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银行互联网金融(10篇)
1.交通银行互联网金融 篇一
互联网金融网上银行论文
自互联网技术出现以来,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影响。进入21世纪,电子商务和第三方支付日渐成熟,互联网金融无论是在世界范围内还是在我国,都呈现出了迅猛发展的态势。
[1]互联网金融对传统商业银行发展影响研究
1.1 研究背景
根据央行的金融统计数据,在一月份,全国存款额下降9402亿元,虽然存款额的减少是多方面的因素综合影响所致,但不可否认余额宝和理财通等互联网金融产品的重要影响。
从20开始,余额宝的增长势头非常猛烈,
2.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与现状
2.1 互联网金融引发的新生热点事物
随着互联网金融的高速发展,不少年轻人开始将目光投向“余额宝”、“理财通”等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
相比前往银行或通过电脑购买传统理财产品,这些创新的渠道只需打开手机动动手指,显然要便利许多。
同时,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的收益体现更快、更直接。
截至 年1月15日,余额宝规模已超过2500亿元,15天规模增长35%。
如果按1:6.10的汇率计算,2500亿元相当于409.84亿美元。
根据彭博资讯统计的截至1月14日最新的全球基金规模数据,天弘增利宝基金的规模在全球货币基金中可排名第14位。
从0到2500亿元的基金规模,余额宝仅仅用了200多天时间。
而从2500億元到4000亿元,余额宝只用了大约30天。
截至2014 年2月14日,余额宝站上了4000亿元的规模。
3.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的影响
3.1 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机构的影响
3.1.1 中介作用遭到削弱
自余额宝的正式推出至今,虽然互联网金融才刚刚开始蔓延至社会生产、投融资、生活等领域,但已经对传统的金融模式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其次,P2P网贷、众筹等模式威胁了传统的小贷公司以及银行的信用媒介地位。
以往的`实践经验表明,传统银行存在的原因在于银行机构具有非常高的信誉,它能够利用规模经济的作用,通过专门的信息技术降低社会的资本融通成本。
3.1.2 经营模式受到挑战。
网络技术的高度发展降低了信息获取和交易的成本,削弱了传统商业银行融资中介服务的需求。
在融资过程中,资金供给方与需求方不能高效地达成交易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双方不能及时有效的获取对方的信息。
3.2 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金融业务的影响
3.2.1 影响商业银行传统业务收入来源。
传统的商业银行,通过其在金融领域的知识、技术以及复杂的操作流程向客户提供专业化的服务,其主营业务收入主要来自于利差。
4.互联网金融对A银行个人业务影响分析4.1 直接影响分析
(1)储蓄存款数据比对
余额宝上线时间为6月,现选取206月至年12月期间A商业银行个人储蓄存款的增长情况。
在这段期间内,该行个人储蓄存款总余额从118.73亿元增长至125.74亿元,增量为7.01亿元。
虽然增长速度不能算很快,但也保持了较好的增长水平。
由此可知,在余额宝等产品快速发展的这段时间内,A商业银行的储蓄存款业务增长速度并未出现较大幅放缓或者倒退的现象。
因此,在总量上看,余额宝们并未对其产生较大的直接影响。
当然,从另一方面看,我们从余额宝客户的地域分布中可知,虽然其用户遍布全国,但无论是从人数、金额等方面统计,江浙一带作为阿里巴巴的大本营,对余额宝的贡献是最大的。
而其他省市则相对而言,没有那么火热,因此其他省市的银行受此影响也相对较小。
4.2 间接影响分析
以余额宝为代表的互联网金融产品们对银行业将造成深远的影响,作为众多银行中的一员,A商业银行也概莫能外。
在分析余额宝们对A商业银行的间接影响时,首先要先对余额宝们对整个银行业产生的影响着手,从整个银行业的角度出发研究影响情况,然后再针对A商业银行的特殊性再进一步分析针对其单个机构的影响情况。
(1)对银行业的影响分析
关于余额宝们对银行的正面和负面的影响,有不少讨论,既有支持者,也有反对者。
下面对余额宝们将对银行业产生的具体影响从不同方面进行分析。
从长期来说,余额宝通过推进利率市场化压缩了银行的利润。
2013 年末,存款类金融机构体系内个人储蓄存款余额467031.12亿元。
A商业银行专业的金融人才较为匮乏,缺乏市场经验,其金融产品的研发能力很薄弱。
一方面,有相对高息的定期存款用于吸引客户,另一方面,确实缺乏金融方面的高级人才,导致了该行在理财产品方面的落后。
在余额宝等产品的冲击下,其理财产品落后的情况将有可能导致存款外流。
现行的利率水平为,整存整取一年期为3%, 二年期为3.75%,三年期为6.25%,五年期为4.75%,即使按上浮20%的比率进行计算,上浮后的利率分别为3.6%、3.9%、5.1%、5.7%。
除了三年期和五年期的定期存款利率外,其他定期品种都远低于余额宝们的收益率。
5.结论
通过本文的论述可以知道,互联网金融对于我国商业银行具有较大的影响,对商业银行来说,在银行机构方面,其中介作用被弱化,经营模式和管理方式都受到挑战,竞争模式也从此而改变;而在金融业务方面,商业银行的传统业务收入来源受到了影响,客户基础、金融战略、业务竞争力和资金中介功能都受到互联网金融的影响。
[2]网上银行金融风险控制的探讨
1 互联网金融特点
1.1 交易成本低、效率高
在互联网金融中,资金交易各方通过互联网交易平台自行完成筛选、匹配和交易,运营成本较低,消费者通过对比可以根据自身需要,选择适合自己的金融产品,提高了业务透明度和用户满意度。
由于通过计算机进行处理交易信息,业务操作完全标准化,消费者不需排队,业务办理速度快、客户体验好。
1.2 覆盖广、发展快
消费者突破了时间和地域限制,在互联网上可以找到自己需要的金融产品,服务更直接,依托大数据和互联网企业,互联网金融发展迅速。
1.3 机制灵活
互联网企业运作机制灵活,决策依据更贴近实际,受管理制度、传统理念影响较小,能及时适应市场变化,采取集体决策,使决策过程更为理性。
1.4 延迟支付
第三方支付公司可以在消费者交易过程中代为保管货款,充当中间人角色,通过系统实现买家在收到并查验货物后再将货款支付给卖家,有效降低信息不对称造成的潜在欺诈风险。
2 互联网金融存在的主要风险
2.1 监管风险
互联网金融增加了金融系统的不稳定性,监管部门无法跟上互联网金融创新的步伐,对互联网金融新业务的合法性无法准确定义,由于没有明确的信息安全监管条例,无法将用户信息安全监管落到实处,互联网金融交易方式的虚拟化、边界模糊化,突破了时间和地域限制,监管机构间配合不力,不能共享信息,范围不清,极易造成监管漏洞和重复监管,不利于有效控制金融风险。
2.2 系统风险
互联网金融依托计算机网络系统,网络系统缺陷、开放式系统、密钥管理和加密技术的不完善、TCP/IP协议的安全性问题、计算机病毒、黑客的攻击都会给互联网金融带来风险,软硬件系统受制于国外企业,极易造成金融系统紊乱,影响国家金融系统稳定。
2.3 信用风险
互联网金融交易双方互不见面,只通过网络发生关系,这使得对交易者的身份、真实性验证的难度加大,身份确认、信用评价的信息不对称增大了信用风险。
当互联网金融支付系统发生问题时,社会公众对是否通过互联网进行金融交易产生疑虑。
2.4 法律风险
目前金融法制体系已不适应互联网金融的发展,造成交易双方权利、义务不明确,应尽快完善金融法律法规,明确准入、退出机制,建立完善的互联网金融监管体系,保护交易双方合法权益。
3 互联网金融风险防范措施
3.1 健全法律法规
与高速发展的互联网金融相比,我国法律法规建设步伐明显较慢,因此为了更好防范互联网金融风险必须要制定更加健全的法律法规。
一方面,制定的法律法规必须要全面、详细,明确指出不同互联网金融组织形式,对其业务范围进行规范,同时明确进退机制。
2.交通银行互联网金融 篇二
金融的本质和功能是资金融通。金融功能要比金融机构和金融业态更加稳定, 随着时间、环境的变化和技术的发展, 金融业态和特征可能会有很多不同, 但其所发挥的基本功能却是趋于稳定的。在传统商业时代, 资金融通的中介是传统商业银行;在资本市场发展起来后, 资金融通形成了包括银行、证券、保险等机构在内的金融体系;而在信息化金融时代, 又扩大到第三方支付、P2P融资等互联网金融。
互联网金融与传统金融将是现代金融体系中存在的两种金融形态, 其优劣比较主要在于谁能更有效地发挥金融的基本功能。随着社会生产和商业活动的不断发展与扩大, 传统银行业的“存、贷、汇”3大核心业务, 从内涵到形式都不断发生变化, 为互联网实现支付、融资和吸引资金等金融功能创造了条件和机会, 并给传统银行业务带来冲击和挑战。
首先, 互联网金融本身的特点决定了其相对于传统金融模式而言具有无可比拟的优越性。例如, 它有足够开放的平台, 令资源得到共享;通过互联网技术和前端的整合, 实现渠道自主化, 扩大了服务的边界;利用拥有的大数据和行为分析理论, 深度挖掘、分析用户数据, 从中挖掘商业价值。
