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个人的价值

2024-09-06

探讨个人的价值(精选10篇)

1.探讨个人的价值 篇一

一个人的价值 , 应当看他贡献什么 , 而不应当看他取得什么.—— 爱因斯坦 人的价值是由自己决定的。---卢梭

①坚持能力有大小与贡献须尽力相统一。

②坚持物质贡献与精神贡献相统一。

③坚持完善自身与贡献社会相统一。

④坚持动机和效果相统一 必须通过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包括个人与他人、个人与集体的关系来审视人的价值。每个人都是特定社会发展阶段和社会关系中的人。个人价值指的是个人的存在、活动、发展对社会和自身的意义。由于人既是价值的主体,又是价值的客体,个人价值就包含着个人的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双重含义。

个人价值的实现离不开价值观的指导。如果,没有正确的个人价值观,如何实现社会价值观呢?

问题1:假设牺牲对方4个出色的辩手,能挽救社会的利益,你们有胆量选择牺牲吗?如果有,请问你们如何对得起养育你们这么多年的父母?如果没有,何来的社会价值重于个人价值

人生,应该是一个生命的起点到生命终点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有没有意义或产生的意义,是个人能感知的,这种感知是主观性的(亦即是自誉的),既然个人的人生的意义与所处的社会有着密切的关系,其人生的意义也应由社会对其客观的评价。如一个人一生都偷抢拐骗,其个人是肯定其个人价值的,不然其就不用做这种行当,难道这也能说明这是其人生的意义吗?再从另一角度说,一个人的一生都在助人行善,其个人认为这一生是有意义的,这不也正是社会也肯定了其价值,才倍感人生的意义吗? 其次,人生的意义并不等同于一个人人生中某“一事一物”的意义,不要试图用一二件事来概括整个人生,人生是反映一个人生命的整体。就算人生的意义在于某一事一物,社会对其的肯定一直都在贯穿于其中,这种肯定就在于当时的第三方。由此可以说:个人可以肯定某一事物的价值和意义,但不是整体人生的价值和意义。正方一辩用生命的一瞬(终点)来定论人生的意义,正方二辩三辩也用人生中的某“一事一物”来立论人生的意义,这些能概括其整个人生吗?是完整的人生吗?

人生就是一个多姿多彩的大舞台。不同的人甚至同一个人的不同时期,对生活的感悟亦可能不同。对人生意义的理解也不相同。

有的人追求财富、有的人不爱江山爱美人,有人淡泊致远,各自追求各自精彩,谁能够、谁有权利来肯定每个人的人生是否有意义?没有,法律只能裁决人的行为是否侵害了他人利益,道德只能告诉人的行为社会期望值是多少,而新闻媒体甚至都搞不清楚自己在说什么。有人说,一个人为了帮助别人乐善好施,不留名,不求利,是真善,他可能一辈子默默无闻;另一个人为了获得大家的称赞而行善布施,沽名钓誉,是伪善,但人人皆称大善人。因此,社会的评价并不能肯定人生的意义,人生的意义在于自己对个人价值的肯定。

有人说,当罗蜜欧与朱丽叶决定为爱死去,只是他们两人认定有意义而已。可是不管我们愿不愿意,我们的爱情和家庭都被放在社会大环境中。无论我们做什么,都将受到邻居、朋友以及同事的评论。只有符合整个社会的标准,我们的爱情才会甜蜜,我们的家庭才会幸福。就像罗密欧和朱丽叶,正是由于社会对他们的爱情不认可,他们才痛苦地走向死亡这条绝路!个人不能离开社会而单独存在,这就注定个人要以社会价值为标准,时时调整自己的个人目标。只有个人的所做所为得到社会的认可,人才能活出自己的价值。因此,人生的意义在于社会对个人价值的肯定。

日月如梭,光阴似箭。看看周围的人,面对眼角眉梢的皱纹,仍然要反思曾经岁月的得失,思虑来日的生活。面对理想,人世间有几人能如愿以偿?多少流芳百世的名人亦感叹人生不如意事十有八九,何况我辈?谋生问题、家庭问题、子女问题、情感问题……哪能事事如意,万般顺利?想得到的得不到,想爱的不能爱,应该来的却偏偏不来,可以做的却没有机会做。面对生活,有人现实得只要吃饱穿暖也是不可能。面对生活必须的柴米油盐。人生的责任和意义似乎在这些生活琐碎中惭惭领悟。记得一位著名医学专家畅谈生活方式与健康的报告,他提出的以健康为中心的四项原则(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但现实生活中,就是这简简单单的原则许许多多的人却没有条件做到。

人的生活不是自己一人能说了算的,更不是孤立的个人行为,经济水平,地理环境,风俗习惯,家庭背景等都是制约因素。也有人梦想“醒掌天下权,醉卧美人膝。” 面对生活,我要说:岂能尽如人意,但愿无愧我心。

儒家学者涂维明说:“人生的最终意义见于人的日常生活。”也就是说,只有活着的人,人生才有意义。自然地活着,人生的意义就在于“活着”的本身,就在于活着的“过程”。无论是酸甜苦辣,还是悲欢离合;无论是像一根小草那样“弱不禁风”地活着,还是像太阳那样“灿烂辉煌”地活着,只要悦纳自己是自己,真诚地神圣地经历自己活着的生命,就是自然的“真理”,就是人生的“意义”。小草从不因为自己的“顽强坚韧”而“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更不会对自己作“苦乐、好坏”的评价,小草只是“自然的,心平气和”地接纳自己所有的朝朝暮暮与点点滴滴而活着。

做为一个人何尝不是这样呢?活着就活着,象一朵花儿静静地绽放,象一滴雨丝悄悄地落入尘埃,花开和雨落的过程就是“意义”的本身。因此,人生的意义就是自然地活着,在于“活着”的本身,在于活着的“过程”。

如果真论人生的价值,人活着只是对生活的体会,对社会生活和感情生活的感知,从这对这些感知的过程里体现对自己的存在的价值,和对社会的价值.在这个过程里面可能的些人永远不会明白,自己为何而生为何而存,活着就是个桎梏,为生活,为感情,为自己的理想所桎梏.人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每个人都在这些过程中理解和感悟自己的人生.几千年来,人们都在探索生存的意义,高尚的认为是人生的价值在于为团体国家为社会为人类发展有所突破,也有人认为人生的价值在于能使自己,使自己心爱的快乐,也有人认为创造出更多的财富才能证明自己的价值,更有拉登认为破坏的越多,越能体现他的价值.个人认为人生的价值在于好好的去感悟生活,珍惜生活,而不是将必生的精力或穷尽其智去考虑什么是我的价值如何去体现这些价值,人这个论题上不应该有讲客也更不该有听客,不该用自己的价值观念去影响别人对于自己价值的认识,更不该用别人的价值观念做参考或修改自己的价值取向.存在的必是合理的,我思故我在,这才是每个人真正的价值所在.正方: 首先,我想请问反方同学一个问题: 假如明天不会来临,你将怎样度过今天?我们都明白,生命是倒计时,明天是不能透支的,我们没有无限的明天可以用来做无限的事,让人生达到完美无缺的境界。有限的时间逼迫我们追求有意义的人生。人生短暂,假如明天不会来临,你将怎样度过今天?在这一天,无论你做了什么,完成了什么,留下什么,社会的评价对你不再有意义。这是你的人生,是你要让自己活得有意义,活得有价值!人生是否有意义,只有你自己能肯定。其次,社会评价肯定你的个人价值,其根本目的不是证明你的人生有意义,而是告诉社会芸芸众生:社会需要这样的人,希望各位模仿跟从,是一种道德上的广告,即以德治国。是一个国家以道德手段作为以法治国的辅助方法。对你个人而言,社会评价只是你行为之后迟来的爱,这份爱甚至可能是你的盖棺定论,追加的谥号!这时侯,一个得到社会肯定的死人还会跳起来说人生有意义吗?人生的意义是什么,有人追求财富、有人不爱江山爱美人,有人淡泊致远,各自追求各自精彩,谁能够、谁有权利来肯定你的人生是否有意义?没有,法律只能裁决你的行为是否侵害了他人利益,道德只能告诉你的行为社会期望值是多少,而新闻媒体甚至都搞不清楚自己在说什么。或许某天联合国因为你对社会的贡献,赶在你生前给予你一个全宇宙嘉奖,但你一开始行动的目的就是冲着这个嘉奖去的吗?

再者,社会所谓的对个人价值的评价,只是反映社会对某种个人行为的需求性,而不是你的个人价值,更不会在乎这些对你个人的意义是否重要.举个例子,对于充满母爱的女性来说,生育儿女、享受天伦之乐是幸福的,具备个人价值,但在社会评价上,同样是生儿育女,苏联给予多生多育妇女“伟大的母亲”称号。而中国北京郊区计划生育的口号是“少生孩子多种树,少生孩子多养猪!”请问反方同学,就这个事实而言,社会评价岂不是完全抛弃、牺牲了个人的人生意义。一个人为了帮助别人乐善好施,不留名,不求利,是真善,他可能一辈子默默无闻;另一个人为了获得大家的称赞而行善布施,沽名钓誉,这是伪善,但人人皆称其为大善人。情问反方同学,这种社会的肯定有意义吗?正确吗?难道说真善的人仅因为得不到整个社会的认可,就失去了人生的意义吗?!有位智者说每个人的人生都要找到四个人。

第一个是自己, 第二个是你最爱的人,第三个是最爱你的人,第四个是共度一生的人.人生中的四个人,你找到了吗?

