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市大学村官调研报告

2024-07-23

洛阳市大学村官调研报告(精选12篇)

1.洛阳市大学村官调研报告 篇一

大学生村官调研报告-大学生村官调研报告 2018精选大学生村官农村调

研报告

大学生村官农村调研报告的真实性高!以下是YJBYS小编为大家精心搜集的村官调研报告,供大家参考,希望大家喜欢。

2016精选大学生村官农村调研报告

我是一名来自长沙县北山镇福安村的大学生村官,20xx年8月份通过湖南省选的大学生村官考试分配到福安村担任书记助理一职。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引领下,我对本村洪山庙组

进行了为期两个月的调查走访,通过实地走访,通过与老百姓面对面的交谈,我对现阶段农业发展状况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对农民的所思、所想、所盼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对农村现阶段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的措施有了更准确的把握。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农民种粮的积极性在不断降低

田谁受益这一政策没有落实到位,想种田的积极性没有得到提高,不想种田的地仍然荒着。三是农民务工收入的增长远远超过种粮收入。通过调研,得出一组数据:

表一:农民种粮收入(以1年种5亩地为例):

表二:农民务工收入(以1年务工200天为例)

表三:种粮与务工收入对比

从以上三组数据可以看出,从80年代到20世纪末,农民种粮的收入超过了务工收入,农民种粮更划算;而从21

世纪开始至今,随着我国劳动力的稀缺,导致务工价格急速上涨,务工的收入远远超过了种粮收入,农民务工更划算,最终导致农民种粮的积极性在逐年降低。

粮食安全问题关系着我们国家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关系着全中国13亿老百姓的吃饭问题,我们应该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扭转粮食安全问题继续拉大的局面:一是加大投入,发展地方特色产业。政府部门应该加大投入,因地制宜,大力发展地方特色产业,吸引更多青壮年劳动力选择本地就业,为农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力资源保障,逐步地缩小区域之间、行业之间、城乡之间的差距,逐步地改善我们国家经济结构不平衡这一现状;二是严格落实种粮补贴政策。种粮补贴政策作为一个薄弱的环节,政府部门必须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以事实为依据,通过强有利的制度约束才能从根本上改变这一局面;三是积极推进“家庭农场”发展模式,积极引导、鼓励种粮

大户承包土地,使农业朝着现代化、规模化发展,逐步地提高粮食生产效率,逐步地增加粮食总产量。

(二)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任务仍然艰巨

农村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农村环境直接关系到村容村貌,直接关系到老百姓的身体健康。近年来,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是提升了,然而农村环境却在悄悄的发生变化,河流因生活污水的排放而不再清澈、农户房前屋后到处是白色垃圾、部分村落死角垃圾遍地、猪粪到处乱排等等现象,直接影响着农村的环境面貌,直接危害着老百姓的身体健康。国家意识到了农村环境的恶化,高度重视农村环境的综合整治工作,出台了一系列的相关文件,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然而,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效果却不容乐观,任务仍然艰巨,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一是权利过于集中,没有下放。农村普遍存在村支书“一言堂”的状况,凡事书记说了算数,书记如果不重视农村环境治理工作,权利不下放到环保专干,环保经费落实不了,得不到保障,环保专干就放不开手脚,有心无力,最终导致农村环境治理工作开展不力,农村环境面貌得不到改善;二是缺乏奖惩的长效机制,积极性未充分调动。农村环境治理工作一般由村干部担任环保专干,向下布置上级安排的工作任务,由村妇女组长担任环保信息员,负责传达信息和下户检查农户卫生,然而,部分村由于没有制定农村环境治理奖惩的长效机制,环保信息员的积极性没有得到充分的调动,他们在下去检查农户卫生的过程中,也只是走走过场,没有一个奖惩机制约束他们。三是农民的环境保护意识不强。意识是人的行动指南,指导着人的行为方式,作为生活在最基层的农民来说,缺少城市人所受的约束和良好习惯的影响,缺乏环境保护意识,习惯了随意的生活,房前屋后、村落死角、池塘、田边等等地方,都成为了他们乱倒生活垃圾的地方。

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人人有责,我们应该以主人翁的姿态切实担负起保护环境的重任,一是明确农村环保专干责任制,建立绩效考核制度。农村环保专干作为环境整治的直接参与者和组织者,他更了解环境整治存在的问题,在明确他是第一责任人的同时,应该通过建立绩效考核制度,有效增强环保专干的责任意识,充分调动环保专干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二是建立和健全农村环境卫生整治的长效机制,充分调动环保信息员的积极性;三是加强宣传力度,不断增强老百姓环保意识。农村环境卫生整治最终的落脚点在于农民自身,我们只有不断的加强宣传力度,不断的增强老百姓的环保意识,让人人都成为“环境的保护者、家园的守护者”,我们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农村环境整治问题,从根本上改善农村环境面貌。

2.洛阳市大学村官调研报告 篇二

一、基本情况

截至2012年底, 丰县共有大学生村官128人, 其中男76人, 女52人;本科119人, 研究生9人;担任村党支部副书记91人, 村委会主任助理37人。全县128名大学生村官有创业项目的达70%以上, 70多个项目涵盖种植、养殖、加工等多个行业, 为当地群众提供了1, 000多个就业岗位, 帮助500多户群众找到创业项目, 带动4, 600多人走上创业致富道路。

二、大学生村官创业的主要措施

(一) 思想重视, 抓好宣传教育。

一是注重引导, 激发创业热情。对新上任的大学生村官进行集中岗前培训, 邀请全县各类创业先进作专题报告, 就大学生村官创业有关注意事项、政策等进行了讲授, 激发大学生村官创业的热情。在日常工作中对大学生村官创业坚持“三个一”制度, 即每月一次例会交流、半年一期创业座谈、年终一个成效总结。把项目建设作为年终考核的主要指标, 形成人人思项目、人人议项目、人人上项目的氛围。二是树立典型, 营造创业氛围。注重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带头作用, 大大激发了他们的工作热情和创业干劲。创建大学生村官网、建立大学生村官QQ群, 为大学生村官交流创业体会、学习创业经验搭建了平台。三是强化领导, 建立创业机制。建立组织部门牵头抓总、乡镇党委和村党组织具体实施、大学生村干部广泛参与、有关涉农部门密切配合的大学生村官创业运行体制和工作机制, 针对大学生村官在创业过程中遇到的困难, 全力搞好服务。四是与时俱进, 开展专项培训。在全市率先与徐州工程学院联合对全县130余名大学生村官进行了ERP沙盘模拟培训。

(二) 搭建平台, 强化创业引导。

制定下发《关于激励大学生村官创业的实施意见》, 建立信贷、技术、项目、信息、人才和政策平台“5+1”工作机制, 全方位扶持大学生村官组团创业。通过“创业富民, 阳光育才”再担保融资工程, 共为创业的大学生村官发放贷款四批次535万元。2011年第一批是刘宗尚等13名大学生村官共发放低息小额贷款110万元 (其中宋楼5人, 凤城3人, 欢口3人, 师寨1人, 首羡1人) , 第二批是崔景栋等12名大学生村官共发放低息小额贷款115万元 (其中师寨3人, 王沟3人, 常店2人, 欢口2人, 华山1人, 宋楼1人) 。2012年第一批是刘学政等3名大学生村官共发放低息小额贷款30万元, 第二批是杨安宁等13名大学生村官共发放低息小额贷款280万元。在2013年全市大学生村官工作会议上, 全县有11个大学生村官创业项目获得市级帮扶资金支持, 第二批有6个大学生村官创业项目获得市级帮扶资金支持, 均居全市首位。

(三) 优化服务, 积极带动创业。

出台《丰县到村任职高校毕业生管理暂行办法》、《丰县大学生村官考核办法》等制度, 为大学生村官创业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障和宽松的创业环境。积极开展各类技能培训, 共举办各类培训班10期, 培训大学生村干部220人次, 开拓了大学生村官的视野, 提高大学生村干部的创业素质, 增强了他们的创业本领。建立领导干部结对帮扶大学生机制, 乡镇主要领导、任职村支部书记与大学生村官结成帮扶对子, 对有创业项目的大学生村官在信息、资金、技术上提供各类帮扶。

三、大学生村官创业取得的成效

(一) 激发了创业热情。

大学生村官积极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 以农村为舞台, 主动投入资金、信息和技术, 在创业之路上播下希望的种子。欢口镇沙庄村大学生村官杨安宁任职后, 通过走访, 了解到沙庄村地势低洼, 夏季汛期到来时田地积水无法及时排出, 这也是困扰村两委班子成员多年的心病。在周末回老家济宁的路上, 他看到了济宁鱼台县的浅水藕示范方受到了启发。为改变所在村的现状, 充分利用田间的积水, 他主动和山东鱼台县联系, 带领部分村民去鱼台县考察浅水藕种植项目, 经过县农业部门反复论证和小范围实践, 此项目不仅有效地避免汛期对农业造成的损失, 而且大大提高了农民的收入, 每亩可增收近3, 000元。在他的动员下, 现在村里浅水藕种植面积达到了2, 000余亩。2013年, 杨安宁又成功地争取到县农业开发局的项目, 在该村打造万亩浅水藕示范方, 进而降低村民浅水藕种植的投资成本, 给村民带来了更多的实惠。

(二) 营造了创业氛围。

大学生村官充分发挥自身理论水平高、信息渠道广等优势, 积极帮助群众理思路、找技术、上项目。孙楼镇庞庄村支部副书记甄晴晴上任后, 就给自己定下了目标, 就是不求轰轰烈烈, 但要脚踏实地, 实实在在地为群众办几件满意的事情。在投入成本低、可操作性强和带动性强的创业项目搜索中, 最终把目标锁定在了高效农业上。2008年7月, 在对沛县张庄镇和铜山三堡镇的蔬菜生产基地进行了实地考察后, 结合本村的实际情况, 写了一份关于种植反季节蔬菜的可行性报告, 得到了村干部的认可和大力支持。8月, 率先投入8, 000元承包了两个大棚, 这一举动打消了村民的顾虑, 带动了200多户村民纷纷投资建棚。2008年8月至2009年6月, 主要种植太空辣椒和井田一号小甜瓜, 每亩纯收入达4, 000余元。为了节约育苗费用、提高育苗科技含量, 又投资3万元承建了一座高标准温室育苗大棚, 预计投产后其育苗量可供给占地一亩的蔬菜大棚200个, 每棚节约育苗费300元。目前蔬菜大棚的规模已扩建至500亩, 村民的积极性空前高涨。在取得创业起步的成功后, 该同志并未满足, 而是及时总结经验, 汲取教训, 把目标锁定在了投入成本更高的反季节食用菌种植上。2009年2月, 自费到北京、苏州等地进行了市场考察, 发现种植秀珍菇的利润非常可观, 3月, 在镇政府和县组织部提供的6万元创业基金的支持下, 和同事合伙投资20万元承包了一个食用菌大棚, 经过半年多的努力奋斗, 共盈利3万元。

四、大学生村官创业中存在的问题

(一) 创业观念意识有待加强。

少数大学生村官对他们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清, 停留在驻村干部的层面上, 把自己等同于包村干部, 满足于完成上级交代的日常工作, 缺乏扎根基层, 服务农村的志向, 创业观念淡薄。

(二) 创业知识技能有待提高。

部分大学生村官虽有创业热情, 但缺乏必要的知识、技能、经验, 同时对创业相关优惠政策法规不了解、吃不透, 在创业时无从下手, 造成大学生村官整体创业率偏低。

(三) 基层管理部门对大学生村官创业工作认识不足。

大学生村官工作尚处于起步阶段, 还缺少统一规范的法规、制度支持。一些基层干部对大学生村官认识有偏差, 认为是来镀金的, 没有当成自己人看待, 对大学生村官创业工作不过问、不鼓励、不帮助, 致使大学生村官创业时困难重重, 挫伤了大学生村官的创业积极性。

(四) 国家鼓励政策宣传落实不到位。

在大学生村官创业上有关部门还未形成长效帮扶机制, 相关环节运转不畅, 沟通不及时, 创业中在资金、信息、技术上有困难时, 往往享受不到应有的优惠政策。

五、对大学生村官创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 加强对大学生村官创业的引导和技能培训。

加大专业化培训力度, 邀请优秀农民企业家以及有经验的种养殖大户为大学生村官开展创业理论与技能、科技创业知识、创业扶持政策及农业产业发展等方面的培训, 增强大学生村官的创业意识和能力。在培训过程中, 要深入龙头企业及种养殖基地进行实践, 通过向创业成功人士、专业技术人员、经验丰富农户等的学习, 丰富实践经验, 提高自主创业创新的水平, 通过培训切实使大学生村官转变观念、提升素质, 实现想创业、能创业、敢创业的目标。

(二) 加强宣传引导, 激发大学生村官创业热情。

一是要注重充分利用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 大力宣传推进大学生村官创业的重大意义, 引导大学生村官把农村作为自己创业的舞台, 作为服务基层的平台。二是要注重典型引导, 选择一批大学生村官创业重点项目, 加大对创业典型的宣传力度, 切实发挥典型示范带动作用。三是要注重激励引导, 鼓励大学生村官创业。对创业实施过程中取得成效的团队及个人, 给予适当的物质奖励并进行表彰, 把创业情况作为大学生村官年度及聘前考核评优评先、培养使用的重要依据, 进一步提高大学生村官带领农民致富的积极性。

