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政府学形考作业三

2024-12-07

地方政府学形考作业三(共5篇)

1.地方政府学形考作业三 篇一

政府公共关系 形成性考核作业1_0001

一、单项选择题(共 20 道试题,共 40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一些宾馆、酒楼不惜金钱,以苛刻的选美条件来招选几位美女充当“公关小姐”,让她们当“门卫”、迎宾客,这种现象扭曲了公关的真正意义,我们把这一现象称为(A)。A.花瓶公共关系

3.()是公共关系的手段。D.沟通

4.()是政府公共关系的基本任务。D.处理和协调政府与公众的关系 5.塑造政府形象的有效途径是()。C.政府公共关系 6.在西方,公共关系开始于()。A.古希腊

7.()首先把公共关系作为一门课程推向了纽约大学的讲堂。B.爱德华•伯尼斯

8.公共关系的原则是()。C.互惠

9.公共关系主体在公众心目中的形象总和,一般通称为()B.公共关系状态

10.20世纪初,新闻界开展了一场(),这一运动直接指向政府和大企业,揭露政府官员的贪污腐败及大企业的丑恶行径。B.扒粪运动

12.()公共关系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被引进我国。B.20世纪70年代

13.公共关系的目标是()。A.美誉 14.()是公共关系的信条。B.真诚

15.()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宣告成立。C.1991年

16.从历史角度看,公共关系产生的政治条件是()。D.民主政治取代专制政治

17.公共关系活动中,政府为了争取公众对政府工作的理解和支持,在公众中塑造良好形象,运用传播沟通手段处理和协调与公众的关系,以便更好地管理社会公共事务所采取的一系列活动,我们称为()。

C.政府公共关系 18.罗马第一位运用公关的人是()。C.凯撒大帝

19.()是指特定的社会组织和个人为塑造良好的形象,通过传播沟通的手段争取公众理解和支持的一种管理职能。D.公共关系

20.1900年,乔治迈•克尔利斯、托马斯•马文和赫伯特•斯莫尔在波士顿创办了(),标志着公共关系职业的正式诞生。A.宣传事务所

二、多项选择题

1.政府公共关系与行政管理的区别主要表现在()等方面。A.两者的对象不同 同

2.下列选项中,政府公共关系和人际关系的区别主要表现在()。A.两者的性质不同 D.两者的内容和程度不同

3.8、艾维•李的思想可用两句话来概括:即()。A.说真话 C.公众必须被告知

B.两者产生的基础不同

C.两者的主客体不同

B.两者的活动范围不同

C.两者的手段不5.政府公共关系具有()等特点。A.主体的惟一性和权威性 性

B.公众的广泛性和复杂性

C.目的的社会性和非赢利D.与社会政治生活密切相关

6.公共关系的要素包括()。A.主体 B.客体

C.手段

7.政府公共关系具有()等性质。A.不可抗拒性 B.职业性

C.公共性

D.社会性 8.中国特色政府公共关系的目标特色表现为()。A.为经济建设服务

B.为对外开放服务

C.为精神建设服务

9.发展中国特色政府公共关系具有一定的时代性和历史必然性,即()。A.政府公共关系是对外开放的前提条件

C.政府公共关系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 D.政府公共关系是政治民主化的客观需求 E.政府公共关系是维护社会稳定的需要 10.政府公共关系的职能主要有()。A.收集信息 B.决策咨询

C.协调沟通 D.宣传引导 E.树立形象

三、判断题

1.与企业相比,政府公共关系所开展的活动形式范围较窄,主要有举办记者招待会、新闻发布会等。()A.错误B.正确

2.公众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人民大众或人群。()A.错误B.正确

5.在西方,公共关系开始于古罗马。()A.错误B.正确

6.公共关系顾名思义,就是指“关系公共关系”,即运用宴请、行贿等形式拉拢、软化有关官员,实现所谓的“攻关”。()A.错误B.正确

7.政府的知名度大小、形象的好坏、在一定程度上与政府领导者的形象有很大的关系。()A.错误B.正确

8.政府公共关系与庸俗关系产生的社会条件是一样的,都是伴随着发达的商品经济、激励的社会竞争等社会条件而产生的。()A.错误B.正确 9.1900年,乔治•迈克尔利斯等人在波士顿创办了美国第一宣传企业——宣传事务所,从此公共关系职业正式诞生。()

A.错误B.正确

10.艾维•李认为以真诚为信条是公共关系的根本特征。()A.错误B.正确

四、案例选择题(共 1 道试题,共 10 分。每题至少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多选少选均不得分)1.1983年,文莱苏丹国宣布独立。为了改善国际媒介对其欠客观、公允报道这一现状,提高在国际上的知名度,文莱政府委托英国宣传公司一个政府公共关系项目,即建立有关文莱的准确信息源,消除人们对该国不准确的认识和错误的理解。在进行深入细致的调研基础上,宣传公司通过建立文莱新闻信息处、编制并推广《文莱概貌》、制作文莱介绍专题录像、组织海外人事参观访问等手段,使得世界各国消除了关于苏丹的误解和传言。1).案例中,文莱政府处于()公关状态。

B.缺乏知名度,并国际媒介对其报道欠客观、公允 D.缺乏美誉度,并国际媒介对其报道欠客观、公允

2).案例中,英国宣伟公司通过()等手段,使文莱逐渐为世界所认识和了解。A.建立文莱新闻信息处;

B.编制并推广《文莱概貌》 C.制作文莱介绍专题录像 D.组织海外人事参观访问

政府公共关系 形成性考核作业2

一、单项选择题(共 20 道试题,共 40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政府大量的、经常性的公共关系活动是由()承担。A.政府内部公共关系机构

2.以利用各种传播媒介向外传播的公关宣传模式是()。B.全员公关

4.我国区政府下设的街道办事处属于()。D.派出机关

5.公务员、政府职能部门等是政府公共关系活动的()。C.首要公众

6.我国各级政府的办公厅、政策研究室等属于()。C.辅助机关

7.搞好与新闻媒介关系的途径之一是()。D.讲真话

8.政府公共关系工作的基础和生命是()。D.真实性

9.制定政府公共关系计划的基本任务是()。C.确定公众

10.从工作性质和作用上来分,我国国务院、省(市)、自治区、县(市)、乡(镇)的各级人民政府属于()。A.领导机关

12.()是政府公共关系部门或机构的核心。

A.领导人员

13.()是政府公共关系活动的起点。A.公共关系调查

14.政府公共关系最常用的一种现代科学方法是()。C.问卷调查法

15.政府形象受损害时,为了挽回声誉,可采用()模式来重塑政府形象。D.矫正性政府公共关系

16.从工作性质和作用上来分,我国监察部、审计署属于()。D.监察机关

17.通常来说,()是指一个组织获得的公众信任的程度。B.美誉度

18.()是根据权力机关的决定和委托,按照宪法和有关法律组织组织起来,依法对国家行政事务进行组织和管理的执行机关。

C.行政机关

19.下列选项中,()是广播和电视共同的弱点。B.信息储存性差 20.()是一种综合专家意见,就专门问题进行定性预测的方法。

B.专家意见法

二、多项选择题(共 10 道试题,共 30 分。每小题至少有两个及两个以上选项是正确的,多选少选均不得分)

2.一般来说,政府公共关系机构主要履行()等职责。A.决策参谋 B.协调关系

C.收集情报

D.宣传教育

E.专业制作

3.按照公众对政府的重要程度来划分,政府公共关系公众可以分为()。B.首要公众 C.次要公众

4.通常我们所说的户外传播媒介包括()等。D..广告牌E.霓虹灯

5.印刷类大众传播媒介中,报纸具有()等优点。A.传播面广 E.传播费用较低

6.对政府公共关系人员的培训途径主要有()。B.高校教育 C.社会教育

D.实践锻炼

B.传播迅速

C.阅读率较高

D.便于保存和查找

7.政府公共关系主体包括()。A.国家行政机关 C.政府公共关系机构

D.公共关系人员

8.政府中承担公共关系职能的机构主要有()。A.办公厅、办公室 E.举报中心

9.政府公共关系工作的基本环节是()。A.调查 B.策划

C.传播

D.评估

B.调研机构

C.新闻处

D.人民来信来访办公室

10.政府公共关系人员是由()基本构成的。A.领导人员 B.专业技术人员

D.事务人员

三、判断题(共 10 道试题,共 20 分。仅作出判断即可得分)

1.政府公共关系在沟通传播的过程中会受到语言、习俗、观念和舆论等因素的影响,从而影响到政府公共关系传播的效果。()A.错误B.正确

3.自身传播是指个体与个体之间的沟通交流。()A.错误B.正确 4.根据政府公共关系活动的内外对象来划分,政府公共关系公众可以分为顺意公众、逆意公众和独立公众。()A.错误B.正确

5.宗教团体、企事业单位或国际组织都属于政府的外部公众。()A.错误B.正确

6.广播虽然只有声音没有文字和图像,但丝毫不影响听众对其信息的注意力度。()A.错误B.正确

7.民意测验法又叫德尔菲法,是一种综合专家意见,就专门问题进行定性预测的方法。()A.错误B.正确

8.在大众传播媒介中,比起电视,互联网的使用费用更低廉。()A.错误B.正确

9.政府公共关系中最基本、最稳定的公众是全体公民。()A.错误B.正确

10.矫正性政府公共关系以采集信息,舆论调查、民意测验为主,通过掌握信息和舆论情况,为政府组织的管理决策提供参考的一种活动模式。()A.错误B.正确

四、案例选择题(共 1 道试题,共 10 分。每题至少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多选少选均不得分)1.案例概况: “炉边谈话”立奇功——引导公众舆论

(具体内容详见该教材P107-108,)

形成性考核作业3_0001

一、单项选择题(共 20 道试题,共 40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多选少选均不得分)

1.政府组织集体成员和基层公众通过一定的渠道与管理决策层所进行的自下而上的信息交流就是()。

C.纵向沟通 2.政府同级部门之间是一种()。D.无行政隶属关系的平行关系 3.社会舆论的主体是()。D.社会公众

5.社会舆论的对象是()。C.公众关注的事务或问题 6.行政法规、行政制度、行政传统等属于()范畴。B.行政道德

7.在政府系统内,按照政府明文规定的渠道,依据一定的组织层次所进行的信息传递与交流活动通称为()。D.正式沟通

8.行政组织形象的关键因素是()。D.政府政策形象管理

9.()是行政组织形象的保证。

C.政府工作全面质量管理

10.政治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解决权力集中的问题。C..党政分开

11.()是实现政府理念的根本保证。B.依法治国

13.行政信念、行政理想、行政哲学等属于()范畴。A.行政精神

14.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行使国家立法权,讨论和决定全国性重大问题。C.立法机关 15.在处理政府和事业单位关系时,两者应该()。A.分开 16.()是政府质量提高的关键。D.依法治国

