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七律长征

2024-10-27

苏教版七律长征(共10篇)(共10篇)

1.苏教版七律长征 篇一

课前“自主学习任务单”姓名

一、学习指南

1.课题名称:苏教版八年级上1.《七律长征》【体裁:诗歌】

2.达成目标:(1)、理解诗歌中高度的艺术概括性和夸张手法的巧用。

(2)、体会红军在长征途中所表现出的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3.学习方法建议:朗读法揣摩法概括法

4.课堂学习形式预告:(1)检测预习(2)质疑交流(3)协作探究

二、学习任务

1.朗读《长征》,感悟诗意

(1)浏览,明确体裁

(2)初读,读准字音逶迤()磅礴()云崖()岷山()

(3)再读,解释词义等闲逶迤细浪云崖磅礴开颜

(4)译读,感悟诗意

1、品读《长征》,揣摩意境

(1)五幅画面这首诗用艺术手法为我们具体展示了、、、五幅红军长征中威武雄壮的画卷。

(2)三种修辞这首诗对仗工整,除对偶外,还突出使用了和的修辞,如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这些句子充分表现了红军战士的豪迈气概,充满浪漫气息。

(3)一种情怀这首诗通过“不怕”“只等闲”“喜”“开颜”等词语,热情洋溢地歌颂了中国工农红军不畏艰险、英勇顽强的精神,表现了作者的豪迈情怀。

2、心灵交会,意境吟哦

(1)听听录音,想象意境

提示:诗歌是用形象表达思想感情的,再回顾一下:诗中描写了哪些形象?

诗中的形象构成了一幅幅历史的画卷,这些画卷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

(2)演读背诵,互相评价

提示:看谁节奏把握得准确

看谁重音处理得恰当看谁背诵得更有情感

三、敢于质疑,我也行!【质疑法】

这首诗中,毛泽东同志用“乌蒙磅礴走泥丸”把巍峨雄伟、绵延不绝的山写得微不足道,而在同样写长征的《十六字令》中,他又把山写得十分高大,说“山,快马加鞭未下鞍。惊回首,离天三尺三”。作者这样写不是自相矛盾吗?

赵敏

[七律长征 导学案设计(苏教版八年级上册)]

2.《七律长征》教学反思 篇二

曹志国

《七律长征》是毛泽东同志在红军长征胜利结束时写下的一首诗。它是毛泽东为纪念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而作。作者以其军事家高瞻远瞩的眼光和诗人豪放热情的气概,回顾了长征的艰难历程,讴歌了红军战士英雄无畏和乐观精神,抒发了作者勇往直前的豪迈情怀。

一、精彩回放,走进长征。

首先介绍有关长征的资料,使学生对长征有一定的了解,再通过课文中注释,从字里行间大致了解课文内容。

二、以读代讲,感知长征。

特别引导学生高声朗读课文,领会和表达诗人的思想感情。诗歌是很讲究炼字炼句的具有音乐美的一种语言艺术。因此,读诗对语言要进行咀嚼,反复地深入地体会每一个字、每一个词、每一句话有所表现的丰富的内涵,还要通过吟诵,体会诗的音韵美和节奏美,逐步培养欣赏和朗诵诗歌的能力。

三、文本对话,深入长征。

诗人运用比喻、夸张的手法,创造出新的艺术境界,例如: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突出了乌蒙山的高大险峻,可在红军战士眼中它们不过是细浪和泥丸而已。足见红军的顽强和乐观。在学习课文时,把诗歌反映的具有高度集中性和跳跃性的生活内容,人物形象通过想象加以充实,加以补充,使画面呈现在学生面前,很好的理解课文内容,如为了更好地理解“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诗句中“暖”和“寒”在句中的意思,就及时地补充了长征途中红军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的视频。这样学生轻而易举知道了既表达了红军巧渡金沙江后的喜悦,又表现了夺取泸定桥的惊心动魄,从中体会到了红军的神勇无比。

四、诵读延伸,升华长征。

3.七律.长征教案 篇三

单元说明:

本单元以“重温革命岁月”为主题。包含《七律·长征》《狼牙山五壮士》《开国大典》《灯光》,以及“口语交际:演讲”“习作:多彩的活动”和“语文园地”。

本单元最重要的语文要素是“了解文章是怎样点面结合写场面的”。本单元所选的四篇课文都给人以极大的精神振奋。要以读为主,通过抓关键词句揣摩人物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想象,把握好感情基调。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精神得到熏陶,受到爱国主义教育,进而明白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从而好好珍惜现在的生活,并努力学习,建设祖国。“口语交际”的主题是“演讲”,教学要引导学生通过丰富的语言形式,表达自己的情感,并能大胆地在众人面前展示出来。演讲时做到观点明确,有感染力和号召力。本单元习作的主题是“多彩的活动”,教学可引导学生围绕中心,有条理、有重点地记叙一次集体活动,学习运用勾画整体和刻画局部的手法描写活动的场面。“语文园地”通过交流,学习场面描写中点面结合的方法,理解语言文字中运用反复的好处,体会汉字语言的奇妙。通过欣赏、书写等形式,做到书写美观。通过朗诵、背诵的形式,积累爱国名言警句。

内容

课时

内容简说

教学要点

七律·长征

全诗生动地概述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艰难历程,赞颂了中国工农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1.会写32个生字,会写40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理清课文的表达顺序。

3.感受革命志士的崇高品质,体会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激动、自豪的思想感情。

4.了解文章是怎样点面结合写场面的。

5.尝试运用点面结合的写法记一次活动。

狼牙山

五壮士

记叙了抗日战争时期,七连六班的五个战士为掩护群众和主力部队转移,诱敌上山,英勇杀敌,舍身跳崖的故事,表现了五位壮士热爱祖国和人民、仇恨敌人、勇于牺牲的革命精神。

开国大典

记叙了1949年10月1日首都北京举行开国大典的盛况,表达了中国人民对新中国的诞生无比自豪、激动的心情。

灯光

通过对一件关于灯光往事的回忆,歌颂了革命先烈的献身精神,说明了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口语交际

演讲

学会在演讲中自然流畅、清楚明白地表达自己的观点、看法和感情。

习作

多彩的活动

把活动过程写清楚,写出自己当时的心情或感受,做到生动具体,点面结合。

语文园地

交流平台、词句段运用、书写提示、日积月累

学习场面描写中点面结合的方法,理解并背诵“日积月累”中的名句。

七律·长征

教学目标:

1.会写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远征、万水千山”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诗意,感受毛泽东及中国工农红军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和英勇豪迈的气概。

重点

让学生通过对诗句的理解,感受中国工农红军在毛泽东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战胜艰难险阻的大无畏精神、英勇豪迈的气概和胜利后无比喜悦的心情。

难点

理解第二、三联诗的意思并体会其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教学策略:

1.字词教学

本课要求学生会写的“崖”“渡”“索”,可分别利用熟字“涯”“度”“系”来识记,既要区别它们的字形,还要辨析它们的字义;“律”字可采用换偏旁成新字的办法来识记。本课有一些特指词语,如“五岭”“三军”,这些词语的意思,教师可直接告诉学生。还有一些词语的意思,如“远征”“等闲”“走泥丸”,可结合诗句理解。

2.阅读理解

细读全诗,理解每句诗的意思时,应引导学生结合查阅的资料(如文字、图片、影视资料等),深刻体会红军长征途中的“难”以及红军战士的“不怕难”,不要仅仅就字就词孤立地分析讲解。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诗句,在诵读中进一步体会红军的战斗豪情。

3.表达运用

全诗生动地概述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艰难历程,赞颂了中国工农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在学习过程中,让学生结合搜集的资料说说:除了诗中写的五岭、乌蒙、岷山,以及金沙江、大渡河这些自然环境带来的困难,红军还会遇到哪些困难呢?他们又是如何战胜的呢?

