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内科工作总结(精选15篇)
1.中医内科工作总结 篇一
2016工作总结
武昌余谨文中医内科诊所,又称为昱仁堂,一年来,诊所在上级主管部门的领导下,认真做到依法执业,为群众提供优良的医疗服务。认真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高举“邓小平理论旗帜”,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扎实做好诊所的各项工作,积极参加卫生部门的各种岗位培训,努力发扬中医的特长,为地区的卫生事业作出了贡献,现将诊所工作总结如下:
一、我诊所《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核准的执业科目是中医内科,在开展诊疗活动中,能够严格按照核准的诊疗科目执业,没有超范围行医,没有违法开展静脉用药。
二、诊所现有执业医师2人,已经办理执业注册手续,取得相应的执业证书。
三、诊所各项管理规章制度完善,并按照要求上墙公布。制定有医师和护士岗位职责,制定有诊疗、护理技术规范。
四、热情周到为病人服务,关心病人疾苦,耐心细致询问病情,认真进行检查、诊断和治疗。全年诊疗患者没有发生医疗差错和医疗事故。
五、能够按照规定使用医疗文书,配备有门诊日志、处方、门诊病历、转诊登记本、对就诊病人进行登记,书写门诊病历,用药开具有处方。
六、加强自身药品采购和保管工作,使用的药品全部从具有药品经营资质的企业购进,购进药品有票据。不向非法企业和个人购买药品,不使用假冒伪劣药品和过期、变质药品,确保临床医疗用药安全。
七 能够按照上级要求开展卫生知识宣教活动,结合日常诊疗工作,向患者宣传卫生防病知识;上级下发的卫生知识宣传资料,能够张贴在诊所进行宣传。积极参与社区组织的爱国卫生运动,平时做到经常打扫诊所内外环境卫生,保持诊所环境整洁。
武昌余谨文中医内科诊所
诊所负责人:余谨文
2016年8月7日
2.中医内科工作总结 篇二
1 古籍收藏概况
对于古籍年代划分范围有几种时间段,业内比较认可的是抄写或印刷于1912年以前,并具有古典装帧形式的书籍称之为古籍。据调研统计,我国现存于世的中医药古籍约万余种,其中近四成左右已为孤本[1]。
上海中医药大学图书馆古籍资源丰富,目前典藏的古籍有3380种,中医药古籍3180种。其中中医药善本(时代早、价值高、品相好)1100种,6198册,明代善本为278种,清代善本为646种,日本、朝鲜善本分别为170种和5种,另有一民国抄本为章太炎先生手写古医方。明代至民国期间的中医药稿本、抄本近千种。馆藏最早版本为1249年平阳张存惠晦明轩刻本《证类本草》(存两卷),明刻本施沛著《祖剂》,《内经·素问》明初九卷本,《仲景全书》赵开美校刻本,《本草纲目》湖北杨道全刻本等。这些古版医籍,不少为国内孤本、珍本,均极具文献价值。这些古籍主要来源于:(1)各兄弟院校或其他收藏单位调拨;(2)社会及中医世家的无私捐赠;(3)本馆几十年来几代图书馆人全国各地精心求购。在数量和质量上,上海中医药大学中医古籍都位居全国中医药大学之首。
2 古籍保护与利用工作的实施
2.1 改善收藏环境
上海中医药图书馆在七、八十年代就初步挑选出特藏善本古籍及较有价值的线装书,购置专门的防霉、防蛀效果较佳的樟木书橱存放,并设置了阅览中医古籍的中医资料室。2003年上海中医药大学整体搬迁至浦东张江,利用这一有利时机,通过建立新馆,增添空调、加湿、监控等设施,保证了特藏书库恒温、恒湿及安全防护的特定需求,较大改善古籍藏书环境。
2.2 持续进行古籍修复工作
由于环境空气的污染,古籍霉蛀现象不可避免。上海中医药大学图书馆从九十年代开始,系统地对所藏破损古籍进行修复,在本馆缺乏专业人员的情况下,委托有资源的单位和人员实施轻重缓急的修复工作,已修复善本及线装书古籍近460多种,挽救了一批濒临残缺的古籍特藏。
2.3 建立古籍目录及数据库
2000年,在进行学校整体搬迁的前期工作时,馆领导决定对特藏善本及线装古籍进行全面清点,并集中本馆高资质相关人员对古籍进行规范著录、编目,历时一年多完成这项艰巨任务,并建立了"中医善本书目"、"中医线装书目"数据库。
2.4 中医药古籍科研项目的实施
近年来,该馆致力于古籍保护与利用科学研究工作,在中医药古籍的校勘、整理、挖掘等方面进行了探索,多次申报各级各类中医药古籍研究项目。如2007-2010年上海市科委"上海地区清末前馆藏未刻中医药抄本研究"项目;由上海中医药大学及中国医史文献研究所、中药研究所、南京中医药大学等联合研制完成的"中医药珍善本古籍多媒体数据库"等。
2.5 积极申报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
2007年1月,随着国务院办公厅颁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古籍保护工作的意见",全国开展了古籍重点保护单位及珍贵古籍名录的评选,上海中医药大学图书馆在校领导的指示及馆领导积极申报下,入围第二批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同时入围的113家单位中上海地区为6家,全国医学院校为3家,即中国中医科学院图书馆、上海中医药大学图书馆和南京中医药大学图书馆。同时,我校有六本中医古籍进入第一、二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具体目录为《重刊巢氏诸病源候》(隋)巢元方撰,明嘉靖汪济川刻本;《丹溪心法类集》(明)杨王旬(恒斋)类集,明正德三年(1508)刻本;《素问钞补正》(唐)王冰(启玄子)注,(元)滑寿钞,明嘉靖八年(1529)刻本;《新刻医方约说》(明)鲍叔鼎(汝和)撰,明嘉靖三十八年(1559)刻本;《仲景全书》(汉)张机(仲景)撰,明万历二十七年(1599)赵开美校刊本;《(新刊全补)医方便儒》李杲(明之、东恒)撰,明乔山堂刻本。据《国家珍贵古籍名录》入选标准,以上六种古籍为国家一、二级古籍。申报工作将对该馆的古籍工作产生深远影响。
3 建议和措施
3.1 规范、完善各项制度
目前我国古籍相关的标准规范,包括《古籍普查规范》、《古籍定级标准》、《古籍特藏破损程度定级标准》、《古籍修复技术规范与质量要求》、《图书馆古籍特藏书库基本要求》、《图书馆古籍修复人员任职资格》。为确保古籍工作的顺利推进和实施,在国家现有的法律、法则基础上,应制定、规范、完善本单位的各项标准、制度。从特藏书库管理着手,制定古籍特藏库藏书环境标准,包括恒温、恒湿、防水、防潮、防尘、防虫、防霉、防光、定期除尘等,使之制度化并专人管理;从阅览环节着手,制定出入库细则,包括珍贵古籍审批制度,禁带物品、当日归库并验收制度,借阅清单填写并永久保存制度;从古籍修复着手,制定古籍修复具体操作规程,包括破损程度日常检查,修复计划及时间表,修复过程技术要求,保留原书各种信息,及修旧如旧原则,修复古籍出入库详细信息(书名、作者、版本年代、书号、总计页数等)登记,并永久保存制度。再如复制、复印环节,制定可复制、复印的古籍范围细则,复制、复印具体可操作性规定,为避免古籍损坏、遗失、脱页等情况,应规定古籍不能带出馆外,由本馆专职人员完成复制、复印工作。这些规章制度在具体工作中不断补充、完善,使之规范化并持久推行。
3.2 加强古籍专业人才技能素养
在政府大力推进古籍保护工作的形势下,上海中医药大学图书馆也紧密响应,专门调拨了相关人员参加"古籍保护与修复"等有关培训,提升了馆内人员的古籍保护技能素养,并运用到具体工作中,如已在馆内新增古籍修复工作。但相对于待修复的大量古籍,修复人员人手偏少,就目前平均每天4~8页的修复速度,满足不了古籍修复的需求。
在实际工作中,古籍专业人员除提升职业技能外,还应拓宽专业知识领域。中医药古籍以古汉语形式记录,文字晦涩难懂,而且有许多通假字、异体字、古今字等难以辨认,还由于经过历代的辗转刻印和传抄,出现讹字、脱字、衍字、倒字的现象严重[2],需要通过查找《康熙字典》、《辞源》、《现代汉语词典》等工具书来解决。遇到历代人名、地名、别号、职官、藏书印等,还需查找《中医古籍词典》、《中医人物词典》、《中国人名大辞典》、《简明古籍词典》、《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中国历史纪年表》、《中国藏书家印鉴》等。充分了解本馆馆藏古籍,对主要古籍能如数家珍,做到每种古籍收藏的位置、特征、缺损情况等一清二楚。通过查找全国联合目录《中国中医古籍总目》等,了解全国中医古籍的收藏情况,为读者提供有效的古籍参考咨询。
3.3 重视古籍保护与利用的平衡协调
古籍善本是文化遗产,保护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充分挖掘其价值,并有效利用。因此,古籍保护的宗旨应当是"重藏但不轻用"。古籍数字化能有效进行古籍再生性保护,降低纸质古籍的流通量,减少人为的使用性损伤机率,通过缩微、影印、复制等手段,还可以相对真实、永久地保存古籍原貌[3]。加大古籍的数字化进程,是保障古籍利用与流传的一项有效措施。
目前,读者对各收藏单位在查阅古籍的问题上有相当的诟病,这些"藏"与"用"的矛盾需要采取相应措施平衡协调。除用现代数字化手段还原古籍,解决珍贵古籍原件易损坏等问题,还应在设立人性化服务上下功夫。可建立尽可能详细的查阅古籍细则,保障每一位读者在细则规定范围内的阅览权利。同时,在不能满足原件的情况下,尽可能向读者提供合适的复制品或者其他收藏馆收藏该古籍的详细信息等。在读者提出各种疑问时,工作人员应具备丰富的相关知识,提供有质量的参考咨询服务,提高读者的满意度。
4 结语
我国五千年的文明史,留下了丰富的文化典籍。中医药学具有很强的经验性和传承性,大量存世的古籍为我们研究和深化中医药学理论,借鉴和提供临床治疗经验提供了可靠的资源,使中医药学的悠久历史文化得以传承与弘扬[1]。
鉴于古籍的不可再生特殊性,国家应加大古籍保护资金的投入,图书馆应把古籍保护与利用作为刻不容缓的工作,建立长效机制,认真推进落实各项工作。总之,责任重大,意义深远。
摘要:本文详细阐述了上海中医药大学图书馆古籍收藏情况、保护和利用古籍的现状以及获批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给该馆带来的机遇和挑战,结合实际工作中面临的问题,为进一步推进古籍保护和利用提出建议和可行性措施。
关键词:古籍收藏,古籍保护,古籍利用,中医古籍
参考文献
[1]裘俭.中国中医科学院图书馆中医古籍保护工作述要[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08,147(5):61~63,71.
