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结构加固方法的归纳总结(精选15篇)
1.工程结构加固方法的归纳总结 篇一
以下为笔者在对主板维修过程中的南北桥好坏测试的总结归纳:
一般判断方法:
1。温度法
2。关联元件测试法
3。周边电路电压测试法
北桥好坏判断方法:
一。直接打北桥上或者北桥芯片的周围电容,如果有短路,则北桥坏。
二。对主供电部分输出电感一端或Q1场管的S极、Q2场管的D极打阻值,在不插CPU或假负载的情况下,即判断北桥好坏:
1。在40左右数值为正常。
2。在20-30左右为北桥有轻微损坏。
3。在10以下说明北桥损坏。
三。内存插槽,通过对数据线进行打阻值判断,都为三百-八百之间数值,说明北桥好;若无穷大,说明北桥虚焊;若有3根或3根以上导通,说明北桥坏。
南桥好坏判断方法:
一。IDE口:打2-
9、11-
19、21-
29、37-39针等,对地阻值有600左右且相差不大的数值为南桥正常;如有无穷大或1000以上的数值为南桥虚焊或IDE口到NQ之间的小电阻烧断;如阻值明显偏小为南桥损坏。
二。USB口:打两个USB口的2、3针的阻值,如有500左右的数值说明南桥正常;如有无穷大说明南桥虚焊或它们到南桥之间的小电阻损坏;如有阻值明显偏小说明南桥损坏。
快速判断南桥好坏的方法:
一。PCI(A14脚)对地阻值小于80,则南桥损坏。
二。南桥周围电容对地阻值短路。
三。USB数据线对地阻值短路。
四。待机时,南桥温度高。
五。COMS跳线中间脚对地阻值短路。
六。1117稳压管中间脚对地阻值短路。http:///
2.工程结构加固方法的归纳总结 篇二
混凝土结构的加固分为直接加固与间接加固两类, 设计时可根据实际条件和使用要求选择适宜的方法和配套的技术。
1.1 直接加固的一般方法
1.1.1 加大截面加固法。
该法施工工艺简单、适应性强, 并具有成熟的设计和施工经验;适用于梁、板、柱、墙和一般构造物的混凝土的加固;但现场施工的湿作业时间长, 对生产和生活有一定的影响, 且加固后的建筑物净空有一定的减小。
1.1.2 置换混凝土加固法。
该法的优点与加大截面法相近, 且加固后不影响建筑物的净空, 但同样存在施工的湿作业时间长的缺点;适用于受压区混凝土强度偏低或有严重缺陷的梁、柱等混凝土承重构件的加固。
1.1.3 有粘结外包型钢加固法。
该法也称湿式外包钢加固法, 受力可靠、施工简便、现场工作量较小, 但用钢量较大, 且不宜在无防护的情况下用于60oC以上高温场所;适用于使用上不允许显著增大原构件截面尺寸, 但又要求大幅度提高其承载能力的混凝土结构加固。
1.1.4 粘贴钢板加固法。
该法施工快速、现场无湿作业或仅有抹灰等少量湿作业, 对生产和生活影响小, 且加固后对原结构外观和原有净空无显著影响, 但加固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胶粘工艺与操作水平;适用于承受静力作用且处于正常湿度环境中的受弯或受拉构件的加固。
1.1.5 粘贴纤维增强塑料加固法。
此法除具有粘贴钢板相似的优点外, 还具有耐腐浊、耐潮湿、几乎不增加结构自重、耐用、维护费用较低等优点, 但需要专门的防火处理, 适用于各种受力性质的混凝土结构构件和一般构筑物。
1.1.6 绕丝法。
此法的优缺点与加大截面法相近;适用于混凝土结构构件斜截面承载力不足的加固, 或需对受压构件施加横向约束力的场合。
1.1.7 锚栓锚固法。
该法适用于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20~C60的混凝土承重结构的改造、加固;不适用于已严重风化的上述结构及轻质结构。
1.2 间接加固的一般方法
1.2.1 预应力加固法。
该法能降低被加固构件的应力水平, 不仅使加固效果好, 而且还能较大幅度地提高结构整体承载力, 但加固后对原结构外观有一定影响;适用于大跨度或重型结构的加固以及处于高应力、高应变状态下的混凝土构件的加固, 但在无防护的情况下, 不能用于温度在60oC以上环境中, 也不宜用于混凝土收缩徐变大的结构。
1.2.2 增加支承加固法。
该法简单可靠, 但易损害建筑物的原貌和使用功能, 并可能减小使用空间;适用于具体条件许可的混凝土结构加固。
1.3 与混凝土结构加固改造配套使用的技术
1.3.1 托换技术系托梁 (或桁架) 拆柱 (或墙) 、
托梁接柱和托梁换柱等技术的概称;属于一种综合性技术, 由相关结构加固、上部结构顶升与复位以及废弃构件拆除等技术组成;适用于已有建筑物的加固改造;与传统做法相比, 具有施工时间短、费用低、对生活和生产影响小等优点, 但对技术要求较高, 需由熟练工人来完成, 才能确保安全。
1.3.2 植筋技术系一项对混凝土结构较简捷、有效的连接与锚固技术;
可植入普通钢筋, 也可植入螺栓式锚筋;已广泛应用于已有建筑物的加固改造工程。
1.3.3 裂缝修补技术根据混凝土裂缝的起因、
性状和大小, 采用不同封护方法进行修补, 使结构因开裂而降低的使用功能和耐久性得以恢复的一种专门技术。
1.3.4 混凝土表面处理技术系指采用化学方
法、机械方法、喷砂方法、真空吸尘方法、射水方法等清理混凝土表面污痕、油迹、残渣以及其它附着物的专门技术。
1.3.5 混凝土表层密封技术系指采用柔性密
封剂充填、聚合物灌浆、涂膜等方法对混凝土进行防水、防潮和防裂处理的技术。还有其它技术如结构、构件移位技术、调整结构自振频率技术等。
2 碳纤维加固技术在现代加固技术中的优势
碳纤维布加固技术是利用碳素纤维布和专用结构胶对建筑构件进行加固处理, 该技术采用的碳素纤维布强度是普通二级钢的10倍左右。具有强度高、重量轻、耐腐蚀性和耐久性强等优点。厚度仅为2mm左右, 基本上不增加构件截面, 能保证碳素纤维布与原构件共同工作。
碳纤维根据原料及生产方式的不同, 主要分为聚丙烯腈 (PAN) 基碳纤维及沥青基碳纤维。碳纤维产品包括PAN基碳纤维 (高强度型) 及沥青基碳纤维 (高弹性型) 。仅仅依靠碳纤维片本身并不能充分发挥其强大的力学特性及优越的耐久性能, 只有通过环氧树脂将碳纤维片粘附于钢筋混凝土结构表面并与之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形成整体共同工作, 才能达到补强的目的。因此, 环氧树脂的性能是重要的关键之一。环氧树脂因类型不同而有不同的性能, 适应于各个部位的不同要求。例如底涂树脂对混凝土具有良好的渗透作用, 能渗入到混凝土内一定深度;粘贴碳纤维片的环氧树脂易于“透”过碳纤维片, 有很强的粘结力。依使用温度的不同, 树脂还分为夏用及冬用类树脂。
2.1 物理性能
碳纤维片工法中使用了底涂、腻子、浸渗粘着树脂等三种环氧树脂。上述三种环氧树脂的使用目的各不相同, 其物性标准也不相同。
2.1.1 底涂:
粘着强度。底涂必须确实具有把作用在混凝土表面上的荷载传递到碳纤维片上的力学性能。因此粘着强度成为制定其物性标准的重要依据。
2.1.2 腻子:
压缩强度·压缩弹性率。腻子用于填充混凝土上的微小缺损部分。因此, 要求必须具有与混凝土同等以上的压缩强度。此外, 还要求具有较高的压缩弹性模量。根据以上理由, 制定腻子的物性标准时主要根据其压缩强度及压缩弹性模量。剪切强度·粘着强度腻子与底涂一样必须具有把因荷载作用等在混凝土表面上发生的应变确实传递到碳纤维片上的力学性能。因此剪切强度及粘着强度便成为制定其物性标准的重要依据。
2.1.3 粘着树脂:
a.张拉强度·弯曲强度。碳纤维片工法系通过向碳纤维片内渗透浸渗粘着树脂、通过固化形成CFRP。重要的是固化后的CFRP的物性, 而浸渗粘着树脂本身的物性并非重要。但要想获得良好的CFRP物性, 浸渗粘着树脂本身的物性确实也有影响。因此制定了最小限度的张拉强度及弯曲强度的物性标准。
b.剪切强度·粘着强度。浸渗粘着树脂除渗透到碳纤维片内、通过固化形成CFRP之外, 还具有粘着剂的功能。与腻子、底涂同样, 必须具有把因载荷作用等在混凝土表面上发生的应变确实传递到碳纤维片上的力学性能。因此剪切强度及粘着强度便成为制定其物性标准的重要依据。
相比之下, 国产的树脂材料目前缺乏配套产品, 用途单一, 且尚未制定出严格的物性标准。
2.2 碳纤维材料与其他加固材料对比
抗拉强度:碳纤维的抗拉强度约为钢材的10倍;弹性模量:碳纤维复合材料的拉伸弹性模量高于钢材, 但芳纶和玻璃纤维复合材料的拉伸弹性模量则仅为钢材的一半和四分之一;疲劳强度:碳纤维和芳纶纤维复合材料的疲劳强度高于高强纲丝。金属材料在交变应力作用下, 疲劳极限仅为静荷强度的30%~40%。由于纤维与基体复合可缓和裂纹扩展, 以及存在纤维内力再分配的可能性, 复合材料的疲劳极限较高, 约为静荷强度的70%~80%, 并在破坏前有变形显著的征兆;重量:约为钢材的五分之一;与碳纤维板的比较:碳纤维片材可以粘贴在各种形状的结构表面, 而板材更适用于规则构件表面。此外, 由于粘贴板材时底层树脂的用量比片材多、厚度大, 与混凝土界面的粘接强度不如片材。
2.3 材料性能
碳纤维片是以碳纤维为组分, 以树脂为基体, 通过一定的成型方法形成的单向排列的碳纤维的复合片材。它具有极其优越的品质:材料质轻高强, 碳纤维片的抗拉强度比同截面钢材高7~10倍, 用环氧树脂将它与结构物粘贴后形成一体, 能可靠地与钢筋混凝土共同工作, 获得优异的补强效果, 而结构物自重的增加几乎可以忽略;其抗疲劳强度高, 耐久性能好, 耐磨损、抗老化等。
3.砌块结构的加固方法 篇三
关键词:砌决结构
体系加固方法
中国是砌体大国,在历史上有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城,它是两千多万年前用“秦砖汉瓦”建造的世界上最伟大的砌体工程之一;有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兴修水利,如今仍然起灌溉作用的秦代李冰父子修建的都江堰水利工程;有在1400年前由料石修建的现存河北赵县安济桥,这是世界上最早的敞肩式拱桥。该桥已被美国土木工程学会选人世界第12个土木工程里程碑。这些都是值得我们自豪和继承的,也对弘扬我国文化遗产起到积极作用。
一.砌块结构体系的简要分析
根据配筋方式和受力情况,砌块结构分为以下两种:约束配筋砌块结构和均匀配筋砌块结构。
1、约束配筋砌块结构
指仅在砌块墙体的局部配置构造钢筋,如墙体的转角、丁字接头、十字接头和墙体较大洞口边缘设置竖向钢筋,并在这些部位设置一定的拉接网片。构造钢筋顾名思义,仅为构造需要,无明确的配筋率要求,但規范规定这些部分的竖向钢筋宜为Ф12,构造钢筋的主要作用是作为芯柱将建筑物的砌块墙体变为约束砌体构件,达到在水平地震作用下有足够的延性和变形能力,在大震作用下裂而不倒。约束砌体仅用于多层砌块结构,我国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和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建筑技术规程规定,一般情况下,在6、7、8度分别允许层数为7、6、5层,当采取加强构造措施后,可在原允许层数增加一层,即允许层数为8、7、6层。统计表明,多层住宅房屋是居住建筑中数量最大的,约占80%~90%,而多层砌块结构只需中等强度等级的材料:≤MU10 190厚砌块,≤M10砂浆和C20注芯混凝土,墙体的平均注芯率≤25%。这类砌块完全可采用国产机械生产,其造价和多层粘土砖房相比具有一定的综合优势。
