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特色文化建设

2024-06-10

小学特色文化建设(共9篇)

1.小学特色文化建设 篇一

品味书香 诵读经典

——满庄镇中淳于小学经典诵读特色学校建设

中华经典文学是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诵读中华经典对于提升人的境界,丰富人的内涵、开阔人的胸襟、净化人的灵魂,启迪人的智慧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我校自2013年3月确立以诵读经典为办学特色以来,这项活动以其深厚的内涵,活泼的形式,独特的魅力,春雨般无声地滋润着孩子们的心灵,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一年来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统一思想

我校先后数次召开专题会议介绍创建经典诵读特色学校的由来和意义,统一认识,明确目标,并将各地开展经典诵读工作的情况向全校教职员工作了介绍,取得思想上的一致。在此基础上,我校制订了详细的计划,并组建了经典诵读领导小组,校长亲自担任领导组长,成员由各班班主任、语文教师和语文课代表组成。

二、诵读保障

为更好的开展经典诵读活动,我校特组织教师编写了经典诵读校本教材(为更好适应学生的发展,我校已决定对该教材在近期进行修订),并规定每周每班必上一节经典诵读课。

三、宣传发动

为了让广大学生充分认识经典诵读的意义,我校利用学校展板、校园橱窗、黑板报等大力宣传经典诵读的必要性和重大意义,通过调查问卷和利用告家长书和家长会向学生家长作活动专题介绍,达成学生、教师、家长的共识,激起共同阅读的热情,提高经典诵读的“广度”和“深度”,也让更多的人能够理解理解经典,走进经典,普及经典。

四、融入课程

语文教学是与经典诵读结合的主要学科,语文课堂是学生诵读经典的主渠道。我校全体教师为此专门开展了经典诵读主题研讨活动。通过研讨,老师们集思广益,摸索出不少经典诵读有效方法。(1)熟读成诵法。即让学生多读,可指导学生朗朗出声地诵读,低唱慢吟地诵读,也可“不求甚解”地诵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读多了,自然成诵。(2)联系扩充法。即将所学的经典诵读,与其题材内容、表现手法相近的其他经典联系起来诵读,以形成一个知识组块。这样既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而且对比诵读还强化了记忆效果,从而激起了学生读背经典的极大兴趣。(3)想象入境法。即将诵读过程作为欣赏佳作的过程,边读边想象画面,把自己融入诗词的意境之中。我们还要求语文教师把识字教学、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都要与我们诵读的经典进行有效的整合。

五、开展活动

1、一日五诵

晨诵:每天早晨学生一到校立刻开始晨读,即自由诵读经典,早读铃响之后,利用15分钟时间集体诵读经典,诵读内容各班自定。课间诵:每日上午课间操时间以全校为单位进行集体诵读,选普通话好的学生领读,诵读内容主要以电子屏播放内容为主(主要是课外古诗词),诵读两遍,每天一个班级,形成学校特色。

午诵:每天下午第一节课上课前,以班级为单位进行集体诵读,内容各班自定。

放学诵:每天下午放学站队时,以班级为单位进行集体诵读,内容各班自定。

晚诵:每天晚上回家,教师布置学生完成相应的经典诵读内容(主要是对当天诵读内容的温习),在家长的协助督促之下,完成诵读任务。

2、建立“诵读集锦”

学校要求每位学生有一本经典诵读摘抄本,每新学或会背一首,便存入“诵读集锦”,即将学过的古诗词及会背的古诗文、经典内容抄在积累本上,比一比看谁积累的经典多。而且同伴、教师、家长可以到他的“诵读集锦”里任意抽一首,检查他熟背的程度,以便作出评价。

3、评选“诵读之星”

各班根据学生诵读情况,每月对学生进行“诵读之星”评选,并在班级板块中进行展示。

4、班级擂台赛。

各班利用课外活动或语文综合实践课进行归类对诗,诗句接龙,成语接龙,对对子比赛等。通过开展竞赛,选拔诵读之星,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热情。手抄报评比。在每期的手抄报里,都有与经典相关的内容,如:出一首古诗(词),并提供背景材料和诗词析义,供学生诵读、赏析、评比,在其中创设“诵读古诗文”的专题,介绍诗文和诗画,开创诵读经典心得交流等专栏,每期评比一次,以此浓厚学生诵读经典的兴趣和气氛。

5、定期开展经典诵读比赛。

为了将诵读活动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呈现在每一位学生的面前,深入到学生的心里,学校每期都举行全校性的经典诵读比赛。至今,我校已举办两届经典诵读艺术节,并进行了评选。我校并初步定于5月中旬在全校范围内,举行“诗文朗诵会”及手抄报比赛。我校以经典诵读为素材选送的《读唐诗》获得2013年镇六一汇演一等奖,激发学生向更高诵读更高层次攀登。

六、创设环境

环境是潜课程,它起到耳濡目染、润物无声的教育效果。开展任何活动都需要用环境来烘托渲染,特别对于小学生来说,直接的感官刺激是十分必要的,也是十分重要的。班级中的文化创设都要书写有我们学生要诵读的经典;学校的走廊、展板、宣传窗也有我们学生要诵读的经典展板。通过创设环境氛围,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强化学生们诵读经典的自觉性。

七、以章促诵 为更好的促进经典诵读活动的展开,我校还制定了经典诵读六级徽章晋级制度,通过考级的同学,时时佩戴徽章,有效地促进了诵读活动的开展,浓郁了校园的诵读氛围。

八、特色初成

经过一年来的创建,我校在经典诵读工作中取得了初步成效。但也存在很多的不足,我们必将再接再厉。

我们相信,经典诵读能够启智,经典诵读让人明理,经典诵读能让孩子们净化心灵,健康成长。我们更相信,有上级领导的关心,有我们全体老师的努力,满庄镇中淳于小学的经典诵读一定能再上新的台阶!

满庄镇中淳于小学 2014年4月

经典诵读特色文化 建设汇报材料

满庄镇中淳于小学 2014年4月

2.小学特色文化建设 篇二

要想为学生建设一种优质的班级特色文化,我们必须为他们创造一种良好的物质环境。学生在什么样的环境中学习、求知,对他们性格的培养与智力的开发有很大的影响。对于学生来说,环境是造就他们的一种外在因素,我们经常说的“环境育人”,就是这个道理。在高品质的班级物质环境文化的熏陶下,学生的心胸也会变得更加开阔,他们能够体会到来自心灵深处的抚慰,受到文化艺术的熏陶,听到艺术大师的声声召唤。班级里的每一个物品都有自己的语言,墙壁会说话,角落能传达感情,启发学生的智慧,学生虽然身处教室之中,他们所能到的教育资源则是来自于教室之外。在这些资源的润养下,学生的成长会变得更有活力,他们受到的教育也是潜移默化的,记忆会更加深刻。

1.物质文化建设要与学生的年龄相符

在小学阶段,班级物质文化建设要与小学生的生理、心理发展相符,以不同的风格吸引学生的注意。具体来说,我们可以分为低学段和中高学段两种,低学段以一二年级的学生为主,其中最重要的是一年级的小学生,他们已经习惯了幼儿园的生活与思维方式,为了迎合他们的喜好,在建设班级物质文化时,我们可以以卡通形象、纸艺、涂鸦作品等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看到那些熟悉的人物和充满童趣的环境,小学生的心情就会放松,逐渐消除了他们初上小学的畏惧感,吸引他们融入班集体之中。中高年级的学生已经对学校很熟悉了,他们的思维也变得稍微成熟一些,逐渐实现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转变,他们的自主意识也有了很大的发展,具备了较强的独立思维能力,低学段的那种布置方法显然与他们的发展是不相符的。

2.物质文化建设要与新课程的需要相适应

在新课程的引导下,班级物质文化的建设不仅继承了原有的集体建设的优点,还被赋予一些时代性的特点,有了新的含义。它为新课程服务,同时也是一种新课程所独有的教学资源。因此,我们在建设物质文化的过程总要考虑新课程的需求,既要与学校的整体文化建设要求相符,也要与新课程的需要相适应。

3.物质文化建设要与学生的个性发展相符

新课程要求我们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使学生获得全面发展。我们可以通过班级物质文化的建设来践行这一要求,学生的个性发展与班级物质文化的建设是息息相关的。在优质的、合理的、科学的班级物质文化影响下,不仅班级里的其他方面的文化会得到有效的发展,也会对学生的个性发展起到很大的影响,为他们提供有力的条件,以一种积极的状态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

二、建设班级的活动文化

1.活动文化要能够满足学生的成长需求

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各种活动的氛围,利用多种活动形式来吸引学生,让他们充分体验各种各样的角色设置。在活动前后,教师要对学生和体验进行指导和补充,使学生的视野得到拓展,获得全面、健康的发展。如开设“绿色小天使”活动,我班学生在教室后黑板处设立了一个“生态角”, 里面不仅有他们喜欢的树叶标本,还有一些动植物的图片。学生自己利用图册制作了标本的制作流程,还写了观察日记,并将生态角的日常维护与管理条例贴在了一旁。这些都是学生自己的想法与创意,在活动中,我们不仅能够看到学生对于动植物的爱心,还能通过各种图册检验他们的绘画能力,利用观察日记看到学生的写作能力与实践能力。由此可见,活动使学生的更方面能力都得到了很好的培养,有了很大的提高。