[2]李政.中医药古籍管理与保护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中华医学情报杂志.2009,18(3):16~17.
3.王霞芳名老中医传承工作室 篇三
现任上海市中医医院主任医师、董氏儿科工作室主任;上海中医药大学王霞芳名中医工作室主任、客座教授;上海市中医特色小儿厌食专科的学术带头人;兼任全国中医儿科分会名誉会长、世界中医儿科联合会名誉会长、第三、四届国家二部一局名老中医药学术经验继承班导师,上海市2004年高级西学中研修班指导老师。2011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批准建设全国名老中医王霞芳传承工作室。2012年成为上海市董氏儿科中医流派传承研究总基地的负责人。
学术思想及临床特色
崇尚经典,赏用经方;脾肺同治,健脾为要;内外合治,推崇手法;继承先贤,力求创新;推崇董氏儿科临床诊治九诀。
临床特色
内外合治治疗小儿厌食症;指压法治疗小儿呕吐症;小儿哮喘的不同周期针对性治疗治疗;小儿热病的辩治。
4.中医内科工作总结 篇四
急症的病因以风、火、痰、瘀、毒为主导,多内外合邪。病机特点:大实大虚、邪正消长多变、多脏同病、多病同证。
第一节外感高热
1、邪毒炽盛,正邪相搏是发生高热的基本病机。
2、体温在39℃以上,但应与内伤发热相鉴别。
3、常见证候,表热证:风寒袭表、风热犯表、湿困卫表、热郁卫气;里热证:肺胃热盛、燥热内结、湿热郁蒸、热入心营、热入营血、热伤真阴。指出各证之间的联系、转化。
5、治法方药:解表法,银翘散、荆防败毒散;宣表化湿法,藿朴夏苓汤、香薷饮;和解清热法,小柴胡汤、蒿芩清胆汤、达原饮;清气泄热法,白虎汤;通腑泻热法,大承气汤、调胃承气汤、大柴胡汤;清热化湿法,王氏连朴饮、甘露消毒丹;清营泄热法,清营汤、清宫汤;凉血解毒法,清瘟败毒饮、犀角地黄汤;养阴透邪法,青蒿鳖甲汤。
附:抽搐
1、抽搐以项背强急、口噤、四肢拘急抽动,甚则角弓反张为主症。
2、常见证候:热盛动风,肝阳化风、阴虚风动。
3、以止痉治标为先。治法方药:清热熄风法,白虎承气汤、安宫牛黄丸、至宝丹;潜阳熄风法,羚角钩藤汤;滋阴熄风法,大定风珠。
第二节疫斑热
1、疫斑热即西医之流行性出血热,是由汉坦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
2、病因为外感瘟疫热毒,内因为一时性卫外功能低下。典型病人可见五期:发热期、低血压期、少尿期、多尿期、恢复期。
3、证候分类,发热期:卫气同病证、气分证、气营两燔证、营分证、营血热盛证。低血压期:热毒内陷证、气阴耗竭证、正虚阳亡证。少尿期:瘀热水结证、热郁津伤证、湿热壅滞证。多尿期:肾气不固证、阴虚热郁证。恢复期:气阴两伤证、脾虚湿蕴证、肾阴亏虚证。
4、以清瘟解毒为原则,结合各期特点辨证施治的原则。
5、治法:清气凉营法,清瘟败毒饮;开闭固脱法,四逆散或白虎承气汤、生脉散、解毒活血汤;泻下通瘀法,桃仁承气汤、增液承气汤;凉血散血法,犀角地黄汤;滋阴生津法,沙参麦冬汤、增液汤;补肾固摄法,固肾缩泉汤。
第三节肺炎
1、肺炎是由多种致病因素引起的肺实质性病变,以寒战、高热、咳嗽、胸痛、咯浓痰或铁锈色痰为主要特征。
2、病因为风温(热)之邪从鼻入侵。痰热蕴肺、肺失清宣为基本病理特点。
3、常见证候:邪犯肺卫证、痰热壅肺证、热入心营证、邪陷正虚证。
4、以清热宣肺化痰为大法。治法方药:辛凉解表、轻宣肺气法,银翘散;清热宣肺化痰法,麻杏甘膏汤;清营解毒,化痰开窍法,清营汤;救阴回阳、开闭固脱法,生脉散、参附汤。
第四节暴喘
1、暴喘是突发暴急的一类喘证,可以暴起,亦可为久病突变而生,表现为高度呼吸困难,全身症状明显,甚者出现喘脱。病在肺及心肾,有虚有实。与西医学急性呼衰、慢性呼衰失代偿阶段相似。
2、常见证候:热毒闭肺证、肺热腑结证、痰(饮)瘀阻肺证、上盛下虚证、正虚喘脱证。
3、治疗总以利肺、祛痰、救脱为则。
4、治法方药:清热宣肺法,三黄石膏汤;泻肺通腑法,宣白承气汤、陷胸承气汤、牛黄承气汤;祛痰化瘀法,六安煎、三子养亲汤、加味旋复花汤;化痰降逆、补肾纳气法,平喘固
本汤、苏子降气汤、金匮肾气丸;补肺纳肾、益气固脱法,参附龙牡汤、黑锡丹。
第五节昏迷
1、主要表现为神识不清。病在心、脑。
2、常见证候:热入心包(营)证、风痰内闭证、腑热上冲证、浊阴上逆证、瘀热阻窍证、湿热(浊)蒙心证、寒痰内闭证、内闭外脱证。
3、开窍醒脑为治疗原则。
4、治法方药:清心凉营解毒法,清营汤、清宫汤、清瘟败毒饮、“三宝”,神犀丹;凉肝熄风豁痰法,羚角钩藤汤、黄连温胆汤、礞石滚痰丸、猴枣散、回春丹;通腑泄热法,三承气汤、牛黄承气汤、犀连承气汤;温通泄浊法,温脾汤;清热化瘀通络法,犀地清络饮,桃仁承气汤、犀珀至宝丹;清热化湿泄浊法,菖阳泻心汤、芳香辟秽汤、玉枢丹;辛温宣郁涤痰法,导痰汤、苏合香丸;开闭固脱法,亡阳用四逆加人参汤、参附龙牡汤、苏合香丸;亡阴用生脉散加味、至宝丹。
第六节真心痛
1、真心痛是因心脉骤然瘀塞所致的心胸剧痛。
2、常见气滞血瘀证、阴寒凝滞证、阳虚气脱证的临床表现。
3、治法方药:理气活血、化瘀通络法,血府逐瘀汤、冠心Ⅱ号方、失笑散;温通祛寒、活血通络法,乌头赤石脂丸、苏合香丸;扶正固脱法,参附汤、四逆汤,生脉散。
第七节心力衰竭
1、多虚中夹实,虚以阳气亏虚为主,实多血瘀、水饮为患。
2、常见证候:痰瘀饮停证、气虚血瘀证、气阴两虚证、阳虚水泛证、阳气衰竭证。
3、治法方药:化痰祛瘀利水法,桂枝去芍药加麻黄细辛附子汤、己椒苈黄丸;益气活血法,养心汤、血府逐瘀汤;益气养阴法,生脉散、炙甘草汤;温阳行水法,苓桂术甘汤、真武汤;温阳益气固脱法,参附龙牡汤、参蛤散。
第八节厥脱
1、厥脱是厥与脱的综合征,相似于西医学之休克。
2、厥脱基本病机-阴阳之气不相顺接,进而阴阳离决。多脏同病,整体衰竭,但以心肾为主。虚实夹杂,而以虚为主。
3、热毒内陷证、气阴耗伤证、寒厥阳亡证、血厥(溢)气脱证、肝厥气脱证、血瘀气脱证。
4、理气活血是大法。治法方药:清泄热毒法,白虎承气汤、黄连解毒汤、犀角地黄汤;益气养阴法,生脉散、加减复脉汤;回阳救逆法,四逆汤、参附龙牡汤;益气摄血法,独参汤、当归补血汤;理气宣郁法,四逆散;活血通脉法,血府逐瘀汤、急救回阳汤、解毒活血汤。
第九节急性腹痛
1、总属“不通则痛”,病理性质以实为主,且常易从热化;病变涉及多个脏腑,而以腑病为多,剧痛可致厥脱。
2、常见证候:寒邪内盛、湿热蕴结、气机郁滞、瘀血内积、食滞停积、虫积内攻。
3、治法方药:温中散寒法,正气天香散、乌头桂技汤;通里攻下、清热化湿法,大承气汤、大柴胡汤、三黄泻心汤;理气止痛法,柴胡疏肝散、木香顺气散;化瘀活血法,膈下逐瘀汤,少腹逐瘀汤;消导积滞法,枳实导滞丸;祛虫止痛法,乌梅丸。
附:胆绞痛
1、胆绞痛是指急骤起病的右侧胁肋部位的剧烈疼痛,常见于胆石症。
2、常见证候:肝郁气滞证、湿热蕴结证、热毒化火证。常用治法方药:疏肝利胆、理气止痛法,柴胡疏肝散;清肝利胆、清热化湿法,大柴胡汤、茵陈蒿汤;泻火解毒、利胆通腑法,龙胆泻肝汤、大柴胡汤。
附:肾绞痛
1、肾绞痛是指腰肾区的剧然疼痛,呈阵发性和放射性,常见于泌尿系结石。
2、临床常见证候:湿热蕴结证、气滞血瘀证。讲解常用治法方药:清热利湿、排石止痛法,八正散、三金汤;行气活血、排石止痛法,沉香散。
第十节急性吐泻
1、突然吐泻交作,属于中医广义“霍乱”,类似西医所称急性胃肠炎、细菌性食物中毒,亦包括霍乱(副霍乱)在内。
2、极少数出现闭证者,称为“干霍乱”,亦称“绞肠痧”。
3、以芳香泄浊化湿为原则,若吐下伤阴脱液者则应重视补液。
4、治法方药:清热化湿法,葛根芩连汤、蚕矢汤;温中化湿法,藿香正气散、附子理苓汤;消食导滞法,保和丸、枳实导滞丸。变证当分闭、脱,亡阴者益气生津,生脉散、竹叶石膏汤;亡阳者温中回阳,通脉四逆汤、附子理中汤,极少见之闭证则可予探吐、导泻。第十一节中暑
1、中西同义。感受暑热,易内陷心、肝。
2、常见证候:暑湿遏表证、暑热内燔证、暑热动风证、气阴耗竭证。
3、方药:清暑解表、芳香化湿法,藿香正气散;清暑泄热、凉营开窍法,白虎汤、清营汤;清暑泄热、熄风止痉法,白虎汤、羚角钩藤汤;益气养阴、扶正固脱法,王氏清暑益气汤。第十二节急 黄
1、急黄,急、重、危的特点而有别于一般黄疸。
2、急黄是皮肤、目睛、尿液骤然发黄,迅速加深,可伴高热、肿胀、昏谵、衄血等严重证候。主要见于急性和亚急性肝坏死及急性化脓性胆管炎。
3、常见证候:湿热壅盛证、热毒内陷证、水湿内停证。
4、治法方药:清热通腑、泻火解毒法,茵陈蒿汤、黄连解毒汤、五味消毒饮;清热解毒、凉营开窍法,《千金》犀角散、犀角地黄汤;清热利水法,茵陈四苓汤、中满分消丸。第十三节血证
1、血证是指血不循经,自九窍排出体外,或渗溢于肌肤的病证。
2、血证基本病机为气火逆乱,血不循经,络伤血溢。实为气火亢盛,虚为阴虚火旺,气不摄血。出血量多不止可致厥脱,阻塞气道亦可见窒息。
3、血证总以血热妄行为多,故清热泻火、凉血止血法为基本治疗大法。应急处理以止血、救脱防变为原则,治疗以治血、治火、治气为原则。
6、治血:收涩止血法:炭剂,十炭散;酸收,倍矾散;固涩,震灵丹;胶粘,独圣散、白芨枇杷丸。凉血止血法,犀角地黄汤。祛瘀止血法,失笑散、花蕊石散。养血止血法,四物汤。
7、治火:清热泻火法,泻心汤、黄连解毒汤。滋阴降火法,六味阿胶饮、茜根散。
8、治气:清气法,白虎汤;降气法,泻白散、黛蛤散;补气(摄血)法,归脾汤、补中益气汤、参附汤、六味回阳饮。温气(温经止血)法,柏叶汤、桂附八味丸。
第十四节、上消化道出血
1、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是指食管、胃、十二指肠、空肠上段、以及来自胰腺、胆道等部位的出血,且以发病急和/或出血量大为特点。临床主要表现为呕血与黑粪。常见于胃、十二指肠溃疡,胃癌,肝硬化合并食道、胃底静脉曲张破裂等引起的呕血和便血。
