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工作要点

2024-09-12

护理工作要点(精选12篇)

1.护理工作要点 篇一

手术室护理工作存在的风险及防范要点分析

【摘要】手术室护理工作是整个医院护理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手术室是进行手术和抢救病危患者的主要场所,其地位尤为重要,因而,手术室工作对护理人员工作质量的要求很高,手术室护士的工作压力也随之加大。本文联系所学知识对手术室护理工作存在的风险和护理要点进行阐述,并提出针对性的减轻手术室护士工作压力,减少工作风险及保障其身心健康的方法和措施,以达到减轻手术室护士的工作压力,提高护士人员工作效率的目的。

【关键词】手术室护理工作;风险;护理要点;分析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5-0363-02

手术室护理工作是医院护理工作的组成部分,对完成医院的医疗中心任务起着重要作用.手术室护理工作有其自身的特点,其业务面广,技术性强,无菌操作严格.做一名手术室护士不仅要具备娴熟的技术,严谨的作风,准确无误的协调配合能力,而且还要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掌握如何做好手术病人的心理护理.在护理的过程中把病人看作是社会的,文化的,机体的,心理的有机整体,从病人的身心,社会文化的需要去考虑病人的健康问题及护理措施,防止差错事故的发生.现根据所学知识,总结手术室护理工作中常见的风险及护理要点。

一 手术室护理不安全因素分析

(一)护士方面的因素

首先,护理工作是一种体力和脑力高度结合的工作,手术室护士专业性强,工作量大,节奏快,特殊性高,所担责任大,需要护士与医生密切配合,其工作流程要求熟练,准确,有条不紊,由于手术过程的连续性,无规律性,频繁的倒班,人体生物钟的紊乱,再由于护士长期站立工作,易导致下肢静脉曲张及腰肌劳损,手术时间长,延误进食时间易导致胃炎,胃溃疡,这些都将造成护士身心两方面的压力。随着新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出台,患者及家属的法律意识日益增强,护士在护理工作中必须做到尽职尽责,精确细致,表现在药物使用时的反复查对,手术器械,纱布等反复清点,惧怕手术中缝合针落地,对纱布遗留体腔这个话题非常敏感,这些都增加了她们的心里压力,甚至导致强迫症状。

其次,由于手术室护士每天频繁地接触患者的血液,分泌物,极易被传染肝炎,爱滋病等血液传播性疾病,手术间内各种废气的污染,抗肿瘤药的应用,挥发的化学消毒剂,放射线C型臂机等大量潜在危险因素的存在,护士每天要面对不同层次,不同心理状态和饱受病痛折磨的病人,要压抑自己的情绪,长期处于紧张状态,情绪得不到宣泄,必将产生严重的身心反应。

(二)手术室组织管理方面

一是手术室安全管理制度不健全。手术室护理安全是护理质量的直接反应,实施安全、可靠的护理工作不仅有利于医疗工作的开展,而且可以促进患者的身心康复。二是医疗设备因素。医疗设备过于陈旧或维护不佳,未达到 100%的完好状态,不能随时应用,从而延误手术或抢救时机。三是物品、药品管理不完善。用药不当、药品过期,各类药品、无菌物品未分开放置,或标识不清等,都会给护理工作带来不安全因素。四是环境因素。手术间基础设施及布局不合理。

二手术室护理工作风险防范要点

(一)重视法制、安全教育

加强护士的法律知识培训,让护士懂法守法。我们经常组织护士学习《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等法律文件,增强了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使广大护理人员学会用法律武器来保护自己的权益,同时也自觉为病人提供最佳的护理服务,保障病人的合法权益。要做到规范书写记录,强化证据意识。规范的护理记录是救治患者经过的真实记录,是评价治疗效果的科学依据,是出现医疗纠纷时处理的法律依据。因此,在书写护理记录时要强化证据意识,必须做到;客观、真实、正确、完整。护理记录严禁丢失、涂改、隐匿、伪造和销毁。

同时,还要重视安全教育:提高全体护理人员的安全意识,牢固树立“病人第一、质量第一”的观念。严格执行护理工作制度。护理工作制度是保证护理工作的秩序,提高护理质量,防止差错事故的重要前提。在每月及年终总结中对那些虽未造成病人伤害,但造成负面影响,为事故隐患,给予早会通报,并提出整改措施,使护理工作安全警钟长鸣。

(二)重视专业理论和技术操作培训,提高业务知识水平

护士不但要有扎实的基础理论,而且要有精湛的技术,娴熟的护理操作以及高质量的服务水准。随着护理学科的不断发展和医疗设备的更新、新技术的开展,护理人员必须不断的充实和更新知识,同时不断的增强自己思维的深度和广度,提高敏锐的观察力和应急处理能力。鼓励护士参加各种自考、函授,撰写论文、外出进修、参加学术会议,对新毕业护士定期进行基础理论、操作考试。请技术尖子来传授护理经验和技术。

(三)严格各种规章制度

1、严格执行查对和清点制度:手术室工作的应急性强,工作量大而繁重,手术室护士应具有强烈的职业责任感,在每一个环节中都必须执行查对制度。术前接病人时,严格执行“两对十查”制度,即通知单与病历对,病历与病人对;查手术间号、病人姓名、性别、年龄、床号、科室、住院号、诊断、手术部位及名称、麻醉方式、麻醉药品及药物过敏试验结果等。护士在术中执行口头医嘱前均要复诵一遍。术中严格执行“三数四清点”制度,即手术前数、关闭体腔前和关闭体腔后数;清点器械、纱布、纱垫、棉片及缝针。做到“三清”,即器械护士、第二助手、巡回护士清楚,严防异物遗留体腔。

2、预防手术体位损伤:摆体位时,应遵循安全舒适、术野充分暴露、不妨碍循环功能的原则,如骨隆突处放软垫,束缚带不可过紧,松紧适度,避免压疮发生。手术中巡回护士应动态管理病人,加强术中观察。

3、避免烧伤、烫伤病人。由于昏迷,休克病人对热的反应消失或迟钝,当热水袋内水温较高或使用电烧器铅版与病人身体接触时会发生烧伤,烫伤病人.所以应用热水袋时必须调好温度,用布包裹,铅板外套用盐水浸湿,与病人身体肌肉丰富处紧密接触,并随时巡视.4、仪器设备的定期维修保养

手术中使用仪器设备应定期维修保养,使之处于良好的运行状态,护士应了解电刀、电钻、腔镜等仪器的性能、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使用电刀时正确放置负极板,严格按照操作规程操作,检查病人身上有无金属物品,有无接触金属导体,以免引起灼伤。

(四)加强护理安全意识

要加强护士的护理安全意识,防止烫伤、烧伤、燃烧、爆炸意外 在使用高频电刀时,严格控制输出功率,一般电凝20~40 W,电切30~50 W,即能起到良好的切割、止血效果。当功率大于50 W时,每增加5 W,应报告术者,提醒注意。严禁超出仪器安全值范围使用。在使用化学消毒剂时,要注意掌握浓度、使用方法,避免灼伤黏膜、皮肤。对手术间使用的氧气管道、气动电钻、骨钻,要定期检查其安全性、密闭性。每月对高频电刀、无影灯及其他设备进行测试、维修或更换。

参考文献

[1] 黎娟.手术室护理安全隐患及防范措施[J].中国实用医药.2011(10)

[2].刘琼;江云英.手术室护理安全隐患与管理对策[J].中国实用医药.2010(04)

2.护理工作要点 篇二

贫血 (anemia) 是指外周血中单位容积内红细胞数量与血红蛋白量低于正常值的下限。世界卫生组织 (WHO) 诊断贫血的血红蛋白标准 (按氰化高铁血红蛋白法测定值) 为:成年男性低于130g/L, 成年女性低于120g/L, 孕妇低于110g/L。据国内各地调查资料表明, 沿海和平原地区诊断贫血的血红蛋白标准为:成人男性低于120g/L, 女性低于110g/L, 孕妇低于100g/L。

贫血是一种临床综合征, 不同性质的贫血, 具有不同的病因;许多种疾病亦可伴有贫血, 临床诊断贫血容易, 但查明每个患者的贫血性质和原因, 有时很复杂, 因此, 贫血的诊治一直是医界关注的问题之一。贫血在世界各地属常见病症, 在发展中国家及血红蛋白病与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症的高发地区, 贫血问题更为突出。在我国, 贫血仍是临床医学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尤其是各种原因引起的缺铁性贫血较为普遍。

1.1 病因与发病机制

贫血按不同的病因、发病机制和细胞形态学的特征进行分类。按病因和发病机制可分为造血不良、红细胞破坏过度及急、慢性失血3类。按形态学分类则可分为正常红细胞、大红细胞、单纯小红细胞和小红细胞低色素4型。

1.2 共同临床表现

贫血的病理生理学基础是血红蛋白减少, 血液携氧能力减低, 全身组织和器官发生缺氧。贫血症状的有无及轻重, 除原发疾病的性质外, 主要的是取决于贫血的程度及其发生速度, 同时也与患者年龄、有无其他心肺疾病以及心血管系统的代偿能力有关。

1.2.1 一般症状

皮肤苍白和面色无华, 是由于皮内毛细血管缺血所致, 这是贫血最常见和最显著的客观体征。疲倦、乏力、头晕耳鸣、记忆力减退、思想不集中等都是贫血早期和常见的症状。贫血严重时可有低热和基础代谢率增高。

1.2.2 呼吸道症状

稍活动或情绪激动后即有气急、呼吸费力和短促等, 严重者出现呼吸困难。

1.2.3 循环系统症状

中度贫血患者有明显的循环系统代偿变化, 表现为窦性心动过速、脉搏充实、脉压增宽, 循环时间加速及心排血量增多。当血红蛋白低于60g/L, 约30%患者有心电图改变, 表现为低电压, ST段压低, T波平坦或倒置;严重时可有QT时间延长、心房颤动等。当血红蛋白低于30g/L以下或贫血进展较快的患者, 有明显的全心扩大。最终可导致充血性心力衰竭。重度贫血患者可发生浮肿。