其次, 银行“存、贷、汇”3大传统业务, 正面临互联网金融的挑战和蚕食。互联网金融的触角已伸至每一个角落:以阿里金融为代表的新型贷款模式冲击着银行赖以生存的公司贷款模式;汇转业务方面有以支付宝、Paypal、拉卡拉为代表的第三方支付改变用户支付的入口;而P2P网站等新型人人贷模式也摆脱了银行的束缚, 直接完成点对点的存贷款匹配, 初步实现互联网的直接融资模式。
最后, 互联网金融正一步步地渗入到银行客户的血液, 这也是至关重要的一点。由于互联网金融的智能化和去中间化, 客户体验从传统的被动化为主动, 更便捷、高效以及低成本的交易非常容易吸引客户的注意力。目前呈现的趋势是, 传统银行体系的客户正一个个触网, 且增长的速度与接触的频率越发加快。即使互联网金融最终无法撼动商业银行的地位, 但客户的思维方式已经受到一定的影响, 他们将在金融产品和服务上向传统银行提出更高的要求。
可以说, 传统金融业态正遭遇来自互联网金融的挑战和冲击。但是, 传统银行业将就此被颠覆或消亡吗?答案是否定的。比尔·盖茨曾经预言:商业银行将成为21世纪灭绝的恐龙。这句话有一个前提, 那就是如果“传统商业银行不能对电子化作出改变”。
在金融业的发展历程中, 银行一直都是金融生态中的主角, 虽经常受到挑战但从未被颠覆。银行业本身从未停止过对经营理念、发展方式和技术手段的探索, 从未停止过与时代同行的脚步。时至今日, 所有商业银行都在电子化方面做出了重大改变。事实上, 商业银行已经有70%以上的业务交易是通过互联网和其他电子渠道完成的, 基于IT和互联网技术的金融创新已经成为现代银行发展的主流。
金融业是一个资金流和信息流密集、基本不需要物流支持的特殊行业, 互联网本来就是最适合银行业特点的运营模式和载体, 未来商业银行的经营模式, 将是一个以物理网点为支撑、以互联网为平台、以客户自助服务为主要特征的商业银行。
互联网金融可以取代传统商业银行的部分功能, 这也仅仅是对技术层面而言。互联网金融相对于传统金融, 并没有创造出传统金融所不具有的新功能, 因而更像是对传统金融的补充和延伸。因此, 互联网金融只是在互联网经济和商业活动发展起来后, 满足人们相应的金融需求而衍生出来的金融模式, 是一种金融形式上的创新, 并未突破金融基本功能的本质。事实上, 互联网金融要大发展、真正挑战传统银行, 还受制于风控管理、政策监管等诸多因素。
3.交通银行互联网金融 篇三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银行;冲击
近些年,在互联网经济发展的驱动下,我国互联网金融快速崛起并迅速发展。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正在对金融生态体系产生全面的影响,传统的金融生态体系正在发生着演变和重构。本文从金融生态主体、金融生态环境和金融调节机制等方面探讨互联网金融对金融生态体系的影响机制。
一、互联网金融的概念及现状
互联网金融是指传统金融机构与互联网企业利用互联网技术和信息通信技术实现资金融通、支付、投资和信息中介服务的新型金融业务模式。互联网金融ITFIN不是互联网和金融业的简单结合,而是在实现安全、移动等网络技术水平上,被用户熟悉接受后(尤其是对电子商务的接受),自然而然为适应新的需求而产生的新模式及新业务。是传统金融行业与互联网精神相结合的新兴领域。
中国金融业的改革是全球瞩目的大事,尤其是利率市场化、汇率市场互联网金融不会对银行造成颠覆化和金融管制的放松。而全球主要经济体每一次重要的体制变革,往往伴随着重大的金融创新。中国的金融改革,正值互联网金融潮流兴起,在传统金融部门和互联网金融的推动下,中国的金融效率、交易结构,甚至整体金融架构都将发生深刻变革。
据《中国互联网金融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前瞻》分析,在中国,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主要是监管套利造成的。一方面,互联网金融公司没有资本的要求,也不需要接受央行的监管,这是本质原因;从技术角度来说,互联网金融虽然具有自身优势,但是要考虑合规和风险管理(风控)的问题。从政府不断出台的金融、财税改革政策中不难看出,惠及扶持中小微企业发展已然成为主旋律,占中国企业总数98%以上的中小微企业之于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可见一斑。而从互联网金融这种轻应用、碎片化、及时性理财的属性来看,相比传统金融机构和渠道而言,则更易受到中小微企业的青睐,也更符合其发展模式和刚性需求。
当前,在POS创富理财领域,以往不被重视的大量中小微企业的需求,正被拥有大量数据信息和数据分析处理能力的第三方支付机构深度聚焦着。随着移动支付产品推出,这种更便携、更智慧、更具针对性的支付体验必将广泛惠及中小微商户。业内专家认为,支付创新企业将金融支付彻底带入“基层”,也预示着中小微企业将成为互联网金融发展中最大的赢家,这对于中国经济可持续健康稳定发展也将有着重要且深远的意义。
二、互联网金融对金融生态主体的影响机制
首先,突破了金融行业进入壁垒,丰富了金融供给主体。传统的金融生态下,金融供给的主体要具备一定的法定资格条件,需要得到金融监管部门的审核批准才能开展相应的金融业务,即金融机构的进入具有法定的行业壁垒。互联网金融作为一种市场自发的金融业态,其产生和发展规避了法律法规设定的资格条件,突破了传统金融行业的进入壁垒。互联网金融从两种路径突破了传统金融生态下的金融机构准入门槛。
其次,更新了传统金融机构的服务理念,优化了服务模式和质量。传统金融机构的金融产品设计推广模式是先根据机构内部既定资源设计产品,然后针对潜在目标客户进行市场推广,其客户开发需要一个比较漫长的过程。而互联网金融是针对既定客户的需求进行金融资源整合,进而开发出新的产品和服务,更贴近客户需求、更能满足客户个性化的金融需求。互联网金融企业从客户需求出发,以客户为中心来开发金融业务,让客户的金融需求随时随处能够得到满足,其能够提供的便捷的客户体验是目前传统金融机构所不能匹敌的。
再次,分流了传统金融机构的业务,倒逼传统金融机构加快创新。互联网金融在提供资金融通、支付结算、理财服务等功能上与传统金融本质上是一致的,都能够满足客户的金融需求,因此与传统金融业务之间存在一定的相互替代性。加之互联网金融具有灵活便捷、低门槛、高收益等特点,互联网金融出现替代了部分传统金融业务,对传统金融机构的部分业务造成了分流。
最后,深化了金融机构跨界合作,形成了金融主体合作共生的新业态。传统金融生态中,金融机构主要与金融行业内其他机构合作开展业务创新。而与非金融机构之间比较多见的合作形式是将部分非核心业务外包给其他非金融机构,在这种合作关系中,外包机构对发包的金融机构存在一种单向的依附关系。在互联网金融冲击下,金融机构与非金融机构尤其是互联网企业之间的合作日益密切,两者之间并非一方对另一方的单向依附,而是两者之间的紧密融合、合作共生的关系。以银行与第三方支付公司的合作为例,一方面第三方支付公司要依附银行账户开展业务,另一方面银行也离不开与第三方支付公司的合作以留住客户和拓展业务。当前第三方支付已经成为客户普遍认可和接受的支付模式,多数银行已选择与支付宝等第三方支付公司合作,为第三方支付公司免费开通清算的端口。如果银行还不顺势而为,加强与第三方支付公司合作的话,则会在互联网金融的冲击下流失大量客户。
作者简介:
4.交通银行互联网金融 篇四
【摘要】2013年被称为互联网金融元年。云计算、大数据、移动支付等新一代信息通讯技术风起云涌,余额宝、网贷平台等基于互联网平台的新型机构正在迅速崛起,互联网、第三方支付、基金公司等企业的强强联合对商业银行的传统运营模式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在互联网金融的挑战面前,商业银行应何从应对?本文通过分析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现状与特点、信息技术特点、存在的风险与分析,提出传统商业银行应对互联网金融发展挑战的措施。
【关键词】银行 互联网金融 模式 金融信息技术
一、互联网金融业务发展现状与特点
(一)互联网金融发展现状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云计算等技术的蓬勃发展,国内互联网金融领域的创新层出不穷。
各大互联网巨头推出的互联网理财业务表现尤为抢眼。2013年6月,阿里金融在国内首次推出“余额宝”服务,通过在支付宝系统内置基金支付系统,支持支付宝用户将沉淀资金直接购买货币市场基金,该产品实际上是支付宝和天弘基金合作推出的天弘增利宝货币基金T+0产品,主要投资于投资国债、银行存单等安全性较高的货币市场金融工具。该产品推出以来,或得了市场的热烈追捧,被戏称为“?潘坷聿粕衿鳌保?截止今年1季度,“余额宝”规模已突破5400亿,用户数超过1亿。自阿里金融推出“余额宝”后,其他互联网企业紧跟其后,陆续推出了百度“百发”、苏宁“零钱宝”、微信“理财通”等类似产品,这些产品的出现使得互联网理财渐成气候。
P2P及众筹等网贷模式在2011年进入了快速发展期,至2013年底已有523家网贷平台,同比增长253.4%,2013年全年的成交规模达897.1亿元,同比增长292.4%,年化收益率为25.06%。网贷平台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民间借贷发达的地区,仅广东、浙江、山东三省就占据了50%。拍拍贷、人人贷、陆金所、宜人贷等一大批网贷平台存在。