2.活动要走出班级

如果只将活动设在班级内,时间一长,学生就会感觉枯燥,无法满足他们社会交往的需求。因此,我们可以在保证学生安全的条件下开展班级、 年级、校级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发展他们的人际交往能力,同时看到本班与其他班级、学校之间的班级文化差异,增加他们对班级文化的认同感。 也可以让学生的活动走向社会,参加“跳蚤市场”“走进社区”等社会实践活动,在活动中锻炼自己,在社会中成长自己。

3.活动的形式要灵活多样,充满童趣

在建设班级活动文化时,教师要结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与心理特点进行规划,采取一些形式新颖的活动形式,以充满童趣的内容吸引学生的兴趣,这样学生参与的范围才会更加广泛,也会变得更加积极、主动。

三、建设班级的评价制度

1.让学生参与到评价中来,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我们要在教师评价的基础上增加其他的评价方式,如学生自评、学生互评等,使评价的主体更加多元化,如有必要,还可以邀请家长加入其中。 以“学生成长手册”为例,学期初有学生对自己的新学期寄语,学期末有学生对自己一学期结束后的自我反思; 其中有班主任评价,有任课教师评价, 有好朋友的评价,有全班同学评价,还有家长评价参与。这样,可以多个角度、多个视角关注学生的成长。

2.评价的内容要实现人本化

新课程要求我们关注学生之间的差异,要求利用多元化的评价内容与分层的评价标准来对学生进行总体性的评价,使评价起到关注学生个性发展的作用。因此,教师要热切对待每一个学生,结合学生的不同情况给予不同的评价,为学生点明他们的潜力所在,使他们获得更好的发展。我们不应将学习成绩作为评价的单一内容,还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如各项能力的情况、思想道德的发展等。

四、建设班级的精神文化

在对班级的精神文化进行建设时,教师要从两个方面做起: 一是要对学生的自主精神进行激发和培养,二是要对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进行培养。例如,“我爱我家”主题中队会,从中队会的设计方案到实施过程, 从参与队会的主持人到活动者,从队员服装到活动场地布置等,都是学生在策划。学生通过角色的转变,体会到了班主任工作的复杂性,也明白了进行班级管理是多么重要。实践活动为学生带来了不一样的学习体验,在活动中,学生的思想受到启迪,智力得到开发,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收获。

总之,班级文化的建设非一日之功,教师要与学生一起探索,共同将班级文化建设搞上去,使我们的班级更加奋发上进。

摘要:在传统的教育思想影响下,很多学校都没有意识到班级特色文化的作用和潜力,在对班级进行管理时,教师采取的都是以往那种单一、陈旧的管理方式,将学生困于一种封闭的环境中,以僵化的模式进行管理。在这种管理模式下,教师在教学中占据着中心地位,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发展都受到了限制。因此,教师要努力为学生营造一种符合新课程理念的生态班级,让学生在良好的环境下进行学习,构建学习机制,师生共建,共同成为班级特色文化的建设者和主体,一起在班级文化中受益。

3.小学特色文化建设 篇三

【关键词】特色学校  校园环境  精神文化  课程文化  制度文化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1-0193-02

在教育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越来越成为中小学的立校之本,校长在学校发展和建设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作为辖区生源较差的学校,创建自己的办学特色,是学校求得更好更快的发展前提。本文根据学校校情,紧紧围绕凸显学校个性特征,因地制宜,以传统文化铸魂,以课堂文化提质,以活动文化升格,把学校建设成为校园环境整洁,学习氛围浓厚,文化底蕴深厚,管理制度完善,师生发展和谐的富有地域特色的品牌学校。

一、校园环境特色建设

学校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师生的精神面貌、行为习惯及外在形象。因此,我校注重搞好学校校园环境的规划、做好校园的美化、绿化、净化工作,为师生提供一个优美的工作、学习、生活的环境,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

1.以学校现有的条件,进一步做好校园内绿化的养护。做好花池内的花草种植和养护;利用盆景点缀绿化校园;利用校园内边角地添置绿色。花草树枝上悬挂警示语标牌,做到美观、实用。

2.种植好校园内的“百草园”,让学生们认识长白山当地的特产:蕨菜、猴腿、广东菜、山芹菜等等。

3.以班级和年部位单位,教师和学生一起种植“百果园”,每到秋天就能看到累累硕果,学生们种植的白菜、生菜、大葱等蔬菜;教师们种植的李子、沙果、枸杞、葡萄……应有尽有。

二、校园精神文化特色建设

学校文化是学校特色的重要内涵,是学校生命力之所在。校长的学识人格和办学理念决定着学校文化品味的高低,因此作为校长应做文化的引领者,打造书香般校园。

1.以行为养成教育为突破口。以“弘扬国学,诵读经典”教育为抓手,加强传统美德教育,把三字经和弟子规作为校本课程,学校建立阅读长廊和阅览室,班级建阅读书架,让孩子们读经典、读美文,读出文化、读出品位,有力的促进了我校的特色化办学。

2.积极提倡全校教师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共同建设“书香校园”。为了实现这一目的,我校年年统一给每位教师购买诸如《给教师的100条建议》、《芬兰教育全球第一的秘密》等教育经典。学校还为学生精心选购图书,提倡并要求师生每天抽出半小时的时间阅读经典书籍。教师每学期至少阅读1本经典书籍,每学期都组织1次读书交流活动,以陶冶全校师生文化情操,提升文化素质。

3.打造走廊文化特色。学校除了在教学楼的墙壁上悬挂寓意丰富的标语外,还充分利用每层的有效空间贴上名人名言和来自于学校师生的优秀书画。这些名人名言,不仅美化了校园,而且让师生从中受到人生的启迪;张贴师生的书画作品,让师生近距离地看到自己的作品,树立师生的自信性,增强师生的荣誉感。同时,楼梯拐角出贴着制作精美的温馨提示,让师生知道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进一步明辨是非。

三、学科课程文化特色建设

教师是一所学校的灵魂,是学校的生命和活力所在,精神和力量所依。我校采取集中培训、自主学习、研教结合的方式提高教师理论素养,引导教师树立“为了学生终身发展”的教育理念,促使学生全面、健康、可持续发展。

1.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以研促教,创建教改特色。积极组织教师认真学习讨论《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新课程标准》等理论专著。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教材观、教学观和质量观,让教师从心里真正接受新理念,理解新理念,运用新理念指导课堂教学,各学科以教研组为单位进行各种课型打造,创设更适合学生的教学模式。

2.《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强调指出:“要把教育科学研究摆到十分重要的地位。”教育科研是强校之本,以国家级课题实验为统领课题,教师以小课题研究打造学校课题文化,教师可以教研组为单位、也可个人承担小课题,积极探索新课程改革过程中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注重能力培养,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切实提高课堂效益。

3.坚持以师生发展为本,开展内容丰富的文化活动。学校开展的特色校本课程:雪花片、七巧板、百变魔尺、魔方等智力开发课程,同时利用社团活动不断创新形式和载体、拓展空间和渠道,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学校成立了书法、种子粘贴画、舞蹈、合唱、足球、跳绳、葫芦丝等十几个社团,打造了校园艺术节、体育节等多个文化品牌。为孩子们创造展示自我的平台,孩子的兴趣和能力得以培养和发展。

四、学校制度文化特色建设

学校管理逐步从制度化管理向人文精细化发展,保障学校特色化发展,科学的管理机制和评价机制,对现行制度进行梳理,修订,完善,重建,归档,从学校行政管理、德育工作管理、教育教学管理、教育科研管理、后勤工作管理等分类建立和完善各项校本管理制度,形成学校制度汇编。同时,建立健全校园安全管理机制,完善安全管理目标责任制,根据教育局相关要求,建立学校安全工作预案,建立安全工作责任追究制。

参考文献:

[1] 徐书业. 《学校文化建设研究—基于生态的视角》[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26.

[2]高耀明《中小学校长专业标准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4.06.

[3]任光升,李连国,张凤魁《学校的人本化管理行动》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11.

4.农村小学班级特色文化建设的研究 篇四

研究方案

一、课题的提出

《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指出:大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优化校园育人环境,使中小学成为弘扬正气,团结友爱,生动活泼,秩序井然的精神文明建设基地。在当前教育改革的大好形势下,为提升学校的办学品位,更好的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和教师的专业发展,有很多学校致力于校园文化建设研究和实践,成效显著。然而,相当部分学校在重视校园文化建设的同时,程度严重的忽视了班级文化建设的研究和实践。

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育全面发展的人才过程中,农村小学班级文化建设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班级文化意识淡薄、认识片面。这里包括学生家长、教师、学生三方面因素。不少农村家长对学校教育作用缺乏全面认识,往往只关心学生的课程考核成绩,而忽视甚至漠视学生素质的均衡发展,这就造成教师在进行一些班级文化建设时,学生得不到家长积极、有利的支持和指导。一些教师由于对班级文化内涵缺少系统的认识,在进行班级文化建设时,把更多的目光放在“班级学风”的塑造上,导致了班级文化的滞后。

2、班级文化个性的缺失。教育是为了让学生的个性得到积极发展。个性,是不断创新和改革的产物。可是在班级文化的建设中,教师起指导作用,教师的个性间接或直接影响着学生个性的形成。一个具有创造性的教师必然会带领出一班具有创造力或创造意识的学生。我校一部分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缺乏活力,导致教师在教育中慢慢失去个性,失去个性的教师所带领的班级在班级文化建设中也失去了特色。班级文化个性的缺失,直接影响着班级里的学生。或许,这也是其他学校班级文化建设中同样遇到的问题,亟待我们解决。