人生中最重要首先找到自我,但现实生活中又有多少人能够真正找到自我…… 多少心愿未实现转眼成空;

多少心里话未曾说人生已告终;

莫怨人生来去太匆匆……

生命是倒计时,明天是不能透支的,我们没有无限的明天可以将做无限的事,让人生达致完美无缺。人生是否有意义,只有你自己能肯定。人生的意义在于自己对个人价值的肯定还是在于社会对个人价值的肯定呢?面对人生每个人都会有自己不同的观点与想法……

2.探讨个人的价值 篇二

思想政治教育二元价值包括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 两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是辨证统一的关系。社会价值固然重要, 但个人价值也不容忽视。以人为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必然要求充分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二元价值, 为此我们必须改变原有的重社会价值、轻个人价值的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模式, 在改革开放新的历史条件下, 不但要象过去那样一如既往地重视社会价值的实现, 同时也注意个人价值的实现, 惟有如此, 才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本文试图运用分析归纳的方法, 从以人为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上探寻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个人价值的必要性。

所谓思想政治教育价值, 是人和社会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认识活动中建立起来的, 以人的思想政治品德形成和发展规律为尺度的一种客观的主客体关系, 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存在及其性质是否与人的本性、目的和需要等相一致、相适合、相接近的关系。这种关系是思想政治教育在其教育活动和社会关系中合乎人的发展 (尤其是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 和人类社会进步 (尤其是精神文明的进步) 的目的而呈现出的一种肯定意义的关系。

1 人的全面发展需要思想政治教育个人价值的充分实现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坚持以人为本, 始终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人的全面发展包括人的劳动能力的全面发展、社会关系的全面发展、人的自由个性的全面发展。人的全面发展非常重要, 它是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要求, 只有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才能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合理性和无比优越性;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发展也是辨证统一的, 人的全面发展推动社会的发展, 是解决社会发展问题的有效方略;人的全面发展还是我党在新时代执政地位的合法性根据。而要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必须充分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个人价值。

2 社会的全面发展需要思想政治教育个人价值的充分实现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 自然, 我们党也就将社会的全面和可持续发展作为我国当今的主题, 做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广义的社会发展指的是社会的整体发展, 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领域在内的社会生活的全面进步, 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和社会的物质文明程度和精神文明程度的同步提高。只有实现社会的全面发展, 党的执政地位才能得到巩固, 社会主义的优越性才能得到充分发挥, 抵制世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才会有更坚实的基础, 和谐社会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才能早日实现。要实现社会的全面发展, 需要充分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个人价值。

2.1 经济发展需要思想政治教育个人价值的实现在影响经济

发展的诸多因素中, 科学技术无疑是最重要的因素, 科学技术的水平决定着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高低, 从而也决定着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发展科学技术的关键在创新, 科技创新问题, 说到底还是人才问题。作为社会主义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合格的人才, 不仅要有良好的科学文化素质, 还需要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

另外, 促进经济发展的其他因素, 如改变增长方式, 正确处理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之间的关系, 完善社会主义市场体制, 不断深化体制改革和创新等等, 都取决于我们能否培养出现代社会所需要的合格公民。只有对劳动者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激发他们的精神动力, 塑造他们健全的人格, 使他们形成崇高丰富的精神境界, 健康良好的心理品质, 在提高劳动者的科学文化素质的同时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 发挥思想政治教育个人价值的应有功能, 才能使他们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充分发挥自己作为理性经济人的作用, 我国经济才有可能持续、健康、稳定地向前发展。

2.2 政治发展需要思想政治教育个人价值的实现政治文明的

发展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发展是相辅相成的。政治文明发展包括政治意识文明发展、政治制度文明发展和政治行为文明发展三个组成部分。首先, 政治意识文明的发展需要思想政治教育个人价值的实现。政治意识是政治领域的一种精神现象, 是公民对政治生活和政治活动的心理反映, 包括人们在一定社会中形成的政治认识、政治态度、政治信念、政治习惯和政治价值等, 它作为一种精神力量, 对政治主体的行为起着巨大的影响, 它促进和制约着政治发展。

2.3 文化发展需要思想政治教育个人价值的实现在推进经

济、政治发展的过程中, 能否推进文化发展, 能否促进精神文明建设, 关系到能否为社会主义建设实践提供持久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从而关系到能否实现持久、协调和稳定的社会发展。当今世界, 文化与经济和政治相互交融, 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文化作为一种生产力, 她已深深地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 从而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但我们切记文化不管具有怎样的重要作用, 它从来都不是一个抽象物, 它是由镌刻在历史丰碑上的无数伟人的名字所支撑起来的宏伟大厦。人民群众是文化的创造者, 离开具有高尚品德和渊博知识的个体, 文化的创造和发展就会成为天方夜谭。正因为如此, 要想使社会主义文化得到发展, 就必须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个人价值。

(1)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与发展的主体既然是个人, 因此, 只有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提高公民的道德素质, 调动他们的创新积极性, 培养他们相信科学坚持真理的品性, 民族文化优良传统才能得到发扬, 内容和形式才能得到积极创新, 才能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 民族的、科学的和大众的文化, 精神文明建设才有可能顺利进行。 (2) 弘扬民族精神也有赖于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个人价值。民族精神是民族之魂, 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只有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增强个人的民族自豪感、自尊心、自信心, 才能培养个人积极拼搏、开拓进取、发奋图强和昂扬向上的民族精神。这些民族精神一旦内化为个体的思想道德品质, 时代先锋和优秀楷模就会大量涌现, 这会进一步促进民族精神的传承和发扬。再次, 只有通过思想政治教育, 提高个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意识, 培养他们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才能抵御各种腐朽文化的侵蚀, 社会整体的思想道德素质才有可能得到较大的提高, 才有可能在全社会形成良好的精神风貌, 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的方略才能实现。 (3) 文化的发展、精神文明建设需要教育科学事业的振兴。只有通过思想政治教育, 才能培养个人对迷信和伪科学的鉴别力, 树立科学的信念, 才能增强人们科学创新的积极性、主动性, 在全社会形成学科学爱科学的良好风气, 才能提高全体人民的科学素质。用科学武装起来的公民, 不但会成为合格的劳动者, 还会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是辨证统一的关系, 它们同等重要, 不可偏废, 统一于同一个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过程中。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创新思想政治教育价值模式, 新模式必须要兼顾思想政治教育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的实现。如果只强调社会价值而忽视个人价值, 则思想政治教育就会显得苍白无力、空洞虚伪, 无法得到受教育者的认同和接受;如果思想政治教育只强调个人价值而忽视社会价值, 必将导致个人主义和对自我价值的过分追求, 最终将违背社会道德和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 会导致思想政治教育的失效。只有使二者相互协调, 高度统一, 在首先实现社会价值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实现个人价值, 才能达到思想政治教育最终的目的。

摘要: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的关系是既相互区别又辩证统一。社会价值固然重要, 但个人价值也不容忽视。以人为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要求我们必须改变原有的重社会价值、轻个人价值的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模式。

3.个人价值与企业价值 篇三

现代经济学和心理学的一个基本假设,就是人的思考与行为都是目标理性的,其行为的动机就是为了满足自己的私利,实现自身经济利益的最大化,这就是“经济人”的本意。大多数企业家在创业之初只能称为“生意人”,目的也只是谋取个人利益。在这里,我们看不见企业的独立价值,因为它只是一种平台或工具,服务于主人的利益。

然而,当企业成长到一定的规模,越来越深的扎根于社会并对其产生影响时,它便会渐渐“生长出”自己的人格价值。此时,企业的“家长”——当初处于“经济理性”而创业的那个生意人,该如何面对自己一手栽培的这个孩子,又该如何处理个人价值与企业价值的关系?

