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信息化教学模式分析论文

2024-06-29

高校信息化教学模式分析论文(精选15篇)

1.高校信息化教学模式分析论文 篇一

摘要: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为大势所趋,高校教育信息化建设是近几年也必将是未来几年教育战略中的热点。然而地处西部的高校在信息化建设中仍存在薄弱和不足之处,如:管理者重视不足、资金投入不够、建设效率低下、专业人才缺乏等,通过调研分析,该文提出有益于改善现存问题的策略和方法,这将对西部高校是否能在未来的教育信息化建设中探索前进并迎头赶上至关重要。

关键词:高校信息化;教育信息化;数字校园;智慧校园

随着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的发展,高校校园管理、服务、教学等方面越来越趋向于智慧化、智能化,教育信息化已是我国高等学校进一步发展的必由之路。经过几十年的发展,高校的信息化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但存在极大不平衡性,即东部地区比西部地区发展速度快、水平高,而从整个西部地区来看,西部地区内部也存在着极大的不平衡性。中心城市比边远城市发展速度快、水平高,一本院校比二本院校发展速度快、水平高,西部欠发达地区高校的信息化建设仍然任重道远。西部地区高校众多,提高教育信息化水平对促进西部地区教育发展和人才培养有着重要作用。

1西部地区高校信息化建设现状

在中部和东部地区高校信息化建设快速推进的同时,西部地区高校受地域、资金、人才等诸多因素制约,信息化建设速度较慢,效率较低,尤其是西部欠发达地区高校的教育信息化建设仍显滞后,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重要问题。

1.1管理层面重视不足,信息化建设地位不高

西部地区很多高校虽然都成立了校园信息化领导小组,但是,信息化建设工作只是浮于表面,信息化建设工作并没有得到高度重视,信息化建设长期发展规划没有经过详细论证和讨论,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跟不上信息化建设的步伐,校园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实际发挥的作用不大,并没很好地将校内的下属个单位联合起来一起做信息化建设。

1.2资金投入不足,各高校之间发展不均衡

西部地区许多学校信息化建设投入长期不足,学校预算中专项信息化建设资金少。信息化建设最基本投入就是硬件条件的投入,由于西部地区地方经济整体落后,很多院校的信息化资金落实不到位,信息化领导小组心有余而力不足,尤其对于地方院校和二类院校信息化资金的落实更是存在问题。

1.3信息化建设效率低下,信息资源匮乏

西部地区许多高校信息化建设效率不高,许多项目纯粹是为了建设而建设。二级单位各自为政,形成信息孤岛。许多高校学校主页、二级网站建设和管理机制有待完善,尤其是二级网站存在信息量少、新闻公告更新不及时等问题。此外,很多高校用于教学科研、休闲娱乐的校园网信息应用资源少,拥有知识产权的信息资源更少,拥有数字图书、精品课程、网络课堂等信息资源数量不足、质量不高。

1.4专业信息技术人才缺乏

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少不了既懂得信息化专业又懂得高校教育体制的人才的付出和努力,但在西部高校中往往缺乏专业性人才,因为往往此方面的人才皆选择中东部收益较高一些IT公司,西部高校给出的条件无法与之相比。对于综合院校尤其是偏文科院校,大部分教职工没有掌握足够的用于教学科研或管理的信息技术,且缺乏足够的信息技术培训机会。高水平信息技术人才缺乏,各二级单位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参差不齐,部分二级单位甚至没有掌握基本网站管理技术的人员。

2大数据时代下的西部高校的信息化建设的策略研究

随着高校信息化的发展,以及大数据、物联网和云计算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高校或主动或被动地进入了大数据时代。知识经济与互联网时代的一个重要的发展趋势,就是通过信息技术改造包括高等教育在内的传统“行业”。为促进和加快西部地区高校信息化建设,针对之前所论存在问题,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重点改善。

2.1观念改革,认识高校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

加强西部地区高校的信息化建设,对于提高西部高校教育的竞争优势,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因此,要实现高校领导层面的观念改革,认识到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不仅包括教学、科研、管理、后勤服务等学校各项工作的全面信息化,还要清楚发展信息化建设的关键是推动教学信息化的发展,教学信息化是推动高等教育发展的最具活力的要素。

2.2整合资源,合理调整并加大信息化建设的投资

各高校对于已有资源应进行最大限度地整合,不仅要考虑学校人事、财物、图书、后勤等方面的数据信息共享和挖掘,更要解决学校教学、科研、等业务部门应用系统的兼容问题,以信息流带动技术流、资金流、人才流、物资流,促进资源配置优化,从各高校的实际情况出发,整合目前的现有资源,优势互补,合理制定适应高校信息化建设的政策和目标。另外,加大信息化建设的投入,对于资金匮乏、人才缺乏的高校,除了国家和政府投入的资金外,还可以吸引社会资金,与专业的技术公司合作,采用服务外包等形式促进本高校的信息化建设。

2.3实现高校间资源共享,打破内外界沟通壁垒

西部各高校应首先充分了解自己在信息化建设中现存问题以及所处阶段,制定适合自身特点和适应发展的规划和策略,明确大数据时代下高校信息化平台建设的重点。西部各高校可以加强院校合作以及院校互助,一类院校之间加强交流,实现各校之间优势资源的共享。二类院校加强与一类院校的沟通,通过向一类院校的学习,完善该校信息化建设的管理机制,进行统一规划和布局,确定和实施适应该校信息化建设方案。因此,打破各高校间的内外界沟通壁垒,对实现资源和信息的共享,促进西部高校信息化建设有着重要作用。2.4加强教师信息化培训,改变传统教育观在高校的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必须有一批具备一定的管理水平,同时也掌握相关的专业技术知识的人。西部地区的高校要加强一线教师、管理人员和信息化人才的继续教育和培训问题,改变传统的教育模式和管理模式,随时获知信息化建设发展的新趋势,以保证提供优质、高效的教学质量、管理质量和技术支持。

3结语

经历了“十二五”的数字校园集成整合阶段后,高校信息化建设突飞猛进,但西部高校教育信息化在发展中仍存在许多问题,《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中国要在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十三五”将是西部高校前所未有的大机遇和大挑战,迎接挑战,构建校园信息化平台,提高校园信息化管理质量,以更好提高自身在教学、科研和服务社会的水平,这将对西部高校加快数字校园向智慧校园的转型、以及西部地区人才的培养和西部地区经济的发展有着重大意义。

参考文献:

[1]吴丽娟,石杰.以教育技术为基点的西部高校教育信息化发展思路[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0(21):4-6.[2]郭玉龙.高校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网络安全与技术应用,2014(8):221,223.[3]田宏兵.大数据时代西部地区高校信息化建设的若干问题[J].电子世界,2014(14):2-3.

2.高校信息化教学模式分析论文 篇二

信息社会的高度发展要求高等教育必须满足培养面向信息化社会创新人才的需求。为此,各高校已经把教学信息化作为转变教学理念、更新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举措。然而体育类高校有其自身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几乎很少高校设置信息类专业,致使教学信息化的自主研发的可能性大大减少。另外体育类院校的学生对于教学信息化的方式更感兴趣,但是接受信息化的能力稍差。本文主要针对体育类院校教学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及方案进行分析和研究。

1 高校教学信息化建设的内涵

教学信息化是指以高校教学环境建设、资源建设和组织建设信息化为基础,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现代教育思想、方法和手段进行的教学活动。

教学信息化建设主要包括三个层面的内容:教学基础平台信息化、教学资源信息化和教学过程、教学管理信息化。(1)教学基础平台的信息化:主要包括校园网、多媒体教室、语音教室、数字实验室、电子阅览室、教学监控室、学术报告厅等建设内容。(2)教学资源的信息化:主要包括学科网站、专业数据库、多媒体课件、教材、电子文献(包括图书、期刊、报纸、网络资源链接等)、视频课件、网络课件以及多媒体素材(包括文字、图片、图形、动画、音频、视频)等建设内容。(3)教学过程、教学管理的信息化:主要包括教员的信息化、学员的信息化、教学媒介的信息化、教学管理的信息化等建设内容。

2 体育类教学信息化的现状分析

当前,利用信息通讯技术是各国高等教育机构提升学校竞争力的重要策略之一,一些欧美国家高校的数字化校园进程相当迅猛。其中,教学信息化更是各高校信息化发展策略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体育类高校教学信息化的程度,由于受到发展方向的限制稍显落后。根据国内外的发展现状,体育类高校教学信息化可概括地划分为两个层次:普通模式和基于网络模式。

教学信息化的“普通模式”,指在传统课堂教学环境下,教师综合利用电视、录音、多媒体教室、教学演示文档、BBS、电子邮件、网络资源和课程网站等工具和手段来组织和实施教学,以达到增强教学效果的目标。绝大多数的体育类院校使用这种模式实现教学信息化。教学信息化的“基于网络模式”,是利用网络教学平台对于“普通模式”进行升级,更好的实现教学的信息化。这就是说以课堂教学为基础,利用互联网或局域网来向学生提供教学相关的服务。

3 教学信息化系统的选择方案分析

目前高校建设教学信息化系统的选择方案主要有三种:自主开发、购买商业软件和使用开源软件。对于体育类高校来说,应该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建设方案呢?以下将分别探讨三种方案的优缺点。

3.1 自主开发软件

在校园信息化建设过程中,无论在国内还是国外高校,都有自主开发各种管理信息系统的传统。一些大学这样做的原因是学校本身具备较强的开发实力。尤其是著名的研究型大学,拥有足够数量的高水平软件开发人员。

对于体育类高校来说,自主研发教学信息化系统软件的可实施性不大。主要由于一般体育类高校很少设置信息或者计算机类专业,致使缺少高水平的软件开发人员。所以,使用自主研发的教学信息化软件的体育类高校少之又少。

3.2 购买商业软件

使用商业教学信息化系统,是高校教学信息化建设中一个常见策略。实际上,目前随着校园信息化软件系统需求的不断增加,国外多数大学都已逐渐放弃了自主开发策略,转而通过商业公司来购买软件产品

相对于自主开发的教学信息化系统来讲,尽管商软件业产品具有性能稳定、功能齐全和技术支持完善等特点,但采用这种方案经常也会出现一些问题。比较突出的表现为:一是使用成本较高;二是通常无法根据学校的具体情况进行定制;三是无法自主修改、添加功能,只能等待产品升级。

在国内,商业教学信息化系统的价格通常也都在数十万元以上。而且由于这些软件都是按照注册学生数来计费。因此购买费用可能高达到上百万元,另外每年还需要支付额外的升级或技术支持费用,而且从现状分析后期的升级维护费用不会比购买产品的费用低。因此,只有少数体育类院校使用商业教学信息化系统。

3.3 使用开源软件

除上述两种方案以外,近年在国外高校中,利用开放源代码的教学信息化系统也正逐渐成为教学信息化建设的一个重要选择方案。“开源的教学信息化系统”,是指那些基于开放源代码的项目发展而来的高校可自由使用和修改的教学信息化软件。这种软件对于使用者来说是完全免费,可通过网络自由下载使用。

开源的教学信息化系统中,最著名的是“Moodle”。据统计,目前在世界范围内约有2000余所教育机构在使用Moodle。Moodle的主要特征与功能可从下面几个方面来介绍:(1)总体设计。Moodle比较容易安装,可以支持大量的多种类别课程,特别重视整个系统的安全性。所有的界面设计风格一致、简单、高效,而且不需要特殊的浏览技能。(2)网站管理。网站是在安装时定义的管理者来进行管理的。管理者进入“主题”既可以设定适合自己的网站颜色、字体大小、版面等。(3)用户管理。每一位用户都可以选择一种语言应用于Moodle的用户界面;可以指定自己的时区和相关的数据。(4)使用成本。Moodle可降低教学信息化的成本,因为软件的源代码是免费使用。另外,可根据学校的具体情况自主对系统进行修改或二次开发。

不过,由于没有商业软件那样完善的技术支持和服务,使用开源教学信息化系统操作人员通常必须自己仔细阅读、研究操作手册和培训教材等。对于国内高校来说,由于上述开源软件都是由国外高校开发,因此系统的汉化也是操作人员的重要工作之一。对于体育类高校来讲,使用开源的教学信息化系统既可以节约资金,又有效地缓解了缺少高水平开发人员的矛盾。只需要配备专业的操作人员,就可以高效的使用教学信息化系统。

4 结束语

体育类高校教学信息化建设是一项艰巨的工程,需要我们从教学理念、教学手段、基础建设等多方面进行大胆的尝试和观念的转变。作为体育类高校更需要从原本相对落后的教学信息化进程中走出来,积极地引进先进的教学信息化系统,努力地转变教学理念,把教学信息化作为发展策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样就能够有效的提升体育类高校在国内高校中的竞争力。

摘要:教学信息化是现今高等教育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几年来,得到了各高校,尤其是体育类院校的高度重视。本文重点讨论了体育院校教学信息化建设的内涵和主要内容,分析了体育院校教学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对如何提高教学信息化建设成效进行了初步探讨。

关键词:教学信息化,体育院校,信息化建设

参考文献

[1]李晓锋,赵国富.加强教学资源标准化建设,推动教学信息化进程[J].教育信息化,2004.

