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活动中心工作小结(精选12篇)
1.科技活动中心工作小结 篇一
呈递工会、科委:
二十九团园七连2012科技活动周工作小结
二十九团园七连 2012年05月20日
二十九团园七连2012科技活动周工作小结
根据兵师《关于举办2012年科技活动周通知》 “科技活动周”领导小组办公室的安排部署,园七连全体基层干部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构建和谐园七连、全面建设小康连队统揽园林连队工作全局,坚持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紧紧围绕“科技与文化融合,科技与生活同行”这一核心目标,我连深入开展了 “2012年科技活动周”科普活动,增强了连队党员干部和广大果农群众科技意识,拓宽果农致富门路,提高了科技技能,培养一支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的园林技术队伍,为全面建设小康连队奠定了较为坚实的思想和技术基础。现将活动情况总结如下:
一、基本情况
园七连总人口285人,总户数77户,其中在职职工118人,在校(幼儿园)人数42人,退休人数10人暂住人口人数15人,有汉族、回族、壮族3个民族。在2012年科技活动周中,全连累计举办各类其中园艺培训2场236人,农机培训1场45人,节水灌溉培训1场118人,其它培训场1场15人。编印各类学习资料6册,共120份,连队投入科技经费1300元,举办修剪能手宣传3场354人,播放科普专题片3部9场1062人。反邪教警示教育2场61人,在培训中,妇女培训102人,民族团结培训213人,青少年健康培训62 人,残疾人文化保障培训9人,农民科技带头人培训15人,涉及法制内容的培训2期,220人,板报3次广播宣传18次。通过各种科技活动,我连园林科技意识明显提高,学科技、用科技,依靠科技致富奔小康的紧感日益增强,为二十九团2012年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村经济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领导重视,思想统一、精心准备,组织周密
二十九团党委、工会、科委高度重视“2012年科技活动周”培训工作,将“科技活动周”活动作为今年基层组织建设工作的一面重点进行安排、部署。制定了切合实际的《2012年科技活动周工作日程表》,为确保“科技活动周”培训,掌握一定的科技知识和致富技能,确实做到“2012年科技活动周”深入党员、干部、群众,我连全体干部职工于05月19日召开了“2012年科技活动周”动员大会,对“科技活动周”活动进行了详细、周密的安排和部署,对“科技活动周”活动提出了具体要求,使科技活动周工作顺利开展。
三、因地制宜,合理安排,按需施教,注重实效
按照“突出重点、注重实效、保证增收”的原则,围绕园林产业话发展,以提高果农科技素质、增强致富本领为重点,抓好科技培训,通过培训使果农全面掌握与自己生产息息相关的科技知识。在培训工作开始之前,我们层层征求意见,征集连队和果农群众对培训工作的建设和意见及连队需要讲授的内容,然后根据二十九团经济发展思路和产业结构调整的重点及果农的需求确定内容,制定培训计划,突出针对性、增强实效性。种植业方面:以农村经流利 合作组织发展、春夏季修剪管理及病虫害防治技术,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果产品质量安全为培训重点;畜牧业方面:以科学养殖、动物疫病防治与疫病检测、畜禽品种改良为培训重点;农机方面:以保护性除草技术及在拖拉机的维修与保养、有关农机法律法规为培训重点;林业方面:以林木病虫害防治及验疫技术、栽培技术、接种技术为培训重点;水利方面:以高校节水滴灌技术的推广应用和有关法规为培训重点。同时积极宣传甲型流感知识、新连队建设、科学生活、妇女病预防等方面的知识。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果农群众要求讲什么内容,宣讲团的专业技术人员就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着重讲解这方面的内容。从果农的实际需求出发,因地制宜,突出重点组织培训。同时采取“远程电教设备”技术配合教学,使讲课更生动、直观,果农群众更易接受。我们还采取讲课与实际操作相结合的方法,改变了过去只给果农转授理论的方法,科技人员亲自到果园、田间地头边操作,边示范,边授课,由浅入深,果农群众更乐于接受。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连将进一步加强对农牧民的宣传教育,提高果农文化素质和接受、掌握科技的意识和能力,同时,加大对各类技术人员的技术培训,发挥他们桥梁,纽带作用,提高他们推广技术的能力,为二十九团经济的发展提供必备的技术支撑。
二十九团园七连(陈龙,邵蓓蓓整理)
2012年05月20日
2.科技活动中心工作小结 篇二
为了增强查新工作的专业性、准确性和更好的满足查新用户的需求, 本文以黑龙江省科学技术情报研究院科技查新中心为例, 分析其查新的各项工作指标, 旨在对黑龙江省科研工作进行了解, 同时解读黑龙江省科技查新的现状, 总结和说明查新工作的可行性和重要性。
1 科技查新项目分析
黑龙江省科学技术情报研究院科技查新咨询中心是国内最早为社会各界提供综合性科技查新服务的单位之一, 于1994年被科技部 (原国家科委) 认定为黑龙江省唯一国家一级查新咨询机构, 具有权威性。2003年率先通过ISO9001:2000国际质量管理体系认证。
1.1 科技查新咨询中心的服务范围
A.科技查新。
B.收录/引用检索。
C.专题服务。
D.技术转让与推广。
E.原文索取服务。
F.论文相似性检测服务。
1.2 科技查新咨询中心服务的资源
A.proquest-DIALOG国际联机检索系统。
B.国家图书文献中心哈尔滨镜像站。
C.万方数据镜像系统。
D.同方数据镜像系统。
E.维普数据镜像系统。
2 2012———2014年科技查新现状分析
2.1 科技查新项目数量统计
2012———2014年查新中心共完成5 813项查新报告, 其中国内查新项目占绝大部分, 表1可以看出3年期间科技查新数量呈逐年递减趋势, 2014年数量最少, 相比最高的2012年减少156项, 下降了7.8%。国内查新数量先降低后升高, 但2012年还是最高, 达到1658项。国内外综合查新数量则先升高后下降, 2013年最高为231项, 与2013年相比, 2014年下降程度非常大, 下降了67%。国外查新总体呈下降趋势。收录引用数量先升后降, 2013年最高为170项。其他查新项目数量变化不大。
从统计数据看出, 3年间国内的查新占主要部分, 从一个方面说明了我省科研发展速度与发达省份相比仍处在一个比较低的水平线上, 在立项和成果等方面并没有达到或超过学科前沿水平。就查新数量和查新报告所确定的结论看, 多集中于国内领先, 甚至省内领先。技术多是引进、吸收、消化、改进甚至是改装和重新包装, 缺乏自主创新性。
2.2 技查新项目目的统计
从图1可以看出, 立项查新占每年查新总数的半数以上, 其次是成果 (鉴定和报奖) 查新, 约占20%以上, 收录引用约占15%以上, 咨询比例较低, 达不到1%。其中各项查新每年度的变化情况不一, 立项查新逐年递减, 但成果查新和收录引用比例呈升高趋势, 咨询比例也有所提升。
从分析数据看, 立项查新数据每年有所递减, 成果查新数量呈升高趋势。我省在科技投入持续增加的情况下, 科技项目总体数量有所下降, 成果数量明显增加, 可能是由于偏向重大和重点项目的比重增大, 产出和成果增多, 产业化和转化程度增大。
2.3 科技查新项目行业分布统计
从图2可以看出, 黑龙江省科技查新项目比重大的行业主要分布在农业、工业和医学。从2012———2014年的统计数据看, 工业所占比重最大, 将近50%, 但3年间比重有小幅下降, 从47.25%下降到45.24%。2012———2014年农业领域的科技查新项目数量先升高后下降, 2014年降到最低, 为18.27%。3年间医学领域的科技查新项目数量呈升高态势, 从2012年的21.59%上升到2014年的26.49%, 上升了4.9%。其他行业的数量呈下降趋势。
黑龙江省是传统的东北老工业基地, 又是全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 这些特点从科技查新项目的数量上有着很好的体现, 主要集中在工业、农业和现代医药行业。
2.4 科技查新项目委托单位统计
从图3可以看出, 科技查新项目委托单位最多的为企业 (除2013年以外) , 其中2012年达到46.7%, 之后依次是医疗机构、大学、科研单位。3年间企业查新项目比例有所下降, 医疗机构呈上升趋势, 大学和科研单位合并统计, 基本保持稳定。
数据分析结果显示, 企业为我省科技查新项目最多的单位, 这与我省众多国有企业和众多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发展布局相一致。特别是与近年黑龙江省委省政府推出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加速发展和重点扶持以及鼓励上市政策高度吻合。
2.5 科技查新项目月分布情况分析
3 年的科技查新项目月分布如图4所示, 从下图可以看出, 3年间每个月份的科技查新项目数量波动比较大, 数量高峰出现在每年的2月, 7月和年底的数量最少。
科技查新项目数量波动较大的原因可能与我省申报项目与成果鉴定的时间有关。例如, 2月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省自然科学基金申报月份, 5月为中小创新基金申报月份, 这2个月的查新数量比较多。项目申报时, 在一定程度上使项目申报单位和申请人分身乏术、应接不暇, 同时也造成查新工作在短时间超负荷、高强度进行, 这样会影响申报项目和科技查新的质量。因此, 应统筹安排、合理布局, 建立灵活的机制, 例如, 我省以保证项目质量为前提, 避开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报时间, 选择错时申报, 现已将省基金项目调整至下半年申报。
3 结语
一个省的科技查新项目分析, 从一个角度反映出本地区在科学研究中的申报立项、成果鉴定、产出转化等方面的发展水平和综合竞争能力。它是一面镜子, 既能反映出科技的进步, 同时也照射出科研工作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所以, 要把科技查新工作提高到重要的战略位置;与此同时, 科技查新机构和工作人员应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素质、保证科技项目查新工作质量、完善相关手续, 力争从更多角度、更具专业性的层面服务不同层次的查新客户, 满足对查新服务提出的更高要求。
参考文献
[1]华雪.科技查新业务分析——以广西桂林图书馆文献信息检索查新中心为例[J].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4, (02) :178-180.
[2]崔玉林, 马晓燕, 宋颖.科技查新工作重要性分析——以贵州省情报研究所为例[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14, (19) :95-97.
[3]康磊, 杨辉, 杨剑.从科技查新角度分析宁夏科技创新特点[J].学术探讨·工作研究, 2013, (02) :17-20.