这个问题有一个标准答案——让企业拥有自己的文化和价值观,然后服从于斯。因为承认企业文化,也就是承认企业作为独立个体的价值诉求。越来越多的企业家意识到了企业文化的重要性,员工一进企业就大搞培训,希望将他们锻造成为一颗颗高效的螺丝钉。然而,企业家自己却有意无意地游离(实质是凌驾)于企业文化,把企业办成了“家天下”,企业价值最终异化为家长意愿。

危险出现了。当这些名义上的“企业家”将其个人价值凌驾于企业价值之上时,他的眼中其实没有企业,只有自己。我相信,正是这一个区别,导致虽同是1987年起步、都做成了好几百亿元规模的企业,黄光裕倒下了,宗庆后还站着(P124)。即便如此,宗庆后仍没有最终完成“个人角色的转型”。他强大的个人领导力是否能发展成娃哈哈可持续的竞争力,能人企业在创始人离开之后能否基业长青?这不仅仅是拷问娃哈哈的问题。

本期封面专题讨论的公司政治,也关乎个人价值与公司价值的权衡。在花旗联合CEO的权力角逐中,里德认为“政治是丑恶的”,避免卷入权力争夺“恶”的表演中。这或许符合他个人价值的准则,却让权术派桑迪上位,而事实证明,桑迪的夺权阻碍了花旗的长远发展。这就是公司政治中,个人价值与企业价值的纠结之处。

人们提到“公司政治”往往讳莫如深,认为无非是个人私利的角逐和不同派系的暗战,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更未曾想去理顺并管理。然而,如果从“企业价值最大化”的理念出发,不可避免的公司政治不能被停留在个人私利的角逐层面,而应该重建一种更为理性和工具化的思维,为企业价值服务,这并非不可能(P56)。

4.我个人对价值问题的思考 篇四

价值是人类对于自我本质维系与发展,为人类一切实践要素本体,包括任意的物质形态。价值是定义人本身存在的核心概念,其是人这一存在与发展的本质。人类一切自我解放行为,即本质规律(人性)下对于自我的创造及再创造并最终达成对于这一规律的本质以维持及发展,简单的表述就是人类一切实践中具有对于自我的维持及发展所在的本质,一切价值形态都脱离不了此一范畴,不能脱离此一范畴。价值在很多领域有特定的形态,如社会价值,个人价值,经济学价值,法律价值等等。这些价值的存在是人在不同领域发展中范畴性规律性本质存在。同时由于意识上存在一些概念化的维系与发展人类的思想没有形成实际的物理力量,此类价值单独定义为名义价值。

以上是教科书对于价值的定义,说实话我是一个字也看不懂,但是我认为这并不影响我对于价值的理解,我对于价值的第一感觉,它是由于人类拥有意识而诞生的。对于这个世界,发展演化本就是必然,无所谓价值。所以可以这样说:有了人才有了价值。

价值一词,我很早就听说过了。但是真正地学到这个词是在中学上政治课的时候。我至今还记得书本对于商品价值的定义:无差别劳动力的凝聚。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指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随着劳动生产率的变化而变化的。因此,劳动生产率越高,生产单位商品所耗费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就越少,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就越小;反之,情况相反。所以,商品的价值量与体现在商品中的劳动量成正比,与生产这一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成反比。这一切,只要正常上完中学的人都知道,但这只是商品价值。事实上,能够准确定义的只有在前面加了定语的价值,就价值的本质而言,目前都没有一个定论。但是我们每个人都对价值有一种看法,而且大家的看法似乎大部分都是共性的,即我认为价值的本质是不可描述的,正如公理不需要证明一般。

前文中,笔者提到,价值是依附人而存在的,而每个人是独立的个体,即人与人之间是有差别的,故对于某一事物的价值,在不同人眼中是不同的。下面一个例子就很好的说明了这个问题:

一只公鸡在田野里为自己和母鸡们寻找食物。它发现了一块宝玉,便对宝玉说:“若不是我,而是你的主人找到了你,他会非常珍惜地把你捡起来;但我发现了你却毫无用处。我与其得到世界上一切宝玉,倒不如得到一颗麦子好。”

不同事物有不同价值这很好理解,但是同一事物在不同的时间亦有不同的价值,其中最明显的就是信息的价值:

信息强调时间价值。随着通讯技术的发展,信息交流在速度和数量方面快速提高,谁首先获得信息谁将掌握竞争的主动权。信息价值的时间性有短期和长期的区别,信息价值的短期性表现为信息出现后,必须在一到两天或更短的时间内作出决策,而有效期一过信息价值将为零,如,证券市场信息的价值持续时间一般都较短。

信息价值的长期性表现为信息价值在较长的时间范围内存在,其价值或

随时间递减或保持不变。

以上是一般人对于价值的印象。我们在现实生活中根据已有的经验和认识能力,可以很快地判断出一个事物、现象、矛盾和问题所具有的价值性质和价值数量,为我们的大脑经过思维产生出如何处置该事物的行为意识做好思想准备。

价值判断是每个人日常生活中发生频率最高的认识思维活动,是我们对刺激和影响感官的各种事情或物体是否产生兴趣、是否进行进一步的认识和思维,是否采取人体行为加以处置的前提条件。

价值判断涉及到一个问题,判断的标准是什么。在这里就要谈到价值观了。

价值观是指一个人对周围的客观事物(包括人、事、物)的意义、重要性的总评价和总看法。一方面表现为价值取向、价值追求,凝结为一定的价值目标;另一方面表现为价值尺度和准则,成为人们判断价值事物有无价值及价值大小的评价标准。个人的价值观一旦确立,便具有相对稳定性。但就社会和群体而言,由于人员更替和环境的变化,社会或群体的价值观念又是不断变化着的。传统价值观念会不断地受到新价值观的挑战。对诸事物的看法和评价在心目中的主次、轻重的排列次序,构成了价值观体系。价值观和价值观体系是决定人的行为的心理基础。

所以,还是那句话,因为人与人之间是不同的,所以各人的价值观也是不同的,下面我们来看几个典型的价值观: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要由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坚持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和坚持社会主义荣辱观组成。2012年11月,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以12个词概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指人们对社会主义价值的性质、构成、标准和评价的根本看法和态度,是人们从主体的需要和客体能否满足主体的需要以及如何满足主体需要的角度,考察和评价各种物质的、精神的现象及主体的行为对个人、无产阶级、社会主义社会的意义。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指社会主义社会的政府和人民共同为之努力奋斗的价值取向,也就是共同理想。如果一个社会不是社会主义社会就无所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企业价值观

企业价值观是指企业及其员工的价值取向,是指企业在追求经营成功过程中所推崇的基本信念和奉行的目标。从哲学上说,价值观是关于对象对主体有用性的一种观念。而企业价值观是企业全体或多数员工一致赞同的关于企业意义的终极判断。

对于任何一个企业而言,只有当企业内绝大部分员工的个人价值观趋同时,整个企业的价值观才可能形成。与个人价值观主导人的行为一样,企业所信奉与推崇的价值观,是企业的日常经营与管理行为的内在依据。

价值观是企业文化的核心。菲利浦·塞尔日利克说:“一个组织的建立,是靠决策者对价值观念的执着,也就是决策者在决定企业的性质、特殊目标、经营

方式和角色时所做的选择。通常这些价值观并没有形成文字,也可能不是有意形成的。不论如何,组织中的领导者,必须善于推动、保护这些价值,若是只注意守成,那是会失败的。总之,组织的生存,其实就是价值观的维系,以及大家对价值观的认同。”

实际上,企业文化是以价值观为核心的,价值观是把所有员工联系到一起的精神纽带;价值观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内在动力;价值观是企业行为规范制度的基础。以上,我们可以知道,相同的人在处于不同的角色时,判断事物的标准不同,即我们可以说他在不同位置拥有不同的价值观。

既然价值观是判断事物价值的标准,那么就有合适与不合适一说,即正确与不正确的分别,毫无疑问,我们要拥有正确的价值观。

正确的价值观正常人一眼便可分别,故不作定义,下面是树立正确价值观的方法:

首先确立好自己的人生目标和信心。并且制定好自己的个人原则和方针,这样可以有效的束缚自己的行为和精神。其次,保持自己有一个良好的心态,乐观向上,不要钻牛角尖,更不要把小事情往心里去。最后,要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不要把不应该的事情做了,给自己的人生道路上蒙羞。人要勇敢的面对生活,持积极乐观的态度,确立目标追求更优秀的成绩。

5.探讨个人的价值 篇五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国家开放大学终结性考试试题及答案

一、材料分析题(80

分)

材料分析一:医务工作者展现了救死扶伤的崇高精神。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广大医务人员夜以继日、连续奋战,有的不幸被病毒感染,有的甚至献出了生命,展现了救死扶伤、医者仁心的崇高精神。面对新冠肺炎疫情,普通人可以通过自我隔离把客观风险与主观焦虑降低到最低限度,而医务工作者则选择了“逆行”。当很多人在家中安全隔离时,大批白衣天使却走出家门,坚守工作岗位,用生命守护生命。疫情使医务人员的工作环境风险更高,工作环节更复杂,工作强度更大。面对这些严峻考验,医务工作者不负人民重托,交出了满意的答卷,诠释了救死扶伤的真正内涵。

请回答:人生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关系如何?如何评价一个人的人生价值?