(二)互联网金融发展现状的特点
以“余额宝”为代表的互联网金融业务,本质上属于第三方支付业务与货币市场基金产品的组合创新,与传统银行的储蓄存款、理财和代理基金等相比,具备投资门槛低、收益较高、流动性强等特点。一是投资金额较低。二是预期收益率较高。据统计,余额宝90%以上的资金投向为银行协议存款。在国内银行间流动性趋紧的情况下,资金价格处于高位,协议存款的利率也相对较高,导致余额宝的收益率水平远高于同期国内储蓄存款利率。三是流动性较好。目前,余额宝采用的T+0赎回到账的方式,比传统的货币基金和银行理财金到账时间更短,流动性也较好。
P2P面向的是有资金需求而又无法从银行渠道获取的企业和个人,资金主要用于生产或消费,针对有一定经济能力的客户。而众筹偏向于原始投资的模式,发起人提供有吸引力的投资项目来筹资,回报主要以产品为主。网贷平台为有资金需求的小微企业和个人提供了便捷的途径,能够满足短时期的需求,而在超高的利润吸引下,更高的风险随着而来,仅2013年就有75家平台发生了风险事件,随着行业洗牌及监管部门的积极参与及调研,逐步在规范化网贷平台。
二、互联网金融的信息技术特点
互联网技术的革新,使得在不增加大幅成本的情况下提供对大业务量吞吐处理的有效保障。以国内技术架构优秀的阿里金融为例,主要有三方面的革新支持。
一是基于X86服务器集群和开源软件搭建技术设施。阿里金融真正做到了“去IOE化”(IOE是业内的垄断,即IBM的小型机系统垄断,Oracle的数据库系统垄断,EMC的存储设备垄断,打破垄断,从成本费用较低和信息安全方面将得到全面提升),以分布式架构与开源软件的结合应用为特征,每个数据中心动辄部署上万台、几十万台X86服务器,进行动态资源调度,开源操作系统Linux、开源web服务器Apache、开源数据库MySQL、开源脚本语言Php/Perl等待。
二是基于场景的需求分析和应用开发。阿里金融的开发原则可总结为:SOA服务化,所有系统采取服务化模式,系统之间进行必要的分拆和隔离,通过服务调用和消息通知的方式进行协同。
三是自动化部署和运维体系。阿里金融开发了一套资产信息采集程序和采集流程,将服务器、网络设备、存储等资产信息,采集到数据库中。以自动化采集为核心的资产管理体系,主动监控确保资源池一致性,杜绝人为的操作错误。
三、互联网金融存在的风险与分析
互联网金融在吸收众多的小资金,快速汇聚形成了数个大资金池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与此同时,现阶段的互联网金融也存在着不可小觑的运作风险,主要表现在四各方面。
一是互联网金融存在迭代风险。金融行业和互联网行业自身都是高风险行业。作为二者的融合与创新的互联网金融,其风险远比单个行业的经营风险高,可谓是风险迭代。此外,互联网金融中普遍存在着跨业经营,非传统金融行业进入到金融领域,对金融风险和管控存在认识不足和能力不够的问题。以阿里的风控体系为例,淘宝和天猫拥有别人不可企及的交易数据优势,在大数据的基础上进行风险分析及控制似乎可行,然而,仅以交易数据的概率分析来进行风险控制,准确度将大打折扣,商业银行的一系列规章制度及风控措施的背后都是众多沉痛教训的积淀。
二是互联网金融存在监管风险。互联网金融创新太快,相应的监管机制却远未跟上。互联网金融的创新模式还是延续互联网公司的机制,先做大,吸引风投,再优化,沉淀,繁荣。而作为这些模式,本身是服务性质,且是对资金、货币的融通服务,而不是以前简单的信息服务,一旦形成虚假、违约交易,其后果都是很严重的。而监管机构人行目前的态势是支持,观望,行业自律先行,而刚刚成立的互联网金融协会又能有多大的制约作用呢?所以监管几乎为零,随着后续央行及银监的监管力度加强,金融业务需经过多次起伏才会进行健康发展的快车道。
三是互联网金融存在信用风险。现阶段,整个社会信用环境贫缺,产业发展环境不完善。社会诚信体系是互联网金融的心脏,而当前我国尚未建立完善的金融征信体系。网络贷款的最大特点是抛弃了传统银行贷款以抵押为主要特点的风险控制手段,将网络信用度作为贷款的主要参考标准之一,从而使客户不单纯依靠固定资产、企业担保等来突破贷款的参考标准,实现进一步业务的发展。人们对信用度获取的无奈及对风险教育不足也就给予众多公司或者个人利用虚拟网络环境来进行非法交易,旺旺贷,投资传奇等诈骗跑路就是一个极端例子。而2013年至今已经有跑路或者经营不善倒闭的网贷平台就超过了100家,其中给投资者的损失就不言而喻了。
四是互联网金融存在市场风险。当前,我国金融行业发展不充分,金融业开放度不够。金融牌照严格管制、行业垄断明显、利率市场化进程缓慢、存款保险制度缺失、多层次金融监管体系尚未建立等。金融市场环境不完善给互联网金融带来机会的同时也带来了诸多不确定性。
四、商业银行面对互联网金融挑战的应对措施
(一)互联网金融带给传统商业银行的挑战
与作为金融主体的传统商业银行相比,互联网金融企业的优势主要体现在极其低廉的成本优势上。互联网金融对大量、小额、分散的小微贷人工辨别款具备低成本的优势,但是对于大额个性化的金融产品却力不从心。举一个简单的例子,一百笔五十万的信贷业务,如果采取人工逐笔审核的难度是远高于审核一笔五千万的信贷业务的,所以前者可能适合用互联网的方式进行共性化的审核标准,而后者则适合采取人工审核,因为收益远高于成本,并且可以进行针对性的分行管控及个性化的服务,这是前者很难提供的。所以,互联网金融可能更适合在小微企业层面融资发挥既定的优势。也正因为如此,互联网金融要改变商业银行信贷业务的总体方向的可能性不大。
在中央政策层面,发布了一系列有利于互联网金融发展的小微贷措施,国务院于13年8月发布了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明确指出“小微企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生力军,在稳定增长、扩大就业、促进创新、繁荣市场和满足人民群众需求等方面,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加强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是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和稳定就业、鼓励创业的重要内容,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央行于今年4月25日和6月16日两个月时间内两次定向降低存款准备金率,这说明国家从政策层面对扶持“三农”和小微企业的决心和力度。
(二)商业银行的应对措施
面对市场的趋势,政策层面倒逼商业银行改革的导向,商业银行唯有转变思路,化挑战为机遇,利用互联网技术的成本优势,承担好传统角色的同时找到新的利润增长点。
面对国家的政策导向及互联网金融的新形势,工、农、中、交等多家商业银行进行了的总行架构改革,做出有利于互联网金融态势的举措。农总行将原来的“四部五中心”调整为“三部六中心”,撤并重组5个一级部、8个二级部,增设了4个一级部,改建农村产业与城镇化金融部、新建小微企业金融部、网络金融部等新兴业务部门,重构了产品研发体制,搭建起大后台运营体系,突出“三农”,小微贷及互联网金融的职能级别,并将互联网金融上升到全行战略层面统筹谋划,增设互联网金融推进办公室,直接向业务总监和分管行长汇报,承担互联网金融的统筹规划,做好基于大数据的互联网金融服务、产品及运营模式的创新,研究大数据支撑的新型金融业态发展趋势,为客户提供不同于传统业务的产品和服务。基于新的组织架构,可以从以下四点进行改进。
一是优化信息技术平台。面对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我行需要做到科技先行。为满足云计算及大数据分析的需求,逐步实现“去IOE化”,这在全行范围内必将带来投入成本的大幅减低。同时需要整合业务系统的数据接口,去除业务系统之间的数据壁垒,为组建数据仓库作提供必要条件,并最终可进行用户数据的挖掘分析,充分发掘用户的金融习惯和金融需求。
二是拓展智慧型经营模式。过去,银行业一味求大求全、单纯扩张规模、拼抢资源、扎堆设立网点的粗放式经营模式导致银行同业间的恶性竞争。在当前互联网金融迅速发展的情况下,银行业不仅要在客户基础、网点服务等传统领域提升能力,更要寻求差异化竞争优势,走特色化经营道路,大力发展绿色金融、科技信贷、小微企业贷款等,降低产品和服务的可替代性,以智慧型经营模式提升软实力。
三是搭建多样化金融服务平台。搭建符合互联网金融用户多样化需求的金融服务平台,吸引客户更多潜在用户融入商业银行的服务体系。商业银行在面对互联网企业的金融竞争时,本身已经有很好的触网过程的,我行的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等电子渠道交易数占比已经超过60%,而随着我K令系统的推广使用,使得网银平台及手机银行平台融合通用成为可能,以我行在省域的优势占比及现有的庞大用户群,以及多年客户管理方面积累的经验为基础,强调客户为中心,强化用户的体验度,搭建多样化的金融服务平台,既能为“三农”及小微企业贷款提供服务,同时也能为金融理财产品的营销提供渠道。