学前准备:

1.预习提纲

(1)课前观看反映长征的纪录片或故事片,搜集红军长征的有关资料。

(2)了解作者毛泽东。

2.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会写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远征、万水千山”等词语。

2.了解课文的大意。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了解长征

1.顺水推舟点题。

同学们,几十年前,在我国的革命历程中,有一次伟大的壮举,有一座不朽的丰碑,那就是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

2.学生交流资料。

请学生根据课前搜集的资料,交流红军长征路上的故事。

3.老师补充资料。

(1)1934年,由于王明“左”倾机会主义路线的错误,导致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红军不得不离开中央苏区根据地,开始二万五千里长征。途中,党中央召开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的领导地位,结束了王明错误路线的统治,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2)课件出示红军长征路线图。

4.了解毛泽东主席。

请同学结合课前搜集的信息,为大家介绍毛泽东主席。

【设计意图】

学生资料的搜集,以及老师适时的补充,加深了学生对长征的了解,为理解诗句,体会红军大无畏的革命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做了很好的铺垫。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七言律诗简介。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全诗共八行,每行七个字,每两行为一联,共四联,分首联、颔联、颈联、尾联。偶句末一字押平声韵,首句末字可押可不押,必须一韵到底。句内和句间要讲究平仄,中间两句按常规要对仗。

2.师范读课文,读出节奏。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3.学生按要求自读课文。

课件出示:

自读要求

(1)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朗读的时候要体现和谐的韵律与鲜明的节奏感。

(2)通过借助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词语。

(3)借助注释和插图,想想这首诗的大意是什么。

4.反馈读书效果。

(1)指名读。强调“岷”是前鼻音;“腾”是后鼻音。正音后齐读。

(2)理解词语。(结合注释和已有的生活经验)

逶迤:弯弯曲曲连绵不断的样子。

磅礴:气势雄伟,诗中指山势高大、险峻。

万水千山:“万”和“千”都不是实数,形容山无数,水无数。

细浪:小浪花。

云崖:高耸入云的山崖。

三军:诗中指红军队伍。

尽开颜:全都喜笑颜开。

(3)结合注释及插图,同桌合作,理解全诗大意。

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大意。

【设计意图】

达尔文说:“最有价值的知识是有关方法的知识。”只有学之有法,才能学之有效,学之有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教给学生学习的“钥匙”,让他们自己去开启知识宝库的大门。这一环节,重点教给学生自读课文的方法,让他们学会读书,提高学习效率。

三、布置作业,指导写字

1.熟读课文。

2.指导书写生字。

(1)利用熟字“津”“涯”“度”“系”来识记生字“崖”“渡”“索”。

(2)观察“崖”“渡”,书写时要注意什么?强调这两个字的撇都要写舒展。

(3)学生书写生字。

【设计意图】

此环节注重写字指导,从启发学生想办法识记字形到观察字的间架结构,把字写美观。由易到难、由浅入深一步一步地设计,扎扎实实地落实了写字教学的目标。

第2课时

课时目标:

1.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理解诗意,感受毛泽东及中国工农红军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和英勇豪迈的气概。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进入新课

1.回顾旧知。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些什么?

2.导入新授。这节课我们继续去领略英雄们的豪迈气概,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

在上节课初读课文的基础上,学生已能初步体会到长征的千难万险及红军战士不畏艰难的英雄气概。本环节设计虽然朴实,却能紧承上一节课的教学,通过回顾已有知识,调动学生情感,使学生更快地融入学习氛围,为更好地学诗做铺垫。二、细读全诗,领悟意蕴

二、细读全诗,领悟意蕴

课件出示: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一)学习首联。

1.理解“远征”。自由读首联,看看哪个词语与课题相照应?(“远征”)

2.理解“万水千山”。

(1)抓词体会意思。红军在这二万五千里长征途中,遇到了哪些困难?从这句诗中的哪个词可以体会出来?(万水千山,说明了红军长征路上困难多、艰险多)这个词还可以怎么说?(千山万水、千难万险)

(2)据词找山水名。同学们,二万五千里漫漫征程,诗人很难一一记叙,那么诗中选取了哪些地方?你们能找到吗?

3.理解“只等闲”。

(1)红军战士面对千难万险,怕不怕?从哪些词语中可以看出来?

(2)解释“只等闲”。(只等闲:只是把困难当作平平常常的事。)

4.指导朗读。

“不怕”要读得语气坚决,充满信心;“只等闲”要轻读,读出当作平常事的平淡语气。

5.小结:这一联总写,诗人直接点出长征的艰难,以及面对困难时红军的态度。

【设计意图】

一方面结合课文语境,学习词语,扩展词汇量;另一方面通过对“万水千山”的理解,感受红军长征的艰难,使语文学习的工具性与人文性较好地结合起来。

(二)学习颔联。

课件出示: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1.看图感知艰难。

课件出示图片:绵延不绝的五岭山脉、雄伟高大的乌蒙山。

(1)在长征途中,红军得面对万水千山的险阻。看,这五岭山脉和乌蒙山是什么样的呢?诗中用什么词语来形容的呢?(逶迤、磅礴)

(2)红军在翻越这些山的时候会遇到什么困难呢?

2.对比体会无畏。

(1)那“细浪”“泥丸”是什么样的呢?教师用简笔画分别画泛着微波的小河图和路上有一些小泥球的图。

(2)这逶迤的五岭连绵千余里呀!为什么在红军眼里像是“起伏的微波细浪”?磅礴的乌蒙山多么高呀,为什么在红军眼里像是“滚动的小小泥丸”呢?

3.读出红军“不怕难”。“逶迤”“磅礴”重读,“腾细浪”“走泥丸”要读得平淡,表现出红军的“不怕难”。

红军就靠着自己的双脚,走过跨越四省、峰峦起伏的五岭,越过巍峨高大、山势陡峭的乌蒙山,走出了1000多千米的崇山峻岭。多少艰难险阻,在我们红军的眼中,都算不得什么!这是多么豪迈的气概!让我们饱含感情地再读一读。(指名读、评价读、齐读)

4.小结呼应首句。

雄伟、险峻的五岭和乌蒙山,红军战士却把它当作平平常常的事!这都是因为——(生读)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小结:颔联不仅写出了长征的艰难,而且展现了红军藐视困难的英雄形象。山岭险峻,红军根本没放在眼里。从这里可以看出红军战胜困难的无畏精神。

【设计意图】

读出问题,读出感情,读出精神。这一设计,在帮助学生梳理诗句结构的同时,巧妙渗透了长征精神,体现了语文的与时俱进——语文即生活。

(三)学习颈联。

课件出示: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1.默读谈印象。

如果说颔联是千山的写照,那么颈联就是万水的说明。默读第三联,说说金沙江和大渡河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2.听讲解感受“暖”。

课件出示:

(1)教师介绍:这就是险峻的金沙江!1935年5月,红军巧渡金沙江。敌人本想凭着这个天险阻挡我军北上。当时敌人疯狂地说:“一只鸟飞过去都是妄想!”要知道金沙江水流湍急,两岸高山峭壁,敌人戒备森严。然而我们的红军足智多谋,假装攻打龙街,迷惑敌军,想吸引他们的主力部队,愚蠢的敌人果然上当了;我军主力悄悄到绞车渡,活捉敌兵,缴获渡船,不费一枪一弹夺取了敌军阵地。等敌人发觉赶来时,我军已安然离开,敌人只能望江兴叹,我军个个欢欣鼓舞。

(2)体会“暖”表达的情感。现在,你们知道“暖”字表达的感情吗?

生1:表现了红军高兴的心情。

生2:表现了红军欢欣鼓舞的心情。

生3:表现了红军兴高采烈的心情。

(3)读出“暖”之欢快。

面对险要的金沙江,我们胜利了——(读)金沙水拍云崖暖。

面对穷凶极恶的敌人,我们胜利了——(读)金沙水拍云崖暖。

3.看片段领悟“寒”。

(1)红军和敌人的战斗有智取,也有恶战,让我们看一看飞夺泸定桥的壮烈场面吧!(播放《飞夺泸定桥》电影片段)

(2)看了这段片段,你有什么感受?