2、均匀配筋砌块结构
即通常说的配筋砌块,这种砌体和钢筋混土剪力墙一样,对水平和竖向配筋有最小含钢率要求,而且在受力模式上也类同于混凝土剪力墙结构,它是利用配筋剪力墙承受结构的竖向和水平作用,是结构的承重和抗侧力构件。配筋砌体的注芯率一般大于50%。由于砌体的强度高,延性好,和钢筋混凝土剪力墙性能十分类似,可用于大开间和高层建筑结构。如美国抗震规范规定,配筋砌体的适用范围同钢筋混凝土结构。我国的研究和计算表明,用配筋砌块砌体,可建造一定高度的既经济又安全的建筑结构。
对于配筋砌体结构,由于荷载大和抗震要求,其墙体材料要比多层砌块结构需要较高的等级,即高强材料:MU10~MU20或更高,190~290厚的混凝土砌块,M10~25砂浆,和C20~35注芯混凝土,并宜按等强的原则,选取砌体的组成材料。
配筋砌体需要的高强材料,特别是高强混凝土砌块,则需要高质量高性能的砌块成型机械,据调查目前国产机的能力尚难生产高强砌块,为此我国一些大中城市已引进或正在引进国外砌块成型机械,这些成型机性能好,成型压力大,生产的砌块质量好,可满足各种强度等级的要求。
二、砌块结构的优越性
1、生产不用土,能耗低
和粘土砖相比,砌块建筑的最大优势在于其生产不毁坏耕地和能耗较低,符合国家技术发展政策。这是砌块结构得以发展的根本前提。
2、自重轻、有利于地基处理和抗震
混凝土砌块标准块尺寸为390×190×190,空心率46%,重18kg,相当9.6块标准砖,砌块墙体自重比240和370粘土砖墙分别减轻30%和50%,不仅减轻了基础的负载,易于地基处理,减少了施工中的材料运输量,也增大了结构的地震可靠度。
3、节省砂浆
小型砌块的砌筑工作量小,砂浆用量也少。每平方米190厚小型砌块墙的砂浆用量,仅为粘土砖的20%~30%,即可节省砌筑砂浆70%以上。另外由于小型砌块外型比粘土砖做得更规整,外型尺寸误差更小,墙面抹灰可减薄或作成清水墙,简化了抹面工序,使墙面抹灰厚度也较粘砖墙减少25%以上,也使墙的重量有所减轻。
三、砌体结构加固方法:
砌体结构的加固分为直接加固与间接加固两类,设计时,可根据实际条件和使用要求选择适宜的方法。
(一)、适用于砌体结构的直接加固方法一般为:
1、钢筋混凝土外加层加固法
该法属于复合截面加固法的一种。其优点是施工工艺简单、适应性强,砌体加固后承载力有较大提高,并具有成熟的设计和施工经验;适用于柱、带壁墙的加固;其缺点是现场施工的湿作业时间长,对生产和生活有一定的影响,且加固后的建筑物净空有一定的减小。
2、钢筋水泥砂浆外加层加固法
该法属于复合截面加固法的一种。其优点与钢筋混凝土外加层加固法相近,但提高承载力不如前者;适用于砌体墙的加固,有时也用于钢筋混凝土外加层加固带壁柱墙时两侧穿墙箍筋的封闭。
3、增设扶壁柱加固法
该法属于加大截面加固法的一种。其优点亦与钢筋混凝土外加层加固法相近,但承载力提高有限,且较难满足抗震要求,一般仅在非地震区应用。
(二)、适用于砌体结构的间接加固方法一般为:
1、无粘结外包型钢加固法
该法属于传统加固方法,其优点是施工简便、现场工作量和湿作业少,受力较为可靠;适用于不允许增大原构件截面尺寸,却又要求大幅度提高截面承载力的砌体柱的加固;其缺点为加固费用较高,并需采用类似钢结构的防护措施。
2、预应力撑杆加固法
该法能较大幅度地提高砌体柱的承载能力,且加固效果可靠;适用于加固处理高应力、高应变状态的砌体结构的加固;其缺点是不能用于温度在600C以上的环境中。
四,砌体结构构造性加固与修补
1、增设圈梁加固
当圈梁设置不符合现行设计规范要求,或纵横墙交接处咬搓有明显缺陷,或房屋的整体性较差时,应增设圈梁进行加固
2、增设梁垫加固
当大梁下砖砌体被局部压碎或大梁下墙体出现局部竖直裂缝时,应增设梁垫进行加固。
3、砌体局部拆砌
当房屋局部破裂但在查清其破裂原因后尚未影响承重及安全时,可将破裂墙体局部拆除,并按提高砂浆强度一级用整砖填砌。
4、砌体裂缝修补
4.工程结构加固方法的归纳总结 篇四
我们在复习的时候也不是说是复习之前有学习过,所以就不用太仔细的学习,其实不是,复习才是我们学习的关键,我们要好好的复习我们之前学过的知识,不能有马虎。下面是高考信息网整理的高考复习生物的策略。
无论是新版的还是旧版的高中生物学教材中,都有一些学生的动手实验,还有大量的结合知识内容所列举的实验。在复习中要将这些实验中的方法加以归纳、总结,以得学生应用这些方法,举一反
三、触类旁通。按笔者的理解,可把教材中的实验方法归为以下10种:
1.显微观察法,如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实验,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的实验等。
2.观色法,如观察根对矿质元素离子交换吸附现象的实验,动物毛色和植物花色的遗传实验等。
3.示踪原子法,如噬菌体浸染细菌的实验,用18O2和14CO2追踪光合作用中氧原子和碳原子转移途径的实验等。
4.等组实验法,如小麦淀粉酶催化淀粉水解的实验,观察根对矿质元素离子交换吸附现象的实验,发现生长素的燕麦胚鞘实验等。
5.加法创意,如用饲喂法研究甲状腺激素的实验,用注射研究生长激素的实验,用移植法研究性激素的实验等。
6.减法创意,如用阉割法、摘除法研究性激素、甲状腺激素和生长激素的实验,雌蕊受粉后除去正在发育着的种子的实验等。
7.杂交实验法,如孟德尔发现遗传规律的植物杂交、测交的实验,小麦的杂交实验等。
8.化学分析法,如番茄和水稻对Ca和Si选择吸收的实验,叶绿体中色素提取和分离的实验等。
9.理论分析法,如大、小2种草履虫竞争的实验,植物根向地生长、茎背地生长的实验,植物向光性的实验等。
10.模拟实验法,如渗透作用的实验装置,米勒的模拟实验等。
5.工程结构加固方法的归纳总结 篇五
2、地下连续墙:是利用专用的挖槽机械在泥浆护壁下开挖一定长度(即一个单元)槽段,挖至设计深度并15.什么是柱子吊装的旋转法?其有何特点? 清除沉渣后,插入接头管,再将加工好的钢筋笼吊入沟槽内,最后用导管浇筑水下混凝土,待混凝土初凝后答:旋转法:起重机边升钩边转臂,柱脚不动而立起,吊离地面后,转臂插入杯口。拔出接头管,一个单元槽即施工完毕,如此逐段施工,即形成地下连续的钢筋混凝土墙。特点:柱布置要点:①柱脚靠近基础;②绑扎点、柱脚中心、杯口中心三点共弧。震动小,生产率较高。
3、爆扩桩:是指用爆破方法扩孔和扩大头,爆扩桩包括爆孔和爆扩大头两部分内容。其原理步骤为:用钻
16、简述细石混凝土刚性防水层的施工要点.孔爆扩成孔,孔底放入炸药,再灌入适量的混凝土,然后引爆,使孔底形成扩大头,再放置钢筋笼,浇筑桩刚性防水屋面是用细石混凝土、块体材料或补偿收缩混凝土等材料作屋面防水层,依靠混凝土密实并采身混凝土。成孔→放炸药→灌砂及压爆混凝土→引爆成扩大头→检查→置筋→浇筑混凝土。取一定的构造措施,以达到防水的目的.4、人工挖孔灌注桩:由人工挖土成孔,再浇筑混凝土而成的桩。是属于端承桩。1.分格缝留置 分格缝又称分仓缝,应按设计要求设置,如设计无明确规定,留设原则为:分格缝应设优点:单桩承载能力大,受力性能好,质量可靠,沉降量小,施工操作简单,无需大型机械设备,无振动、在屋面板的支承端、屋面转折处、防水层与突出层面结构的交接处,其纵横间距不宜大于6m。一般为噪声,无污染,在荷载大的重型结构和超高层建筑深基础中广泛应 一间一分格,分格面积不超过20m2;分格缝上口宽为30mm,下口宽为20mm,应嵌填密封材料(嵌缝
5、可砌高度:工人在砌筑砖墙时,劳动生产率受砌体砌筑高度的影响,在距地(或操作平台)0.6 m时生产材料,灌缝材料)钢筋须在分格缝处断开,以利于防水层能自由涨缩。2.防水层细石混凝土浇捣(1)在率最高。砌筑到一定高度后,不搭设脚手架则砌筑工作将无法进行。考虑到砌砖的工作效率和施工组织(如混凝土浇捣前,应清除隔离层表面浮渣、杂物,先在隔离层上刷水泥浆一道,使防水层与隔离层紧密结流水施工的需要)等因素,每次脚手架的搭设高度以1.2m较适宜,称为“一步架高”,又叫砖墙的可砌高合,随即浇筑细石混凝土。
(2)混凝土的浇捣按先远后近、先高后低的原则进行。(3)施工时,一个分度。砌体的日砌高度不应超 过一步脚手架高度或1.5m 毛石基础每天可砌高度不应超过1.0米
格缝范围内的混凝土必须一次浇完,不得留施工缝。3.密封材料嵌缝(1)强制性条文:“密封材料嵌缝必
6、游丁走缝:是砖墙砌筑的质量指标,是指在砖墙砌筑的过程中出现丁砖竖缝歪斜、宽窄不匀、丁不压中、须密实、连续、饱满、粘结牢固,无气泡、开裂、脱落等缺陷。”(2)密封防水部位的基层应牢固,表面上下竖缝发生错位、搬家等影响墙面美观的现象。应平整、密实,不得有蜂窝、麻面、起皮和起砂现象;嵌填密封材料的基层应干净、干燥。(3)密封防
7、混凝土的和易性:是指混凝土是否易于施工操作和均匀密实的性能,是一个很综合的性能,其中包括流水处理的基层,应涂刷与密封材料相配套的基层处理剂,处理剂应配比准确,搅拌均匀。4.隔离层施工 :动性、保水性和粘聚性,混凝土坍落度是衡量混凝土和易性的指标之一。为了减小结构变形对防水层的不利影响,可将防水层和结构层完全脱离,在结构层和防水层之间铺贴卷
8、先张法预应力:是在浇筑混凝土前铺设、张拉预应力钢筋,并将张拉后的预应力筋临时锚固在台座或钢材隔离层。
5、卷材隔离层施工:用1:3水泥砂浆找平结构层,在干燥的找平层上铺一层干细砂后,再模上,然后浇筑混凝土,待混凝土养护达到不低于75%与混凝土设计强度后,保证预应力筋有足够的粘接时,在其上空铺一层卷材隔离层,搭接缝用热沥青玛蹄脂粘接。放松预应力筋,借助混凝土与预应力筋的粘接,对混凝土施加预应力的施工工艺。
9、无粘接预应力:(无)后张预应力的一种,是指预应力筋与混凝土不直接接触而处于无粘接状态,完全靠锚具锚固。其特点为无需留孔与灌浆,施工简单,张拉摩阻小,预应力筋受力均匀。可以做成多跨曲线状,构建整体性略差,锚固要求高。适用于现场整浇结构。
10、综合吊装法:将一个节间全部吊装完成后再进行下一个节间。主要适用于已安装了大型设备等,不便于起重机多次开行的工程或者要求某些房间先行交工等。
11、防水混凝土:(无)是以调整混凝土的配合比或掺外加剂等方法,来提高混凝土本身的密实性和抗渗性,使其具有一定防水功能的特殊混凝土。
12、防水卷材外贴法:(部分)地下室建筑外墙做好以后,将防水卷材贴在地下室外墙、底板外表面,先底面后立面,然后再砌保护墙。即先在垫层上铺上底层卷材,四周留出接头,待底板混凝土和立面混凝土建筑完毕,将立面卷材防水层直接铺设在防水结构的外墙外表面。其特点为结构及防水层质量易检查,可靠性强,需肥槽宽,工期长。
13、初级抹灰:也称普通抹灰,分为一底层,一面层,两遍完成;或不分层一遍成活。主要工序分为:分层赶平、修整、表面压光,要求表面接搓平整。
14、建筑幕墙:指由金属构件和各种板材组成的,悬挂在主体结构上,不承担建筑物作用和荷载的建筑物外围护结构。按面板种类分为:玻璃幕墙、石材幕墙、金属幕墙;按幕墙安装形式分为:构件式幕墙、单元幕墙、结构式幕墙、点支承玻璃幕墙等 玻璃幕墙是以玻璃板片作墙面材料,与金属构件组成的悬挂在建筑物主体结构上的非承重连续外围墙体。具有防水、隔热保温、气密、防火、抗震和避雷等性能。1.影响填土压实的主要因素有哪些?各有什么影响?