1.2.4 消化系统症状

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胀, 甚至腹泻。部分患者有明显的舌炎。

1.2.5 泌尿生殖系统症状

早期多尿, 尿比重降低及酚红排泄减少, 严重者出现蛋白尿。月经失调 (闭经) 和性欲减退也颇常见。

1.3 各类贫血的特殊临床表现

1.3.1 缺铁性贫血

口角炎与舌炎、胃黏膜萎缩、胃酸缺乏等。皮肤干燥, 毛发干枯易脱落, 指甲扁平或凹陷。

1.3.2 溶血性贫血

可见黄疸、肝脾肿大等 (除急性溶血症状外) 。

1.3.3 巨幼红细胞贫血

有舌炎、舌痛、口腔黏膜溃疡、食欲不振、腹胀、腹泻或便秘, 体质量减轻和神经系统症状, 如四肢麻木、软弱无力、共济失调、深部感觉减退等。

1.3.4 再生障碍性贫血

易并发感染和出血。表现为口腔黏膜、呼吸道感染, 重者合并败血症, 高热不退。皮肤瘀点、瘀斑、鼻衄、牙龈出血, 重者消化道出血、咯血、尿血, 甚至脑出血、昏迷。

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与血红蛋白量将贫血程度分为四度。

2 护理

2.1 观察要点

(1) 观察判断贫血程度, 制定日常活动计划。 (2) 评估患者营养状况, 做好饮食护理。 (3) 观察并发症的发生, 积极预防感染和出血。 (4) 观察药物疗效, 指导药物治疗配合。 (5) 观察心理状态, 树立治疗信心。

2.2 评估贫血程度及症状

通过临床症状和体征的观察, 结合实验室检查结果, 对患者贫血的程度作出正确的判断, 制定日常活动计划: (1) 轻度贫血 (血红蛋白90~120g/L) 患者可从事正常工作, 但应避免中、重体力劳动。 (2) 中度贫血 (血红蛋白60~90g/L) 患者做到有计划的适量活动, 可参加部分轻体力劳动, 如轻家务活, 生活基本自理。 (3) 重度贫血 (血红蛋白<60g/L) 患者, 以卧床休息为主, 限制活动范围, 防晕厥, 避免情绪激动和公共场所活动, 指导患者有效地活动。协助部分生活护理。 (4) 极重度贫血 (血红蛋白<30g/L) 患者, 绝对卧床休息, 视呼吸状况给予间断吸氧或持续吸氧。做好生活护理。

2.3 饮食指导

(1) 纠正偏食习惯, 饮食规律适量, 营养丰富易消化。 (2) 高蛋白饮食, 蛋白质摄入量>100g/d, 多食瘦肉、禽蛋、鱼类、牛奶、豆制品等。 (3) 富含维生素饮食, 多食新鲜蔬菜、水果等, 给予足够的热量, 主食>300g/d, 总热能9.5~11MJ/d。 (4) 含铁丰富的饮食。动物性铁的吸收率较高为10%~20%, 植物性铁吸收率仅3%~4%。含铁量高的动物性食物有动物内脏、瘦肉、鸡蛋黄等, 含铁植物性食物有大豆、麦芽、水果、绿叶菜、海带、木耳、香菇、玉米、芝麻等。 (5) 低脂饮食:脂肪摄入量40~50g/d, 采用蒸、煮、炖、氽、卤等用油量较少的烹调方法。

2.4 预防感染和出血

贫血患者抵抗力低, 尤其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 血小板减少, 毛细血管脆性增加, 极易发生各种细菌或真菌感染和不同程度的出血症状, 护理上应密切观察, 积极预防。

(1) 居室整洁, 空气清新, 定期紫外线消毒, 限制探视, 防止交叉感染。 (2) 指导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不用手抠鼻, 不用牙签剔牙, 不搔抓皮肤。经常温水擦浴, 保持皮肤清洁。 (3) 注意口腔卫生, 有口腔溃疡、舌炎患者, 做好口腔护理, 嘱患者早晚刷牙, 餐后漱口, 1%碘甘油涂患处。 (4) 肌内注射或静脉穿刺时严格消毒, 注射毕延长压迫时间, 防止出血和注射部位感染。保持大便通畅, 便后坐浴, 防止肛周感染。 (5) 做好发热时护理, 防止受凉感冒。

2.5 缺铁性贫血铁剂治疗

口服铁剂价廉方便, 是治疗缺铁性贫血的有效药物。常用铁剂有硫酸亚铁 (0.3~0.6g/d) , 10%枸橼酸铁铵 (10m L, 3次/d) , 富马酸铁 (0.2g, 3次/d) 。口服铁剂时应注意: (1) 为减少胃肠反应, 应予饭后服用, 开始剂量不宜过大, 0.2g, 2~3次/d。 (2) 为使铁剂更好吸收, 同时服用维生素C 100mg, 3次/d。禁忌饮用茶叶, 避免与磷酸盐、碳酸盐以及牛奶同时服用, 以免影响铁的吸收。 (3) 嘱患者服用铁剂药物勿与牙齿接触, 以防牙变黑。肠道内未吸收铁可使粪便发黑, 应与上消化道出血相鉴别, 并向患者解释说明。 (4) 铁剂治疗时间应充分, 需维持治疗3~6个月。一般口服铁剂4~5d, 网织红细胞开始上升, 7~12d达高峰至6%~16%, 此后逐渐下降。同时, 血红蛋白上升, 平均每天升高1.5g/L。如铁剂治疗2~3周无效时, 应注意查明原因。 (5) 肌内注射铁剂治疗时, 应采用深部注射, 经常更换注射部位, 必要时局部热敷, 以减轻疼痛, 防止硬结形成。注射完毕留观15min, 注意观察是否有铁剂过敏反应, 表现为面色潮红, 头昏、头痛, 皮肤瘙痒, 荨麻疹, 胸闷不适, 重者腹痛、恶心、呕吐、腹泻, 眩晕, 寒战及发热, 甚至气促、胸前压迫感, 心动过速、大汗等, 可在注射后数分钟, 也可在几小时后发生。一旦发生过敏反应, 立即给予抗过敏、抗休克等急救措施。

2.6 丙酸睾丸酮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

有蛋白同化作用的雄性激素睾丸酮制剂, 能促进红细胞生成素的生成, 具有刺激骨髓造血, 促进红细胞增生的作用, 是目前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主要药物之一。用药时应注意: (1) 采用长针头深部肌内注射, 经常更换注射部位。如局部发生硬结, 应及早热敷、理疗, 以免影响药物的吸收并防止感染。 (2) 观察药物的不良反应, 如痤疮、毛发增多, 女患者停经或男性化等。用药前向患者说明治疗目的及药物的副作用, 以消除顾虑, 取得配合。 (3) 疗效观察:一般治疗时间为4~6个月, 总有效率为50%左右。疗效出现缓慢, 达到治疗目的后则作用持久。有效者网织红细胞增高, 2个月左右血红蛋白量开始上升。若治疗6个月以上无网织红细胞升高趋势, 则可能无效, 应及时更换治疗方案。

2.7 心理护理

针对不同类型的贫血患者, 做好必要的疏导和解释工作。如缺铁性贫血可以治愈, 应使患者消除顾虑, 配合治疗;溶血性贫血多数是先天性或遗传性疾病, 不可能根治, 只能控制症状, 患者反复住院治疗, 易产生急躁、厌烦情绪, 护理上多与患者交谈, 帮助其正确对待疾病, 保持乐观情绪;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临床症状重, 出血感染合并症多, 故患者思想负担重, 焦虑不安, 情绪低落。应给予生活上关心体贴, 精神上安慰支持, 宣教新的治疗方法与技术, 树立患者信心, 使积极配合治疗。

2.8 其他

3.重症肝破裂护理要点 篇三

【关键词】重症肝破裂;护理要点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455(2012)02-0220-02

1 临床资料:自2009年12月至2012年3月共收治重症肝破裂病人14例,其中闭合性腹外伤11例,开放性外伤2例,挤压伤1例。合并肺部损伤者5例,骨折6例。死亡2例,痊愈11例,意识障碍1例。

2 护理体会:

2.1 术前救治

2.1.1 争分夺秒积极救治 肝脏是人体最大的实质性器官,在腹部外伤中肝破裂占15-20%,一旦发生往往病情危重。肝破裂常常合并胸部、颅脑、腹腔其他脏器、骨盆、四肢等损伤,死亡率高达10%~30%[1]。严重肝破裂伤情重、常并发休克,稍有延误就可造成病员的死亡。有文献报道,伤后每耽误30min则病情相应增加3倍[2]。快速安置病人,第一时间静脉补液,争分夺秒的缩短术前准备时间,是救治病人的关键。

2.1.2 接诊后迅速建立多条静脉通道,有计划分步骤的给予有效补液。大量外源性液体的补充,会严重降低机体的凝血机制,同时快速的提升血压,有可能导致创面新形成的血栓脱落,导致新的大出血。至少保证一条为单独的胶体给液通路,根据病情给予中心静脉置管,监测中心静脉压以精准补液。液体输注的高峰掌握在手术麻醉前30分钟,因麻醉后会产生严重的血压下降,可能诱发心跳骤停,有预见性的充分液体复苏,可减少此类风险的发生。输液部位应在上肢或中心静脉,因盆腔、腹部内脏血管损伤者,行下肢输液在液体进入右心房前大量液体经过损伤血管会进入盆腔、腹腔;腹腔内静脉损失者血管修复时需阻断盆腔腹腔内静脉[3]。另一方面,部分输液可在回心途中经破裂的血管流失,降低了实际补液量[4]。本组病例使用PICC导管3人,锁骨下静脉穿刺、颈内静脉穿刺8人,保障了患者精确及时的补液。