17.下列有关政府与党关系的表述中,正确的是()。B.政府是国家行政机关,是国家权力的执行者和实现者 18.行政动机、行政态度、行政习俗等属于()范畴。C.行政心理

19.在一定的政治、经济、文化环境中形成的,关于行政活动的行政意识观、行政价值观和行政心理倾向的总和,我们一般称为()。D.行政文化

20.下列选项中,()是行政组织形象人格化的体现。A.政府公务员形象管理

二、多项选择题(共 10 道试题,共 30 分。每小题至少有两个或两个以上选项是正确的,多选少选均不得分)

1.政府环境形象管理主要包括对()的管理。A.工作环境 B.设备环境

C.生活环境

D.政府外貌环境

2.政府内部公共关系沟通中的主观障碍有()。C.知识经验的差距

E.公众的个性因素

3.行政文化具有()等功能。A.导向功能 B.规范功能

C.凝聚功能

D.激励功能

4.影响行政组织形象的因素有很多,归结起来主要包括()。A.价值观 B.公正性

C.政策

D.廉洁程度

E.信誉

6.行政组织形象的构成要素有()。B.公众 C.政府

E.公众对行政组织形象的感觉、评价等

7.良好的政府领导者应树立()形象。A.政治立场坚定 奋发向上

8.行政文化主要包括()等内容。A.行政精神 B.行政道德

C.行政心理 B.廉洁奉公

C.团结民主

D.勤奋务实

E.坚忍不拔、9.下列选项中,属于非正式沟通的优点的是()。A.沟通方便 B.信息沟通速度快

10.实施监督存在两个方面的重要问题,即()。A.监督的广度 C.监督的深度

E.监督的力度

三、判断题(共 10 道试题,共 20 分。仅做出判断即可得分)1.政府公共关系的核心目标是提高效率。()A.错误B.正确

2.政府的内部公共关系主要指政府和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之间和公民个人之间的行政关系。()A.错误B.正确

4.政府与党、政府与人大之间的关系属于政府内部公共关系范畴。()A.错误B.正确

5.政府公共关系的首要对象是社会公众。()A.错误B.正确 6.党是国家权力机关,具有国家职能和属性,能直接向政权系统下达命令。()A.错误B.正确

7.为了更好的促进企业的发展,政府应加大对企业事务的直接干预力度。()A.错误B.正确

8.从内容上看,社会舆论可以分为公共舆论、阶级舆论和群体舆论。()A.错误B.正确

9.社会舆论的来源是自上而下的,即由国家机关发出,进而在社会公众中传播公众意见,形成舆论。()A.错误B.正确

10.信息发送者以命令方式面向接受公众,一方只发送信息,另一方只接受信息,双方无论在语言上还是在情感上都不需要信息反馈,这种沟通我们称之为双向沟通。()A.错误B.正确

四、案例选择题(共 1 道试题,共 10 分。每小题至少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多选少选均不得分)

1.20世纪80年代,天津市政建设跟不上,人民群众生活存在许多实际困难,“坐车没有走路快,自来水腌咸菜,临建拆得没有搭得快”,群众意见很大。市政府决心为群众办实事,一件一件地解决落实,说到做到,样样兑现。1983年,首先为市民办了10件实事,从1984年开始每年坚持为城乡人民办20年实事,到1989年已办了130 件。如新建、改建了3000万平方米的住宅,等于解放以来前30年建房总数的3 倍,使一半以上的家庭改善了居住条件和居住环境;花两年时间完成了民用气化工程,使民用炊事煤气化的普及率高居全国之冠;花一年零四个月,完成了震惊中外的引滦入津工程,一扫天津人喝咸水的历史;新铺城市道路2137公里,建起由10来座立交桥和中环线外环线构成的“三环十四射”的城交道路网络等等。广大人民群众对市政府、市领导的满意程度达92 ~99.4%,形成了心齐气顺、政通人和的社会政治局面。1).案例中,市政府在实际工作中,将()作为办实事的重点。D.公众最关切、意见最大、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2).该案例中,所体现的政府公共关系宗旨是()A.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形成性考核作业4_0001

一、单项选择题

1.77、下列选项中,不属于人际交往的基本技巧的是()。D.所有的人和事要全盘接受

2.()是指政府、企业、社会团体或者公民为公布有关重大新闻而举办的,邀请电视台、报社、电台、杂志社、新闻网站等媒体所属的新闻记者和相关人员出席,发布消息、回答提问的一种特殊会议形式。D.新闻发布会 3.对政府来说,()是新闻宣传的生命。A.真实 4.一般情况,谈判班子由()组成为宜。C.3~4人

5.商品贸易谈判和技术贸易谈判都可归入()范畴。B.经济性谈判

7.政府公共关系广告的主体是()。B.政府及其政府公关部门

8.超常规的、突然发生的、需要立即处理的事件,通常称为()。D.突发事件

9.在政府公共关系诸多专题活动中,()具有突出喜庆和隆重气氛的特点。D.庆典活动

10.影院门口的宣传电影或广告画,我们称为()。A.电影广告 11.静坐、游行示威及罢工属于()突发事件。B.请愿类

12.公文发展的趋势是要求公文语言走向()。B.简明化

14.新闻体式要求中,我们把“胡锦涛„七一‟讲话出版发行单行本”归为()。A.标题

15.()是指双方为了各自特定的利益目标、遵循互利的原则,通过对话、沟通、协调的方式,达成协议(合同)的过程。

C.谈判

16.通过实物、文字图标和图像等来展示成果,树立组织形象的宣传形式和传播媒介是()。A.展览

17.依据(),可将政府公关谈判分为大型谈判、中型谈判和小型谈判。D.谈判规模

18.风暴、地震及火灾属于()突发事件。A.灾害类

19.与一般广告相比,政府公共关系广告的对象是()。A.国际、国内的社会各界公众

20.正式谈判的诸多环节中,()是进入谈判内容主体,开始进行实质性谈判。B.磋商和交锋阶段

二、多项选择题

1.与私人间的人际交往相比,政府公共关系人际交往具有()等特点。A.职业性 B.参与性

C.灵活性

D.持久性

E.自由性

2.一般来说,新闻发布会可以分为()。A.定期举行 布会

D.贵在质朴,追求自然

E.语言拖沓,内容程序化 B.专题发布会

C.临时召集

D.综合发布会

E.常规发4.政府公关人际交往中对服饰的要求应遵循()等原则。A.整体协调,搭配合理 度 D.TPO原则

B.随性而穿,自由为主

C.因人而异,合体合E.服装颜色以亮色为主

5.建立突发事件综合治理机制,应包括()等内容。A.预警机制 制

B.信息披露机制 D.财政资源动员机制

C.干部问责制与纠错机E.社会力量的动员与参与机制

6.政府部门在接受新闻采访时应遵循()等原则,有利于搞好与新闻界的关系。A.尊重 B.真诚

C.平等

D.谨慎

E.冷静

7.政府公共关系广告具有()等作用。A.塑造形象 B.实现盈利

C.体现宗旨

D.推销产品

E.强化实效

8.新闻宣传过程中,应遵循()等原则。A.导向功能 了解宣传途径

9.以谈判主体的多少进行分类,可将谈判分为()。A.双边谈判 B.多边谈判

C.正式谈判

D.非正式谈判

E.经济性谈判 B.规范功能

C.明确宣传意图

D.熟悉宣传对象

E.10.按照广告本身的内容和目的来分,政府公共关系广告可以分为()。A.创意广告 B.社会广告

C.文化广告

D.经济广告

E.电视广告

三、判断题(共 10 道试题,共 20 分。仅做出判断即可得分)1.宽容待人是政府公共关系人员开展人际交往的最基本原则。()A.错误B.正确

3.便宴是一种更为简便的宴请形式,宴请的客人边品茶边交谈,也可略备点心。()A.错误B.正确

4.以招待酒水为主,略备小吃,不设坐椅,仅设小桌,可以随便走动,这种宴会形式我们称之为冷餐会。()A.错误B.正确

5.政府在开展宴请专题活动的时候,主人一般是不需要到门口迎接客人的。()A.错误B.正确

6.人际交往中培养自信心的方法之一就是主动与人交往。()A.错误B.正确

7.为了扩大影响,政府在召开新闻发布会的时候可以控制发布内容,报喜不报忧。()A.错误B.正确

10.与广告相比,政府新闻宣传的社会影响大,接受范围广,受信任程度高,因此,其成本也比较高。()A.错误B.正确

四、案例选择题

1.2002年11月,突如其来的“非典”疫情降临中国大地,广州、香港、北京、台湾••••••一时间抗击“非典”成为中国人生活中的头等大事。

“非典”迅速蔓延给中国社会带来了严重的后果,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它使得国家的旅游业、餐饮业、娱乐业、商业受到影响,使得部分学校不得不中断学习,一些公司歇业关门,许多正常工作无法进行,大量社会公众活动被取消或延缓。

在人民群众的健康受到损害,生命安全受到威胁时,我们的各级政府和职能部门如何面临危机,处理危机,最终妥善解决危机,自然是对我们领导管理水平的一次严峻考验,也是对我们政府公众意识的一次实际检查,更是对我们各级政府公众形象如何的一次测试和评估。实际上,“非典”危机爆发后,我们各级政府在危机公关方面付出了极大的努力,取得了显著的效果与成绩。1).该案例体现的是政府公关实务中的()。A.新闻宣传 B.突发事件处理

C.专题活动

D.谈判

2).该案例告诉我们,在解决这场危机时还存在()等不足之处。A.有关职能部门没有及时通报疫情,延误了时机 B.疫情发生后,反应不够迅速

C.信息沟通不够通畅

D.危机管理意识较差,防范机制不够健全

2.形考作业 篇二

(针对教材1~6章)

一、单项选择题

1、现代社会保障历史上第一个正式法律制度是(),它标志着社会保障制度的诞生。

A、美国的《社会保险法》

B、德国的《工伤社会保险法》

C、英国的《济贫法》

D、德国的《疾病社会保险法》

2、丹麦学者考斯塔·艾斯平-安德森在《福利资本主义的三个世界》中以福利分配的“非商品化”(decommodification)程度为标准,将西欧和北美国家的福利体制划分为三种类型,不包括()。

