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链管理课程教学改革探讨论文

2024-07-10

供应链管理课程教学改革探讨论文(13篇)

1.供应链管理课程教学改革探讨论文 篇一

全球经济增长速度放缓,但由于全球钢材需求增长主要受益于中国、印度以及独联体、中东和拉美等新兴国家和地区经济的迅猛增长,而发达国家经济增长放缓对新兴国家的影响有限,因此,国际钢铁工业协会认为20全球钢铁业将继续保持良好发展,全球钢材表观消费量11.9亿吨,较增长6.8%。严格讲,从20开始国内钢铁已显示出过剩迹象,只不过是由于强劲的出口增长,消化了新增产量,掩盖了这一矛盾。20,中国实际生产粗钢4.89亿吨,粗钢表观消费量4.34亿吨,靠净出口5 488万吨,才使国内供需矛盾基本平衡。随着国家宏观调控加剧,出口进一步回落,这一矛盾将逐步显现。虽然钢材需求总量呈增大趋势,但增速放缓;宏观调控,抑制出口;国内新增钢铁产能集中释放,使得本来就供大于求的市场形势更加严峻,低端产品竞争加剧。因此当前整体环境相当严峻。

钢铁行业在中国是一个基础最好的行业之一,技术和资金都是最雄厚的,企业信息化基础是最好的,集约化程度也是相对较高的。但与发达国家同行相比,在技术工艺、劳动生产率、生产成本、吨钢能耗等方面仍有不小的差距。加之今年以来原材料、燃料持续的涨价进一步加大钢铁企业的成本压力,随着钢铁市场竞争的白热化,降低企业的物流成本向“第三利润源”要效益是企业提高竞争能力的主要途径。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钢铁物流通过专业化通管,一定能用最少的运力,走最少的路程,经最少的环节,花最少的费用,耗最少的时间完成运输作业任务,使物流系统作用发挥在“创造利润”上,进一步确定物流系统是企业“第三利润源”的地位。为缓解不断上升的成本压力,提高企业盈利能力,应强化严、细、实管理,推进全面预算管理,加大循环经济推进力度,提升资源利用效率提供有力的支持。

一、钢铁企业物流管理的指导思想和战略目标

钢铁行业作为资源密集型产业,其多渠道的大宗原材料、燃料、冶金辅助料及备品备件的采购特征和大批量、多品种的产品多分销网络成了与其他行业不同的物流管理体系,其运作模式和管理思想更加符合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的物流管理。要树立物流管理不仅是服务业是创利性工作的观念。必须确立公司物流系统不仅是一个服务配套体系,更是一个潜力无限的朝阳产业,产业化运作,作为企业的“第三利润源”。在当前的原料供应和产品市场竞争条件下,降低物流成本必然会成为企业发展过程中降低产品总成本、提高产品竞争力的一个新的值得关注的亮点。所以钢铁企业必须强化物流管理,疏通企业“血脉”。钢铁企业物流管理的目的一般有五点:

(1)为了降低物流成本,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2)为了保障正常的生产供给和产品销售渠道畅通;

(3)通过规范进厂物流、厂内物流、出厂物流,全面提高企业投入、产出的总体运营效率,降低库存、盘活资金;

(4)通过供应链物流管理提高企业的市场反应速度,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5)为了树立企业良好的内、外部物流形象。

二、现代物流管理系统符合钢铁企业发展的需要

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的物流系统模型和传统的纵向一体化物流模型相比,信息的流量大大增加。需求信息和反馈信息不是逐级传递,而是网络式传递的,企业通过ERP/Internet可以很快掌握供应链上不同环节的供求信息和市场信息。因此在供应链环境下的物流系统有三种信息在系统中运行:(1)需求信息;(2)供应信息;(3)共享信息。共享信息的增加对供应链管理是非常重要的。由于可以做到共享信息,供应链上任何节点的企业都能及时地掌握到市场的需求信息和整个供应链的运行情况,每个环节的物流信息都能透明地与其他环节进行交流与共享,从而避免了需求信息的失真现象。归纳起来,供应链环境下的物流管理的特点可以用如下几个术语简要概括:信息―共享、过程―同步、合作―互利、交货―准时、响应―敏捷、服务―满意。

供应链物流管理指的是用供应链管理思想实施对供应链物流活动的组织、计划、协调与控制。作为一种共生型物流管理模式,供应链物流管理强调供应链成员组织不再孤立地优化自身的物流活动,而是通过协作(Cooperation)、协调(Coordination)与协同(、Coliaboration),提高供应链物流的整体效率,最终达到供应链成员整体获益的目的。

三、针对钢铁企业的现状现代物流供应链管理系统提出的解决方案

计算机网络的发展进一步推动了制造业的全球化、网络化过程。虚拟制造、动态联盟等制造模式的出现更加迫切需要新的管理模式与之相适应。传统的企业组织中的采购(物资供应)、加工制造(生产)、销售等看似整体。但却是缺乏系统性和综合性的企业运作模式,已经无法适应新的制造模式发展的需要而那种大而全小而全的企业自我封闭的管理体制更无法适应网络化竞争的社会发展需要。因此,供应链的概念和传统的销售链是不同的`它已跨越了企业界限。从建立合作制造或战略伙伴关系的新思维出发,从产品生命线的源头开始到产品消费市场,从全局和整体的角度考虑产品的竞争力使供应链从一种运作性的竞争工具上升为一种管理性的方法体系,这就是供应链管理提出的实际背景。

钢铁行业供应链管理系统的目标是将上端钢厂、钢铁流通企业、物流配送体系、下端客户和供应商进行交流和协作,实现钢铁行业从钢厂到终端用户的整个体系中业务的统一流程化管理,降低运营成本、增强工作效率、实现利润最大化。因此,现代钢铁企业对物流供应链管理系统提出了符合实际操作的更高的要求:

1.需要建立全方位的,内容最为丰富的信息平台。其中应包括:商流信息板块、物流服务板块(资源信息、产业信息、仓储信息、产品资源市场)和产品营销体系。

2.基于电子信息平台的基础上进一步延伸,实现从电子信息收集、配比、交易、物流配送到资金结算全过程电子化管理。主要生产流程保持畅通无障碍,即产品采纳―资源―价格―供需对接―仓储―加工―

配送―货款支付―深化保障―订单下单。

3.针对传统钢铁企业所在地区仓储物流企业众多,信息不畅,业务拓展不顺,资源浪费的特点,整合现有社会资源,建立物流分拨中心,在钢铁电子信息平台上做好钢铁物流分拨的电子化,进一步完善钢铁物流分拨系统。通过系统解决物流分拨、加工、配送、信息反馈功能,通过这些功能的实现,使“钢领”在钢铁物流上真正发挥综合协调、货物监管、质量保障、信息互动的作用,从而有效地整合社会的钢铁仓储、加工、配送资源,减少重复健身,降低物流成本,大大提高社会资源的利用效率。

4.加快物流信息化建设。在企业的经营生产活动中贯穿物流和信息流两个运动过程。物流是企业的基本流,它的运动进程产生各种运动信息,而企业管理者针对这些信息作出决策,以决策信息再控制物流运动,规划调节物流数量、方向、速度、目标,使之按一定目的和规划运动。企业信息化工程应充分考虑物流系统的特点,满足物流系统的基本要求,为物流系统搭建一个技术平台。物流信息化是现代物流发展的关键,是物流系统的灵魂,更是主要的发展趋势。物流系统的运行,关键在于“流通”上,“流通”的顺畅与否关键在于合理的计划安排上,让占有较大资金的物资长期处于静止状态,是一种浪费,理想状态的物流是“零库存”,这就需要充分利用信息化优势,所以物流设施的投人应该以运输设施和信息化为主。

钢铁企业面临原料供应日趋紧张、运价上涨、运力不足、竞争加剧的严峻挑战。从经济效益来看,钢铁企业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丰富产品、提高质量、采用先进技术获得的利润也越来越有限,而物流领域的含量却低于企业综合管理水平。因此物流管理是提高钢铁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有效途径。

经济全球化把物流供应链管理提高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企业可以利用各国、各地区的资源优势,分散生产和销售。物流社会化能使企业可利用的物流资源成级数倍增长,即优化了资源配置,又节约了物流费用。国内大型钢铁企业一定要走出重生产、轻物流的管理误区,重视物流供应链管理,更新运输管理思想理念,不断完善钢铁物流的功能,使物流真正成为钢铁企业的第三利润源泉,为钢铁企业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李颖.钢铁服务业的“纲领”路线[J].中国物流与采购,2006,(2):3-35.

[2]刘玉瀛,余英武,王晔.浅谈供应链管理环境下钢铁企业的物流整合[J].物流技术,2004,(11):20-23.

[3]张远贵,易树平,等.钢铁企业面向供应链的物流战略研究[J].价值工程,2007,(4):63-66.

[4]高自友,孙会君.现代物流与交通运输系统[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3:396-399.

[5]苏雄义.企业物流总论――新竞争力源泉[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2.供应链管理课程教学改革探讨论文 篇二

1 供应链管理课程实践教学难点分析

1.1 课程内容繁多, 实践教学重视不够

供应链管理作为核心课程, 信息量大, 涵盖知识面广, 包含了生产计划和控制、库存管理、采购与物流管理、客户关系管理、信息技术应用、电子商务等重要内容, 同时涉及管理学、物流学、生产运作、运筹学等多种学科。在学习过程中, 学生易觉得该课程像“万金油”, 知识点抽象, 学习起来有点“虚”, 缺乏清晰的学习思路和明确的学习目标。与此同时, 很多高校教师由于学时或者实践条件的限制, 在授课中对实践教学重视不够。

1.2 课堂教学时间有限, 案例分析难以深入透彻

在供应链管理实践教学中, 教师应选择有代表性的供应链管理运作案例进行讲解, 对这些成功的或者失败的案例进行深入剖析, 以培养学生的系统思维和全面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是国内教材所列举的一些案例过于简单, 而不少教师由于课堂教学时间的限制, 在上课过程中对所举案例的介绍趋于表面化, 难以对供应链管理案例的背景、过程、影响、成功或失败因素等进行深入的剖析, 致使有的学生知其然, 而不知其所以然。

1.3 实践教学评价难度大, 难以全面反映学生学习情况

目前大部分院校的课程评价体系是平时考勤、作业、上课参与度、实训、期末考试各占一定比例。平时会通过案例分析、角色扮演、计算机模拟等实践教学来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但每次实践任务完成情况的评价客观量化有较大难度, 难以全面反映学生学习情况, 也会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课程的教学效果。

2 面向团队合作训练的供应链管理课程实践教学过程设计

进行团队合作实践学习, 教师课前要做大量的准备工作, 要对学生学习特点、教学目标、教学环境和资源等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 把问题情景、自主学习、协作环境和学习效果的评价等方面进行系统设计, 尽量使团队合作实践学习真正发挥作用。

2.1 强化团队合作意识

团队合作学习的方式和习惯需要长期培养。在合作学习中, 学生应该是合作学习的主体。但教师应以组织者、倡导者、合作者的角色出现。注重对学生团队合作意识的培养、团队合作技能的指导, 真正发挥团队合作学习的作用。首先, 明确团队活动目标。每次开展团队合作实践项目前, 应让学生明确团队活动的达成目标, 明确的目标可以促使团队成员齐心协力, 朝着共同的目标努力。其次, 合理设置团队活动评价体系。团队要想取得好的实践成绩, 需要所有团队成员共同努力。如果没有团队精神, 没有凝聚力, 每个人仅从个人的喜好出发, 不服从大局, 就不可能取得理想的成绩。通过正确引导, 为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团队合作学习做好铺垫。再次, 培养和建立“相互支持和帮助”的团队合作氛围。如一个团队成员在完成任务遇到困难时, 团队领导要召集其他可利用的人在较短时间内对其进行帮助。

2.2 设置团队合作情景

通过创设适当的教学情境来有效激发学生的团队合作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在进行团队合作学习之前, 教师应告知学生团队合作学习项目的规则, 然后给学生分配角色并明确各角色的具体分工。如在“啤酒游戏”中, 将所教班级分为4个团队, 每队12~13人。每个团队内部自己进行分工, 确定角色扮演学生:消费者1个 (并负责记录) 、啤酒制造商1个、批发商2个、零售商8~9个, 每个角色从事各自的业务活动。如, 批发商接收零售商的订单, 然后考虑现有库存、安全库存、采购提前期等制定自己的订单, 再向啤酒制造商发出订单。