四是整合优势资源,引入符合自身利益的战略伙伴。电商、网络企业、第三方支付平台以及社交网络,不仅是商业银行的竞争对手,也可以是商业银行的盟友,只要合作得当,发挥各自优势,在合作中形成互联网金融新模式。在合作中由非金融企业发掘及笼络客户群的金融需求,而由商业银行来进行风险控制及金融服务,推进信用卡积分的利用模式,均可增加客户对商业银行的黏性。如北京分行与北京雅酷时空信息交换技术有限公司开展B2C(含贷记卡)业务合作,浙江分行与浙江银付通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开展预付卡受理业务合作等,只要合作得当,可以达到合作共赢。
五、结束语
互联网金融的蓬勃发展,为筹资困难而又有资金需求的小微企业及个人等用户提供了新的途径,能够形成商业银行的有效补充。同时也能促进商业银行的改革,调整自身结构,利用互联网金融的有利条件来进行数据整合、业务流程的优化、整合优势资源,在互联网金融大潮中找到新的利润增长点。
参考文献
5.交通银行互联网金融 篇五
对措施
学号 姓名:申丽静
一、互联网金融的定义和特征
(一)互联网金融的定义
目前,对于互联网金融,学术界并没有一个统一的明确的定义。市场上人们把由互联网科技企业从事的金融行为称为互联网金融,而把金融机构将自己的业务拓展到网上称为金融互联网,二者的从事主体明显不同。在此,我们采取这种定义模式,即所谓互联网金融就是指互联网科技企业为了更好地服务电子商务依靠现代信息技术而向广大网民及网络商店提供的资金融通服务。
(二)互联网金融的特征
1、成本低。互联网金融模式下,资金供求双方可以通过网络平台自行完成信息甄别、匹配、定价和交易,无传统中介、无交易成本、无垄断利润。一方面,金融机构可以避免开设营业网点的资金投入和运营成本;另一方面,消费者可以在开放透明的平台上快速找到适合自己的金融产品,削弱了信息不对称程度,更省时省力。
2、效率高。互联网金融业务主要由计算机处理,操作流程完全标准化,客户不需要排队等候,业务处理速度更快,用户体验更好。如阿里小贷依托电商积累的信用数据库,经过数据挖掘和分析,引入风险分析和资信调查模型,商户从申请贷款到发放只需要几秒钟,日均可以完成贷款1万笔,成为真正的“信贷工厂”。
3、覆盖广。互联网金融模式下,客户能够突破时间和地域的约束,在互联网上寻找需要的金融资源,金融服务更直接,客户基础更广泛。此外,互联网金融的客户以小微企业为主,覆盖了部分传统金融业的金融服务盲区,有利于提升资源配置效率,促进实体经济发展。
4、发展快。依托于大数据和电子商务的发展,互联网金融得到了快速增长。以余额宝为例,余额宝上线18天,累计用户数达到250多万,累计转入资金达到66亿元。据报道,余额宝规模500亿元,成为规模最大的公募基金。
5、管理弱。一是风控弱。互联网金融还没有接入人民银行征信系统,也不存在信用信息共享机制,不具备类似银行的风控、合规和清收机制,容易发生各类风险问题,已有众贷网、网赢天下等P2P网贷平台宣布破产或停止服务。二是监管弱。互联网金融在我国处于起步阶段,还没有监管和法律约束,缺乏准入门槛和行业规范,整个行业面临诸多政策和法律风险。
6、风险大。一是信用风险大。目前我国信用体系尚不完善,互联网金融的相关法律还有待配套,互联网金融违约成本较低,容易诱发恶意骗贷、卷款跑路等风险问题。特别是P2P网贷平台由于准入门槛低和缺乏监管,成为不法分子从事非法集资和诈骗等犯罪活动的温床。去年以来,淘金贷、优易网、安泰卓越等P2P网贷平台先后曝出“跑路”事件。二是网络安全风险大。我国互联网安全问题突出,网络金融犯罪问题不容忽视。一旦遭遇黑客攻击,互联网金融的正常运作会受到影响,危及消费者的资金安全和个人信息安全。
二、互联网金融的几种模式
金融服务因为互联网的介入,发生了重大变革,现今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方向主要有四种,即网络支付、网络理财、移动金融和网络融资。下面针对这四个发展方向展开分析。
(一)、网络支付
随着淘宝、支付宝进入人们的生活,成为人们网上购物、理财的重要方式,掀起第三方支付平台迅猛发展的浪潮,人们通过网络支付进行缴费、购物等其他交易活动。据调查统计,2012年已有将近230家第三方支付平台获得了支付牌照,交易额比2011年增长了近80%,达到了3.8万亿元。使用网络支付平台,人们能够方便的进行跨行存取款,获得很好的交易体验,这也是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产生挑战和冲击的体现。
(二)、网络理财
上面所述的余额宝是网络理财的典型例子,而淘宝也为网络理财建立了专门的淘宝理财频道,由于网络理财是基于互联网平台的,所以具有操作便捷、无地点时间限制以及收益率较高等特点,各个网站也都为网络理财提供了全面的“一站式服务”,各大第三方支付平台为银行提供理财服务代售业务。相对于第三方支付平台,网络银行理财更具安全性,所以,网络理财仍然是发展的主要方向。
(三)、移动金融
智能手机的普及让移动金融成为现实,移动金融主要是将金融业务和移动终端结合起来,而且这也成为了一种新兴的互联网金融模式,移动运营商和第三方支付平台都将移动金融作为发展重点,商业银行也推出了NFC支付和手机客户端等移动服务,目前移动金融主要有两种形式,即手机银行和移动支付。智能手机的发展也给移动金融带来了巨大的发展空间,综合运营商、第三方支付平台、商业银行,建立产业联盟,是移动金融发展的趋势。
(四)、网络融资
网络融资是一种基于互联网的融资方式,有P2P、网络信贷等多种融资方法。网络融资主要是依靠网络巨大的数据库,通过计算机自动计算,对借贷人的信用进行综合评价,如果符合要求,系统自动发放贷款。相对于传统贷款方式,网络贷款具有成本低、风险分散和效率较高的特点,从目前的趋势看来,网络贷款和网络融资将会逐渐取代传统贷款和传统融资。
三 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的影响
(一)、互联网金融模式的出现为中小银行提供了与大银行竞争的契机
客户是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各项业务的基础,互联网金融模式有助于拓展银行业务的客户和渠道。互联网金融模式下,银行传统目标客户群可能发生改变,传统物理网点优势弱化,追求多样化个性化服务的中小企业及个人客户更倾向于通过互联网参与各种金融交易。商业银行传统价值创造和实现方式将发生改变,能够提供快捷、低成本服务的金融机构会得到市场青睐。
(二)、提升资源配置效率,有效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题
互联网金融企业借助大数据、云计算和微贷技术,使互联网金融企业全面了解小企业和个人客户的经营行为和信用等级,建立数据库和网络信用体系。在信贷审核时,投资者将网络交易和信用记录作为参考和分析指标,可以有效降低投资者风险,在服务中小企业融资及个人贷款具有独特优势。因此,互联网金融模式可以超越传统融资方式的资源配置效率,大幅减少交易成本,有力支持实体经济发展。
(三)、价格发现功能,推动利率市场化
互联网金融模式能够客观反映市场供求双方的价格偏好,是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应对利率市场化的有效方式。互联网金融作为交易平台,资金借方报价,贷方依据对流动性、风险等因素偏好选择贷款对象,双方议价成交,交易完全市场化。随着利率市场化推进,金融机构不能完全依赖央行的基准利率指导,应主动在市场上寻找利率基准。互联网模式下,金融机构可以通过互联网金融市场利率走势,判断特定客户群的利率水平。如果还能够深入研究挖掘
数据,甚至可以形成完全由市场决定的“利率指数”,从而完善贷款定价基础。
(四)、加速金融脱媒
在互联网金融模式下,互联网企业为资金供需双方提供金融搜索平台,充当资金信息中介的角色。从融资角度看,资金供需双方利用搜索平台寻找交易对象,之后的融资交易过程由双方自己完成。从支付角度看,第三方支付平台已能为客户提供收付款、自动分账以及转账汇款等结算和支付服务,与传统银行支付业务形成替代。互联网金融将加速金融脱媒,使商业银行的资金中介功能边缘化。
四 商业银行的应对策略
互联网金融的出现,覆盖了传统银行的一些忙去,在一定程度上说,是商业银行传统业务的补充。但是随着互联网金融的不断发展,必定将逐渐向商业银行的核心业务发起冲击。面对目前的挑战,银行要不断的加大创新和变革的力度,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让银行变得更加健康,更现代化,从而更好地为不同的客户提供服务,让这个金融体系尽快的健全起来,最后体现在民生上。打架都能享受到合法、便捷、完整、全面的金融服务,银行也一定能够在未来互联网应用的发展过程当中成为主力军。
(一)、全面提升科技研发与应用水品
在互联网金融背景下,研发科技系统的能力的强弱将是决定未来商业银行是否能激流勇进的关键因素,信息技术职称者商业银行的数据处理、产品设计、业务操作以及管理决策等各个关键环节。互联网企业拥有明显的科技优势,互联网的普及使他们的渠道更加便捷和快速,在这种情况下,商业银行唯有加大科技投入,将先进的信息技术运用到自己的经营管理中,积极地推进数据整合,将客户管理建立的更加人性化,建立市场细分系统,在数据集中的基础上实现深层次数据挖掘,将数据集中带来的技术优势转化成为商业银行的竞争优势。与此同时,为了将系统技术风险降到最低限度,保障金融业务的稳定持续运行,要更加重视和加强对信息安全的保障措施,完善信息应急处理机制和金融信息保密机制,提升金融信息系统监测、预警、应急处理和自我恢复能力。
(二)、调整业务结构
