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示范基地项目汇报

2024-11-10

农业示范基地项目汇报(共11篇)

1.农业示范基地项目汇报 篇一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

大家好!首先,我代表长岛县委、县政府向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检查验收的各位领导和专家,表示热烈的欢迎!

长岛是**省唯一的海岛县,由32个岛屿组成,其中有居民岛10个,岛陆面积56平方公里,海域面积8700平方公里,辖2镇6乡,40个行政村,人口5.2万人。长岛风光秀丽,空气清新,气候宜

人,奇礁异石众多,素有“海上仙山”之称,年平均气温11.9℃,特别是夏天,气候异常凉爽,是理想的旅游、避暑和度假胜地。全县森林覆盖率达54%,大气环境质量达到国家一级标准,空气中每立方厘米负氧离子含量高达2万个,是天然的“森林氧吧”。每年途经的候鸟有百万只之多,享有候鸟“驿站”的美誉,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森林公园和省级地质公园、省级海豹自然保护区。长岛海域辽阔,水产资源丰富,特别是海参、鲍鱼、海胆等海珍品,在国内外享有盛誉,被命名为“中国鲍鱼之乡、中国扇贝之乡、中国海带之乡”,是我国重要的海珍品出口基地。长岛历史文化悠久,6000多年前就有人类在此居住,建于北宋宣和四年、距今882年的庙岛显应宫,是我国北方建造最早、规模和影响最大的妈祖庙。长岛具有独特的海岛民俗风情,渔家饮食、“渔家号子”等传统文化十分丰富,发展旅游业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旅游工作,大力实施“旅游兴岛”战略,把旅游业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支柱产业来培植,旅游业发展的潜力逐步释放。目前全县已开发了15处旅游景区,其中3a级景区1处,2a级景区2处,以“游海上仙山,品渔家风情”为主题的多条旅游线路全面铺开。特别是1999年创办的“渔家乐”特色旅游项目,已从最初的11户发展到现在的681户,接待床位由不到100张发展到现在的近8000张,成为长岛旅游的主打品牌。下面,我把长岛县“渔家乐”特色旅游项目的基本情况向各位领导和专家汇报一下。

一、创新思维,适时推出“渔家乐”特色旅游项目

近年来,面对旅游市场呈现出多样化的发展趋势,我们通过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发现参与型、体验型的特色旅游项目越来越受到游客青睐,返朴归真、回归自然已经成为旅游的一种新时尚。以“渔家乐”为代表的海岛特色旅游项目,成为发挥海岛资源优势和迎合游客消费心理的最佳结合点。为适应市场需求,我们结合海岛特有的旅游资源优势,推出了以“吃住在渔家、娱乐在渔村、览胜在景点、游乐在海上”为主要内容的“渔家乐”特色旅游项目,目的是为了使游客真正离开喧闹的都市,到渔村做一次“渔民”,体验一下渔村生活。这个项目一经推出,以其独特的魅力倍受广大游客的青睐,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和极大的震动,迅速激活了我县旅游市场。同时,通过各级新闻媒体的广泛宣传,长岛“渔家乐”特色旅游项目已经辐射到全国2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渔家乐”经营规模不断扩大,呈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在“渔家乐”的直接带动下,年进岛游客、门票收入、旅游直接收入等各项指标均以30%左右的速度递增。2001年全县“渔家乐”接待游客11万人,旅游收入880万元;2002年达到了33.4万人,旅游收入2018万元;2003年由于受“非典”的影响,接待游客15万人,旅游收入1012万元。“渔家乐”特色旅游项目的开发,直接吸纳社会就业人员1200余人,增加纳税额90余万元。同时,渔民闲置的房屋、渔船及劳动力得到充分利用,渔民的收入进一步提高。

二、强化行业管理,规范“渔家乐”经营行为

从规范管理入手,我们先后制定出台了《关于进一步规范“渔家乐”定点服务业户服务接待工作的意见》、《长岛县“渔家乐”旅游项目规范管理办法》、《海上观光旅游管理规定》和《长岛县“渔家乐”接待单位及经营业户须知》等一系列规范性文件,“渔家乐”旅游项目逐步迈入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一是严格申报条件和审批程序。渔民提出申请后,严格按照食宿标准及卫生等设施配备的有关规定,经渔村、乡镇、县主管部门层层审核验收,合格后方可挂牌营业。二是理顺管理体制。坚持市场主导、政府服务的原则,进一步完善“渔家乐”经营管理体制,县成立旅游管理委员会,乡镇、村均成立了“渔家乐”管理机构。县旅游行政管理部门与乡镇“渔家乐”管理机构、乡镇与村“渔家乐”管理办公室、村管理办公室与业户层层签定管理责任状,做到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从公安、渔监、工商、交通等部门抽调专门人员,成立了县旅游稽查大队,向全社会公布了监督举报和投诉电话,随时受理游客的旅游投诉。县旅游稽查大队成员经常进村入户,对海上游乐安全、餐饮及大环境卫生等方面进行监督检查,综合整治全县旅游市场秩序。三是加强对从业人员的培训。组织专门人员对“渔家乐”业户进行日常接待业务的教育培训,讲解示范服务常识和接待要求,以及相关的法律法规知

2.农业示范基地项目汇报 篇二

该项目由中国农科院信息所主持研发, 是针对我国基层农技推广和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的现状和实际需求, 利用3G、物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在信息传输和处理上的移动、实时、定位和视频交互等优势, 开发的具有农技咨询、市场行情、农技培训、动态调度等功能的信息化平台。

据农业部数据显示, 目前我国农技人员约70万人, 遍布农村基层, 并且规定每个农技员至少带动10个专业户, 如果全部配备智能终端, 单此一项就将带动约百亿的终端产值, 另外还有每年几十亿元的数据通信费, 而且这还仅仅是即将实施的诸多项目之一。

3.农业示范基地项目汇报 篇三

既能发电又能种植菠菜,这样的好事在南宁实现了。广西首个光伏农业生态示范项目——隆安英利光伏发电站经过一段时间试运行,于16日正式并网发电。该项目运行后预计每年可以发电7000万千瓦时。同时,还能种植蔬菜、花卉、中草药等农作物,起到“一地两用”的作用。

据悉,隆安英利光伏发电项目去年3月4日正式开工建设,项目总投资5.4亿元,总占地约1500亩,安装太阳能电池板24万块,预计运行后每年可以发电7000万千瓦时,相当于每年节约标煤约2.8万吨,减排二氧化碳近7万吨,减排二氧化硫、粉尘等约2万吨。

项目于今年4月29日成功试运行,16日,正式交付隆安英利光伏电力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并网发电。

光伏农业生态示范项目与传统农业相比有何优势?昨日下午,记者在隆安英利光伏发电项目现场看到,一排排太阳能电池板立在地上,蔚为壮观。“与传统农业不同的是,光伏农业生态示范项目可起到‘一地两用的作用。”隆安英利光伏发电项目项目经理刘逊伟说,既可以在上面进行光伏发电,又可以在下面种植一些喜阴的植物,如南宁本地的菜心、香菜等,以及瓜类、木耳、食用菌、中草药、花卉等植物。

“去年已有30亩的叶菜试种植成功,这些蔬菜经专门机构检测,各项检测指标均合格。”刘逊伟说,木耳已经试种植,今年会收获几个大棚的木耳。

光伏农业生态示范项目给当地百姓带来哪些好处?刘逊伟说,光伏农业可给农民带来双重收益。一方面,农民将土地出租出去可以获取租金。另一方面,也可以促进农民再就业。如返聘回来种地,或进行光伏发电日后的维护。

据悉,太阳能所发电量除可以满足棚内照明、滴灌、农药喷洒以及棚内环境监测外,剩余电量将并入南方电网,从而保证光伏发电和农产品种植都有稳定收益。

日前,广西下发了《关于实施分布式光伏发电示范工程的通知》,在南宁、北海、钦州等6市先行先试,支持鼓励农村家庭、大型会展场馆、体育场馆等公共设施的屋顶实施分布式光伏发电,并对符合条件的光伏示范项目进行一定补贴,其中,家庭户装补贴4元/瓦,公共设施补贴3元/瓦。

为大力推进广西开展多领域多种方式的分布式光伏发电应用,广西决定在光照资源条件较好的南宁、北海、防城港、钦州、百色、崇左6市范围内先行先试,实施分布式光伏发电示范工程。2015年,该示范工程集中支持城镇(含县城)、农村家庭屋顶分布式光伏发电以及1000平方米以上大型会展场馆、体育场馆、机场航站楼、火车站等公共设施屋顶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

