精炼,议论文往往说理深刻,鞭辟入里。学习不同类型的文章,要引导学生学会赏析不同类型的语言,学习作者的行文技巧。以散文为例,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是散文中的名篇。学习此文时,第四段“荷塘中的月色”和第五段“月色下的荷塘”是重点赏析的段落。特别是第四段,语言之美,不可言喻。此段作者通过综合运用叠词、博喻、拟人、通感等修辞手法为我们描绘了一幅静美和谐的月色笼罩的荷塘美景图。仅凭分析修辞手法,学生可以感受到荷塘的“美”,但这种“美”是不深刻的。于是,我们可以设置个小练笔,让学生们通过想象,把自己想成朱自清,外出散步,此情此境下看到一方荷塘,你会怎么写?于是我们会看到几十种不同的“荷塘月色”。写完后,让学生自提自问,比较一下,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与自己写的有何不同,哪个更好,好在哪里,差在哪里。通过这种实践练习的方式,学生经过认真思考和自问,便能够真正体会到课文第四段的语言美,也能够发现自己写作的不足之处,从而为以后的作文写作提供经验。《语文建设》之《例谈小学高年级散文教学策略》一文中也曾提到“通过动笔使学生在想象中引起与作者思想感情的强烈共鸣,使他们得到审美的感受,领会到作品包含的思想感情和深刻内涵,从而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3]所以课堂适当动笔,不仅有利于课文本身的学习,更能让学生建立起课文学习与作文写作之间的联系,两方面是互相促进的。
三、强调课外读写,引导学生积极“触发”,积累写作素材
俗话说的好:“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对于作文,亦是如此。自然,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学生可以积累很多素材,例如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四《苏武传》一文为我们刻画了一位忠君爱国、宁死不屈、贫贱不移、坚韧不拔的勇士形象。倘若学生写作过程中需要类似英雄人物来例证自己的观点,苏武的故事便是很好的诠释。但是,课本上的知识毕竟是有限的,要想素材丰富,还需课外下番功夫。
(1)多读多写
“读”不仅指“阅读”,还指“朗读”。一般情况下,教师都会教导学生要多读书,扩宽知识面,开阔视野。这里的“读”,多指阅读。事实上,出声地朗读也是读书的很重要的方式。《文心》中如是说“我以为别的功课且不管,如国文。英文等科是语言学科,不该只用眼与心,须于眼与心以外,加用口及耳才好,读,就是心、眼、口、耳并用的一种学习方法”。[1]汉语属于汉藏语系,有声调是其区别于其它语系的一个重要标志。汉语的四个声调,平、上、去、入,音值各有区别,这就使得汉语读起来抑扬顿挫,给人以节奏感,再加上轻重音和句子升降调的作用,通过朗读,能够更好地感知作者寄予字里行间的感情,更好地把握文章的思想内容。
“写”我们在这里主要谈谈写读书笔记。“读书笔记”主要指摘录笔记(摘录自己认为精彩的名言警句等),和心得笔记(即指读书过程中产生的心得体会)。笔者认为心得笔记更能锻炼学生的思维,也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积累素材的能力。以古代读书笔记类的著作宋人王应麟的《困学纪闻》为例,其中有这样一条:
古以一句为一言。左氏传:太叔九言。(定四年)《论语》:“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秦汉以来,乃有句称。今以一字为一言。如五言六言七言诗之类。非也。[1]
这条读书笔记,大家看后知道它是作者考证的古今词义的变化,告诉我们“句”与“言”的区别。举出这个例子,是让大家看到“读书笔记”是需要动脑子的,是前后联系,综合分析自己掌握的材料的结果。因此,鼓励学生多写读书笔记,大有裨益。“写读书笔记”是学生把看到的东西融会贯通,变成自己的东西的绝佳途径。积累作文素材不是把那些材料孤立地一条一条储存在大脑里,积累的材料应该是鲜活的,学生自己消化了的东西,这样才能在写作时用的得心应手。
(2)引导学生积极“触发”