3.科技活动中心工作小结 篇三
6月16日,北京市副市长隋振江到市科委调研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工作,市科委闫傲霜主任汇报了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工作情况,党组书记呼文亮等委领导分别汇报了分管工作相关情况。市科委党组成员、北京科技协作中心主任季小兵汇报了事业单位改革探索及北京首都科技发展集团发展现状。隋振江副市长强调,一要深刻把握国际国内创新发展的两种形势,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市科委主导编制的本市“十三五”时期加强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规划意义重大,要在前期开展的工作基础上,站位更高、思路更清、路径更明,加强对原始创新、成果转化、市场配置资源的科技体制改革等重点工作的聚焦。二要发挥首都科技的辐射引领作用,支撑京津冀协同发展。首都拥有丰富的科技资源,要在高站位、长链条、广辐射三个维度上不断发力,加强全市各区县、委办局、中关村“一区十六园”等部门协同,使科技成为北京瘦身健体、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有力支撑,加快发展高精尖产业,通过产业链带动北京非首都功能的有序疏解。三要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市科委要成为建设服务型政府的首善之地。科技工作的覆盖范围没有边界,经济、社会、文化的发展对科技工作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要保持思想开放、勇于突破、主动包容的积极心态,善于连接更多的社会服务平台,为营造创新环境、孕育创新文化、汇聚创新主体提供优质服务,加快推进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隋振江是前任中共海淀区委书记,在就任北京副市长以后下车伊始,就开始推动北京市加强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规划,刚好和其在中关村核心区(海淀区)的任职经历有一个延续。
nlc202309030949
4.科技活动周小结解读 篇四
根据集团公司对科技活动周的相关要求,围绕科技周活动“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保障安全健康、促进创新创造”的主题,在5月19日至25日期间,我项目部开展了一系列宣传活动,在项目部办公区域及施工现场内营造了良好的宣传氛围,大力普及了科普知识,提高了公众的科学素养。现将本次科技活动周活动总结如下:
一、高度重视,精心组织
为做好2012年集团公司科技活动周科普宣传工作,扩大科技活动周的社会影响力,同时组织好科技周活动,一是成立了防波堤科技活动周活动领导小组,组长由项目经理担任,其余技术员、安全员、施工队长为成员,为活动顺利开展提供了组织保障。二是制定了活动实施方案,进行了周密的组织。
二、大力宣传,营造氛围
1、活动周期间,项目部宣传栏张贴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保障安全健康、促进创新创造内容的宣传画,在施工现场内营造普及科学知识、倡导科学方法、提高科学素质的宣传氛围;
2、在施工现场主要道路悬挂宣传标语,提高防波堤现场施工人员科普意识。
三、围绕主题,开展活动 1、5月20日上午,围绕“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保障安全健康、促进创新创造”的主题,由防波堤项目部主办,在办公区域开展的科技展板宣传、科普资料发放、科普志愿者服务宣传活动。活动共发放了132份宣传资料,在欢快的文艺演出中圆满结束。通过活动的开展,在施工区域内营造了良好的宣传氛围,普及了科普知识,提高了公众的科学素养。2、5月22日上午,由防波堤项目经理在项目部会议室开展了施工技术创新创造讲座。
通过这次活动,有效地营造了科技知识普及的良好氛围,引起了现场施工人员对科普工作更加广泛、深入的关注,切实提升了施工人员的科普意识,为开创科普工作新局面注入了新的活力和生机。
5.讲文明树新风科技教育活动小结 篇五
按照上级有关部门的文件精神,结合我校师德行风建设中的实际情况,学校党支部、校行政对全校师德建设工作进行了认真反思和广泛的宣传动员,把师德建设推向了更新的高潮。提出了“学校要发展以质量为本、师德为魂”的宗旨,全校教师在自己的本职岗位上,教书育人求发展,教学相长促提高,真正使课堂焕发出了生命的活力。规范教学、规范管理、规范服务、尊师爱生在校园内蔚然成风,一种新型的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正在逐步形成,教师能用崭新的教育理念来规范自己的教学行为,为全面实施新课程创造了良好的育人环境。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现小结如下:
1、组织教师认真学习有关法规,切实加强师德教育。充分利用教职工集中学习的大好时机,主要组织学习了《教师法》、《教学法》、《未成年保护法》和上级有关部门下发的加强师德行风建设的文件精神。及时传达国家教育部、公安部对有关违法犯罪教师的处罚通报及区教育局对个别教师体罚学生的处理意见的通报精神。并对有关案例进行了联系实际的剖析,告诫全体教师都应引以为诫,从中吸取教训,进行自查自纠。对平时有体罚和变相体罚行为的教师进行了严肃的批评教育,在大会上发出了严重警告,从思想上向全体教师敲响了警钟,杜绝了类似事件在我校的重演。学校没有发生一起侵犯学生身心的行为,体罚和变相体罚的现象也有了根本性的好转,只有极个别教师偶尔还存在着变相体罚的现象,如罚抄写作业,罚立壁角等。
2、加强现代教育理论的学习,用先进的教育理论武装全体教师的头脑。进一步规范教师自身的教学行为,提高学科教学艺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师能充分发扬课堂教学的民主化,平等对待学生,用教师的丰富情感去感化学生、熏陶学生,激发学生对教师所教学科的兴趣。克服了以前那种师生对立,差生对抗的悲哀教学行为,树立了学生既是教学客体,又是教学的主体的教育思想。教师能从心理、生理方面来疏导学习有问题的学生,改变以往对他们讽刺挖苦的落后
方法,真正使全体教师充分认识到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是教师无能的表现,是教育的失败。教师只有尊重学生、理解学生、真正相信学生,才能在教学活动中教学相长,共同发展,完善学生人格的同时不断地升华教师自己。
3、完善奖励评价机制,减轻教师的心理压力。对学有困难的学生,全体老师都能正确对待,循循善诱,启发引导,促进其有所发展提高。
4、广泛开展拒绝有偿家教,献身教育事业的爱生教育活动。在全体教师中经常地、广泛地、深入持久地开展社会尊师重教、教师回报社会的活动。
5、开展了教师家访的家校联系活动。广大教师,特别是班主任,克服了学校一天紧张的教育工作的疲劳,进行行之有效的、有的放矢的家访活动。把学生的在校学习、活动、交往等情况向家长反馈,密切了家校联系,增进了家长对学校工作的了解,对学生在校表现的了解,共同配合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使学校教育、社区教育和家庭教育三者紧密地结合起来,进行了有效的整合。广大教师把学校的思想教育工作延伸到了社会、家庭。建立起了一张学校、社区、家庭无形的网络,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几方面全面发展。
6、充分发挥退休教师的作用,进一步挖掘社区教育资源。利用退休教师定期回校活动日的时间,组织他们听青年教师上公开课,进行评课活动。并把各自生活在社区范围内的对学校教育工作的不同意见搜集后带回学校,反馈给有关职能部门和相关班级、学科的任科教师,发挥了退休教师的余热,使他们成为学校和社区、家庭教育工作的桥梁,为学校师德行风建设出主意、想办法,为学校建设良好的校风、学风、教风添砖加瓦。
7、定期召开家长座谈会,确保家校渠道畅通,发动千名家长评议学校师德行风建设,要求全体家长要为学校提出一条合理化的建议,找出学校或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或不足,并提出整改意见。
8、积极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通过学习对照和社会各界的评议
情况的反馈,学校组织广大教师开展师德行风大家谈活动。全体教师联系自我的教育工作实际,谈经验体会、谈思想认识、谈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拿起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武器,在转变态度、转变思想认识、转变工作方法上狠下功夫。克服简单粗暴的方法,讲究教育艺术,对学生进行耐心细致的思想教育工作,做到心服口服。对存在问题的老师决不迁就,只要发现体罚或变相体罚,并在社会师生中有一定影响的,每月的常规考核和年度评优中坚决实行一票否决。使广大教师既有内心能动,又有纪律的约束,学校真正做到了对每一位教师负责,为他们的教育工作创造了良好的师德行风环境,为教师的发展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9、传统美德是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的精华,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美德在今天依然闪烁着不灭的思想光芒。
开展传统美德与移风易俗教育,既是贯彻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树立以“八荣八耻”为核心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基本要求,也是共建共享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重要内容。一方面,要吸取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之精髓,按照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发扬光大;同时,要扬弃传统文化中的糟粕,结合时代精神,共建社会主义文明新风,共享社会文明发展成果。这就是我们深入开展传统美德与移风易俗教育的主旨所在。
6.科技示范户调查摸底工作小结 篇六
科 科技示范户调查摸底工作小结 在县级专家组的安排和指导下,我对东岗、贾湾两村的十户生猪科技示范户进行了技术指导前的调查摸底和合同签订和挂牌工作。先将前期工作小结如下 从 2009 年 11 月 11 日 到 12 日对东岗、贾湾两村的十户科技示范户又进行了详细的调查摸底工作,这次调查摸底工作内容包括家庭人口、耕地,劳力,文化程度,年饲养量、家庭年收入、人均年收入、生猪存栏、年饲养量等等做了详细的调查摸底,做到了心中有数。合同签订和示范户的挂牌工作。在 2009 年 11 月 18 日,对东岗、贾湾两村的十户科技示范户进行了合同签订,明确了双方的权利义务。并进行了科技示范户的挂牌工作。小结:本次调查显示,这次遴选的这十户生猪科技示范户都是多年从事生猪养殖,有丰富的生猪养殖经验。尤其是东岗村的马金德、马元祥等多年来一直从事生猪养殖,且饲养规模较大,切实能够在本村乃至邻村农户中树立典型、起到示范到动作用。通过这次调查摸底我对这十户科技示范户比较满意,遴选的科技示范户对科技的接受程度较高,容易进行技术指导。在县级专家组的安排和指导下,我对两村的十户生猪科技示范户进行了技术指导前的调查摸底和合同签订和挂牌工作。
7.科技活动中心工作小结 篇七
一、高校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对推进科技管理服务工作的意义
随着国家科技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 高校科技工作面临的形势政策发生了很大变化, 出现了很多新情况新特点, 要求高校的科技管理服务工作必须与之相适应。在高校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活动, 对加强科技管理服务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 高校科技管理部门应将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渗透到具体的日常工作, 把群众路线的科学方法贯穿管理服务的全过程, 在实践中做到尊重科研人员、依靠科研人员、服务科研人员, 主动满足科研人员的需要, 热心解决科研人员遇到的困难, 为高校科技事业发展营造良好环境[2]。
高校科技工作职能部门承担着制定实施学校科技发展规划、项目组织申请、项目跟踪管理、科技平台与人才队伍建设、知识产权管理、成果申报与转化应用、经费监督使用等多项职责。为了更好地履行管理服务职责, 提高管理服务水平, 高校科技工作职能部门只有贯彻执行群众路线、主动面向科研人员、热忱耐心细致服务, 将群众路线的服务理念融入到日常工作中去, 才能更好地符合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要求, 才能更好地发挥科学研究支撑高校事业发展的重要作用。
高校科技工作职能部门的管理服务人员, 应该牢固树立密切联系群众的观念, 立足本职工作, 把党的群众路线的精神实质, 深深扎根于科研人员之中, 努力践行“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理念, 做到感情上贴近科研人员, 工作上为了科研人员, 一切从科研人员的利益出发, 多为科研人员办实事、办好事, 才能得到科研人员的拥护和支持, 才能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和服务能力。
二、在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针对科技管理服务工作梳理出的主要问题
1. 理论学习不够深入。
(1) 理论学习上不够系统深入, 某些支部在贯彻落实中心组学习与专题理论学习制度方面, 存在时紧时松的现象, 支部党员常忙于具体业务工作, 自行学习时间不充分, 政治理论与科技业务学习不深入、不系统、不透彻, 未能真正系统、透彻地领会学习材料。 (2) 某些支部党员学习的自觉性、积极性和主动性还不够, 存在实用主义, 要用什么才去学什么, 与工作关系密切的学得多, 与工作关系不大的学得少, 以会代学、以工代学的情况较多, 系统学习理论较少。
2. 工作推动力度不大。
(1) 工作计划与重点工作布置后, 跟踪推进欠力度, 对于一些涉及多部门联合推动的工作, 协调不够, 联动不好, 力量整合不到位。 (2) 在安排布置工作时, 存在以会议落实会议、走形式走程序的现象。传达精神、转发文件多, 深入检查、狠抓落实的少。对当前需要解决的问题, 在深入研究、深入思考、动脑筋想办法等方面的力度不够。 (3) 针对二级学院科技工作开展的调查研究, 有些浮于表面, 触动实际、切实解决问题的相对较少, 支部班子的整体协同效果尚未充分体现, 主观能动作用和整体效能尚未充分发挥。
3. 深入科研人员不够。
(1) 深入学院、课题组和科研平台调研、倾听意见不够。听取汇报多, 直接倾听意见少;看先进典型多, 了解实际问题情况少;了解面上情况多, 发现深层次问题少。对学校科研情况的了解, 多数情况下是通过打电话、发信息、发邮件等方式, 或者是在办公室听汇报, 很少专门抽时间到学院、课题组调研情况, 不能及时准确掌握新情况、新问题。 (2) 一些全局性的工作在组织实施前, 没有广泛征求学院、课题组和科研人员的意见和建议, 没有在最大范围内做到集思广益。