A、“社会民主主义”

B、“凯恩斯主义”

C、“合作主义”

D、“自由主义”

3、“非商品化”是指不把()作为商品,让福利分配与劳动贡献脱钩。

A、社会保障

B、社会保险

C、劳动成果

D、劳动力

4、新加坡采用的社会保障模式是()。

A、个人储蓄型

B、社会保险型

C、国家保险型

D、福利国家型

5、以下哪项不是社会民主主义的社会保障原则?()

A、社会保障分配应该达到最大的平等,最大限度的缩小收入差距

B、社会保障应该由政府全面责任,尽量免除个人责任

C、通过高额累进税筹集社会保障资金是不必要的和不合理的

D、建立“从摇篮到坟墓”的社会保障制度

6、下列选项中,不符合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原则的是()。

A、自给自足与政府负责

B、保障方式多层次

C、社会统筹与个人帐户相结合D、资金来源多渠道

7、与完全积累制相比,现收现付制的特点在于()。

A、抵御人口老龄化风险的能力较强

B、基金保值增值的压力相对较小

C、追求的是长期的纵向平衡

D、未来收益和投保期的缴费高度正相关,因而具有较强的激励机制

8、与其他社会保险项目相比,下列不属于养老保险特点的是()。

A、收入支出庞大

B、实际享受人数最多的险种之一

C、受益与缴费无关

D、承诺与兑现之间的时间最长

9、“养老金工资替代率”是指()。

A、养老保险缴费占养老金的百分比

B、养老保险缴费占退休前工资收入的百分比

C、养老金占退休前工资收入的百分比

D、养老金占养老保险缴费的百分比

10、与其他社会保险项目相比,下列不属于医疗保险特点的是(A、第三方支付

B、享受保险的时间短

C、利益关系比较复杂

D、支付频率高且与缴费多少无关

11、我国现行医疗保险制度的缴费比例是()。

A、单位20%,个人8%

B、单位20%,个人6%

C、单位6%,个人2%

D、单位6%,个人1%

12、与其他社会保险项目相比,下列不属于失业保险特点的是(A、有支付期限

B、完全由政府承办

C、完全由企业承办

D、兼有保护失业者劳动能力的责任)。)。

二、多项选择题

1、社会保障的核心内容包括()。

A、社会保险

B、社会优抚

C、社会福利

D、社会救助

2、社会保障模式的分类通常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A、国家保险型

B、社会保险型

C、福利国家型

D、个人储蓄型

3、社会保障的一般原则包括()。

A、正向分配原则

B、普遍性和选择性原则

C、生存保障原则

D、社会保障制度与国情相适应原则

4、由于养老社会保险制度模式和社会公共政策不同,世界不同国家对获得养老金的资格条件有不同的规定。所考虑的因素除了居住年限(居龄)外,还有()。

A、法定退休年龄

B、工龄

C、缴费年限

D、婚姻状况

5、从世界范围来看,养老金的类型有()。

A、“普惠”养老金

B、“缴费关联”养老金

C、“收入关联”养老金

D、“就业关联”养老金

6、医疗救助的方式包括()。

A、医前救助

B、医后救助

C、即时救助

D、人道主义救助

7、医疗保险中所谓“两定点三目录”中的“三目录”是指()。

A、医疗服务设施范围和支付标准目录

B、门诊特定病种目录

C、诊疗项目目录

D、药品目录

8、失业期间有以下哪些情况,就不能继续领取失业金?()

A、重新就业

B、参军入伍

C、办理退休

D、移居境外

三、填空题

1、关于社会保障基金,目前世界上主要有三种收支方式:

、完全积累制和。

2、社会保障费按征收方式可以分为

保费制和

保费制。

3、中国城镇养老保险按福利来源分,主要有“三根支柱”,即

、和个人储蓄(如商业寿险等)。

4、缴费工资是参保人缴纳社会保险金的缴费基数,通常规定为参保人上一年的。如果按月缴纳社会保险金,缴费基数就是参保人上。

5、我国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现行养老保险制度的资格条件是到达法定退休年龄,连续工龄满

年。

6、按照现行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规定,“城镇各类企业及其职工”的缴费办法是,企业按本企业工资总额的____%计入“统筹账户”;职工个人按本人缴费工资的____%计入“个人账户”。

7、基本养老金 =

养老金 +

养老金。

8、目前我国实行全民医疗保险,力求覆盖全体人民。主要包括以下三层次: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 ;机关事业单位的公费医疗;政府补贴的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

9、医疗保险中的待遇水平由三方面所体现,即

、和报销比例。

10、医疗保险中,所谓“两定点”是指定点

和定点。

11、中国现行失业保险制度,对于城镇职工,失业保险支付期限长短与缴费时间长短挂钩,最长支付期限为

个月。

四、简答题

1、自由主义的社会保障原则有哪些?

2、失业保险的意义是什么?

3、为什么失业保险要规定“支付期限”?

五、论述题

1、医疗保险制度中先付制和后付制两种付费方式各自的概念及特点是什么?

2、什么是现收现付制、完全积累制和部分积累制?并比较分析这三种筹资模式的优缺点。(形成书面作业,字数不少于600字)

形考作业二

(针对教材7~13章)

一、单项选择题

1、我国工伤保险的实际缴费主体是()。

A、用工单位和职工个人

B、职工个人

C、用工单位

D、政府

2、我国生育保险的资金筹集方式是()。

A、政府全额负担

B、政府与企业按比例分担

C、企业按不超过工资总额1%向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缴纳,职工个人不缴费

D、企业按不超过工资总额1%向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缴纳,职工个人要缴费

3、社会救助是指国家和社会针对由贫困人口与不幸者组成的社会脆弱群体,由政府为其提供物质和服务帮助,从而帮助他们摆脱()的一种生活保障制度。

A、贫困

B、生存危机

C、精神状况不良

D、疾病困扰

4、对于社会救助缓解贫困的作用,以下表述错误的是()。

A、社会救助可以让贫困人口维持其最低生活水准

B、能够对失业人员进行再雇用训练与辅导,帮助失业人员创业或再就业

C、社会救助能够帮助那些因遭遇灾害、急难等突发事件而难以维持生活的群体

D、随着国家财力和社会救助水平的提高,社会救助能够促进受益群体的全面发展,享受与其他群体同等的教育、政治和社会权利,从而从根本上摆脱贫困的威胁。

5、下列哪项不属于住房福利的主要内容?()

A、无障碍设施建设

B、住房财政补贴

C、住房金融政策

D、公共房屋

6、下列选项中,不属于老年人福利内容的是()。

A、老年人收入保障

B、老年人生活照料

C、长期健康护理

D、老年人社会服务

7、下列哪项不属于教育福利?()

A、企业职业培训

B、免费或低费教育体系

C、国家助学贷款

D、奖学金

8、社会优抚是国家专门为伤亡的军人、人民警察和()提供抚恤,为军人和人民警察及其家庭提供优待,为退出现役的军人予以生活安置和就业安排而建立的社会保障制度。

A、公务员

B、社会人员

C、事业单位人员

D、国家机关工作人员

9、“军官退出现役后,由国家统一安排工作。在退役军官到达住地之日起,应不迟于一个月为其安排好工作”。这属于优抚安置中的()。

A、抚恤

B、优待

C、安置

D、奖励

10、在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发展历程的集体保障阶段,主要的保障项目包括农村救灾制度、()、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等。

A、农村扶贫开发

B、农村“五保”制度

C、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

D、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11、我国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逐步建立是下列哪个阶段?()

A、社会保障阶段

B、家庭保障阶段

C、集体保障阶段

D、家庭保障和社会保障相结合阶段

12、社会保障管理的主体是()。

A、政府机关

B、社会保障受益人群

C、社会保障事业

D、社会保障责任机构和人员

二、多项选择题

1、工伤康复的内容主要包括()。

A、医疗康复

B、职业康复

C、社会康复

D、心理康复

2、职工因工死亡,其直系亲属按规定从工伤保险基金领取()。

A、丧葬补助金

B、一次性工亡补助金

C、供养亲属抚恤金

D、医疗赔偿金

3、生育保险制度是在女性生育期间对生育责任承担者给予()的社会保险制度。

A、医疗服务

B、收入补偿

C、社会救助

D、生育休假

4、生育保险(保障)待遇一般包括()。

A、生育休假

B、医疗费用

C、生育补助

D、产假津贴

5、社会救助标准的计算方法除了收入比例法、马丁法,还包括(A、生活形态法

B、基尼系数法

C、恩格尔系数法

D、市场菜篮子法

6、在社会救助中,家计调查的内容包括()。

A、财产

B、工作

C、收入

D、婚姻状况

7、儿童福利的主要内容包括()。

A、儿童的医疗保健设施和服务

B、孤残儿童福利事业

C、儿童的活动场所和条件

D、普及义务教育

8、从整体上看,以下属于社会保障管理内容的是()。

A、社会保障行政管理

B、社会保障政治管理

C、社会保障文化管理

D、社会保障业务管理

三、填空题)。

1、工伤保险是指劳动者在 活动中或者在法定的特殊情况下因遭受意外伤害或者职业病而暂时或永久丧失劳动能力,甚至死亡时,劳动者或其遗属从国家和社会得到必要的 的制度。

2、是指劳动功能障碍程度和生活自理障碍程度的等级鉴定,它是确定职工工伤待遇标准的基本依据。

3、与其他险种相比,工伤保险有两个主要特点:一是它的 原则,指在劳动者负伤后,不管过失在雇主还是劳动者一方,工伤职工均可获得收入补偿以保障其基本生活;二是工伤保险费率实行

,是指根据不同行业工伤风险程度确定行业的基准费率,风险程度较高的行业适用较高的基准费率,风险程度较低的行业适用较低的基准费率。

4、中国现行生育保险制度的支付标准是产假

天,其中产前休假15天。

5、从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在最低生活保障方面的责任来看,我国最低生活保障事务属于

职责范畴。

6、社会福利是国家和社会通过社会化的福利津贴、和

,满足社会成员的生活需要并促使其生活质量不断得到改善的一种制度安排。

7、社会优抚是一项综合性的社会保障制度,具体包括

、抚恤和

三类项目。

8、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养老金待遇由

组成,支付终身。

9、我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基金由个人缴费、、组成。

10、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实行

、和政府资助相结合的筹资机制。

11、是指扶贫对象通过参加必要的社会公益劳动而获得赈济的一种扶贫方式。

12、社会保障管理的手段包括规划

、、人事和控制等。

四、简答题

1、工伤保险的一般原则有哪些?