所谓“触发”,是由一件事感悟到其他的事。“触发”这个概念最早是在《文心》中看到的,原文是:“你读书时对于书中某一句话,觉得与平时所读过的书中某处有关系,是触发;觉到与自己的生活有交涉,得到一种印证,是触发;觉到可以作为将来某种理论说明的例子,是触发。这是就读书说的。对于目前你所经验着的事物,发现旁的意思,这也是触发。这种触发就是作文的好材料。”[1]回过头来,再看2016年的高考语文卷的作文题目,例如北京卷的微写作的第二个题目:很多家长在微信或QQ等媒体上建立了班级“家长群”。请对这种现象发表评论。要求言之有理,自圆其说,150字左右。再如2016年全国乙卷的作文题目是一组关于分数的漫画图,让考生根据材料内容和寓意进行作文。这两个作文题目都是要求考生针对社会现象发表个人看法。事实上,我们就可以把这种情况理解为“触发”,由现实生活中直接或间接接触到的现象,引发个人思考,形成自己的观点。如此看来,在日常生活中,如果能够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产生“触发”,这便是与高考作文接轨的最直接的方式。同时,学生也可以通过经常对生活现象或社会热点产生“触发”,积累作文素材。灵感都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平时多“触发”,有了感悟就记下来,真正写作文的时候方能信手拈来。
总之,“作文”是一项综合工程,是不可能凭一时一事之力就可以打造好的。如果我们把优秀作文比作一块玉石,那么这块玉石需要经历长期打磨,精心雕琢,才能散发诱人的光泽。因此,在作文教学这方面,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授予他们打磨玉石的方法。朱熹《读诗有感》有云“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作文也是如此,“读书要读出新得,作文要作出新意”,要让自己的作文始终有“新意”,法宝只有一个,那就是“勤学多思”。
参考文献
[1][4][5][6]夏丏尊,叶圣陶.《文心》[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8(20、120~121、243、112)
[2]贡如云.《请给文学写作一席之地》[J].语文建设,2015(24)
8.关于高中作文 篇八
关键词:高中语文;作文写作;技巧
中图分类号:G633.3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5)16-085-01
高中语文作文的写作窍门较多,它不仅是一门简单的语言沟通工具。学习好语文有利于提高学生语言的组织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与语言写作能力。语文作文写作在语文的教学中有着很大的分值,所以每一位老师都应该积极的发挥自己的作用,为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而努力。
一、当前高中作文中存在的问题
高中学生在写作过程中经常出现的问题主要有以下方面:第一点是情感缺失,学生的学业负担过大,缺乏对生活的热情以及对亲情的尊重,使得语文作文矫情,无病呻吟;第二点是现在学生的思想低龄化,不关注社会的发展,依赖性强,导致生活空间狭小,写出的作文也大同小异;第三点是作文内容世俗,现在的高中生喜欢追求时尚,看重物质,丢弃了传统的价值观,在作文中表现出唯利是图的价值取向。
二、学生提高写作能力的措施
(一)提高学生对作文写作的重视度
高中学生对于写作的重视度会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以及学习态度。在学习写作的观念上,老师应该进行积极的指导,只有这样才能让作文教学得到有效实施。作为教师要明白作文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它决定了学生的文学素质,但是学生却不了解作文的重要作用,教师要强化学生对于语文作文写作的重视程度,在作文课上严格要求、认真地对待,对待作文老师要尽心尽力抱着对每一位学生负责的态度进行批改,作文教育要与其他方面的教育相同,甚至更加重视,只有这样做法才会耳濡目染的影响学生,有效的改善现在学生不重视写作的现状。
(二)使用写作技巧
要抱有积极的写作心理,以及较高的写作素养,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可以适当的运用一些写作技巧,使得文章能够脱颖而出,使文章可以脱颖而出的方法有以下几个方面:
1. 作文标题要吸引人。作文的标题就像眼睛,是读者最先接触到的视觉点,所以,一个好的标题可以快速的抓住读者眼球,吸引住读者注意力。学生在拟定作文题目时,应该认真的构思,力求言简意赅,与文章的内容相互呼应。作文拟题的方法主要有:第一点是借助修辞,在作文题目中,我们可使用修辞方法,比如引用、比用、对偶、借代等办法拟定题目,这样会使作文题目有文采;第二点是要学会设立悬念,作文的悬念往往可以勾起读者的好奇心,激发读者往下读的欲望,所以,在作文的标题中应该巧妙地设置悬念,增加作文自身魅力;第三点是拟定标题要个性,在作文题目的拟定中,我们可以突出自己的个性,给读者焕然一新的感觉,增加作文的吸引力。