3、学校、家庭、社会没有形成合力

农村小学有5成学生家长长年不在家(主要是外出打工),有7成家长很少过问孩子成长情况,几乎所有家长都没有文化活动指导的意识。社会更是认为教育是学校、老师的事。这样一来,需要家长、社会参与的班级活动没有办法开展,教师的工作很容易变成一个人的孤军奋战

4、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影响

在当今农村,家长大多把考上大学当成孩子唯一的出路。因此,一个学校的升学率如何,就成了家长、社会对学校和老师唯一的评价标准。大环境影响下,不少农村小学把提高升学率当成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甚至是唯一追求,班级文化建设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课余时间全被文化课的学习占领,老师无暇积极指导学生开展健康有益、丰富多彩的班级文化活动。

5、经济条件的限制

文化应在活动中循序而形,但是农村小学经费紧张,不少班级活动无法开展,学生的课余生活只有在单调乏味中度过。能够开展的活动,项目单调,内容贫乏,覆盖面窄,难以激起学生的热情,达到好的教育效果。由于资金、师资及自身局限等多方面的原因,在班级文化建设上或者是片空白,或者只是一个低级的雏形,更谈不上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作为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班级文化,直接影响着校园文化的建设。良好的班级文化,能促进良好的班风建设,能形成良好的学习环境,使每一个学生都在积极、健康、向上的环境中受到熏陶。因此我们提出了“小学特色班级文化建设的研究”这一课题。希望通过研究,让班级充满活力,形成昂扬向上、积极进取的文化氛围,把班级还给学生,让班级成为学生温馨的家园,成为学生成长的乐园,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在班级中健康成长。我们深信,只要各班主任和学生根据本班具体情况和自己的兴趣特长,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就一定会构建出因地制宜、因人而宜的班级特色文化,以此为载体的学校教育一定会扎扎实实、各具特色、丰富多彩。只要各班班主任和学生根据各班具体情况和自己的兴趣特长,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开动脑筋,运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就一定会构建出因地制宜、因人而宜的班级文化,以此为载体的班级德育一定会各具特色、丰富多彩、扎扎实实。所以说农村小学班级文化建设的研究是必要的,是急需的,也是可行的。

二、课题的界定

班级是孩子们成长的沃土,实现梦想的乐园,是学生个性的发源地,是学生实现社会化和个性化的重要环境。

班级文化建设是指班集体利用和创设文化环境、文化制度、文化关系等来熏陶和培育集体成员创造性人格的一系列影响活动,它是班集体成员在多种文化相互作用、发展过程中,创造一种比较稳定的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文化过程。

特色班级文化建设是指将目前无序的、自然的、显性的班级文化现象,物化为有目标的、有规范的、体现自主性的班级发展的主题思想,带领班级建设进而升华班级发展的主导精神,并形成具有鲜明的班级发展的个性特征,促进学校德育工作的整体发展。

通过开展特色班级文化建设,我们力求在构建班级物质文化方面追求高品位,在构建班级行为文化方面讲究巧安排,在构建班级制度文化方面采用新方法,努力探索特色班级文化建设的规律、形式和方向。让班级充满活力,形成昂扬向上、积极进取的文化氛围;把班级还给学生,让班级成为学生温馨的家,成为学生成长的家园,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在班级中健康成长。

本课题主要研究如何开发和利用各种班级教育环境资源,在学校政教处和班主任老师的带领下,充分尊重每一位学生,充分挖掘每位学生的潜能,让每一位学生的个性都能得到健康的发展,创新精神得到培养,形成以“特色”为中心,建设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特色班级文化。

总之,课题组提出的所谓农村小学特色班级文化建设,关注班级环境、制度、观念、行为的生成,关注学生与班级文化中的生活与成长,关注教师在班级中的工作和职业幸福,关注班级群体中学生与学生、教师与学生、教师与教师以及教师与家长的和谐关系。

三、理论依据

1、《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的实施意见》明确指出:“要大力推进校园文化建设”,校园文化建设在学校教育中,尤其是在促进素质教育中有重要地位。班级教育是学校教育的主要形式,班级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2、班级社会学理论。现代学校是以班级授课制为基本模式的,班级社会学将班级作为一个社会体系去考察研究的一门科学。

3、现代教育学认为人的整体素质是由生理素质、心理素质和社会文化素质组成的有机整体,是先天遗传和后天环境的“合金”,其中环境影响和制约个人综合素质的发展与水平。

4、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无论是种植花草树木,还是悬挂图片标语,或是利用墙报,我们都将从审美的高度深入规划,以便挖掘其潜移默化的育人功能,并最终连学校的墙壁也在说话”。中国近现代教育家陈鹤琴指出:“通过儿童的思 3 想和双手布臵的环境,可使他们对环境中的事物更加认识,也更加爱护”,环境对儿童的影响过程是一个相互作用的过程。

四、研究目标

探索出特色班级文化建设的有效途径和方法,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建设“人文班级”、“文明班级”,把我校建成冷水江市一流的具有乡村特色班级文化的农村小学。

五、研究的内容

1、农村小学特色班级环境文化建设的研究。

2、农村小学特色班级行为文化建设的研究。

3、农村小学特色班级合作文化建设的研究。

4、农村小学特色班级精神文化建设的研究。

5、农村小学特色班级组织文化建设的研究。

六、研究方法

1、调查法。通过调查班级文化现状找出存在的问题,在计划实施的再调查,又为后续研究工作提供了真实具体的材料,便于评估研究成果。

2、行动研究法。通过对“个性化班级文化”的分析与研究,结合新课程新理念制定具体的研究计划,开展实践研究,并在实施计划中不断改进研究工作。

3、文献研究法。查阅相关资料,摸索新课程与班级文化建设的关系,并恰当把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

七、研究措施

(一)、优化班级环境,使其富有美感、教育意义

1、整体规划好班级

让学生用多种形式去描绘自己美丽的班级;组织班级或班级一角最佳设计方案大赛等,让学生用心灵去感悟,去欣赏,去爱护自己的班级;提高学校班级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使学生自然生发出强烈的热爱班级的情感。

2、创设生动活泼的班级环境

班风自行设计,体现各自的主题和风格。根据本班的特色活动主题,设臵一系列专栏,摆放自己培育的花卉,开辟图书角,张贴名书名画,甚至允许学生在墙上画上自己的创意画等等,使各班形成独特的人文氛围,使每一个专栏都成为学生进行学习、探究、实践的课题和园地,为学生的发展提供更为宽阔的空间。

(二)、开展丰富的班级活动,增进校园特色班级文化建设

班级活动是校园精神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不仅有利于拓宽学生知识面,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交际协调能力、组织管理能力,而且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竞争意识和成才意识,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增强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和社会责任感,同时在班级活动中逐渐形成健康的班级舆论,集体荣誉感,构建起特色的班级文化。

(三)、创造和谐的班级人际关系,促进班级特色文化建设的开展 校园文化中的班级特色文化建设一要靠学校领导决策,构建整体框架,提供适当的条件;二要靠老师的精心安排布臵、指导;三要靠学生动脑动手,完善内容。可见创造和谐的人际关系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占有多么重要的地位。而在这三者当中,校长是学校人际关系形成和发展的焦点和核心,必须正确掌握协调人际关系的方法,处理好自己与助手、部门与部门间的工作关系,通过完善自身形象、选贤任能、公正奖罚等方法和途径,对下属工作上严格要求,生活上关心体贴,积极创造与教师对话、沟通、理解的机会,营造和谐的学校人际关系氛围。

该课题是基于我校现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的,目的是想证实我们拟定的措施能否解决我们存在的问题;围绕课题,我们明确了研究的目标和主攻方向,让研究教师都知道我们要做些什么,该如何去做;围绕课题的目标,我们预定达标措施,通过实验研究,验证措施的有效性、科学性;最后,我们要全面审视实验的过程,反馈实验效果,统计分析教师和学生的发展变化,总结研究的成果,运用和推广。

八、研究步骤

(一)准备阶段(2011年3月—2011年4月)

1、成立课题领导小组,确定研究课题和方案,作好课题申报工作。

2、构建文化阵地:广播站,记者站,校刊等,做好师生的宣传、动员和培训工作。

(二)实施阶段(2011年5月—2012年4月)

1、全面实施特色班级文化的建设,对实施过程进行科学规范的管理,并形成一定的特色和模式。

2、建立健全班级的各项规章制度,并逐步形成科学的制度体系;广泛开展具有特色的班级文化。

3、搜集、挖掘学校历史文化内容,开发隐性的班级文化,培育班级精神。

4、形成课题阶段总结。

(三)总结阶段(2012年5月—2012年6月)

1、以班为单位,收集、整理课题的过程性研究资料,组织教师撰写研究性论文。

2、整理课题核心成果资料,撰写课题结题实验报告,编写论文集。

3、作好结题申报,迎接课题的验收、评估。

(四)成果推广和应用阶段(2012年7月-2013年6月)

1、在校内全面推广。

2、进行跟踪调查,修改、完善研究成果。

3、在条件成熟时申报上一级课题,进行深化研究。

九、组织管理

(一)、课题领导小组

顾 问:肖万利(冷水江市铎山中心学校校长 中学高级教师)

杨笃利(冷水江市教科所教研员 中学高级教师)

刘杰峰(冷水江市教科所教研员 中学高级教师)组 长:万山红(冷水江市铎山中心小学校长 中学高级教师)副组长:谢小明(冷水江市铎山中心学校辅导专干兼督导员中学高级教师)

廖远峰(冷水江市铎山中心小学副校长 小学高级教师)组 员:谢瑞莲(冷水江市铎山中心小学副校长 小学高级教师)

谢永长(冷水江市铎山中心小学副校长 小学高级教师)

谢新建(冷水江市铎山中心小学政教主任 小学高级教师)

吴陆辉(冷水江市铎山中心小学副政教主任 小学高级教师)

阳 朋(冷水江市铎山中心学校大队总辅导员 小学高级教师)

(二)、课题研究人员: 主持人 :阳 朋

研究人员:万山红 谢小明 廖远峰 谢瑞莲 谢永长 谢新建 吴陆辉

李 文 苏继良 各班班主任

十、经费保障

课题研究在两年半内结题,学校从公用经费中分期拨款5000元,共二万伍千元研究经费,确保课题开题后各项工作的落实。

十一、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

1、《教育学》.