2、残疾人福利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3、社会优抚的功能有哪些?

五、论述题

1、试论述中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功能和特征。

3.教育学形考作业 篇三

一、论述题

1.描述教育学产生和发展轨迹与里程碑。

2、教育学对教师专业发展的价值有哪些?

3、杜威认为,教育不是奢侈品,是婴孩时期到成人时期的摆渡船。通过这只摆渡船,使人获得赖以为生的资本(经验和知识),并把这些资本源源不断地传给子孙。你对这个观点有什么看法。

4、结合现实谈谈活动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

二、案例分析 案例1:

读者者薛女士反映,转学还不到一学期的10岁儿子小雷(化名)跟过去比好像换了个人。以往由于喜欢做小动作,小雷没少挨老师的骂,结果看到老师就害怕,不得不转学。到新学校后不久,小雷在上课时又忍不住做起了不动作,被老师发现了。新老师什么也没说,只是微笑着轻轻拍了一下他的背,便继续上课了。以后,每次新老师走过小雷身边,如果小雷没做小动作,老师就会对他微笑并点头表示赞许。很快,小雷改掉了坏习惯,还爱上了学习,自信心大增。

问题:请从小学生的生理及心理发展特点来分析,对待有问题的学生新老师的教育机智。

教育学作业

一、论述题 1.联系您本人所在地义务教育的普及现状,试分析我国当前巩固提高九年义务教育水平的新动向。

2.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与以往课程改革有何不同?

3、课程评价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的主体性是如何体现的?

二、案例分析 案例:

从2001年秋季开始,江西省的小学生们告别沿袭了一贯的百分制,实行新型的成绩考核评价机制——“等级+特长+评语”。

目前,山东潍坊市小学已经取消各种形式的统考,废除了“百分制”,代之以“评语+特长+等级”的新的评价标准,严禁以升学率作为考核、评价学校、教师荼的唯一标准。

问题:你怎样看待江西和山东潍坊市所开展的教育评价改革?请从促进学生发展的角度来谈该项改革。

教育学作业3

一、论述题

1.你是如何理解新课程所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你的教学体验中,如何恰当使用这种方式来真正促进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自我发展。

2.新的教学理念,每一种都有其特点和适用领域,请你进一步思考一下,在你的教学工作中这些教学理念经常运用到吗?哪些是你忽视的?

3、“宁给好心不给好脸”这种教育行为,里面不乏为学生好的初衷和关心学生的情感,这样是否能完全达到预期的教育目的?教育中何以要讲究“爱得得体和严而有格,严而有方”

4、现实教育中,什么样的评价容易诱发学生单纯追求肯定性评价的动机和行为?评价导致的这种结果你是如何看待的?

二、案例分析 案例2:

一位家长在星期一发现儿子上学时磨磨蹭蹭,遂追问是怎么回事,孩子犹豫了半天才道出实情。原来在上个星期二早上,班主任老师召开全班同学会议,用无记名的方式评选3名“坏学生”,因有两名同学在最近违反了学校纪律,无可争议地成了“坏学生”;而经过一番评选,第三顶“坏学生”的帽子便落在儿子头上。这个9岁的小男孩,居然被同学选出了18条“罪状”。当天下午初二年级组长召集评选出来的“坏学生”开会,对这三个孩子进行批评和警告,要求他们写一份检查,将自己干的坏事都写出来,让家长签字,星期一交到年级组长手中。

该家长当着孩子的面,没有表示什么,签了字便打发孩子去上学。随后,她打通班主任的电话,询问到底是怎么回事,班主任说:“你的孩子是班上最坏的孩子,这是同学们用无记名投票的方式选出来的。”当她质疑这种方法挫伤脑筋孩子的自尊心时,老师却回答:“自尊心时自己树立的,不是别人给的”,并说他们不认为有什么不对,其目的也是为了孩子好。

自从这个9岁的孩子被评选为“坏学生”后,情绪一直非常低落,总是想方设法找借口逃学。问题:请用相关的德育教育原则对该班主任的做法进行评价。

教育学作业4

一、论述题

1.教师的职业角色如何定位?教师的职业形象为什么会有如此多的比喻?你对这些隐喻持什么看法?

2.在新学年你被任命为初中一年级班主任,描述一下组建班级组织和运行机制的设想。

3、目前现实中违背学生年龄特点的教育行为有哪些?试举出两个例子来,并说明应当如何改正。

4、教学督导做昨好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增强教师积极性,进而提高教学质量;做不好会得到教师群体的反感和抵触,失去督导的最初目的。在如何做好教学督导的具体实现方式上,你有什么好建议?

二、案例分析 案例1:

赵老师是某中学的一名青年教师,现在正担负着班主任工作,他深深服膺于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爱满天下”的教育格言,发誓要做一名热爱学生的优秀教师。大学毕业走上工作岗位后,他一心扑在对学生的教育教学上。为了解和接近学生,以便取得学生的依赖,他与学生一起参加课外甚至校外活动,如打球、下棋、逛电子游戏厅等,几乎对学生的各种愿望都有求必应。但是,一学年下来,赵老师却感到非常沮丧:不仅学校领导批评他过于放纵学生,而且班上的同学也对他的管理方式颇有微辞,抱怨老师有偏向。为此,赵老师非常苦恼,几乎动了辞掉班主任职务的念头。

4.金融学形考二作业 篇四

2010秋会计本

1012001254705

路冰

结合我国信用发展状况,讨论利率如何改革才能充分发挥其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答:随着外币贷款利率的放开,标志着我国利率市场化将呈加速之势。很多学者认为,我国的利率市场化改革已经取得了实质性进展,并将我国利率进一步改革的进程安排得十分紧凑,大有利率不日就有完全市场化之势。从微观讲,利率市场化后,可以提高资金需求的利率弹性,使资金流动合理化、效益化,从总体上消除利率的所有制、部门、行业歧视,使利率充分反应资金的供求,使利率的水平与结构与信用风险紧密联系。宏观方面,市场化的利率在动员储蓄和储蓄转化投资方面都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利率市场化将有利于中央银行对金融市场间接调控机制的形成,对完善金融体制建设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探讨利率市场化问题必须要认清我国利率改革的现状及其与利率完全市场化的差距,以及我国目前利率市场化的难点,只有认清这些问题,才能科学地把握利率市场化改革的重点,我国目前利率市场化的重点应放在为利率市场化创造条件方面。

一、我国利率市场化存在的问题和难点

目前我国的这种低利率管制在一定程度上扭曲了金融商品的价格,也使得利率这一重要的经济杠杆难以充分发挥作用,因此很多人主张通过利率市场化来理顺金融商品的价格体系,提高利率的敏感性和弹性,恢复利率杠杆应有的作用。我们认为,利率市场化是随着我国市场经济改革不断深化的一个必然进程,谁也没有理由反对利率市场化,但目前我国宏微观经济环境都不利于利率市场化的过快推进。

1、市场经济发育程度低。

2、利率运作主体行为不规范。(1)中央银行的独立自主性不强。中央银行并未真正拥有利率的制订权和调整权。(2)国有商业银行行为非市场化。国有商业银行由于产权制度建设落后,银行的产权界定模糊,加上管理层和一般员工没有利益驱动机制,使得所有者和经营者难以实现利益的激励兼容,经营者非市场化选择的倾向很强,这是引致银行效率低下的根源所在。(3)企业的行为不规范。

到目前为止,我国国有企业的现代企业制度改革并未达到预定目标,其在资金使用方面的风险约束机制和利益推动机制尚不健全,大多数企业只负盈不负亏,在国家的保护伞下安稳过日子,利率高低对其来讲并不很重要。

3、企业对利息的承受能力低下。

4、金融监管不完善。目前我国的金融监管因不能摆脱行政干预而缺乏超脱性和真实性。另外,监管标准、手段和技术也不能确保监管的信息质量和使金融机构采取稳健和审慎的经营原则。

二、为利率市场化积极创造条件

在我国这样一个曾经长期实行计划经济的国家,要实现利率完全市场化需要一个很长的过渡期。就目前我国利率市场化的重点而言,不是去设计利率市场化的进程和时间表,而应是为利率市场化创造条件。如前所述,利率市场化同一国的市场经济完善程度、金融交易主体的市场化倾向以及金融监管等外围制度环境紧密相关,所以我们应从这些方面着手,为利率市场化创造条件。

1、深化市场经济改革。从西方的经验来看,很多国家都是在市场经济相当成熟的条件下放开利率的。应该说相对有效的市场机制有利于熨平利率放开后金融领域乃至经济的波动。

2、培育利率运作主体的市场化行为。(1)完善中央银行制度。目前,我国中央银行的宏观金融调控目标并未摆脱对国家计划和经济增长目标的依附,中央银行甚至还承担着大量的财政职能。在这种央行与政府关系难以理顺的条件下放开利率,很难保证中央银行能够按照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来调节利率。(2)构建真正的商业银行。在市场化利率制度中,商业银行一方面要充当央行货币政策中介,另一方面又要根据货币政策的意图调控企业和居民的行为。商业银行的这一中介地位,要求它必须是自负盈亏和以追逐利润最大化为目标的经济实体,否则无法起到中介传导作用。(3)在国有企业中建立现代企业制度。(4)提高居民的金融意识。

3、把握好利率改革的着力点。(1)增强利率的敏感性和弹性,利率敏感性和弹性较低是我国七次利率下调效果不显著的根源。(3)重构利率结构,理顺利率关系。要对现行利率划分方法进行改革,根据企业和金融机构会计制度和业务发展的需要,综合考虑期限、数量、风险等因素设置利率档次,划分利率种类;

要逐步清理优惠贷款利率,明确贴息来源,减轻商业银行的负担。

5.电大《西方经济学》形考作业答案 篇五

一、填空(每空1分,共20分)

1.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__总量经济__、要解决的问题是__资源利用__、中心理论是__国民收入决定理论__、分析方法是__总量

分析法___。

2.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__单个经济__、要解决的问题是__资源配置__、中心理论是__价格理论__、分析方法是__个量分析法__。

3.稀缺性就是指资源的__相对__有限性。

4.经济学研究方法中的实证方法要回答的问题是__是什么__,规范方法要回答的问题是__应该是什么__。

5.替代效应使价格上升的商品需求量__减少__,收入效应使价格上升的商品需求量__减少__。

6.当市场供求关系实现均衡时,需求价格与供给价格相等,需求量与供给量也相等,处于这种均衡状态的市场称为市场处于__市场出

清__状态。

7.供给的变动引起均衡价格__反__方向变动,均衡数量__同__

方向变动。8.研究消费者行为的序数效用论认为,效用只能表示出满足程度的__高低与顺序__,因此效用的大小只能用序数表示。9.消费者愿意对某种物品所支付的价格与他实际支付的价格的差额称为__消费者剩余__。

10.在分析技术效率时,短期是指企业不能全部调整__所有生产

要素投入__的时期。

11.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商品价格提高,商品的需求量会_____________。(填”减少”或者”反方向变动”吧,这题敢确定答案....)