2. 作文的开头要精彩。有俗语说“万事开头难”,一篇好的文章要写好开头的内容,以精彩的开头做到先声夺人,给读者而一个深刻的印象。写好开头的方法有以下方面:第一点是引用名词名句,在文章的开头加入名言警句,古诗文章等,可以为文章添加很多文化色彩,使文章充满文化底蕴;第二点是运用排比,排比句可以营造出好的气势,有很强的说服力,能够为文章增强表达效果,在文章开头运用排比可以为文章增色;第三点是巧妙设问,在文章的开头巧妙的设置一些可以在下文找到答案的问题,吊足读者的胃口,使读者可以思考,进一步激发读者阅读的兴趣。
(三)让学生学会积累作文素材
许多学生反应,对老师给的作文题目感到不知道该写什么、能写什么,这也是作为老师该首先解决的问题,这种情况形成的原因是学生的素材少,积累量不足,脑袋里没有知识作为支撑,严重的影响了作文的质量。材料是文章的基础,一篇内容不丰富的作文不会引起读者的兴趣。所以作为教师一定要引导学生做好平时的知识积累,了解作文所需要的知识和材料。只有积累了知识,写作文时才能使用,这样就很好的解决了学生没有知识积累的问题。
(四)坚持写日记
坚持不懈的写日记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也是提高写作最好的办法之一。每天的积累写作能够锻炼学生的写作思维和层次,使文章结构鲜明。长时间的坚持写日记能够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让学生把写作当成快乐的事情而不是应付老师。不间断的写日记会让学生体会到写作的魅力,作为老师要充分的提高学生对写作的积极性以及主动性,让他们能理解写作的内涵,真正的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激发学生作文写作的热情,只有这样才可以真正的提高学生的作文写作能力[4]。
三、结语
综上所述,高中的语文作文写作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它涉及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许多方面。面对目前高中作文写作的现实,作为老师应该给学生指明写作方向,树立学生的写作信心,消除写作的不耐烦心理,不断提高学生的作文素养。
[参考文献]
[1] 杨翠玉.对新课程背景下高中作文教学的现状分析及教学建议[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11,01.
[2] 庄晖.创新理念,有效提高高中作文教学成效——对当前作文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J].中国校外教育,2011,19:54.
[3] 袁诗杰,翟启明.民族杂居区农村高中作文教学中人本主义策略的实施[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0,12.
9.关于心态作文高中 篇九
同一朵玫瑰花,有的人说:天啊!这刺儿上面竟有这么一朵美丽的花。而有的人说:讨厌!这花儿下面竟藏着这么恶毒的刺。同一尊维纳斯,有的人看到的是淫,有的人看到的却是艺术和美!
牛汉有句名言:再丑的东西,孩子都能把它画美了;再美好的东西,大人也许把它画丑了。是的,孩子的心是最纯洁无瑕的,在他们眼里,所有的丑陋都魔术般地变成了美好!而有的人却因为心灵的残损而永远地失去了走近美,欣赏美,体会美,领悟美的机会,造成人生莫大的遗憾。
不健康的心态不仅使他们远离美的青眯,也使他们失去了成功的机会。睿智的庄子给我们留下了一个发人深省的故事:一个博弈者用瓦盆做赌注,他的技艺可以发挥得淋漓尽致,而他拿黄金做赌注,则大失水准。这难道不是心态问题吗?过分求胜之心使华伦达本来如履平地的脚从钢丝上失足殒命,使王浩与即将唾手可得的奥运会金牌擦肩而过,而平常之心则使刘翔一夜之间成为短跑飞人,全世界都为之震惊!
健康的心态赋予了人们成功,也使暂处人生灰暗的人们满怀希望。有些人一遇到困难就灰心丧气,萎靡不振,听听另一些有同样遭遇的人的心声吧——“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只要你有信心,你就能闻到春天的气息,就有挑战困难的勇气,就一定能迎来黑暗之后的黎明”,“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这才是那些身处逆境的人所真正需要的。
现在,面对日益激烈的社会竞争,一些人便打了退堂鼓,是害怕与自卑约束了他们!我没他有才华;我没他有口才;我没他有气魄……他们常常这样想。这些人的真正的敌人不是对手,而是他们自己;他们不是被别人打倒的,而是被自卑的自己亲手打倒的。不健康的心态使他们与机会擦肩而过。其实,你和别人一样,也是一片风景,你没他有才华,但你有勤奋;你没他有口才,但你有踏实;你没他有气魄,但你有亲切。这些你都意识到了吗?