参考答案:

人生的自我价值,是个体的人生活动对个体自身的生存和发展所具有的价值,主要表现为对自身需要的满足程度。在这里,价值客体与在人生社会价值关系中一样是个体的生

活实践,而价值主体则是个体自身。人生的社会价值,是指个体的人生活动对社会、他人来说所具有的价值。在这里,价值客体是个体的人生活动,价值主体是社会和他人。衡量人生社会价值的尺度是个体对社会和他人所作的贡献。个体对社会和他人的生存和发展贡献越大,其人生的社会价值也就越大,反之,其人生的社会价值就越小;如果个体的人生活动对社会和他人的生存和发展不仅没有贡献,反而起到某种反作用,那么,这种人生的社会价值就表现为负价值。人生的自我价值与人生的社会价值一样,也有质和量的差别。人生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是人生价值的两个不同侧面,二者既相区别,又密切联系、相互依存,共同构成人生价值的矛盾统一体。在人的社会生活中,“每个人是手段同时又是目的,而且只有成为他人的手段才能达到自己的目的,并且只有达到自己的目的才能成为他人的手段,——这种相互关联是一个必然的事实”。任何一个人要生存下去,必须满足自己基本的物质和精神需要,满足的方式和满足的程度不同,从而使得社会中的个体成为具有差异的个性存在。人在的自我价值还是个人发展的条件,人不仅有生存的需要,还有发展的需要,个人提高自我价值的过程,就是力求各方面进步以实现自我完善的过程。社会是人创造并由个体组成的,自我价值的实现构成了个体为社会创造更大价值的基础。另外,人又总是生活在社会当中,个体无法脱离社会而存在和发展。

个体的人生活动不仅具有满足自我需要的价值属性,还必然地包含着满足社会需要的价值属性。人是社会的人,这不仅意味着个人物质和精神的需要须在社会中才能得到满足,还意味着以怎样的方式和在多大程度上得到满足也是由社会决定的。社会的物质和精神不是上天赐予的,而是社会中的人们创造的,社会对人生的价值,不过是由无数过去和现在的人生对社会创造的价值所构成的。在此意上说,人生的社会价值是实现人生自我价值的前提。

人们自己选择生活道路和生活方式,以独特的思想和行为赋予生活实践以性特征。但是,任何个体的人生意义却只能够建立在一定的社会关系和社会条件基础之上并在社会中实现,离开这个基础,个人就不能作为人而存在,当然也无法创造人生的价值。人的社会性决定了人生的社会价值是人生价值的最基本内容。一个人的生活具有什么样的价值,从根本上说是由社会所规定的,而社会对于一个人的价值评判,也主要是以他对社会所作的贡献为标准。有人主张以极端的个人主义作为人生价值评价的标准,以为人生的价值就在于个人需要的满足,个体的所有需要都满足了,这样的人生就具有最大的价值口显然,这种主张在理论上是片面的和错误的,是把人生价值中的主体和客体关系颠倒了。唱“索取”当作人生价值,也就是把社会对于人生的价值错当作人生自身的价值,这并不是对人生价值的确认,恰恰是对人生

价值的否定。这种主张在实践上不仅行不通,还是十分有害的。在任何社会条件下,如果每个人都只要求社会满足自己的欲望,只考虑“人人为我”,就不会有什么人来“

为我”了;如果每个人都把他人和社会统统看做是满足自己私欲的工具,以为只有自己才是人类存在的唯一目的,无止境地追求享受和占有,那么,作为个人存在的前提和现实条件的社会也就无法和谐地存在下去了。

人的需要构成了人生价值关系中的主导方面,生活实践中的个体“总是从自己出发”的。一个人对自己和他人的生活实践作何评价和怎样评价,受到评价者所处社会关系的制约,也受到其思想和认识水平、道德境界、评价的方式和角度的影响,因而呈现出个性的特点。人生价值观属于认识的范畴,人的任何认识在形式上都是主观的。正是因为这样的原因,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人们的人生价值观会有很多区别,就是在同一个历史时期、相同的社会条件下,面对同样类型和性质的生活实践,不同人的价值评价也会存在差异,有时甚至会得出截然相反的结论。个性特点和主观色彩是人们在人生问题上进行价值评判的重要特征。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在人生价值问题上就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不存在客观标准,人们也无法对自己和他人的生活实践进行客观评价。实际上,对于一个人的生活实践,元论是自我评价还是社会评价,客观性都是更为根本的特点。价值表示的是主体的需要与客体属性之间的关系,人们的生活实践及其成果因满足人类自身存在和发展的需要而具有价值性,而这种价值性产生于人的能动的、创造性的实践活动中。人们是在社会实践中创造自己的价值,也是在社会实践中确立自己的人生价值尺度。人生价值体现在人们的实践活动中,人生价值的评价是一个过程,而且与人生价值的创造是一个统一的过程。“劳动创造了人本身”这一事实决定了以劳动为主要内容的社会性实践不仅是人的本质属性,也是人生具有价值属性的根源和基础,实践活动及其成果具有客观性,决定了对其加以价值评价同样存在着客观的标准和尺度。人的劳动及其成果是人生价值尺度的基本内容,只有以劳动及其成果为标准,才能度量一个人真正的人生价值及其大小。人只能在既定的历史条件下创造历史,人的需要以及通过实践对需要的满足一定会打上历史的、社会的烙印在历史上,关于人生价值,曾经出现过种种不同的标准和尺度,譬如以一个人的家庭出身即所谓的“血统”贵贱为标准,或者以一个人在社会上的等级高低和权力大小为标准,或者以一个人所拥有的金钱多少为标准……而在一定的社会条件下,这些不同的人生价值评价标准又可能同时存在并以这样或那样的方式表现出来。然而,透过这些形形色色的标准和尺度,我们则不难发现一个基本的事实,无论哪一个时代、哪一个人,人生价值标准的确立都是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完成的,人生价值观是一定

会关系的产物。随着历史的发展和社会条件的改变,人们的需要和利益发生了变化,人生价值标准和人生价值观也就必然会随之发生变化。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其变化和设展遵循着不以任何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人,在人生问题上的价值标准会有这样或那样的差别,但一个人的人生活动是否符合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是否以其社会性实践促进了历史的进步,是否通过其劳动对社会和他人作出贡献并完善自我,则应当是评价人生价值的普遍标准。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人们交流和交往日益广泛和形式多样,人们在思想活跃、观念更新的同时,人生观和价值观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不同内容和形式的人生观、价值观为人们提供了多种选择的条件,也为人们形成富有个性特征的人生创造了可能性;但是,这绝不意味着在人生问题上

从此不再有客观的评价标准和价值尺度了。应当说,越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

6.一个人的人生价值表现在两个方面 篇六

忠于职守勇于献身 学习方永刚精神,“如果有一天我的生命之钟停摆了,我愿意定格在自己的岗位上,永远保持一名思想理论战线英勇战士的冲锋姿态,让有限的生命为太阳底下最壮丽的事业燃烧……”这是海军大连舰艇学院政治系教授方永刚践行人生价值的真实写照,也是最好诠释。22年来,他始终走在理论创新工作的最前沿,让有限的生命放射出了无限力量,让平凡的工作岗位焕发出了耀眼光芒。

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通一行。方永刚的经历再一次印证了这亘古不变的成才定律。从事理论研究和教学是一项枯燥乏味的工作,难度很大。可再难干的工作总要有人去干。笔者猜想,22年前,刚刚大学毕业的方永刚也曾有过畏难情绪,可是他很快调整了心态,凭着对职业的热爱,一干就是20多年,刻苦钻研、勤奋工作,取得了非凡的成绩,更重要的是,他让这一在很多人看来的“冷岗位”渐渐“热”了起来,热度也温暖了更多需要帮助和指引的人,传递出了一位人文学者爱国爱民的温暖信息。

与方永刚一样,我们大多数人都从事着平凡的工作。事实表明,一个人只有全身心地投入到事业中,才能有干事的激情和动力,并激发出自身的潜力和创造力,对工作精益求精,对事业殚精竭虑,惟此,才能有所成就。许振超、方永刚,还有我区涌现出的先进人物彭发荣、王有德等,无不是怀着对党和人民事业的无限忠诚和热爱,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兢兢业业、勤勤恳恳、刻苦钻研、勇于奉献的时代楷模。对比一下,如今存在这样一些人,他们缺乏对事业的热爱和吃苦耐劳的奉献精神,高不成低不就,干工作忙于应付,不求有功但求无过……不难想象,这样的人很难有所成就,更别说贡献社会、服务人民了。由此,我们可以明白一个简单的道理,爱岗敬业、勇于献身是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条件。人不爱岗,终不能立。

学习方永刚精神贵在转化为实际行动。当前,我区正处于抓住机遇、加快发展的关键期,每一个人都应当成为促进地区经济发展的参与者,维护地区和谐、安定和社会各项事业进步的推动者,要以方永刚为榜样,脚踏实地、刻苦钻研、奋发有为、勇于献身,为宁夏的明天贡献出自己的全部力量!