2.3 开展团队合作实践训练

团队合作实践训练离不开教师的组织和引导, 要让团队合作学习真正发挥作用, 就必须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应认真做好准备, 根据学生情况和教学内容有所选择, 实施不同的团队合作实践训练策略。在学生开展团队合作实践训练时, 教师应到各团队间巡视, 适时适当指导, 促使每一位同学都参与到所在团队的活动中去, 对出现问题的团队进行具体的指导, 保证团队合作实践训练有序、有效的开展。

2.4 运用评价, 鼓励团队合作

评价是检验实践教学质量并使实践教学不断改进和完善的重要环节。团队合作实践训练的评价应注重考察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 尊重和保护学生自主合作, 大胆探究的积极性。对各团队合作实践训练的过程和结果, 应在广泛交流的基础上, 师生共同做出评价。可以团队自评和团队间互评相结合;可以对团队集体评价和团队成员的评价相结合, 但应重点评价合作团队, 强化团队的集体荣誉感;可以对团队活动秩序、队员参与情况、团队学习过程、效果等方面进行评价。

3 面向团队合作训练的供应链管理课程实践教学方法设计

团队训练的方法很多, 但因课程特点、班级特点不同而有差异。供应链管理实践教学中存在着不少难点, 供应链管理强调企业间的合作与共赢, 教师应灵活选用一些富有团队训练效果的教学方法与手段, 加强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提升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及职业能力。

3.1 开放性实验教学

开放性实验教学侧重于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突出学习主体是学生, 开放和研究是主旋律, 学生积极参与是关键。开放性实验教学的核心问题是确定实验项目, 它关系到开放性实验教学的效果。如在ERP沙盘模拟对抗训练实验中, 将所教班级分为8个团队, 每队6~7人, 每个团队代表1个虚拟公司, 团队成员分别扮演总裁CEO、财务总监CFO、营销总监COO、采购总监CPO、生产总监CMO、信息总监CIO, 各队在一定的市场与企业分析运营规则的前提下, 连续从事4~6个会计年度的经营活动, 让学生在分析市场、制定战略、组织生产、整体营销和财务结算等一系列活动中体会供应链管理经营运作的整体性, 认识到供应链系统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深刻理解ERP管理思想与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领悟供应链中物流、资金流、信息流三流的互通性, 加强理论知识的系统性。

3.2 游戏教学法

游戏教学法是课堂参与度很高的教学方法, 可以将抽象复杂的理论知识以游戏的形式表现出来。供应链管理课程中, 很多结论都来自于游戏现象的总结, 教师可以将游戏重演, 让学生“身临其境”,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升教学质量。如在“啤酒游戏”中, 将所教班级分为4个团队, 每队12~13人。每个团队内部自己进行分工, 模拟供应链上制造商、批发商、零售商等不同节点企业的订货需求变化, 让学生在游戏中熟悉供应链运作过程, 总结信息流以及库存在供应链中发挥的作用, 深刻地理解牛鞭效应的形成过程, 提升学生进行供应链管理的能力, 提高学生应用知识与技能, 灵活、创新地解决问题的能力。

3.3 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是以培养学生的能力为核心的新型教学法。企业进行供应链管理既有成功的案例, 也有失败的案例。不同的企业实施供应链管理的背景各不相同, 成功与失败的过程及原因也不一样。不同的企业, 甚至同一企业的不同管理人员对于供应链管理的看法也有差异。由于课堂教学时间的限制, 教师一般不能够对供应链管理实际案例的背景、过程、影响、成功或失败因素等进行深入的剖析。所以, 一方面, 教师需要精选供应链管理案例, 构建案例库并将之放于教学网站上, 供学生在课余时间进行学习探讨;另一方面, 教师可以将任务布置下去, 让学生以团队合作的形式利用课余时间深度挖掘案例资料并充分探讨交流, 使案例讨论更加深入透彻。甚至可以在团队间进行与案例讨论相关的专题辩论以及采访和接受采访等竞赛性的角色模拟, 从而锻炼学生的思维与口头表达能力, 提升学生对当前发生的供应链管理问题的敏感度,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与团队合作技能。

4 面向团队合作训练的供应链管理课程实践教学注意事项

4.1 充分挖掘供应链管理课程的团队合作情景及要求

供应链管理课程内容繁多, 但并不是所有的课程内容都适合团队合作学习。笔者在讲授该课程时, 从学生兴趣、爱好、现有水平等实际情况出发, 经过认真地取舍选定有针对性的讲授内容, 同时充分挖掘该课程的团队合作情景及要求。对于适合采用团队合作学习的内容, 要求学生组成团队进行专攻, 进行取长补短的课堂讨论、课后学习与作业训练, 即着眼于以团队的形式解决一些独自完成不了的问题, 与此同时进行必要的团队精神培养与必要训练。如, 选择有代表性的企业物流与供应链管理运作案例, 分团队进行分析、汇报;分团队让学生分担不同的角色, 体验在具体操作中应该注意的事项, 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供应链管理的具体环节等。

4.2 合理组建团队, 重视队长的选拔培养

一方面, 供应链管理课程实践教学应先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兴趣爱好、学习能力、心理素质、性格特征等方面合理组建团队, 团队间应无明显的差异, 力求均衡, 便于公平竞争。另一方面, 应重视队长的选拔培养。俗话说“鸟无头不飞, 兵无将不勇”, 选拔并培养团队的队长对供应链管理课程实践教学至关重要。首先, 每个团队应选拔一名各方面都比较优秀, 学习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较强, 有责任心, 有一定组织能力的学生担任队长;其次, 应对队长进行有效的培训, 提高队长的组织、安排、协调、归纳等能力:督促队长积极主动地组织团队开展合作训练交流, 使队员养成团队合作的良好习惯;指导队长在组织团队合作训练时, 要先进行有序的安排, 促使不同的人得到不同的发展;要求队长在团队交流过程中进行灵活协调, 如出现冷场现象时, 队长应带头发言, 起表率作用, 促进团队实践教学的有效进行。

4.3 重视团队合作中的个性张扬

团队精神不是集体主义, 不是泯灭个性、扼杀独立思考。一个好的团队, 应该鼓励和正确引导个人能力的最大发挥, 这将会为团队带来永不枯竭的创新能力。笔者的体会是, 在十分重视团队训练及相应分数的基础上, 又十分重视个性化很强的有关观点、方法、措施或方案的征集及评分, 以保证个性张扬基础上的团队合作。

4.4 及时反馈, 激励评价

及时的评价激励对团队合作学习起着导向与促进作用, 有利于各个团队充分展示团队成果, 阐述观点, 并倾听其他团队的观点, 吸纳众长;有利于团队进一步内化知识、归纳出合理的结论和解决问题的最佳策略;也有利于激励团队成员主动承担责任, 使团队内出现互动、互助、互勉、互进局面, 不断强化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提高实践教学效率与效果。

摘要:文章在分析供应链管理课程实践教学难点的基础上, 探讨了面向团队合作训练的该课程实践教学过程、教学方法以及注意事项, 以期把培养大学生团队合作能力融入到课程实践教学中, 为高校大学生团队合作能力的培养寻找一种新的思路。

关键词:团队合作,供应链管理,实践教学

参考文献

[1]王叶峰.供应链管理课程教学方法改革研究[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2012 (S4) :184-185.

[2]李菁苗.供应链管理课程实训实验的应用实践研究[J].中国物流与采购, 2012 (22) :68-69.

3.供应链管理研究现状与探讨 篇三

关键词:供应链;供应链管理;研究现状

随着经济的发展,影响企业在市场上获得竞争优势的主要因素也发生着变化。21世纪的竞争又有了新的特点:产品寿命周期越来越短、产品品种数飞速膨胀、对交货期的要求越来越高、对产品和服务的期望越来越高。企业要想在这种严峻的竞争环境下生存下去,单靠自身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以协同的方式,将企业内外部的资源进行有效地整合。供应链是进入21世纪后企业适应全球竞争的有效途径,供应链管理模式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企业,经过几年的发展,供应链管理已在发达国家的企业中得到了较为成功的应用。本文首先分析讨论了供应链及供应链管理的一般概念,然后对供应链管理的研究现状进行了全面的回顾与分析,最后指出了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一、供应链及供应链管理的概念

供应链目前尚未形成统一的定义,许多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出发给出了许多不同的定义。大体上可以概括为以下三种:第一种概念注意了供应链的完整性,如Stevens认为,通过增值过程和分销渠道控制从供应商到用户的流就是供应链,它开始于供应的源点,结束于消费的终点。第二种概念更加注重围绕核心企业的网链关系,如Harrison将供应链定义为,供应链是执行采购原材料、将它们转化为中间产品和成品、并且将成品销售到用户的功能网链。第三种概念采用增值链的方法,是一种范围更广的观点,如马士华认为,供应链是围绕核心企业,通过对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控制,从采购原材料开始,制成中间产品以及最终产品,最后由销售网络把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中的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直到最终用户连成一个整体的功能网链结构模式。通过分析供应链的定义,我们认为供应链的概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供应链参与者:供应商、生产商、销售商、运输商等;(2)供应链活动:原材料采购、运输、加工制造、送达客户;(3)供应链的三种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4)供应链的拓扑结构:网络、链条、网链。

同样供应链管理也没有统一的定义,如Evens认为,供应链管理是通过前馈的信息流和反馈的物料流及信息流,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直到最终用户连成一个整体的管理模式。陈国权认为,供应链管理是对整个供应链系统进行计划、协调、操作、控制和优化的各种活动和过程,其目标是要将顾客所需的正确的产品能够在正确的时间、按照正确的质量和正确的状态送到正确的地点,并使总成本最小。在这里我们认为供应链管理是以6R为目标对从供应商到顾客整个网链结构上发生的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进行综合、计划、控制和协调的一种现代管理技术和管理模式。

二、供应链管理研究现状

近年来,供应链管理问题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有以下几个方面。

1. 集成化供应链。为了成功地实施供应链管理,使供应链管理真正成为有竞争力的武器,就应将企业内部以及供应链各节点企业之间的各种业务看作一个整体功能过程,形成集成化供应链管理体系。供应链的发展过程是一个不断集成的过程,该集成过程一般要经过四个阶段:初始阶段、职能集成阶段、内部集成阶段、外部集成阶段。在完成以上四个阶段的集成以后,已经构成了一个网络化的企业结构,从而实现对企业内外的动态控制和各种资源的集成和优化,力求达到整个供应链全局的动态最优目标。

2. 敏捷供应链。20世纪80年代后期,美国提出了敏捷制造的概念,强调基于互联网的信息开放、共享和集成。敏捷制造和供应链管理的概念都是把企业资源的范畴从单个企业扩大到整个社会,使企业之间为了共同的市场利益而结成战略联盟,借助敏捷制造战略的实施,供应链管理也得到越来越多人的重视,成为当代国际上最有影响力的一种企业运作模式。

3. 绿色供应链。新的环境时代对全球范围内制造和生产型企业提出了一个新的挑战,即如何使工业生产和环境保护能够共同协调发展。由于公众、法规及环境标准的压力,环境管理已成为企业不容忽视的重要问题。面对这种压力,企业必须重新调整供应链流程,把环境问题融于整个供应链过程。绿色供应链管理是企业有效的环境管理方法,为了实现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必须首先建立绿色供应链管理的概念,把绿色管理作为企业文化,渗透到企业的各个环节,同时在企业的产品设计、材料选择中加强绿色管理,既降低成本,又达到环境标准,实现可持续发展。

4. 供应链的设计。设计和运行一个有效的供应链对于每一个企业都是至关重要的,Fisher认为供应链的设计要以产品为中心,必须设计出与产品特性一致的供应链,即产品的供应链设计策略。不同的产品类型对供应链设计有不同的要求,有效性供应链流程设计适于低边际利润、有稳定需求的功能型产品(Functional Products);反应性供应链流程设计适于边际利润高、需求不稳定的革新型产品(Innovative Products)。