二、判断正误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对“人们的收入差距大一点好还是小一点好”的研究属于

实证方法。

(×)2.2001年12月31日的外汇储备量是流量。(√)3.当我们想让人们节约水时,提价是最有效的方法。(√)4.有人说,“破坏一个城市的最好办法除了轰炸之外就是限制房租了”。你认为这句话对吗?为什么?

(×)5.一种观点认为,“最低工资法是保护所有低收入者的”。你认为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

(×)6.一种物品效用的大小表明它在生产中的作用有多大。(√)7.如果消费者的收入增加而商品的价格不变,则消费可

能线向右上方平行移动。

(×)8.技术水平不变是指生产中所使用的技术没有发生变化。(×)9.技术水平不变是指生产中所使用的技术没有发生变化。(√)10.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商品价格与商品的需量反

方向变动。

三、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共 10 分)

1.下列哪一项会导致某种商品需求曲线向左移动?(B)

A.消费者收入增加

B.互补品价格上升

C.替代品价格上升

D.该商品的价格下降

2.对一般的商品来说,当其供给不变时,如果其需求增加,则该

商品的:(B)

A.均衡价格上升和均衡数量减少

B.均衡价格上升和均衡数量增加

C.均衡价格下降和均衡数量减少

D.均衡价格下降和均衡数量增加 3.总效用达到最大时:(B)

A.边际效用为正

B.边际效用为零

C.边际效用为负

D.边际效用达到最大

4.同一条无差异曲线上的不同点表示:(B)

A.效用水平相同,所消费的两种商品组合比例也相同

B.效用水平相同,所消费的两种商品组合比例却不同

C.效用水平不同,所消费的两种商品组合比例也不同

D.效用水平不同,所消费的两种商品组合比例却相同

5.内在经济是指:(A)

A.一个企业在生产规模扩大时由自身内部所引起的产量增

B.一个企业在生产规模扩大时由自身内部所引起的产量或

收益减少

C.一个行业的扩大对其中每个企业带来的产量或收益的增

D.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给一个企业所带来的产量或收益的增加

四、问答题

1.分析与阐述均衡价格的决定与变动

答:均衡价格是指一种商品需求量与供给量相等时的价格。

均衡价格是由需求与供给决定的,需求或供给任何一方的变动都会引起均衡价格的变动。①需求变动对均衡价格的影响:需求变动是指价格不变的情况下,影响需求的其他因素变动所引起的变动,需求的增加,均衡价格上升了,均衡数量增加了。反之则需求的减少,均衡价格下降了,均衡数量减少了。②供给变动是指价格不变的情况下,影响供给的其他因素变动所引起的变动。供给的增加,均衡价格减少,均衡数量增加了,反之则供给的减少,均衡价格上升了,均衡

数量减少了。

2.分析与阐述价格如何调节经济 答:当市场上某种商品的供给大于需求时,这种商品会出现供给过剩,供给过剩说明资源配置不合理。供给大于需求的情况会使该商品的价格下降。这样,一方面刺激了消费,增加了对访商品的需求,另一方面又抑制了生产,减少了对该商品的供给。价格的这种下降,最终使该商品的供求相等增,从而资源得到合理配置。同理,当某种商品供给小于需求时,也会通过价格的上升而使供求相等增。价格的这一调节过程,是在市场经济中每日每时进行的。价格把各个独立的消费者与生产者的活动联系在一起,并协调他们的活动,从而使整个经济和谐而正常地运行。价格机制是自发地调节经济的。

3.分析与阐述价格上限与价格下限

答:价格上限:是政府为了限制某种商品价格上升而规定的这种商品的最高的价格。价格上限一定是低于均衡价格的。由于价格低,需求就大,由于价格低,供给就少,因此,在实行价格上限时,市场上必然出现供给小于需求的供给不足状况。

价格下限:是政府为了打扶植某种商品的生产而规定的这种商品的最低价格。价格下限一定是高于均衡价格的。由于价格高,需求就少,由于价格高,供给就多,因此,在实行价格下限时,市场上必然出现供给大于需求的供过过剩状况。

4.分析与阐述需求弹性的分类 答:①需求无弹性,在这种情况下,无论价格如何变动,需求量都不会变动。②需求无弹性,在这种情况下,当价格为既定时,需求量是无限的。③单位需求弹性,在这种情况下,需求量变动的比率与价格变动的比率相等。④需求缺乏弹性,在这种情况下,需求量变动的比率小于价格变动的比率。⑤需求富有弹性,在这种情况下,需求量变动的比率大于价格变动的比率。5.分析与阐述需求弹性与总收益之间的关系

答:总收益是指企业出售一定量商品所得到的全部收入,也就是销售量与价格的乘积,某种商品的价格变动时,它的需求弹性的大小与出售该商品所能得到的总收益是密切相关的。价格的变动也就引起销售量的变动。不同商品的需求弹性不同,价格变动引起的销售量的变动不同,从而收益不同。①如果某种商品的需求是富有弹性的,则价格与总收益成反方向变动,即价格上升,总收益减少,价格下降,总收益增加。②如果某种商品的需求是缺乏弹性的,则价格与总收益成同方向变动,即价格上升,总收益增加,价格下降,总收益减少。

6.分析与阐述税收的分摊

答:税收分摊:税收负担在经营者和消费者之间分割。①如果某种商品需求缺乏弹性而供给富有弹性,消费者对这种商品的价格变动反应不敏感,无法及时根据价格调整自己的需求,而生产者对这种商品的价格反应敏感,可以怕供给,那么,税收就主要落在消费者身上。②如果某种商品需求富有弹性而供给缺乏弹性,消费者对这种商品的价格变动反应敏感,能入时根据价格调整自己的需求,而生产者对这种商品的价格反应不敏感,无法根据价格调整自己的供给,那么,税

收就主要落在生产者身上。

7.分析与阐述为什么化妆品可以薄利多销而药品却不行?是不是所有的药品都不能薄利多销?为什么?

答:①化妆品之所以能薄利多销,是因为它是需求富有弹性的商品,小幅度的降价可使需求量有较大幅度的增加,从而使总收益增加,而药品是需求缺乏弹性的商品,降阶只能使总收益减少。②并不是所有的药品都不能薄利多销。例如一些滋补药品,其需求是富有弹性的,可以薄利多销。8.分析与阐述效用、总效用与边际效用

答:①效用是消费者从消费某种物品中所得到的满足程度。效用是一种心理感觉,也可以表示偏好。消费者对某种物品或物品组合的偏好越高,从消费这种物品或物品组合中得到的效用也越大。②总效用是指从消费一定量某种物品中所得到的总满足程度。③边际效用是指某种物品的消费量每增加一单位所增加的满足程度。当边际交用为正数时,总效用是增加的,当边际效用为零时,总效用达到最大,当边际效用为负数时,总效用减少。9.分析与阐述边际效用分析与效用最大化的条件

答:边际效用是指某种物品听消费量每增加呈单位所增加的满足程度。边际的含义是增量,指自变量增加所引起的因变量的增加量。在边际效用中,自变量是某物品的消费量,而因变量则是满足程度或效用。消费量变动所引起的效用的变动即为边际效用。当边际效用为正数时,总效用是增加的;当边际效用为零时,总效用达到最大,当边际效用为负数时,总效用减少。随着消费者对某种物品消费量的增加,他从该物品连续增加的消费单位中所得到的边际效用是递减的。

10.分析与阐述无差异曲线的含义与特征

答:无差异曲线是用来表示两种商品的不同数量的组合消费者所带来的效用完全相同的一条曲线。它的特征:①无差异曲线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其斜率为负值。两种商品不能同时增加或减少。②在同一平面图上可以有无数条无差异曲线,离原点越远的,所代表的效用越大,离原点越近的,所代表效用越小。③在同一平面图上,任意两条无差曲线不能相交④无差异曲线是一条凸向原点的线。

11.分析与阐述消费者行为理论对企业决策的启示

答:①根据消费者行为理论,企业在决定生产什么时首先要考虑商品能给消费者带来多大效用。企业要使自己生产的产品能卖出去,而且能卖高价,就要分析消费者心理,能满足消费者的偏好。而消费者偏好受个人立场和伦理道德观的影响。②根据消费者行为理论,一种新产品的边际效用是递羳的。如果产品仅仅是数量增加,它带给消费者的边际效用就在递减,消费者愿意支付的价格就低了。因此,企业的产品要多样化,即使是同类产品,只要不相同,就不会引起边际效用递减。企业要进行创新,生产不同的产品。

12.分析与阐述规模经济与企业最适规模11.等产量线的含义与

特征

答:规模经济:即扩大企业生产规模所带来的好处。如果产量增加的比率大于生产规模扩大的比率,这就是规模收益递增;如果产量的比率小于生产规模扩大的比率,这就是规模收益递减;如果产量增加的比率与生产规模扩大的比率相同,这就规模收益不变。适度规模就是使两种生产要素的增加,即生产规模的扩大正好使收益递增达到最大。企业规模的扩大既会带来好处,也会引起不利的影响。在长期中企业高速各种生产要素时,要实现适度规模。等产量是指两种生产要素的不同数量的组合可以带来相等产量。等产量线是指两种生产要素的不同数量的组合可以带来相等产量的一条曲线。特征:①等产量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线。②在现一平面图上,可以有无数条等产量线。③在同一平面图上,任意两条等产量线不能相交。④等产量线是

一条凸向原点的线。13.分析与阐述等成本线及其变动 答:等成本线是一条表明生产者的成本与生产要素价格既定的条件下,生产者所能购买到的两种生产要素数量的最大组合的线。如果生产者的货币成本变动,则等成本线会平等移动,货币成本增加,等成本线向上方平等移动,货币成本减少,等成本线向左下方平等移动。如果生产者货币成本增加,则等成本线向右上方平等移动,不同的等成线与不同的等产量线相切,形成不同的生产要素最适组合点,将这些点连接在一起,就得出扩张线。14.分析与阐述边际分析与两种生产要素最适组合