4. 开拓精神有所放松
(1) 对于目前科技工作发展亟待解决的体制机制方面的问题, 解决措施不够合理、效果不够显著。 (2) 在科技工作面临发展瓶颈、力求转型突破的关键时期, 班子成员存在按部就班的现象, 对未来的工作缺少开拓精神, 危机意识、开拓意识有所懈怠。 (3) 面对有一定难度或者棘手的工作, 心存顾虑, 有求稳怕乱、等待观望的思想, 工作推进较缓慢。
三、通过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推进高校科技管理服务工作的思路措施
1. 自觉主动学习, 转变工作作风。
(1) 加强理论学习, 提高理论素养, 增强履职能力。按照创建学习型、服务型党组织的标准, 支部领导班子成员应发挥示范表率作用, 增强学习的自觉性和长效性, 坚持思想政治理论和业务知识学习两手抓。树立学以致用、用有所成、务求实效的学习观, 从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出发, 通过学习, 理顺科技工作发展思路与目标, 深入思考如何实现内涵式发展等深层次问题。 (2) 对于各二级学院科技工作存在的发展困难和突出问题, 支部党员要逐条列举出来, 再带着问题、带着思考深入学院调研, 摸透掌握情况, 并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提请支部班子研究后, 安排布置抓落实、抓推进。
2. 深入学院调研, 主动热情服务。
(1) 领导班子和支部党员对口联系二级学院。支部班子成员应深入学院开展调查研究, 了解科研人员诉求, 密切关注科研人员反映, 多方收集意见建议, 及时向班子沟通掌握的情况和解决问题的对策。每位支部党员联系1—2个学院, 检查、督促学校制定的科技政策和发展规划在学院的实施与落实;开展对国家级项目、省级重大重点项目的跟踪管理, 了解、督促项目执行进展, 提炼重大科技成果;协助配合学院开展学术交流与合作、科技沙龙等学术活动。 (2) 坚持问需于科研人员、问计于科研人员, 加强科研人员的参与权、知情权, 逐步建立让科研人员参与科研管理的常态机制与渠道, 做到在促膝交流中了解掌握工作的利弊得失, 在朝夕相处中增进与科研人员的感情, 提高管理决策与服务方式的科学性。
3. 增强忧患意识, 不断开拓进取。
(1) 在科技工作面临发展瓶颈的新时期, 高校科技管理服务人员尤其要增强忧患意识、竞争意识, 克服得过且过、吃老本或惧怕困难的思想, 始终保持奋发有为、开拓进取的工作状态, 发扬艰苦奋斗的光荣传统。 (2) 潜心研究国家科技工作趋势走向, 制定高校短期工作任务与长远发展目标, 及时调整战略发展思路, 给予科研人员更多实质性的指导帮助, 全力以赴推项目、出成果, 扩大科研经费的使用效益, 提高科研项目的成果产出质量。
4. 建章立制, 严格执行, 优化管理流程。
党支部应根据在群众路线教育活动中查摆和发现的问题, 集中研究, 追根寻源, 从现行的制度上查找原因, 属于有制度而没有执行的, 加强落实;属于制度不完善的, 加快修订;属于没有明确制度的, 加紧制定。切实加强制度化建设, 推进工作作风建设制度化、规范化。
一方面, 完善促进科技创新的政策机制。研究和制定有利于创新、有利于人才成长的科学的评价机制和评价体系;完善以科研绩效、科研工作量、科技奖励为重点的科技创新激励机制;充分考虑学院、平台、学科性质和人员岗位类别的差异, 研究和制定科技分类考核标准和办法, 加强对各二级学院、科技创新平台和科技人员的考核, 实行“问效制”和“问责制”。另一方面, 完善促进科技创新的管理体制。 (1) 深化二级目标管理改革, 完善目标管理考核中的科技评价指标体系, 引导二级学院的科技工作实现从重视规模扩张到规模与质量并重的转变, 更注重中青年人才, 更注重科技内涵发展。 (2) 按照有利于形成完整学科链的原则, 科学合理调整校内学科的归属, 依托学科链构建起从基础研究、应用研究、产业化开发的科技创新链, 通过任务牵引、积聚力量, 承担来自国家、本省及社会的科研任务。 (3) 针对科技管理涉及的科技、财务、资产和审计等各部门间缺乏沟通协调, 容易造成经费使用和项目管理混乱的问题, 进一步优化管理流程, 打破项目管理上的条块分割、实现科研项目管理与项目经费管理之间的无缝对接, 实现信息共享和资源共享, 提高科研管理工作的效率成效。
5. 围绕需求, 结合优势, 制定发展战略。
(1) 注重以生物技术引领传统学科发展, 把现代生物技术作为传统学科发展的核心内容, 应用现代生物技术的方法, 促进传统学科与现代生命科学融合, 提升传统学科发展水平。 (2) 推进重点学科、重点人才、重要平台、重大重点项目一体化建设, 促进学科建设、人才队伍建设和农业科技创新的有机整合, 实现学科建设资源、人才队伍建设资源、创新平台条件建设资源和科技项目经费资源的一体化。 (3) 以创新链上的科学问题与关键技术难题研究为核心, 推进大学科、大团队、大平台建设, 促进学科、人才、平台资源要素向创新链聚集, 形成基础研究、应用研究、产业化开发研究的学科集群、团队集群和平台集群。
6. 注重学术道德和创新文化建设。
(1) 加强学术道德宣传, 研究和完善规范科研活动和学术行为的规章制度, 加大对学术不端等行为的监控和惩处力度, 营造科研人员自律的良好学术道德氛围。 (2) 充分挖掘学校科技创新的传统和积淀, 宣传典型的科技创新活动和科技创新业绩, 鼓励和支持各二级学院、各创新平台在科技创新实践中发展和培育差异化的创新文化, 营造良好的创新氛围。
7. 加强与国内外的科技合作交流。
加强与国内外高校、科研机构和实力雄厚的企业在科学研究、人才培养、成果转化等方面开展全方位合作, 共建创新平台、研究机构和创新战略联盟, 联合申请科技计划重大重点项目和国际合作项目, 联合培养高水平创新型人才, 共同举办重要的学术会议等。
参考文献
[1]山岚, 吴海燕, 滕建.围绕教育发展战略目标创新高校基层党支部建设[J].北京化工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1, 1, 74-77.
8.科技活动中心工作小结 篇八
关键词:科技创新活动体系 科技竞赛 大学生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98X(2012)01(a)-0231-01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我国发展战略的核心。对高等学校而言,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是实现国家发展战略目标的切实要求。近年来,许多高校已经从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开展中获得了丰硕的成果,培养出了社会需要的人才。
1 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在高等学校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
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是指大学生在学校的组织和引导下,依靠教师的指导,主要利用课余时间自主开展学术科技活动,其本质是一种创新的科技实践活动[1]。实践证明,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开展,有利于拓宽学生的相关学科的知识面,加深其对专业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有利于营造良好的校园创新环境和氛围,对于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培养、推进高等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具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科技创新活动是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创新意识的有效途径,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良好平台。一方面,通过参加科技创新活动,可以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进而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团队协作精神、心理承受能力等;另一方面,通过参加科技创新活动,还可以大大地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诸如组织协调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沟通交流能力等等。因此,组织学生参加科技创新活动是大学生的一种很好的创新教育方式。
科技创新活动是培养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手段,是提高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重要方法。因为科技创新活动是一项全面的综合的活动,也是一项将理论应用于实践的活动,大学生的能力和素质能够得到全面的锻炼,解决了高校课堂教学与实践脱节的问题,从而缩小高校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之间的差距,增强大学生的就业竞争能力。
2 目前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现状及存在的一些问题
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体系的建立是一项长期的系统的工程,一些高校在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管理与运行方面还没有形成制度,存在单打独斗、各自为战的现象。主要有:
学术氛围欠缺,大学生参与科技创新活动的热情不高[2]。比如,笔者所在校区,当举办各种“学术讲座”时来参加的学生人数相对较少且大部分是因硬性要求来参加的,这种情况下各种学术讲座的效果可想而知。同时,很多学生缺乏参加科技创新活动的主动性,往往是参加老师的科研项目,一般只能按照老师的课题步骤开展辅助性研究。
教师参与科技创新活动指导的积极性也不强。因为教师自身有着较繁重的教学科研工作量要完成,指导学生课外活动费时费力,再加上科技创新活动以参加竞赛居多,能获得预期的奖项的只是少数,所以目前大多停留在自发阶段。
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体系的保障机制不够健全,缺乏可持续发展式的投入。这里主要体现在高校缺乏长期的对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规划,忽视科技创新活动的管理队伍及指导教师队伍的建设,相关管理机制、运行机制不够完善,开展科技创新活动的资金和硬件设施资源不能保障。这些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良性发展。
3 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体系的构建
高校要结合自身实际,构建具有自身特点的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体系。以科技竞赛为抓手,充分发挥指导教师的能动作用,通过健全保障机制,完善管理机构,优化资源,搭建科技创新团队,为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从制度上,要完善组织管理机构,建立创新激励机制,健全制度保障体系。这是开展科技创新活动的根本。要激发大学生参与科技创新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体系的稳定、规范发展,必须有一套组织管理机构和运行机制作保障。应成立以教学部门为主的专门领导小组,负责对整个学校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组织协调工作,包括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创新基地建设、资金筹措及使用、指导教师的选拔及考核等等[3]。
从硬件上,要优化资源,积极寻求校企合作,建立科技创新基地。这是开展科技创新活动的基础。场地和设备是大学生进行科技创新活动的物质载体,高校要提供一些开放的实验室、通过自建或与企业合建的工程训练中心、创新创业中心等形式作为科技创新的实验场所。甚至可以在校外通过建立学生实践基地,利用相关企业的技术优势,走“产学研”合作的模式,完善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体系。
从团队上,要两手抓,建立和形成一支以学生为主体,以指导教师为核心的科技创新队伍。既要调动教师的指导积极性,也要激发学生的参与积极性。这是开展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关键。首先要建立一支责任心强、业务水平高的指导教师队伍。通过制定指导教师工作职责,落实指导工作量,开展评奖评优等途径鼓励教师参与科技宣传、科技讲座、科研指导等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其次要发挥学生科技社团的骨干作用,尤其是其中的骨干分子的示范带头作用。这样以点带面,就能全面调动大学生参与科技创新的积极性。
从策略上,要以各类学术科技竞赛为抓手,营造科技创新的氛围,带动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体系的建设。这是开拓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有效方法。通过组织参加各类学术科技竞赛,激发学生兴趣,带动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体系有序建设。目前全国众多的在校大学生都直接或间接参与“挑战杯”各级选拔赛。二十多年的“挑战杯”竞赛培养了一大批科技、商业精英[4]。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我们从科技竞赛入手,发掘科技创新活动的内在吸引力、感召力,提高科技创新活动的参与率与覆盖面,激发大学生科技创新的强烈意识,将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转化为学生内在的自觉的需求。
4 结语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技创新必定会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引擎。以科技竞赛为抓手,构建“产学研”相结合的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体系,不失为一个提高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有效方法。
参考文献
[1]邹海贵,常立农.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内涵、特征及价值探析[J].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4):13-15.