(三) 加快创业配套政策制定, 齐抓共管形成合力。

协调有关职能部门出台大学生村官创业配套政策, 号召各级金融、工商、税务、法律等部门和企业单位投入到大学生村官创业活动中来, 加大对大学生村官创业的政策支持力度, 从制度上规定大学生村官创业享受的优惠政策;设立大学生村官创业基金、举办新农村建设论坛等等, 为大学生村官创业提供资金、技术、信息等服务, 拓展大学生村官创业渠道, 使大学生村官创业无后顾之忧, 确保大学生村干部下得去, 待得住, 干得好, 流得动。

参考文献

[1].安勇.大学生村官在新农村建设中的误区及对策[J].科技与教育, 2007

[2].冯晓静.浅谈大学生就业与杜会主义新农村建设[J].大学时代, 2006

[3].余思含, 司乃捷.大学生村官:新农村建设的朝阳[J].中国社会导刊, 2006

3.浦东新区大学生“村官”考察报告 篇三

关键词:大学生“村官” 考察

大学生“村官”计划是近年来由政府部门正式发文、筛选的专科以上学历应届或往届毕业生,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助理、村主任助理或其他“两委”职务的工作者。2005 年 6 月 29 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发布《关于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意见》,正式以文件的形式将大学生村官纳入国家计划项目,力争三到五年内实现一村至少一名高校毕业生的目标,至此,全国各地按照党和国家的政策及规定,陆续启动大学生村官计划,落实大学生村官的各项机制,不少大学生毕业后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奔赴各地农村担任村官,有些高校毕业生甚至通过竞选,直接担任了村支书或村主任。

一、上海市大学生“村官”计划的实施情况

(一)总体情况

2006年开始,上海部分地方实行选聘大学生村干部到村任职。从2008年开始上海市全面开展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

2009年上海市选聘大学生“村官”的要求是必须是中共党员(含预备党员),或非中共党员但必须是校级优秀学生干部才能报考。上海市共有6941人网上报名,经资格审查,经过资格审查,符合报考条件的3918名高校毕业生,争夺上海市10个郊区(县)提供的279个“村官”岗位,平均供需比为14.3∶1。当年上海市共选聘大学生“村官”223人,其中女性占六成。原浦东新区选聘大学生“村官”23人。

2010年报名人数为1941人,报考录取比例约为12:1,较之2009年,报名人数减少七成。经自愿报名、高校推荐、考试面试和体检政审等环节,2010年共选聘到村任职大学生167人。在2010年的村官招录过程中,各区县都加大了本区县毕业生的录取比例,这是今年大学生村官招募工作的最大变化。在远郊区县,语言不同,当地农民观念也和市区有很大差别,大学生融入有一定困难,而当选村两委班子更是很困难,这是大学生到村任职后两年中表现出来的一个瓶颈问题。大学生融入难这个问题也是区县反馈意见中比较集中的一个,各区县都希望增加本地学生的招聘,以保证大学生村官更快地适应当地的文化和语言。为此,2010年招录时做了相应调整,40%的招聘岗位用于定向招录本区县毕业大学生。

(二)上海市大学生“村官”的基本待遇

上海市选聘到村任职的高校毕业生工作、生活补贴分为日常工作、生活补贴和政府奖励二部分发放。具体发放办法即:(1)每月发放2000元日常补贴,12个月为24000元;(2)政府奖励每年经考核合格后一次性发放,奖励标准为每人每年16810元。另外对选聘到村任职的高校毕业生,按人均2000元的标准发放一次性安置费。

上海市选聘到村任职的高校毕业生的工作、生活补贴、政府奖励和一次性安置费由市区两级财政承担。社会保险包括医疗、养老、工伤、生育、失业五险,公家出37%,每人16650元/年;个人出11%,每人4950元/年。公家出的社会保险费部分由市、区县二级承担。

(三)大学生“村官”的管理与培养情况

2010年下半年7、8月份,上海市在全市范围内成立大学生村官自我管理委员会,参照高校学生会组织模式,组建大学生村官自治性组织。与此同时,上海市还为大学生村官组建自我管理的“一网一报”,依托上海基层党建网,组建上海大学生村官网站,将大学生村官的动态情况、想法、创意、在农村的调查报告等内容放在网上进行交流;组织大学生村官自主编制简报,搭建互相交流、沟通的平台。

在基层锻炼满一年后,通常被安排到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及综合部门进行3个月左右的轮岗,以熟悉村、镇两级工作情况。

二、浦东新区大学生“村官”基本情况

(一)浦东新区大学生“村官”的总体特征

1、专业

浦东新区的大学生“村官”专业相对比较全面。有法学专业、有经济学专业、有生物学专业、还有刑事侦查专业,基本上理、工、农、医类的毕业生都有。其中,理工类所占的比例是32%,人文社科类所占的比例是68%。

2、学历

浦东新区作为改革开放的先行先试地区,有着自身独特的优势。因此吸引了不少高学历的大学生报考当地“村官”,最低的学历是本科。以2009年浦东新区选聘的23名大学生“村官”为例,硕士学历的共有10人,占当年浦东新区选聘大学生“村官”的43%。其中,当年唐镇选聘的5名大学生“村官”中,共有4名硕士研究生,占唐镇当年选聘大学生“村官”的80%。

3、学校及生源地

浦东新区大学生“村官”基本都来自沪上各高校。2009年选聘的大学生“村官”中,来自211院校的有9名,占39%。其中有2名来自复旦大学,且都是硕士研究生;1名来自上海交通大学,也是硕士研究生。

2008年及2009年两届的大学生“村官”生源以外地生源为主,分别占到该届大学生“村官”的82.5%和73.9%。2010年浦东新区在选聘村官时,提高了对本地生源的选聘率,当年外地生源的大学生“村官”所占的比率下降至59%。

4、年龄与性别

浦东新区几年来选聘的大学生“村官”年龄普遍较轻,出生年份集中在1977年至1987年时间段,主要以1980以后出生的为主。

在大学生“村官”男女性别比例上,浦东新区女性大学生“村官”的数目稍多于男性,男女所占的比例分别为43%和57%,这与近年来女大学生就业压力大于男大学生有一定关系。总体上来说,浦东新区大学生“村官”的男女性别比接近1:1,基本均衡。

5、政治面貌

浦东新区大学生村官的整体政治面貌以中共预备党员和正式党员主,其中中共党员为65.3%,预备党员为29.2%。另外1.3%和4.2%分别为共青团员和群众。

(二)浦东新区对大学生“村官”的培养情况

浦东新区从区政府到镇政府,对大学生“村官”的培养是比较重视的。区、镇每年都会对新入职的大学生“村官”进行一次全封闭的统一培训。每季度区政府、镇政府都会各举办一次大学生“村官”座谈会,交流各自的心得,及时向区政府反馈意见和建议。区政府一年还会组织五次以上大学生“村官”联谊活动,丰富了他们的业余生活。浦东新区的大学生“村官”还成立了自己的QQ群,作为各村大学生“村官”联系的一个重要平台。为了全方位提高大学生“村官”的能力,浦东新区政府每年会给大学生“村官”们发放几本书籍,内容涉及提高心理素质、增强综合能力、如何更好地在农村服务等。

浦东新区政府及各个镇政府对服务期限满一年以上的大学生“村官”实行到区、镇两级政府部门见习的措施。2009年和2010年年底,浦东新区为服务满两年的大学生“村官”举办了定向考录公务员的考试,共有9名大学生“村官”经过考试成为公务员。

三、浦东新区大学生“村官”的工作情况

(一)为新农村建设做出的贡献

1、为农村生产建设出力

浦东新区大学生“村官”学历比较高,他们在大学里掌握了最新的科学技术和现代化知识。而农村最缺乏的就是现代化的知识和技能。各个学科的大学毕业生在农村这片广阔的田野里都找到了自己的用武之地。他们的到来,对于提高浦东新区农村的劳动生产率有一定促进作用。

2、为农村文化建设出力

新农村的建设不仅仅指经济建设,还包括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等多个方面。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扎实稳步推进新农村建设。“乡风文明”和“村容整洁”就涉及到农村文化建设,在这方面大学生“村官”们利用他们的优势为繁荣浦东新区的农村文化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如唐镇的刘沁佳、周丹、杨礼等几名大学生“村官”,一来到唐镇工作,就谋划着如何丰富村民们的文化生活。她们自编自导了几个小品、舞台剧,并在唐镇的各个村进行演出,引起了轰动,受到广大村民的热爱。

3、为农村民主政治建设出力

2009年10月至11月,浦东新区各个村进行了村两委班子换届选举。各村的大学生“村官”均参与了这次选举,他们大部分成为村选举委员会的成员之一,对此次民主选举提出了许多有利的建议。他们还拿起相机,实地记录了这次选举的情况。这是浦东新区的大学生“村官”第一次全程参与村两委会班子的换届选举。据统计,这次选举的投票率和支持率是历年最高的,投票率达到95%以上,对新选出的村两委班子成员的支持率达到82%以上。

4、为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出力

浦东新区选聘的大学生“村官”大多数都是中共党员,他们在学校期间接受过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学习。对党的各项路线、方针、政策有相对比较深刻的理解。他们在农村工作期间,他们带领广大村民深入学习贯彻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党的重大理论成果。并通过对党的各项路线、方针、政策积极宣传,使当地群众进一步拥护党的领导,自觉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更好地推动当地生产建设,维护当地的社会稳定。

5、为农村信息化建设出力

新农村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是推进农村的信息化建设。村委会现有的工作人员,大多数文化程度不高,对于信息技术的应用就更加陌生,这与推进农村信息化建设是相矛盾的。大学生“村官”普遍掌握了办公自动化等计算机软件的使用,有些还是计算机高手,建立本村门户网站,处理各种计算机信息处理对他们来说不是难事。因此,大学生“村官”到村任职,可以有力推动当地农村的信息化建设。

2009年,上海市要求各个村建立自己的门户网站,这使一些大学生“村官”有的用武之地。他们利用自己掌握的计算机知识,各自建立起本村的网站。他们制作的网页精美,内容详尽,形式活泼生动,很好地起到了宣传本村的作用。普遍反应,大学生“村官”制作的村级网站更受欢迎,点击率更高。

(二)大学生“村官”对未来的期待

调查中得知,浦东新区的大学生“村官”们对未来有许多的期待。主要有以下一些方面:

1、期待能更好地在农村发挥作用

由于当前大学生“村官”是以空降方式去村两委任职的,这种“空降”方式不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中所规定的村官产生机制,因此很多大学生“村官”从本质上讲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村官,也不是公务员。这种身份定位的不明确限制了他们在农村更好地发挥应有的作用。而许多大学生“村官”到农村去,都是怀着一腔热血,希望以自己所长服务于新农村建设。这些大学生“村官”们最大的愿望就是能有更好的体制让他们充分在农村发挥作用。

2、期待有更合理的流动机制

2009年4月,中组部等部门制定下发了《关于建立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长效机制的意见》,明确提出了大学生“村官”聘任期满后的“五条出路”,即留任村干部、考录公务员、自主创业、另行择业、继续学习。但具体操作起来并不容易。根据对浦东新区的大学生“村官”的调查,他们当中73%的人希望将来可以进入公务员队伍。愿意将来留任村干部的有5%,另行择业的有18%,自主创业的有3%,继续学习的有1%。

可以看出,大多数大学生“村官”期待将来可以进入公务员队伍。而实际上,大学生“村官”经过几年在农村的实践,比较全面地掌握了基层的实际情况,他们进入公务员队伍,对于调整我国的公务员队伍也是一项有利的举措。但是目前真正能进入公务员队伍的大学生“村官”并不多。希望另外择业的大学生“村官”也希望将来可以有更好的工作岗位。总之,浦东新区的大学生“村官”期待有更为完善的流动机制。

3、期待进一步提高待遇

4.大学生村官调研报告 篇四

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

壶关县委书记关小平

选拔优秀大学毕业生到农村任职,是新时期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一项重要举措。2006年以来,我们壶关县按照省、市要求,积极开展了大学生村官选拔任用工作,三年来共选拔任用大学生村官225名,配备大学生村官的行政村占到全县行政村总数的60%左右。这些大学生村官怀揣着回报社会、服务群众的理想,主动适应工作岗位,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参与村政事务,为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做出了积极贡献。

一、在学习中提高:小村官走进了大课堂

大学生村官年纪小,阅历浅,经验少,被群众称为“娃娃干部”。对于这些刚刚走出大学校门就进入农村基层工作的大学生村官而言,农村工作就像是一本包罗万象的百科全书,能不能尽快适应农村工作环境,是他们进入角色、做好工作的重要前提。为此,大学生村官在县组织部门和乡镇党委政府的帮助引导下,从到农村工作的第一天起,就把确立农村工作理念、熟悉农村工作环境、掌握农村工作方法作为自己的必修课,自觉调整心理状态,主动搞好角色定位,努力提高实践工作能力。一是认清定位,提前充电。为了尽快适应新的工作环境,大学生村官们除了积极参与县委组织部门的岗前培训和乡镇党委1