《班级管理》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

谌启标,王晞等.《班级管理与班主任工作》(2007)[M].福建教育出版社 戴联荣,薛晓阳.《小学班级文化建设》(1999)[M].南京师范学院出版社

冷水江市铎山中心小学特色班级文化建设课题研究组

5.古溪小学书法特色建设方案 篇五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学习兴趣为重点,通过开展“书法特色建设”活动,提高学生书写能力,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审美情趣及语言文字应用能力;引领全校师生更加广泛深入地感受领悟中国书法艺术的魅力。

二、工作目标

学生达成目标:能写一手漂亮的规范字,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基本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教师培养目标:通过开展“三字”培训,提高教师的汉字书写水平和指导能力。

学校发展目标:以“书法进课堂”为突破口,到2012年,使学校成为市“三进”工作示范学校。

三、具体要求

学校重视学生书写能力的培养,书法教学工作正常,学生书写能力普遍提高。学生对书法有浓厚的兴趣和爱好,能做到“提笔即是练字时”、“一丝不苟,工整美观”。学生作业做到:书写正确、规范、工整,格式、行款规范,页面整洁。教师批改做到:书写正确、规范、工整,格式、行款规范,堪为学生楷模。今年5月份,学校被授予“江苏省书法特色学校”的荣誉称号,学校将在巩固已有写字成果的基础上,将写字 1

特色放大。

四、组织实施

(一)健全组织,制订计划。

我校成立“书法特色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唐锦富副校长任组长,顾赛红、顾小青、顾晓东、鞠晓峰、周琴等为成员。立足校情制订“书法特色建设”实施方案及具体工作计划,明确目标任务、时间进度、保障措施及具体工作,确保工作的正常开展。

(二)、加强宣传,营造氛围。

为让全体师生深刻领会“书法特色建设”工作的重要意义,我校将通过电子显示屏、黑板报、宣传栏、展示栏、校红领巾广播、国旗下讲话、晨周会等宣传阵地及媒介的作用,宣讲“书法特色建设”对于提高人文素养和基本素质的重要意义,营造浓郁氛围,引导全体师生人人参与到“书法特色建设”工作中来。通过家长会、家长学校等积极寻求家长的支持和配合,做到家校结合,共同推进。

(三)、明确要求,加强培训。

在写字方面,学校将进一步抓好写字教育的普及工作。强化师生“提笔即练字”意识,全员参与,齐抓共管,促进写字整体水平的提高。将着力抓好写字常态课的管理。进一步完善写字常态课听课、评课制度,在实践的基础上优化“一看二练三评”的校本教学模式,使全体写字任课老师人人能熟练校本模式进行教学。将进一步提高任课老师的写字指

导水平。通过邀请专家来校指导、开展专题沙龙、定期举行写字优质课评比、写字课研讨等活动,提高教师指导水平。

(四)、纳入课程,实现常态。

一是调整课程安排,确保上好每周一节的写字课和每周一、三、五中午的练字课。二是教育指导学生课外自主时间适当安排书写训练内容,提高训练的效果。三是在使用的过程中不断修改完善已有的书法校本教材《工工整整写字,堂堂正正做人》。

(五)活动推进,稳步实施。

每月举行一次书法竞赛,对学生的优秀作品及时展览,定期对学生进行写字评段,激发学生的兴趣。每月举行一次写字课研讨活动、每学期开展一次写字指导优质课评比,促进写字教学质量的提升。

五、具体安排:

2010年秋学期:

1.成立领导小组,制定实施方案。

2.组建写字兴趣小组并正常开展活动,培养书法特长生。

3. 积极组织学生参加江苏省中小学生书法展示赛活动。

4.积极组织学生参加2010年(下)江苏省写字等级证书考试活动。

5.举行学生写字比赛活动。

6.各年级举行写字验收活动。

2011年春学期:

1.继续开展写字兴趣小组活动,培养书法特长生。

2.举行师生书画作品展。

3.师生现场书法比赛活动。

4.校内写字指导课比赛。

5.积极组织学生参加江苏省写字等级证书考试活动。2011年秋学期:

1.继续开展写字兴趣小组活动,培养书法特长生。

2.校师生书法作品展。

3.举行学生写字比赛活动。

4.举行写字验收活动。

2012年春学期:

1.继续开展写字兴趣小组活动,培养书法特长生。

2.师生规范汉字书写大赛。

3.举行写字评段活动。

4.申报市“三进”工作示范校,验收并确保通过验收。

6.小学特色文化建设 篇六

工 作 方 案

二0一一年一月十八日

古城实验小学“经典诵读”特色文化建设工作方案

自2010年7月建成迁入新校区以来,我们古城实验小学以“全面建设现代书香校园”为办学目标,以“与经典为友,与博览同行”为主线,让学生沐浴经典的光辉,在民族传统文化的浸润下成长,人人做“书香少年”。我们希望通过扎实推进课外阅读实践,让师生在心灵的放飞中享受读书的快乐,在浓浓的书香中尽情地与古今中外的大师对话,从而真正发挥阅读的文化传承和智慧育人的功能,全面提升师生素质。

一、营造书香校园环境,创设良好的读书氛围。

环境是一种语言,更是一种传递信息的独特方式。良好的读书环境的创设能激发师生的读书欲望,催化爱书情感。我们尽力使校园的每一个景点都独具匠心,使每一个细微之处都能无声地说话。我校经典诵读活动由陈连宏校长挂帅,教导处与少先队等部门通力合作,共同筹划设计,总务处为诵读活动提供硬件支持。

1.打造开放的校园诵读文化景点——为让教师和学生耳濡目染,品读书香,在校园里享受到美丽的书香人生。学校十分重视书香文化环境建设,力争让每一面墙壁、每一个角落都能焕发出文化的韵味。力求使每个角落,每处景点都成为意蕴深厚、文化浓厚的亮丽景观。一进学校大门,迎面映入眼帘的,是教学楼上鲜红醒目的“校风:根植经典,发展生命”“校训:上善若水,自强不息”“书香楼标语:诵读经典 ”;校门内左右两侧的“百草园”内,教学区的书香楼与德馨楼之间,活动区的操场周边的假山、林木、石雕等都设计成开放阅读的“书页”,镌刻着我校师生的读书锦言。“物我两忘,人书俱老。”“在你的心灵深处留一块地方,让书住进去。”“人生因梦想而伟大,生命因读书而美丽。”“我们不能改变风的方向,但读书可以为自己的心灵引航。”“书是一粒种子,种下去,培育它,就会结出最美的果实。”“读书就像是秋季黄昏那美丽的邂逅,其乐无穷。”等等一句句质朴的“名言”,呈现给我们的是一个充满童真、童趣、童心的世界。别具特色的“名人名言”,体现了对师生的高度尊重,体现了对师生们的深情期待。

2.巧设读书廊——在“书香”楼的每层走廊中,我们巧妙地“因地制宜”,建起了“读书廊”。走廊上各个班级外侧精心安置了一排长凳,可以供学生课间休息或随时进行读书,这里有学校历年经典诵读的活动剪影,有“书墨飘香”学生读书活动展台,有师生潜心书海的灿烂笑脸,有学校推荐书目的精彩介绍„„成了孩子们走出课堂,走向书海的快乐走廊,每天清晨、课余、午饭后一个个聚精会神的小身影成了校园一道独特亮丽的风景。

3.创建书香班——教导处要求各班从文化的角度来规划布置教室,专门制定了布置方案。每个班级都积极创设富有特色的读书环境,“十八个班级就是十八个小型图书室”这是我们对教室布置的定位。每个班进一步规范了图书角的建设,班级图书以“半自给自足”式补充,学校根据年级组推荐书目,为每个班级配备70%的图书,学生自带部分书补充,一个月后同年级或相邻年级之间进行“漂

书”,实现班级“图书室”的书不断更新,学生间的课外书籍实现资源共享。每个班的“好书推荐台”、“每月新书排行榜”、“好书大家读”、“让我告诉你”等主题的新书推荐栏在班级图书角上闪亮登场。关于读书的“我爱经典诵读”、“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诵读伴我成长”等主题丰富、形式多样的墙壁文化,让人耳目一新,实现对学生图书选择进行有效地指导。每个学生的座位上最少都有二本课外书:一本是年级主题书籍,一本是自由内容书籍,使每一个孩子随手能拿到书,随时有书读。