[2]林凌,庄文敏.普通院校构建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体系的探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17):72-74.
[3]胡涛,金叶玲,陈静,等.大学生自主科技创新活动体系和保障机制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35):26-27.
[4]丁三青,王希鹏,陈斌.我国高校学术科技创新活动与创新教育的实证研究[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9(1):96-105.
9.科技活动中心工作小结 篇九
衡阳市科学技术局 2008年8月15日
今年以来,我市科技工作坚持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衡阳为主线,以经济社会发展重大科技需求为导向,以优化经济发展环境为动力,加强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加快农业科技进步,加速科技成果推广应用,各项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上半年科技工作小结
(一)计划管理有新突破。今年我市的项目申报,采取“统一受理、网上盲审、科室评分、择优确定”的办法,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较好地防止了“印象项目、人情项目、关系项目”的现象发生。与此同时,我们注重了对项目的绩效考核,凡项目验收结题完成好的单位,给予优先立项支持。全市今年共受理科技计划
268项,列入市级科技计划197项:其中工业科技支撑计划43项,农业科技支撑计划33项,星火计划18项,科技成果推广计划19项,社会发展科技支撑计划43项,基础研究计划39项,软科学研究计划2项。申报省科技计划项目74项,国家科技计划14项,(二)高新产业持续发展。1—6月,全市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121亿元,比去年同期94.7亿元增长27%。在几大重点高新技术领域中,新材料和先进制造业同比均增长40%以上。
一是重点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强劲:以衡钢集团、特变电工、亚新科为代表的一批高新技术企业继续走强,21家年产值过5000万元的企业,1—6月产值规模达到79.2亿元,占全市高新技术产业总值的65%。
二是一批重点项目实施进展顺利:由衡阳华菱连轧管有限公司承担的省重大科技专项市州引导项目“高品质特殊无缝钢管经济洁净度研究与应用”项目,与中南大学、北京科大、西安摩尔石油工程实验室合作,有效突破了高品质钢的技术瓶颈,提高了产品质量,今年4月2日,该项目顺利通过省科技厅组织的执行情况考核和评估。由特变电工与湖南大学联合承担开发的省重大专项“直流输变电新型换流变压器的研制”进展顺利,目前新型换流变压器的研制平台已经完成,原理验证、模型样机的动模试验等各项性能指标达标,正在进行中、低电压等级新型换流变压器样机制作。与此同时,将引进乌克兰扎布热罗变压器研究所设计软件,把传统的直流输变技术与公司自主创新的技术结合起来,开发正负800KV直流输电变压器,这一项目将投资15亿元,成为该公司第4期技改主体工程。由天立公司开发的“超微晶高压预付费计量系统”等6个国家火炬计划项目,已通过省厅组织的专家评审上报国家科技部。
三是重大技改项目加速推进:亚新科的柴油机共轨泵电控燃油喷射系统,项目总投资4亿元,建设年产10万套柴油机共轨泵电控燃油喷射装置全面启动。中钢衡重的矿山冶金装备研发及生产基地建设,项目总投资14.5亿元,现已完成平地、工程招投标。湘衡盐矿30万吨纯碱盐化配套系统,项目一期建设年产30万吨纯碱,副产30万吨氯化铵,配套建设年产60万吨工业盐,4万吨无水硫酸钠,总投资4.3亿元,已完成投资2.8亿元,现进入设备安装调试阶段。衡钢集团深加工产业聚集区的建设,总投资13.9亿元,已完成投资6.3亿元,总建筑面积19.2万平方,现厂房、办公楼建设已基本完工。这一批项目的建成和达产,将对全市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产生强有力的推动作用。
(三)农村科技有效推进。一是抓科技成果推广。全市重点推广中秋酥脆枣、龙须草、鳜鱼繁殖、超级稻高产栽培、无抗饲料、衡山黄鸡等种养新技术新产品,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二是抓示范基地建设。全市重点培育了12个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基地建设各具特色。祁东县“绿色”黄花菜基地,已完成黄花菜品改面积230公顷,高标准种植示范种植面积450公顷,新品种繁殖基地面积200公顷。培训农户5200人次,签订黄花菜收购合同7500份,示范推广种植面积1万多公顷,受益农民30多万人。耒阳市优质稻制种基地,今年落实春制面积12.36万亩,平均亩产250公斤左右,最高的超过400公斤,收购杂交稻种子3090万公斤,制种农户增收5932.8万元。衡南县超级杂交稻丰产工程共推广示范15万亩,早稻增产1500万公斤。三是抓信息“户”联网建设。我们投资30多万元,于元月15日开通了“96318”热线电话。自开通以来成效显著,为农民解决实际问题285个,专家上门现场服务120次。凡拨打过“96318”电话的农民朋友,普遍叫好,称赞“96318”为便民热线、贴心热线,赞扬市科技局又为农民朋友办了件好事、实事。
(四)科普工作成效明显。一是科技展览展示有成效。根据省科技活动周组委会的统一部署,我们精心组织企业和院校参加了第三届湖南科技博览会。我市参展单位共73个,制作展板252块,摆设展位28个,重点展示了近几年来科研攻关、建设创新型衡阳取得的重大科技成就;全面展示和展销我市在现代农业、生物医药、先进制造技术、新能源、新材料、环保化工和信息技术等领域涌现的新技术、新产品。有5个项目获得科技创新金奖。二是科普宣传有特色。5月下旬,“衡阳市防震减灾示范学校”和“衡山县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分别举行了授牌仪式,全体师生观看了防震减灾科普展板,市地震办技术人员为师生们进行了防震减灾科普知识讲座。中小学生科普活动突出了创新主题,收到科普作品920件。三是科技下乡有声有色。我们在全市范围内举办了大型科普集市,开辟了科普电视专栏,发放畜牧水产养殖、黄花菜病虫害防治、抗震救灾知识等资料,举办技术培训班13期,培训农民3457人次,解答农民群众技术难题300多个。科技特派员工作全面推开,为广大农户提供了零距离技术服务,帮助农民增产增收。
(五)机关作风建设取得实效。在抗冰救灾工作中,局领导率先垂范,多次率领工作组和陪同省厅调研组深入灾区实地察看灾情,现场指导科学抗灾,热心为受灾群众排忧解难。在抗震赈灾工作中,我们动员和组织全体党员和干部职工向四川灾区人民献爱心,共捐款43500元。在机关作风建设上,我们切实改进工作作风,努力提高服务效能,形成“内强素质、外树形象、积极进取、争先创优”的良好氛围。我们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开展了为期2个月的“解放思想与衡阳发展”大讨论活动,干部职工联系思想畅谈学习体会,联系工作实际写学习心得。通过这一活动,破除陈旧观念,创新工作思路,增强做好科技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二、下段工作思路
(一)积极推进产学研结合。我市已确定在9月25日召开产学研项目洽谈签约会,会议的筹备工作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为了加强企业和科研院校之间的合作,提高签约项目的质量,我们将继续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一要加强调研。要深入企业调研,全面掌握企业的需求,真心实意地帮助企业解决人才、技术、管理等问题。要认真总结产学研结合的成功经验和做法,创新机制和模式,推进产学研结合。二要完善机制。建立健全科技中介服务体系,为产学研结合提供有效服务。优先支持产学研结合共同承担实施重大专项和重点项目。突出企业主体地位,充分调动企业的积极性和工作热情。三要狠抓落实。建立目标管理责任制,市、县科技局要责任到人,局长抓总。一个项目要明确一个人专抓,且一抓到底。特别要突出重点产学研项目,要多签新项目、大项目、产业化项目,千方百计把产学研工作落到实处,努力推进产学研工作上新的台阶。
(二)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是科技工作的重中之重,要发展壮大一批高新技术企业和民营科技企业,增强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形成一批具有较高竞争力的高新技术拳头产品。一是提升五大优势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在钢铁冶炼及深加工方面,开展高品质钢冶炼、无缝钢管深加工,特种钢管生产等项目的开发;在输变电装备制造方面,要重点支持特高压并联电抗器、百万伏级特高压变压器、直流输变电新型换流变压器、特种电缆、新型复合光缆等项目的开发;在汽车关键零部件方面,要重点支持柴油机共轨泵电控燃油喷射系统、电控共轨喷油泵、电控涡轮增压器等项目的开发;在有色金属冶炼及深加工方面,围绕铅、锌等有色金属冶炼的综合回收利用、高纯金属冶炼、有色金属深加工;在盐卤化工方面,要组织技术力量进行重点攻关,加强盐卤资源综合开发和氯产品深加工。二是用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要以机械电子等离散型行业、冶金化工食品加工等流程型行业为重点。以集成制造、网络制造系统为代表的集成技术应用示范为切入点,将制造技术、信息技术、管理技术有机结合起来,使企业生产达到敏捷化、柔性化,增强抗风险能力。三是做大做强“一区两基地”。要充分利用区位、政策优势,建立产学研合作机制,引进有潜力的高新技术项目,真正把市高新技术开发区、白沙输变电装备制造国家火炬计划基地、松木盐卤化工省高新技术特色产业基地,建设成为各具特色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洼地。
10.主题实践活动工作小结 篇十
工作小结
为扎实推进我局“下基层、办实事、促发展、保稳定”主题实践活动深入开展,切实达到党员受教育,群众得实惠的目的,根据先进教育办公室《关于在先进性教育活动中开展“下基层、办实事、促发展、保稳定”主题实践活动的通知》日先组办发[2005]20号文件精神,我局开展了主题实践活动,取得了良好的实效,现小结如下:
一、主要做法
根据委先教办第二阶段的总体要求,密切结合工商行政管理自身的特点,自选动作突出亮点,贴近群众、贴近基层,坚持执法和服务的统一,进一步改善服务,优化发展软环境,认真开展了“预约服务、上门服务、跟踪服务、延时服务”活动和以“红盾护农促增收、工商服务送到家”为题的共产党员“下基层、办实事、促发展、保稳定”主题实践活动。
二、主要的工作开展情况
(一)、在此次开展主题实践活动中,我局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下基层、办实事”为目的,紧密结合我们工商行政管理行业自身的特点,以企业年检和个体验照为契机。动员全体党员业务骨干人员及工作人员深入实地,认真开展了
“预约服务、上门服务、跟踪服务、延时服务”活动,进一步把企业年检、个体验照当中的热情服务和优质服务理念职责化、具体化,实实在在地、诚心诚意地为我广大场主体、办实事,尽心竭力地为困难群众和弱势群体做好事。
在今年的企业、个体私营业年检验照工作中简化工作程序,为广大企业、个体私营业主打开了方便之门,逐户上门对广大企业、个体进行年检、验照。对企业上门年检服务64家、预约服务75次、延时服务20多时次;对个体私营业上门验照服务2770户、预约服务2803次、延时服务40多时次、同时在开展年检验照工作当中心系群众的疾苦,加大对弱势群体实施优惠政策的力度,对105户残疾个体工商户、城镇低保户、退伍军人开办的个体工商户简化办事手续,免收了工商管理费,共免收工商管理费17360元。此举得到了我广大企业、个体私营业的一致称赞,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二)、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紧密结合工商行政管理行业自身的特点,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下基层、办实事”为目的,利用双休日期,深入江当乡、甲措雄乡开展了以“红盾护农促增收、工商服务送到家”为题的共产党员“下基层、办实事、促发展、保稳定”主题实践活动,针对农牧区个私经济和广大农牧民消费者的实际困难,把工商服务送到家,对江当乡、甲措雄乡37户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企业进行了上门年检验照,对新开业的个体工商户上门免费办理了注册登记手续,共上门免费注册登