我们需要雷锋精。随着三月春风的到来,雷锋精神也随之而来。应该说,一个好的现象将在全国再次诞生。对此我们应该感到欣慰。自从进入市场经济以来,雷锋精神越来越少见,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有人会问什么是标准的雷锋精神?我在这里不妨告诉大家。为老人让坐、主动关心弱视群体、帮助有困难的人,凡是我们力所能及的事情都可以算是雷锋精神。雷锋精神在我看来无非具有两个方面:第一是为人民服务;第二是艰苦朴素。这两点,在如今的商品社会却难得一见。

如今这是个越来越人性化的社会,按照常理来讲,雷锋精神应该落到了我们每个人的身上和心中,但现实却令人失望。造成这样的现状是多方面造成的。但最为主要的就是我们每个人的思想意识发生了不该发生的变化。

随着社会保障机制的完善,很多人认为,现在不需要雷锋精神了。在观念上大家都有些放松了。这点儿可以理解。那么,在今天,在2004年,甚至是更远的日子,我们还需要学习雷锋吗?我相信所有人的答案都应该是一致的,需要。不过,在新新时代如何去学习雷锋,如何去体会雷锋精神我觉得有必要讨论一下。

我觉得,我们在现在学习雷锋精神要符合新时代的实际,我们需要将它上升到一个高度。我们完全可以将雷锋精神延伸到一个新的境界,这也就是我在标题中提到的:需要新雷锋精神。雷锋精神体现在行动上。行动决定一切。社会主义的“五讲四美三热爱”其实就是雷锋精神。我们应该在更高的思想境界上去发挥雷锋精神。比如现在的“两会”,“两会”就完全可以将雷锋精神引用到为老百姓解决实际问题。引申出来的雷锋精神,应该在实际工作中体会出来。新的雷锋精神,不再是简单的大家动手去当清洁工,不能把拣拣垃圾就叫学习雷锋。

学习雷锋四个字看似简单。却折射了诸多方面。学习雷锋,搞好了是全民的一场整风运动,搞不好就会变成走形式,走过场。我们需要新的雷锋精神,如果每个人都有雷锋一 样的善心,这个世界就会充满爱。

我们需要雷锋精神,新时代的雷锋精神。雷锋精神,其实很博大很精深。

弘扬雷锋精神 争做时代楷模。1963年3月5日,毛泽东主席亲笔题词,号召全国人民“向雷锋同志学习”。45年过去了,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的事情随着时间的推移可能都早已成为了历史。但雷锋,这位平凡而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尤其是他那闪耀着共产主义思想光辉的崇高精神仍家喻户晓,长留人间,并焕发出悖悖的生机与活力。雷锋同志原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沈阳部队工程兵某部运输连班长,于1962年8月15日因公殉职。虽然他只度过短短的22个春秋,可是他所留给我们的精神财富,却让后人受益无穷,雷锋精神仍然是激励着我们建设和谐社会的力量源泉,是我们在新时期助人为乐的光辉榜样。

我们学习雷锋,就是要学习他无私奉献的共产主义精神。可以说,雷锋精神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与共产主义光辉思想相结合的典范,它的核心是公而忘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奉献精神。说到奉献精神,应当说这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是中华民族绵延数千年而不间断,世世代代创造,发展、锤炼而造就的民族意识。正因为我们有了这种奉献的精神,中华民族才称之为有理想、有追求、积极进取、开拓创新的民族。我们今天学习雷锋精神,实质上也是在弘扬中华民族的奉献精神。我们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学习和发扬雷锋精神,其内涵更为广泛而深刻,并具有时代的特征和意义。因此,我们在新的历史时期学习雷锋,就是要学其精神,通过学习实质,不但要知道雷锋为党、为人民、为社会做了些什么,而且要弄清指导和支配雷锋行为的思想是什么,他有着怎样的理想、信念、人生观和价值观。只有把握了这一要领,才能在学雷锋活动中有持久的热情和高度的自觉性,才能把学雷锋活动推向高潮,使之成为我们新时期的一种时尚和追求。

我们学习雷锋,就是要学习他乐于助人的高尚品德。雷锋的一生是平凡的,他所体现的正是平常人在学习、生活、工作中的一些平凡小事,然而正是这些无数的平凡构成了他的伟大,为我们竖起了一道不朽的丰碑。我们看到,在雷锋的一生中,处处闪耀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光辉。他从农村到工厂,再到部队,无论在什么岗位上,他都是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凡是对人民有利的事情,不论份内份外,他都自觉地尽力地去做。他认为,为社会主义大厦添砖加瓦,为人民做好事,是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正如周恩来总理在题词中所概括的那样:“憎爱分明的阶级立场,言行一致的革命精神,公而忘私的共产主义风格,奋不顾身的无产阶级斗志。”我们学习他,就是要像他那样,乐于助人,从小事做起,从身边的事情做起,从点滴做起,从不起眼的小事情做起。做好小事,才能 去做大事。做一件好事,才能对社会有一份贡献。同时,我们还要以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为着力点,把学雷锋活动同公民道德建设有机地结合起来,促进公民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在全社会树立社会主义道德新风尚。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像雷锋那样,“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我们才能够获得最大的幸福和快乐。

我们学习雷锋,就是要学习他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雷锋精神,具有许多的闪光点,而作为他所体现的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在今天我们看来,仍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和示范作用。虽然说,四十多年来,时代在发展,社会在前进,人民在进步,我们国家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因而,我们的物质生活、文化生活和精神生活都有了很大的提高,但作为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精神,在今天看来,尤其需要大力提倡,尤其需要我们发扬光大。因为不管时代怎么发展,科技如何发达,但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作风始终不能变。也许,当年雷锋以一双打满补丁的袜子和做好事不求回报的事迹影响了整个中国,在当前发展市场经济和提倡消费的社会大环境下,人们的价值观已无法与雷锋当年的具体行为完全对接,但雷锋精神中对社会关爱和负责的本质却是永远值得我们学习的。尽管随着时代的进步,我们在学雷锋活动中,某些具体内容和形式也不可能不发生变化。但是,我们的社会基本制度没有变,我们的理想、信念、追求没有变,雷锋精神依然是激励我们奋发前进的可贵的精神财富。雷锋精神同我们建设和谐社会的目标是一致的,开展学雷锋活动同我们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要求是一致的。尤其是雷锋所精神所体现出来的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不论时代如何发展,这些都是不会过时的。因此,我们学习雷锋精神,就是要在实际工作中,与我们的现实生活紧密地结合起来,要时刻保持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作风,脚踏实地,自力更生,艰苦创业,让这一传统美德不断发扬光大。

我们学习和弘扬雷锋精神,就是要通过学习雷锋一心向着党,向着社会主义的坚定的政治立场,学习他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无私奉献的崇高思想,学习他甘当革命的“螺丝钉”、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的爱岗敬业态度,学习他刻苦学习和钻研理论的“钉子”精神,学习他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可以说,雷锋精神是对雷锋事迹所表现出来的先进思想、道德观念和崇高品质的理论概括和总结,已经成为雷锋和雷锋式的先进人物崇高思想和优秀品德的结晶,已经成为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热爱党,坚定共产主义信仰,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发展人与人之间团结友爱互助的社会主义新型关系的象征。保持和弘扬雷锋精神这一蕴含着中华民族无私奉献美德的、优秀的历史文化遗产,不仅是我们继承和发扬人类精神文明成果的需要,也是我们今天在建设和谐社会过程中迎接 各种挑战所必须的民族自信心、自尊心的力量源泉。

可以说,这些年来,雷锋精神所代表的那些优秀的思想品德,早已被人们传诵、学习,已经深深地镌刻在亿万人民的心碑上,它对于人们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人生观、价值观,对于促进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和人际关系的改善,对于弘扬正气、发展正确和健康的社会舆论,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今天,我们追寻雷锋成长的道路,继承和弘扬雷锋精神,就是要把雷锋精神变成我们每个人的自觉意识和实际行动,让雷锋精神在新时代闪光,让雷锋精神永存。正如雷锋日记中曾讲过的那样:“你既然活着,你又是否为未来的人类的生活付出你的劳动,使世界一天天变得更美丽?” 让我们积极地行动起来,以雷锋为榜样,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践行雷锋的这一理想与宿愿,在建设和谐社会中奉献出我们的一份光和热。

钉子精神的见证,认识蔡虎荣时间不长,但在这段时间里他的一言一行,深深的感动着我,让我忍不住要和大家说说。

蔡虎荣给人的感觉,说的少,做的多,身为搅拌站站长的他,什么脏活、累活都抢在前,做在前,7月5日为了提早进行搅拌楼的联动试车,他主动请缨,承担了粉罐的电磁阀接线工作,那天,天热的要命,最高气温达38℃,一般人别说在外面工作,就是站的时间久点也会受不了,但为了能早一点顺利投产,他也顾不了这么多了,粉罐的电磁阀在3米多高的铁架上,一共有10个粉罐,只见他背着工具包爬上了3米多高的铁架上,用他那熟练的技术接好电磁阀的线路,接好下来,再爬另外一个粉罐,如此反复,一直到全部接好,汗水一直湿透他的衣服。有一次,我问他:“为什么?”他说:“不为什么,因为我是一名共产党员。”短短的一句话让我感动不已。