政府的业务培训外,还认真学习了党和国家在 “三农”工作方面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系统掌握了省、市、县关于“三农” 工作的安排部署,充分了解了所在乡村的基本情况,通过努力学习,吃透了情况,掌握了方法,进入了角色,做到了思想上真正热爱农村、行动上自觉融入农村、工作上主动服务农村,为做好工作奠定了良好基础。二是边学边干,以学促用。农村工作事情多,情况杂,变化快,工作难度较大,没有较高的协调能力、较强的应变能力是不行的。针对这种情况,大学生村官坚持边学边干,边干边学,一方面积极主动向老同志学习请教,与当地干部群众搞好关系,用实际行动赢得大家的信任和支持,另一方面坚持写民情日志,经常联系实际进行思考,总结工作,积累经验,很快适应了环境,推动了工作。三是互相交流,共同提高。大学生村官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积极开展了各种形式的学习交流活动。龙泉镇成立了大学生村官联谊大队,店上镇成立了大学生村官管理办公室,通过大学生村官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约束,促进了大学生村官的规范发展。大学生村官有的通过手机传递信息,沟通心灵,互相鼓励;有的通过座谈探讨得失,交流心得,互相促进。在紧张的学习工作中,大学生村官的沟通能力、组织能力、协调能力得到了明显提高,有力地推动了工作开展,同时也为他们今后走上新的工作岗位奠定了良好基础。大学生村官代表李学军深有感触地说:“以前印象中的农村工作就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现在走进农村看农村,才感觉农村工作非常重要。自担任大学生村官以来,工作生活比较充实,不但自己的所学所得有了用武之地,而且在实践中学到了很多东西,积累了宝贵的人生经验。”在2008年的全市乡镇公务员和县乡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公开招考中,我县有14名大学生村官被录用为乡镇公务员或县乡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即将走上新的工作岗位。

二、在实践中磨练:小岗位变成了大舞台

大学生村官到位后,有的担任村党支部副书记,有的担任村委会主任助理,他们非常珍惜这一难得的工作机会,把到农村工作作为锤炼意志、展示才华、提升能力的重要舞台,积极工作,主动参与,认真履职,为推动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一是立足本职当助手。据调查,多数大学生村官都参与或负责了村里的普法宣传、环境卫生、民调综治、统计报表以及文字材料等方面的日常工作,成为村支两委班子的得力助手。他们还充分利用自己的身份优势,在深入联系群众、协调干群关系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二是发挥特长当先锋。大学生村官在认真做好日常工作的同时,结合村情实际和自身特长,积极主动地开展技术培训、文化辅导、文艺活动等工作,普及了科学技术知识,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促进了社会和谐发展。晋庄镇十里村的大学生村官牛鹏飞是体育专业毕业生,他在工作之余,积极组织村里的老年人练习太极拳,辅导年轻人练习健美操,受到了群众的一致好评,使十里村的全民健身工作走在了全县前列。三是勇挑重担当骨干。龙泉镇西街村的李学军是全县首批选拔任用的12名大学生村官之一,任村党支部副书记。到任以后,李学军利用自己所学知识,帮助村里的企业上马环保设施,完善成本管理,成为全县大学生村官的典型代表,并且担任了龙泉镇党委委员,连续参加了两届“全省优秀大学生村官事迹报告团”,受到了省委书

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张宝顺的亲切接见。晋庄镇晋庄村的大学生村官李艳不但全面参与了村里的各项事务,而且积极参与镇里的工作,今年还担任了镇综治委员。目前,全县有30多名大学生村官成了村支两委班子里的工作骨干,得到了干部群众的充分认可。

三、在参与中奉献:小角色发挥了大作用

大学生村官“是民不是民,似官不是官”,是“不是干部的干部”,对于农村来讲他们只是“临时村民”,但他们不计身份,不讲代价,积极工作,勇于奉献,用实践证明了“只有小演员,没有小角色”,在工作实践中做出了显著成绩,体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这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是促进了村级班子建设。大学生村官到村后,积极参与村里的各项工作,帮助完善村里的各项规章制度,促进了村支两委工作的规范化建设,促进了农村工作开展。龙泉镇北庄村是一个村情复杂、班子涣散的落后村,村里的工作长期由镇里代管,大学生村官李伟到村后,从环境卫生等小事入手,主动与村里的干部群众打成一片,得到了全村干部群众的理解与支持,特别是成功解决了困扰镇村多年的计生难题,各项工作有了明显起色。如今,李伟不但代理着村委会的各项职责,而且掌管着村里的公章,成了一个名副其实的“村官”。其次是增强了基层工作活力。大学生村官思想解放,勇于创新,富有朝气,他们的到来,给长期以来年龄偏大、结构老化的村级班子带来了新的活力。据大多数村干部反映,大学生村官给他们带来了新思维、新观念,以前村里的许多规章制度都不完善,现在随着大学生村官的到来,该有的东西都完善起来了,工作步入了规范化、制度化轨道。特别

5.大学生村官调研报告 篇五

按照县委组织部部署大学生村干部深入基层调查研究,解决实际问题,促进所在村在新农村建设中“经济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为了解掌握角斜村现状和今后发展趋势及存在的问题,为了研究探索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途径、方式和工作思路,我积极配合其他主要村干部深入到角斜村214户农户进行调查问卷,对所涉及的人口、劳动力、经济发展、村社会事业建设等10类25个方面的内容进行了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角斜村总面积3.26平方公里,村常住人口4580人,外来人口360人,22个村民小组,是南通市模范村、民主法治示范村,是海安县文明村、先进村、信息化示范村。几年来,角斜村党员干部全力支持园区的建设,已形成了浓烈的经济氛围。村支部、村委会两套班子在抓好农业生产的同时,大力发展二、三产业,投资80万元兴建角斜建材市场,,吸收商家32户,年销售额达1200万。在此基础上,不断加大投入改善群众生活,水泥路、自来水、有线电视、有线广播、农电改造、环境绿化、路灯亮化等基本实现了标准化。角斜村交通极为便利,为角斜村富民产业和公益事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发展环境。

1、新农村建设规划编制完成情况 角斜镇角斜村被海安县政府列为新农村建设示范村,结合我村的实际,因地制宜,科学规划,以规划为基础,以“四通五改三新三提高”为重点,“四通”即:通路、通水、通话、通广播电视;“五改”即:改厕、改圈、改灶、改房、改变传统落后的生活习惯;“三新”即:培养新型农民、培养新的经济增长点、创建农村新的精神面貌;“三提高”即:提高农业综合生产力、提高农村人居环境质量、提高农民生活水平,着力建设一个良好的居住环境,一项有特色的支柱产业,一个畅通的公路网络,一套完整齐全的配套设施,一个坚强有力的村级领导班子和一个文明进步的村规民约。通过三至五年的努力,使我村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人民生活宽裕,村内环境整洁优美,村民思想道德良好,村级民主管理健全,公共设施服务配套,人与自然和谐”的目标,力争到2015年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2000元以上,人民群众生活达到小康标准。

2、今年的目标任务和推进情况

我村新农村建设的目标任务是:大力实施村道路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整治工作,因地制宜调整产业结构,培育发展壮大水稻、三黄鸡、食用菌产业,着力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想方设法增加群众收入。2.1产业发展。

根据我村的地理位置和资源优势,挖掘潜力,明确产业发展方向,主要发展水稻、食用菌、三黄鸡三个主导产业。

一是发展水稻产业。由于角斜村种植水稻具有多年的历史,种植水稻栽培技术经验丰富,对发展水稻产业有一定优势,创意包装水稻品牌,广开销售渠道,提高知名度,进一步促进农民增收。采取大中棚育秧技术,提高水稻品质,实现水稻种植500亩。同时还将积极引导广大农户大力发展有机稻产业。

二是壮大食用菌产业。利用我村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和交通优势,大力发展食用菌产业。食用菌规模计划发展到5万袋,到2011年发展到10万袋。

三是推进三黄鸡养殖产业。根据我村素有三黄鸡一品村美誉,养殖经验娴熟,村两委班子规划三处三黄鸡养殖区,集中推进发展三黄鸡产业。到2011年三黄鸡养殖稳步发展到200万羽。

2.2、环境卫生。①村居“四旁”(村旁、河旁、路旁、宅旁)全部达到“六清”(清垃圾、清淤泥、清柴草、清边沟、清路障、清粪便)的标准,实现村内环境整洁美观。②对于村内产生的垃圾,实行各家各户园内堆放,由每户自行将垃圾运送到村外平方米的垃圾处理场,做到垃圾日产日清日处理。③家禽实行户户圈养,如有散落在路边的粪便及时清理。④人畜饮用水达到卫生标准,自来水入户率达到95%,争取到2012年达到100%。⑤村民庭院内外环境卫生清洁,无三堆存放,花草树木成簇,生机盎然。⑥环境保洁,落实专人,负责村内垃圾清运,保证道路及公共场所环境清洁,空气清新,提高群众生活环境。

2.3道路建设。①硬质路建设。角斜村采取村民自筹,集体出资、向上争取的方式,总投资150万元,在基础上,新修水泥硬质路2条,延长1300米,基本实现村居道路硬质化,硬质化率96%。②边沟。全长6.2公里,已修2.2公里,还剩4公里没修边沟。计划投入8万元,修建u型槽水泥边沟2公里,两年内实现边沟硬质化达到100%,保证边沟排水畅通。

2.4、绿化美化。①环境绿化美化。本着不留死角,不留裸露土地的原则,科学规划,实现路旁、村旁、沟旁及房前屋后全部栽种绿化树。投入2万元,村内主次干道栽植600株树苗,实现街道绿化100%。边沟外侧进行彻底平整,栽植花草,达到美化绿化。计划再投入2万元,在每两棵树中间栽植新型树种600棵,做到绿化树种高低错落有致。②庭院净化美化。庭院内栽种花草,设置盆景,有条件农户沿房屋和杖墙壁栽种攀岩藤条式花果或花木。③公共场所绿化美化。角斜村现有村办公室,村服务商场公共场所三处,对这三处场所分别设置花坛,栽植花期长的花草,美化香化公共环境。

2.5房屋外饰。对主干道路两侧房屋外墙采用帖面、粉刷或彩绘等形式进行装饰,形成统一格式,效果鲜明,特点突出。

2.6公益事业。为提高村民生活质量,活跃乡村文化娱乐生活,我村党支部和村委会计划再投资20万元,修建一处占地面积1000—1500平方米的集休闲、娱乐、健身于一体的广场,并安装体育健身器材,供人们享受新农村带来的喜悦成果。

二、存在的问题

我们在入户调查问卷和村班子及村民代表座谈中发现,在新农村建设中还存在个别问题及认识上的误区。

(一)新农村建设宣传力度不够。虽然中央、省级媒体对新农村建设宣传力度较大,部分党员群众还没有真正认识到位。同时,由于对不同类型的村民组、不同的经济实力和地理位置缺乏相应的建设标准,目标不明确,具体操作中难以掌握,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新农村建设的进程和积极性。

(二)对新农村建设的认识和实践中存在诸多问题与误区。一是存在着尚有较为严重的“等、靠、要”思想。调研发现,基层干部虽然对新农村建设20字方针很清楚,但是说起如何结合实际推进工作,却要等上面布置;多数农民也没有把自己摆进去,表示“上面要干啥就干啥”。村干部认为提不提新农村建设,对抓建设促发展没有区别。干部对于新农村建设存在模糊认识,思想上希望立竿见影、早见实效,指望两三年工夫就能建成新农村。

(三)农业生产力水平有待提高。农业生产经营方式不适应市场化发展的需要,分散、小规模的粗放经营格局还没有得到根本改变,产业化水平不高,农业效益低下,市场竞争力不强,转变农业增长方式的任务还十分艰巨繁重。

(四)农民增收既面临着农业内部受资源约束,增收发展潜力不大的压力,又面临着农业外部就业竞争加剧的巨大压力,提高农民、转移农民、致富农民的任务还十分艰巨繁重。

(五)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不足。免征农业税后,农村财政“缺口”大,农业生产条件改善投入严重不足,硬化、绿化、美化、净化、亮化等硬件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短缺,农田水利建设和土地治理很难开展,农业抗风险能力薄弱,制约着新农村建设的进程。

(六)农村稳定工作亟待加强。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农村各种社会矛盾进一步凸现,群体性事件增多,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维护农村社会稳定,构建农村和谐社会的任务还十分艰巨繁重。

(七)基层组织建设仍然薄弱。随着开发建设的逐步深入,农村基层党员、干部难以适应新时期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一是带领群众致富本领不高。目前,农村干部科技文化素质偏低,对新时期农业发展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束手无策,发展农村经济的能力不强,发展的路子不宽,工作方法不多,在群众“盼富”面前力不从心。二是工作作风不扎实。服务意识不强,缺乏对农村工作的热情和对农民群众的感情。三是村级集体经济相对薄弱。正常的办公费用难以维持,因此村级组织作用发挥不够好,村党组织及村委会的凝聚力、战斗力、号召力随之减弱。四是农民的法治意识淡薄。农村法制建设相对滞后,法律在调整和化解社会矛盾、维护公民合法权益过程中,未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农村社会法治文化程度不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

三、对策及建议

通过全方位的调查研究,我们认为角斜村在新农村建设中还需进一步探究新思路、新途径、新方法,为促进角斜村在新农村建设中快速跨越发展,提出以下对策和建议:

(一)要大力宣传新农村建设新形势。要利用明白纸、标语横幅、群众会议等将新农村建设的意义、标准、进行全方位宣传,在全社会营造新农村建设的良好氛围,充分调动起群众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要围绕新农村建设“20字”方针和“多予少取放活”的原则,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二)要切实加强新农村建设领导。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要加大对新农村建设工作的指导,加大政策、资金扶持力度。新农村是农民自己的家园,农民期盼什么,需要什么,他们最有发言权,因此,新农村建设必须尊重农民意愿,不能搞形式主义。要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建立“党委统一领导、党政群齐抓共管、部门积极配合、村组干部群众主动参与”的领导机制,精心组织,周密部署,分类指导,逐步推进,真正把新农村建设抓出成效。