(3)诗中哪个字高度概括了当时的场面?(寒)

(4)读出“寒”之悲壮。

回想刚才那惊心动魄的场面,我们心里久久不能平静,我们仿佛看见:前有顽敌,后有追兵,红军勇士们攀着寒光闪闪的铁索浴血前进,——(读)大渡桥横铁索寒。

22名勇士手攀铁索,冒着对岸敌人的枪林弹雨前进。不怕流血牺牲,终于夺下了泸定桥——(读)大渡桥横铁索寒。

4.小结呼应首句。

这么艰难的事红军战士还是平常地对待,一“寒”一“暖”,这正是——生读:“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设计意图】

对“暖”和“寒”的理解及对其意境的体会,是本课的难点。所以在学习这两行诗句时,通过借助相关资料,学生对具体的事件、环境有了深入了解,对诗句意思的理解,以及对红军战士情感的体会也就水到渠成了。

(四)小结颔联、颈联。

1.这两联分别写了两处山和水,长征中红军战士只跨越了这两处山水吗?(结合资料作补充)

2.除了这些自然条件带来的困难,红军还会遇到哪些困难呢?

从“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中可以体会到,“万水千山”不仅仅指自然环境带来的困难,它泛指所有的困难,比如:在长征中,天上每日有几十架敌机侦查、轰炸,地上有几十万的大军围追堵截。英勇的红军战士走过了万水千山,经历了千难万险。只是这些艰难险阻太多,说不完、道不尽,诗中只就几个典型事件作艺术概括。

3.再读这两联,体会思想感情。(齐读)

【设计意图】

这一环节的小结让学生全面了解红军战士所遇到的重重困难,以帮助学生进一步体会红军战士的大无畏精神。

(五)学习尾联。

课件出示: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过渡:如果说翻过五岭、走过乌蒙,是征服大自然的喜悦;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是战胜敌人的豪情。那么翻越大雪山,就是长征征程上接近尾声的一役,胜利的曙光就在前方!

1.聚焦“喜”。自由读诗句,哪个字眼吸引了你的目光?

2.理解“喜”。

(1)喜从何来?(我们翻越了“千里雪”的岷山,胜利在望。)

(2)翻越岷山对红军战士们来说真的不算什么吗?

课件出示:教师深情描述:岷山终年积雪,红军冒着刺骨的寒风,脚穿草鞋,踏着冰雪勇往直前,多少红军战士长眠在这里,化成了一座座晶莹的丰碑。

3.读出“喜”。克服了重重困难,胜利就在眼前,这一切怎能不令红军欣喜若狂呢?让我们把红军的这种胜利之喜、万丈豪情朗读出来吧!

4.小结呼应首句。红军战士翻越雪山,终于取得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胜利。这正是——生读:“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设计意图】

以“不怕远征难”为主线,唤醒感知,给学生以教育。课堂中结合时代背景,积极开发潜在的资源,再现当时情景,加深学生对“难”但“不怕难”的感悟,体会红军战士在极其艰苦条件下的革命英雄主义和乐观主义精神。在这一过程中,通过反复诵读并补充课外资料,学生的情感思维被激活,受到了情感和思想的启迪。

三、回读全诗,升华感情

(配《七律·长征》音乐)红军战士跋山涉水,风餐露宿,面对千山万水,面对艰难险阻,却始终保持着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终于完成了史无前例的二万五千里长征。他们的精神深深地震撼着我们,让我们在激昂的《七律·长征》音乐声中,用朗读来表达自己此时的全部感受吧!齐读全诗。

【设计意图】

在《七律·长征》音乐声中回读全诗,意在创设情境,进一步激起学生对红军的敬仰之情,使他学生的思想感情得以升华。

四、布置作业,拓展延伸

1.背诵课文。

这样壮丽的诗篇,我们应该牢记在心中,请大家把它背诵下来。

2.拓展延伸。

(1)搜集毛泽东的其他诗词或有关长征的其他作品,细读鉴赏,领略诗境。

(2)课后阅读《地球的红飘带》。

【设计意图】

4.七律长征 评课稿 篇四

《七律长征》评课稿

段文祥

《七律长征》是毛泽东同志为纪念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而作。作者以其军事家高瞻远瞩的眼光和诗人豪放热情的气概,回顾了长征的艰难历程,讴歌了红军战士英雄无畏和乐观精神,抒发了作者勇往直前,无往而不胜的豪迈情怀。诗文虽然不长,但知识丰富,内容充实,需要掌握的东西很多。我觉得向老师这节课为我们如何上好诗词这类体裁的课文作了一个很好的示范,这首诗的年代背景距离学生比较遥远,长征,毛泽东对学生们来说都是很陌生的,因此,背景的树立和了解,对学生来说是理解这首诗的一个关键所在。课前让学生查找有关资料,起到了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的作用,为课文的理解减缓了坡度。课堂导入时,先请学生谈谈对毛泽东、长征的认识和了解,紧接着又适当补充小结,让学生对长征的艰难有了初步的感性认识,为学习全诗奠定了基础。同时,诗中提到的五岭、乌蒙、金沙江、大渡河和岷山,对学生来说也都是陌生的,也不太知道红军在这些地方曾经有过的艰辛,树立这些背景的形象,也就是树立了一个学习的靶子,困难越大,而红军克服了,就越突出红军的顽强和乐观精神。

下面我就其中印象最深刻的几点谈谈我的体会。

一、精心准备,具有“长征”精神。

本次活动,郭老师对如何上好诗词这类体裁的课文进行大胆的尝试。做了精心的准备,动员学生搜集了大量的资料,充分了解了长征这一伟大的历史壮举和毛泽东这个了不起的人物,为教学做了充分的准备。同时,“敢于挑战、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就是一种现代的“长征“精神,令人佩服。

二、补充历史事件,突破难点“寒”和“暖”。

这首诗描写的长征距孩子生活的时代较远,加之以诗词的形式表现,对于小学生理解起来确实有些困难。理解第三联中“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中的“暖”和“寒”所蕴含的情感是教学的难点。在理解“暖”字时,郭老师通过先让学生读《巧渡金沙江》的故事,然后说说自己的感受,再进一步通过朗读,让学生体会到了红军不费一枪一炮,不伤一兵一卒巧渡金沙江后的那种喜悦和自豪。在理解“寒”字时,郭老师先通过让学生回想《飞夺泸定桥》的影像资料,明礼 善学 尽责 阳光

让学生对这个“寒”字有了感性的认识,为学生理解“寒”字奠定了坚实的感情基础,然后用对“寒”的理解渐趋深入,最后在学生充分感悟、大胆表达之后,教师又引导学生进行了反复品读,此时,学生深刻体会到了红军抢渡大渡河时的惊险悲壮、惊心动魄,对“寒”字的理解水到渠成。文本通过如此解读,“暖”“寒”这两个字变得丰满而厚重,教学的难点也成功突破。

对于本诗中难于理解的词语“逶迤”、“磅礴”向老师的处理更是新颖、恰当。如果让孩子单独解释,孩子很难真正理解,而放在图片中用学生已有知识去描述,再将已有的词汇总结在一起,便形成了新词的概念,既理解了词语的意思,相信学生也一定学会了应用,真可谓一举两得。让我倍受启发,也不同地叫一起“好”。

三、反复吟诵,引领学生表达情感。

我们说,在课堂上,最美的声音就是学生朗朗的读书声。崔峦先生说过“使人人都能从头到尾读几遍书,有时间能够从容地想一想,自己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特别是让学生通过阅读和思考,能够有一点自己的看法,哪怕是肤浅的,但确实是自己的看法。”所以,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要舍得花时间让学生静心阅读,潜心阅读。而今天的课堂上,郭老师给足了时间让学生交流。教师引导学生在读中掌握朗读的技巧,在评价中指导朗读诗的韵律和节奏,在读中进入课文的情境,在读中理解课文的内容,在读中突破了课文的重难点。