2.2 加强基础护理 重症肝破裂患者术后需绝对卧床,尤其是纱垫填塞压迫止血者术后禁止翻身。患者病情危重,虚弱多汗,我们采用抬肩法帮助病人擦洗,下压气垫铺中单和中单两铺法,(采用二个中单,分别在病人两侧各使用一个,中间对折铺平)方便更换且减少病人活动。对病员服的穿着我们改用反穿法,病员服左侧袖子穿在右侧上肢,右侧袖子穿在左侧上肢,原背部盖在腹部,衣服前襟平铺在病人身体两侧,即美观又方便更换,还增加病人的舒适度。

2.3 出血的观察 重症肝破裂病人因创伤失血、休克及身体暴露引起的低体温,入院抢救大量液体的输入致血液稀释,手术刺激等多种原因致病人的凝血功能下降,病人术后极易出血。

2.3.1 精准记录病人出入量 对出血多的病人,根据引流液的多少1h或数小时换一次引流袋,精准记录病人引流量。因早期重症肝破裂引流管出血较多,我科每小时总结出入量一次,班班交接。

2.3.2 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变化,血氧饱和度不容忽视,这些是观察出血的关键。对病人的生命体征观察注意连续动态变化,做好回顾性记录和研究,尤其对有高血压病史的患者更应慎重观察,本组曾有一例患者血压120-130mmHg,脉率120次,经检查证实有慢性出血,及时采取了措施。

2.3.3 重视引流管的护理 重症肝破裂病人有数根引流管,首先要保证各引流管标识清楚,明确引流部位,与医师共同确认,保证其准确性,并對易高危出血部位进行评估,班班交接,重点观察和护理。术后早期引流量往往较大,容易形成血凝块,要做好引流管的挤压及冲洗,每天用20ml左右生理盐水冲洗2次,冲洗速度慢,压力低,保持其引流通畅。评估病人意识及合作程度,做好防脱管教育工作。

2.4 做好呼吸道管理,预防肺部并发症 此类患者大部分合并肺部损伤如肋骨骨折、创伤性湿肺等,加之术后限制翻身活动,患者咳嗽无力,咳痰困难,易引起肺部并发症,在术后三日内我们采用增加雾化吸入次数,缩短雾化吸入时间或减小气雾的方法减轻病人的胸闷不适症状。在出血相对静止期,日引流量<500ml逐渐加用翻身叩背及肺部功能的锻炼。严密观察指脉氧的变化,指脉氧低于95%时采用面罩加鼻导管二路氧气管路高流量吸氧使指脉氧维持在正常状态,必要时采用气管插管和呼吸机辅助呼吸。

对重症肝破裂术前积极救治,输液要求精、准、快原则,术后加强基础护理和呼吸道管理,加强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提高了抢救成功率,对病情观察要求动态和整体性,体现了专科护理价值和处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 李建业,周异群.使用腹部外科[M].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山版社,1999:173.

[2] 黄子通.急诊救护指南[M]. 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2003:380-387.

[3]. 王庸晋.急救护理学[M]. 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 2001:9-10.

4.休克的护理要点 篇四

休克的一般护理

(1)密切观察病情变化:休克病人病情严重,应置于重症监护病房,并设专人护型;准确记录24小时液体出入量,作为调整补液汁划的重要依据。病房应保持安静、整洁、舒适。

(2)体位:平卧位或将头和躯十抬高20。―30。,下肢抬高15。―20。,可防止肠肌及腹腔脏器上移而影响心肺功能,并可增加问心血量及改善脑血流。

(3)保持呼吸道通畅:昏迷病人,头应偏向一侧或置入通气管,以免舌后坠或呕吐物误吸。病情许可时,鼓励病人做深而慢呼吸及有效咳嗽;痰液及分泌物堵塞呼吸道时.及时予以清除,必要时做雾化吸入。严章呼吸困难者,可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并尽早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休克病人均有不向程度的缺氧,应常规吸氧,用口罩法或呼气末正压通气.可提高PaO2,和肺泡换气功能,改善机体缺氧状态,一般氧流量控制在每分钟6L左右。

(4)有效止血:对于创伤所致的大出血病人,应立即采取措施,如加压包扎、上止血带、钳夹犯管等控制活动性大出血、必要时使用抗休克裤。

5.胸腔穿刺的护理要点 篇五

胸腔穿刺的护理要点

胸腔穿刺是治疗胸腔积液的常用诊断和治疗方法,癌性胸腔积液的患者胸腔积液量大生成快速常常需要反复穿刺,患者痛苦大且并发症多。24月~10月我科应用胸腔留置中心静脉导管的方法治疗癌性胸腔积液58例,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一、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 本组共58例患者,男39例,女19例;年龄36~79岁,平均62岁;原发病肺癌37例,乳腺癌9例,胃癌7例,卵巢癌4例,恶性淋巴瘤1例;均经病理证实。X线胸片及超声均提示为中等量或者大量胸腔积液。 2、方法 (1)物品准备 单腔中心静脉导管1根(美国Arrow管,不抗菌),输血器1副,小手术包1个,无菌透明敷贴1张,引流袋1只,5ml针筒1付,利多卡因1支。 (2)穿刺方法 患者取坐位或者半卧位,充分暴露超声定位的穿刺点。取5ml一次性针筒行穿刺点麻醉及试穿刺,然后取套管针穿刺,抽得胸腔积液后置入导丝,退出套管针,扩张器扩张皮肤,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约10~15cm,退出导丝,关闭导管夹,取固定皮圈固定导管并缝合固定一针,贴无菌敷贴。将输血器前端与中心静脉导管相连保留输血器的橡胶管部分与引流袋相连,形成一个密闭的引流系统。打开导管夹,引流胸腔积液。 二、结果 本组58例患者均一次置管成功,引流时间3天到25天不等,平均13.5天,平均住院天数18天。其中2例因固定不当滑脱(未缝针固定),3例因反复置管后形成包裹性积液引流不充分,另有18例次引流过程中出现堵管,取生理盐水20ml冲洗均能通畅引流。58例患者均未出现局部感染或气胸等并发症。 三、护理 1、穿刺前及穿刺时护理 穿刺前要做好心理护理,宣教穿刺的`体位及注意事项,如避免穿刺时咳嗽和活动。如有不适可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说话或举手示意。还可以介绍同样已经置管引流的患者交流,减少患者的紧张感。穿刺时应注意观察患者的面色及呼吸情况,如患者出现头晕、面色苍白、呼吸急促、剧烈咳嗽等症状应及时停止穿刺,并做好抢救准备。 2、留置管护理 穿刺后要加强巡视病房,保持引流管通畅。注意控制引流的速度,一般排液速度不超过50ml/h。引流管应在床边妥善固定,引流袋要低于穿刺点20cm以上,防止引流液逆流。记录引流液的量、性质、颜色,并及时倾倒引流液。要注意穿刺点的护理,保持局部皮肤清洁,每3天局部消毒1次,并更换敷贴。如果局部有红肿、流脓应及时拔管另行穿刺。引流管的固定也非常重要,应将引流管呈“S”形固定于腋中线水平,固定时最好包括引流袋管及接口,这样翻身时引流管不易脱开,造成气胸。中心静脉导管管径细小,而癌性胸腔积液中纤维及蛋白等渗出物多,管腔较易堵塞。一般取生理盐水20ml加压向胸腔冲洗就能冲通,如无效还可用肝素0.1ml生理盐水稀释至10ml反复冲吸直到引流管通畅。如反复冲洗仍不通者可用导丝疏通。 3、胸腔内注药的护理 胸腔内注药一般均应在胸腔积液引流彻底后注药,先注入生理盐水20~30ml,确定导管未滑出。然后注入化疗药物或者促使胸膜腔粘连的药物。药物注入后取稀肝素封管,去除引流袋,妥善固定中心静脉导管。嘱患者改变体位,俯卧、仰卧、左右侧卧位各15min,一共约2h。夹管24~48h后开放引流。期间要注意患者有无发热、纳差、恶心、呕吐等化疗不良反应,嘱患者多饮水,进食营养丰富易消化的食物。定时复查血象及生化指标,及时应用止吐及升白细胞的药物。 四、讨论 胸腔穿刺术是外科常用的技术操作。胸腔穿刺术常用于检查胸腔积液的性质,有无特殊细胞及病原体,以确定诊断。抽出胸腔积液或积气,减轻压迫症状;向胸腔内注射药物进行治疗。并发症包括:气胸、出血、晕厥、空气栓塞(罕见,但灾难性)、感染,脾或肝刺伤以及复张性肺水肿,死亡极为罕见。恶性胸腔积液是一种常见的肿瘤并发症,患者常常因为大量的胸腔积液压迫引起呼吸困难,甚至导致死亡。而且癌性胸腔积液生成速度快,采用传统的胸腔穿刺需要反复穿刺抽吸,医生工作量大患者痛苦多,抽液不彻底。且易引起胸膜反应、局部血肿、胸痛、肺损伤、气胸等并发症。反复穿刺还会造成患者的恐惧心理。相比之下只要穿刺一次的中心静脉导管更加容易为患者接受,而且中心静脉导管组织相容性好,导管柔软头部光滑圆钝,不易损伤周围组织。持续低流量引流可以一次性引流净胸腔积液而不易出现由于放液太多太快引起的纵隔摆动和急性肺水肿。夜间及不需引流时可以封管去除引流袋,可以让患者更加自由的活动,不用担心引流管的滑脱或者引流接口脱开导致气胸发生。与传统胸引管相比优势明显。但是对于包裹性及多房性胸腔积液由于中心静脉导管成本高,优势不明显,仍以传统胸腔穿刺为主。另外,中心静脉导管留置时间长,患者抵抗力弱,且化疗后白细胞水平低下,易并发感染。因此,熟练掌握各个过程的护理要点,严格无菌操作,妥善固定引流管保持通畅,才能保证治疗的成功。