[2]赵国栋.高等教育信息化国际比较研究[M].徐州:江苏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

3.高校信息化教学模式分析论文 篇三

关键词:教学信息化;教学设备信息;多媒体设备保障

近年来,各高等院校用于多媒体教室建设的投资不断增多,多媒体教室数量成倍增加,为教师课堂教学提供一个良好的教学平台,从而提高了教学质量。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多媒体教学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颠覆了人们获取信息的传统方式,实现了信息呈现的多样化、综合化和集成化,适应了信息时代人们对信息获取方式的要求。教学过程中多媒体的表现形式和跨越时空的非凡表现力,大大增强了人们对抽象事物和过程的理解与感受,将课堂教学引入全新的境界,把学生带进了一个声、像、图、文并茂的新天地。随着高校多媒体教室数量逐渐增多,近几年增幅较大,如何保障多媒体教室设备正常使用,故障及时得到维护,从而更好的服务于教学,提高工作流程和效率成为当务之急。

一、关键点设计

(一)界面设计

系统设计上强调信息的方便传递和浏览,因而在实现功能最大化的同时,要求实现用户的视觉统一和操作便捷的最大化。

1.系统界面设计需要突出校园特色。

2.文字、图形色彩统一,搭配合理,界面清楚整洁,层次结构清楚。

3.统一各级页面的排版风格。

4.页面富有时代气息和美感,色彩搭配稳重、合理、大气。

5.多媒体、flash动画页面丰富而生动。

系统界面设计采用具有我校校园特征的图文版形式,以白色為主题色彩,整体设计上,强调人性化和参与意识,尤其为不同计算机操作技能的使用者提供尽可能易于操作的功能渠道,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交互功能,呈现整体友好的界面结构。

(二)查询设计

紧扣“提高效率、优质服务、为全校广大师生服务”的目标,重点设计系统的查询设计应用:

1.查询设计是多媒体教室设备系统管理最重要的应用功能,结合浏览者在页面风格、使用习惯等方面的需求,分别设计推出简易查询和高级查询应用功能,方便和满足不同情况下,各类查询需求,最大限度体现网络服务的人性化。

2.用JSP控件实现查询结果的视觉直观性;用户权限设置方便领导查阅;强大的报表生成功能实现各种条件查询结果的上报,打印,提交功能。

(三)统计信息图形化设计

直观地显示多媒体教室设备的使用记录,维护记录的折线图、矩形图、直方图和扇形图。软件是面向用户的,统计数据图形化的程序实现为用户提供最方便的浏览方式。即使用户对计算机不很了解,也能方便地使用该软件。

(四)常用维护快捷查看

根据多媒体技术工作人员日常维护工作频繁的相关工作内容,如:过滤网除尘、话筒检修,计算机还原等工作,系统提供功能完善的快捷维护信息查看功能,提高系统的易操作性,从而提高工作效率,避免重复性劳动。系统对检索条件进行提前预设,根据用户的访问权限提供固定快捷的检索结果。

(五)易操作性设计

所有流程的设置通过图形化的界面实现。在系统提供的操作界面上,经信息处理工作流后的信息将自动在网上发布。可以利用系统提供的借口随时扩充新的应用。

信息维护和页面样式设计相分离,系统提供浏览器方式的信息维护工具,适用于非计算机专业人员进行维护工作,方便信息维护人员方便、快捷地录入新信息和修改/删除已有信息。

系统提供浏览器方式地信息维护工具,进行一般性信息维护时,只需录入文字信息,不对页面进行格式化或排版处理。

同时,信息维护工具也提供多种录入方式,除文本录入方式外,还提供所见即所得的多媒体文档输入、上传其他格式的文档(如:Word、Excel等)、链接到一个网站或一个网页、关系型数据库的数据。

(六)生成报表

系统在建设过程中实现大量工作报表的生成,如:周报,月报,年报,学期汇总,检修记录,更换记录,故障统计,设备类型统计报表等。

(七)信息复用性设计

针对系统实际应用维护过程中信息量巨大,信息数据录入繁琐,系统必须提供足够方便的信息复用性设计,以满足系统的易于维护,减少维护工作人员的重复性劳动。

实际操作过程中,将类似的设备分门别类,维护工作人员采用系统的信息复用性功能,可以方便快速的录入海量信息,提高工作效率。

(八)系统易管理性设计

系统必须能够提供足够的系统支撑能力以满足大用户量的并发访问。同时作为一个体系庞大的系统必须拥有精良的系统管理工具,以保证系统的易管理性。

系统实际建设中,需要不断频繁的更新和添加系统内容,最大的体现它们的作用和价值,而这些频繁而大量的建造和维护工作的操作者更多的是非计算机技术人员(即普通工作人员和学生助理),他们关心的是工作界面是否友好、直观,操作是否简便。

我们针对以上实际需要,提供多种自定制工具,屏蔽了技术的复杂和晦涩,采用业务人员非常熟悉又经常使用的工具(如Windows资源管理器、Excel等)的操作风格,业务人员稍加培训或不需培训即可使用这些工具建造和维护系统。自定制工具如:模板管理工具、信息管理工具、权限与角色管理工具等。

(九)应用可扩展设计

在整个建设过程中,根据计算机技术的更新和学校制度创新适时扩充新功能,整个系统应具有良好的界面,良好的对外系统接口和统一的数据标准以及技术框架,具有良好的应用可扩展性。减少各种特别培训。

(十)安全性设计

在设计本系统时充分考虑到信息资源库内的信息,它们的安全性必须得到保证。如下的各种信息按权限分级共享将充分保证系统的安全。

大众信息类:可以让任何人从网上查询。

加密信息类:只有拥有该应用合法用户名及口令的用户才能访问。权限的控制可根据需要控制到该应用或每条信息。

流程类:必须拥有合法的ID及口令才能访问。

系统提供用户权限和信息权限两种管理机制,保证系统和数据的安全。

用户权限用于控制用户身份,分为:系统管理员、信息维护员和浏览用户。系统管理员的权限包括系统维护、所有信息和内容的维护。系统管理员可以为各个教室设备设置信息维护员,各个教室设备的信息维护员只能维护本教室设备的信息内容。浏览用户只能查询和浏览系统的信息内容,还可使用网站提供的交互工具(如:咨询留言、在线投诉等)发送信息。

(十一)系统用户管理

各个子系统以LDAP作为用户管理的统一支撑。LDAP中存储用户的基本信息以及用户针对各主要应用子系统或服务的选项配置表(如:姓名、密码、组信息、邮件地址、可使用的应用子系统);在各应用模块中存储用户针对应用的详细信息及权限控制列表(如:信息发布的具体权限、增值服务的开通服务设置等等)。

(十二)用户权限设置

用户分为普通用户和管理用户。

1.普通用户。维护对应教室设备信息,检索信息,维护记录,故障记录。

2.管理用户。维护教室设备信息,查询信息,报表生成打印,统计分析。

(十三)数据库备份

建立分步式的安全可靠的数据库体系;具有高效的信息采集、分析、整理、数据备份和恢复功能;逐步建立适应信息共享标准的各类数据库实体。

(十四)系统使用记录

对登录系统的用户(普通用户和管理用户)的使用痕迹进行记录,包括信息添加记录,修改记录,删除记录,报表打印等。

二、系统模式

(一) B/S结构

B/S(Browser/Server,浏览器/服务器)模式又称B/S结构。它是随着Internet技术的兴起,对C/S模式应用的扩展。在这种结构下,用户工作界面是通过IE浏览器来实现的。B/S模式最大的好处是运行维护比较简便,能实现不同的人员,从不同的地点,以不同的接入方式(比如LAN, WAN, Internet/Intranet等)访问和操作共同的数据

目前,软件系统的改进和升级越来越频繁,C/S系统的各部分模块中有一部分改变,就要关联到其它模块的变动,使系统升级成本比较大。B/S与C/S处理模式相比,则大大简化了客户端,只要客户端机器能上网就可以。對于B/S而言,开发、维护等几乎所有工作也都集中在服务器端,当企业对网络应用进行升级时,只需更新服务器端的软件就可以,这减轻了异地用户系统维护与升级的成本。

在系统的性能方面,B/S占有优势的是其异地浏览和信息采集的灵活性。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任何系统,只要可以使用浏览器上网,就可以使用B/S系统的终端。

(二)基于校园网服务器

为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同时基于大学校园网的优良基础设施,系统以校园网服务器为依托,具体的浏览使用采用网页模式,进入打开系统用二级域名或IP+端口的模式实现。系统的程序运行位于校园网的服务器,方便集中控制,程序维护,数据备份。

(三)对外信息显示

校园网用户可以方便的登录对外网站系统查看相关设备的运行情况。包括设备是否正常,是否允许U盘,是否支持DVD光盘以及是否有对应的课程软件安装。

同时提供设备使用视频教学,提高教师使用设备的熟练程度。

可有效的避免教师上课过程中准备的教学材料与设备冲突的现象。

(四)系统管理

提供文件目录、数据字典、数据库、权限管理。

1.文件目录:提供设置网站内容路径的功能。

2.数据字典:提供统一的数据字典维护程序。

3.数据库:根据数据库提供的类,监控数据库的Session等常用的性能指标。

4.权限管理:具体可划分为权限定义管理、角色定义管理、用户管理、登录校验等模块。

由于多媒体教室设备管理系统是为全校师生教学活动服务的,关系到能否为教学提供高质量、高可靠性的服务的重要保证。项目完成后,多媒体维护部通过集中的网络管理系统,可以统一管理高校范围内的所有的多媒体教室资源信息和性能信息,可以实现对多媒体设备的集中维护、管理,从而提高维护效率和维护水平,更好的为广大师生提供优质服务,可以间接地提升高校的教学质量,对全校教学整体效果的提高将起着非常积极的作用。

根据国内外经验表明,电子通信满足了本行业的需要就会大大的促进该行业的发展,反之则会延缓该行业的快速发展,因此,作为基础设施之一,项目的建设将有力的促进高校教学水平的迅速发展,具有良好的教学效益。

参考文献

[1]张颖.3G业务运营支撑系统[J].科学之友(教育科研),2010,(41).

[2]韩强.基于电信级以太网应用及其关键技术分析[J].远程教育杂志, 2010,(3).

[3]张夏菁.网络化室外型计算机联锁系统探讨[J].科学之友(下半月), 2010,(8).

[4]任天帅.互联网互通原理分析及常见问题解决方案[J].现代教育技术, 2011,(9).

[5]林瑛.网络环境下的高中作文教学模式初探[J].中小学电教, 2007,(Z1).