答:企业为了实现生产要素的最适组合,一定要考虑购买各种生产要素所能获得的边际产量与所付出的价格。生产要素最适组合的原则是:在成本与生产要素价格既定的条件下,应该使所购买的各种生产要素的边际产量与价格的比例相等,即要使每一单位货币无论购买哪种生产要素都能得到相等的边际产量。①企业所拥有的侧身量是既定的,购买资本与劳动的支出不能超过这一侧身量,也不以小于侧身量的购买也达不到既定资源时的产量最大化。②生产要素最适组合的条件,即所购买的生产要素与边际产量与其价格相等,也就是说每一单位侧身不论用于购买酱,还是购买劳动,所得到的边际产量都相等。

15.阐述边际产量递减规律

答:边际产量递减规律: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情况下,当把一种可变的生产要素投入到一种或几种不变的生产要素中时,最初这种生产要素的增加会使产量增加,但当它的增加超过一定限度时,增加的产量将要递减,最终还会使产量绝对减少。①这一规律发生作用的前提是技术水平不变。②这一规律所指的是生产中使用的生产要素分为可变与不可变的两类。③在其他生产要素不变时,一种生产要素增加所引起的产量或收益的变动分三个阶段:产量增加、边际产量递减、产

量绝对减少。

《西方经济学》作业2(第6章——第11章)

一、填空(每空1分,共20分))

1.会计成本与机会成本之和称为__经济成本__。

2.总收益减去__会计成本__就是会计利润,会计利润减去__机

会成本__就是经济利润。

3.假设某一市场的销售额为1000亿元,在该市场上最大的四家企业的销售额分别为200亿元、160亿元、140亿元和100亿元,则该市场上的四家集中率为__60%__。

4.用公式表示在完全竞争市场上,企业短期均衡的条件是__ MR=MC __,长期均衡的条件是__ MR=MC=AR=AC __。5.劳伦斯曲线是用来衡量__社会收入分配(或财产分配)平均程

度__的曲线。

6.公共物品是由集体消费的物品,它的特征是消费的__非排他性

__和__非竞争性__。

7.如果一件事件未来的可能结果可以用概率表示就是__风险__

_。

8.国民生产总值以__人口__为统计标准,国内生产总值以__地

理上的国境__为统计标准。

9.经济增长的必要条件是__技术进步__,充分条件是__制度与

意识的相应调整___。

10.决定经济增长的因素是__制度__、__资源__和__技术__。11.经济学家认为,货币的职能主要有__交换媒介__、__计价单

位__和__贮藏手段__三种

二、判断正误题(每小题1分,共7分)

(×)1.与单一定价相比,歧视定价获得的利润更多,因此垄

断者普遍采用歧视定价。

(√)2.垄断竞争市场上,企业的成功取决于产品差别竞争。

(√)3.垄断的存在会引起市场失灵。(×)4.市场失灵的存在要求由政府来取代市场机制。

(√)5.凯恩斯主义与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在理论上的分歧是市场机制是否完善,在政策上的分歧是是否需要政府干预经济。(√)6.只要人们普遍接受把“万宝路”香烟作为交换媒介,“万宝路”香烟就是货币。2(√)7.货币数量论认为,流通中的货币数量越多,商品价格水平越高,货币价值越小。

三、选择题(每小题 1分,共 8 分)

1.短期边际成本曲线与短期平均成本曲线的相交点是:(A)

A.平均成本曲线的最低点

B.边际成本曲线的最低点,C.平均成本曲线下降阶段的任何一点,D.平均成本曲线上升阶段的任何一点 2.利润最大化的原则是:(B)

A.边际成本小于边际收益

B.边际成本等于边际收益

C.边际成本大于边际收益

D.边际成本等于平均成本

3.完全竞争市场上的企业之所以是价格接受者,是因为:(C)

A.它对价格有较大程度的控制

B.它生产了所在行业绝大部分产品

C.它的产量只占行业的全部产量的一个很小的份额

D.该行业只有很少数量的企业 4.下列哪一个不是垄断竞争的特征?(A)

A.企业数量很少

B.进出该行业容易

C.存在产品差别

D.企业忽略其竞争对手的反应 5.随着工资水平的提高:(B)

A.劳动的供给量一直增加

B.劳动的供给量先增加,但工资提高到一定水平后,劳动的供给不仅不会增加反而会减少

C.劳动的供给量增加到一定程度后就不会增加也不会减少

D.劳动的供给量先减少,后增加

6.一年内在本国领土所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总和被称

为:(B)

A.国民生产总值

B.国内生产总值

C.国内生产净值

D.实际国内生产总值

7.用支出法计算国内生产总值时:(D)

A.将人们取得的收入加总

B.将提供物质产品与劳务的各个部门的产值加总

C.将各生产要素在生产中所得到的各种收入加总

D.把购买各种最终产品所支出的货币价值加总 8.由一种工作转换到另一种工作而导致的失业称为:(B)

A.总需求不足的失业

B.摩擦性失业

C.结构性失业

D.周期性失业

四、问答题(65分)

1.分析与阐述机会成本与会计成本的不同

答:会计成本:企业生产与经营中的各种实际支出。机会成本:所放弃的用途就是把资金用于一种用途的机会。机会成本是作出一项决策时所放弃的其他选择的最好用途。①机会成本不同于实际成本,它不是作出某项选择时实际支付的费用或损失,而一种观念上的成本或损失。②机会成本是作出一种选择时所放弃的其他若干种可能的选择中最好的一种。③机会成本并不全是由个人选择所引起的,其他人的选择会给你带来机会成本,你的选择也会给其他人带来机会成本。

2.分析与阐述经济利润与会计利润的不同

答:利润就分为会计利润和经济利润。企业的总收益减去总成本就是利润。但成本包括会计成本和机会成本,成本的含义不同,利润也就不同。总收益减去会计成本就是会计利润,总收益减去会计成本再减去机会成本就是经济利润。会计成本与机会成本之各称为经济成本,所以总收益减去经济成本是经济利润。会计利润与经济利润并不相同,在正常情况下,机会成本大于零,所以,会计利润大于经济利润。企业的利润最大化不是会计利润最大化,而是经济利润最大化。

3.分析与阐述长期平均成本

答:长期平均成本是长期中平均每单位产品的成本。①成本不变的行业。这各事各企业的长期平均成本不受整个行业产量变化的影响,无论产量变化,长期平均成本是基本不变的。②成本递增的行业。这各事各个企业的长期平均成本要随整个行业产量的增加而增加,这种行业在经济中属于普遍的情况。③成本递减的企业。这种行业中各个企业的长期平均成本要随整个行业产量的增加而减少,这也是规模

经济中的外在经济。4.分析与阐述利润最大化原则

答:利润最大化的原则是边际收益等到于边际成本。如果边际收益大于边际成本,表明企业每多生产一单位产品所啬的收益大于生产一单位产品所增加的成本。这时,对该企业来说,还有潜在的利润没有得到,企业增加生产是有利的,也就是说没有达到利润最大化。反之,对企业来说就会造成亏损,更谈不上利润最大化了,无论是边际收益大于边际成还本,还是小于,企业都要调整其产量,说明这两种情况下都没有实现利润最大化。只有在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时,只有在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时,企业地不会调整产量,表明已把该赚

到了,即实现了利润最大化。

5.分析与阐述划分市场结构的标准

答:市场结构是指市场的垄断与竞争程度。①行业的市场集中程度。一般用两个标准来判断一个市场的集中程度。一是四家集中率,即一个市场中最大的四家企业在整个市场销售额中所占的比例。二是郝希曼指数,指计算某一市场上50家最大企业每家企业市场占有份额的平方之和。②行业的进入限制。一个行业的进入门槛越低,即进入限制越低,企业越容易进入,从而竞争程度越高。反之则反之,进入限制来自自然原因和立法原因。③产品差别。产品差别是同一种产品质量/牌号/形式/包装等方面的差别。产品差别引起垄断,产品差别

越大,垄断程度越高。6.分析与阐述市场结构的类型

答:①完全竞争是一种竞争不受任何阻碍和干扰的市场结构。市场集中程度低,无进入限制,无产品差别。②垄断竞争是即有垄断又有竞争,垄断与竞争相结合的市场。市场集中率低,而无进入限制。产品有差别。③寡头是只有几家大企业的市场。形成这种市场的关键是规模经济,市场集中程度高,对市场控制力强。规模大,其他企业难以进入。无论产品是否有差别,只要规模经济重要,就会形成寡头市场。④垄断是只有一家企业控制整个市场的供给。任何其他企业无法进入这个市场。没有相近的替代品。7.分析与阐述垄断市场上的短期均衡和长期均衡 答:在垄断市场上,企业可以通过对产量和价格控制来利润最大化。在短期内,企业对产量的调整也要受到限制,因为在短期内,产量的调整同样要受到固定生产要素无法调整的限制。企业仍需要根据边际收益与边际成本相等的原则来决定产量,短期中,难以完全适应市场需求进行调整。在长期内,企业可以调整全部生产要素,因此可以实现利润最大化,这时就存在垄断利润。

8.分析与阐述生产要素的需求

答:生产要素的需求是一种派生的需求。由于对产品的需求而引起了对生产要素的需求。它是一种联合的需求或相互依存地需求。任何生产行为所需要的都不是一种生产要素,而是多种生产要素,这样各种生产要素之间就是互补的。如果只增加一种生产要素而不是另一种,就会出现边际收益递减现象。在一定的范围内,各种生产要素也可以互相代替。生产要素相互之间的这种关系说明它的需求之间是相关的。影响生产要素需求有一些因素:一是市场对产品的需求及产品的价格。二是生产技术状况。三是生产要素的价格。

9.分析与阐述工会的存在对工资决定的影响

答:①增加对劳动的需求。通过增加对劳动的需求的方法来提高工次。不但会使工资增加,而且可以增加就业。②减少劳动的供给。通过减少劳动的供给同样也可以提高工资,但会使就业减少。③最低工资。工会迫使政府通过立法规定最低工资,这样,在劳动的供给大于需求时也可以使工资维持在一定的水平上。10.分析与阐述经济学家对利息收入合理性的解释