1、机械的压实功;吨位或冲击力,压实遍数。
2、铺土厚度 --不同机械有效影响深度不同
3、含水量 --小则不粘结、摩阻大,大则橡皮土;应为最佳含水量。
2、试述地基加固的原理及拟定加固方案的原则 原理:“将土质由松变实”,“将土的含水量由高变低”,即可达到地基加固的目的。原则:考虑地基与上部结构共同工作,从地基处理、建筑、结构设计和施工方面均采取相应措施进行综合治理。而不能单纯对地基进行加固处理。3.什么是土的可松性?土的可松性怎样表示? 自然状态下的土,经过开挖后,其体积因松散而增加,以后虽然回填压实也不能恢复其原来的体积。用可松性系数表示 最初可松性系数
KS=V2 /V1
最后可松性系数
KS’=V3 /V1
V1 ——土在自然状态下的体积。V2 ——土经开挖后松散状态下的体积。V3 ——土经回填压实后的体积。4.试分析产生流沙的原因及防止流沙的方法 内因:取决于土壤性质,当土的孔隙度度大,含水量大,粒径,粉粒多,渗透系数小,排水性能差;外因:土的动水压力大于等于土的浸水重度。(GD≧rw)其流砂现象主要发生在细砂、粉砂、轻压粘土、淤泥中。流砂的防治(治砂必治水)1.减小动水压力(降水);2.平衡动水压力(抛石块、水下开挖、泥浆护壁);3.改变动水压力的方向(打板桩、井点降水)。5.打桩顺序有哪几种?说明正确打桩顺序的重要性。打桩顺序1)当桩中心距 4倍桩径时,可:①自中间向四周环绕或放射打;②由中心向两侧对称打; ③分段对称打;2)当桩中心距 4倍桩径时,可按施工方便顺序打;3)当桩的规格不同时,先大后小,先长后短;4)当桩尖设计标高不同时,先深后浅。重要性:打桩顺序直接影响桩基质量和打桩速度,为了避免入土深度不一,导致不均匀沉降,避免难打易碎,避免邻桩移位倾斜等不良情况,应结合地基土壤的挤压情况、桩距的大小、桩基的性能、工程特点和工期要求,合理选择打桩顺序。6.砌筑用脚手架的作用和基本要求是什么?其主要类型有哪些? 作用(无):便于施工活动和安全操作的一种临时设施。要求:
1、宽度及步高满足使用要求(宽——只堆料和操作,1~1.5m;需运输,2m以上。步高——1.2~1.4m,可砌高度、每层整步数)。
2、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材料合格;构造符合规定,连接牢固,H>18m需有计算设计;与建筑物连接;用前、用中检查);控制使用荷载:均布荷载≯2.7kN/m2,集中荷载≯1.50 kN)。
3、搭拆简便,能多次周转
4、选材用料经济合理 类型:按搭设位置——外脚手、里脚手; 按用途——结构用、装修用、支撑用;按材料——木、竹、金属; 按构造形式——多立杆式、门型框式、桥式、吊篮式、悬挂式、挑架式、工具式。7.简述砖砌体的质量要求及保证措施 要求:十六字方针:横平竖直、砂浆饱满、组砌得当、接槎可靠。保证措施:
1、灰缝均匀、横平竖直、砂浆饱满;平缝厚度及立缝宽度:10 ± 2mm
饱满度要求——水平缝≮80%,竖缝≮60%;
检查——百网格,三块砖平均值;
影响饱满度因素——砖含水率(浇水否)、砂浆和易性、操作方法
2、墙体垂直、墙面平整;
要求——垂直度偏差≯5,平整度偏差≯5~8mm;
检查—— 2m靠尺、楔形塞尺。
3、上下错缝、内外搭砌;不得出现通缝
4、留槎合理、接槎牢固;转角处及交接处应同时砌筑;留斜槎:长度≮2/3高度,抗震者加拉结筋;留直槎:(非抗震,或6、7度设防地区;留凸直槎且加拉结筋(每500高一道,每道至少2根、每120墙厚一根,直径ф6,端部90°弯钩,每端压入≮500,6、7度设防地区≮1000)
8.对砌筑砂浆及其使用的主要材料有哪些要求? 对砌筑砂浆的要求:(1)原材料合格(2)种类及标号、强度符合设计要求。3)稠度适中4)保水性好(5)配比准确,搅拌均匀(6)使用时间限制。主要材料要求:
1、种类:石灰砂浆、水泥砂浆、混合砂浆 ①水泥:不过期,不混用;石灰:生石灰块熟化≮7天;磨细生石灰粉熟化≮2天,严禁用脱水硬化的石灰膏,不得干燥、冻结和污染。②砂:中砂、洁净、过筛,大于等于M5砂浆时,含泥量不大于5%。小于M5的砂,含泥量不大于10%。③水:洁净,不含有害物。④外加剂:检验、试配。9.钢筋安装完毕后应从哪些方面进行质量验收
1、钢筋的钢号、直径、根数、间距及位置符合图纸要求
2、搭接长度及接头位置应符合设计及施工规范要求。接头位置:距弯折处≮10d;不在最大弯矩处;相互错开:在1.3倍搭接长度范围内,梁板墙类≯25%,柱类≯50%。钢筋净距S不小于钢筋直径d,且不小于25mm。
3、绑扎、安装牢固。
4、保证混凝土保护层的厚度。
5、钢筋表面清洁。10.试述模板的作用及其基本要求 作用:使混凝土按设计要求的形状、尺寸、位置成型。1.保证工程结构和构件各部位形状尺寸和相互位置的正确2.具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3. 构造简单、装拆方便,能多次周转使用。4.模板接缝严密,板面平整。
5、选材合理,用料经济。11.何为施工缝?施工缝留设的原则及处理方法为何? 因施工组织需要而在各施工单元分区间留设的缝。留设原则:须浇前确定;在结构受剪力较小和便于施工的部位。处理方法:(1)先浇的混凝土强度≮1.2N/mm2。(2)表面清理,湿润、冲洗干净,不积水。(3)浇前铺水泥砂浆10~15mm厚。(4)浇混凝土时细致捣实,令新旧混凝土紧密结合。12.为防止大体积混凝土产生裂缝应采取哪些措施? 开裂分为:升温阶段表面开裂(内外温差应≯25℃)降温阶段拉裂(多种措施,设置后浇带)减少混凝土温度及内外温差的措施为:①减少水化热:用水化热低的水泥,掺减水剂、粉煤灰减少水泥用量,使用缓凝剂。低温浇筑。②内部降温:石子浇水、冰水搅拌,投入毛石吸热,减缓浇筑速度,避免日晒,埋入冷却水管③外保温或升温:覆盖,电加热、蒸汽加热。
13、简述后张法施工的施工工艺?先张法的张拉控制应力与后张法有什么不同?为什么? 工艺过程:浇筑混凝土结构或构件(留孔)→养护拆模→(达75%强度后)穿筋张拉→固定→孔道灌浆→(浆2达15N/mm,混凝土达100%后)移动、吊装。适于大构件及结构的现场施工——预制拼装,结构张拉。特点:不需台座;但工序多、工艺复杂,锚具不能重复利用。区别:后张法的张拉控制应力和超张拉最大应力:(比先张法均低0.05f)为什么:先张法:以台座为承力架,钢筋回缩会使混凝土压缩,使张拉应力减小。后张法:以构件的端部支撑,张拉对构件产生压力,张拉完混凝土也已经收缩完成,张拉应力不再变小。
14、.在拟定单层产房的结构安装方案时,应考虑哪些问题?单层工业产房的结构吊装方法有哪些?各有什么特点? 应该考虑到以下几个问题:
1、起重机的选择(选择起重机的类型、型号(根据构件尺寸、重量、安装位置)与数量(工期、工程量、施工定额))
2、结构吊装方法的选择(分件吊装还是综合吊装)
3、起重机的开行路线及停机位置
6.工程结构加固方法的归纳总结 篇六
一、检测鉴定建筑结构能够明确房屋现状 房屋定期检测这项工作很重要,有不少的房屋都是因为错过了整改的好时机,所以当朝着危房的方向发展时,户主也没有在意,等到房屋问题严重了,此时即便针对性处理,一是房屋整改难度大,二是施工造价高,三是房屋可能已经没有整改的必要了。
检测房屋后,我们可以通过检测机构给出的检测方案知晓房屋当下存在的问题都有什么?而后也好及时对有问题的结构位置补强维护。
二、建筑结构检测鉴定步骤是什么? 大家清楚检测机构都是怎么开展房屋鉴定工作的吗?检测流程包括这几个步骤:
1、和客户签约后,机构准备好需要用到的专业检测设备; 2、在和客户约定的检测时间上门去鉴定房屋,由经验丰富,且有上岗资格证书的技术师傅完成检测工作; 3、由于检测的项目不一样,而且每个项目的数据检测和分析周期时长也是不同的,故而要提前制定好房屋检测规划,不能耽误出具检测报告的时间; 4、为了保障数据的准确性,得做好平行试验,一般会对同一个项目进行三组或者以上次数的重复鉴定; 5、在约定的时间内,出具客户认可的房屋质量鉴定报告。
三、建筑结构检测公司哪家好? 当下每一个城市中的检测机构数量都很多,大家在签约时,为了能够和质优的机构合作,需要将这几个指标重点关注到位。
1、这家机构的市场受众数量多不多,客户对其的认可度高不高? 2、是否会委派资深技术人员上门完成检测服务? 3、提供的各项检测服务客户认可吗? 4、检测收费标准高不高? 5、在业界的声望怎么样? 6、客户的反馈评价如何? 四、高频应用的房屋加固方法有哪几种?