4.高校安全信息管理机制分析论文 篇四

随着高校信息化建设的不断发展,教师与学生的工作与生活也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高校的安全信息管理一方面为信息化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另一方面保障了高校的长期稳定发展,因此,加强对高校安全信息管理机制研究,对高校新时期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实践意义。

一、高校安全信息概述

安全信息指的是在生产过程中与安全直接相关的各种信息的总和,其包括警示信息、上级命令等多个方面。近年来,我国计算机信息技术得到了极大提升,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与工作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与此同时,安全信息管理工作也面临着新的挑战。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同时也是科研成果的集中地。高校学生与教师整体素质较高,且思维活跃、有深度,因此加强对高校安全信息管理显得尤为重要,这不仅是构建和谐校园的需要,更是保障社会稳定的需要。近年来,校园安全事故频发,校园火灾、学生跳楼、学生自杀等事件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不仅为涉事学校与学生带来了严重的伤害与损失,而且造成了不良的社会影响。目前高校师生的安全问题已经成为高校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加强对高校安全信息的管理已刻不容缓。

二、高校安全信息的基本类型

高校安全信息的管理主要指安全信息管理部门采用多种途径对高校中涉及的政治、文化等方面的信息进行搜集、分析,其主要包括决策指令型、状态型、棘手型、反馈型四种类型。

(一)决策指令型

决策指令型安全信息是高校安全信息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来源于学校行政管理部门以及主管部门,涉及到与高校安全工作相关的各项法律、规范以及会议精神等。此类信息由政府部门或高校主管部门负责传递,对高校安全信息管理具有重要指导性作用,且具有强制性,要求高校必须严格按照上级的指导要求落实工作,并接受政府与上级主管部门的核查。高校领导以及安全部门工作人员要对接收的信息进行准确理解与把握,并落实到安全信息管理工作的方方面面。

(二)状态型

状态型安全信息是指发生于高校内部或社会中涉及政治、文化、教育等方面的比较敏感的话题,它是未经过滤的原始信息,能直接体现最初状态。它对时效性要求较高,这类安全信息一旦超过了一定的时效,将很有可能成为无用信息。状态型安全信息能够对高校的发展现状进行鲜明的呈现,并对高校的未来发展做出有效的评估,能够及时发现学校在发展过程中可能存在的潜在威胁,对高校的安全及稳定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高校安全信息管理部门要对状态型安全信息给予高度关注,充分利用状态型安全信息,将其及时反映到上级管理部门,为上级领导的决策提供必要的参考依据。

(三)棘手型

棘手型安全信息多是在高校安全管理的具体工作中产生的,主要包括教职工与学生在学校生活中遇到的各方面的难题,不仅涉及到教学中遇到的矛盾与困难,而且包括了教职工与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遭遇的困难,如学校的食堂安全问题、学生的住宿问题以及各项活动安排等,这些问题与师生的正常工作与生活密切相关,是每天都必须面临的问题,因此必须认真处理好棘手型安全信息问题,确保学校教学工作的有序开展,保障师生的人身安全。

(四)反馈型

反馈型安全信息主要指高校安全管理部门对学校内部或社会中过于敏感话题的态度与看法,这些信息关系着学校的声誉与长期发展,同时也关系着学校师生的安全,因此,高校的信息管理部门要对反馈型信息给予高度关注,通过多种途径搜集信息,获取有效的安全信息资源,并对这些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做出总结,为学校安全信息管理工作的科学决策提供保障,使安全管理落实到学校管理的各个环节。

三、高校安全信息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高校安全信息管理滞后

当前,我国高校正致力于信息化建设,在现代互联网信息技术的支持下,高校的信息化建设不断加快,信息平台逐步趋于完善,相应的技术层面问题也得到了有效的解决。然而从当前的高校安全信息管理来看,我国高校安全信息资源流程还缺乏一定的规范性,从信息的获取到存储再到信息的有效利用,都不够完善,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高校安全信息管理的有效性。因此,学校要充分把握安全信息管理的各个环节,避免主观臆断,以客观、公正的态度对安全信息进行分析,确保信息的真实性与实效性。

(二)高校校园安全预警机制缺乏

作为高校安全管理工作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预警机制的建立对学校的健康稳定发展以及师生的安全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它贯穿着信息收集与整理、计划制定、决策实施等安全信息管理的全程。而我国大部分高校的安全预警机制并不完善,例如信息渠道不够畅通,在对安全信息进行分析与判断的过程中往往带有一定的片面性与主观性,甚至导致整个决策方案出现失误。部分高校尽管建立了校园安全预警机制,然而对安全信息的分析能力有所欠缺,降低了安全信息管理的有效性。

(三)高校安全管理部门信息交流不畅

高校安全信息的收集、整理、分析以及利用需要完善的系统化流程作为支撑,这是高校安全信息实现有效管理的基础。然而大部分高校的安全管理部门并未建立信息交流与共享机制,各个部门各自为政,很难实现各类安全信息的有机整合与处理,这就使信息的价值大大降低,其在安全管理决策中的作用也难以发挥。

四、高校安全信息管理机制

高校的安全信息管理由多个环节组成,每个环节都是安全信息管理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具体包括安全信息获取途径、安全信息存储条件、安全信息沟通反馈、安全信息有效利用等。

(一)安全信息的有效获取

作为高校安全信息管理机制的首要环节,安全信息的获取不仅是安全信息管理的`必要基础,而且是信息管理与决策的重要依据,因此,必须通过多种途径实现对安全信息的有效获取。首先,学校安全部门要针对安全信息管理制定出相应的管理制度,并选出合适的信息收集人员,收集安全信息主要涉及到学校后勤部门、学生部门以及教学部门等,并将信息及时反馈到安全管理部门,为高校的安全管理工作提供有效的参考。另外,在现代互联网信息技术的支持下,学校可以为教师与学生建立一个完善的安全问题交流平台,并设定专门的信息管理人员对这些安全信息以及师生感兴趣的话题进行收集,对这些信息做出科学分析,认真解决与师生利益相关的各类安全问题。

(二)安全信息的存储机制

高校安全信息管理工作的有效实施与安全信息存储联系尤为密切,只有将安全信息进行有效的存储,才能够为安全信息管理工作打下坚实基础。首先,高校要建立完善的安全信息管理系统,这其中不仅包括对安全信息的收集,而且要强调对信息的存储与科学利用,在安全信息系统的支持下,高校安全管理机构能够实现对安全信息的有效管理与控制,充分发挥其在高校安全管理中的作用。另外,要建立安全信息数据库。通常情况下,在收集安全信息的过程中采用了多种渠道,这些安全信息相对零散,必须对这些信息进行汇总,通过安全信息管理人员的筛选与整理,将有价值的安全信息进行汇集,建立数据库,对这些信息进行储存,以便为高校的安全管理提供参考。

(三)安全信息的沟通机制

获取安全信息后,需要针对这些信息建立有效的交流与沟通机制,确保安全信息管理的科学性。学校安全管理部门可以创建一个网络平台,通过该平台实现对安全信息的发布与反馈,需要注意的是要确保信息的真实性与透明度,这不仅是对大学生权利的尊重,同时也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如果缺乏有效的信息沟通、交流机制,高校将很难掌握其运行过程存在的安全问题,进而引发一系列安全事件的发生。因此,要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准确把握师生在日常工作、学习与生活的安全诉求,进而给予良好的解决,同时将与学校相关的各种安全信息通过网络传递到师生,确保高校正常教学工作的有序进行。另外,近年来微博、博客作为一种新型的交流、沟通工具,在高校师生的沟通交流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学校安全管理机构可开通微博,通过微博系统发布师生关注的各类安全信息,这一方面有利于信息的传播,使更多人能够了解安全信息,另一方面能够使广大师生提高警惕,树立安全意识,为高校的安全信息管理工作降低难度。

(四)安全信息的科学利用

5.高校教学信息化建设思考 篇五

【摘 要】教学信息化是当前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之一,近年来得到了各高校的高度重视。本文重点讨论了教学信息化建设的内涵和主要内容,分析了高校教学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对如何提高教学信息化建设成效进行了初步探讨。

【关键词】教学信息化 教学资源 信息化建设

信息社会的高度发展要求高等教育必须满足培养面向信息化社会创新人才的需求。为此,各高校已经把教学信息化作为转变教学理念、更新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举措。本文将针对教学信息化建设的内涵和主要内容展开讨论和研究,分析高校教学信息化建设的现状,探讨提高教学信息化成效的对策。

一、高校教学信息化建设的内涵

教学信息化是指以高校教学环境建设、资源建设和组织建设信息化为基础,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现代教育思想、方法和手段进行的教学活动。

教学信息化建设是将信息技术作为教学系统的一种基本构成要素,在教学的各个领域、各个环节广泛运用,促进教学现代化,实现教学资源合理、有效配置与利用的过程。其实质就是利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实现教学基础平台网络化、教学信息资源数字化、教学管理科学化,以达到日常教学活动现代化、教学信息化建设不断推进的过程,是一个转变教学思想、教学观念的过程,是以信息的观点对教学系统进行全新分析与整合的过程,其最终目标是实现信息化教学。

教学信息化建设主要包括三个层面的内容,如图1所示:教学基础平台信息化、教学资源信息化和教学过程、教学管理信息化。同时,教学信息化的真正实施还必须有相应的政策支持。

(1)教学基础平台的信息化:主要包括校园网、多媒体教室、语音教室、数字实验室、电子阅览室、教学监控室、学术报告厅等建设内容。若没有高速的校园网络环境、一定数量的教学专用机房、多媒体教室、语音教室等硬件基础设施,教学信息化只能是“无米之炊”,失去根基。

(2)教学资源的信息化:主要包括学科网站、专业数据库、多媒体课件、教材、电子文献(包括图书、期刊、报纸、网络资源链接等)、视频课件、网络课件以及多媒体素材(包括文字、图片、图形、动画、音频、视频)等建设内容。教学资源信息化是教学信息化的“基石”,而且必须先行。没有规范高质、完备齐全、丰富多彩的信息化教学资源,教学信息化只能是一句空话。

(3)教学过程、教学管理的信息化:主要是指教学信息化得以实施的信息化方法和手段,包括教员的信息化(教员是教学信息化实施的主体,没有具备较好信息技术素养的教员队伍,教学信息化如同机械运转失去了动力)、学员的信息化、教学媒介的信息化(如教学材料、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等)、教学管理的信息化(如教学管理组织结构、管理体制、运行机制等)等建设内容。

二、高校教学信息化的现状分析

目前,教学信息化建设已成为高校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建设水平已成为高校整体办学水平、形象和地位的重要标志。教学信息化的成功与否、成效显著与否,既受到教学过程中各方面信息化水平高低的影响,也受制于教学信息化的整体推进程度,更离不开教育理念的转变,同时又受到全体教员、学员运用信息与网络技术能力的影响。

(1)高校教员的信息化现状

从表面看,教学信息化带来的首先是教学手段的现代化、多媒体化,实际上,深层次的变革则是教育教学观念的转变、传统教学模式的改革。据了解,大多数教员对教学信息化的理解仍然是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制作PPT课件、使用有关图片和音像资料、与学员进行邮件交流等。教育教学观念还没有发生深刻的变化,对教学信息化背景下高校教员对于教学过程和教学资源设计、开发、利用、管理的理论与实践知识,以及教育技术概论、学习理论、教学基本原理、教学系统设计理论等了解、掌握较少;高校教员掌握信息技术知识和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参差不齐,不同学科专业、不同年龄的人有一定差异。