四、教师语言精练,饱含激情。

郭老师的教学语言也优美简练,饱含激情,可谓是一首现代的长征组诗。整堂课上非常富有激情,在引领学生领悟情感是非常成功的。

五、课堂容量大,课外知识丰富。

从课前、课中到课的结尾,教师一直坚持适时、恰当地穿插课外知识,丰富学生课外的知识量,开拓学生的视野。真正做到语文的人文性与工具性。特别是结尾,视频资料以第三者的口吻讲述了祖国的历史和现代的发展,既为本单元的写作《读后感》奠定了基础,又让学生体会到了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应该珍惜。升华了主题,正确引导学生如何面对学生和生活上的困难,进一步理解了“长征”精神,让“长征”精神落到了实处。

当然,没有一节完美的课,我个人认为:在指导学生学习作者的写作手法的 求真求实 尽善尽美

5.读《七律.长征》有感 篇五

藐视困难

----------读《七律.长征》有感

读了《七律.长征》我感到无比激动。

毛主席用他洒脱的文笔写出了红军不怕远征的艰难,万水千山也不放在眼里。一路上,红军战士击溃了敌军无数次围追堵截,他们跋山涉水,翻过连绵不断的五岭,突破了乌江天险,四渡赤水,越过乌蒙山,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最后翻过岷山,历经十一个省,总行程二万五十余里,是人类史上一个伟大的事件。

“红军”这个词让很多人激动,我敬佩红军不畏艰险、藐视困难的精神。在他们飞夺泸定桥时,只剩仅仅13条铁链,在我们常人看来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可红军却做到了。他们是不怕死的人,他们有坚定的信念,他们心中只想着:为了新中国,用尽自己的最后一滴血与汗,冲锋吧!

我最敬佩的哥哥

提起学习好、又是游戏高手的人,那就要数我的哥哥了。有一次学校举行算术大赛,哥哥一分钟算了40道算式,才错了一道。今年我哥哥参加了全国作文大赛,又得了一等奖!哥哥年年都是三好学生,我好羡慕。

今天我们去哥哥家里玩,可是哥哥头也不抬地在写作业,他没有因我们来而应付作业,还是一笔一画地把字写得十分工整。我对他说“今天是你的生日,玩一会吧。”可没想到哥哥说“不行,我的作业还没写完呢。”我心里想:怪不得哥哥学习那么好!

你可能会认为我的哥哥是个书呆子吧,那你就错了,他是个游戏高手!现在哥哥已是20级的游戏高手了。哥哥玩电脑时,左手敲击着键盘,右手不停地挥动着鼠标,情绪激动。不过哥哥玩电脑有一个原则就是一定不在网上打钱。

我很佩服我的哥哥,他干什么事都能干好,因为他干什么事都能坚持。

难忘的比赛

岁月的潮水冲刷着我的记忆,许多人和事都在这潮中渐渐逝去,但永远也抹不去的是那段回忆﹍﹍

那是平凡的一天,但在我身上却发生了不平凡的事,因为我参加了一年一度的“中华情艺术风采选拔赛”,啊!那是多么激烈的比赛呀,记得那天一位老师让我们按序号站好,我们一个个满怀信心,昂首挺胸,一动不动地看着别的选手比赛。快到我上场了,我很紧张,但很快我就进入了最佳状态。我一上场就朗诵了一首我最拿手的《长相思》。场下喧闹的声音开始安静下来,我读完了,下面一片哗然。

比赛结束了,但那激动人心的场景却久久地留在我的心中。

童年趣事 八、九月是西红柿成熟的时候。每年这时我们全家都要去干校做西红柿酱。大人们做西红柿酱,我们小孩也帮不上什么忙,就可以玩干校十几米高的秋千了。

干校的秋千光铁链就长七、八米,一摇就三四米高,很爽!我们有两种玩法:一种是“天空滑板”,我们先把秋千拉到和自己身体一样高的程度,然后一跳,跳上木板,它和滑板一样。第二种玩法是:“空中麻花”,把秋千转几圈之后坐上去,它就自己一圈一圈地转,越来越快,也很爽。

每次我们去干校一下车就去抢秋千,第一个总是姐姐,第二个是哥哥,第三个是我,第四个是弟弟。不一会儿,宁静的干校就被我们的笑声打破了。

干校给我留下了童年美好的记忆。

妈妈没有星期天

“我得了一等奖了!”在老师给我发书法奖状时我兴奋地大喊道。

这是我在书法学习中获得的最高的奖。我终于体会到妈妈老给我说的那句话:只要有付出就有收获。这一年多来,每一个星期六和星期天都是妈妈陪我写书法。

有一次,一个字老是写不好,爸爸骂了我一顿,我很生气,心想:我再也不写大字了。就在这时,妈妈走了过来摸着我的头说“来,妈妈和你一起写。”我第一次见妈妈用毛笔写字,尽管写得不太好,但她仍然一遍一遍地写着,我发现妈妈写了几遍后,比我写得好多了。妈妈轻轻地把毛笔放在墨盘边说:“想干就没有干不好的事,妈妈相信你一定行。”我一下不好意思了,马上把笔拿起来写这个我写不好的字,心想我一定要比妈妈写得好看。

一年过去了,我的颜体字已写得很好了,比妈妈写得好多了,但我还是要感谢妈妈,因为妈妈没有星期天。

有你 昌吉更美好

“快起床!快!”大清早,在妈妈的催促中我迷迷糊糊地掀开被子准备起床,呀!好冷!快缩回去,暖被窝真舒服!“限你五分钟内穿好衣服!”又传来妈妈的命令,没办法只好咬紧牙关起床了。

秋天的早晨真冷呀,走在上学的路上,嘴里哈出的气都可以看到。我缩着脖子,把手揣进口袋,心想:这么早、这么冷,我的命真苦呀……就在我走出小区大门的那一刻,我被眼前的情景震撼了:在二中的大门口,一位英姿飒爽的警察叔叔指挥着来往的车辆,他站得笔直,胳膊划过的每一道弧线都充满了力度,他的每一个动作都那么优美而且十分标准,他的眼睛敏锐地观察着行人与车辆,果断地发出指令。我不知道他是几点起床的,也不知道他冷不冷,但我知道有了他,拥挤的校门口变得秩序井然了、再听不到堵塞的车辆发出的刺耳的喇叭声了……这是多么美的一幅画面,他显示的是力量、是秩序、是正义,而我却是一名怕吃苦的学生,我羞愧了……

看到这一幕,我觉得自己太幸福了,生活在昌吉真好!

看到这位警察叔叔,我羡慕极了,他像突然降临的蜘蛛侠,他像一位勇敢坚强的战士。我也要像他一样,不怕困难,做一个对社会有价值的人。此刻梁启超的话回响在我的耳边“少年强则国强”,我知道了自己的责任,迎着初升的太阳,我充满了斗志。

钓鱼

今天晚上爸爸准备好渔具说“早点睡,明天我们去钓鱼。”我很兴奋,问“在哪钓?几点出发?”“我们在五家渠钓鱼,早上6点出发,早点睡吧。”“那么早?”“早上鱼多,下午水热,鱼全到水底了。”爸爸说完我就睡了,可心里一想到明天去钓鱼就痒痒,想着想着就睡着了。5点左右,爸爸来到我的床边说:“起床了!”我说:“天还.......还没亮呢......”“你不钓鱼了?”我头脑一下清醒了,爸爸说到车上在睡。

到了鱼塘,爸爸开始支鱼竿,我也忙下车看,水很浑浊,一看就没有鱼。可是不到一分钟,爸爸的鱼漂就开始动了,只见爸爸一把把鱼竿拉起,一条大鱼已经成了我们的“战利品”。我仔细看水面,里面有很多小鱼,我用自己的渔网把小鱼用袋子拉好。