记手续的工商户有90多户,为农牧区个私业主送去了“边发展、边登记、免收费 ”政策,同时,在乡里设立工商法律法规宣传点和识别假冒商品的曝光点、咨询点,宣传了《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和农牧区个私经济发展的相关政策等10余种法律法规,发放了法制宣传材料700余份,为农牧区群众讲解了在日常消费当中如何识别真假商品和注意的问题,活动期间为农牧区群众开展法律法规维权知识咨询服务达40多人次。实实在在地、诚心诚意地为我农牧区广大个体私营业主,办实事,取得了良好的实效。
(三)、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中,牢记党的宗旨,心系群众疾苦,积极开展捐款献爱心活动,一是党员积极捐款对甲措雄乡努杰村普布一家,捐款3215元人民币,购置了藏式柜、桌、卡垫、铜制水缸、电动酥油机、收录机、大米、面粉、等生活用品20余种,价值2315元。并送去了用于购买化肥、种子的现金900元;另外我局全体妇女开展了“送温暖,献爱心”活动。我局全体妇女主动捐款,购买了价值700多元的书本、铅笔、墨水及食品,去看望地区儿童福利院的70多位孤儿,清扫了孤儿院。得到了院领导的一致好评和赞扬,使这些孤儿们真正体会到党和社会的关怀。二是我局积极响应中共委办公室、人民政府办公室的号召,动员我局全体干部职工及全个体工商户进行了一次扶贫捐款,奉献爱心的活动。全体干部职工49人共捐款5650元,与此同时,我局组织全个体工商户本着自愿、捐款数额不限的原则,鼓励广大商户积极参与这次活动。大多数个体工商户热心公益,慷慨捐助,此次募捐共捐得8162元。我局全体干部及全个体工商户发扬扶贫济困奉献爱心的精神,为我扶贫工作尽了绵薄之力。
11.湖北宜昌启动科技扶贫助残活动 篇十一
启动仪式上,市残联利用辅助器具流动服务车为残疾人朋友开展免费医疗服务并捐赠了10万元现金,民进宜昌市委邀请摄影师为残疾人免费摄影留念,市科协在现场组织了科普展览、发放科普宣传资料并免费捐赠了500多册农村实用技术科普书籍,通过“送资金、送科技、送服务”的方式帮助残疾农民科技致富。
今后,宜昌市科协将在全市广泛开展科技扶贫助残工作:一是加大对农村残疾人实用技术培训的力度,在全市农村残疾人中长期开展学科技、用科技活动,充分利用科技馆、农函大等阵地,以“种、养、加”为主要内容,对农村残疾人进行实用技术知识培训,使有劳动能力的残疾人至少掌握一到两门实用科学技术,并取得依靠科技致富的显著成效。二是广泛开展送科技下乡活动,联合有关部门,结合“科普之春”、“科技周”、“全国科普日”、“科普大篷车联合行动”等活动,聘请科技专家下乡授课,到家庭、到田边、到地头会诊,将生产资料和实用技术送到残疾人手中,切实帮助残疾人脱贫致富。三是深入推进残疾人康复工作,经常性组织医疗卫生方面的专家下乡,免费为农村残疾人朋友开展义诊和健康咨询服务,帮助乡村建立残疾人康复室,引导残疾人科学保养及康复。四是竭尽全力将由残疾人经办、参与的高效农业生产基地、农业技术协会纳入科技惠农扶持的范畴,争取更多的“科普惠农兴村行动计划”和“科普示范助力新农村行动计划”项目,惠及边远乡镇、惠及农村残疾群众。(宜昌市科协 编辑:马瑛)
12.科技活动中心工作小结 篇十二
2009年, 重庆市科技战线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市人大、市政协的关心支持下, 以贯彻国务院3号文件和市政府70号文件为契机, 坚持科研与产业互动、管理与服务并重, 着力引导科技资源“下乡入园进企”, 着力引导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充分发挥科技支撑引领作用, 切实服务“五个重庆”建设, 科技事业保持又好又快发展势头。
一是科技投入高速增长。预计全市R&D经费支出达到79亿元、占GDP比重达到1.3%。新安排市级科技计划项目1282项, 市级财政应用技术研究与开发资金支出3.03亿元, 同比分别增长28.6%和34.3%。企业投入技术创新、技术改造等资金达到160亿元、增长29%, 占销售收入比重达到2%。高校和科研院所投入科技经费近28亿元, 增长20%。
二是创新绩效稳步提升。全年专利授权量7501件, 同比增长55.6%。登记科技成果494项, 增长12.1%。全市获得国家级科技奖项13项, 评出拟奖市级科技奖项153项。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27家、高新技术产品501个。通过国家和市级审定的动植物新品种17个、中药材新品种4个。预计综合科技进步水平保持全国第12位。
三是成果转化务实推进。市政府成立科技成果转化 (产业化) 领导小组, 童小平副市长亲自担任组长。全市确定重大科技成果应用示范工程20个, 启动实施5个。落实财政资金6580万元, 促成一批重大成果转化。全市重点新产品产值2203亿元, 同比增长35%。新产品产值率32%, 提高3个百分点。预计科技进步贡献率45%, 提高1个百分点。
过去一年, 我们主要做了六个方面的工作:
(一) 加强与科技部等中央部委对接争取国家科技资源, 充分发挥国务院3号文件政策效应
对接国家科技计划和产业振兴规划, 促进国家项目和经费在渝落地。重庆市科委组织科研单位成功申报国家科技计划项目834项、计划拨款8.37亿元, 同比分别增长35.6%和8.7%。其中, 新参与“新一代宽带无线移动通信网”、“高档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和“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国家重大科技专项3个, 新增拨款3.8亿元、增长36%;“肿瘤干细胞在恶性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机理研究”获得国家“973”计划支持, 计划拔款2700万元;新实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86项、经费1.42亿元, 分别增长27.5%和40%;成功申报中小企业创新基金项目181项、经费1.08亿元, 实现“双翻番”, 分别增长178.5%和172.4%。同时, 科技部还对我市组建的天使基金支持2000万元。此外, 重庆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市经济信息委等部门成功争取一批国家科技项目和资金。
对接国家科技创新和成果产业化支持方向, 促进科技平台和示范基地在渝布局。全市新增“救灾应急装备”和“海上风力发电”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汽车NVH及安全控制”和“瓦斯灾害应急信息技术”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2个。重庆市超临界精细化工生产力促进中心和大足县生产力中心成为国家级生产力中心, 涪陵金渠科技孵化园成为国家级孵化器, 重庆生产力促进中心成为国家技术转移示范中心。重庆市被列为国家新能源汽车“十城千辆”示范城市、半导体照明“十城万盏”首批试点城市、国家生产力体系建设重点省市。国家首个医疗器械科技产业基地、化工新材料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移动通信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高性能齿轮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落户重庆。
(二) 利用金融危机形成的倒逼机制调整市级科技计划投入方向, 着力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实施重大科技专项, 培育壮大重点产业。集成国家和市级资金4.6亿元实施国家重大科技专项项目46项, 新启动“信息制造业”、“半导体照明”、“交通基础设施”、“森林工程科技支撑”、“高效蚕业”、“农村清洁能源”市级重大科技专项6个, 切实加快“风力发电”等17个市级重大科技专项实施进度, 攻克装备制造、现代农业、生物医药等产业关键核心技术150余项。其中, 轨道交通“屏蔽门/安全门系统”、“可挠式道岔”2项技术和血液净化
“血液灌流设备”、“血液透析设备”2项标准填补国内空白, E225、D400等超细电子级玻璃纤维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全球首台磁共振导航的超声治疗设备和国内首款气电混动客车、首台全新模式的万吨级氢氰酸反应器、首家药物安全评价中心、首套荣昌猪BAC文库在渝诞生。2MW和850KW风电机组实现批量生产, TD-SCDMA移动通信终端产品产业化项目新增生产线1条。新能源汽车、风力发电、轨道交通和医疗器械等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崭露头角。
加强科技示范推广, 促进科研成果转化。全市调配4000万元资金重点投向“一辆车”、“一盏灯”、“一口气”三大科技示范工程, 在出租车、公务车、公交车领域投入一批混合动力汽车示范运行, 在公路隧道、医院手术照明等领域建立LED灯具应用示范点35个、节电900万度左右, 在江北、渝北和巴南等区县建成集中型沼气试点工程7个、初期受益农户2109户。同时, 在工业板块, 智能变速器传感器技术促成四联集团与“世界500强”霍尼韦尔合作, “甩帐表”软件示范应用使企业库存资金占用下降30%、管理成本下降10%, 船舶数字化设计平台使生产设计周期缩短25%。在农业板块, “万薯7号”万州示范片亩产鲜薯比全国平均水平高1200公斤, “Q优12号”水稻两季平均亩产突破1200公斤, “渝荣1号猪配套系”出栏优质肉猪21万头。在民生板块, 移动储能式高频X射线诊断机、全自动尿液分析仪等产品实现出口, 新型手术动力装置等产品在新桥医院等86家医院成功应用, 拥有远程会诊、远程挂号、远程教学等功能的“广义数字化医院”系统使奉节、酉阳等18个区县人民医院与西南医院成功联网, 燃煤电厂烟气治理新技术新工艺在华能玉环、九龙电力等27家企业得到推广。
建设科技产业基地, 促进县域经济发展。围绕加快全市“6+1”重点产业发展, 按照“一园一孵化器”发展方向, 依托特色工业园区建成综合性、专业性孵化器23个。推动中冶赛迪、重科院、市畜科院等科研院所在江津、大渡口等区县兴办成果转化基地和分支机构6个。大足五金科技城、荣昌畜牧科技城、忠县柑橘科技城, 渝北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江北奶业科技示范园、酉阳渝东南农业科技园、九龙坡都市农业科技园“三城四园”, 以及“丰都肉牛”、“石柱辣椒”、“永川中华梨村”、“开县蔬菜”等科技示范基地已成为县域经济发展亮点。
(三) 围绕促进产学研用合作加强三大科技平台建设, 完善区域创新体系
扩大规模和完善功能, 发挥科技平台创新服务作用。研究开发平台新增市级重点实验室6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2个、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4个、工程研究中心18个、企业技术中心37个;建成市级示范开放平台9个。全年市级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承担各类科研项目2221项, 发表论文2681篇, 申请发明专利223项, 转化科研成果801项。资源共享平台新发展会员单位5家, 入网仪器累计达到1532台套, 服务企业2213家, 测试样品105万件, 开机时数91万小时, 支持科研项目6407项;开通科技文献资源共享平台, 集成重庆大学、“两车”专利中心等6个单位的馆藏资源和数字文献, 涵盖数据库140个, 文献记录达2.6亿条。成果转化平台新建科技成果转化中心10个和中试、孵化基地15个;全市29家生产力促进中心提供咨询服务3957次、技术服务880次、产品检测63017次、信息服务201万条, 服务总收入2.09亿元。