(2)高校学员信息化现状

与“教员信息化”相对应,还存在着“学员信息化”问题,它同样也包含着观念和技能两个层面。对学员来说,通过相关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信息化技能通常能够达到其基本要求。但是,在信息化观念方面,学员同样存在着严重的问题,主要表现在:①大多数学员依然习惯于教员讲、学员听的传统教学方式,虽然学员对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和单调的教学手段意见很多,但当教员采用互动式、启发式的教学方式时,积极参与者较少,教学效果不理想。②学员的信息化技能虽然较高,但普遍缺乏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主动进行课程学习的积极性。分析其原因,一是功课重,没有足够的精力进行主动学习;二是缺乏学习的自觉性;三是上机条件差,宿舍拥挤不堪,机房条件有限。

(3)教学资源信息化现状

不管是从国家教育行政部门还是各个高校,对教学资源的信息化建设都非常的重视,并不断加大教学资源信息化建设的投入,但是教学资源信息化现状还存在一些问题:①教学资源质量不高,资源利用率低。许多教学资源库容量表面上很大,但是无法精确定位,教员在教学中利用资源库的次数很少,资源库的利用率很低。②缺乏教学资源管理的概念,仅仅把各类教学内容上传到网络服务器,没有进行很好的分类整理,很难有机地结合实现信息交流与资源共享,并在资源建设的基础之上开发更为智能的应用。

(4)教学基础平台信息化现状

各个高校的信息化建设经过十多年的发展,都已取得长足的进步。尤其是在基础平台建设方面,各个高校都已建成性能较先进、功能较齐全的校园局域网。各个高校的校园网已连接到办公楼、教学楼、实验楼、图书馆、教员住宅和学员宿舍,建立了多媒体教室、电子阅览室等,成立了信息中心或网络中心。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校园网所提供的服务内容和质量仍有较大差距,如教员和学员宿舍的联网比例、网络传输的速度和质量等存在一些差距;多媒体教室和设备的维护任务也十分繁重。

三、提高教学信息化建设成效的对策

高校教学信息化建设的当务之急是加大教员现代教育技术的培训力度;提高教学资源的利用率;保障教学过程、教学管理的信息化。

(1)教员信息化的对策

① 学习现代教育方法。加强对教员的现代教育方法的培训,能够灵活运用启发式、案例式、研讨式、自主学习式、协同学习式和情境模拟式等教学方法。

②掌握现代教育手段。加强对教员进行现代教育手段运用能力的培训,提高教员的计算机水平和信息技术素质,使广大教员学会使用数字化教学设备、计算机网络等,提高教员运用现代教育手段的能力。

(2)教学资源信息化的对策

①规范信息化内容。教学资源信息化应重点建设四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素材类教学资源建设;二是多媒体网络课程建设;三是教学资源的质量管理;四是教学资源管理系统的开发。其中素材类教学资源和多媒体网络课程建设是基础,是教学资源信息化建设的重点和核心;对教学资源的质量管理主要是使教学资源与高校人才培养标准定位相适应,同时规范其筛选标准;多媒体网络课程和素材类资源的内容形式多样,各具特色,教学资源管理系统必须适应这种形式的变化,充分利用它们的特色。

②明确信息化标准。主要侧重点在于统一、规范教学资源开发者的开发行为和制作要求、统一、规范管理系统的功能要求。一是从教学资源开发者角度提出一些资源制作的技术要求;二是教学资源使用者角度,为方便使用这些教学资源,需要对其进行描述,标注属性,其属性可以作为教学资源管理系统数据结构的直接依据;三是从教学资源评审者角度提出教学资源的质量管理标准,作为使用者筛选资源的直接依据;四是从教学资源管理者角度提出管理这些教学资源的管理系统体系结构以及所应具备的一些基本功能。

(3)教学过程、教学管理信息化的对策

在教学过程、教学管理中要充分利用信息化的教学资源、信息技术方法和手段开展教学活动,实现教学方法和手段的信息化。如针对多媒体网络课程,可利用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等手段,采取学员自主式学习的教学方法开展教学。另外,要真正实现高校教学过程的信息化,高校在硬件设备条件、管理政策和制度方面必须为教学信息化活动提供支持。当前首要的是要制定鼓励教员在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的政策,包括教学工作量评价、职称评定等;其次,对教员所开发的教学资源给予经费支持及知识产权保护。

四、结束语

高校教学信息化建设是一项艰巨的系统工程,需要从教学理念、教学手段、教学管理等多个方面入手,需要各个部门全力配合才能取得显著成效。本文对当前高校教学信息化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剖析,对提高教学信息化水平提出了几点对策,希望对推进高校教学信息化建设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参考文献:

6.高校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论文 篇六

要想提高教学管理信息化的环境就必须从老师开始,老师的观念很重要,因为学生受老师的影响程度很大,因此,老师首先要起表率作用,敢于尝试利用新科技、新方式开展教学,让学生们在老师的引导下,逐渐习惯应对当前新教育形势的发展。此外,学校领导必须加大对各位老师的鼓励,只有不断的推陈出新,才能够促使学校的发展赶超教学质量高的名校。加强校内信息化教学管理的应用观念,促使信息化教学管理工作能够和正常的教务体系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将信息化教学管理系统不断深化改革,适应不同高校的情况,为了保障信息安全,必须加强对信息化教学管理平台的监督管理工作,保障平台的正确运行。

5.2鼓励优质的教学管理体系建立,不断提高工作效率

面对当前高校教学管理信息化的不断发展,提升信息化管理水平以及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显得十分重要。因此,为了逐步适应当前的发展要求,校内各个部门应积极配合,学校领导需要不断加强建立优质的教学管理队伍,增强教学管理信息化的高水平。尽可能多提供校内管理人员学习培训机会,让他们能够走出去,引进来更多高端的教学模式,应用在学校的教学发展上来,鼓励管理人员不断提高自身专业化素养,增强应用现代化科技的水平,培养管理人员勤于思考、善于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加强和改进教学管理工作中的弊端,从而促进教学管理系统信息化的快速发展。

5.3保障教学管理信息化平台的科学性

在建设教学管理信息平台的过程中,需要信息资源和信息技术的支持。在平台开发设计的过程中,应用信息技术能够结合当前学校的实际发展状况做出合理的调整,有利于提高建设速度,增强符合学校建设的实际意义。针对整个设计开发过程,必须要求专业的管理团队进行工作,需要安排一名具有较强决策能力的领导进行设计开发工作的监督,促进整体设计开发进度的提高,当系统正式投入使用后,需要设立专业化的人员不断依据用户的一些意见进行调试和修改,从而更好地体现出教学管理信息化系统的智能化和科学性,必须以现代化的教学思想为指导,满足用户信息处理、收集、共享和管理等方面的要求,增强系统的科学使用价值。

5.4建立相关的系统管理制度

建立教学管理信息化平台不光需要专业化团队的管理,各种技术的支援、教学观念的更新,还需要正确的系统管理方式,因此,要想高校教学管理系统发展快速,必须制定出合理的系统合理管理规定,制约和监督好教学管理信息化系统,防止出现不符合规定的行为出现,影响系统的应用,有利于保障管理教学水平的高要求化,将工作做到实处。与此同时,良好的管理制度能使高校内部管理人员可以及时依据实际状况修改系统,更正信息,防止出现信息错误,影响正常工作。

6结束语

综上所述,信息化的教育发展是未来教育发展的必然选择。实现高校信息化是促进高校朝着更高水平教育质量不断迈进的前提条件。应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实行科学化的管理制度,有助于提高教学管理信息化平台的科技含量,提升服务品质,增强应用功能。我们必须加强对教学理念的革新,不断引进新的教学思想,不断增强教学管理信息化系统的快速发展,在实践中解决问题,从而不断提高高校教育质量,促进高校教育迈向新高度。

参考文献:

[1]阎燕.高等学校教学管理信息化研究[J].高等农业教育,,(5).

[2]李红玫,张素芬,刘燕娟.高校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思考与探索[J].高等农业教育,,(2).

7.高校信息化教学模式分析论文 篇七

一、高校教学档案微信平台的服务特征与内容

(一) 服务特征。1.服务的即时互动性。传统教学档案管理中, 教师或者学生如果想要了解自己的课程或学习信息, 主要是通过申请并在档案室进行查阅, 或者要求教学档案管理教师代为查阅, 这样一来就耽误不少时间。微信作为一种信息传播平台, 它与之前的所有互联网传播工具一样, 具有传播的即时互动特征。对于高校教学档案管理和信息服务来说, 微信具有传统管理和服务所缺乏的特殊作用。其次, 在传统档案查阅中, 查阅者和管理者之间缺乏必要的互动, 更谈不上深入交流;因而, 一旦发生问题, 往往要在沟通上浪费不少时间。反观利用微信公众平台进行的教学档案信息服务和推送, 就显得及时且互动频繁, 有利于教学档案的建设和对师生提供更好的教学信息服务。

2.服务的平等公开性。微信的特殊传播模式使得微信在传播中更强调传播的自主性和平等性, 这种自主平等理念也是用户积极参与微信传播的主要动因。用户可以真正按照自己的意愿进行信息传播, 强化的是用户的自主权与话语权。将微信公众平台应用于高校教学档案相关信息的服务, 具有天然的可行性和优势;同时, 也更能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档案信息服务中来, 使得教学档案平台的建设更加合理。公共平台的开放性又使得教学档案信息服务具有更广泛的接受对象, 高校的师生均可以通过教学档案信息公共平台了解和获知教学相关的各种信息, 服务于高校教学和档案建设。

3.信息服务的强关系性。不同于传统媒体和微博传播的“广场式”传播, 微信则是“独门独院”的点, 点传播。微信的点对点式私密性传播特征, 使得其传播具有强关系性特征。参与传播的双方都是熟人和朋友, 只有在允许并加入微信才能进行信息交流, 且这种交流通常也只是一对一式, 第三者无从查阅, 除非开通群聊功能。这种呈现链条式的传播最终构成一条将熟人或朋友圈进来的传播圈, 在这个圈际中的彼此就是传播的强关系。平台式的微信可以向一定群体开放, 采取订阅或者公共号方式向微信关注者发布和推送相关信息。但这种开放性也只是在一定范围内的开放性平台。譬如高校教学档案信息服务平台就仅只限于相关高校的师生, 其他关注者则可以利用密码或者技术手段基本被排除在外。

(二) 服务内容。1.教学档案查询。对于高校教学信息, 传统的做法往往是让教学秘书以电子版的形式发给各教研室主任, 再由教研室主任发给各任课教师;学生的课表及开课计划也往往是由各班主任或者直接发给各班学习委员知悉。这个过程繁琐且工作量大, 如果班级较多、开课多就很容易出现错漏, 不仅加大教学秘书的工作量和工作难度, 同时也不利于广大师生及时自主的获取相关教学信息, 而微信公众平台则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目前, 国内建有微信公众平台的高校, 在信息服务中多数都提供查档服务, 包括在线查询和实体查阅。在线查询主要提供包括现有教学相关的文件、目录、档案室资源及教学信息公开内容。实体查阅则需要师生通过查档预约, 在线预约时间, 然后亲自前往教学档案室进行查询。提供相关教学信息的查询服务是档案管理最基本的信息服务方式, 也是其日常基本功能之一, 目的是为学校师生更好地进行教学服务。

2.教学信息利用。档案管理人员对教学档案进行归类总结基础上, 师生可以利用教学档案微信公众平台查阅学习其他有效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研究等相关信息。将教学情况和学生在校学习情况进行归档查询, 便于学生了解自己学习的成绩与情况。将学生成绩、选课情况在平台上进行公布, 学生家长可以及时了解学生在校的学习情况, 学生也可以利用微信公众平台了解学校其他专业学科的基本情况。档案工作人员还可以将教学档案信息进行归类整理, 为学校领导教学决策提供信息服务。

3.教学档案宣传工作。通过教学档案微信公众平台, 不间断或定期向师生员工和相关人员推送与学校教学档案建设的有关信息, 宣传高校教学档案建设工作对高校健康发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介绍教学档案管理的基本内容和主要职责, 培养学生和教师的教学档案意识, 推动高校教学档案工作的健康发展。