5. 供应链伙伴选择。供应链管理是通过供应链上成员之间的合作和能力的协同,来有效地实现各种资源的集成与优化利用,合作伙伴关系是供应链管理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部分,供应链的伙伴选择涉及到诸多因素:如产品质量、价格、交货提前期、加工能力、运输距离、企业信誉、批量柔性、技术实力、资金状况等。大多数关于供应商选择的研究在本质上是定性的或实证的,考虑经济上的重要性,定量分析就非常适用。目前,供应商选择的方法主要分成三类:线性加权方法、数学规划方法、统计/概率方法。

6. 供应链库存技术。供应链库存管理技术主要包括供应商管理库存(VMI)、联合库存管理(JMI)以及协同规划、预测和补给(CPFR)。VMI是以供应链上的合作伙伴获得最低成本为目的,在一个共同的协议下,由供应商设立库存、确定库存水平和补给策略、拥有库存控制权,该方法体现了供应链的集成化管理思想。JMI是一种基于协调中心的库存管理方法,它强调供需双方同时参与,相互协调,共同制定库存计划,可消除供应链上的需求变异和放大现象。CPFR是一种协同式的供应链库存管理技术,它能同时降低销售商的存货量,增加供应商的销售量,其最大优势是能及时准确地预测由各项促销措施或异常变化带来的销售高峰和波动,从而使销售商和供应商都能做好充分的准备,赢得主动。

7. 供应链信息技术。信息共享是实现供应链管理的基础,有效的供应链管理离不开信息技术系统提供可靠的支持。信息技术在供应链管理中的应用主要包括:基于EDI、基于Internet、基于电子商务的供应链管理信息技术支撑体系。信息技术的应用有效地推动了供应链管理的发展,它可以节省时间、提高企业信息交换的准确性、减少了工作中的人为错误,从而提高了供应链管理的运行效率。

8. 供应链建模技术。研究供应链建模技术,建立相应的供应链模型对于供应链管理中的各项分析和决策活动是十分必要的。目前供应链建模技术主要包括:网络设计法、近似方法、基于仿真的方法。网络设计方法一般使用整数规划或混合整数规划来描述和求解问题模型,建立的模型可以覆盖供应链管理中的所有决策领域,但对于规模较大的模型存在着求解困难的问题,另外模型考虑随机因素的能力也十分有限。近似方法主要用于供应链多级库存问题,研究在考虑多级库存情况下建立库存控制策略及确定控制参数,该方法在降低库存、提高用户服务水平等方面都相当重要,但它忽略了非平稳随机因素的存在、忽视了生产和运输问题等。基于仿真的方法可用于分析全面的供应链模型,由于不存在数学求解上的问题,因此建立的模型可以考虑各种复杂因素,包括结构上的和参数上的随机性,比较适于评价现有策略。

三、需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就目前的研究和应用情况来看,供应链管理已经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在总结近几年对供应链管理研究的基础上,以下几个方面问题值得进一步探讨。

1. 集成化供应链动态联盟。集成化供应链动态联盟是基于一定的市场需求、根据共同的目标而组成的,通过实时信息的共享来实现集成。主要应用的信息技术是Internet/Intranet的集成,同步化的、扩展的供应链计划和控制系统是主要的工具,基于Internet的电子商务取代传统的商务手段。这是供应链管理发展的必然趋势。

2. 供应链的重构与优化。供应链的重构与优化是目前另外一个得到广泛研究的领域。为了提高企业供应链运行的绩效,适应市场的变化,增加企业的竞争力,需要对企业的供应链进行优化与重建,以获得更加精细的、敏捷的、柔性的企业竞争优势。供应链重建的原则应该是从市场竞争全局出发,站在供应链系统的高度,为提高竞争优势,实现工作流的快速响应和敏捷通畅,调整企业内外业务流程和组织结构。

3. 供应链绩效评价。供应链管理与传统企业管理模式有较大差别,在绩效评价上也有所不同。为了科学、客观地反映供应链的运营情况,应该考虑建立与之相适应的供应链绩效评价方法,并确定相应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但是供应链绩效评价目前还没有一个明确的、统一的供应链绩效定义,如何应用供应链绩效评价结果为企业的业务提升服务,在理论和实践方面都还处于初创阶段。建立系统的供应链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综合评价供应链整体绩效和各子系统的绩效必将是未来供应链绩效评价研究的主要方向。

参考文献:

1.马士华等.供应链管理.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

2.陈国权.供应链管理.中国软科学,1999.

3.韩坚,吴澄,范玉顺.供应链建模与管理的技术现状和发展趋势.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1998,(8).

4.董安邦,廖志英.供应链管理的研究综述.工业工程,2002,(9).

作者简介:上海大学国际工商与管理学院经济系副教授。

4.供应链管理课程教学大纲 篇四

(2006年修订)

课程编号:090251 英 文 名: Supply Chain Management(SCM)课程类别:专业主干课 前 置 课:管理学原理等

后 置 课:采购与供应、仓储管理等 学 分: 3学分

课 时: 48课时(含实验课8课时)主讲教师:吴志华 宫丽等

选定教材:马士华等,供应链管理(第2版)[J].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课程概述:

《供应链管理》是研究供应链构建、运作与管理的基本规律、理论、方法及其实践应用的专业主干课。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包括供应链与供应链管理的基本概念、供应链网络设计、供应链管理战略与策略、供应链物流管理、供应链信息管理与供应链绩效评价等。

本课程教学大纲适用于本科物流管理专业的学生。教学目的:

本课程是为物流管理类专业本科生开设的专业必修课。它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供应链管理和基于供应链进行物流管理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初步具有基于供应链进行物流管理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物流管理素质。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在学完本课程后,达到下列基本要求:、正确理解供应链和供应链管理的概念。、掌握供应链管理战略的基本理论,能够进行供应链管理的战略匹配。3、掌握供应链合作伙伴选择的基本理论,能够初步选择合适的供应链合作伙伴。4、掌握供应链业务流程重构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能够初步进行供应链业务流程的重构。、掌握供应链物流管理、供应链信息管理的基本理论、方法与诀窍。、掌握快速反应(QR)、有效客户反应(ECR)、协同规划、预测和连续补货(CPFR)等供应链管理的方法,并能在物流管理中进行运用。教学方法:

本课程实践性很强,教学过程中应采取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在学习每一章节内容,通过开篇事例、资料快照以及经典案例对各章概念进行最新阐释,并且在教学中要针对我国企业普遍存在的实际问题,联系我国物流管理的实际情况。同时要注重采用启发式教学,可以针对供应链的设计策略、库存策略、物流管理等不同议题进行探讨,并制作个案分析,提供学生课堂讨论,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全面掌握供应链管理的基础知识、供应链管理理论和供应链管理技术,为以后从事供应链管理工作打好扎实的理论基础。

各章教学要求及教学要点

第一章 供应链管理导论

课时分配:6课时 教学要求:

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供应链的基本知识,对供应链管理及其产生的背景有初步的了解,以期为后续学习供应链管理的技术和方法奠定基础。教学内容:

第一节 供应链、供应链管理及其产生的背景

一、供应链的概念

二、供应链管理的概念

三、供应链管理产生的背景

1、全球竞争环境的变化

2、企业面临压力和挑战

3、传统管理模式存在弊端

4、供应链管理模式产生

第二节 供应链的结构与特征

一、供应链的类型

1、稳定的供应链和动态的供应链

2、平衡的供应链和倾斜的供应链

3、有效性供应链和反应性供应链

二、供应链的特征

1、复杂性

2、动态性

3、交叉性

4、面向用户需求

三、供应链流程分析

1、供应链流程的环节法分析

2、供应链流程的推拉法分析

第三节 供应链管理的基础知识

一、供应链管理的特点

1、与传统的管理方法相比较的特点

2、与物流管理相比较的特点

二、供应链管理要素及结构体系框架

三、集成化的供应链管理

1、集成化供应链管理理论模型

2、集成化供应链管理的实现

第四节 供应链管理教学

一、供应链管理教学及其意义

二、供应链管理教学的内容体系

三、供应链管理学习与研究型教学

思考题:

1、考察一下从一家便利店购买一瓶矿泉水的情形,描述这个供应链的不同阶段及所涉及的供应链流。

2、考察一下当一名顾客在书店购买一本书的时候所涉及的供应链,明确指出这条供应链的各个环节及推拉边界的位置。

3、简要描述供应链管理的概念。

4、供应链管理的特点是什么?

5、简述集成化供应链管理方法的一般步骤。

第二章 业务外包、可扩展企业与供应链管理战略

课时分配:6课时 教学要求:

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业务外包、可扩展企业、供应链及其管理战略的基本内容、内在关系与现实表现等。教学内容:

第一节 供应链环境下的业务外包

一、业务外包的原因

二、业务外包的问题

三、业务外包的主要方式

四、全球范围的业务外包

第二节 供应链环境下的可扩展企业

一、可扩展企业的产生与定义

二、可扩展企业的理论模型

三、可扩展企业的目标与特征

四、可扩展企业的采购关系

五、可扩展企业的生产计划与控制

第三节

供应链管理战略内容与实施要点

一、供应链管理战略的内容与要求

二、绿色供应链管理战略

三、供应链联盟战略

思考题:

1、现行业务外包的问题、原因与对策。

2、简述可扩展企业的理论模型与运用要求。

3、举例说明供应链管理战略的有关内容与实施要点。

第三章 供应链构建

课时分配:6课时 教学要求:

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业务流程重组的相关理论、供应链管理环境下企业业务流程的特征、供应链企业物流管理组织形式的变化、供应链管理环境下企业业务流程重组应注意的主要问题。教学内容:

第一节 供应链构建的体系框架

一、供应链管理的组织模型

二、供应链环境下生产运作与管理

三、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的物流管理

四、基于供应链的信息支持系统

第二节 供应链设计与供应链结构

一、供应链设计的原则

二、供应链设计与物流系统设计

三、供应链的结构模型

四、供应链结构中的企业角色

第三节 供应链设计的步骤与策略

一、供应链设计的步骤

1、分析核心企业的现状与所处的市场竞争环境

2、明确供应链设计的目标

3、分析组成供应链的各类资源要素

3、提出供应链的设计框架

4、评价供应链设计方案的可行性

5、调整新的供应链

6、检验已产生的供应链

7、比较新旧供应链

8、完成供应链的运行

二、供应链设计的策略

三、供应链设计案例分析 思考题:

1、供应链构建的原则是什么?

2、供应链设计包括几个方面的内容,举例说明。

3、如何识别供应链中的成员以及如何区分为重要成员和非重要成员?

4、供应链设计的策略有几项?他们各自针对何种情况?

第四章 供应链合作伙伴的评价与选择

课时分配:4课时 教学要求:

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供应链合作伙伴的相关概念,掌握供应链企业间合作的理论基础;掌握如何选择合适的供应链合作伙伴,熟悉供应商管理和客户关系管理。

教学内容:

第一节 供应链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一、供应链合作伙伴关系的概念

二、建立供应链合作伙伴关系的意义

三、供应链合作关系的形成和制约因素

1、企业供应链五阶段

2、供应链合作伙伴关系的形成和发展

3、供应链合作关系的制约因素

第二节 供应链合作伙伴的选择

一、选择供应链合作伙伴的原则

二、供应链合作伙伴选择的方法

直观判断法;招标法;协商选择法;采购成本比较法;层次分析法;神经网络算法。

三、供应链合作伙伴选择的步骤

四、供应链合作伙伴的评价与选择

五、建立供应链合作伙伴关系需要注意的问题

第三节 供应链合作伙伴关系的改善

一、处理好供应链企业合作关系的若干问题

二、供应链企业合作的策略模式

三、供应商管理与客户关系管理 思考题:

1、简述供应链合作伙伴的定义。

2、选择供应链合作伙伴的原则是什么?

3、如何对供应链合作伙伴进行评价?