南宁供电局客户经理唐超介绍,有的家庭在自家屋顶铺上太阳能电池板,利用光伏太阳能发电,基本可满足家庭用电。而用不完的电还可以卖给电网公司,国家给予一定的电费奖励。

“这种方式不仅节能环保,也是普通家庭作为投资的一种方式。”唐超说。

4.农业项目基地备案报告 篇四

登记备案申请报告

一、申报单位及项目概况

1、项目申报单位概况

(1)项目申报单位:桂林民望种植有限公司

(2)项目申报单位地址:广西兴安县秦人街西栋2楼2-43号(3)项目申报单位企业组织机构代码:68516004-9(4)项目申报单位联系电话:0773-6098900(传真)(5)项目申报单位企业所有制性质:有限责任公司(6)项目申报单位企业注册资金:50万

(7)项目申报单位企业法定代表人或企业预定法人代表及联系电话 法人代表:李勇吴

电 话:***(10)项目经办人及联系电话:

经 办 人:李勇吴

电 话:***(11)项目申报单位的邮政编码:531300(12)项目申报单位的简况

桂林民望种植有限公司兴安办公地点位于广西兴安县秦人街西栋2楼2-43号,目前公司拥有总资产100万,现有职员10人,其中高级农艺师1人,工程师1人,技术员3人,另外管理人员4人。

2、项目概况

(1)项目名称:兴安县湘江流域优质(有机)水稻—马铃薯水旱轮作无公害种植基地

(2)建设地址:兴安县湘漓镇(江口、普头、力头、麦元、花桥、沿河、渔江、洲上等村委20个自然村)(3)建设性质:新建

(4)规划建设起止年月:2011年1月至2021年1月

(5)建设规模及主要建设内容

建设规模:示范基地总占地3000亩,一期1000亩,二期1000亩,三期1000亩,公司定单联系农户无公害基地总占地10000亩,联系农户4000户。(6)行业属性:农业(7)项目总投资及资金筹措

本项目总投资2380万元,建设所需资金全部由我公司自筹解决。

二、项目选址及土地利用

(1)项目选址:广西兴安县湘漓镇湘江流域(江口、普头、力头、麦元、花桥、沿河、渔江、洲上等村委20多个自然村)(2)本项目使用的土地是稻田耕地,通过政府协调帮助,农民自愿承包,村委签证备案,获得土地流转一季和全年的经营权。

三、资源开发及综合利用

1、土地资源利用:本项目拟建在兴安县湘漓镇,规划用良田3000亩,建设兴安县水稻—马铃薯水旱轮作无公害种植示范基地,种植二茬或三茬经济农作物,消灭农村的闲田、荒田,以发挥良好农田的最大效益。

2、项目环保及附属设施建设,项目是否产生污染物。

本项目在建设过程中对周边生态环境不会产生明显不良影响,具体分析如下:

本项目的实施,全程采用保护性免耕栽培技术,实行水旱轮作,能够保持水土,防止流失,1亩地消耗农村5000斤农家粪,改善生态环境,大量的秸秆土豆苗菜叶还田,发展绿色环保农业。

四、项目效益预测(如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及结论 经济效益测算:

1、投入资金: 2380万元(其中种植投入1080万元,加工建设投入1300万元)

2、建成后销售收入:年实现种植销售收入1500万元;实现农产品加工收入910万元,加工成本630万元。

3、本项目公司利润收入:1500-1080+910-630=700万元 由上可见该项目是经济效益比较显著的项目。生态效益:

本项目的实施,实行水旱轮作,能够保持水土,防止流失,3000亩地消耗农村7500吨农家粪,改善农村生态、生活环境,而且可生产大量的秸秆土豆苗菜叶等农作物绿肥还田,避免因焚烧秸秆造成环境污染,为发展绿色环保农业创造了条件,具有明显生态效益。

社会效益:

该项目建成后,大力发展粮食生产,稳定粮食供应,确保我国的粮食安全,将可以稳定并增加农民的收入,村委一级组织将得到公司化发展;对于探索桂北地区土地流转,消灭冬闲田,促农业现代化、规模化、产业化、企业化发展,建立“一年二茬或三茬”新的稻田种植模式,发展“一亩田、一吨粮、一万元”的目标,进一步转变农民观念,加快结构调整步伐,将提供宝贵的经验;对我桂林市乃至周边县区起到极大的示范和辐射作用,对于带动我桂林市乃至周边,转变农业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破解“三农”难题,推进农村新一轮的改革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桂林民望种植有限公司

5.农业示范基地项目汇报 篇五

重庆市江北区政府公众信息网发表时间:2009年11月24日

江北区人民政府副区长代小红

2008年5月5日

尊敬的谭市长:

首先感谢谭市长对双溪都市农业示范园的关怀和支持!为认真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314”总体部署、市政府《关于开展2008乡村旅游主题年活动的实施意见》(渝府发[2008]2号)和谭市长在北碚的讲话精神,我区集中力量,扎实推进以“双溪村都市农业示范园”为主载体的乡村旅游建设,着力推动城乡统筹发展,努力建设创意、实力、宜居、和谐江北。现将“双溪村都市农业示范园”的建设情况汇报如下:

一、与时俱进创一流,倾力实施“大战略”

区委、区政府紧紧抓住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的重大机遇,结合我区“大城市、小农村”的实际,把发展乡村旅游作为破解江北“三农”问题的切入点,坚持以旅助农、以旅促农,扎实推进“大项目、大投入、大营销”战略,力创乡村旅游精品。为此,我们采取了“三大措施”:在组织保障方面,成立了区政府分管副区长负责的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从相关部门抽调精干人员在双溪村现场办公,专职开展双溪村建设工作。在观念创新方面,遵照鸿举市长 “要用世界级眼光和一流水平打造双溪村” 的指示,将双溪村定位为以“田园牧歌”为主题形象的西部都市乡村体验示范区,因地制宜、彰显特色、示范带动、打造精品。在资金投入方面,区政府近两年来在双溪村基础设施建设、产业扶持、农民变市民等方面总共投入2亿多元,带动社会资本投入近7亿元,其中光大集团投入3.6亿元建设奶牛基地、乳制品加工厂和奶牛Disney乐园;原野集团计划投资1.5亿元,现已投入3000万元;已经开工建设的幸福花园计划投资3000万元、夕阳家园计划投资1500万元、市政小区计划投资1000万元。“大项目、大投入、大营销”战略的实施成效显著,双溪村农村居民人均收入由2005年的3318元提高到2007年的6500元,2007年被评为重庆直辖10周年精神文明创建工作先进村、重庆市新农村建设“十佳示范村”,并有幸成为我市“十大乡村旅游重点项目”之一。

二、规划先行谋发展,科学发展谱新篇

在推进双溪村都市农业示范园的过程中,我们始终坚持“四个注重”:

一是注重规划的调控作用。个性突出、魅力四射的乡村旅游景区建设,需要富于前瞻性、科学性的规划来控制和引导。为此,我们编制了《双溪村总体规划》、《双溪村乡村旅游项目策划》,用科学的规划来引领双溪村的科学发展。每一个项目的策划、引进和设计,我们都要多次召开座谈会,反复分析、论证和推敲,做到理念上立意高远、项目上大胆创新、文化上特色鲜明、操作上切实可行、态度上宁缺勿滥,高起点、大手笔塑造乡村旅游精品。

二是注重基础设施建设。已开工建设琏珠水厂至奶牛小区供水工程、双溪村河道排水及河道排污整治工程;通过建高位水池、自来水

厂、管网等形式,全村自来水覆盖率达90%以上,100%安全饮水。奶牛小区建设日处理污水200立方米、600立方米的沼气池各一个。在双溪示范村投入资金1200余万元,修建主村道8.5公里、次村道10.6公里、中大道35公里,全村16个行政社开通了农村客运车,基本建成三级路网,彻底解决村民出行难问题;为满足双溪村乡村旅游发展之需,今年开工建设的双石路养护工程投入使用,6.5公里循环道改造工程即将完成,大双溪片区8公里的兴(隆)望(龙)路已经动工。已建成符合“一楼四室”标准的村级公共服务中心740㎡,“一站式公共服务平台”和农村义务消防队通过验收;广播、电视、农家(社区)书屋已覆盖了全村,宽带网络实现村村通。天然气管道铺设进村并启用,电气化达标村镇建设高压走廊铺设完成;双溪村沿线“渝东民居”立面风貌改造完成277幢;50000㎡的小康新居正在建设之中,预计8月竣工,可供450户居民入住。

三是注重旅游要素的完善。按照国家《农业旅游示范园评定标准》,以建设乡村旅游示范区和优秀乡村旅游示范区为目标,有效整合双溪村的乡村旅游自然、人文资源,完善旅游接待、服务及其配套设施,增强吃、住、行、游、购、娱等功能,优化景区空间结构,创建景观丰富、景点连续、可进入性强、选择性好的宜游空间。在光大209平台,美名为“奶牛迪斯尼”,内设奶牛博物馆、奶牛科技馆、学生拓展训练营、乡村酒店、体验区、购物区等;在夕阳家园,有供老年人养老、健身、休闲的文体文化设施;在幸福花园,可提供商务会议、赏花、运动等设施;在翡翠谷,可漫步植物迷宫、游弋朝阳溪河、体验乡村八大坊、品味原野美食;在入口广场,将有体现“双溪魂”的游客接待中心、购物街、停车场等旅游接待、服务设施。