晚上,我把鱼放在鱼池里,心里很高兴,我还放了一些青苔,小鱼吃得可

好了。我也吃得很香,因为我家吃红烧鱼。

库尔德宁之游

今天我们坐了一天的车,终于到了目的地——库尔德宁。

库尔德宁位于新疆伊犁河谷,它具有那拉提之空旷,果子沟之险峻,当然这些都是听大人们说的,今天我要来看一看。

我们吃过饭休息了一会,就去爬山,库尔德宁的山路很窄,边上就是峡谷,大人们爬得很慢,但我爬得很快,因为我以前爬过黄山,黄山更高一些。上山时我一直在找一片大草原,因为大人们说山上有那拉提那样的草原。想着想着就到了山顶,有一束太阳光照到了我的眼睛,呀!草原在山顶上。我在上面休息了一会就原路返回了,下山时我们走的是S形山谷,山边有很多带刺的花,刺在脚上可疼了。我们一直在山中走,走的是“羊肠小道”,路边没有扶手,路只有一脚宽,边上就是深谷。爸爸给领头的叔叔说“我们不能在山中间走,要走下去。”我们下了大约几十米,听到了哗哗的流水声。一个哥哥说“会不会有蛇?”我说“有可能。”这个哥哥立马小心起来。我们在小河边合了一张影。走着走着就看见了很多松树,它们又长又直,不知不觉到了车站。

库尔德宁太有意思了!

骑自行车

今天爸爸给我买了一辆自行车,它是由黑、白、黄三色组成的,很酷,我把它叫“小帅”。

我迫不及待的约爸爸、姐姐一起去骑自行车。天知道,又来了一个弟弟,我不想让他来,是因为他在路上会走不动,就哭。可是我又想了想,他是我的弟弟,我不可以冷落他。

我们上路了。因为一开始是上坡,我们骑得很累,可我们一直在坚持。过了一会,我们可以休息了,我喝了两口

水,立即感到精神充沛。终于我们到了目的地,我很快乐,因为胜利very happy的!

我的“小帅”太棒了!它给我带来飞一样的快乐。

征服之乐,存乎我心。

下军棋

今天我发现书桌上多了一副军棋,我在哥哥家玩过。

爸爸回来了,我想和爸爸下一把,爸爸同意了。我把棋盘打开,把棋摆好,马上就要与爸爸进行一场激战了!我把军长放在前面,杀他个出其不意,我一下吃了一大排棋子,我好像看到了胜利就在前方。可是我发现爸爸的一个棋子在我的军长后穷追不舍,我断定爸爸不会派一个“小官”来送死,那棋子不是炸弹就是司令,我的军长连忙向大本营撤退,会的时候又顺便吃了几个小兵,这时不巧碰到了爸爸的军长,两个军长只好同归于尽了。没了军长我好像少了一条胳

膊,不过好在爸爸也只剩“光杆司令”了,我用两个炸弹把爸爸的司令看得死死的,最终我获得了胜利。

我发现军长死了并不可怕,只要抓住战机,还是能胜利的。

飞翔的梦

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只小鸡对妈妈说:“妈妈我想飞!”鸡妈妈说:“我们是鸡不会飞。”小鸡很失望,想:我一定要学会飞行!

小鸡每天背着妈妈冒着生命危险去山上看老鹰教小鹰飞行。山太高了,小鸡好不容易才爬到山上,看见老鹰一招一式的给小鹰教。老鹰说:“这是我们家族祖传的飞行秘笈,我快不行了,今天我就交给你了。”老鹰说完就挂了。小鸡想:我和小鹰一起学习飞不好吗?妈妈以前说过:学习有个伴学得会更好。小鸡对小鹰说:“我们交个friend吧!”小鹰同意了。

从此鹰和鸡成为了好朋友。小鸡的飞行本领与日俱长,它最终圆了自己的梦。

雨中情

2010年08月14日 分类:个人日记

“今天天气多好,不用穿雨衣了!”早上爸爸给我雨衣时我说。上半天过得真快呀,中午放学时我高兴地走出教室,可我发现外面竟下起了大雨,看着别的小朋友有的是自己带着雨衣,有的是家长来接,我心里有点难受,都怪自己早上没听爸爸的话。此时我多希望爸爸来接我呀,可是我又一想这是不可能的,爸爸平时就让我自己回家,再说爸爸最后一节有课。

走着走着我来到校门口,只见一个满身雨水的人正望着我笑,我仔细一看是爸爸!“爸爸,你怎么来了?”“我来接你呀!”爸爸的话让我心里热了很久很久......回到家我立即躺在沙发上,可爸爸他又去做饭了,我问“你不累吗?爸爸”“不累!”爸爸回答。今天虽然天气很冷,但是我已被父爱温暖了。

小孩的游戏

2010年08月13日 分类:个人日记

今天妈妈要去乌鲁木齐,把我放在了小姨家。

我来到小姨家一看,弟弟正在玩电脑,如痴如狂的,没想到这么小就有网瘾。这时有人敲门,弟弟问“你是谁呀?”门外的人说“我是男男!”弟弟说“喔,是男男呀!”小小孩的话真是稚嫩呀。

男男走后,弟弟说“哥哥,我们来玩打仗的游戏。”说完他把全部的被子和枕头都平平地放在了床中间,说“这是我们的战场,对面有好多的坏人!”我无奈地笑了笑,我很佩服他的想象力。

我现在虽然还是小孩,但是看比我小的小孩,还是觉得他们又可爱又幼稚。是当大人好呢,还是当小孩好?看来都挺好。

我的弟弟

2010年08月12日 分类:个人日记

我有一个很可爱的弟弟,他的小名叫琪琪。

他肥肥的,头上经常留一撮毛(流海),他的脸一拨还颤颤的。我的弟弟很淘气,有一次我们在洗车,水流到土壤里,弟弟兴奋地说“可以和泥巴喽!”说完用小木头棒来和泥巴了。结果弄得一身是泥,他还呵呵地笑。

我的弟弟还很大方呢,有一次去写毛笔字,我没带毛笔正在发愁,弟弟凑过来说“哥哥,我有两支毛笔,给你一支。”弟弟在关键的时候救了我一把,真是好哥们!

6.七律长征反思 篇六

短短的56个字的这首古诗其中蕴含的信息量是非常大的,那一段峥嵘岁月,其中征途的艰辛与胜利的喜悦更多的时候是意在言外,对五年级的学生来说诗歌蕴含的思想感情“深”不易测。幸而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帮了我大忙,视频帮助学生理解了长征的历程,音乐更是帮助学生感受到了诗中的声韵与节奏,为学生创设了良好的教学情境。

综合运用课内外学习资源,虽然是小学高年段的古诗教学,但我仍然重点抓了学生对这首诗的多样化的读,课前的预读,课中的朗读,课后的延读。课堂上更是以读为本,以朗读促进理解,以感情升华解诗味。这篇课文我设计在一课时内上完,分三个阶段:初读,扫除“拦路虎”,读准、读顺;边读边悟,读诗意、品诗味、悟诗情;延伸阅读,拓展升华情感。从而实现诵读优秀诗文,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同时实现语文实践能力的提高与审美品位的提升,让学生喜爱语文。

影片《长征》全面地展示了那段虽然悲壮却恢弘的历史画卷,但是影片很长,我在课前布置孩子们自主观看,让他们对长征有一个感性的认识,拉近学生与历史的距离。片中雄浑的歌声,悲壮的画面,会把大家带到了那个激情燃烧的岁月,同时为诗歌教学奠定感情基础。

上课时,我通过各种形式的读,尤其抓住中心句反复吟诵,将读的训练贯穿于始终。我以《长征》主题曲为背景音乐,让学生在音乐中朗读,使学生仿佛置身于逶迤的五岭,好像在翻越乌蒙。在这样的音乐下朗读,比老师单一的讲解更能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以读代讲的效果显而易见。

当然这节课也有一些不足之处,由于查的资料比较多,都想讲给学生听,时间有限致使时间安排不妥,结尾时草草结束。我想如果以后有机会再上这一

课,我一定会修改一些环节,努力压缩,让精华凝缩在四十分钟里,使这首诗

的教学一气呵成,呈现出更加完美的姿态。向着这个目标,我会不断努力的。

7.七律长征 篇七

师:我们第一次见面,先来认识一下,我姓黄

生1:我姓——

师:我叫黄玉平

生2:我叫——

师:我是湖州市长兴实验小学的老师

生3:我是桐乡

小学的学生

师:我喜欢书法

生4:我喜欢武术

师:我喜欢李白的诗

生5:我喜欢齐白石的画

师:我国的诗人很多,(出示毛泽东的图象),称他毛主席。你了解毛主席吗?