2、总以火盛气逆为主,且与气、瘀有关。
3、辨证原则:火盛者辨别心火、肝火、胃火,气逆者辨别胃气、肝气,辨瘀血。
4、常见证候:胃热伤络证、肝火犯胃证、血瘀络损。
5、治法方药:清胃泻火、凉血止血法,泻心汤、十灰散;泻肝清胃、降逆止血法,龙胆泻肝汤、化肝煎;泻火凉血、祛瘀止血法,犀角地黄汤合失笑散。
第十五节急性肾功能衰竭
1、急性肾衰以少尿为主要表现,属于“癃闭”、“关格”、“小便不通”范围。
2、本病属标实本虚之证,但以实为主。常见瘀热水结证、水热互结证、湿热壅滞证、津伤水停证。
3、本病应以清解热毒、凉血化瘀、通腑导泻、滋阴利水为原则。
4、治法方药:泻下通瘀、清热利水法,桃仁承气汤、增液承气汤;泻下逐水法,大陷胸汤、十枣汤;宣清导浊、淡渗利水法,宣清导浊汤、茯苓皮汤;滋阴利水法,猪苓汤。附篇 急性中毒、心脏骤停
1、蛇毒的主要成分有神经毒、心脏毒、凝血和抗凝血成分等,不同成分的发病机理和临床特征。中医治疗主要介绍蛇药中成药的使用,西医治疗介绍防止毒素扩散或吸收,抗蛇毒血清的应用。
2、巴比妥类药物中毒临床表现为神志恍惚,言语不清,嗜睡,昏迷,瞳孔缩小,眼、舌、手震颤。严重者血压下降、呼吸浅慢、紫绀、潮式呼吸等。可通过胃内容物、尿和血液中巴比妥类药物定性来确诊。
3、急性酒精中毒临床分兴奋期、共济失调期、昏迷期三期。
4、心脏骤停辨证分型治疗方法。气阴两虚证,用益气养阴法,方用生脉散;心阳虚衰证,用温补心阳、回阳固脱法,方用四逆加人参汤;气虚血瘀证,用益气活血法,方用六味回阳饮。
5.中医内科学总结 篇五
感冒
时行感冒:在一个时期广泛流行,症候多相似类似者,称为时行感冒。多呈流行性。
时行感冒可见于任何年龄,虚人易感,不一定有慢性病,多为时疫流行期,接触患病之人而诱发,症候特点多实证,也有虚实相兼,病情较重,有传染性,病程较长。一般感冒以青壮年多见,患者形体壮实,多无慢性病,诱因多为寒温失调,过度疲劳,症候特点为形实,邪实,症实,属实证,无传染性,病情较轻,病程较短。
⒈风寒感冒:主症:轻者鼻塞声重,喷嚏,时流清涕,咽痒,痰清稀色白;重者恶寒重,发
热轻,无汗,头痛肢节酸痛。
治法:辛温解表,宣肺散寒。方药:葱豉汤加味或荆芥败毒散。
⒉风热感冒:主症:发热,微恶寒,汗出不畅,头痛,鼻塞浊涕,口干而渴,咽喉红肿疼痛,咳嗽,痰黄粘稠。
治法:辛凉解表,清肺透邪。方药:银翘散加减。
3.暑湿感冒:主症:发于夏季,发热,汗出热不解,面垢,鼻塞流浊涕。
治法:清暑祛湿解表。方药:新加香薷饮。
4.体虚感冒:主症:恶寒发热,头痛鼻塞,倦怠无力,气短懒言,反复发作,稍有不慎则发
病。
治法:益气解表。方药:参苏饮加减
咳嗽
张景岳班咳嗽分为外感和内伤两大类。
咳嗽的治疗,除直接治肺外,还应从整体出发,注意治脾,肝,肾等,总的治疗原则:祛邪扶正,标本兼治。
1.风寒袭肺:主症:咳嗽声重,气急咽痒,咳痰稀薄,色白。
治法:疏风散寒,宣肺止咳。方药:三拗汤合止嗽散加减。
2..风热犯肺:主症:咳嗽頻剧,气粗或咳声音哑,喉燥咽痛,咳痰不爽,痰粘稠或稠黄。
治法:疏风清热,宣肺止咳。方药:桑菊饮加减。
3..痰湿蕴肺:主症:咳嗽痰多,咳声重浊,痰白粘腻或稠黄或稀薄,每于晨间咳痰尤甚,因
痰而嗽,痰出则咳缓。
治法:燥湿化痰,理气止咳。方药: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
4.痰热郁肺:主症:咳嗽气息粗促,或喉中有痰声,痰多,质粘厚或稠黄,咯吐不爽,或有
热腥味,或吐血痰。
治法:清热化痰,肃肺止咳。方药:清金化痰汤加减。
5..肝火犯肺:主症:气逆作咳阵作,咳时面红目赤,咳引胸痛,可随情绪波动增减。
治法:清肺泻肝,化痰止咳。方药:黄芩泻白散和黛蛤散。
内伤咳嗽多呈慢性反复发作,治疗难取速效。痰湿咳嗽日久反复,肺脾两伤,可发展成为痰饮;内伤咳嗽日久不愈,可累及它脏,由肺及脾及肾,常出现痰凝,血瘀,水停而演变为喘证,哮证,肺胀,虚劳等,则病程趋于缠绵,临床迁延难愈。
哮病
哮病是指由于宿痰伏肺,遇诱因引触,导致痰阻气道,气道挛急,肺失肃降,肺气不能上逆所致的发作性痰鸣气喘疾患。《金匮要略》则称为“上气”咳而上气,喉中有水鸡声,射干麻黄汤主之。
病因病机:①外邪侵袭,②饮食不当,③情志失调,④体虚病后。常表现为肺,脾,肾的气虚及阳虚,或肺,肾的阴虚。
治疗原则:发时攻邪,治标,祛痰,利气,平时应扶正治本。
1.寒哮:主症:呼吸急促,喉中哮鸣有声,胸膈满闷如塞。
治法:温肺散寒,化痰平喘。方药:射干麻黄汤。
2.浊哮:主症:喘咳胸满,但坐不得卧,痰涎涌盛,喉如曳锯,咳痰粘腻难出。
治法:化浊除痰,降气平喘。方药: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
喘证:
喘证是指肺失宣降,肺气上逆,或肺肾出纳失常而致的以呼吸困难,甚至张口抬肩,鼻翼煽动,不能平卧等为主要临床表现得一种常见病证。
明代张景岳把喘证归纳为虚实两证,作为喘证的辩证纲领。实喘者有邪,邪气实也;虚喘者无邪,元气虚也。喘证的病变部位主要在肺和肾,与肝,脾,心有关。
风寒闭肺:主症:喘息,呼吸急促,胸部胀闷。
治法:宣肺散寒。方药:麻黄汤
肺痈
肺痈是指由于热毒血瘀,壅滞于肺,以致肺叶生疮,形成脓疡的一种病证。临床表现以咳嗽,胸痈,发热,咯吐腥臭浊痰,甚至脓血相兼为主要特征。
治疗原则:以祛邪为总则,清热解毒,化瘀排脓是治疗肺痈的基本原则。
痰饮
痰饮是指三焦气化失常,水液在体内运化输布失常,停积于某些部位的一类病证。分为痰饮,悬饮,溢饮,支饮。
1.饮停于胃:主症:心下坚满或疼痛,胃脘部有振水声。
治法:和中蠲饮。方药:小半夏汤加茯苓汤。
2.支饮:主症:咳喘胸满不得卧,痰清稀,白沫量多。
治法:温肺化饮。方药:小青龙汤。
痰饮导致肺,脾,肾功能失调。
心悸
心悸是指气血阴阳亏虚,或痰饮淤血阻滞,致心失所养,心脉不畅,心神不宁,引起心中急剧跳动,惊慌不安,不能自主为主要表现得一种病证。
1.心虚胆怯:主症:心悸不宁,善惊易怒,稍惊即发,劳则加重。
治法:镇惊定志,养心安神。方药:安神定志丸加琥珀,磁石,朱砂。
2.心脾两虚:主症:心悸气短,失眠多梦,思虑劳心则甚。
治法:补血养心,益气安神。方药:归脾汤
3.肝肾阴亏:主症:心悸失眠,眩晕耳鸣。
治法:滋补肝肾,养心安神。方药:一贯煎合酸枣仁汤加山萸肉。
心痛
心痛:因心脉挛急或闭塞引起的膻中部位及左胸膺部疼痛为主症的一类病证。轻者仅感胸闷如窒,呼吸欠畅;重者突然疼痛如刺,如灼,面色苍白,大汗淋漓,四肢不温者,谓之心痛。心痛与心,肝,脾,肾关系密切。病性为本虚标实,其本虚为气血阴阳虚;标实为痰浊,血瘀,气滞,寒凝。真心痛是心痛的重症,由于心脉闭塞,猝然大痛,四肢不温,舌青气冷,面白唇紫,大汗淋漓,脉微欲绝,经服芳香温通药物不能缓解,疼痛时间由几小时至几天不等。
1.心血瘀阻:主症:胸部刺痛,固定不移,入夜加重。
治法:活血化瘀,通脉止痛。方药:血府逐瘀汤。
2.痰浊内阻:主症:胸闷痛如窒,痛引肩背。
治法:通阳泄浊,豁痰开结。方药:瓜蒌薤白半夏汤
辨虚实,治疗上以补虚泄实,调整阴阳为主。
1.心脾两虚:主症:多梦异醒,心悸健忘。
治法:补养心脾,以生气血。方药:归脾汤
2.心胆气虚:主症:不寐多梦,易于惊醒。
治法:益气镇惊,安神定志。方药:安神定志丸
3.痰热内扰:主症:不寐头重,痰多胸闷,心烦。
治法:清化痰热,和中安神。方药:温胆汤加黄连,瓜蒌主之。
4.肝郁化火:主症:不寐,急躁易怒,严重者彻夜不寐。
治法:清肝泻火,佐以安神。方药:龙胆泻肝汤加减。
汗证
汗证是指人体阴阳失调,营卫不和,腠理不固引起汗液外泄失常的病症。
1.营卫不和:主症:汗出恶风,周身酸楚。治法:调和营卫。方药:桂枝汤。
2.肺气虚衰:主症:汗出恶风,动则益甚。治法:益气固表。方药:玉屏风散加味。
3.盗汗心血不足:主症:睡则汗出,醒则汗止。治法:补血养心。方药:归脾汤
4.阴虚火旺:主症:寐则汗出,醒则汗止。治法:滋阴降火。方药:当归六黄汤。
5.脱汗:主症:突然大汗淋漓,汗出如油。治法:益气回阳固脱。方药:参附汤加味。
6.战汗:主症:急性热病中,突然全身恶寒,战栗,而后汗出。治法:扶正祛邪。方药:主要针对原发病进行辨证论治。
血证
病因病机:①外感六淫,②酒食不节,③情志过极,④劳倦过度,⑤病后诱发。治疗原则:治火、气、血。
1.热邪犯肺:主症:鼻燥流血,血色鲜红。
治法:清肺泻热,凉血止血。方药:桑菊饮。
2肝火上炎:主症:鼻衄目赤,烦躁易怒。
治法:清肝泻火,凉血止血。方药:栀子清肝汤加减。
3.胃火内炽:主症:齿衄血色鲜红,齿龈红肿疼痛。
治法:清胃泻火,凉血止血。方药:加味清胃散。
4.吐血--肝火犯胃:主症:吐血色红或紫暗,脘胀胁痛。
治法:清肝泻火,凉血止血。方药:龙胆泻肝汤加减。
5.便血--脾胃虚寒:主症:便血紫暗或黑色,脘腹隐隐作痛,喜温喜按。
治法:温阳健脾,养血止血。方药:黄土汤。
6.尿血--下焦湿热:主症:小便黄赤灼热,尿血鲜红。
治法:清热泻火,凉血止血。方药:小蓟饮子。
7.脾不统血:主症:久病尿血,食少乏力。
治法:补脾益气生血。方药:归脾汤。
8.肾气不固:主症:尿血日久不愈,血色淡红,腰酸耳鸣。
治法:补益肾气,固摄止血。方药:无比山药丸。
血证的预后,主要取决于以下因素:一是与血证的病因有关,一般外感易治,内伤难调,新病易治,久病难医。二是与出血量的多少有关,显而易见,出血量少且易止者病轻,出血量多而不易止者病重,而出血量特别多,甚至出现气随血脱的危重症候,多预后不良;三是与伴随症状有关,出血同时伴有发热,咳喘,脉数大有力者,病情较重。
痰厥:主症:眩晕,或咳喘气急,突然昏厥,喉中痰鸣。
治法:行气豁痰。方药:导谈汤加减。
痫病
痫病是一种发作性神志异常的疾病,又名“癫痫”或“羊痫风”,因气机逆乱,元神失控而致的精神恍惚,甚则突然仆倒,昏不知人,口吐白沫,两目上视,四肢抽搐,或口中如作猪羊叫声,移时苏醒后如常人的一类病证。