4.做好阅读服务——开放学校图书室、阅览室,使阅读服务有章有序。根据班级实际情况,集体借阅图书,保证既开放阅读,又管理有序。学校图书室不仅为学生借阅图书、报刊的工作负责,更有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和培养良好借阅习惯的任务。为此,我们着力走好这样三步棋:一是培养小小图书管理员,发挥好学生图书管理服务的作用。我们从四到六年级中,每班选出2名学生担任学校小小图书管理员,并定期对他们进行上岗培训,让他们指导学生的借阅,收查学生的读书笔记,不仅提高了这部分小小图书管理员的能力,也大大提高了学生借阅图书的效率。二是强化借阅培训指导,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从学生升入四年级开始,学校就强化了图书室知识培训。主要与语文教师密切配合,开展读书方法指导活动和讲座,定期开展了“图书室文献查检初识”“小学生课外阅读指导”等图书知识培训。学校安排好各种值日表,每天在规定时间内让规定班级和学生进入图书室借书,到阅览室看书。

5.让网络打开师生眼界——学校加大投入,即将建成电子阅览室,充分利用校园网构建读书交流平台,网络相连,信息相通,让师生的目光投得更远。

这样,我们让校园环境开口“说话”,努力营造“书香校园”的独特气息,让校园的每一个角落,每一缕空气都浸润在书香中。

二、唤醒教师,让读书成为教师的生活方式。

1.让教师拥有读书课题。

2006年12月,我们针对小学生的课外阅读现状,申报了《小学生课外阅读指导策略的研究》的课题,这一课题被批准为市级立项课题。历时两年,在课题主持人卞丽琴老师的组织带领下,我们以此课题为基点,从培植学生热爱母语、尊重母语的情感,让阅读成为学生的一种习惯和需要,为学生一生的学习和发展奠基;探索小学生课外阅读实践活动的实施途径及策略,构建指导小学生有效开展课外阅读的操作体系;在“教学相长”中提升教师的人文素养,厚实文学、文化底蕴,营造校园文化氛围,浓厚校园文化积淀三个方面作为研究目标,带领老师们学习理论,扎实开展课题研究,让课外阅读的全面推进成为可能。我们将在这一课题的研究成果基础上继续围绕“课外阅读的可持续性发展有效策略”进行实践与探索,开展相关的课题研究。

2.规划教师专业阅读方案。

阅读的最大理由就是摆脱平庸。通过阅读改变教师的生活方式和生命状态。我们根据教师的专业化发展需要,将为老师们精心规划教师专业阅读的方案。对

教师提出“四读”要求,即:一读教育经典,把握其精髓;二读教育报刊,了解同行在思考什么;三读人文书籍,润泽精神空间,涵养人文智慧;四读网络信息,收集、处理和运用教学信息。同时将提出具体的读书要求:深入广泛地读,读教育理论专著,读教育教学期刊,读优秀文学作品,读儿童喜爱的读物;带着问题读,要与自身岗位工作相联系,与自身教科研课题相联系,与理论同行;持之以恒地读,每天读书时间不少于1小时,以自学为主,及时记录,定期交流;在实践中读书、反思。以后每学期教导处向教师征集“我最爱读的一本书”,筛选过后,学校出资购买并举行赠书仪式,同时下发推荐目录,鼓励教师读书多元化。如为了转变教师的教学思想,我们推荐罗恩·克拉克的《出类拔萃》、《优秀是教出来的》,郑杰的《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为了让班主任尽快胜任工作,我们推荐任小艾的《新世纪班主任必读》;为了让师生关系更和谐,我们推荐《给我一个班,我就心满意足了》《孩子,把你的手给我》„„当然,《青铜葵花》、《草房子》、《亲亲我的妈妈》、《爱的教育》这些儿童文学作品,《苦豺制度》、《象母怨》这些获“冰心儿童文学新作奖”的作品及一些名家名篇、励志精品都将会出现在我们的推荐书目中。

我们的目标是:三年内,让每位老师阅读30本和自己学科有关的童书类、学科类、教育类和综合类书籍。

3.提升教师群体阅读素养。

(1)举办教师读书沙龙。阅读需要文化底蕴的支撑,而这种底蕴的获得离不开专家引领和自己努力。今后,每学期我校都将设计组织教师读书沙龙,我们将邀请省市区等知名语文教学专家参加我们教师的读书沙龙并给老师们开展专题报告。我们还将在校内开展如《做最好的教师》《我读<论语>》等读书沙龙,让老师们交流一阶段的读书心得等活动,更主要的是启迪着老师们将沿着“读书、研究、思考、成长”之路不断前进。

(2)创新教师业务学习会议。我们将利用业务学习会,进行读书交流。读书交流采取事先排定和现场抽取的方式进行。即教导处期初公布一学期教师发言顺序,交流教师可以提前准备,交流一阶段的读书心得。交流完毕后再由当周值周教干现场抽取两位教师进行即兴发言。这样,一是督促教师做好学校推荐书目的阅读,让读书成为一种自觉,更主要的是锻炼教师的胆量,培养写作、表述等全方位的素养。

(3)评比“书香教师”。为了进一步激发教师的读书热情,学校每学期将开展“书香教师”的评比活动。每位教师针对评比条件填写申报表,学校评审小组根据教师读书心语、读书随笔撰写、活动开展等综合评定,对评选为“书香教师”的教师不仅在教学工作考核中予以加分,而且颁发证书,举行表彰赠书仪式,更作为教师评优评先的重要依据。

提高教师的品位,才能提高学校的品位。唤醒教师,让读书成为教师的生活方式,我们将继续努力践行。

三、唤醒学生,让读书融进孩子的精神生命。

1.明确要求,使读书活动有的放矢。对学生读书活动的具体要求是:(1)一条主线——熟读经典诗词。

一二年级:熟读背诵比较简单、易理解的诗词30首; 三四年级:熟读背诵经典诗词50首; 五六年级:熟读背诵经典诗词70首。

(另:鼓励教师针对班级实际开展《三字经》、《千字文》、《弟子规》、《论语》等国学经典启蒙诵读活动)

(2)必读书目——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学校实际从中筛选了一定数量的图书,印发发给每一位家长及教师。鼓励家长带领孩子走进新华书店,购买学校推荐的必读书目,就“读什么”给学生们以科学的指导。

2.投资读书时间。为保证学生的阅读时间,我们将在各年级每周开设一节课外阅读指导课,由教师带领学生潜心阅读经典美文,领略名著课程,吟咏古今诗文,指导日积月累,在大量阅读实践中,养成阅读习惯。阅读课上,可以就是纯粹让学生认真地读一节课书,有的时候是让学生交流读书心得、方法,有的时候是教师的读书指导课,有的时候是名著的推荐、阅读欣赏等等。让每一堂读书课学生都能有所得,在课内得法,在课外受益。我们还将改革作业布置,要求教师精简作业,杜绝机械重复抄写的作业,多布置阅读及积累等作业。一二年级不留家庭抄写作业,只有读书或讲故事的作业;中高年段双休日的作业更是多为完成读书卡,撰写读书心得和读书笔记等。

我们还以各种形式将诵读融入学校工作的各个环节,我们将继续实施 “清晨一读,午间一诵,晚间一写”的做法,保证阅读时间。坚持每天利用早晨10分钟开展《每日一诗》背诵活动。形成大课间文化,即:第一是师生做广播操;第二是师生齐做太极拳;第三是全体学生齐唱《少先队队歌》。第四是抽查班级集体背诵《每日一诗》,丰富学校文化生活,使校园书声朗朗。进行“午间美文诵读”,利用午间30——40分钟静静地自由阅读,低年级由语文老师指导阅读,中高年级则采用指导阅读和自主阅读相结合的形式。此外,我们将继续实行“开课三分钟演讲”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利用课始三分钟,请一名已做准备的学生进行演讲或诵读展示,培养学生课外阅读,搜集整理信息和即兴发表演讲的能力。

3.将积极开展系列活动。我们用“活动激发兴趣”,将不断推进学校的读书活动,生动学校文化。(1)将举办图书漂流活动,每学期举办一次学生图书交流会,使学生将自己阅读过的好书推荐给别的同学,实现图书资源共享。

(2)定期组织学生评比读后感、召开演讲会、故事会、设计读书格言、手抄报竞赛、知识竞赛、作文竞赛,展出读书园地、读书橱窗等,使读书活动开展丰富多彩,使学校的特色文化建设显得更丰富、生动。

(3)以年级为单位,进行主题阅读活动。学期初,每个年级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年龄特点,进行年级阅读主题读物的推荐,并制定学期读书指导和展示计

划;第二周开始,进行阅读方法和过程展示的准备;学期中间,组织主题阅读的过程竞赛和展示;期末,总结评比,相关成绩为“书香班级”、“书香年级”的重要依据。另外,学校可以印发《感悟亲情》、《水文化》、《走进四大名著》等主题阅读手册,进行“师生共读”征文比赛活动,以“主题阅读”全面推进课外阅读。(4)开展美文诵读展示活动。迄今为止,学校已举办过四届“金秋美文诵读”活动,集中展示了师生诵读成果。以后,我们将根据读书的进程,设计多个活动展示板块,既有全校统一的展示活动,又有年级分化展示项目,力争全校师生全员参与。并进行“校园十佳古诗词背诵小能手”、“十佳课外知识小博士”、“十佳小小演讲家”、“十佳小作家”、“十佳故事大王”等特长生。