四是注重产业链接。为发挥双溪村的辐射、带动作用,推动实现我区鱼嘴、复盛、五宝三镇农村居民增收、农村居民转移、农村产业发展和城乡社会和谐,实现经济、社会、资源、环境与人口的科学发展,乡村旅游经济必须与相关产业相互链接、共生共荣。延伸“白色产业”链—双溪村现有3个奶牛养殖小区:金宏畜牧发展有限公司占地面积90亩,总投资3000多万元,设计规模为1300头,现存栏约1000头;光大小区占地76亩、养殖奶牛1500头;光大主牧场占地327亩、设计规模2800头、现存栏约500头奶牛。两个企业均是重庆市龙头企业,科技含量较高,奶牛配种采用“性冻控精”技术,挤奶设备是进口德国维斯伐利亚管道式挤奶机、转盘式挤奶机,牛粪处理采用干稀分离技术,干粪经过无害化处理后生产有机肥料或加工为食用菌菌基,粪水则进入沼气池,产生沼气,沼液通过提灌浇施牧草地,现已种植牛鞭草、皇竹草等1000多亩,以牛粪为菌基培养双孢菇试种成功,“白色产业”链进一步延长。培植“绿色产业”—通过成立“双溪新农村建设有限公司”,全村实施土地整体流转,使公司获得4300亩土地的经营权,加快了“绿色产业”的培育。牧草科技园占地约150亩,已初具规模;光大葡萄园占地460亩、预计投资约800万元,已部分种植马陆葡萄;已开工建设的双溪·翡翠谷占地600亩,预计投资3000万元,将成为双溪旅游环的核心景观,原引进的雾都杜鹃培育中心、盆景园、桃园、观赏鱼基地等项目相继投入运营。

三、小荷才露尖尖角,更有青蜓立上头

在双溪村的建设中,还存在以下困难:

一是建设用地指标不够。在基本农田不减少、耕地面积不减少、建设用地不增加的前提下,建议启动城乡建设用地增加与农村建设用地减少挂钩试点,盘活农村建设用地;建议允许建设用地与对口支援区县挂钩,实施占补平衡;建议允许农村建设用地确权和交易试点;建议允许利用国有农地的相关政策,盘活土地、筹集资金,为业主引进、规模打造创造条件。

二是农村金融改革试验步履缓慢。新农村建设资金缺口较大,探索金融如何支农、扶农、助农是一大课题,我们已与金融部门积极协商,但缺少制度保障和政策依据,能否以农村土地经营权作质押贷款,金融单位因对资金安全的顾虑、质押的土地经营权的身份确认难等问题,还未取得实质性进展。

三是双溪游客接待中心建设资金不足。伴随双溪村各项建设的强力推进,一个彰显“牛文化”主题、流淌奶与蜜的都市村庄即将展现在游客面前,概算800万元的公益性设施—游客接待中心及其配套设施急需开工建设,但目前还有资金缺口300万元,请求市政府在旅游结构调整资金方面给予支持。

6.农业示范基地项目汇报 篇六

全市有2个产品获得了有机食品认证;14个企业的16个产品获得了绿色食品认证,认证面积18万亩;30多个企业70多个产品通过了GAP、HACCP等国际质量体系认证;通过国家和省级认证的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等农产品生产基地28个,面积23.5万亩,基本涵盖了我市粮油、瓜果、蔬菜、畜产品、粉丝和葡萄酒酿造等六大优势农产品。

一、狠抓源头管理,努力在城乡环境综合整治上下功夫 我们把环境综合整治作为创建绿色农业示范区的第一道关口,实行全方位立体式监管,从源头上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重点实施了三大工程:一是绿化美化工程。二是节能减排工程。三是放心农资下乡工程。建立健全了农资专供网络,实行农业化学投入品市场准入制度,严格查处国家违禁投入品,把住农业投入品市场入口关。实行农业化学投入品统一配送,建立以市农业化学投入品配送中心为龙头、市镇村三连锁直供的放心农资配送体系,从源头上保障了农产品的质量。定期开展农业投入品市场专项整治活动,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和经营、使用违禁药物的违法行为。开展了“放心农资下乡进村”和农业科技入户活动,提高了广大农民使用低毒、低残农药的自觉性。

二、严格标准化生产,努力在打造农业生态基地上下功夫 基地作为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基础环节,是企业采购合格原料的重要保障。近年来,我们参照国内外市场要求,大力发展种、养殖业基地,以高产、优质、生态、安全的农产品迅速抢占市场。一是转变经营模式,实现种植基地标准化。按照基地建设规模化、产地环境无害化、生产过程标准化、质量控制制度化、产品流通品牌化、生产经营产业化的要求,整体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工作。一方面,引导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等单位按照无公害生产技术、良好农业规范(GAP)、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HACCP)技术,加强了内部生产管理。制定和印发了《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田间管理操作规程》、《禁用限用农药目录》等规范性资料,大力普及化肥、农药和植物生产调节剂等农业投入品的安全使用知识。另一方面,指导农民进行测土配方施肥、合理使用农药。推广实施了苹果套袋、测土配方施肥等提质增效关键配套技术,规范建设了多种类型的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基地,农产品质量大幅度提高,优质率达到60%以上。今年,有3个总面积3000亩的绿色苹果生产基地正在申报,“西罗家铁把瓜”、“官地洼西瓜”的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申报工作,已进入国家工商总局核准阶段。二是创新生产方式,实现畜禽养殖规模化。对生猪、奶牛、蛋肉鸡养殖场进行标准化改造,加快畜禽养殖由庭院养殖向养殖场、养殖小区转变,大力推进畜牧业规模化经营、标准化生产,加快无规定动物疫病区建设,严厉打击在养殖过程和饲料中非法添加有毒有害物质、违禁兽药及其化合物的行为,畜牧标准化养殖水平进一步提高。目前,全市规模化养殖场(区)184个,存栏能繁母猪100头以上的猪场32家,存栏2万只以上的蛋鸡场25家,存栏2万套以上的种鸡场20家,年出栏5万只以上的肉食鸡场16家,2009年全市肉蛋奶总产量达到15.6吨。三是改造传统模式,做大做强果品产业。我市在充分调查论证的基础上,将高效绿色农业发展的突破口放在了果业上,制定了《招远市果业发展五年规划》,确定了“面积调大、品种调优、品牌叫响”的发展思路和每年发展3万亩、5年发展15万亩的发展目标,明确规定对新植果园每亩给予100元的补助。工作中,我们坚持一手抓新植果园面积扩张,一手抓现有果园的提档升级,集中力量培育了一批高起点、高标准、高档次的果业样板园,掀起了新一轮果业发展热潮。三年来,果业以每年3万亩以上的速度增长,全市果园面积达到了30多万亩,建设100亩以上矮化支架栽培苹果样板园8处,其中成方连片300亩以上3处;千亩苹果示范园5处、有机苹果示范园2处。现有7个烟台标准化生产基地和5个市级果业重点项目。大秦家镇梁家苹果标准园、辛庄镇曹家葡萄标准园被列为“国家农业部苹果和葡萄标准园”。

三、严格质量监控,努力在建立链条化的管理体系上下功夫 指导农产品生产企业建立了从建厂到产品入库的登记制度、编码制度,对农产品进行统一包装标识和编码,建立了销售台帐、生产日志、收购记录、包装标识、检测报告等记录体系,健全了以生产、储存、包装等为链条的农产品可追溯制度,真正做到每个关键环节都监管到位、严格受控,每批产品都严格把关、保证质量。为切实做好农产品质量检测工作,我们坚持高标准起步、高档次建设、高质量服务,早在2002年就成立了市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购置了气相色谱仪、高压液相色谱仪、原子吸收光谱仪、紫外分光光谱仪、电子天平等检测仪器80多台套,建立了600多平方米的实验室,制订了管理制度和抽检计划,完善了抽检记录,可对土壤、肥料、农药、水、空气和农产品中农药残留等六大类175个产品494个参数进行检测,每年定性检测各类样品12000多个,定量检测样品300多个。是省内首家通过计量认证的县级农产品检测中心,2008年成为农业部无公害农产品产地和产品定点检测机构。同时,采取政府补贴的方式,鼓励出口企业和生产基地设立了速测站,把住原料进厂和产品出厂“首尾”两道关口。