7.寻找最能发挥个人价值的位置 篇七

“找工作难, 找一份满意的工作更难。”在高校扩招和国际金融危机的双重影响下, 大学生就业难成为一个现实的问题。在社会各界积极为大学生搭建就业舞台的同时, 大学毕业生自身在择业观念上也应该认识到:小舞台上一样可以唱出大戏。在求职过程中如果一味地贪高求远, 就会导致出力不少, 汗流不少, 却仍然一无所获的结果。

什么是好的工作?哪里有好的岗位?其实, 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新时代年轻人的期待呈现出多元化趋势, 我们不反对熟悉大棚甜瓜高产栽培技术的人去水稻领域里一试身手, 做袁隆平第二;也不反对失去臂膀和双手的人去学驾驶飞机, 做中国的杰西卡。但常识告诉我们, 在就业的过程中审时度势、权衡利弊得失、做到知己知彼很重要, 因为这样才能找寻最适合自己的位置, 从而发挥出自己最大的力量。

如果将社会看做是一部机器的话, 那么社会上每个工作职位, 其设置也都像机器零件一样, 有其自身的规定性和要求。待遇丰厚的工作看似诱人, 但并非人人可做, 需要与之匹配的技艺和素质。即使那些很容易被小觑和忽略的职位, 也并非轻易就能干好, 不然古人就不会讲“三百六十行, 行行出状元”这样的话。

笔者身边有这样一个中专生, 毕业求职时, 其家长通过种种努力, 把他安排在一家公司做收发员, 而他每天的工作几乎就是喝茶聊天, 可谓清闲自得。但有一天, 当得知有公司招聘污水处理工时, 他毅然辞去现职赶去应聘。有人问他出于什么考虑。他说, 自己学的是污水处理专业, 只有回到这个位置才算是如鱼得水, 也才能让自己感到心安理得。

试想, 一个怀揣木匠技术的人, 偏偏来到铁匠铺供职, 不仅是疏远自己的专长, 恐怕也是人才资源的浪费。最近听闻全国劳务输出大市湖南省湘潭市, 有不少常年外出务工人员开始回乡创业, 投身到农产品加工、小城镇门面开发、竹木产业和特色养殖等项目中。在国际金融危机影响的大背景下, 此举不仅可以缓解就业压力, 而且也能最大限度上发挥出人力资源的价值。

8.探讨个人的价值 篇八

关键词:价值观;中国企业家;个人生活价值观;职业目标价值观

一、引 言

价值观是人们按照自己所理解的重要性,对事物进行评价与抉择的标准。它是比态度更为广泛、更为抽象的内在倾向[1]。价值观究竟是跨情境稳定的,还是因情境而具有特殊性?这是价值观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早期的价值观研究者[2,3]倾向于认为价值观具有跨情境稳定的特质,早期的价值观研究,大多以跨情境的抽象角度出发进行研究,脱离了具体的生活情境。而后期的研究者[4-6]则认为,价值观的运用,永远都是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下发生的。情境不同,个体所参照的价值观不同,价值观对具体情景下个体行为的预测能力也不同。近年来,研究者开始越来越多地关注价值观的情境特定性。一方面,大量的实证研究对价值观——态度——行为之间的联系的中介变量进行了研究[7],试图探讨影响价值观对态度和行为的预测作用的情境和个体变量。另一方面,研究者越来越多地开始针对具体的情境,如工作情境、学习情境、家庭情境等来开发价值观量表[8]。也就是说,研究者开始倾向于认为个体在不同的情境下会使用不同的价值观来作为价值判断的依据。本研究就是结合具体情境,来探讨企业家的价值观问题。在中国社会各阶层中,企业家属于拥有高社会地位、资源、权力和社会影响力的阶层,研究中国企业家的价值观特点,对揭示中国企业家群体的亚文化特征有重要意义。本研究的问题是企业家在两种不同情境中使用的价值观的相互关系:(1)一般的社会生活情境,对应于个人生活价值观;(2)特定的事业情境,对应于职业目标价值观。企业家在一般的社会生活情境中使用的个人生活价值观,是长期社会化的结果,是针对一般社会生活中具有普遍意义的价值对象使用的;而企业家在特定的事业情境中使用的职业目标价值观,使用的时间相对较短,所针对的价值对象也和特定的事业活动有关。本研究假定:企业家在一般的社会生活情境下使用的个人生活价值观,对于特定的事业情境下使用的职业目标价值观有影响作用,前者是后者形成的基础。

二、研究方法

(一)被试

中国企业的法人代表3112名,所在企业分别来自工业(59.4%)、建筑业(7.8%)、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通信业(5.7%)、批发零售贸易和餐饮业(11.0%)、房地产业(3.8%)和社会服务行业(2.6%),其他的企业基本情况见表1,研究对象的性别、年龄和受教育程度情况见表2。

(二)研究工具

1.“个人生活价值观”测量。1道题,包含17个选项,采用了“对自身的重要性程度”的测量形式,要求被试从17个对象中选取“最多5个”“生活中最不能放弃”的事物:17个对象分别是:(1)事业;(2)收入;(3)爱情;(4)孩子;(5)家庭;(6)责任;(7)健康;(8)信仰;(9)自由;(10)善良;(11)信任;(12)诚实;(13)友谊;(14)智慧;(15)快乐;(16)乐观;(17)热情。

这一测量方式类似于Inglehart于1981-1983进行的“世界价值观调查”(World Value Survey)所使用的[9]。对某个事物的选择与否,反映了被试对于该事物在自己生活中价值高低的判断,并体现了被试价值观系统的特征。例如,选择“家庭”,则说明“家庭”这一价值对象在个人的价值观系统中的重要性相对较高。

2.“职业目标价值观”测量。1道题,包含17个选项。与“个人生活价值观”类似,要求被试从17个对象中选取“最多5个”、“最想实现”的职业目标。17个项目分别是:(1)维持地位;(2)增加收入;(3)证明能力;(4)实现理想;(5)提高才能;(6)创业;(7)证明潜力;(8)为国创税;(9)提高企业竞争力;(10)为他人创造机会;(11)保障家庭生活;(12)证明自己有价值;(13)建立威信;(14)被社会认可;(15)获得快乐;(16)积累经验;(17)充实生活。

(三)调查过程

2003年10-11月期间,我们在“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的支持下,通过其提供的“全国企业家调查网”,给全国各类企业法人代表邮寄发放调查问卷共10000份,回收3304份,回收率为33.04%,其中有效问卷3112份。

为确认问卷由企业家亲自填写,采取了以下方法:(1)在施测时,要求问卷有企业家的个人独特资料和亲笔签字;(2)数据收集后,对从问卷中随机抽取的50家企业进行电话调查,确认问卷是由企业家亲自填写的。为确认未填写问卷与填写问卷企业同值,采取了以下方法:(1)对比未填写问卷与填写问卷企业的行业、地区、企业类型、规模等基本数据,没有发现显著的差异;(2)对比前期自然回收的问卷和通过电话等催收方式回收的问卷,没有在结果上发现显著差异。

(四)数据处理

1.数据的准备。职业目标价值观17个项目,分为两类不同的职业目标(见表3):社会/事业导向和个人导向。社会/事业导向的个体则更关注如何服务于他人和社会,看重长远的、可持续的发展,强调自身能力的不断改善;个人导向的个体关注如何证明和表现自己的能力,重视获得他人或社会的认可,对维持自身的现状的重视甚于长远的发展。

根据个人生活价值观的内容,选择与企业家的职业和经营活动可能发生关联的5个项目:事业(代表事业取向),诚实和责任(代表诚信、负责取向),收入和快乐(代表快乐追求取向)。在职业目标价值观项目的选择上,考虑到其与5个个人生活价值观项目之间的可能关联,以及社会/事业导向和个人导向之间的平衡,选取6个项目:提高企业竞争力、为国创税、为他人创造机会(代表社会/事业导向),增加收入、获得快乐、保障家庭生活(代表个人导向)。

2.数据处理方法。采用SPSS11.0,以5个个人生活价值观项目为自变量,6个职业目标价值观项目为因变量,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

三、结 果

以5个个人生活价值观项目为自变量,6个职业目标价值观项目为因变量,分别建立Logistic回归方程,得到的结果见表4。

由表4可见,“事业”(个人生活价值观项目)对职业目标价值观中“提高企业竞争力”(0.368)和“为国创税”(0.428)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p<0.001);对“获得快乐”(-0.419)和“保障家庭生活”(-0.747)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p<0.001)。“诚实”对“为国创税”(0.381)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p<0.001),对“为他人创造机会”(0.219)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p<0.05);“诚实”对“保障家庭生活”(-0.239)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p<0.05)。“责任”对“提高企业竞争力”(0.343)有显著的正向的预测作用(p<0.001),对“为他人创造机会”(0.171)有显著的正向的预测作用(p<0.05)。“收入”(个人生活价值观)对“增加收入”(1.463)和“保障家庭生活”(1.030)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p<0.001);“收入”对“为他人创造机会”(-0.771)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p<0.001),“收入”对“获得快乐”(-0.547)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p<0.01),对“为国创税”(-0.408)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p<0.05)。“快乐”对“获得快乐”(1.132)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p<0.001)。