6.婴儿期的护理要点 篇六

假如你想做个称职的妈妈或者爸爸,那么建议你在护理婴幼儿时率先掌握如下5要点。

断乳的时间和方法

在正常情况下,断乳过程从4—6个月开始,8—12个月结束,通常需经历几周至几个月的时间。

婴儿自出生至4—6个月内,生长发育速度很快,是体格和智力发育的关键时期,但此时婴儿体质极为柔弱,消化系统和免疫系统功能很不成熟,人乳不仅可为4—6个月以内婴儿提供生长发育所需的各种营养素,且适合于幼婴的消化功能,还含有各种免疫活性物质,可为婴儿提供最佳营养和最佳的被动性保护。因此把人乳作为这段时间的最理想食物,而把生化结构及成分复杂的其它食物推迟到4—6月龄后再添加是合理的,以减少婴儿发生胃肠道功能紊乱、食物过敏反应及感染性疾病的危险。

在逐步添加断奶食品的条件下,出生后8—12个月是完全脱离母乳的时间,母乳喂养如持续时间过长,不仅会引起营养不足,还会使婴儿眷念母乳而拒绝尝试其它食物,继而发生厌食、偏食,这是导致营养不良的常见原因。

在婴儿患病、身体不佳或天气炎热情况下,可适当延长母乳喂养时间。在乳品缺乏或不易获得动物性食品的地区,如母乳尚多,可推迟至1.5岁到2岁停止母乳喂养,但需同时加强训练,以适应其它食物。

断乳为一有计划的自然过程,断奶食品数量和品种由少到多,逐渐减少母乳喂养次数,直至完全不吃母乳。骤然断乳的方法是不可取的,这样突然完全改变婴儿的饮食内容,婴儿不能完全适应,常引起拒食或消化功能紊乱,代谢失调而造成营养不良。

婴幼儿儿常听音乐的利弊

从胎儿开始音乐已与小儿有着密切的关系。英国一些精神病学家认为,怀孕12周后,胎儿对人的语言还没有什么反应,但他们已能“听懂”音乐。有的心理学家认为,音乐是婴儿与外部世界交流的前言语方式。优美动听和“多愁善感”的音乐对新生儿能起良好的作用,他们能很快安静下来并不再哭闹。美国一项临床试验表明,给处于躁动状态的早产儿播放音乐,在最初的十分钟内,早产儿的氧气饱和度上升、心跳和血压下降至正常值,可见,音乐起到安抚作用。一些研究指出:“2个月时,婴儿还躺着不动,但如果有人唱歌或演奏乐器,就会立刻吸引婴儿的注意,到5个月时,这种注意可保持1.5小时。”一些研究者发现:1岁前(1—11个月)的婴儿对管弦乐和合唱的反应常是通过身体和脸面来表现的。

虽然,音乐能引起婴儿的反应,给婴儿听优美动听的音乐能起到良好的作用。但是,有些科学家认为,给婴儿常听音乐可能有害。如婴儿常听音乐可能养成沉默孤僻的个性,还会丧失学习语言的能力。故专家表示,在婴儿牙牙学语的年纪,父母不能每天长时间给婴儿听音乐,否则,会丧失学习语言的环境,久之,就会失去学习语言及说话的兴趣,反而养成沉默孤僻的个性。还有人认为,婴儿不宜长时间听节奏明快、优美动听的立体声音乐。这是因为婴儿的听觉器官正处在发育阶段,鼓膜、中耳听骨以及内耳听觉细胞都很脆弱,对声波的敏感度很强,很容易发生听觉疲劳。例如婴儿带上立体声耳机收听音乐,由于音量较大、耳机闭塞外耳道口,立体声音乐进人耳道内没有丝毫的缓和与回旋余地,直接刺激幼嫩的听觉器官,时间一长,就会使孩子的听力受影响。还会对孩子的身体造成危害。医学家认为,收听立体声音乐或使用立体声耳机的孩子,年龄越小,听觉器官受到的危害也就越严重。

综上所述,父母在给婴幼儿听音乐时要十分慎重,一不要给孩子较长时间听音乐,二不要给小儿听立体声音乐,更不要让孩子用耳机听,以防对孩子造成危害。而不能发挥音乐对小儿的良好作用。

如何防“对眼”

“对眼”,又称为斗鸡眼,孩子若形成对眼之后,长大后会直接影响面部美容。为此,在婴儿期应注意预防,以防止形成对眼。今刊登预防方法供年轻的妈妈们参考。

(1)促进婴儿眼珠转动。从婴儿的视力发育特点来看,孩子在出生2个月后,视力增强,已能注视周围的人和物,这时,婴儿如果睡在摇篮里,不能在距摇篮1.5米以内的空间摆设玩具、物件等任何东西。有的年轻母亲常在摇篮的前上方,持1个不动的玩具以逗孩子,由于距婴儿的眼睛很近,孩子较长时间注视,眼球不动,因此,时间长了就很易形成对眼。若要摆设玩具、物件,必须在1.5米以外,不能只摆1件,而应摆几件,两件之间还要有一定的间隔距离,以便孩子轮流着看玩具或物件,促进婴儿的眼珠不断转动,防止对眼。

(2)增加眼球转动频率。将婴儿放在摇篮内的时间不能太长,大人应过一段时间就将婴儿抱起来,转一转,让孩子能看到周围的事物,而产生好奇心理,以增加婴儿的眼球转动频率。

年轻的父母们,只要经常注意以上两点,就可以预防孩子的对眼。如果孩子万一已形成了对眼,父母们也不要着急,更不要到处求医、乱治,可待孩子长到10岁左右,到条件较好的医院作矫正术,多能得到较好的纠正。

婴幼儿忌用氯霉素眼药水

氯霉素眼药水和氯霉素片剂一样,也有引起再生障碍性贫血和“灰婴综合征”的危险。有的家长因不了解氯霉素眼药水的毒性反应,擅自给婴儿使用,结果会引起中毒。

氯霉素眼药水中氯霉素含量虽然很低,但婴儿组织柔嫩、黏膜血管丰富,对药物吸收迅速,加之其肝肾功能发育不健全,肝脏缺乏分解、破坏氯霉素的葡萄糖酸转移酶,而且,肾脏对药物的排泄能力较差,所以婴儿长时间频繁使用氯霉素眼药水,可通过局部黏膜迅速吸收并在血液中储积。

氯霉素对有过敏体质的婴儿可抑制骨髓造血系统,引起进行性贫血、出血倾向和反复感染,甚至诱发再生障碍性贫血;若血中氯霉素浓度过高,会损害心肌组织,引起循环衰竭,导致“灰婴综合征”,表现为面色青灰、体温降低和休克。

因此,为了小儿的安全和健康,一般情况下,婴幼儿不宜使用氯霉素眼药水。

婴幼儿忌吃泡泡糖

泡泡糖是以天然树胶或甘油树脂型的食物塑料,作为胶体的基础,同时加入糖粉、淀粉、糖浆、薄荷或留兰香精等,经调和、压制而成。

泡泡糖在口中咀嚼时,其中的糖类及香料被唾液溶解,具有清凉爽口的味道。而它的胶基是一种增水性胶体,不能被唾液所溶解,具有良好的弹性和可塑性。这种胶基比一般胶母糖的胶基具有更大的黏着力和柔软性。因此,可以在口中较长时间咀嚼,并可以吹泡。

7.围生期的护理要点 篇七

关键词:产妇,妊娠

围生期 (perinatal) :指产前、产时和产后的一个特定时期, 这段时期孕产妇要经历妊娠期, 分娩期和产褥期3个阶段。针对各个时期孕产妇的身体生理变化不同, 给予每个人的个性化护理也不同。下面就这三个阶段的护理要点, 与大家交流一下。

1 妊娠期

保健工作应从孕早期做起, 其目的是保护妊娠期间孕妇和胎儿的安全。包括孕期接受定期检查, 指导营养、起居, 注意防治妊娠并发症。做好分娩前的心理准备, 指导孕妇做好乳房准备以利于产后哺乳。妊娠期, 发现下列情形之一者, 应提出终止妊娠的医学意见: (1) 胎儿患有严重遗传性疾病; (2) 胎儿有严重缺陷; (3) 因患严重疾病, 继续妊娠可能危及孕妇生命安全或者严重危害孕妇健康。

这一段时期的护理要点是孕期的自我监护, 胎心音计数和胎动计数是孕妇自我监护胎儿宫内情况的一种重要手段。嘱孕妇自妊娠20周起, 每日早、中、晚三个时段各数1h胎动。每小时胎动数应不少于3次, 3h胎动数相加乘4即为12h胎动数。12h胎动数在30或以上, 反映胎儿的情况良好。12h内胎动累计数不得少于10次。凡12h内胎动累计数<10次, 或逐日下降>50%而不能恢复者, 均应视为子宫胎盘功能不足, 胎儿有宫内缺氧, 应提高警惕及时就诊, 进一步诊断并处理。

2 分娩期

通过了解产妇的妊娠过程, 全面评估。严密观察产程, 认真施行科学接生, 重点做好“五防、一加强”, 即防难产、防感染、防产伤、防产后出血、防新生儿窒息;“一加强”是加强对高危妊娠的产时监护和产程处理。

疼痛的护理是这一时期的护理重点。如何减轻疼痛, 使产妇顺利度过分娩期对促进母子平安及产后恢复都很重要。为此, 应加强与产妇的沟通, 告诉她可能产生的疼痛及原因, 疼痛出现及持续时间, 让其有充分的思想准备, 增加自信心和自控感。耐心听取产妇关于疼痛的主诉, 对其表示同情和理解, 教会产妇减轻疼痛不适的技巧, 如精神放松的技巧、呼吸调节的技巧和转移注意力的技巧。宫缩时, 可帮助产妇取侧卧位按摩其骶部或抚摸腹部, 以减轻疼痛不适, 指导其尽量放松。向产妇解释产程中所需的检查, 取得其理解与配合。