第五章 供应链物流管理

课时分配:4课时 教学要求:

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物流管理的特征、供应链物流战略的内容。理解供应链管理下采购、生产、储运等管理内容与要求。教学内容:

第一节 供应链物流及其管理战略

一、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物流管理的特征

二、供应链物流管理战略

第二节 企业流入流出物流

一、供应链管理下的采购管理

二、供应链管理下的销售物流

三、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的储运管理

1、传统库存控制存在的问题

2、供应链中的需求变异放大与库存

3、供应商管理库存(VMI)策略

4、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的运输管理

第三节 企业内部物流: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的生产计划与控制

一、传统生产计划控制与供应链管理思想之间的差距

二、供应链管理下的生产计划控制的特点与方法

三、基于供应链的大批量定制生产与延迟制造

思考题、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的物流管理有何特征? 2、运输在供应链中的作用如何? 3、供应链中的库存控制问题有哪些?

4、供应链中的需求变异放大原理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5、VMI 的基本思想是什么?如何实施 VMI ?

第六章 供应链信息管理

课时分配:4课时 教学要求:

通过学习供应链中信息管理的基本知识、供应链中的信息流控制、供应链管理中的信息技术和信息系统,掌握供应链信息管理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教学内容:

第一节 供应链信息管理

一、供应链中的信息构成

二、供应链中有效信息的特征

三、供应链中的信息流控制

四、供应链管理中的信息系统

第二节 供应链管理信息技术支撑体系

一、基于EDI的供应链信息组织与集成模式

二、基于INTERNET/INTRANET的供应链信息组织与集成模式

三、基于RFID的供应链信息组织与集成模式

第三节 电子化供应链管理

一、E供应链及其结构

二、E采购

三、E配送交付

四、E同步化供应链

第四节 基于网络中介的电子供应链协同运作模式

一、传统供应链运作模式及其发展

二、电子供应链协同运作模式

三、基于网络中介的供应链动态运作模式 思考题、信息管理在供应链中的作用是什么?、供应链管理中信息流的控制模式有哪几种?各有何特点? 3、供应链管理环境下信息流控制的特征是什么? 4、什么是供应链 IOIS ?、构建供应链 IOIS 的方法有哪些?

第七章 供应链管理方法

课时分配:4课时 教学要求:

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快速反应(QR)、有效客户反应(ECR)和协同规划、预测和连续补货(CPFR)这三种新型的供应链管理方法。

教学内容:

第一节 快速反应(QR)

一、QR 的概念

二、QR 的产生背景

三、QR 的优点

四、QR 的实施步骤

第二节 有效客户反应(ECR)

一、ECR 的概念

二、ECR 的产生背景

三、ECR 系统的构建

1、营销技术

2、物流技术

3、信息技术

4、组织革新技术

企业内部革新技术 ;企业间的革新技术 ;成本会计的革新技术

第三节 协同规划、预测和连续补货(CPFR)

一、ECR 的概念

二、ECR 的产生背景

三、ECR 系统的构建

1、协同

2、规划

3、预测

4、补货

四、CPFR 的实施

1、CPFR 供应链的体系结构

2、CPFR 实施的框架和步骤

思考题:、快速反应(QR)和有效客户反应(ECR)出现的背景 ? 2、快速反应(QR)的含义、特点是什么? 3、快速反应(QR)的实施步骤有哪些? 4、有效客户反应(ECR)的含义和特点是什么? 5、有效客户反应(ECR)系统构建需要的要素有哪些? 6、协同规划、预测和连续补货(CPFR)的本质特点是什么? 7、如何实施协同规划、预测和连续补货(CPFR)?

第八章 供应链的组织、运行与控制

课时分配:6课时 教学要求:

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快速反应(QR)、有效客户反应(ECR)和协同规划、预测和连续补货(CPFR)这三种新型的供应链管理方法。

教学内容:

第一节 供应链管理的组织结构

一、供应链管理环境下企业业务流程的特征与业务流程重组

二、BPR对组织的要求

三、供应链企业物流管理组织形式的变化

主要包括:传统物流管理组织结构;简单功能集合的物流组织形式;物流功能独立的组织形式 ;一体化物流组织形式;从功能一体化向过程重构转移

四、业务流程重组的方法与应注意的主要问题

从整体上把握工作流程的重新设计;确定首要的企业流程重构的项目;分析和评价现行作业流程;选择合适的信息技术手段;设计和建立作业流程的原型系统;取得合作伙伴的支持和配合。

五、基于SCOR的供应链管理流程参考模型

第二节 供应链执行管理系统一、供应链管理的实施方式

二、供应链管理实施的核心内容

三、供应链执行管理系统模型

第三节 供应链企业绩效评价与激励机制

一、供应链绩效评价概述

二、供应链绩效评价特点

三、供应链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成及建立

四、供应链企业激励机制 思考题:

1、什么是流程?什么是BPR?分析BPR发展的动因。

2、传统BPR的理论基础是什么?

3、简述企业流程描述的一般方法和步骤。

4、举例说明供应链企业组织进行业务流程重组的一般方法和步骤。

附录:参考书目

1、王耀球等编著.《供应链管理》[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4

2、(美)詹姆士 R 斯托克等著.邵晓东等译.战略物流管理[M].北京:中国财政出版社,2003

3、赵林度.供应链与物流管理理论与实务[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4

4、马士华 , 林勇编著.供应链管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

5、宋华、胡左浩著.现代物流与供应链管理[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 2000

6、森尼尔等著.供应链管理——战略、规划与运营[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3

7、马丁·克里斯托弗著.物流与供应链管理[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3 8、Sunil Chopra and Peter Meindl.Supply Chain Management: Strategy, Planning, and Operation[M].Prentice Hall,2001 9、Charles C.Poirier.Advanced Supply Chain Management[M].Berrett-Koehler Publishers, Inc.1999 10、Douglas Long.International Logistics: Global Supply Chain Management[M].Kluwer Academic Publisher,2003

执笔人:吴志华 2006年6月 审定人: 2006年6月

院(系、部)负责人: 2006年6月

奇摩女孩

http://bb-552.com

5.供应链管理-用友供应链管理系统 篇五

虽然供应链管理在不断发展,但生产供应链流程却变得越来越长,而且越来越复杂,供应链流程各个环节相互关联和相互依存度也更为紧密。与此同时,供应链也极易受到外界因素的攻击,包括相关政府法规、市场竞争、物流、持续上涨的工资水平、区域划分、物料短缺,以及被压缩的产品生命周期等等。

随着气候的变化,极端天气条件日益频繁地影响整个供应链;各国政府正在发布越来越多针对绿色环保与贸易保护的新法规,新的关税征收办法也在陆续增加;市场竞争加剧,某些公司由于缺乏创新,跟不上市场发展的脚步,而导致企业走向失败;高昂的燃油成本使得运输费用增加,继续影响着全球航运业;部分发展中国家的经济逐渐走向成熟,劳动力成本的持续上升开始对制造业的竞争力产生明显的负面影响。

而在供应链本身,为了缩短交货期和交货时间,已经迫使许多公司重新评估他们的制造策略,包括让生产制造基地和用户更接近;并且由于市场不断扩大,对原材料资源的需求同时强化,令到电子元器件的短缺情况仍将逐步增大;此外,20多年前普通消费者购买一部新手机的平均时间可能是两年左右,而现在只有短短的12个月,电子产品的生命周期已经大幅下降。

要应对上述各种风险隐患,就需要掌握供应链上各环节的实时动态信息,并能够以此来做出快速的反应及预测。尤其是对于一个成功的企业来说,必须要能够预测未来供应链中可能发生的任何事情!以某供应链管理平台A公司为例,为了帮助客户实现快速的市场响应,整个供应链控制中心被分为三层:实时信息层,以协助企业做出快速决策;端到端解决方案层,以提高客户的竞争力;物理基础设施层,具有全球范围内的扩展能力。

在第一层实时信息层中,系统的实现目标是能够在任何设备、任何地方、任何时间内为客户提供横跨其整个供应链的实时信息。近年来,A公司投资了上亿美元用于基于云计算技术实时信息解决方案的开发,客户不必通过电子表格或电子邮件的形式,而只要使用一个移动的、基于云端的App应用程序,就让可以利用智能手机等终端设备来监控和管理整个供应链。更重要的是,借助信息系统实时供应链解决方案,可以帮助客户快速识别供应链中断的原因,降低供应链的脆弱性,并增加可预测性和确保连续性。包括每一个零部件到最后成品在内,厂商均可以随时查看到从供应、生产到分销等环节的状态信息,迅速反映供应链的健康情况;同时,通过端到端的供应链远程监控,系统还可以在发生意外事件前提前发布预警信号,即时评估自动数据采集的效果,并对未来事件做出预测,协助厂商消除供应链管理上的“盲点”。

其次,在第二层端到端的供应链服务层方面,系统把更多的时间放在分析客户的供应链现状上,并向他们提供如何优化供应链的建议和解决方案。另外,建立全球密集的物流网络,以及逆向、散件物流网,也是非常重要的。

对于最后的物理基础设施层来说,通过强大的网络资源、分布在全球各地的生产制造基地,以及众多的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将供应链上的各个“点”连接在一起,协助客户扩大业务规模并获得成功。

用友供应链管理系统是基于协同供应链管理的思想,配合供应链中各实体的业务需求,使操作流程和信息系统紧密配合,做到各环节无缝链接,形成物流、信息流、单证流、商流和资金流五流合一的领先模式。实现整体供应链可视化,管理信息化,整体利益最大化,管理成本最小化,从而提高总体水平。用友供应链管理系统的主要功能:供应链综合管理系统能帮助您连接企业全程供应链的各个环节,建立标准化的操作流程;各个管理模块可供相关业务对象独立操作,同时又通过第四方物流供应链平台整合连通各个管理模块和供应链环节;缩短订单处理时间,提高订单处理效率和订单满足率,降低库存水平,提高库存周转率,减少资金积压;实现协同化、一体化的供应链管理。

6.供应链管理课程论文 篇六

在供应链管理课程教学中,应该灵活使用各种教学方法,重视教学方法的改革,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效果。可以使用的教学方法有:案例教学法、游戏教学法、观看影像资料法以及企业实训法等。案例教学法,要求教师课前收集和精选供应链案例,案例资料应该完整、贴近实际,然后将案例交予学生思考和讨论,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企业实际问题;游戏教学法,则要求教师通过设计一系列的情景,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游戏,引导学生在游戏过程中进行体验。例如:反映“牛鞭效应”的“啤酒游戏”,让学生扮演供应链中的供应商、制造商、批发商、零售商、物流公司和最终客户等角色,来熟悉供应链的运作过程;企业实训法,是组织学生到企业进行现场学习或调研,让学生加深对各种理论知识的理解,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拓展学生视野。通过多种教学方法的灵活运用,能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提高学习效率。

4. 2 转变观念,明确教学目标

要明确供应链管理课程的教学目标在于通过学习和实践,使得学生掌握供应链的构建方法,选择合理的`供应链合作伙伴,掌握供应链管理环境下企业生产与营销技能,帮助企业解决实实在在的问题,而不是空泛的纸上谈兵。因此为了解决教材和实践的脱节,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及时补充与学习各类供应链管理的前沿知识及最新动态,掌握最新的理念,做到与时俱进。

4. 3 提高教师素质

师资水平的高低会直接关系到教学质量的好坏,目前大部分高校教师对现代企业和供应链管理的实际运作方式了解较少,缺乏实际工作经验,在教学过程中很难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因此必须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多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提高教师素质。

走出去,是指可以让一些优秀的教师到国内外物流专业办得成功的院校进行学习和观摩,提高理论知识水平。同时学校要多支持和鼓励教师到企业进行挂职锻炼,通过实际参与企业的经营活动来提高实践教学能力,还可以创造条件支持专业教师进行现场调研活动和参加各种物流培训等物流实践活动。请进来,是指学校可以跟企业合作,聘请企业有经验的生产第一线工作人员和管理人员,担任学校的兼职教师或实践指导教师,负责课程实践教学环节的现场实习与实训教学。这些企业人员拥有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可以很好的指导学生在实际工作过程中碰到的各种问题,培养学生熟练的动手能力。学校专职教师也可以通过这种“传、帮、带”的方式,从企业兼职教师那里学到许多实践技能,使得教学水平不断提高。   4. 4 精选课程内容