四、分析与讨论

(一)事业

“事业”对“提高企业竞争力”有显著正向预测作用,这可能意味着,改革开放及入世以来,世界开始走向一体化,企业间竞争日益激烈,在这样的新形势下,我国企业家开始倾向于重视提高企业的竞争力,重视发展,以“发展”为社会运作机制和生活过程基本取向,以便更好地在竞争激烈的全球化市场上立足,以质取胜。“事业”对“为国创税”有显著正向预测作用,说明新时期我国企业家纳税意识在观念层面上可能有所提升。因为,无论是国有企业还是民营企业,现有财富对国家真正有意义的是能否为国家增加税收[10]。

对“事业”的重视降低了对“快乐”(职业目标价值观)的认同程度,表明“事业”和“快乐”之间存在某种价值对立。Ralston,Gustafson等人[11]以华人价值观(The Chinese Value Survey,CVS)比较美国、中国香港地区和大陆三地管理者的价值观,发现中国的管理者更为重视“自律”,本研究结果中的“事业”和“快乐”之间的价值对立可能验证了“自律”的概念:中国企业家更多地将事业看作一种社会责任,为在事业中保持自律,压抑了从事业中获得快乐的需要。

“事业”对“保障家庭生活”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原因可能是,保障家庭生活,不仅包括保障家庭的经济来源,可能还包括其他方面,包括照顾家人、增加和家人共处的时间等,重视“事业”可能导致企业家照顾家人、和家人共处的时间和精力会相对比较少,因此出现了“事业”对“保障家庭生活”的显著负向预测作用。

“事业”对“提高企业竞争力”、“为国创税”的显著正向预测作用,对“获得快乐”、“保障家庭生活”的显著负向预测作用,说明企业家在个人生活价值观中对事业的重视,促使企业家更重视社会/事业导向的职业目标(提高企业竞争力、为国创税),降低对个人导向的职业目标(获得快乐、保障家庭生活)的重视程度;企业家个人生活价值观(一般的社会生活情境中),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企业经营中的职业目标价值观(特定的事业情境)。

(二)诚实和责任

“诚实”对“为国创税”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对“为他人创造机会”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表明在个人生活价值观中对“诚实”的重视,影响了企业家的职业目标价值观,使得他们更重视社会/事业导向的目标,如“为国创税”和“为他人创造机会”。“诚实”对“保障家庭生活”有显著负向预测作用,以及“责任”对“保障家庭生活”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责任”对“获得快乐”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这一结果和上文对“事业”的讨论(“事业”和“快乐”之间的价值对立)有某种一致性:“诚实”、“责任”与“获得快乐”之间也存在某种价值对立,这可能意味着,在中国传统文化特征下,在企业经营中“诚实”、承担“责任”,往往意味着自律,而自律则要求个体弱化对快乐的追求,放弃企业经营中所获得的快乐,减少与家人共度美好时光的时间,“诚实”、“责任”和“获得快乐”、“保障家庭生活”之间可能存在某种代偿。在“保障家庭生活”上,再次发现了社会/事业导向和个人导向之间的价值对立。针对“保障家庭生活”这个职业目标价值观的具体特征:它不仅是个人导向的,而且还具有某种“保障”和“维持”的特点。可能正是由于“保障家庭生活”的这种维持型的特征,使得它与社会导向之间的价值对立比其他的“个人导向”的职业目标(“获得快乐”、“增加收入”)更为明显。

“责任”对“提高企业竞争力”的显著正向预测作用,以及对“为他人创造机会”的显著正向预测作用,表明企业家在个人生活价值观中对于“责任”的重视,促使企业家在职业目标价值观上更重视“提高企业竞争力”这一社会/事业导向的目标,重视“为他人创造机会”。

(三)“收入”和“快乐”

“收入”(个人生活价值观)对“增加收入”和“保障家庭生活”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这一结果符合大众的知识经验。

“收入”对“为他人创造机会”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这可能意味着,企业家重视收入,可能仅仅是个体层面上的,重视个人财富的积累,应当说,在目前的中国多数企业家尚处于资本原始积累阶段,利益前途是更为现实的问题[10]。中国企业家在整体上还没有形成真正摆脱世俗化文化的主流文化倾向。赚钱还是多数人的首要甚至惟一目标[12]。对于为他人提供就业机会,帮助社会解决剩余劳动力等社会公益目标等考虑的不太多,这表明企业家的世俗化的人生哲学,这当中有社会机制的原因,有文化背景的原因,也有成功之后的安全感等原因[12]。

“收入”对“获得快乐”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这似乎意味着,在个人生活价值观中重视“收入”会导致对职业目标价值观中“获得快乐”的重视程度降低。对于企业家而言,从自身的事业中“获得快乐”属于经营活动的一种内部动机。根据“过度理由效应”理论,对外在目标的过度追求可能会破坏行为的内部动机:在生活和事业中重视“收入”意味着对外在目标的追求,这种追求会破坏事业的内部动机,如从事业中获得快乐,因此“收入”和“获得快乐”会发生价值层面上的冲突。

“收入”对“为国创税”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证实了“对物质的追求会让人们降低服务社会、促进国家发展等群体取向的道德价值观”的观点[13]。

“快乐”对“获得快乐”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这可能表明,在个人生活价值观中对“快乐”的重视,会导致在职业目标价值观上更多的选择“获得快乐”。“快乐”对其他职业目标没有显著的正向或负向预测作用,这可能意味着“快乐”是作为一种内部目标而存在,具有其独特性。

五、结 论

个人生活价值观对其职业目标价值观有可预测的作用,企业家在一般化的生活情境中形成的价值观系统对于特定的事业情境中的价值观系统有某种预测作用,个人生活价值观可能是职业目标价值观形成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金盛华.社会心理学(第1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170.

[2] Rokeach M.The nature of human values[M].New York:Free Press,1973.

[3] Schwartz S.H,Bilsky W.Toward a psychological structure of human values[M].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1987:550-562.

[4] 文崇一.中国人的价值观[M].东大图书公司,1993.

[5] 兰久富.社会转型时期的价值观念[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6] 杨德广.中国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研究[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7.

[7] Connie M K.Morality and the self:implications for the when and how of Value-attitude-behavior relations.The Psychology of Values.Lawrence Eribaum Associates.Inc.1996:77-106.

[8] Philip E T.Revising the pluralism model:incorporating social content and context Postulates.The Psychology of Values.Lawrence Eribaum Associates.Inc.1996:25-52.

[9] Inglehart,R.et al.World values survey,1981-1983.Computer file and codebook(2nd ed.).Ann Arbor,MI:University of Michigan,Inter-University Consortium for Political and Social Research,1990.

[10] 袁瑗.中国能出现比尔·盖茨吗?访著名心理学家金盛华博士[J].新经济,1999(9):98-102.

[11] David A.Ralston,David J.Gustafson,Priscilla M.Elsass.Eastern Values:A Comparison of Managers in the United States,Hong Kong,and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J].Journal of AppliedPsychology,1992,77(5):664-671.

[12] 金盛华.中国企业家离比尔盖茨有多远[J].中国集体经济,2000,(1):20-22.

9.在创造企业价值中实现个人价值 篇九

余世维教授第三堂课中提到“企业文化是看不见的软件”,通过突显企业文化影响力,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进而创造企业价值和个人价值,实现企业发展目标,可见企业文化在企业内部所产生的作用。良好的企业文化就包括了共有的价值观、想法和行为模式。无论是个人还是企业,都需要在发展中追求自身价值的升华。

根据一项兰德公司、麦肯锡和国际管理咨询公司的调查表明:之所以全球500强企业能长久保持旺盛活力的原因就在于,他们善于给自己的企业文化注入活力。其中最重要的四点是:第一,加强团体协作精神;第二,以客户为中心指导市场工作;第三,平等对待员工;第四,时常激励员工和让他们保持创新能力。这就说明了企业如果只追求企业价值,忽略了个人价值,肯定很难成功。同样,对于任何一位员工,如果在心中没有对企业抱有坚定的责任感和树立良好的价值观的话,他也绝对不会成为一个优秀的员工。中国电信核心价值观“求真务实、全面创新、以人为本、共创价值”,其中共创价值就明确了企业价值和个人价值的有效统一。

企业价值应引导促进个人价值发展。在企业长期发展过程中逐步建立并被员工认可的企业价值观,将激励着员工为实现其宏伟的目标而奋斗。相信在很多电信人身上都经常发生过一些这样的事情:当平常走在大街上,看到公话亭里话筒没有被人挂好而悬挂在空中的时候,总是会不自觉的走过去把它挂好;当外出的车上看到路边电线杆倒掉或线路挂断的时候,我们总会想到应该及时的告诉相关部门;当看到电视或户外广告在宣传电信产品或业务的时候,我们总是自豪的对身边的朋友说“这是我们电信最新的产品”。可见中国电信的企业文化理念和价值观已经深深的烙印在我们每一位电信人的心中,无时无刻不在引导着我们的个人价值观。