痫病的病位在脑。与心,肝,脾,肾等关系密切。
1.脾虚痰盛:主症:平素倦怠无力,胸闷,眩晕,纳差,便溏。
治法:健脾化痰。方药:六君子汤。
2.肝火痰热:主症:平日情绪急躁,心烦失眠,咳痰不爽,口苦口干,便秘尿黄。
治法:清肝泻火,化痰宁心。方药:龙胆泻肝汤合涤痰汤。
3.肝肾阴虚:主症:痫病频繁发作之后,神思恍惚,面色晦暗,头晕目眩。
治法:滋养肝肾。方药:大补元煎。
癫狂
治疗原则:癫病多虚,为重阴之病,主于气与痰,解郁化痰,宁心安神,补气养血为主要治则。狂病多实,为重阳之病,主于痰火,淤血,宜降火或下其痰,或化其淤血,后期应予滋养心肝阴液,兼清虚火。
胃痛
1.肝胃气滞:主症:胃脘胀痛,连及两胁,攻撑走窜,每因情志不遂而加重。
治法:疏肝和胃,理气止痛。方药:柴胡疏肝散加减。
★2.脾胃虚寒:主症:胃脘隐痛,遇寒或饥饿时痛剧,得温或进食时则缓,喜暖喜按。
治法:温中健脾。方药:黄芪建中汤加减。
痞满
痞满是由于中焦气机阻滞,升降失常,出现以胸腹痞满闷胀满不舒为主症的病证。一般触之无形,按之柔软,压之不痛。
1.饮食积滞:主症:嗳腐吐酸,脘腹满闷,痞满不舒,按之更甚。
治法:消食导滞,行气除痞。方药:保和丸。
2.肝郁气滞:主症:脘腹不舒,痞塞满闷,胸胁胀满,嗳气则舒。
治法:疏肝解郁,理气消痞。方药:四逆散合越鞠丸加减。
4.脾胃虚弱:主症:脘腹不舒,痞塞胀满,时缓时急,喜温喜按。
治法:补气健脾,升清降浊。方药:补中益气汤加减。
呕吐
呕吐的病位在胃,与肝,脾有关。
1.外邪犯胃:主症:发病急促,突然呕吐,有发热,恶寒,头身疼痛。
治法:解表疏邪,和胃降逆。方药:藿香正气散。
2.痰饮内停:主症:呕吐多为清水痰涎,头眩心悸。
治法:温化痰饮,和胃降逆。方药:小半夏汤合苓桂术甘汤。
3.脾胃虚寒:主症:饮食稍有不慎,即易呕吐,大便溏薄,时作时止。
治法:益气健脾,和胃降逆。方药:理中丸。
呃逆是指胃气上逆动膈,气逆上冲,出于喉间,呃呃连声,声短而频,不能自制的一种病证。“哕”
1.胃寒气逆:主症:呃逆沉缓有力。
治法:温中散寒,降逆止呕。方药:丁香散。
2.胃火上逆:主症:呃声洪亮,冲逆而出。
治法:清热和胃,降逆止呕。方药:竹叶石膏汤。
噎嗝
噎嗝是由于食管干涩或食管狭窄而造成的以吞咽食物梗咽不顺,甚则食物不能下咽入胃,食入即吐为主要表现得一种病证。
腹痛
气机郁滞:主症:脘腹疼痛,胀满不舒,攻窜两胁。
治法:疏肝解郁,理气止痛。方药:柴胡疏肝散。
泄泻
泄泻的主要病变部位在脾胃与大小肠。其致病原因,有感受外邪,饮食所伤,情志失调,脏腑虚弱,但主要关键在于脾胃运化功能失调。
泄泻的病变主脏在脾,病理因素主要是湿。脾病湿盛是导致泄泻发生的关键所在。
★泄泻与痢疾的区别:二者均表现为便次增多,粪质稀薄,且病变部位都在肠间,但泄泻以排便次数增多,粪便稀薄,甚至泻出水样便为主症。痢疾以腹痛,里急后重,便下赤白粘液为主症。泄泻亦有腹痛,但多与肠鸣腹胀同时出现,其痛便后即减;而痢疾之腹痛是与里急后重同时出现,其痛便后不减。
1.湿热泄泻:主症:腹痛即泻,泻下急迫,势如水注,或泻而不爽,粪色黄褐而臭。
治法:清热利湿。方药:葛根芩连汤。
2.食滞肠胃:主症:腹痛肠鸣,泻后痛减,泻下粪便臭如败卵,夹有不消化食物。
治法:消食导滞。方药:保和丸。
3.脾胃虚弱:主症:大便时溏时泻,反复发作,稍有饮食不慎,大便次数增多,夹有水谷不化。治法:健脾益胃。方药:参苓白术散。
4.肾阳虚衰:主症:每于黎明之前,脐腹作痛,继则肠鸣而泻,完谷不化,泻后则安。
治法:温肾健脾,固涩止泻。方药:四神丸。
痢疾
痢疾是由于气血邪毒凝滞于肠腹脂膜,传导失司,以腹痛,里急后重,下痢赤白脓血为主症的病证,是一类具有传染性的疾病,多发于夏秋季节。金人刘河间提出“调气则后重自除,行血则便脓自愈。”
辨虚实,辨寒热,辨邪正盛衰。
治疗禁忌:忌:过早补涩,峻下攻伐,分利小便。
治疗原则:初痢宜通,久痢宜涩。赤者重用血药,白者重用气药。
1.湿热痢:主症:腹痛,里急后重,下痢赤白脓血,赤多白少,或纯下赤冻。
治法:清热解毒,调气行血。方药:芍药汤。
2.疫毒痢;主症:发病急促,壮热,痢下鲜紫滑润。
治法:清热解毒,凉血止痢。方药:白头翁汤。
3.寒湿痢:主症:腹痛,里急后重,痢下赤白粘冻,白多赤少,或为纯白冻。
治法:温化寒湿,调气行血。方药:胃苓汤。
便秘
病因病机:①肠胃炽热,②气机郁滞,③阴亏血少,④阴寒凝滞。便秘病因分为冷热虚实。
1.气虚便秘:主症:虽有便意,临厕努挣乏力,难以排出。
治法:补气健脾,润肠通便。方药:黄芪汤
2.血虚便秘:主症:大便干结,努挣难下,面色苍白。
治法:养血润燥,滋阴通便。方药:润肠丸加减。
3.阳虚便秘:主症:大便艰涩,排出困难。
6.巴彦县中医院中医药条例工作总结 篇六
中医药条例落实情况工作总结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条例》于2013年10月1日期实行一年多来,我们巴彦县中医院多次组织全院职工干部学习,从领导到职工,认真领会《条例》精神,扎扎实实,认认真真的贯彻落实,有力的促进了我们医院中医药事业的发展,有力的促进了中医药服务能力的提高,取得了阶段性成绩,现将贯彻落实情况总结如下:
一. 认真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条例》及《黑龙江省发展中医药条例》按照《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实施意见》要求,结合我们医院的实际情况,成立了组织,认真的学习,认真的落实,教育全院职工,把《条例》的精神结合到实际工作中来。
二. 加强中医药人才的培养和引进。
2013年年底,我们在社会上招聘一名中医师,三名中医护士,两名中药士,充实到各相关科室,同时选送三名中级职称以上的中医师到上级中医药科学院和中医药大学进修学习。院内成立了质控教育科,选一名高级职称的中医师担任主任,负责全院的继续教育、科研、考核、进修、带教等业务,每月定期组织副高以上中医药人员为全员业务人员做专题讲座,2013年共举办各类中医药知识讲座十一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该科还对全院的中医药适宜技术开展应用,予以推广,指导和监管,不仅扩大了中医药的影响,更增加了医院和科室的效益。我们还配合哈市卫生局做了中医师带徒培训工作,共计有九人在五名高级职称中医师的带教下学习,签订了协议,学员侍诊、查房、做笔记、写心得、写论文,明年即将有一批出徒结业的。
三. 加强中医治未病和重点专科建设
我们医院2013年晋升二级甲等中医院,在此之前成立了治未病科,负责体检、健康档案、预防保健,并主抓中医药知识宣教工作,深入到社区、敬老院、村屯、学校等送发放保健知识手册,义诊,咨询等。
骨伤科和儿科是市级重点专科,康复理疗科是新成立的科室,也在申请市级重点专科,这三个专科共有医生16人,其中中医师13人全部为中医药大学毕业或者进修过,儿科开展了小儿灌肠、刮痧、小儿推拿、中药熏洗等,康复理疗科去年购置了二十多万元的康复理疗设备,加上原有的,共计二十三台套,价值六十多万元,年门诊量已经从2012年的几百人,增加到一千六百多人次,借住到骨伤科的住院患者也达到了三十多人次。骨伤科由于受市场经济影响,前几年放弃了根本,追逐手术,追求高精尖,通过学习《中医药条例》大家认识到,西医发展是必要的,但是中医药发展更是不可缺失的,通过学习中医药大学经验方,结合我们骨伤科多年经验,率先在院内开展科内协定处方,现已经开展的有:伤筋散、脊痛散、接骨散、紫草油、化瘀散、上肢洗药、下肢洗药、通痹散等,取得了很好的疗效,真正做到了“西医不落后,中医更突出”。
四. 弘扬中医药文化。
我们2013年装修装饰了门诊大厅和中药房,制定了院歌、院徽、院训和医院精神,走廊、病房内张贴了中医药知识图片,在县电视台、客运站和东西牌楼的电子屏幕滚动播出我们医院的特色医疗和中医药知识,下乡义诊,免费咨询,向社会公布我院名和老中医的电话,为患者答疑解惑,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五. 目前存在的问题:
1.人才匮乏:省内其他市县均在招收硕士研究生,县政府给予很优厚的待遇,包括给事业编制,安家费等,我们县本科生都很少,一没编制,二没奖励,政府、县局都没有政策,医院自主招聘的人才还受纪检等部门的质疑。
2.中药制剂,多年来一直在申请,药监部门按照西药的标准来要求中药,本身就是歧视,就如同按照介入疗法的标准扎针灸,岂不可笑?!
3.科研少,县级财政根本没有此项列支,科研项目也都集中在三级医院
4.新农合关于扶持中医药的政策落实不好,很多市县中医院的门诊中医药包括技术都给予核销50%,我们县始终没有落实。六.建议:
1.招纳人才,控制非业务人员。2.中医药制剂允许院内应用。
3.省市科研部门,要求三级医院下放科研项目,联合二级医院共同观察,分析。
4.落实新农合关于扶持中医药事业的政策。
巴彦县中医院
7.中医内科工作总结 篇七
1月11日,2015年全国中医药工作会议在京召开。会议总结2014年中医药工作,研究部署2015年中医药改革发展重点任务。会前,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作出重要批示,充分肯定了2014年中医药工作取得的成绩,对做好2015年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国家卫生计生委主任、党组书记李斌出席会议并讲话,国家卫生计生委副主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作工作报告。