3 产褥期

这一时期的护理要点是子宫的复旧, 产后2h内极易发生因子宫复旧不良导致的产后出血, 故产妇回病房后即刻、30min、1h、2h各观察一次子宫收缩、宫底高度, 每次观察子宫收缩程度、宫底高底, 同时应用手按摩子宫底, 促使子宫收缩变硬, 排出宫腔积血。如发现子宫底升高或不表, 子宫大而软, 阴道出血量多, 是子宫收缩欠佳的表现, 应及时排空膀胱、按摩子宫、遵医嘱给宫缩剂。产后宫缩痛可给山楂100g水煎加糖服或给镇痛剂止痛。产后8h内禁敷热水袋以免子宫肌肉松弛造成出血过多。由于子宫缩复, 宫底每天下降1~2cm, 10~14天可降至骨盆腔, 在耻骨联合上已触不到宫底。应每天同一时间测量宫底高度, 以了解子宫复旧情况, 测量前应嘱产妇排空膀胱, 先按摩子宫使其收缩, 测量耻骨联合上缘至宫底的距离并记录, 并观察恶露的数量、颜色、及气味。

产后随子宫蜕膜的脱落, 含有血液的蜕膜等组织经阴道排出称恶露。一般产后3d为血性恶露, 10d左右变为白色恶露, 因含大量白细胞及蜕膜而成白色, 白色恶露持续3周。正常恶露有血腥味, 但无臭味, 持续4~6周, 总量250~500mL, 如血腥恶露持续2周以上, 或有臭味, 说明胎盘附着部位复旧不良或有感染, 发现异常及时和医师联系, 应用抗生素和子宫收缩剂。

外阴的清洁是产后清洁重点, 最好一周进行两次, 不需每天清洗。选择洗液时, 应注意安全性, 尽量选择配方是植物中药, pH值适合弱酸性外阴环境的洗液, 比如妇炎洁, 其中含有苦参、百部等可以有效预防妇科炎症的发生[1]。

产妇的居室应清洁、明亮、通风好, 温度及湿度适中。营养合理、平衡, 不要专吃高蛋白、高脂肪饮食。食谱要广, 蔬菜、水果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及矿物质, 也应有适当比例。为增加乳汁应多吃流食或半流食。注意个人卫生:产褥期出汗多, 应经常洗澡 (不用盆浴) , 常换内衣, 饭后要刷牙漱口, 预防口腔感染和牙周炎;洗头、洗脚用温水也不会落下产后病。指甲要常剪, 以免划伤婴儿柔嫩的肌肤[2]。产后恶露多, 开始的3~4d是鲜红色, 渐渐变为褐色, 分量渐少而转为淡黄色, 要注意勤换月经纸, 会阴要用温水冲洗, 从前向后, 以免将肛门的细菌带到会阴伤口和阴道内。心情舒畅, 可使乳汁加多。分娩次日就可在床上翻身, 半坐式与卧式交替休息, 以后可在床边及房内走动, 并进行产后体操, 可保持健康及尽早恢复体型, 也可减少便秘。

参考文献

[1]郑修霞.妇产科护理学[M].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6.

8.麻醉后的护理要点 篇八

【关键词】局部麻醉;椎管内麻醉;麻醉后护理;并发症护理;护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R29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10-0149-02

1 局部麻醉的护理

1.1 局部不良反应:多为局麻药和组织直接接触所致,若局麻药浓度高或与神经接触时间过长可造成神经损害。故用药必须遵循最小有效剂量和最低有效浓度的原则。

1.2 全身不良反应:包括高敏、变态、中枢神经毒性和心脏毒性反应。应用小剂量局麻药即发生毒性反应者,应疑为高敏反应。一旦发生立即停药,并积极治疗。

1.3 在锁骨上和肋间进行针行神经阻滞麻醉者,观察有无气胸并发症。

2 椎管内麻醉

2.1 蛛网膜下腔阻滞

2.1.1 一般护理:常规去枕平卧6~8小时;监测生命体征直到平稳;吸氧;防止麻醉后并发症的出现。

2.1.2 常见并发症的护理。低血压防治措施:加快输液速度,以扩充血容量,必要时静脉或肌内注射麻黄素15~30mg;心动过缓可静注阿托品0.3~0.5mg;呼吸抑制应立即吸入氧气或行辅助呼吸,保证通气量足够。一旦呼吸停止,立即进行气管内插管和人工呼吸;恶心、呕吐,低血压和呼吸抑制导致脑缺氧而兴奋呕吐中枢,术中牵拉腹腔脏器、迷走神经亢进致胃肠蠕动增强,均能引起病人恶心,呕吐。应及时清理呕吐物,擦净病人口角,针对原因处理;典型的头痛可发生在穿刺后6~12小时、病人术后第一次抬头或起床活动时,疼痛常位于枕部、顶部或颞部。常规去枕平卧6~8小时等措施可预防头痛发生。出现头痛症状嘱病人平卧休息,必要时遵医嘱使用镇痛药;尿潴留:为腰麻后较常见的并发症。由于支配膀胱的第2、3、4骶神经被阻滞后恢复较迟、下腹部、肛门或会阴部手术后切口疼痛及病人不习惯床上排尿所致。可用下腹部热敷。诱导等方法,必要时导尿。

2.2 硬脊膜外阻滯

2.2.1 护理措施 因交感神经阻滞后,血压多受影响,故手术后需要平卧4~6小时,但不必去枕,术后观察血压、脉搏平稳后即可采取适当卧位。

2.2.2 麻醉后并发症的观察。硬膜外血肿,凝血功能障碍或应用抗凝药者容易发生。如发现病人有下肢感觉、运动障碍,及时报告,争取早期手术清除血肿;硬膜外脓肿,无菌操作不严或穿刺经过感染组织,引起硬膜外腔感染,逐渐形成脓肿。病人出现穿刺部位剧烈疼痛、寒战、高热、白细胞计数增多,并有头痛、呕吐、颈项强直等脑膜刺激症状,可能继发感染引起硬膜外脓肿。应采用大量抗生素治疗。

3 全身麻醉

3.1 一般护理

3.1.1 病人去枕平卧,头偏向一侧,以减少呼吸道阻塞的危险。妥善安置各种管道,保持呼吸道通畅,保证监护仪器正常运转。

3.1.2 掌握病人的一般情况:包括麻醉方法、手术方式、术中情况、术中出血量、尿量、输液输血量及用药等。测量并记录生命体征,查看切口敷料及引流管。

3.1.3 生命体征:密切监测血压、脉搏、呼吸,防止麻醉后并发症的发生。同时观察意识、肢体运动既感觉、皮肤与口唇色泽等。

3.1.4 保持静脉输液管和各种引流管的通畅,监测并记录用药及引流液、尿量。

3.1.5 注意保暖:手术中暴露过久,病人受凉,多数大手术后病人体温都较低,尤其是儿童及老人。应给予保温措施,用热水袋时,慎防烫伤。

3.1.6 防止意外发生:病人苏醒过程中常出现躁动不安和幻觉,应加以保护,必要时加以约束,防止病人不自觉的拔除静脉输液管和各种引流管,造成意外。

3.2 常见并发症的防治及护理。呕吐与窒息一旦发生立即将病人上身放低,头偏向一侧,迅速清除并吸尽口、鼻腔内的呕吐物;呼吸暂停多见于未行气管插管的静脉全身麻醉者,一旦发生,务必立即施行人工呼吸,必要时可在肌松药辅助下气管內插管行人工呼吸;上呼吸道梗阻,托起下颌或置入口咽导气管并及时吸出分泌物,梗阻可解除。支气管痉挛有效措施是吸除分泌物,给解痉药物,必要时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肺不张的预防是术前禁烟,术后有效镇痛,鼓励病人咳痰和深呼吸,给予雾化吸入;肺梗死的预防是对原有血脂高、血液粘稠度大的老年病人,术前口服阿司匹林;术后苏醒延迟与躁动要保证病人安全,严防坠床、外伤、抓脱敷料或管道。

4 总结

各种麻醉后的观察要点主要是对可能出现的并发症的观察,掌握了这一点,就能够基本掌握基层卫生院常见麻醉的麻醉后的护理。

参考文献:

[1] 何平先,内科护理学.第四军医大学出版社.第一版.

[2] 叶任高,陆海英.内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第6版.

[3] 护理园地,中华护理杂志.2012,5(27).

9.危重病人护理记录书写要点 篇九

危重病人护理记录是护士对住院危重病人医疗护理过程的客观记录,是第一时间内记录临床抢救病人情况和医疗护理工作的重要记录和法律凭证。目前医院护理队伍新成分多,人员更换频繁,有必要对如何正确书写危重病人护理记录进行讨论和培训。病人护理记录的书写要点归纳、总结如下:

缺陷分析:

1.危重护理记录的时间与医嘱不相符

护士接诊危重病人时,根据病情立即采取吸氧、吸痰、静脉穿剌、心电监护等常规急救措施。而医生先进行查体后才开医嘱,这就造成了护理记录时间早于医生下医嘱的时间。

2.首次危重护理记录内容记录不完整 ①护士忙于执行医嘱、实施抢救措施,顾不上询问病情,尤其是夜班,只有1名护士在岗。②护士只注重病人入院时的病情观察记录,而忽视入院前的发病原因和病情变化的询问。③大部分护士对病人的主诉不能进行综合分析,故转抄医生的主诉。④还有的护士没有掌握采集病史的方法,语言表达能力欠缺,导致采集病史不完整。

3.危重护理记录内容简单,反映不出病史的特征 ①观察病情不仔细,简单地描述病情症状,或者照抄前一班的记录内容,使护理内容千篇一律,重点不突出。如“病情同前,无特殊变化”。②习惯流水账式的记录。即使观察到了病情变化,也因专科理论不熟练,无法表达。如:只记录“呼吸急促”,不进一步描述呼吸急促的表现是否规则、有无鼻翼扇动、有无点头呼吸或三凹征等。