7.钢结构修复加固技术方法的探讨 篇七
关键词:钢结构,修复加固,技术方法
结构工程加固是土木工程中重要的一个研究应用领域, 如何确定一种可行的、高效率的结构修复加固技术方法是发展所必需的。作为钢结构修复加固技术, 是在以往的环氧粘结剂类材料修复结构和包钢加固技术等基础上逐步发展而来的。它采用的更多是在不增大截面情况下进一步提高结构受力性能和使用要求.并具有施工速度快、适用性大的一种结构加固新技术, 因此, 它能普遍地使用于结构加固工程中。
1 增加截面的加固方法
采用这种方法通过增加截面修复加固钢结构, 通常情况下在负荷状态下施工时多有出现。在工程人员将结构卸荷, 或设置临时支撑, 钢结构的自重也是存在的。通常情况下需要将钢构件都卸下来放在地面进行加固, 做到彻底卸荷。从计算的角度考虑, 要做好以下两个问题:1.在对钢结构加固施工时, 原有构件中应力的限值 (a≤flf) , 即p值应该取多少为合适, 才能保证加固时结构的安全和加固后构件工作的可靠性。2.加固后构件的计算原则, 即如何考虑原有构件和加固件之间的共同工作问题。要做到统一考虑这两个相互联系的问题。
我国在这方面学习过前苏联的经验, 前苏联做过很多关于钢结构修复和加固工作。就前苏联当时的钢结构而言, 其设计规范是采用统一安全系数的容许应力法, 在钢结构的修复加固后, 其构件的计算原则统一采用“原有构件截面边缘屈服”的准则, 但是这种办法不考虑塑性变形后新、旧截面间的应力重分布。在20世纪60年代, 我国相关人员也曾对此问题进行了专门的实验研究工作。在借鉴和总结国内外经验和成果的基础上, 运用了在静载作用下考虑应力重分布, 并且在动力荷载作用下按式计算的加固设计计算方法。经过长期的实践和摸索, 认为这个方法进行修复和加固钢结构是可行的。
2 加固时原有构件中应力的限值
在加固时, 我们要充分考虑原来钢结构应力的限值。即t7值的大小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操作中其口值过小, 将限制负荷下加固的应用范围;口值过大, 影响加固施工的安全, 也容易导致加固后继续加载时原有构件的塑性变形增大。这就要求我们认真分析, 取值恰当。我们考虑的因素主要是:修复加固施工对原有构件的影响, 更好的确保加固施工的安全。如在原有钢构件上因增加孔洞而削弱截面, 或进行焊接时原有构件强度的下降等。如前苏联的《结构构件焊接加固指南》指出, “由于焊接时金属被加热降低了承载能力, 引起了沿截面及结构构件问的内力重分配, 格构式结构以采用补焊方式加固时承载能力降低20%, 纵向焊缝使承载能力降低15%, 横向焊缝则可使其降低40%以上”。因此该指南规定原有构件中的应力在加固时不应超过0.8R (R为钢材设计强度) 。
3 修复加固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进行钢结构的修复和加工比较复杂, 需要精心分析, 认真准备, 充分考虑各种情况。在实施修复加固工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 在进行修复加工钢结构工作时, 要特别注意在临时加固或支撑时, 构件上出现裂缝。
如发现如梁柱腹板, 一旦出现问题, 需要马上进行止裂处理, 防止裂缝的扩展和变大。并且由于部分构件的失效, 在对相关破坏严重的钢结构修复加固前需要临时支撑防止结构的倒塌。在修复和加固过程中要有可靠的支撑。当进行粱柱截面大范围的更换时, 由于大部分的主体结构完全退出了工作, 其全部的荷载都是由支撑来承担。我们在修复和加固的过程中对支撑的设计需要特别的注意, 确保施工过程的安全、施工质量的保障。而且对于利用焊接来加固的结构, 在操作的过程中由于原有结构的存在可能还会出现仰焊等情况, 在施工的时候需要特别的注意。同时, 还应该采取一定的措施消除新焊接的部分对原有结构的影响, 控制焊接残余应力的作用。在加固完成之后还应该做超声波检查等等。
(2) 加固时从安全可靠考虑, 在检测加固时应根据实测最小的焊缝尺寸进行校核计算。
如果出现需要加固和修复的钢结构不符合可焊性的要求, 焊接需要配备适用的焊机及合格的焊工, 特别是钢材必须符合可焊性要求, 在现场操作, 出现焊接工艺的特殊要求时, 以及有不符合可焊性要求的钢材只能用螺栓等机械式连接方式。
总之, 对结构的修复和加固研究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和完善, 在操作中需要我们制订周密的加固设计方案、施工细则。做到精心施工, 运用专业的施工队伍、专用的施工工具进行施工, 充分保障修复加固工程的质量圆满。
参考文献
[1]曾志斌, 史志强, 史永吉.大型钢结构厚板对接焊接变形试验研究[J].中国铁道科学, 2009, (3) .
[2]曾志长, 李耀庄, 唐毓.FRP复合材料及其在工程结构加固修复中的应用[J].四川建筑, 2008, (1) .
8.砌体结构加固方法探讨 篇八
关键词:砌体结构 加固原理 加固方法
中图分类号:TU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1)03(c)-0060-01
砌体结构是一种历史非常悠久,具有很强生命力的建筑结构,至今在我国的建筑工程中应用还是非常广泛,建筑物中约有90%以上的墙体采用的是砌体结构,且其中多为砖砌体。但砌体结构延性差,刚度大,材料本身的抗拉、抗弯、抗剪强度低,这样在地震、火灾、洪涝、温度变化、地基的不均匀沉降等自然或者人为的意外作用下,砌体结构各种裂损破坏情况,需要采取一定的工程措施进行加固后方能继续使用。
1 砌体结构加固原理
加固结构属于特殊结构,其受力状况与普通结构存在着较大差异。由于砌体结构在加固前本身已经承受了一定的荷载,尤其是当结构因承载力不足而需要加固时,截面会出现拉、压、弯、剪等复杂应力,并且其应力和应变水平都比较高,因此,加固结构就其本身而言属于二次受力结构,并且,新加部分并不是马上就能分担原有结构所承受的荷载,而是在第二次加载时才开始受力,也就是说,加固结构的应力、应变滞后于原结构的应力、应变,而加固部分的潜力能否得到充分的发挥,则取决于加固部分和原结构组合是否合理,是否能够构成有机整体,让结合面能够有效地向加固部分传递应力,使得加固部分和原结构共同受力,而这又取决于结合面的构造处理和施工方法。然而无论采用何种构造处理和施工方法,在总体承载力上,这种二次组合结构比一次整浇结构要低,因为结合面混凝土的粘结强度远低于混凝土本身强度。因为加固结构存在着这些特点,使得各类结构加固计算分析和构造处理,不能完全沿用普通结构概念进行设计。
2 砌体结构加固方法及其适用范围
2.1 钢筋网水泥砂浆面层加固法
它是把需要加固的砖墙表面除去粉刷层后,两面附设Ф4~Ф8的钢筋网片,然后抹水泥砂浆的加固方法。由于通常对墙体作双面加固,故俗称夹板墙。其构造方面要满足如下要求。
首先,面层使用的材料有钢丝网水泥砂浆和钢筋网水泥砂浆,前者的厚度宜为20~30mm,后者的厚度宜为30~45mm,当厚度超过45mm,要采用钢筋网细石混凝土材料,采用的水泥砂浆强度宜为宜为M7.5~M15,混凝土强度宜为C15。
其次,用机械钻在墙体钻“S”筋孔洞,用“S”筋将钢筋网与墙体固定。为保证固定质量,“S”筋标号Φ4~Φ6,间距小于500mm,必要时增设Φ4的“U”形铁钉钉入墙体砖缝内。
再次,受力钢筋要采用I级钢筋,直径要大于8mm。受压钢筋的配筋率,如采用砂浆面层,至少0.1%,如采用混凝土面层至少0.2%。受拉钢筋的配筋率至少0.1%。箍筋的直径,宜在4~6mm之间,箍筋的间距要在120~500mm之间。
为了使得保护层与原墙面粘结牢固,施工时必须首先要做好原墙面的清理工作,拆除损坏部位,铲除强度低的粉刷层并湿润墙面,水泥砂浆要分层抹,每层厚度在15mm以内,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施工质量。目前,这种方法常用于解决因施工质量差或房屋加层超载等原因造成的墙体承载力不足问题,但是对于孔径大于15mm的空心砖墙或墙体有大量不易消除的油污则不能采用这种方法加固。
2.2 扶壁柱加固法
这种方法是目前最常用的加固方法,它能够有效提高砌体的承载力和稳定性,根据使用材料的不同,又分为砖扶和混凝土两种方法。两种方法基本原理类似,都注重于新旧柱或者扶壁柱与原砖墙的链接。以砖扶壁柱法为例,其与原砖墙的链接,可采用插筋法和挖镶法,插筋法是在砖墙的灰缝中,按照水平间距<120mm、竖向间距大于240mm,小于300mm的标准打入Φb4或Φb6的连接插筋,然后按照宽度≥240mm,厚度≥125mm的标准砌扶壁柱,将链接插筋砌入,当砌至楼板或梁底时,用膨胀水泥砂浆填塞,从而保证扶壁柱充分发挥作用。挖镶法与此类似,只不过新墙和旧墙之间的链接不适用连接筋,而是用“镶砖”链接。混凝土扶壁柱也是插筋法类似,只不过扶壁柱不是采用砖砌的方式,而是采用混凝土浇筑的方式。目前,这方面的设计和施工经验也比较成熟,常用于原墙没有裂缝并以剪切为主的实心砖墙、多孔空心砖墙和240mm厚的空斗砖墙。
2.3 结构构造性加固法
砌体承载力裂缝是砌体的承载力不足而导致的裂缝。在砌体承载力不足时,砌体在荷载作用下,这些裂缝就会碎裂很严重,导致砌体承载力进一步降低,由此而形成恶性循环,久而久之便导致结构失效,砌体随时都可能发生倒塌,这样,上述各种方法都不能起到加固作用,只能采用构造性加固方法如下。
(1)增加横墙。对于比较空旷的房屋,当其部分墙體出现承载力下降的情况,可以采用增加横墙的方法,它是通过增加足够刚度的横墙将房屋的计算方案由弹性改为刚性,横墙的间距不超过《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2001)的规定的最大间距。
(2)托梁换柱或加柱。托梁换柱或加柱就是将梁临时支撑,然后重新砌筑柱子或加设柱子,与砖柱改为砖墙类似,也可用于独立柱承载力严重不足时。二者所不同的是,对于大开间的建筑物,采用托梁换柱仍然可以保持建筑物大开间不变,有利于保障建筑物功能,具体做法是先加设临时支撑,卸除砖柱荷载,然后,根据计算确定新砌砖柱的材料强度和截面尺寸,并在柱梁下增设梁垫。
砌体结构的加固方法除了上面介绍的几种外,还有加大截面加固法、外部粘钢加固法、预应力加固法等多种方法,每一种方法都有其优点和缺点,有其适用范围,在实际工程中,我们必须研究计算原来砌体结构的承载力状况并综合考虑房屋的功能需求,选择适合的加固方法。
2.4 需要注意的问题
由于砌体加固方法有许多种,而每一种的适用范围又不一样,因此在工程实践中必须要注意如下两方面问题:首先,加固前必须要对结构进行可靠性分析,对结构的受力状况、安全性、后续年限等方面做出全面的评价,以此为依据,制定合理的加固方案;其次,加固方案的制定必须遵循安全第一,功能第二的原则,要尽可能避免损坏建筑的结构原件,不能为了功能的合理而较大程度的改变原建筑的功能分割,这样不仅增加了投资,也会给结构增加不安全因素。并且加固方案更要进行多方案比较,从技术的可行性、施工的可操作性以及经济型等方面对方案做出全面的评判,避免加固的无效和资金浪费。
3 结语
9.工程结构加固方法的归纳总结 篇九
砌体结构;事故;加固
[中图分类号]TU74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646(2011)05-0045-02
一、砌体结构特点
1.砌体构件主要用作墙、柱等受压构件,刚度一般较大,但其强度较低,特别是抗剪、抗弯和抗拉强度。
2.砌体房屋的自重较大,地基易发生不均匀沉降现象,而房屋基础通常采用墙下条形基础和柱下独立基础,对地基不均匀沉降的调节有限,墙体常常因地基的不均匀沉降而开裂。
3.砌体结构通常采用钢筋混凝土楼、屋盖,由于砌体材料和混凝土材料的热胀系数存在显著差别,砌体结构中墙体也常常因较大的温度作用而开裂。
4.砌体结构中砖和砂浆均为多孔材料,易受潮,在自然和使用环境中不利因数的长期作用下,易出现风化、冻融、腐蚀等耐久性损伤。
5.砌体结构需人工砌筑,工作量大,劳动强度高,施工质量的变异性较大,而砌体的受力性能对施工质量又较为敏感,因此砌体构件的性能常常因质量缺陷而降低。
二、砌体结构失效形式
砌体构件主要用于承压,部分构件也会用于承受剪力、弯矩或拉力。对于承载能力极限状态,砌体构件的失效形式包括:
1.轴心和偏心受压破坏。此为墙、柱等受压构件的主要破坏形式。
2.局部受压破坏。主要出现于承受竖向集中的受压构件的破坏中,如支承钢筋混凝土梁的墙和柱。
3.轴心受拉破坏。出现于圆形水池池壁等受拉构件破坏中。
4.弯曲受拉破坏。出现于挡土墙等受弯构件的破坏中。
5.受剪破坏。主要出现于受弯构件的破坏中以及砖拱支座的破坏中。
6.倾覆破坏。主要出现于挑梁的破坏中。
除了丧失承载力,砌体构件还可能因破损、开裂、倾斜、振动等因素而影响建筑物正常使用,这些属于结构构件正常使用极限状态方面的失效形式。
三、砌体结构产生事故的原因
1.不经科学计算
根据领导行政命令或某些人的主观想象,对已峻工或正在施工的工程随便增层,加大了下部结构的荷载,造成下部结构承载能力不够。
2.施工质量差
砌体结构强度与砌筑质量的关系很密切。施工管理不严,质量把关不严是造成砖石结构出事故的主要原因。例如:施工过程中雇佣非技术工人砌砖,砌筑过程不按规程要求,造成上下通缝,砖柱采用包心砌法,砂浆强度过低,有的在墙上任意开洞,过多地削弱了断面等。
3.未注意空旷房屋承载力降低因素
一些跨度较大,层高较高的而隔墙间距又较大的空旷砖砌房屋,如会议室、礼堂、食堂、农村企业车间等,因其砖垛承载力是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少的,若下降幅度过大会使承载力不足。
4.梁垫设计、施工不当
砌体在梁端下部的区地处于局部承压的受力状态。在梁端处砌体受力的面积较小,单价面积上压应力较高,砌体在这种受力状态下,其局压强度明显大于均匀受压时的强度。实际上,在局部荷裁作用下未受荷部分可以对受荷部分起到约束作用,也就是限制局部受荷部分的侧向变形,另一方面,局部受荷部份的侧向变形受到上部构件底面摩擦力的约束,两者共同作用,构成材料局压强度的提高。
5.未注意高厚比的验算
有的墙体只进行了强度计算而未进行高厚比验算。有的虽然设计中验算了高厚比,但在施工中墙体失稳倒塌的例子较多。这是由于在施工过程中,房屋的结构尚未形成整体,有些墙体,砖柱处于悬臂或单独受力状态,如在施工中又未采取防风、防倾斜的临时措施,就会造成失稳倒塌。
四、砌体结构加固方法
1.钢筋混凝土外加层加固法
该法属于复合截面加固法的一种。其优点是施工工艺简单、适应性强,砌体加固后承载力有较大提高,并具有成熟的设计和施工经验;适用于柱、带壁墙的加固;其缺点是现场施工的湿作业时间长,对生产和生活有一定的影响,且加固后的建筑物净空有一定的减小。
2.钢筋水泥砂浆外加层加固法
该法属于复合截面加固法的一种。其优点与钢筋混凝土外加层加固法相近,但提高承载力不如前者;适用于砌体墙的加固,有时也用于钢筋混凝土外加层加固带壁柱墙时两侧穿墙箍筋的封闭。
3.增设扶壁柱加固法
该法属于加大截面加固法的一种。其优点亦与钢筋混凝土外加层加固法相近,但承载力提高有限,且较难满足抗震要求,一般仅在非地震区应用。
4.无粘结外包型钢加固法
该法属于传统加固方法,其优点是施工简便、现场工作量和湿作业少,受力较为可靠;适用于不允许增大原构件截面尺寸,却又要求大幅度提高截面承载力的砌体柱的加固;其缺点为加固费用较高,并需采用类似钢结构的防护措施。
5.预应力撑杆加固法
该法能较大幅度地提高砌体柱的承载能力,且加固效果可靠;适用于加固处理高应力、高应变状态的砌体结构的加固;其缺点是不能用于温度在600C以上的环境中。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对于房屋砌体结构加固的问题,如何控制好其加固的方法及裂缝的产生和扩展,是建筑工程中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应引起足够重视,尤其在当前建筑物普通向高层、大型化发展的形势下,制定一项统一的规范和技术标准已迫在眉捷。
參考文献
[1]周昌贤张燕芬.砌体结构抗震发展探讨[J].中华民居:学术刊,2011年第1期.