李斌指出,近年来中医药工作坚持服务大局,突出工作重点,协调配合有力,取得了显著成效。2015年中医药工作要坚持以改革理念和法治思维,做好“四个服务”。要坚持为深化医改服务,进一步发挥特色优势。坚持为人民健康服务,进一步提升服务能力。坚持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进一步拓展服务领域。坚持为构建中国特色医药卫生体系服务,进一步提供事业发展的强大支撑。
王国强强调,做好全年工作,重点要抓好十个方面的工作任务。一是以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任务为基础,全力谋划中医药“十三五”发展。二是以完善政策和机制为关键,全力推进中医药深化改革。三是以推进依法行政为核心,全力促进中医药法治体系建设。四是以深化公立中医医院改革和提升工程为重点,全力推动中医药在医改中发挥更大作用。五是以落实规划为抓手,全力打造中医药新型健康服务体系。六是以加快中医药院校教育教学改革为突破口,全力提升中医药人才培养质量。七是以实现创新驱动发展为目标,全力构建中医药系统创新体系。八是以实施中医药健康文化推进行动为载体,全力扩大事业发展群众基础。九是以服务“一带一路”建设为契机,全力推动中医药海外发展。十是以巩固教育实践活动成果为着力点,全力强化行业作风建设。
8.王翘楚名老中医传承工作室 篇八
王翘楚教授1995年被评为上海市名中医;1996—2002年国家二部一局批准为全国第二、第三批名老中医继承班指导老师。2006年12月上海市卫生局、人事局、科委批准为上海市师承班博士生带教老师。从事中医临床、科研、教学和管理60余年,发表论文50余篇,多次获得国家及上海市科技进步奖、科研成果奖,各类荣誉证书及国家发明专利证书等。
学术观点与贡献:
以中医“天人相应”和阴阳消长规律的理论指导,提出“脑主神明、心主血脉、肝主疏泄”,采用“从肝论治”法则治疗失眠症,采用辨证论治复方加单味专药制剂标本兼治,并辅以中医养性、心理咨询,颇收良效。开发院内制剂“落花安神合剂”,广泛应用于临床,给广大患者带来了福音。
工作室成果
全国名老中医王翘楚传承工作室是2010年11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人事教育司公布实施的建设项目。工作室现有示教诊室、示教观摩室、资料阅览室等,共约50余平方。工作室面向全国开放,近三年培养6名外单位学术继承人,接受18名国内外进修、研修人员,接受8名外单位医技人员考察交流,形成培养中医药传承型人才的流动站,编著专著6部。
9.中医内科工作总结 篇九
中医药文化惠民工程工作总结
根椐江苏省中医药文化惠民工程要求和盐城市中医药文化惠民工程活动实施方案,我院面向社会、面向大众、面向居民,认真组织落实,积极开展中医药文化惠民工程活动。
我院于今年6月2日组织医院部分专家在人员集中场所大丰人民公园开展义诊、咨询活动,展出宣传板报12份,向群众免费发放“中医饮食养生的四大特色”、“秋季养生保健”、中医健教处方、常见疾病的预防与保健等宣传材料1200余份,现场参与群众累计约700人,向广大群众传播科学、正确的中医药健康理念,满足群众对中医药文化科普知识的需求,巡讲宣传活动受到人民群众的欢迎。在7月17日和19日我院由业务院长钱慧明带队分别到小海镇、大中镇向镇村医务人员和城乡群众开展中医药文化科普巡讲,介绍中医养生知识和中医常用疗法,深受听众的好评。10月16日我院又开展“健康江苏、服务百姓”义诊活动,把中医药文化惠民工程进一步落到实处。
我院长期和大丰市电视台健康之友栏目合作,宣传中医药文化科普知识。9月份我院缪新明主任在大丰市电视台健康之友栏目讲座秋季养生知识,面向居民大众宣传中医药文化科普知识,覆盖面广,观众多。
我院平时积极利用网络、板报资源,在医院网站、板报上开设中医药文化科普栏目,进一步提升了传播中医药文化科普知识的效率和水平。
大丰市中医院
10.中医工作总结 篇十
一年来,卫生院在市卫生局以及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全国中药先进单位创建工作顺利验收达标,整体中医工作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成绩。目前我镇的中医药工作呈现着良好的局面,不论从认识上还是从具体工作上都有一个全面的提高。在突出抓好中医工作硬件设施的同时,不断和完善中药工作的软件质量建设,为迎接乡镇示范中医科的创建,进一步作出了不懈的努力。
一、加强领导,加大宣传中医药工作力度
随着医疗卫生的逐步改革,广大医务工作者已逐步认识到,把发展祖国医学并把它运用到防病治病当中去已是目前国情的需要,也是改革的重要措施之一。同时在临床实践运用当中,运用中医药治疗一些农村多发病、常见病,特别是慢性病、妇科病等效果良好,多方面优于西医。广大群众通过实验也能体会到了用中医治病,既经济又实惠,而且副作用较少。我院积极抢抓国家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和加快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有利机遇,始终坚持中西医并重的方针。大力发展中医药事业摆在首位,立足实际,审时度势,多谋善变,大胆创新,在有效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上谋求新的突破。广大群众更切实的了解了中医、认识中医、感受中医,让中医药-1-
惠及千家万户,更好地满足广大群众对中医药服务的需求。
二、加强中医药知识的学习、培训工作
积极推进中医药机构特色文化建设,在环境、建筑、服务和管理等方面体现了中医药文化特征,逐步实现院有文化、科有特色、医有专长。通过多种形式,广泛开展中医药科学文化普及教育,注重舆论引导,营造了全社会尊重、保护中医药传统知识和关心、支持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良好氛围。
医院定期进行中医药基础理论知识学习,安排专业人员讲课,并使之规范化、制度化,各科医生均参加了听课。利用村卫生室人员召开例会之际,安排了一些适当的中医知识培训,从而不断提高中医理论水平。
选送一批中医药人员外出进修学习,积极组织中医药学术讲座,多渠道提升中医药人员业务水平。积极开展师带徒活动,传承好祖国医学珍贵精粹。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提高临床疗效为目标。派出部分西医医师出去进修中医,回院后就开设中西医结合门诊。切实调动了中医药人员工作积极性,推动中医药事业发展。
三、巩固和加强中医科室内涵建设
加强中医药科室的内涵质量建设和人才梯队建设,提升我院中医药服务能力和水平,充分发挥中医药在保障人民身体健康和在我镇医疗服务中的独特优势,为广大群众提供高效、经济、优质、便捷的中医药医疗服务。我院设置中医科,建成相
对独立的标准化中药房,配备相应的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并推广和使用适宜中医药技术。实现将中医药规范建设向村卫生室延伸的计划,积极开展中医药预防保健知识宣传和上门服务,充分发挥中医药在家庭卫生、老年保健、疾病预防等服务工作中的作用。
今年加大了对中医工作经费的投入,2010年以来市卫生局分批相继对我镇中医药扶持补助经费专项拨款共计元(其中村级中医补助元)。除对各卫生室的中医设备器材购置投入分配外,根据我院实际需要,先后用于中医小区、中医病房建设的投入,添置更新了中药厨2个、多功能理疗机1台、多功能腰椎牵引床1台、科室空调等硬件设施,以及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中医预防保健、健康教育及科普宣传等。坚持统一标准、规范建设、突出中医特色的原则,加快基础设施改造。从而改善了我院中医药基础服务条件,保持中医药工作的连续性和可持续性发展。
在原有设施的基础上,年初增添、更新了小型粉碎机、切片机等医疗设备,各村卫生室配备一定数量的中医器材,所有卫生室配齐了针灸、挂图、火罐等用品。争取在下一年度进一步加大对中医小区的投入。
四、引进人才,定期开设中医专家门诊
我院以顺利通过全国农村中医药先进单位验收为基础,以争创乡镇示范中医科为目标,大力扶持中医药重点学科、特色
专科建设。为使医院的整体中医药工作开展得更好,特聘请了知名中医医师来我院常年开设中医专科门诊,不但提高了医院的知名度,同时带动全院的整体水平。
五、加强对村卫生室中医药工作的指导
督促和指导村卫生室的中医药工作,充分发挥对村级医务人员的业务指导与技术支持作用,使各村卫生室均能运用中医基本知识对常见病,多发病正确诊治,并能开展针灸、拔火罐等技术。并每月按时出一期中医药方面的黑板报,并及时更新。
六、狠抓制度管理,提高中医质量
加强中医门诊病历、住院病历的质量管理,中医管理科人员经常深入科室,对中医门诊病历、住院病历、门诊登记及处方书写不定期进行检查督促、指导,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从而达到中医病历和处方书写符合规范化要求,中医科诊断率和好转率、治愈率较以前有较大的提高。中医加工炮制已步入正常轨道,达到规范化要求,中药饮片达360多种,中西药、中草药摆放整齐、收类有序,无霉变、虫蛀。各村卫生室均配备100中以上中草药、50种以上中成药,并能利用中医或针灸理论为患者服务,同时还能积极开展中医药进行防病治病工作。
一年来,我们全力抓创建,紧紧围绕中医创建工作这一主题。严格扎实开展工作,对照省市标准巩固和完善,抓好硬件建设,切实把全镇中医药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当然还存在不足之处,如住院病人偏少。在新的一年里,我院将以示范中