4.主观判断多于客观记录

①对高热病人采取药物或物理降温后,不测量体温就记录“体温渐降”。②在夜班记录中经常出现“病情平稳”的描述。

5.抢救过程记录与医生的病历记录不相符

在抢救危重病人时,护士只注重实施治疗和护理措施,特别是在抢救时间比较长时只记录开始和最后的结果,忽视对抢救过程的环节记录,使抢救记录显得苍白无力,不能真实地反映抢救全过程,也无法维护护患双方的合法权益。年轻护士表现最为突出。

6.危重护理记录与护理计划不相符

在制订危重护理计划时,护士大部分是抄教科书,写得非常仔细。但却不考虑能否实施这些护理计划,造成护理记录与护理计划严重脱节,失去了护理计划的意义。如:护理计划的病室温度控制在18 ℃~20 ℃,湿度50%~60%。一般的医院都达不到这个标准。又如:高热病人“口腔护理每日2次”。但在没有口腔护理医嘱时,是没有执行的。

7.采取护理措施后无效果评价

如“病人腹胀给予胃肠减压”,不记录胃肠减压后腹胀是否减轻的症状。心力衰竭病人用利尿剂后未及时记录尿量情况。

8.缺乏病情的总结评价记录

按照危重护理记录的规定,在接班后和交班前,护士应对病情进行2次总体评价记录。但有的护士却省略了这个环节中的任何一个环节,即使写了,也记录得不完整。

9.缺乏对合并症的观察记录

如:重症肺炎,只注重肺炎本身的症状观察,对合并症心力衰竭无观察记录,不能为医生及早提供诊治心力衰竭的依据。

对策 :

1、加强专科理论知识的学习①要求护士熟记本科室常见疾病的临床表现及护理常规。②护士长利用晨会交班和护理业务查房的形式提问护士,了解他们对专科理论知识掌握的程度。科室每月进行1次理论知识的考试,可以考一种疾病的临床表现和护理常规。

2、严格遵守危重护理记录的书写原则,做到及时、准确、真实的记录 ①为了使危重护理记录的时间与医嘱保持一致,护士应随时与医生沟通,把观察病情变化的时间和实施抢救治疗护理措施的时间一致,与医生记录的抢救内容一致。②及时记录所有实施的护理措施内容,防止漏记项目。如“口腔、皮肤护理等”。③发现病情变化,立即通知医生,及时采取治疗护理措施。

3、提高护士观察病情、重点记录、总体评价的书写能力。

4、护士应掌握正确采集病史的方法。

护理记录的一般要求 :

⑴严格按有关规定书写。⑵签名和审签。

①值班护士签名要点:值班护士负责在班期间所有护理工作,接班时要仔细观察病人病情,并进行记录及签名;在班期间每执行1次医嘱、操作或按护理等级要求和根据病情需要观察病情,均要进行记录并签名;交班前要总结记录病人病情并签名;每24小时进行1次出入量总结记录并签名;停特级、一级护理的病人要写小结并签名,病人死亡后写死亡小结并签名。

②实习或试用期护士签名要点:实习或试用期护士书写护理记录和签名与值班护士相同,但是要有带教护士审核,并在其签名前方签名。具体写法:带教护士姓名/实习护士姓名。

③护士长审签要点:护士长对全科护理工作和护理文书质量负责,每天要对危重病人的护理工作和记录进行检查、指导和签名。

⑶书写错误的修改方法

书写护理记录过程中有错别字或笔误时,护士不能采用粘、涂、重描等掩盖或去除原来字迹的做法,而应当将错误处划双横线,并在右上方写出正确的文字,注明修改日期并签名。每页修改只限于2处,3处以上要将本页重新抄写。

⑷记录的时间要求

每份记录的起始时间应包括年、月、日、时、分;连续记录病情变化和处臵时间要写到分;同1页文件中有相同的时间可以省略,如病人是2011年入院,在首次记录中已写明,没有超出这一期限的记录都可以将2011年省略。

⑸记录的次数要求

护士要重视护理记录书写,养成工作后及时记录的好习惯,避免漏记或补记。具体要求如下: ①接班后要记录接管病人时询问、检查所了解到的病人病情。

②交班前要总结病人病情动态变化及主要护理措施、效果和需要特别交代、注意的问题。

③随时记录病人的主诉、不适、病情变化、特殊检查、治疗处臵、用药、手术前后情况和家属谈话等。④重症病人即使在病情相对平稳的时候,也要按照一级护理标准,每1小时巡视1次;有病情变化和处臵时,随时记录;无病情变化时,4小时记录一次。

⑤一般情况下,危重病人护理记录是即时记录,但是在病情突然变化和病人发生意外情况时,因抢救影响记录,要在抢救结束后6小时内据实补记,并加以注明。

2.记录的内容要求

⑴内容确切:护理记录应确切记录病人主诉、病情变化及体征,不能出现含糊不清和模棱两可的描述,如血压偏低、出血较多、调节多巴胺滴数等,应具体写出血压数值、出血量、静脉输液每分钟的滴数及药物剂量和单位。如对病人意识的描述应具体写清醒、模糊、嗜睡、浅昏迷、深昏迷等。

⑵记录完整:完整是指记录的每一件事情均应有原因、过程和结果,如病情变化,要反应出病情起因、时间、临床表现、诊断分析、具体处臵及结果;工作人员进行查房、抢救、操作时要写具体的时间、姓名以及内容等,要有头有尾,有因有果。如病人诉头痛,那么完善的观察、询问、检查、处臵应写:“病人晨起即感头顶部持续性闷痛,测血160/100mmHg,报告医师后给硝苯地平10mg舌下含服,继续观察血压变化”。如病人上厕所时发生猝死,描述:“10:00病人在家属搀扶下上厕所过程中突然心跳、呼吸停止,10:01值班护士接到传呼后赶到病房,检查病人心跳、呼吸已停止,急呼医师到场抢救,同时立即给病人吸氧、持续胸外心脏按压等”,如护理记录书写为“病人周身无力、呼吸减慢、血压下降等”,这就没将病人的病情变化是发生在下床上厕所时的实际情况交代清楚,以致可能影响医师对病情变化的判断和处臵方法。

⑶客观真实:护理记录要客观地记录护士观察到的内容,包括听到的、看到的、嗅到的,不能夹杂护理人员的主观想象。如护理记录描写病人行肝右叶切术,术中顺利,病情平稳,于13:00安全返回病房其中所描述的“术中顺利,病情平稳”就不是客观资料,因病房护士未参与手术过程,未见到术中情况。对手术后病人护理记录应主要描述手术名称、麻醉方式、回病房时间和回到病房后病人生命体征及意识情况、伤口引流情况、注意事项等。在了解病情和对病人进行治疗处臵时,要询问病人的真实意愿和要求,当病人拒绝治疗时护士应了解病人的想法和原因,并予针对性的处理。如不能简单的记录病人拒绝输液和因此放弃输液治疗,要问明病人不愿输液的原因,对症处理或报告医师修改医嘱并详细记录。

⑷时序准确:护理记录的内容应按照操作完成的时间先后顺序分别记录每项操作,而不应有同一时间内同时完成多项操作的记录。如14:00口腔及尿道口护理,消毒更换气管垫,消毒气管内套管。正确记录应为:“14:00消毒气管内套管,更换气管垫,14:10口腔护理,14:20尿道口护理”。

⑸重点病情连续记录:护理记录应动态反应病人生命体征情况,特别要重点观察和记录异常的生命体征变化,直至恢复正常。如17:30病人发热,体温39.3℃,给予温水擦浴,应记录半小时后的体温变化情况,中班、夜班都应把体温作为重点观察和记录的内容。

10.新生儿口腔护理的四大要点 篇十

2012年09月12日09:4239健康网 我要评论(0)

字号:T|T

[导读]新妈妈对孩子的护理一定要科学、正确,特别是对于口腔卫生的护理,如果护理不当,很容易让孩子产生如鹅口疮类的口腔疾病,不但让孩子受罪大人也一样难受。

对于新生儿的口腔卫生,父母应该如何做好日常的护理呢?

我们知道,新生儿是没有牙齿的,要在几个月过后才能长出,所以在新生儿还没有长出牙齿的情况下,他们自身的口水是可以起到清洁口腔的作用。爸爸妈妈们最好能谨记以下护理常识,让你的宝宝远离疾病,有个好胃口。

1.勤喂温开水。

孩子无论是母乳喂养的`还是人工喂养的,在给孩子喂奶后,或喂奶过程中,均应养成有规律的饮水习惯。尤其是当宝宝生病发烧、感染时,更应勤喂温开水,这样不仅可去除口内的奶渣,避免因口腔中细菌的发酵产生异味,也有利于体内循环,防止便秘的发生。

2.母乳的妈妈要严格保持乳头的卫生,喂奶粉的也要保证奶具的卫生。

对于母乳喂养的宝宝来说,妈妈在喂哺前应用肥皂清洗双手和乳头,擦拭乳头的毛巾第一文库网也应消毒后再使用。人工喂养的宝宝,奶瓶及滴管均应清洗干净并高温消毒后才能给宝宝使用。测奶液温度时,父母可以在手背上滴一滴,而不要直接吸橡皮奶嘴,以避免细菌传播。

父母们还要知道一点,不要过分的亲吻宝宝的嘴,否则会将大人口中的致病微生物,如细菌、病毒等,传染给宝宝。宝宝抵抗能力差,很容易因此而引发疾病。

3.不要让宝宝含着奶嘴入睡

宝宝有很强的依赖性,比如有些孩子喜欢含着奶嘴入睡,而父母也为了安抚宝宝,也喜欢让宝宝含着奶嘴入睡,这种错误方式是造成宝宝奶瓶龋的主要原因。另外,也不要让宝宝含空奶嘴入睡,这会限制宝宝口腔内正常的唾液分泌,还会对宝宝日后牙齿的生长造成影响。

4.对于护理新生儿口腔卫生,做父母的要知道的禁忌。

首先说说什么是“马牙”。胎儿在6周时,就形成了牙的原始组织,叫牙板。而牙胚则是在牙板上形成的,以后牙胚脱离牙板生长牙齿,断离的牙板被吸收而消失。有时这些断离的牙板形成一些上皮细胞团,其中央角化成上皮珠,有些上皮珠长期留在锁骨内,有的被排出而出现在牙床黏膜上,即为“马牙”。当宝宝出“马牙”时,最好咨询医生,家长不要擅自处理。

禁忌一:挑“马牙”

有些父母采用不洁的针去挑刺“马牙”,结果常引起口腔感染,甚至并发新生儿败血症、化脓性脑膜炎等严重全身疾病,威胁新生儿健康和生命。

禁忌二:擦拭口腔

由于新生儿口腔黏膜柔嫩,如果用不洁之物擦拭口腔,易引起口腔黏膜上皮及黏液腺增生。

11.脑出血病人的护理要点 篇十一

【关键词】脑出血;病人;护理要点

Abstract: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effect of clinical nursing interven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cerebral hemorrhage. Methods: Selected 82 cases of patients with cerebral hemorrhage in our hospital from Feb 2014 to Nov 2014, they were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intervention group randomly.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routine nursing care, while the intervention group had systematic nursing care, then compared the curative effect of two groups. Results: The curative effect of intervention group was better than control group according to the clinical result (P<0.05). Conclusion: Systematic nursing care for patient with cerebral hemorrhage can release the clinical symptoms and improve the curative effect, which has the application value.