10.关于风浪作文高中 篇十
其实,生活不断地重复着昨天,既没有惊涛骇浪,也没有想象的惊喜,一直不咸不淡。到了初中,生活开始像日月般阴晴圆缺,一个接一个的挫折,一个接一个的烦恼,都聚在了一起,感觉无助,感觉很累。
躺在床上什么都不做,竟有些无聊,就那样,随手抽出一本书,拿到面前一看——《红楼梦》。
因为曾经读过,所以也没有太认真,只是随意地翻翻。
翻到了“元妃省亲”,雕梁画栋,佳木掩映,绢花彩灯;翻到了“刘姥姥进大观园”,好奇惊讶,眼花缭乱,养尊处优;翻到了黛玉心碎,香消玉殒;翻到了宝玉出尘,拜别出家……他们,经历跌宕起伏。五十章前,享尽繁荣富贵,是贾家的巅峰与鼎盛。五十章后,贾家衰亡,不堪,无限悲惨。
心里平衡了点,庆幸有人陪我一起痛。
继续翻看着,那一群红楼儿女们正在作诗吟辞,原来是海棠社开张,秋爽斋里“咏白海棠”呢。“淡极始知花更艳,愁多焉得玉无痕。”“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蘅芜君含蓄浑厚,潇湘妃风流别致,真真是文采不输须眉!再看,栊翠庵妙玉煮雪烹茶,暖香坞惜春“慢慢”作画,青石板上史湘云香梦沉酣……姑娘们都有自己的精彩与快乐,不论旁人是否理解、在意。尽管判词早已注定了结局的凄凉,但并未影响她们曾经的绽放!
蒋勋先生曾说:“很多人觉得《红楼梦》是一本描写从繁华到幻灭的书。人人都认为《红楼梦》是一本消极的书。我不这么想,我认为《红楼梦》最想表达的是:活出你生命中最美好的部分,让这个生命发光。我相信这也是《红楼梦》最精彩的部分。”
是啊,宝玉、黛玉、宝钗他们最后幸福吗?完美吗?如自己所愿吗?不,没有。但他们在生命的最美好时间,抓住并珍藏了彼此,这在他们的回忆中,会是永不磨灭的闪光点,如此也不枉来人世间走一朝了。
我一个鲤鱼打挺,从床上跃起。青春年华,大好时间,怎能在迷途中沉沦?结果不符我心又如何,努力了不尽人意又如何?在曾经的过往中,留下美好的印迹,就不枉青春时光。
也许以后我还会遇到挫折,重重地摔倒在地。可我相信自己,有再次站起的勇气,即使是荒野,也敢大声吟唱。
起身,把《红楼梦》安放在书柜最醒目处,旁边还有《西游》《三国》《水浒》《山海经》《东周列国志》《唐诗宋词》……
这些时间洗礼后的经典,安抚着我动荡的心灵,为我建造了一所精神“雅舍”,让我重新找回自己,从此,我的灵魂有家。
11.高中语文关于诗歌之美 篇十一
可是,曾几何时,我们对那“渔舟唱晚”的恬静、“杨柳岸晓风残月”的凄柔、“飞流直下三千尺”的豪迈已经越来越淡漠,对美的感悟也逐渐失去了激情,取而代之的是化“美”为“丑”的忍耐,对“功利语文”的痛苦选择,美变得无关紧要,重要的是成绩和升学。
我们在课堂上总喜欢肢解语文,当语文教学把语文的美肢解得越来越细的时候,无异于把美神维纳斯剖解得支离破碎,维纳斯不美了,语文还有美吗?失去了美,语文就失去了灵魂。所以,我们应该转变思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作性。让他们有一双发现美、感悟美、表现美、挖掘美的眼睛。
可是,长期以来,我们已经习惯于戴着镣铐跳舞的沉重滋味,我们还不敢去想象脱掉镣铐后的解放的感觉,我们也不敢去体味美的语文的活力与生机。
该如何让诗歌之美不再流失?如何让学生在诗歌的国度中体会语言诗歌的美呢?在新课改关于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一书中,提到了如何欣赏诗歌,我觉得除了这些,还应该有善于发现美、欣赏美、感悟美、表现美、挖掘美的意识。
发现美,就是让学生自己去体会诗歌,把学习诗歌当成是美的享受。让他们自觉、主动地去欣赏诗文。这就要求教师善于引导,课堂上给予学生充分展现自我的机会。由老师讲转变为学生悟。让他们在悟的过程中发现,原来李白的“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是如此的豪迈;杜甫的“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是如此的孤苦;而姜夔的“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又是如此的凄清。而这些美,只有学生自己发现了,才会扣动他们的心弦。才会让他们用欣赏的眼光注视着古代诗人们留下的这些华美篇章。
美,需要感悟,需要用心去感悟,感悟文天祥“留取丹心照汗青”铮铮豪情下的无奈;感悟沈园留下的陆游与唐婉的凄美爱情;感悟张若虚站在春江花月夜下纯粹唯美……而没有感悟的诗文学习,是毫无灵性与意义的,充其量就是机械地记住了几首诗词,那又什么意思呢?