医科创建工作为契机,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不懈努力,更新观念、开拓创新,不断加强理论学习、增强实践技能、开展新技术、注意人才培养与引进、合理分配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力资源、引进先进诊疗设备、提高医德医风修养,为每一位伤病员服务,我院的中医药事业必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技术层面必将更上一个新的台阶、为患者提供的中医药医疗服务必将更为优质而全面。
邳州市卫生院
中医管理科
11.中医内科工作总结 篇十一
【关键词】 三叉神经痛 经验总结
【中图分类号】 R 745.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8801(2014)09-0318-01
1 病因病机
三叉神经痛是一种原因未明的三叉神经分布区内短暂的、反复发作的剧痛,也称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本病多发于成年和老年人,40岁以上的患者可达70﹪―80﹪,女性略多于男性。中医古籍中虽然没有三叉神经痛的病名,但三叉神经痛的临床表现与中医的“偏头风”、“头风”、“面痛”等极为相似,在中医文献中可以发现许多对本病的症状描述及证治论述。中医认为本病的病因可分为外感、内伤两大类,但是无论何种原因引起的疼痛等多与火邪有关。正如《证治准强》中所言,“面痛皆属火盛”。外感所致常由风邪挟寒、挟火、挟痰杂而致病:内伤者多由阳明燥热、情志内伤所致。三叉神经痛中医分型有风寒凝滞、风热侵袭、风痰阻络、阳明火热、肝胆郁热、瘀血阻滞等证型。根据杨老的经验,临床上三叉神经痛肝胆郁热证较为常见,即使不同的病人在病症表现上会有所侧重,也多可通过药物加减来解决。
有下列症候表现者,辩证为肝胆郁热证:颜面阵发性短暂的抽搐样剧痛,疼痛以面颊、上下颌或舌最为显著;口角、鼻翼、面颊等处最为敏感,稍加触动即可诱发疼痛,每次发作时间仅数秒至2分钟,突发突止,说话、喝水、刷牙等都可以引起疼痛发作,间歇期间完全正常。舌苔白或黄,脉弦而有力或弦数。治法为泻肝凉血、熄风解痉。处方以泻肝解痉汤加减。拟方如下:生地20克、黄芩9克、地龙20克、生白芍20克、白芷6克、龙胆草10克、全蝎5克、细辛3克,水煎服。若大便干燥、便秘、脉沉数者,加芒硝、大黄通腑气以泄火热之邪下行;若疼痛较重,兼头晕目眩者,加天麻、钩藤,疏肝风以解痉;若阳明经有热,唇内齿龈疼痛重者,加石膏,与其方内白芷配合而用,可加强止痛效果。肝肾阴亏者,加枸杞子、熟地。
2 临床资料
患者张某某,女,51岁。2012年5月12日初诊。2011年起左侧颜面部开始阵发性短暂的抽搐样剧痛伴有面红、流泪、流口水,经甘肃省人民医院确诊为三叉神经痛。一年来经口服卡马西平等药物治疗及外科封闭、针灸等综合治疗,效果不佳,近1月明显加重。每次洗脸、刷牙、进食时可以诱发疼痛,痛苦面容。舌苔微黄,脉弦数有力。杨老诊断为三叉神经痛,证属肝胆郁热证。治以泻肝凉血、熄风解痉之法。处方如下:生地20克、黄芩9克、地龙20克、生白芍20克、白芷6克、龙胆草10克、全蝎5克、细辛3克,三剂,水煎服。2012年5月15日门诊复诊。患者服前方后发作次数明显减少,疼痛程度减轻,发作持续时间缩短,仍然伴有流泪、流口水,舌淡红、脉弦数。治疗上原方去全蝎,加蜈蚣二条研末吞服,三剂。2012年5月18三诊。患者目前疼痛发作时不在明显,每日偶有发作,不再流口水、流泪,发作后稍有不适感,舌淡红、脉弦。继服5月15日方剂伍剂。2012年5月23四诊。经连续服用前方汤剂治疗10余天后,现偶有发作,发作时疼痛较轻,现洗脸、刷牙、等已不引起发作。嘱再服三剂以巩固疗效。后随访一年,未见发作。
3 小结
3.1 祖国医学对三叉神经痛早有认识,有着很多经验,明《景岳全书》中有着一说法:“凡诊头痛者,当先审久暂,次贬表里。盖暂病者,必因邪气;久病者,必兼元气,以暂病言之,有表邪者,此风寒外邪于经也,治宜弥散,最忌清降;有里邪者,此三阳之火炽于内,治宜清降,最忌升散,此治邪之法也。”杨老在临床上治疗三叉神经痛遵循此原则进行辨证论治,因而,在众多的患者收到了一定治疗效果。头面为三阳经分布区域,位于人之顶部,外感致病,每与风邪有关。风性升发、向上,高巅之上,惟风可及,风邪挟杂寒邪、火热、痰浊,以致风寒凝滞、风火上灼、风痰阻滞经络。引发疼痛,而且寒、痰内壅也易化火生热。内伤所致多与情志不遂、阳明燥热有关。情志不遂,能致肝失条达,肝郁化火,肝火上扰头面,灼伤经络,则见头面疼痛,阳明燥热,循经上扰,亦可见头面疼痛;或因情志不遂,致气滞血瘀,或因病久入络,亦可见有瘀象。因此,三叉神经痛当属中医学的肝风、肝火范围。究其由来,可以由于情志不和、肝失条达,郁而生热化火,延经络循行影像至胃胆、上扰清空。也有由于木火伤阴、肾水不足、肝肾阴虚而致肝阳偏亢、化火化风上行者。病证性质为风、为热,病位在肝、胆、胃。
3.2 瀉肝解痉汤中生地、黄芩、白芍、龙胆草泻肝凉血,其中生地、白芍又有补养肝肾之阴的作用,龙胆草、黄芩既清肝火也清胃热;白芷、细辛通络镇痛;全蝎、地龙熄风解痉而镇痛。本病由肝胆火盛、胃热上壅而来,清泻热邪又凉血散血,风熄、络通而剧痛自除,因此本方对三叉神经痛有药到病除的显著效果。
3.3 三叉神经痛病症顽固,现代医学尚无有效疗法,即使神经阻滞法治疗,但复发率较高,外科三叉神经显微血管减压术、三叉神经周围支切断术、三叉神经感觉根部分切断术等,虽能止痛,但术后可导致面部感觉缺乏,亦可复发。本文介绍的泻肝解痉汤具有减轻、控制疼痛发作,促进临床早愈的效果,且无任何副作用。
3.4 临床治疗三叉神经痛,需遵循以下原则:新病,由外邪引起者,以疏风为主;久病,由痰火淤血所致者,以清热、涤痰、活血为主;疼痛既然是闭阻不通所致,因而在治疗上应以痛经活络为主,并以此为原则;如因风邪引起者,宜疏风通络,因寒邪引起者,宜散寒温经,因热邪引起者,宜清热通络,因湿邪引起者,宜除湿通络,因气滞引起者,宜理气活血,因血瘀引起者,宜活血化瘀等。
3.5 三叉神经剧痛患者在进行基本治疗外,也应注意一些生活中细节,以避免诱发或加重病情。如饮食要有规律,说话、刷牙、洗脸动作宜轻柔,注意头、面部保暖,情绪稳定,不易激动,起居规律,适当参加体育运动,增强抗病能力。
参考文献
[1]周仲英.中医内科学.中国中医药出版社:609-613。
12.护理工作中医疗废物的规范化管理 篇十二
关键词:医疗废物,规范化管理
为加强医疗废物的安全管理, 2003年6月16日, 国务院颁发了《医疗废物管理条例》, 卫生部和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相继颁发了《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关于印发《医疗废物分类目录》的通知、关于发布《医疗废物专用包装物、容器标准和警示标识规定》的通知以及《医疗废物行政处罚办法》等相关配套文件, 标志着我国医疗废物处理进入了法制管理的轨道。医疗废物中存在含有传染性病菌、病毒、化学污染及放射性有害物质, 具有极大的危险性。医疗废物的规范化管理是医疗卫生机构普遍存在的问题, 护理人员在接触医疗废物时, 熟悉和掌握医疗废物的分类、放置, 防止污染物的扩散以及安全防护等知识显得尤其重要。我院针对医疗废物的收集、存放、运输的流程管理采取了一系列管理手段, 统一了标准, 实施了严格的控制措施, 进行了严格的监督, 做到了医疗废物规范化。
1 医疗废物的收集
1.1 收集的容器
收集医疗废物所使用的包装容器分为3种, 包装袋、利器收集盒、周转箱。
医疗废物包装袋 (简称废物袋) 是使用聚乙烯材料制作, 包装袋的性能符合《耐蒸煮复合膜、袋》的标准要求, 使用时不得渗漏、破裂、穿孔。包装袋在距开口端200mm处印制明显的红色装量线;包装袋上印制或者粘贴单位名称;包装袋上有清晰的颜色标志, 并注明用途, 如黄色 (表示要焚烧) 、感染性废物、只能焚烧等, 标志如“生物危险品”, “放射性”等。
利器收集盒使用聚乙烯材料制作, 锐器不应与其它废物混放, 用后应稳妥安全地置入利器收集盒中, 锐物容器分大小不同的型号。用文字清晰标明专用, 如“只能用于锐物”;清晰地标以国际标志符号如“生物危险品”。
周转箱体和箱盖有安全锁紧装置, 箱体能够承重和承压, 箱体设置连接槽, 保证了运输中箱体之间、箱体与车厢之间的稳定, 在正常运输中不散开;周转箱上应有医疗废物标识。
1.2 废物分类收集
在废物产生地即对废物进行分类收集.根据医疗废物的类别, 将医疗废物分置于包装物或者容器内;感染性废物、病理性废物、损伤性废物、药物性废物及化学性废物不能混合收集;少量的药物性废物可以混入感染性废物, 但应当在标签上注明;细胞毒性废物及放射性废物放入专门的容器中。
2 科室内废物的存放
在病房、诊室、手术室或其它产生医院废物的地方, 设有废物收集设施, 其上注明医疗废物分类收集方法的示意图及文字说明, 废物贮存装置接近废物产生地。在产生废物较多的地方如手术室、ICU等设置带有轮子的废物桶, 以便存放较多的废物, 以减少废物搬运过程。当废物袋及容器达到一定容量 (通常为3/4容积) 即密封, 使废物袋及容器的封口紧实、严密。
3 医疗废物的运输
每天由专人到各科室收集、登记、签字后送至固定场所。我院属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单位, 在交接医疗废物时需对医疗废物进行登记, 登记内容应当包括医疗废物的来源、种类、重量或者数量、交接时间、处置方法、最终去向以及经办人签名等项目。登记资料至少保存3年。