商业银行传统的业务结构基于网点的建设,网店越多越方便,为了适应快速的生活节奏应该发展各种便捷的支付方式。现在互联网金融解决移动支付问题,手机,无线网络的普及,是互联网对生活无孔不入,过去一定要到现场,签字。移动支付解决的这个问题,点击一下就完成了。过去银行很多业务从管理的角度划分开来,储蓄就专门设一个吸收储蓄的平台,贷款找贷款部门,信用评估、理财找理财部门,今后商业银行应该简化程序,一个网打通所有环节。
为了让大家更多的使用网银、app、手机银行,部分银行在其理财产品上动足了脑筋,推出高回报的理财产品,只能通过网银app及微信银行来购买,一般购买时间也是规定在晚上银行下班后或半夜时间,而且不接受柜台购买,如果柜面受理的预期年回报在4.6%左右,那通过新型支付手段,买的理财产品回报可以在5&,甚至更高。此外,在国有大行中业务通过电子渠道的分流率达65%-75%,网上银行交易金额的增长,也是在30%-50%之间,这些数据都预示着,商业银行未来的战场,将聚焦互联网,尤其是股份制银行,他们已经开始布局。
(三)、改变客户基础
为了在未来复杂的小微金融生态中赢得一定的市场份额,结合自身实际重新进行客户定位和业务定位,是当前各家银行必须思考的课题。小微业务需求多,市场广,商业银行具有较大的定位空间;与阿里金融平均每笔贷款6万元的额度相比,商业银行面临的是更多样化的客户层级;与纯粹提供融资服务,如小贷公司,达到效率与完美体验的机制不同,商业银行更擅长提供综合金融服务。
小微业务由于兼具对公与零售业务的双重特征,除了融资需求,更多需求在于结算、咨询等非融资领域。传统银行有着更为丰富的资源基础和经验积累,在结算、咨询等非金融领域,势必会比互联网金融企业更得心应手。因此在定位上,银行相对更适合在综合金融服务领域有所侧重。
(四)、改善服务水平
互联网企业开放式的金融平台,交互式的营销手段,个性化的金融产品服务以及方便快捷的操作流程,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客户,使得商业银行面临客户资源的流失的威胁。商业银行要想在互联网金融领域竞争中占据主动,必须高度重视客户体验,从客户角度出发涉及金融产品改善金融服务开展网络营销优化业务流程。一要打破商业银行传统部门局限充分整合客户存款、贷款、汇款、支付银行卡理财等各类信息,通过数据分析客户的消费习惯和投资偏好,为客户量身定做优质金融产品与服务。二要简化业务操作流程,减少银行卡申请、贷款申请等审批环节,为客户提供快速便捷的服务。三要充分运用门户网站、社交网络等互联网平台开展营销,实现客户之间的开放是交互接触,及时高效的满足客户需求。
(五)、建立和引入新的信息管理系统
金融企业的服务空间,首先是服务对象的问题,传统的金融业存在二八法则问题,我们的金融企业,其80%的资源服务了20%的高端客户,给其他行业的人的音响师金融行业有点店大欺客。其次就是能够提供更多的产品。以前不是商业银行不能提供产品,而是商业银行不知道提供什么产品,不知道大家的交易习惯。对此,商业银行应建立和引入新的信息管理系统,使得客户的交易记录、信用记录能被准确的采集,进而及构建起互联网信用评价体系和信用数据库,所谓我们现在大数据里面叫非结构性的数据,借此银行就能像因为你提供你所需要的配套产品,就是所谓的精准营销。所以从这两点来说,互联网金融给金融企业,尤其是传统金融企业带来了极大的改变。从相对多的样本中归纳出这个风险损失率,然后指定费率,in后在大数据时代,要把全样本的资料拿来分析,信息不广高速银行可能是什么,而且直接告诉银行就该是怎么样的,在这个基础上核定费率是多少,今后的差异化理财产品的种类会更多。
6.交通银行互联网金融 篇六
互联网金融对传统银行业的影响分析
一、我国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中国-知识-写作网,包过]
近年来,随着网络科技的快速发展,我国互联网刮起了一场互联网金融的发展风暴,而在这场金融风暴中,尤其突出发展的是网络支付和网络借贷两大业务。
1、网络支付。网上的购物便捷性深受大众的欢迎,但是它的安全性问题也同样受到了人们的极大关注。最现实的两大问题是:作为买家,如何保证支付货款之后一定能收到购买的商品?作为卖家,如何保证发货之后一定能收到货物款项?网上购物曾经一度因为这两大现实问题而停滞不前,第三方支付的产生,很好的解决了这两大难题。第三只支付平台的工作原理,以支付宝为例,我们来进行简要的介绍:首先买家在选定想要购买的商品之后,支付货款到支付宝这一中间账户,收到货物后确认收货,这时支付宝这一中间账户才将货款打入卖家账户。经过这样的过程,买卖双方原先的顾虑都可以消除,网上购物的安全性大大提高。
2、网络借贷。贷款难是当前许多中小企业和个人面临的一大难题,而网络借贷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这一困境。网络借贷其实只是提供了一个平台,将民间有放贷意愿的贷款人和有借款意愿的借款人联系起来,达到小额资金融通的目的。现存的网络借贷模式很多,主要有P2P(个人对个人)模式、债权转让模式、网络小贷模式以及第三方担保模式。
二、互联网金融的定义及其特点
目前学术界对于“互联网金融”这一概念还没有统一的定义,在这里,我们将总结前人分析并结合实际情况对互联网金融的定义做简要分析。互联网金融从字面看来就是金融业与互联网技术的结合,目前在我国具体来讲,主要是指第三方支付和互联网融资。
(一)第三方支付
第三方支付机构是一种中介机构,它的主要功能是完成从买家到买家的货币支付过程以及提供信息查询的服务。
在网上购物中,主要的支付方式有:一是钱包模式。买家提前将资金充值到自己的第三方支付账户,然后在购物支付环节时直接用第三方支付账户中的资金进行支付。二是网关模式。买家提前在银行柜台开通网上银行服务,然后在购物支付环节时选择网上银行支付来完成支付过程。三是快捷支付模式。这是三种方式中最为方便的模式,买家将支付宝账户与自己的银行卡绑定,然后在购物支付环节时只需输入支付密码即可完成资金的支付过程。
(二)互联网融资
互联网融资是指互联网中介机构通过互联网这一平台,为资金的提供者和资金的需求者牵线搭桥,达到资金融通的目的。目前主要有两种形式:P2P(Peer to Peer)模式,又名“人人贷”,即个人向个人借款;“小贷公司+平台”模式,即小额贷款公司通过互联网平台向个人提供贷款。在概括出网络借贷定义的基础上,我们来探讨一下网络借贷的特点。与商业银行贷款业务相比,互联网融资业务主要有两大特点:
1、信息搜集和处理效率更高。在云计算的保障下,通过社交网络的揭示和传播、搜索引擎的组织和标准化,最终可形成关于资金供需双方的时间连续、动态变化的信息序列,特别是一些个人或机构没有义务披露的信息。在这种信息序列的保证下,资金的供需双方在风险管理方面的成本都会大大降低。
2、业务流程更简便。通过有效分析互联网数据,互联网金融掌握了借款人的信用信息,可以快速完成对借款人的“贷前调查”(甚至可在借款人申请贷款前完成信息的搜集,并坐等借款人上门)。这将大大简化贷款业务的流程,有利于缓解小微企业的贷款难问题。
三、互联网金融对银行传统业务的影响
(一)互联网金融对存款业务的影响
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存款业务的影响主要是指第三方支付平台在一定程度上会分流商业银行的储蓄存款。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存款业务的分流效应形成机制有两类,一是由于第三方支付平台的延迟支付功能而形成的第三方支付平台沉淀资金会分流商业银行的储蓄存款。有数据显示,目前支付宝平均每天沉淀的资金已经高达100亿元。二是由于第三方支付平台提供的预期收益率远高于商业银行定期存款利率的各类金融产品而形成的对商业银行定期存款的分流。现有的互联网金融产品中,值得一提的是余额宝,其宣传的年收益率最高可达到4%甚至更高。
(二)互联网金融对中间业务的影响
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影响也是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第三方支付平台提供的代理收付业务相较于商业银行而言,操作更加便捷,价格也更加优惠,更易受到消费者的欢迎。另一方面,第三方支付平台代理销售的保险、基金等金融产品相较于商业银行而言,其手续费更加低廉,拥有绝对的价格优势。
(三)互联网金融对贷款业务的影响
互联网融资之所以能够满足中小企业的贷款需求,在于其在信息处理方面的优势,从而形成对商业银行贷款业务的威胁。虽然在信用信息未联网公开共享的情况下,互联网融资短期内难以影响商业银行贷款业务,但是长期内可能会因为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而导致的信贷模式的转变,最终形成对商业银行贷款业务市场份额的威胁。
四、商业银行的应对措施
互联网金融对市场的影响极其深刻,其改变了消费者的消费行为,加快了金融业务的脱媒进程。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市场份额的入侵可以分为两个环节:首先从商业银行业务的薄弱环节入手,然后将自己的业务扩展到商业银行的其他领域。这样看来,互联网金融在今后很有可能成为商业银行的一个不容忽视的竞争对手,商业银行的市场份额和其主导地位有可能发生无法预料的变动。因此,商业银行应在充分分析互联网金融的特征的基础之上,加强自身管理,提高金融创新能力,积极应对互联网金融带来的挑战。(一)主导地位的巩固与加强