美,需要创造,需要冲出习题的淹没、展开思维的翅膀去创造;需要挣脱“标准”的锁链、释放个性潜能去创造。用无拘无束的遐想去开拓,用纵横驰骋的思辩去探究,用火热的真情去挥洒,
12.关于当前高中小说教学的反思 篇十二
然而,当前的高中小说课堂教学却常常在学生中遇冷。高中生群体中普遍存在这种现象:他们喜欢看小说,但对我们的高中教材小说选文反应冷漠,虽然许多学生在新学期刚刚收到新的语文教材之时就把小说单元先睹为快,但这种兴趣很快消失,小说教学课堂多为沉寂。难道是这些选文已过时了吗?能够入选高中语文教材的小说作品,都是经过多次筛选的经典之作。关于这种现象,语文教师们往往归咎于学生们长期养成的小说阅读习惯。如“喜看而恶读”,即仅仅把小说当作消遣的对象。因为看小说是一项费时费力却不花心思的活动,又能从中获得娱乐与消遣,因此“人人喜看”。但所谓“消遣”对文本的理解仅仅停留在最表层。大多数学生所痴迷的恰是小说曲折生动的故事情节,更深入一些的是人物形象的简单分析。就像看影视剧往往只关心故事结局或把人物简单地分为好人或坏人。作为语文学习这样的文本理解显然是不够甚至是有偏差的。
但是,作为语文教师更应对以往的小说课堂教学进行反思。正是小说传统课堂教学所形成的固有模式促成上述现象的产生与蔓延。在小说传统教学课堂上,教师往往重“析”轻“品”。即习惯把小说教学重点仅定位为分析课文,找出答案。主要表现为先情节、后人物、再环境,不论文本区别,篇篇如此,课课雷同。所谓“分析”大多只建立在学生通过“看”小说得来的初步印象上。如在分析小说人物形象时,教师的提问不外乎“文中人物是个怎样的人?或文中的人物形象是怎样的”,然后再让学生把一些形容性修饰语当作标签贴到相应人物形象上。作为分析人物形象的必要环节如品味言语特色则被忽视。更不去揣摩人物心理变化和由此带来的个性发展。这种停留在表层的文本理解与“消遣小说”时并未有本质区别。如果说学生喜“看”恶“学”是因为课内小说学习失去阅读选择的自由度且成为一项学习任务,而失去消遣的兴趣。那么教师的重“析”轻“品”则使课堂教学流于肤浅,拘于形式,更使已具有一定阅读能力和欣赏水平的高中生感到索然无味。
如何才能使高中小说教学走出这种尴尬的境地呢?不妨尝试以下几种措施:
一、尊重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教师分析永远代替不了学生的主体参与。让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积极、主动、创造性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正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问题之一。新课标亦倡导建立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发挥学生主体精神、完善主体人格、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
若要调动、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首先应营造宽松、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教师所做的不仅为学生提供大胆质疑、主动思考的空间,还应对学生的质疑与思考充分尊重,哪怕他们的想法和意见还不成熟或有偏差。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敢于质疑、敢于思考、敢于表达、敢于实践。其次,在小说教学中留给学生足够的主体参与时间。这个过程里教师所能做的只是参与、组织、指导教学活动,如:激发兴趣、引导思路、揭示方法、调控节奏、答疑解惑等。应着重确立学生的小说鉴赏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将更多的课堂时间交给学生,让学生能够从容地展开与作者、作品的对话,并进行交流、讨论、评价、扩展等活动。再次,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课堂教学不仅是认知过程,更是情感体验的过程。小说是文学性、人文性、情感性很强的文学体裁。学生对其的鉴赏过程就是一场强烈的情感体验活动。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与作者、学生与作品都进行激烈的情感碰撞。教师可以以情唤情,激发学生的情感投入,并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鼓励其在发现、探讨、争辩过程中张扬个性,从而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二、教师、学生、文本间的三维互动