生1:他是中国第一大领袖

生2:毛泽东的书法写得非常好

认识他吗毛泽东们?我一般生3:他指挥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推翻了革命党政府

生4:他写过很多诗词,有《井冈山》、《沁园春学》等

生5:《想雷锋同志学习》《为人民服务》是他写的

师:毛泽东是一位非常了不起的政治家、军事家,接下来我们来欣赏一组毛泽东各个时期的一些照片。

(出示长征路上、抗日战争、新中国成立、冬泳、练习毛笔字中毛主席的照片)

教学过程:

师:说到毛泽东,他一生写过的诗词很多,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在长征胜利后写的一首诗《七律长征》(板书课题)。注意七律后面这一点是间隔号,读的时候要适当停顿,一起来(生齐读课题)

师:这是一首七言律诗,全诗共八行,每行有七个字,所以题目中有七律二字。一起读。(生再读课题)打开课文,自由的读读诗,把诗句读通顺,把生字字音读准,读后再看看注释和资料袋。师:谁能够连起来读这首诗。

指生读,“磅”读成“bang”

师:有一个音读得不是很好,其他都读得不错

生1::“岭”

师:老师告诉你,“五”和“岭”都是第三声,连在一起读—wú lǐng,一起读(生齐读“五岭”)好,还有没有提醒的

生2:“磅礴”的磅读错了

师:对,páng bó,我们最近学习的课文当中《两个铁球同时着落》中它读bàng,这是一个多音字,一齐读。请你再读这行(请读错的学生再读这一行)

师:注意刚才提醒的字音,我们一齐来读(生一起读整首诗)读得不错,大家读起来琅琅上口,它有一个秘密,你们看(把每行诗的最后一个字点红),出示音节发现了什么?

生:“难、闲、丸、暖、颜”它们押韵。

师:押韵都知道,真不错。你看,“难、闲、丸、暖、颜”它们的音节中都有“an”,读起来就富有韵味,谁能读出这种韵味(指生读)

师:很有味道了,不过这个词还要提醒一下,读wǔ lǐng,再读(五岭)诗读准了,我们来看诗中这三个生字,注意这个“涯”,里面是两个土,在生字表下面的方格中认认真真地写一遍。注意“岷”字的山要适当的往上靠一点,这样才会更美观。

师:读了几遍了,那么这首诗大概写了什么呢?听老师读,同学们一边听一边想。(师范读)

生:写的是红军长征

师:怎样长征呢?

生:红军长征非常的艰难万险

师:最后呢?

生:最后取得了胜利。

师:谁能连起来说说?

生:写了红军长征非常的艰苦卓绝,但最后还是取得了伟大的胜利。师:真了不起,毛泽东如此凝练的一首诗,用如此简洁的一句话概括出来了。那么哪句诗直接写出了红军克服困难呢?把它划出来。

生:应该是“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师:老师也看到很多同学划了这句,我们一起来看看,读读这句诗,哪个词理解起来有难度?

生:闲

师:“闲”是一个字,哪个词?

生:只等闲

师:应该是“等闲”。“等闲”这个词确实难理解,“闲”在字典中有这几种意思(出示字典中的几种意思),你觉得应该选则哪一种

生:选1 师:对的,平常,平平常常。那 “只等闲”呢?又该怎么理解呢?

生:也是平平常常的。

师:红军把什么只不过当作平平常常的事呢?谁能把整句话连起来说说 生:红军把万水千山看成平平常常的,不怕困难

师:经历万水千山只当作是平常事,诗中写了哪些山,哪些水呢?在诗中圈一圈,把山、水圈出来

生1:五岭、乌蒙

师:(出示地图),同学们看,这是红军长征的路线图,五岭是五座山的总称,它横跨湖南、江西、广东、广西四个城市,乌蒙在贵州,海拔四千多千米。你还看到哪些山水?

生2:岷山

师:终年积雪。还有吗?水呢?

生3:金沙

师:这里指金沙江,金沙江在贵州省,水流湍急。

生4:大渡桥

师:那是一座桥,大渡河上的桥,这座桥叫卢定桥。这首诗选择了长征途中的这样五处山水,那么万水千山仅仅指这五处山水吗吗?有多少呢?

生:千千万万 师:诗中还告诉我们有多少呢?我们可以读读资料袋。

生1:红军还爬过大草地

生2:因为被围剿才进行长征

生3:行程约两万五千里

生4:红军与1935年到达陕北,与陕北红军顺利会师

师: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呢?

生:1934年10月

师:整整一年。同学们,红军长征要经过那么多的山水,困难可想而知,谁能句好这句话?(指读)这一切对红军来说只都只不过是等闲小事。(生齐读“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师:这万水千山真的是等闲小事吗?让我们读下面的诗句,一边读一边想,遇到有困难的地方做个记号。

生:逶迤、磅礴、走泥丸、寒、腾、喜、三军

师:三军指哪三支部队?有谁知道?

生:其中一支是刘伯承的军队。师:三军在以前指上、中、下三军,在长征途中的三军仅仅指红军主力,就是指红军,清楚了吗?同学们提了很多问题,我们一个一个来解决。“逶迤”这个词查查字典就能知道,自己查吧。

生:“逶迤”指道路河道弯曲而而长,山路逶迤

师:诗中什么弯曲而长呢?

生:五座大山

师:(出示五岭的图片)你们看,这就是红军要攀越的五岭,绵延数千里,可诗中说“五岭逶迤腾细浪”,细浪是怎样的呢?在书上画一画(请一生到黑板上画“细浪”)这是红军要攀越的五岭,这是细浪,你体会到什么?

生1:红军不怕困难

生2:他们把困难当作小事一庄,根本不放在眼里。

师:能不能把体会送到这句诗中,把它读好?(指读)

师:通过查字典、画一画读懂了这些词,那“乌蒙磅礴走泥丸”呢?介意大家也用刚才的方法查字典、画画的方法解决,一边写一边讨论。(学生自学)通过学习你已经知道了什么?

生1:磅礴指广大无边际

生2:红军把走过乌蒙山当作走泥丸

生3:红军根本不把乌蒙山放在眼里,当作走泥丸

生4:我体会到红军不管什么困难都不怕,因为他们有团结的力量

师:谁能读一读(指读)

师:(出示图片)这就是高达四千多米的乌蒙山,红军要翻过这样的乌蒙山,在他们眼里只看作是脚下的泥丸。谁能再来读?(指读)理解了这两行,能不能连起来读一读?(指读)再大的困难红军都当作等闲小事,我们一起读。而这一切都是因为我们的红军——(引读这两句诗)

师:我们接下来看“暖””和“寒”,这是一组反义词,我们先来看看“暖”字,有没有同学读懂了这行?“金沙”指金沙江的水,“涯”指的是悬崖,水拍悬崖怎么会暖呢?听老师给大家讲个故事(师讲述金沙江的故事)此时的红军心情怎么样? 生:激动

师:那是什么暖?

生:心暖

师:红军回头看那惊涛拍岸的金沙江,一股暖流涌上了心头,谁来读?