此外, 其他一些诸如介绍教学档案的动态, 教学档案系统解释等等内容均是微信教学档案信息系服务平台的服务内容。

二、微信公众平台在高校教学档案信息服务中的基本模式

(一) 推送模式。高校教学档案管理部门将每学年、学期的教学公共信息通过微信公众平台 (服务号、订阅号) 向广大师生推送。传统管理中的教务信息大多采用通知、文件或者利用二级学院集中会议间隙进行教务信息的传达, 这种方式受限于时空条件, 到达的对象也比较有限, 因而增加教学秘书和教务员的工作难度。利用微信平台可以实现即时、广泛、大量的信息推送告知, 譬如课程安排、课表信息、任课教师信息、教学目标、基本内容、课程特点等等信息, 不仅有效减轻教辅人员的工作量, 而且也利于学生有目标的学习。按不同标准可分为直接推送和间接推送, “广播式推送和个性化信息推送 (1) ”等方式。直接推送, 就是教学单位管理人员将每学年、期的诸如课程开设等相关教学公共信息, 直接向相关专业年级的学生进行推送。间接推送, 就是教学管理部门不是采用直接向师生进行教学信息的告知, 而是将教学信息的概要、目录或者是基本情况进行告知, 具体信息则需要学生自行通过公众平台进行查询和询问才能获得的推送方式。

(二) 咨询模式。教师可以通过微信公众平台向教学档案管理部门, 就自己的教学档案收集管理, 学期教学档案的整理、扫描工作, 以及教学档案的存储、管理价格等内容进行咨询。学生则可以利用微信平台及时了解学期成绩、学习动态等内容。做好教学档案信息咨询服务需要时间和关注度, 因为通常组织化的信息发布和推送程序与方式往往给人呆板无趣和官方立场的刻板印象, 学生难以提起兴趣, 因而关注度和传播效果也就难以达到理想状态。人们使用微信的初始目的是为了聊天交流, 慢慢地就有了朋友圈, 朋友间的相互关注就构成了微信特有的“圈式”传播。教学档案微信公共平台虽然不同于私人微信, 而是“一对多”传播, 但是要想获得较好的传播口碑, 必须做足私人“圈式”传播功夫, 以尽量获得多的粉丝关注。当然有的微信公号有自动回复, 但这种回复基本针对简单的问题, 对于复杂的问题必须采用专门人员进行管理和回复。其次, 在服务上要有亲和力和感染力, 对于来自广大师生的提问、咨询必须予以即时快捷轻松的回复, 切忌僵化和固化。

(三) 教育模式。高校教学档案管理部门针对不同年级学生通过微信公众平台组织讲座, 或者推送制作的短视频进行相关知识的宣传, 最终实现教育目的服务模式。学校通过平台定期组织学生尤其是大一新生, 参加有关教学档案的知识讲座, 将讲座现场的图片与基本知识点在微信公众平台上进行推送, 以提高广大师生的档案意识。刚入学的大一新生对大学生活不一定马上就能适应, 有些学习方法或者常识性知识了解的不是很多, 对他们进行初级阶段的教学档案知识讲座培训就显得比较重要。而对于老生则可以采用循序渐进的方式, 增加其对教学档案知识的学习兴趣, 或者教务部门自行制作有关考试规章制度的短视频进行诚信考试教育, 或者制作有关技能证书学习考试的方法、内容和途径的视频, 以满足学生学习的要求等方式方法。

(四) 互动模式。人类世界之所以能形成有机协调的统一体, 关键就在于人与人之间能通过符号进行意义的交流, 缺乏交流的社会是不可想象的。微信同其他所有社交媒体一样, 传播的突出特点就是即时互动。教学档案管理的微信公众平台不是电子公告牌, 也需要广大师生的积极参与, 踊跃发言, 充分互动, 这样才能让平台建设得更好, 显得生机勃勃。譬如开设学生提问, 咨询窗口, 让广大师生就教学档案相关规章制度或者学习成绩、学习内容、教学意见反馈等内容进行互动讨论。除此之外, 还可以充分利用平台预留的留言发言功能进行互动交流等方式实现双方互动。

三、微信公众在高校教学档案信息服务中的问题

(一) 平台建设的难度。现实情况中各大高校的领导, 对教学档案管理和建设的重要性和积极意义认识不足, 自然就更谈不上重视和资金支持。其次是人员问题, 档案管理人员大多是从其他部门转来的教师, 大多缺乏专业的档案知识教育, 对档案管理工作也缺乏积极性和信心, 对于运用网络微信平台就更难有技术的支撑。第三是师生的档案意识缺乏, 大多数教师对档案管理工作不甚了解, 也不太了解教学档案的管理工作, 更谈不上主动性和积极配合档案材料的收集与整理。

(二) 隐私问题。教学档案信息的微信平台推送与应用, 往往涉及学生个人的身份信息或者学习信息, 因而很容易造成对学生隐私权的侵害。譬如在公布班级学期成绩时, 由于统一成绩表格的推送, 就容易造成对部分学生尤其是差生的抵触情绪。第二, 由于目前微信平台的认证还没有完全规范化, 因而不排除一些诈骗犯罪行为或者利用微信平台进行犯罪活动的预谋, 为学校带来管理的安全隐患。

(三) 维护问题。高校不同于企业或者政府组织, 其教学档案微信公众平台资金有限, 在资金不足的情况下要想做好平台的维护开发是很难想象的。其次, 资金缺乏带来的另一个直接问题, 就是专业的平台维护技术人员的流失。再次, 缺乏专业技术人员的维护, 缺乏有创意的文章和更新不力等等因素, 都有可能最终导致平台的粉丝日渐减少以致最后关闭。

总之, 微信平台应用于教学档案管理有其优势和特点, 但是也存在不少问题, 需要我们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发现和解决。

注释

8.高校信息化教学模式分析论文 篇八

【关键词】信息教育技术 高校外语教学 现状分析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6-0102-01

外语教学随着我国社会开发程度的加深以及社会需求量的增大,其所面临的教育形势更加研究,教学方式与方法、设计必须也要与时俱进,能够充分借助新的教学技术和设备,实现外语教学的科学化、实效性是目前高校外语教育所面临的首要任务。将信息教育技术应用于外语教学中,活跃课堂气氛,提高课堂趣味性,从容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满足他们探求新知识的好奇心理,这样才能够有效的实现高校外语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一、信息教育技术及其在高校外语教学中的重要性

信息技术之所以需要在高校外语教育中进行普及和推广,是因为它具有非常明显的优势,能够促进我国大学外语教育的发展,能够为培养更多的外语人才起到有效的助推作用,下面就针对其在高校外语教学中的重要性进行具体分析:

1.信息教育技术是把信息教育理论应用于教育当中,并把教育、教学实践环节中的信息教育手段和方法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主要包括以下三个环节:信息教育媒体,即教育教學活动中的信息技术手段;媒传教学法,即运用信息教育技术和媒体进行教育、教学活动的方法;教学设计,即优化教育、教学过程的系统方法。

2.大学外语教育工作者在授课的过程中,必须要做到发挥其优势,这样才能够使其更好的促进课堂效果的实现,外语课堂的开放性强、对于学生的语言教育能力、实际的交流能力要求很高,然而我国目前的大学外语专业的学生,整体素质不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文化基础良莠不齐,在其他个方面能力素质力,差异性也很大,这就要求外语教育必须采取因材施教的原则,从学生的个体特征出发,能够从大局着手,同时兼顾学生的个体发展,这样一来教师的教学压力很大,精力也往往不够,在课堂心有余而力不足。那么信息技术的引入,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帮教师解决以上问题,还能够使课堂内容更加多元化,能够满足不同层面学生的需求,更加符合因材施教的原则,另外也使得教师的教学方法更加科学化,直观化,从而实现学生外语成绩的提高。

二、信息教育技术在高校外语教学中应用现状分析

在实际的外语教学过程中,一部分的教育工作者在教学媒体、教学方法以及教学设计上还是无法实现科学性与合理性,不能够充分发挥出信息教育技术的先进性,具体分析如下:

1.教学过程中信息化技术水平不足、多媒体材料制作缺乏针对性。多媒体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及发挥以及与学生的结合度主要取决于教师的多媒体操作和掌握水平。目前的高校外语教师对于多媒体技术的掌握尚处于基础阶段,尤其是中老年教师相对不太擅长利用教育技术手段,课件类型较单一。有些教师甚至不使用多媒体上课,还停留在以教师讲授为主的传统教学阶段。相对来讲部分青年教师片面追求课件制作技术,在课件中使用大量的图像、视频和声音材料,画面背景较复杂,动画设计较花哨,种类繁多,字体色彩鲜艳,令人目不暇接,反而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使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2.教学方法过于陈旧、单一。教学课程方法陈旧、单一,方法运用非常简单,英语教学要适当进行分析互动,使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但是在实际授课时,教师往往采取相同的,灌输知识的方式,这样简单的教学达不到学生对知识、信息全面掌握,只有通过学生自身的参与才可达到对英语知识的理解,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不擅长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并且过于追求形式化的教学,没有从教育创新的理论基础出发,导致理论与实际相分离,从而无法真正的使教育的效果发挥出来,同时,没有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教学手段陈旧单一,没有做到因材施教,由于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比较好动,注意力集中能力差,对于新鲜事物具有强烈的好奇心,教师应该从其整体特性出发,运用新型的教学方法,例如多媒体教学,通过生动的讲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其学习兴趣,从而主动进行学习,这样不但能够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同时也能够有效提高教学效果,一举多得。

3.教学设计的趋同化。目前我国大学英语教学中,在教学设计上也开始呈现出趋同化的现象,具体表现为教学目标普遍过于陈旧,这必然会导致教学内容过于刻板,无法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学效果也不明显,另外,目前的大学英语教学过于重视知识性、理论性的教学,对于口语训练、阅读教学,以及学生之间的交流,实践教学都有所忽视,普遍对于培养学生自身的学习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的问题不够重视,这种教学模式已经由来已久,并且根深蒂固,想要一时间改变是非常困难的。除此之外,教育目标不明确,还会导致英语教育应试教育的弊端更多,教学中过于强调考试成绩的重要性,教学方法片面,因此学生的创造潜能不能被激发出来,这对英语创新教育的发展,也带来了重重阻碍。

三、信息教育技术在高校外语教学中的改革策略

1.多媒体课件要设计精细,准备充分,这样才能够充分发挥出其教育辅助的作用,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多媒体技术与信息教育技术相结合,为信息化的外语教学课堂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料,优化了教学方法,因此,高校外语教师要注意应用的灵活性,课件设计要具有针对性和趣味性,这样才能够在完成教学目标的同时,活跃课堂气氛,为学生创造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另外,学校在多媒体教学方面,也应当给与大力支持,这是其得以广泛应用的前提。

2.保障外语多媒体教材的专业性与可行性,在日常的教学中进行普及和应用。促进高校外语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普及多媒体技术是一项有效措施,而完善多媒体教材,是其进行普及的前提。高校的教师应当将多媒体教材的问题作为工作中的重点,在教材内容上,可以将多媒体技术填充进去,也可以合理的将教材进行更换,从而实现完善高校外语教材,解决教师教学重点,难点的目的。高校外语教师需要利用电脑以及各种信息数字产品,进行多媒体教学,不但能够声情并茂传授知识,当进行资料搜集时也更加方便,快捷。这样的授课模式,教师自由掌控教学方式和教学策略,其自主发挥的空间比较大,有利于其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所以说,在高校外语课堂上适当使用专业性的教材资料,能够节约很多做数据图表的时间,从而实现教学效率的最优化,也有利于多媒体教学技术的进一步应用。

3.加强对多媒体教学技术的学习和理解,随着信息教育技术的发展和多媒体技术的更新换代,我国高校外语教学的手段以及方式也应该不断完善,以往教学中的一些教学方式显然不合时宜,会降低学生的学习效率,只有合理的使用信息教育技术,在教学媒介、方法以及设计上不断进行创新,才能更好的为教学服务。