(三)要凸现新农村建设新亮点。要以示范村建设为主体,全力提升示范村建设的规模化、规范化、科学化、配套化。一是要超前规划。按照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分类指导、整体推进的要求,把小康住宅、道路建设、环境美化、设施配套作为新农村建设的主体,依据这一主体分步实施,整体推进。二是要高起点建设。对于新农村建设示范点要坚持20年不落后,30年能改造的要求,对于各项配套建设力求高起点、高标准,避免重复建设和资金浪费,切实达到以点带面、示范引导的作用,进而推动新农村建设进程的加快。

(四)要开辟农民增收新渠道。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体是农民,根本是发展农村经济,重点是增加农民收入,难点是构建农民收入持续增长的长效机制。因此,在推进新农村建设过程中,我们要始终把发展作为解决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根本手段,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跳出农业发展农业,跳出农村致富农民,通过工业拉动、城镇带动、招商推动、民营激活等方式,促进农村劳动力有序快速转移。要采取“内外抓、综合抓、重点抓”,既向农业的广度和深度进军,把农业和农村内部的文章做足,又要加快村级经济开发,发展第三产业,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在农业和农村外部寻求增收途径;既要抓好面上增收,全方位开辟农民就业和增收的渠道和途径,又要分类指导,突出重点,着力解决好农村贫困人口等特殊困难群众的生产生活问题,做好扶贫救助工作;既要立足当前采取见效快的具体措施,又要着眼长远寻求解决农民增收问题的治本之策,建立促进农民收入持续增长的长效机制,多途并进,多管齐下,不断开拓农村经济发展的新空间,不断开辟农民增收的新途径。

(五)要打造农村新经济。建设新农村,最根本的是发展农村经济。要着眼于壮大村级经济实力、增加农民收入,要继续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种养殖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特色农业、绿色农业和生态农业。

(六)要建立农民新保障。做好学校危房改造和减免义务教育阶段杂费工作,推广农村改厕、改水,继续抓好规范化卫生所、农村文化大院、农村敬老院建设。特别按市政府关于建设“和谐新农村幸福新农家”项目文本,建立人口计生利益导向机制,建立健全以新型农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基础,以就业帮助、医疗救助、教育救助等为补充的多元化新型社会救助体系,让农民老有所养、病有所医、贫有所济。

(七)要培养造就新农民。要以全面提高农村劳动者素质和促进就业为目标,实施失地农民培训、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和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建立农村劳动力转移信息网络和劳务输出服务机构,开辟转移就业“绿色通道”,全面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合理转移,增加务工收入。

6.大学生村官调研报告 篇六

正文

一、基本情况

一)村情村貌

潘集镇潘集村位于潘集区潘集镇中心地区,西邻张圩村,北接茨淮新河,土地面积3373余亩,其中塌陷地210多亩,被占地287亩。辖4个自然村,14个村民小组。总人口2684人,63名党员,其中女性党员12名,农民人居纯收入达到4250元。潘集村矿产资源丰富,被潘一、三,朱集,潘北4个矿区所覆盖,交通也比较便利,属于潘集镇下属条件较好的村。

二)经济发展

1)潘集村为典型的皖中农业村,这里气候温和,四季宜人,土质肥沃,雨量充沛,生产稻、麦、杂粮。

2)潘集村经济作物比如各类蔬菜、瓜果。尤其是是酥瓜种的比较多。今年潘集村已种植了近百亩的酥瓜。

3)村民养殖鸡、鸭,牛、羊养殖比较普遍,不过未成规模,只有第6生产组有个比较大的生猪养殖场。

4)村里年轻人一部分外出打工,同时由于毗邻几个大型矿区,也有一百多人选择进矿务工。

二、基层党组织情况

潘集村两委在村支书潘冠力、村主任潘明德的带领下,努力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不断加强和完善基层组织建设,成绩斐然。全村共有党员63人,村两委成员7人,潘集村也成为新农村建设重点村。村双委班子精诚团结,齐心协力,努力做好村里的各项工作。

潘集村两委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采取多项措施,以改革创新精神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进行新探索、总结新经验,全面、深入、扎实、持久地推进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不断提高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水平,加快基层组织建设步伐,努力为实现“加快发展,富民兴村”的目标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1)全面深化了本村的“争先创优”活动。

2)扎实推进了村级组织办公活动场所建设。

3)健全村干部管理机制。在干部的.管理上,潘集进一步规范了党支部“三会一课”制度、党员培养发展制度、党费收缴制度、坐班督查等制度,使村组干部的管理进一步制度化、科学化、规范化。

4)以老百姓的利益为重,坚持以人为本、和谐为重地解决村内矛盾,极大的促进了村内的安全和稳定,从而较好的推动村子的发展。

5)潘集村的基层机构

①建立了《村民自治章程》、《村规民约》各岗位工作职责等规章制度,设有简易的村务公开栏,通过该窗口栏目基本能做到不定期在向村民公布村务、财务收支及计划生育工作等情况。

②随着市场的进一步开放,农副产品价格不断上升,群众收入也随之提高,而且各村民小组建立了一支巡防队伍,让群众加入到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去,保一方平安,为脱贫致富奔小康营造一个安定的社会环境。

三、本村存在的问题

一)特色经济不成规模

(1)虽然潘集村的养殖户比较多,可以说家家户户都有,但是形成规模的只有6组有个生猪养殖场,远未达到集中式长期发展的目的。

(2)潘集村的经济作物也是比较分散,除了这两年新建了特色酥瓜种植园,而且规模也不大,其他的经济作物都是自种自销,没人组织,想种就种,不想种就不种。

二)交通问题

今年上半年,我们村在镇政府的支持下和村两委的努力下,为了解决本村一队,二队,三队,四队,六队,七队,八队、九队和黄庄群众出行难等实际问题,铺修了用于生产和生活的4000多米长的矸石路,但是由于资金不足,矸石路路况不尽人意,特别是我村的经济作物遇到天气不好的时候,运输并不方便,造成经济损失。

三)水利设施薄弱

我村北部毗邻茨淮新河,有天然形成加人工开凿的三条沟汇聚而成的大漯河流经村里,但因农田水利设施年久失修,原本的4条水渠现只有2条可用,对灌溉需求与设施跟不上的矛盾仍是让村民头疼的问题。

四)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问题

这两年国家宣传新农村的力度加大,我们总以为农民的生活都富裕了,其实农民还有很多地方是需要我们去关注与关心的。有很多人鼓励农民去城市创业,我却不赞成这么做。城里人口压力已经够大了,如果再有更多的农村人涌进城里,只会更多的给城里造成的人口压力。而且大多数外出务工人员都会把孩子留在家里,这样会出现大批“留守儿童”。孩子是未来和希望,所以我们要把更多的关心放在孩子的身上,与此同时,留守老人的问题也很突出,很多老人在家带着孩子,但是这就出现了很多问题,比如小孩教育不好,老人一般都是溺爱孩子的,还有的老人身体不好,没人照顾。

通过这次调研我认识到农村的现状,认识到农村存在的问题和潜在的深层次矛盾。

四、针对我村存在的问题,我的看法与建议

一)解决我村的民生问题

(1)修路:要致富先修路,这是所有经济富裕村的经验,也是想要发展必不可少的先提条件。要继续加大村公路的覆盖范围,也要将原有矸石路拓宽,修整。

(2)饮水工程:虽然我村因为靠近镇里,利用优势率先完成了农村安全饮水工程,计划供水600户,现在已有400多户使用受益,但是这只解决了我村的村民吃水问题,让他们用上自来水,想要发展就还要新建一个排灌站,修复原本废弃的水渠,解决我村的养殖业和经济作物的用水问题。

(3)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建造一座文化大院。尽快筹建文化大院,积极引导和丰富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除了电视、电脑以及远程教育平台外,村里基本上没有其他的文化基础设施和文化载体,文化娱乐和图书科普等方面的设施或载体,以及健身场所和设施。村民劳作之余,精神文化生活极为单调,给消极文化活动留下了可乘之机。建议想方设法筹集资金,尽快筹建文化大院,开辟村精神文明活动室,结合远程教育平台,既可以丰富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又能增长他们的科技文化知识,提高身体素质,远离不良风气,促进村风文明。

(4)着重关心留守儿童和老人工作

①坚持开展家庭教育工作、青少年维权工作和调查研究。

②贴近实际,创新活动载体,配合学校开展相关活动。

③继续开展对青少年的扶贫助学活动,搞好留守儿童和贫困儿童的帮扶救助。

④组建关爱团,积极做好预防青少年犯罪工作。

⑤建立完善的老年人组织,为留守老人建立一个温暖的大家庭。

⑥加大农村保障力度,为老人编织一张牢固的安全网安度晚年。

⑦依法养老,对少数虐待、遗弃老人的子女,要以包括司法、道德、社会、政府等多部门、多渠道惩处他们的行为,保护老人的权益。

二)大力发展特色经济

(1)加大招商引资力度:

村里的招商引资工作一直没有起色。建议继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力争将有意向的项目尽快落实,带动本村经济发展和就业。

(2)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特色经济

①以占街头和潘北矿为依托,积极引导群众围绕特色农业下功夫,鼓励群众经商。利用这一优势,目前全村有1000多人从事这项工作。

②在积极引导的同时,还须前瞻性的采取一些有利于群众的发展措施。目前以六组为龙头的酥瓜生产,反季节生产不再单一,随时都可供应市场,但是规模有限,下一步可以鼓励并支持其扩大规模。

③拓宽村民再就业渠道,让他们在矿上发挥自己的一技之长来增加群众收入。利用矿区优势,我村可鼓励村民到矿里务工,同时要为他们做好服务培训工作,进行安全教育,一方面可以增加村民收入,一方面也帮助解决留守儿童和老人的问题。

三)注重基层党组织建设和党务政务公开

(1)关于发展和吸收党员

建议大力宣传鼓励、引导农村青年、致富能手、回乡退伍军人和大学生积极加入党组织,不断壮大党员队伍,为基层组织注入新鲜血液,确保党的事业后继有人。把一些有知识、有文化、工作能力强,具有开拓创新、事业心强的年轻人充实到村两委班子中去,使潘集村更加充满活力,与时俱进。

(2)充分利用远程教育平台

不将远程教育设备当成摆设。远程教育不仅对党员干部开放,也对广大群众开放。建议充分利用好现代远程教育平台对本村党员干部和群众进行培训,加强党员干部和群众对农业科技、法律法规等知识的学习,提高党员干部综合素质,指导农民发展生产,学习技术,促进农民增收。

(3)关于两务公开

建议将村务公开和财务公开落到实处,广泛听取广大村民的意见,尊重广大村民的意愿,不断提高村民对村务的参与度。

结束语

以上就是我到村任职以来走访、座谈和查阅相关资料后的调研。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立足全村经济发展的全局,进一,步深入群众当中,急群众之所急,办群众之所需,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学习党在农村的各项路线方针政策和农村相关法律法规,积极与村民和党员干部沟通,积极为村两委建言献策,努力做好国家政策法规的宣传员、村情民意的调查员、先进文化传播员、新农村建设的推进员、群众事务的代办员、弱势群体的救助员和远程教育的操作员。以维护潘集村社会稳定为前提,以促进本村村民增收为目标,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为潘集村的经济发展和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做出自己的贡献。

7.洛阳市大学村官调研报告 篇七

在调查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过程中, 我们以湖南省益阳市四所高等学校为研究对象, 对体质健康和监测管理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整体上, 益阳市高校在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标准》质量监测管理工作中, 紧紧围绕“学生体质健康发展”, 以健全质量保障体系为根本, 牢牢把握提高学生体质健康质量这个关键, 按照“以健身能力培养”为核心的人才素质培养思路, 加强内涵建设, 突出《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标准》实施过程监控, 以二级院系目标为重点着手, 扎实做好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与管理等工作, 构建符合学校实际的科学化、规范化、常态化的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质量监测体系。

1 湖南益阳市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质量监控体系运行状况

1.1 以国家政策和学校制度确保测试质量监控地位

建国60多年来, 党和国家一直非常关心和重视广大青少年儿童的身体健康, 原国家教委、原国家体委等有关部门从鼓励和推动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 增强学生体质的目的出发, 在不同时期先后制定了《劳卫制》、《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大学生体育合格标准》、《中学生体育合格标准》、《小学生体育合格标准》及初中毕业生升学体育考试办法等一系列制度, 并于2002年开始在全国试行《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 (以下简称《标准》) 。2007年4月23日, 中央政治局会议研究并讨论通过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 (以下简称《意见》) 。《意见》中指出, 广大青少年身心健康、体魄强健、意志坚强、充满活力, 是一个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 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 是国家综合国力的基础。等一系列提高学生体质健康质量、确保体质健康监控地位的文件, 为此, 我们建立了由目标体系、监控组织体系、质量标准体系、运行监控体系、质量评价体系、信息反馈体系、奖惩体系等7个子体系构成的体质健康监控体系。从1985年开始, 我国建立了学生体质健康调研制度, 以每5年为一个周期, 在全国范围内对多民族的7岁至22岁学生体质健康状况进行调研, 定期公布调研结果, 中央7号文件下发以来, 各地认真学习贯彻文件精神, 把加强青少年体质、大力开展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作为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突破口, 在端正办学思想、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保障体育教学课时、落实学生每天一小时锻炼时间等方面, 做了大量的工作, 并取得了明显进展。益阳市高校把“提高测试监控质量”作为学校体育“一把手”工程, 在调查得出, 各校已经将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工作列入教学的重要议事日程。每学年通过学校教学工作例会下发体质健康测试工作通知, 实行教学处室联系二级学院制度;学校组建了学生体质健康测试中心, 明确党委副书记、副校长分管体质健康测试工作, 教务处长负责下发测试通知, 各二级院系院长、主任为体质健康测试第一责任人, 体育教师依据测试要求等均有明确的职责分工。