4 检查、反馈与指导
4.1 检查
护理部质控组或院内感染组, 定期到病房巡回检查医疗废物处理情况, 废物是否分类放置, 有无混放或乱放, 消毒液配比的浓度是否正确, 紫外线空气消毒等等。对于发现的问题, 及时与病房护士长沟通, 采取有效解决的办法。能过监督检查将各科存在的问题及出现的一些新问题归纳总结, 上报护理部主任, 并与护理质量考评挂钩。
4.2 反馈与指导
我院将问题在全院护士长会议上提出, 使问题更加明确, 便于临床的改进, 必要时提供理论方面的知识, 将质量管理贯穿于整个废物处理的每一个环节中。
13.内科工作总结 篇十三
自20xx年7月23日成立,经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发展历程,已成为全院的重要科室之一,在组建不到4个月的时间里,收住病人650人次,住院好转率98.7%,床位占用率55.78%,自7月23号到11月12日科室治疗费630634.36元,住院费311650元,总收入3480858.98元。
一、加大科室管理力度,创新优质服务新模式
1. 开展向社会服务承诺活动,切实抓好优质服务建设工作 首先我们认真组织科室工作人员,反复学习了医院制定的《服务承诺书》、《医疗卫生机构及其工作人员索要、收受红包、回扣责任追究暂行办法》等文件及反面材料。二是在全科广泛开展向社会服务承诺活动,自觉接受社会监督,三是医院与科室,科室与个人均签订了《廉政建设和纠纷工作责任书》和《服务承诺责任书》,形成医院向社会、科室向医院、个人向科室三级承诺机制。四是强化监督、落实承诺。今年全科护理质量评比三等奖,拒收红包、物品合计数百元,得到医院的充分肯定。
2. 开展服务月活动,创新优质服务新模式今年八月在全科范围内开展了“亲情服务月”活动。活动取得了较明显的效果,不仅有效地降低了住院费用,医疗指标完成情况良好,而且着力将优质服务贯穿全程医疗服务过程中。一是树立优质服 务理念,提出科室服务理念,树立起各具特色的服务理念和行为规范。对患者健康教育,入院宣教完成率达100%,加大力度根据病房管理,严格执行早8:00—10:30午14:00—16:30探视制度。二是落实医疗服务规范,落实周六、日医生查房制度,设置《患者心声本》建立“医患联系卡”。三是拓宽医疗服务范畴,设置“便民服务中心”四是深化主动服务内涵,主动与病人沟通,赠一份温暖祝愿。五是提供延伸式服务。护理服务范围从以往的病区服务延伸到入院前登记和出院后随访,4个月来,可是在坚持以“病人为本”采取人性化管理,吸引了大量病患者的就医就诊,同时广泛征询社会各界人士、病人及家对各方面、各环节工作的意见和建议,促使科室整体服务链进一步完善。
3. 今年科室将“总量控制、结构调整”作为二甲复审重中之重。 为此,一方面加大对医生的管理和惩戒力度。另一方面,积极调整医疗结构,采取有效措施,想方设法降低医疗费用,取得显著效果。一是抓合理用药。二是抓单病种费用。三是抓一次性材料的使用。四是加快病床周转。通过采取一系列强有力措施,保证了科室今年圆满完成医院下达的各项费用指标,在科室业务增长速度较快的情况下,使各项费用维持在相对较低的水平,切实减轻群众的负担。
4. 抓好医德考评制度落实。工作人员形象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我科及医院形象,我们运用多种形式,强化正面教育,普及医德医风和岗位职业道德的修养,做到三个结合:
(1) 学习模范人物与先进典型相结合;
(2) 评先树优,职称评定相结合;
(3)平常表现与外出进修相结合;
二、规范医疗质量管理,提高医疗技术水平
1. 注重人才队伍建设我科人员利用专家坐诊时间,讲课时间,努力学习专业知识,利用病历讨论,主任查房积累临床经验,业务水平不断提高,人才队伍不断加强。
2. 强化规章制度的落实科内定期召开会议,每周一次,强调安全,质量,医生,护士职责执行情况;强化业务培训,2年以内护士每周培训一次,2—3年护士每月培训一次严格实习学习带教制度。每月两次安全、质量检查,对不合格表现给以两彻底:(1)彻底整改(2)彻底查办。
3. 加大安全管理力度制定切实有效的安全管理措施。安全是保证科室业务开展的重要环节,因此,每位职工必须树立牢固的安全意识,树立强烈的责任感和事业心。①. 定期进行安全教育,做到制度化、经常化。 ②. 定期对病历进行检查和评估。 ③. 定期对安全隐患进行检查和评估。因此,自组科来,未有一次差错事故的发生,为科室树立了良 好的信誉。
14.中医内科工作总结 篇十四
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项目
2015工作总结
通过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实施项目实施以来,在各级领导关心和支持下,通过全院干部职工的努力,按计划完成了相应工作,现总结如下:
一、加强基础设施及硬件建设
2015计划搬迁至新址,全院病房将全部实现中心供氧、床头呼叫,为住院患者提供舒适快捷的优质护理,四间标准化层流手术室能有效降低手术感染率,并为与上级医院手术合作提供有力保障。重症监护室建设,将大大降低医疗风险,并有效降低重症患者转院率。康复科的成立,能充分发挥针灸、火罐、熏蒸等多种中医疗法的临床应用,并填补我县乃至我盟的康复诊疗空白,必将成为我县医疗的一大亮点。
二、创国家二级中医院 中医发展跃上新台阶
我院在保持了中医快速发展优势的前提下,经过全体员工长期的共同努力,2015年11月,我院顺利通过了国家中管局组织的国家二级中医院评审,使我院的中医发展又跃上了一个新台阶。
三、加大中医人才培养力度,积极实施中医人才素质工程
1.实行中医传承“师带徒”,促进中医薪火相传。我院积极配合国家开展院内中医传承“师带徒”工作。
2015我院充分利用5名本院老中医的人才资源,对遴选出的有培养前途的2名年轻中医人才,举行了隆重的中医拜师仪式,进行中医传承“师带徒”式重点培养,促进了中医的薪火相传,促进了年轻中医人才的早日成才。
2.举办“中医大讲堂”,学习中医老专家临床经验
我院中医专家参与了县卫生计生局举办的 “中医大讲堂” 3次,中医专家讲授从医几十年的中医临床经验、典型脉案、用药心得,使800多人次中青年中医人员收益匪浅。
四.积极开展中医诊疗,提高中医疗效
1.积极响应国家农村基层中医药服务功能提升工程的号召,我院2015积极响应国家农村基层中医药服务功能提升工程的号召,成立领导小组,针对我院实际情况,制定了实施方案,协助县卫计委组织及实施中医适宜技术培训工作,为医院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2.积极开展中医非药物治疗,体现中医特色
中医非药物治疗是具有中医特色的疗法,如针灸、推拿、药浴、熏洗、刮痧等等,简便易行,疗效显著,深受欢迎。2015我院中医非药物疗法,对部分病区实行主动参与方式,得到了患者及其亲属的一致好评,此举是我院中医工作的亮点之一。
五.开展中医“治未病”,送医药下乡义诊活动 自2012年起至2015年我院一共开展下乡义诊15次,到基层义诊,传播中医养生保健的知识,使越来越多的老百姓切身体验到中医药在医疗保健中的独特作用。
六.积极开展中医文化建设,促进中医发展
1.积极实施中医医疗惠民工程,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2015我院围绕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严格执行国家中医医疗收费价格标准,坚持合理检查、合理用药、合理收费的原则,全面落实价格公示制度;积极开展中医医疗下乡活动和支援农村中医卫生工程,努力打造中医的“诚信品牌”。
七.严格坚持办院方向,积极发挥中医特色,确保中医药的主导地位
1.加强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我院合理配备各类卫生技术人员,提高中医药人员在医务人员总数的比例,2015年我院中医类别医师的中药技术人员在同类人员的比例逐步提高。
2.科室建设。临床科室设置要充分体现中医特色,进一步加强中医特色门诊建设。
2012年我院已经有盟级重点专科建设单位1个,2015年有自治区级重点学科1个,坚持中医药继承创新,拓宽服务领域,使其成为各具特色和独到之处的特色门诊。以扩大品牌效应,提高规模效益。
3.充分发挥中医药县、乡、村一体化管理工作中的龙头作用,真正成为农村中医药医疗、预防、保健中心。
我院积极指导农村卫生院工作和培训乡村医生,提高中医药的覆盖率。积极配合盟、县卫计委开展中医适宜技术的应用。加强重点的综合服务功能建设。大力发展中医药社区卫生服务,充分发挥中医药的特色优势,在预防、保健、康复、健康教育和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服务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八.全力打造中医院品牌。
1.2015年医院投资30余万元,对于一些院内环境进行中医文化改造,营造中医氛围,进一步增强中医院影响力。
2.2012年成立中医“治未病”科,3年来,开展中医体质辨识,中医体质评估、中医干预指导、健康调养指导,中药膏方、药膳、中药熏蒸等,就诊患者达1100多人,广受患者青睐。
九.制约中医药发展的瓶颈
1.中医内涵不足,急待建设。
15.中医内科工作总结 篇十五
师承教育的概念范围, 在中医教育领域有比较一致的看法。中医师承教育是以师承家传为主要形式, 以跟师临证、口传心授、理论与实际密切配合、注重临床实践为主要特点的传统中医教育。师承教育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中医思维方式、注重基本功的培养、长期临床跟师、强调医德培养等鲜明特点, 有利于培养中医人才。在传统文化大一统的古代, 中医师承教育是中国国学教育的主要形式。