[2]徐国平.浅谈夹板墙在校舍砖砌体结构抗震加固中的应用[J].工程与建设,2011年第1期.
10.工程结构加固方法的归纳总结 篇十
目前, 我国已颁布了《混凝土结构加固技术规范》《建筑抗震加固技术规程》等规范。这些规程的制定从大量工程实践出发, 对加固的基本原则、加固的材料和常用的加固方法及要求、施工安全以及工程验收等环节作了明确的规定。这对促进我国建筑工程结构加固技术的发展和应用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但是一直以来, 人们已习惯于原有的加固经验, 在混凝土结构加固实践中往往就事论事, 缺乏深层次的理论研究与探索分析, 以致加固水平提高不快。我国传统的混凝土结构加固方法虽已形成了比较系统的、配套的工艺和技术, 但总的来说, 工艺仍然相对落后, 技术含量偏低。具体表现在以碳纤维为代表的新型材料在加固工程中的应用还不普及, 相关的设计、施工还存在很多问题。另外, 我国检测设备技术水平低, 主要表现在材料技术方面缺少权威的材质检验机构;同时对建筑结构进行持续和准确的检测与分析的检测软件及设备系统方面跟国外先进水平还有一定的差距。
二、建筑工程结构加固的意义和原因
结构加固技术, 就是建筑工程中采取各种技术措施提高建筑物可靠性, 让建筑工程满足建筑设计所要求的安全性、耐久性与适用性。建筑结构加固的主要意义体现在:满足建筑结构强度要求。按照建筑工程施工规范, 建筑物设计应按照极限状态设计, 混凝土结构需要满足结构应用要求, 保证其刚度、强度与耐久性符合设计要求。然而在建筑应用中, 可能会改变建筑功能, 导致其荷载分布及和荷载值变化与设计冲突, 导致建筑结构所具备的刚度与强度无法满足其应用要求, 或建筑结构在施工过程中由于施工质量未达到设计图纸要求, 存在着安全隐患;在自然灾害或人为破坏下, 容易导致建筑结构损坏, 造成财产损失, 甚至造成人员伤亡。为此, 需要采取建筑加固措施满足其强度需求。由于我国经济及科技速度的快速发展, 较多建筑物都需通过改造进行用途变更、业主改变以及工业建筑的更新改造。
(1) 设计过程中的缺陷
设计人员在对建筑物进行设计的过程中, 虽然对建筑结构安全及使用的各种各样的因素进行考虑, 但在实际应用过程中, 实际上每个结构都有自身独特的特性存在, 无法完全通过设计过程中运用的数学模型进行描述。
(2) 勘察造成的缺陷
结构中存在的缺陷主要在地质勘察过程中无法对地基土及地下水的真实状况进行反映的表现。
(3) 施工过程中的缺陷
建筑物结构的自身缺陷还通过施工中表现出来。导致该类隐患产生的原因有很多, 其中施工队伍缺乏系统的培训, 综合能力和素质较低成为主要因素。由于管理相对混乱, 只是凭自己的理解和经验做事, 从而导致建筑物质量降低的现象出现。
(4) 不当的使用及恶劣的环境
建筑物存在的自身缺陷还表现在使用环境方面, 例如:高温、粉尘、重载、潮湿、腐蚀及疲劳等。另外, 随着建筑物缺乏正确的检查、维修、管理、鉴定、加固及保护的意识, 都会导致建筑物出现不当的管理及使用, 造成建筑物的早衰得以产生。
(5) 自然灾害因素
我国是一个自然灾害常发的国家, 尤其是地震, 对建筑物造成不同程度上的损坏, 很多时候造成的毁灭性的损坏。
三、建筑工程混凝土结构加固技术应用
1、实例概况
某建筑工程项目, 总层数13层, 地下1层, 建筑面积38000m2, 混凝土结构基础设计采用独立基础, 基础底面为1950mm×1950mm, 框架柱截面为550mm×550mm, 纵向框架梁截面为300mm×300mm, 横向框架梁截面为350mm×900mm。在该建筑工程主体工程建设完成交付使用后5年开始观测其沉降, 不断发现有梁板出现裂缝, 而且裂缝在不断的发展。在持续观测2年后对其结构进行加固, 加固施工工程完工后重新投入使用。
2、加固技术施工
1) 施工流程:施工准备→混凝土结构表面处理→配制并涂刷底层树脂→配制找平材料并对不平整处进行找平处理→配制并涂刷浸渍树脂或粘贴树脂→粘贴碳纤维材料片材→表面防护。
2) 施工准备:混凝土结构表面缺陷及转角处理:必须打磨平整, 平整度需达到5mm/m。当绕过转角时, 转角必须打磨成半径不小于20mm的圆角, 底层不得使用任何溶剂稀释底层树脂及浸演树脂。
3) 基底的处理
基底混凝土结构表面各种影响粘结的材料必须用角磨机打磨干净。混凝土结构表面打磨生成的粉尘必须清除干净。如果采用高压水清洗, 则必须在混凝土结构表面完全干操后才能进行下一步混凝土结构截面恢复的工作。对于混凝土结构表面的各种缺陷需用专用修补砂浆修复平整后才能进行下一步工作。如果钢筋裸露或有锈蚀得现象存在, 则必须先对钢筋进行除锈处理。
对于混凝土结构宽度小于0.2mm的裂缝, 用环氧树脂进行混凝土结构表面涂抹封闭, 大于0.2mm的裂缝用环氧树脂灌缝;将混凝土结构表面的残缺, 破损部分清楚干净, 使其混凝土结构表面平整;严格检查外露钢筋是否锈蚀现象存在, 如有锈蚀, 需进行必要处理, 对经开凿, 清除和露筋的构件残缺部分, 用环氧砂浆进行修补、复原, 达到表面平整;将构件表面凸出部分打磨平整, 修复后的接差要尽量平顺, 棱角的部位, 用磨光机磨成圆角, 圆角半径应≥20mm;结构或构件用角磨机打磨除去1~2mm厚表层后, 用吹风机将表面灰尘和杂物清理掉, 用酒精清洗, 并使表面充分干净。
在低温施工状态下, 环氧基材料会引起粘度的增加和硬化的不充分, 从而直接影响混凝土结构的加固质量。因此环氧材料适宜在温度为5℃至35℃的环境中进行拌和。把底层涂料的主剂和固化剂按规定比例称量准确后放入容器内, 并用搅拌器搅拌, 搅拌时最好沿同一方向搅拌, 尽量避免混入空气形成气泡。在拌和时必须采用合适的工具, 并加以一定的速度来获得正确的混合物, 不得使用过期的原料。根据需要控制每次的拌和量, 并在合适的时间内使用完。
4) 粘贴加固施工工艺
1.1粘贴加工施工中需注意在环境温度小于5℃、及在雨季或有潮气的天气情祝下, 不得进行底层树脂的施工。搅拌应采用电动搅拌器, 每次的拌和量应根据施工用量及其有效期决定。
1.2在使用其他涂层前, 先用刷子或滚筒用渗透性底层树脂涂刷加固部位的混凝土结构表面, 随后立即通过完全的重复滚压使底层树脂渗入混凝土结构表层。用专用滚筒刷均匀地将底层涂料涂刷于混凝土结构表面, 厚度不超过0.4mm, 并且不得漏刷或有流淌、气泡等不良现象, 指触干燥后才能进行下一道工序, 树脂的用量取决于混凝土结构表面的粗糙度, 底层树脂引起的混凝土结构表面不平整必须用砂轮机或其它工具打磨平整。
1.3仅靠打磨常常难以完全消除混凝土结构表面的凹凸不平, 而且混凝土结构表面常常存在凹陷, 空隙等缺陷, 这样容易导致铺贴碳纤维布时产生气泡和皱折影响使用效果, 一般要在打磨的基础上使用豁结腻子等材料对构件表面修补, 乳结面的修补工作应当在底层乳胶干燥后进行。
1.4碳纤维布应按要求进行剪裁处理, 剪裁碳纤维材料应在干净、干燥、无障碍的环境下进行, 同时做好防尘防水等防护, 剪裁后的碳纤维材料应按照规格分类放好, 并做好标识。
四、结语
综上所述, 建筑结构加固是一项复杂且系统的工程, 影响因素较多, 各种因素造成的工程加固措施不尽相同, 致使建筑结构工程加固难度大。但建筑施工企业如果认真分析加固技术, 并始终坚持把建筑加固的有效方法贯穿于整个建筑过程中, 这才能为工程加固措施的实施寻求一个有效的载体、搭建一个良好的平台, 从而真正开展好建筑加固工作。
摘要:随着我国城市建设的飞速发展, 居民对于建筑工程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 从而催生了建筑结构加固技术的发展。本文主要阐述了现阶段我国工程结构加固技术的发展现状, 分析了建筑工程结构的意义和原因, 并加以了实例分析, 以期对建筑工程结构加固工作有所帮助。
11.试论混凝土结构工程的加固 篇十一
在建筑工程的结构设计中, 混凝土在形态维持上不够稳固, 在受到严重的外力打击下会出现一定程度的变形和破坏。在实际的工程中经常会出现许多突发情况, 因此需要根据施工现场的情况对工程进行必要的混凝土结构安全稳固处理。在施工的现场, 需要安全、迅速、经济地将需要进行加固的地方进行必要的加固, 以保证在施工的后期有很好的条件, 因此需要改变混凝土结构工程的功能。比如可以增加工程的一部分结构或者在强度不够的地方进行特别的加固, 总之需要在混凝土结构工程进行多方面的加固, 才能保证工程的安全。目前我国在混凝土结构加固工程实践中广泛使用的加固方法主要有:增大截面加固法、置换混凝土加固法、改变结构传力途径加固法、外包钢加固法、粘钢加固法、外粘纤维复合材加固法、体外预应力加固法和水泥复合砂浆钢筋网加固法, 可根据工程实际加以科学选择。