启动技术创新工程, 发挥企业技术创新主体作用。全年安排由企业牵头实施的科技攻关计划项目210项, 引导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开展合作创新, 并为迪马股份、圣华曦药业等63家企业鉴定研发项目307项、税前抵扣研发费用4.5亿元。加大重点新产品计划实施力度, 306家企业的472项产品列入市级重点新产品计划, 华邦制药公司、徐港电子公司、力帆乘用车公司等企业开发的25项产品入选首批优秀重点新产品, 获得政府奖励10万元以上。实施企业科技特派员“百人行动”计划, 在交通大学、理工大学、市农科院、市医工院等25家高校和科研院所遴选100个科技特派员团队入驻紫光化工、远达环保、太极集团等企业100家。海装风电、四联集团、轨道交通公司等企业牵头组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11个。认真组织开展国家创新型企业试点工作, 新增长安公司等国家创新型企业4家、渝安公司等创新型试点企业6家。西南铝业、金山公司、亚德科技等企业被评为首批市级“十强”高新技术企业。
推进学科和人才建设, 发挥高校的基础和生力军作用。全年组织高校实施国家科技计划项目554项, 同比增长31.3%, 占我市实施国家科技计划项目总数的66.4%。其中, 第三军医大学、重庆大学、重庆医科大学、重庆邮电大学、西南大学承担国家重大科技专项5个。高校实施市级科技计划项目701项, 同比增长12.2%, 占市级科技计划项目总数54.7%;实施与企业合作的产学研项目69项, 提供科研成果163项, 参与市级重大成果转化项目比例达到80%。涂铭旌院士加盟重庆文理学院;王正国院士成为军队首位获“吴阶平医学奖”的专家。全市新增国家“杰青”3名、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名、新世纪优秀人才15名和长江学者创新团队2个;新增“千人计划”海外高层次人才5名、巴渝科技创新人才正式人选10名和后备人选10名。
加强创新能力建设投入, 发挥科研院所的骨干和引领作用。安排院所专项经费6000万元, 提升市属开发类院所、公益类院所创新能力。重科院组建新材料、信息与自动化技术等研究中心4个, 承担国家项目6项、市级科技计划项目49项。市农科院组建“生物质能源”和“杂粮”2个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并全面启动“城郊环保农业”等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3项。市中药研究院启动重庆中药博物馆规划建设工作, 在研国家项目达到18项。市质检院筹建的国家压缩天然气 (CNG) 气瓶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完成基础设施建设和设备安装调试工作。市人口计生院启动出生缺陷与生殖健康市级重点实验室建设。市电子所与瑞士SGS公司合作组建“重庆电子信息产品ROHS”检测实验室并投入使用。钢研所进入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行列。
(四) 建立“投、保、贷”一体化融资体系促进科技金融结合, 切实破解科技投入瓶颈制约
创新政府投入方式, 放大公共财政资金效应。利用市政府10亿元风险投资引导基金吸引国内外的社会资本和优秀创投机构聚集重庆, 成功组建7只总规模35亿元的创投基金, 在原有存量基础上全市风险投资基金规模达到近50亿元。同时, 重庆市成为获得国家发改委和科技部支持组建创投基金的首批城市之一。全年创投基金投资项目4个、金额2.37亿元, 其中促成硕人海泰新能源公司将自主研发的炼铁炉鼓风除湿技术在重庆钢铁厂推广, 降低焦比2~3.5%, 提高产能1.5~2%。重庆科技风险投资公司与重庆财鑫工贸公司投资组建重庆科杰实业有限公司, 加强乘用车发动机用塑料进气歧管研发及产业化, 先期投资的“莱美药业”在创业板成功上市。
扩大科技保险试点, 分担企业科技创新风险。重庆市科委与市保监局、科技保险承保机构、科技保险中介服务机构紧密合作, 引导高新技术企业参加科技保险保额达到131亿元, 获得理赔资金4060万元;协调保险企业向12家受金融危机影响的出口企业支付保费620多万美元。
加强金融机构合作, 拓宽科技项目贷款渠道。重庆市科委与市银监局、重庆银行、国开行重庆分行等金融机构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与重庆银行开辟“授信绿色通道”, 与农发行重庆分行共同推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 会同市银监局牵头建立涉及13个科技项目领域、共310人的信贷评审科技专家资源库, 在重庆银行成立“科技创新金融服务中心”, 金融机构发放科技项目贷款超过3.5亿元。
(五) 立足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扩大科技开放, 扎实推进科技进步和创新
坚持“内外联动”, 加强国际科技合作。首次举办“国际知名研发机构重庆行动”, 签订国际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协议2项、国际科技产业合作协议27项。全年举办各类学术会议137次, 其中高水平国际学术会议20次。实施国家重大科技合作项目3项、政府间合作项目5项, 获得科技部国际科技合作经费3265万元, 促成重庆市企业与英国牛津大学、瑞士SGS公司等知名机构达成以科技为纽带的全面合作关系。新增市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4个。重庆市与加拿大滑铁卢市、日本北九州市、挪威南特伦德拉格郡和威尔士议会政府签署科技合作备忘录。重庆驻日本福岗技术经济事务所挂牌运行。
坚持“上下联动”, 加强与中央大院大所合作。市政府与中科院签署《深化市院合作共同推进重庆城乡统筹发展合作协议书》。重庆市组织中科院30余名专家来渝调研汽车摩托车、装备制造、石油化工、新材料、电子信息五大支柱产业以及三峡生态环境保护、农业发展的科技需求, 形成《重庆市产业科技需求调研报告》。组织建设摩托车公司等20家企业赴京与中科院北京分院力学研究所等13家院所开展技术对接活动, 达成合作协议47项、金额2.1亿元。
坚持“左右联动”, 加强区域科技合作。成功举办“宁波—重庆科技合作洽谈暨成果推介会”, 组团参加深圳高新技术交易会、北京国际科技产业博览会、成都西部博览会、昆明大院名校科技成果展示交易会和合肥自主创新要素对接会, 促成长安汽车公司、神州龙芯公司等59家企业与外地科研院所、高校及企业达成科技合作协议103项、金额10.2亿元。全年签订技术开发、技术转让、技术咨询、技术服务合同共2546项, 总成交额45.62亿元。
(六) 围绕助推城乡统筹发展构建“大科技”工作格局, 切实凝聚自主创新合力
积极整合科技发展力量, 构建联动创新机制。市政府出台《关于发挥科技支撑作用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的意见》, 明确“10+23”项科技发展重点任务, 集成八部门和20多个重点单位的力量推进科技创新。出台《关于创建保护知识产权模范城市的意见》, 举办第九个世界知识产权日纪念活动, 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深入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同时, 首次承办十一届全国科协年会并获得巨大成功。重庆市科委和市委宣传部、市科协联合举办2009年重庆“科技活动周”, 参与活动的科技工作者和志愿者近5万名、基层群众近100万名。重庆科技馆建成开馆;新增市级科普基地17个。开展创新方法 (TRIZ理论) 培训8次, 科技部刘燕华副部长亲自赴渝开班授课。
深入实施“双十百千”科技特派员创业服务行动, 引导科技资源服务基层。向区县和企业选派首席科学家10名、市级科技特派员122名、区县级科技特派员1788名。依托农村科技特派员推广新技术1045项、引进新品种752个, 建成示范基地53个, 培育科技孵化园6个, 扶持科技型企业119家。新增专家大院89个, 其中市级专家大院22个, 培育科技型农业龙头企业69家, 受益农民近9万人。新增黔江区、开县等富民强县试点县5个, 20个试点区县引进推广技术成果52项、搭建创新服务平台46个, 示范带动农户45.3万户、增加就业岗位3.5万个;试点区县依靠科技进步, 特色产业总产值达到100亿元, 农民人均增收350元。
积极引导区县对接全市科技工作部署, 提升科技进步水平。各区县本级应研资金达到6.97亿元, 同比增长48.3%, 其中长寿等8个区县增幅超过50%。主城九区和六个区域性中心城市落实创新基金配套资金, 不少区县对市级科技平台、科技计划项目实行1:1资金配套。37个区县出台加大科技投入和奖励的政策。33个区县成立专利工作机构。34个区县与高校、25个区县与科研院所建立合作关系, 联合实施重大工程和技术攻关项目成效明显。如秀山与重庆大学建立联合实验室, 攻克锰矿浸取除杂关键技术, 浸取率提高7个百分点, 仅此一项使武陵锰业公司年增收1500万元;巫山与广东茶叶研究所共建茶叶科技示范基地, 茶叶产量提高30%。全市区县科技呈现竞相发展态势, 专利申请量突破1万件, 九龙坡区、渝中区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比例超过50%;沙坪坝区成为全国首批20个创新型试点城市 (区) 之一。全市科技进步监测评价结果显示, 江北、沙坪坝、南岸列区前三甲, 璧山、忠县、铜梁列县前三甲。
着力完善地方性科技法规体系, 营造自主创新环境。市人大颁布实施《重庆市科技创新促进条例》, 在国内科技界引起强烈反响。其中, 《条例》建立的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社会参与创新、科技人员考核评聘、科研诚信等制度, 出台的财政科技经费稳定投入、扶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新产品扶持、鼓励从事科技成果转化、支持科技基础设施建设等政策, 把全国地方性科技立法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同时, 重庆市科委会同市财政局、市银监局等部门制修订《重庆市知识产权质押贷款贴息管理办法》、《重庆市科技保险补贴资金管理办法》、《重庆市应用技术研究与开发资金管理办法》等一批规章制度, 全市科技管理更加规范科学。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 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 用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来审视, 着眼建设“一中心一基地”的黄金定位, 面对金融危机后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对科技的需求, 科技工作中还存许多不足。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市和区县、部门之间的科技资源整合不够、合力不足, “大科技”工作格局还没有真正形成。二是对外合作开放较多停留在交流互访层面、实质性合作不多, 科技开放水平不够高的问题还没有根本解决。三是产学研合作长效机制缺乏、中试基地较少、中介服务缺失, 科技成果转化不够快的局面还没有彻底扭转。四是人才总量不足、结构不合理, 特别是高层次人才匮乏, 科技人才不能满足科技发展需要的矛盾还没有完全消除。我们要高度重视这些问题, 继续认真地加以解决。
回顾过去的一年, 全市科技战线团结拼搏, 锐意进取, 在工作中创造了一些有益经验。特别是要做到“五个坚持”:一是坚持以思路创新带动工作创新、制度创新, 在创新实践中拓展科技事业的发展空间;二是坚持把科技融入经济社会发展主战场, 在创新和转化中提高科技工作显示度;三是坚持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 在整合资源中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四是坚持发挥城市科技的辐射带动作用, 在互促互动中推进城乡科技统筹发展。五是坚持走开放创新之路, 在交流合作中集聚科技资源和创新要素。科学合理地运用这些经验, 全市科技事业必将沿着科学发展轨道阔步前进!