7.农业示范基地项目汇报 篇七

会议认为,自2005年开始实施以来,全市农业综合开发科技推广财政投入资金突破3亿元,其中,实施市级集中科技推广项目302个、投入财政资金近1亿元,做到了“小项目、有所为”。一是促进了大宗农副产品增产保供。粮油、蔬菜类项目个数和投入资金规模均占到全市总数的60%以上。二是推进了优质高效农业发展。示范推广了一系列优质品种和先进适用技术,确保了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促进了全市特色产业提档升级。三是加快了农业科技人才培养。每年培训农民5万多人次,提高了种植大户和普通农户掌握应用科技种田的技能和水平,增强了专家的科技服务能力。四是推动了农业可持续发展。注重对生态、环保、低碳、节能相关农业适用配套技术的推广应用,促进了项目区土地等农业资源的持续开发利用。五是培育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近五年累计投入财政资金2280万元,支持发展了各类专业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股份合作社等农业新型经营主体1000多个。

会议指出,科技是农业现代化的希望,科技推广是项目区发展的翅膀,农综科技推广项目则是加快我市优势主导产业发展的示范窗口,全市农综科技推广项目工作者要立足实际、积极有为。一要增强担当意识。大力开展农业综合开发特色效益农业科技支撑行动,在发展特色效益农业、项目区示范引领、助农惠民增收上勇于担当。二要增强规范意识。严把项目申报关、项目实施关、资金报账关和检查验收关。三要增强合作意识。项目涉及的各方面、各相关单位应各负其责、相互配合、加强沟通,建立起有效的合作机制。四要增强创新意识。积极引进农业科技推广新品种新技术,积极探索科技推广新模式,积极研究科技推广新机制。

会议强调,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全市农业综合开发科技推广工作要从全市“三农”工作大局出发,贯彻落实国家农业综合开发新要求,坚持“抓好示范、强化推广”的思路,为我市农业现代化建设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真正体现“小资金,大作用”。区县农综办、各相关单位务必把农综科技推广项目工作抓实、抓好。一要高度重视农综科技推广项目。市里将把科技推广项目实施和管理情况作为对区县农综项目和工作绩效评价的重要内容。二要充分发挥农综科技推广项目科技支撑作用。未来5年,全市农业综合开发科技推广财政资金投入力争突破3亿元,其中市级集中科技推广项目力争投入财政资金1亿元。努力为农综项目出水平、上档次、增效益提供保障,为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注入发展动力。三要凸显农综科技推广项目示范引领效果。今后5年,要紧紧围绕粮油、蔬菜、柑橘、林果、茶叶、中药材、蚕桑等7大产业建立300个示范点,将项目区建成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区、农民增收致富的样板区、产业升级的推进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示范区、现代农业发展的先行区。

8.农业示范基地项目汇报 篇八

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工作开展以来,随着农业结构的不断调整,我县以设施农业为主的现代农业取得了长足发展,“设施农牧业+特色林果业”主体生产模式正在形成。为加快农业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实现节水增收目标,进一步发挥示范带动作用,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科技支撑,2011年以来,县委、县政府集中打造了民勤陶中现代农业示范园区,通过三年的建设,已初步建成集日光温室新技术集成试验示范、特色果品反季节设施栽培、大田生物节水技术试验示范、酿造葡萄标准化生产示范为一体的综合型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并凸现成效。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园区建设进展顺利,建设特点明显

民勤陶中现代农业示范园区位于三雷镇中陶村,地处民武公路8公里处,占地面积1320亩。园区按照“节水高效、科技集成、管理标准、可学可推”的理念,采取企业为主体,技术单位为支撑,农户协同参与的模式,农林水牧等部门联动,发挥自身优势,建成集“试验、示范、生态、高效、农民培训”为一体的现代农业示范园。

1、企业为主体进行建设,发挥企业自身优势。民勤陶中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由民勤县惠农农业生产资料有限公司、民勤县大漠瓜菜实业有限公司、甘肃敬业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三家民营 企业入驻园区投资建设。民勤县惠农农业生产资料有限公司通过土地流转租赁三雷镇中陶村土地101亩,投资756.6万元,建成双坡钢架温室14座,二代优化型日光温室8座,培训中心楼一处。主要引进种植红珊灯油桃、美国幸运李、金凯特杏、金手指葡萄、绿白丰葡萄等高档果品,应用矮化密植、小管出流等配套技术,目前已进入挂果期。民勤县大漠瓜菜实业有限公司租赁土地36亩,投资200万元,建成双坡钢架温室10座,引进种植红珊灯油桃、红提葡萄等高档果品,现已进入丰产期,棚均产值达到8万元,年实现收入80万元。甘肃敬业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流转土地100亩,投资160万元,建成西部人葵花园一处,宣传塔一个,开展向日葵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试验、示范,为地方经济建设和发展发挥龙头引领作用。

2、政府支持,相关部门联动投资建设。为早日建成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充分发挥园区示范带动作用,县委、县政府给予大力支持,并协调相关部门整合项目资金投资建设。完成示范园区内水利、道路、绿化、培训基地、信息平台等基础设施建设工作。三雷镇、中陶村委会在土地流转上进行全面协调,流转土地312亩;水务局投资82.7万元,完成园区内水利设施建设;交通局投资68万元,完成园区道路硬化铺油;农机局投资13.056万元,为园区内日光温室配备卷帘设备;科技局投资153万元,其中土地租赁费142万元,园区培训设施及农业信息化平台建设11万元;电力局投资28.24万元,完成园区内用电调 入安装;文化馆投资5万元,完成园区人文环境改造;林业局投资3.2415万元,完成园区内道路绿化;发改局投资20万元,完成园区内绿色长廊建设;农牧局投资66.1万元,完成园区内其他配套设施建设。

3、农户参与,投身园区建设。三雷镇中陶村农户采取土地倒兑办法,投资460万元,建成优化型二代日光温室230座,进行人参果、辣椒、番茄等蔬菜种植,2013年生产期内,棚均产值达到1.8万元,年实现总收入414万元。2014年生产期,棚产值可达到2.6万元以上。建成酿造葡萄标准化生产示范区536亩,推广应用优良品种、小管出流、科学整形修剪、肥水管理、病虫害综合防控等标准化生产技术,提升果品质量,为葡萄酒业发展提供优质原料,为全县特色林果业推广树立样板。

4、技术单位入驻园区,发挥技术支撑。农林水牧等技术单位充分发挥自身优势,选派技术骨干入驻园区,开展技术服务,为园区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民勤县农技中心入驻园区,在做好技术服务及协调管理工作的同时,在原有12座优化型二代日光温室的基础上,租赁土地75亩,投资55.65万元,建设全钢架装配式日光温室5座,日光温室规模达到17座,建设生物节水技术示范点190亩。通过技术单位入驻园区,建成了集日光温室新品种、新技术引进试验示范、高效节水作物及节水技术试验示范及集约化育苗示范区,为园区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二、取得的成效

1、试验确定了推广应用的新品种、新技术和新材料。园区建成后,农技中心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广泛开展新品种、新材料、新技术的引进试验。通过3年的试验示范,共引进设施农业种植作物10大类86个品种,试验筛选推广应用瓜菜新品种25个,其中番茄品种5个,辣椒品种5个,乳瓜品种3个,甜瓜品种5个,其他作物品种7个。引进研发秸秆生物反应堆、黄蓝板诱虫、测土配方施肥、膜下滴灌、防虫网、反光幕、二氧化碳气肥增施、沼气增温补气等新材料、新技术18项。引进种植油桃、杏、李、葡萄等高档果品5个,广泛采用矮化密植、小管出流等先进实用技术种植。通过园区示范带动,使新品种、新材料、新技术在农业生产上得到了广泛应用,并取得了显著成效。

2、入驻企业和农户经济效益显著提升。园区建成后,采取“公司+农户+基地”的模式,有效拉长了农业产业链,农业产业化水平得到了大幅提升,实现了农民增收、企业增效“两头甜”。

(1)企业收入显著增加。民勤县惠农公司投资建成的14座双坡钢架温室和8座优化型二代温室,引进种植油桃、杏、李、葡萄等高档果品,已进入挂果期,2013实现收入30多万元,预计2014年可实现收入100多万元。民勤县大漠瓜菜实业有限公司投资建设的10座双坡钢架温室,引进种植油桃、葡萄等高 档果品,2013年实现收入50万元,预计2014年可实现收入80万元。

(2)农户收入显著提高。园区农户通过土地倒兑和土地流转方式,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使收入显著提高。园区农户通过实施节水项目和标准化生产、新技术新品种推广等先进实用技术应用,使种植效益明显提升。2013年园区内247座日光温室,棚均产值达1.8万元,预计2014年棚均产值可达2.6万元以上,较去年增收0.8万元。示范区农户流转土地312亩,年务工农户达25人次,年土地流转费用31.2万元,年务工收入90万元。通过土地流转和园区年务工可实现人均收入可达到1.2万元。

3、为农业经济结构调整探讨了思路。通过示范区建设,应用先进技术,探索民勤关井压田后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模式,推进了全县“设施农牧业+特色林果业”主体生产模式发展,使农业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为推进农业农村经济发展起到积极作用。通过园区建设,加快了农业现代化进程,使土地会向一些大农场、农业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流转,使部分农户从土地中脱离出来,成为园区产业工人,对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起到了积极推动的作用。