2 混凝土结构工程的加固方法
2.1 施工检查
在混凝土结构加固工程方案中首先需要考虑的地方就是要把在具体的施工作业中是否为施工人员创造方便的施工条件和环境作为考虑的第一个必要条件。即使在施工前有了能够解决实际问题的可行性的简单方案, 也需要进行进一步的论证, 在确定了工程的可行性之后才能够进行实际的施工。在这种情况之下, 由于在一些工程的施工方案中没有做好施工作业的具体构想, 会给具体的施工带来不方便, 从而, 在无形中增加了施工难度, 进而导致整个施工工期的延长。一旦施工的工程发生非常大的延长, 就会造成施工劳动人员的增加, 而人员的增加会使工程项目相关的安全系数大大降低。如果工程缺乏安全, 就会影响后期的建设和施工, 这样一来也会影响到混凝土结构工程的加固质量。
2.2 混凝土结构工程中的框架梁以及框架柱的加固
在混凝土结构工程各种加固的方案中, 比较合理的方法就是利用粘钢锚以及先进的碳纤维材料进行加固的方法。这种加固方法的费用比一般的加固方法要少很多, 并且能够有效降低工程的造价, 使工程能够更加有效地进行。同时, 在建设过程中, 与一般的加固方法相比, 这种加固方法占用的施工面积非常小, 且具有非常明显的加固效果, 因此在实际混凝土结构的加固工程中被广泛使用。
由于钢材很难和工程中用的混凝土形成一个完全的、有效的整体, 因而一般的工程建设中, 工程用的钢材和混凝土之间没有明显的连接。因为这些连接部分影响整体混凝土结构的稳固性, 所以需要利用多种加固法将其加固成一个整体, 才能够使工程更加稳固。利用粘合剂将混凝土和需要粘合的地方进行有效的粘合, 这样可以保证混凝土的内部的稳定性, 不会因为强烈外力造成混凝土的裂缝。
2.3 加固工程中的新技术手段
钢筋混凝土结构是目前建筑中使用最广泛的一种结构, 由于施工质量、设计不当、功能改变等多种原因, 需要进行加固来保证结构安全性和可靠性。钢筋混凝土的加固问题一直是国内外致力研究的一个课题, 即使是在科技高度发达的今天, 其研究仍处于探索和发展阶段。加固技术的应用涉及的问题很多, 不仅要遵循现行的规范、标准, 还牵涉到过去的工程做法、标准的材料。因此, 合理、有效地开展钢筋混凝土加固技术的工程应用研究, 具有重要的经济和社会意义。笔者认为, 混凝土加固施工过程应紧跟时代潮流, 技术的创新就是工程的生命力所在。因此在保证施工质量的基础上还应注意引进国内外先进的技术、新材料以及新工艺。混凝土工程的加固工程方案必须要严格遵守这三个最重要的要求。只有严格遵守这些内容, 才能够在建设过程中保证工程的可靠性和稳固性, 才能够不让工程出现任何的差错。而在具体实际施工过程中还应进行严格的工艺审查和筛选, 不能有少许错误出现, 为了避免旧时加固方法中浪费较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情况出现, 必须要利用当前新方法, 在工期的要求内, 保证加固质量, 满足工程的所有要求。
2.4 预应力加固法
研究证实, 由于体外预应力筋的存在, 混凝土加固梁的承载力增量在70%以上, 加固效果明显。作为在混凝土工程的加固方法中比较常用的一种加固方法, 预应力拉杆加固法要求在混凝土工程的相关部件在安装前对拉杆事先进行调整, 严格保证加固位置的准确性及加固地方的拉杆传力的可靠性, 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工程在加固的过程中不会因压力过大而导致一些相关部件发生断裂或滑动, 一旦发生这些事故, 极易造成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所以在加固工程采用预应力撑杆加固时, 需要特别注意施工的安全。
2.5 改变混凝土工程结构传力途径加固法
在混凝土结构工程的加固方法中, 还有一种较为常用的加固方法是增设的支点采用湿式连接。利用这个方法, 在工程的一些部件的相互对接点处需要对梁及支柱与后浇混凝土的接触面进行特殊的保护处理, 并且需要扫除多余的杂物。这样才能保证工程施工中各种部件都是干净整洁的, 不会因为有杂物而影响了施工后期的质量。
2.6 混凝土工程构件外部粘钢加固法
粘贴钢板可有效地加固钢筋混凝土结构, 使其承载力提高, 受力性能改善, 延缓裂缝的开展和提高混凝土的抗压强度。这种方法较为简单, 在利用过程中只需注意部件的表面处理工作, 当相关构件需要清理时应需用特制的清洁工具来处理部件的各个角落。如果加固工程的钢板出现了一些铁锈, 则需要用专门的处理工具将铁锈处理掉, 让钢材的表面光滑平整, 这样才能有利于以后的机器的打磨。在黏贴相关的部件时还需要选择非常好的粘合剂, 在粘合的过程中必须注意细节的操作, 不能出现失误。在众多混凝土加固方法中, 外包粘钢加固法由于具有简单、快速、不影响结构外形等优点在建筑及公路桥梁中应用广泛。采用外包粘钢加固法由于灌浆料的不同, 加固效果也有一定的差别。试验证明, 采用钢板和CGM填料加固混凝土柱不仅可行且效果良好。
2.7 碳纤维复合材料加固法
1980年代以来, 碳纤维复合材料开始用于混凝土结构的加固。碳纤维复合材料由于密度小、强度大、施工方便, 在结构加固领域获得了广泛的应用。可用于混凝土加固工程的碳纤维复合材料有很多。其中, 纤维编织网精细混凝土 (Textile Reinforced Concrete, 简称TRC) 用于混凝土结构加固是一种新型的加固方法, 它是由多轴纤维编织网和精细混凝土结合而成的。通常我们采用碳纤维和玻璃纤维来作为加强材料。TRC这种新型材料能改进传统RC材料的弊端, 防腐蚀性能、防火性能优越, 与老混凝土相容性好, 并且纤维可以按照设计方向排列, 提高增强效率。因此TRC材料可以广泛用于轻质薄壁, 或作为覆层材料加固修补已有构件。
至于如何选择具体的混凝土加固方法, 关键是要从工程实际出发, 需要进行多方的论证, 才能进行最后的定夺。在加固的过程中尽量考虑各种因素, 在保证效果前提下需要尽量减少资金的使用, 也要保护施工人员的安全, 这样才是合格的工程加固方案, 因此需要注意很多方面才能达到最后的目的。
3 结语
在混凝土工程的加固工作中, 必须要秉承“仔细严格、认真务实”的精神, 积极利用先进的技术和方法, 保证工程的质量和施工的安全。同时, 在以后的工作中还应不断探索和实践才能找出更好的混凝土结构工程的加固方法。
摘要: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 在工业及公用建设领域逐渐出现了越来越多的高层建筑, 这些高层建筑也使得我们对混凝土的要求越来越高。如何加固以及控制混凝土结构工程一直是实际建设项目中的难点。本文以此为出发点, 分析了影响混凝土结构加固工程的各项相关因素, 并在此基础上, 对比了常用各种混凝土结构工程的加固方法, 从而为混凝土结构工程加固以及控制方案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混凝土,结构工程,加固
参考文献
[1]张玉梅.建筑结构加固方法简析[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3 (03) .
[2]丁斌.外包粘钢技术在建筑结构加固中的应用[D].上海:同济大学, 2008.
[3]金凌志, 周晓杰.体外预应力加固混凝土梁承载力增量分析[J].桂林理工大学学报, 2010 (01) .
[4]李鹏.粘钢加固钢筋混凝土轴心受压短柱的试验研究[D].武汉:武汉大学, 2004.
[5]丁斌.外包粘钢加固法在建筑结构加固中的应用[J].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8 (04) .
[6]刘立诚.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加固混凝土板的理论研究[D].武汉:武汉大学, 2007.