Keywords: cerebral hemorrhage; patients; nursing points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5)04-0140-02

脑出血是指非外伤性脑实质内血管破裂导致的出血,其诱发因素大部分和脑血管病理改变有密切关系,即和DM、血管老化、高血脂以及吸烟等有关。脑出血病人一般因为情绪过于激动,在用力的时候突发发病,初期死亡率相对比较高,幸存者当中大部分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后遗症,对患者健康生活质量带来非常大的不良影响。选取2014年2月-2014年11月在我院接收的患有急性脑出血的患者82例,对当中41例患者采取系统护理干预,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2月-2014年11月在我院接收的患有急性脑出血的患者82例,随机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1例。当中,干预组男21例,女20例。年龄在32-76岁,平均年龄为64.3±12.5岁;对照组男24例,女性17例。年龄在30-74岁,平均年龄为60.1±7.4岁。干预组与对照组患者之间的相关资料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进行对比。

1.2临床方法

对照组对患者實施常规护理干预[1],干预组对患者实施系统护理干预,其中包含有以下几点;

1.2.1监测体温

患者在出现相关症状以后,其体温调节中枢功能也是会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甚至还会出现发热、感染以及脱水等相关症状,患者体温会>39摄氏度以上。病人出现高热以后,必须要立即给予物理降低体温,使用冰帽以及颅脑降温仪等。在物理降温过程当中,对病人体温变化给予密切监测,每隔30分钟测量体温1次,将患者肛门温度控制在37摄氏度,颅脑温度保持在35摄氏度。

1.2.2消化道以及饮食护理

对于意识不清醒的病人,应该在患者进入医院以后立即插入胃管,对于应激性溃疡的发生情况给予密切监测。发病24-48小时应该禁止饮食,以免其出现腹胀以及呕吐等相关症状,在病情稳定以后,同时肠鸣音恢复以后可以采取鼻饲,首先可以进食150毫升营养米粉以及牛奶,每隔8小时进食1次,在患者病情稳定以后可以增加进食量200毫升。

1.2.3心电监护

大部分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下丘脑损害症状,从而造成各种心电图变化。所以,24小时动态心电监护,对其各种类型心电图改变可以给予及时发现,同时采取相对应的处理措施。

1.2.4救治低氧血症

对于出血量较多的患者,一般会伴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从而导致吞咽以及咳嗽反射完全消失。另外,脑水肿会使其颅内压明显增高,从而导致分泌物以及呕吐物阻塞呼吸道,对其通气功能造成不良影响。因此,临床护士应该经常协助其清除口腔分泌物以及呕吐物。其头部要偏向一侧,并抬高床头15-30度,以免出现颈部扭曲。另外,要经常帮助其翻身,便于痰液顺利排出,如果有特殊情况可以采取吸痰以及雾化吸入等相关方式,使呼吸道保持通畅。

1.2.5密切监测病情变化

意识状态是其大脑皮层功能的关键反映指标,其变化通畅与否和生命体征指标改变有关。对伴有意识障碍的病人,应该在患者进入医院以后给予意识状态评定,根据其结果对其给予全面评估,同时给予详细记录,根据其病情不同制定一个相对应的治疗以及护理方案。

1.2.6颅内高压护理

在其进入医院以后,应该对患者各项生命体征观察指标给予密切监测,其中包括有瞳孔、心率、血压以及呼吸等,及时发现以及处理脉搏变慢、瞳孔首先缩小之后散大等相关现象,以免出现脑疝。采取约束带对其肢体给予适当约束,通过牙垫对舌头给予有效保护,以免出现咬伤,同时将呕吐物彻底清除,进而使呼吸道保持通畅。

1.3临床治疗效果判定标准

基本治愈:治疗以后,其相关症状大致消失,意识恢复清醒,没有出现相关并发症;显效:治疗以后,其相关症状得到明显好转,意识大致恢复清醒;有效:治疗以后,其相关症状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意识恢复为昏睡,伴有轻微症状;无效:治疗以后,其相关症状和意识障碍没有任何变化[2]。临床总体有效率:基本治愈率+显效率+有效率。

1.4临床统计学处理

采取SPSS15.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 )表示,组间比较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用X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临床结果显示,干预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1。

表1 干预组与对照组临床疗效情况对比【n(%)】

组别n基本治愈显效有效无效总有效率

干预组4112(29.3)10(24.4)16(93.2)3(7.3)92.68%*

对照组419(21.9)8(19.5)15(36.6)9(21.9)78.05%

注:与对照组对比,*P<0.05。

3讨论

现如今,随着社会经济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其中患有脑出血的患者也逐渐增多,每年呈现递增趋势。脑出血指的是非外伤性脑实质内血管破裂导致的出血,占所有脑卒中的20%-30%。脑出血的常见病因是高血压伴有细小动脉硬化,当中包含脑血管畸形、血液病、瘤卒中、动脉瘤以及血管炎等。其诱发因素包括有天气变化、用力过猛、大量饮酒、过度疲劳以及情绪激动。其临床症状各种各样,运动障碍以偏瘫较为常见,言语障碍表现为言语含糊不清以及失语。另外,大约有50%的患者会出现呕吐,也许和脑出血的时候颅内压增高、脑膜受到血液刺激以及眩晕发作有密切关系。除此之外,头痛是脑出血的首发症状,经常在出血一侧的头部,当颅内压力增高的时候,疼痛会发展到整个头部,头晕经常和头部疼痛伴发,尤其是在小脑以及脑干出血的时候,其致残、致死率非常高,一旦沒有采取及时、有效的治疗以及护理,极有可能导致患者死亡,就算幸存下来,也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后遗症,对患者健康生活质量带来非常大的不良影响[3]。

根据相关临床实践研究表明[4],对脑出血患者采取系统护理干预,可以获得令人满意的治疗效果,使患者相关症状得到明显改善,目前在临床当中被广泛应用。系统护理干预包括有检测体温、消化道以及饮食护理、心脏监护、颅内高压护理、密切监测病情变化等,可以使患者健康生活质量得到保障。本文结果显示,临床结果显示,干预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和上述相关实践研究结果基本相同。

总之,对脑出血患者采取系统护理干预,可以使相关症状得到明显改善,使临床治疗效果进一步提高,具有广阔的推广前景。

参考文献:

[1]郭艳琴,黎梅花.脑出血病人的护理[J].中国健康医学杂志,2010,12(9):585.

[2]宗彩霞,付雪飞.58例高血压脑出血病人非手术治疗的护理[J].全科护理,2011,9(11(:):3064.

[3]崔欣,吴渭虹,欧阳荔莎.脑梗死偏瘫患者手肿胀训练方法及效果分析[J].护士进修杂志,2003,18(7):613.

12.护理工作要点 篇十二

关键词:硬膜下血肿,术后护理,护理探析

硬膜下血肿是一种神经外科疾病, 该病易发于老年人、小儿两大特殊人群, 在临床上, 由于该病病情复杂、牵涉人群较广, 因此一般给予硬膜下血肿患者基础护理、病情观察、引流管护理和功能锻炼, 并针对术后各种并发症, 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该研究方便选取2011年2月—2015年4月该院神经外科收治的80例硬膜下血肿患者, 研究前均进行过CT检查或磁共振成像检查, 旨在分析硬膜下血肿患者术后的基础护理、病情观察、引流管护理和功能锻炼等护理要点, 探究硬膜下血肿患者术后并发症的护理措施,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方便选取2011年2月—2015年4月该院神经外科收治的80例硬膜下血肿患者为该研究对象。其中, 未签署知情同意书者、不符合诊断标准者、临床资料不全者、生命体征不稳者皆不在入选之列。80例硬膜下血肿患者均进行过CT检查或磁共振成像检查, 年龄最小的24岁, 年龄最大的71岁, 平均年龄 (47.5±23.5) 岁;职业:教师25例, 工人17例, 退休老人32例, 其他6例;病情:单侧慢性硬膜下血肿51例, 双侧慢性硬膜下血肿29例;有3例伴有癫痫病史。在使用80例硬膜下血肿患者的临床资料时均得到患者及其家属的同意, 并通过了伦理委员会的批准。

1.2 方法

给予80例硬膜下血肿患者基础护理、病情观察、引流管护理和功能锻炼, 观察该组患者术后压疮、颅内积气、感染、癫痫发作、精神障碍和血肿复发情况。血肿患者术后具体护理要点如下:基础护理:由于硬膜下血肿患者中存在昏迷和休克等情况, 因此需要做好基础护理。首先, 将昏迷患者平卧, 并且头偏向一侧, 避免发生呕吐阻碍呼吸道畅通;其次, 按时帮助患者叩背, 给予患者肘部、踝部、臀部和背部等受压位置按摩, 还要保证患者的皮肤干净以及床铺卫生、整齐, 预防压疮、血栓形成等并发症;最后, 患者恢复意识后给予气管插管和呼吸机帮助患者呼吸预防肺部感染等并发症, 与此同时, 为患者进行口腔护理和饮食护理, 建议患者多食用高蛋白、高热量和高维生素的食物帮助身体恢复。