商业银行应充分利用自身资金实力雄厚、安全性高、客户数量庞大的优势,针对不同行业的特点及需求研发不同的电子支付方案,将重点放在大客户群,巩固其在大客户群的主导地位。商业银行应当确保其在B2B、B2C市场的主导地位,因为在这些领域,收款单位是信誉较强的政府部门和企事业单位,商业欺诈等行为几乎不存在,一般不需要支付平台提供延迟支付,支付者和商户更关心的是支付的便捷性、时效性、安全性及现金管理等增值服务。
(二)寻求合作
商业银行应不断追求互联网技术的进步,完善自身的网上银行系统,加大与客户直接相连的力度。同时,商业银行应加强和第三方支付平台的合作,与第三方支付平台共享客户资源,将自身的服务范围扩展到第三方支付平台,最终向零售银行转型。
(三)业务的扩展
7.互联网金融:银行变革的驱动者 篇七
自上世纪90年代股票市场的发展, 到如今第三方支付组织的迅速崛起, 甚至在2011年获得从事金融业务的资格证后, 我国金融脱媒的情况越趋明显, 国内商业银行感受到的脱媒压力不断增加。
21世纪初, 比尔·盖茨曾说过“传统商业银行将成为21世纪最后的恐龙”, 无疑是对商业银行的重大警示。
未来互联网插足金融, 与银行业务的融合催生了互联网金融新业态和新市场, 令传统者如银行意识到结构转型的必要性与迫切性, 亦令一直扎根于网络的电商、第三方支付组织等看到了互联网金融未来潜能无限的必然性。
互联网金融来势汹汹, 一方面电商和第三方支付组织等互联网公司策略频出, 另一方面银行虽后知后觉却不甘落后, 立马直追。在与互联网金融交战中, 双方各有优势。
先觉者已开始行动。互联网公司的优势在于信息数据处理上, 阿里小贷、财付通以及众多第三方支付组织和人人贷公司, 均在互联网数据开发的基础上, 通过数据分析客户业务动向, 加速挖掘金融业务的商业附加值, 并将此介入客户流程, 进而搭建出不同于银行传统模式的业务平台。
在客户的信息数据处理这一方面, 对比于互联网公司的敏锐嗅觉, 银行确实比互联网公司迟钝很多。然而银行再后知后觉也察觉到由互联网金融所催生的“银行变革”的迫切, 传统的商业模式与组织形式将不足以适用于今天的情形。
于是, 为了顺应业务模式创新潮流及适应客户交易习惯变化, 部分银行试水电商, 推出移动支付业务, 极力避免出现金融中介角色边缘化的风险。
与十年前仅将网上银行作为渠道经营不同, 银行从自身的金融业务特长入手, 将新业务与金融业务捆绑在一起, 形成具有自身特点和优势的产品。
言及电商, 不少人第一反应是淘宝或京东商城, 而对银行做电商有种陌生而不愿去尝试的心理。实际上, 银行作为金融中介, 其背后有国家作担保, 能更为有效地管理流动性风险, 因而在开办电商上比互联网公司更有优势。
在互联网金融和大数据时代, 银行业更要取他人之长以补自己之短, 在未来的发展中要利用数据挖掘互联网金融的关键业务, 学会运用互联网上的社会资本, 且在运行模式上要将互联网技术与金融核心业务深度整合, 完美完成银行在经营模式及业务流程上的深层次变革。
数据
35.34亿
截至去年第四季度末, 全国发行银行卡35.34亿张。
30万亿
预计在2020年, 中国的电子商务规模将达到30万亿, 成为全球第一大电子商务经济体。
133.6万亿
8.直销银行狙击互联网金融? 篇八
用《纽约客》驻华记者欧逸文的话说,研究中国任何现象的流行都会碰到一个词——热。“这是一个栩栩如生,又极具力量的词汇,因为它形容了某种现象有如病毒一般在人们之间传播,很快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蔚为大观。”
在过去的一年,互联网金融热便是这样席卷了中国。更多的热词仍在被制造着;从去年9月起,几家银行纷纷爆出将推广直销银行的消息后,这个拗口的词也一下子热了。关于直销银行的报道铺天盖地,它甚至被视为银行军团狙击互联网的秘密武器。
不过,概念营销和颠覆性创新似乎只有一墙之隔。直销银行真的能够摆脱实体这“沉重的肉身”,为银行和他们的客户插上翅膀,让他们飞向有着更高收益的地方,还是仅仅对互联网金融快速壮大的市场形势的妥协?
嫌富爱贫
如果传统银行是超级大卖场,那么直销银行就相当于只卖几种物美价廉的生活必需品的便利店,便宜实在。
根据较为公认的定义,直销银行(Direct bank)是指几乎不设立实体业务网点而是通过信件、电话、传真、互联网及互动电视等媒介工具,实现业务中心与终端客户直接进行业务往来的银行。
由于日常业务运转不依赖于物理网点,因此在经营成本、费用支出方面较传统银行更具优势,从而能够提供比传统银行更具吸引力的利率水平和费用更加低廉的产品及服务。
成本降低了,让利于客户,薄利多销,商业上极为顺理成章的逻辑。这并不是一个新故事。北京银行董事会秘书杨书剑告诉《英才》记者,这一模式早在上世纪90年代末就出现在北美和欧洲。正是北京银行的大股东——荷兰ING集团建立起了目前全球规模最大、运作最成功的直销银行机构。
以美国的情况为例,ING Direct(ING直销银行在德国以外地区的名字)在被收购前已经是美国最大的互联网银行了。在美国,传统银行获得一个客户的平均成本是250美元,而ING Direct获得一个客户的平均成本仅为75美元。行业里获得每100美元资产的成本为2.5美元,直销银行仅需要0.7美元,营销成本非常低且效率极高,其30%的新增用户是来自老客户推荐。
关于ING Direct还有一些有趣的启发。首先,它偏爱的是对利率非常敏感的客户,有钱人反而会受到歧视;ING Direct每年都会主动强制关闭一些富裕的使用者,以本银行的产品不适合他们为由,建议他们去更大的银行寻求个性化服务。比起像传统的商业银行那样忙于开发更多的金融产品,ING Direct更热衷于给产品做减法,把自己的产品尽量简单化。
也许这就是他们理解的基于模式的创新,不用在产品上耗费太多精力,而是想清楚怎样更好地服务于关注的人群。
社区银行与直销银行曾经被行业分析师认为是中国银行业应对市场化资金价格和更开放的金融体系的主要出路之一。在今天的中国,面对银行之间激烈的竞争,创建一家直销银行比开办成本高昂的传统银行显然更为明智。如果有机会降低运营成本,同时又不限地域地展开业务,岂不美哉?
一开始就是“独立银行”
那么,这些业务在国内进行的顺利吗?
民生银行算是走得最快的一个。去年9月,民生银行宣布联手阿里巴巴,共同推出直销银行业务,两个“好学生”的组合引起人们无数遐想。但在其今年2月底正式上线的直销银行里,人们并没有找到阿里的影子。
“目前还在与阿里继续沟通合作内容,条件允许就会推进,不允许可能还要继续往后放放。”民生银行电子银行部副总经理王建宇对《英才》记者如此解释。
这似乎并没有妨碍其发展速度。截至5月14日,民生直销银行管理的资产已达140亿元,其中活期存款“随心存”规模1.3亿元,“如意宝”货币市场基金139亿元。
35万直销银行客户中,17万是民生自有客户,剩下18万都是从其他各行跑来的。如果硬要说民生银行直销银行的“宝宝”和其他各家银行的“宝宝”有什么不同,除了不在柜面发售外,还有海纳百川的包容力——来自其他银行的客户也可以马上投入民生直销银行的怀抱。
尽管存款产品和货币基金都不算新鲜,但在王建宇看来,这已经是与传统银行在定位上的差异化了。“传统银行里如意宝这样的东西不会被大力去推,另外直销银行在存款产品价格上更有优势,尽量把一部分收益让给客户。”
王建宇告诉《英才》记者,从国外的直销银行发展来看也没有网点做它的支撑,所以他们还是定位于纯线上。这便决定了民生直销银行不能销售理财产品——否则就需要去物理网点做风险评估。
用民生高层的话,作为电子银行部的二级部门,民生直销银行从一开始就是“独立的银行”,并始终等待着获得牌照后合法分拆的机会。风口之上的民生银行并不想太过高调。“直销银行只是一个战略的选择,成败还有很多因素,最基础的条件就是利率市场化,所以和国外发展也不会完全一样。”王建宇说。
另一面则是去年便宣布与荷兰ING集团开通直销银行服务模式、一度抢过民生银行风头的北京银行,记者从其直销银行部门了解到,正式的产品要到今年9月才能上线。从挂在官网上的信息看,北京银行还配备了“直销门店”,似乎是用移动终端取代了网点工作人员,仍然有网点的存在。
杨书剑曾表示,互联网金融实际上是在科技的光环下有效地绕过监管手段的一种创新。但他同样肯定了向互联网学习的价值:“对银行来说,也要主动学习互联网企业所能给客户提供便利的能力,主动与小额客户来分享银行所得的收益。”他告诉《英才》记者。
“原来我银行卡里的钱只能叫余额,不能叫存款。”这是年轻人的自嘲,但余额的力量造就了千亿级的余额宝。当商业银行以大企业为主导的客户结构难以为继,渠道下沉,众多银行终究会选择拥抱这些小散户们,银行业的未来总是属于率先靠拢客户的那些人。
9.交通银行互联网金融 篇九
要勇于突破银行业务的原有操作模式,对原有的发展战略及政策做出及时的调整,充分结合市场的实际需求进行明确的战略定位。根据战略与国际管理学教授康斯坦丁诺斯玛卡德就指出:所谓企业的战略定位,就是企业需全面掌握“Who———我们的目标客户是谁”、“What———我们应该提供什么产品或服务”以及“How———我们如何才能以最好的方式向客户提供这些产品或服务”。而作为一个服务业,商业银行的运营模式都是以客户为中心的,正好印证了康斯坦丁诺斯玛卡德教授的研究观点。因此,商业银行要清醒认识互联网金融的影响,对银行的战略定位进行及时调整。互联网金融在现阶段的关键要求就是互联网客户在要求金融服务时,能够保障客户享受到不受时间和地域限制以及随心随性的完美服务。这就要求互联网金融一方面积极推广商业银行创建的“一站式服务”以及各项网上金融功能,使其具有的可用性和易用性实现完美的互联网金融服务水平了;另一方面,互联网金融与第三方平台实现合作共赢,在互联网金融服务平台展示相关的金融产品,以平滑的方式向客户提供投资理财、支付结算和信贷融资等金融服务,只为能满足客户随时的金融需求。这种商业银行与互联网金融的完美融合,不仅向客户提供更加优异的服务体验,更增加客户的忠诚度。