师:下面我们来看看“寒”字,谁知道?不急,你看(出示卢定桥),这是由13根铁炼组成的铁索桥,如今,木板都让敌人抽掉了,过这样的桥谈何容易。你们看(夺桥片段)夺桥的勇士冒着敌人的枪弹,看着这样的桥,看着这样的画面,你的脑海中出现了哪些词语,写在诗句旁边。

生:心惊胆寒、毫不畏惧、大无畏的精神、惊心动魄、毛骨悚然

师:如此惊心动魄的战斗,心惊胆寒,谁能读好?(指读)当时夺桥的22位勇士全都牺牲了,现在想起来还是心惊胆寒。(指读)一暖一寒,一个是胜利的喜悦,一个是战斗的惊心动魄(指读)一暖一寒,这是两种不同的战斗,在毛泽东的诗中浓缩成一暖一寒,这是何等的胸襟和气魄啊。(齐读)师:长征途中既有胜利的喜悦,也有牺牲的悲壮,在毛泽东的笔下,在红军眼中,都是等闲小事,那都是因为——引读: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师:红军不怕远征难,他们翻过了——五岭,翻过了——乌蒙山,跨过了——金沙江,跨过了——大渡桥,这在他们看来都是——万水千山只等闲,你现在知道,这个喜就喜在——

生:他们把一座座大山,一条条大河变成了很小的事情,他们很乐观。

师:喜就喜在他们渡过了万水千山。我们读着读着就解决了黑板上所有的问题。老师还有一个问题,为什么在最后的时候用上了“更喜”?读读最后两行,你知道这“更喜”是因为什么?

生:他们团结力量解决了无数艰难万险

师:但是在这两句诗中,“更喜”是因为什么?

生:渡过了岷山。

师:走过了万水千山,喜,但是走过了岷山,更喜。在你的脑海中,千里雪山是怎样的? 生:千年积雪,在云层之上

师:(出示岷山的片段),过这样的雪山红军需要准备什么?

生1:厚厚的棉袄和充足的粮食

师:可是他们穿的都是单衣,在上山之前仅仅只喝了碗辣椒汤

生2:拐杖

师:工具,可是,当时的红军,大部分负伤。要过这样的雪山,忧愁还来不及,可诗中用一个“喜”,你体会到了什么?

生:红军对战胜困难很有信心

师:红军、毛主席觉得只有我们才能战胜这些困难,就是带着乐观克服了重重困难。在过雪山的时候,是整个长征途中牺牲最多的时候,很多红军永远长眠在了雪山之上,可是诗中最后用了“更喜”,你觉得还因为什么?

生:“三军过后尽开颜”,过了岷山他们就胜利了。

师:胜利的曙光在前了,胜利在握了,怎么能不更喜呢?谁来读(指读)让我们也带着胜利的喜悦来齐读整首诗。七十多年过去了,今天,让我们再次沿着红军长征的足迹重温长征路(出示红军长征的路线图,教师边讲解)

8.《七律长征》说课稿 篇八

今天,我们五年语文教研组集体备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八单元第一课《七律〃长征》。我们将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设想、教学程序等方面对本课设计进行说明。

一、教材分析

1、《七律·长征》的创作背景

1934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为粉碎国民党反动派的围剿,保存自己的实力,也为了北上抗日,挽救民族危亡,从江西瑞金出发,开始了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一路上,红军战士击溃了敌军无数次围追堵截,他们跋山涉水,翻过连绵起伏的五岭,突破了乌江天险,四渡赤水,越过乌蒙山,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爬雪山,过草地,最后翻过岷山,历经十一个省,于1935年10月,第一方面军到达陕北,总行程二万五千余里。

作为红军的领导人,毛泽东在经受了无数次考验后,如今,曙光在前,胜利在望,他心潮澎湃,满怀豪情地写下了这首壮丽的诗篇。

2、课文所处地位

《七律·长征》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的第八单元第一篇课文,它是毛泽东在1935年10月写的红军战胜长征艰险而满怀战斗豪情的诗篇。毛泽东——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中华人民共和国缔造者之一。本组教材以“走进毛泽东”为专题,安排了四篇课文,分别是《七律·长征》《开国大典》《青山处处埋忠骨》《毛主席在山花》,它们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了毛泽东为人的风采和凡人的情怀——他是杰出的诗人,他是伟大的领袖,他是慈爱的父亲,他和普通群众在一起。

走进毛泽东,让学生去感受他伟人的风采和凡人的情怀,是本组课文教学的主要目标。《长征》,一首中国革命的不朽史诗,革命乐观主义的不朽之作,深刻表现了毛泽东的艺术风格和高昂气概,让学生去体会有一定的难度。

本组课文是这册书最后一组课文,在设计教学时,我们注重对学生已有的语文能力的综合运用,教学过程中组织学生搜集与课文相关的资料。对于《长征》一课的理解不盲目追求深透,而把重点确立在“读懂后有所感悟”。

因此,我确立了这样的教学目标: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认识3个生字,正确理解下列词语:逶迤、磅礴、岷山、只等闲、腾细浪、走泥丸、云崖暖、铁索寒;(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初步感知七律诗的结构:首联、颔联、颈联、尾联。四联八句:首已“不怕难”为纲,尾以“尽开颜”作结,颔颈分承“千山”与“万水”,衔接紧凑,结构完整。

过程与方法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诵全诗,感受诗的节奏和韵律,增强对七律诗这种体裁的感性认识。

(2)通过观看视频、阅读补充材料,增强对文章内容的感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走近毛泽东,初步感受其诗人风格和伟人风采。

(2)感受红军战士的革命英雄主义和乐观主义精神,在情感上受到感染和熏陶。

三、教材的重点、难点

(1)理解诗意,体会红军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和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2)体会诗人英勇豪迈的情怀。

结合本首诗的创作背景,以及我对本课教学目标的确立,我设计了一下教学流程:

四、教学过程

(一)教学流程图

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夯实基础,初读文本

自读质疑,交流启思

师生互动,录像材料辅助,精读诗文(主体部分)

课堂总结,升华情感

布置作业,课外延伸

(二)教学环节设计

1.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1)谈话:毛泽东是我国第一代领导人核心,是我国著名的诗人、革命家、外交家,今天我们就学习他写的一首诗《七律长征》。板书课题。

(2)“长征”从字面上讲什么意思?关于长征大家了解多少,课前查阅了资料,说一说你对长征的了解。学生交流资料。

(3)师小结,看红军走过的路线图。看完路线图,你有什么感受?

【“万事贵乎始”。课堂伊始,以回顾领袖与长征的内容,巧妙地唤起学生好奇心和求知欲望,迅速地将学生带入那段历史,把注意力集中到学习上来,激发学习动机和兴趣,还能起到承前启后,建立知识联系的作用】

2.夯实基础,初读文本

(1)(课件出示全诗)请大家自由朗读诗文,你可以多读几遍,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指名读诗,读生词,注意正音,特别是“逶迤、磅礴”。

(2)渗透律诗特点,请同学们跟着老师划分的节奏自由试着读一读?课件出示划分节奏的全文。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开颜。

课件播放泛读音频,让学生体会后再指读。

【设计意图:读通读顺课文,是披文入境悟情的基础。】

3.自读质疑,交流启思

(1)师:请同学们小声朗读课文,看看有哪些不懂的地方。把它圈画出来,我们过会交流交流。先小组交流。

(2)交流交流不理解的词语?教师相机指导。

【设计意图:“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课堂是学生练习、纠错、发展的主渠道。学生的信息蕴藏是活生生的教育资源,教育发挥了学生的资源功能,这样的教育具有极大地潜力。这里让学生先由自学到生生交流,既给学生提供了自主钻研文本的空间,又增强了学生间的交际能力,真正做到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4.师生互动,录像材料辅助,精读诗文

(1)用“只等闲”一词切入诗文。板书“只等闲”,师引:“等闲”在字典中有以下三种解释:(课件)那结合诗句应该选择第几种?

师点拨:其实在许多古诗文当中,等闲都有平常的意思,拓展两句诗,齐读。

【有效的拓展既有利于学生对词语、对文本的体会,还将课内与课外有机的结合,形成内容更加丰富的知识体系】

(2)诗中红军把什么(课件)看做是平平常常的事?