4、为民勤生态环境改善起到启迪作用。通过示范区建设,带动全县设施农业发展,使膜下滴灌、小管出流、垄膜沟灌等高效节水技术得到了普及。全县日光温室面积达到4.13万亩(22258座),户均0.75亩。灌溉方式以膜下滴灌为主。棚产出效益、单方水效益逐年提高。至目前,标准棚(60米长,面积为1亩)产值达到2.1万元,单方水效益为75元。日光温室单方水效益是小麦单方水效益2.48元(亩产值1344元,亩用水量540方)的30倍,是玉米单方水效益3.46元(亩产值1870元,亩用水量540方)的21倍,是食葵单方水效益5.83元(亩产值2100元,亩用水量360方)的13倍,是棉花单方水效益7.6元(亩产值2760元,亩用水量360方)的10倍。发展日光温室是农民增收显著,节水效果明显的高效种植模式。通过高新节水技术的示范和综合节水措施的配套,可有效提高了广大群众的节水意识和增收能力,缓解地下水承载压力,使农田生态系统步入良性循环轨道,为民勤生态环境改善起到重要作用。

三、效益预测

1、推进主体生产模式发展。通过示范园区建设,有效辐射带动了全县“设施农牧业+特色林果业” 主体生产模式持续发展和提质增效,在全县社会经济发展中起表率作用。全县发展设施农牧业11.7万亩,特色林果业40.53万亩。2013年主体生产模式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4230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7893元的53.6%,其中日光温室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2074元、养殖暖棚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2023元。

2、为现代农业发展树立了样板。随着园区的建设和发展,农业产业内涵得到了拓展,农业生态、休闲观光、科普培训等 各个方面得到逐步开发。园区建设形成“政府引导、企业主导、社会参与”的良好格局。园区核心区广泛应用和示范推广农业新技术、新品种、新工艺,积极培育蔬菜、高档果品、集约化育苗等主导产业。辐射带动了现代农业技术集约化生产模式推广应用,助推了民勤现代农业发展进程。

3、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通过园区建设,选派了多名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农技人员直接入园区,到农业生产第一线开展科技承包,进一步强化园区的示范作用,努力探索把科技导入农村的新途径。通过“农业科技人员+示范基地+农户”的运行模式,架起了连接农民科技需求的桥梁和纽带,有效解决了农技推广“最后一公里”和技术转化“最后一道坎”的问题。同时,进一步创新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机制,不断实现土地集约经营,确保农民受益稳步提高,使部分农民从土地上脱离出来,成为了园区的产业工人。

四、存在问题

尽管我们在示范园区建设方面做了一些工作,取得了一些成效,为推动全县“设施农牧业+特色林果业”主体生产模式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也存在着值得重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园区建设资金不足。园区建设按照“政府引导,企业为主、农户参与”的思路,重点以企业投入为主,财政资金补助有限,而农业企业普遍自身实力不强,导致投入不足,使得现有的投资规模、投资进度远远不能满足现代农业园区建设 的需求。

(二)农村土地流转困难,农民观念有待转变。大面积土地流转是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的必要前提。当前,主要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分散经营模式,农业经营散、乱、小的状况没有根本改变,农民参与土地流转的积极性不高,土地集中连片流转难,而且短期内难以改变。土地流转后剩余劳动力转移、社会保障工作没有跟进,剩余劳动力转移运作较为困难。

(三)缺乏强有力的科技支撑,专业组织服务功能不强。科技人才短缺,农业信息服务平台由于投入不足,信息覆盖面不广,信息的收集整理、预测分析及信息的传递还跟不上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

(四)经营管理机制不健全,与现代市场不相适应。园区尚未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企业经营管理制度机制。部分参建企业只为争取资金或项目,企业与农户之间的产业利益联结机制不健全;龙头企业带动力较弱,农产品产业链短,农产品加工增值有限,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的新型经营主体没有形成。

9.农业示范基地项目汇报 篇九

关于印发《平利县2009年农业科技推广示范县项目

实施方案》的通知

各有关乡镇人民政府、县政府有关部门:

《平利县2009年农业科技推广示范县项目实施方案》,已经县政府研究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按照本方案要求,认真组织实施。

二OO九年十一月

抄送:市农业局、县委办、人大办、政协办

(二)平利县2009年农业科技推广示范县项目

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2009年中央1号文件精神,加快推进我县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加强农技推广工作,提升农民科学种田水平,全面推进农业科技进村入户,根据农业部办公厅、财政部办公厅《关于印发2009年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示范县项目实施指导意见的通知》(农办财[2009]95号)文件精神,结合我县实际,特制订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2009年中央1号文件和《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加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意见》(国发[2006]30号)精神,坚持改革创新,以满足农民的科技需求为出发点,以服务农民的成效为检验标准,通过建立健全农技推广运行机制、培养农业科技示范户、建设农业科技实验示范基地、开展农技人员培训等措施,推进基层农技推广体系进一步创新管理体制、健全推广机构、提高队伍素质、完善运行机制、强化条件建设,全面提升基层农技推广体系的公共服务能力,为保障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促进农民持续增收提供有效服务和技术支撑。

二、目标任务

1、坚持科学发展观,以满足农民科技需求为出发点,以服 务农民的成效为检验标准,通过建立健全农技推广运行机制,构建“专家组+技术指导员+科技示范户+辐射带动户”的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快捷通道,大力提升基层农技推广体系的公共服务能力,全面推进农业科技进村入户,为保障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促进农民持续增收提供有效服务和技术支撑。

2、通过项目实施,建立县、乡、村三级农业科技试验示范网络,带动我县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

3、围绕主导产业,选聘100名技术指导员。培育农业科技示范户1000个,建设农业科技试验示范基地12个,以示范户为基础,每个示范基地不少于500亩。加强对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的筛选与推广,使我县的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入户率和到位率达到95%以上;

三、实施内容

根据有关项目总体要求,结合我县实际,主要开展以下工作:

(一)确定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

1、主导品种。根据平利县实际情况、现有产业发展现状和布局以及发展潜力,因地制宜的确定全县的主导产业为生猪、茶叶、蔬菜、蚕桑、粮油(玉米、水稻、油菜)五个主导产业。

2、主推技术。通过专家遴选和评定,确定五个主导产业的主推技术;制定五个主导产业的技术推广规划和主推技术操作规程,编印技术资料和技术明白纸;明确各实施指导单位和专家、技术指导员的工作职责,细化年度工作任务,进村入户开展技术 指导,使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的入户率和到位率达到95%以上。同时做好对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推广应用过程的跟踪调查和数据收集,并开展推广效果评价。

(二)选聘100名技术指导员。

1、坚持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从县乡两级农技人员中择优选聘100名技术指导员。其中茶叶技术指导员20人,蚕桑技术指导员10人,生猪技术指导员40人,粮油技术指导员20人,蔬菜技术指导员10人。技术指导员经调查摸底汇总后,根据选聘条件进行审核,符合聘用条件的报农业局审核确认后予以公示。

2、制定农业技术指导员各项管理制度。以服务质量和农民满意度为指标对技术指导员进行工作考核,考核结果与工作报酬和待遇挂钩,年终对考核不称职的技术指导要调换,培育一支“责任心强、技术精湛、扎根基层”农技推广队。

3、实行责任制。县农业局与技术指导员、技术指导员与科技示范户之间分别签订技术服务协议,明确各自的责任、权利和义务。

4、实行技术指导员包村联户制。每名技术指导员对口联系2个村,负责10个科技示范户的技术指导;主要负责制定并实施分户技术指导方案,在关键环节、关键农时、突发事件及农民有需求时,开展技术指导和服务,技术指导员全年进村入户时间不少于150天。建立工作手册,采集相关信息等。

(三)培育1000名科技示范户。

1、根据五大示范主导产业,统筹考虑各产业分布,确定全县培育1000名科技示范户。其中生猪产业400户(广佛100户、八仙200户、三阳100户);粮油产业200户(城关70户、八仙80户、大贵50户);蔬菜产业城关镇100户,茶叶产业200户(城关镇80户、长安镇80户、大贵镇40户);蚕桑产业100户(西河乡50户、老县镇50户)。

2、科技示范户应具备条件:拥护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遵纪守法,明礼诚信,乐于帮助和带动周边农户依靠科技发展农业生产;具有丰富的生产实践经验,生产经营规模较大,种养水平较高,一般具有初中以上文化程度;在同等条件下,优先选择种养大户、农民技术员、《绿色证书》和《新型农民科技培训证书》获得者。

3、科技示范户遴选程序。按照公开、公平、公正和自愿的原则遴选科技示范户,由区域站公布遴选条件和遴选程序,由农户自愿申请,村民委员会择优推荐,乡镇政府统一评议并张榜公示7天,无异议后,报县农业局审定,并予以确认。