12.框架结构抗震鉴定与加固方法 篇十二
房屋的原设计单位为建筑设计室(工程编号90-2-9,设计时间为1990年),房屋建造后主要作为教学楼、食堂及锅炉房使用。房屋的建筑平面大体呈L形,框架结构六層,总建筑面积为15600m2,由主体教学楼、食堂及锅炉房3部分组成,各部分之间均设有沉降缝。
1.1主体部分
该建筑主体部分地上6层,局部5层,建筑总高为20.7m,室内外高差为0.600m,其中底层层高为3.600m,二层~六层层高均为3.300m。目前,主要作为教室及办公室使用。
1.2食堂
食堂地上2层,建筑总高为8.700m,室内外高差为0.300m,其中底层层高为3.900m,二层层高为4.500m。目前,底层为厨房及餐厅,二层为会场。
1.3锅炉房
锅炉房地上2层,局部1层,建筑总高为6.550m,室内外高差为0.150m,其中底层层高为4.050m,二层层高为2.800m。目前主要作为锅炉房及浴室使用。
2.抗震鉴定与设计
2.1主体部分
抗震鉴定结果表明:房屋在层数和高度、外观和内在质量、材料强度等基本满足规范要求,但在结构体系、梁柱构造、填充墙及其连接构造中存在不满足规范的方面。主要表现为:框架为单向布置且局部为单跨框架,立面呈不规则,梁端加密区箍筋直径为6mm(小于8mm),底层全部、二层大部分、三、四层个别框架柱的轴压比大于0.8,柱的加密区箍筋直径为6mm(小于8mm),填充墙与框架柱之间未设置沿墙全长拉通的拉筋等。因此,房屋的抗震措施不满足规范要求。
2.2食堂
抗震措施鉴定结果表明:房屋在层数和高度、外观和内在质量、材料强度等基本满足规范要求,但在结构体系、梁柱构造、填充墙及其连接构造等中存在不满足规范的方面,主要为:框架为单向布置,梁端加密区箍筋直径为6mm(小于8mm),柱的加密区箍筋直径为6mm(小于8mm),填充墙与框架柱之间未设置沿墙全长拉通的拉筋等。因此,房屋的抗震措施不满足规范要求。
2.3锅炉房
抗震措施鉴定结果表明:房屋在层数和高度、外观和内在质量、结构体系、材料强度等基本满足规范要求,但在整体性连接构造、砌体墙段的局部尺寸中存在不满足规范的方面,主要为:西侧无墙体、墙体布置在平面内不能闭合,未在外墙四角等部位设置钢筋混凝土构造柱,墙段的实际局部尺寸偏小等。因此,房屋的抗震措施不满足规范要求。
3.抗震加固
(1)针对教学楼主体结构检测结果,对于轴压比超限、截面尺寸不足以及配筋不足相差较大的框架梁柱,应采取加大截面的方法进行加固处理。
施工措施:
1)严格按照规范及设计要求对原柱子混凝土表面进行凿毛施工时,应按规范及设计要求将表面打成沟槽,沟槽深度为10mm,间距不大于200mm,原混凝土柱的棱角打掉,同时除去浮渣、尘土。
2)采用界面剂是为了使结合面混凝土的黏结抗剪强度和黏结抗拉强度接近或高于混凝土本身强度,避免结合面过早开裂破坏,在浇筑新混凝土前,淋洒1层30%白乳胶水泥浆界面结合剂。
3)在混凝土中加入AEA微膨胀剂可以提高结合面的黏结性能,保证新旧两部分混凝土能整体工作,共同受力,需控制好加固混凝土的收缩性。
4)在混凝土中加入减水剂。由于后浇混凝土仅为150mm(300mm)厚,并且在该范围内配有大量的钢筋。为保证混凝土的浇筑质量,混凝土的坍落度不能太小,加固混凝土设计强度为C35,水灰比不能太大。
(2)对于配筋不足相差较小或抗震构造措施不满足要求的结构构件,可采用粘贴碳纤维布的加固方法进行加固。
施工措施:
基本施工工艺为:施工准备→结构表面处理→底胶配制并涂刷→找平胶配制并修复、平整→粘贴胶配制并涂刷→粘贴纤维布→表面喷砂防护
1)基底处理。2)混凝土表层出现剥落、蜂窝、腐蚀等劣化现象的部位应予以凿除,对于较大的面积的劣质层在凿除后应用聚合物水泥砂浆进行修复。3)对表面有裂缝的部分如有必要应首先进行封闭灌浆处理。4)用混凝土角磨机、砂纸等工具去除混凝土表面的浮浆、油污等杂质,构件基面的混凝土要打磨平整,尤其是表面的凸起部位要磨平,转角粘贴处要进行倒角处理并打磨成圆弧状(R≥25mm)。5)用吹风机将混凝土表面清理干净并保持干燥。6)涂底胶。按规定的比例将主剂与固化剂先后置于容器中,用电动搅拌器均匀搅拌,根据现场实际气温决定用量并严格控制使用时间。
(3)锅炉房二层个别墙段的承载力不能满足要求,可采用在原墙体两侧粉钢筋网水泥砂浆面层进行补强加固。
施工措施:
原墙面清底——钻孔——清洗原墙面——刷素水泥砂浆——铺设钢筋,安设锚筋——浇水湿润墙面——逐层抹水泥砂浆——结硬后进行养护——装饰施工。
用夹板墙加固砖墙后,墙体的抗剪能力有较大程度的提高,在试件开裂前夹板墙的刚度较普通墙有一定的提高,但开裂后,提高程度减小,当试件达到极限荷载时,加固对刚度的影响不明显:加固后墙体的变形能力及延性将有明显提高。
4.加固施工中需注意的问题
加固工程中施工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在施工过程必须有针对性地解决以下三个问题:
(1)对正在学校使用中的房屋进行加固施工,如何减少施工干扰是施工中需要解决基本问题。采取的措施:一是利用两个月暑假的集中时间,组织甲、乙双方全员强化施工管理,合理安排施工组织,采用高密度流水搭接施工;二是施工区域与教学区域尽可能分隔明显,建筑材料与垃圾的进出场通道与师生通道分离。
(2)夏季高温时节,要着重保证混凝土工程、镶面工程及屋面防水工程的质量。凡涉及水泥为主要材料的工程,都采取了阴藏、预冷和日内低温时段施工,注意留好施工缝和必要的后浇(制)缝等措施。而屋面防水工程为确保质量采取了两条措施:1)先补好屋面每一条裂缝,再作为1:6水泥炉渣找坡隔热层,最后作焦油聚氨酯涂膜厚2mm,作面层用水泥砂浆保护层屋面以耐热性、物化稳定性。2)按设计要求作好屋面分格(变形)缝和油膏嵌缝工艺。
(3)钻孔填锚筋技术。对墙外或墙内附建的构造柱,每高500~600mm;对圈梁每隔梁轴长500~800mm,都设置此项锚筋与原墙体牢固联结。1)锚筋埋入深度,视墙厚而定,最小不少于120~800mm;用II级钢筋制作。2)充填用的砂浆,采用水灰比0.3~0.45,灰砂比1:1~2;选用普通425号新鲜普通硅酸盐水泥或膨胀水泥。3)锚筋孔道用压力水冲洗净,充分湿润;4)拉拔试验检查:充填完毕的锚筋,稍候即以3Kg的拉力作拔出试验,以不松动为合格。否则应再加干硬砂浆夯实,当仍不合格时,则应在附近重新钻孔、安装锚筋。
5.结论
通过以上加固措施后,该教学楼可以满足应有的抗震要求,同时对建筑的使用功能未造成影响,通过此案例,可普及至其他原结构不满足抗震要求的教学楼,不影响使用功能的同时也增加了结构的安全系数。
13.学校加固工程工作总结 篇十三
本人于4月份调到学校加固项目,担任机电部经理,负责机电安装工程的全面工作;在项目经理雷经理的统筹安排下,机电部开始展开了选聘机电工长、劳务队伍招标、材料供应商招标及项目成本测算等工作。
一、施工管理组织:
由于本工程学校较多、施工面广且工期紧,管理起来会相当困难,作为利国利民、造福子孙重点工程狠抓施工,质量要求高;机电部最终精选机电管理工长5人,临电管理2人;选用3支优秀分包劳务施工队伍(定州市城宇建筑工程有限公司、唐县新宇建筑劳务有限公司、湖北远大建筑劳务有限责任公司),并作了具体的分工安排:定州市城宇建筑工程有限公司负责南顶中学、南顶中学101教学楼及职教中心本校教学楼的施工;唐县新宇建筑劳务有限公司负责角门小学、东罗园小学及西罗园小学的施工;湖北远大建筑劳务有限责任公司负责职教中心西校教学楼及实验楼的施工;机电管理工长在施工中必须时常与劳务施工队伍交流,及时掌握和反馈材料进场情况及劳务工人动态,为抢工期提供保障条件。
二、施工过程控制:
本工程施工涉及到5个校区8栋楼,工程管理难度大,机电部管理工长只有5人每人分别负责管理着1个校区,并配合各部门在生产经理的整体指导下完善各校区施工工作。机电部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工程的过程控制管理工作:
1、组织有关机电管理工长认真编制实施性施工方案和机电安装工程生产进度计划,分部分项工程施工前编制施工技术措施,并交底到施工队伍;在施工过程中,部分机电管理工长文字技术交底不及时,仅口头交底,影响整体施工进度的顺利进行。
2、认真阅读和审核施工图纸,全面领会设计意图,研究关键部位的施工工艺和方案,严格按图施工。个别校区管理工长在办理设计变更或工程洽商时不够及时。
3、精心组织,合理安排,建立以质量和进度为核心的管理体制,重点抓住物质管理、施工过程控制,严格质量检查使施工质量及进度始终处于受控状态。
4、工程隐检、预检及时检查,按实际填写隐检、预检记录,并及时签字。
三、物质管理:
保证材料合格是保证质量的先决条件
1、材料定货要货比三家择优选用。
2、物资方面最大的缺点就是所有材料计划都是由分包队伍提出,在控制材料计划量方面没有把好关,造成了材料浪费;材料验收大部分都是学员,对其规格、型号、外观、数量等个别材料员没有进行认真验收;甚至于同一张材料计划单补提多次(材料组丢失);同时也影响了施工进度。
四、施工安全管理:
“安全责任 重于泰山”安全生产是我们的重中之重,项目部配备了专职安全管理人员,机电管理工长人人抓安全,真正做到了把安全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中,确保了无重大安全事故发生。
五、工程进度:
机电安装工程在各责任主体部门的通力配合之下,圆满完成公司交给我们的任务。
六、不足之处:
14.工程结构加固方法的归纳总结 篇十四
砌体结构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迄今被广泛地应用着。但由于砌体结构具有脆性性质和整体性差的特点,与其他结构相比其抗震性能相对较差,在抵御侧向水平地震作用时,在变形极小的情况就会开裂,进而突然倒塌,造成人们的生命和财产的巨大损失,这已为唐山、汶川地震为代表的历次地震灾害所证实,因此砌体结构的应用受到了很大的限制。汶川地震后,党中央和国务院提出在三年内完成校安工程,从而确保中小学学生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由于各地方经济实力的差异,中小学校舍的房屋形式和质量相差较大,但大部分学校建筑的结构形式是砌体结构,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前,比例更是达到90%以上,而且这些老的建筑在设计和建造时很少考虑抗震问题。从房屋自身来讲存在着较多的抗震缺陷,包括设计、施工和主要材料等缺陷。了解这类建筑的抗震缺陷对于进行抗震加固和加固方法的选择有着极大好处。
1 既有砌体结构抗震缺陷
中国的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经过了多次修改调整,圈梁构造柱系统的设置也发生多次变化。砌体房屋的建造施工方式也在不断地变化,从预制结构体系到现浇结构体系。大体上根据房屋的建造年代可将这类建筑划分为三种类型,见表1。
在这三类建筑中,第Ⅰ类建筑的抗震缺陷最多。这类建筑的抗震缺陷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种情况
1.1 抗震构造不能满足要求
根据现行规范规定构造柱设置在外墙四角,错层部位横墙与外纵墙交接处,大房间内外墙交接处以及较大洞口两侧;对于圈梁规范要求在屋盖处及每层楼盖处均要设置圈梁。从房屋检测数据统计情况来看,90年代以前的砌体结构房屋的构造措施与现行规范要求相距甚远。有仅设置圈梁的,有采用预制圈梁且隔层设置的,设置构造柱的房屋较少。在90年代以后房屋的抗震构造措施就有了明显的提高,这类房屋大部分按照当时的抗震设计规范设置圈梁和构造柱。其他的构造措施亦有不能满足现行规范的情况:抗震横墙间距过大;预制钢筋混凝土屋盖或楼盖结构各构件之间连接不良;部分构件支承长度不足、连接强度或局部支承强度不够等。
1.2 主体材料存在缺陷
90年代以前的房屋建成时间已经超过20年,在检测过程发现部分校舍的建造时间为20世纪60年代,建成时间已经接近或者超过50年,房屋主体材料出现了较多的劣化现象。墙体材料出现泛霜泛碱以及砌体材料酥松等。混凝土构件出现明显的露筋、混凝土酥松开裂等现象。现场实测构件强度均偏低,不少房屋的砂浆强度经评定后在M1.0以下。这些现象都对结构的今后使用功能产生严重的影响。
1.3 承载能力不能满足使用要求
根据现行规范以及现场实测的构件材料强度,对原始结构进行复算,大部分构件的抗压承载能力、抗水平承载能力以及墙体局部承压能力不能满足要求,其中抗水平承载能力不能满足使用要求的情况占到大多数。