在中医药文化发展过程中, 人们逐渐认识到中医师承教育有着门户观念重、教育规模小等缺点。随着院校教育工作的不断发展过程中所出现的一系列问题, 人们开始反思不应当全盘否定中医师承教育, 应当避开缺点, 发展师承教育的优点, 将其引入院校教育工作中, 配合院校教育模式, 共同担负起培养中医药人才的责任。
二中医药院校教育改善的主要方面
1. 中医药院校学生中医素养有待提高
一方面, 中医教育面临着被西医化的命运, 中医课程所占比重偏低, 不少学生外语和计算机水平很高, 中国传统文化修养呈现不足。另一方面, 缺乏临床实践经验。中医药院校学生由于长期接受以西方现代知识体系为基础的院校教育, 因而缺乏学习中医知识应有的思维能力和知识结构, 同时也缺乏中医传统素养。这种现象的形成是由于学生学艺不精, 对中医经典了解太少并且临床经验严重缺乏。面对严谨的医学, 中医院校学生在就业时常感到力不从心。
2. 中医专才的培养需进一步发展
发展中医药, 人才是根本。从1956年第一所中医药院校建立至今, 50多年来高等中医药教育培养了40余万名中医药专门人才。但是近年来著名中医的成长之路并不顺利。2010年中国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章琦表示现在全国著名中医不足500人。可见, 中医专才的培养工作需要加强开展, 中医药文化需要专业的人才进行传承和发展, 老一代优秀中医的品格和经验也需要得到更好的传承。
3. 中医药院校医德教育亟待加强
当前中医药院校医德教育环境需要进一步加强, 中医药院校担负着培养合格中医药人才的重任。近年来, 医德教育工作取得一定的成绩, 但仍存在不少问题。而面对越来越多的“80后”、“90后”的大学生和从业者, 首先要加强医学生道德教育工作, 转变中医药院校医学生的观念,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这对于加强医学院校的建设和医院道德建设有重要的意义。
三中医院校引入师承教育的建议
1. 培养中医思维方式, 建立中医信仰
中医的思维方式与现代人的差异较大, 人们接受现代科学的教育形成了以严密逻辑步骤推导, 即以形式逻辑为主的思维方式, 而中医强调以辩证逻辑为主的思维方式。
在古代师承授受的方式有两种, 即“亲炙”和“私淑”, “亲炙”是指耳提面授, 得到老师的当面指教, “私淑”则是因为仰慕某人的医术, 以其著作为师, 在学术上继承该人的衣钵。这种师承教育方式有利于感召弟子迅速融入老师的学术思想里, 形成学术信仰。因此, 中医药院校适当运用师承教育方式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培养起对学术的兴趣, 并从中获取中医信仰。
2. 培养系统的中医药知识, 基本功扎实
传统师承教育重视学习者的基础知识的积累, 师承教育因此有“以文为先、医文兼通”的特点。传统师承教育注重中医典籍研读与背诵, 认为只有背诵与研读一定量的基础知识才能达到活学活用。这种学习形式虽然枯燥, 但对于医学人才的成长奠定了扎实的基础。院校教育中应当借助师承教育对于中医典籍的重视, 强化学生的中医药传统文化修养, 锻炼好基本功。
3. 理论与临床紧密结合, 鼓励医学流派的发展
中医学的学科性质和认知方式有重体悟、重推理、重经验、重实践的特点。传统师承教育弟子跟随老师随时掌握第一手资料, 与所学典籍反复印证, 丰富经验, 提高技能。这种形式老师能清楚掌握学生的特长、兴趣和基本素质, 做到因材施教, 同时, 也易形成特点鲜明的医学流派, 这对于中医药的传承与发展有重大的意义。因此, 中医类院校加强医学生的理论与实践结合, 并推动医学流派的长远发展对于中医药文化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4. 强调德艺双馨, 注重培养高素质的专业型人才
古人认为, 医乃小技, 但技术性强, 唯有被老师认定的具备“大慈恻隐之心”的人才有资格继承师业。唐代孙思邈指出医道是“至精至微之事”, 并且有着立誓“普救含灵之苦”的高尚情操。明代医学家王绍隆在《医灯续焰》中提到:“医以活人为心。故曰, 医乃仁术。”古代师承教育中, 名师遴选弟子首要注重其品格, 再观其悟性, 注重培养德艺双馨的人才。挖掘师承教育中德育教育的优秀理论和实践经验将会为中医药院校德育教育工作提供养料。
撒尼尔·霍桑的代表作《红字》是美国浪漫主义文学时期的经典之作。作者细腻而深刻的语言, 作品中丰富而复杂的人物形象与心理描写使该作品充满魅力, 至今人们还从不同的角度讨论和评价着《红字》。《红字》讲的是两百多年前, 北美洲殖民地深受清教政权的严酷统治, 女主人公海丝特·白兰因与神职人员亚瑟·丁梅斯代尔相爱并生下了女儿——珠儿而被判通奸罪, 并处以终身佩戴象征羞辱的红色A字的刑罚。而丁梅斯代尔却由于内心的懦弱, 不敢向世人袒露真实的自己, 逃避责任, 走向了虚伪。亚瑟·丁梅斯代尔是纳撒尼尔·霍桑笔下最为丰满的一个人物形象。他有着神圣的外表与虚伪的内心;他有着献身宗教的理想与渴求爱情的梦想;这些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真实与虚伪的激烈碰撞使得丁梅斯代尔的灵魂与肉体都饱受煎熬。一直以来, 他的内心深受清教教义的束缚。他所受的教育与社会的大环境都在逼迫着他压抑自己的情感, 用内心虚伪的一面逃避着本该由他勇敢承担的责任。
【关键词】红字纳撒尼尔·霍桑亚瑟·丁梅斯代尔
【中图分类号】I106.4【文献标识码】A
I Introduction
distinguished way by Nathaniel Hawthorne, became one of the most excellent literature works in the 19th century in America and since its publication in 1850, it has received a wide range of consideration from many readers and critics all around the world.The novel was written in the background of colony times of America over 200 years ago.It is a tale of adultery that narrates a love tragedy in the colony of New England and it revealed the cruelty of social code, deception of religion and pretence of morality during the development of capitalism in American.Hester Prynne, Arthur Dimmesdale and Roger Chillingworth, the three main characters in the novel, give readers deep impressions, among which Dimmesdale is the one whose personality was most abundant and complicated.His inner world conflicted with his appearance;his belief conflicted with his behavior.The religious doctrine that Dimmesdale preached could not integrate with his real life;he always twisted in contradictions.Therefore, in my opinion, it is the most valuable to analyze Dimmesdale’s mental characteristics
fell in love with Hester Pyrnne and lived in a contradictory life
5. 精品小班式的教育模式培养中医专业人才
中医教育中对医术有极高的要求, 中医工作要精心、医术要精湛、用药要精当。这对学医人员的专业素养是一个极高的要求。传统师承教育形式中老师带领弟子相对更加细致, 是精品小班教育, 教授学业和技艺融入生活的点点滴滴、方方面面。近年来, 各大中医药院校纷纷开始研究将师承教育引入院校教
character
育中, 期望取得更好的效果, 通过调研得知, 建立特殊小班教
学配备高素质老师, 对专业人才的培养有好的效果。
我们坚信, 中医师承教育融入中医药院校教育中, 完善中医药院校教育模式, 有利于中医类人才的培养, 这是时代的要求, 中医药院校发展的要求, 具有实践意义。
摘要:中医师承教育中蕴含着丰富的资源, 将中医师承教育引入中医药院校教育工作中, 挖掘中医师承教育的优秀资源, 完善中医药院校教育工作。
【中医内科工作总结】推荐阅读:
中医内科学 重点总结07-21
中医内科考博试题08-11
中医内科个人小结10-11
中医内科病症护理常规09-24
内科进修总结09-25
内科总结10-27
内科医生工作心得10-01
内科医师工作总结08-23
2024内科工作计划10-24
关于内科医师工作总结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