4、科技示范户的管理。建立科技示范户管理档案(含电子)、统一制作科技示范户标牌、印制《科技示范户手册》。同时要加强科技示范户能力建设,主要是学习接受能力、自我发展能力、辐射带动能力建设。使之成为观念新、技术强、留得住的新型农民;成为农情调查员、技术推广员、政策宣传员。

(四)建设12个农业科技试验示范基地

1、围绕我县优势农产品和特色产业发展需要,按照一业为主、多种示范的原则,依托现有试验示范基地、良种繁育场、种养大户、涉农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基地,全县共建设12个农业科技试验示范基地。其中茶叶基地3个(城关、长安、大贵各1个);粮油基地3个(大贵水稻基地1个、八仙玉米基地1个、城关油菜1个);城关镇建设蔬菜基地1个;生猪基地3个(八仙、广佛、三阳各1个);蚕桑基地2个(西河、老县各1个)。

2、基地认定条件。充分考虑产业布局,应具备较好的基础设施,较强的技术力量和适当的规模,尽量依托现有科研教学推广单位试验示范基地、良种繁育场、种养大户、涉农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基地等,建设农业科技试验示范基地。

3、基地每年的工作任务。按照“一业为主、多种示范”的原则,完成3个新品种、3项新技术、3个新机具的引进和技术培训等工作;同时展示1个新品种、1项新技术、1个推广成熟品种和技术;以示范户为基础,建立示范基地(县有示范园区、乡镇有示范基地、村有示范户)500亩(攻关田100亩、展示田100亩、辐射田300亩);基地每年培训农技人员50名,科技示范户100户,农民500名。并且实行统一挂牌,标明主导品种、主推技术和技术负责人等信息,同时集中展示示范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

(五)培训农技人员。

根据对农技人员的不同需求,分期分批开展培训。2009年挑选100名左右农业技术推广骨干人员,到农业院校、科研院所、推广机构开展5天以上的集中培训,逐步提高基层农技人员的业务能力。培训内容主要包括重点推广的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农技推广理论与方法、农业公共信息服务和管理统计技能;农业政策和相关法律法规等。

四、明确职责分工

为加强对项目实施的组织协调和顺利实施,各相关单位要根据县上统一安排,认真学习贯彻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的精神。各乡镇人民政府负责项目实施的宣传和发动工作,并全力配合技术指导单位开展指导工作;县农业局负责总体方案制订、综合协调、政策研究、资金落实和督导检查;县茶叶局负责茶叶产业技术指导工作;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负责粮油、蔬菜产业技术指导工作;县畜牧中心负责生猪产业技术指导工作;县蚕桑技术推广站负责蚕桑产业技术指导工作;各区域农业技术推广站全力抓好辖区内有关项目实施工作。

五、实施步骤

项目实施大体分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筹备阶段。2009年11月上旬到2009年12月上旬,召开动员会议,制定项目实施方案、明确各单位分工及职责、技术指导员、科技示范户、示范基地的调查摸底,确定各产业主导品种,主推技术。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从2009年12月中旬到2010年8月底。遴选示范户、确定技术指导单位和技术指导员、确定示范基地、组建专家组、筛选推介发布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编制技术指导方案、编印《科技示范户手册》、技术资料。对示范户开展技术指导和服务、兑现各项补贴、开展以技术员、示范户为重点的主体培训、进行项目跟踪检查指导等。

第三阶段总结验收。从2010年9月初到2010年9月底。进行项目总结,自下而上逐级报告;进行项目验收和抽检,并形成验收总结报告。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与工作协调

为加强对项目实施的组织协调和顺利实施,成立由县政府副县长鲁延柱同志任组长,农业局长鲍平同志任副组长,各项目有关乡镇政府乡镇长,各技术指导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项目实施领导小组,负责项目的实施和组织协调。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农业局党委书记习明晶同志任办公室主任,抽调张明香、袁敦奎、黄光华三名同志负责具体办公。

(二)加大资金落实和监管力度

认真落实中央要求,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大项目资金落实,对技术指导员、示范基地等按照项目要求给予适当补助。同时进行统一部署,统筹项目资源和技术力量,实现部门、人才、项目、资金的优势集成,形成工作合力。财政、农业、纪检等部门要切 实加强对项目资金使用与监督管理,严防截留或挪用资金。

(三)加强技术指导

为加强对项目的实施过程中技术指导,各指导单位要成立各产业技术指导组,负责对项目实施工作的技术指导。

(四)加强绩效考评

制定项目管理办法、资金管理办法和绩效考评指标体系,明确项目实施的目标、内容、责任以及资金使用要求,保证项目实施工作的有序开展。

(五)加大总结宣传力度

10.农业示范基地项目汇报 篇十

2014年7月15日, 广东省农业厅在广州市现代农业装备示范基地举办了花生、蔬菜生产机械化技术推广现场会曁培训班。广东省农业厅副巡视员潘雪芬、农机化办主任陈楚楷, 广东省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总站站长刘胜敏, 广州市农业局副局长姚玉凡出席了现场会。广东省农业厅相关部门的领导参加了本次活动。活动由广东省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总站、广州市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站承办, 现场会由陈楚楷主任主持。广州、惠州、韶关、河源、茂名等蔬菜生产企业、种植专业户及花生种植大户共230多人参加了活动。期间安排了相关技术讲座和培训、机械现场演示、现场交流会等活动, 组织了15家企业100多台套蔬菜、花生整地、精密播种、移栽、航空植保、花生收获和烘干等适用机械进行机具展示和作业现场演示。蔬菜、花生是广东省重要的经济作物, 发展蔬菜、花生生产全程机械化·是推动广东省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举措。本次活动通过现场会和培训班相结合的形式, 内容生动丰富, 利于学员接受, 进一步加大蔬菜、花生适应性农业机械化技术的推广应用, 加快提高广东省花生、蔬菜生产机械化发展水平。麵2014年8月1日, 广东省农业机械化示范县项目实施情况交流会在广州市召开。广东省农业厅副巡视员潘雪芬, 厅农机化办主任陈楚楷、鏖1 rtlt HKUiil醱MS交2i副主任刘亚平, 省农机推广总站站长刘胜敏, 省农机试验鉴定站副站长熊元芳, 以及全省15个农业机械化示范县所在的地级市农业局分管领导、各示范县練部ns M导、项目中期检查I作组专家代表·J^共60多人飾了线。s议自厅农滅办主任陈雜主持。茂南区、斗门区、高要市等三个示范县代表在会上做了典型发言, 他们主要介绍了各自的项目实施成效、经验及所遇目难, 现漏示项目档錢料样板;魏专家 (iji重点对当前农机化示范县项目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t SS财务管理情况及目标要求, 进行了分析与指导性发言;与会代表对实施项目的mh'具体情况作了现场交流。潘雪芬副巡视员在总结讲话中指出, 建设农业机械化|y示范县是广东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发展的重大举措, 对探索扶持广东农机化发展的新路子、开创广东农机化项目实施的新模式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创新意义与指导意义。强调在项目实施的最后一年, 各示范县一是要提高认识, 强化组织领导;二是要强化示范作用;三是要强化财务管理;四是要完善项目档案;五是要适时组织自查验收和财务审计。

11.洛南县现代农业示范园区项目规划 篇十一

一、规划提要

1、规划名称:洛南县现代农业示范园区项目建设规划。

2、规划年限:园区建设从2011-2015年,建设期5年。争取两年成势,三年成形,五年成园。

3、规划建设的地域范围:洛南县现代农业示范园区涉及洛南县城关镇、永丰镇、保安镇、洛源镇共4个乡镇的36个村,总面积10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5万亩,辐射带动3.9万亩。

4、规划建设的总体目标:洛南县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园区按照“四区六园”整体架构进行规划,全面实施农业标准化生产,农产品全部达到无公害标准,部分达到绿色食品、有机食品标准,劳动者素质明显提高。力争通过4-5年不懈努力,将园区建成新技术、新品种、新成果试验、示范的基地,现代科技的辐射源,科普培训的基地,努力把洛南县现代农业示范园区打造成为全市现代农业示范高地和农业高新技术成果展示基地,成为全省一流、国内知名的现代农业示范园区。

5、规划建设的主要内容:整个园区建设分为4大功能小区,包括6个现代农业示范园。

(1)现代农业高科技展示区。规划建设农业高科技展示园500余亩,以展示现代种植业、林果业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为主要内容,同时集成管理和技术服务功能。

(2)主导产业引导区。包括3个示范园。①现代设施蔬菜生产示范园。规划建设高标准设施蔬菜生产示范园1000亩,示范带动发展设施蔬菜基地2000亩。②无公害马铃薯生产示范园。建设高标准无公害马铃薯生产示范基地亩,带动马铃薯生产基地10000亩。③有机核桃种植园。升级提档保安镇核桃种植1000亩,示范带动全县种植1万亩。