教师、学生、教材是构成课堂的基本元素。教师、学生、教材间的互动是课堂教学活动的主要内容。其中,教材是知识的载体,它承载的知识是课堂教学的中心,是联结师生的桥梁。作为教材的小说文本蕴涵了创作主体对社会生活客体独特的体验与理解,是文本作者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审美观的特殊观照。对文本信息的解读是教师、学生共同与文本作者之间存在的必然的信息交流过程,小说系统教学就是三方信息的整合。在教师、学生、文本间的三维互动教学模式下,教师是教学过程的引导者,学生是鉴赏的主体,文本是课堂知识的载体,是教与学的中介。在教师引导下,学生主动走向文本,与作者、文本展开跨时空的对话,产生情感共鸣,思维碰撞,实现人生的超越性体验。同时教师与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应始终处于一种平等对话的状态。在教学过程中师生共享知识、共享经验、共享智慧、积极互动、共同发展。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在互动过程中互相影响、互相补充、互相促进。从而建立一种民主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
三、明确教师在小说教学中的位置和作用
“教师”是掌握了足够专业知识并具有教学能力的人,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参与性并不意味着削弱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丰富的知识储备和良好的传授能力使教师相对于学生来说具有先知先行的优势,只有具备这些优势教师才能够引导学生。
作为学生合格的引导者,教师首先要成为一个博学而热情的老师。特别作为语文学科的教师不仅要拥有丰富的专业知识与良好的传授能力还应具有深厚的学养(包括人文素养,道德情操和审美情趣)和对生活与美永远不灭的热情。其次,教师应做好引导学生的准备。除了深厚的学养,教师在每次课堂教学活动前都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包括对文本的准备和对课堂组织的准备。对文本的准备即教师对文本的细读和深入理解,包含:教师自身对文本的整体感知,对思想感情倾向的把握,对人物形象的鉴赏,对主旨的哲理性理解,对语言特色的体会。以及对文本创作手法的欣赏与评价如:语言艺术,构思艺术,人物塑造手法,环境描写的技法。教师不妨将自己的个性化解读带入课堂,只有具有个性与创新精神的教师才能培养出个性张扬、积极创新的学生。而对课堂组织准备则要求教师掌握一定课堂组织的科学方法与策略(如学生心理的把握,思维的启发,课堂节奏的调控等)并能够应学生与课堂的变化而调整组织方式。
最后,在对学生充分了解的前提下,在对文本的准备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教师对教学活动的参与、组织和指导的作用。可落实到以下几点:(一)关于小说基础知识的教学。小说类型,小说类别,小说作者、题材、流派风格等知识性内容可先由学生通过课前预习:初步了解,再由教师课堂补充,再由师生一起讨论,分析来加深印象,强化巩固。此外,小说文本常常包涵着丰富的人文、历史、社会知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得到文史哲美等方面的熏陶。教师不可忽视这个过程,应尽量利用这个过程丰富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二)关于文本理解层次的教学。不但要给学生的阅读留出足够的时间,而且教师应尊重并重视学生的阅读初体验,勿将教师或教参观点过早强加给学生,此时,教师可作为平等对话的一方参与学生的讨论,启发学生的思维,带动学生的思考,并将其引入正轨。(三)关于文本鉴赏层次的教学。鉴赏是一种感觉与理解、感情与认识相统一的精神活动。无论教师还是学生都应本着文本细读的原则,用鉴赏的方法对文本本身进行审美体验。小说鉴赏尤以人物鉴赏为重,在这个过程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深入文本,体味言语特色,在脑海中重构人物形象,教师应尊重其对小说人物形象的个性化再创造。同时学生还会对文本语言风格,创作手法,构思方法进行评价。这些评价将在师生间同学间的讨论和争辩中不断深化。(四)关于小说扩展层次的教学。从文本出发的对相同题材、相同流派、相似风格、相似背景、相近时代、相近主题的作品群的延伸阅读。从作者出发的,对作者的研究与对同一作者的其他作品的阅读。以及对小说评论写作和小说模仿写作等等。都可鼓励学生去尝试。此外,小说阅读在学生课外阅读活动中亦占有相当大的比重,教师可通过适当引导激发其审美情趣,培养其审美能力。
13.关于觉醒作文高中 篇十三
我是一条河中的小鱼,这里的水十分清澈,常年鸟语花香,山清水秀,十分美丽。每天,我与同伴自由的玩耍、嬉戏,日子过得十分快活。
可最近,来了一帮可恶的人类,他们肆无忌惮地乱砍乱伐,原来的河岸两边繁花似锦,满岸都是郁郁葱葱,生机盎然,万紫千红,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而现今,昔日那遮天蔽日的森林变为了一个个小木桩,呆在那里诉苦,呆在那里哭泣。他们又把一个个小木桩拔了出来,使水源大量的流失,有的地方甚至变为了一片黄沙,上面堆积着成千上万个干死的同伴的尸体,他们又把各种工业废物和药物残渣倒入河里,让我的许多同伴吞食后都中毒死亡了。这些还不算,那些罪大恶极的人类又开始往河中排放废水和人与各种动物的粪便,把碧波荡漾的小河污染的臭气熏天,一时间,河上浮满了鱼虾、蟹的尸体,让我们这些幸存者不得不顺流而下,进入大江躲避灾难。而那些罪恶滔天的人类早已在我们的必经之路上等待多时,等我们一到,他们就“万网齐发”,把我们捉的只剩我们十五个了,当我们不分昼夜的感到大江时,一群游船又在我们的栖息地上乱丢垃圾,使我们不得不打着雨伞走……生活都如此艰难困苦,呜呜呜……唉!