1.2 实施《标准》列入教学目标考核制度

二级院系教学工作目标考核是构建“学校主导、院系主体、全员参与”的校内教学质量监控模式的重要手段。为了更好地促进体质健康测试工作, 将《标准》的实施纳入教学目标考核中, 使学校实施《标准》工作有章可循, 公平、公正, 学校在年终教学工作目标管理考核工作中实施《标准》管理 (占10%) 的考核方法。自新《标准》实施以来, 各校将体质健康测试数据每年上报“国家体质健康测试中心”, 同时, 学校“学生体质健康测试中心”每年向二级院系征求意见, 进一步完善了监测管理方案。益阳市四所高校中, 湖南城市学院荣获“2008-2009年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 2006年、2010年荣获“湖南省学校体育工作先进单位”。

1.3 实行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列入综合素质考核制度。

新《标准》实施以来, 各校根据湖南省教育厅转发《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标准》实施通知, 进一步改革学生综合考核方式和体育课程考核内容, 着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标准》成为学生综合素质考核内容之一。师生对制度实施的反应良好, 人才素质培养质量得到了进一步提高。

1.4 推行导生制, 营造健身活动氛围

为使学生身心素质得到有效的提高, 营造健身活动氛围。在湖南城市学院的大力推广下, 各校大学体育建立“导生制”, 从2004年开始正式推行大学体育“导生制”, 由体育优秀生、班干部、体育专业 (有体育专业的学校) 学生进行课外健身指导。同时为鼓励“导生”发挥积极作用, “导生”成绩占体育课程考核和大学生综合素质考核成绩的10%。这一健身形式的推行, 得到了良好的社会反响。

1.5 强化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工作。

学校“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中心”是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质量监控体系中非常重要的环节, 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测试工作由教务处负责, 测试中心直接执行, 每年召开一次测试工作专题会议, 明确了“围绕学生体质健康发展, 有效开展测试工作”的具体要求, 明确了二级院系的教务、辅导员的重心工作在于宣传素质教育的重要性, 同时, 牢牢把握好综合考核质量关, 而体育教师的工作重心和任务:一是严把测试质量关, 着重宣传健身作用;二是重点把握好课外健身辅导关, 加强课外健身;三是严格把握补测关;四是规范测试管理和测试文件的归档建设工作。自2004年以来, 已归纳建立了历年的电子和纸质档案。

1.6 引导学生参与质量监测

一是建立体质健康个人信息, 实行学生网上查阅体质健康个人成绩与成绩分析, 以及运动处方, 测试时间、测试项目。二是能查阅不同学年间的健康成绩与比较分析。以利于指导学生自我参与健身或健身项目的选择。

1.7 完善测试质量信息反馈机制。

一是网络反馈。建立个人和二级院系体质健康信息账号, 让每位学生和二级院系责任人及时了解和掌握每学年学生体质健康变化情况, 二是以简报的形式, 将测试成绩及时报道, 以及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和健身条件建设方面及时通过教务例会下发给二级院系, 将达到优秀的学生予以表彰、不及格学生及时通知, 加强课外健身及补测工作。

2 湖南益阳市大学生体质健康工作发展现状

2.1 体质健康测试工作

学校体育工作包括体质健康测试工作均已纳入学校工作计划中, 体质健康测试工作作为教学工作的一部分纳入到了学校教学工作计划中, 同时给予了相应的测试工作量, 配备了和及时更新了体质健康测试仪, 配备了的测试仪器室, 组建了体质健康测试中心。为实施《标准》创造了一切有利条件。

体质健康测试数据在统一测试、不定期补测后收集、整理、上传完成各年度体质健康测试工作任务。以及及时反馈给各二级院系。

2.2 学生体质健康现状与分析

2.2.1 身体形态

从测试统计得出 (2011与2012年比较) :湖南益阳市大学生的身高有一定的增长, 女生的增长幅度大于男生, 男、女生的身高增长水平具有显著性意义 (P<0.01) , 男生的体重增长数也较为明显 (P<0.05) 女生的体重也有一定的增加, 但不明显。表明近年来湖南益阳市大学生的身体发育水平有了一定的提高, 这一现象与当前大学生的营养状况改善有较大关系。值得关注的是, 女生在身高显著增加的情况下体重却没有随之而明显增加, 其身高、体重发展表现出不均衡的态势, 调查得知:这与当下女生以瘦为美的审美标准有很大的关系, 同时值得注意的是, 部分学生体重指标的增加从身高标准体重来分析属脂肪性体重的提高, 男生相对女生较多。

2.2.2 身体机能

肺活量是反映人体肺功能的一项常用指标, 较2011年来看经过一年的体育课锻炼, 2012年大学生的肺活量有明显的提高, 男、女平均提高了154.01m L和185.66 m L, 一年来变化水平非常显著 (P<0.05, P<0.01) 。通过以上比较, 可以看出一年来大学生的身体机能出现了增长现象, 这说明通过一年的体育锻炼, 益阳市大学生的身体机能有了大幅度的提高, 这一现象充分说明了大学生的身机能通过锻炼是可以提高的。当然这一变化与大学生进入大学后活动时间大量增加和体育课的科学开展是有很大的关系的。

2.2.3 身体素质

测试数据显示:男、女生的握力有一定的提高, 但不显著;男生的下肢爆发力 (立定跳远) 比2011年有一定提高, 而女生则出现下降, 但这种提高和下降程度均不显著;在耐力素质上 (男生1000m, 女生800m) , 男、女生均表现出下降趋势, 经检验, 差异性显著性 (P<0.05, P<0.01) 。女生的下肢爆发力降低, 这可能与女生过度追求所谓的“骨干美女”而进行不正确的减肥如绝食等, 从而造成了营养不良导致下肢力量减退。中长跑出现大幅度下降的原因在于:广大学生在进行体育锻炼及上体育课时, 中长跑这一体育项目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学生怕吃苦, 说到跑, 不仅女生, 而男生都害怕跑。这是导致大学生身体素质下降的重要原因之一。从益阳市四所高等学校的调查研究发现, 湖南城市学院大学生的身体素质整体出现上升趋势。其它三所学校的大学生身体素质2012年与2011年相比呈现负增长趋势, 在耐力及力量素质方面尤为明显。

3 湖南益阳市大学体质健康发展与监测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益阳市无论在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水平方面都有较大幅度的改善, 学生的营养状况也有了较大的提高, 按正常逻辑推断, 大学生的身体素质应该提高。①学校教育制度不断完善, 素质教育不断加强;②大学体育条件、锻炼环境不断得到了改善, 完全能满足学生大学生健身的基本条件;③没有了升学的压力, 脱离了应试教育的桎梏, 学习的压力应该没有中学时代那样紧张, 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可以参加课外体育活动;④现代生活条件的提高, 学生的营养状况有了明显的改善;⑤身体素质的自然增长规律:人的身体素质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自然增长。然而, 调查结果显示, 学生的身体素质随年龄的增长而下降。⑥造成益阳市大学生身体素质下降的主要原因又是什么呢?我们与几所学校的负责人和体育教师交流分析, 学生身体素质下降的主要因素在于学校的管理制度仍然不够完善、制度不落实, 信息反馈不到位、不及时、体育教学中健身意识的教育严重不够、不够深入, 以至于学生对健身的态度不端正, 健身能力差。然而, 这些问题仅靠具体执行者的一线体育教师是无法长期保障这项工作的质量。在当今讲究生活质量的年代, 大学生健身意识淡薄, 身体素质出现下滑现象值得教育者们深思和亟待改进。

4 建议

4.1 学校领导应重视学生健康教育工作, 加大素质教育的干预力度。

4.2 加强大学体育改革力度, 以“健康第一”终身教育为目标。改革教学内容和实施路径。

4.3 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校园体育活动, 打造校园体育文化氛围, 建立健全校本体质健康监测体系, 创造良好的健身环境。

4.4 进一步加强体育师资队伍建设, 倡导甘为学生奉献的师道德风范, 为学生提供优质的健身服务。

参考文献

[1]梁恒, 李静波.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体育锻炼标准的变迁[J].体育学刊, 2011 (09) .

[2]李征, 刘莉.北京邮电大学《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系统管理的理论与实践[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 2008 (02) .

[3]翁惠根.寓《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之管理建“三合一”高校体育综合管理系统之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05 (07) .

8.向大学生村官致敬! 篇八

也许青锐本期关注的大学生村官并非都是“一颗红心,满腔热血”的党员,但是在这个最“接地气”的行业里,每个人都在田间地头贡献着自己的光和热。向他们致敬!

“书记必须操心!”

2008年的夏天,杨丽即将从西南科技大学毕业,偶然的机会从高中同学那里听说了“大学生村官”这个新名词。年薪两万一千元的铁饭碗对于刚毕业的大学生来说是个不小的诱惑,杨丽就抱着试一下的心态给同学发了简历和材料,请他代为报名。经历几轮考试、面试、审查,她“意外”地考上了。

“复审要看你是不是党员,在学校获得过哪些荣誉,本科学历也很重要,大专招的特别少。我在大学里一直是班干部,成绩是专业里的前几名,得过奖学金、

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团支书,国家励志奖学金,参加过很多演讲比赛、辩论赛。大三成为预备党员,大四刚毕业就转成正式党员,很幸运时间刚刚好。”

2008年9月,杨丽成了陕西省第一批大学生村官。那一年有一万多人报名,最终录取了2000人。根据报名,会将每个村官分派到各个街道办事处,再由街道办分到下属社区。经过两年地努力打拼,2010年9月杨丽被调到明德门北社区任居委会党支部书记。

明德门北社区有4000多户,共有居民14000多人,是个老龄化的大社区。社区不比街道办,工作繁琐复杂,家长里短,是非矛盾各类问题都有可能遇到。居委会的15个工作人员清一色是“娘子军”,而且大多是高中学历,杨丽自觉和她们交流起来有点困难,“有时候有些事明显是她们错了,自己却听不进去,我就需要想点办法。”

有一次杨丽和社区的一个同事在说工作的事,同事拒绝了杨丽给安排的工作,两人因为说话语气不好,大吵一架,“她骂人,我开始没理,后来她朝我摔东西,我没忍住俩人就动起手来,旁人拉也拉不住。”事后杨丽非常后悔,“我作为书记,作为一个管理者太不应该了,我的工作就是维护社区的和谐安定团结,遇到这种事必须忍。当时可能是以前受的委屈一下子在那一刻爆发了。”回到家杨丽哭了一晚上,委屈到想辞职,“人家在社区怎么就顺顺利利,为什么困难老来光顾我呢?!”思前想后,杨丽第二天组织开会专门向那为同事道歉,并指出了两人都有不对,“作为管理者,考虑问题必须全面,操心是必须的,书记不操心,难道等下面的委员来操心吗?”

上任不满一年,杨丽做出的成绩可真不少。

评优秀模范社区时,因为同事的电脑知识和文字水平比较差,准备的资料都不符合要求,还得她重新做一遍,“我就想还不如自己辛苦一点把所有东西都弄好,就忙了三个星期没有休假,最后审查顺利通过。”付出总会有回报,杨丽坦然地说,“之前受的委屈都不算啥。

明德门北社区是西安第一批科普示范先进社区之一。独有的科普大学会请老师每星期二给社区居民讲一些课程,普及知识。“今年还有电视台来我们的科普画廊和科普宣传栏拍宣传片,要给国家上报,听说反映还不错。”

不仅积极参与评选各种先进,杨丽更加注重社区群众的生活,和群众打成一片。

“我们社区有群众自发组织的秧歌队、锣鼓队和秦腔艺术团,跟其他社区相比算是一大特色。我就充分发挥他们的特长,经常组织一些活动,前不久还在离我们社区很近的城墙上搞了一个‘庆五一,迎世园’的文艺汇演,演出整整有六个小时!群众反响特别好!居委会还掏钱做了横幅、展板,让更多的人知道这是我们明德门北区的艺术团体。”

明德门北社区老人很多,杨丽觉得老年人成天坐在麻将桌旁对身体不好,今年4月初联系了车,组织老人去野外看桃花,虽然去的时间有点早,桃花还没开,但老人们还是很开心地和杨丽合影留念,“老年人年纪大,出去的机会少,拉他们出去活动活动,接触大自然,有益身心健康。”

现在是杨丽任村官的第三年,面临续签或者另行择业的选择问题,她决定继续在这里干下去。对她来说,社区虽小,但包含的东西太多太多,这是一个浓缩的小社会,遇到的都是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非常锻炼人。“刚毕业时很容易害羞,见了生人不知道怎么交流” ,现在杨丽走在小区里,可以很自然地和每一个居民打招呼。经过三年的基层锻炼,她得到了很多人认可,群众都说“书记年纪虽小,工作一直都很踏实认真”,社区的姐姐对她的工作和生活都很关照,刚来时偶尔犯错误的时候会很包容地给她指导,甚至给她介绍对象,“我很感恩!”