(3)观光农业休闲区。依托洛南县章坪水库建设,规划面积800亩,建设观光农业休闲园,开展以生态观光、采摘、旅游、餐饮、娱乐、休闲、高档住宿为一体的农业生态观光旅游。

(4)现代加工物流区。规划面积300亩,建设农产品加工与物流配套区。

6、建设投资及资金筹措:园区各类建设项目总投资额共计31270万元,其中产业类项目资金24870万元,占总投资的79.5%;非产业类及公益性项目资金6400万元,占总投资的20.5%。

坚持政府引导和市场运作相结合的基本思路,资金筹措主要从三个方面考虑:业主投入、园区自筹、政府支持。产业项目主要资金来源为业主投入和园区自筹,如政策允许政府可以支持少量投入。其中业主投入(含银行贷款)应不低于产业项目总投资的70%,约2.2亿元左右;园区自筹资金约占产业项目总投资的20%,约6254万元;根据政策由政府支持比例10%,约3127万元左右(2011年政府财政资金投入1000万元)。

二、园区建设背景及必要性、可行性分析

1、园区规划建设背景及必要性。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2006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进一步提出要“把发展现代农业作为推进新农村建设的着力点”。2007年中央关于三农工作的“一号”文件明确指出:发展现代农业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是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农村工作的必然要求。此后中央连续下发的三个“一号”文件,也多次从不同角度强调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性。

总之,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全面发展,走现代农业是一条必由之路。现代农业是集约化经营与生态化生产有机结合的农业,兼有高投入、高产出、高效益以及绿色、安全和富民强农的多重特性与优势。规划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在园区内集成现代农业种植业高科技项目,打造现代农业发展高地和农村经济增长极,形成示范带动区域现代农业发展的典范和标杆,对于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探索解决“三农”问题,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开拓农业现代化建设新局面,实现城乡统筹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等都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2、园区基础条件及可行性

① 基础设施条件较为完善。规划区内县乡公路密集,通乡公路全部实现黑色化,村道大部分硬化,运输条件便利,将为农产品的运输、销售提供方便。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网

络覆盖全区,光纤通讯程控电话已安装进村。规划区为洛河沿岸河谷川平区,水、电、路等基础设施较为完善,为园区建设提供了基础保障。

② 气候耕地资源较好。洛南县现代农业示范园区所在的四个乡镇,位于县城中西部的洛河沿岸,依山傍水,风景秀丽,自然条件优越,地理条件以川平低山为主,地势平缓,盆谷地较多。年均气温11.8℃,年降雨量756毫米,≥10℃年平均积温为3459.2℃,光照积温较少,但降水丰富,自然生态环境优越。土壤类型主要以褐土、黄棕壤、棕壤土为主,土层深厚,质地疏松肥沃,养分含量较全,特别是钾、磷微量元素等较为丰富,适宜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的开发建设。

③ 大气和土壤无污染。规划区无工业三废污染和社区生活污染源,大气质量完全达到国家《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中的一级标准。项目区所辖乡镇已于2006年10月通过农业部食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杨凌)无公害农产品产地环境检测,且气候冷凉、自然资源丰富,是生产无公害农产品的理想地区。

④ 农业产业化企业初步建成。一是以洛南县成华工贸有限责任公司为主的加工龙头企业,将于今年建成。建成投产后,年加工鲜薯15万吨,生产精淀粉3万吨,产值达18000万元。二是培育农产品市场2个,销售各类农副产品4655万公斤,交易额3670万元。三是组建有专业合作经济组织25个,入会会员达

6000多户,专业协会在搞活农产品流通,在解决农产品销售难问题的同时,向广大会员提供信息服务,架起农民迈向市场的桥梁。

三、园区建设目标与功能定位

1、园区建设目标。园区建设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创新为动力,以促进农牧业产业升级,以提高农畜产品市场竞争力和经济效益为目标,充分发挥园区技术组装、技术中试、技术转化、技术辐射、技术扩散的基本功能,积极推进区域化、专业化、集约化、市场化的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建设,将园区建成新技术、新品种、新成果试验、示范的基地,现代科技的辐射源,科普培训的基地,成为现代农业的一个样板。推动形成生产专业化、经营产业化、服务社会化和管理科学化的大农业生产格局。到2015年,示范园重点建设面积达到1.5万亩,示范园区内农业产值年增长5%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高于同类地区10%以上,良种化程度达98%以上,实行标准化生产,农产品基本达到无公害标准,部分达到绿色食品、有机食品标准,劳动者素质明显提高。

—园区生产和农民的居住与生活条件明显改善,农民人均纯收入在现有基础上增收2000元以上,园区内农民人均纯收入超过5500元。

—园区土地生产率大提高,种植业土地亩收入5000元以上,土地综合效益1.5万元以上。

—园区科技水平较大提高,科技对农业经济增长贡献率达

70%以上;园区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率大提高,吸收当地劳动力转移就业率达80%以上。

—园区农业商品化、市场化程度大提高,农产品商品率达90%以上,农产品达到无公害或有机食品标准,形成具有市场竞争力的知名品牌。

2、园区主体功能定位

① 示范推广功能。园区通过引进农业新品种、新成果并加以有效应用,聘请技术研究部门向园区提供先进的种植与养殖技术,并对园区进行技术指导、技术咨询、技术跟踪服务,再通过园区把应用技术成果等传递推广到其它农村地区。以此形成先进适用的现代农业技术组装模式与经营管理模式,使其成为技术新、产出高、效益好的现代农业示范样板,成为商洛市现代种植业的技术高地和示范窗口,对洛南县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起到重要的示范引领作用。

② 优势产业导向功能。示范园区建设按照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立足洛南县自然资源、科技水平、经济、地理位臵,优先发展无公害设施蔬菜基地、无公害马铃薯生产基地、优质烟叶生产基地、优质核桃生产基地等,积极培育我县农业主导产业和产品,进一步做大做强优势产业。

③ 集聚扩散。园区有明显的技术、区位、政策等方面的优势,将加速技术、人才、资金、信息向园区的集聚。在推动和促进园区建设和发展的同时,园区还有较强的向外辐射扩散功能,园区可以利用自身的技术、政策和信息优势,吸引、带动一大批农民进行现代农业生产,带动周边地区农业与农村经济发展,同时带动周边地区农业科技产业发育与成长。

④ 科普培训与旅游观光功能。园区具有科普展示、培训教育功能。展示现代农业技术应用、现代设施农业的经营管理,引进新的优良品种等,还可以利用园区这个平台对农民进行技术培训,对中小学生进行科普教育。通过有计划的教育培训,将成熟的现代农业高新技术和发展现代农业的经验传授给更多的农民,能有效引导农民走向小康。同时,园区内实现农业生产和休闲服务、旅游观光有机结合,充分利用农村田园风光、自然生态及环境资源,集农业生产经营活动,乡村文化、农家生活于一体,为人们提供观光体验、休闲度假、品尝购物等活动空间。

四、园区重点项目发展规划

1、现代设施蔬菜生产示范园

① 建设区域与目标。至2013年,在城关镇尖角村、庵底村,永丰镇王村、杨村建成设施蔬菜栽培核心示范区1000亩,至规划末年示范带动面积2000亩。以蔬菜园设施建设为手段,以实现绿色无公害蔬菜标准化生产为主攻方向,建设高标准蔬菜生产示范区。示范区新品种、新技术应用率达100%,农产品全部通过农业部无公害认证。实施龙头企业和品牌带动,将城关镇镇建成新型的无公害蔬菜生产示范基地。

② 主要建设内容

基础设施建设。示范园区道路、给排水、景观建设;工厂化育苗基地;大棚蔬菜设施建设;无公害蔬菜冷藏加工包装配送中心。

技术集成示范项目。实施名特优蔬菜瓜果新品种引进示范;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规程;大棚蔬菜优质生产配套技术集成示范;蔬菜生产信息化管理技术集成示范;“猪—沼—菜”农业循环经济技术集成示范。

2、无公害马铃薯生产示范园

① 建设区域与目标。在洛源镇涧坪村、桃坪村等11个村、保安镇蒿坪、乱石坪等7个村,建设优质无公害马铃薯种薯繁育生产基地1万亩,带动全县开发无公害马铃薯种植面积12万亩。通过品种引进、改良、脱毒种薯的繁育等,实施优质无公害马铃薯生产建设项目,突出洛南优质马铃薯的特色品牌,为推动全县农业的整体生产水平起到示范带动作用。

② 建设内容。通过引进脱毒原原种、土壤培肥改良、耕作机械设备购臵、配套灌溉设施等项目,修建高标准、高质量的无公害马铃薯生产基地,达到田成方、路相通、渠相连、旱能灌、涝能排,便于机械化作业产业示范田,提升整个产业发展水平。