赶紧觉醒吧,人类!在破坏环境,受害者不是动植物,还有你们啊!臭氧层出现漏洞,厄尔尼诺几度袭击五大洋,全球气温急剧上升……你们难道想彻底的灭亡吗?燕子飞走了,它们会飞回。花儿谢了,它还会再度开放。但是地球走了,还能回来吗?
14.关于信念作文高中 篇十四
当我还在孩提时,那个信念就开始印在我的脑海里,伴我走过了每一个春夏秋冬。
记得那夜,停电的山村静得出奇。吃过晚饭后,由于家里热得让人窒息,我和母亲搬着椅子到室外乘凉。宁静的山村在朦胧的月色中显得更加神秘、安详。我依偎着母亲,缠着她给我讲父亲的过去。母亲拗不过我,便讲起了辛酸的往事:
“以前,由于家里穷,你父亲小学毕业就辍学回家务农了,刚开始,本以为他会安心地在家做农活,可没想到为了追求自己的文学梦,你父亲一边劳动一边学习写作。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你父亲的诗陆陆续续地被刊登在报刊上。那一年,他接到一家报社的通知,说是让他去当编辑,但需要一千元钱。他的心一下子从惊喜中跌入了谷底,那年代,一千元是个怎样的概念?我们这些农民根本就拿不出这一笔钱。”母亲讲述着,眼里似乎还闪动着晶莹的泪花。
“那可以先借啊!”我很轻松地回答。此时,黑暗中的母亲显得更加无奈,许久才说:“那时候你父亲一贫如洗,谁还会借钱给他!最终,你的父亲没能实现他的梦想。于是,这件事便成了他一生的遗憾……”
听了母亲的话,泪水竟模糊了我的眼睛。我转过身,不让母亲察觉到我的异常。那时,我便暗暗发誓:将来我一定要自己创办一个报社,让父亲去当编辑。于是,这一个誓言,便成了我心中永恒的信念。
时光荏苒,岁月流失,我从曾经的懵懂走向成熟。记不清这一路走来遇到过多少的挫折。但每当我失去信心时,那份信念便伴我走过那一段黯然无光的路途。
如今,尽管那个理想与现实依然距离得很遥远,可是我知道,我也坚信,只要那夜的信念永远驻扎在我的心中,这一条路将会走得更稳健。
15.关于高中写作思维训练的观察 篇十五
笔者以“思维训练”为线索, 搜集了近三年发表在语文教育类核心期刊上有关高中写作思维训练的课例, 并对优质教学课例进行了梳理和观察, 将思维训练课程归纳为两类导向, 一是“思维唤醒情感”, 二是“思维提升技巧”。
第一类导向偏向于解决写作教学中“写什么”的问题。针对学生写作假大空等现象, 这一导向即重视对学生思维的启发以及内在写作动力的激活。在教学目标中的常见表述有:“开发写作动力”、“激发写作热情”、“体认生命与写作的关联”、“提升公民素养”或“养成对时事的批判思维”等。在这一导向中, 教师尤其关注教学材料中情感价值因素, 把学生的自我实现看作是课程的主要目标, 教学设计的起点和归宿“都是从是否能促进学生精神成长的角度去考量, 而不是从是否能促进学生写作技能发展的角度考量”[3]。
第二类导向则偏向回答“怎么写”的问题。常见的教学目标表述诸如:“加深思维深度”、“增加文章的说服性”、“突破套题思维”、“学会思辨地论证”等。这一导向重在思维方法的学习过程, 强调学生对具体范式的运用和迁移。例如有教师依托于议论的四种段落样式: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我怎样, 进行目的性很强的思维训练, 即通过15 个范式语段启发学生运用证伪思维、因果逻辑思维等技巧进行写作。[4]也有教师讲解如何运用矛盾思维写出深刻的句子, 来实现语言技术层面的深刻性。[5]