1.4 地基基础出现较大的变形和损伤
在一些地区砌体结构房屋的地基基础出现部分损伤现象。造成这种损伤现象的主要原因有:时间较久材料劣化,周边的使用环境出现较明显的变化造成地基出现变化等。
1.5 附属构件的连接不当
女儿墙、雨棚等房屋的附属构件与主体结构连接不能满足抗震要求。比如连接构件损伤,连接螺栓脱落等。
这些抗震缺陷或多或少对房屋的后续使用造成影响,降低了房屋安全使用系数,应采取可靠的方法对原有建筑进行加固处理。提高房屋的抗震能力,保证校舍的安全。
2 加固方法综述
砌体结构抗震加固的主要原则是:1)提高结构的整体性;2)不得对原有结构产生新的损伤;3)结构经加固后强度满足使用要求。对于增强结构整体性和提高抗水平侧力能力的方法有:增设圈梁、构造柱;钢丝网夹板墙加固;增设抗震墙。对于提高楼屋盖整体性能的方法主要有:增设整浇层;设置楼板板缝钢筋;提高楼屋盖预制楼板的支承长度等。对于墙体加固:钢丝网夹板墙;注浆法加固墙体。对于墙体材料出现劣化:拆除置换;酸液清洗等。对于砌体结构也可采用减震隔震的技术手段进行抗震加固增设构造柱、圈梁及钢拉杆。由于这类建筑中构造柱、圈梁等构造措施不能满足现行规范要求,楼屋盖以及结构的整体性不强,应增加构造柱、圈梁等进行加固以提高房屋的整体性能。后加构造柱圈梁应采用外加或者内加的方法,除建筑立面有特殊要求者外,不建议采用拆墙后增设的方法。外加圈梁应采用现浇混凝土圈梁,其截面尺寸不应小于240 mm×120 mm,并且应该拉通,形成整体;后加构造柱应按照规范要求进行布置,并与圈梁形成空间框架体系,提高房屋的整体性能。无论是后加圈梁还是后加构造柱,都要采取措施保证后加构件与原有墙体能够共同工作。2)增设结构混凝土抗震墙。由于混凝土墙体和砌体结构墙体的抗水平承载能力相比较,混凝土墙的抗震性能明显优于砌体墙,因此在可能的情况下,可将部分墙体置换为混凝土墙。增设的混凝土抗震墙的数量和面积应尽量按照今后使用功能和计算要求来确定。后加混凝土墙体应与原有墙体之间妥善拉结。3)提高楼屋盖的整体性能。这类建筑的楼屋盖结构形式多为预制空心楼板,而且多数没有设置整浇层。在对没有整浇层的楼屋盖进行抗震加固设计时,如果不考虑施工因素对加固工程的影响,只是简单的增加整浇层,可能在加固施工结束后,产生的后果是弊大于利。对楼屋盖的加固应采取审慎的态度,既要保证结构加固的安全可靠,又要保证施工的可行性。通常情况下,多数建筑进行过二次装修,后加装饰层粘合层的强度有时甚至比原有混凝土预制楼板的强度要高。这种情况下,可以采取增加预制楼板的支承长度、板底增加钢丝网片等办法,都可以减小楼屋盖的坠落可能。4)墙体注浆,提高墙体的承载能力。注浆可以将各层砌体墙粘结在一起,使得分离的各层形成一个复合的整体,从而提高墙体的承载能力。砌体结构不一样,其所使用的注浆材料也不一样。注浆材料将墙体中的空隙填实,从而提高了砌体结构的承载能力。5)耗能减震技术在砌体抗震加固工程的应用。通过在建筑内增设阻尼器,降低结构的地震响应,达到抗震加固的预期目标。6)提高结构的延性和变形能力。可以通过减震缝技术、墙体开缝耗能技术进行结构加固。建议在抗震设防区,对墙体开几道竖缝,将墙体由通长墙体分割为几段较短的墙体,改变砌体墙的受力状态,使墙体剪切变形状态变为弯剪变形状态。并在缝隙中加入粘滞或粘弹性等耗能材料,以提高墙体的变形能力和耗能能力,使其在地震时集中耗散能量从而保护墙体。开缝数量据实际情况研究确定。
3 结语
砌体结构本身存在着整体性差、具有脆性性质等特点,而且既有建筑或多或少地存在着抗震缺陷,在长期使用过程中材料存在着劣化现象,因此需要进行抗震加固的内容各不相同,应根据现场检测数据和房屋本身的实际情况及当地的施工技术水平确定加固技术、加固方法。不应盲目地确定加固方法,而不管不顾施工水平和施工难度这样会造成加固效果较差或者适得其反。
摘要:对既有砌体结构房屋的抗震缺陷进行综合分析,根据抗震缺陷阐述了各种抗震加固技术方法,指出抗震加固技术方法应因时因地而异,在充分考虑房屋整体性的情况下,确定加固方式方法。
关键词:砌体结构,抗震缺陷,加固方法
参考文献
15.工程结构加固方法的归纳总结 篇十五
【关键词】建筑结构;抗震;加固
我国是世界上遭受地震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由于受太平洋板块、亚欧大陆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挤压,地震断裂带纵深发育水平很高,导致我国地震活动频度高、强度大。大陆Ⅵ~Ⅸ度地震区占国土面积的80%以上,并且地震区中很大一部分为抗震设防相对较薄弱的村镇地区。历次震害表明,砌体结构建筑物的楼层数越高其所受的震害就越严重。
1.影响砌体房屋抗震性能的因素分析
1.1砌体房屋纵墙的影响
随着住宅商品化和住宅功能要求的提高,使得一些多层砌体住宅房屋的客厅增大,个别的设计方案和实际工程在客厅的外纵墙没有设置,形成构造柱、圈梁与阳台门相连,使得外纵墙的开洞率大于55%。众所周知,多层砌体房屋的抗震性能主要依靠砌体墙,而地震作用在水平方向是两个方向的,房屋的纵向相对于横向弱得多,在地震作用下纵向则率先开裂和破坏。由于是纵向墙体又是横向墙体的支承,所以纵向墙体的开裂和破坏则会削弱对横向墙体的支撑作用,对多层砌体房屋的整体抗震能力产生非常不利的影响。
在实际的多层砌体住宅房屋中,还有纵向阳台门和窗的中间砌筑240mm×240mm的砌体墙垛。这个方案虽然较阳台全部为开洞要好一些,但是该砌体墙垛的高宽比远大于4,在地震作用下为弯曲破坏,由于砌体墙垛的抗弯能力很差,所以该墙垛对房屋的整体抗震能力几乎没有什么贡献。
提高多层砌体住宅房屋的纵向抗震能力,应满足以下两个方面的要求:
(1)多层砌体住宅房屋至少有一道通长且基本贯通的内纵墙,门洞的宽度不宜大于1.5m;所谓基本贯通,就是不宜有大于720mm的错位。
(2)外纵墙的开洞率应进行控制。在仅有一道内纵墙的情况下,6度和7度时外纵墙的开洞率不宜和不应超过55%;8度时不宜超过50%。
1.2 砌体墙段的局部尺寸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明确规定:“局部尺寸不能满足时应采取局部加强措施弥补。”这里有两个问题值得讨论:
1.2.1局部尺寸不足的量化
从局部尺寸的限值是为了在地震作用下该轴线的墙段各个击破即个别墙率先开裂和破坏的概念出发,局部尺寸不足者不宜小于[GB50011—2001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给出的限值0.8;其墙段的宽度可以从墙体外边缘算起。
1.2.2采取加强措施
(1)加大墙边处构造柱的截面和配筋。
(2)对局部尺寸不足的墙段采用水平配筋砌体等。
1.3 砌体房屋的层数及高度
现行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l-2001)对多层砌体房屋的总高度和总层数有了强制性规定。在设计中房屋总高度及总层数应同时满足限值,因为楼盖重量占房屋总重的一半左右,房屋总高度相同,多一层楼盖就意味着增加半层楼的侧向地震作用,同时加大对底部的倾覆力矩。在中、强地震作用下,因倾覆力矩过大,使得底部墙体产生过大的压力或剪而被破坏,故此减轻自重、减少层数、降低层高是削弱地震影响的有效途径之一。
1.4墙体的高宽比
由于砌体墙的破坏形态与墙体的高宽比有关。当砌体墙的高宽比小于1.0时,墙体形成剪切破坏的x形裂缝;当砌体墙的高宽比不小于1.0且不大于4.0时,墙体为剪弯破坏;当砌体墙的高宽比大于4.0时,为弯曲破坏。在墙体中部增设构造柱后,其墙体的破坏形态按构造柱和圈梁(或钢筋混凝土带)包围的两个子墙体呈现出不同高宽比的破坏形态。若砌体墙沿高度方向的中部也设置钢筋混凝土带,则按构造柱和圈梁(或钢筋混凝土带)包围的四个子墙体呈现出不同高宽比的破坏形态。因此,在应用新的GB50011-2001建筑抗震设计规范横墙较少关于“在横墙内的柱距不宜大于层高”时,也要注意不要造成构造柱和圈梁所包围墙体的高宽比大于1.0。当出现构造柱和圈梁所包围墙体的高宽比大于1.0时,宜在墙体高度的中部增设60mm高的钢筋混凝土带,配筋可采用3Φ6。另外,对于横墙较少的多层砌体住宅房屋的方案设计申,一般宜控制一层内大于4.2m的房间占该层总面积不超过60%,否则不会在横墙较少的多层砌体住宅房屋的抗震验算中通过,则必然增加方案的修改工作量。
2.砌体结构房屋的抗震加固
上部结构根据实际工程概况分析加固原因和目的,进而确定结构的抗震加固方法。对抗震承载力不足或开裂受损的房屋而言,宜采取面层或板墙加固、拆除重砌、增设砌体或钢筋混凝土抗震墙、裂缝灌浆加固等措施。对于整体性差的砌体结构,采用增设构造柱、圈梁、钢拉杆或锚杆等措施加强纵横墙及其与楼屋盖的连接;也可采取增设托梁、预制楼屋盖增设叠合层等方法加强楼屋盖,从而提高结构的整体性。局部薄弱部位,如无拉结筋的填充墙、“女儿墙”、悬挑构件、平面不规则处等,采取有关拉结、增强承载力、拆除或平面切割等措施。以上的加固措施均属于传统加固方法,其基本原理是提高砌体结构的抗震承载力或整体性,主要措施是增大材料强度、加大构件截面、增设新构件等。
2.1适用于砌体结构的直接加固方法
(1)钢筋混凝土外加层加固法——属于复合截面加固法。其优点是施工工艺简单、适应性强,加固后的承载力提高明显,技术经验比较成熟;常用于加固柱、带壁墙,但其现场湿作业施工时间长,加固后建筑结构的净空有所减小。
(2)钢筋水泥砂浆外加层加固法——属于复合截面法。其原理是把欲加固墙体表面粉刷层剔除,在墙体两侧附设Φ4mm~Φ8mm的钢筋网片,然后抹水泥砂浆面层,常用于砌体墙加固及钢筋混凝土外加层加固带壁柱墙时两侧穿墙箍筋的封闭。
(3)增设扶壁柱加固法——属于加大截面加固法。其优点与钢筋混凝土外加层加固法相近,但承载力提高有限,不易满足结构的抗震要求,一般仅用于非抗震设防地区。
2.2 适用于砌体结构的间接加固方法
(1)包钢加固——也称粘结外包型钢加固法,以环氧树脂化学灌浆等方法粘结时,称之为湿式包钢加固。这种措施受力可靠,施工简便,现场作业量小,但用钢量较大,加固费用高,防护措施要求较高,适用于使用上不允许显著增大原构件截面尺寸,但又要求大幅度提高结构承载能力的加固。
(2)预应力撑杆加固法——其优点是最大幅度地提高砌体柱的承载能力,适用于加固高应力、高应变状态的砌体结构;缺点是不能在600℃以上的高温环境中使用。
2.3 砌体结构构造性加固与修补
(1)增设圈梁——这种措施可用于既有砌体结构的圈梁设置不符合抗震要求、纵横墙交接处有明显缺陷及房屋整体性较差等工况。
(2)增设梁垫——该措施可用于大梁下砖砌体被局部压碎或大梁下墙体局部产生竖向裂缝等工况。
(3)砌体局部拆砌——当房屋发生局部破裂,且未影响承重及结构性安全时,将破裂墙体局部拆除,并采用高一级强度的(下转第341页)(上接第238页)砂浆及整砖砌筑。
(4)砌体裂缝修补——可根据砌体构件的受力状态和裂缝特征及其产生原因,针对性地进行裂缝修补或加固。常采用水泥砂浆填缝修补、配筋水泥砂浆填缝修补、灌浆修复等措施。
3.抗震加固新技术
3.1减震隔震
随着减震技术的发展,以及对历次强烈地震中建筑结构破坏形式的总结,我们可通过分析地震作用效应,采用减震隔震技术,减小既有砌体房屋在强震中所承受的地震作用。目前在既有建筑结构中常用的减震技术主要有基础隔震技术、消能减震技术以及调谐减震技术等被动减震方法。
3.2 抗震加固与节能改造一体化
当今世界资源越来越短缺,地震频发,针对抗震加固和节能改造这两项工程,许多学者提出了抗震加固与节能改造一体化,并对其技术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一体化技术可以提高既有结构承载能力、改善既有结构的抗震性能,与传统抗震加固技术相比,一体化技术改造后结构的承载能力更高、抗震性能更好,能使既有建筑耗能能力有所降低,节约能源,实现了抗震加固与节能改造有机结合,避免二次作业,设计施工一体化,降低运营成本。目前,玻化微珠保温砂浆是抗震加固与节能改造一体化技术中最常用的无机材料。
【参考文献】
【工程结构加固方法的归纳总结】推荐阅读:
钢结构工程竣工总结12-05
结构加固验收规范08-13
结构混乱的病句及类型归纳08-30
砖混结构工程10-16
工程结构说课11-14
高级结构工程师的英文个人简历11-10
结构工程专业简历06-15
钢结构技术工程07-19
结构工程师论文08-25