病情观察:在钻孔引流术完成后24~48 h期间密切观察患者的意识、瞳孔等体征变化, 并如实记录。针对全麻且意识不清醒者, 每隔15~30 min观察1次, 其清醒过后1~2 h观察1次;若患者恢复意识后出现意识障碍, 先观察患者是否对光反应迟钝, 是否有一侧瞳孔散大, 或出现肢体偏瘫、血压升高、呕吐和脉搏变慢, 可初步判断为继发性颅内出血或者脑水肿, 应该迅速通知医生采取抢救措施。

引流管护理:将患者头部的引流管有效固定在血肿腔下4~5 cm的高度上, 此外, 做好各种细节防护, 避免引流管发生曲折、脱落或受压, 将引流袋控制在40~50mm H2O, 确保足以分流或引流通畅。在引流管护理中, 需要详细记录引流液颜色、流量和速度等变化特征, 掌握引流速度, 可以减少脑出血和颅内压下降发生的概率。在钻孔引流术完成3~7 d, 引流量不宜超过10 m L/d, 引流液从暗红色成为无色透明且引流液明显减少, 为正常流程, 采用CT进行复查, 发现颅内血肿引流以及干净就可以拔管, 在拔管前, 与患者进行交流, 提醒其轻晃头部帮助血肿腔排出残留气体。

功能锻炼:由于硬膜下血肿患者中存在肢体偏瘫者, 因此需要进行功能锻炼。首先, 保证患者肢体处于功能位, 教导其屈伸肢体, 可促进血液循环或预防肌肉萎缩、关节僵硬;其次, 在进行功能锻炼时, 锻炼幅度从小到大, 不可使其产生疲劳感, 若患者存在语言障碍、智力障碍, 则传授其交流技巧, 并通过看电视、报纸, 听音乐等方式进行功能锻炼;最后, 患者病情稳定后, 进行CT复查, 观察血肿是否清除, 脑组织复位后是否取头高位, 此外, 传授患者家属陪护和锻炼要领, 鼓励患者出院后检查功能锻炼, 使护理效果显著提升。

1.3 观察指标

将上述几种护理方法应用于80例硬膜下血肿患者, 观察患者术后并发症情况和并发症发生率, 其主要并发症有压疮、颅内积气、癫痫发作、精神障碍和血肿复发等。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包对该该研究中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 计量资料用 (±s) 表示, 计数资料用率 (%) 表示。

2 结果

针对3例发生颅内积气患者, 给予颅痛定注射液肌肉注射后得到缓解, 其中1例存在意识改变, 给予甘露醇250 m L静脉输注以后也得到缓解;针对1例术后肺部感染患者, 给予吸氧护理, 按期给其翻身、拍背, 该患者存在意识障碍, 进行口腔护理和吸痰以后得到缓解, 该患者术后2出现咳痰乏力, 给予化痰药物和雾化吸收治疗, 病情基本稳定;针对4例出现癫痫发作患者, 首先采用安定注射液、德巴金进行药物治疗, 效果不佳, 遂转入ICU进行药物治疗, 在气管插管、呼吸机的协助治疗下, 再展开气管切开术, 4例患者均已康复;针对1例产生精神障碍, 给予冬眠灵、非那根等治疗后, 病情基本稳定;针对2例存在血肿复发患者, 使患者以头低位卧于患侧, 并提醒患者多饮水或增加补液量, 如此便促进脑膨, 最终2例患者均消除残留空腔。总而言之, 11位并发症患者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以后, 均好转。80例硬膜下血肿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15%, 见表1。

3 讨论

硬膜下血肿属于神经外科疾病, 由于该病在老年群体以及小儿群体具有很高的发病率[1], 因此其护理要点和护理措施对治疗硬膜下血肿患者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临床中, 一般给予硬膜下血肿患者的护理方式有基础护理、病情观察、引流管护理和功能锻炼四个方面。因此基础护理、病情观察、引流管护理和功能锻炼可算作是硬膜下血肿术后护理的护理要点, 针对术后各种并发症, 还需要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以下几种就是血肿患者术后护理中最常见的几项护理措施。

心理护理:有些硬膜下血肿患者会存在认知障碍, 护理人员应主动、热情的与患者进行沟通, 梳理患者的心理障碍[2], 鼓励患者配合治疗, 以助于身体恢复。

血肿复发:由于硬膜下血肿患者术后存在血肿复发的现象, 因此针对血肿复发采取护理措施对患者病情发展十分重要。首先, 叮嘱患者保持头低位卧于患侧, 在护理时不能应用脱水剂[4], 告知患者多饮水或增加补液量, 从而促进脑膨最后消除残留空腔;其次, 由于患者身体原因, 若出现什么不适, 需要耐心的对患者和患者家属进行病理分析, 期望患者能够予以理解或配合治疗;最后, 护理过程中, 密切关注患者的意识、血压、心律等生命体征的变化[5], 并如实记录, 若发生异常, 及时告知主治医生采取CT检查, 查探患者是否存在颅内出血。

肺部感染:有些老年硬膜下血肿患者可能自身有肺部基础疾病, 并且有些慢性硬膜下血肿需要全身麻醉, 因此很多老年患者对手术的承受力不达标[6], 不仅术后恢复较慢, 而且容易引发肺部感染, 需要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首先, 给予老年患者吸氧护理, 并按期帮助患者翻身、拍背[7];其次, 给予意识障碍者口腔护理, 事态紧急时予以吸痰;最后, 针对咳痰乏力患者, 进行雾化吸收或给予化痰药物, 术后对患者进行病房护理, 包括温度、湿度、卫生和消毒等护理[8], 减少探视次数, 防止打扰患者休息。

癫痫发作:在护理期间, 有4例癫痫发作, 其中有3例伴有癫痫病史。4例癫痫发作患者中, 有1例术后1天发生抽搐, 其他3例术后当天出现癫痫发作, 给予其安定注射液和德巴金等药物后均不见效[9], 然后将其转入ICU继续药物治疗, 并给予气管插管、呼吸机进行协助治疗, 然后采用气管切开术, 4例患者均缓解并准时出院。

精神障碍:在护理期间, 有1例产生精神障碍, 在术后1 d, 该患者自行拔出尿管[10], 给予其冬眠灵、非那根等治疗后, 症状得到缓解并准时出院。

在该研究中, 给予80例硬膜下血肿患者基础护理、病情观察、引流管护理和功能锻炼, 取得了良好的护理成果。其中, 无一例术后发生压疮, 只有3例颅内积气, 1例肺部感染, 4例癫痫发作, 1例精神障碍和2例血肿复发, 并发症发生率为15%, 给予以上术后并发症护理措施后, 现均已康复。该研究相比其他[5,6,7,8,9,10]的临床研究, 护理效果非常理想。其中, 刘明霞的研究中95例硬膜下血肿患者13例压疮, 5例颅内积气, 4例肺部感染, 3例癫痫发作, 2例精神障碍和6例血肿复发, 并发症发生率34.7%;林素珍的研究中72例硬膜下血肿患者8例压疮, 4例颅内积气, 2例肺部感染, 1例癫痫发作, 1例精神障碍和4例血肿复发, 并发症发生率27.8%;吴慧文[8]的研究中81例硬膜下血肿患者7例压疮, 6例颅内积气, 3例肺部感染, 3例癫痫发作, 2例精神障碍和5例血肿复发, 并发症发生率32.4%;李文清[9]的研究中66例硬膜下血肿患者5例压疮, 3例颅内积气, 2例肺部感染, 3例癫痫发作, 1例精神障碍和3例血肿复发, 并发症发生率25.8%;陈丽霞[10]的研究中75例硬膜下血肿患者6例压疮, 4例颅内积气, 5例肺部感染, 3例癫痫发作, 3例精神障碍和7例血肿复发, 并发症发生率37.3%;张志宏[2]的研究中62例硬膜下血肿患者3例压疮, 3例颅内积气, 4例肺部感染, 2例癫痫发作, 1例精神障碍和5例血肿复发, 并发症发生率29.1%;徐重香的研究中82例硬膜下血肿患者5例压疮, 3例颅内积气, 6例肺部感染, 2例癫痫发作, 3例精神障碍和7例血肿复发, 并发症发生率31.7%。

综上所述, 针对硬膜下血肿患者, 给予基础护理、病情观察、引流管护理和功能锻炼, 并采用并发症预防护理措施, 可有效提升护理效果和护理质量, 在临床中推广应用可以取得良好的护理成果。

参考文献

[1]徐重香.老年人慢性硬膜下血肿围术期护理体会[J].基层医学论坛, 2012, 16 (30) :4066.

[2]张志宏.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术的护理体会[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11 (24) :239.

[3]徐丽娟.机化型慢性硬膜下血肿围手术期的护理体会[J].中外医学研究, 2014, 12 (36) :89-90.

[4]张金华.微创穿刺冲洗引流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护理[J].护理天地, 2014, 1 (24) :372-373.

[5]刘明霞.老年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术后肺部感染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中国伤残医学, 2013, 21 (12) :256-257.

[6]林素珍, 徐菱, 冯路.老年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术后护理体会[J].现代医药卫生, 2012, 28 (17) :2679-2680.

[7]钟泳涛.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J].医学信息, 2011, 24 (9中旬刊) :4295-4296.

[8]吴惠文.103例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术后并发症观察分析及护理体会[J].中外医学研究, 2013, 11 (21) :116-117.

[9]李文清.老年人慢性硬膜下血肿的观察及护理[J].吉林医学, 2015, 36 (16) :3658-3659.

上一篇:销售工作计划范文简短下一篇:中国速度高中议论文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