两种导向都以“思维训练”作为课程价值的基点, 所以它们都远离了以教师讲授和试题训练为主的应试主义取向, 体现出了认知过程和人本主义取向的结合。[6]相比于中国传统写作教学中的写法技能训练, 思维训练课堂确实已经站在一个更高的课程价值取向上。然而相比于西方, 当前的“写作思维训练”还处于一个非常初级的水平上, 有许多问题值得研究和完善。
(一) 思维方式的教学序列无规范
思维是人类的一种抽象而复杂的认知技能, 思维水平的提升不是一蹴而就的, 它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目前流行于高中写作教学课堂上的四种思维方式可以概括为: (1) 联想与想象, (2) 比较与鉴别, (3) 质疑与辨证, (4) 透视与逻辑。
一方面是这四种思维方式的命名没有规范统一而带来混乱, 诸如”由表及里“、”以小见大“、”探究因果“等表述, 教师面对不同材料会有不同说法, 就使学生陷入了概念的泥沼里。另一方面, 这几种思维方式之间是否存在着合理的教学序列, 目前没有教师根据实践经验进行过总结。大多数的课例中我们看到教师选择教学的思维方法, 往往与他们选定的材料内容有关, 带有一定的随机性, 写作课上存在多种思维方法的组合教学, 缺乏长期的训练教材和计划。
(二) 思维训练目标的混搭
在学生的认知发展过程中, 思维的发展是无处不在的, 发展水平的外显形式也是丰富多样的。正是由于思维的这一特点, 如果教师没有深入地研究思维训练和写作实践之间的关系, 就会设计出一些伪思维训练课堂, 即教学目标和思维训练目标是貌合神离的状态。
例如教学目标是学习如何选取立论的角度, 思维训练目标是提高多角度思维能力, 然而课程实践中却是由教师主导性地提示学生从材料的正面、侧面和反面去分析立意。[7]这样一来, 学生没有真正的机会去主动锻炼多角度思维能力, 本质上还是被动地进行机械化地模仿。
(三) 思维训练策略的单一
当我们把这些思维训练的过程抽象化, 就会发现不论是什么样的导入方式, 或是什么样的教学顺序, 最终训练目标的达成唯依赖两种因素:一是材料的激发效益;二是教师的言语效益。笔者认为, 只有深入地分析这两种因素内的层次, 进行排列组合的尝试, 才能使思维训练的策略逐渐趋于多元化。
我们十分鼓励拓新, 但对于思维训练课堂上习焉不察的环节, 如果不进行系统的总结和反思, 那么这块高地的后来者们将很可能迷失在低效重复的境地。综上所述, “思维训练课堂”正处于大可钻研的阶段, 期待尽快有研究成果能够为高中写作教学工作提供优质的参考。
注释
1[1]章熊.我的语文教学思想历程[J].课程·教材·教法.2011年10月第10期第3页.
2[2]薛朝玉.语文教师应担负起培养学生理性思辨能力的责任[J].学语文.2015年第3期第11页.
3[3]黄荣华“.这天”藏在哪里?---《12月10日这天》讲评.语文教学通讯.2015年06期第30页.
4[4]茹清平.议论文:要有思想的“含金量”---议论文段落写作训练[J].语文教学通讯.2015年06期第55页.
5[5]张华.把作文写深刻---运用矛盾技术, 写出深刻句子[J].语文教学通讯.2015年06期第68页.
6[6]李丽华高凌飚.语文教师课程价值取向的质性研究[J].教育学刊.2011年4月第64页.
【关于高中作文】推荐阅读:
关于细节高中作文10-10
高中关于春节英语作文06-30
高中关于合作的作文08-01
高中关于心态的作文08-25
关于宽容的高中作文08-30
关于高中作文素材汇总10-20
关于美好的回忆作文高中06-20
关于最美的风景高中作文07-05
高中关于春景的话题作文08-06
关于正能量的高中作文0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