“村民想招我当女婿”

“村民们都对我很友好,大娘们总想把我招为女婿呢,”广州市白云区人和镇南方村的大学生村助理苏伟安下村已经半年了,在这段时间里,他不仅适应了村里的工作,更用自己的能力赢得了村民的认可,而在前不久的村“两委”换届过程中,学生味还很浓的“村官”成为换届选举工作的主力成员,从“门外汉”变成了村民心目中能干的“小书记”。

毕业于华南理工大学工商管理系的苏伟安是南方村的大学生村助理,半年来,俨然已成为村民眼中的“红人”。苏伟安说,虽然自己是本地人,但是刚开始的时候,村里的工作还是让他觉得不适应,不知道自己该做什么。

其实,苏伟安有一手绝活,就是会修多种电器,如电脑、电视、打印机等。凭着这门技术,他从一开始维修村委会的电脑、打印机,到上门为村民修理各种家用电器,很快他就和村民拉近了距离,成为村民口中的“小书记”,不仅村民之间的纠纷找他调解,村委会也很放心地让他独立完成各项工作。

苏伟安刚开始当村助理也犯了很多错,像采购时买了无用的东西;在公告文件中画蛇添足地增加几个字,结果给村委会惹上麻烦,“但是村委会的工作人员和村民们包容了我,我也从这些错误中学到很多。”

苏伟安目前感到最自豪的事是村里不久前发生失窃事件,村委会为了增加治安人员和巡查班次而发愁。后来采纳了他的建议,配置了一套先进的治安监控系统,这样才花费两万多元,省去了增加治安队员的庞大开支,而且只需要三个人轮流巡查就行,效果更好。

“两个人改变了我”

彭琳被选聘到机场村任主任助理,到村里的第一感觉就是路远、人穷。当村官,最初她只为积累工作经验,计划踩着大学生村官加分等优惠政策跃过龙门,考上公务员,就混天过日子了。但是,一件件事情慢慢地改变了她的思想。

那是第一次到村里工作,中午下班的时候,彭琳见到一个农民:烈日当头,他就只为了卖掉那两斤多土豆,被太阳晒得漆黑而粗糙的手拿着一个冷馒头在津津有味地啃着,眼睛还四处张望着看有没有人会买他的土豆……彭琳和他聊了会儿天,知道他家就靠种地为生,菜不卖出去,生活就会成问题,而且,这都中

午十二点过了,他还没有吃早饭,为了节约钱,也只是买了一个几毛钱的冷馒头暂时应付一下。那一刻,彭琳仿佛被什么东西深深的刺痛了,原来农民朋友还生活在这般困难的境地。

刚到村里不久,彭琳经常跟着党支部书记何书记去处理一些矛盾纠纷,老书记的威望、老练、处事艺术都深深地让她折服。一次偶然,彭琳和一个村民聊天聊到何书记,这位村民跟她说,“我们的老书记到了买养老保险的年纪,却因为积蓄不够而要向别人借钱才能买。”我真的感到很意外,区区几千元钱书记怎么会缺呢?但是看看书记的老房子,看看书记平时简朴的穿着,再看看其他村的书记主任个个开小车、住好房,彭琳心里更多了一份敬仰。

9.洛阳市大学村官调研报告 篇九

XX年8月我荣幸加入大学生村官这个行业,就任于桃园村副书记。转眼间走上村官岗位已经五年多了,五年来,我严格要求自己,在各级党委领导下同事的指导下,始终牢固树立全心全意服务农村的宗旨,同时积极认真地做好各级领导交待的各项工作,努力做到不辜负领导的支持和信任。现将我五年来的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1、在村中,我坚持虚心学习交流,做到多看、多听、多问、多思,进一步了解村情民意。桃园村坐落于沭阳县工业园区北园区,东邻官西村,西邻任巷村,南邻糖坊村,北与新沂河堤接壤。很久以前,我们桃园村有个东南庄,是山东一带客商贩卖私盐歇脚的地方,此地栽有很多桃树,故名桃园庄,一直延续至今。全村共有11个村民小组,因园区拆迁,己全部拆除,现管辖两个居民小区,即宁波路小区和桃园小区二期,辖区内全部上齐后,可住常住户2800户,可容纳常住户口1.2万人。在村里积极参加“两委”会议,做好村里的“软件”工作:学习整理村里的党支部会议、村委会等会议记录。负责完成了“三来一加”、“创先争优”等活动,陪同村会计参加大大小小各种各样的会议。认真做好农村党员远程教育工作,建立健全村级档案管理体系,做到纸质档文字档和电子档案同时管理。关注民生,协助秦会计办理新农合医保、养老保险等工作,登记我村的低保、孤儿、残疾人、五保,建立阳光救助平台,能够更好的为弱势群体提供帮助。

2、在抽调在镇民政股期间我主要负责城市低保的管理、孤儿、尊老金发放、城市三无人员等。XX年2—3月份我们对全镇低保对象

进行了复核认定,经核查共取消290户,新审批180户,全部公示到位。积极开展城乡医疗救助工作,现已经对173人进行了医疗救助。对家庭贫困的18名重度精神病患者安排其入院治疗,对全镇450名无生活来源的重度残疾人员实施了重残救助。全镇2600名80周岁以上老人按时发放尊老金,以及对符合条件的97名孤儿实施救助。

3、XX年9月,抽调在梦溪街道组织科,主要负责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我们利用晚上的时间,着重观看了江苏先锋网的纪录片和党课视频,学习了吴仁宝、焦裕禄、沈浩、郭明义、雷锋等榜样人物的高尚精神。同时,还设立领导课堂,街道三套班成员按照既定课程,又联系平时工作,各自为机关工作人员上了生动的党课。开展“两走进、两重温”主题活动,“学习焦裕禄、争当好公仆”心得交流会,“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大讨论活动。通过采取集中学习与个人自学相结合、专题辅导与集体研讨相结合等多种形式。帮助领导干部撰写对照检查材料,通过党的群众路线学习,使全街道党员干部进一步夯实了理论基础,坚定了理想信念,增强思想和行动的自觉。

在桃园村任职五年以来,虽然我感觉在思想上、学习上、工作上都取得了新的进步、新的成绩。但我也深刻认识到自己还存在着处理实际问题欠缺经验等的问题,但我将会在以后的工作中积极的向前辈们学习、请教,不断的积累实际经验努力做好每一项工作。

大学生村官考核情况报告

大学生村官考核情况报告

为不断提升到我乡任职大学生村官的再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激发他们的潜能,切实加强全乡大学生村官服务群众的技术和水平,科学地评定大学生村官一年的工作实绩,我乡严格按照《中共

省委办公厅 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 省选聘到村任职高校毕业生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的有关规定和 县选聘到村任职高校毕业生年度考核方案要求,认真开展 年 乡大学生村官年度考核工作,现将考核情况总结如下:

一、大学生村官基本情况

来到我乡工作的大学生村官共有6人,其中男4人,女2人;大专生6人;这6人当中来自省内外市的有4人,省内本市2人,分别安排在班别、、6个行政村工作。班别村村官 参加 县事业单位招考已考取,现已分配到 乡班朵小学教书。

二、组织健全,成立大学生村官年度考核领导小组

我乡成立以党委副书记 为组长,纪委书记、组织委员 为副组长,宣传干事、组织干事等为成员的大学生村官年度考核领导小组,负责全局考核工作。

三、明确考核要求,规范考核程序,保障考核质量

我乡自 月 日至 日,对全乡5个村委会的5名大学生村官进行全面考核,本次考核以大学生村官的岗位职责和所承担的工作任务为基本依据,按照“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要求,全面考核德、能、勤、绩、廉、学等六个方面,并按考核方案程序一一进行:

(一)由选聘到村的大学生村官本人撰写个人工作总结,填写年度考核登记表,并在测评大会上向参加测评的村组干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群众代表述职,回答群众代表的相关题;

(二)所有参加民主评议大会的成员对考核对象大学生村官进行民主测评,并将测评结果记入测评表,由工作人员收交考核领导小组;

(三)进行个别谈话。谈话范围包括参加测评大会的所有成员和大学生村官本人,主要就考核对象的工作纪律、学习、工作作风等情况进行交流,并由考核组成员对谈话内容进行现场记录;

(四)考核组根据个别谈话内容,深入大学生村官工作生活场所的现场了解工作开展情况和为群众办实事、好事的情况,并走访当地农户21户;

(五)查看考核对象平时的考勤、学习和工作有关资料并登记在册;

(六)乡党委通过考核组汇总考核情况,对照评定标准。我乡此次考核在广泛听取村党总支 部和群众意见的基础上,客观公正地确定了我乡

年大学生村官年度考核优秀大学生村官一名,合格4名。

四、存在的问题及今后努力的方向

通过年度考核,虽然我乡的大学生村官在过去的一年里取得了令人可喜的成绩,但同时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

1、由于他们工作经验较少,处理很多问题不能得心应手,所以各村不能急于求成。

2、村官要严格要求自己,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工作中积极向有经验的村干部学习,尽快掌握工作技能与方法。生活上,注重自身形象,树立良好的大学生村官形象。

3、个别村官思想负担较重。由于大学生村官不是正式的国家工作人员、收入不高,个别村官对今后找工作、考公务员等存在较大的思想负担。

总体来说大学生整体素质较高,但不排除还有个别大学生的生活习惯不尽如人意,工作中也比较有个性,不能很好的融入到村务工作中。

针对考核中存在的问题,今后主要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改进管理办法,加强村官的自我管理。尝试以村官管理村官的方法来促进大学生村官自我约束意识的养成。

2、加强奖惩机制的完善。比如通过年终考核的办法,使这些大学生村官们工作起来更有干劲,并且能充分发挥他们的能力与价值。

3、多举办一些文体活动,调动大学生的积极性,丰富大学生村官的业余文化生活。

4、组织经验交流活动,比如乡内交流、乡外交流,或者和其它乡镇结对子等等。

10.大学生村官发展调研报告 篇十

得好、流得动

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是党中央的一项战略决策,旨在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培育具有坚定理想信念和奉献精神、对人民具有深厚感情的新农村建设接班人及党政干部后备人才,如何让大学生村官下得去、待得住、干得好、流得动对于大学生村官建设工作具有深远意义。

一、以教育培训为重点 确保大学生村官下得去

为使大学生村官能够迅速适应工作环境、进入角色,正确履行职责、发挥自身优势,我认为县镇两级组织部门可以为村官创造点条件。

1.任前集中教育 采取现场观摩体验、集中理论辅导、座谈交流提高等具有较强针对性和实用性的任前培训,引导大学生村官充分做好思想、生活、知识等方面的准备,确保能以积极的心态,良好的精神面貌奔赴自己的工作岗位。

2.加强日常教育 将大学生村官纳入乡镇干部教育培训规划,定期组织参加专题培训,或学习农村实用法律法规、或学习农业科技知识,以期提高我们的实际工作能力和水平。

3.鼓励继续深造 拓宽党校这一教育平台,充分发挥我党教育之利器,鼓励和支持大学生村官参加党校函授学习,提高自身素质。

二、以落实待遇为保障 确保大学生村官待得住

1.逐步提高大学生村官工资、福利待遇,真正能使我们在工作岗位上能干得安心。

2.定期召开座谈会,及时了解大学生村官在工作、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并及时处理,解决大学生村官的后顾之忧,为我们全身心投入工作提供有力的保障,确保大学生村官待得住。

三、以制度建设为抓手 确保大学生村官干得好

1.完善培养带教制度 明确规定每名大学生村官培养带教责任人,制作带教培养计划书,确保带教制度真正落到实处。

2.实行档案动态管理各个乡镇统一建立村官档案,包括工作基本情况,重大事项报告,工作总结,考核结果,奖惩措施等,切实有效的动态管理大学生村官日常工作,增强考核依据。

3.严格请销假制度 规定大学生村官在工作期间不得随意离岗,严格限制大学生村官在上级部门服务时间,及时掌握大学生村官在村动态。

4.完善大学生自管会制度 制订大学生自管会工作制度,明确工作任务,定期召开网络会议(崇明的实际情况,集中开会不实际),解决实际问题。

5.为大学生村官实践提供平台 根据本乡镇的特点,组织大学生村官参与到实践项目中来,在实践中将强锻炼,提高服务群众的能力,促进其尽快成才。

6.坚定发展村官交流媒介 坚定组建我县大学生村官网站,月报,要求到村任职的大学生村官定期书面报告思想、工作状况、调研报告等,每半年组织一次座谈会表彰先进,以期提高村官工作热情。

四、以引导落实为基础 确保大学生村官流得动

明确我县大学生村官身份定位,真正使大学生村官在农村有所作为;引导到期大学生村官开展分流工作,积极为其创造进一步发展条件;各个乡镇拿出一部份空余岗位给予大学生村官;创新提拔制度,对表现优秀的村官进行破格提拔,确保大学生村官流得动。

11.大学生村官热现象解析 篇十一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大学生村官;价值观

1 大学生村官热产生的原因

(1)新农村建设的需要。

我国新农村建设正呈现出良好发展势头,新农村建设力度也在不断加大。但就整体而言,我国新农村建设还相对滞后。主要表现在新农村建设与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不相适应。建设新农村需要的是科技创新,需要的是具有现代知识、思想与眼光的青年人才,而目前我国农村居民的素质和文化程度相对低下。现有的城乡差别造成农村和城市之间人才的单向流动,大量优秀的农村青年通过教育使自己向城市流动,跳出“农门”,脱离乡土,造成了农村知识人才的流失。同时,在我国很多地区,农村青壮者外出打工,只留下老弱在家里,造成空心村现象,这是农村发展滞后的潜在原因之一。若不解决农村人才的单向流动,不实现人才的“回流”,包括高科技农业、现代决策管理等层面的新农村建设就难以真正落实和获得持续发展。