2.2以客户为中心,打造智慧银行
在互联网信息时代里,商业银行不能再遵循传统的商业模式,否则只能没落于金融业的大潮中。以客户为中心,为其提供舒适便捷的金融服务才能赢得客户的忠诚度,这就是智慧型银行的服务宗旨。其服务于银行的前中后整个过程,全面掌握客户的需求,对资源进行重新配置以调整业务流程,实现客户的终极完美体验的目的。前台的服务是对获悉的客户需求和信息进行智能分析与服务。中后台的服务是在前台获取的客户信息基础之上,并以此为中心不断满足客户的需求,优化整合和创新整个业务流程,确保向客户提供高效性、舒适体验性的服务。
3结论
10.交通银行互联网金融 篇十
问题
2015-04-14 10:21:07 作者: 张吉光
为应对互联网金融的挑战,商业银行明显加大了科技投入,在强化传统电子银行优势的基础上,积极介入互联网金融领域。值得注意的是,严格的监管以及长期以来所形成的规范审慎乃至于略显保守的经营行为和文化氛围,使得商业银行在发展互联网金融时面临诸多制肘。
自2013年以来,以阿里巴巴、腾讯、百度等互联网巨头为代表,借助第三方支付或社交平台所积累的客户以及数据资源,从余额理财切入,并拓展消费金融,乃至发起设立民营银行,在实现快速发展的同时,对商业银行的冲击也日益显现。在这样的趋势下,商业银行明显加大了科技投入,在强化传统电子银行优势的基础上,积极介入互联网金融领域。值得注意的是,严格的监管以及长期以来所形成的规范审慎乃至于略显保守的经营行为和文化氛围使得商业银行在发展互联网金融时面临诸多制肘。
银行如何应对互联网金融的挑战
趋势一:进军直销银行。目前已有北京银行、民生银行、上海银行、兴业银行、包商银行等约20家银行推出在线直销银行,参见表1。商业银行推出在线直销银行的直接推动力来自于以余额理财为核心的互联网金融的迅速崛起,因此,已上线运行的在线直销银行无一例外将余额理财作为主打和必备产品。不受地域限制可以跨区域开展业务,则是众多中小银行倍加青睐直销银行的主要原因。从更深层次来看,随着互联网和移动通讯技术的深入应用,社会消费习惯和商业模式将发生深刻变化,从而引发金融行为模式进而商业银行服务模式的改变。在线直销银行正是商业银行的提前布局。
趋势二:搭建电商平台。截至目前,包括建设银行、工商银行、招商银行在内的主要大型商业银行,以及成都银行、上海农商银行等中小银行已开设网上商城,参见表2。如果说商业银行设立在线直销银行的推动力来自于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的客户分流和业务分流,那么开设网上商城的推动力则来自于互联网金融对传统金融业务模式的改变。阿里巴巴、京东等依靠网上商城所积累的大量商家和用户的交易数据,纷纷创新运作模式,进入金融领域,对商业银行形成挑战。依托大数据的创新,日益成为传统金融的未来发展方向。在与互联网公司的合作中受到诸多制肘,无法获取第一手交易数据的情况下,自身主导搭建网上商城,积累交易数据,成为商业银行的最终选择。趋势三:网上银行转型。商业银行的网上银行是国内最早意义上的“互联网金融”。因其便捷、灵活、高效的特点,深受商业银行和客户推崇,近年来实现快速发展。但由于其设计理念是作为银行柜台的延伸和产品的销售渠道,网上银行更像一个操作平台,只是面向自身客户,资金在银行内部封闭运作,不具有获客和经营功能。这正是其与当前所指的互联网金融的最大区别所在。无论是操作的便捷性,还是产品的丰富度,以及所谓的应用场景,网上银行均存在较大差距。基于此,近年来,商业银行纷纷推动网上银行从封闭式向开放式转变,一是开发针对网络客户的专属产品,丰富产品线;二是打造应用场景,寻找入口,增加获客功能;三是引入互联网思维,简化流程,提高便捷性;四是整合线上线下渠道,形成网上银行优势。
趋势四:开发基于社交平台的金融服务。互联网、移动通讯和大数据技术的广泛应用在带来新的竞争对手的同时,也给商业银行带来新的机会。越来越多的商业银行借助社交平台的便捷性及其积累的庞大客户群,推出微信银行、微博银行和宜信银行。一方面,丰富产品宣传和品牌传播渠道,提高宣传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另一方面,基于社交平台,融入网点查询、转账支付、交易提醒、理财购买、无卡取款等功能,构建起一种新的服务模式,提高对客户的服务能力。此外,通过开发微融资、微理财等专属产品,在营业场所或其他场所引入自动获取微信客户并推送产品信息的技术,实现主动获客,提高经营能力。
趋势五:大力拓展移动金融。互联网金融快速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其便捷性和高客户体验度。商业银行大力拓展移动金融正是对这一点的积极应对。概括起来,有如下做法:一种是传统网上银行移动化,推出手机银行,打造掌上移动金融服务平台;另一种是与互联网企业等跨界合作,推出专门的移动金融APP,融合金融服务、消费、娱乐等场景,构建移动金融生态,比如中国银行推出的中银易商,广发银行推出的月光宝盒等;第三种以浦发银行为代表,与移动运营商合作,推出基于NFC-SIM卡模式的手机近场移动支付产品和服务。
趋势六:开发线上供应链金融。阿里巴巴、京东等互联网企业进入金融领域的关键在于,通过电商平台积聚商品供销的上下游企业,形成完整的供应链或产业链,进而积累交易信息。这正是近年来国内商业银行拓展中小企业供应链金融的核心所在。受此影响,商业银行纷纷开发线上供应链金融产品。在推进路径上,一种是与第三方合作,如中信银行与海尔日日顺物联网平台合作,中国邮政储蓄银行与1号店合作电商供应链金融产品;另一种是自主开发产品,如招商银行推出针对电商和物流行业的在线供应链金融解决方案。另外一个值得关注的趋势是,线上供应链金融更加智能和开放,银行从对资金的管理到对交易对手的管理,不仅为企业提供融资、结算支付等传统资金服务,还融入理财、订单管理,甚至账务处理等功能。
趋势七:实体网点智能化升级。随着互联网的深入运用,网点面对面的柜台交易日益被自助交易和网上交易所替代。互联网金融的出现进一步加剧了这一趋势。适应这一趋势,近年来,商业银行着手开展实体网点的智能升级。一是重新进行功能布局,增加智能化自助交易设备,如VTM、ITM、自助发卡机等,甚至打造无人值守的智能轻网点,打破交易的时间限制;二是在传统业务流程中引入智能元素,如借助移动pad,更高效和便捷地为亲临网点的客户提供服务,提高客户体验度;三是借助互联网技术整合线上线下渠道和服务,打造O2O金融服务新模式。此外,一些商业银行还积极探索与咖啡店、商店等合作,推出新型网点业态。
趋势八:线下业务线上化。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丰富网上银行产品,实现线下产品同步线上化,主要集中在理财业务领域;二是开发线上贷款业务,实现线上申请、受理和审批,提高处理效率,如工商银行的逸贷、浦发银行的网贷通,以及建设银行的快贷;三是针对某项业务领域,整合线下所有相关服务,打造在线综合金融服务平台,如招商银行小企业e家,围绕中小企业存、贷、汇等金融需求,开发了企业在线信用评级、网贷易、惠结算等互联网金融产品,并实现了与银行中后台信贷管理系统、客户关系管理系统的对接,形成了从客户接触、跟进营销、商机发掘、产品销售到在线业务办理的全链条经营模式。
商业银行进军互联网金融面临六大问题
问题一:不对等监管制约优势发挥。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崛起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监管的容忍。无论是余额宝,还是京白条,亦或是票据理财,都是事实上的金融产品,但从事这些业务的互联网企业仍然被定义为商业企业,未被纳入金融监管范畴。同样开展此类业务的商业银行则需要接受严格的资本监管和产品准入审批。这种不对等的监管,大大提高了商业银行拓展互联网金融的成本,并限制了其创新活动的开展。更为重要的是,这种监管制约了商业银行优势的发挥。相比于互联网企业,商业银行的优势在于丰富的金融业务经验,尤其是设计理财产品,开展资产管理业务。但目前监管要求商业银行销售理财产品必须亲见亲签,第一次购买要签署协议。造成的结果是,商业银行无法像余额宝一样借助互联网开展理财业务。而互联网企业的优势在于技术和平台,以此与金融机构合作开展理财业务则不受监管制约,既发挥了互联网的技术优势,提高了客户体验度,又绕开了监管约束,造成商业银行与互联网企业的不公平竞争。如果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远程开户,给予虚拟电子账户与传统银行账户相同的身份,这一问题将一直存在。
问题二:文化理念影响创新效率。互联网金融的最大特点在于创新速度快、效率高,同时,竞争激烈,产品更新迭代快,生命周期短。商业银行长期形成的以合规文化(或称为严谨文化)为主导的文化氛围与这一特点有较大差异,制约了其在互联网金融领域的创新。在合规文化主导下,各项业务首先强调的是规范,因而设计了很多制约环节和监控措施,如业务授权与事后监督,以及系统控制等。这使得商业银行在开展创新时,流程长,制约多,难以快速响应客户需求。互联网企业以创新文化为主导,一旦发现市场商机,首先考虑的是如何通过创新抢占市场,并为此设立较高的风险容忍度和快速补偿机制,在风险可控情况下,速度放在第一位。因而创新周期短,产品推出速度快。