“供应链管理”课程内容涉及面非常广泛,一定要对教学内容进行精选。教学内容要体现出现代企业对专门人才的需要,要密切结合现实变化和国内外供应链管理领域的新知识。从对我国高校“供应链管理”课程内容的分析来看,精选后的课程内容一般可以包括供应链管理概述、供应链构建、供应链业务外包、供应链合作伙伴、供应链采购管理、供应链物流管理、供应链生产计划与控制、供应链库存管理、供应链信息管理、供应链业务流程重组、供应链管理方法和供应链绩效管理等12 部分内容。这些内容基本涵盖了供应链管理的理论知识。

对于不同章节的内容,在教学过程中要学会合理安排顺序。目前绝大部分供应链管理教材的章节都是按供应商、制造商、销售商的工作流程进行安排的。这种章节的编排方式,对于系统地学习和研究供应链管理是有必要的。但是目前很多管理专业开设的课程存在着一定的重复性,例如:物流管理专业的学生,他们在学习供应链管理课程之前,基本已经学习了物流管理、库存管理等内容。再重复讲解这些内容,会让学生感到厌烦,产生厌学情绪,从而使教学效果不理想。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不同专业的实际情况,对教学内容和章节进行必要的变更,突出教学重点,构建教学主线。例如:在实际教学中,针对物流管理专业的学生,我们可以按照:供应链管理概述→供应链设计→合作伙伴关系的选择→供应链系统运作流程分析→供应链管理主要技术介绍(MRPII、ERP、JIT 、CRM 、DM、QR等)→供应链绩效分析的顺序来安排教学章节,避免知识的重复性,使各章节具有了一定的承接性和关联性。

4. 5 加强实训基地建设,完善实践教学体系

必须要纠正观念,认识到在供应链管理课程教学中,实践教学的重要地位。新时期高素质人才的一个重要评价标准就是其动手能力和操作能力,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则能够迅速适应岗位要求,并且将理论知识应用于指导实践活动,这也是应用型人才所应当具备的素质。为了使学生将来走上工作岗位后,能够尽快适应工作岗位的要求,将所学知识与工作实际结合起来,这就要求学校提供适应于应用型人才成长的良好环境,为供应链管理课程建立相关的实训基地。学校可以通过与校外超市、物流企业、生产制造企业签订学生实训协议,通过校企之间的有效沟通,帮助学生进行课程实践。

4. 6 改革课程考核方法

采用多种方式来考核教学效果,检查学生能力。课程考核不应该仅仅是一张试卷,而应注重对学生职业能力的考核。应该改革传统的以笔试形式考核学生成绩的方式,注重职业能力的考核。例如:可以通过平时的小组作业、案例讲演、课堂讨论等情况来考核学生,将平时的上课、作业参与度情况纳入考核内容。还可以根据学生平时完成实训报告的情况,把理论考试和实训技能考核相结合。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不只是单纯地死记硬背理论知识,而会更加注重对实际能力的培养。

5 结 论

7.供应链管理课程教学改革探讨论文 篇七

一、供应链管理的基本概念

在物流业发展的初期, 由于行业还未形成一个整体, 人们对此也没有更深的认识, 在20世纪80年代, 物流业的发展有了本质的改变, 物流从个体向企业间的合作发展, 此时也就产生了供应链管理的概念[1]。当然, 供应链是一个很大的概念, 也与商业运作有很紧密的联系, 它是由许多的企业组成的, 如果仅靠一家企业的力量是很难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 也无法对物流业的发展提出合理的发展远见。供应链管理主要管理和控制企业的物流、信息流、资金流, 同时将企业的制造商、供应商、零售商以及最终的消费者紧密的联系在一起, 让企业运营的每一个环节都相互的联系, 同时也相互影响, 从而促进了企业的良好发展, 减少了企业运营的成本。而物流主要指货物的运输活动, 主要是动态的货物流动管理, 包括货物的运输、分配、仓储、搬运、库存等方面的管理活动, 同时还包括货物制造前期的采购、厂内生产、销售、退货、废弃物回收等一系列的物流活动。这些方面都是构成市场经济发展的基本条件与要素[2]。

二、供应链环境下促进物流创新的途径

在供应链管理发展情况下, 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首先, 能够降低企业的采购成本, 减少了企业采购方面的成本, 从而提升了企业的工作效率;其次, 还能节约企业之间的交易成本, 让交易的周期不断的缩小;此外, 还解决了企业的库存问题, 货物都是订单式生产, 在信息化时代, 企业没有货物积压的风险, 也降低了企业的货物储存量[3]。供应链给企业的发展带来很大的优势, 也为物流的创新提供了途径。

1. 供应链管理的主要方面。

首先, 要加强企业内部的管理。企业内部管理依然是企业最本质、核心的管理, 与企业的发展有密切的联系。同时, 最主要的是企业内部的管理理念, 首先要求企业的领导人转变观念, 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新事物的发展, 同时也要将企业的发展与社会的发展紧密结合, 即将经济目标、环境目标、社会目标与供应链联系, 改变企业旧的管理模式和考核机制, 同时要加强企业人员的素质管理以及人力资源管理。其次, 企业要促进供应商的发展管理。供应商是供应链的一部分, 企业要在战略目标不变的情况下促进供应商的发展成长, 只有供应商在认识理念方面有成长, 并且有共同的发展认识, 才能更好地促进企业的长久发展, 同时也能促进物流供应链的更好发展。

2. 供应链管理的主要方向。

随着社会信息技术的发展, 企业之间的竞争力也不断增强, 并且企业的竞争环境已经上升为国际化平台的竞争。如今, 在供应链管理中, 虽然企业之间有了紧密的联系, 但在这个优胜劣汰的市场环境中, 企业的核心业务依然存在竞争, 因而, 为了让物流管理供应链能够平稳的发展, 需要企业不断的提升自己的竞争力, 增强供应链管理方面的竞争。

三、供应链环境下物流的创新

1. 企业物流组织方面的创新管理。

首先, 在企业物流组织方面,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 企业的物流组织逐渐由职业转化为一体化, 将企业各个环节有机的组织在一起, 形成产业链式的发展, 比如:企业的采购、运输、搬运等都需要放在一个组织中, 从而提高运行的速度和效率。其次, 在物流管理中, 要建立以客户为中心的水平组织结构, 这一物流创新主要根据企业的发展确定的, 企业的发展主要以客户为中心, 因此, 需要以客户群体为中心建立物流发展管理, 提升组织结构水平, 进而推动企业的发展。第三, 还要将物流管理与市场结合, 根据市场之间的竞争从中建立与物流有关的战略联盟, 让物流供应链之间也结成联盟, 从整体提高竞争力。

2. 企业物流管理技术方面的创新管理。

物流技术方面的创新主要与使用的设备有密切的关系, 主要包括企业供应链管理软件和物流管理软件两大方面, 但在每一个大方面下还有细小的技术需要创新管理, 比如:对于企业物流管理水平和物流管理效率的提升方面, 需要进行针对自动化立体仓库、配送调度方面的优化管理、物流中心综合程度的提升、智能交通和专用车辆等方面的配套服务、先进的装卸技术等方面的创新管理, 能够从根本上提升我国企业物流管理的工作效率, 也有利于促进我国物流管理的创新和发展。

四、结束语

物流业的发展与壮大为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发展途径, 在电子商务发展的推动下, 物流业在供应链环境下有了良好的发展, 从个体发展走向了团队合作发展。目前, 物流业的发展极大的改变了人们生活方式的同时仍在不断的创新, 希望在供应链管理环境下能够促进物流管理创新的发展, 从而推动供应链整体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曹永芬, 曾宪凤.基于供应链的企业物流管理流程创新研究[J].物流技术, 2014, (01) :41~43.

[2]于炜杰.电子商务环境下企业物流与供应链管理创新探讨[J].商场现代化, 2014, (18) :66~67.

8.供应链管理课程教学改革探讨论文 篇八

[关键词] ERP供应链采购物流

当前市场经济趋向国际化,地域经济趋向全球化,供需环境更加复杂多变,消费者的需求瞬息万变,多样化趋势更加强烈,企业只有把各种能力综合起来,将企业、供应商和客户之间的合作所形成的供应链不断优化,才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不断提高自身的竞争力。企业为了适应这种需求,纷纷求助ERP系统管理,通过ERP系统的实施,为自己的企业谋求更大的竞争力和生命力。

一、ERP与供应链管理

1.ERP系统

ERP(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企业资源计划)系统是指建立在信息技术基础上,以系统化的管理思想,为企业决策层及员工提供决策运行手段的管理平台。它集信息技术与先进的管理思想于一身,成为现代企业的运行模式,反映时代对企业资源优化调配,最大化地创造社会财富的要求,成为企业在信息时代生存、发展的基石。ERP系统是紧紧围绕物流这条线索,控制物流信息。而采购则是物流的源头,它完成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企业生产和经营,并结合了供应链的思想。

2.供应链管理

供应链管理通过分享信息和共同计划使整体物流效率得到提高,它使物流渠道安排从一个松散的联结着的、独立企业的群体,变为一种致力于提高效率和增加竞争力的合作力量。在本质上,它将每一个独立参与者进行存货控制,变为一种物流渠道整合和管理,增加了物流渠道群体的竞争力。

二、基于ERP的供应链采购管理

有效的供应链管理可以使管理者充分了解整条供应链的信息;从原材料的获得开始,到产品的生产,一直延伸到把产成品送到客户手中。管理者获得了这些信息后,可以做出更加科学、全面的决策。

1.基本思路

传统的ERP,侧重于企业内部资源的整合,贯穿起各个业务环节来提高效率。但是,企业相关的供应商和客户也是ERP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提高企业内部效率的同时,注重对企业外部资源,如供应商、客户、外协企业的协调管理也显得格外重要。企业分别把客户、销售代理商、供应商、协作单位纳入生产体系,同他们建立起利益共享的合作伙伴关系,进而组成一个企业的供应链;实现某种程度的敏捷制造(Agile Manufacturing),即在基本合作伙伴不能满足企业生产需求时,企业可以由特定供应商或销售客户组成短期或一次性供应链,以适应商场的需求。因此,对采购的要求不仅仅是完成一定的采购本身的这些具体事务,还要求采购管理者提供对供应链管理的有效支持,同时还需要拓宽ERP系统的功能、服务对象,使ERP系统正真成为供应链管理的工具,实现现代采购管理。

2.基于ERP的供应链采购管理方案

在ERP系统的支持下,实现供应链采购管理模式不仅要有传统的采购事务处理,而且要沿着供应链将供应商纳入ERP系统中来,以信息形成对供应管理过程中形成的信息流加以控制。采购管理作为整个ERP系统的一个子系统,如图所示。

在ERP环境下,实现供应链管理的采购除了基本的采购业务,还提供了对供应链管理的相关支持。主要功能模块如下:

(1)供应商计划

它记录供应商的各种信息,包括供应商的供货范围、供货能力、供货质量,以及本企业合作关系的历史记录。帮助企业根据供应商本身条件和本企业的合作记录,确立合作伙伴,整合企业供应链。

供应商计划根据采购计划要求,产生相关供应商的近期采购请求。供应商通过供应链上的ERP系统获取这些需求信息,一方面便于其自身的经营活动安排,以保证对企业的供货能力;另一方面通过这种双向的交流,帮助双方建立、保持、发展合作伙伴关系。

最后,供应商计划在基本合作伙伴不能满足采购要求时,能够帮助企业找到特定的供应商组成临时性的供应链,适应这种变化。

基于ERP的供应链采购管理总体结构示意图

(2)基于ERP系统的供应链采购计划

供应链采购计划处理企业ERP计划模块提出的采购要求。根据采购要求并立足于实际情况制定本部门的短期工作计划。通过这种采购计划也可以处理非生产性采购要求。实现这种部门性质的小计划提高系统的独立性,增加其适用范围。

(3)基于ERP系统的供应链采购业务

基于ERP系统的供应链采购业务类同于传统的采购业务,因此对采购业务人员而言,仅仅是采购管理工作方式改变,由传统的人工记录,改成电子数据的登记,在数据登录过程中提示的操作界面与人工方式类同。基于ERP系统的供应链采购的所有功能被集成在系统软件中,由扩展ERP系统实现供应链管理的功能,通过Internet实现物料需求企业的计划部门与供应商之间实时互动。