将通过这些活动,不断地寻找一个个激活点,产生一次次新的激励,形成一个个新的台阶,让师生们都能享受到阅读的快乐。

4.探讨课外阅读实践课操作模式。

我们将积极开展课外阅读课教学模式的研讨活动,让老师们从诸方面进行各类有益的尝试,尝试推出不同的课型。

阅读指导课主要是从地方课中调剂,要求教师每周上一节课外阅读指导课,每学期举行一次阅读指导示范课或阅读指导优质课评比。主要形式有:好书推荐课、阅读方法指导课、读书汇报交流课等,适度拓展,介绍好书。根据课堂教学的实际,及时引导学生由课内走向课外,向学生介绍好书,确定学期必读书目,同时要求学生购买,丰富学生的家庭藏书。为指导教师开展好阅读指导课,我们将收集精选出教师的课外阅读指导课教学设计,并编辑成册收录到校本书《每周花絮》中。通过老师们立足教学实际,扎实开展多种课外阅读指导课的实践,将会对孩子的阅读进行一些有效指导。

此外,我们将依托经典,加强家校沟通。先通过“家校通”短信平台,宣传我校读书活动,激发家长参与读书活动的热情。教师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兴趣、爱好、特点,向家长推荐要读的书目。如此一来,既解决了读什么书的问题,又强化了“读好书,好读书”的意识,教师、家长、学生拧成一股绳,一起营造浓浓的书香氛围。

经典诵读是一项灵魂工程,难在坚持,贵在扎实,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按照上述方案坚持不懈,积极推进,对经典诵读教育的日常性管理继续做实、做细、做久,将经典诵读与师生的行为品质结合起来。我们坚信经典诵读活动将会助推我校各项工作的开展,在我们的努力下,我们相信,随着书香活动的开展,古城实小的每一名学生都能捧起一套经典,与大师为友,与知识为友,与真理为友,用最静心的阅读,来填充自己比天空更广阔的心灵!我们相信,随着书香活动的开展,古城实小将会形成这样一门课程:阅读经典、阅读思想、阅读文化、阅读精神„ „

7.美国中小学校体育场馆建设的特色 篇七

一、节省空间, 有效实用

(一) 体育馆是建在教学楼里的, 并不 影响其他教学

在所参观的学校的课表中体育课都被写为GYM, GYM是体育馆的意思, 纽约人称体育课也是GYM, 而不是PE。当在第一所学校, 参观者统一随着指引者在教学楼里参观时, 令笔者没有想到的是, 一扇很不起眼的门竟是体育馆的门, 体育馆和教学楼是融为一体的。后来所参观的学校的体育馆都是建在学校的教学楼里面的。即便是有多个体育馆, 也同样是合理的设计在同一所教学楼里面相应的位置的。

笔者认为, 这样的设计有以下三点好处:一是学生可以方便、快捷地在教学楼里出入, 节省转场时间;二是可以避免雨天学生从室外带来的雨水对场地的影响;三是因为体育馆有吸音设备, 且大门是随时自动关闭的, 所以运动时的喧闹在教学楼内的其它教室是根本听不到的, 因而不会影响其它教学。美国纽约大部分小学都有一个大小不等的体育馆, 至少都能包含有一个标准或非标准的篮球场;中学体育馆的数量则会因学校而异, Flushing High School中学有两个体育馆, JFK HS肯尼迪高中有四个体育馆 (包括一个健身房) 。在参观完JFK HS肯尼迪高中几天后, 我们再一次来到这栋教学楼参观BETA高中, 起初大家都在想, 怎么又来了这所学校呢?运动场、体育馆都一样。之后才明白, 在这栋五层的教学楼中竟包含了五所学校, 共用一栋教学楼, 分别有五位校长, 每层是一所独立的学校, 各自办校, 各自管理, 各有特色, 所以才会有这么多的体育馆。不过体育场、体育馆是共用的, 各校之间协调, 合理安排与分配使用。JFK HS肯尼迪高中就是充分利用体育场馆的一所体育特色学校。

(二) 篮球架安装在馆顶悬架结构上, 或者固定在侧墙上

以JFK HS肯尼迪高中其中一个体育馆 (篮球馆) 为例, 非常结实的铁架纵横交错在馆顶, 形成悬架结构, 三副篮球架支架被牢固的安装在这些悬架上。其中一副是正规全场比赛用架, 另两副是练习架, 篮板则是从上面垂吊在半空的, 悬架非常牢固, 并没有让人有不安全感。

笔者认为, 这样的装置, 有效地节省了若在地面上安装篮球架支架所占用的地面面积与空间, 并能充分利用这块场地空间, 最大限度的提高场地的使用率, 同时避免了安装在地面上铁支架所带来的不安全因素。在观摩学校体育教学课时, 教师安排在体育馆内做游戏以及利用篮球场地的端线做练习时, 篮球架如此安装的实效性和安全性就显得非常突出。JFK HS肯尼迪高中、MS/HS368高中、Flushing High School高中的体育馆里都各有六个悬挂的篮球架; PS (MS) 37 (186) 学校体育馆比较小, 虽不能包含有一个标准的篮球场, 但却还有八个悬挂的篮球架。另外, 所有安装在馆顶的篮球架是可以电动升降的, 当在馆内进行排球运动或其他空间活动时, 便可将篮球架及篮板升起到馆顶。如JFK HS肯尼迪高中的另一体育馆的半个球场是用于体操活动的, 三个篮球架就都是升起来的。类似于肯尼迪高中这样的学校里的体育馆算是较大型的了, 另外还有一些馆顶没有悬架结构的室内体育馆, 则是将篮球板直接固定安装在墙壁上的, 尤其是大部分小学的体育馆。并且每个馆中都尽可能最大限度的合理安装更多的可供使用的篮球板。如在PS7小学、PS81小学、PS24小学的体育馆中, 两个墙面的墙壁上各安有一个篮球板, 另外两面的主体是玻璃窗户, 而就在窗户与窗户之间的墙壁上又还各安装了一至二个篮球架。有的学校还在原有场地墙壁上挂着的篮球板上再安装一个小型的篮球板, 目的是降低高度。包括类似JFK HS肯尼迪高中的体育馆, 除了可升降的三副篮球架外, 同样也还有安装在墙壁上的二副辅助练习架, 在MS45中学1943年建造的体育馆中, 都有一副馆顶升降篮球架及三副墙壁篮球架。

(三) 观众席是可伸缩的, 既能够节省 空间, 又能保障安全

有些体育馆安装了可伸缩的观众席, 共有8~10层, 需要时, 用几层就可以拉出几层, 当需要收起时, 所有的座面又都翻向朝外, 形成一个完整的墙面。FlushingHigh School高中、Bronx H.S of MedicalScience高中的观众席都是木质的;JFK HS肯尼迪高中观众席是软皮面的, 收起时, 所有座面朝外形成的软墙面, 还能起到安全保护的作用。

(四) 馆顶的其他设施, 感觉繁杂, 非 常实用

每个体育馆不论大小, 馆顶都有足够数量的照明灯, 少则16个, 如PS7的小型体育馆, 多则60个, 如JFK HS肯尼迪高中的体育馆。虽然灯的样子不同, 但都柔和而不刺眼。馆顶还有抽风、排风设备及管道。JFKHS肯尼迪高中的一个馆中就有8个抽风筒, 另有吸音设备悬挂在馆顶。有些学校还在屋顶的悬架上挂着学校统一制作的历年参加运动竞赛获得的奖项名称标语旗。另外, 极少学校是没有体育馆的, 如PS25小学、PS236小学都是充分利用学生食堂的宽敞空间以及室外停车场、空地进行体育课教学。

二、以人为本, 保障安全

(一) 电动挡板形成隔离墙, 将体育馆 一分为二, 一馆两用, 互不干扰

在一些较大的体育馆中, 在标准篮球场半场中线部位, 安装有电动挡板形成隔离墙, 这样就可以将一个完整的体育馆分隔成两部分。MS/HS368高中是用帆布做成的从馆顶可以降下的隔离墙;JFK HS肯尼迪高中、Flushing High School高中是从中线两边可折叠伸缩的电动挡板墙, 是用木板或胶板做成的。折叠板是裸露在外面, 平行于收缩的观众台面, 不影响空间的使用。MS45中学的挡板也是从中线两边可折叠伸缩的电动挡板墙, 不同的是因为室内没有观众台, 因此设计的是收缩到墙里的, 而且看起来像一扇双开门。在挡板上都设计有可以连通两半场的门, 一分为二的两个半场同时可以分别进行不同的活动内容, 既不会出现两半场运动时运动员及器材的相互干扰, 又能在需要互通时方便出入。如, 半个场地的学生正在打篮球, 另半个场地的学生正在做传接棒球练习, 篮球、棒球均不会进入另一场地而影响对方的运动, 也不会在进行比赛时, 观众呐喊声之间产生冲突。尤其是在类似JFKHS肯尼迪高中和BETA高中等5所学校共用一栋教学楼而共用体育馆的学校, 这种设计具有更加现实的意义。

(二) 软、硬材料的充分使用, 极大的 起到了安全保护作用

在JFK HS学校体育馆四周的墙裙全是用软垫制作的, 完全充分地保障运动中的安全。如前所述, 其观众席的座位收起时形成的软墙面, 仍然是起到安全保护的作用。铁网在体育馆中使用很多, 包括玻璃窗户用铁网隔开;暖气片有棱角, 为了安全, 用铁网将其包裹起来;消防设施警报器、警报灯、应急灯以及时钟都是用铁网罩住的。器材室里的各式各样大小不一的、软式球类, 确保在做击打游戏时的安全性。