答:利息是酱这各睡产要素的价格。经济学家在解释利息时①说明了为什么要给酱支付利息:多增加一单位消费所带来的边际交用大于将来多增这一单位消费所带来的边际交用。因为未来是难以预期的,人们对物品未来交用的主人总要小于现在的效用。因此,放弃现期消费把货币作为资本就应该得到利息作为报酬。②为什么资本可以带来利息:经济学家用迂廻生产理论来解释这一点。迂廻生产就是行生产生产资料,然后用这些生产资料去生产消费品,它提高了生产效率,而且迂廻生产的过程越长,生产效率越高。这种由于资本而提高的生产效率就是资本的净生产力。资本具有净生产力是资本能带来利

息的根源。

11.劳伦斯曲线与基尼系数

答:劳伦斯曲线是用来衡量社会收入分配平均程度的曲线。实际收入分配状况的劳伦斯曲线介于这两条线之间。根据劳伦斯曲线可以谁知盘中餐出反映收入分配平行程度的指标,这一指标称为基尼系数。基尼系数越小,收入分配越平均,基尼系数越大,收入分配越不平均。运用劳伦斯曲线与基尼系数可以对各国收入分配的平均程度进行对比,也可以对和和政策的收入效应进行比较。

12.分析与阐述外部性与市场失灵

答:市场失灵指在有些情况下仅仅依靠价格调节并不能实现资源配置最优。市场失灵产生于公共物品、外部性与垄断。外部性又称外部效应,指某种经济活动给与这项活动无关的主体带来的影响。外部性引起市场失灵。一项经济活动给与这项活动无关的主体带来的不得影响是负外部性,从私人角度看,市场调节是有利的,但从社会角度看,不是资源配置最优,负外部性引起市场失灵。当某项经济活动给与这项活动无关的主体带来好处时,这就产生了正外部性。同样引起

市场失灵。

13.分析与阐述政府在解决市场失灵中的作用

答:①政府对公共物品:由政府向公民征收税收,作为提供这些公共物品的资金。提供这些公共物品是政府在市场经济中的基本职能之一,政府为提供这些公共物品征收迎头敢上可以根据支付能力文化与受益文化。②政府解决外部性也可以使用立法或行政手段,或者采用经济或市场手段。采用立法手段,就是制定环境保护法这样的法律。经济手段是片收污染税。③政府对垄断有三种方法。一是价格管制:价格管制是政府垄断者产品的价格。二是实施反托拉斯法:对违法的垄断企业提起起诉,进行法律制裁。三是国有化,即对垄断性的企业实行国有,由政府经营。14.分析与阐述信息不对称 答:信息不对称就是双方拥有的信息数量与质量不相同。经济学家把信息分为两种:一种是公开信息。一种是私人信息。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会发生道德危险:就是拥有信息多的生方以信息优势来侵犯拥有信息少的一方的利益,实现自己利益的可能性。产生的另一个问题是逆向选择。:指信息不对称情况下,拥有信息少的一方作出不

利于另一方的选择。15.分析与阐述失业及失业率

答:失业:根据国际劳工组织的定义,失业者是指一定年龄范围内能够工作,愿意工作又正在寻找工作,但仍然没有工作的人,处于这种状态就是失业。失业率:表示一国失业严重程度的,也是反映宏观经济状况的一个重要指标。失业率的以划分人口的概念,失业率是

失业人口与劳动力的比例。16.分析与阐述宏观经济学研究的问题

答:宏观经济学研究整体经济运行的规律,以实现经济稳定和增长,它研究的基本问题是:失业、通货膨胀、经济周期和经济增长。①失业影响整体经济的发展和社会安定,有两种情况,一是自然失业,地理周期性失业。②通货敐是物价总水平普遍而持续的上升,现代经济是货币经济,物价水平的变动对经济有至关重要的影响。③经济周期是经济中繁荣与衰退的交替。④经济增长是指GDP长期持久的增加。17.分析与阐述经济增长的含义与特征

答:经济增长是GDP或人均GDP的增加。含义:①经济增长集中表现在经济实力的增长上,而这种经济实力的增长就是商品和劳务总量的增加,即国内生产总值的增加。②技术进步是实现经济增长的必要条件。只有依靠技术进步,经济增长地得可能的。③经济增长的充分投机倒把是制度与意识的相应调整。特征上:①按人口计算的产量的高增长率和人口的高增长率。②生产率本身的增长也是迅速的。③经济结构的变革速度是高的。④社会结构与意识形态的迅速改变。⑤经济增长在世界范围内迅速扩大。⑥世界增长的情况是不平衡的。

18.分析与阐述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

答:决定经济增长的因素:缺席、资源与技术。制度是一种涉及社会、政治和经济行为的行为规则。制度决定人们的经济与其他行为,也决定一国的经济增长。市场经济是一个制度体系,包括了多种制度。这些制度的建立与完善是经济增长的前提。资源:增长的源泉是资源的增加,资源包括劳动与资本。劳动指劳动力的增加。它又可以分为劳动力数量的增加与劳动力质量的提高,这两方面经经济增长都具有重要的作用。资本的概念物质资本与人力资本,经济增长必然有资本的增加。技术:技术进步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体现在生产率的提高上,即同样的生产要素投入量能提供更多的产品,它在经济增

长中起了最重要的作用。

19.分析与阐述自然失业及其原因

答:自然失业是指由于经济中一些难以克服的原因所引起的失业。任何一个国家都是一个动态的社会,社会经济的变动会引起劳动供求的失衡,这样就难免有失业存在。自然失业率是衡量自然失业状况的指数。自然失业率的高低取决于劳动市场的完善程度、经济状况等各种因素,也取决于社会的承受程度。重要依据的是潜在GDP,在达到这种GDP时存在的僕不是自然失业。潜在一GDP表明一个经济的生产能力力,要根据资源与技术进步等因素来估算。各国的潜在GDP没的,制度等因素不同,对失业的承受能力也不同,因此,各国的自然失业率也不同。

《西方经济学》作业3(第12章——第17章)

一、填空(每空1分,共20分)

1.根据总需求-总供给模型,总供给不变时,总需求增加,均衡的国内生产总值__增加__,物价水平__上升__。2.平均消费倾向与平均储蓄倾向之和等于__1__,边际消费倾向与边际储蓄倾向之和等于__1__。

3.消费函数图中的45°线表示在这条线上任何一点都是__收入

等于消费__。4.商业银行体系所能创造出来的货币量与法定准备率成__反__

比,与最初存款成__正__比。5.衡量通货膨胀的指标是___物价指数___。

6.供给推动的通货膨胀是由于__成本__增加而引起的通货膨胀。

7.财政政策的主要内容包括__政府支出__与__税收__。8.扩张性财政政策包括__增加政府支出,减少税收__,紧缩性财政政策包括__减少政府支出,增加税收__。9.开放经济中的乘数__小于__封闭经济中的乘数。10.对国内产品的支出=国内支出+__净出口__。11.一个完整的金融体系包括__金融部门__、__融资模式与公司

治理__和__监管体制__。

12.决定货币需求的因素是__财富总额收入___、__财富构成__

和__持有货币的机会成本__。

二、判断正误题(每小题1分,共8分)

(√)1.在短期内,价格的粘性引起物价水平与总供给同方向变

动。

(√)2.投资函数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3.乘数的大小取决于边际消费倾向。

(√)4.围绕菲利蒲斯曲线的争论,不同的经济学派表明了他们对宏观经济政策的不同态度。

(√)5.经济周期的中心是国内生产总值的波动。

(×)6.物价稳定就是通货膨胀率为零。

(√)7.汇率贬值会使国内生产总值增加,贸易收支状况改善。

()8.开放经济的乘数大于一般乘数。

三、选择题(每小题 1分,共 7分)

1.在总需求中,引起经济波动的主要因素是:(B)

A.消费

B.投资

C.政府支出

D.净出口

2.根据简单的凯恩斯主义模型,引起国内生产总值减少的原因

是:(A)

A.消费减少

B.储蓄减少

C.消费增加

D.总供给减少

3.IS-LM模型研究的是:(B)

A.在利息率与投资不变的情况下,总需求对均衡的国内生产

总值的决定

B.在利息率与投资变动的情况下,总需求对均衡的国内生产

总值的决定

C.总需求与总供给对国民生产总值和物价水平的影响

D.在总供给不变的情况下总需求对均衡的国内生产总值的决定

4.周期性失业是指:(B)

A.经济中由于正常的劳动力流动而引起的失业

B.由于总需求不足而引起的短期失业

C.由于经济中一些难以克服的原因所引起的失业

D.由于经济中一些制度上的原因引起的失业 5.根据菲利普斯曲线,降低通货膨胀率的办法是:(C)

A.减少货币供给量

B.降低失业率

C.提高失业率

D.增加工资

6.紧缩性货币政策的运用导致:(C)

A.减少货币供给量,降低利率

B.增加货币供给量,提高利率

C.减少货币供给量,提高利率

D.增加货币供给量,降低利率 7.汇率贬值将引起:(A)

A.国内生产总值增加,贸易收支状况改善

B.国内生产总值增加,贸易收支状况恶化

C.国内生产总值减少,贸易收支状况恶化

D.国内生产总值减少,贸易收支状况改善

四、问答题(65分)1.分析与阐述长期总供给曲线

答:长期总供给曲线是一条表示总供给与物价水平之间不存在任何关系的垂线。长期总供给也就是充分就业的的总供给,即充分就业GDP或潜在GDP。潜在GDP取决于制度、资源与技术进步。因此,我们可以根据这些因素确定长期总供给曲线的位置。随着潜在GDP的变动,长期总供给曲线也会移动。正常情况下,长期总供给曲线随经济增长而向右方平行移动,如果发生自然灾害或战争,一个经济的生产能力被破坏,长期总供给曲线也会向左移动。

2分析与阐述加速原理

答:加速原理说明产量变动会引起投资更大变动的理论。加速系数指产量增加一定量所需要增加的净投资量。①投资是产量变动的函数,而不是产量变动的绝对量的函数。②投资的变动大于产量的变动。当产量增加时,投资的增加率大于产量的增长率,反之亦反之。③要使投资增长率保持不变,产量就必须维持一定的增长率,如果维持在原水平,投资一定会下降。加速原理说明了产量水平的变动是影响投资水平变动的重要因素:一,影响投资的因素不仅有产量,政治家资本家的预期、风险、投资成本、利息率、技术进步等等。二,加速原理只适用于设备得到充分利用的情况。3.分析与阐述总需求决定均衡的国内生产总值 答:总需求决定短期国内生产总值。总需求就是总支出。均衡的国内生产总值是由总支出决定的,因此总支出的变动必然引起均衡的国内生产总值的变动。总支出水平的高低,决定了均衡的国内生产总值的大小。所以,总支出的变动会引起均衡的国内生产总值同方向变动,即总支出增加,均衡国内生产总值增加,总支出减少,均衡的国