(4)电子银行应付款管理

采购应付款通过电子银行实现网络收付,并同时提供于财务系统,在本系统中建立对应的数据接口。其中的核算工作由财务系统完成。

三、基于ERP的供应链采购管理方案的实现

虽然采购管理、供应链管理的理论和ERP系统的功能都相当成熟与稳定,但是运用供应链管理理论提高采购管理水平的实现效果不佳,其原因是没有实现供应链管理的直接工具,传统的ERP系统是从企业内部角度集成企业资源,进行统一计划与控制。为此,实现基于ERP系统的供应链采购管理方案应当着重做好如下几方面的工作。

1.ERP系统扩展功能设计

采购管理、供应链管理的理论相对稳定,各ERP系统软件产品功能类同,但是,企业规模不同、所属行业不同、生产过程不同、形成的供应链不同,企业实际选用的ERP系统不同、应用程度不同,直接影响供应链采购管理方式和所构建的ERP系统功能。因此,实现ERP系统的供应链采购管理首先要分析企业采购管理、ERP系统、信息化进程现状,特别要分析ERP系统功能及其应用现状,寻找最佳的ERP系统的供应链采购管理方式、数据库结构、操作功能的切入点,最后设计出实用、有效的ERP系统功能。

2.供应链采购功能实现

用户通过ERP系统实现供应链采购管理。录入原始数据、处理各种相关单据,完成各项事务。不同用户赋予不同的操作权限,输入的原始数据直接更新对应的数据库。采购的各种信息一部分由用户设置,一部分根据采购业务进行情况更新。设置供应商信息接口获取这些信息并根据要求反馈相应的数据给供应链组合和供应商选择。供应商信息接口是提供对供应商信息访问的统一接口。一方面定制了一些常用条件下的检索,例如所在地区、供货范围等;另一方面提供用户自定义检索条件的功能。

3.供应链采购优化实现

在许多优化(生产过程、模式识别、质量控制、风险分析等)问题中,由于决策者不能完全把握事物真实状态和数量关系造成的主观认识上的不确定性,不能给出确定的结论。供应链采购优化是提高采购管理水平的关键,实现供应链采购优化首先是制定供应商评价指标(本文主要考虑供应商的生产能力、服务水平、产品质量与价格、按期交货率),然后,利用采购管理历史数据选择最佳评价方法,最后通过供应商评价指标和评价方法选择最佳供应商,达到优化供应链的目的。

9.供应链管理课程教学改革探讨论文 篇九

供应链管理就是使需求满足的能力最大化的过程。换个角度讲就是使整体供应链成本下降。整体这两个字很重要。目前,国内企业面临的采购环境无论从物料,人力还是从能源方面都已享有相对的廉价优势。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国内的制造商就不需要考虑供应链管理。因为整体供应链成本还包括库存成本,运输成本,物流成本等其他环节。

即便在采购成本方面,如果一味地追求物料成本下降,追求到损害供应商合理的利益时,制造商的采购隐性成本是上升的,这包括提前期加长,与供应商的关系不融洽导致供应不稳定,应急的灵活度下降,等等。不幸的是,通常情况下企业容易看到下压采购成本带来的明显效果,而对于它造成的不良的隐性风险认识不足,从而导致对于供应链管理的迫切性认识不足。

企业信息化做好三面六点解析SCM选型分析

供应链从价值链的整体效率出发,设计完整的工作流,打破企业内部职能部门的条块分割,同时在整条价值链上的各个企业间建立联系,共享需求和供应的最新动态。供应链带来的效益本身是相当明显的。然而具体到应用层面,确实存在一些实际问题不利于供应链管理的有效实施。

第一,企业的营销、计划、制造、物流、采购部门原先都是独立操作的部门,彼此孤立运作,仿佛隔墙抛砖。导入了供应链管理以后要求这些部门协同工作,从企业的整体利益综合考虑所有需求与供给的制约条件来制定并执行最优化的生产、采购计划,以满足需求。然而在协同的过程中,部门间难免会发生利益上的冲突,比如产品部门与采购部门从各自的角度出发会制定出不同的计划。产品部门会从重要客户和特定需求出发制定采购计划,而制造和采购部门则会从整体预算控制的角度考虑来做物料的采购,这样以产品为导向和以客户为导向的不同计划就会产生差异。

第二,供应链能够把需求信号反映到供应末端,同时也需要利用生产与库存的现况反过来约束前端的营销部门。需求满足能力的最大化就是要尽量避免不计成本地满足,不计成本地营销,因为它们是不可持续的模式。

第三,企业的研发部门制定出的产品架构通常过于市场导向,过于复杂,在物料的重复使用率和模块化等等方面的考虑比较欠缺。目前企业领导者能够从供应链运营效率出发考虑研发的还比较少。

这些问题实际上可以归结为供应链管理在促进企业不同部门(营销、研发)之间互动时存在的困难。它们共同的解决办法就是在企业中建立一个强势的组织,来推行和强化供应链管理。

国外以供应链管理为主导的制造业企业已经相当普遍。其组织结构依管理模式不同可以不一而足,但是有一点原则是共通的:它们都有一个特定的职能部门把营销、计划、采购、生产、物流等部门统一协调起来。无论这个供应链各环节的日常运作是否归于这个职能部门,这个部门一定能够以整体效率的提升为出发点来协调企业各职能部门的利益关系,从而保证供应链上信息和物流的顺畅运转。这个部门的具体职能应该包括:

制定采购、生产、交付、物流等部门的关键绩效指标,以便随时并快捷地衡量他们的业绩。

制定新的业务流程保证供应链的优化;制定业务规则和各部门的工作原则;保证业务流程的优化和创新。

在贯彻实施供应链管理时需要一个特定的部门全面的把握供应链体系,把每一个定单每一个需求以利润最大化的方式来满足。

供应链管理不只是一个软件,它针对企业的业务流程进行了优化。这个流程由于行业的不同当然不可能一概而论。可以举两个例子。在半导体高科技产业,大家已经比较熟悉的供应商管理库存(VMI)就已经从一个流程创新逐渐变成了一个主流的运作模式在行业里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推广。再比如目前在西方比较受欢迎的ATP能力:由客户的需求执行有效性出发决定是否接受某个定单,也可以说是一个最佳实践的例子。

它强调企业在考察一个定单的满足能力时,综合考虑包括供应能力,物料供应能力,现有的产能,客户优先级,对预留给重要客户的物料是否有影响,接单后对其他定单的影响等方面的因素。它维护了企业一言九鼎的形象,是用户进行高质量服务的一个重要工具。当然,也许某些国内企业目前的发展阶段还照顾不到这些问题。但是作为一个流程的创新,ATP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也是发展到一定规模和业务目标的企业会用到的一种模式。

SCM选型

供应链管理本身其实无所谓基础应用和高端应用,完全是从客户的需求角度出发选择不同的模块以解决首要的问题。而且对于那些产品复杂程度不高业务发

展处于初级阶段时,企业原先利用低廉的人力成本能够做到准实时地传递供应信息,也不勉强非上供应链管理不可。

这完全要看企业对于信息的管理需求,对交易的掌控需求,和现有的绩效能力来决定企业何时需要什么层面的供应链管理。

对于海外业务比较多的OEM和合同制造商,当面临多个客户,不同的业务模式和交货需求,不同的产品架构,不同的采购要求,供应链也越发复杂的时候,企业管理者就要考虑传统的模式是否还能维持供需的平衡。这些大中型制造企业需要供应链管理解决方案来针对不同客户的需求,来平衡整体制造、采购和运作能力,满足优先级的客户,保证复杂制造的质量,避免生产与供应的失控而导致企业不能实现承诺。一句话,供应链的计划和执行能力需要先进的信息技术来完成。

而对于中小企业,其供需匹配能力比较弱,再加上客户交货周期要求越来越短,在工艺复杂的情况下,由于缺乏有效的预测和精准的计划,物料供应通常会捉襟见肘,出现冗余或不足,物料采购的准确性也存在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供应链管理的相应模块提高供应链的灵活性,并优化企业的业务流程。

不幸的是,通常情况下企业容易看到下压采购成本带来的明显效果,而对于它造成的不良的隐性风险认识不足,从而导致对于供应链管理的迫切性认识不足。

至于独立的供应链管理解决方案与ERP企业套件中包含的供应链管理功能之间的比较,当然要视具体问题而论。主要还是看企业用户的具体需求。目前不只是大型ERP的套件,包括中端的一些套件都引入了包括计划等模块。笼统来说,供应链的一些基本要素,包括基本的交易记录,库存管理,定单管理等在大中型的ERP企业套件中已经包括了。

而更深层次的需求,如需求管理,仓储管理,高级排产排程,运输管理等复杂管理的应用,需要用专业的供应链管理工具来实现。以高科技制造能力为例。产品的更新换代周期短,物料计划方面牵涉到复杂物料的替代关系,复杂的物料版本的切换等等。在这些方面,一般套件中的供应链模块可能很难满足用户这些方面的需求。

对于初次选型的用户,我的建议是尽量选用成熟的模块,成熟的解决方案,而不要选择自行开发供应链系统软件。因为供应链系统非常复杂,很多企业走自主开发的道路都以实践证明失败而告终。另一方面,成熟的优秀的供应链解决方

案在一定程度上固化了先进的管理思想或流程,选择它们的同时也可以在借助实施达到企业整体管理水平的提高。

不同的制造模式决定了不同的供应链管理模式。企业可以在选型前多作一些调研,看看同行业应用比较广泛的模块。还可以参考第三方分析机构的调查报告来作为评估供应链管理供应商的依据。

再者,不必过分细致地考察软件本身具备哪些具体的功能。因为只要是业界公认的主流解决方案,就证明了它适合这个行业的特殊性,并能够解决70-80%的主流需求。在国内还没有普及供应链的情况下,企业关键是要通过调研了解同行业的主流应用,然后要找到行业经验丰富又充分了解供应链解决方案产品的顾问,全程指导实施过程。每一个供应链解决方案供应商都有一些核心行业重点关注,在这些行业他们的解决方案非常优秀,实施效果会比较明显。

供应链管理的前沿

至于说供应链的未来发展趋势,目前有一些具体的应用层面有拓展和延伸的理论方面的讨论。比如说智能化,事件管理,实时,和端到端供应链,这些构想是基于企业已不满足于对实际发生的事件,比如需求的变化,进行被动的应对,而是要求把能够预测某些会对整个供应链产生影响的事件,在它们发生之前及时预测到并采取正确的措施以避免不良影响发生。再比如已经流行了一段时间的销售及运营计划(S&OP),以促进营销,生产,计划和采购等部门之间的协作为主导。目前有些厂商在着手把它的成功应用固化到供应链管理系统中来,变成主流供应链体系的一部分,而不是作为一个独立的模块发展。

10.提升供应链管理 篇十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管理科学系主任 陈 剑 博士

随着社会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现在的市场已由过去的“卖方市场”转向“买方市场”,顾客的选择范围不断扩大,这使他们对产品的期望值大为提高。顾客不再只满足于合理的价格,还要追求产品的个性化。企业往往要根据顾客的要求来“量体裁衣”,因此而形成多品种、小批量的定单,使企业难以享受规模经济的好处。不仅如此,消费者的消费习惯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即使企业能够为消费者提供他们需要的产品,但如果不能提供一流的服务,顾客也会很容易地转向其他地方。因此,企业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为了增强竞争优势,各企业纷纷将它们的生产经营活动集中在自己的核心业务上,而将其他活动交给别的企业处理。

目前,美国工业企业平均外购费用为销售额的一半以上,这种现象在所有工业化和后工业化国家均存在。许多企业后勤费用占整个产品成本的大部分。一个公司如果能够在更短的时间内为顾客提供更多种的服务而成本不高于同行业竞争者,那么,它一定能立于不败之地。在这种市场和消费习惯迅速变化的情况下,商业组织面临着巨大的压力,需要寻找新的更有效的方式,将他们的产品/服务从创意到实现,再通过配送网络,传递到最终用户手中。激烈的竞争环境使企业不仅要充分利用系统内的每一份资源,还必须重组企业内部以及与其他企业间的关系,建立一个从最初供应直到最终用户的无差错的、高效率的网络。