(三) 体育馆中随处可见消防设施, 生 命安全得以保证

在体育馆的墙壁上多处可见火灾警报器、火灾警报灯、应急灯及灭火器, 尤其是在出入口的旁边。纽约的火灾警报器非常敏感, 只要是有烟雾, 比如抽烟 (美国法律规定在室内是不许抽烟的) , 警报就会立即响起, 而这时所有室内的人必须全部撤离大楼。笔者在学习培训期间就经历了五次火警, 当然都不是真的着火, 而只是烟雾过大引起的。其中就有一次是在学校的体育馆中, 当时的火灾警报灯不断的闪烁, 警报器发出的声音非常刺耳, 保安人员迅速清理馆中人员, 直到消防人员来勘察完现场, 确定安全后, 才可以回到体育馆。体育馆出入口数量多, 保证顺畅通行。大多数体育馆都有2~4个出入口, 全部都是没有上锁可以随时打开, 方便来自教学楼不同方向的学生出入, 在馆内可以清晰地看到“EXIT”字样或者亮着“EXIT”的指示灯, 便于出现火警时迅速疏散。

三、个性设计, 方便使用

(一) 在所有的体育馆内, 都可以随时 喝到直饮水

美国学校体育馆建设的最大特点就是处处体现出人文关怀。例如, 每个体育馆的墙面一侧或两侧, 会有一块凹入墙面约半米深、高约2米的凹间, 都安装有两个不锈钢盆和管口, 这是专供学生用的直饮水管。用手按压住盆侧的按钮, 安装在不锈钢盆上的出水管口便会斜喷出水, 学生可以直接俯身饮用。这种直饮水, 在所有学校的教学楼走道处均有安置。

(二) 馆顶、墙壁上的多功能装置, 可 以增加体育馆的使用功能

在PS7小学体育馆墙壁上附贴了一个倒三角支架, 开始时我们不知其用途, 该校教师就为我们进行操作示范。他把倒三角架推起形成一个平行于地面的三角形支架时, 我们才知道中间的支架是用来做引体向上的。这样的支架在以后参观的PS (MS) 37、PS24小学、MS45等许多学校体育馆中都有, 在Flushing High School高中也有一种类似的将栏杆固定在墙上的引体向上装置。在MS45体育馆馆顶固定安装4根爬绳, 从馆顶上悬垂下来, 可以在室内进行攀爬练习; JFK HS肯尼迪高中的体育馆体操练习馆从馆顶铁架上安装了吊环, 可以进行吊环及力量练习。PS24小学的体育馆有近60年的历史, 但馆内的装置并不落后, 只是因为时间太久, 没有维修, 已经不再使用了, 但完全可以看出以前建馆时的实用思维。在墙面上竖着固定有结实的木板, 木板上装有挂钩, 这是用于拉挂排球网或是绳索的。许多学校都有这样的墙挂装置, PS7学校场馆, 每个墙壁上装订了20多个很牢固的挂钩, 一个大体操垫也在挂钩上挂着。

(三) 自制器材并充分运用

美国是一个富裕的国家, 但是美国人很注意节约。体育馆里并非所有器材都是购买的, 有很多器材是用废弃物自制的, 甚至连器材室都是利用废弃物而使用。在肯尼迪运动场地旁边的空地上, 有四个红色的集装箱吸引了参观的视线。当打开集装箱门后, 才恍然大悟, 学校利用废旧的集装箱作为器材室使用, 体操垫、跨栏架、跳高架、标枪等摆放在里面, 实在是太有特色了。另外还有一个自制铁管立柱, 是用废弃的车轮胎, 中间浇灌水泥后插入铁管制作而成的。还有的学校用海绵制成的球用来做击打游戏。美国学校体育场馆对空间的利用可以说达到了 极致。PS81小学的体育馆空间比较小, 但却在角落的墙壁上安装固定的器材架, 在其它角落地带放置活动球架, 都整齐的摆放着小篮球等活动用具, 既充分利用了空地置放器材, 又方便取用。PS24小学器材室很小, 便利用凹入的墙壁做了一层层的铁架, 摆满了器材, 同样方便使用。MS45体育馆的墙壁上画了几个小足球门, 方便在室内进行足球比赛。在PS24小学体育馆的地面上, 在PS184等许多学校的室外地面上, 都固定的画了各种各样的游戏格子, 方便学生进行格子游戏, 增加了运动的快乐。PS7学校的体育馆, 因防止打破窗户玻璃, 整个两侧靠玻璃的墙面旁从地面到屋顶, 全部都装了铁网, 铁网中间安装了可方便进入的门, 在靠玻璃窗与铁网之间的空隙处, 很整齐地立放着体操垫。美国学校体育场馆设计的人性化还体现在很多的细节上。体育教师办公室、器材房就设计在体育馆内的房间里, 方便办公及取用器材;有的学校老师使用的放音乐的录音机及音箱, 是放在能够活动的推架车上的, 方便移动;在JFK HS中学运动场旁边有两个可移动的简易箱式厕所;有的在窗台下面的墙面上固定安装了许多非常结实的挂钩, 挂钩上挂有学生的书包、衣服, 还有体育器材, 如:体操垫、呼拉圈;窗台下面还有固定的长凳, 可供休息;有的墙角处墙面上的铁盒里面是学校内部用于联系的电话;有的校外场地墙角处有休息椅及直饮水盆等等。可以说, 体育场馆无处不闪耀着人文关怀的光辉。

四、注重宣传, 增长知识

美国学校还十分重视体育知识的宣传以及体育成果的展示, 有的在体育馆门外的展示窗中, 有的在体育馆的墙壁上, 虽然感到贴的不那么整齐, 有些零乱, 但是每个学生都可以看到, 而获得收益。在MS/HS368高中体育馆门外的展示窗中, 展有比赛所获得的奖杯、奖牌, 参加比赛的相片、合影及各种运动的艺术品, 用以激励学生的竞争意识, 体育馆墙壁上还有体育知识宣传画。在所有体育馆的一侧墙面上及与之平行的对面墙上, 都能够清晰的看到每隔1米左右就有“1、2、3、4、5、6……”, 在与之垂直的墙面上便是“A、B、C、D、E、……”。这是起坐标作用的用于站队用的标志, 但在PS24小学的体育馆中, 巧妙地将其赋予了教育意义, 每个字母旁边都写有以这个字母开头的一些与运动相关的鼓励性的词句 (以下中文译意为笔者翻译) 。如, A:Achieve AthleticAbility, 译意:完成运动的才能;AlwaysAdvance Academically, 译意:学习要始终前进;B:Believe in Breaking Barriers; 译意:相信能够突破障碍;C:ChampionsCome to Cooperate, 译意:冠军归结于合作;Courtesy in Competition is Cool, 译意:礼貌的竞赛是很爽的等。在MS45体育馆, 可以看到墙壁上贴的各样的宣传画, 有人体各部位名称结构图、人体解剖图、人体血管分布图、骨骼分布图、各种力量运动发展肌肉图、营养结构图, 还有饶有趣味性的剪切的报纸上关于运动的剪贴画, 还有正确与错误运动的对照图, 还有一些预防毒品, 预防女孩怀孕的宣传画。在饮水盆上方的墙壁上还贴有学校球队比赛及获奖的相片。

五、注意环保, 保证卫生

8.小学教育专业特色及建设策略分析 篇八

关键词:专业特色;小学教育;建设;策略

G652.0

小学教育专业建设,尤其是特色专业建设,作为一项重大课题,在建设和发展过程中,应当突出其特色凝练以及建设,显示其活力,这有利于办学实力的提高。

一、小学教育专业特色

1.理念

理念作为指导思想,不仅关系着特色专业建设进程,而且指导着方向,影响着绩效。小学教育专业特色的建设,涉及到各个方面创新与改革,首先应当从理念上进行变革,以此来适应专业建设需求。虽然国内高等教育系统中的小学教育专业属于一种新兴的专业,但是师范类学校培养的小学教师已经不计其数,这种完善的教育积淀优势是小学教育专业建设的基础。秉承基础教改的优良传统,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建设特色鲜明的专业,培养高素质的小学教师,同时这也是小学教育专业建设的出发点和基本理念。

2.定位

定位是教育专业特色建设的出发点,在定位小学教育专业时,我们应当以培养小学教师的素质为目标。较之于中学教师专业建设而言,虽然小学教育专业与之同属于基础教育师资培养,但因小学教育更具启蒙性、基础性,要求培养教师的终身学习与教学意识和素质。基于教育对象、任务本身的特殊性来看,其决定了教师具有自身的特质,比如小学教师应当需要具备综合的科技、人文等综合能力,尤其要富于童趣、爱心以及亲和力。

3.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与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是培养目标得以实现的基础和出发点,同时也是人才培养的落脚点。综合培养以及学有专长,是小学教育专业的学科专业教育取向;人才综合培养主要着眼于培养学生的德智体美劳素质,就其中的文化知识而言,也考虑到了本专业的综合性。人才培养模式的综合性,是该专业区别于其他专业的独特之处,其要求学生必须具备广博的知识面,而且文化底蕴一定要宽厚,艺术修养、科学精神以及人文修养应当深厚。从无论是人才培养模式还是课程体系设置过程中,都要去“学有专长”,这是基于“综合培养”的学生根据其专业以及兴趣等,确定专长学科价值取向。学有专长是小学教师同专科、中师层次教师的主要区别,只有做到学有专长,方可低起点、高站位。

二、加强小学教育专业特色建设的有效措施

基于以上对当前小学教育专业特色分析,笔者认为要想加强其特色建设,提高小学教师培养水平,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加强专业文化的人文价值取向建设