不少农村领导班子成员年龄偏大,知识老化,已不能适应新农村建设的需要。很多村干部既不能将国家农业政策落实到位,也不能在农业科技推广、现代化管理等方面有所进展。而随着农村税费改革的逐步到位和现代农业的进一步发展,经济呈全球一体化趋势,我国农产品面临国际市场的巨大挑战,农业、农村对人才的需求将前所未有地感到紧迫。大学生能够在新农村建设的进程中运用自身具备的知识,以简捷、高效、科学、实用的手段把人类知识成果普及给农民,进而促进新型农民的成长,催生新的农村精神。要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关键是人才,尤其是领导人才。大学生农村干部制度正是党中央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新阶段的要求,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如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战略决策。

(2) 大学生面临就业压力。

自1999年以来我国高校连续扩大招生规模,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大学生虽然受过高等教育,有一定的文化基础,然而,由于近几年大学的不断扩招,毕业生数量快速增长,就业压力也随之增大。大学生面临着“毕业即失业”问题,这其中主要是非自愿性失业。大学生择业普遍存在期望值过高的现象,他们希望凭借自己的知识和头脑获得期望的工作和报酬,但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尤其是去年开始的全球性经济危机,给他们的就业增加了更多的压力。

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06年数据,我国目前有35509个乡镇、6401390个村委会,按照每个村委会村干部5名计算,共需要农村干部3200万人。因此,积极鼓励大学生主动到基层就业,担任村官可以解决相当一部分大学生的就业难题。

(3)优厚的大学生村官政策。

为了贯彻中央《关于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意见》文件精神,各地政府纷纷制定了相关政策给予大学生村官优厚待遇。以首都北京为例,北京市明确规定: 被聘任为村党支部书记助理、村委会主任助理的高校本科毕业生, 其薪酬第一年平均每人每月2000 元, 第二年平均每人每月2500 元, 第三年平均每人每月3000 元, 而这待遇措施远高于北京大学课题组调查的本科毕业生1549 元的起薪标准;并规定按照国家和北京市有关政策, 为其缴纳各类社会保险; 非北京生源的北京高校毕业生, 聘用后连续两年考核合格者, 经有关部门批准, 可转为北京市户口; 在校期间已通过北京市国家公务员公共科目笔试的, 笔试合格证书有效期可延长至3 年合同期满后的6 个月, 合同到期如用人单位需要, 经面试合格, 可优先录用为北京市国家公务员; 被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录用聘用的, 在“村官”岗位上工作的年限记入工龄; 工作满两年经考核合格报考研究生的, 入学考试总分加10 分, 并在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 三年合同期满并作出突出贡献的, 可推荐免试入学, 等等。这些规定, 充分体现了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基层就业的政策导向, 极大调动了北京高校毕业生以及京外院校北京生源毕业生报名投身京郊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

在巨大的就业压力下,政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吸引了众多的大学生到广阔的农村去一显身手,而出台了一些列的优厚政策。大学生村官热现象可以说是一种时代的必然。

2 大学生村官热背后的问题

(1)某些大学生怀着功利心态,投机心理,把大学生村官计划当成“跳板”。

这关系到大学生村官的价值观,也是大学生村官政策遇到的最大难题。政府制定各项优惠政策吸引高校毕业生到农村担任村官,得到了广大高校毕业生的积极响应,大多数人是根据自己的意愿和服务新农村的信念来担任村官的,但是也有不少大学生村官是为了回避紧张的就业压力而做出的权宜之计,这种情况在大学生村官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某些大学生村官怀着功利的心态和投机的心理,只是看中政府给予的各种优惠政策,为自己“镀金”,为今后进入城市发展“加码”,把大学生村官计划看成了“曲线回城” 的“跳板”。 因此,他们在工作中马马虎虎,得过且过,不为农民的利益和农村的发展着想,不计划着怎样干出一番事业、怎么带领村民致富,而是整天在心里打着自己的“小算盘”。

(2)农村基层认识不清,重视不够,不拿大学生村官当干部。

大学生村官的到来,对原有的村干部队伍形成一定的冲击,在给他们带来了危机感,使不少当地村干部认为大学生村官是来“抢自己饭碗的”。他们对大学生村官的工作说三道四,不帮忙反添乱。也有一部分村干部认为大学生村官刚走出校门,没有多少工作经验,不了解农村情况,缺乏相应的工作能力,不指望他们干出什么惊天动地的业绩,没有必要给他们指派什么重要任务。部分群众对大学生当村官也不理解,认为他们从大学又回到农村,肯定是各方面都不行,在城里呆不下去的人,因此对大学生村官另眼看待,对他们的工作不理解、不配合,不拿大学生村官当干部。

(3)大学生村官工作经验不足,缺乏工作实践中的应有魄力。

大学生村官知识面广,年富力强,思维活跃,工作热情高,自我价值体现的意愿较强,有想干、愿干、干好的意愿,但由于初出校门,接触农村的时间不长.对农业和农村方面的知识掌握不多,处理农村日常问题经验缺乏,问题暴露的比较突出。在处理农村及农民的各种矛盾时,特别是涉及农村家族矛盾、遗留问题和群体事件时掣肘因素较多,加之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滞后,商品意识、市场观念缺乏,家族性、血缘性、地域性等因素的影响,面对异常复杂的新环境,初出校门的大学生村官有时很难适应,往往感到无从着手应对。因此,工作不敢放开手脚,工作魄力还不够大。

(4)大学生村官农村法规政策掌握得明显不足。

目前,我国高校专业设置、课程体系安排主要是考虑市场的需求,同时还要考虑自身师资、培养能力等其他各方面的客观条件,不可能从农村需要出发安排专业、培养学生,因此大学生所学专业知识与农村社会现实需求脱节,真正需要的农村法规政策却所学甚少。农村工作比较复杂,涉及面广、量大,各类涉农的法律、法规众多,农民法律意识日益增强,参政议事积极性与主动性提高。因此,大学生村官虽然专业知识比较牢固,但在农村实际工作中却有点“有劲使不上”的感觉。

3 应对措施

3.1 大学生自身角度

(1)转变思想观念,树立科学的人生价值观。

大学生村官思想观念上存在的种种问题,究其原因是人生价值观出现了重大偏差。因此大学生村官首先必须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树立心系祖国、服务乡村的信念,要积极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到祖国需要的地方去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2)大学生要正确认识村官这份工作。

新农村建设需要大批有理想、有抱负、有专业技能的人才投身到这一空前伟大的工程中去,需要的是真正愿意扎根农村、服务“三农” 的人才。大学生村官是一项光荣的职业,大学生要把理想信念和社会与个人发展相结合,认识到服务基层是当代大学生应尽的责任和义务,才能真正的认识到村官这份工作的意义。

(3)大学生要正确认识自我。

大众化教育阶段,大学生早就不是昔日的天之骄子。不仅要认识到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而且也要对农村、农民有一个新的认识。找准角色定位,正视现实,热爱农村基层工作,紧密联系农民、依靠农民,乐于服务基层、甘于奉献基层。同时大学生要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价值取向来选择村官这一职业,不能因为工作难找就“饥不择食”,更不能把担任村官当成为自己牟私利的工具。

3.2 社会政策角度

(1)明确大学生村官管理的相关政策。

首先要对大学生村官明确定位 。大学生村官是政府面向社会公开选拔的村级干部,吃的是财政饭,但又不是公务员。针对一些地方大学生村官陷入尴尬境地的教训。应着力营造有利于大学生村官成长的良好环境,使其感到政治上有奔头,经济上有盼头,安心扎根农村建功立业。为此,可以尝试将大学生村官纳入公务员管理系列,用统一规范的法规和制度明确其角色定位。其次要对大学生村官明确职责定位。主要负责什么、要做什么、做到什么程度,使之有职有权,要职责明确,功过分明,建立健全的激励机制,当奖则奖,当罚则罚。奖勤罚懒,鼓励先进,形成比学赶帮、取长补短、争当先进的社会环境。

(2)帮助大学生村官 做好工作规划,使其尽快准确定位。

可以参照人力资源管理中的职业生涯规划,推动大学生村官的工作规划,使其根据主、客观条件,对自己以后的工作性质、工作方向都有一个准确的定位。工作规划应当包括两部分:长期规划与短期规划。首先在大学生村官到村基层报到工作时就为其设计长期的工作规划,提出每年的工作目标,让大学生村官对今后的工作有一个整体认识;接着让大学生村官根据长期整体规划为自己具体设计每一年的短期规划。北京市丰台区大井村就尝试了为大学生村官做职业规划,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3)加强培训,使其更好更快地进入角色。

大学生村官大多来自城市,即使来自农村的学生也是一直在校读书,对农村工作的了解有限,对自己在农村工作中的定位并不清晰,所以,有必要对大学生村官在知识、能力、心态等方面进行系统培训,让他们真正了解农村的工作,从而能够更快地进入角色。在其工作后,仍然需要进行培训,以保证知识、理念等方面的更新。

4 结语

大学生村官是新农村建设的希望所在,政府正是以战略的眼光选中了大学生这一素质高,知识新,能力强的群体,委以新农村建设的重任。大学生村官只有明确了人生价值观,自觉地把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投身到这项伟大的事业中去,才能实现自己的价值,带领广大的农村地区走向繁荣,同时,农村基层和整个社会都应当继续努力,为大学生村官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才能让他们更好的发挥自己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段小力.大学生村官与新农村建设:公共选择视角[J].江西农业学报,2008,20(10):140142.

[2]耿相魁.完善大学生村官政策的几点思考[J].大连干部学刊,2008,(10):2124.

[3]刘桥生.大学生村官计划可持续发展的对策思考[J].陕西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4):3437.

12.大学生“村官”研究综述 篇十二

大学生“村官”问题已成为近几年学界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许多学者从不同角度对大学生“村官”问题进行了研究和探讨, 归纳起来, 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大学生“村官”产生的时代背景

大学生“村官”作为一个新事物, 有其产生的时代历史背景。对于大学生“村官”产生的时代背景, 学者们主要把视角集中在新农村建设、大学生就业、人才培养和锻炼、农村干部队伍建设等方面, 并强调大学生“村官”计划与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的不同。如吕书良 (2008) 从解决“三农”问题角度阐述大学生“村官”产生的背景, 认为要破解“三农”怪圈, 使农村经济走出发展凹地, 亟须构建新的发展理念和发展平台。于是, 一场新的“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大学生“村官”计划应运而生[1]。王天敏 (2007) 从历史的视角审视大学生“村官”计划, 探讨了其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战略价值, 认为有关方面之所以要设计大学生“村官”计划, 不单纯是为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 更重要的是为了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向农村输入精英, 以解决长期以来农村精英流失、人才匮乏的问题[2]。但他认为不能将大学生“村官”计划与知青上山下乡运动机械类比, 二者之间有本质区别:大学生“村官”计划和“文革”中知青上山下乡, 在时代背景上一个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代, 一个是计划经济时代……无视大学生“村官”计划和“文革”中知青上山下乡的诸多差别, 硬把二者相互类比, 就犯了机械类比的逻辑错误[2]。张敏 (2008) 也从当前社会背景角度出发, 认为实施大学生“村官”计划并不是新时代的“上山下乡”, 而是当前社会背景下的必然选择: (1) 新农村建设之初, 我国农村发展还相对缓慢, 农村人才结构失调, 需要具有一定的年龄和知识优势的人才。 (2) 实施“大学生村官”计划是拓宽就业途径、缓解严峻就业形势的有益尝试[3]。

胡跃高 (2008) 对大学生“村官”建设背景提出了再认识, 认为大学生“村官”计划的实施某种意义上是在尝试国家行政管理职能进一步向村级延伸。并认为大学生“村官”计划主要是基于以下背景: (1) 我国新农村建设迫切需要新生建设力量; (2) 农村干部队伍老化, 后备力量缺乏; (3) 社会就业压力大, 发展形势严峻; (4) 人才成为制约农村发展的“瓶颈”[4]。

段小力 (2008) 认为, 大学生村干部政策是国家针对新农村建设和工业反哺农业提出的又一项伟大战略决策。他从公共选择视角分析了大学生“村官”产生的时代背景以及社会效应:相对偏低的农民文化素质与新农村建设之间的矛盾;城市就业岗位需求不足与大学生供给过剩的矛盾;单向的人才流动导致农村衰败和空心村;农村干部在多方面已不能适应时代要求;目前不少农村领导班子成员年龄偏大、知识老化, 已不能适应新农村建设的时代要求。大学生农村干部制度正是党中央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新阶段的要求, 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 如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战略决策[5]。温铁军 (2009) 则认为, 大学生成批地被各地政府聘用驻村支农, 既不是一个孤立的现象, 也不是一般的好人好事, 而是有国家战略调整和宏观制度变化作为背景的。城乡二元结构这个基本体制矛盾将会在中国长期存在, 化解“三农”困境也责无旁贷地成为政府必须承担的“重中之重”。正是由于政府对“三农”投入政策日益得到加强, 各地才有了对大学生“村官”的客观需求和起码的资助条件[6]。