另一方面,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不断地改变着商业活动的形式,同时为企业建立这样一种网络提供了可能。今天的消费者要求可靠的、高效的、高质量的服务和信息,信息技术快速可靠地传递数据的能力可以促进这些期望的实现。诸如电子数据交换(EDI)技术、条形码技术、电子资金转账(EFT)等技术,特别是Internet 和Intranet的迅速普及为企业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支持。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企业可以选择的供应商、销售商、制造商、目标市场等范围扩大了,从以前的小区域范围到大区域范围及全球范围,从国内走向国际。而企业本身在地理位臵上的分布也越来越广,跨国企业在越来越多的国家建立了子公司。由于地理位臵上离得远,供应链越来越长,结构越来越复杂,因此对供应链的管理也更加困难。

技术和经营环境的这些变化,要求供应链上各成员密切相互间的关系,共同努力,才有可能极大地增强合作者的竞争优势。也就是说,竞争不再局限于企业之间,而将扩展到供应链之间的竞争。这导致了一个新的学科──供应链管理的迅速发展。在新的形势下,供应链管理成为公司级的任务,许多战略目标都由它来决定,因而备受高层管理人员的重视。

1996年,全球与供应链管理相关的软件年销售额达50 亿美元以上,而且以后每年都以30%以上的速度增长。DEC公司从1991~1995年通过改进其全球供应链的管理,累计降低费用10亿美元,节约库存资金4亿美元;HP公司由于实施了多个供应链相关项目,每个项目每年为公司节约1000万~4000万美元。在完善企业内部运作管理的基础上,供应链管理成为21世纪初企业运作管理的热点,并且一些企业开拓性的努力已取得显著的成果。最近十几年中许多企业的实践充分表明,能否有效管理供应链是企业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志之一。

近几十年来,信息系统通过信息共享将企业的各项资源整合了起来,在辅助企业的业务活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特别是基于MRP核心的企业资源计划(ERP)系统给企业的管理模式、企业目标、工作流程,甚至是企业文化带来了深刻的影响。相对于MRPⅡ,ERP在功能和技术上都有很大的进步。但是在混沌突变的环境中,特别是当我们从供应链角度来开展企业管理活动时,传统的ERP的一些弱点就突现了出来,例如:可重构能力、计划功能、整体协调与优化功能较弱等。这些都不利于企业资源的整体优化配臵,进而影响企业对顾客需求的响应速度。

供应链管理

供应链管理是协调企业之间(从供应商到顾客)整个链上或网络中的信息流、资金流及物流等。

1.供应链管理方法

当前供应链管理方法很多,比如基于EDI或基于Internet 的供应链管理方法;供应链中的延迟,它要求企业的机制要非常灵活,才有可能去应付市场的波动,而靠预测是不行的;另外还有精确响应和直销。直销实际上并不完全只是减少中间环节,虽然这可以减少一部分费用,它实际上是一个非常好的客户管理办法,管理客户的重要目标是为了下一代产品的创新。Dell公司采用直销做法后,在库存管理上效果非常好,Dell本身库存周转很快,一年周转50次,销售额约200亿美元,也就是说,库存占用的资金是4亿美元左右;IBM库存的周转率是每年15次左右,全球销售额约151亿美元,其库存占用资金10亿美元,其中的差别显而易见。

2.供应链管理中的几个问题

(1)时间的价值

供应链管理中一个比较重要的问题是时间的价值。比如福特汽车公司,每年由于不能按期交货而造成的定单损失在25%左右。顾客现在可以选择的空间很大,如果福特公司不能按时提供车辆,那么,顾客可以选择其他公司,而且这种顾客的流失不是一个简单的25%的损失,也许这位顾客今年买了另一家公司的车,以后还会买它的车,他可能永远都不会是福特的顾客了。另外,时间与预测也有很大的关系,如果缩短了交货期,预测的提前量也就变小了,从而提高了可靠性。再有,如果能加快上市时间,也就是缩短了产品生命周期。

在业务流程方面,通过流程的重新组合同样可以加快周期。福特公司有一个最经典的CASE。过去,福特的应付款部门比较庞大,有500多人,而马自达公司相同的部门却只有5个人。虽然马自达的业务比福特少,但也不至于少100倍。后来福特通过流程重组,将应付款部门的人员减少了80%,这是一个非常大的BPR。同样的响应时间,差错率却非常低。

(2)产品和供应链的关系

在以前的生产管理中,人们也非常重视产品特征和生产过程的匹配。由于技术的进步,产品的生命周期越来越短,这就造成了许多产品的可预测性越来越差。产品特征有两项,一个是生命周期,一个是可预测性。很显然,生命周期短的产品,预测性一般比较差,因此,我们把产品分成两大类,一类叫做功能性产品,一类叫做所谓创新性产品。功能性产品的预测性比较好,比如说粮食的需求量,而创新性产品,如服装,其预测的准确性就差得远。

对于供应链,我们也可以把它分成两种类型,一种叫响应型,一种叫效率型。以前在产品和生产过程有一个匹配的举证,这个举证是哈佛大学商学院给出的,即不同的产品,它采用的生产流程或生产方式应该是不一样的。以汽车为例,大众汽车是比较标准化的,没有太多个性化的东西,这种汽车只有用流水线生产才有效率。而像劳斯莱斯这种车,就不能大规模生产了,而要采用小批量的生产方式,因为它有相当多个性化的东西,大批量的做法会造成浪费。

对于功能性产品来说,供应链一定要有效率,没有效率就很难在竞争中获胜,而对创新性的产品,它的响应性则非常重要。

(3)信息问题

如果没有信息技术的支撑就根本不可能谈供应链的管理。信息问题包括集成化、兼容性、标准化、数据更新、数据膨胀和Bullwhip(牛鞭)效应。

企业信息系统的发展

信息系统的种类很多,不同的系统可以支持企业不同层面的管理问题。在早期信息系统的发展中,人们比较注重技术导向,如系统分析与设计和开发的方法论等。但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人们已认识到单纯的以技术为导向存在很大问题,信息技术必须与管理融合,才能把信息技术的作用或优势发挥出来。

信息系统的发展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80 年代开始,以MRP、MRPⅡ为基本模式,各系统功能分立,企业的总体产出不变;90年代开始第二阶段,在MRP的基础上集成,发展为ERP,使企业整体产出增加,但ERP太复杂,太昂贵,同时,实施周期也太长;目前开始第三阶段,是面向供应链/价值链管理(SCRP),其目的就是在扩展的企业范围内实现持续的价值创新。

IT在商务活动中的战略作用

从战略的角度考虑,IT出现以后打破了企业原有的旧的优势,企业面临新的挑战,而企业则利用IT创造出新的优势。

利用IT创造竞争优势主要表现在降低费用、加强差异、改变竞争范围、加速响应速度、增强决策能力等方面。

IT对商务活动的潜在影响在于:改变产品、改变生产过程、改变销售方式、改变组织结构和运作流程。

11.消毒供应科护理管理探讨 篇十一

【关键词】 消毒供应科;回收;管理

【中图分类号】 R-1【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8231(2011) 07-0322-02

消毒供应科属于医院的后勤保障科室,工作中的清洗、消毒、灭菌、供应数质量对整个医院的医疗、护理安全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我院消毒供应科在不断完善产品质量管理的过程中,总结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细节管理办法,为追求产品质量的零缺陷奠定了基础。

1把握重点环节质量,体现事事处处有管理

1.1细化操作流程,绘制流程图

科室除按行业标准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外,再将物品回收、清洗、包装、灭菌、储存和下送各环节细化,制定操作流程,绘制灭菌物品摆放和发放顺序示意图、下收下送路线图、各类物品清洗流程图、设备操作流程图、器械检查包装流程图等,流程图简单直观,既可使操作者一目了然,又便于检查。

1.2注重特殊环节,减少问题发生

1.2.1设施设备符合规范要求

严格回收清洗工作程序和标准,熟悉各设备操作使用规范。配有污染回收专门器具,如分类台、手工清洗池、压力水枪、全自动超声清洗装置、相应清洗用品等,均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规定,保证水电压缩空气及蒸汽的供给。

1.2.2严格密闭回收减少污染

为方便临床,减少污染扩散,物品置于封闭的容器中,由消毒供应科集中回收处理。

1.2.3掌握正确的清洗方法

清洗不彻底会造成消毒的彻底失败,清洗分为手工清洗和机器清洗。注意清洗液的选择,要使用合理的清洁工具。手工清洗包括刷洗法,消毒剂清洗法和加酶清洗法。

2消毒供应科人员的自身防护

2.1常见的职业安全因素

消毒供应科的工作人员,经常面临高危器械潜在传染性的威胁,患者的体液、血液、排泄物中含有各种病原微生物,通过各种诊疗包的器械、导管等的密切接触,工作人员在清点器械时如不注意防护易引起锐器伤的发生,使其可能受到艾滋病、乙型肝炎病毒等病原微生物的感染。工作人员回收这些物品时被病原微生物感染的机会必然高于其他人员;常规消毒中使用的含氯消毒剂、紫外线照射等如不注意防护易引起皮肤及眼睛的损伤;干热灭菌凡士林、石蜡油时散发的气味非常刺鼻,长期吸入会导致呼吸道损害。高压蒸汽灭菌锅工作时发出的噪声会导致听力下降,精神疲劳烦躁。用于灭菌的高压蒸汽锅温度高达134℃,如操作不当极易烫伤。

2.2防护措施

增强职业感染危险性认识。消毒供应科人员必须经过岗前培训,接受消毒隔离知识学习,掌握职业防护的技能,方能上岗。在清点清洗污染物品时,均应按标准做好防护,戴帽子、口罩、橡胶手套、防护眼镜、穿隔离衣;熟练掌握各科锐利器械的操作技术,不直接用手对尖锐物进行清点、清洗,尽量减少化学消毒剂的使用,必须使用的化学消毒剂配置时浓度准确,及时加盖。定时开窗通风,加强室内空气流通,尽量减少化学消毒剂挥发时对人体造成的危害。紫外线消毒时要有防护措施。消毒人员严格按照压力蒸汽灭菌锅操作规程操作,不能擅自离开岗位;每次灭菌前检查灭菌器的性能,防止爆炸事故的发生;操作人员戴防护手套,以防止烫伤。加强工作人员职业安全及专业技术操作培训,增强防护意识,在保证工作质量的同时,保护自己的安全与健康。

3加强科室内涵建设,保证持续质量改进

3.1成立辅助管理小组,对常见问题、多发问题进行细致化管理:

针对科室工作内容多、环节多,我们成立了几个辅助管理小组,不仅可以对一些环节进行更加细致的检查,而且可以充分发挥老同志的专长,调动大家的积极性。如质量检查监控小组、设备安全管理小组、物资服务保障小组、理论技能培训小组等,每个小组由2名成员组成,由资深的护士或责任心强的技术工人担任组长,制定小组工作目标和工作内容,每周向科主任和全科汇报一次检查及落实情况。由于成员共同参与了科室管理,既调动了大家的工作积极性,也为科室管理培养了一些得力的助手。

3.2健全质量检查组织,改进检查方式、方法

本科室成立了专门的质量检查监控小组,设专人负责,每日对复用器械、器具和物品的处置过程中的每个环节进行常规跟班检查和定期抽查,发现问题及时查找原因,讨论、解决并向全科室作汇报,以警示所有人不再出现类似问题。每月科室还组织 1次互查,并和平时的自查相结合,科主任不定时抽查,对重点、难点问题采取跟班作业,加大检查监督和整改力度,使全科室人员逐渐养成了互查、互帮、互相促进工作质量的良好氛围。每月还保证召开 1次以上有关人员会议,针对经常出现的问题,分析工作流程和工作方法是否存在不足,随时进行工作调整,确保工作质量。

4开展人性化服务,实施个体化保障

4.1充分利用物资管理系统,按需发放无菌物品

医院在走向整体信息化管理的过程中,专门安装了二级库房物资发放管理系统,各科室通过医院局域网则能按需求申请物资。我院消毒供应科严格按照各科室申请单收、发物品,避免了以往多带或少带物品造成的人力、物力和时间等资源的浪费,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每月各数据可由该系统直接生成,依此则可以向医院经济管理科提供准确的核算数据。每月还根据管理系统的库存情况与实际物资库存进行核对,使物资出入库管理明细化、精细化,做到了账账相符、账物相符。

4.2坚持无假日收、发物品,把时间还给临床科室所有由消毒供应科发放的物品均执行无假日下收下送,最大限度地减少了临床科室的物资库存,方便了临床科室物品管理。值班由原来的 1人改为 2人共同值班,夜间急救用包由消毒供应科人员送到使用科室,极大地方便了临床,为临床争取了更多的抢救病人的时间。

近几年来,通过对服务过程的细节管理,我院消毒供应科在无菌物品供应的服务中从未发生过质量问题,科室自行调查的满意度均为100%,护理部组织调查的满意度均在 95% 以上,这说明对产品质量的零缺陷管理追求,有效地促进了消毒供应科的整体工作改进,充分发挥了消毒供应科的后勤保障作用,推动了医院整体工作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 刘杜娟,葛常英.我院消毒供应科护理质量管理体会[J].中国护理管理,2011,(02).