问题三:传统运作模式制约创新成效。商业银行的业务运作模式是基于资金流而设计的,是在银行体系内的自循环,没有直接介入客户的交易行为,更多是被动满足客户需求。在此基础上开发的互联网金融产品,跟客户在银行的物理渠道办理业务所依赖的账户、信息、风险控制系统、业务审批和处理系统、核算系统基本相同,并未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运作模式。这导致银行借助互联网创新出的产品往往离市场和客户需求有一定差距。而互联网企业是从客户的经营行为和交易行为拓展金融业务,并基于此设计运作模式,更贴近市场、贴近客户。更重要的是,互联网企业可以从交易行为中挖掘客户的潜在消费或投资需求,并据此开发金融产品,创新的成效更高。
问题四:风险控制影响客户体验。高杠杆经营的特性,以及严格的金融监管,使得商业银行在日常经营中通常将风险放在第一位,风险文化在企业文化起着主导作用。加之在国内金融消费权益法律不健全,居民消费权益存在事实上的过度保护的情况下,基于防范声誉风险,以及避免客户损失波及银行的考虑,商业银行对推出的金融产品,不仅从自身角度,还从客户角度采取了诸多风险控制措施。如网上银行,为了保护客户资产的安全,银行通常要求客户使用U-key,同时需要输入密码验证,导致流程繁琐,影响客户体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互联网企业推出的在线支付,只需要简单的密码验证就可以完成操作,余额理财产品也是网上绑定银行卡号即可购买,后续购买及赎回非常便捷。互联网的特点本来就是便捷、高效,基于互联网技术开发的金融产品更应秉承这一特点,如果仍用传统思维,附加过多防控措施,不仅影响客户体验,更有悖于互联网精神。
问题五:缺乏平台难以快速切入。市场需求是创新的直接动力,也是创新的活力所在。互联网金融创新同样如此。互联网企业开展金融业务之所以发展迅速,很重要的原因在于,经过多年的积累,这些企业普遍构建起由众多商家和消费者构成的网络商业生态,有丰富的应用场景。而商业银行虽然有庞大的客户群体和客户信息,但主要是线下客户,缺乏互联网应用场景和网络经济平台。因此,其推出的以在线直销银行为代表的互联网金融产品的发展情况并不乐观。更为重要的是,互联网金融的一大优势是精准创新、精准营销,即针对平台上的不同类型客户,基于交易行为特点,开发针对性产品,并引导其在对应的应用场景上使用。可以说,平台的缺乏是商业银行开展互联网金融的短板。这也是商业银行推出网上商城的原因所在。
问题六:营销方式和力度无法与互联网公司比拼。互联网和大数据的广泛应用,在加快金融创新速度的同时,也改变了客户的行为。一方面,由于新产品更新速度快,可选择余地多,客户的流动更加频繁,对单家金融机构的忠诚度快速下降;另一方面,互联网技术使得客户在不同金融机构之间的转换成本大大降低,客户的价格敏感性同步提高,客户黏度更多取决于产品的知名度和价格水平。因此,营销推广对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极为重要。正因如此,互联网企业往往出手阔绰,甚至不惜以贴钱的方式提高知名度,获取客户,如前期热销的票据理财产品,而商业银行受监管以及自身传统理念的制约,在营销的力度上远不及互联网企业,在营销的方式上也更为传统,难以适应互联网时代的新趋势。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了商业银行互联网金融产品的品牌知名度,并对后续创新形成制约。
银行业加强互联网金融创新的五大对策建议
第一,完善监管,建立基于功能监管的互联网金融监管架构。宽松的监管环境在促进互联网金融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一定的风险,特别是无监管状态下的零门槛使得从事互联网金融的机构鱼龙混杂,一些机构超过自身风险管控能力盲目拓展业务,导致风险积累,甚至于借互联网金融之名行诈骗之实,给金融安全带来冲击。更重要的是,这种不公平的监管环境限制了商业银行更多地参与互联网金融创新,不利于整个行业的稳定发展。因此,建立基于功能监管的监管架构是互联网金融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一是,尽快将从事金融业务的互联网企业纳入监管体系,按照功能监管原则划分监管权限,确保从事相同业务的机构接受相同的监管要求,切实规范互联网金融的准入和业务开展。二是,以互联网金融监管为契机,顺应综合化经营和跨界经营的大趋势,尽快形成银行、证券、保险三大类监管之间的有效联动,探索建立类似英国金融服务局的统一金融监管模式。三是,鼓励商业银行等传统金融机构借助互联网技术开展金融创新,在某些风险控制能力强、信息科技水平较高的商业银行中先行先试,营造公平竞争环境。
第二,引入新技术,实施信息化银行战略。商业银行应转变信息科技理念,使信息科技从面向经营转向经营与管理并重,从科技支撑转向科技引领,全面推进实施信息化银行战略。核心是通过深入运用互联网、移动通讯、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尽最大限度提高业务运行效率、科学决策水平和客户体验度。具体来说,在经营上,打破传统银行基于资金在体内自循环的经营模式,主动延伸服务链条,使金融服务与客户交易行为(包括消费、生产、投资等各方面)深度融合,并借助信息技术,整合交易上下游,搭建交易平台,建立与之相对应的金融服务平台;此外,通过建立网上商城、与平台企业合作等方式,构建在线商业生态,积累交易数据,挖掘客户金融需求,提升风险管理能力,实现线上获客和在线经营。在管理上,加快整合内部各交易系统的数据资源,引入大数据技术,深度分析客户行为特征和市场趋势,实现基于客户分类的精细化管理和精准营销。同时,积极构建整合统一的管理信息平台,统一管理指标规则,形成面向不同层级管理者的报表体系,提高管理决策的数据支撑水平。
第三,整合资源,打造四大基础平台。平台经济是互联网金融实现快速发展的基础。因此,商业银行发展互联网金融的方向是,围绕“金融”这一核心,整合内外部资源,形成以客户平台为基础,以服务平台、产品平台和功能平台为支撑的线上综合金融服务平台。在客户平台方面,或者构建网上商城,或者与电商合作,或者与物流、电信等拥有庞大客户资源的龙头企业合作,或者通过整合产业链上下游,实现客户资源的有效整合,搭建具有不同特色的众多客户平台,实现快速获客。在服务平台方面,打通网点、自助机具、网上银行、客户经理以及客服中心等不同服务渠道,形成区别于互联网企业、线上线下结合的服务渠道优势。在产品平台方面,既要实现线下产品的线上化,更要致力于开发针对性的线上金融产品,更重要的是将众多产品按功能整合,形成一站式、全方位的综合产品平台。功能平台方面,围绕客户商业行为和交易行为,通过互联网技术整合上下游商业场景,打造一个集生产、生活、消费、投资等于一体的综合功能平台,实现客户与金融服务、产品之间的有效联结。
第四,借力发展,构建多元化合作渠道。与传统金融相比,互联网金融的优势在于通过跨界整合实现金融与客户行为的深度融合。这需要建立相对完备的互联网商业和金融生态。在这方面,商业银行虽然拥有丰富的金融经验,但需要实现向线上的转换;虽然积累了庞大的客户群体,但缺乏将其转移到线上的应用场景,且没有实现集群化、平台化的整合。因此,商业银行需要与各类机构开展合作,共同打造适合互联网金融业务开展的生态环境。一方面,积极与第三方支付、电商企业合作,开发针对性金融产品,借助其平台推广应用;另一方面,探索与电信运营商、手机生产商合作,将自身金融产品与其手机或服务捆绑,实现营销前移;第三,与实体商家开展合作,基于实体商家的线下商业环境,融合金融服务,构建线上以及线上线下结合的应用场景,实现批量获客,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合作模式;最后,加强与各类金融机构的合作,共同研发具有特色、适合互联网应用的金融产品,形成产品优势。
第五,探索体制改革,实施专业化经营。打破传统体制机制束缚,建立与互联网精神相适应的专业化经营体制,是商业银行发展互联网金融的关键。为此,商业银行可以探索成立专门的互联网金融公司或事业部,在公司内实现互联网化运作,建立与互联网企业相一致的薪酬激励、人才引进以及产品创新机制,以此解决银行体系内传统机制市场化程度不高的问题。更重要的是,互联网金融公司或事业部实行相对独立的科技开发机制,避免银行传统业务的开发需求挤占科技资源,提高科技开发效率。同时,建立专门的客户体验团队,帮助产品开发人员充分理解客户需求,完善产品功能,从产品设计阶段就实现以客户为中心。此外,针对互联网金融产品创新速度快、潜在风险或漏洞多、后续完善频率高的特点,建立快速补偿和风险容忍机制,对新产品设定风险容忍度,一旦客户使用新产品因非自身原因出现风险,则给予快速补偿,切实提高客户体验度。通过体制改革,重新建立与商业银行传统做法不同的运作模式和运行机制,提高市场化程度,弥补与互联网企业的差距。
【交通银行互联网金融】推荐阅读:
互联网金融银行系统07-30
互联网金融对银行冲击08-21
互联网金融与商业银行09-24
交通银行金融常识09-02
互联网金融背景下城市商业银行竞争力研究——以XX银行为例的开题报告外文翻译08-01
银行互联网管理办法07-26
银行招聘:中国交通银行简介09-17
银行金融报道范文06-24
58金融银行贷款0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