内生产总值减少。4.分析与阐述乘数原理与运用

答:乘数是指自发总支出的增加所引起的国内生产总值的倍数,或者说是国内生产总值增加量与引起这种增加量的自发总支出增加量的比率。乘数的大小取决于边际消费倾向。边际消费倾向越高,乘数就越大,这是因为边际消费倾向越大,增加的收入就有更多的部分用于消费,从而使总支出和国内生产总值增加更多。因为边际消费倾向于1的,则乘数一定是大于1的,这反映了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只有在社会上各种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时,总支出的增加才会使和和资源得到利用,产生乘数作用。它是双重性的,即当自发总支出增加时,所引起的国内生产总值的增加要大于最初自发总支出的增加。反之亦反之。

5.分析与阐述IS一LM模型

答:IS-LM模型是说明物品市场与货币市场同时均衡时利率与国内生产总值决定的模型,两个市场均衡时,国内生产总值与利率决定的IS-LM模型。自发总出变动会引起IS曲线移动,从而就会使国内生产总值与利率变动。货币量的变动会引起LM曲线移动,从而就会使国内生产总值与利率变动。总之,IS-LM模型分析了储蓄、投资、货币需求与货币供给如何影响国内生产总值和利率,这一模型不仅精炼地概括了总需求分析,而且可以用来分析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因此,这一模型被称为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的核心。

6.分析与阐述周期性失业及其原因

答:周期性失业又称为总需求不足的失业,是由于总需求不足而引起的短期失业。凯恩斯认为,就业水平取决于国内生产总值,国内生产总值在短期内取决于总需求。当总需求不足,国内生产总值达不到充分就业水平时,这种失业就必然产生。用紧缩性缺口的概念来解释失业的原因:指实际总需求小于充分就业总需求时,实际总需求与充分就业总需求之间的差额,用资本边际效率递减规律说明了预期的利润率是下降的,又说明了货币需求在存在,利息率的下降有一定的限度,这样预期利润率与利息率越来越接近,投资需求也是不足的。消费需求的不足与投资需求的不足造成造成了总需求的不足,从而引起了非自愿失业,即周期失业的存在。

7.分析与阐述通货膨胀

答:通货膨胀是物价水平普遍而持续的上升。按照膨胀的严重程度,可分为三类:

一、爬行的通货膨胀:是通货膨胀率低而且比较稳定。

二、加速的通货膨胀:通货膨胀率较高,而且还在加剧。

三、超速通货膨胀:通货膨胀率非常高,而且完全失去了控制,它会引起金融体系完全崩溃、经济崩溃。另外还有一种受抑制的通货膨胀,是指经济中存在着通货膨胀的压力,但是由于政府实施了严格的价格管制与配给制,通货膨胀并没有发生。8.分析与阐述需求拉上的通货膨胀

答:需求拉上的通货膨胀是总需求大于总供给所引起的通货膨胀。其一是凯恩斯主义的解释,强调实际因素对总需求的影响,它认为,当经济中实现了充分就业时,表明资源已经得到了充分利用。这时,总需求仍然增加,就会由于过度总需求的存在而引起通货膨胀。其二是货币主义的解释,强调货币因素对总需求的影响。它认为,实际因素即使对总需求有影响也是不重要的,由此所引起的通货膨胀也不可能是持久的。引起总需求过度的根本原因是货币的过量发行。

9.分析与阐述菲利普斯曲线的含义与运用

答:菲利普斯曲线是用来表示失业与通货膨胀之间交替关系的曲线。因为根据成本抢劫的通货膨胀理论,货币工资增长率可以表示通货膨胀率,即失业率高,则通货膨胀率低,失业率低,则通货膨胀率高。①通货膨胀是由于工资成本抢劫所引起的,这就是成本抢劫通货膨胀理论。②承认了通货膨胀与失业的交替的关系。③当失业率为自然失业率时,通货膨胀为零。新古典学派还把菲利普斯曲线动用于指导政策,即根据菲利普斯所表明的失业与通货膨胀之间的关系动用政策对经济进行微调,实现宏观政策稳定。

10.分析与阐述经济周期

答:经济周期就是国内生产总值及经济活动的周期性波动。第一、经济周期的中心是国内生产总值的波动,由于这种波动而引起了失业率、物价水平、利率、对外贸易等活动波动。第二、经济周期是经济中不可避免的波动。第三、有共同之点,即每个周期都是繁荣与衰退的交替。经济周期可以分为两阶段:

一、扩张阶段国内生产总值与经济活动高于正常水平的一个阶段。收缩阶段:国内生产总值与经济毛难氏于正常水平的一个阶段。从总体上说,尽管有周期性波动,但波动程度小了,经济以繁荣为主。11.分析与阐述宏观经济政策目标?

答:宏观经济政策应该达到的目标是实现经济稳定,为此要同时达到四个目标:充分就业、物价稳定、减少经济波动和实现经济增长。充分就业:并不是人人都有工作,只要消灭了周期性失业就实现了充分就业。物价稳定:是维持一个低而稳定的通货膨胀率,当经济中存在温和的通货膨胀时也就实现了物价稳定。减少经济波动:并不是要消灭经济周期。经济增长:达到一个适度的增长率,既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又人口增长和技术进步所能达到的。

12.分析与阐述宏观经济政策工具? 答:宏观经济政策工具是用来达到政策目标的手段,主要有:需求管理政策,供给管理政策,国际经济政策。需求管理是通过调节总需求来达到一定政策目标的宏观经济政策工具。通过对总需求的调节,实现总需求等于总供给,达到既无失业又无通货膨胀的目标。供给管理:要通过对总供给的调节,来达到一定政策目标的宏观经济政策工具。国际经济政策:政府对经济的宏观调控也包括了国际经济关

系的调节。

13.分析与阐述财政政策的运用?

答:财政政策是通过政府支出与税收来调节经济的政策。在经济萧条,总需求小于总供给,经济中存在失业,政府就要通过扩张性的财政政策来刺激总需求,以实现充分就业,扩张性财政政策是通过增加政府支出和减少税收来刺激经济的政策。在经济繁荣时期,总需求大于总供给,经济中存在通货膨胀,政府则需要通过紧缩性的财政政策来压抑总需求,以实现物价稳定。紧缩性财政策是通过减少政府支出与增加税收来抑制经济的政策。

14.分析与阐述.内在稳定器?

答:某些财政政策由于其本身的特点,具有自动调节经济,使经济稳定的机制,被称为内在稳定器,或自动稳定器。具有内在稳定器的财政政策,主要是俱所得税、公司所得税、各处转移支付。当经济萧条时,由于收入减少,税收也会自动减少,从而抑制了消费与投资的减少,有助于减轻萧条的程度。反之亦反之。内在稳定器它只能减轻萧条或通货膨胀的程度,并不能改变萧条或通货膨胀的总趋势。只能对财政政策起到自动配合的作用,并不能代替财政政策。

15.分析与阐述货币政策的运用。

答:凯恩斯主义的货币政策:在不同的经济形势下,中央银行要运用不同的货币政策来调节经济。在萧条时期,总需求小于总供给,为了刺激总需求,就要运用扩张性倾向政策即增加货币供给量,降低利率,刺激总需的货币政策。在繁荣时期,总需求大于总供给,为了抑制总需求,就要运用紧缩性货币政策即减少货币供给量,提高利率,抑制总需求的货币政策。货币主义的货币政策:影响国内生产总值与价格水平的不是利率而是货币量。货币政策不应该是多变的,应该以控制货币供给量为中心,按一固定比率增加货币供给量。这种政策可以制止通货膨胀,为经济的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16.分析与阐述当代世界国际贸易的特征

答:国际贸易是各国物品与劳务之间的交易。①在国际贸易中增长最快的发达之间的制成品贸易,以制成品为主。②劳务贸易增长迅速,包括旅游、运输、保险等在内 劳务贸易增长迅速。③各国之间的贸易并不平衡,发达国家贸易增加迅速,发展中国家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相对下降。④贸易自由化程度提高。⑤发展中国家通过国际贸易使经济得到发展。⑥跨国公司的发展在推动贸易中起到巨大作用。⑦国际贸易与全球资本一体化同步发展,相互促进。

17.分析与阐述要素禀赋理论

答:要素禀赋理论:各种商品生产中所使用的各种生产要素的比例是不相同的。各国所拥有的资源不同,这使各国的贸易是互利的。具体来说,使用劳动多的是劳动密集型产品,使用资本多的是资本密集型产品。劳动力丰富而价格低的国家生产劳动密集型产品,资本丰富而价格低的国家生产资本密集型产品,然后进行交换。这样对双方都

有利。

18、分析与阐述国际贸易对一国宏观经济的影响? 答:决定宏观经济善的仍然是总需求与总供给。国内总需求的减少,会使国同生产总值减少,并使贸易收支善改善。可见这时国内总需求的增加,不仅会影响国内的国内生产总值,还会影响贸易收支状况,而且国内总需增加所引起的国内生产总值增加量也与封闭经济不一样。如果总需求的变动是由于出口的变动引起的,宏观经济衡的变动与国内总需引起的变动有所不同。这就在于出口的增加提高了对国内产品的需求,从而总需求增加,并使国内生产总增加。它会使进口增加,但由于这时国内生总值的增加是由出口增加引起的。当国内总需求中由对进口品的需求变为对国内产品的需求时,也同样会增加对国内产品的总需求,从而与出口增加的相同,即国内生产总值增加,贸易收支状况得以改善。19.分析与阐述溢出效应和回波效应。

答:溢出效应:一国总需求与国内生产总值增加对别国的影响。回波效应:别国由于溢出效应所引起的国内生产总值增加,又会通过进口的增加使最初引起溢出效应的国家的国内生产总值再增加。这两种效应概括了各国间国内生产总值变动的相互影响。各国之间相互影响的程度不同,大体取决于几个因素:

一、国家的大小。

二、开放程度。

三、各国边际进口倾向的大小。20.分析与阐述内在均衡与外在均衡。

上一篇:同事检讨书范文下一篇:让文明常驻你我身边优秀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