(板书远征难)

(3)具体从那几句看出红军把远征难看成平平常常的事情呢?带着问题,默读诗文,画出相关词语,写写你的体会。

学生画诗句,师点拨。小组交流讨论一下。

学生交流读书成果。

(4)重点理解

①“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诗句中处处都能够让我们感受到红军将远征难比作是平平常常的事情,课件出示“五岭、、、”指生读

比较理解“逶迤”和“磅礴”。

理解了词语的意思结合你查阅资料,说一说,这是什么样的岭?什么样的山?

试想,红军在过这悬崖峭壁的时候都可能会遇到哪些困难?

师小结,增加背景介绍,指导朗读。

适时追问:透过诗句,你看到了一支怎样的红军?生说(乐观)能带着你的体会读出来吗?指导朗读。

②“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锁寒”

面对着山,红军不怕。面对着水,红军也是毫不畏惧。(课件出示上句)。生读“金沙、、、”谈诗句意思

诗中这一暖一寒,你们又是怎么理解的?

A.先说这暖,生说。说说你对金沙江的了解。出示金沙江图片,补充“巧渡金沙江”材料。

那理解了这场战斗,我们来看这个暖字,大家如何理解的?

(引导学生理解从“暖”能体会到红军巧渡金沙江后的喜悦之情)指导朗读。

B 理解“寒”:那这个“寒”,大家又是如何理解的?(课件)生谈

简介泸定桥,出示图片,此刻你站在上面,会有什么感受?生说

我们一起来看22位勇士,在枪林弹雨中飞夺泸定桥的悲壮场面(播放视频)

生谈感受

师:此时,你对“寒”又有了怎样的理解?生说

小结:此时透过这两场战斗,一暖一寒(课件)又让你们看到了一支什么样的红军队伍?(板书大无畏)

指导朗读

③学习最后两句:

岷山,你们了解吗?

理解“更喜”,理解“尽开颜”(联系全诗)。

此时,透过词语,你看到一幅怎样的情景?

全班一起读全诗(放视频),同时教师语言总结。

仅仅56个字就写出了红军不怕艰难的乐观无畏精神,相信一节课的学习大家应该都背过了吧!

让我们怀着激动的心情一起背——(全班背全文)

【此环节中共两处及时为学生提供视频,采用音乐渲染以及创设情境等手段,容易使学生如身临其境,产生共鸣。】

5.课堂总结,升华情感

(音乐)同学们,回顾长征我们感慨万千,70多年后的今天我们坐在这里决不仅仅说是学习七律长征,学习一首诗歌,更重要的是感受长征给我们的力量和启迪!

6.布置作业,课外延伸

①介绍学生阅读《地球的红飘带》

②写一写对长征的认识和感受。

【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拓展学生的视野,使语文走向生活。一堂课是结束了,但那仅仅是学生学习的中点,而不是终点。拓展性作业的设计将这堂课的句号改成了省略号,成为学生生活的一部分,让他们随着年龄的增长,不断认识那些感人至深的情感,或许能给他们带来一生的启迪。】

集体备课发言稿

备课内容:《七律·长征》

备课年组:五年组

主 讲 人:赵

参与人员:宋丽君

乔立新

王微微

9.七律长征课文内容 篇九

这是一首七律诗,全诗共八行,每行七个字,每两行为一句,共四句,分首联、颔联、颈联、尾联。

首联以直白的词汇、豪迈的语势,高屋建瓴,总领全诗,高度概括出红军在长征中不畏艰难险阻、勇往直前的英雄气概。它以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革命浪漫主义风格,成为全篇的纲领。“不怕”两字,回答响亮,下笔千钧,以坚定的语气表现出红军面对长征过程中的千难万险,全无惧色,顶天立地。“等闲”两字则将困难轻轻一瞥,加深了对“不怕”的表述,表现出红军藐视困难、从容不迫的自豪感。“万水千山”以静写动,以艰难险阻为主体,展现了一幅浓缩红军长征壮阔历程的总览图。

颔联承接“千山”。作者先用“逶迤”和“磅礴”的夸张手法极言山势雄险,用的是“扬”的手法,而后用“细浪”和“泥丸”的比喻手法言其渺小,用的是“抑”的手法,这抑扬之间更显出红军的伟大。“腾”与“走”的`拟人化动态描写,使静止的山有了生气,大山与红军都灵动起来。此联可谓想象超绝,用语新奇,境界阔大,气象万千。

颈联承接“万水”。一“暖”一“寒”,既写出了天气情况,又写出了心理感受。作者以两种感觉互相对比,既表达了红军渡过金沙江后的喜悦,又表现了夺取泸定桥的惊心动魄,足见红军的神勇无比。一“拍”一“横”也是以动写静的手法。此联对仗自然、工整,以自然环境寄寓无限感慨,极具气势。

尾联描述了长征的最后历程。翻越“千里雪”的岷山,其困难程度其实超过“逶迤”的五岭和“磅礴”的乌蒙山,但这时由于胜利在望,心情舒朗,“喜”由心生,眼中望去的风雪交加路也就变得美不胜收了。最后以“开颜”收篇,写出了红军翻过雪山后一片欢腾的喜悦之态,同时预示了长征的彻底胜利。

纵观全诗,气势磅礴,气魄宏伟,格调高昂,笔力雄健。不仅大处雄浑,节奏强烈,而且小处精细,抑扬顿挫。诗中对仗极为工整,用词极为精当。

对张牙舞爪、穷凶极恶的敌人不置一字,视之若无。──这种傲视山川的夺人之气,非百战百胜、总揽全局的三军统帅、一代伟人而不能拥有此胸怀,无此胸怀亦不能出此语。这就是毛泽东的艺术风格,这就是毛泽东诗词艺术的魅力所在!

10.读《七律·长征》有感 篇十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这是毛主席的《七律〃长征》,是我最喜欢的一首词。整整二万五千里的长征,漫长的征途,我们的红军战士又要经历何等的艰难困苦呢?诚然,广大红军基层指战员以大无畏的英雄气概,一路上披荆斩棘,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用自己的血和泪谱写了这二万五千里的动人篇章。想想那高耸冰封的雪山,想想那淤积险恶的沼泽,想想那单薄的衣衫,想想那难以下咽的食物。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下,红军战士还是闯过来了,还是忍受下来了,还是胜利了。这两万五千里的路程,不仅仅是一条磨炼意志的艰难之路,也是一条生命之路。在这条路上,有没有人倒下?有。有没有人放弃?没有!这些有毅力,有恒心的红军战士难道不值得我们学习吗? 我们这些青少年不得不被英雄们的精神所折服,他们这些坚定革命的精神,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都使人震惊,我们从红军长征中收获了坚强、智慧、勇敢、自信、顽强、团结,难道我们不应该去学习他们?

在我的家乡金寨县,就有十几万人参加革命,参加红军的人也不在少数,这些我的老乡哪个不是在战场上厮杀过?哪个不是受过伤,流过血?哪个不是为了祖国献出了自己的力量?他们不怕牺牲,勇于为国家做斗争,我深深被他们的伟大精神所感动,这些顽强拼搏的精

神并不是生来就有的,也不是轻而易举就能具备的。而是需要经过持久的刻苦磨炼,才能逐步形成,我们要学习他们的精神,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在困难面前决不低头。用科技强国,以人才壮国!

从过去的历史里,我们了解的不仅是地理知识和社会风貌,更了解了中国的社会,中国人的灵魂、气质和精神。我们将更加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之路的信念.;我们将更加坚定为民族振兴、为中国人民造福的决心; 我们将更加勇敢,更加顽强,更加坚韧不拔的前行。我们感激前人,学习前人,也要无愧于前人。我们也将做出我们这一代人的贡献,为后人留下我们的脚印。

上一篇:小学图书室藏图书现状下一篇:2022律师年度考核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