3、有机核桃种植园

① 建设区域与目标。在保安镇涧底、黑潭、鱼龙、文峪、西坝、庙底、许庙、保安街等8个村建设1000亩有机核桃示范园,以发展产业、助农增收为目标,积极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和产业化经营。

② 建设内容。通过引进优质核桃苗木,采用有机生产方式,修建园区滴灌水池、田间管网建安工程及园内道路建设等,建成集生产、科研、观光、实习为一体的现代有机农业示范基地。

4、农业高科技展示园

① 建设区域与目标。在保安镇北湾村、八道河村规划面积500亩,集中展示当今国内外现代农业,特别是现代果业、现代蔬菜业等领域的新技术、新品种、新标准、新方法、新材料。期望通过2-3年的建设,使洛南农业示范园区的农业高科技展示园成为全市首屈一指的现代农业发展新高地,充分展示洛南农业发展的实力和后劲。

② 建设主要内容。农业高科技展示项目规划占地总面积500亩,包含现代果业展示400亩、设施蔬菜展示100亩。

现代果业展示区:果业展示区占地400亩,展示优质桃、核桃品种资源、苗木繁育以及现代果园建园与管理新技术,形成可供游客、从业者观光学习的林果大观园,果实可供游客采摘品尝。

现代设施蔬菜展示区:规划建设现代温室集群100亩,集中展示玻璃覆盖型、PC板覆盖型、薄膜覆盖型、薄膜覆盖全开顶型温室等各个具有典型代表的先进温室类型,面积各25亩。本温室区将全面应用现代高新科技的设备及技术,配合引进优质超高产的园艺品种,进行现代高技术园艺作物的生产与示范。

5、观光农业休闲园

① 建设区域与目标。依托洛南县洛源镇章坪水库建设,在东村、中村、西村、吊棚村规划面积500亩,开展以生态观光、垂钓、旅游、餐饮、娱乐、休闲、高档住宿为一体的农业生态观光旅游,努力把园区打造成为全市乃至全省最大的农耕文化体验园。

② 建设内容。大力宣传推介以高效农业、观光体验和田园风光为一体的休闲农业旅游,着力在核心区开发建设“特色蔬菜园”、“果品园”、“池塘养殖园”、“草木花卉园”等功能区,推出蔬菜瓜果采摘、农事民趣体验、休闲娱乐垂钓等丰富多彩的园区旅游活动,使其成为集了解农耕文化、体验农事情趣、享受田园风光为一体的休闲度假区。

6、现代加工与物流园

① 建设区域与目标。在城关镇刘涧村、杨川村、陶川村规划建设面积约300亩,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这个主题,以覆盖全区、辐射周边区县为支点,以增强农产品加工和物流产业竞争能力为核心,以建设加工物流园为载体,以培育骨干龙头企业为基础,实施名牌战略,强化产业链接,着力将农产品加工物流产业建设成为省级和国家级农产品加工示范基地。

② 建设内容。重点发展马铃薯精淀粉加工、果蔬汁饮料加工、有机食品加工、粮油深加工企业以及建设果蔬贮藏保鲜商品化处理的冷库、物流等附属设施。

五、园区建设投资估算与效益分析

1、园区投资估算。园区各类建设项目总投资额共计31270万元,其中现代设施蔬菜生产示范园1770万元,无公害马铃薯示范园区1000万元,有机核桃种植园100万元,农业高科技展示园5200万元,休闲农业观光园1200万元,现代加工与物流园22000万元。

2、资金筹措。坚持政府引导和市场运作相结合的基本思路,资金筹措主要从三个方面考虑:业主投入、园区自筹、政府支持。政府资金包括争取上级财政各类资金和本级财政投入,主要投向基础设施建设、高科技展示项目和其他公益项目。产业项目主要资金来源为业主投入和园区自筹,如政策允许政府可以支持少量投入。其中业主投入(含银行贷款)应不低于产业项目总投资的70%,约2.2亿元左右;园区自筹资金约占产业项目总投资的20%,约6254万元;根据政策由政府支持比例10%,约3016万元左右(2011年政府财政资金投入1000万元)。

3、园区经济效益分析。各类项目年销售收入总计为45194万元,成本总计为30844万元,年利润总额为8691万元,投资利润率27.8%,每年提供税收近千万元,具有巨大的经济效益;同时还可带动运输、包装、贮藏、加工、饮食和旅游等相关产业的发展,为农民增收创造条件。

① 现代设施蔬菜园。本项目总投资为1770万元,预计项目达到设计产量指标后,项目年销售收入可达1200万元,生产成本约为 300万元,扣除销售税金及附加88万元,正常年利润约

为812万元,投资利润率45.8%,经济效益明显。

② 无公害马铃薯生产示范园。本项目总投资为1000万元,项目达产后,年销售收入1600万元,生产成本约为600万元,销售税金及附加117万元,正常年利润约为883万元,经济效益良好。

③ 有机核桃示范园。本项目总投资为100万元,项目达产后,年销售收入120万元,生产成本约为50万元,正常年利润约为 70万元,投资利润率70%,经济效益明显。

④ 观光农业休闲园。本项目总投资为1200万元,项目建成运营后,年销售收入700万元,生产成本约为200万元,销售税金及附加50万元,正常年利润约为450万元,投资利润率37.5%,经济效益良好。

⑤ 农产品加工物流园。本项目总投资为22000万元,项目达产后,年销售收入41574万元,生产成本约为29694万元,销售税金及附加5404万元,正常年利润约为6476万元,投资利润率29.4%,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

4、社会效益

① 有利于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有效促进农民就业和增收。各类生产生产基地全部投产后,各产业生产作业环节、加工销售环节可使园区剩余劳动力转移得到较好解决,园区吸收当地的 万劳动力就地就业达80%以上,同时还可带动运输、包装、贮藏、12

加工、饮食和观光农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农村劳动力向城镇转移,推进农村镇化和新农村建设。

② 有利于改善农业生产基础设施条件。项目建成后,可明显改善当地农业生产基础设施条件,土质变厚,土地变肥,提升土壤综合生产能力,使园区土地生产率大大提高,土地综合效益明显提升。

③ 有利于科技的应用与推广,辐射带动其他地区的发展。园区相关产业项目建成后,将有利于农业科技的应用与推广,可提高农民科学种植水平。项目投产后,科技对农业经济增长贡献率可以达到70%以上。同时,园区建成后将成为商洛乃至全省的高效现代农业生产示范基地,可以带动区域内农业产业的快速发展,社会效益显著。

④ 有利于新农村建设和统筹城乡发展。园区建成后,可带动运输、旅游、餐饮、服务业的发展,拉大消费,提高园区农业市场化、农产品商品化程度,加快工业化、城镇化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逐步缩小城乡差别,实现城乡统筹发展。

5、园区建设生态效益

由于规划区域没有明显的环境污染,在项目的规划、建设和生产中,都将严格控制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量,将生产过程的人为污染控制在最低限度,故基本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种植业生产对土地的覆盖本身也有利于环境保护。对农田实行山、水、林、田、路等综合治理,涵养水源,培肥地力、理顺水系,可减少土

流失,有效改善生态环境。通过无公害综合农业环境和技术的监控及应用,可以逐步提高农田的有机质和土壤理化特性,把园区水、土中的亚硝酸盐、农药残留等生产污染逐步控制在允许的范围内,使园区农业生态环境得到进一步的改善和提高。

六、保障措施

1、组织管理及运行机制

① 组织管理。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是一项新生事物,涉及范围广、投资大、要求高,应成立相应的洛南县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管理委员会。县领导兼任管委会主任,农业、林业、水利、畜牧、国土、财政、交通等部门为成员单位。管委会下设办公室,从农业、水利、林业、国土、交通等相关部门抽调专业人员及向社会招聘人员组成,同时成立洛南县现代农业园区有限责任公司,与管委会办公室一套班子,两块牌子。园区建设管理委员会的工作职能以服务为主,包括具体组织实施园区建设规划,办理园区的开发、建设、管理、协调、服务与资本运作等事宜,正确运用各项优惠政策招商引资。

② 发展运行机制。园区实行“政府引导、科技引领、项目带动、企业经营”的运行机制。

第一,企业独资经营模式。由企业租(征)用农户的土地,集中成片、规模经营,发展现代种植业和加工、营销企业等。

第二,专业合作社模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的规定,通过引导、帮助,成立各类型园区农民专业合

作社从事相关生产和经营活动。

第三,专业大户模式。利用当地或引进外地农业致富带头人、种田能手等,通过土地流转、资产流转等形式,形成适度规模的种植专业大户经营。

第四,农企合作经营模式。形成“农民专业社+龙头企业+农户”生产经营模式,农民出土地,业主出资金,专业合作社管理,收益共享。

上一篇:《小人守护者》读后感下一篇:医院开展党的十八大报告和党章知识竞赛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