二、2010年科技工作基本思路和主要目标
2010年, 是重庆市实施“十一五”科技发展规划的收官之年, 也是谋划“十二五”科技进步和创新的关键之年。做好今年的科技工作, 必须紧紧围绕落实“314”总体部署、建设“五个重庆”的大局, 从加快建设“一中心一基地”、强化经济社会发展的科技支撑出发, 认真分析宏观环境的新变化, 深入研究科技发展的新趋势, 准确把握科技战线的新使命, 科学确定工作思路和目标。
当前, 我们已进入一个创新密集和产业振兴时代。温家宝总理指出, 要在最有基础、最有条件的领域突破核心和关键技术, 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让科技引领我国可持续发展。中央经济工作会强调, 要坚持把自主创新作为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发展方式的中心环节, 切实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市委、市政府领导在全市经济工作会上提出, 要加强自主创新, 争取突破一批关键技术, 培育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这为我们加快科技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和广阔的空间, 也要求我们把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科技工作的重要着力点, 努力使战略性新兴产业逐步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导力量。
1月4日, 科技部万钢部长听取了重庆市科技工作汇报后明确表示, 将继续支持重庆“一辆车”、“一盏灯”和“一口气”示范推广工作, 科技部将出台贯彻国务院3号文件、推动重庆加快建设统筹城乡科技改革与创新综合试验区的具体意见。这有利于我们加速对接国家部署、争取更多国家科技资源落户重庆, 也要求我们把建设统筹城乡科技改革与创新综合试验区摆在科技工作的突出位置, 努力探索一条具有特色、富有成效的改革路子, 进一步提升科技管理“巧实力”和科技创新绩效, 及早为全国统筹城乡科技改革与创新积累经验、提供示范。
综合各方面的情况, 今年的科技工作要努力做到“三个结合”:一是把加强科技创新与“调结构”结合起来, 既在科学发展轨道上推进科技事业发展, 又依靠科技进步保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势头;二是把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与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结合起来, 既在掌握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核心技术和系统配套环节上取得重大进展, 又发挥科技支撑引领作用抢占产业发展制高点;三是把增强科技发展后劲与建设统筹城乡科技改革与创新综合试验区结合起来, 既在保证科技事业发展的可持续性上夯实基础, 又打破制约城乡科技进步和创新的制度障碍。
立足当前, 着眼长远, 今年全市科技工作总体思路是:认真贯彻市委三届五次、六次全委会和全市经济工作会、全国科技工作会精神,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以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建设统筹城乡科技改革与创新综合试验区为主线,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 以改革创新为动力, 着力加强产业技术攻关, 着力加快科研成果转化, 着力促进科技金融结合, 着力构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切实加快“一中心一基地”建设步伐, 努力推动全市加速走上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的发展轨道。
今年科技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力争R&D经费支出增长30%, 突破100亿元大关。争取各级政府加大科技经费的支持力度, 争取社会资金加大对科技事业的投入, 组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10个以上。解决产业关键核心技术120项以上, 推广重点科技成果150项以上。专利授权量增长25%以上。技术市场交易额达到80亿元。综合科技进步水平保持在全国第12位。
三、重庆市2010年科技工作的重点任务
(一) 以研发产业技术为关键抢占科技创新制高点, 引领产业发展方向
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围绕重点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安排1.5亿元实施科技攻关项目, 支持企业开展关键技术攻关、新产品开发和应用示范。在新能源汽车领域, 重点支持新型锂离子电池、自动变速器、智能充电机等关键零部件和实施纯电动汽车研发计划, 加快技术商品化进程。在电子信息领域, 重点支持智能传感网、实时智能监控系统、应急指挥系统等开发和应用。在现代农业领域, 重点支持良种创新、新型动物疫苗研制、丘陵山地节水灌溉系统等开发和推广示范。在生物医药领域, 重点支持新药合成和制剂技术、小型数字化医疗器械等开发及推广。全年争取突破产业关键核心技术100项以上, 获得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专利100项以上, 开发高新技术产品100个以上、重点新产品500个以上。对接国家技术创新工程, 争取开展国家技术创新工程重庆市试点工作;策划并申报国家“863”、科技支撑计划等国家重点项目100项以上。
推进重点学科建设和前沿技术研究。提高自然科学基金计划投入强度和项目立项率, 鼓励以高校为主的科研力量瞄准科学技术发展前沿, 加大基础性、战略性、前瞻性科技创新力度, 在人口与健康、农业、资源环境、能源、信息、材料、综合交叉七大领域23个方向实施一批具有重大应用前景的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重点项目, 创造更多原始创新成果。围绕生物医药、现代农业等领域促进重点学科发展, 积极在电子信息、智能电网、化工等领域培育新的学科增长点。启动战略高新技术研究计划, 支持科研机构根据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技术需求, 开展新能源、新材料、宽带移动通信等领域的前瞻性技术研究, 超前布局技术制高点, 争取制定一批技术标准, 掌握产业发展主动权。
(二) 以转化科研成果为核心提升科技进步贡献率, 支撑产业结构调整
加快实施重大科技专项和科技示范工程。整合国家和地方项目资金3亿元, 推进23个市级重大科技专项、46个国家重大科技专项项目实施, 瞄准战略性新兴产业新启动重大科技专项3~5个, 支持已有工作基础、对重点产业振兴和扩大内需具有带动作用的电子玻纤、轨道装备、风电装备等科研成果产业化。扎实推进六大科技示范工程, 推广混合动力汽车500辆以上, 大规模应用LED灯具5万盏以上, 建成集中型沼气示范点15个以上, 推广低成本计算机10万台套以上, 应用小型数字化医疗设备的乡镇卫生院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达到10个以上, 地表水源热泵系统生产能力达到900台套、推广应用100万平方米以上。
大力实施科研成果转化专项行动。实施节能减排“科技接力”行动, 推广示范项目100项以上, 建成示范园区2个、示范企业30家。加快发展医疗器械产业, 新培育和引进企业10家以上, 开发新产品20个以上。重构提升中药产业, 建设GAP种植基地10个, 攻克中药提取、临床研究等新技术40项以上, 开发新品种20个以上。提档提速原料药产业, 开发新产品、新工艺30项以上, 建成原料药研究中心和国际交流合作中心。实施数字企业及制造服务工程, 支持基于龙头企业的产业链云制造、制造企业服务化发展。推动轻合金新材料在3C制造中应用和保税物流系统集成平台建设及示范。加快发展绿色再制造技术, 在汽车摩托车、机床、工程机械、电子电器四大领域培育年产值上亿元的重点企业8~10家, 逐步建成全国绿色再制造基地。加快物联网 (传感网) 技术在工业监控、智能交通、智能电网、智能建筑等领域示范应用。启动农业成果转化专项计划, 在林下经济、农产品加工等领域转化推广“食用菌”、“柑桔皮渣”等一批重大科技成果。推动建设一批农村新型节能住宅, 以及村镇生活垃圾污染控制及资源化利用示范样板工程。
加强科技园区和特色产业基地建设。启动市级高新区建设, 支持有优势、有特色、符合条件的科技园区创建国家级高新区, 支持重庆高新区创建国家创新型科技园区。依托北部新区、西永微电子园、大学科技园等重点园区吸纳和转化科研成果, 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加快国家医疗器械科技产业基地和化工新材料、移动通信、高性能齿轮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建设, 争取国家物联网、电子级玻璃纤维、功能材料、工业设计及创意产业等基地落户重庆。以继续推进“三城四园”建设为重点, 支持资源特色鲜明、产业要素集中的区县发展以先进适用技术推广为主的特色农业产业, 加快建设特色农业科技示范园区。
加快培育和壮大高新技术企业。推动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 支持重点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围绕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建立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以及牵头组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引导企业加大科技创新投入, 争取企业研发经费达到销售收入2.5%以上。安排专项经费继续支持实施企业科技特派员“百人计划”行动, 向企业派驻科技特派员。争取国家创新基金1亿元以上, 扶持科技型中小企业200家以上。开展市级创新型企业试点和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认定工作, 在全市科技型企业中培育市级创新型试点企业20家以上, 在软件、创意设计和医药领域的服务外包企业中认定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10家以上。继续评选优秀新产品, 奖励开发新产品的企业30家以上。全年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50家以上。
(三) 以建设平台、人才和联盟为支撑提高自主创新硬实力, 增强科技发展后劲
加强科技平台建设。围绕电动汽车、新材料、物联网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领域, 依托大企业 (集团) 、重点高校、科研院所和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建设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0个以上, 培育国家级研发平台5个以上。投入1000万元, 启动产业技术创新服务平台试点1~2个。启动市级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中心评估工作, 支持市级示范开放平台10个。从今年起, 在科研机构中探索开展自主创新能力评比, 每年认定一批优秀科研机构。进一步完善为科技创新服务的网络环境, 着力提高大型科学仪器、科学文献利用率, 提升资源共享平台服务功能。建设中国西部科技成果协作网站, 支持科研院所建立技术评估与转移服务中心, 支持生产力促进中心、科技企业孵化器等中介服务机构发展壮大, 鼓励区县建立科技成果转化中心, 引导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共建科技成果中试基地。发挥后勤工程学院全军科技成果转化中心的作用, 加快军民融合技术转化。