结束语:

我国高校发展过程中,外语教学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在外语教学中积极采用信息教育技术,是我国教育事业不断发展的要求,外语教育工作者应该不断丰富自我,尽快掌握这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确立教学目标,积极的为我国外语教育事业和信息教育技术的发展提供源动力。

参考文献:

[1]龚婷.信息教育技术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2(10)

[2]徐磊田.信息教育技术与大学外语教师教学定位转变的思考[J].农业网络信息.2009(10)

9.论高校教学管理的信息化建设论文 篇九

教学管理的信息化,是指依据现代教育理念将现代信息与管理技术运用到教学管理中,通过建立教学管理网络系统来进行有效管理的过程。此过程中要考虑到影响教学的各个因素(内因与外因),对这些要素信息进行搜集、传播、储存、维护、加工与使用,以此合理安排与配置全部教学资源,从而确保管理者能够最终实现其教学目的。推进信息化的意义

随着高校的发展,随之而来的是学生数量与课程设置的增加、个性化需求的增加、信息更新速度的加快,这势必会引起教学管理的危机,传统的管理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现代的要求,必须推进信息化管理。一方面,它有利于提高教学管理工作的效率与质量,如通过网络平台的信息传递,让管理人员可以快速地查找到所需信息,或者短短几秒钟就可以下载相关信息,让各级部门之间的数据传递完全没有障碍,确保工作处理的时效性;另一方面,它可以规范化教学管理,通过设定好的管理软件系统,将数据按照标准录入系统,并按照流程操作使用,这样既规范了数据的统一,确保其准确性,又可以通过对教学各个环节的设计与管理,实现教学管理的有序与规范。推进信息化的有效措施

3.1 培养信息化管理理念

通过开设讲座、播放视频或技术人员亲自讲解、在校师生的亲身体验分享等形式,将信息化管理对于平时教学管理的积极作用进行推广宣传,让全校师生都懂得什么是教学管理信息化,它起着什么作用,如何才能有效实施,信息化对师生有什么好处等问题。转变传统的教学管理观念,并在此基础上建立本校的信息化教学管理规章与制度,来明确与规范科学实施信息化的标准、要求与流程,增强师生的配合度,有利于快速推进信息化管理。

3.2 加大资金投入力度

学校应投入大量的资金与精力去进行信息化的推进: ①将资金投入到基础设施的建立中,如创建良好的网络管理平台,购置先进的管理系统,配备相应的硬件与软件,确保网络的安全与稳定性,这是信息化能够实施的前提条件;②引进专业的信息管理人员与管理技术,做好日常的网络维护工作与软硬件系统等技术的更新工作,确保信息提供的准确性与及时性;③加大科研投入,提供资金与设备以鼓励全校师生积极研究与创新,建立适合自己学校的管理应用软件,既节省购买与更新软件的成本,也增强全校对信息化管理的认识,更有利于信息化的推进。

3.3 提高教学管理人员素质

教学管理人员是有效实施信息化管理的关键,是理论的执行者,所以是一定要具备相应的职业素养,能够将信息化管理模式很好地运用到教学管理当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①提高管理人员的思想认识,明白信息技术引入的重要作用与目的;②加大专业培训与岗位考核,对教学管理人员进行专业的管理知识、计算机知识与信息处理技能培训,让他们可以快速胜任岗位需求,还要通过考核体系,加强竞争意识,激发他们自我提升的主动性,形成良好的工作氛围;③大力发展技术与人才的引进,可以提升教学管理的整体水平,也有助于优秀管理方法的传播与使用。当然,好的人才还需要相应的保障机制与福利奖励作为依附,这样才能将人才长期的留在学校。

3.4 拓展信息化的应用范围

在软件管理系统中设立足够的模块,来扩展信息化的应用范围,发挥其最大的管理效用。其主要模块可以涉及:①师生基本信息管理,包括学生学籍、基本信息、师资信息等管理工作;②教学规划管理,包括课程库、专业培养计划、教学任务、教学计划安排等管理工作;③教学过程执行管理,包括教学资源、排课系统、选课系统、在线考试、试卷库、成绩信息、各考试报名系统等管理工作;④毕业生信息管理,结合之前的历史信息,如基本信息或成绩信息等,建立独立的毕业信息库,以方便毕业生进行毕业资格审查与相关资料打印的需要。

在这些基本模块下,可以根据本校师生的需求增加其他应用模块。如网上评教模块,增加学生听课的积极性,增强教师对其教学技巧方法的自我提升意识;或者增加实习管理模块,因为作为高等专科学校,实习是非常重要的教学环节,所以可以设置这个模块,方便实习学生的管理,教师还可以利用系统,了解以往学生的实习情况和实习单位的情况等,作为指导实习学生的依据。结束语

10.高校信息化教学模式分析论文 篇十

摘要: 网络时代的到来,使图书馆信息服务的传递方式与传递速度发生了巨大变化,也使图书馆的信息服务面临着社会上各种信息相关行业或机构的挑战与竞争。图书馆信息服务要想在现代信息技术条件下立于不败之地,走个性化信息服务道路是其发展的必然趋势。文章介绍了网络环境下图书馆开展个性化信息服务所需的支持技术:推送技术、RSS 技术、智能搜索引擎技术。

个性化信息服务也称定制服务,是根据用户需求提供的特定服务,即根据用户提出的明确要求,或通过对用户个性、习惯的分析而主动向用户提供其可能需要的信息和服务。目前,图书馆开展个性化信息服务所需的支持技术已基本成熟。基于这些信息技术的发展,图书馆可以逐步实现“用户需要什么,我就提供什么”,即个性化信息服务模式。1 推送技术与个性化信息服务

简单地说,信息推送技术就是把信息自动送到用户面前的技术,即实现“信息找用户”。信息推送具有的优点是:及时性好,信源及时地向用户推送不断更新的动态信息;对用户要求低,普遍适用于广大公众,不要求用户有专门的技术;信息用户主动选择主题,被动接受信息。以推送技术为基础的信息服务,形成了早期的个性化信息服务的基本框架。目前基于互联网的信息推送类型有:频道式推送、邮件式推送、网页式样推送。

推送技术是在网络环境下,新兴的高效获取信息的基本手段和方式。然而,由于信息用户对于信息获取的要求差异性很大,网络信息种类繁多数里倍增,需要依靠智能技术的发展来提高作用。2 基于RSS技术的个性化信息服务技术

RSS表示“丰富站点摘要(Rich Site Summary)",是把索引与发布的动态内容相连接,并提供了组织单个信息与集合信息的有效结构(管理学/公共管理/图书馆管理论文)。在网络时代,RSS被越来越多的人所关注,成为个性化信息获取的重要方式。RSS是聚合,将不同网站上的消息聚合到一起,提供给用户选择,而用户可以在客户端定制自己所需要的信息,大大减少了逐个浏览所需要耗费的时间。

对于用户而言,用RSS订阅信息与收取邮件一样简单,用户通过RSS,从网站上获取最新的文章标题、内容提要及全文链接等基本信息(Feeds),并据此进行可取舍的有针对性的快速阅读。RSS的目的是为了给Web上不同端点间提供一种内容交换的机制,RSS技术标准本身就是为这种内容交换而定义的一套规范。因此,Web端点需要要交换的信息首先要满足XML标准的输出格式才能被用户接受。

学生装特产网特产网特产网

11.高校信息化教学模式分析论文 篇十一

首先他强调,此次调查十分重视考察老师对信息化的个人感受,因而特别设计了“应用效果主观评价”这一一级指标。调研结果表明,目前高等教育信息化面临的主要问题有:运行安全保障系统网络尚未形成;辅助教学和科研的资源、管理信息化投入相对较少;统一的信息编码标准实施效果不理想;信息化保障工作还不健全等等。面对这些问题,今后我国高等教育信息化该朝着什么方向发展,在基础设施、数字资源、应用系统、标准建设、体制机制等方面,应该如何完善?对此,蒋主任分享了课题组及其本人对此的研究和体会。

“管理体制不解决,要想使教育信息化有本质的提升,难,太难了!”蒋主任表示,“高校应建立符合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律的建设机制与运行机制,确保教育信息化的可持续发展。”他提出,最好明确设置CIO,并由常务副校长担任CIO。对于负责学校信息化的部门而言,往往是“有为”才“有位”,但人们常常忽视一点,即“有人”才能“有为”,因此,建立创新人才队伍的培养激励机制同样很重要。除了宏观的政策建议,蒋主任最后也阐述了在微观技术层面他对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几条具体措施建议。

12.高校就业基地信息化平台建设分析 篇十二

1 就业信息平台建设是毕业生充分就业的基础

就业信息网的生命力就在于高效、快捷、高质量, 将进一步优化就业无形市场建设, 使校园招聘成为毕业生就业的主体市场。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网首先应保证技术成熟, 运行良好。其次, 网站要设置极具特色的栏目, 如可开辟形势分析、就业创业新闻要点、求职就业论坛、就业创业指导、留言板等, 并不断更新内容, 向毕业生提供详细的面试模拟等一系列服务。第三, 要方便毕业生多方面展示自我风采, 更好地引起用人单位的注目。

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网的背后是一个大型数据库, 要在广泛收集的基础上, 应用大数据分析, 挖掘大数据背后的信息, 确保有重点的保证专业对口单位的需求;既要注意收集不同省份不同地区的横向人才需求信息, 又要注意有关本省的纵向人才需求信息。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处理, 对就业工作进行历史的纵向比较和现实的横向比较, 帮助学校制定相应的就业指导政策, 并由此明确今后的工作重点, 及时了解毕业生就业状况。

2 就业基地信息化建设是稳定就业关键

就业市场如果要做到长盛不衰, 其关键就在于建立广泛、稳定的毕业生就业基地。在大学一、二年级的时候, 主要采取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走出校门, 根据与相关行业集团、大型企事业单位的需求, 开设有关课程, 对学生进行“订单式”培养, 把这些单位作为学生就业的基地, 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 把学生输送出去;在三、四年级的时候, 主要采取生产实习、毕业实习等教学实践环节, 学校可以根据用人单位提出的人才培养要求, 在实施联合培养专业人才的过程中, 适当增设应用型课程, 或部分专业也可实行学分互换形式进行联合培养。工作的同时要加强数据的整理, 录入数据库, 形成大数据, 建设信息化数据共享平台, 实现多方信息共享。

为进一步开拓就业基地, 建立毕业生就业长效机制, 加大就业市场, 就业基地开拓力度, 学校要成立由分管校领导任组长的就业基地开拓领导小组, 走访用人单位, 跟踪了解毕业生情况, 巩固老基地, 建立新基地, 对就业起推动作用。不惜“用尽千方百计, 道尽千言万语, 历尽千辛万苦, 走遍千山万水”, 对就业市场的状况进行了充分的调研与开发, 优化市场反馈机制, 建立数据库, 加强信息化建设, 进行大数据分析, 从市场信息中所提炼的市场反馈信息, 进一步完善了学校招生、培养、就业有机结合的高等教育价值链, 为学校的工作决策提供了直接的市场依据。

3 以生为本, 全力提供就业信息化服务

作为学校整体的各职能部门和各院系党政领导, 应学生的综合素质以及毕业生就业市场适时的竞争状态, 下大力气根据学科的特点, 进行市场细分, 帮助学生选择目标市场。“大就业”工作格局的形成, 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实现的, 学校建立校、院、班级三级联动的政策宣传网络, 学校和学院领导、辅导员、班主任主动宣讲就业政策。充分利用网络、微博、微信等新媒体, 采用图表、动漫等新媒体传播方式, 建设信息化网络平台, 根据毕业生就业需求, 分时段、分类别推送就业政策措施和学生就业典型宣传, 形成鼓励学生就业的文化氛围。这需要学校层面的顶层设计, 切实落实“一把手”工程、职能部门和院系的通力合作。