[2] 李萍,张秀銮,郭海燕,张琼.消毒供应科面向临床进行宣传教育[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7,(05).

[3] 施慧,张锋,胡叶双,王倩.消毒供应科风险预案的建立与实施[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7).

[4] 李利娟.护理理念在消毒供应中的应用[J].实用医技杂志,2006,(01).

12.企业供应链管理信息化探讨 篇十二

关键词:企业,供应链,管理

企业供应链主要是为了将原料的供应、制造、销售以及客户等整个产品制造、销售的流程整合起来, 统一的管理, 以达到用户的需求和满足。企业供应链的支持系统主要是由互联网、搜索引擎、内联网、知识仓库等组成的, 目的就是实现知识的传播和共享。目前, 我国的红酒企业供应链的信息化还不是很完善, 各个环节之间的关系联系不是很密切, 无法做到信息真正完全的交流和共享。我们需要充分的发挥红酒供应链管理信息化在企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更加规范的进行管理, 实现真正的信息化。

一、加强红酒供应链管理信息化的作用

1. 可以完全展现出企业自身的信息资源

将自己内部的优势和有效的资源进行及时的交流, 建立高效的信息化环境, 使企业间更加便捷的进行沟通, 促进企业之间的进步。内联网便是一个很好的方式, 它像互联网一样, 可以建立一个开放性的公众平台, 实现信息的公开化。

2. 可以更方便的进行信息的查找

管理的信息化会更方便红酒企业之间的信息交流, 文档管理系统可以对企业的信息、知识进行系统的管理和存储, 信息搜索也可以更方便的找出准确的信息。红酒供应链的信息化为供应链企业成员提供了更多的更方便的交流机会, 他们可以利用此供应链系统来找寻自己所需要的系统资料, 在知识仓库中进行筛选, 选出对自己有用的信息。使知识在产业链内最快的传播, 实现资源共享。

二、什么是红酒供应链管理信息化

红酒供应链管理就是将供应商、制造商、零售商、客户联系在一起, 起到系统整合的作用。它与ERP、MRP是不可分割的。

(1) MRP是物料需求计划, 它是计划分析生产时所需要的零部件, 只体现物料的概念。

(2) MRP是制造资源计划, 将加工、生产、装配整个产品制造过程中需要的时间、物料、资金、人力等元素进行合理分配。

红酒的供应链管理是随着互联网和电子商务的发展应运而生的一种新型的管理系统, 关系着企业的方方面面, 在订货、进货、生产、销售等各个程序都发挥着作用, 更加的自动化, 最大程度上提高了各个流程的工作效率, 同时也提升了企业的形象和可信度, 帮助企业更正确的运行。

三、红酒供应链中存在的问题

1. 库存的问题

库存的问题是红酒供应链中的一个大问题。红酒的生产和其他的行业是不同的, 因为它的原料是采用新鲜的水果, 所以对于原材料的要求比较高, 但水果的保存又比较的困难, 成本高, 损失大, 所以红酒的库存问题便成了这个供应链中的难题。今天一般还是采用自己管理库存的模式, 制造商根据自己大约的需求量来购进原料, 但是这样有很多的随机性, 不是很准确。每个月的销售额影响了红酒的产量, 如果购进的葡萄太多, 销售又不理想, 这样由于葡萄本身保存的困难性极易造成原料的损坏和浪费;如若销量好的又急需增多产量的时候, 对原材料的购进又是很浪费时间的, 所以说, 红酒的库存问题一直是供应链上的棘手问题, 只有进一步解决这个问题, 提出更好的方案, 才会使整个红酒的供应链得到完善和提升。

2. 供应链内部成员之间的不信任和相互打压

不信任和相互打压是红酒供应链中很严重的现象, 并且很普遍的存在。例如下游节点不信任上游节点, 双方的信任不平衡, 很容易产生一些矛盾。不过是什么工作任何企业, 彼此之间的信任才是最重要的, 信任危机的出现可以说对发展是很不利的, 只有团结共同奋斗才可以创造出更好的效益。另外还出现下游节点挤压上游节点, 强势节点挤压弱势节点的现象, 在红酒的供应链上主要表现为价格的挤压, 这样的挤压反而会造成最终供应链整体成本的增加, 产生负面的影响。所以要控制好红酒供应链的秩序, 保障其内部的有序性, 制定合理的措施和规则。

3. 太过依赖自身内部运输, 导致物流较慢

很多的红酒供应链缺乏对外界资源的利用, 红酒供应链中产品的运输本来就是比较困难的, 不管是之前的葡萄水果还是制成品的玻璃装红酒都是运输起来易造成损失的, 所以在自身具有约束性的时候要加强对外界物流的利用, 减少在运输中的时间消耗, 这样也是减少产品损失的一种方式。可以充分的缩短运输时间, 保证供应链的连续性和水平。

四、加强红酒供应链管理信息化的措施

1. 红酒企业要树立信息共享的观念

我国在红酒产业方面的起步相对于西方国家来说本来就比较晚, 所以今天红酒企业之间更要加强彼此之间的信息共享, 进行有关红酒知识的交流学习。当然红酒供应链的信息化还要有信息技术的支持, 所以还要完善企业的信息平台, 做好自身的建设, 为更多的人提供有关红酒方面的知识, 将对红酒的认知、理解, 以及红酒的作用传递给每一个人, 完善供应链的作用。并对企业提出了以下要求:

(1) 企业内要有专门的技术队伍来支持供应链的建设与管理、维护。

(2) 健全企业本身的基础工作, 保障内部的规范性。

在树立信息共享的同时还要不断的让专门的人员进行信息的维护管理, 对供应链上的流程进行优化, 以满足人们的需要。

2. 完善知识管理系统

知识管理系统着重在于促进供应链内成员知识的协调, 提高供应链中知识的使用效率, 其方式如下:

(1) 完善红酒供应链的内部网络

(2) 知识的编码化。

(3) 综合并分析用户所需信息

这些都是完善供应链内部知识管理系统的方式, 将现有的只是进行分类总结, 系统处理, 使供应链更加的完善, 人们会更简单便捷的找出所需信息, 不再需要繁琐的筛选等等, 实现资源的真正在共享, 使知识更好的更全面的传播。

五、结束语

企业供应链管理信息化是时代的要求, 它可以进一步的提升产业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提高效率。红酒供应链较于其他行业来讲是相对特殊的, 产业链中出现的矛盾和损失会比较的严重, 所以我们更需要加强红酒供应链的建设和管理, 争取实现红酒供应链之间信息的快速传递, 上下游节点的和谐相处, 完善红酒企业供应链的信息化管理模式, 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关立艳.企业集团财务管理信息化与内部控制探讨[J].现代营销 (学苑版) , 2013, (11) :36-37.

13.供应链管理论文 篇十三

1供应链概念

供应链的概念是在80年代末提出的,它是一种新型的管理模式,实际上,供应链是一个系统,是客观存在的,在供应链中,有非常清晰的过程:原材料的生产、产品形成、销售等一系列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每一个环节都是“需方”和“供方”的对应关系,就形成首尾相连的供应链[1]。在没有对供应链有明确的认识时,大都认为供应链是企业中的内部过程,是通过生产的转换和销售等过程传递的,美国的史迪文斯曾经认为:“供应链是从供应商的供应商到用户的用户流中所产生的长链”,现阶段,大部分人对供应链的认识停留在了核心企业的网链关系上,中国的马士华教授说:供应链是一个整体的功能网链结构,该条链主要是围绕着企业的核心环节进行,并对企业中的物流、资金流等进行控制,按照生产顺序将产品送到供应商、分销商等手中的一个结构。这条链的结构非常简单,都是按照第一、第二、第三进行排列的,

2物资管理的概念

物资管理的概念可以从两个角度进行分析,分别是传统的物资管理概念和现代的物资管理概念,其中传统的物资管理概念是指企业所需要各种物资的使用和利用等的总称。物资供应计划的编制、物资储备量的控制以及综合利用的管理等。而现代的物资管理概念则是为了满足顾客的需求[2]。

3供应链管理的概念

在当下市场竞争如此激烈的环境下,供应链管理逐渐受到了人们的关注,实际上,在国际上有一些企业已经将供应链管理应用在企业的物资管理之中,并且取得显著的效果,比如DELL公司、IBM公司以及宝洁公司等,美国供应链管理协会将管理链管理作出了重新的定义,主要包括:原材料、制造与装配、订单管理及最终交付用户,这些都可以说成供应链管理的主要内容。

4供应链管理与物资管理的关系

供应链管理与物资管理的关系是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可以说,物资管理是供应链管理的一部分,物资管理仅仅是应用在企业内部,为了促进企业的发展,将供应链管理与物资管理进行有机的结合,将原料供应、生产、销售等形成一个整体的供应链,这不仅能够提高产品的质量,优化供应链管理,还能提升市场竞争力。而供应链管理则是对供应链中所触及到的信息流、价值流、资金流等的管理,它主要是以Internet作为依托[3],并且以同步化生产计划为指导、供应、实施的,主要包括:供应链产品需求预测和计划、供应链的设计、基于供应链管理的产品设计和制造管理、反向物流管理、供应链实施的原则和步骤以及基于供应链的用户服务和物流管理等,可以说,供应链管理注重的是物流成本和用户服务水平的关系,所以,要想使供应链企业群体获取利益,就需要将供应链中涉及到的各个部门结合在一起,这样,才能将力量最大限度的发挥出来。

5基于供应链理论的物资管理特点

供应链管理是一种新的管理思想,它涵盖的是由供应商到消费者的全过程,强调的是战略管理,由于“供应”在供应链占据着重要的作用,所以在进行供应链管理的时候,应该加强核心企业与相关企业之间的关系,从而实现双赢。事实上,供应链管理具有更高的目标,它不仅仅是完成市场目标,更是一种服务。供应链管理最重要的环节就是采用集成的方法对供应链进行控制。要知道,物资采购是企业的起点,也是企业核心业务流程的开始,从某种程度上说,物资采购并不是购买原材料,而是一种能力,更是一种联系,将沟通生产与物资供应联系在一起,在二者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进而促进了供应链系统的发展,提高了供应链上企业的运作效率。将供应链理论应用在企业物资管理中,主要表现在:第一,为订单而采购,采购模式简单,降低了库存成本,提高了物流的速度。第二,重视外部资源管理,传统的采购模式,使得供应商不能够及时地了解采购部门的业务流程,给供应商带来了缺陷。第三,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在以往的采购模式中,基于战略伙伴关系的采购方式存在很多问题,这些问题是库存问题、风险问题、降低采购成本问题。其中风险问题主要是在运输过程中出现的风险或是产品质量的风险,库存问题主要是由于以往的采购模式不能够使供应链中各个环节共享信息,使得供应链的整体效率得不到提高,进而减少了需求信息的失真现象。第四,信息集成共享,要想保证供应链得到共享,就要协调企业之间的产品流、信息流,并且及时的掌握供应链上的信息,以此提升供应链的性能,进而保证供应链能够真正的做到信息共享。

结束语:

上一篇:影视剧著作权授权协议(2017年修订)下一篇:温州市初中生课外经典诵读篇目详细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