二、大学生“村官”计划的意义和作用

大部分学者对实施大学生“村官”计划的意义和作用都给予充分的肯定, 认为大学生“村官”计划的实施, 对促进新农村建设、解决大学生就业、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培养锻炼年轻干部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如胡跃高 (2008) 概括了大学生“村官”在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作用:一是带来了新技术、新方法, 部分形成了新的经济增长点;二是给农村带来了一股新风;三是改进了工作方式, 提高了工作效率[4]。张瑶祥 (2007) 认为, 国家实施大学生“村官”计划, 是引导和鼓励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切入点和突破口;是新农村建设对人才迫切需要的反映;是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培养锻炼年轻干部的有效途径[7]。冯建平 (2008) 也认为, 选聘大学生“村官”, 为拓宽党政干部特别是县乡干部来源找到了新的途径, 蓄起了“源头活水”[8]。殷殷 (2008) 则专门从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角度出发, 认为大学生“村官”制度优化了农村干部的年龄结构和知识结构;提高了农村基层组织发展经济的能力;推进了基层民主建设, 增强了党的执政基础;储备了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所需要的人才[9]。

吕书良 (2008) 也分析了新农村建设中大学生“村官”政策的效应: (1) 为农村干部队伍注入生机和活力; (2) 改善了村级班子治理水平; (3) 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 (4) 促进了新型农民的培育[10]。但是, 他通过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对大学生“村官”政策的实施效果进行综合评估, 认为从综合评价结果分析, 大学生“村官”政策对农村发展的促进作用“一般”[10]。

马龙生 (2007) 则认为, 大学生“村官”的现实意义, 不应该止于“大学生有了职业, 乡村有了活力”之类的表面化。深入地看, 大学生“村官”就极有可能是打破城乡二元结构、构建城乡一体化格局这一历史任务的突破口[11]。鉴学伟等 (2006) 则从成本收益视角解读了大学生“村官”现象, 认为大学生是理性人, 对当“村官”会进行成本收益分析。大学生群体在寻找工作时的行为必然遵循成本收益原则, 即只有他认为未来的收益会大于至少等于成本时才会接受这一工作, 否则会继续寻找工作。既然出现了大学生到农村担任村官的现象, 就表明这部分大学生认为到农村去得到的收益会大于成本, 即给他带来正的效用[12]。但是他没有论证具体能带来多大的正效用。

同时, 也有人对大学生“村官”的作用提出一质疑。如党国英 (2005) 认为, 大学生毕业到农村去对于大学生自身的发展是不利的, 要使一个大学生顺利毕业, 国家和大学生个人都付出了很大的成本, 既然农村的环境不利于发挥大学生的聪明才智, 那么大学生还是应该留在城市, 这样才能为国家做出更大的贡献[13]。张鸣 (2008) 则认为, 既有的经验和逻辑表明, 大学生当“村官”这条路可能出现拥堵甚至消化不良。大学生就业, 严格来讲是社会和学校的事, 不是政府的事, 选派大学生村官, 其动机是好的, 但政府插手学生就业的硬措施, 也可能正面效果不佳, 而副作用倒不少[14]。龚明义 (2005) 也认为, 大学生当“空降村官”利少弊多:空降“村官”是将行政村作为解决特殊群体就业难的缓冲地带, 将村级组织当成了一些人的“就业旅店”[15]。

三、大学生“村官”计划实施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关于大学生“村官”计划实施的现状, 许多学者都通过实地调研, 对大学生“村官”计划实施的现状进行分析, 并给予许多正面的评价。其中, 以胡跃高等 (2008) 主持的中国农业大学、中国村社发展促进会“大学生村官课题组”的概括最有代表性。该课题组在深入全国9个省市区开展大量广泛调查后形成的研究报告把大学生“村官”计划 (工程) 的发展历程划分为“自发探索”和“全面试验”两个阶段, 并对大学生“村官”计划 (工程) 的实践情况进行了多角度的调查总结: (1) 在“村民眼里的大学生村官”的调查中, 90%以上的村民对大学生“村官”都抱有较高的期望;超过半数的村民对大学生“村官”计划表示赞成, 对大学生的作用给予肯定。 (2) 在“大学生村官看自己”的调查中, 近95%的大学生“村官”发出“农村的舞台真的很大!”这样的感叹。许多人在调查问卷中表示, 服务新农村建设的同时, 自身得到了锻炼和提高。 (3) 在“新农村需要什么样的大学生”的调查中, 农村地区的干部群众普遍表示, 欢迎更多的大学生来农村工作, 带领大家一起致富[16]。而全国首届十佳村官周倍良 (2008) 也认为, 大学生作为知识和先进文化的代表, 来到农村, 一方面在学习、吸收农村地方性知识的过程中, 在社会的大海洋中, 完善、提高了适应社会的能力与素质;另一方面, 通过发挥自身的知识文化优势, 结合农村的实际, 给新农村建设带来了一股清新的空气和许多可喜的变化。随着大学生村官作用的发挥, 他们越来越受农民群众的欢迎, 成为新农村生产建设第一线的重要生力军[17]。

近年来, 全国各地先后采取了多种渠道、多种措施吸引大学生到村里担任村官, 争取达到“一村一名大学生”的目标。在政策的号召下, 大批的高校毕业生舍弃城市进入到农村。2006年至今, 大学生“村官”政策运行机制比较完善, 主要表现在已形成较为完善的选派机制、培训机制、日常管理机制和退出机制。一些地区还成立了专门的执行机构, 比如, 河南省平顶山市和鹤壁市成立了市、县、乡三级大学生村官管理办公室[10]。2008年, 大学生“村官”工程建设已经推广到全国, 成为国家行动, 发展为国家级工程建设 (十万人计划) 。经中央同意, 中央组织部等有关部门决定, 从2008年开始, 用5年时间选聘10万名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 大学生“村官”计划正式转入国家主导的工程建设阶段[18]。截至2008年10月底, 31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已选聘7.8万名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 远远超出原定选聘2万名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的计划[19]。大学生“村官”计划在长期实践基础上, 已经纳入国家政权建设范畴, 成为国家政权制度的创新建设内容。

总体上说, 大学生“村官”计划实施以来, 已经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但是, 作为一种新生的事物, 大学生“村官”计划在实施过程中仍然面临一系列的问题。归纳起来, 主要集中在以下几方面: (1) 政府的认识误区:盲目跟风, 脱离实际, 对政策的导向性缺乏正确的认识;虎头蛇尾、前紧后松, 把大学生村官计划看成短期行为;认识不清、重视不够, 不拿大学生村官当干部[20];管理缺乏统一的规范, 没有一个严密科学的管理制度[21];政策缺乏连续性, 随意改变大学生村官的工作性质[21]; (2) 大学生“村官”自身的问题:功利心态、投机心理, 把大学生村官计划当成“跳板”;盲目乐观、急于求成, 对农村社会的实际情况缺乏充分认识[20];大学生“村官”在农村出现“水土不服”, 使大学生“村官”难以长期扎根农村, 服务农村[22];专业知识虽比较牢固, 但农村法规政策掌握明显不足;农村工作经验不足, 缺乏工作实践中的应有魄力[21]; (3) 高校方面的问题:高校缺少实施村官政策氛围;高校专业城市导向, 实践教学环节薄弱, 学生不具备农村工作能力[23]。有些学者还从其他视角分析了大学生“村官”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如财政资源分布不均, 东西部村官政策冷热差异;外聘大学生在法律上不具村官资格[23]。

四、大学生“村官”的功能 (角色) 定位

关于大学生“村官”的功能 (角色) 定位, 许多学者均认为, 大学生“村官”身份不清晰, 非官非农, 角色尴尬。如郑明怀 (2008) 认为, 按照《关于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意见》的规定, “到农村就业的, 可通过法定程序安排担任村党支部、村委会的相应职务”, 虽然把那些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助理和村委会主任助理的大学生称之为村官, 但与村支书、村主任等村官相比还是有很大的不同。大学生“村官”从本质上讲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村官, 也不是公务员, 更不是党政系统内的领导干部。虽在农村, 但又不是村民, 其角色是非常模糊的[24]。同时, 大学生“村官”无“法”可依, 遭遇法律瓶颈。《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明确规定“村民委员会主任、副主任和委员, 由村民直接选举产出。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指定、委派或者撤换村民委员会成员”。村民选村官, 这本是村民自己的事, 这在法律上是有明确规定的。“村民委员会主任、副主任和委员, 由村民直接选举产出。”这条规定就意味着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指定、委派或者撤换村民委员会成员, 换言之, 村干部只能由本村村民担任。不难看出, 作为一项新政策, 大学生“村官”在法律层面遇到了困难, 这也是大学生村官计划的硬伤[24]。大学生“村官”由上级委派, 有悖于村民组织法的相关规定[25]。由于不能从法律上给大学生“村官”一个明确的定位, 导致大学生“村官”这一模式无法制度化。由于名不正言不顺, 导致了这支队伍的不稳定, 很多人将之作为跳板, 缺乏长远打算[25]。周倍良 (2008) 认为, 当前大部分省份对大学生职务的正式定义一般为“助理”角色 (村支部书记助理或村委会主任助理) , 而且在服务的3年期限中, 这种身份都是恒定不变的。这种不是那么有分量的身份定位, 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大学生村官地位的尴尬和在农村发展建设中的边缘化[17]。大学生村干部现在的性质还属于聘任制, 现有的人事制度还无法给他们准确定位。如何能让他们长时间扎根于农村, 真正做到服务“三农”, 是一个严峻的问题。

五、大学生“村官”工程的体制机制

伴随大学生“村官”在农村的快速普及, 如何保证其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实效性、持续性, 将是必须要正视的一个关键性问题。许多学者从不同角度探讨了大学生“村官”工程的体制机制建设问题。如万银锋 (2007) 认为, 从理论推断、现实需要和实践发展的角度看, 建立“大学生村官”制度将是今后我国农村改革发展中的一项必然选择。但是, 当前我国对“大学生村官”问题还没有统一的制度设计, 实践中只能参考中办和国办印发的《〈关于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意见〉的通知》, 缺少制度化、科学化的刚性规定和操作依据[26]。他认为, 要建立科学稳定的“大学生村官”制度, 就必须在选拔机制、后续保障机制、激励引导机制等方面进行深层次的改革和创新[26]。余思含、司乃捷 (2007) 结合海南省“大学生村官”选拔计划工作渐趋停滞的现状, 认为大学生“村官”工程的长期性、连贯性应有制度性的支持和保障。解决大学生“村官”的后续安置问题, 需要政府全面了解基层真实情况, 在有效的调查和总结后, 从村官的选拔、培训、与当地村干部衔接和村官安置等方面使制度健全起来[27]。

黄露 (2008) 认为, 为了鼓励大学生奔赴农村第一线做村官, 各地政府纷纷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 但这一候鸟式的大学生“村官”选拔机制较之本土化的选拔机制, 其弊端在于: (1) 选派标准的非本土化, 即不限定申报者所学的专业, 是否熟悉农村, 有无组织管理才能的潜质等。由于选拔录用标准的宽泛化, 致使一些并不熟悉农村、不适应农村管理工作或专业不对口的大学生村官“英雄无用武之地”, 许多大学生村官因角色定位不准, 造成了人才资源的极大浪费。 (2) 激励机制的短期化, 既不利于大学生村官队伍的稳定, 也不利于大学生村官能力的培养;同时极易助长大学生急功近利的投机心理[28]。为此, 他提出应尽快建立科学、规范、长效的大学生村官管理机制, 以降低这一人才工程的建设成本并提高其效能:一是科学制定大学生村官选拔培养机制;二是建立健全大学生村官的激励机制和退出机制[28]。

冯建平 (2008) 则认为, 要统筹考虑大学生“村官”队伍的进口、管理和出口机制, 让“村官”们来得有条件, 干得有舞台, 留得有希望, 走得有收获。一方面, 着力抓好当前大学生“村官”队伍的管理工作。另一方面, 要长远统筹地考虑这支队伍的建设和发展, 积极探索完善大学生“村官”工资递增机制;探索完善包括建立大学生“村官”创业基金在内的鼓励“村官”自主创业的机制和办法;探索改革村委会选举法, 允许户籍不在当地的大学生“村官”参加村委主任的竞选;探索从大学生“村官”中选拔优秀人才充实各级机关单位的途径和办法;要把大学生“村官”工作一抓到底, 形成一村一名乃至多名大学生“村官”的好局面, 建立缺口递补、多需递增的长效机制, 使这支队伍保持稳定、正常流动、逐步壮大[8]。

六、结语

综上所述, 有关大学生“村官”的研究已经取得了相应的成果, 特别是对大学生“村官”产生的时代背景和意义、作用等方面已经形成较一致的看法, 一些学者也通过个案研究, 针对大学生“村官”实践中的具体做法和存在的问题, 提出了相关对策措施。但是, 作为一项工程建设, 目前还较少涉及大学生“村官”培养模式理论研究和对大学生“村官”培训体系构建方面的内容;针对大学生“村官”机制的建设、效果评估方面的研究较少;针对大学生“村官”培训课程开发方面的研究和大学生“村官”培训经费投入是如何分配的研究基本没有, 有关大学生“村官”培训成本与效益方面的研究甚少, 特别是如何建立健全大学生“村官”长效机制方面的研究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摘要:大学生“村官”问题是近年来党和政府、社会及学界非常关注的热点问题。学界对这一问题已经开始了积极的探索, 并有了初步的研究成果, 但目前尚处于研究的初级阶段。文章在对这些成果进行系统总结的基础上, 简要评析总体研究现状, 并指出当前亟待进行深入研究的问题, 以期为进一步的研究及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和借鉴。

上一篇:寒假计划英语作文下一篇:钦州市出差管理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