加强科技人才队伍建设。深入实施科技人才“双千计划”, 统筹用好2000万元专项经费, 推进“百名杰出科技领军人才培养计划”、“巴渝科技创新人才工程”和“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建设, 面向市内重点支持科技领军人才和学术技术带头人30名以上, 面向境外积极引进高层次创新人才15名以上。在实施“市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计划的同时, 以重大科技专项、重点科技项目和自然科学基金为载体, 培养中青年科技人才1000名以上、科技创新团队100个以上。支持各类小发明、小创造, 发掘一批科技创新“苗子”。进一步加强科技顾问团工作, 充分发挥顾问团专家决策咨询智囊作用。
加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建设。认真贯彻科技部等六部门《关于促进产学研结合构建和发展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实施意见》, 理顺联盟运行机制, 建立联盟共同投入创新的机制。将联盟建设纳入科技计划支持范围, 对联盟实施产学研合作的重大科技项目和示范基地建设项目给予配套支持。推动联盟建立信息共享协同平台, 组织开展区域性、专业性技术对接活动10次以上。推进联盟与区县“点对点”试点和科技金融“链对链”试点, 促进技术优势与产业特色、创新链条与创投链条的有机结合。
(四) 以完善投融资体系为目的加深科技金融结合度, 强化科技发展保障
推动科技创业风险投资发展。进一步放大科技创业风险投资引导基金的杠杆效应, 充分发挥引导基金公司、风险投资企业和创业投资协会的作用, 封闭已组建的创投基金3只, 引导社会资金和管理人才新建创投基金10只并封闭3只。引导创投基金投资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 实现创投基金股权投资5亿元以上、天使基金股权投资3000万元以上。启动社会资金对市科技风险投资公司增资扩股工作。探索与区县或工业园区联合组建创投企业。
完善科技金融产品体系。三年内从市应研资金中安排5000万元专项组建科技担保公司, 有针对性地为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服务。推进知识产权质押贷款。支持科技金融服务中心开发推广更多适应重庆市特点的科技金融服务产品。深入推进科技保险试点城市建设, 将科技保险试点覆盖面由高新技术企业扩大到科技型中小企业和转制科研院所, 由工业领域扩大到农业领域。
提高科技金融服务水平。发挥政府引导作用和创投协会服务功能, 安排财政专项资金1500万元, 对科研院所、企业的科技贷款、科技保险、科技担保给予贴息和保费、担保费补贴, 完善银行贷款和科技项目联动机制。举办“资本走进万州”等系列项目对接会和“科技金融高峰论坛”。建立“创投、银行、担保”共享网络平台, “创投备选企业库”企业达到500家。培育辅导上市后备企业10家。
(五) 以引导科技资源服务基层为重点增强指导区县实效性, 助推城乡统筹发展
完善科技特派员制度。深入实施“双十百千”科技特派员创业服务行动, 进一步完善政策与激励机制。从今年起, 每年确定科技特派员重点区县10个。重庆市科委以项目代补贴方式, 每年支持重点区县科技特派员项目30万元以上, 推动区县按1:1配套设立科技特派员专项资金, 落实对科技特派员的支持政策和工作待遇。每年安排专项资金用于购买科技特派员保险, 支持建设服务平台等工作。每年选择10个区县, 择优支持具有科技含量的科技特派员项目, 探索建立支持科技特派员创业的长效机制。
加大区县科技平台建设支持力度。以建设农业专家大院为重点, 推动区县建设各类科技平台。重庆市科委每年设立1000万元专项经费, 采取新建专家大院后补助和已建专家大院项目支持两种方式, 支持区县建设市级专家大院。今年争取新增市级专家大院20个以上。同时, 安排一部分经费支持区县建设科技企业孵化器和生产力促进中心等科技平台, 争取新增孵化器20家以上、生产力促进中心20家以上。
健全区县科技工作指导机制。进一步加强分类指导, 建立科技特派员创业培训基地10个、培养乡土人才和新型劳动者1万人以上, 建设市级可持续发展区县5个。实施现代农业技术创新行动和特色农业科技示范行动, 帮助区县应用农业创新成果, 指导区县创建市级农业科技示范基地或园区10个以上、区县级农业科技示范基地或园区20个左右。开展国家创新基金与市区 (县) 联合打造产业集群试点工作。深入推进“星火12396”信息服务体系建设。继续鼓励区县申报富民强县试点县, 支持区县立足自身基础创造性地加强科技工作。继续加强区县科技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工作、发布区县科技进步监测报告, 推动区县科技形成你追我赶的发展局面。
(六) 以保持发展动力和活力为方向增强制度创新针对性, 深化科技改革开放
深化科技计划管理改革。进一步优化科技计划层次, 减少交叉重叠, 推行由自然科学基金、战略高新技术研究、科技支撑、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化、科技平台与基地建设、科技创新促进六类基本计划和重大专项计划组成的“6+1”科技计划体系, 引导科技资源向产业、企业集聚。创新科技计划支持方式, 立项支持的市级科技计划项目, 除实行过程定额资助外, 探索验收补助、捆绑资助、绩效奖励、见单补贴等多种资助方式。改进科技计划项目管理, 对财政科技资助经费30万元以上的科技项目, 在全面推行科技项目预算评审评估制和结题财务验收制的基础上, 建立信用评估指标体系和评估系统, 信用评价结果计入信用档案并作为申报和安排市级科技计划项目的重要依据。探索一般项目、面上项目委托管理机制。
深化科研院所改革。投入资金6000万元以上加快全市科研院所“二次创业”步伐。进一步整合资源、转换机制, 推动中汽院、中冶赛迪、煤科院、化研院、医工院等开发类科研院所做强做大, 加快成为产业技术创新骨干力量;稳定支持农科院、林科院、畜科院、质检院、人口计生院等公益类院所加快发展, 推进中药院建设园林式科研院所, 提高公共技术供给和服务能力。鼓励和支持科研院所重点围绕配套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上下游技术, 联合企业、高校加强关键技术研发和成果二次开发, 提高成果集成性和工程化水平。
深化科技开放合作。加强国际合作, 建设重庆国际科技合作人才库、项目库和技术需求库, 策划并争取实施重大国际科技合作项目5项以上, 支持“世界500强”来渝设立研发机构, 鼓励国外大企业与本地企业、科研机构共建研发机构5个以上, 新增国际科技合作基地5个以上, 积极引进国际高层次科技人才和创新团队;跟踪落实2009年“重庆行动”签约项目, 启动2011年“重庆行动”筹办工作。加强与中科院合作, 争取与中科院签订第三期全面科技合作协议, 力争在渝建立中科院三峡生态与环境研究院和中科院龙芯重庆产业园, 组织企业赴中科院引进先进技术成果50项以上。深化与清华、北大、北航和十大军工集团等重点高校、中央企业合作, 争取建立清华大学重庆科技产业园和北大方正重庆产业园, 加快建设重庆军民两用技术产业园, 争取汽车锂电池等重点项目落户重庆。加强与西部地区和东部沿海地区的省际间科技合作, 组织企业、高校、科研院所联合申报和实施跨区域的国家重点科技计划项目、共建研发中心和科研成果产业化基地, 进一步加快技术成果转移转化。
(七) 以推动持续发展为基点加大科技政策执行力, 不断优化自主创新环境
推动科技政策法规落地见效。以贯彻《重庆市科技创新促进条例》为重点, 部门联动开展《条例》配套实施办法的研究起草工作。加大对企业研发费用税前扣除等科技政策的宣传贯彻力度, 细化相关政策办理流程、条件以及所需材料等, 增强政策可操作性, 真正使各项科技政策成为推动科技创新的保障, 切实在全市范围内形成鼓励创新、参与创新、投身创新的浓厚氛围。
推进知识产权战略实施。深化“重庆制造走向海外知识产权护航行动”和“促进招商引资知识产权服务行动”, 开展重大经济活动专利特别审查评议, 健全知识产权维权保护机制,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模范城市创建工作。实施重点产业集群专利引领、重点园区专利促进、优势企业专利提升“三个工程”, 解决一批专利难题, 突围一批专利瓶颈, 化解一批专利纠纷。依托各类园区培育和认定知识产权优势企业10家、知识产权试点企业80家, 培育“科技促进标准上档提速示范企业”8家。加快有利于产业配套的小发明、小专利推广应用, 完善技术创新服务链。
加强科学技术普及工作。建立科普联席会议成员单位定期联系机制, 组织召开科普工作联席会议1~2次。争取在全国先行开展“公民科技素质基本标准”测试试点工作。强化科普基地管理, 加强科普基地考核评估工作, 认定市级科普基地10家以上, 使市级科普基地达到30家以上。组织开展首次科学技术普及工作奖的申报、评选、表彰和奖励工作。策划并办好2010年“科技活动周”。
抓好“十二五”规划编制。坚持以重大战略需求为导向, 以自主创新能力建设为核心, 以创新体制机制为动力, 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对重庆科技发展的新定位新要求和全市科技发展中长期规划纲要, 充分体现创新驱动发展、绿色发展、改善民生和提升核心竞争力的根本要求, 提出未来五年全市科技发展目标, 谋划好新阶段的重点任务和重大举措。开展一系列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论证工作, 加快编制我市《科学技术和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
(八) 以坚持统筹兼顾为方法推动科技管理科学化, 加快工作职能转变
加强科技工作统筹协调。推动建立市级部门之间、市和区县之间的科技工作会商机制和沟通协调机制, 促进科技政策与经济政策的统筹协调, 推进市和区县科技资源的统筹配置, 加强知识创新、技术创新与体制创新的统筹部署, 加快构建目标统一、分工协作的“大科技”工作格局。
进一步转变工作职能。加强顶层设计和宏观管理, 把工作重点放在发展规划、政策引导、环境营造和公共服务等工作上。坚持依法行政, 加强制度建设和监督管理, 提高行政效率, 推进科技管理的法制化进程。加强战略研究和技术预测工作, 持续推进创新方法研究和应用, 积极推广技术路线图等方法, 提升管理科学化水平。
推进科技管理干部队伍建设。按照市委新一轮大规模培训干部工作的意见, 启动实施“科技干部素质提升工程”, 安排科技管理干部培训专项100万元, 采取集中培训、市外考察、联合办班、上挂下派、境外培训等多种方式, 加强对全市科技管理干部的培训教育。积极争取科技部支持举办专题培训班。继续实施互派交流挂职锻炼工作, 在区县科委、院所、企业、高校选派50名科技管理干部进行挂职锻炼, 努力打造一支适应工作需要、高素质的科技管理干部队伍, 进一步强化科技事业发展的组织保证。
夯实科技管理基础。进一步完善科技计划项目库、专家库, 建设科技计划全流程信息化管理平台, 促进信息共享共用。完善科技统计指标体系, 加强统计数据的分析和应用。认真组织开展第二次全国R&D资源清查工作。推进科技评估机构、评估队伍及能力和科研诚信制度建设。加强科技系统党的建设, 深化科技系统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强化科技经费监管, 提高科技经费使用效益。
今年, 在做好八项重点工作的同时, 还要着力办好三个重要会议。一是第九届重庆高交会暨第五届国际军博会;二是科技部与市政府的第三次部市会商工作会;三是全市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大会。这三个会议规格高、规模大、影响较深远, 要精心谋划、抓紧筹备, 确保会议质量, 助推全市科技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科技活动中心工作小结】推荐阅读:
科技兴趣小组活动小结09-06
科技教育活动工作总结报告09-07
科技馆活动进校园”实施工作方案07-08
最美科技工作者活动心得体会11-03
开展青少年科技创新活动工作汇报12-09
科技实践活动活动准备09-03
全国科技活动周暨北京科技周开幕10-27
科技实践活动方案09-14
科技活动教案10-15
科技活动课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