企业价值能否实现,取决于所有企业员工是否能接受和执行,这就需要加强企业价值观对个人价值观的影响,也就需要企业在考虑自身价值的同时,充分考虑到员工的个人价值。任何企业都不可能把企业价值和员工个人价值分开来考虑。企业的价值发展不可能建立在员工对个人价值的屈从上,也不可能用一个口号来达到提高企业价值的目的。所以企业价值必须要能引导并促进员工个人价值的发展。

尊重个人价值是实现企业价值的根本保障。忽略了个人价值的企业价值观,必定不是最好的。企业应该承认个人价值,尊重每个人的个人价值观,要帮助每个员工尽可能的实现其个人价值,只有在个人价值得到充分满足和尊重的基础上,才能更大的激发员工积极向上的精神,才能更好地为企业服务。所以我们企业应该为每一位员工提供必要的学习、培训机会,提供晋升通道,给予每位员工实现个人价值的平台,让每个人都能看到希望,看到自己个人价值体现的美好愿景。只有为每个人提供广阔的舞台去实现个人价值,去寻找自己的位置,去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激发工作热情,为企业产生更多的价值。我们中国电信的人才理念“让每块金子发光”,正是对员工实现个人价值做了表态,对那些“想干事、会干事、干成事”的员工给予足够的发展通道,让想干事的有机会,会干事的有舞台,干成事的有地位。

10.探讨个人的价值 篇十

【关键词】个人主义价值观《老友记》

美国情景喜剧《老友记》(又称《六人行》)自1994年开播以来,以其独有的故事情节、精彩的表演、诙谐幽默的语言魅力吸引着千千万万的观众。该喜剧讲述了住在纽约市区一所公寓里六个好朋友的友情、爱情、事业以及生活中的喜怒哀乐。追求完美而又略带神经质的莫妮卡(Monica)、直爽幽默的钱德(Chandler)、娇纵可爱的瑞秋(Rachel)、憨厚执着的罗斯(Ross)、童趣无邪的菲比(Phoebe)、还有花心天真的乔伊(Joey),个性鲜明的六个普通年轻人的普通生活,让观众在享受这轻松幽默的喜剧带来的快乐的同时,充分领略到美国人对家庭、事业、爱情婚姻等方面的观念和态度。美国价值观的核心一一个人主义价值观在剧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为英语爱好者提供了丰富的文化大餐。

一、个人主义价值观的含义

在大多数中国人的眼里,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义相反,是指“一切从个人出发,把个人的利益放在集体利益之上,只顾自己,不顾别人的错误想法”。通常被看作“利己主义”和“唯我主义”的同义词,从词的感情意义上说它是一个贬义词。而英文中,individua¨sm虽然通常被译作个人主义,但意义并不对应,其本质有着很大的差别。朗文当代英语词典中individualism定义有两个:the belief that the rights and freedom of iedividual people are the most lmportant rlghts in a society(强调个人的权利和自由在社会中的重要性):the behaviour or attitude of someone who does lhlngs in their own way without being influenced by other people(强调个性):可以看出,individualism更强调个人的权利、自由、意识等属于中性词。

本文沿用individualism的惯用译法“个人主义”,其主要内容是自主动机、自主抉择,通过自力更生达到自我实现。个人主义价值观是美国价值观和人生观的核心,强调充分发挥个人的自由、权力以及独立思考与行动的能力。从这个意义出发《老友记》中六个好朋友在其各自家庭中的独立意识,事业中的自我奋斗,爱情婚姻中的自我选择和相互尊重,无一不体现了个人主义价值观这一美国文化价值观的核心和民族精神。

二、个人主义价值观的体现

(一)家庭中的自我独立

社会是由每个家庭构成的,家庭关系无疑是文化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在美国人的观念里,人与人之间,包括父母和孩子之间都是平等、独立的。美国文化强调尊重个人的选择,注重个人独立性的培养。美国人从小就有独立意识。这种观念渗透到美国人的生活、工作、思想等各个领域,家庭关系更是如此。《老友记》中六位好友都有自己的工作,都不和父母同住,有各自的空间,互不干涉对方的私生活,依靠自己的努力在经济上完全独立。他们做事很少与父母商量,即使像结婚这样的大事,也都由自己来决定,在人格上完全独立。例如,钱德与莫妮卡决定结婚时曾为是否邀请他的父母而犹豫不决:瑞秋在婚礼上发现自己并不爱缺乏情趣的未婚夫时毅然逃婚,并选择和朋友们住在一起,而不是回自己的娘家。这在重家庭的中国人看来是不可思议的,甚至是难以接受的。

正是由于经济和人格的独立,使得美国家庭中,父母与子女之间没有长辈和晚辈的等级观念。这一点在《老友记》中表现的非常明显。钱德的妈妈漂亮、时尚、前卫,与六人相处时不像长辈,而更像朋友,很容易和他们打成一片。有一次甚至阴差阳错吻了罗斯。父母与子女之间可以像朋友一样谈论任何话题而不觉得不妥。

(二)事业中的自我奋斗

个人主义价值观强调通过个人奋斗、个人自我设计,追求个人价值的最终实现。即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自己的社会地位,实现自己的人生梦想。这就是人们常常津津乐道的“美国梦”。可以说美国梦是个人主义价值观的集中体现。美国总统中,包括现任总统奥巴马,很多都是出身寒门。但他们凭着自我奋斗的精神一步步走向成功,成为“美国梦”的典范。因此,在美国人的观念中,自我奋斗深入人心、天经地义。

《老友记》中六个好朋友通过自己的努力,都在各自的事业中取得了成功。最值得一提的是瑞秋。她是富家千金,从小衣食无忧,逃婚后,在朋友们的鼓励下,毅然剪掉了父亲给的银行信用卡,勇敢的迈出了独立生活的第一步。先是当女招待,虽然不怎么称职,却也乐在其中。之后曾先后在Fortunata Fashions和Bloomingdals等时尚公司做形象顾问,逐渐找到了人生的方向并认真地投入其中,最后终于成为颇具才干的部门经理。莫妮卡做任何事都有一股不服输的精神,一直在餐饮业摸爬滚打,当过服务生、厨师、美食评论家等,最后成为高级西餐的主厨,不仅在餐饮业争取了一席之地,而且改变了父母对自己的偏见。菲比的身世最为坎坷,曾做过街头艺人,司机,秘书,常任按摩师。虽然没有其他几位好友那么成功,但她始终是乐观的、独立的。乔伊是非科班、非大腕类演员的典型代表,一直热衷于表演并渴望成名。为了生计曾做过很多兼职,包括百货公司的香水试喷员。广告模特儿,博物馆解说员等等,但一直没有放弃心中的梦想,最后成为肥皂剧明星。钱德受过良好的教育,在某公司数据部门做主管,经过努力,当上了公司的副总裁,在六人中算是比较稳定的一个。罗斯是六人中学历最高的,博物馆考古学家,后任大学讲师,收入稳定。

六个人的工作虽有差别,但有一点是相同的:即他们都依靠自己的勤奋实现了心中的梦想,并乐在其中。梦想没有贵贱之分,在六个人的交往中,没有因为工作性质的优劣而影响他们的友谊。那种朋友间的平等、独立及相互尊重值得提倡。

(三)爱情婚姻中的自我选择

个人主义价值观一个很重要的特征就是强调个性自由和自我选择。这一点在美国人的爱情婚姻观上表现得尤为突出。美国人对爱情的态度是开放的、坦率的。择偶时,只要觉得幸福就可以在一起,而对于家庭背景、工作、学历等客观因素的考虑相对较少。而走入婚姻后,如果不爱对方,或者觉得不如意,就可以分开,不会因为考虑孩子或是在社会中的影响等而勉强过下去。

《老友记》的一大看点就是六个好朋友在爱情道路上经历的坎坎坷坷。有过三次婚姻的罗斯是其中最坎坷的一个。前两次婚姻都是插曲式的,而他和瑞秋之间的感情纠葛贯穿了整部剧历经分分合合,最终是有情人终成眷属。钱德与莫妮卡之间建立在友谊之上的爱情婚姻算是六人中最稳定的。虽然两人在婚前都各自交了很多个朋友,但性格互补的他们最终发觉彼此才是最合适的一对儿。菲比给人的感觉是不婚主义者,对爱与不爱显得无所谓。但当她遇见真心爱她的迈克时,虽几经波折,最终还是走入婚姻的殿堂。六人中唯一没有结婚的是乔伊,他虽然交了许多女朋友但从未有过刻骨铭心的爱情,这和他享受今日不管明天的个性不无关系。无论如何,每个人都按照自己的意愿在爱情道路上做出了自己的选择。在剧中还可以发现,每个人在强调自我选择的同时,也充分考虑他人的感受,尊重他人的选择。例如,罗斯在决定和乔伊的前女友进一步交往之前,一定要确保乔伊对此事能够接受。

三、结语

上一篇:下班后的祝福短信下一篇:内蒙古科技职业学院2011学年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