实践中,通过营造专业特色以及浓郁的文化氛围,积极开展各种类型的专业导向活动,构建学生的文化观,开阔他们的视野,并在此基础上克服传统职前培养过程中的知识与学科本位思想。同时,还要注重培养小学教师的专业精神,并促进专业情意的形成,自觉养成尊重小学生的人格品质,做到师心童话,形成学生观,从而使职前培养能够提高素质教育水平。在此过程中,还要主动适应教改需求,从而使小学“准教师”成为知识文化丰富、专业思想过硬的人才。在对小学教师进行专业培养时,应当在职前培养过程中立足于人,以人文价值观为导向,构建专业特色文化。

2.加大生源质量管理力度

实践中可以看到,生源质量直接关系着人才的培养好坏,具有基础性的地位。从社会认可度方面来讲,小学教育以及教师的地位相对较低,较之于其他专业,小学教育专业报考人数比较少,生源缺乏是影响小学生潜质的主要原因之一,学生对本专业的认知不到位,专业情意建立与培养、对教育的理解以及技能培训难度非常的大。基于此,筆者认为应当力争教育行政部门对其进行大力支持,并在此基础上争取政策倾斜以及优惠本专业报考生。比如,适当减免学费、设立奖学金以及优秀毕业生任教后减免贷款,同时还要进行订单培养,以此来吸引生源,尤其是优秀生源,增加面试或者专业加试机会,以保证其具有潜质的学生从教,这是本专业特色建设的基础和保障。

3.强化专业师资队伍建设

特色专业建设过程中,师资队伍是保证,而且需要配备具有学科特色的人才队伍,并在教科研专长上与专业特色相匹配。基于本专业特殊性,需要具备学术背景、实践背景的人才队伍。在建设专业师资队伍时,应当避免闭门造车,合理建设技法型与理论型有机结合的一种教师队伍。在提高学科学术水平过程中,应当创作条件,并且提高专业水平,并在此基础上建立大学、小学有机结合的关系,同时还要构建专业共同体。在培养小学教师时,应当改变传统的固步自封的学术方式,既要引进来,又要大胆走出去,深入教学一线,掌握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并在此基础上针对性的改进,进一步明确教师培养模式和方向。在带队见习以及实习过程中,可以使教师有更多的机会以研究者、指导者以及沟通者的身份深入一线,致力于基础和教师教育的全面发展。

4.建立健全课程体系

第一,设置和完善教育实践课程。在小学教育专业特色建设过程中,应当注重基于实践课程,整合专业与学科知识。就教育实践课程而言,尤其要研究实践内容的层次性、系统性,并且研究如何使教育学知识转变成教育知识,然后再转变成个体化知识,研究怎样培养学生由外在对象,建构实际教育情境能够解释的、属于自己的、独特的行动知识,使学生在知识总量的不断变化中更多地表现为策略性知识的权重不断提升。同时,还要形成实践性以及发展性很强专业特点的教学模式以及目标管理方式,然后将其纳入到整个课程体系之中。

第二,课堂教学密切结合课外教育。在课程体系构建过程中,应当对显性课程结构进行优化,并且对通识、学科以及教育和技能等课程安排比例进行明确,并在此基础上构建完善、高效的课程体系,从前确保知识的全面性、基础性和专业性。同时,还要注重课外活动的开发,积极开发创建使教师在专业知识、能力以及品质的协调发展以及课程的交融一致。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小学教育专业过程中应当以优质教师的培养作为主线,积极构建教学体系,以便于能够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陈珂.地方院校小学教育专业教育见习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中国教育学刊,2015,(06):155-156.

9.小学文化特色学校实施方案 篇九

继续贯彻落实《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规程》,以全面实施《晋中市学校艺术教育”十一五”发展计划》和以魅力为纽带,以音乐为抓手,将“两纲”教育融入艺术学科,开展具有本校特色的艺术活动,扎实完成各项任务,将特色文化学校活动渗透到各科教育教学中去,全面推动我校素质教育改革。

二、特色学校建设可行性分析

(一)理论依据

目前,世界范畴内正在经历着教育现代化的巨变。其主要内涵是由应试教育逐步转向素质教育。在应试教育之中,艺术没有其地位。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深入推进,艺术教育的地位和作用将会进一步提升。

2、艺术教育是人才培养目标的需要。我国从20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面对现代化的紧迫任务,将素质教育提到议事日程,从而重视作为素质教育重要组织部分的艺术教育。

3、艺术教育是推动“艺术2+1”项目的需要。在传统形式上,艺术教育往往被简化为艺术技巧、能力的学习和训练,被归入个体特殊能力的培养和塑造。

(二)基本情况分析

ZZ小学现有学生百余人,是一所全日制的寄宿制农村小学。为了让学生享受到和城区学生一样的阳光雨露,让他们在魅力音乐的熏陶下健康、快乐地成长,并从小在心灵深处播下音乐的种子,感悟音乐的魅力,我校以面向全体学生,扩大辐射面,开展电子琴、口风琴竖笛、葫芦丝等器乐特色项目,营造音乐的氛围,以魅力音乐为纽带,以音乐为桥梁促进各项工作的开展,为农村教育探寻出一条新模式。

三.实施目标

(一)总体目标

营造优美和谐的育人环境,提倡科学严谨的教学风格,加强丰富多样的器乐艺术教育,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开启学生的心智,提高学生的气质,培养学生的情趣,昂扬学生的斗志,促进学生追求人生趣味和崇高理想境界,以学校创建文化特色学校的规划为指导,营造音乐的氛围,以魅力为纽带,以音乐为桥梁,以特色促学校各项工作的开展,为农村教育探寻出一条新模式。

(二)阶段目标

近期目标:两年(-)内,美化校园,大粉刷大绿化,建立良好教学秩序,加强“魅力音乐”校园文化特色学校创建的宣传,引进艺术教育专门人才,完善各项特色项目的创建制度,边尝试边研究边整改,力争在氛围在理论上为创建“魅力音乐”校园文化特色学校作好充分准备。

扩大魅力音乐班的辐射面,面向全体师生开展电子琴、口琴、竖笛等特色艺术教育项目,加大宣传力度和校园文化建设,完善各项文化特色项目的创建制度,边尝试边研究边整改,“魅力音乐”校园文化特色学校作好充分准备,实现生生会器乐的目标

中期目标:(200-),进一步优化学校内部管理,努力提升教师艺术素养,加强艺术与各学科教学的紧密结合,争取培养一大批有个性、有特长、有良好思想和行为素养的学生,促使艺术特色教育逐渐步入规范化、科学化、现代化的发展轨道。

远期目标:

20至更长久,实现学校管理信息化、教学手段现代化、教学质量一流化,将我校的“魅力音乐”校园文化特色打造成榆次区农村教育的亮点,将我校打造成具有农村文化特色的品牌学校。

四、特色项目:

电子琴、口风琴、竖笛葫芦丝等

五.实施方案

(一)组织管理

1、组建“爱心音乐校园”文化特色学校领导小组,完善管理网络,定期研究“爱心音乐校园”文化特色教育工作。

组长:梁桂娥

副组长:祁秀英

组员:ZZ及各班主任教师

2、加强艺教工作的管理、检查、总结制度,领导小组以定期检查和抽查形式,发现问题及时调控。

3、每年有艺术活动经费投入,教学设备、专用教室、乐器、艺术音响资料有保障,确保艺术课程、艺术活动的开展。

4、艺术教师的教学成果与奖金挂钩,具体参照学校考核方案,促进教师早出成果,多出成果。

5、积极创造条件为教师搭建成长舞台,组织老师考察、观摩、听课等活动,提高教师业务知识和自身艺术素质。

(二)主渠道建设

1、严格执行课程标准,开齐开足艺术类课程,各年级音乐、美术课的普及率达100%;结合二期课改与学校实际,各年级开设器乐艺术兴趣小组,完成校本课程的.编写,在具体实施中使之完善。

2、开学初制定工作计划,期末有工作总结,能定期开展音乐教研活动,做定时、定点、定内容,确保学校音乐工作落到实处。

3、积极参加区及区以上层面的培训活动、公开教学和课堂教学评比活动

(三)艺术活动

校内:

①继续抓好“艺体2+1”项目工作,配备专职指导教师,通过训练,每学期各器乐兴趣小组拿出1—2个优秀节目

②根据艺术教师的专长,挖掘潜力,组建各类器乐兴趣小组,鼓励学生积极参加,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

③结合重大节日,每年学校举办有特色、有主题的文化艺术活动或艺术周,学生参与率高。

校外:

积极参与区镇里等单位组织的艺术活动,展示学校的艺术活动成绩小学文化特色学校实施方案提要:艺术教育是推动“艺术2+1”项目的需要。在传统形式上,艺术教育往往被简化为艺术技巧、能力的学习和训练,培养学生的艺术特长。

(四)师资队伍建设

1、加强艺术教育师资队伍建设,以校基本功考核、特长展示,钻研业务,勤练基本功,提高业务水平。

2、加强理论学习,要求艺术教师每周有阅读量,每月完成理论摘抄和教学随笔。通过理论学习和教学实践,感悟新课程理念,促进教师自觉反思教学行为,提高课堂效率。

3、发挥骨干教师、教研组长的示范带头作用,以引领课、示范课等形式,组织教研活动,促进教师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

上一篇: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金专业考研经验下一篇:老年人体育健身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