“学校主导型”的就业方式要持续改进毕业生就业市场, 这应当是一种全程服务的方式。了解学校培养的学生被社会认可的程度和指导学生再次寻找适合他的就业岗位是实施毕业生跟踪服务有两个基本目的。就业市场既有综合性的大型招聘会, 又有小型的专场招聘会, 不管市场的大小, 做到工作的条例化和明细化一整套会务服务流程和方案, 全程信息化管理, 应用大数据分析, 实现动态服务, 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

4 应用营销组合策略拓展就业市场

高校应树立“大市场营销”的理念, 根据自己的人才培养目标、办学定位、为地方经济的贡献等实际情况, 突出自身特色, 结合企事业单位对人才的实际需求, 就业市场做成“品牌化”“信息化”, 使其具有广泛影响力、鲜明特征。对于地方性的普通高校来说, 尤其重要的根据自身办学特色、办学能力和发展定位, 运用目标市场营销策略, 有利于学校集中优势资源, 在数据库里面, 运用信息化平台建设的大数据分析, 根据近年来学生主要工作地点、行业, 运用数据精准分析, 塑造毕业生在细分市场上的位置, 最大限度地减小毕业生求职和就业工作的盲目性。

高校就业指导机构应加强理论研究, 着重加强对市场变化的研究力度, 在实地调查研究的基础上, 把各种信息录入信息化建设平台, 分析其中的大数据, 得出一般规律, 科学预测经济形势发展趋势, 对市场变化进行快速反应, 及时调整师资队伍、课程改革、不断地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和专业设置建设等方面, 要提升和增强人才培养质量和就业竞争力, 在此基础上, 实现精准营销, 为毕业生提供更优质的就业服务。

5 建设高素质的就业队伍设专门服务部门

现如今, 高校应届毕业生就业压力比较大, 日益呈现出就业工作全程化、信息化的新特点, 为了应对这种新趋势, 以工科为主的高校基本形成了校园招聘会常年化、常态化, 因此需要有专门的就业服务部门相对稳定的专业人员, 专门管理就业辅导、就业市场拓展等工作。同时, 高校要树立“大就业”的工作理念, 建立数据库, 加强信息化建设, 进行大数据分析, 从市场信息中所提炼的市场反馈信息。

高校就业指导人员要具有不同学科背景, 具备战斗力、服务力、组织力、沟通力等能力, 掌握经济学、管理学、职业指导、法学、心理学等知识。同时, 提供专项资金支持, 设置奖惩机制, 制定长效培训政策, 创新培训内容, 提升培训质量。使就业指导教师掌握社会最新招聘动态, 了解用人单位具体招聘需求, 提高就业工作的针对性、时效性, 保证高校就业指导工作更符合社会发展的要求, 与时俱进。

综上所述,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背景下, 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高校的快速发展, 都在深刻地影响着人们。学校要把毕业生就业的校内和校外市场相结合、有形和无形市场相结合、大型和专业市场相结合, 构建行之有效的就业市场模式;利用一切途径积极广泛地邀请用人单位, 提供全程化、标准化服务, 形成具有学校特色的招聘服务长效机制, 努力实现毕业生充分就业和高质量就业。

摘要:当前, 全球经济复苏缓慢, 我国经济正处于转型期, 严峻的就业形势摆在2017届毕业生面前。毕业生就业市场长效机制亟待建立完善。提供并制订高效、结合实际的战略举措, 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是关系到高校发展甚至生存的重大课题。

关键词:高校,就业市场,长效机制

参考文献

[1]卿海群, 邓珂.新常态下高校研究生就业竞争力提升策略[J].科教导刊, 2016 (1) :31-32.

[2]杨明.高校团组织服务促进大学生就业创业管理机制研究[J].管理工程师, 2016 (3) :61-64.

[3]毕力格.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队伍的发展体制研究[J].中国商论, 2016 (25) :186-187.

13.高校教学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 篇十三

摘 要 本文从OOAD的角度论述了某高校教学MIS的需求分析、系统设计和实现过程。首先阐述本系统的网络体系结构、操作系统和数据库系统开发工具选择。接着对本系统的三个子系统:联网选课、日常查询和教务管理子系统进行详细设计。其中重点阐述核心子系统—教务管理的主要模块、辅修/双学位主动测评算法、特色技术细节。最后总结本系统创新点。

关键字 MIS 教学管理 UML 辅修/双学位主动测评算法需求分析与系统设计

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高校的教学管理工作也应该适应时代的发展,实现教学管理信息化,上海中医药大学教学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正式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在该教学MIS开发之前,学校的教学管理基本上已手工处理为主,以Word、Excel、IE浏览器等Office软件作为辅助手段,使用这些软件的目的主要是界面美观、避免重复抄录信息,各计算机的信息传递主要通过电子邮件实现。对教学数据的管理基本处在文件系统阶段,数据共享程度低,录入、编辑、保存的工作量非常大。

本教学MIS采用B/S网络结构。原因是:B/S结构是真正的三层结构,各客户端接受用户的请求,客户端再向应用服务器提出请求,应用服务器从数据库服务器中检索数据,并将检索计算结果提交给客户端,客户端通过界面应用程序显示用户。因此降低采购成本,学校终端仅需配置瘦客户机即可。系统采用星型拓扑结构建立校内局域网。校园网通过防火墙接入Internet,整个网络均采用TCP/IP协议。

网络操作系统选用Windows NT 4.0系统。理由是:Windows NT是一个通用的、具有主从结构的高性能、可靠的开放式网络操作系统。支持以工作线为单位的抢占式多任务系统、需求式分页虚拟内存、均衡的并行处理与网络功能。Windows NT可以在多种平台上运行,它拥有可伸缩的解决方案,完全排除操作系统的人为限制。使用者可以通过Windows NT执行功能强大的应用软件,并且能与决大多数的Windows 系列软件集成,这一点是Unix系统无法比拟的。

数据库开发工具采用Visual FoxPro6.0。理由是:VF6是微软公司的可视化编程集成包Visual Stadio的一部分。它的兼容性好,安装容易,对运行环境要求不高。另外VF6在很多方面具备了大型数据库的特征。如:视图、关键字索引、关系、触发器、存储过程等。在数据库设计方面VF6提供了各种数据库组件的设计向导和图形化、智能化的设计过程界面。由于VF6已经自带应用程序开发功能,因此程序设计可以在VF6的表单控件事件代码或代码编辑器中进行,而用户界面的设计可以使用VF6中的各种表单来实现。

上海中医药大学教学MIS采用Top-Down开发方法对系统功能目标分解和细化,分解为3个子系统:联网选课子系统、日常查询子系统和教务管理子系统,其中教务管理子系统是核心,管理和监控着另外两个子系统的的运行和数据维护。

联网选课子系统主要用于学生在线自主选课,主要的功能模块有:编排选课批次、多人同时在线选课、实时限制、信息实时更新、课表冲突检查(时间冲突)与建议、选课数据存储更新、课表打印等。实时限制又可细分为先修后继课限制、教室容量限制、突发事件处理。日常查询子系统主要用于学生和教师日常的选课信息、成绩信息、教学管理相关信息、教师工作量等信息的随时查询自主查询工作。学生和教师分别使用自己的账号和密码登录,只能查询自己的信息及公共信息。未经授权,不能查看他人信息。教务管理子系统是整个教学管理MIS的心脏。在教务管理子系统中,除了可以对联网选课子系统和日常查询子系统系统进行访问控制、信息更新、功能维护等操作外,还有自己独特的功能。图1是采用以“模型”驱动的OOAD方法下的教务管理子系统的顶层用例图。2 算法描述—辅修/双学位主动测评算法

上海中医药大学的本科生学位设置分两种:中医学学士和中药学学士。属于中医学学士的专业:中医学、中医基础理论、针灸、推拿等。属于中药学的专业目前只有中药学专业,由此也产生了辅修和双学位的区别:在完全学分制下,辅修是指中医学学士下某一专业学生同时完成了另一个中医学学士专业学分要求;双学位是指某个学生的主修专业和辅修专业分别属于不同的学位类别,在本校就是中医学学士和中药学学士。学生获得双学位的难度要比辅修成功的难度大。按照学校以前学年制的规定,毕业班学生时只有本人提出申请,学校才给该生测评是否达到辅修、双学位的要求。采用本教学MIS后,系统可以选择空闲时段自动地为每个毕业班的学生主动测评,为每个达到辅修/双学位的学生给出信息提示,提醒他们办手续。虽然该算法的技术含量不高,属于傻瓜算法,但是该算法体现了系统以用户为中心,主动替学生考虑的设计理念,实用价值很高。该算法分为两步,第一步:检查记录所有辅修/双学位成功的学生、专业和课程成绩信息,第二步:根据专业区分辅修和双学位,在第一专业(学籍所在的专业)和第二专业(辅修/双学位专业)中,只要有一个是中药学专业,即为双学位,否则为辅修。算法具体描述如下:

图1 教学管理子系统用例图 算法开始: 第一步:

从基本档案中筛选出毕业班全体学生的学号,姓名和专业,产生FX1表;

建立一个临时表;

DO WHILE NOT EOF(FX1表)

从FX1表中取出一个毕业班学生;

第一专业=该生学籍所在专业;

第二专业=全部专业–第一专业;

FOR 第二专业

FOR 第一专业学生辅修/双学位第二专业所需另修的每一门课程

在毕业成绩表中检查有无该门课程成绩,成绩是否合格;

IF 该课程没有选修 OR 该课程成绩不及格 THEN 给出提示信息:学号,姓名,第一专业,“辅修/双学位”,第二专业,“失败!”;

清空临时表;

EXIT TO 下一个第二专业;

ELSE 在临时表中记录该课程成绩信息;

ENDIF;

NEXT 另修课程

ENDFOR 该专业辅修/双学位成功,在辅修/双学位数据表中记录详细信息;

清空临时表;

NEXT 第二专业

ENDFOR LOOP FX1表中的每条记录;

ENDDO 第二步:区分辅修和双学位

FOR 每一张辅修/双学位数据表;

提取辅修/双学位成功毕业生的主修学位、第一专业、第二专业信息;

根据学位专业设置数据表,确定第二学位;

IF 第二学位=主修学位 THEN

该学生为辅修,在辅修/双学位数据表中记录相应信息;

ELSE

该学生为双学位成功,在辅修/双学位数据表中记录相应信息;

ENDIF NEXT 辅修/双学位数据表;

ENDFOR 产生**届毕业生辅修/双学位汇总统计表; 算法结束。特色技术细节介绍:

3.1 OLE对象与ActiveX控件的使用

可插入的OLE对象来自于支持OLE的应用程序,如Word、Excel、画图、Photoshop等软件。用户可以在各表单中使用OLE容器控件来链接或嵌入这些多媒体对象信息。链接与嵌入的区别是:当源对象更新后,嵌入的对象不会更新,而链接的对象则同步更新。本教学MIS中就广泛地使用了OLE对象链接技术。如学生基本档案编辑表单中的学生照片,就是将数码照片信息链接到VF6表单中的。

ActiveX控件是封装了属性、事件和方法程序的对象。用户可以通过各种ActiveX控件把他们作为子类来创建其他控件,也可以通过使用与ActiveX控件相关联的事件、方法程序代码来控制他们。VF6中的ActiveX控件必须包含在一个OLE容器控件中。OLE容器控件的基类是OLEControl,在向表单中添加一个OLE容器时,可以选择想要添加到表单中的ActiveX控件。其操作步骤如下:

(1)从表单控件工具栏中选择某一ActiveX控件,并在表单中调整好位置和大小。

(2)在“插入对象”对话框中选择“Insert Control(插入控件)”。

(3)在“Control Type(对象类型)”列表中,选择想要的ActiveX控件。

(4)单击“确定”按钮。

3.2 将日期型数据设置为字符型存储更简便

本系统中多个地方用到了日期。如“入学时间”、“出生日期”等。按照数据库设计的惯例,日期应当设置为日期型字段变量或内存变量。但是,在实际使用中,尤其是在系统运行状态下要求用户输入日期数据的时候,将日期数据结构设置成字符型更为简便。原因是:日期的输入界面是用文本框来实现的。在设置输入文本框时,如果是日期型数据,用户仍然可以输入类型不匹配的数据。因此,为了严格格式,减少输入错误,增加系统纠错、排错能力,对文本的输入类型实施了数据类型限制。设定其InputMask及Format属性均为“9999/99/99”,表示时间为“年/月/日”。这样的结果是该Text输入的数据类型为字符型。同时,无论是升序还是降序,Character类型数据的ASCII码排序结果都和Date类型数据排序结果一样。4 系统创新点

(1)从软件开发理念角度看,本文针对中小型机构,尤其是高等教育机构的教学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提供了一个比较合理的数据库应用系统的解决方案。

(2)从软件系统设计和开发方法上看,本系统比较深入地采用了面向对象的方法和技术进行需求分析、系统设计和编码实现。

(3)从数据库和编程语言工具软件的选择角度看,本系统充分应用了VF6系统的相对独立性,通过VF6中的查询、视图、表单、报表等设计器,大大简化了系统的开发工作量。

(4)从数据结构角度看,在对教学数据的处理上,在不降低信息处理精度的前提下,广泛应用了字符型数据类型在识别、比较、统计、存储上的优势,节约了系统资源,提高了系统运行效率。

14.高校信息化教学模式分析论文 篇十四

[摘 要] 在高校教学过程中,教学质量的提升是学校发展过程中长期考虑的因素,同时教学信息化管理的模式水平一样有着很重要的作用。在高校的办公效率的提升方面需要有很多基础性的管理方式的完善,在本文中,就高校实验教学中的信息化管理模式进行分析讨论,通过引入B/S模式下的管理方式来实现教学管理信息系统的整套设计、使用和升级方面的问题,并且通过使用B/S系统可以很好地满足高校对于实验教学的管理目的,不断将系统程序设计进行完善。

doi : 10.3969 / j.issn.1673-0194.2014.08.067

随着高等院校的教学体系不断的改革深入,传统的教学管理模式已经很难满足现有的高校发展模式,这就要求高校在现有的基础上寻求更多更好的办学理念和办事风格,通过不断地提高学校的工作效率和提高学生学习、生活方面的综合素质来不断提升学校的知名度。对于大学教学中的实验是一个增强学生动手能力的方式,从制度上和管理模式上对于实验教学的改革也是在大学教学改革中最基本的变化,下面笔者就大学实验教学中的信息管理系统的建立进行详细的介绍。高校现有的信息系统

高校在自身的管理方式上区别于其他的企事业单位,有着其独有的特点,首先是大学的信息管理主要面对的是学校的教职工和学生,录入的信息资源要在教职工和学生的类别上有所区分,需要进行分区、分类管理。其次,对于信息系统的机构模式也着很高的要求,在教学环境的信息录入与外界交流的信息资源都要在服务器使用较为稳定的情况下建立。最为主要的是,大学的信息系统要对现有大学内部的信息进行保存,对于大学毕业后学生的信息资料也需要进行有效的管理。

现有的大学信息系统在使用中具有其优势,比如该信息系统针对性较强,面向的全校师生,老师和学生在数据库中很容易就找寻到相应的搜索信息,校园信息搜索系统也具有很强的操作性能,结构的完整性和层次性也同时完善该体系建设的完整。但是,该系统在与相关网站链接中会出现故障,无法在相应的界面中直接链接到相关网站,这就给老师和学生在查找信息的过程中带来了很大的不便,最为普遍的情况就是只能在搜索功能下找寻学校内部的信息资源。校外信息甚至校内其他机构的信息资源都不能在一台搜索器中显示出来,这就给信息平台建设带来了一定的缺陷。在根据这些缺陷的研究后发现,使用计算机B/S系统可以很好地解决系统链接的问题,为实验教学提供很大的便利。

B/S模式的使用原理

B/S模式是计算机系统的一种处理方式,是通过客户菜单界面连接起来的服务器。服务端分为前后两部分,前一段是含有菜单、操作按钮和验证信息的端口,后一段是连接数据库和触发装置的模式,在网络逻辑的基础上相互连接起来,具有一一对应的性质,同时在数据的访问方面具有很强的结构完整性。

基于B/S模式下的实验信息管理模式下,完全是借助学校的内部网络资源,也是实验室开放的资源之一。系统所具有的功能主要表现在:整套B/S系统可以对于实验室的相关设备的采购、使用、维修、处理等一系列的过程进行实时动态检测,每个环境的使用都可以在信息系统中找寻到。同时系统对于实验室的设备和教学管理进行评估处理。在平常的学习当中,学生可以随时登录该系统的界面,以完成教学课程的选择,以及相关学费的收缴工作。系统会在学生选课完成后,根据后台的数据资料,自动形成准确的上课时间安排表。学生也可以根据这套系统完成对实验资料的搜索目的。系统同时还兼有老师和同学交流的平台的作用,在实验课后,学生可以根据学习的任务和要求提出自己的建议和意见,对于实验中不懂不明白的部分可以在B/S平台系统中提出,老师也会在系统平台中对于相关的问题进行解答。

信息系统在使用中的原则要求

在使用B/S信息系统的过程中,主要是为了完善以往系统中出现的不足之处,能够更好地将学校的管理模式体系提升一个很大的高度,对于在该系统在使用中的方法和要求还有一些具体的要求:

(1)对于系统的使用主要是为了提高学校在办公方面的效率,就必须将系统的程序化设置在一个较快的基础之上;

(2)信息系统的资源含量必须要大,涵盖有局域网络中的信息,同时对于外网的资源数据库资源也要包含在内,对于数据的采集方式,尽可能地做到一次投资,长期利用,以来可以减低投资的成本,二来可以完善数据库的资料,方便师生查用;

(3)B/S系统受到使用的原因也基于其优秀的操作性能,在使用中要秉承这样的优势,继续保证系统信息的稳定,以及系统维护的方便;

(4)保证信息系统的信息安全,在网络连接的基础上,对于数据的录入和输出的安全必须有相应的保证,在使用信息库中,要设置相关的数据权限,后台信息化的管理也掌握在指定的专业技术人员手上;

(5)定期对于数据库资源进行更新,将校内总服务器的资源和相关分支结构的信息相互连接好,并保持一致,对与实验教学的内容数据也要进行同步处理。

B/S信息系统的评估调查

针对B/S信息系统的特点,将所有数据信息分成了25个数据库表,这些数据库表根据数据变动的频繁程度可以划分为两类,一类数据库表数据一经录入,相对稳定,变化较少,如院系基本信息表,专业基本信息表只有在学校院(系)或专业改革时才会变动;学生基本信息表只有在每一学年开始时,会增加新的学生。而另一类数据库表数据变动频繁。如学生实验(上机费)信息表,随着学生追加上机费,课外上机的活动发生改变。因此:

(1)在教务处和各实验室数据库服务器上建立出版数据库;

(2)在各数据库服务器上建立相关数据库出版服务器;

(3)设置教务处和各计算机机房数据库服务器为订阅服务器;

(4)设置出版服务器的出版条目。

结束语

在本文中,就高校的信息管理模式不完善的因素下,提出了B/S模式的教学管理模式,这种模式可以很好地解决在实验教学中遇到的一些问题,但是不容忽视的是该系统的安全系统的维护必须要不断地加强,确保安全减少损失的情况下才能将系统的优势发挥出来,更好地服务高校的信息化建设。

15.高校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应用分析 篇十五

一、高校档案管理中信息化建设应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在文中第一段中笔者分析了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笔者认为只有认识了问题, 才能知道问题的严重性, 这样才能认识加强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经过分析认为, 目前我国高校档案如果采取了信息化建设的应用它能以光盘、磁盘的方式作为信息存储的载体, 向数字格式转变。现在计算机网络化管理的出现, 使计算机从辅助性的工具很快发展成一种工作环境, 并伴随着应用的普及而演变成一种工作方式。

二、高校档案信息化建设存在问题

据不完全统计, 目前我国高校档案信息化建设中或多或少存在着问题, 但可悲的是没有被发现, 依然采取以往的管理方式, 严重制约影响着高校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的发展。

(一) 制度与法律不健全

经过分析, 笔者认为, 在高校档案信息化建设中都存在着制度与法律得不健全。虽然一些学校有电子文件的法律法规, 但不是很全面, 不能满足日益发展的需要或者不尽完善。这种状况长期存在着, 而且无人管理。

(二) 存在管理观念问题

观念是长期滞留下来的, 依然习惯于传统的手工档案管理模式和方法, 重“硬件”轻软件环境, 重档案信息资源建设、轻档案信息资源利用等落后观念。这些观念的存在, 笔者认为是人的问题。首先突破改变的是人要有档案管理的创新理念, 也要与信息化时代的需要相适应。

(三) 基础设施不完善导致

一般来说, 高校档案信息化建设的硬件设施包括存储器、计算机、复印机、刻录机等。在这些设备中如果缺少应有的资金来源保障的话, 就不能很好的为之服务, 也会导致信息化发展慢的原因, 不能满足于档案管理的数字化、网络化建设。

三、高校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有效措施

高校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中存在问题是一种常见问题, 但是如何解决是每个学校档案管理工作者的重要任务。结合实际笔者谈谈这方面的心得。

(一) 档案人员要树立正确意识

这一点很重要, 档案管理人员要运用现代技术和信息技术应用于档案管理工作中, 工作中要不断创新档案管理工作, 更要积极接受继续教育及终身教育, 努力培养自己具有更深的层次、更高的综合素质, 把自己从一般的管理者变为档案信息专家, 由传统的“档案保管者”变为“档案信息管理者”。

(二) 做好目标工作责任制

这就要求档案管理人员将本单位形成的电子文件的收集、保管等工作纳入自己岗位职责范围, 并落实到人。更要保证本单位产生的电子文件真实、完整、安全地保存, 并适时通过数字化校园上的档案管理系统上载到档案室的服务器。

(三) 完善档案队伍的建设

在这一点中笔者认为必须要有专业的团队来管理。这个团队的建设必须要有要引进相关领域人才, 和对现有档案工作人员进行针对性的培训, 不断提高自身素养, 恪守档案工作纪律, 认真贯彻执行《档案法》。

不管怎么说, 档案信息化建设是高校档案工作的重要内容, 它服务的对象是学生, 学生是高校的主体。从这一点来说, 档案管理人员要逐步完善学生档案在收集和整理过程中的科学化、系统化, 方便学生档案的利用和查找, 增加学生档案的使用价值, 发挥档案应有的作用。笔者认为, 这既是高校提高档案信息化程度的标志之一, 也是充分发挥高校档案信息化管理平台对提升高校档案的管理效率和效益, 扩大其规模、延展其功能、强化其开放性的重要体现。

摘要:档案信息化的应用是我国高等学校建设与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档案管理工作涉及到方方面面, 如果处理不好就会导致信息化应用出现问题。这就要求档案管理人员从思想、方法着手, 并利用现代先进的科学技术, 实现档案管理的信息化、网络化。本文通过笔者的实践对高校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存在问题进行分析, 并进一步提出解决办法, 以期实现档案信息化建设的良性发展。

关键词:高校教育,档案管理,存在问题,信息化建设

参考文献

[1]吴淑鑫.浅议高校档案信息化建设[J].华章, 2012.06.

[2]石冰.浅议高校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2011.

[3]朱乔芙.管好学生档案, 促进学生就业[J].兰台内外, 2010, (4) .

[4]江芳.提高高校学生档案管理工作水平[J].科技创新导报, 2011, (5) .

上一篇:敦煌阳关导游词下一篇:走出企业文化建设的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